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3-08-27 07:00:00| 人氣1,20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陳師曾:中國百大畫家88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陳師曾_百度百科

File:Chen Shizeng.jpg

乞食圖 1915年作 紙本 設色 縱28釐米 橫34釐米 中國美術館藏
牆有耳 1915年作 紙本 設色 縱28釐米 橫34釐米 中國美術館藏
山邊一樓 1923 紙本設色 118.6×39cm 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藏
泉聲咽危石 1920 紙本設色 135×65cm 中國美術館藏
溪流浣衣圖
榴竹圖
陳師曾(1876—1923),又名衡恪,號朽道人、槐堂,江西義甯(今修水)人。湖南巡撫陳寶箴孫,陳三立(陳散原)長子,陳寅恪之兄。曾留學日本,攻讀博物學。歸國後從事美術教育工作,1913年到北京,歷任北京各大學教授。善詩文、書法,尤長於繪畫、篆刻。其山水畫注重師法造化,從自然景觀中汲取創作靈感;寫意花鳥畫畫風雄厚爽健,富有情趣;人物畫以意筆勾描,注重神韻,帶有速寫和漫畫的紀實性;風俗畫多描繪底層人物。著有《中國繪畫史》、《中國文人畫之研究》、《染蒼室印存》等。
  人物簡介
陳師曾[1]是吳昌碩之後革新文人畫的重要代表。在文人畫遭到“美術革命”衝擊之時,他高度肯定文人畫之價值,善詩文、書法,尤長於繪畫、篆刻。其山水畫在承襲明代沈周、清代石濤技法的基礎之上,注重師法造化,從自然景觀中汲取創作靈感;寫意花鳥畫近學吳昌碩,遠宗明人徐渭、陳淳等大寫意筆法,畫風雄厚爽健,富有情趣;人物畫以意筆勾描,注重神韻,帶有速寫和漫畫的紀實性;風俗畫多描繪底層人物,像收破爛者、吹鼓手、拉駱駝、說書、喇嘛、賣糖葫蘆的、磨刀人等等,斑斕多致。[1]
  陳師曾自幼學畫,14歲時與知名書畫家胡沁園、王湘綺相識。19歲跟隨父親陳三立前往湖北並與範孝嫦(範肯堂之女,范曾姑祖)成婚。此後曾師從岳父范肯堂、周大烈等學習書法、文學。後考入南京江南陸師學堂附設礦務學堂,期間與魯迅等同學結下友誼。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元配范孝嫦去世。此年赴上海就讀於法國教會學校。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與弟陳寅恪一同前往日本留學,先後就讀于宏文學院、東京高等師範學校博物科。光緒三十年(1904年)與李叔同相識後兩人交往密切。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與繼室汪春綺(汪鳳瀛之女)成婚。宣統元年(1909年)畢業後回國,任教於江蘇南通師範大學,教授博物學。後拜著名書畫家吳昌碩為師。
  民國二年(1913年),他在張謇邀請下赴湖南省立第一師範學校任教。同年又任北京政府教育部編纂處編審員。其妻汪春綺也於是年去世。民國四年(1915年)出任國立北京高等師範學校國畫教師。民國六年(1917年)在北京法源寺與齊白石相識,兩人結成莫逆之交。民國七年(1918年),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曾邀其任中國畫導師。同年,任國立北京美術專門學校中國畫教授。民國十一年(1922年),在日本畫家荒木十畝、渡邊晨畝之邀下,攜自己與齊白石等人作品與金拱北一同前往日本參加中日聯合繪畫展覽會。
民國十二年(1923年),陳師曾在南京病逝。
  生平年表
1876年(清光緒二年 丙子)1歲
3月12日,生於湖南省鳳凰縣。
1880年(清光緒六年 庚辰)5歲
祖父陳寶箴遷官,全家由湖南長沙遷至河南河北道。生母羅氏病逝。
1883年(清光緒九年 癸未)8歲
全家隨陳寶箴遷官至杭州。
1886年(清光緒十二年 丙戌)11歲
陳寶箴罷官,全家複居長沙。隨尹和伯(金陽)入門學畫。
1894年(清光緒二十年 甲午)19歲
陳寶箴任湖北布政使,遷居武昌。從周大烈、范仲霖習詩文、法書。冬,與範肯堂之女成親。
1895年(清光緒二十一年 乙未)20歲
長子封可生。
1898年(清光緒二十四年 戊戌)23歲
戊戌變法失敗,陳寶箴、陳三立被革職。陳三立攜家定居南京。陳師曾考取江南陸師學堂附設的礦務鐵路學堂。
1901年(清光緒二十七年 辛醜)26歲
轉至上海法國教會學校學習外語。
1902年(清光緒二十八年 壬寅)27歲
與二弟寅恪同赴日本留學,先在東京弘文學院,後入高等師範學校學習博物學。
1903年(清光緒二十九年 癸卯)28歲 師曾入高等師範學校習博物學。
1904年(清光緒三十年 甲辰)29歲
與魯迅同邀即將動身回國的沈瓞民在東京日叱穀公園,共議國事,揭露日俄戰爭真相。
1905年(清光緒三十一年乙巳)30歲
冬,師曾與弟隆恪、寅恪同返南京。
1906年(清光緒三十二年丙午)31歲 師曾在東京與李叔同相識。李在日本上野美術學校習油畫,兩人往來甚多。
1908年(清光緒三十四年戊申)33歲
仍留日本學習。作《與汪旭初、范彥殊兄弟大森觀梅,夜宿晨光閣》詩。
1909年(清宣統元年己酉) 34歲
作《元旦微雪複晴》詩。
2月,作《花卉人物山水冊頁》,其中《逾牆》一畫上題:“有所謂漫畫者,筆致簡拙,托意俶詭,涵法頗著。日本則北齋之外無其人,吾國癭瓢子、八大山人近似之,而非專家也。公湛吾友以舊絹囑畫,遂戲仿之,聊博一粲。”
夏,畢業歸國,被聘為江西教育司長。
有《讀大人攜家集淮舫詩感賦》、《公湛以詩酬我之畫,複以詩報之》、《晴廬晚眺》、《至前妻范氏墓所》等詩。
1910年(清宣統二年 庚戌)35歲
歸國。先就職於江西教育廳,不久轉赴江蘇南通師範學校任教。從吳昌碩學畫。
1912年(民國元年 壬子)37歲
翻譯《歐西畫界最近之狀況》。
1913年(民國二年 癸醜)38歲
應聘于湖南長沙第一師範學校。同年秋赴北京任教育部編審,兼任北京高等師範學校及北京女子師範學校博物教員。
1916年(民國五年 丙辰)41歲
任北京高等師範學校手工圖畫專修科國畫教員。
1917年(民國六年 丁巳)42歲
結識齊白石。
1918年(民國七年 戊午)43歲
應聘為北大畫法研究會中國畫導師。
1919年(民國八年 己未)44歲
在北京的多所美術專門學校任國畫教授。收著名畫家汪岳雲為入室弟子。
1920年(民國九年 庚申)45歲
與周肇祥等發起“中國畫學研究會”。在《繪畫雜誌》發表《清代山水畫之派別》、《清代花卉畫之派別》、《中國人物畫之變遷》等文。《陳朽畫冊》出版。
1921年(民國十年 辛酉)46歲
發表《文人畫之價值》。《中國文人畫之研究》出版。
1922年(民國十一年 壬戌)47歲
應日本畫家之邀赴日參加中日繪畫聯合展覽會。
1923年(民國十二年 癸亥)48歲
9月12日,病逝于南京。
  師曾生平
陳師曾名衡恪,字師曾,號朽者,清光緒二年(1876年)出生於湖南,祖籍江西義寧(今江西修水)。他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因為祖父和父親都是具有維新思想的進步人士,所以陳氏學堂裡的課程不僅包括四書五經、詩詞歌賦,還設立了數學、音樂、繪畫等新興科目,甚至特別聘請外籍教師教授英文。陳師曾在一個文化氣息濃厚、思想開明的環境中成長,這對他一生的處世為人以及藝術態度的形成都有著深刻的影響。
  著述理論
陳師曾不僅是一位畫家,更是一位美術史家和美術教育家,他在繪畫創作的同時還在美術史研究和美術教育領域取得了不斐的成就。
  《中國繪畫史》
陳師曾在藝校講授中國繪畫史,他的授課講義在他去世後刊印出版,成為近代出版的中國繪畫史的開山之作。全書共分三編:第一編上古史,分六章,敘述三代至隋的繪畫;第二編中古史,分四章,敘述唐至元的繪畫;第三編近世史,分兩章,敘述明清兩代繪畫。全書約4萬字,梳理歷代畫史脈絡、技法沿革、題材變遷以及重要的畫派、畫家等,內容提綱挈領,文字簡明扼要,是一本極好的美術史普及讀物。他還撰寫了大量有關畫史的專題論文,如:《中國人物畫之變遷》、《清代山水畫之派別》、《清代花卉畫之派別》等。
《中國繪畫史》 濟南翰墨緣出版 1925年
《中國繪畫史》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年《中國人物畫之變遷》 《東方雜誌》 第18卷第17號 1920年9月
《清代山水畫之派別》 《繪學雜誌》 1920年6月
《清代花卉畫之派別》 《繪學雜誌》 1920年6月
《中國畫是進步的》
在繪畫理論方面,陳師曾針對當時一些人盲目崇拜西方藝術、全盤否定中國傳統繪畫的論調寫了《中國畫是進步的》一文,引證大量歷史事實,有論有據地擺明瞭自己的觀點——中國畫是進步的。該文體現出陳師曾實事求是和勇於堅持自我的學術態度。陳師曾又根據自己對繪畫起源的研究和習畫並教畫的經驗寫成《繪畫源於實用說》和《對於普通教授繪畫科的意見》兩文,對藝術教育具有一定的實用意義。
《中國畫是進步的》 《繪學雜誌》第三期 1921年6月
《繪畫源於實用說》 《繪學雜誌》 1920年6月
《對於普通教授繪畫科的意見》 《繪學雜誌》 1920年6月
《文人畫之價值》
陳師曾最有影響的文章應屬《文人畫之價值》。對於何為“文人畫”,陳師曾在文中寫道:“即畫中帶有文人之性質,含有文人之趣味,不在畫中考究藝術上之工夫,必須於畫外看出許多文人之感想,此之所謂文人畫。”對文人畫的特點,他如此分析:“文人畫首貴精神,不貴形式,故形式有所欠缺而精神優美者,仍不失為文人畫。文人畫中固亦有醜怪荒率者,所謂甯朴毋華,甯拙毋巧,甯醜怪毋妖好,甯荒率毋工整;純任天真,不假修飾,正足以發揮個性,振起獨立之精神,力矯軟美取姿,塗脂抹粉之態,以保其可遠觀不可近玩之品格。”陳師曾最後歸結文人畫的四要素,一為人品,二為學問,三為才情,四為思想,具此四者乃能完善。“蓋藝術之為物,以人感人,以精神相應者也。有此感想,有此精神,然後能感人而能自感也。”這篇文章不僅表達了陳師曾對文人畫的理解和評價,同時也體現了陳師曾自身所追求的藝術理想。
《文人畫之價值》 《繪學雜誌》第二期 1921年1月
《文人畫之價值》 《中國文人畫之研究》 上海中華書局1922年
《文人畫之價值》 《美術論集》 人民美術出版社1986年
  作品
行書八言聯 對聯材質、形制:水墨紙本
尺寸:145×36cm×2
  畫作《羅漢圖》賞析
這幅作品是陳師曾擬仿石濤的作品,清人汪士慎也曾有仿石濤的《羅漢圖》,與陳師曾的這幅非常相近。陳師曾能夠師古人之心而不師其跡,他的這幅《羅漢圖》,烏雲翻滾流動,明月微露,倒映水中,羅漢虯髯深目,凝神著倒映水中的天象。題記雲:”鏡中之花,水中之月。雲流空山,獅子出窯。“”鏡中花,水中月“願意是比喻虛幻的景象。而”雲流空山,獅子出窯“則是衝破寂靜,令人心驚的動象。因而圖中的羅漢不是在品味詩意而是心有牽結地低徊沉思。
羅漢是阿羅漢的略稱,小乘佛教修行的最高果位,釋迦摩尼曾令十六大羅漢常往人間濟度眾生。自唐以來對羅漢的信仰日盛,羅漢化也成為中國畫家的重要創作題材。[3]
  成就榮譽
  成就  
陳師曾自幼就表現出對繪畫的喜好和天賦,居長沙時,他師從善畫梅花、草蟲的尹和伯,從此奠定了繼承傳統繪畫的基礎。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陳師曾考取江南陸師學堂附設的礦務鐵路學堂,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轉至上海法國教會學校學習外語,次年偕其弟寅恪同赴日本留學。先在東京弘文學院補習日文,之後進入高等師範學校學習博物學,在日本留學8年後於宣統二年(1910年)歸國,時年35歲。
  回國後陳師曾先就職於江西省教育廳,不久即轉赴江蘇南通師範學校任教,教授博物學。1913年,應聘于湖南長沙第一師範學校,時僅半年又北上北京任教育部編審,同時兼任北京高等師範學校及北平女子師範學校博物教員。1916年,兼任北京高等師範學校手工圖畫專修科國畫教員。1919年在北京的多所美術專門學校任國畫教授。由於陳師曾的人品、學問及詩、書、畫、印“四全”,因此被公認為民國初年北京畫壇最有名望的畫家。
  評價
1923年夏,陳師曾的繼母病危,他哀傷過度加之連日勞累竟致染病逝于南京,享年48歲。陳師曾的藝術生命就此嘎然而止,這不僅是他個人的遺憾,更是中國文化藝術界的重大損失。梁啟超在致悼詞中稱:“師曾之死,其影響於中國藝術界者,殆甚於日本之大地震。地震之所損失,不過物質,而吾人之損失,乃為精神。”吳昌碩的題字是“朽者不朽”,這是對陳師曾藝術人生的最高評價。
  義甯陳氏
陳師曾籍貫為江西義寧(今江西省修水)。義甯陳氏一族源遠流長,是唐昭宗御筆親題的“旌表義門陳氏”之後。陳師曾的先祖輾轉遷徙至江西義寧定居是在清朝康熙、雍正年間。經過幾代的苦心經營,作為客家居民的陳氏家族逐漸在義寧立足,並且繁衍成書香門第的地方名流,一族之中出現了近現代歷史上多個成就非凡的人物,其中值得記載的有陳師曾的祖父陳寶箴、父親陳三立、弟陳寅恪以及次子陳封懷等。
  陳寶箴(1831—1900年),族譜中名觀善,陳師曾之祖父。清咸豐元年(1851年)鄉試中舉,步入仕途,後得曾國藩、張之洞、李鴻章賞識,並在甲午戰爭中功勳卓著,受到光緒皇帝的贊許。光緒皇帝試行新政,陳寶箴受任湖南巡撫,創設南學會、時務學堂、湘報館,設保衛局、礦務局、蠶桑局、官錢局、工商局、電報局、水利公司和輪船公司等,還建造了槍彈廠,開辦武備學堂,一時各項新興事業次第蔚起,湖南風氣大開,海內外人士紛往觀光。光緒24年(1898年)秋,慈禧太后發動戊戌政變,囚光緒,廢新政,誅六君子,陳寶箴作為地方督撫中推行新政最力者被“即行革職,永不敘用”。
  相知摯友
在民國初年的北京,金石書畫之風大盛,有金城等人成立的湖社,有周肇祥等人發起的中國畫研究會,還有美術專科學校等,聚集了一批金石書畫學者和藝術家,他們與陳師曾或為藝校同事,或為畫壇知己,相互探討藝術,切磋畫技。陳師曾以他坦蕩熱忱的為人、豐富深厚的學識和包容並蓄的藝術態度,很快成為北京文化藝術圈裡的中心人物。他在近代歷史中扮演著多重角色,既是思想進步的文人,又是勇於創新的畫家,還是慧眼識人的伯樂。在陳師曾的交遊圈中,過往者許多都是近代歷史上舉足輕重的人物。
陳師曾早在青年時代就與魯迅在礦務鐵路學堂同窗,之後同在日本留學,魯迅在東京籌辦《新生》雜誌,師曾是積極的支持者和贊助者。回國後又一起共事,對新知識、新思想的追求是他們一生友誼的基礎。他們交往密切,一起逛市場,收購古籍和金石拓片。陳師曾向魯迅贈畫多幅,為之刻印多枚,並請魯迅鑒賞他的書畫作品。而魯迅收藏的中國現代國畫家的作品也以陳師曾的為最多(魯迅日記中有10處提到陳師曾贈畫,現北京魯迅紀念館存10幅贈畫中之9幅)。
  篆刻方寸
清末民國初年時,金石文字學盛興,篆刻也隨之發展,至吳昌碩、齊白石而達到頂峰。篆刻將中華文字的結構之美、書寫之美、佈局之美融為一體。篆刻家多是文學書畫等多方面修養並蓄的文藝家。陳師曾的篆刻早期受蔣仁、黃易、奚岡等浙派影響,後得益于趙之謙、吳昌碩等近代篆刻名家,又從漢銅、鼎彝、磚瓦、陶文等古文字中廣泛汲取營養,從而形成自己的風格。吳昌碩又名吳倉碩,陳師曾的齋號之一就是“染倉室”,表明了他與吳昌碩在藝術上的淵源,其印譜即稱《染倉室印存》。與繪畫一樣,陳師曾的篆刻亦學吳,但又不全然類吳,他的篆刻筆姿剛健婀娜,拙中見巧,出奇造意,于古樸中富靈秀之氣。
  參考資料
1. 陳師曾扇面作品精選 .筆墨志.2012-11-21[引用日期2013-03-21].
2. 陳師曾資料 .
3. 中國近現代名畫 .錦泓軒書畫網[引用日期2012-010-8].
http://baike.baidu.com/view/127916.htm

台長: 阿楨
人氣(1,209)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中國百大畫家 |
此分類下一篇:高劍父:中國百大畫家89
此分類上一篇:吳昌碩:中國百大畫家87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