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04-27 09:44:39| 人氣2,46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沙漠之鼠》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沙漠之鼠》與《沙漠之狐》看得人傻傻分不清楚?

簡單啦!英國蒙哥馬利膽小如鼠,而納粹德軍的閃擊英雄隆美爾則狡滑如狐。

狡「狐」三窟也沒用,最終還不是蒙勝隆敗!

何必以成敗論英雄,隆是敗於國衰君昏。

《沙漠之鼠》 (1953) (The Desert Rats)  

導 演:羅伯特‧懷斯 
編 劇:理查德‧墨菲 
主 演:本‧賴特  查爾斯‧戴維斯
一個讓世人難以忘懷的地方—托布魯克。在那裏發生了一次不同尋常的沙漠之戰,爲了保護托布魯克,牽制德軍的大規模反擊,英軍派出了一支勇敢的特遣部隊堅守陣地,他們又如沙漠之鼠神出鬼沒,毀壞德軍重要設施設備,以此擾亂德軍軍心,但是由于敵衆我寡,要堅持下去,情況對他們非常不利,他們在 寒冷的夜晚等待敵軍的到來,最後以致讓他們等得絕望。
1942年7月,在北非沙漠中的英國第8集團軍,被“沙漠之狐”隆美爾的德國非洲軍團擊敗,退守埃及境內的阿萊曼地區。在英軍瀕臨崩潰之際,1942年8月蒙哥馬利正式接管英國第八集團軍臨危受命接任司令。同年10月至11月間蒙哥馬利組織向德軍發動了阿拉曼戰役,一舉擊潰隆德國非洲軍團,扭轉了北非戰局。隨後又揮師乘勝追擊,隨後率領第八集團軍與盟軍配合于1943年5月在突尼斯全殲北非殘敵。蒙哥馬利由此聲譽大振,被人們稱之爲捕捉“沙漠之狐”的獵手,譽名沙漠之鼠。
  這部影片與《沙漠之狐》是姐妹篇。

1971《沙漠之狐隆美爾》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25uGpRqNos

  導演:Henry Hathaway
  主演:Michael Sevareid
  Greg Mullavy
  Ben Wright  
  劇情梗概:
著名導演亨利.哈撒韋執導的戰爭片,由在《野雁突擊隊》片中大顯身手的動作巨星理查德.伯頓和約翰.科裏考斯擔綱主演.劇情描述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發生在北非戰場的一場戰爭.當時英德兩軍正處對峙,預作殊死之戰的緊要關頭,一名英軍軍官冒險將關押在德軍軍營的盟軍戰俘釋放,並組織率領他們從德軍內部發動突然襲擊.故事取材精煉,場面極爲壯觀;加上名導明星效應,大大增強了該片的可欣賞性。
http://baike.baidu.com/view/929921.html?tp=2_01

薩哈拉戰役(Sahara)       
 
導演:
布萊恩崔查史密斯(Brian Trenchard-Smith)
演員:
詹姆斯貝魯西(James Belushi)
麥可麥斯(Michael Massee)
羅勃威斯頓(Robert Wisdom)
艾倫大衛李(Alan David Lee)
賽門衛斯特威(Simon Westaway) 
二次大戰期間,一隊聯軍的士兵躲在毀損的坦克中,困在敵軍前線,必須在利比亞的沙漠中衝出一條血路以求生存。這群士兵由喬古恩中士領軍(詹姆斯貝魯西,「我心誰屬」),勢必要力抗虎視眈眈的德軍,德軍十分覬覦他們所捍衛的那片沙漠。本片動作連連,加上了懸疑的元素和精湛的演技,讓「薩哈拉戰役」在一般戰爭電影中更顯出類拔萃(楨:?)

英軍第7裝甲旅“沙漠之鼠”將重返伊拉克[附圖] 2005年09月26日

據英國媒體近日披露,鑒于伊拉克安全局勢惡化,英國政府已將裁減駐伊英軍的計劃束之高閣,並決定于10月份重新在伊拉克部署素有“沙漠之鼠”之稱的英軍第7裝甲旅。英軍精心策劃的撤軍計劃“大變臉”,猶如一石激起千重浪。
    英軍第7裝甲旅編制為6000人,是英國陸軍中最富有沙漠作戰經驗的裝甲部隊,主要裝備有“挑戰者”Ⅱ型坦克200輛,以及“武士”型步戰車、AS90型自行火炮等,官兵訓練有素,機動力、打擊力和突防能力都很強。該旅在伊拉克戰爭中扮演了打頭陣的急先鋒角色,于2003年3月20日戰爭爆發之日越過科威特—伊拉克邊境,向伊南部要衝巴士拉發動地面攻擊,配合美軍第3機步師、第4機步師和第1騎兵師等部長驅直入,直逼巴格達。伊拉克戰爭結束後,第7裝甲旅撤回英國國內,此次又重返伊拉克,引起國際社會的普遍關注。
    伊拉克目前安全局勢混亂不堪,反美武裝的襲擊行動愈演愈烈,僅9月14日一天在巴格達就發生了十幾起恐怖襲擊事件,造成至少152人死亡、542人受傷。在這樣的局勢中,美英聯軍傷亡有增無減,伊內部也有爆發內戰的危險。國際輿論認為,英國此時派出精銳的“沙漠之鼠”赴伊,調整駐伊英軍部署,意在穩定伊拉克局勢,履行英美特殊戰略關係義務,助美國一臂之力。
    然而,英軍第7裝甲旅重返伊拉克,面對的將不再是薩達姆政權無心戀戰的正規軍,而是分散行動、打了就跑的反美武裝,必然會困難重重。英國陸軍高層官員稱:“該旅所面臨的環境險象環生,更多是遊擊戰、襲擊戰等非正規戰。”這反映了英國軍方對反美武裝實施遊擊戰、襲擊戰和自殺式攻擊,使駐伊英軍傷亡增多,導致軍心不穩、戰鬥力下降的擔心。此外,後勤保障困難也不容小視。二戰時期的“沙漠之狐”隆美爾曾說:“沙漠是戰術家的天堂,但卻是後勤家的地獄。”目前,駐伊各國部隊雖號稱“聯軍”,後勤保障卻是各起爐灶,英軍的所有武器裝備器材和生活用品全由國內運往伊拉克。海灣地區高溫燥熱,沙塵暴不時肆虐,武器裝備損耗大、保養難,“沙漠之鼠”重型裝備又多,保障起來更難。後勤保障出現問題,對英軍士氣也會產生極大的影響。
    更為重要的是,英國本已制訂駐伊英軍2006年6月前撤出伊拉克的計劃,現在計劃的落實變得遙遙無期,不僅可能招致國際和國內輿論的抨擊,而且會引發恐怖組織針對英國的新一輪報復式襲擊。前不久發生在英國首都倫敦的4起連環爆炸事件和英國駐外使館遭受炸彈襲擊,足以說明恐怖組織已加大了襲擊英國的力度和烈度。英國國內各界普遍擔心,“沙漠之鼠”重返伊拉克,會使得恐怖組織加快在伊拉克之外開辟“第二戰場”,選擇英國本土的政治、軍事、經濟、科技、能源、交通等重大目標和海外使領館實施恐怖襲擊,英國有可能會因為追隨美國而付出沉重的代價。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mil/2005-09/26/content_3543365.htm

照片泄露虐待戰俘暴行 英一沙漠之鼠遭捕(圖) 

  新快報訊 英國《泰晤士報》03年5月30日報道稱,英國皇家陸軍第7裝甲旅(代號“沙漠之鼠”)的一名士兵,由于涉嫌在伊拉克戰爭中虐待戰俘而遭到逮捕。
  據說,這名家住斯塔福德郡的士兵從戰場返回英國後,在一家照相館沖洗膠卷。照相館店主在沖洗過程中,發現了一張令人觸目驚心的照片:一名伊拉克男子嘴巴被東西堵住,身體被牢牢捆綁著,並被裝在一個大網中,吊在一叉車上。
  這名店主立即意識到,這是嚴重的虐待戰俘行爲。于是,他撥通了報警電話,通告了這一消息。隨後,警方將這名士兵逮捕,並囚禁在一個秘密地點,等待審訊。據悉,在曝光的這筒膠卷中,還有一些照片顯示英國大兵們在被俘的伊拉克戰俘周圍發生性行爲。
  目前,英國國防部也證實,一名“沙漠之鼠”的士兵由于被認爲擁有虐待伊拉克戰俘的照片而被逮捕,英軍的一個特殊調查部門正在對此事進行戰爭罪調查。國防部的女發言人表示:“如果事實果真如此,國防部將感到十分震驚。我們極其認真地承擔對戰俘的責任。”她還表示,這名士兵所屬的部隊目前仍然駐紮在伊拉克,他返回英國屬于正常休假。
  如果這筒膠卷中涉及的行爲確實是“沙漠之鼠”部隊成員所爲,將對整個“沙漠之鼠”部隊乃至英軍部隊的聲譽帶來極其惡劣的影響。英國報紙《太陽報》還稱,他們在采訪熟悉此事的官員時獲悉,這個伊拉克人可能還活著,“那一定是一段十分恐怖的經曆”。(張鑫焱)
http://news.sohu.com/34/45/news209664534.shtml

隆美爾 Erwin Johannes Eugen Rommel
  
  曼施坦因、隆美爾和古德裏安被後人並稱爲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納粹德國的三大名將。當然,從政治角度來說,他們絕對是助紂爲虐的法西斯幫凶,對別國犯下了不可饒恕的戰爭罪行,是希特勒禍害天下的殺手。而從軍事角度來看,他們過人的軍事素質,出色的軍事指揮藝術,對世界軍事曆史産生了重大影響,確實值得後人研究。與那些制造屠殺的納粹德國政客們和黨衛軍首腦相比,身爲正規的德國國防軍優秀將領的他們還算清白,他們雖在希特勒的戰爭中策劃指揮,卻反對納粹的屠殺和滅絕政策,更沒有參與屠殺暴行。也許正因爲這點,加上他們令人驚歎的軍事造詣,使他們贏得了敵國的尊敬和曆史學家,軍事學家的客觀評價。
  隆美爾是二戰中德國最著名的將領,稍對世界軍事史有了解的人都會知道他那個著名的綽號——“沙漠之狐”。由于他在北非沙漠戰場的一系列驚人戰績和德國媒體和盟國媒體的瘋狂宣傳,他在世時就已成爲一個具有傳奇色彩的軍人和德國人崇拜的偶像。
  埃爾溫?隆美爾(1891-1944)曾經參加過第一次世界大戰。1918年,德國十一月資産階級革命時期,他任警衛連連長。從1919年起,他曆任連長、德累斯頓步兵學校戰術教員、戈斯拉爾市獵騎兵營營長、波茨坦軍事學校教員、維也納新城軍事學校校長、希特勒大本營衛隊長等職。1940年2月任坦克第七師師長,參加了對法戰爭。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他對作戰經過作了詳細的日記,保存了大量的文獻資料,爲後人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戰提供了依據。
  隆美爾出生在德國南部海登姆市一個中學校長家庭。1910年中學畢業後從軍,入但澤皇家軍官候補學校學習。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任連長,先後獲得3枚十字勳章。一戰後,曆任德累斯頓步兵學校戰術教員、戈斯拉爾市獵騎兵營營長、波茨坦軍事學校教員、維也納新城軍事學校校長等職,因著有《步兵進攻》一書面引起希特勒的重視。1938年調任希特勒大本營衛隊長,曾陪同希待勒巡視捷克斯洛伐克。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隆美爾作爲德國最高統帥部的指揮官之一,受到希特勒的器重。1940年2月,希特勒任命他爲第7裝甲師師長,並贈給《我的奮鬥》一書。5~6月間,在德軍閃擊西歐的侵略戰爭中,隆美爾指揮裝甲第7師沖在最前面,先克比利時,接著是阿拉斯、索姆,最後直搗法國西海岸,被法國人稱之爲“魔鬼之師”。
  1941年2月,希特勒又任命隆美爾爲“德國非洲軍”軍長,前往北非援救一敗塗地的意大利軍隊。他到達北非的黎波裏前線後,立即作了一次偵察飛行,得出了“最好的防禦就是進攻”的結論。于是他便改變“固守防線”的命令,指揮他的裝甲部隊冒著沙漠風暴勇猛穿插,全速前進。英軍猝不及防,節節敗退。德軍直逼亞曆山大和蘇伊士。隆美爾因此名聲大振,贏得了“沙漠之狐”的美名,並被晉升爲元帥。後來,德軍主力被牽制在蘇德戰場,希特勒不肯抽兵援助北非前線,致使隆美爾不得不停止進攻而在阿萊曼進行防守。
  1942年11月,隆美爾以其僅有的5萬軍隊和550輛坦克在阿萊曼地區抗擊蒙哥馬利的19.5萬軍隊和1029輛坦克,終因寡不敵衆而慘遭失敗。1943年3月,隆美爾奉召回德國大本營。同年7月,調任駐北意大利的陸軍“B”集團軍群司令。1943年12月至1944年7月,他率陸軍“B”集團軍群在法國組織防禦,指揮抵抗諾曼底登陸戰役。隨後,德國發生了行刺希特勒未遂事件,隆美爾受到株連。1944年10月14日,由于希特勒派人逼迫,他在一輛小轎車中服毒自盡,而對外宣布的消息,則是“隆美爾陸軍元帥在途中中風去世”。

  親臨第一線指揮

  1940年5月10日,希特勒終于發動了准備已久的侵略戰爭。在西線,德軍采取閃擊戰術,只用了十幾天的時間便越過了荷蘭、比利時、盧森堡,繼而侵入法國。在向法國的進攻中,隆美爾擔任第4軍團第7裝甲師師長,負責突破繆斯河向瑟堡入侵的任務。
  越過法國邊界後,隆美爾的前衛部隊一直尾隨撤退的法軍第1、第4兩個騎兵師前進,5月12日下午到達繆斯河。這時,位于地南特和豪克斯的兩處橋梁已被法軍炸毀,隆美爾的裝甲師渡河受阻。
  5月13日清晨,隆美爾不顧法軍炮火的轟擊,來到岸邊,了解敵情,尋找渡河位置。他發現法軍在河西占據著有利的隱蔽地形,用重炮封鎖繆斯河,使德軍很難找到他們的准確位置;這裏的所有渡河工具幾乎部被法軍擊毀,只要德軍一出現,就有被殲滅的危險。經過現場偵察,隆美爾認爲只有用強大的炮火壓住西岸所有被懷疑是敵軍隱伏的地區,方能使德軍渡過繆斯河。
  于是,隆美爾調來炮兵,在渡河前又下令燃燒沿岸一帶房屋充作煙幕。然後,在猛烈的炮火掩護下,開始強渡。強渡時,隆美爾乘坐第一批船,直接進行指揮。當在西岸建立了一個立足點之後,隆美爾又立即返回東岸,來到第2步兵團的渡河點。第2步兵團有一個連的工乓正在架設一個八噸式的浮筏,他立即命令改換爲十六噸式。隆美爾下達這一命令的目的,是要讓一部分戰車盡早渡河,不然,已經到達西岸的步兵將會遭到法軍的戰車與大炮的襲擊。不出所料,載運戰車的浮筏還沒有抵達波岸,法軍已經發動了反擊。第二天上午,第一批十五輛戰車在西岸登陸。隆美爾即指揮河西岸的德軍向蔭蔽在森林裏的法軍進攻,掩護後續部隊渡河。德軍突破繆斯河防線,給法軍造成了嚴重威脅,法軍遂放棄繆斯河防線向後撤退。

  先發制人

  隆美爾率領先頭部隊緊緊追擊從繆斯河撤退的法軍,他以戰車團爲先鋒,用炮兵作掩護,快速前進,把友鄰部隊遠遠地甩在後面。
  從6月5日起,隆美爾的裝甲師已經開始從索穆河北岸向南岸發起進攻。索穆河上的公路橋,在法軍撤退時已經被炸毀,只有兩座鐵路橋和兩座旱橋沒有破壞。隆美爾在向索穆河南岸發動進攻前,首先以強大的炮火對這幾座橋梁作封鎖性的射擊,當占領這四座橋後,即令戰車、其他車輛和步兵迅速通過,6月6日晨,隆美爾的裝甲師已在索穆河南岸像演習一佯,以疏開的戰鬥序列,越野前進。裝甲車打頭陣,一面走,一面戰鬥,前進的速度恰好使步兵可以跟得上。這一天,德軍前進了十二英裏,第二天前進了三十英裏。隆美爾裝甲師于6月20日攻到瑟堡,把法軍打敗。
  在六個星期的戰鬥中,隆美爾的裝甲師僅死傷二千余人,而俘獲敵軍則共計有九萬七千余人,由于這次進攻的勝利,隆美爾榮獲了一枚武士級十字勳章。
  隆美爾在對法作戰中總結出一條經驗:在兩軍對戰中,誰先用火力壓制住對方,誰就往往可以獲得勝利;在靜止時等候戰況發展的人,常常總是會被對方擊敗。因此,即使不曾發現對方准確目標,也要先發制人。

  速度第一

  1940年6月,正當法西斯德軍進攻法國的時候,意大利則一面向英法宣戰,一面乘機出兵北非,進攻英屬埃及和索馬裏,企圖奪取蘇伊士運河,控制地中海直通印度洋的通道。12月,英軍開始反攻。意大利軍隊被迫向利比亞境內撤退。1941年初,英軍在利比亞的托蔔魯克登陸,對從埃及撤退的意軍進行夾攻,經過兩個月激戰,意軍十個師被殲。1941年2月6日,德軍決定派一個輕快師、一個裝甲師去援救意軍。隆美爾被任命爲援救意軍的德國非洲軍的軍長。
  從2月11日起,隆美爾開始到非洲戰場了解情況,發現英軍已經占領了本海齊,並准備向提波裏坦尼亞境內進攻。于是,隆美爾首先命令意軍必須堅守塞爾提海灣地區的提波裏坦尼亞防線。因爲這條防線既可以防止英軍繼續深入,又可以使德國空軍在非洲有一個可供作戰的必要空間,以便向英軍發動閃電式的進攻。但是,面臨的問題卻是兵力不足。如果等待德軍的兩個師全部到達,再阻止英軍的進攻就太遲了,而現在只有一個團,提波裏城的意軍在遭到失敗之後士氣又大爲低落,多數軍官已經捆好了行李,希望能夠早日撤回意大利;爲了阻止英軍的繼續進攻,隆美爾決定利用現有兵力,包括即將到達的第一批德國援軍在內,並已要求空軍對本海齊港口發動一次空中攻擊,炸毀英軍通向本海齊的運輸路線,破壞英軍的增援。隆美爾的計劃遭到意方的反對,意大利的一些軍政官員在本海齊地區置有産業,不願意向那裏轟炸。意軍則不相信能守住塞爾提地區和阻止英軍進攻。意軍在隆美爾的堅決主張下,轟炸了英軍通向本海齊的運輸線,並于2月14日派出一個師向塞爾提增援。同一天,德軍的先頭部隊--第三偵察營和一個戰防炮營也到達了提波裏港,二十六小時後就開到了最前線。16日,隆美爾正式接管了前線的總指揮權。
  2月底,隆美爾獲得敵方一個新情況,英軍王牌第7裝甲師撤回埃及,進行休整和補充;它的戰區由剛從英國調來、都是新兵的第2裝甲師的一半兵力來接管。澳軍第6師也調換了第9師,而該師有一部分因補給上的困難還未開到前線。英軍敢于這樣作,是因爲他們認爲德國前來支援的兵力很少,不敢貿然行動。與英軍的想法恰恰相反,隆美爾沒有等待德軍全部到齊,便利用英軍調防、輕敵的有利時機和條件,采取了大膽的進攻行動。此時,德軍第5戰車團和意軍一個師已經開到前線。3月15日,隆美爾把德國和意大利的軍隊組成混合縱隊,從塞爾提向穆爾祖赫發起進攻,迅速向南挺進了四百五十英裏。這次行動,給了英軍以意想不到的打擊,同時還獲得了在非洲條件下作戰怎樣進行裝備和如何長途行軍的經驗,爲以後的進攻打下了基礎。
  3月24日清晨,隆美爾指揮德軍又攻占了艾阿格海拉地區的要塞、水源地和飛機場,英軍撤到阿吉打比亞地區。英軍撤到阿吉打比亞地區後,即占領了可以控制這一帶高地的梅爾沙隘道以及比爾鹽水沼地以南的高地,並在那裏構築工事,准備固守。這時,隆美爾面臨的問題是,等待兵力在5月底到齊之後再進攻,還是馬上就行動。如果等待後續部隊到齊再行動,那麽,就急需解決水源問題,因占領地區的水源已經枯竭。同時,還會使英軍利用這段時間構築起堅固的工事,其結果將使德軍付出更大的代價。不然,就只能使用現有兵力向梅爾沙隘道進攻,以求在一鼓之下擊敗敵人。隆美爾決定不給英軍喘息機會,以最快的速度去打擊敵軍,變被動爲主動。
  3月31日晨,在英軍立足未穩的時候,德軍開始向梅爾沙隘道進攻。雙方經過一天的激烈戰鬥,德軍于傍晚占領了該隘道,第二天,德軍又向阿吉打比亞發起攻擊,也是用了一天的時間便占領了阿吉打比亞周圍的地方。在這次戰鬥中,隆美爾爲了不讓敵軍知道自己的實力,他用汽車改裝成許多假戰車,迷惑敵軍,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由于隆美爾靈活使用機械化部隊,不給敵軍喘息機會,所以,不到一個星期,英軍就從昔蘭尼加的西界陣地後退了二百多英裏;不到兩個星期,英軍從昔蘭尼加的東界後退四百英裏,只剩下了一支被圍困在托蔔魯克的部隊。隆美爾把取得北非戰場勝利的主要原因,總結爲:“速度第一。”英軍因爲隆美爾指揮作戰靈活,能夠根據沙漠地形、氣候等特點用兵,常常以少勝多、從被動變爲主動,而稱他爲“沙漠之狐”。
  英軍撤到托蔔魯克後,丘吉爾與參謀長委員會密商時,指出:“放棄托蔔魯克要塞看來是不可思議的。”于是,向此地派了大量的增援部隊,以加強防守,雙方形成了拉鋸戰。1942年6月,德軍才攻克托蔔魯克要塞。希特勒爲了獎賞隆美爾這一次勝利,把他提升爲元帥。當時的隆美爾只有49歲。
  不久,德軍在非洲戰場遭到失敗,1943年3月,隆美爾被調回大本營。他曾對他的兒子曼弗裏德說,他已經失寵了,並認爲在目前不能再希望得到任何重要位置。于是,他開始寫回憶錄。7月,他被任命爲駐北意大利“B”集團軍群司令,12月擔任最高統帥部大本營駐丹麥軍事監察員。1943年12月-1944年7月任駐法國“B”集團軍群司令。19 44年7月20日,反對希特勒的集團暴露後,希特勒逮捕了一些軍官。在被逮捕的軍官中,有隆美爾的老戰友和下級,隆美爾曾經親自向希特勒要人。因此,他也成了希特勒的暗殺對象。1944年10月14日,這個爲法西斯德國到處侵略的隆美爾,終于被希特勒派人逼他服毒自殺。

  “沙漠之狐”隆美爾之死

  埃爾溫?隆美爾生前已經是傳奇人物,有關他的書籍比任何一位德國國防軍將軍都多,德國非洲軍團的士兵把他們的首長稱作“沙漠之狐”。他的座右銘是:“隆美爾不論到哪兒都要走在最前面。”希特勒的宣傳部長約瑟夫?戈培爾把他塑成“人民元帥”;英國首相溫斯頓?丘吉爾十分崇敬地評價隆美爾說:“你是個冷靜狡猾的敵人,一位偉大的將軍。”
  隆美爾在曆史上的形象一直熠熠發光。第三帝國初期,他還充滿激情地贊揚希特勒的“曠世奇功”,然而從1943年起,他就成了德國國防軍中敢于就不斷惡化的形勢向元首直言的少數高級軍官之一。1944年6月6日,盟軍攻入法國後,隆美爾成了希特勒最危險的反對者。
  1944年9月末,希特勒最信任的心腹馬丁?鮑曼在從元首大本營發出的一份印有“帝國秘密事務”字樣的呈文中報告,隆美爾曾說“暗殺成功後他將領導新政府”。這份文件意味著對希特勒最喜歡的隆美爾將軍作了死刑判決。因爲鮑曼誣陷了隆美爾,那些試圖在1944年7月20日用炸彈炸死那位獨裁者的人和隆美爾一點關系也沒有,而幾年前,隆美爾對鮑曼的羞辱使他記恨在心。
  在博爾曼的報告發出幾天後,兩位將軍來到隆美爾在黑爾林根的住所,並強迫這位被英國虞機炸成重傷的元帥吞服了毒藥丸。
  連希特勒也不敢像對待“720密謀者”那樣,到人民法院控告、絞死這位最高勇敢榮譽勳章的獲得者。
  考慮到他的妻子露西和時年16歲的兒子曼弗雷德,隆美爾服從了——這也是他生命中的最後一次服從。
  希特勒虛僞地向隆美爾的遺孀表示哀悼,並爲隆美爾安排了國葬。陸軍元帥格爾德?馮?倫德泰特在悼詞中高度評價道:“他的心屬于元首。”

  一生都在矛盾中糾纏

  在這位元帥悲慘地死去大約半個世紀後,慕尼黑著名的紀錄片制片人莫裏斯?菲利普?雷米在爲其著作《隆美爾的神話》查找檔案時,發現了長期保存在民主德國檔案館中的材料。這些材料證明,當時隆美爾確實很接近反抗,比現在衆所周知的還要接近。盟軍在1944年6月6日攻入法國後,隆美爾決定開放西線並想違背希特勒的意願結束戰爭。
  雷米說:“說出‘我要開放西線’這樣的話,需要很大的勇氣。可能只有隆美爾才有這樣的威望。如果他成功的話,盟軍將在3~5內占領魯爾區,戰爭很可能在1944年8月底結束。”
  如果隆美爾的重傷沒有妨礙他結束西線戰事的話,可能還會有數百萬人在戰爭結束後幸存下來。到德國國防軍1945年5月 8日投降爲止戰爭的最後10個月裏,有270萬德國士兵陣亡,這相當于從1939年戰爭開始到1944年夏天的這段時間裏犧牲的德國士兵的總和。
  在私人生活和職業生涯方面,隆美爾一生充滿了矛盾,內心了充滿了彷徨。
  埃爾溫?隆美爾本想成爲一名工程師,但是當教師的父親卻讓他去參軍。他服從了。“本來我父親是個幻想者,是個軟弱的人,只有在軍隊裏他才被鍛煉得堅強了。”隆美爾愛上了後來成爲他妻子的露西,但有材料證明他還和另外一個女人生有一女,名叫格特魯德。雖然隆美爾照顧她,卻沒有公開關系。他獨生子曼弗雷德也是在戰爭結束、隆美爾死去好幾個月後才得知他的表姐原來就是他同父異母的姐姐。傳記作家雷米說,隆美爾在寫給他女兒的信上總是以“你的叔叔埃爾溫”落款。
  隆美爾在其軍官生涯吉也表現出這種矛盾性: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這個年輕的上尉就表現出非凡的勇氣,但是他也通過違反命令和不遵守紀律來引起別人的注意。德國軍隊曾以“藍色馬克斯”勳章嘉獎占領阿爾卑斯山脈中馬塔尤爾山峰的功臣,但攻克這座山峰的隆美爾卻一無所得,于是他便抱怨這個勳章的公正性。傳記作家雷米說:“埃爾溫?隆美爾可能是惟一向這一勳章提出異議的軍官。他一生都不能忍受這種委屈。但這也解釋了他爲什麽那麽渴望得到承認。”
  1933年當帝國總理的希特勒覺察到隆美爾喜歡追求聲望和榮譽後,便利用了他的這種心理。1934年,希特勒和隆美爾在戈斯拉爾第一次會面,一部彩色電影顯示了希特勒是如何檢閱一支儀伏隊的。在希特勒身後是一位戴著鋼盔的矮小、瘦弱的軍官(隆美爾),他把希特勒襯托得特別高大。1939年,在德國國防軍襲擊波蘭前不久,隆美爾被提拔爲元首大本營的指揮官,並且沒有經過總參謀部的培訓就被嚴晉升爲少將。“隆美爾從一開始就做了讓希特勒喜歡他的一切”,雷米評價道。
  隆美爾在法國戰場指揮的第七裝甲師被對方士兵稱爲“幽靈師團”,因爲它能出現在對方 意想不到的地方。隆美爾因此獲得了騎士勳章。
  直到1941年在北非戰場上隆美爾才成爲傳奇人物。當時與德國結盟的意大利人在北非同英軍的作戰中大敗,希特勒命令組建非洲軍團,幫助意大利人擺脫困境。到了北非戰場後,隆美爾命令組建僞裝甲部隊,以迷感敵方的偵察。當真正的德國裝甲部隊投入戰場時,他又命令戰車必須繞居民區行駛,好讓敵人摸不到自己的實力。
  隆美爾雖然尊敬元首,但他還是拒絕執行希特勒下達的處決令。許多從德國逃出來的政治犯到法國的外國軍團中作戰,希特勒曾命令隆美爾將非洲軍團俘獲的這些人就地槍決。但是隆美爾卻對這道命令置之不理。
  盡管隆美爾並不服服貼貼,但希特勒還是在1942年9月將“沙漠之狐”提升爲元帥。隆美爾終于去了他一直想去的地方——最高決策。宣傳部長戈培爾稱贊他是“一個傳說裏的形象”。後來成爲德國國防部總監的于爾裏克?德邁齊埃批評道:“毫無疑問,隆美爾是被希特勒得用了,但是他也樂于被希特勒利用。”

  反抗希特勒

  早在北非戰場期間,隆美爾就預料到德國將會輸掉這場戰爭。地中海上的補線已不再起作用,因爲盟軍破譯了德國密碼並將德國軍艦一艘艘地擊沈。這時從柏林發來一道命令,讓他們堅持下去。隆美爾沒有聽從,他罵希特勒:“簡直是瘋了!”隆美爾又冒了一次險。他把非洲軍團從幾千公裏以外撤回,這成了戰爭史上閃光的一頁。
  1943年3月初,隆美爾不得不離開非洲。希特勒授予他騎士勳章,但是“沙漠之狐”自己清楚:“我已經失寵了。”
  1943年11月,隆美爾出任法國西線陸軍“B”集團軍司令並負責加強“大西洋壁壘”防禦工事。據說他還組織人員加固法國沿海的防務以阻止盟軍登陸。隆美爾已看出“敗局已定”,盡管如此,他還是飽滿的精力和熱情去執行新的任務。雷米確信:“對現實形勢的估計和對希特勒的忠誠,這兩者之間的矛盾折磨著隆美爾,使他內心飽受煎熬。”
  直到最後隆美爾還希望說服希特勒下臺。這位元帥一直把一份列舉了元首錯誤決定的備忘錄帶在身邊,直至他被迫服毒自殺的那天。

  末路英雄之死

  “沙漠之狐”是納粹分子還是抵抗運動的鬥士?傳記作家雷米說:“埃爾溫?隆美爾兩者兼具。”,但這樣說並不准確,因爲他至死終于第三帝國,他被人誣陷了.
  1944年10月14日12點,蓋世太保的劊子手把隆美爾在黑爾林根的住所包圍起來。一輛大卡車擋在路口。爲了防止隆美爾外逃,慕尼黑和斯圖加特之間的公路也被封鎖了。
  53歲的“沙漠之狐”隆美爾還有他生命的最後15分鍾。
  布格多夫將軍和梅塞爾將軍把黑色奔馳車開到門前。隆美爾穿上皮大衣,拿起他的無帥權仗,戴上帽子,並習慣性地拿起了房門的備用鑰匙。他猶豫了。然後他把鑰匙放在兒子曼弗雷德的手裏:“也許今天晚上我就死了,這一劫在所難逃……”
  隆美爾坐在車後座的右邊,車門被關上,奔馳車開動了。駛出500米後,他們停在一個有礫石坑的小樹林裏。布格多夫將軍要求梅塞爾將軍和司機多澤離開,5分鍾再回來。
  後來司機回憶說:“我看到隆美爾坐在汽車後座上,顯然生命垂危。他毫無知覺地癱倒,抽噎著……他嘴裏還殘留著氰化鉀。”
  傳奇人物隆美爾就這麽死了。爲什麽?因爲隆美爾拒絕執行希特勒的命令!他希望和平!但是他也說:“我愛元首……”
  在希特勒和隆美爾之間存在著一種“磁性”——元首和他的英雄,獨裁者和他的元帥。
  非洲丟失了。隆美爾之從非洲回來之後,希特勒交給他兩把元帥權仗。希特勒私下向隆美描述過一種新的“神奇武器”。這經受把一個成年人從3公裏之外的馬上震下來!(希特勒還在夢想著計劃中的原子彈)
  1943年3月,隆美爾對希特勒說:“我場戰爭我們打不贏!”希特勒生氣地回答:“有我在,任何人也休想媾和!”
  盟軍攻入法國後,隆美爾計劃除掉希特勒以實現和平,“然後我就開放西線”。但他沒有直接參與7月20日刺殺希特勒的行動,他覺得“死希特勒可能比活希特勒更有危險”。刺殺希特勒的前3天,隆美爾還乘坐敞篷車視察諾曼底前線。兩架英國噴火式戰鬥機對他發動突襲。隆美爾跳起來,緊緊抓住了擋風玻璃——就像在非洲一樣。炸彈炸壞了隆美爾的汽車,他從車上滾下來,鮮血直流。副官把這個失去知覺的人拖到擔架上:他頭顱破裂,面頰骨粉碎,據說他的左眼永遠不能再睜開。
  7月21日,他在病床上得知刺釘希特勒的行動失敗,元首還活著。聽到這個消息後他面如土色。
  隆美爾的傳記作家雷米對《圖書報》說:“他一生的悲劇是:1、當英軍襲擊阿拉曼時,他不在非洲;2、當盟軍在諾曼底登陸時,他在家慶祝妻子的生日;3、當7月20日刺殺希特勒時,他躺在戰地醫院裏。”
  納粹惡棍希特勒在格拉夫?施陶芬貝格7月20日的炸彈行刺中劫後余生。
  約德爾將軍曾經說過:“隆美爾元帥的叛變對元首的打擊很深。但是他不想在德國人民面前把一個曾給他帶來巨大聲譽的隆美爾推向法庭。” 而事實上,如果宣布一個對元帥忠心耿耿的大將軍的背叛,無疑于有打亂和動搖軍心和民心的反面作用。
  1944年10月14日12點,隆美爾被迫服下了氰化鉀。

  隆美爾的兒子曼弗雷德今年73歲了,他擔任斯圖加特市市長22年之久。《圖片報》問他:“隆美爾元帥事先知道1944年7月20日對希特勒的刺殺嗎?”曼弗雷德回答道:“他不知道。把一切寄托在刺殺希特勒的成功上,這對父親來說太危險了。他認爲死希特勒可能比活希特勒還危險。”《圖片報》又問:“你父親留下了什麽東西?”曼弗雷德回答道:“英雄的光環、沙漠戰爭、騎士精神、對手的認可,在正義一方留下了悲劇性的結局。”
  雖然隆美爾至死都在爲第三帝國效勞,但他仍不失爲一位戰績顯赫的傳奇式人物。在西方軍界,有人稱他爲“戰爭動物”,稱他指揮的裝甲師爲“魔鬼師”,英國人送給他“沙漠之狐”的美譽,有人甚至稱他爲“二十世紀的漢尼拔”。這些顯然都是對于他出類拔萃的軍事造詣和戰術天才的肯定。
  年表
  1891年11月15日出生於德國符騰堡邦首府海登海姆市。
  1910年7月加入軍隊在第124步兵團任中士、上士。
  1911年3月被送進但澤皇家軍官候補生學校,11月畢業。
  1912年1月升中尉軍銜。
  1914年3月1日,任職烏爾姆第49野戰炮團的一個炮兵連。
  1916年與露西?莫林(Lucie Maria)結婚。
  1917年夏,在伊松索河前線並因在奪取蒙特山和隆格諾恩的突擊行動而榮獲德意志帝國最高榮譽——「藍色馬克斯」勳章。
  1917年任上尉連長。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獲二級鐵十字勳章、一級鐵十字勳章和功勳獎章。
  1928年得獨子曼弗裏德。
  1933年10月,升爲少校,被委任德國中部戈斯拉一個山地營的指揮官。
  1935年10月,被提升爲中校並且擔任波茨坦陸軍學校的教官。
  1937年,出版了《步兵攻擊》一書,獲得希特勒賞識,書中貫穿了德國軍事理論的進攻精神,提出「進攻,進攻,進攻!」強調了發揚火力的重要性。
  1939年9月,被任命爲少將。波蘭戰役期間,負責指揮希特勒的警衛部隊。
  1940年任第七裝甲師師長,同年6月20日,第七裝甲師占領瑟堡,結束了進攻法國的戰鬥。戰鬥結束後榮獲一枚騎士級鐵十字勳章,被納粹德國政府譽爲「戰神」,裝七師也因在隆氏指揮下的神出鬼沒被敵方譽爲「魔鬼之師」。
  1941年1月被提升爲中將,2月擔任德國非洲軍團的司令,指揮非洲戰場的德意志聯軍。
  1942年,獲帶劍橡葉鐵十字勳章,任非洲裝甲軍團司令,晉上將軍銜,同年6月22日該天在攻占托布魯克後被授予元帥(Generalfeldmarschall)軍銜。
  1943年3月31日,被希特勒召授予鑲鑽帶劍橡葉鐵十字勳章。
  1943年8月18日被任命爲「B」集團軍司令,負責義大利防衛任務。
  1943年12月至1944年7月,任駐法國西線陸軍。
  1944年7月15日致函希特勒,批評他的戰爭領導策略。
  1944年10月14日,被查出與七月二十日希特勒暗殺事件主謀高級軍官有接觸。希特勒逼迫他在軍法審判與自殺之間選擇。隆美爾最後在烏爾姆(Ulm)近郊的赫爾林根(Herrlingen)家中自殺。
  1944年10月18日,希特勒爲他舉行國葬。

  《步兵攻擊》-- 軍事理論
  隆美爾最著名的軍事著作,核心內容就是進攻、進攻、再進攻。強調部隊靈活機動、大膽推進。主要內容爲:
  步兵進攻時需要火力的支援。
  兵力不足於對方,就用火力壓制對方。
  盡量靠前配置武器。
  猛烈的集火射擊是獲得勝利的關鍵。
  欺騙敵人是最好的戰術。
  攻擊前采用心理戰,使敵人喪失信心和鬥志。
  用最簡練明確的方式指揮軍團協同作戰。
  利用一切辦法,制造佯動。
  時刻做好偵察和警戒工作。
  部隊運動時做到無聲無息。
  部隊駐防時,需迅速建築工事。 
  密集的火力和堅固的工事是減少傷亡的關鍵。
  初級指揮官務必做到堅決果敢。

  進攻力學(槓杆戰術)
  這種戰術的核心內容是正面佯攻敵人,而將主力迂回到被攻擊方的後方或一側,給敵人以致命打擊。在北非戰役敵衆我寡的的情況下擊潰英國著名的第八集團軍,隆美爾也因此一戰成名。

  《隆美爾文件》
  英國軍事理論家利德哈特整理隆美爾戰術資料而發表的軍事著作,其實該作品也融入了作者的軍事思想。
  主要內容論述了「沙漠戰爭規律」,如包圍戰、遭遇戰、消耗戰等,並記述了沙漠戰場上組織軍隊協同作戰的方式。提出以炮兵爲火力點、坦克用於機動作戰,而步兵爲輔的作戰方法。

  1951沙漠之狐
  
  導演亨利.哈撒韋
  主演詹姆斯.梅森Cedric Hardwicke傑西卡.坦迪Luther AdlerEverett Sloane利奧.G.卡羅爾喬治.麥克裏迪Richard Boone (I)Eduard FranzDesmond Young (I)   
  本片敘述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軍事戰略家隆美爾將軍,綽號沙漠之狐的傳奇故事。
http://baike.baidu.com/view/58079.html?tp=1_01

蒙哥馬利

   伯納德?勞?蒙哥馬利(MONTGOMERY of Alamein, Sir Bernard Law 1887.11.17-1976.3.25),英國陸軍元帥,戰略家,軍事家,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盟軍傑出的指揮官之一。著名的阿拉曼戰役、諾曼底登陸爲其軍事生涯的兩大傑作。
  1887年11月17日出生于倫敦肯寧敦區聖馬克教區的一牧師家庭。1901年14歲時才正式上學,文化成績低劣,但體育成績極棒。1907年考入了桑德赫斯特英國皇家軍官學校。1908年12月任英國駐印度的皇家沃裏克郡團少尉排長。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曾負重傷。大戰結束時任師司令部中校參謀。1920年1月進入坎伯利參謀學院深造。1926年1月調回參謀學院任教官。1930年陸軍部選派他擔任步兵教令的重編工作。1934年任奎達參謀學院的首席教官。1937年調任第9步兵旅旅長。1938年12月任駐巴勒斯坦第8師師長,參與鎮壓巴勒斯坦人的武裝暴動,被晉升爲少將。1939年8月,回國接任以“鋼鐵師”著稱的英國遠征軍第3師師長。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蒙哥馬利率遠征軍第3師橫渡英吉利海峽,參加了在法國和比利時的戰鬥,1940年5月德軍閃擊西歐時,被迫隨英遠征軍從敦刻爾克撤回英國。因在敦刻爾克大撤退(“發電機行動”)中表現優異,受到丘吉爾的高度重視。1941年先後任第5軍、第12軍軍長。12月又奉命調任對德軍入侵威脅最大的英格蘭東南地區擔任司令官,負責選拔,調整,培養各級指揮官,嚴格訓練部隊,提高英軍軍事素質。
  1942年7月,在北非沙漠中的英國第8集團軍,被“沙漠之狐”隆美爾的德國非洲軍團擊敗,退守埃及境內的阿萊曼地區。在英軍瀕臨崩潰之際,1942年8月蒙哥馬利正式接管英國第八集團軍臨危受命接任司令。同年10月至11月間蒙哥馬利組織向德軍發動了阿拉曼戰役,一舉擊潰隆德國非洲軍團,扭轉了北非戰局。隨後又揮師乘勝追擊,隨後率領第八集團軍與盟軍配合于1943年5月在突尼斯全殲北非殘敵。蒙哥馬利由此聲譽大振,被人們稱之爲捕捉“沙漠之狐”的獵手,譽名沙漠之鼠。阿拉曼戰役後,蒙哥馬利受封爲爵士,並因功被提升爲陸軍上將,同時被授予巴斯騎士勳章。
  1943年7月,蒙哥馬利率英軍在西西裏登陸。9月至12月,協同美軍實施意大利戰役,進軍意大利半島。1944年1月調任盟軍第21集團軍群司令,參與諾曼底登陸戰役的計劃制定工作,負責指揮盟軍全部地面登陸部隊。1944年6月率領第21集團軍在諾曼底登陸,取得了諾曼底登陸戰役的勝利。 此後轉戰西北歐,參與指揮了阿納姆戰役(即“市場花園計劃”)和阿登戰役。1944年9月1日,蒙哥馬利被晉升爲元帥。1945年3月,他指揮第二十一集團軍橫渡菜茵河進入德國本土,之後便日夜兼程,向波羅的海進發。5月,駐荷蘭、德意志西北部和丹麥的150萬德軍向蒙哥馬利投降。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任駐德英國占領軍司令和盟國對德管制委員會英方代表。
  1946年至1948年任大英帝國總參謀長,受封阿拉曼子爵。1948年10月出任西歐聯盟各國陸海空軍總司令委員會常任主席。1949年4月,美國與西歐11國簽訂了北大西洋公約,12國共同結成防務聯盟,就是著名的“北約”。1951年4月2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最高司令部成立,美國的艾森豪威爾將軍任最高司令部司令,蒙哥馬利任最高副司令。
  1958年,蒙哥馬利結束了50年的軍旅生涯而退休。他是英國曆史上服役最久的將領。
  蒙哥馬利始終是一位謹慎、徹底的戰略家。他堅持在每次出擊以前,在人力、物力上做好充分准備,雖然對于戰爭來講,雖然延緩了進程,但卻穩妥可靠,蒙哥馬利治軍嚴格,注重從實戰出發訓練部隊;強調鼓舞部隊士氣,認爲發揮人的積極性是取得勝利的重要因素;主張做好戰前准備,制訂周密的作戰計劃,盡量減少人員傷亡 。蒙哥馬利著有《蒙哥馬利元帥回憶錄》、《通向領導的道路》、《戰爭史》、《從阿拉曼到桑格羅河》、《從諾曼底到波羅的海》等書。
  1976年3月25日,一代名將伯納德?勞?蒙哥馬利病逝于在英格蘭的倫敦漢普郡奧爾頓。 享年89歲。
http://baike.baidu.com/view/14582.html?tp=5_11

 

台長: 阿楨
人氣(2,462)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電影賞析(電影情報、觀後感、影評) | 個人分類: 影視史學 |
此分類下一篇:《最長的一日》
此分類上一篇:《美麗天堂》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