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
美三大汽車告急 中國想蛇吞象>中時08.12.10
目前美國三大汽車製造業正處在風雨飄搖的困境中,在中國大陸內部,呼籲中國汽車業趁機前往「抄底」的聲音不斷,並傳出多項收購及合作的消息。
據《每日經濟新聞》報導,目前大陸長安集團、福特、富豪(大陸譯「沃爾沃」)三方高層,正在商談長安集團收購富豪的事宜。長安集團董事長徐留平在上月廣州車展期間,即與相關各方有過長時間的秘密會談。
福特早前以五百億瑞典克朗(約等於五百億元人民幣)買下富豪,業界估計,如果福特此時有意出售,不可能依原價出售,但報價仍將不會低於三百億元人民幣。
長安集團是中國國家兵工集團的下屬企業,財力雄厚,他看中的是富豪在技術方面的領先優勢。長安集團與福特在中國大陸已有「長安福特馬自達」的合資關係,知情人士指出,當福特有意出售富豪時,自然首先會想到長安集團。
事實上,福特公司在本月一日即公開宣布說,為籌措現金,該公司正準備出售旗下的富豪汽車公司。
另據《證券日報》報導,大陸奇瑞汽車獲得中國進出口銀行一百億元人民幣的貸款,支持奇瑞收購持續虧損的美國三大汽車巨頭。分析師指出,奇瑞如果進行收購,其對象很可能是克萊斯勒的部分車型或生產線。
對於收購美國汽車業,大陸業界持正面看法者認為,這是大陸汽車業提升自身技術的一大良機。據指出,中國發展汽車業至今,仍缺乏關鍵技術,尤其是發動機的製造技術,透過這一時機出手,中國汽車可以在短短幾年消化買回的技術,並由此建立完善的發動機生產和研發體系。
反對者認為,如果美國三大汽車製造業是大象,則大陸汽車業的規模像是小蛇,以中國汽車業長子「一汽」為例,加上合資廠的產量,一年的產銷量為一四三.六萬輛,而美國通用汽車二○○七年的業績是九二六萬輛。反對者認為,蛇吞象不如想像中容易,因此雖然目前是一個收購的良機,但大陸車汽還不具備必須的能力
不想變成大陸車 Volvo工程師要買經營權【經濟日報╱編譯余曉惠09.08.17
瑞典媒體報導,富豪汽車(Volvo)的工程師打算自力救濟,準備從福特汽車(Ford)手中買下這家虧損連連的瑞典汽車公司,以免經營權落入中國企業之手。
瑞典工業日報(Dagen Industri)未引述消息來源報導,由於福特已和中國企業就出售富豪汽車事宜密切接觸,擔心可能失去技術優勢的富豪汽車工程師,組成名為Jakob AB的國際財團,希望自福特手中買下富豪,此舉並得到富豪汽車執行長約翰森(Leif Johanssen)的私下支持。該報導並指出,Jakob AB曾經邀請在瑞典和比利時的員工,以相當於兩個月的薪資入股該集團。
工業日報報導說,如果Jakob AB順利以150億瑞典克朗(20.8 億美元)買下富豪,在約翰森之前擔任執行長的赫特貝克(Roger Holtback)可能回鍋。赫特貝克於1984至1991年任職富豪汽車執行長。
為從低迷的汽車銷售中脫困,福特汽車公司去年12月開始致力降低成本和增加現金,並計劃將虧損連連的富豪汽車脫手。
福特今年7月表示已和若干汽車商接觸。日前更有媒體披露,福特有意將富豪汽車的過半持股出售給中國的吉利汽車公司,價碼介於200億至250億瑞典克朗。
工業日報指出,Jakob AB公司代表本周已經和福特的管理階層會面,且富豪汽車可能加入Jakob AB陣營,但已遭富豪汽車否認。富豪汽車發言人維克福斯(Maten Wikforss)表示:「我們相當關注富豪汽車的未來,但也就僅止於此。我們自認不是汽車產業的投資人。」
美國媒體稱悍馬品牌身價大跌估價約1億美元
新華網2009年6月3日電 (韓建軍)美國通用汽車公司2日說,已經和中國四川騰中重工機械有限公司達成初步協議,向後者出售旗下著名越野汽車品牌悍馬。
騰中重工當天證實,正與通用汽車就收購悍馬展開深入談判。
通用汽車將借助出售悍馬,邁出重組重要一步。這家美國汽車業巨頭同時宣布,旗下另外兩個品牌土星和薩博已經擁有多個潛在買家。
初步協議
通用汽車當天發表聲明說,已經與騰中重工達成一份諒解備忘錄。
按照通用汽車的說法,騰中答應保留悍馬高級管理層和營運團隊,同時計劃和通用汽車就悍馬車輛總裝、關鍵部件和材料供應的長期合同舉行磋商。
聲明沒有提及具體合同金額等細節。
通用汽車首席執行官弗裏茨?亨德森當天早些時候接受哥倫比亞廣播公司采訪,談及出售悍馬一事,但他當時拒絕公布買家身份。
通用汽車說,預計這筆交易今年三季度末完成,並提請相關監管部門批准。
通用汽車當天早些時候說,買家今後將爲悍馬生産和技術研發投入資金,這筆交易有望保全美國3000多個與悍馬生産、銷售相關的工作崗位。
合同規定的過渡期內,悍馬品牌將繼續和通用汽車簽署車輛制造等合同。同時,通用汽車位于美國什裏夫波特的悍馬工廠將繼續組裝悍馬,至少維持至2010年。
騰中重工證實這一收購協議。
這家公司中文網站上一篇文章說,將在全球拓展、優化悍馬的經銷網絡,“尤其是中國這樣的待開發市場”。
文章援引騰中重工總經理楊毅的話說,騰中重工“將對悍馬品牌和産品研發投入資源”。
根據網站介紹,騰中重工是一家民營企業,主要生産重型機械設備,包括路橋、建築和能源設備,同時涉足特種車輛生産。
通用汽車和騰中重工都沒有談論合同金額。
亨德森1日在通用破産保護申請文件中說,2008年6月計劃出售悍馬時,當時估價大約5億美元,但考慮到現階段經濟形勢和通用汽車處境,出售條件和過程應“更加合理”。
路透社分析,悍馬身價行情大跌,現階段能爲通用汽車換回大約1億美元現金。
風光歲月
作爲通用汽車著名品牌,悍馬車一度風光無限,霸氣十足,占據美國汽車文化一席之地。
悍馬最先由美國汽車綜合公司研制,最初爲軍用輪式車輛,駐伊拉克和阿富汗美軍大量裝備軍用悍馬。
1999年,通用汽車將悍馬品牌購入,開始生産、銷售民用型悍馬車。
民用悍馬主要包括3種型號,悍馬H1、悍馬H2和悍馬H3,車體重量分別爲7600磅(3447公斤)、6600磅(2993公斤)和4700磅(2131公斤)。悍馬H1已經于2006年停産。
由于車體過重,悍馬車是不折不扣的“油老虎”。先前經濟形勢好、石油價格低,悍馬銷售火暴。
著名影星、加利福尼亞州長阿諾德?施瓦辛格和悍馬車緣分不淺。他先前說,自己1990年出演《幼兒園特警》一片時,看到50輛軍用悍馬駛過,決心擁有這樣一輛車。
施瓦辛格努力說服美國汽車綜合公司開發第一種悍馬民用型,即悍馬H1。施瓦辛格本人一度擁有8輛悍馬,組建悍馬車隊。
但受經濟衰退、油價上漲等影響,悍馬風光不再,銷量持續下滑。甚至連施瓦辛格也將自己的悍馬車賣掉。
路透社提供的數據顯示,2008年,悍馬車銷售出27485輛,比2007年下降51%。悍馬車價格不菲,主要在美國銷售。
複雜重組
一些分析師說,在某種程度上,悍馬車從風光到尷尬,折射出通用汽車甚至整個美國汽車業的榮辱史。
悍馬車給人的印象是車體大而重、油耗驚人,可看作美國汽車業的縮影。
按照一些汽車業分析師的觀點,相比之下,在小型轎車和經濟型轎車生産領域,美國落後于日本和歐洲。金融危機爆發後,美國汽車業遭受沈重打擊。
不少人看好悍馬的品牌效應。
通用汽車北美地區總裁特洛伊?克拉克說:“悍馬仍然是一個強勢品牌,它出售後將繼續得到發展。”
出售悍馬品牌是通用汽車重組計劃的內容之一。根據重組計劃,通用汽車將只保留雪佛蘭、別克、凱迪拉克和GMC四大核心品牌,這4大品牌汽車銷售量占據通用汽車總銷量80%。
悍馬則與薩博、土星、龐蒂亞克等一道“淪落”爲非核心品牌,通用汽車計劃予以出售或停産。
悍馬交易初露端倪,薩博、土星等品牌交易加緊進行。
通用汽車2日發表聲明說,16個潛在買家有意收購土星,薩博也得到3個潛在買家追逐。通用汽車計劃2009年底前出售薩博和土星,2010年底前停産龐蒂亞克。
通用汽車1日申請破産保護,這是美國制造業最大的破産案。
通用汽車計劃實現快速重組。爲確保通用汽車在破産保護下繼續運營,美國政府將再向通用提供大約300億美元援助。
在新通用汽車中,美國聯邦政府持有60%的股份、加拿大政府持有12.5%的股份,汽車工人聯合工會持股17.5%,債權人將獲得10%的股權。
通用汽車首席執行官亨德森說,希望通用汽車能像克萊斯勒一樣,快速實現重組。
美國一名破産法官5月31日晚宣布,批准克萊斯勒將大部分資産出售給意大利汽車制造商菲亞特集團。克萊斯勒4月30日向法院申請破産保護。
這意味著,克萊斯勒的破産保護程序即將完成,“新克萊斯勒”呼之欲出。
但通用汽車重組過程將更爲複雜。通用汽車規模大于克萊斯勒,汽車生産量爲後者2倍。通用汽車現階段員工大約23.5萬人,克萊斯勒爲5.4萬人。
http://mil.news.sina.com.cn/2009-06-03/1008553927.html
一億美元跳樓價? 騰中撿便宜【聯合報紐約特派員傅依傑09.06.04
一日宣布破產的通用汽車積極「變賣家產」,出售旗下車型最粗獷的「悍馬」給四川騰中公司。若交易成功,將是中國企業首次收購美國知名汽車品牌;鮮明反映中美經濟實力消長,及中國對美經濟影響力與日俱增。
這也是中國企業首次進軍美資本主義實力象徵的汽車業,兼具經濟與政治意義。
對通用來說,悍馬是重型車,有如軍車,很拉風,但不符破產重組後致力節能小型車的新走向;加上悍馬去年銷售劇跌百分五十一,今年一到五月,再挫逾百分之六十,為通用旗下銷售最慘車型,早應出清。
賣了悍馬,但基地仍留在美國,可保住三千個工作,包括一百五十多個國內經銷商,對深陷困境的美汽車業不壞。
但美媒體認為,此案可能有政治障礙,也可能面臨美工會阻力。
對騰中公司來說,這是趁通用分崩離析時進軍美汽車業、強化本身在中國市場地,位並布局全球的重要戰略轉進,有風險,也有無限潛力。
通用一年前就想賣悍馬,但無適當買主。
當時通用預估售價五億美元;但通用與悍馬情勢急轉直下,現在悍馬售價可能約一億美元現金,外加財務擔保。騰中重機有如撿了跳樓價。
大陸民企強強滾! 海外大收購【聯合報特派記者藍孝威2009.06.04
大陸民營企業收購通用汽車旗下「悍馬」,將獲得悍馬關鍵高級管理層及營運隊伍。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教授郭國慶說,相比以往國有企業對海外企業品牌的幾次競購,這次收購顯示中國民營企業不斷增強的實力,對汽車行業來說,應該是一次有益的示範。
騰中重工收購悍馬的初衷,就是因為騰中重工之前沒有SUV(運動型多功能車)業務,一旦收購成功,公司便可直接進入高端越野車生產行列。
郭國慶認為,國外汽車企業在研發、設計、行銷網絡,特別是服務方面,需要認真學習借鑒成功的經驗,這才是對中國汽車企業來說具有更大吸引力的東西,對中國企業提高管理水準來說是促進和鞭策。
隨著近年來中國企業「走出去」的步伐加快,中國汽車企業越來越多地進行海外併購。2004年,上汽收購韓國雙龍汽車百分之四十八點九的股權,05年,南京汽車公司以五千三百萬英鎊的價格,收購英國汽車品牌羅孚,都曾引起海內外汽車行業的廣泛關注。今年三月,民營汽車公司浙江吉利汽車,成功收購位於澳洲的全球第二大變速器公司。
郭國慶說,金融危機導致的資產價格下跌,固然給中國企業海外併購提供更好的投資機會。在全球經濟低迷、車市大幅下滑的背景下,持續穩定增長的中國汽車市場,已然成為汽車業尋求復興的「主戰場」。中國汽車市場一季度總銷量近二百六十八萬輛,增長百分之三點八八,相比歐美日汽車市場的大幅縮水,已經是唯一仍保持增長的主要汽車市場。
買悍馬》苦戰… 總在併購後開始【經濟日報記者楊文琪09.06.04
美國通用汽車旗下悍馬子公司證實被中國四川騰中重工機械所購併,引起全球汽車業界震撼,過去中國購併海外企業以國營企業居多,這次由一家民營企業發動,見證中國民營企業的實力已經做強。
這次悍馬被中國民企購併引發全球關注,在於悍馬過去生產軍用越野車,代表著美國本身的軍事工業實力,生產民用越野休閒車後售價不斐,堪稱是富豪人士休閒、娛樂的「玩具」,如美國著名影星、加州州長阿諾史瓦辛格,就一度擁有八輛悍馬車。在大陸四川有一對新人結婚,不但使用寶馬7系列的轎車為新娘禮車,後面還跟著12輛悍馬車組成的迎親隊伍,這支豪華車隊的轎車總價高達人民幣千萬元,一亮相便立即引起路人驚嘆,紛紛掏出手機和相機拍照,讓這對新人與其家人感到非常自豪。
雖然2004年中國上汽收購韓國雙龍汽車48.9%的股權,2005年南京汽車以5,300萬英鎊收購英國路華汽車,都引起海內外廣泛的注意,但耗油量極大的「悍馬」反映美國汽車業的豪氣與霸氣,一夕之間轉手成為中國企業,自然更會被各界熱烈討論。
四川騰中重工機械長期以來都相當低調,即使是四川連續兩年的繳稅大戶,也盡量不引人注目,昨天證實通用悍馬子公司被騰中重工購併後,成都總部立刻湧進大批媒體,搶著要採訪公司負責人,但苦等數個小時,僅由一位騰中重工委託的人員代為發表公司聲明。
大陸一位汽車專家認為,穩定成長的中國汽車市場儼然已成為汽車業尋求「復興」的主戰場。中國企業順勢購併海外汽車廠,雖有撿便宜機會,但非意味著是絕對物超所值,尤其購併後得面臨企業文化的衝突、經濟管理配套與資金問題,未來的經營仍有一番苦戰。
北京不同意 騰中騎馬生變【聯合報記者汪莉絹09.06.06
四川騰中集團併購美國通用悍馬一案,傳出大陸國家相關部門並不同意此收購案。
香港文匯報報導引述四川省商務廳官員的話稱,四川騰中此前曾就收購「悍馬」一事向商務廳作過匯報,只要條件具備且符合相關法規,四川方面會協助促成此事。不過,當四川省有關領導口頭向大陸中央相關部委提出收購「悍馬」事宜時,當場被拒。
北京方面鼓勵企業收購兼併國外的零部件企業,但並不鼓勵收購整車企業。按大陸現行法規,大陸企業境外投資超過一定金額,需通過大陸國家發改委和商務部審批。從目前北京態度看來,騰中「馴」悍馬,成事把握並不高。
大陸媒體對騰中併購悍馬案,紛紛質疑,大陸汽車業者對這場「蛇吞象」的海外併購案前景甚至認為,這不過是一場精心策畫的「公關秀」,其真實目的是幫騰中母公司完成海外融資上市的目標。因為,騰中註冊資金僅三億人民幣,「悍馬」則開價五億美元。
報導稱,撮合騰中和通用悍馬的是雙方的財務顧問,就是瑞士信貸以及美國花旗銀行,這麼做的背後,不排除是資本運作的需要。
資料顯示,騰中背後實際的操盤者是「華通系」掌門人李炎,而他與大摩、瑞信等國際投行關係密切。報導稱,李炎背後有強大的資本推力,所以不排除此次收購悍馬是一場計畫成熟的資本運作。
騰中收購的目的並非急於在短期內實現盈利,而是通過此舉與其東家華拓股份實現「雙贏」。騰中藉機揚名海外,並躋身整車生產領域,達成母公司華拓海外上市的夙願。
調查顯示逾半數網民認爲收購悍馬是賠本買賣09-06-08 中國青年報
“看新聞了嗎?四川的騰中重工收購了美國悍馬,看來以後能在國內見到更多的悍馬了。”愛車一族文輝在網上看到四川民營企業騰中重工機械有限公司收購悍馬的消息後,第一時間就告知了身邊的好友。
6月3日,通用汽車公司與四川民營企業騰中重工機械有限公司共同宣布,就戰略收購悍馬達成諒解備忘錄,稱騰中重工將與通用汽車就總裝、部件和材料供應的長期合同進行磋商,該交易將能使逾3000個在美就業機會得以保留。這是國際金融危機發生以來,首家中國企業收購美國整車資産。
新浪網根據此次並購在網上做了一項調查,在82397人參加的調查中,關于“你怎麽看待四川民企收購悍馬品牌”,有52.5%的網民表示“不看好,賠本買賣”,有34.7%的網民表示“看好,逢低收購”,還有10.1%的網名認爲“不好說”。
“悍馬之所以淪落,在于汽車市場的變化。悍馬根本就不適合目前社會的需求。即使有需求,也只是發燒友之類的吧。所以,我覺得這次收購並不明智。”上海的一位網友表示。
也有網友表示:“收購悍馬未必是壞事,重要的是技術創新。”
你認爲中國民企能否拯救悍馬品牌?調查顯示,52%的網民認爲“不能”,只有28.9%的網民認爲“能”,此外還有19.1%的人認爲“不好說”。
“通用都玩不了,中國人接著能玩嗎?況且還有三千人的營銷隊伍需要我們的企業養活。悍馬的總部又在美國,中國人好管理嗎?”對中國企業能否駕馭悍馬,一位網友抛出了一系列疑問。
也有網友擔心騰中重工的運營經驗:“與聯想收購IBM不同,他們都是電腦品牌,相對容易操作,但對于四川民企購買悍馬品牌來說,騰中重工由于先前缺乏汽車運營的經驗,使得在未來品牌的運營及業務的開拓上充滿了變數。”
隨著經濟危機的加劇,越來越多的外國企業陷入困境,這也爲我國企業的並購提供了機會。針對“你認爲中國是否應該走出去收購跨國汽車企業”,59.2%的網民認爲“應該”,26.9%的人認爲“不應該”,還有13.9%的網友表示“不好說”。“我們支持國內的企業走出去並購,但我們更希望他們有的放矢,去並購國外那些有價值的企業。”一位網友表示。
“既然都已經談好了,我們就希望騰中重工能夠把悍馬品牌成功地做好,至少不能做虧本買賣吧。在海外並購活動中,民營企業具有很大的優勢,它們經營管理機制靈活、市場化程度較高、具有産權優勢,還是希望他們能夠做出榜樣。”汽車行業的一位從業者表示。
還有網友建議:“並購只是手段,獲得資本回報才是目的。一旦收購整合出現意外,我覺得騰中重工可以運用資本運作方式來保證自己的收益。”(本報記者 陶濤)
通用汽車與收購方就出售悍馬品牌達成初步協議 2009-06-03
通用汽車破産悍馬品牌打包出售給四川騰中重工 2009-06-03
美國媒體稱悍馬品牌身價大跌估價約1億美元 2009-06-03
美國媒體稱通用將悍馬品牌出售給四川騰中重工 2009-06-03
中國版悍馬梟龍越野車赴西藏新疆等地測試(圖) 2009-05-05
美國售中國民用悍馬對美國家安全影響微乎其微
世界著名軍用越野車:悍馬系列已生産逾14萬輛
http://mil.news.sina.com.cn/2009-06-08/1001554491.html
另參本館: 中國越野車 美軍越野車史 中國車的虛實
騰中併悍馬 商務部准了【經濟日報╱記者楊文琪 2009.07.24
炒得沸沸揚揚的中國四川民企騰中重工併購美國通用悍馬案,新浪網援引可靠消息,稱已獲中國商務部通過,騰中與通用將於7月28日至8月5日之間簽訂收購條約,而摩根士丹利將提供足額收購資金。
消息人士透露,「這次肯定不會延後了,否則悍馬運營團隊將面臨失業」。而騰中收購悍馬的資金總額將確定在3億美元(約台幣98.7億元)以下。
根據中國現行規定,如果中國公司要在中國建設悍馬工廠,必須得到發改委的批准;若騰中要從中國國內出資購買陷入困境的美國品牌,還必須得到商務部的批准。
也就是說,對收購悍馬和悍馬國產兩個步驟的審批,分別由商務部和發改委負責。目前就審批騰中收購悍馬方面,商務部已亮起綠燈。消息人士稱,「商務部對此比較熱心」。
中新網報導,之前業內認為,悍馬是高油耗車,不符合國內節能環保主旋律,收購國外企業也不符合國內兼併重組的主旋律,因此,獲得監管部門批准的可能性很小。但商務部之前曾經表示,騰中重工收購意向屬於正常和理性的行為。可見商務部對騰中收購悍馬並非持反對意見。
而在悍馬國產方面,發改委態度尚待明確。不過,悍馬已經在天津中汽研做過測試,結果良好。
消息人士說,悍馬H4油耗在13個油左右,比路虎(Land Rover)低,這證明悍馬新一代的發動機技術已經在節能方面有了優秀的表現。而油耗問題,恰為發改委不能通過悍馬國產的關鍵問題。
據了解,如果最終發改委通過悍馬國產的審批,騰中將會把此項目放在四川德陽。
【油】
08年大陸石油產品進口大增 對外依存度達49.8%
http://www.cdnews.com.tw 2009-02-25陳恆光/綜合報導
據中共發改委網站消息,2008年大陸石油產品進口大幅增長,消費對外依存度達到49.8%,比上年提高1.4個百分點。
根據大陸媒體中新社報導,消息稱,2008年,石油行業努力克服世界金融危機、國際油價劇烈波動等因素對大陸成品油供應帶來的不利影響,認真貫徹落實國家宏觀調控方針政策,採取綜合措施,維護市場穩定。2009年,受海內外經濟環境影響,成品油市場供需面臨多種不確定因素,也會出現一些新的矛盾和問題,要繼續做好總量平衡、監測分析和運行調節等相關工作,保障成品油供應,保持行業平穩健康發展。
石油產量保持增長,成品油收率進一步提高。據統計局資料,全年累計生產原油18973萬噸,同比增長2.3%。原油加工量34207萬噸,同比增長3.7%。汽油產量6348萬噸、柴油產量13324萬噸,同比分別增長5.8%和8%。據行業統計,前三季度累計汽、煤、柴油收率同比提高0.7%。四季度受乙烯等石化下游產品市場供需狀況影響,成品油收率明顯升高,比前三季度提高2.8%,同比上升3.2%。
石油產品進口大幅增長,消費對外依存度繼續提高。據海關統計,全年進口原油17888萬噸,增長9.6%。全年進口成品油3885萬噸,同比增加506萬噸。成品油出口1703萬噸(主要是航空煤油和5-7號燃料油),同比增加9.8%,其中汽油出口204萬噸,下降56.2%。據行業統計,原油消費對外依存度47.9%,比上年提高1.3個百分點。全年石油消費對外依存度達到49.8%,比上年提高1.4個百分點。
成品油消費四季度大幅下降,消費柴汽比明顯回落。據行業統計,全年成品油消費20494萬噸,同比增長10.2%,其中前三季度增長15.2%;四季度下降3.6%,其中柴油下降8%。消費柴汽比由4月份最高的2.66下降到11月份最低的1.86。
天然氣產銷保持較快增長。據行業統計,產量776億立方米,同比增長11.5%;進口液化天然氣(LNG)42億立方米,增長5%;供香港29億立方米,增長13%;表觀消費量789億立方米,增長11.2%。
國際市場油價劇烈波動。2008年國際市場石油價格大起大落,呈現少有的劇烈波動狀況。布倫特油價全年平均為98.4美元/桶,同比上漲35.4%。從運行區間來看,四個季度分別為96.5美元/桶、123美元/桶、116.9美元/桶和57.2美元/桶。7月份國際油價達到創紀錄的147美元/桶,到12月則跌破了40美元/桶,降幅超過70%。國際油價劇烈波動對國內成品油市場產生了巨大影響,前期國內外成品油以及國內原油、成品油價格倒掛,社會資源供應減少,出現囤油投機現象,社會庫存增加,造成成品油表觀消費增幅虛高。9月份後市場發生逆轉,表觀消費大幅回落。
大陸狂買油 啟動第三儲備基地>中時08.12.10亓樂義
據《路透》獨家消息指出,中國從十月起趁油價下跌大量進口原油,並於上月開始對其位於青島的第三個原油戰略儲備基地注油,以建立石油緊急供應緩衝機制。
據指出,上月約七百卅萬桶原油被注入青島市黃島基地,其中逾半數來自沙烏地阿拉伯,知情人士稱,「十二月和明年一月將會注入更多的石油。」由於石油庫存被中共視為高度機密,至今上述消息未得官方至證實。然而一位要求匿名的消息人士說,「十一月初至少有兩艘裝載沙國石油的巨型油輪曾為戰略存儲卸貨」,據稱這兩艘巨型油輪能運載約四百萬桶石油。
此一消息似乎印證一些市場分析師數月前的看法,即中國近月大量進口原油,部分受庫存注油驅動的影響,而非煉油廠的需求。事實上,隨著中國經濟放緩和石油需求的消退,中國眾多煉油廠已經開始抑制生產。據指出,青島市黃島基地是中國第三個戰略石油儲備基地,可儲備一億桶石油。此外,位於大連的第四座石油儲備基地預計於年底交付使用。
油價蠢動 中國4個石油儲備基地完成儲油【中央社 2009.08.22
國際油價再度蠢蠢欲動,中國國家能源局表示,4個石油儲備基地已完成收儲任務,為石油安全提供初步保障。
每日經濟新聞報導,中國國家能源局透露,目前中國大陸國家石油儲備1期項目已基本完成收儲任務。自此,中國國家石油儲備從無到有,邁出實質性的一步,石油安全有了初步保障。
報導表示,石油是現代經濟社會不可缺少的重要能源和原材料,石油的穩定供應關係到經濟社會的持續、健康發展和國家安全。上世紀70年代初發生第1次石油危機後,為保障石油穩定供應,防止石油供應中斷,以經濟合作組織國家為主所成立的國際能源機構開始建立石油儲備。
據報導,目前國際能源機構成員國共持有石油儲備5.7億噸左右。其中,美國政府石油儲備規模約9400萬噸,日本約4000萬噸,德國約2600萬噸,分別相當於其本國56天、92天和76天的石油淨進口量。而2006年之前中國的政府石油儲備,特別是原油儲備基本上是空白。
報導表示,隨著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和社會不斷進步,石油消費不斷增加,中國大陸石油進口量逐年增大。2008年,中國石油消費量約3.86億噸,其中淨進口1.97億噸,對外依存度超過50%。受資源限制,未來中國大陸石油對外依存度還會進一步提高,石油安全形勢不容樂觀,建立國家石油儲備體系刻不容緩。
報導指出,針對這一形勢,中共中央、中國國務院做出建立國家石油儲備體系的戰略決策。按照「安全可靠、經濟高效、反應快速、應急面廣」的原則,確定先建設鎮海、舟山、黃島、大連等4個國家石油儲備基地。2004年3月,中國國家發展改革委召開國家石油儲備1期項目建設啟動會議,拉開建立國家石油儲備的序幕。
報導表示,2004年3月28日,中國大陸鎮海國家石油儲備基地建設打下第1根基樁,標誌著第1個國家石油儲備基地正式開工建設。
據報導,中國國家石油儲備1期項目,總規模1640萬立方公尺,均由10萬立方公尺的大型鋼製儲罐組成,可儲存原油約1200萬噸。鎮海基地2006年9月建成並進入試運行階段,是第1個建成投入使用的國家石油儲備基地。
黃島、大連和舟山基地分別於2007年12月、2008年11月和2008年12月建成運轉。到2008年底,國家石油儲備1期項目4個基地已全部建成,並抓住去年底、今年初低油價的有利時機,基本完成國家儲備石油的收儲任務。
根據中國國務院批准的「國家石油儲備中長期規劃」,2020年以前,中國將陸續建設國家石油儲備第2期、第3期項目,形成相當於100天石油淨進口量的儲備總規模,進一步增強中國大陸應對石油中斷風險的能力。
美國經濟轉弱 油跌金漲【聯合晚報編譯陳澄和08.11.04
美國10月的製造業活動降到26年來最低水準,顯示燃油消費勢必下滑,國際油價3日每桶重跌近4美元,金價則在連跌三個交易日後小幅回揚。
紐約商業交易所12月原油期貨3日重挫3.90美元,以每桶63.91美元收盤,跌幅高達5.8%。油價自7月11日飆到147.27 美元的天價以來,已暴跌57%,目前的油價也比一年前低33%。
過去四個月來,美國經濟轉弱可能抑制石油消費,是油價一路下墜的主因。美國供給管理協會 (ISM)3日公布10月的工廠指數從9月的43.5降到38.9,挫至1982年9月以來的最低水準,也等於預告未來的石油消費勢必低迷。
芝加哥Alaron交易公司營業員佛林說:「負面的經濟消息隨處可見,製造業的數字更不是好預兆。」「除非我們能讓工廠加速運轉,石油需求近期內難望回升。」
國際金價在連挫三個交易日後,3日小幅上揚。紐約商品交易所的12月黃金期貨上揚8.60美元或1.2%,以每英兩726.80 美元收盤。12月白銀期貨也微揚2美分或0.2%,以每英兩9.75美元收盤。黃金行情通常和美元匯價反向而行,美元對六種主要通貨的匯率在10月間勁揚7.8%,對歐元更大漲9.7%,金價在10月也因此暴跌18%。若比起月17日締造的1,033.90美元天價,更已重挫30%。
大陸擴大內需 國際油銅暴漲【經濟日報編譯劉道捷08.11.11
中國大陸宣布推動人民幣4兆元的振興方案,可望刺激經濟成長、提升商品需求,國際油價與銅價10日應聲暴漲7%,貴金屬價格也全面上揚。
紐約商業交易所(Nymex)10日早盤,西德州輕原油12月期貨大漲4.52美元,每桶報65.56美元。
北海布侖特原油12月期貨早盤一度大漲8%,每桶升抵61.98美元。
倫敦金屬交易所三個月銅期貨一度暴漲9.1%,每公噸報4,095美元,扭轉上周的跌勢。
現貨黃金上漲18.4美元之多,最高報755.05美元。
但交易員認為,貴金屬上漲和美元走勢比較有關係,和中國推動刺激經濟計畫比較無關。
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費國,北京當局9日宣布要加強住宅與基礎建設,鐵礦砂、原油與銅需求勢必大增。另外沙烏地阿美石油公司通知日韓煉油廠,12月要減少原油供應,也助長油價漲勢。
中國提振經濟計畫代表要把13.5%的國內生產毛額,投入基礎建設與鼓勵機器投資。
德利銀行商品研究分析師丁塞說:「市場相信這個消息是利多,但我懷疑其中有多少持續效果。」這種反應「可能有點過頭」。
不過倫敦渣打銀行衍生性商品部門主管杜布拉說:「中國的題材對商品很可能是利多,對金屬尤其如此。」
化工原料供應商BASF 暫時關閉80座工廠【經濟日報編譯陳家齊08.11.20
由於需求減緩,獲利下滑,全球最大的化工原料供應商巴斯夫公司(BASF)19日宣布將暫時關閉80座工廠,並且有100座工廠將減產。這將影響到全球2.5萬名員工,但實際裁員數字尚未明朗。
生產苯乙烯、觸媒轉化器等化工產品的德國BASF集團同時下修全年財測,表示將無法達成與去年獲利持平的目標,股價因而應聲重挫近20%。
巴斯夫聲明說,由於客戶難以取得融資,積極減少庫存,產品需求自10月底以來「顯著下滑」。道氏化學集團(Dow Chemical)14日也宣布要採取「緊急措施」,才能達成明年的獲利目標。
BASF執行長韓布瑞克(Juergen Hambrecht)說:「汽車客戶在短時間內紛紛取消訂單。BASF將為艱困時期做好準備。」也為愛迪達公司提供運動鞋原料的巴斯夫表示,關廠減產是為了避免在需求遽減時造成產能過剩。
巴斯夫已在10月時下修獲利目標,當時韓布瑞克表示市場出現惡化跡象,計畫裁員1,000人,減少工廠產能,在2012年之前省下10億歐元(13億美元)費用。現在,韓布瑞克說,他無法預測明年市場將如何發展,要做好最壞打算。
巴斯夫的暫時減產將持續到明年1月。但巴斯夫也警告說,假如需求持續疲軟,彈性調度工時也無法解決問題時,BASF 不排除必須進一步縮短工時。
全球化工廠必須仰賴源源不絕的訂單,才能維持高昂的工廠營運費用,控制負債水準。總部設在德國路德維希夏芬市的巴斯夫表示,這項關廠行動將影響到當地5,000名德國工人。
巴斯夫正在執行對瑞士Ciba公司的38億歐元併購案,在韓布瑞克領導下,巴斯夫曾積極大舉併購擴充,現在巴斯夫表示,今後將專注削減成本,維持預算紀律。
第一艘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超大型油輪首航成功
http://www.cdnews.com.tw 2008-11-30 王鵬捷/整理
11月29日,中國大陸第一艘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30萬噸級超大型油輪“長江之珠”輪首航成功儀式在青島港30萬噸級原油碼頭舉行。這艘30萬噸級超大型油輪由中船集團公司第708研究所自主開發設計,中船集團公司上海江南長興造船有限責任公司建造,隸屬於中國長航南京油運股份有限公司。該輪總長330米,型寬60米,型深29.7米,載重量29.7萬噸,航行速度15.8節(約29.3千米/小時),續航能力為28000海裏(約5.2萬公里)。此次實載滿載27萬多噸原油成功靠泊青島港30萬噸級原油碼頭。(中新社/圖文)
上海港口貨物吞吐量連續三年居全球首位
http://www.cdnews.com.tw 2008-11-30 陳恆光/整理
上海市副市長胡廷照29日在「2008上海海洋論壇」上透露,上海主要海洋產業總產值已位居大陸第三名,港口貨物吞吐量更已經連續三年位居全球首位。
根據中央社報導,胡延照表示,作為沿海特大型城市的上海,其海洋經濟多年來保持持續快速發展,去年其主要海洋產業總產值為人民幣3864億元,位居大陸第三名。此外,上海港港口貨物吞吐量已連續三年居全球首位,國際標準貨櫃吞吐量則已躍居全球第二位。
胡延照說,目前上海已大致形成海洋交通運輸業、海洋船舶工業、濱海旅遊業、海洋漁業、海洋油氣、海洋生物醫藥業等共同發展的海洋產業格局,其中海洋交通運輸業和船舶製造業繼續保持領先地位。
以海洋高新技術與產業發展戰略為主題的「2008上海海洋論壇」吸引了國內外200多人參會,論壇議題聚焦在中國海洋發展戰略,以及研討海洋高新技術與產業的發展。
亞洲到歐洲海運 首度降到0元【經濟日報編譯彭淮棟09.01.15
倫敦電訊報13日報導,亞洲到歐洲的貨櫃海運費率有史以來首度降到零,反映了全球貿易從去年10月以來逐漸崩潰的進一步發展。
報導引述香港海運界人士的話說:「運費已經到零了。我們眼看著貿易活動筆直往下掉。亞洲到歐洲這個方向慘不忍睹。」專家說,零運費是不合邏輯的,但現在大家只希望求生,只好走極端。
海運期刊Lloyd’s List報導,新加坡現在對華南來的貨櫃已經不收費。從北亞來的貨櫃,運費則降到200美元,比營運成本還低。
海運界表示,從沒看過運費掉這麼低。
反映鐵礦砂和穀物等大宗商品運費的BDI指數(波羅的海乾貨指數)已重挫96%。
最新的發展是,海運危機現在已經蔓延到製成品,製成品是國際貿易的核心。
過去數周來,亞洲出口重鎮的資料可看出災情嚴重,反映歐美地區需求崩潰。
最新資料顯示,南韓1月出口較去年同期下降30%,台灣跌42% ,日本減少27%,中國也急遽萎縮,特別是鋼鐵、電子與紡織品。
美國港口的海運活動陷入急凍狀態,兩大港長堤和洛杉磯的對外交通比去年減少18%,比過去幾次經濟衰退都嚴重。
專家表示,「這不是循環性的減緩,而是海外需求完全崩潰」。在新加坡港外,閒置無事的船隻一排排,遠看像一支巨大的海運艦隊在那裡下錨駐泊。去年秋天金融危機高峰階段,即使另一端有個有心的買家,供應商也很難像往常那樣順利拿到信用證。
分析家說,這難題已經解決了,但現在一切又陷入全球貿易萎縮的泥淖。
世界銀行上月警告,全球貿易今年可能出現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首次式微。現在,每出現一批數據,看來都在證實世銀的警告。專家預測今年亞洲對美國的貿易將下跌7%,對歐洲少則下跌9%,多則下降12%。
低油價 短期嘗甜頭 長期有苦頭>中時08.12.07陳文和
國際原油價格七月攀升至每桶近一五○美元的歷史高點後即一路走跌,迄今已崩跌三分之二,汽油的成本隨之大幅降低,來到近幾年新低價位,讓飽受信貸緊縮及經濟衰退之苦的消費者與企業暫時喘一口氣。然而,「路透」通訊社引據專家分析,長期而言,低油價不見得對大家有利。
能源價格低落會對石油業者的投資造成壓縮效應,導致未來的石油供給減少。低油價也會削弱消費者節能減碳的意願,而依賴進口石油的國家還可能面臨油源供應不穩的問題,長此以往可能帶動油價再度高騰,甚至波動更加劇烈。
最重要的是,低油價會抑制替代能源的研發投資,且會深化人們對石油及其他碳氫化合物的依賴,大幅提高溫室氣體的排放量。
法國興業銀行全球石油研究中心主任魏特納指出:「因為當前全球經濟陷入衰退,短期內我們都有低價的油可用,但長期來看,當前油價已低到不足以支應新的供給,且將減緩開發替代能源、研發新能源科技和節約能源的動能。」
沙烏地阿拉伯國王阿布杜拉六日罕見地就油價發表談話表明,每桶七十五美元為「公平的」原油價格。沙國石油部長納米隨後解釋說,這個價位可鼓勵成本較高的供給源生產石油。
這些談話招致了若干批評,例如日本經濟產業大臣二階俊博就指出,經常有產油國家宣稱油價應維持在每桶六十至七十五美元,但對於依賴進口石油的國家來說,油價卻是越低廉越好。
德意志銀行的商品研究中心主任陸易思則表示:「穩定的能源價格是任何長程計畫的根本。」印度石油部長潘岱也同意這番觀點,他認為:「今年油價劇漲驟跌的走勢是極糟的事情。」
據德意志銀行指出,當前國際原油每桶僅有四十多美元,並非可以維繫長久的價位,估計長期的合理油價應在每桶六十至八十美元之間。
而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以及石油消費國間也普遍同意,恰當的油價應為每桶七十五美元左右,因為這樣的價位才有利於產油國投資新的生產,也才能鼓勵消費者提高用油效率,中東的產油大國也才得以維持預算規模。
總部設在美國華府的PFC能源顧問公司估計,國際原油價格必須維持在四十到六十美元之間,中東產油國的境外帳戶才能達到收支平衡。
「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為因應一九七○年代的石油危機而設立的「國際能源總署」也期望,國際油價能維持在足以促使產油國家持續投資新油源的價位,包括注資推展高成本的深海油田鑽探。
國際能源總署的石油工業與市場部門主管費佛指出:「假若國際原油價格持續滑落,將會加劇中程石油供應緊縮的風險。」
油價暴跌9% 直逼35美元【聯合報編譯朱小明08.12.26
經濟前景黯淡,石油市場面臨沈重壓力,國際油價在耶誕節前夕暴跌逾9%,重挫至4年來新低價位,直逼每桶35美元。
國際油價已連跌9天,紐約商品交易所2月份交貨的輕原油期貨價格24日盤中一度下探35.13美元,收盤時下跌3.63美元,收於每桶35.35美元。倫敦國際石油交易所2月北海布侖特原油期貨下跌3.75美元,收於每桶36.61美元。
由於美國汽油商業庫存增加大於預期以及失業率創新高,加上美國消費者支出在11月連續第5個月下降,這些負面經濟數據加重了投資者對原油需求繼續走軟的憂慮。
雖然美國石油庫存在上周出乎投資人意外的下降,但民眾在嚴重衰退中減少開車,導致汽油庫存增加,降低了未來的需求。
美國能源部24日的報告顯示,上周美國汽油商業庫存增加了330萬桶,遠高於市場預期的50萬桶;包括取暖油和柴油在內的成品油庫存增加180萬桶,也高於市場預測的20萬桶。同時,美國勞工部的報告顯示,上周首次申請失業救濟的人數增至58.6萬人,創下26年來最高記錄,顯示美國勞動力市場仍然在持續惡化。
由於經濟危機不斷加深,能源需求不斷下滑,油價自7月以來已下挫74%,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上周創紀錄地減產220萬桶亦未能產生支撐效果。OPEC輪值主席、阿爾及利亞能源部長哈利勒表示,如果油價繼續按目前的速度下跌,OPEC可能在明年3月之前召開緊急會議磋商對策。
經濟放緩 大陸能源需求大幅回落
http://www.cdnews.com.tw 2009-01-01陳恆光/綜合報導
經濟情勢轉差,大陸對能源的需求大幅回落。發改委31日公佈的資料顯示,十一月份,大陸煤炭、成品油生產增速放緩,電力生產降幅擴大。
根據大陸媒體中新社報導,發改委31日公佈了十一月份工業經濟運行的一些重要指標。從資料看,當月,工業生產增速大幅下滑。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百分之五點四,為一九九八年公佈該指標以來月度增速最低值(剔除春節因素),增速比上月減緩二點八個百分點,同比減緩十一點九個百分點。前十一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累計增長百分之十三點七,同比減緩四點八個百分點。
能源行業受經濟放緩影響顯著,需求出現大幅回落。在煤炭行業,十一月,規模以上企業原煤產量二點二七億噸,同比增長百分之五點二,增速比上月減緩四個百分點,同比減緩二點八個百分點。由於需求增勢減緩,煤炭市場價格迅速回落,主要用戶和中轉港口煤炭庫存持續增加。一到十一月,中國煤炭出口同比下降了近一成四,進口下降了逾一成八。
在電力行業,十一月份,全國發電量二千五百四十億千瓦時,同比下降百分之九點六,降幅比上月擴大五點六個百分點,同比降低二十三點四個百分點。雖然全國大部分地區逐步進入冬季用電高峰期,但由於需求回落速度更快,電力呈供大於求狀況,部分水電比重較大的地區出現水庫棄水現象。
在石油行業,雖然大陸原油產量十一月份同比增長了百分之四點九,但原油加工量同比下降了百分之二點三,比上月降低了九點三個百分點。官方透露,由於國內市場成品油需求回落,十一月末,中石油、中石化兩大集團成品油庫存上升至歷史高位。
經濟惡化 油價冷黃金熱【工商時報09-02-13蕭麗君
在一年前走勢還呈同步的國際原油與黃金價格,近來卻是分道揚鑣。受到全球經濟惡化,能源需求銳減影響,國際油價本週來一路下滑,週四西德州中級原油35美元關卡失守,跌到3週來最低。與此同時,金價則在避險買盤推升下,站上每英兩940美元大關,達6週來的高峰,專家預測金價可能很快就會觸及1千美元。
油價跌跌不休,除了受到國際能源總署日前調降今年全球能源需求外,美國能源部門週三公佈到2月6日為止的當週,國內原油庫存增加470萬桶,超出預期,以及外界憂心美國銀行紓困計劃不足以振興金融業頹勢,都持續對油價造成打壓。
紐約西德州中級原油3月期貨價週四盤中下跌1.4美元,至每桶34.54美元。油價已經連續4個交易日走跌,跌幅深達10%。
至於金價則是步步走高,在投資人加強避險下,黃金的避險天堂光環更加耀眼。週四紐約黃金現貨上揚7.39美元,至每英兩946.38美元,並且一度勁揚升至每英兩953.3美元。
FutureOne副總裁史密斯表示,「我們觀察到一波逃向安全避風港的買盤」。Heraeus貴金屬交易商桑佛也認為,「黃金依然處在多頭格局」,他指出從黃金指數基金ETF來看,可見投資者對黃金需求強勁。身為全球最大黃金ETF的SPDR Gold Trust在週三大漲近5%。
國際能源總署:4年後恐爆發更嚴重經濟危機【中央社09.03.01
國際能源總署警告,由於原油開採量和儲量節節下降,如果經濟明年復甦導致需求擴張,4年後全球恐爆發比目前更嚴重的經濟危機。
「國際能源總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署長田中伸男接受「南德日報(SueddeutscheZeitung)」專訪時表示,目前油價每桶只有40美元,因此石油公司紛紛減少投資,不過如果明年經濟反彈導致需求擴張,刺激油價飆漲,到了2013年恐爆發「比目前還嚴重的經濟危機。」
據國際能源總署的估計,屆時油價將超越去年夏季的歷史紀錄,每桶可達200美元。
除了要求石油公司擴大開採外,田中伸男還呼籲各國提昇能源效率,推動能源來源多元化,「1/2來自風力、水力和太陽能等再生能源,1/4來自核能,剩下的1/4 必須將二氧化碳存在地底下,減少二氧化碳排放。」
田中伸男說,如果不採取措施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對抗氣候變遷,本世紀結束前全球溫度將上升攝氏6度,「那將是一場災難」。
然而他坦承,由於能源來源多元化現實上很難辦到,國際能源總署因此相信,世界各國對原油仰賴的程度還會加深,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的影響力也將持續擴大。
油價看漲 經濟嫩芽恐枯萎【經濟日報編譯陳家齊2009.05.24
國際能源總署(IEA)警告,油價去年大跌使許多開採油田的計畫取消,投資不足情況更加惡化,讓產能更加緊繃。這可能埋下未來油價暴漲的種子,威脅已經相當脆弱的全球經濟。
產業界與經濟學家警告,金融海嘯使原已不足的採油投資更加惡化,全球經濟稍有復甦,就可能立刻遭到油價暴漲打擊。
國際能源總署(IEA)將在24日發表的中期原油市場報告指出,中國與印度大舉增加的石油需求,卻遇上石油公司在減少投資,可能使原油生產供不應求,推動油價漲到「明顯高出」目前的水準。
原油期貨市場也認定,全球經濟有望在近期回穩,將使原油需求再度回升,供需再度緊繃。
紐約西德州輕原油最近期價格22日收在每桶61.67美元,過去一周大漲8.2%。
遠期期貨合約顯示交易員預期在2011年就會漲上70美元。
IEA首席經濟學家拜羅(Fatih Birol)說,石油公司已至少取消掉1,700億美元的油田投資計畫,光是今年就取消掉1,000億美元計畫。
拜羅估計,這等於使全球每日產量少掉200萬桶,並造成另外420萬桶的新產能延後至少18個月。
分析師指出,油價在去年從逼近150美元價位崩跌至近40美元價位,但整體石油產能投資不足的結構性問題仍舊存在,且因為油價暴跌而更加惡化。
換言之,目前相對較低的油價僅是「大漲勢」的一個插曲,全球經濟衰退僅是延後供不應求失控的時間點。
沙烏地阿拉伯的石油部長奈米甚至悲觀認為,油價飆漲將「拔掉經濟復甦的輪子」。沙國是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 )中原油儲量最大的國家。奈米說,油價漲到75美元只是時間問題,未來的挑戰是如何把價格壓在70美元到80美元間,避免價格失控。
奈米曾說,把油價壓在50美元是沙國挽救全球經濟衰退最大的貢獻。
沙國承諾要穩定原油產量,避免短期供需失衡衝擊全球經濟秩序。
IEA的拜羅呼應這種看法,他說:「如果石油需求回升時,供給面的投資卻在減少,我們可能在油價上遇到困難。」屆時油價將在數年內明顯高過目前水準,而這對「非常脆弱的經濟是個壞消息」。
IEA的原油需求報告呼籲,全球應加強投資油田與替代性能源。這份報告將為八大工業國(G8)7月舉行的高峰會提供諮詢。
報告還指出,全球電力需求將在今年負成長,是1945年來未曾見過的狀況,顯示這波經濟衰退的嚴重程度。
拜羅說,過去65年來世界經歷兩次石油危機、亞洲金融危機與美國嚴重的經濟衰退,但電力需求從未下降過;而今年,IEA預估全球電力需求將下滑3.5%。
中石油吃下新加坡石油45%股權【工商時報09-05-25賀靜萍
中石油海外收購再有大動作!根據中石油昨(24)日晚間宣佈,透過旗下子公司與新加坡吉寶集團下屬全資子公司吉寶油氣達成附生效條件的協定,即中石油將收購吉寶公司所持新加坡石油公司45.51%的全部股份,交易對價約合10.2億美元。
中石油是全球最大的石油天然氣公司之一,這筆交易是透過中國石油國際事業有限公司間接全資擁有的中國石油國際事業新加坡公司完成。交易的現金對價為每股6.25新元,共計約14.7億新元,將於交易完成時支付全款。
不過,本次交易的完成尚待中國監管部門批准,預計交易將導致對新加坡石油公司其餘股票的強制性要約收購。
新加坡石油公司是一家地區性能源公司,從事煉油和銷售及石油天然氣勘探開採等。新加坡石油擁有新加坡煉油公司50%的權益,新加坡煉油公司是新加坡三大煉油企業之一。新加坡石油還進行原油及成品油的碼頭輸送、分銷和交易等業務。
根據新華社報導,中石油有關負責人表示,在中國石油國際事業新加坡公司完成對新加坡石油公司的收購後,新加坡石油公司將成為中石油國際戰略的新平台。
除此交易外,中石油和吉寶集團還原則同意未來在海上石油方面展開合作。
這次負責交易的中國石油國際事業新加坡公司,主要業務為原油、成品油、石化產品貿易,並投資一座油庫設施,主要市場包括印度尼西亞、越南、新加坡、韓國和中國;而總部設在新加坡的吉寶集團是淡馬錫控股的、業務多元化的跨國公司。這次交易是由德意志銀行擔任中國石油國際事業新加坡公司的獨家財務顧問。
原油黃金 雙漲【經濟日報編譯季晶晶09.05.30
原油漲破每桶66美元 黃金創近三個月高點
國際原油價格29日漲破每桶66美元,5月漲幅為1999年來最大,主因是亞洲經濟表現亮麗,且美國原油庫存降低。另因美元貶值引發投資貴金屬保值需求,金價挺升,可望是三個月來首度收高。
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秘書長巴德里(Abdalla El-Badri)29日說,雖然全球原油庫存仍高,油價可能在今年底前站上每桶70至75美元,部分原因是投機者重回商品市場。他說:「市場氣氛看多。但除亞洲經濟外,基本面並無支撐。」OPEC會員國原油產量約為全球的四成,剛決議維持每天2,485萬桶的產量。
亞洲經濟的好消息包括,印度上季經濟成長優於市場預期,日本4月工業產出增幅為六年來最大。
美國原油庫存上周意外減少541萬桶,降至3.63億桶,減幅為去年9月來最大。彭博訪調的分析師原先預估,減幅為15 萬桶。
70美元 國際油價蠢動【工商時報09-06-06王曉伯
在美國經濟衰退觸底跡象益趨明顯的刺激下,國際油價漲勢不斷,週五紐約油價一度衝上每桶70美元大關,是去年11月以來最高。專家指出,下週油價上看75美元,而預料油價今年內可望升到80到90美元。
美商高盛證券昨日也針對能源短缺議題示警,預期2009至10年國際油價將以「4階段」方式向上攀升,將2009/2H、2010年1H、2010年2H油價分別上調至85、90、95美元。
美國公布5月就業報告,非農業就業人口減少34.5萬人,是2008年9月以來最少,顯示美國就業市場萎縮減緩,油價聞訊後跳升,西德州中級原油達每桶70.32美元,上揚1.51美元,不過稍後在69.7~70美元窄幅波動。過去兩天來油價已勁揚逾4美元。
國際油價自2月中旬以來上漲超過1倍,如此漲勢,使人不禁想起2005年的「油價大躍進」,許多分析師也因此調升對油價的預測,高盛就把西德州中級原油今年底的目標價上調31%,達到每桶85美元,並且預測明年底將會達到95美元。
美國為解決金融危機瘋狂印鈔票所導致巨大通膨隱憂,近期已成為外資圈關注議題,美元貶值趨勢明顯,使得國際油價更是蠢蠢欲動,高盛證券指出:「全球金融危機才剛剛平息、但能源短缺問題才正要浮現!」
英國經濟學人雜誌也提出警告,油價漲勢過於凌厲,可能會對才出現好轉跡象的全球經濟造成傷害,使得經濟復甦的時間點延後。國際能源總署的官員也表示,他們擔心其實全球對原油需求恢復的速度可能跟不上油價的上漲腳步。國際能源總署預定在下週公布其對全球原油需求的最新預測。
也有經濟學家指出,油價可能要到接近100美元才會對經濟造成明顯傷害。
國際油價攀升、勢必會衝擊國際資金對台股持股信心,美林證券台灣區研究部主管曾省吾指出,在半導體族群投資評等已調降至「中立」、金融族群短線股價上漲空間已有有限、PC產業前景還是謹慎保守下,應針對體質較差DRAM、IC設計、PC/手機/LED零組件、航運/航空等族群、逢高先獲利了結。
大陸獵油氣 中石油搶入伊朗氣田【工商時報09-06-06潘羿菁
中石油再度砸下重金,打算接手伊朗最大氣田的開發權,經伊朗國家通訊社報導,伊朗石油副部長兼伊朗國家石油公司總經理賽富拉賈什恩賽茲將率領伊朗油氣代表團,到北京進行最後談判,這項交易案最終可能以322億人民幣成交。
據指出,伊朗石油副部長兼伊朗國家石油公司總經理賽富拉賈什恩賽茲,早在3天前就已率團抵達北京,就是為了針對中石油,打算開發伊朗南帕爾斯氣田第十一階段以及簽署合約一事,進行談判。
中國最大的石油集團─中石油集團今年初舉行工作會議,鎖定加快海外投資計劃。其中,在與海外油氣合作區部份,爭取用8至10年時間,基本上建成中亞、非洲、南美、中東、亞太5個規模不同的油氣合作區。
而伊朗南帕爾斯氣田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氣田之一,位於海灣的該氣田擁有14兆立方米天然氣儲量,占世界天然氣總儲備的8%,由於規模龐大,所以南帕斯氣田分成28階段來開發,這次中石油將可望獲得第11階段的開發權。先前也有許多知名石油公司參與其中,包括殼牌、阿吉普、挪威國家石油公司、韓國LG公司與土耳其石油公司等。
其實早在中石油看中伊朗南帕爾斯氣田之前,法國道達爾就曾在今年3月底,跟伊朗簽定開發第十一階段的權力,當時道達爾耗費50億美元取得開採權,但是至今道達爾都沒有進一步開採。
不缺乏技術與資金的道達爾為何遲遲不動工呢?「21世紀經濟報道」引述業內相關人士指出,這是政治考量因素,道達爾主要是受到美國與聯合國安理會的影響,才會一再推延該項談判。
如此一來,伊朗須重新找新的投資對象,賽富拉賈什恩賽茲說,與法國道達爾在開發第十一階段一事上,浪費太多時間,因此才另覓新合作夥伴進入這個項目。
而賽富拉賈什恩賽茲口中新的合作夥伴,就是中石油。中石油高層說,「我們不僅是開參與上游開發,而且會與伊朗方面討論合資建立液化天然氣(LNG)生產廠的可能性,並將液化天然氣運回中國大陸」。
中石油高層說,中石油參與這項開採案,最終目的就是要提供中國大陸更充足的液化天然氣。
中石油與伊朗接觸並不是第一次,在今年1月,中石油與伊朗國家石油公司簽訂17.6億美元共同開發總儲量估計為60億桶的伊朗北阿札迪油田項目,中石油取得2階段開發權。
由於推估伊朗北阿札迪的油田含量有60億桶,因此當時協議提到,中石油第一階段將花25年時間,日產7.5萬桶原油。
中石油中海油 海外併購屢受挫【工商時報09-06-06潘羿菁
受到中國大陸經濟起飛,對於能源的需求也愈來愈大,根據中石油今年出海藍圖,已經將海外獲取油氣規模資源和國際併購,作為今年整個集團公司的重點工作之一。不過連同中石油在內的中國能源巨頭,進行海外併購的時候,卻也時常碰到政治力介入的「釘子」,而非純粹的商業力量。
令人印象最深的,當屬數年前中海油欲併購美國第九大石油公司尤尼科(Unocal Corp),引起美國參議員的反彈,導致中海油自動放棄。
2005年1月初,中海油透露將花費逾百億美元,考慮收購美國石油公司尤尼科,尚未提出正式收購尤尼科。此通告一出,美國兩名參議員 Richard Pombo 和 Duncan Hunter,馬上寫信要求布希總統召開外國投資委員會,審議中海油的收購有否危害美國的利益。
據新華網引述1名美國議員指出,當時整個眾議院只有個3人支持。主要反對理由有兩個,一個石油是敏感行業,二來中海油是政府控制的石油企業,他們認為敏感行業不能讓中國政府控制。因此他們開始大力渲染這起併購更像是國家行為而不是商業行為,會對美國國家安全造成威脅,企圖影響了美國社會的看法。
原是一樁單純的公司併購,卻因涉及敏感的石油資源,而且收購者是大陸重量級油企,身後站著國家利益而變得複雜,也逼得中海油自行退出這項交易案。
而一向腳步比較保守的中石油進軍國際,同樣遭受到不少阻礙。2002年時,中石油欲與其他國際石油公司,一起競標俄羅斯斯拉夫石油公司。俄羅斯國會隨即通過一項建議案,反對俄羅斯將實行私有化的國有公司股出售給外國公司。
此條例一過,馬上讓中石油競標資格失去正當性。中石油的公司代表當晚就做出了退出斯拉夫石油公司競拍的決定。
此外,今年3月,中國石油收購加拿大石油公司Verenex計劃也受阻。因Verenex多數資產所在的北非利比亞政府表示,有意根據和Verenex的合作條款,利用優先購買權收購Verenex。
另謀出路 繞道第三世界【工商時報09-06-06潘羿菁】
近年來,伴隨著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中國的油氣等能源的國際依存度也在不斷提高。據統計,中國目前對進口石油的依存度已經超過三分之一,而且還在不斷提高。專家估計,到2010年,中國對海外石油的依存度將達到40%。在這種背景下,中國已將目光投向國際能源市場。
不論是俄羅斯科維克金天然氣項目一波三折、斯基姆股權之爭失利;或是放棄英國北裏海合作開採協議;及入股尤尼科遭美國否絕等,中國石油企業在海外的拓展可謂是屢受挫折。
這些阻礙來自於對中國崛起的擔心,或是出於政治需要,道致純商業行為到最後總是「泛政治化」,上升到威脅國家安全和經濟安全的高度。也因為進軍西方世界的能源市場不順利,才會讓中石油開始修正戰略,開始著眼於非洲與中東國家。
中石油今年初舉行工作會議時,高層領導人對海外投資計劃進行了陳述,其中並下了「加快海外5大油氣合作區建設」的結論。
5大海外區域分別是:突出中亞、拓展非洲與做大南美,另外,同時要加強中東。最後則是推進亞太,作為中石油海外重要的天然氣和液化天然氣供應區。 如此布局的背後,已經繞過美歐勢力範圍,在西方強權帶有敵意的抵制下,似乎只能繞道第三世界國家做戰略布局。
早年,中國在對美進行雙邊貿易談判過程中,不時有極為強硬的應對態度,所謂「東邊不亮西邊亮,黑了南方有北方」;看來,在西方列強有意無意抵制中國海外取得諸如油源、鐵礦砂原料等戰略物資的情況下,中國只能轉進另謀出路,避開列強所設的路障了。
中國三大油企 海外併購【經濟日報記者楊文琪2009.06.10
繼中國中石油宣布以10億美元收購新加坡石油45.51%股權後,中石化及中海油也計畫共砸下120億美元(約新台幣3,930億元)巨資,在非洲尋求石油資產併購。中國三大石油巨擘共投入130億美元資金,在全球掀起一股石油資產收購風潮,凸顯中國在金融危機下的能源戰略新布局。
網易財經網引述南華早報報導,中石化有意出價80億美元,收購在倫敦和多倫多上市的加拿大阿達克斯石油公司,中石油、中海油也有意收購阿達克斯,中國政府為避免彼此競爭,通常只批准一家企業進行交易。
據指出,加拿大阿達克斯石油公司是一家立足於西非和中東的國際油氣開發商,成立於1994年,是西非最大的獨立油氣開採商。阿達克斯公司在尼日和加彭共和國擁有非常好的油氣資源,同時也在西非和伊拉克庫爾德地區探勘新資源。
阿達克斯去年已與各方展開談判,但未能達成協議,日前該公司在其網站上發表聲明,承認與三家石油企業洽談入股事宜,但洽談結果存在不確定性。不過,這項收購消息已讓阿達克斯在倫敦的股價上漲2,300便士,使公司資產達到54 億美元。
南華早報還報導,中海油正在尋求以40億美元入股美國石油公司Kosmos能源,擬購得Kosmos能源公司處於非洲加納沿海Jubilee油氣田30%股權。
據指出,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中國對石油依賴程度愈來愈高,石油安全也成為當前最關注的問題,國外也密切注意中國的石油戰略。
對於西非這個油氣天堂而言,中國一直努力爭取,但因受到西方發達國家種種阻擾,中國在西非的石油投資一直沒有獲得重大進展。這次中石化與中海油同時瞄準西非,如果這兩筆收購案能夠成功,將可正式打開非洲油氣的大門。
消息指出,中石油上周剛在伊拉克替代已經簽約的法國石油巨擘道達爾,取得一塊價值47億美元的氣田開發權。加上中石油以10億美元收購新加坡石油45.51%股權,以及中石化、中海油收購西非油氣資源的120億美元,中國三大油企近期在海外石油資產收購金額就高達177億美元(約新台幣5,800億元)。
中石化買Addax 搶進西非探油>中時09-06-26連雋偉
中國最大石油公司中國石油化學集團前天(廿四日)宣布,以約七二二億美元(約二三一○億元台幣),全資收購瑞士石油勘探公司Addax,創下大陸企業最大海外收購案紀錄;同一天大陸第二大連鎖家電商蘇寧電器以二七五億元台幣,成為日本家電連鎖賣場LAOX最大股東,是大陸企業收購日本上市公司首例,更是大陸家電流通業,首次涉足海外收購。
《華爾街日報》報導,由於Addax開採基地以西非為主,該項交易增加中石化在西非沿海此一全球最火熱的石油勘探地區之一的業務機會。
這也是繼二○○五年中海油在美國政治壓力下,放棄以約一八五億美元買下加州聯合石油公司(Unocal)計畫,及本月初中國鋁業欲以一九五億美元,收購澳洲礦業巨頭力拓部分股權遭挫後,大陸石油能源業終於完成海外大筆收購,以滿足對中國大陸自然資源的渴求。
Addax總部位於瑞士,在倫敦和多倫多上市,是西非和中東石油產量最大的獨立石油生產商之一。中石化收購Addax一案更可讓大陸石油公司頭首次進入伊拉克北部的庫德族自治區。Addax目前在庫德斯坦地區經營Taq Taq油田。中石化收購Addax時,一度面臨韓國國家石油公司的競爭,為此去年營收高達一五兆元人民幣的中石化不斷加價,終於搶得這場聯姻。
至於蘇寧電器入主日本LAOX公司,則牽動大陸人民的愛國主義神經。蘇寧電器總裁孫為民表示,蘇寧電器入主日本LAOX公司是以戰略投資者的身分進入的,今後作為日本LAOX公司第一大股東。
該消息宣布後,網友一片叫好,「多買他幾間,把整個小日本都買下」。目前處於虧損的LAOX公司在日本是一家成立近八十年的老牌連鎖家電賣場。孫為民表示,買下LAOX將有助於大陸家電進軍日本市場。
聯手競購天然氣田【工商時報09-06-30楊泰興
在中海油錯失優尼科(Unocal Corp),併購機會的四年後,中國能源企業海外收購再見接連積極動作,繼日前(21日)中石油完成對新加坡石油公司45.51%股權的間接收購,24日中石化緊接著宣布全額收購瑞士石油勘探公司「Addax」;昨(29)日,再度傳出中海油將與中石油一起競購巴布亞新幾內亞的天然氣項目,為金融危機以來中國能源企業第一次密集進行海外資源收購。
南華早報昨(29)日報導,中石油以及中海油正計畫競購巴布亞新幾內亞一個天然氣項目的股權,該項目為加拿大「InterOil」所擁有,價值約5億美元左右。
報導援引消息人士的話稱,中國政府通常僅會批准1家國內大型石油公司對一個海外項目發起競購,因此上述兩家公司中可能只有一家會獲准提交收購要約,或者這兩家公司可能會聯合競購該項目股權。
近期,石油三巨頭頻頻釋放海外併購的消息,這也是金融危機以來,中國能源產業第一次如此集中地釋放海外能源項目收購訊息。
中國石油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副院長董秀成認為,近幾年的油企海外併購戰略出現三個趨勢,包括:從以大中小「通吃」到以大中型兼併為主;從以純粹併購發展中國家的公司轉向西方國家;從僅收購油田到上中下游齊頭並進。
中國近期攫取海外能源動作的積極,可從下數字可知;資料顯示,今年5月14日之前,全球共有14項國對國的石油交易,涉及貸款換石油465億美元,其中中國占到450億美元,日本為15億美元。
另外,來自發改委的一份報告指出,截止4月底,經發改委核准的3億美元以上的能源類海外併購項目26個,中方投資額458億美元,約占1,000萬美元以上非金融類海外併購項目總額的78%。
伊拉克拍賣8油氣田 中英拔頭籌【聯合報編譯陳世欽 2009.07.01
伊拉克石油部表示,BP與中石油標得伊南魯邁拉油田的開採權,該油田蘊藏量178億桶原油。這是已故伊拉克獨裁者海珊所屬復興黨1972年將全國能源產業收歸國有之後,伊拉克首次將6處主要油田與2處天然氣田的開採權開放競標,也是首次達成合約。
伊拉克石油部長沙赫里斯塔尼表示:「BP與中石油同意如果產油量超過最低門檻,伊拉克每桶支付2美元。」根據雙方達成的20年期合約,BP與中石油得以6年的時間將魯邁拉油田的產量提高至每天285萬桶。
參與競標的艾克森—美孚集團要求,如果產油量超過最低門檻,伊拉克每桶支付4.8美元;BP和中石油開的價碼是3.99美元,但伊拉克只肯付2美元,艾克森拒絕接受,BP同意,因此贏得第一項合約。
沙赫里斯塔尼表示,伊拉克仍將保有油氣田的蘊藏所有權,開放競標的主要目標是,未來5年將全國每日石油產量自目前的240萬桶提高至400萬桶以上,以在未來20年為國庫創造1兆7000億美元的進帳,從事各項基礎建設。
部分外國油氣集團因為不接受伊拉克政府開出的條件而撤回標單。中國的中海油與中石化要求對採自梅桑油田的每桶原油抽成25.4美元,與伊拉克開出的每桶2.3美元相去甚遠。
美國的康菲石油對巴伊哈桑油田的要求是每桶26.7美元,伊拉克則只開出每桶4美元。
30日的競標是各國能源業者多年來,首次有機會進軍伊拉克的能源產業,結果吸引31家分別來自美國、歐洲、中國大陸、印度、南韓、印尼的油氣集團投標。伊拉克總理馬里基在開標前表示。歷經3場戰爭與10多年經濟制裁的蹂躪後,伊拉克人亟需以石油收入重建國家。他說:「這些合約是重建伊拉克所必須。它們有利於伊拉克人與外商石油公司。」
伊拉克原油蘊藏量約1150億桶,主要的油由位於北部與南部,天然氣田則位於西部與首都巴格達的東北方。
需求恐慌症與能源爭奪戰【聯合報周添城/醒吾技術學院教授 09.07.01
全球原油生產最集中,居全世界石油輸出樞紐地位的中東,於昨日發生了自第一次石油危機後最大的騷動。甫由美軍交防伊拉克的同一周內,伊拉克政府宣布將六大油田和二大天然氣田提出供各國石油公司競標,隨後伊拉克石油部長公布第一批競標結果,即英國石油和中石油共同標得Rumaila油田的開採服務合約。這也是此次六塊油田中最大的一塊,估計原油蘊藏量達一七七億桶。六塊油田合計儲量估計共四三○億桶,意即首日競標已標出百分之四十一的儲量,顯見石油消費國需求之殷切。
伊拉克自一九七二年以後,即因石油國有化政策,未曾將油田開採讓外國油商來爭取,此番開放固有其國內之需要,主要是波灣戰爭後,聯合國長達廿年的禁運制裁,令伊拉克經濟受創甚鉅,使該國的石油生產設備大受影響,久久未能恢復產能。尤其在美國出兵伊拉克後,可說是民生凋敝。為了戰後重建所需龐大費用,伊拉克擬在未來五年內,把石油產量從日產二四○萬桶增加到超過四百萬桶,以擴增國庫一兆七千億美元。
事實上,史上第一次石油危機就是中東國家聯合改採油田國有化政策所造成的。如今,伊拉克打破此一政策,讓國際油公司重新介入該國石油開採,預計將對該地區產油政策產生衝擊。尤其對石油儲量高居世界第二的伊朗產生怎樣的示範效果,尚待觀察。這也將使OPEC組織產生鬆動的可能性。
至於積極參與此次競標的公司,有國際知名的艾克森、殼牌等,其中中國就有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及中國中化四家,他們可以說是志在必得。中國快速經濟成長所衍生出的石油需求恐慌症病情不輕,二○○一年中國每日需求四九○萬桶油,二○○八年已增至八百萬桶。因此,掌握油源成為中國之國家戰略目標,這也是競標首日中石油就與英國石油聯手標下最大一塊油田的道理。未來,中國的其他三家公司再度奪標的可能性依然很高。
伊拉克政策的大轉變,也可以說是看準這些新興經濟體需油日急的情勢下,不如以油田為手段讓其他國家共同分享,也共同來保護他們的原油資源。這勢將引發後九一一、國際反恐後另一場國際能源的爭奪戰,其影響不容小覷,也應密切注意。
中石油中海油 聯手海外併購【經濟日報╱記者楊文琪 2009.07.04
中國石油企業再度赴海外併購,中國石油集團與中國海洋石油集團計劃共出資226億美元(約新台幣7,440億元),收購西班牙石油公司Repsol YPF(雷普索爾YPF)位於阿根廷的股權。
東方早報報導,兩家公司最後的交易價格,超過中石化集團72億美元收購瑞士石油探勘公司Addax Petroleum的交易,如果收購成功,將成中國石油業近期最大的海外競購案。
據指出,這件收購案中石油集團計劃出資170億美元,取得Repsol YPF 75%的股權,中海油有意出資56億美元,購買剩下的25%股權。到目前為止,外界對這處位於阿根廷資產的具體儲量所知甚少。
Repsol YPF發言人表示,公司已經收到很多中國、印度與俄羅斯有意者發來的提案、意向和建議,但目前尚未就是否出售YPF做出最後定論。
Repsol YPF是一家總部位於阿根廷的西班牙石油公司,業務包括上游的勘探、開發和生產原油、天然氣、液化石油氣,下游業務包括精煉、市場營銷、運輸和石油產品、石油衍生品、石化、液態石油氣和燃料銷售。
相關資料顯示,Repsol YPF公司2008年營業收入為609億歐元,淨債務為33.34億歐元,其股票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1日的收盤價為22.8美元,市值達275.57億美元。
早在2007年7月,中石油就已經參與Repsol在阿根廷的子公司YPF25%股權的競購,不過,因為當時南美洲蔓延石油資產國家化潮流,給這項交易帶來潛在的風險,中石油最後放棄競購,當時交易雙方並未透露包括交易金額等細節。
有消息指稱,中石油還在對南美地區其他潛在交易進行評估,其中包括與法國道達爾聯合競購委內瑞拉奧里諾科(Orinoco)重油帶的石油資產。
中國獵油飆速度【工商時報09-07-04夏幼文
根據中國政府今年制定出的戰略目標,6月份以來,中國的能源企業包括中石油和中海油,都加快海外收購的步伐。在過去的半個月之內,中國向海外收購投資金額超過300億美元,創下多年以來從未有的佳績。
6月25日,中石化才剛宣布以72億美元收購瑞士公司Addax Petroleum。該公司在加拿大多倫多和倫敦兩地都有上市,集團在西非和中東都擁有石油和天然氣資源。到去年年底時被探明儲量為5.36億桶,每天平均生產原油14萬桶,平均年產量達到700萬噸。
這起72億美元的收購案,才創下有史以來能源方面的最高收購金額,不到一周,7月2日,中石油就和中海油考慮聯手競購西班牙石油雷普索爾位於阿根廷的資產,預計者兩家聯合競購投入的資金是226億美元。
一旦此案成功,將刷新先前的72億美元紀錄,成為中國石油能源海外收購等史上最高價。
中國最大的石油收購案是2005年中石油以41.8億美元的價格收購哈薩克斯坦的PK石油公司。
根據「21世紀報導」稱,中國大陸幾大石油公司都在通過不同方式加緊海外油氣資源的擴張力度。一位資深石油專家在接受媒體訪問時直指,最近半個月,中國石油巨頭在海外油氣資源方面的收購遠遠超越過去數年的進度。
分析指出,後金融海嘯時代,中國抓緊趨勢,積極向中東、俄羅斯、非洲以及巴西等國家收購油田,對於70%原油靠進口的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中石油)來說,大量收購油田,可以確保石油供給的安全穩定。
根據中石油的海外發展計畫,中石油將力爭用8到10年的時間,基本建成覆蓋中亞、非洲、南美、中東和亞太的五大油氣合作區,使其海外油氣作業量達到2億噸的規模。
此外,從去年9月金融危機爆發以來,除了非洲還有待觀察以外,中石油在其他四個地區採取「貸款換石油」的模式獲得包括與俄羅斯、巴西、委內瑞拉、哈薩克等國家共計470億美元的能源契約。
在這一波全球原油資源整合中,獲益最多的即為中石油。有業內人士認為,收購國際原油貿易,能夠幫助中石油增強原油貿易能力,甚至增強在國際貿易領域的發言權。
此外,在未來10年內,中石油要在亞洲、美洲、歐洲加快建成集貿易、加工、倉儲、運輸於一體的區域性六大油氣營運中心,未來實現年貿易量達到4億噸以上的目標。
邁入修正期 油價將下探60美元【經濟日報編譯廖玉玲 2009.07.05
經濟疲態顯露,紐約原油期貨3日跌破66美元,已比今年高檔回跌10%,相當於進入「修正期」,分析師預估數周內可能下探60美元,紓解通膨壓力。
國際油價連跌三周,彭博資訊訪調分析師後預估,本周油價恐怕仍會繼續下滑,主要是因為美國經濟復甦前景仍充滿變數,對原油的需求疲軟,能源庫存可能會繼續攀高。
Caprock風險管理公司總裁賈維斯說,現在油價面臨雙重打擊:美元走強、經濟數據不如預期,所以賣單大筆湧入。
西德州輕原油8月期貨2日重挫3.7%,收每桶66.73美元,3日因美國國慶日長假休市,但在電子盤交易中最低下跌1.2%至65.96美元,比6月30 日的今年最高價位回檔逾10%,市場通常稱下跌10%為「修正」。倫敦布侖特原油3日下跌1.56%至65.61美元。
上周美元對歐元轉強,上漲0.54%,原油的避險功能相對減弱,也是油價下跌的因素。
國際油價去年12月落到32美元左右的低點,至今已翻漲一倍。上季大漲42%,是1990年來最大單季漲幅。
但分析師已預見,經濟和能源需求依舊疲軟,但原油庫存仍高,油價很難再像6月飆上70美元。摩根大通(JP Morgan)在最新發表的報告中預估,國際油價可能會修正到60美元甚至更低。
技術分析師也看壞油價近期走勢,表示油價跌破66美元的關卡,下跌動力更大。巴克萊資本公司(Barclays Capital)的技術分析師說,未來幾周,油價回檔到60美元的機率提高。
長線而言,油價後勢仍看漲。許多專家和分析師認為,目前油價低、投資開發油田和設備的資金不足,導致供應面未來有短缺的疑慮。經濟一旦開始走穩,對原油的需求也會隨之增加,到時供不應求,油價就會愈漲愈高。
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已表明,國際油價要到75美元左右,才足以刺激投資。該組織為支撐油價,自去年9月至今,每日產能目標已調降420萬桶。
今年稍早OPEC成員罕見地發揮「合作精神」,儘量遵守減產協議,分析師相當訝異。
投機客炒作油價 很快會熄火【經濟日報編譯廖玉玲 2009.07.05
一年前,國際油價攀抵145美元高峰,主要是受中印俄等新興市場需求強勁和美元走弱推動。今年美元仍弱,但不見需求。分析師認為,這波油價多頭,是投機客炒作,很快就會熄火。
紐約原油8月期貨2日收在66.73美元,不到一年前的一半。在這一年間,因全球經濟不景氣,去年12月一度跌到近34美元。近幾個月來,市場看好景氣逐漸走出谷底,帶動油價出現一波反彈,但這波多頭並沒有一年前的條件,因此後勢並不看好。
回顧一年前那波油價大多頭,背後有兩股力量支撐:一是中國、印度和俄國等新興經濟強權,和歐美各國爭奪原油;二是美元匯率走弱,推升原油價格。
商品經紀商OptionSellers.com創辦人寇迪爾表示,去年強勁的需求同時伴隨著虛弱的美元,造就出飆漲的油價。
原油期貨以美元計價,美元貶,油就漲。不過,反觀最近的情況,美元疲弱依舊,但需求還是沒有出現。
原油供應在20年高點,需求卻以史上最快的速度下墜。
寇迪爾認為,若從供應和需求來看,油價可能還是會跌近33 美元。
他說:這波油價漲到將近74美元,實在相當投機,因為市場靠的不過是復甦的綠芽,靠的是景氣快要復甦的感覺。
他預測,8月或9月失業率一旦攀抵10%,勢必震撼市場,到時候油價就會回到基本面,大概在50美元到55美元。
從去年秋來,油價和股市變成難兄難弟,跌的時候一起跌,漲的時候一起漲。
例如從去年7月初到12月中,S&P 500指數大跌30%,油價則縮水77%。
今年3月9日,S&P和道瓊指數跌抵12年新低,此後一路上漲。到6月11日止,S&P漲了43%。同樣這段期間,油價大漲一倍。
股市和油價雖然亦步亦趨,但看來油價跌得比股市深,也漲得比股市大,波動更劇烈。寇迪爾說,這就是拜投機客之賜。
惡棍交易員操弄油價 影響短暫【經濟日報編譯紀迺良 2009.07.05
每當油價飆升時,總有人歸咎於投機炒作,評論家則質疑個人或投資集團是否有能耐在全球交易的商品市場中操弄價格。但上周爆發英國交易員進行未授權交易導致油價飆漲事件,似乎顯示投機炒作油價確有其事,只是為時短暫罷了。
6月30日英國時間凌晨2時,布侖特原油價格在一小時內每桶飆升2美元至73.5美元,在這段時間內,有1,600萬桶的原油期貨合約成交,是平日水準的32倍,相當於沙烏地阿拉伯日產量的兩倍。
這些交易約有一半出自倫敦PVM石油期貨公司資深交易員柏金斯(Steve Perkins)之手。PVM公司表示這些都是未授權交易,而柏金斯在事發之後也已遭停職。
這些交易很容易被發現,不只因為發生在凌晨兩點,交易量低,更因為交投清淡,使這些交易的影響力倍增,帶動油價暴漲。
股票經紀商Redmayne Bentley石油分析師麥葛雷格說:「若要說有任何時間,個人可以明顯影響油價,就是這個時間。」
但也有許多分析師認為,沒有證據顯示投機者可以操弄市場,除非是根本的因素,例如經濟數據或供需問題。
巴克萊資本商品分析師西恩說:「充其量只會造成一些波動,例如許多避險基金同時持有某種部位,但這並不是影響商品價格的主要因素。」
PVM公司3日向外界公布柏金斯從事未授權交易,造成該公司損失1,000萬美元後,PVM內部控管問題也跟著浮上檯面。
在柏金斯於6月30日凌晨完成交易後,PVM公司當天上午8點44 分仍照常發送每日交易報告給客戶,報告中寫道:「市場上有正面動力正在形成」,並強調油價可能進一步升高。
該公司宣稱,直到上午10點10分才發現柏金斯的未授權交易。
然而PVM在發現後,並未撤回這份報告,據金融時報報導,PVM的確通知部分客戶此事件,但在兩天後,才向大眾宣布,許多交易員早已知道此事。
石油投機客 歐美聯手打壓【工商時報09-07-09劉聖芬
擔心油價劇烈波動恐令全球不景氣惡化,大西洋兩岸合力展開打擊石油投機客大作戰。
英國首相布朗與法國總統薩柯吉在周一舉行聯合記者會,呼籲各國政府採取行動抑制油價波動,同時投書華爾街日報表達意見。美國期貨市場主管機關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主席詹斯勒則在周二發表聲明,表示將在未來幾周內就針對能源商品期貨投機部位實施限制舉行公聽會。
布朗與薩柯吉在八大工業國(G8)領袖會議本周於義大利登場前夕舉行高峰會,除了宣示將致力穩定油價外,還表示為了全球經濟好,境外避稅庇護所(tax havens)應朝提高透明度加速改革。
薩柯吉在與布朗的聯合記者會上指出,法國與英國將於未來幾天內發表在處理油價波動議題上採取共同立場。他還說,「我們必須與產油國努力將油價穩定在一個合理的範圍內,不會過高,也不致偏低。」
布朗則表示,石油生產與消費國應該一起研究引發油價震盪的油市機制,並找出其中是否有任何「不當投機」行為。
CFTC主席詹斯勒在周二發布的聲明中說,第一場公聽會的重點將放在是否應對所有商品期貨設定投機部位限制,尤其像是原油、熱燃油、天然氣、汽油等能源商品。
油價於去年7月創下每桶超過147美元的新天價,引發市場人士抱怨亂躥的熱錢扭曲期貨市場。現在油價漲風又起,可能會使全球經濟復甦前景蒙上陰影。
根據高盛的首席經濟學家歐尼爾的預測,油價在12個月內維持10%漲幅,將使全球經濟成長率少掉0.4個百分點。
上個月歐巴馬政府送給國會一份範圍廣泛的計畫,旨在讓美國的金融法規更趨嚴格,並防範銀行與市場危機再度來襲。
不過,芝加哥PFGBEST研究公司的分析師弗萊恩說,詹斯勒向政治壓力低頭,除非全球都實施投機部位限制,否則該做法不會有用。
周三華爾街日報登出布朗與薩柯吉的投書,他們表示各國政府需要採取行動抑制油價「危險地震盪」。他們說,這種違反公認經濟規律的震盪走勢,在各國政府努力振興經濟之際,可能會破壞信心。
然而,有油市分析師對投機性投資推升油價的想法提出質疑。他們認為,是全球經濟復甦前景的不確定性,才造成目前油價的震盪。
美將嚴懲操縱油價者【經濟日報╱編譯季晶晶2009.08.08
為加強監管油品市場,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7日宣布未來將嚴懲操縱油價的能源交易商,每天最高處罰100萬美元,展現歐巴馬政府掃蕩油市詐欺行為的強烈意志。
FTC主席雷博維茨(Jon Leibowitz)表示:「新規定使我們得以打擊詐欺和操縱行為,這些不法行徑推高加油站的油價。我們會監看油市,如果發現有公司操縱市場,將全力追查。」
違反規定者將面臨每天最高100萬美元的民事罰款,而且可連續處罰至改善為止。新罰則將自11月4日起生效,主要針對處理原油、石油和蒸餾油品的交易商,禁止透過虛假或故意令人誤解的訊息,不當操控市場,包括操控庫存、價格,或原油和燃料產量等資訊。
美國國會2007年通過立法,授權FTC阻止人為操控油價。FTC 將依新職權監看煉油業者發布的石油庫存報告。這些每周由能源部負責彙集與公告的數據,會導致油價上漲或下降。分析師和交易員仰賴政府的庫存報告,買賣原油和汽油期貨。期貨價格也會影響汽油的批發或零售價格。
FTC官員葛文說,FTC從未從事過類似監控。對政府石油庫存報告作假本屬非法行為。葛文並指出,新規定的涵蓋範圍,擴及石油公司提供私人企業的報告。
但美國石油協會(API)首席經濟學家費爾米認為,FTC的新規定可能事與願違,反而導致市場資訊不足,因為除非法律規定,煉油業者和石油公司可能因此拒絕提供報告。費爾米說:「石油公司不會想涉入任何事後會被解釋為違規的行為。」
3年內油價再登147美元【工商時報09-07-09吳慧珍
在經濟展望黯淡依舊,能源需求短期內仍難回溫的陰影罩頂下,國際原油價格周三盤中跌破每桶62美元,觸及今年5月以來的最低點。不過有「油神」封號的德州投資大亨皮肯斯(T. Boone Pickens)仍看好原油後市,大膽預言3年內油價會重新站上去年7月每桶147美元的歷史高點。
紐約商品交易所(Nymex)8月原油期貨價格,周三盤中一度回軟到每桶61.87美元,為5月26日以來首見的低點。倫敦布蘭特8月原油期貨價,周三曾一度跌至每桶62.30美元,為5月28日以來的新低,不過隨後又小幅回彈到62.42美元。
英國蘇克敦金融(Sucden Financial)分析師卡瑪指出,紐約原油期貨價格持續下滑,自上月底創下8個月來高點的每桶73.38美元起算,跌幅已超過15%,原因出在市場投資人對經濟復甦腳步緩於預期因而抑制原油消耗的疑慮加深。
按美國能源研究機構Schork Group的技術分析,油價還會進一步下探,預料將低到每桶50美元。該機構總裁施洛克(Stephen Schork)表示,油價確已進入空頭波段,66.26到65.65美元是目前的上檔壓力區。
不過德州石油投資大亨皮肯斯仍舊看好原油後市,主要是基於未來石油產量有減無增,他鐵口直斷油價3年內將重新站回去年7月所創每桶147美元的歷史高點。皮肯斯受訪時表示:「我們目前的年產量維持在8,500萬桶,到2013年還會進一步減產,10年內油價會飆到每桶300美元。」
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周三發表「2009世界原油展望」報告,預估2015年的全球每日原油需求量為9,020萬桶;2030年的全球每日原油需求量預估,則由原先的1.13億桶大幅下修到1.06億桶之下,僅1.056億桶。國際能源總署(IEA)日前也曾預測2015年和2030年的全球每日原油需求量分別為9,440萬桶和1.064億桶。
中石油 入股新日本石油【經濟日報記者邱詩文 2009.07.11
大陸國家發改委昨(10)日發布消息指出,核准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下稱中石油)下屬的國際事業有限公司,投資收購新日本石油有限公司(Nippon Oil Co.,下稱「新日本石油」)大阪煉油廠部分股權專案。根據之前的消息,中石油收購比率是49%。
中石油與新日本石油的這項合作是中日雙方能源領域近幾年來最大的合作專案,也是中日油企間首次合資籌組石油精煉公司。
第一財經日報報導,這是繼5月要約收購新加坡石油公司以來,中石油今年在下游製煉業務上的第二次海外併購。透過在海外市場併購下游煉油廠,中石油正在補足煉製業務上的不足,報導形容「兩條腿走路」的資源市場國際化策略日益凸顯。
報導指出,中石油與新日本石油的合作去年5月已基本確定。當時,雙方在東京達成協定,中石油將收購新日本石油位於大阪的煉油廠49%股份,該煉製廠的原油加工能力約為每天11.5萬桶。
此外,雙方協定合資籌建一家專門從事石油精煉業務的公司。
昨天,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電話採訪時,新日本石油北京辦事處表示,因集團公司方面正在和中石油進行協商,對入股比率、投資金額、該煉製廠的日後管理和產品生產方向向等問題,目前還無法對外透露。中石油方面則表示,對雙方合作內容不予評價。
5月25日,中石油旗下上市公司中國石油公告,以總價約14.7億新加坡元(約合人民幣69.4億元,新台幣約347億元)收購新加坡石油公司(Singapore Petroleum Company Limited)全部45.51%股份(不包含庫存股)。
石油比美元值錢 【Smart智富月刊 2009/07/10朱紀中】
這兩檔基金買在全球股市大崩盤之前,買進之後,隔月,金融海嘯爆發,股市狂跌。投資組合最慘時,大虧43.1%。還好,沒有停扣,在低檔買到更多單位數,因此,儘管基金淨值還沒回到原點,我卻已經賺錢了!從這裡,我得到兩個結論...
下半年原物料肯定還會漲,長線石油、黃金不僅比美元值錢,反彈速度還可能遠超過你的想像。
最近,翻了一下對帳單。我在去年8月定期定額買進的拉美基金和中國基金,到6月份,獲利14.1%,正逐步向停利點邁進。
回頭看,這兩檔基金買在全球股市大崩盤之前,買進之後,隔月,金融海嘯爆發,股市狂跌。投資組合最慘時,大虧43.1%。還好,沒有停扣,在低檔買到更多單位數,因此,儘管基金淨值還沒回到原點,我卻已經賺錢了!從這裡,我得到兩個結論:1.定期定額投資,碰到股市大跌,絕不能停扣,還要加碼。2.長線投資新興市場、原物料是對的,一定賺!
第1點不必贅述。至於第2點,當初,我的想法很簡單,中國和拉丁美洲的巴西,都是人口大國,內需市場夠大,肯定會有表現,再者,只要這兩個新興市場大國經濟不垮,龐大的人口應會使用愈來愈多的原物料,讓原物料行情重現多頭。
現在看來,我的假設是對的。中國、巴西經濟回暖的速度,超過歐美,原物料價格更領先景氣,出現一波大反彈。大家都以為,台股今年大漲35%算很多,但石油漲97%,比台股還猛,輸出石油的國家,像俄羅斯、巴西,股市漲幅也都不輸台股。
大家會奇怪,景氣那麼差,原物料需求沒增加,價格怎麼可能一直漲?本期封面故事就要解開這個謎團,資深撰述林淑玲和胡健蘭採訪眾多專家後,得到一個結論:下半年原物料肯定還會漲。為什麼?除了景氣可能觸底復甦之外,本刊顧問馬凱給了一個最簡單的答案:因為美國政策狂印鈔票,當美元不值錢的時候,愈用愈少的原物料將更顯價值。長線石油、黃金不僅比美元值錢,反彈速度還可能遠超過你的想像。
中石油參股馬來西亞煉油廠【工商時報09-07-15彭女韋琳
中石油海外併購動作再添一樁,馬來西亞美拉坡資源(Merapoh Resources Corp.)本週一(13日)宣布,將與中石油在吉隆坡北部的吉打州進行大型煉油廠的開發計畫,總投資金額達100億美元,這項計畫同時也是中國大陸規避麻六甲困境的又一項重要戰略舉措。
美拉坡資源指出,將在今(15)日與吉打州政府簽署諒解備忘錄,煉油廠的投資金額將由馬來西亞的國際金融機構和中國大陸投資方來提供。計畫在吉打州投資興建每日加工能力達35萬桶的大型煉油廠,總投資金額高達100億美元,預計在2013年可以投入營運。
該煉油廠除了美拉坡資源外,中石油、SK Engineering、SVL Engineering Service和杜拜投資者,都將參與這項計畫,但美拉坡並未公布合資方的具體投資金額。
相關參與中石油在馬來西亞投資計畫的人士指出,這次與美拉坡合作的煉油計畫,除了兩座煉油廠外,還將興建一條橫跨馬來西亞3個州的輸油管道,這也是該國有史以來最大能源工程項目。
中石油投資馬來西亞煉油廠,除了要增加公司的產能之外,更負有中國石油戰略的重要意義。中國大陸在過去5年來,積極以中石油、中海油、中石化等國營油氣公司進行海外併購的策略,除了擁有海外石油資源以外,確保石油運輸通道的安全,也是執行中國大陸石油戰略的重要舉措。
目前中國大陸有超過五分之四以上的海外進口石油,必須經過東南亞的麻六甲海峽,而該海峽不只是海盜猖獗,主要的軍事主導權,也掌控在美國手裡,對中國大陸而言,無異於被掐著了進口石油的大動脈。
為了擺脫此一困境,中國大陸除了希望未來能開通泰國的克拉地峽取麻六甲海峽的地位外,近期也開始在中緬通道籌建輸油管,以及在馬來西亞設立煉油廠,讓中東地區的石油可以在馬來西亞煉製後轉運中國大陸。
中國領頭復甦 石油熱起來【聯合報 2009.07.20
香港文匯報報導,金融海嘯中,中國經濟率先復甦,激發新一輪石油需求熱,加上近期中石油、中石化等幾大巨頭海外收購動作頻繁,使中國的石油戰略又引起海內外關注。
經濟觀察家表示,從儲備方面來說,中國正在以國家儲備與商業儲備並舉的方式加大收儲力度;在勘探方面,中國正在從淺海勘探向深海勘探拓展。
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對原油產生巨大需求,但自身的產油能力及儲油量仍存在很大缺口。數據顯示,二○○八年,中國進口原油一點七九億噸,對外依存度達到百分之四十八點五,而今年一至四月份,中國進口原油達五千七百零七萬噸,全年中國石油對外依存度將很可能超過百分之五十。
海中撈油/未來,三個海上大慶【聯合報2009.07.20
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副總經理周守為昨日在珠海舉行的「二○○九中國海洋論壇」上透露,未來中海油將構建渤海灣、南海和沿海,構建三個「海上大慶」油氣田。
根據二○二○年中國能源供求情況預測,中國石油消費量將達到四點五億噸,屆時,石油產量將為一點八至兩億噸,缺口將達二點五至二點七億噸;天然氣缺口將達八百億立方米。
周守為說,未來中海油將在渤海灣、南海的深水區、沿海建設三個「海上大慶」。目前渤海累計探明原油地質儲量三十三點六億立方米,截至二○○八年底,中海油在渤海灣的油氣年生產量僅為一千六百萬噸。
周守為說,至二○二○年,中國三大石油公司將在渤海灣建設五千萬噸原油生產基地,相當於一個大慶的生產規模。同時,在南海深水區建設四百至五百億立方米的天然氣生產能力,按照油氣當量來算,也相當於一個大慶的規模。
為開發深海油氣,中海油將建設一些海洋的重大裝備。更遠的未來還將在深海建立「空間站」,就像在太空一樣,潛水員衣服內有生命支持系統,能像太空人一樣在深海作業。而目前潛水員只能在三百至五百米水深進行正常作業。
周守為說,第三個「海上大慶」,是在中國沿海構建五千萬噸LNG(液化天然氣)接收站。目前已經批準的四個大型的LNG接收站正在建設。
油價攀至兩週高點 中國需求有升高跡象【中央社 2009.07.20
國際油價攀升至近兩週來高點,除因股市上揚激勵外,中國能源需求也有增多跡象。
在歐亞股市因商品股與科技股帶動走高下,國際原油價格第四天揚升。
而根據上海商品研究機構CBI的報告,中國的煉油廠在7月16日將產能利用率調高至85.1%,是連續第八週調升。
倫敦Bache商品公司資深經紀商貝盧 (ChristopherBellew)表示,中國一直是未來原油需求極少數的亮點之一。
油價也因美元疲軟而受支撐。美元疲軟將提升以美元計價的商品吸引力。美元今天一度貶至1.4248美元兌1歐元,為6月5日以來最低。
台北時間22時00分,紐約8月原油期貨漲1.10%,報64.26美元一桶。今天最高達64.90。
倫敦布倫特9月原油期貨漲1.15%,報66.13美元,最高66.70美元一桶。
紐約油價上週累漲6.1%,主要受股市上揚及美國新屋開工數增加的激勵。
中國科威特協議90億美元興建廣東煉油廠【中央社 2009.08.11
國營「科威特國際石油公司」(Kuwait Petroleum International,KPI)證實,已與中國達成協議將於廣東省西南斥資90億美元興建煉油廠與石化工程計畫。
「科威特新聞社」(Kuwait News Agency, KUNA)報導,這項期待已久的計畫參與廠商包括科威特國際石油工的母公司「科威特石油公司」(Kuwait PetroleumCorporation),「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Sinopec)。
科威特國際石油公司發表聲明說,經科威特石油公司與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資深管理階層討論後,決定於廣東省西南沿岸湛江市的東海島,作為興建巨型煉油廠與石化工程計畫的廠址。
初估這項計畫將耗資90億美元,但預算也有可能再調整,以配合新建廠址的工程條件。完工後的煉油廠可每天提煉原油30萬桶,每年生產乙烯製品約100萬噸。
這是中國與外資合作的大型開發案之一,預料中國的高階經建計畫部門將於數月內,核准這項跨國合作案,若一切順利,煉油廠可望於2013年底前完工。
中國與科威特於2006年同意合作興建煉油廠與石化工程,最初原選址於廣東省會廣州的南沙開發區,但考量人口稠密及對環境衝擊而停擺,如今廠址敲定廣東西南沿岸湛江市的東海島。
能源爭奪諜對諜 美中砸錢大車拚【Taiwan News009/08/11 林麗美(楨:獨觀
美、中的能源爭奪戰,將對亞太及全球的經濟與戰略,投下重大的變數;台灣未來能源的採購,也可能受到中國的牽制。
美、中的能源爭奪戰,將對亞太及全球的經濟與戰略,投下重大的變數;台灣未來能源的採購,也可能受到中國的牽制。
全球最大的產業-能源產業,正在醞釀巨大的改變。中國為了滿足發展經濟的需求,用盡各種手段,在全球大肆搜刮能源。深陷金融海嘯的美國,野心更大,不再侷限於發動戰爭、搶奪地盤的能源策略,藉著氣候暖化的議題,順勢發展「綠色能源」新產業,為美國下一波經濟的繁榮鋪路。美、中的能源爭奪戰,將對亞太及全球的經濟與戰略,投下重大的變數;台灣未來能源的採購,也可能受到中國的牽制。
搶能源 美、中各有動作
7月初,發生了幾件和中國搶奪原物料能源的新聞。首先是歐、美聯手向中國抗議,指其透過對出口課稅的不公平手段,讓中國製造商便宜取得20種金屬與化學品的「原物料」,造成歐、美廠商在海外市場競爭居劣勢,決定向WTO(世界貿易組織)提出諮商要求,展開訴訟的第一步。
其次是,中國逮捕英、澳合資的礦業巨擘-力拓集團的4名員工,指控他們涉嫌竊取中國「國家機密」危害經濟。事情是這樣的,今年初,「中鋁公司」有意投資195億美元,購買澳洲力拓礦業公司的股份,其中72億美元為可轉換公司債,到期可轉換成股票,約占9%的股權。只是,中鋁與美鋁公司已於去年合作買下力拓12%股份,因此全部股份加總起來,已超過澳洲稍早通過的法令-外國人擁有任何天然資源如礦業公司的股份,不得超過20%上限。中國以投資外國公司企圖偷渡的「木馬屠城」策略,至此終告破局。這兩則新聞,可看出中國處心積慮、搶奪全球資源的蛛絲馬跡。力拓員工被捕,與此脫不了關係。
工業革命以來,石油成為強國的兵家必爭之地,邁入21世紀,能源搶奪戰更加熾熱化。崛起中的中國,黑、白兩道通吃,自1996年以來,即不斷利用全球的貪腐、極權、貧窮、落後與反美的政治矛盾,進行「能源外交」,除了繼續從中東購油外,也大動作在俄羅斯、拉丁美洲、非洲及中亞等地區,提高石油進口比率。並挾其雄厚的外匯存底併購海外石油公司、與外國合資石油開發與探勘、簽訂天然氣等能源供應合約,或簽署國與國間的「能源框架合作協議」,加強進行能源研究與對話等方法,附身西方跨國企業,滲透全球。
例如,中國與北非摩洛哥簽署磷酸鹽採購合作、與安哥拉簽署石油探勘協定、以提供優惠貸款,參與國家大型公共建設工程的方式,幫加澎共和國建造價值25億歐元的水力發電廠,及幫賴比瑞亞重建布坎南港工程等。
小動作 中國不顧國際公義
中國進行全球搶奪資源的案例,俯拾皆是。記得經濟破產、通貨膨脹率飆上億倍的辛巴威嗎?該國總統因選舉作票遭國際社會抵制,中國卻與之簽訂13億美元的能源協議。記得蘇丹的種族大屠殺?正當全球共同譴責之際,中國卻默不吭聲,不但沒有表態,還暗中出售武器給蘇丹,換取大量開採石油的利益。諸如此類的國際爭議國-如伊朗、委內瑞拉、安哥拉、津巴布韋、緬甸等,都有中國不顧國際公義,暗中金援、換取能源利益的足跡。
再來看看美國,兩位大、小布希總統不惜發動戰爭,暗中進行能源爭奪,付出了慘痛的代價。此時的美國人驀然回首,看到共和黨執政時所施行的「Exxon艾克森石油政策」(德州大石油集團所主宰的政策),為美國帶來「兩場戰爭」、「一個暖化的地球」以及「一個向中國借錢(賣公債),向一些不喜歡美國的國家買石油」的後果,情何以堪。最後一次選舉競賽中,民主黨歐巴馬以「綠色能源政策」,把共和黨趕下台。
大手筆 歐巴馬推動多項計畫
美國人想要的是一個創新、有希望的綠色能源政策,不但為地球暖化找尋解決方案、為人類能源找尋替代方案,還要為美國經濟創造出一個新產業,展開下一波經濟競賽的部署。
歐巴馬不是空口說白話,上任後,找來傑出的諾貝爾得獎人朱隸文,當「能源部長」,這位華裔美籍的科學家,近年積極參與跨界別的研究工作,尋求解決全球氣候暖化的問題,尤其專注「生質燃料」與「太陽能源」科技的研究。他於2004年開始主掌「柏克萊國家實驗室」,專研「替代性能源」。這是歐巴馬對開發新能源的第一個承諾。
歐巴馬旋即展開他的「阿波羅計畫」-未來10年,將投入1500億美元,研發再生能源科技、創造500萬個綠色工作機會。這個計畫也稱為「綠色復甦計畫」。
在歐巴馬的推動下,美國眾議院終於通過「美國乾淨能源安全法案」,授權政府限制工廠、煉油廠、發電廠等的排碳量,規定美國排放的溫室氣體總量,到2012年,必須比2005年的排放量降低17%,至2050年,更須降低到83%。目前「綠領」工作只占美國職場的一小部分,在美國政策的主導之下,預期未來將是美國成長最迅速的行業。
歐巴馬從7870億美元的振興經濟方案預算中,特別撥出390億美元(近5%)給美國能源部作為發展綠色能源的經費。加上能源部原本260億美元的年度預算,朱隸文手中擁有650億美元,折合新台幣2兆以上,不知羨煞多少科學家!
此外,美國發展綠色能源的資金,還有許多來自私人領域的投資,不少在電腦與網路賺到錢的科技新貴,包括微軟的比爾.蓋茲、Google創辦人等,坐擁數百億美元資產,看好綠能將可能成為下一波的新興產業,早已重金押下,投資在替代性能源產業如生質能源、太陽能電池、風力等。還有創業投資業,也不敢輕忽這個潛力十足的新產業,募集全球資金,等待新機會的來臨。
歐巴馬團隊估計,能源法案的通過,可以為美國創造數以萬計的新「綠領」工作。從能源效率顧問到廢水處理等節能相關行業,將成為職場的新寵兒,也可能是未來30年的明星行業。美國潔淨能源產業,從1998年到2007年,成長了9.1%,就業人口達77萬人。在政策的引導下,預期發展將更加快速。
美國從鐵路經濟、石油經濟、汽車與機械經濟、電腦經濟,到網路科技,新產業一個接一個崛起,創造出美國經濟的強權,但美國科技似乎已到達一個瓶頸,如果沒有新產業遞補,將難以再創經濟優勢,歐巴馬不惜砸下重金,就是希望加速綠能產業的發展,再度為美國經濟注入另一股活血。
後遺症 亞太安危新變數
受到金融海嘯重創的美國經濟,在全球經濟或政治的強權地位,都飽受崛起中的中國的威脅,綠能產業如果能成功,絕對有能力改變世界、改變全球的能源地圖。而中國以擴大國際影響力,達到能源安全的能源外交策略,也不僅是單純的經濟問題,而是將改變亞太及全球戰略的情勢,為區域安危投下變數。
美、中的能源競賽,對海峽對岸的台灣,會帶來什麼影響?台灣陸委會在2年前,就針對中國積極在國際上開拓油源外交,做一評估報告,認為此舉可能影響台灣與非洲、拉丁美洲等邦交國家的關係。中國為了維持海陸能源通路的安全,將會發展海權力量,並對台海的軍事部署及作為,加以合理化,對台灣的軍購、以及對台灣中油公司在海外原油的採購,都是一大威脅。
歐美經濟好轉 油銅價大漲【經濟日報╱編譯廖玉玲 2009.08.14
歐美13日相繼出現經濟好轉訊號,激勵商品價格大漲。倫敦銅期貨價突破6,300美元關卡,漲至十個半月來新高,鎳期貨價也升抵近一年來最高。紐約油價連續第二天上漲,最高大漲近3%。
美國聯準會(Fed)說經濟趨穩,加上德國和法國經濟上季意外轉正,市場看好經濟改善將帶動需求,部份工業用金屬價格13日升抵今年新高。倫敦金屬交易所(LME)銅三個月期貨大漲3.2%至每噸6,386美元,是去年10月來最高。光是本月銅價就上漲11%,今年來更翻漲兩倍以上,一雪去年腰斬之恥。
鎳鋁鉛鋅錫 同步走高
LME三個月鎳期貨價最高上漲逾7.5%至21,325美元,為去年8月22日來最高;其他金屬期貨也有亮眼表現,鋁、鉛、鋅至少上漲3.6%,錫漲1.8%,報15,118美元。
提貝流斯資產管理公司(Tiberius)共同創辦人艾伯指出,整體而言,市場正面看待Fed的說法。當然有些人意見不同,但他認為情況比許多人想像中還要好。
IEA調升需求 油價有撐
瑞士信貸集團(Credit Suisse)分析師潭娜認為,基本金屬的漲勢有點過急,預期接下來一、兩個月會稍微下跌。由於銅價大漲,部份產能已開始恢復,加上中國進口減少,都對金屬價格造成壓力。
國際油價今年來已上漲近60%,13日仍繼續攀升,國際能源署(IEA)調高今、明兩年原油需求也是一大助力。西德州輕原油9月期貨在紐約早盤最高上漲2.92%報72.21美元,倫敦布侖特原油9月期貨一度漲2.51%至74.72美元。
IEA預估,全球明年原油每日需求量為8,525萬桶,比先前預估增加7萬桶。但美國能源部的資料顯示,美國過去四周來每日燃料使用量比去年同期減少3%,且在7日為止的當周,原油供應量增加252萬桶,高於市場預期。
顧問業者Schork集團總裁薛克在給客戶的研究報告中指出,能源的需求很弱,但如果Fed的「多頭」看法確立,那就不重要了。
砸410億美元 中石油買澳洲天然氣【經濟日報╱編譯陳家齊2009.08.19
儘管中國與澳洲雙方正因鐵礦砂引發的「間諜」案陷入緊張關係,大陸的中石油集團(PetroChina)仍舊順利以500億澳元(410億美元),簽下澳洲一處天然氣田的20年供應合約。
澳洲資源與能源部長佛格森(Martin Ferguson)在北京表示,這是中澳雙方史上最大筆的採購合約。中方採買的液化石油天然氣(LNG),由美商埃克森美孚公司擁有25%股權、在澳洲西岸的一處天然氣田供應。
中國政府日前逮捕澳洲力拓礦業集團四名職員,指控他們賄賂中國鋼廠,非法竊取商業機密,使中方在購買鐵礦砂時損失慘重。澳洲又因發簽證給新疆穆斯林活躍份子熱比婭,引起中國嚴重抗議。
佛格森說,這項合約顯示中澳關係仍舊穩固。
佛格森表示:「這項合約證明澳洲仍在繼續與中國發展貿易與投資關係。隨著中國繼續建設成為現代化全球工業與商業巨人,澳洲將伴隨中國走上這趟美好的發展旅程。」
澳洲外長史密斯在18日同日證實,中國一位高層官員因熱比婭獲准參加澳洲的影展,因而取消訪澳行程。
根據協議,中石油未來20年內將從埃克森美孚的西澳Gorgon天然氣田開採計畫,購買500億澳元的液化石油天然氣。中石油每年的採購量為225萬噸,使中石油成為Gorgon開發項目最大的買家。
【編譯劉道捷/綜合外電】美國天然氣市場受供應充沛、需求不振衝擊,期貨價格跌到近七年來最低點,連熱帶風暴可能侵襲產地墨西哥灣的消息,都無法拉抬天然氣價格。
紐約商業交易所(Nymex)18日早盤,天然氣9月期貨下跌7.5美分,跌幅2.3%,每百萬英熱單位報3.163美元,是2002年9月2日以來最低價。
日本17日發布經濟擴張力量不如預期的消息,打壓能源市場與股市,也是氣價重跌的原因之一,熱帶風暴不是登陸威力減弱,就是風力減弱,也是氣價下跌的原因。
加拿大皇家銀行資本市場部門分析師韓諾德說:「能源部門最大推手是經濟狀況,現在經濟看來沒有以前那麼差了,卻不表示天然氣需求會回升。」
只顧石油 跨國公司破壞奈及利亞環境【美國之音2009/07/06記者克斯塔
國際人權組織大赦國際發表報告譴責石油公司在尼日三角洲地區大範圍破壞環境並妨害貧窮社區。當地一些社區的居民傾訴了他們面臨的艱難處境。
居民處境艱難
自從上個世紀60年代以來,奈及利亞的石油據估計已經創造了高達6千億美元的價值。但是這個國家主要產油地區的多數居民在長達50年來的的石油開採過程中沒有得到什麼實惠,而他們家園的環境則受到了破壞。
在這個地區的多數民眾都依賴農業和漁業來維持生活。在尼日三角洲一個小村莊居住的農民阿韋雷就是這樣一個。他說:「我們因為石油而經受著苦難,污染殺死了很多植物,我們種植的植物,比如木薯、紅薯都遭了殃,我們得不到任何收成。我們都沒有乾淨的飲水。」
大赦國際說,石油公司,特別是皇家荷蘭殼牌石油公司,通過他們的生產過程對附近區域造成了污染,對環境形成了破壞。這個公司表示,尼日三角洲的污染有80%都是因為受到襲擊和有人破壞而造成的結果。
但是這個地區的青年領袖所羅門說,縱橫交錯輸油管道在尼日三角洲地區造成對該地區環境的破壞。他說:「它們污染了水,損害了我們的莊稼。這些管道應該埋設得深一些。由於管道太淺,如果發生任何事件,這些管道就會爆炸,然後進入我們的河流,並且到處造成污染。」
政府坐視不管
大赦國際組織把尼日三角洲地區稱為人權的災難。尼日三角洲的人民受到石油公司的欺壓,而政府又不能把它們繩之以法。
三角洲省艾默艾本多村莊的部落長老奧地利格威說,石油公司和政府只對攫取這個地區的巨大的石油財富感興趣。他說:「石油公司以及聯邦政府沒有對這個社區作任何事情。你可以親眼看一看。你到那裡去到處看一看,有什麼能夠顯示聯邦政府對這個社區盡了責任?沒有。沒有任何東西可以顯示,甚至沒有學校。所以我們需要聯邦政府,省政府對社區的服務。」
根據聯合國的一個發展項目,從1976年到2001年,奈及利亞共記錄了6800次原油泄漏事故。
當地民兵經常襲擊石油設施,綁架外國工人,作為尋求更多分享非洲最大的石油出口財富的運動的一部分。
中國、剛果協議縮水【工商時報09-08-20李書良/綜合報導】
金融海嘯重創全球經濟,但中國卻趁此時加快了進軍海外礦產與能源市場的腳步。不過此舉卻也引發歐美國家的疑慮。近日,中國政府在非洲剛果的一個「礦產換基礎設施」的協議,即因受到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介入,其項目規模不得不被迫修正。
根據「中國金融網」報導指出,剛果民主共和國(首都金夏沙,Kinshasa)18日表示,該國將削減與中國的「礦產換基礎設施」協議規模,從而取得IMF的債務減免承諾。經過修改後,前述協議的規模將從原先的90億美元降至60億美元。
政治局勢並不安穩的剛果,上個世紀積欠了包括IMF在內的國際組織以及歐美國家債款。
對於何以要介入中國與剛果之間的協議,IMF表示,主要是擔心雙方此項協議可能加深剛果債務負擔,因而推延了IMF對剛果的債務減免。
IMF並未詳細說明剛果的債務減免規模,但世界銀行估計,剛果可獲減免欠國際機構和其他政府約70億美元的債務。
不過,剛果媒體卻對IMF的介入有不同的解讀。剛果「繁榮報」發表文章表示,IMF之所以激烈反對北京與剛果的協議,關鍵是擔心「礦產換基礎設施」、「貸款換能源」的中國模式在非洲國家的各領域,將開始全面替代原有的歐美殖民宗主國模式。
文章指出,剛果欠下的數十億美元債務,都是上世紀7、80年代的前獨裁者蒙博托所欠下的,IMF和「老歐洲」以此進行威脅,顯得不夠厚道。
「金夏沙觀察家報」亦報導,IMF的一個特別代表團近日曾要求剛果修改與中國達成的協議,強調如果剛果拒絕修改,IMF將拒絕減免其所欠的數十億美元債務。
今年4月份,中國與剛果簽署合作協議,中國水電、中鐵香港、中鐵華剛、中鐵資源等獲准和剛果當地企業以合資公司形式,開採剛果境內的一個銅鈷礦項目,剛果並同意境內部分基礎設施建設工程交由中國中鐵和中國水電負責承建。
其實,今年中國在海外資源的出手強勁。僅在2月份,中國的海外石油與礦產投資總額就高達630億美元。當月更先後與俄羅斯、委內瑞拉和巴西分別簽署總計超過410億美元的「貸款換石油」協議。
中國買斷委內瑞拉三年燃料油>中時09-08-21林殿唯
中國政府已經與委內瑞拉達成協議,中方將以80億美元的代價,買斷委內瑞拉接下來連續3年所出產的燃料油(一種工業用的重油),而委內瑞拉也向中方表達歡迎中國企業前往該國投資基礎建設、汽車廠與科技公司。
委內瑞拉的總統查維茲(Hugo Chavez)對於中方的採購表示歡迎,因為這將有效減輕石油國家輸出組織(OPEC)成員國對美國的依賴。尤其在金融海嘯後,歐美國家對石油需求大減,產油國紛紛減產以降低風險,而這次能和中國簽訂供油協議,將有助於改善委內瑞拉的財政問題。
根據「路透」報導,委內瑞拉將在接下來的3年中,將其所生產幾乎全部的燃料油,輸往中國,而80億美元的款項則會以預付的形式,由中國政府直接匯入委內瑞拉的國庫中。
根據雙方協議,從2009年到2012年的3年中,委內瑞拉每天必需對中國提供20.7~25.3萬桶的燃料油,實際的運送數量則取決於國際油價,若油價下跌,則供應量增加,油價上漲則減少供應量。除此之外,若委內瑞拉無法輸送足夠的燃料油給中國,則必須向中方提供代替品,委內瑞拉國家石油公司將會是這項協議的保證人。
分析家表示,委內瑞拉是全球第五大產油國,但是國際油價自從去年攀上每桶140美元的歷史高峰後,價格就不斷下滑到現在的每桶70美元,這對於高度依賴原油出口的委內瑞拉來說,在財務上造成嚴重打擊。
市場普遍認為,中國買斷燃料油的目的,在於確保中期能源供應。其實早在2007年,雙方就已經簽署過類似的協議,根據先前的協議,委內瑞拉每天向中國石油公司(中石油)連續3年每天提供8~20萬桶的燃料油,而中方則需支付40億美元。
中國百億投資巴西油田>中時08.12.09
據《美聯社》報導,巴西主管能源的高層官員昨天表示,中國已經向該國表達意願,準備拿出一百億美元,開採位於巴西里約熱內盧外海的深海大型油田。
巴西礦產能源部長羅伯對當地《聖保羅報》表示,中國將提供這筆錢給巴西國有石油公司。據稱,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也準備參加這項投資。羅伯說,如果必要,針對此開發案,巴西將動用其二千零七十億美元外匯儲備。巴西礦產能源部發言人也證實這項說法
巴西石油開採權 要一把抓【經濟日報╱編譯紀迺良 2009.08.19
巴西近年來在原油探勘方面有重大發現,為了更直接控制原油開採,巴西政府打算逐步減少與外國石油業者長達十餘年的合作關係,以鞏固自身利益,並強化巴西的國際強權地位。
巴西政府本月宣布,希望巴西國營石油公司(Petrobras)能掌控2007年發現的深海油田未來所有開採作業。國際地質學者估計,該深海油田蘊藏量多達上百億桶原油,能源及風險分析師則認為,在全球正積極尋找新資源之際,巴西可以放緩開採該油田的速度。
這項改變會使Petrobras掌控該油田62%未開發區域的營運,外國公司則擔任金融投資的角色,以限制外國公司掌握油田開發速度的能力,讓Petrobras有更大的權力創造工作機會、提供有利的合約。
IHS劍橋能源研究協會主席葉爾金表示,這個油田位於2萬呎的深海、流砂及鹽層之下,稱為「前鹽區域」,綿延上百哩,是目前全球開發中最大的油藏,也是石油產業史上最複雜的工程之一。
葉爾金說:「這個前鹽區的發展時機和規模,將會是未來十年全球石油平衡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在2020年之後尤為重要。」
對巴西而言賭注也很高。許多人將石油視為解決國內重大社會問題的仙丹妙藥。巴西總統魯拉希望能修改能源法,提高未開發的油田對政府財政的挹注,並成立基金改善教育及健康照護,他的提案下周將送抵國會。
政府官員也強調,民族主義的狂熱不會席捲巴西,魯拉的計畫並不是將外資完全排除在能源方案之外。目前部分外國公司已經參與前鹽區開發的第一階段,包括開發大型油田Tupi,Petrobras預估該油田蘊藏80億桶石油及天然氣。
即使沒有前鹽區域的下一輪開發,巴西也尋求在2020年以前將產量倍增至每天570萬桶。
Petrobras總裁佳布雷里表示,巴西的經濟發展相當多元,不會像其他產油國家一樣,患上因為過度開發天然資源而導致其他出口行業競爭力減弱的「荷蘭病」。
中國已不在乎俄國石油 >中時08-01-20
原油價格滑落使俄羅斯「石油武器」的力道大減,它突然暫停談判太平洋石油管道中國支線興建案,使人頗覺意外,但是中國方面反而一派無所謂的樣子,這不能說不是因為油價大跌,中方有恃無恐。
這條支線的談判時間拖了九年之久,原因其實很簡單,俄方有恃無恐,因為這段期間油價由廿餘美元漲到一百四十元,而中國因為經濟發展快速,需油量大增,到處覓取油源。
直到上月廿八日,國際油價已大幅回落到六十美元時,雙方始達成協議,簽署了備忘錄,俄國根本缺乏建油管經費,由中方貸給俄羅斯石油公司一百五十億美元,另貸給石油管線運輸公司一百億美元,而俄方承諾在廿年內每年提供一千五百萬噸石油。
但只兩周時間,俄方就叫停,據說是嫌貸款利率太高,擔保形式上也有問題。過去是嫌給的油價太低,現在則又嫌貸款利率太高。不過中方卻不以為意,認為俄國一直將石油當作一切談判的工具,在油價高漲、油源缺乏時,工具生效,但目前卻不是擺高姿態的時候。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國的石油安全並不需要依賴這條油管,甚至中方懷疑,油管建成後,俄國是否有足夠的石油供給也是問題。
而另一方面,中國與緬甸卻悄悄地達成協定,中方獲得緬方油氣雙重的管道經營權,它可以最短距離掌握住油輪從中東運送來的石油及緬甸海域開採的天然氣,無需經過麻六甲海峽,而輸送時間可縮短為七天,中方將在緬甸西南部面向孟加拉灣的一個島嶼修建天然氣儲存基地及油輪專用碼頭,油氣再經曼德勒等地與昆明相連。中國向來是緬甸的後盾,這種油管較俄國的油管太可靠了,又何必垂涎俄國石油?
中借俄250億美元 換20年原油供應【工商時報09-02-18康彰榮
中國拓展海外能源市場有重大進展。消息人士透露,中國國家開發銀行昨(17)日與俄羅斯兩家最大國有石油公司簽署俄方有史以來金額最大的能源協議,俄羅斯的石油公司將以20年3億噸的長期原油供應,換取中方250億美元貸款。
路透引述消息人士指出,俄羅斯最大國有石油公司俄羅斯石油公司(Rosneft)和石油管道壟斷企業俄羅斯國家石油管道運輸公司(Transneft),昨與中國國家開發銀行簽署這項拖延已久的協議。
該消息人士說:「貸款提供者是國家開發銀行。」現在在中國的俄羅斯代表團成員包括主管能源的俄羅斯副總理謝琴(Igor Sechin)、能源部部長什馬特科(Sergei Shmatko)、俄羅斯石油公司總裁阿雷科謝耶夫,和俄羅斯國家石油管道運輸公司總裁托可列夫。
報導稱,250億美元的貸款是一項更廣泛的石油供應協議的一部分,根據該協議,北京將確保未來20年獲得原油供應,而俄羅斯的石油公司的再融資需求將得到滿足。而據俄羅斯國際文傳電訊社報導,俄羅斯石油公司和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已經簽署關於俄羅斯向中國供油20年的最終協議。
用外匯買能源的一石二鳥之計【工商時報09-02-18康彰榮】
在財經界不斷建言下,中國官方首次釋出訊息,將動用外匯儲備來協助油企採購海外石油等能源。由於過去兩年在國際油價飆漲時,中國政府在購油時吃了不少虧,當前國際油價走低之際,更應把握時機增加石油戰略儲備,而動用鉅額外匯來協助油企購油,又可減少大量外匯壓在美國國債的風險,可說是「一石二鳥」之計。
過去幾年大陸由於經濟快速發展,石油等能源的需求量大增,但大陸石油的產量有限,依賴進口比例相當高,也因此成為國際油商「宰割」的對象。加上大陸石油企業對國際期貨市場操作不夠成熟,導致油價高點時購進不少儲備原油,在油價急轉直下後,損失重大。
國際油價下跌後,許多專家久不斷建議中國應該記取教訓,趁油價偏低時,進一步增加戰略儲備。但中石油、中石化兩大中國石油龍頭,在去年出現巨額虧損後,手中銀彈短缺,投資策略也勢必趨向保守,此時唯有靠官方注資,有能力在海外大量採購石油。
而中國外匯儲備過去集中於美國國債的情況,隨著全球金融海嘯持續肆虐,美國國債市場也不再被視為可靠的避風港,加上大量儲備被「綁架」在美國,恐將影響中國在中美經貿和政治折衝時的籌碼。
逐漸減少持有美國國債,對中國官方來說肯定是要走的路,但這「只能做不能說」,而逃離的資金,當前還是選擇投資國際能源市場、增加能源戰略儲備,最符合中國需要。
俄每年對中國供油1500噸【聯合晚報 2009.07.06
俄羅斯國家杜馬(國會下院)批准「中俄石油領域合作政府間協議」,由俄羅斯提供中國20年、3億噸原油,意即每年提供中國1500噸原油。
中俄2國副總理今年4月份在北京第4次會晤時簽署上述協議。
香港「星島環球網」根據協議指出,中國和俄羅斯將共同興建和經營一條連接中俄的輸油管道,預計2010 年啟用,屆時俄方將在今後20年內每年向中國輸出1500 萬噸原油。
這條輸油管道的中、俄境內的工程分別在今年4、5 月開工,中國境內由漠河至大慶,全長926公里,俄境全長64公里。
【金銅....】
大陸擴大內需 國際油銅暴漲【經濟日報編譯劉道捷08.11.11
中國大陸宣布推動人民幣4兆元的振興方案,可望刺激經濟成長、提升商品需求,國際油價與銅價10日應聲暴漲7%,貴金屬價格也全面上揚。
紐約商業交易所(Nymex)10日早盤,西德州輕原油12月期貨大漲4.52美元,每桶報65.56美元。
北海布侖特原油12月期貨早盤一度大漲8%,每桶升抵61.98美元。
倫敦金屬交易所三個月銅期貨一度暴漲9.1%,每公噸報4,095美元,扭轉上周的跌勢。
現貨黃金上漲18.4美元之多,最高報755.05美元。
但交易員認為,貴金屬上漲和美元走勢比較有關係,和中國推動刺激經濟計畫比較無關。
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費國,北京當局9日宣布要加強住宅與基礎建設,鐵礦砂、原油與銅需求勢必大增。另外沙烏地阿美石油公司通知日韓煉油廠,12月要減少原油供應,也助長油價漲勢。
中國提振經濟計畫代表要把13.5%的國內生產毛額,投入基礎建設與鼓勵機器投資。
德利銀行商品研究分析師丁塞說:「市場相信這個消息是利多,但我懷疑其中有多少持續效果。」這種反應「可能有點過頭」。
不過倫敦渣打銀行衍生性商品部門主管杜布拉說:「中國的題材對商品很可能是利多,對金屬尤其如此。」
保值抗通膨 金幣金條賣到斷貨【聯合報編譯朱小明08.12.26
世界黃金協會分析,國際金融危機引發全球黃金投資熱情,金幣、金條都格外搶手,美國的老鷹和水牛金幣賣到斷貨,國際零售投資市場第三季的黃金購買量增加了121%。
在金融風暴源頭美國和在私人銀行業最發達的瑞士,第三季金條和金幣需求量都猛增6倍。瑞士的需求量達到21噸,超過歐洲其他國家,美國芝加哥錢幣商高柏克說:「我作這行生意44年,需求量這麼高的情形可說前所未見。」
在中國大陸,受央行大幅降息的影響,以保值著稱的黃金吸引更多投資者,傳統在年底轉熱的黃金市場越發火爆。投資者爭相購買年末賀歲黃金,北京甚至出現了組團購金的「炒金團」,中國金幣總公司發行的牛年賀歲金條才上市就被搶購一空。
分析師指出,黃金不像衍生性金融商品和資產擔保的證券,動不動就變得一文不值,在金融市場風雨飄搖中,投資人紛紛抱金「過冬」。
回顧黃金買氣波動,可說和華爾街金融動向息息相關,8月份聯邦準備理事會注資620億美元給搖搖欲墜的金融體系,拒絕房利美和房地美增加貸款額度的要求,老鷹金幣頓時賣到斷貨。9月底時,美政府紓困數家大型行庫失靈,水牛金幣也供不應求。待美國政府終於向兩房伸出援手、雷曼兄弟破產時,黃金銷路再度上升。
其實投資人從年初以來已把目標轉向金幣和金條等實體黃金,把金價在3月間推向新高,3月17日紐約商品交易所黃金價格飆到每英兩1033.90美元。由於股價節節下挫,投資人寧可付高價買黃金,道瓊指數在10月初跌破萬點,金幣和金條買氣衝天,訂貨後可能要兩周到一個月才能取貨。
世界黃金協會指出,世界各地通貨膨脹壓力仍然很大,黃金被視為對抗通膨的工具,也支撐了黃金買盤。
鑽石價格 恐跌四成【經濟日報編譯朱小明08.11.20
鑽石是公認的永恆象徵,不少人用以保值,但金融海嘯令鑽石價格也無法恆久閃耀,已不再是投資者的「頂級」好友。鑽石價格面臨五年來首度下跌,今年普通貨色鑽石的價格預料會下跌三至四成,高檔鑽石的跌幅會更大。
控制全球四成市場的De Beers公司和俄羅斯Alrosa集團等主要鑽石商,和印度、以色列、杜拜和中國的切割師、磨光師、交易商,正在全球「鑽石之都」安特衛普集會,商討如何因應鑽石跌價問題。安特衛普世界鑽石中心主席阿納爾達指出,業界目前的困境前所未見,「一無市場、二無流動資金、三無需求,更慘的是沒有信心」。
根據PolishedPrices.com的鑽石價格指數顯示,8月以來,切割鑽石價格下跌10.8%。未切割天然鑽石價格由每克拉平均2,500美元跌至1,400美元,跌幅達44%,預計明年跌幅將更大。
美國人一向是鑽石最大買家,購買量占全球45%,但如今美國陷入衰退,通常占全年銷售量四成的耶誕節旺季恐怕難以指望。預料明年北美對鑽石的需求量會減少15%,歐洲減少10%,日本也會下跌5%。
受金融海嘯影響,消費市場萎縮,出手闊綽的富豪不再一擲千金購買奢侈品,地位如畢卡索的頂級鑽石也有行無市。
De Beers表示,雖然美國人購買量減少,但中國、印度和中東買氣仍然旺盛,De Beers去年生意僅減少3%至68億美元。但英國Gem Diamonds鑽石開採公司表示,今年第四季鑽石銷售收益顯著下跌,雖然上半年仍有2,380萬美元獲利,但預料下半年會把獲利虧光。Gem Diamonds已暫停在剛果的部分開採作業,並停止印尼鑽石礦生產,消息傳出後,該公司股價重挫38%。俄羅斯的Alrosa也已減產40%,以緩和未切割原石供應過剩的情形。
全球鑽石切割業龍頭的印度,下月將暫停原石進口,雖然目前只計劃暫停進口一個月,但80萬人面臨失業的危險。
Polished-Prices.com表示,鑽石業明年第一季恐怕更難過。但並非所有人都看淡前景,高級珠寶店Graff Diamonds創辦人葛拉夫就認為,頂級鑽石十分稀罕,無論是自用或投資都有市場,價格短期內或有波動,但長遠來說後市仍然看好。
美鋁 上季大虧近12億美元【經濟日報編譯廖玉玲09.01.14
全球第三大製鋁業者美國鋁業(Alcoa)12日宣布,由於需求與價格下跌,去年第四季虧損11.9億美元。美鋁股價13日早盤下挫6.6%。
美國鋁業上季淨損11.9億美元,每股虧損1.49美元,遠不如一年前的淨利6.32億美元、每股盈餘75美分。營收則從前年同期的70億美元減少至57億美元。
若扣除一次性費用,美鋁上季每股虧損28美分,低於湯瑪遜路透調查的每股虧損10美分。此外,美鋁去年全年營收達269億美元,每股虧損9美分,低於市場預測的營收276億美元,或每股盈餘1.4美元。
美鋁總裁兼執行長柯萊菲德(Klaus Kleinfeld)表示,鋁業深陷經濟風暴中,價格從來沒有跌得這麼快。需求消失,庫存不斷升高,價格隨之大跌。去年第四季鋁價下跌36.49%。
美國鋁業是美國道瓊工業指數中第一個發布財報的成分股,向來被視為企業財報的領先指標。
鋁的市場從營建、汽車、飛機到飲料罐都包括在內,但受房市和車市萎縮衝擊,單是美國市場需求就已連續下跌數個月。
而鋁價與其他商品走勢自去年中來同步下挫,據倫敦金屬交易所(LME)的報價,三個月期貨價去年7月11日報每公噸3,317美元,如今只剩1,516美元。
銅價暴漲 中國惹的禍【經濟日報╱編譯于倩若 2009.03.24
金融時報23日報導,中國暗中逢低囤積銅,使銅價今年來暴漲28%,漲幅超過黃金。由於銅的使用量與工業循環周期密切相關,不少人懷疑,銅價大漲是否意味著經濟好轉。
中國去年的銅耗量占全球三分之一,所以中國經濟發展情況,一直是市場關注的焦點。
負責管理中國戰略庫存的國家物資儲備局 (簡稱國儲局)正在買入銅。國儲局的決策秘而不宣,外界幾乎不可能準確評估該局的購買量。交易商估計,國儲局正在買進30萬噸銅,中國今年的購買量可能高達120萬噸。全世界去年的銅產量為1,800萬噸。
法國興業銀行(Societe Generale)金屬分析師威爾森說,國儲局大量採購是推動銅價上攻的主要力量,與實際需求沒有太大關係,由於全球製造業活動持續走下坡,銅的實際需求仍十分疲弱。
倫敦金屬交易所(LME)的資料顯示,全球銅庫存量、特別是亞洲的庫存量已經減少,但上海的銅庫存量卻增加,表示中國採購量大增。
交易商認為,中國正在回補銅的戰略儲備,因為目前的銅價不到去年每噸8,940美元天價的一半,且買銅可讓中國的冶煉廠有事可做,可提高就業。倫敦金屬交易所的三個月銅價上周一度漲至每噸4,075美元的四個月新高,比去年12月每噸2,825美元的四年低點高出44.2%。上周五(20日)收在每噸3,960美元。
摩根大通金屬分析師簡森表示,銅價要漲到每噸4,000美元,大部分的生產商才能獲利,但銅價要守穩4,000大關並不容易。
中國黃金産量繼續全球第一 金價在09年持續走強09-07-14中國財經報
日前發布的《黃金年鑒2009》和《2008中國黃金市場報告》顯示,去年中國以282噸的黃金産量繼續穩居世界第一位,在全球黃金市場體系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貨幣供應迅速增長和通貨膨脹率可能迅猛回升,都將使——
金價在2009年持續走強
日前,中國黃金集團公司與世界黃金協會和英國黃金礦業服務公司(GFMS)聯合發布了《黃金年鑒2009》中文版和《2008中國黃金市場報告》,報告顯示,在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下,2008年中國以282噸的黃金産量居世界第一位,以396噸的需求量,居世界第二位,中國已在全球黃金市場體系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GFMS公司主席菲利普?克拉普威克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稱,盡管金價近年來大幅上漲,但金礦生産趨勢仍然平緩,同時貨幣供應增長迅速和通貨膨脹率在未來很可能迅猛回升,都將使黃金價格堅挺並創下新高。“我相信投資者們的遊戲遠遠沒有結束,黃金價格在未來幾個月內很可能輕易重返1000美元關口,並創下1100美元的新高。”
我國黃金産量繼續保持全球第一
報告顯示,全球黃金産量自2001年達到2623噸曆史最高水平之後,一直呈現下降趨勢。2008年,全球黃金總産量2416噸,比2007年下降2.5%。而我國近年來黃金産量一直保持持續增長,繼2007年首次超過南非居世界第一位之後,2008年我國黃金産量達到282噸,同比增加4.26%,繼續保持全球第一。
據中國黃金集團公司總經理孫兆學透露,今年1-5月份全國生産黃金120.20噸,同比增加13.84%,全年有望達到290噸-300噸的水平。他說,目前我國産金縣達到500多個,黃金工業在100多個縣市中成爲支柱産業和重要的財政收入來源,尤其是偏遠和貧困地區,黃金工業的發展對安排就業促進當地經濟發展和社會安定發揮了極大的作用。
“中國近期宣布增加儲備黃金到1054噸,這是一個既大膽又具有領先作用的舉措,它體現了中國外彙管理當局相信黃金作爲保值和分散風險的作用。”世界黃金協會遠東區董事總經理鄭良豪強調,這一舉措與近期看到的人民幣逐步國際化有一定的關聯性,相信未來一定不是美元獨大,人民幣、歐元和黃金等也一定會發揮重要作用。
報告稱,2008年我國黃金消費和投資消費總需求量達到395.6噸,比2007年增長了21%,其中來自黃金首飾方面的需求達到326.7噸,超過美國,緊隨印度居世界第二位。2008年上海黃金交易所黃金成交量達到4463.8噸,同比增長了144%,中國黃金市場價格發現和風險規避功能逐漸完善。
對此,孫兆學強調,在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下,我國黃金行業生産經營取得了良好的成績,經濟運行質量提高,行業整體實力增強;從長遠看,我國黃金産業的提升和發展,將極大地增強我國對外及對金融風險的防範能力。
投資將推動金價重返千元時代
《黃金年鑒2009》公布的數據顯示,從需求上看,全球黃金總需求下降了1%,首飾制造業的需求下降了10.2%。但值得一提的是,金條的囤積大漲了62%,並且主要集中在東亞地區,同時淨投資增長了近76%,達到288噸。
“金融危機使大家重新注意到了黃金的投資價值,它不僅是一種商品,而且還具備重要的作用,它是風險管理的非常有力的工具。”世界黃金協會黃金投資研究經理RozannaWozniak表示,黃金需求上升主要是由于全球經濟下滑帶來的,盡管金飾和工業牙科需求有所下降,但是總需求和一年前相比還是有上升的,這主要是可確認投資的上升。
據了解,2008年1月-7月,全球投資者普遍呈淨購買狀態。這也直接導致黃金的價格飆升至1000美元/盎司以上,同時美元大幅貶值、通貨膨脹率上升及金融市場的動蕩也都推高了金價。7月中旬之後,黃金市場出現了大規模抛售,原因同樣簡單——美元大幅反彈。
在發布會上,GFMS公司主席菲利普?克拉普威克表示支持這一觀點。他坦言,低于900美元甚至850美元的現象仍有可能發生,特別是在夏季的銷售淡季中。他強調,上漲的可能性更大,一個由投資者推動的上漲行情極有可能帶動金價重返千元時代。
他進一步分析說,投資需求對金價走勢的影響越來越大。投資者是價格走高的關鍵,如果沒有投資需求,黃金價格可能會更接近700美元,而不是900美元。“今年以來,我們看到了新一輪的黃金投資需求,投資者關注的重點已經從金融穩定性銀行存款的安全性轉向了由于各國政府和央行寬松的財政和貨幣政策導致的潛在通脹後果這一方面。”(陳清華)
http://business.sohu.com/20090714/n265210175.shtml
中國黃金儲備 全球第五【經濟日報記者林庭瑤09.06.17
中國大陸減持美國公債金額,更大舉增加黃金儲備。中國人民銀行近日公布資料顯示,中國黃金儲備在今年4月增至3,389萬盎司,累計已達到1,054噸,高居全球第五。預料美中經濟戰略對話7月在華府登場,中國持有龐大外匯存底能否增持美債,將成為對話焦點。
全球金融市場劇烈動盪,中國外匯存底逼近2兆美元大關,加上美國聯準會購入長期國債,全球刮起美元貶值的浪潮,讓中國大量以美元持有的外匯存底拉響警報。
於此同時,中國外匯存底展開多元化的投資戰略,今年4月減少購買美國公債,是11個月來首度降低,歐元增至20%的比重;中國黃金儲備增加到1,054噸,在各國公布的黃金儲備中排名第五。
在美元貶值等預期推動下,國際金價5月底再次逼近1,000美元,處歷史高檔。雖然近半月略跌,中國銀行人士表示,國際黃金市場容量有限,中國若在國際市場大筆購買黃金,必然引發國際金價大漲,「決策高層會審慎以對」。
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胡曉煉4月接受新華社專訪時表示,21世紀以來,中國調整過兩次黃金儲備,即2001年和2003年,分別從394噸調整到500噸和600噸。自2003年來逐步透過國內雜金提純及國內市場交易等方式,增454噸。
她指出,中國黃金儲備已達到1,054噸,在各國公布的黃金儲備中,只有六個國家超過1,000噸。胡曉煉又說,外匯儲備資產除安全要求外,還需要保持充分的流動性,不僅要滿足一般對外支付需求,還要在資本可能出現快速流出、貨幣面臨較大壓力下,有效發揮保障國家金融穩定安全。
市場人士分析,胡曉煉對中國黃金儲備情況的披露對黃金市場是一大利多消息,預示中國將購買更多黃金作為儲備,以改善外匯儲備結構。
中國將成最大黃金消費市場【工商時報09-07-10馮復華
今年中國將成為全球黃金第一大市場。全球黃金資訊機構黃金礦業服務公司(GFMS)主席菲力普.克拉普昨(9)日在「2009年黃金年鑑」記者會上宣布,2008年中國黃金產量和黃金飾品銷量都一枝獨秀,預計印度相對大幅減少黃金礦產和需求下,今年中國消費量將超越印度,成為全球第一大黃金市場。
今年金價也被預測將創新高,菲力普表示,09年迄今已出現新投資需求,儘管金價大幅上漲,但在貨幣供應增長迅速及通膨率可能迅速回升等市場預期下,黃金價格將創新高,預測在夏季因逢淡季而短期走低後,入秋將輕鬆重返1,000美元關口,年底前將創下1,100美元新高點。
在產量方面,中國在發展黃金為戰略儲備策略下,04年起急增黃金礦產開發,07年黃金產量超越南非居世界第一,08年黃金產量達292噸,創歷史新高,同比增加4.26%,繼續維持世界第一,全球產量則同比下降2.5%,為1996年來最低紀錄。
據黃金年鑑的統計數據,去年全球的黃金首飾需求急降10.2%,但金條囤積大增62%,菲力普預測,今年以印度為主的首飾需求將繼續大幅下跌,印度將首度失去黃金消費的冠軍地位。
克拉普預測,未來一年全球經濟將繼續有利於金價上揚,且政府和央行應對經濟衰退和債務爆炸的政策,將會延長黃金上升走勢,並導致金價遠高於迄今為止的反彈行情中見到的價格,在今年年底前可達到每盎司1,100美元的水平。
根據統計,去年1至7月遇到美元大幅貶值、通膨率上升及金融市場動盪,造成全球投資者搶購黃金,並讓金價飆至每盎司1,000美元,7月後美元大幅反彈,故黃金市場出現大規模拋售。
上海黃金交易所副總經理宋鈺勤也認為,近日金價重回美元主導模式,多國也仍在增加貨幣儲備,讓美元的強勢維持一段時間,短期金價受到壓制,而鑑於美國繼續發債的傳聞甚囂塵上,其量化寬鬆政策可能得到強化,預期金價長期將走出強市。
上周召開的「亞洲黃金論壇」上,中國黃金協會副會長張炳南也發佈統計指出,去年中國商業銀行紙黃金成交業務累計成交達1,424噸,首次超過國家黃金儲備量,中國市場對黃金投資的需求快速增長,對於國際金價有很大的支持,黃金仍有望長線走高。
買黃金抗通膨 未必有效【經濟日報編譯季晶晶 2009.07.12
去年散戶投資人對金融體系極度恐慌,買進的金子幾乎加倍,大增至862公噸。近來恐慌性買盤略減,但經濟衰退可能延長導致股市受創的憂慮取而代之,使黃金仍受到投資人青睞。投資人愈來愈擔心,歐巴馬政府大規模經濟振興支出可能引發通膨。雖然投資人買進的黃金已從2008年的高峰期下滑,但數量仍大,第一季買入130公噸,比十年來的季平均高出50%。分析師預期,到今年底前銷售仍會保持強勁。
衰退使工業用黃金及飾金的需求大減,但投資人的需求強勁,支撐金價居高不下。今年4月通膨疑慮再現,金價升至每英兩逾900美元,並在6月初攀抵983美元。印度最近加倍徵收黃金進口稅,才使金價下跌至909美元。
投資人搶購黃金,使鑄造金幣的美國鑄幣廠(US Mint)必須加速生產。至6月底止的今年上半年,美國老鷹金幣的銷售已逼近去年全年的79.4萬枚。因為供不應求,鑄幣廠還必須暫停銷售。
雖主流財務顧問常建議,投資組合應有10%長期放在黃金等商品,但另一些顧問卻認為,包括實體黃金或黃金指數股票型基金(ETF)在內的任何黃金都不該買,因黃金在亂世中表現好,其他時候則欠佳。
金價波動大於股票。Truepoint資本公司投顧服務部門主管說,過去40年間,黃金的波動比標普500指數幅度高三分之一,報酬率卻較低:每年只有8.4%,不及標普指數的9.1%。
黃金的通膨避險表現也非十全十美。金價1980年1月升抵每英兩850美元的歷史高點後,兩個月內重挫近44%,直到2008年1月才又再觸及850美元,這段期間通膨率雖達175%,金價卻沒有變化。今日金價確實遠不及1980年的高峰期,如果計入通膨因素,當年的850美元應該值今天的2,206美元。
黃金也不如股票,不會有股息或利息。
持有實體黃金的最大威脅是遭竊。以美國保險業者Allstate公司一般家庭竊盜險為例,家中失竊黃金最多只理賠約200美元。交易商FideliTrade公司有保險庫,可負責保管,每年依投資人黃金資產的0.75%收費。
囤銅當存錢 陸商狂炒有色金屬【經濟日報╱記者林茂仁2009.08.07
中國有色金屬期貨及現貨價格同步走高,以銅價為例,年初至今上漲高達80%,鉛價也上漲75%,在利之所趨下,引發中國大陸從北到南囤積有色金屬現貨的奇觀,廣東的養鵝商人居然家裡就囤了100噸的鋁。
根據中國海關總署發布的資料,今年上半年,中國銅進口量達到180萬噸,與去年同期相比成長160%。原鋁進口更爆增16倍。今年7月,上海期貨交易所的有色金屬價格快速反彈,連續創出今年新高,鎳、鋁、銅、鋅和鉛的單月漲幅都在17%到11.3%之間。
中央電視台報導,中國北方最大的大型廢舊金屬回收集散地─河北安新縣,當地一家大型廢舊金屬回收站負責人王超跟朋友籌資人民幣300萬元(約新台幣1,440萬元)囤積100多噸銅線。
王超說,做這種生意跟賭博一樣,前幾年銅價在人民幣7萬多元(約新台幣33萬元),今年初跌到1萬多元,集資買進的時候是3萬多元(約15萬元),現在已經漲到4萬多元(約20萬元)。在新安縣的老河頭鎮,家家戶戶都囤了幾十噸到幾百噸的銅。
鏡頭拉到浙江省溫州市,這裡是有色金屬加工廠的重要據點,一位溫州商人何先生倉庫裡就有將近2萬噸的銅,投資的資金大約人民幣12億元(約新台幣57億元),其中有不少是從銀行貸款而來。
興業銅業公司執行董事王建立說,在浙江省溫州及寧波周邊地區,現在投機比較多,很多人把囤銅當作存錢,包括前一段時間,溫州人大量在儲備鎳、鉬這些稀有金屬。有資料顯示,上半年,浙江省有幾十萬噸的有色金屬,沒有按正常情況被用於企業生產,而是被囤積在倉庫。
上海市吳淞區是中國最大的有色金屬交易市場,上海市上半年的有色金屬倉儲量直線上升。位於上海市吳淞區的倉庫,是上海市期貨交易所指定的有色金屬存儲倉庫,倉庫調度員秦寶慶告訴記者,早在3月,倉庫儲量就已經飽和。
邁科控股投資公司總裁何金碧表示,在廣東我們看到一些很怪的現象,跟這行業沒有關係的,像養鵝的商人,家裏收購100多噸鋁等等這種現象。作為大陸最大的銅貿易商,邁科從年初開始,就一直忙著在世界各地採購貨源,以滿足國內火熱的投資需求。
黃金之後 溫州人炒作白銀【經濟日報╱記者林茂仁 2009.08.07
溫州人炒有色金屬出了名,炒過黃金條塊後,現在最新的白銀投資銀條在北京上市,溫州人躍躍欲試,視為黃金之後另一個投資新歡。目前溫州人透過上海黃金交易所推出的白銀T+D(延期交收交易)業務,白銀交易量已超過黃金。
7月底,中國首款儲蓄型投資銀條在北京上市,這種銀條與投資性金條一樣,可方便地購買和贖回,其優點是投資門檻低,更適合一般大眾投資。業界人士認為,白銀將成為繼黃金之後貴金屬投資的新寵。
溫州商報報導,目前溫州市場上還沒有儲蓄型投資銀條,由於黃金金條大受歡迎,實物白銀投資還是一個空白點,銀行都還沒有銷售實物白銀,而一些黃金製品公司雖然有銷售白銀,但是一般都以紀念幣的形式出現。
沒有實物白銀,不代表溫州人在白銀投資方面空白。溫州人的白銀投資在全國占了較高的份額。通過上海黃金交易所推出的白銀T+D業務,溫州投資者每天的交易量維持在5,000噸,占全中國交易量的5%。
龍鼎投資公司表示,現在白銀的交易量遠遠大於黃金的交易量,白銀比黃金更受投資者歡迎是因為行情波動激烈,更有操作的空間。而白銀T+D業務可以做多與做空,為投資者提供了更多的盈利機會。
其次是投資成本低。黃金與白銀的投資起點都是1,000公克,按10%保證金比例算,投資一手黃金需要人民幣2萬元(約新台幣9.6萬元),而投資一手白銀只需要人民幣300多元(約新台幣1,440元)。同樣的資金量,做白銀投資比做黃金投資更容易控制倉位。
另外,白銀的行情趨勢更加明朗,也使得日間的風險係數比黃金要低一些。雖然黃金和白銀的整體價格走勢是一致的,但是黃金在單日的價格波動很激烈,在單日爆倉的情況有可能會發生。而白銀單邊日內行情相對平穩,短線風險相對較小。
澳礦業 中國又買到一家【工商時報09-07-09馮復華
中國廣東礦業向澳洲再跨進一步。繼旗下企業中金嶺南收購澳大利亞Perilya鉛鋅礦業公司後,昨(8)天廣東省國有企業廣晟資產經營有限公司收購了澳大利亞泛澳銅礦公司,並獲得泛澳股東大會通過,完成澳洲方面的所有審批程序。
廣晟與澳洲銅礦生產商泛澳公司在5月底簽署入股協議,廣晟將以每股0.395澳元的價格認購泛澳發行的約4.6億股新股,投資約合1.4億美元,獲得泛澳增資後的19.9%股權,成為泛澳第一大股東。
昨天泛澳舉行股東大會,審批廣晟資產的認購協議,獲得股東大會94.89%的同意票,並完成澳洲方面所有審批程序,預計在兩個月內完成中國政府審批。
泛澳是在澳洲上市的礦業公司,市值約5.7億美元,公司總部位於布里斯班,主要礦山為位於寮國的Phu Kham銅金礦,礦石儲量1.46億噸。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