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話醫道還元
卷六無礙心印詳解-30【夙疑齊解】
境原無奇,世多錯認。語必中的,人自釋疑。不作奇險之談,惟望智愚皆達。
【原解】
呂真人曰:此結上數節言道教印心無礙之意。
何謂境無奇?蓋道教之真宗,亦不過保守此真靈,從活處體認天機,先從無處下手,使此心無一物之累,再從有中持守,真靈活現,終從有而反歸太虛,不著實跡,便是到無礙境地。
較之釋及儒,其宗旨固無異,其圓成境界,亦非特標奇新也,故曰境原無奇。
特后世未知玄奧,而好為探玄者,不得正宗,遂自作聰明,妄猜妄談,至流入邪僻,且創為異說以教人,誤己又復誤世。
此種惑亂道教真宗之徒,為道教之罪人,即為三教之惡魁,良可深恨,此錯認一弊,所以流毒不淺也。
欲挽錯認之偽道,以歸印心真宗旨,是以著為是書,把正宗奧妙,一一推演,又不敢稍涉怪誕,恐貽誤乎后學。只為將證道真宗剖晰,實無一語,非要旨焉,故曰語必中的。
所以然者?因以前印心證道之書,雖未嘗無隱寓真諦者傳于世,但語多險僻,教人反至惑人,所以視此為戒。
欲人齊歸覺路,共曉印心之功,同入證道之門,一覽此書所語,便可將夙疑一齊解釋也。吾所以不敢為奇險之談,蓋為此故耳。
因人有智愚,苟語出奇險,則上知者或可明,中材且不易達,何況愚夫愚婦耶?欲為無量度人,是以語忌怪險,非吾不能為隱僻也,特恐貽誤後人耳。
【白話解】
呂真人曰:此結上數節言道教印心無礙之意。
呂真人曰:這裡總結上文數節論述道教印心無礙的意思。
何謂境無奇?蓋道教之真宗,亦不過保守此真靈,從活處體認天機,先從無處下手,使此心無一物之累,再從有中持守,真靈活現,終從有而反歸太虛,不著實跡,便是到無礙境地。
什麻是境無奇?道教的真正宗旨,也不過是保持固守這個心中真靈,靈活地體認天機陰陽動靜之道。先從無(一心靜默、放下萬緣)處下手,使此心不受任何懸念所牽累,再從有(靜中流露出的心中真神)中持守,直到真靈活現(參卷6-9靈光活現),最終從有而反歸本源太虛(參卷6-28煉神還虛),完全沒有任何蹤跡,便是到達無礙境地1。
較之釋及儒,其宗旨固無異,其圓成境界,亦非特標奇新也,故曰境原無奇。
與佛教及儒教來比較,其宗旨固然沒有二樣,其真體、真靈圓滿成就的境界,也不是特別標新立異,所以稱為「境原無奇」。
特后世未知玄奧,而好為探玄者,不得正宗,遂自作聰明,妄猜妄談,至流入邪僻,且創為異說以教人,誤己又復誤世。
*只是後世的人不明白道的玄奧,而喜歡探求玄奧的人,又得不到真正的宗旨,於是自作聰明,妄猜妄談,導致流於邪門歪道,並且創造奇怪荒誕的言論來教人,不但誤己又同時誤人。
此種惑亂道教真宗之徒,為道教之罪人,即為三教之惡魁,良可深恨,此錯認一弊,所以流毒不淺也。
這種惑亂道教真正宗旨的人,不僅為道教的罪人,也是三教帶頭作惡的人(罪惡之首),實在是可誤至極,這種錯認道教真正宗旨的弊病,所遺留的禍害真是不淺呀。
欲挽錯認之偽道,以歸印心真宗旨,是以著為是書,把正宗奧妙,一一推演,又不敢稍涉怪誕,恐貽誤乎后學。只為將證道真宗剖晰,實無一語,非要旨焉,故曰語必中的。
為了要導正這種錯認的假道學,以回歸印心無礙的真正宗旨,所以著作這本書。把正宗的印心無礙奧妙,一一加以推論演說,又不敢稍加涉及奇怪荒誕的內容,怕會耽誤後來的學人。只是為了將證悟道教的真正宗旨剖析明白清楚,這裡所說的每句話,都是重要的意旨,所以稱為「語必中的」。
所以然者?因以前印心證道之書,雖未嘗無隱寓真諦者傳于世,但語多險僻,教人反至惑人,所以視此為戒。
之所以會這樣的原因?是因為以前印心證道的書,雖然不曾沒有隱寓真諦流傳於世,但是書中的字句大多隱僻而無法猜測,想教人卻反而會讓人產生迷惑,所以要以此為戒。
欲人齊歸覺路,共曉印心之功,同入證道之門,一覽此書所語,便可將夙疑一齊解釋也。吾所以不敢為奇險之談,蓋為此故耳。
想要讓人一齊回歸覺悟的道路,共同明白印心無礙的功夫,一同進入證道的門,一看到這本書的說明,便可將以前的疑問一齊解釋。我所以不作奇特險怪的言論,就是因為這個緣故罷了。
因人有智愚,苟語出奇險,則上知者或可明,中材且不易達,何況愚夫愚婦耶?欲為無量度人,是以語忌怪險,非吾不能為隱僻也,特恐貽誤後人耳。
因為人有智愚,如語出奇險,那麼上等聰明的人或許可以明白,中等資質的人就不容易通達明白,何況是愚夫愚婦呢?想救度無以計量的眾生,那麼就要忌諱用奇怪而難以推測的言論,並非我不能用隱僻的言論,只是怕耽誤後人罷了。
註1:到達無礙境地的三個步驟:
1使此心無一物之累。
2無中生有進而真靈活現。
3真靈返歸太虛。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