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4-08-18 07:33:24| 人氣711| 回應36 | 上一篇 | 下一篇

基本所得:邏輯邪64/66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基本所得:邏輯邪64/66

基本工資違背資本主義
自由市場機制基本原則
工資應由供需雙方決定
而非政府命令老闆加薪
強制結果只會加速外移
造成低技能低薪者失業
尤其青少年與兼職人員
無法外移的工作也多如
美國幾千萬的非法外勞
台灣幾十萬的合法外勞
則享盡了基本工資上調
故應廢基本工資而改以
基本所得保障低收入者

阿楨屍哲的分析
雖合理性專業
但不合事實
日韓比台灣少外勞且基本和平均工資比台灣高
但2011年青年失業比為9.7%:9.4%:12.7%

的相反
且不論青年和高學歷高失業是全球共通現象
日韓青年失業率不是10%以下而是20%以上
因日韓官方失業統計不含大量時薪兼差工作者
至於南韓基本和平均工資會從低於到比台灣高
其因有
李陳政權廿年的經濟鎖國造成GDP和工資停滯
馬政府2008年開放後又面臨兩次全球經濟危機
南韓的舉國體制型(資源投入大企業) 經濟結構
歷經1997年東(南)亞金融危機後的改革和調整
三星等大企業產品剛好能化全球危機為南韓商機
南韓的舉國體制讓大企業不易因工運加薪而外移
於是南韓的GDP和工資從低於到比台灣高近一倍
但此同時南韓也要付出高物價高貧富不均之代價
尤其當全球經濟戰開打(如美日對韓之專利滙率戰)
萬一南韓大企業挺不住的話南韓舉國也會跟著陪葬

台長: 阿楨
人氣(711) | 回應(36)|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 個人分類: 詩:邏輯邪 |
此分類下一篇:考績邏輯:邏輯邪65/66
此分類上一篇:健保邏輯:邏輯邪63/66

圖博館
日本就業好轉但消費低迷原因在臨時工太多

日本總務省2016.8.30公佈的數據顯示,雖然7月失業率達到21年低位,但日本家庭消費支出依然低迷。日本私人消費在國內生產總值(GDP)中約佔60%。
7月經季節性因素調整後的失業率環比下降0.1個百分點至3%,這是自1995年5月以來的最低水平。其中,男性失業率保持在3.2%不變,女性失業率從3%下降至2.7%。
  《日經亞洲評論》的報導說,日本勞動力市場幾乎接近充分就業。不僅如此,隨著日本人口數量減少,勞動力短缺正在變得明顯。7月經季節性因素調整後,職位空缺與申請者的比率為1.37,這是自1991年8月以來的最高水平。當時,平均每位求職者享有1.4個職位空缺。
  一些企業已經受到僱員不足的影響。日本中型超市連鎖企業Ozeki去年10月開始提前大約1小時閉店。這家企業還因為僱員不足關閉了神奈川縣的兩家店面。此外,薪資較平均水平更高的建築業也面臨著招工困難。7月,建築行業的崗位空缺與申請者數量比率為4.31:1,大幅高於其它行業。
  然而,儘管就業市場緊俏,日本消費者似乎並沒有增加開支的打算。《讀賣新聞》在報導中指出,7月經通脹因素調整後,日本兩人及兩人以上家庭平均支出同比減少0.5%,至27.8067萬日元(約合1.8萬元人民幣——觀察者網注)。其中,服裝和鞋類支出下滑7%,交通及通信支出減少8.5%,由於受到恐怖襲擊等影響,海外旅行支出也減少了3.3%;但另一方面,食品、家居用品等的消費卻有所增加。據悉,這已經是日本連續第五個月消費維持負增長。
  根據日本總務省的數據,日本公司白領階層(包含各年齡段)的收入下降了1.8%,平均達到57.4227萬日元(約合3.7萬元人民幣——觀察者網注),已經連續兩個月減少。
  日本政府週二公佈的7月消費傾向指標為64.6%,低於一年期的66.7%。這是2006年以來所有7月數值中最低的。
  《華爾街日報》的報導說,日本就業改善但消費低迷,這是一個奇怪現象。在大多數國家,當企業僱用更多勞動者時,消費者對於未來的信心會增強並且會增加開支。
2016-09-01 09:17:56
圖博館
明治安田生命保險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小玉佑一稱,問題存在於日本的實際招聘活動中。儘管就業數據改善,日本企業仍然保持著聘用臨時僱員多於正式職員的做法,為的是控制運營成本。這使得人均薪資增速過於微弱,不足以刺激開支。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此前曾表示,他想把“臨時僱員”這個詞從詞典中剔除,藉此提振工薪族對於工作穩定性的信心以及消費意願。但是,要想改變企業的現行做法,日本需要將潛在經濟增速從當前接近於零的水平提升,這不是很快能實現的。小玉佑一認為,儘管經濟接近充分就業,但薪資增速並不會加快。
  《今日日本》的報導說,日本經濟第二季度陷入了停滯;由於全球增長乏力,以及日元兌美元今年升值約20%影響出口和資本支出,分析師們預計當前季度經濟增速只會微弱回升。同時,儘管日本央行已經實施了近三年的大規模刺激政策,但家庭支出疲軟以及日元走強使得通脹水平遠不及2%的目標。日元走強會降低進口產品價格。
  由於消費疲軟使得更多企業推遲漲價,日本7月核心消費者價格指數(CPI)出現三年多以來最大降幅,這使得日本央行面臨繼續擴大刺激計劃的壓力。
  接受《讀賣新聞》採訪時,第一生命經濟研究所的新家義貴表示,“雖然考慮到僱傭環境的改善以及經濟情況的起伏,但日本消費者的消費意願在短期內很難提高”。
  回應
其實很好理解,日本老齡化嚴重,50歲、60歲對70幾歲的人來說,那就是年輕人,老年人多了,退休了,空出來的崗位就需要年輕人頂替,人人都有工作,都好找工作,但是經濟差,薪水低,上有老下有小,負擔重,哪裡敢消費?如果單身,也是死宅一個,也不去消費,一潭死水。
2016-09-01 09:19:14
圖博館
韓國家族財閥頻受衝擊或已走向沒落?2016-09-28 環球網

  編者按:上世紀六十年代,時任韓國總統朴正熙向18名當時的主要企業家提供了一份他們無法拒絕的合同:或加入他的發展計劃,或接受監獄生活。這些商業領袖當時都面臨或將因偷稅漏稅以及支付回扣的罪名而遭受重罰的境況。這份計劃迅速推動韓國的工業化,也逐漸形成了韓國的特殊經濟現象——家族財閥,這幾乎相當於一種經濟模式。但最近,三星集團陷入“手機爆炸門”,現代汽車工人罷工,樂天會長涉嫌貪污、韓進海運已申請破產……這些作為韓國家族財閥企業的突出代表把握著韓國經濟的重要命脈,如今卻連遭各種衝擊,韓國的經濟是要出大問題了嗎?
  從“三星共和國”的危機說起
  “居住在韓國,只使用三星的產品就可以生活下去。” 美國《紐約時報》一篇文章生動地勾勒出這個韓國第一大企業集團無所不在的生活場景:“在三星物產建設的公寓裡醒來,打開三星電視機,在李健熙姻親經營的電視頻道上查看天氣預報。在地鐵裡,你可以用三星Galaxy智能手機觀看前天晚上三星獅隊是怎樣輸掉棒球比賽的。另外,買所有東西時都可以用三星的信用卡。”在韓國,經常能聽到當地人將“ 大韓民國 ”戲稱為“三星共和國”,將三星集團會長李健熙稱為“經濟總統”。
  然而,這樣強大的三星集團最近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機,雄心勃勃推出的Galaxy Note 7陷入“爆炸門”後,三星不得不於本月初宣布召回250萬部手機。9月10日,三星電子公開勸告用戶停止使用Note 7,兩天之後,該公司股價就下跌了7%,其市值與“爆炸門”之前相比蒸發了約280億美元。
  對於韓國經濟而言,三星事件帶來的衝擊只是一部分,該國其他大型企業最近接連捲入各種問題。由於不滿公司方面尚未拿出包括加薪在內的待遇改善方案,韓國第二大企業集團現代汽車的工會26日決定全面罷工。韓聯社稱,此次是自2004年以來現代汽車工會首次舉行全面罷工。
  同樣在26日,首爾中央地方檢察廳針對涉嫌貪污1750億韓元(1000韓元約合6元人民幣)的韓國第五大企業集團樂天會長辛東彬向法院提請簽發逮捕令。檢方還計劃在不逮捕的情況下,起訴辛氏家族另外3人。樂天集團的貪腐內幕最初是因辛氏兄弟之間的繼承權爭奪戰而逐漸被曝光出來的。
  三星、現代和樂天面臨的困境最多只能算是危機,與它們相比,韓進海運的氣運看上去更差。8月底,這家韓國第一大海運巨頭申請破產保護,隨之全球航運業陷入一片混亂。
2016-09-28 12:49:41
圖博館
韓國企業接二連三陷落在國際輿論中引發巨大關注,因為它們有個共同點——都是家族式財閥企業。它們擁有強大實力,旗下的成員公司往往多達數十個,呈“章魚式”發展態勢。據韓國媒體報導,三星和現代汽車在2013年的營業額佔韓國GDP總值的35%;兩大集團的市值總和占韓國股市總市值的37%。韓國一家研究所今年7月底的一項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三星集團的銷售額等同於同年韓國政府預算總額的72.5%。
  韓家族財閥出現一系列問題,部分原因來自其內部,比如爭奪經營權、選擇繼任者不當等。根據家族企業的相關國際研究,這種企業模式隨著規模擴大,一般會遵循家庭式企業、企業家族化、家族企業化、公眾公司這樣的發展過程。到家族企業化階段,經濟學裡的理性人邏輯可能開始超越家庭倫理邏輯,於是對金錢利益、地位和榮譽的爭奪會衝破倫理的束縛,導致不同程度的家族內戰。樂天集團目前困境的導火索就是辛氏兄弟繼承權的爭奪戰。而韓進海運的跳水式衰落跟繼任者的選擇不當有關。
  除了上述問題,家族財閥模式導致的經濟力量和資源過度集中產生的影響更加深重。9月7日,韓國前總理鄭雲燦在國會議員會館發表演講時說,三星、現代、LG、SK這四大韓國企業集團的年營業額總額佔韓國GDP的60%。國內收入分配嚴重不合理,對特定大企業的依賴程度加劇,中小企業發展嚴重受阻,使得韓國經濟像是患上“動脈硬化”。
  不僅如此,經濟力量和資源的集中大大增加不法不道德行為的可能性。一方面,少數家族和個人有更大的能力和更多資源去干預政治、影響輿論;另一方面,企業封閉性使外部輿論和法律的監督能力大為削弱。值得一提的是,韓國有一個代表家族財閥企業立場與利益的專門組織——全國經濟人聯合會。《韓民族日報》25日稱,該組織從50多年前誕生起就帶著濃厚的“政商勾結”色彩。
  “最近這些事件發生的原因,歸根結底跟家族式經營方式的弊端有很大聯繫。如今,它們既受到要求產業模式變化的國際壓力,又面臨要求提高企業透明度的國內壓力。”韓國中央大學政治與國際關係學系教授張勛26日這樣對筆者說。
  回應
他們的原始積累都來自於給日本人當韓姦,是日本人施捨沒收的李朝貴族財產而發家致富的。
韓國的家族式企業因為分配不合理引發大動盪,對經濟造成大衝擊。我們的壟斷企業產生的分配不公,是不是該引起警惕?
我們是社會主義國家,再怎麼低保還是要給點的,不是正在扶貧嗎?
2016-09-28 12:51:58
圖博館
經濟支柱接連出事 南韓大危機 2016-10-12聯合報

南韓經濟衝擊接踵而至,第一大海運公司韓進聲請破產,現代汽車罷工未解,電子大廠三星的智慧手機Note7決定停止生產和銷售。中經院第二所研究員兼所長陳信宏昨天表示,韓國和台灣一樣,面臨國際競爭加劇、供過於求的衝擊。他說,主要產業都出問題,韓國經濟自然蒙上陰影。
南韓出口在連十九黑後,好不容易八月由黑轉紅,但九月受Note7召回及現代汽車大罷工影響,出口又陷入衰退。
南韓昨公布的最新海關數據,十月頭十天的出口量較去年同期下跌百分之十八點二。其中,無線設施暴跌百分之卅一,汽車和車輛零件則分別下降百分之五十二和百分之廿。
韓進是南韓第一大海運公司,三星是韓國人引以為傲的科技巨擘,這兩間堪稱南韓經濟支柱的企業接連出事,對韓國經濟所造成的衝擊可想而知。
路透報導,南韓企畫財政部長官柳一鎬十日說,Note7的危機正在加劇,若三星決定全面放棄此機型,可能會影響南韓出口。
工研院產經與趨勢研究中心政策與區域研究組經理陳志強表示,根據南韓智庫研究,三星面臨賠償、全球回收等,帳面上損失約三百億到七百億台幣,這還不包括股票下跌造成的損失與商譽損失。
陳信宏分析,相較於台灣產業集中電子業,南韓產業較多元,除電子業外,造船、汽車及鋼鐵業的產值也很大,但南韓跟台灣一樣面臨瓶頸。
陳信宏說,民眾愈來愈少下載App,高階智慧手機的成長已減速,反而性價比高的中低階智慧型手機的銷量成長愈來愈快,三星手機愈來愈難抵抗中國手機的競爭。
陳信宏指出,三星生產的產品眾多,但手機是最賺錢的部門,就怕技術出包的問題不僅是手機,可能還有家電產品,就會重創三星的品牌形象。但若Note7只是單一事件,等三星新一代產品推出,應該就會有轉機。
  相關新聞
Note7停產停售 三星單日市值蒸發6322億
三星Note 7停產 最大受益者不是蘋果
2016-10-12 12:39:16
圖博館
回應

不好好發展經濟,配合美國搞軍事對抗,活該衰敗下場
南韓跟台灣未來經濟下場都會很悲慘.原因:
1.南韓是國家財閥經濟體制.大財團佔全國GDP絕大部分.但人口只有5千萬.相當一個浙江省人口.要玩國家體制.絕對玩不過一黨專政舉國體制14億人口的中國.三星LG現代KIA造船業鋼鐵業最後的下場就是被中國超大規模的國家扶持企業所打敗.偏偏韓國缺少中小企業.大財團被打敗.這個國家基本就完了
2.台灣經濟主要靠出口.產業又集中在電子業,尤其是半導體佔台灣出口很大一部分.但偏偏台灣現在跟大陸處不好.走上對抗老路.大陸官方現在砸幾千億發展半導體.目的就是為了窮台搞垮台灣經濟嚴懲台灣內台獨的猖獗勢力.加上企業大舉海外併購.大舉招募包括台灣的海外人才.壯大自己的高科技業.
未來初期.海外併購的企業會減少對台灣的訂單採購.中長期等大陸高科技半導體發展起來.不但會大幅減少對台灣的採購(每年對台灣近1千億美元的逆差沒了).還會海外跟台灣搶出口訂單.
大陸工業的特色就是:物美價廉.台灣價格絕對比不上對岸.品質也好不了太多.加上因為兩岸關係不好.RCEP跟TPP進不去.又無法跟各國簽FTA.關稅劣勢讓台灣出口更競爭不過對岸.下場絕對悽慘.
一但大陸紅色供應鏈發展起來.台灣一向引以為傲的高科技業倒的倒.垮的垮.8年後我估計大企業中除了台積電跟鴻海還能生存保有優勢.其他全會被大陸高科技業打敗.至少也會拉近差距搶走台灣大部份訂單.
台灣的高科技業可以說是維繫台灣高傲驕自尊心的最重要來源.也是台灣能獨台維持小確幸的最重要命脈.一旦台灣高科技業垮了.台灣人的優越感也跟著垮了.
整體上來說,中共對台灣的讓利已經是相當慷慨的了。台灣走上現在的這條死路,最終還是只能怪自己。
台灣經濟未來唯一的出路.就是接受兩岸和平統一.並與對岸協議產業分工.分一些台灣有利基的產業給台灣做.這樣一來.大哥有肉吃.小弟也能分一杯羹跟著吃香喝辣.否則可能就只能喝剩下的湯水餓死
2016-10-12 12:40:49
圖博館
三星涉嫌向朴槿惠親信崔順實輸送巨款韓國檢方調查

韓國國民支柱企業三星昨日又迎來當頭痛擊,繼手機Note 7“爆炸門”事件後又被曝出,向選入乾政醜聞的朴槿惠總統親信崔順實輸送巨款。
  據韓聯社2016-11-02報導,韓國檢方調查發現,去年,三星集團向“朴槿惠親信干政”事件當事人崔順實和其女兒鄭某在德國成立的“Widec體育”公司,匯款280萬歐元(約合人民幣2090萬元)。目前檢方正傳喚三星方面有關人員進行調查。
  有消息稱,Widec體育是崔順實為假公濟私而成立的公司。Widec體育以“培育冷門體育項目人才”的名義迫使韓國4大集團各出資80億韓元。
  親信門事件曝光後,據韓國《來日新聞》與民調機構The Opinion於11月1日公佈的最新民調顯示,朴槿惠的支持率從10月的34.2%急跌至9.2%,這是朴槿惠自就任以來支持率首次跌破10%。此外,為了穩定政局,朴槿惠甚至迅速提名了總理和副總理以顯示決心。
  三星否認對三星而言,此次事件真可謂“屋漏偏逢連夜雨”。
此前由於受三星Galaxy Note 7手機電池“爆炸門”事件的影響,三星電子移動業務部門(IM),三季度環比營業利潤暴跌高達98%。無論是營收還是利潤,均跌幅慘重。最新財報顯示,三星電子三季度總營收為47.82萬億韓元(人民幣2841.49億),比去年同期下降7.5%,比上一季度(環比)下降6.1%;營業利潤為5.2萬億韓元(人民幣308.99億),同比跌29.6%,環比跌36.1%;淨利潤為4.41萬億韓元(人民幣262.04億),同比下降16.9%,環比下降22.4%。週三盤中,三星股價下跌0.54%,報164萬韓元。
  相關新聞
 經濟支柱韓進海運/現代汽車/三星手機接連出事 南韓大危機
 經濟支柱韓進海運/現代汽車/三星手機接連出事 南韓大危機
 招妓門爆炸門,三星又捲入閨蜜門?
 經濟支柱韓進海運/現代汽車/三星手機接連出事 南韓大危機
 邪教“親信崔順實干政門”持續發酵 朴槿惠2016.11.1支持率首次跌破10% 低至個位數(回應:南韓決心部署薩德反飛彈系統之後, 緊接著就爆發催順實案, 太巧合了! 習可不是省油的燈!)
2016-11-03 17:38:57
圖博館
韓進海運宣告破產 大宇也不太妙2017-02-18聯合報

經過數月紛擾後,南韓法院昨天宣告韓進海運破產,將啟動破產清算程序,也為該公司將近四十年的歷史畫下句點。這家昔日航運巨頭的殞落,也為海運業投下震撼彈。
  除了韓進宣告破產,全球造船業龍頭大宇造船海洋工程公司(DSME)的財務狀況也不太妙,今年大宇必須償還約九千四百億韓元(約八點二億美元)債務,大宇強調正在考慮各種選項,試圖減輕外界疑慮。大宇執行長鄭成立則說,會竭盡所能讓公司盡快恢復正常運作,但現在很難提出因應對策的細節,正在考慮各種選項。
  韓進海運一九七七年成立,曾是南韓第一大、全球第七大海運業者。韓進海運從二○○八年金融危機時期開始走下坡,截至去年八月,該公司的債務已超過五十四億美元,而債權銀行拒絕再提供紓困,韓進遂於當月底遞交破產管理申請,向法院聲請破產保護。
  不過,韓進破產對其他航運業者而言是一大福音,全球航運業產能過剩的情形,將能減輕至足以承受的水準。詹森指出,去年每家航運公司都不好過;全球最大貨櫃輪業者馬士基集團(Maersk)去年淨損十九億美元,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第二度出現年度淨損。
  詹森表示,「(海運)市場去年跌到谷底,隨後止跌回升,但要回到較為平衡的市況,還得花上兩到三年時間。」
  不過分析師也同意,短期內不太可能再出現大型海運業者倒閉的狀況。

三星李在鎔收押 權力陷真空2017-02-18經濟日報

三星集團少主李在鎔正式遭收押,南韓法院以新的刑事指控和事證為由,同意以賄賂、偽證、侵占等罪名,羈押李在鎔。三星電子股價17日早盤一度重挫近2%,跌幅比大盤還深,收盤時跌幅縮小到0.4%。
  檢方正式起訴李在鎔前,最多可拘留他20天,目前法院裁定李在鎔留在京畿道中南部義王市的拘留中心。彭博報導,從逮捕到審訊而判決,可能要18個月。雖然李在鎔被拘留的時間應該不長,不過根據三星物產前董事朴允植(音譯)說法,由於南韓財閥的運作模式是以領導人為中心,一旦李在鎔缺席,三星制定策略、戰略性方針等時程,很可能就會延後或擱置。
2017-02-18 12:32:01
圖博館
彭博資訊專欄/艦長倒下 大船面臨迷航2017-02-18經濟日報

  三星所經營的電子業一向是瞬息萬變,產品生命周期非常短暫的產業,既要每季都推新款的手機,同時又必須針對投資額動輒數十億美元、將影響未來三、五年營運的科技與產能做出決策。
  一位不受任何業務部門羈絆的領導人,能夠考慮公司全盤的利益,決定是否把資金投入半導體工廠,還是再投入新手機;究竟該購併競爭者,或建立新團隊,還是留下資金以未雨綢繆。如今舵手已經下船,至少在一段時間內公司到底將由誰來做最高決策,可能陷於混亂。等領導人真正離開,無論是往生、解職或辭職,才能由新領導人上場,來規劃長期航線。
  現在接手的人處境相當艱難。無論是誰來當船長,都有責任帶領三星安全地駛出這場風暴,而且還知道艦長就倒在甲板底下。

日晶片霸業 劃下句點2017-02-18經濟日報

東芝為彌補核能設備事業大幅減損,終於願意割愛視為核心的晶片事業,也象徵日本曾經雄霸記憶晶片的時代,即將劃下句點。
  東芝原本只打算出售記憶晶片少數股價,但在本周公布核能事業減損63億美元後,東芝改口說,願意出售主要股權甚至出售整個事業,以補強東芝的財務。
  不過彭博資訊分析指出,東芝晶片事業的潛在買主得克服許多障礙,像是得擁有多達140億美元的併購資金,還可能面臨反托辣斯的障礙,日本政府也可能不願意把關鍵技術讓給外國。
  曾經,東芝、日立、三菱電機、NEC在1970年代末期從美國手中搶占記憶晶片市場,後來三星電子在1980年和90年代也靠記憶晶片奠基,成為全球電子大廠。
  台灣業者在記憶晶片表現不佳,但台積電在晶圓代工雄霸一方,也排擠日本
2017-02-18 12:34:22
圖博館
顯示美國充分就業…也要改變算法2017-02-21經濟日報

  近80年來,美國均以同一套失業率標準在計算充分就業,美國1月失業率為4.8%,遠低於金融風暴後期的2009年的10%失業率,聯準會(Fed)決策委員會因此認為美國已達、或已接近充分就業,也就是說,若任何數據再降低,就會使通膨升高。
  自美國大蕭條以來,美國就把失業率當成評估就業發展的主要指標,但川普去年競選時曾說,這種計算標準「會欺騙大眾」,並會誇大勞動市場的強勁力道。美國財長梅米努勤也曾說,失業率無法計入已離開勞動市場、或未積極尋找工作的人口。
  白宮發言人史派瑟指出,川普的經濟團隊將透過「各式數據」來評估勞動市場的表現。米努欽上月說,可能會把U-5失業率當成替代指標,美國1月的U-5失業率達5.8%;該指標包含失意勞工和準待業勞工,後者包含沒有在工作,或想工作但沒有積極找工作的人口。

修改算法 川普想把逆差「變胖」2017-02-21聯合報

美國川普政府正考慮修改貿易逆差的計算方式,修改的主要構想是將美國的「復出口(re-export)」產品從出口額中扣除,使貿易逆差額虛增,讓川普政府更有立場更動現有自由貿易協定,及對外國採取高關稅制裁措施。
  所謂「復出口」,是指外國商品進口以後,因故原貨復運出口,或經簡易加工未變更原產地再復運出口。
  經濟學者表示,這套算法將使貿易逆差額虛胖,因為這種算法,通常只會計算貨品進口額,但當進口品經過加工再出口時,卻不會被納入出口額。
  但由於川普政府聚焦於「國內製造」,因此只要求統計單位只計算美國製品的出口,而不必計算再出口的產品。這與「邊境稅」計畫中只對進口課稅,不把出口額納入企業營收的觀念相當一致。
  受影響最大的將是與美國有自貿協定的國家,極端情況下還可能從順差轉為逆差。例如去年美國對墨西哥逆差額為六百卅一億美元,但用新計算方式將激增到一千一百五十四億美元,主要就是因為不計算再出口金額。
  貿易官員表示,目前還在初步討論階段。
貿易代表署副代表葛瑞芬表示,「我們尚未接近決策階段。我們已與商務部開過會」。商務部經濟事務局表示,「這只是經常性的辯論,屬於正常作業程序」。負責計算貿易逆差的普查局表示,目前還不知道此事。
  不同方式計算的美國貿易逆差 圖/經濟日報提供
https://udn.com/news/story/6811/2297134
2017-02-22 09:13:46
圖博館
全國各省人均收入大比拼: 6省份破3萬京滬超5萬

據第一財經2017.2.20報導,根據統計發現,目前全國已有6個省份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3萬元大關,上海和北京突破5萬元大關,上海居榜首,北京緊隨其後。此外,在城鄉平衡發展方面,浙江的城鄉差距最小,西部地區最大。
以下為文章全文:
  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指居民家庭全部收入能用於安排家庭日常生活的部分,作為反映一個地區居民收入水平和城市經濟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是了解居民生活變化情況的基礎。
  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6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821元,比上年名義增長8.4%,實際增長6.3%。按常住地分,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616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63元。城鄉居民收入比由上年同期的2.73下降為2.72。
………..
  回應
 是的,這就是浙江和其他地方人的差別。不怕吃苦。再說我小姑夫吧今年55,以前兩口子也是做生意的,現在我小姑帶孫子,他上兩份班,每天4點多起床去菜場掃地,然後去工廠上班,每個月有7000多。再說我叔,一家三口開一家飯店3個人輪流沒有僱人24小時開業。浙江的環境和西部地區好不到那裡,我爺爺那時很窮有兩個小孩沒養活,甚至到我小的時候家裡也很窮,現在我爺爺的幾個小孩家產都在幾百萬,可他們還在努力工作。浙江人有錢沒別的,不過是會吃苦罷了。
 應該把蘇南蘇北分開,蘇南瞬間秒全國。
 我來告訴你分法,中原淮北分一塊:連雲港宿遷徐州;江淮塊分一塊:淮安鹽城泰州南通揚州南京鎮江;吳地分一塊:蘇州無錫常州。就這樣,全國經濟第二強瞬間土崩瓦解,廣東或成大贏家。
 太沒人性,你怎麼不說把中國分成東部,中部,西部,東部瞬間成發達國家!
 我建議直接按春秋戰國分個幾十幾百塊,等你美爹日本爸爸來你就可以順利去當良民了
 統計局不可信。例如去年下半年食品價恪一直下跌,可CPI卻老是上漲的,數字是估計的。各地統計局更假。
http://www.guancha.cn/economy/2017_02_21_395221.shtml
2017-02-22 09:22:04
圖博館
憤怒韓國
분노해야 하는
作者: 張夏成
出版社:光現出版
出版日期:2016/10/13
  內容簡介
人均所得比台灣高一.四倍,大學生起薪比台灣高兩倍。幾乎每年都調薪五%
這樣的韓國,每三人中就有一人相當於在台灣領22K,九○%的人根本存不了錢!?
  韓國,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高起薪、高所得都無法挽救的貧窮世代!?
  頂尖大學生畢業起薪七萬台幣、一般大學生畢業起薪五萬台幣、基本工資三‧七萬台幣,這樣的韓國,為什麼會被年輕世代稱為「憤怒韓國」?
  因為,在韓國,經濟成長的果實往往由財團獨享,甚至被財團掠奪。
  一九九○年到二○一四年,韓國的國民所得當中,家庭所得占比下降八%,企業所得占比則上升八%。換句話說,企業賺了比較多的錢──包括應該要分配給員工的薪資與分紅,也被企業「賺走了」。
  ◎當加薪、調薪都無助於脫貧……
  在韓國,自二○○八年開始,時薪幾乎每年都調薪五%,二○一六年開始,韓國的基本工資高達三‧七萬台幣。但九○%的人都無法存錢,三○%的人生活在貧窮線下,這告訴我們什麼?
  這告訴我們,在韓國,「薪資」就是你全部的所得,與財產。
  換句話說,韓國花了二十年,驗證湯瑪斯‧皮凱提在《二十一世紀資本論》提到的──即便經濟成長傲視亞洲,即便政府年年調漲時薪、基本薪資,但只要家庭或個人受困於支出而無法累積資本,無法擺脫靠薪資、收入度日,則階級世襲便永遠持續。富者越富,貧者恆貧,便會是我們可見的未來。
  ◎當「把財團的未來當作是國家的未來」……
  在韓國,財團只提供四%的工作機會,卻取走六○%的獲利。勞工與中產階級幾乎完全無法分享經濟成長的果實。
  韓國政府年年調薪,但從不解決勞工惡劣的勞動條件問題。種種獨厚財團的做法,究其根本其實就是害怕「財團垮,韓國跟著垮」。
  ◎韓國走過的路,會是台灣的未來嗎?
  張夏成曾擔任第十五屆韓國總統金大中的「國民政府經濟改革政策」總負責人,在金大中總統的任內,也是韓國的貧富差距較低、中小企業蓬勃發展的時代。面對現在的韓國,張夏成不但呼籲韓國政府,應該要讓財團釋放出更多資源,也對韓國國民提出呼籲:「把財團的未來當作是韓國的未來」絕對是錯誤的想法。
  經濟成長的果實應由全民共享,非常重要!
  重點不在公平與否,是在讓家庭或個人可以累積資本,創造階級流動的機會;
2017-05-19 11:54:46
圖博館
張夏成是經濟學和金融學的學者,不但專精於研究韓國經濟與金融社會結構,也是站在第一線的實踐家。一九九六年,他成立經濟民主化委員會,並首次在韓國實踐了「經濟民主化」市民運動。二○○六年,他發起了被稱為「張夏成基金」的LAZARD韓國公司治理基金,在韓國掀起了價值投資的可能性。
  他曾擔任過第十五屆韓國總統金大中的「國民政府經濟改革政策」總負責人,還擔任過第十八屆總統候選人安哲秀的「真誠陣營(sincerely camp)」國民政策本部長一職,設計了國家經濟政策。 並且任職過韓國金融學會會長、韓國財務學會會長、參與年代經濟民主化委員長、經濟改革年代營運長、LAZARD韓國公司治理基金投資顧問、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國際諮詢委員、國際企業治理結構網絡(ICGN)理事、政策網絡所長(私人企業)、世界銀行(IBRD) 訪問學者及顧問、經濟協助開發機構(OECD)顧問等等職務。
  二○一四年,張夏成出版關於拯救韓國經濟危機方案的「韓國資本主義」一書,書中明確提出解決方案。二○一五年,他針對日益惡化的所得差距和資產貧富差距、薪資不平等、雇傭不平等、企業不均衡等等一系列將導致韓國社會的經濟崩盤危機問題,著述「憤怒韓國」並提出瞭解決方案。
  張夏成在學術刊物上發表了四十多篇論文,並獲得過美國〈財務分析頻道〉頒發的Graham Dodds優秀論文獎(1995)、〈商業週刊〉頒發的亞洲明星獎(一九九八、一九九九)、 國際企業管理網絡頒發的企業管理拯救獎(二○○一)、韓國出版文化獎(二○一四)等等。
  目錄
......
2017-05-19 11:55:51
圖博館
調薪真能解決缺工問題?2017-10-29 經濟日報社論

行政院長賴清德大聲呼籲,政府明年給軍公教人員加薪3%,現在台灣的經濟表現非常好,希望企業界跟進給員工加薪,因此可以吸引更多的就業,也同時解決缺工問題。其實台灣的平均薪資已經十多年沒有上漲,而且,今年的經濟成長率只有2.11%,明年可能也只會略高而已,不能算好。在台灣經濟表現並不突出的情況下,要說服企業加薪並不容易。
  長久以來,台灣的就業市場存在著幾個很特別的現象:第一,失業率很低,尤其最近以來失業率一直下降,現在維持在3.7%左右;第二,當失業率降低,表示工人不足,因此薪資應該要上升,但是我們看到近20年來,台灣的名目薪資上漲很少,實質薪資甚至出現負成長。以軍公教人員的薪資來說,從2001年到現在只調過三次,每次3%,加上明年再調3%,18年共上調12%。扣除每年約1%左右的通貨膨脹率,其實軍公教人員的實質薪資是負成長的。其他私部門勞工的情況也很類似;第三,失業率很低,但是缺工問題卻一直存在,尤其是技術性工人更為缺乏。也就是說,台灣現在需要的是更多的技術工人,卻不容易找到。當大多數的就業屬於非技術工人的工作,其薪資比較低,自然就會拉低整個產業的平均薪資,這才是造成低薪的最主要原因。
  有兩個很重要的數據可以佐證,其中之一是外籍勞工人數由2013年的48.9萬人,快速增加到2017年9月的66.7萬人,其中絕大多數屬於非技術工人。另外,非典工作者(包括部分工時、臨時性或人力派遣工作者)的人數,由2012年的55.9萬人大幅增加到2016年的79.2萬人,這些人的工作絕大多數都屬於非技術性工作,其薪資也是偏低的。
  上述兩種工作者人數增加超過40萬人,應該占這幾年新增工作的絕大多數,由於其平均薪資較低,當然拉低了整體水準。
  如果整個社會中所增加的工作都屬於這些非技術性且低生產力的工作,如何期待企業去提高他們的薪資?經濟學基本理論告訴我們,企業對於生產要素(包括勞工與土地)的需求屬於衍生性需求,也就是,企業會去僱用員工是因為他們需要員工生產產品來賺錢,如果企業生產產品的利潤很高,他們支付員工的薪水就會比較高;反之,如果企業無法賺取利潤,也就無法支付較高的薪資。換句話說,員工薪資的高低決定於他們的生產力,生產力高的員工就可以領較高的薪資;生產力較低的員工當然只能領較低的薪資。
2017-10-29 10:20:28
圖博館
所以,要調高員工薪資的最好政策,就是協助企業擴大賺錢的機會,讓他們可以享有更大的市場,有更多的顧客,只要企業有錢可賺,自然就會提高薪資,爭取更優秀的員工。當台灣的經濟一直停滯不前,而且國外的市場一直打不開,企業無法賺取更多利潤,當然很難支付較高的薪資。而現在政府只想一廂情願的要求企業提高薪資,卻無法協助開拓更大的市場,企業又如何去支付更高的薪資?
  所以,我們建議政府,首先必須更大幅度的協助企業打開國際市場,包括推動兩岸經貿、新南向政策及參與國際經濟整合;其次,政府應該更大幅度的開放技術勞工進口,讓企業更容易取得技術性工人,這才是提升台灣薪資最根本的方法。
2017-10-29 10:21:26
圖博館
全球已開發國家上班族都「薪酸 」的五個理由2017-11-02經濟日報

勞工薪資漲不動已經成為全球現象,美國、日本、英國、德國、澳洲等國勞工都進入「薪酸年代」,企業界與整體經濟成長動能都很好,勞工卻難以分享成長果實,何以致此?美媒CNNMoney列舉以下五大因素嘗試解讀。
  ●工會人數減少
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的數據顯示,去年英國工會人數占整體勞工人數的比率降至23%,遠低於1990年代的40%,德國也從31%降至18%。這對上班族來說無疑是壞消息,工會人數減少會削弱加薪談判能力,導致公司獲利流向經理層與股東。
  ●全球金融海嘯陰影
企業界對全球金融危機記憶猶新,加上對未來感到不確定性,導致企業界不願加薪。如今美國企業正在等著看美國總統川普的稅改計畫,脫歐導致英國民眾備感焦慮,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的未來充滿變數更造成墨西哥經濟烏雲壟罩。
  ●零工經濟
非正式就業與所謂「零工經濟」(Gig Economy)的崛起代表許多人找到兼職工作,即便他們想找全職工作。舉德國為例,將近700萬人做兼職工作,一個月賺450歐元(新台幣16,028元),許多人必須依賴政府津貼度日。
  ●回饋股東
投資人的壓力可能迫使企業更重視回饋股東,而非幫員工加薪。數據分析公司FactSet的資料顯示,去年標普500指數上市公司至少便遭遇40起要求股利與實施庫藏股計畫的維權活動,前年也有73起。今年第3季平均股利也較一年前增加14%。
  ●機器人崛起
經濟學家指出,許多產業擴大採用機器人與自動化,可能也不利於勞工調薪,整體趨勢是勞工必須提升工作效率。有業者說,若公司認為員工有加薪需求,可能會考慮以機器人取代員工。
2017-11-02 10:25:18
圖博館
德國工會贏得28小時工作周權利,加薪4.3%

經過六輪艱苦談判,和24小時罷工後,一份每週工作28小時的協議2018.2.6終於在德國達成。德國最大工會、代表多個產業工人的德國金屬業工會(IG Metall)與西南金屬電氣雇主協會達成協議,金屬和電氣行業的90萬名工人將被允許把工作週從標準的35小時,縮短到28小時,以照顧孩子、患病家屬或老人,在最多兩年後恢復正常工時,同時保留隨時重返全職工作的權利。此外,雙方同意從4月起加薪4.3%,其他款項將在27個月內陸續支付。其影響範圍預計將擴大到390萬德國工人,西南金屬電氣雇主協會的首席談判代表斯特凡·沃爾夫警告,該勞資協議是一個“負擔”,“將讓很多公司難以承受”。
  《金融時報》報導稱,這份勞資協議是德國當前經濟繁榮的產物。去年,德國經濟增速為2.2%,是自2011年以來最快,5.4%的失業率則處於自1990年以來的最低點。
  BBC評論稱,德國的權力平衡已經從老闆轉變為僱工。自金融危機以來,德國的工資水平處在緩慢增長狀態,過去十年平均工資增長僅為0.81%。不過,創紀錄的失業率意味著大量公司正在想方設法尋找工人,工會因此意識到是時候向雇主提出條件。
  路透社報導稱,德國第二大工會Verdi也將在周四提出工資要求。該工會和金屬業工會的員工加在一起,約佔德國工人數的15%。
...
  回應
 人家工作時間少掙得比你多,你卻在地球另一端譏諷嘲笑人家,這是一個獨特的現象。
 人家外國那麼好,你不但不去享受,還賴在這個即將或者已經崩潰的國家譏諷這個嘲笑那個,這在中國可不是一個獨特的現象
 而你取笑的這件事,正是我國競爭力強大的原因,正是我國從一窮二白髮展到現在的原因。我們現在享受到的社會財富和個人財富,其中很多部分正是前人努力勞動留下的財富,如果沒有前人留下財富的慢慢積累,現在是一窮二白,就你現在勞動時間和勞動量可以獲得那麼高的薪水嗎?一窮二白的時候,別人勞動比你辛苦比你久,但是薪水都不到你十分之一,你現在的薪水有部分就是那些默默勞作,沒有把財富取盡的先輩留下的遺產!沒有前人的開荒,哪來後人的耕作收穫?再試想一下,如果我們的先輩都把自己勞動該得的財富取盡,你現在的勞動,估計也就是那時候他們勞動的報酬了。再嚴重點說,如果前人透支財富,現在你勞動就是在還錢,得到的薪水就會遠遠低於你所應得的報酬。捕魚的網要留適合的網眼,不要做竭澤而漁的事。
2018-02-08 13:14:59
圖博館
幹的少掙得多又怎麼樣,還不是寅吃卯糧。當時歐豬四國也是這麼想的,以為裝瞎社會財富就會自己變多了,結果就爽了不到十年。但當時國人也都是你這調調,說什麼希臘人啥的一年干半年還能拿相當於十三個月的工資,中國還批評它都是羨慕嫉妒恨,不要臉。結果咧,一個金融危機就裸泳玩蛋了,一個國家差點就把整個歐盟拖垮了,自己可能要拿一個世紀還債還不夠,殷鑑不遠,這才過去幾年呀,就有人都忘了。德國底子厚些,可能撐更久,但那也是德國前輩人辛辛苦苦幹出來的,德國可是歐洲勞工福利最差,還曾想把退休年齡提到70的國家了,幸福在哪都從不是天上掉下來
 不干活還拿得多,看老本還能吃多久
 人家的工會都把工人起來了,東方社會主義國家的工人卻在這裡冷嘲熱諷,競相為老闆無償賣命,當奮鬥逼。
 幼稚,工人運動的方向如果不是爭取公有製而是為了不勞而獲,那才是真正的耍流氓。工人階級的進步意義在於他們的勞動價值,只想著減少勞動而獲取更多,是對這一進步意義的背叛。
 這分明就是為了短期利益,坑長期利益的典型。所有為德國工人叫好的,只是看到工作時間縮短了,卻沒看到跟別的國家比(就是中國)了,你們的競爭力在哪?
 國人的心態是:我自己累點苦點,但是大傢伙都盡量多做點事,國家民族發展了,以後大家總會好起來,等於是先把蛋糕做大.西方人的心態是:我自己要多拿點少做點,國家?民族?那是什麼東西?關我啥事,不讓我享受的就是爛正府,就要下台
 因為我們想的是祖國,近代遭受的屈辱太多,太害怕落後了
2018-02-08 13:16:05
圖博館
難以實現的烏托邦 芬蘭基本收入實驗為何喊停?2018-4-30

這聽來十分烏托邦,但近來,「無條件基本收入」(Universal Basic Income)正在全球贏得越來越多的支持;尤其,在貧富差距惡化、機器大軍搶走許多工作機會的當今,若所有人都可以領取政府定期定額發放足夠基本生活的津貼,或許是一個提供安全保障的好構想。
  北歐福利國芬蘭領風氣之先,自去年初開始進行實驗,也立即成為全球矚目焦點。然而,一年多下來,芬蘭政府近日決定,在今年底實驗滿兩年後,將不再繼續。
  嚴格來說,芬蘭的實驗不算是「無條件基本收入」,因為領取津貼的2000人全是失業者,這些人是隨機挑選,年紀介於25-58歲,每月可領取560歐元(約合新台幣20524元),金額大約和當地的失業救濟金相同,這筆錢他們可以隨意運用──無論是創業、尋找另類工作、上課都行,不用擔心政府會停止或減少補助。
  芬蘭政府的目標其實很實際:希望基本收入能讓更多人投入勞動市場,以提振萎靡的經濟,拉低盤桓在8%以上的失業率。
  依據芬蘭一貫的救濟方案,失業的人反而會失去接受短期職務或自行創業的動力,因為額外的收入會導致他們喪失補助,或在每次短期的勞動契約結束後,必須重新申請救濟金。
  此外,芬蘭的福利體系複雜得嚇人,有超過40種不同的救濟方案,肯定少不了惱人的官僚作風,基本收入的實驗也是順應改革的呼聲,試驗新的做法。
  不過,政府發放納稅人的錢,卻完全不要求失業者找工作或接受職訓,卻讓一般人觀感不佳。日前芬蘭社會安全機構Kela要求政府額外提供約合新台幣168-295億的資金,將實驗範圍擴及擁有工作的芬蘭民眾時,芬蘭政府正式予以拒絕,等於宣布實驗即將畫下句點。

無條件基本收入-維基百科

無條件基本收入(Unconditional Basic Income),簡稱 UBI ,又稱為全民基本收入(Universal Basic Income)、基本收入(Basic Income)。
無條件基本收入是指沒有條件、資格限制,不做資格審查,每個成員(該國的國民、某地區的居民,或某團體組織的成員)皆可定期領取一定金額的金錢,由政府或團體組織發放給全體成員,以滿足人民的基本生活條件。
……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84%A1%E6%A2%9D%E4%BB%B6%E5%9F%BA%E6%9C%AC%E6%94%B6%E5%85%A5
2019-02-18 11:09:31
阿楨
董向榮:人均3萬,韓國人為何高興不起來 2019-03-18 環球時報

  根據韓國統計廳最新發佈的資料,2018年韓國人均GDP達到31370美元,人均GNI達到31349美元,首次突破3萬美元大關。在韓國,有“5030俱樂部”的說法,即世界上人口超過5000萬、人均GNI超過3萬美元的發達國家俱樂部,成員有美德法英日義等六國。
  韓國是如何實現人均3萬美元的
  一是韓國經濟崛起的起點低。1945年,朝鮮半島剛剛擺脫日本殖民統治,卻又陷入美蘇單獨佔領而帶來的南北分裂,南北在1948年單獨建國。1950年到1953年,在全球冷戰的大背景下,一場慘烈的熱戰把朝鮮半島變成了戰爭的廢墟。韓國正是在戰爭的廢墟上,在美國、日本的援助下,融入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拉開了經濟增長的序幕。韓國充分利用一切發展機會,走上一條通過出口導向型增長實現經濟起飛的道路。從1962年的第一個五年計劃開始,韓國經濟開始數十年的快速增長。1996年,韓國躋身OECD “富國俱樂部”。2006年,人均GNI達到2萬美元;2018年,人均GNI達到3萬美元。
  二是韓國經濟發展之艱難。韓國只有約1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資源稟賦條件非常有限。韓國充分利用人力資源,實現國家發展。舉個例子,關注韓國的人可能看過電影《國際市場》,其背景就是韓國向德國派遣礦工和護士,賺取當時緊缺的外匯。韓國在1963年至1977年先後向德國派遣了7936名礦工、11057名護士。1964年12月,韓國總統朴正熙與夫人陸英修訪問西德,他們特意去魯爾煤礦看望韓國同胞,大家齊聲唱起國歌。朴正熙感謝他們為了家人遠離故鄉來到西德辛苦工作。第一夫人陸英修也不禁暗暗拭去淚水。1965年至1975年派德礦工、護士,向韓國匯款的金額共達1.15億美元。
  韓國發展的國內因素,在於大企業的增長模式。大企業在現代經濟增長中,企業組織的發展要經歷這樣一個過程:農民從農村分離出來—大量的個體企業出現—民營非個體大企業出現—技術升級—壟斷大企業向國外擴展空間。在政府的選擇、扶持和刺激下,韓國大企業的發展已經完成這一過程,成為國際市場上的為韓國利益征戰的騎士。這是韓國獨特的發展戰略的結晶。儘管其對韓國經濟的控制已經觸及國民經濟安全,但毫無疑問的是,大企業是韓國經濟發展的重要載體,是韓國人的驕傲。
2019-03-18 08:18:36
阿楨
為什麼韓國人對經濟進步無感
  韓國與其他發達國家相比,韓國在環境、就業、社會分配等生活品質方面還不盡如人意。普通人“壓力山大”,很難體會到人均收入3萬美元時代應有的幸福感。
  原因是:工作時間長、社會福利少。“5030俱樂部”跨入3萬美元門檻時,平均年工作時間1713小時,而韓國2017年是2024小時。在社會福利支出占GDP的比重方面,“5030”平均數據是20.7%,韓國2018年只有11.1%。
  普通韓國人的收入也增長緩慢。韓國著名經濟學家張夏成在他的《韓國式資本主義》一書中提出一個概念叫“三無增長”,即無就業、無工資、無分配的經濟增長。從2002年到2012年的十年間,韓國的平均經濟增長率為3.8%,但居民實際工資收入的增長率僅為2.1%。勞動收入分配率從1998年的80.4%下降到2012年的68.1%。
  觀察韓國的中下層社會時會發現,韓國就業領域的一個重要問題是非正規職的問題,類似於我們所說的“臨時工”問題。在韓國,有大約1/3的工資性勞動者屬於非正規職,他們的月平均工資只有正式工的一半。雇用非正規職是企業降低成本的重要方式,也是普通國民收入難以很高的重要原因。
  在韓國,青年失業率居高不下。2018年韓國總體失業率為3.8%,但20-29歲的青年失業率高達9.5%。與青年就業問題相關的原因是,前些年韓國出現了“拋棄”戀愛、結婚、生孩子的所謂“三拋世代”,近年來升格為“N拋世代”甚至是“全拋世代”。這些年輕人對未來感到不安,沒有上一代韓國人的奮鬥和吃苦精神,對未來都不抱憧憬,進入“低欲望社會”。與之相對應的就是,韓國的出生率急劇下滑,少子化、老齡化發展迅速,發展前景不容樂觀。(作者是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研究員)
  回應
韓日本質上還是資本主義一個縮影
2019-03-18 08:25:49
阿楨
全球城市生活成本排行:香港比肩巴黎並列最貴,滬深入圍前25

據英國廣播電臺(BBC)2019-03-19報導,最新的全球城市成本排行榜出爐,巴黎、中國香港和新加坡並列成為世界上生活成本最高的城市。其他中國城市中,上海和深圳並列排名全球第25位。中國城市的排名大多下降,成本相較以前有所降低。經濟學人智庫指出,中國城市生活成本下降與國內經濟狀況有關。
經濟學人智庫每年會進行兩次全球生活成本調查,調查覆蓋全球97個國家的133個城市,針對160類產品和服務的400多項價格指標,包括食品、飲料、服裝、家庭用品和個人護理用品等。巴黎、中國香港和新加坡共同榮膺榜首,這種情況是30年來的第一次。
法國首都巴黎是唯一進入前十名的歐元區城市。去年,巴黎的生活成本排名第二。自2003年以來,巴黎一直是全球生活成本最高的十大城市之一,巴黎的生活成本極其昂貴。與其它歐洲城市相比,只有酒精、交通和煙草才可以說物有所值。例如,巴黎女性理髮的平均價格為119.04美元,而蘇黎世和日本大阪的平均價格分別為73.97美元和53.46美元。
由於今年通脹和匯率的波動,阿根廷、巴西、土耳其和委內瑞拉等國的生活成本排名均大幅下降。委首都卡拉卡斯被評為生活成本最低的城市。去年,卡拉卡斯的通脹率接近100萬倍,迫使政府發行新貨幣。敘利亞的大馬士革被評為世界上成本第二低的城市。
經濟學人智庫表示,由於政治或經濟波動的影響,越來越多的地方生活成本變得越來越便宜。
在亞太地區,緊隨新加坡之後的是大阪(日本)、首爾(韓國)和東京(日本)。諾美亞(新赫里多尼亞)的相對生活成本增長最快,在全球排名第20位,增加了33個。另一增長較快的城市是馬來西亞的吉隆玻,排名上升十位,全球排名第88位。緊隨其後的是曼谷(泰國,聯合第41位)和馬尼拉(菲律賓,聯合第92位),均攀升至9位,而越南的河內和柬埔寨的金邊均增加了6位。
所有南亞城市均進入了世界上成本最低的30個城市榜單。印度和巴基斯坦佔據後十名中的4個,班加羅爾是亞洲生活成本最低的,生活成本只有Top3城市的一半不到。
2019-03-21 09:16:59
阿楨
拆解德國競爭力 2019/03/20 倪世傑

一般民眾對德國這個製造業強國的基本定見,並衍伸出一個具有科技決定論況味的論證:只要工業強大,國家財政就不會差,社會福利制度就能夠確保,民眾生活也自然就會好了。然而,德國經驗——或者說「德國模式」——除了所謂的「科技領先」以外,又有哪些因素造就「德式競爭力」?德國製造業奇蹟又面對什麼樣的瓶頸?
  「德國模式」通常被視為有別於「自由放任市場經濟」(國家角色在經濟領域極小化)之外的另一條路——一種以規範市場力量為核心觀念的「社會市場經濟」,國家、資本家團體與工會之間處於合作的關係。
  具有家族經營性質的中小企業是德國經濟發展的主要支柱,中小企業與大學、區域銀行緊密合作,共同培育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工業;產業勞工普遍加入工會,通過集體談判下的團體協約保障勞動條件;其他基本的特徵還包括:資本集中化、主要企業之間交叉持股、具有「遠見」不追求短期利益的金融機構,以及一個具有父權特徵的俾斯麥式社會福利國家。
  以上是吾人所熟悉,上個世紀德國的制度安排,姑且稱之為「德國模式1.0」;到了21世紀之後,「德國模式2.0」開始展露頭角。一言以敝之,德國在新世紀擺脫了組合主義,開始轉而投向盎格魯薩克遜式,也就是由市場主導的經濟模式。
  其主要論據有二:德國的社會福利國家制度,於2002-05年間推動的哈茨第一到第四號法案(Hartz I-IV)中削弱了。這套於社民黨執政期間推動的法案,旨在使勞動力市場更彈性化,包括延長退休與領取養老金的年齡,收縮失業保險金領取的時間,用低稅率與社會保險費用形塑非典勞動力市場等等;同時,給予證券市場更多的活動空間,資本市場力量較過去強大許多。
  然而,光從這些模式的爭論,其實比較難具體地認識德國經濟發展的軌跡,以及有哪些具體的政策促成今天德國成為製造業大國的國際地位。這個問題直到今天都還是處於爭辯中,以下茲從工資抑制、產業東進、組合主義三個角度,理解德國工業成功的關鍵,並以科技創新以及政府公共投資雙雙趨緩,探討德國風光的產業背後,優勢漸去的深層原因。
  德國超級生產力的來源:抑制工資政策奏效
在十餘年前,德國還因為聯邦德國(FDR)「吞併」民主德國(GDR)(即俗稱的兩德統一)以及「德國模式1.0」的疲態,經濟陷於停滯發展以及失業率飆高(即便仍低於歐盟水準)的狀態;當時的德國失業率大約在12%上下,與今天約3%的水準相差頗大。
2019-03-21 09:22:49
阿楨
為解決德國失業問題,德國最大工會「金屬工業工會」(IG Metall)的主席茨維克爾(Klaus Zwickel),曾於1995年表示,工會願同意停滯調漲實質工資——即工資調升的幅度僅反映通貨膨脹的水準,而不隨著生產力的提高比率,相應調整加薪幅度——以換取德國企業雇用更多的勞工;2000年,在社民黨籍的聯邦總理施洛德(Gerhard Schröder)任內,金屬工業工會與資方團體就工資上漲問題達成共識,勞方停止加薪以換取更多雇用的提議,獲得資方團體的接納。
  這對德國產業——尤其是外銷導向的製造業——而言簡直是超級利多。在技術相關的生產力持續發展下,資方利潤空間必然上升;在1999年德國馬克被歐元取代,柏林形同無法透過操縱匯率、創造有利出口的條件下,維持國內相對於其他國家較低勞動力成本,形同德國內部的貨幣貶值,甚至要比貨幣貶值還更為有效。
  薪資凍漲,生產力的發展,以及匯率下跌都會使得製造業的單位勞動力成本下降,這也是德國製造業強勢國際競爭力的來源。1999-2008年之間,德國製造業單位勞動力成本下降9%。這造成何種影響?對德國而言,自2000年後德國GDP佔國內需求的比率不斷提高(見圖一),這個趨勢一直到2007年才放緩,國內需求不振的狀況甚為明顯。其主要的原因,極可能就是受到國內薪資凍漲的影響,或者,德國製造業產業東移造成的效應。
  通過產業東移擴大生產
近廿年來德國產業東擴的歷史主要分成兩個時期:1989年後與2004年後。前者正值「蘇東波」轉軌到資本主義之際,德企大肆地通過廉價收購在東歐攻城掠地;第二次則是在2004年歐盟東擴期間,隨著東歐國家降低關稅與投資限制,加上當地較為寬鬆的法規以及相對於德國廉價的勞動力,德企將製程末端改設在東歐國家,雖然每個國家都不大,但是加總在一起,也構成了一塊不小的市場。
  《紐約時報》於2007年就曾經報導,在德國雇用一個勞工的工資,在東歐可以雇用五個人。這產生了三個區域效應:其一、有效降低了東歐國家的失業率;其二、過去德國製造業外包生產的對象在南歐國家,這直接影響了西班牙與葡萄牙的製造業及其就業狀況;其三,德國失業率自2006年後從10%開始降低,之後持續下跌,到去年僅有3.3%。註1德國在產業外移,尤其是製造業外移的情況下,依舊維持強大的製造業就業人口,「外廠」生產越多,越能夠鞏固德國本地生產商品的出口,進而鞏固了本地的就業。
2019-03-21 09:25:00
阿楨
面對不振的國內需求,德國企業必須找尋更多國外的市場,才能夠彌補國內需求減少的缺口;對其他國家而論,這表示能夠賣到德國的服務與商品也因此衰退,而德國出口商品也因為國內單位勞動力成本下降而強化了商品的出口競爭力。德國貿易經常帳從1991-2001年之間都呈現赤字,其後一飛沖天,到2015年達到歷史高點GDP的8.9%,2018年也有7.4%之譜。
  即便「歐盟執委會」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都呼籲德國擴大內需市場,並通過調薪的方式平衡貿易順差,但是德國聯邦政府常將問題推說是企業與市場等私部門的事。法國經濟學者勒莫涅(Mathild Le Moigne)與海古特(Xavier Ragot)推估,德國政府此種「重商主義」的態度及工資政策,直接使法國失業率至少提升2%。此外,一但法國與義大利等其他歐盟經濟大國仿效,歐元區難保不會發生通貨緊縮的問題。
  回歸組合主義下的勞資合作
然而,亦有部分論者反對將德國強勢的經濟成長歸因於工資抑制,這主要有以下幾個論點:其一、德國貨品質優良讓人信賴。德國超過70%的出口商品來自於中小企業,而這些商品本身未必來自於卓越的創新,而是其產品與服務信實可靠所致。
  其二、經濟學者史多姆(Servaas Storm)與納茲提派德(C.W.M. Naastepad)認為,德國的產業協調以及科技帶動的產業模式,才是德國經濟增長的原因。產業協調意味德國的製造業並沒有擁抱「德國模式2.0」,而是繼續沿用「德國模式1.0」中工會與資本家雙方緊密的合作關係。
  舉例來說,IG Metall於2018年初發動的罷工訴求加薪、更多的休息與家庭照護時間,但上次IG Metall的大罷工卻要追溯到上個世紀的1995年。換句話說,德國的暢旺的製造業引擎主要建基於組合主義模式,相較於新自由主義體制吹捧的彈性化勞資體制,組合主義模式能夠透過穩定雇用勞資之間的社會信任,使得資方也更願意投資於產業升級,而擁有一技之長的勞工也更願意專精於技術,提供優質勞動力。

爆米花當薪水:德國基本工資改革與倦怠的體制 2016/01/05 黃哲翰

德國基本工資法從2015年1月1日開始生效,至今剛好屆滿一週年。法定最低工資為時薪8.5歐元(約台幣310元);以兩年為緩衝期,企業雇主必須逐年依比例調升工資至符合此標準。
2019-03-21 09:26:35
阿楨
讀者或許會疑惑:
一個長期被視為社會國(Sozialstaat)模範的國家,為何遲至去年才推行全國適用的最低工資標準?
答案是:正是由於過去德國工會組織的強大,在各職業工會自主的情況下,始終能在薪資協商上與資方抗衡,因而不需要、也不願意將協商的主導權交給國家代理、訂出一套死板的法定標準。
直到2003年由社民黨(SPD)與綠黨(Bündnis 90 / Die Grünen)執政聯盟推出的「議題2010」(Agenda 2010)改革,讓原本就已在新自由主義潮流下,逐漸偏往資方之勞資抗衡的局勢發生驟變。此一改革可被理解為一個社福負擔沈重、且面臨人口老化之社會國的經濟運作,在遭遇全球化衝擊下,為了避免系統崩潰的轉型。
  改革的大方向為社會福利支出的縮減、勞動市場的彈性化、以及相應的教育與家庭政策調整。此一轉型為社會國的體制帶來了在全球資本叢林中繼續存活的本錢,透過鬆動防解雇機制、刪減雇主對勞工之社會保險負擔而降低工資成本、引入派遣制與大量「迷你工作」註2等方式,使其能在歐盟區以高品質的基礎建設與社會服務,搭配相對低廉的勞力成本,進行惡性競爭,維持經濟龍頭的地位。註3
  這正是近年來德國產業在台灣人的視野中始終被呈現為穩健之模範生的來龍去脈,儘管它總是被簡化翻譯成人品神話:「德國人天性嚴謹、踏實、勤奮」、或是教育神話:「德國人重視適性教育、不求名次」。
  勞動市場彈性化的同義詞,即是勞工的孤立化,並與工會組織脫節;各工會的會員數平均減少三成,原本生猛的工會也逐漸失去與資方談判的實力,市場轉為資方市場。勞資失衡的效應具現化了全球化資本主義發展的典型悖反:經濟成長與就業機會增加的幸福承諾,弔詭地兌現為貧富差距的加劇與中產階級的窮忙。
  基本工資法對工會而言,是迫於情勢不得不犧牲自主、轉而求助於國家官僚體系的結果;而對於推動此法案的政治勢力(社民黨、綠黨、左翼黨)而言,則是重整旗鼓的歷史性嘗試:在業已無力阻擋經濟去管制化(Deregulierung)之浪潮的局勢下,國家權力是否還有餘地介入經濟分配、社會國是否能避免泡沫化為財團代理者的命運。
2019-03-21 09:28:01
阿楨
然而,亡羊補牢畢竟無法迴避任何體制內改革的格局都會遭遇的瓶頸。
該法案上路後,資方人事成本平均將劇增20~30%,「天性嚴謹、踏實、勤奮」而富創新力的德國資方們必然極力規避或外化額外增加的人事支出。一月初就傳出,紐倫堡有家大型影城準備對員工發放餐飲兌換券以替代應調漲的工資,在一則以「爆米花當薪水」為標題的報導裡,該影城澄清,那只是考慮中的方案而已。隨後幾個月,透過媒體的追蹤,乃揭露了各種遠比爆米花更精巧的資方對策,以及勞工委屈妥協的實情註4:
  責任制,解決一切
從事旅館清潔的迷你工作者K女士,被交付超量的工作,每天須在6小時內打掃完多至9間的客房,其中最大的豪華客房將近70坪。為了趕工,她甚至無暇做好基本的身體防護。而超時工作的部分,也當然不會被如實登錄——帳面上的時薪9.55歐元,超出法定基本工資1塊有餘,但實際平均下來只有6.5歐元。
  一個薪水,各自表述
迷你工作者P女士擔任超市店員,基本工資法上路前後的薪水雖然不變,約每月408歐元,但意義大不相同:原先每月工作52小時,時薪7.8塊;現在合約上議定的工時則被刪減到48小時,時薪正好8.5塊——已符合最低工資標準。此外,不變的還有平均每月超時工作的40個鐘點,依然無法被登錄。
  請大家共體時艱
餐廳服務員工作時喝的茶水不再是免費提供、動物飼育員的輪休日被排到公定假日上、麵包師的額外補貼款被刪除......等。
  雇主可以合法不為工作中的待機時間支付工資,因而待機時間也不受基本工資法的規範。計程車司機等待客人、貨運駕駛在高速公路上塞車、甚至在倉儲區排隊等候別車裝卸貨等情況,都被某些雇主擴大定義為待機時間,以平衡基本工資法上路後所增加的人事支出。
  秒領秒退
一向因工作環境惡劣、工作普遍超時而飽受社會批評的屠宰業,在依新法加薪的同時,另要求員工支付刀具清理費、防護手套費與其清潔費......等。怎麼領到的,就怎麼退回去。
2019-03-21 09:29:32
阿楨
要不要就一起走體制外
重度勞力需求的低薪工作,例如農場、工地、屠宰場,原本就是東南歐勞力被人蛇集團誘入德國打黑工的重點領域。基本工資法生效的這一年,正好也是難民潮大量湧入德國的一年,對資方而言,這無異於天上掉下來的一座廉價勞力寶山。難民的德語能力與社會資源都處於絕對弱勢,因而在工作上更容易遭受非法待遇。雇主也往往以難民需要額外的職訓為由,擅自將難民工作定義為「試用╱實習」並拒發薪資。最近,在基本工資法上路一年的檢討聲中,資方團體提議難民勞工的實習期間應被列為例外,不該適用時薪8.5歐元的標準,此建議獲得執政黨基民盟(CDU / CSU)的支持,正在與以社民黨、綠黨、左翼黨為主的反對立場進行辯論中。
  人們或許會認為,上述案例中的勞工們也要為其處境負一定的責任:因為他們沒有好好培養自己的「競爭力」,以致於只能從事待遇苛刻的工作。然而,且讓我們把焦點放在被剝削得最嚴重的迷你工作者上:根據德國工會聯合會(DGB)的近期調查,以及《時代週報》的報導,完全只能依靠迷你工作來維持生計的工作者中,有220萬人從專科學校畢業、近28萬人擁有大學以上學歷;換言之,51%的迷你工作者都擁有德國優質之「適性教育」的高等認證——看來它不只強調讓德國孩子「輸在起跑點」,有時還會讓他們長大後繼續輸在鐘點費上。
  批著資本皮的基本工資法
且讓我們放下「競爭力」、「原力」這類科幻修辭,也放下「無良」、「自私」、「慣老闆」之類用來譴責資方的道德詞彙,從以下角度去理解引入基本工資法作為體制內改革的限制:
  相較於數十年前西、北歐各國設定基本工資的背景,德國今年引入的基本工資法,幾乎已經可以被視為完全不同的概念。其立意雖然秉持社會主義的精神,追求更公平的經濟分配與更符合社會正義的勞工待遇,但實際運作起來卻弔詭地更像是資本主義的策略。
  基本工資的概念往往必須用資本主義的邏輯和語言來自我證成:
「藉著」追求經濟公平與社會正義,將會提高國民所得而增加消費力、帶動經濟成長、讓本地產業更有競爭力、擴大就業機會......等。
2019-03-21 09:30:52
阿楨
基本工資法的引入,並沒有觸碰任何深層結構改造的問題,其效應也因此註定要被資本的邏輯所收納與理解,格式化為投資獲利之計算裡的新增變項:「額外的人事成本」(除了薪資一項外,還包含強制登錄與申報的行政成本),並且在經過精算後往往仍能被準確地規避、轉嫁或外部化。我們看到,為雇主提供針對基本工資之策略的法律顧問、風險顧問服務,在德國如雨後春筍般地出現(連該法上路的本身都帶來了新商機!),違法或遊走法律邊緣之手段的考量,被翻譯成專業又客觀中立的風險管理語言。註6所有這些都只證實了一件事——資本始終與我們同在。
  當「上有政策」,如果人們能輕易預料到,並且規劃出「下有對策」的各種可能性,那麼就表示,這個社會實質上沒有因那項政策而改變多少。這也是基本工資法上路後,大規模的剝削依然繞個彎繼續發生的理由。
  不只如此,恐怕人們還必須擔憂,基本工資法反而造成部分勞工更加弱勢的可能性。
  反對基本工資法的意見領袖,基民盟的國會議員Carsten Linnemann批評該法造出一隻「官僚科層怪獸」,因為它為資方帶來可怕的行政成本;或許在另一個意義上,它對勞方而言,恐怕也同樣是一隻官僚科層怪獸——一隻原先該由公民團體來運作的行動力量被體制化、規格化後所出現的怪獸。它所掠奪的,是讓孤立的勞工們(尤其是派遣工與迷你工作者)在將來彼此連結並展現力量的可能性。
  雇主規避人事成本的各式手段,讓勞工無力舉證之餘,還在帳面上獲得了法律的背書,並且被政治勢力視為政績,這是令許多勞工實際上比基本工資法實施前更感無力的理由。孤立無助的勞工,唯一的選擇只有繼續保持孤立、成為剝削結構中的共犯——為了保住工作而妥協、維持和諧,才是個人避免麻煩、能付出最少心力成本維持生計的明智方案。學者的研究指出,在面對稽查時,勞工經常幫雇主圓謊:「我們沒有工作太久,因為我們中午休息了四小時」、「我不是工作,我只是在幫忙」、「老闆去買菜,我只是幫他看個店」......等等。
  透過此一共犯的陷阱,資本的運作正在形塑它所需要之勞工的新面貌(人們稱之為「就業市場的趨勢」):為了承受資方外部化的成本,例如人事、保險、行政......等成本,勞工必須自我規訓為在身體、家庭與社會關係方面都具有高度彈性的勞力供應者;
2019-03-21 09:34:43
阿楨
在絕大多數的情況下,「彈性」才是「競爭力」的真實定義,它往往體現在要求勞工╱雇員要能「吃苦耐勞」、「勇於接受挑戰」、「樂於溝通」、「有心學習」之類內容模糊不確定的人品修辭上,傳達的福音只有一個:「請隨時準備好配合我們現在已有的、以及現在還沒想到的各種撙節策略」。根據倫敦政經學院著名社會學家桑內特(Richard Sennett)的見解,新型資本主義(即全球化資本主義)的文化就體現為宣揚彈性的工作倫理。
  此一工作倫理所必然伴隨著的超時工作,經常讓德國的迷你工作者們在身體、家庭與社會成本透支的心力交瘁下,根本無法再兼另一份工作,因而繼續深陷依賴既有工作、無力抗爭又無法擺脫當共犯的陷阱。
  全球化資本主義下的工作倫理,本質上是製造貧窮的工作倫理。
面對全球化資本主義,所有簡潔的答案,例如工資規範、工時規範、保險規範、就業規範等,都不得不在一條曲折的道路上被實踐。
  當然,我們不能只看德國實施基本工資法時崎嶇又陰暗的一面;事實上,它總的來說還是成功的,並且也為勞動市場帶來不少良好效應。在實施滿週年的現在,推動陣營中的社民黨、綠黨與工聯會都提前宣佈了該法的勝利:
  新法實施之初,德東地區的平均薪資即成長了9.3%;到了第二季,全國迷你工作者的薪資成長了5%;至第三季,全國領取社會救濟的勞工減少了10.4%。這些數據都遠優於以往數年,並且,薪資水準還持續看漲......
  儘管這只是帳面統計,而至今仍經常看到有媒體揭發黑工與非法剝削的新聞;並且儘管就在不久前的聖誕節前夕,德國資方聯合會(BDA)嚴拒了工聯會繼續調漲時薪的提議,BDA會長表示:即使調升到時薪9歐元都是不切實際的幻想。
  有目共睹的是,最受爭議的迷你工作減少了約20萬個職缺。支持基本工資法的聲音認為,這是因為引入最低工資規範後,這些迷你工作都因加薪而突破月薪450歐元的上限,被升級成附帶社會保險的兼職工作了......
  管仍有批評的聲音將之解釋為,那是由於強制登錄的行政成本讓雇主無法負擔,因而取消了這些職缺。由於引入基本工資法,2015年就業人數大幅增加了(70萬人)、消費力提升的速度來到歷史新高(薪資增加2.5%、通膨率則降到了0.1%)、世界美好了、可以喝啤酒看足球了......儘管在景氣復甦的同時,德國貧富差距也已來到了30年來的歷史新高,並仍持續擴大中。
2019-03-21 09:36:03
阿楨
台灣人真命苦 壓力指數全球第二高,僅次南韓 2019-03-27 聯合報

康健人壽母公司美國信諾保險集團公佈「2019年360°康健指數調查」,結果發現,台灣受訪者壓力指數持續升高,高達96%的受訪者表示他們處於壓力之下,較去年上升2%,壓力指數全球排名第二位,僅次於南韓,「財務」是導致壓力的最大因素。五大健康面向中,主要是因「睡眠不足」,造成身體健康狀態顯著下降。
「360°康健指數」調查已進入第五個年頭,旨在研究人們對身體、家庭、社交、財務和工作五大面向健康和幸福狀態的自我感受。今年調查範圍涵蓋全球23個國家地區,同時新增許多與健康相關的主題,也是信諾保險集團最全面性的健康調查。
相較於全球整體康健指數從61.2分略微上升至62分(滿分為100分),今年台灣整體康健指數從去年的57.2分下滑至55.3分,落後多數鄰近亞太地區市場。
全球倒數的五個國家和地區分別為韓國(53.2分)、台灣(55.3分)、土耳其(56.8分)、香港(57.7分)、新加坡(57.8分)。
五大健康面向中,台灣在身體健康狀態顯著下降,睡眠不足是最主要的因素,同時也和生活壓力增加、家庭時間減少、無法照顧父母和孩子的需求以及財務問題有關。
社交健康狀態是唯一較前一年有改善的面向,從55.1分略為上升至56.3分,主要原因是受訪者認為自己在智慧型手機或平板電腦上花費了較為合理的時間,而且擁有許多朋友可以談心。
康健人壽總經理暨執行長邵駿崴(Tim Shields)指出,調查結果顯示,台灣整體的健康和幸福狀態落後於多數受訪國家,凸顯台灣受訪者需要更多的支援來協助他們改善整體健康幸福。
台灣受訪者壓力指數全球排名第二,96%的台灣受訪者感到有壓力,落後韓國僅1個百分點,遠高於全球平均84%,在23個受訪國家地區中,台灣取代了去年的香港,成為全球第二大壓力市場。
台灣受訪者中,有工作的人壓力指數平均達97%,比沒有工作的受訪者(90%)高出許多。三明治族是壓力最大的族群,以性別來說女性壓力更大。造成壓力的五大原因分別是個人財務問題(18%)、健康問題(17%)、工作太多(13%)、家庭財務問題(13%)、缺乏就業保障(13%)。
2019-03-27 09:09:02
阿楨
超高齡社會長壽風險 2019-04-25 聯合報 陳亮恭

長壽社會有三種系統性風險,亦即年金、長照與健保,全球已開發國家在普遍長壽現象下都遭遇類似困境,各國的解決方法不一,但都成為各國施政挑戰;這也是政府二○一六年上任的優先議題。若今日社會仍處於戰亂、貧窮或傳染病肆虐,前述社會風險都不會出現。
今年四月初台灣健保署指出,健保財政前年與去年均出現短絀,且財務缺口預期會持續擴大。台灣高齡民眾一年使用近卅次門診,是美國高齡者三點五倍,也明顯高於多數已開發國家;多科就診也帶動多重用藥與重複檢驗,而高齡民眾每年住院次數也高於已開發國家。
快速高齡化是人類歷史上未曾出現的現象,位居領先群的台灣,若不能更積極創新與整合,比糖果便宜的藥物、比通水管便宜的插管治療、比腳底按摩便宜的心臟按摩、比算命便宜的專業診療都會是常態,且可能更嚴重,民眾將面對更片段的醫療、難以整合的長照與系列的照顧困境,若未能正視問題本質又抗拒改變,將造就日益惡化的醫療品質,優質人才也將流失。
2019-04-28 07:42:16
阿楨
為什麼全世界都在“印度化”? 2020-04-11 新浪網

這段時間體會新冠肺炎最深的是,一個一個呼吸道傳染病,還不是印度,而是西方那種反智程度。“印度化”最早是給美國專用的,後來發現這個幸福溫暖的大家庭成員越來越多。有如下特點:
1、上、下層生殖隔離,互相不通婚,類似有種姓制度。
2、國內有2%的世界級精英,10%的正常人,剩下的是糊塗蛋;大家住在一起,但互相沒義務。
3、少量上層精英,接受精英教育;其他大部分下層人,接受隨機教育,自生自滅,自由發展。
4、整個國家宗教氛圍濃厚,老百姓都有種“認命”的美德;越底層越反智,連基本的科學常識都不接受。
6、政府內部各自為政,也就是大家說的,“散裝的”。
  如果對歷史比較熟,大家估計已經看出來了,從古到今,包括古羅馬、拜占庭、奧斯曼、大英、大唐、大明和大清,這些帝國和朝代後期都這造型,大家都“印度化”了。國家發展一兩百年,都會形成這種效果。
  幾乎所有的大國崩潰,都是財政的崩潰。
按理說經濟規模變大,政府稅收變多才對,但詭異就在這裡,大部分國家到了後來經濟發達了,用錢的地方多了,稅收反而不夠了。國家GDP翻了好幾番,但政府卻越來越沒錢,債臺高築。沒錢就啥事都幹不了,國家後期財政都陷入了困境,社會秩序開始解體。
  一開始稅基很大,家家戶戶都納稅,國家花錢的地方也不是太多,咬咬牙就過去了。但隨著時間流淌,政府要支出的費用越來越大。比如社會上老人越來越多,政府得養著;巨大的基礎設施到後來維護成本也越來越高,公務員也越來越多。變成強國後,不可避免又要到處去打仗維護商道。
2020-04-12 10:54:04
阿楨
政府是人組成的。國家越往前發展,各種利益集團的人開始進入政府擔任高官,他們會積極推動有利於他們自己的稅收政策,什麼工商集團、土地集團和軍工集團等等,到最後都在減稅,減來減去,稅收由工薪階層來承擔。而富人卻有的是辦法避稅,請律師找漏洞,實在不行就去避稅天堂躲著。
  所以吧,所有王朝後期的共同徵兆:國家花錢越來越厲害,真有錢的大戶不納稅,稅收基本壓在中產階級身上。

你看美國新聞,各州州長都在找特朗普要物資,可特朗普也沒有餘糧。大家互相扯皮,在推特上互相罵,在新聞發佈會上罵。
你發現了吧:如果國家財政不行,很快就會出現“印度化”的跡象。政府相互扯皮不作為,老百姓也跟著越來越糊塗。
  老百姓變糊塗這事也不難理解。比如上層老百姓有錢,所以搞精英教育,孩子上名校的概率大幅提升。下層沒錢,按理說國家得給搞義務教育。但政府也沒錢,只好湊合著教育。教師工資也上不去,地位也不太高,積極性不太強,這就演變成了美國公立學校的“快樂教育”,——畢竟我教不會你東西,還不能讓你快快樂樂當廢物?
比如今天推特上,一幫歐美和印度線民(推特上到處都是印度人)在熱烈探討這麼幾個問題:
推廣5G導致呼吸衰竭;病毒是比爾•蓋茨散播的;…
說實話,每次登陸推特都被那幫反智玩意氣得肝疼。中國的義務教育比較過硬,儘管我國蠢人也不少,不過很多基本觀念是能達成共識的,比如進化論、基本世界史常識、基本數學幾何素養,再比如“疫苗應儘快研究”、“對付病毒就該隔離”等等常識還是有的。歐美基本沒啥東西能形成共識,除了大家都不太喜歡中國。
政府沒錢,公共設施也修不下去。大家去了歐美經常有種感受,那邊很多東西都年久失修,主幹道經常路中間有個坑也沒人管,不過政府確實也沒錢。這次紐約州的那個州長,天天在電視上抱怨紐約州從中國買呼吸機要買破產了。
  繞不過的三百年
難道我國常說的“三百年大限”在歐美也成立?
很悲觀地講,似乎好像沒法避免。從財政角度講,無論是中國的歷朝歷代,還是西方的大帝國,發展兩百多年後,無一例外會陷入“財政陷阱”,變得入不敷出、債臺高築,最後出一大堆問題,而且都解決不了。
2020-04-12 11:03:56
阿楨
這不是我發現的,橋水和高盛都有類似研究成果。歐洲貴族可延續千年,但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昌盛三百年,包括英帝國。
這幾個問題,民主根本無法解決。西方國家都是變成強國後才民主了,不是民主後變強的,反倒有好幾個民主後變弱雞了。不是說民主不好,是說這玩意不解決問題,咱們不討論價值判斷,只討論現實和邏輯。
不過如果放在更大的視野下,眼前的困難不算啥,只要我們自己不故意踩坑,比如通過放羊教育主動降低國民素質,再比如國家經濟脫實向虛轉向金融業,我相信中國國運還能持續下去。
https://k.sina.com.cn/article_6375389090_17c00b7a201900qghu.html
  相關新聞
04-11印度新冠肺炎確診病例達7447人
印度真的百毒不侵嗎?印度最大貧民窟現感染者!2平方公里住著100萬人️
  回應
一個月以後,印度是現在的美國.
對,現在他不爆發是因為先前和美國一樣不檢測
美03-26確診82040超中81782(回應:超級大國應有的表現,老大感染數也須第一. 其實早超了,以前是沒力檢,超中也只檢測30多萬次,如像中國1700萬次不知是多少倍.) 紐約一州04-09確診16萬例超美(46萬例)外所有國家,紐約市死亡過多 無人島改建千人塚畫面曝光. 美新冠04-11確診破52萬死亡破2萬,美媒:不包括家中死亡被低估. 各國死亡率差異為何這麼大:定義不同(鑒定標凖和檢測的人數不同)年齡因素/病毒變異/…
2020-04-12 11:06:03
阿楨
世情國情極速變化,共同富裕时代的新型再分配,人大國關學院呼喚出臺全民基本收入的中國方案(回應:假設十四億每人發十萬,一百四十萬億國債,利息多少?誰負?消費增長,通貨膨脹,十萬還是原來一樣的購買力?)為什麼政府不能直接發錢?(回應:如果發錢能解決問題,窮國早就解決了。)
 延遲退休不是解決社會養老的好辦法(回應:現在的情況就是人的壽命不斷延長,領養老金的時間變長,養老金入不敷出。)

農民60歲領100多元養老金,專家建議與城鎮職工退休工資增速相一致 2022-12-01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健全覆蓋全民、統籌城鄉、公平統一、安全規範、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
  回應
錢從哪來,一個月500,需要1.6萬億,財政收入才20萬億。
以前大量農民排隊退出新農保,非常開心愉快,現在抱怨沒有養老金,不交社保金領養老金公平?
  相關新聞資料
為什麼城裡的老人有退休金而農村的老人卻沒有? 2022-11-03 因為城裡老人交社保
為什麼很多農民不願意交高檔的養老保險? 2022-11-12 農保總共八個檔次,最低年交500,最高6000,交多領多,交少領少,但是很多人負擔不起。
最近推出的個人養老金到底有什麼用? 2022-12-01 我國養老金體系分三個層面,一是普惠型城鎮職工和城鄉居民。二在職人員共濟型年金保險,個人交工薪4%、企業交8%。三是自保型每年每人最高可交12000元免稅。

很多領域都監管協力廠資金了,為啥一到農民工欠薪,勞動部門就做不來呢 2022-11-28

【本文來自《農民工拿不到錢,消費者拿不到房,錢都去哪兒了?》評論區,標題為小編添加】
現在很多工程,至少三四層轉包,如果不向下撥款,整個工程涉及到的人,都得完蛋。工程,包括其他很多行業,大多先賒後付,所以信用、誠信尤為重要。但工程行業暴利,民間承建大多摻雜著黑惡勢力,所以誠信就變的不值錢。父親曾是小包工,每年年關,拉著大量土特產去催要工程款,上面得到款項,就是壓著不撥付,非要去求去要才給。
  回應
正規施工企業的農民工工資確有銀行專戶監管,代發工資。但這些外包的施工隊就無法監管。

農民工拿不到錢,消費者拿不到房,錢都去哪兒了? 2022-11-27

2020年《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條例》規定,如果甲方沒錢,施工單位要先行墊付農民工工資,對相關的人工費支付方式也做了規定。但實行起來有難度,很多承包單位分包給他人,中間任何一個環節出問題,農民工就可能拿不到錢。
2022-12-02 10:24:45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