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7-08-27 02:00:00| 人氣1,438|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中共內鬥恐成中印戰爭誘因!】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中印對峙許多天了,但正式開戰機率,是到這幾天才突然飆高。最關鍵的原因,是中共內部高層權力結構出現大震盪。王岐山傳出無法續任政治局常委的消息,表示極可能已被郭文貴的爆料給拉下落馬!

由於印中間若發生零星戰鬥(只要不是演變成全面戰爭),都有助於轉移內鬥壓力到外部,因此,誘因在短期內急速上升。

外界許多人總認為中印都是核武強權,且彼此無深仇大恨,戰略利益的矛盾也不像美中爭霸那樣強烈,加上兩國彼此間有一定的共同經濟利益,而判斷兩國間開戰機率低。

這恐怕是種迷思!


一次大戰前,無人料到原本經濟互利程度相當深的歐洲各國彼此間竟會發生全面衝突。但戰爭一瞬間就爆發了,很快就把多個國家捲入,變成世界大戰。戰爭爆發之初,也無人能料到戰火竟會發展至如此龐大的規模,死亡人數竟會這麼多!

其實,中印間的共同利益沒外界想像中那麼大,戰略矛盾卻比多數人想像中更深刻嚴峻,且歷史上的仇恨在當事國眼中,更遠比外界想像來得巨大!

1959年,共軍入侵西藏,達賴喇嘛流亡印度,受印度政府保護。此事使中國極為不滿,持續至今。

1962年,正因饑荒餓死數千萬人的毛澤東政府,把國家財政的大部份拿去發展核武(跟後來的北韓一樣),因為充滿亡國危機感,認為只有核武能保護自己不被美國或蘇聯攻打。

此時已長達數年的中印邊境衝突早已常態化,加上中國政府財政危機嚴峻,大饑荒雖緩解,還沒療癒,且中蘇交惡,美蘇或明或暗都挺印度而不挺中國;這讓印方誤以為中國不會發動大規模攻勢,而讓印軍採取緩步向前推進的「堅守前進」策略。

 

不料由於想交換中國在古巴危機中支持蘇聯的考量,蘇共忽然宣布支持中共(等於拋棄印共),且共軍出其不意運用地理條件,發揮較優的實戰經驗,包圍並猛攻,導致死傷遠比印軍少,還佔領大片土地,宣布獲勝後撤兵,沒長期佔領。

此事被印度視為國恥至今。可以看成印度版的甲午戰爭,或珍珠港事變。雖然沒有馬關條約或後續戰爭,卻讓印度從此走上復仇之路。印度舉國上下都希望遲早有一天要報仇雪恨。

中印戰爭事後發現,當年毛澤東就是假借對外戰爭來緩解內部政權壓力,跟今日習近平的處境很像,發動戰爭的誘因形勢也極為類似。(今日習面臨黨內全面內鬥的危機,如果習不把對手全滅,自己就會死無葬身之地。)

此外,近年來中國在印度洋附近構築出「珍珠鍊戰略」,到多個國家成立軍事與商用港口基地,還在一帶一路計畫強行通過印度無法忍受的中巴公路計畫,顯然已對印度形成巨蟒絞喉之勢,如此逼使印度做出軍事上的大動作,與共軍對峙。

中國自認是為了對抗美國對中國的圍堵,才積極往海外部署據點。但美國與印度和日本,則認為這是中國試圖發展海權帝國主義的徵兆。同時也積極拉攏台灣。制衡中國。


像是在下圍棋,中國聯合巴基斯坦和珍珠鍊,已包圍印度。印度、美國、日本、韓國、台灣、越南、菲律賓、印尼、澳洲、歐洲、烏克蘭、伊拉克、阿富汗、中亞與中東部分民主國家…等,則已構築對中國的包圍圈。

互相包圍的態勢,使「棄子攻殺」的「打劫」情況隨時會發生。也就是說,戰爭機率高,只要一個小小的誘因,隨時可能引爆激烈衝突。衝突沒管控好時,演變成世界大戰也有可能。

 


2017-08-26 

 



圖:珍珠鍊戰略






圖:美國全球盟邦圍堵中國






圖:美軍海外基地包圍中國





圖片來源:
http://static.cwzg.cn/p/201705/655f80638ea8c9cf71695d4f027d3d18.jpg

http://www.twword.com/uploads/wiki/a5/d1/25755_0.jpg

http://3.bp.blogspot.com/-jBW1J6CYBw0/VIEl77lVBQI/AAAAAAAALkI/GXpWwck 

 

台長: 天光

天光
事後補充:

1.根據日媒報導,王岐山無法留任政治局常委至下一屆。許多人將之解讀為習保不住王岐山,擋不住江派對王的反彈。

2.中印暫時撤軍,主因是北戴河會議落幕,王岐山的去留已經明確化。習核心短期內不需要再藉由緊張局勢來鞏固軍權;而可以把焦點重新放在北韓身上。

這是一念之間的事情。習原本也可以選擇故意打小規模的零星戰鬥,給印度顏色瞧瞧。這次沒這麼做,不表示在邊境繼續築路後,印軍不會再來一次;逼中國要發生戰鬥。
2017-09-03 02:19:43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