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車暫借問》異於鍾才女/劉俗導之成見,重看深感:劉導聚焦古典版悶騷男與直爽女之情戲,優於鍾女現代版紅樓夢之鬆散情節(可删大半欠魅力之文字)。(詳參【圖博館】:《小說改編與影視編劇》 《語言與影像的魅力》)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bIo4vLEmFg
停車暫借問
作者:鍾曉陽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08年10月09日
內容簡介
《停車暫借問》出版於1981年,這部以中國東北為背景的長篇愛情小說,如今已成為現代小說經典,這本書讓當年剛18歲的鍾曉陽躋身才女作家之列,名揚港台,小說從四十年代寫到六十年代,從東北寫到香港,以三部曲<妾住長城外>、<停車暫借問>、<卻遺枕函淚>敘述了趙寧靜一生的愛情。這部傳奇浪漫的小說當年一出,港台驚豔,都讚鍾曉陽是張愛玲的繼承者,評論家王德威更點出鍾曉陽是「今之古人」,用現代小說形式包裝中國古典詩詞情思,描繪流離的哀傷,宛如時代版紅樓夢。
新版《停車暫借問》增添了兩萬字的作者言,受母親影響很深的鍾曉陽說這部小說當初的原型就是母親老家瀋陽。此番改版她特別加寫母親的東北,為全書時代作補充,「那個東北和我小說?面的不一樣,小說?是我媽媽生活的年代,已根本消失了。」
【故事簡介】
一九四○年代,二次世界大戰即將落幕,習醫的日本青年吉田千重,在仍是滿州國的瀋陽,遇見了當地的大戶千金趙寧靜。這段敵國情緣不見容於民族仇恨昂揚的社會,但年輕愛侶的勇敢,讓異族之戀有如北國燦爛飛舞的盛雪,鮮烈綻放。
趙寧靜的傳奇,就在這個大時代的浪潮中次第展開。
戰後東北依舊動盪不安,與日本戀人生死訣別後的趙寧靜,無意間與遠房表哥林爽然相逢,在這片亂世中,兩人營造出一段苟安的青春花樣時光;卻也不得不在時代的動亂中,接受重重考驗,見證了年輕愛情堅韌無比、同時又也脆弱無比的本質。從東北雪鄉到南國香港,這段情緣纏綿數十年,儘管註定要走入滄桑,卻也註定是今生最愛的永遠……
作者簡介
鍾曉陽 一九六二年生於廣州,旋即隨父母移居香港。美國安雅堡(Ann Arbor)密西根大學畢業,主修電影與電視欣賞。
十八歲完成處女作《停車暫借問》,轟動港台。著有小說集《流年》、《愛妻》、《哀歌》、《燃燒之後》,長篇小說《遺恨傳奇》,散文集《細說》、《春在綠蕪中》,詩集《槁木死灰集》。
創作歌詞有〈最愛〉李宗盛作曲,潘越雲及張艾嘉演唱、電影《阿飛正傳》主題曲〈是樣的〉由梅艷芳主唱。
現居香港。
名人推薦
◆曉陽的才情之高和出手之大氣魄,真叫人驚心和佩服。對於曉陽的才華,我只能說是如星粲空,如月炫宵,如日麗天,是說真的!--作家,朱天心。
◆鍾曉陽是「今之古人」,能用現代小說的形式包裝中國古典詩詞歌曲的情思,其中尤其擅長描繪流離的哀傷。相較於決定台灣文學史發展的張愛玲的精警敘事觀點,鍾曉陽的敘事手法明白突顯感傷的情愫;張愛玲所寫的人物都是庸俗的人物,只為得「以庸俗反當代」,然而鍾曉陽卻是落實描寫普通人物在普通生活中的悸動。--評論家,王德威。
◆我覺得用文字從來沒有用到那種把情和境界寫得栩栩如生,如到了瀋陽、到了撫順的那種感受;而人物也真實的存在那土地上,......那種廟會,那種下雪以後寧靜的街,那種目光,那種撒野,東北大姑娘都是那個味,痴、頑、那種心理上細膩之感,是一種創造。--小說家,司馬中原
◆《停車暫借問》是一個愛情的悲劇,我覺得它的內在感覺非常、非常敏銳,它用特殊創意的文字來寫抗戰的東北,擾攘與寧靜中間的戀情,它的文字 的感應力和描繪力都是第一流的,他一情一境我給它的評語是生動入人,刻骨銘心。--小說家,朱西甯
目錄
★台灣版序
★詹宏志新版導讀序
★第一部 妾住長城外
★第二部 停車暫借問
★第三部 卻遺枕函淚
★新版後記 車痕遺事(約兩萬字)
台灣版序 文/鍾曉陽
作為一個以寫作為業的香港人,我的寫作生涯上的許多「第一次」都發生在台灣。
在台灣第一次連載,第一次出書,第一次與年齡相當的文友交集,第一次擁有自己的讀者,第一次見證自己作家身份的誕生……對於一個在香港長大的孩子來說,那種經歷無異於喊一聲「芝麻開門」、而居然就有一道門在面前轟然打開。帶給我如此奇遇的作品,便是《停車暫借問》。
三十年後,「十八歲天才少女」的光環早已褪盡,我輟筆十餘年後又復筆,前頭正是一片未知數。然而,我始終很慶幸的是,哪怕我這輩子再也寫不出什麼了不起的作品來,心底依然會有那麼一份光輝的回憶,可以讓我在三十年後白髮之年,也許在某個異國小鎮的咖啡館,我至少有個故事可以跟鄰座的陌生人囉嗦絮叨:「哎,你知不知道,我年輕時寫過一本小說啊……」
感謝從一開始便毫不計較我是個硬闖進派對的「不速之客」、給予我無限友情和支持的台灣的友人們,感謝這次台灣出版界的朋友們的推動與努力,感謝眾多老讀者多年來的厚愛、新讀者的?容相待──不論是某時某地照過面的,或只是從出版社的銷售統計數據中索感知的。《停車暫借問》的再度面世,於我像是第二度「芝麻開門」的美好承諾,一如當年它在台灣首度面世的時候一樣。
導讀
彗星再來的時候──札記《停車暫借問》的前世今生 ∕詹宏志
1
彗星,英語comet,語源希臘,是長髮的意思;中文的「彗」字,《說文》說:「彗,埽竹也。」可見都是描繪星體拖著長長的光尾,像是拖著細枝末稍的竹掃帚,或者像是女孩飄逸的長髮,造型奇特迷人,加上「夕見則東指,晨見則西指」的奇觀現象,長久以來是激發人類無窮想像的神秘天體。
2
彗星偶而劃過天際,百年難見,引起人們的猜疑和喟嘆,以為那是一期一會的燦爛奇遇或預知死亡的災難警言。後來我們才知道,天體彗星其實有再來的時候。拿最出名的「哈雷彗星」來說吧,我的同代人親眼目睹它的奇觀是在一九八六年的二月,但哈雷彗星其實是一種「短週期」的彗星(七十六點一年的週期),恆常來造訪,天行健自強不息。它上一次出現的時候是在一九一○年,時值宣統二年,溥儀還是天朝的末代皇帝,孫中山的民國也尚未建立,作家馬克吐溫和托爾斯泰都死在這一年,但這一年也誕生了曹禺、錢鍾書兩位未來的中國作家。下一次哈雷彗星預定再來的時候,將是公元二○六一年,我如果還健在,應該是一百零五歲的人瑞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記錄到它,則是在秦始皇七年(西元前二四○年),可見它佇在遠遠一旁,冷眼看著文明與帝國的興衰已經至少有二千年之久(這當然是蜉蝣人類的觀點,如果要用天文學的時間單位,也許我們就會說,它睨看這顆無聊的藍色星球至少是二千萬年了)。
3
相較於特立獨行的彗星,行星根本就是生活規律、枯燥無趣的上班族。想想看,對那些每晚準時點燈、站崗終宵、卻又面目模糊的芸芸眾星而言,奇裝異服、放蕩不羈、出門遲遲不肯歸的浪子彗星簡直就是令人又妒又恨的「隔路」。
4
我們後來當然也明白,鍾曉陽就是彗星,以及她母親口中的「隔路」,從來不肯規矩過上班生活,也沒有意思配合眾人的想像成為某一種容易辨識的作家,她只是偶然來到人間綻放光芒,然後就隱入她自己的橢圓形軌道。世人初次目睹她的奇觀是在一九八一年,一部全然沒有前兆來歷、彷彿突然從石頭裡迸出來的《停車暫借問》,惹得諸家評論既驚喜也驚疑。驚喜的是,天上掉下來妙年英才,十八歲就寫出了不可輕狎的世故和把握;驚疑的是,這些時日已遠、地方陌生的經驗是那裡來的呢?這些輕靈生動、詩情畫意的語言又是那裡來的呢?
5
所幸某些彗星在你有生之年還有再來的時候,《停車暫借問》如今又有二○○八年的修訂版再現。對我這樣的讀者而言,最大的驚奇與驚喜是,新書當中別有「新來的鍾曉陽」,也就是原書所未有的長篇後記〈車痕遺事〉。〈車痕遺事〉不僅展現了一位更老練通達、更深沈內歛的作家鍾曉陽,甚至坦白交代了某種意義底下的「前世今生」,使得上一個輪迴的猜疑,幾乎都得到了解答。
6
〈車痕遺事〉描繪了作者上兩個世代的世居土地與亂世流離,但重心更在母親身上。來自印尼昆甸的父親在這篇長文裡只分配到一段,正像鍾曉陽自己說的「完全忘了自己的父系根源」,或者只是草草交代了生物父親的來歷,文化的與歷史的根源彷彿全來自母親。母親既然是根源,根源也本有根源,所以故事就從白山黑水的東北人外祖父、外祖母講起。講外婆的女真血緣,也講外公的山東窮村子來歷,講足衣足食的盛世豐年,也講日本人去、蘇聯人來、國民軍去、八路軍來的亂世災殃……。〈車痕遺事〉不動聲色地刻劃了一個庶民史觀的「黎民圖」,彷彿講自家瑣事,卻側寫了一個時代和一個世界。這種自然流露的對照性眼光,既是家世的、微觀的,也是世道的、大歷史的,這當然是鍾曉陽獨特的觀照才情,但也解釋了為什麼十八歲的作者會寫出一個故國河山的昔日情懷來。
7
朱西甯先生在一九八一年《停車暫借問》的原版序裡說她「是有仙緣在中國詩詞的養育裡呵護長大」,以此為鍾曉陽的語言特色做了註腳。腹笥的富饒詩詞當然是鍾曉陽左右逢源的文字風格:「家鄉,什麼是家鄉?家鄉是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信手拈來,渾然天成。但讀完〈車痕遺事〉之後,我卻覺得這個概括似乎是不夠的,鍾曉陽的語言養分遠比單一的「中國詩詞」來得複雜。〈車痕遺事〉裡鍾曉陽大量提到東北土話土詞,她從土詞裡建立起人物的血肉與生活的氛圍,土語方言甚至是接連「世界觀」的階梯,用這樣的語言描述的世界基本就不可能和另一個世界(也就是另一種方言)一樣。在鍾曉陽提供的一張昔日搜集寫作資料的筆記紙裡,年輕的她是如何小心翼翼記錄各種方言的語彙,她其實是有意透過這些方言「重建」那個她心目中的人情世界。
8
〈車痕遺事〉最令人動容的,是鍾曉陽與母親的關係;她的母親是能直率拋出「王八犢子」招呼女兒的痛快人物,卻又是為女兒寫下生活細節供作寫作材料的細膩女性,作為作家的女兒寫下來的故事,其實是對母親家鄉的孺慕想像。鍾曉陽自己下結論說:「(這本書)是一幀文字鑲嵌的照片,裡面是我與母親的合影。」但我更愛比較形象化的一段:「我指著門柱問母親:是你家從前那門嗎?她說,是,就是那門。我又指著槐樹,是你家從前那樹嗎?她說,是,就是那棵。」這裡描繪的是一大一小的對話,但我讀起來,覺得是一面「文化續命」的靜照。
9
二十幾年後重讀舊書,看起來卻全是新的,細讀言外之意,卻發現讀者和作者都老了,但這種老去有著從容自在和心領神會,老去有時候不是衰退,而是抵達。
第一部 妾住長城外
「奴是那二八滿州姑娘,三月裏春日雪正溶,迎春花兒花開時……親愛的郎君你等吧!……」
滿州國奉天城裏有一條福康街,福康街上有一座四合大院。這宅院門前是兩棵大槐樹,槐葉密密輕輕庇蔭著兩扇獅頭銅環紅漆大門。門內兩旁是耳房。從大門起,一條碎石子徑穿過天井迤邐到正廳。天井花木扶疏,隱隱一帶回廊透出興趣無限,東西兩側分別是左右廂房。
而歌聲是從左廂房裏嫋嫋傳出,十分閨閣秀氣,委委弱弱的一絲兒,像繡花針曳著絨線在園中刺繡,卻又隨時要斷。
房門「呀」一聲開了,趙寧靜一手卷玩著髮辮梢,一手撥開珠簾跨出來,恰見乳母江媽在打掃偏廳,手裏一把雞毛撣子孜孜拂著桌椅,雖不見得有什麼塵,可還是讓人覺得塵埃紛飛。
「江媽早!」寧靜笑嘻嘻地招呼道。
江媽亦道了早,說:「我給你端稀飯去。」
「江媽別,我到外面吃去。」
對過的房裏傳來幾聲濁重的咳嗽,和「喀啦吐」一口痰,能想象到那口痰嗒一下落在痰盂裏的重量。
寧靜湊前問:「媽昨晚怎樣了?」
江媽道:「今早過來喘得什麼是的,敲門不應,咱也不敢進去。」
寧靜明知是怕傳染,不好揭破,又問:「永慶嫂呢?」
「昨晚服侍太太一晚上,現在床上歪著呢!」
寧靜欲要進房,看天色尚早,母親一夜不曾熟睡,此刻進去恐不相宜,便悶悶地出了庭院。這時春陽爛漫,照在一草一木上寸寸皆是光陰,有時時有去意,要在花葉上落滑下來的樣子。園中的茉莉、芍藥、牡丹、夾竹桃、石榴、鳳仙……要開的已經開了,要謝的還沒有到謝的時候,放眼望去騰紅酣綠,不似鬥麗,
倒是爭寵。她走到碎石子徑上,細細碎碎儘是裂帛聲。院後洋井嘰啦嘰啦響,有點破落戶的淒淒切切,胡弦嘎嘎。一回頭原來是吳奎在引水澆花。
她跨過門檻,一腳踩在整片槐花上,才知兩樹槐花早已開得滿天淡黃如霧起,而那香氣是看得見、聞不到的。拐出弄口,一牖牖都是裏黃外黑的窗簾,把春天的臉拉得老長,那是為怕夜裏暴露目標而設的。到了小河沿前的一列小吃攤,她買了一個熱騰騰的煎餅果子,漫漫走著吃。剛進小河沿,聽得有人「小靜、小靜」地喚,卻是張爾珍急步趨近,遠遠地便問:「喀哪喀兒?」 「溜達溜達。」寧靜說。
這張爾珍是趙家第三代佃戶張貴元的女兒,到城裏念書,與寧靜同一所中學,年紀比寧靜小,所以仍不曾畢業,人長得胖乎乎的,比寧靜更大姐樣兒。
「不用上學嗎?」
「還早呢!」
兩人並肩行在一行柳樹下,柳樹深深的地方似有鳥雀啁啾,春意愈發濃了。
「你知不知道,周薔懷了孩子了。」張爾珍道。
「是嗎?」周薔是她同期同學,只念兩年,跟一個家裏經營麵館的朝鮮男孩要好起來,隨即退學結婚,家人也反對不來。「怎麼我上次去也沒聽說?」
「還是我昨兒下午上她家串門子才知道的,這兩天的事罷了!」
寧靜吃畢煎餅果子,舔舔滑膩的手指頭道:「趕明兒俺們一道賀賀她去。」
踱到河邊,湖水浸綠凝碧,映著天光一派清曉如茵。寧靜把手絹兒在水裏濯一濯,扭幹了擦手。 張爾珍靠在一根樹幹上道:「你說周薔為什麼嫁根高麗棒子呢?沒的白惹人閑話。」
「有啥為什麼的,高麗棒子不也一樣?不見得短了眼睛歪了嘴的,值得你們這般口舌。」
「哎,可別拉扯上我,我跟周薔最要好了。」
寧靜抿嘴一笑,低頭不語。兩人又繞到小吃攤,各買一包子綠豆丸子,路上戳著吃。談話間,張爾珍一聲「了不得」,猛地拉著寧靜往另一方向走。
寧靜不解道:「喳的啦!」 只見幾個草黃軍服扛著槍刺的關東軍打不遠處走過。
她嗤笑道:「喲!我道是啥事兒呢!左右還不是人?就駭得你這副嘴臉!虧得你牡大三粗的,原來膽子還不夠我一根手根頭兒大!」
「你少貧嘴!」張爾珍鼓起兩泡腮道:「我看見『什麼'』人就噁心的上。」她們慣常觸到「日本」這兩個字都用「什麼」代替,以防隔牆有耳。
「這可不假,圓咕嚕咚又一個,圓咕嚕咚又一個,矮爬爬扁塌塌的,走道兒膗得膗的,眼睛小不點兒的……」寧靜邊比邊說,說說自己笑起來。
張爾珍急道:「喂,小靜,你說話別沒大沒小,沒時沒候的,當心讓人逮著。」 「我可沒那麼窩囊……」
驀地一陣「嗚嗚嗚」的警報聲掩住她的話,像一堆沙埋住一隻蟻。四面八方是撼人的「嗚嗚嗚」,仿佛無數黃蜂在人們腦後追著嗡著催著。
張爾珍嚇得整包子綠豆丸子扔了,挽著寧靜撒腿就跑。只見滿街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盡都拼命朝最近的防空洞奔去,有女人找孩子的,有老的攜幼的,有小的喊媽的,全都抱命而逃,一面吆喝著:「快跑呀!」「空襲了!」亂得簡直雞飛狗走,人就賤得雞狗一般。這一切給寧靜一種幽明之感,仿佛靈體兩分,軀殼在那周圍叫著跑著,自己在陰間聽著陽界的聲音、熙攘;不防後面一個人擱她肩旁擦過,衝力太猛,她腳下一個不穩摜倒了,跌個蝦蟆爬,手裏的綠豆丸子瀉得滿地骨碌滾。那人又踅回來幫著張爾珍扶她,也來不及道歉,三人一同往防空洞跑。
防空洞三面泥牆,戰壕似的挖空成一長條,洞頂略比人高一二尺,這個比較小,所以格外擠,呼吸噴著呼吸,臉對著臉,一張張木木的臉,好像忽然回到石器時代,因為不知道那時候人的表情,也就作不出來,彼此更不適應。眼睛是兩口深井,有點兒水,但多年不用,浮著苔綠,並逐漸乾涸。
外面上空的偵察機嗡嗡嗡地盤旋著,蒼蠅挨食地嗡嗡嗡。有的人只管往上翻白眼,似乎能穿破洞頂看見蔚藍的天空,同時恐懼得咽著口涎,生怕炸彈正好掉在自己頭上。洞內漸漸起了騷動,有換姿勢的,低聲詛咒的;站在寧靜隔壁的累得一蹲蹲在牆腳根,扯出毛巾拭汗。那時候男人作興把毛巾掛在腰帶上,一直垂到臀部,套上襯衫漏出那麼一小截方塊兒,幾根流蘇,很有些泄露天機的意味。寧靜也想靠靠,不料才一動,膝頭辣辣地痛起來,方記起讓人碰一跤那回事,隨即想起那個穿白衣草綠褲的人來,是個青年人,不知給擠到哪兒去了。許是長年與日本人接觸所培養出來的直覺,她猜他是日本人。可是他有一雙大眼睛,黑森森,幽粼粼的,打她臉上一閃而逝。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416863
《停車暫借問》:相見恨晚
『君家何處住?妾住在橫塘。停船暫借問,或恐是同鄉。』 長干行 唐•崔顥
這首詩或許很多人不陌生,其意思大致上是寫兩位偶然相遇的青年男女的問答,有相見恨晚之意。
當我看到鍾曉陽《停車暫借問》的書名時,腦中的第一個畫面閃過的,就是這詩的情境。
其實會有這微妙的關聯,也不是沒有原因的。
書中主角趙寧靜和二個男人的第一次相見,都是拜停車暫借問之賜。
先遇見了表哥爽然,再遇見日後的丈夫應生,真的只能說相見恨晚。
因為這樣的故事,卻能想見唐人寫這首詩的意境,倒也是另一種收獲吧!
全書分三個章回,第一個章回『妾住長城外』是寧靜愛上了日本人千重,在一九四0年代正是二次世界大戰的時代,這段敵國情緣因為民族之間的仇恨與戰爭,要能在一起是不可能的。
這一段偷偷來著的戀情,也因為日本戰敗了千重也需回國去而劃下了句點。
第二個章回『停車暫借問』,在停下車來暫借問一下路的開場後,先後認識了表哥和應生,表哥有著家人在十四歲時作主而訂下親事的未婚妻,寧靜和表哥兩人或許對彼此有意,但礙於此,也在女方家人暗中表示反對之下,只能說相見恨晚了。
在接受了重重的考驗之下,兩人的感情看似堅韌無比,可是同時卻也脆弱不堪。
這時另一個暫借問的應生進場了,想當然爾,自己喜歡的家人不愛,自己不喜歡的家人卻一直撮合。
在那個年代,姑娘家成年後,就會開始被物色結婚對象,然後趕緊嫁出去。
在不得已及誤會下,寧靜和表哥看來是無緣了,於是寧靜和應生結了夫妻。
第三章回『卻遺枕函淚』在看似沒有後續發展的故事後,多年後寧靜和表哥重逢了,情愛的糾葛下,最後仍是無寂而終。
在這個故事裡,多次寫到寧靜非常喜歡看的一本書《紅樓夢》。
我認為作者一直寫到這本書,實在是很有意思的安排。
《紅樓夢》是四大名著之一,其中由多篇小故事穿插而成,最為熟知的是賈寶玉和林黛玉及薛寶釵之間的三角戀愛。
而在鍾曉陽的《停車暫借問》中,談的卻是他們三人的三角戀愛,這似乎已經先預告了故事的情節了。
無奈我還是抱著一絲的殘念讀到最後,果真是殘念。
作者鍾曉陽的母親是東北人,在這本書裡,也是以東北為故事的背景的,裡頭大量的用到了東北的土話,要是沒有註解,我還真是看得霧煞煞的。
例如:「咋(音乍)地了?」 意思大概是「怎麼了」之類的;
「戚(音且)兒早來了。」 是指「客人早來了」的意思;
「幹哈去了」是說「幹啥去了」……
諸如此類的土語,真的很多很多,不但話聽不懂,連意思都揣測不出來。
一般在看外國文學時,大多已經經過翻譯過了,頂多是說話的語氣不同而已,也不覺得看不懂。
看這本書,倒真的像是在看另一個世界,作者畫面一轉到某一街角、某一天候場景,藉由裡頭文字的表達序敍,活漉漉的方言表現,一幕幕也在眼前看著了,令人腦中不自覺就開始想像那畫面。
這類故事的情節很常見,但作者藉一首唐詩中提及的暫借問一詞,及一本名著《紅樓夢》的引導,裡頭透過大量的東北方言的方式,作為一個女兒,這其實是對母親家鄉的想像世界。
鍾曉陽自己下結論說:『這本書是一幀文字鑲嵌的照片,裡面是我與母親的合影。』
我指著門柱問母親:是你家從前那門嗎?她說,是,就是那門。
我又指著槐澍:是你家從前那樹嗎?她說,是,就是那棵。
http://tw.myblog.yahoo.com/joice_yeah/article?mid=4941
停車暫借問
看過張信哲和周迅演的電影,看過它的原著,總覺得有一種恍然若失的空蕩,比較起來,我反而喜歡電影裡寧靜的純粹,她做的一切,無關於理智或是什麼,就只是單純的愛情。書中多的「千重」那段反而顯的多餘,也許那是讓大家知道,寧靜並非沒有愛過,又或許,這是她往後對情感的主動,但她的悲傷並沒有持續到後面,如果將千重個別提出來看也許會好一點。
但至少我們知道,她一生中最重要的三個男人竟都有相同的懦弱,千重對未來的迷惘與不安,爽然的優柔寡斷,熊應生雖然非常激烈而獨斷的追求她,對她和爽然的過去卻不敢問,也不敢去懂寧靜對他真正的感情是什麼?
電影為了戲劇效果,自然會移花接木或增添一些劇情,而在我看來,這並沒有損及它的美麗,例如寧靜在戲院裡千百度的尋尋覓覓,抑或是爽然映在車窗上的蒼老,這也昭示了無論多少年,他們彼此對感情的態度依然不變,勇往直前、不停去尋找愛情的還是寧靜,避而不見的人也未變,半輩子的等待,半輩子的追尋,半輩子的忍辱偷生只為了見爽然一面,於是她人如其名——寧靜。
「你半生榮華富貴,我……」爽然痛苦的說著,他想為自己找一個藉口,來減輕自己的歉疚。
「我活這半生,就是為了見你。」堅定,她以清澈的眼看他。
「小靜,我就是這樣的一個人,跟著我,只會沉下去。」他紅了眼,咬緊牙根,握緊拳頭地告訴她。
「爽然,我對你的感情本來就是自暴自棄的,我不能做什麼,只能跟著你一起沉。」寧靜依舊平靜,口氣有無法忽視的悲哀。
於是,她跟了他,拋棄她在熊家的家庭,她要走,熊應生不會留她—他從不敢去懂她要做什麼—,只是……爽然是不是變成熟了,是不是能負擔一個家,不是物質上的,而是精神上的,寧靜還是相信了,爽然不會是賈寶玉的,不會的!若他們的命運真如紅樓夢,那寶釵角色的陳素雲早和爽然解除婚約了,她亦不是病弱的黛玉,她留著一條命到今天就是為了見他一面!
但爽然還是爽然,他的優柔寡斷和猶豫未曾改變,他仍是一個無法負荷感情的男人。即使寧靜已為他犧牲奉獻至如此,心甘情願地服侍這樣一個心理上有缺憾的人,無怨無悔的堅持一段殘缺的感情。
寧靜和熊應生正式離婚,搬進了爽然的公寓,公寓裡的人叫她「林太太」,她在等爽然回來,等一封重值千金的信。她打掃一個人住的房子,洗沒有人穿的衣服,每天每日的換瓶子裡的鮮花,總不等它凋謝就又換新的,一如在追回半生像活死人的時光,或挽留她已所剩不多的昭華……爽然還是走了。
寧靜收到爽然的信:
「小靜:我到美國去,不會再回來了,不要等我。要沉,我一個人沉就夠了。」
她推開窗戶,外頭是蕭瑟的街景,半生的等待終是一場空,自己在這裡還有什麼意義呢?畢生的寄望就只為和爽然共度殘生,他就這麼走了,連留一點愛情都沒有。
窗外下起了雪,彈奏起一種不悲哀也不愉悅的音調。
http://www.epochtimes.com/b5/3/4/27/c12504.htm
【電影】停車暫借問
上上周在Tivo推薦節目表中看到【停車暫借問】這部電影,看了一下info發現是奶油小生"張信哲"和周迅的電影,張信哲演電影....?這讓我非常好奇,於是二話不說就加入到預錄清單~
上週末我把這部電影看完後,就決定了我要來寫暌違已久的非影評~
先簡單介紹一下,【停車暫借問】是被喻為張愛玲真正的傳人-鍾曉陽-在18歲就出版的小說,出版至今逾廿載~
書的介紹
這是2002年的電影了,在台灣上映時叫做【煙雨紅顏】,不知道這名字哪來的,原著明明就是叫做【停車暫借問】,電影中也沒有跟煙雨紅顏有共鳴的地方,取這片名的想法不知從哪來的....
會讓我想寫的電影,都一定是我非常"有感觸",感觸範圍包含: 非常感動、非常有共鳴、非常神經病、非常好笑、非常想推廣、以及非常爛,這六種情緒都會讓我想寫~而【停車暫借問】電影則是屬於最後那一種情緒!
照理來講,這部電影應該要有很細膩的情緒,會感動的情節,可是整部電影處在難堪的狀態.....
先就劇情來看....老梗!老梗!老梗!都是一些很老梗的老梗。
老梗真的沒有不好,老梗會是老梗,就是因為它是最有效果的東西,在那種時空背景之下產生這些劇情其實合情合理,可是一但處理不好就會變成老梗....。
男女主角相識,男主角卻有未婚妻,好不容易要在一起,卻被第三者介入的誤會給拆散,終於解開誤會卻又因為錯過而分開.....,沒錯!老梗!
這種相恨見晚、陰錯陽差到最後物換星移人是以非,要讓這種已經成為固定基本模式的老梗發揮功力,得要看拍攝的技巧、看導演的功力,但就電影拍攝的技術層面來看......我看完後真心的覺得....導演很糟糕!
畫面帶的不好、角度抓的不對、蒙太奇也用的爆爛,所有的鏡頭都覺得不到位,於是連帶的所有的情緒都無法到位,根本就是平鋪直敘,毫無創意的把故事影像化罷了,那種細膩的感覺出不來,那種角色內心的感受也出不來,要美不美、要淒涼不淒涼、要悲慘又不悲慘、要溫馨也不溫馨,什麼都不對,完全無法在影像中讓人獲得滿足和共鳴,意境上非常遜色,真的很令人失望!
周迅飾演的女主角趙寧靜因為算是個有錢人家的孩子,個性有點彆扭、任性、自傲
而張信哲的角色是寧靜的遠房表哥-林爽然,爽然本來是個個性陽光、溫柔又算是充滿自信的男孩,但同時也帶點優柔寡斷
電影中有很多段我都覺得應該要很好發揮,可是卻是平淡無奇....
像是寧靜非得要回家了,爽然陪寧靜搭火車回家的路上,寧靜說她只想待在爽然身邊,那是寧靜最直接表現出對爽然的依賴的一場戲,可是整段戲感覺就只不過是把台詞說出來...一點都沒有fu!我都不知道問題到底是出在演員身上還是導演身上.... 還有後來回去後寧靜重病,兩家又反對交往,於是爽然偷偷地一直留在醫院私下的陪伴寧靜,爽然對寧靜的擔心和愛情應該要很深刻....可是我一點都感覺不到!
有一場戲是爽然一直努力經營的鋪子被燒掉了,在大雨中他來找寧靜想尋求慰藉,結果寧靜因為彆扭的一心想要爽然的承諾而發了一場脾氣,這段戲也是,一點都沒有那種讓人感到鼻酸的感覺...
後來,寧靜終於理解了其中的誤會,拒絕了婚約,可是爽然已經離開去了美國,戰爭爆發於是寧靜為了活著見到爽然決定嫁給有錢的醫生,保住自己的命,照理來講,寧靜這個彆扭的個性為了一輩子最愛的爽然做出這樣的決定時,也應該要很鼻酸特別是我這麼愛哭的程度應該早就哭得西哩嘩啦,我卻冷靜的想嗑雞爪....
總之太多這樣的橋段了
這兩個人因為對許多事情的不夠信任與堅持,加上有心人的陰錯陽差造成了很多的無奈憾恨,好不容易在十多年後,兩人終於再度相見,相隔了半輩子好不容易在一起的第一個夜晚也是這麼不夠淒涼和優美....so sad....
我覺得整部電影中最好的一幕戲,就是寧靜在半輩子後見到爽然,決定收拾東西離開她老公-熊應生,熊應生當年雖然放火燒了爽然的鋪子,但他還是默默的愛著寧靜,當寧靜什麼話都沒說地在半夜回來,他還自我欺騙希望寧靜跟他說她只是去打牌打得太晚了,即時他知道寧靜早就私下在和爽然見面,最後寧靜拿起了行李默默離開房間,熊應生看著她一句話沒說的流著眼淚,這場戲沒有多餘的台詞,應該算是整部片中最好的一幕戲了~
寧靜抑鬱寡歡過了十五年留著一條命就是為了見爽然,但隔了半輩子,爽然已經不是當年的爽然,不但身體不適,也擔心拖垮牽累趙寧靜
爽然:「你半生榮華富貴,我……」
寧靜:「我活這半生,就是為了見你。」
爽然:「小靜,我就是這樣的一個人,跟著我,只會沉下去。」
寧靜:「爽然,我對你的感情本來就是自暴自棄的,我不能做什麼,只能跟著你一起沉。」
寧靜一個人在爽然空蕩蕩的房子裡住下來,卻收到爽然的信
「小靜:我到美國去,不會再回來了,不要等我。要沉,我一個人沉就夠了。」
這部片應該要是好看的,不過....真的很令人失望,我覺得原著應該會好很多.....
相較之下,我覺得背景和老梗程度差不了多少的【雲水謠】真的好好看~看雲水謠我可是哭得西哩嘩啦QQ
(雖然我覺得徐若萱在電影裡不過就是靠那張臉和水汪汪的大眼睛騙過去罷了)
最後來看一些原著的文字,我覺得...看原著的文字還比電影更有畫面和空間....
他不知道此刻正有那麼一雙眼睛瞅著她,黑森森,幽燐燐的,瞅著她的烏油油的蔴花大辮,單單一條,斜搭胸前,像一匹正在歇息吃草的馬的尾巴,鬆鬆的,閒閒的。一字眉是楷書一捺,顏真卿體。兩顆單眼皮清水杏仁眼,剪開是秋波,縫上是重重簾幕。鼻樑骨稍稍凸出,有一種倔絕的美。臉型卻是柔和的,小小墬墬的下頦,彷彿一隻火侯極到極肉頭的蒸餃。她著一件元寶領一字襟半袖白布衫,繫黑布直裙,白襪套,黑布鍋巴底鞋,素淨如一幅水墨畫,眼是水,眉是山;衣是水、裙是山,叫人單純得不想別的,單想東北一家大姑娘,養在深閨人未識,天生麗質難自棄…… (《停車暫借問》)
夜街上簡直無人,一地月光燈光矇矇夢夢的像溪溪澗澗,秋風清澈如水,她抬頭望望月亮,圓圓皓皓的正營營追著他們。……她忽然很想披髮讓這風把它們一絲絲都浸過沁過,便單手把兩邊的頭繩都解了,頭髮翩翩的垂到脊後,風逕時舞。可是她這一動,坐歪了位置,爽然覺察了,停車回頭,不覺整個楞掉。此刻風依然不歇,一大片飄飄翻翻的黑髮,拖著寧靜白白尖尖的臉,神色薄薄浮浮的,是月的倒影。(《停車暫借問》)
補充:
後來我查了停車暫借問的導演....是劉德凱....我是覺得...他還是演戲好一點
http://ru8926.pixnet.net/blog/post/23466248
《停車暫借問》
中影出品的《停車暫借問》具備了史詩劇的格局、文學劇的質感及通俗劇的觀眾緣三個成功要素。如果處理得宜(例如《齊瓦哥醫生》或《英倫情人》)可以由時代動盪中映照兒女情長,盪漾出視野宏大又細膩深刻的人性關照;處理不當,要不就像《人間四月天》陷溺在文字(對白)遊戲裡不可自拔,要不就如同好萊塢出品的《亂世情緣》Restoration般,金碧輝煌卻敗絮其中。
結果,《停車暫借問》處在一個難堪的位置。
第一,《停車暫借問》在技術執行面無疑是令人失望的。美術指導向來是這類時代劇的強項,本片故事背景是五0年代的中國,前半段東北的農村景象與後半段的上海、香江風情,空間感的差異是做出來了,卻就是有一股說不出的彆扭。尤其趙寧靜(周迅)穿著華服在林爽然(張信哲)舊居晃呀晃的畫面,真有種時空錯位的失真感。還有,悲歡離合都十多年了,兩人看來竟還是如此年輕,這大概真要怪罪化妝了。此外,配音也相當粗糙,張信哲部分感覺是後來補配的,顯得格格不入。
第二,我向來對文學腔電影的故作姿態有點感冒,尤其戲中女性角色總會故作姿態地對飄雪呀落葉落花的特別傷感(請自行參考《人間四月天》伊能靜在最後一集裡偶然追思死去愛人的演出)。《停車暫借問》也不例外,甚至還片頭片尾呼應地出現兩次!
第三,演員方面,周迅那一百年不變,後現代味十足的念白,用在《蘇州河》裡雖出乎意料地成功,在本片裡卻如同舒淇講英文般彆扭(還不如她在《十七歲的單車》裡裝聾作啞精彩)。倒是張信哲的演出還算自然(雖然有時覺得它的唸白過度柔軟),外型也很相稱(果然洋溢著一股酸秀才味)。奶油小生邱心志則還算幸運地蒙導演關照,在最後幾幕流洩出反派角色難得有的款款深情。
第四,也是較值得一提的,就是「門」在電影裡中作為一個愛情的意象。從故鄉的大宅院、農村、到嫁人後豪宅裡的玄關、衣櫥間、甚至是車門,各式各樣的門的關關闔闔,似乎代表了每段愛情的起落、分合與死灰復燃。而林爽然、趙寧靜與熊醫生的人生,就交織在數不盡的開與關裡頭,不管是輕敲、用力摔、漫不經心地讓門開著,抑或是碰巧關上……。
除了以上四點,《停車暫借問》還有什麼問題?
一個關於造化再怎麼弄人,終究比不過戀人間相互折磨的故事。先是趙寧靜為了不讓林爽然為難而選擇另嫁他人,多年後卻是自稱心已死的林爽然以不願趙寧靜浪費時間陪他凋萎為由遠走他鄉。從一開始的相見恨晚,到中途的陰錯陽差,再到十多年後的滄海桑田物是人非,我們看到的是導演以流水帳、平鋪直敘的方式,毫無創意的把文字影像化。當然,我不否認劉德凱製作這部電影的誠意與付出,但把電影當成電視劇拍、導演對場面調度的生疏及蒙太奇運用的陌生,造就了片中諸多轉場的不順及莫名其妙的累贅畫面。簡單一句話:電視劇也許可以靠劇本說故事,電影卻得完完全全靠影像收買觀眾。無論是開場描述林爽然為趙寧靜買紙風車的如沐春風,或是尾聲描述兩人終於作了一夜夫妻的泫然欲涕,我們都無法在影像中獲得滿足,最後只能虛弱地重新打開鍾曉陽的原著小說自我意淫。瞧《半生緣》,雖然不是太傑出的改編作品,許鞍華卻懂得細緻地以找手套的甜美回憶來強化兩人的愛情素描。相形之下,藍圍巾與紙風車作為《停車暫借問》裡的愛情象徵物,難免嫌蒼白無力了。
最後,《停車暫借問》還讓我回憶起同樣講戀人間無法跨越的無形藩籬的《遲來的情書》Onegin。多年後,即使往日情懷依舊裊繞欲走還留,其中的一方終究只能癡癡地、毫無悔恨地等著另一方……。只是,相較《遲》片成功地傳達出歐涅金(賴夫范恩斯)乞求譚雅(莉芙泰勒)再續前緣那份柔腸寸斷與往後日日等信的無盡蒼涼感,《停車暫借問》無論在編導或演出方面都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http://mypaper.pchome.com.tw/legend1976/post/2974077
鍾曉陽 维基百科
鍾曉陽(1962年12月-)廣東梅縣人,香港作家。生於廣州,在香港成長。於香港瑪利諾修院學校完成中學課程,並畢業於美國密西根大學電影系,後來定居澳洲。
十三、四歲開始寫作,作品類型包括小說散文及詩歌,其中以小說創作最為人熟悉。自小受作家張愛玲、瓊瑤及古典文學紅樓夢的影響,文筆細緻典雅、集世俗與嚴肅於一身」[1]。前往台灣領取聯合報小說獎結交了台灣文人朱天文朱天心,投入以台灣為土壤的《三三集刊》,定下日後文字深埋「張腔」的幼芽。 2000年之前的作品分別刊登於香港時報(已停刊)、當代文藝、大拇指半月刊(已停刊)、素葉文學、及台灣三三集刊、聯合報等。 自小說作品《遺恨傳奇》出版後,鍾曉陽停止公開作品,並消失於香港及台灣的文壇。曾參與電影導演王家衛《2046》字幕創作 [2]及擔任電影《鐵三角》(林嶺東導演的一段)的編劇。經過十年封筆,鍾曉陽於2007年09月開始在香港報章上再度執筆刊載散文作品。
作品《停車暫借問》於2001年被改編為電影,又名《煙雨紅顏》 (台灣版),導演劉德凱,江平、楊海薇、吳兵編劇,演員張信哲、周迅、邱心志、徐晶。上海電影電視集團及台灣鑫鈺影視有限公司出品。
獎項及榮譽
1978 散文《祝福》獲第七屆青年文學獎優異獎
1979 散文《明月何皎皎》獲第八屆青年文學獎第一名
1979 散文《販夫風景》獲第二屆香港中文文學獎第一名
1981 《停車暫借問》參加第三屆 聯合報小說獎,當時約十九歲
填詞作品《最愛》第23屆金馬獎最佳原創電影歌曲入圍
小說
《停車暫借問》(1990年,香港天地;1998年12月,台灣元尊出版;2008年10月,台灣時報新版)
《哀歌》(1988年01月,香港天地;1987年01月,台灣三三書坊出版)
《流年》(1990年01月,香港天地;1993年02月,台灣洪範書店出版)
《愛妻》(1988年,香港天地;1993年02月,台灣洪範書店出版)
《細說》(1993年01月,台灣三三書坊出版)
《遺恨傳奇》(1996年01月,香港天地;1996年10月,台灣麥田出版)
《燃燒之後》(1992年,香港天地;1992年07月,台灣麥田出版)
《普通的生活》(1992年09月,台灣洪範出版)
詩集
《槁木死灰集》(1997年,香港三人出版社;1998年06月,台灣元尊出版)
散文集
《春在緣蕪中》(1988年,香港天地圖書出版)
編劇
《小說家族:翠袖》(上、下集)(1987年,香港電台)
《寫意空間:憶良人》(2000年,香港電台)
電影《鐵三角》(2007年)
歌曲填詞
最愛(李宗盛作曲,張艾嘉主唱)
是這樣的(E Lecuona/J Cacavas作曲,梅艷芳主唱),電影阿飛正傳主題曲
心裡的天堂 (姚蘇蓉主唱)
事情本來就是這樣(黃韻玲主唱)
咖啡杯里的風光(黃耀明主唱)
其他作品
電影《阿飛正傳》中文字幕(1990年)
電影《花樣年華》中文字幕(2000年)
電影《2046》中文字幕(2004年)
電影《藍莓之夜》中文字幕(2007年)
創作年表
1962年12月 生於廣州
1963年 移居香港
約1973年 創作第一首詩 (七言絕句)
1978年12月 到台灣探訪朱天心
1979年 《明月何皎皎》: 第八屆青年文學獎第一名
1979年 《販夫風景》 第二屆香港中文文學獎第一名
1981年 《停車暫借問》參加聯合報小說獎
1980年 完成短篇小說《荔枝熟》
1981年 美國密西根大學電影系
1981年 完成短篇小說《翠袖》
1982年 完成中篇小說《流年》
1983年 完成中篇小說《二段琴》
1983年 完成散文《里衖之歌》
1984年 完成散文《大熱天》
1984年12月 完成短篇小說《柔情》
1985年3月 完成中篇小說《愛妻》
1985年10月 完成短篇小說《盧家少婦》
1985年11月 完成短篇小說《良宵》
1986年3月 完成短篇小說《離合》
1986年4月 完成短篇小說《喚真真》
1986年4月 完成短篇小說《憶良人》
1986年7月 完成中篇小說《哀歌》
1987年 愛荷華寫作計劃
1989年 構思《失樂園》劇本
1992年 中, 短篇小說集《燃燒之後》出版
1992年 亞洲太平洋作家獎金, 移居澳洲
1996年 長篇小說《遺恨傳奇》出版
1997年10月 詩集《槁木死灰集》出版
2007年 擔任電影《鐵三角》(林嶺東一段)編劇
2007年9月 於明報再度執筆
http://zh.wikipedia.org/wiki/%E9%8D%BE%E6%9B%89%E9%99%BD
荒煙裡又滋新綠──專訪作家鍾曉陽 2011-02-17 文/劉美妤
初見鍾曉陽,第一印象是她彎彎的雙眼,清亮活潑,代替她寡言的喉嚨說了很多話。這雙眼睛裡看見的世界,曾化作字句映入香港、台灣太多讀者眼裡。她於18歲那年寫下的《停車暫借問》公認躋身中文現代小說經典作之列,細膩靈敏、在現代性中措詞古典的文字特色,甚至令她被譽為「張派」作家中寫情最佳的張愛玲繼承者──當然兩者仍極其不同,而如今鍾曉陽也不以為自己必然受誰影響。當年她與同樣早慧的作家朱天心隔海以文會友,成為台灣「三三」集團的一員,然而在1996年出版《遺恨傳奇》後停止公開創作發表,封筆十載,到2007年在香港《明報》邀稿下,才以專欄寫作復出文壇,近年逐漸恢復創作。少女時期的寫作記憶在今天回首看來似遠又近,「好像黃粱一夢,感覺那人是自己,卻又不是。」鍾曉陽如此說。
凍結的「少女作家」
以少年之姿驚豔文壇的作家不算少,但像鍾曉陽這般流星一劃,正值燦爛卻即刻匿跡的實在很少。相較持續寫作的朱天心,鍾曉陽的作家身分凍結在她的年輕歲月裡,往後她寫過劇本和歌詞,更多的時間獻給翻譯工作,寫文章的筆逐日停了下來,在她看來卻也就只是自然而然地發生了:「那不是一個瞬間決定的,而是很自然的……在抉擇之前先去做其他的事。」她說,「去追溯為什麼停筆也很難,它很容易被以為有個因果關係,但沒有,和現在再重新寫也沒有因果,比較能說是輪迴。」或許白話些來說,那只是一個作家面對自己隱約的困惑時,順其自然的停下了筆,繞一大圈,又再次順其自然的拾回了筆。
寫到不寫,再從不寫到寫,後者的理由淺白,是在報紙邀稿下,但卻也是她停筆期間沒設想過的。於台北國際書展與朱天心對談上,她再度被主持人楊照問起「不寫」這件事,她以滴滴答答流到終於自然靜下來的水龍頭形容自己當時的狀態,「我離場了、棄權了,連書也覺得可以不看了。沒想過自己一定寫還是不寫,那太奢侈,不去想比較開心。這樣看來,我似乎又沒放棄過。」鍾曉陽說。
三十年轉眼過,她今年為自己唯一的散文集《細說》重新作序、每篇加上後傳而重新出版成新書《春在綠蕪中》。後傳裡她淡淡為人事遷移作記,在篇篇精簡的後傳,她的文字相較下來「無情」得多,原文裡她細膩描繪自身周遭男女的觀察,對女子的姿態捕捉精微,對男子則多有帶著距離的傾慕。到了三十年後的檢視,這些曾存在少女眼中的差異早已弭平。回顧17歲的自己,她所感慨並非青春已逝,「比較是很多事情回到頭還是一個環,好像又回來出這本書……你可以說它是個進展,但好像又是一個環。」鍾曉陽說,「我覺得這個狀況滿特別的,感覺上……唉呀,整件事是這樣啊。不在自己意料中,但又模糢糊糊有點關連。斷裂的線又接上。感覺滿奇怪的。」
談起這些事情,鍾曉陽細細的聲音中間屢屢停頓,對怎麼將狀況化為言語說出來,她似乎是比較苦惱的。多數藝術表現極優秀的創作者都不善以言詞解釋自己的創作狀態,鍾曉陽無疑是其中的典型。不少她的讀者都認為她不像個刻板印象中精明幹練的香港人,顯得溫吞。朱天心也說鍾曉陽「明明是個很害羞、不愛講話的人,卻要在這裡講話」,卻也是這樣的羞澀使得已近五十歲的她少了中年人身上常有的、惹盡塵埃的入世模樣。
鍾曉陽最常被人問起的,或許是早年成名的包袱。然而她卻不以為自己寫書寫得早,「我寫時是三三(以朱家姊妹為核心的文學團體)為我出版的,他們都年輕,一堆年輕作者都不覺得自己早,天心更早,個個都是這樣,都是特別早寫作、特別早出書的。」寫作這件事情在鍾曉陽身上可說是自然的發生,因此對自己的作家形象停留在年輕才女階段,她並不以為意,也說,有老讀者看見她已有了白髮而感驚訝,但她在經歷人生另一個階段,她的讀者也是。「如果我有包袱的話,不是作為一個作家而面對……當然也是知道要停,但怎麼把這東西融合在一塊。寫作是個什麼事情?這個事情沒有一個答案。」
以筆攝影的漫長復健
如同一場死亡至新生的儀式,從停筆到拿回身為作家的軀殼,她經歷一段不算短的陣痛。鍾曉陽以「復健」為喻,談自己重拾筆墨的過程。「有點慌,像廢了武功。剛恢復寫時沒方向感,一切重新學習。現在有了,慢慢來,有方向、回到軌道上了。」她說,「這兩年來,寫得滿開心的。」然而所謂的方向,也就是很單純的「努力寫點東西出來」。於鍾曉陽,寫作是最好的一種梳理生活的方式,材料都在生活裡備齊了,寫作就是去雕刻、去「圓滿它」。「對我來說事情發生時都是一團亂的,糾纏在一起,所以一開始寫作是為了這個事。」讀鍾曉陽文章,很難不認為寫作是她的天職。而在她看來,之所以繞這麼遠又回來,也確實由於寫作於她是件「很有回報的事」。她說:「我做別的事情可以很努力做,但未必有回報。」因此對她寫作絕非責任,而是能感到享受的事情。
對這個講求寫作紀律的作家,重新展開寫作生涯最難的是「時間」。現在她必須將時間切分給照顧家庭和寫作這兩項重點,如同麻煩的管理學,充滿技術問題。而從事翻譯工作多年,她這十餘年來看各種科學、實用領域的資料比文學還多,「書看得不多,」她說有些慚愧。看書並不特意選擇文友們在看的書,只是隨緣,然而讀朋友們的作品也是平時不通信聯繫的她藉以了解友人近況的方式,「大家在我每次看到時又更豐富、更自由了一點。」她也說自己其實像資源短缺的人,看到什麼書都珍貴。這樣以和年少的自己、和其他作家都截然不同的出發點再度投入寫作的鍾曉陽,似乎已經是一個新的作家了,當然現在的所有,也都從過去累積而來,「她是結束了,卻也是雙重的。」問她對年少的自己感覺陌生嗎?她笑:「不陌生啊,滿熟悉的……我最了解她了!」
對現在的鍾曉陽,《春在綠蕪中》當時所寫的散文於她是信件、是日記,令我驚訝的是,鍾曉陽是個不寫日記的人。「學生時代寫過一陣子而已,有時候沒事可寫,我就寫『今天沒發生甚麼事』。」鍾曉陽笑著說,那又彷彿是她在靈巧的文字背後性情太過老實的一個面貌了。現在她同從前一樣最愛小說,不太寫散文。其實無論小說或散文,鍾曉陽所關心的始終就是人,以及人的故事。「人都是吸引我的。」鍾曉陽同意自己是個寫作如進行人物攝影的作家──散文像單幅的攝影,小說像整本涵括前因後果、左右關連的攝影集。在生活裡安靜行走了三十年,往後,鍾曉陽會再以筆拍攝下怎樣有別於少女雙眼所見的人間風景,令我們期待。
http://www.pots.tw/node/7411
停筆休耕16年 鍾曉陽回來了 林欣誼2008-10-14
去年九月鍾曉陽的名字突然出現在香港《明報》,不定期發表專欄。今年七月,一臉素淨、短髮黑衣的鍾曉陽現身香港書展,以「停車莫再問」為題演講。十月,鍾曉陽終於為宣傳《停車暫借問》廿五周年紀念版來台。距離她上部作品《遺恨傳奇》十六年,讀者總算盼到鍾曉陽「回來了」!
鍾曉陽照樣一身樸素黑衣,剛下飛機的她從機場直達台北紫藤廬茶館。她微微靦腆地笑著,小口啜著茶。不久,脫口而出:「我好像跟三毛來過這裡!」
早慧少女 《停車暫借問》成名
一九七九年,那時十七歲的少女鍾曉陽勤於寫作投稿,因通信和台灣作家朱天心結緣,還因此第一次單獨離家飛到台灣找她,和朱家及當時三三書坊的文學界朋友南北遊歷了台灣一番。回憶第一次登台之旅,她說:「對孤僻的我來說,那是一次非常的創舉。」
三年後,她就在他們的鼓勵和邀約下,寫下轟動文壇的長篇小說《停車暫借問》。書中以一九四○年代的中國東北為背景,寫下一段纏綿又滄桑,現代人難以比擬的「一生只為一段情」的亂世之戀。
鍾曉陽就這麼細細地說話、慢慢地想事情。多年來她一直過著單純的生活,彷彿與世俗不染,但悠然之中,又有一股動搖不得的篤定。
從一九九二年出版長篇小說《遺恨傳奇》來台,鍾曉陽暌違台灣整整十二年。而在《遺恨傳奇》後,鍾曉陽從此消失文壇,像彗星一般嘎然止住遁進了黑夜。如今她「復出」,讀者對於她為何停筆的疑問,排山倒海而來。
為何停筆 她淡淡說沒有動機
她只是淡淡吟哦:「沒有想寫了。」
「寫作《遺恨傳奇》時,我就感到有點不舒服,不是因為成名的壓力。寫作當然都想超越自己,但後來再也沒有想寫的動機了。」
一代才女就這樣把自己埋進了「工作」當中。近十年來,她一直做的是為電子企業翻譯英文文件,「雖然枯燥,但總得考慮生活。」
「這幾年腦子裡還是有故事,而且常常從夢中來。」禁不住要求,她說了一段:「有天我夢到一個沙漠的場景,一群穿著古裝的人因為任務行走到此,領頭的是一位能力很強的大哥,後頭還有師妹。但大哥一出場就遇到危難死了,夢的畫面便停留在他那張潰爛的臉上……」她說,醒了之後,總是會把故事繼續編下去,但筆卻是都不拿了。
對於寫作,鍾曉陽一直抱著「想寫所以寫、不想寫所以停了」的心情。對於曾得到的讚譽更淡然處之,那平淡之氣,好像她只是走出家門散個步,卻意外被媒體包圍。
直到去年,朋友力邀她在《明報》寫專欄,她才一點一點地寫,並為《停車暫借問》紀念版寫了近兩萬字的後記〈車痕遺事〉。
文中,她細細回顧母系家族的東北淵源,一路從外婆世代的亂世流離、家鄉菜餚,寫到父母輾轉落腳香港,及她在美國冰天雪地的留學生宿舍裡日以繼夜地趕稿。她的文字仍古典絕美,情感卻更內斂深沉。
重新筆耕 謙稱得細步逐字行
她謙虛自述:「荒田十畝無人耕,且以細步逐字行。休耕太久的人重新拿起鋤頭,不但千斤重且實在沒信心這片田地還會再接受自己,唯一能做的只是一字一字寫去。」
鍾曉陽在如今四十六歲之際,回顧這部年少之作,承認當年的青春絕對不再了。「外在改變了,但內心裡,我還是那個愛編故事的小女孩。」
最後,一直推說工作太忙、自己太懶的鍾曉陽,終於鬆口承諾:「希望能夠繼續創作,儘快寫出新的小說來。」
連載、出書、文友會… 她許多「第一次」都在台灣發生
為什麼生在廣州、長在香港的作家鍾曉陽,對台灣文壇的中生代作家與讀者們來說,是一個如此深刻而親近的記憶,親到彷彿她抵達台灣時,文壇人士與讀者甚至以「回來」稱之?這一切,都要從一九七九年說起。
當年,少女鍾曉陽在香港讀到朱天心《擊壤歌》大為傾慕,「第一次有了給一個作家寫信的衝動」。於是提筆寫了長長幾千字的信寄給朱天心,盼不到回信,又急急催道:「我不敢相信妳不回。」
最後盼來的竟是朱父朱西甯的信,信上解釋天心去了旅行,請再等等。
從此,她與朱家結下不解之緣。她的長信被刊在朱家所創的《三三集刊》上,那年寒假她就一人飛來台灣住在朱家,由天文、天心、天衣三姊妹帶著她從台北遊到台東和屏東。至今她還記得去採了香菇,「我從來沒有跟朋友這樣玩過,太開心了!」
接下來,就是大家所熟知的,鍾曉陽以《停車暫借問》在文壇出道,由台灣與香港出版,早慧的才氣和光芒,炫目兩地文壇,她被譽為「十八歲天才少女」。
之後,鍾曉陽赴美求學,在密西根大學主修電影與電視欣賞。香港回歸前的九○年代,她也曾移民澳洲雪梨,在澳洲藝術局寫作獎金補助下度過四年。不過,台灣一直是她的文學原鄉。
早在中學時,她就無時差地在香港讀著白先勇、於梨華、王禎和、黃春明、王尚義等作家作品。在《停車暫借問》紀念版的序文,她感性寫道,寫作生涯上的許多「第一次」都發生在台灣:「第一次連載,第一次出書,第一次與年齡相當的文友交集,第一次擁有自己的讀者,第一次見證自己的作家身分的誕生……對於一個在香港長大的孩子來說,那種經歷無異於喊一聲『芝麻開門』、而居然就有一道門在面前轟然打開。」
多年來,她也持續閱讀朱天心,觀察她的歷練和改變:「她出手還是總能讓人驚訝,精彩有新意,我尤其喜歡她寫貓的《獵人們》。」其他兩岸三地的華文作品她看得不多,愛看的是西方作家麥克尤恩(Ian McEwan)、狄波頓(Alain de Botton)等等。
擅長以小說形式包裝古典詩詞情思的她說:「中國古典文學對我美學上的影響最大,但西方文學更能落實生活中,如莎士比亞描寫的情感,與現實經歷更接近,我也很喜歡這種表達方式,只是沒機會發揮。」
http://hypocrites-lancier.blogspot.com/2008/10/16.html
揭劉雪華劉德凱六年前分手真相(圖)2011-08-01網易
劉雪華與劉德凱的戀情是在拍攝瓊瑤電視劇時開始的,那個時候他們是台灣最紅的男女演員。兩人性格相近——觀眾通過電視劇認識劉雪華,總以為她是一個溫婉柔弱的女子,事實上生活中的她十分開朗率性、活潑好動;而劉德凱風流倜儻、灑脫不羈。(文/波波)
不同的性格,註定了他們的開始也與眾不同。那是在一個片場,劉德凱徑自走上前說:“我想讓你成為我的女朋友!”多年以後,劉雪華回憶起當時的情景,嘆息著說:“其實那時候我對他並不是特別有感覺,但是他那種自信篤定的態度引起了我的興趣。現在想來,或許是自己很年輕,又是一個性格好勝、喜歡挑戰的女人,所以我沒有直接拒絕他,而是說:那你來試試吧。結果這一試,我輸了,他贏了,我真的成了他的女朋友。”
甜蜜的時光裏,兩個人曾將彼此的愛情誓言寫在紙上,愛情之甜蜜無法用語言來形容。可是,二人之間更多的是爭吵和冷戰,還有如影隨形的不安全感。劉德凱是一個對愛情抱著隨緣態度的人,認為緣來了不必拒絕,緣走了不必遺憾,他在台灣有“情場王子”之稱。他外表高大儒雅,又有紳士風度,自然有不少女孩子愛慕他,而他是一個不會對女孩子說“不”的人。
各種傳聞時不時傳到劉雪華的耳朵裏,個性剛烈的她經常為此和劉德凱發生爭吵。最激烈的一次是她在一夜未歸的劉德凱的衣袋裏發現一隻女人的耳環,她憤然離家出走,住到了媽媽家。劉德凱一連3天不吃不睡守在劉雪華媽媽家的樓下,一直堅持到了第四天早晨,劉雪華先心軟下來,她不自覺地在心裏為對方開脫:口袋裏有一隻女人的耳環並不能證明什麼吧,或許那只是一個誤會,他如果真的愛上了別人,就不會這樣不吃不睡守了3天3夜了。劉雪華決定和劉德凱和解,但是媽媽攔在樓梯口罵她不爭氣,不許她下樓。劉雪華擔憂著劉德凱的身體健康,乘著媽媽上洗手間的時候偷偷跑出來,扶著他回了家。事後,劉雪華明白,愛要學會妥協和隱忍。
一路磕磕絆絆走來,儘管心裏有著那麼多的不快樂和不踏實,但是劉雪華從未想過要和劉德凱分手,畢竟一起走過了這麼長的時間,愛他似乎已成習慣。1997年,劉雪華懷孕,兩人將婚姻的事情提到了議事日程。當時劉德凱要去法國拍戲,本來劉雪華可以同行,但是考慮到懷孕初期坐飛機對胎兒不好,她放棄了這次法國之行,兩人相約等劉德凱回國後立即登記結婚。萬萬沒有想到的是,一個月後,從法國歸來的劉德凱好像變成了另一個人,出於一种女人的直覺,劉雪華覺得他的心已經不在她身上了,在她的苦苦追問下,劉德凱終於坦白,他愛上了一個剛剛20歲的法國女孩,名叫安琪。
劉雪華無法接受這樣的事實,整日裏神思恍惚,終於有一天在浴室洗浴時不慎摔倒,導致胎兒流產。這個意外的打擊讓非常喜歡孩子的劉雪華無法原諒自己,更無法原諒劉德凱,她最終選擇了分手。不久,劉德凱和安琪結婚。劉雪華感到難以接受,劉德凱舉行盛大婚禮的那天,她拔掉電話線獨自呆在家裏,一邊喝酒一邊看著電視上關於婚禮的報道,更覺痛不欲生,她想結束自己的生命,幸虧媽媽趕來,這才避免了一場悲劇的發生。如今,對於那段6年的感情,劉雪華一臉傷感地用了4個字概括:一場噩夢。
http://big5.cri.cn/gate/big5/gb.cri.cn/27564/2011/08/01/108s3324397.htm
劉德凱第一次婚姻就受傷害 家庭生活如白紙(圖) 2008-01-07
第一次婚姻:感受到了『職業傷害』
第一次婚姻讓劉德凱有了兩個兒子、一個女兒。現在最大的已經28歲,但三個孩子從十幾歲就跟著媽媽在美國生活。回憶起第一段婚姻,劉德凱覺得最虧欠的,就是在孩子們最需要父親的時候,他卻缺席了。
當時的劉德凱常常面臨瘋狂趕戲的狀況,最誇張的時候每天只能睡兩三個小時,所以幾乎沒有時間和孩子們在一起,女兒直到一歲多都不認識這個爸爸,『有一次為了拍《倚天屠龍記》,第二天要趕戲,晚上回家頭套就沒有脫,結果就把女兒嚇哭了。當時我很渴望和孩子在一起,但是拍戲就是這樣,一趕起來,幾乎就沒有自己的時間了。』劉德凱說。
劉德凱記得那時候兩個兒子最渴望的事,就是周末爸爸可以開車帶他們去海邊玩。但是與兒子們的這個『預約』,竟然一約就是三四年。後來他們大了,自己會找理由安慰自己:『沒辦法,爸爸要拍戲,沒有時間。』不要說休假日,孩子們平時要見見他都很難,一來因為戲一拍起來,完全停不下來;二來,一個明星老爸,難免會給孩子們的學校生活帶來麻煩。『那時候只能這樣,我從片場偷跑出來兩個小時,然後悄悄地給他們打電話,「哎,你爸現在就在學校前面兩條馬路再右拐的店門口,趕快出來」,就這樣趁課間帶他們去吃一個冰淇淋。』說到這些,劉德凱笑得有些苦澀。
『缺席』的時間太多,孩子們慢慢對他也少了依賴,家長會之類,他們寧可媽媽去,也不要爸爸去。女兒長大了交男朋友,老爸也沒有機會參與意見……這些事情現在回憶起來,劉德凱還是覺得十分遺憾:『他們最重要的成長階段,我沒有參與,這也許就是演員這個行當的職業傷害吧。如今他們都大了,我更不可能突然介入他們的生活指手畫腳,不過好在現在和他們已經成為朋友,他們自己有甄別是非的能力,我也不用當什麼參謀。』
七年之戀:『雙劉戀』,無言的結局
劉德凱的第一次婚姻諸多遺憾,最終以離婚收場。之後便是與瓊瑤劇女星劉雪華的一場轟轟烈烈的戀情。兩人當年對戀情非常高調,這對郎纔女貌的『神仙眷侶』也的確曾經羡煞不少圈內外人士。但是,七年的戀情,最終卻因為劉德凱遠赴法國拍攝瓊瑤《一簾幽夢》後分手。沒有人知道期間兩人發生了什麼,只知道劉德凱回來不久後,便宣布與在法國認識的安琪熱戀,很快便與小他20歲的安琪結婚。
而對於這場突如其來的情變,『雙劉』都沒有說過什麼,但是直到多年後的今天,劉雪華在面對媒體有關劉德凱的問題時,只有冷冷的一句:『我們沒有再聯系,也沒有可能再一起合作拍戲。』但劉德凱似乎並不介懷,曾明確表示過,分手後也會照顧她,直到她找到自己的幸福。
第二次婚姻:仍以離婚告終
也許感情的事情,局外人永遠無法真正了解當事人之間到底發生了什麼,也無法橫加指責。但對於當初的那次情變,劉德凱還是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承受過不小的輿論壓力。不管誰對誰錯,時間永遠是最大的贏家,十年之後,他和安琪的婚姻也以離婚收場,年過五旬的劉德凱如今單身一人。
去年,臺灣媒體曝出劉德凱聽說法國前妻安琪要再婚後,滿心祝福:『我很高興她能找到一個新對象,重點是,那個人對我兒子很好(劉德凱和安琪生的混血兒Kevin今年7歲了,從來沒離開法國。每過幾個月,劉德凱都會和兒子相聚一次,以彌補心頭之憾。)。』
感悟家比婚姻更寶貴
如果當年劉德凱所謂的『職業傷害』影響的是孩子們和自己的婚姻,如今則是給他自己的生活帶來更多隱痛,尤其最近一次到美國看望老友全家的經歷,更是讓年過五旬的他感慨良多:『最近去美國看望一個三十年的老朋友,大學同學。一家人喜氣洋洋招待我,翻出全家的相冊來一張張地講給我聽,我真的非常羡慕。羡慕他們有這麼多的回憶,和家人在一起的美好時光,而我的家庭生活,幾乎是一張白紙。』
聽劉德凱這麼說,那麼是否打算再一次走進婚姻?對此,他的看法是,婚姻是對手戲,但無法掌控的事情太多,因此無法執著,也不必執著:『我現在對婚姻已經沒有太緊迫的感覺。』但是,對感情並未完全心死,而是更看重順其自然:『可能我比較隨性吧,對愛或者說婚姻,不主動追求,但也不拒絕,順其自然。其實婚姻只是人生的一個部分,反而覺得家更寶貴。』
http://ent.big5.enorth.com.cn/system/2008/01/07/002608030.shtml
劉德凱
劉德凱,出生于臺灣,祖籍山東諸城,畢業于臺灣世界新聞專科學院(現世新大學),精通普通話、閩南語、英語,曾經當過攝影記者、場記、副導演、演員、編劇、制作人、導演。
個人簡介
劉德凱祖籍山東諸城,祖父闖關東到了吉林,後又輾轉到了北京,死後也葬在北京。劉德凱的母親是北京人,他從小就聽母親講老北京的故事,講北京的風味小吃,喜歡喝豆汁,吃炸醬面。當年,他的父母隨國民黨軍隊一退再退,退到了臺灣。按臺灣人的說法,劉德凱是“外省第二代”。
劉德凱出生在臺灣高雄一個美麗的海邊,對海有一種親切感,孩提的記憶常伴隨著淡淡的大海味道。劉德凱出身影劇世家,父母也希望這個小兒子將來能夠接他們的班,從事藝術。但是他那時的夢想是當記者,既可以四處遊曆又能夠關懷社會,于是他選擇了新聞專業,大學畢業後做了記者。可是在70年代的臺灣,記者還沒有抨擊時弊的自由,劉德凱感到自己的理想無法實現,兩年後,他離開了記者隊伍,開始逃避現實,先搞攝影、拍劇照,然後當“燈爺”,幹場記。過了四、五年,他去演戲。逃避了現實,卻沒有逃脫掉“子承父業”的命運。大陸觀衆一般都認爲劉德凱是演瓊瑤戲起家的,其實他最早與古龍合作,主演了《楚留香》、《陸小鳳》等4部影視作品,以及金庸的《倚天屠龍記》等。古龍去世後,他才去拍了一些時裝戲。
演出電視劇
1978年:《大姐出嫁時》
1978年:《桃花運》聯合主演:寇世勳
1978年:《熱血》
1978年:《龍虎英豪》
1978年:《俠骨丹心》 飾演 西門飄∕西門興
1978年:《大地兒女》聯合主演:寇世勳
1980年:《秋水長天》 飾演 夏淩秋
1981年:《何日再相逢》飾演 蔡景明
1981年:《丹心照汗青》
1984年:《倚天屠龍記》飾演 張無忌
1985年:《孤劍恩仇記》飾演 君無愁
1986年:《慈禧外傳》 飾演 恭親王
1986年:《梧桐夜雨》 飾演 常駿
1986年:《悲歡歲月》 飾演 江火炎
1986年:《福祿壽喜》
1986年:《舞臺人生》
1986年:《錯愛》
1986年:《天涯何處覓知音》
1986年:《傷痕》
1987年:《今夜相思雨》飾演 林俊彥
1987年:《請不要拒絕他》
1987年:《曾經夢裏風霜》 制作人、導演
1987年:《一夜不成眠》飾演馮偉中
1988年:《驢子與紅蘿蔔》
1988年:《四喜憂國》
1988年:《天使之塵》 導演
1989年:《第二生命》
1989年:《不再想起》
1989年:《誰殺了大明星》飾演 孟痕∕阿雄
1990年:《十二個半男人》編劇、導演 劇情
1990年:《情變》飾演 紀柏園
1990年:《愛》飾演 唐建國
1990年:《緣》飾演 唐建國
1991年:《床邊愛情故事系列》之《遺忘的愛》 飾演周達人 、導演
1991年:《京城四少》 飾演 古人傑
1992年:《大紅燈籠高高挂》 飾演 顧三主演 愛情文藝
1992年:《秋決》 制作人、導演、飾演 裴剛
1993年:《夢蝶》 飾演 王士良
1993年:《包青天?天下第一莊》飾演 裴慕文主演 劇情文藝
1994年:《新月格格》飾演 努達海
1994年:《相親》制作人
1994年:《像我們這樣拍一部戲》飾演 劉導演
1995年:《緣債/情人》飾演 何青雲主演
1995年:《兩個永恒之新月格格》 飾 努達海 主演
1995年:《秦始皇與阿房女》飾演 秦始皇
1995年:《一簾幽夢》飾演 費雲帆
1995年:《新包青天?情牽陰陽界》飾演 康梵生
1996年:《紅樓夢》 飾演 情僧
1996年:《計中計狀元財之狀元才》飾演 斯凱梵
1996年:《青少年死亡告白》 制作人、導演
1996年:《千秋英烈傳?刺秦》飾演 荊軻主演 曆史劇情
1997年:《蒼天有淚》飾演 鄭士逵愛情文藝
1997年:《嘉慶君遊臺灣》(又名《嘉慶微服私訪記》) 飾演 嘉慶
1997年:《遊龍驚鳳/虯髯客與紅拂女》 飾演 張仲良客串 曆史劇情
1997年:《施公奇案之花轎奇緣》 飾演 赫倫特 主演 劇情
1997年:《星座女人之雙魚座》 飾演 謝耕天
1997年:《西門無恨》 飾演 楚留香
1998年:《老伴兒》 制作人、編劇、導演
1998年:《野孩子》 制作人、導演
1998年:《忠勇小狀元》 飾演 紅葉
1998年:《傻阿甘》 飾演 黃略德
1999年:《加州陽光中國橙》 飾演 阮律師
1999年:《真情城市》 飾演 地球村醫生
1999年:《將軍碑》 制作人、導演
1999年:《失落的名字》 導演
2000年:《西門無痕》 飾演 楚留香
2000年:《家裏比較煩》 飾演 廖明
2000年:《春風化雨》 制作人
2000年:《亂世奇俠》飾演 韓飛
2000年:《欲望》第一部 飾演 夏中林主演
2001年:《苦茶香》飾演 「凱凱快遞公司」投遞員 客串
2001年:《冬天的童話》
2001年:《梧桐雨》 飾演 沈仲賢藝術總監
2001年:《一網情深》 飾演 王仁義
2001年:《真愛父子情》 制作人 主演:蕭大陸
2002年:《欲望》續集 飾演 夏中林主演
2002年:《孝莊秘史》 飾演 皇太極 導演、主演 曆史劇情
2002年:《天地有情》 飾演 許銘德 客串
2003年:《不了情》 飾演 李宗翰 客串 劇情
2003年:《日正當中》飾演 洪董 客串 劇情
2003年:《皇太子秘史》 飾演 康熙帝主演 曆史劇情
2003年:《臺灣首任巡撫劉銘傳》 飾演 劉銘傳主演 曆史
2003年:《天一生水》 飾演 範榛
2003年:《烈愛》 飾演 趙相學
2004年:《梧桐相思雨》 飾演 溥俊
2004年:《天地有情》飾演 許銘德(客串)
2004年:《夜半歌聲》 飾演林道中
2005年:《雪域迷城》 飾演 國王
2006年:《神機妙算劉伯溫》(又名《怪才軍師》)飾演 徐達(友情客串)
2006年:《新封神榜之鳳鳴岐山》 飾演 姜子牙 主演 曆史神話
2007年:《王昭君》 飾演 漢元帝 主演 曆史劇情
2007年:《臺灣1895》飾演 劉銘傳 配角 曆史劇情
2007年:《愛無悔》飾演 高毓明 配角 劇情
2008年:《書劍恩仇錄》飾演 于萬亭 配角 武俠
2008年:《大瓷商》飾演 趙孚生
2008年:《對手》飾演 林忠強
2009年:《新封神榜之武王伐紂》飾演 姜子牙 主演 曆史神話
2009年:《傳說》飾演 伏羲曆史神話
2009年:《對手》飾演 林忠強 配角 戰爭 史詩
2009年:《牡丹亭》飾演 苗舜賓
2009年:《李白》飾演 唐明皇曆史劇情
2009年:《新流星蝴蝶劍》飾演 孫玉伯武俠
2009年:《大女當嫁》飾演 蘇如是
2010年:《又見白娘子》飾演 黑龍王 曆史神話 2010年:《天師鍾馗2》飾演 竇添璋
2010年:《洪武大案》飾演 道同 古裝探案、懸疑
2010年:《十二生肖傳奇》飾演神農氏
2010年:《傳說》飾演 伏羲氏
2010年:《楚留香新傳》飾演 薛衣人
2011年:《天下鹽商》飾演 汪順禹
2011年:《花木蘭傳奇》拍攝中
2011年:《夜隼》
2012年:《隋唐秘史》飾演楊素
2012年:《媽祖》飾演 林願 主演 曆史神話
演出電影
1979年《鸚鵡傳奇》
1979年《師娘怪拳》
1979年《彩霞滿天》 飾演陳樵
1979年《多情雙寶環》
1979年《驪歌》
1979年《醉魚醉蝦醉螃蟹》
1980年《流浪三兄妹》
1980年《楚留香傳奇》 飾演楚留香
1980年《楚留香與胡鐵花》 飾演楚留香
1980年《陸小鳳》飾演陸小鳳
1980年《苦海女神龍》
1981年《十殿閻羅》 飾演高世昌
1981年《第三把飛刀》
1981年《再世英雄》
1981年《女性的複仇》 飾演李三郎
1981年《寶劍飄香》
1981年《辛亥雙十》飾演宋教仁
1981年《劍神一笑》 飾演陸小鳳
1981年《聚散兩依依》 飾演楚鴻志
1982年《紅粉遊俠》 飾演冷君天
1982年《新火燒紅蓮寺》 飾演柳遲
1982年《心愛的人》 飾演關如峰
1982年《慧眼識英雄》 飾演明德
1982年《七步幹戈》
1983年《仙鬥仙》 飾演玄天大帝
1983年《邪撞邪》
1983年《賭王鬥千王》續集
1984年《寒山屍變》
1984年《大紐約華埠風雲》 飾演念華
1984年《東京來的小寡婦》 《記得當時年紀小》
1987年《神勇特警隊》 《破曉時份》
1996年《今天不回家》
2001年《停車暫借問/煙雨紅顔》 導演
2003年《來不及愛你》 飾演大軍
2004年《太行山上》 飾演郝夢齡
舞臺劇作
1983年《遊園驚夢》 飾演鄭彥青
1990年《不可兒戲》
1995年《半裏長城》 飾演劉凱德
個人唱片
1993 讓她快樂
主持經曆
1997 Lu Lu Show In
影響評價
劉德凱,這個瓊瑤劇中完美得幾近無瑕疵的魅力男人直到今天仍電力十足,要知道如今他已年過半百,可目光依舊炯炯有神,聲音依舊沈穩性感,是一個從骨子裏散發暗香的男人。從對他有記憶開始,他就飾演中年男子,不說豪門巨賈,也是上流社會,屬于讓女孩子可依靠的肩膀,越是年長,越能發現劉德凱的魅力所在,以往瓊瑤劇中的深情形象猶在,在《臺灣首任巡撫劉銘傳》中對民族英雄的出色演繹,又得到了一片好評。對角色變換的把握上顯示了他在影視表演上更精深的造詣。
風格:不見得奶油小生就不是實力派
從瓊瑤的戲開始“起家”,劉德凱也許終究逃離不了 “奶油小生”的命運。仔細琢磨,從《海鷗飛處彩雲飛》到《新月格格》,再到後來的《一簾幽夢》,他扮演的角色並不“膩”,劉德凱卻從中積攢了一套對“奶油小生”的特殊心得:“說我的角色藝術也好、商業也罷,這對于我而言都是沒有差別的。我要做到的是演奶油小生像奶油小生,演軍人像軍人的程度,這些都是角色需要,這樣才是差異性,假如有人對我說,我已經從奶油轉成非奶油的形象,我就會覺得這是我的悲哀,因爲應該還能勝任才對。”
藝術創作:我更鍾情于內地的氛圍
劉德凱認爲內地的藝術創作氛圍很濃厚,他說在內地你隨便碰到一個人都會對曆史和對曆史人物有一定的理解,這一點比臺灣和港臺要深厚,所以臺灣很少拍正劇。《孝莊秘史》拍完以後在臺灣引起一個話題,就是臺灣爲什麽不拍一些正劇,其實是因爲臺灣已經很久沒拍正劇了,包括當初拍《京城四少》的時候都沒辦法拍外景。所以劉德凱說,自己在這個問題上更鍾情于內地的創作氛圍。
選擇:導演、表演力求兼收並蓄
劉德凱不僅是個很柔情的“屏幕”殺手,在圈內還是個名氣不小的導演。談及這兩種角色,劉德凱說:“兩個職業我都很喜歡,不分伯仲,所以才會一塊做,雖然是兩個職業,但角度完全不一樣,所以相互之間的影響很小。”說到這,他還打了一個比方:“就好像有一條河,你有時候會從河的左岸看右岸,有時候從右岸看左岸,”。
榮譽獎項
《一夜不成眠》入圍金鍾獎最佳單元劇
《四喜憂國》獲金鍾獎最佳美術及攝影獎
1988年《驢子與紅蘿蔔》獲金鍾獎最佳編劇獎
1991年《床邊愛情故事系列》(制作) 獲金鍾獎最佳單元劇、最佳女主角最佳導演、最佳編劇獎
1992年《秋決》(制作、導演) 獲金鍾獎最佳單元劇、最佳編劇、最佳女配角獎
1996年《少年死亡告白》(制作、導演) 獲金鍾獎最佳單元劇及最佳女配角獎
1996年《聖母瑪利亞》(導演) 獲金鍾獎最佳女主角獎
1998年《老伴兒》(制作、編劇、導演) 獲金鍾獎最佳編劇及最佳美術獎
1999年《將軍碑》(制作、導演) 獲金鍾獎最佳燈光獎、男配角獎入圍
1999年《失落的名字》(導演) 入圍金鍾獎最佳連續劇、入圍最佳女主角
2001年《停車暫借問》 (導演)獲金鷹獎最佳女主角獎
2005年《臺灣首任巡府劉銘傳》(主演) 入圍飛天獎最佳男主角
2006年 由《北京電視周刊》與搜狐娛樂協同主辦的“2006收視印象投票榜”,劉德凱分別榮登“2006年度港臺最佳男演員”寶座。
明星眼中的劉德凱
瓊瑤———劉德凱他有自己的一種氣質,演戲很有特色。
馬景濤———凱哥對我的啓蒙有很大作用,而且一直很寬容我,包容我,疼惜我,是我努力的目標和方向。
黃以功———他有自己的型,很有創意和才華。我們認識二十幾年了,他是我在這個圈子裏見到爲數不多的,一直很努力,尋找自己方向的人。
何秀瓊———標准的處女座男人,事事要求完美。他非常非常孝順父母,拍戲在外時每天都要打電話回家。
林心如———一直好喜歡凱哥,他好帥好帥,跟他走在路上一定很威風。
寧靜———跟凱哥合作很舒服,他允許演員自由發揮,爲人也豪爽。
胡靜———雖然是個工作狂,但很知道顧家,像他這樣年紀的男人經曆過愛情與婚姻,極懂得珍惜。
王菁華———凱哥演技很好,跟他演戲時能很快被帶入戲。
黃維德———凱哥是一個值得敬重的前輩,其實我們是有淵源的,六七歲我就認識他了,那個時候他常牽著我的手。凱哥的演技和爲人始終是我學習的榜樣。
鄭安寧———他一直在沖,一直沒有失去熱誠;很有想法,而且也有實力能把想法實踐。
湯志偉———對戲很有看法,而且做起戲來很賣命,把自己累的不像人。
楊海薇———對花草樹木都很有感情,所以我覺得他是一個非常渴望家居生活的人。他是一個外表看起來很堅硬的男人,內心也有溫柔脆弱的地方。
戴嬌倩———看到他時,會覺得他很有風度,他平時生活中也是很簡單。 田歌———不認識的時候你會覺得他冷峻沈穩,眼神裏透著殺氣也有點拒人千裏之外,熟悉之後發現他爲人豪爽也仗義。
蔡琳———剛開始覺得我和他年齡相差很大,演感情戲有些怪異,後來拍攝中才發現他很會帶動演員的情緒,給我很多幫助,我十分感謝這個搭檔。
楊冪———他就像個老頑童,一點架子也沒有。
高圓圓———劉德凱老師是個很有魅力的演員,他的臺詞,他的行動,都散發出魅力。
肖雨雨———凱哥演技很好,戲裏戲外都很照顧我。
http://baike.baidu.com/view/40475.htm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