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7-22 06:52:02| 人氣2,851| 回應120 | 上一篇 | 下一篇

《世界的中國觀》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不必讀忻劍飛的《世界的中國觀》(上海:學林出版社,1992),單由下<導讀>便可看出很完整地分析了「世界的中國觀」。

那可不,我在初讀《世界的中國觀》時曾在<後記>眉批一一此書欠論:80年代東亞NICs、90年代中國威脅論,現得加中國崛起論了。

不就西方的他者‧中國觀,周寧著的《天朝遙遠:西方的中國形象研究》(上、下,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亦可觀(貼於後)。


《世界的中國觀》導讀(主持)人 蔡佳恬

忻劍飛的《世界的中國觀———近二千年來世界對中國的認識史綱》,將西方對中國的認識和研究分為五個時期:
(一)希羅多德時代的終結———前中國觀時期;
(二)亞曆山大東征以後———初步認識中國時期;
(三)馬可·波羅時代以前———準中國觀時期;
西征給國外關於中國的知識和觀念帶來了三個直接結果:
(1)中國的物文化進一步西傳,其中包括火藥、羅盤、印刷術、造紙等極為重要的發明,多在這一時期輾轉西傳。
(2)吸引大批商人和旅行者來中國,這些人回去口述手記,使國外關於中國的知識大增。
(3)造成了羅馬教廷向中國派遣傳教士的急迫心理和濃厚的興趣,由於蒙古帝國的崛起,使西方的視野範圍突然間擴大了,他們驟然感到茅塞頓開,豁然曠達,獲悉天外有天,即在穆斯林帝國之外,還有一個強大的和數量眾多的基督教民族,這個民族征服了中亞、俄羅斯、中國北部、印度之後,又向歐洲和波斯推進。
(四)世界走向中國———從教士中國觀到職業中國學時期;
《馬可波羅遊記》對於東方中國的描述激起了西方對於東方的夢想,引出了新航路探險的熱潮。15世紀末,葡萄牙人才初次到達印度。傳教士與殖民者將有關東方的各種資訊帶到西方,尤其是傳教士的著述、翻譯與信函往來,帶來了關於東方的較為確實一些的資料。因此西方對於東方中國、印度直接的接觸與認識,是從16世紀開始的。16、17世紀西方對於東方的中國有著強烈的興趣,1585年西班牙人門多薩寫作的《大中華帝國史》,15年間以七種語言出版了46個版本,而且這七種語言都是歐洲主要的語種。據統計,1552—1687年間,傳教士們總共有69種中國學著作出版,這比關於南亞、東南亞以及亞州群島的著作都多得多。史景遷教授甚至說:「我相信日本、印度、中東都沒有如此強烈地吸引過西方,你可以說它們對西方也產生了影響,但中國四百年來對西方所具有的卻是一種複雜的魅力,西方被中國迷住了。」
(5)走向專業化的中國學———從中國看中國的試圖時期。
西方東漸和東方學的發展,是19世紀國外中國研究的兩大背景。19世紀專業化的中國學的建立是國外對中國文化長期介紹和研究的邏輯結果。所以19世紀中國學既是一種分國別的現象,又是一種文化交流和互認識規律的共同體現。他表明在世界走向中國之後,經過了從外國看中國的階段,開始了從中國看中國的試圖。
本書闡述所謂國外中國觀其認識步驟為:第一,以外國看中國;第二,從中國看中國;第三,從世界看中國。17、18世紀,是從外國看中國的第一階段;19世紀,是從中國看中國的第二階段,其突出標誌便是專業化、職業化的中國學正式誕生和大量考察、看察活動的進行;20世紀,是從世界看中國的第三階段,因為20世紀主義和全球意識最為鮮明並為人們普遍接受的時代。本書的分析可見古代和近代的國外中國觀和中國學,為今天中國學的發展做了厚實的鋪陳。

檢討

忻劍飛的《世界的中國觀》將重心放在史料的耙梳整理上。這本書於資料蒐集的部分,上自古希臘希羅多德時期對「東方」的描述與想像,經過羅馬帝國、基督教興起、大航海時代、啟蒙運動、浪漫主義乃至於十九、二十世紀交接之際,將西方世界對於中國的認識與理解做了一番整理。事實上就「中國」一詞本身而言,它一樣也是一個在歷史進程中不斷以不同面貌以及不同的內涵出現的詞彙。無論是最初用以指涉某一文化實體,或是晚近在西方的進逼下所出現的「國體」意涵,恰好都顯示了「中國」所具有的歷史性格。
然而在歷史資料的蒐集之外,作者也意在提出一個歷史性的階段論觀點,用以解釋「世界的中國觀」之演進歷程。他主張所謂的中國「觀」代表了一種文化上的「互識現象」。文化互識又是建立在「文化交流」之上,並且伴以「文化評價」。作者認為本書在寫作上面對林林總總的歷史事實,始終是依據文化交流和文化評價兩條軸線進行鋪陳。而又在文化互識的過程中,作者提出三階段論,也就是:從自己(外國)看他人(中國)、從他人看他人、從人類看他人。
忻劍飛認為整個西方世界的中國觀(也就是中國認識)也表現出了這三種階段的發展特色。相應於西方的歷史,第一階段的認識過程表現在於西方人將中國所具有的特色納入自己的思考與立論之中。無論是理論性的思考或是一般性的理解或描述,在這個階段中西方人站在自己的文化角度上吸納中國文化並加以評述。無論是商人、探險家、傳教士或是思想家(如亞當斯密、黑格爾)。
待進入第二階段後,以中國的角度思考中國意味著透過一種專業分工、客觀性的角度就「中國之為中國」進行描述與分析,因而在學術機構、探勘考古等組織與活動中建立起「中國學」這門學問。作者認為這一階段和西方當時所盛行的科學實證方法不無緊密的關連。最終西方的中國觀則進入了以普遍性為基礎的認識角度,將中國的意義放在人類世界的角度來定義。
值得注意的是,在第三階段中作者對於什麼是「世界的」中國觀稍有混淆。其因在於他一方面將「世界」以地緣關係與多元文化的角度加以理解。可以說是在瞭解到世界之廣大後,一種以多元的角度來理解中國。另一方面,作者又主張一種「普遍性」做為「世界」的意義。我們可以從他對於馬克斯的讚譽中看出這點。因為馬克斯對於人類歷史進程的唯物分析對作者而言,等於提供了一種普世性的基礎來認識中國。這一點之所以值得注意的原因在於,兩種不同意義的「世界觀」很有可能互相抵觸。套用作者的說法,可以說「哲學詮釋學」所涵蘊的視域融合未必指涉了馬克斯心目中那種必然的歷史真理。因此到頭來我們也許可以說:「世界的中國觀」並沒有真正達到「世界」,而是自始自終都是「中國」在西方的眼界下一再地呈現的過程。或許這就是為何作者可以樂觀地(卻也弔詭地)斷言,西方的對中國帶來的衝擊在展現出「冷酷與深刻」的同時,也是「中國」一詞獲得最大的普遍性的時刻。
(楨:蔡氏太認真對待當時大陸學者常在著作的首尾掛馬頭了)
http://209.85.175.104/search?q=cache:q6DGPpnS36wJ:staf.law.ntu.edu.tw/soc_study_group/961/9record_of_17panel.doc+%E5%BF%BB%E5%8A%8D%E9%A3%9B%E4%B8%96%E7%95%8C%E7%9A%84%E4%B8%AD%E5%9C%

一個澳大利亞人眼中的中國:令人吃驚!
 
澳大利亞人T?尼賽德(下文稱老T),是我在茶莊認識的茶友,一個被澳大利亞總公司派來廣東順德分公司當營運總監的老外,中國通,有二十多年與中國人打交道的經驗。老T極喜歡中國傳統文化,特別是對茶藝情有獨鍾,一來二往,我們成了朋友。昨晚,在我的一壺高檔龍井的“賄賂”下,我逼著老T談談他對居住在澳大利亞中國人的看法,並且說明不要淨說好的,要全面點。老T猶豫了,可能受中國人熏陶多了,說起這些“敏感”事,還是有點中庸。以下是老T對中國人的一些看法:
  1.中國人很“不舍得花錢”
  以前和他同住一幢樓的中國人,爲拒絕付一些共同項目的支出費用而大動幹戈。他于是得出一個結論:中國人不舍得花錢,最好什麽都是免費的。我問他:“你認識我這個人已有些時候了,我哪樣東西不舍得花錢了?”他連忙說:“你別誤會,我並不是說中國人的壞話,我覺得中國人太喜歡存錢,存錢又不一定是壞事。”(這話聽起來還是不舒服,但是要想聽真話,就必須忍受這種不舒服。)
  2.中國人很“格式化”
  就像奧運會開幕式的表演一樣,大家穿一樣的衣服,做一樣的動作,整齊劃一,共性特征很強,個性特征不明顯。給人的感覺是中國人喜歡跟別人一樣,很怕有自己的個性(關于這一點,我默認了)。
  3.中國男人很“女性化”
至少他遇到的很多中國男人都有“女性化”嫌疑。我說你是不是跟同性戀朋友相處多了才有這樣的體會,他說“不是”。他說因爲同性戀在中國的身份不能被暴露,所以中國的同性戀都去悉尼了(這種說法絕對是片面的說法。我連反駁的意思也沒有,只當作笑話了)。
 4.中國女人很“好”
  我問他好在哪裏,他說不出來(看來有點忽悠我的意思)。于是我說:“中國男人很女性化,那麽,中國女人是不是就很有‘男人味’?”他居然“嘿嘿”幹笑了幾聲,不置可否(這個話題不是個愉快的話題。求大同存小異,不傷和氣)。
  5.中國人很“牛”(“牛”是勤奮之意)
  老T說中國人的勤奮在澳大利亞家喻戶曉,特別是那些“兩元店”,一年365天(恨不得是366天),天天開門待客,連聖誕節那天也不放過。但關于這方面,有一部分澳大利亞老外因此認爲中國人太“愛錢”。老T最後補充說,“其實,‘不差錢’的中國人有的是,但在澳大利亞看到的多是那些做小生意的中國人。”
  6.中國人有強烈的犧牲精神
  老T說在悉尼的家附近,有一片公寓房,據說90%的房主都是中國人。但住在那裏的中國人連10%也不到。據中介說,很多買房的中國人並不是有錢人,有的將這裏的房子出租到700澳元一周,自己卻租300澳元一周的地方住,爲的是賺每星期400澳元的差價。這種犧牲精神,在中國人身上很普遍,而其他民族即使有,也很個別。
  7.中國人不講究隱私權
  很多中國人喜歡將自住房分租給別人。比如,一對夫妻租(買)了別人的兩居室,再將其中的一間租給別人。這種情況,如果是經濟拮據,可以理解,但老T說:“我曾親眼看到一對有錢的中國夫妻,買下了城裏頂層的複式公寓,沒一分錢貸款,但自己只住一間,其余房間全部出租。而他的鄰居是一對印度夫妻,人家花二十幾萬澳元裝修,陽臺上放著幾棵大樹遮人耳目,窗簾也是厚厚的,一看就知是看重隱私的人。相比之下,中國人對隱私的需要就不那麽高。”www8.中國人性格不喜張揚
  老T說,在他曾工作過的幾個公司裏,中國人向來不會成爲中心人物,即使有各種各樣的活動,中國人也很少抛頭露面。一般給人的感覺是善良、安靜。我說“那你的意思是不是說中國人沒自信”,老T說:“至少表現得缺乏足夠自信。比如中國女人喜歡低頭走路,我看就是缺乏自信心。”我哈哈大笑說:“在國內的大城市,我怎麽沒看到中國女人是低頭走路的?說不定是有些中國女人受不了你們老外色迷迷的眼光才低下頭去的。”
  抗議歸抗議,老外就是這樣認爲的,你有你的觀點,他有他的看法,而以上幾點,可能也有他的道理。(來源:中青網作者:胡磊)
http://club.mil.news.sina.com.cn/thread-62331-1-5.html
 
法國人看待中國人:中國的事永遠看不懂!
 
法國人是歐洲的中國人
  19世紀學貫中西的大學問家辜鴻銘在《中國人的精神》中說過:“世界上似乎只有法國人最能理解中國和中國文明,因爲法國人擁有一種和中國人一樣非凡的精神特質。”
  的確,從許多方面看,中法兩國是有驚人的相似性。首先,在文化上,中法兩個民族都創造了光輝燦爛的曆史文化。2000多年來,中國作爲東方文明的搖籃,對亞洲和世界文化産生了巨大影響。法國曆史雖然沒有中國長,但從中世紀以來,法國一直是西方文化的中心,對歐洲,乃至世界産生了深刻影響。世界上很少像中法兩個民族那樣給人類貢獻出如此衆多的思想家、文學家、發明家,更不用說兩國給世界帶來了頂級的烹調藝術。當一個中國人和法國人見面時,他們可以縱論世界文化,也可以大談生活藝術。法國人愛吃喝,中國人離不開吃喝,就餐桌上的話題就可以講三天三夜。中國人喜歡開玩笑,法國人也一樣,玩笑沒有邊。中國人喜歡看熱鬧,法國喜歡群衆節日,尤其是法國式的廟會,各種露天市場川流不息。來到中國的法國人常常對中國街頭行人走路不看紅綠燈,騎自行車者橫穿馬路印象深刻,而到法國的中國人常常發現,法國人反對循規蹈矩,在大街上隨意穿行者也隨處可見。因此,兩國老百姓都給人有點隨意的印象,體現在行爲模式上就是靈活變通的處事方法。在法國,這種靈活變通的方法被稱之爲“D系統”,D是法文dbrouiller第一個字母的大寫,意爲自己想辦法解決問題。法國人常說,如果從門裏進不去,就從窗戶外跳進去。
  其次,從國家治理的政治模式看,中法兩國都是奉行國家至上政策的中央集權政府,治國理念相同。在使館工作期間,所有來法訪問的中國代表團均對法國的行政模式興趣濃郁,認爲法國經濟運營方式及政府對國有企業的獨特管理對我國借鑒意義較大。朋友們還發現,作爲中央集權傳統的象征,同爲全國政治文化中心的北京與巴黎,其結構和布局也有衆多相似之處。兩城的帝王之派頭,宮殿氣勢之宏偉,在世界其他城市中僅見。此外,中法兩國在民族統一方面也面臨同樣的問題,無論是法國的科西嘉,還是中國的臺灣問題,兩國政府都像愛護眼睛一樣愛護自己的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
  最後,從民族性格方面看,中法兩國的民族自尊心極強,珍視其光輝的過去,骨子裏都有那麽一丁點自傲。中國的老祖將自己比作“中原帝國”,將皇帝叫“天子”,法國人則將自己視爲“世界的肚臍眼”,天下最好的國家是法國,最聰明的人是法國人。中國曾是世界最強大的國家,鴉片戰爭前,中國的GDP曾占世界的四分之一,其國力堪稱名副其實的中央帝國。但鴉片戰爭後,中國急劇衰落,成爲西方列強宰割和瓜分的對象。新中國成立後,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重新踏上民族振興之路。但由于經濟底子太薄和強大的人口壓力,其現代化進程中有許多困難有待克服。從法國方面看,法國在16世紀便成爲歐洲強國,拿破侖曾橫掃歐洲,確立了法國在歐洲大陸的霸主地位。但二戰後,法國國力式微,被迫淪爲二流國家,因此,恢複大國地位一直是法國外交的首要目標。盡管中法在國際舞臺上表現的形式不一,兩國老百姓都有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某種程度的大國夢情結。法國人似乎更張揚些,中國人更含蓄,更韜光養晦些,但他們對國際事務的參與理念是一樣的,均珍視各自的曆史作用,竭力主張國際關系的民主化和多邊主義,希望未來的世界是多極的世界。
  當然,中國與法國在曆史、文化和民族習慣等許多方面存在的相似性,使兩國人民相互仰慕,這方面我們還可以舉出許多例子。但也應看到,中法畢竟是兩種文化,無論是曆史,還是民族傳統,差異巨大。在讓中法兩國人民注目對方之前,我們先來看一下同屬西方文化,以基督教—猶太教爲本源的歐美人又是如何看法國人的。
  “古老而遙遠”——法國人眼中的中國
  對大多數法國人而言,中國是東方文化的象征,中國人是智慧和勤勞的同義詞。中國對法國人的吸引力在于其博大精深的文化。這種對中國文化的好感源于路易十四時期(參見第二章)。對任何法國家庭來說,擁有一些中國收藏,哪怕是一些民國時期的景泰藍,都將是一種高雅品位的體現。這種對中國文化的喜愛還反映在曆任法國總統身上。
  戴高樂將軍酷愛中國文化,他從中國光輝燦爛的過去洞察到新中國在國際舞臺上發揮重大作用不僅不可避免,也符合情理。他曾在生前向他的外甥女——一位法國駐華外交官了解大量中國的事情,希望有生之年去人民中國看一看。我沒有趕上戴高樂的時代,也沒有趕上蓬皮杜時期,但我有幸拜訪過蓬皮杜夫人,在她的會客廳裏,我親眼目睹了蓬皮杜總統1972年訪華時從中國攜帶的各種紀念品,在每年使館的國慶招待會上,蓬皮杜夫人總要向我憶及他們當年訪華的情形;德斯坦總統領導的法國經濟蒸蒸日上,在他任期內,小平同志還訪問法國,受到隆重接待。德斯坦總統熱愛中國文化,卸任後猛學中文,並喜歡在一些公共集會上用中文引經據典,每年他還率領法企業運動協會(前雇主協會)的法中委員會訪華一次;密特朗是第五共和國惟一的一位左翼總統,1981年當選前曾專門訪問過山東曲阜,特別熱衷孔孟文化,在其政治鬥爭生涯中,念念不忘孔孟之道;現任總統希拉克非常熱愛中國,有強烈的“中國情結”,其對中國曆史知識,尤其是青銅器堪稱專家水平。當然,作爲政治家,無論是戴高樂將軍,還是希拉克總統,無論是冷戰時期,還是21世紀初的今天,他們均看好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的政治作用。我曾親耳多次聆聽過希拉克對中國在國際作用的評價,認爲中國將在新世紀成爲世界真正的第一強國。
  說到中國未來的作用,我曾多次在巴黎上流社會晚會上感受到法國人對中國由衷的敬佩。精英感歎中國人對勞動的由衷熱愛和由此煥發出的無限創造力。在他們的眼中,中國代表人類的希望所在,是世界的未來,而法國沈重的福利負擔、懶惰的民族習性將早晚斷送法蘭西過去的輝煌。這種看好中國未來的觀點在老百姓中也很普遍。有一次,我代表趙大使到法國中部的克萊蒙菲朗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做報告,從火車站到旅館的路上,司機神采飛揚地對我說,他一年要接待許多來米其林總部參觀的中國人。當時正好楊立偉乘“神舟5號”載人飛船上天,這位老兄對我說,中國非常強大,最快5年就超過美國,到時法國就有救了,因爲中國可以對美國說不。
  當然,作爲法國老百姓,對中國的看法不可能像政治家和精英們所具有的戰略成分。由于中國特殊的曆史,許多法國人如同過去的大文豪雨果,喜歡中國完全出于對中國人坎坷命運的同情。由于中國人命運多舛,一部分法國人對中國的興趣在于如何幫助中國人減少苦難。在法國有一個家喻戶曉的系列連環畫,叫《丁丁曆險記》,其中有一段講到丁丁到中國西藏的經曆。許多法國人,特別是50歲以上的人迄今還是從這部系列連環畫中來認識中國。此外,在法國,反映中國“文革”的電影、小說等文藝題材的作品很多,不少法國人從這些作品來認識中國,腦子裏還停留在中國封閉的時期。相比之下,企業家通過在中國的經營活動來看中國,其評價與中國蒸蒸日上的市場有關,認爲中國不僅是文明古國,也是未來的經濟大國,只有到中國來發展,才能降低法國企業的經營成本,保持法國的國際競爭力。可以說,沒有一個法國企業家不對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贊揚備至和感到歡欣鼓舞的,但企業員工則未必,他們擔心中國發展得太快,早晚要使法國的企業遷至中國,從而以一種矛盾的心態來看中國。
  誠然,法國是多元社會,找出一種統一的對中國評價是不可能的。每個法國人根據自己的職業、社會地位和個人興趣來評價中國。國人善良純樸,責任心強,熱愛生活、熱愛家庭、孝敬老人無疑給法國各界留下印象最深刻,然而,國人過于謙虛謹慎、韜光養晦的品格,也使法國人感到不易接觸,缺少必要的透明度。法國《費加羅報》前駐京記者沙伯龍在華十來年,妻子也是中國人,他認爲受傳統文化的影響,中國人不善于對外溝通與交流,在法國公衆中造成難以打交道的印象。因此,在相當多的法國人眼裏,中國人又有一種與衆不同的行爲模式,屬于思維過于縝密和往往喜歡簡單問題複雜化的群體。在巴黎的社交場合,中國和中國人甚至成爲有學問和難懂複雜事物的代名詞。有些人迄今也沒有搞懂中國爲什麽會有文化大革命?認爲中國社會不可思議,人際關系複雜,國家幹預公民生活,司法不獨立。一些來華法國商人則著書立說,講述其在中國商海的奇遇,認爲中國市場捉摸不透,沒有公平競爭可言,官員收紅包成風,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總之,在這些人眼裏,中國社會又成了大魔方,認爲中國的事情永遠晦澀難懂,永遠也搞不清楚。爲了克服與中國人打交道的困難,必須聘請中國人爲其在華經營公司負責政府關系或幹脆當首代等。
 
回複:
 
原來是寫希拉克總統任期及之前的法國,有點老了。現在法國的傻可雞總統可不是這樣,這家夥只對達賴等中國的垃圾感興趣,他們現在對中國的研究只集中于如何讓西藏從中國分裂出去,真是做他娘的春秋大夢!
 
 這是什麽時候的文章?
     1、現在法國領導人是薩科奇不是希拉克了;
     2、從戴高樂到希拉克對中國的文化、國情、與我國在很多國際間重大問題上的看法是相同或相似的,並與我國領導人的私交甚酌!
     3、看看現在薩科奇的個人風格和對國際國內的做法,中法的蜜月期已經過了,更多的應該是實用主義了。
     順便說一句,任何事情不能矯枉過正,我們是應該記住老朋友,但一切需要向前看,我們國家只有真正強大了,友誼才能經得住歲月的考驗
http://club.mil.news.sina.com.cn/viewthread.php?tid=71766
 

台長: 阿楨
人氣(2,851) | 回應(12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社會政治 |
此分類下一篇:馬勞動政策
此分類上一篇:《中國變色龍》

顯示全部120則回應

阿楨
“不合適,原因,河南人”,女子起訴招聘單位 2019-11-12 中國青年報

今年,23歲的河南姑娘閆文投出簡歷,應聘浙江喜來登度假村有限公司的職位,卻在次日收到這樣的應聘回復。閆文認為自己的平等就業權利受到侵害,決定起訴招聘單位,要求該公司登報道歉並賠償精神損失6萬元。杭州互聯網法院已受理此案,並定於11月26日開庭。
  回應
我也反對地域歧視。但是,如果一萬個人對哪個地方風評比較差,那我覺得自己也該思考一下到底問題出在了哪裡。不是說來自哪個地方的人就怎麼樣,但是我認為還是有地區整體風氣還是存在的。
對河南人沒有異議,但是親歷過一些事情之後,我反正是在廈門再也不敢打的士了(97%廈門的士是河南籍,掃黑前曾經有幫派,亂收費態度差,起爭執馬上手機叫人來圍)。
 我是河南人,出門在外出差日久,沒讓其他省國人說過咱啥不是,不期待你能因個例改變看法,但是就我個人而言,河南人口基數大,裡面狡黠滑頭的人顯得基數也大,但是行走諸多城市,我認為不管城市鄉村,河南省內人民樸實憨厚的個性還是主流。歡迎沒事來走走看看,河南多的不只是名勝古跡,咱中華民族傳下來的優秀品質沒有丟失!另問,國外反華勢力猖獗,毒媒控制輿論,導致偏見頗多,是否代表中國人就是自身有問題?

看西方學者的理論,總讓我懷疑:他們說的是中國嗎? 2019-11-13 復旦文史研究院院長葛兆光,

最近讀吉登斯(Anthony Giddens)的《民族—國家與暴力》,書中多次提到中國,想來是討論全球問題與普遍理論的西方學者視野中,已經有了“中國”的存在,儘管他們常常是帶著西方人的居高臨下,或者是把中國作為映射自身的“他者”,不過西洋那些頂級理論中,中國不再是可有可無。不過,當我讀到下面一段文字的時候,卻大吃一驚,突然讓我起了一個疑問:“他們說的是中國嗎?”或者真的是本書譯校者王銘銘所說的,中國只是他們理論書寫時的一個“想像的異邦”?...
2019-11-13 09:40:45
阿楨
回應
 有色眼鏡不是現在才戴,那是有歷史淵源的。所以,話語權必須要爭!
 西方對中國瞭解的太少,對當代中國現狀瞭解的也太少。中國在努力讓西方瞭解,接納世界各國留學生,但就是這種努力,也被網路噴子說成是崇洋媚外。西方研究中國竟然要到日本去,因為那裡的獎學金高,諷刺!

歐洲商業評論:中國在希臘人眼中的形象 2019-11-12 觀察者網

自2008年以來,希臘與中國之間的關係日益密切,這吸引了國際媒體的關注。很多觀察家都在猜測,希中之間的這種親密關係將走向何方呢?在這種情況下,關於希臘人如何看中國、如何看兩國之間日益發展的關係,希臘國內卻鮮見相關的全面研究結果問世。...
  回應
 "希臘民眾之所以對中國抱有好感,其中一個原因在於希臘與歐盟之間的嫌隙。"——果然,這才是真相。
 這篇文章缺少一個簡單明晰的結論:只要中國能幫助希臘人掙錢,那麼關係就會親近;如果有一天中國不能滿足希臘人掙錢的期望,那所謂的“友好關係“就煙消雲散。
https://www.guancha.cn/EBR/2019_11_12_524863_1.shtml
2019-11-13 09:42:40
阿楨
倫敦中央聖馬丁發涉嫌種族歧視的學生作品,遭校友聯名抗議 2019-11-15 觀察者網

11月14日,有網友爆料,倫敦中央聖馬丁學院時尚與紡織品預科課程在其Instagram帳號上發佈了一個涉嫌種族歧視的學生作品,畫面中不僅寫有“中國製造0價值”的標語,還有疑似清朝長辮的元素,及清末黃龍旗中的紅珠圖案和藍紅配色。
消息一出,引發中國時尚界的強烈反對,中央聖馬丁的中國校友設計師@XUZHI_CHEN 立即組織該校校友聯合向學校遞交公開信以示抗議。
當地時間11月14日深夜,參與簽署公開信的一名校友告訴觀察者網,該校相關負責人回信表示,將於當地時間15日早上發佈致歉聲明寫道,他們注意到有兩條橫幅造成了冒犯,對此感到抱歉,但覺得“種族歧視”的說法是在“斷章取義”(be taken out of context),是被簡化的圖像所誤導。
  回應
要學會上街遊行,打橫幅,吹大喇叭,塑造自己不怕鬧事的形象,這樣才能在西方那個種族之爐獲得尊敬。
這設計者你有本事搞一件“穆斯林應該吃豬肉”的作品出來啊。
我有時覺得西方人挺缺心眼的,腦子不太好使!1、西方國家不停地利用社交平臺、媒體、娛樂節目中調侃和污蔑中國產品品質不好。中國產品不僅品質好,性價比也高,西方國家試圖打壓中國產品的價格提升空間反而讓中國的中低端產品迅速佔領全世界,到處都是made in china!西方國家的商人有時也會幹拿中國的產品換個標籤充當自己本國的產品高價出售的勾當,群眾的眼睛都是雪亮的嘛!2、西方國家總是造謠說中國人權狀況不好,是個獨裁國家,還不忘不斷地給自己臉上貼金,美化自己,所以全世界的難民都往西方跑,哪怕跋山涉水幾千里路都要過去 3、西方國家狂妄自大,傲慢無禮,對非西方國家指指點點,儼然把自己當成了教師爺,不尊重其他種族、其他文明、其他制度,還容忍和默許媒體人、政客在公開場合發表“種族歧視言論”而不會受到懲罰,以“言論自由”之名不加以追究,這些都激起了越來越多的非西方國家人民和政府的反感,反而促成了非西方國家越來越團結,合作越來越緊密,西方國家最終將越來越被邊緣化!西方國家必將為自己的傲慢和愚蠢付出代價!
https://www.guancha.cn/politics/2019_11_15_525293.shtml
2019-11-16 07:33:34
阿楨
實驗成果無法重現!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撤回論文道歉 2020-01-04 聯合報

阿諾德與美國科學家史密斯(George P. Smith)、英國科學家溫特(Sir Gregory P. Winter)因酵素方面的研究共同獲得2018年諾貝爾化學獎。2019年5月她與Inha Cho和Zhi-Jun Jia,在《科學》期刊共同登出β-內醯胺類酵素合成研究(enzymatic synthesis of beta-lactams)。
但是這篇論文被指,經驗證無法得出相同實驗結果。《科學》指出,「仔細檢查第一作者的實驗筆記發現,缺少關鍵實驗所需的同期條目與原始資料」。複製成果是驗證科學實驗的重要部分。如果一項實驗成功,每次實驗理應會獲得相同的結果。
阿諾德2日推文承認錯誤並撤回論文,她表示:「雖然痛苦,但這麼做很重要,我要向大家致歉。我在倉促下交出這篇論文,沒有盡好我的職責。」
BBC指出,阿諾德的聲明反映了科學研究的「可複製性危機」。2018年10月《自然》期刊提出警告,有越來越多研究無法透過複製得出相同的實驗結果;一項早期問卷顯示,高達三分之二的研究人員試圖重現不同科學家的實驗,皆以失敗告終。
然而,學界對於阿諾德坦承論文出錯多半抱持正面回應。英國倫敦國王學院研究人員胡格蘭(Dominique Hoogland)表示,「任何人都會犯無心之過,努力修正錯誤是最好的回應」。
  回應
有錯就改不像有些人(韓春雨)嘴像鴨子嘴一樣硬
美國人造假又不是頭一次,美國人咋弄都有理。
後面出一個亞裔實驗員是什麼意思?
跟漢族研究者就會出事, Volkswagen排廢氣造假的軟體工程師就是漢人!
是Volkswagen白人經管高層的指示。論文造假的事件在每一個國家民族持續地發生著,不只漢族。
2020-01-05 08:19:33
阿楨
川普比普亭、習近平更不可信 33國民調:他負評最高 2020-01-09 世界日報

丕優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在33個國家或地區,對美、中、俄、德、法五位世界領袖的民意調查發現,美國總統川普的負面評價最高,最不值得信任,在五人中墊底,主要與他上任以來所推行的政策有關。
參與民調者被問及,在世界事務中是否信任五位領袖做正確的事情,結果是64%的人表示不信任川普,俄羅斯總統普亭為57%,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為43%;只有29%的人對川普充滿信心。
至於德國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是最受信任,46%的受訪者表示對她有信心,有29%的受訪者表示不信任,其次是法國總統馬克龍宏,獲41%信任。
丕優的分析報告解讀這個民調結果時認為,川普的信任度最低,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來自全球公眾的負面評價,對他的評價,遠低於前任總統歐巴馬。
報告指出,反川普的情緒在西歐尤為普遍;來自德國、瑞典、法國、西班牙及荷蘭,最少75%的人對他不信任;北美的墨西哥,對川普的信任度最低,只有8%的人表示對他有信心,主要是與他決定興建美墨邊境圍牆有關。
報告還指出,不僅川普受信任最低,自他上任以來,美國所獲評級也節節下降。
受訪國家裡,只有菲律賓(77%),以色列(71%),肯亞(65%),奈及利亞(58%),印度(56%)及波蘭(51%),對川普的信任度較高。
這個民調是在去年5月至10月展開,大多數人不同意川普退出伊朗核協議、退出巴黎國際氣候協議以及在美墨邊境修建隔離牆的決定。
川普政策裡,唯一獲得更多支持的是他對北韓的態度,有41%的人表示同意,不同意者為36%。
  回應
川豬是美國新納粹的精神領袖
2020-01-10 09:53:58
阿楨
科學解釋:為什麼線民戾氣越來越重? 2020-05-03 新浪科技

  作者:Lachel,原文:《人類的本性,逃不開黨同伐異》
  從300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到5萬年前智人打敗尼安德特人,再到西元2020年,整個人類的進化史,一直都有一個主題:如何在強敵環伺的環境裡更好地生存下去,繁衍壯大。
  所以,一切基因的進化和演變,都會不由自主地沿著一個方向:如何才能更好地生存下去。而那些不利於生存的特徵,都會慢慢地被淘汰掉。
  大腦的杏仁核負責對情緒的識別和記憶,新皮層負責複雜的理性思考。
  當我們面臨危機或威脅時,我們會感到熱血上湧、心跳加速、全身發冷,整個人立即進入高度的緊張和興奮狀態,這就是杏仁核在起作用。它繞過新皮層,讓我們的機體進入“戰或逃”的狀態。  這是確保我們能生存下來的本能。原因很簡單:如果當你遇到危險,還要大腦慢吞吞地理解環境、下達指令的話,那這樣的個體早就死掉了。但這一功能到了現代複雜的環境刺激下,我們的杏仁核過於敏感,很容易產生應激反應,從而讓我們受到情緒的驅動,做出種種衝動、不理性的行為。
  在原始時代,任何一個個體都是難以生存的。要存活下來,並保證基因的繁衍,唯一的方式就是抱團,結成部落。因此,黨同伐異的特性,就會印刻在我們的基因裡面,一直保留到今天。
  所以,一個很遺憾的事情是:如今網路上,似乎已經很少有能夠理性交流的土壤了。任何一個稍稍有點爭議的話題,一定會開始有人扣帽子……新皮層中最重要的前額葉皮層,也就是負責調控注意力、作出計畫、理性思考的部位,一直要等到25歲左右才發育完全。人經歷的事情越多,需要面對的複雜問題越多,需要絞盡腦汁去思考和應對的情境越多,前額葉皮層就會越發達。
  尤其近幾年,黨同伐異現象愈演愈烈。
  一方面,網路的普及,使得許多人都有機會可以接觸到更多的資訊。那麼,也就更容易構建出一種“想像的共同體”。
  另一方面,近幾年全球經濟的形勢,使得許多人都積攢了不少情緒。拿美國來說,在共和黨的語境裡,失業率攀升,治安下降,大家沒錢?都是民主黨那幫廢物搞的!同樣,為什麼特朗普要拿中國甩鍋了。
  瞭解歷史的朋友會知道,希特勒是如何蠱惑人心的!
2020-05-04 07:35:47
阿楨
中國社科院哲研所趙汀陽對話法國哲學家雷吉斯•德佈雷:未來的世界會是“天下”一統嗎? 2020-07-02 觀察者網

趙汀陽:今日很多西方人對中國都有一種刻板印象:中國就是專制的帝國加上傲慢的朝貢體系。但古代中國的“天下觀”卻被忽略了,我認為它足以被視為世界體系的普遍概念:一個所有國家共同治理、所有文明共同分享並服務於全人類的共同體。
“天下”既不是一個通往完美世界的承諾,也不是歷史的終結,它對文明衝突這個政治問題提出了一套本體論的方案。就像康得提出的永久和平理念並不僅僅針對德國而言一樣,一個普遍的天下體系也是為世界謀求永久和平,而不是中國支配他國的工具。
我的好朋友雷吉斯•德佈雷(Régis Debray)擔心天下觀會導致“中國治下的和平”取代“美國治下的和平”。但這種擔心並不恰當,因為在天下體系裡沒有君王的位置,天下體系就像瑞士,各個語言族群和其所在州幾乎平等地共存於一個聯邦之內。
  雷吉斯•德佈雷: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既沒有猶太教-基督教的“上帝造物主”概念,也沒有古希臘“人是萬物的尺度”這一理念。這種哲學更偏好關聯而不是對立、連續而不是斷絕、逐漸演化而不是突然斷裂、漸進緩和的改變而不是革命。中國傳統文化不贊同那種典型的西方二元論,後者把高與低對立起來、靈與肉對立起來、理與感對立起來、冬與夏對立起來、理念與實體對立起來、善良與邪惡對立起來、上帝與魔鬼對立起來。中國傳統文化排斥這種摩尼教式二元對立理論。這種文化使得中國能夠在不過度想像的前提下踐行社會資本主義。這在西方世界是幾乎不可能出現的,因為它把一黨執政和市場經濟這一對我們眼裡的矛盾給統一了起來。
…..
這種思維方式與我們當前的時代非常合拍,天下觀接受經濟全球化、生態關懷和新冠肺炎這樣的全球大流行病,把我們的星球想像成一個整體,把人類看作是一個獨特的物種,將生物圈看成是最基礎、最終極和無所不包的。
……
  回應
天下是一種宇宙生存的哲學,天下體現更多的是人的公義,西方資本主義體現更多的是人的私利。
2020-07-03 08:22:08
阿楨
港媒:西方到底為什麼怕中國?

香港《南華早報》2020-07-07:為什麼西方必須向中國學,而非試圖改變或破壞中國
世界正見證中美在一系列領域衝突,但美國對中國經濟競爭力和技術進步的害怕並非問題的本質,而是在於一個事實:中國經濟成功和現代化結果,不符合西方現代化歷史演進催生的那套理念。西方國家存在某種認同和生存危機感,對西方在中國崛起和多極化世界秩序時代的重要性有種不確定感。
美國統治精英們從來沒真正努力研究過中國的政治制度是如何建構的,以及政治上的任人唯賢和決策過程、公務員選拔和評估、黨與民眾的聯繫等等,究竟是如何運作的。(西方)認為威權制度和治理模式會一成不變,這種看法是錯誤的。恰恰相反,中國的黨政體制自1949年以來一直在調整適應。經過幾十年學習和修正,中國的制度已具有一定韌性。它是歷史形成的,在文化上與眾不同,也不是要取代西方模式。我們不能把中國模式浪漫化,也不能妖魔化。
中國的成功並不具有普遍意義,但表明確實存在不同於西方發展和現代化的模式。事實上,這種模式對許多發展中國家都具有吸引力。西方的不安,是一種對失去“西式”中國而深感失望的情緒。也可稱為“中國綜合征”,其特點是心理上的焦慮夾雜著強烈的妖魔化傾向。近幾十年來,對中國迷戀或惱怒,影響了西方的研究和新聞報導。它常常產生突兀情緒。對以美國為首的世界秩序來說,中國既是魅力和機遇的源泉,又意味著不確定和干擾。西方人必須學會在自己習慣的框架之外,與崛起的中國打交道。
那西方如何應對未來挑戰?挪威外交大臣瑟雷德2月份在Leangkollen安全會議上的講話提供了答案,“我們不應高估中國對跨大西洋凝聚力的影響,也不應低估其對國際和平與安全的影響……與其體量和實力相應,中國將尋求按照自己的方式塑造國際規範和機構,就像之前其他大國所做的。”“一系列例子表明同崛起中的大國共存與合作的好處。不可避免會有競爭、分歧,還可能有衝突。但在一個強大的多邊體系框架內,保持警惕和參與才是解決之道。遏制、對抗和脫鉤都不是辦法。”(作者Li Xing是丹麥奧爾堡大學政治與社會系、發展與國際關係研究中心主任)
2020-07-09 07:36:46
阿楨
一進一退,中美高下立判!

  聯合國方面2020-07-07證實,美國政府已致函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正式啟動退出世界衛生組織的程式。而此前一天,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張軍向古特雷斯交存中國關於《武器貿易條約》的加入書。
  美方在各個領域奉行“美國優先”,“毀約”“退群”成癮。從相繼退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聯合國人權理事會、世界衛生組織等國際組織,到接連退出有關氣候變化的《巴黎協定》、伊核問題全面協議、《中導條約》等,再到撤銷簽署《武器貿易條約》,“獨家阻擋”《禁止生化武器公約》核查議定書談判。美國的種種舉動很難讓國際社會感到認同。美國《華盛頓郵報》不禁感歎說,“美國優先”越來越像“美國獨行”。
  與此同時,中國扛起了多邊主義的大旗,在國際合作中愈發活躍。
  隨著中國的國際影響力不斷提升,以蓬佩奧為代表的一些美國政客心裡很不是滋味,他們日漸擔憂中國可能會取代美國的“世界老大”地位。蓬佩奧之流不僅在美國國內煽動對華敵意情緒,企圖借此蒙蔽選民、騙取選票;還在國際舞臺上不斷散播“中國威脅論”,給中國扣上“國際秩序破壞者”的帽子,拉攏與中國對抗的“小圈子”,企圖借此遏制中國崛起,進而維持搖搖欲墜的美國霸權。
  殊不知,美國領導地位的弱化,並非中國有意“蠶食”的結果。中國無意取代美國。中方反復強調,寬廣的太平洋可以容納中美兩國和其他國家。
  中美影響力的此長彼消,實際上是美國自己釀下的苦酒。美國一邊肆無忌憚地踐踏國際道義與責任,另一邊又想在國際舞臺上登高一呼、應者雲集,實在是癡心妄想!況且美國政府在新冠疫情、種族歧視等問題上應對糟糕,早已喪失扮演國際社會“榜樣”角色的資格!
2020-07-09 07:41:01
阿楨
英國埃克塞特大學副教授殷之光:一場21世紀的“叫魂”危機 2020-07-10

【導讀】從5G謠言到詆毀中國,從疫情失控到美版“文革”,2020年的西方世界正發生劇烈變化,以至於諸如弗蘭西斯•福山這樣的著名新自由主義學者,紛紛發出了“新自由主義已死”的慨歎。那麼,這一切都是怎麼發生的?
  英國埃克塞特大學副教授殷之光審視了歐美國家因5G謠言而引發的類似“叫魂”危機,以及世界衛生組織對“資訊大流行”(infodemic)問題的示警,由此剖析了新自由主義歷史生成和根本邏輯:二戰後美蘇對抗中,美國提出意識形態戰爭和“心理戰”,動用國家力量形成了一套國家生產、管理資訊的體系,由此設置議題,經私人機構、宣傳喉舌等層層推進,最終以國家安全和利益為“安全閥”,在全社會“製造共識”。他指出,這套共識就是一個“二元論世界”,即把所有事物區分為真相/謊言、善良/邪惡、我們/敵人,將真理視作武器,從而實現對抗外敵、對外宣傳和對內控制選舉等意圖。於是,對這套邏輯執行最徹底的美國政治成了金錢和資訊的結合體,總統最重要的權力就是控制資訊流動。
  但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打亂了以往的共識製造過程,其背後的製造者只能將社會問題全部壓在“安全閥”(反對共產主義、排外、反對“深層政府”)上。作者指出,這種“甩鍋”方式反過來又破壞了社會的科學觀念和常識認知,造成陰謀論大行其道,而社會的混亂和無序也由此而生,最終導向了新自由主義的“自我終結”之問。
  2020年6月10日,《文化縱橫》主創深度思想直播節目“縱橫說”第3場邀請了殷之光先生作為主講嘉賓。本文為直播內容整理稿,經作者修改和審定,僅代表作者觀點,供諸君思考。
……..
  回應
自由世界的民眾,只擁有愚昧的自由。
https://user.guancha.cn/main/content?id=345112&s=fwzxhfbt
2020-07-12 07:40:40
阿楨
中國電視劇為海外民眾瞭解中國打開了一扇窗 2020-08-17 人民日報

近年來,越來越多中國電視劇在海外播出受到廣泛歡迎。在東南亞,緬語配音版《紅樓夢》《西遊記》《婚姻保衛戰》等電視劇相繼在緬甸各電視臺播出,很多緬甸觀眾成為中國電視劇的“鐵粉”。老撾MV電視臺目前播放的影視劇中,大約有65%來自中國,吸引了上百萬觀眾收看。據不完全統計,2019年,泰國電視臺播出的中國電視劇數量達100多部。泰國Monomax視頻網站近期播放的《鬥破蒼穹》頗受當地觀眾好評。藝鼎傳媒(泰國)公司董事長張棟表示,隨著泰國視頻平臺的迅速發展,預計中國電視劇的播出數量還將繼續上升。
總部位於阿聯酋迪拜的中阿衛視今年5月開設“北京劇場”,至今播放了《最美的青春》《火藍刀鋒》《射雕英雄傳》等近20部不同題材的中國電視劇,成為不少阿拉伯國家民眾疫情防控期間居家看劇的選擇。此外,《雞毛飛上天》在葡萄牙國家電視臺播出,收視率高達23.2%;《溫州一家人》在古巴熱播;埃及國家電視臺第二頻道播出《金太郎的幸福生活》《媳婦的美好時代》《父母愛情》時,收視率均超過該頻道黃金時段的平均收視率。在非洲,《琅琊榜》《小別離》《歡樂頌》等電視劇被譯配成英、法、葡語及非洲本地語言在多國播放,受到不少當地民眾喜愛。2019年非洲電視節組委會主席派翠克說,中國已連續8年在非洲電視節設立聯合展臺,讓非洲觀眾能夠欣賞到中國最新的電視作品。
反映中國現代社會生活的電視劇尤其贏得海外觀眾的喜愛。《奮鬥》《歡樂頌》等反映中國年輕人為夢想奮鬥的故事,很容易引起外國年輕人的共鳴。“《歡樂頌》的女主角面臨困難時沒有低頭,而是努力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只有拼搏,才能擁有更美好的未來。”緬甸仰光外國語大學學生拉敏說。埃及配音演員杜阿•裡亞德曾為《歡樂頌》中的角色配音,“中國電視劇講述普通百姓的喜怒哀樂,與埃及民眾的生活有不少共通之處。大家對這些充滿生活元素的故事很感興趣,有些話題能引起共鳴。”
“中國電視劇為阿拉伯國家民眾瞭解中國打開了一扇窗,將進一步促進阿中文化交流。”阿拉伯國家廣播聯盟秘書長阿卜杜勒•拉希姆•蘇萊曼表示,希望阿中未來在影視領域開展更多合作。
2020-08-18 09:36:54
阿楨
商朝,算是被周朝黑到底的一個王朝 2020-09-11觀察者網

說到商朝,算是被周朝黑到底的一個王朝。紂王一點不紂,原名帝辛。妲己也不是蕩婦,從妲己這個名字就能看出,她是一方勢力的首領。帝辛,妲己,他們兩個的名字裡都帶出自天干地支,辛,己。商朝只有王一級的人,名字才能從天干地支裡取。
….
  回應
如果歷史不能給當代提供敘事,那麼它就是死歷史,正如歐洲的歷史遠遠早于古希臘,但它不是歐洲敘事的一部分,所以很少被討論。周朝是中華文明的起源,商朝是死文化,死文化就讓它徹底死去。
商代的歷史意義,就一個甲骨文就已經震鑠古今了。人家說的是歷史敘事有時代背景,你丫直接來了個釜底抽薪。簡直和日本的崖山之後無中華異曲同工。但你這不是壞,是蟲蟲蟲啊!自我閹割,腦袋有問題是吧。中華復興可是包涵中華文明溯源,而且這是國家主導的工程。兄弟,麻煩不要閉著眼睛在這激揚文字!太瘮人了!

秦漢與羅馬有著相似的基礎與挑戰 為何發展不同 2020-09-10 觀察者網

  秦漢與羅馬是大致時期形成的文明,所擁有的基礎與挑戰也很相似,但是在後續的發展中卻走上了完全不同的道路。在潘岳先生看來,兩者各有高峰與低谷,我們不能用別人的高峰來比自己的低谷,也不能用自己的高峰去比別人的低谷。我們應當從高峰中體會到彼此的優點,從低谷中體會到彼此的缺陷,再尋找各自改進之途。
2020-09-13 09:20:47
阿楨
另外,任何制度都不能光靠本身取得成功,運行制度的人也相當重要。因此,是否能源源不斷培育出既能維護根本價值觀,又能填補其缺陷的人是非常關鍵的一件事。此文為人民出版社即將出版的“秦漢王朝與羅馬帝國比較”一書的序言,由作者授權觀察者網發佈。
……
  結篇
  呂思勉說,“秦漢之世,實古今轉變之大關鍵也”。對此轉變,譽者贊為“從封建到郡縣的進步”,毀者謗為“東方專制主義的開始”。
  “東方專制主義”這一概念最初由亞里斯多德定義,指君主對人民就像主人對奴隸,擁有隨意處置的無限權力,不需遵循任何法律。但那時希臘羅馬眼裡的東方,僅限於埃及波斯;中世紀歐洲眼裡的東方,僅限於蒙古沙俄,對“東方之東”的中國,幾乎毫無認知。
  歐洲最初瞭解中國,是通過明清來華傳教士們帶回的資訊,形成了短暫的“中國熱”。由此激起了兩派大師的爭論。一派是以伏爾泰為首的“崇華派”。他想“托華改制”,給自己取筆名叫“孔廟大主持”;萊布尼茨認為中國的“科舉取士”類似柏拉圖的“哲學王治國”;魁奈認為“中國的制度建立于明智和確定不移的法律之上,皇帝也要審慎遵守。”另一派是孟德斯鳩為首的“貶華派”,把中國塑造成東方專制的典型。同樣是君主統治,西方人可以叫“君主制”(monarchy),而中國人只能叫“專制”(despotism)。孟德斯鳩還把中國和韃靼帝國同歸一類“東方專制”進行批判。他說,即便是西方的“君主暴政”,也要遠勝於“東方專制”。再後來,黑格爾發明了歷史從東方開始到西方結束的歷史觀,東方天然是落後、停滯、奴役;西方天然是進步、自由、文明。這些大師們,除了從傳教士那兒道聼塗説,沒人去過中國,沒人看得懂中文,沒人研究過中國歷史,甚至沒分清有多少種“東方文明”。大師們對中國政制的一知半解,卻被不少中國人自己當真了。
  除了“東方專制”這條脈絡,大師們對中國的誤判還有很多。比如馬克斯•韋伯。他說中國是“家產官僚制”,說官僚們都是君主家臣,說中國沒有建立統一的財政體系,說讀書人科考做官是對“官職俸祿”的投資,期待成為“包稅人”。這不符合基本史實。
2020-09-13 09:28:45
阿楨
從漢代開始,財政就分為國家財政(大司農)和皇家財政(少府),皇帝從不用私錢支付俸祿,官僚也不是皇帝家臣。從秦朝開始,徵稅都是由縣鄉兩級的基層稅吏完成,“包稅人”從不曾在大一統王朝時代存在過。韋伯描述的場景倒完全是羅馬皇帝與家臣、與軍隊、與包稅人的關係。對這類誤判,中國史學家們想講也沒處講,因為西方很少認真傾聽過中國。現代化始終以西方為中心,中國一直處於被改造被教育的邊緣。今日西方之所以聚焦中國,只是由於我們工業化的成功使他們回頭看看而已。
  我們不能跟在西方中心主義後面認識自身。中國近代以來,許多改革者都在“西方自由”與“東方專制”間掙扎。如梁啟超。戊戍變法失敗後,他先後寫了《擬討專制體檄》與《中國專制政治進化史論》,一邊說“專制政體者,我輩之公敵也”,號召人民“破壞而齏粉之”;一邊又承認,中國的科舉制和郡縣制也有皇帝與平民聯手從門閥世家、諸侯藩鎮手裡奪取治權的積極一面,與歐洲貴族封建歷史完全不同。之後,他訪問美國,當聽到希歐多爾•羅斯福總統在擴充海軍演講中談到“彼中國者老朽垂死,歐洲列強當共盡勢力于東亞大陸,而美國亦可同時擴其版圖”時,他徹夜不眠“怵怵焉累日,三複之而不能去”。幾年後又寫了一篇《開明專制論》,說中國古代的“專制”也有“開明”之處50,儒家重民本,類似於沃爾夫與霍布斯;法家重國本,類似於博丹與馬基雅維利。梁啟超的自我矛盾,反映了中國許多知識份子一方面想借西方文明改造自身,一方面又對西方叢林法則無法認同的痛苦心路。
……
  回應
寫得真好!尤其是對梁啟超的描述,正面回答了中西文化融合中的困惑,具有時代進步意義。
秦漢所奠定的這些東西如果能完全持續下來就不會有明中期以後的衰落。原因在於朱熹理學“聽天命滅人欲”,造成中國由秦漢一直秉持的開放轉變為明清的封閉。之後就是吃老本了,一直吃到鴉片戰爭。到了20世紀則發生了全盤否定中國文化的思潮。這都是災難性的…..
你這是倒推歷史。西方崛起了,你就說理學不行。如果西方沒有崛起呢?
好文,在改革開放40年後西化盛行的中國,應該是一篇充滿自信的文章。
https://mil.news.sina.com.cn/history/2020-09-10/doc-iivhvpwy5912276.shtml
2020-09-13 09:31:47
阿楨
英媒:西方的三個對華錯誤成見

英國《金融時報》2020-09-20原題:西方應注意拿破崙的忠告,讓中國沉睡
21世紀過去20年了,西方的主要挑戰已顯而易見:中國重返舞臺中心。1980年到2020年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第一階段,西方的應對不錯,但在第二階段卻面臨失敗。這種失敗源於三個錯誤的成見。
第一個是認為,只要中國由共產黨統治,就不可能成為一個好夥伴。按照此種邏輯,一個違反人民意願的政黨進行統治,世界怎麼可能與之合作?
然而,大量證據表明,大多數中國人並不那樣認為。事實上,最新的愛德曼全球信任度調查報告顯示,中國民眾對本國政府的支持率是全球最高的。
儘管如此,鮮有西方人能擺脫第二個有問題的成見,即認為即使大多數中國人對共產黨滿意,但若中國立即轉為民主制度,中國和其他國家會更好。
蘇聯解體以及隨後俄羅斯人民生活水準一落千丈時,可能確實有一些中國人那樣認為。但如今,許多人毫不懷疑,一個軟弱的中央政府將導致中國人民遭受巨大的混亂和痛苦。事實上,中國的任何一個鄰國甚至亞洲最大民主國家,都沒有推動北京的政權更迭。一個穩定的、可預測的中國,即使變得更強硬,也比其他選項要好。
第三個有問題的假設可能是最危險的,即認為一個民主的中國將不可避免地接受西方規範和做法,並像日本那樣愉快地成為西方俱樂部成員。這不是亞洲的主流文化動態。土耳其和印度都是西方的朋友。但土耳其已從凱末爾的世俗意識形態變為埃爾多安的伊斯蘭意識形態,印度則從親英派的尼赫魯轉變為印度教信徒莫迪。
2020-09-23 07:22:26
阿楨
文揚:“崖山之後無中國,明亡之後無華夏”的觀點錯在哪?
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研究員 2020-09-23 觀察者網

觀察者網:有一種網路論調說“崖山之後無中國,明亡之後無華夏”,您如何看待這種觀點?
文揚:對於中華文明在所有人類文明中是唯一延續至今沒有中斷過的文明這一點,在任何一個文明理論大師那裡都沒有爭議。而對於其他文明,無論從起源上、發展上,還是從是否單獨構成一個文明的問題上,都爭議多多。
………
  回應
完全版是:
崖山之後無中國, 明亡之後無華夏,中華正統在倭奴!
明治之後無日本,廣島之後無大和,東瀛正統在呆灣!
林肯之後無美國,布希之後無白種,米國正統墨西哥!
希臘之後無哲學,羅馬之後無上帝,歐洲正統土耳其!
母系之後無能人,部落之後無智人,猿猴正統在非洲!
直立之後無靈長,用火之後無哺乳,人類正統在狗窩!
2020-09-26 08:05:55
阿楨
華夏文明的起源,為什麼西方學者認為只有三千年?雙重標準的西方2020-10-19

  從初中開始,學歷史的時候,歷史老師就給我們講解五千年的中華文明。其他三大文明相繼消失的時候,也只有東方這個古國屹立不倒。然而西方學者是以文字的起源,作為文明的標準,而中國的甲骨文出現的時候是在商朝,他們認為中華文明只有三千年。那夏朝呢?
  河南洛陽的二裡頭文化可以證明夏朝的存在,然而還是不被西方所謂的三條標準(要有城市/文字/複雜的禮儀)認可,國內學者還加了一條標準:要有冶金術的存在。不過,後來這些標準都有爭議,美國考古學家研究認定,雅瑪文明的繼承者印加文明就沒有文字。而中國最早的冶煉技術,出現在西元前4600年~前4400年的姜寨遺址。
  而紅山文化的最新檢測,更是把中國的起源推到八千年前。良渚文化更是證明中華文明五千年,對玉的製作更是豐富,數量之多和精美。
  至於西方為什麼不認同我們的歷史,最大的原因還是:感受到中國歷史的可怕,在中國考古,越考出現的文明越多,歷史就越往前推,他們根本不敢相信,而西方國家他們考古,只能前往中亞,而中亞的歷史斷層嚴重,文化交集複雜,他們發現考來考去也得不出個所以然來,今不像中國這邊系統化的考古,因此他們最擔心我們對自身文化的認同。
  再來看看西方國家是怎麼雙重標準的,在中國,史料記載的東西,他們一概否認,必須用文物來證明。然而,古希臘盲詩人荷馬著作的《荷馬史詩》,是根據民間流傳的短歌編寫而成。西方學者卻把它當做史料,去研究西元前11世紀到西元前9世紀的社會和邁錫尼文明。中國可是有史官這職位的,為什相信《荷馬史詩》,卻不認同中國龐大的史料?果真是雙重標準,好吧,你們高興就好,中國的文明就擺在那,我們相信就好,期待我們重回巔峰的時刻,而文化是我們重要的基礎。
https://user.guancha.cn/main/content?id=396829&s=fwzxhfbt
2020-10-21 09:09:34
阿楨
貞觀之治被神化了 海外學者怎麼看唐太宗 2020-11-21 觀察者網

在我們傳統的史論中,唐太宗也是一位勤政愛民的明君。他廣開言路,擴大文官統治階層,頒佈寬仁慎行的《貞觀律》,踐行民貴君輕的統治理念,是中國古代帝制時期功績突出的英主。
……
儘管中外學者在對唐太宗的評價角度不同、各有側重,很大程度基於在自己國家國情理解的基礎上去比擬太宗時代的唐朝。但是對於李世民所創造的歷史功績,古今中外卻都有近乎神話的一致追捧。
  回應
 貞觀之治被神化了?唐太宗確實是軍事天才,也是傑出的政治家和政治理論家,記載其言行的《貞觀政要》一直是後世帝王所推崇的政治教科書。
 唐太宗的文功武治都是一流的。武,唐太宗有豐富的一線帶兵作戰經驗,陣前能打,屬於戰術戰役高手;戰略指揮才能也很強,唐代統一全國的戰事主要是在唐太宗的主導、指揮下完成。文,確立了科舉製作為選官制度的基礎,完善了三省六部制;文學藝術方面造詣很高,引領了唐初文化潮流走向,大力支持中外文化交流,比如唐太宗並不什麼信佛,但是卻大力支持玄奘法師翻譯佛經,開啟了中華傳統文化最鼎盛的時期。
2020-11-23 08:49:58
阿楨
為什麼西方沒有中國式的王朝興亡迴圈? 2020-12-04

西方社會從來沒有一個道義,人民可以名正言順地要求當權者有“是非、善惡、人性”地管理社會;人民沒有任何物質力量可以和權勢抗爭。所以貴族統治千年不變的、世世代代地傳下去,所以權貴的權力是絕對的權力,絕對的獨裁。
西方一直用一套理想的,紙上空談的標準批評、醜化、攻擊中華文明。只要用實踐來檢驗西方自己的做的怎麼樣,只要用實踐來比較中國與西方的差別,是很容易批駁西方的宣傳、欺騙。今天的西方,在言論自由的旗幟下是不允許人講實話的,在社會真正起作用的是潛規則。權勢總是輕而易舉操縱多數,是權勢決定什麼是事實、真相,什麼是真假、是非、善惡,在言論自由的旗幟下是不允許人講實話的。
…..
皇帝的過失與罪行是非人民內部矛盾。當換皇帝不能解決問題時,就換王朝。“君主視人民如草芥,人民視君主如仇寇”,這是儒家關於政治制度理論的核心,但西方統治者是從來沒有的。
人民沒有辦法過日子是皇帝最大的罪惡,是王朝被推翻的最大原因,也是人民廣泛接受的改朝換代的理由。中國的王朝興亡迴圈背後的深層次的原因是王朝腐朽、沒落,不能正常管理國家了。
  回應
作者跳出了西方理想主義,又紮進了東方理想主義,近百年的民族屈辱,封建剝削屬性不是偶然的。
歷史迴圈不一定好,存在不一定就合理,如果存在就合理,叢林法則就是合理的
所以我們要看王朝興亡背後的原因,不被黑格爾所欺騙。以王朝興亡迴圈來攻擊華夏文明是黑格爾為了攻擊、抹黑製造的理由。黑格爾是歐洲的從敬仰華夏文明變成歧視華夏文明的最重要的推手之一。
2020-12-06 10:12:04
阿楨
西方明明不占理 為什麼總能處於道德高地? 2020-12-09 觀察者網 甯南山

  病毒又不是中國製造出來的,中國是受害者,為什要道歉呢?
  2008年的世界金融危機可是美國搞出來的次貸危機導致的人禍,美國道歉賠償嗎?
  2010年柴靜視頻
  排放權就是發展權
  即使在減排後,西方的碳排放總量中仍然占44%,而他們只有11億人,剩下的50多億發展中國家百姓只能爭奪剩餘的56%。西方把碳排放增減和道德聯繫到了一起,講總量不講人均,這對西方更有利,對發展中國家不利。
  中國的方案是,從1990-2050年,中國人均碳排放低於西方的80%。
  西方對中國的碳排放道德指責,說“中國是排放溫室氣體最多的國家,加劇全球暖化問題”
  中國是世界最大的製造中心,自然會消耗最多的資源和排放最多的溫室氣體。
  西方國家對外的道義並不好,其道德權威的來源,是因為西方國家發展水準高,西方人生活水準全球最高。
  因此要搶佔道德制高點,我覺得最終還是需要中國人的生活水準追上西方了才行。
…..
  回應
人家比你強,又帶著一幫小兄弟。不過也快到頭了,有了實力看誰還敢欺負咱。讓善良統治世界吧!讓邪惡的東西都滅亡。
幼稚,真理永遠都只掌握在強者手中,西方是假仁假義,他們牢牢控制著話語權;西媒具有鮮明的立場。西方媒體充滿虛偽和誤導,國際形象都是西方過濾、加工的產物,顛倒黑白,可信度不高。
https://mil.news.sina.com.cn/dgby/2020-12-09/doc-iiznctke5587712.shtml
2020-12-10 10:20:24
阿楨
北大教授潘維:中國學派喊了多年, 為何遲遲立不起來 2020-12-09 觀察者網

【導讀】潘維認為食洋不化或孤芳自賞都非正道,最關鍵的是從現代中國的視角和立場出發,以歷史唯物主義態度,用動態眼光和創新理論來解釋中國與世界的發展。
  回應
 潘教授沒有花心思去研究“中國學說”這個命題,構建大的系統理論,而是圍繞著所謂國際統一戰線的必要性大講特講。
 中國學者不善於構建大的系統理論。局部的、碎片化的、原生態的、未抽象的“理論”不少,這些理論不能邏輯地聯繫成大的系統理論。有些所謂的大理論就是一些碎片的堆積,沒有系統的邏輯結構。不能建立具有系統性的、邏輯性的、抽象性的、科學性的大理論是其弱點。
 空談誤國,實幹興邦。等中國有實力,話語權也會成倍提升。
 為啥要學派呢,向西方那樣用數學模型編一套,脫離實際的東西,有什麼用?歐美的學派不少,經濟上他們進步很大,還是退步了?與時俱進派,永遠改革派,更靠譜吧?
https://user.guancha.cn/main/content?id=426280
2020-12-10 10:20:54
阿楨
德國看待中國崛起的三種觀點 2021-03-26 環球時報

第一種是積極看待中國崛起,認為中國改革開放取得的成就是人類普遍文明的發展。讓8億多人脫離貧困,中國此次抗疫和疫後經濟復蘇,增強了人民對自己國家制度的信任和信心,也是對世界抗疫和經濟復蘇的貢獻。持這一看法的人中不乏接受過傳統人文主義思想教育,致力於研究中國的學者和經濟學家。
第二種認為中國的崛起是對西方的“整體挑戰和威脅”。其主要理由是,在經濟和科技上,中國的生產和研發能力快速接近歐洲,甚至局部已開始領先,這是歐洲制度優越感的物質支撐;在政治上,中國改革發展的經驗表明,一個國家的發展和富強可以通過走“非西方的”道路實現,這動搖了以美國為首的歐美政治精英階層在二戰後開始構築、冷戰後盛行的價值霸權體系。這一體系給歐美在“人權高於主權”等口號下推行新的擴張與干涉提供了制度合理性支撐。
第三種“三元論”,即中國是德國和歐盟在經濟科技與全球問題中的夥伴、競爭者,制度層面上的對手。德國工業聯合會2019年1月的涉華報告稱,德國和歐洲要放棄“以貿易促改變”的對華政策,不要試圖改變中國。中國經過40多年發展已建立了融合國有經濟和市場經濟要素,有自己特色的政治、經濟、社會“混合模式”。中國是重要的夥伴,與中國“脫鉤”不符合歐洲企業的利益。
“三元論”在歐美產生了很大影響:形成了歐盟涉華新政的宣示,中國是歐盟戰略和制度對手的意義,強化了競爭性和對抗性;在美國,新任國務卿布林肯,認同對華合作的必要性,但更強調中國對美國的“挑戰”,甚至是美國要全力對付的最大“威脅”。(作者是上海外國語大學研究員)
2021-03-27 09:01:27
阿楨
全球建築圈刮起“中國風” 2021-04-06 文匯報

全球知名建築網站Ar chDai l y於近期公佈了2021年度建築大獎的名單,中國專案奪得5席,證明了“中國風”在全球建築圈佔據了越發重要的話語權。
中國風Chinoiserie,是建立在中國傳統文化的基礎上,蘊含大量中國元素並適應全球流行趨勢的藝術形式或生活方式。這種風格早在17世紀末已流行於歐洲,至今仍被運用在服飾、音樂、電影、建築、家居等領域。
但當下中國風不再是淺層次的元素組合或符號拼貼,而是一門根植於中國土壤的設計哲學。既有寄情於山水間的“陽朔竹林亭臺樓閣”,也有位於河谷地貌中的“金樽堡”,還有一座“七舍合院”。

中國風--維基百科

中國風的「中國」主要指以中國為主體的東亞世界,除了中國,日本、韓國、東南亞也是相關的創作題材。

新中式建築_百度百科

新中式建築,是中式建築元素和現代建築手法的結合運用,從而產生的一種建築形式。該建築形式在沿襲中國傳統建築精粹的同時,更加注重對現代生活價值的精雕細刻。

新中式裝修與中式有什麼不一樣?

中式:是從古代宮殿的建築藝術風格上提煉出來的中國古典建築室內設計風格。中式風格更多的利用了現代手法,把傳統的結構形式通過重新設計組合以另一種民族特色的標誌出現。
新中式:是提煉了中國古典藝術的精髓,搭配如今時代背景下人們對藝術的追求。新中式延續了清明兩朝中國古典的家居設計,並提煉其經典元素加以豐富和簡化,摒棄了傳統空間中等級、尊卑的思想觀念,空間配色上也很輕鬆自然。

疊合與融通:近世中西合璧建築藝術 2015/03/01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2021-04-07 09:09:37
阿楨
美媒:文化偏見讓西方忽視中國考古成就

美國《華盛頓郵報》2021-05-11這是中國考古的黃金時代,但西方正置若罔聞 副題:與中國同樣令人印象深刻的考古發現相比,(西方對)埃及考古發現鋪天蓋地的報導暴露文化偏見 今年4月初,有消息稱在盧克索發現距今3000年的“失落的黃金城”阿托恩(古埃及信奉的太陽神)。該發現得到美國多家(主流)媒體突出報導。這與美媒對中國三星堆遺址一系列驚人新發現的缺乏關注,形成鮮明對照。三星堆發掘出500多件文物,包括大型黃金面具、象牙、青銅器等。這當然值得關注,因為這將徹底改變我們對中華文明如何形成的理解。
埃及和中國的考古對我們理解人類歷史都至關重要,那西方對二者的關注為何存在如此強烈反差?兩個原因使埃及考古在西方引發共鳴。首先,西方存在一種實為殖民主義遺產的浪漫主義情愫,如今的有關報導是帝國主義傳統的產物。其次,對地中海地區(考古)發現的關注凸顯一種持久偏見——把美國列為地中海文明的直系“傳人”。
相比之下,中國考古被視為與美國文明無關。但這種觀點應被重新考量。首先,約6%的美國人為亞裔,是“美國故事”的一部分。同樣重要的是,所有古代文明都是人類歷史的一部分,都值得研究探討,而非取決於是否與希臘-羅馬-歐洲“血統”存在地理或所謂的文化聯繫。所有陌生的生活經歷對歷史研究皆有價值。與其他地區相比,沒有任何理由說明打造埃及文明“紀念碑”與美國的多樣化根基存在更緊密關係。
說近來針對亞裔的暴力源自美國媒體忽視中國考古,或許牽強。但認為中國歷史並非“我們的”故事,絕對是一種隱秘的有害想法,這會加劇所謂亞裔美國人是“異類”的觀念。美國社會源於不同地理和文化根基,我們應努力承認並讚美這些多樣化來源,包括更關注中國激動人心的考古發現。
2021-05-15 09:50:52
阿楨
《醜陋的中國人》絕版,臺灣的中國人瀕危? 2021-11-16 雁默

柏楊遺孀張香華正式向兩岸出版商發出聲明:“依柏楊生前交代,如今將永遠停止發行《醜陋的中國人》”。原因是有出版社希望取得授權,摘文選入臺灣中學一年級教材,張擔心此作品被用來辱華,故而斷然拒絕。
張對現在臺灣教育和新課綱“去中國化”甚至“反中”無法苟同,尤其痛心於如今的“國文”、歷史教材,刪減文言文,以“東亞史”觀點取代“中國史”等現象,根本是執政者“去中國化”的教學策略。“(青少年)在對中國文化知之甚少的情況下,即便讀了柏楊的文章,又怎能領會柏楊的精神?”
《醜》將於2024年與兩岸原出版社合約到期後,永不再續約,張甚至希望兩岸出版社自即日起便不再出版此書。她強調,柏楊生前一再交代,當大陸文明已經進步了,就要廢除這本書的發行。
《醜陋的中國人》絕版,象徵一個時代的結束。
就像李敖一樣,被蔣家關過,自然討厭老國民黨與其党國體制與思想,因此在思維上,只有在西方文化裡能找到容身之地,並據此反國民黨。
《醜》全書的重點在於闡述“醬缸文化”,所針對的是中國的官場文化,以及在此文化支配下的中國社會,而腐敗的核心則被認為是儒家文化。
國恥時代的中國文人,有著恨鐵不成鋼的強烈情感,以西方文化作為對照組,對儒家文化的理解偏差得很嚴重。柏楊對儒家的誤解與偏見,是那個時代普遍的文化現象。
但在今日,自福山的“歷史終結論”破產後,所有曾經以西方文化為高標的文化理論也都隨之破產。
  相關新聞
《醜陋的中國人》將停止發行?人民文學出版社:目前正常銷售
  回應
柏楊是中華文明衰弱時代自卑者集中表現,早已被時代所拋棄,幸有佳偶,全其後事,免得被掛在歷史恥辱柱上。
2021-11-18 09:02:49
阿楨
瘟疫哲學1
釋曰佛無分別心,眾生皆有佛性。老曰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病毒自然對人類也一視同仁,不分國族、政體,都會演化出肆孽之道。但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以2020肆孽全球的新冠病毒肺炎COVID-19為例,由下列相關新聞資料可知,愈有正知(病毒的肆孽之道)正信(知恥近乎勇)正行(勇於普查隔離與接種疫苗)者,愈能違抗天孽,此乃真佛系防疫也。反之,愈是無知無恥(造謠信謠/國族歧視/政體鬥爭)無能(普查隔離與接種疫苗/很能歧視鬥爭)者,不查當沒事、一查嚇死人,此乃假佛系真自孽也。
    新冠病毒肺炎COVID-19相關新聞資料
  疫苗外交戰
全球疫苗接種即時動態(2021-11-30 )中國:24.9億劑(173.14劑/百人);印度:12.2億劑(87.78/百人);美國:4.5億劑135.12劑/百人)https://news.ifeng.com/c/special/85mhVvWS5i4
中國承諾2021年向外提供(援助+出口)20億劑疫苗(2021-11-25)已向106國和4國際組織提供超過18億劑居世界之首。2021-11-29承諾2022年將再向非提供10億劑(6億無償援助4億聯合生產) 中國援建的非洲疾控中心總部一期項目主體結構封頂。中國藥監局2021/12/09批准第1種新冠肺炎治療藥。學者:疫情讓中GDP超美時間提前到2025
  排除實驗室意外 世衛專家曝新冠病毒3大傳播途徑
世衛專家小組2021-02-09於武漢簡報新冠病毒起源初步調查,排除源於實驗室,較可能透過動物直接傳人、中間宿主傳人、冷凍食品傳人;沒證據顯示2019年12月之前病毒已在武漢廣泛傳播;還無法確定病毒的確切宿主是何種動物。團隊有以下幾項建議1:世界各地新冠病毒基因序列資料庫的建立,將能更有效地追查來源。2會繼續追查武漢之外其他地方的早期病例。3:要研究其他國家可能的宿主動物。4:具體調查研究冷凍食品的傳染路徑。美質疑溯源報告,中籲美也邀世衛研究.《紐時》稱西方極力要求世衛赴華調查,如今調查結果給中國加分。溯源專家組:溯源將覆蓋全球 (回應:想快點找源頭應到歐美找!) 世衛2021-03-30公佈疫源調查報告:疫源來自蝙蝠而非實驗室,武漢華南海鮮市場不是新冠疫情疫源。 建議,在全球研究比華南海鮮市場要早病例的樣本,尋找病毒宿主的物種,瞭解病毒的冷鏈傳播過程。美國2021-05-26又炒作“中國實驗室洩漏新冠病毒” 中駐美使館:查美!徹查到底!外交部:請美同WHO聯合對美進行全面透明的調查(回應:要查美國病例/實驗室!) 世衛:病毒溯源被政治毒化.
…………..
https://mypaper.pchome.com.tw/souj1/post/1380850944
2021-12-13 07:07:29
阿楨
英媒報導"眯眯眼事件" 有人稱"中國人不就長這樣嗎" 2021-12-30

  近日,“眯眯眼”成為國人輿論焦點,英媒《每日郵報》也報導“大多數中國人不都是眯眯眼嗎”“她們看起來很中國人,有什麼問題嗎”。
  中國網友“非常傲慢,這就是我們為什麼要反對他們來如此定義我們。”
  回應
眯眯眼是一種客觀存在的天然長相,我們反對的不是這種天然長相,而是一種西方惡意塑造的形象,這種形象應該被賦予另外一個名字以示區分,比如西式斜眼妝。
眯眯眼不是天然能長出來的。第一,眯眯眼不是眼睛小。可以看到西方醜話中國人的那些眯眯眼很長,從占比看如果這個眼睛睜大是很大的。那些眯眯眼的廣告模特,他們平時的日常紮照片看也是眼睛挺大的,只是拍攝廣告等的時候故意眯眯眼,有的可能眯眯眼的效果還不好,用PS改的更小一些的痕跡也是有的。第二,眯眯眼不是眯眼。有些說說是笑的時候,但是人笑的時候眼眉是彎的,眼睛眯起來額是跟著彎的,而不是歇著上翹或者一字型的。有人那一些抓拍的人眯眼瞬間做例子也是錯誤的,人眯眼的一個瞬間和專門拍攝的廣告照片肯定不一樣。一些宗教雕像和歷史人物眯眼是宗教需求和震懾用途,表示深奧或者不屑一顧等意思。第三,現在看到的眯眯眼廣告都是故意眯起來或者後期PS等加工的,也就是故意為之的。
2021-12-31 08:58:33
阿楨
愛得曼全球信任度調查出爐 中國成最大贏家 2022-01-20 德國之聲

美國公共關系公司愛得曼(Edelman)最新發布2022年全球信任度調查(Trust Barometer)顯示,全球公眾對政府以及傳統媒體和記者的信任度最低。在當前全球依然深陷新冠危機的大背景下,科學家是最受民眾信賴的群體。同時,全球民眾對民主制度國家的信任度有所下降,最受本國民眾信任的政府是中國政府。
公共關系公司愛得曼每年都會在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開幕期間推出反應世界各國民眾對包括政府、媒體、企業等各類機構的信任指數報告。此次連續第22年推出的調查報告囊括了針對全球28個國家,超過36000次網絡調查問卷的統計結果,並保證了每個國家至少有超過1150份問卷樣本。
此次調查中,最大的贏家是中國,其2022的公眾信任指數——也就是本國受訪民眾對中國作為一個國家來説的信任指數為83,與一年前相比提高了11個點,位居調查報告全球27國榜榜首。民眾信任度下滑幅度最多的是德國(46點),與去年相比低了7點,其次是澳大利亞(53點, -6點)、荷蘭(57點, -6點)、韓國(42點, -5點)和美國(43點, -5點)。愛得曼發表的信任指數,1至49點代表不信任,5至59點代表中立,60至100點代表信任。
從全球的角度來看,最新的調查結果表明,全球民眾日常生活中最擔憂的事情是失去工作。其次是氣候變化、黑客攻擊、失去公民自由、遭受偏見和歧視待遇。越來越多的人趨向於認為政府和媒體是分裂社會的力量。幾乎每兩個受訪者中,就有一人持這一觀點。報告撰寫方指出,為了重塑公眾的信任,首先最重要的就是商界領袖繼續承擔起社會責任,公眾也需要更多此類人物。此外領導人物應該更多的著眼長期利益,展示目前的體制和系統其實是運作有效的。通過提供基於事實的信息,打破不信任的惡性循環。
2022-01-20 08:39:47
阿楨
不歡迎中國遊客的國家,如今疫情大爆發下場大快人心 2022-05-30

華人在世界各國都比較受歡迎,因為中國的遊客消費能力的確是很強。甚至有些國家對中國遊客實行免簽政策,但是世上有國家,對華人表現出了嚴重的敵對態度。甚至還在餐廳門口掛出來:不歡迎中國人。並且他們向中國遊客收取各種小費,還敢毆打中國遊客,那麼他們為什麼要歧視中國遊客呢?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1g85mcQ6Zw
  回應
說老實話,不能全怪他們。我在我們國家和中國也看到很多低素質旅客和中國人。
美國遊客素質超級低你不敢講罷了,每個國家都肯定有爛蘋果的,不能代表全部!
最近看到新聞,印尼巴厘島開放了,歐美遊客在那裡的不文明行為(公開裸體•••••)又上了當地新聞版面,嘿嘿
不知你說的情況是什麼年前的?我在偏遠的城市昆明住了廿年,也很少見有這樣的情形,除非充斥著外來人口的城中村也許會差一些,就是我們常去的大灣區城市,衛生情況和人民的素質也是很好的。
現在的中國遊客進步了,表現我國泱泱大國 , 禮儀之邦的氣度!
出去走過的人都知道,拿國人素質說事,那純粹就是瞎扯淡。
2022-06-04 07:53:12
阿楨
探秘周口店北京人遺址祖先還是食人族? CCTV紀錄
  相關新聞
那麼在中囯易子而食可怕嗎?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YBTBqhOKZk

易子而食 - 中文百科知識

易子而食易:原指春秋時宋國被楚國圍困,城內糧盡,百姓不忍心吃自己餓死的孩子,但是為了生存,倆家交換子女,作為自己的食物。

為什麼古代鬧饑荒時饑民要易子而食?原因很簡單 2017-06-01

據說,中國從三皇五帝到如今,大約每個朝代都發生過嚴重的「赤地千里、餓殍滿野」。其中有16個朝代問題最嚴重,竟然發生了人吃人的事情,因為虎毒不食子嘛,只好換著吃。

有些古老型人類被認為滅絕了,但我們身上有他們的基因 2019-06-19

大家下午好,我是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的高星。前段時間有一個視頻很流行:北京猿人不是我們的祖先,因為他們是直立人,我們是智人。又說他們會出去尋找別的猿人,宰殺之後就地吃掉,然後拎著血淋淋的腦袋回到洞裡繼續享用。
學術界很早就達成共識,最初的人類是從非洲起源的,演化到了直立人時走出非洲,向世界各地遷徙擴散。北京猿人這個支系就到達了東亞,最後就演化成今天的中國人、東亞人。而在歐洲有海德堡人,他們演化成尼安德特人,後來又變成今天的歐洲白人。人類的演化是一個多地區進化的模式(如左圖所示)。
但1987年,有三位西方遺傳學家提出一個新的理論。他們認為現代人不是這樣演化出來的,而是在大約20萬年前,非洲誕生了一支新的人類,把原來的人都滅絕了,我們是這支人類的後代(如右圖所示)。
這應是一個單純的學術研究,但是後來向地緣政治的方向發酵。
比如,印度就說這項研究太好了,我們印度人是所有其他東亞人的祖先。
韓國人說,日本人是通過朝鮮半島移動到日本的,但他們忘了,在朝鮮半島的背後是廣袤的中國大陸。
但有部分中外的人類學家,還堅持認為多地區進化應該是現代人演化的一個重要的模式。在中國,發展出“連續進化附帶雜交”的假說,北京猿人為代表的直立人後來演化成我們現代的人類。但是這項理論與出自非洲說相比,一直是居於下風的,會被批評是狹隘的民族主義。
2022-07-05 08:48:56
阿楨
2008我與Schmalzer面對面地交流過,我說我們學術的研究是基於材料獨立得出結論的,而不是為國家意識形態服務的。我們彼此說服不了對方。2010年時發生了改變。在尼安德特人的化石上,發現他們的基因與現代人基因相比較,尼安德特人沒有真的滅絕,在歐亞人的身上還有他們的遺傳物質,實際上這種情況不斷地被發現。這些說明人類的演化不是簡單的單向、直線的模式,有些古人群被認為滅絕了,實際上他們留有後代基因。
北京猿人是食人惡魔嗎?
在近代我們知道有過食人族,即使在現代,在戰爭和饑荒的年代,也會偶爾發現人與人相食。學術界並沒有從人類化石和文化遺存上提取到多少人人相食的證據,所以並不能證明我們人類的演化經歷過那樣一個黑暗血腥殘酷的時代。
北京猿人是食人惡魔?是魏敦瑞(Franz Weidenreich,1873-1948)提出來的。他發現北京猿人的頭骨是原始的性狀,而肢骨是進步的性狀。他就推測說,進步的人很可能就把原始的人給吃掉了。
但後來的研究完全否定了這種推斷。在人類演化的歷史長河中,身體的各個部位進化的速率就是不一樣的,頭骨就是進化得慢。於是傳說也就不再盛行,而且學術研究也沒有在周口店發現人吃人的證據。當然不能夠排除北京猿人偶爾也吃人象,但食人惡魔的標籤,是沒有任何科學依據的。

生存還是毀滅?1300多種動物存在同類相食,猿人可能是食人族 2021-01-09

1899年在克羅埃西亞的克拉皮納山洞考古學家發現了13萬年前的尼安德特人的頭骨和四肢骨骼,異常破碎,足足有650塊,還布滿了擊打過和燒過的痕跡。1909年法國的費拉西山洞的尼安德特人頭骨,破裂的也很嚴重,以至於有人猜測是被人砸破頭吃了腦漿。1924年在南非還發現了距今數百萬年的南方古猿化石,頭上圓形尖狀物打擊的痕跡。在幾萬年乃至上百萬年的歲月裡,原始人可能普遍參與了一件世上最駭人聽聞的事情——人吃人。

「食人族」真的存在嗎?《人類的起源》2018 三采文化

「食人族」(cannibal),是哥倫布於十五世紀抵達美洲西印度群島時引發的一場誤會。哥倫布相信自己發現的地方是印度,並把原住民誤認為蒙古人可汗(Khan)的後裔(canibas),還稱:「坎尼拔斯人會把人殺來吃掉。」過去只會在神話或傳說中出現的食一族的故事很快就傳遍整個歐洲,後來,各國陸續派出傳教士與人類學者作為殖民勢力的前鋒。他們將所到之處與食人族相關的故事蒐集起來,食人風俗便成為了野蠻土著的「特徵」。
2022-07-05 08:51:24
阿楨
學者仔細檢視這些紀錄與書籍,發現,許多記錄不過只是「傳聞」而已,食人族故事的出處,幾乎都是兩族相爭時,它族族人的毀謗之詞。由此可知,把吃人當作吃飯一樣的人類群體並不存在。但的確有某個種族有著食人的風俗,他們就是居住在巴布亞紐幾內亞的弗雷族(Fore)。「食人風俗」其實是弗雷族非常獨特的葬禮儀式:首先她們會把屍體的手與腳砍斷,再將手臂與大腿的肉刮下來,把人腦取出後再剖腹將內臟拿出,最後把刮下來的肉分給男人,腦與內臟則分給女人吃掉,在一旁觀看整個過程的孩童們也會一起分食。但這在過去是一件十分平常的事,因為他們相信將屍體吃掉後,死者會變成自己的一部分,繼續與族人存活在這個部落裡。
或許你覺得聽來荒唐,但這種信仰其實並沒有那麼特殊及陌生,在其他文化中也存在。亞馬遜流域的亞諾馬米族會將死者的骨灰拌在粥湯裡,分給親戚或鄰居食用;雖然只是一種比喻,但在基督教的聖餐故事中,耶穌要人相信麵包是祂的身體、葡萄酒是祂的寶血,並且讓眾人吃下麵包、喝下美酒。這些都傳遞著同一個訊息,那就是「請以此種方式將我銘記在心」。印度食人族是印度教支派之一,會將漂浮在河面上的屍體撈上來,分解四肢,然後生吃。他們認為屍體不是食物,而是神的禮物。
儘管食人「行為」確實存在,也不能以此當作食人族存在的證據。甚至在現代社會中,某些極端特殊的情況下,食人行為也是可以被容許的。1972年,一架載著烏拉圭橄欖球隊的飛機在安地斯山脈墜毀,倖存者為了活下去,只能吃掉死去同伴的屍體;這個事件還被改編成了電影。
國西部墾荒時代,由好幾個家庭組成的唐納大隊(Donner Party)在往西部遷徙的途中迷了路,被困在內華達山區四個多月,少部分的人只有靠著吃人肉才得以存活。我們能把這些迫於無奈而吃人的人稱為食人族嗎? 2010 年,受困在倒塌礦坑中的南美智利礦工,就算他們真的做出相同的行為,在道德標準的審判下,我們也不能將他們稱為食人族。
朊病毒基因引發的海綿狀腦病揭祕早期食人族
弗雷族的食人風俗之所以被廣為流傳,其實是因為一種怪病。1950 年代,弗雷族裡流傳著一種奇怪的疾病,會讓人全身劇烈顫抖,當地語言「庫魯」(kuru)意即為「顫抖」。庫魯病的潛伏期很長,一般潛伏五至二十年左右,更長的甚至會到四十年。1950至1960,超過一千人染上庫魯病死亡。
2022-07-05 08:52:32
阿楨
食人- 维基百科

人食人的動機有很多種,包括當地文化許可的族群人食人,遭遇災難、飢荒等極端情況下為求生被迫的人食人,或是精神異常者所為的人食人等。
人類學對食人的習俗是否常見有爭議。許多冒險家可能刻意誇大,或是僅聽聞其他部落的轉述,便宣稱某些傳統文化有食人的習俗,但人類學實際考證後發現許多食人的宣稱都無法證實,或只發生於特殊情況。
巴布亞紐幾內亞的法雷人過去有食用過世親人遺體的習俗,而這在1950年代導致了庫魯病這種普里昂蛋白引發的海綿狀腦病在法雷人社群中傳播。直到此項習俗中止後庫魯病才逐漸消失。
墨西哥的阿茲特克帝國有把祭神後的死者食用的風俗,而巴西的圖皮南巴人也有食戰敗者的風俗。
歷史上多次出現因戰亂饑荒而出現的「人相食」事件。近代最著名的是1846年到1847年間,在美國發生的唐納大隊事件。
中國歷史上發生多次食人事件,飢荒狀態的食人現象很難避免。
1958至1960年,在中共大躍進三年大饑荒。部分飢餓的民眾被迫食人。文化大革命期間亦發生過廣西文革屠殺等涉及人吃人的事件。
二戰中有很多人相食的事,在蘇芬戰線上就發現了蘇聯士兵食人並有人皮相片留下。在列寧格勒圍城戰中,從41年冬天,吃光了鳥、老鼠和狗之後開始有食人的報告。
太平洋戰爭中的日本兵也食人肉,有的是從活人身上割肉。
從1990年代開始的朝鮮饑荒中出現了大量食人報導。
2014年1月,中非共和國前總統米歇爾-多託賈因食人族的出現逃到了貝寧。在對人民進行大規模的屠殺時,非洲國家中非首都班基曾出現過這種現象,暴徒們肢解了其中一名男性居民的身體,並以肢解後的碎屍安排了午餐。
文學作品的誇張手法。岳飛在滿江紅中有「壯志飢飱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文天祥在正氣歌中有「慷慨吞胡羯」。歷史上,岳飛、文天祥等人均無真正發生食人事件。
2022-07-05 08:53:46
阿楨
劍橋大學調查:中國在發展中國家聲望首次超越美國 2022/10/28 中時

英國劍橋大學「民主未來中心」整合全球137個國家和地區調查數據發現,西方國家對中俄好感下滑,發展中國家卻對中俄好感上升,世界愈呈現兩極化趨勢。原因之一是西式「民主」體制被暴露出一些不足之處。也有經濟因素,中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46億人之中,接近2/3對中國有好感,而非一帶一路國家對中國有好感的比率只有27%。中國2013年推出一帶一路倡議以來,已投資超過4兆美元,吸引超過140個國家參與。此外,西方近年擁抱性傾向少數群體、性別平權等價值觀,亦可能間接使非西方國家向中俄靠攏。
  相關新聞
皮尤調查:西方國家肯定中國經濟成長 卻對中國印象惡化
  回應
中國所到之處帶來建設,美國所到之處帶來破壞;中國不侵略別的國家,美國到處威脅別的國家;中國不干涉別國的內政,美國處處搞顏色革命;中國不要求別國選邊站,美國處處拉邦結派要求別的國家選邊站;中國振興世界經濟,美國攪亂世界經濟...。正常的人應該都會認同中國。不喜歡中國的,應該都是被意識型態捆綁或聽了太多西方的謊言被洗腦而已。
2022-10-29 09:23:49
阿楨
老外也把短視頻叫“精神鴉片”了 2023-01-06

近日,威斯康辛州共和黨議員麥克•加拉格爾,炮轟以TIKTOK為代表的短視頻娛樂,稱之“非常容易上癮且有破壞性”,堪稱荼毒美國青少年的“電子芬太尼”。
而如果去各大英文網站轉轉,你會發現,怒駡短視頻害人的老外,絕不止議員麥克一人。
  回應
臥槽!你真毒品都合法化了,電子鴉片算個匹啊!
外網什麼極端言論沒有,也未見恐慌麼。估計是擔心話語權旁落,才是根本原因吧。
  相關新聞
給外媒“帶話”的中國NGO公知

外網討論:為什麼中國與周邊國家關係普遍不好? 2023-01-07

大多數國家和"鄰居"的關係通常並不融洽,這是常態。特別是當中國更大時,通常,為了平衡這種"優勢",人們自然期望"大 "國應該自願犧牲自己,自願為"小"國提供利益。從歷史上看,中國確實是這樣做的。這種做法在很大程度上維持了地區的長期和平與穩定。然而,近代中國由於自身的問題而衰落,失去了繼續這樣做的條件。隨著中國變得更加富裕和自信,我們的大市場將使該地區更多國家受益。我仍然對中國解決與鄰國的分歧抱有良好期望。當然,這仍然有很長的路要走。
  回應
弱國無外交,強國無友鄰。
中國在干涉他國內政,文化洗腦,在外國扶持親華勢力的操作上,差了歐美俄日幾百年的水準了。孔子學院/魯班工坊/
  相關新聞
歐美日韓早和病毒共存了,為何怕放開的中國?(回應:總有一款抹黑等著中國!霸權只有種族主義,反共宣傳,政治操弄。) 東南亞不像歐美日韓對陸客強制新冠採檢成最大贏家。
2023-01-08 08:56:45
阿楨
韓媒MBC電視臺稱中國遊客在泰國享受“國賓待遇”:副總理迎接 感覺像明星2023-01-11

與中國遊客青睞泰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韓國則受到了冷落。1月6日,韓媒news1發文稱,根據攜程發佈的資料,中國遊客春節熱門出境遊目的地中,泰國高居第二名,韓國連前十名都沒進。
  回應
去泰國旅遊受到熱情接待,脖子上掛鮮花。去韓國旅遊受到各種歧視,脖子上掛黃色狗牌。是個人都選擇泰國旅遊,畢竟大過節的,幹嘛去被人歧視啊~
個人一直不理解為啥要去韓國旅遊?看明朝的宮殿?吃泡菜?
建立禁止向棒子出口泡菜
為什麼禁止?漲價不好嗎?多漲點兒!
一個同事曾經留學韓國,當年好奇,去上了韓國史課程,結果教授開篇就講,韓國有8000年的歷史,中國東北當年都是韓國的。這可是正規大學的正規課程,就教這個。
南朝鮮是從民間到官方,從底層到精英都極度仇恨中國,仇恨中國文明,仇恨中國人,如果非要從整個亞洲找出一個全方位無死角裡裡外外上上下下仇恨中國的國家,南朝鮮絕對排第一。哪怕是日本,起碼在賺中國錢的時候還會裝出一副笑臉做做樣子,南朝鮮愣是連裝都懶得裝,仿佛中國欠他們的似的,賺你的錢還要指著你的鼻子罵你娘!
  相關新聞
全國多地優化調整防疫措施12-05起,公交、景區等室外不再查驗陰性證明。優化防疫12-07新十條(回應:全世界都不防了,中國就不可能完全清零,只能動態清零。多地2023-01-09宣佈:第一波感染高峰已過) 。防疫封控放寬經濟復蘇,旅遊熱度暴漲12倍機票增8.5倍。 各地采取有力措施擴內需促外貿穩增長;財政金融齊發力,擴内需穩增長,企業復工市場回暖,各地經濟回穩向上。新冠肺炎更名為新冠感染, 2023-01-08起入境免核酸檢測免隔離。 2023年元旦市場漸活躍消費正復蘇韓春運客流預計21億人次同比增99.5%。歐美日韓早和病毒共存了,為何怕放開的中國?(回應:總有一款抹黑等著中國!霸權只有種族主義,反共宣傳,政治操弄。) 歐美日韓為難陸客,東南亞招手取消查驗疫苗證明,泰國副總理兼衛生部迎首批解封陸客。陸客到日韓頸掛黃牌怒遭辱,反歧視反制第一槍01-09中國暫停日韓公民簽證。
2023-01-14 06:27:27
阿楨
當我問“戰敗可能性有多大”,俄羅斯人回答Ничего 2023-01-31 觀察者網

  回顧十年與俄羅斯人打交道的感受——果敢、達觀、豪爽、無所無懼、不拘小節…。“Ничего”簡直就是他們的性格標籤,而能夠傳達其神韻的中文詞,我暫時想到的是東方哲學中佛家的“空”和道家的“虛無”,或者簡單理解為“心大”。
  傲慢與偏見:有關俄烏衝突的幾點迷思
  首先,俄戰力問題。外界認為“戰鬥民族”的戰鬥力著實令人大跌眼鏡,“龐大俄竟打不過區區一個烏”。對此,莫斯科民眾則相當看得開。俄在這場“群架”中四兩撥千斤,能維持國內政局穩定,經濟相對平穩,而不是迅速“垮掉”,屬實不易。
  其次,反戰情緒及反戰遊行的確存在,但更大反對的是戰爭本身,而不是普京政府。25-35歲以下不少青年人不滿普京,卻也不知更好的選擇是什麼。50歲以上中老年“戰爭很糟糕,而俄沒有更好的選擇”,表現出理解、信任及支持。
  此外,民眾並沒把烏放在敵人的位置,更罕見的民粹主義情緒。絕大都相對客觀、冷靜,無奈而平靜地描述傷亡損失,講述著俄烏曾如何情同手足、又為何走到今天。
  第三,民眾認為俄並不是為了支撐“帝國野心”,而是為了保持其國際地位不繼續下滑以及不被“霸淩”的剛需。
  第四,關於俄的各種負面資訊鋪天蓋地,甚至國內某些研究國際關係的前輩和同行也時常發來一些諸如“俄還行嗎”之類的讓人哭笑不得的“關切”。
  有意思的是,也許是因為疫情、戰爭的突然爆發,讓人們深切感受到了生命的無常,身邊的俄羅斯年輕人在經歷過短暫的苦悶後,反而更加“今朝有酒今朝醉”,旅遊、閃婚、五花八門地狂歡…將及時行樂的精神發揮到了極致。
  對於“俄羅斯有多大可能戰敗”的問題,我很熟悉的兩位老師,一位表示:“俄羅斯人不考慮/不適合這樣的問題”,另一位表示:“萬物各有其時”。這不是個例,從與當地人打交道的過程中,也能發現有一種難以描述的信念或者說“信仰”支撐著他們即使在千鈞壓頂時,也能淡定。這大概也是“神秘的俄羅斯靈魂”的具體表現之一吧。這能從歷史中找到注解,就像19世紀俄羅斯詩人丘特切夫那首經典四行詩所描述:“用理智無法理解俄羅斯/不能用一般標準來衡量她/她具有獨特的氣質/對俄羅斯只能信仰。”同樣具有借鑒意義的是“鐵血宰相”俾斯麥的經典論斷:“永遠不要同俄羅斯人作戰。對你的任何戰鬥謀略,他們都會報以不可預知的蠢行。”
2023-02-01 08:15:28
阿楨
陸客不能來旅遊業等到快翻臉 怒問政府「有善意嗎?」不排除抗爭 2023-08-13 聯合報

中國大陸文旅部開放第三波陸客團出境旅遊,仍不包含台灣。台灣旅行業界不滿,知情人士表示,5月底業界餐會就決定陳情自救,還擬定三大訴求6月遞交陳情書,但這2個月看下來,沒有成效,8月底將再次開會,決定是否採取行動。

大陸恢復團客旅遊未列台灣 郭正亮爆出2可能原因 2023/08/12 中時

一個考量是,上次夏季旅展,我們不准大陸9個省70幾位官員來;另外一個可能是大選因素。

日人為啥不去大陸了?日媒曝「1原因」讓旅客心裡很毛:被挖祖宗十八代 2023-08-12 聯合報

華爾街日報日前報導中國大陸重新開放邊境半年後,赴中的國際旅客寥寥無幾。大陸文旅部前天宣佈新一波恢復團體旅遊的國家和地區後,日本旅遊詢問度最高。但這半年日本人不到中國旅遊,除了有些人身安危的心理壓力,更可能與中國政府至今尚未恢復給日本人的15天短期免簽有關。
  回應
這記者很塔綠班啊!智障台媒,成天鬼話連篇,日人不遊中國,就跟白人至上不到亞遊一樣心理嗎:

中國今日起解禁「日、韓團體觀光」 網崩潰:蝗蟲入境 2023-08-10 三立新聞網
  回應
噁心的媒體整天做噁心事,台灣的老鼠屎
只有綠網軍會崩潰吧
哪一國的網友?
"酸民"都在三立的編輯部裡

中國出境遊熱潮遲遲未至,中國的「報復性出遊」主要出現在境內。增加國際航班面臨的瓶頸是阻礙中國人出國旅行的一個主要因素。儘管諸多問題終將解決,但旅遊相關行業的投資者可能需要更多一點耐心。 2023-06-12 CST

中國旅遊研究院:境內遊估45.5億人次,同比增長73%;入出境逾9千萬人次,同比增一倍 2023-02-22 聯合報

華府智庫全球24國大調查!「這3個國家」民眾最愛台灣 2023/08/12 中時

美國華府智庫皮尤2023年春季全球態度調查顯示,台灣在全球24個中、高收入國家得到民眾的正面觀感,前三位的分別是日本、韓國及澳大利亞,與對中國的看法連在一起。不過奈及利亞、南非及肯亞等3個非洲國家,有相對最多比例的人對中國持正面觀感,但對台灣持負面觀感。
  回應
「最愛」? 台灣人並不傻,知道日韓澳,根本打心底看低台灣人。現在只是因為舔米,自己打不過又贏不了中國,只好「最愛」拿台灣來戳中共罷了!
2023-08-14 06:09:04
阿楨
兩名德國學者這樣說新疆,在西方竟然捅了“馬蜂窩”? 2023-09-21

9月11日,瑞士《新蘇黎世報》刊登了德國杜伊斯堡-埃森大學資深教授湯瑪斯•海貝勒(Thomas Heberer)和德國圖賓根大學中國中心主任、教授施寒微(Helwig Schmidt-Glintzer)的評論。
這兩位剛於今年5月到訪過新疆的學者首先回顧了新疆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恐怖主義活動令當地人民深受其害,更是威脅到了整個中國的內部安全。他們強調,自治區政府在改善教育、醫療和就業方面的工作顯然得到了當地人民的歡迎。二人最後呼籲歐盟重新考慮對華涉疆制裁,與中國開展對話。
奧地利維也納大學教授、中國問題專家柯路山批評這是一篇宣傳文章,稱其卑鄙、天真、不自由。
在《新蘇黎世報》網站的評論區中,也有很多聲音為這篇文章扣上了“中國政府宣傳”的帽子。
給說真話的人“扣黑鍋”,是慣用的老套路了。
4月,巴西、印尼等國共15位駐華總領事參訪新疆,被指責是宣傳秀。
6月初,阿拉伯聯盟代表團訪問新疆,也被指責是中國宣傳。只因他們對中國在新疆的努力治理表示讚賞,並稱讚地區的發展和穩定。
而公開為新疆真實發聲的個人,則會遭到更為極端的“網暴”。
2021年,莫琳•許貝爾,一位澳大利亞學者質疑西方炮製的新疆謊言,而遭受了多輪網暴。
新疆欣欣向榮的文旅產業,西方總“黑”不動了吧?
匪夷所思的是,亂疆專業戶阿德里安•岑茨19日在《德國之聲》稱,新疆從表面看似乎成了旅遊者的天堂,但迪士尼化將摧毀維族人的文化核心。
2023-09-22 08:44:30
阿楨
蘋果會蠢到“辮子客服”辱華嗎 2023-09-21 佘宗明

“辮子客服”並非僅在中國官網存在,美日韓印度等的蘋果官網都有。這人不是亞裔,更不是中國人,而是印第安人,且是個女性。
Ps:美國、日本、印度的蘋果官網,都有自己的“定制”客服人員形象。倒是韓國沒有。
▲從左到右,從上到下,分別為蘋果為中國官網、美國官網、日本官網、印度官網專供的客服人員圖片。
  回應
那黑人牙膏犯得著改名麼?
佘宗明沒上過反歧視的課程吧?在西方公司裡對歧視的定義是員工是否感受到了歧視,判斷標準就是個人感受。
辱華分為兩種,一種是刻意的辱華,一個是“不經意”的辱華。蘋果的行為本質就是將自己的“政治正確”和對東亞人的刻板印象強加于東亞的各個國家,是一種無視當地民族感情和審美取向的傲慢。
所有的歐美公司,除了做自己本行生意外都有一個目標或者說任務:教全世界人怎麼審美,或者說壟斷美定義的標準,蘋果當然不例外。所以蘋果當然知道用這麼個人會有多少爭議,但是蘋果不在乎,因為蘋果很清楚,只要壟斷美定義標準能有多少收益,那是遠遠超過現在損失的。而且,在美國有個預設規則,歧視中國人不算種族歧視,所以,就這麼回事了。
2023-09-22 08:48:55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