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跟人家過不去?貴台有關名嘴,不是已貼過:
名嘴治國?,媒體殺人,院士之怒,秀才遇到文氓,斷章取義的媒體,媒媒相護,名嘴生存之道,邪者叫獸名嘴,誰的民視,馬上轉型,三立也該倒了吧
是這樣的,有次將電視靜音,看著名嘴的伶牙利齒,突覺其狀就適耙糞!
也對!名嘴還是適合耙糞,需要理性討論的公共政策、治國、辦案~等,實非名嘴所長。
爆料情資真假 擴大約談名嘴>中時08-08-24陳志賢
扁家洗錢疑案,在政論名嘴的一再爆料、推波助瀾下,案情愈滾愈大,包括二次金改及財團、財經高官都被扯入。特偵組為了廣泛蒐證洗錢案,近日起將陸續以證人身分傳喚多位政論名嘴、政治人物,要求他們提供具體情資,並在作證後具結,以示負責。
至於各界質疑的「二次金改」,金控財團勾結扁家、前朝財經高官情事,特偵組也表示將進一步蒐證。但為了避免影響金融財經秩序,特偵組將在金管會、財政部調查告一段落,鎖定具體對象後,才會正式傳喚財團及官員調查。
另外,法務部日前公開懸賞新台幣一千萬元,要求各界提供洗錢疑案相關資料。特偵組表示,截至目前為止,已收到包括來自中國、香港等地民眾提供的資料,特偵組正逐步過濾清查中。
特偵組認為,這些爆料情資真假難辯,部分爆料還故意誤導辦案方向,因此有必要請這些名嘴及政治人物出面作證,提供相關事證以協助辦案。
政論節目又復活了>中時08-08-20中時小社論
台灣政論節目應該共同頒發「惠我良多」牌匾給陳水扁,阿扁的貢獻實在太大了!
政論節目收視率在總統大選後普遍疲軟,阿扁卻提供源源不絕的驚爆話題,不但讓政論節目再度復活,也讓長期批扁的名嘴們再度找到了生存的意義。
跟陳水扁充滿「賣點」的作風比起來,馬英九的個人風格實在太過乏味,儘管政論節目名嘴們一度想要轉型,在五二○後賣力抨擊馬政府漠視民意、政績不佳,但總是不太入味、缺乏高潮,難怪收視率開始下滑。
眼看政論節目好景不再,大家正準備鬆一口氣,讓台灣回復正常平靜、不必再聽名嘴鬼扯的日子,阿扁卻又跳出來拯救政論節目收視率了。這回阿扁提供的疑似海外洗錢弊端更為精彩,陳幸妤在鏡頭前也更加歇斯底里,政論節目與名嘴們就徹底復活了。
但政論節目也不盡然全部受益。挺藍色彩鮮明的節目固然像吃了大補丸一樣受用,挺綠立場突出的節目則像是碰到瘟神一樣受傷。顯然阿扁還是對挺藍政論節目比較好,擔心挺藍名嘴們混不下去,關鍵時刻仍然挺身而出拉抬收視率。
然而,阿扁一家救了政論節目收視率,卻苦了電視機前的觀眾。大家又要開始忍受名嘴們天文地理無所不知、看圖說話亂編故事,政論節目亂象也再度浴火重生了!
名嘴的生存之道>中時小社論 07.12.03
選舉前又進入政論節目收視旺季,但立場客觀、專業、深入的政治評論,沒戲劇效果,事前還得花工夫準備,節目就算少數人叫好,收視也不會叫座,於是政論名嘴的生存之道,要不就是不斷爆出聳動的內幕,要不就靠激進言論吸引市場。
聳動的內幕畢竟有限,很難應付節目需索,瞎掰亂編很快就會無以為繼。喊打喊殺就輕鬆多了,除了戲劇效果夠強,還不必為了專業與保持客觀中立卻吃力不討好。
越是複雜的政治議題,越難有個標準答案,只要先選擇立場,名嘴就不愁沒有立論基礎;只要言詞夠誇張、刻薄,表情火爆到好像隨時可能打架,戲劇張力就夠了。而且名嘴下節目走在街頭,不但有影劇明星的快感,還有政治名嘴的虛榮,當然更別提隨著收視率提高的主持費、代言費、出席費的飽足感。
其實這些名嘴也曾經想要客觀中立、嚴謹用心過,但他們很快發現表演可以獲利,激進最是省力,就紛紛選擇了立場與顏色,尤其當權力人物請他們獻策,邀入總統府促膝深談,名嘴就已經參與了權力鬥爭,小吵小鬧再也無法滿足他們,名嘴從揪出賣台集團,進階到主張戒嚴,就成為劇情必然的推演。
有了這樣不計形象賣力演出的名嘴,政壇上真正的大反派角色,最快樂的莫過於自己惡行惡狀戲分,居然都可以交給名嘴代勞了。
電視評論名嘴,新春三戒>中時08.02.17吳豐山
由於時尚,由於台灣政治競爭火熱,由於電視台主事者需要盡量節省製作成本,近年來台灣各電視台開闢了很多政論性談話節目。這些節目分別在下午和晚上時段播出一至二個小時,有些電視台還終日不斷重播,所以經常出現在節目中的評論員,成為家喻戶曉的人物,被稱為「名嘴」。
於是,在茶餘飯後,便常聽到賓客說他很喜歡某台某人,或者他很討厭某台某人。「名嘴」這個名詞,推崇的成份較少,揶揄的成分居多。筆者出身新聞界,認為媒體工作者被社會普遍肯定才有利於社會進步,因此想在一年復始、萬象更新的時候,與這些電視評論員朋友互勉一番。
首先,筆者建議,對電視台的邀請,要有所接受、有所婉謝。需知政治的範疇廣大,舉凡國防、外交、司法、經濟、財政,無一不是政治,但每一個課題都是一門專門學問,如果僅憑常識,不可能說出福國利民的好道理。假使對自己不熟悉的課題,能夠婉謝出席,電視台就會去找更合宜的人選,這時,婉謝出席便是對節目品質的提昇做了幫贊。
其次,筆者建議,電視評論員必須瞭解,做為社會公器的媒體,其經營目的在於追求整體社會的向上提升,因此理性思辨才是評論的精義。電視台可以有立場,評論員也可以有立場,但是立場不可以混淆是非;只有人人是非分明,我們這個已經過度割裂、焦躁的社會,才可往和諧、喜樂的方向逐步挪動。電視評論員都有一定的學經歷,只要有心,只要自重,絕對可以成為社會進步的正數。
再其次,筆者建議,電視評論員不好在螢幕上口出惡言,也不好在螢幕上和打電話進去的觀眾對罵。評論員在螢幕上口出惡言,這就不知不覺中將政治評論節目變成綜藝節目,把自己當成為娛樂演員。評論員在螢幕上與打電話的觀眾對罵,雖然都是因為觀眾先開罵,但既然身為評論員,就不宜一般見識。至於在螢幕上任意詆譭他人,絕對是濫用新聞自由,應為評論之戒律。
筆者要語重心長的指出,每個人「凡走過必留下痕跡」,尚且凡參加過都留下的錄影帶。每個人在某年某月某日說過什麼話,都會變成個人生命史上的記錄。「一路走來、始終如一」也許比較困難,「光明正大、無怨無悔」也許也不容易,但「誠意正心、愛國愛民」絕對是做為一個評論員應有的基本修為。
最後,筆者要肯定部分品學兼優、態度嚴謹的評論員。他們情辭懇切、說理深入,對形塑台灣社會的公共輿論,做出了成績。之所以寫這篇文字,是希望所有有志於評論事業的朋友,都能日日精進,讓媒體早日遠離「亂源」惡名,真正成為國家社會進步的動力。(作者為前公共電視台董事長)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