接受佛陀的教法修行,就要不斷將人間的常識,轉為佛法的智慧。
人間的常識,叫做功能。
佛法,叫做良能,是智慧,智慧的良能,對自己能夠淨化己心、增長自己的智慧。
對他人則運用悲心,進入人群中去為人群付出,這叫做智慧。這對佛來說就是,自覺、覺他、覺行圓滿,也就是「悲智雙運福無量」。
佛陀的覺悟,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就是無上正等正覺;沒有比佛陀所覺悟的,再更高,所以叫做「無等力」,這個力量,智慧的力量發揮出來,那就是「福德無疆際」。
「慈濟幾年來在南非,就是不斷培訓,不斷善種子萌芽起芽,樹一棵一棵大了。當地的菩薩已經不斷培養出來,幾千位的菩薩,前後開始陸陸續續回來受證,不能回來的,無法受證的,也有應該受證的那個等級,這次所看到的,就是辛巴威、莫三比克、賴索托,這樣一起來約堡,這都是很遙遠的地方。」
「不惜辛苦,只為了一項,大家來共聚共修。我們在約堡那個分會,是很小,他們在那個地方搭帳篷,要容納幾百人,沐浴或者是去洗手間等等都缺。他們就是用那個大油桶,他們一桶接過一桶,用這樣去接水,很遠的地方去接水來,去租流動廁所,用這樣這麼克難的方式,要供應他們幾天的精進。」
「看他們在精進,腳步整齊,同樣繞佛、繞法,步步整齊,不同的國家,四個國家會合共同精進,全都是看起來人種差不多,卻是語言是不同,他們想出很多種的方法,既來之,必定要受到法回去,所以他們用盡心機,找出互相能翻譯,實在很不容易!」
這個大宅,那位長者已經身體老衰邁了,慢慢已經要消逝的時候了,所以譬喻「堂閣朽故」。
現在是末法的時代,形容這間大宅「朽故」,已經開始慢慢柱根,也已經慢慢這樣蛀了,慢慢這個柱子的力與牆壁等等都已經面臨到朽,就是面臨了老舊的程度,所以譬喻欲界、色界。欲界、色界,地、水、火、風為四大。
這個業力互攬互礙,我們身體這個小乾坤,這個時間、壽命,這樣就是「變礙生滅」,我們的身體是五蘊──色、受、想、行、識,在非常微細、很微細,不斷在變遷,不斷互相都有這個障礙、衝突,我們自己的身體就是這樣,所以才有老、病、死,這樣最後就是滅。
大乾坤、小乾坤都是這樣。所以「堂閣朽故」的意思,就是這樣不斷在循環,這就是在欲界、色界的眾生、器世間一切的物質,無不都是這樣,所以「亦復如是」。
證嚴上人開示:「三界火宅無明為因,境界為緣憎愛取捨,三毒猛火焚燒內外,色欲難安猶如宅火。」
這譬喻,佛來人間一大事因緣,為人間設教,應眾生根機。
佛應化人間成道說法四十二年後,開始暢演本懷,演說大法。
舍利弗一樣,過去雖然跟隨在佛的身邊,卻是那個執著,無法打破他偏空的法,所以一直到了佛陀在法華會,殷殷稱讚大乘妙法的道理,終於瞭解了佛陀的過去用,因緣、譬喻、言辭,佛陀的悲懷,就是要為了引導眾生向法,所以不得不用種種的「九部」法,適應眾生根機。
舍利弗終於體會到了,也開始要發心了、要立願、懺悔過去,一直代替,當場法華會上的人人,也要起大心,所以他不斷來向佛請法。
佛陀瞭解舍利弗的心意,開始就慢慢對他授記。授記就是肯定,肯定舍利弗,為他證明,將來也能夠成佛。
在場人人想:舍利弗既能夠成佛了,佛陀說人人平等,人人的信心開始增加了,所以有心瞭解從開頭,佛所說的苦、集、滅、道,從那個時候說法的最初,與說法到現在的最後,這就是佛陀用因緣、妙權來引導。
佛陀說法總計有三藏十二部,何謂「三藏十二部」?
「三藏」,就是經藏、律藏、論藏。
「十二部」,就是經典的體裁,分為十二部。偈頌說:「長行重頌並授記,孤起無問而自說,
因緣譬喻及本事,本生方廣未曾有,論議共成十二部。」
(一)長行部:就是經文一行一行的長文。
(二)重頌部:用偈頌方式重複地再把經義說一遍,把長行經文重說。
(三)授記部:佛給菩薩授記的,譬如汝於某某劫,應當成佛,名號為何,壽命有多長,教化眾生有多少,在什麼國土裏……等等,都預先說明了。
(四)孤起部:孤單獨立的偈頌,與前文不相連,而且與後面的經文也沒有關係。
(五)自說部:平時有人請法,佛才說法,唯獨《阿彌陀經》,無人請法,佛不問自說。
(六)因緣部:敘述某種事發生的因緣。
(七)譬喻部:用比方來說明經文的義理。
(八)本事部:說佛、菩薩在因地所行的事蹟。
(九)本生部:說佛、菩薩今生弘法利生的事蹟。
(十)方廣部:就是方正廣大的經,有圓融無礙的境界。
(十一)未曾有部:從來沒有見過的神通變化。
(十二)論議部:佛弟子研究經律的報告,或者佛與弟子討論的記錄。
「三界火宅無明為因」。這個無明,明明知道苦,苦、集,這麼多的煩惱,就是因為無明開始。
三毒,貪、瞋、癡。這三毒是從一念心起,這個三毒一起,如熱火猛焰一樣,焚燒內外。所以常常一句話說:「無明火,燒掉了功德林。」
欲、欲界。那就是看這些物質,你如何運用,凡夫在這個色界裡面,貪欲等等,人人的行為,都是在貪欲、色愛中,試想三界怎麼不是火宅呢?
無明為因,色欲的境界為緣,這種的憎愛取捨,這種三毒的猛火不斷,就如火已經起了,焚風又一直燒,內外就不得安了。
世間大乾坤不調和,小乾坤不平安,這就是現代末法時代的世界。
這間房子能夠存在,那就是因為柱子還很堅固。就如我們人生,我們還有生命,因為我們還有生之身命,我們的身體還在,這是譬喻行蘊。
人的善惡,都是在「心所法」之中。起心動念,「心所法」就是起心動念,是我們的思想,外面接觸到的境界,那些「相」,吸入在我們的心裡。
證嚴上人舉賑災實例說:「就像幾天前,大陸(志工)回來,她說過去的人生,每天都去委託行,都去看衣服,很美她就趕緊買回來。一直到接觸到慈濟之後,就會去想到:『不可以買,今天不可以買,我要惜福。』就回去了。回去之後,她說整夜都睡不著,光是一直在想那件衣服很美。所以還是控制不住,明天那件衣服就去買回來,人民幣是好幾千元,這樣去買回來。這次回來了,她就說:『真的很懺悔。』那一天,聽她邊說,也說得懺悔得淚流。」
這就是「心所法」,人的「心所」也能夠,欲,不斷來誘引我們去動作。這個「心所」,若再反省過來,就趕緊節制下來。這個「心所法」,可以行惡,滿足他的欲念,更惡的,就是去造作一切傷害人,傷天害理的事情,這也是在「心所法」之中。一切唯心造。
因此在「行蘊」,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無不都是分秒一直過,我們的身體,無不都是新陳代謝在變化。天地之間,這個境界、欲界誘引我們,我們若控制不住,那就是隨著欲去行惡。若是佛法能夠入我們的心來,應著這個佛法的軌道走,那就是菩薩道。
這個「心所法」,真的是很微妙,這種無形無色,卻是是很大的力量,所以,各種思想的現象,都是在「心所法」之中,所以一切「思想現象」,「皆行陰之所攝」,都是在這個行蘊之中。
證嚴上人開示:「乾坤之間器世界,山河陸海非常住,身根壽命人命短,外物遷變生滅相。」
天下三界如一大宅,天地之間,這個器世界那就是無常,它的無常是四大假合,當然,有假合的形象,就有離開的時候。
有一位中年婦女,用救護車將她的婆婆送來醫院,交給急診室,說:「這就拜託你們。我要趕緊回家,我的孩子在家裡,我現在要煮飯,所以我沒有時間在這裡,我這個婆婆就拜託你們了。」送來的這位婆婆,開始要急救,她就回去了。
其實,這位婆婆在她家,就已經沒呼吸了。
急救無效,要向她的家屬說,但是遲遲不來。查她的資料,還有孩子在北部,趕緊通知,那邊的孩子也說:「我現在哪臨時有空?」所以,一位老人急救無效,這樣往生在醫院裡,讓志工就這樣一直去找,找與她有關的親人。
這是現代的現象,人世間,這種人倫道德一直淡薄了。
這世間,天地之間,這個大宅這麼多人,一百、二百至五百人,真真正正五分之三,就是畜生、地獄、餓鬼,這三惡道。而二善道,天與人只佔五分之二,再下去到底是多少人在造三惡道業呢?
這個大宅已經「堂閣朽故」,已經房子壞了。因為這些人已經,不懂得珍惜這間房子,沒責任感了,對這間房子沒有責任,就是沒有那分愛惜,彼此愛惜,所以堂閣、牆壁,全都隤落了,牆壁也一直壞了。
柱根,就是「柱根腐敗,梁棟傾危」,「柱根腐敗,梁棟傾危」了。這就是表示生命的時分有限,不論是器世間的壽命,也是有限。
二十一世紀的這個時候,這個地球上的溫度會一直升高。有人就說:「那麼久的事情,與我無關。」其實怎會無關呢?再來世,又幾十年後往生了,來生,還是在這個地球上。那時候氣候又比現在更差,溫度更高,四大更不調和,不斷緊急地遷變,這種的破壞。
在這器世間,山河大地,同樣都有它的壽命存在,何況說在天地之間,眾生的生命,不只是人,其他的生物,都是生命之時分有限。
我們應該,將生命限度能夠開闊亦即增加生命的寬度,要活得有品質、有價值、有深度。生命長短,我們不知道,卻是我們自己能夠,拓開我們生命的價值,也能讓我們生命的深度,更有深度。
生、住、異、滅,我們的心理;在成、住、壞、空的物理;在我們的身體,生、老、病、死的生理,無不都是全都在五蘊之中。「周匝俱時」,所有包含天地之間,萬物、人命一統,從內心都包含在一起,所以叫做「周匝俱時」。
證嚴上人開示:「癡為無明之源頭,無明如火燻癡迷,癡名不了一切法,欻然火焚燒舍宅。」
人生,癡,無明的源頭就是癡;貪、瞋、癡三項,叫做無明。
「無明火一把,燒掉了功德林。」這個無明,時時在我們的心裡,觸境,即生無明。人、事、物、理,來到面前有得失心,無明煩惱即時就浮現出來。
面對著外面器世間,起了執著,內心那個貪、瞋、癡的境界,那就起來了。
人身是小乾坤,集中在這個大乾坤之中,大乾坤就譬喻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這個三界若縮小來,是在我們的心裡。
我們的心欲,緣著外面的境界,離開了外面的境界,無形的煩惱,就是在「思」,不斷這樣無明惑,在我們的內心在造作,這是無色。
內心行蘊包括在那個四大、四生。四大是地、水、火、風;四生,卵生、胎生、濕生、化生,所有一切眾生,都不離開這個「蘊」。
「欻然火起,焚燒舍宅」,「欻然火起」,那就是也是譬喻,譬喻無明忽起,能燒火勢,這個無明要起來,那個火勢很猛焰,一下子就竄出去,也就是譬喻五濁八苦之火。「五濁」是見濁、眾生濁、煩惱濁、命濁、劫濁,「八苦」就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求不得苦、五蘊熾盛苦。
眾生共業,將這個空間、大乾坤,已經,已經造成四大不調了,所以生在這個末法,面對著這個境界,眾生又繼續複製煩惱。這個生、老、病、死,就苦不堪了。
人人都有一個真如本性,煩惱不斷不斷複製,複製到我們現在,這個末法,五濁的時代,心態已經脫軌、脫序了。這種無端而有,現在的人間已經集了很多的煩惱在一起,所以佛陀譬喻火起焚燒。
火譬喻煩惱,這種火,它就焚燒一切,不是只焚燒舍宅。也就是煩惱不斷增長,不斷複製。這個五蘊:色、受、想、行、識。因為眾生的心已經有無明,外面的境界,又再起煩惱、貪欲的心,因為眾生的無明,造業再來產生無明。本來清淨如來本性,卻是因為無明、因為五蘊,執著外面的境界,去緣一切的塵境,用我們的身體去造業,等等不斷,所以成了不淨。不只是身不淨,心也不淨,已經混亂了。所以,不明苦、空、無常、無我。
人人真正要了解,癡就是無明之源頭,而且無明如火癡暗,這種癡迷的火,不斷在燻燒我們。
「欻然火起」這種無明火是很突然的,那個火勢竄出來,是不可收拾,所以人人要時時很謹慎,分秒都不要離開法。(2021.11.02)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