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3-03-22 09:00:00| 人氣1,555| 回應94 | 上一篇 | 下一篇

《資本金融全球化》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資本金融全球化》書名取得好,比《資本主義全球化》更精確!(另參本館:《全球社會學》)

程超澤 華偉 等《第四次浪潮─資本金融全球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本書結合全球資本一體化,對1971年的布雷頓森林體系解體、1992年歐洲彙率機制瓦解、1995年墨西哥金融危機、1997年至今的亞洲金融危機,及各個重要分水嶺都著墨甚多,其目的正是爲了強調指出,資本全球化的力量莫之能禦,政府的管制力量正在逐步退卻,若不能坦然相對,傷害將無可避免。
在金融全球化趨勢日益顯著的曆史背景下,中國不可能離開地球村成爲一個與世無爭、與世隔絕的隱士。世上沒有桃源仙境,我們絕不能困爲避免了此次危機的直接沖擊而欣欣然,躲避了挑戰失去的也許是更大的機遇。大潮將至,唯有直面現實,勇立湖頭,方能再現中華輝煌!
程超澤,男,1951年生,任職上海交通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研究員。主要學術論著有:《社會人口學》、《世紀之爭-中國:一個經濟大國的崛起》等。
華偉,男,1969年生,複旦大學西方經濟學博士研究生。近年來,已在國內外報刊上發表論文近百篇。 
編輯推薦
第四次浪潮來臨了,這將是一次更具有"殺傷力"的浪潮。如果不能坦然相對,傷害將不可避免。本書結合全球經濟一體化,分析了第四次浪潮的起因、發展、所造成的的危害,指導人們如何在潮頭應戰。本書適合大學金融系學生閱讀,對于經濟學者和具有涉外業務的經營者也具有很強的參考價值。 
文摘書摘
這是一個變亂叠出的時代: 
——1991年7月5日,國際商業信貸銀行(Bank of Credit and Commerce International)被英國等14個國家的中央銀行勒令停業,並于當年12月清盤。其時,該銀行集團的總資産超過135億美元,在全球72個國家設有分行。事件發生後,該行在世界70多個國家或地區的分行停業或被迫停業,上百個與這些分行有業務聯系的國家或地區的銀行受到波及。以香港爲例,香港國際商業信貸銀行的存款余額爲70億港元,涉及4萬戶存戶,從而直接引發了一場金融風潮,在香港産生了多米諾骨牌效應。道亨銀行、港基國際銀行和第一太平洋銀行等幾家有外資背景的中小型銀行遭到擠提。更有甚者,香港發鈔銀行之一的渣打銀行和美國最大的銀行——花旗銀行也受謠言所累而遭擠提。
——1994年12月19日,上任伊始的墨西哥新政府突然宣布本國貨幣比索的彙率貶值15%,這大大突破了上屆政府規定只允許每日貶值0.0004比索的界限d這項決定的宣布引發了墨西哥金融市場的動蕩,在這之後的48小時之內,比索再度貶值15.3%;12月22日,政府決定取消幹預,實行比索彙價自由浮動,導致比索貶值局面失控,比索與美元的彙價一夜之間從3.74:1下跌到5.9:1,跌幅達60%。與此同時,股市出現劇烈動蕩在被稱爲“黑色星期二”的1995年1月10日,股指—一度下跌11%,直接導致財政部長下臺。比索貶值後,巴西、阿根廷、智利、秘魯等國的股指分別下跌2至3個百分點。從1994年重2月20日起,巴西證券市場的外國投資者迅速抽走醜2.26億美元,相當于投資者在巴西投資總額的10%。阿根廷股市的綜合指數下降了6.21%,智利下降了3.79%,秘魯下降了8.42%。這場風波還動搖了投資者對遠東及亞洲新興市場穩定性的信心。大量資金轉移到日本金融市場,這不僅使新興國家的金融市場風雨飄搖,也使外國投資者損失巨大,據估計,僅美國投資者在此危機中就損失了100多億美元。
——1995年2月23日,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onetary Author-ity of Singapore)經過調查確認,巴林銀行(Barings)在新加坡的分支機構——巴林期貨公司因操作失誤已經破産,並停止其在新加坡國際金融交易所(SIMEX)的交易。次日,這家管理著伊麗莎白二世財産、成立于1762年、英國曆史最悠久的老牌商人銀行(投資銀行)——巴林銀行宣布倒閉。2月27日,星期一,巴林事件公開披露之後的第一個交易日,新加坡股市出現較大幅度下跌,海峽時報指數跌去20.42點,報收于2097.10點,跌幅達0.92%;日本有15家銀行擁有日本巴林證券公司總計7.18億美元的資産。其中有5.3億美元可能要做壞賬處理。此外,市場還擔心日本巴林證券公司爲了還債而被迫平倉,日本的股市因此格外受到拖累,27日東京日經平均指數狂瀉954點,跌幅達5.4%,報收于16618.7重點;同一天,港股立即做出向下的反應,恒生指數一度深跌200多點。2月28日,星期二,大批客戶湧入巴林(香港)公司,提出儲存在該公司的股票,轉移到百富勤等其他證券公司。3月10日,恒生指數跌破8000整數關13;此外,臺北股市也下跌了3.1%,菲律賓聯合交易所成分指數下跌4.2%,韓國股指下跌2.25%;巴林事件還影響到了英鎊彙率,英鎊對馬克彙率跌破2.3000的重要支撐位,全球彙市一片混亂。馬來西亞、韓國及印度等國的金融管理當局對巴林事件尤感震驚,因爲這些國家正計劃推出期貨交易。印度證券交易局主席邁赫塔表示,在制定推出期權和期貨交易之前,他們肯定會把巴林事件考慮在內。
股權市場的全球化步伐,一直跟不上外彙及債券市場。各國股票市場的價格連動性仍相當低,而不同國家市場的股權價值,即使業種相同、公司形態相同,仍然可以有很大的差異。股權市場全球化進程緩慢,而且困難重重,主要原因就在于股權不是純粹的商品。一個公司股權的價值,與這家公司所處的特殊環境及條件有關系,然而每家公司所了解的市場卻是有限的。
因此,這些市場的流動性便比較小,而全部的交易成本包括研究費用或傭金等,都要比貨幣及債券市場來得高。目前,全球外彙市場的每日交易已經超過1萬億美元,政府公債的每日交易量也在2000億美元左右,但是全世界股市的每日交易量卻大約只有250億美元。此外,投資者如想跨出國界投資海外股權,所遭遇的障礙仍然很多。首先投資者對海外市場缺乏規定的、易懂的信息來源,因此在作出決定時,會有不知所措的感覺。很多國家的市場常常內線交易當道,投資者難以獲得如在美國市場中一般的機會。此外,很多國家都禁止退休基金等法人投資者去投資海外股市,也禁止外國人購買這些機構的股權。
而造成股權市場全球化步伐緩慢的最大原因,其實是在于這個市場缺乏一個有利的推動者來驅動全球化的進程。由于個別股權價格變化太大,流動性也並不高,使得將財務杠杆用到極限的跨國商業銀行等,認爲股市的風險太大,連短期進出這個市場的意願(即使在政府允許的情況下)都非常小。因此,由于跨國銀行傳統上一直不願意從事國際股權的投資,也不願意在任何一個股票市場中進出,它們在推動股權國際化上,已沒有多少力量了。此外,專門買賣證券的財務公司(securities funds)向來將精力集中在國內市場,對國際化的推動也沒有興趣。
總體而言,美國、德國、日本等主要國家的大機構投資者,大都只投資于其國內的股權,在海外市場中,它們只投資債券,尤其是政府公債。不過,最近,我們看到一些大型投資機構開始有了比較大的國際化動作。一些過去向來只做國家投資、買賣國內股權的機構,也開始朝海外發展,以求增加其投資報酬率。接下來,我們來考察這種趨勢。
在大部分發達國家中,由法人投資者統籌管理的個別家庭的資産,如壽險、養老金、共同基金等,增長的速度極快。由于家庭資産增加的速度也很快,兩者相應結合,使得法人投資者手上的資金額

余寶瑜《全球化與資本主義危機》(巨流圖書,2005)

這本書對「全球化」提出了與主流不同的論述與分析,書的作者認為「全球化」是壟斷資本在面臨資本主義危機時所策劃的新的資本積累策略。「全球化」為剩餘資本在世界各地尋找低價自然資源、廉價勞動力、開闢新投資機會、和為剩餘商品擴大銷售市場,以便紓解資本積累的危機。
所謂「華盛頓共識」(Washington Consensus) 即是國際壟斷資本,和美國、歐盟、及日本之間的共識,再將它們之間的共識由國際貨幣基金、世界銀行、世界貿易組織(和在它之前的關稅貿易總協)等金融貿易組織所策劃的具體政策來執行。
「全球化」暫時的紓解了資本積累的危機,但不能解決資本主義的內在矛盾,因此資本主義的危機不但要繼續而且要加深。在此同時「全球化」將資本主義危機所造成的災害轉嫁給資本主義發展落後的國家,由這些國家的人民來承擔。

(俄)坦基揚《新自由主義全球化——資本主義危機抑或美國化?》(教育科學出版社,2008)

本書分析了當今自由資本主義市場主導的全球化給世界經濟、社會和文化所帶來的影響,尤其是給非發達國家以及社會底層民衆帶來的影響。這些影響不僅充斥經濟領域,而且在世界範圍內滲透到了教育和文化領域。作者在研究中用大量的數據和事實,以及著名學者和權威機構的研究成果,分析了對全球化的進程、方向産生重大影響的政治和意識形態章程,以及爲了實現這些章程,如何運用國際和國內制度、機制和杠杆。
  全球化從哪裏來?要帶我們到哪裏去?全球化的實質是什麽?它有哪些弊端和陷阱?俄羅斯著名學者、教育理論家謝馬?阿馬紮斯波維奇?坦基揚利用自己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長達13年擔任重要職務的經曆,掌握和查閱了大量各方面的研究報告和權威學者的著作,從獨到的視角,著就了《新自由主義全球化》一書。 本書爲讀者從另一個角度分析了全球化實質、金融自由化、私有化、全球化與貧困,全球化與教育等問題的本質和發展。作者在書中的很多地方表現出了敏銳的目光和深刻的思考。
目錄
1 當今全球化的實質
2 服務于新自由主義全球化的“結構調整”和“華盛頓共識”
2.1 “結構調整”計劃
2.2 “華盛頓共識”
3 私有化
4 金融市場自由化
5 國際一體化生産和跨國公司
6 全球化,貧困和不平等
6.1 貧困
6.2 差距的擴大
7 全球化和教育及教育政策問題
7.1 教育的緩慢發展與教育普及的新問題
7.2 教育的差距及其新因素
7.3 教育是人的權利、公共財富,還是一種商業服務和可買賣的商品?
8 “單極”世界中的新自由主義全球化

全球化退潮‧區域化漲潮:臺灣何去何從?【聯合報社論 2009.02.21 
  
正當九○年代風起雲湧的「全球化」蔚為普世顯學之際,國際金融海嘯倏然爆發,竟使「保護主義」及「經濟民族主義」又蠢蠢欲動。這是不是對「全球化」的質疑或反動?
臺灣是出口導向的經濟體,國家經貿命脈正是寄託在「國際化」或「全球化」之上。爾今「全球化」的思維與操作受到質疑,臺灣在創鉅痛深之餘,更面臨何去何從的問題。
在歷史長河中,經濟思想與操作的主流,往往呈現鐘擺現象。一端擺向自由放任,另一端擺向管制與責任。就資本主義言,從亞當斯密的「看不見的手」,至十八、十九世紀的「經濟帝國主義」,皆是為經濟強權及開放市場背書的經濟理論;至二十世紀末,因通訊及交通的精進,及產業技術漸趨平等化,使得企業進入微利時代,「全球化」遂成為在客觀上打破企業經營障礙,及在主觀上解放企業所受政治束縛的新理論。
然而,正如二十世紀初社會主義企圖扳回資本主義的鐘擺,或三○年代凱因斯修正了自由經濟的鐘擺;現今「全球化」引發的全球金融風暴,導致「保護主義」、「看得見的手」及「經濟民族主義」儼然成為新顯學,鐘擺回頭,毋寧亦是順理成章。
其實,「全球化」一如所有的自由經濟理論,其中雖有合理及進步的因素,但也包裝了經濟強權的擴張動機。由於「全球化」利弊互見,各國雖不能否定「全球化」,卻也對「全球化」多所補綴;最顯著的作為,就是方興未艾的「區域經濟組織」如歐盟與東協加N,及蔚為風潮的自由貿易協定(FTA)。亦即以「區域化」來平衡「全球化」。如今,「全球化」因金融海嘯而受質疑,但智者皆不願再陷三○年代相互毀滅的「經貿壁壘」、「保護主義」;於是,「區域經濟組織」極可能是國際經濟鐘擺的落點,做為未來療傷止痛時期的中途之家。對於許多國家而言,這次「全球化」的傷害愈重,「區域經濟組織」及FTA的運作將愈重要。
無論是「全球化」或「區域經濟」,最重要的效應是在擴展經濟活動的規模或舞臺。當「全球化」面臨抵制,而「區域經濟組織」可能更趨堅實之際,臺灣若是面對一個一個形同經濟壁壘的「區域經濟組織」或FTA,卻無明智的布局,恐將四出碰壁,不知如何自處。我們可能面臨的風險是:會不會由「國際政治孤兒」更進一步惡化成「國際經濟孤兒」?
臺灣是個小而淺的經濟體,若被各國的FTA及區域經濟組織排斥又包圍,臺灣將在國際經濟上失去角色及腹地與市場。這就是十餘年來懸吊在臺灣頭頂的「邊緣化」危機,如今這個危機已因「全球化」的思潮受挫,「保護主義」及「經濟的民族主義」蠢蠢欲動,及區域經濟組織的經濟壁壘一座座築起,而更形緊迫與嚴峻。畢竟,「全球化」思潮所鍾的世貿組織(WTO)已因多哈回合談判破裂而功能大失,「全球治理」(Global Governance)不易實現,但區域經濟組織及FTA卻是運作較佳的體制。臺灣若陷於「全球化」退潮、「區域化」漲潮的包夾中,恐將命運難測。
最近朝野常常論及東協加N及兩岸CECA,即是有關此一議題的討論。十餘年來,臺灣曾在主觀條件較佳、客觀因素較寬鬆的情勢下,錯失了「亞太營運中心」之類的機遇;如今在各國的區域經濟組織及FTA即將對臺灣形成排斥及包圍的危機中,臺灣卻仍如鍋裡的青蛙,對快速加熱的水溫毫無警覺。
兩岸簽定CECA,誠然有困難,有風險;臺灣想要透過CECA與東協加N掛勾,也未必能全如我願。但是,如果沒有CECA,如果不試試有否參與東協加N的機會,如果不回頭試試與新加坡或美國的FTA,臺灣會不會邊緣化?臺灣會不會淪為經濟的國際孤兒? 
 
美加州大學學者:資本主義全球化為何遭憎恨? 2007-02-02新華網  
 
    新華網專稿: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教授迪帕克?拉爾最近在媒體撰文稱,資本主義全球化遭到兩大群體的反對:一是第三世界的文化民族主義者,他們對資本主義全球化可能帶來西化和新統制經濟感到恐懼;一是西方“第三條道路”的支持者,他們毫不掩飾對資本主義懷恨在心。對一個預示前所未有的全球繁榮的制度為何有持續不斷的憎恨?作者對此作了解讀。英國《金融時報》1月25日刊登了拉爾的這篇文章。 
    偉大的奧地利裔美籍經濟學家熊彼特給資本主義下了一個貼切的定義:“創造性破壞”的制度。企業家是資本主義的重要因素。自從歐亞大陸形成定居的文明國家以來,企業家及其運營的機構(貨物集散地、商行、銀行和公司)始終無所不在。古代的商業資本家們地位卑微,他們積累的財富也一再被國家所掠奪。他們的職業必然要冒險和重視創新,而這正是他們一手造成的于自身不利的創造性破壞。 
    盡管這些標新立異的資本家們存在于歐亞大陸所有農耕文明古國中,但後來只有一個國家允許他們放開手腳,並最終在社會和政治層面上接受了他們尋求創新和冒險的行為。這標志著資本主義經濟制度的誕生,而這種經濟制度導致了西方與世界其他地方的大分流。 
    我認為,這個大分流是11世紀教皇格列高利七世發起的一場法律革命的結果。1075年,格列高利七世將教會淩駕于國家之上,並通過由此產生的教會-國家模式,創造了成熟市場經濟所需的法律和行政基礎設施。尋求創新和冒險的資本家們因此得以在一個更大的空間裏,由此開創了改變全世界的資本主義經濟制度。 
    由此促成的資本主義一直受到抨擊。爭論主要圍繞道德和審美。在文化民族主義者和新統制經濟論者看來,全球化是浮士德與魔鬼的協議,是以失去靈魂為代價換取繁榮。被視為伴隨資本主義全球化的興起而出現的社會的道德淪喪,一直被錯誤地歸咎于促使社會繁榮的重要因素——資本主義,而不是歸罪于西方不斷擴大的道德真空。事實上,正是道德真空摧毀了西方的傳統道德支柱。 
    文化民族主義者最懼怕的是西方的道德淪喪在全球傳播。遭受創傷的歐亞大陸各文明國家對西方的這種衝擊分別作出三種回應。一是像日本人那樣接受西方的物質觀,同時保留本國的宇宙觀。二是因可能導致西化而逃避現代化,這體現在甘地和當前的伊斯蘭激進分子身上。第三種也是最常見的一種回應,即通過某種形式的社會主義,在傳統與現代之間找出一條中間道路,或主張通過緩慢漸進的改革實現社會主義的費邊主義。 
    這條中間道路的失敗最終迫使歐亞大陸幅員最廣大的兩個文明國家印度和中國步日本之後塵,因為它們認識到,資本主義全球化在賦予它們走向繁榮的手段的同時,並未奪走它們的靈魂。因此,對資本主義全球化依然懷恨在心的是伊斯蘭激進分子統治的國家和西方的新統制經濟論者。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world/2007-02/02/content_5685400.htm

反對資本主義全球化  by石東洋    

  全球化與社會主義運動,分別是一美國中心論和西方中心論演化而來得.我試圖尋求全球化與社會主義運動和社會主義法治的契合點,尋求她們的共同之處。進而努力找到中國在全球化思潮中如何走自己的和平道路,如何發展社會主義法治,如何治理國家保持社會的安定有序。
  一,全球化的實質
  全球化的實質是資本主義的全球化,自由市場經濟的全球化,是西方資本主義生産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全球化,尤其是推廣到亞非拉等非西方的國度。美國學者認爲全球化是全球主義加現代化,自由市場體系,代議制民主等的全球化。進而她們把世界劃分爲自由世界,共産主義集團,不結盟國家。中國學者則劃分美國式自由資本主義,瑞典民主社會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全球化的背後要注意政治文化的沖突。
  二,社會主義運動
  社會主義運動被定位爲西方中心主義,社會主義運動可以被定位爲思潮和價值觀念,仍然是西方潮流推廣到東方國家.全球化思潮促使社會主義運動謙虛地吸收和曆史繼承以往的思想文明.在解決疾病,文盲,暴力,貧困,環境問題的現代化過程中,強調改革,福利,財富公平分配等階段,開始重視西方的選舉,民主代議制,多元制,憲政制.
  三,全球化與社會主義運動契合
  秩序是全球化和社會主義運動都必須遵循的價值,十七大報告中兩次提出擴大公民的有序的政治參與,在秩序先行的前提下,推進文化和體制的改革.博愛或者和諧是二者的又一共同之處,人類主體的感情需要融洽,人本主義的思想需要貫徹到實踐中去,維持世界大同.
  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社會主義法治褒揚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自由平等,依法治國.
  五,綜論:
  中國社會主義法治迎合全球化思潮,面對政治民主化,經濟市場化,文化先進化,社會和諧化,社會主義法治褒揚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自由平等,依法治國.中國倡導愛國主義的民族精神,弘揚中華文化,建設中華民族的精神家園.
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17/200712/28858.html

全球化>百度百科
  
  全球化的曆史進程:全球化1.0 全球化2.0 全球化3.0
  1492年到1800年是全球化的第一個階段,我稱之爲全球化1.0。它是在國家層面上發生的——西班牙發現美洲,英國殖民印度——世界從一個龐大的尺寸,變成了中等尺寸。 
  全球化2.0的時代從1820年或1825年開始,一直持續到2000年。這是在公司的層面上,市場和勞動力造就了全球化。世界從中等大小縮爲尺寸。 
  第三個階段,世界變成“迷你型”的了。這一過程開始于2000年。在全球化3.0時代,整個世界的競技場被夷平了。這一階段全球化的主要元素是個人。個人擁有著各自的機會進行全球化,與其他個人進行競爭。需要強調的是,個人不單指西方人,是指世界各種膚色的個人。 
  現在所講的全球化,即“全球化3.0”。
  1.全球化是20世紀80年代以來在世界範圍日益凸現的新現象,是當今時代的基本特征。
  全球化還沒有統一的定義,一般講,從物質形態看,全球化是指貨物與資本的越境流動,經曆了跨國化、局部的國際化以及全球化這幾個發展階段。貨物與資本的跨國流動是全球化的最初形態。在此過程中,出現了相應的地區性、國際性的經濟管理組織與經濟實體,以及文化、生活方式、價值觀念、意識形態等精神力量的跨國交流、碰撞、沖突與融合。
  總的來看,全球化是一個以經濟全球化爲核心、包含各國各民族各地區在政治、文化、科技、軍事、安全、意識形態、生活方式、價值觀念等多層次、多領域的相互聯系、影響、制約的多元概念。“全球化”可概括爲科技、經濟、政治、法治、管理、組織、文化、思想觀念、人際交往、國際關系十個方面的全球化。
  2.全球化(globalization)是個具有煽動性的詞。擁護者憧憬它會給整個世界帶來空前的進步和繁榮;批評者斷言它會給發展中國家帶來貧困、戰爭甚至文化滅絕。什麽是全球化?我們真的在經曆空前的全球化?以往的全球化給我們帶來過什麽? 
  什麽是全球化?   
  全球化是個進程,指的是物質和精神産品的流動沖破區域和國界的束縛,影響到地球上每個角落的生活。全球化還包括人員的跨國界流動。人的流動是物質和精神流動最高程度的綜合。
  按英國學者戴維. 赫爾德的說法:“全球化是一個體現社會關系和交易的空間組織變革的過程,此過程可以根據其廣度、強度、速度以及影響來衡量,並産生了跨大陸或區域間的流動與活動、交往與權力實施的網絡。”
  科技進步是一切社會變遷的原動力,交通和通訊技術的進步是全球化的依托。交通的進步促進人員和物質産品的全球化,通訊的進步促進精神産品的全球化。當然,兩類技術的作用經常分不開。互聯網能調動資本,輪船也能傳播精神。 
  抛開技術進步因素,全球化是資本的全球化,亦是關于資本之“主義”的全球化,即利潤至上觀的全球化——馬克思在150年前就討論了全球化的這個本質。除了戰爭時期,資本在全球範圍裏瘋狂地追逐利潤,每天24小時,從不疲倦。所以,到目前爲止的全球化體現爲市場經濟體系在全世界的擴張。其他一切方面的全球化,包括國際化的共産主義運動,都從資本全球化衍生而來。若世界市場的擴張是必然的,全球化也是必然的。既然全球化影響到地球上每個角落的生活,人們當然希望擁有自己鮮明的立場。全球化問題的複雜性在于不同的事情在不同的空間和不同的時間裏能産生不同的結果。這四類變量無限多。既然人們無法預知所有的變量,只好依賴意識形態決定自己的立場。 
  對衆多的支持者而言,全球化是一種基于世界大同理想的意識形態。支持全球化就是尊重“市場規律”,順應曆史潮流。對衆多的反對者而言,反全球化是一種基于平等世界理想的意識形態。反全球化就是反對擴大貧富差距,反對霸權。意識形態傾向是人類的天性,也是人類進步的重要動力。然而,筆者在這裏不想談論意識形態,只想就事論事。 
  我們正在經曆空前的全球化? 
  “日不落”帝國時代的全球化比美利堅時代遜色嗎?如果麥當勞、肯德基能體現全球化,中餐館可是在上上個世紀就在世界各地登陸了,如今其普及程度遠非美國快餐能比。我懷疑,今天的全球化被迅速膨脹的“新聞界”給誇張了。 
  眼下的全球化主要是通訊技術的飛速進步引起的,交通技術並沒有飛躍的進步。自19世紀後半期到20世紀初,以輪船、鐵路、汽車和飛機爲代表的交通技術出現了質的飛躍,人員和物資的國際交流呈幾何級數增長。那個時候移民是容易的,入境管理並不嚴格,護照也可有可無。美洲就是在那個時代開始住滿移民,中國人就是從那時開始改穿西式服裝,改用西式筆墨,扛洋槍、住洋房、用洋火、使洋釘,以及下南洋、闖西洋、赴東洋。 
  即便是資本流動,舊時代恐怕也未必差得遠。100年前就有很多中國人在外國人開辦的銀行裏存錢、取錢、借錢。那時的貨幣可以自由兌換。資本輸出被列寧看成傳統帝國主義的主要特征之一。據說,今天的全球化體現爲驚人規模的“金融資本”流動。每天全世界有1萬多億美元在世界金融市場上進行賭博投機,每年全球“熱錢”高達400萬億美元。可那又能說明什麽呢?當今的國際貿易量才8萬億美元。國際金融賭博能影響地球每個角落的生活?資本是經濟的三要素之一,其根本意義在于促進勞動力和生産資料結合的效率。可是,用于國際賭博的“資本”促進多少效率呢?全球化的脊梁是工業和商業資本,不是“賭博資本”。 
  電力的使用,廣播的興起,電話的出現,新聞出版的普及,乃至後來的電視時代,上述任何一種通訊技術的進步,其意義未必低于互聯網。因此,過去精神産品的全球化程度不亞于今天,精神産品的多元化也不亞于今天。否則,民主思想、共産黨人的思想乃至形形色色的其他意識形態怎樣傳遍19和20世紀的世界?除了巨額的“金融資本”,據說今天的全球化還體現爲互聯網的興旺普及。互聯網使得信息傳輸變得快捷和方便。但擁有信息與擁有知識顯然不是一回事,信息量的增大未必增加觀念的多元化。今日美國人的觀念並不比越戰時更多元,也不比印度更多元。中國知識界今日的觀念甚至不一定比2300年前的戰國時代多元。比起今天的大學,上個世紀20年代的北大在思想上難道不是多元化得多?中國人現在的觀念當然比20年前多元化了,但那並不是互聯網的結果。 
  兩次世界大戰加上冷戰,綿延80年,切斷了世界的全球化進程,使冷戰後開始恢複的國際交流顯得突然和新穎。筆者不是曆史學家,但倘若某個曆史學家告訴我,在上上個世紀和上個世紀早年,人員、物資、資本和精神的國際交流程度高于今天,我不會感到驚奇。 
  當然,我並沒有說未來的全球化不會超過以往的全球化。 
  全球化帶來什麽? 
  無論我們是否處在一個空前的全球化過程裏,以往的經驗都具有啓發性。全球化的曆史經驗可以分成四大類:道義問題;收益問題;趨同與逐異問題;國際主義與民族主義問題。而以下四個全球化特征正對應著這四個問題。 
  1.缺少法治道義的全球化。任何國家內部的市場化都是隨著法治環境的逐漸成熟而成熟的。國際的市場化卻不是在法治環境下進行的,也就不可能“成熟”。只要缺少世界政府,所謂國際市場的法治化是根本不可能的。當立法、司法和執法都歸于一家,只有理想主義者才去奢望公平,也只有那些最有能力從不公平中獲利的國家才去奢談國際秩序有多公平。如果沒有全球的法治政府,所謂“全球治理”(global governance)就不可能是體現國際公義的治理。 
  2.無法預知國家損益的全球化。抽象談論在全球化中獲益或受損的條件非常困難。強國、弱國、大國、小國都可能獲益,也都可能吃虧。傳統的中國是被全球化擊敗的,卻也是從全球化裏高速崛起的。大英帝國是從全球化中崛起的,也是在全球化中衰落的。眼下的美國,雖然一直是全球化最大的獲益國,卻呈現冷淡全球化的傾向,因爲美國開始感受到代價。 
  3.刺激追求差異的全球化。全球化導致的“趨同”是淺薄的,全球化導致的“逐異”卻是深刻的。追逐不同是全球化時代最深刻的特征。全球化的資本毫無人性可言,它帶來激烈的社會變遷,刺激形形色色意識形態的興起,也必然伴隨激烈的社會集團、意識形態乃至民族國家之間的沖突。以往的全球化帶來了繁榮和進步,也帶來了大革命,帶來了國內戰爭,帶來了“世界大戰”。 
  4.促進民族主義和國家疆界的全球化。毫無疑問,近代以來形形色色的國際主義都産生于全球化。可是,全球化帶來了更強大的民族主義,帶來了護照和海關,帶來了人員交往的阻隔,帶來了“神聖不可侵犯的”國家疆界,帶來了更先進的武器和更強大的國防。在以往的全球化裏,獲勝的不是國際主義,而是國家主義,特別是民族主義。在今天,我們看到了“歐洲合衆國”主義的興起,歐洲貨幣的使用,歐洲邊界的鞏固,歐洲海關的確立,歐洲防衛的統一。是什麽刺激出這種新“西歐民族主義”?美國、日本、西歐……哪一個還在談論國際主義?當人們已經把保衛疆界安全的戰場延伸到外太空,誰還能說全球化消滅國家疆界呢?曾幾何時,爲普世歡樂而設立的奧林匹克和世界杯居然成了民族的角鬥場,國家之間的競爭,甚至成了在民族國家內部進行競爭的資本。 
  結 語 
  爲了“經濟效益”,人們從遼闊分散、自給自足的鄉村走入了城市。他們密密麻麻地住在一起,近在咫尺,相互依賴,但只有依靠斤斤計較、彼此競爭、相互傾軋才能生存。城裏的人們看上去沒什麽不一樣,可每個人都從骨子裏在追求與衆不同。惟有不同才能在生存競爭裏脫穎而出。殘酷的市場競爭使越來越多的“村民”逐漸變成缺少道德感、失去了正義觀的人,他們崇拜資本所帶來的一切“文明”,或者根本就是崇拜資本本身。人們很自然便忘記阿富汗貧民的生命與世貿大廈裏的生命是平等的。他們會爲紐約2000多條“文明的”生命燃起祭奠的蠟燭,但絕想不到爲阿富汗那4000多個“野蠻的”殉葬者焚一炷香。人類可以公然聲稱自私自利和弱肉強食是其本性,並能導致“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幸福”。如此的人類,只好用鋼鐵制造的防盜門來取代分隔家庭的籬笆,用武裝到牙齒的警察來取代調解鄰裏糾紛的長老。當貧窮遼闊的地球村變成了繁榮細小的地球城,各自的“國家利益”理所當然地成爲國際關系的最高准則,武力也自然成爲安全和秩序的前提
  當國際化開始傾向于代指這樣一個過程時,今天的全球化用來區別一系列的趨勢,很多是在二戰後變得尤爲突出。它們包括: 
  全球範圍內的通用標准的數目的增長,例如:版權法 
  國際貿易以比世界經濟增長速度更快的速度增長 
  由跨國公司控制的世界經濟的股份的增長 
  全球金融體系的發展 
  更多的國際間的文化影響,例如通過好萊塢電影的出口 
  文化多樣性的減少 
  國際旅遊業的發展 
  通過諸如互聯網和電話等的技術使得共享的信息資源不斷增長 
  移民的增長,包括非法移民 
  很多的趨勢被各種各樣的全球化支持者的組織看作是積極的,在很多情況下,全球化受到政府和其它人積極地推動。例如,有這個樣一種經濟理論:相對優勢使得自由貿易可以使得資源分配變得更加有效,並且對參與貿易的雙方都有利。 
  二戰後通過很多諸如關貿總協定等的國際組織已經使得國際貿易間的障礙得到相當大的降低。特別是從關貿總協定演化而來的世界貿易組織: 
  提升自由貿易 
  商品:較少或消除關稅;建立自由貿易區來降低關稅 
  資金:減少或消除資金控制(資金控制會影響貿易發展) 
  減少、消除對當地産業的津貼補助金(達到公平貿易) 
  知識産權保護 
  在國家間對知識産權法律進行協調(通常來說,是添加更多限制) 
  跨國界承認知識産權限制(例如,在中國獲得的專利權可以在美國獲得承認) 
  也有很多反全球化運動認識認爲這些是有害的。 
  質疑中的全球化
  對關于全球化是一個現實存在的現象還是只是一個說法還存在學術上的討論。雖然這個詞已經被廣泛使用,但是一些學者爭論到這個現象在其它的曆史時期就已經出現了。另外,很多人注意到,那些令人相信我們是處在全球化進程中的現象,例如國際貿易的增長和跨國公司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在它們開始被建立的時候並不是制定了的。因此有很多學者更喜歡使用“國際化”而不是“全球化”。簡單的說,它們兩者的區別在于國家的角色在國際化中更重要。也就是說,全球化程度比國際化要深。所以,這些學者認爲國家的邊界還遠沒有達到要消失的地步,因此,完全的全球化還沒有開始,也可能不會開始——從曆史上考慮,國際化從來沒有變成全球。
http://baike.baidu.com/view/25886.html?tp=0_11

台長: 阿楨
人氣(1,555) | 回應(94)|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經濟管理 |
此分類下一篇:《賭場資本主義》
此分類上一篇:《數字資本主義》

顯示全部94則回應

圖博館
白宮:美前20%富人 負擔全國95%所得稅2017-10-28 中央社

白宮管理及預算局(OMB)局長穆瓦尼(Mick Mulvaney)表示,中等收入者減稅也會讓那些所得更高的人受惠,包括現在負擔全國95%賦稅的前20%最有錢的人。
穆瓦尼解釋說:「我們可以將美國納稅人分為3種。第一是完全不用繳稅的民眾。他們不但不用納稅,還能獲得退稅。第2種是所謂的中產階級,他們繳納個位數的實際稅率。第3種人是剩下來20%收入較高的納稅人,他們負擔將近95%的稅額。」

讓國人正確瞭解當前的貧富差距 2012/03/28 尹啟銘

連續兩天(3/27,3/28),自由時報拿國人申報綜合所得稅的資料為基礎,運用偏頗的20等分位法,指稱台灣的貧富差距高達93倍。此種手法,容易誤導社會百姓。
  以所謂「二十等分,前後5%差距」為貧富差距指標之荒謬,就好像一個班級有20位學生,以第一名的成績和最後一名的成績相除作為該班級學生程度差距的指標,不必說是專家,就是一般人也可以看出其之不合理、不具代表性,國際上也沒有人如此作比較。蔡主席卻硬是要拿此種極端比較的數字來使用,再請問一句:居心何在? 目的不就是要誇大台灣的貧富差距嗎! 
  國際上一般通用的貧富差距指標有兩種,一是以家庭平均每年每戶可支配所得為基礎,並採5等分位法,最高所得20%分組與最低所得20%分組的差距倍數作為貧富差距指標;在98年為6.34倍,99年降為6.19倍,顯示貧富差距已有改善。另一指標是吉尼係數(越高表示差距越大),98年我國為0.345,99年降為0.342,亦顯示差距有縮小的現象。

二十一世紀資本論-維基百科

《二十一世紀資本論》是由法國經濟學家湯瑪斯·皮克提所寫,它討論了自18世紀以來歐美的財富和收入不均的問題。其主要觀點認為如果資本的收益率大於經濟增長率,財富就會集中,這將導致財富集中和經濟不穩定。皮克提建議,設立一個全球累進財產稅系統可以促進平等,避免大多數財富集中到極少數人手裡。
  相關新聞
1%富人獨占99%財富
81%的經濟學家不同意21世紀資本論,Piketty錯在哪裡? 富裕國家國內所得分配不均的原因是全球化——過去二十年間亞洲開發中國家數目龐大、價格低廉的勞動力,逐漸取代了富裕國家的低技術勞工,但全球的所得分配反而有所改善,開發中國家的數十億人拜全球化之賜,終於得以脫離貧困。
2017-10-29 10:16:48
圖博館
全球央行貨幣政策陷信心危機2017-11-02經濟日報社論

美國聯準會(Fed)開始縮減資產負債表是否會拉高長期利率?明年究竟會提高短期利率2碼還是3碼?總統川普到底會任命誰為Fed下任主席?歐洲央行(ECB)的量化寬鬆(QE)政策明年起將如何緩慢「退場」?日本選舉如何影響日銀總裁黑田東彥的去留及貨幣政策走向?英格蘭銀行何時開始升息?誰將接替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中共19大後是否繼續推動減債?這些圍繞著主要國家央行打轉的話題熱度不減,且不時影響金融市場走勢。然而比這些人事或政策更要緊的問題,卻是各國央行本身已陷入信心危機。原因是央行最重要的決策工具--PC,最近不見了。
  PC,當然不是指個人電腦,而是「菲立普曲線(Phillips curve)」。這條曲線上的每一點,同時代表特定時點(一年)的失業率與通膨率水準,且整條曲線應是負斜率,來顯示經濟榮枯與通膨高低之間的替換關係。如果失業率降到非常低的水準,經濟體系存在的「閒置產能」或「產出缺口」便非常小,甚至完全消失,通膨率就會上升;若失業率太高,「閒置產能」過多時,通膨就會下降。
  央行便利用菲立普曲線的原理設計出自己的經濟模型,作為設定短期利率的重要工具。當失業率太高,或通膨率太低時,央行便降低利率以刺激消費及投資,使失業率下降,或通膨率升高;若情況相反,央行便應升息使需求降溫。這套模型在經濟理論上簡明易懂,而且也經過長期驗證;不僅是各國央行思考貨幣政策的基礎,也是與外界溝通時的主要工具。然而這條要命的曲線卻逐漸消失了。
  例如在2009年全球經濟大衰退時,先進國家的失業率高達9%,卻並未發生通貨緊縮(物價下跌);但現在先進國家失業率已降到6%,卻一直達不到通膨目標。2007至2016年間,只有三年的數據可以勉強連成一條曲線,而且非常平緩,顯示失業率與通膨率間的替換關係已經斷鏈。期間失業率有高有低,但通膨率卻普遍低落,問題顯然出在通膨上;換言之,就是還有其他更深層的因素在壓抑通膨率,然而確切的原因迄今仍眾說紛紜。
  少了菲立普曲線,失業與通膨失去聯繫,將使所有主要國家央行的貨幣政策決策頓失依據,且這股不安的氛圍正在央行界擴散中。
2017-11-02 10:27:02
圖博館
目前主要央行對菲立普曲線仍絕對信仰,但缺乏充分證據來支持這套慣用的經濟模型,利率決策只是依據模糊的概念:既然經濟已然好轉,就應該擺脫超寬鬆貨幣政策;否則低利率將使負債持續增加,對金融穩定造成不利影響,且對實體經濟造成扭曲。「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儘管民眾仍信任央行,但央行自己的信心卻空前脆弱。
  央行自己都陷入信心危機,雖然仍力主「貨幣政策正常化」,但決策時只會寧「鴿」勿「鷹」。Fed雖既升息,又縮表,在作法與說法上都強調「漸進」;歐洲央行雖決定從明年起緩步退場,仍強調「審慎」,速度慢,過程久;日本央行以「殖利率曲線控管」的操作手法,實施「隱形式」的退場;中國人民銀行則是「一手硬、一手軟」,既持續推動減債,又鼓勵銀行對弱勢群體提供普惠金融。簡言之,央行認為應該退場,又缺乏信心,於是只好退得慢,退得久,以空間換取時間,再藉時間來創造空間。
  最後回過頭來看目前市場最關心的議題:川普究竟會提名誰擔任Fed下任主席?其實不論是葉倫、鮑威爾,還是泰勒,「葉倫路線」都將不會有明顯改變,即2018年再升息3碼,以及緩增式縮表過程。如果是葉倫或鮑威爾,Fed將延續現行「鴿派」 政策。如果任命「鷹派」的泰勒,短期間最多只會使Fed決策更加透明化,因為通膨持續偏低;在重新找回菲立普曲線,確定失業率與通膨率「斷鏈」的真正肇因之前,Fed不會、也不敢輕舉妄動。
2017-11-02 10:28:57
圖博館
美學者:全球最少有8%的資產被藏起來,多數藏在避稅天堂

  一直受政府供養的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有約1000萬英鎊的資產秘密投資在開曼群島的基金,是分散投資風險還是避稅?美國商務部長羅斯擁有股權的一家公司一直與俄羅斯存在密切的關係,是不是特朗普政府“通俄”的最新證據?曾聲稱要嚴打“海外避稅”的加拿大總理特魯多的最大募款人兼資深幕僚布朗夫曼和加前參議員柯伯,把約6000萬美元轉到境外避稅天堂,他們為何不怕法律嚴懲?
  2017.11.5,國際調查記者聯盟(ICIJ)公佈包括1340萬份文件的天量“天堂文件”,令全球權貴隱藏在離岸避稅天堂的數万億美元資產曝光。儘管這些行為可能並沒有觸犯法律,但面對近年來世界越來越嚴重的貧富兩極分化,人們越來越質疑,為什麼富人越富,窮人越窮?
  “天堂文件”被披露後,阿普比律師事務所立即成為眾矢之的。德新社稱,面對巨大的輿論壓力,阿普比堅決否認有關公司及其客人涉及犯罪的指控,稱自己從事的是離岸交易服務,並不觸犯法律。
  BBC援引美國波士頓諮詢公司的報告稱,離岸避稅天堂匯集了多達十萬億美元的資金。這個金額相當於英國、日本和法國這三個國家的GDP的總和。而這可能還只是一個保守的估計。報導稱,批評離岸金融的人士認為,該行業的保密和不透明導致不法行為氾濫,其避稅行為加劇了社會不平等。他們還說,各國政府對該行業的管制既遲緩又無力。對於這些避稅天堂造成的危害,《無邊界資本》一書的作者布魯克認為,離岸金融服務的不是1%的富人,而是十萬分之一的超級富豪。他說,如果富人成功避稅,那麼窮人就要被迫承擔更多的經濟壓力。“因為政府必須靠稅收才能運作,如果政府對富人徵收的稅款受到損失,那麼就不得不從窮人身上拿走更多。”
  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經濟學者楚克曼的研究表明,從全球各金融中心收集到的數據顯示,全球最少有8%的資產被藏起來,其中許多藏在這些避稅天堂。這一問題在發展中國家更為嚴重。楚克曼發現,在非洲有約30%的財富都被人隱藏起來。他的計算顯示,這些資產每年應繳納的稅款高達140億美元。這些錢可以為不發達國家建許多學校和醫院。
2017-11-07 08:48:17
圖博館
“天堂文件”引發國際輿論廣泛關注,合法還是非法?

  對於這次披露出來的“天堂文件”,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曹和平2017.11.6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在開曼群島、百慕大這樣的地方投資,在很多國家都是合法的,英國、美國都是如此。此次“天堂文件”引起世界如此大的反響主要是道德上的爭議。政客富豪掌握公共影響力,負有社會責任。比如這次許多媒體把焦點放在英國女王的境外投資上,雖然這並不違法,但英國納稅人每年用4000萬英鎊供養王室,王室卻秘密到避稅天堂進行投資,這引發了民眾的不滿。曹和平表示,開曼群島等地只是貿易自由港,不能直接與避稅天堂掛鉤。但確實有的企業在那裡註冊公司之後,通過各種制度漏洞,使其變成了逃稅和規避社會責任的保留地。這需要國際聯合行動打擊相關行為。
  北京銘泰律師事務所合夥人李光昱對《環球時報》稱,目前新聞所透露出來的消息顯示,一些西方權貴富豪正利用法律體系的漏洞,通過一系列設計來規避納稅。他說,“各國可以通過本國立法來加強對國內企業和個人資金流向監管,但全球監管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問題”。
  國際反腐調查獨立機構“全球見證”組織代表歐文斯對《環球時報》記者說,雖然這種避稅行為可能並未違反法律,但這恰好體現出西方國家政府的縱容。英國政府曾在國內推出政策,所有在英國註冊公司的稅收等信息都要進行公開登記,但為什麼英國卻放任英屬維爾京群島等地成為避稅天堂呢?她認為,把這些信息列入公開領域,顯然對民眾有好處。各國政府應該讓公司、富人以及政客之間的關係變得更透明。

天堂文件發酵 趙薇丈夫與大馬賭王24億投資蒙古2017-11-06聯合報

繼去年公開「巴拿馬文件」踢爆全球政商權貴利用境外公司涉洗黑錢、隱瞞資產及逃稅後,「國際調查記者聯盟」(ICIJ)6日又公布「天堂文件」(Paradise Papers)。根據這次參與這次調查的香港01報導,密件中發現,大陸藝人趙薇的富商丈夫黃有龍,早在2011年已與香港上市公司雲頂香港,以及該公司掌舵人、大馬賭王林國泰一起投資蒙古礦產公司,涉資8000萬美元(新台幣24.3億元)。
2017-11-07 08:52:53
圖博館
最新調查:全球一半財富掌握在這1%人手中

2011.11.14瑞士信貸全球財富報告顯示,財富正在快速向少數人集中。全球最富裕的人口約佔總人口的1%,但他們卻擁有世界上一半的財富,他們在全球財富總額中所佔的份額已經從2008年金融危機時的42.5%上升到2017年的50.1% 。
點擊查看大圖

瑞士信貸全球財富報告在當地時間14日發布,報告顯示,財富正在快速向少數人集中。全球最富裕的人群僅佔總人口的1%,但他們卻擁有世界上一半的財富,他們在全球財富總額中所佔的份額已經從2008年金融危機時的42.5%上升到2017年的50.1% 。
在過去的一年中,全球新增230萬百萬富翁,使總數達到了3600萬。報告顯示:“2008年危機之後數量下降的百萬富翁,在危機之後迅速增加,現在已經達到2000年的3倍。”
而這些佔全球成年人口0.7%的百萬富翁,控制著全球46%的財富。而全球35億貧窮的成年人,每人擁有少於1萬美元的資產,卻佔了全球成年人口的70%,他們只擁有全球2.7%的財富。
2000年以來,新增2390萬百萬富翁,歐洲佔790萬
報告顯示,發展中國家貧困人口較多。在印度和非洲,90%的成年人資產少於1萬美元。“在非洲的一些低收入國家,這個財富群體(資產少於1萬美元)的人口幾乎佔總人口的100%。”
但是,在財富“金字塔”的頂端,超過五分之二的世界百萬富翁在美國,7%在日本,6%在英國。
不過,英國脫歐導致英鎊貶值,這使英國的百萬富翁人數減少了3.4萬。
佔全球成年人口0.7%的百萬富翁,控制著全球46%的財富
全球百萬富翁的人數正在快速增長。那些擁有5千萬美元或以上財富的“超富裕人士”正在比過去更快地增長。報告顯示:“百萬富翁的人數,從2000年以來已經增長了170%,'超富裕人士'的數量已經翻了5倍,使他們成為財富增長最快的群體。”
大多的新增“超富裕人士”都在美國,但22%來自正在快速發展的經濟體,尤其是中國。
該報告稱,最大的失敗者是那些無法與他們的父輩一樣富有的年輕人。千禧一代正面臨極具挑戰性的狀況。包括高失業率、更緊的抵押貸款規則、增長的財富不平等,以及減少的養老金。雖然千禧一代可能比他們的父輩有更高的學歷,但是可能只有少數高成就者或者高需求者如科技和金融領域可能會克服千禧一代的劣勢。
  回應
 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2017-11-16 11:41:43
圖博館
應該正確看待巨額財富所有者,像馬雲蓋茨這類人財富有數百億,這些財富難道會被他們個人消費掉嗎,其實他們消耗的只是其中一點點,其實他們只是名義上的所有者,他們的財富絕大多數是被作為生產資料在創造著就業機會,使用他們財富的還是社會,巨額財富者所有比中小財富所有者更有利於社會,但是有個弊端是這些財富的消費佔比太低,這樣相對消費拉動是負作用.
 其實財富還是大多數人一起創造的,只不過現有的製度導致分配有問題吧了,比如稅收制度,普通員工都是先交稅再消費,公司則是先消費後交稅;又比如通脹時,最接近錢的源頭的人得到的好處最大,而普通人因為處於錢的末端,所以無形中被剝奪了一部分自己應得的東西;再比如高房價對前面買房的人有好處,但對於後面買房的人就成為了負擔,相當於後面買房的人把錢送了一部分給前面買房的人;再比如我國開放初期沉重的農業稅,相當於把一部分農名的收入賺到了工業中的一部分手裡;對於公司來說每一個有名的賺錢的公司背後都有一部分人再苛刻的條件下工作,比如蘋果公司對應著富士康的流水線工人,比如沃爾瑪對應著員工的低工資;總之,富人可能有能力,但這種能力往往是現有的製度有利於他們,導致他們有錢罷了。
 無聊不無聊!天天報導這些。如果把這7000餘萬的精英全消滅,把這一半財富全分給剩下人了,你以為能過上好日子了?動盪與災難。物質基礎決定上層建築,資本主義的滅亡,根本靠的是生產力的發展進步。要尊重科學發展規律,實事求是。否則基礎不牢,舊制度一定通過各種形式複闢。或者說,新制度一定被迫對現實進行重大妥協,依據科學規律辦事。
 如果對前1%的人打土豪分田地,後面99%的人資產翻倍,過得至少比現在好。
 補充一下,個人是非常非常認同共產主義的,但是歷史經驗證明,打土豪分田產雖然能一時改變財富分配,但長遠看,仍然不能從根本解決財富分配問題,真正的共產主義的確是需要建立的社會物資極大豐富的基礎上的,那種只想著分財產(而且是去分別人,而不是去分給別人),而不試圖從根本改變這一狀況的想法,和資本主義的惡果裡體現出的人性自私的一面其實是具有一致性的,區別只是是否掌握資產武器,所以,才一時看不慣。真正的共產主義是讓大家都達到更好的生活,而不是大家一起過更差的生活,這一點(當然,財富的分配也的確是一個巨大的問題),國家目前至少還是向著這個方向走的,即使磕磕絆絆,其立意絕對比這個網上大部分只從自己角度看問題的人好太多太多了。
2017-11-16 11:42:40
圖博館
皮凱提看美國:教育、稅制 擴大貧富差距

著名經濟學者皮凱提與塞斯十五日聯合發表「二○一八年全球貧富差距報告」指出,過去卅年來,美國的貧富差距日益擴大,如今嚴重程度已與俄國相當,主因是美國教育資源嚴重不均,又偏離「累進稅制」。
  目前正值共和黨稅改法案在美國國會面臨表決的最後關頭,這項調查的結果可能引起美國關於稅改的更多討論。不少人批評,共和黨的稅改方案是為富有階級和大型企業謀福利,並未照顧中產階級和低收入族群的福祉。
  去年美國收入最高百分之十的富人掌控全美收入的四成七,俄國富人掌控四成六,歐洲富人只掌控三成七。
  不過,一九八○年美國與西歐的貧富差距程度大致相當,當時美國與西歐收入最高百分之一的富人,掌控美國與西歐整體收入的一成。到了二○一六年,全美收入最高百分之一的富人,已掌控全美收入的兩成,歐洲富人則僅掌控全歐收入的一成二。
  美歐出現差異,部分原因是美國稅制累進程度下降,而歐洲政策提供教育方面較多支持,有利於中低收入家庭。

聯合國痛批川普:讓美國極端貧富不均

聯合國赤貧與人權特別報告員艾爾斯頓在美國進行兩周的正式訪問後,2017.12.15發表一份嚴厲批評川普政府的報告並召開記者會,譴責川普總統和共和黨掌控的國會刻意扭曲美國社會形態,企圖把美國變成「極端貧富不均的世界冠軍」,讓美國「成為全球最不平等的社會」。
  美國的貧窮和貧富差距是多年政策累積的結果,但川普的稅改、削減福利和健保計畫,將使情況惡化。他說,美國國會即將通過造福企業和富人的稅改法案,將創造「貧富差距的單一最大增幅」。
  美國的社會流動率在富國中敬陪末座,意味「美國夢正快速成為美國幻影」,美國可怕的貧窮和貧富差距現象之一是再度出現寄生在十二指腸的鉤蟲,南方地方政府未提供乾淨的水和衛生設備,民眾必須自己花錢買。
  統計數字顯示一成四美國人生活在貧窮線以下,其中將近一半「極貧窮」,而且大部分無法脫貧,但有更多人在貧窮邊緣,實際上應該有兩成美國人是窮人。
  沃爾瑪百貨員工的全職薪水不能餬口,必須仰賴政府發的食物券,「在今天的美國,窮人家的孩子幾乎沒有機會脫貧。窮人的聲音沒有機會被聽到,窮人沒有機會影響公共政策」。
  艾爾斯頓最近訪問美國一些貧窮地區,包括加州流浪漢營地、南方小鎮和遭風災肆虐的波多黎各。
2017-12-17 12:27:02
圖博館
ILO:全球失業率將降 但低薪窮忙2018-01-23 聯合報

國際貨幣基金(IMF)才將全球今年經濟成長率估值上修至七年新高,但求職者今年想找份薪水不錯工作仍不太容易。國際勞工組織(ILO)廿二日預估今年全球失業率將下滑為百分之五點五,較二○一七年百分之五點六略有改善,但認為找到好工作恐是件難事且對低薪窮忙的普遍現象提出警告,稱仍有太多勞工活在極度貧窮狀態。
關鍵問題出在大量的「弱勢就業」居高不下,這類工作包括幾乎沒有社會與契約保障的非正式工作安排,而這導致工作保障降低、收入不穩或是無法獲得社會保護。欠缺工作保障也意味著工人竭力要求更高的薪資,這也是持續困擾世界許多地區內決策者的低通膨現象背後原因之一。
報告還說,這個問題在開發中國家最為嚴重,有四分之三勞工缺乏穩定工作,處於「弱勢」就業狀態,而這些國家受到普遍的窮忙現象影響也最大。按購買力平價計算,三億多名新興與發展中國家勞工,每天的家庭收入不到一點九美元(約五十六台幣)。

BBC事實查核:全球1%的富人掌握著82%的財富?2018.1.22

樂施會(Oxfam)的報告指,去年全球超級富豪與其他人之間的差距有所拉大,大部分的財富仍然掌握在極少數人手裏,差距拉大的原因在於逃稅、企業對政策的影響、工人權利縮水以及成本消減等等。在過去五年,樂施會都一直發佈類似的研究報告。2017年,該組織估算,世界最富有的八個人所擁有的財富相當於世界較貧窮的那半數人口的總財富。今年,這一數字修改為61。

皮凱提看美國:教育、稅制 擴大貧富差距

著名經濟學者皮凱提與塞斯2017.12.15聯合發表「二○一八年全球貧富差距報告」指出,過去卅年來,美國的貧富差距日益擴大,如今嚴重程度已與俄國相當,主因是美國教育資源嚴重不均,又偏離「累進稅制」。
  目前正值共和黨稅改法案在美國國會面臨表決的最後關頭,這項調查的結果可能引起美國關於稅改的更多討論。不少人批評,共和黨的稅改方案是為富有階級和大型企業謀福利,並未照顧中產階級和低收入族群的福祉。
  去年美國收入最高百分之十的富人掌控全美收入的四成七,俄國富人掌控四成六,歐洲富人只掌控三成七。

全球一半財富掌握在這1%人手中

瑞士信貸全球財富報告顯示,財富正在快速向少數人集中。全球最富裕的人口約佔總人口的1%,但他們卻擁有世界上一半的財富,他們在全球財富總額中所佔的份額已經從2008年金融危機時的42.5%上升到2017年的50.1% 。
2018-01-24 10:40:39
圖博館
最新報告:26位全球億萬富翁財富=最貧困38億人資產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2019-01-21報導,非政府發展和救助組織“國際樂施會”(Oxfam International)當天發佈的報告顯示,全球億萬富翁已經達到了創紀錄的2208人,他們的財富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多。10年前發生全球金融危機後,億萬富翁的數量幾乎翻了一番。
世界經濟論壇年會將在瑞士達沃斯舉辦,屆時世界上最富有和最有影響力的一批人將聚集於此。這份長達106頁的年度報告則發佈於年會開幕前,旨在呼籲人們關注日益擴大的貧富差距以及全球不平等。
報告稱,去年,全球26位最富有個人的財富總額已達1.4萬億美元,相當於38億最貧困人口的資產總額。而在一些國家,最貧窮的10%人口繳納的稅收與其收入的比例比最富有的10%人口更高。這些超級富豪大多是美國人。例如,亞馬遜的傑夫•貝佐斯(Jeff Bezos)、微軟的比爾•蓋茨(Bill Gates)、伯克希爾•哈撒韋的沃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以及臉書的馬克•紮克伯格(Mark Zuckerberg),他們的總資產為3570億美元。
“樂施會”建議更公平地徵收財富稅,提高個人所得稅和公司稅稅率,消除企業和超級富豪的避稅行為。
與共和黨籍美國總統特朗普“有仇”的CNN稱,這份報告恰好呼應了重掌美國眾議院的民主黨所持政策立場,因為他們主張進行類似的改革。
美國最年輕女議員科特茲(Alexandria Ocasio-Cortez)也來自民主黨,她直接呼籲開徵70%富人稅,以便為其提出的“綠色新政”氣候變化計畫提供資金。
此外,“國際樂施會”還主張提供普遍的免費醫療、教育和其他公共服務,以確保婦女和兒童也能從中受益,並建議增加對水、電、兒童保育等公共服務產業的投資,以解放婦女的時間以及限制她們無薪工作的時長。
據報導,這一問題在印度這個世界上增長最快的主要經濟體顯得尤為嚴重,該國是世界上女性工作參與率最低的國家之一。世界銀行的最新資料顯示,在該國15歲及以上的女性中,僅有27%被歸類為在職或正在積極找工作。值得注意的是,據《印度時報》等印媒19日報導,印高官近日剛“把民眾抗議與經濟增長聯繫起來”,稱與中國、新加坡相比,其民眾抗議政府政策拖累印度經濟發展速度。
  回應
沒啥啊,這才是資本主義的必然發展方向,資本主義最終目標是唯一的一個資本所有者佔據99%的全球資產,而剩下所有人只佔據1%
2019-01-22 09:12:11
圖博館
美國經濟得分高 為何川普的政策分數超低? 2019-02-06 經濟日報

美國總統川普2019-02-05在國情咨文中宣揚美國經濟良好,失業低,通膨低,經濟持續成長(楨:?)。依據芝加哥大學對約50位著名經濟學者所做的調查顯示,學者們幾乎一致認為川普的政策具有毀滅性;貿易政策得分F/財政政策D-/貨幣政策C。

林毅夫:這是最焦慮的一次達沃斯論壇,但中國仍有很大的迴旋空間

【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院長林毅夫2019-01-23在2019冬季達沃斯論壇 “全球化4.0與中國包容性增長” 主題晚宴上以“世界經濟新動向”為題發表了主旨演講。林毅夫在演講中表示,今年達沃斯論壇出現了一些新的變化,主要是由經濟危機,逆全球化和中國這三個原因引起。林毅夫提出,在經濟增長速度下降時,做好自己的事情也是對世界做出的最大的貢獻。同時對於中國進行的結構性改革內容進行了闡述。】
  算起來,我到達沃斯論壇來不下十次,從天氣來講這是最好的一次,沒有雪,陽光明媚,氣溫也不太低。但從氣氛來講,可以說是最清淡的一次,而且也從大家的交談中,充滿了焦慮的一次。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一個新的變化呢?我想有幾個方面的原因:第一個原因是發達國家實際上並沒有真正從2008年的國際經濟危機中完全復蘇過來。
  從歷史資料來看,發達國家,包括美歐,在危機之前長期以來平均每年的經濟增長速度是3%-3.5%之間。現在來講美國的復蘇是最好的,即使在特朗普那麼大的減稅幅度之下,2018也只有2.9%,2019
可能降到2.5%,2020剩2%。歐洲從2008年以後就在1.5%上下增長,日本從1991年以後就在1%上下增長。
  為什麼發達國家沒有復蘇?因為發達國家沒有進行結構性改革。在過去的十年,發達國家普遍用數量寬鬆的貨幣政策,把利率,真實來講降到零以下或是零的利率,來支撐經濟。
  本來這麼低的資金成本是希望進入到實體經濟去投資,提高生產力,創造就業。但是現實太蒼白。發達國家把這些廉價的資金拿去做投機了,投資到股票市場,股市指數太高,泡沫太大。
  第二個原因是逆全球化,達沃斯論壇本來都在宣導全球化,但是現在全球化受挫了。
2019-02-07 09:32:41
圖博館
過去全球化是發達國家推動的,現在,反全球化的推力又是來自於發達國家。為什麼呢?是因為發達國家內部有不少問題。
  在全球化的進程中,很多工人的工資,從真實工資來衡量的話,30年、40年沒有增長,而且在這個過程中,本來中產階級是社會的中堅力量,但在美國,在一些歐洲國家,中產階級的比重在下降,並且收入分配急劇惡化。不少人就認為發達國家出現這些問題是全球化造成的,把它的罪魁禍首歸結為全球化。
  當然在座有很多經濟學家,如果進行比較好的分析,都不會同意這個觀點,因為中國或是其它發展中國家賣到美國去的勞動力密集型產品附加價值很低,發達國家早就不生產了。
  現在工資水準沒有上升不是因為工作機會在全球化的過程當中被一些新興市場經濟體搶走,而是因為工人的工資水準高,發達國家的企業就用自動化替代工人,這是主要原因。
  而且在這種狀況之下,其實全球化對一般家庭還是有好處的。因為工人的工資沒有增長,但是他買的消費品的價格是下降的,真實生活水準應該是提高的。
  那,中產階級比重下降跟收入分配惡化,原因主要是什麼?主要是70年代金融自由化,很多財富利潤集中到華爾街去,以及80年代以後高科技發展,創造了很多科技神話,讓一些人轉眼之間變成億萬富翁。
  但一般人不在金融機構/科技產業就業,造成了中產階級比重下降,收入分配急劇惡化這些讓人不滿的問題。
  可是一般人不是經濟學家,他只是看到中國和其他發展中國家發展,也感受到了財富分配不均,工資不增長的壓力,有一些政客就煽風點火,利用這種不滿情緒,就造成了民粹主義、保護主義的反全球化逆流。
  它的結果大家也清楚,英國脫歐,美國特朗普新政,法國現在在鬧黃馬甲抗議,中美之間出現貿易摩擦。
  第三個,我覺得跟中國有關,因為從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後,每年全世界的經濟增長,30%來自於中國,中國是2008年以後全球經濟穩定和發展最重要的動力來源。而中國在去年經濟增長出現了下行的壓力,有些學者就利用一些掌握到的局部資料進行分析,認為中國的經濟是不是掉到4%以下了。這種觀點在媒體廣泛傳播,影響到人們的信心。
2019-02-07 09:35:54
圖博館
我們知道國家統計局已經公佈了2018年的增長是6.6%,確實比2017年的6.8%有所下降。我個人還是接受的,因為可以從其它指標來佐證,是相符合,造假不了的。比如說,外貿增長,去年增長14.2%,電力還在增長,交通運輸都還在增長,固然第四個季度下滑的壓力比較大,但全年6.6%的增長是可信的。
  對中國來講,前面講的這些問題都存在,今天下午聽了王岐山副主席的演講,他指出對中國來講最重要的是做好自己的事情。做好了自己的事情,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要。做好自己的事情也是對世界做了最大的貢獻。
  要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必須去瞭解為什麼從2010年以後經濟增長速度會下降,以及為什麼去年下半年經濟下滑的壓力突然增加。
  對此問題,學者有很多分析,有一派觀點認為,是因為中國的體制的問題,比如國企的比重太高了,國企沒有效率;一派觀點認為,人口老齡化,人口數量達到頂點,現在開始往下走了。
  這些問題都有,但我不認為這是2010年以後經濟增長下滑的主要原因,因為那些都是老問題、長期的問題。人口老齡化也是一個慢變數的問題,它不可能在短期內有那麼大的影響。
  對2010年以後經濟增長速度下降的原因,我做過不少分析,也在多個場合提到,主要是外部性和週期性的問題,在這裡不贅述。那2018年下半年,中國經濟增長為何加速下滑?我認為一個很主要的原因,就是我們主動地進行了結構性改革,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2008年國際金融經濟危機以後,每個國家都在講結構性改革,但真正推行的國家很少,中國是提出並推行結構性改革的國家之一。中國的結構性改革有什麼內容?
  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杆、降成本、補短板。但在過去這段時間裡,做得比較多的其實是前面三項: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杆,而這些都是壓縮性的,都是把經濟增長往下壓的。而且不止如此,在這個過程當中,民營企業會感受到最大的壓力。
  去產能主要是屬於上游部門的鋼筋、水泥、平板玻璃、煤炭,這是上游部門,去產能去了以後,一個好的結果就是說,產能減少了,供給量減少了,價格上升了,所以上游部門的盈利狀況在2018年是增加的,上游部門國有企業占多數,所以,2018年國有企業的盈利狀況很好。但是,它的結果就是讓下游部門承受到更大的成本壓力。下游部門全部都是民營企業,所以民營企業承受了很大的成本增加的壓力。
2019-02-07 09:38:44
圖博館
另外,去杠杆。去杠杆信貸資金減少,可貸資金減少了以後,民營企業本來就是比較小規模的,在借貸上處於不利的地位。緊縮信貸,第一個感受到的是民營企業。再加上現在銀行以盈利為主,下游的民營企業的經營成本提高了,獲利空間小了,那麼銀行給它的貸款也就更少了。
  在這種狀況之下,去年出現了很多人討論是不是因為中國政府採取了國進民退的政策,對民營的前景感到悲觀。其實中國政府沒有這個政策。中國政府還是堅持發展國有和民營經濟兩個毫不動搖,但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一個意想不到的結果是民營企業承受巨大的壓力。
  在這一點,我們還是必須佩服中國政府有這個勇氣去推行收縮性的結構性改革,但是,附帶的效果就是經濟增長放緩,而且民營企業承受巨大的壓力。
  政策總是要調整的。展望2019年、2020年,我覺得狀況會有所改變,做好中國的事情裡面有一點,穩增長,穩就業,這是必要的。
  那麼在這種狀況之下,我覺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它還會繼續推行,但會有所調整,因為前面的“三去”,基本上已經取得了階段性成果,需要的是鞏固成果,不會繼續加強。然後,第四項降成本、第五項補短板,我覺得在2019年、2020年會在這上面下更大的力量。
  降成本指的是政府的管理成本、稅收成本,在這一點其實政府已經在去年年底給中小企業大幅度減稅,一年的營業收入在300萬以下的這些中小企業,它的所得稅率降到了10%。在100萬以下的,它的所得稅率已經降到5%。這是非常顯著的降稅,會有利於這些民營中小企業的發展。
  再者,補短板,中國還是有很多短板可以補的。我們有一些產業是產能過剩的,但是,這些產業是中低端的產業,中國還可以升級到中高端產業。我們基礎設施還可以繼續完善,尤其城市內部的基礎設施還是不足。我們環境綠色發展也要投資。中國還在城鎮化的過程。這一點是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跟發達國家的最大的不同的地方。
  發達國家經濟疲軟的時候也應該多投資啊,但發達國家,它的產業已經在世界最前沿了,當它出現產能過剩的時候,很難找到好的投資機會,不像我們發展中國家,好的投資機會到處都是。它的環境是好的,它的基礎設施應該都有了,無非就比較老舊。再來,它城鎮化已經完成了。
2019-02-07 09:42:19
圖博館
所以在投資這一點中國的迴旋餘地大。有迴旋餘地還必須有錢。中國相對來講還是好的。財政赤字占GDP的比重我們還是屬於全世界最低的國家之一。把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地方投資平臺等等的負債都加在一起,也差不多就是GDP的60%,而且中國跟其它國家的財政赤字有很大的不同。其它國家財政赤字一般是用來支持消費的,中國的財政赤字一般是用來支持投資的,有淨資產的,所以,如果淨的財政赤字比前面講的GDP 60%低多了。
  在這一點,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去年出了一個報告講,過去,在講政府的財政赤字的時候,只看它名義的負債,但它現在講,要看淨負債。如果政府的投資創造了資產,那資產應該把它抵扣掉。
  所以我想中國可以用的財政政策的空間還是很大,貨幣政策還有寬鬆的餘地。除此之外,中國的民間儲蓄也高。有了投資,就會創造就業,家庭收入會增長,消費也會增加。
  所以,我覺得在2019年穩增長、穩就業,完全可以利用我們的迴旋空間、我們可用的手段,來達到這個目標。到底是高於還是低於6.5%,要看國際,要看國內,但是,我相信不管國際形勢怎麼樣,做好自己的工作,實現這樣一個增長,而且是高品質的增長,是完全有可能的。
  而且,如果能維持這樣一個增長目標,那麼就像2008年以後一樣,中國每年對全世界的增長的貢獻應該還是可以達到30%,中國還是全世界最重要的增長的來源。這是我在達沃斯這幾天的感受和一些想法,和大家分享,謝謝。
2019-02-07 09:46:13
圖博館
難以實現的烏托邦 芬蘭基本收入實驗為何喊停?2018-4-30

這聽來十分烏托邦,但近來,「無條件基本收入」(Universal Basic Income)正在全球贏得越來越多的支持;尤其,在貧富差距惡化、機器大軍搶走許多工作機會的當今,若所有人都可以領取政府定期定額發放足夠基本生活的津貼,或許是一個提供安全保障的好構想。
  北歐福利國芬蘭領風氣之先,自去年初開始進行實驗,也立即成為全球矚目焦點。然而,一年多下來,芬蘭政府近日決定,在今年底實驗滿兩年後,將不再繼續。
  嚴格來說,芬蘭的實驗不算是「無條件基本收入」,因為領取津貼的2000人全是失業者,這些人是隨機挑選,年紀介於25-58歲,每月可領取560歐元(約合新台幣20524元),金額大約和當地的失業救濟金相同,這筆錢他們可以隨意運用──無論是創業、尋找另類工作、上課都行,不用擔心政府會停止或減少補助。
  芬蘭政府的目標其實很實際:希望基本收入能讓更多人投入勞動市場,以提振萎靡的經濟,拉低盤桓在8%以上的失業率。
  依據芬蘭一貫的救濟方案,失業的人反而會失去接受短期職務或自行創業的動力,因為額外的收入會導致他們喪失補助,或在每次短期的勞動契約結束後,必須重新申請救濟金。
  此外,芬蘭的福利體系複雜得嚇人,有超過40種不同的救濟方案,肯定少不了惱人的官僚作風,基本收入的實驗也是順應改革的呼聲,試驗新的做法。
  不過,政府發放納稅人的錢,卻完全不要求失業者找工作或接受職訓,卻讓一般人觀感不佳。日前芬蘭社會安全機構Kela要求政府額外提供約合新台幣168-295億的資金,將實驗範圍擴及擁有工作的芬蘭民眾時,芬蘭政府正式予以拒絕,等於宣布實驗即將畫下句點。

無條件基本收入-維基百科

無條件基本收入(Unconditional Basic Income),簡稱 UBI ,又稱為全民基本收入(Universal Basic Income)、基本收入(Basic Income)。
無條件基本收入是指沒有條件、資格限制,不做資格審查,每個成員(該國的國民、某地區的居民,或某團體組織的成員)皆可定期領取一定金額的金錢,由政府或團體組織發放給全體成員,以滿足人民的基本生活條件。
……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84%A1%E6%A2%9D%E4%BB%B6%E5%9F%BA%E6%9C%AC%E6%94%B6%E5%85%A5
2019-02-18 11:08:33
阿楨
馬紹飛:“猶太人擁有全世界70%的財富”,這是假新聞! 2019-05-04 知乎
畢業于普林斯頓大學的紐約猶太人

我在百度上看過很多新聞,宣稱猶太人擁有全世界30%、50%、70%甚至80%的財富。這些新聞的資料都來源於極右派宣傳的一些不可靠的西方網站,早就被西方主流媒體反駁了。
目前針對猶太人的陰謀論主要是由這張造謠圖片引起的:我叫大衛•羅斯柴爾德。我的家族總財富相當於500兆美元,我們擁有全世界所有國家和地區的央行。
根據Credit Suisse在2015年的報告,全世界的總財富現在只有280兆美元,羅斯柴爾德家族的總財富實際上是最多2兆、甚至可能不到1兆美元。
除了羅斯柴爾德的猶太家族和沙特王室的穆斯林家族(總財富1.4兆美元)之外,全世界最富有的10個家族還包括五個美國白人家族、兩個法國家族以及一個墨西哥家族,而這八個家族都不是猶太族的。
根據Forbes(福布斯)以色列雜誌的報告,在全球億萬富豪排行榜中,猶太組富豪占比11.6%。這個比率的確很大,但是這群猶太富豪的總財富也不到1兆。而根據維琪百科的測評,基督教徒擁有全世界55%的財富、穆斯林擁有5.8%、印度教徒擁有3.3%、所謂的“無神論者或異教徒”擁有34.8%,而所謂的“猶太教徒”只擁有1.1%。
因此,猶太人的總財富確實難以計算。目前並沒有關於猶太人總財富的官方資料,但我個人估計他們擁有的財富應該不會超過全世界總財富的2%-3%。當然,一個僅占全世界人口總數0.2%的遊牧民族卻積累了這麼多財富,確實很神奇。
按照人口比例來算的話,猶太人肯定算是全球最富有的民族;可是那些虛假新聞中所謂的“30%-80%”這樣的資料,就純屬無稽之談了。
  回應
我不知道這種澄清有什麼意義,對財富多寡的臆測本質上是在擔心這些人對各個政府組織的干預能力及破壞力,一味地表白自己的錢沒有大家想像的那麼多並不能讓人們放心。
都說猶太人是最聰明的民族,但為什麼一千多年來它們從來不總結自己為什麼老被全世界追殺的問題?所以只能說它們是小聰明,一直在作死的路上。
熱愛辯解的猶太人,知道一句中國的成語麼:此地無銀三百兩。另外,猶太人,尤其是作者,還是先解釋一下,為什麼猶太人主辦的媒體,上面都是關於中國的假新聞,而且都是各種負面消息?
2019-05-07 09:58:42
阿楨
小債逼死人 窮人銀行何在? 2019-05-09 聯合報 高克培/醫(臺北市)

台灣詐騙集團人神共憤,政府不斷宣導,不但銀行職員會主動提醒提款民眾,警方還有個緊急報案專線,稱之為「德政」絕不為過;但是還有一個黑暗王國-「地下錢莊」,長久欺淩弱勢百姓,政府卻一直沒有前瞻性的作為。
  五日有個聞之令人鼻酸的新聞:年初,屏東一對夫妻因為生意周轉及妻子罹病,不得已向地下錢莊借十萬元,因無力償還高利貸,慘遭痛毆後,夫婦自殺雙亡。之後,警政署四月底連續五天展開「掃蕩地下金融專案行動」,查扣近一億元。
  國人當然感謝警政署,但筆者質疑,金融界能否不再視若無睹,設法對貧困百姓的小額緊急需求伸出援手?警方可否有預防性的措施?
  事實上,在民國九十八年三月就有立委提出「促請政府編列預算、企業捐款,及銀行提撥一定比率的款項」,合作成立基金會,以低利貸款給一般民眾,協助其創業、做小本生意,扶持弱勢以及度過難關,當時的行政院長劉兆玄也請政務委員或經建會思考這個「窮人銀行」的可行性。但是十年過後、距離孟加拉的尤努斯首創「窮人銀行」榮獲諾貝爾和平獎已十三年,我們的銀行仍然是「窮人」的禁區。
  這次查扣到的一億元原本來自「被壓榨的人」,若「收歸國庫」,民眾搞不清楚此钜款的去向,反倒感覺政府好像在「黑吃黑」。筆者建議,何妨將這次警方查扣的一億元,仿照尤努斯的「窮人銀行」成立一個基金會,專門幫助急難的弱勢者,未來如果基金不足,可用警方查扣到的「地下金融」補充,而且這個金額列為警方績效之一,不愁沒有後續。另外,警方平時比照對付詐騙集團的手段,不斷地宣導,將急難呼救中的弱勢者引導向上述的基金會。
  若如此,我們雖不能像尤努斯所期待做到「讓貧窮絕跡」,但至少可以使「小債逼死人」的事件在台灣減少,甚至絕跡吧!
2019-05-09 07:47:06
阿楨
互聯網公司的裁員,能玩出多少種花樣? 2020-01-08 觀察者網

從2019年下半年到現在剛開始的2020年,一股“裁員風潮”似乎席捲整了個互聯網產業。
前幾年高歌猛進的互聯網公司們接二連三開始踩刹車,祭出“花式裁員大法”,讓熬得了996、闖過了35歲中年職業危機的互聯網人,再也不敢說自己就高枕無憂了。
在這波潮流下,有網友整理出一套各大互聯網企業的裁員惡搞口號,瘋狂傳播的同時引發不少討論。
華為:放棄平庸員工
騰訊:結構性優化
百度:鼓勵狼性、淘汰小資
蔚來:局部優化,提高運營效率
科大訊飛:提前吃飯的員工需要被優化
京東:淘汰掉身體原因不能拼搏的員工
馬雲:未來每年將向社會輸出1000名在阿裡工作10年以上的人才
  相關新聞
年會特等獎“免裁券” 360:只是幽默
  回應
老闆真的要裁你,別說免裁券了,老闆老婆勸都沒有用!
這波互聯網公司的裁員潮,主要還是那些在前幾年互聯網爆發增長後產生的大量冗餘,現在互聯網經濟大潮由於國際環境的情況下資本退潮大家都不好過,於是就要把之前多招、超招的冗余給清理,縮小企業用人成本和規模。
勞動法形同虛設
現在企業單方面裁員需給員工補償金,所以用各種辦法逼你自己走:1、降職降薪。2、遠途上班。3、調崗升職。工作中不放權給你,讓你工作開展困難重重,你受不了自己走了。
工人們把它們養肥了!把技術科研搞上去了,一切都機械化了,智慧化了。就不在需要工人了,工人們像是在自掘墳墓!
市場經濟的核心就是“減員增效”、“末位淘汰”。私有制社會,蛋糕做大之後,蛋糕師傅肯定會餓死!因為蛋糕是屬於資本家,不是屬於勞動者的。
2020-01-09 08:31:15
阿楨
為什麼全世界都在“印度化”? 2020-04-11 新浪網

這段時間體會新冠肺炎最深的是,一個一個呼吸道傳染病,還不是印度,而是西方那種反智程度。“印度化”最早是給美國專用的,後來發現這個幸福溫暖的大家庭成員越來越多。有如下特點:
1、上、下層生殖隔離,互相不通婚,類似有種姓制度。
2、國內有2%的世界級精英,10%的正常人,剩下的是糊塗蛋;大家住在一起,但互相沒義務。
3、少量上層精英,接受精英教育;其他大部分下層人,接受隨機教育,自生自滅,自由發展。
4、整個國家宗教氛圍濃厚,老百姓都有種“認命”的美德;越底層越反智,連基本的科學常識都不接受。
6、政府內部各自為政,也就是大家說的,“散裝的”。
  如果對歷史比較熟,大家估計已經看出來了,從古到今,包括古羅馬、拜占庭、奧斯曼、大英、大唐、大明和大清,這些帝國和朝代後期都這造型,大家都“印度化”了。國家發展一兩百年,都會形成這種效果。
  幾乎所有的大國崩潰,都是財政的崩潰。
按理說經濟規模變大,政府稅收變多才對,但詭異就在這裡,大部分國家到了後來經濟發達了,用錢的地方多了,稅收反而不夠了。國家GDP翻了好幾番,但政府卻越來越沒錢,債臺高築。沒錢就啥事都幹不了,國家後期財政都陷入了困境,社會秩序開始解體。
  一開始稅基很大,家家戶戶都納稅,國家花錢的地方也不是太多,咬咬牙就過去了。但隨著時間流淌,政府要支出的費用越來越大。比如社會上老人越來越多,政府得養著;巨大的基礎設施到後來維護成本也越來越高,公務員也越來越多。變成強國後,不可避免又要到處去打仗維護商道。
2020-04-12 10:52:28
阿楨
政府是人組成的。國家越往前發展,各種利益集團的人開始進入政府擔任高官,他們會積極推動有利於他們自己的稅收政策,什麼工商集團、土地集團和軍工集團等等,到最後都在減稅,減來減去,稅收由工薪階層來承擔。而富人卻有的是辦法避稅,請律師找漏洞,實在不行就去避稅天堂躲著。
  所以吧,所有王朝後期的共同徵兆:國家花錢越來越厲害,真有錢的大戶不納稅,稅收基本壓在中產階級身上。

你看美國新聞,各州州長都在找特朗普要物資,可特朗普也沒有餘糧。大家互相扯皮,在推特上互相罵,在新聞發佈會上罵。
你發現了吧:如果國家財政不行,很快就會出現“印度化”的跡象。政府相互扯皮不作為,老百姓也跟著越來越糊塗。
  老百姓變糊塗這事也不難理解。比如上層老百姓有錢,所以搞精英教育,孩子上名校的概率大幅提升。下層沒錢,按理說國家得給搞義務教育。但政府也沒錢,只好湊合著教育。教師工資也上不去,地位也不太高,積極性不太強,這就演變成了美國公立學校的“快樂教育”,——畢竟我教不會你東西,還不能讓你快快樂樂當廢物?
比如今天推特上,一幫歐美和印度線民(推特上到處都是印度人)在熱烈探討這麼幾個問題:
推廣5G導致呼吸衰竭;病毒是比爾•蓋茨散播的;…
說實話,每次登陸推特都被那幫反智玩意氣得肝疼。中國的義務教育比較過硬,儘管我國蠢人也不少,不過很多基本觀念是能達成共識的,比如進化論、基本世界史常識、基本數學幾何素養,再比如“疫苗應儘快研究”、“對付病毒就該隔離”等等常識還是有的。歐美基本沒啥東西能形成共識,除了大家都不太喜歡中國。
政府沒錢,公共設施也修不下去。大家去了歐美經常有種感受,那邊很多東西都年久失修,主幹道經常路中間有個坑也沒人管,不過政府確實也沒錢。這次紐約州的那個州長,天天在電視上抱怨紐約州從中國買呼吸機要買破產了。
  繞不過的三百年
難道我國常說的“三百年大限”在歐美也成立?
很悲觀地講,似乎好像沒法避免。從財政角度講,無論是中國的歷朝歷代,還是西方的大帝國,發展兩百多年後,無一例外會陷入“財政陷阱”,變得入不敷出、債臺高築,最後出一大堆問題,而且都解決不了。
2020-04-12 11:03:26
阿楨
這不是我發現的,橋水和高盛都有類似研究成果。歐洲貴族可延續千年,但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昌盛三百年,包括英帝國。
這幾個問題,民主根本無法解決。西方國家都是變成強國後才民主了,不是民主後變強的,反倒有好幾個民主後變弱雞了。不是說民主不好,是說這玩意不解決問題,咱們不討論價值判斷,只討論現實和邏輯。
不過如果放在更大的視野下,眼前的困難不算啥,只要我們自己不故意踩坑,比如通過放羊教育主動降低國民素質,再比如國家經濟脫實向虛轉向金融業,我相信中國國運還能持續下去。
https://k.sina.com.cn/article_6375389090_17c00b7a201900qghu.html
  相關新聞
04-11印度新冠肺炎確診病例達7447人
印度真的百毒不侵嗎?印度最大貧民窟現感染者!2平方公里住著100萬人️
  回應
一個月以後,印度是現在的美國.
對,現在他不爆發是因為先前和美國一樣不檢測
美03-26確診82040超中81782(回應:超級大國應有的表現,老大感染數也須第一. 其實早超了,以前是沒力檢,超中也只檢測30多萬次,如像中國1700萬次不知是多少倍.) 紐約一州04-09確診16萬例超美(46萬例)外所有國家,紐約市死亡過多 無人島改建千人塚畫面曝光. 美新冠04-11確診破52萬死亡破2萬,美媒:不包括家中死亡被低估. 各國死亡率差異為何這麼大:定義不同(鑒定標凖和檢測的人數不同)年齡因素/病毒變異/…
2020-04-12 11:06:24
阿楨
俄媒:“中美國”概念正在走向終結

  俄羅斯《星火》週刊2020-05-27文章稱,在西方國家反全球化情緒加劇的背景下,作為全球化具體體現的“中美國”概念正在走向終結。內容摘編如下:
  英國歷史學家尼爾•弗格森曾創造了一個新詞——“中美國”。這是指美國和中國經濟利益緊密交織、互利雙贏的現象。中國的儲蓄和產能加上美國的超級消費能力和發行世界儲備貨幣帶來的資金供給能力,形成牢不可破的共生關係。
  本世紀第一與第二個十年相交之際成為美中關係的轉捩點。在特朗普上臺前幾年,兩國關係已經開始質變。
  頗具象徵意義的是,疫情給過去的全球化畫上了句號,各地的封閉隔離讓相互聯繫的世界實實在在地分開了。疫情是只有孤立才能克服的災難。所以,早已出現、表現為多種形式的保護主義趨勢成為確保身體安全的必要手段。
  新冠病毒大流行將特朗普打算展現給民眾的一系列王牌都“泡湯”了,經濟成就被災難抵消。現在,(對特朗普而言)當務之急似乎不是降低對抗程度,而是將其激化到極限,把一切歸咎於中國。
  在“中美國”結構的鼎盛時期(20世紀末至21世紀初),它提供了相對較高的福祉(不僅為其參與者),並為維護和平做出了貢獻,因為兩大強國的客觀矛盾淹沒在它們互惠互利的商業活動之中。“中美國”曾經可能是“歷史終結論”的最佳例證:兩個競爭對手將角逐昇華為共同獲取商業利益。然而,正如預期的那樣,歷史“回歸了”,結束了這種共生現象。
2020-05-29 09:26:31
阿楨
北大教授張頤武:西方大規模示威中,Z世代的複雜角色 2020-06-18 環球時報

最近,不少西方媒體關注到在這次由美國黑人喬治•佛洛德之死所激發的西方國家持續示威中,“Z世代”所發揮的影響力。所謂“Z世代”,也類似中國常說的“95後”,他們有幾個特點相當重要:
  第一,他們是“網生代”,對基於移動互聯網的手機文化熟悉並善於運用,在此基礎上形成其文化。而這種文化常常是“部落化”的。
  第二,出生在西方經濟發展較為順暢的“冷戰後”階段,是在相對普遍富裕時代成長的,也更重視自我的感受和體驗。
  第三,工作生活更重視所謂的“靈活性”和個性,做各種選擇都會更注重自我的滿足。
近些年來,西方貧富差距加大,經濟活動和社會生活在疫情下的停止或靜止,讓他們在生活上最先受到影響和損害。
  年輕人對於社會不公的感受,更容易形成更激進社會行為。而Z世代的“網生代”特性,使得他們更傾向於通過社交媒體來獲得資訊,由於遮罩和消除了和不同看法的人相互討論,也更容易形成“極化”的形態。
  很多網路上的社交媒體其實是高度“部落化”的,和所謂的“外人”,包括家中長輩等都沒有相容性。
  同時,這些行動由於其具有青少年的衝動性特點,而缺少自製力,更容易出現暴力和逾越界限的活動。年輕人的精力旺盛,在社會停擺的狀態下他們也沒有其他的更多事情。這更能夠令他們延續其街頭行動。
  這些年輕人觀念也相對簡單,由於其激進,往往會做非此即彼的二元選擇。他們有難言的憤怒和不滿,但沒有更明確的目標和具體的策略。他們往往有即興的、發洩式的表現,最終會形成什麼樣的發展卻極不清晰。
2020-06-18 07:48:30
阿楨
大學畢業生最新起薪曝光 網友一看噓爆回這句 2020/07/12 中時

台灣近年來大學畢業的起薪有微幅調漲,近期勞動部發布的調查顯示,2019年大學畢業平均起薪有29K,對此,有網友在PTT上分享這項數據,卻意外引起熱烈討論,不少網友都狂噓,「現在拿29000大概跟以前拿24000差不多」、「29k 在台北差不多是吃土」。
但似乎南部數字更慘,「那我怎麼看到中南部一堆比這個低的..?」。
  回應
歡喜選甘願受,呵~南部薪水低那是台灣價值~
加入民進黨,前途無限,也可吃人夠夠。
趕羚羊!綠共的數據能信?

年輕人沒有最苦 只有更苦 2020/07/12 中時社論

全球新冠疫情更惡化,今年全球經濟將衰退3到5%,各界已有共識,今年是上世紀30年代大蕭條後經濟表現最差的一年,情況比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還差。不少國家的股市卻展現強勢上漲格局,台股上周站上30年來新高。
金融海嘯後,全球主要央行將利率降至零到負利率之外,也大推特推所謂的QE(量化寬鬆),其思維是支持股市就能保有財富效果,讓企業繼續運作,最後對經濟及一般民眾(就業者)都會有好處。
全球經濟表現最好、被稱為「黃金年代」,是在上世紀戰後到70年代,當時各國所得差距較小、經濟成長較高。但80年代後,美國雷根與英國柴契爾夫人上台,自由化與鬆綁成為流行名詞。雷根把個人最高稅率從70%降到28%,英國幾乎所有公營事業都走上私有化、民營化。
這一套「新自由主義」經濟政策,認為富人受惠後會增加投資與消費,讓窮人也受惠終而全體民眾都能獲利,也有人稱此為「滴漏式經濟」(或下滲經濟),經過30多年試驗,這套經濟政策已出現所得差距嚴重擴大的後遺症,川普上台後又推動大減稅,疫情也讓政府負債大增,未來所得差距必更惡化。
台灣的所得差距如根據官方公布的五等分法比較,最高級跟與最低級距的差距大致在6倍多,已較早年的4、5倍惡化。若就財政部財稅中心資料,最高所得的5%對比於最低所得5%的倍數,1998年時只有32倍,2013年已飆到99倍。
疫情時代經濟,政府負債加重、所得差距拉大、年輕人陷低薪困境,蔡政府若應揚棄新自由主義的思維與政策,讓高所得者繳更多稅,同時壓制可能再上揚的房價。
2020-07-13 09:05:43
阿楨
智先生:全世界的蛋糕已經不夠分了 2020-07-29

這個世界,原本已經被設計好了。
自二戰後,美國通過霸權主導全球貿易,負責印錢和探索前沿科技;
西歐各國雖然實力大損,但底子還在,負責生產高精尖的機械儀器車床;
日韓負責半導體、汽車等重工業;
四小龍和四小虎,主要承接勞動密集型產業;
南美是美國的後花園,淪為產品傾銷地;
加拿大提供能源,墨西哥提供毒品和偷渡勞工;
中東出口石油,澳洲出口礦石,非洲出口原料;
至於印度……提供IT民工。
蘇聯倒下後,更是騰出一片紅色市場,這些東歐國家都進入資本主義陣營,俄羅斯也淪為「資源輸出大國」。
美國下的其中一步重棋,是讓中國加入WTO,負責出口初級工業產品,同時承接高污染的勞動密集型企業。
  就這樣,大家各司其職,負責自己的產業鏈,分工明確。
全球經濟得以大幅增長,各國商品自由流通,歐美資本家獲得大量利潤,老百姓也享受廉價商品,發展中國家引進資金技術後,跟著蓬勃發展,美式文化在全球流行。
全世界看上去都能得利,一片繁華。
  但事實上,並沒有這麼美好。
過去幾十年來,福布斯榜上的資產增幅驚人,而全世界的貧富差距卻越來越大,最底層的人民生活水準,甚至在倒退。
2019年有近6.9億人遭受饑餓,與2018年相比增加一千萬,與五年前相比增加六千萬,數字一直緩慢上升。由於疫情原因,到2020年底,這個數字會新增超過1.3億人。
放眼望去,全球饑餓人口逐步增多,戰亂、饑荒、瘟疫頻繁發生……全球化並沒有變得「更美好」。
  所以問題出在了哪裡?
出在了,我們過去的全球化,它不是真正意義上平等的全球化,是一切圍繞著歐美運轉的偽全球化。
它的最終使命,不是提高窮人的生活品質,不是為了第三世界,不是為了發展中國家,更不是為了縮小全球貧富差距。
它只服務于最頂端資本家的擴張需要,服務於世界規則的制定者。
而這個全球化過程,它所誕生的一切科技成果,都只是附屬產生的福利。
就像我們所使用的電腦、導航和互聯網,最早其實是服務於軍事的。
在這種被設計好的全球化下,資本能在全世界暢通無阻,只要掌握了產業鏈命脈,就能用一架波音747飛機,換來中國生產的一億條牛仔褲。
至於環境污染、血汗工廠或者通貨膨脹等代價,最終由發展中國家承受。
過去幾十年來,這種金字塔運作模式,一直都很順利。
也是美國人的山巔之夢。
  貳
許多眼紅老美的國家,總想挑戰一下霸權,最後都被打趴了。
2020-08-02 08:10:24
阿楨
80年代的日本,在全球輸出日本產品,勢如破竹,將美國貨打得毫無還手之力。
後來,一份《廣場協議》,一項六萬億新政策,讓日本在自我膨脹中走向衰落,至今沒緩過神來。
拉美國家,也曾以為自己一隻腳邁入發達國家的門檻,其實連敲門磚都摸不著,就陷入了「中等收入陷阱」。
四小虎四小龍,相繼淪陷在亞洲金融危機裡,韓國的許多命脈企業更是被肢解收購。
中東的一些石油國家總在唱反調,最終嘗到了美國的鐵拳滋味。
  美國一直都很強勢,但它的全球化地位,仍然遭到許多挑釁。
比如歐洲。當歐元正式誕生那一天起,就意味著27萬億美元市場的歐盟區,從此不再用美元結算,相當於切走全球三分之一美元市場。
緊接著,美國又陷入戰爭泥潭,還得分出心思遏制俄羅斯,再加上自身的經濟危機,完全將中國忽視了。
等美國回過神來時,中國體量已經位居第二,人民幣正走向國際化,要從美國手裡硬搶下一塊蛋糕。
對美國來說,這種感覺很糟糕。
歐美國家再怎麼鬧內訌,好歹還是五眼聯盟,都是盎格魯-撒克遜人,根本利益算是一致。
中國不甘心一直處於產業鏈底端,在低調了十幾年後,擁有最全的工業體系和最大市場,一路往上蠶食國際產業鏈,甚至要踏進高端製造業。
以它的經濟體量,一旦完全運轉起來,美國也很難阻擋。
  三
全世界的發達國家,都在不同程度上陷入內噬。
最直接衝擊是就業。
七八十年代,西方國家開始「金融立國」,將低端密集型產業轉移到發展中國家,因為金融業非常賺錢,比埋頭苦幹做實業好多了。
但金融的就業率是最低的,崗位嚴重不足,這也是美國大規模失業的原因。
所以美國百姓都在抱怨全球化搶走了他們的工作機會。
產業大批量轉移,政府收的稅自然變少,只能靠發債來維持日子,而越發債,就越依賴金融手段,陷入閉環。
歐洲一眾國家同樣如此,把低端產業轉移後,開始強調社會福利,要利用稅收來實現社會的和諧公正(穩住失業人群)。
從此,歐洲實行高福利政策,從搖籃到墳墓,全部包辦。
  只是羊毛出在羊身上,高福利依託于高稅收,這一筆龐大的財政支出,誰來出?
富豪階層有多種方式合法避稅,而底層懶人不願意工作,依然能享受各種失業福利,那最終交稅重擔,就壓在了中下層民眾的肩上。
又因為懶人多,企業的勞動成本高昂,只能將企業搬出去,造成更多失業。
法國總統馬克龍想試著改革,解決積弊已久的福利問題,卻引發黃馬甲運動。
2020-08-02 08:25:55
阿楨
另一方面,發達國家都在吸引移民,引入廉價勞力,擠壓了本地人的生存空間,對社會治安造成衝擊,引發恐外情緒。
  各種衝突、內卷,全世界的蛋糕已經不夠分了。
以前,最直接的分蛋糕方式,是發動戰爭,簡單粗暴。
兩次世界大戰,軍工產業消化了全球大量產能,而戰爭所摧毀的地區,百廢待興,又變成一個新的需求很旺盛的市場。
但當下的戰爭,並不好控制尺度,很容易變成核對抗。
既然無法對外侵略,又要緩解國內失業群眾的憤怒,只能將內部矛盾轉向外部。
對美國來說,中國就是一個標準的背鍋物件。
美國的另一個措施是,逆全球化,也就是特朗普提出的「美國優先」,讓製造業回流,擺脫對中國的依賴。
比如日美宣佈,鼓勵本國企業撤出中國,就有補貼……
  那逆中國化,能否實現?
只能說很難,主要還是成本問題。
西方國家對中國產業的依附程度非常高,因為我們是所有工業門類最齊全的國家,任何零部件都做得出來,甚至形成「供應鏈網路」,效率非常高。
逐利,才是資本的本質。
如果強行回流美國,那生產出來的商品,註定沒有任何價格優勢,再怎麼壓縮成本,都打不過中國。
所以特朗普能做的,就是打貿易保護這張牌,盡可能狙擊中國的高端製造鏈,打壓華為,阻止中國企業的出海之路,比如美印封禁了TikTok等一眾國產應用。
其它國家對「逆中國化」的熱情其實並不高。英國也是拖拉許久,才禁止採購華為設備,但給了一個緩衝時間,而且延遲到2027年才拆除華為設備。
至於德國,是直接不理美國。
  談到最後,我們該如何應對。
既然美國要「逆中國化」,要拆解中國的產業鏈,遏制中國企業的出海路,那我們要做的,自然是高舉全球化大旗,堅持改革開放。
對外是一帶一路,是中非命運共同體,是歐亞大陸一體化,是推動中日韓自貿區;對內是新農村建設,是鄉村振興戰略,把產業過剩能力轉向內陸建設。
理由很簡單,中國是全球化的支持者,是世界工廠,是世界第一出口國,也是最大的受益國,在全球佈局中,中國地位仍然牢不可破。在6月,中國進出口同比增長5.1%,其中出口增長4.3%,已經連續三個月保持正增長。
  回應
 這個邏輯不對,不是我們要搶蛋糕,現代產業格局是西方全球化的結果,中國人也有發展權,這不是要搶誰的
 西方不是窮了,而是貧富分化越來越嚴重,是他們內部分配出了問題,是他們體制的問題
2020-08-02 08:37:01
阿楨
清大研究員劉皓琰:當代帝國主義是如何進行數位殖民的? 2020-08-18 觀察者網

殖民體系往往被認為是帝國主義的必要組成部分,但是在上世紀90年代後,由於民族解放運動的繁盛、國際輿論的影響、擴張成本的提升等因素,當代帝國主義很少再使用以軍國主義為主要方式的殖民政策。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帝國主義放棄了對殖民地的掠奪,而是開始將掠奪的範圍從現實領土轉向隱蔽性更強的虛擬空間。
中國企業位元組跳動旗下的TikTok之所以被白宮封殺、施壓,除了特朗普企圖借此煽動反華情緒爭取選票外,很大程度上也因為TikTok“逆流而上”,在美國社交領域攻城掠地,甚至出現趕超社交傳統巨頭Facebook、Twitter之勢,引發了美國政府的“小人之心”——擔憂美國被中國“反殖民”。
  一、數位殖民的核心方式
(一)平臺壟斷
而在平臺上,資訊流動的方式和內容都不是完全自由的。平臺決定著資訊流動的方式,資訊流動的內容也是可以被篩選的。
(二)文化輸出與資訊煽動
以文化產業為例,發達國家的大片、電視節目、遊戲、流行音樂等總會以更加炫目的特效和引人入勝的情結吸引受眾的注意力,並在其中隱含西方的行為導向和價值觀念。進入網路社會後,西方國家的意志、理念會隨著各類網路用語、網路符號的應用加速傳播。
除了保持在通訊行業、電子行業、資料庫建設等前沿資訊領域的全球引領地位外,帝國主義國家還頻繁地將觸手伸向法外之地,持續地窺探隱私、盜取資料,形成約翰•福斯特所說的“監控式資本主義”。蘋果、臉書等企業多次陷入“竊聽門”、“隱私門”,美國政府的行為甚至更加惡劣,每天收集全球各地近50億條行動電話記錄,監聽他國領導人手機,在2014年曝出“棱鏡事件”,又在2020年被爆出瑞士加密公司事件,成為名副其實的“駭客帝國”。
(三)人工智慧推薦
與傳統的宣傳、廣告、推銷等注意力競爭的方式相比,傳統方法更多的是利用產品、環境等外部客觀因素來誘導受眾的注意力,而人工智慧技術卻可以大規模、自動化地改變受眾的主觀意識。
2020-08-20 08:21:47
阿楨
二、數位殖民的雙重邏輯
(一)經濟邏輯——資本積累的強化
(二)政治邏輯——意識形態入侵
首先,網路族群的製造分化了階級力量。
其次,借助族群力量進行國際政治博弈,或是干涉他國內政。
最後,利用網路族群進行和平演變。
  三、反數位殖民手段
我國是世界上少數在數位技術上可以與帝國主義相抗衡的國家之一,在5G、區塊鏈、電子商務等方面業已突破了帝國主義的技術封鎖,生成了良好的業態。但是,在晶片、半導體、軟體設計等關鍵領域,我國也存在著顯著的短板。
為了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必須回到技術領域,增強原始創新能力,通過對平臺、資料庫、智慧演算法等一系列核心要素的構建,打破帝國主義在網路社會中的壟斷地位,搶佔網路空間,從而促進資訊的合理有序流動,解放公眾注意力,迫使帝國主義喪失製造網路族群的基礎性前提條件,粉碎其進行數位殖民的險惡企圖。
https://www.guancha.cn/liuhaoyan/2020_08_18_561904.shtml
2020-08-20 08:29:00
阿楨
英國政府下令:各地學校不得使用推翻資本主義教材

據英國《衛報》2020年09月27日報導,該國政府已經下令,要求各地各級學校在教學活動中不得使用反資本主義及宣揚資本主義社會將走向終結的教材,包括課外書籍、影視作品等作為輔助教學資料等。英國教育部將反資本主義視為“極端政治立場”,與反猶太主義、反言論自由、反民主選舉、主張種族主義、支持恐怖主義、認可非法活動等思想等同視之。
  回應
自由言論反了言論自由,這邏輯思維很紳士啊!
說好的制度自信呢?不裝了?繼續裝啊!!!
公知們怎麼洗?
自戮雙目而已,多大點事。
2020-09-29 08:48:18
阿楨
【韓】李根、金旭:東亞資本主義為何陷入困境 2020-10-16 環球時報

“東亞奇跡”發展模式不少國家最近都出現經濟增長率下降、分配條件惡化等現象,韓日都如此(楨:中?) 。如今“資本主義”模式面臨相似的困境。
  原因十分複雜,其中經濟過度“金融化”。即金融資本行業過度膨脹,淩駕於製造業行業之上,導致一些製造業企業不願把利潤所得用於擴大再生產的投資,而是將其分配給股東或熱衷於獲取公司股份主導權等,但分配條件卻進一步惡化,整個社會的經濟增長率停滯不前也就在所難免了。
  新冠疫情暴發後,不難發現這種“華爾街股東資本主義”遭受重創。美國經濟學家羅德里克曾提出“全球化的三元悖論”,即經濟全球化、國家主權完整和民主政治不可兼得。面臨全球化退潮,,減少資本過度流動、確保匯率和利率自主性,成為更多新興國家追求的政策組合。(作者分別是韓國首爾大學教授、建國大學教授)
  相關新聞
美聯儲採取了史無前例的貨幣寬鬆政策,但中國人民銀行更傾向于要商業銀行向企業和地方政府發放貸款,但2020年第二季度美國GDP下降39.6%,中國GDP第2季V型反彈11.5%不受貿易戰影響出口美國反彈,這凸顯大多數貨幣和財政政策只能解決暫時的現金流問題。
全球GDP陷入空前萎縮:印度-23.9%,英國-20.4%,西班牙-18.5%,法國-13.8%,義大利-12.4%,德國-10.1%,美國-9.5%,日本-7.8%.美國商務部09-30確認二季度實際GDP創史上最大31.4%跌幅。
2020-10-17 08:52:33
阿楨
自由主義是商人的哲學,認為衝突能帶來善果 2020-10-20 復旦中國研究院副院長範勇鵬

人和人之間的生存競爭註定是衝突的。但各大文明都希望通過消除內部衝突來實現和諧。無論是中國上古的宗法還是中古的禮教法家。各宗教文明,不管是婆羅門教、佛教還是諸亞伯拉罕宗教,也都希望通過教義消除社會內部的衝突。
  社會主義、共產主義雖然講階級衝突,但目標卻是一個大同世界。
  自由主義不同。自由主義是商人的哲學,不僅允許衝突,而且要論證衝突的合理性、道德性,甚至在本體論和認識論上就反對和諧論。
  資產階級起初並不掌握政治和軍事權力,在教權和貴族的籠罩下,它只能通過經濟手段來鬥爭。所以它強調自由競爭、自由契約和商法-民法規則。後來它俘獲了國家,手裡有了權杖和槍炮,就用來保障它在世界上進行競爭。等它進一步強大,就甩掉國家,躲在政府背後監管著靠法律和契約運行的社會。
  經濟上,自由主義聲稱自由競爭會改善人類總體福利,從亞當•斯密到福利國家理論,雖然在干預問題上有不同立場,但都屬此論。
  國際上,聲稱自由競爭和全球化最終會提升各民族福利。
  政治上,主張政治多元主義,聲稱各種社會利益自由衝突博弈,最後會導向公正的結果。
  法律上,主張法治,所有矛盾都可通過訴訟來解決。
  文化上,主張各種觀點、信仰、身份自由競爭。
  這些聽起來都挺有迷惑性的,中國的社會科學幾十年來大多淪為這些觀念的傳播和再生產機制。但是只要到真實的世界中看一眼,所有的這些自由主義原則,無一例外地有利於強者,有利於生產資料和財富的所有者。
  針對今天網路上的輿論狀況:看似每個人都獲得了表達的自由,實際爭論的目的是為了達成共識、實現改進,還是僅僅為了表達情緒,陣營劃線,黨同伐異,為撕而撕?
  回應
 所以,古代中國不會自動發展到資本主義,中國的工業化會用另一種不同的方式來完成,亞細亞生產方式...五段論在中國是不成立的。
 中國本來就要資本主義萌芽,沒有衝破封建主義而已。
 即使中國有資本主義的萌芽,也不會發展到資本主義制度,這是由中國文明所制約的。
2020-10-22 10:54:55
阿楨
羅賓漢“劫窮濟富”遭差評潮,穀歌又來“熱心幫忙”2021-01-30 觀察者網

近期的美股市場,散戶大軍和華爾街大機構之間展開多空對決:美股散戶抱團,以報08年金融危機之仇為名義,向對沖基金為首的機構大戶發起挑戰。而就當散戶佔據上風之際,一款名為“羅賓漢”(Robinhood)的券商平臺App,則突然拔網線,限制散戶交易遊戲驛站等股票。對此,美國的監管機構和司法部門相繼出手。
  羅賓漢遭到散戶“報復”,穀歌“拔刀相助”?
谷歌已經刪除了近10萬條負面評論,以挽救羅賓漢這款軟體的急劇下滑的評價。
  回應
每個朝代末期精英階層都會內鬥至不可調和最終分裂,和底層平民結合形成新的力量,經過鬥爭淘汰最後建立新的政權。然後若干年後這個週期再次迴圈起來。
這只是中國的概念。中國早早豎立了民本思想,精英把民心作為自己的權利來源,如果統治集團喪失民心了,精英就想著借助民心奪權了。而歐洲是君權神授,精英是一個整體,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沒有精英參與,農民起義是註定不會成功的。
所以特朗普錯在支持美國人民,而不是支持美國財團。
  相關新聞
馬克龍呼籲嚴管社交媒體:美國國會騷亂該管了
農民抗議活動爆發衝突,印度政府通知“斷網”
  回應
公知出來幫民主自由洗地啊。
2021-01-31 09:06:46
阿楨
花旗宣布退出台灣消費金融市場!為何外資銀行頻頻撤台? 2021-04-16 經濟日報

花旗銀行是台最大外商銀行,來台超過50年,擁有45家分行,信用卡用戶286萬張卡,是台第六大發卡行。2012年以來,就有瑞士信貸銀行、南非標準銀行、加拿大豐業銀行、英國巴克萊銀行四家外銀撤台。外銀頻頻撤台原因,外界分析包括台灣的銀行業過度競爭、利差低、台灣法規限制嚴格、中小企業陸續出走等。台灣有37家銀行,金融市場過度擁擠。加上數位浪潮衝擊下,實體分行降到3403家九年低點。

花旗退出台灣消金市場 專家:恐有更多外銀跟進 2021/04/16 中時

全球金融業者面臨數位時代來臨,長期維持低利率的情況,都在尋求新的獲利和轉型,花旗銀行所做的調整其實並不令人意外。花旗關閉台灣、大陸、澳洲、巴林、印度、印尼、韓國、馬來西亞、菲律賓、波蘭、俄羅斯、泰國、越南等13個據點的消金業務,內容包括一般個人信用卡、儲蓄、信貸及房貸等服務。

飯圈借貸追星、網貸機構奇葩行銷流行 銀保監:警惕網路平臺誘導過度借貸

近段時間,個別飯圈女孩靠借錢來追星的新聞頻入大眾眼簾,而一些網路平臺是否存在誘導年輕人過度提前消費引起社會關注。針對這些現象,2020-12-29,銀保監會消費者權益保護局發文提示警惕網路平臺誘導過度借貸。
  回應
習雖能對馬雲「殺猴警雞」但損人不利己,傳統公銀仍不敵數位私銀,小額貸款求助無門、地下錢莊暴力討債之野雞仍秘行。
https://mypaper.pchome.com.tw/souj1/post/1380555972
2021-04-18 08:43:33
阿楨
「對不起,本公司沒錢了!」這17家保險公司搖搖欲墜 2023-02-06 聯合新聞網

保險公司協會每年都會藉助所謂的償債比率來檢查壽險公司的穩定性。償債比率低於100,就是德國聯邦金融監管局(BaFin)該進場時候。以下是2019年償債比率跌100點的保險公司:
• HDI人壽保險(HDI Leben,96%)。
• 胡克—科堡人壽保險(HuK Coburg Leben,94%)。
• ERGO人壽保險(ERGO Leben,80%)。
• 康科迪亞人壽保險(Concordia,80%)。
• 慕尼克協會生活(Münchener Verein Leben,80%)。
• 卡爾斯魯厄人壽保險(Karlsruher Leben,78%)。
• 新人壽保險(Neue Leben Lebensversicherung,73%)。
• 德貝卡人壽保險(Debeka Leben,68%)。
• 巴伐利亞公務員人壽保險(Bayerische Beamten Leben,62%)。
• 奧爾登堡公共人壽保險(Öffentliche Lebensversicherung Oldenburg,58%)。
• 法蘭克福人壽保險(Frankfurter Leben,42%)。
• VRK(33%)。
• PB 人壽保險(PB Lebensversicherung,31%)。
• 國家生活援助(Landeslebenshilfe,21%)。
• 萊茵人壽保險(RheinLand Lebensversicherung,19%)。
• 南德人壽保險(Süddeutsche Lebensversicherung,9%)。
(本文出自《史上最大投資機會》,作者:馬克‧弗利德里希)

保險公司破產 - MBA智庫百科
主要原因
放鬆保險控制:美國數家保險公司,包括 Integrity Insurance的破產。
缺乏良好的監管制度:比如,Transit Casualty所聘請的總代理,它在開曼群島同時經營一家不受監管的再保險公司。監管制度的變化也會引發破產,澳大利亞最近的立法已導致10家綜合保險公司停業。
忽視風險控制:倫敦市場的LMX螺旋上升表明,當保險風險不斷地在同一市場中的少數保險公司中再保險時,後果會如何。
過度依賴再保險:以英國二十大汽車保險公司Drake Insurance為例,因保費過低和缺乏再保險於2000年破產。
無法預料的索賠:美國世貿中心受襲事件是一個例子。石棉官司的索賠已迫使許多保險公司破產。
2023-02-07 08:43:23
阿楨
我國財政供養人數已經超8000萬,每年供養費用占全國財政百分之四十多,震驚!2023-02-02

2022年全國公務員710萬,算上參公、黨群、工會婦聯等1300萬,事業編制3100萬,再加離退休,已破8000萬;2021年GDP是114萬億元,稅收占GDP的15.1%,全國規模以上企業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為88115元。基於此可算出:財政供養7.04萬億,稅收的40%!
  回應
本人就是事業單位在編人員,事業單位分好多種,也並不是全部由財政供養。
不知道是不懂,還是再帶節奏,事業編制裡最主要包括醫生和老師,臨時人員,醫院基本是自收自支,教育系統學費也有一筆收入,臨時人員就是輔警還有沒編制員工,剩下就是軍隊,離退休早都歸到社保局。我們的財政供養比美國低多了,還占財政收入40%,別煽動情緒,還精簡,你是想減老師還是減醫生,或者減軍隊,還是公務員,這四大塊人員都不夠,都在最低值,不然也不會在用那麼多臨時工,你去看看中國財富500強,收入年年增長,員工比例反而在下降,錢被誰掙了?你這是想革命革錯地方了。
“供養”這個詞就很容易帶歪節奏!好像都是吃白飯的不創造社會價值的。

共同富裕時代,中國該如何徵稅?2023-02-09 翟東升
…..
一個現代化的國家,必然是一個大政府、高稅率的國家。輕徭薄賦是農業社會裡的農民知識份子對美好生活的樸素想像,但是在實踐中反而容易導致秩序崩塌和財富毀滅。從世界現代化的歷史趨勢看,大政府的國債,都是善而不是惡(楨:? )

中國可以推行“全民免費醫療”了 202-07-20
  回應
看看全世界搞免費醫療的效果,那再提免費醫療的人,不是壞就是蠢!
應推行衣食住行全民免費
你每個月繳納3000-5000,即可免費衣食住行

2021年全球經濟負債破300萬億美元,美國欠了30萬億,排名世界第一,中國有多少?

2020年時全球債務就已達到293萬億美元,債務占GDP比重為360%。從《全球債務監測》來看,發達國家的負債率遠高於發展中國家,其中日本、希臘、義大利、葡萄牙、美國等負債率為全球前五。
日本2021年負債12.69萬億美元,占GDP的256.9%,自90年代泡沫後,政府只好舉債,但收穫不高。美國負債破30萬億,占GDP的130%。中國負債8.4萬億,占GDP的47%,外匯儲備達3.25萬億,這意味家底厚實,整體抗風險性很強。
  相關新聞資料
各國國債列表- 維基百科
全球經濟數據總覽 https://www.stockq.org/economy/
2023-02-10 07:42:09
阿楨
世界不再是平的:日本的「亞洲金融模式」能幫政治經濟保平安? 彼得.澤汗(Peter Zeihan)

內容簡介:全球化與自由貿易,背後來自美國於二戰後建立並維持的世界秩序。然而,如果美國不願、也不能維繫全球供應鏈,我們將見證世界各地的從生產到貿易,從消費到投資的大幅滑落。全球化將崩解為碎片,變成區域化、國家化或小型化。那麼,什麼樣的國家、什麼樣的經濟體能在這失序中的世界繼續存活下去?本書清晰闡明,並不是中國。
戰爭結束後有一群新玩家開始仿效日本的作法。南韓、台灣、新加坡和香港都曾經是日本的保護國,並受到最多的日本文化影響。這種影響延伸到日本對金融的看法,即金融對達成政治和國家目標與對達成經濟目標一樣重要。
日本的金融模式目的不在於達成經濟穩定,而是為了確保政治穩定。
這四個國家和地區善用這些信念,藉助來自西方(和日本)的大量資金,以飛快的速度在發展、工業化和都市化的過程突飛猛進。在一九五○年代和一九六○年代,它們憑著向外國大量舉債和投資於徹底改造體系的每個層面,而達到此一成就。德國人花了超過一世紀的工業化過程—而且德國人向來以能快速建立和改革著稱—台灣人、新加坡人和香港人花了不到三十年。南韓人更是只花不到二十年。
有三個重要的助力:
第一,美國人漸漸地把自己的工業外包給這些亞洲國家。
第二,外國的需求殷切且穩定。
第三,除了操縱數字外,亞洲人利用一連串法律和文化阻礙以限制外國人進入他們的金融市場。
這四個國家(加上南韓、日本和台灣)做的許多拙劣的資本分配決策,在一九九七—九八年的亞洲金融危機算總帳時一一爆開來。
亞洲金融模式最大的擁護者當然是中國。中國人並沒有以任何全新的方式應用這個模式,而是把這個模式帶到幾乎從每個標準看都很荒謬的極端程度。
  回應
這本書送我都不看!整篇文章看完沒討論邪惡軸心-美國是罪魁禍首? 美國債務上調81次,打破幣值跟黃金掛勾,用美元多次收割世界,結果被中國打臉!
2023-08-15 08:31:18
阿楨
英特爾的崩塌,說明了美國製造業的困境,波音多了個伴 陳經

1.2024-08-22,英特爾單日下跌26%,創了1982年來的跌幅紀錄。英特爾的晶片還是PC機最常用的,季報居然虧損了,要裁員1.5萬人!怎麼回事?
2. 擊垮英特爾的,就是美國製造業的大毛病:成本過高,人素質低下。英特爾員工13萬人,年營收約540億美元。英偉達才2萬人,年營收要衝擊千億美元了。
3. 區別在於,美國晶片公司一般擅長設計,但英特爾相反,幹的是晶片工廠製造業,必須有相當的知識水準才能幹活,人工成本不會低。
4. 同樣賣CPU的AMD,市值已經是英特爾2倍多,只有26000員工。它就聰明地用Fabless模式,只設計不生產。英特爾是自己設計加生產的IDM模式。AMD年營收220多億美元,但是人少多了,利潤就還行。給台積電代工費沒問題。
5. 英特爾新CEO就想辦法,把晶片製造部門拆分出去變成代工廠,剩下的就是fabless部門。
6. 美國製造業壞典型,原來是波音,現再加英特爾。都找了不少印度人,但是印度高管和員工幹製造業不太行,東亞人厲害。
7. 晶片製造業,需要很多耐心細心又能學習的人,長時間加班維持很複雜的產線正常運營,還夜班,上班時手機上交。美國白人肯定不願意幹,但是又得幹,就找些低學歷的人來,逐漸就不行了。CPU生產的晶圓,良率不行成本立刻高上去了,代工部門虧損不奇怪。
  回應
美國包括西方製造業大企業衰敗的通因是, 1、管理層金融化。2、一切為了股市表現。包括提高產品毛利率,砍掉不掙錢的部門,減少研發經費,製造外包,服務外包(印度call center)。最後核心競爭力所剩無幾。3、政治正確橫行。往公司要害部門塞lgbt,塞印度拉美非洲裔,印度人很能幹的。但是好大喜功,口頭比實際能幹。4、本土人才匱乏。全靠其他人種來讀理工科,外國的留學生總有一大半是要走的。留下的又有幾個是和美國人一條心的?
2024-08-04 16:04:25
阿楨
適得其反?美對陸出口管制 相關美企市值蒸發「1300億美元」 2024/08/05 中時

據觀察者網報導,紐約聯儲日前發布《地緣政治風險與脫鈎:來自美國出口管制的證據》報告指出,從2010年到2022年,受到安全局BIS管制被禁止向電信、運輸、電子設備領域外國企業出口特定商品和服務的美國供應商數量不斷增加。
這些原本旨在「保護」美國企業的出口管制措施,反而對美國企業造成了負面影響,包括供應鏈中斷、運營成本上升和市場競爭力下降等,據估算,令相關企業損失市值高達1300億美元。由於無法迅速找到替代客戶,相關美國企業收入平均下降8.6%,息稅前利潤平均下滑25%,僱員總數下降了7.1%。
中國企業卻通過尋找新供應商、加強自身研發等,不僅幫助中國企業降低了對美國技術的依賴,也增強了其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力。
拜登政府預計將於8月修訂「外國直接產品規則」,調低決定外國產品受到美國管制的美國成分含量下限,彌補漏洞。不過,拜登政府的處境很尷尬:一方面,美國半導體公司持反對態度,認為當前對華貿易政策適得其反,損害了美企自身利益;同時,此時距11月美國大選僅剩幾個月,美國盟友們認為不必改變政策。這恰恰表明,美國聯合盟友組建「對華晶片統一戰線」的努力失敗了。
  相關新聞
川普or賀錦麗當選?CNBC:台灣都壓力山大
台股狂跌1800點 新台幣因3關鍵強升逾1.5角 2024/08/05 工商
美國非農就業數據引爆殺機,加上資金大量流出科技股,美股及美元同步重挫下,連累亞股5日也出現恐慌性殺盤,不過,隨避險情緒升溫,日圓續揚帶動,加上反應美元下跌,主要亞幣集體走揚,新台幣兌美元32.665元,勁揚1.52角,股匯表現不同調。
台股崩跌1807點 失守2萬跌點與跌幅皆創歷年新高
經長喊全球股災「大家要準備」 證交所信心喊話:國內基本面穩定 (回應:塔綠班垃圾政府)
英特爾2024-08-02下跌26%,創了1982年來的跌幅紀錄,說明了美國製造業的困境
全球股災日韓股市熔斷台指期跌停台積電跌9.75%
郭正亮:內行早知道台積電變日積電 !未來會越來越嚴峻 美國知道台灣能榨的價值不多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MQhYj9vPvA
5日全球股市慘跌 道瓊洩逾千點 科技股首當其衝 AI霸主輝達重挫逾14% 台積電ADR挫逾4%
2024-08-06 07:11:55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