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心 (1985)
導演: 關錦鵬
編劇: 黎傑 / 邱戴安平
主演: 周潤發 / 繆騫人 / 鐘楚紅 / 金燕玲
劇情簡介
孫子威(周潤發 飾)與梁寶兒(繆騫人 飾)結婚八年,並育有一子,眼下他們的婚姻因孫子威的出軌而處於崩潰的邊緣。梁決意離婚,加入了五個同性好友的“單身女性俱樂部”,然而在這些女人表面的恣意之下,卻深深潛藏著孤獨的痛苦。另一方面,孫子威與情人沙妞(鐘楚紅 飾)正式同居,二人的關係看似熱烈,但孫子威仍然對梁寶兒念念不忘。終於到了協議離婚的時刻,孫子威醒悟自己對前妻難以割捨,遂終止了同沙妞的關係,回到梁寶兒身邊,可再次走到一起的兩人,並沒有理順生活的所有矛盾……
本片為香港導演關錦鵬處女作,獲當年香港金像獎與金馬獎多項提名。
意外的好電影——《女人心》2010-02-10
很偶然地搜到這部片子,一開始只是因為寫著周潤發和鐘楚紅主演才會去看,一邊看一邊還想著,周潤發的電影看過了那麼多,倒是從來沒聽說過這部戲,也許是他早期隨便出演的,名不見經傳的爛片?沒想到看了一個開頭就覺得還不錯:周潤發和兒子嘻嘻哈哈地在浴室玩笑打鬧,老婆一個人坐在床上生悶氣,等到他圍著浴巾出來,他老婆告訴他,她要和他離婚。
隨即鏡頭切換成六個女人舉杯慶賀,慶賀周潤發老婆不日將加入她們的單身女子俱樂部。眾女都是離過婚的熟女,一開始都宣告沒有男人照樣一切OK,開香檳說笑話興高采烈,後來其中一個躲在角落裡哭了起來——因為想起了離婚時的傷心事。眾女都有些黯然,雖然其中一個特別豪放的又扮鬼馬又說笑話竭力挽回氣氛,大家也都又露出笑容,然而多少總顯得有些勉強——單身女子俱樂部,真的沒有男人都OK麼?
看到這裡我都詫異了,看劇中人裝扮應該是八十年代,這麼一部名不見經傳的老電影,怎麼看起來非常不錯的樣子?
放狗一搜,原來竟是關景鵬導演的,而且是一部曾經非常賣座的電影——估計它其實很有名,不過我孤陋寡聞,以為它是不知名舊片……難怪女主看著那麼眼熟,原來是繆賽人,我還看過她和周潤發的《傾城之戀》來著。
回到土豆上繼續看下去:鐘楚紅終於出場了,原來演的是小三兒,周潤發的情人。周潤發和繆賽人要離婚,繆賽人帶著兒子搬回了娘家,鐘楚紅就搬了進來——其實房子還是繆賽人的,繆賽人自己搬走讓他們暫住著,還真是很有風度。
相比之下鐘楚紅就急進得不得了,儼然以女主人自居了,話裡話外地諷刺繆賽人——這個角色真不可愛,可惜了這麼漂亮的鐘楚紅。話說鐘楚紅真是美,一件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紅格子大襯衫都能穿得這麼性感,招牌的蓬鬆中長髮,大襯衫,光著腿——真正的性感是一種氣質,都不用露太多肉,看著就是魅力無比。印象中鐘楚紅很少打扮暴露,都不記得有穿比基尼的照片?基本都是隨便露露肩露露腿,可是看起來比男人裝的所有封面女郎都性感。
鐘楚紅一心想要嫁周潤發,想要給他生孩子,不過周潤發讓她吃避孕藥。鐘楚紅和周潤發擁吻,十分激情,性生活一定和諧,所以周潤發容忍亂糟糟的屋子,一大堆沒洗的衣服,以及牛排早餐。鐘楚紅說,“有錢呢我早餐就吃牛排,沒錢呢我也可以喝稀飯。”會答他這樣的話,可見也不是沒有智慧的,也許只是年輕,所以才表現得那麼急進那麼膚淺。鐘楚紅的角色性感野性,肆意不羈——也可以說是有點瘋有點粗野;也許是為了和繆賽人做對比,繆賽人是優雅熟女,大家閨秀,也可以說有點矯情。鐘楚紅和繆賽人針鋒相對,周潤發幫著情人對老婆說,“你罵人都不帶髒字。”
周潤發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回心轉意的呢,是兒子無意間對“昌哥”的讚揚仰慕吧——“昌哥”懂盆栽,“昌哥”會彈琴,“昌哥”有修養,“昌哥”最厲害了——於是周潤發以為老婆身邊出現了一個重量級的追求者,“也許我沒有你的昌哥那麼好,我說錯很多話,不過我……”周潤發開始放低身段放軟話了,繆賽人沉默地看他,並不解釋這個誤會——其實“昌哥”不過是個十三四歲的小男孩。
有意無意的,繆賽人利用這個誤會,姿態十分漂亮:你既然有了情人,那麼我們便離婚,我也不是沒人要,有的是更好的。不過你既然又來約我,要做朋友,我自然也大方赴約,做朋友嘛,無所謂啊——其實心裡是想著要複合吧。單身女子俱樂部並沒有想像中的瀟灑:女友介紹的男人禿頂,打球時藉故揩油;藝術家挨個兒勾搭眾女,最後還是個雙性戀。女友召妓;女友割脈;女友是女同性戀;女友豪放得像個十三點。外表瀟灑的離婚女人們,最終還是需要一個男人,一個丈夫,“不需要”不過是因為沒有好男人的自我安慰。
看著窗外的車禍抱著兒子發抖的繆賽人,是在那一刻覺得孤單害怕,還是渴望能有周潤發在身邊麼?
離婚簽字的時候,周潤發其實已經猶豫了,不過是事已至此下不了臺。所謂婚姻到底有什麼意義,沒離婚的時候他背著老婆找情人,離了婚他又背著情人約會老婆——一紙婚書到底有什麼價值?
這個角色真不應該由周潤發來演,因為我真的沒法想像他有那麼差勁。“其實我根本就不喜歡沙妞(鐘楚紅),我想你回到我身邊……”鐘楚紅還在他家裡呢,前幾天還在激情戲呢!我能理解一個男人出軌,我能理解一個男人變心,可是,我真的不能理解他的心變得這麼快,今天這裡明天那裡,還全盤否定過去——當初是否也曾經對鐘楚紅說“其實我根本就不愛我老婆”這種話?
他是真的愛他老婆麼,還是因為嫉妒?瘦田無人耕,耕開有人爭,難怪賣東西的要找托兒來造勢。
周潤發給前妻打電話訴衷情,其實來來去去就是那幾句,“我不喜歡她,我愛你,你回到我身邊吧……”沒半點新意,不過鐘楚紅聽見了還是大受刺激,當場就在分機裡嚷嚷起來,“你們兩個背著我約會,姦夫淫婦!”她忘記了這句話本來應該是繆賽人送給她的,只不過人家有修養沒罵她。小三做得這麼囂張多少有點討人嫌,不過也許是我一向沒有大奶情意結,又或許是鐘楚紅實在太有魅力,我還是很同情她,尤其是第二天三人碰面短兵相接,鐘楚紅被周潤發一記耳光——不過因為幾句口角竟然打女人,如果這不是周潤發我一定鄙視他——現在我還是要鄙視他,太差勁了太差勁了。發哥,你怎麼能去演這種男人啊……
鐘楚紅揚起手又放下,“你以為我一定會發脾氣,我就偏不發脾氣。我以為你喜歡我扮豬扮馬,其實你還是喜歡大家閨秀!”真可憐,原來她那麼任性粗野的樣子只是為了討好他。他給她買的紅裙子,其實她從來不喜歡紅色,“可是他喜歡啊,他喜歡我也只好喜歡,不過現在不用了。”開始的時候他的確是喜歡的吧,喜歡她的原始野性,“你像只野獸”,他這樣對她說過。老婆是有修養的大家閨秀,吃面不能有聲音,做愛要關燈拉窗簾,天長日久,覺得乏味了,看到鐘楚紅就被吸引,覺得是活生生的,夠勁夠辣——可是到最後他還是回到老婆身邊,並且說,“我從來沒愛過她。”
真是悲哀。愛上這麼差勁的男人真是人生一大悲劇。
連繆賽人都動了惻隱之心,追出去叫住她,“我們一起走走吧。”一個說對方愛得深,一個說對方愛得純,說來說去居然有了點惺惺相惜的意思了。鐘楚紅穿黑色長風衣,長靴,寬鬆的毛衣和大裙子,十分瀟灑有型;繆賽人的白色長大衣墊了肩膀有點老式,不過白毛衣加寬鬆的七分褲也還很有味道——這都是八五年的打扮呢,就算放到今天也毫不遜色。這麼出色的兩個女人,愛上那麼糟糕的男人,還都戀戀不捨——不管是為了什麼原因,都覺得無奈啊無奈。
周潤發和繆賽人複合了,兒子高興母親也安慰,鄰居也都表慶祝,一派喜洋洋大團圓——不過關景鵬到底是關景鵬啊,還有好戲在後頭。繆賽人約了眾女友開派對慶祝老公回歸,“昌哥”(其實就是小阿昌)也應邀來參加,周潤發皺起眉,“你請他來做什麼?”拜託,人家只是十三四歲小男生,這種醋也要吃?繆賽人說,“我們複合可說都是他的功勞”,她倒是個明白人。周潤發看著兒子和“昌哥”一起打遊戲,怎麼看怎麼不順眼,跑過去要和人家比賽。比賽就比賽吧,那麼大的人贏過小孩兒有什麼好得意,可是他不僅得意還不斷出言挑釁諷刺,阿昌算得很好涵養了,最後也忍不住,大聲念出一首周潤發當年年輕時寫的詩以示回敬。這首詩是繆賽人離婚時整理東西整理出來的,前幾天還問過周潤發是否記得,他不以為意地忽略過去了——誰知這會兒聽人一念,他暴跳如雷地要打人。小孩兒已經走了打不著,對著老婆揚起手來打不下去,怒衝衝地當著滿屋子的人嚷嚷,“我就是因為給你面子才回來,要不然我離了婚一個人自由多好,我就是因為給你面子才忍受你這些瘋瘋癲癲的朋友,開什麼派對……”抄起一個花盆對著牆砸過去。
明明是他懇求複合,結果又變成了“給她面子”,繆賽人沒氣死,我都快要被他氣死了。
周潤發怎麼可以演這麼粗暴差勁的男人!實在太破壞形象了!
派對不歡而散,兩個人複合沒兩天又鬧掰了。這次真要分手了吧?可是超市轉角處周潤發沉默地迎上來,“對不起。”老天,他穿長風衣的樣子真帥,沉默的眼睛真是深情——這個角色真不應該讓周潤發來演的,他這個樣子,是女人都心軟了。
我真不相信一個這麼帥這麼風度翩翩的男人會有那麼粗暴那麼小氣那麼討厭的性格……(如果不是周潤發我就直接用猥瑣來形容他了)
是故意的麼,關景鵬是故意的麼,明明是知道這個人不好,差勁,可是總還是為他心軟,總還有一點眷戀,總是會原諒他……
“我去看那個石頭展的時候哭了,因為我想起你說的那句話,男人那麼不可靠,還不如一塊石頭。我覺得很慚愧,我想起做錯了很多事,就哭了。”
周潤發演的這個角色真是有真實感,有些男人,或者說很大一部分男人好像就是這樣,他說他愛她,可是還是會出軌,會粗暴無禮口不擇言,好像沒有自控能力,發完脾氣再來認錯,認了也白認,下次照舊。
而她總是會原諒他的。
然後在這一次一次的原諒中,心也一點一點地冷了,淡了。
影片最後打出字幕:後來他努力地做一個模範丈夫,對兒子和老婆很好,不過偶爾會去找一些類似野獸那樣的女孩子。她努力地做一個模範太太,第二年生了一個女兒,第四年發展了一段婚外情,維時四個月,他毫不知情。
平常人的婚姻,也就是這樣了吧。沒離婚,就算是美滿了吧。
這千瘡百孔的人生。
電影拍得真好。關景鵬真是懂得女人心。有一種溫柔悲憫的感覺。如果男人都能像他——
可惜他是同性戀。
我們總不能去嫁給同性戀。想嫁人家也不要……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2986812/
可不可以說你很KUSO 2008-04-17
電影看到中段,完全被打敗。
關導處女作,除了主角和幾位頭號配角,其他人的表演慘不忍睹。
電影開始,寶兒因為丈夫出軌而提出離婚,咬牙灑脫了一陣子,和一幫言不由衷的單身女朋友們貌似痛快地放浪,可是每次都有人露出馬腳,最嘻笑高潮敗露失去男人的痛苦。看到此處,我懷疑關導難道是想說沒有男人的女人,無論如何都不是真正的快樂?安排那位墨鏡大姐一夜買春後自殺更是讓人懷疑導演的動機——我倒。
待到丈夫享夠春香,驀然回首老婆最好,一面求得老婆回心轉意——失婚女人即使是恨,也仍餘情未了,另一面立刻變臉對第三者大打出手。老婆也很是配合,立刻破鏡重圓,鄰居們的反應更是KUSO——“孫先生,你回來啦,你回來就好啊。”
可惜好景不長,大男人自私如故,抹了自尊就惱羞成怒。二人複合又分開。不過,男子漢能屈能伸,你低聲下氣地去求,最不濟還有兒子的苦肉計,終歸能夠讓老婆心軟。
最後字幕才揭露諷刺的無奈,男人女人都在扮演模範夫婦,私下都會有幾次外遇的刺激——信任應該早就沒有了,你初一,我十五,還真是一對佳偶。
關導的良苦用心險些就被生疏的表達給埋沒了。
我仍對女人幫那批人很是耿耿。鐘楚紅演的第三者沙妞反倒是全片中最率性的角色,敢愛,去愛,不和錢過不去,夠直接。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1355639/
胭脂扣 (1988)
導演: 關錦鵬
編劇: 邱戴安平 / 李碧華
主演: 梅豔芳 / 張國榮 / 萬梓良 / 朱寶意 / 溫碧霞 / 譚倩紅 / 謝賢 / 汪禹 / 劉家榮 / 惠英紅
劇情簡介
報社記者袁永定(萬梓良 飾)遇到了一位前來登尋人廣告的女子如花(梅豔芳 飾),無意中才發現了該名冷豔的女子原是鬼魂,早在50年前,她是一名紅牌妓女,結識了一名紈絝子弟十二少陳振邦(張國榮 飾)。如花深深愛上了這名多情的公子,兩人已到了談婚論嫁的地步,由於身份懸殊,遭到了十二少家人的極力反對。無奈之下,他們以胭脂扣定情,一起吞鴉片殉情。如花未能在地府看到自己的愛人,便到陽間尋找。
如花在兩名記者的説明下,得知原來當年十二少被人救活了,如今生活潦倒。面對十二少的懦弱,如花傷心欲絕,把胭脂扣返還,回到陰間投胎轉世。
孫曉燕專文研究香港作家李碧華的小說為何與電影藝術成功聯姻的原因,並探究文學和影視藝術之間的關聯與發展。有必要如此費事嗎?只要看李的專業是電視電影編劇,尤其一目便能了然她的小說根本就是文學化的電影劇本了。
未必!袁良駿研究認為李碧華的小說不過是種浪漫主義,不論是<胭脂扣>、<秦俑 >、<潘金蓮之前世今生>等作品的今生來世錯綜交織,或對<誘僧>的英雄傳奇以及<鳳誘>、<霸王別姬>寫實作品的濃郁浪漫主義色彩,而且有二大弊:一是劇成分太多,特別是<鳳誘>,通篇言不及義,生拉硬扯,讓人反感;二是<青蛇>對<白蛇傳>的改編太過”惡趣” 化,破壞了<白蛇傳>的神話傳說美。
對純文學癖者可能會如此認為。
啥「純文學」?根本是沒慧眼無法洞見丁穎所解讀出的:「李碧華的創作不拘泥於一般言情小說景幻情真的窠臼,往往融入了歷史的、社會的、美學的、哲學的意蘊,而獨具一格。她的作品瑰奇詭異,雅俗共賞,在純文學和消費文化之間找到了第三條道路。同時,在香港殖民、國族、本土混雜的文化譜系中,凸現著獨特的”香港意識”。」
怕是學者的一廂情願吧!以《胭脂扣》(北京‧新世界,2006)為例,書中雖然偶而會插入一些「她(名妓如花、梅艷芳飾演)完全不屬於今日的香港,我(小說以第一人稱敘述為男主角,電影改成以鬼妓為主體)甚至敢打賭她不知道何謂1997」(p.14)。「中國人最倔強的精神是『階級觀念』。連塘西阿姑(妓女),也有階級觀念」(p.51)。
這樣就能「改寫歷史和文學經典,修復歷史文化中被多重邊緣化的流浪者的個人史,以此建構香港的文化身份」了?(劉瑛之解讀)。其實李碧華的小說大多是在販賣傳統旣有的女性陰柔觀,再不時的插入現在流行的女性主義觀,整體上則包裝著綺艶的情愛文字。
難怪《胭脂扣》裡男主角的阿楚再怎「我的野蠻女友」,最終還是跟如花一樣渴求男人的愛情,女人多幻想有:「小屋蕩樣著一片紅光,幽幽搖搖,是是非非,遲遲疑疑。窗外,是出奇地冷靜窺照的寒月疏星,益顯得人間晃蕩。燭影之中,只見如花在。睫毛閃動的投影,覆在臉上,像一雙手拂來拂去。」(p.83)
這就對了!所以關錦鵬將《胭脂扣》拍成頗有魅力的人鬼痴情文藝片,故事別出心裁,風格哀艷纏綿,哀艷陰鬱的感性渲染尤勝原著,無論佈景、服飾、舉止以及腔口語調,都充滿舊式幽情。就不是不忠於原著,而是增加了原著本有的風格。
原著描述男女恩愛情仇內心話的文字也非電影的影音能取代的!
怕是些老套的情話綿綿式男女心理分析吧!
誓言幻作煙雲字——寫給十二少和張國榮 2010-04-17
淩晨的咖啡館,寂靜清冷,一個人安安靜靜地重溫了《胭脂扣》,待到影片結束,漆黑的螢幕上滾出字幕時,才深深吸了口氣,硬是將眼淚憋了回去。
習慣性地重查影片相關資料,見底下有人回復“待影片看完才猛然驚覺,那兩位如夢如幻月的主演,都已不在人世了”,心中不禁凜然一抖,急急關掉了網頁。
關於此片各種評論已經太多,但那堵在胸口滿滿的情緒急迫地需要一個發洩口,所以匆匆碼下此篇文字,演員為主影片為輔,聊以自慰。
我看電影總有個習慣,將很多的注意力放在片頭,私以為,一部電影的好壞與否,只需開篇十分鐘便能分曉。《胭脂扣》其實並不能稱得上是部多好的片子,但我著實喜歡死了那精緻如舊年畫的片頭。
舊時花樓,樓梯曲曲折折地延伸開來,十二少緩緩走來,饒有閒情地和擦身而過的女子眉目傳情。轉彎,踏過走廊,進入包廳,一轉身便是那站在面前女扮男裝的花容女子。這是兩人的初見,你且看張國榮如何細細勾畫那一個多情儒雅的太子爺——先是淡淡垂眸好奇地看向面前女子,繼而面部的所有肌肉都舒展開來,雙眼微微眯起。鏡頭旋轉,再打上特寫時,他已略略側頭,目光裡沾上了欣喜,眼神上下輕微移動,繼而嘴角揚起一抹幾乎淡不可見的笑意,目光讓面前的空氣一下子變得粘稠,看至此你已知道,那個人,愛上了。
一個好的演員不需要過多的臺詞,甚至是動作和表情,只需幾個鏡頭,幾秒鐘,便成經典。
張國榮曾在訪談中驕傲談及,李碧華的兩部作品——《胭脂扣》和《霸王別姬》,都是以他為原型而創作主角的。確實,那樣深情清秀的十二少,那樣風華絕代的程蝶衣,除了張國榮,誰還能勝任?李碧華是心上開花的女子,用精巧的筆觸寫出那樣醉生夢死的故事,也只有同樣精緻如玻璃瓷器的張國榮能夠配上。十二少是清水,程蝶衣是毒藥,是張國榮將二者揉捏撮合,釀成了一壇醉生夢死的陳酒。
第二日,十二少去找如花,如花這邊若即若離,三次將他晾在一邊,只為試他誠心。十二少心裡明朗,也不戳破,也不急惱,只帶著玩世不恭的笑乖乖等在房內,三番四圈麻將,他一人在房內剝橙,大開房門躺在榻上,頭枕雙手笑的遊刃有餘志在必得。待那女子帶著著急神情走入房中,他才放開了調笑,一隻手看似無意撫上那玉手。
接下來便是一波接一波地追求,從放鞭炮送對聯,到直接吊了昂貴的洋床送上來,他坐於窗臺兩腳懸空,有一搭沒一搭地晃動著雙腿,居高臨下地看過來。
如夢如幻月,若即若離花。
是那樣一個男子,聰慧,溫柔,乖巧,識大體,心思細膩,無人會不愛他。
八七年的張國榮已經懂得如何收放自如去演戲,不誇張,不矯情,不造作,仿佛是自然而然地流露,一出場就是滿身的癡情狂戀,吐出氣都已芬芳醉人。
養尊處優的太子爺身上自有一種慵懶,而張國榮將這種慵懶演繹到了極致,他與如花同塌而臥,大煙的香氣迷蒙了二人也迷醉了觀眾,那男子眼神恍惚飄渺,似乎在看著你又始終沒有焦點,雙唇微張,說出的每一個位元組都泡著酒釀,飽滿的一觸即破。
十二少當然是愛如花的,他可以為了她和家人決裂,可以拋下一切和她同居,可以忍氣吞聲去做那“下九流”的戲子。他在劇場外面的地攤上看到胭脂扣,臉上必定是閃過了一絲歡喜,繼而想起那花樣的女子,便蹲下身,掏錢買下,從攤主手上接過胭脂扣時,也必定是小心翼翼,用柔軟的袖口輕輕擦拭,再放入袋中。他就算哭泣也要讓那女子背過身去,不給她看自己流淚的臉,整部劇中你可以清清楚楚地看見如花的痛和心情,但十二少是被琉璃隔開的畫,始終沉默。
每日如花坐黃包車去花樓工作,十二少便斜坐在視窗靜靜地看她遠去的身影,神色平靜。他穿一身潔白素衣,悲喜不見,但你能夠想像,那樣一個從未吃過半點苦的少爺,淪落成要被妓女包養,有家不能回,他要忍受怎樣的非議和嘲笑。一個人獨處時,他必定是崩潰過大哭過的,但只要如花在場,只要那個女子在,他就永遠是淡然的面容,靜靜地看著她,噴出一屋子的煙霧繚繞。
然後,是死亡。影片沒有說是誰先說出口,但想必那個男子一定也是這樣默默地應允了,只因為想要和如花永遠在一起——他是真心的。
吞鴉片的那場戲,我足足心疼著十二少,也足足感慨著張國榮表演的細緻。當如花挖了鴉片要喂他食用,那男子只是輕輕皺眉,眼神垂落恍惚,青澀的面龐已經表明了內心的恐懼。喝酒的時候動作有些許的決絕,再張嘴時已沾上了膽怯。二人吞完鴉片,穿戴整齊相對而立,如花緊緊摟住他喃喃說著來生相認的暗號,這邊十二少已經藥效發作,身體微微顫動,臉上是深深的不知所措,淡淡的恐懼,和溫柔的順從。就連臨死他也是這樣溫柔和安靜,吐血的瞬間他用最大的力氣摟住那女子,錯開了兩人的視線——就算到了最後一刻他還是這樣體貼著心愛的人,用自己最大,僅有的力量。
如花死後,十二少的生活具體如何我們不得而知,但從他人的隻言片語中已經能夠大概想像得到——和表妹結婚,結婚照上的十二少一張冷峻的臉,沒有半絲笑意,甚至讓人懷疑重生的十二少是不是已經不會笑了。沒多久就敗光了祖上的家產,最終還是回到梨園,卻始終只能是個小配角,妻子早逝,兒子不相認,他一直淪落到老年。
你不能怪他為何不再度自殺,那樣一場感情已經消耗掉了他的全部勇氣,他善良的甚至不曾得罪傷害任何一個人。我也相信,當他得知如花給自己灌了安眠藥後一定不曾怪過她絲毫,甚至,如果能夠重來,他必定會願意將那酒整瓶喝光。
造化弄人。
影片的最後,老年扮相的張國榮輕易地讓我心酸起來,現實生活中那個男子已經決絕的“不許人間見白頭”,影像成為唯一的見證,讓多少人在光影中黯然神傷。
《胭脂扣》的旋律響起,步履踉蹌的十二少絕望地追趕著越走越快的如花,嘶喊著“原諒我”,鏡頭閃回至二人初見,那女子面容姣好巧笑嫣然,十二少清朗俊雅眉目帶情,美好的不忍回顧。那個瞬間我的眼淚終於漫出,不知是為了如花,還是十二少,抑或是張國榮和梅豔芳。
如果,如果。
你還在。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3174073/
如夢如幻月常缺,若即若離花謝早 2009-09-26
如夢如幻月,若即若離花。
越多工加身越是一件不想做,於是看了《胭脂扣》。
俗套的故事:風塵女子如花與闊家少爺十二少相愛,對方家人不同意,結果吞鴉片殉情,可惜十二少沒死成,50年後女鬼如花回來尋找舊情人,只找到一個潦倒偷生的八旬老翁,從此轉身離去,不再等待。
是呀,這樣的故事聽過多少遍了,可是為什麼一點都笑不出來呢?是梅豔芳張國榮太過入戲的眼神,還是這荒誕故事背後的真實?
梅豔芳--如花
大約換個演員來演如花我都會當笑話看完這個故事的,看,如花,這名字多逗啊。可是對著梅豔芳,我笑不出來。她並非一位美麗的女子,但是有著獨特的魅力,用流行語來說就是氣場強大。眼睛帶點下垂,就這麼清冷的看著你,絕望,人人都能讀出來,確不忍拒絕。
“涼風有信,秋月無邊。思嬌情緒好比度日如年……今日天各一方難見面,是以孤舟沉寂晚景涼天。你睇斜陽照住個對雙飛燕,獨倚蓬窗思悄然……”一曲《客途秋恨》由張衛健周星馳唱出來就是小人物逛紅樓的喜感,由梅豔芳的女中音,咬著吳越之音字字吟來,便是繞梁三日,百轉千回的悲劇的暗示。是呀,多好的預言啊。我倚在奈何橋頭日日夜夜盼你到來,與我一同飲下孟婆湯,然後帶著3811一同投入輪回。50年的等待,是怎樣的望穿秋水,是怎樣的在絕望中自欺欺人呢?難以揣測如花是懷著怎樣的心情等了這半個世紀,於她似乎只是一句輕輕的感歎:50年過去啦……他為什麼沒有死呢。
如花來到陌生的年代,依舊慢慢抬手以絹拭臉,依舊一擺一擺走路,固有一種風姿,無關做作,無關賣弄。一個從咸豐年間走到現世的如花,沒有讓我覺得一絲絲的不舒服,她是那麼自然地在那裡,除了十二少,她不關心其他,那詭異的電器,鱗次櫛比的鋼筋怪物,她不置可否。只有十二少。
梅豔芳,於我就該是這樣烈性的女子,委屈做小,我不相信即使成功了她會高興。她是火一樣的女子,一則不要碰,碰了就只能玉石俱焚。可是她並非有資本如此的大小姐,她16歲就做了琵琶仔,從此每月初一,十五求兩簽,她說,如今我有你了,就不用這些簽了,50年後,她沒有他,於是去測字。她清冷孤傲,她愛他愛得小心翼翼。她對他“煎烤石斑”,卻忍不住時時探看;她為他俯身,一個一個很輕柔很耐心地解開盤扣;她為他補胭脂,背過身表情無望。
有一句評論說得很對,她沒有選錯角色,卻選錯了對手。
張國榮--十二少
當那個“一輩子就是一輩子,一時一刻一分也不能少”的虞姬變成十二少,他似乎撿起了霸王的軟弱和遲疑。十二少是愛如花的,這點我相信,只是還不夠,還不配。初相識,也許有火花,畢竟也是逢場做戲的成份多一點。於是便開始了一場追逐。放鞭炮,掛對聯,看到十二少的兩截小腿在窗臺上一晃一晃,終究還是個孩子啊。送大床,還是作秀的成份多一點,似乎固執的一定要攻克這一難題。結果呢,如花嘴角略微一彎,少爺,你達到目標了。如花是你的了。結果收入來源被斷,這位被逼上梁山的公子低著頭跟著如花後面走進戲班,從後面抱著如花大哭,對於如花的簽文恍若未聞;那麼如花被人家一張駱駝背摸一下小腿給你買來西裝你就真的不知道?只是你退縮了,茫然了,不知如何是好了,終究還是個孩子,成了如花的孩子。
袁永定&阿楚
有兩句話說的很對。
1.你對於如花呢?她的感情太烈,我承受不起。2.你會為我自殺嗎?不會。
世間又有幾人做得了梁祝,幾人?恐怕這樣不顧一切的情癡幾乎絕種了吧。我們都知道生命最珍貴。這樣的事實讓理想主義者傷感,但是終究是事實。
我說我想等一個命中註定之人出現,然後刻骨銘心愛一場,不計得失,不計結果。
這是十八歲孩子的幻想,很好,可惜二十一歲的成人承受不起,只是不願將就而已。就像以琛對以玫說的:而我不願將就。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2410202/
導演: 關錦鵬
編劇: 邱戴安平 / 鐘阿城
主演: 張艾嘉 / 張曼玉 / 斯琴高娃 / 柯一正 / 顧美華 / 熊文夏 / 黎萱
劇情簡介
內容描述來自兩岸三地的三個中國女子,因緣際會在紐約相遇。她們成了朋友,可以交換一些人在異鄉的感情和看法,然而還是得各自面對自己的問題。
春色滿園,各花各香 2008-04-18
看到張艾嘉、張曼玉、還有斯琴高娃的演員表,就已經決定看了。
片頭一出來,估計就是老片子了。果然,看了一眼介紹,竟然是1989年的了。真的好久了。
而且,看了片頭才發現是關錦鵬的作品。
從第一場,斯琴高娃出現,就引發我看著個片子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從來沒見過她這個樣子。大概是這兩年開始熟悉她,都是一些雷厲風行的絕色,這般女性化的她,著實讓我有點回不了神。
甚至看見她趴在沙發上的側臉,我驚愕的發現,原來她竟然也有這樣嫵媚,甚至是憂傷的嫵媚。
看看演員表,就知道一定有所謂內部差異。明顯的地域標籤。
再看看片名,就知道,還有所謂民族差異和鄉愁。
總之,應該是個要講的東西很多的片子。
不過,就像中國人一貫的手法,含蓄,平淡的含蓄。
所以我不打算講劇情。
看片子的時候,我只是一直在想,究竟這三個地方的女人該怎麼形容呢?
於是透過導演的眼睛,我看到這樣的她們:
最先有強烈想法的是,有關香港女人,也就是這裡面的張曼玉。
我想她是暗夜裡的玫瑰。一切都在暗處,在陰涼裡生出魅惑,生出糾纏。雖然是玫瑰,原本應該是直直的莖,我卻總生出它爬滿牆的樣子。
雖然平常看起來堅挺的就像玫瑰有刺的直直的莖,卻有著纏繞的魂。
再下來,困惑我的是臺灣女人。我一直想不出合適的花來形容。之所以堅持用花,是因為大陸女人我也可以找出相應的,為了整齊:)
只有一個詞引導我——敏感。
她們猶如飛蛾撲火。知道一切都將失望,卻始終捨棄不了綻放的魅惑,於是一次次縱容自己,於是一次次破下去,心底卻抑制不住的升起絕望的涼意。
知道看見她父親家的水仙花。我有了答案。或許就是水仙了。
她們看著水中的倒影,欣賞而惋惜著,從底生出的涼意,因為她們在水裡。
最後,是大陸女人——斯琴高娃。
應該是牡丹吧。
那麼鋪展。於是像是可以單獨的應付一切。竟然生出些強壯的錯覺。讓人忘記她畢竟還是花,還是柔柔軟軟的花。
忘記她繁繁複複的花瓣,從沒看到甚至沒想過,那裡面也許隱藏了許許多多的秘密。
至於其他導演想講的,我忘了追究。
誰讓有三個這麼出色的女人呢?:)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1355745/
一種聲音 2008-08-29
大抵是為了念舊,夜裡翻出關錦鵬的《人在紐約》,只能在夜裡看的電影,1988年紐約的冬天盡剩了黑夜。李鳳嬌,黃雄屏,趙紅,或是張曼玉,張艾嘉,斯琴高娃,最動人的是三個女人街頭宿醉的一場戲,李鳳嬌的唇凍得烏青,我忘記她唱的歌,六十年代粵語長片的小調,最末一個張開嘴,沒有醉所以不去大聲唱,手指是紅的,眼眶也是紅的。李鳳嬌的故事是三個女人裡最含糊的一個,各處語焉不詳,李鳳嬌也就跟著劇本一道影影綽綽起來,愛的那個是男人還是女人?愛情的觸媒便是樓梯間輕佻的眼神,發乎情止乎禮,男子敞門的一刻,我們一道知曉,這只是文藝腔式的心契。電影結束我開始想念她,此去經年,李鳳嬌是否斷了要愛的念想,街頭舉著高跟鞋追打洋賊的荒腔走板的年月裡,有多少感情是她忘記表達的?
黃雄屏的故事展現的是脆弱的平衡,這種平衡構架在凸顯在她身上的一連串矛盾之中,華人女子舞臺上演繹馬克白夫人給美國導演看,從開始便是一個不平等的對話,西方人認定是自己屈尊端坐台下看作繭自縛式的僵硬演出,東方女子卻非取悅的面孔,心底還暗存漢代的故事-她在臺北念的是歷史。黃雄屏的故事是對非ABC卻常年居留美國的華人的一次寫照,是文化語境下略顯尷尬的處境,一面講流利的英文,一面臨摹宋徽宗的字帖,於是他們不再是中國人,也不是美國人。黃雄屏的另一個矛盾則是私密不可言說的,她有一個至少看上去慈愛的父親,然而當她覺察父親齷齪的一面,反抗是隱忍而決絕的。整部電影裡最精彩的一幕便是她和寄居父親家的大陸女作家在廚房裡的一場對話,腕上的兩處傷痕,兩個女人之間心領神會的眼神,和觸目驚心的三個字:我願意。中國式的含蓄在這場戲裡有如水銀瀉地,流淌暗處的痛快。三個女人裡李鳳嬌是女兒,趙紅是妻子,而這場戲過後,黃雄屏便什麼也不是了,而文本之外,她的形象是最豐滿的。
趙紅並不是角色,而是一種範本,是一群人的故事,個中無悲情,卻處處醞釀蒼涼,離開了家,便像蒲公英一樣處處無家處處家。她學一點英文,只關乎風情,或是口音是否sexy,聽不懂隱喻,別人說一個flying angel,她急忙向窗外看。合法的妻子卻更像寄人籬下,只有看見地下室裡工作的華人紡織女工的時候,她才若有所思地多看上兩眼,就連這個影子,都漸漸模糊了。如果這個故事或有續集,她的結局也將是戲劇式的慘澹。
尾聲是三個女人在天臺喝完酒留下的瓶子的空鏡頭,天亮了,人醒了,生活就得繼續下去,一點希望是,黑夜不會總徘徊於此。關錦鵬發出的這個聲音有些喑啞,有些粗礪,卻是真實而有力的。
回應
我常常在想,電影最終想表達的是什麼。也許可以理解為“文化的焦慮”。Nova寫黃雄屏,關於她的“脆弱的平衡”,其實她的焦慮是最明顯的。白先勇寫《紐約客》的時代,早於《人在紐約》,可紐約客的處境,至少是文化認同上的困惑依然沒有消減,甚至越加濃重。電影裡充滿了對城市冷漠堅硬的鏡頭,可最終關注的是三個可謂來歷不明的女人,其中不乏暖色,雖是苦中作樂,但人生有時不就是依靠這點暖色來對抗虛無嗎?Nova用了“隱忍而決絕”,我想有時甚至是粗暴的,以粗暴的方式對抗生命的虛無。呵呵。讀了Nova的文章,我甚至聯想到了所謂的“荒原意識”,也許可以如此解讀?一笑。
很久之前寫的文章,謝謝你的關注。人在紐約的劇本最初是邱戴安平來寫,後來關錦鵬不滿意,又找來了阿城,我想他關注的也是這種碰撞,文化上的,人性上的,感情上的,這些都體現在黃雄屏身上。她的對抗方式裡有勇敢,又有懦弱,對抗完骯髒的父親,宿醉醒了之後,黃雄屏依然走不進真正自由的時空,就像魯迅先生說娜拉甩門而去之後,會有什麼作為?只是蒼涼的手勢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1483100/
阮玲玉 (1992)
導演: 關錦鵬
編劇: 邱剛健
主演: 張曼玉 / 吳啟華 / 劉嘉玲 / 梁家輝 / 葉童 / 秦漢 / 李子雄 / 周傑
類型: 劇情 / 愛情 / 傳記
劇情簡介
一代電影明星阮玲玉(張曼玉飾)的一生波折辛酸,由璀璨的螢幕生涯到黯然的個人生活,皆成為後世懷念與爭論不休的話題。其與張達民(吳啟華飾)、唐季珊(秦漢飾)、蔡楚生(梁家輝飾)的感情糾葛讓人唏噓不已。本片導演關錦鵬以記錄片的拍攝方式,穿插阮玲玉女士的原片與張曼玉飾演的畫面交織,又附著老影人的採訪與演員張曼玉自己的感受,可謂創造出了時空變換的美感與意境,讓人不禁為這一代玉人的一生惋惜與深思。“人言可畏”,成為經典絕語。
張曼玉憑該片獲得柏林影后。
有人質疑關錦鵬的電影《阮玲玉》「不知是不是因為這戲本身的編排,是有點現代和實驗味道的(交錯著阮玲玉所演電影舊片、訪問阮仍活的女友,以及張曼玉的扮演自己和阮玲玉),但作為“阮玲玉的故事”,倒有些模糊了。尤其後面部分,她自殺,這是大事,也是終結,這戲的解釋,好像不很通。」
是嗎?那怎又說:「不過我有一種感覺,拍這部戲的時候她(張曼玉)不快樂。她臉上有遲疑,有苦的痕跡……模擬著那幾十年前自殺身亡的女明星的戲,戲停了她還不能停,收不住眼淚——不,這不是戲,她太像在演她自己,她心裏有憤懣。1992年的張曼玉還沒有現時的風輕雲淡。是和第幾任男人分手?還被公開了情書?這太八卦了,我簡直也跟戲中小報記者一樣了,但這是真的,白紙黑字,2000年末《南方都市報》記者採訪,問:你自己對主演的電影哪 一部最滿意?答:應該是《阮玲玉》,因為那段時期我很困難……」
全是宣傳啦!只要讀下安克強所著《阮玲玉:關錦鵬的電影,安克強的小說》(香港:皇冠,1992),便可一目了然這些在編導時全都安排好了,和沈悅2005年導演的30集電視劇《阮玲玉》的宣傳一樣:
「有記者誇讚吳倩蓮“比張曼玉更像阮玲玉”,吳倩蓮淡淡地一笑:“是嗎?”或許是因為吳倩蓮與阮玲玉有著太多的相似之處,連工作人員平時都把吳倩蓮叫成了“玲玉”。問吳倩蓮會不會入戲太深,把自己當成了阮玲玉,她連忙搖頭:“怎麼會呢,我是一個專業演員!”吳倩蓮近年來拍戲量驟減,為了演阮玲玉,她推掉了很多片約一等就是大半年。對角色如 此執著的演員如今越來越少,吳倩蓮說:“其實,我也可以一年拍個四五部電影,但我不想濫拍,我覺得可以讓自己發揮的角色,我就去演。”」
不管如何,我覺得關錦鵬的《阮玲玉》拍地很有創意,雖然一般人可能會看的烏煞煞。
是該有點創意不然再加以下有關其阮玲玉生平的專書研究,及滲入創作成分、各種形式的傳記作品共計就有十餘項了。
黃維鈞(1985)。《阮玲玉傳》。北方婦女兒童。
朱劍(1997)。《無冕影后:阮玲玉》。蘭州市:蘭州大學出版社。
夏丏尊(1998)。《阮玲玉的死》。北京:華文出版社。
沈寂(1999)。《一代影星阮玲玉》。上海:上海書店。
戴彥(2005)。《一個真實的阮玲玉》。東方出版社。
淳子(2005)《百家講壇──阮玲玉》。中國中央電視臺科學教育頻道。
文晞(1992)。《阮玲玉》。香港:明窗。
《誰之過》。導演:沈吉誠。主演:張達民(阮玲玉前夫)。香港,1937年。
《玲玉香消記》。文明戲(中國話劇的前身)。上海共舞臺。約1935年公演
《阮玲玉》。編劇:錦雲。導演:林兆華、任鳴。北京人民藝術劇院,1994
《阮玲玉》,編劇,錦雲。導演 :李銘森。春天實驗劇團,2002年首演。
有關敘事的敘事 2007-12-07
算是一部傳記電影吧,只是說不清是屬於阮玲玉的,還是屬於張曼玉的,是屬於女性的,還是屬於電影的。
影片的情節並不複雜,阮玲玉的一生,從成名之路一線講來,許多曲折,到服藥身死,再到陽光裡的靈堂一群生者的唏噓。然而,韻味悠長的,就如那位大師所說,“重要的不是講述,而是講述的方式”。
影片的敘述分為幾個層面:阮玲玉生平資料;相關人物訪談;扮演阮玲玉的演員張曼玉的片場紀實;創作人員關於阮玲玉的討論。這一切,構成了交互錯綜的敘事角度。不同於經典寫實主義電影隱藏的敘事者,也不同于新寫實主義單一敘事視角的努力,影片凸顯了不同角度的多個敘事者。資料影片拍攝者眼中的阮玲玉,事件親歷者眼中的阮玲玉,關錦鵬眼中的阮玲玉,曼玉眼中的阮玲玉,交錯呈現,編織出一個多重話語網路,製造出一種“話語互涉”的效果。讀者跟隨不同的講述者,進入阮玲玉的故事的一個維度,當你似乎已經進入一種敘事時,導演又適時地把你拉出來,呈現在你眼前的有是另一種話語。這種敘事方式,使人聯想到《公民凱恩》。如果說,《公民凱恩》是一個“美國性格神話”的話,在《阮玲玉》中關錦鵬和張曼玉就為我們吟出了一首“中國女性性格散文詩”。
與此相應的,影片在鏡頭語言上把長鏡頭和蒙太奇創造性地結合了起來。
通過彩色鏡頭和黑白鏡頭的蒙太奇切換,影片的線索在歷史的不同敘事中跳躍,使得整個敘事風格既豐縟綿密又簡潔明快。
而長鏡頭似乎是專為曼玉設計的。最動人的一段是攝製組人員離開後,阮玲玉蜷縮在被單裡哭泣,蔡楚生走近病床,俯身看著她。 此時鏡頭後拉,出現蔡楚生劇組的攝影機,再拉,出現關錦鵬劇組的攝影機,關錦鵬的聲音:家輝,你忘了掀開被單看看Maggie Cheung了!這一場戲中戲,關錦鵬通過這一段長鏡頭的應用,使不同的時空水乳交融,觀者不知是在電影的時空中穿梭還是在兩個女子的感情世界中徘徊,不知道是在看阮玲玉的故事,還是在看曼玉的故事,抑或是電影的故事,抑或是背後關錦鵬的故事。而曼玉的表演,更如關錦鵬所說“是不可重複的”。這個長鏡頭是屬於張曼玉的,也只能屬於張曼玉。她不僅僅是“用臉進行表演”的電影藝術家,沒有面部的表情,沒有肢體的大幅度動作,她在被單下的微微顫抖,就構成了最精彩的表演。
值得重視的還有影片對聲音語言的運用。粵語和吳語的對白,造出了一種奇妙的“海派”韻味。而反復縈繞的主題曲《葬心》,仿佛一條線,細細地,卻仿佛宿命般地纏繞住整部電影的靈魂。
總之,《阮玲玉》在藝術上通過細膩的敘事方式和鏡頭、聲音語言的運用,使一部電影成為具有多重韻味的共同體,成為了一個演員,一個導演和電影藝術共同的里程碑。
回應
本來只想借此片感受一下舊上海的風貌。沒想到看到第八分鐘就迷惑住了。我所看到的是不是我想要的?
lz將影片分為四個層面。歷史、重現歷史、劇組討論、人物訪談。
但每段歷史又分阮玲玉現實的世界和戲中的世界。 ---
第八分鐘“阮玲玉”撕桌布沒撕開。張曼玉扮演過去的阮玲玉,過去的阮玲玉當時又在扮演另一個角色。於是當“阮玲玉”對導演說“我待會再來哦”的時候。她輕鬆地跳出角色,而我義無反顧地迷惑鳥~~ ---
感覺導演的思路很清晰,沒有有意製造心理迷宮。我自己先迷惘了。這樣的效果還有待開採。
手法有點像後設小說。只不過這個電影“虛構”的部分是“真實”的。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1254868/
《阮玲玉》觀後記2008-06-15
關錦鵬的大作,起先不知道那麼有名,所以看時有些驚訝,竟然明星雲集,製作精良。那架勢一瞧就不一般。
然後還以為是苦悶的藝術片,結果也不算是。還是很引人入勝的。
略談幾點吧。
1,最大的感慨:張曼玉不是阮玲玉。看時就一直覺得感覺怪怪的。說不出的不對味兒。片裡有許多阮鈴玉的原片重現,感覺是個有些男子氣的女人,但是張曼玉身上沒有。張曼玉一直呆呆的,沒有什麼表情。跟男人說話時很媚。據說這是張告別“花瓶”稱號的轉型作品。應該說,演技是有的,但是約摸是形成了她自己的風格,是她的個人風格,但是……在我的確是覺得,她和阮玲玉完全是兩個人。很明顯的一個地方是抽煙的那一出,說是要表現一種女性對男權的反抗。阮在《神女》中的演出,無論是走路的動作,還是抽煙的姿勢,很有些“痞”,也就是蔡楚生口中的“頹廢”,但是張就很“雅”,走路時有那麼點意思,但是抽煙那個就不夠到位。不夠男子氣,不痞。後來百度才知道,這片是關錦鵬給梅豔芳量身訂做的。一下子恍然——正當如此啊!如果是梅來演,就什麼都能講通了。無論是氣質還是性格,都很像,再合適不過。但是張不是梅,當然不可能照梅的方式演,也不能單純的模仿阮。她也很出色。只是就這片而言,我還是覺得遺憾了。
2,發現劉嘉玲真的很可愛。簡直就是我控的類型。這片91年拍的。當時她和張都還很年輕。覺得她沒張好看。不過性格很開朗大方。想來梁朝偉這種憂鬱男人,也正是會控這種陽光型女子的。能給他安全感。劉再早幾年也很漂亮。見過她一張早期的照片,面頰豐潤,眼若桃花。印象頗深。還有在《鹿鼎記》裡演方怡,《東邪西毒》裡演桃花,都很不錯。她最顯演技的應該是《阿飛正傳》裡的咪咪,不過想來,許是本色出演罷。
3,吳啟華超帥。有個鏡頭是頭髮蓬鬆,抽著煙的頹廢樣子……那感覺,活脫一個英俊版王志文。以前看他演《冤家宜結不宜解》還有《倚天》,一直是歸在喜歡的那類裡的。有種獨特的溫柔。這片裡他演典型垃圾男人張達民。沒責任心,沒廉恥,一把年紀了還像小孩子,只會向女人討錢。吳啟華邊抽煙邊搖著頭說:“這個人,無藥可救。”(指張達民)啊呀,那神態,迷死我了。拍張達民的有一個鏡頭是,阮玲玉和張達民離婚後,張一個人在鐵軌邊上走,還張開手保持平衡。典型的兒童動作。不過個人覺得這個鏡頭有些刻意了……不是很共鳴。話說回來,這麼一個小白臉人物,吳也演的有模有樣。(可能是以前三級片裡積累的經驗吧?)
4,梁家輝也是很帥的男人。很有魅力。如果要列張“我的性幻想物件”之類的單子,他可能會榜上有名。(《FRIENDS》看多了,不好意思。)他也是身上自帶一種柔情的感覺。你看他演戲,會很受感染,會替他心疼。在《長恨歌》裡也是,他頭髮花白還在守護王琦瑤的樣子,叫人看了一陣酸楚。他和吳啟華一樣,都是一舉手一投足之間都透著深情。而關錦鵬則是一舉手一投足之間都好像在說:我是蒸不熟煮不爛炒不爆響噹噹一枚追求藝術的小胖兒才子~
5,關錦鵬很會選演員。除了張,幾個演員都很對味。有獨到之處。很佩服。比如吳啟華。比如葉童。還有秦漢的大款,可算是“史上最儒雅”的大款了。當年林仙女姐姐傾心相愛的男人,到底不是那麼銅臭的。
6,阮玲玉是個好女人。是個好人。她是個犧牲自己委屈求全,又感情豐富脆弱的傳統女性。對張達民這樣的人,她都能忍耐照顧這麼久。後來給唐季珊的遺書上寫:“沒有我你可以做你喜歡做的事。我好快樂。”典型的傻女人。25歲大好韶華,也不多尋覓尋覓,就這麼去了。看不開。片裡說她“每喝到半醉時總愛問:我算不算一個好人?”就是太在乎。才談了兩個就絕望,說明她對男人很全心全意,太在乎。對愛情對人生太嚴肅。所以活不下去。我們不能這樣。
而阿梅其實也是這種人。性格傳統。記得她也說過“我每次都全心全意……”之類的話。而且性格有男子氣的一面。甚至長相也有接近。唉~可惜了。
7,男人的類型一百年不變。一小白臉敗家子。一嗜包二奶成功男士。一有志沒種奮鬥青年。(突然汗一下,貌似王琦瑤也就遇到這三種男人……不是想說上海就這三種男人吧?)
8,30年代的那些電影也不是很破的。如果說細節取勝的話,有些東西當時早有,現在卻失傳了。阮的《小玩意》這個片裡面一個鏡頭是臨死的女兒替媽媽擦去眼淚,然後用小指彈去。我靠,這場景現在想想都糾心。當時聽裡面人物描述時,還在想,不新鮮,挺俗套,但真看了那個“彈淚”的鏡頭,確實有被戳到……有夠煽情的說!現在的特技是高超了,想要什麼都能做出來,視聽效果是宏偉了,可是在精緻動人的畫面上,卻略顯貧瘠。
9,關57年人,91年才34歲。很年輕。看著片裡他們一群人一起討論電影,一群朋友一起做一件事情的熱鬧開心樣子,很羡慕。
10,關為阿梅量身訂做的片,阿梅卻沒有接,為什麼?本是個很大的謎團。而我終於知道,原來竟是89年北京某件的原因,梅不願再到內地拍戲。而《阮玲玉》這片肯定要在上海取景的,於是梅只好辭演。這事也讓我挺驚歎的。有些藝人都有自己的愛恨,也很有骨氣……而某些ZF還真是做的出來,夠無恥……
今天就此擱筆,明兒還早起呢~鬱悶~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1409724/
紅玫瑰白玫瑰 (1994)
導演: 關錦鵬
編劇: 林奕華 / 張愛玲
主演: 陳沖 / 葉玉卿 / 趙文瑄 / 史戈 / 林燕玉 / 趙暢 / 李冰冰
劇情簡介
該片改編自張愛玲同名短篇小說。佟振保(趙文瑄)是有“柳下惠”好名聲的男子,然而在遇到老同學風情萬種的妻子王嬌蕊(陳沖)後,心還是亂了,可是當王嬌蕊把一顆真心全給了他時,他卻因沒勇氣承受太多責難臨陣脫逃。順著母親的意思,振保同他並不歡喜的人如白紙般單薄的孟煙鸝(葉玉卿)結了婚,可是因為欲望的不能滿足,他開始在外嫖妓,婚姻生活沒令他有任何收穫。
在振保和煙鸝的日子陷入無法收拾的境地時,他意外邂逅了嬌蕊。嬌蕊的改變令振保陷入沉思,“舊日的善良又一點點回到他的體內。”(張愛玲)
到最後,紅的只是一抹蚊子血,白的只是一粒飯渣子 2010-07-08
有一段場景,使我印象非常深刻,就是振保多年之後再次見到嬌蕊的時候,情不自禁的哭了,呢喃的說了幾句話:
“這是荒唐的
在這樣的見面,應該有人哭泣的
應該是她
應該是她,他應該安慰她。”然後,鏡頭留下玻璃窗外嬌蕊在雨中忽明忽暗的背影。
在幾年之後,已經反復讀過了張愛玲的小說,陸續看過一些關錦鵬的其他作品,而最關鍵的是心境的改變,所以當再一次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感受完全不一樣。
換做是我,讓我在張愛玲所有作品裡挑出一部拍成電影,我也會選擇紅玫瑰與白玫瑰。張愛玲的字裡行間都有種清醒冷靜的態度,但是她構架的故事都是左右兩難,構架的人物也都複雜而感性。所以將她的作品改成劇本並不容易。我喜歡紅玫瑰與白玫瑰,是因為這段故事的完整性,人物的飽滿度,尤其是在戰爭的大背景下,一群受過高等教育的年輕人,對待愛情的一種消極的情愫,一點點的滲透,到最後的爆發,非常有戲劇的衝突感。
陳沖非常符合張愛玲小說裡人物的形象,無論是王嬌蕊,還是色戒裡的太太,有上海女人的靈性,又有一種與生俱來的小資氣質,哪怕是一整段與自己的獨白,陳沖都能表現的從容不迫。嬌蕊生性爛漫,敢愛敢恨,而獨自一人,憂鬱孤獨的另一面漸漸浮出水面。我很喜歡關錦鵬設計了很多組鏡頭,若隱若現的呈現嬌蕊的神情,雕花欄窗的剪影打在嬌蕊憂傷的側臉,讓這部電影散發一種那個年代獨特的文藝氣質。
與之對比的則是葉玉卿飾演的煙鸝,文靜賢慧,冷靜淡然,讓我很難想像葉玉卿曾經是那個叱吒風月片的三級女星,從這部電影開始,葉玉卿真正過度到她短暫的文藝片生涯。關錦鵬抓住很多煙鸝的細節描寫,比如玩弄手指時的自言自語,畏懼振保時驚慌失措的神情,在乏味的床笫之私時,凝望天花板上,這些簡單的鏡頭設計,讓人大概瞭解到這場婚姻只是徒有虛名。
兩個女主角的表現都非常精湛,而男主角趙文瑄則有些差強人意。
振保這個人物其實是非常飽滿的,一個受過西方教育的富家公子,回來繼承父業,遇到了王嬌蕊,本以為可以談一場轟轟烈烈的愛情,但是最後因為他的懦弱結束了這段感情,而後與一個不愛的女人共結連理,他開始放任自己的生活,花天酒地,燈紅酒綠,當再一次遇到昔日情人的時候,嬌蕊對愛情的態度的徹底改變,也牽動了振保自己,他開始一點點找回自己的歸宿,這一切正是那個年代一些年輕人在社會思想禁錮下的心路轉變。
張愛玲說,每一個男人全都有過這樣的兩個女人,至少兩個。
娶了紅玫瑰,久而久之,紅的變了牆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還是“床前明月光”
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飯粘子,紅的卻是心口上的一顆朱砂痣。
振保是選擇了後者。但假如一切重新來過的話,或許結局無非還是一個樣。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3425269/
紅顏知己 2009-04-16
每個男人在他的生命中都會有兩個女人,至少兩個。一個是紅玫瑰,一個是白玫瑰。當他娶了紅玫瑰,日子久了,紅玫瑰就會變成牆上的一抹蚊子血,而白玫瑰就是窗前的明月光。當他娶了白玫瑰,日子久了,白玫瑰就會變成襯衫領上的一粒飯,而紅玫瑰就是胸口上的一顆朱砂痣。——張愛玲
有人說。
如果一個女人想要在一個男人的生命中永恆,那只有兩種選擇。一種是做他的母親,還有一種,就是做他的紅顏知己。所謂紅顏知己,應該美麗而聰明,驕傲而清高,最重要的是,懂得不去奢求不屬於自己的東西,在離開的時候漂亮地轉身,這樣的女子,可遇而不可求。
可是,看似擁有上天一切寵愛的紅顏知己,卻是最害怕深夜和節日的。深夜的寂靜讓傷口變得清晰,節日的熱鬧又讓寂寞變得無處可逃,只是這一切在天亮以後,在人群面前,又被完美地掩藏,無人知曉,只留在心底最深處,一個人慢慢品嘗。上天,畢竟還是公平的。
他說,你是做我的白玫瑰還是紅玫瑰,不論紅白最終會有一個成為我的紅顏知己。我苦笑。這是第N個這樣問我的人。
事後,他會說是無心這樣問。可於我,已是場悲哀。
究竟為何,遇到心儀的劇本,不論我是否願意,留給我的只有紅顏知己這個角色。但凡是我不喜歡的劇本討厭的劇本,又總要出演女主角。
人生的舞臺,愛情與事業,前者始終無法如心所願。
聰明的男人都明白,像風一樣飄忽不定的女子,如果押下賭注,必定會輸的很慘。所以通常都會選擇其他的方式留她在身邊,做朋友,會無法讓她留心,做情人,聰明的她未必同意,正好,有紅顏知己這個位置可以留給她。
我的那些藍顏知己們。也是我私心的產物吧,不想失去又不想得到,就給他們這個位置。
或許,我可以考慮,今後只扮演紅顏知己。不正是紅顏的年華麼?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1967527/
愈快樂愈墮落 (1997)
導演: 關錦鵬
編劇: 魏紹恩
主演: 邱淑貞 / 陳錦鴻 / 曾志偉 / 吳君如 / 蔡家樂 / 柯宇綸
劇情簡介
年輕的男同性戀阿哲(柯宇倫)對同齡人不感興趣,愛上在游泳館游泳時總是一言不發旁若無人的已婚男人馮偉(陳錦鴻),然而因為自信的缺失,他沒敢同馮偉表白,而是借助與馮偉的妻子月紋(邱淑貞)發生性關係,在想像中完成與他的肌膚之親。
月紋的意外死亡令馮偉想起之前兩人冷淡的關係,明白到月紋在心中所占分量,陷入自責中不能自拔,陪在他身邊暗戀他的基佬(曾志偉)雖心疼卻也不敢表示出太過直白的關心,只能規勸凡事想開慢慢會好。阿哲亦覺自己應為月紋的死負一定責任,愧疚地逃到臺北,偶遇外形同月紋不差的rose(邱淑貞),借醉酒將自己的壓抑吐出之後,rose要他對心誠實,可是她又有著怎樣的心事,又是如何排解,卻是無人能知。
既沒快樂也沒墮落 2007-06-05
香港機場的日本遊客在拍最後一張留影,有兩個長得一摸一樣的陌生女子正準備搭乘同一航班前往臺灣。其中一個美麗女子a在為保姆把自己的護照遺失在計程車上而氣急敗壞.
另一個女子b則順利登上了航班。飛機失事。泥巴也害怕《兩生花》的悲劇重演。不過還好,悲劇並沒有在97年發生。98年的2月14日,影片如期上映,趁著97的餘波蕩漾到10年後的今天。即沒給泥巴帶來快樂也沒沒墮落。就如片中曾志偉說的:“
一個男子懷抱盒子走出機場大廳,警衛問:
“抱的什麼東西?”
“我老婆的骨灰。”男子不帶一點感情木然的回答。回到家,用棉質襯衣輕柔的擦拭著那張甜蜜的合影。在這個清冷的房間裡,音樂慢慢彌漫開來,把觀者推進現實的深處。
你這套房子裝修的很不錯。阿文(曾志偉飾演)說為了買到這套房子,我老婆排了整整兩個通宵的隊,人一生都沒有排這麼久的隊——阿偉(陳錦鴻飾演)對做房產買賣的阿文說。“人生多嘗試一下也好,很快就過去了的。”曾志偉說。這個世界人實在是多,不排隊怎麼得了,秩序,把你我都消耗在等待的過程裡。泥巴說。
無獨有偶曾志偉在片裡是個男gay,每每回家只能面對的就是那只貓貓。給貓貓餵食,給花花澆水,自己給自己做好吃的。每天期待著有人電話留言給他,好證明自己還沒有被這個世界遺忘。看著電車裡的一對gay因為家庭而分手,表面一片安詳之態,其實自己心裡很是同感,明明自己就是gay,但是卻無法理直氣壯這個面對社會,只能在gay的澡堂裡雲雨暫時忘卻。只能在同事偽裝成一個無懈可擊的落落寡男。同樣在電車裡遇見的,那個媳婦對婆婆的抱怨甚至辱駡:
“你以為香港就那麼好麼?你看看你現在,坐車要陪,吃飯要陪,連看醫生都要陪,世界上死了那麼多,就你怎麼都不死.你別以為你聾了我就不罵你了.”老婆婆不知道真沒聽到還是裝沒聽到,只是對身邊的曾志偉歉意的微笑 一下。他只好起身移向別處,就算老婆婆這樣被人罵,至少還說明有人因為自己的存在而有所顧慮,但是於自己卻是一個被遺棄的人,只有在有人三缺一實在每人得到會後才會想起我。所以在電梯裡遇見為死去的老婆收拾公司物品的陳錦鴻時,被那副同是天涯人的感情迅速麻醉了。在早餐店的、在地鐵、在酒吧的巧遇,更是加強了這樣純粹的愛。因為愛的真,當最後兩個人在海邊那次深沉的談話時,陳錦鴻問:
“你中意我麼?”
“"我好耐冇中意人喇,始終有一天,你會找到個人,佢對你好好,你對佢好好. 我每天都在中意人,不過我冇找到個人,佢對我好好. ”曾志偉無奈的笑笑堆起的魚尾紋回答說。
這樣的柔軟,點到為止的表達只是因為愛的很理智,愛的很真實,句對不給對方一點點的負累。能表達到這一境界,非這個矮矮胖胖的戲精所不能也。
而另一個愛上陳錦鴻的柯宇倫,更是孤單的厲害,一個人獨自在游泳池做救生員,從不主動搭話擴展人際關係。只對那個經常來游泳池同樣不言不語、癡癡木木 的陳錦鴻漸生好感。眼睛全長在他身上了。甚至讓三個無聊青年以為他是個啞巴,於是調戲,說他很像其中一個男孩子以前的同性男友,無奈之下,毫無表情的說:
"你現在知道我不是啞巴了。”
使得那三個男孩忙說對不起。
“沒關係拉,都是朋友啊。”臉上去看不到半點寬容的跡象。
那臉上的落寞和自我防備的心理都被那雙大的出奇的眼睛所掩飾,讓泥巴想起來最近火得了得的‘大師’賈樟柯的盛名之作《任逍遙》裡的男主角,同樣的落寞,同樣的青春焦躁,同樣肆無忌憚。就如他在山頂所說:
“我媽好早就死了,老爸現在在深圳,不知道有多少個老婆。我連電話都沒有,誰願意和我做親戚朋友呢?”
而在陳錦鴻的老婆邱淑貞因為十分無聊於家裡那個只對電腦和歌碟入迷的老公,而出來游泳時,柯宇倫一下就被那時十分灑脫的邱淑貞所吸引,隨著年少強烈的欲望和爆發力,在那個荷爾蒙的催化下變得那麼大膽、熱烈而又十分浪漫。在那個飯館裡表白之後,拿出買好的香水:
“我一直想知道,我最喜歡的味道,在我喜歡的人身上是什麼樣子,(送香水)這大概是唯一的方法,希望你會因為這個味道而記得我。”
十分的文藝,港味曖昧表達的十分純正。
同樣在臺灣遇到與死去的阿文長得一摸一樣的女子羅莎,
她說,"有款香水應該很適合你.一般人受不了那麼濃烈的味道."
他說,"那麼,你呢?"
她說,"我最近討厭清淡的味道."
之後打電話給她:
“香水找到了麼?”
“你在哪?”
“我在猜你喜歡吃日本菜麼?”
“那要看和誰吃了?”
“我想請你吃,但是我沒錢。”
他喝的大醉.在街角扶著牆嘔吐.羅莎在他身後遞面紙."把心裡不開心的都吐出來."
他說,"我怎麼會不開心."
她說,"你喜歡那個阿偉."
他趔趄的向前走.敵不過酒意,趴在車胎處吐.她說,"你這樣子,我陪你有什麼意思,不如回家睡大頭覺."
他終於哭出來,還是吐.叫著,求著,"別走.別留下我一個人.我好怕.".
在電梯間,當大姐她說這麼晚回家不方便時,他隨即關停電梯說:“現在這個地方(不上不下)就安全了。”就地激情雲雨一番。
當他和阿文在沙灘上瘋狂做愛的時候,他伏在大姐她的耳邊說:
“每一次高潮就像一次天盡頭,我和你一起雙雙死去。”
而這樣文藝的對白在影片的其他幾處也頻繁出現,這樣的味道彌漫這整部影片,點點自信、點點無奈、點點曦翼混雜在一起,真實而直接的呈現出97香港的市民的普遍心態——惶惶與刻意放縱的無序的交織在一起,而吳君如所飾演的那個影響店老闆娘所其的作用除了襯托出陳錦鴻兩口子關係的冷漠(老婆和老公同去一家音像店,老婆卻不知道老公有會員卡的,老婆去音像店的目的並非是去買唱片而是試圖去瞭解老公的生活而已。),更用一段經典的臺詞來表整個相告那時的氣氛,
“下班回來做什麼好呢?一個晚上那麼長,當然看影碟啦。看影碟好啊,不用聊天,“咻”又是一夜。”用虛擬的影像來填充這個真實的惶惶生活,快點到達98。 (就如影片開頭那個導遊對那團日本遊客所說:‘我們來找最後一張在香港的合影拉。’因為以後再來香就不再是英屬殖民地的香港了)
而在酒吧那一段對白更是揭示其人與人之間交流的困難,
“電腦好啊,很聽話,很乖。不會給你臉色,只要你懂得它,他就一定能懂你的。”
“是的啊,我有個朋友,他老是說我講話太深,不知道我講什麼,後來我才知道,原來他根本就不喜歡聽我說話”
“現在的年輕人啊,真實搞不懂哦。”
原來上帝給通天塔套上的緊箍咒,不僅僅在古巴比倫,而是世界通用。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原來那麼難的。能找到一個知己者的是那麼難能可貴的。
因為柯宇倫這段迷狂的婚外戀的插入,使得陳錦鴻這段看似已經冰冷的婚姻生活,漸漸有了溫度,漸漸找回了昔日的熱情,不知道是對死亡的預感還是因為老婆的心存愧疚,竟然在那個起飛的早晨賴起床來。那份矯情和飛機失事後老公的麻木神情,反復聽著電話裡的最後留言來欺騙自己這不是事實,而形成鮮明的對比讓人印象也深刻起來。當夢醒來,承認自己老婆死了的事實後,面對陳錦鴻無助的哭泣,曾竟也說不出一句安慰的話來,只是習慣性的說著不要這樣。
當陳錦鴻聽柯宇倫的電話留言後,知道了自己建立在想當然的忠貞裡的婚姻最終原形畢露,能找來的只有這個明顯感覺到是愛自己的曾志偉。得到的回答去不是意料中那麼肯定。而柯宇倫自己最後也確認自己真真愛的是那個男人,曾志偉最後也說自己也不再打算喜歡他人了,那個死去的老婆更是徘徊在親人與老公之間,而臺北的那個羅莎也在婚姻與魚同性女朋友及柯宇倫之間搖擺不定。這五個看似在混亂的各自的角色裡快樂、痛苦的人(包括那個音像店的老闆吳君如不知道知己肚子裡的孩子是男是女)其實都有一個共同的地方,就是身份的迷失,他們無論任何不同言語行動都是在做著同一件事情——確定自己的身份,自己到底是誰。而這寫人更代表了那是的香港其自我身份的確認。面對97,它在迷茫的夜色裡確定不了北極星是哪一顆了,去臺灣的飛機失事了,把香港收回去的鄧小平也走了。香港的明天是怎樣•••只有時間知道。
影片進行到最後驅車進入那個標誌性建築青馬大橋時,兩邊的吊纜齊刷刷的深入黎明的天空裡,黃耀明版的《暗湧》洶湧而來,車廂裡的他們問:
“1984年9月16日你做過些什麼.”
“我還沒出生。”泥巴說。
“就算天空再深 看不出裂痕 眉頭仍聚滿密雲
就算一屋暗燈 照不穿我身 仍可反映你心
讓這口煙跳升 我身軀下沉 曾多麼想多麼想貼近
你的心和眼口和耳亦沒緣份 我都捉不緊... ... 害怕悲劇重演/
我的命中命中/ 越美麗的東西我越不可碰/ 歷史在重演/ 這麼煩囂城中/ 沒理由相戀/ 可以沒有暗湧/其實我再去愛惜你又有何用?/道這次我抱緊你未必落空?
……”
這是泥巴很喜歡的林夕的一首詞,因為他不僅僅關於兩個人的世界。更把那個97呈現的那般真切。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1163844/
看過了 2006-01-05
這部片子讓人覺得舒服。
從前一直不太理解為什麼會有港片都喜歡把曾志偉的身份定位成GAY。他個子又矮,還一身癡肥,眯眯小眼,怎麼看都和GAY的審美觀不搭,總讓人以為是要諷刺。但他演的人,由於這樣的劣勢,總是讓人心生好感,好像金枝玉葉,又好像這部又快樂又墮落。和張國榮站在一起自是不必再說,便是這裡的陳錦鴻純紅齒白,反差亦是極大。
但是他演戲,叫人舒服,和這部戲整體給我的感覺一樣。若然換了一個別人來演他這個角色,整部戲最後讓人記得的可能就只會是邱淑貞的大腿。
他喜穿棉布襯衫,一個人在的時候才抽煙,雖然外貌由不得自己,可是這裡還是看出了些許作為一個自戀加自卑族群的敏感,講話亦是點到為止:“什麼事都經歷一下好些,人的一生,很快就過了。”
又是安慰又是點醒。
“我有個朋友,他老是說我講話太深,不知道我講什麼,後來我才知道,原來他根本就不喜歡聽我說話”
還有自嘲,卻是不卑不亢:我回家,也只是對著貓咪,有時做菜給自己吃,酒吧不要我,哪裡還要我。
最後在海灘邊,明知道阿偉期待他說的什麼話,卻依然只說到那個份上,或者是心裡有條線,堅決不許逾越過去.
"你中意我?"
"我好耐冇中意人喇"
"始終有一天,你會找到個人,佢對你好好,你對佢好好".
我每天都在中意人,不過我冇找到個人,佢對我好好.
不給人壓力,不給自己過多期許。在他這樣一個人身上,到底也只有這樣才最合適活下去。這部戲裡最有看頭的也是他。
同志圈,可能更適合講一個故事,點到為止。這就是我不喜歡藍宇的原因。兩生花是副題,三條主線,迷惑於自身的偉,迷惑於愛情的小哲和清醒著尋求的曾志偉。這裡的故事每每截然而止,但是細節是歷歷在目的。邱窗臺上一排的香水小樣。被小哲最終取走的古龍水。螢幕保護裝置上的雙人照片。答錄機留言。即使是吳君如演的錄影帶店老闆,這樣空虛的細節,我也喜歡。這些細節堆砌起來的,是柔軟。關的電影曖昧是不足的,有的也只是不清晰,達不到曖昧的程度。像王家衛這樣的絕望冷辣也是沒有的。有的盡是柔軟,女人也好,男人也好,他的電影首先是拍給柔軟的人看的。
一個房間,這樣搖晃著去拍,來重播旋律曖昧的歌。暗湧這只歌,王菲唱一遍,黃耀明唱一遍,誰比誰更貼切?沒有答案的東西應該是關錦鵬尤其喜歡的。
恰好,我也喜歡,不去追尋答案比較輕鬆.太柔軟容易叫人身陷囹俉,心動只需幾秒,就夠了。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1018818/
藍宇
藍宇是由香港導演關錦鵬拍攝的一部同性戀題材的中文電影,它改編自一部很受歡迎的網路小說《北京故事》,講述的是發生在1980年代末到1990年代初的一對同性戀男性間的故事。
獎項
台灣第38屆金馬獎
最佳導演獎(關錦鵬)
最佳男主角獎(劉燁)
最佳改編劇本獎
最佳剪接獎
觀眾票選最佳影片
2001年 第7屆香港電影金紫荊獎
最佳男主角獎(胡軍)
劇情簡介
時值1988年,中國大陸經濟高增長年代,27歲富商陳捍東在下屬劉征的牽引下,邂逅18歲從東北老家走到北京求學青年藍宇,二人頃刻擦出火花,墮入世所不容的同性情網中。陳捍東對藍宇一方面關懷備至,但一方面他企圖以高傲的姿態去支配藍宇,可藍宇堅屈的個性使陳捍東陷於患得患失的感覺,直至1989年夏天,一場發生在北京的風雲事變,令兩人意識到他們不可以失去對方。
幾年後,備受家庭責任壓力所困的陳捍東在幾經掙紮後漸欲退出這場愛的遊戲,並企圖以與美貌公關林靜平結婚的決絕方法擺脫同性戀者的身份。然而他卻未能如願忘記藍宇,與林靜平婚後亦關係日差、貌合神離。最終他與林靜平離婚後,不顧一切重回藍宇的身邊。陳藍二人終於和好如初,重新走到了一起。
未料橫禍忽降,1996年中國大陸整頓貪風,陳捍東被控走私及非法集資等罪名,鋃鐺入獄,幸有藍宇劉征等人為其努力奔走,使他終被無罪釋放。他與藍宇之間的感情經此一劫後自是更深,陳捍東家人漸漸接受藍宇。就在大家以為已經雨過天晴的時候,天意竟再度弄人。當迴光反照式的短暫歡快時光逝去後,這段刻骨銘心的愛情竟以悲劇告終……
畫魂 (2003)
導演: 關錦鵬
編劇: 楊智深
主演: 李嘉欣 / 胡軍 / 伊能靜 / 劉燁
劇情簡介
故事發生在上世紀二十年代。著名報人潘化贊(胡軍 飾)在安徽蕪湖邂逅青樓女子三寶玉良(李嘉欣 飾),隨之與其結合,玉良為念知遇之恩,遂改名潘玉良。回上海後,玉良接觸了許多藝術家,很快迷上了畫畫,美專卻因妓女出身拒絕她入校學習,畫界權威劉海栗力撥眾議,將玉良招入美專,從此,玉良開始了藝術之路。為支持玉良畫畫,好友奧米(伊能靜 飾)勇敢地站出來做人體模特,這一舉動瞬間在滬上引起軒然大波。為學習西畫真諦,玉良專程赴法國留學,田守信(劉燁 飾)和奧米的到來擾亂了玉良平靜的心,不久,她重新返回上海。玉良把西洋畫融入了中國畫技,其別樣畫風令人叫絕,伹現實社會的齷齪卻讓她的心靈再一次受傷......
熬夜看《畫魂》 2011-06-07
玩遊戲到淩晨,馬上要睡覺了,看到電視上開始播《畫魂》。以前看過的,記得不好看,爾冬升難得的特別矬的一部片子,不知道怎麼的,竟然看起來了。
《畫魂》,覺得這部片子撐不起來這個名字。畫魂,應該是人畫合一,特癡迷,特執著那一類的,這部片子貌似叫《潘玉良感情生活簡介》更合理。只不過記錄了一個女人的一生,實在談不上“畫魂”。
能勉強表達潘玉良為繪畫奉獻的就是她兩次去巴黎。但是如果電影屬實的話,她兩次去巴黎都不單純是為了繪畫。第一次是因為家裡沒了她的立足之地,第二次是因為社會上和家裡都沒了她的立足之地。當然,也可以理解成這是她潛意識裡追求的結果,離開家,離開中國,去法國,去巴黎-她心中的“藝術聖地”。
如果還有的話,就是通過賀瓊的生活來暗示,如果不是有堅定的藝術理想支持的話,一個清貧的中國女學生,異國他鄉,無依無靠,一無所有,沉淪似乎是必然的。所以,有理想!
其它的,比如在浴室偷畫女體被圍毆,應該是為了表現玉良對繪畫的熱愛,但是感覺沒有說服力,很勉強。。。
之後回想,看這部片子,是看爾冬升和鞏俐。這段愛情,黃蜀芹拍得很好。查了下百度百科,感覺虛構的成分應該很大,但是拍得很好,起碼有吸引小新。
而且,潘玉良堪稱“幸福要靠自己爭取”的典範。
一見,潘贊化應該就被玉良鎖定了。這個基本上小新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潘贊化,就算不是爾冬升,世家少爺,留日學生,海關署長,身高體魁(百度百科上有照片,不是小新的型,不過不錯看的說),貌似正直,這被愛上很正常吧~對當時的玉良來說,也許是改變她命運的最好人選。而且,爾冬升啊,肯定愛了~
然後,玉良在行動。
第一步,用不合時宜的莫名其妙的鏗鏘有力的什麼曲子成功吸引潘少注意;
第二步,天遂人願被送到潘家的時候,不管你潘少開不開門,我進來先,既然進來了,那可是無論如何都不會走的;
第三步,留在潘家之後,賢良淑德,潤物無聲,爭取人心;
第四步,不得不走的時候,不帶包袱不帶錢,留給您一塊愛的小手帕。。。
黃蜀芹製造偶像劇。
但是,爾冬升啊,儘管很矬,小新還是愛~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4979404/
關錦鵬的李嘉欣 2013-02-19
都說李嘉欣是大花瓶,我在她的電影裡一點都沒覺得。花瓶有這麼久的藝術生命嗎?花瓶能有現在的廣告身價?
《墮落天使》裡的殺手,《方世玉》裡面的大老婆,哪個不夠驚豔?
之前苦於沒有找到《畫魂》的下載,後來才知道某線上用戶端可以下載,於是完整看完了《畫魂》。
看了鞏俐和爾冬升的電影版本,再看李嘉欣的電視劇版本,電視劇更細膩精緻,當然跟李嘉欣石破天驚的美麗氣質有絕對關係。
十年前的收視率不佳,豆瓣評論分數也不高,大多數覺得囉嗦,但是熟悉關錦鵬的觀眾應該懂他。
一代才女的心路歷程,周圍2個懂她的男人,被這幾個好演員演繹的不錯,這個時代那些女演員的星路歷程都是一把鼻涕一把淚,更不用說潘玉良的時代了。
潘玉良的倔強驕傲,潘贊化的事業變遷,田守信的不離不棄,奧米的孤單絕望,大上海的人情冷暖,30集電視劇沒有浪費的表現完整。
李嘉欣不再是巴黎歐萊雅平面廣告的完美無瑕,生澀的國語,絕美的輪廓,皺起的眉頭,這是關錦鵬的李嘉欣,是升級版的潘玉良。
李美人幾十年在娛樂圈風風雨雨,潘玉良出身清倌人到最後功成名就博得好男人的愛情,亦有不少共同處。
現在李美人嫁入豪門,抱得貴子,容顏依舊美麗。稱得上是香港娛樂圈的奇跡,比起藍潔瑛,王祖賢等美女的淒慘晚景,不是一個花瓶可以駕馭的。
10年前區區30萬酬勞拍攝《畫魂》,受罪熬夜不必多提,比起拍廣告不知要不划算幾百倍,後來據說收視率不佳,李嘉欣不再拍電視劇。
30集的艱辛作為觀眾也能體會,我同意李美人不再做這種出力不討好的事情,她本身就是娛樂圈的一個奇跡,精彩程度不輸潘玉良。
要藝術還是要愛情? 2012-04-21
很喜歡關錦鵬拍的這部電視劇《畫魂》,畫面唯美對白充滿了藝術氣息,愛情表現的是那麼純潔美好。帥哥美女在鏡頭裡緩緩的動著,這些人仿佛不食人間煙火,品質是那樣的高雅聖潔。不像黃蜀芹的電影《畫魂》整個電影充滿了性愛的張力。鞏俐演的潘玉良所傳遞的資訊就是一個渾身充滿性愛的妓女。
看過許多關於藝術家的電影,性和藝術都是不可缺少的,也許是因為藝術和性就是一對孿生姊妹。因為藝術家有別于人有藝術創造的欲望,他的性欲望也是強烈的。如西方電影《弗裡達》、《畢卡索》、《羅丹的情人》等等。還有韓國電影《醉畫仙》。仿佛性是藝術家不可缺少的調劑品,它與藝術一起與生俱來的。那麼關錦鵬的《畫魂》同樣是表現藝術家,拍的是那麼的唯美乾淨。
順著劇情看下去,你會渴望劇中的潘玉良所遇到的愛情,不管是潘贊化,還是田守信,你會羡慕劇中的潘玉良如此的幸運的得到兩個男人的眷顧。事實上歷史中不漂亮的潘玉良確實真的得到了兩個男人的眷顧。這兩個男人一生如此的愛她。是因為潘的藝術。如果潘是一個普通的女人,潘贊化會一生對他念念不忘嗎?如果潘只是一個普通的女人,田守信會後半生不離不棄嗎?所以說要愛情還是要藝術?這根本就不是選擇,也許她放棄了藝術,她又能擁有愛情嗎?她的愛情是源於她藝術的萌生。
劇中頗有藝術見地和藝術氣質艾米說:“女人只會對愛情有關的東西感興趣。”艾米說的對,每個女人都渴望心中那美好的愛情。但是美好愛情真的就能幸運的降臨到每個女人身上嗎?窮盡一生去追求愛情的女人大多是失敗的。愛情是如此不可靠的東西。你讓一個男人去愛你,先問問自己你這個女人和其他女人有什麼不同?如果有驚人的美貌也許能獲得更多的愛情。但對於長相普通的女人,愛情這個東西能否能幸運的光臨,還要看個人的造化了。所以說一個普通的女人想贏得愛情還真的要看看自己與其他女人有什麼不同?你為什麼會贏得別人的愛?或者你哪點有值得愛的地方。
潘玉良要愛情還是藝術?明智的選擇還是要藝術。愛情這個東西虛無縹緲,實在是不值得投資。也許她沒奢望要愛情,可是她選擇了藝術同時也贏得了愛情。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5398057/
長恨歌 (2005)
導演: 關錦鵬
編劇: 楊智深 / 王安憶
主演: 鄭秀文 / 梁家輝 / 胡軍 / 吳彥祖 / 蘇岩 / 黃覺 / 黃奕 / 鄭希怡
劇情簡介
王琦瑤(鄭秀文 飾)與同學蔣麗莉(蘇岩 飾)到片場參觀,認識了攝影師程先生(梁家輝 飾)。程先生為琦瑤拍照並傾心於她,後來更推薦琦瑤參加“上海小姐“的選舉。王琦瑤的風姿不僅使她贏得了第三名,還令掌握軍政大權的李主任(胡軍 飾)義無反顧的愛上了她。王琦瑤也全身心投入,可是李主任遭到了追殺後便銷聲匿跡了,王琦瑤倍感傷痛。期間她最好的朋友蔣麗莉也離開上海了。富家子康明遜(吳彥祖 飾)的出現使琦瑤的生活起來波瀾,琦瑤更懷上了他的孩子,由於上海局勢不定康明遜必須離開,王琦瑤只好用錢買來一段婚姻以換取給予孩子的名分。十年後,她遇到了與自己女兒相仿的男孩老克,並與老克有了一段忘年戀,可是這個年輕人即將要離開上海了……
誰說小說、白話文,比詩、古文,易讀?
瞧下文後所貼王安憶的白話小說《長恨歌》1.弄堂2. 流言3. 閨閣4. 鴿子5. 王琦瑤,與白居易的古文詩歌《長恨歌》吧!
真不懂為何有人會悅讀、乏「文字和影音魅力」的原著和電影?
這個嘛!如同SM受虐狂吧!不然怎會言:
"長恨歌"那些堆砌而成的"硬寫"、"死寫" 看慣了倒也看出了味道,看出了合理性
至於/雖試圖導/演出原著氣氛,但著重於女主角與四個男人一見鍾情式(故欠內心刻畫)沒好結果的愛情(終被男用枕悶死)。
《長恨歌》:掠影、浮光 2005-10-03
一、掠影
如何用109分鐘的時間,表現長恨之長、恨歌之恨?一個城市的身世,在張叔平的大刀闊斧的剪接之下,變得相當零碎。姑勿論電影〈長恨歌〉如何與王安憶的原著(刻意?)保持距離,單看電影本身亦充滿漏洞,單薄的劇情,當然罪不在原著,亦不在表現不突出的主角鄭秀文,而在於剪接的過份自信。
跳接太快,故事與人物心理同樣脫軌,觀眾如何感受這刻意的細碎?例如王琦瑤當選上海小姐第三名,卻只以一句「三小姐」作為交待。一句三小姐,王琦瑤由天真變得世故,一個少女變成深藏不露的情婦,試問一句三小姐有如此強大的感染力量嗎?又例如康明遜在原著當中本為極之重要的角色,卻只以幾場戲去交待那種身不由己的心情,叫角色可以如何立體?老克臘(Old color)與王琦瑤的戀情更是毫無說服力,電影只以老克臘熱愛懷舊唱片和舞會來交待老克臘的特殊性:對老上海的懷戀,而王琦瑤正好作為不老上海的符碼。(所以最後老克臘殺死王琦瑤並非一時錯手,殺人的舉動的重要意味在於諷刺新一代的上海少男少女只懂追戀和懷舊,王琦瑤的死正是王安憶狠心向老上海告別的儀式。但電影〈長恨歌〉不但不能表現原著的力度,而且更在結局歪曲(推翻)原著的本質,電影中的老克臘這方面的心理因為剪接的零碎而完全沒有被表現出來,亦正因為此,王琦瑤與老克臘的忘年戀沒有說服力、沒有深度。刻意的細碎,或者是經濟的鏡頭,導致〈長恨歌〉整套電影的感染力大大降低。
二、浮光
如果結局的語句是指向城市及城市的青春,電影卻以公寓作為主要場景則顯得格格不入。明顯地,關錦鵬最關心的依然是張愛玲式的公寓,一個隱密而激動的空間;但卻忽略了王安憶的弄堂美學,是如何推陳出新,自成一家。電影〈長恨歌〉的城市書寫極度無力,它極其量用王琦瑤的心理作為支柱,而因為剪接的破碎,王琦瑤的力量實在不足以作為一個城市的代言人,更不用說她的女兒薇薇、她的同學張永紅及年青的老克臘了。或許因為關錦鵬對張愛玲依依不捨(因此,王琦瑤最愛的還是李主任?),使王安憶在《長恨歌》的苦心經營的上海的神髓,一一流失。而電影之中有機加入的「香港」元素,以此作為上海、香港的雙城情結書寫亦未見突出,當中所述的亦只是港人最常見的意識形態。
三、程先生
一點值得注意的是,與原著不盡相同的是敘述者的轉換。原著以王琦瑤作為故事的中心,而作者間中以「鴿子」作寄居,站在最高點看上海,目空一切;原著卻平易近人地用程先生的眼光,看王琦瑤及上海。所以長恨歌是程先生的長恨歌,也是導演關錦鵬的長恨歌。如果以電影改篇小說的角度來看,實在是好的嘗試。程先生與王琦瑤的愛情角力上,是一個徹底的輸家,他集悔恨、羞愧、悲愴於一身,可以作為時代的見證──他正是一位攝影師,或作為一個旁觀者:看王琦瑤如何在時代翻滾,悲劇收場,他愈是憐憫,愈顯得個人於時代面前的無能。而梁家輝(程先生)的演繹成為了電影的靈魂支柱,只有他的容貌、語調、動作、表情可以表現時代的力量,大大增加了電影的可觀性。
四、後話
因為剪接的不當(大刀闊斧的剪接,在〈阿飛正傳〉中的確有很好的效果,但《長恨歌》是一個連綿的故事……),電影中的角色內質蕩然無存,變得單薄無力,康明遜、薇薇、張永紅、老克臘(更不用說程先生的太太、王琦瑤的先生、黑幫)全都成為了可有可無的角色。而演員的演出也因此受到了局限。吳彥祖完全無力發揮,更不用說突兀的鄭希怡。而鄭秀文即使相當努力,也是徒勞。相反眾男角找緊機會,在極度有限的鏡頭裡盡力表現自己,胡軍(李主任)的冷峻與落泊、黃覺(老克臘)的癡戀與不安,甚至蘇岩(蔣麗莉)的天真與妒意,都有不錯的觀感。當然梁家輝的演譯,是全劇的中心(於可觀性而言),是居功至偉的。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1006063/
電影《長恨歌》:長恨殺不死改編者 2006-02-17
長篇小說《長恨歌》原是大陸女作家王安憶的一部力作,她用女性獨特的細膩,通過描述一個臨近解放才產生的上海小姐王綺瑤的坎坷一生,反映了普通上海市民跨越舊上海、解放到文革、改革開放三個時代的生活、觀念的變遷。這種變遷是王綺瑤式的乖巧地隨遇而安,蔣莉莉式的生吞活剝地接受,程先生式的孤傲高潔地自我毀滅。文中的其他人物,無不是為了襯托這三種變遷,比如康明遜的懦弱的消失,老克臘的懷舊而引起的戀母情結,長腳和張永紅故作灑脫的張揚,這些都襯托出了王綺瑤作為一個女子,雖然命運多舛,然而始終聰明內斂,秀外慧中的本質。雖然她成為上海小姐以後,一時糊塗錯走了一步,做了上海時政要人的外室,並且為了這個糊塗一步付出了畢生的代價,但她始終是矢志不渝地追求著自食其力、自保自得的生存境界,從不自甘墮落,在不墮落的同時又盡自己的最大力量追求著愛情的熱烈和友情的純潔,這就是這個女人的可愛、可敬之處。就連結尾她的帶有宿命色彩的死亡一幕,也還是顯示出了這個女人的聰慧一面。她乙太聰慧而錯走了人生至關一步,又乙太聰慧而喪失了自己的生命。這是一個上海小姐的人生悲劇,也是一個時代的生活縮影。我想這才是這部小說所吸引人的魅力所在吧。
而看到電影版的《長恨歌》,忍著噁心勉強看到底,是覺得劇中梁家輝扮演的程先生雖被改編得太過可憐和鬱悶,然影帝的演技仍是不俗,頗有出彩之處。到看到最後改編者把老克臘和長腳這兩個原著中從性格到角色身份完全不同的人合而為一,讓鄭秀文許娘半老、風韻猶存地纏綿在這個混血怪胎的懷中時,俺終於忍不住破口大駡了。此時的鄭秀文版王綺瑤搖搖晃晃地對著明顯更傾向於長腳角色的狂野混血怪胎頻拋媚眼,地地道道就是個不折不扣的破鞋舞女形象。及至最後一個鏡頭是王綺瑤搖搖晃晃、卻仍風情萬種地倒向她和劇中的老克臘歡好的沙發、咽下最後一口氣時,俺用力啪地按下了電視關閉鍵,深深痛悔白白浪費了將近倆小時的時間。
姑且不論人高馬大的鄭秀文畫著妖冶的豔妝、操著惡劣之極的香港口音普通話來演繹上海女人的清秀、小巧玲瓏和吳儂軟語是多麼地可笑,也不論蔣莉莉在劇中的時尚造型,從人物的改編和把握來說,電影版《長恨歌》完全是為了迎合現代商業娛樂的需要,把一部內涵的作品改變成了集做妾、偷情、母子輩不倫之戀的荒唐情史。
且讓我們來看看改編者是如何把劇中人隨意拆分、捏合成不倫不類的怪胎的。
劇中的王綺瑤在‘老公’李主任外逃而不是原著的飛機失事完活以後,成功搭上了小資產家庭的獨子康明遜,並且很快懷上了孩子。原著裡王綺瑤之所以和康明遜走到一處,不是肉體的吸引和欲望的氾濫引起的,而是康本身就是二房的孩子,不得不極力巴結大媽,甚至嫌棄是二房的生母,可又可憐她的生母,厭煩和可憐造成了他的無處可訴的鬱悶,在他遇到王綺瑤之後,王的善解人意和悉心體貼首先使他感受到了不舍的溫情,進而才惺惺相惜產生了愛情。這種愛情是發自內心的互相慰藉,然而由於王綺瑤的不明來歷被阻隔,最終無疾而終。這種不得已才襯托出了王綺瑤的乖巧的隨遇而安。她不奢望,不怨天尤人,不自暴自棄。劇中人康明遜留著可笑的小鬍子,皺著看上去不知道比王綺瑤大多少歲的面孔,去香港承繼事業以前,信誓旦旦地對著王發誓會寄錢回來照顧她肚子裡的孩子,而王也敢於直面女兒承認康是她的生父,讓康的無奈成了一段簡單的風流韻史而已,硬給王安上了煙花女子本性的第一條罪狀。
在原著中,程先生對王綺瑤的癡情不是一個簡單的‘癡’字可以概括下的。他既是王的追求者,更是王的知己,王的保護神。可憐王因了與康明遜有孕在先而再次拒絕了程先生,程在安撫照顧她孩子生下出了滿月之後自動退出。文化大革命開始之後,由於他的孤傲和攝影愛好被打成特務跳樓自盡,質本潔來還潔去。劇中人程先生居然結了婚,懷著一顆無可救藥的暗戀之心始終追隨在王綺瑤左右,老婆憤而出走。並且最叫人感到不可思議的一幕是,編劇居然安排他在隔壁喝著悶酒,自始至終聽著王綺瑤和怪胎老克臘親熱的喘息等等聲音。這種淺薄的改編真是滑稽之極。當吃飯間漂亮時尚的蔣莉莉和王綺瑤當著程先生夫婦跳著舞步唱著小曲的時候,程先生那個緊緊追隨王綺瑤火爆身材的眼光簡直只有倆字可以形容:色狼。在王綺瑤跟康明遜偷情之後,編劇又塞給王一段對其美貌和身材的暗戀不遂,呵呵,夠桃色外加風塵的。對程先生這個靈魂人物的隨意捏造,徹底改變了原著的精神和內涵,我簡直要懷疑編劇有沒有認真讀過這個小說,還是只聽人講了一個大概的某男跟某女、某女又跟某男、某男最後又跟某某女之後這種情色框架的傑作。
按照上帝的寬容美德,以上兩個改編還勉強可恕的話,對於老克臘和長腳這兩個角色合為一體的無聊改編絕對可以讓人唾棄編劇到死。原著中老克臘是一個天生被懷舊情結所縛的人,所以才有了跟母親一樣年齡的王綺瑤的一段不倫之戀。王綺瑤可以說是代表了他心中的一個舊時代的夢,這個夢隨著王綺瑤染不黑的白髮和從情感上想進一步佔有他的渴望而被嚇醒。這是他的悲劇,更是年過半百的王綺瑤的悲劇。為了跟老克臘的分手引起的情緒挫折,導致她對長腳的入室盜竊不肯原諒,被激迫之下長腳掐死了她。並且掐死她以後長腳有一句話極其殘忍地揭示了她和老克臘的感情註定是孽緣的原因:這脖頸是何等的細,只包著一層枯皮,真是令人作嘔得很!這是癟三長腳的切實感受。這個癟三在王綺瑤家好吃好喝,受到禮待,裝大款失敗以後來偷竊王綺瑤的救命金條,在被發現以後求告,求告未准頓起殺機。這樣天上地下的兩個角色居然被編劇編成了一個胸肌發達、用野蠻情欲征服半老徐娘的怪胎,這使王綺瑤在劇中始終是一個風塵女子的定位得到進一步的深刻化。至此我無語,只能讓人想起了大話西遊中的一句經典臺詞:吐啊吐啊,吐著吐著還是不習慣啊。
至於蔣莉莉對程先生的癡情和因愛成自暴自棄的悲劇,從而以她的‘癡’襯托程先生對王綺瑤的‘癡’的蒼涼和徹骨的無奈,編劇更是輕輕帶過,安排她去了香港做了闊少奶奶,而這本是原著中吳佩珍的角色。共產國際的流浪兒薩沙,王綺瑤刻意安排代康明遜受過的孩子父親,在劇中成了王綺瑤使心計花了一根金條買來的名義癆病丈夫。這買來的很快就死了的癆病名義丈夫使得王綺瑤在劇中完完全全蛻化成了下等的風塵女子。至於她居然在晚年收到那個‘老公’從國外寄來的大批財物,因此對他思念不已,更是無稽之編,除了襯托出王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勢利風塵女子,再也看不出其他的用處。
胡編濫造到這個份上再叫《長恨歌》這個名字,那簡直就是糟蹋了這三個字,還不如直接叫《一個上海小姐和她的N個男人》來的叫座。也許,這才是近乎白癡的電影版改編者所要表達的吧。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1026430/
恨不入骨2005-09-29
真的不能在觀賞一部影片之前先看過文字版,我有如是感慨。因為文字有太多的空間可延展,而影像只有一個面目,兩個小時的故事,到此為止。
儘管知道編劇一定讀了不知道多少遍小說,經過比我慎重的取捨,然而,那些讓我心馳神往的情景:
平安裡的四人下午茶,爐火明一半晦一半,映著各人不動聲色的心事;康明遜終於出口的一句話是:我沒有辦法。王琦瑤笑了一下,問:什麼事情沒有辦法?康明遜說:我什麼事情也沒有辦法。
王琦瑤掙著非要打開藏金條的盒子給老克臘看,他按住盒子,觸到她的手,冰涼的,他不由握住那手,眼淚也流下來,她卻還在說著,他看見了就會喜歡,就會明白她的提議有道理,她是一片誠心,她把什麼都給他,他怎麼就不能給她幾年的時間?
……這些,通通都沒有了。還是讓我有些悵然若失。
在原著小說裡,王琦瑤的三個男人有各自的形態,李主任是命運的選擇,最終也被命運淘汰;康明遜在大部分時間裡被叫做毛毛娘舅,是個多情卻軟弱的男人;老克臘本質是善良的,但因為年輕所以殘酷。
在電影裡,李主任變得具體了,好像個偶像派的亂世梟雄,大概是想充分利用胡軍的精湛演技。只是,這樣一個階段性人物卻平白占去了電影不少時間,讓王琦瑤的一生之路走的愈發倉促。康明遜在書中是曖昧的,在電影中卻是模糊的,到底我也沒看出他在電影中究竟是個怎樣的男人,又是怎樣從王琦瑤的生活中徹底消失的。老克臘是完全面目全非了,不過還算完整充分,情節上可以自圓其說。真正改的好的是程先生和蔣麗莉,蔣麗莉前前後後的糾纏在電影裡變做寥寥幾個鏡頭,乾淨了許多,也不顯突兀。程先生巧妙的成了全片的線索和基調,人物也豐滿動人。
鄭秀文是那種莫名其妙紅起來的人,唱歌的時候,水準像個演員,演戲的時候,你只能當她是歌手。
故事開頭,王琦瑤十八歲,豆蔻年華,懵懂可愛。可惜鄭秀文一出場,便赫然三十歲女人的樣子。裡裡外外分明是熟透了的神情,還努力扮著天真,和女伴嘻笑打鬧慪氣流眼淚,觀眾看著都替她痛苦。到了該五十歲年紀的時候,她又過於輕鬆了,順理成章的表情裡看不出一點兒人生波折的痕跡。從頭到尾,鄭秀文都不曾真正變成王琦瑤、領會王琦瑤,不然不會出現那一段表演:李主任離開後,王琦瑤突然發狂,在程先生面前像野豬一樣又踢又撞的哭號。我猜這是鄭秀文很得意的一段,以為賣足了力氣就展現了演技,可是……究竟那是個十九歲的姑娘啊,至於這麼瘋狂潦倒毫無遮攔嗎?
和她表演一樣勉強的就是她的容貌,王琦瑤應該是比鄭秀文美的多的,上海小姐揭曉的時候,鄭秀文走上台前,西瓜太郎頭,大餅臉,黃桶腰,簡直慘不忍睹,這樣的王琦瑤怎麼可能我見猶憐呢?
程先生是整部影片裡最值得一看的人物,梁家輝的表演,一舉手、一投足、背影或沉默,仿佛處處是戲,然而又全然揉入角色裡,尋不出哪裡是戲,舉重若輕,內斂細膩。吳彥祖不知是否是被太漂亮所害了,表演得和劇中人始終有一定距離,鏡頭一瞄準我便分神,總疑心眼前是一張明媚的畫皮。胡軍愈發有范兒了,據說近來在香港很受歡迎,香港演員多顯陰性,難得一見如此鐵血柔情,女觀眾們都被迷得七葷八素。
關錦鵬這個名字總讓人聯想到一些暗香浮動的舊時場景,或許是跟他過去拍攝阮玲玉、潘玉良和張愛玲作品有關。然而,想要在這部電影裡重溫老上海繁華舊夢的觀眾恐怕要失望了,這部片子在旗袍、洋畫、留聲機和茉莉香片上花費的心思甚少,有點草草了事,倒是另一個細節,六七十年代的咖啡館,服務員“呯”的一聲把咖啡擲到王琦瑤面前,看的觀眾都忍不住會心一笑。其實我的印象裡,關錦鵬一直是一個風格樸素的導演,很少過分癡纏或者把玩情調,是不怎麼“藝術”的。
影片的調子很舒服,從頭至尾跨越了三個時代,還能顯得流暢自然。原著中愛麗絲公寓裡的梅蘭芳唱盤,不知為何被捨棄了,換作老上海那些再熟悉不過的靡靡之音,實在有些太過普通。人物的對話常常以對切的特寫畫面呈現,也是不符合我個人喜好的,兩米多高的一張面孔,看起來既單調又擁擠。
挑出這許多毛病,屬於我個性囉嗦,也是期待和預設太重。影片上映數日,評價卻如此寂靜,難道是王安憶和關錦鵬都已經太老了嗎 ?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1005759/
關錦鵬
香港導演。祖籍廣東,生於香港。生日:1957年10月9日 1976年培正中學畢業後,考入香港浸會學院傳理系。同年入香港無線電視臺藝員培訓班修讀一年,又兼助導一年。 1979年任餘允抗助導,其後又為翁維銓、於仁泰、許鞍華、譚家明、嚴浩、梁普智、區丁平等擔任助導。 1985年獨立執導處女作《女人心》。又再任助導。
風格特點
關錦鵬的其他作品另有《兩個女人,一個靚一個唔靚》(1992,短片)、《斯琴高娃的二三事》(1993,紀錄片)、《一世人兩姊妹》(1993,紀錄片)、《紅玫瑰白玫瑰》(1994)、《念你如昔》(1997,紀錄片)、《愈快樂愈墮落》(1998)、《有時跳舞》(1999)、《藍宇》(2001)等。為紀念世界電影誕生100周年,他拍攝了紀錄片《男生女相》(1996),並在其中公開自己的同性戀取向,引起不小的震動。此外,他也策劃了《少女心》(1989)、《阿嬰》(1990),並監製了《飛一般愛情小說》(1997)和《心猿意馬》(1999)。新近拍攝了電視劇《畫魂》,以及根據王安憶同名小說改編的《長恨歌》(2005)。目前正在籌拍《梅蘭芳》、《花落風流》。關錦鵬創作認真,風格婉約細膩,多以女性或同性戀者為關注物件,帶有濃郁的女性主義傾向,是香港重要的藝術片導演之一。
承認同志身份
1998年2月14日,情人節當天,《愈快樂愈墮落》在香港首映,也就是在那天,導演關錦鵬對外界承認其同志身份。本片構思、情緒均有新意,角色的情欲思緒和經歷透過三男兩女:一個異性戀,一個同性戀,一個雙性戀;兩個一模一樣的女人,一生一死,複雜地交織在一起。編劇是隸屬前衛劇團“進念二十面體”的資深文人魏韶恩,同屬“進念”的音樂人於逸堯、梁基爵做電影原聲音樂。性關係混亂帶出不安躁動的表述。重新探索現代人空虛寂寞的心境,充滿細微的洞察力,調子陰沉。角色的描寫非常深刻,如陳錦鴻的落寞、曾志偉的孤獨、柯宇綸的青春躁動,以及邱淑貞先後兩個不同的角色。影片講身份認同和身份混淆,處處充滿同志的感性,“青馬大橋上的密雲”跟香港的命運存在微妙的關係,是香港人的身份認同。
渴慕父愛
對於一貫渴慕父愛的關錦鵬來說,他對於男性情誼的體會,更多傾向張徹影片裡狄龍和姜大衛式的男性情誼。
“相比之下,李小龍那種形象……,從我個人意願和經歷上來講,我都更希望看到狄龍和姜大衛式的感情,因為始終都是姜大衛弱一點,狄龍像哥哥在照顧他、保護他,這些感情更能打動我。”
關錦鵬同時也覺得吳宇森也深受張徹影響,“吳宇森的少年經歷和走紅歷程都很受身邊那一票男性朋友影響。比如說《英雄本色》,在他非常困難時,徐克找他拍攝《英雄本色》,所以吳宇森有了一個come back。這個過程我相信他一直都會記得,並且不斷重複。”
關錦鵬毫無避忌地說,“對於我來講,The killer(《喋血雙雄》)裡的周潤發和李修賢要比同志導演拍攝的同志影片更同志。”
藍宇
在拍攝《藍宇》之初,關錦鵬不是沒有猶豫過,首先原本的網路小說就不能讓關
錦鵬確信作者的確是個同志。作為同志導演,關錦鵬面對同志題材反而更加嚴謹,他不希望作品參雜任何宣傳成分。
“張永寧把小說列印了給我,我看了第一遍之後仍然跟製片人講,說我不能確信作者是同志,因為描寫中充滿了很多聳動的細節,大量露骨描寫。一直看到第2、3遍,我才感覺到我能從自己的生活經歷中賦予這個故事更多的含義”。
在拍攝以北京為背景的《藍宇》時,關錦鵬更多地是投放入自己的感情經歷,也正因如此,在劉燁試戲時,關錦鵬的淚水突然奪眶而出。"我和男友十幾年的生活經歷融入了《藍宇》,在不同的階段,我既是悍東,也曾是藍宇。這個故事對於我而言,我相信最感人的仍然是還原到最基本的一個“情”字。
當年故事
自香港浸信會大學傳理系畢業後,由於曾加入無線藝員訓練班受訓,關錦鵬從此進入電視業工作。
"我在高中最後一年,也就是理科轉文科那年,考進了藝員訓練班,後來高中畢業後,才考入浸信會大學大眾傳播(大專)。"
關錦鵬回憶說,在高中他已經開始嘗試舞臺劇,當然也會對文藝感興趣,於是幾個同學鬧著玩般參加了無線考試,無心插柳地被考取。當時無線受訓只要1年時間,於是關錦鵬就讀了下去,入大學後兩邊兼修。
加入無線的關錦鵬恰好躬逢"新浪潮"年代,無線很多導演如徐克、許鞍華等人從國外回流,香港電影開始從電視業醞釀她輝煌的80-90高峰。
"那時我大多是當場記或者助理編導,但是這些經歷對我後來擔任電影的副導演都很有幫助。那時無線很多導演,如徐克、許鞍華、嚴浩、譚家明等人剛從國外回來,他們使用16釐米攝影機拍攝大量單元劇集,叫做film unite,我跟他們工作了很長時間,這些經驗和後來電影的工作環境非常接近。
在無線工作的最後幾年,關錦鵬開始了他和許鞍華導演的長期合作。 "其實許鞍華籌拍《瘋劫》時,已經找我去做副導,但是當時我剛好在幫另一個導演,於是錯過。後來她又籌備《小姐撞到鬼》(又名《撞到正》),仍然來找我,時間上我已經可以了。"
在正式合作之前,許鞍華邀請關錦鵬去看《瘋劫》首映,"我看了之後覺得,'哎,這個導演我要跟她學學,應該可以學到很多東西',於是開始了我和許鞍華之間的多年合作。"
影片中的女性角色
關錦鵬,少年喪父,母親獨自工作撫養他們兄妹長大。讀完小學後,妹妹輟學工作,以便供養長子的他念完大學,關錦鵬說,"這些親身經歷會促使我更加深刻地瞭解女性的偉大。"
正因如此,關錦鵬的作品中女性往往比男性勇敢,而這種認定源於他的親身經歷。關錦鵬說,"生活環境影響我很多"。
"我覺得女性更加勇敢。在今天,作為一個男性我很感歎,我經常在身邊女性身上
看到的韌度和爆發力都超乎我們想像。女性在社會角色中往往被認為是弱者,所以她們在這種觀念下,反而會表現出更強的、超出我們預期的強度出來。"
除此之外,在旁觀者熟悉的女性題材導演關錦鵬之外,在40歲那年,關錦鵬嘗試通過紀錄片《男生女相》來表現自己對早逝父親的懷念,"這個紀錄片應該說是非常個人的東西。"
"除了對父親的懷念之外,《男生女相》也是以自己'同志'的身份去閱讀、去找尋中國電影中的'男性情誼'"。關錦鵬說,小時候每當他能躺在父親身旁,他會整夜激動得無法入睡,想去反復體味充分回憶這份幸福。
1985年,關錦鵬拍攝了自己的第一部電影《女人心》,在他剛剛開始電影事業時,關錦鵬並沒有設想過有朝一日放開懷抱,非常放鬆地展現自己。"在剛剛開始那段時間,我是緊繃著的,每天考慮的就是如何拍攝電影,用什麼手法,到後來我才體會到,恰是那段時間,我忽略了自己身邊的親人、朋友,我忘記了他們的感受。"
懷念父親
到如今,十數年走過,關錦鵬慢慢明白票房也好、口碑也罷,並不是單獨一人所能控制,隨著閱歷增加,他慢慢放鬆,"也就是到現在,我才慢慢體會身邊人的感受,乃至可以通過《男生女相》毫不隱瞞展現自己的性向,去懷念父親,甚至通過紀錄片訪問自己的母親"。
http://baike.baidu.com/view/21177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