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列顛空戰》雖然是部以不列顛空戰為藍本的英國電影,但過於從英國觀點尤其強調英軍的以寡擊眾,而未聚焦於德軍之敗在於戈林的輕敵(在敦刻爾克已首犯)和希特勒未能堅持消耗英國空軍力的戰術。
電影可是影像藝術,如何呈現這些戰略戰術之爭?即使拍了,可能也不會叫座吧!
Battle of Britain[不列顛空戰] (1969)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a6DrtPDmlc
這部大型戰爭片,英國影壇精英空群而動,爲重現他們祖國在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一段重要曆史而賣力。影片以紀錄戲劇的風格描寫德國納粹在1940年空轟英國人口密集的大都市,使英國損失慘重,但也激起了英國人民同仇敵愾對抗德國,在衆多熠熠紅星中,邁克爾.凱恩、肯尼思.莫爾占戲較多,飾演帕瑪妻子的蘇珊娜玉則表現浪漫。此外,勞倫斯.奧立弗飾演戰術高明的爵士,羅伯特.肖飾演蕭演餓面無情的場面拍得十人壯觀而逼真。
http://combatsim.bbs.net/bbs/01/1377344.html
不列顛空戰>百度百科
希特勒寄希望于德國強大的空軍越過英吉利海峽摧毀英國的抵抗力量。德國爲此集結了各種作戰飛機2500余架,而英國空軍的全部作戰飛機也不過1300余架,此外,德國在占領西歐之後對英形成了一個弧形包圍圈,其空軍基地非常接近英國,這加大了德國飛機突擊縱深的力度和出擊的頻率。德國空軍司令、納粹二號人物戈林對希特勒誇下海口:只用空襲便可征服英國,希特勒遂決定等到德國空軍對英國實施集中攻擊後,再確定登陸戰“海獅行動”的具體方案。
救援落水的飛行員1940年8月13日,戈林下令實施“鷹襲”計劃,1500多架飛機開始對英國進行轟炸,不列顛之戰的第一階段戰幕就此拉開。15日,戈林傾其全部主力,向英國發動全面進攻,英國空軍司令道丁元帥不得不動用他的大部分戰鬥機迎敵,雙方在長達500海裏的戰線上進行了5次大戰。由于英國空軍有雷達幫助,德軍戰機在同英國空軍的一對一戰鬥中損失慘重。24日德軍將領在分析前幾天的對英作戰情況後,決定將轟炸重點放在被稱爲“扇形站”的英軍地面機場指揮中心上,這一戰術很快收到效果,倫敦周圍的7個“扇形站”中的6個被炸毀,英軍整個通訊系統處于崩潰邊緣。到9月6日,在連續12天的激烈空戰之後,英國共損失飛機450余架,1/4的飛行員傷亡,英軍的戰鬥力大幅下降。
8月28日夜晚,英國人爲了振奮士氣,對柏林進行了轟炸,這一舉措惹火了希特勒,他當即下令德國空軍不再以消耗英國空軍力量爲重點,而是對倫敦和其他英國城市實施大規模的空襲作爲報複。9月7日,德國空軍開始轟炸倫敦,不列顛之戰進入第二階段。
9月15日下午,德國空軍再次大舉出動,對已被炸得殘破不堪的倫敦城實行大規模的空襲。9月17日,希特勒決定把“海獅行動”無限期地延遲下去,空戰也進入了邊打邊停的第三階段。1941年5月10日德軍對倫敦的最後一次的“懲罰性進攻”爲標志,不列顛之戰徹底結束。
不列顛之戰
英德空軍在英倫上空上演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一次空戰。1940年6月,法西斯德國軍隊席卷西歐。英國駐歐遠征軍敗退敦刻爾克。英軍雖用“發電機計劃”將軍隊撤回了本土,但卻丟失了全部重裝備。英國皇家空軍在法國上空與德國空軍交戰中亦損失了1000架以上的飛機。同年7月,希特勒制定了從海上入侵英國的“海獅”計劃。該計劃要求“德國空軍要使用其全部兵力盡快擊敗英國空軍”,奪取制空權,配合海軍和陸軍在英國本土登陸。德國空軍投入不列顛之戰的飛機約2400架,其中轟炸機1285架,其主要基地位于法國東北部、西北部以及荷蘭和挪威。這次戰役也由于英國的頑強表現,而迫使希特勒在沒有把不列顛完全逐出戰爭之前,即先回頭來對付蘇聯,重走兩線作戰的老路。
背景
1940年7月,歐洲戰場上只剩下英國還在孤軍奮戰,英國當時的處境是極其險惡的,陸軍在剛結束的法蘭西戰役中損失慘重,雖經敦刻爾克大撤退,奇迹般地將三十余萬部隊撤回英倫三島,但所有重裝備和車輛丟棄殆盡,英國本土只剩下780門火炮、160門反坦克炮和200輛坦克!空軍也在戰役中受到了很大削弱,損失了約1000架飛機,犧牲了435名富有經驗的飛行員;海軍的情況相對好一些,但正面臨抗擊德軍潛艇部隊瘋狂的海上破交,也顯得有些力不從心。
阿道夫?希特勒德國的情況則剛好相反,剛占領了法國、比利時、荷蘭等西歐諸國,達到了軍事勝利的頂峰!陸軍由于坦克和車輛的大量繳獲,部隊戰鬥力和機動力大爲提高,士氣異常高漲;空軍規模急劇擴大,而且陸續進駐沿海機場,正摩拳擦掌躍躍欲試;只有德國海軍實力最弱,根本無法與強大的英國海軍相比,也根本沒有力量保護登陸部隊橫渡英吉利海峽的安全。因此德軍最高統帥部初步設想先以空軍發起空戰戰役,消滅英國空軍,奪取戰役制空權,再以空軍掩護海軍奪取制海權,最後實施登陸。然而這只是紙面上的幻想,德國空軍雖然擁有3700架作戰飛機,但德國空軍曆來是以配合地面部隊提供直接空中火力支援爲主要作戰使命,裝備的飛機中轟炸機絕大部分是俯沖轟炸機,能夠用以戰略轟炸的重型遠程轟炸機數量少,航程短,載彈量小,難以承擔起戰略轟炸的重任,所以采取戰略轟炸來奪取戰役制空權對于德國空軍而言,是超出其實際能力的。而好大喜功的空軍總司令戈林元帥還准備空降占領一個機場,再以運輸機穿梭運送5個陸軍精銳師,一舉攻占倫敦,迫使英國投降。實際上,對于英國本土作戰,德軍統帥部不象西歐作戰,早就有周詳的作戰計劃,直到此時還沒有一個統一的作戰方案。
納粹德國元首希特勒一直對英國抱有幻想,認爲英國在如此嚴峻的局面下,一定會與德國媾和,而且他認爲打敗英國後,英國的殖民地將落入美國、日本和蘇聯之手,對于德國毫無益處,因此他在1940年5月至7月,始終沒有敦促德軍總參謀部制定進攻英國的作戰計劃,而是致力于對英國的誘降,在6、7月間多次通過廣播和報紙,一再提出“和平建議”;並通過梵帝岡教皇和瑞典國王與英國接觸,提出以瓜分法國、荷蘭的殖民地優越條件試探媾和的可能性,還派出密使與在西班牙的前英國國王,因堅持與一位離過婚的美國女子結婚而遜位的溫莎公爵接洽,准備扶持這位不愛江山愛美人的前國王重登王位,建立一個親德的政府,迅速達成停戰協議,然後可以集中全力准備對蘇聯的作戰。
然而,英國的強硬態度完全出乎他的意料,5月10日接替以制造慕尼黑陰謀而聞名的綏靖主義者張伯倫出任首相的丘吉爾,曆來就是堅定的主戰派人士,他在就職儀式上發表的演講中明確說:“我們的政策就是用上帝賦予我們的所有力量,在陸地、海洋和天空,向人類曆史上從來沒有的黑暗罪惡勢力戰鬥!”廣大英國人民也清醒認識了納粹德國的殘暴和征服世界的野心,徹底抛棄了綏靖主義,全力支持政府將對德國的戰爭進行到底!
當德國所有的誘降企圖全部破産後,希特勒才定下了進攻英國的決心,于7月16日下達了代號“海獅行動”的對英作戰第十六號指令。
概述
希特勒寄希望于德國強大的空軍越過英吉利海峽摧毀英國的抵抗力量。德國爲此集結了各種作戰飛機2500余架,而英國空軍的全部作戰飛機也不過1300余架,此外,德國在占領西歐之後對英形成了一個弧形包圍圈,其空軍基地非常接近英國,這加大了德國飛機突擊縱深的力度和出擊的頻率。德國空軍司令、納粹二號人物戈林對希特勒誇下海口:只用空襲便可征服英國,希特勒遂決定等到德國空軍對英國實施集中攻擊後,再確定登陸戰“海獅行動”的具體方案。
救援落水的飛行員1940年8月13日,戈林下令實施“鷹襲”計劃,1500多架飛機開始對英國進行轟炸,不列顛之戰的第一階段戰幕就此拉開。15日,戈林傾其全部主力,向英國發動全面進攻,英國空軍司令道丁元帥不得不動用他的大部分戰鬥機迎敵,雙方在長達500海裏的戰線上進行了5次大戰。由于英國空軍有雷達幫助,德軍戰機在同英國空軍的一對一戰鬥中損失慘重。24日德軍將領在分析前幾天的對英作戰情況後,決定將轟炸重點放在被稱爲“扇形站”的英軍地面機場指揮中心上,這一戰術很快收到效果,倫敦周圍的7個“扇形站”中的6個被炸毀,英軍整個通訊系統處于崩潰邊緣。到9月6日,在連續12天的激烈空戰之後,英國共損失飛機450余架,1/4的飛行員傷亡,英軍的戰鬥力大幅下降。
8月28日夜晚,英國人爲了振奮士氣,對柏林進行了轟炸,這一舉措惹火了希特勒,他當即下令德國空軍不再以消耗英國空軍力量爲重點,而是對倫敦和其他英國城市實施大規模的空襲作爲報複。9月7日,德國空軍開始轟炸倫敦,不列顛之戰進入第二階段。
9月15日下午,德國空軍再次大舉出動,對已被炸得殘破不堪的倫敦城實行大規模的空襲。9月17日,希特勒決定把“海獅行動”無限期地延遲下去,空戰也進入了邊打邊停的第三階段。1941年5月10日德軍對倫敦的最後一次的“懲罰性進攻”爲標志,不列顛之戰徹底結束。
過程
進入7月,德軍開始了戰前准備,航空兵部隊從本土向法國、荷蘭、比利時等國轉場,前線機場的擴建,部隊的調動集結,人員物資的補充,都需要時間。但德國空軍不願這樣坐等,以小部分部隊在進行戰前准備的同時就開始了試探性的攻擊。德國空軍在1940年4月至6月的三個月中,共損失了2784架飛機,但很快憑借著航空工業的生産能力得到了恢複。7月10日起,德軍以英國南部港口和英吉利海峽航行的船只爲目標發動了攻擊,德軍作戰目的有兩項,一是了解英軍防空能力,查明英國空軍的部署;二是誘使英機出戰,在空戰中消耗英軍力量。
丘吉爾在與蘭姆塞海軍上將一起察看作戰地圖英軍由于在歐洲大陸消耗較大,需要休整補充,所以采取避戰戰略,只以小機群迎戰,同時在空戰中檢驗雷達引導截擊的戰術。從7月10日至8月12日,德軍共出動飛機5376架次,投彈1473噸,擊沈英軍4艘驅逐艦和18艘運輸船,德軍有186架飛機被擊落,135架被擊傷。英軍損失飛機148架。總體而言,這一階段作戰完全是試探性,規模有限。與此同時德國空軍指揮機關開始制定作戰方案,7月下旬,參戰的主力部隊第2、第3航空隊聯合草擬了方案,7月29日空軍作戰局對這一方案進行了研究,8月1日第2、第3航空隊根據作戰局的意見遞交了修正方案,8月1日希特勒和總參謀長約德爾聯合簽發了對英實施全面空襲的第十七號指令,8月2日空軍司令戈林下達了空軍作戰指令,戈林定于8月10日發起第一次大規模空襲,這天將以“鷹日”爲代號。
8月初,德國空軍爲對英作戰而集結的飛機已達2669架,其中梅塞施米特-109戰鬥機933架,梅塞施米特-110戰鬥機375架,容克-87俯沖轟炸機346架,容克-88、亨克爾-111和道尼爾-17轟炸機共1015架。8月10日,英國南部地區天氣非常惡劣,“鷹日”攻擊被迫延期。8月11日和8月12日,天氣依然沒有多大好轉,德軍出動了部分飛機,攻擊了英軍雷達站,五個遭嚴重破壞,一個被完全摧毀,由于德軍主要轟炸雷達站的天線而不是核心的控制室,英軍能夠迅速修複,德軍無線電偵測部門又很快發現了雷達信號,認爲攻擊雷達站是毫無作用的,因此不久就終止了對雷達站的攻擊,鑄成大錯。
被大肆宣揚的“鷹日”攻擊終于在8月13日開始,戰史上將8月13日至8月23日作爲不列顛戰役的第一階段,德軍在這一階段主要目的就是消滅英國空軍主力,由于德軍飛機航程有限,所以攻擊主要集中在英格蘭南部,企圖盡可能在南部戰鬥中消耗英軍力量,爲以後攻擊中部地區創造條件。德軍除以戰鬥機掩護轟炸機突擊英軍機場外,還以戰鬥機組成遊獵群,專門尋找英軍戰鬥機空戰。8月13日,由于天氣仍不理想,部分戰鬥機沒有按計劃起飛,開局顯得有些混亂。全天德軍投入1485架次,白天突擊英國南部七個機場,晚間則攻擊英軍飛機制造廠。英軍出動了727架次迎戰,在波特蘭和南安普敦的空戰尤爲激烈,德軍有47架飛機被擊落,80余架被擊傷,英軍僅損失12架“颶風”和1架“噴火”,機場遭受的損失微不足道。8月14日,天氣依舊是陰雲密布,德軍僅進行了小編隊的零星襲擊。
英國皇家空軍地勤人員在維護飛機8月15日,因爲連日的惡劣天氣,戈林將各航空隊司令召到在卡琳霍爾莊園的官邸舉行軍事會議,不料天氣突然轉晴,留守空軍指揮部最高級別的軍官第2航空隊參謀長保羅戴希曼上校,以軍人的責任果斷下令出擊,誰能想到這天竟然成爲不列顛戰役中德軍出擊規模最大的一天!第2、第3航空隊幾乎是傾巢而出,第5航空隊也首次派出飛機參戰,這樣德軍從南北兩個方向同時展開攻擊。北面的第5航空隊以爲英軍在東北地區防禦比較空虛的,加上受航程限制,只派出了34架梅塞施米特-110戰鬥機掩護63架亨克爾-111和50架容克-88,不料遭到英軍第13大隊七個中隊共計84架戰鬥機的迎頭痛擊,德軍戰鬥機空中指揮第76戰鬥機團第1大隊大隊長雷斯特曼上尉還來不及調整飛行狀態,就被擊落。這支在德國空軍享有盛名的精銳部隊,由于梅塞施米特-110戰鬥機既笨重,數量又少,在英機打擊下損失慘重,總共被擊落7架梅塞施米特-110、16架亨克爾-111和6架容克-88,戰損率超過20%,從此第5航空隊就再未參加不列顛之戰。
在英格蘭南部的激戰中,德軍投入了975架戰鬥機和622架轟炸機,發動了四個波次的空襲,猛烈轟炸了英軍五個機場和四個飛機制造廠,英軍先後投入二十二個戰鬥機中隊,全力抗擊。戰鬥一直持續到天黑,全天德軍出動約2000架次,被擊落75架,英軍出動974架次,空戰中損失34架,還有21架轟炸機在地面被擊毀,馬特爾夏姆和林尼機場遭到較大破壞。這天是不列顛之戰開始以來最激烈的一天,被稱爲“黑色的星期四”,照雙方的損失比例,德軍僅憑借現有的數量優勢,是難以消滅英國空軍的。8月16日,德軍再次大舉出動,但幾乎沒有取得什麽戰果。8月17日,德軍只有零星小機群進行了騷擾性的空襲。8月18日,德軍發動了強勁攻勢,遭到英軍頑強抗擊,被擊落71架,而英軍僅損失27架。8月19日,戈林在卡琳霍爾莊園官邸召開參謀長會議,總結前一階段作戰情況,決定接下來集中全力攻擊英國空軍主力第11大隊的基地,並停止出動在戰鬥中損失慘重的容克-87俯沖轟炸機。
8月19日至23日,由于天氣原因,空戰暫停了五天。不列顛之戰的第一階段至此結束,在這一階段,德軍付出了被擊落367架的巨大代價,使英軍12個機場和7個飛機制造廠遭到不同程度破壞,6個雷達站一度失去作用,1個指揮中心被炸,1座彈藥庫和10座儲油庫被毀,但德軍選擇目標不集中,一定程度上分散了兵力,降低了突擊效果,再加上英軍頑強的抗擊,沒能達到預期目的。英軍在這一階段損失183架。
丘吉爾在視察陸軍部隊從8月24日至9月6日,不列顛之戰進入了關鍵的第二階段,德軍根據戈林的決定,對英軍第11大隊的主要基地和英格蘭南部的飛機制造廠進行了大規模空襲,在這兩周時間裏,德軍每天出動飛機都在1000架次以上,其中8月30日和8月31日兩天,更是達到了日均1600架次!轟炸一個波次接著一個波次,空戰連著空戰,在這決定性的階段,英軍飛行員由于一個多月以來一直處于高度緊張狀態,有時一天就要出動幾次,已經非常疲憊。空戰開始以來,英軍有103名飛行員陣亡,128名重傷,傷亡總數占全部飛行員的四分之一!英國空軍開始出現人員緊缺的困境,尤其是富有經驗的飛行骨幹大量傷亡,連一些年僅二十歲左右的青年就已經算是老手了。就在這樣嚴峻的局面下,深謀遠慮的道丁上將依舊沒有動用保留在北部縱深地區的280架飛機的後備力量,他的這種戰略受到了前線艱苦奮戰將士的譴責和後方待命將士的抱怨。盡管如此,英軍依然在頑強苦戰,有些飛行員一天出動幾次,保持著高昂的士氣,甚至在9月6日英軍的出動架次竟然超過了德軍!地勤人員夜以繼日地維護保養、搶修受傷的飛機,體力精力都達到了極限,很多在工作中暈倒。8月24日至9月6日兩周中,英軍有295架飛機被擊落,171架被重創,而同一時間裏英國生産出的新飛機加上修複的飛機總數只有269架,英國空軍已經是元氣大傷!更嚴重的是英國南部最重要的5個機場都遭到嚴重破壞,英國空軍最重要的指揮中樞--地下扇形指揮中心,指揮中心根據雷達站、地面防空觀察哨和空中作戰的飛行員發回的敵情報告,進行綜合分析評估,再用無線電指揮空中的戰鬥機作戰,德軍通過無線電監聽截獲了指揮中心與飛行員之間的通話,意識到這些指揮中心的重要性,便全力攻擊這種指揮中心,在南部地區和倫敦附近的7個指揮中心有6個被摧毀!英國空軍的指揮和通信系統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照這樣發展下去,英國空軍很快就會失去抵抗的力量!而德軍在數量上的優勢開始逐步發揮出來,在這兩周裏,德軍損失了214架戰鬥機和138架轟炸機,但還有足夠的力量繼續發動攻勢。
就在英軍遭到無法長期承受的巨大損失,即將陷入崩潰的邊緣的時候,德軍卻突然改變了戰術,不再攻擊英軍的機場和指揮中心,轉而對倫敦實施大規模空襲,不列顛之戰也就進入了第三階段。
9月7日下午,戈林親自指揮空軍,動用300架轟炸機和600架戰鬥機,對倫敦進行第一次系統的轟炸。德軍飛機所到之處,狼煙四起,倫敦人民的生命和財産受到巨大的損失。德軍轟炸機的種類主要有亨克爾111式、容克88式和都爾尼17式。
這一改變完全是因爲一個偶然事件,8月24日12架迷航的德軍轟炸機飛臨倫敦,在市中心投下了炸彈。8月25日根據丘吉爾首相的指示,英國空軍出動81架轟炸機空襲柏林,作爲報複。盡管空襲造成的物質損失微乎其微,但在心理上極大地震撼了德國!8月28日夜和8月31日夜英軍又兩次空襲柏林,使柏林市民也真切體會到了戰爭。希特勒被激怒了,叫囂要徹底毀滅倫敦!9月3日,戈林召開了參謀長會議,決定從9月7日起攻擊重點轉爲倫敦。9月4日,希特勒在演講中聲稱將以夜襲來回報夜襲,英國人投下一千千克炸彈,德國空軍將要以十倍、百倍甚至千倍的炸彈去回報!實際上,德軍對倫敦的空襲8月底就已經開始。9月6日晚,德軍出動68架轟炸機首次有計劃地轟炸倫敦。
9月7日,德軍對倫敦的大規模空襲終于開始,黃昏時分,戈林和凱塞林站在加萊海岸的山上,目視著第2航空隊625架轟炸機和648架戰鬥機飛越海峽,飛向倫敦。英軍沒料到德軍會空襲倫敦,起飛攔截的戰鬥機撲了空,德機向倫敦投下了300噸炸彈和燃燒彈。入夜後,又有250架德機來襲,倫敦沒有夜航戰鬥機,夜間防空只能依靠高射炮和探照燈,空襲從晚上八時一直持續到清晨,倫敦有1300多處起火,很多街區成爲一片火海,連英國國王居住的白金漢宮也被炸。在當晚的恐怖空襲中,倫敦市民死300余人,傷1500余人。次日天亮後,陽光都無法穿透倫敦上空濃厚的黑煙!戈林興高采烈地告訴妻子:“倫敦燒起來了!”德軍對倫敦實施的大規模空襲,企圖以摧毀城區的殘暴轟炸,使英國屈服。然而,英國人民在如此慘重的損失下,沒有屈服,相反更激起了對納粹暴政的仇恨和戰鬥的決心!
從9月7日起,一連七天,德軍對倫敦不分白天黑夜實施了大規模空襲,使倫敦蒙受了巨大的人員財産損失。但這損失並沒有白費!英國空軍得到了至爲寶貴的喘息之機,迅速恢複戰鬥力。此外,英國空軍指揮序列也有了變動,戰鬥機司令部司令道丁和第11大隊大隊長派克主張以中隊爲單位的小編隊逐次投入戰鬥,而第12大隊大隊長馬洛裏則主張以3至7個中隊組成大編隊迎戰,實戰中由于第11大隊經常以小編隊作戰,多次空戰出現了德軍戰鬥機竟然是英軍的二三十倍這樣的衆寡懸殊,使英軍損失較大。經過一段時間的實戰檢驗,英國空軍肯定了大編隊作戰,以空軍副參謀長斯坦莫爾上將接替道丁,第12大隊大隊長馬洛裏接替派克,分別擔任戰鬥機司令部司令和第11大隊大隊長。
9月15日經過八天的調整和補充,英國空軍先後出動了19個中隊300余架戰鬥機,迎戰前往倫敦的德軍200架轟炸機和600架戰鬥機組成的大機群,激烈的空戰持續了整整一天,在英軍英勇抗擊下,很多德機漫無目的投下炸彈,匆匆返航。全天有56架德機被擊落,其中34架轟炸機,另有12架在返航和著陸途中傷重墜毀,還有80架飛機是帶著滿身的彈痕著陸,英軍在空戰中損失20架“颶風”和6架“噴火”,還有7架傷重報廢。這天是不列顛空戰的轉折點,德國空軍終于意識到,並沒有掌握英國南部的制空權,並不能夠在白天進行爲所欲爲的空襲,英國空軍不但沒有被消滅,而且還很強大!
丘吉爾首相親臨第11大隊的指揮中心督戰,他將這天稱爲世界空戰史上前所未有的、最爲激烈的一天!戰後,英國就將9月15日定爲不列顛空戰日,以紀念這一輝煌勝利!9月16日和17日,英國空軍挾勝利余威出動轟炸機對德軍集結在沿海的用于登陸的船只和部隊進行了猛烈攻擊,擊沈擊傷近百艘船只,並給德軍造成了重大的人員和物資損失,迫使希特勒于9月18日下令停止在沿海集結船只。9月16日至19日,由于天氣不佳,德軍僅進行小規模空襲,戰果很小。
德國人的攻擊給倫敦造成了巨大的災難爲減少飛機損失,戈林下令從10月1日起對倫敦的空襲從白天改爲夜間,並鑒于英軍戰鬥機注重攻擊轟炸機,忽視戰鬥機的特點,白天由梅塞施米特-109加挂炸彈,進行偷襲。一開始果然奏效,加挂炸彈的梅塞施米特-109毫無阻攔,順利到達目標上空,轟炸連連得手。英軍隨即吸取教訓,對德軍任何飛機都進行攔截,由于梅塞施米特-109加挂炸彈後,非常笨重,不堪一擊,損失極大,德軍只好終止這一戰術。
10月12日,希特勒決定將“海獅計劃”推遲到1941年春,實際上放棄了在英國登陸的計劃,所謂推遲僅僅是遮人耳目的幌子,因爲德軍統帥部早就決定1941年夏入侵蘇聯,自然不可能再進攻英國了。10月25日,意大利空軍也派出飛機加入對英國的空襲,但意軍飛行員一見到英軍凶猛准確的高射炮炮火就嚇壞了,仍下炸彈掉頭就逃。直到11月10日,英軍首次擊落了意軍飛機,才知道意大利也參加了空戰。
在9月7日至10月的第三階段中,德國企圖通過對倫敦的恐怖空襲來迫使英國屈服的計劃被徹底挫敗,德軍在此期間損失飛機433架,英軍則損失242架。實際上這一階段的空戰已經宣告了德國在此次空中戰役的失敗。
德軍並不甘心這樣的失敗,仍繼續對倫敦並擴大到考文垂、伯明翰、利物浦、南安普敦等城市實施夜間空襲,不列顛戰役進入了第四個階段,在這一階段中,德軍空襲的目的不再是消滅英國空軍,而是對英國工業城市進行空襲削弱英國的軍事工業,並制造進攻英國的假象,一方面可以牽制英軍的大量海陸空軍于本土,另一方面還可掩護爲進攻蘇聯而進行的准備。
在這一階段中,最典型的戰鬥就是11月14日夜間代號爲“月光奏鳴曲”的對英國航空工業基地考文垂空襲。
尤其悲壯的是英軍通過破譯德軍的最高機密--埃尼格瑪密碼機,事先已經確切掌握了德軍的空襲計劃,但是爲了不讓德軍察覺這一“超級秘密”,英國戰時內閣決定一切照常,既不增加考文垂的防空力量,也不提前發出警報疏散平民!當晚,德軍共出動449架亨克爾-111轟炸機,由于德軍使用了代號爲“X-蠟膏”的無線電導航技術,轟炸非常准確,有394噸爆破彈和56噸燃燒彈落在考文垂市中心,德軍還投下了127枚延時炸彈,以破壞英國人的救援行動,考文垂有5萬多幢建築被炸毀,死554人,重傷864人,12家生産飛機零部件的工廠遭到嚴重破壞,致使英國飛機減産20%,考文垂市區的水、電供應中斷35天才恢複,損失相當慘重。
英軍起飛了120架次夜航戰鬥機進行攔截,高射炮部隊發射1.2萬余發炮彈,卻只擊落擊傷德機各1架。從單純軍事角度而言,此次空襲是非常成功的,並且由于其具備了戰略轟炸的典型特點,被很多軍事家譽爲戰略轟炸的“雛形”,在軍事史上具有非常深遠的影響和意義。
倫敦的防空力量很薄弱,英國空軍的主力部隊遠在南部,保衛城市上空的只有高射炮部隊和懸浮在空中的阻塞氣球。而對如此可憐的防守力量,難怪德國飛機如入無人之境、喪心病狂地進行轟炸了。
英軍在發現德軍使用無線電導航技術以提高夜間轟炸精度後,迅速采取了針對性的措施,建立了一批專用電臺,對德軍的無線電導航信號有意進行錯誤轉發或強力幹擾,通過這些早期的電子對抗,使德軍無線電導航的轟炸精度下降了80%,誘使德軍將大量炸彈投到了無人地帶。
1940年底,由于英軍戰鬥機、高射炮等部隊的英勇抗擊,德軍損失越來越大,爲減少飛機損失,德軍空襲逐漸由白晝轉爲夜間,而且規模和強度也逐漸減小,500架次以上的規模屈指可數。因爲主要采取夜間面積的戰術,除了破壞城市建築,屠殺平民,制造恐怖氣氛外,軍事上的作用很小。入冬以後,英倫三島惡劣的天氣也使德軍空襲的規模日益下降。
1941年3月起,隨著天氣的好轉,德軍的空襲也逐漸加強,這時德軍發動空中攻勢目的只是爲了制造進攻英國的假象,掩蓋即將開始對蘇聯的作戰。
5月10日晚,是德國空軍主力撤往蘇聯戰場之前對倫敦進行的最後一次大規模空襲,德軍發動此次空襲,無非是在放棄進攻英國之前,發泄一下失敗的怨氣。當晚德軍出動500余架次,對倫敦進行狂轟濫炸,所有參戰飛行員都得到指示,可以將炸彈仍在任何地方,700噸爆破彈和燃燒彈落在倫敦市區,燃起的大火照亮了大半個夜空,倫敦平民有1436人被炸死,1800余人重傷。隨著6月22日德軍進攻蘇聯的開始,德國空軍主力轉往蘇聯戰場,對英國的戰略空襲也終于停止。人類戰爭史上最驚心動魄的大空戰——不列顛之戰終告結束。
結果
倫敦股票交易所和英格蘭銀行險些被炸毀在1940年7月至10月不列顛之戰的最關鍵階段中,德軍出動飛機共約4.6萬架次,投彈約6萬噸,被擊落各型飛機1733架,被擊傷943架,損失空勤人員約6000人。英國空軍損失飛機915架,飛行員414人,英德雙方飛機損失比0.527:1,飛行員損失比0.069:1。在空襲中英國被炸毀的房屋超過100萬幢,無辜平民死傷達14.7萬,占英國在戰爭中死傷人數的20%。至1941年5月,德軍在對英國空襲作戰中,損失的飛機更是超過2000架。英軍損失飛機共995架。
在這樣激烈的空戰中,自然湧現出了一批王牌飛行員,英國空軍前五位王牌是:並列第一名是第85中隊的阿拉德上尉和第501中隊的萊西少尉,戰績都是23架;第三名是第32中隊的克羅斯利少校,戰績是21架;並列第四名是第41中隊的麥凱拉少校和洛克少尉,戰績都是20架。英國海軍航空兵借調到空軍的68名飛行員中也湧現出了三位王牌,他們是擊落敵機7架的波爾中尉、擊落6架的布萊克中尉和擊落敵機5架的柯克中校。參加不列顛之戰的外籍飛行員中,捷克的佛蘭切賽克以擊落17架的戰績名列第一。
評價
英國空軍挽救了英國!1940年9月20日,英國首相丘吉爾在演講中以後來被廣泛引用的名句來贊譽:“在人類戰爭曆史上,從來沒有這麽多人從這麽少的人那裏得到這麽多!”毫無疑問,這麽少的人當然是指英國空軍的飛行員、地勤和指揮通信人員,當時英國空軍的全部作戰人員,從飛行員、地勤到指揮通信,僅區區3000人!這麽多的人不但是英國人民,而且還包括所有不願忍受納粹暴政的人民。
英國取得不列顛之戰勝利原因主要有:戰略上,英國早就預見到了英國生死存亡的關鍵取決于制空權的爭奪,所以從1940年5月就開始有計劃有目的地采取一切措施來加強防空,在指揮體制、防空兵力部署等方面做好充分的准備。而納粹德國始終抱有誘使英國媾和的幻想,在外交和政治上展開了誘降活動,軍事上的准備明顯不足。而且德軍統帥部一直都沒有一個比較成熟完善的進攻方案,“海獅計劃”也是倉促而就,缺乏必要的研究分析。即使在空襲開始後,希特勒也一直夢想通過空襲來迫使英國屈服,並未進行認真周密的登陸作戰准備。更爲嚴重的錯誤是德國在7月16日下達“海獅計劃”指令,7月31日卻又決定進攻蘇聯,戰略上如此三心二意,怎能不敗?
丘吉爾來到被燒毀的下院辯論廳視察。雖然倫敦遭受的破壞令他動容,但他欣慰的是,事實將證明,德軍在戰略上所犯的錯誤注定了這場戰爭的勝方是英國。現在,英國空軍的戰鬥機又開始升空作戰,而且無需分兵作戰,因爲敵人的力量全都集中在倫敦的上空。
武器裝備上,德國空軍裝備的轟炸機絕大部分是俯沖轟炸機和輕、中型轟炸機,載彈量大,航程遠的戰略重轟炸機數量極少,根本無法承擔起戰略轟炸的重任。護航的戰鬥機又只有梅塞施米特-109還能勉強與英軍戰鬥機對抗,但受到航程的限制,作戰中難以發揮應有的作用。英軍雖然飛機數量少,但性能優秀,而且與雷達、高炮和攔阻氣球組成了完整的防空體系,又是本土作戰,幾乎沒有航程限制,大大抵消了數量上的劣勢。尤其是英軍建立了完善的雷達預警系統,可以有效發現來襲敵機的數量和方向等基本情況,避免了戰鬥機不必要的空中巡邏警戒,使戰鬥機起飛就是迎戰,節約了大量人力、物力。
戰術上,德國空軍最大的失誤就是在8月底,重點攻擊英國空軍基地和飛機制造廠,使英軍損失慘重,精疲力竭,即將崩潰之時,卻出于報複柏林遭受空襲的思想,轉而空襲倫敦,致使英國空軍獲得了寶貴的喘息之機,迅速恢複戰鬥力,從而與不列顛之戰的勝利失之交臂!英軍在防空作戰中,采取了統一指揮,集中使用,全面防禦,突出重點的方針,以戰鬥機爲主,結合使用高射炮、探照燈和攔阻氣球,並且成縱深梯次配置。並及時改變戰術,以5至7個中隊組成大編隊作戰,空戰中多采用尾隨攻擊、分割攻擊、分進合擊等戰法,取得了勝利。
地理上,英國空軍是本土作戰,飛行員熟悉氣候、地形,士氣又高,特別是即使被擊落,只要飛行員平安落地,還能回到部隊繼續參戰。而德軍飛機只要被擊落,飛行員即便能夠跳傘逃生,還是逃脫不了成爲戰俘的命運,就是所謂的人機俱失。
當然,英軍也暴露出了一些問題,雖然空軍力量並不強大,但卻未將有限的轟炸機攻擊德軍的前沿機場,這是最大的失策。還有就是在前期空戰中,由于道丁和派克主張小編隊逐次參戰,使英軍常常在十倍、甚至二十倍、三十倍的懸殊劣勢下與德機作戰,蒙受了很多不必要的損失。
兵力
早在1940年5月,英國就已預見到德國空軍會對英國本土進行大規模轟炸,所以5月19日,英軍參謀長聯席會議提出了在法國退出戰爭的情況下的防禦報告,要求切實加強各項防禦措施,尤其是防空措施,該報告于5月27日獲得戰時內閣的批准。並立即開始了必要准備:首先戰時內閣組建了飛機制造部,由比弗?布魯克任部長,大力加強飛機制造,使飛機月産量由700架迅速增加到8月份的1600架,其中戰鬥機爲470架;其次在全國範圍裏統一調整部署防空力量,重點加強倫敦地區的防空;再次空軍部成立作戰訓練部隊,建立了多個訓練學校,加緊培訓空勤、地勤人員,這樣每月可以有200名新飛行員補充部隊,還動員英聯邦成員國代爲培訓空勤人員,以組建新的作戰部隊。
不列顛空戰前夕,英國空軍部成立了防空指揮部,司令是愛德華?比爾上將,統一指揮全國所有的戰鬥機、高射炮、雷達和觀通警報部隊。戰鬥機部隊共計56個中隊,戰鬥機980架,其中性能優秀的“颶風”和“噴火”戰鬥機688架;高射炮部隊共計7個師,高射炮4000余門,但其中大口徑高射炮不足2000門,而且由于大口徑高射炮月産量僅40門,短時期裏數量難以增加,因此英軍調整了部署,將約700門大口徑高射炮配置在飛機制造廠;防空攔阻氣球5個大隊,攔阻氣球1500余個,這些攔阻氣球都系在汽車上,可以迅速轉移;探照燈2700具。最重要的是英軍還有當時鮮爲人知的雷達部隊,英國是最早將雷達投入實戰的國家,至1940年7月全國共建成雷達站51座,其中東南沿海地區有38座,約占總數的75%,形成了嚴密的雷達警戒體系,分爲兩個層次,第一層是中高空防空雷達系統,能有效發現飛行高度在4500米以下的飛機,第二層是低空防空雷達系統,能有效發現飛行高度在750米以下的飛機。這樣英軍就能通過雷達測出德軍飛機來襲的大致方位和時間,指揮己方戰鬥機在有利方位和時間迎擊。而在雷達使用之前,通常都是派出戰鬥機在空中巡邏,由戰鬥機發現來襲敵機,使用雷達後,英軍戰鬥機的每次起飛,都是有目的的迎戰,極大減少了飛機、燃料和人員體力的消耗,很大程度上彌補了飛機數量不足的缺陷。因此雷達無疑是英軍取得勝利的最重要的王牌!此外,英國還有一支人數達50萬的國民自衛軍,他們在沿海地區設置了無數防空監視哨,使用雙筒望遠鏡和簡易的方位測向儀,擔負對空監視、警戒、救護等任務,是英軍正規部隊不可或缺的輔助力量。
倫敦人逐漸習慣了日複一日的轟炸。他們不再驚慌,而是有秩序地進入地鐵隧道,躲避納粹的燃燒彈和高爆炸彈。他們在隧道裏互相幫助,讀書唱歌,平靜地過著日常生活。
當時英軍戰鬥機司令部設在本特利修道院,擔任司令的是休?道丁上將,他是參加過一次世界大戰的老飛行員,在他的主持下,成立了司令部情報室,並組建了由雷達、防空監視哨和指揮部作戰室、情報室所構成的空中情報體系,能非常迅速地獲知情報,極其有效地指揮作戰。道丁上將比較謹慎持重,他始終保留了一支具有280架飛機規模的後備力量,不到德軍登陸編隊進入海峽的最後關頭是絕不動用的。他清醒地意識到大規模空戰將不可避免,所以一直采取盡量保存實力的戰略,甚至敢于抗拒丘吉爾首相的命令,不向法國派出更多的飛機。這些努力都爲即將爆發的空戰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英軍戰鬥機司令部下轄四個戰鬥機大隊:布蘭德少將指揮的第10大隊,司令部在博克斯,負責保衛英格蘭西部地區;派克少將指揮的第11大隊,司令部在阿克斯布裏奇,負責保衛倫敦在內的英格蘭東南部地區;馬洛裏少將指揮的第12大隊,司令部在瓦特耐爾,負責保衛從泰晤士河入海口至約克郡的英格蘭中部地區;索爾少將指揮的第13大隊,司令部在紐卡斯爾,負責保衛蘇格蘭地區。在這四個大隊中,實力最強的是第11和第12大隊,尤其是保衛倫敦的第11大隊,擁有270架最先進的“颶風”和“噴火”戰鬥機,幾乎占英軍全部先進飛機的40%。
英軍將全國劃分爲四個防空區,每區又劃分爲若幹個防空分區,各防空區部署一個戰鬥機大隊,防空分區則部署二至三個戰鬥機中隊,一旦德機來襲,防空區只下達出擊命令,具體作戰指揮由防空分區指揮部組織。英軍本土防空的特點是:兵力上統一指揮,集中使用,全面防禦,突出重點,縱深梯次配置;以戰鬥機爲主,高射炮、攔阻氣球和探照燈爲輔,配合使用。
英軍主力戰鬥機是霍克公司的“颶風”,總設計師是西多尼?卡姆,這種飛機1936年起投産,1937年底開始裝備部隊,是英軍第一種起落架可收放飛機,半金屬結構,單翼單座,MK1型裝一臺梅林水冷活塞發動機,最大輸出功率1043馬力,三葉可調距螺旋槳,最高時速519千米,升限10424米,最大轉場航程1040千米,爬升率800米/分,武備爲8挺7.62毫米機槍,有裝甲防護和防彈座艙玻璃。制造簡單,維護簡易,操作簡便,以火力密集、機身堅固、機動靈活而著稱,戰爭中曾在各戰場上大量使用,不僅被用以空戰,稍加改裝還能進行反潛、反坦克和對地攻擊,受到很大好評。
德國飛機除了投下大量的燃燒彈和高爆炸彈外,還扔下了不少定時炸彈。這些炸彈遍布于各大城市,在居民們的心理上罩上了死亡的陰影。拆除這些炸彈的引信需要鋼鐵般的意志和高超的技術。圖爲皇家工兵在一所醫院附近把一枚剛拆除引信的定時炸彈搬走,送到安全的地方去引爆。
英軍另一主力機種是超馬林公司的“噴火”,總設計師是三十年代著名的S系列飛機設計師雷金納德?米切爾,(米切爾去世後,“噴火”的改進型號則由史米斯設計),1937年起投産,1938年8月裝備部隊,全金屬結構,單翼單座,MK5C型裝一臺梅林水冷活塞發動機,最大輸出功率1710馬力,四葉螺旋槳,最高時速657千米,升限13100米,最大轉場航程1060千米,爬升率870米/分,武備爲8挺7.7毫米機槍,有裝甲防護,氣動外形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透明水泡座艙能使飛行員獲得良好的視野。速度快,機動性好,是當時英軍唯一一種在性能上全面超過德軍梅塞施米特109戰鬥機的飛機,是二次世界大戰中公認的歐洲最好的戰鬥機,只是制造比較複雜,數量相對較“颶風”少,在著陸時容易失控,不熟練的飛行員常會發生意外。此外汽化器在高速俯沖時會因負過載影響,引起發動機供油不足,因此通常飛行員都不進行大角度高速俯沖,以免發動機供油不足而導致空中停車。由于該機在不列顛之戰中的出色表現而被譽爲“英國的救星”。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颶風”和“噴火”的研制是純民間性質的,一無政府指令,二無政府資金支持。因爲這兩種飛機研制時間是三十年代中期,英國政府正沈醉于綏靖主義的夢鄉,根本不考慮空軍作戰飛機的更新。面對德國正大力發展空軍的嚴峻關頭,英國航空界的一些有識之士自發進行新型飛機的研制,在這兩種飛機試飛成功後,英國空軍也果斷訂購,使部隊很快裝備了先進的飛機。回首這段往事,人們無不爲這兩種飛機能夠突破綏靖主義的禁錮而及時研制、裝備,而感到萬分慶幸!性能略欠一籌,但數量較多的“颶風”和性能優異,但數量較少的“噴火”正好形成了最理想的高低搭配,成爲英國空軍與德國空軍爭奪制空權的最具威力的利器!除了“颶風”和“噴火”以外,英軍還有少量老式的“英俊戰士”和“無畏”式戰鬥機也參加了不列顛之戰。
英軍最大的困難是飛行員不足,由于戰前強調飛行員質量,開辦培訓飛行員的學校很少,加上在戰爭中的損失,飛行員數量開始出現危機,道丁上將一面開辦新的培訓學校,加緊培訓空勤、地勤人員,一面征召在英國的法國、比利時、捷克和波蘭等被占領國的飛行員加入英國空軍,還從海軍航空兵部隊借調68名飛行員,並招募英聯邦國家的空、地勤人員。在他的不懈努力下,至1940年8月初,英國空軍飛行員數量上升到1434人,並爲每架飛機配備了由機械師、機械師助理、鉗工、裝配工和無線電技工各一名組成的地勤小組,能在35分鍾裏完成出擊檢查,12分鍾裏爲剛著陸飛機完成下一次起飛准備,爲即將開始的空戰做好了人員准備。
德國空軍司令戈林,是一次世界大戰中德國的王牌飛行員,擔任過著名的王牌飛行隊裏希特霍芬中隊的指揮官。是納粹德國中僅次于希特勒的第二號人物,1935年起任德國空軍總司令,積極發展德國空軍,使之成爲納粹德國向外擴張的重要力量。1940年7月19日,被授予帝國元帥軍銜,成爲歐洲軍銜最高的軍官,但他從法蘭西戰役後就完全沈湎于勝利之中,不過問空軍業務,熱衷于在各被占領國的博物館中搜集稀世珍寶,舉辦盛大的宴會。在不列顛戰役前,他盲目樂觀,認爲單憑德國空軍就可以征服英倫三島。
德軍計劃投入三個航空隊的2600架飛機,其中轟炸機1480架。駐荷蘭、比利時和法國東北部地區的凱塞林元帥指揮的第2航空隊,攻擊英格蘭東南部;駐法國北部地區的施配爾元帥指揮的第3航空隊,攻擊英格蘭西南部;駐荷蘭和挪威的施通普夫上將指揮的第5航空隊,攻擊英格蘭北部和蘇格蘭。其中第2、第3航空隊作爲主力,將投入全部力量,第5航空隊配合行動,只投入部分兵力。
1942年1月和2月,寒冷的氣候迫使德國飛機停在機場上。但自3月起,德國的轟炸機又出現在英倫三島的夜空中。5月10日,507架德國飛機集中轟炸倫敦,造成1436人死亡、1800人重傷。救援者們冒著徹夜未熄的大火,從瓦礫堆裏扒出了許多受害者。就在倫敦人以爲大難臨頭時,丘吉爾獲悉,這是納粹空軍最後一次大規模的轟炸,因爲希特勒已下令空軍主力東調,准備入侵蘇聯 。
在德軍戰鬥機中,主要有兩種型號:梅塞施米特-109和梅塞施米特-110。
梅塞施米特-109
簡稱Bf-109或Me-109,巴伐利亞飛機制造廠(後改稱梅塞施米特飛機制造廠)生産,總設計師梅塞施米特,1936年投産,1938年起裝備部隊。全金屬結構,起落架可收放,單座單翼,E4型裝一臺水冷活塞發動機,最大輸出功率1150馬力,最高時速575千米,升限11000米,最大轉場航程665千米,爬升率946米/分,武備爲2門20毫米機炮和2挺7.9毫米機槍,具有裝甲防護。堅固可靠,易于操縱,由于采用先進的燃油噴射系統,具有極高的水平和垂直機動能力,曾在試飛中連續進行21次右轉盤旋上升和17次左轉盤旋上升,再從7500米高度垂直俯沖,直到接近地面才改出,都沒有出現螺旋,顯示了優異的性能。除了英軍的“噴火”外,沒有其他飛機能與之相比,是一種綜合性能非常優秀的輕型戰鬥機,曾在殘酷的戰爭中連續使用十年,就是最佳的褒獎。唯一欠缺的是座艙設計不合理,空間狹窄擁擠,飛行員容易疲勞。
梅塞施米特-110
簡稱Bf-110或Me-110,巴伐利亞飛機制造廠(後改稱梅塞施米特飛機制造廠)生産,總設計師梅塞施米特,1937年投産,1939年起裝備部隊。全金屬結構,三座單翼重型戰鬥機,裝兩臺水冷活塞發動機,單臺最大輸出功率1200馬力,最高時速548千米,升限12800米,最大轉場航程2800千米,爬升率687米/分,武備爲2門20毫米機炮和6挺7.9毫米機槍,具有裝甲防護。被德軍譽爲戰鬥機之花,但在實戰中,由于是重型戰鬥機,機體龐大,容易被發現,比較笨拙,容易被擊落,表現差強人意,甚至在不列顛之戰後期,要由梅塞施米特-109護航才能出動。只是後來在抗擊英軍對德國進行戰略轟炸中,夜間攔截英軍轟炸機倒是戰果斐然。
英、德雙方四種主力戰鬥機進行比較,性能最佳的是英軍的“噴火”和德軍的梅塞施米特-109,這兩種飛機各有千秋,難分伯仲;稍遜一籌的是英軍的“颶風”;德軍的梅塞施米特-110則最差,整體而言英軍占優。但英軍戰鬥機只裝備8挺機槍,雖然射速高達每分鍾1280發,火力密集,但殺傷力不大,常常命中德機多發,卻無法將其擊落,如果像德機那樣配備2門機炮加2挺機槍,將給德機更沈重的打擊。機載無線電設備方面,德機落後于英機,在空中無法與地面聯系,因此升空以後,地面指揮部就無法有效指揮空中的飛機,完全靠飛行員自己的經驗來作戰。而英軍地面指揮部可以通過無線電有效指揮調度空中飛機,加上又有雷達能夠准確發現德機,所以英軍占有明顯優勢。
雙方戰鬥機空戰戰術上,英軍通常采取三機V字隊形,航行中轉向時很不靈便,在編隊中單機作戰受到很大限制,末尾的飛機缺乏保護極易遭到攻擊,而且隊形在混戰中也容易失散。而德軍采取的兩機編隊,長僚機戰術比較先進,通常以12架飛機組成疏散的編隊,高度、速度相互交錯,機動靈活,進退自如。
德軍參戰的轟炸機主要有四種型號:容克-87、容克-88,亨克爾-111和道尼爾-17。
容克-87俯沖轟炸機
簡稱Ju-87,其實確切地應稱爲攻擊機,容克飛機制造廠生産,由美國寇蒂斯公司的“鷹”式飛機改進而成,1936年起投産,1937年裝備部隊。全金屬結構,起落架固定,外有整流罩,雙座單翼,D1型裝一臺尤莫水冷活塞發動機,最大輸出功率1410馬力,最高時速410千米,升限7285米,轉場航程1535千米,爬升率240米/分,載彈量1800千克,武備爲2挺7.9毫米機槍,並可挂載2門20毫米機炮吊艙。該機有著“斯圖卡”的外號,(斯圖卡是德語俯沖轟炸的譯音)在機翼上裝有耶利哥喇叭,在俯沖時會發出令人毛骨悚然的淒厲嘯叫,以震懾敵軍。容克-87在攻擊點狀目標時具有極其准確的精確度,是配合裝甲部隊的絕佳機種,是德軍閃擊戰武庫中最有效的急先鋒,但是在進行戰略轟炸中,就有些力不從心了,航程短,載彈量小,而且在俯沖時無法進行機動規避,成爲英軍戰鬥機最理想的獵物,在不列顛之戰中損失慘重,迫使德軍以後只能在空中威脅較弱的地區使用。
容克-88中型轟炸機
簡稱Ju-88,容克飛機制造廠生産,總設計師埃巴斯,1937年投産,1939年裝備部隊。全金屬結構,四座單翼,A4型裝兩臺尤莫水冷活塞發動機,單臺最大輸出功率1400馬力,最高時速470千米,升限8200米,轉場航程1790千米,爬升率900米/分,載彈量2500千克,武備爲2挺13毫米機槍和3挺7.9毫米機槍。性能優異,自衛火力強,俯沖時還能進行機動,提高了生存力,是德軍主力轟炸機種,可惜剛剛開始裝備部隊,數量還不多。而也正因爲容克-88的優異表現,使德軍決定全力生産容克-88,而不再發展四發動機的遠程戰略重轟炸機,使得德軍在戰爭中沒能擁有重型轟炸機,這一缺陷在不列顛之戰中,暴露無疑。
亨克爾-111
簡稱He-111,亨克爾飛機制造廠生産,總設計師傑克弗裏德瓦爾塔兄弟,1936年投産,1938年裝備部隊。全金屬結構,五座單翼,氣動外形十分優異,H16型裝兩臺尤莫水冷活塞發動機,單臺最大輸出功率1350馬力,最高時速434千米,升限8500米,轉場航程2000千米,載彈量2500千克,武備爲1門20毫米機炮,1挺13毫米機槍和4挺7.9毫米機槍。由于德軍忽視了重型轟炸機的發展,亨克爾-111在戰爭初期就顯得過時,但因爲後繼機種沒有形成規模生産,仍作爲德軍主力轟炸機使用。
道尼爾-17
簡稱Do-17,道尼爾飛機制造廠生産,原型機以客貨民航運輸機爲掩護發展研制,1935年投産,1937年裝備部隊。全金屬結構,四座單翼,氣動外形酷似鉛筆,217E2型裝兩臺BMW139空冷活塞發動機,單臺最大輸出功率1580馬力,最高時速516千米,升限9000米,轉場航程2800千米,載彈量2000千克,武備爲1門20毫米機炮,1挺15毫米機槍,2挺13毫米機槍,2挺7.9毫米機槍。是德軍轟炸機中速度最快的,而且機動性能很好,能進行低空突襲。
德軍對英軍的實力判斷錯誤,大大低估了英國空軍的戰鬥力,尤其是沒有了解英軍的雷達情況,盡管英軍從1936年起就開始研究雷達,矗立在海岸邊高聳的雷達天線絕對是無法掩蓋的。1938年德軍情報機關曾經得到英軍使用雷達的情報,但德軍統帥部未予重視。1940年5月,德軍還在法國繳獲了英軍的一部車載流動雷達,但是這一切,都沒有引起德軍的重視,德軍統帥部只是根據自己在雷達領域的水平來主觀推斷英軍雷達研制水平,結果使德軍在不列顛之戰中飽嘗了苦果。
意義
連續一星期的晝夜轟炸使倫敦陷入一片火海之中,就連英國皇家的白金漢宮也未能幸免。英國女王夫婦走上街頭,視察遭到破壞的房屋建築。此舉極大地鼓舞英國人民的鬥志 。
不列顛戰役是人類戰爭史上首次空戰戰爭,證明了戰略性的大規模空襲將直接影響戰爭的進程,顯示出制空權在現代化戰爭中的重要地位,並證明了防空的戰略意義。
由于不列顛戰役的勝利,英國得以保存下來,而英國的堅持抗戰,把德軍拖入了致命的長期持久戰,而且成爲日後英美反攻歐洲大陸的跳板,使德軍陷入了兩面作戰的困境。可以設想,如果不列顛之戰中德軍獲勝,那很快就會實施登陸,只要德國陸軍登上英倫三島,英國就將徹底失敗,以後即使美國參戰,要想橫渡大西洋收複歐洲大陸,簡直是夢囈!接下去德軍再全力進攻蘇聯,整個二次大戰的曆史就將全部改寫,因此,不列顛之戰絕對是戰爭的轉折,隨著德軍飛機的紛紛墜地,就已經埋下了日後納粹德國失敗的伏筆!
不列顛空戰是世界戰爭史上規模最大的空戰,雙方共投入了數以千計的轟炸機和戰鬥機,鏖戰了10個月,英軍損失了915架飛機和414名飛行員,德軍損失了1733架飛機和6000多名飛行員。但英國始終沒有屈服,這也迫使希特勒在沒有把不列顛完全逐出戰爭之前,即先回頭來對付蘇聯,重走兩線作戰的老路。
人物
赫爾曼?戈林赫爾曼?戈林 (1893~1946)
赫爾曼?戈林Hermann Gö;ring(1893~1946) 納粹德國帝國元帥,空軍總司令,法西斯德國首要戰犯之一。1893年1月12日生于羅森海姆。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爲空軍上尉,任飛行中隊長,得過最高戰功勳章。戰後在丹麥任民航試飛員。1921年學習國民經濟和曆史學。1921年與希特勒相識。1922年加入納粹黨,希特勒委以整編和領導沖鋒隊重任。1923年參加希特勒暴動,失敗後逃往奧地利。1927年回國,參加納粹黨競選活動。1928年爲國會議員。1932年任國會議長。1933年任不管部長,航空總監、普魯士總理、內政部長、狩獵部長,利用國會縱火案鎮壓共産黨人和反法西斯主義者。建立國家秘密警察(蓋世太保)和集中營。1935年兼任航空部長和林業部長。1936年任擴軍備戰的“四年計劃”的全權總代表。1938年獲陸軍元帥稱號,1939年被希特勒立爲繼任人,1940年獲德國元帥稱號。對英空戰失利後,政治影響驟減。
戈林是納粹黨的主要領導人,納粹法西斯國家的重要設計者,第三帝國建立空軍、重整軍備和實行戰時經濟的主要主持人。他多次充當希特勒的巡回大使,利用職權搜刮猶太人的財産,並大肆掠奪被占領國家的財富和藝術珍品。戰爭末期試圖取代希特勒與同盟國談判,1945年4月被希特勒撤職。同年 5月8日被美軍俘獲。1946年10月被紐倫堡國際軍事法庭判處絞刑,刑前于10月15日在紐倫堡服毒身死。
馮?裏奇德霍芬(1892-1918)
馮?裏奇德霍芬(Baron von Richthofen Wolfram) 升元帥時間:1943.2.17 最後職務:第2航空隊司令。空軍元帥。1917年入哈雷航空學校受訓,後在其堂兄曼?弗?裏希特霍芬(Manfred Freiherr Von Richthofen,1892-1918)指揮的驅逐機大隊服役。第一次世界大戰後退役求學于翰諾威大學。1923年再次入伍。1929年任駐意大利使館武官。1933年調入德國航空部,與格萊姆等人共同組建空軍。1936年晉升中校,任禿鷹軍團參謀長。1938年獲少將銜,並任禿鷹軍團司令。1939年9月任空軍第八軍軍長,參加侵波、侵法戰役和不列顛之戰。1940年升爲上將。翌年春參加巴爾于之戰。1941-1942年參加侵蘇戰爭。1943年2月晉升元帥,6月調任駐意大利第2航空隊司令。1944年秋因車禍受傷後辭職。1945年6月21死于巴特伊什爾。
丘吉爾(1874~1965)
丘吉爾溫斯頓?倫納德?斯賓塞?丘吉爾爵士(Sir Winston Leonard Spencer Churchill,1874年11月30日—1965年1月24日),政治家、演說家及作家以及記者,1953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曾于1940-1945年及1951-1955年期間兩度任英國首相,被認爲是20世紀最重要的政治領袖之一,帶領英國獲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勝利。被公認爲世界上掌握單詞詞彙量最多的人(5萬多)。丘吉爾出生于英國的一個貴族家庭。他的祖上約翰?丘吉爾因在“光榮革命”中支持威廉三世,且又在對西班牙和法國的戰爭中做爲軍隊總司令取得勝利而于1702年被安妮女王封爲馬爾巴羅公爵(Duke of Malborough),馬爾巴羅家族在19世紀英國20個王室以外的公爵家族中名列第十。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活動 1939年9月德國入侵波蘭後,丘吉爾任張伯倫政府的海軍大臣,積極組織援助挪威的戰役。1940年5月10日繼張伯倫任首相,並兼國防大臣,立即把全國經濟納入戰時軌道。丘吉爾政府拒絕德國的誘和,堅持對德作戰,同時爭取美、蘇作爲同盟者參戰。爲了保衛不列顛群島,親自視察海防、空防設施。他支持淪陷國家開展抵抗運動,支持淪陷國家的流亡政府。蘇德戰爭爆發當天,丘吉爾莊嚴聲明:“俄國人的危難就是我們的危難,也就是美國的危難。”1941年7月12日簽訂《英、蘇在對德戰爭中聯合行動的協定》。8月9日,丘吉爾和F.D.羅斯福簽署《大西洋憲章》。太平洋戰爭爆發後,丘吉爾與美國締結一系列條約,其中包括聯合使用兩國的軍事和經濟資源、成立聯合參謀部等內容。1942年以時機尚未成熟爲借口,推遲開辟第二戰場。丘吉爾先後參加德黑蘭會議、雅爾塔會議等國際會議。在處置戰敗的德國、波蘭的疆界變動和政府組成等問題上,極力維護英帝國的利益。
戰後的政治生涯 1945年7月大選中,保守黨在選舉中失敗,丘吉爾辭去首相職務。1946年3月5日,在美國密蘇裏州富爾頓發表題爲《和平砥柱》的演說,這次演說揭開戰後冷戰時期的序幕。1948年10月9日,丘吉爾在英國保守黨年會上正式提出一個把英美聯盟、聯合的歐洲、英聯邦和英帝國連接在一起的三環外交的總方針。但由于戰後英國的衰落未能實現。1951~1955年,丘吉爾再度出任首相。在執政期間簽訂1954年《巴黎軍事協定》,並締結《東南亞防務條約》,繼續對蘇采取強硬態度。1953年,丘吉爾被封爲爵士,獲嘉德勳章,同年獲諾貝爾文學獎。1955年4月5日正式退休,但直到1964年7月一直任下院議員。丘吉爾還是一位演說家、政論家和作家。著有《倫道夫?丘吉爾勳爵傳》、《第二次世界大戰回憶錄》和《英語民族史》等。
http://baike.baidu.com/view/65892.html?tp=1_01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