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1-11-19 21:04:13| 人氣9,36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靜思妙蓮華】《信解品第四》窮子喻讀書心得筆記(四十九)

推薦 2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修行,就要專心一志,真正要有信解。若沒有信解,信心不深,常常都在半疑信中,這樣實在是徒然白費,枉費了人生時間。

經典中有一段這樣的故事,譬喻一塊木柴,木柴中間破一個洞,在大海中這樣漂浮,一隻盲眼龜在大海中游啊游,抬起頭來,正好鑽進木孔。

有位年輕人他就想要試驗看看,木柴一直浮動,他的身體在水中一直游,大半天,光是要鑽入孔出來,就是鑽不出來。

「原來,要得遇人身、適遇佛法,是這麼困難啊!所以應該要趕緊即刻精進。」就這樣,這位年輕人,就這樣出家了,成為一位菩薩僧。雖然他是出家了,卻是樂於入人群中去,回來就是聽法,出去就是說法。

學佛,行一切善,斷一切惡緣,不要「由有疑怖,不生信解」。

每天都與人結好緣,布施、利行、愛語、同事,這樣每天都是平安過,每天歡喜心,這都叫做解脫。

經文說:「窮子見父,有大力勢,即懷恐怖,悔來至此。」

「竊作是念:此或是王,或是王等,非我傭力得物之處,不如往至貧里,肆力有地,衣食易得。」

來到富有的家庭中,反而害怕,寧願想再回去,回去那個貧窮的地方;就是無佛法等等,甘願要再去當凡夫。真的,人間都是這樣。

「竊作是念」意思是說,機中潛藏理性的真如本性,這樣深藏埋覆著。

學佛者(二乘人)聽到佛陀說「人人能成佛」,自己還有懷疑,不太敢相信,就如那位貧窮子在門外看到,「這是不是國王,很有大勢力,我萬一被懷疑,是不是會將我抓起來?」與此相同的道理,所以以為是魔王。

佛陀過去說「有」談「空」,現在要說「空」中有「妙有」,回歸真如本性就能成佛。但是,小智之人、二乘,不能了解。

二乘之人的根機就是,守在自己的小乘,獨善其身;小智之人,沒有那個福德,不想要來接受。

佛陀開始講《法華經》,是「開三顯一」,已經沒有聲聞乘,沒有緣覺。歸納就是一大乘。

這種譬喻修福、修慧,一定要趕緊身體力行,要不然光是得到有餘涅槃,必定要用心不要貪著在小乘的範圍。

佛陀告訴我們,人人本具佛性,人人具有真如本性。真如本性自我即得,不必向外如何的去追求。

只是長久的時間,被煩惱塵勞將之埋覆了,佛陀來人間要引導學佛人,一分一分去除無明,真如本性一分一分現前。

「大乘實法,非小乘得益之處」。就是譬喻貧窮子,這種對自己很輕視自己,不知道原來自己,也是這間房子的主人,是自己心門還打不開,這樣還沒不能入大室來,所以「非小乘得益之處」。

貧窮子在那個地方這樣看,感覺上,那裡面的人,都是很威嚴的人,不敢接近,所以作此念:不如往至貧里。不如再到那個貧困的土地,就是再回到過去的生活。

回去那種貧困、無拘束,不受人束縛的地方,回到過去的生活,還在小乘之。

若修小乘法,就是智慧打不開,叫做小智。「得有餘涅槃」,因為人,生、老,終歸就是要死,所以他甘願這樣,守在這樣獨善其身,這叫做「有餘涅槃」。

修大乘行就是要度眾生,生生世世要再來人間,這種要再來人間,就要很大的功夫,才能入人群不受人群污染,能來去自如,這要「廣學萬行」,不得不去學很多的法。

貧窮子,看到這位大長者的勢力這麼大。害怕,也很後悔就趕緊想要離開。這就是譬喻退失大乘心的人。捨大取小成了「自了漢」,修小乘,認為獨善其身就好了,這樣我能夠了生死

若在人群中不斷一直練,人群中不論什麼樣的聲音,什麼樣的面容,什麼樣的事情來到心裡,都不會受它影響,道心堅定,一心付出,不受眾生的聲色、事等等,來困擾內心,若能到這樣,道心才叫做堅定。

堅定的道心,這輩子若完成之後,這個種子就很堅固,來生就是有願;有願的來生,叫做「乘願再來」。

學佛,真正要學在真實,從內心,大乘法要入心,不要再向小乘再回歸,這樣才是真修行者,才是真學佛者。(2021.11.19

台長: Tellme

我要回應 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 登入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