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08-24 09:29:00| 人氣4,962| 回應3 | 上一篇 | 下一篇

《大鏢客》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黑澤明原著的《大鏢客》與前評好萊塢改編的《黄昏大鏢客》,大同(英雄主義)小異(日式武士與美式牛仔之異、尤其在人情味上)。詳參【圖博館】:黑澤明:名導演44

應說黑澤明風格之異吧!

是嗎?那本館就先評黑澤明電影中與影視史學相關者,其餘到電影大師系列時再評。

1963《大鏢客》Yojimbo 用心棒

導演:黑澤明 Akira Kurosawa    
主演:三船敏郎 /仲代達矢/司葉子/山田五十鈴/加東大介/河津清三郎 
劇情介紹
《用心棒》又名《大鏢客》,名氣和成就跟小林正樹的《切腹》不相上下,大導演黑澤明的日本武士電影代表作。故事描述了三船敏郎扮演的浪人(被主人驅逐或主家被消滅的武士)三十郎,浪迹天涯來到了一個荒蕪的奇怪小鎮,當地有兩個惡霸家族(仲代達矢扮演其中一個惡霸的弟弟),一幫控制了妓院和絲綢,另一幫則控制了酒業,爲爭奪地盤而械鬥不息,血戰和死亡已經成爲家常便飯,把小鎮折騰得蕭條淒慘。一方面爲了賺錢糊口,另一方面替天行道,鏟除惡霸使小鎮回複正途,富有正義感的三十郎策劃並多次挑起了兩夥黑幫惡霸之間的沖突,使之互相傾軋、火拼。盡管三十郎曾險遭不測,但還是促使他們相互去消滅對方,三十郎扡霸滅惡的計劃最終成功,得嘗宿願,並弄到一筆錢款才飄然離去。目前,《用心棒》在IMDB網站的評分爲8.3/10,IMDB的top250排名在118位。影片是一部具有強烈黑色幽默風格的火爆武打動作片,情節十分精彩,極富戲劇性和幽默感,具有很高的觀賞性,並賦予了作爲日本浪人這一特殊風格的代表人物——三十郎,大智大勇的英雄形象。同時,這部武打動作片具有西部片的風味,獲當年《電影旬報》十佳影片第二名,扮演浪人的三船敏郎獲最佳男演員及威尼斯電影節最佳男演員獎。
http://www.imdb.cn/title/tt0055630

《大鏢客》

《大鏢客》故事講述浪人三十郎﹝三船敏郎飾﹞來到一個小鎮,那裏有兩幫以清兵衛﹝河津清三郎飾﹞及醜寅﹝山茶花究飾﹞爲首的惡霸,爲了擴大自己的勢力,不斷招兵買馬及爭鬥,弄至市面蕭條,民不聊生。三十郎決定假裝引誘雙方雇用自己,然後令他們相互爭鬥,自己則坐收漁人之利。但隨著醜寅之弟卯之助﹝仲代達矢飾﹞回來,形勢又似乎蘊藏著變數。
《用心棒》是黑澤明于60年代的代表作,也是他最受歡迎的作品之一。此片是一部風格獨特的時代劇,在藝術及娛樂的層面上都帶給觀衆新鮮與震撼。
三船敏郎飾演的主角桑畑三十郎,不拘小節,崇尚自由,並帶有惡痞的本色。他走路時,聳肩撫頷,口裏咀嚼著牙簽,盡顯其豪邁奔放的性格。這個形象,創造了一種另類的大俠英雄形象。片中其他角色的形象也十分鮮明,如敵對雙方的打手很多都奇醜無比,妓女的形象也是滑稽無倫的,以此來映襯那混亂醜惡,可鄙可笑的背景。其他角色如仲代達矢飾演的卯之助及加東大介飾演的亥之吉,也是形象鮮明,令人難忘的角色。
這部電影雖然有衆多打鬥及仇殺的場面,但卻充滿喜劇的調子。這種處理方法,令人感到所有惡行都是那麽無聊可笑,不值得那麽緊張與恐懼。好像片中一幕講述三十郎初到城鎮時,看見狗只咬著一只人的斷掌穿梭于街道上,這本是一幕驚心的畫面,但經黑澤明的特別處理下,這旋即變爲一個令人失笑的鏡頭。在打鬥場面的處理上,也運用了誇張的手法處理,這對以後的動作片帶來了巨大的沖擊。
負責攝影的是殿堂級人馬宮川一夫,他是繼《羅生門》後再次與黑澤明合作。透過宮川精准的攝影技巧,令這部電影生色了不少,特別是使用長鏡頭拍出城鎮那種荒涼、沙塵滾滾的意境,直接影響了意大利電影大師沙治奧朗尼﹝Sergio Leone﹞創作其經典的意式西部片三部曲﹝Spaghetti West Trilogy﹞的風格。
配樂方面,由早阪文雄的高徒佐藤勝擔當。名導徐克在2006年9月舉行的一個有關黑澤明的座談會中對這部電影的配樂推崇備至。他表示,在影片初段,當三船敏郎初進城鎮的配樂極棒,它能夠在緊張的氣氛中放入幽默的感覺,而且又潛藏著一股蒼涼與感慨的效果。他特別提到當中的鼓聲,有一種無政府狀態的感覺,而當鎮裏的人在窗蓬中偷看著三船時,音樂立刻被抽起,余下的就只有不安的張力,而這一段靜止的空間,也正好用來爲另一段音樂出場帶來強烈的對比。
從這部電影中,可感受到黑澤明對當時國內及國際的形勢十分關注。在電影的初段,一個農夫阻止其子到城鎮當打手不果後,譴責現在的年青人像全瘋了似的。電影上映時,正值一片火紅的60年代,那反帝國主義、反官僚主義、反資本主義的抗爭非常熾熱,不少滿懷理想的年青人在這背景下,積極投入有關活動,有些甚至不惜采取激進的手法,再極端的更演變至後來的赤軍,采取以恐怖手段去抗爭。片中農民的說話,可看出黑澤明對當時國內不少年青人那種盲動表示關注。此外,片中講述兩派流氓的鬥爭,亦令人想到是有意諷刺當時的兩大政治陣營 – 美國與蘇聯的冷戰。鬥爭的最終結果,不是兩敗俱傷,便是同歸于盡。
這部電影是黑澤明最受歡迎及最賣座的作品,他摒棄教條式的說教,運用輕松幽默的手法,再滲入一種無政府的意境,有力地表現出黑澤明那歌頌自由和強調人類尊嚴的思想訊息。
http://pc223hk2046.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1249967

看《用心棒》,是充滿娛樂性的作品。三船敏郎魅力依然,殺氣騰騰,牽引住兩方對陣,亦正亦邪的心理確實有趣,兼具幽默感,只怪我一向不懂日本曆史背景,看起來就少了兩分認知,究竟因何小鎮會被兩幫人馬所霸占,三船敏郎這等浪人刀客又是否得到人心呢?
與其研究黑澤明電影的劇本,不如留心他作品內的一股「幹勁」,光明磊落,作品永遠有如引路燈,帶觀衆走出谷底,重頭開始,一種冷眼旁觀的況味,盡顯著知識份子的不屈情操。
三船敏郎的酷,其實都有賴配樂、美術、攝影的出色配搭,簡潔的配角閑角來來去去都只得三五句對白,但人物性格卻可以活形活現,有血有肉,即是客棧老板的「堅」、打更官的「賤」、槍手客的「冷」、老婆被搶的「窩囊」老公等等,確實就是一點即明,觀衆心靈神會。
我常想,電影的高境界莫過如此,不用在風沙血戰前來一大段心靈告白,又不用借助醉酒浪人亂說一大堆人生哲理,總之,不理是娛樂還是藝術片,拍得幹淨俐落的就是好片了。
http://snapme.wordpress.com/2007/09/09/%e7%94%a8%e5%bf%83%e6%a3%92/

武士電影全攻略:用電影繼承黑澤明遺志  
 
   電影不僅完成了人類對今天生活的記憶和揣摩,也使人類終于能夠在時間隧道中自由穿梭並生動地詮釋和再現曆史。就在批判和追憶的快感中,曆史時代劇以勢不可擋的速度新陳代謝並逐漸完善,也使曆史悠久的東方文化露出鋒芒。于是,日本武士電影成了這股力量的領頭羊
  【主題1】 用武士電影繼承黑澤明遺志 
  2003年是值得東方人紀念的一年:不僅有來自東方本土的時代劇大放異彩並引起世界轟動,更有占據電影霸主地位的西方權威完成了對東方文明的多次致敬。昆汀.塔倫蒂諾長年對東方文化的崇拜終于在《殺死比爾》中作了了斷,而湯姆.克魯斯《最後的武士》更具有贏得主流文化之尊的狂熱勢頭。
  東方更是刮起了時代劇的熱潮。《英雄》旋風尚未散盡,《天地英雄》以更勁架勢揚言要在世界影壇取得一席之地。在日本,武士時代劇完成了第二次飛躍。年初的《黃昏的清兵衛》不僅在柏林電影節大放異彩,更是日本所有學院派獎項的大贏家。有趣的是,這是山田洋次從影40多年間首次執導的時代劇。不久後的《魔界轉生》,是平山秀幸步深作欣二的後塵再度翻拍的曆史小說《天草四郎》的故事。而新銳導演北村龍平的《安雲》,則在刀光劍影的武士肉搏中融入了大量個性元素,使久違的時代劇大場面再現銀幕。
  上一次這種壯觀情景,大概就只能追溯到20年前深作欣二的時代劇年代了。今年9月份,北野武把《座頭市》帶到了威尼斯,輕而易舉拿下“銀獅”。該片仿佛當年黑澤明的《羅生門》、《影子武士》一般令西方觀衆激動不已;在而後的大規模上映中,它不僅票房成績驚人,更令日本人熱淚盈眶。日本街頭舉行了一系列追憶時代劇的活動,人們想起了“座頭市”的年代,想起了已故演員勝新太郎。
  何以開天辟地?
  毫不誇張地說,武士片使東方電影第一次引起了國際矚目。1950年,黑澤明的《羅生門》成功打入歐洲,從此世界電影史上多了“日本”兩個字。而後的幾十年間,黑澤明的孜孜不倦打破了歐美壟斷電影文化的神話。4年後的《七武士》竟影響了美國西部片。黑澤明晚年的《影子武士》、《亂》等武士片不僅寓意深刻,還細膩刻畫了戰爭場面,銳氣絲毫不減。
  日本武士片在國內也很有市場。上世紀60年代初,三隅研次和勝新太郎的《座頭市物語》初出茅廬,以詼諧穩健的手法讓深受百姓愛戴的“盲俠”座頭市形象栩栩如生。結果呼聲不斷,一下拍攝了20多個版本,這是任何一部系列劇集都無法比擬的。
  70年代末,深作欣二最擅長的黑幫片停滯不前。有些心灰意冷的他卻在這時發現了武士片這個更好的電影市場,于是改變戲路。又一批優秀的武士電影誕生了。《柳生一族的陰謀》、《裏見八犬傳》等膾炙人口的巨作證明了深作對大場景運籌帷幄的導演天賦。時至今日,他當年的成就也未有後人超越。今年,平山秀幸翻拍的《魔界轉生》雖然運用了大量的電腦特技和動畫,然而比之深作20多年前的版本卻不能同日而語。
  何以染上cult文化?
  武士電影在擁有了藝術性的同時又兼顧觀賞性,它所蘊含的動作片元素是它的票房保證之一。在刀光劍影的武士世界中,人類關于武打的遐想可以盡情展翅,並在緊迫的兵刃肉搏中獲得快感。
  而在cult類型電影逐漸完善的過程中,人們發現武士片擁有更廣闊的暴力發展空間:古代武士鋒利的短兵刃廝殺比之當代槍械炮火類的交鋒更加驚心動魄,更有血腥味道。這也是暴力宗師深作欣二當年由黑幫片轉型武士片的一個直接原因。而似乎繼承了深作遺志的北村龍平,終于有足夠的空間在《安雲》中大顯身手,並完成了對武士cult文化的終級超越。血肉模糊的《安雲》是他首次登上大雅之堂的開山之作,它給任何觀賞過此片的觀衆留下了深刻烙印。
  好萊塢壞小子昆汀.塔蘭蒂諾對東方武士片的迷戀,說到底就是對血腥cult文化的迷戀。在他腥風血雨的《殺死比爾》中所摻雜的武士肉搏,終于使觀衆領略到暴力血腥的淋漓盡致。當然,是興奮還是惡心,要由你選擇。而不久後將要上映湯姆.克魯斯的《最後的武士》,相信會再度挑戰西方觀衆的視覺極限。
  注:cult文化--作爲一種文化現象,指一種怪異的品味,自由少數偏鋒的圈子喜歡,而且會深深地著迷追隨。有不關心政治的特點,就算是有政治元素,也是被嘲諷和鄙夷的。比如電影《索多瑪的120天》。
  何以面對新的世紀?
  武士電影一直經久不衰,直到上世紀末才稍顯下滑的趨勢——黑澤明與勝新太郎等老前輩的去世使其有點青黃不接。但是近年來,武士電影又呈複蘇狀態,一批有志向的日本年輕人開始投入此類電影的創作。如上文提到的北村龍平,拍攝武士電影的天賦愈加明顯,而北野武與平山秀幸等對武士片的嘗試也讓人充滿信心。其實,還有一位武士片“專業戶”不太被中國觀衆熟悉,他就是有“MTV界的黑澤明”之稱的中野裕之:他1999年拍攝了處女作《武士暢想曲》,雖然起步較晚,但可謂全身心投入;作品雖然還有很多不足,但他對武士電影一直孜孜不倦。他被觀衆熟悉的作品有《赤影》等影片。
  過去,武士電影對日本乃至東方電影都投射了巨大能量,它的成功使日本傳統文化、風俗和藝術造型深入人心,並借此打開了世界電影殿堂的大門。而今,新生代日本導演願意走入武士時代劇的領域,一方面是出于對傳統的致敬,另一方面也是在探索自己藝術造詣的突破。
  【主題2】偷拳
  武士電影作爲起步較早的片種之一,對後來某些類型片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這裏以黑澤明的電影最爲突出。他的電影一向是好萊塢喜歡拿來重拍的對象。比如,他的經典作品《七武士》曾在上世紀60年代被重拍成《七俠蕩寇志》;大導演塞爾吉奧.萊昂也曾把黑澤明的《用心棒》重拍爲《荒野大鏢客》。而這些還都是在明處,暗處的借用就不計其數了,甚至有人發現美國的西部片與武士電影頗有神似。有些影片的視角和拍攝手法竟然同出一轍。
  在同一時期,香港的武俠片也曾借鑒了日本武士片的發展模式。早年胡金銓、張徹等人的俠客片使中國電影在國際舞臺上“小荷初露尖尖角”,其渲染的俠骨柔情和東洋武士頗有淵源。但這種相似絕非單純的生搬硬套,而是結合了中國儒家思想等傳統文化的藝術升華。
  因此,借鑒也罷、交流也罷、抄襲也罷,怪就怪在一些早年的經典武士片實在太精彩了。如黑澤明的《七武士》,在今天看來依舊生動無比,不見半點歲月的滄桑痕迹。它甚至成了一本電影學院的鮮活教科書,你會在今天的很多電影中看到它的影子。它表現的日本農民“草根情結”——滿篇的粗顆粒飽和鏡頭以及面部器官的特寫,使姜文46年後的《鬼子來了》一片獲得了良好的借鑒。#

  【主題3】經典武士臉譜TOP5

  1、座頭市——正義化身的盲俠
  《座頭市》:三偶言次導演 勝新太郎飾演 1960年出品
     一個家喻戶曉的傳奇人物。伸張正義、行善濟貧是他天生的使命。高超的武藝是他給弱者主持公道的資本,仗義疏財的處世准則極具大俠風範。于是,他受到了人們的愛戴。然而,他拒絕了愛情。與孤獨和黑暗時刻相隨,周遊世界成了他的修行。心地善良的他,是百姓心中的聖人,人們親切稱呼他“盲俠”。

  2、菊千代——農民的兒子,真正的武士
  《七武士》:黑澤明導演 三船敏郎飾演 1954年出品
  七位性格各異的武士中,他的形象最爲鮮明。他是農民的兒子,就如同廣大善良的農民一樣,吃苦耐勞、憨厚樸實。不知何故,他走上了武士的道路,且屬于自學成才的那種。他不拘小節,蓬頭垢面,一把大刀整日扛鋤頭般地扛在肩上,也經常遭到別人嘲笑。

  3、赤影——傳說中的忍者武士
  《赤影》:中野裕之導演 安藤政信飾演 2001年出品
  東瀛忍術博大精深,神出鬼沒的忍者更是令古代的達官貴人聞風喪膽。相傳某地下組織專門從事此類忍者秘密訓練,他就畢業于某忍者培訓學校。從小習得一身武藝,飛簷走壁無所不能,暗器飛鏢樣樣精通。他又深知忍術的真諦,雖然年輕卻極具天賦,敏捷的身手加上穩重的性情可以堪稱忍術的最高境界。

  4、荒牧源內——看破紅塵的流浪武士
  《浪人街》:黑木和雄導演 原田芳雄飾演 1990年出品
     江戶時代末期,武士階層逐漸衰退。一批武士迫于生計放下了刀,而從事手工勞作,而另一夥清閑者無所事事地浪迹江湖。他就屬于後者,典型的一個浪人。盡管習得一身精湛武藝,卻未能效力于幕府政權。大概他天性的玩世不恭注定他要看破紅塵,權勢地位一概抛之腦外。無拘無束的邋遢容顔自由自在,整日遊手好閑流浪在外。

  5、黃昏清兵衛——“男人真命苦”的善良武士
  《黃昏清兵衛》:山田洋次導演 真田廣之飾演 2003年出品
  他作爲日本武士的“另類”,連武器都與衆不同。胯下的刀鞘裏竟然是把木家夥,而他擅長的武器卻是登不了大雅之堂的短刀。他的善良使他幾次在搏鬥中手軟,替別人著想而寧願犧牲自己的愛情。和藹可親的性情是對傳統武士形象的顛覆
http://ent.sina.com.cn/m/f/2003-11-18/1722235907.html

當黑澤明有了三船敏郎>南方網2001-05-30王崴
  
固定的“導演+演員”的組合,在好萊塢是不多見的,大制片廠制度把電影的一切環節和要素都簡化成齒輪和零件。標准化的結果是相互間的兼容性,不同的導演和演員間可以有無窮多種組合。作坊式的合作關系被工業化的流水線所取代。制片人說,你們不能相互適應,你們只能來適應我。
  而在美國之外,在歐洲、尤其是在亞洲,相對固定的“導演+演員”組合就要流行得多。張藝謀有鞏俐、李安有郎雄、王家衛有梁朝偉和張曼玉,而黑澤明,有三船敏郎。
  當我們提起《羅生門》《七武士》《紅胡子》《蜘蛛巢城》這些早期黑白片經典的時候,黑澤明和三船敏郎幾乎成了一個整體中不可分割的兩個部分。很難想象當影片開頭,漆黑的銀幕上演職員表一個個閃過,黑澤明的名字後面居然沒有三船敏郎如影隨形──然而這種事情今天被我遇到了,電影的名字叫做《踏虎尾》。
  影片的內容和片名由來在片頭字幕中已經說明:一一八五年平家在西海敗亡,源九郎義經功高受勳,吐氣揚眉受人景仰。可惜猜忌之心乃人之本性,義經兄長誤信尾原景時的讒言,擔心義經有野心顛覆朝野,于是下令追殺義經。義經率六名親信,喬裝僧侶,日夜逃亡。一衆欲前往加賀國,但必須越過關口安宅,四面楚歌,心情就如踏虎尾般戰戰兢兢。
  “可惜猜忌之心乃人之本性”,短短十一個字,完全是黑澤明一貫的人性哲學。善與惡,美與醜,嫉妒與忠義,黑澤明永遠在一開始就明明白白地擺在觀衆面前。一個小時長的電影裏,全部只在講述一個懸念──他們究竟能不能逃得出去?
  盡管這部拍攝于1945年9月──日本投降的同一個月──的影片由于當時的經濟和技術條件所限,片中大量的場景使用了棚景,甚至許多地方酷似一部舞臺劇的演出現場記錄,但黑澤明的大師水准在其中已經初見端倪。在腳夫識破義經一行身分的一場戲中,腳夫的語氣從輕松、戲謔到驚疑、恐懼,過渡得天衣無縫。而在義經近臣弁慶與守關將軍鬥智的一場戲裏,弁慶的誦經聲是貫穿全場的音響背景,隨著畫面不斷在弁慶、守關將軍、謀士、義經一行人中間快速切換,情節張力漸趨緊張,弁慶誦經的聲音也不斷加大,聲音越來越嚴厲。鏡頭最終定格在弁慶的面部特寫上,同一時刻誦經聲亦做獅子吼,所有的運動陡然停頓,矛盾發展到最高峰。
  這幾乎是一部標准的黑澤明影片了,他早期黑白片中所慣用的用特寫鏡頭來突出中心,用長鏡頭傳達運動感,用背景音響來烘托氣氛等對于日本電影革命性的貢獻,在《踏虎尾》中已經基本成形。然而裏面唯獨缺少了一件東西,就這麽一件東西,黑澤明還不是黑澤明,這件東西就是──三船敏郎。
  在《踏虎尾》中我們可以看到後來一再出現在黑澤明電影中的志村喬,看到在《羅生門》中扮演金澤武弘的森雅之。實際上,三船敏郎在影片中也並非羚羊挂角,腳夫跳著腳大笑的鏡頭,幾乎就是《羅生門》中多襄丸在林中狂奔段落的翻版;而弁慶不怒自威的神勇,也可以讓人依稀看到《蛛網宮堡》中鷲津武時的神威──然而他們畢竟不是三船敏郎,他們中的任何一個比三船都差了一點,差的就是這麽一點,使得《踏虎尾》只是一部力作而非一部傑作,差的就是這麽一點,使得我們在看這部電影的時候仍然感覺一點遺憾:黑澤明的東西應該比這要好的,我們和黑澤明一起在踏虎尾。
  那是1945年,1946年黑澤明拍攝了《無悔我的青春》,仍然沒有三船敏郎,仍然只差一點。七十年代之前黑澤明還處在尋找方法的階段,任何一個處在這個階段的准大師,如果缺少能夠完整全面表達自己思維闡述的演員,痛苦和失望都可想而知。幸好這只是黎明前的黑暗了,1948年,一個身材壯碩,四肢修長的年輕人走進了38歲的黑澤明的視野,1949年,我們在《野狗》裏看見了這個年輕人,爲了找一支丟失的槍走遍城市的大街小巷。人類走過了四十年代,大師和傑作就要在新的十年裏誕生──這就是1950年的《羅生門》。
  曆史從此開始。
http://big5.southcn.com/gate/big5/www.southcn.com/ent/zhuanti2/heizeming/news/200307080535.htm

三船敏郎

  日本演員,TOSHIRO MIFUNE,
  男,生于1920年4月1日,中國山東青島
  逝世于1997年12月24日 (日本東京(器官衰竭))  
  生于中國青島。4歲時隨父親到大連﹐1938年自大連中學畢業後﹐幫助父親經營照相館﹐不久在當地被征入伍。1946年歸國﹐同年進入電影界﹐1948年主演黑澤明的影片《泥醉天使》而一舉成名。三船敏郎善于扮演粗獷﹑強悍﹑動作性強的粗線條人物﹐中年以後則以扮演首領人物爲多﹐他主演的影片多次在重大國際電影節上獲獎。《羅生門》(1950)﹑《七武士》(1954)﹑稲垣浩導演的《不守法的阿松的一生》(1958)分別獲威尼斯國際電影節聖馬克金獅獎(大獎)﹑聖馬克銀獅獎和聖馬克銅獅獎﹐稲垣浩導演的《宮本武藏》(1954)獲當年奧斯卡最佳外國語片獎﹐《保鏢》(1961)和《紅胡子》(1965)使他兩度獲得了威尼斯電影節的最佳男演員獎。這些影片也都在日本獲獎。他和黑澤明長期的合作曾譽爲“國際的黑澤,世界的三船”1997年因多處腎髒器官衰竭逝世。享年 77歲 。晚年患有輕度的老年癡呆症。遺作是 1995年熊井啓導演的「深遠的河」。
  三船敏郎是家裏的長子。其父三船德造是中國山東省青島市的貿易商,經營照相業,日本秋田縣鳥海町出身。
  三船家的照相館他則出生于青島,後移居大連,在大連中學畢業後,以一等合格的成績應征入伍,加入了滿洲陸軍第七航空隊。由于具備照相的知識和經驗,他被調入照相部,負責拍攝航空照片。據說到了後來,他對攝影也極有講究。在這段時期認識的鷺巢富雄,則成了他一生的好友。他是在熊本的特攻隊基地迎來二戰的停戰的。
  由于在東京東寶攝影所的前輩大山年治曾對他說過:“戰後找不到差事的話來找我。”,他便去請求擔任助理攝影師的工作。結果遞交了履曆以後,“由于某些差錯”,又讓他去參加東寶的第一期新人選拔,接受了面試。他那種一臉瞧不起人的姿態(據說當審查員讓他笑時,他回答說:“又不好玩,我不笑。”)自然沒能讓他合格,不過那次是山本嘉次郎導演擔任的審查委員長,稱得上是山本弟子的導演黑澤明在偶然中看到了那個場面。當時的審查委員會由導演等電影制作的專業人士與工會代表對半組成,黑澤抗議道“專業人士和門外漢同樣都是一票,這顯得不合情理”。最終,在山本的擔保下,他才總算合格,被候補錄用,以這樣一種意外的形式進入了演員的世界。
  參加東寶新人選拔時的三船1947年,他在黑澤明編劇,黑澤的朋友谷口千吉導演的電影《雪山的盡頭》中首次亮相,飾演了在雪山遇難的三人中的一人,另一人是志村喬。次年即1948年,他在自己的第三部作品,黑澤明導演的《酩酊天使》中,飾演一個生活糜爛的小流氓,其充滿野性的演技壓倒了主演醫生的志村喬,一舉成名。
  此後,他成了黑澤作品中不可或缺的存在。從《酩酊天使》一直到《紅胡子》,整整16年裏,他唯一沒有出演過的黑澤電影只有一部《生之欲》。無論是在現代劇還是時代劇裏,他都是黑澤電影的招牌,當然他與黑澤也發生過爭執。在三船死後,黑澤萬分惋惜,曾說道:“我真的很想表揚你說,很好,三船君,你真的做得很好。想你那麽棒的演員現在已經沒有了”。半年後,黑澤也離開了人世。
  在黑澤作品以外,他也主演了稻垣浩導演的《戰國無賴》 (1952年) 、《宮本武藏》(1954年) 、《不守法的阿松的一生》(1958年) 、岡本喜八導演的《武士》 (1965年) 、《紅頭發》(1969年) 、熊井啓導演的《千利休 本覺坊遺文》(1989)等衆多作品。初期可能是由于《七武士》的影響,多爲一些豪放的角色,後來則多飾演戰國武將以及東鄉平八郎、山本五十六這樣的軍人和偉人。
  三船參演過的電影曾多次獲得過國際重要獎項。如黑澤明導演的《羅生門》(1950年)﹑《七武士》(1954年)、稻垣浩導演的《不守法的阿松的一生》(1958年)分別獲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金獅獎﹑銀獅獎和銅獅獎,稻垣浩導演的《宮本武藏》(1954年)獲當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而《保鏢》(1961年)和《紅胡子》(1965年)更使他自己兩度獲得威尼斯電影節的最佳男演員獎。這些影片也都在日本獲獎。他和黑澤明長期的合作曾譽爲“國際的黑澤,世界的三船”。
  三船也曾參與演出美國電影《中途島戰爭》、《太平洋的地獄》,法國電影《紅.太陽》等西方作品。
  晩年的三船,則更多展現的是一種樸素的演技,如山田洋次導演的《男人好辛苦 知床慕情》(1987年) 裏的頑固老獸醫、市川昆導演的《竹取物語》(1987)裏編竹子老翁等角色。他在拍攝之前就記住了所有的臺詞以及表演動作,拍攝過程中絕不攜帶劇本,這種高度的職業精神爲人稱道。
  在私生活上,1950年,他與同期的東寶第一期新人女演員吉峰幸子結了婚。後來與女演員喜多川美佳的交往被曝光後,就與夫人幸子分居了。據說,實際上三船是被苦于“家庭暴力”的夫人幸子夫人趕出來的,但她的本意也是希望三船能夠悔改。然而在三船方面,雖然自己在家裏的所作所爲被曝光,甚至還被提起了離婚訴訟,但仍然沒有半點悔改之意。在此期間,他與姘居的喜多川生下一個女兒,就是現在的三船美佳。由于兩人年齡相差懸殊,與其說是父女,倒不如說看起來更像是爺爺與孫女的關系。頗具諷刺意味的是,他竟然直接就把自己姘頭的名字“美佳”給孩子用上了(不過喜多川美佳這個名字本來就不是真名)。後來,借著1992年由于心肌梗塞病倒的機會,三船回到了正妻的身邊。
  1962年,他創立“三船制片公司”,並于第二年首次執導了自己主演的電影《五十萬人的遺産》。除了電影《黑部的太陽》(與“石原制片公司”合作)以外,他也制作了《桃太郎武士》、《荒野的窮浪人》《大忠臣藏》等電視劇。然而,公司在1979年發生內部糾紛後分裂,從此一蹶不振。
  三船于1986年春季授勳時被授予“紫綬褒章”,1993年春季授勳時被授予三等功“瑞寶章”。1997年12月24日,由于“多器官衰竭”而去世,享年77歲。
  據說他晚年患有輕度的癡呆症,這在周刊、專題節目上也曾引起過話題。遺作是1995年的《深遠的河》(熊井啓導演)。

逸聞

  有一次在國外,當被機場海關人員問道“Do you have any spirits?(你帶有酒精類飲料嗎?)”時,他堂堂地回答:“Yes! I have Yamato-Damashii!(是的,我擁有大和精神)”。
  三船應試東寶電影演員時,根本沒想當上演員,對主考者的態度極爲傲慢,根本沒有把他們放在眼裏。主考人對他說:“請你笑一笑看。”他卻回答說:“突然叫我笑,我怎麽能馬上笑得出來呢。”問他:“你的酒量有多大。”他回答說:“少說得一升。”
  三船的文筆很好
  三船喜歡打掃衛生,甚至連自己的事務所都是由本人來打掃的(據說來訪的客人都不知道打掃的是三船本人)。
  他的酒品很差,一喝酒就性子大變。曾有一次喝醉後在出租車內要毆打安藤升,結果反過來被打得鼻青臉腫,第二天上不了鏡。
  作風硬派的三船,實際上也有很頑皮的一面。
  女兒美佳出演《Downtown DX》時,他的私人影像也被播出,裏面有他在對美佳講冷笑話的場面。
  作爲1980年的TBS正月特別節目《關之原》宣傳的一環,他客串出演了《8點了!全體集合》,在節目開頭的小品裏扮演一個穿著鎧甲的戰國武將,與同樣扮演戰國武將的碇矢長介說了兩三句臺詞(這個時候,因爲三船說“想聽烏鴉的歌”,所以碇矢就把志村健叫到三船跟前,讓他唱起了“♪隨便烏鴉哦~”)就從舞臺邊退場了,不過在退場的同時,他竟然跳起了這個節目裏有名的“胡子舞”。當這個世界級的大明星惡搞起“The Drifters”(一個日本藝人團體,碇矢長介和志村健都是其成員)時,觀衆席上響起一片歡呼聲。由于這是事先完全沒有打過招呼的即興表演,碇矢在舞臺上驚歎道“那家夥,竟然會這麽幹・・・”。
  三船在開頭的小品之後,又在繞口令節目中出場,他先是一本正經地念著“生麥生米生雞蛋・・・”,接著又裝傻似地念起了“生麥生米生啤酒!”,把觀衆們都逗得大笑起來。
  在遊戲《巫術》(Wizardry)系列的反派角色中,有一個以他爲原型而創造的叫做“MIFUNE”的武士。
  三船去世時,法國和意大利的國營電視新聞節目都將其作爲頭條新聞做了報道。日本演員的死訊成爲外國報導機構的頭條新聞的,只此一人。

作品

  一位茶道大師之死 Sen no Rikyu (1989)
  竹取物語 Taketori monogatari (1987)
  仁川 Inchon (1981)
  一九四一 1941 (1979)
  中途島之戰 Midway (1976)
  紙老虎 Paper Tiger (1975)
  龍虎群英 Soleil rouge (1971)
  座頭市與用心棒 Zatôichi to Yôjinbô (1970)
  Aru heishi no kake (1970)
  風林火山 Furin kazan (1969)
  黑部的太陽 Chikadoo no taiyoo made (1968)
  山本五十六 Rengo kantai shirei chôkan: Yamamoto Isoroku (1968)
  決鬥太平洋 Hell in the Pacific (1968)
  大戰末日 Nihon no ichiban nagai hi (1967)
  奪命劍 Jôi-uchi: Hairyô tsuma shimatsu (1967)
  霹靂神風 Grand Prix (1966)
  紅胡子 Akahige (1965)
  大盜賊 Dai tozoku (1963)
  天國與地獄 Tengoku to jigoku (1963)
  Ánimas Trujano (1962)
  椿三十郎 Tsubaki Sanjûrô (1962)
  大阪城物語 Osaka jo monogatari (1961)
  大鏢客 Yojimbo (1961)
  懶漢睡夫 Warui yatsu hodo yoku nemuru (1960)
  日本誕生 Nippon tanjo (1959)
  雙龍秘劍 Yagyu bugeicho – Ninjitsu (1958)
  無法松的一生 Muhomatsu no issho (1958)
  戰國英豪 The Hidden Fortress (1958)
  低下層 Donzoko (1957)
  蜘蛛巢城 Kumonosu jô (1957)
  風虎雲龍傳 - 柳生武芸帳 Yagyu bugeicho (1957)
  宮本武藏:岸流島的決鬥  (1956)
  宮本武藏:一乖寺的決鬥(1955)
  活人的記錄 Ikimono no kiroku (1955)
  七武士 Seven Samurai (1954)
  宮本武藏 Miyamoto Musashi (1954)
  西鶴一代女 Saikaku ichidai onna (1952)
  白癡 The Idiot (1951)
  醜聞 Shubun (1950)
  羅生門 Rashômon (1950)
  流浪狗 Stray Dog (1949)
  成名作爲《羅生門》
http://baike.baidu.com/view/144494.htm

黑澤明Akira Kurosawa(1910年3月23日~1998年9月6日)

  黑澤明出生于東京都荏原郡大井町1150番地(現在的品川區東大井三丁目18番附近)。父親黑澤勇,母親黑澤縞的第四個兒子,也是四男四女的兄妹中最末的一個。初中畢業後,黑澤明熱衷于繪畫,並立志當一名畫家。由于受到哥哥突然自殺的影響,1934年黑澤明進入PCL電影公司(東寶電影的前身)考取了助理導演,拜導演山本嘉次郎爲師,學習導演和編劇。黑澤明稱他爲一生之中最好的老師。在老師的教導和幫助下,黑澤明得到了真正的鍛煉,從第三副導演晉升爲第一副導演,並能勝任B班導演。之後又以劇作家的身份發表了,《達摩寺裏的德國人》,《寂靜》和《雪》。得到了廣泛的好評。1943年已有多年經驗的資深助理導演和寫了十幾個劇本的知名青年劇作家黑澤明獨立執導了處女作《姿三四郎》,一舉成名,與《海港花盛開》的導演木下惠介同被視爲日本電影的新希望。1948年,黑澤明再執導筒,執意啓用三船敏郎擔任《酩酊天使》的男主角,從比,黑澤明和三船敏郎開啓了“黑澤明黃金時代”,成爲日本最強的電影拍檔。截至《紅胡子》爲止的17年間,由黑澤明導演、三船敏郎擔綱的作品包括《羅生門》、《白癡》、《七武士》、《生之錄》、《蜘蛛巢城》、《大鏢客》和《天國與地獄》等片。1950年拍攝的《羅生門》,翌年在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上獲得大獎,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國語片獎。從此,黑澤明聞名于世界影壇,三船敏郎也先後以《大鏢客》、《紅胡子》獲得威尼斯電影節男主角獎,兩人也因而在日本影壇建立了“國際的黑澤,世界的三船”的稱號。1960年後半年到1970年初期,是黑澤明創作的低潮期,他和三船敏郎的關系突然決裂,從此,兩人不再跟對方說話,也沒有再合作。1970年,他根據山本周五郎的小說《沒有季節的城市》改編的電影在票房上失利,黑澤明甚至因而企圖自殺。1975年他導演的日俄合資電影《德蘇烏紮啦》先後得到莫斯科影展金牌獎和奧斯卡最佳外語片。1980年的《影子武士》獲得戛納電影節金棕櫚獎。1990年,這位“黑澤天皇”成爲奧斯卡曆史上第一個獲得終身成就獎的亞洲電影人。1998年,一代大師黑澤明的逝世標志著大制片廠時代的傳統電影正在漸漸地退出曆史舞臺,向現代電影觀念靠攏,從此揭開了日本電影時代更遞的一幕。

創作生涯

  黑澤明1910年出生在日本東京的一個武士家庭,從小家教很嚴,父親不但讓他學劍道,還逼著他學書法,而他對繪畫卻非常感興趣,曾經意志當一名畫家,但是當時以畫家爲職業非常困難。他經曆了日本曆史上最富戲劇性的世紀,它從一個半封建王朝轉變成了一個工業大國。在黑澤明26歲的時候,一次偶然的選擇他進入影壇,開始了自己的電影人生。
  1923年9月1日,關東地區發生了強烈的地震,三分之二的城市建築被毀壞,死亡人數幾乎與廣島原子彈死亡人數相當。那年黑澤明十三歲。黑澤明最初的理想是成爲一名藝術家。他在中學學習過西方繪畫,參加過一個稱爲“無産者藝術家聯盟”的組織,該組織經常談及革命的話題。
  1936年,黑澤明在報紙廣告上看到一家叫PCL的電影公司在招聘助理導演,他報了名,這家公司就是後來的東寶映畫。這一年黑澤明26歲。直到1943年,黑澤明才被允許執導他的第一部電影《姿三四郎》,該片取材于一部講述年輕柔道師的小說。雖然是初任導演,黑澤明在日本一下走紅。電影《羅生門》在日本的首映失敗,但卻意外的在西方大獲成功。1951年這部影片入選威尼斯電影節,並獲得了令人羨慕的金獅獎。
  1990年,80高齡的日本導演黑澤明在奧斯卡頒獎禮上獲得終身成就獎。
  直到1998年他去世,黑澤明導演的電影超過了30部,包括《羅生門》、《七武士》、《蜘網宮堡》和《亂》等,他的作品對其他導演産生了巨大的影響,如喬治?盧卡斯和史蒂文?斯皮爾伯格,他們尊稱黑澤明爲電影大師。而在日本他被指責過分地迎合國際觀衆,以及過多地將日本社會暴露給西方。
  黑澤明拍攝的影片《羅生門》,在1951年威尼斯影展上獲得金獅獎,這是西方電影節第一次把頭獎給了一位亞洲導演。這無疑是一個裏程碑,因爲,從此西方社會不僅認識了日本導演黑澤明,還通過他的影片真正認識了亞洲電影。
  黑澤明在日本的武士家庭長大,年輕時一次偶然的選擇使他進入影壇,在做了7年的副導演後,導演了第一部影片《姿三四郎》,而1950年的影片《羅生門》更是奠定了黑澤明在世界影壇的地位。在接下來的幾十年中,黑澤明不斷拍攝出傳世傑作。
  接下來的幾年中,黑澤明連續拍了幾部傑作,都是描寫人們在艱苦和逆境中如何善良生活的。自我犧牲和承擔道義是許多黑澤明影片的中心主題,這與他的武士家庭背景密切相關。黑澤明堅持劇本要基于真實的事件,所以他和攝制組對日本曆史進行了深入的探查,以便獲得更多有關武士的資料。
  《七武士》是東寶映畫拍攝的最昂貴的影片,因爲拍攝時間是原計劃的四倍。黑澤明和他的攝制組設法完成了這部影片,但卻使東寶映畫瀕臨破産的邊緣。黑澤明的冒險得到了回報。《七武士》在日本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同時它在西方被認可,也爲他贏得了世界級藝術家的美譽。
  1960年,黑澤明的《七武士》被約翰?斯特奇斯重拍,取名爲《七個高尚的人》。詹姆斯?考伯恩扮演飛刀牛仔,人物直接取材于黑澤明的武士劍客。
  1968年,20世紀福克斯公司宣布,黑澤明將在一部描寫突襲珍珠港的宏大的戰爭史詩片中擔任日本部分的導演。開機三周後,黑澤明離開了劇組,最後完成的影片中一點也沒有用他導的部分。到1968年,電視劇完全占領了日本的市場。
  1972年,黑澤明接受邀請到蘇聯去拍一部俄語片《德烏蘇劄拉》。當時蘇聯的電影公司還由國家控制,他和一大幫蘇聯人一起工作。這部影片用了兩年多時間才完成。影片講述了世紀之交一支探險隊深入荒野進行勘測的故事,片中大部分外景都在西伯利亞拍攝。1976年,影片《德烏蘇紮拉》榮獲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
  由于拍電影越來越入不敷出,黑澤明不得不尋找新的收入來源。其中一個選擇就是接拍一組日本威士忌酒的廣告,拍攝地點就在他在日本的住所附近,他親自執導,並且還在其中客串了角色。
  黑澤明依靠外國的資助才得以完成《影子武士》的拍攝。弗朗西斯?科波拉在他的好友喬治?盧卡斯的幫助下籌集到了足夠的資金。剛剛拍完《星球大戰》的盧卡斯稱,自己的靈感來源正是黑澤明的作品。
  黑澤明的《影子武士》將觀衆拉回了戰國時代,他呈現給衆人一部講述忠誠和兩個敵對家庭之間戰爭的史詩巨作。不過,他這一時期的心境更加灰暗,而這部電影中表現的戰爭的恐怖也給觀衆帶來了強烈的震撼。
  拍完《影子武士》之後,黑澤明著手拍攝一部根據莎士比亞名著《李爾王》改編的影片《亂》。《亂》令黑澤明像著了魔。他常常陷入幻想,滿腦子都是他要拍的影像。影片的結尾是一場預言式的血腥大屠殺,這喚起了黑澤明腦海深入最可怕的童年記憶。
  當黑澤明需要緩解拍片的疲勞或是寫些什麽時,就會到東京呆上幾個禮拜,他每次都住在一家簡樸的小旅館裏。
  黑澤明80多歲高齡時仍堅持拍片,1998年9月,黑澤明與世長辭,享年88歲。共有35000多人參加了他的追悼會。
  黑澤明在他50年的電影生涯中共導演了近30部電影,獲得了30多個著名的獎項,他獨特的電影表現手段,觸及人類情感秘密的電影主題,令西方影人心醉神迷,影響了斯皮爾伯格、盧卡斯、科波拉等一代西方導演。

  (一)死亡禮贊

  風和日麗的日子,來訪者來到一個美麗的村莊,這裏有潺潺的小溪,小溪兩邊盛開著各色的花朵,連接小溪兩岸有一座小橋,這裏的一切都顯得那樣幽雅恬靜。盛裝的村民載歌 載舞,一路行來,五光十色,氣氛歡快。不明所以的來訪者以爲是節日的慶典,便詢問水車邊耄耋的老者。老人說:"不,是出殯的。你奇怪嗎?其實出殯是應該慶賀的,一個人很好地生活,很好地勞動,辛苦了一輩子,他死了,人們就向他祝賀。"紀念死者的石板上邊,永遠放滿供奉死者的鮮花。
  這是黑澤明80高齡執導的影片《夢》的最後一段,表現了他豁達的生死觀:"一個人好好地生活,好好地勞動,辛苦一生後死去是值得慶祝的。"
  1998年9月6日,在黑澤明爲死亡譜寫了節日禮贊後的第8年,88歲的他真的迎來了生命中的最後一次體驗。在全日本乃至全世界都在痛惜他的離去使得電影界又損失了一位大師之時,黑澤明一定是微笑著走遠的。
  明治43年(1910年)3月23日,黑澤明生于東京府荏原郡大井町1150番地(現在的品川區東大井三丁目18番附近),是其父黑澤勇(45歲),其母黑澤縞(40歲)的第4子,也是四男四女的兄妹中最末的一個。
  其實,對于死亡,黑澤明從不陌生。
  在黑澤明小學四年級時,他最喜愛的16歲的小姐姐得了一場病,就像突然被旋風刮走的一般,去了另一個世界。在影片《夢》中,黑澤明曾滿懷深情地描述他和小姐姐過偶人節時陳列偶人喝甜酒的歡悅。他記憶裏的小姐姐柔美得過了頭,有一種水晶般透明、柔弱易損、令人哀憐的美。他們關上電燈,在光線微弱的房間裏,借著紙罩蠟燈的柔光看擺在鋪著猩紅毯子的五層壇上那些宮廷偶人,它們栩栩如生,美麗至極。這時小姐姐突然跑去了桃林,然後就不見了。黑澤明到老都記得,小姐姐的戒名是:桃林貞光信女。在爲小姐姐舉行葬禮這天,黑澤全家都坐在寺廟的正殿上聽和尚誦經。當誦經聲木魚聲加上銅鑼聲達到高潮時,小明卻止不住地哈哈大笑起來。他想:小姐姐會高興的。這真是與衆不同的態度。
  第二次遭遇死亡是衆所周知的關東大地震。那是大正12年(1923年)9月1日,這一天對于貪玩的中學二年級學生黑澤明來說是個心情沈重的日子--暑假結束了,又得上學了。參加完開學典禮,黑澤明本想替大姐買書,好在書店沒開門,他便心煩意亂地回了家。那一天早上萬裏無雲,秋季的陽光燦爛炙人,但到11時左右,忽然刮起一陣疾風,這風把小明的風標從房頂吹落。裝好風標的小明無事可幹,便夥同鄰居的小孩拿石子砸一頭昨晚吼了一夜的朝鮮紅毛牛。這時傳來轟隆隆的聲音--地震了。小明趕緊脫下木屐,摟住身邊的電線杆子。地面上所有的東西都發了狂:電線被扯得七零八落,所有屋頂的瓦都像篩糠左搖右擺,不停往下掉,一片蒙蒙的塵埃中房屋露出了頂架。小明抱住電線杆承受著強烈的搖晃,在過分受驚時,反倒變得十分沈著,他看著沒有坍塌的房屋木結構骨架甚至想著地震與日本房屋構造的關系問題,不過,下一瞬間他就想到了他的親人們,于是拼命向家跑去。他家門樓上的瓦掉了一半,門廳的木格子欄杆全倒了?quot;啊,全死了。"小明站在院子裏望著這片瓦礫堆,心裏莫名其妙的達觀。不過一會兒,本來以爲全部遇難的親人們都平安無事,衣著整齊地從家裏走了出來,而且,哥哥還斥責小明光著兩只腳,不成體統雲雲。看起來,全家人之中,驚慌失措的只有小明一個。關東大地震用自然界異乎尋常的力量震撼著黑澤明的心,也使他飽受驚恐。震後他曾被哥哥帶領遠足,去觀看地震及火災後的慘景。記憶中這是可怕的遠足,他看到以各種各樣姿態離開人世的人們,在屍體和瓦礫無法區分之時,小明的心情倒是莫名其妙的平靜。這成爲貼近死亡,征服恐怖的一次遠征。少年時代的黑澤明對生死已經有了很獨特的認識。
  而最深刻的一次死亡震撼,是他哥哥丙午的自殺。丙午從小就是個出類拔萃的天才,是黑澤明童年和少年的偶像,小學畢業時因意外沒有考上心目中的中學,便從此沈迷文學,並讓厭世哲學占據了他聰明的頭腦。他把俄羅斯作家阿爾其巴綏夫的《最後的一線》推崇爲世界最高水平的文學,受書中主人公納烏莫夫"人生一切努力無非是在墳墓上跳舞"的虛無精神的影響,他經常口頭禪似的說:"我在30歲之前死掉,人一過30就只能變得醜惡。"當他27歲時,作爲影片解說人的他因爲有聲電影的出現而失業了,也就是這一年,丙午在伊豆溫泉旅館的一間廂房自殺了。看著還在淌血的哥哥,黑澤明一動不動,對他來講,這是無法取代,永遠尊敬的哥哥。
  多年以後,也就是1971年,因爲電影票房的失利和創作追求問題,61歲的黑澤明也曾試圖自殺,當然,他沒有死。于是,他很快又站立起來,接著拍出了許多傳世佳作,真到壽終正寢。

  (二)光榮之門

  黑澤明曾說:"從我身上減去電影,那等數大概就成了零。"
  其實,黑澤明進入影壇,一開始只是爲了就業。1928年初中畢業後黑澤明曾熱衷于繪畫,矢志當一名畫家,甚至有作品參加全國性的美術展覽。但是當時以畫家爲職業非常困難,黑澤明對此也沒有自信。由于哥哥丙午的突然自殺,黑澤明必須迅速負起長子的責任,因此,他帶著急于就業的焦急心情四處找工作。昭和十一年(1936年)的一天,黑澤明從報紙上看到P.C.L電影制片廠(東寶電影公司前身)招考副導演的廣告,對日本電影界一無所知的黑澤明便由此進入影壇。
  剛剛考進制片廠做副導演的經曆並不令人滿意,以至于黑澤明想一走了之,但山本嘉次郎導演的出現,徹底改變了黑澤明的命運,因爲,他遇到了他一生之中最好的老師,"山頂的風終于吹到我的臉上......山頂的前面,就是極目千裏的廣闊天地和一條筆直的大道。"看著山本先生在攝影機旁揮灑自如,黑澤明知道自己找到了真正想幹的工作。在山本的劇組裏,黑澤明得到了真正的鍛煉,並且通曉制作影片過程中各個部門的一切工作,從第三副導演晉升爲第一副導演,並能勝任B班導演。山本先生還告誡他:想當導演就得先學寫劇本。這使得黑澤明成爲導演前先成了劇作家。《達摩寺裏的德國人》發表于《電影評論》倍受好評,《寂靜》和《雪》得到情報局懸獎。當然,由于升任導演的計劃一再落空,黑澤明寫劇本也多是籌措酒資,拿了稿費去喝悶酒。
  1943年,已有多年經驗的資深助理導演和寫了十幾個劇本的知名青年劇作家黑澤明終于邁出了導演的第一步。處女作《姿三四郎》開拍了,黑澤明努力使這部作品更有趣也更令自己滿意,正值戰時缺乏娛樂的日本觀衆狂熱地湧入影院,黑澤明也因此確立了自己作爲導演在日本影壇的地位。當時正值二戰,日本國內軍國主義盛行,電影創作也受軍部的直接管轄,導演沒有創作的自由。黑澤明在自傳中不無羞愧地寫到:"戰爭期間,我對軍國主義是沒有抵抗的。很遺憾......沒有抵抗的勇氣,只是適當地迎合或者逃避。"1944年的《最美》即是以描繪戰時女子挺身隊在工廠裏的勞動生活,借以鼓舞鬥志的影片。抛開影片的政治目的,這部作品在藝術上,無論攝影角度還是構圖,或是紀錄片式的拍攝方法,都是頗有成就的,這也是黑澤明自己最喜歡的一部小品式的電影。當然,《最美》還帶給了黑澤明終其一生的伴侶--矢口陽子。
  1951年9月,正當黑澤明爲其新片《白癡》在票房和評論上的雙重慘敗而煩心不已時,傳來了《羅生門》在威尼斯電影節上獲得金獅大獎的喜訊。這是西方電影節第一次把頭獎給了一位亞洲導演(次年的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獎又頒給了《羅生門》),從而開啓了日本電影的黃金時代。雖然,日本的評論家都說:那兩個獎不過是評獎者出于對東洋式的異國情調好奇的結果,但事實上,《羅生門》全面展示了黑澤明精湛的導演技巧和他開掘人類心靈的深度,講述?quot;人總是美化自己"這樣一個主題。此外,在運動鏡頭、光影處理等電影技巧方面,本片在當時也是無與倫比的。難怪多年以後黑澤明仍對日本評論界耿耿于懷:"日本人爲什麽對于日本的存在毫無自信?爲什麽對外國的東西就那麽尊重,對日本的東西就那麽鄙視?"
  《羅生門》得獎以後的10年之中,黑澤明在各大影展中頻獲大獎,成爲國際影壇的風雲人物。其拓展電影表現手段,觸及人類情感秘密的電影令西方影人心醉神迷,甚至影響了斯皮爾伯格、盧卡斯、科波拉等一代西方導演。黑澤明被稱爲一個完美主義者,他堅定的性格,嚴謹的工作作風,以及他易怒的脾氣一同被人們談論和稱道。
  60年代後期到70年代中期是黑澤明的創作低谷。1971年因電影票房失利和創作追求問題,他曾試圖自殺。不過,很快他又站立起來。曾自喻爲鰻魚的他說:"電影作家這條鰻魚,看到養育他的河污染了,水也幹枯了,他沒法在這樣的地方産卵。"于是,他只好不止一次地遠涉異域,比如在1975年蘇聯的河面上産了卵,即獲莫斯科影展金獎和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的《德爾蘇.烏紮拉》。電視和好萊塢對日本電影的沖擊,以及日本電影生産機制的僵化及隨之而來的人才流失使日本電影全面衰退,這是真正令黑澤明神傷的事情。
  晚年的黑澤明與兒子黑澤久雄創辦了黑澤制片公司,在1991年他還拍攝了關注核輻射和生態環境問題的《八月狂想曲》。85歲高齡時,黑澤明仍雄心勃勃要創作一部古裝巨片,因意外摔傷而未果。
  黑澤明是東方電影導演的標尺,他執著的人道主義,對人類命運的強烈關注,對人性本質的挖掘,將隨他多姿多彩的影片永遠流傳。對黑澤明而言,電影是現實,更是理想;是抒寫情懷、審視靈魂的工具,更是通向彼岸的光榮之門。

主要作品

  一代鮮師 Madadayo (1993)
  八月狂想曲 Hachi-gatsu no kyôshikyoku (1991)
  夢 Yume (1990)
  亂 Ran (1985)
  暴走列車 Runaway Train (1985)
  影武者 Kagemusha (1980)
  德蘇烏劄拉 Dersu Uzala (1975)
  電車狂 Dodesukaden (1970)
  偷襲珍珠港 Tora! Tora! Tora! (1970)
  紅胡子 Akahige (1965)
  Sugata Sanshiro (1965)
  西方羅生門 Outrage, The (1964)
  獨行俠邊環奪命槍 Per un pugno di dollari (1964)
  天國與地獄 Tengoku to jigoku (1963)
  大劍客 Tsubaki Sanjûrô (1962)
  大鏢客 Yojimbo (1961)
  七俠蕩寇志/豪勇七蛟龍 Magnificent Seven, The (1960)
  懶漢睡夫 Warui yatsu hodo yoku nemuru (1960)
  戰國英豪 Kakushi toride no san akunin (1958)
  敵中橫斷三百裏 (1957)
  低下層 Donzoko (1957)
  蜘蛛巢城 Kumonosu jô (1957)
  活人的記錄 Ikimono no kiroku (1955)
  七武士/七俠四義 Shichinin no samurai (1954)
  生之欲 Ikiru (1952)
  白癡 Hakuchi (1951)
  羅生門 Rashômon (1950)
  醜聞 Shubun (1950)
  野良犬 Nora inu (1949)
  靜夜之決鬥 Shizukanaru ketto (1949)
  酩酊天使 Yoidore tenshi (1948)
  那個輝煌的星期天 Subarashiki nichiyobi (1947)
  我于青春無悔 Waga seishun ni kuinashi (1946)
  踩虎尾的男人 Tora no o wo fumu otokotachi (1945)
  姿三四郎續集 Zoku Sugata Sanshiro (1945)
  最美 Ichiban utsukushiku (1944)
  姿三四郎 Sugata Sanshiro (1943)

解構黑澤明電影

  黑澤明的導演手法非常簡練,視覺形象十分生動,動作性強,節奏明快,蒙太奇技幹淨利落。他的影片大多采用對稱手法,主題上深刻揭示人性與靈魂的沖突與撞擊。雖然描寫的是日本民族的現實與曆史,但主旨終究是探尋人類亙古以來無法回避的本質問題:良知,動亂,僞善,倫理,貪婪,恐懼,卑微等。他經常使用長鏡頭,全景式的表現手法,畫面色彩濃郁清澈,構圖極富東方繪畫神韻。片中人物的命運撲朔迷離,極富西方戲劇風格。一般都會出現一個看似微不足道或地位卑微的小人物,卻常常有驚人之語暗示影片的結局和主題。男主人公都帶有強烈的兩面性,心地善良的人往往面目醜陋,行爲粗魯;而自詡爲英雄的人實際上是意志薄弱,不諳世事的蠢貨;處于從屬地位的女性角色都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1950年黑澤明導演的作品《羅生門》舉世聞名,影片獨特的思維和表現技巧所構成的影像,讓西歐的影壇歎爲觀止。五個凶殺案的當事人和見證人,說出了五個不同的結局,究竟誰說得對?事情的本來面目又是怎樣的呢?影片描寫了人心靈深處奇異複雜的陰影,尖銳地剖析了人性最深奧的部位並公之于衆。錯綜複雜的蒙太奇手法展示出人彷徨于心靈的叢林之中的困惑。《羅生門》描繪了人那種與生俱來的虛僞本質的罪孽圖畫,揭示了人難以更改的本性:人即便到了死的時候,也是不會放棄虛僞和僞裝的。
  1954年,黑澤明拍攝的《七武士》被稱爲日本娛樂片的頂峰之作。他從未忘記對社會的憤恨以及對弱者的同情,其正義感和道義上的鬥爭仍堅持不懈。影片描寫身處古代亂世的村民委托七個流浪的武士剿滅山賊,黑澤明以超人的導演技巧,用千軍萬馬的氣勢來展現七武士與山賊的博殺,黑白影像突凸了生存的險惡和人性的堅韌勇敢。
  從1958年後,日本電影從頂峰一落千丈,爲擺脫困境,黑澤明的電影趨向娛樂性,藝術性有所削弱。進入80年代,他拍出了一部在日本影史上制作規模最大,震撼世界影壇的巨制《影子武士》,驚險的傳奇故事,遼遠恢宏撼天動地的戰爭場面,讓人歎爲觀止;加之日本民族傳統戲劇表演技巧輔以詩化語言,激情典雅,韻味悠長。
  1985年,又一部純粹的黑澤明電影《亂》問世,影片改編自莎士比亞名劇《李爾王》,要探討的主題是:人類動亂的根源來自于人本身。黑澤明采用很多大場面和長鏡頭,讓世界的紛爭,人心的渙散,個人命運的不可知,在攝影機的凝視中緩緩走過,仔細精微的透視著曆史烽煙中的世情和人心。
  電影天皇黑澤明在其電影中,以其恢宏的氣勢,濃郁的色彩,針鋒相對的對峙與沖突,別具一格的影像造型,向觀衆展示了人生的痛楚、瘋狂、欲望、毀滅、歡樂、解脫、溫情、迷惘等種種的景象,深刻無情的解剖和展示了人類靈魂。同時也向我們展示了他精湛的導演語言。電影,究其本質便是鏡頭的影像。黑澤明電影的魅力和魂魄更是蘊藏于他那精心推敲設計的鏡頭影像中。黑澤明有著很深的繪畫功底,在電影開拍前,他也總是將自己對未來影片鏡頭的想象親自畫出來。反複推敲鏡頭畫面的色彩、光線、人物安排、構圖和氣氛。他的許多導演的技巧也體現在這些精心設計的鏡頭造型中。

  下面將從以下幾方面來談一下黑澤明電影造型中的導演藝術:

  (一)對峙沖突場面的造型與構圖
  在黑澤明的電影中,許多時候人物有著針鋒相對的激烈沖突。于是在他的電影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一些人物激烈對峙的情景。黑澤明對這些場面做出了張力十足的精彩處理,這種張力來自于他對鏡頭構圖和場景造型的富有詩意的使用。
  (二)天氣的美學
  在黑澤明的電影中,天氣是個重要的角色。它不僅營造和烘托了影片的氣氛,而且也象征了人物的內心。黑澤明說,他要麽喜歡烈日炎炎,要麽便是風雨交加。的確,在黑澤明的影片中,晴天白日的時候真不多見。但狂風、閃電、迷霧、焦躁的烈日,不僅營造了影片的氛圍與基調,更重要的是它成爲人生處境的象征。
  (三)環境與象征
  黑澤明的電影無情的展示人物靈魂深處的種種姿態,可以說,一切都圍繞人物及其內心的景象。影片中人物活動的的場景環境,也成爲劇中人物內心景象的象征。
  《羅生門》中,滂沱大雨下破爛不堪的高大的羅生門,正如黑澤明對人生美好的幻想已經殘破灰暗、悲觀失望的內心。農夫將羅生門上的木頭一塊塊的劈下來烤火,正如最後殘留的一絲對真與善的幻想也將被剝落剔除。
  (四) 平面化的鏡頭畫面與日本傳統繪畫
  在黑澤明的多部電影中,他都向我們展示了一種追求相對平面化的繪畫風格的鏡頭畫面。黑澤明通過以下手法來處理這種日本繪畫風格的鏡頭,如淡化光影,人物在鏡頭畫面中的構圖,簡化人物背景以及攝影機的平視。
  (五)人物造型與戲劇
  在黑澤明的影片中,有著強烈的日本傳統戲劇——能劇的影響。戲劇對其電影的影響,更體現在人物造型上。黑澤明電影中的人物不是指一個個體的人,而是人性的一個個符號。他們代表的是人性中的某個方面,這些角色性格都極其單一,而不是像現實生活中的人物那樣性格複雜。因爲他們僅僅是人性的某一面的符號,某一種類型。在影片的服裝上,黑澤明也借鑒了戲劇服裝的濃墨重彩的風格,異常華麗。
  (六)場景空間造型與鏡頭畫面風格
  黑澤明電影的鏡頭畫面造型具有強烈的日本民族藝術風格。除了上述的黑澤明對鏡頭畫面作出的平面化處理外,影片場景的造型結構也使鏡頭畫面的構圖形成了強烈的日本民族造型特色。
  (七)《紅胡子》中的陰影
  《紅胡子》是一部具有強烈光影效果的黑白片,場景是一所收容貧困病危病人的小醫療所。強烈的光影常使人物巨大的影子晃動在牆上,死亡與苦難的氣息撲面而來。
  (八)表演中的雕塑
  黑澤明的電影重視造型,不僅在于畫面鏡頭的造型,他在表演中也追求一種造型感。
  以上僅僅是從電影造型的角度,談了大師黑澤明的電影導演藝術,而這僅僅是他導演藝術的一部分。大師作品最重要的更在于他對人類命運的憂慮及對理想人格的深思。

黑澤明的背影

  幾十年前,黑澤明與大衛?科波拉一起拍攝《珍珠港》,他們的合作剛剛開始就宣告失敗了。大衛?科波拉是好萊塢科技加票房路線的典型代表,他當時剛因《星球大戰》一片的極度走紅而成了炙手可熱的人物。沒有人知道好萊塢出于什麽目的延請黑澤明,他與科波拉完全是兩碼事。也許是因爲找個日本人導演,能成爲《珍珠港》一片的賣點吧。這個計劃的流産,據說是因爲好萊塢對黑澤明十分苛刻,他們給了他一份極端繁瑣的合約,具體到用多少時間拍多少個鏡頭,甚至還規定他一天之內只能喝多少威士忌。大師忍無可忍,拂袖而去。有評論者戲言:對于一個真正的電影藝術家來說,被好萊塢接受的惟一辦法,就是失手拍出一部爛片,就像李安拍《臥虎藏龍》一樣。黑澤明與好萊塢是注定不能走到一起的,不管他們提供怎樣的合約,最終都得失敗。
  好萊塢與黑澤明之間的差別,就像西部牛仔和日本武士一樣。他們永遠無法真正地理解他。他們有時也會對他的某些細節感興趣,甚至極端推崇,承認他是個大師,但是距離他的精神實質依然還有十萬八千裏。伊斯特伍德對黑澤明簡直入了迷,尤其喜歡黑澤明那些武士近乎不可理喻的神秘風度。武士都是些孤獨的人,獨來獨往,獨斷獨行,從不理會俗事,更加沒有感情生活。極端的冷漠、硬瘦、酷,要把觀衆席上的女士們徹底征服了。伊斯特伍德導演的西部片《For a few more dollars》,直接模仿《七武士》裏的人物、細節、場面,甚至就連臺詞,都照搬不誤。黑澤明的武士在殺人之後,對旁邊的人說:“准備兩副棺材,不,三副。”伊斯特伍德的牛仔用了更加誇張的冷漠語調,說:“三副,不,四副。”對于伊斯特伍德來說,武士的“酷”是一種令人心儀的神秘風度,是有市場價值的時尚。他哪裏知道,在黑澤明那裏,這種“酷”跟風度無關,其實是與武士道聯系在一起的一種精神,扮也扮不來。
  黑澤明之于電影,的確就像他自己塑造的武士一樣,有殉道者的執著,甚至帶點兒瘋狂的意味,正是這一點,決定了他和斯皮爾伯格,和科波拉,也和伊斯特伍德不同。在好萊塢的這些大人物看來,電影最多只是一種生命中的價值,而對黑澤明來說,電影就是生命本身。黑澤明曾經躲在衛生間裏割腕自殺,原因就在于不能拍電影導致精神崩潰。自殺事件之後,他到了前蘇聯,只有在那種特殊的體制下,利用一個多余的、幾乎空置的制片廠,他才能繼續拍電影。無法想像,假如這次依然失敗,黑澤明還能活下去嗎?也許就是這個問題讓好萊塢動了惻隱之心吧,他在蘇聯拍的《德拉烏蘇拉》得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其實,這部以探險爲題材的影片依然是黑澤明式的冗長、緩慢、枯燥;由于剛經曆了自殺,還充滿了關于人生意義的說教,可以說與好萊塢的口味完全背道而馳。他們讓他得獎,是有意給他一條生路。事實上,自那以後,開始有大筆來自西方的投資找上門來了。精明的投資人終于發現,哪怕是再先鋒的藝術,經過合適的包裝之後,也會得到市場的青睞。就這樣,資本和電影躺在一張床上,做著各自不同的夢。黑澤明拍出了《影子武士》、《亂》等一系列巨作,充足的投資,曾最大限度地滿足了他對電影的瘋狂。 
  有人勸黑澤明寫自傳,他自言從來沒有考慮過這個建議。因爲,完全可以想像他的自傳將會是何等的枯燥,除了電影,什麽內容都不會有:“我,減去電影,等于零。”哪怕就是這樣一個人,也只有到了生命最後的時候,才能專心拍他自己想拍的電影。攝于1990的《黑澤明的夢》和1993的《嫋嫋夕陽情》,取材于孩子們的幻想和遊戲,向人們標示著電影藝術可能達到的最高限度。我每次觀看它們,特別是成爲了遺作的《嫋嫋夕陽情》時,都會油然升起一種特殊的感動和敬意。影片的畫面極端的清澈、透明,像是清晨裏用露珠洗過一遍的世界一樣。但是清晨的世界是暗淡的,而黑澤明的畫面卻又極其明亮,調子很高。這樣的畫面只能存在于電影裏,或者在夢幻中,自然世界是不會有的。
  其實,黑澤明的傳記也並非真的沒有一點有趣的內容,比如他對威士忌的熱衷,幾乎到了癡迷的程度。爲此,日本商人特意請他自導自演拍了一個威士忌廣告。那是我看過的最美的廣告,空廓澄明的富士山,畫外音是布谷鳥的鳴叫,一聲接一聲。其實一切都很平常,但在黑澤明的手裏,卻總透出旁人無可企及的內涵。在一部有關黑澤明生平的電視片的最後,有一個女人朝黑澤明的墓碑澆水。她說:“希望先生會覺得涼快些,不過,他也許寧可要些威士忌。”
  無論就電影人個性的充分實現,還是就電影美學的完美實踐來說,黑澤明,尤其是他晚年的電影,都是無法超越的。“高山仰止,景行景止。”後來者除了頂禮膜拜之外,還能做些什麽呢?二十一世紀的電影觀衆最大的悲哀,或者就在于這樣一個事實:在好萊塢模式無所不在的情形下,他們將會無數次地遭遇斯皮爾伯格這樣的特技大師和票房大師,以及更加等而下之的煽情高手,真正的電影藝術卻難得一見。而對于黑澤明,人們最多只能望著他遠去的背影,內心充滿無奈,欲哭無淚。

蛤蟆的油(黑澤明自傳)

  日本民間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在深山裏,有一種特別的蛤蟆,它和同類相比,不僅外表更醜,而且還多長了幾條腿。人們抓到它後,將其放在鏡前或玻璃箱內,蛤蟆一看到自己醜陋不堪的外表,不禁嚇出一身油。這種油,也是民間用來治療燒傷燙傷的珍貴藥材。晚年回首往事,黑澤明自喻是只站在鏡前的蛤蟆,發現自己從前的種種不堪,嚇出一身油——這油的結晶就是這部《蛤蟆的油》。
  從孩提時代一個孱弱的“夜哭郎”,如何癡迷于繪畫和電影,如何幸得啓蒙而踏入電影界,最後如何執導《羅生門》等影片而成爲世界級的導演黑澤明坦然直面過往的一切,人生的甘苦,藝術的感悟,流露于字裏行間。如同一個智者和達人,黑澤明在淡淡的敘述中留給了我們諸多的感受和啓示……
  作者簡介
  黑澤明,日本著名電影導演。1910年生于東京一個武士家庭,自小就在嚴格的家教下學習劍道、書法和繪畫。1943年因執導第一部電影《姿三四郎》一舉成名。1950年執導的電影《羅生門》,獲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和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從而一躍成爲世界級大導演。1954年執導了日本電影史上最著名的電影——《七武士》。執導的其他影片《生之欲》、《白癡》、《蜘蛛巢城》、《影子武士》、《亂》、《夢》等,均已成爲世界電影史上不朽的經典。1990年獲奧斯卡終身成就獎。1998年病逝。
  黑澤明在他五十余年的電影生涯中導演了三十多部電影,共獲得了三十多個著名的獎項。作爲世界電影史上最偉大的導演之一,他的電影影響了亞洲幾代電影人以及斯蒂芬?斯皮爾伯格、喬治?盧卡斯、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等一代西方著名導演。
  1999年,黑澤明被美國時代周刊評爲“20世紀亞洲最有影響力的人物”之一,其“黑澤明”詞條由張藝謀、斯皮爾伯格親自撰寫,他們都毫無保留地表達了對這位電影大師的崇敬之情。

成就

  一生導演了31部電影;此外,黑澤明編寫的劇本拍成了68部電影。
  1982年,威尼斯電影節頒發他終身成就獎;1990年,80歲高齡的黑澤明在奧斯卡頒獎禮上獲得終身成就獎。黑澤明被1999年12月的《亞洲周刊》譽爲20世紀對亞洲進步貢獻最大的一位文化藝術人士。《時代》TIMES周刊大篇幅地推出了20世紀亞洲最有影響力的人物,藝術界的代表爲黑澤明、泰戈爾和時裝大師三宅一生。
  在半個多世紀的電影生涯中,黑澤明制作的電影曾創造過持續20年的票房奇迹。
  很多電影人都受到他的影響,張藝謀:“黑澤明使我明白,當走向外面世界時,要保持中國人自己的性格和風格”,“這是他給亞洲電影人上的很重要的一課。”

風格

  “電影天皇”:身高1.81米的黑澤明,擁有當時日本人少有的高大體格,據說事事要求完美的他,扯著嗓子大吼的聲音經常把工作人員嚇得渾身打顫。在拍攝《戰國英豪》時,他爲了拍一個滿意的天晴鏡頭,足足等了100天;拍《天國與地獄》時,他發現有一棟民宅的二樓阻擋了他拍攝演員從新幹線丟出現金的鏡頭,硬是把該民宅的二樓給拆了。在拍攝現場,他絕對是“大權在握,唯我獨尊”,就因爲這種一絲不苟的精神、執著而強橫的態度,他被臺前幕後的合作者稱爲片場上的“天皇”。黑澤明曾說:“ 我最大的夢想就是改造日本,成爲總理大臣,日本的政治水平是最低的。”
  悲劇感:自信和強硬貫穿黑澤明的藝術生涯,但同時,孤獨和瘋狂也在他的人生和作品中時常出現。
  令人敬畏的大自然
  黑澤明的少年時代曾有過一次可怕的經曆——關東大地震,13歲的黑澤明作爲幸存者站在漂滿屍體的隅田川岸上,認識到“自然界異乎尋常的力量”。因此,自然肆虐成爲以後許多黑澤明影片的主題。他的影片大量使用自然景色和氣候現象,仿佛威力無窮的大自然也成爲表現影片主題的主要形象。如《蜘蛛巢城》中的“蛛腳森林”被黑澤明人格化了。有時,這種肆虐的自然還起到烘托故事情節發展的作用。在《[[亂]》中,隨著秀虎父子之間由分裂、對立終致骨肉相殘的情節發展,影片向我們展現了一系列預兆吉凶的雲:影片開頭“濃雲漫卷,奔湧不已……遠處已出現雷雨的征兆,遠遠傳來雷聲”的畫面,預示著將有不尋常的事件發生;當秀虎將大權交與太郎、又趕走真心愛他的三郎時,“暮雲將掩落日,殘陽如血,甚至使人感到是不祥的預兆”;而當慘劇終于發生時,“黑雲象條吞噬人的龍一般撲來。然而轉瞬之間那黑雲被撕成碎片,翻滾與狂奔。大顆的雨點打來,電閃雷鳴。”這一組濃淡不同、變幻莫測而又極富隱喻色彩的雲,同明暗交錯的陽光及遼闊而沈寂、荒涼而寥落的草原一起,構成一種上蒼也在俯視這幕人間慘劇的效果。這種雄渾蒼勁的質樸的美“同企圖用單純線條的力量表現超自然的偉大力量的某種日本美術傳統,有著一脈相承的聯系。”

  可悲的人性

  在日本黑澤明被指責過分地迎合國際觀衆,以及過多地將日本社會暴露給西方。他的片子深刻地刻畫出人性的弱點、殘酷甚至猙獰(雖然在不多的場合下也偶爾顯露一下人性的光輝)。《七武士》結局處山崗上四座武士墳上的寒冷刀光,遊蕩耳邊的悲傖樂曲,以及殘存武士那句富有禪意的“勝利是那些農民的,我們又失敗了”,無不折射出導演對于日本民族獨特性的感悟。黑澤明的片子充斥著欲望的張力,其中的人物往往被內心中無法了解的瘋狂所驅使並毀滅,表現敏感而激烈。愛欲、性欲、權力、征服、傾慕、羞恥、驚詫、恐懼、絕望等微妙、敏感、顫動不安的主觀情緒得到無休止地放大,最後又全部歸結爲破壞和毀滅。 殘酷的境遇:黑澤明式的戰爭,人物不多,武器簡陋,場景粗糙,但卻是關乎道義,關乎生死存亡的殘酷戰爭。黑澤明的電影沒有喜劇。即使某些影片中出現了個別喜劇人物(如《七武士》中的菊千代),但基本上也是以悲劇收場,或者根本上無損于影片的悲劇基調。
  孤獨的英雄:人物完全按照自我的意志行事,可以爲之抛卻生死。他們往往是孤獨的,有近乎頑固的理想信念的支撐。武士爲自己的名節,農夫爲自己的財産,女人爲自己的欲望。他們往往是一個人對抗整個世界,但他們並不畏懼,因爲無論戰勝或戰敗,還是既戰勝又失敗,都無損于其人性意義上的驚人的完整、優雅和崇高。
  悲觀者:黑澤明本人就是個悲觀者,61歲時企圖自殺,用刮胡刀片在全身割下21處傷口,倒在自家的浴缸裏,對于自殺的原因,黑澤明本人保持沈默。一般認爲是導演生涯受到挫折。還有人認爲是他的家族有自殺的遺傳因子,他的哥哥就是死于自殺。
  個人決斷下的人道主義
  “何爲英雄?”與“英雄的出路”成爲黑澤明電影的基本命題。從1943年黑澤明拍出第一部重要電影《姿三四郎》,到1965年拍出《紅胡子》,這二十年多間,黑澤明都將英雄定義集中于“個人決斷下的人道主義”。黑澤明愛將劇情背景置于亂世景觀之中,來凸顯其英雄的決斷能力。這種亂世中的人道主義,是一種屬于個人性而非群體性的意志,是一種近似貴族化的、是少數人(一如武士精神是少數人才擁有的能力)才能做出的決斷,也因此,黑澤明電影中的英雄,就注定要承受孤獨。
  黑澤明的作品中,狂風、暴雨以及強烈的陽光,常常起著重要的作用。乍一看,好像只是爲了提高戲劇性的矛盾沖突的效果,作了過分誇張的表演動作一樣,事實上,內容空洞的作品才只能是那樣。在描寫內心緊張的幾部作品裏,這樣激烈的風、雨、光,爲了讓主人公面對他來自內心的聲音,就更加發揮出把他們同社會關系切斷的作用。也就是說,堅決排斥因爲別人喜歡我了,我就高興;意識到對不起社會了,自己就感到有罪,如此等等純粹“他人本位主義”的道德觀念,爲了正視自己的欲望、要求、罪惡感的本來面目,而置身于狂風、暴雨和烈日之中。簡單地說,這可以說是純粹的自我探索,而這種探索是以往日本電影所缺少的,也只有在社會道德的聲威下降的戰後,才能夠積極地表現出來。
  黑澤明忽略了社會體制本身就是強權,會彰顯惡勢力,並削弱英雄的努力。1965年之前的黑澤明似乎執意相信,唐吉訶德don quixote式的人物是可以割斷與社會團體間交會互動的聯系,“孤身”完成改編曆史的任務的。于是英雄最後不僅在道德上、也在能力上,必須徹底的完人化、神話化,否則無法改變大局。
  黑澤明從1970年起,電影方向出現非常重大的轉折,幾乎可以說是顛覆所有自己的過去。意志力、決斷,都在劇情中自身證明爲荒謬。不僅英雄定義改寫,過去電影始終暗藏的積極結尾也轉爲悲涼、甚至是荒謬。他筆下人物越來越多“避世無欲、隨遇而安”的禪意,也刻意著力刻劃積極入世的英雄的無力與悲涼。

  日本傳統文化:國際電影所以特別重視日本電影,正是因爲它具有獨特的民族特色。
  “能樂”noh
  能樂,是一種日本古典歌舞劇,發源于14世紀,15、16世紀達到了頂峰,由戴面具的扮演者在布景簡素的舞臺上,以程式化的舞蹈動作來表演,題材多爲極具宗教意味的假面悲劇。在黑澤明的影片中,常常運用“能樂”的風格化表演,達到了力量與優雅的結合。能樂風格的音樂、念白方式;能樂的基本演技“擦地步”;把地板當作節奏的樂器使用,在“能”和歌舞伎中是日本演劇通用的基本方法;演員低頭站立,身體稍向前傾,以一副僵硬不變的表情盯著什麽也不存在的空間和地面,也使人想起能樂的面具;能樂劇目裏常見的關于武士、巫婆故事等常見橋段,在黑澤明的電影中都能找到。
  繪畫
  黑澤明影片的民族化風格還體現在日本傳統美術的影響上。黑澤明後期作品的特征之一,就是他十分熱愛日本的傳統視覺文化,他有意讓影片的服裝、美工、造型更接近于美術作品,這一時期的影片是利用簡單布景表現出日本傳統美的意識的最好範例。爲了達到美輪美奐的效果和禪意,他甚至使用大面積手繪的布景。他對日本傳統美術有獨特見解——“最大的單純之中有最大的藝術”,曾是畫家的黑澤明影片畫面構圖上受日本傳統美術的影響也是明顯的,日本美術所特有的構圖方式是留一大片空白,而把人和物畫在很有限的一小塊地方。許多影片他都是先畫好圖,如《亂》一片畫了好幾百張,而且都是以油畫的畫法畫的。他在拍攝時對人物的姿勢也有嚴格的指示,因爲如果演員進入一個不正確的位置,出了畫格,那麽畫面就會失去均衡。將畫面的角落留成空白,人物盯著虛無的空間,這與中國和日本的古代風景畫中人物的傳統姿勢相同。
  故事
  黑澤明的作品基本都是自己編劇或改編。黑澤明曾多次以日本背景詮釋西方故事,例如改編自陀斯妥也夫斯基Fyodor Dostoyevsky的《白癡》Hakuchi、改編自《麥克白》Macbeth 的《蜘蛛巢城》Kumonosu jô、改編自《李爾王》King Lear的《亂》Ran;在所有改編自莎劇的影片中,只有黑澤明把戲移植到中世紀的日本背景,而且被西方影評家稱爲“最優秀、最准確地表現了莎士比亞原作精神的影片”。不過黑澤明也對西方電影産生影響,例如好萊塢早期曾將他的《七武士》、《大保鏢》改編成The Magnificent Seven(1960)和Per un pugno di dollari(1964);喬治•盧卡斯的《星球大戰》中的兩個機器人角色的靈感,則是來自《戰國英豪》Kakushi toride no san akunin中的二個農民拍檔。
  鏡頭
  黑澤明作品充滿動感,不是指人物總是在動,而是一組畫面同時使用3個攝像機,從三個角度,近中、遠不同的距離拍攝,最後再把3組膠片剪輯在一起,産生動感。
  陽剛之氣:黑澤明喜歡約翰?福特,和福特一樣喜歡在作品中張揚著男性的陽剛之氣,這可能還與他從小的家教有關,香港功夫片的振興與日本武士電影中的借鑒的硬朗風格有關。
http://baike.baidu.com/view/33327.html?tp=0_00


 

台長: 阿楨
人氣(4,962) | 回應(3)| 推薦 (1)|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電影賞析(電影情報、觀後感、影評) | 個人分類: 影視史學 |
此分類下一篇:《七武士》
此分類上一篇:《宮本武藏》

阿楨
耗盡一生(楨:片始有《黃土地》的黃土死亡味、《大紅燈籠高高掛》《紅高梁》的性虐待及生殖崇拜之意味,但片尾兩大戶械鬥又有《大鏢客》味!)

導演:孫誠
主演:李雪健/徐帆/雷格生

故事是發生在二十年代的中國北方
明遠被逼上梁山
蠻橫的地主將他的愛侶佔為己有
十年來
他淪為山賊
濫殺無辜
無情的刀鋒戳進骨肉裡的聲音已經聽得麻木
可是心中情絲卻無法手起刀落
十年後
他放下屠刀
重回北方的家鄉小鎮
他用搶掠得來的銅板開了一間店舖
門前擺放的是與死人一起入土為安的棺木
半掩的門後卻藏著一個痴心漢子
他以為自己已經厭倦血光
但是眼看舊愛被仇家百般凌辱又怎不怒火中燒
他再也按耐不住土匪的本性
他要鮮血流遍每條巷裡
把整個小鎮掉進烈燄之中
他要用忠奸不分的村民的血來扺償積壓多年的怨忿
他更要用土豪惡霸的頭顱來祭祀枉死的舊愛

片子裡出現的北大荒景象
是一個從沒到過的世界
一聲一聲的木魚
傳來揮之不去卻也擺脫不了的哀傷
就如同片名一樣
所有的人渾渾噩噩
為了求一口溫飽
耗盡一生

不過這部片終究是成功的
到了最終看完時
只剩一股無奈的空虛
回頭看看
自己不也如同這群小人物般
令人悲哀
http://mypaper.pchome.com.tw/mieh/post/1252560658
2010-09-20 14:01:41
阿楨
布丁武士 A Boy and His Samurai 2010

導演: 中村義洋
編劇: 中村義洋
演員: 錦戶亮 友阪理惠 鈴木福
劇情簡介
一部令人食指大動的溫馨電影,改編自荒木源暢銷小說,《金色夢想》導演中村義洋自編自導。
故事從一個開設速食店的單親家庭展開,單親媽媽遊佐廣子(友阪理惠飾),為了生計與孩子的教養問題,奔波忙碌、焦頭爛額,偏偏,她的兒子友也(鈴木福飾)又調皮搗蛋,店內顧客更是超難伺候,眼看家中開銷又不斷地增加,廣子簡直快要崩潰…。
突然有一天,店裡出現了一個武士裝扮的人,他名叫木島安兵衛(錦戶亮飾),遠從180年前江戶時代穿越時空來到現代東京。這怪象無人可解、廣子也半信半疑,但既然出現在這,遊佐家卻也收留了他,多個助手也不錯。
就在安兵衛找到自己的出路,家中和樂融融的三人關係,卻也因此產生變化…。

布丁武士:傳統與現代的文化展演

同樣用穿越時空串劇情,重點在電影有沒有拍出新意和亮點。《布丁武士》除了著重在傳統和現代的器具轉變,更充分利用男女主角設定的個人特質,往下帶出了傳統和現代的文化融合與衝突。
片中的文化衝突造就了電影渾然天成的喜感,單純如兩個時代的語言、兩個時代的人際關係份際。在文化融合方面,最經典的莫過於男主角參加甜點比賽,挽救江戶城的舞刀絕技。而男主角從介入女主角一家,到被女主角趕出來的「男女誰應該主內主外」觀點,則辯證性的討論了傳統和現代文化價值觀,看似清楚、對立的分野,在這個議題上,其實不能簡單以傳統、現代二分。
男主角主動願意幫忙家務,原本以為是傳統主動適應現代的結果,沒想到,在男主角出外工作以後,他卻主動要求女主角辭職,當個家庭主婦──這樣的想法,不就跟她離開前夫的原因一模一樣嗎?即使過了一百八十年之久,男主外、女主內的想法,在社會中從來沒有被真正拆解過。
然而,男主角也說出了他的苦衷:他在江戶時代是一個沒有工作、成天無所事事的武士。導演細緻且一體兩面的處理了職場女性和江戶武士的問題,讓既有設定去產生一個個事件火花,並讓兩人的情感以隱微的方式連接著。表面上充斥荒謬、笑料、淚水,骨子裡卻帶有溫情關懷,這是中村義洋常用的手法。
中村義洋擁有非常好的說故事能力,比起強烈的社會隱喻,他似乎偏愛拍輕鬆幽默的電影,許多可以繼續發展的議題都只是點到為止,或許是他還沒能大鳴大放的原因吧。
http://christinasy.pixnet.net/blog/post/44183798
2012-09-01 10:40:13
版主回應
《神劍闖江湖》如詩如畫的雨中試刀 文:普蘭可

  《神劍闖江湖》漫畫的篇幅很長,大體上分為「東京篇」、「京都篇」(以反派志志雄真實為中心,又稱志志雄篇),以及「人誅篇」。
  日本連載少年漫畫的通病,新人新作品開始連載時,往往沒有長期規劃,而是單元劇的型態,算是「試水溫」吧,《神劍闖江湖》的「東京篇」就是單元劇性質的。漫畫到了「東京篇」末尾,才有比較有規劃的劇情出現,的《神劍闖江湖》電影主要取用的正是這個部分......
  電影中的外印是把一堆角色的特色融合在一起,包括蒼紫(使用小太刀二刀流,電影裡只剩一刀流)、蒼紫的部下般若(全臉毀容以便易容,平時戴面具,電影變成只毀一半根本沒有意義),外印的武器(他本來是傀儡師,會拿鋼絲當武器),最離譜的是還讓他用手槍,這就算了,手槍還可以打個沒完沒了,當年的左輪手槍一次只能打六發啊,那到底是什麼離譜的手槍......
  而電影中的戌亥番神也其實和「人誅篇」中可悲又完全可略的戌亥番神沒太大關係,除了都用拳擊以外,其實電影中的角色還比較像是原本御庭番眾中的式尉,甚至跟左之助對打的段落也類似,真不知為何要硬把「人誅篇」的角色代換進來,還讓他既信天主教又吃素,加了這麼多奇怪特色,卻在片中幾乎成了免洗角色。
  漫畫在「京都篇」一開始,齋藤一先偽裝成反派出場,其實是為了測試劍心的實力,之後成為劍心打倒志志雄一黨的夥伴,電影版把他的出場提前了。
  話說這個前新選組隊長齋籐一是歷史上實際出現過的人物,維新後也真的在當警察,原本其貌不揚,但是在漫畫中,被美化250%以上,成為最帥氣的角色之一,於是電影版竟然由江口洋介飾演,有這位硬底子演員的加持,電影中齋藤一的表現相當亮眼。
  但是另一個歷史人物,卻被漫畫家和月伸宏整個大亂改,延伸到電影中也一樣,那就是剛說到的反派武田觀柳,其實名字來自於史實中的新選組戰略幹部武田觀柳齋,他原本是甲州流軍學的專家,在新選組中地位崇高,為人十分跋扈,但後來新選組改採西式訓練,他的地位一落千丈,結果心生叛變,因而遭到齋藤一等人暗殺。
  所以武田觀柳齋根本就沒活到維新以後,而且只知舊學問,當然也不可能成為大商人了。武田觀柳這個角色大概只取了武田觀柳齋的跋扈個性。
  講了老半天,都還沒說到主角劍心,和月伸宏創造這個角色的靈感是幕末的四大千人斬,分別是:河上彥齋、岡田以藏、田中新兵衛、浦啟輔。
  四大千人斬的第四人有許多不同版本,但請注意一定都是倒幕方的。至於為開創新時代而斬人這點,那根本是子虛烏有的事,電影中有拍出幕末時倒幕派在牆上掛上大大的「尊攘」,那是啥?正是倒幕派的思想中心「尊王攘夷」,所謂攘夷就是反對一切外國事物的義和團行動,完全是守舊思想,和開創新時代一點關係都沒有。
  後來歷史開了大玩笑,攘夷派的長州、薩摩因為攘夷分別在四國戰爭與薩英戰爭中被老外K個滿頭包,結果他們就把攘夷拋諸腦後,開始全盤西化,於是到片頭的鳥羽伏見之戰時,倒幕軍的現代化程度還比較高而獲勝。
  以往常會為了強調幕府是「守舊」,所以讓佐幕軍都拿著冷兵器作戰,其實幕府是率先主張開國的......這次電影還了佐幕軍一個公道,幕軍方面也一樣有火槍,只是數量比較少。
……………
  在幕末被這樣莫名其妙暗殺掉的可憐人很多,譬如後來成為首相的伊藤博文,當年也是個小殺手,當時知名的國學者塙忠宝(塙次郎)奉命研究與外國人打交道的禮儀,結果就被當時是憤青的伊藤博文選為目標暗殺掉了,簡直不分青紅皂白,這件事連伊藤博文後來自己也覺得太離譜,大概很是自責,所以對塙次郎的兒子特別提拔,算是贖罪。
  甚至到維新後,這些「志士」們還繼續製造麻煩,維新後,攘夷志士趁英國公使到港,殺進隊伍,想殺死大使,造成英國衛隊多人死傷,攘夷志士也全部喪生,他們自認為是為大義犧牲,但是對維新政府來說他們只是無理取鬧的恐怖份子。
  也因此,這些倒幕派浪人原本歷史評價不佳,比較受到尊崇的反而是雖然打敗仗,但是在幕末一直擔任維護秩序角色的新選組,直到《神劍闖江湖》漫畫出世,幾乎完全架空歷史,把維新志士給浪漫化,才鹹魚翻身。
  回到電影,全片最值得讚賞的就是在場景上的用心,不論是一開始的雪中戰爭場面,或是最後的山林石階決戰場景,都設計的極有詩意,而運鏡也善用場景設計,營造出相當生動的鏡頭語言,如刃衛在橋上,居高臨下看著小薰的一幕,無聲之間就把雙方的強弱之別以及壓迫感帶出,劍心和齋藤一的雨中試刀,也是如詩如畫。
  但本片仍有日片一貫的缺點,大概是日劇拍習慣了,運鏡常常都太近,結果明明搭了很不錯的背景,卻經常是失焦的,混戰鏡頭也有部分拉得太近,場景和動作明明設計的很辛苦,畫面卻只見衣服飛來飛去什麼都看不清楚,相當可惜。
http://eweekly.atmovies.com.tw/Data/375/33756501/
2013-08-03 09:57:43
阿楨
印第安民族運動史 (聯經出版 2008)

  內容簡介
  由於時代的演進,環境的變異,近年來,美國歷史書籍有關美洲原住民印第安人歷史的文化論述,逐漸由負面轉向正面,印第安人的歷史被改寫了,其中印第安人的努力功不可沒。
  本書內容包括印第安人的貢獻、美國的印第安政策、印第安戰爭與慘案等重要篇章,是作為研究美國印第安民族史的重要參考書。
  作者簡介
  馬全忠 退休新聞工作者,原籍河南,1923年生,畢業於南京國立政治大學,1948年到台灣,1973年全家移居美國舊金山迄今。在台期間曾服務於聯合報、中央通訊社,並參與圖書出版事業。退休前曾服務於美國世界日報、星島日報與少年中國晨報。
  著作尚有《權把加州作汴州》、《加州地名辭典》、《橋樑工程專家楊裕球回憶錄》、《英文新聞及英文廣告》等。
  目錄
代序 印第安的呼聲
前言
第一章 印第安人的貢獻
第二章 美國的印第安人
第三章 美國的西進運動
第四章 美國的印第安政策
第五章 印第安戰爭與慘案
第六章 人物誌
第七章 歷史大事記
2013-07-19 10:34:52
版主回應
西部片已死,牛仔很閒?! 文:Thom

一直以來,好萊塢主流片商視西部片為票房毒藥。這個曾經鼎盛的類型片如今在好萊塢也日薄西山,從巔峰時期的每年數十部下滑到現在每年個位數的産量。1992年由克林伊斯威特自導自演的《殺無赦 [1992]》,被譽為最後一部西部片。這部囊括第65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剪輯、最佳男配角四項大獎,顛覆了傳統西部片的英雄神話。此後,西部片再也無法締造超越《殺無赦 [1992]》的獎項與類似的票房佳績。
  迪士尼2013年度大片《獨行俠》反其道而行,由狂掃全球26億美元票房的《神鬼奇航》系列金三角組合,以2.15億美元重金打造的西部片企圖再造神話。不過北美上映後口碑不佳票房慘淡,首週僅開出4900萬美元的票房,預計將虧損1.5億美元。針對此現象,不少輿論指出西部片已死,牛仔已經不再吸引觀眾。就連007和韓蘇洛聯袂演出的《星際飆客》,也無法搏得觀眾的心,更別提早先票房巨星威爾史密斯主演的《飆風戰警》了。
  西部片是高風險的投資,過去在海外市場頻吃閉門羹,面臨極大的挑戰。該電影類型的主要目標族群是年長的白人男性,與現行的電影市場年輕主力相去甚遠,也因此製片人為了打這場硬戰,紛紛下重本找來A咖明星、使出不同策略確不見起色。1999年威爾史密斯主演的《飆風戰警》,是當時華納兄弟拍攝最貴的電影(1.7億美元),以電腦特效打造蒸氣龐克,重新包裝1960年代的西部電視影集,在北美僅獲1.13億美元的票房;2010年同樣由華納出品,DC同名漫畫改編,梅根福克絲、喬許布洛林主演《疤面鬼煞手》,電影結合西部與超自然元素,投資的4700萬美元北美僅回收1000萬美元的票房。
  2011年《鋼鐵人》導演強費爾魯執導,丹尼爾克雷格和哈里遜福特主演《星際飆客》,結合西部片與科幻片元素,講述西部牛仔抵抗外星人的故事,1.63億美元的成本僅締造1億美元的北美票房;2013年迪士尼砸重金的《獨行俠》,原本2.5億美元成本下修到2.15億,即便由《神鬼奇航》系列製片傑瑞布洛海默、導演高爾‧凡賓斯基、強尼戴普金三角打造,依然無法破除西部片的票房毒藥魔咒,不僅北美開畫失利,海外市場表現也不被看好。
  細數上述影片的共通點,似乎皆是商業娛樂包裝的西部片,投入再大筆的資金,沒有好的劇本與製作,確實難以吸引觀眾。儘管西部片被好萊塢主流片商視為票房毒藥,近代該電影類型不乏叫好又叫座的例子,不僅獲影評人親睞,也讓觀眾買帳。今年奧斯卡頒獎季炙手可熱的《決殺令》,這部昆丁塔倫提諾向義大利經典西部片迪亞哥致敬之作,北美開畫票房便有好成績,全球更締造4.23億美元的票房,成為昆汀塔倫提諾票房最高的電影代表作;2010年柯恩兄弟編導《真實的勇氣》,故事改編自重拍1969由約翰韋恩所主演的經典電影《大地驚雷》,在美國上映第三週重新登上票房冠軍寶座,是柯恩兄弟最好的票房紀錄。此外,2003年凱文柯斯納再創事業高峰的西部史詩《天地無限》、2007年羅素克洛以及克里斯汀貝爾主演《決戰3:10》、2008年艾德哈里斯自編自導自演《鐵腕豪情》,也是表現成功的例子。
  西部片已死?上述例子馬上駁回此論述。只要有好的西部片,牛仔們就會有觀眾。而不少電影人仍然致力於西部片的拍攝,未來有幾部值得關注的西部片:娜塔莉波曼主演、導演選角歷經波折的《珍有一支槍》;外傳湯姆克魯斯將主演1960同名西部片重拍之作《The Magnificent Seven》;傑瑞米艾朗、尼克諾特主演《A Magnificent Death from a Shattered Hand》;日本翻拍1992年柯林伊斯威特獲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的西部經典《殺無赦 [1992]》,全新演繹日版的《殺無赦》。
  西部片不死,我們期待未來有更多更好的西部片。
http://eweekly.atmovies.com.tw/Data/404/34041792/
2013-07-19 10:42:51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