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晝顏與咒言】不倫戀的宿命論美學
(影評)晝顏(昼顏、午後人妻)-電影版
一、
「晝顏」在日文漢字寫成「昼顏」,是2014年夏天,日本富士電視台一部社會寫實連續劇。這部劇專門探討時下日本社會的婚外情問題;在日本獲得高收視率。連續劇全名《晝顏:平日午後3點的戀人們》(日語:昼顔〜平日午後3時の恋人たち〜,英語:Hirugao -Love Affairs in the Afternoon-),台灣的緯來日本台將之命名為《午後人妻》。劇名典故由來,有此一說:當代日本社會的人妻偷情,大多發生在午後3點左右;因為那時丈夫正在外頭工作,忙得不可開交,是人妻偷情的最佳時機。
在劇情中,男主角北野是大學中的生物教師,女主角紗和是北野的學生;兩人在11集連續劇中各自背棄家庭,爆發不倫戀;後來紗和成功離婚,準備和北野在一起,但北野的元配妻乃里子不肯離婚,最後透過談判,逼紗和離開北野。
筆者在撰寫這篇文章時,還沒看過這部連續劇,但已看過電影。由於電影的精彩好看,使筆者對這部連續劇產生興趣與好奇心。
電影版的故事場景是設定在紗和離開北野三年後,已在海邊小鎮的一家餐飲店工作,因一次北野到該地區的演講會,讓兩人再度重逢,雙方掙扎著要不要違背對元配的承諾,再度燃起愛火。貫穿本片的最重要生物「螢火蟲」,是一種象徵手法;代表男女主角對愛情的渴望與希望。
這是一部探討「不倫戀」的作品,在電影、電視、乃至各種戲劇與文學史上,這類主題的作品多如牛毛。饒是如此,這部電影仍然拍出獨特的魅力;《晝顏》對於不倫戀涉及的道德爭議與人性衝突,有充滿戲劇張力的探討;使人在未來在談起不倫系電影時,無法忽略本片曾經存在的痕跡。
整體而言,筆者對《晝顏》電影版的評價是:寫實度相當高,雖然不是大成本電影,但拍攝品質很好;導演西谷弘、編劇井上由美子、演員上戶彩等人…表現都相當到位,處理情感細節的細膩度與清晰度都夠,藝術手法通俗但不庸俗,敘事節奏緩急起伏強烈;而觀眾情緒轉折全在創作者掌握之中。以通俗風格(而非追求藝術性突破)的電影來說,是相當成熟老練的高明作品。
(如果一定要挑毛病,則攝影、美術設計、場景佈置不夠出色,沒能拍出美景與視覺美學風格,是其缺憾;而音樂則可說是這部電影最弱的環節。整部電影的精彩度幾乎全來自編劇故事+演員演技+導演敘事的節奏感,與配樂則沒多大關係;片尾主題曲的動感風格與整部電影的靜態調性也沒有很搭。不過,由於編導演三位一體的表現出色,佔據了大部分的評價分量,其他這些缺憾,總的來看,都無礙欣賞。)
二、
時下台灣社會正在廣泛議論「通姦是否該除罪?」的議題。許多人以法理、倫理、文化、宗教、哲學、社會學、心理學..等角度來探討。然而,如果加入文學戲劇或電影藝術的角度,將能使人在思考此一嚴肅公共議題時,擁有更多人性情感與直觀心理意識的視角。
不倫愛情的典型關係結構,經常是一名位高權重的成熟男士,搭配一位年輕貌美但身分較為低階的女子;例如董事長與秘書、議員與助理、工程師與女作業員…等等。
在日本乃至整個東亞社會,大學男教師的社會地位高、收入好,很容易與曾是女學生且從事收入不高的基層服務業之青春貌美女子,發生婚外情。相對於整體社會而言,是不倫戀的高機率族群。
因此,從角色設定以及故事背景情境的設想來說,《晝顏》可謂相當典型,也相當寫實。
筆者在撰寫這篇文章,打字時出現「咒言」,這是《晝顏》的諧音。這個字眼,十分契合這部電影強烈的「宿命感」。
整部電影中,男女主角都力圖掙脫社會現實加諸在愛情之上的宿命;但命運之神的強大,豈是凡夫俗女的妄想所能征服?由於「人不一定能勝天」,而使這部電影充滿懸念,讓人本能想看下去,想知道結局到底是「有情人終成眷屬」?還是「狗男女注定沒好報」?!
不倫戀題材為何吸引人?為何成為眾多文學戲劇的作品主題?而許多觀眾為何一看再看這類題材的作品?
這一切的戲劇張力根源,都在「道德正確 vs. 真愛無價」這兩種價值觀的對立結構中。本來,正常的婚姻愛情,可以同時兼有這兩種價值於一身;這二種價值本來不需要對立。然而,不倫戀的關係,逼迫戀愛中人在這兩種價值當中,只能取一捨一;由此造成結構性的矛盾,而產生劇中人物的內心掙扎與衝突情節。
這種結構性矛盾,注定會使人受傷。在元配、小三、劈腿者這三者之間,注定至少會有一方受傷。通常受傷的是二方以上。三方皆傷的情況更可說是最常見的結果。如果再加入當事人的小孩、父母、親友等等,不倫戀的傷害所波及的人數…實在驚人得可怕。
而這樣的結構性矛盾,一旦發揮到極致時,就會產生嚴重的悲劇。無數他殺、自殺、憂鬱病症、醫療支出….等等社會成本,都與這樣的結構性矛盾直接相關。這也是許多傳統宗教、哲學,之所以嚴格反對婚外情的主因之一。
在《晝顏》中,編劇在描寫婚外戀情的甜美之餘,並未迴避其背後潛藏這樣的傷害。劇中人物也因此陷入焦慮與不安,並牽引出複雜的情節,與衝擊力強烈的結局。
三、
《晝顏》連續劇在日本的高人氣,可以與台灣另一部探討不倫戀的連續劇,交相對照,會發現有趣的對比。
2010年在台灣創下高收視率的《犀利人妻》,是以元配的角度,來和反派小三對決。觀眾喜歡看「正派」元配戰勝「邪惡」小三的感覺;感覺好像「正義」獲得伸張。
《晝顏》的角度卻相反。看起來比較「正派」的,是女主角小三,而元配卻成了反派,在一些情節中,明顯表現出「邪惡」的感覺。
《晝顏》為何讓元配與小三在觀眾心目中產生「善惡顛倒」的印象?
主因是這部電影的敘事觀點,是從不倫關係中的女主角的眼睛來看待不倫戀這回事的本質。日本人氣紅星上戶彩,是整部影片的靈魂人物,演技表現出色,演得讓觀眾很難不喜歡上她。觀眾本能會認同美麗可愛的女主角追求「真愛」的勇氣;再看到元配那些「猙獰醜惡」的言語表情,本能也會討厭元配。
這就是創作者的功力。優秀的創作者可以在說故事時,將黑的角色說成白的,也可以將白的角色說成黑的。只消編劇夠會寫、導演夠細膩、演員演技夠好,觀眾就會本能接受其所設定的情感狀態,而對劇中人物產生本能的情感好惡。
話雖如此,也有某些類型的觀眾並不容易受到這種「編導演三位一體」的洗腦機器所主宰。
第一種,是在道德意識形態上有堅固頑強的立場,(例如,還沒看電影就已決定好堅定支持擁有婚姻正當性的元配;或還沒看電影只看過電影海報就堅定支持勇於追求真愛且比較可人的小三;或堅信男方對誰是「真愛」,那人就應該成為勝利者…)。
第二種,是觀眾對不倫作品的欣賞經驗豐富,已看過不少相反觀點的作品(例如,已看過《犀利人妻》);
第三種,是觀眾對這類議題有過相當深刻的思考與探究,對人性百態的理解視野夠寬廣,願意站在更高處來俯瞰作品採取的觀點脈絡與敘事路徑阡陌。(例如,具有兩性專家、心理溝通大師、文學家、哲學家…等特質的人)
不知道你(妳)是屬於哪一種人?觀看這樣的影片,是否可能動搖你(妳)對婚外情的印象?
據說,由於將婚外情拍得很唯美的緣故,看過《晝顏》連續劇的年輕人,大多成了婚外戀的支持者,而對其違反道德與可能的傷害性,近乎完全忽略。這一點讓某些年紀大的人感到很吃驚。你(妳)說,故事的力量是否相當驚人? 故事的好處或風險,有誰曾深思過?
至於《晝顏》電影版,會有相同的效果嗎?這可能要你(妳)自己看過才知道。
圖片來源:
http://kenshin.hk/blog/jdnews/201704/20170421-5.jpg
http://tw.on.cc/tw/bkn/cnt/entertainment/20170614/photo/bkntw-20170614184250220-0614_04111_001_02p.jpg?20170614185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