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晚鐘》與《緬甸的豎琴》,如前評《晚鐘》所云:
就影音魅力(另參本館:《語言與影像的魅力》)而言中國吳子牛的《晚鐘》優於日本市川崑的《緬甸的豎琴》(後評)。
人文關懷及戰爭反思呢?
日本影視文學(含黑澤明之《夢》,另參本館:黑澤明:名導演44)對二戰的戰爭反思及人文關懷,只能蒙對戰史及戰爭本質不了的半調子文藝愛好者。
故會云:「《晚鐘》是一部風格勝於內容的電影」。「電影意象造型存在著自身的局限,採用這種造型方法的影片,往往以削弱對人物的細致刻畫和情節的豐富性爲代價。」
而(藍祖蔚等「重情要義」之影評,另參本館:《語言與影像的魅力》)不知藝術尤其影像藝術之形式美學優先於內容,其內容自存於形式,內行人能自為出其內容,外行人在看熱鬧之餘也能隱感其自存。
難怪會有人被日本電影細膩淒美所蒙:
「《緬甸豎琴》談戰禍,幾乎沒有交戰場面,只以沈鬱調子描繪戰爭如何蠶害參與者的心靈。片中的士兵都感情豐富,甚至帶點天真,並非殺人機器,主角一連的日軍更是情同手足。戰爭把人分開,最後是音樂讓各方走在一起。影片無疑濫情,但尚能取得平衡,沒有忽略人性恐懼和戰後餘生的心路歷程。日本電影細膩之處莫過如此。
《緬甸豎琴》推出時,不少人認為是很好的反省戰爭影片。井上有些哽咽地讀著水島的告別信,可以感受到反戰的情緒。《緬》片之反戰不在於直白地展示戰爭的殘酷,也沒有激昂的控訴,而只有一種厭戰的情緒。當然,此片固然美化了日本人的戰爭暴行,然而把欲於二戰後自我粉飾的元素剔除,內容倒甚有意思,」
「有人說市川終究是大民族主義的,是一個狹隘的人。電影中水島真正悲憫的只是同鄉的遊魂而已,卻並沒有看到緬甸人民的苦痛。我們也隱約能夠感覺到這種回避,市川的鏡頭有太多不敢觸及之處,而我們卻偏偏敏感于此。市川是否自知,抑或掩埋事實?我們不得而知。但細想來,緬甸人民的抗戰史定然是辛酸的,大和民族的迷狂釀造了太多人間慘劇。有一種狂歡的慣性在其中作梗。市川不會傻到視而不見,只是他無力觸及。但我們沒有理由懷疑市川的“反戰”言說,要不然他也不會用這樣柔軟的一種方式來緬懷逝去的亡靈,來祭奠和平曾經消失過,戰爭曾經那樣殘酷。」
日本1956《緬甸的豎琴》The Burmese Harp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0biAqauxhy8
導演:市川崑 Kon Ichikawa
主演:Tatsuya Mihashi ..... Defense Commander
三國連太郎 Rentaro Mikuni ..... Captain Inouye
Ynosuke It ..... Village head
西村晃 KNishimura ..... Baba (as Akira Nishimura)
Jun Hamamura ..... Ito
Taketoshi Nait ..... Kobayashi (as Takeo Naito)
北林谷榮 Tanie Kitabayashi ..... Old woman
◎簡 介
太平洋戰末,日軍在緬甸吃了敗戰。年輕的樂隊隊長井上用音樂緩解大家的痛苦,歌聲無形中鼓舞了大家的士氣。上等兵水島愛好音樂,並且制作了一把緬甸豎琴。一天,士兵們遭到英軍包圍,大家便齊聲唱起了《陋室之歌》。英軍將戰爭已經結束的消息告訴了日軍,但守在三角山地帶的日軍部隊並不相信戰爭已經結束,拒絕投降。在這危急時刻,水島主動要求只身前往去說服三角山日軍投降。結果日軍沒聽勸說,耽誤了投降時間,並遭到英軍的猛烈炮轟。一天,日軍戰俘們正在戰俘收容所幹活,見到了打扮成僧侶的水島回來了。水島目睹了屍橫遍野,也看到英軍爲戰敗的日軍們立了“無名戰士之墓”,還獻上了一束束鮮花。看到這,水島決定留在這裏,削發爲僧,爲死去的戰士們立碑。
《緬甸豎琴》(ビルマの豎琴)帶有較濃郁的宗教色彩,大衆認爲此片是一部很好的戰爭反省片。上映後,頗受觀衆一致好評。該片被評爲1956年年度日本十佳影片第五位,並被選入日本影片200部。1985年,此片被拍成彩色片,了卻了市川昆導演多年的宿願;該片是他的代表作和成名作。
http://baike.baidu.com/view/857200.html?tp=0_10
另參【圖博館】抗日電影:名導演75
大陸與台灣抗日電影的五大截然不同
以前我們熟悉的是大陸版本的抗日電影,最近在出國的飛機上我看了8部台灣拍攝的抗日電影,看完之後作了一個對比,發現了一些非常有趣的差異。
第一,題材上明顯不同。大陸版本的抗日電影名字很邊緣,比如《小兵張嘎》、《地道戰》、《地雷戰》、《李向陽》。而且反映的抗戰多半是鄉村的抗戰,非城市正面抗戰,比如《敵後武工隊》。而台灣版本的抗日電影起名較宏觀,比如《筧橋英烈傳》(空軍跟日本人激戰)、《八百壯士》(四行倉庫保衛戰),還有《英烈千秋》(講張自忠)、《梅花》、《香火》等,多半選取城市正面抗戰題材。
第二,人物身份選取不同。大陸拍的全是窮人的抗戰,比如鄉下老百姓、窮人參加革命抗戰,地主老財是漢奸。而台灣拍的全是富人的抗戰,比如《梅花》,講的是紳士、大鄉紳的抗戰,家裡幾代同堂,生活很好,很體面,小孩都在國外留學等等。而《筧橋英烈傳》里的人物角色也全出生於有錢人家。國民黨在大陸代表有產階級的政權,價值體系對富人是正面的,對窮人是負面的。
第三,國恨、家仇的先後順序不同。大陸抗戰電影多半是國恨在前,家仇在後。但在台灣電影里順序恰恰相反,往往家仇是一個故事的引子,而國恨是背景。比如《梅花》體現的是民族精神,但是它也是先家仇後國恨的邏輯關係。
第四,抗爭的出發點不同。大陸版本反映抗戰最主要是從國與國、民族與民族的對抗出發,多從正義、侵略等角度來闡釋,而台灣版本更多從中華民族的文化出發來闡述一種文化的抗爭。比如《梅花》這部電影,梅花的精神百折不撓,喻示著中華文明不能被日本人打斷;再比如《香火》,喻示著中華民族香火不能滅、不能斷,而且要頑強地接續下去,這是一種文明、文化的抗爭。
第五,對階級和人性的處理不同。大陸抗戰電影往往重階級性、鬥爭性、反抗性,比如展現日本人的殘酷性和中國人的鬥爭性。而台灣版本著力反映了很多在抗戰過程中微妙複雜的人性。比如《梅花》里老大的父親被日本人殺了,老大決定去從軍,臨行前他跪下來向母親辭行,這是中國傳統文化,沒有「為了打擊日本帝國主義,我要參軍」的台詞,而是很簡單地說了一句:孩兒不孝,長子不能保全家安全,所以我應該去從軍。老太太站在台階上送他,含著眼淚只說了一句「打贏了回來」。短短几句話,給人心靈留下的震撼很大,因為它體現出人性及中國文化方面的頑強。
比較之後我發現,把這兩個版本合起來看應該更能反映抗戰的事實,單看哪一方面都不夠。讓我們回到歷史現場,去看歷史的另一面,看歷史被遺忘的那一面,被歪曲的那一面,被掩蓋的那一面。【阿波羅新聞網 2011-12-24 訊】摘自:馮侖著《風馬牛》中信出版社
http://tw.aboluowang.com/2011/1224/230113.html#sthash.cpQhU5mO.dpuf
市川崑用豎琴的溫柔來撫慰受創的靈魂,用影像創造贖罪的經典。
日本大導演市川崑昨天辭世,享年九十二歲,下班前才獲悉此事,回家的第一件事自然就是重看他在1956年的成名作《緬甸的豎琴》,然後在動人的音樂聲中帶著敬佩的心情悄然睡去。
《緬甸的豎琴》是一部人道電影,主旨是把地藏王菩薩「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的誓願轉化在一位在緬甸戰場服役的日本一等兵水島(由安井昌二飾演)身上,他本是彈得一手好豎琴的音樂高手,頭腦與身手一樣靈活,日本戰敗後,猶有守軍頑抗,於是井上隊長(由三國連太郎飾演)派他前往勸降三角山的日本守軍,但是守軍不肯,結果全數陣亡,他則被緬甸僧侶救活,於是剃髮為僧,行腳天涯,卻發現屍橫遍野,山谷河邊都是同僚戰骨橫陳,悲慟莫名的他於是發願要把全緬甸的死難亡靈全都埋骨妥當,昔日戰友都已搭船返鄉時,他拒絕隨行,寫信明志:「亡骨不清,誓不返鄉」。
日本軍閥發動了太平洋戰爭,生靈塗炭,哀鴻遍野,不過,《緬甸的豎琴》不想追究戰爭的責任,而是從戰爭的善後工程追想戰爭的殘忍本質,所以電影一開場就用字幕強調一句警語:「緬甸的土地是紅的,岩石是也是紅的。」電影雖然是黑白電影,透過這款字幕,卻讓人直接想見有多少亡靈用鮮血染紅了這塊土地,也直接進入了太平洋戰爭末期的緬甸時局。
就像竹山道雄(Michio Takeyama)小說原著書名明白以豎琴為訴求,《緬甸的豎琴》是一部音樂性格極濃烈的作品,市川崑的夫人和田夏十(Natto Wada)編寫的劇本中一開場就讓井上隊長訓練士兵唱著美國民謠「Dreaming Home And Mother(夢見家鄉與母親,也就是曾由弘一法師填詞的「送別」)」,用音樂來安撫人心,用音樂來治療遠離家園征戰異鄉的愁苦,士兵不再唱昂揚軍歌,而是抒情思鄉之曲,既已意謂著這群敗戰日軍已無征戰雄心。
接下來,他們避居緬甸農村,眼見四周已遭英軍包圍,日軍於是徉裝不知對方已經兵臨城下,唱起「甜蜜的家園(Home Sweet Home)」想要鬆懈英軍戒心伺機突圍轉進,不料這首曲子卻激起英軍共鳴,日軍唱起日語歌詞,英軍則是唱著英語歌詞,音樂無國界,人心亦無距離,此情此景「戰場相逢無紙筆,且聽一曲泯恩愁」,日軍就此投降,等著遣返回國。市川崑這種用音樂溝通的劇情處理手法在1956年堪稱前衛大膽,效果卻也簡捷明白,效果極佳,直到2005年我們依舊可以在法國電影《近距交戰(Joyeux Noel)》看到相似的手法,英法德軍在歐戰前線的耶誕夜裡暫拋殺伐仇恨,唱起不同語言版本的「平安夜」歌聲,戰爭前線的音樂傳奇本來就是最強而有力的反戰嘲諷,市川崑在五十年前就已開風氣之先,堪稱前衛大師了。
豎琴不但是電影片名,也是男主角水島一等片隨身攜帶的道具,既是緬甸男孩用以討好英軍賺取生活小費的工具,又是隊上士兵辨認他身份的証物,更成為日軍人格情操的象徵,一具豎琴就這樣兼具了實體與意念的多重意義,手法確實高妙。
在同僚返鄉前夕,剃髮成僧的水島再度拿起豎琴彈奏「甜蜜的家園」表明自己的身份,再以膾炙人口的日本民謠畢業歌「仰げば尊し(即臺灣學子熟悉的青青校樹,萋萋庭草「畢業歌」)」向同伴躹躬道別,市川崑選擇的音樂全都是家喻戶曉的通俗歌謠,感性強,感染力亦高,煽情催淚效果因而就輕暢達到了最高潮。
電影學家多數肯定市川崑的視覺構圖成績,佐藤忠男說他熱中於映像技術,是善於以畫面構成把人的心理關係變成繪畫的人,《緬甸的豎琴》就是市川崑映像語言的經典範本。
電影的視覺結構其實不玩花俏技巧,而是工整的近景、中景和遠景交插運用。市川崑偏愛用遠景來創作如詩如畫的意境,不論是大地獨行的僧侶、安靜的緬甸夕陽、河畔見屍的驚惶遁逃、一人掘墳,眾人立觀的場景都有美得教人心痛的力量;中景則是用來交代人物關係;近景則是大量運用仰角突顯人物悲情,以俯角觀照人間情事,實實在在又結棍的影像構成讓電影自然散發出濃郁的戲劇魅力。
市川崑是日本通俗劇的大師,《緬甸的豎琴》則是他1950年代的巔峰代表作,不論是影像語言、音樂手法和人文精神,都依舊像盞明燈,指引著熱愛電影的影迷,有緣得在情人節重溫《緬甸的豎琴》,真是幸福。
http://blog.yam.com/tonyblue/article/13856894
多面市川崑之2 ── 緬甸豎琴
日本文人竹山道雄 1947 年出版的小說《緬甸豎琴》主要講述一名日軍在戰後變成僧侶到處收葬同袍曝屍。市川崑在 1956 年把小說改編拍成同名電影,片長 116 分鐘,於同年威尼斯影展獲 OCIC 榮譽獎,翌年獲提名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以東方詩文風格描寫一連日本士兵在戰爭的恐怖中種種精神變化。《緬甸豎琴》(ビルマの竪琴)大概是市川崑最為外國影迷認識的電影,反戰但沒有明顯立場,沒點出罪責何方,然而算是最先從日軍角度看戰爭創傷的電影之一。
故事發生在二次世界大戰終結前。在緬甸的一連日軍殘餘部隊,連長井上(三國連太郎飾)入伍前是音樂教師,以歌聲鼓舞隊員士氣。有個叫水島(安井昌二飾)的士兵會彈緬甸弓形豎琴 (saung-gauk)。後來日本戰敗,卻仍有日軍死守山頭不願投降。水島自願前去勸降,不果,還差點送命。後來,水島以僧侶身分往木冬的戰俘營去跟隊友會合,結果卻輾轉真的皈依佛門,並且放棄回鄉,四處殮葬曝屍荒野的士兵為己任。
《緬甸豎琴》談戰禍,幾乎沒有交戰場面,只以沈鬱調子描繪戰爭如何蠶害參與者的心靈。片中的士兵都感情豐富,甚至帶點天真,並非殺人機器,主角一連的日軍更是情同手足。戰爭把人分開,最後是音樂讓各方走在一起。影片無疑濫情,但尚能取得平衡,沒有忽略人性恐懼和戰後餘生的心路歷程。日本電影細膩之處莫過如此。
影片褒揚順從自然、重靈性的生活模式。水島最初受連長回國重建的號召所感動,自願去說服負隅頑抗的同胞投降,莫作無謂犧牲。後來,水島看見哀鴻遍野,心理逐漸產生變化。起初,在他眼中一具具屍體沒有分別,直到在樹下的那具日軍屍首發現了一幀合照,才醒覺每一個死亡影響不止一個人的命運,頓覺只有把曝屍的同胞埋葬才能解除孽障。水島最後在給同袍的信中說:不明白人間何以總存苦厄,但應該盡力把痛苦解除。
《緬》片用了大量長鏡頭,特別是在水島往木冬途中,在山上、在河邊看見大堆屍體的兩場。在偌大的黑白、條線優美的背景襯托下,水島彷彿融入了緬甸的自然環境之中。與此同時,他的隊友卻關在鐵絲網內,與群眾隔離。到片末,在回國的船上,連長給隊員讀出水島寫給大家的一封長信,道出水島不能回國的原因。落日斜陽映著平靜大海,隊員無不為水島的話而動容,但是心思很快又轉到回家後的種種事情之上。最後一幕是水島走在緬甸赤紅乾旱的土地上。長鏡頭把觀眾的情緒凝聚,再引至更廣的思考空間。
《緬甸豎琴》推出時,不少人認為是很好的反省戰爭影片。井上有些哽咽地讀著水島的告別信,可以感受到反戰的情緒。《緬》片之反戰不在於直白地展示戰爭的殘酷,也沒有激昂的控訴,而只有一種厭戰的情緒。當然,此片固然美化了日本人的戰爭暴行,然而把欲於二戰後自我粉飾的元素剔除,內容倒甚有意思,例如水島對生死看法的轉化。影片沒有貶低生命,沒有輕視死亡,反而帶有濃厚宗教色彩。或者說,編導借戰爭表達對死亡的感受,有濃濃的宗教情緒:人死後要入土為安,曝屍荒野是一種罪孽。水島千辛萬苦趕到木冬,跟同袍會合之前,聽到護士為死去的士兵唱安魂曲,因而頓悟,決心皈依佛門。
那把豎琴是個很好的道具,引入了深具感情的素材──音樂。日兵唱日本歌曲,英國士兵又唱《Home, Sweet Home》。音樂跨越了國度,連接了種族、融合了宗教。編導也利用音樂巧妙地把沈重的題旨變得浪漫,甚至有少許童話味道。水島的豎琴彈得很好,樣子長得像緬甸人,就被派作探路人。影片開頭以浪漫手法述說音樂如何令戰場加添人情味。片末水島為合唱伴奏,如高山流水的豎琴聲襯托著沈鬱而感情複雜的歌聲,則掃走了開場時彷如童軍遠足的生趣。
論劇情,《緬甸豎琴》有漏洞,尤其是水島上山勸降,洞中的日兵被英軍一陣炮火全部打死,惟獨水島卻逃過大難。但是,這並不影響影片本身的藝術魅力。這齣日語「殘片」有一種浪漫熱情,是一部傑作,不僅因為它反戰,也包括了影片的音樂、樸實的攝影、演員的出色表現。
http://wordyhylau.blogspot.com/2007/05/2_30.html
我的印象中,我好像是比較早知道「緬甸的豎琴」這部電影的名字,而知道導演「市川崑」這名字反而是比較後來的事...呵呵!!
我從N久以前就一直想看看這部電影,但不知為啥就始終沒有付諸行動,而原本對於今年的臺北電影節也沒打算要跟進朝拜,但無意間看到手冊裡有這(兩)部電影的名字,這次就終於"下定決心"把這兩個版本都給看了!!!
不過話說回雖然N年前就已經知道了這部電影,但神經大條的我...卻從不知道這部電影原來是有兩個版本,是去年看了「市川崑物語」以及之後上網看導演資料,我才知道原來是市川崑自己拍了兩個版本 :P
話說市川崑導演的電影,確定我有看過的就只有豐川悅司演的「八墓村」,還有去年導演自己重拍的新版「犬神家一族」,印象中小時候好像有瞄到過「細雪」,但年代久遠...即使真有看過也沒用!!因為早已忘光光嚕...ˇ_ˇ
這次臺北電影節也有選映「細雪」,可惜我這次還是無緣在電影院看這部戲...,話說去年還在金馬影展看了岩井俊二導的「市川崑物語」(這次臺北電影節也有放映一場),這部非常有意思的紀錄片裡還說市川崑的家族個個都相當長壽,沒想到今年初就看到他過世的訊息,過享年93歲也真的是相當長壽的嚕!!
綜合整理一下我看到的一些資料...
「緬甸的豎琴」改編自作家竹山道雄的兒童文學小說,是由市川崑的妻子也是最佳工作夥伴的和田夏十編寫成劇本
1956年在日本分成兩部接連上映,第一部望相篇片長63分鐘,1956年1月21日上映,第二部片長約80分鐘,1956年2月12上映,之後將兩部剪輯合為1部成116分鐘的電影參加威尼斯影展
「緬甸的豎琴」推出後深獲國際好評相繼獲得威尼斯影展San Giorgio大獎、愛丁堡國際電影節最高獎、裏斯本國際電影節審查員特別獎、以及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的提名,市川崑的國際名氣也就此打開
原版的「緬甸的豎琴」是部黑白電影,加上當時是戰後沒幾年就開拍...所以根本沒去緬甸實景拍攝,可能為了要表達電影中對於"紅色"的理念,以及親赴緬甸當地拍攝的心願,於是市川崑根據老婆的原劇本重新拍了個彩色版的「緬甸的豎琴」,1985年7月份上映、片長133分鐘
「緬甸的豎琴」的故事大綱...
二次世界大戰,日軍井上部隊在緬甸地區作戰,因為戰況不利,他們想越過緬甸邊境前往泰國,但就在緬甸的某村莊遇英軍的包圍,才獲知日本已經戰敗,於是井上部隊被迫投降、並等待被送去一個叫"木東"的地方。此時傳來在三角山仍有一群日軍奮力抵抗英軍,英軍決定日軍若再不投降就要把三角山整個轟炸掉!於是井上隊長派上等兵水島先去勸降這群仍在抵抗的日軍,之後再徒步到木東跟部隊會合。但由於英軍只給30分鐘,所以水島的勸服無效,英軍轟炸的結果導致水島身負重傷。還好水島適時被一名緬甸高僧救起,卻也因此與井上部隊失去聯繫。水島不聽高僧的勸服先養好傷勢,於是偽裝成僧侶後偷溜上路往木東前去。但這一路上看到許多曝屍在荒郊野外或海灘上的日軍同袍,心有所不忍,加上到達木東後看見英軍是如何安葬戰死的軍人,於是水島決定不跟井上部隊連繫等待被遣返日本,而用緬甸僧侶的身分留下來徒手安葬這些戰死異鄉的同胞,以慰這些因戰爭無故犧牲性命的同胞們的亡魂,讓他們能真正安息!
這部電影非常有佛理、還有反戰思想,但電影又全然不去批判戰爭的誰對誰錯,完全以人道主義的角度去看戰爭所帶來的殘害,市川崑能在戰後沒幾年就膽敢拍這樣題材的電影,尤其還是身為軍國主義特濃的戰敗國...日本的導演,看看年輕時的市川崑有多反骨...呵呵!!
我是先看1985年的彩色版,再看1956年的黑白原始版...,即使用是同一個腳本、故事內容與場景有80~90%的雷同,即使導演都還是市川崑,但兩部電影給人的感受還是不太一樣的哩...
我還是比較喜歡1956年的原始版本,雖然影片老舊看得天昏地暗ˇ_ˇ
其實兩部電影在編排上手法還是略有不同...
1956年的版本編排比較是以人的觀點來看事件,一方面是透過整個部隊(井上隊長為代表)的觀點來看戰敗後的景象,另一方面則是透過水島的觀點來看他眼中戰敗後的景象,所以電影的行進也可大致區分四大塊
(1)接受戰敗的事實
(2)井上部隊的觀點
(3)水島的觀點
(4)兩邊觀點的交集以及所產生的結果
但到了1985年的版本則轉為以事件的演進時程為主,所以電影的行進是以時間為基礎相互穿插(部隊與水島)兩邊的經歷,雖然新版比較容易馬上看懂整個故事事件的經過,但整個戲劇的張力就薄弱了許多
1956年版本的笑點與對話比較自然、生活化(也較人性化),但到1985年版本卻改編得像是一部軍教片(好灑狗血...XD)
1985年是有比較修正並加強許多1956年版較沒談及到的細節,例如水島是如何被高僧救起的啦、鸚鵡是怎麼到水島身上的啦...,不過相形之下1956年版本還是比較簡潔有力,1985年的版本就顯得有一點點小拖拉、也比較做作八股 XD
不過兩邊的演員都演得相當不錯,1956年版飾演井上隊長的三國連太郎、原來是佐藤浩市的老爸,1985年版飾演井上隊長的石阪浩二,年輕時還蠻有氣質的哩,很難聯想他就是在日劇「白色巨塔」裡飾演討人厭的東教授...哈哈哈!!
目前發現有兩個演員在新舊版本裡都有演出,1956年版飾演伊東軍曹的濱村純,在1985年版裡面則是飾演緬甸的村長(沒有很深的印象ˇ_ˇ)
而另一位才是真正厲害,1956年版飾演賣東西給部隊的老婆婆的北村谷榮,在1985年版本裡面還是演同一個角色...賣東西的老婆婆,怕了吧??!!
兩部電影事隔將近30年,北村谷榮竟然還是飾演同一個角色,真是厲害厲害!!!!!
結論
不管哪一個版本,有機會的話,這部電影還蠻值得一看的!!!!
http://blog.roodo.com/abugii/archives/6246145.html
槍口下的豎琴聲——謹以此文緬懷市川昆>作者: 陸支羽
曆來忌憚日本“反戰片”的失實,但看到市川昆的這部片子,心頭的那種“抗日”情緒卻突而被一種潛在的東西軟化了。影片中溢滿樹林的音樂和濃郁的宗教情懷弱化了侵略本身的殘暴。而主人公水島手中那把緬甸的豎琴亦變成了思鄉的符號。
有人說市川終究是大民族主義的,是一個狹隘的人。電影中水島真正悲憫的只是同鄉的遊魂而已,卻並沒有看到緬甸人民的苦痛。我們也隱約能夠感覺到這種回避,市川的鏡頭有太多不敢觸及之處,而我們卻偏偏敏感于此。市川是否自知,抑或掩埋事實?我們不得而知。但細想來,緬甸人民的抗戰史定然是辛酸的,大和民族的迷狂釀造了太多人間慘劇。有一種狂歡的慣性在其中作梗。市川不會傻到視而不見,只是他無力觸及。但我們沒有理由懷疑市川的“反戰”言說,要不然他也不會用這樣柔軟的一種方式來緬懷逝去的亡靈,來祭奠和平曾經消失過,戰爭曾經那樣殘酷。
我們是看慣紅色經典的一代,日本軍在我們電影中的形象一以貫之的猥瑣可憎。而我以爲是一種思維的定式禁錮了某些牽系個人的真相。一種小力量的無奈與歎惋被籠罩在整個時代的大真相的陰影裏。大真相是日軍殘殺了南京30多萬百姓,還有集中營、細菌戰、慰安婦等等一系列罪狀。眼睛看慣了大的真相,人心就會恍惚,以致忽略了小真相的存在。
《緬甸的豎琴》是以水島這樣的日本兵爲基本載體的,是一種微小的把握,是把私人的無奈與痛悔灌注其中的,表現的是個人對于大時代的歎息和對戰爭的反思。這樣的處理方法跟斯皮爾伯格的《拯救大兵瑞恩》有點類似,于大環境下擇選個體生命來描摹戰爭,從而更好地貼近其殘酷性。在表現手法上,就是我們常說的“以小見大”。而要論及影片大層面上的功能,則要以這部電影誕生之後的涵蓋力爲先導了。而市川昆很好地做到了這一點。《緬甸的豎琴》上映後被評爲當年日本十佳影片的第五位,並被選入日本影片200部,在衆人眼中,這部電影被定義爲“反戰”題材的代表作。
“豎琴”在電影中是最主要的道具。影片開場不久,日本兵們在年輕的樂隊隊長井上的帶動下一起合唱:“晚秋的夜裏,孤獨的旅行者,仰望天空,懷著孤寂的心情,他熱愛的故鄉,他親愛的母親,他夢想的小徑,是帶他回家的道路……”爲合唱配樂的就是水島,他自制的簡陋豎琴,成爲士兵們緩解行程勞頓的唯一慰藉。而合唱過後的失落感卻難免糾纏人心,日本兵的思鄉情緒隨著戰敗期限的臨近而愈益濃烈。
每每歌聲回蕩天際的那一刻,影像本身也似乎忘我起來,令人一次次恍惚于戰爭形態的“不在場”。那樣柔軟細膩的情懷,仿佛一下子澆滅了侵略本身的破壞性。這當中是存在一定程度尷尬的,日本作爲侵略一方,卻完全被以一種令人同情的處境來處理,市川昆固然還是站在本國立場上,即便日本是戰爭的發起國,而一個導演能做的,只是提倡和平式的反戰,卻無法泰然自若地否定祖國。但市川已經做得夠好了。水島口中那句“戰爭無意義”就像一記態度堅決的號角,而後水島的誓死留守亦是如此堅決。柔軟背後的堅決,就像水島的豎琴奏出的聲響,樂聲悠揚,態度鏗鏘。
水島作爲豎琴的主人,他的心路曆程也是探討本片的一個關鍵。從軍裝到袈裟,從出逃至留守,從標准的軍禮到雙手合十的佛教禮數,這當中牽涉到許多思考。水島被遣往三角山完成任務的時候,與固守陣地誓不投降的日本兵發生爭執。鎮守三角山的士兵讓我們看到了熟悉的“武士”的影子。他們堅持以爲,“士兵只有戰死才能得到永恒,投降是可恥的行爲”。那種標准的所謂武士道精神殘暴地湧上來。昔日看馮小寧的《紫日》,便震驚于結尾處一群落敗的日本兵在荒坡上齊齊剖腹自殺的場景。于是,衆人的死亡像一場槍火下的狂歡。而水島心中,即便是死,也要死得有意義。但意義究竟何在呢?這是他無法回答那群“武士”的難題,亦是他困頓迷茫的核心尋求。
直到目睹了屍橫遍野的泥灘。戰死的日本軍人像垃圾一般被成堆成堆地丟棄在那裏。水島捂臉痛哭。妄圖把暴虐施之于人,卻倒過來被反噬,這便是侵略本身的無意義。最可憐的是那些受控于政府的戰爭機器,那些將長埋于異國他鄉的屍骸。一群錯誤的人在一個錯的國家成爲錯誤的締造者,而那些爲了錯誤本身喪失靈魂的年輕生命至死也無法自知。無意義的根本就是在這裏。水島的自我救贖也便找到了根據。于是,“如何有意義的付出”成爲他爾後的使命。使命不是別人強行付諸于你的,而是一個真正了悟使命內涵的人的本能。從水島身上,我看見了一種光亮。就像他在泥攤上掩埋屍體時挖出的那顆紅寶石。緬甸人說是死者的靈魂。我以爲是水島的苦心。帶著佛的印記。
那一對鸚鵡就像兩個影子,水島的影子。一只鸚鵡被留在了水島身邊,它的學舌語是:“水島,跟我們一起回去吧!”而另一只被井上他們帶回了日本,它的學舌語是:“不,我不能回去!”它們被調換了主人,但那兩句學舌都早已移植到水島心中。有人說,那是兩個“本我”的搏鬥。
影片結尾處,水島走向荒地盡頭。一個仰視的低機位遠景。土地占了畫面的3/4,坑坑窪窪,像一個個埋葬屍骨的墳塚。這個結尾與影片伊始時的場景是互相應和的。字幕出:“在緬甸,土壤是紅色的,石頭的顔色也是紅色的”。
PS:市川昆,日本電影大師,與黑澤明、林下惠介、小林正樹並稱爲“日本影壇四騎士”。于2008年2月13日病逝,享年92歲。其一生創作百余部作品,其中的《野火》、《細雪》、《八墓村》、《四十七人刺客》、《犬神家族》等均爲其大作。而《緬甸的豎琴》作爲他的成名作,至今被奉爲反戰電影的傑出代表。1985年,此片被翻拍成彩色片,但翻拍片多少失卻了原作本身的內在格調與品質。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的岩井俊二導演正好于今年拍攝了《市川昆物語》,影片如實紀錄了市川從年少至今的重要事件和他的電影曆程。這樣的致敬使我想起伯格曼去世那年的情景,瑞典女導演Marie Nyrerod也是在同一年拍攝了紀錄片《完全伯格曼》,而後導演就離開了人世。就像是宿命。
http://blog.readnovel.com/article/htm/tid_1287979.html
與電影談戀愛 ──岩井俊二的《市川崑物語》>文:舒明
日本當代名導演岩井俊二(1963- ),最擅長描寫回憶、青春和戀愛。一部發掘隱蔽少年戀情的《情書》(1995) 令他揚名亞洲,描述浪漫女生初進大學的《四月物語》(1998)雖然只有67分鐘,也發行到英國上映。刻劃中學男生殘暴手段的《青春電幻物語》(2001)和細訴中學女生追尋愛情的《花與愛麗絲》(2004),其色彩的鮮明和感情的細膩,皆令觀眾動容。
他的新作是抒情紀錄片《市川崑物語》,於2006年12月9日在東京公開放映(編按:亦是今年香港亞洲電影節的片目之一,將於9月28日及30日放映兩場)。一星期後,市川崑(1915- )的第76部影片《犬神家一族》也盛大公映了。
高齡導演 活躍依舊
市川崑是現存最偉大的日本電影導演,曾於1969年7月和黑澤明(1910-1998)、木下惠介(1912-1998)及小林正樹(1916-1996)三人組成「四騎之會」,決心拍製優秀的電影來挽救漸走下坡的日本影業。
當他的三位盟友在平成年代相繼辭世後,和他同級的大導演只剩下仍然活躍的的新藤兼人(1912- ),較年輕的今村昌平(1926-2006)和晚他十多年出道的山田洋次(1931- )。
從平成元年1989年到2007年,市川崑拍了8部影片,新藤兼人有5部,今村昌平4部,山田洋次19部。論影片數量,市川崑只比山田洋次少,論創作質量,市川崑恐怕亦稍遜山田、今村及新藤,但市川崑在五、六十年代早有8、9部電影傑作,總成績卻勝過另外3人。
卡通拖鞋顯幽默
岩井俊二的《市川崑物語》僅長82分,內容分為以下7章:(1)幼年期,(2)漫畫映畫,(3)太平洋戰爭,(4)和田夏十,(5)金田一系列,(6)死,(7)南平臺。該片有六大特色:一是有別於一般紀錄片的取向,自始至終沒有訪問市川崑以外的任何人;二是大量用直排或橫排的文字(像默片時代的字幕)來寫述故事,並由岩井親自配上音樂;三是電影相當抒情,特別刻劃了市川崑夫人名編劇家和田夏十(1920-1983,本名茂木由美子)對丈夫的支持和幫助,描繪出一段動人的戀愛情節,深刻而精彩;四是影片依時序來書寫,清晰易懂,大量運用相片(有時加上電腦影像圖解)和電影片段說明細節,資料豐富;五是市川崑的拍戲實錄在片末最後3分鐘才出現,91歲的老人竟然穿著迪士尼的米奇老鼠拖鞋拍戲,有畫龍點睛之妙;六是影片洋溢著市川和岩井的主觀色彩,只有前者的自述和後者的觀察,並沒有其他人眼中的市川崑。
傳奇人生全面觀
《市川崑物語》從導演的誕生和家世說起,提到他幼年時隨母親移居大阪,他的觀影記憶,因骨疽病(可能是誤診)到鄉間養病,還有他的初戀。長大後他迷上美國迪士尼的動畫而立志拍動畫片,1933年進入京都的JO片廠有聲動畫部任職,不斷實驗而多所創新,拍了塗上紅藍黃三種顏色的動畫短片,於部門關閉後改任電影助導。
1936年JO演變成東寶公司,1939年他到東京工作。1941年底戰事發生後,市川崑曾兩次被徵召入伍,先後因骨疽舊病和盲腸新症被豁免當兵。1945年他拍成木偶短片《娘道成寺》,可惜戰後被美軍沒收。1945年8月原子彈投落廣島,他的母親和三位姊姊皆幸免遭難。
對談 爆文壇秘聞
2001年,岩井俊二到市川崑南平臺的家拜訪他的偶像時,是和這位煙不離手的電影大師商量拍片,二人一見如故,暢談甚歡。雖然大家合作導演《本陣殺人事件》的計劃後來告吹,但岩井從市川崑的談話中獲益良多,也聽到一些有趣的影壇、文壇逸話。
市川崑回憶,好色的名作家太宰治(1909-1948)在他的小說《佳日》被青柳信雄(1903-1976)改拍成《四次結婚》(1944)時,每晚都想潛入女演員的房間,身為助導的市川崑每次都要阻攔他說:「太宰治先生,您不能這樣亂來!」
市川崑的長壽源自遺傳,母親活到90歲,而他百多歲的姊姊仍然健存。市川在妻子死後,曾拍攝了她有份撰作的《鶴》及《母親》(2001,香港譯名是《偷偷的媽》),但和田仍然遺下不少沒有拍成電影的優秀劇本。
http://paper.wenweipo.com/2007/09/18/FA0709180001.htm
金馬影展之岩井俊二的「市川崑物語」
這一年看了許多電影,沒有一部像岩井俊二執導的「市川崑物語」,僅用簡單的照片、往日電影集錦為主軸,以敘述的文字、配樂輔佐著情節跟情緒的推進,看完之後覺得心暖暖的、眼眶熱熱的,由衷佩服岩井俊二說故事的能力,以及市川崑豐富而且努力中的人生。
回顧今年九十二歲的市川崑導演的一生,宛如回首了日本近代的歷史跟電影的轉變,道出戰爭中,人民的無奈跟市川崑的幸運,家人身處原爆區的焦慮心慌,在改變的時代中,遇見志同道合的妻子,一起開創事業城堡,也面對外界的羨慕跟妒忌。
論竄起的幸運與判斷,談夫妻的相處之道,描述事業的轉折跟各種裏程,岩井俊二用仰慕卻又帶點幽默的口吻,描述市川崑動人的性格;甚至包括四騎會的組成跟沒有下文、岩井俊二跟市川崑相遇的悸動,在優雅的敘述中,一切都成為心領神會又雲淡風清的過程。
對照三十年前後,市川崑執導的「犬神家一族」,男主角石板浩二外型跟演技的轉變,讓人驚嘆歲月的力量,不過湖裡的兩隻腳,真的讓人難以分辨何者是新作 。年輕時看了華德狄斯耐「幻想曲」,直覺日本打不過美國的市川崑,如今家中最寶貴的是米老鼠手錶、拍新版「犬神家一族」時,腳上穿的是有米老鼠圖案的拖鞋;「市川崑物語」是岩井俊二的市川崑心得報告,市川崑處世的積極、幽默與坦然,也讓觀眾愛上美好人生。
http://blog.udn.com/leeplay/1412810
我徹徹底底把《市川崑物語》,或者說,我把岩井俊二給想簡單了。
作為一部關於人物的紀錄片,《市川崑物語》最不尋常之處在於,除了收場最後三分鐘才出現市川崑大師本人的真實紀錄身影之外,影片的前七十多分鐘,沒有任何訪談,畫面上只有照片、市川崑作品片段、以及以典型「岩井俊二式斷句」寫成的字卡。而聲音部分,則仿照默片形式,除了膠卷的轉動聲,以及岩井俊二親自譜寫的鋼琴旋律之外,全然的安靜。
岩井俊二以編年體方式,從市川崑的誕生說起,幼年時期的電影記憶、任職動畫部門、進入東寶、二戰、戀愛結婚、夫導妻編(妻子本名茂木由美子,筆名和田夏十,乃市川崑創作前半期的專屬編劇)、妻子引退、妻子癌症過世…。長達六十年的電影創作人生,大抵可以1976年為分界點。事實上,1976年之於市川崑,之於岩井俊二,都是一個轉捩點。那一年,角川書店正式進軍影壇,與市川崑合作了《犬神家一族》,票房與評價的雙贏,讓角川春樹、市川崑與石阪浩二成為金田一系列的鐵三角。市川崑也繼劇作家妻子和田夏十封筆引退後,再度攀上另一個創作高點。同樣那一年,才十三歲的岩井俊二在戲院裡看了《犬神家一族》大受震撼,從此開展他自己的影像歷程。
岩井俊二是否因為市川崑過往作品的纖細靈敏而啟蒙?市川崑是否欣喜於後輩作品裡的慧黠靈動?我們無從確定。然而我敢確定的是,從沈靜中緩緩移動的老照片,被岩井俊二刻意打斷、打散的電影片段,以及看似簡單卻是情意綿長的字卡中,我看到了岩井俊二對大師真誠的景仰(後半段描述他首度拜訪大師的字卡,文字中那股如小影迷般顫抖的激動、熱烈、而狂喜,實在讓我難忘),也感受到大師與妻子之間溫柔含蓄的深情愛意(那一再重複出現的和田夏十照片),更透過岩井俊二以獨特文體寫成的字卡及精巧排列組合的大師作品影像輯,觸摸到了大師電影人生的晶瑩剔透質地。
於是我恍然大悟,岩井俊二向市川崑致敬,卻沒有去訪談、探究其他人眼中的大師,正因為他所要紀錄的,是他「自己」「私人」所心儀、投契的大師(「我終於瞭解為何我們這般契合,因為眼前這個男人,正是我的創作源頭」,岩井俊二如是說)。《市川崑物語》既是一首深情的長詩,更是岩井俊二個人的私筆記。就如同岩井俊二在片末的自我剖析,這本私筆記的真正功用,其實在於追溯屬於他自己的私人的創作源起。說到底,《市川崑物語》彷彿一面透視鏡,雋永,動人,浪漫,靈巧地滲透了,屬於岩井俊二的個人情懷,與掩不住的鄉愁。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legend1976/3/1297266401/20071022223808/
如果有參加放映後的座談會,我會想問岩井先生"請問這部片是用Powerpoint做的嗎?"(笑)
上面那句是玩笑話。"市川崑物語"這部片絕對是for fans only,為了那些岩井俊二的迷或是市川崑導演的迷。在無限的字幕與照片的堆疊之中,我強打起精神集中注意力在片子上,終於等到有市川導演的片段時,那個tribute的字幕也緩緩roll出,黑畫面出來時,我才驚覺電影已經播完了,有夠錯愕的!好吧!我得承認我還是喜歡看失焦的鏡頭!
當然,看完這部片子也非全無收穫。岩井俊二是市川崑導演的迷,市川導演的電影也是岩井俊二的啟蒙,為了拍攝這部電影,花了三個月的時間去觀看市川崑片子,做了許多的功課。因此在電影中,除了市川導演的人生、拍攝風格與電影片段外,與妻子和田下十相輔相成的親密感情也是片中的述說重點,另外近代日本電影的演進也在播放影片的過程中緩緩道出。
已經高齡90歲,但市川導演還是致力於電影工作,這麼老還能作自己喜歡的事情,應該是很幸福的事!
http://blog.roodo.com/mono_tone/archives/4536511.html
市川昆
市川昆(1915年11月20日—2008年2月13日),日文名市川昆(いちかわこん),英文名KonIchikawa,原名市川儀一,日本著名電影導演和編劇,出生于日本三重縣伊勢。
市川昆與黑澤明、木下惠介、小林正樹並稱“日本影壇四騎士”。最先在東寶卡通棚工作,後來作爲助理導演,默默耕耘很多年。到了新東寶後任導演,後來又先後到過日活,大映。1956年拍攝的《緬甸的豎琴》使他一躍成爲著名的導演。1958年和1959年的《炎上》、《野火》使市川昆躋身到電影導演大師的行列。1965年拍攝紀錄片《東京奧運會》。70年代中親自完成了橫溝正史的《金田一耕助》系列,以絢爛的畫面,緊湊的劇情得到了熱烈的歡迎。
市川昆的作品一大部分都來自對文學作品的改編。《鍵》,《我是貓》,《細雪》皆是如此。而電影劇本的改編都是由他的夫人完成的。他與妻子和田夏十在東寶攝影所相識,1948年結婚。和田夏十是個劇作家,市川執導的大部分劇本都是由她親自編寫,在公在私都是市川昆的好搭檔。
市川昆獨特的影像表現力對日後的電影導演也都産生了很大的影響。像庵野秀明,塚本晉也、小西康陽等等。
2000年,86歲高齡的市川昆把往昔四騎士黑澤明、木下惠介、小林正樹和自己合寫的劇本《放蕩的平太》搬上了銀幕。這是市川昆導演的第74部電影,根據作家山本周五郎的原作《街道巡查日記》改編的古裝劇。影片的主人公多拉平太由役所廣司扮演。
市川導演的最後一部作品是2006年的《犬神家族》。
2008年2月13日1時55分,市川昆在東京一間醫院因肺炎病逝,成爲日本少有最長壽的導演。享年92歲。
生平事迹
當今日本影壇的泰山北鬥,當屬新藤兼人與市川昆。2006年,91歲高齡的市川昆推出了他的第一百二十八部作品《犬神家族》。這不僅是日本的奇迹,放在世界影壇也絕對爲屈指可數的事。
市川昆與黑澤明同屬一代,成長于二戰期間的電影片廠,戰後1950年代(日本電影的黃金時代)走紅。他與黑澤明、木下惠介、小林正樹並稱日本影壇四騎士。
市川昆的國際聲譽雖不及黑澤明那般如雷貫耳,但同樣蜚聲遐邇,並以濃郁的東方文學性和美學性著稱。在日本,市川既被學院派認可,亦能經受市場的檢驗。二十世紀後半葉的日本銀幕,但凡萬衆矚目的文藝題材的宏篇巨著(一般帶有官方紀念意義的大作),總會由市川老將挂帥,從大映到東寶,市川儼然一面映畫統帥的旗幟,不啻“黃金時代”時溝口健二的名望,代表著日本主流文藝電影的最高級別。1964年的東京奧運會的紀錄片,日本政府也敕令市川掌舵,而當年該片亦因藝術與紀錄之間的越界沖突被傳爲影壇佳話。即便在日本電影前所未有的低靡時期1980年代,諸多名導無片可拍,資金匱缺,連黑澤“天皇”也不得不從國外尋找投資者的時候,市川的事業卻如日中天,創作頗豐。他馬不停蹄地投身東寶“巨片主義、一片主義”的文藝片大制作中。從《古都》(1980年)、《細雪》(1983年)到《映畫女優》(1987年)、《竹取物語》(1987年)等片,反映了日本電影的最高制作水准。
1915年11月20日,市川昆出生在日本三重縣伊勢市。自幼酷愛繪畫,1933年以美工師的身份加入東寶JO攝影所,三年後轉行導演助理,師從伊丹萬作。1945年獲擢升,最初主要拍攝以未成年人爲受衆面的兒童片、以及同伊丹萬作一脈相承的社會諷刺喜劇。“文樂”電影《娘道成寺》是其處女作,這個由中國“白娘子傳說”衍生出的古典鬼故事,記載于《今昔物語》中,是能樂、文樂、歌舞伎中的經典曲目。不過市川的本片並沒有能夠上映,倒是兩年後的《東寶千一夜》、《三百六十五夜》(1948年)等兒童體裁的電影獲得了成功。《糊塗先生》(1953年)、《億萬長者》(1954年)等批判社會現實的諷刺喜劇,也顯示出市川的獨到風格。
隨著1956年《緬甸豎琴》在威尼斯獲得大獎,市川的聲譽逐漸趨于穩定,這一年他也拍出了第一次令自己感到滿意的作品—“電影族電影”《處刑的房間》。並且開始沖破體裁的藩籬,創作視野愈益變得寬闊。
戰敗後的日本電影
日本戰敗後的1950年代,日本電影擺脫軍部電影法桎梏,不再充當宣傳工具,在盟軍電影檢查制度撤銷以後,民衆獲得話語權,反戰電影宛如雨後春筍般湧現。今井正、木下惠介等社會派導演,正是此刻一躍成爲大師。並很快又在接下來的新浪潮季節被新秀們極力反對。
作爲一名有良知的知識分子,市川昆順應著時代潮流,在他的反戰電影《緬甸豎琴》中抒發正義感和人道主義關懷。《緬甸豎琴》取材自竹山道雄帶有童話色彩的同名小說,暗合市川對兒童電影題材一貫的駕輕就熟,可以說一廂情願地描寫了日本士兵與緬甸人民和睦共處、日本兵用歌唱巧妙化解戰爭危難等等童話般的世界。但是,幼稚與不真實構築了呼籲和平的平臺。市川把宗教資源充實到人道主義內涵中,主人公日本士兵機緣巧合地皈依佛門,從佛的層面上完成了個人式的救贖、懺悔、振救、承擔責任,以及安撫戰爭亡靈的主題關懷。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1985年,市川重拍了該片。
1959年改編自大岡升平同名小說的反戰電影《野火》,由于成功體現了大岡升平的思想,使市川再度贏來一片喝彩聲。《野火》與一般的反戰電影不同,它是從內在的方面來描寫戰爭,是從戰爭情況下人們所表現出來的精神狀態這一角度描寫的。就好似把一個人放在最不人道的特定環境中,從而測量出這個人到底經得住多大程度的作人的考驗,而戰爭正是進行這種實驗的工具。
作爲社會派導演,今井正、木下惠介的創作風格被新浪潮一代導演極力反對,但是市川昆沒有成爲攻擊目標,這一點,從他1956年涉足新浪潮前身--電影族電影的行動中已露端倪。
1955年,學生作家石原慎太郎的小說《太陽的季節》獲得芥川文學獎,1956年,日本影壇刮起了電影族電影熱潮。在日活的古川卓巳把《太陽的季節》搬上銀幕不久,市川昆緊隨其後執導了另一部由石原慎太郎小說改編的電影族電影《處刑的房間》。在這部電影中,市川的感傷主義者的憐憫色彩寥無蹤影。
《處刑的房間》就像通常的電影族電影那樣,描寫了年輕人遭受挫折,對動蕩的社會感到苦悶、迷惘,從而做出越軌行爲和犯罪行爲。甚至由于出現主人公給女大學生服下安眠藥之後“迷奸”的情節,以及主人公遭同學長達15分鍾的私人處刑過程,在當年飽受爭議。但它與通常的電影族電影有所不同。以《太陽的季節》爲例,雖然同爲表現年輕人的反抗,前者只是漫無目的地盲目反抗,後者則一針見血地指出反抗實質;前者爲典型的商業電影,商業動機明顯,後者不是;前者反映的社會問題淺嘗輒止,後者透徹分析了當時日本社會新秩序與舊規範的沖突矛盾。
從《處刑的房間》開始,“憤怒的青年”形象第一次在日本銀幕上亮相,隨後日本新浪潮的電影舞臺使他們更加活躍。實際上市川對該片的表現觀念,後來在大島渚一代的作品中保留了下來。《處刑的房間》助理導演之一,也是大映的新浪潮代表者增村保造。即便到了1990年代初,臺灣導演楊德昌《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恐怕亦從該片中受到了某種啓示。
名著改編
大岡升平和三島由紀夫二人,1950年代被公認爲戰後派作家的旗手。市川昆在把大岡升平《野火》搬上銀幕之前,三島由紀夫最重要的作品也被他付諸影像,而翌年,谷崎潤一郎剛剛寫就的名篇《鍵》出現在銀幕之上。
1958年的《炎上》、1959年的《鍵》和《野火》,這些來自1950年代日本文壇的翹楚,堅實地奠定了市川昆大師級的地位。這時的市川,已不再是昔日那個兒童片導演市川。他的導演技法愈益嫻熟。日本文學到日本電影,文學與電影的交流,市川昆的名字永遠值得大抒特寫。溝口健二1956年病逝,當市川與溝口健二的合作者--攝影師宮川一夫確定合作關系時,他已儼然大映的頂梁柱了。
日本自古具有耽溺美之情愫的傳統。早在平安時代,爲滿足大衆的審美需求,爲了形象立體地呈現物語文學的美感、把美具象化,一種圖說故事的繪畫形式--“繪卷物”應運而生。而在近代日本,反映日本文學美感的最佳文本,非電影莫屬。
三島由紀夫對美充滿了激越感情的小說《金閣寺》,是根據青年僧侶火燒國寶金閣的真實曆史事件創作的。當人們聽說市川昆要把它拍成《炎上》時,沒人看好他,因爲根據市川過去的實際情況,實在不能對他抱有期待。但《炎上》驚人地獲得了成功。市川自從拍了這部作品以後,一躍成爲日本第一流的電影藝術家。
當然,凝聚了三島由紀夫對美、對美的觀念抱著無盡遐想和個人經驗的具有獨特美學構造的小說《金閣寺》,市川想具體在銀幕上反映出來是不可能的--與其說爲金閣本身具有的美,毋寧說是主人公傾盡身心所想像的金閣之美。況且2.35:1的黑白寬銀幕攝影構圖,也拙于表現室町時代金閣的日本傳統建築之美。視覺和氣氛上根本無法體現相貌醜陋的主人公對金閣之美的劇烈感情。
市川在無法如實還原原作的美,無法忠實三島美學理念的不利條件下,致力于析解主人公火燒金閣的心理動機。通過警察審訊的回憶錄的方式,實施心理學和社會性質的理性剖析。這亦是他的拿手好戲。《處刑的房間》、以至隨後對《鍵》的處理方式,與之可謂異曲同工。誠如岩崎昶所言:“觀衆在看到放火以前,就已經知道是什麽使他成爲縱火犯。”《炎上》沒有忠實《金閣寺》,卻忠實了青年僧人火燒金閣的社會事件。在影片末尾,主人公自決身亡,忠實了曆史原貌,而沒有像三島描寫的那樣--主人公點燃一根煙,就好像一個人幹完一件事,常常想到抽支煙歇歇一樣。心想:我要活下去!
1959年的《鍵》,盡管獲得戛納電影節評委會獎,但實際上並不具有太多出彩的地方。原因在于:谷崎潤一郎官能至上的惡魔主義世界,市川昆消化起來太吃力了。而且又是在性觀念尚未開放到一定程度的1950年代大環境下。日本電影直到經受1970年代粉紅電影的洗禮,才真正做到在肉欲題材中坦然自若,才具有在銀幕上呈現官能魅力的真正素質。市川昆之後,《鍵》被神代辰巳、木俁堯喬和池田敏春三度翻拍。而1983年,市川終于在谷崎文學中開眼,它就是《細雪》。
以《炎上》、《鍵》和《野火》爲起點,文學名著的影像改編從此貫穿于市川昆的創作軌迹。包括有島崎藤村《破戒》(1962年)、夏目漱石《心》(1955年)、《我是貓》(1975年)、川端康成《古都》(1980年)、谷崎潤一郎《細雪》(1983年)、三島由紀夫《鹿鳴館》(1986年),以及日本最古老的物語文學《竹取物語》(1987年)等等。市川在日本文學的影像化過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美學風格與觀念。日本文學之美,深深地浸潤到市川的作品細節中。
除純文學外,市川昆改編大衆文學的電影也很有名。並同樣具有美感。他在名著改編中磨礪的藝術涵養,使他處理起大衆文學遊刃有余。1976年,市川受角川書店之邀,改編橫溝正史的推理小說,在1970年代創造了金田一耕助系列的輝煌。這個系列共包括六部,除1996年的《八墓村》由豐川悅司主演以外,其它皆由石阪浩二主演。《犬神家族》作爲該系列的嚆矢之作,時隔30年後的今天,市川再度翻拍,石阪浩二仍然扮演大偵探,不過他已經64歲了。
當然,這種情形對市川而言並非首次。1963年,市川翻拍衣笠貞之助和伊藤大輔1935年的舊作《雪之丞變化》時,同28年前一樣沿用同一個演員長谷川一夫。一個演員時隔如此之久再次演回同一個角色,這種先例只有在市川的電影中才找得到。
作品年表
1946年《娘道成寺》(AGirlatDojoTemple/MusumeDojoji)
出品:J.O、新東寶
編劇:市川昆、荒川建二
傳統歌舞伎故事的變體,講述安青和尚與清姬的悲情之愛。市川將安青設計爲一位鑄鍾者,清姬將自己作爲新寺鍾鑄成的祭品,由此除安青之外的任何人都無法將這口鍾弄出聲響。每當安青敲響鍾時,清姬的靈魂便從鍾中顯現,翩翩起舞。本片爲當時美占領當局沒收,現無任何資料可查。
1947年《東寶一千零一夜》1001NightswithToho(TohoSenichiya)
出品:新東寶
主演:山田五十鈴、高峰秀子、長谷川一夫
標志新東寶首次亮相的大雜燴式影片。市川只負責部分片段。
1948年《花開》AflowerBlooms(HanaHiraku)
出品:新東寶
原著:野上彌生子
編劇:八住利雄
主演:高峰秀子、上原謙、吉川滿子、村田知英子等
富家女與學生運動領袖之間糾葛的情節劇。在發現學運領袖使自己的一位女友懷孕後,女孩所有新派想法都幻滅了。
《三百六十五夜》(Sambyaku-rokujugo)
出品:新東寶
原著:戶島政次郎
編劇:館岡謙之助
主演:高峰秀子、上原謙等
兩個分別來自東京和大阪的女孩同時愛上一個男孩的情節劇,設計爲兩個部分,兩個拍攝場景,最後大阪女孩不幸出局。本片美式風格顯著。
1949年《人間模樣》HumanPatterns(NingenMoyo)
出品:新東寶
原著:丹羽文雄
編劇:山下洋七、和田夏十
主演:上原謙、李香蘭等
以一個善良青年爲中心的悲哀複雜的愛情關系。年輕人現爲一家公司總裁的舊日校友在追逐一個不快樂的女孩,女孩卻一心愛慕這個窮小子,而他自己的未婚妻卻棄他投入總裁的懷抱。這是和田夏十第一次爲市川寫劇本。
《無止境的熱情》
出品:新東寶、新世紀
編劇:和田夏十
主演:崛雄二、笠智靜子、月丘千秋
講述一位摩登作曲家,妻子卻嫁作他人婦的情節劇。
1950年《銀座三四郎》(GinzaSanshiro)
出品:新東寶
原著:富田常雄
編劇:八田直之、矢田澤之
主演:飯田蝶子、清水元、志村喬等
動作情節劇,一名在銀座開診所的年輕醫生與當地匪徒有約,隱瞞自己柔道六級的身手,因爲醫生在學生時代曾打傷過他。但當心愛的女子爲暴力所威脅時,三四郎違背了承諾,搗毀了匪幫。
《熱泥地》(HeatandMud/Netsudeichi)
出品:新東寶
原著:木村壯十
編劇:宏幸僚一
主演:藤田晉、崛雄二、春江音等
動作片,一名男子偷了一百萬日元,帶著一個女孩躲到北海道。他被一名前醫生所追捕,展開一場驚心動魄的大戰。在這場爭鬥中,女孩逃向了她的愛人。
《曉之追迹》PursuitatDawn
出品:TanakaProd、新東寶
原著:中川純
編劇:新藤兼人
主演:杉葉子、田崎潤、池步亮等
以紀錄片的風格處理新“人民武裝警備”題材,在東京新橋區的後巷中拍攝。從警亭向外拍攝的場鏡頭已經對市川之後影像風格有所暗示,不過這部作品怎麽看上去都有點像警察的宣傳片。
1951年《夜來香》(NightshadeFlower/Ieraishan)
出品:ShoeiProd、新東寶
編劇:松浦健夫、市川昆
主演:久慈麻美、上原謙、春江音等
情節劇與戰爭回憶錄,屬于這一時期制作的衆多描寫黑市與遣返移民影片之中的一部。一位前隨軍醫生找到了他在前線曾經愛過的女孩。他得了重病,但得知女孩打算出賣自己身體爲他治病時,便躲了起來。最終他爲了幫助戰時的一名下級而被殺。
《情侶》(TheLover/Koibito)
出品:新東寶
原著:梅田春夫
編劇:市川昆、和田夏十
主演:池步亮、久慈麻美、千田是也、村瀨三枝子等
以情節劇形式品味人類情感。婚禮前夜,准新娘與一位男性老朋友最後一次外出。那天她發現自己對他的感情已經超出了朋友的範疇,但她最終只是微笑著回到家中。
《無國籍者》(Themanwithoutanationality/MukokusekiMono)
出品:東映
原著:高見純
編劇:八住利雄
主演:宮城知可子、菅井一郎、上原謙〕
一部以兩個聲名狼藉者爲主角的,有些反戰意味的電影。其中一個戰略家槍殺了一名下級,並偷走了他的錢。他接下來令死者的妻子成爲了自己的情人,並企圖將她的妹妹也卷入這肮髒關系之中。另一個人,一名公民身份被吊銷的戰時間諜,他是前者罪行的目擊證人。
《被偷的愛情》(StolenLove/NusumaretaKoi)
出品:新東寶
原著:鏡慈郎
編劇:市川昆、和田夏十
主演:森雅之、志村喬等
一個失業的舞蹈演員前往一位一直很喜歡她的銀行家那裏,想要知道他對婚姻的看法。他的答複是愛情不過是一場遊戲而已,她打算去證明這一點。女孩成爲了一個赤貧畫家的未婚妻,她請求銀行家令他出名。畫家的才華適時地得到了證明,銀行家最終提出求婚,卻只看到女孩離開了畫家而已。
《班加灣梭羅》(BungawanSolo)
出品:新東寶
原著:加奈省三
編劇:市川昆、和田夏十
主演:久慈麻美、池步亮、森繁久彌等
戰時爪窪的愛情悲劇,三個日本軍隊逃兵逃到爪窪,暫住在村民家中。其中一個士兵與住家的女兒相愛了。戰爭結束那天,這對情侶被軍隊警備殺害。由于未能在時間限定內完成拍攝,市川喪失了最終剪輯資格,並中止與新東寶繼續合作。
《結婚進行曲》(WeddingMarch)
出品:東寶
編劇:伊德敏郎、市川昆、和田夏十
主演:上原謙、杉葉子
輕松的羅曼史,主角是一位想要成爲作家的年輕人,因爲花了太多時間讀小說而被解雇。他的女朋友去懇求他的老板,取得了他的信任,結果自己獲得了那個工作。老板的妻子開始産生懷疑,但結果是皆大歡喜,最終兩個年輕人結婚了。
1952年《幸福先生》(Mr.Lucky/Rakkii-san)
出品:東寶
原著:橘元光
編劇:石井豬又
主演:小林桂樹、小泉博、杉葉子、齋藤達雄
一部先于東寶拍攝的“小職員電影(salarymanfilm)”,後因這一類型而變得出名。一個辦公室職員陶醉于他和兩個女孩的情感之中,一個女孩與他同部門工作,另一個是有錢人家的女兒。辦公室女孩將富家女介紹給一個喜歡她的男孩,犧牲了一場就在眼前的婚禮。幸福先生,人如其名,得到晉升機會,被調到其他城市,不過一個女孩也沒有得到。
《年輕人》(YoungPeople/WakaiHito)
出品:東寶
原著:石阪洋太郎
編劇:內村直也、市川昆、和田夏十
主演:池步亮、島崎雪吾、久慈麻美等
本片于北海道一所教會學校取景,講述一名學生被卷入兩位教師的愛情之中的故事,並沒有比豐田四郎1937年版的電影更好看。
《觸腳的女人》(TheWomanWhoTouchedLegs/AshiniSwattaOnna)
出品:東寶
編劇:市川昆、和田夏十
主演:天海佑希、山村聰、池步亮等
阿部豐1926年作品的重拍版本,增添了不少情節。一個女扒手回到家鄉想要探尋父親的死因,她的父親在被指控爲戰時間諜的過程中自殺了。她最終與接待她的年輕警察相愛了。
《這邊,那邊》(ThisWay,ThatWay/AnoTeKonoTe)
出品:大映
原著:京都信夫
編劇:市川昆、和田夏十
主演:久我美子、森雅之、水戶光子
喜劇,一個男人的妻子希望得到更多對她才幹的贊譽,當她令人難以忍受的侄女來到之後,她受到的稱贊終于提高了。改編自一部廣播連續劇。
1953年《蒲山》(Mr.Pu/Puu-san)
出品:東寶
編劇:市川昆、和田夏十
主演:伊藤雄之助、三好榮子、小林桂樹、杉葉子、加東大介、小泉博等
使市川成爲戰後著名諷刺作者的一部作品。一名對世事不理不問的學校教師在銀座被車子撞了。他向一名學生求救,卻需要錢來解決,他的女友對他十分怠慢。撞傷他的庸俗政治家在獄中書寫回憶錄,結果名聲大振。教師意識到自己太好心了,永遠哪裏也去不了。
《青色革命》(TheBlueRevolution)
出品:東寶
原著:石阪洋二郎
編劇:內村直也、市川昆、和田夏十
主演:杉村春子、小澤榮太郎、三好榮子、小泉博等
與《蒲山》故事相仿,卻將關注重心轉移于中産階級知識分子身上。主角是一個曆史學家,爲自己招來一堆麻煩,但最終總有別人來幫助他解決。
《錢形平次的青春》(TheYouthofHeijiZenigata/SeishunZenigataHeiji)
出品:東寶
原著:野村工藤
編劇:市川昆、和田夏十
主演:大谷友右衛門、杉葉子等
時代喜劇,講述了錢形平次這位江戶時期著名人物年輕時繼承了一堆假幣的故事。
《愛人》(TheLover/Aijin)
出品:東寶
原著:森本薰
編劇:伊德敏郎、市川昆、和田夏十
主演:三國連太郎、菅井一郎、岡田茉莉子、越路吹雪、澤村貞子
輕松的羅曼史。喪偶的情節劇導演打算與一位舞蹈演員再婚。當兩個家庭重組到一起時,笑料和困惑也隨之産生。
1954年《關于我的一切》(AllofMyself/WatashinoSubeteo)
出品:東寶
原著故事:菊田一夫
編劇:淺野辰夫、市川昆、梅田陽生
主演:上原謙、加東大介等
情節劇,辦公室工人愛上了總裁的女兒.本片混合了當時各種電影類型,畫家愛上了一個參加環球小姐大賽的壞運氣美女。
《億萬富翁》(ABillionaire/OkumanChoja)
出品:新東寶/SeinenHaiyuClub
原著/編劇:安部公房、橫山泰三、長谷部慶次、和田夏十、市川昆
主演:木村功、久我美子、山田五十鈴等
主角是一個無助的稅務人員,他的誠實爲自己帶來了各種各樣的麻煩。本片對于貪污政客,膩煩的藝妓,有十八個孩子的赤貧家庭和一個白天當工人的寄宿生進行了速寫式的描繪。
《女性十二章》(TwelveChaptersonWoman/JoseinikansuruJunisho)
出品:東寶
原作:伊藤青
編劇:和田夏十
主演:小泉博、上原謙等
講述了一對情侶相愛九年,終成眷屬的故事。
1955《青春怪談》(GhostStoryofYouth/SeishunKaidan)
出品:東寶
原作:工藤夏子
編劇:和田夏十、市川昆
主演:三村聰、三橋達也等
文學改編作品,爲了配合其他大制片公司對于同一作者作品改編系列而拍攝,並不是市川最好的作品。
《心》(TheHeart/Kokoro)
出品:松竹
原作:夏目漱石
編劇:石井豬又、長谷部慶次
主演:森雅之、新珠三千代、三橋達也
市川昆第一部關注罪惡感的黑色心理情節劇。一名學生與被他稱爲“老師”的年長男人建立了友誼,並注意到男人與妻子的關系很緊張。學生回家看望自己瀕臨死亡的父親,卻聽到他導師決意自殺的消息。年長男人在給學生的一封信裏寫道,他在做學生時從自己最好朋友的身邊搶來了他現在的妻子,導致他的朋友決心自殺,他因此一直無法從罪惡感中解脫。
1956年《緬甸的豎琴》(HarpofBurma/BirumanoTategoto)
出品:松竹
原著:竹山道雄
編劇:和田夏十
主演:安井昌二、三國連太郎、西村晃、三橋達也等
太平洋戰爭時期,日本軍隊在緬甸戰場受挫,向泰國撤退,在接近泰國邊境時得到日本投降消息。士兵水島被派往附近的三角山去勸說日軍投降,一去便杳無音訊。原來水島出家當了和尚,與一只鸚鵡爲友,隨時隨地掩埋日本軍人的屍體。他放棄回到故土,永遠留在了緬甸。本片獲得威尼斯電影節聖喬治獎。日本電影旬報年度十大佳片第八位。
《刑房》(PunishmentRoom/ShokeinoHeya)
出品:大映
原著:石源慎太郎
編劇:和田夏十、長谷部慶次
主演:川口浩、若尾文子等
展現性與暴力的青春片——“太陽族”電影之作。觀衆對于本片的道德批判爲市川帶來麻煩,他堅持自己只是記錄了當下社會。叛逆不羈的少年將安眠藥下到女孩的啤酒裏,將她迷奸。女孩繼而愛上了少年,卻被他無情拒絕了。包括女孩在內的一夥人對少年動用了私刑。
《日本橋》(Nihombashi)
出品:大映
原著:泉鏡花
編劇:和田夏十
主演:山本富士子、若尾文子等
一個家喻戶曉的傳統時代劇,藝妓屋內的驕傲領袖與一個著名美人之間的較量釀成了一場悲劇。這是市川的第一部彩色電影。
1957年《客滿電車》(TheCrowdedStreetcar/ManinDensha)
出品:東寶
原著故事/編劇:和田夏十、市川昆
主演:川口浩、笠智衆、杉村春子等針弊世事的作品,本片展現了一個擁擠到接近爆炸的日本。一個新畢業的大學生找不到工作,在他幾近瘋狂的求職過程把他的父親弄瘋了,也使自己早生華發。他最後成了一個小學收發員。
《東北神武》
出品:東寶
原著:深澤七郎
編劇:“克裏斯蒂”(市川昆)
由深澤七郎小說改編的日本東北三四郎的神秘故事。木下惠介和今村昌平也改編過這個作者的《笛吹川》和《猷山節考》。
《穴》(ThePit/Ana)
出品:大映
原創故事/編劇:“克裏斯蒂”(市川昆)
主演:京町子、船越英二、山村聰
喜劇、愛情與社會評論揉雜而成的驚悚電影。女記者因爲撰寫一篇以真人爲對象的警察營私舞弊報道而丟掉了工作。朋友勸她躲起來,並將這篇關于企圖尋找她的對手的報道賣給每周新聞雜志。但當她去銀行借錢時,銀行家和他的下級卻計劃著爲了貪污指控她。
1958年 《炎上》(Conflagration/Enjo)
出品:大映
原著:三島由紀夫
編劇:和田夏十、市川昆、長谷部慶次
主演:市川雷藏、仲代達矢、中村玉緒、北林谷榮、新珠三千代等
三島由紀夫最負盛名的作品《金閣寺》改編。一位從小仰慕金閣寺之美的少年,在戰後金閣寺遊客增加,其美麗沾染世俗之後無法承受,又因發現自己敬仰的主持犯了色戒,倍感絕望,終于走向極端,縱火燒毀了金閣寺。
《再見,你好》(GoodBye,Hello/SayonaraKonichiwa)
出品:大映
編劇:“克裏斯蒂”(市川昆、岩本船橋)
主演:若尾文子、京町子、船越英二等
揉雜多種類型的愛情片。一個女孩因爲家庭原因決定不結婚了,她委托自己的一位女朋友去通知她的未婚夫。朋友與她的未婚夫一見鍾情,卻在發現自己妹妹也同樣喜歡這個男人之後迅速的放棄了。
《鍵》(TheKey/OddObsession/Kagi)
出品:大映
原著:谷崎潤一郎
編劇:和田夏十、市川昆、長谷部慶次
主演:京町子、仲代達矢、北林谷榮、菅井一郎
一部令人不安的作品,表現一個中年美人與他年邁丈夫之間的婚姻關系。丈夫需要刺激、嫉妒和拍攝妻子的裸照來喚起性欲。他們女兒野心勃勃但貧窮的未婚夫被卷入其中,使得女兒妒火中燒。市川電影結局與原著相差甚遠。
《野火》(FiresonthePlain/Nobi)
出品:大映
原著:大岡升平
編劇:和田夏十
主演:船越英二、龍澤修、米基?卡齊斯
菲律賓太平洋戰場的荒蕪景象,卻因市川的諷刺幽默熠熠生輝。撤退下來,饑腸轆轆的日本士兵和滿腹牢騷的菲律賓人在平原上點火作爲信號,男主角發現自己會爲一點食鹽而謀殺別人,因饑餓而幾近瘋狂,最後發現自己同伴們吃的“猴子肉”原來是人肉。市川對于原小說的解讀消解了基督救世觀的可能性,所有的逃脫途徑都被封鎖了。
《女經》
出品:大映
原著:川口松太郎
編劇:八住利雄
主演:若尾文子、川口浩、船越英二、京町子、山本富士子等
電視綜合節目的第二部,其他幾部的作者爲吉村公三郎和增村保造。愛情喜劇,一個作家在與一個長期以來一直捉弄他的女實業營主的較量中獲勝了。
1960年 《少爺》(Bonchi)
出品:大映
原著:山崎豐子
編劇:和田夏十、市川昆
主演:市川雷藏、中村玉緒、草笛光子、京町子、若尾文子
恐怖卻充滿喜感的作品,講述大阪地區傳統母系社會的故事。“少爺”在這裏是對兒子的昵稱,但對羽翼豐滿的兒子是失效的。兒子被母親和祖母嚴厲管制,連妻子都被從這個商人之家中趕走了。他開始花天酒地,這取悅了他家中的女人們,直至一個後嗣也無。他終日被女人們的恫嚇所包圍著。少爺在戰爭中繼續存活,開始意識到他自己有多麽失敗。
《弟弟》(HerBrother/Ototo)
出品:大映
原著:幸田文
編劇:水木洋子
主演:岸惠子、田中絹代、森雅之等
這幾乎是市川最傷感的作品了。一個孝順的女兒一定程度上再三推遲自己的婚期,因爲她殘疾的母親不能操持家事,也因爲她桀驁不馴的弟弟總是招惹各種麻煩。他們的作家父親很少有時間管他們,實行自由放任政策直至弟弟犯罪被開除了。弟弟生了重病,在病床上才意識到自己是這個家庭的罪人,親情是綿綿不絕的。
1961年《十個黑色女人》(TenDarkWomen/KuroiJuninnoOnna)
出品:大映
編劇/原創故事:和田夏十
主演:船越英二、岸惠子、山本富士子、伊丹十三等
帶有嘲弄意味的驚悚片。一個電視制片人被嫉妒的女人們所包圍,每個女人都想將他據爲己有。當他知道嫉妒使女人們對他生起殺心之後,便向他長期被忽略的原配妻子求助。妻子導演了一出謀殺,使女人們暫時消失了一陣,但她最後把自己無助的丈夫草草推卸到他的一號情人那裏去。
1962年《破戒》(TheOutcast/TheBrokenCommandment/Hakai)
出品:大映
原著:島崎藤村
編劇:和田夏十
主演:市川雷藏、船越英二、三國連太郎、衫村春子等黑色心理劇。一個年輕男人出身日本賤民,成爲學校教師之後,他因這個秘密而內心苦苦鬥爭。他羨慕一位坦率的作家,使自己的賤民身份曝光天下。但他最終遵守了父親的告誡,隱瞞自己的身份,只是看著自己的精神導師被謀殺了。日本電影旬報年度十大佳片第四位。
《我兩歲》(I’mTwo/BeingTwoIsn’tEasy/WatashiwaNisai)
出品:大映
原著:松田道夫
編劇:和田夏十
主演:船越英二、山本富士子、渡邊美佐子等一部非常有趣又令人感動的作品,由兩歲兒童的眼光來組織敘事。兩歲孩子看到了成人世界不完美的行爲,失望與愛。有很多是他不喜歡的,但依舊充滿希望與力量的成長著。日本電影旬報年度十大佳片第一位。
1963年 《雪之丞變化》(AActor’sRevenge/YokinojoHenge)
出品:大映
原著:三山音吉
編劇:伊藤大輔、衣笠貞之助、和田夏十
主演:長谷川一夫、山本富士子、若尾文子、船越英二以令人驚歎的先鋒試驗影像來重新演繹一個家喻戶曉的老故事,這部電影是爲了慶祝演員長谷川一夫從影以來的第300部作品而拍攝的。在衣笠貞之助1935年的版本中,長谷川扮演了男扮女角的歌舞伎和歹徒兩個角色,市川並未對此作出改動。歌舞伎爲神秘的歹徒所援助,成功地爲父母報仇雪恨,同時有錢人家的漂亮女兒和女賊刺客都愛上了他。這個有點蠢的故事爲市川的絢麗影像提供了空間,色彩與音樂上的驚喜貫穿整部作品。
《孤獨的太平洋》(AloneonthePacific/TaiheiyoHitoribotchi)
出品:大映
原著:崛江鍵一
編劇:和田夏十
主演:石源裕次郎、森雅之、田中絹代、淺丘琉璃子等基于崛江鍵一真實經曆的心理研究劇。一個年輕男人獨自乘小船航行,在經曆了長時間的安靜和突如其來的風暴之後,他開始理解家庭的巨大價值。日本電影旬報年度十大佳片第四位。
1964年《彩金舞》(TheMoneyDance/TheMoneyTalks/ZeninoOdori)
出品:大映
編劇/原創故事:市川昆
主演:勝新太郎、江利等
喜劇,一個男人無法忍受邪惡,卻發現自己爲之工作的人是一夥歹徒。這部影片更有男演員勝新太郎的氣質而非市川的。
1965年《東京奧林匹克》(TokyoOlympiad/TokyoOrimpikku)
出品:東寶、第十三屆奧林匹克組委會
編劇:市川昆、谷川俊太郎、和田夏十、白阪依志夫
革命性的體育紀錄片,更多的是關注人性而非體育。漂亮的剪輯組織起一系列特寫鏡頭,呈現了體育場觀衆對于競賽各種各樣的反應。一位來自乍得的非洲選手的故事更多是他與其他參賽者之間的隔閡。令人揪心的跨國競賽爲這部兩小時四十五分鍾,卻不令人厭倦的電影提供了一個電影化的,激動人心的結尾。日本電影旬報年度十大佳片第二位。
1967年《托波吉就的紐扣戰爭》(ToppoGigioandtheMissileWar/ToppoJijoandBotanSenso)
出品:Perego、市川昆
徹底失敗的意大利聯合制片和意大利老鼠木偶。托波吉就是主角鼴鼠的名字。
1968年《青春》(TheYouth/Seishun)
出品:朝日美術館/朝日電視新聞/東寶
編劇:市川昆
第五十屆日本高中全明星棒球大賽的紀錄片。主角是一個農村學校的投球手男孩,市川從冬天的訓練開始記錄這場盛大賽事准備過程中的美麗與哀愁。
1969年《京都》(Kyoto)
出品:OlivettiCo.
編劇:市川昆
一個半小時長度的紀錄片,捕捉到了日本古都所有的陰暗畫面。
1970年《日本與日本人》(JapanandJapanese/NihonandNihonjin)
出品:Expo’70OrganizingCommittee
編劇:谷川俊太郎
紀錄短片。當攝影機由一個驚人的日本Alp公司大廈全景斜搖至樓下壯觀的大堵車時,市川的冷眼看人生和反諷的幽默展露無疑。
1972年《再次相愛》(ToLoveAgain/Pourquoi/AiFutatabi)
出品:東寶
原著:谷川俊太郎
編劇:谷川俊太郎
主演:淺丘琉璃子、羅納德?瓦爾利、桃井薰等
一部描寫自我意識與粗淺愛情的附庸風雅之作。日本女孩在法留學時與一個當地男孩相愛了,他們再次在東京相見。女孩認識到他們的感情爲文化差異而阻隔,男孩卻不明白爲什麽。
1973年《股旅》(TheWanderers/Matatabi)
出品:市川昆、ATG
原著:谷川俊太郎
編劇:谷川俊太郎、市川昆
主演:秋原健一、尾藤功男等
市川對于黑幫片的滑稽模仿之作,他個人視界中的《逍遙騎士》。十九世紀的日本,三個農村青年離開家鄉去當了不起的強盜。在他們山窮水盡之時,試圖跟著地方老大過活。他們被彼此害慘了。一個死于腳傷,一個被迫殺死自己的父親,賣掉自己的女朋友。活下來的兩人爲了利益大打出手,其中一個絆倒了,從懸崖上掉下去摔死。這是一部非常滑稽的電影,很多幽默之處都極富感染力。日本電影旬報年度十大佳片第四位。
1975年《我是貓》(IAmaCat/WagahaiwaNekodeAru)
出品:Geiensha、東寶、
原著:夏目漱石
編劇:八住利雄
主演:仲代達矢、伊丹十三、岡田茉莉子等
原著小說爲小品文體,因其漫畫手法和淡漠的人生觀而大獲成功。十九世紀末期,一只生活在窮教師家中的貓咪對身邊人們的故作姿態和自負放肆做出觀察和評論。貓咪心愛的鄰居的死亡打擊了他,他與人類溝通的能力也喪失了,貓咪決意自殺。虛華的學生,糊塗的老師以及面目可憎的暴發戶都是令人發笑的不同類型角色。
1976年《女人與妻子之間》(BetweenWomenandWives/TsumatoOnnanoAida)
出品:Geiensha、東寶
聯合導演:豐田四郎
原著:瀨戶內晴美
編劇:八住利雄
主演:三田佳子、酒井和歌子等
描繪傳統京都紙店中四個姐妹的愛情、失望與工作。對于角色的研究要優于劇情動作。
《犬神家的一族》(TheInugamiFamily/Inugami-kenoIchizoku)
出品:角川映畫、東寶、Geiensha
原著:橫溝正史
編劇:長田紀生、日高真也、市川昆
主演:石阪浩二、高峰三枝子、三國連太郎、草笛光子、小澤榮太郎、三條美紀等
殺氣騰騰的驚悚片,講述了一個富有的工業家大家庭中邪惡的明爭暗鬥,圍繞財産而展開的一系列恐怖謀殺案件,這個謎團被偵探金田一耕助所解開。這部作品幽默的色調要多于恐懼,創下了日本電影史上的票房神話。日本電影旬報年度十大佳片第五位。
1977年《惡魔的拍球歌》(TheDevil’sBouncingBallSong/AkumanoTemari-uta)
出品:東寶
原著:橫溝正史
編劇:“克裏斯蒂”(市川昆)、和田夏十
主演:石阪浩二、岸惠子、若山富三郎、加藤武、草笛光子等一部橫溝正史小說改編系列的倉促而就之作。他的處女作木偶劇《娘道成寺》在這部電影中複興。
《獄門島》(IslandofHorrors/Gokumonto)
出品:東寶
原著:橫溝正史
編劇:“克裏斯蒂”(日高真也、市川昆)
主演:石阪浩二、淺野優子、加藤武、草笛光子等
金田一通過一首俳句破解了連環謀殺案。
1978年《女王蜂》(QueenBee/Joobachi)
出品:東寶
原著:橫溝正史
編劇:“克裏斯蒂”(日高真也、市川昆、清水深宏)
主演:石阪浩二、仲代達矢、司葉子、高峰三枝子、草笛光子等又一部金田一探案作品。凶手被懷疑爲這部戲中出現的各式各樣中年女人之一,但最終的犯人卻是仲代達矢。
《火鳥》(Fire’sBird:DaybreakChapter/HinoTori)
出品:東寶
故事:手塚治蟲
編劇:谷川俊太郎
主演:高峰三枝子、仲代達矢、草笛光子、加藤武等
這部雄心勃勃的作品的不平凡之處不僅表現在影像上,也反映在片中主要角色的人生觀上。
1979年《病院坡吊頸之家》(Byoinzakanokubikukurinoie)
出品:東寶
原著:橫溝正史
編劇:日高真也、市川昆
主演:石阪浩二、入江隆子、佐久間良子、櫻田淳子等
依舊是金田一探案系列。
1980年《古都》
出品:HorikakuProductionCompanyLtd.
原著:川端康成
編劇:日高真也、市川昆
主演:山口百惠、三浦友和、岸惠子
改編自川端康城名作,講述一對雙胞胎姐妹的不同命運。
1981年《幸福》(Happiness/Kofufu)
出品:東寶
原著:艾德?麥可班恩
編劇:日高真也、市川昆、川井春彥
主演:永島敏行、草笛光子、加藤武等
改編自美國暢銷偵探小說家麥可班恩的作品《小姐,小姐,我幹了這事》。黑澤明和希區柯克亦改編過他的作品。市川作品的重點放到了警察日常生活困境的層面。
1983年《細雪》(FineSnow/Sasame-yuki)
出品:東寶
原著:谷崎潤一郎
編劇:日高真也、市川昆、和田夏十
主演:岸惠子、吉永小百合、石阪浩二、岸部一德、小阪一也、三條美紀等
谷崎潤一郎的經典唯美之作改編,講述大阪船廠家四個性格迥異的女兒在新舊時代交替的命運流轉。
1984年《阿嫻》(Ohan)
出品:東寶
原著:宇野千代
編劇:日高真也、市川昆
主演:吉永小百合、石阪浩二等
由女作家宇野千代小說改編而成。
1985年《緬甸的豎琴》(TheBurmeseHarp/Birumanotatekoto)
出品:東映
原著:西村晃
編劇:和田夏十、市川昆
主演:中井貴一、石阪浩二、河原崎建三等
1956年版本的重拍版。
1986年《鹿鳴館》
出品:丸源有限公司
原著:三島由紀夫
編劇:日高真也、市川昆
主演:菅原文太、淺丘琉璃子、石阪浩二、澤口靖子等
三島由紀夫作品改編之作。
1987年 《映畫女優》(MovieActress/EigaJoyu)
出品:東寶
原著:新藤兼人
編劇:日高真也、新藤兼人、市川昆
主演:吉永小百合、菅原文太、石阪浩二、澤口靖子等
紀念日本映畫女神田中絹代逝世十周年的作品,由新藤兼人同名傳記改編,記敘了田中絹代出道至41歲的人生曆程,並帶領觀衆對日本電影史作出回顧。
《竹取物語》(TheTaleofTaketori/TaketoriMonogatari)
出品:東寶
原著:紫式部
編劇:日高真也、菊島隆三、市川昆等
主演:三川敏郎、若尾文子、石阪浩二、澤口靖子等
改編自日本才女作家紫式部創作的神話故事。一對老夫妻在竹林中揀到一個孩子並將她撫養成人,故名“竹取”。與原故事不同的是,電影中的女孩是乘坐宇宙飛船回到月亮上的。
1988年《鶴》(TheCrane/Tsuru)
出品:東寶
編劇:日高真也、市川昆、和田夏十
主演:吉永小百合、石阪浩二、岸田今日子等
本片改編自日本傳統民間傳說“鶴的報恩”。漫天大雪之夜,一個美麗的自稱“鶴子”的女人來到窮小子家要求成爲他的妻子。這個劇本是和田夏十的遺作之一。
1992年《天河傳說殺人事件》
出品:東映
原著:內田康夫
編劇:日高真也、市川昆
主演:石阪浩二、加藤武、岸惠子等
另一位日本偵探小說家作品改編的驚悚片。
1993年《福生》(Fusa)
編劇:市川昆等
主演:石阪浩二、淺野優子、中井貴一等
由山本周太郎原著小說改編的作品。
《木枯紋次郎的歸來》(KaettekiteKogarashiMonjiro)
出品:東寶
編劇:市川昆
主演:岸部一德、金山一彥、加藤武
日本傳統劍戟電影。
1994年《四十七人刺客》(47Ronin/Shijushichininnoshikaku)
出品:東寶
編劇:市川昆、池上金男等
主演:宮澤理惠、森上久彌、高倉健、中井貴一
日本傳統劍戟電影,市川版本的“元祿忠臣藏”。
1996年《八墓村》(The8-TombVillage/Yatsuhaka-mura)
出品:東寶
原著:橫溝正史
編劇:市川昆、川井春彥
主演:豐川悅司、淺野優子等
距今四百多年的戰國時期,一場血債血還的戰爭釀成了八條冤魂,“八墓村”因此得名。時過境遷多年後,金田一耕助來解開八條冤魂再次作亂之謎。
2000年 《新選組》(Shinsengumi)
出品:媒盒公司(MediaBoxCorporation)
編劇:市川昆、押井佐佐木
原著:黑鐵弘
主演:中村敦夫、中井貴一、原田龍
幕府末年,維新派的志士以“天誅”爲名,斬殺政見不合之人,稱爲“劊子手”。幕府征集浪士組進京,成立“新選組”,名爲維護治安,實則與維新派對抗。
《放蕩的平太》(AlleyCat/PlayBoy/Dora-heita)
出品:東寶
原著:山本周太郎
編劇:市川昆、小林正樹、木下惠介、黑澤明
主演:役所廣司、淺野優子、菅原文太、宇崎龍童等
山本周太郎原著小說《街道巡查日記》改編。役所廣司扮演的行政官平太與地頭蛇的保護傘——一群議員鬥爭的故事。這部作品也就是當年“四騎士”想要合作的影片,最終由市川一個人完成。
2001年《母親》(Kah-chan/BigMama)
出品:東寶
原著:山本周太郎
編劇:竹山洋、和田夏十
主演:岸惠子、宇崎龍童、柄本明、原田龍二等
喜劇。天保末年大饑饉,小偷勇吉潛入婦女阿褐家偷竊,卻被教訓了一頓,還被收留爲阿褐的兒子。
2003年《女兒的婚事》(MusumenoKekkon)
原著:廣津和郎
編劇:野田高梧
主演:滕村治保、長塚京三、中村亨等
本片是一部翻拍小津安二郎1949年《晚春》的電視片,紀念小津百年誕辰之作。
2006年 《夢十夜》(TenDreamyNights)
出品:日活
原著:夏目漱石
編劇:久世光彥、柳谷治、河原真明等
主演:小泉今日子、石阪浩二、戶田惠梨香等
市川與實相寺昭雄、清水崇、清水厚、豐島圭介、山口雄太、山下淳宏等11位導演根據夏目原作拍攝的同名電影。市川導演第二夢。
《犬神家的一族》(TheInugamis/Inugami-kenoIchizoku)
出品:角川映畫
原著:橫溝正史
編劇:市川昆、日高真也、長田紀生
主演:石阪浩二、松島菜菜子、深田恭子、松阪慶子、仲代達矢等
1976年《犬神家的一族》是角川第一部作品,2006年這部重拍版則是角川三十周年紀念。市川盡可能在劇情和鏡頭語言上貼合舊版,包括那段著名的犬神遺言宣讀的快切剪輯。金田一仍由76年版主角石阪浩二扮演。
市川昆風格特征他長于拍攝諷刺喜劇片,創作構思風格獨特,具有不同一般的幽默感。50~60年代,他一度致力于把文學作品搬上銀幕,在影片中變換手法,探索新的戲路,因而這一時期的作品風格很不一致。
獲獎電影
1956年『ビルマの豎琴』(緬甸的豎琴)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SanGiorgio大獎
奧斯卡金像獎外語電影獎提名
裏斯本國際電影節審查員特別獎
愛丁堡國際電影節最高獎
1959年『野火』
瑞士Locarno國際電影節最高獎
溫哥華國際電影節加拿大電影協會獎
1960年『鍵』
戛納國際電影節審查員獎
金手套獎外語電影獎
1961年『おとうと』
戛納國際電影節法國電影高等技術委員會獎特別mention
1962年『私は二歳』
亞洲電影節監督獎
1965年『東京オリンピック』(東京奧林匹克運動會)
戛納國際電影節青年電影獎
UNICRIT獎
英國奧斯卡金像獎長篇記錄影片獎
聯合國和平獎
莫斯科國際電影節體育聯盟獎
1983年『細雪』
亞洲太平洋電影節最高獎
同?監督賞獎
1984年『おはん』
亞洲太平洋電影節審查員特別獎
1994年『忠臣蔵四十七人の刺客』
東京國際電影節審查員特別獎
2000年柏林國際電影節特別功勞獎
2001年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功勞獎
2007年東京國際電影節黑澤明獎
授勳
1982年紫綬褒章
1988年勲四等旭日小綬章
1994年文化功労者選出
http://baike.baidu.com/view/261458.html?tp=1_10
岩井俊二
岩井俊二(1963年1月24日-),日本宮城縣仙臺市人,日本電影導演,作家及記錄片導演。1987年畢業於橫濱國立大學(Yokohama National University)後,開始拍攝音樂電視、電視廣告以及電視劇。1990年代開始拍攝電影。某種意義上,岩井是日本電視錄像業界參與電影製作趨勢的代表人物。
儘管岩井俊二在日本國內的影響力並非極高,他卻憑借青春愛情電影《情書》和多數作品的抒情主題掀起強大的亞洲風潮,經由後來的《關於莉莉周的一切》、《花與愛麗絲》延續至今。尤其在中國大陸、香港以及臺灣的年輕群體中,岩井俊二具有相當高的知名度和號召力。
吉蔔力工作室的日本動畫導演高畑勳則是岩井俊二的姑父。
簡歷
小學時的岩井俊二已經迷上了電影、美術及音樂等各種表演藝術。
1987年畢業於橫濱國立大學後,開始拍攝音樂電視、電視廣告以及電視劇。1990年代開始拍攝電影。
他憑電視劇《煙花》獲得日本電影導演協會的新人獎。這是這個獎項首次頒發給非電影導演。
1995年,他的第一部長篇電影,由中山美穗主演的《情書》在戲院上映,其清新的感覺得到年青人的極大支持,並且在香港等其他亞洲地區上映時亦受到歡迎。細究影片可以發覺,岩井俊二在《情書》中同樣借鑒了基耶斯洛夫斯基《兩生花》(The Double Life of Véronique (1990))的故事模式。這部電影的成功,岩井以前製作的短篇作品也被陸續公映,《夢旅人》還獲得了柏林電影節新聞審查員獎。
1996年發表了以無國籍城市為背景的近未來電影《燕尾蝶》,在公映前就被傳媒界注目,非常賣座。著名音樂人小林武史為該片配樂。《燕尾蝶》是岩井俊二作品中為數不多具有深刻主題、複雜情節、大量投資以及眾多明星加盟的影片。Chara的歌聲也隨岩井俊二作品迅速傳播開來。
1998年導演了由松隆子主演的《四月物語》,獨自花費8個月時間剪輯整理,是一位追求完美的導演。
2001年岩井俊二再次與小林武史合作拍攝描寫高中生生活的影片《關於莉莉周的一切》,小林武史為片中虛構的歌手莉莉周寫了多首歌曲(實際由日本歌手Salyu演唱,這些曲子因為影片的上映而廣受好評(同時影片中出現的一些德彪西的鋼琴曲也大受歡迎),之後也真正出版了名為《呼吸》的專輯。
2002年他拍攝了一部名為《ARITA》的短片(收錄在《即興短片集》中),在該片裏他首次為自己的影片作曲。
2004年岩井俊二導演了《花與愛麗絲》,這是他的首部喜劇,該片的音樂也出自他本人之手。
岩井俊二接下來的計劃是在他創作劇本的電影《Bandage》中出演角色,該片原本打算由北村龍平導演,然後在2008年末上映。但後來計畫一度中斷,2008年決定電影重新開拍,改由小林武史擔任導演,並起用赤西仁做為該部片的主角,預計於2010年公開上映。
作品年表
Bandage 2008年 編劇
烏雲之歌 音樂錄影帶 2007年 導演
聽說你愛我(又譯彩虹女神)Rainbow Song 2006年 編劇/製片
市川崑物語The Kon Ichikawa Story 2006年 編劇/導演
花與愛麗絲Hana & Alice 2004年 導演/製片/作曲/編劇
即興短片集Jam Films (其中的《ARITA短片》)2002年 導演/作曲
關於莉莉周的一切(青春電幻物語)All About Lily Chou-Chou 2001年導編
式日Ritual 2000年 演員
四月物語April Story 1998年 導演/編劇
燕尾蝶Swallowtail 1996年 導演/編劇
夢旅人Picnic 1996年 導演
情書 (電影)Love Letter 1995年 導演/編劇
愛的捆綁Undo 1994年 導演/編劇
無名地帶Fried Dragon Fish 1993年 導演/編劇
煙花Fireworks, Should We See It from the Side or the Bottom? 1993年導編
鬼湯 Ghost Soap 1992年 導演/編劇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B2%A9%E4%BA%95%E4%BF%8A%E4%BA%8C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