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11-23 07:07:39| 人氣2,330| 回應32 | 上一篇 | 下一篇

廢98課綱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豈只98課綱應廢,啥綱都要廢!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284203068/20070415063321

怎只見高中生爭穿短褲權,未聞爭受教權呢?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311249389/20081122072609/

您不知這是上下體錯置的時代嗎?

 
大老級教授:廢98課綱 取消延後分流 【聯合報記者薛荷玉08/09/27
 
高中九八課綱即將定案,但教育部本月初針對新課綱自然領域舉行座談會,多位科學界「大老級」的教授,甚至連課綱委員都反對新課綱的「延後分流」的構想,認為就「適性學習」及因應教學現場需求,應從高二就分組,高三才分組不利準備大考及教學。
九八課綱問題重重,教育部長鄭瑞城上任後先宣布暫緩一年。但教育部今天將召開的課程發展委員會,可望確定新課綱微調後,於九十九學年度上路。據了解,由於國文、歷史科反彈聲浪大,教育部目前傾向以九五暫綱或九八課綱為基礎再檢討、暫緩實施,但包括物理、化學、數學等其他各科,則傾向「微調」後實施。
但包括教改總體檢論壇、搶救國文聯盟等團體,則強烈呼籲「刀下留人」,不要拿學生當白老鼠;因九八課綱從總綱到時數分配、延後分流、增加選修等主軸都大有問題,應直接廢止九八課綱,全面重新研訂能用十年、且與國中小九年一貫課綱銜接的「十二年一貫課綱」。
延後到高三才分社會組、自然組的「延後分流」制,是九八課綱修訂主軸。但包括台大化學系教授劉廣定、台大數學系教授林長壽,甚至數學科課綱召集人、也是課發會委員的台大數學系教授陳宜良,都主張應「適性學習」,反對延後分流,也就是對數理很有興趣的,不要強迫高三才分組,可提前接觸更深入的課程。
清大物理系教授齊正中在座談會中質疑,教育部延後分流與提高選修學分數的主張,基本上就是相互矛盾的概念。擔任課綱發展工作圈總召的宜蘭高中校長羅清鏞也明言,雖然在九十三年全國高中教育發展會議時,有人提倡「延後分流」,但在實際執行上是有困難的。
九八課綱是在前教育部長杜正勝任內遴選課綱委員,組成課發會拍板定案;由於研修時間過於匆促,未如八四課綱經過試教階段,且缺乏第一線高中教師參與,又涉意識形態爭議,不少教師建議,應在今年底課綱委員任滿後,重新遴選委員,並視第一屆使用九五暫綱的高中生明年大考結果,全面檢討研修一套能與國中小銜接的新課綱。
搶救國文聯盟副召集人張曉風指出,有人以為反對九八課綱的焦點只在文言文與白話文的課文比率,爭取多一兩篇古文,其實是把問題簡化了;九八課綱除了國文、歷史,連數學、物理、化學都有許多爭議;聯盟的主張很清楚,就是廢九八課綱,全面重新檢討。

98課綱拍板 國文歷史再議【聯合報08/10/28 記者薛荷玉

飽受爭議的高中九八課綱昨天拍板定案。教育部昨天召開高中課程發展委員會,決議保留國文、歷史兩科繼續檢討,同樣有爭議的物理等自然領域課綱,則與其他科目同步自後年(九十九學年度)起實施,今年國二學生適用新課綱。
至於多方批評的「延後分流」,教育部昨天表示不再強調延後到高三才分社會組、自然組,而用選修、分組、跑班的方式,達到實質分流目的,「高中如有需要,可從高二就分社會組、自然組教學,教育部不會反對。」教育部中教司長蘇德祥說。
國文科的爭議包括文言文與白話文的比率、論語孟子等文化基本教材是否由選修改為必修;歷史科的爭議則在把五千年中國史縮減為一冊,且不把中國史當成本國史。
教育部長鄭瑞城昨晚表示,因為國文、歷史科爭議較大,如果現在就決定上路,他「心裡不扎實」,因此這兩科保留、先和各方溝通後再議;但如果國文、歷史的檢討可在明年六月前完成,還趕得及編教科書及送審,就可在九十九學年度實施。
鄭瑞城強調,不會給國文、歷史兩科時間壓力,不要拖兩、三年就好。
但是,如此一來,九十九學年度高一新生使用新課綱時,國文、歷史有可能還得用舊的九五暫綱。
全國教師會支持九八課綱先上路,因「九八課綱至少比九五暫綱好一點。」
九八課綱在前任教育部長杜正勝任內修訂,並已在今年二月公布,但一直被質疑受政治及意識形態影響;新任教育部長鄭瑞城今年六月宣布新課綱暫緩一年實施,並進行國文及自然領域的檢討。
 
九八糟綱濫本 教改災難【聯合報黃光國、劉源俊、王仲孚08.10.28
 
上周五當教育部鄭部長約見教改總體檢論壇的幾位代表進行意見徵詢時,與會學者,甚至部長本人與官員們都無人可以明確的回答:九八課綱是否真的比九五課綱好?沒想到事隔兩日部長就改口,九八課綱除了文史之外,其餘二十一科高中課程於明年正式推出。
消息傳來我們深感遺憾與無奈。教育部此舉充分顯示決策過程中不但未能正視九八課綱所存在的問題,忽略了總綱中的缺陷,並且以為自然科可以用技術來修正,低估了這套課程將會帶來我國高中全面性的嚴重後果,長期以來教改撥亂反正的機會淪為空談。
高中課程與教科書中長期存在的「綱」太糟、「本」太濫的問題,正反映出十多年來教改的問題。檢視近十多年來教改的決策模式可以發現,從一九九四到九六年行政院教改會任務編組的方式決定重大教育政策,形成日後發生問題找不到負責人的窘境。
面對任何重大教育政策時,理應先由專責機構進行政策研究與評估,甚至試辦及事後追蹤檢討,可是偏偏許多政策在規劃之初卻是仿效教改會方式,交給許多專門承包教育部研究工程的「大老」,他們神通廣大,藍綠通吃。教育部一遇到問題,便把研究工作交給這些「大老」,由他們出面邀請專家學者,組成委員會;決策發生問題,都由委員會負責,卻等於是大家都不必負責。結果家長、老師和學生成為這些專家學者「創意拼盤」的白老鼠,教改造成的災難,也形成一種「怪圈」,週而復始,難有寧日!
九八課綱,教育部也是遵循相同模式,先在二十三個學習領域或學科中,找到一位「有影響力」的教授,把「編綱」的工程承包給他,再由他把各學科的「綱」切割成許多小部分,分包給一批和他有關係的教授,大家眾志成城,拼湊成各門學科的課綱。
一旦課綱公布後,各家書商也是依樣畫葫蘆,用「大包轉小包」的方式,由大教授邀集小教授,甚至研究助理與中學老師,大家一起來寫教科書。結果課程的長期研究與試辦都省了,教師的培訓與意見徵詢也免了。至於原先任何一項課程綱要的基本條件與教科書的起碼要求,如各單元是否由淺入深、循序漸進,文字是否通順可讀,課文內容的邏輯是否一貫等,變得很難要求,尤其各課綱與學科之間有無連貫,進度能否銜接的統整都很困難。結果就出現九八課綱中自然科學領域各科各行其是、缺乏聯繫的問題。此種發包拼湊的產物,不僅老師很難教,學生的學習也是痛苦萬分。
教育部用這種決策模式研擬出來的九八課綱,當然具有「糟綱濫本」的特色,所以許多高中教師與關心教育人士聞綱色變,不得不呼籲「停用九八課綱,宏觀微調九五暫綱」,以免教改大災難重演。 (黃光國/台灣大學心理系教授、劉源俊/東吳大學物理系教授、王仲孚/文化大學歷史系教授)

若照課綱教 五千年歷史教不完【聯合報記者薛荷玉08/09/27

教育部最近檢討高中九八課綱,僅集中國文科及自然領域,但歷史科的問題更大。這兩年實施九五暫綱,五千年的中國史濃縮在一學期,根本教不完,學生全都被迫瘋狂補課;許多高中教師、補教老師抱怨,九八課綱不但沒改善,反而強調「主題教學」,忽略歷史脈絡,高中歷史課將更支離破碎。
教育部說歷史課綱沒問題,文化大學歷史所教授王仲孚講起來就一肚子火。他表示,教育部今年六月召開歷史課綱公聽會,他就列舉七大理由反對,且反對學者不只他一位,連在史學界一向受敬重的中研院士許倬雲,教育部對其建言也不理不睬。
中山女高歷史老師邱永春表示,自從九五暫綱把中國史濃縮成一冊,且規定高一上學期先上台灣史,下學期再教中國史後,現場教學就出現很大問題。據他了解,許多高中根本不管課綱,還是高一上先教中國史,高一下再教台灣史,且下學期還挪用三分之一時間補中國史教不完的部分;「照課綱教的都很慘,下學期中國史根本教不完,還有老師用課餘時間,借大禮堂集合八個班一起瘋狂補課。」
第一屆使用九五課綱的學生剛升上高三,這學期預計要上四個「歷史專題」,但第一次段考都考完了,很多班級連一個專題都教不完。帶過文史資優班的邱永春並不反對專題教學,但是課程擺在高三,學生要準備大考,根本無心專題研究。
邱永春表示,九八課綱的問題在於強調「主題」,卻不管歷史的前因後果、脈絡不清,「舉例來說,不講新石器時代的村落,一下子就跳到城市的出現。」
補教老師陳啟鵬表示,新課綱時序錯亂零碎,如以歷代的「經濟」或「貿易」為主題,就把各朝代類似狀況擺在一起講,卻未考慮每種貿易形式出現的前因後果。
陳啟鵬認為,最好能改為先上中國史、再上台灣史,即可避免重複、且概念較清楚,如中國史先上英法聯軍、中法戰爭再上甲午戰爭,上到台灣史時再提甲午戰爭就節省很多時間。
 
看問題》課綱處處微調 就該重新打版【聯合報記者薛荷玉08/09/27

九八課綱的問題如果真只在文白比率就好了,按教育部的「講價」策略,你說四成五的文言文太少,我說六成五的比率不可能恢復,那就再加個一、二篇古文,湊個百分之五送你好了。
但事實是,現行九五暫綱原就是當初因應國中小九年一貫課程銜接,匆促推出,才稱「暫綱」,沒想到九八課綱再以暫綱為基礎「微調」,自然不成樣子。
且撇開前教育部長杜正勝以意識形態介入課綱在文史科產生的爭議,九八課綱在物理、化學、數學等自然領域,也出現了缺乏科學學習邏輯、未跨科整合等諸多質疑,這些爭議已非一句「意識形態」就可籠統帶過,教育部應以科學的語言來回應學界的質疑。
此外,九八課綱之所以定案前還有如此重大爭議,肇因於閉門造車,討論過程都視為「重大機密」,不但不向媒體公開,就連站在第一線的教師也沒機會參與,各科學科中心成員更被下令封口;出了錯一概推給閉門會議的委員,到底誰能為新課綱負責?
教育部一直到最近,才緊急發文給幾個公立高中,詢問教師們對九八課綱的意見,但已太遲。
課綱的問題不只在國文、物理等某一科,而是從「總綱」就出了問題。當一件衣服顏色不對、樣式也錯,處處都需「微調」時,就該考慮整件「重做」了;改個長短比率,已經救不了九八課綱。
 
教改團體:九八課綱應暫緩 非只微調【聯合報記者陳智華08/09/27 
 
教育部順應搶救國文聯盟等團體要求,擬於九八課綱增加國文時數和文言文比率,但搶救國文聯盟認為「還不夠」;高中校長則抱怨,自然科時數不足的問題才嚴重;教改團體等呼籲應該減少必修科,九八課綱不能只微調而要暫緩。
搶救國文聯盟執行秘書、中山女中國文老師李素真指出,教育部有回應是好事,「好的開始,但還不夠」。她表示,聯盟認為文言文比率至少要百分之五十五,雖然高三加了課,各校高一、高二仍需各憑本事。
台北市麗山高中校長陳偉泓和大直高中校長楊世瑞都表示,目前不少高中在高三都將論孟列為選修,且文言文加百分之五,差別不大,政策宣示意義較大,陳偉泓還說,論孟列為必修,且要在高三上課,是否意味指考要考?
楊世瑞認為,目前九八課綱時數不夠、科目卻太多的問題仍無解,尤其高二自然科時數非常不足,必修四學分,選修只三個;全教會理事長吳忠泰也認為,比起國文,自然科的時數更不足,很需要重視。
吳忠泰表示,修課綱就是在「搶時數」,教育部要從整體考量,文言文比率不是那麼重要,選什麼文章,和老師怎麼教古文才重要。
全國家長聯盟團體副理事長林文虎認為,這驗證「會吵的孩子有糖吃」,不只國文,物理、數學等時數也不夠,政府不能只增加國文時數,否則各科都要求加,孩子難道要上到三更半夜?
陳偉泓強調,國外高中必修科目只有六到八個,台灣從九五課綱以來,就有十五到十七個必修,學生負擔很大,尤其違反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的目的,應降到十個以下。
教改總體檢論壇代表之一、政大教育系教授周祝瑛指出,九八課綱不能只是「微調」,必須對總綱與許多科目如國文、歷史、物理、化學等科目做根本且具體修正。
她說,爭議大的科目,更應透過討論與辯證,平息爭議尋求共識,周祝瑛呼籲,為搶救高中教育,九八課綱應暫緩實施,從長計議。

國二生:多些古文 很好

【記者楊正敏/台北報導】高中九八新課綱可能帶來的改變,現在國二學生最可能遇到,高雄道明中學國二生王博堯酷酷地說,「多上一些文言文很好啊,可以增加自己的文學氣息。」
台北市介壽國中二年級的李其芬也說,本來就很喜歡國文課,現在古文上得太少,自己有空還會讀論語,就算高三時要增加論語、孟子,負擔也不會太大。
王博堯說,現在老師都很重視文言文教學,上古文時除了解釋生字、生詞外,也會教大家欣賞,上高中時若增古文,不會覺得很難。

台長: 阿楨

您可能對以下文章有興趣

人氣(2,330) | 回應(32)|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教育學習(進修、留學、學術研究、教育概況) | 個人分類: 時評文藝 |
此分類下一篇:師生戀
此分類上一篇:北一女爭褲權

阿楨
(楨:呆歹彎理盲濫情的霉體銘手酩嘴政剋冥眾/邪者磚家叫獸,談啥教改?還是教革吧!另參本館:教革會 教改與補習 多錢入學當然公平 基測社會學 馬教育政策 )

補習班不怕12年國教【聯合晚報社論2012.04.26

12年國教將在民國103年正式上路,人人都有高中念,而且保證75%的學生免試升學!這看來是個天大的好消息,唯一受到負面影響的理應就是補習班了。原本以提供升學考試補習的業者,豈不少了一大塊市場?
然而奇怪的是,補教業看起來老神在在。媒體採訪到業者的一種說法:他們不緊張,甚至樂觀認為業績會上揚,理由是,12年國教推行後,還是會有很多學生想走「特色招生」管道擠進明星高中窄門;也有很多家長會擔心孩子在學校裡學不到東西,仍然要把孩子送到補習班。
補教業者這樣的說法,令人多麼無奈,也證明12年國教的「免試」和「 減輕升學壓力」的口號,恐怕是喊假的。到目前為止,關於12年國教的討論、規畫,重點都放在明星學校要怎麼辦,入學招生辦法如何調整,會考要考甚麼科目。各方爭辯一大堆,就是沒有講12年國教的教育內容、教育項目和進度會有甚麼樣的改變。12年國教這個大工程,重要的只是「入學分發」,而不是「教育」本身嗎?
甚至於,各方的印象是,免試必然造成教育水準滑落,於是補教業者更加摩拳擦掌。免試之說其實還有一項「潛規則」:教育部強調提供免試升學機會,並不代表學生就真的可以不準備考試,不參加考試。現在除了會考科目只增不減,「比序」日漸複雜之外,教育部說103年時75%的學生可以免試升學,卻完全不提,預計有多少學生會參加爭取那25%「特色」名額的考試。如果多數學生還是擠得頭破血流為那25%考試入學的名額,則升學壓力與現今何異?也難怪補教業者覺得,生意說不定還更好呢!
2012-04-27 10:00:33
版主回應
免試入學/消滅建北 「明星」仍會在【聯合報╱尹蓉先/銘傳大學法律系副教授2012.03.09

由於曾雅妮和林書豪的優異表現,很多年輕學子亦心嚮往之,但無可避免的,曾雅妮和林書豪必定也對許多後輩,造成了相當的壓力,平平是人,我也很努力呀!為什麼沒有這樣的成就?為什麼我就是進不了球,為什麼都沒有媒體鳥我;搞不好有人因此自殺,對這些人社會當然應予關注鼓勵輔導,但絕非因此就採均貧政策。我們的社會在瘋狂之餘沒聽到什麼封殺曾、林的聲音,奇怪的是當建北給年輕學子造成壓力時,就成了眾矢之的。
日昨教育部長表示,一百零八年起明星高中半數採免試名額。明星高中似乎是解決所有台灣教育難題的唯一答案,彷彿只要砍掉了建北,台灣所有教育問題立刻迎刃而解,所有國中立刻教學正常。假如真是如此,犧牲建北也就罷了,可惜這是不可能的。
為了舒緩競爭壓力,實現社會公平排除英雄主義,有人也許可以嘗試遊說政府,強制媒體封殺林書豪,但我們能把紐約尼克、洛杉磯湖人、邁阿密熱火,甚至NBA通通打掉嗎?我們可以關上門窗、閉起眼睛,但黑夜裡天上的明星恆久閃亮,一顆殞落了,還有另一顆。
目前政府的作法,是一步步消滅這些明星學校,是因為他們名聲太響?還是表現太優?一步到位,乾脆把台成清交統統也打掉不好嗎?他們造成的壓力更大!
當世界各國都在花大錢培育人才的此刻,建北這群平均年齡僅十七歲,資賦優異勤懇向學的孩子,到底做錯了什麼事?犧牲掉建北此類明星學校的同時,其實也就犧牲掉了國家的光榮,甚至國家的未來,到底可以成就什麼?也許有一天台灣參與國際科學奧林匹亞競賽仍會獲獎,但得主全由私校接手,台成清交成為私校畢業生群聚家園,部長會很高興?

高中選才橫加限制 雙重標準 2012-03-29 01:17 中國時報 【吳瑞北】

 教育部日昨終於提出十二年國教高中免試入學超額比序七個項目,包含學生志願序、就近入學、扶助弱勢、畢結業資格、均衡學習、多元學習表現、及國中會考成績。其中會考成績只能作為最後順序,如果還分不出高下,就用抽籤。全篇說法充滿社會公平正義,令人感佩。
 公務員工作非常穩定,還有月退俸,可以說後半生無虞,因此很多年輕人想當公務員。我們想請問,教育部如果有科員出缺,很多人都想擔任,會怎麼超額比序,會看誰的家住得近嗎?會看誰是弱勢家庭而優先嗎?如果一個傑出但志願序較後,另一個志願序較前,會先看志願高低來錄取嗎?
 答案是都不會,教育部用人就是看國家考試成績,誰考得高誰先選。為政者德風,教育者尤然。要言行一致。如果口中說一套,實際做一套;或是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不客氣地說,那是雙重標準,無法服眾。
 政府最重要責任之一就是民眾能安定就業,念大學首要就要有謀生技能,這是張忠謀先生說的話,技職教育更是如此。許多公司應徵人員,也都是用考試或面試。教育人才就要能順利就業,找到工作民眾才會安心。教育部想要知道怎樣改善教育,就應該是去問這些用人單位的意見,捨此不求,不就是捨本逐末,問道於盲嗎?
 大學有差異化,要跟全球拚競爭力,明星大學是不能去除的。教育部甚至編列五年五百億預算,長期選擇支持少數大學,目的就是爭取世界頂尖,有的大學甚至就以成為世界百大為目標。連教育部都要求大學要追求世界排名,現在反倒要求公立高中不能以排名導向,讓人不解。
 有明星大學存在,明星高中是無法去除的,國外也是都有明星高中,這是人性。硬是把公立的明星高中毀掉,只是讓私立的高中取代成為明星高中而已。過去家裡沒錢但考得好,還有機會念明星高中;未來是窮小孩沒錢,就沒有辦法念明星高中,這樣就叫教育改革,入學機會均等嗎?
 會因為公立明星高中不見了,學業的負擔就會不見嗎?多元入學升大學這麼多年來,學業負擔有變輕嗎?忽略掉人性,把責任推到高中考試入學,並在枝節的入學細節下工夫,只會徒勞無功,甚至治絲益棼。
 有人喜歡音樂,因此設立音樂班;有人喜歡美術,因此設立美術班,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有很多學生想好好念書,未來考進理想的大學為社會效力,是我們國家的福氣,我們讓一些學校來好好培育這些對學科有興趣的孩子,又有那裡不對?很多學生想要這樣,這是學生的基本人權,也是政府應該鼓勵的,怎麼還要對高中選才標準橫加限制呢?  (作者為台灣大學電機系教授)
2012-04-27 10:12:01
阿楨
社區「繁星」滿天 都會七零八落 2012/03/10 聯合報

大學入學「繁星推薦」昨天放榜,錄取率超過四成一,創歷年最高。台大醫學系想招兩名,最後錄取九人,其中擠入東山高中、治平高中兩私校的學生,但北部明星學校全摃龜。
教育部的繁星計畫至今六年,不少留在社區高中的優質生,因有繁星管道,得以進入大學熱門科系,「寧為雞首,不為牛後」的趨勢日益明顯。
都會高中以師大附中十一人上榜最多,建中、北一女、武陵高中是個位數,建中只有一人錄取台大財金系。
教育部高教司長何卓飛指出,繁星以「高中均質、區域均衡」為目標,希望平衡城鄉教育資源落差,深化高中社區化,並讓大學生更多元化,偏鄉高中可以出頭天,以十二所頂大為例,一百學年度有兩百零三所高中近三年來首次有學生進入頂大就讀。

名校不怕被撼動 就怕繁星占名額 2012/03/10聯合報

民生國中校長孫明峰表示,雖然繁星計畫讓社區高中的孩子出頭,但是第一志願的吸引力還是很難被撼動。
「慘慘慘,榜單很慘!」北一女校長張碧娟表示,繁星計畫根本不適合北一女學生申請。北一女前百分之五十的孩子都能上交大以上的學校,但大多數的孩子卻是非台大不念,繁星台大錄取人數僅個位數,不是北一女的主戰場。
「能上建中、北一女,為何要放棄?」國三生蔡宜君表示,雖然很多社區高中強調三年後可靠繁星上台大,但第一志願的讀書環境、同儕效應很難複製,若她能考上絕對不會放棄。
  相關新聞
吃悶虧 錄取率好慘 建北:別忘了 我們也有弱勢生

繁星被諷 像花兩百元買樂透 2012-03-10 中國時報

 一○一學年度繁星推薦昨放榜,今年首度加入的台大醫學系,原訂招收兩個名額,報名學生中有九名滿級分考生,各項評比成績都是全校前一%,校方決定增額錄取,也讓台大醫分發名額少了七名,家長抱怨電話湧入。教育部允諾,將重新檢討繁星制度,最快後年有機會開放醫學系口試;台大則要求招聯會鬆綁相關規定。
 由於建中、北一女等北市明星高中都不在榜上,台大招生組主任洪泰雄直指,繁星推薦制度設計就像讓學生「花兩百元買樂透」,一所高中單一學群只能推薦兩名、校系首輪篩選一所高中只能錄取一人等規定,建中、北一女的優秀學生必然無法透過繁星進入台大。
2012-04-27 10:41:23
版主回應
廢一綱一本 北北基有默契 2012/01/31 聯合報

台北市長郝龍斌昨天證實,市府確實考慮廢止一綱一本,近日北市教育局就會與同學區的新北市、基隆市討論,並徵詢家長及學校意見,評估結果預定3月出爐。
基隆市政府教育處長蕭錦利昨天則說,北北基3市政府已有取消一綱一本的默契,但尚未開會定案。據了解,雖然北市表示目前尚未定案,但廢止一綱一本已成定局。
郝龍斌昨天在市府團拜時受訪表示,當初推動一綱一本,是為了減輕升學壓力,但103年12年國教即將上路,學生已沒有升學壓力問題,基於讓教材回歸多元化,才研議取消一綱一本,若確定取消,預估「對學生影響不大」。
北北基3縣市教育局處官員原訂3月間召開教科書選用會議,在會中檢討一綱一本存廢問題,但會議還沒召開,消息就已見報,基隆市教育處人員昨天開春第1天上班看報後有點傻眼,詢問電話也接不完。
基隆市教師會理事長朱源清說,教科書本來就應該由教師決定,教起來才順手,北北基即將回復一綱多本,相信大多數的教師都樂觀其成。
新北市龍埔國中校長薛春光表示,部分家長以為升學考試每一版本都考,就把所有的教科書、測驗卷都買回家,反而增加孩子的壓力。但是,從近年基測命題走向來看,其實很少有獨厚特定版本,學生學習的重點仍應放在「如何掌握觀念」上。至於有民眾質疑回歸「一綱多本」,會衍生弊案問題。新北市校長協會副理事長江書良表示,新北市目前由教育局統一議價,各校採買書籍的價格都一樣,就跟加油站油價價格到哪都一樣,不會因學校不同,就影響價格。

不是政治問題 一綱一本只為減輕學生負擔 中時

  最近北北基一綱一本跟自辦基測的政策又先波瀾!若是套用僵化的的政治思維,一定又會導進藍綠惡鬥跟地方中央對幹的巢臼內。不過,幫幫忙吧!這可是百年樹人的教育政策,所有人就算你不是學生家長也不是教育相關從業人員,也要一起來檢驗教改政策一綱多本以來的正面影響跟負面缺失。
 台北市教育局長吳清基不諱言他在中央教育部工作多年,十年教改也有他的一份。教改五大信念:教育政策鬆綁、不放棄任何孩子、暢通升學管道、提高教育品質以及終身學習,吳局長完全認同。受惠於經費大量投入,台灣學校軟硬體設施、教師進修環境、終身學習的成效都有飛快的進步。
 但是在十年風起雲湧的教改事業中,產生了好的理念卻有偏差的執行,造成今天教改遭人詬病。其中一綱多本要讓教育理念多元化的美意,卻加重學生書包,傷了家長荷包,更重要的是讓城鄉教育差距更明顯,偏遠與社會底層學生向上流動的現象停滯。
 台北市教育局長吳清基推動一綱一本與北北基自辦基測就是針對上述的缺點來進行政策上的調整。考試引領教學,要有效的減輕學生負擔,落實教育部理想中只讀一種教科書,基測的方式就必須改變。讓地方政府舉辦基測的命題,範圍限定在單一版本內容。所以一綱一本跟自辦基測試環環相扣有效減輕孩子學習負擔的政策。
 一綱一本、自辦基測的政策自然有正反兩極的意見,雖然吳局長已經提出面面俱到的論述,或許是擔心教育多元化倒退,導致老師跟教改團體還是有所保留,就更別提教育部的態度了。
 所以你可以堅持不同意但是你不能選擇不關心,因為一綱一本與地方自辦基測意義非常深遠,可能是教改十年以來最大的改變與反省,同時也關係著我們的下一代跟台灣的競爭力。
2012-04-27 10:42:00
阿楨
再窮也要吃大餐 2013-06-28中時短評

 立法院院會昨天三讀通過《公共債務法》、《高級中等教育法》,前者提高政府七百餘億的舉債上限,後者每年增加近三百億元的支出,用於高中職免學費。雖然兩者間沒有直接的因果關係,但其實是有一定程度的關連性。
 根據立法院預算中心的報告,民國九十八年、馬英九上任後第一次編列的總預算,規模約一.七兆元,連同各個特別預算、消費券在內,經濟發展支出為三六四一億元;到了今年,預算規模達一.九兆元,經濟發展支出僅二七二六億元,比九十八年少了約四分之一。同一時期的社會福利支出,則從三二○二億元一路成長到四三八九億元。
 馬總統上任以來,一方面強調改革,但又增加老農津貼、提高八大社福津貼。從預算的變化可以看出,馬政府是把經濟成長的資源,挪到社會福利,「靠發錢來達成公平正義」。即便政府的財政早已脆弱不堪,仍堅持落實「高中職免學費」的政策。
  相關新聞
公債法三讀 縣市舉債上限達50%
舉債提高了 各市縣兩樣情
地方叫好 一解燃眉之急
高雄抗議 額度不增反減
北市債限大縮水
舉債救窮 台灣恐希臘化

12年國教三讀通過 免學費排富 免試至少占75%
學術界資優生蔣偉寧教長 終於拚過期末考
高職將改名「技術型高級中學」
各校免試至少25% 建中:倉卒上路 北一:能違法
8年內 教官退出高中

(楨:呆歹彎理盲濫情的霉體銘手酩嘴政剋冥眾/邪者磚家叫獸、要白吃的午餐!另參本館:多錢入學當然公平 台灣有白吃的午餐 縣升格 北輕南 三都十五縣 縣市升格 五都大選2 啥是一黨獨大 搶救國庫 馬政府預算 馬金融政策 賦改會 富士康事件)
2013-06-28 11:11:00
版主回應
法案過了 陳益興:我曾老淚縱橫2013/06/28聯合報

立法院昨三讀通過高級中等教育法,教育部長蔣偉寧強調,明年十二年國教新增免學費的經費,將由中央負擔,不會讓地方政府埋單;且私校將加強公共性,國中部以考試招生,將扣減直升高中名額;不接受政府補助的私校,仍應釋出至少一成五的免試入學名額。
十二年國教一路爭議不斷,從免試入學超額比序的項目、免試招生比率,到學費排富議題,讓教育部傷腦筋;昨晚法案通過,教育部次長陳益興說明法案內容時,近乎哽咽地說:「這段時間,我也曾老淚縱橫。」
陳益興說,新法只簡單明訂符合一定條件者免納學費,但會用行政命令將高中免學費門檻訂在家戶年收入一百四十八萬元,五年將省下一百卅七億元經費,用於高中職優質化、精進高職教育、強化學生適性輔導、扶助弱勢學生、促進教師專業增能及活化教學等措施;且新增的免學費經費,將由中央負擔。

從郭台銘之言看政府「讓利」【聯合晚報社論2013.06.27

郭台銘在鴻海股東會上,軟硬兼施,一面向股東們鞠躬道歉,一面點名幾任財政部長「不懂實務」,還特別批評員工分紅改採實價課稅的政策害企業留不住人才。郭董一開口就深受各方矚目,但他這次罵的事情卻引發仁智之見。
  政府要考慮、要照顧的面向,比企業來得複雜多了。郭台銘是從滿足股東需求出發,提出企業照顧自我利益的意見,未必是政府理所當然要聽從的教訓。誠實地說,關於租稅問題,郭台銘恐怕沒有甚麼立場教訓政府。過去政府在扶植資通訊代工產業上,運用了多少租稅手段,讓渡了多少租稅優惠,才讓鴻海這樣的企業能快速坐大,具備國際競爭力。也就是說,鴻海的成就,很大一部分是建立在社會共同承擔的成本上。
  事實上,台灣現正為了這個經濟發展策略,付出後遺症代價。得到那麼多優惠的資通訊產業,規模愈來愈大,毛利卻愈來愈低。規模愈大,就造成愈嚴重的產業集中失衡問題;毛利愈來愈低,就使得台灣能享有的實質經濟成果不斷遞減。這顯示個別的企業模式(business model)有問題,且證明政府對特定產業的租稅優惠政策走錯方向。政府扶助企業固然應興利重於防弊,但用租稅手段過度「讓利」未必合宜。
  從這個背景看,郭台銘或沒有理由如此怪罪政府。郭台銘希望向股東有所交代,可以理解,但身為社會領袖的企業家在公眾發言,相對地也就要接受公評。郭董發言獲得媒體大幅報導,稱得上動見觀瞻;但員工分紅費用化,過去只按面額10元課稅,豈符公平原則?所以這次網路上出現不少負面的反應,甚至有網友直言是「占了納稅人便宜」。
  政府應制定合理的遊戲規則,但未必應成為企業獲利的保證。鴻海大可從企業盈餘裡拿出爭取人才所需要的資源,而不能期望政府用讓渡租稅收入的方式來做,財政部長張盛和說「企業加薪可以留才」,就是這個意思。如果多花一點成本留住人才,企業就沒法在國際市場上競爭,那不也就說明了這種企業的經營問題所在嗎?郭董別再老拿政府當藉口、當擋箭牌吧!
  回應
  大家想方設法都是要政府的錢,但是一提到課稅增稅,大家就罵得要死,又要馬兒好又要馬兒不吃草,就是這種專佔便宜,專拿好處,卻處處要政府負責,要政府買單,連郭台銘也是這樣的一副德性,我們甚感驚呀!
  TaMaD, 年頭好的時候賺錢我最行. 年頭壞虧損的時候怪政府.CEO這麼容易幹?? 要你郭台銘幹??

砲打財長?郭台銘太離譜! 2013/06/27野武士

報告郭董,請您不要只是「打龍袍」,只打那些根本不是核心的財長們,為了台灣好,懇請郭董身先士卒,為「罷免馬英九,救台灣經濟」同樣地全台奔走,台灣人民都會感激您,真正的好人才必會以為您所用而為榮!
  回應
  罷馬?老是用這種譁眾取寵的言詞賺稿費,難不難看
http://blog.udn.com/karl6406/7829200
  相關新聞
立委問政秀場化 「野武士」輪流放砲
國會質詢走偏鋒 弱智化嚴重
2013-06-28 11:15:49
阿楨
文藝復興:邏輯邪30/66

都已啥時代還在掰文藝復興

屍人不是想復辟古典的文藝
是因人文與人本有同一邏輯
文藝復興的核心是人文主義
台灣教改的核心是人本主義

愛說笑
文藝復興是歐洲理性化關鍵
是中國現代革命學習的對象
教改是改革理性的教育制度
是兩岸後現代噴罵對象
二者八竿子打不到一起

理盲濫情的霉體銘手酩嘴政剋冥眾
尤其鄉民憤青糞青噴子那管那麼多
反正亂打亂罵一通誰管有沒有邏輯

這個嘛,廣義的人文主義是指:「一種以研究古典語文為基礎,以人為中心的教育和學術運動」,並隱含著樂觀主義、現世主義、享樂主義、和個人主義。狹義的則是指古典語文的研究和國語運動。只是當時歐洲的國語運動是想將方言提升到與拉丁文同樣精緻層次,而非中國白話文運動的古文太精緻故要廢,要用我口說我語的粗俗白話文。

精緻只是說說
粗俗白話文也不算啥
網文更進化到粗暴的外星文
都根源於同一邏輯:個人享樂主義
不論是文藝復興的人文主義
或者人本的快樂學習
人文只是說說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328160050
2014-06-10 09:09:51
阿楨
教改本質:邏輯邪53/66

台灣教改運動的人本本質會變質為國本,其因如同台灣的其它民間社會運動、都與反國府運動共犯之外,如屍哲所戲論、教育本質上就是意識形態國家機器:

  台灣教改在反國府壟斷教育、升學主義及浪漫人文主義弊病等因素下,由史英的森林小學和人本教育首先發動。與反國府運動共犯結果雖造就了人本教育的教改風潮,但教改也被李政權收編、與民間社會運動等共同支撐著李陳政權的權威。
  台灣教改運動雖與其他社會運動均具有泛政治性的反國府特質,但由於教育--不論源自中國傳統的儒家科舉或延自西方十九世紀以來的國家教育體制--均具有位居意識形態國家機器和社會黨國化機制之首位的屬性,於是自大陸民國時代建立起來為重振中國民族文化自尊和救國救民的國府教育體制,在屬性上與國府構成實體性關係。這種教育雖有效地達到黨國化、重振、救國和發展經社的目的,但主因於升學主義的種種教育弊病,卻提供了教改運動者外在客觀的不滿氛圍。
  批評黨化教育者的重心在將黨化教育與政治統治、中國民族文化等結合起來,而疏於分析國府教育體制的外在客觀的時代背景和內在的教育理路。國府教育體制的目的是為解決清末以來中華民族文化沈淪、追求中國統一、及建設國家,在達成這些目的時不可避免地存在矯枉過正的沙文主義或政治意識形態。
  由西洋教育史的發展可知,從十九世紀到二十世紀初,西方各國從德俄到法意英美,不論基於國家發展或擺脫傳統教育體制,均大力推行國家教育。西方如此,受西方壓迫的後進國為擺脫外來殖民帝國、內部傳統封建及反叛勢力等的阻力,當然更會推動「黨國教育」。
  由歷史經驗可知,後進國如戰前的德日蘇或戰後的中共南韓新加坡等,甚至民主自由化身的美國也將教育當成資本主義的政治意識形態及社會化之工具。即使李陳政權的教育體制亦然(到杜正勝當教育部長時乾脆不務正業,不辦教改專事台獨教育)。
  他們的共通處是教育做為一最重要的意識形態國家機器,它不可避免地會成為執行統治者(不論有意或無意)建立國家及民族文化意識的工具,至於操用工具時的嚴酷或和緩程度,取決於其外在環境挑戰及內在所想達成目的之難易。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329032527
2014-07-26 07:45:09
阿楨
教改邏輯:邏輯邪57/66

台灣教改病根是民粹
不管李陳政權時操弄
由上而下的台獨民粹
或者馬專業內閣不敵
由下而上的叫改民粹
民粹都想奪取教育部:
此一意識形態國家機器

(教改的基本原則和方法本是要鬆綁國家對教育的干涉,但「教改會」結束後,由教育部的種種舉措可知,台灣的教改好比其他本應歸還民間的公共事物,在傳統威權遺習、台灣意識及施展權力等因素下,又一一移到李陳政權的國家機器中。就教改而言,教育部由上而下的管制及操控教改,導致教改由多元趨向一元,如此一來便喪失了民間的自主性及實驗性。馬政府時由下而上的叫改民粹,更強騎馬的教育部要一元地滿足台灣人的多元要求。不管那種民粹都違背教改的目標:「民主、自由、多元」,難怪教改會失敗。)

旣然如此,那屎上最無情無義的阿楨屍哲,
便依理性專業事實戲論「教改邏輯」如下:

廢除或虛化教育部
教育預算還錢於民
(依窮多富少原則)
學生家長自由擇校
各級學校自由辦學
教育部只負責監督
各校的財務和品質

濕人的教「革」邏輯有夠革命性
但不合呆歹灣人理盲濫情之現實
首先 學生和家長呆歹到不知
教育部絕不可能滿足多元要求
家長多認己子能就讀明星學校
學生多想校園如遊樂園電玩店
其次 政客、叫改分子和教職員
不管為了教育目的、工具或利益
多想占有此一意識形態國家機器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329190457
2014-08-03 08:17:16
圖博館
劉超|歷史書寫與認同建構2016-06-21 15

  本文為新書《歷史書寫與認同建構——清末民國時期中國歷史教科書研究》導論。近代中國歷史教科書的編寫較多涉及民族國家問題,作者由此切入討論歷史教科書與民族主義研究諸議題之間的關係。劉超,安徽財經大學歷史文化研究所副教授。
  “立國根本在乎教育,教育根本實在教科書。”教科書在民眾知識觀念與社會意識的形成上具有重要地位,關乎民族國家的命運。教科書是學校教育的主要知識載體,傳授的是經過選擇的特定知識,是關於意義與價值觀的系統,滲透在日常生活與社會制度中,對大多數人產生影響與控制。而歷史教科書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它是一般國民普遍歷史觀的重要來源,通過政府審定或認可而頒行的教科書,是政府向其人民宣示其統治正當性及主權正統性的重要工具。歷史教科書“把既存的歷史知識規訓為既符合統治要求,又不違背競爭時代潮流的'近代化的歷史'”,反映了一個時代的思想文化狀況。 歷史教科書與民族主義研究:問題與方法近代中國教科書的產生,正是中國民族主義與新史學興起之時。新史學與近代國家建設基本上是在“共時態”的空間裡發生的,新史學發展史就是民族國家的敘事主導新史學的“現代史”。塑造新式國民而建立富強國家,成為新史學的主要目的,也滲透到中國歷史教學和教科書編寫中。中國歷史教科書作為新史學一部分,憑藉其特殊的歷史教育功用,擔負了拯救民族國家的任務。近代中國歷史教科書對民族國家問題尤為關切,這決定了其在民族主義研究中的地位。
  (一)歷史教科書:聯結國家、學界與民眾的紐帶
民族主義作為歷史現像是近代才出現的。民族主義現像是指以民族為符號、動力和目標的社會、政治、文化運動,或以民族國家為訴求的意識形態,以文化傳統為依託的情結和情緒。民族主義產生於特定的權力結構中,“在民族主義運動的實際過程中,所謂的民族共同體一定會按角色分解為兩種人:一種是精英,另一種是大眾”。普遍民眾提供激發民族主義情緒的氛圍與土壤;民族文化的製造者——通常是知識分子,從歷史文本的記錄中發掘出往往是烏托邦式的文化夢想;政治家把民族情緒與意識形態結合為政治運動。
2017-03-18 17:07:20
圖博館
要通過一定的途徑將知識精英的思想傳達給民眾,進行社會動員,形成一般的社會意識與民族主義運動,這樣才可以實現精英的政治訴求。如何在精英與民眾之間形成一個有效的聯結,換言之,精英的思想如何才能成為一般的社會意識,形成普遍的民族主義運動,是民族主義研究需要思考的問題。
  在目前的民族主義研究中,精英與知識分子的思想受到較多的關注。一些研究從思想人物與“關鍵詞”入手,考察精英與知識分子思想的變化及“關鍵詞”意義的變遷,這對認識中國民族主義有重要意義。但需注意的是,有些知識精英的思想在某一時期內只具有思想史的意義,對普遍民眾的影響程度不高。目前的研究沒有充分關注到精英思想的社會影響,以致將精英民族思想簡單地等同於現實中的民族主義運動或民眾的民族情緒,忽略了從精英思想到民眾觀念和社會意識的轉化。如清末加強傳統倫理道德教育,清政府倡揚的道德標准在教科書中出現,但其在新式教科書中已經被賦予了新的意義,內涵發生了改變。清政府的教育目標通過教科書而實現的程度尚可討論。如“中華民族”一詞在清末出現時有不同的含義,也主要限於部分知識分子言論中;民國成立後精英的一系列努力,對現代中華民族觀念的形成無疑起著關鍵性作用。作為各民族共同體的“中華民族”認同從一開始出現到普遍形成有一個過程,其間也充滿了變化。這提醒我們,在民族主義研究中,要區分精英思想與一般的社會意識,關注民族主義思想傳播路徑及其轉化。
  教科書是聯結政府(國家)、編者(學界)與學生(民眾)的紐帶,對民族主義思想傳播起到重要作用。民族主義思想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傳達給普遍民眾,就實際影響而言,利用國民教育對民眾進行民族主義意識形態灌輸,是社會動員最有效的途徑。統治集團主要採取說服、教育等意識形態一致化的方法實現其精神和道德領導。一個現代化的教育體系在推行官方民族主義方面起著難以替代的重要作用。在資訊與傳媒尚不發達的近代中國,學校教育是民眾獲取知識與形成民族意識的重要渠道,學校是培養民眾民族國家認同的基本場所。在近代中國,在塑造社會輿論方面,教科書的作用比報刊更為重要。因此,教科書作為學校教育的主要工具,在民族主義運動形成中的作用值得關注。
2017-03-18 17:09:17
圖博館
教科書的橋樑作用,並不意味著對政府或編者的意圖全盤照搬,它會有一定的選擇。“知識是由認知主體積極建構的,建構是通過新舊經驗的互動實現的;認知的功能是適應,它應有助於主體對經驗世界的組織。”這裡尤需注意民族主義通過教科書傳播的具體情況。一方面,政府與編者的意圖經由教科書傳達給學生(民眾),使得學生對國家政策與編者(精英)思想有所了解,可能會認同政府與精英,因而能夠配合他們的要求,形成民族主義運動,以實現其政治訴求;另一方面,在經由教科書傳達的過程中,政府與編者試圖表達的意思可能已經發生了變化,學生(民眾)在接受過程中會有自己的取捨,因而會在一定程度上偏離政府與編者的期許。這使得民族主義的傳布情況變得複雜,結果也難以確定。因此,對教科書橋樑作用及其在民族主義傳布中的效果要具體分析。
這裡需要關注的是,民族主義思想在通過教科書的傳播過程中會發生何種變化,產生何種影響,這實與教科書的編寫密切相連。
  (二)歷史教科書編寫:政學分合與知識生產
教科書編寫涉及多個方面,受到多種因素影響,這些因素決定了教科書知識生產的狀況,反映了教科書功能,關係到對教育本義的認識,是教科書研究的重要環節。
  教科書編寫主要受兩方面的影響。一是政府的教育政策。教科書是國家教育制度與教育目的的承載物。政府通過頒行教育宗旨,制定教育政策與課程標準,加強教科書審定,來指導和規範教科書,這直接影響到教科書編寫。從清末到民國,先後有清政府、南京臨時政府、北京政府與南京國民政府,除南京臨時政府外,各政府都頒布教育宗旨,學制也不斷發生變動,教育宗旨與學制的變化,相應地會引起課程標準(教學大綱)與課程設置的調整,從而影響到教科書編寫。這是影響教科書編寫的主要因素。教科書體現了國家意志,這是歷史教科書與一般歷史著作的重要區別。
2017-03-18 17:10:26
圖博館
二是編者的素養。編者的專業和政治素養,與單種教科書的質量關係最大,是影響教科書編寫的另一個重要因素。一般來說,學制與課程設置對教科書編寫的影響,主要在外在形式方面;教育宗旨與編者素養則影響到教科書的內在質量,對教科書的編寫起著關鍵性作用。作為一個知識群體,編者是構成思想界的重要力量,又是聯結國家與民眾的重要媒介,許多政治與社會觀念,實際上是經過他們的過濾與詮釋,才傳遞給廣大學生與民眾。由於編者對國家教育目的的理解以及知識水平不同,不同的教科書對歷史的闡釋有所不同,所表達的知識觀念有一定的差異,其結果與影響也會有所不同,教科書往往成為政治與文化衝突的一個核心。教科書編寫的實踐說明,政府審定或認可頒行的教科書能夠在多大程度上體現政府教育要求還需要具體分析,即便是在同一課程標準指導下編寫的教科書,對歷史問題的認識也可能有所不同。教科書對歷史知識的釋讀是多樣的,編者的個人意誌或隱或現,這使得它與一般歷史著作又有很大的相似性。
  教科書編寫過程即政府和編者聯合生產知識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特定群體的知識被官方裁定為面向所有人的知識,社會秩序因而獲得歷史與文化上的合法性。政府作為特殊的政治組織,會利用自己掌控的教育資源將其統治合法化;編者作為教科書編寫的實際完成人,往往將歷史知識選擇與過濾後寫入教科書。在這個過程中,編者與政府有所分合:當編者認同政府的教育目標時,會遵循政府的要求;反之,編者就會與政府的要求有所疏離,影響教育目標的實現。編者與政府的分合,使不同教科書之間存在差異,學生接收到的知識可能不同,蘊含著社會意識演變的不確定性。
這裡需要關注的是:教科書知識是如何產生的,對民族主義的形成會產生何種影響。實際上,相對於政府和編者的要求來說,教科書的意味已經發生了改變,它以自己的方式來影響學生和民眾。
  (三)民族認同與政治認同:關注民族主義內部因素
近代中國歷史教科書的基本功能除了傳授歷史知識,還有建構民族國家的認同和確立當前政權的合法性,而後者往往居於主要地位。民族主義運動的根本訴求是國家政權問題。所謂建構民族國家認同,主要是圍繞政權展開的,其中統治合法性是重要因素。確立合法性是民族主義的一個訴求,也會對民族主義產生重要影響。
2017-03-18 17:11:46
圖博館
關於中國民族主義演變的研究,一般都注意到外國侵略的影響。外國侵略是激發中國民族意識、形成民族主義運動的一個重要因素,也是中國近代民族主義產生的一個誘因。但探討中國民族主義的演變,僅僅著眼於外國侵略的一面,恐怕不足以理解其中的一些問題。比如,近代中國對外國侵略的認識有一個變化的過程,不了解當時的情況,就可能犯“時代誤置”的錯誤。再如,1930年代日本侵略所引起的民族危機,激發了民眾的中華民族意識,要求聯合中國各民族抵抗日本的侵略;但是,漢族意識也在此時興起。僅從日本侵略方面很難對此加以解釋。因此,研究民族主義,不僅要注意到外部因素,也要關注內部因素。
  關於統治合法性對民族主義的影響,首先,政權更迭可能會改變民族主義的內容與形式。近代中國經歷了清朝和民國南京臨時政府、北京政府、南京國民政府,政權變更較為頻繁。如何證明自己的正統性與合法性,是各個政權需要面對的問題,教育往往成為維護統治的工具。清政府、民初袁世凱政府以及南京政府都是如此,尤其是國民黨南京政府建立,政治制度和統治方式都發生了改變,使民族主義發生了深刻的變化。而與此不同的是,1922年新學製表現出對教育的全新理解。其次,民族主義內部不同權力結構之間政治訴求的差異也對民族主義產生影響。建立民族國家是民族主義的基本訴求,但這種訴求對精英知識分子的意味是不同的。討論民族國家認同,需要注意的是:誰之認同?認同什麼?就前一個問題而言,民族主義精英知識分子有不同派別;就後一個問題而言,所謂民族、國家認同或許有不同意指。政府、精英知識分子、民眾之間的關係是影響民族主義演變的一個因素。
  確立統治合法性的途徑是什麼?合法性的確立高度依賴於共同體和民眾的社會記憶,歷史教育是確立政治認同的有效途徑。民族主義者會採取多種敘述策略,把民眾的民族認同轉化為政治認同。杜贊奇指出,民族主義者為了動員民眾,不僅僅依靠民族主義意識形態,也依靠大量權威性的歷史詞彙來作為新思想的聯結點,使之作為對傳承的優先敘述。在歷史教科書編寫時,政府會要求運用一些諸如“民族”與“國家”等“歷史詞彙”以達到確立政治認同的目的。編者安排敘述要素如選題和選材、敘述的類型、敘述的結構模式、敘述的語言等的過程,帶有一定的傾向性,以實現其政治訴求。
2017-03-18 17:12:12
圖博館
這在關於中國民族的敘述中表現得尤為明顯。中國是以漢族為主體的多民族國家。民族主義者面臨著雙重任務:一是要在多民族的現實中形成一個整體的中華民族認同,以建立現代民族國家;二是在形成中華民族認同的同時,確立政治認同。晚清時民族主義者在建立什麼樣的國家上有很大的分歧,在該採取何種方式上也有不同的看法。在民國時期,為應對國內民族分裂的危險以及1930年代後日本侵略所引起的民族危機,民國政府不斷調整民族政策;而北京政府與南京政府的政權更迭使這一問題更加複雜。清朝和民國政府採取何種方式來維護國家統一、民族獨立和自身統治,直接影響到民族主義的演變。
  這裡需要關注的是:第一,把確立統治合法性作為認同中心會對民族主義產生何種影響;第二,從歷史來建構民族認同和政治認同,其效果如何。研究中國民族主義,要關注其內部因素,同時,也要關注歷史的反建構特徵。
  基於對近代中國民族主義研究情況和歷史教科書基本功能的思考,本書擬對清末民國時期的中國歷史教科書進行研究,以這一時期中小學中國歷史教科書為中心,探討20世紀上半期的歷史書寫與認同建構。本研究將嘗試說明:政府與編者(知識界)共同促成了教科書知識生產,二者有所分合,從而構成社會意識演變的多種可能性;政治認同優先於甚至替代民族國家認同,真正的民族國家認同很難建構起來,研究民族主義,要關注其內部因素;利用歷史來建構認同,要注意到歷史的反建構特徵:歷史會給通過歷史建構的認同帶來衝擊,甚至動搖認同。
  目錄
上編
第一章 清末中國歷史教科書之編寫一清政府教育宗旨與教科書編寫二救急之選:引譯日本編寫的中國歷史教科書三愛國教育:中國自編教科書之興起四教科書與清政府教育目標之分合
第二章 民初中國歷史教科書之編寫一養成共和國民:民初中國歷史教科書之編寫二1922年新學制與教科書編寫三新學制時期中國歷史教科書的編寫特點
第三章 南京國民政府時期中國歷史教科書之編寫一三民主義教育方針的確立二教科書編寫的模式化與“國定本”的頒行三南京國民政府時期的教科書改編本四高揚民族主義:南京國民政府時期中國歷史教科書的編寫特點 五教科書與課程標準之分合
2017-03-18 17:13:06
圖博館
第四章 中國歷史教科書編者一清末民國時期中國歷史教科書編者概況二編者之構成:地緣與學緣三編者的職業與專業:編輯與史家四編者與政府之分合
第五章 書局的權勢網絡與知識生產一高集中度與高關聯性:以商務印書館為中心的出版業二書局與課程標準的製訂三上層路線:書局與教育部之關係四佔領市場之一:民初中國歷史教科書廣告戰五佔領市場之二:書局間的競爭與合作
第六章 歷史知識與社會意識:以孔子敘述為中心一清末教科書中的孔子敘述二民初教科書中的孔子敘述三南京國民政府時期教科書中的孔子敘述四教科書敘述與國家、思想界之關聯五教科書敘述:孔子儒學在近代中國的難局
  下編
第七章 古代與近代的表述:中國歷史分期問題一歷史分期與中國歷史書寫二“近古”與中國古代史:發展或停滯三中國近代史:“舊史結穴時代”或“西力東漸時代”四中國現代史:史家與時代五“共和”、“中華民族”與“世界化”:中國近代之展開六中國歷史公式:普遍歷史中的中國史
第八章 考古發現與民族認同一考古學與中國歷史教科書編寫二史前史的出現與中國歷史的拉長三商代的信史開端與中國歷史期的縮短四考古發現與古史傳說:社會進化階段的象徵五考古學與民族認同:古史辨運動之參照
第九章 危機與認同:中國民族起源說一 中國人種起源作為問題的出現與“西來說”二1930年代前教科書中的“中國人種西來說”三1930年代後教科書中的“中國人種土著說”四 考古發現與“中國人種土著說”的興起五“暫行斷定”“土著說”:考古發現與民族情感
第十章 現代中華民族觀念的形成:中國民族敘述一清末引譯教科書中的民族敘述二清末自編教科書中的民族敘述三民初的中華民族“一源說”四民族同化:部分民族之漢化五民族融合:現代中華民族觀念的形成
第十一章民族認同與政治認同:民國教科書中的清史敘述一教科書中的清初內政措施敘述與清史二民初教科書中的清初內政敘述三南京國民政府時期教科書中的清初內政敘述四共和政體與民初教科書中的共和立場五黨國體制:政治認同與漢族立場六民國社會中漢族意識的參照七政治認同下的雙重民族敘述
2017-03-18 17:14:04
圖博館
第十二章知識生產與文化政治:新文化運動敘述一民國教科書中的新文化運動敘述二整理國故與新文化運動三整理國故與“反傳統”:國民黨對新文化運動的批判四教科書中對五四運動及其與新文化運動關係的敘述五國共兩黨對五四運動與新文化運動的闡釋
第十三章帝國主義話語與中國近代史書寫一帝國主義話語與歷史教科書編寫二帝國主義話語與歷史書寫:以鴉片戰爭為例三帝國主義侵略及其影響四軍閥:帝國主義侵略的工具五國民革命與廢除不平等條約:反帝反封建與合法性建構六光榮與苦難:民族史敘述與民族國家認同
第十四章教科書案(上):《現代初中本國史》案一《現代初中本國史》之編寫二《現代初中本國史》中的“三皇五帝”敘述三黃帝始祖地位與“共信”之國本四傳疑與象徵:其他教科書黃帝敘述之參照五國民黨的思想控制
第十五章教科書案(下):《白話本國史》案一《白話本國史》之編寫二《白話本國史》中關於岳飛的敘述三《白話本國史》案四 民族英雄敘述的尺度:南京國民政府對歷史人物的揚抑
  結語一教科書知識的性質:國家意志與個人觀點二歷史教科書的功能:民族認同與政治認同三歷史教育的本義:個人與國家四歷史知識:建構與反建構附錄清末民國時期中小學的歷史課程設置
2017-03-18 17:14:50
圖博館
大學排名直直落 教育部還在拚政治?2017-09-08 聯合報 王伯元

最近英國《泰晤士報高等教育專刊》公布二○一八世界大學排行榜,台灣大學排名第一九八名;對比一一年的一一五名,是每下愈況。
  亞洲鄰國的躍升,如新加坡大學(22)、北京大學(27)、北京清華(30)、香港大學(40)、東京大學(46)、首爾大學(74)等等都在百大之列。身為台大校友,感到遺憾,做為關心教育現況的國民,更加感到憂心。
  台灣歷經二、三十年的教育改革,產生翻天覆地質變。學生學習壓力未如預期減輕,品質低落更讓人憂心。「教改」廣開大學窄門,畢業生滿街都是,但競爭力卻未提升。尤其很多原本可在職業技能上有一片天的,卻在一般大學打混,造成「學成無業、產業無人」怪象。
  十二年國教又在未充分考量及完整配套下,以向下拉平方式消滅明星高中,結果造成前段生競爭更激烈,後段生挫折感更勝以往。我曾以教育當局「莽」、教師「茫」、家長「盲」、學生「忙」來形容十二年國教的倉促、紊亂、爭議與質疑。
  最近高中課綱文白比例又是一例。國語文是競爭力根本,與學子閱讀理解、語文表達以及思辨能力有絕對影響,各國用各種方式增加學生語文能力,台灣反而倒退走。
  推動「去文留白」的人質疑文言文比例太高,對學子言太難?但教育本就是由易到難,每一科教材都是,國文豈能例外。其實「去文留白」是假議題,最根本是要藉「文化台獨」行「去中」之實。但是教育是要放眼未來,被意識形態犧牲的教育內容,如何培養出具備文化底蘊的學生,又怎麼能帶給他們與國際競爭的自信?
我要對教育當政者提出嚴正警告。教育是百年大計,應該是超脫意識形態,具前瞻性與延續性的政策。然而過去因為政黨輪替,因為兩岸之爭,台灣教育已成政治犧牲品。正如文化部前部長龍應台的話,如果教育政策的擘畫者對於要傳承給下一代的文化素養及思想格局沒有看法,那要教育部何用?
  回應
DPP政府將一切泛政治化,舉凡教育/文化/司法/經濟/財政/...無一不以意識形態掛帥,其結果就是台灣將進入黑暗時期!DPP的教育方針就是培養一群無思辨能力的台獨僵屍,學生的語文與文化的素質都不在其考量之內!
2017-09-08 11:55:46
圖博館
旺報短評-台大加速落後北大2017.9.8

《泰晤士報》高等教育專刊,近日公布全球最佳大學排行榜,北大及北京清華雙雙排名再上升,分占27名與30名,台灣最高學府台大再跌落為198名,差點掉落200名外。兩岸大學教育嚴重失衡,冷不防哪天,台灣所有大學都將在亞洲抬不起頭。
  面對如此排比,台大校方第一句話說,「沒弓無法射箭」。的確,看看近年不管是「頂大」計畫,5年500億預算最後還腰斬,今年推「玉山」,也只針對最優學者安排,台灣教育經費捉襟見肘,確是窘況百出。
  大陸卻不同。大陸教育部公布的2016年各主要大學預算,前4名都突破百億人民幣,榜首北京清華大學,年度預算竟高達人民幣182億元,換算台幣逾800億,是台大5、6倍之多,比起台北所有大學預算加總還多,台灣整個被比下去。經費不足,是主要原因,但關鍵還在態度與體制。
  台灣年輕人選擇學校,優先選擇是哪個大學的社團活動好玩,選課選哪個教授學分最營養。大陸年輕人選校優先考慮是前途發展,選課是學習收穫,名師的課擠破頭也要上。孩子的選擇也是大學發展方向的重要因素。
  大陸教學早已國際化,不僅耶魯、哈佛名師往大陸跑,課程多樣化及全球化,台灣也望之莫及。更重要是,大陸的全國辦教育體制、傾全國之力再造輝煌的心態所致。
  最近,哈佛8名中國博士集體回歸,轟動教育界,中國留學生返國人數至今超過265萬人,比例高達8成2,風起雲湧返國服務證明了大陸崛起後誘發的向心力。這給台灣執政當局,應帶來一些省思吧!
2017-09-08 11:56:34
圖博館
改革假話,莫過於此2017-09-09聯合報黑白集

許多人聽到「改革」二字就肅然起敬,彷彿光聽口號,即已預見美好遠景。殊不知,有些改革只是政治人物的個人盤算,趁機要脅勒索,藉此壯大。有些改革,則是越改越倒退,例如廿年「教改」就是個活生生的例子。
最近在課綱改革的吵鬧聲中,傳出台大在英國泰晤士報的「世界大學排行榜」已跌到一九八名的消息,遠遠被新大、北大、港大、東大拋在腦後。有些民眾也許不以為意,認為只要自己好,沒必要「跟別人比」。但如果台大「跟自己比」,七年來它跌了八十多名。如此嚴重失速的下滑,大家還是覺得無所謂嗎?
  最近在課綱改革的吵鬧聲中,傳出台大在英國泰晤士報的「世界大學排行榜」已跌到一九八名的消息,遠遠被新大、北大、港大、東大拋在腦後。
  台灣教改推動了廿多年,其間並數度砸下五年五百億的重金,但除了導致大學供過於求外,大學畢業生素質低落又普遍低薪,成為胸無大志的「小確幸」世代。廿多年來,在政治人物的主導下,課程越改越本土取向,目光越來越短淺,標準越來越低,教師越來越手足無措,世代競爭力越來越低。但政治人物仍不罷休,人民只得也任憑他們擺弄。
  再看金融改革。扁時代進行了兩次金改:第一次金改花了一.四兆元,幫金融業打銷壞帳,並准許它們跨業經營,其實純粹是收拾善後。第二次金改名義上要促成公營機構民營化,並推動金融機構的大型化整併;結果,這卻變成扁家收賄的暗道,金融體質毫無改善。好笑的是,金管會正是當時的產物,現在民進黨又派出殺手高喊改革金融了。
2017-09-10 10:18:30
圖博館
陸媒:我們天真地以為台灣還有正義 結果又反轉了!2017-09-25 聯合報

  環球時報「12年國教新課綱」課審大會在9月23日再度召開,已一月之久的「文白之爭」經過10個多小時的討論,推翻上次文言文比例維持在45%到55%的結論,決議將文言文比例降至35%至45%。此外,文言文推薦選文也從20篇減至15篇。
  環球時報指出,本月早些時候,要求刪減文言文比例至30%的提案未獲通過,「我們還曾樂觀的表示:太難了,島內正義終於壓倒了一次台獨!但現在看來,是我們天真了……」
  課審大會將文言文比率確認為35%至45%。對此,一名國中國文老師表示,高中的國文文言文比若與國中相近,較不符合課程的加深加廣概念。國三的文言文比率約35%,升上高中後只提升到45%,只能靠學生多自習或是補習了。
  12年新課綱將於2019年實施。在國文領域,台灣教育研究院課程研究發展會(簡稱課發會)研修小組經過兩年的研究,將文言文比例定在45%至55%。然而,當課綱審議進入教育部門課程審議會(簡稱課審會)程序後,高中分組卻建議將上述比例調降為以30%為上限,並減少推薦選文篇數。
  相關新聞
文言無罪,中國其罪
陸青:對台幻滅 台生:台不知陸

台灣砍高中文言文 南京辦千人幼童開筆禮破世界紀錄2017-09-24聯合報

當台灣上下陷入高中文言文爭議的同時,昨(23)日在大陸江蘇省南京市大報恩寺遺址公園內,書香陣陣、童音聲聲。近千名3至6歲的幼童,歷時兩個小時完成了世界上最大規模的「開筆禮」活動,成功挑戰金氏世界紀錄,並現場獲得了金氏世界紀錄認證官的認證。
  中新社報導,昨日的活動現場雲集了兒童和父母數千人,這場規模龐大的中國傳統儀式,共吸引了近千組的南京家庭參加。據統計,共有946組小朋友在家長的陪伴下,體驗了中國古代「開筆禮」的規範儀程。
  「開筆禮」的儀式包含正衣冠、拜請孔子、奉六禮、行拜禮、點朱砂、擊鼓振志等。現場小朋友在家長的協助下,還拿起了毛筆,工工整整的寫下「人」字,並朗讀《論語》。
  開筆禮,在中國傳統習俗中,被稱為「破蒙」,是一種融合了心理學的兒童啟蒙。古人認為,人生始立,成長需要這樣的儀式感,「開筆禮」作為中國古代人生的首次大禮,表達父母對兒女成才的期望。讓孩子感受傳統教育春風化雨般的力量,真切感受到自我角色的轉變,從而邁出人生的堅實一步,促進孩子健康成長。
  回應
大陸在復興中華禮義文化,台灣在轉型日倭流氓文化.
正所謂:「不到台灣,不知道文革還在搞」!
2017-09-25 12:58:56
圖博館
大學四大困境2017/9/26 楊永年

理論上,大學是國家與社會的智庫,有責任引領台灣社會未來的發展,但日前國內頂尖的台灣大學發生「中國新歌聲」爭議,某種程度凸顯大學的四大經營困境。此困境不解決,影響世界大學排名事小,導致未來國家發展受限才更嚴重。此四大困境是:
  一、大學的政治困境:大學應該是獨立超然的學術機構,卻難免也受制於政治困境。類似的政治困境,並非台灣大學所獨有,其他公立或私立大學亦存在。這需要透過政治的協助,否則類似的爭議會持續。造成大學政治困境的因素很多,除了兩岸關係,也和長期以來的高教管制政策有關。
  二、大學的自主困境:目前大學治理自主性不高,除了政治的限制,還有政策、經費、人力資源的困境。例如,國立大學的主計與人事系統仍屬中央一條鞭的設計,在此前提下,大學其實還是屬於「公務系統」的範疇;也就是受國家主計、人事系統與法令所規範。另外,因為校園自主,阻絕了警察第一時間處理的時機,未來必須思考建構大學校園與警察的合作模式。
  三、大學的經費困境:政府對大學的補助受限於政府財政因素,雖有固定的經費補助,但通常不會調漲。問題在於大學的支出年年增加,而且學費調漲都受到某種程度的管制。此外,公私立大學的募款或企業捐款也不興盛,「場地租借」成為重要財源之一。
  四、大學的人力困境:大學人力困境主要原因來自於經費困境,因為經費不足與人力緊縮,或不易吸引優秀的教職員進入大學服務。以公立大學為例,通常教職員會有3種身分,包括公務員、校聘與專案人力。
  大學經營困境的重要性與迫切性,可能不下於這次「中國新歌聲」事件的政治衝突,需要政府與社會大眾的關心。(作者為國立成功大學政治系暨政治經濟研究所教授)
2017-09-27 10:02:43
圖博館
相關新聞
 台灣大學排名直直落(台大198名,新大22,北大27,清華30,港大40) 教育部還在拚政治(課綱「去文留白」「去中台獨」)
 大陸學者警告重建史觀就是台獨 大陸武統解決台灣?
 文化界打贏文言文保衛戰 課綱文言文維持原定比例(回應:台獨意識形態不止,文白之爭不息)
 課審大會9.23推翻上次文言文比例45%-55%結論,降至35%至45%。(回應:文言無罪中國其罪. 潘部長把教育變成了政治戰場(回應:教育搞民粹 校園變戰場) )
 政大新校歌刪三民主義,遷移蔣介石銅像(回應:台獨意識形態不止,銅像之爭不息)
 聯合報黑白集/改革假話莫過於此:在課綱改革的吵鬧聲中,傳出台大在世界大學排行榜已跌到一九八名的消息。台灣教改推動了廿多年,其間並數度砸下五年五百億的重金,但除了導致大學供過於求外,大學畢業生素質低落又普遍低薪,成為胸無大志的「小確幸」世代。廿多年來,在政治人物的主導下,課程越改越本土取向,目光越來越短淺,標準越來越低,教師越來越手足無措,世代競爭力越來越低。但政治人物仍不罷休,人民只得也任憑他們擺弄。 再看金融改革。扁時代進行了兩次金改:第一次金改花了一.四兆元,幫金融業打銷壞帳,並准許它們跨業經營,其實純粹是收拾善後。第二次金改名義上要促成公營機構民營化,並推動金融機構的大型化整併;結果,這卻變成扁家收賄的暗道,金融體質毫無改善。好笑的是,金管會正是當時的產物,現在民進黨又派出殺手高喊改革金融了。
勳章條例去蔣去國父 阿扁卻曾頒給自己
 中國新歌聲2017.9.24將在台北開音樂節學生歡呼綠營卻稱統戰(回應:歌聲無罪,中國其罪)
 中國新歌聲9.24濺血 柯文哲:看不出北市府有缺失(回應:單純音樂活動 變反中又打柯)
 台大衝突警慢?預警台大 校方漠視拒絕,事後警察卻被記過、調職。
 獨派喧賓奪主 台大生很無奈 來點文明的抗議吧(回應:原來是統獨派互毆!我還以為學生只被打。)
 台剩軟實力 毀在綠文革小將(回應:台剩蝦米軟實力?)
2017-09-27 10:03:55
jsoujsou
評價兩極 台文館長傳「被辭職」2018-08-06 聯合報

國立台灣文學館館長廖振富向文化部辭職獲准,任期到7月底,現由副館長蕭淑貞暫代,廖的任期還有1年多,對外說法是健康因素,離開後卻傳出是「被辭職」。
廖振富原為國立中興大學台灣文學與跨國文化研究所所長、文學院副院長,退休後從2016年9月擔任台文館館長一職,去年9月文化部接續聘任2年,明年8月任期才屆滿,廖在6月向文化部提出辭職,7月中獲准,新館長尚未到任,廖離職相當低調,在臉書寫著「台南再見,謝謝這700天的美好」。
廖對去職原因不願多談,曾公開表示「健康是主要原因,就算有其他原因也都是次要」,據悉,廖的妻小住在中部,之前曾傳出妻子身體不適,讓他兩地疲於奔命,近期則因為本身有胃疾,萌生去意。
任內評價兩極,有人肯定他是親民的館長,為文學紮根而努力;也有人認為他難以兼顧家庭、心不在台南。
廖爭議也不少,上任沒多久就碰上「自自冉冉」風波,總統府春節賀辭上寫著自自冉冉,稱引自賴和詩作,廖為文認為應該是「自自由由」,後又稱「總統府此次節錄賴和醫師的詩集,一方面把台灣文學作品介紹給大家,一方面藉由賴和的詩句,向民眾慶賀新年,值得肯定」。
去年則又有課綱爭議,課綱國文選錄中村櫻溪的文章「七星墩山蹈雪記」,中村原被認為是灣生(台灣出生的日本人),但廖為文澄清不是灣生,引發課綱要不要納入日人作品的爭議。
2018-08-06 09:20:17
jsoujsou
台文館8任館長 任期都不長 2018-08-06 聯合報

國立台灣文學館館長又要換人,回顧從2003年籌備期開始,到目前共計8任館長,除了國民黨執政時期任命李瑞騰,做滿4年,其他多數「短命」,任期只有1、2年,很難有具體成果。
廖振富去職後,文化部已四處徵詢新任館長,但並不順利。文化界人士指出,台文館每年預算只有2億元,在政府機關中算是小單位,因為館址位在「綠色」色彩濃烈的台南,加上台灣文學動輒與政治扯上關係,館長之位「不是常人能坐得穩」。
館方指出,依規定台文館的館長沒任期限制,沒規定一任是幾年,或是可連任幾次,「如果人選適當,要做多久都行」,但歷任館長任期都不長。
台文學界認為,台文館長一職引領著台灣文學走向,相當重要,館長任期太短,無法施展抱負,相當可惜,不論藍綠都應重視這問題。

審議課綱最後階段 國教院院長遭撤換? 2018-08-05 聯合報

12年國教新課綱如火如荼審議,卻傳出國教院課發大會召集人、課審大會委員、國教院院長許添明7月31日被撤換,有課審大會委員質疑課綱推動的關鍵時候為何換掉院長,國教院則指出,許添明是因借調期滿歸建。目前由行政副院長郭工賓擔任代理院長一職。
  回應
順我者娼,逆我者炒。民主真TMD進步太多啦!
2018-08-06 09:21:28
阿楨
一個蔣渭水 藍綠白各取所需 2019/08/05 中國時報

  近日因為台北市長柯文哲宣布成立台灣民眾黨,刻意與日據時期社會運動重要領導人物蔣渭水創立的政黨同名,而使得「蔣渭水熱」又掀起一波高潮。
  2001年,陳水扁以總統身分出席蔣渭水逝世70周年紀念會;2005年馬英九台北市長任內拍攝蔣渭水紀錄片;2006年扁政府將國道五號改名蔣渭水高速公路;2010年馬英九總統任內發行蔣渭水頭像10元硬幣……。
  1976年戒嚴時期寫成《蔣渭水傳》的促轉會前主委黃煌雄表示,國民黨來台後為維持一黨獨大和社會穩定,視台灣近代民族運動為禁忌,根本不提當時被戴上「左派」帽子的蔣;證諸高中歷史課本,1983年版本反抗日本統治只提到連橫、林獻堂和羅福星。
  1987年解嚴,3年後歷史課本首次出現「228事件」,蔣一直到1993年版本才露臉,列在林獻堂後面,且無論是連林羅或蔣都只有短短一句。
  1997年國中《認識台灣》試用本,蔣名字僅出現一次,林卻出現3次,還附大頭照。此時蔣仍只是「陪襯」林獻堂。
  1999年起開放民間編寫教科書,蔣開始「復活」。2001年龍騰版高中歷史下冊,林看似仍凌駕蔣,但後者篇幅變多,不但談及其早年生活,還認為他是「日據時期最有活力和魅力的政治領袖」。
  之後10年蔣的歷史地位大躍進,2011年南一版提到蔣1923年治警事件,以及1927年創建台灣民眾黨。至此蔣再也不是陪襯,而是主導者。
  今年9月登場的108新課綱南一版,認為蔣和林是推動日治時期政治與社會運動的「左右手」;龍騰版更認為治警事件是「日治時期規模最大、歷時最長的社會運動,其中自治主義的主張,初次凝聚了『以台灣為獨立體』的思考觀點」。
  綜觀來看,蔣短短40載生命當中,思想經過多次轉折:無論是早年自認受到漢文化薰陶、中期從文化面堅決反對日帝侵略、或是晚期逐漸左傾,都是蔣。但一個蔣,不只歷史課本各自表述,藍綠白也各取所需--藍取其抗日民族情懷、綠取其本土性、白取其醫師從政的天命--事實上蔣抗日卻未有武裝行動,其民族自決絕對不是現今的台灣自決,而「醫師從政」則輕巧忽略蔣的宏大抱負。
2019-08-09 07:38:08
阿楨
石文傑》藍營縣市抵制「台獨課綱」! 2019/08/07

  民進黨透過頒定108年高中新課綱,陸續推出新的高一歷史課本,堂而皇之灌輸青年學子早已過時的台灣地位未定論,否定《開羅宣言》、《波茨坦宣言》的效力,宣稱《舊金山和約》、《中(台)日和約》未明定台灣的歸屬,為台灣獨立預留法律空間,不啻表示台灣國名國號未定。
  其實這只是台獨政黨在自己暗爽,自欺欺人,完全無視國際現實與島內外情勢,現今世上主要的大國和小國約160餘國承認中共,在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簽定建交公報時,中文版都承認台灣是中國的領土,雖然外文版有的寫認知(acknowledge)或理解(understand),未寫承認(recognize),但依國際條約中英文版地位平等,相同有效,不能否定其效力,這是台獨人士必需要面對的事實。
  其次南一版高一《台灣史》第136頁:「我國現今領土主要由台灣、澎湖群島、金門群島、馬祖列島、太平島、東沙島等島嶼所組成…。」據《中華民國憲法》第4條明文:「中華民國領土,依其固有之疆域,非經國民大會之決議,不得變更之。」教育部這一課綱及已審定通過的課本,是公然進行「法理台獨」,搞「固有」與「現今」兩字之異,公然變更《中華民國憲法》中的「固有」疆域,不但中國大陸不見了,連釣魚台群島也消失了。就教育部審定的高中課本而言,台灣在法理上顯然已從中國分裂出去。這嚴重觸犯憲法,恐不只是教育部長潘文忠一人所擔待得起的罪刑,蔡英文總統與民進黨立委諸公都得擔負分裂國家與喪權辱國的罪名和後果。
  當年民進黨執政的縣市公然抵制馬英九總統的課綱微調,拒絕新課本,為何如今國民黨執政的15縣市不敢如法炮製,拒絕蔡英文違背憲法的台獨課綱及台獨史觀的新版高一台灣史課本?
  期待明年重新執政的韓國瑜總統上台後能立即撥亂反正,停止蔡英文的台獨課綱,別再犯當年馬英九的錯誤,拖到執政後期才動手,恐緩不濟急,莘莘學子已被洗腦淨盡矣。當年台南市前市長賴清德都敢公然侵奪各中小學教學研究會自主選用課本的權利,為何國民黨縣市長毫無作為?難道國民黨連清末東南督撫發起東南自保運動的魄力都沒有,還奢言撼動蔡英文的霸氣?
  15縣市團結先從拒絕台獨課綱出發,發揮地方包圍中央實力!(作者曾任高、國中歷史老師)
  相關新聞
中華語文教育促進協會祕書長段心儀》108課綱 教成沒根的一代
2019-08-09 07:40:07
阿楨
《醜陋的中國人》絕版,臺灣的中國人瀕危? 2021-11-16 雁默

柏楊遺孀張香華正式向兩岸出版商發出聲明:“依柏楊生前交代,如今將永遠停止發行《醜陋的中國人》”。原因是有出版社希望取得授權,摘文選入臺灣中學一年級教材,張擔心此作品被用來辱華,故而斷然拒絕。
張對現在臺灣教育和新課綱“去中國化”甚至“反中”無法苟同,尤其痛心於如今的“國文”、歷史教材,刪減文言文,以“東亞史”觀點取代“中國史”等現象,根本是執政者“去中國化”的教學策略。“(青少年)在對中國文化知之甚少的情況下,即便讀了柏楊的文章,又怎能領會柏楊的精神?”
《醜》將於2024年與兩岸原出版社合約到期後,永不再續約,張甚至希望兩岸出版社自即日起便不再出版此書。她強調,柏楊生前一再交代,當大陸文明已經進步了,就要廢除這本書的發行。
《醜陋的中國人》絕版,象徵一個時代的結束。
就像李敖一樣,被蔣家關過,自然討厭老國民黨與其党國體制與思想,因此在思維上,只有在西方文化裡能找到容身之地,並據此反國民黨。
《醜》全書的重點在於闡述“醬缸文化”,所針對的是中國的官場文化,以及在此文化支配下的中國社會,而腐敗的核心則被認為是儒家文化。
國恥時代的中國文人,有著恨鐵不成鋼的強烈情感,以西方文化作為對照組,對儒家文化的理解偏差得很嚴重。柏楊對儒家的誤解與偏見,是那個時代普遍的文化現象。
但在今日,自福山的“歷史終結論”破產後,所有曾經以西方文化為高標的文化理論也都隨之破產。
  相關新聞
《醜陋的中國人》將停止發行?人民文學出版社:目前正常銷售
  回應
柏楊是中華文明衰弱時代自卑者集中表現,早已被時代所拋棄,幸有佳偶,全其後事,免得被掛在歷史恥辱柱上。
2021-11-18 10:34:31
阿楨
黃涵榆:談《歷史不下課》對臺灣的啟示 2021.10.13 思想坦克

《歷史不下課》(The Lesson)是今年臺灣人權影展的參展影片之一,是德國導演霍恩(Elena Horn)2020年的作品。
導演發現,雖然德國官方的立場和官方的課程都承認納粹的罪行,但是德國社會和年輕族群的次文化,還是常看到極右派和排外主義勢力的興起。
年輕世代的德國人(包括導演自己)對於猶太裔家庭的歷史、生命經驗和他們承受的苦難的陌生和無知。導演甚至認為,德國民族罪惡和可恥的歷史並沒有真的結束,還持續在塑造年輕世代對現實的認知和感受。這當然是她拍片很重要的一個動機。
她原本打算以「罪惡感」作為影片的主軸。但是等到她回到家鄉弗倫登貝格(Fröndenberg)開始在她曾經就讀的高中拍攝影片之後,她的一些想法有了改變,連帶影響到電影的創作方向。
「過去就讓它過去」?
導演霍恩耗費五年之久,近身追蹤四個學生的學習歷程。學生們從最初在課堂上討論的氣氛頗令人不安,有許多小孩提到他們在家裡都避免談到納粹的話題,家人相信「過去就讓它過去」。
學校安排學生到附近的薩克森豪森(Sachsenhausen)集中營參訪,希望能讓他們了解過去就發生在他們居住的地區的殘酷罪行。有一個班級把集中營的設計看成是一種美學實作,也有一個班級把這樣的參訪當成沒意義的例行儀式,而不是什麼哀悼受害者和反思歷史的時刻。
「希特勒沒那麼壞」?
學生從一些人那裡聽到和學校歷史課程有所衝突的觀點,有學生就提及她的足球隊友和教練們認為「希特勒沒那麼壞」,或者歷史課本有關大屠殺的部分都是謊言。有的學生親眼目睹地方上的一些新興的極右派組織發展成新納粹的足球流氓,而以足球聞名的多特蒙德甚至吸引不少新納粹份子。還有學生甚至發現自己的家族和納粹有所牽連。
臺灣轉型正義教育的啟示
灣觀眾對於影片中「過去就讓它過去」、「希特勒沒那麼壞」的說法恐怕再熟悉不過了,如同柯文哲經常掛在嘴邊的「現在好好的,幹嘛一直講過去?」,如同國民黨一直強調「沒有蔣介石,臺灣今天早已被共產黨統治」、「蔣介石有過已也有功」之類的說辭。
這幾天吳淡如那一番「讀國中女兒不認識孫中山」的感慨與憤怒…扭曲的史觀令人嘆為觀止。
  回應
228紀念館通常沒幾個人去參觀,學校畢業旅行幾乎也不會安排一個景點,校外教學就是露營而已
若不分清德國「納粹屠殺」和美台「白色恐怖」的差別,那正義就只是賣山寨貨的廣告詞。
台獨壟斷二二八/白色恐怖
2022-02-20 10:33:02
阿楨
漢語英語哪個使用更方便?2020-10-13

  首先,漢字和英文從字形結構上講,漢字屬於二維碼,英文屬於條碼。二維碼天生就比條碼蘊含更多的資訊,例子很簡單,聯合國同一決議五大語種中漢語版決議列印頁數最少。
  第二,英語有複雜的語法,時態,詞性轉換,單複數,而漢語通通沒有,言為心聲怎麼想怎麼說。這種學習難度的增加是否帶來英語對於漢語特別的好處和優勢?很遺憾,答案是否定的。這是因為成熟而完善的語言,都能夠準確清晰的表達其要表達的含義,不存在某種語言在交流傳播中明顯更精確更精准現象。至於網上很多文章指出歧義和準確性的問題,主要是使用者自身語言文字能力不足造成的,而不是語言本身的問題。例子還是聯合國決議,聯合國同一個決議不會出現不同文字版的決議內容不同的情況,各種語言都能精確精准表達同一個決議內容,不會存在差別和歧義。
  第三,漢字數量統計總共約9萬多,而英文單詞數量超過100萬。因為漢字發音為單音,而英語單詞發音絕大多數是多音,結果就是新詞彙漢語以組詞為主,英語以創造新單詞為主。
  舉一個簡單例子:豬pig,肉meat,漢語很簡單豬+肉組詞為豬肉;英語沒有選擇簡單組詞pig+meat為pig meat而是創造了一個新詞pork。因為豬肉是日常使用的常用詞,而pig meat要發四個音,非常不便於日常的語言交流,太囉嗦了,為了提高語言的交流效率,英國人不得不創造一個隻發兩個音的pork來代替pig meat。
  pig cattle sheep pork beef mutton 豬,牛,羊,豬肉,牛肉,羊肉,這就增加了英語學習記憶的難度,實際日常生活中文常用漢字3000個就可以覆蓋日常使用漢字的99%,而英語要做到這樣程度據說要2萬到3萬詞彙量。中國學生在小學就基本學完常用漢字,而英國學生甚至到大學還在學習單詞。
  第四,英語屬性拼音文字,在掌握拼讀規律後,一個陌生的單詞不知其含義也可以進行拼讀,而很多漢字看字面是看不出讀音的。
  另外個人認為在書寫方面,英文可以進行拼寫以及條碼的原因,應該比漢字更方便更簡單。在這兩點英語比漢語有優勢。
  綜上所述,漢語英語在使用中各有優勢,但漢語優勢更多,使用更方便。
  回應
雖然漢字不是表音文字,但漢字通過形聲字(占了多數)讓你也可以直接拼讀。
現在是電腦時代,書寫變成打字了。漢語與英語誰打字更快。
2022-10-14 08:24:15
阿楨
科舉在唐宋確實是一個好制度,但到了明清明顯已經不夠用了

【本文來自《中國人要是老早就反封建,至於封建社會長達1300多年?》評論區】
中國的科舉固然害人不少,卻是世界至今最“民主”的選賢制度!拿封建、獨裁、民主幾個由後來人發明的詞來定義豐富多彩的人類社會,無異於盲人摸象!
科舉在唐宋確實是一個好制度,但到了明清明顯已經不夠用了,當然放在歐洲依然是好制度,現代公務員選拔制度,都是脫胎於科舉制度。
南宋或晚明的資本主義萌芽,但是都被戰爭打斷了,晚晴資本主義又要發展了,結果還沒起來,帝國主義就進來了。
  回應
唐代科舉制度缺陷不少,文壇裡基本上誰出名誰就會中式,直到宋代中期把學子的名字遮蓋了,主考官不預知試題,批改試卷的官員和考官都是集中封閉的,這些措施才完善了科舉制度
我不這麼認為,明清不行了,不是因為考試內容有問題,而是皇權太過強大,文官集團毫無牽制力。
科舉一直是個好制度,問題出在考試內容上。
2022-10-14 08:29:21
阿楨
全球首座第四代核電站 在陸正式投入商運 2023/12/06 旺報

中國華能石島灣高溫氣冷堆核電站完成168小時連續運行考驗,正式投入商業運行(2012年12月開工),也是全球首座第四代核電站,具有「固有安全性」,即在喪失所有冷卻能力的情況下,不採取任何干預措施,反應堆都能保持安全狀態,不會出現堆芯熔毀和放射性物質外洩。
華能山東石島灣核電站集聚了設計研發、工程建設、設備製造、生產營運等產業鏈上下游500多家單位,先後攻克多項世界級關鍵技術,設備國產化率超過90%。
依託這一工程,大陸系統掌握了高溫氣冷堆設計、製造、建設、調試、運維技術,中國華能和清華大學共同研發了高溫氣冷堆特有的調試運行6大關鍵核心技術,培養了一批具備高溫氣冷堆建設和運維管理經驗的專業人才隊伍,形成一套可複製、可推廣的標準化管理體系,並建立起以專利、技術標準、軟體著作權為核心的自主智慧財產權體系。

15至20年換燃料 陸發佈全球首型最大核動力貨櫃輪設計
央視2023/12/05,中國發佈全球首型、世界最大24000TEU級核動力貨櫃輪船型設計,每15至20年更換一次燃料,不用擔心綠色燃料價格波動以及加註等問題。採用國際上先進的第四代堆型熔鹽反應堆解決方案,提出了超大型核能貨櫃船船型設計,以在該型船運營週期內真正實現「零排放」。

彈射小紅車殲35同時現身 福建艦新裝備將陸續亮相測試 2023/12/08 中時

下水一年半的福建艦,近日旅客們拍的福建艦照片除了測試電磁彈射的小紅車仍持續進行之外,甲板上又多了一架體形較小的殲-35戰機,應還會看空警-600預警機和直-20通用直升,殲-15艦載戰機與幾款無人機。
  相關新聞
陸殲16掛霹靂17導彈首次曝光 400公里超視距截擊預警機2023/12/08 中時
2023-12-09 07:58:14
阿楨
北一女師轟108課綱「無恥」 沈富雄嘆:我比范仲淹更憂國憂民 2023/12/08 中時

北一女教師區桂芝日前批判108課綱刪除顧炎武「廉恥」等經典古文,讓學生不再有機會思考「士大夫之無恥是謂國恥」,痛斥新課綱是「無恥的課綱」。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回應表示,品格教育不是靠背文言文,最重要是孩子能在公民素養上有進步。前立委沈富雄表示,課綱去中國化的問題跟減少文言文的問題,不止這一篇文章,尤其是范仲淹的《岳陽樓記》,他甚至感慨說,他比范仲淹更憂國憂民。
  相關新聞
108課綱爭議大 侯柯反對去中化
基層老師:不應為政治犧牲文學
無恥課綱的迴響 2023/12/09 中國時報
北一女國文老師區桂芝日前在「蔡英文政府教育政策總體檢記者會」,評論20多年來3波教改下的台灣教育問題,並不是專談國文課,更不是只談顧炎武〈廉恥〉一文的存廢問題。因此作家批評 〈廉恥〉毫無文學美感、民進黨立委林靜儀質疑「為什麼一定要認識顧炎武?」或是潘文忠強調教育部並未廢除禮義廉恥等都不是重點,因為108課綱的問題並不只是文言文選文減少,而是整個課綱明顯傳遞的是「去中」的價值觀。
例如,108課綱的歷史教育以東亞史取代中國史,為了儘可能減少中國史篇幅,以主題式取代時序教學,僅僅以「從古典到傳統時代」一個單元就把商周到隋唐宋元3000年間的大事帶過,再用「從傳統到現代」一個單元介紹明清時期東亞世界的變動,很明顯就是要將「中國史」虛無化。
正因為108課綱存在如此明顯的去中化,才會被視為是台獨課綱;也正因為受到意識形態的影響,使得蘊涵在經典文學中的品德教育、朝代興衰的宏觀視野大量被消除,讓學生失去紮實的基礎教育及合宜的生活教育,這才是在第一線教育現場的工作者最憂心的事。
2023-12-09 08:08:04
阿楨
中時社論》閩南語改台語 台獨的文化霸凌 2024/07/26

教育部主管的「閩南語語言能力認證考試」將正名為「台灣台語」考試。文化部也已要求各機關,全面檢討修正對外使用國家語言名稱,優先使用台灣台語等。此事已引起學界的嘩然,特別是語言學界,深恐讓台灣變成一個學術上的孤島,鬧成國際笑話,讓人感到丟臉極了。正在此際,賴清德總統日前參加民進黨全代會時也全程使用閩南語致詞,並強調要建立台灣主體性的國家認同,引發議論。
如果說,「台語」是一個社會上通俗使用的說法,大家都沒有話講。但是如果要做為「語言能力認證考試」的正式名稱,這將涉及到語言學的分類方法,就必須依照語言學的學術標準正確使用,才具有認證的意義。否則只有台灣自認的台語,在國際上無人知道你意何所指,那就毫無意義。
立委無知可以原諒,但教育部與文化部跟著起舞,這是何其可悲、自甘沉淪的文化教育!
事實上,就算改名叫「台灣台語」也改變不了什麼事。從日本統治台灣時期,多少台灣知識分子為了對抗日本人的同化政策,刻意在民間用「台語」教授古文經典。
抗日的台灣知識分子要以此跟日本的皇民化政策對抗,與台獨所意欲標榜的政治意識,又恰是相反的,那麼,改為「台灣台語」又有什麼意義呢?
即使從歷史語言學的層面來看,也是說不過去的。台灣的語言構成是原住民族的南島語族、移民而來的閩南人、客家人、潮汕人等,再加上1949年遷徙而來的全中國百萬軍民文人所共同構成。而現在還要加上百萬餘人的新住民。他們為台灣帶來新的語言、生活與文化,那是多元包容的開放社會的根基。把閩南語獨尊為「台灣台語」那不僅是一種「河洛沙文主義」,更是對其他族群的歧視。
反智去中 走向愚民社會
民進黨為了遂行其台獨主張,一心一意去中國化,教育部、文化部全然不顧文化的淵源與史實,而賴清德以國家元首之尊不思扭轉這種錯誤的文化認知,反而以意識形態引領如此反智的去中化風潮,令人思之極恐。

李遠(1951年10月30日—),筆名小野,生於臺灣臺北市,作家、編劇。現任文化部部長,曾任中華電視公司總經理、臺北市影視音實驗教育機構校長。其在中央電影公司期間參與台灣新浪潮電影運動。
2024-07-27 07:40:12
阿楨
新課綱實施5年 文理補習班增966家 2024-10-11

108課綱實施後補習班家數不減反增!教育部統計,108課綱實施5年多,「文理補習班」增加966家,招收國小生的補習班更占所有補習班的61.88%。學者對此表示訝異,因為補習班數量增加,與教育政策應緩解學生學習壓力的方向背道而馳,而若小學生補習是為了進入私立中學,問題更嚴重。
教育部統計,相較於2019年,現在全國文理補習班1萬2395家,增加966家;外語類補習班3035家,減少490家;技藝類補習班2134家,減少167家。輔導學生功課及升學的文理補習班,這5年多來增加近千家。
以招生對象來看,現在收國小生的補習班有1萬0869家、占所有補習班的61.88%;其次是招國中生的補習班有2400家、占13.66%。國內補習班逾6成是招小學生,這種現象值得關注。
教育部表示,因為少子化,家長更願意投注資源讓小孩進行能力的補強及提升,而補習班業者以客製化或小班教學回應需求,致現在文理補習班數量較2019年增加約8%。此外,國小生除課業學習,有更多餘裕學習外語、音樂、繪畫等才藝,所以補習班招收對象以國小生為大宗。
新竹市教育處長林立生說,108課綱實施後,各版本教科書多元,考試沒有固定內容,希望學生學習增加廣度與深度,但也造成家長對學習內容不確定的恐慌,因為市場有需求,文理補習班數量就增加。
教育部國教署前署長、台北市立大學名譽教授吳清山表示,他看到這樣的數據感到訝異、覺得反常,因為補習班數量的增加,跟教育政策應緩解學生學習壓力的方向,是背道而馳。
吳清山說,現在許多私立中學以學科成績來篩選學生,每年3、4月都可看到招生盛況,而如果很多國小生補習是
  相關新聞
中國為啥中小學教育減負,越減負擔越重?
  回應
因為人類社會是金字塔結構,越往上,位子就越少。
多元學習 就是更多補習
越改越爛,學生的負擔越來越重。
2024-10-22 02:41:32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