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揆別心急,李陳時的教改就是急出病來的。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281756072/20060317074146
問題是家長學生急啊!
在怎做都會陷「父子騎驢」的台灣,馬不停蹄地幹,也只會招人怨。
那教育問題怎麼從根解決呢?
想連根拔起、根絕啊,那得廢教育部、讓各級學校自生自滅!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284203068/20070415063321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300441430/20071218063223
劉揆:會考把關 救高中生素質【聯合晚報╱王彩鸝08.09.08
行政院長劉兆玄非常關心7.69分上大學情事,他上午到教育部訪視時表示,問題在如何提升高中生素質,他建議可以辦「會考」或其他方式,作為高中生畢業門檻。得知今年大學最低分的7.69分考生是一名私立高職學生,劉玄兆要求教育部,要檢討目前高職生跨考大學不需考學測的辦法。
劉兆玄指示教育要重視「核心價值」,他表示「閱讀」、「品格」和「公民」普世價值要在國民教育深耕,希望「台灣不要成為K書人口最多,但讀書人口最少國家」。
劉兆玄上任後啟動到各部會訪視,第一站聽取教育部的施政藍圖及提升教育品質簡報,他很滿意教育部的規畫,但提醒教育部在推動時要特別注意「時效」和「執行力」,特別是人民關注的事有時效上的需求,教育部要在適當時間能做出好的回應。且更要有執行力,教育才會有耳目一新的展現。
針對各界擔心7分上大學問題,劉兆玄認為問題不在表象的分數。他提出兩點指示,要求教育部研究如何提高高中生畢業門檻,看是要用「會考或其他形式」。
因今年以7.69分考取大學的是一名私立高職的學生,由於目前高職生報考大學,不需要考學測,劉揆指示教育部要進一步檢討。
劉兆玄表示,人力資源是台灣最重要資源,品質一定要持續拉起來,他要求教育部要把教育品質和升學制度放在一起思考。
劉兆玄表示,他贊成教育部「政策先要經過檢討統合、再出發」,因這樣是比較穩健的做法。但他再三提醒教育部注重行政效率和執行管考。
目前教育部對爭議性議題的處理,都透過多元平台來討論。劉兆玄指出,針對爭議性議題,教育部要先提出研究和基本看法,再透過多元平台討論,但「不要讓討論無限期延長而無結論」,他特別叮嚀,外界重視並關切的問題,教育部要注意到「效率」,並能回應民間的期待。
冷眼集》教育改革慢慢來 不通不通【聯合晚報╱王彩鸝08.09.08
「經濟」與「教育」是新政府的任督二脈,曾以「上官鼎」筆名寫武俠小學賺學費的行政院劉兆玄院長,一定深諳此理。因此,他上任後單獨訪視各部會第一站選擇到教育部。
新政府上台後努力「拚經濟」,但是520以來股市一蹶不振,經濟的「任脈」嚴重阻塞,人民期待「馬上好」的希望落空。
經濟搞不好,可以賴給國際經濟情勢不好;教育沒什麼起色,可不能怪國際教育環境不好。尤其劉內閣幾乎是「博士內閣」、「校長內閣」,為什麼教育問題還是一籮筐?連藍營支持者也感到不耐?因為人民要的不是很會做學問的院長、部長,而是要能解決問題的決策者。
鄭瑞城出任教育部長後,很重視「傾聽人民的聲音」,把各種棘手的教育問題,分派給各種委員會、小組去討論,但要討論多久才會有結論,民眾一直等不到具體時間表,人民還要等多久?針對民眾關心的九年一貫課程、國語文教育、98課綱、升學制度、大學退場機制等問題,看不到有魄力的作為;輔助弱勢、國教向下延伸等措施,也只是延續舊政府的政策,加碼給錢。至今仍看不到大開大闔的教育政策。無人闡述新政府的教育理念,也聽不到對重大教育變革的說明。
馬英九當市長時,曾連署加入搶救國語文聯盟;馬英九當總統了,國語文授課時數仍一節都不能增,因為教育部說,因為關係到授課時數調整,涉及修九年一貫總綱的修改,是「大工程」。如果連國文課要上幾節,都沒有決策的魄力,遑論其他教育問題。
台灣過去的經濟奇蹟,很大部分是靠教育培育的人力資本;新政府要真的拚經濟,教育絕不能慢慢來!
另參本館<馬教育政策>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309146988/20080724064723/
退場機制有了嗎?>中時08-09-09中時小社論
受大學增加及少子化的雙重影響,許多大學招生愈來愈困難,教育部打算讓報到率太低的大學減招。但是,接下來如果有大學被迫關門,後續引發的問題,不知道教育部準備好了沒有?
教改十年,大學數量的確多了很多,現在錄取標準可以低到幾乎讓想上大學的都有學校可念,但破紀錄的七分上大學,以及大學畢業生居高不下的失業率,卻顯示昔日的高等教育已經被稀釋成了國民教育,教育品質與學術水準未見提升。在這種狀況下,教育部一直主張建立退場機制,由市場決定汰擇,做不好、辦不下去的大學,就讓它關門。
眼前的趨勢很明顯,少子化將讓大學的學生爭奪戰更為激烈,後段班的大學會比後段班的學生還更難生存,可能不需要多久,就會看到大學關燈打烊。市場機制固然必須尊重,但因此而受害的學生,卻是非常無辜的。
無論是學生還是家長,一旦入學,總希望能順利念到畢業拿到文憑。如果學校倒店,屆時學生前不搭村後不著店,得四處流浪另找學校收留,衍生出來的問題可能更多。
提醒教育部,大學是可以有退場機制,但學生是學校的「消費者」,權益總要有點基本的保障。在流浪學生出現以前,應該先想想大學退場的配套措施了
另參本館《搶救大學》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281756312/20061108065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