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1-01-18 09:30:29| 人氣4,591| 回應3 | 上一篇 | 下一篇

《項羽》

推薦 3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在前評下列諸多雌性影視史學之後,又回歸雄性本位《項羽》了:

《伏羲女媧》 《妲己》《西施》《漢宮飛燕》《王昭君》《貂蟬》 《文成公主》《武則天》 《楊貴妃》 《李娃傳》 《孟薑女》 《花木蘭》 《梁山伯與祝英台》 《楊家將《巾幗悲歌》《孝莊秘史》  《末代皇妃》 

雄性史觀啊!連電影《霸王姬》也難免吧!(陳凱歌:名導演51)

霸王別姬 (1993)
導演: 陳凱歌
編劇: 蘆葦 / 李碧華
主演: 張國榮 / 張豐毅 / 鞏俐 / 葛優 / 英達 / 蔣雯麗 / 吳大維 / 呂齊 / 雷漢 / 尹治 / 馬明威 / 費振翔 / 智一桐 / 李春 / 趙海龍 / 李丹 / 童弟
  劇情簡介
  段小樓(張豐毅)與程蝶衣(張國榮)是一對打小一起長大的師兄弟,兩人一個演生,一個飾旦,一向配合天衣無縫,尤其一出《霸王別姬》,更是譽滿京城,為此,兩人約定合演一輩子《霸王別姬》。但兩人對戲劇與人生關係的理解有本質不同,段小樓深知戲非人生,程蝶衣則是人戲不分。 
  段小樓在認為該成家立業之時迎娶了名妓菊仙(鞏俐),致使程蝶衣認定菊仙是可恥的第三者,使段小樓做了叛徒,自此,三人圍繞一出《霸王別姬》生出的愛恨情仇戰開始隨著時代風雲的變遷不斷升級,終釀成悲劇。

詳參【圖博館】:《霸王姬》

  想不到一部《霸王別姬》還能引起那麽複雜的性別和族國的議題討論,這些似乎跟一般讀者和觀眾的閱觀經驗不同,就連影評人聚焦的還是電影本身的導演、攝影、音效、服裝、尤其是男主角張國榮的演技。
  要窺探拍攝內幕和明星八卦是嗎?「據說《霸王別姬》的原著小說是香港著名女作家李碧華為張國榮量身定做的,其原因倒也有趣——李碧華的母親是張國榮忠實的影迷。但導演陳凱歌打算請主演《末代皇帝》的好萊塢華裔演員尊龍來扮演程碟衣,因為片酬太高,又因為李碧華的堅持,這個角色最終還是回到了張國榮手裏。段小樓原本打算用成龍,但是由於涉及同性戀題材,成龍拒絕了這個角色。張國榮的國語不好,《霸王別姬》為追求完美效果採用後期配音,張國榮的原聲據說只有三處,其餘聲音來自主演過《我愛我家》的楊立新,但是字幕中並沒有楊立新的名字。因為《霸王別姬》要參加坎城和奧斯卡,這些電影節都要求使用演員的原聲,如果對白全部使用配音,張國榮將失去角逐最佳男演員的機會。最終在坎城電影節,張國榮以一票之差與影帝失之交臂,只得最佳影片。倒也不是配音的緣故,而是義大利評委在評選時竟然給張國榮投了影后一票。」
  太俗了!還是來點嚴肅的,你認為林文淇在<《霸王別姬》與《戲夢人生》中的國族認同>的以下評論如何:
  「本文基本上認為 《霸王別姬》以類似好萊塢式的敘事手法在重複京劇戲碼《霸王別姬》並吸引觀眾與它所闡揚的國族意識認同。在戲與人生象徵式的重疊中,片中的歷史也只是複述官方空洞的歷史陳述,來為它的主題服務。然而這種倚賴一個想像出來的文化傳統為中心的國族認同,是一個如「龍的傳人」所建構的虛幻假像,必須故意對原著小說中觸及的香港一九九七等,現實的中國問題視而不見。反觀《戲夢人生》透過後設式、多重的電影敘事語言,介紹布袋戲等地方戲曲的大眾文化面目,以及李天祿有別於中國官方歷史的台灣史,呈現一個突出個人差異、參雜的國族認同空間。以至於任何企圖以本質國族論的「中國認同」或是「台灣認同」去指認片中的國族的只會找到一個「國族的衍生」。
  別說侯導會失笑,就連李碧華也會笑林是蛋頭學者,單憑原著最未的以下一小段話,就能詮釋成作者關注的是「香港一九九七,現實的中國問題」了:
「小樓路過燈火昏黃的彌敦道,見到民政司署門外盤了長長的人龍,旋旋繞繞,熙熙攘攘,都是來取白色小冊子的:一九八四年九月二十六日,中英協議草案的報告。香港人至為關心的,是在一九九七年之後,會剩餘多少的“自由”。
小樓無心戀棧,他實在也活不到那一天。
什麼家國恨?兒女情?不!最懊惱的,是找他看屋的主人,要收回樓宇自住了,不久,他便無立錐之地。
整個的中國,整個的香港,都離棄他了,只好到澡堂泡一泡。」
  林邪者戴的是有色眼鏡,不然怎會看不出電影對文革的闡述比原著深刻多了。
  你果真對《霸王別姬》的性別和族國的議題有興趣?那我推薦你去讀 陳雅湞編著的《霸王別姬:同志閱讀與跨文化對話》(南華大學,2004)。本書結合台灣、香港、中國大陸、美國,與英國多位學者,橫越性別研究、比較文學、文化研究、文學批評與理論多媒體視聽文化研究多項學術領域藩籬。
…………………

大陸16集電視劇《西楚霸王項羽》
主演:寧才 白志迪 施懿 娜仁其木格
項羽受項梁所助江東一戰網羅軍心,成為一代霸主,劉邦適時獻虞姬以使動心。歷時八載之爭,楚漢大軍最終一戰,楚敗垓下,虞姬自殘,項羽逢前有大江後有追兵,難愧江東父老不已孤舟逃脫而自刎於烏江,楚霸王業終告落幕,漢高祖劉邦則一統帝國。本劇敘述可歌可泣之歷史戰事,純正歷史寫實劇,難得一見之古朝武裝動員。

香港《西楚霸王之楚漢爭霸》
演員 : 呂良偉 , 鞏俐 , 關之琳, 
導演 : 冼杞然 
楚霸王項羽(呂良偉)與劉邦(張豐毅)本是異姓兄弟, 因爭天下而反目成仇。楚霸王聲勢浩大, 劉邦初期節節敗退, 幸得大將韓信在楚霸王後方牽製戰情。
由於連年征戰, 項羽久攻劉邦不下, 江東八千子弟兵人人思鄉, 項羽遂邀約劉邦議和, 江山各分一半, 楚河漢界分明, 之後項羽即退兵。但劉邦謀臣陳平以 "時機稍縱即逝" 力勸劉邦追擊楚兵, 令毫無防備的項羽大敗, 逃至烏江畔, 身邊子弟兵盡皆陣亡。項羽自覺無顏見江東父老, 遂自刎於烏江, 從此天下盡歸劉邦, 開創漢朝輝煌江山。

香港《西楚霸王》 (1994)
監製 張藝謀
導演 冼杞然 
編劇 冼杞然 曉禾 施揚平 
攝影 鄭兆強 戴樂民 
演員 張豐毅......劉邦/呂良偉......項羽/關之琳......虞姬/吳興國/陳松勇 
  這是香港導演冼杞然在大陸拍攝的古裝曆史巨制,場面浩大,陣容堅強,是近年來罕見的大氣派國片。全片長三小時,以細膩筆觸描寫楚漢相爭的故事。項羽因有勇無謀的個性漸漸屈居下風,最後兩人對決,項羽兵敗烏江而自刎。全片在工整的曆史演義風格之外,加入了女性地位和影響力的描寫,尤其杜撰了劉邦妻子呂後暗戀項羽的情節相當具有爭議性。呂良偉、張豐毅、鞏利、關之琳等主角造型均不俗,服裝道具的制作相當考究。全片分上下兩集播出。

電視劇《楚漢風流》故事梗概>北京新浪網 (2008-09-17 ) 

  秦末,相縣有項梁、項羽叔侄兩人,他們系楚國名將之後,陰蓄反秦大志。同縣有一美女虞姬,為秦將所虜,項羽救之,兩人相識並產生好感。離相縣不遠的沛縣有一名劉邦者,三十七、八歲末娶,遊手好閒,但結交蕭何等一幫豪傑。他為亭長後,娶呂雉為妻。不久陳勝起義,劉邦、項羽乘時相繼起兵反秦。兩人初次相逢于襄陽城外,一見如故,相敬相惜。項梁聽謀士範增言,立故楚宗室心為楚王。劉、項共擁之。後項梁為秦章邯部所殺,項羽報仇心切,率兵北伐章邯。巨鹿一戰,項羽大破秦兵。章邯四十多萬精粹或死或降。但這時項羽坑殺二十多萬投降秦兵,留下殘暴惡名。趁項羽攻打秦兵主力,劉邦率先攻入秦關,秦王嬰投降,劉邦遂取下秦都鹹陽。因在前楚王心曾有先入秦關者封王之約,劉邦和呂雉都希望成為秦王和王妃。範增知道劉邦胸藏大志,勸項羽殺劉邦。項羽表面凶暴,實則忠厚,鴻門宴上不忍加害,劉邦逃過一命。
  項羽與虞姬早已兩心相許,只因項梁之死而推遲婚期。項羽破秦,虞姬卻被擄入秦宮,直至入關後仍不知其下落。因此項羽一怒之下,燒了秦宮,無意中卻救出虞姬。劫後重逢,兩人分外高興。項羽希望榮歸故裏,不聽範增之諫,自封西楚霸王,都彭城;而封劉邦漢王,都西蜀;又把章邯等三人分王三秦,防劉邦西進。 劉邦入蜀,呂雉卻被當做人質留在楚都,因此對劉邦心生怨恨。她見項羽、虞姬婚後兩情繾綣,嫉妒之余,對項羽產生愛慕。項羽不為所動。項羽部下韓信不為重用,呂雉策劃讓其投漢。經蕭何推薦,劉邦拜韓信為大將軍。韓信以"明修棧道、暗渡陳倉"計攻下三秦,又揮師東進。趁項羽北伐齊國,劉邦先取下彭城,但轉眼得而複失。
  項羽回師,又擄呂雉和劉邦父太公,救回虞姬。兩軍在滎陽一帶對峙經年,互有勝負。其間,範增曾獻計,以烹殺呂雉和太公脅逼劉邦退兵,劉邦卻以"分我一杯羹"答之。項羽終不忍殺呂雉和太公。劉邦自滎陽城脫險後,又依張良計,離間項羽和範增臣主關係。虞姬屢勸不果,範增含憤而死。虞姬自責不己,為誤項羽霸業,悄然離去。劉邦對韓信既用又防。韓信破了魏、趙、齊三國,受封為齊王之後,揮師來援。漢軍與楚軍強弱易勢。雙方言和,以放回呂雉和太公為條件,劃定楚河漢界,各自退兵。
  呂雉被拘楚營多年,劉邦淫心不改,並先後納曹女、薄vm、戚女為。為此她耿耿于懷並曾與審食其偷情。歸漢之時,她甚至對楚營和項羽產生眷戀。劉邦迎回父親和妻室之後,又毀約東進,楚、漢戰于垓下。韓信以"十面埋伏"計殺敗項羽;緊接漢軍又依張良"四面楚歌"計,令楚軍逃散。值項羽身邊最親近的項伯、鐘離昧、季布等也相繼離去之時,虞姬回到項羽營中。項羽感動不己,他以為人生至此無憾。虞姬歌罷自刎,臨死囑項羽突圍。項羽突圍至烏江邊上,原虞姬僕人今烏江亭長虞洪駕舟請項羽過江,項羽謂無顏見江東父老,痛呼蒼天因何成劉邦而亡自己之後,自刎而死。劉邦即將登基,呂雉也將圓皇後之夢,兩人以魯公、魯夫人禮厚葬項羽和虞姬。舉喪之日,劉邦夫婦回想昔日與項羽、虞姬相處情景,禁不住百感交集,其中也包含某種失落。但這一切很快被歷史煙雲遮蔽。
http://news.sina.com.tw/article/20080917/848136.html

香港30集電視劇《楚漢驕雄》(2004)
導演:梁詠梅 張華標
編審:梁詠梅 張華標
主演:
    呂 雉--張可頤飾    項 羽--江 華飾
    劉 邦--鄭少秋飾    虞 姬--吳美珩飾
    韓 信--黎耀祥飾    張 良--蔣志光飾
     故事梗概: 西元前221年,秦始皇滅六國,一統天下,為壓制六國遺民,以法家治國,嚴刑峻法,並苛捐重稅,廣征民夫,築長城,建阿房宮、改馳道,修驪山皇陵,至令民不聊生。 沛縣人氏劉邦,為泗水亭亭長,雖然也飽受苛政之苦,但天生樂觀豁達,總可以苦中作樂,加上交遊廣闊,在市井內廣結人緣。劉邦從無想過會改變其貪酒好色的悠閒生活,直至他遇上一個人─項羽。 項羽乃楚國名將項燕之後,胸有以一敵萬人的胸襟,更立志要英雄造時勢,拯萬民于水火為己任。,項羽目睹秦朝苛政越烈,反秦之心越強,遂到…)

項羽>維基百科

項羽(前232年-前202年),姓項名籍,字羽,古代中國著名將領及政治人物,秦下相(今江蘇省宿遷市宿城區)人,秦末時被楚懷王羋心(或稱熊心)封為魯公,在前207年的決定性戰役鉅鹿之戰中統率楚軍大破秦軍,秦亡後自封「西楚霸王」,統治黃河及長江下遊的梁楚九郡,後在楚漢戰爭中為漢高祖劉邦所敗,在烏江(今安徽和縣)自刎而死。
項羽武勇天下無敵,有人認爲他是中國數千年來最爲勇猛的將領,「霸王」一詞,專指項羽。
家世出身
項羽是楚國貴族,有兩說。一說是項羽家族乃楚宗室。項姓,原本來源于楚國王室羋姓,後被封于項地,所以姓項。另一說是項羽家族原本乃魯國貴族,世代為楚國將領。
項羽的祖父項燕是楚國名將,在秦滅楚的戰爭中陣亡,其祖先項氏多人也是楚國將領。項羽本人據載是重瞳,即雙眼各有兩個相疊瞳孔,是中國傳統上認爲的聖人異相,之前重瞳者,有傳說帝王舜與春秋五霸的晉文公。
少有大志
《史記項羽本紀》說項羽「少時,學書不成,去,學劍,又不成。」其叔父項梁因此不滿他,羽說:「書足以記名姓而已。劍一人敵,不足學,學萬人敵。」於是項梁教他兵法,但項羽略知大意以後,便不肯全部學完。
後來項梁因為殺了人,連同項羽逃亡到吳中(今江蘇南部)避仇。秦始皇巡遊會稽(郡治在今江蘇蘇州)時,項羽跟項梁一起旁觀皇帝出巡,羽說「彼可取而代之」,嚇得項梁急掩其口,從此對項羽另眼相看。
起兵反秦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七月,陳勝吳廣起兵反秦,到了九月,會稽守殷通打算反秦,找項梁商議,但項梁和項羽殺了殷通。史書記載當時項羽在殷通府中殺了數十到一百人左右。項梁自行舉兵反秦,不久便召集了精兵八千人。項梁自任為會稽守,項羽則任裨將。
後來項梁率領八千烏程兵(即是那八千江東子弟兵)渡過長江,得到一些反秦軍隊的歸附,兵力增至六、七萬人,進駐下邳。項梁採納範增的建議,在民間找到楚懷王嫡孫羋心,立他為楚王,仍號楚懷王,以爭取楚地民心。
鉅鹿之戰
項梁後來在定陶之戰中被秦將章邯殺死,章邯其後率軍攻趙,大敗趙軍,趙王趙歇退至鉅鹿(又名巨鹿)。楚懷王自定陶之敗後遷至彭城,任命宋義為上將軍,項羽為次將率兵救趙,並封項羽為魯公。懷王與諸將約定,「先入定關中者」封王。
宋義軍到達安陽後停止前進,在當地停留了四十六日。項羽建議進兵,但宋義不接納,項羽便殺了宋義,楚軍諸將不敢反抗項羽,擁立羽為假上將軍。項羽派人稟報懷王,懷王便任命項羽為上將軍。前207年,項羽進兵鉅鹿,先遣英布等率二萬人渡河擊秦軍,項羽隨後率其餘楚軍渡河,命令部下在渡河後砸碎鍋子與鑿沈船隻,意謂不得勝就死,後世稱之為「破釜沈舟」,意謂決一死戰的意思。最後項羽九戰九勝,據《史記》記述,楚軍無不以一敵十,大破秦軍三十萬。其他反秦諸侯軍望風歸附,項羽轅門召見時,全部嚇得跪行,無一敢擡頭看項羽。項羽成為諸侯上將軍,為各路諸侯軍隊的統帥。
秦將章邯其後率所部向項羽投降,項羽擔心降兵可能生變,於是命楚軍在一夜間在新安城南殺掉秦降兵二十餘萬人,但卻沒有殺死仇人章邯、秦長史司馬欣和都尉董翳。
進入關中
項羽繼續向關中進軍,但沛公劉邦已經搶先一步佔領秦都鹹陽,劉邦的部下左司馬曹無傷派人向項羽說「沛公欲王關中,使子嬰為相,珍寶盡有之。」項羽大怒。當時項羽統率四十萬軍隊,而劉邦只得十萬人。範增遊說項羽鏟除劉邦,項羽在鴻門宴請劉邦,但席間沒有殺他,劉邦平安離去,後世稱此宴為「鴻門宴」。前206年,項羽進入鹹陽,殺秦降王子嬰,燒秦宮室,他經過的地方「無不殘破」,關中人民對他大為失望。
自立為王
這時有人勸說項羽留駐關中,可成就霸業,但項羽沒有留在關中的打算,他說:「富貴不歸故鄉,如衣繡夜行,誰知之者。」
之後,項羽尊懷王為楚義帝,仗著滅秦功高,另行分封天下。他把原來六國的土地封給有功的部下和其他反秦軍將領,而原有的魏王豹、趙王歇、燕王韓廣、齊王田市則被徙封到偏遠地方;又違背與懷王之約,把原本應為劉邦所有的關中,封給章邯、司馬欣、董翳三位秦朝降將,將劉邦封到漢中當漢王。項羽則自立為“西楚霸王”,統治梁楚九郡,定都彭城。這些不當的分封措施,使得一些人對項羽不服,埋下了日後項羽多面受敵,因而失敗的種子。
項羽不久把義帝徙至長沙郴縣,暗中命人在半途殺死他。同年田榮起兵自立為齊王,又派兵支援陳餘擊敗常山王張耳,陳餘復立代王趙歇為趙王。
楚漢戰爭
前206年,漢王劉邦出兵佔領關中,項羽因在齊地用兵,沒有全力攻擊劉邦。前205年,漢軍趁此機會聯合五國諸侯軍隊共五十六萬人攻楚,佔領彭城,項羽聞訊自齊地率三萬精兵回救,在彭城之戰大敗漢軍,漢軍損失數十萬人,睢水中的屍體甚至堵住了江流,劉邦僥倖逃脫。
項羽率兵向西追擊,漢軍堅守滎陽,令楚軍無法再向西前進。前204年,滎陽危急,漢將紀信扮成劉邦出城投降,劉邦趁機西逃,項羽知道中計後大怒,燒死紀信,楚軍不久攻佔滎陽。
此後楚漢兩軍在今河南省地區成拉鋸局面,然而韓信所率漢軍在黃河以北地區屢勝,彭越也率領部眾侵擾楚軍後方,形勢開始對項羽不利。
前203年,楚漢議和,平分天下,以鴻溝為界,西歸漢,東歸楚。項羽率軍東歸,劉邦不久背約,出兵攻楚。劉邦約定韓信及彭越合擊項羽,可是二人卻按兵不動,結果劉邦在固陵被項羽打得大敗。劉邦一方面固守,另一方面以事成後裂土封王利誘韓信及彭越出兵,終於使他們帶兵會合劉邦。
烏江自刎
前202年初,漢軍三方共四十萬在垓下包圍了糧食不足的項羽軍隊,並讓士兵以楚地方言唱歌,讓項羽軍誤以爲他們的家鄉已經被漢軍掌握。這“四面楚歌”之計,使項羽的軍隊軍心渙散。項羽和他寵幸的虞姬在此際唱出了著名的《垓下歌》後,項羽率精銳騎兵決定突圍。
項羽率八百餘人突圍,漢軍以五千騎兵緊追不捨。渡過淮水以後,項羽的騎兵只剩下百多人。項羽在陰陵迷路,向路邊的農夫問路,農夫謊報路徑,使項羽軍迷失在大澤當中。
項羽到達東城時只剩28騎,被漢軍騎兵追至。項羽思量自己不能脫身,於是對部下表示一切都是上天的安排,並非是自己作戰不力的責任,然後帶領自己的騎兵突擊,殺死了漢軍的一個將領,漢軍的騎將「人馬俱驚,辟易數裏」。由於項羽把騎兵分成三隊,漢軍不知道項羽真正的位置,只能分散軍隊包圍。項羽又突然衝下去,殺死了漢軍的一個都尉,殺傷近百人,自己的二十八人只損失兩個,以此作為自己強悍戰鬥力的證明。
項羽退至烏江,烏江亭長預備了船給他渡江,但項羽說他以前帶領江東子弟八千渡江,如今竟無一人可以回來,沒有面目見江東父老,所以不肯渡江。項羽命令士兵全部下馬步戰,最後楚軍全部戰死,項羽獨自力戰漢軍,殺數百人,但也受了幾十處傷。這時他看到老朋友呂馬童,便說「聽說漢用千金的價格、萬戶侯的地位懸賞我的人頭,我就做個人情給你吧」,然後自刎而死。項羽的屍體為呂馬童等五人所得,他們各自得到獎賞。項羽死後,西楚其餘地方皆向漢投降,因項羽封魯公,故魯地遲不肯降,直到漢軍出示了項羽首級之後。
之後,漢王劉邦在穀城(在今山東省內)以魯公禮安葬項羽,並親為發哀,哭之而去。
歷史爭議
由於《史記項羽本紀》、《史記高祖本紀》及《漢書灌嬰傳》有提及項羽「身死東城」、「追殺項羽東城」等,有人認為項羽是在東城自刎而不是烏江,但其觀點沒有被廣泛接受。
評價
《史記》作者司馬遷在書中批評項羽:“自矜功伐,奮其私智而不師古,謂霸王之業,欲以力征經營天下,五年卒亡其國,身死東城,尚不覺寤而不自責,過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豈不謬哉!” 但是司馬遷在史記中仍然把項羽的傳記列爲本紀,與曆代中國最高統治者平級,是唯一一個享此殊榮而無帝王(皇後)頭銜的人。少數史學家甚至有提出司馬遷可能在影射秦漢之間還存在一個楚朝,可因爲存在時間太短以及被漢朝文禁而被慢慢淡出曆史,當然這些推測因爲缺少其他佐證而無法成爲主流。
項羽的主要軍事對手韓信曾批評項羽為:遇強則霸的匹夫之勇,和遇弱則憐的婦人之仁。既不能任用賢能將帥,又曾遷逐楚義帝,用兵趕盡殺絕。雖名為霸王,其實民心盡失。
唐代才子杜牧有詩《題烏江亭》:「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江東弟子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北宋王安石與杜牧的看法恰恰相反,他在《題烏江亭》說:「百戰疲勞壯士衰,中原一敗勢難回。江東子弟今雖在,誰為君王捲土來。」
宋代女詞人李清照詩贊雲:「生當做人傑,死亦爲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中國共産黨領導人毛澤東有詞雲:“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在1964年的一次談話中,毛澤東進一步指出項羽戰敗的三個錯誤:鴻門宴不聽範增的話,放走劉邦;機械遵守鴻溝協定;以及建都徐州(那時叫彭城)。
文化影響
項羽的武勇和其個性爲中華民族千古流傳。項羽性格剛烈,甚至剛愎自用,最終落得失敗的下場。但他寧死不願愧對江東父老,和他與虞姬悲壯美麗的愛情,也爲曆代追思,是「霸王」一詞的專屬者。
中國傳統戲曲中多有與項羽有關的內容,如近代京劇中有名劇霸王別姬。
由於項羽在江邊自盡,後人將他尊為諸「水仙王」之一,希望項羽的英靈可以保佑漁民及水上運輸、貿易的安全。
http://zh.wikipedia.org/wiki/%E9%A1%B9%E7%BE%BD

項羽>偽基百科

項羽,別號降雨,是古中國最雄美的正太,也是秦代名將項少龍的兒子。因不滿其父項少龍取其名為項寶兒, 覺項寶兒一名過於娘砲, 一日忽然向其父項少龍說道:「我想取一個威一點的名字, 我要像大鵰一樣在自由自在地在天空飛翔, 我要叫阿羽。」故爾後改名為項羽。
少年英雄之霸王舉鼎
相傳,項羽年輕的時候就勇力過人,發育也比一般人早,也由於他的天賦異秉,使得叔叔特別喜歡他,時常帶著他在外面認識新朋友。有一天,項羽照舊跟著叔叔到一位朋友家串門子,但是串到後來卻不知為了什麼事,就跟另一個人吵起架來,並且大打出手。後來項羽火大了,心裡想:「恁爸乃是項氏名門之後!出生時有道靈光從天靈蓋噴出來,而且還有一身橫練的筋骨,簡直是百年難得一見的練武奇才。你這個小俗臘跑來跟我打嘴砲就算了,現在居然還敢跟我打架?」
於是,便怒氣沖沖的奔向佇立在大廳上的一具大鼎,然後解下褲腰帶,兩手叉腰往前一站,同時轉頭望向站在廳內的一名正妹丫鬟,然後深情的看著她。起先廳上眾人以為是項羽打輸了氣到想尿尿,正為項羽解褲腰帶的行為感到錯愕時,又被接下來發生的事嚇得神智不清,因為所有人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後來有幾個比較老成持重的人率先清醒,然後開始驚恐的大叫:「鼎!浮起來了!?」、「我們的鼎,給他頂!?」、「救命啊!有鬼啊!」等到眾人的神智逐漸恢復之後,才慢慢意識到,原來那具大鼎只是暫時離開地面而已。這時候,項羽仍是雙手插腰,悠哉悠哉的站在大鼎前面,然後別過頭,瞪著剛才找他打架的人說:「怎麼樣啊?還敢不敢跟我打?」項羽這話還沒講完,那個人就已經趴在地上兩眼翻白,接著就在一陣痙攣之中出離世。
西出霸王
項羽天生神力,材氣過人,而已一度從死神手上奪得斬魄刀和死亡筆記兩樣神器,加上無人能練的鳩陽神功成為無人能敵的超狠角色。只要是中國人,不管是學什麼的,上過什麼學,或者是沒上過學,提起此人無不了若指掌。巨鹿之戰,三萬西出三十萬,彭城之戰,三萬西出六十萬,如此懸殊的戰果令無數後世人對其充滿了好奇與景仰,作為一個失敗者,得到了遠比成功者劉邦更高的認同度與同情,實在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烏雎是他的寶具。在鉅鹿之戰,他以神一般的速度寫下敵將的姓名,造成秦軍戰將一一陣亡。隨後在新安地區,他更以斬魄刀虞姬大舉屠殺降兵,舉世震駭。西楚霸王項羽一人殺了好幾百個劉邦的士兵
投降不成馬上死
楚漢相爭的未年,狡猾的劉邦利用灰色的魔女(虞姬真身),偷偷地取得西楚霸王手中的死亡筆記。最後項羽的名字被劉邦寫進了死亡筆記,死於馬上瘋,且後被劉邦斬下了首級。是他自己自殺
成就
因少年舉鼎事件而造就了後世的鳩陽神功,挽救了許多不能中出的好人。
因獲得斬魄刀、死亡筆記、灰色的魔女等秘笈而悟出最速破敵大法,進而造就了後世的群法攻擊。
對檯灣的貢獻
據說項羽曾經跨海到檯灣,並在檯灣成立一家企業,整治三條河流外加一間學校,這件事還被當時的詩人記錄下來,詩雲「力霸三河 蓋世新」就是指項羽成立了力霸集團(其實力霸集團早年並非王又增所創立),整治了三河(淡水河、濁水溪和高屏溪)和蓋了世新大學的壯舉。
http://uncyclopedia.tw/wiki/%E9%A0%85%E7%BE%BD

項羽的真實面目:令人心悸的惡魔
 
歷史上的人物,由惡魔變成英雄,有一條最不易為人覺察的路徑——歷史的浸泡。
楚霸王項羽,是秦帝國末期人物, 是當代人熟悉的大英雄。這個“大英雄”的真面目,其實是一個令天下心悸的頭號惡魔。
在我的《大秦帝國》中,項羽雖只出現在最後一部,且只是一個次要角色,但項羽的出現,還是攪翻了天地,攪亂了思緒。歷史浸泡的淫威,在修煉項羽的個例中,得到了最充分的揮灑。這種淫威,造成了一種奇特的令人深思的另類歷史變異,完全可以稱之為“項羽現象”。歷史變異的本質,是歷史意識的扭曲。歷史意識的扭曲,則源於社會歷史土壤的變化。如此這般頗費腦筋的思辨問題,先不說。先來讓我們看看,項羽的真實面目究竟是何等樣的一個惡魔。
先羅列一番基本事實。
《史記項羽本紀》,記載了項羽集團的六次大屠殺:
第一次襄城屠城,坑殺全城平民。
第二次城陽大屠殺,殺光了輔助秦軍抵抗的全城平民。
第三次新安大屠殺,坑殺秦軍降卒20萬。
第四次鹹陽大屠殺,殺戮關中平民無計,大燒,大殺,大劫掠,大掘墓。
第五次破齊大屠殺,坑殺田榮降卒不詳,大劫掠大燒殺,逼反復辟後的齊國。
第六次外黃大屠殺,因一個少年的利害說辭,好不容易放棄。
上述殺戮,全部都是戰勝之後駭人聽聞的屠城與殺降,六次!
再來看看項羽的社會政治作為,大體也是六方面:
其一,復辟狂。一舉恢復諸侯分封制,使當時中國重新陷入戰火紛爭。
其二,酷刑狂。恢復戰國大煮活人的烹殺酷刑,對說真話者當即一鍋煮。
其三,殺害狂。殺害郡守、宋義、楚懷王、子嬰,殺害全部嬴氏皇族。
其四,毀滅狂。火燒大鹹陽與整個關中,大火三月不滅。
其五,盜墓狂。大掘秦始皇陵,地面建築破壞殆盡,地下墓室嚴重摧殘。
其六,劫掠狂。典型兩次:對關中財貨大劫掠,對齊地財貨人口大劫掠。
以上基本事實,證明項羽其人是一個完全變態的社會虐待狂,文明毀滅狂。項羽集團的大規模施暴,使大屠殺的酷烈惡風在秦末之亂中驟然暴漲。
被稱為“寬大長者”而相對持重的劉邦集團,也有兩次大屠城:一屠穎陽,二屠武關。自覺推行安民方略的劉邦集團尚且如此,其餘集團的燒殺劫掠與屠殺,自可以想見了。當時,進軍中原與河北的復辟集團,莫不以大殺戮大劫掠為能事。在項羽集團的暴行惡激下,一大批復辟惡魔競相施虐天下,將華夏大地近3000年以來累積的物質文明成果幾乎全部毀滅,人口銳減,民生凋蔽,普天之下陷入一片蕭疏!
以項羽集團為軸心的秦末復辟勢力,變成了瘋狂的惡魔,對整個社會展開了變態的報復,其殘暴酷烈與秦帝國的文明建設精神相比,直有霄壤之別。此等無與倫比的大破壞暴行,使“楚漢相爭”的短短幾年,成為中國歷史上絕無僅有的大毀滅時期。其直接後果是,繁榮昌盛的秦帝國統一文明,在五六年中驟然跌入了“人相食,死者過半”的社會大赤貧境地,以致西漢建政50餘年後,仍然陷入嚴重蕭條而不能恢復。
與此相比,整個戰國之世刀兵連綿,卻沒有過一次屠城暴行。秦始皇滅六國大戰,秦軍也沒有任何一次屠殺平民的暴行。(楨:?)
項羽的惡魔暴虐,在當時的復辟陣營中,已經有比較清醒的評判。
不幸成為“楚懷王”的羋心,對項羽的種種惡魔行徑,始終心有餘悸。就是這個楚懷王,曾對大臣將軍們憂心忡忡而又咬牙切齒地說:“項羽為人,剽悍猾賊!項羽嘗攻襄城,襄城無遺類,皆坑之!諸所過之處,無不殘滅!”請注意,“諸所過之處,無不殘滅”這句話。這是說,項羽經過的所有地方,都無一例外的被殘酷毀滅!想想,這是一種何等令人髮指的景象?故此,這個楚懷王堅執不贊同項羽進兵鹹陽,而主張由“寬大長者”劉邦進兵鹹陽。
楚懷王說的“剽悍猾賊”,是什麼意思?剽者,搶劫之強盜也。悍者,兇暴蠻橫也。猾者,狡詐亂世也。賊者,邪惡殘虐也。楚懷王羋心的這四個字,最為簡約深刻地勾出了項羽的惡品、惡行、惡性。但是,這個聰明的楚王雖然對項羽有清醒的認識,卻未能逃脫這個惡魔的殺戮。他當時根本沒有料到,因了他的這番評價,項羽對他恨之入骨。此後兩三年之間,楚懷王便被項羽以“義帝”名目架空,之後又被毫不留情地殺害了。
楚懷王尚有如此評判,足見項羽的酷烈大屠殺,在當時已經惡名昭著于天下了。
太史公亦曾在《史記項羽本紀》後對其兇暴深為震驚,大是感慨雲:“羽豈舜帝苗裔邪?何興之暴也!”《史記?索隱述讚》,最後亦大表驚駭雲:“嗟彼蓋代,卒為兇豎!”——很是嗟嘆啊,他這個力能蓋世者,竟陡然成了不可思議的兇惡之徒!

顯然,項羽之兇惡為患,在西漢之世尚有清醒認知。孰料世事無定,歷經“歷史浸泡”,一個駭人聽聞的惡魔竟然煉成了英雄!宋明伊始,開始有人殷殷崇拜項羽為英雄。
發端的點,不是歷史學家。迄今為止,歷史學的主流對項羽還是清楚的——雖然譴責的程度已經大大減弱,卻很少有人敢老著面皮吹捧項羽。只有極少數另類歷史家,跟著“潮流”荒腔走板地胡謅。事情的本源,是不可思議的。崇拜項羽的發端,是一個名女人的無知的感性宣泄(楨:應是歷代落魄名男人們的同情項羽之敗者為寇、真性情,妒恨劉邦之勝者為王、偽矯情吧!)。這一宣泄,是那樣的荒誕不經,那樣的偏狹幼稚——
生當作人傑 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 不肯過江東
這便是宋代女詞人李清照唯一流傳下來的一首詩——無題絕句。
這個李清照,富貴嫻雅而極具才情。她傷感於北宋放棄抗金而渡江偏安,傷感於從汴京一路南逃的驚險艱辛,要發感慨,原是必然。可是,這個感性體驗無與倫比的女人,歷史認知卻糊塗低能得驚人。她一生極少寫詩,此時寫了這首小詩,卻竟然選擇了一個罕見的惡魔,作為宣泄抵抗心緒的對象,實在荒唐幼稚得不可思議!
李清照憑著女人的感性想像,本能地認定:長槍駿馬力可拔山最後又不肯過江的男人,一定是大英雄。於是,某個慵懶的午後,春睡醒來又對鏡梳粧完畢的李易安居士,在庭院深深梧桐風雨的萬般閒愁中,多情而傷感的吟出了那20個字的小詩。
這首小詩,最充分地表現出名女人喜好感性臆斷的毛病。易安居士不知道的是,正是她的這句小詩,成了點進“歷史浸泡”中的惡性藥引子。疊遇抗戰倒退的南宋社會,大覺這首詩為自己的柔弱靈魂找到了一個無比“陽剛”的歷史依託。於是,不由分說地,對項羽的思戀情結開始在市井勾欄間瀰漫了。其後,元明清社會也屢次遭遇如何對待抵抗運動的歷史問題,對這種已經在民間市井流傳開來的思慕抵抗的詩情,不想也不願做歷史澄清。於是,歷史意識大扭曲,市井勾欄戲劇評話,競相以項羽為哀思對象。實則,卻是要展現自己的英雄情懷。
總之是,此後時代對項羽,開始實實在在地憐惜起來。惋惜者有之,讚頌者有之,以致頌揚其“英雄氣概”的各種作品廣為流播。時至今日,霸王別姬的故事,在中國幾乎是婦孺皆知。無論在戲臺下,在螢幕前,在音樂廳,在史學家的講堂上,在詩詞文人的筆端下,觀者聽者作者,無不為這個“力拔山兮氣蓋世”的英雄灑一掬同情之淚,發一通無盡感慨。
項羽,沒有被釘上歷史的恥辱柱。相反,項羽的頭上,有了英雄的光環。後來的關羽變身,較之項羽的惡魔英雄大轉換,顯然是小巫見大巫。如此荒謬史識,如此荒誕認知,我族良知安在哉,理性安在哉!
一個沒有出路的隨軍美女,一曲自大狂的末路悲歌,一匹雜毛馬,一根大鐵矛,一句“無顏見江東父老”的哀嘆,輒遇在抵抗外患中形成的反逃跑主義的社會歷史土壤,遂在“歷史浸泡”中生發出滑稽組合——於是,死硬的惡魔,驟然變成了不屈的英雄!
這便是惡魔煉成英雄的路徑。想做英雄的人,卻以惡魔為偶像。歷史哈哈鏡之滑稽,使人捧腹大笑,卻笑出了淚來。
 http://big5.china.com.cn/culture/txt/2008-07/28/content_16083778.htm

項羽真的坑殺了二十萬秦軍嗎?>星島環球網
 
  西元前206年10月,收復了六國舊地的項羽,率領大軍開始向秦地進發。在這支進攻秦朝大本營的軍隊裏,收編著剛剛投降的20萬秦兵。“項羽將諸侯兵四十余萬,行略地,西至於河南。”(《史記秦楚之際月表第四》)這是當部隊行至新安古城安營紮寨時,在軍營中流傳的“小道消息”,“秦吏卒多竊言曰:‘章將軍等詐吾屬降諸侯,今能入關破秦,大善;即不能,諸侯虜吾屬而東,秦必盡誅吾父母妻子。’諸將微聞其計,以告項羽。項羽乃召黥布、蒲將軍計曰:‘秦吏卒尚眾,其心不服,至關中不聽,事必危,不如擊殺之,而獨與章邯、長史欣、都尉翳入秦。’於是楚軍夜擊阬秦卒二十余萬人新安城南,引發了曠古罕聞的大屠殺。《史記秦楚之際月表第四》記載:十一月,“羽詐坑殺秦降卒二十萬人于新安。”
  另《項羽本紀》也記載:“而獨與章邯、長史欣、都尉翳入秦。”根據這些史實,兩千多年前,20萬秦軍降卒除了將領章邯、司馬欣、董翳三人外,其他降卒一夜之間被項羽的軍隊坑殺殆盡的事實似乎看來是確鑿的了。
  但是,二十萬秦軍真的一夜之間就消失殆盡了嗎?二十萬人被坑殺得一個不留,得需要多大的一個坑?至少得需要四萬立方米的坑吧,二十萬降卒死到臨頭了難道也不會反抗嗎?
  據史料記載:項羽坑殺20萬秦軍降卒的地方確實是新安古城韆鞦鎮。《史記項羽本記》中記載說“楚軍夜擊坑秦卒二十萬于新安城南”。《括地誌》也說:“漢新安縣城,即坑秦卒處。”人們通常所說的位於新安以南的楚坑,也是指這裡,即河南義馬二十裏鋪村西李杏灣村。
  而距離新安古城百餘公裏的山西晉城高平西北隅,是秦兵和趙軍大戰的遺址,那裏是秦白起坑殺40萬趙軍的地方。在相隔了54年後,新安古城再次上演了另一場悲劇,只不過這次對象不一樣而已。
  對白起坑殺40萬趙軍有人表示質疑說,當時的秦軍全國總兵力約為60到80萬人,而趙軍的總兵力最多也不超過60萬兵力,除去各地守兵及防備匈奴,最多一次只能出現40多萬,而史書中都明確記載,此戰趙出兵50萬,可以說是傾全國之兵了,不太現實,作者推斷其為誇大之詞。並估算長平之戰坑殺趙軍降卒最多不超過二十五萬,可能只有十幾到二十萬。
  同樣,項羽坑殺20萬秦軍降卒也是令人為之質疑的。
  王傑著文說:“既然項羽讓長史欣統領秦兵降卒,就證明秦軍已經接受改編,並不是被收繳了武器,“被裹挾前行”。這樣以來,讓20萬士兵一夜之間消失,並不是一件太容易的事情
http://www.stnn.cc:82/arts/200709/t20070910_615614.html

考古發現:項羽火燒阿房宮是歷史誤傳>星島環球網

經過五年艱苦、細緻的工作,由中國社科院考古所和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所組成的阿房宮考古隊,近日揭開了這座歷史宮殿所包含的種種謎團。
  在2007年的考古行動中,阿房宮考古隊仍然沒有發現與阿房宮有關的遺跡。這一年,考古人員在阿房宮前殿遺址北至渭河、南至漢代昆明池北岸的62平方公裏範圍內進行了調查、勘探和發掘,先後發掘了後圍寨遺址、好漢廟遺址、秧歌臺遺址等,都被證實屬於戰國秦上林苑建築遺址。
  調查結果進一步明晰了專家們的推斷:秦阿房宮只是一個半拉子工程,並沒有建成。
  2002年10月起,阿房宮考古隊首先對傳統和習慣上認定的阿房宮前殿遺址進行過為期兩年的調查、勘探和發掘。除被民房所蓋、水泥路面所壓的部分之外,考古隊對前殿遺址進行了全面的考古工作。
  資料顯示,阿房宮前殿遺址夯土臺基東西1270米、南北426米,臺基上面西、北、東三面已有夯築土墻,墻頂部有瓦的鋪設;夯土臺基上面沒有建築南墻。三面墻裏面沒有發現秦代文化層和秦代宮殿建築遺跡,僅有東漢—北朝時期—宋代乃至近代的少量建築遺存和墓葬。
  阿房宮考古隊領隊、中國社科院考古所研究員李毓芳表示,前殿夯土臺基南側均為建築臺基時人們所踩踏過的路面。從路土分佈的情況來看,人們是把夯築臺基用土從南面運到北面,再從北面開始往南逐漸夯築臺基。因工程未能完成,所以臺基上面的南墻還沒有建,臺基南側的路土還沒有妥善處理,這說明阿房宮前殿沒有建成。
  這意味著《史記秦始皇本紀》所記載的“乃營建朝宮渭南上林苑中,先作前殿阿房,東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萬人,下可以建五丈旗……”這樣宏偉的規模,只是在圖紙上的設計,而未能得以實施。
  2004年11月開始,考古隊重點尋找和確定阿房宮遺址的範圍。至2007年11月底,考古人員在阿房宮前殿遺址西至灃河、北至渭河、東至 河、南至漢代昆明池北岸面積達135平方公裏的範圍內進行了大量的調查、勘探和發掘,其中主要遺址有十余處,包括傳說中的烽火臺、上天臺、磁石門遺址等,但考古證實,這些遺址均為秦漢上林苑的建築,與秦始皇修築的阿房宮毫無關係。
  李毓芳指出,這就確定了未修建完工的秦阿房宮的範圍與現認的阿房宮前殿遺址的範圍是一致的。阿房宮前殿遺址就是人們所看到的和所認為的秦統一以後,秦始皇修建的阿房宮遺址。
  項羽火燒阿房宮是歷史誤傳
  傳說中西楚霸王項羽的軍隊入關以後,移恨于物,將阿房宮及所有附屬建築縱火焚燒,化為灰燼。這個說法流傳了約兩千年,但考古發現否定了這一說法。
  考古工作者在阿房宮前殿遺址二十萬平方米的勘探面內只發現了幾處紅燒土遺跡。專家認為,這意味著阿房宮前殿遺址在秦末戰亂中並未遭到大火的焚燒,表明歷史上有關項羽放火焚燒阿房宮的記載是不準確的。
  李毓芳表示,這在古文獻中也有證明。《史記秦始皇本紀》載:“項籍為從長,殺子嬰及秦諸公子宗族。遂屠鹹陽,燒其宮室,虜其子女,收其珍寶貨財,諸侯共分之。”項羽是對鹹陽採取了燒、殺、搶虜的政策,而沒有提到燒阿房宮。《史記項羽本紀》載:“燒秦宮室,火三月不滅。”在這裡也只字未提火燒阿房宮。現在看來,因為阿房宮沒有建成,連前殿都沒有建成,前殿夯土臺基上面沒有宮殿建築,項羽也就沒有必要渡過渭河來放火燒一個沒有宮殿建築的夯土臺子,所以傳說認為項羽燒了阿房宮是錯誤的。
  至此,經過五年詳盡的調查、勘探和發掘,考古人員已經徹底搞清了秦始皇未修建完成的阿房宮的規模、範圍、佈局和結構,並且澄清了火燒阿房宮的說法,還原了秦阿房宮的本來面目。
  李毓芳表示,考古隊在尋找和確定秦阿房宮範圍的過程中,勘探、發掘了七座戰國時期秦國修建的皇家公園上林苑內的宮殿建築(其中有四座建築還沿用到了漢代,成為了漢代上林苑中的宮殿建築),這七座宮殿建築應該得到很好的保護。建議把它們劃在秦阿房宮遺址的保護區內,與秦阿房宮得到同樣妥善保護,以使這些還存在於地表以上的高臺宮殿建築遺跡免遭破壞或消失。
http://www.stnn.cc:82/hot_news/gd_20071211/200712/t20071211_689136.html

 

台長: 阿楨
人氣(4,591) | 回應(3)| 推薦 (3)|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電影賞析(電影情報、觀後感、影評) | 個人分類: 影視史學 |
此分類下一篇:《成吉思汗》
此分類上一篇:《末代皇妃》

阿楨
公視表演廳 2012/4/14 風云

「我只是想給霸王和虞姬的故事一個不同的結局:他們並未戰敗自刎,而是逃脫了。」舞蹈空間舞團新舞作《風云》的編舞家楊銘隆如是說。五年前開始嘗試以古琴傳統樂來創作舞蹈之後,便一直著迷於古琴的簡約又富有想像空間的音色質感。這次創作《風云》仍以古琴、琵琶、二胡等傳統樂器作為音樂主要基調,並選擇《霸王別姬》的故事文本為概念主軸。
但別以為《風云》是齣要為歷史翻案的舞劇,其實在這支作品中並沒有一以貫之的霸王和虞姬角色或是故事情節,取而代之的是抽象寫意的情緒結構,對於虞姬(女性心理)的著墨與刻畫,也有更大的想像空間。透過音樂的營造,三種主要樂器與電腦混音的運用,帶出角色特質、角色間的關係、戰火的氛圍和峰迴路轉的情緒張力。
舞作中大量使用由舞者拉扯或拋出的長條布幔交疊鋪排舞台上的空間,台上舞者俐落地拋出、收回,後台的舞者則是忙不迭地將散開的布幔重新收捲整齊,然後立即再拋出、收回。舞台上的風起雲湧令人讚嘆,而只有在觀看排練的時候才會發現,其實後台的精彩程度亦是不遑多讓啊!時而意氣風發,時而溫柔婉約,時而恣情揮灑,《風云》絕對是齣令您讚賞的現代舞作!

另參本館:《項羽》《表演藝術》
2012-04-15 12:42:33
美國黑金
很讚的分享~~!


http://www.yyj.tw/
2020-01-11 12:02:52
阿楨
兵馬俑考古重大發現 甬道挖開佐證項羽欲發掘秦始皇墓 2023/01/13 中時

考古單位以最新的地理探測技術探查,所有進入地宮的甬道都無擾亂痕跡,研究者做地宮的金屬分析發現,地宮可能真的如傳言所稱有大量水銀存在。圖為秦始皇陵地宮。(圖/新浪網)
陝西省文物局公佈2022年度重要考古發現,耗時13年的秦始皇陵兵馬俑1號坑第3次發掘正式公佈的成果,除了清理出陶俑、陶馬、戰車與兵器等千餘件埋藏數千年古物之外,還意外地發現兵馬俑1號俑坑甬道有被人挖開過,判斷應是當年建造的秦兵帶領項羽軍隊由入墓甬道進入兵馬俑坑,可以佐證史書上有關項羽發掘秦始皇陵的記載。
根據史書與地方誌記載,歷史上曾嘗試挖掘秦始皇陵幕的當權者有2位,一是戰國時的項羽,另一是五胡十六國時期後趙皇帝石虎。據《史記》、《漢書》記載,劉邦在與項羽於廣武澗對陣時,當面數落了項羽的10大罪狀,第4條就是指責項羽違背楚懷王約定,在秦地大肆掠奪、火燒了秦朝宮室、挖掘秦始皇陵墓。項羽當時為此大怒,發箭射中劉邦胸口,所幸傷勢不重讓劉邦逃過一劫。
楚漢相爭700多年後北魏時,酈道元《水經注》還收集史料記述了項羽挖掘秦始皇陵的經過,指其動員30萬人搬運30天都運送不完,其間還發生牧人尋找羊隻進入陵墓,不慎引起火災的意外,火苗延燒90日仍未完全熄滅,足見陵墓與內藏器物規模極為龐大。
考古學者指出,兵馬俑一號坑有許多文物有焚燒過痕跡,坑內亦顯示有火災造成的嚴重破壞。而且許多兵器和車馬器都被拿走,陶俑也被打碎,說明一號坑建成不久就被遭到了挖掘和焚毀。至於為何只搶了一號坑就未再挖掘其他幾個陪葬坑,研究人員認為,項羽部隊遠征時間已久,獲勝後又搶奪大批財寶,士兵們都急著要帶著戰利品返鄉。也有可能是項羽未料到秦始皇陵規模比他想像的要大上好幾倍,因此才讓秦始皇陵大部份的文物得以保存下來。
總之,地宮目前仍大致完整,考古研究人員正在積極研究,在還沒有足夠把握與充足的經費與技術之前,不會輕易打開地宮,未來可能還需要相當長時間才會啟動地宮的實體發掘。
2023-01-13 09:49:03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