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1-10-02 09:13:30| 人氣4,636| 回應4 | 上一篇 | 下一篇

《卓別林與他的情人》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相對於卓別林自導自演的佳片(卓别林:名導演16),艾登伯羅導演的《卓別林與他的情人》「除去唐尼的出色表演,值得稱贊的地方實在寥寥無幾。」「譬如片中卓別林不停結婚、再離婚、再結婚, 觀眾眼花撩亂之際, 卻不見深一層的心理舖排。」

《卓別林與他的情人》Chaplin(1992)

導演:理查艾登伯羅(Richard Attenborough)
演員:小羅勃道尼(Robert Downey, Jr.)
安東尼霍普金斯(Anthony Hopkins)
潘妮洛普安蜜勒(Penelope Ann Miller)
蜜拉喬娃維琪(Milla Jovovich)
 一代笑匠卓別林的笑淚人生、情愛生活,和對人道主義的支持,都在這部感人的傳記電影裡,一覽無遺。小勞勃道尼飾演了片中的主角卓別林,並因為本片同時入圍了奧斯卡和金球獎的最佳男主角提名。
 卓別林的複雜人生,不是外表不合身的可笑衣著、希特勒式的八字鬍,或荒繆幽默的企鵝舞步,這些外表的刻板形象,可以涵蓋的。光是卓別林自己寫的自傳,就花了四十萬個字描述他的一生,如何去蕪存菁的表現出卓別林的風貌,同時變成了導演李察艾登布祿和小勞勃道尼的最大挑戰。
 導演李察艾登布祿為了加強影片的深度和層次,特地剪映許多卓別林的知名影片,讓觀眾在現實和虛幻間一賭默片大師的風采。另外卓別林的親生女兒裘拉汀卓別林也在片中詮釋卓別林苦難的母親,裘拉汀因此入圍了金球獎最佳女配角的提名。
 而凱文克萊、影帝安東尼霍普金斯也在片中客串演出,是另一種向大師致敬的方式。
http://movie.starblvd.net/cgi-bin/movie/euccns?/film/1992/Chaplin/Chaplin.html

《卓別林與他的情人》劇情

  卓別林自小與母親相依爲命,雖然母親在小舞臺上做歌舞演出,但收入很少。卓別林也進入了演藝界,並且受到歡迎。不過他不以此爲滿足,又到美國發展,從此與電影結下不解之緣。他豐富的肢體語言使他在整個默片時代成爲備受矚目的風雲人物。這期間他分別與三位女士有過密切交往並結爲夫妻,但都以離婚告終。1942年,他遇到烏娜?奧尼爾,她成爲他第四任妻子和終身伴侶。影片敘述卓別林受政治迫害,移居瑞士,1972年才回到美國。展示了這位大師起伏的一生,並穿插了幾部經典作品的拍攝經過。
查利?卓別林的母親是雜耍劇場的女歌手,他五歲就開始登臺表演。1913 年查利被電影吸引住了,他加入了麥克? 塞納特的影片公司。不久,卓別林塑造了膾炙人口的流浪漢形象,他證明他的即興表演和喜劇天才。他說服塞納特讓他擔任電影導演。1918 年,查利和女演員米爾德麗德?哈裏斯正式結了婚。1920年,米爾德麗德離開查利。查利的新片《小孩》 也被查封了。1921 年,查利回到英國倫敦,受到了熱情的接待。查利回到好萊塢,並經曆了他的第二次婚姻,娶了女演員麗塔?格雷。1932 年,他遇到寶蓮?高黛,于是她成爲卓別林的第三個妻子。查利拍了其著名代表作《 摩登時代》,但是他對工作的著迷使他和高黛感情疏遠了。他的另一部著名影片《大獨裁者》促使聯邦調查局進一步對他實行監視。1942 年,他遇到青年女演員烏娜?奧尼爾。她成爲他第四個妻子和終身伴侶。卓別林的新片《舞臺生涯》舉行首映,他遭到了譏笑。1952 年,正當非美活動委員會的審訊活動開始的時候,卓別林離開美國去英國訪間。這時,他感到自己已經完全被驅逐出美國。1972 年,流亡中的卓別林獲得殊榮,他被授予一個美國奧斯卡特別榮譽獎。
http://www.mtime.com/movie/13074/plots.html

      《卓別林與他的情人》 見證大師魅力>聞天祥
     
 卓別林是個何其複雜的人物﹗他用不合身的可笑衣著遮掩原本清秀的      面貌;他提供世界歡笑和眼淚, 卻遭到放逐的命運;他是電影史上最徹底的人道主義者, 但也逃不過輿論對他的道德質疑 (特別是他對年輕女孩的強烈興趣) 。光是他自己寫的自傳, 就有四十多萬字, 更別論那些研究、談論他的專著雜文有多少了。本地發行的『卓別林自傳』有個副題叫『當代電影發展史的縮影』, 正說明了卓別林的複雜與重要。
   要拍卓別林的傳記本, 第一個困難是他太紅了, 一個電影生態發展正常的國家, 沒有不認識卓別林流浪形象的, 所以扮演此角色的演員定要忍受觀眾缺乏『距離的美感』的必然事實, 搞不好就動輒得咎。『卓別林和他的情人』的小勞勃道尼被奧斯卡提名最佳男主角, 代表絕大多數對他表演的肯定, 除了肢體形貌唯妙唯肖外, 和他以往在『回到陰陽界』,『飛離航道』的形象、演技相比, 不光是『長足』就能形容這次進步的。
   克服表演的問題, 有更嚴重的思想及詮釋層面待考驗。導演李察艾登
      布祿不僅是個好演員 (『侏儸紀公園』的老園主) , 也以導演傳記片『甘地』、『哭喊自由』聞名, 可惜『卓別林和他的情人』激不出過去那種火花, 影片雖然刻意安排安東尼霍普金斯以出版社的名義提問題來精鍊卓別林連綿不絕的回憶, 但最終的結果仍然成為一部段落性的流水賬, 因為在碰到某些問題時, 導演竟然放棄探討的魄力。譬如片中卓別林不停結婚、再離婚、再結婚, 觀眾眼花撩亂之際, 卻不見深一層的心理舖排, 難保這不會淪回奇觀的展示而已。李察艾登布祿的止步, 難道是因為詮釋對象是他的同胞兼同行的關係 ?
   不過, 『卓別林和他的情人』還是有令人動容的時刻, 包括找來卓別林的女兒裘拉汀卓別林飾演卓別林苦難的母親, 以及凱文克萊演出早期巨星道格拉斯範明客的衰弛。然而能夠捉住所有目光的還是剪映卓別林舊作的時候, 既見證卓別林不朽的銀幕魅力與偉大貢獻, 也諷刺地承認李察艾登布祿較之前輩大師的不足。
http://ftp.isu.edu.tw/pub/Windows/Chinese/txt/othertxt/smovie10.txt

大師、名導、他的夥伴或他的情人

  其實本不想重提卓別林大師的情史。但在卓大師多産的一生中,其劇中女主角的變換絕對跟他現實生活中情人的轉換有著密切的聯系,他某一時期的禦用女演員在絕大多數也是他私生活中的禦用情人。女人和電影是卓別林一生中最重要的兩件事,而且這兩件事他都完成得相當漂亮。
  早在1918年卓別林剛剛成名之時,他就在總多的手下中覓到了一個非常亮麗的姑娘,“嫻靜持重,長著一雙美極了的大眼睛”。這位美女就是埃德娜?普爾維安斯,在被卓別林挖掘之後,她便成了卓別林劇中女主角,同時也順理成章的成了他的情人。他們曾在一起拍攝了《狗的生涯》等多部作品,後來,隨著他們之間感情的破裂,二人在電影上的合作也旋即終止。卓別林大師的一生中,共有妻子四名,情人若幹,像米爾德麗?哈裏、莉塔?格雷等都曾在不同時期在他的感情世界和電影世界中扮演過主角。而他與瓊?布理的緋聞更是令事業處于低迷時期的卓別林受到致命的打擊,使得老卓聲名大敗,更一度令世人的反卓情緒高漲,這一時期他精心打造的影片《維克多先生》也因此被貶得一文不值。
  1943年,54歲的卓別林娶了18歲的奧娜,也正是這個女人守著一代電影大師直到終老,但是現在回頭品評一下,奧娜雖然是卓別林一生最重要的一個愛人,卻不是他電影上最得力的助手,在事業上給他最大幫助的應該是他的第三位妻子,寶蓮?高黛。寶蓮和查理前後相處了10年,其中包括6年的婚姻。他們不僅在感情上相互依托,而且在事業上共同發展。《摩登時代》和《大獨裁者》都是在這一時期産生的傑作。
http://gb.cri.cn/6851/2005/09/21/1325@710147_11.htm

隨看隨說:《卓別林》
  
  最近看了一部電影,《卓別林》;讀了一本小書,《卓別林傳》,對卓別林這個人的形象更加清晰起來。此前,我對他的印象只是模糊地看過的幾部電影和那副世人皆知的經典造型。   
  這部片子是由小羅伯特?唐尼演的,如果不是因爲這個演員,我可能不會看這部影片。小羅伯特?唐尼是那種天賦異秉類型的演員,極有才華。在這個世界上,沒有幾個演員敢演卓別林這個一代喜劇表演大師,更別說做到形似、神似。但小羅伯特?唐尼做到了。在《卓別林》這部片子裏,有許多非常高難度的動作,他都完成得惟妙惟肖,而且許多鏡頭和當年卓別林本人的表演放在一起,也是真假難辨。小羅伯特?唐尼也憑此獲得了1992年的奧斯卡最佳男演員提名,那一年,他只有26歲。   
  正當無限的發展空間與機遇擺在這個年輕演員面前的時候,他卻表現出和他的橫溢才華等量齊觀的放縱。1996年,他被強行送入戒毒中心;1997年,被判隨後在保釋期間,因屢次未依照規定接受藥物檢驗,再度被判入獄,三年有期徒刑;2000年出獄之後,又于同年及次年兩次被捕。現在,我只能在《十二宮》這樣的新片中依稀領略小羅伯特?唐尼當年的風采;在《卓別林》和《天生殺人狂》這樣的老片中感慨,這個男人曾經極有可能成爲“我們這個時代最傑出的男演員”。   
  除去小羅特?唐尼的出色表演,《卓別林》這部影片值得稱贊的地方實在寥寥無幾。卓別林這個人本身並不是一個道德層面上律己甚嚴的聖人,不幸的童年更讓他在成年之後,在性格上難以琢磨。而影片也花了大量的筆墨在卓別林和他的四任妻子、幾任情人的關系上,這在一定程度上讓卓別林這個人物形象變得豐滿,但我覺得它處理得有點過頭,讓我覺得卓別林是一個很喜歡和未成年少女上床的花花公子。以至于這部影片的中文譯名被翻譯成《卓別林和他的情人》。而這點在《卓別林傳》這本書中,就沒有著墨過多,而且還在這些並不詳細的章節中提到過這和卓別林複雜性格之間的聯系。   
  此外,影片《卓別林傳》並沒有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卓別林作爲一代電影大師,他的幕後工作是怎樣的,他是怎樣拍出了那些傳世傑作的。而把太多的時間放在他在三十歲之前是如何少年得志,在老年之後又是如何因爲政治傾向而遭受迫害的。誠然,卓別林絕大多數的影片都是在30歲之前完成的,並在老年之後因爲共産主義傾向被美國驅逐出境,但他絕大多數的經典作品也都是在此之間,在美國拍攝完成的,包括《尋子遇仙記》、《淘金記》、《摩登時代》、《城市之光》、《大獨裁者》等等。在這點上,《卓別林傳》這本書做得較爲公允,高度肯定了他的喜劇才華、忘我工作以及在當時造成的廣泛得社會影響。這是卓別林之所以成爲卓別林的原因。   
  在討論卓別林現在是否已經過時這個問題上,這本小書中的一句話寫得恰到好處,我也想引用這句話爲這篇小文作結,並同時緬懷這位與電影藝術同年誕生,並成爲第一位廣受世界贊譽的電影大師:“查裏那惟妙惟肖的模仿、引人注目的微笑和恰到好處的時機把握,依然如當年拍攝時那樣大放異彩。”
http://www.douban.com/review/1180226/

卓別林電影元素>易文網/子尤  

    1.形象。1914年,卓別林在他的第4部電影裏,創造了電影史上最永恒的流浪漢形象。這個形象是這樣的:圓禮帽,兩個塗抹痕迹很重的眼圈,小胡子,頭發微微有點兒卷曲(有時也會變),上身穿的那叫什麽?西服?從上到下三粒扣子只系中間那粒;肥褲子、大皮鞋,比著名的就是大皮鞋,畢竟他還享受過這玩意兒的滋味(《淘金記》中,他吃皮鞋),其實他上衣裏頭還有一個短袖襯衣,幹活時,他就會脫掉外衣,露出它來。
    2.風度。風度的轉變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這關系到對卓別林本人的研究,因爲早期浪漢形象是基于卓別林對小時候熟悉的流浪漢的一種模仿、同情和變異。可到了20年代後期,隨著他思想的深入和影片諷刺的問題不同,原來只是搞笑或同情小人物、嘲弄虛僞的大人物;現在變成對社會變遷、科技發展、世界動亂的深刻思考,流漢的動作、表情開始變化,這也跟他生活的環境、地位與下層人民的生活開始發生隔閡脫離開來有關。流浪漢開始像個紳士!每當他打完架,被人嘲弄後,他像個紳士一樣撣撣土,用眼睛厭惡地望望周的人,好像自己比周圍的人高上一等,流浪漢不再是低俗的搗蛋鬼,而是哲學家!他用他高貴的手勢,爆笑後的那隱隱憂郁而無奈的目光,讓觀衆深深思索著世界。
    3.音樂。卓別林後期的電影音樂好聽,很能顯示他的音樂才能。他的小提琴據說拉得很棒!可惜只能從他的默片裏欣賞他的動作,鋼琴倒是欣賞,《大獨裁者》裏有兩段他的鋼琴獨奏,只可惜都沒敞開了彈,時間短,加起來才幾十秒,實在可惜。在再發行的《小孩》裏,當演到小孩被孤兒院的人帶走,流浪在後面拼命追趕時,伴隨著悲哀的音樂,人心在這裏被撕開、扯裂,我每次聽到這音樂,都會哭,這音樂實在好聽極了!後來我發現這音樂與柴可夫斯基的《悲愴》非常像于是多方調查,終于在一部講卓別林的記錄片中,聽到了原版《小孩》的音樂,其實就是《悲愴》的音樂,也許是在修改時改了,反正後來的音樂要比柴可夫斯基的更好聽,柴可夫斯基的音樂在高潮的時候並未給人如此強烈的震撼。
    4.女主角。卓別林有幾個長合作的女演員,比如瑪蓓爾和他合作了數十部影片。還有就是他的第三任妻子——寶蓮?高黛,她適合演活潑奔放的少女,《摩登時代》、《大獨裁者》顯然是爲她量身定做的。卓別林對女演員很有感覺,他在她們身上寄托了許多東西。他的第一個女朋友與他交往時,才16,自從卓別林去了美國,兩人雖有書信來往,卻再沒見過,到了1921年,爲宣傳《小孩》去英國時,她已經因流感而死,年僅22歲。卓別林一生都爲此自責,他自己30年代以前的電影中選擇的女主角,可以說都是那個“逝去的天使”的翻版。卓別林電影裏的女主角基本上都成了他的情人,像《淘金記》裏的那個女主角,每當她出場時,屏幕上就會出現她的名字和一朵玫瑰花……在拍《淘金記》時,卓別林一連與四個女人周旋,結果是損失了30萬元,一半的名譽,一妻子和清晰的頭腦。卓別林第一次精神病發作,被迫到一個莊園去療養。至于女主角,可以說她們在卓別林電影裏起著重要的作用,她們是美好事物的化身。惟一一次不同是在《凡爾杜先生》裏,女人換了一個又一個,而且下場並不好。  
5.聲音。如果把這個詞和卓別林聯系到一起,稍微懂點兒電影的人就會會心一笑,自然,人們也會明白聲音給這個默片大師帶來的災難。可以說,有聲片的來到把1927年以前的一切都毀掉了,每個明星的結局都是無比淒慘的,不是餓死,就是凍死。像執導過著名影片《一個國家的誕生》的擅長拍史詩片的格裏菲斯,死時僅有4個人參加他的葬禮,好萊塢沒爲他出一分錢;一位默片名導歸隱山林,兩年後,他回好萊塢領取紀念獎杯時,竟然無人認識他;最可憐的是那位制片人,當他被旅店老板趕出來時,他的眼神裏流露出的是對命運不解的疑問,疲倦而又無奈,當夠了小醜後,他累了。有目擊者證明,他當時望著天,歎了口氣,就倒下了,並且再也沒有起來,他的衣服被扔到大街上,窮人都不屑要,只有幾個小孩拿它當球踢,他死時身無分文。卓別林、格裏菲斯、壁克馥和範朋克是當時的“四大巨頭”,他們曾一起成立聯美電影公司,有聲時代來臨後,一切都變了,格裏菲斯因思想陳舊,帶有種族歧視,拍史詩片又耗資太大,所以已沒有制片公司願意投拍他的電影;範朋克是專門演俠客的,像佐羅、羅賓漢、達達尼昂,可現在他年紀大了,加上與壁克馥的離婚,非常苦惱,所以借酒消愁,郁郁而終。專門演純情少女的壁克馥,在有聲片來了之後,因爲口音問題,再加上歲數不小,所以就離開影壇,默默無聞,于1976年去世,享年86歲。每當我想起這段曆史,總是非常傷心,最先創造新事物的人都是最偉大的人,可他們常常是最慘的,他們到底怎麽了?怎麽會這樣?好萊塢真的是喜新厭舊。在最新一次的100位對世界電影史貢獻最大的巨人排行榜裏,卓別林排名第3,壁克馥排名第4名,格裏菲斯排名第7,而可憐的“動作明星” 範朋克卻仍未上榜。卓別林當時自然也受到很大沖擊,更糟糕的是,他是“反對有聲派”裏的領頭人物,他的主要觀點是電影要靠演員的神態與動作,而流浪漢突然說話,那後果不堪設想!他緊接著又開拍一部新的默片《城市之光》,爲此,他做了大量的工作,頭發一夜之間全白了!中途還換了許多主要演員,拍攝的膠卷達到27個小時,他生怕觀衆看不懂電影的意思,所以一再地改。首映前一個星期,卓別林晚上睡不著覺,很煩躁地來回亂走,眼睛到後來又紅又腫,布滿血絲。首映前,先是一個小的內部試映會,卓別林和愛因斯坦前去參加觀看,觀看過程中,愛因斯坦感動得流下淚水,卓別林也激動地哭了。最要命的還是觀衆的反映,當時,卓別林一直躲在旅館裏不敢出來,爲了把這部電影拍好,他已付出太多了。值得注意的是,卓別林還在電影裏插入了兩段模糊不清的有聲地方,一個是剛開頭,揭幕儀式上,一個胖子流利的“鳥語”演講,還有就是卓別林把口哨吞進肚子裏去,因爲打嗝所以總是發出怪怪的口哨聲。當卓別林得知自己的影片受到巨大歡迎,買票者爲買票排隊到了街上時,卓別林倒在地板上痛哭不止。在下一部票房失敗的默片《摩登時代》裏,卓別林讓工廠老板的說話聲變成有聲。卓別林畢竟還是抵不住輿論的批評和觀衆看不懂的抱怨,他的第一部有聲片──永載史冊的《大獨裁者》問世了,這部電影的搞笑之處主要還是在動作表演上。卓別林又創造了一個奇迹:結尾處宣揚和平美好的偉大演講,其精彩程度完全超過《巴頓將軍》!
    6.主題。卓別林的電影主題永遠是宣揚美好和平的,無論他的角色還是故事,都是那麽純潔,壞人必定滅亡,好人最終勝利,永遠不變的主題,不變的卓別林。
    你,卓別林,用矮小的身軀,支起了廣大的藍天,在破落的人行道旁,你笑了,每個觀衆都被你感動,流下辛酸、苦澀的淚,是你用拐杖繪出童話的世界,是你用粗大的皮鞋踏出美好的未來,你是流浪漢,探險家,周遊世界的俠客,藝術家,哲學家,思考者──上帝。
    他用他高貴的手勢、爆笑後的那隱隱憂郁而無奈的目光,讓觀衆深深思索著世界。 
http://www.ewen.cc/books/bkview.asp?bkid=95696&cid=257346

卓別林

  卓別林(Charles Chaplin,1889年4月16日—1977年12月25日,全名爲查爾斯?斯潘塞?卓別林爵士,Sir Charles Spencer Chaplin Jr,不列顛帝國勳章佩戴者),英國電影演員,導演,制片人。1889年4月16日生于倫敦,1977年12月25日卒于瑞士科西耶。
  卓別林幼年喪父,曾在遊藝場和巡回劇團賣藝或打雜。1913年,隨卡爾諾啞劇團去美國演出,被美國導演M.塞納特看中,從此開始了他的電影生涯。1914年2月28日,頭戴圓頂禮帽、手持竹手杖、足登大皮靴、走路像鴨子的流浪漢夏爾洛的形象首次出現在影片《陣雨之間》中。這一形象成爲卓別林喜劇片的標志,風靡歐美20余年。他奠定了現代喜劇電影的基礎,卓別林戴著圓頂硬禮帽和禮服的模樣幾乎成了喜劇電影的重要代表,往後不少藝人都以他的方式表演。
  從1919年開始,卓別林獨立制片,此後一生共拍攝80余部喜劇片,其中在電影史上著名的影片有《淘金記》、《城市之光》、《摩登時代》、《大獨裁者》、《凡爾杜先生》、《舞臺生涯》等。這些影片反映了卓別林從一個普通的人道主義者到一位偉大的批判現實主義藝術大師的過程。卓別林以其精湛的表演藝術,對下層勞動者寄予深切同情,對資本主義社會的種種弊端進行辛辣的諷刺,對法西斯頭子希特勒進行了無情的鞭笞。1952年,他受到麥卡錫主義的迫害,被迫離開美國,定居瑞士。在瑞士期間,他拍攝了尖銳諷刺麥卡錫主義的影片《一個國王在紐約》。1972年,美國隆重邀請卓別林回到好萊塢,授予他奧斯卡終身成就獎,稱他“在本世紀爲電影藝術作出不可估量的貢獻”。卓別林贊揚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取得的成就。
  卓別林最出色的角色是一個外貌流浪漢,內心則一幅紳士氣度、穿著一件窄小的禮服、特大的褲子和鞋、戴著一頂圓頂硬禮帽、手持一根竹拐杖、留著一撇小胡子的形象。在無聲電影時期卓別林是最有才能和影響最大的人物之一。他自己編寫、導演、表演和發行他自己的電影。從在英國的大劇院作爲孩童演員登臺演出到他88歲高齡逝世他在娛樂業從事了70多年的生涯。從狄更斯式的倫敦童年一直達到了電影工業的世界頂端,卓別林的一生是20世紀最引人矚目的一生之一,他本人成爲了一個文化偶像。他一生中私生活和公衆生活的高高低低受到了有些人的高度贊揚,也受到了其他一些人的嚴格批判。
  童年
  1889年,卓別林出生于英國倫敦南部地區的一個演藝家庭,父母都是藝人。從他很小的時候開始他的父母就分居,查理與他的同母異父的哥哥西德尼?卓別林隨他們的母親生活。1896年他的母親失業,兄弟兩人被送入倫敦蘭貝斯區的一個少年感化院。幾周後他們又被送入一個收養孤兒的學校。卓別林12歲半時,父親酗酒去世,母親患精神病,最後被送入一個精神病院。當時西德尼和查理不知道他們還有一個被父親撫養大的同母異父的兄弟,後來這個兄弟在查理?卓別林在好萊塢的制片廠中工作。1920年查理?卓別林將他的母親接到美國,1928年母親在好萊塢逝世。因父親早逝,母親又患神經病,年幼的卓別林被送進貧民孤兒學校。7歲後,他離開了孤兒學校,成了一名流浪兒。他當過報童、雜貨店小夥計、玩具小販、醫生的小傭人、吹玻璃的小工人,還在遊藝場掃過地。
  早年的貧困生活啓發了他後來創造流浪漢的靈感;小胡須、細手杖、大號褲子及皮鞋,以及歪歪扭扭的正式晚禮服,暗示了在兒童天真的想象中的威嚴的成人,意在用一個天真無邪的形象重新塑一個下層階級的代表。17歲時,卓別林進入了當時非常有名的卡爾諾劇團。在這裏,卓別林有生以來遇到了使他終生受益的良師卡爾諾,正是卡爾諾,把卓別林帶進了喜劇的最高行列。
  舞臺生涯
  1894年卓別林五歲時在倫敦的大劇院代替他的母親首次登臺表演。他小時候曾生過一次大病,數星期躺在病床上,晚上他的母親在窗前給他表演外面發生的事情。1900年他的哥哥爲他在在倫敦競技場上演的啞劇《灰姑娘》中扮演一只戲劇性的貓的角色。1903年他獲得了一個新角色,後來不久他獲得了他的第一個正式角色,扮演《歇洛克?福爾摩斯》中的一個報童。直到1906年他扮演這個角色。此後他在一個雜技團裏工作,次年在弗萊德?卡爾諾(Fred Karno)的喜劇團裏扮演小醜。
  移民美國
  根據美國移民紀錄查理?卓別林是于1912年10月2日隨同卡爾諾啞劇劇團進入美國的。當時卡爾諾啞劇劇團的成員還包括斯坦?勞雷爾,卓別林和勞雷爾在旅店裏分享一屋。後來勞雷爾回到英國,而卓別林則留在美國。當時電影導演麥克?塞納特看到卓別林的表演後在雇用卓別林。卓別林在那裏與喜劇演員瑪布爾?諾曼德合作。1914年到1923年間,卓別林拍攝了大量的短片,以精湛的啞劇技巧、完美的銀幕形象成爲聞名世界的喜劇演員——事實上他可以說是第一名世界明星。卓別林成立了自己的電影公司,這樣他可以自己控制自己的電影。
  在卡爾諾劇團,卓別林有很多機會可以去巡回演出,他很希望能去美國。1912年,卓別林夢想成真,他在美國的演出非常轟動,以至于引起美國電影制片商的興趣。在最孤獨寂寞的時期,他一生中的轉折點慢慢到來。當時,啓斯東公司的老板賽納特一眼相中了這個來自異國他鄉的青年,卓別林開始了向往已久的演員生活。
  卓別林在啓斯東扮演各種各樣的角色,多半是凶狠的、輕浮的、散漫的、狡猾的和醜陋的。這些人物符合啓斯東的“理想”,但和卓別林獨具一格的整套喜劇手法很不協調。卓別林曾說:我並不很喜歡自己的早期影片,因爲在這些影片中我很不容易控制住自己。一兩塊奶油蛋糕飛到人的臉上,也許還有點逗趣,可是,如果整個喜劇性僅僅依靠這種辦法,那麽影片馬上就會變得單調而索然寡味了。也許我並沒有能夠一貫做到實現我的意圖,不過,我是一千倍地更喜歡用一種俏皮的姿態、而不願用粗鄙和庸俗的行爲去贏得笑聲。
  卓別林基于他真正藝術家的天性,越來越清楚地意識到幽默對生活基礎的特殊意義。他開始從早期的滑稽電影中擺脫出來,逐漸地把嚴肅的題材和喜劇片的傳統手法非常巧妙地結合起來。在卓別林對現實的諷刺影片中占有特殊地位的、是他1918年拍攝的《狗的生涯》。這部影片中,深思代替了嬉笑,憂郁代替了嘲弄。通過這部影片,他放棄了濫用的低級趣味,而以發人深省的笑代替了純生理的笑;用同情的微笑代替哈哈大笑。“不朽的流浪者”夏爾洛,露宿街頭,處處受辱,當他從職業介紹所碰了壁狼狽地走出來時,茫然地看見門口的幾只狗正在爭奪一塊骨頭。這辛酸的一筆正是殘酷人生的真實寫照,也是童年卓別林的真實寫照。
  1918年1月21日,卓別林自己的制片廠正式落成。這天,他興高采烈地穿上那雙舉世聞名的夏爾洛的大皮鞋,在未幹的水泥地上踏下一個腳印。
  卓別林力圖通過電影反映出時代的特征。他說,創作喜劇,其中的悲劇因素往往會激起嘲笑的心理,而嘲笑正是一種反抗。
  1929年從美國開始的經濟危機迅速席卷了整個資本主義世界。此時拍攝的《城市之光》描寫夏爾洛愛上一個賣花的盲女,盲女卻誤以爲他是百萬富翁。爲了給賣花女攢錢治病,夏爾洛吃盡苦頭弄來一筆錢,賣花女眼睛治好才知道自己的恩人原來是個乞丐式的窮人。
  提出的問題更爲尖銳深刻的片子是《摩登時代》。貪得無厭的資本家爲了追求利潤,不顧工人死活,無限增加工人的勞動強度,甚至異想天開地發明“吃飯機”,連工人短短的午飯時間也不放過。由于夏爾洛整天在傳送帶旁操作,機械地重複擰螺絲的單調工作,因而神經失常,被送進醫院,然而等病治好了,他卻失業了。這部影片不僅思想內容深刻,而且在演技上也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
  譴責戰爭販子和軍火商的《凡爾杜先生》,描寫銀行小職員凡爾杜忠心耿耿地幹了二十年,受盡剝削,在一次經濟危機中被踢出銀行,爲了養家糊口,被迫走上了犯罪道路。凡爾杜因殺人而被捕,判處死刑。他說:“殺了一個人就說這人是罪犯,殺了幾百萬人卻說他是英雄。在這個世界上,只要有權勢就能獲得成功……”
  爲此美國政府掀起對卓別林的迫害。《凡爾杜先生》在美國許多大城市被禁映。1947年12月,卓別林在巴黎報紙上發表了一篇題爲“我向好萊塢宣戰”的文章,向全世界控訴他所遭遇的迫害。
  1952年9月,爲參加歐洲各國舉行的《舞臺生涯》首映典禮,卓別林准備到歐洲旅行半年。他帶著家眷,當輪船橫渡大西洋時,收音機廣播了美國政府司法部的聲明,聲明說政府將拒絕卓別林再入境。船在法國停泊時,卓別林向一百多名記者發表了談話,他說:“我信仰自由,這是我全部政治見解……我爲人人,這是我的天性。”又說:“我並不想制造革命,只是還要拍些電影。”
  1953年初,奧娜代表她丈夫回美國出席聯美公司董事會,賣掉了卓別林在美國的全部財産,並把他的手稿、影片等珍貴資料運往瑞士。從這以後卓別林下定決心不再返回美國。從此,他在日內瓦湖北岸、風景優美的維薇鎮定居下來。從定居瑞士起,卓別林就著手撰寫回憶錄。50年代末完成了40萬字的《我的自傳》,他以驚人的記憶回憶了自己艱苦奮鬥的一生。
  60年代和越戰的來臨,使卓別林在美國的命運再度被改變。1963年,他在紐約組織了自己的電影節。1972年,他在奧斯卡有史以來最熱烈且持續時間最長的起立鼓掌聲中,接受了美國電影學院頒發的奧斯卡特殊成就獎。1972年造訪美國期間,83歲高齡的卓別林說自己早已放棄了激進的政治主張。
  1977年12月25日,88歲高齡的世界傑出的喜劇大師與世長辭了。
  初探電影導演
  1918年卓別林創建了他自己的好萊塢公司,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對自己的電影的藝術和經濟上的控制。在此後的35年中他使用這個獨立性創造了許多不朽的傑作,這些作品至今不失其娛樂價值和影響力。其中包括短喜劇《狗的生活》(1918年)和《發餉日》(1922年)。長的作品有《從軍記》(1918年)和《朝聖》(1923年)。此外還有他的無聲電影經典,其中包括《尋子遇仙記》(1921年)、《巴黎一婦人》(1923年)、《淘金記》(1925年)和《馬戲團》(1928年)。
  有聲電影被發明後他還拍了兩部他最著名的無聲電影《城市之光》(1931年)和《摩登時代》(1936年),此後他轉向有聲電影。在卓別林的無聲電影中他自己配音樂和聲音效果。《城市之光》是卓別林喜劇因素與情感交配得最完美的一部作品。詹姆斯?艾吉1949年寫道,這部片子的結束部分是電影史上最偉大的一段表演。
  卓別林的有聲電影包括《大獨裁者》(1940年)、《凡杜爾先生》(1947年)和《舞臺生涯》(1952年)。
  《摩登時代》雖然是一部無聲電影,但是實際上它包含聲音,比如收音機和電視機的聲音。卓別林以此來幫助1930年代已經不習慣看無聲電影的觀衆來熟悉無聲電影中觀衆聽不到對話。這部電影中有一個情節是卓別林的上司觀察他在衛生間裏偷偷地抽煙。這個情節比喬治?奧威爾的《一九八四》中的一個類似的情節早了十多年。奧威爾可能是受到卓別林電影中這個情節的啓發。《摩登時代》也是第一部可以聽得到卓別林本人的聲音的電影。電影結束時他哼的那支歌是他自己親自哼的。雖然如此這部電影一般被看作依然是一部無聲電影。
  聯美公司
  1919年卓別林與瑪麗?璧克馥、道格拉斯?費爾班克斯和戴衛?沃克?格裏菲思等人一起組織成立了一個電影發行公司聯美公司。他們的意圖在于逃避好萊塢正在形成的制片公司系統中發行公司和資助人不斷增強的權利。聯美公司的成立和他自己的制片公司保障了卓別林對自己的作品的完全控制,保障了他的獨立地位。直到1950年代初他任聯美公司的理事。
  雖然從1927年開始有聲電影出現後就很快占據了電影主流,但是在整個1930年代內卓別林始終拒絕拍有聲電影。卓別林本人多才多藝,他爲他1952年的《舞臺生涯》編排舞蹈,爲1928年的《馬戲團》寫了主題歌。他的著名的歌包括《微笑》,後來納特?金?科爾演唱這首歌非常出名,此外《舞臺生涯》的主題歌也是他自己寫的。
  大獨裁者
  卓別林的第一部有聲電影《大獨裁者》,是專門針對阿道夫?希特勒和納粹主義所制作,並于美國放棄孤立主義參戰的前一年發表。在當時的政治氣候下,這部影片的訴求相當大膽。它生動地寫明納粹主義的醜惡,並塑造一個生動的猶太角色,描寫他遭受到的迫害。卓別林在這部電影中同時扮演了一位類似(包括面目形狀上的類似)希特勒的納粹獨裁者和一位受納粹主義殘酷迫害的猶太理發師。酷愛電影的希特勒看了這部電影兩次(希特勒個人的影院征求的影片的紀錄尚存)。此外希特勒與卓別林的生日只差四天(希特勒出生于1889年4月20日)。
  政治
  卓別林的政治觀點始終傾向左派。從今天的角度來看他的政治見解相當緩和,但是在1940年代的美國(加上他的影響力、他的知名度以及作爲一個外國僑民)許多人認爲他的政治觀點是非常極端、非常危險的。在大蕭條前卓別林的無聲電影的政治性不強,他的流浪漢的角色只不過是貧困,有時與法律發生沖突。卓別林1930年代的電影就非常政治化了。《摩登時代》描述了工人和窮人在工業社會中的不幸狀態。1940年的《大獨裁者》最後的一段演講批評了愛國民族主義受到了強烈的反對。卓別林于1942年公開要求幫助蘇聯在歐洲開辟一個第二戰場也是一個非常受爭議的事件。1947年的《凡杜爾先生》使用黑色幽默的手段批評資本主義,在許多美國城市裏發生了抗議這部影片的事件。1957年卓別林在歐洲拍攝了《紐約王》,使用幽默的手段來諷刺五年前導致他被迫離開美國的政治迫害和人心惶惶的多疑。拍了這部影片後卓別林喪失了拍公開的政治性電影的興趣,他說喜劇演員和小醜應該不政治性,應該“站在政治之上”。
  麥卡錫主義
  盡管卓別林非常成功,而且從1914年至1952年始終住在美國,但他是一直保持著他的英國國籍。在麥卡錫主義時期,他被指責從事“非美行爲”,並懷疑傾向共産黨。約翰?埃德加?胡佛下令聯邦調查局秘密收集卓別林的情報並建立了一個秘密檔案,胡佛還試圖將卓別林驅逐出境。1942年卓別林呼籲打開第二歐洲戰場後聯邦調查局對卓別林的壓力加強。1940年代末這個壓力達到頂點,美國議會威脅要審問他。但是最後這個威脅沒有變成現實,可能是因爲反對他的政治家怕他諷刺和嘲弄審問者的才能。
  1952年卓別林離開美國,他本來打算短暫訪問英國家鄉。胡佛聽到這個消息後與美國移民歸化局商議取消卓別林的入境允許。卓別林決定留在歐洲,他定居瑞士沃韋。期間遊曆各國,受到了畢加索、英國女王、法國總統、赫魯曉夫、周恩來等人的接見。1972年他與他的夫人短暫回訪美國來領取奧斯卡榮譽獎。盡管他是受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的邀請回到美國的,美國當局只給他發了一個爲期兩個月的一次性入境簽證。不過此時美國公衆裏反對卓別林的政治情緒已經消失了,他的回訪非常成功。
  奧斯卡金像獎
  卓別林兩次獲得奧斯卡榮譽獎。在1929年5月16日奧斯卡金像獎首次被頒發時還沒有今天的投票程序,而且各項獎勵之間的區別也非常模糊。卓別林本來因他的電影《馬戲團》被提名爲最佳男演員和最佳喜劇導演,但後來他的提名被撤回,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決定因他在“《馬戲團》片中在表演、協作、導演和制片各方面表現出來多樣性和天才”而授予他特殊獎。唯一的另一部獲得特殊獎的影片是《爵士歌手》。
  44年後卓別林于1972年末爲他對“本世紀的電影藝術所做出的不可估量的貢獻”獲得了第二次榮譽獎。卓別林重返美國,除了獲獎外他還獲得了奧斯卡金像獎曆史上最長的起立致敬。在明星群聚的會場內觀衆整整起立鼓掌了五分鍾。
  卓別林還爲《大獨裁者》被提名爲最佳電影、最佳男主角和最佳原創劇本,爲《凡杜爾先生》被提名爲最佳原創劇本。在卓別林本人拍電影的時期裏他對奧斯卡金像獎表示小看。他的兒子小查理寫道卓別林開玩笑將他1929年獲得的金像獎當作制門器使用,因此在1930年代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的人對他非常不滿。
  卓別林最後的兩部電影是《紐約王》(1957年)和索菲亞?羅蘭和馬龍?白蘭度上演的《香港女伯爵》(1967年)
  人們往往忽視卓別林還獲得過一次奧斯卡金像獎,1973年他爲他1952年與克萊爾?布盧姆一起拍的《舞臺生涯》獲得了最佳最佳原創音樂獎。片中巴斯特?基頓也登場,這是這兩位大喜劇家唯一的一次同時露面。由于卓別林當時面臨的政治困難,這部電影始終未在洛杉磯上演,而這是被提名的條件之一。這個條件直到1972年才達到。
  關系
  ■埃德娜?普文斯
  埃德娜?普文斯是卓別林電影中的第一位主要女演員。兩人在1916年到1917年間有過一段浪漫關系,這段關系可能于1918年中止。1918年末卓別林與米爾德裏德?哈裏斯結婚後兩人關系恢複的可能性就消失了。到1923年爲止普文斯依然是卓別林電影中的主要女演員。直到1958年她逝世普文斯受雇于卓別林。兩人說到對方時始終感情非常好。
  ■米爾德裏德?哈裏斯
  1918年10月23日29歲的卓別林與16歲的《綠野仙蹤》的女主角米爾德裏德?哈裏斯結婚。婚姻是在哈裏斯慌報說她懷孕後達成的。兩人有一個孩子,但他在嬰兒時期就死了。1920年兩人離婚。離婚時卓別林稱哈裏斯與以勾引年輕女演員著稱的艾拉?內吉姆瓦有女同性戀關系,而哈裏斯則稱卓別林嗜性成癮。
  ■寶拉?納格瑞
  1922到23年間卓別林與女演員寶拉?納格瑞之間有過一段很公開的關系。納格瑞當時剛剛從波蘭到達好萊塢。這段時好時壞的關系在九個月後結束了。它有點像現代好萊塢影星的關系的前例。與他的其它關系相比卓別林與納格瑞非常特殊,非常公開。
  ■麗泰?格雷
  在准備拍攝《淘金記》時35歲的卓別林與16歲的麗泰?格雷發生了關系。格雷懷孕後兩人于1924年11月26日結婚。他們有兩個兒子:小查理?卓別林(1925年—1968年)和西德尼?厄爾?卓別林(1926年—)。1928年兩人離婚非常痛苦。卓別林必須向格雷付當時紀錄性的82.5萬美元。這場公衆矚目的離婚,加上一場稅收上的糾紛使得卓別林的頭發都變白了。法庭記錄被公布,其中含有許多隱私的細節,這導致了一場反對卓別林的運動。卓別林的傳記作者喬斯?米爾頓在卓別林的傳記中寫道說這場婚姻是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的《洛麗塔》的靈感來源。
  ■保利特?戈達德
  從1932年到1940年卓別林與女演員保利特?戈達德之間有一段浪漫的和職業的關系。戈達德在這段時間裏大多數時間裏住在保利特?戈達德在比佛利山莊的家裏。卓別林“發現了”戈達德並讓她在《摩登時代》和《大獨裁者》中演女主角。據說由于戈達德拒絕闡明她與卓別林之間的關系是她沒有獲得扮演《亂世佳人》中郝思嘉的角色的主要原因。兩人關系于1940年結束後兩人公開說他們于1936年秘密結婚。後來卓別林在私下裏說他們從未正式結婚。不論怎麽說兩人之間的婚姻關系友善地于1942年正式結束。戈達德與卓別林正式離婚,戈達德還獲得了一筆離婚費。
  ■瓊?巴裏
  卓別林與瓊?巴裏有過一段短暫的關系。本來卓別林想讓巴裏扮演一個主角,但是過了不久巴裏就開始對卓別林糾纏不休並有精神病的表現。兩人的關系因此終止。1943年5月巴裏稱因卓別林懷孕。血液測試表明卓別林並非孩子的父親,但是法庭拒絕允許血液測試作爲證據,因此卓別林被判直到孩子21歲爲止每月要給孩子付75美元。
  ■烏娜?奧尼爾
  此後不久卓別林遇到了劇作家尤金?奧尼爾的女兒烏娜?奧尼爾。兩人于1943年6月16日結婚,當時卓別林54歲,而奧尼爾只有18歲,此後奧尼爾的父親沒有再與他女兒說過話。兩人的婚姻生活非常長,也非常幸福,兩人在對方身上似乎找到了自己所需要的東西:奧尼爾找到了一個愛自己的父親角色,而卓別林則找到了一個忠實于自己,並在他在公衆中的信譽不斷降落的時候安慰自己的人。兩人共有八個孩子,三個兒子克裏斯托弗、尤金和邁克爾和五個女兒傑拉爾丁、約瑟芬、簡、維多利亞和安娜特-埃米利。卓別林逝世後烏娜還活了十四年,但是她對卓別林之死非常悲痛以至開始酗酒。
  其女兒維多利亞‧卓別林現爲著名馬戲藝人,創立「隱形馬戲」,在世界各地巡回演出。
  封爵
  1975年3月9日伊麗莎白二世女王授予卓別林不列顛帝國勳章,由此將他提升爲爵士。1931年和1956年就已經有人提名將卓別林封爲爵士了,但當時的保守派政府反對此舉,因爲他們怕這會影響到冷戰時期與美國的關系,此外當時英國正在准備入侵蘇伊士。
  逝世
  1977年聖誕節卓別林在瑞士沃韋中風逝世,享年88歲。他被葬在沃州科西埃-蘇爾-沃韋的墓地中。1978年3月1日有人盜走了卓別林的遺體並以此試圖向他的遺人要錢。但是盜墓者被捕,十一周後他的遺體在日內瓦湖附近被尋回。今天他被葬在六英尺的水泥下面以防再發生類似的事件。
  其它爭論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英國媒介批評卓別林沒有參軍。卓別林稱他報名了,但是在進行體格檢查時落選。卓別林在戰期內募捐了許多錢,並于1918年拍了一部喜劇性的宣傳片。據說關于他參軍的爭論導致他沒有在1930年代初被封爵。
  卓別林一生中始終有關于他是否有猶太血統的爭論和斷言。1930年代納粹宣傳中稱卓別林爲猶太人,1940年代聯邦調查局的研究也集中在這一點上(原因不明)。這個爭論的原因可能是因爲當時有關于猶太人在電影工業占支配地位的狂想。卓別林的同母異父兄弟西德尼是半猶太人,但不信猶太教。卓別林本人有猶太血統的說法毫無根據。卓別林本人生前從未討論過這個問題,也拒絕否定說他是猶太人。他說這樣做只是爲“反猶分子提供了證據”。他常說假如他有猶太先裔的話他將感到驕傲,因爲“所有天才均有猶太血統”。在《大獨裁者》中他大膽地描寫對猶太人的迫害就體現出了他的這個觀點。
  在1924年制片人托馬斯?英斯死在威廉?藍道夫?赫斯特的遊艇上的事件中卓別林被牽連在裏面。這個事件是好萊塢的一個未解之謎之一,也許永遠也無法解開了。2001年這個事件被拍成電影《貓咪喵》。
  卓別林畢生受年輕婦女的吸引是他受批評的原因之一。他的傳記作家將這個習慣規于他青年時代在倫敦大劇院遇到的初戀海蒂?凱利。卓別林喜歡發現和引導年輕的女影星。除米爾德裏德?哈裏斯外他所有的婚姻和重要關系都是這樣開始的。
  後事
  ●在沃韋的卓別林紀念館前有一座卓別林像。倫敦的萊斯特廣場上的卓別林像是這座像的複制品。
  ●卓別林除其它衆多榮譽外還在好萊塢星光大道上有一顆星(由于1950和60年代對卓別林的政治傾向的批評直到1970年代他才獲得這顆星)。1985年英國發行了一張紀念他的郵票。1994年美國也發行了一張郵票紀念他,這張郵票上卓別林的肖像是漫畫家阿爾?赫施費爾德畫的。
  ●1992年理查德?阿頓伯羅導演了按照卓別林的傳記改編的電影《卓別林》,電影中羅伯特?唐尼飾卓別林,卓別林的女兒傑拉爾丁飾她自己的祖母(即卓別林的母親)。
  ●2001年英國喜劇演員艾迪?伊紮德在《貓咪喵》中飾卓別林。
  ●從1960年代開始就一直有人將卓別林的電影與巴斯特?基頓的電影作比較。兩人的電影在風格上相差很大。卓別林的電影非常強調情感,而基頓的電影則非常詼諧。卓別林在制片上非常傳統,強調表演,而基頓則不斷創新,非常大膽。從曆史角度上來看卓別林是所有其他人(包括基頓)的先驅。除健康的同行之間的競爭外兩人對對方均非常尊重。基頓將卓別林稱爲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喜劇演員和喜劇導演。卓別林對基頓也非常贊賞,1928年他反對基頓參加米高梅公司,後來證明此舉非常糟糕。在《舞臺生涯》中卓別林專門爲基頓寫了一段情節,基頓是1915年以來卓別林的首位屏幕喜劇夥伴。
  ●1999年,他被美國電影學會選爲百年來最偉大的男演員第10名。
  軼事
  ●在《上海武士》(臺譯:皇家威龍)中年輕的卓別林不但看到成龍在打鬥時利用場景和東西的退敵技巧,而啓發他日後利用場景的表演技巧,另外他躲在成龍和歐文?威爾遜扮演的角色所坐的馬車下一起回到美國,而且還塗上日後有名的小胡子打扮。
  ●卓別林在美國成名後在美國出現了許多“最像卓別林的人”的比賽。鮑勃?霍普曾在一次這樣的比賽中獲第一,卓別林本人則在一場這樣的比賽中失敗。
  ●1930年代初卓別林與路易斯?布努埃爾是朋友。
  在2005年的“喜劇家的喜劇家”的大選中卓別林被同行選爲最偉大的20名喜劇家之一。
  卓別林終身是無神論者。宗教在他眼裏只有被開玩笑的分。他有一次取笑說:“我願意扮演耶穌,我最適合這個角色了因爲我是一名喜劇演員。”
  ●卓別林晚年非常喜歡班尼?希爾的作品,希爾本人是卓別林作品的熱衷者。1991年希爾受卓別林家人之邀訪問卓別林的故居時發現卓別林收藏了許多他的錄像帶而大受感動。
  ●1977年12月25日,聖誕節,查理?卓別林去世。據其子所說,卓別林生前最討厭的就是聖誕節,他認爲這個節日過于“商業化”。全家人興致勃勃地裝飾聖誕樹、准備禮物時,兒時生活窘迫的卓別林郁郁地說過:“我小時候過聖誕節,能有一只橘子就很幸運了。”
  ●卓別林祖籍英國,在美國功成名就,但英美兩國先後“抛棄”了他。還好,卓別林1977年在瑞士離世時,至少看上去既富有又幸福。隨著卓別林晚年在瑞士洛桑的故居即將以博物館的形式開放,博洛尼亞電影檔案館已經對卓別林的電影手稿、繪圖等物品進行了數碼處理,方便影迷在網絡上免費查閱。卓別林度過生命中最後25年的地方——俯瞰日內瓦湖的一處別墅宣布將變成博物館。卓別林博物館基金會與來自盧森堡的投資集團達成交易,將在那裏重現卓別林的魔法世界。該計劃預計耗資3000萬美元,包括電影院、餐廳等建設項目。
http://baike.baidu.com/view/29591.html?tp=0_11

小羅伯特唐尼Robert Downey Jr. (1965-)

小勞勃?道尼是一位曾受到奧斯卡提名,並榮獲金球獎的美國演員兼歌手。他在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因為演技受到好評而逐漸知名。在90年代末,經過一段毒品勒戒期後,道尼以參與電視劇《艾莉的異想世界》,持續他的演藝事業。近期主演及配角作品則包括:《晚安,好運》、《小賊?美女?妙探》、《十二宮》和《鋼鐵俠》(Iron Man)。
  早年生活
道尼生於紐約州紐約市,是舞者兼歌手艾兒西(娘家姓為福特Ford)與地下電影演員兼、編、導、製片人、攝影師老勞勃道尼(原姓為艾利亞斯Elias)的兒子。另有妹妹艾莉森。道尼的母親有德國和蘇格蘭血統;父親則有愛爾蘭和猶太血統。道尼曾形容他自己是「猶太佛教徒」。
  早期角色
在童年的時候,曾在父親的電影《Proud》(1970)飾演一隻小狗。青少年時期於紐約北部郊區,參加舞臺莊園(Stagedoor Manor)表演藝術中心的課程。道尼隨後跟著父親在加州長大。邁入雙十年華後,他成為美國喜劇節目《週末夜現場》〈Saturday Night Live〉的固定班底,不過只參與了一季。他在《SNL》常演的角色包括:時髦的影評人吉米?錢斯(Jimmy Chance,與諾拉?鄧演的艾許莉?艾許莉為搭檔)、魯迪?藍道夫三世(Rudy Randolph III,藍迪?奎德演的小魯迪?藍道夫的兒子);也模仿過許多名人,如:貓王、喬治?麥可、約翰?麥倫坎(John Mellencamp)、西恩?潘、保羅?西蒙、霍爾與奧茲(Hall and Oates )的團員約翰?奧茲。
小勞勃?道尼出席1990年的電影《飛離航道》首映會他在1987年以一部《泡妞專家》(The Pick-up Artist)成名,同年也在《零下的激情》(Less Than Zero)詮釋身陷毒癮的富家子。1992年,他在《卓別林與他的情人》(Chaplin)扮演查理?卓別林,此角也使他入圍奧斯卡金像獎的最佳男主角獎。
許多人認為道尼是新鼠黨(Brat Pack)的一員,但事實上他並非被正式認可的成員。話雖如此,他與摩莉?倫華(Molly Ringwald)、安東尼?麥可?霍爾(Anthony Michael Hall)、詹姆斯?史派德(James Spader)、安德魯?麥卡錫(Andrew McCarthy)合演過許多新鼠黨電影。
  藥物濫用
道尼的毒品上癮問題可追溯到在他八歲時,父親第一次提供大麻給他抽。
1997年,道尼被逮捕,並因為沒通過法庭的強制藥物檢測而坐牢。他曾在1999年8月至2000年8月間以類似罪名,於柯克蘭的加州藥物濫用勒戒所暨州監獄服刑。
2000年出獄後,道尼隨即加入熱門電視劇《艾莉的異想世界》的主角群,飾演女主角艾莉新的戀愛對象賴瑞?保羅。他以此角贏得金球獎,並入圍艾美獎。他也為芳達?夏普(Vonda Shephard)的「艾莉的異想世界第三季電視原聲帶」(Ally McBeal: For Once in My Life)跨刀創作、演唱,也和史汀在《艾莉》的其中一集合唱警察合唱團的1983年名曲「Every Breath You Take」。在參與的《艾莉》該季結束前,道尼吸毒的惡習又故態復萌,便立刻被製作人大衛?E?凱利開除,以及被送到勒戒所戒癮一年與三年緩刑。然而,道尼仍在隔年的《艾莉》第五季和最後一季做短暫、不掛名客串演出。
《與伍迪艾倫對談》(Conversations With Woody Allen)一書中指出,導演伍迪?艾倫想招攬道尼和薇諾娜?瑞德,參加他在2000年的作品《雙面瑪琳達》(Melinda And Melinda),卻無法成真,因為他無法為他們的行為作保證。伍迪?艾倫說:「我們得不到保險,除非我們能為他們做擔保,否則完工保險公司不願意承保。我們很難過,……我一直很想與巴布(勞勃的暱稱)?道尼合作,也一直認為他是位大天才。」
  重振事業
道尼在2001年時拍攝艾爾頓?強的單曲錄影帶「I Want Love」。2004年11月23日,他出了首張音樂專輯「我這樣的男人」(The Futurist),除了詞曲創作外,尚負責封面設計,由新力古典音樂部發行(在臺灣為新力博德曼發行[10])。2005年時獲邀為80年代名團杜蘭杜蘭的演唱會做暖場,但因片約而不得不推拒。他在2000年代中期以《歌茜卡》(Gothika)重返主流電影,製片喬?西佛則扣住道尼百分之四十的薪水,以預防他再度吸毒的行為,直到電影拍攝完工才還給他。自此之後,類似的措施變成他合約上的必備項目。
他在2005年演了三部戲,2006年則演了七部戲。他最近期的角色是,2008年2月於全美上映的青少年喜劇《麻煩人物》(Charlie Bartlett)中的校長;下一部作品則是在2008年5月2日於全美上映的《鋼鐵人》(Iron Man),飾演漫畫英雄鋼鐵人。
  私生活
在1980年代的女朋友是莎拉?潔西卡?帕克,兩人同居了七年(1984年至1991年),因為道尼的家人幹預而分手。90年代後則與同臺演出《我心屬於你》(Only You)、《卓別林與他的情人》(Chaplin)的女演員瑪麗莎?托梅約會。1992年5月29日,他與女演員黛博拉?法可納(Deborah Falconer)結婚,並育有一子印迪歐(Indio),但兩人於2004年4月26日離婚。後來他在拍攝《歌茜卡》(Gothika)時,結識了製片人莎拉?蕾文(Susan Levin),並於2005年8月27日在紐約州的阿瑪根塞特(Amagansett)完婚。
雖然與女星的緋聞從未間斷,但他多次飾演同性戀者,也使他被外界質疑性向。因此曾於1999年2月接受《Detour》雜誌訪問時,暢談對性向的看法,以及自曝從小到大與男性性接觸的經歷,談話中未做正面肯定或否認傳言,只以「若我是同性戀的話,我會表現得像伊恩?麥克連爵士那般古典、有品味。」做結論。
道尼私底下會練詠春拳,他曾表示這能幫助他克服毒癮 。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B0%8F%E5%8B%9E%E5%8B%83%C2%B7%E9%81%93%E5%B0%BC

台長: 阿楨
人氣(4,636) | 回應(4)|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電影賞析(電影情報、觀後感、影評) | 個人分類: 書評影評 |
此分類下一篇:《羅德列克》
此分類上一篇:《激情瑪麗蓮》

D’Artagnan
原來歪果人也喜歡賺紅包錢....XD
2011-10-11 12:38:25
版主回應
偏/扁財運

公視表演廳『下雪了』 不能錯過的創意起點與原始驚喜

 公視將2013-7-27播出俄國丑劇大師斯拉法創作的「下雪了」,本劇2003年曾來台演出,當時引起全台轟動並一票難求,是一個前所未見的喜劇鉅作,曾在倫敦、愛丁堡、都柏林、巴塞隆納及雪梨等地上演,在全球超過100個城市演出皆掀起熱潮,連太陽馬戲團經典作品《歡躍之旅》中也融入此劇精華。   
  「下雪了」創作者斯拉法(Slava Polunin)出生於偏遠俄國的小城鎮,從小在森林、田野還有河邊玩耍長大,他活在自己的奇幻世界中,喜歡創造新事物、編故事,例如,他為想像中的朋友們蓋了四層樓高的樹屋和雪城,並舉辦有趣的派對。透過電視,斯拉法愛上了厲害的小丑表演,從此,最大的夢想就是成為一個小丑,為此,他甚至等不及畢業,原本計劃到列寧格勒學習工程的他,加入了小丑劇團,自此,展開了長期的小丑生涯,並且改進重建了丑角藝術。斯拉法在1979年創立劇團,受到知名前輩如卓別林、馬歇馬叟、Engibarov等的影響,再加上自己本身的才華及努力,斯拉法將小丑們帶離了馬戲團、帶到了大街上,帶進了世界各大知名的劇場。
  斯拉法聲名遠播,觀眾們不辭千裡前來觀看演出,為的就是要體驗斯拉法將丑角藝術及視覺特效混合的獨特表演。斯拉法當年的學生們如今紛紛成立自己的劇場,許多人在太陽馬戲團中擔綱演出,大家都有了自己的事業。1988年,斯拉法首度帶團赴英國演出,於哈克尼帝國劇場(Hackney Empire)的三場成功演出讓他一夕成名。五年後,斯拉法集結歷年各劇的精華,創作出《下雪了(Snowshow)》,此劇大受好評,並獲得倫敦Time Out Award項。在倫敦演出成功之後,斯拉法隨太陽馬戲團至北美洲巡迴演出《Alegria》,此劇至今仍擷取演出《下雪了》中的精華片段。1997《下雪了》於倫敦老維克劇院(Old Vic)演出,不僅門票售罄,更在獲得奧立佛最佳娛樂獎(Oliver Award for “Best Entertainment”)。《下雪了》至今巡演超過30個國家,觀賞人次超過兩百五十萬人。

「下雪了」:帶笑的悲,很苦。

卓別林演的是喜劇,還是悲劇?
看這些喜劇演員的作品,除了哈哈大笑外,很難不注意到他們悲情的一面,或許是跟現實景況的呼應,也或許是角色散發的氣息。
小丑,從來都是刻意地將笑容掛在臉上,為了生活,被迫在臉上畫一個大大的笑容討人開心,然而,眼神裡,仍不住地透露出他們的哀傷。
連哭都要帶著笑,很苦。
看了俄國丑劇大師Slave Polunin的「下雪了」,心情很是複雜。
複雜(1):票真的很貴,最貴的票要價3600元,我買不起。想坐在一樓區,至少要付出2000元的代價,想坐稍微中間的位置,要付2500元,是的,我敗家地買了2500元的票。刷了卡的當下,很想哭,卻要帶著笑容,很苦。
複雜(2):全長1個小時長度的「下雪了」,很美。
顏色非常地鮮豔,大紅、大藍、大黃、大綠.....,色彩是歡愉地,而音樂也是靈巧動人。
複雜(3):「下雪了」的場景設計很漂亮,如果能拍下來,會是不錯的照片,可惜,我忘了帶相機。
複雜(4):最美的幾個畫面。
喜歡「下雪了」,不是小丑耍寶的橋段,而是小丑們刻意放慢動作的演出。
魔幻又詩意的時刻,黃色小丑逗弄著手中發光的氣球,像是老電影「紅氣球」的現實版,五六個綠色小丑圍繞著漂浮在半空中的氣球打轉,彷彿身在外空中,有著奇異的美感。
當所有綠色小丑退場,黃色小丑站在煙囪旁,又一顆黃橙色的氣球從舞台中央緩慢升起,此時台上燈火全部熄滅,只見氣球猷如月亮般升起,慢慢離開舞台視線,微弱的光火,領著劇院觀眾的目光遠離,莫名地,讓我很是動容。
複雜(5):憂傷的小丑。
黃色小丑帶著一只皮箱來到舞台中間,像要遠離家鄉的旅人。他從皮箱內拿出一件風衣、一頂帽子,將風衣掛在衣架上,乍看像是站在衣架上的人物。小丑凝視著風衣,將手套入衣服內演起了獨角戲,他幻想著風衣是個女人,兩人上演一場難分難捨的道別戲,小丑要走、風衣要他留下,拉扯之間,觀眾笑了,我也笑了。這是我心目中小丑劇最有魅力的地方,用笑容來演繹寂寞的悲傷。
複雜(6):想像力的奔馳。
想像力奔馳在侷限的空間,將床板變成帆船、舞台成了虛幻的大海、兩個小丑大演海上求生記,間歇有著小丑化妝成鯊魚搞笑,很瞎。
氣球可以是月亮、皮箱快轉可以是火車快跑、舞台可以延伸到觀眾席、觀眾可以是表演的一部份....。
複雜(7):閉幕,呆坐舞台邊緣的小丑。
那樣的人生很傳奇,但很悲。
http://hatsocks1975.pixnet.net/blog/post/1068446-
2013-07-28 10:22:49
阿楨
藝術家 短評

  法國人拍出的片兒,用經典的好萊塢浪漫喜劇劇情,對默片時代致敬,默片神韻喪失殆盡,現代立意又不突出,畫虎不成反類犬!

為什麼《藝術家》是個爛片

  ①但凡知道這部電影存在的人都清楚默片和懷舊是它的噱頭。問題在於,默片的電影語言根本就不是這樣的嘛,且不說幀率之類純技術問題,過多的POV三明治鏡頭組接、定場鏡頭、正反打鏡頭和明確的軸線觀念好像也不是默片時期的產物,流暢的動作銜接更是顯得太現代了,致敬也就停留在徒具其形的水準上。但話說回來,如果不是因為套了個默片的外殼,這個片子在影像語言方面就是一坨屎。你採用的形式和你想傳達的message是息息相關的,要麼回歸默片語言來講這個“默片化”的簡單故事,要麼就徹底用現代視角來回顧那個時代,折中主義在我看來是個懦弱的解決方式。  
  ②配樂的運用原則也很自相矛盾。如果說現代化了的鏡頭語言是為了不分散那些對默片瞭解不多的觀眾的注意力,那麼完全搬用Bernard Herrmann的《迷魂記》配樂又是為何呢,創作者們總不會以為現在的觀眾都不看希區柯克的電影了吧?我覺著這種做法毫無意義,1. 如果兩部電影在劇情/主題/情緒上有強烈的外在或內在互文聯繫,那麼化為己用也無妨,但我看不出這種聯繫。2. 你既然要把經典配樂拿來用,那你至少要設計出一套和它對應的鏡頭語言來證明你配得上這段音樂吧,而你連剪輯的節奏都跟這音樂不合拍。(不要拿默片畫面的節奏不必與音樂合拍作藉口!)3. 既然1和2的條件都不符合,那你完全可以拿一段表達相同感情卻沒有Vertigo這般招搖過市的配樂來覆蓋這段劇情。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5278799/
2013-02-24 11:56:17
版主回應
一個有聲片明星的誕生

  《藝術家》以黑白默片的表現形式拍攝,音樂、字卡交代劇情,音效、雙關闡述默片與有聲片的藝術形式與角色關係,值得玩味。   
  片頭襯著傳統配樂的字幕圖案來呈現演職員名單。以一段科幻冒險片引領開場,之後發現這不過是電影院中正在播放的一部“戲中戲”,伊始就已透過為默片配樂的雄壯交響樂來暗示“有聲”與“無聲”的緊密結合,來營造反諷效果與隱喻意味,頗具巧思。   
  片中個別音效處理也具有令人著迷的實驗性手法。其中一個場景是瓦倫汀在看完公司的有聲片試音片段後,嘲笑製片人的“與時俱進”。但回家後卻被噩夢纏身,夢中開始出現如杯子聲、笑聲、風聲等“背景聲”,而自己口中的“無聲”正逐漸被這些混雜的背景聲所淹沒。  
  好萊塢老片中的“雙關”潛臺詞在片中比比皆是,如妻子質問丈夫“我們必須要談一談!”“你為什麼不願說話?”以及一婦人看見瓦倫汀的小狗說道“它要是會說話就好了!”全部都帶在暗示瓦倫汀為何不嘗試著接拍有聲片,為何“不說話”;   
  可惜最後的Ending是個Happy Ending,如果是個Tragical Ending整體性上我會更喜歡一些。結尾致敬了金姐與弗雷德,也使影片變成了一部徹底的有聲片。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5278846/

聲音焦慮

  連續兩屆小金人兒電影,《國王的演講》和《藝術家》都傳達了聲音焦慮這層意思。建議下一屆,再頒給一部講聾啞人或者講一個人來到異鄉感到語言“敵對”的故事。這樣就足以形成聲音焦慮奧斯卡三部曲。   
  有意思的是,當今這個資訊時代,既有各種聲音各種話語的連鎖爆炸,讓人不厭其煩,又因為電子產品的廣泛使用,大大降低了用聲音進行交流的必要性。各種宅人和電腦手機控,用新的沉默逃避著聲音的無聊和羞怯。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5333716/

矯揉造作,刻意拔高,有形無神。

  《藝術家》橫掃各大獎項,在當下電影以CG特效,3D視覺,大場面和炫目效果大行其道的市場上突出重圍,貌似重振經典電影雄風。實際上,這部電影徒有其表,不僅沒有做到突破,也沒有做到反觀,甚至連一部電影本該做好的事情都差強人意。     
  電影基本上是用默片的形式完成的,這不是一次完美的致敬,甚至差的很遠。對電影在形式上的致敬不是這樣乾巴巴的照搬照抄,好像人物都不說話,只是誇張的做些動作,需要被理解的時候打出字幕板就是默片了。  
  再說致敬,私以為除了人物基本沒說話,黑白膠片和字幕板以外就沒有什麼向默片時代致敬的地方了。話說真正的致敬不是硬梆梆靠單純形式的,這往往使致敬為了致敬而致敬,沒有味道。真正的用電影語言代替人類語言的電影才是真正高端的對默片的致敬。  
  這部電影在類型片中也被劃為音樂片範疇,實在也是不妥。通常的音樂片除了大篇幅的配樂以外一定要有主角的唱白,並且通常都是通過角色的歌唱來表達最重要的情感和情節,片子裡沒有。
  再說說藝術家吧。不知道這個片名是怎麼想出來的?我到最後也沒對應上,誰是藝術家。男主角嗎?
  看看片子裡這個“藝術家”都做了什麼。新事物來臨的時候嗤之以鼻,這本身是違背事物發展規律的——不懂哲學——難以長遠發展。衝動之下自立門戶編排劇本自導自演,抱著舊的事物不放手,並且為了拍一部片證實自己而已——意氣用事——會做錯誤決定。大量的投入,不計成本,孤注一擲,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不會算帳——缺乏製片素質。電影失敗導致破產然後一蹶不振家庭破裂,不思進取變賣典質,甚至舉槍自殺——懦弱低能——註定是失敗者。這樣的人物做明星說得過去,做製片能力不足,做藝術家在品性上都達不到基本的要求。  
  再說說真正的藝術家。話說有聲電影誕生於1930年,歷史上第一部有聲片《爵士歌王》在1930年4月上映,標誌著電影新紀元的開始。而在有聲片誕生並發展六年後,卓別林拍攝了他的代表作《摩登時代》。《摩登時代》作為默片在那個年頭是與主流相背離的,片中唯一的人聲是工廠主透過機器喊出來的。是人聲,卻被影射人如機器般無情。《摩登時代》故事豐富,表達明確,脈絡清晰,情節緊湊,並且多條線索並存。不僅講述了一個工人的遭遇,更展現了一個時代人的生存狀態,同時也表達了作者對社會問題的控訴與反思。這部電影是反映時代,代表時代,超越時代的。這部影片的深度、廣度和厚度都值得從各個角度進行解讀。觀賞中不僅能體會到笑中帶淚的辛酸,更能感受到卓別林作為真正的藝術家,在表演、導演、製片、配樂等多方面的造詣和才華,更能體會他作為藝術家極高的思想性和責任感。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5400164/
2013-02-24 11:59:40
阿楨
卓別林戀幼齒 性伴侶2200人 中國時報 2014年04月06日

喜劇天才卓別林與艾德娜.珀維安斯在1918年電影中的一幕。(摘自英國每日郵報網站)
喜劇天才卓別林與艾德娜.珀維安斯在1918年電影中的一幕。(摘自英國每日郵報網站)
一本新出爐的書,揭露了喜劇天才查理.卓別林與超過2000名女性發生過肉體關係,還特別迷戀18歲以下的少女。
知名傳記作家彼得.阿克羅伊德(Peter Ackroyd)在新著中指稱,卓別林對待他的愛人殘酷無情,表示自己心中理想的女人是,「我未必愛她,但她得完全愛我。」
根據阿克羅伊德描述,出生在倫敦南部貧民區的卓別林,是個矮小、害羞的年輕英國人,他的第1部默片出現在好萊塢時,沒有人料想到他會在短短1年內成為全球巨星。
可是,名利雙收並未給卓別林帶來快樂的感情生活。基本上他從未真正信任女人,擔心失去、遺棄和受傷。
他25歲時,遇到19歲的艾德娜.珀維安斯,驚為天人,即使她完全沒有演藝經驗,卓別林仍啟用她為自己影片中的女主角,並與她成為愛人,但從未娶她。3年後,艾德娜與其他男性交往,卓別林不以為意,因為他的目光已轉到16歲的少女演員蜜兒德里.哈瑞斯。
當蜜兒德里告訴卓別林她懷孕時,卓別林知道他經不起與未成年少女發生性關係的醜聞,但結婚後,他發現蜜兒德里並未懷孕,卓別林與妻子過著貌合神離的生活,到蜜兒德里真正懷了他的孩子時,卓別林早已在外面有無數的女人。
蜜兒德里後來申訴和卓別林離婚,她形容卓別林脾氣暴躁,把她當「白痴」。
接著卓別林和曾與5名百萬富豪結婚的好萊塢「掘金者」佩姬.霍普金有一腿,佩姬第一次與卓別林見面時,問道:「查理,所有的女孩都說你雄壯得像匹馬,真的嗎?」。
卓別林後來與他的另一名女演員,年僅15歲的莉塔交往。莉塔懷孕後,他要她墮胎遭拒,建議給她一筆錢找一名年輕的男人結婚,也被拒絕。在面對牢獄之災下,卓別林只好低調娶莉塔,但婚禮後,他獨自跑去釣魚,且毫不掩飾地指稱,莉塔是個「小妓女」。
即使鄙視自己的妻子,莉塔透露,卓別林卻是個不折不扣的「性機器」,一晚可以做愛六次。莉塔後來因卓別林以手槍逼迫她墮胎,要求離婚,並獲得美國歷史上最大筆的離婚金額。
但這並未終止卓別林與少女交往。他後來與自稱17歲的柏萊蒂.葛達交往,實際上,她當時已22歲。
卓別林一生的婚姻和情感亂七八糟。他後來承認,自己的母親一生有許多的外遇,最後並遺棄了他,「我的童年,七歲時就結束了。」
2014-04-06 08:53:00
威爾剛
感謝分享!

http://www.yyj.tw/
2019-12-20 14:27:14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