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1-06-03 08:21:01| 人氣4,037| 回應3 | 上一篇 | 下一篇

《酷斯拉》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順著前評《侏羅紀公園》之恐龍題材,想起四十幾年前小時在台就已看過的日片怪獸電影《酷斯拉》,貼些資料聊表紀念!

酷斯拉(2014)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SkKsQ6HMNM

酷斯拉(2013)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UxM1q2ew8s

酷斯拉(1998)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ydbKGXm6wE

《酷斯拉》Godzilla (1998 )

導演:羅蘭艾默瑞奇
編劇:泰德艾略德
演員:馬修鮑德瑞克/尚雷諾/漢克阿薩瑞亞
劇情簡介
一道炫光劃過天際,太平洋上波濤洶湧,海浪以不可思議的速度將一架貨機捲入海底;在巴哈馬叢林中,巨大的腳印開出一條詭異的通路來;一艘在美國海岸外翻覆的輪船,掀起驚駭大浪,所到之處皆成廢墟,而這股力量直朝一座人口密集的小島─紐約而來。
它是所有神秘恐怖力量的源頭,如今直逼紐約曼哈頓。它的出現使得科學家、電視播報員,甚至軍隊都聚集在一起,大家必須攜手同心來擊退這股神秘的力量,以免為時已晚--它便是橫掃影壇的怪獸《酷斯拉》。
《酷斯拉》電影是根據1954年日本東寶影業的恐龍系列電影《嘎斯拉》而來,至今總共已拍了22部,本片是藍艾莫瑞奇及編劇狄恩艾弗林繼《ID4 星際終結者》完成的下一部作品,由《為你瘋狂》馬修柏德曼和法國演《終極追殺令》尚雷諾所主演。
《哥斯拉》中的恐龍是由日本演員穿上用塑膠做成的恐龍裝演出,而美國片《酷斯拉》中的酷斯拉則是利用現代先進電腦合成特效作成的。
http://app.atmovies.com.tw/movie/movie.cfm?action=filmdata&film_id=fGatm0873003

哥吉拉

哥吉拉(ゴジラ、Godzilla),為日本東寶株式會社製作的怪獸電影系列。
最早的哥吉拉是一部受到美國《金剛》影響的怪獸電影,描述受到輻射污染的海域中產生一隻身高高達100公尺的恐龍型怪獸哥吉拉。哥吉拉後來成為日本類似電影、動畫、漫畫的怪獸原型,對於日本動漫作品的怪獸形象有很深遠的影響。
哥吉拉從1954年推出第一集,到了2004年11月已經足足50年,也在好萊塢舉行了50歲的生日典禮。哥吉拉系列在日本共有28集,但由於在日本觀眾逐漸減少,所以在第28集之後,哥吉拉系列預計將暫停拍攝
  《酷斯拉》(Godzilla)(1998年)
許多影迷認為,日本版的哥吉拉受到二戰原子彈轟炸以及第五福龍丸事件的影響,充滿著反戰反核的意味,哥吉拉本身更是代表著大自然對人類的反撲。美國電影版《"酷斯拉"》中,人類用各式各樣的戰爭武器對抗美國版《"酷斯拉"》(吉拉),並且成功毀滅了這頭巨獸,加上本片中造型宛如一隻巨型蜥蜴,甚至還會下蛋生產,實與影迷心目中的無敵怪獸形象不符,因此死忠的影迷們並不承認這隻美國版《"酷斯拉"》跟哥吉拉有任何關聯。在2004年的電影《哥吉拉:最後戰役》裡,也有影射這隻美國版"酷斯拉"攻擊雪梨的劇情,不過三兩下就被正牌日本版哥吉拉幹掉,算是一個娛樂影迷的惡趣味。
導致美國版《"酷斯拉"》與日本版哥吉拉(ゴジラ)傳統形象及影迷期待間巨大落差之原因,有如下說法:據說在開拍之初,日本新力公司(電影公司的股東)曾交予製作人員一本備忘錄,其中巨細靡遺的對哥吉拉(ゴジラ)的造型與演出方式進行了嚴格的規定,以防對本片出現對這隻日本國寶怪獸的醜化(傳聞該備忘錄詳細到連哥吉拉的腳趾數都加以限制)。但本片的編劇與導演卻在拿到備忘錄的當天就把備忘錄"搞丟"了,且忘了備忘錄的存在,而開始天馬行空的重新設計哥吉拉。此一傳聞曾被時代雜誌(TIME)在電影上映時,所出刊的雜誌中刊登,但美式惡趣味風格強列的本傳聞也可能僅是記者的笑話。本片對日本哥吉拉形象的唯一保存是哥吉拉的叫聲,其獨特的吼叫聲,在製作人員嘗試過所有方式都無法超越的情況下被沿用。
  銀幕形象的轉變
1954年的《哥吉拉》,將哥吉拉描述成恐佈、巨大的破壞者,哥吉拉以其巨大身軀與熱線,彷彿只是為破壞而破壞般的蹂躪船隻與城市;再加上製作群刻意在電影前半段不公開哥吉拉的真面目,僅以腳印、叫聲、腳部的特寫與受害者的慘叫聲營造其懸疑性與神秘感,以及與第五福龍丸事件,貳戰原爆與冷戰核競賽等時事及歷史事件的切合,使《哥吉拉》得到極大的回響與票房成功、哥吉拉[人類之敵]的反派形象也就成為哥吉拉早期幾部作品的主要基調。在這時的哥吉拉只有50米。
這樣的形象在哥吉拉問世十年左右時出現變化,作為系列性的娛樂電影,本片無可避免的開始導入社會上的流行與話題性事物,進而改變了哥吉拉銀幕上的性格與形象。
由於五零年代末期摔角手力道山引起的摔角熱潮、哥吉拉系列的第三作《金剛對哥吉拉》中哥吉拉與敵對怪獸日版金剛間的打鬥場面混入了擬人化的摔角動作,十週年紀念作《三大怪獸 地球最大決戰》裡哥吉拉更進一步的擬人化,出現了與異種怪獸間以肢體語言及叫聲溝通的劇情,並第一次出現[為保護地球(人類)而挺身對抗反派怪獸]的設定。至此,哥吉拉的反派形象已徹底消失、在接下來的幾部系列電影中、哥吉拉在電影主劇情中打擊惡勢力支配的怪獸,儼然成為正義使者,同時擬人化的人性刻劃更被進一步加強(如打敗敵人後擺出時下流行的動作),此種轉向最後在1967年的《哥吉拉之子 怪獸島的決戰》一片達到高潮─本片為哥吉拉創造了一隻子獸迷你拉、哥吉拉除了在片中對抗巨大的異變昆蟲外還充分展現了親情。
至六零年代末期,哥吉拉正義的[怪獸王]形象已牢不可破,此種形象與娛樂業生態環境的改變促使-哥吉拉電影再次作出轉形:日本家用電視的普及對電影票房造成了明顯的衝擊,由原哥吉拉系列電影特效總監圓谷英二所監製的電視劇《奧特曼》《ULTRAMAN》也在兒童間掀起了對巨大變身英雄的崇拜,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哥吉拉系列開始轉變為兒童娛樂電影(會作這樣的年齡層瞄準的著眼點在於父母必定會陪同兒童觀影而增加票房,以及以玩具為主的週邊產品的商業利益),在這些作品中,哥吉拉如同摔角冠軍與超人力霸王,與各式各樣危害人類的怪獸展開激戰,並加入許多各種取悅低年齡層觀眾的有趣情節。1968-1975年間哥吉拉以差不多每年一部的的速率推出此類兒童電影基調的系列作,其中雖也有《哥吉拉對黑多拉》這種以公害為議題且表現手法帶有強烈實驗風格的異色作,不過這段期間的主要風格仍是簡單明快的劇情與豪快的打鬥。然而,本時期的系列電影票房卻出現了明顯且持續的萎縮,造成哥吉拉聲勢下滑的原因不止於一端,電視特攝影集的挑戰、石油危機造成的兒童消費力減退與系列作本身創意的枯竭都是主因,種種的原因終於東寶公司決定在1975年的系列第十五作《機械哥吉拉的逆襲》後暫停系列電影的製作,此一決定也標誌了日本1960-70年代怪獸特效電影黃金時代的結束。
1984年,在八年的沈寂後,東寶公司於哥吉拉誕生30週年時推出的《哥吉拉》使這隻哥吉拉奇蹟式的在大銀幕復活(這年的哥吉拉開始有80米),並開啟了至1995年結束的第二次系列作熱潮,哥吉拉的成功復活除歸功於電影特效的進步外,故事風格與哥吉拉形象重回成熟劇路線也是八零年代觀眾能重新接受的主因。
本時期的哥吉拉捨棄了六零、七零年代的擬人化描述,而是重新定位為類似系列原點的破壞者角色,哥吉拉成為一種不可預測並令以先進科技自豪的現代人類感到壓倒性無力感的活動天災、在重新設計為略具鈍重感而威嚴的外型的同時,對哥吉拉的描述也傾向於視為一種獨特的巨大生物,有著特殊的習性:如84年版《哥吉拉》中哥吉拉對候鳥的超低音頻會有所共鳴,93年的《哥吉拉對機械哥吉拉》更將哥吉拉描述成一種以杜鵑鳥借巢方式繁殖的生物,種種具真實感的描寫令此時期的哥吉拉形象頗受好評,而本時期哥吉拉以核能放射線為食,為覓食而襲擊核動力潛艇與核電廠,最後也因體內不正常的核融合反應而失控死亡的劇情走向,也明顯隱含有對人類文明的反思。
日本方面原本欲以95年《哥吉拉對毀滅者》一片末尾的哥吉拉之死作為系列電影的完結,但由於美版《"哥吉拉"(吉拉)》無法令日本人接受,在哥吉拉系列結束時重製的另一經典怪獸系列卡美拉三部曲獲得大成功的影響及影迷的期盼、哥吉拉系列終於在1999年二次復活;在以《哥吉拉:千禧》為首而以《哥吉拉Final Wars》作結的六部作品中、哥吉拉的風格一定程度上繼承了八零、九零年代的經典形象,但比前一系列期更加強調與系列第一集故事關聯性的特徵,使本期各別作品的哥吉拉擁有複雜各異的象徵意義─懲罰人類文明的天譴、過往的亡靈,對人類某種過於先進(或違反自然)的科技顯示出憤怒的巨靈,或人類面對無力克服危機時不得不認同的最強生物。可惜的是,這些大膽的嘗試未能使哥吉拉系列電影在好萊塢特效電影掛帥的今日獲得如過往亮眼的成績,東寶也在公開《哥吉拉Final Wars》的同時宣佈五年到十年內(甚至永久性的)不再拍攝哥吉拉系列電影。
  哥吉拉與原子怪獸
哥吉拉「原子怪獸」的背景與成功多半被視為日本人對戰爭記憶,及對原子能愛恨交加的矛盾情緒的體會。但有部份特攝迷認為哥吉拉大量抄襲了1953年(哥吉拉上映的前一年)由美國導演史蒂夫‧斯皮爾伯格拍攝的怪獸電影「原子怪獸出現」的創作元素,如因為核子試驗而巨大化的太古恐龍(不過美國的原子怪獸是四腳爬行的),利用高壓電網試圖進行阻攔,以及最後以生化武器加以擊敗(雖然其規模與方式差異頗大)等情節上,兩片確實頗有神似之處。
哥吉拉的導演、編劇等人確實很有可能在創作當時參考了同為怪獸電影經典的「原子怪獸出現」(其實本片導演本多豬四郎與特效總監哥吉拉(創造者)圓谷英二等人,都曾在訪問中表示拍攝哥吉拉-的動機是想做出不遜於同期美國特效電影的作品),但他們為日本怪獸電影訂下的基調與哥吉拉的經典形象地位並不會因此而動搖。
  哥吉拉在系列電影以外的登場紀錄
由於在日本(甚至世界)的高知名度,哥吉拉在許多非系列電影以外的影視作品中,有著許多商業或趣味考量的登場記錄:
  東寶公司製作的哥吉拉相關電視劇
哥吉拉系列電影的製作者東寶公司,曾讓哥吉拉在該公司1973年拍攝的巨大英雄影集「流星超人 ZONE(流星人間ゾーン)」中,以正義夥伴的角色登場,協助主角流星超人對抗同樣出現在哥吉拉電影中的蓋剛、王者基多拉等怪獸。在全劇26集的內容中哥吉拉總計登場五集,片中所使用的哥吉拉戲服為該年系列電影《哥吉拉對梅佳洛》中的款式。
1997年10月到1998年九月間,東寶製做了一套每集五分鐘,共256集的帶狀迷你影集「GODZILLA ISLAND(ゴジラアイランド)」,故事以虛構未來世界中居住於保育地海島的哥吉拉與怪獸保育機構「Gガード」一同對抗宇宙惡徒為主,本片中的怪獸登場與對戰場景大量的使用市售玩具搭配電腦合成畫面拍攝,為一主要特徵,雖然因此遭到了「露骨的玩具廣告」的批評,但也意外的讓東寶歷年所創造的特攝怪獸與英雄,在本作中幾乎都有登場與同臺的夢幻演出。
  與超人力霸王的夢幻對決
在日本特攝電影泰鬥、有哥吉拉之父之稱的圓谷英二創造的經典特攝影集「超人力霸王(ウルトラマン)」的第十集「謎的恐龍基地」(謎の恐竜基地)中,超人力霸王的當集對戰怪獸「襟巻恐龍.吉拉斯」(えりまき恐竜ジラース),其實是用庫存的哥吉拉戲服改裝的,除了頭部皮膚的顏色與頸部的大襟卷之外,這隻怪獸的外形與設定數據與哥吉拉完全相同(甚至連必殺技都是完全相同的放射火燄),更加刻意且趣味的是,超人力霸王在片中的打鬥高潮中甚至將吉拉斯的襟卷「扯」了下來!因此,該集的超人力霸王上演了短暫的、有實無名的特攝英雄跨作品夢幻對決。
本影集中登場的哥吉拉是由兩部不同的哥吉拉電影中所用的戲服組合而成,圓谷英二素留有許多歡將過去電影使用道具再利用的逸事,而本片屬於其中特別有趣的例子。
  好萊塢的戲謔致敬
除了評價兩極的吉拉之外,美國電影偶爾會在電影中開玩笑或致敬式的讓哥吉拉以某種形式出現:
在侏羅紀公園第二集-失落的世界的片尾,當被補獲的暴龍逃出監禁大鬧街頭時,劇本刻意安排了幾個日本人邊逃命邊驚慌喊叫。
2003年的科幻電影明日世界(Sky Captain and the World of Tomorrow)中,在反派的機器人軍團閃電襲擊紐約後,導演安排了一幕世界各國大報頭條的快速交替說明機器人的侵略擴及全球。其中一閃而過的日文報紙,赫然出現了「哥吉拉與巨人機兵交戰」的標題,並在下方放了一大張哥吉拉站在富士山山腳下的黑白照片。
  其他形式的登場
1990年代初的某隻球鞋廣告中,哥吉拉曾與NBA球星「惡漢」巴克裏進行了一場身高50公尺級的街頭鬥牛。
在日本知名諧星志村健的早期搞笑節目中,也偶爾會在一些荒誕的橋段中出現哥吉拉(比如流氓找到手持木刀、穿不良少年裝的哥吉拉擔任打手)。
2007年動畫我在伊朗長大,當中間接提及哥吉拉曾經在伊朗上映,雖然片中瑪贊的婆婆對該片極度不滿。
  外號「哥吉拉」的名人
現在於美國職棒大聯盟紐約洋基隊效力的日本籍職棒球員松井秀喜,於日本職棒時期就有了「哥吉拉」的外號至今。
另一個外號有「哥吉拉」的日本職棒球員,則是廣島錦鯉隊的「紅哥吉拉」島重宣(球衣的背號55,與當初松井秀喜於日本讀賣巨人隊時使用的背號相同)。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松井秀喜也曾於哥吉拉電影的系列作品「哥吉拉X機械哥吉拉」(ゴジラXメカゴジラ)片中出現過兩段畫面,客串飾演的角色就是自己。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93%A5%E6%96%AF%E6%8B%89

哥吉拉

  哥吉拉,原名“ゴジラ - Gojira”,正確漢文名稱爲[吳爾羅],官方英文名爲“Godzilla”,又譯爲哥斯拉、酷斯拉、嘎吉拉、嘎斯拉,爲日本人創造的怪獸電影系列。 最早的哥吉拉是一部受到美國“金剛”影響的怪獸電影,描述受到輻射污染的海域中産生一只巨獸,藏匿深海的兩棲爬蟲類動物,生物性的原子彈。背鰭發光,口發熱線,人類文明瞬間化成一片火海。
  曆代ゴジラ電影
  第1集《ゴジラ》(1954年 )
  第2集《ゴジラの逆襲》( 1955年)
  第3集《キングコング対ゴジラ》( 1962年)
  第4集《モスラ対ゴジラ》( 1964年)
  第5集《三大怪獣 地球最大の決戦》 ( 1964年)
  第6集《怪獣大戦爭》 ( 1965年)
  第7集《ゴジラ・エビラ・モスラ 南海の大決闘》( 1966年)
  第8集《怪獣島の決戦 ゴジラの息子》( 1967年)
  第9集《怪獣総進撃》 ( 1968年)
  第10集《ゴジラ・ミニラ・ガバラ オール怪獣大進撃》 ( 1969年)
  第11集《ゴジラ対へドラ》 ( 1971年)
  第12集《地球攻撃命令 ゴジラ対ガイガン》 ( 1972年)
  第13集《ゴジラ対メガロ》 ( 1973年)
  第14集《ゴジラ対メカゴジラ》 ( 1974年)
  第15集《メカゴジラの逆襲》 ( 1975年)
  第16集《ゴジラ》 ( 1984年)
  第17集《ゴジラvsビオランテ》( 1989年)
  第18集《ゴジラvsキングギドラ》( 1991年)
  第19集《ゴジラvsモスラ》( 1992年)
  第20集《ゴジラvsメカゴジラ》( 1993年)
  第21集《ゴジラvsスペースゴジラ》( 1994年)
  第22集《ゴジラvsデストロイア》( 1995年)
  第23集《ゴジラ2000 ミレニアム》( 1999年)
  第24集《ゴジラ×メガギラス G消滅作戦》( 2000年)
  第25集《ゴジラ・モスラ・キングギドラ 大怪獣総攻撃》( 2001年)
  第26集《ゴジラ×メカゴジラ》( 2002年)
  第27集《ゴジラ×モスラ×メカゴジラ 東京SOS》( 2003年)
  第28集《ゴジラ FINAL WARS》( 2004年)
  國際系列  電影酷斯拉(Godzilla)(1998年)   
http://baike.baidu.com/view/1431718.html?tp=6_01

試評紀錄片《有怪獸》

小學的時候,同學間總愛互相嬉戲打鬧,最常見的就是罵人了。通常為了解決被罵的尷尬與不滿,我常帶著不屑的神情說:「哼,罵人罵到你自己!」,同學們感覺到了憤怒的溫度,或是意識到了自己行為的不宜,也就乖乖的閉嘴了。
可是臺灣媒體可不是這麼一回事。日前看了公共電視播出了探討臺灣媒體亂象的紀錄片《有怪獸》,一時之間腦袋裡蹦出的卻是口水滿天飛的政論談話性節目。這些節目在分析社會亂象時,總指出「媒體」是一大亂源。電視臺開設了此類節目,自己批判自己的舉動看似頗有「自我反省」的意味,但從事實結果看來,新聞媒體不僅沒有收斂變革,反而變本加厲,行徑更趨誇張。這些自省節目顯然只是迎合某種政治正確的意識形態而搞出來的表面功夫。
之所以會聯想至此,是由於《有怪獸》號稱是第一部由「媒體」來批判「媒體」的紀錄片,於是無論在立場及批判的力度上,不免帶給人些許期待和好奇。並且,做為一部紀錄片,在本質上是與電視上的帶狀節目有所差異的,這其中差異性最大的,就是「攝影機」的概念。
自臺灣紀錄片發展以來,80年代隨著攝影機的變革(主要是可攜式攝影機ENG的誕生),紀錄片題材才逐漸從70年代原本壓抑的浪漫鄉土情懷,轉變為能夠外拍關注底層人民,紀錄許多社會運動現場。於此,紀錄片被引介為對抗威權的武器,暴露了許多不公不義的真相,使得紀錄片擁有了「正義」的形象,攝影機則彷彿一只能穿透謊言的放大鏡。
《有怪獸》從兩個傳播科系學生對媒體的看法作為開端,一一探討了媒體瘋狂追逐倪敏然自殺事件、總統大選開票灌水…等等,也運用了諸多數據、媒體人說法、專家學者訪談畫面,試著去釐清媒體亂象的根源。但在片中,數據卻單單只是呈現,而未被解讀出意義;百家的說法也只是被整理綜合,而未有一明確的「觀點」貫穿全片,像是亂槍打鳥。這使得「攝影機」在片中無法發揮任何可能產生化學作用的催化功能(也許是積極的逼視真相,也許是使受訪媒體人有所反省),卻反而讓受訪媒體人對電視臺總統大選灌票事件,以及三立新聞主播陳雅玲對一些自己可以避免與決策的亂象,有了自圓其說的機會,似是而非的合理化了某些行為。
假如這些辛苦收集的資料與訪談像是一發發威力強大的子彈,那麼在紀錄片這把槍上,導演扮演的應該是「準星」,領著子彈瞄準亂源的要害才是。
我並不懷疑《有怪獸》意圖批判現狀的立場與勇氣,只是覺得可惜,揪出浮面表象的錯誤(而這或許是大家都已知的了)並不能夠直搗事物的核心,這也使得《有怪獸》片末的結局像是一氣力耗盡的鬆軟皮球,伴隨著兩位傳播科系學生未來對於進入媒體工作的灰心與茫然而匆匆畫下無力的句點。
紀錄片從「問題意識」出發固然值得稱許,公共電視所製作的紀錄片一直以來是臺灣少數有意識的針對社會現象而做出犀利批判的,而它確實也是臺灣資源最豐的紀錄片攝製廠,只是往往在批判性紀錄片的結局上,卻常採取一種逃避、退縮的封閉式做法。
在柯金源探討臺灣15年來天災人禍的紀錄片《天大地大》裡,風災、土石流、水災、旱災,種種災難實錄畫面成為全片最有力的論述證據,但在稍加分析之後,片末的結論卻是:「看到臺灣人在動感十足的土地上生活,有些人試著尋求大自然的和解,也有人繼續與環境拼鬥,但從這十幾年的天災人禍環境來看,了解臺灣的環境特性,順應天地變化的脈動,從中累積生存的智慧,才能安身立命。」
利用許多災難影像建立起來的辛苦論述卻得到這種近乎廢話的薄弱結論,不免讓人有點失望,說穿了不需要去推論分析也能得到。諸如此類的問題不單單只是深度不足,當結論如此迂迴缺少力道時,同時也把影片的議題層次限制住了,沒有進一步探究的機會。假若能有一個開放性的結局,把句點換成逗點,或許可以激盪出更多意想不到的火花。
公共電視紀錄片的侷限在於「紀錄觀點」節目的時間長短,(有也人說公共電視的主要觀眾群是社會上的中產階級,因此影片力求安全保守,我個人不太同意。)當洞察社會現象的紀錄片工作者們有著野心,企圖想要解開一層層結構性社會亂象時,這頂多60分鐘的限制絕對是公視紀錄片深度不足或必須妥協的最大肇因。
除此之外,《有怪獸》的片名也讓人聯想起電影《酷斯拉》(Gozzila)裡的情節。怪獸的誕生源自於人類的文明的過份擴張(核爆),酷斯拉進軍城市在許多象徵文明的大廈內產卵,暗喻了人類文明才是世界走向毀滅的原因。最後,在軍隊的攻擊下,酷斯拉和牠尚未出生的兒孫們縱然紛紛陣亡,但危機的解救其實是以暴治暴,發展更高度的文明(科技、毀滅性軍備)來鞏固權力,粉飾太平。
臺灣媒體的確像隻怪獸啃食著大家的生活,縱然媒體怪獸的誕生也算是一種自作自受的下場,但我希望紀錄片永遠不會是核武,不會是更誇張恐怖的毀滅性武器。因為一旦如此,我們的社會將會是極度悲哀的。
http://blog.chinatimes.com/fansss/archive/2006/08/04/84704.html

另參本館:<媒體也重北輕南>誰伸手入媒體 自作孽的中時 猜誰猜的準  自由造假 公視怎麼了 誰的民視 <三立也該倒了吧> 壹淫媒 馬上轉型 名嘴生存之道 名嘴伶牙利齒 院士之怒 吃飯配電視 邪者叫獸名嘴 《地下電台》 <N死死活起來了> N死死能幹啥 NCC新生

「基地」恐怖攻擊新目標 效法酷斯拉大鬧紐約 (另參本館:賓拉登

【大紀元2002-5月28日訊】中時電子報28日綜合報導 華盛頓郵報廿七日引述美國情報界人士指出,奧薩瑪.賓拉登的「基地」恐怖組織軍事行動首腦朱拜達最近透露,恐怖分子曾提及電影「酷斯拉」中的若幹情節,可能從中選定對紐約發動新一波攻擊的目標。這項情報在上星期令紐約市大為緊張。
消息人士說,已就逮的朱拜達在接受美國中央情報局和聯邦調查局官員馬拉松式偵訊時表示,「基地」組織分部曾討論到襲擊「水中雕像」(亦即自由女神像)的可能性。會說英語的朱拜達也曾提及「那部電影裡的橋樑」。他指的是一九九八年美國所拍攝的日本怪獸系列電影「酷斯拉」。
大惑不解的偵訊人員只得把這部電影的錄影帶找來播放,才知道最後一幕是酷斯拉身體被布魯克林橋吊纜纏住,終於受困而死。
這名消息人士說,聯邦調查局「經過一番審慎思量」後,才把朱拜達「有關恐怖分子考慮對一些陸標發動攻擊的未經證實情報」,轉達給紐約市警局知悉。
紐約市警局長得悉情報後迅即做出反應,下令對自由女神像和布魯克林橋這兩處陸標加強港口和空中監視行動。不過,新成立的家邦安全局仍把全國威脅警報系統維持在黃色等級,亦即高度警戒狀態。
http://www.dajiyuan.com/b5/2/5/28/n192842.htm

 

台長: 阿楨
人氣(4,037) | 回應(3)|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電影賞析(電影情報、觀後感、影評) | 個人分類: 書評影評 |
此分類下一篇:《驚聲尖叫》
此分類上一篇:《侏羅雞公園》

阿楨
《哥吉拉》男人與怪獸的浪漫旅程 文:步驚雲

如果說《哥吉拉》此一神獸的意義是地球的沉默守護者,那我們可以說這一部2014年的《哥吉拉》則是一個男人的浪漫旅程。而這個男人,注定在兩次的怪獸肆虐下有截然不同的命運,也跟怪獸彼此糾纏不清…
重塑經典的龐大工程是在微微出現的巨型未知危險中慢慢鋪陳,向出產國致敬的原意卻在美國本土大展巨獸對決。
日本國寶神獸的出現原因相信不用再多說了,對於核能此一違反自然的反抗,以及大自然對人類的反撲,正是日本島國對於人類的荒謬行為所做的諷刺謳歌。
讓我們在看的時候假裝自己不知道《哥吉拉》這個巨獸,這樣它前面的鋪陳,便會在失去摯愛的布萊恩克萊斯頓的多年疑慮中達到最大的發酵,那段對妻子和日本人民的選擇中下的痛心決定也是讓我狂噴淚的橋段。
直線式的劇情,行進在不複雜但豐富的角色連結,和Alexandre Desplat極其磅礡與充滿濃厚懸疑味的配樂下,讓本片的厚實度達到了情緒不中斷的飽足感,如果說《哥吉拉》此一神獸的意義是地球的沉默守護者,那我們可以說這一部2014年的《哥吉拉》則是一個男人的浪漫旅程。
而這個男人,注定在兩次的怪獸肆虐下有截然不同的命運,也跟怪獸彼此糾纏不清。
且看,他小時候因為怪獸失去母親,長大後加入海軍,又因為從美國飛往日本接自己的爸爸後展開了一段超神奇的旅程,Hollywood在對於主角的令人稱羨定位上下足了功夫,試問還有誰能這麼接近怪獸然後還能在幾個小時後活著跟妻子和兒子摟摟抱抱的?
近年來的外星人/巨獸災難片總不離軍方的元素加入,具嚴重破壞性的怪獸總是要配上hardcore的軍武才會有那份城市破壞感;男主角對於老爸的心結和自己已身為人父的萌芽中父性是本片的回歸人類情感策略之一,照顧了電車上的陌生小男孩橋段很簡單地告訴我們人活於世需要的僅僅只是一丁點的正義。
不過話說回來,巨獸對打的刺激不啻是摔角節目的精緻放大版,我相信,心理隱藏著暴力因子的男人男孩們在《哥吉拉》噴出藍光的同時絕對不會忘了尖叫,因為實在有帥到。
http://eweekly.atmovies.com.tw/Data/449/34498387/
2014-06-15 11:45:06
版主回應
《哥吉拉》精緻的重生,略失原味 文:橘貓

嚴格說起來,我並不能算是一個貨真價實的《哥吉拉》系列影迷,《哥吉拉》系列電影我大概只看過五部。分別是1954年的原版《哥吉拉》,還有1991的《六度空間大水怪》、1992《蝶龍摩斯拉》、2001《哥吉拉‧摩斯拉•王者基多拉大怪獸總攻擊》、2002《哥吉拉x機械哥吉拉》……在我心中,哥吉拉是自然界的守護神,不是人類的。但這次《哥吉拉》的2014版本,卻略有讓我感到「略失原味」的感覺。
  原因何在?原因在於哥吉拉在片中雖然確實扮演一個維持自然平衡的角色,但牠其實不再是自然界的反撲了。哥吉拉在片中的設定並非是被人類喚醒的自然力量,而是一個單純追循自然法則尋求平衡的巨獸,故我無法理解他為何從頭到尾幾乎都沒有直接對人類展開攻擊。除了片中那些不小心撞倒的建築物之外,哥吉拉簡直溫和可愛到我想哭,從頭到尾一直幫助人類擔任打仔角色,電影尾段甚至還跟主角來個四目相接,溫情對望……天啊,當年因為人類災禍而怒氣沖沖破壞東京的哥神可還安好?你還是殺了我吧。
  在我心中,哥吉拉不應該是這種幫人類收爛攤子,收完爛攤以後甚麼事都不做就乖乖回海底睡覺的外掛角色。在1954年的哥吉拉現身開始,這隻宛如神君的巨獸扮演的多是中立的自然力量,就算偶爾被人類喚醒幫忙對抗其他怪獸,但牠也常在毀滅完怪獸之後繼續對人類展開攻擊才是。到底為什麼在《哥吉拉》2014中變成人類打仔了?之後芹澤博士衝出來,露出他整部電影第一次溫馨微笑的那種溫情氛圍到底是怎麼搞的?
  哥吉拉》從毀天滅地的自然破壞神變成溫良謙恭讓的人類守護神,實在讓我情感上難以接受。
  我不是說《哥吉拉》2014不好看,只是這部電影不太合我胃口。本片的優點像是絕命毒師布萊恩克萊斯頓表現出神級演技,還有哥吉拉的新版特效做得非常逼真寫實,很是精緻。但是,對我來說,問題出在於我如果想看一隻逼真的大怪獸電影,其實我去看《環太平洋》就結案了,看《哥吉拉》電影,其實我還是想看精彩的怪獸對決與誇張﹝甚至不甚真實的﹞特效,還有人類在一旁看著怪獸對決時,那種全力祈求其中一方獲勝後能解除災難的心情。單純、粗糙,但可愛、正向。
  當然,這可能只是我的問題,但是當好萊塢的特效代替了日本特攝的布偶裝,我心中的感動其實莫名其妙的消失了,如果有太主觀的話,我抱歉,只是我也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解釋這種感覺。
  原版《哥吉拉》1954對芹澤的描繪,其實在《哥吉拉》2014中被分成了毒師的角色跟渡邊謙的角色兩人,但毒師的角色太早退場,也象徵了新版中人類失去了監督與警醒自然覺醒的能力,只剩下像新版芹澤一樣只會放空喃喃自語「Let them fight.」的作用。說句實話,如果新版哥吉拉有像原版一樣的攻擊性,打完以後的美國只怕會被凌虐的更慘而已。
  原版精神在於反戰與批判美國對日本造成的原武傷害。新版則是「核電歸零」的宣傳影片,雖然也是把這種精神往後推導到了今日觀點,但我其實還是有些遺憾,原版的巨獸食用的能量是核電,而不是核武,多多少少還是讓我覺得少了一些些對於反戰的警示力。﹝當然,本片中還是有提到廣島或是不應該用核彈解決問題……等等,但感覺有點搔不到癢處﹞
  結語,我不是一個正港哥吉拉迷,我只看過其中幾部系列電影,但我還是在這邊表達我的遺憾。我知道還是會有很多朋友喜歡這部佳作,但它不是屬於我的《哥吉拉》,抱歉。
http://eweekly.atmovies.com.tw/Data/448/34485290/
2014-06-15 11:50:28
阿楨
《哥吉拉》是部好看的電影,卻不是部好電影 文:喬小夫

  這兩天以來,身邊總有不少人問我「哥吉拉好不好看?」
知道嗎?我真的很害怕回答這個問題。我對《哥吉拉》有種別樣的情感,非因我是專業神獸迷,而是因為我這輩子第一次正式進入電影院看的人生第一部電影是1989年的《大恐龍》。我記得很清楚,那年我五歲,一場電影我睡了一半,我父親在出場後賞了我一記爆栗,但從此至今,我再也沒有和我父親一同進過電影院。
  大扺後續系列電影,如鼎鼎大名的《六度空間大水怪》、《蝶龍魔斯拉】、《酷斯拉》等,這類小男孩的才有的熱血浪漫,也未曾在我電影紀錄中缺席。導演蓋瑞斯愛德華執導的《哥吉拉》以氣勢磅礡,雷霆萬鈞來形容絕不為過,既然如此,為何我仍害怕回答「哥吉拉好不好看?」這問題。
  誠心在這裡說一句,對我而言。「《哥吉拉》是部好看的電影,卻不是部好電影。」
  導演蓋瑞斯愛德華造出了歷代以來最為剽悍龐大的神獸哥吉拉,整體故事結構完整與起承轉合也讓人充份看出蓋瑞斯愛德華是個聰明人物。依現今好萊塢拍片流水線工法,《哥吉拉》不會犯下什麼錯誤,而蓋瑞斯愛德華對於故事的節奏與氣氛掌握精準,更提高了《哥斯拉》的電影層次,同時給予這部商業娛樂大片幾分不同的味道。
  該有的都有,你期待《哥吉拉》有什麼,蓋瑞斯愛德華就給你什麼。當看著大螢幕上神獸再次君臨,若沒有一絲感動真的就不如別看這部片了,所以當最後你對《哥吉拉》理應發生的事情都能夠一一被滿足時。天啊!我真的愛極了蓋瑞斯愛德華吊人胃口的手段。
  然,我想我仍是犯了一個錯誤,《哥吉拉》絕對是部看怪獸就好的電影,但期待一隻縱橫娛樂文化數十年的精神指標撐起一個好故事,其實是不切實際的事,故事厚度終究是人類經營出來的。飽滿的電影娛樂卻缺乏足夠的故事厚度,我想其實蓋瑞斯愛德華理應無奈,故事說的太多,《哥吉拉》就不夠《哥吉拉》了,但讓《哥吉拉》打得太久,你叫演員怎麼有足夠的篇幅將電影故事撐起來?
  遙想當年還需要人披著怪獸皮才能扮起神獸的年代,好萊塢的電影技術已進步至輕描淡寫,卻讓神獸更加活靈活現。《哥吉拉》帶給我的另一份感觸,那些年的那隻怪獸,如今竟也伴著我們長大,被人譽為神獸了,而長大的我,怎麼還在這裡毫不長進,還想等著哪天我垂垂老矣之時,再次看著牠重新君臨,在大螢幕上再次噴發出令人熱血的破壞死光。
http://eweekly.atmovies.com.tw/Data/448/34485696/
2014-06-15 11:51:04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