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3-10-16 08:00:00| 人氣1,988| 回應2 | 上一篇 | 下一篇

亞里士多德:哲學家3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亞里士多德
柏拉圖與學生亞里士多德
拉斐爾《雅典學園》
亞里士多德全集

【圖博館】:緣現論(2) 4、ARISTOLE

從存有學來看,柏、亞二氏最大的差別是,柏氏延續蘇氏批評前人將哲學定位於對自然的研究,柏氏認哲學是研究理型之學,而亞氏重返前蘇格拉底將哲學視為研究自然的傳統。自然對亞氏而言是存在的事實,企圖證明自然存在是荒謬的(一四四p193a)。亞氏認為第一哲學研究的是存有之所以存有的學問,因實體無論在定義、認識次序、或時間上均是最原始的存有,所以研究「什麼是存有」就是研究「什麼是實體」,也就是說存有學即實體學(1003a、1028ab)。實體的本質是獨立存在的存有(1019b、1068a),而屬性則是依附於實體的存有(1034b)。
  他大分實體為三:自然的形式與質料實體、及不動的原動者實體(1071b)。不動的原動者是永恆現實的,是非潛能非質料的至善存有(1072b-1073b)。質料實體只是潛能地存在。實現了的實體才是完全的存在,它可分成第一實體指個別的具體存有如個別的人會死亡,和第二實體指普遍的共相如人性不會滅亡(1042b、1047a、1039b)。由此可知亞氏的實體論不是後代反形上學者所謂的什麼神秘的基底。
  亞氏反對柏氏的先天回憶說知識論,而主張知識是由人求知本能在先天空白如蠟版的心靈上經後天學習而來(980a、430a、992b)。心靈可分成:感官,欲望、理性(1139a)。感官不能認識到研究原理原因的存有學(982a)。倫理的德行是受理性和道德習慣控制的欲望(1103a、1139b)。理性可分:一、實行理性,它是滿足人正當欲望的理性,它既非技藝也非科學,亦即它並非最高的智慧(1139a、1140a、1141a、1177b)。二、科學理性(即論證或思辯理性)與直覺理性(指得到自明原理的理性)配合下的智慧才是具有永恆價值的最高幸福(1141a、1142a、1177b)。至於同情心和理解力則非前二種後天的智慧,而是天生的智慧(1143b)。
  由此可知亞氏否定了康德或新儒家的實行理性,也點出了論證理性需要直覺理性為其找出自明的真理,亦即隱含了觀察與理論或事實與價值不能二分(古希臘哲學一般是將真理、科學、知識、理性及智慧甚至善、美、聖等同視之,參見二六三p104-9。)同樣也反批了Heidegger以存有與實體之二分來批判亞氏,反批了Gadamer以結合實行、科學及智慧等三者的方式來創造式地解釋亞氏(二六三p134、142,二四六p45、60)。
  其實以上皆是絕對論間不可共量性之爭。就亞氏而言,亞氏並未如海代所言遺忘了存有,因為海氏所謂的存有其核心是「人此一存有」,但亞氏存有學的核心、最高幸福和終極智慧是探討存的本質──「實体」。將存有的本質界說成此有或實体並無什麽本質之異,均是种絕對預設。就因如此海氏後明才会從此有的探討転向至語言,理由是此有太過主觀性、主体性以致使存有不彰(三五三p.6-7)。但海氏所認為的詩人透過詩語所揭示的存有,果真是真理本身嗎?難道不也是詩人主觀下的存有嗎?(p.21,123,222,226,256,263,294,363,377)。亦即不論早期的此有或晚期的語言海氏均異化了存有,或許吾人要追問的是為何人們尤其大哲總要執於追求一絕對的存有?。
  亞氏雖然沒有絕對三分實行科學及智慧,但明顯地獨尊科學思辯理性才是一永恆真理,而不是如的高氏所解釋混同了實行與科學。所以高氏雖比海氏有更包容的理解(三四五p.98-120),但此种解釋並不合亞氏論旨,而是高氏个人的解釋。至於海氏以其存有學為判準,將古希臘哲學尤其前蘇格拉底哲學一些斷簡的關鏈詞拆字般的解釋(三五五p.491-687),更是不合古希臘哲學的原意,因為哲學不是訓詁拆字,而是須依哲關鏈詞學家的論旨及該的上下文界說來定。
  亞氏認為政治制度是從家庭而來,由理性可知完整的家庭是由主人和奴隸組成。家庭只有具備理性的主人是真正的自由人,其餘女人小孩只能算是個半自由人,奴隸則是有生命的財產,所以奴隸制是有益且公正的(1160b、1253b、1260ab、1255a)。他認為公益而統治的政體是好政體,反之則壞。前者有君主制、貴族制、制憲制,後者有專制、寡頭制、和民主制。他認為公民分三個階級:大富、中產、大貧。大富趨於強暴、大貧趨於無聊、中產野心最小易過合理性生活,故由中產組成的政體是最好的政體(1295ab)。由上可知亞氏的社會政治觀是以希臘的有產有閒階級的價值為基礎,而非現今意義下的中產階級。
  由上析判可知,亞氏雖批評柏氏的理型論、善理念、理想國,但他也搞出另種的實體論、最高幸福、和中產政體。

亞里士多德

  亞里士多德(亞里斯多德,Aristotle ,希臘語: Αριστοτέλης,Aristotélēs) (384 BC - 322 BC)),古希臘斯吉塔拉人,父親是馬其頓王的禦醫,他是柏拉圖的學生、也是亞曆山大大帝的老師,是世界古代史上最偉大的哲學家、科學家和教育家之一。公元前335年,他在雅典辦了一所叫呂克昂的學校,被稱爲逍遙學派。馬克思曾稱亞里士多德是古希臘哲學家中最博學的人物,恩格斯稱他是古代的黑格爾。亞里斯多德師承柏拉圖,主張教育是國家的職能,學校應由國家管理。他首先提出兒童身心發展階段的思想;贊成雅典健美體格、和諧發展的教育,主張把天然素質,養成習慣、發展理性看作道德教育的三個源泉,但他反對女子教育,主張“文雅”教育,使教育服務於閑暇。
  亞里士多德一生勤奮治學,他在許多領域都留下廣泛着作,包括了物理學、形而上學、詩歌(包括戲劇)、生物學、動物學、邏輯學、政治、政府、以及倫理學等。他的著作有數百到一千部,堪稱古代的百科全書,流傳廣泛的有《工具論》、《形而上學》、《物理學》、《倫理學》、《政治學》、《詩學》等。亞里士多德創立了形式邏輯學,豐富和發展了哲學的各個分支學科,對科學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他的思想對人類文明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他與蘇格拉底、柏拉圖等三人被普遍認爲是西方哲學的奠基者,一些人認爲亞里斯多德發展出的學派是柏拉圖哲學思想的延伸,一些人則認爲柏拉圖和亞里斯多德兩人所代表的是古代哲學里最主要的兩大學派。

亞里士多德—生平

       亞里斯多德在前384年生於色雷斯的斯塔基拉,父親是馬其頓王的禦醫。從小亞里斯多德在貴族家庭環境裡長大。在18歲的時候,亞里斯多德被送到雅典的柏拉圖學園學習,此後20年間亞里士多德一直住在學園,直至老師柏拉圖在前347年去世。柏拉圖去世後,由於學園的新首腦比較同情柏拉圖哲學中的數學傾向,令亞里士多德無法忍受,便離開雅典。但是從亞里士多德的着作中可以看到,雖然亞里士多德不同意波西普斯等學園新首腦的觀點,但依然與他們保持良好的關係。
      離開學園後,亞里士多德先是接受了先前的學友赫米阿斯的邀請訪問小亞細亞。赫米阿斯當時是小亞細亞沿岸的密細亞的統治者。亞里士多德在那里還娶了赫米阿斯的侄女爲妻。但是在前344年,赫米阿斯在一次暴動中被謀殺,亞里士多德不得不離開小亞細亞,和家人一起到了米提利尼。3年後,亞里士多德又被馬其頓的國王腓力二世召喚回故鄉,成爲當時年僅13歲的亞曆山大大帝的老師。根據古希臘着名傳記作家普魯塔克的記載,亞里士多德對這位未來的世界領袖灌輸了道德、政治以及哲學的教育。亞里士多德也運用了自己的影響力,對亞曆山大大帝的思想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正是亞里士多德的在影響下,亞曆山大大帝始終對科學事業十分關心,對知識十分尊重。但是,亞里士多德和亞曆山大大帝的政治觀點或許並不是完全相同的。前者的政治觀是建築在即將衰亡的希臘城邦的基礎上的,而亞曆山大大帝後來建立的中央集權帝國對希臘人來說無異是野蠻人的發明。
      前335年腓力二世去世,亞里士多德又回到雅典,並在那里建立了自己的學校。學園的名字(Lyceum)以阿波羅神殿附近的殺狼者(呂刻俄斯)來命名。在此期間,亞里士多德邊講課,邊撰寫了多部哲學著作。亞里士多德講課時有一個習慣,即邊講課,邊漫步於走廊和花園,正是因爲如此,學園的哲學被稱爲“逍遙的哲學”或者“漫步的哲學”。亞里士多德的着作在這一期間也有很多,主要是關於自然和物理方面的自然科學和哲學,而使用的語言也要比柏拉圖的《對話錄》晦澀許多。他的作品很多都是以講課的筆記爲基礎,有些甚至是他學生的課堂筆記。因此有人將亞里士多德看作是西方第一個教科書的作者。雖然亞里斯多德寫下了許多對話錄,但這些對話錄都隻有少數殘缺的片段流傳下來。被保留最多的作品主要都是論文形式,而亞里斯多德最初也沒有想過要發表這些論文。一般認爲這些論文是亞里斯多德講課時給學生的筆記或課本。
      亞里斯多德不隻研究了當時幾乎所有的學科,他也對這些學科做出極大的貢獻。在科學上,亞里斯多德研究了解剖學、天文學、經濟學、胚胎學、地理學、地質學、氣象學、物理學、和動物學。在哲學上亞里斯多德則研究了美學、倫理學、政治、政府、形而上學、心理學、以及神學。亞里斯多德也研究教育、文學、以及詩歌。亞里斯多德的生平著作加起來幾乎就成了一部希臘人知識的百科全書。一些人還認爲亞里斯多德可能是在那個時代裡最後一個精通所有學科和既有智慧的人了。
       亞曆山大死後,雅典人開始奮起反對馬其頓的統治。由於和亞曆山大的關係,亞里士多德不得不因爲被指控不敬神而逃亡加而西斯(Chalcis)避難,他的學園則交給了狄奧弗拉斯圖掌管。亞里斯多德說他會逃離是因爲:“我不想讓雅典人再犯下第二次毁滅哲學的罪孽。”(隱喻之前蘇格拉底之死)。不過在一年之後的公元前322年,亞里士多德因爲多年積累的一種疾病而去世,終年六十三歲。亞里斯多德還留下一個遺囑,要求將他埋葬在妻子墳邊。

亞里士多德—影響

      亞里士多德的思想既重視理性的分析,又重視經驗的歸納,將二者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他審查以往哲學家們有關本原的學說,將它們歸納爲“四因”說,認爲目的、動因同屬於形式,事物都是由形式和質料組合而成的,事物的形式就是它的定義,也就是它的本質。他分析事物的生成和運動,認爲它們都是由潛能向現實的轉化。他研究人類認識的過程,比較細致地說明了從感覺上升到理性的各個階段。他認爲哲學的目的是求真,而要判别對象的真和假,必須經由語言的命題、判斷和論證,從而創立了邏輯學。這些都是亞里士多德的主要哲學貢獻,可以說它們既是哲學理論,又是研究科學和哲學的方法論。這些理論既不深奧,更不神祕,是一般具有常識理性的人都能理解和接受的。但在人類文明發展史上,它們是由亞里士多德第一個提出來的,它開創了西方文化重視分析、重視邏輯,同時又重視經驗和科學傳統,其歷史意義是無論如何都不應被忽視和低估的。
    亞里斯多德留下的着作成爲最完整而又最具影響力的哲學系統之一,或許高過史上任何的一個思想家。他單獨創立了邏輯學、生物學、以及心理學,他也在兩千年前的《政治學》一書中預言了工業革命的來臨:“如果每個機器都能制造其各自的零件,服從人類的指令和計劃…如果梭子會自己來回飛動、如果弦撥會自己彈奏豎琴,完全不需人手操控,工頭將不再需要領導工人,奴隸主也不再需要指揮奴隸了。”
    經院哲學的思想家如托馬斯·阿奎納將亞里斯多德稱爲“哲學家”,這些思想家將亞里斯多德的哲學與基督教思想融合,將古希臘的哲學帶入中世紀。不過,在融合的過程中他們也不得不抛棄了一些亞里斯多德的科學和美術原則,以免基督教思想與現代科學法則和觀察法則產生沖突。
    後來的德國哲學家尼采曾表示他的哲學思想幾乎完全來自於亞里斯多德。亞里斯多德的倫理和道德原則也被一些現代哲學家如艾茵·蘭德所吸收和發颺。
    可以說,就對西方哲學和文化傳統的影響來說,亞里士多德地位超群,無人比肩。

亞里士多德—哲學觀

      亞里斯多德將他的哲學定義爲一種“實質”,宣稱他的哲學是”研究真實宇宙實質的科學“。柏拉圖則是將他的哲學定義爲“理想的科學”,理想指的是所有現象的基礎原理。師徒兩人都認爲哲學是研究宇宙的科學,不過,亞里斯多德是透過研究各種特定事物的實質來研究宇宙,而柏拉圖則認爲宇宙與其他特定事物都沒有相連,在柏拉圖來看那些事物都隻是宇宙豎立的樣本或模型罷了。對亞里斯多德而言,研究哲學意味着從研究特定現象提升爲研究事物的實質;但對柏拉圖而言,研究哲學則代表着從研究一個普世理想提升爲研究這些理想所轉化的特定樣本。亞里斯多德的研究方式既是歸納法的也是演繹的,而柏拉圖的研究方式在本質上則是源自於先驗的原則。
  依照亞里斯多德的說法,”自然哲學“一詞表示對於自然世界的研究,這包括了運動、光、物理定律。在許多世紀之後這些領域成爲了現代科學的根基,被以科學方法加以研究。在現代,”哲學“這一詞通常僅被用於形容形而上學的領域,而非那些以物理科學方式觀察自然世界的研究。相較之下,在亞里斯多德的時代,”哲學“一詞包含了所有人類知識的層面。
  更廣泛的說,亞里斯多德將哲學與邏輯推理並立了,他將之稱爲哲學的”科學“。不過,他所使用的科學一詞涵義與現代所謂的科學方法並不相同,”所有的科學(推理)要不是實際性的,就是可想像的、理論性的。“亞里斯多德的實際性意味着倫理學和政治—亦即政治學,而可想像的科學則意味着對於詩歌和其他美術的研究,理論性則是對於物理學、數學、以及形而上學的研究。
  有關形而上學和哲學,亞里斯多德將之定義爲”對無形事物的認知“,並稱之爲”第一哲學“、”理論的科學“、或稱爲”在最高抽象層次的事物“。而邏輯(或稱爲”分析“)則被亞里斯多德視爲是學習哲學的基本階段,也因此亞里斯多德的哲學可以被分爲:
   1. 理論的科學(數學、自然科學和後來被稱爲形而上學的第一哲學)
   2. 實踐的科學(倫理學、政治學、經濟學、戰略學和修辭學)
   3. 創造的科學,即詩學。

亞里士多德著作

  亞里斯多德的廣泛作品在《亞里斯多德文集》(Corpus Aristotelicum)中被分爲五大類。以下的編號是依據牛津大學翻譯版本所設下的標准所排列的。以下有些作品的真實性仍有爭議,不同書中對於亞里斯多德的身份、他的學生、以及書中的觀點也不完全一致。有些作品例如《雅典政制》則被大多數學者認爲是亞里斯多德”學派“在亞里斯多德指導下所撰寫並編輯的。其他的作品如《論顏色》則可能是亞里斯多德的學生所着的,例如泰奧弗拉斯托斯。一些作品例如《論植物》則可能是以亞里斯多德爲名由他人撰寫的。以下的分類刪去了最後一個包括中世紀占星術、魔法的分類,因爲這些偽作會套用亞里斯多德之名純粹是因爲美化和宣傳之用。以下作品中真實性有極大爭議的會以星狀符號「*」表示。
  邏輯著作
    * 《工具論》
          o (1a)《範疇論》—Categoriae
          o (16a)《解釋論》—On Interpretation
          o (24a)《分析前篇》—Analytica Priora
          o (71a)《分析後篇》—Analytica Posteriora
          o (100b)《題旨》—Topica
          o (164a)《謬誤論証》—De Sophisticis Elenchis
  物理學和科學著作
    * (184a)《物理學》—Physica
    * (268a)《論天》—De Caelo
    * (314a)《論產生和毁滅》(也叫《論生滅》)—De Generatione et Corruptione
    * (338a)《天象論》—Meteorologica
    * (391a)《宇宙論》—De Mundo*
    * (402a)《論靈魂》—De Anima
    * (436a)《自然諸短篇》—Parva Naturalia:
          o 《感覺與所感覺到的》—De Sensu et Sensibilibus
          o 《論記憶》—De Memoria et Reminiscentia
          o 《論睡眠》—De Somno et Vigilia
          o 《論夢》—De Insomniis
          o 《論睡眠占蔔》—De Divinatione per Somnum
          o 《論生命長短》—De Longitudine et Brevitate Vitae
          o 《論幼年、老年、生命和死亡、和呼吸》—De Juventute et Senectute, De Vita et Morte, De Respiratione
    * (481a)《論呼吸》—De Spiritu*
    * (486a)《動物志》—Historia Animalium
    * (639a)《論動物的部分》—De Partibus Animalium
    * (698a)《論動物運動》—De Motu Animalium
    * (704a)《論動物前進》—De Incessu Animalium
    * (715a)《動物史》—De Generatione Animalium
    * (791a)《論顏色》—De Coloribus*
    * (800a)《論聽覺》—De audibilibus*
    * (805a)《論向面》—Physiognomonica*
    * 《論植物》—De Plantis*
    * (830a)《論非凡聽覺》—De mirabilibus auscultationibus*
    * (847a)《論力學》—Mechanica*
    * (859a)《論問題》—Problemata
 形而上學著作

    * (980a)《形而上學》—Metaphysica
  倫理學著作
    * (1094a)《尼各馬科倫理學》—Ethica Nicomachea
    * (1181a)《大倫理學》—Great Ethics*
    * (1214a)《歐代米亞倫理學》—Ethica Eudemia
    * (1249a)《論美德和邪惡》—De Virtutibus et Vitiis Libellus*
    * (1252a)《政治學》—Politica
    * (1343a)《經濟學》—Oeconomica
  美學著作
    * (1354a)《修辭學》—Ars Rhetorica
    * 《亞曆山大修辭學》—Rhetorica ad Alexandrum*
    * (1447a)《詩學》—Ars Poetica
《亞里斯多德文集》以外的作品
    * 《雅典政制》—Athenaion Politeia

亞里士多德—語錄

  ·沒有一個傑出的人物不是一個瘋狂的混合體。
  ·優秀是一種習慣。
  ·法律是沒有激情的理性
  · 遵照道德准則生活就是幸福的生活。
  · 幸福屬於滿足的人們。
  · 幸福就是至善。
  · 幸福在於自主自足之中。
  · 人生頗富機會和變化。人最得意的時候,有最大的不幸光臨。
  · 人生最終價值在於覺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隻在於生存。
  · 在不幸中,有用的朋友更爲必要;在幸運中,高尚的朋友更爲必要。在不幸中,尋找朋友出於必需;在幸運中,尋找朋友出於高尚。
  · 羽毛相同的鳥,自會聚在一起。
  · 真正的朋友,是一個靈魂孕育在兩個軀體里。
  · 事業是理念和實踐的生動統一。
  · 教育的根是苦的,但其果實是甜的。
  · 謬誤有多種多樣,而正確卻隻有一種,這就是爲什麼失敗容易成功難、脱靶容易中靶難的緣故。
  · 在科學上進步而道義上落後的人,不是前進,而是後退。
  · 凡善於考慮的人,一定是能根據其思考而追求可以通過行動取得最有益於人類東西的人。
  · 上帝所做的、勝過一切想象中的幸福行爲,莫過於純粹的思考,而人的行爲中最接近這種幸福的東西,也許是與思考最密切的活動。
  · 人在達到德性的完備時是一切動物中最出色的動物;但如果他一意孤行。目無法律和正義,他就成爲一切禽獸中最惡劣的禽獸。
  · 對於美德,我們僅止於認識是不夠的,我們還必須努力培養它,運用它,或是采取種種方法,以使我們成爲良善之人。
  · 習慣實際上已成爲天性的一部分。事實上,習慣有些像天性,因爲“經常”和“總是”之間的差别是不大的,天性屬於“總是”的範疇,而習慣則屬於“經常”的範疇。
  · 德可以分爲兩種:一種是智慧的德,另一種是行爲的德,前者是從學習中得來的,後者是從實踐中得來的。
  · 真正的美德不可沒有實用的智慧,而實用的智慧也不可沒有美德。
  · 人類是天生社會性動物。
  · 憐憫是一個人遭受厄運而引起的,恐懼是這個遭受厄運的人與我們相似而引起的。
  · 政治學並不制造人類,然而它使人類脱離了自然,並駕馭他們。
  · 有人問:寫一首好詩,是靠天才呢?還是靠藝術?我的看法是:苦學而沒有豐富的天才,有天才而沒有訓練,都歸無用;兩者應該相互爲用,相互結合。
  · 吾愛我師,吾更愛真理。
  · 戰爭才能帶來和平。
  · 法律就是秩序,有好的法律才有好的秩序
  ·對上級謙恭是本分,對平輩謙遜是和善,對下級謙遜是高貴,對所有人謙遜是安全。
  ·幸福來源於我們自己。
http://www.zwbk.org/MyLemmaShow.aspx?zh=zh-tw&lid=85416

台長: 阿楨
人氣(1,988) | 回應(2)|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名哲學家 |
此分類下一篇:奧古斯丁:哲學家4
此分類上一篇:柏拉圖:哲學家2

圖博館
希臘民主的問題
作者:(法)雅克琳娜·德·羅米伊 2015 譯林出版社
內容簡介
雅克琳娜•德•羅米伊將歷史事件與古希臘作家的作品相對照,讓古希臘的史學家與哲學家自己發聲。這部作品探討的三個問題:「民眾的盲目」、「民主的無政府狀態」及「政黨與國家」,反映出古希臘人對政治的思考已深入核心。
 目錄
2006年版序言
引言:雅典民主政體
雅典民主政體的誕生
一種直接的民主政體
這種民主政體特有的問題
政治生活的環境
選舉還是抽簽
公共職業的津貼
 第一章 民眾的盲目
一、弊端的暴露
無知和無能
平民聚集的危險
雅典歷史上的平民的激情
從一個極端到另一個極端:雄心與惰性
恭維者大行其道
二、提出的糾正措施
改革之路
兩種平等的原則
溫和的政制
何處找到「最佳人選」
柏拉圖:「真正的政治技藝」
《理想國》中的哲學家
《政治家篇》中的「國王的技藝」
亞里士多德與人民的能力
雅典的奇異經歷的意義
 第二章 民主的無政府狀態
軍隊的無紀律
一、公元前5世紀的危機
最早的警報
新人與新舉止
戰爭,失序的根源
詭辯派與蔑視法律
民主與無政府狀態
擔·心
民主的無政府狀態與人民
二、公元前4世紀的失序
呂西亞斯的證詞
德摩斯梯尼,被藐視的法律
訴訟與程序
法律與政令
三、失序與哲學家
柏拉圖的嚴厲
柏拉圖反對政治的無政府狀態
柏拉圖反對道德的無政府狀態
柏拉圖與價值標准危機
伊索克拉底與道德秩序
亞里士多德與政治糾正措施
從無政府狀態到僭主政體
2015-09-03 10:11:48
圖博館
第三章 政黨與國家
統一的問題
一、公元前5世紀的經歷
悲劇中的見證
埃斯庫羅斯與城邦的統一
歐里庇得斯與民眾暴政
歐里庇得斯與分裂的城邦
修昔底德與分裂的城邦
不安定與不確定[vi]
懷念一個統一的城邦
來自雅典以外的觀念
觀念傳播到雅典
觀念在前404年獲勝
二、移入學說
改革者
柏拉圖,不惜任何代價的統一
柏拉圖尋求一種和諧一致
亞里士多德與混合技藝
統一與多樣性
共同利益
好政體
中間階層
平衡的政治

  相關資料
德摩斯提尼時代的雅典民主:結構原則和理念
(丹麥)漢森 ,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2014
審議式民主的理想與侷限
梁文韜/主編 , 巨流圖書公司出版 2011
民主的陰暗面:解釋種族清洗
(英)邁克爾·曼 , 中央編譯出版社 ,2015
誰說民主不亡國
張作錦 , 天下文化出版 2015
選主批判:對當代西方民主的反思
王紹光(主編) ,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14
受縛的神龍:太陽花學運後的民主反思
羅智強 陳長文 , 天下文化 出版 2014
西方民主的烏托邦
河清 ,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4
第三波:20世紀末的民主化浪潮
塞繆爾.杭廷頓 , 五南 出版 2014
文明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
杭亭頓/著 , 聯經出版公司 ,1997
顏色革命
吳非 , 獨立作家 ,2013
茉莉花開:中東革命與民主路
陳婉容 , 圓桌文化出版 2014
2015-09-03 10:12:41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