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1-09-11 09:20:02| 人氣2,265| 回應2 | 上一篇 | 下一篇

《普契尼的秘密情人》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普契尼的秘密情人》(Puccini and the Girl)歌劇大師的愛情懸案 詳參【圖博館】:歌劇:表演藝術8 

導演:保羅‧本威努迪(Paolo Benvenuti)、保拉‧巴洛尼(Paola Baroni)
卡司:里卡多‧莫瑞提(Riccardo Moretti)、泰妮亞‧絲奎拉洛(Tania Squillario)……
  歌劇大師普契尼的浪漫多情,不僅引爆家庭紛爭,更讓為其送信的小女傭朵莉亞被誤會為第三者,朵莉亞也因此以最終極的手段為己自清。
  首先,在看電影之前,對於普契尼的家庭成員:妻子艾維拉,與普契尼下屬偷情的繼女芙絲嘉,還有小女傭朵莉亞,及酒館女侍茱莉亞,這些角色之間的關係需有適度的了解,才不會因電影過於重視「普契尼外遇」與「朵莉亞被誤會」這兩部份,導致電影一開始便快轉這些人的關係,而讓人有跟不上的感覺。
  普契尼當時正在著手編寫「西部女郎」,他隨手取材的習慣非常明顯,身邊的風吹草動都可能成為劇情的一部份;而為了躲避太座的追查,普契尼甚至吩咐僕人假扮他彈琴,好讓他出門與情人幽會,這也是沉悶劇情中較令人玩味的片段。
  電影的呈現手法與一般電影完全不同,幾乎全無對白,僅有閱讀書信時才有口白,電影回歸到了最原始的本質,幾乎近似默劇,這件懸案的結果是導演從普契尼的600多封往來書信中抽絲剝繭發現的,故不用對白來加以揣摩當時的情景。電影的張力完全仰賴演員們的肢體語言與臉部表情;另外,影片收音效果之好,從朵莉亞打開一扇扇門窗時的震然嘎響,還有腳步聲、叢林的窸窣聲,都非常突出。
  各片段間也雜夾了普契尼的知名樂曲,而樂曲的編排亦非常符合劇情的起伏轉折,對於電影氣氛的掌握也拿捏地不錯;除了音效外,電影全程在普契尼的家鄉──托斯卡尼拍攝,這個孕育許多藝術、科學偉人的肥沃美地,湖畔的酒店、湖邊的小船與丘陵上的教堂、鐘樓都頗有特色,也帶來另一番的美感;電影的拍攝手法也非常特別,朵莉亞自盡後,飯店僕人送來書信這幕,鏡頭對著牆邊,僕人走上樓梯的黑色身影忽大忽小,也漸漸地加深了觀眾的不安感。
  飾演普契尼的義大利名作曲家里卡多‧莫瑞提(Riccardo Moretti),高超的琴藝與表現令人讚賞,然而電影的步調過於緩慢,且電影大部分的比例都沒有對白,看慣通俗片的觀眾要先有心理準備。
 http://forum.pchome.com.tw/content/74/24810

普契尼情人:默片美學

  大人物的身旁總有些人,默默做了犧牲,就此淹沒消逝在時光洪流之中。
  作曲家普契尼(Giacomo Puccini),在人世享壽六十六歲(1858─1924),剛好見証了電影誕生初期的默片風情,義大利導演Paolo Benvenuti執導的《普契尼的秘密情人(Puccini e la fanciulla)》刻意帶領觀眾回到普契尼的年代,回到默片的年代。
  默片年代的電影世界有兩個特色:一,只有影像,沒有對白;二,沒有人聲,只有音樂。《普契尼的秘密情人》完全遵守了默片時期的準則,主角間沒有對話,全靠眼神和動作來解釋事件,除了音樂,其他的人聲主要都只是在誦念普契尼的書信而已(默片時期用字幕來交待對話,本片的處理手法,有異曲同功之妙),正因為少了戲劇性的言詞交鋒,少了激情的感性渲染,一椿古典音樂史上的醜聞事件,因而得以在極其冷靜與壓抑的情況下重新解碼。
  普契尼寫過無數動人歌劇,不論是《波希米亞人》、《蝴蝶夫人》、《賈尼·斯基基》或者《杜蘭朵公主》,著名的詠歎調都唱出了天下女子的幽微情懷,女性帶給他無數創作靈感,這些女性傳奇與角色,大多來自他的生活經驗和所接觸的女性,但是他卻也曾因為自己的私情造成自己家的幫傭朵莉亞(Doria Manfredi)含羞蒙冤,既被兄長禁閉在房間裡,最後更以自殺離開人生。在音樂作品中唱出女人心情的普契尼,何以在真實人生中如此辜負一位無辜女子呢?
  這件女僕自殺事件,在普契尼生前即已有了賠償認錯的初步答案,朵莉亞是冤枉的,普契尼或許多情,或許因此導致普契尼太太憂心忡忡,但是朵莉亞並非普契尼的情人,朵莉亞只能靠著死後的處女驗屍報告,洗清流言誤會。
  《普契尼的秘密情人》其實是一部階級傾軋的作品,這段悲劇說明了至少三件事:主僕有別,尊卑有別,男女有別。普契尼家族扮演著優勢的掠奪者角色,朵莉亞只能忍氣吞聲,誰教他們是主僕?誰教尊貴的主人把最重要的私密信件交給她傳送,使得卑微的她既不能抗命,又不能出賣主人?男人偷腥,不找男人理論,卻找女人出氣,世間焉有此理?難道真是基於現實考量(普契尼為一家之主,是全家人的經濟動脈),所以殺雞儆猴?
  所有的不合理,其實全都擠壓到朵莉亞身上,她期待著主人以行動來澄清,主人明知她冤枉,卻未採取任何救援行動,主人的低調不聞問,是心虛逃避?是犧牲一位曾經替他通風報信的女孩做代罪羔羊?還是根本無視於她的尊嚴和名譽?任何一個可能的選項,其實都在批判著普契尼做為男人、主人和情人的自私與無情(他唯一的積極作為只是安排朵莉亞的哥哥到工廠找到工作,連朵莉亞用虛弱的聲音在床上呼喊著:「救我!」時,他亦未曾動容與動心。
  清冷而低調,其實正是導演Paolo Benvenuti刻意選擇的美學形態,低調,因而客觀,清泠因而理智,才能仔細看透他從影像裡滲透出來的訊息與指控。
  電影的場景是普契尼位於托瑞德拉古(Torre del Lago)的濱湖別墅(如今是普契尼別墅博物館(Villa Museo Puccini)),湖水岸就有座小酒館,駐唱紅伶不時引吭高歌,風向正能把她的歌聲傳送到普契尼的耳朵裡,對音樂敏感的他,對女人多情的他,要如何面對那一牆之隔的熱情誘惑呢?
  那時候的普契尼正在創作《西部女郎(La fanciulla del West)》,隨身攜帶的木盒中就有一位美女照片,但是他的繆思究竟是那位美女?還是駐唱紅伶?還是朵莉亞呢?也正因為有著小酒館的隔空歡唱,才讓普契尼哼著口哨打暗號,穿過草叢,暗夜划舟的偷情行為,有著想像對應的合理空間。
  更重要的工程在於選角,Tania Squillario飾演的朵莉亞,確實貌不驚人,欠缺做大師情婦魅力(紅伶或相片女郎都比朵莉亞明豔風騷得多了),飾演普契尼妻子埃爾薇拉的Giovanna Daddi更是不解風情的標準黃臉婆模樣,但是Riccardo Moretti飾演的普契尼本尊,也不具風流倜儻的魅力,反而像極了八點檔電視劇裡常見的那種多情卻不敢負責的男人模樣,這樣的人物風情,完全顛覆了偷情電影的模式,因此看不到激情,只看到了庸俗,沒有了劇情的感染力,只剩下一椿不堪聞問的富豪傾軋醜聞。
  普契尼的音樂或許是動人的(電影中的所有由普契尼彈奏出來的鋼琴樂音,即使只是小品,即使只是即興,卻依舊珠玉璀璨),但是他的愛情與人情處理手段,卻是不及格的,導演Paolo Benvenuti不想借任何的嘴來批判普契尼,深諳默片古典公式的他,光用影像即已說明了一切,因為看見,得能想見,電影的主軸就此成立。
http://4bluestones.biz/mtblog/2010/04/post-1909.html

賈科莫·普契尼 维基百科

賈科莫·安東尼奧·多米尼科·米歇爾·塞孔多·馬利亞·普契尼(義大利語:Giacomo Antonio Domenico Michele Secondo María Puccini,1858年12月22日-1924年11月29日)是一位義大利的歌劇作曲家,著名的作品有《波希米亞人》、《托斯卡》與《蝴蝶夫人》等歌劇,也是世界上最常演出的歌劇之一[1][2]。這些歌劇當中的一些歌曲已經成為了現代文化的一部份,其中包括了《賈尼·斯基基》的《親愛的爸爸》與《杜蘭朵公主》中的《公主徹夜未眠》在內。
早年
賈科莫·普契尼出生在義大利托斯卡納盧卡的一個音樂世家。普契尼的父親在他5歲時去世,所以他被送到叔叔福圖納托(Fortunato Magi)那裡來學習音樂,但是福圖納托卻認為普契尼是個沒有修養且粗俗的學生。後來普契尼成為盧卡教堂的風琴演奏家與唱詩班教師,但是直到觀賞了著名的歌劇作曲家朱塞佩·威爾第的歌劇《阿依達》之後,普契尼才決定當一位歌劇作曲家,而為了欣賞這次歌劇演出,他與朋友徒步18.5英里(30公里)前往比薩。
他10歲開始當唱詩班歌童,14歲任教堂管風琴手。因為普契尼得到了獎學金與一位親戚的幫助,於是在1880年進入米蘭音樂學校(Milan Conservatory)就讀,在浪漫派作曲家龐開利(Amilcare Ponchielli)及巴齊尼(Antonio Bazzini)的指導下學習作曲。在普契尼21歲的這一年,他創作了《安魂曲》(Messa),標誌著普契尼家族與盧卡的基督教音樂長久合作之下的顛峰。雖然普契尼將這部以天主教彌撒為背景的作品命名為安魂曲,但是現在卻以《榮耀經彌撒》(Messa di Gloria)而聞名。這個名稱是技術性的因為普契尼只譜寫了常規彌撒的頭兩段(垂憐經Kyrie及榮耀經Gloria),而省略了信經、聖哉經和羔羊經。
這個作品也隱約透露普契尼成為劇作家的跡象,因為他在舞台上展現出了戲劇化力量。男高音與男低音的獨唱者在 詠嘆調上具有爆發力的演出,的確是比教堂音樂更加類似歌劇的。因為它所擁有的管弦樂編曲及戲劇般的力量,所以普契尼的《安魂曲》常常被拿來與威爾第的《安魂曲》(Requiem)相題並論。
在音樂學校就讀期間,普契尼從豐塔納(Ferdinando Fontana)那裏得到了一個歌劇的劇本,並在1882年參加一次歌劇作曲競賽。雖然後來普契尼並沒有獲勝,不過作品《群妖圍舞》後來於1884年在米蘭威爾姆劇院(Teatro Dal Verme)舉行公演,而且獲得黎柯笛公司(Casa Ricordi)黎柯笛(Giulio Ricordi)的注意。普契尼因為受到黎柯笛的委託,所以第2部歌劇《埃德加》(Edgar)於1889年公演。後來普契尼也與豐塔納成為終生的好友。
托瑞德拉古的普契尼
從1891年開始,普契尼大部分的時間都待在托瑞德拉古(Torre del Lago),這是一個距離盧卡15公里、位於第勒尼安海(Tyrrhenian Sea)與馬撒秀可里湖(Lake Massaciuccoli)之間的小社區,位在維亞雷嬌(Viareggio)的南方。普契尼在托瑞德拉古承租了一間房子,不過他仍然定期的前往盧卡。在1900年,普契尼買下土地而且在湖上建造一間別墅,也就是現在的普契尼別墅博物館(Villa Museo Puccini)。普契尼在這裡居住到1921年,因為受到泥煤汙染的影響才搬遷到維亞雷嬌。在普契尼去世之後,普契尼的別墅變成了普契尼別墅博物館(Villa Museo Puccini)。而普契尼則被葬在當地的教堂中,後來他的妻子與兒子也葬在這裡。
普契尼別墅博物館目前為普契尼的孫女西蒙內塔(Simonetta Puccini)所有,目前是開放參觀的。
普契尼在托瑞德拉古所創作的歌劇
普契尼的第3部歌劇《瑪儂·雷斯考特》(MANON LESCAUT)於1893年公演,獲得巨大的成功。它連結了普契尼與劇作家雷基·伊利卡(Luigi Illica)及喬賽普·賈科薩(Giuseppe Giacosa)的關係。他們在接下來的3部歌劇共同合作,後來成為普契尼最知名的作品。這3部歌劇分別是:《波希米亞人》:被認為是普契尼最成功的作品之一,同時也是歷史上最傳奇性的歌劇之一。
《托斯卡》:實際的描繪出真實生活的不同面向(包括暴力在內),可以說是普契尼第一部帶有寫實主義色彩的作品。因為它許多重要的特徵,所以被認為是歷史上最重要作品之一。
《蝴蝶夫人》:一開始被敵視(絕大部分是來自於對手),不過隨著幾次上演後,現在被認為是普契尼最成功的作品之一。
普契尼在1904年後的創作是越來越稀少,因為對於飆車的懷抱著熱情,使得他幾乎在1903年的一次車禍中身亡。賈科薩於1906年去世,然後在1909年爆發一件醜聞,因為妻子艾維拉對於他們的女傭曼佛迪(Doria Manfredi)與普契尼發生關係的不實指控,後來導致該女傭自殺。而艾維拉則遭到曼佛迪的家人控告成功,於是普契尼必須支付賠償金。普契尼的出版商雷哥爾第在1912年過世之後,也結束了普契尼劇作家生涯中的多產時期。
不過普契尼還是在1910年完成《西部女郎》,然後在1917年完成了《燕子》(La rondine),這是一部普契尼重新作曲的輕歌劇,但是他發現這與他的風格及才華是格格不入。
《三合一歌劇》(Il Trittico)在1918年於紐約首次公演,這部作品由3個部分所組成。第一個部份是《大衣》(Il Tabarro),屬於恐怖的大吉尼奧爾(Grand Guignol)的風格;第二個部分是《修女安潔麗卡》(Suor Angelica),為感人的悲劇;第三個部分則是喜劇《賈尼·斯基基》(Gianni Schicchi)。《賈尼·斯基基》是3個部分最受歡迎的,包括著名的詠嘆調:《親愛的爸爸》。
  晚年
歌劇《托斯卡》的海報因為普契尼有抽菸的習慣,所以從1923年底開始抱怨慢性的喉嚨痛。因為被診斷出罹患喉癌,所以醫生建議他前往比利時的布魯塞爾進行一種新的實驗性放射線治療。因為普契尼與妻子從不知道癌症是多麼嚴重,所以只有告知他們的兒子。
普契尼在1924年11月29日死於治療所引發的併發症(因為在手術後無法控制流血狀況導致心肌梗死)。他的死訊在《波希米亞人》上演期間傳到了羅馬,所以表演立刻終止,管樂隊則為這些感到震驚的觀眾彈奏了弗雷德里克·蕭邦的《送葬進行曲》(Funeral March)。普契尼在1926年埋葬在米蘭,但是他的兒子後來將他的遺體移到托瑞德拉古普契尼別墅內的禮拜堂內。
《杜蘭朵公主》是普契尼最後的作品,在普契尼去世時仍未完成,最後的一幕是由弗蘭科·阿爾法諾(Franco Alfano)根據普契尼的草稿來完成的。不過弗蘭科·阿爾法諾是否完全遵循普契尼的草稿則引起一些質疑。
阿圖羅·托斯卡尼尼於1926年4月指揮《杜蘭朵公主》首演時,他選擇不演出阿爾法諾完成的部分。當演出進行到普契尼完成的部分結束後,托斯卡尼尼停止管弦樂隊的演奏,然後轉身對觀眾說「這齣歌劇到這裡就結束了,因為在這個時候這位大師(意指普契尼)已經過世了」(有一些紀錄則顯示托斯卡尼尼是更有詩意的說:「這位大師在這裡放下了他的筆」)
義大利作曲家貝里奧(Luciano Berio)在2001年時根據原本的手稿完成了《杜蘭朵公主》一個新的正式的結局,但是這個結局並不常被演出。後來中國作曲家郝維亞也寫了另一個版本的結局,在中國國家大劇院上演。
政治
普契尼在政治上並不活躍,這點與威爾第或華格納不同。然而,義大利法西斯主義的領導人墨索里尼宣稱,普契尼申請加入義大利國家法西斯黨。不過這件事看來是不太可信的,因為並沒有紀錄或證明普契尼曾經申請加入義大利國家法西斯黨。除此之外,如果普契尼真的曾經這麼作過的話,他的好友阿圖羅·托斯卡尼尼不太可能與他這麼得友好,因為托斯卡尼尼足夠來影響普契尼,而且他是個反法西斯主義者。
紀念
為了紀念普契尼在歌劇上的成就,義大利的托瑞德拉古在每年7月至8月間都會舉行普契尼音樂節。
歌劇作品
1884年:《群妖圍舞》(Le Villi)
1889年:《埃德加》(Edgar)
1893年:《瑪儂·雷斯考特》(Manon Lescaut)
1896年:《波希米亞人》(La bohème)
1900年:《托斯卡》(Tosca)
1904年:《蝴蝶夫人》(Madama Butterfly)
1910年:《西部女郎》(La fanciulla del West)
1917年:《燕子》(La rondine)
1918年:《三合一歌劇》(Il trittico)
1926年:《杜蘭朵公主》(Turandot)

台長: 阿楨
人氣(2,265) | 回應(2)| 推薦 (1)|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電影賞析(電影情報、觀後感、影評) | 個人分類: 書評影評 |
此分類下一篇:《盧貝松之光芒萬丈》
此分類上一篇:《春光奏鳴曲》

D’Artagnan
很想租來看...但常忘記....@@
2011-09-26 12:43:17
版主回應
那天偶遇電影台
2011-09-27 09:10:46
阿楨
歌劇:表演藝術8

世界十大歌劇

世界十大歌劇包括《浮士德》《鄉村騎士》《卡門》《圖蘭朵》《阿依達》《茶花女》《弄臣》《托斯卡》《奧賽羅》《蝴蝶夫人》和《藝術家的生涯》。但另外有些排名也將羅西尼的《塞維利亞的理髮師》和莫扎特的《魔笛》《費加羅的婚禮》排在十大歌劇當中。

世界十大歌劇院
美聲唱法

美聲唱法產生於17世紀義大利的一種演唱風格。以音色優美,富於變化;聲部區分嚴格,重視音區的和諧統一;發聲方法科學,音量的可塑性大;氣聲一致,音與音的連接平滑勻淨為其特點。這種演唱風格對全世界有很大影響。現在所說的美聲唱法是以傳統歐洲聲樂技術、尤其是以義大利聲樂技術為主體的演唱風格。在文藝復興思潮的影響下,逐漸產生了歌劇,美聲唱法也逐漸完善。

民族唱法

民族唱法是由中國各族人民按照自己的習慣和愛好,創造和發展起來的歌唱藝術的一種唱法。民族唱法包括中國的戲曲唱法、說唱唱法、民間歌曲唱法和民族新唱法等四種唱法。在風格處理上北方民歌要豪放悍獷一些的特點,南方民歌則要委婉靈巧的特點,高原山區民歌要高亢嘹亮一些,平原地區民歌要舒展自如一些。
………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329206526
2014-08-04 08:24:24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