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8-03-01 02:00:00| 人氣86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果位起修?即心是佛?】之二:法義辨正、破邪顯正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果位起修?即心是佛?】之二:法義辨正、破邪顯正

 

德山禪師,四川人,本姓周,幼歲出家,精究律藏,深明論義,於大小乘諸經貫通旨趣,最能通達金剛經,亦常講解金剛般若義理,時人美稱為「周金剛」。這是當時佛教界聲望很高的榮譽。

德山曾向同學說:「一毛吞海,海性無虧。纖芥投鋒,鋒利不動。學與無學,唯我知焉。」因為聽聞南方禪宗風氣頗盛,倡言「直指人心,見性成佛」,與德山所學不相同,而不信南方禪宗之道。

德山氣不平,想要打破、粉碎此等邪說。於是說:「出家兒,千劫學佛威儀,萬劫學佛細行,不得成佛。南方魔子敢言直指人心見性成佛,我當摟其窟穴,滅其種類,以報佛恩。」然後就擔負唐玄宗御注道氤大師複注之《金剛經青龍疏鈔》,離家出蜀,欲尋南方禪宗,與彼等辯論質問,企圖熄滅南方禪宗頓悟派的詭論。

德山剛出蜀地,走到湖南境內的澧陽,見路邊一老婆子賣燒餅,因放擔息肩,欲買些作點心。

    
婆子指著德山的擔子說:你這一大擔子,裝的是甚麼文字?
    
德山說:《青龍疏鈔》
    
婆子問:講何經?
    
德山說:《金剛經》。


    
婆子說:我有一問,你若能回答,就給你點心;若答不出,就往別處去。
    
德山說:隨便問!

    
婆子說:「《金剛經》云:“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不知道師父您點哪個心?」

    
德山答不出這問題。婆子遂指示德山,放下成見,去澧陽參謁龍潭禪師。

 

德山在龍潭禪師那裏參學一段時間,豁然證悟。後來大力弘揚先前被他自己認為是邪說的頓悟禪法。由於他經常拿棒子打學人,世人常將之與經常大喝一聲的臨濟禪師並列,稱「德山棒,臨濟喝」。成語「當頭棒喝」即由此而來。

 

《評論》

 

1.佛法教理明明說:修行需歷經三大阿僧劫才能成佛。即使學了佛法,明白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仍然只是「因地」菩薩,未達「果位」,還需要輪迴修行很多世才能成佛,因此不應該妄稱「即心是佛」。更何言「果位起修、見性成佛、一超直入如來地」?

德山自幼出家,對金剛經非常有心得,講經說法早已名聞遐邇;自然非常明白這一層道理,對自己的觀點也非常有自信,畢竟這個「因地vs.果位」的論點,是天下眾多僧俗共同尊敬信受的觀點。於是德山會想要破斥南方禪宗魔子的邪說,透過「法義辨正」,進行「破邪顯正」,此乃在正常人性的情理之中。

德山還沒開始「法義辨正、破邪顯正」,就遇到一個婆子,被考倒。自己多年講經的「法義」一下就被「辨正」了。這下子不免懷疑起自己講的才是邪說,該被「破邪顯正」了!

 

(「疑情」就這樣生了起來。哈哈!)

 

2.很多人在講這故事時,都喜歡自行註解說,德山遇到的婆子是「菩薩化現」。這種說法對喜歡想像佛菩薩到處示現的佛教徒,或者自認特殊體質常看到佛菩薩的人,很有吸引力。

但比較容易被現代人接受的合理說法是:那婆子是證量很高的修行人,(要說成是菩薩也無不可)。由於能觀察時機因緣與德山心性,因此用直指人心的語言力道,點化了德山的心。德山依此因緣,有所省悟,發現自己的無明,以及禪宗「直指人心」的厲害,開始對禪宗產生興趣。

 

3.德山雖然對《金剛經》很有心得,講解般若空義,十分擅長;但他畢竟自己尚未證悟,以至於當婆子逼問時,卻答不出來。

 

婆子那句話,意思是直接以般若空慧觀照,從「空性、本體論、第一義諦」的角度,逼問德山:既然「過去、現在、未來,心皆不可得」,那你還要講什麼「因地、果位、阿僧祈劫」?

 

有因地、有果位、有阿僧祈劫,這就是有「時間相」;既然有時間相,就表示還沒破無明,就當然也還有「人相、我相、眾生相、壽者相」的分別執著。難怪德山自己雖然研究金剛經,講解金剛般若的義理一流,卻這麼久還沒實證金剛經的真實義:「一切法即非一切法,故名一切法」!

 

那是「空性、如來藏、第一義諦」的果位境界。執著在「因地不是佛」的德山,當然一直把自己跟果位隔離了。

 

 

4.德山與婆子的公案,不妨與另一公案對照著看:

龐蘊居士有一天出遊,隨喜聽一位法師講解《金剛經》。當法師講至「無我無人」處,龐居士便問:「師父啊!既然無我無人,那是誰講誰聽?」法師無法回答。

龐居士便稱:「我雖是俗人,對此略知大意。」法師便說:「請問居士意思是?」

龐居士便寫一首偈來回答:

無我復無人,作麼有疏親?

勸君休歷座,不似直求真!

金剛般若性,外絕一纖塵;

我聞并信受,總是假名陳。

 

(註:作麼-怎麼。并-並。)

 

整首偈可以翻譯成白話:

無我又無人,怎還有親疏?

勸您免講經,不如直求真。

金剛般若性,外無一微塵;

我聞並信受,全都是假名。

 

法師聽了這首偈,歡喜仰天,讚嘆佩服。

 

 

後記:德山與龐蘊的故事,皆出自《五燈會元》;但筆者是根據數個網頁的白話翻譯版,重新加以編修而寫成。至於評論,全是筆者自己的詮釋。龐居士的偈也是筆者自行翻譯成白話。

本文作者:天光

 

 

 


圖片:1955年虛雲老和尚於江西雲居山題贈黃元秀居士偈。  來源:網路。

 

 

台長: 天光
人氣(863) | 回應(0)| 推薦 (1)|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 個人分類: 明心見性 |
此分類下一篇:【處理「嫉妒心」的智慧】文章集錦
此分類上一篇:【果位起修?即心是佛?】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