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機下中國大陸消費"處驚不變" 擴內需政策逐漸顯效
http://www.cdnews.com.tw 2009-02-09 張達智/整理
據大陸中新社報導,中共國家統計局網站轉發《中國大陸資訊報》文章《消費:“冬天裏的一把火”》指出,2008年中國大陸的消費在國際金融危機的衝擊下“處驚不變”,對防止經濟過快下滑起到了重要的緩衝作用,顯示出近年來中央有關擴大內需、促進消費、調整投資與消費比例關係的戰略方針和舉措開始逐漸顯效。
文章稱,2008年的中國大陸經濟波瀾起伏,在突如其來的國際金融危機的衝擊下,國民經濟“體溫”由熱轉冷,面臨著巨大的下行壓力。反觀消費卻“處驚不變”,其強健的增長為2008年中國大陸經濟實現平穩較快發展作出突出貢獻,對防止經濟過快下滑起到了重要的緩衝作用。
據統計,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108488億元,比上年增長21.6%,增速比上年加快4.8個百分點。剔除物價影響,實際增長14.8%,比上年加快3.3個百分點。分城鄉看,城市消費品零售額73735億元,增長22.1%,加快4.9個百分點;縣及縣以下消費品零售額34753億元,增長20.7%,加快4.9個百分點。分行業看,批發和零售業消費品零售額91199億元,增長21.5%;住宿和餐飲業消費品零售額15404億元,增長24.7%。
考慮到2008年兩大消費主力“板塊”房市和車市低迷的影響,去年消費整體較快增長的勢頭確是難能可貴。在各級政府打出一系列信貸、稅收、物價政策組合拳以求強力拉升房市、車市景氣的努力下,12月份部分商品銷售有所回升,包括汽車、服裝、化妝品,其中乘用車銷量達到64.4萬輛,創了當月銷量之最。
文章稱,2008年消費保持較快增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是近年來中央有關擴大內需、促進消費、調整投資與消費比例關係的戰略方針和舉措開始逐漸顯效。從2003年到2007年,中國大陸最終消費需求對GDP增長的貢獻率從35.3%提升到39.4%;同時,消費和投資的實際增速差距大大縮小。表明“著力擴大消費需求”的方針政策舉措正逐步進入收穫期。
2008年下半年,中國大陸經濟出現明顯減速,消費之所以沒有出現同步明顯下滑,還在於消費本身的特性。從微觀機理上看,是由於消費的剛性和慣性,決定了消費並不會伴隨即期經濟和收入同步起伏波動,其因果變化呈現出滯後性。從歷史資料看,中國大陸前兩個經濟週期的波谷年份1990年和1999年,其最終消費支出對GDP增長的貢獻率都明顯高於上一年份,分別達到47.8%和74.7%,有力地佐證了消費在經濟週期低潮階段對經濟平穩發展的支撐作用和對抵禦危機衝擊的緩衝作用。
文章指出,展望2009年的消費形勢,可謂不利和有利因素交織,挑戰與機遇並存。
從不利因素看,作為收入的函數,消費在面臨著預期收入下降的明顯壓力下逆勢上行的難度可想而知。消費領域中具有舉足輕重影響的房地產市場仍處在深度調整中,發展走勢尚不明朗。汽車市場在股市大幅縮水和收入預期下行的陰影下,購買力的釋放受到極大牽制。與經濟收縮期併發的棘手就業難題,膨脹的失業群體,也加大了消費較快增長的阻力。
“在困難的時候,要看到希望,看到光明,要提高我們的勇氣”。有利因素顯然是左右未來消費市場走勢的主導面。巨大的國內市場潛力,中央“著力擴大消費”的強力政策導向,不斷推出的一系列落在實處的保障民生政策舉措,政府日益豐富的宏觀調控經驗和手段,都是提振消費信心、升溫市場人氣的積極因素。物價水準大幅回落致使消費成本下降,居民服務消費增速明顯加快,“家電下鄉”試點的擴大,3G市場的強勢啟動,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加速推進,新醫改方案的通過,國家發改委出台一攬子強農惠農政策促進農民增收,4萬億元投資中占了很大比重的民生項目的上馬,等等,都是促使消費市場升溫的利好資訊。
2009年,在國際金融危機的凜冽寒風中,中國大陸經濟面臨“保8”的艱巨任務,穩定和繁榮消費市場對於保障中國大陸經濟實現平穩較快增長至關重要。在提升消費能力方面,要重點向中低收入群體傾斜;在培育消費熱點、提升消費意願方面,則要在中高層收入群體身上做足文章。積極發展消費信貸,適度增加閒暇時間,大力發展旅遊消費、休閒消費、文化消費,都是刺激即期消費值得嘗試和尋求突破的領域。同時,不僅要努力促進即期消費的增長,還要注重構建消費增長的長效機制。治標見效雖快但“好景不長”,治本收效雖慢但能解決影響長期科學健康發展的機制問題、體制問題和動力問題,促進形成中國大陸經濟“長治久安”的良好格局。因此,要標本兼治,在保障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的前提下,在改善消費環境方面逐漸加大治本力度,著力改善有利於消費增長的政策環境、制度環境、市場環境、基礎設施環境、社會環境。
著力擴大消費是對破解經濟困局具有戰略意義的一步棋,走好這步棋,消費就能燃起“冬天裏的一把火”,進而盤活經濟全局,打造支撐中國大陸新一輪經濟增長的堅實基礎。展望2009年,只要各級政府堅決貫徹中央“著力擴大消費需求”的戰略方針,將相關政策舉措落到實處,消費的平穩較快增長是完全可以期待的。而隨著消費拉動力的增強,當經濟回暖時,中國大陸經濟將絕不僅僅是速度的回穩、回升,更有內在品質的提高,內生動力的增強,結構更趨優化,肌體更加健康,在科學發展的軌道上走得更矯健。
政策有效 股市最早知道 最快5、6月 陸經濟回春【工商時報09-02-16彭媁琳
曾經在上海負責重組本地股票的重慶市副市長黃奇帆認為,儘管近期全球股市持續下跌,但中國大陸政府相關的救市已經發揮作用,讓滬、深股市不跌反漲,大陸股市的春天已經來臨了。
他也認為,半年後中國大陸實體經濟就會有所反映,最快在5、6月間就能走出低潮。
面對記者詢問,中國大陸股市未來的走勢將會如何時,黃奇帆很好奇的反問:「台灣也關心這個問題嗎?」當然,兩岸經貿關係如此緊密,大陸股市會怎麼發展,勢必牽動著台灣投資人的敏感神經。
1990年代曾在上海重整垃圾股,成功推動上市公司財務透明化的黃奇帆,對於股市的運作自有一套看法與心得。
他表示,去年底上海股市跌到1,700點左右,大家都失去信心了,中國大陸政府即時推動了各項經濟政策,雖然政策的重點是在提振實體經濟、救民生、保就業,但是這些政策在股市上卻發揮了積極正面的作用。
相較於美國道瓊指數從12,000點下滑到8,000點,以及歐洲地區平均30%的跌幅,中國大陸股市在這段時期卻反而從1,700點回升到2,200點,不跌反漲,顯示出各種宏觀經濟調控的政策已經陸續發揮效果了。
黃奇帆說:「中國大陸沒說要救金融、救股市,可是政策卻在這些面向上產生作用。」
他認為作為先行指標的股市既然已回春了,那麼實體經濟的復甦也指日可待,起碼半年後就能看到成效。黃奇帆表示:「最快在5、6月間,實體經濟就會走出拐點了。」
中國擴內需政策效應顯現 1月消費成長24.5% 【經濟日報09.02.16
據中國商務部統計,大陸1月全國千家重點零售企業零售額較去年同期成長24.5%,商務部發言人姚堅指出,中共官方在去年第四季以來推出的擴大內需、拉動經濟增長的各項政策措施的效應已經初步顯現。
姚堅16日在商務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在元旦、春節兩大節日帶動下,1月中國商品消費「亮點突出」。全國千家重點零售企業食品、煙酒、金銀珠寶零售額同比分別增長28.9%、47.2%和29.2%。
大陸車市受官方減稅政策刺激也出現回暖跡象,1月汽車銷量達73.55萬輛。另,春節長假期間,大陸文化、旅遊、教育、電訊等服務消費收入也比去年同期出現明顯增長,顯示大陸民眾消費已逐漸由以商品消費為主,向商品和服務消費並重轉變
摩根大通:中國經濟 進入刺激消費的階段【經濟日報09.02.18
摩根大通新近發佈的報告認為,中國下一步的經濟刺激計劃將進入刺激消費的階段,近期的訊息和數據顯示,市場情緒出現復甦復蘇,暗示大陸國內需求取得一定的回穩。
摩根大通董事總經理兼中國證券市場主席李晶表示,2008年11月公佈的人民幣4兆元元刺激方案,只是中國刺激經濟行動的開端。第一階段的措施包括大幅放寬貨幣政策,推出大型基建項目及向有困難的廠商提供稅項優惠。
隨著推動信貸增長的貨幣及行政措施雙管齊下,近期的經濟數據表現理想,也部分反映經濟刺激計劃的成果。但鑑於中國1月出口仍比去年同期下跌17.5%。中國政府開始認識到刺激消費的必要性越來越大,並且在部分地區推出發放消費券、家電下鄉等刺激消費的措施。
不過,目前中國的儲蓄率仍然過高,去年年初由於股票市場和房地產市場表現低迷,大陸民眾對未來的收入預期下降,從2007年12月底至2008年12月底,大陸家庭儲蓄出現大幅增長。
李晶認為儘管刺激消費方案可以為經濟增長帶來支持,但中國經濟仍然在較大程度上取決於外貿及固定投資。李晶預計隨著以消費為導向的刺激方案進一步落實,與家庭消費相關的股票將從復甦的市場情緒中受益。
大陸外匯儲備將用於擴大內需【經濟日報記者邱詩文 09.02.18
大陸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方上浦表示,外管局將積極支持大陸擴大內需、增加進口對外匯資金的需要,為企業對外投資提供融資支援和便利,服務於國家的經濟建設。
關於外匯儲備的運用問題,溫家寶總理在2月1日接受英國金融時報採訪時表示,外匯儲備是人民銀行用人民幣購買的,其對應的是人行的人民幣負債,與財政資金是有區別的,外匯存底應該用在對外貿易增加進口和對外投資上。
新增企業放款 大陸爆炸性成長【工商時報09-02-22陳碧芬
各國央行拯救衰退的2大方法:積極降息、寬鬆通貨,造成各國的市場利率屢破史上新低記錄,市場資金部位跟著水漲船高。但是,能以資金創造經濟效果的企業融貸,從港、星、英等指標國家的情況來看,並沒有想像中的活躍。唯有中國在09年1月率先出現爆炸性成長,新增企業貸款金額較上月成長110%,引來各國的異樣眼光。
自08年雷曼事件發生以來,台灣的企業貸款金額成長緩慢,和台灣經濟體質相近的香港,08年第4季的放款情形,製造業、房地產、批發零售和貿易融資4大項,都出現全年最低的成長率,其中貿易融資僅成長1.8%,和其他3季動輒30%的成長率難以相比較,整體放款成長率較08年6月時衰退了22%。新加坡在08年11月、12月也出現企業放款下滑的情形,主要是受到信用緊縮的衝擊。
日本的情況,則是短期商業的資金調度自08年9月起快速增加,4%的成長率是1992年2月以來的新記錄,日本央行的降息動作頻頻,企業的融資成本近乎是零,日本市場預估此波高潮要到09年的3月才會停下來。可是,中長期企業融資部份,幾乎就沒有明顯的成長,尤其是日本汽車業嚴重虧損,所有長投計畫均暫時喊卡。
中華經濟研究院經濟展望中心主任王儷容指出,目前金融海嘯導致景氣衰退,再加上未來景氣復甦時程不明,使得民間投資意願不振,許多人擔心將產生流動性陷阱的現象,即使利率一再調降,亦無法刺激投資上升,發生市場失靈的問題。
韓國、新加坡和台灣,甚至英、澳在這部份的問題都很相近,出口縮萎影響到企業的債信表現,銀行擔心企業放款會淪為壞帳。英國在08年第4季的存款,出現季成長75.7%,放款的則是負成長42.3%,證明此一論點。「現在確實已陷入流動性陷阱」,王儷容說,公民營金融機構資金過剩,存放利率超低,放款業務亦不順,業者不知新投資機會在哪裡,龐大游資亟需導入中長期投資行列,「政府要出來做!」,用創造外部效果的方式來進行。
大陸的情況,正是政府帶頭的效果創造。08年9月之後,新放款跟著全球大幅萎縮,隨後緩步成長,及至11月時回到第2季的平均水準,約單月新增人民幣4700億元,隨官方擴大內需政策出檯,大型國銀放寬融資條件,12月新增企業融資達7718億元,09年1月跳增為1兆6200億元,中國的例外作法如今也被印度跟上參考,兩國政府有意在全球經濟復甦的過程,扮演加溫的催化角色。
發改委:赴歐採購有相當部分服務十大產業振興
http://www.cdnews.com.tw 2009-02-27 陳恆光/綜合報導
中共發改委副主任劉鐵男今日表示,大陸赴歐採購團採購有相當部分是為十大產業振興服務。
根據大陸媒體中新社報導,27日,國新辦舉行新聞發佈會,劉鐵男在會上介紹了重點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的有關情況。
在回答記者就有關“大陸赴歐採購團”相關問題時,劉鐵男表示,商務部部長帶隊的一個採購團正在歐洲採購,這點也可以說明,我們沒有實行貿易保護主義,像這種大規模的採購在國際上也是不多見的。他們採購的是我們國家需要的裝備、材料、技術,有相當部分也是為十大產業振興服務的。所以十大產業振興、結構調整、產業升級必須堅持對外開放,包括引進技術、引進必要的管理。
劉鐵男說,採購的主體也是市場的主體,都是企業,它們根據自己的需要引進。現在擔心的是什麼呢?我們是開放了,我們要買,是不是一些高新技術還要對我們進行封鎖,設置一些障礙。
劉鐵男:產業振興本身就是一個很強的內需拉動
http://www.cdnews.com.tw 2009-02-27 陳恆光/綜合報導
中共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劉鐵男27日表示,產業振興本身就是一個很強的內需拉動。
根據大陸媒體中新社報導,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劉鐵男27日在國新辦新聞發佈會上介紹了介紹重點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的有關情況。
劉鐵男表示,這十大產業既包括原材料行業,也包括寬口徑的裝備製造、造船、汽車、電子,再加上輕工、紡織屬於消費品領域,直接跟老百姓生活密切相關。還有一個屬於服務業領域,是相對獨立的一個領域——物流業。產業的終端市場無非是兩個:內需和外需。內需又分成生產資料在產業之間的運行,及百姓生活相關的消費。給大家發的背景材料裏都講了。這兩個是分不開的,產業振興本身就是一個很強的內需拉動。就裝備製造業而言,上萬公里的高速客運、核電、常規電力、鋼鐵、煉油乙烯的發展,都對我們的裝備製造業提供了市場需求。
劉鐵男稱,消費品也是如此,紡織、輕工在規模、數量上都名列世界前茅,但是人均比起來我們還是一個低水準,再加上我們國家的二元經濟結構,廣大農村市場消費潛力巨大。 所以說擴大內需既是必須的,也是必然的。
外資撤出 亞股全綠 陸股獨漲>中時09-03-03張子嫻
外資持續撤出,亞洲股市昨日同樣受到金融股拖累,普遍跌幅達到約2%至4%,韓股跌幅更超過4%,亞股全臉綠,僅中國股市在溫家寶上周末的「中國經濟復甦論」後逆勢走揚,昨日陸股出現1%至2%不等漲幅。另外,高盛發布悲觀報告指出,亞股恐跌破2008年的低點,且以韓股最脆弱。
從外資動向來看,上周國際資金持續撤出亞股,由於受到美國金融機構是否收歸國有的疑慮影響,國際資金上周在亞股多數出現賣超,總計賣超金額約7.7億美元,其中,外資在台股賣超約2.4億美元,是連續第二周賣超;外資在南韓賣超3億美元,是亞股中賣超金額最高的市場,統計到上周4,外資在印度股市賣超2.1億美元。
檢視2月以來,新興亞洲地區儘管成長動能備受期待,但因為當地貨幣分別走跌,MSCI新興亞洲二月跌幅亦達到6.16%。
但觀察2月份新興亞洲各國,除南韓以外,其餘國家外資賣超金額明顯減緩,並未因為亞洲區貨幣競貶,而有大規模資金撤退的現象。今年1、2月,亞洲國家中外資賣超幅度排第3的台灣,股市表現卻不俗,台股二月份漲幅為全球第二。
摩根富林明JF金龍收成基金經理人葉鴻儒表示,台股在2月有明顯內資買、外資賣的現象,但因為外資買賣超金額不大,所以內資走向成為關注台股的焦點。
PMI連三彈 中國經濟望春風【工商時報09-03-03康彰榮
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是一個綜合指數,計算方法全球統一。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體系共包括11個指數:新訂單、生產、就業、供應商配送、存貨、新出口訂單、採購、產成品庫存、購進價格、進口、積壓訂單。如製造業PMI指數在50%以上,反映製造業經濟總體擴張;低於50%,則通常反映製造業經濟總體衰退。
中國總理溫家寶日前強調,中國經濟出現開始好轉跡象,在中國全國人大及政協兩會前夕,里昂證券昨(2)日公布大陸2月份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為45.1,是去年12月以來連續第三個月反彈,其中出口訂單從1月的39.9回升至44.2。
由於PMI被視為經濟先行指標,儘管2月份仍處於50以下的萎縮指標,但指標持續向上,財經界均認為,數據顯示大陸經濟有望觸底回升,並在今年下半年開始復甦,是值得鼓舞的數據。
路透昨天引述里昂證券的調查顯示,2月份中國製造業接到的新業務量依舊下降,但降幅已從去年11月的歷史高位持續縮小;來自海外的新業務量與新訂單量仍下滑;職位數量的減幅可觀,但均比1月份的歷史最高紀錄有所緩和。
PMI包括新出口訂單、庫存、產出、就業等11個分類指數,被視為經濟的先行指標。該指數以50為解讀基準,高於50表示製造業處於擴張趨勢,低於50則反映處於收縮趨勢。
里昂2月中國PMI指數雖仍低於50,但已從去年11月40.9歷史新低逐步回升,財經界普遍樂觀解讀景氣正逐漸回溫。
里昂經濟研究部門主管斐思瑋(Eric Fishwick)指出,中國製造業活動仍在萎縮,不過已較2008年底來得緩和。他並表示,雖然1月中國信貸數據出現好轉,但對國內製造業訂單的正面影響有限,新訂單指數的升高,有很大一部分仍是靠出口訂單在推動。
對於2月份PMI的持續反彈,華寶信託宏觀經濟分析師聶文認為,這幾個月PMI出現穩步上揚態勢,是因為政府的基礎設施建設在春節後大部分開工,對原來低迷的重工業有較大的促進作用。原來的高價庫存也在逐步的消化過程中,相關的生產也出現不斷增加的趨勢。
聶文表示,現在經濟正逐步完成築底,能不能復甦要進一步觀察,畢竟外部經濟很不樂觀。比較樂觀的看法是,經濟如果在上半年完成築底,下半年會開始復甦。
中國總理溫家寶上周六(2月27日)在與網友交流的場合中,也透露大陸一些重要的經濟指標顯示大陸經濟開始有所好轉。例如,從今年2月中旬開始,發電和用電量都恢復了正成長。溫家寶說:「要隨時準備出手更堅決有力的措施,減少危機對中國經濟的危害。」
除了里昂證券推出中國製造業PMI外,中國半官方的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也逐月公布大陸製造業PMI指數,今年1月的PMI從去年11月的38.8反彈至45.3。2月的最新數據預期近日即將公布。
中國財政赤字擴增背後的警訊【工商時報社論09-03-05
今年中國全國人大、政協「兩會」,將於今天揭幕。由於面對經濟的困難年,兩會將審議通過的中國政府財政預算,勢將呈現財政赤字的大幅擴增。此將深刻影響今年中國大陸的經濟、市場,乃至廠商的營運生態。即連台商經營,都會受此牽動,因此值得寄予高度關注。
在兩會開會前夕,北京已傳出非正式的數據,指今年的財政赤字金額,將高達人民幣9,500億元,比去年增加了近一倍,佔GDP的比重,觸到3%的警戒線,也是中共建政以來財政赤字最多的一年。儘管此一數字,尚需由兩會進行討論與確認,然而,該赤字的直線上升,已成定局。
此一局面的成因,主要是,中國政府今年採取了高度積極、擴張的財政政策,其手法甚至可說是「近乎激進」。為了應對國際金融海嘯衝擊,保證今年GDP增長率達到8%的水平,中國政府動用了龐大的資源,提振內需、擴大建設、改造產業、挹注民生。不斷推出的重大舉措,諸如四兆元建設計劃、家電下鄉、汽車下鄉、十大傳統產業振興等等,一項接一項,未來並將層層加碼,彷如「連下十二道金牌」。而這些項目,大都要政府財政投融資來作支撐、引導,其所造成的財政赤字水漲船高,非常容易理解。
中國財政赤字的大增,其效應有正有負,堪稱為「兩面刃」。在正效應方面,它強力宣示了中國政府振興經濟的決心,有助激發中外廠商對大陸的投資意願,進而對產業活力、國民收入、國力提升等,帶來實益。這些好處,不勝枚舉,從學理上即可推知,毋庸贅述。
然而,由於中國經濟體制及經濟結構之特殊,其擴大財政赤字之負面效應,有些是「常理」上所難以掌握的。大陸財政赤字所衍生的實際問題,大致包括以下幾個層面:
第一,中國財政赤字的大增,有擠佔金融資源之虞。由於額外增加的財政支出項目,在在需要配套融資,使銀行體系的信貸資金,擴大流入公部門,導致民間廠商(包括台外商)所享有的份額,相對縮小,不利於經營週轉及擴大投資。而公部門之積極爭取金融資源,亦可能造成利率上升,或該降未降,增加了民間廠商的融資成本。
第二,商場訂單的「政策成分」增加。由於政府財政支出規模膨脹,導致整體市場多了「政策市」的色彩。相當多的訂單,要由政府機關來主導分配,因此,訂單的流向,也多了政策考量。在這種情況下,公營企業較容易成為贏家,民間廠商相對辛苦。
第三,政府當局會更在意勞動者的工資水平。在中國當前國情下,任何財經政策的最高標的,是促使民眾收入普遍、持續提高。今年的擴大財政赤字政策,目標也是如此。因此,今年中國政府會更在意勞動者的工資水平,必然希望工資有所增長,更不容忍廠商苛待員工。廠商對今年的工資成本,要未雨綢繆。
第四,查稅會更嚴格。由於政府要掌握更多財源,稅務機關對廠商的查稅和懲處逃漏稅,尺度之嚴格,將比以往有過之而無不及,民間廠商會感受到較大的壓力。當然我們主張廠商應誠實納稅,而這也是減壓的最好辦法。
第五,物價上漲死灰復燃的可能性不能排除。由於財政赤字等同投放巨量資金,再加上相應的金融配套款項,會導致游資過多,使整體物價安定,受到明顯的威脅。今年內若國際能源、原材料價格止跌回漲,中國大陸物價,即可能重回持續上漲的軌道。尤其,去年下半年大陸物價回跌,統計上之基期較低,使今年同期相比,很容易呈現物價上升數字。因此,對大陸物價動向,仍應保持警覺。
以上各項問題,亦值得我政府引為輔導台商之參考。但無論如何,仍應以積極態度,去掌握這一波大陸內需擴大之商機。只是,要注意趨吉避凶,盡量追求「利益最大化」及「風險最小化」。
謝旭人:大陸2009年預算赤字在安全範圍【經濟日報記者劉煥彥09.03.06
中共財政部長謝旭人6日在北京出席中共兩會記者會時表示,中共官方2009年人民幣9,500億元的預算赤字,是在「安全程度」內,不會達到國內生產毛額(GDP)的3%。
2008年全球專利商標申請 中國第3 【聯合報記者丁萬鳴09.03.04
根據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最新統計,去年受到全球不景氣影響,全世界國際專利申請案約16萬4000件,僅比前一年成長2.4%,2008年前三年平均成長率為9.3%,去年國際專利申請案成長率最高的國家分別為:瑞典(12.5%)、韓國(12%)和中國大陸(11.9%)。
惠譽確認中國主權評等A+【工商時報09-03-06陳碧芬/台北報導】
國際機構現在普遍有共識,中國的經濟成長減緩是歐美經濟衰退的牽連,惠譽國際信評昨(5)日明白表示,中國的長期外幣評等A+,人民幣信用評等AA-,展望評等亦為穩定,與近期大量被降等或展望轉負的其他國家,大為不同,重要是中國經常帳相對強勢。
惠譽昨天同時確認,中國短期外幣評級為F-,國家評級上限則為A+,在新興經濟體中屬於偏強的類別。
惠譽國際亞洲主權評等部門主管James McCormack表示,中國政府的財政部位足夠且強勁,能提供積極性政策,以對抗景氣衰退,可望避免經濟硬著陸的可能。不過,他強調,中國大陸的地方政府間接向中國國營企業借貸,加上大陸銀行融資放款金額急增,會是中國主權評等轉為負向的壓力來源。
對於中國今年的經濟成長預估,惠譽認為,會減緩至5.6%,出現1990年以來最低值,較08年下滑3.4個百分點,惠譽亦不看好中國今年的出口表現,預估全年成長率會下跌12%,是經改30年來最差的表現。至於大陸經濟何時重拾上升的趨勢,端視其他貿易夥伴國家的經濟復甦情況而定。
McCormack指出,由於大陸擁有龐大財政儲備,財政赤字約占GDP21.9%,遠低於A級同儕國家之均值42%,預計政府還會推出刺激經濟措施,目前所知的人民幣4兆刺激經濟方案,相當於今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的13%,但未能完全阻止經濟下滑。
惠譽估算,中國09年的經常帳盈餘約有2990億美元,約GDP的6.4%,淨外部信用達2.4兆美元,外匯存底必定持續增加,唯增加幅度放緩,市場預估的2兆美元將是一大必要門檻
大陸「世界工廠」的角色將面臨重大轉型>中時社論09-03-06
大陸十一屆人大二次會議日昨在北京揭幕,由於投資人普遍預期會議有重大利多消息釋出,使得亞太和歐洲股市於前日應聲上揚,一掃連日陰霾,顯示中國大陸的經濟影響力今非昔比,在驚濤駭浪的全球金融風暴中,儼然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
恰如各界的預期,中國總理溫家寶在大會發表《政府工作報告》時,提出十四個令人矚目的經濟數據,大致可用「拉內需、保增長、促消費」等幾句話概括,他宣稱將力爭今年中國的經濟成長維持在八%(又稱保八),這一點各界倒是真是要拭目以待。畢竟中國去年第四季的經濟成長跌至六.八%,使得今年「保八」的任務更形艱鉅。
但溫家寶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也顯示,中國尚擁有一兆九千五百億美元的外匯存底作為家底;儘管今年財政赤字創歷史新高的達九千五百億元人民幣,仍在綜合國力可承受的範圍之內;加上去年十一月公布四兆元人民幣的經濟刺激方案今年起陸續推出;以及國務院年初先後提出十大產業振興方案等等,在在說明北京當局力保增長的決心。
然而,歷史終究是殘酷的。中國的改革開放迄今卅一年,是經濟全球化最大的受益者。尤其過去五年,中國的經濟增幅、財富增長率、人民福祉、通貨膨脹、貿易順差和外匯存底等主要經濟指標,幾乎達到歷史高峰,不僅國際地位大幅提高,也促進了中國的崛起。但這種難得的際遇恐怕已不可能在未來五年再重現。
對當前大陸來說,最緊迫的任務是確保成長,而成長的背後卻是怎麼將成長模式有效轉型。過去卅多年的改革開放,把大陸形塑成一個以出口創匯為主的「外需型」經濟型態,一旦經濟衰退,外需緊縮,中國作為「世界工廠」的角色立即受到波及。
去年八月以來,受金融危機影響,大陸的出口增長逐月下滑,去年十一月甚至出現前所未見的負成長,不僅顯示過度依賴出口的經濟模式有其脆弱性,更說明一個缺乏內需動力的「世界工廠」,其實經不起全球金融危機的衝擊。而未來究竟該怎麼建構「內需主導」型的成長模式,時間相當緊迫,已經不允許北京領導人再虛應故事,溫家寶年前夕間華髮,愁苦滿面的心結,即在於此。
有人也許會問:大陸去年底公布四兆元經濟刺激方案,難道無助於拉動內需,刺激消費?沒錯,這四兆元的刺激方案僅滿足「投資需求」,並不包括「消費需要」,而後者需要針對性的作為才能達到。對大陸來說,成長模式的轉型恐怕是繼卅年前改革開放後,再度面臨的一次抉擇難關。
溫家寶日昨在宣讀政府工作報告時,一口氣談到多項「拉動內需」措施,並緊緊扣合民生議題,列出明確的「時間表」,似乎是告訴民眾政府不按表操課,可以唯他是問!這些措施包括:今年對農村低收入人口全面實施扶貧政策,扶貧對象及於四千零七萬人;教育方面確保今年底九五%以上的學生都能在永久性校舍中學習;今明兩年繼續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每人平均每年成長一○%;交通方面則是到明年底完成全國鄉鎮和東中部地區的道路改善,以及西部地區公路網絡的建設等。
此外溫家寶也承諾今後三年內由中央財政支持建設五千所中心鄉鎮衛生院、二千所縣級醫院和二千四百所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爭取用三年時間解決七百五十萬戶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以及二百四十萬戶林區、墾區、煤礦等棚戶區居民的住房問題;並爭取三年內基本解決農村「普九」(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債務問題。
可以說,上述措施可謂為大陸改革開放以來,結合內需和民生議題的最大手筆。這些措施都著眼於今年能否度過難關。大陸經濟學界已經提出警語,短期的刺激方案並不一定能確保經濟成長,而需有效解決結構性失衡問題,才能擺脫往昔依賴出口的經濟成長模式,否則今年經濟即便有些復甦,也不能保證新一輪的發展必然能見到曙光。
溫3保→保八、保增長、保就業【聯合晚報記者汪莉絹09.03.05
大陸全國人大十一屆二次會議上午在北京人大會堂開幕,大陸總理溫家寶的政府工作報告未提新的刺激經濟方案,仍堅持今年的「保八」目標,全國財政赤字將達九千五百億元人民幣(四兆七千五百億台幣)。
去年中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以來,大陸當局已連續公布刺激經濟、擴大內需方案,包括四兆人民幣的投資計畫、十大產業振興規劃、中央一號文件「農業廿八條」等。原先外界盛傳,為進一步擴大內需,溫家寶今天將會提出新的刺激經濟方案,或調整「保八」目標,或提高新增就業機會,這些相關傳言,上午證實,統統落空。
溫家寶的工作報告以「保增長、保就業」為主軸。他提出,今年大陸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百分之八,城鎮新增就業九百萬人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百分之四點六以內,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漲幅百分之四。
溫家寶解釋說,提出百分之八的增長目標,是綜合考慮各方面發展和能力。他說,中國大陸要擴大城鄉就業,增加居民收入,維護社會穩定,就必須保持一定的經濟增長速度。對於外界對「保八」目標的質疑,溫家寶特別在報告中強調,「只要政策對頭,措施得當,落實有力,就有可能實現這一目標」。
針對今年的擴大內需方案,溫家寶表示,面對金融危機,大陸將大規模增加強政府投資,實施總額四兆人民幣的兩年投資計劃,其中,中央政府擬新增一兆一千八百萬億人民幣,實行結構性減稅。
在財政赤字部分,溫家寶表示,「為彌補財政減收增支形成的缺口,擬安排中央財政赤字七千五百億人民幣,比上年增加五千七百億;同時,國務院同意地方發行二千億債券。全國財政赤字合計九千五百億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百分之三以內」。
溫家寶強調,今年大陸政府工作的原則是,「擴內需、保增長、調結構、上水平、抓改革、增活力、重民生、促和諧」新「廿四字原則」,把擴大內需擺在第一位,也要求對民生改善和社會穩定,提出更多辦法。
大陸全國人大會議今天上午開幕,預計於十三日上午閉幕,會期八天半。外界猜測縮短會期與西藏情勢有關,中共官方則強調是為了「節約」。十三日上午,溫家寶將依慣行舉行年度記者會,親自回答外界關心的問題。
刺激經濟?看「一攬子計畫」效果【聯合報記者李春09.03.06
全球經濟危機下,中共總理溫家寶政府工作報告,如何帶領全民度過難關,格外受關注。綜觀這份報告,首度詳列經濟指標和數據,具體部署今年的經濟和社會發展任務,以大規模、大範圍、大力、大幅度的「四大定位」,提出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一攬子」計畫,完成溫家寶「要向人民說清楚」的承諾。
兩會前,世界多個主要經濟市場均傳出溫家寶報告要提出「刺激經濟新方案」,影響主要股市、油價波動。這種說法,來源複雜,有人認為是因誤讀中共官員的言論,有人認為是外資基金借勢炒作,還有人判定是中共領導層有內爭所致。
不管成因為何,結果是一個大誤會。因為溫家寶和他的財經班子制定的計畫,還沒向全國人大會議提交,未經法定程序批准,怎麼會再緊急定訂新法案?
北京的溫家寶,不是華盛頓的歐巴馬,他在人民大會堂提交的報告,不能像歐巴馬向國會山莊提交的方案那樣,緊急制定,朝令夕改。溫家寶昨天提交人大代表審議的政府工作報告,是去年秋天開始安排,經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確認,一個方案一個方案陸續出手,直到這次會議前夕,全部準備完成;經中共最高領導層批准,再將「一攬子計畫」提交人大會議審議,經人大「決定」的法定程序同意後實施。
也就是說,溫家寶的刺激經濟方案,不是不調整,而是一定會調整,但要看這回的「一攬子計畫」實施效果和反應,以及內外情勢的變化,再作出適時調整。若是涉及重大調整,還要經過中共領導層全同意,以及人大常委會批准。
所以,如有調整,適合的時機是「一攬子計畫」實施一個階段後再說
政策眉角》拉抬國貨 擴內需躍第一【聯合報記者李春09.03.06
大陸國家發改委昨天提交計畫報告中,有些看似不大起眼的政策安排,如「落實購買和使用國產首台(套)重大技術裝備的優惠政策」,這些可能不被注意的表述,卻展現當局擴大內需的急切情況。
購買和使用國產設備將享有優惠,與擴大內需的政府工作第一原則緊密相連。
去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確定今年的經濟方針,排名第一的是「保增長」;三個月內,中共領導層在會商中,以「政府工作原則」為名,重改方針,把排在後面的「擴內需」放到第一位。
「擴內需」放第一的理由,除了為「保增長」留點彈性外,更重要的是強調邏輯關係;在今天現實的狀況中,外需萎縮,投資拉動力有限,只有擴大內需,才能穩定經濟,也才能保住增長。
按溫家寶的要求,擴大內需主要有四大內容,即擴大消費、特別是居民消費,包括網路漫遊等新型消費;保持投資增長和優化投資結構,要出台引導社會投資的優惠政策;促進房地產健康發展,政策要更加積極有效;加快推進地震災區重建。
數據說話 經濟難樂觀【經濟日報╱記者林安妮09.03.11
大陸國家統計局昨天公布的幾個數據,包括2月CPI、PPI、原油價格及大陸70個大中城市房價表現,均是呈現下滑態勢。
儘管大陸國統局出面闢謠,大陸距離通貨緊縮還相當遠,但外界還是忍不住認為,大陸通縮壓力已來到。
大陸國家統計局昨天透過評論文章自行把脈,儘管2月CPI 、PPI數據雙降,但大陸經濟距離通貨緊縮還是遠得很。
官方觀點如是,民間觀點有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左曉蕾等人認為,大陸通縮壓力已經浮現。
左曉蕾認為,價格指數負增長與市場預期一致,甚至這個月乃至第一季的價格指數都會呈現負增長。PPI下降意味工業品市場企業利潤受到影響,恐將大大降低企業的投資意願,也讓大陸經濟不容樂觀。
去年1、2月,大陸CPI均在7%以上,站在歷史新高點。今年大陸經濟遭逢國際金融海嘯襲擊,拿今年和去年數據相比,自然拉大降幅。
若是今年3月起,大陸市場有機會因提振內需市場出現價格反彈,就可說明大陸經濟沒那麼危急了。
中國經濟不應再過度倚賴「大興土木」【工商時報09-03-14
今年中國全國人大、政協「兩會」,已於昨(13)日閉幕。本次會議,確認了「擴大內需」、「保持增長」、「振興產業」、「關注民生」的政策方針,並通過了因應金融危機的「一籃子計畫」,對於中國經濟未來穩定發展,定可逐漸顯現效益。然而,我們深入檢視會議公布的相關文件後,發現今年中國經濟增長的動力,有過度倚賴硬體建設之傾向,相對上較忽略軟體建設,並有可能重演上一階段的「大興土木」經濟發展模式。這對中國未來經濟發展的品質,乃至台商經營環境的良窳,均有深遠的影響。
自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肆虐以來,中國各地的「固定資產投資」,一直是支撐與擴大GDP的骨幹脊樑。其中,道路橋樑、樓堂館所、重工大廠、住宅小區等類工程項目,遍地開花,聲勢浩大,吸引了全球的目光,蔚成中國經濟活力的象徵。
那時期,中國各地方的領導,每愛向外來訪客誇示:「本地已成了一個大工地」,其言下有得意,也反映出地方官偏好「收效快」、「看得見」的硬體建設,因它容易看到政績,推升GDP也迅速。甚至,很多地方對投資項目不加選擇,來者不拒,因而放進了一些高污染、高耗能、高耗材的項目,導致中國環境污染問題、產業能耗偏高問題,且均尾大不掉。
經過這幾年來的高速發展,中國經濟目前已實現「數量」的飛躍,接下來理當追求「數量與質量並重」,促成經濟的「又好又快發展」。然而,在本次「兩會」中,來開會的各地方領導人,或受中央政府「保八」意志強烈的影響,紛紛為本地增長競開數字,有的喊「保八點五」,有的聲言要「保十二」。漫天喊價,欲在全國範圍中冒尖、出風頭。
而各省市抬高數字的憑藉,普遍是大建設、大工程的老調。如南方某大省,在「兩會」期間,召開了一個省內及週邊的「五大機場會議」,聲言要以交通路網串聯,打造「世界級區域機場體系」。此外,還要在其中一個機場,建設飛機製造基地。人們並不清楚,這「機場體系」、「飛機製造基地」,是否具有長期的效益,或只是地方政府為拉抬GDP的短期行為?類似案例,在本次「兩會」前後,頻頻發生於各省市,也使此期間的中國經濟氛圍,充滿了「大興土木」的氣息。
中國經濟發展到這個階段,已經需要轉向「軟件導向」,即發展新科技、新產業、新產品、新的市場機制,另外還要大力扶持民營企業,徹底激發民間經濟活力。關於這方面,這次「兩會」之中也有論及,但多屬原則性的表述,至於各省市提出的相關具體項目,並不亮眼,僅是泛泛。
或許是受地方政府卯勁「大興土木」的影響,本次「兩會」通過的「四兆元擴大內需投資計劃」,內容「偏硬」。其中用於四川地震災區重建的一兆元,屬於災後復建之必要,毋庸議論。但其他三兆元,竟有半數,即一兆五千億元,用於鐵公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反之,與產業優化、可持續發展息息相關的「調整結構技術改造」項目,僅編列三千七百億元,比重只略高於一成。
而更值得注意的是,這四兆元投資,中央政府只挹注一兆一千八百億元,其餘均由地方政府負擔。地方政府由於要承擔大部分的財務責任,未來落實相關投資項目時,難免以「政績顯眼」、「易於短線炒作」的土木工程為重,相對輕忽「潛移默化」、「造福後代」的軟件項目。連一些名目上為軟件的項目,也可能被改包裝成硬件項目,如企業技術改造投資,變成「研發中心大樓」的房地產投資。
這種風氣若不加以糾正,則中國經濟可能重回到處是工地的「大興土木時代」。如此經濟模式,本質屬公部門的「自我循環」,台外商僅能做次要配套,難以成為要角。而台外商所擅長的軟件運營,亦無大的用處。這也將使台外商積極搶進大陸內銷市場的行動,遭受頓挫。其未來趨向,值得繼續寄予以高度關注。
中國刺激經濟政策 有效【工商時報09-03-16潘羿菁
200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之一斯蒂格利茨(Joseph Eugene Stiglitz)對於中國政府提出經濟刺激方案當中改變經濟結構、降低出口依賴度以及擴大內需的作法表示肯定,不過這次全球金融危機需要全球共同努力協助,才能度過。
據中新社報導,在中國大陸享有知名度的斯蒂格利茨昨(15)日出席「外灘三號三言舍論壇」公開肯定中國政府提出各項改變經濟結構等政策,中國已經開始直接面對全球金融帶來的影響,針對近期提出的相關政策認為可行。
據人民網指出,斯蒂格利茨曾說,在傳統經濟和以創新為支撐的新型經濟間已經出現分野。然而,「令我有點吃驚的是,現在所有圍繞經濟恢復的討論都只聚焦於基礎設施建設,如果立足於未來考慮投資方向的話,所投入的金錢會取得更好的效果」。顯然他認為中國提出的政策,更能聚焦未來發展方向。
至於這次全球金融海嘯該如何因應?斯蒂格利茨認為,唯有全球需求上升才能從蕭條中走出來,並建立一個全球協調新的貨幣儲備體系、減少對美元的依存度,對各國的經濟健康發展也具積極的作用。
溫家寶:4萬億所有專案經過論證 將全部公開監管
http://www.cdnews.com.tw 2009-03-13 閻光濤/整理
中新網3月13日電,中共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今日上午在會見中外記者時表示,新增的4萬億投資專案都是經過論證的,而且將會全部公開,全過程接受監管。
溫家寶說,新增的兩年4萬億投資,有些專案確實是原來“十一五”規劃當中的項目,比如公路和鐵路等基礎設施建設。這些專案是經過充分論證的,是有準備的。
溫家寶指出,有些項目是新安排的,比如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我們計畫三年要解決750萬戶困難群眾的住房問題、240萬戶棚戶區改造問題,這是新安排的。
“所有這些項目都是經過論證的,而且將會全部公開,全過程接受監管。”溫家寶說。
溫家寶:人們沒有讀懂一攬子計畫的全部內涵
http://www.cdnews.com.tw 2009-03-13 閻光濤/整理
中新網3月13日電,3月13日上午,中共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記者會上表示,人們沒有讀懂中國所採取的一攬子計畫的全部內涵。
有記者問到,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政府推出了4萬億經濟刺激計畫。但是我們注意到,您的報告中並沒有像我們預期那樣推出一些新的刺激計畫,這是否意味著這一輪措施運作良好,未來還會推出新的經濟刺激方案嗎?
對此,溫家寶說,“你的問題很重要。就是一個傳言和誤解,造成了世界股市的大幅波動。”
溫家寶表示,其實,人們沒有讀懂中國大陸所採取的一攬子計畫的全部內涵。
溫家寶說,經過半年的努力,我們形成的一攬子計畫包括四項內容,就是大規模的政府投入、大範圍的產業調整和振興、大力度的科技支撐和大幅度地提高社會保障水準。這四項是互相聯繫、不可分割的整體,它體現了我們計畫的遠近結合和標本兼治。
溫家寶:中國大陸隨時可提出新的刺激經濟政策
http://www.cdnews.com.tw 2009-03-13 閻光濤/整理
中央社北京13日報導,中共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今天表示,應對金融危機,中國大陸已經準備應對更大困難的方案,並儲備充足的「彈藥」,隨時可以提出新的刺激經濟政策。
11屆全國人大2次會議上午閉幕,大會閉幕後溫家寶循慣例在人民大會堂舉行中外記者會,回答記者提出的問題。
為因應國際金融危機,中國大陸提出2年投入人民幣4兆元(約新台幣20兆元)的擴大內需計畫,其中1.18兆元來自中央政府投資。
溫總定調 刺激方案就一套【經濟日報記者劉煥彥 2009.04.17
中共國務院總理溫家寶15日主持國務院常務會議,檢討第一季經濟表現,認定促進經濟成長的一攬子計畫初見成效,但經濟復甦的基礎仍不穩固。會中確定官方第二季將積極落實各政策措施,並研究儲備政策預案。
這次會議結論意味,先前大陸媒體炒得沸沸揚揚的第二套經濟刺激方案,將於這次會議後宣布的說法,如今證明純屬此虛烏有。
中共國家統計局昨(16)日公佈,今年第一季經濟只比去年同期成長6.1%,不僅低於去年第四季的6.8%,更創下近十年來最低紀錄。但官方統計也顯示,最新城鎮固定投資與工業生產雙雙躍升,意味人民幣4兆元的經濟刺激方案開始顯露效果。
中共國務院辦公廳昨天公佈常務會議後聲明,其中指出,中共官方為擴大內需與促進經濟平穩發展的一攬子計畫,現在已初見成效,經濟運作出現積極變化,形勢比預期要好。
會議認為,大陸社會信心提振,市場預期改善,顯示北京當局對今年經濟工作的方針和部署完全正確。
但聲明中也提到,大陸經濟回升的基礎還不穩固,國內外環境仍十分嚴峻。國際金融危機對大陸經濟的衝擊還在加深,例如外部需求持續萎縮、出口下降幅度較大、工業成長回升乏力及民間投資意願偏低。
有鑒於此,常務會議敲定今年第二季的經濟工作,將持續執行積極財政政策與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並全面實施應對危機的一攬子計畫,包括落實現有政策措施、穩定進出口。
值得注意的是,中共官方並未完全否決採取後續經濟刺激方案的可能性。該聲明在最後提到,政府要加強儲備性政策的研究,做好預案,有效因應經濟形勢的新變化。
香港經濟日報引述北京消息人士的話說,中南海現階段只會繼續推出微調措施,增強市場信心,暫時不會加碼經濟刺激方案。北京當局的想法是,希望把「彈藥」留到第二季,以防經濟一旦再度出現大幅波動時,可以有應變資源防止經濟下滑。
北京當局的想法是,希望把「彈藥」留到第二季,以防經濟一旦再度出現大幅波動時,可以有應變資源防止經濟下滑。
中國大陸2月工業生產年增11% 振興案奏效
http://www.cdnews.com.tw 2009-03-12張達智/整理
中共統計局12日公佈2月份工業生產加速增長,較上年同月成長11%,顯示中國大陸砸下4兆元人民幣 (折合5850億美元)拚經濟已然奏效。
中國大陸2月份工業生產較上年同月成長11%,相對1-2月合計增幅為3.8%,去年12月增長率5.7%。
本週出爐的經濟顯示,中國大陸出口跌幅打破紀錄,加上消費物價自2002年來首度下滑,反映中國大陸景氣衰退面臨加劇風險。
不過,工業生產成長,加上借貸與投資激增,意味著振興方案,其中包括重點支撐汽車等10大產業,將為中國景氣復甦奠基。
香港亞洲巴克萊資本 (Barclays Capital Asia)中國大陸研究部門主管彭文生對彭博社表示,工業生產開始對振興案作出反應,振興案也帶動投資支出。不過,多項新的工程項目仍在初步階段,加上出口需求持續滑降,工業產出不至快速回升。
統計局12日指出,中國大陸1-2月零售銷售年增15.2%,低於彭博調查分析師預估中值17%。中國大陸去年12月零售銷售成長19%。
中國大陸經濟成長已連續6季減緩,恐邁向近20年來最差年度表現。中共政府本週指出,農曆年過後,目前還有近1100萬返回城市的農民工失業。
北車獲392億元世界最高速動車組大單
http://www.cdnews.com.tw 2009-03-16 陳恆光/綜合報導
北京鐵路局、中國北車唐山軌道客車有限責任公司和中國北車長春軌道客車股份有限公司16日在北京簽署了一百列新一代高速動車組採購合同,該高速列車試驗時速將超過四百公里,價值總額達三百九十二億元人民幣。
根據大陸媒體中新社報導,這批新一代高速動車組採取十六輛長編組型式,由四個牽引動力單元組成“八動八拖”結構,持續運營時速三百五十公里,具有世界上商業運營速度最快、科技含量最高、系統匹配最優的特點,並可以滿足長距離、大運量、高密度、旅行時間短等運輸需求。
中國北車專家介紹說,簽署的百列動車組全部由國內自主開發製造,整車國產化率達到八成五,明年十月起陸續交付。
據悉,每列動車組由一輛VIP貴賓車、三輛一等座車和十一輛二等座車及一輛餐座合造車組成,總定員為一千零二十六人。
專家稱,新一代高速動車組的研製,將重點突破速度提升後帶來的基礎性研究與論證問題,帶來的基礎性研究與論證問題,節能與環保問題,舒適度問題,可靠性問題等。同時,還將重點突破高速列車空氣動力學性能、高速轉向架、高速列車牽引、高速列車制動、高速受電弓、高速鋁合金車體、列車網路控制、振動雜訊控制及高速輪軌磨耗等關鍵技術問題。因此,開發研製新一代高速動車組,也將成為新時期創建創新型國家的標誌性工程。
業內人士表示,新一代高速動車組的自主研發,將有利於培育國內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推動各行業技術進步,對相關產業的可持續發展也將提供強有力的支撐。這次中國北車採購一百列動車組,也是鐵道部應對當前金融危機,擴內需,保增長,保持經濟平穩增長的具體舉措。
據透露,鐵道部今年還將採購更大批量的國產動車組,進一步拉動內需。
目前,新一代高速動車組的設計工作已全面啟動。
中移動建置3G 砸7500億【經濟日報╱記者楊文琪 2009.03.31
中國移動宣布三年共將投資人民幣1,500億元(合台幣7,500億元)建置3G網路,2011年TD-SCDMA(簡稱TD,同步分碼多工存取)將覆蓋全中國大陸,並於三年內爭取到5,000萬用戶。
新京報指出,中國移動將三年投資人民幣1,000億元的計畫修改為1,500億元,龐大的投資計畫,對中國擴大內需和刺激經濟成長有正面積極的幫助。
中國移動宣布的TD網路發展計畫顯示,今年將投資人民幣588億元,新建6萬個基地台,此舉將使TD網路基地台總數超過8萬個,可實現網路覆蓋238個地級城市的業務。
上海證券報報導,為擴建TD網路,中國移動已向大唐、中興通訊、愛立信、諾基亞、西門子等設備廠商,發出TD三期無線網設備採購招標書,招標金額初步估算為人民幣86億元(台幣430億元),招標結果預定5月公布。
中國移動表示,這次採購的設備主要用於200個城市的TD 網路建設,加上前兩期的38個城市,到TD三期建設結束後,TD信號將覆蓋中國238個城市。
中國移動總裁王建宙表示,中國移動已要求各地分公司在今年6月底前完成TD網路建設,第二期新增城市的TD網路也將於今年中全部完成。
據了解,3月初TD-SCDMA網路二期新站選址已經完成,設備安裝率也達六成,若進展順利,今年6月TD二期網路可以投入使用,加上一期所覆蓋的十個城市,屆時TD網路信號將覆蓋中國所有的省會城市、直轄市和計畫單列市。
到2011年中國移動的TD網路可覆蓋全中國,中國移動並計畫三年內爭取發展5,000萬用戶。
另參本館:中國手機的虛與實
中國大潤發 搶當量販一哥【經濟日報╱記者李至和09.03.31
潤泰集團轉投資的中國大潤發今年營收上看人民幣400億元(約新台幣2,000億元),有機會追過家樂福,成為中國第一大量販通路。
潤泰計畫與法國歐尚集團合資成立控股公司,申請在香港股市掛牌上市(IPO),若今年中國大潤發營收能順利超過家樂福,不排除今年就完成在港股掛牌。
潤泰集團旗下潤泰全與潤泰新兩家公司分別投資中國大潤發,持股比例為16.7%與10.85%。去年潤泰集團營收500多億元,但中國大潤發營收已達1,500億元,集團總裁尹衍樑看好量販事業前景。
據了解,潤泰與法國歐尚集團已就雙方在大陸合作進行IPO達成初步共識,可能先成立控股公司,以控股公司名義在香港申請掛牌上市,但在大陸市場仍以大潤發、歐尚兩個量販通路品牌同時運作。
尹衍樑對中國大潤發的期許是10年達成百店目標,已在去年完成,第二個目標是在中國大潤發成為中國最大量販品牌後掛牌上市。
中國連鎖經營協會公布2008年中國連鎖百強,中國大潤發緊追家樂福,雙方開店數雖有33家差距,但中國大潤發營收僅比家樂福少人民幣3億元,兩大通路在營業額規模差距已漸縮短,若中國大潤發今年照計劃再增25家店,營收有機會超過家樂福。
中國大潤發在2008年中國快速消費品連鎖零售業裡,僅次於第一和第二名的聯華超市與家樂福,在中國已是第三大民生消費連鎖通路。
潤泰集團發言人周冠印說,去年中國大潤發開了17家店,營業額約人民幣335.6億元,相當新台幣1,500億元,稅後淨利有人民幣10.5億元。今年預計再開25家店,蘇州第二期物流中心已啟動,今年目標放在超越家樂福。
中國大潤發今年1至2月營收為人民幣75.74億元,較去年成長15%;淨利有人民幣4.88億元,成長25%。
歐德:大陸百貨通路難收款【經濟日報╱記者陳慧敏09.04.04
歐德服飾董事長何玉玲指出,大陸一線城市的服飾消費力持平,沒有衰退,但百貨通路從去年底以來,大玩折扣戰,抽取成數加高,廠商毛利大減。
經營20多年服裝行業的何玉玲,早在2001年就開始登陸發展大陸市場,她把大陸總部設在上海,透過上海發展四、五家直營店,近幾年也直接到大陸其他城市開設百貨專櫃,也發展出大陸其他地區的經銷體系。
她觀察,受到金融風暴衝擊,大陸一線城市的消費力沒有衰退,營收可以說跟去年持平,不過,百貨公司卻從去年底開始,打出買「200送250」等促銷折扣,廠商不僅要配合促銷折扣,得付行銷費用,百貨通路甚至還拉高抽取成數,廠商利潤大降。
跟大陸許多百貨通路打交道,何玉玲深深體會,「大陸市場大,真可怕」。她說,過去大家都稱許大陸市場大,以為很好做,其實市場大像是無底洞,許多百貨通路都很難收到款項。尤其是越北方的陸資百貨公司,經營不規範,每月都會在結帳時挑小毛病,拖延到對帳日,甚至還發生過拖欠數月,竟然被告知經營者換人,帳款很難收回來。
大陸電視購物 亂象超離譜【經濟日報記者何蕙安 2009.05.11
大陸人瘋電視購物,2008年就砸了人民幣100億元(約新台幣500億元),但這個新興市場發展太快,品質參差不齊,光是上海工商局今年第一季就接獲3,075件投訴案件,比去年多了284%,有大陸民眾看電視購物買華碩EeePC,送來的卻是山寨版。
文匯報指出,去年大陸電視購物市場規模超過人民幣100億元,比2007年增長超過50%,若把相關附屬產業的營收也算進去,市場規模高達人民幣300多億元(約新台幣1,500億元),龐大商機讓中央電視台、上海東方衛視趨之若鶩,台灣的東森購物與富邦MOMO也在這兩年搶著登陸。
亂象一 極盡誇張能事
大陸電視購物市場因成長太快,亂象叢生。中國電子商會官方投訴網站「315消費電子投訴網」統計,今年第一季共受理1,515宗電視購物投訴,比上一季多了102%;投訴的產品將近400個,幾乎涵蓋所有熱銷產品,消費者最常抱怨的包括「誇大宣傳」、「產品品質差」及「售後服務缺失」。
「太神奇了,太神奇了,你不會相信這是真的!只要拿起電話,它就是你的。快行動吧,你就能看到三天內發生的奇蹟。」大陸媒體指出,晚上打開電視,常會突然被頻道裡語氣誇張激昂的主持人嚇到,但經過主持人輪番洗腦,還是會有不少民眾乖乖打電話下單。
亂象二 專家都很眼熟
但仔細觀察廣告會發現,不少為產品現身說法的「專家」都很眼熟,有一個廣告中以糖尿病醫學專家身分出鏡的「孫仕友」,卻在另一個收藏品廣告中化身為錢幣專家「孫雲」,但轉到保健器材廣告後,同一個人又變成中國男性健康研究中心主任「呂青」,都是找演員造假。
前一陣子就爆發「公爵王手機造假事件」,消費者收到手機後,發現藍牙無法使用、無法開機、按鍵失靈、找不到網路、無法充電甚至爆炸、時間永遠顯示星期日等,負責販售的紅藍國際董事長趙立新被迫公開道歉。
大陸電視購物的售後服務也為人詬病,很多民眾發現產品有問題,撥打售後電話,但不是占線就是沒人接,或一接起來就被掛斷,毫無保障可言。
另參本館:加盟救經濟 直銷族 台灣的服務業
刺激內需投資 追蹤落實【經濟日報記者陳慧敏09.04.05
香港文匯報引述消息人士指出,中共中央上周再派24個檢查組到各地,將以一個月為期,追蹤檢查中共中央今年新增的刺激內需投資項目,意在對下一階段中共中央對應金融海嘯的宏觀調控決策,提供重要參考依據。
據了解,這一輪檢查為期一個月,採駐地檢查和巡迴檢查兩種方式,對投資量大、投資項目多的省市採巡迴檢查,地方配套資金落實情況將是檢查重點。報導指出,中共紀委監督部等部門從去年11月底到今年1月下旬,曾派出第一輪、24個中央檢查組,檢查地方落實人民幣4兆元的刺激內需投資計畫的情況。
今年3月「兩會」召開之後,中共國家發改委、中國人民銀行、統計局、商務部等中央宏觀部委,也分別成立調研組奔赴地方,檢查中央系列經濟提振措施落實情況。
在上一輪檢查中,監督部門並未發現新增中央投資用於高耗能、高汙染行業、低水平重複建設和產能過剩行業項目,並無資源被用於興建黨政機關辦公樓,也沒有發現索賄受賄、貪汙私分、截留剋扣、挪用擠占等違紀違法行為。不過,調查指出些問題,包括部分地方前期準備不足等。
45兆元 陸富豪總資產 我GNP三倍【聯合報記者林琮盛09.04.07
大陸的富豪資產有多少?據大陸招商銀行所做的一份調查顯示,今年大陸將有卅二萬人的資產規模,可達到九兆人民幣。此龐大的資金規模,是去年台灣國民生產總值的三倍有餘。
理財周刊報導,這份由招商銀行所做的「二○○九中國私人財富報告」,針對大陸的私人財富總量、高端富裕人士分佈等面向,首度進行細部分析。
報告指出,去年大陸可投資資產一千萬人民幣以上的高所得人群,高達卅萬人;人均持有可投資資產約兩千九百萬元,共持有可投資資產八兆八千億元。
今年,這群大陸有錢人的數量將繼續攀升,達到卅二萬人,其持有的可投資資產規模將超過九兆元,約四十五兆台幣。
而台灣去年的國民生產總值為四千億美金、折合台幣近十四兆。大陸這卅二萬「好野人」的資產規模,約是台灣去年GNP的三倍多。
招商銀行零售銀行部總經理劉建軍分析,這些富人的投資性格,較傾向於低風險、低收益的投資標的,屬於風險趨避者。
這種「穩穩賺」的投資風格,讓這群富人在國際金融危機下,仍持續獲利。「這些人的可投資資產,去年反而成長了百分之五」,劉建軍說,國際金融危機確實讓他們受了點傷,但並不嚴重,也並未把資金立即轉回國內。
另參本館:爆發戶心態 妖魔化陸資? 暴利富豪團
第一季大陸經濟已觸底 上半年有降息空間
http://www.cdnews.com.tw 2009-04-05 陳恆光/綜合報導
中國建設銀行旗下的建銀國際日前發佈報告預計,大陸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同比增長6.5%,經濟已觸底。報告還預計,通貨緊縮形勢使得央行上半年有降息空間。
據香港文匯報報導,建銀國際的報告預計,大陸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同比增長6.5%,經濟已觸底;預計今年全年GDP增速為7.5%;同時,通貨緊縮形勢使得央行上半年有降息空間。
據悉,作為反映經濟形勢的先行指標,發電量和用電量被認為是未來能否轉暖的風向標。而接近國家電網和南方電網調度中心的人士透露,3月份各個電網調度中心的資料仍為負增長。其中國家電網3月份調度數同比下降0.7%,3月下旬則為下降2%,此使得一季度用電同比下降2.2%左右。調度中心的用電由於占到整個社會用電的60%-70%,這說明,3月份全社會用電形勢仍不樂觀。
建銀國際的報告稱,大陸政府仍有餘力實施更多政策,以刺激投資和經濟增長。我們很有信心大陸將成為第一個走出陰霾並吸引外資的大型經濟體。
報告指出,由於高於預期的信貸增長和水、電、氣等公共服務部門的價格可能提高,將今年的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的預估值由-1.5%上調至-0.5%;中國的通貨緊縮狀況可能持續到第三季度末。
因此,央行有下調利率的空間,以刺激私營部門的投資。預計今年上半年很可能降息81個基點,下調存款準備金率至少100個基點。報告並預計,大陸今年新增貸款將達6.2萬億元人民幣。
今年1、2月份,大陸新增信貸分別達到1.62萬億元和1.07萬億元,有媒體援引商業銀行人士的話稱,3月份國內銀行新增信貸總量有望接近1.3萬億元。
此外,建銀國際還將大陸今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由13.5%上調至18%;出口增速由-4%下調至-20%;消費增速保持9%的預估值。
中國大陸財政赤字還在警戒線以內
http://www.cdnews.com.tw 2009-04-03 張達智/整理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大陸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3日表示,現在來看,中國大陸財政赤字還在警戒線以內。中國大陸經濟能繼續保持一個平穩的增長,有足夠的財政收入來源,中國大陸財政不會出現風險。
據大陸中新網報導,3日上午郭田勇接受中新網視頻專訪,在談到“財政赤字”相關問題時作出如上表述。
郭田勇稱,現在來看,中國大陸財政赤字還在警戒線以內。因為從今年財政赤字來看,規模計畫數大概占到GDP的3%,控制在3%之內。而且我們這個財政赤字可以控制一個量,跟西方有些財政赤字並不一樣。西方有些國家出現的財政赤字就是政府實際向外支出這麼多錢,必須要花這麼多錢,比收入要多,所以就形成赤字。我們是在擴大內需的過程中,比如說把地方政府發行的兩千億的地方債,也計算在中央政府總的財政收支裏了。同時政府有一些積極性的投資項目,比如說今年要在社保方面,教育方面的一些投資,也是通過財政赤字方式來進行這些投資。或者講,中國大陸財政赤字想往下壓是件非常容易的事情。由於我們堅持擴大內需的政策,使得人為性地要出現一些赤字,這樣使積極的財政政策變得更有力度。
郭田勇指出,從未來中國大陸經濟來看,如果能夠保持一個平穩的增長,能夠達到8%左右,或者8%以上的話,那麼我們財政風險應該是非常小的。
現在海外有人擔心中國大陸未來可能會出現財政風險的問題,說現在政府刺激經濟力度特別大,包括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新開的專案這麼多,未來這些項目是不是具有可持續性?如果這些項目沒有搞好,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把錢已經掏出去了,同時企業破產又非常多,收不上稅來,中國大陸未來會不會出現財政風險?
對此,郭田勇分析指出,我們花這些錢,建這些專案的目的也是為了拉動經濟增長,同時除了政府投資專案以外,中小企業這塊還要加大扶持力度。因為這塊發展也是非常重要的,不僅能提供稅收,也能夠解決一些就業問題。其實從長遠來講,中國大陸經濟能繼續保持一個平穩的,比如在8%左右的增長的話,那麼中國大陸財政是不會出現風險,不會出現問題的。因為我們會有足夠的稅源,足夠的財政收入的來源,這樣就對我們積極的財政政策就形成一個有力的支撐。
郭田勇談中國大陸銀行業排名突出:防止出現“虛胖”
http://www.cdnews.com.tw 2009-04-03 張達智/整理
針對有媒體報導說“中國大陸三大銀行現在可以稱之為世界上最賺錢的銀行”,中央財經大學中國大陸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3日表示,西方各大銀行在金融危機中都不同程度受到損失,這使得中資銀行在國際銀行排名中地位更為突出。從經營的內核來看,中國大陸銀行業要防止出現“虛胖”情況,這點恐怕跟西方的銀行相比仍然是有差距的。
據大陸中新網報導,郭田勇是在3日上午接受中新網視頻專談,解讀G20峰會的意義、影響與成果做上述表示的。
郭田勇首先稱“應當說還是符合這個情況的”。他指出,中國大陸這幾年銀行業發展速度非常快,在危機中也沒有受到什麼影響,一直保持很高的業務增長。而西方各大銀行,無論是花旗、滙豐,這些在危機中都不同程度受到損失。一方面有些銀行甚至被分拆,業務出現分拆,同時股票價格大幅度下降,所以就導致它的市值大幅度縮水。這種此消彼漲的情況使得中資銀行在國際銀行排名中地位更為突出。
郭田勇還指出,雖然中國大陸銀行業表面上非常大,但從經營的內核來看要防止出現“虛胖”情況,這點恐怕跟西方的銀行相比仍然是有差距的。
郭田勇繼續分析稱,中資銀行還有很多處在粗放型的經營階段。盈利多規模大是得益於中國大陸整體經濟增長率這些年非常快的經濟大背景。但在金融創新上,金融產品開發上,包括金融服務的改善上,可能工作做的並不到位。社會上各方面對金融服務領域、對銀行提出的質疑還是非常多的,這也反應了銀行業未來應該在產品創新和服務改善上還是要進一步來提高。而且國際大銀行其實還是有很多東西值得中國大陸銀行業學習的。
大陸14項產品 出口拉警報【經濟日報╱記者林則宏 2009.04.08
大陸海關總署昨(7)日對14項商品發出外貿監測預警報告,這14項商品近期出口均呈現持續、大幅衰退;其中,鋼材、汽車整車、汽車零件、摩托車、水泥、鋁品,2月出口金額或出口量衰退幅度更達五成上下,顯見大陸當前對外貿易面臨的嚴峻挑戰。
大陸海關總署昨(7)日對14項商品發出外貿監測預警報告,這14項商品近期出口均呈現持續、大幅衰退;其中,鋼材、汽車整車、汽車零件、摩托車、水泥、鋁品,2月出口金額或出口量衰退幅度更達五成上下,顯見大陸當前對外貿易面臨的嚴峻挑戰。
大陸海關總署昨天發出「進出口監測預警」的產品包括鋼材、汽車零件、汽車整車、機電產品、摩托車、磷礦石、水泥、玩具、鋁品、鞋、家具、礬土、塑料製品和紡織服裝14項商品。
其中,占大陸出口總額近六成的機電產品,2月出口額衰退22.8%,為去年11月以來連續第四個月衰退,衰退幅度不斷擴大。去年11月至今年2月,月衰退幅度分別為4.8%、8.3%、21%及22.8%。
海關總署指出,由於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加深,歐美日等主要發達國家經濟步入衰退,外部需求明顯衰退,大陸機電產品出口面臨巨大挑戰。海關總並提醒大陸出口商,在當前國金融危機加劇惡化背景下,貿易保護主義正在逐漸抬頭,將加大機電產品的出口難度。
大陸出口主力的紡織服裝,今年2月出口額比去年同期大幅減少35.1%,出口額創2006年2月以來新低。海關總署也警告,歐美保護主義抬頭、東南亞國家貨幣持續走弱,都將進一步威脅大陸紡織服裝出口。
還有大陸鋼材2月出口156.2萬噸,比去年同期大幅降低49.6% ,汽車零件2月出口金額衰退幅度也達49.9%。至於2月汽車整車出口為1.6萬輛,更大跌66%,為2007年以來單月出口新低量。
為促進鋁產品出口,大陸在2009年12月1日採取下調出口關稅、調升出口退稅率等措施,但今年2月大陸鋁品出口仍進一步萎縮至6.8萬噸,比去年同期大降65.3%,為2002年6月以來最低紀錄。大陸2月摩托車出口37.5萬輛,也比去年同期減少48.4%
對於這14大類商品出口明顯衰退,海關總署基本上都歸咎國際市場需求持續低迷、國際貿易保護主義抬頭、貿易競爭對手幣值貶值等三大因素。但在昨天公布的這些報告中,在「建議」一欄內,海關總署全部以「略」字帶過。
金融風暴下 「水煮蛋」票房8成2【聯合報記者汪莉絹 2009.04.12
大陸規模最大的國家級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大劇院」南側小劇場將於五月竣工。
被北京人戲稱為「水煮蛋」的「國家大劇院」,位於人民大會堂西側,總投資達卅多億人民幣,上個月入選為北京新「十大建築」候選名單。今年五月,小型劇場竣工後,內部表演場所將增為四個,分別是歌劇院、戲劇院、音樂廳和小劇場。
位於大劇院中間位置為歌劇院,主要演出歌劇、芭蕾、舞劇,有觀眾席二三九八席;東為音樂廳,主要演出交響樂、民族樂、演唱會,有觀眾席二○一九席;西為戲劇場,主要演出話劇、京劇、地方戲曲、民族歌舞,有觀眾席一○三五席。南側為小劇場主要表演實驗劇碼、小型室內樂,有觀眾席五五○席。
自二○○七年十二月底開幕以來,已有許多國際重量級劇團、知名音樂家到大劇院演出。世界知名指揮家捷杰耶夫、小澤征爾、梅塔祖賓、格林馬澤爾、海丁克、楊頌斯等人,都曾率領國際級交響樂團在大劇院作精彩演出。
運營一年多以來,北京「國家大劇院」的精品劇碼和表演節目,經常一票難求。由於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大劇院在項目策劃、票務銷售、贊助合作也受到一些影響,不過,演出票房仍保持在八成二左右。特別是世界著名樂團的演出門票仍是供不應求。
大劇院今年將安排六百場商業演出,包括精心策劃貫穿全年的大師系列、亞洲群星系列、室內樂系列、世界古典音樂之旅系列等。今年四月,已安排有世界界著名鋼琴家毛里奇奧.波利尼的獨奏音樂會以及維也納愛樂獨奏家八重奏音樂會等。
為普及北京民眾的歌劇欣賞,下周起將推出為期三個月的「國家大劇院歌劇節」主題參觀活動,在大劇院內公共空間安排經典歌劇「詠嘆調」段落演出並講解,同時舉行沙龍座談。
另參本館:《當藝術遇上經濟》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284289698/20070416064411
北京奧運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299349499/20071128062112
北京瞭望》經濟小陽春 提防乍暖還寒【經濟日報╱記者李春09.04.13
中共領導層已把繃緊的臉舒展開來,經濟專家也再次滿地找眼鏡,因為首季的中國經濟,「比預期的好」,如何好過預期?一大堆先行數據上周現身,重要的宏觀數據,本周即將出台。
問題不少 喜憂參半
首季經濟數據還未全部出爐,各方不同的評價已現。目前北京的經濟界大致有三類說法,一種叫見底回升,一種叫企穩回暖,一種叫喜憂參半。見底回升不用解釋,最樂觀;企穩回暖留有餘地,但也有不再跌之意,只是暖和升還有區別;喜憂參半,則指目前經濟好消息不少,還難言回升,問題也不少,不見得見底。
由於公布前已掌握整體數據,中共領導層集體會商,定下口徑,大致有三點,一是目前的經濟走勢,比預期好;二是應對危機、刺激經濟的「一籃子計畫」,已初見成效;三是困難還不小,仍要提前預防,積極應對。
放下各方評價以及領導層的定論,伸手測溫,中國經濟應是出現了一個「小陽春」,但當前還要防止可能出現的「倒春寒」。
說中國經濟出現「小陽春」,可能很多人不同意,但如果準確把握「小陽春」的意思,說的不是那春暖花開的陽春3月,而是那立冬至小雪間的初冬時節,「桃李生華,俗謂之小陽春」。
中國經濟目前也還置身冬天,但目前不少經濟數據,有的已去冷回暖,有的出現花開二度,有的甚至由暖和轉向高溫。
中國經濟數據最值得重視的,是三大官方機構的數據,包括海關總署的進出口數據、人民銀行的貨幣政策報告、國家統計局的宏觀經濟數據。
因應目前的經濟狀況,社保部的就業數據、國家發改委和財政部的相關數據,也受到關注。
三大數據 關注焦點
上周數據陸續公布,本周進入數據發布的高峰期。目前各方最關心、也決定經濟走勢定位的數據,主要有三,即經濟增長、進出口與消費。
按目前北京傳出的消息,經濟增長才是「好過預期」的主要代表,比去年第四季要改善。至於消費方面,數據已由「較難看」轉為「過得去」,出現好苗頭,如汽車銷售和房地產銷售回暖,但總體看仍不理想。
如果首季整體經濟數據好過預期,並由「小陽春」轉而迎春,則現在不僅要等待迎接經濟回暖,還需要防止經濟「倒春寒」出現。
如果說「小陽春」是冬天裡的春天,則「倒春寒」是夏天裡的冬天。中國北方的春季後期,最易出現氣溫猛降,持續寒雨,冷空氣進襲等現象,文人說是「春寒料峭」,百姓稱為「倒春寒」。
中國經濟傳統上易在第二個季度中,出現「倒春寒」現象,多次「宏觀調控」、「治理整頓」等,都在第二季度出現。中國經濟又極易在危機後的復甦中,出現「倒春寒」,這方面曾有歷史紀錄。如按官方認可的「止跌回暖」評估,中國經濟首季經濟出現向好之勢,按道理第二季度應該是趁熱打鐵,趁勢而上,各方面至少比首季還要好些。但此時不能不保持警愓,中國經濟有可能出現「倒春寒」。
防倒春寒 兵分三路
中國經濟「倒春寒」,可能來自三個方向。首先是國際上,中國總理溫家寶說國際金融危機還在蔓延、加深,如此怎能不影響中國經濟;其次是中國經濟問題最大的是就業,雖說最困難的大學生就業是第三季的事,農民工就業第二季度就是關鍵;第三是所謂後勁乏力,「一 籃子計畫」人民幣4兆元的投資,希望帶動地方和社會,一旦地方投資乏力,社會投資冷落,中央政府的獨角戲,唱不過3個月、半年。
喜迎「小陽春」,真得認真預防「倒春寒」。要不怎會有玩笑說,中國可能是全球復甦走出危機的第一個,也有可能是全球危機中倒下的最後一個。
美生技新藥錢快燒完 大陸趁勢崛起【工商時報09-04-24 張令慧
受到金融海嘯襲擊,長線資金不肯進場,美國生技新藥公司普遍面臨錢快燒完的問題,相對中國大陸的創投基金則快速崛起,等著揀便宜貨。
浩理生技董事總經理李世仁指出,台灣要快速發展生技產業,也應當掌握這一波浪潮,尋找併購美國生技新藥公司的機會,李世仁並提醒,這樣的機會大約只有3年。
太景生技資深副總經理葉海川指出,在這一波金融海嘯之後,美國很多生技新藥公司都面臨錢快燒完窘境,但長線的投資資金卻因為在受創於這一波的海嘯,沒有辦法挹注新的資金進入到這些生技新藥公司。
正因為美國的生技新藥公司很多都缺錢,李世仁說,現在說不定只需要幾十萬美金,就可以買到生技新藥公司,經過一些資源的整合與投入後,可能有機會創造出不錯的生技公司。
事實上,中國大陸近來有許多從美國學畢回到大陸成立創投基金,生策會副執行長賴博雄說,這些大陸的創投資金規模少則有1億美元,多則有5億美元,加上這些經營者都瞭解美國的生技產業,因此,正準備運用手中豐沛的資金到美國大揀便宜貨。如果給中國大陸幾年的時間機會,大陸很有機會趁著這一波的收購,在全球的生技新藥產業中佔有一席之地。因此,台灣不能再溫水煮青蛙,否則很有可能只要幾年的光景,生技產業的發展就會落在中國大陸之後。
《景氣急凍的慾望城市 醫療篇》 醫院裁員關門大吉>中時09/02/10王良芬
幾乎所有景氣專家都認為,醫療業是抗經濟衰退的主流行業之一,但隨著美國經濟兵敗如山倒,成千上萬的民眾失業之後,接著失去醫療保險,各地醫院開始感受到陣陣寒意,病人和保險公司延遲給付,急診室的呆帳高築,許多醫院破產關閉,尚在掙扎的醫院大幅裁員,或是減少門診的日子。
海嘯狂襲 金飯碗也不保
史帝夫醫生說:「醫療界已出現失業潮了,光是新澤西的紐瓦克這城市,就有五家醫院關門了!」《華爾街日報》不久前才引述專家說法,在景氣蕭條大環境下,醫護人員是最有保障的工作。史帝夫嗤之以鼻,「這些專家都是些蠢蛋,不少醫院都已經歇業了,他們竟然視而未見。」
史帝夫是新澤西大學醫院的急診室主任,畢業於芝加哥大學醫學院,又在哥倫比亞拿到博士,同時具有MD和PhD的名校學位,原是以為金飯碗的醫生工作,如今在這一波的金融海嘯摧毀下,任職的醫院將申請破產保護,他和許多同事一樣,趕緊四處送履歷表,希望能找到新工作。
而和新澤西一河之隔的紐約市,光是布魯克林區,至少有九家醫院已關門大吉,當地的病人都湧向剩下的幾家醫院,醫生每天從早看病人到半夜,病人抱怨醫療品質差勁,醫護人員都精神透支,但是當局實在拿不出辦法。
來自台灣的護士傑美在長島一家醫院服務,她表示:「醫院預算吃緊,因行政人員、營養師、清潔工多被裁員,留下的人被迫分攤額外工作,醫生得處理文書、追蹤保險給付,護士得換床單、掃地,日夜累得苦不堪言。」
人力緊縮 醫生護士打雜
金融危機首先重創了美國醫院的資金和投資,醫院因為信貸緊縮加劇、借貸成本增加,以及投資損失慘重,導致經營舉步維艱。而隨著全美經濟衰退,越來越多的失業人口沒有醫療保險,要不是看病不付帳,否則遲遲不上醫院,直到拖成重病才就醫,這些都讓醫院成本增加、收入劇減。
此外,保險公司本身也因沉重財務壓力,時常故意延遲給付,或著緊縮給付範圍,造成醫院、病人和保險業間爭議不斷,醫院總是被迫吞下呆帳。至於無收入或低收入者的政府醫療補助,更是杯水車薪,無法彌補鉅額的醫療和技術費用。夏威夷州因實施強制保險,幾乎所有醫院都陷入困境。
加州在全美這波經濟風暴下,可謂一級重創災區,許多醫院早已申請破產保護,而公立醫院更是無以為繼,州長阿諾為了解決龐大赤字,下令雇員從二月起,每月無薪休假兩天,換句話說,加州公立醫院每月第一和第三個星期五關門,該計畫將實施十八個月,盼望十八個月後,能改善包括醫院在內的加州各部門財務。
省錢第一 偏方草藥竄起
在資金短絀的困境下,醫院首先拿官方補助開刀。羅德島州決定取消低收入父母的健保補助,新澤西州刪減了醫院的慈善醫療基金,銀髮族眾多的佛羅里達州則凍結了療養院的預算補助。
許多醫院相繼倒閉後,醫生何處去?家庭醫生羅夫說:「私人診所的風險更大,許多人為了省錢,不看醫生改改買成藥。」不孕科醫生彼得眼看上門求診的病人稀少,決定改行從事藥品、醫療器材進出口。他嘆氣說:「景氣不好,人們不再熱中人工受孕。」
除了超市上架的免處方成藥外,美國人開始學嘗試亞洲的偏方,草藥等另類療法在經濟蕭條之下,反呈逆勢成長。據統計,自經濟衰退之後,全美的草藥商、營養補充劑比一年前成長了十%,很多數消費者說,因擔心無法負擔傳統醫療費用,促使他們嘗試另類療法。
另參本館:假癌症之名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294816009/20070912062151
中國在 WTO 戰中逐漸走向成熟【富比世09/05/13 Tina Wang】
在重大的文化轉變過程中,中國在向 WTO 提起訴訟方面正逐漸變得氣勢凌人。在全球經濟衰退的形勢之下,美國或許會發現自己上 WTO 法庭的次數會越來越頻繁。
在重大的文化轉變過程中,中國在向 WTO 提起訴訟方面正逐漸變得氣勢凌人。在全球經濟衰退的形勢之下,美國或許會發現自己上 WTO 法庭的次數會越來越頻繁。
中國羞於向世界貿易組織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的最高法院對其他國家提起訴訟的日子已經一去不復返了。學者和律師表示,面對全球經濟危機下出口行業的不景氣和不斷強化的保護主義,中國政府在針對美國提起 WTO 訴訟方面將變得更加從容而積極。
這意味著中國政府態度上的一種重大轉變——從視 WTO 爭端為雙邊外交的失敗,轉變為將 WTO 爭端解決機制作為一種極為有用且必不可少的外貿政策手段。對於中國政府而言,在 WTO 中一個更為成熟的原告身分,也是其在今年這種全球經濟秩序下不斷提升的自信的重要組成部分。
香港大學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國際法教授兼副院長 Chin Leng Lim 表示:「似乎中國在 WTO 的貿易爭端正成為其外貿政策中積極的組成部分。如果我是 Claire Reade(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 (U.S. Trade Representative’s Office) 中國貿易執法首席法律顧問),我就會非常擔心,因為中國現在也開始起訴了。」
中國於週五就美國因健康方面的擔憂限制中國雞肉進口向 WTO 提起訴訟。1月份時,WTO 首次成立了一個專家小組,就中國起訴美國對中國產鋼管、越野輪胎和複合編織袋非法徵收關稅一案進行裁定。「中國政府在處理 WTO 相關爭端中變得愈發自信,」香港中文大學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法律和貿易學者王江雨 (Wang Jiangyu) 說。
對於中國政府而言,這在心態和策略方面都是不小的轉變。政府智囊機構中國社會科學院的國際經濟法副主任劉敬東表示,自中國2001年加入 WTO 的這些年來,中國政府更傾向於外交和雙邊談判,而不是提起法律訴訟。劉敬東說,採取起訴另一個國家這種特別手段,在過去意味著外交失敗。劉敬東曾在全球貿易問題方面與中國商務部和其他政府官員密切合作過。
Lim 表示:「對於一個東亞國家而言,透過起訴處理外交事務是文化上的一種轉變。東亞國家基本上不喜歡起訴其他國家。轉變這種思維模式需要很大的努力。」
研究人員表示,早些年,中國在發現美國和歐盟向它提起訴訟時就會迅速回避。例如,2004年,中國直接就美國向 WTO 提出的一項有關中國透過徵收積體電路進口稅非法支持國內半導體生產商的訴訟達成了和解。這也是中國回避的第一個 WTO 爭端。之後中國還就其他兩項重大案件達成了和解,它們分別涉及2004年至2006年間中國向歐盟出口焦炭以及中國對美國牛皮卡紙徵收反傾銷稅。Lim 說:「中國給人的印象就是不願意打官司。」
劉敬東指出,WTO「有權審核我們的內部事務和法律條令」,這是中國政府所要面對的問題。王江雨稱,中國政府對那些針對中國提起的貿易訴訟感到非常不悅,極力為自己辯護,而不是把它們當成一種法律事務來看。Harris Moure 律師事務所駐青島合夥人、對中國法律有30年研究經驗的 Steven Dickinson 說,過去中國政府的態度是「這些都非常荒謬可笑。我們不會理會」。
然而,一場至關重要的汽車零部件案成為了轉捩點,分析人士表示。在這場官司中,中國於9月份敗給了美國、歐盟和加拿大。這是中國第一次遭受重挫。
WTO 的裁決稱,中國非法向在國內裝配汽車的汽車生產商徵收汽車零部件進口稅。Lim 說:「人們都想知道中國為什麼會在這場官司中鬥爭到底。」各方向 WTO 提起這項訴訟後,各國在正式磋商階段試圖透過協商解決這個問題,然而中國卻並沒有在此期間達成和解。為了審理這個案件,WTO 成立了一個專家小組,結果中國輸了這場官司。之後中國又向由成員國審判員輪流主審的上訴機構——WTO 的最高法院上訴,但還是以敗訴告終。
中國在知識產權領域的鬥爭也同樣艱難。中國對美國提出的反盜版不力控告進行了積極的辯解,在指控中,美國指責中國法律在打擊制假方面的力度不夠。1月份,WTO 最終拿出了一份折中的裁定:同意美國提出的中國必須保護國家審查人員禁止盜版的版權內容且必須對盜版做出刑事處罰的要求,但 WTO 同時也稱中國對盜版的刑事處罰並非過於不力。王江雨指出,中國已經從極力辯護的態度轉變為根據 WTO 規則進行更加自信的辨述。
中國為什麼做出了這一徹底轉變?其中有諸多猜測。隨著中國新一代政府官員將 WTO 爭端解決程序視為一種技術手段而非西方法律體制霸權,中國政府的文化觀念或許已經發生了變化。中國可能需要一定的時間才認為自己充分瞭解如何利用 WTO 訴訟程序來鞏固其經濟優勢,認識到不應該放棄那些有著重大意義的案件,尤其是在全球需求急劇下降的時候。
「中國已經從 WTO 體制中獲益匪淺」,同時也應當在 WTO 面前爭取自己的合法權益,劉敬東表示。「尤其是在經濟危機的形勢下,如果我們不爭取這些權益,我們將蒙受巨大的損失。」
「中國的觀點是『想一想,就能夠雙管齊下,我們可以主動提出訴訟,而不是單純地對針對我們的控訴進行辯解』。這是一種新的態度,也是一種正確的態度,」Dickinson 指出。另一個出口大國日本也在上世紀80年代有過類似的經歷。當時日本的出口在全世界都面臨壁壘,因此不得不學會如何提出訴訟,Lim 和 Dickinson 補充道。
正如在 G-20 峰會中表現出的自信那樣,中國還希望向世界證明,中國是國際經濟秩序中的一支領導力量,中國將在現有的規則和機制下開展貿易,中國能夠做得很好。
由於出口驟降,大型國有企業也向中國政府施加了強大的壓力,要求政府進一步保障它們的利益或代它們提起貿易訴訟。今年中國向 WTO 專家小組提起了第一項訴訟,保護國內遭受全球經濟危機沉重打擊的鋼鐵龍頭,這不並是巧合
國務院:經濟回春 別太樂觀【經濟日報記者劉煥彥09.05.22
中國大陸對經濟復甦的樂觀態度逆轉,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與美林及瑞士信貸等兩家外資,昨天異口同聲地警告,大陸經濟復甦力道不足,短期內大家不能對經濟過於樂觀。
更糟糕的是,衡量製造業狀況的採購經理人指數(PMI),未來幾個月可能面臨50保衛戰,若低於50則意味製造業活動正在萎縮,反之則為持續擴張。
路透、彭博資訊及新華社報導,李克強昨(21)日在財政一場座談會中表示,儘管中共官方的人民幣4兆元經濟刺激方案初見成效,現在就斷定經濟已經復甦還言之過早。
李克強說:「國際金融危機仍在擴散和蔓延,對實體經濟的影響還在加深,存在很大不確定性,經濟復甦過程可能是曲折和複雜的。」
報導指出,由於中共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一再重申,在大陸全力走出經濟下坡之際,信心的重要性更為重要,李克強這番談話非常值得外界注意。
此外,中共工業和信息化部運行監測協調局連同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昨天公佈「中國工業經濟運行2009年春季報告」,其中提到隨著北京當局「擴內需、保增長」的各項措施逐步到位,預期從去年10月以來就維持個位數的工業成長率,可望在下半年提高至10%以上。
但報告中也提及,當前工業全面回升的基礎還不牢固,影響工業運行的不確定因素和困難比較多,工業運行的整體形勢依然嚴峻。
工信部總工程師、運行局局長朱宏任說:「由於當前外需環境並未改善,經濟下滑使產能過剩的問題更加突出,所以當前要慎言經濟到底,寧可把困難估計得更充分些。」
無獨有偶,瑞士信貸亞洲首席經濟學家陶冬在最新研究報告中指出,大陸經濟活動似乎在4月下半月更為疲軟,這股趨勢到了5月更為明顯。
陶冬說:「中國經濟復甦仍在推進,但步調可能不如許多人希望的那樣強勁。這股步調不僅減緩,在有些產業甚至反向而行(衰退)。」他預期,有時被視為經濟領先指標的大陸PMI,未來幾個月可能降至50以下,意味製造將萎縮。
大陸節能補貼 拉動2.5兆消費【經濟日報記者何蕙安09.05.22
大陸國家發改委副主任解振華宣布,將以財政補貼方式,推廣涵蓋空調、冰箱、洗衣機、平面電視等十大節能產品的「節能產品惠民工程」。預估,未來每年可拉動高達人民幣5,000億元(約新台幣2.5兆元)的消費需求,同時省電750億千瓦時。
發改委昨(21)日晚間以公布解振華日前接受人民日報專訪稿的方式,宣布這項規模更勝汽車、家電「以舊換新」的新刺激方案。解振華表示,大陸是家電生產和出口大國,對國民經濟影響大,而節能產品惠民工程主要是透過財政補貼,鼓勵民眾盡量消費節能產品,希望可以同時達到擴大內需與節能減排的目的。
解振華指出,去年下半年因為受到國際金融危機的衝擊,中國的家電產品出口面臨前所未有的困難,但實施節能產品惠民工程後,預估每年可以拉動人民幣4,000到5,000億元的需求,不只有效拉動消費,也能促進經濟平穩發展。
此外,隨著大陸工業化、城鎮化進程加快,大陸家用電器擁有量快速增長,但高效節能家電產品的市場占有率卻始終徘徊在5%到15%。解振華表示,實施惠民工程後,高效節能產品的市占率可望在2012年提高十至20個百分點,達到30%以上,也促使企業加快提升節能技術,推動產業升級。
解振華強調,惠民工程的意義不只是拉動內需與改變產業結構,也會惠及百姓,幫全民省錢。因為一般來說,高效節能產品比普通產品貴,但在惠民工程補貼之下,消費者可以用較便宜的價格購買節能產品,不但省了購買成本,未來也能因為產品比較省電,進一步享受省下電費的優惠。
至於最關鍵的節能部分,解振華粗估,實施惠民工程後每年可以減排7,500萬噸二氧化碳,還能省電750億千瓦時,相當於少建15個百萬千瓦級的燃煤電廠。而且因為家電業屬於勞動密集產業,產業鏈長,擴大高效節能產品消費後會帶動企業投資與行銷、物流、售後服務等內銷網路,可望擴大就業機會。
至於惠民工程究竟如何補助,解振華指出,惠民工程為期三年,補助對象包括所有的節能產品消費者,產品則涵蓋能效等級一級或二級以上的空調、冰箱、平板電視、電機等十類產品,也包括已經實施的高效照明產品、節能與新能源汽車。
此外,為了方面消費者,並加強監管,惠民工程採取間接補貼的方式,也就是政府直接補助高效節能產品生產企業,消費者看到的已經是補貼後的優惠價格。
另參本館:綠能產業(一) 綠能產業(二)
北京觀察》中國特色的豬肉經濟學【經濟日報記者李春 2009.05.25
踏入春夏之交,向來是中國的敏感時期。經濟的敏感點,則在對經濟走勢的判斷,好不容易不再爭議「觸底」說、「回暖」論了,「二次探底」說卻又泛起。中國經濟會不會再見一次底,有沒有實力再沉一次底,是一個艱深的話題,中共的最高智囊機構正努力調研。
其實研究一些不那麼複雜的話題,也能得到結論,比如「豬肉經濟學」。今年是豬隻的委屈之年,除了在國際上,一度把新型流感的源頭,推到豬身上,專家後來為之平反。而在中國,豬還有新的委屈,那就是牠們的肉不值錢了,經濟下滑的大背景下,豬肉不值錢也被看成是個經濟問題了。
今天豬肉在中國真的是不值錢了,北京有所謂的「白菜豬肉價」,說的是白菜貴,貶的是豬肉賤,因為一棵白菜價,等於一斤豬肉價,這是前所未有的。如果在過去,人們會大喜,起碼多吃幾頓紅燒肉,但現在有跟豬聯在一起的流感, 人們敢不敢吃肉,令肉價更跌。
經濟危機未解,市場物價非常敏感。所以國家統計局公布4月價格數據,顯示4月豬肉價格下跌28.6%,為歷年最大跌幅,豬肉價格大跌,豬與糧的價格比,已持續下降,接近6:1的警戒線了,這已令當局有些緊張。
為何要緊張?是因在中國,豬肉和豬肉價可不是小事,而是會寫進「中央文件」,會開專門的「工作會議」的大事。而更值得緊張的是,因為中國物價有所謂「豬周期」之說,市場豬肉價格會影響生豬價格,也會影響與之相關的飼料價格,連鎖反應還會影響整個農副產品價格。農副產品的價格,又會影響到整條價格鏈,對中國整體 物價產生影響。
豬價格大跌,有「豬流感」的影響,但更大問題是供過於求。如果因豬肉問題經濟產生起落,豬農生計受到影響,板子要打到調控不力的農業部身上,打到無作為的地方政府身上。
中國經濟最近一個物價「豬周期」起於2006年,當時豬肉大跌價,豬農揮淚殺母豬。結果第二年豬肉瘋狂漲價,由之推動糧價,再推動整體農副產品價,最後是推動物價飆高。2007年5月,中國總理溫家寶到陝西考察,提出「豬七點」。其後國務院下發文件,部門召開大小會議,各種優惠、補貼下來,地方以養豬為榮,百姓以養豬為貴,結果就是2008年的豬豐收,以及今年豬肉大降價。
豬多肉賤,肉賤傷農,更不用說還有個豬流感了。在豬肉大跌價下,有的地方已傳出生豬賣不掉、養豬錢不夠飼料錢、殺母豬減損失之說。此風之下,預計一個「豬周期」,又再開始。
現在來研究「豬肉經濟學」,不是擔心中國經濟滑落物價出現的波動,因為雖然地方政府都在暗中漲價,但整體通縮的格局還不易改變,所以物價波動百姓不著急,更不用說政府了。「豬肉經濟學」,要研究的是中國經濟的尾大不掉現象。
為何今天豬肉大跌,主因是生豬存欄太多,為可會豬那麼多,是因農業部根本不去了解市場肉價,不去統計生豬產區的存欄數,溫家寶揮鞭子,農業部跑兩步。到現在豬養得太多了,豬農開始殺母豬了,農業部養一頭豬補貼人民幣百元的政策,還在執行。農業部長孫政才為此就應被解僱。
除了農業部,從省到鄉鎮,還有比豬不少的管豬官。他們同樣也是不會去看農村養豬的狀況,城裡賣肉的行情,照著國務院的文件、農業部的政策、省裡的實施安排等等,一頭扎到黑。
中國的宏觀經濟,比豬肉經濟要更加複雜,但表現差不多,要按市場規律來走,要按供求關係來調,更要因時定策,靈活調控。為何北京經濟界最近議論「二次探底」?不外是經濟走勢不那麼樂觀,令人擔心一季度的「見底」,不是真底,回暖不成,下滑還可能再來一下。
中國經濟宏觀調控,早就定下「三保方針」、「24字原則」、「一籃子計畫」等,為何還問題不斷?關鍵就在於政策的時間落差、層層變 通等尾大不掉的效應,這大概是「豬肉經濟學」最有力的啟示。
大陸科技廠逆勢躥起【工商時報09—06-02李純君
美國商業週刊「2009年度全球IT企業百強榜」出爐,其中因全球性金融危機的波及,多數國際科技大廠排名均嚴重衰退,但中國移動、中興通訊與比亞迪等中國科技圈重量級企業卻趁勢集體竄起,顯見在北京擴大內需政策的力挺下,中國科技大廠成了最大受惠對象。
「商業週刊」之「全球IT企業百強榜」新出爐,受金融危機影響,跨國廠商排名普遍下挫,但中國移動、中興通訊、比亞迪、騰訊、愛信諾5家中國科技大廠排名上揚。其中,中興通訊更是惟一上榜的中國通訊設備業者,其去年排名為45,今年上升到39,不單僅僅落後Google和戴爾,更首度超越諾基亞跟思科等國際大廠,成為今年科技圈排名中最受矚目的黑馬。
業界分析,不景氣重創科技圈,終端市場的消費性電子產品買氣嚴重衰退,為此,國際科技大廠均遭遇史上最大危機,必須藉由裁員、減薪、放無薪假來因應。但大陸為救經濟,一方面推出家電下鄉等政策,擴大內需市場,一方面又加碼釋出硬體設備更新與安裝商機,藉此將大環境的不利因素降到最低。
尤其大陸今年初正式釋出3張3G執照,3家電信業者總計今年將釋出至少上千億人民幣的採購商機,包括進行基地台的設立、3G手機的採購等,讓大陸本土的電信產業業者得以渡過這景氣寒冬。而中國移動跟中興通訊便是當中最大受益者,也因此,可以說是大陸官方養大的企業小孩,目前已是大陸最大的3G網路設備提供商,市佔率達29%。
值得注意的是,中興通訊不單只靠大陸市場,其逐漸壯大後,近年來也開始走入印度等第三世界國家,適逢印度等地發展正著手要發展通訊硬體,中興通訊也屢獲國際市場大單,而在終端方面也是品牌手機大廠,除在全球累計已銷售上億支手機外,今年首季更在大陸市場宣佈推出40款3G手機。
刺激民間投資 發改委祭20招【經濟日報記者林安妮09.06.14
大陸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醞釀推出刺激民間投資20條意見,鼓勵大陸民營資本投入金融、電信等壟斷性行業。20條意見旨在刺激大陸民間資本,追隨政府腳步,一同「拚內需經濟」、確保經濟不降溫。
大陸經濟觀察報報導,本月11日,大陸發改委在安徽合肥召集全國各省市發改委官員,討論旨在鼓勵和促進民間投資的20條意見。這是大陸發改委首度召開類似會議,大陸發改委副主任穆虹也在會上裁示,「希望早日推出」。
20條意見明確提出,將允許和鼓勵民間資本投資電信、金融、城市水務等壟斷性、公益性領域;加大對民營企業的融資和信貸支持、信用擔保;明確支持民營企業進入科教文衛等非營利性領域;支持拓寬民營企業在營利性行業的投資。
一位發改委官員解讀,大陸中央政府推出的人民幣4兆元(約新台幣20兆元)振興方案,已初見成效,但一些地方卻出現後續專案儲備不足的情況,一旦兩年後,中央新增投資計畫用完,民營投資還沒有起色的話,中央能實施的宏觀調控手段空間就很小了。
大陸國務院曾在2005年推出「關於鼓勵支持和引導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也就是俗稱的「非公36 條」。
36條強調公平競爭、鼓勵民營企業發展,但民營企業仍在諸多投資領域上有進入門檻。
據了解,20條即是加強版的36條,為了突破昔日政策看得到、吃不著的現象,20條強化了不少協助民營企業發展的配套措施。稍早,發改委也要求各地政府根據自身情況,推出具體的鼓勵民間投資辦法。
浙江省發改委投資處長徐幸表示,大陸中央人民幣4兆元的投資,應發揮四兩撥千斤作用,由政府帶動更多民間投資,但今年第一季,完全沒有發揮效果。
也因此,浙江近期已在研擬鼓勵民企與中央企業合作,以BOT方式承攬公共工程。
根據大陸中央檢查組的檢查,截止到4月28日,大陸中央第二批新增的人民幣1,300億元投資中,地方配套資金到位率僅為30.7%,個別省份,地方配套資金甚至不足10%。
大陸刺激消費 再出招【經濟日報記者陳慧敏 2009.06.24
大陸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姚堅昨(23日)透露,商務部正醞釀和制定多項刺激消費的新措施,可能包括刺激汽車和家電銷售新政策、調整信用卡費率及下調流通業的電價。
姚堅昨天接受中國人民廣播電台中國之聲專訪時透露,商務部正在醞釀多項促進消費的政策措施,但他未詳談更多政策細節。
姚堅強調,今年來中國的個人消費狀況「表現穩健」,5月零售額比去年同期增長15.2%,達到人民幣1兆多元(約新台幣4.8兆元)。
姚堅指出,金融危機開始以來,國際面臨消費萎縮窘境,大陸內需市場卻逆勢而上,全面飄紅,今年前五個月,大陸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5%,扣除物價因素實際增長16.4%,「充分體現擴大消費政策措施所體現的效果。」
姚堅說,大陸內需成長主因有二,一是零售網絡的進一步完善,大家買東西更方便。
二是隨著國家調整收入分配政策、居民增加及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提高民眾對消費的信心。
姚堅透露,商務部正在醞釀和制定多項刺激消費的政策措施,為大陸內需消費發展加一把勁。這幾項措施的關鍵詞是「以舊換新」、「商業用電電價」和「信用卡」。
姚堅指出,商務部將在目前推動家電和汽車下鄉的基礎上,進一步實現家電和汽車「以舊換新」。商務部日前已宣佈家電的「以舊換新」政策,卻尚未頒布相關實施辦法和細節,他強調,「完善之後,會趕緊頒布。」
姚堅指出,流通企業的電價要進一步下調,要逐步實現商業用電和工業用電的同價。
同時,隨著消費的現代化,消費者使用信用卡消費比例正在增長,「怎樣合理設置信用卡消費的卡費費率,也是積極研究和推進的政策。」
大陸媒體傳言商務部可能再開放外資投資房地產,商務部外資管理司表示,外資利用確實在下降,為吸引外資有一定的政策放寬,可能會包括房地產方面,即使包括房地產方面,「也不一定是簡化程序或者放寬限制方面,可能是稅收方面。」
樊綱:救經濟 別瞧不起賣鞋襪【經濟日報╱特派記者林安妮2009.07.04
中國國民經濟研究所所長樊綱3日在北京出席「中國經濟60年論壇」時表示,金融海嘯過後的經濟復甦之路還很漫長,有人認為今年第四季,全球景氣就可望恢復,但他認為,歐美日三大經濟體還會碰上兩年的景氣低迷。
他指出,海嘯過後,世界主要國家的消費率將會降低,儲蓄率會攀高,美國的儲蓄率也許會到6%,甚至來到10%。由於消費習性改變,過去以出口拉動經濟成長的大陸經濟,將面臨輕工業產品出口面臨壓力的尷尬。
他提議,大陸依然是要大力發展製造業,製造業最能吸附大批的就業人口,不過,他反對「產業升級」的概念,現階段大陸需要做的反而是擴充產業結構和拉長產業鏈,「只要天下窮人占多數,低端產業就會占更大的市場。」
樊綱的說法和多數主張包括大陸台商、陸企在內等「中國製造」,都必須升級轉型,才能應對市場更嚴苛挑戰的說法不一致。但他出發點是著眼於大陸仍存在龐大的農民市場,他的一席「不要瞧不起賣鞋子、襪子」,也博得現場大笑。
大陸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劉世錦也說,不是所有產業都合適往中高端爬,大陸必須學會放棄,也必須有所選擇。選擇的基礎就是大陸已經有的優勢,不管企業怎麼往中高端爬,但中低端產業鏈仍然是一個有優勢的基礎。
劉世錦圈點了一些未來大陸可能重點發展的產業領域,像是大陸政府直接大量投資支撐的產業,像是軍事工業,航空航太產業,或是具有顯著市場和生產規模經濟優勢的產業,例如,鋼鐵、有色、化工、汽車等。
另外,一些以較強的生產製造能力為基礎,同時具有一定研發設計能力的技術密集型產業,例如大陸華為、中興、大唐已投入的電信設備製造行業,也是未來可能重點發展領域。
至於勞動密集的行業,只要具有研發設計、市場行銷、品牌等優勢,也可在後金融海嘯時代,在大陸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
周小川:中國將擴大消費【經濟日報╱記者楊文琪 2009.07.04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3日在北京「全球智庫峰會」上表示,全球經濟不平衡確實存在一個問題,就是低收入者儲蓄率反而較高,發達的富裕人群借錢過度消費。中國調整的最優選擇是擴大居民消費,並將直接拉動內需,降低總儲蓄率。
新華網報導,周小川說,有人強調中國儲蓄率過高,美國家庭儲蓄率過低,這兩國都應該改革,我們覺得也應該朝著這個方向努力。
周小川說,這些年來大家對這個問題很重視,國際貨幣基金進行了討論,分析重點從國際收支不平衡轉到儲蓄過剩的問題。今年5月美國家庭儲蓄率已上升到近7%,是否能代表持久性的發展,還需進行謹慎判斷。
一般來說,結構調整並非那麼容易,美國還有公共部門的赤字問題。大家特別關心美國健保體制改革,這一改革將決定美國今後總儲蓄的走向。
他認為,中國高儲蓄問題可能國外研究了解不太夠,一般認為中國消費太低,應該增加消費,事實上,中國家庭儲蓄率與GDP之比相對比較穩定,家庭儲蓄占GDP比重保持在20%上下。
周小川說,政府儲蓄基數相對較小,企業儲蓄大幅度成長,在中國的變化中作用比較大,應該看到中國企業儲蓄高是和中國巨大的農村勞動力大軍有密切關係。
大陸內需回溫 復甦添動能【經濟日報╱記者何蕙安 2009.07.11
大陸海關總署昨(10)日公布最新對外貿易統計,6月進出口額連續第八個月較去年同期下降,但降幅均縮小,特別是進口衰退幅度減至約一成,這結果可能意味全球第三大經濟體的大陸,正在積蓄復甦動能。
大陸6月出口954.1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減少21.4%;進口871.6億美元,下降13.2%。但和上個月相比,分別成長7.5%和15.6%。
「進口跌幅縮減程度遠大於出口,表明中國內需的恢復明顯好於外需。但從全年來看,下半年出口可能會好於上半年,跌幅將逐步收窄。」大陸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對外經濟所所長張燕生接受新華社採訪時表示,因為貿易保護主義、人民幣被動升值等不利因素,使得出口在上半年步履艱難。
華爾街日報報導,中國經濟學家表示,雖然人民幣4兆元(約新台幣20億元)的經濟刺激計畫,正在拉動大陸的內需,但外部需求始終是中國經濟復甦的最大變數,短期內中國出口不會恢復增長。
新華社報導,6月貿易順差為82.5億美元。
花旗集團經濟學家表示,國內需求反彈速度超過了外部需求;而大宗商品價格上漲以及中國的投資需求都可能提振6月的進口額。他表示,中國的生產活動正在回暖,帶動原材料需求。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部部長張小濟認為,最新數據符合原先預期與當前國際市場的形勢;如果進一步考慮到外部市場好轉、政策時滯性等因素,中國第三、四季的出口形勢將有所好轉。
路透報導,申銀萬國證券宏觀分析師李蓉認為,西方主要國家的經濟恢復情況還有很多不確定因素,而且國內外貿企業的訂單短期化現象嚴重,不排除未來出口出現波動。
6月貿易數據顯示,歐盟、美國和日本是目前中國前三大貿易夥伴,貿易總值各為1,599.7億美元、1,320.9億美元與997.3億美元,也比去年衰退16.6%到23.1%不等。至於中國與東盟、香港與印度的外貿總值,也分別下滑23.8%、24.3%與32.3%。
確認回升 全面調查【經濟日報╱記者何蕙安2009.07.11
南方日報報導,大陸信貸政策開始微調的同時,整個宏觀政策的基調不會改變,但是微調卻必不可少。
下周四(16日),大陸國家統計局將會公布第二季經濟成長率等宏觀經濟資料。權威人士透露,資料公布後,全國人大財經委有可能在當天召開會議,研判第二季度經濟形勢。 還有消息人士透露,大陸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本周二召集數位智囊人物,共商中國經濟持續發展大計。據瞭解,本周二中南海共商經濟的專家包括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經濟學家,以及部分部委的高級官員等。
這些參加會議智囊的建議是,鑒於美國及歐洲等已開發國家經濟回暖有待時日,外部需求未來兩、三年仍將低迷,中國已公布的宏觀經濟政策有必要繼續保持穩定。但是市場普遍擔憂的通貨膨脹,央行應在貨幣政策上給出適當暗示。
這次中南海「問計經濟」,是溫家寶從山西回來後舉行的。本月4日至5日,溫家寶到山西,調研當地經濟運行和民生問題。至此溫家寶已經連續五個周末,到地方調研。
6月可說是「高層密集調研月」,,短短一個月,北京中央最高層已對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中的15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完成調研。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教授宋國青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雖然經濟各個領域都出現了回升的苗頭,但是中央高層選擇此時密集調研,是為了透過對經濟全面摸底,以確認中國經濟是否真的回升。
美國提出加收碳關稅 中國表明反對【中央社2009.07.15
針對美國提出加收碳關稅問題,中國商務部發言人姚堅今天在記者會中明確表示中國反對的態度。姚堅同時透露,在條件具備的情況下,中國會推進人民幣貿易結算。
姚堅說,最近國際上有的國家和國際組織提出了碳關稅問題,這項政策的提出,無論是與世貿組織(WTO)的相關政策、與「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所提出的要求都不相符,「實際上這項政策的背後潛在著借環境和資源問題來實施貿易保護主義的趨勢,所以我們反對這項政策。」
姚堅表示,這項政策的實施將有損開發中國家的利益,「如果碳關稅政策出台,將可能引起連鎖的貿易報復,不利於克服當前金融危機的影響。」
美國商務部長駱家輝目前正在北京訪問,姚堅透露,中美雙方將會討論碳關稅問題。
姚堅說,關於中國和美國商務部長的會談,目前中美之間有很多需要交流的話題,包括反對貿易保護主義、智慧產權保護、禽肉、杜哈回合談判,以及中美貿易中存在的一些持續性的問題,包括碳關稅問題。
姚堅進一步表示,關於碳關稅問題,「中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我們已經採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來保護環境和資源,而且這樣的政策是不會改變。同時我們也希望有一個公平的、合理的國際貿易政策,來促進當前的貿易正常發展,而不是實施貿易保護。」
姚堅指出,美國是中國的第1大貿易夥伴,佔中國進出口貿易總額的18%,雙邊貿易規模大,確實存在一些例如中國享有貿易順差等需要解決的問題。不過,「在全球化的今天,貿易順差並不代表貿易利益」,但即使如此,中方也在促進貿易的平衡發展。
在外貿方面,姚堅還透露,中國對外貿易人民幣結算目前還在試點階段,商務部正在和中國人民銀行積極合作配合,研究進一步擴展這項政策的覆蓋面。同時,在條件具備的情況下,會進一步和中國人民銀行及有關部門積極合作,推進人民幣貿易結算。
陸節能工程 商機逾2兆 【聯合報09.07.18
大陸龐大內需商機又添一樁:節能市場。國家發改委環資司官員呂侃透露,今明兩年,大陸十大重點節能工程投資需求,將超過人民幣四千億元(約台幣二兆);循環經濟重點項目投資需求超過人民幣五千億元(約台幣二兆五千萬元),城鎮汙水、垃圾處理設施建設投資需求達人民幣四千五百億元(約台幣二兆二千五百億元)以上。
「新華社」報導,在山東煙台市召開的泛黃海中日韓經濟技術交流會議上,呂侃說,中共正不斷加大節能產品推廣力度,去年通過財政補貼方式,推廣節能燈六千二百萬支,今年計畫推廣一億二千萬支。中國積極實施節能產品惠民工程,通過財政補貼方式,對能效等級達到一級或二級以上的空調、冰箱、平板電視等十類高效節能產品,加大推廣力度。
另參本館: 綠能產業(一) 綠能產業(二)
中國上半年貿易大降 投資消費快速成長【中央社 2009.07.17
中國官方今天公布上半年經濟數據,上半年進出口總額同比下降23.5%,但固定資產投資卻成長33.5%,消費品零售增長15%,扣除價格因素,實際成長16.6%。
中國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李曉超上午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記者會上公布上述數據。
李曉超指出,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 (GDP)人民幣13兆9862億元,同比增長7.1%。
工業生產加快回升,工業利潤降幅減緩。上半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6月份增長10.7%),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9.3個百分點。其中,外商及港澳台投資企業增長1.2%。
1到5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8502億元,同比下降22.9%,比1到2月份降幅縮小14.4個百分點。
固定資產投資快速增長,上半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9兆1321億元,同比增長33.5%,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7.2個百分點。
李曉超表示,國內市場銷售平穩較快增長,縣及縣以下增長快於城市。上半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兆8711億元,同比增長15.0%(6月份增長15.0%),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6.6%,同比加快3.7個百分點。
居民消費價格繼續下降,上半年,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下降1.1%(6月份同比下降1.7%,環比下降0.5%)。其中,城市下降1.3%,農村下降0.6%。
對外貿易持續大幅下降,貿易順差略減。上半年進出口總額9461億美元,同比下降23.5%。其中出口5215億美元,下降21.8%;進口4246億美元,下降25.4%。貿易順差969億美元,同比減少21億美元。
李曉超表示,當前經濟發展面臨的困難和挑戰仍然很多,國民經濟回升基礎尚不穩固,回升態勢還不穩定,回升格局還不平衡,回升過程中還存在不確定、不穩定的因素。
中國經濟交出漂亮半年報 後遺症不可不防【中央社 2009.07.17
中國經濟不負眾望,今天交出漂亮的半年報,國內生產毛額GDP增幅達7.1%,在世界經濟一片黯淡中表現相當搶眼。但專家警告,要注意刺激經濟措施產生的後遺症。
中國去年第四季GDP年增率為6.8%,今年首季降為6.1%,第2季增至7.9%,9個月間走出1條「微笑曲線」,回穩跡象愈益明顯。
據中新社分析,半年報亮點頻頻,包括經理人採購指數、企業景氣指數、企業家信心指數等都明顯回升;發電量和用電量成長由負轉正;財政收入自5月開始出現正成長。
加上股市、樓市暢旺,消費品零售額大幅增長,農村市場加速啟動,市場信心振奮。觀察人士認為,全年實現「保8」問題不大。
不過,中國經濟快速回暖,相當程度是因為政府下「猛藥」帶來的效果。截至5月底,已經下達的公共投資超過5千6百億元人民幣,接近全年預算數的6成2。前6個月,固定資產投資比去年同期增加33.5%,為近5年來最高。新增貸款達7.4兆元,超過前2年的總和。
專家指出,既然經濟已經走出谷底,「保增長」已非當務之急,當局眼下應當對「猛藥」後遺症有所防範。
據分析,過於充裕的流動性帶來通貨膨脹壓力和資產泡沫,可能是中國經濟復甦之路上最大隱患。短短6個月,中國的放款量已超過歷史新高。若信貸繼續大開「水龍頭」,加上國際產品價格持續上漲,前景並不樂觀。
另外,今年以來,A股再次走出一波行情,漲幅超過7成;京、滬、粵等地部分樓盤價格已超過2007年的歷史高位,資產泡沫的擔憂再度浮現。
市場另一個擔心是,主要靠政府投資帶動的經濟成長可否持續,因為民間投資尚未有效啟動,消費對經濟的貢獻遠遜於投資,自發性經濟成長還沒有復甦。
專家認為,當前,反危機政策副作用正日漸暴露,不少政策目標相互衝突。例如中國希望降低進口成本,但大規模的反危機計劃反而造成鋼鐵業熱潮,導致礦石成本很難降低。
財源不足-中國積極查稅 瞄準大企業【工商時報09-07-20李書良
為了增加稅收,中國稅務部門近期正積極進行查稅動作,重點放在大型中、外資企業集團身上,經營領域包含銀行、保險、通信、電力、石油石化、房地產等行業,範圍遍及16省總計60家企業。諸如中國電信、華能集團、華遠集團、建設銀行、深圳萬科等知名大陸企業,全都榜上有名。
儘管中國稅務官員矢口否認這次的查稅行動含有「增加稅收」的目的,但「經濟觀察報」報導指出,許多被查稅的企業負責人與高層管理幹部均不約而同表示,今年稅務機關稽查主要目的是為了財源,以彌補財政收入的下滑損失。
去年下半年以來,受到全球金融海嘯衝擊逐漸波及實體經濟的影響,中國政府除了一方面大灑銀彈,推出各項振興產業方案因應危機,另一方面也對陷入困境的企業減免各項稅收。但如此一來,卻使得官方面臨著財政收入縮減、「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窘境。
報導指出,一位接近中國國稅總局的人士透露,今年中國稅務總局稽查局年度任務的稽查目標最初是「保七爭八」,即最低要保有700億元人民幣(下同)的稅收,並爭取達到800億元稅收,後來調高成為1,000億元。
為增加財源收入,中國國稅總局於是要求受查企業需根據國稅總局列出的自查提綱,自查2005年到2007年這三個年度的稅款申報和繳納情況,並補交稅款和相應的滯納金。
經過中國稅務部門本輪的「查帳」後,發覺共有高達130.92億元的稅款延期徵收,占企業當期應繳稅款的54%;此外,有部分企業違規享受優惠政策,如高新技術企業的稅收減免優惠等。
對於中國政府的查稅行動,華遠集團總裁任志強今年6月中旬在他的網路部落格中率先委婉透露了稅務機關查稅的消息。他認為稅務機關目的之一,「大約是看(企業)是否偷稅漏稅,以彌補財政收入的下降損失。」
另一名協助企業自查的人士也認為,「今年稽查首要目的是增加財政收入,因此會找盈利和效益比較好的公司,而以前稽查主要是為了規範企業的納稅行為。」
中國經濟的三道回馬槍【經濟日報╱記者李春 2009.07.20
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上半年經濟數據,各方人士再度指點江山,議論風生。從整體上看,中國經濟果然在「一籃子計畫」力推下,按預定的「保八」路徑在走,經濟復甦增長的大格局,也似在掌握中。
但這個時侯,大陸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依然眉關緊鎖,那些主政官員仍舊語多搪塞。反而是人大、政協的常委聽了政府匯報,有點著急。大數字好,大政策不變,愁什麼、又急什麼?關鍵在,中國經濟又出現了「回馬槍 」現象。
所謂「回馬槍」現象,實際上是指中國作為一個大國、作為一個大型經濟體,宏觀調控難度很大,北京話說是「按下葫蘆浮起瓢」,這個問題治住了,那個問題又出現了,而且都是殺回馬槍的老毛病。
中共當局為了止住經濟下滑之勢,決定以人民幣4兆元(約新台幣20兆元)巨額投資拉動經濟,再輔之以擴內需、保出口的政策,令經濟不僅不下滑,還保住了較高增長。但任何果斷的決策,都會有副作用,中國經濟目前的「回馬槍」之憂,就是可能出現的副產品。
中國經濟的「回馬槍」現象,至少有三個最值得留意,首先就是通貨膨脹。自趙紫陽被高通脹和搶購風潮埋下下台的導火索後,歷任總理都不再承認中國有通脹這個問題,而只以「通脹風險」、「通脹壓力」代之。今天也如此,不論是政府當局、還是體制內的學者,都堅決否認通脹可能出現。
但在半年就釋放出人民幣7.37兆元(約新台幣37兆元)的貸款規模下,有粗估以千億美元計的熱錢流竄,資產價格應聲而漲,以糧食和農副產品為主的物價出現波動的可能,通脹的陰霾雲已在聚積中。政府當局為了怕經濟再掉下去,只好容忍這種泡沬式通脹。以目前的走勢,通脹的「回馬槍」,來年初會再度殺來。
再一個「回馬槍」,是流動性過剩和經濟過熱。溫家寶兩任總理的上任之初,都在壓經濟過熱;在這次國際金融危機出現前,當局的 頭等任務是治理流動性過剩。危機來臨,經濟下滑,方針大變,局面改寫。出動寬信貸、大投資後,換來了經濟穩定,也帶來經濟可能局部過熱、流動性再度過剩的「回馬槍」。
可能再現流動性過剩的道理很明顯,是信貸規模前所未有之大,上半年改寫歷史後,下半年再怎麼收縮,信貸規模也會超過人民幣10兆元。而經濟局部過熱已經再現。比如大家都認定,大量信貸流入房地產和股市,其中房地產資金至少流進人民幣3兆元,導致各地出現「地王」、「天價樓」。但如果到廣州看看,會發現那些熱銷的「天價樓」,晚上都沒有一絲燈光,那說明什麼?人人都知。
如果說當局對以上兩條「回馬槍」視若無睹,另一把「回馬槍」就要高度設防,那就是經濟的「二次探底」。
當局以大手筆刺激經濟後,有三種可能:一種是走向復甦,一種是沒有反應,一種是大起之後大落,出現所謂「二次探底」。
以目前的經濟增長勢頭,看似「探底」已無回馬可能,但國際大勢難料,風險不能不防。而國內刺激經濟處於新的兩難,再擴大投資埋下隱患更大,擴大消費救不了急,出口拉動今年都無望。通脹的壓力、產能過剩的壓力、就業的壓力,件件都不輕,經濟再沉一次也不是沒有可能。現在看來,宏觀調控又到了反周期行動的關鍵時刻。
大陸打造本土英特爾【工商時報09-07-22李純君
大陸為扶植本土IC設計勢力,決定砸下10億元人民幣,設立一家專精於CPU等PC晶片研發的Design House,這家新公司計畫由中科院主導,主要業務是大陸自主研發的龍芯CPU晶片的研發與銷售,最終是希望能自創一家大陸本土的英特爾。
自2000年起大陸中科院計算所投入PC用CPU晶片的開發,2002年自行研發的第一顆CPU試產成功,取名為「龍芯」,但產品穩定性不佳,因此離實際的大量產與商業總有一段不小的差距,而今年6月大陸更以重金買下龍芯晶片原產家美商美普思(MIPS)的專利。
而大陸對於龍芯晶片的支持還不僅只於此!昨(21)日傳出,中科院計算所計劃成立一家公司龍芯處理器研發及銷售的設計公司,這家新公司的出資者除了中科院計算所外,還會包括天津市政府,而總投資或超過10億元。
目前官方尚未確認成立新的PC晶片設計公司一事,但中科院計算所龍芯研究組組長、龍芯總設計師胡偉武,已在近日對外提前透露此事。
胡偉武更解釋,中科院計算所是個研究單位,不能賣CPU晶片,而龍芯夢蘭公司又是做龍芯電腦的,主要業務是龍芯電腦的研發、生產及銷售,並非直接涉及處理器的研發及銷售,所以需要一家專門做龍芯處理器研發及銷售的公司,這無疑已提前證實此消息的可信度。
對於大陸官方即將設立本土第一家官方控股的CPU等PC晶片設計公司,兩岸半導體圈分析,其實最近這幾年大陸不論中央或是地方都在半導體產業鏈的投資上不遺餘力。
以IC設計來說,廠商數量最多時可以達到200多家,目前剩下不到百家,幾家頗具規模的廠商像是展訊、大唐、海思等,更是目前最紅的幾家大陸IC設計公司。不過這些本土設計公司,營運主力多半在通訊晶片上,在研發難度甚高的PC晶片上始終沒有展獲。
因此中國官方才會在最近決定加碼對龍芯晶片的扶植,打造一個設計公司,希望有朝一日,這家專門研發販售龍芯晶片的設計公司,能夠成為台灣的威盛,甚至美國的英特爾。
貨幣政策轉緊/捏怕死放怕飛 大陸兩難【經濟日報記者林則宏 2009.07.28
「捏怕死、放怕飛」,是今天北京當局面對寬鬆貨幣政策何去何從時的兩難。人民幣4兆元擴大投資,搭配上半年7.4兆元銀行貸款,共同撐起大陸上半年7.1%的傲人經濟成長率,卻也為中國製造出新一波資產泡沫危機。
股市頻創波段新高,半年漲幅近八成,大陸房市同樣再現久違的火熱景象。各地爭相冒出「地王」,一度求售無門的豪宅竟開始熱銷,連一般商品住宅銷售面積,都比金融危機前的去年上半年成長33.4%。
資產泡沫跡象日益明顯,但不少大陸學者形容,當前中國經濟形勢就像開車上坡,正處於爬坡階段,不能輕易放鬆油門,否則車子就會滑下來,因而堅決反對改變目前的寬鬆貨幣政策。
但金融機構浮濫貸款再不遏止,將擴大資產泡沫危機。若繼續放任金融機構不加區別的大量放款,還會帶來日後的壞帳問題,為中國經濟又埋下另一顆未爆彈。
人行與銀監會近期不得不聯手微調貨幣政策,小心翼翼地未採取過於強烈的手段,只以行政措施加強金融機構的貸款審核與監管。
為防外界認為大陸貨幣政策即將緊縮,影響市場對中國經濟的預期,大陸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昨天到吉林考察也不忘強調,中國會「保持宏觀經濟政策的連續性與穩定性」。
人行分析/大陸經濟回溫 速度超預期【經濟日報╱記者林則宏09.07.29
大陸中國人民銀行昨(28)日在網站上公布第二季宏觀經濟形勢分析,顯示大陸第二季各項經濟信心與景氣指標均明顯回升。報告顯示,經過測算,經季節調整後第二季國內生產總值(GDP)的季增率折年率高達14.9%,由於季增率會較年增率提早一步,「更即時反映出經濟回暖的勢頭」。
人行根據各項對當前大陸景氣的調查,做出對當前經濟的判斷:「國民經濟恢復速度超出預期,經濟主體信心穩步提高」。報告中也對未來經濟發展趨勢,指出「輸入型」通貨膨帳壓力增加,且因國內需求繼續回升,流動性持續寬裕,也將顯現對通貨膨帳的預期。
大陸國家統計局日前公布,中國上半年GDP增長7.1%,第二季GDP增長7.9%。人行調查統計司昨天公布第二季總體經濟形勢分析中,另外提供季節調整後第二季GDP的環比(即與前一季比)數據折年率為14.9%,比前一季高6.4個百分點,這已是連兩季的環比數據持續回暖。
在未來經濟發展趨勢部分,報告顯示,由於全球商品市場整體呈現觸底回升之勢,未來大陸「輸入型」通脹壓力將增加。人行對物價走勢總體評估為「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將會在下半年走穩,存在反彈可能」。
人行第二季各項經濟景氣及信心指標也明顯回升。主要包括:第二季企業家信心指數為68.4%,比前一季高出7.2個百分點;第二季銀行家信心指數為40.0%,比第一季更大幅反彈14.4個百分點。
大陸股市繼續回暖,上證綜合指數從第一季末的2,373點升至6月30日的2,959點,大漲24.7%。
人行針對城市儲戶問卷調查也顯示,第二季大陸居民擁有股票景氣指數為52.3%,大幅高於上季的18.6%,顯示大陸民眾對股市回升的信心正在增強。
人行對企業家的問卷也顯示,第二季宏觀經濟熱度指數較前一季上升7.8個百分點至-30.8%,為連續五個季度下降後的首次回升。人行指出,儘管仍處於不景氣區間,但企業家對宏觀經濟偏冷的擔憂已明顯弱化。
第二季企業經營景氣指數比起第一季也上升4.6個百分點至12.1%,結束自去年第三季以來逐季下滑的趨勢。
對於物價走勢,人行預估,大陸物價水平下降趨勢在未來幾個月仍會持續,消費者物價指數(CPI)要到今年第三季末才會觸底。
大陸高速公路建設失控 壞帳風險高 >中時09-08-09黃淑嫆
中國高速公路建設「大躍進」!據《華夏時報》報導,高速公路當前建設速度已呈失控狀態。二○○四年,原定於二○三○年前後建設完成八萬五千公里的規畫,在各地方政府各自為政下,截至今年六月止總里程就已約達七萬五千公里。據統計,總里程在二○三○年將高達十八萬公里,比原定計畫擴增逾二倍。
「如果把現在各省規畫都算上,高速公路總里程將有差不多十八萬公里,或許有數萬億資金使用不科學」,中國交通運輸部一位專家表示。據當前公開資料統計,全中國有廿一省計畫到二○三○年使其省內高速公路里程達到五千公里左右。
地方政府各自為政問題大
其中,貴州規畫的二○三○年高速公路里程目標達到了六五八一公里,屆時,其單位面積內的高速公路密度將超過英國。而內蒙古、四川、廣東、陝西等地,甚至達到了八千到九千公里。當前,美國做為全球高速公路里程最多的國家,其總里程也只有八萬公里左右。而依照中國於二○○四年通過的《國家高速公路網規畫》,則是預計在二○三○年前後,建設完成八萬五千公里左右的高速公路。如今,卻已經被如火如荼進行的建設熱潮遠遠拋在了時代後面。
不少公路在省界附近中斷
「中國根本不需要這麼多的高速公路」,交通運輸部專家說,由於修路的資金多是各地方自行籌措,交通部參與不了什麼。報導指出,在中國公路建設中,中央政府投資比率約在一五%左右,各省需自行承擔六六%到九○%。由於收費公路的批准和監管單位都是省級政府,金融機構在其背書和穩定利息收益的情況下,自然也願意貸款給地方政府。
然而,其中卻隱含著極高的風險。按照全中國八萬公里的高速公路,每公里建設資金五千萬計算,總投資即高達四兆,而其中約七○至八○%是銀行貸款,也就是三兆左右,其利息一年約一千多億,「可全國每年高速收費也就一千多億,收的錢不夠還利息,產生壞帳的風險非常高」,該名專家說。
此外,在沒有相應的監督、溝通下,也出現了許多「一尺未通,萬丈閒置」的「斷頭路」。據官方統計,全中國約有六千多公里的高速公路並未真正聯通,不少高速公路在省界附近往往戛然而止,無路可行。
另參本館:兩岸高速公路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291961794/20070801063238/
工業生產指數激增 中國刺激方案奏功【聯合晚報 2009.08.11
在銀行破紀錄的放款規模和政府大手筆景氣刺激方案帶動下,中國7月工業生產增長加速。
中國國家統計局今天公佈,7月工業生產較上年同期攀升10.8%,低於市場預估的11.5%。6月增幅10.7%。
今年前7個月的城鎮固定收益資產投資大幅攀升32.9%,連續7個月上揚,低於經濟師預估的34%,6月是33.6%。7月消費者物價滑降1.8%。
7月零售銷售攀升15.2%,高於6月的15%。生產者物價破紀錄下滑8.2%,相較於6月降幅7.8% 。
高盛昨天上修中國今年經濟成長預估至9.4%,遠高於政府的保八目標。大陸銀行業者配合政府景氣振興方案,上半年放款金額激增三倍至1.1兆美元,決策者也面臨如何避免房市和股市泡沫,以及銀行壞帳問題。
香港德意志銀行中國首席經濟師馬駿指出,很多官員憂心景氣方案若過早退場,經濟將大幅衰退。政府短期將以出售央行票據方式,回收市場過剩游資,微調貨幣政策,引導信貸適度增長。
他說,在有更嚴重訊號顯示通膨過熱之前,政府不太可能調高利率,並祭出放款配額限制。
大陸經濟數據 秀出微笑曲線【經濟日報╱記者林庭瑤 2009.08.12
大陸國家統計局昨(11)日一口氣公布7月多項宏觀經濟統計數據,社會消費零售額和工業生產成長加快,同時物價維持下滑走勢,中國經濟觸底回升態勢明顯,逐漸秀出「微笑曲線」。
大陸國家統計局資料顯示,雖然近幾個月銀行貸款和投資激增,但7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和生產者物價指數(PPI)成長率分別下滑1.8%和8.2%。CPI、PPI雙雙告負,符合市場預期。
但經濟分析師認為,在中央擔憂房地產及股市資產價格飆漲之際,CPI和PPI數據同比下跌,為大陸政府繼續保持「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提供喘息機會。
國家統計局發言人李曉超表示,有六點積極變化值得關注。首先,工業生產已經連續三個月加快增長。尤其是7月汽車生產增長51.6%,比上月加快12.8%。
二是發電量已經連續兩個月實現增長。李曉超強調,今年前5個月發電量均是負增長,但6月發電量增長5.2%,7月增長4.8%。
三是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增速連續4個月保持在30%以上的增速。數據顯示,1至7月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增長32.9%,其中7月房地產投資增長15.6%,比6月加快了1.7%。
四是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月又加快。7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5. 2%,比上月加快0.2%。
五是商品房銷售面積同比續增,1至7月同比增長37.1%,而1至6月增長33.4%,1至5月增長26.7%。李曉超表示,從數據看出,增速在逐漸加快。
六是全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連五月高於50%。PMI指數7月達到53.3%,比上月提高0.1個百分點。李曉超強調,其他一些部門的數據,譬如港口的吞吐量、貨運量等增速也都在加快。
大陸進出口 連五月反彈【經濟日報╱記者雷盈 2009.08.12
大陸海關總署昨(11)日公布7月對外貿易統計,出口值為1,054.2億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23%,但較6月成長10.4%,這是今年大陸單月出口值首次突破千億美元,出口貿易步入佳境。
大陸海關統計顯示,7月外貿進出口總值2,002.1億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19.4%,較6月成長9.6%。
統計顯示,7月進出口總值、出口值和進口值的年增率降幅,都比6月更深,但若從月增率來看,卻呈連續第五個月成長。海關總署分析,大陸外貿進出口自去年10月起一路下滑,但今年3月起已連續反彈五個月,表示回升趨勢確立。
新華社報導,大陸國家發展改革委對外經濟所所長張燕生說,去年9月後,大陸外貿才開始明顯受金融危機影響,去年7月外貿成長正處於高點,由於基期原因,才使得今年7月年增率跌幅較深。
大陸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部部長張小濟說,短期內要觀察外貿進出口狀況,必須多看月增率,而不只是看年增率。根據調查,企業的出口訂單確實在增加,外貿形勢趨於好轉。
張小濟說,從一些指標也能看到外貿轉熱,7月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中,新出口訂單指數比上月回升0.7個百分點。進入8月後,出口集裝箱運輸市場需求也小幅升溫。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