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07-28 10:49:01| 人氣7,387| 回應3 | 上一篇 | 下一篇

《第一夫人賈桂琳》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上網沒查到《第一夫人賈桂琳》電影資料(VCD封面:羅瑪唐妮主演),片旨是從賈桂琳的女性觀點來看男性的政/權(甘迺迪)和商/錢(歐納西斯)之調情春藥。詳參【圖博館】:第一

那就補貼些相關資料吧:

潘蜜拉‧克拉克‧基爾/著 《賈桂琳歐納西斯:永遠的第一夫人》(臉譜,2001)

賈桂琳.布維爾.甘迺迪.歐納西斯的名字一長串,可是對人們來說,她就是賈姬。不管她喜歡與否,她曾經是風華絕代的第一夫人、世人矚目的焦點,現在則成為二十世紀女性形象的重要表徵。
由於賈姬早年的白宮歲月,一般普遍認為她既是年輕母愛的化身,也是一位迷人的第一夫人;不僅達官貴人迷戀她,世界各地的人們也深深地臣服於她的獨特魅力。賈姬集智慧與美麗於一身,使她廣受世人歡迎。
甘迺迪遇刺之後,透過她堅強不移的尊嚴表現,人們了解到她的視野獨具。歷史上少有女性如她一般,能夠創造出如此獨特的形象,她的勇氣及風采令賈姬神話歷久不衰。賈姬風格被廣為傳頌,她的外表女性化、簡潔,帶著一股傳奇的悠閒舒適感;經由她的示範,美國女性看到了得到完美演繹的絕代風華——人人都想模仿她,過去也不曾有過如此巨大的模仿風潮。在她的年代裡,賈姬就代表著時髦。賈姬對時尚的影響歷久不衰,超越了時間的限制。
集結了上百張罕見珍貴的黑白彩色相片、素描,以及從未公諸於世的私人信函、便條及評論,本書不只重建了賈姬不凡的生命歷程,也再現了她的成長世界、一手裝修後的白宮、她仰慕的丈夫與子女、她支持的美好理想,以及她選擇度過的人生。
甘迺迪夫人有著令人心碎的特殊遭遇,可是她的意志堅定強韌,我想這也是為何老喬甘迺迪喜歡她的原因之一,她真是強悍。-—攝影師史丹利崔帝克(Stanley Tretick)
賈姬或許像個天使,但絕對不是聖人。—-哥哥尤金奧金克羅斯(Yusha Auchincloss)
甘迺迪夫人的神奇魅力無可言喻,她立下了典型的美國人形象:閃耀發光,樂觀豁達,充滿智慧,工作認真。—-設計師曼諾羅布雷尼克(Manolo Blahnik)
我這一生所見,她是對時尚界最具影響力的女人。—-設計師豪斯頓(Halston)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180661

1)賈姬:賈桂林甘迺迪.
她和瑪麗蓮夢露可說是影響到甘迺迪一生最重要的2個女人,且最近美國更有些報導仍在懷疑"瑪麗蓮夢露"真正的死因呢,總之是"關於瑪麗蓮夢露與賈姬的說法是無法有完整解答的.
2)賈桂琳甘迺迪曾是最受歡迎的美國第一夫人,甘迺迪遇刺後再嫁船王歐納西斯,卻成為千夫所指的對象,謎樣的一生,造就了賈桂琳甘迺迪的絕代風華。
六O年代的名女人非賈桂琳莫屬,出身名門的她與美國總統甘迺迪的婚姻,成為全球矚目的焦點,在當時的保守貧乏的穿衣風氣之下,豪門的養成,使得賈桂琳的一舉一動與穿著品味都是人們注意且爭相模仿的對象。甘迺迪總統被暗殺之後,與船王歐納西斯的第二段婚姻,讓賈桂琳身價更加水漲船高,但卻也因此受到社會的攻訐與批判,直到賈桂琳再度恢復單身,才重新拾回社會對她嚴厲的價值評斷。
GUCCI結合賈桂琳甘迺迪歐納西斯(Jacqueline Kennedy Onassis)的名媛色彩,以賈姬為名發展了Jackie O'Bag(賈姬包)經典系列。賈桂琳身穿中長大衣、平底鞋以及隨手的一只賈姬包,俐落優雅的形象深植在人們的心目中。原始的賈姬包較為寬扁,底部設計上有著類似護膝的包角皮革,中間的綠紅綠織帶也較寬,且使用特別的剪刀式金屬釦環,與現今的針釦新設計略有不同。
http://tw.f4.page.bid.yahoo.com/tw/auction/d34112468?u=mama_chia

[1994年5月19日] 美國第一夫人賈桂琳逝世

賈桂琳?李?鮑維爾?甘迺迪?奧納西斯(Jacqueline Lee Bouvier Kennedy Onassis),暱稱傑基?甘迺迪(Jackie Kennedy),(1929年7月28日 – 1994年5月19日)曾經是美國總統甘迺迪的夫人,自1961年至1963年美國的第一夫人。
賈桂琳?李?鮑維爾出生于紐約,父親約翰?沃努?鮑維爾三世是一個證券經紀人,具有1/4法國人血統,其餘的為愛爾蘭人血統,是一個花花公子。母親傑奈特?諾頓?李來自馬裏蘭州,祖先也是愛爾蘭移民。賈桂琳從小就喜歡在外祖父的農場中騎馬,騎馬成為她終生的愛好,並且為此得過許多獎項。此外她還喜好讀書、繪畫、寫詩。她母親由於她父親的花心而離婚再嫁,她父親終生沒有再娶。
1944年-1947年賈桂琳在波特小姐學校就讀,1947年-1948年在瓦薩爾學院就讀,1949年曾去法國巴黎大學學習,1951年畢業于喬治華盛頓大學,學習繪畫,獲得藝術學位。
賈桂琳的第一個工作是為華盛頓先驅時報擔任攝影記者,在華盛頓特區周圍進行人物專訪並為他們攝影,為此她邂逅了當時一顆政壇新星—民主黨麻塞諸塞州參議員甘迺迪。
賈桂琳原已經和證券經紀人胡斯?泰德訂婚,準備於1952年6月結婚,但最終破局。當1953年6月她在倫敦採訪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登基大典時,甘迺迪打電話向她求婚,當年9月12日他們在羅德島州結婚。
他們生有4個孩子,長女是個死胎,兩個兒子,長子小甘迺迪于1999年飛機失事喪生,另一個兒子派特瑞克?鮑維爾?甘迺迪於1963年去世,只有一女卡洛琳?鮑維爾?甘迺迪在世。
婚後第一年他們住在華盛頓N大道上,他們的婚後生活並不幸福,甘迺迪經常有外遇,她只好把時間花在購買衣物和裝飾房間上。賈桂琳性格喜好安靜、內向,她和甘迺迪家族愛好體育、競爭和吵吵鬧鬧的氣氛格格不入。她很勉強地參加甘迺迪家族的足球賽,一次在他們家族的棒球遊戲中還扭傷了腳,甘迺迪家族的女人們經常戲稱她為“新來的”。但她的公公很賞識她,認為她具有作為政治家妻子的良好的公關潛力。
1960年甘迺迪以微弱多數擊敗尼克森成為美國第35屆總統。1961年賈桂琳成為美國歷史上最年輕的第一夫人。她也曾為競選出力,甚至向雜貨鋪老闆們講解議會的組成。在西佛吉尼亞州訪問時她受到強烈的震撼,以前她從沒有見過如此貧窮的現象,後來在白宮裝修需要訂貨時,她曾經建議購買貧窮地方公司的產品以幫助這些地方。
她不喜歡“第一夫人”這個名稱,認為像給馬取的名字,雖然她生活中的所有細節都會暴露在媒體和公眾的眼光之下,她希望保護孩子們能過正常人的生活,她不允許對孩子們拍照曝光,但當她外出時,甘迺迪會讓白宮的攝影師為他們拍照。
賈桂琳會說流利的法語、西班牙語和義大利語,她喜好法國風格的食品和時裝,在安排白宮國宴時經常選用法國烹飪,但作為第一夫人穿著法國時裝她又怕被人批評不愛國,因此叫美國的服裝師模仿法國的風格為她設計製作服裝,她已經成為國內和國際的時尚偶像。在訪問法國期間,她和戴高樂用法語對話,受到法國人的熱情歡迎。
賈桂琳做的第一件重大工作是恢復白宮內部的本來模樣,在由準備退位的艾森豪總統夫人帶領她巡視白宮時,她就為其充斥著沒有歷史感的複製傢俱而感到沮喪。她認為白宮代表著國家,就應當恢復其歷史形象。她要求組成一個美術委員會,著手進行這項工作,到處尋找古董傢俱和歷史藝術作品,甚至親自向曾經設計過白宮的人寫信。完成恢復工作後,1962年2月14日她自己出面帶領CBS的電視主持人拍攝專題參觀巡遊整個白宮的電視節目。
賈桂琳主持的許多社交活動使得總統夫婦成為國內文化界的焦點,在美國的歷史上第一次對音樂、藝術和文化如此關注,賈桂琳的每次招待使得每位到白宮參加國宴的客人感到都是一個美好的夜晚。賈桂琳將原來的U形餐桌撤走,改成八人的圓桌。在維也納美國總統和原蘇聯領導人赫魯雪夫會談中,賈桂琳和赫魯雪夫的交談給他留下深刻的印象,雖然總統談判以失敗告終,但赫魯雪夫很欣賞美國總統夫人。
1963年8月,她的小兒子派特瑞克去世,賈桂琳幾乎再也沒有在公眾中露面。11月甘迺迪要求她和他一起去德克薩斯州參加競選,1963年11月22日在達拉斯甘迺迪遇刺身亡時,在汽車中她坐在甘迺迪身旁。
賈桂琳隨後表現出的勇氣令全世界為她讚賞,她拉著兩個孩子的手主持甘迺迪的葬禮,在國會大廈和女兒一起在靈柩前下跪,隨著靈車從白宮一直步行走到聖馬修斯教堂,最後在阿靈頓公墓點燃她丈夫墓前的常明火炬。《倫敦晚報》稱讚她:“賈桂琳?甘迺迪給了美國人……他們最缺少的一種東西—尊嚴。”
甘迺迪去世一個星期後,賈桂琳接受《生活》雜誌記者的專訪,她將甘迺迪在白宮的日子比喻為亞瑟王神秘的圓桌騎士們,說甘迺迪喜歡當時正在百老匯演出的音樂劇。她說“甘迺迪現在已經成為一個神話了,可是他寧願還是一個男人”。
此後一年中她都沒有再在公眾中露面,她的女兒曾在學校中告訴老師,她媽媽終日以淚洗面。賈桂琳一度想死,但為了兒女還得活著,以後她一直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
1968年7月,甘迺迪的弟弟總統競選人羅伯特?甘迺迪被暗殺,賈桂琳認為甘迺迪家族已經成為暗殺的目標,為了保護兒女,她決定離開美國,她於1968年10月20日嫁給了希臘船王亞裏斯多德?奧納西斯,奧納西斯有足夠的金錢和勢力可以保護她。為此歐納西斯離開了他的情人歌劇演員瑪利亞?卡拉斯,賈桂琳失去了美國當局對她進行保護的特權。
雖然他們結婚了,但婚後兩人很少在一起,奧納西斯和賈桂琳的兒女相處很融洽,(奧納西斯的兒子和小甘迺迪一起在飛機失事中喪生),但賈桂琳和奧納西斯的女兒不和,因此她經常外出旅遊和購物。1975年3月15日 奧納西斯臨去世前填了一張離婚書,當時賈桂琳和她的孩子們正在紐約。根據婚前協定賈桂琳沒有能得到奧納西斯的遺產。他的女兒用3千5百萬美元換取賈桂琳放棄全部遺產的聲明。
此後賈桂琳一直生活在紐約,作為《雙日報》的編輯,和一位比利時裔的已婚鑽石商人和企業家同居。20世紀60年代曾領導反對拆除紐約中央火車站,80年代領導反對在中央公園附近建設摩天大樓。
1994年她被診斷出患有淋巴腺癌,5月19日夜裏10:15她在第五大道的公寓中去世,享年64歲。
5月23日她的葬禮經由電視向全國轉播,雖然她自己希望葬禮只是局限在親屬之間。她被安葬在阿靈頓公墓已故的丈夫甘迺迪身邊,克林頓總統發表書面演講,她的兩個孩子為她獻上鮮花,標誌著美國一個時代的結束。
http://www.wholehk.com/thread-6966-1-1.html

  傑奎琳(?~1994)美國第一夫人

  傑奎琳的風格是如此的鮮明、充滿智慧、富有創造性。從她入住白宮成爲肯尼迪夫人,到嫁給亞力士多德?歐納西斯,到成爲一名編輯,傑奎琳在每一個年代都留下了深深的印記,以自己鮮明的性格特征,向世人展示了真實的自我。
  ①當丈夫當選爲總統時,傑奎琳才31歲。她給白宮帶來了一股新鮮的氣息。
  與同年代許多富有的、具有時尚意識的婦女一樣,傑奎琳在她還是喬治城參議員夫人時就開始使用“服飾偵察隊”。1961年7月,紀凡希寄來了一張4000美元的賬本──這是一季的費用。這在當時是一筆很大的費用。不得以,肯尼迪請來了著名的會計師卡米?百利諾來審查傑奎琳的費用帳單。對此,傑奎琳的態度十分堅決。“傑克,我不得不穿得很體面”,“只有這樣,才不會讓你難堪。作爲一名公衆人物,如果我穿得太邋遢而被拍攝下來,這會有損于你的形象。每個人都會在傳說肯尼迪的夫人是個懶散、粗魯之人,他們就不會投你的選票。”
  ④1961年5月3日,肯尼迪與傑奎琳在華盛頓機場接見了突尼斯總統波貴芭夫婦之後,等待離開萊爾的房子。
  ②傑奎琳在弗吉尼亞梅隆莊園受到“愛爾蘭”式款待:從馬上跌落。當這幅照片見諸于報紙之際,傑奎琳非常生氣,但是丈夫肯尼迪卻提醒他說:“第一夫人摔倒在地,這難道不是最大的新聞嗎?”
  ⑤1963年10月9日,肯尼迪與小肯尼迪在白宮橢圓會議室。肯尼迪幫助照看孩子,而傑奎琳和妹妹當時在希臘旅遊。
  ⑥1963年11月22日清早,肯尼迪在達拉斯被刺殺。當時肯尼迪坐在一輛敞蓬車內,妻子傑奎琳坐在後坐,他們正隨著汽車列隊前往目的地,突然兩顆子彈穿過肯尼迪的腦部和頸部,瞬間將他置于死地。飛回華盛頓的途中,傑奎琳就坐在丈夫的靈柩邊,傑奎琳的長筒襪和粉紅襯衫上沾滿了血迹和腦漿。無論是誰勸說她換下衣服時,傑奎琳都堅定地搖搖頭,說道:“讓他們看看他們的所作所爲吧!”
  她的生命充滿了失望,但是她還是一如既往地調整、回複自我。
  ⑦1968年10月20日, 傑奎琳和歐納西斯在天蠍島的一個小教堂內舉行了婚禮,那年歐納西斯68歲,而傑奎琳只有39歲。雖然傑奎琳認爲因爲真愛才嫁給歐納西斯,但這場婚姻卻摧毀了傑奎琳的名譽。甚至有小道報紙尖銳地寫道:“傑奎琳嫁給了空頭支票。”
  不管怎樣,人們都無法將歐納西斯與肯尼迪相提並論。彼得?杜尚則尖銳、坦率地指出;“傑奎琳嫁給歐納西斯是爲了獲得天蠍島,而且還擁有歐納西斯手下200多名員工和仆人、私人遊艇和航空艦隊,以及整個奧林匹斯航線系統。
  1973年1月22日,在一次飛行事故中,亞裏(歐納西斯)最喜愛也是唯一的兒子亞曆山大不幸墜機身亡。于是,傑奎琳和亞裏的生活陷入了一片混亂當中,而且永遠無法恢複。亞裏將兒子的死怪罪于傑奎琳,甚至因此而指責她。克裏斯蒂娜則稱傑奎琳爲“黑寡婦”。突然間,亞裏變得乖僻而且迷信。他曾迷戀、喜歡傑奎琳的生活方式,但是現在這種生活方式卻經常惹怒他,大發雷霆。“她要這些該死的服裝幹什麽呢?我只需看她穿藍色牛仔服!”
  悲傷的歐納西斯並沒有從妻子身上尋求安慰,而是重新回到了歌劇演員瑪麗亞?卡拉斯身邊。一年後,歐納西斯在女兒克裏斯蒂納的慫恿下,向傑奎琳提出了離婚。
  然而,死亡之神又進行了幹涉。1975年3月15日,歐納西斯支氣管肺炎突發。送往巴黎醫院急救無效死亡。
  ⑧傑奎琳選擇在出版業工作是合適的。當她還是個小女孩的時候,她就開始迷戀讀書。和在白宮的生活一樣,傑奎琳很快就掌握了出版業的遊戲規則。當時道布爾戴的總裁和出版商南希?埃文斯曾回憶道,比爾?莫耶斯的關于約瑟?坎貝爾的最暢銷的書籍《神話的力量》是傑奎琳最引以爲豪的成就。她的書有數百萬的銷售量。
  1994年5月19日,傑奎琳在自己的家中,在孩子們和那些她深愛的人的陪伴中離開了人世。那一年,她64歲。

  傑奎琳?肯尼迪Jacqueline Kennedy

  傑奎琳?肯尼迪驕豔風流、離經叛道、雄心勃勃,其美麗的身影和神奇傳說至今仍然值得人們津津樂道。在走馬燈式的白宮女主人中,傑奎琳可稱得上是美國人心中真正的“第一夫人”。然而她又是世界上最具爭議的母親。
  傑奎琳出生在紐約一個中産階級家庭,父親是一個破落的銀行家,母親則是一個漂亮的交際花。傑奎琳13歲時,父母離婚了。她和母親離開紐約,來到了華盛頓。在那兒,她度過了一生中最美的時光,成了美國最高雅的大學威撒學院文科大學的新生。
  18歲那年,傑奎琳有幸乘“瑪麗皇後”號郵船去歐洲度假。在倫敦,她在白金漢宮拜見了女王。在法國,她找到了布維爾的親屬,還在巴黎大學注冊學習法文和法國史。在她的一本筆記上,人們看到她寫著這樣的句子:“雄心——決不做一個家庭主婦。”
  1953年,傑奎琳結識約翰?肯尼迪並結爲伉儷。1960年11月,丈夫約翰?肯尼迪當上了美國第35屆總統。個性獨立的傑奎琳不願意只是充當擺設,她要與丈夫共同來征服美國。
  其實傑奎琳對政治的熱衷在肯尼迪競選總統時就已顯露出來。她不是政治武器,但她幾乎參加了所有的政治活動,她寫了兩萬多封信,並在那些剛入籍的選民前分別用法語、西班牙語和意大利語發表講話。
  住進白宮後,傑奎琳對這個乳白色的龐大建築發生了濃厚興趣。本來白宮需用四年時間更新一番,傑奎琳在拿到白宮150個房間的鑰匙之後的第一天就決定讓白宮成爲美國最漂亮的房子,要等于一個美國的曆史博物館。她成立了一個委員會,籌集到上百萬美元,用于在全國購買古老的家具和畫作。一股清新之風吹進了白宮,結束了這座房子一成不變的陳規陋習。于是傑奎琳便像她居住的這座白色建築,令所有美國人向往。
  傑奎琳的名氣越來越響了,她魅力四射,以至美國電臺的廣播員在預報完天氣之後,總要補上一句:“晚安,肯尼迪夫人,不論你現在在哪裏。”在所有伴隨丈夫進行的正式訪問中,傑奎琳又是一個外交武器。她瘋魔了赫魯曉夫、尼赫魯和戴高樂。他們稱她爲“非常可愛的肯尼迪夫人”。
  1960年11月25日,傑奎琳給肯尼迪生下兒子小約翰。肯尼迪總統在飛機上得到這個喜訊,一時沈浸在中年得子和入主白宮的雙重喜悅之中。
  爲了爭取連任,1963年11月20日,他們夫婦到達拉斯城爲連任拉選票。可怎麽也沒想到,死亡的陰影已經籠罩了這對夫婦。中午12點30分,從街旁一座大樓射出的子彈擊中了肯尼迪的頭部,打碎了他的腦殼,肯尼迪不治而亡。
  肯尼迪是被行刺者用步槍擊中頭部而死的。這天中午,他乘飛機到達這個城市進行訪問。接著,他乘汽車從機場去達拉斯市區,准備在那裏發表一篇演說。肯尼迪夫婦和得克薩斯州州長康納利夫婦同乘一輛敞篷汽車,從歡迎的人群中間緩緩駛過。當車隊駛經一座大樓的時候,從大樓五層樓上的一個窗戶裏射出三發子彈,其中一發擊中了肯尼迪的太陽穴。半小時後,肯尼迪就在醫院裏死去。同車的州長康納利也被擊中兩槍,受了重傷。
  在肯尼迪中彈以後,他的保衛人員和警察等便立刻慌張地行動起來,尋找行刺者。他們在那座大樓的一間房間得克薩斯學校藏書室裏發現了一枝步槍,上面裝有瞄准器,旁邊還有幾個彈殼。肯尼迪到達拉斯城發表演說,是爲民主黨和他自己連任總統爭取支持。
  三天後是小肯尼迪的三歲生日,人們不斷祝福他:“生日快樂!”“長命百歲!”
  在肯尼迪死後不久,陪同肯尼迪訪問的美國副總統約翰遜就宣誓就任美國總統。
  1964年秋,悲痛中的傑奎琳帶著小約翰從華盛頓搬至紐約居住並上學。盡管她名揚天下、腰纏萬貫,但她不能容忍兒子約翰日後成爲一個花花公子。對兒子的強化教育也是那個時候開始的。
  當小約翰11歲時,傑奎琳把兒子送到了英國的德雷克島〃勇敢者營地〃去受訓,學習駕駛帆船、獨木舟,爬山,鍛煉他剛毅果斷的獨立人格。兒子13歲時,她又送他到緬因州的一個孤島上去學習獨立生活的技能,20天的訓練中,不給食物,只給一加侖水、兩盒火柴和一本在野外如何求生的書。約翰15歲時,傑奎琳再送兒子到肯尼亞的荒野裏自求生存。當約翰中學放暑假時,她還把兒子送去參加“國家戶外學校”的70天訓練,同時,爲了更進一步強化約翰獨當一面的才能,她又送兒子參加和平隊赴危地馬拉從事地震救災工作。
  小約翰自幼羞怯、自卑、優柔寡斷、依賴性強,正是在他母親傑奎琳的錘煉獨立人格的家教下,他才成爲一個自信瀟灑、求索向上、理智節制、圓通練達的青年。
  小約翰于1983年畢業于布朗大學,先在印度工作了一段時間,1986年秋,入讀紐約大學法律系,1989年8月,成爲曼哈頓一名檢察官,在打贏六場官司之後于1993年7月辭職。
  1995年9月,小約翰創辦《喬治》雜志,任董事長。1996年9月21日,他娶凱羅琳?貝塞特爲妻,定居曼哈頓。
  本來這個家族最後的希望都寄托在小約翰?肯尼迪身上。他儀表堂堂,很有人緣,有在政治上振興肯尼迪家族的實力。甚至有人估計,只要他宣布出山競選,能與他抗衡的人不會多。然而誰也沒有想到,1999年7月16日,小約翰?肯尼迪駕機出行時,墜毀在大西洋,同機的還有他33歲的妻子及她的姐姐,35歲的勞倫?貝塞特。飛機失事的原因至今不明。
  傑奎琳在經受了極度的悲痛後,于1968年10月嫁給了希臘船王阿裏斯托特?奧納西斯。這件離奇的事情在西方世界引起了轟動。傑奎琳的最後一次婚姻是與美籍比利時珠寶商莫裏斯?坦普爾斯曼。1994年5月19日,一生備受榮寵又飽嘗非議的傑奎琳因患淋巴癌離開了人世。她信奉並身體力行的是:“我生來並非是爲了支配別人或是忍辱負重。我的生活只關我自己的事。”
  盡管傑奎琳離開人們已近十年,但她依然是世界上最有名和最神秘的女人。
http://baike.baidu.com/view/210366.html?tp=0_00

歐納西斯

希臘般王歐納西斯(A.S.Onassis)出生于一九О六年,卒于一九七五年。他十六歲時,還貪無立錐之地,四十六歲時已經有一億五千英鎊的財富,六十九歲去世時,遺産高達五億美金。
他靠買賣煙草起家,搜購廉價船致富。他似乎是馬基維利(Niccolo Machi-avelli)的忠實信徒,一生之中,爲了賺錢的目的,不擇任何手段。競爭者說他是政治上的罪人,經濟上的怪物。一名記者形容他:[窮凶極惡,歐納西斯的敵人比希特勒與史達林兩個人加起來的敵人還要多。]而他的名言卻是:[要想成功,你需要朋友;要想非常成功,你需要的是敵人。]
歐納西斯精通英、法、德、意大利、西班牙、土耳其、希臘等七種語言。他的分析能力極強,只要看你一眼,不但能看出你的才智與性格,還能猜透你的銀行存款與貫藉。
他有驚人的記憶力,走過任何一條街道,他能清楚地告訴你,那條街上第一家到最後一家的店鋪種類;剛剛從身旁走過的人,每一個人的職業業與身份,他也都能一一辨認。
許多人對他致富的秘訣很好奇,特別是他在與人談生意或主持會議時,既不用秘書,也不准備檔案,可是均能折服對方,無往不利。
有一天晚上,服待歐納西斯達十年的仆人佛萊德,發現了歐納西斯成功的秘書密。
佛萊德說:[晚上十一點左右,我看到歐納西斯獨自在甲板上走來走去,喃喃自語。前後有兩個小時,他就像在主持一項重要的會議,有時點頭認可;有時停頓一下,思考適當的回答;有時很生氣地喝斥。他就像一名演員在排戲一樣。]
原來歐納西斯成功的秘密就在:運用想像力,事先做充分的練習准備。
歐納西斯說:[要嫌大錢只有一個方法——逮住機會,大膽嘗試。
http://www.cazcgh.com/Photo/mstt/mjxz/200804/315.html

歐納西斯

曾經名列世界首富的希臘船王歐納西斯,相當具有傳奇的色彩,太太賈桂林史密斯不但曾經是美國前總統甘迺迪遺孀,今年一月份,歐納西斯18歲的孫女,光是繼承歐納西斯的遺產,就多達70億美金。
1906年出生於土耳其的歐納西斯,17歲離鄉背井,前往阿根廷的布宜諾斯艾利斯當接線生,山羊座,機智又有主見的歐納西斯很快的就建立了自己的煙草進口生意,才到阿根廷七年,24歲的他就成了百萬富翁。
在1930年全球景氣蕭條當時,他以低價購買貨船,到了二次世界大戰末期短短幾年間,他就購買了多餘的戰艦,建立龐大的船隊。他同時也是超級坦克建造的創始人之一,少說也累積了五億美金資產,晉身世界名流。
不過說到歐納西斯最有名的事蹟,大概就是曾經迎娶美國前總統甘迺迪的遺孀賈桂琳,不過美麗的賈桂琳並沒有因此而繫住船王的心,不愛歌劇只愛追逐名女人的花花公子歐納西斯,在1960年與歌劇女王卡拉絲出雙入對,而船王的財富照樣錢滾錢,不斷累積。
船王的孫女在1988年才3歲時,繼承了估計50億美金的帝國和希臘史柯匹歐斯小島,今年一月份,年滿18,已經是坐擁70億美金財富的天之驕女。
http://www.nownews.com/2003/03/04/536-1420549.htm

船王歐納西斯外孫女和奧運獎牌得主共結連理

【大紀元05年12月4日報導】(中央社巴西聖保羅三日法新電)希臘船王歐納西斯的外孫女雅典娜今天將和巴西奧運馬術獎牌得主杜達共結連理,婚禮將在聖保羅一棟戒備森嚴的豪宅舉行,以隔離好奇民眾和狗仔隊。
婚禮訂購一千瓶香檳,估計有四百至七百五十名賓客出席這場婚宴。
歐納西斯龐大遺產的唯一繼承人雅典娜,據稱將在今天晚上七時三十分(臺北時間四日早上五時三十分)和杜達步上紅毯。
今年三十二歲的杜達,獲得二零零四年雪梨奧運馬術銅牌,也是巴西一名知名企業家之子,他和前時裝模特兒女友育有一名六歲女兒。
今年二十歲的雅典娜,二年前和杜達在比利時相識,當時她正向一名巴西教練學習騎馬。雅典娜今年初和一個馬術俱樂部簽約,尋求成為希臘馬術代表團一員,以進軍二零零八年北京奧運。
雅典娜於一九八五年出生在瑞士,是歐納西斯的女兒克裏斯汀娜和法國商人魯塞所生。歐納西斯於一九七五年去世。
歐納西斯的獨子亞歷山大於一九七三年因飛機失事喪生,克裏斯汀娜於一九八八年在布宜諾斯艾利斯死於心臟病,雅典娜遂成為歐納西斯估計擁有三十億美元遺產的唯一繼承人。
http://news.epochtimes.com/b5/5/12/4/n1142617.htm

瑪麗蓮夢露Marilyn Monroe(1926年6月1日~1962年8月5日)
  
生平

  1926年6月1日瑪麗蓮?夢露出生于洛杉磯綜合醫院裏,本名諾瑪?莫天森(Norma Jean Mortenson),諾瑪的身世坎坷,在她出生前,父親買了一輛摩托車,然後騎上它,直直地往北朝舊金山去,這一去就再也沒有回來,留下家人與未出世的諾瑪,也因此在她心目中的父親形象永遠模糊。至于母親葛蕾蒂絲雖然生下了她,卻生而不養,不但男女關系複雜,還幾乎連孩子的父親是誰都搞不清。
  葛蕾蒂絲曾在當時的大片廠當過電影剪接師,卻沒盡當母親的責任,九歲的時候,母親仍然接受不了父親離去的事實,被關進精神病院。1941年,小諾瑪到了加利福尼亞的“安娜姨媽”家。一年後,16歲的諾瑪與大自己四歲的詹姆斯多爾蒂結了婚,第一次有了自己的家。不過這是個沒有愛情的婚姻,二年後丈夫應征入伍,當時正處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不久丈夫以不滿諾瑪新職業爲由提出了離婚,于是在她20歲時就結束這段婚姻。憑著較好的外型,瑪麗蓮?夢露當起泳裝模特兒,她美麗的倩影四處流傳,最後傳到一代電影大亨霍華休斯手上,請她參加試鏡,她的經紀人卻建議她選擇更具規模的二十世紀福克斯公司。
  1946年,諾瑪被二十世紀福克斯公司大老板看中拍板雇用,從此有了這個藝名——瑪麗蓮?夢露。初期的工作並不順利,她只是在一些影片中跑跑堂,說幾句“Hello!”之類的臺詞,無奈之下爲了五十美元,瑪麗蓮答應拍裸體照,只爲了汽車不被典當,成名後此消息被小報爆出,面對輿論瑪麗蓮卻沒有否認,使她反而得到大衆的同情。1950年約翰大膽啓用瑪麗蓮,讓她在《柏油叢林》擔任了一兩場重頭戲。緊接著瑪麗蓮與蓓蒂黛維斯等幾位大明星拍攝了《伊芙的底細》,出場時間雖然很短,但她那天真無邪,使人聽了渾陶陶的對白讓人留下深刻印象,福克斯公司等影片一結束,便與她簽定續訂七年合同。
  1947年瑪麗蓮?夢露拍了第一部電影“The Shocking Miss Pilgrim”,但她在片中只是小配角,之後的幾部片也不見起色,福克斯公司不願和她續新約,她只好重回模特兒一行,並開始上表演課。1949年她爲《花花公子》雜志拍攝裸照,之後接了“彗星美人”(Al-lAbout Eve)、“夜闌人未靜“(The Asphalt Jungle)兩部影片,盡管片中的她仍舊是小角色,但已開始受到影迷注意。
  進入1950年代,“飛瀑怒潮”(Niagara)、“妙藥春宵”(Monkey Business)、“紳士愛美人”(Gentlemen Prefer Blondes)、“大江東去”(River Of No Return )、“七年之癢”(The Sev-en Year Itch)等,一步步奠定她銀幕性感女神的形象。而她與棒球明星喬狄馬吉歐、現代劇作家阿瑟米勒結了又離的婚姻,加上與總統肯尼迪的緋聞,交織出令人眼花繚亂的情愛世界。
  在53年之前,瑪麗蓮在影評界雖時獲贊譽,但電影公司總是把她拘囿于演“白癡美人”一類角色,爲求發展,她上邁克爾契訶夫劇院聽戲劇課,排古典劇。這時,有位記者認出“金色之夢”月份牌上的裸體模特兒即爲瑪麗蓮,消息透露出來,非但沒有毀掉她的前程,反而引起觀衆好奇,對她更爲關注。1953年是瑪麗蓮人生的一個轉折點,在電影《尼亞加拉》裏第一次擔任主角。影片以有名于世的大瀑布爲背景,烘托瑪麗蓮優美的體態。該片上映以來,場場爆滿,她不僅一躍成爲第一流的明星,而且成了好萊塢一手炮制的最了不起的神話。
  1954年瑪麗蓮與棒球健將喬?迪?馬吉奧結婚,無奈這位球界巨人醋勁不小,對她限制極多,兩人最終分道揚鑣。她第二次婚姻只維持九個月,十月二十七日宣布離婚,十月六日的一場記者會,瑪麗蓮的律師以 ''事業上的沖突'' 解釋離婚的原因。
  在電影裏多次以花瓶角色演出後,瑪麗蓮開始想追求更進一步的演藝事業及擺脫她 ''淺薄金發美女'' 的形象。 一九五六年開始在紐約演員工作室Lee Strasberg 的教導下進修。 那一年瑪麗蓮與攝影師Milton Greene開創瑪麗蓮夢露電影制作公司。 後來制作出的《公共汽車站》(Bus Stop)(1956) 及《王子與舞女》(The Prince and The Showgirl )(1957) 是兩部展現瑪麗蓮高水准演出能力的電影。
  1956年7月1日她又與劇作家阿瑟米勒另締良緣,他們是在1951年拍《青春常駐》一片時就認識的,1961年的The Misfits 是米勒寫給夢露,也是她最後完成的一部電影。瑪麗蓮的第三次婚姻結束于1961年的1月20日。
  婚前瑪麗蓮的每部影片都超乎尋常的賣座,特別是在《七年之癢》這部片中她站在地鐵口的鏤空鐵板上,下面刮上來的風把她的裙子吹得鼓漲起來,成了她影片裏最著名的鏡頭。不過夢露已經不滿足于傻瓜美人這種角色了,緊接著演出的《公共汽車站》裏,她把自己的生活經曆融彙進人物身上,而且演戲才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片中,她出現在小酒吧時,真有光彩華豔、蓬蓽生輝之感。
  1957年與勞倫斯奧立佛合作的《王子與舞女》遭受從未有過的失敗,淡出二年後,瑪麗蓮很小心地接下了這部《熱情似火》,影片拍攝很辛苦,她爲此兩次小産,不過這一切都值得——《熱情似火》成爲她票房收入最高的影片。
  1960年瑪麗蓮與克拉克蓋博合演了《不合時宜的人》,誰也不曾料這分別是他們倆的最後一部影片,停機沒幾天,克拉克蓋博因心髒病猝發而不治身死。同年十一月她與丈夫阿瑟米勒正式分開,這次離異造成的感情創傷始終未能平複。她神經衰弱嚴重起來,只得進精神病院作一短期療。一年後神采飛揚的瑪麗蓮接拍新片《瀕于崩潰》,這是她自那張雜志裸照以來,第一次同意在片中拍裸體鏡頭。
  1962年6月1日,她在劇組攝影棚裏,慶祝她三十六的生日。爲了證明自己豐腴如初,風韻依然,瑪麗蓮在伯特斯特恩的攝影機前取一幅透明紗巾略事遮掩,拍下生平最後一組極有魅力的照片。八月四日一個周末的星期六,是夢露悲劇一生的高潮。這一天早晨,人們還看見她臉龐鮮豔。誰也沒有料到,這是臨終前的最後光彩。
  1962年瑪麗蓮?夢露在工作與身體狀況都不佳情況下,爲了拍“雙鳳奇緣”(Something's Got to Give)和電影公司鬧得不愉快,5月19日她竟然不顧工作徑自應邀爲總統肯尼迪獻唱“生日快樂”。這一年8月5日她突然辭世,“雙”片未完成,反而留下一句經典的“Happy Birth-day Mr. President”在人間。
  1962年8月5日清晨,瑪麗蓮的女管家發現她臥室的燈還亮著,她一絲不挂地躺在床上,在她在加利福尼亞的洛杉磯剛購置的房中離開了人世。她的私人醫生斷定她死于淩晨3點40分。洛杉磯的驗屍官後來說,她的死是因爲“過量用藥,是急性巴比妥酸鹽中毒”。夢露去世前幾天,她的醫生給她開了一種烈性的安眠藥巴比妥酸鹽。因爲在這之前,她由于未能擔任一個電影角色而感到有些壓力,並且有點心神不安,但很快就恢複正常了。盡管她以前曾試圖自尋短見,但瑪麗蓮之死出現許多自相矛盾的地方,使自殺之說令人生疑。

影片年表

  《危險的年代》(Dangerous Years)(1948年)(配角)
  《斯庫達,呼!斯庫達,嘿》Scudda-hoo!Scudd-hay)(配角)
  《夏日閃電》(The summe's lightning)(1948年)(配角)
  《歌舞團的女人們》(Laddies of Chorus)(1949年)
  《去托馬霍克的票》(ATicket toTomahawk) (1950年)
  《幸福的愛情》(Love Happy) (1950年)
  《柏油叢林》(The Asphalt Jungle)(1950年)
  《彗星美人》(All about Eve) (1950年)
  《幹勁十足的人》(1950年)
  《正確的穿越》(又名《罪有應得》)(RightCross) (1950年)
  《家鄉的故事》(HometownStory) (1951年)
  《青春常駐》》(又名《豆蔻年華》)( As Young As You Feel )(1951年)
  《愛巢》(Love Nest) (1951年)
  《讓我們使它合法化》(Let'sMakeitLegal (1951年)
  《夜闌人未靜》(Clash By Night) (1952年)
  《我們沒有結婚》(We Are Not Married) (1952年)
  《無需敲門》(Don'tBothertoKnock) (1952年)
  《惡作劇》《妙藥春宵》(Monkey Business) (1952年)
  《歐-亨利的客滿》(O.Henry's Full House) (1952年)
  《尼亞加拉》(Niagara) (1953年)
  《紳士愛金發女郎》(Gentlemen Prefer Blondes) (1953年)
  《如何嫁給一個百萬富翁》》(How to Marry A Millionaire) (1953年)
  《大江東去》》(River of No Return) (1954年)
  《輕歌曼舞好營生》(There is No Business Like Show Business) (1954年)
  《七年之癢》(TheSevenYearsItch) (1955年)
  劇情簡介:一個結婚7年的有賊心而沒賊膽的出版商,在妻兒外出度假時,對樓上新來的美貌廣告小明星想入非非,而在想象的過程中,他的道德觀念和自己的賊心不斷發生沖撞,最後他作出決定:拒絕誘惑,立刻趕去妻兒所在的度假地。
  比利懷德執導的喜劇精品《七年之癢》,堪稱夢露演藝生涯中的裏程碑,她在片中飾演一名風姿撩人的都會女郎,在無意間賣弄性感之余卻令到住在樓下的中年知識分子心猿意馬,心癢難熬,將住家男人在婚姻束縛下的出軌暇想刻劃得淋漓盡致。夢露站在地下鐵通風口上讓風將她的白色大蓬裙掀起一朵浪花的經典鏡頭,已成爲象征性感場面的代表性標志!
  《公共汽車站》(Bus Stop) (1956年)
  《王子與舞女》(The Prince And The Showgirl) (1957年)
  《熱情似火》(Some Like It Hot) (1959年)
  《讓我們相愛吧》 (Let's Make Love ) (1960年)
  《不合時宜的人》 (The Misfits) (1961年)
  《瀕于崩潰》》(Something Got To Give) (1962年)
雞尾酒
  【中文名稱】:瑪麗蓮?夢露
  【英文名稱】:Marlyn Monroe
  【材 料】:伏特加45毫升、金巴利10毫升、甜味美思5毫升
  【制 法】:將材料倒入調酒杯中調和均勻後注入雞尾酒杯。 
  【詳細說明】
  這款酒將金巴利鮮紅的色彩、微苦和甜味有機地融合爲一體,似乎體現了瑪麗蓮?夢露那多彩有複雜的一生。而甜味美思的香甜味道又柔和地滲透其中,是一款美輪美奐的雞尾酒。

瑪麗蓮夢露之死

  雖然世界上存在著幾百本關于夢露和夢露之死的書,但是有關她的資料本身都已消失不見或隨她一起被埋葬了。而在2005年8月,86歲的洛杉磯退休法醫約翰?麥納來到《洛杉磯時報》記者福傑?貝克萊特的辦公室。他帶來夢露死前給心理醫生格林遜的錄音帶。
  夢露死去的兩天後,格林遜就交給朋友麥納兩盤夢露死前一天寄來的磁帶。麥納答應格林遜不把它們交給警方,直到43年後,他經濟陷入困境,才不得已將磁帶賣給記者。許多塵封的關于夢露的往事又再度被揭開。
   如果我們把膠片重新倒回到1960年1月,我們就會看到當時夢露到格林遜辦公室時的情景。那時,夢露已經曆過三任心理醫生,外界風傳她有“憂郁症”。事實上,當時的夢露常常神志不清,整個劇組不得不等她清醒過來。爲了不拖延影片的進度,有人找到了和好萊塢關系密切的心理醫生拉爾夫?格林遜,他的病人包括彼得?洛(《北非諜影》的導演)、費雯?麗。“這是一個處于極度慌亂中的女人,一個大量吸毒和服藥而可能自毀的女人。”那個人在給格林遜介紹他未來的病人時這樣說。
  許多有關格林遜和夢露的膠片就此展開,它們大多是通過心理傾訴的方式顯現的,斷斷續續、甚至混亂:一個從小被母親抛棄,父親又不知去向的女孩,流落在一個個寄養家庭裏,幼年時受過性侵害和繼父的騷擾;孩提時代的精神創傷讓她長大成人後無法自我尊重,總是擔心被人抛棄;這個34歲的女人一直認爲自己是個被人遺棄的孩子,在公共場合,她竭力讓自己吸引人,而獨處時,卻完全忽略自己,她用拍照來抵禦焦慮,卻在面對電影鏡頭時經常性口吃;童年的創傷和好萊塢顛狂的環境複加在一起,而她的抵禦方式是每天服用20片巴比妥,吞下很多鎮靜藥,甚至被人送進精神科封閉病房……
  格林遜曾試圖用“移情”療法來治愈夢露,他把她帶進他的家庭,讓她感受家的溫暖,參與到她的工作和生活中,還爲居無定所的她圈定了合適的房子。就在他以爲她的病情將要好轉的時候,她的生命卻戛然而止了。
  雖然在《夢露的最後歲月》中,有關她死亡的真相都隱匿在那些斷續的黑色片段裏,但我看到的瑪莉蓮,在踏進好萊塢的那一刻,已然死去。
  她被好萊塢塑造成一個虛假形象、聲音、性格,甚至走路姿態的性感偶像,這種不真實讓她時常需要對著鏡子發呆上幾個小時,以分清鏡子裏的人是誰。這個從小缺乏被愛的女人,如果沒有踏進好萊塢,或許只需要普通女人那樣的一點運氣和智慧,找到一個愛她又可以給她安定的男人,建立家庭,生兩個孩子,就能彌補深心裏最大的那個缺口。但命運讓她踏進了好萊塢——這座放大著殘酷,外表五光十色、內裏卻千瘡百孔的空城。
  聚光燈內,她是白色的女王,聚光燈外,她被愛人抛棄、被朋友出賣,男人們有些因爲她是夢露而離開她,有些卻因爲她不是“夢露”而離開她;她被所有人瓜分,每個人都從她身上截取一塊作交換,連死後被解剖挖去內髒的身體,也被高價賣給記者拍照。葬禮上依然美麗的她,事實上只是個身體裏填充著塑料的“布娃娃”,她在萬衆矚目裏落下了自己的最後一幕,也許只有這最徹底的告別,才可以把夢露重新還給她自己。
  這是一本有些悲愴甚至殘忍的書,因爲它袒露了太多的真相,也是一本珍貴的書,因爲它把夢露生前沒有得到的真實,還給了她。
  瑪麗蓮夢露身世淒慘,母親曾經16歲時被人強奸。而當夢露在奮鬥後成爲性感女神後,她開創了潮流,夢露英年早逝,在人生中她抑郁了,她這樣說道:“有些人很不友善,如果我說我想成長成一位女演員,有人就會審視我的身材,如果我說我想提高,學習提高演技,他們就會大笑不止,他們其實並不認爲我會對自己的表演認真。”有人說這可能就是名利的代價,它美妙,卻也帶來遺憾,深陷其中的人都無法逃避。後世從貓王的女兒麗莎到麥當娜再到安吉麗娜朱莉都模仿夢露那驕傲的神情,他們也成名了,不過也深陷名利之中,因爲沒人好好讀透了夢露的話,模仿一個人,讀透一個人,你會發現她的失敗之處,進而超越前人。

純真的性感女神

  也許沒聽說過她的名字、沒在電視、電影中見過她的人很少。公認的“性感女神”,至今仍爲人津津樂道,未有人超越。
  看著她的照片一直都覺得在煙視媚行、朱唇半啓的性感之中夾雜著孩童般的純真。
  作爲養女,爲了不想再搬家,不到16歲的時候就嫁給了自己的鄰居。後來爲雜志拍攝的全裸照片使她逐步成爲“性感”的代名詞。
  但是性感也是需要付出代價的,爲了突出黃蜂細腰而去掉幾根肋骨,爲了原來稀疏的牙齒變得美觀整潔,臉上的斑點被淡去了…導演們願意讓跟在她的身後鏡頭給她的“夢露步態”幾分鍾的特寫,卻吝于給她機會讓她有成長演技的機會。在他們的心中,只要她在鏡頭前搔首弄姿一下就足矣,何必冒風險,有誰會願意看她表演演技呢。她死後,她的一任前夫曾說過是好萊塢害了夢露。
  她有兩個偶像:林肯和clark gable,但是她的前夫阿瑟米勒爲她作得最後的劇本the misfits卻要了clark gable的命(在拍攝過程中賣力演出,不用替身,剛排完片就因爲心髒病而去世)
  對她印象最深的是:她嫁給棒球明星迪馬喬之後隨夫到日本,當時在朝鮮作戰的馬克阿瑟聞訊後邀請她到朝鮮進行慰問演出,她欣然接受邀請,在零下幾十度的冰天雪地穿著有跟沒有差不多的緊身衣爲戰士們表演,回日本後就發了高燒。讓人敬佩的女演員!(再想想現在某些明星,不提也罷。我當然知道當時美國和誰在作戰,只是爲她的敬業和愛國精神感動罷了。)
  至于她的作品較爲有名的就是the sevenm year itch,some like it hot, gentlemen prefer blondes, how to marry a millionaire ,the prince and the showgirl.,《七年之癢》中在地鐵口笑著捂緊飛揚的裙子的鏡頭被後來的電影、電視以各種各樣的形式抄襲、再現,但是個人認爲這個電影除了這個鏡頭,除了她的搔首弄姿,其他就沒什麽了。,而some like it hot就很值得一看,雖然最出彩的不是她演的sugar,而是jack lemon,但是已是她最好的表演之一了。
  她的逝世、她和肯尼迪兄弟二人的關系,都成了難解的謎,衆說紛紜,莫衷一是。

【世界名畫】瑪麗蓮夢露雙聯畫

  這幅圖是沃霍爾的《瑪麗蓮 夢露雙聯畫》,它是波普藝術的代表性作品。波普藝術有成“流行藝術”,這些藝術家以流行的商業文化形象和都市生活中的日常之物爲題材,比如廢棄的啤酒罐、廣告畫、明星照以及商標、卡通漫畫等作爲對象,采用重複拼貼,或者大幅度的絲網印刷等方式進行常做的流行藝術。
  1962年,美國著名性感明星瑪麗蓮 夢露神秘自殺,一向很喜歡她的沃霍爾也和許多人一樣極爲震驚和傷心,于是就創作了這幅獨具個性的畫作。畫面上沃霍爾把十幾張的瑪麗蓮 夢露的形象進行了重複的排列。並且右邊是重複排列的黑白形象,左邊是重複排列的彩色形象。沃霍爾是采取絲網印刷的技術,大量制作出這一相同的形象的。在制作過程中,他有意識套版不准確,造成色彩濃淡不均勻、模糊不清以及色彩錯位等效果,使畫面看上去質地低劣,大衆化、粗俗化嚴重。這種對比形式的反複排列,似乎是要讓形形色色的人們去記住這位自殺的謎樣的性感女明星,也是一種反複的、不厭其煩的、千篇一律的紀念或追憶的形式表達。也有人解釋爲這些略有些細微差別的重複形象,表現了瑪麗蓮 夢露孤獨和寂寞的內心世界,雖然她萬衆矚目,但是內心仍然是孤獨的,最終也無法逃脫毀滅的命運。由于畫家采用了絲網印刷的技術,使畫象可以大量生産,藝術品也成了可以大量生産的商品,作爲藝術品本身的,獨特性和唯一性卻沒有了。正如沃霍爾本人說的那樣:“我要讓自己變成一臺機器。”他的工作室也以“工廠”聞名。以後他一相同的方式,創作了大量的“社會畫像”。【世界名畫】瑪麗蓮夢露雙聯畫
  20世紀産生了許多頗有影響的波普藝術家,也産生了各種各樣的波普藝術品,雖然這一藝術形式備受爭議,但是它對現代藝術所産生的影響卻是廣泛的、深遠的。
http://baike.baidu.com/view/475414.html?tp=0_11

台長: 阿楨
人氣(7,387) | 回應(3)| 推薦 (1)|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電影賞析(電影情報、觀後感、影評) | 個人分類: 影視史學 |
此分類下一篇:《白宮風暴》
此分類上一篇:《誰殺了甘乃廸》

阿楨
甘迺迪情婦出書 細數荒淫性事 2012-02-07 中國時報

 《曾經的祕密:我與甘迺迪總統的婚外情及其後續》作者咪咪.艾福德(Mimi Alford,原名咪咪.畢斯禮)出身名門,與甘迺迪夫人賈桂琳上同所貴族女校,一九六二年暑假她入選白宮新聞室當實習生,當時才十九歲,如今她六十九歲,為人祖母。
 咪咪描述,她到白宮上班第四天,甘迺迪就邀她在白宮泳池共游,之後兩人又和其他人一起喝酒,甘迺迪三杯下肚後,說要帶她參觀白宮,結果把她帶到「賈桂琳的臥室」,進門後開始毛手毛腳,咪咪半推半就地和他發生性行為。
 進行到一半時,甘迺迪發現咪咪有點抗拒,停下來問她:「你沒做過這種事?」咪咪答說,「沒有」。但甘迺迪並未罷手,完事之後,甘迺迪請手下開車送咪咪回家,車上咪咪一直在想:「我不是處女了。」
 咪咪在書中自問,為何她沒有抗拒?她的回答是:美國最有名、最有權的男人想要我,使我強烈覺得抗拒根本不可能,因此我才沒有對總統說「不」。
 咪咪成為甘迺迪的情婦後,兩人不定期在白宮和其他地方幽會,但總是避開賈桂琳,兩人偶爾一起過夜,也會一起入浴。照咪咪的形容,甘迺迪遊戲人間,他們之間的性生活「多變化,很好玩」。
 但甘迺迪有他陰沉黑暗的一面,例如他從來不親吻咪咪,還有一次在白宮游泳時,白宮幕僚鮑爾斯也在場,甘迺迪突然在咪咪耳邊說,「鮑爾斯看似有點緊繃,你要不要照顧他一下?」咪咪說,她曉得總統的意思是要她幫鮑爾斯口交,但料定她不敢,結果她就做了,甘迺迪在旁靜靜觀看。
 有一回甘迺迪帶咪咪參加歌手平克勞斯貝在其沙漠牧場舉行的尋歡派對,在場有人分送黃色小藥丸,成分可能是亞硝酸戊酯(amyl nitrate,有春藥功能),甘迺迪問咪咪要不要嘗試,咪咪拒絕,但甘迺迪捏住咪咪的鼻子,強迫她把藥丸吞下去。
 咪咪還指稱,她一度以為懷了甘迺迪的龍種,鮑爾斯安排她去看墮胎醫師,才知道並未懷孕。
 然而書中最驚人的爆料並非上述八卦,而是一九六二年十月古巴飛彈危機期間,甘迺迪曾對咪咪說,「我寧可我的子孫赤化(受共產黨統治),也不願他們送命」。這句話從未見諸任何史料,如果屬實,的確會令很多美國人毛骨悚然。
2012-02-08 10:24:07
版主回應
 據書中敘述,咪咪與甘迺迪最後一次見面是一九六三年十一月十五日在紐約曼哈頓,距離甘迺迪在達拉斯遇刺身亡只有一周。甘迺迪告訴咪咪,他從德州回來後會打電話給她,咪咪回答說,「總統,我要結婚了」,甘迺迪聳聳肩說,「我知道,但我還是會打」。
 回應
  民主?民主?這跟皇帝有何不同?荒唐至極!
  牠說了一句話, 至今米國人還奉為金科玉律,"不要問你的國家能為你做些什麼,而要問你能為國家做些什麼"說實在米國政府只知抽稅,還真不能幫老百姓做什麼.

林博文專欄-穢亂白宮的甘迺迪2012-02-08 中國時報

 具有嚴格的學術訓練而又著作集身的前洛杉磯加大和波士頓大學美國近代史榮休教授羅伯特.戴立克(Robert Dallek)於二○○三年推出佳評如潮的甘迺迪傳記:《一個未完成的生命》(An Unfinished Life),首度披露四十五歲的甘迺迪和一個十九歲的「高個子、苗條而又漂亮的」白宮實習生發生性關係。這個實習生,當年剛升大學二級,暑假到白宮新聞室打工,戴立克很厚道,沒有透露實習生的名字和近況。
 九年後,那位實習生出書亦出面了,這幾天不停地在電視上露面宣傳她的新書:《曾經的秘密(Once Upon a Secret):我與甘迺迪總統的婚外情及其後續》(二月八日正式上市)。
儘管過去幾年不願在起床後寫這本書,但還是寫了,她要把她和第三十五任總統的不正常關係公諸於世。當年十九歲的咪咪在麻州一所小學校惠頓(Wheaton)學院唸書,讀完大一,暑假即憑關係到白宮新聞室當實習生,白宮幕僚背後笑她:「什麼都不會,連打字也不會。」但好色的甘迺迪盯上了她,從此展開十八個月的不倫關係。
 咪咪在回憶錄裡很坦誠地把她和甘迺迪做愛的細節如實寫出。他們第一次上床(就在第一夫人賈桂琳的床上)時,總統才發現她是個處女。甘迺迪的貼身幕僚大衛.鮑爾斯(Dave Powers),專門為總統拉皮條,是個淫媒,他為甘迺迪找了數不清的應召女郎和影星到白宮供總統玩性遊戲,開性派對。
甘迺迪想要找咪咪睡覺,也是鮑爾斯出面約她。荒淫的甘迺迪有一次和咪咪一起游泳時,竟然叫咪咪「慰勞」一下無精打采的鮑爾斯,咪咪也居然和淫媒口交。又有一次,總統叫咪咪去「照顧」一下他的么弟愛德華,意思是要她去和小甘上床,咪咪沒答應。
 咪咪只有暑假才到白宮當實習生,平常在麻州上課時,總統會打電話約她到白宮或是在旅館幽會,甘迺迪總是用假名和她聯絡。咪咪有了總統做密友,膽子大了,有次總統訪問愛爾蘭,在首都都柏林突然接到咪咪的電話,甘迺迪以為出了什麼大事,原來是她的上司要她在禮拜五上班,她不高興,就從白宮打電話找總統訴苦。結果,總統大怒,因那通電話是經過新聞秘書林傑等人接給總統的,甘迺迪自己偷腥,又怕人聞到。
 甘迺迪活了四十六歲,一生「御女」無數,他和咪咪最後一次做愛是在一九六三年十一月十五日於紐約曼哈頓卡萊爾(Carlyle)旅館,這也是甘迺迪過去和許多女人(包括瑪麗蓮夢露)幽會的地方。
咪咪說,總統從來不和她接吻,就是愛玩性遊戲。戴立克表示,在數不清的情婦中,甘迺迪最喜歡的是瑪麗.麥爾(Mary Meyer)。瑪麗的妹妹曾嫁給前《新聞周刊》華府分社主任(後為《華盛頓郵報》總編輯)班.布萊德利(Ben Bradlee),日後離婚。
瑪麗的丈夫是中情局特工,她和甘迺迪是「靈與慾的最佳結合」,兩個人既狂熱性愛,又能聊天,程度相當,但瑪麗在一九六四年四十三歲時被殺,案子一直未破。
 許多自由派史家碰到甘迺迪就「心軟手軟」。已故史學大師亞瑟.施勒辛格(Arthur M.Schlesinger Jr.)應賈桂琳之邀為她做口述歷史,去年出版後風行一時,但前《紐約時報》自由派專欄作家法蘭克.瑞奇(Frank Rich,已轉至《紐約》雜誌),就痛批施勒辛格所做的口述歷史,「一副諂媚之態」(obsequious)!
戴立克為甘迺迪立傳,遇到甘氏的敗德之舉,亦出現了過度包容的毛病和「小罵微嘲」的場面。他從三個角度分析甘迺迪為什麼色到如此飢不擇食、膽大妄為的地步:第一、受父母、地位、嗜好、個性、疾病和朋友等的影響,而使他有了「性飢餓」的大毛病。甘迺迪有次對英國首相麥克米倫說,他如三天沒有女人陪睡,就會頭疼得不得了。
第二、甘迺迪的緋聞為什麼沒有被抓到?戴立克認為那是時代使然,甘氏運氣好,如在今天,早就天下皆知。那時雖有不少記者知道總統胡搞,但大家都愛護國家元首,都不願「國醜外揚」。
第三、甘迺迪的拈花惹草有沒有影響到他處理國家大事?戴立克認為沒有。戴氏的評斷,即是典型的自由派史家所呈現的「甘迺迪情結」。
2012-02-08 10:28:27
阿楨
美駐日大使 甘迺迪之女搭馬車晉見日皇【聯合報2013.11.20

美國駐日大使卡洛琳.甘迺迪十九日依循傳統,乘馬車前往皇宮晉見日皇明仁,呈遞到任國書。
甘迺迪十九日下午從東京丸之內的明治生命館,搭乘宮內廳準備的馬車,由騎警隊前導,前往皇宮。廣場前聚集不少日本民眾,欲一睹美國前總統甘迺迪女兒的風采,甘迺迪在馬車內向民眾微笑揮手。
各國新任駐日大使前往皇宮呈遞國書,可選擇坐馬車或汽車,多數人都選馬車。全世界只有日本、義大利、西班牙等少數國家,以馬車乘載大使。甘迺迪十九日乘坐的馬車是宮內省師傅於昭和初年手工打造完成,內部有象牙等裝飾品,日皇登基、皇室成員結婚等重要儀式皆使用這輛馬車。由於現在已無馬車師傅一職,無法打造新馬車,十幾年來宮內廳只能重新上漆,謹慎保養。
  回應
主,奴之分,一眼就看出。今天大使是從東京丸之內的明治生命館,搭乘宮內廳準備的馬車,由騎警隊前導,前往蝗宮。昨日給聯合國簽投降書的,不但是要坐自己自備工具,上船更是一跛腳殘缺。

甘迺迪遇刺50周年 歐巴馬、柯林頓聯袂致敬2013-11-22中國時報

 美國民主黨重量級人物20日罕見聚首,在華盛頓近郊阿靈頓國家公墓,向同為民主黨籍的前總統甘迺迪之墓獻花致敬,紀念甘迺迪遇刺身亡50周年,並推崇他為後世樹立典範。
 柯林頓與歐巴馬都強調師承甘迺迪,柯林頓獲頒總統自由獎章,2人又偕妻聯袂向甘迺迪致敬,展現民主黨內和諧、團結的政治意味濃厚。柯林頓之妻希拉蕊是2016年民主黨總統候選人的大熱門,各方勢將揣測歐巴馬是否已欽點希拉蕊作為接班人?

單一槍手殺甘迺迪 6成美國人不信2013-11-22蘋果日報

1961年甘迺迪背著長女卡洛琳玩耍,當時他正參選美國總統,而卡洛琳現為駐日本大使。美聯社
今天是美國總統甘迺迪遇刺身亡50周年紀念日,總統歐巴馬夫婦與前總統柯林頓夫婦,前天到他的墓地獻花致意。半世紀過去甘迺迪之死仍疑點重重,更發展出311種陰謀論;官方稱槍手單獨行動,民調顯示逾6成美國人不信,包括甘迺迪家人及現任國務卿凱瑞。
  失職密勤局記教訓
案發後甘迺迪的弟弟羅伯甘迺迪最先懷疑與總統不和的中情局(CIA)涉重嫌。甘迺迪姪女湯森本周日接受福斯電視台訪問時說,她懷疑奧斯華德是唯一的槍手;美國國務卿凱瑞近日受訪時也說,他「懷疑還有他人涉入」。民調顯示逾6成美國民眾認為此事件仍有隱情。
2013-11-22 09:11:16
版主回應
白宮密勤局1902年起肩負保護總統職責,甘迺迪遇刺除是該局永遠的痛,一名前幹員說:「每年這時候密勤局就被提醒著『你在1963那年失敗了』!」但該局也記取教訓,此後的美國總統,再也不搭乘敞篷車於公共場合慢速行進。
暱稱「野獸號」的總統座車配備也與時俱進,如今有氧氣供應系統、保存與總統血型相符的血袋、防彈防火等,且有干擾通訊的器材以防遙控炸彈。「野獸號」行進路線不事先公布,行進間多半路口淨空,一旁有警車及密情局武裝車輛保護,且有探測毒氣、化武、輻射等設備。
  暗殺甘迺迪可能的幕後黑手
◎黑手黨:甘迺迪之弟羅伯時任司法部長,黑幫因不滿他大舉掃蕩,故殺其兄
◎副總統詹森:詹森怕甘迺迪兄弟1964年大選會排擠他,先下手以便當總統
◎中情局(CIA):CIA策劃的豬玀灣事件失敗,怕遭甘迺迪解散而下毒手
◎前蘇聯情報機構KGB:奧斯華德1959年投奔蘇聯後,曾任KGB間諜
◎聯邦調查局局長胡佛:胡佛痛恨上司羅伯,想讓好友詹森當總統
◎密勤局:有人指甘迺迪致命的一槍是隨扈車上的幹員西奇不慎擊中,密勤局事後大加掩飾

為何美國人難以忘情甘迺迪?【聯合報╱嚴震生2013.11.22

十一月廿二日是美國前總統甘迺迪遇刺五十周年,美國各大媒體早在本月初就對相關議題,推出紀錄片和專題報導。
  這些影片和專輯可分為三類,一是紀錄甘迺迪在世最後時刻及遇刺,二是探討是誰殺了甘迺迪,三是分析甘迺迪總統任期及政績表現,最後尚有回溯此事件發生時,個人身在何處、有何反應的訪問,以及由賈桂琳甘迺迪所收到八十萬封慰問信中挑出部分信件,請名人閱讀。
  換句話說,美國人會不斷地獲得有關甘迺迪總統及他被刺的訊息。媒體如此炒作,就是看準這些節目有收視率。為何事發五十年後,美國人還是難以忘情?
  甘迺迪是美國史上參選總統並當選者中年紀最輕(最年輕總統是老羅斯福四十二歲時由副總統繼任總統)的一位,也是第一位出身廿世紀的領導人,更是基督徒或新教徒占多數的美國歷史上,首位信奉天主教的總統。他是麻州名門之後,父親在二次大戰初期擔任美國駐英大使,積極培養兒子完成其未竟之志。
  甘迺迪的個人條件也相當優異,畢業於哈佛,二次大戰期間在身體條件不理想的情況下,投入海軍,並在所服役的一○九魚雷艇遭日軍擊沉後,拒絕投降、英勇救人,最終在荒島獲救。他的勇敢表現,讓他獲得包括紫心勳章在內的各項獎章,是名副其實的戰爭英雄。
  在學經歷皆出眾的情況下,帥氣英挺的他不到卅歲就選上聯邦眾議員,剛過卅五歲成為聯邦參議員,然後突破宗教的藩籬,當選總統。
  他在當選參議員後,娶了年輕貌美、氣質出眾的賈桂琳為妻,後者成為第一夫人時,僅卅一歲。美國沒有君王或貴族,但這對白宮新主人及兩個稚齡孩子,儼然成為美國人心目中的皇室,這些都令美國人難以忘情。
  在甘迺迪被刺五十周年前夕,歐巴馬總統任命她女兒卡洛琳為美國駐日本大使,而卡洛琳到東京晉見天皇時,日本民眾夾道歡迎,幾乎也是將她視為王室。
  甘迺迪擔任總統的時間不到三年,內政方面沒有特別建樹,外交方面雖然率領美國度過古巴飛彈危機,但許多美國人不知道,這是靠交換美國從土耳其撤除飛彈,才換得蘇聯讓步,還以為後者是畏懼美國的威脅,被迫將飛彈由古巴撤出,強化了甘迺迪魅力的光環。
  不過,真正讓美國人對他印象深刻的,是許多重要的言論,如就職典禮時說「不要問國家能為你做什麼,要問你可以為國家做什麼」和「讓我們絕對不要因恐懼而談判,也絕對不要因談判而心生恐懼」,以及在蘇聯支持東德興建柏林圍牆後,他對西德人表明要和他們站在一起的「我是柏林人」(Ich bin ein Berliner)。
  不可否認地是,他的個人魅力及演說的滲透力,讓許多年輕人受到極大鼓舞,影響一整個世代美國人,難怪他們對這位總統始終無法忘懷。
2013-11-22 09:12:25
春藥
很讚的分享~~


http://www.yyj.tw/
2020-01-10 09:40:23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