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5-06 05:56:56| 人氣3,792| 回應51 | 上一篇 | 下一篇

《五四運動史》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評過韓日學生運動,現又評中國《五四運動史》(龍田,1980),那台灣的呢?

不是已評過《學運世代》!《五四運動史》可是周策縱的代表作。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305022246/20080325062147

啥「五四、六四、七四」的?看下我的舊文(含後評《天安門一九八九》)吧(又自吹了!)
《台灣共犯體》第六章 近代中國與台灣‧八、啟蒙運動

 (一)運動的本質與背景

  張玉法將民國時代的白話文運動、五四學生運動、問題與主義論戰、社會主義論戰、東西文化論戰、科玄論戰、中國社會史論戰等統稱為「啟蒙運動」。其理由是這些運動均以思想文藝為核心,強調理性、以科學代替迷信、以思想代替信仰、以懷疑代替傳統的權威,帶動了整個社會政治及文化的革命性變革(四七四p253)。他認為稱之為「新文化運動」不適合,因運動及所影響之層面不只文化;稱之為「五四運動」亦不當,因五四運動的主體乃1919年5月4日的學生運動(p253)。(周策縱的《五四運動史》是以廣義的、即張玉法「啟蒙運動」來論「五四運動」)
  可是張氏「啟蒙運動」之判準也有問題,因西方啟蒙運動的政治理性(洛克)、科學理性(牛頓)、經濟理性(亞當斯密),以現今而言也是一種信仰、迷信或權威。所以並非反傳統、強調理性便是「啟蒙」。就中國而言,儒家思想是種異於信仰的實行理性。儒教社會才是一種權威、信仰或迷信。雖然二者並非絕對二分。
  繼前述析判啟蒙,在此以三個標準來判啟蒙抑啟盲:一、徹底自覺到且批判自己思想及行為的基本預設之盲點,這種啟蒙在歷史上尚未出現。二、清楚地了解引入的及自己的思想制度之本質,就此而言,西方十八世紀啟蒙家對中國的理性、自然法、及典章制度等之崇拜,乃是一種「啟盲」。民初的新文化運動者對中西文化更是啟盲,甚至至今兩岸知識分子對中西文化,大多仍是啟盲。三、運動者能否找到一有效解決分裂與衰亡的危機,並走出現代化的道路。就此而論,自由主義、國府、中共均是啟盲。
  民初啟蒙運動背景如下:
1 國際背景。知識分子未能深知西方傳統的外交及民族主義的理論及實際,所以在巴黎和會才會對威爾遜的廢除秘密外交、保障弱小國家的政治獨立、和民族自決等產生幻滅。未能深知西方資本主義,故對它在西方所產生的成就和弊病,才會羨慕和迷惑,而試圖將資本主義及社會主義未加深思地引入自己尚不明的傳統結構中。加上當時西方正處思想文化激變期,知識分子便各自帶回所學,而加劇了國內的紛亂。
2 政治背景。知識分子在軍紳政權下,不但無法發揮民主力量,反招各種壓制。
3 經濟背景。戰後民族工業遭列強威脅,知識分子對產業發展的期待落空,紛紛批評現況。
4、社會背景。知識分子喪失了先天的科舉仕途,又缺欠後天的工商出路。大量游離的知識分子,成為反對運動的同路人、外圍組織、及精英幹部,帶領充滿悲情的群眾,走上啟盲及滅亡之途。
5 歷史背景。知識分子順著器物-制度-思想文化,將中國現代化之受挫歸於傳統文化,而將他們美化簡單化的西方文化,與醜化簡單化的儒教社會,對比起來,展開了世上少見的徹底地反傳統運動。
兩岸有關五四及啟蒙運動的爭議到1998年5月4日北大百年校慶時又起爭端,台灣從几年前的去五四墜於貶五四,並認為極權獨裁的中共將五四定位為愛国科學民主,不合當時的民主科學,故無權庆祝五四。其實由本書析判可知,五四一開始即是一愛國運動,即使後來的民王科學也是種工具化教條化的口號,並不合西方的民主科學之基本要求,這不只在中國如此,後進國幾無例外,比如本書所析判之日本。
http://www.jslm.twmail.net/Data/Paper/History/LSTaiWanGongFanTi.mht

台長: 阿楨
人氣(3,792) | 回應(5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思想文化 |
此分類下一篇:《文化大革命十年史》
此分類上一篇:《韓國學生運動史》

顯示全部51則回應

阿楨
反媒體巨獸發起人林飛帆:仍會說該說的話【聯合報 2012.12.08

反媒體巨獸聯盟發起人、台大學生林飛帆表示,陳為廷是為「態度」傷到人表示道歉,但他當天的行為與發言內容並無不妥;未來聯盟成員在任何場合發言,仍然會說「該說的話」。
外界質疑學生淪為政治工具,林飛帆表示,學生、公民團體被邀請到國會備詢是很平常的事,二○○五年時,就有學生為了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後相關議題,對著外交部長的面拍桌子,比起來,成員當天的表現還不是最激烈,若因此檢討議事規則是「過頭了」。
  回應
  首先主動在大路上用10句話羞辱人,接著在小巷內用2句話道歉但又用4句話牽拖別人,此時其它的共犯會在一旁幫腔作勢、拒不認錯,互扮黑白臉。這是民進黨人搏版面、拼人氣的SOP,是所有入黨職業學生的基礎學科!
  陳為廷並不是態度傷人,而是其訴求無法讓人感覺,是在反對媒體壟斷,大多數人只會覺得,他的主題就在要部長道歉,林飛帆這番發言,顯然思維方式更有問題,不由得使人憂心整個聯盟的水準,及日後學生參與社會活動的低落層次。
  又是台大的,台灣幾十年來被這些台大畢業的摧殘的夠了,以後選舉不選台大畢業的,尤其是法律、政治系。
  看到如此的表現,只能說:難怪高學歷新鮮人的月薪只能22k,我研究所畢業的兒子還說19k-自己感覺丟臉。
  難怪台大法律系畢業才給22K,董智森19K,都還太高 懂做人道理的企業主根本沒人要你 連陳樹菊女士都知道不懂做人的道理,唸多高的書都沒有用 你未來的路:當民意代表助理,當民意代表
  窮酸書生被人利用還不知道﹗哪一個作生意不想大小通吃﹖三立年代鈔票夠的話,必定也會當巨獸﹗
  什麼是媒體壟斷?沒有人強迫一定得去“買某報或看某電視”,怎麼去壟斷?
  看到“反媒體壟斷”,我就很反感,因為太莫名其妙!好像大聲嗆聲就贏。台灣媒體常把個人“評論”當成新聞報導,歪曲事實,美其名:為言論自由/新聞自由。對於如此惡質新聞沒有人會去反抗。
  是壟斷可怕還是做假新聞還是亂栽贓別人可怕?所以這些這以為是的反媒體巨獸團體才最可怕
2012-12-09 08:51:45
版主回應
回歸「五四」原點 掃除民主盲點 2013-05-04中國時報社論

 民國八年五月四日,於北京點燃聖火的「五四運動」,距今雖已十分遙遠,但是它所楬櫫的理想、所引發的爭論與效應,至今仍深深影響我們。值此運動九十四周年的今天,重新檢視「五四」原點,將有助台灣社會掃除對於民主的盲點。
 提起五四運動的精神與訴求,一般人幾乎只知「民主」、「科學」和「新文化」。至於「五四」的動機和目標,卻已被淡忘。還原歷史,重回現場,我們可以清楚看到,「五四」的動機和目標,皆在愛國與救國。
 「愛國」當然不是人類的終極理想,它與「民主」一樣,都是人類追求「自由」這個更高層目標的工具。不過,對於一九一九年的中國而言,「愛國」與「民主」是相互依存的。不先「愛國」,則無民主;缺了「民主」,則國亦難禦敵。原因無他,因為一戰結束之後,列強違背自己訂立的國際關係原則,拒絕接納中國成為國際社會平等的一員。他們希望中國,永遠停留在十九世紀中期以來被宰割的狀態。如此一來,列強就可以持續擴充自己在中國利益與空間。此時的中國若不追求國際正義,不維護民族利益,那麼國內的公民權力、社會公平也無從建立。換言之,愛國與救國是當時中國人的第一要務。愛國、救國是追求國人的集體人權與自由。沒有集體的人權與自由,哪來個體的人權、自由?
 二戰結束之後,再度名列戰勝國的中國,依舊未能獲得戰勝國的待遇。位在冷戰兩極的美、蘇、英等大國,卻早已有志一同,在德黑蘭─雅爾達協議中構築了繼續犧牲、壓制中國的政治架構。由此引發的戰後爆發的中國內戰,則進一步降低了中國的戰勝國地位。中國內戰的結果,不但造成國家分裂,更使得海峽兩岸各自成為西方和蘇聯陣營實現自身利益的籌碼,周邊鄰國亦爭相藉機取利。兩岸的對峙,受到大國和周邊鄰國的鼓勵和利用。原本的戰敗國日本,竟可因此利用中國的內戰、分裂,擺脫戰爭賠償,還繼續竊據戰勝國的領土。剛剛擺脫殖民統治的亞洲新興民族國家,紛紛繼承前殖民宗主國鯨吞蠶食中國領土後留下的遺產,向中國索取、攫奪土地。而在包含台灣在內,業已擺脫殖民帝國政治統治的前被殖民地區,前殖民宗主國的奴化教育,卻仍繼續統治著許多本地菁英的思維。
 九十多年來,「五四」的愛國精神鼓舞了幾代中國人,為提升國家和國人的尊嚴流血奮鬥。中國的國際處境雖有了巨大變化,但列強圍堵中國的態勢仍未發生根本改變。在中華民族所處的當今世界,從國際正義的角度來看,「民主」依然與「愛國」共生。
 民主當然是個好東西,但民主不是抽象的意念。它不應只由西方特定政治勢力和特定意識形態片面定義,並將這種定義當作「普世價值」大肆推銷。它更不應成為自詡「民主」的大國扼殺弱國人民爭取在世界秩序中得到平等、公正對待的絞索。西方特定意識形態片面定義下的民主有兩大盲點:第一,這種民主實質上已被大財團利用媒體、廣告、知識菁英的宣導,乃至社會運動等操控,成為特定階層的工具。「一人一票」已經變質為「一元一票」;第二、內外標準不一,對內在形式上尊重選民的選票,對外則選擇性地對待其他國家人民的選擇。對於西方強權不喜歡的政權,不論其是否為該國選民用選票選出,都可用強大武力推翻之。
 民主是制度,制度只具有工具價值,一切制度的目的是為人服務的,是為追求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幸福和生存發展,所以海峽兩岸(或各國)所需要的民主,或許由於歷史的發展不同而有差別,但民主不僅是抽象的概念和主觀的信仰而已,並且更應當是具體的實踐和檢驗。當釣魚台和南海危機嚴重危害中華民族的安全和利益時,民族成員(不論此岸或彼岸)的集體權利已然受到威脅。吾人豈可置身事外,而以民主搪塞之?
 歷史不能繞道。「五四」的原點是愛國,民主、科學是救國之道。繞過原點,豈能走上大道?
  回應
  民主只是必要之惡. 把所有的依託都寄望在所謂的民主, 最後必然導向失望. 古今中外的例子不勝枚舉."民主只是外顯的結果, 它要能夠實現, 必須具足諸多條件因緣, 包括人民本身的素養. 素養這種東西, 歐洲花了三百多年, 美國花了兩百多年, 才堆疊出今天差強人意的民主成果. 這就是為什麼我對那些跑來東方指手劃腳叫你做這叫你做那的洋鬼子十分反感的原因. 請問洋鬼子, 閣下國內的民主、支持廢死、接受同性戀等, 是一朝一夕就辦成的嗎? 哪天等洋鬼子把安樂死、寬容吸毒和接受墮胎等具爭議性的東西搞定了, 是不是也要再來東方說三道四麼? 文化背景和價值不同, 何以洋鬼子幾百年才能搞定的似是而非的怪點子, 要東方人當下必須改善? 民主民主, 多少人假汝之名行惡!
2013-05-04 10:47:09
阿楨
假學術自由之名

  島內外反中者,因不依理性專業事實而評論,理盲濫情地亂挺「北大教授解聘」「香港佔中運動」「新快報事件」,如今看他們如何交待?
  交待啥?假學術/民主/新聞等自由之名1,便是最好的黑膠帶,能黏貼遮羞一切的抹黑。本文先評北大教授夏業良,如何假學術自由之名,抹黑北大屈服於中共而解聘他,事實是夏的論文未達標、上課又多是自吹/啐他的廢話,經系上師生評鑑不續聘。夏根本是個政治教授,不知一小撮台大師生在聲援啥?簡直是侮辱阿楨館長的母校!
  夏業良是北大經濟系而非政治系教授,館長搞錯了人家專業?
那兒搞錯了?上課不務正「課」、將學術殿堂當政治運動場,說他政治性教授、已算客氣,根本是流氓教授!北大可是歷經、民初五四學生運動2和中共文化大革命3、一九八九天安門4等事件教訓的,深知這些假學術自由之名的職業教授和學生5之底細。那像理盲濫情的呆歹灣,經過「學運世代」6的教訓,還看不清這些運動團體根本是反國府的外圍組織。
  看清又如何?反正呆歹灣的職業叫獸和邪生當道,這可不是屎上最無情無義的阿楨屍哲在戲(謔評)論,而是有詩為証。
………………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326435570
2013-12-15 11:26:35
阿楨
文藝復興:邏輯邪30/66

都已啥時代還在掰文藝復興

屍人不是想復辟古典的文藝
是因人文與人本有同一邏輯
文藝復興的核心是人文主義
台灣教改的核心是人本主義

愛說笑
文藝復興是歐洲理性化關鍵
是中國現代革命學習的對象
教改是改革理性的教育制度
是兩岸後現代噴罵對象
二者八竿子打不到一起

理盲濫情的霉體銘手酩嘴政剋冥眾
尤其鄉民憤青糞青噴子那管那麼多
反正亂打亂罵一通誰管有沒有邏輯

這個嘛,廣義的人文主義是指:「一種以研究古典語文為基礎,以人為中心的教育和學術運動」,並隱含著樂觀主義、現世主義、享樂主義、和個人主義。狹義的則是指古典語文的研究和國語運動。只是當時歐洲的國語運動是想將方言提升到與拉丁文同樣精緻層次,而非中國白話文運動的古文太精緻故要廢,要用我口說我語的粗俗白話文。

精緻只是說說
粗俗白話文也不算啥
網文更進化到粗暴的外星文
都根源於同一邏輯:個人享樂主義
不論是文藝復興的人文主義
或者人本的快樂學習
人文只是說說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328160050
2014-06-10 09:22:59
阿楨
啟蒙運動:邏輯邪31/66

面對理盲濫情
兩岸都要再次啟蒙運動
清末民初啟蒙與救亡的雙重變奏

彼岸有經過啟蒙運動故主流還是理性的
媒體名手名嘴政客民眾/學者專家教授

與理性不相干而是言論尚未自由之故
不然必蹈呆歹灣理盲又濫情之覆轍:
霉體銘手酩嘴政剋冥眾/邪者磚家叫獸
人性本非理性 不信你看兩岸匿名的
鄉民憤青糞青噴子有多麼理盲濫情

所言極是,不過西方的啟蒙運動也未必真能啟蒙,依屎上最無情無義的阿楨屍哲、理性專業事實戲(謔評)論如下:

  啟蒙運動影響現代文明的層面比文藝復興來得深且廣,舉凡民主政治(孟德斯鳩、洛克、盧梭),現代科學(牛頓),資本主義(亞當斯密),理性主義和經驗主義哲學,古典主義文藝等皆是。其特質有四:一、理性是智慧唯一可靠的指針。二、宇宙是依自然法則運行,人的意志或神均不能左右它。三、自然法則下的自然神論相信人的本性是理性。四、所以人只要依理性行事,則無論道德、政治、經濟、或社會均會趨於完善。
  康德說:「啟蒙是人之超脫於他自己招致的未成年狀態」,他會如此界說是因他認為理性的批評消極上能去除各種謬誤,積極則能使人達到自由即成年狀態。由於理性是人本具,故人之陷於未成年狀態乃自己的懶惰和怯懦,沒有他人指導便無勇氣使用理性。
  康德的啟蒙在理性預設上已謬且他是個實踐上的侏儒,故他會說:「理性的公開運用必須是自由的,而且唯有這種運用能在人類之中實現啟蒙;但理性之私自運用往往可嚴加限制,卻不致因此特別妨礙啟蒙的進展」。康德所謂私自運用是指依神和國家律則,人在教會和國家內部沒有運用理性批評他所不同意的自由。如依康德這種限制,那宗教、科學、政治……等之改革或革命均不可能。
  如依啟蒙(enlightment)本義的使人從不明走向自明(enlight),那不只康德的啟蒙是啟盲,連批判理論所認為的理性應從實證或詮釋層提升至批判、改造(如Marcuse所言)、或溝通(如Habermas所言)等之層次,也是一種啟盲。

蒙萌盲、傻傻分不清,難怪清末民初啟蒙與救亡的雙重變奏、會變調成啟盲與滅亡的雙重共犯,呆歹灣若想搞啟蒙運動、也難逃台灣共犯體之命運!
2014-06-12 09:27:31
圖博館
反思《新青年》時期的陳獨秀2015-6-8 南方都市報 林建剛文史學者

在我看來,《新青年》時期陳獨秀的言論主張,有三點需要反思。
  第一,提倡民主的人缺乏民主氣質。
  1917年,當胡適的《文學改良芻議》在《新青年》發表之後,面對異見,胡適的態度是:
  “此事之是非,非一朝一夕所能定,亦非一二人所定。甚願國中人士能平心靜氣與我輩同力研究此問題。討論既熟​​,是非自明。吾輩主張文學革命,雖不容退卻,然亦決不敢以吾輩所主張為必是,而不容他人之匡正。”
  與之形成鮮明對照的是陳獨秀的態度,他說:
  “鄙意容納異議,自由討論,固為學術發達之原則,獨至改良中國文學當以白話為正宗之說,其是非甚明,必不容反對者有討論之餘地,必以吾輩所主張者為絕對之是,而不容他人之匡正也。”
  42年之後,胡適重新回首這一段,頗有感觸地寫道:
  我們若想別人容忍諒解我們的見解,我們必須先養成能夠容忍別人的見解的度量。至少我們應該戒約自己決不可“以吾輩所主張者為絕對之是”。
  第二,追求自由的陳獨秀沒有界定自由的邊界。這典型體現在他在《新青年》七卷一號發表的《法律與言論自由》一文。文中陳獨秀寫道:
  法律只應拘束人民的行為,不應拘束人民的言論;因為言論要有逾越現行法律以外的絕對自由,才能夠發見現在文明的弊端,現在法律的缺點。言論自由若要受法律的限制,那便不自由了;言論若是不自由,言論若是沒有“違背法律的自由”,那便只能保守現在的文明,現在的法律,決不能夠創造比現在更好的文明,比現在更好的法律。
  在這篇文章中,陳獨秀公然鼓吹言論必須有違背法律的自由,這屬於對“自由”的誤讀。如果言論可以逾越法律的界限,那麼,世間怎還會有誹謗罪?如果言論可以逾越法律,我們豈不是可以公然鼓吹納粹法西斯、種族歧視、種族滅絕?這顯然是不行的,言論和自由都是有邊界的。
  嚴復在翻譯約翰·密爾的《論自由》時,將書名翻譯為“群己權界論”,是很有深意的。一個人的自由界限,以不侵犯另外一個人的自由為界。在這方面,正義的法律不僅不是自由的束縛,而是自由的保障。自由,必須奠基於法治之下。陳獨秀主張言論要有違背法律的自由,其最終的結局很可能是法治的喪失與自由的隕落,導致“和尚打傘、無法無天”的局面。
2015-06-09 12:20:05
圖博館
第三,對私有製的否定與批判。
  1919年12月1日,陳獨秀在《新青年》第七卷第一號上發表《調和論與舊道德》,文中說道:
  西洋的男子遊惰好利,女人奢侈賣淫,戰爭、罷工種種悲慘不安的事,那(哪)一樣不是私有製度之下的舊道德造成的?現在他們前途的光明,正在要拋棄私有製度之下的一個人、一階級、一國家利己主義的舊道德,開發那公有、互助、富於同情心、利他心的新道德,才可望將戰爭、罷工、好利、賣淫等等悲慘不安的事止住。
  在這裡,陳獨秀公然批判私有製,認為拋棄私有製,人們才會走向光明的未來。殊不知,事實恰恰相反,倘使沒有私有財產做保障,自由就會完全喪失。
  在談到私人住宅時,西諺有云:“風能進,雨能進,國王不能進”。這句話形像生動地說明了人的私有財產的神聖不可侵犯性。倘使沒有了私有財產,個人溫飽都不能解決,都需要祈求於政府這樣的“利維坦”,那麼,人的自由早就喪失殆盡了。後來,陳獨秀曾成為“托派”。即使是托洛斯基,也曾深有感觸地說道:“在一個政府成為惟一僱傭者的國度裡,反抗意味著慢慢餓死。有一句古老的格言:不勞動,不得食。現在已被修改為:不服從,不得食。”從這個意義來講,保障私有財產恰恰就是自由的基石。
  私有製的重要性,早在法國大革命時期就已經是人們的普遍共識。作為法國大革命時期綱領性文件的《人權宣言》,明確規定了“人的私有財產神聖不可侵犯”。
  陳獨秀一方面提倡自由,另一方面反對私有製,恰恰屬於“一邊追求自由,一邊挖自由的牆腳”的行為。
  希臘歷史學家普羅塔克有句名言曰:“對偉大領袖的無情,是強大民族的特徵。”陳獨秀是五四新文化運動中當之無愧的思想領袖。不過,春秋責備賢者,從歷史的後見之明來審視陳獨秀,他的思想盲點與理論迷失,也值得後人深思。

(楨:假自由之名的中國知識份子的烏托邦化意識形態,南方公知們亦然!另詳參【圖博館】:《五四運動史》假學術自由之名《公共知識份子》海龜與烏龜 《意識形態與烏托邦》《所謂的知識分子》兩岸文教界在搞啥 《高級迷信》中國式媒體監督 )
2015-06-09 12:21:16
圖博館
張維為教授受訪紐約時報:清朝的衰落如今輪到西方頭上

  中國為什麼會成功?這是複旦大學政治學教授、中國發展模式研究中心主任張維為多年來努力試圖闡明的一個問題,既是向中國人自己,更是向國際社會。
  《紐約時報》2015-6-12刊登對張維為教授的採訪,張教授指出:西方不少媒體和批評人士對中國社會實際狀況的歪曲,讓他想起了1793年英國使者馬嘎爾尼訪問中國的情景。在那時,清朝的乾隆皇帝在異國使節面前擺出一副傲慢的姿態,展現著中國版的歷史終結論。如今,西方民主歷史終結論甚囂塵上,事情難道正在發生反轉?這一命運似乎降臨到了西方頭上:西方正在變成傲慢的乾隆?張維為教授認為,對這種傲慢,最好的回應方式就是講好中國故事,形成新的中國話語,造就新的中國敘事。
  紐約時報:為什麼中國話語如此重要?
  張維為:話語對於任何國家而言,都很重要,特別是對於中國這樣一個超大型、快速變化的大國。中國崛起具有全球意義,也引發了不少問題和疑慮。中國擁有自己獨特的官方話語,包括黨的理論和外交政策的聲明等。不過,這些話語對外國人,甚至是一部分中國人來說,還不是很好懂。
  紐約時報:美國誤解中國了嗎?那麼歐洲呢?
  張維為:美國和歐洲都經常誤解中國,特別是他們主流媒體對中國的報導和預測。區別在於,大部分歐洲國家似乎更能接受中國崛起並且更多地視之為一種雙贏的機會。不過,美國仍然很大程度上處在零和遊戲的狀態中,並對中國充滿疑慮甚至是敵意。我對美國的忠告也是:美國應該以雙贏的視角來看待中國崛起。
2015-06-14 09:17:01
圖博館
田文林:中國為何不需要西式民主2014-4-3 海外網

  摘要:一個國家找到適合國情的發展道路並不容易,尤其中國國情複雜、人口眾多,我們更應珍惜現有政治制度,不能不負責任地進行政改試錯。
  近些天來,習近平主席訪歐引發廣泛關注,其在歐洲三國所做的數場演講更是好評如潮。4月1日,習主席在比利時歐洲學院演講時,一段話被媒體高度關注:君主立憲制、復辟帝制、議會制、多黨制、總統制都想過了、試過了,結果都行不通。最後,中國選擇了社會主義道路。這一論斷與十八大報告提出的三個自信和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等提法一脈相承,也是歷史和現實經驗的深刻總結。
  政治的本質是政權問題,政權的關鍵又是哪個階級掌權的問題。就此而言,國體問題(也就是政權的階級基礎問題)才是政治生活的核心問題。民主只是階級統治的工具,根本沒有超階級的民主。毛澤東曾指出,沒有抽象的自由,只有階級的自由,具體的自由。民主是一個方法,看用在誰身上,看幹什麼事情。 表面看,多黨競爭和自由選舉使每個公民都有參選勝出機會,因而似乎最能體現民意;但在實踐操作中,競選實際是資源、財富、勢力的比拼,由此決定了民主政治永遠是少數寡頭間的遊戲。在民主問題上,缺乏階級分析觀點,一味將實現民主自由、變革政治體制視為紓解困難的萬能靈藥,而迴避哪個階級掌權這一主要矛盾,要么是真糊塗,要么是裝糊塗。在實際中,它很容易導致撿了芝麻,丟了西瓜的尷尬處境。
  在阿拉伯世界,埃及、約旦等國早在殖民統治時期就建立起現代民主制度(如議會、政黨等),但真正掌權的基本都是國王和大商人、大地主等權貴階層,由此才會使中東國家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紛紛發生政變,轉向威權政體。在南亞,民主選舉幾十年,但最終勝出的始終是幾大顯要家族成員。在印度,下院所有30歲以下的議員均出自政治世家。烏克蘭的民主博弈,同樣是大國博弈背景下的寡頭之爭,即以金融和採掘業寡頭為首的親西方寡頭和以傳統製造業為首的親俄寡頭之爭。即使在被奉為民主典範的美國,民主政治同樣是富人的遊戲。美知名經濟學家斯蒂格利茨曾說過:我們當前的體制似乎是依據一美元一票而不是一人一票來運行的。 在這些國家,無論誰上台,當權者都是優先為本家族或本階級謀利益,而不顧多數民眾的利益關切。
2015-06-14 17:54:26
圖博館
中國自身的政治探索同樣表明,試圖借推行西式民主實現民族崛起,完全是南轅北轍,緣木求魚。晚清時期,康樑等人主張君主立憲制,但並未挽救清政府;辛亥革命後實行總統制,中國隨即亂象紛呈:廖仲愷遇刺、袁世凱稱帝、曹錕賄選、張勛復辟、軍閥混戰等等。——這個中華民族蒙受苦難的時期,卻被某些“民主原教旨主義者”描繪成令人嚮往的民國范兒,實在匪夷所思。後來,蔣介石政權靠武力而不是靠自由民主統一了中國。同樣,中國共產黨是靠武裝鬥爭和勞工大眾,戰勝了政權階級基礎薄弱的蔣介石。毛澤東後來總結道:我們為什麼能取得政權呢?為什麼能和有外國援助的軍隊打仗呢?就是因為有人民。新中國建立後,我們在國體上堅持依靠工農階級,政體上實行民主集中製,最大限度地調動國內人力物力資源,使新中國在短短幾十年內,從落後的農業國,變成能夠製造出原子彈和氫彈的工業化國家,如今更是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這足以說明,中國的政治制度非但不遜於西方民主政體,反而比西方政體更具優越性。
  從世界範圍看,正是由於西式民主的欺騙性和虛偽性日漸暴露,民主化在當今世界日漸失去了號召力。2014年3月,英國《經濟學家》刊文感嘆西方民主病在哪兒”,坦承民主在全球發展停滯甚至出現逆轉。自由之家認為,2013年已是全自由指數連續第8年下降。2013年皮尤調查顯示,85%的中國人對本國發展方向十分滿意,而美國這一數字僅為31%。
  一個國家找到適合國情的發展道路並不容易,尤其中國國情複雜、人口眾多,我們更應珍惜現有政治制度,不能不負責任地進行政改試錯。中國一旦在根本性問題上出現顛覆性錯誤,很可能造成無法挽回、無法彌補的災難。2011年埃及等阿拉伯國家民主化試驗已經表明,盲目照搬別國政治制度和發展模式,很容易水土不服,帶來災難性後果。
  推薦閱讀
外媒:民主制度無法解決的問題
港媒:為何中國沒有西式民主也能發展

另詳參【圖博館】:《中國大陸基層改主改革》 藏疆港台獨之毒藥 民主的烏坎之路 民主形式萬歲 假民主自由之名 《新加坡史》 民主就是挑爛蘋果 《民主的類型》 中共為何反維權 《五四運動史》伊斯蘭革命 《中國模式》 《柔性權力》
2015-06-14 17:55:55
圖博館
習近平同知識分子座談:不抓辮子不扣帽子不打棍子

2016.4.26,習近平在安徽合肥主持召開知識分子、勞動模範、青年代表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
習強調,勇立潮頭、引領創新,是廣大知識分子應有的品格。習指出,天下為公、擔當道義,是廣大知識分子應有的情懷。廣大知識分子要堅持國家至上、民族至上、人民至上,始終胸怀大局、心有大我;堅守正道、追求真理,立足我國國情,放眼觀察世界,不妄自菲薄,不人云亦云;實事求是、客觀公允,重實情、看本質、建真言,多為推進黨和人民事業獻計出力。知識分子有思想、有主見、有責任,願意對一些問題發表自己的見解。各級黨委和政府以及各級領導幹部要就工作和決策中的有關問題主動徵求他們的意見和建議,歡迎他們提出批評。對來自知識分子的意見和批評,只要出發點是好的,就要熱忱歡迎,對的就要積極採納;即使一些意見和批評有偏差,甚至不正確,也要多一些包容、多一些寬容,堅持不抓辮子、不扣帽子、不打棍子。各級領導幹部要善於同知識分子打交道,做知識分子的摯友、諍友。

CNN:中國巨大投資促成科研黃金時代

2016.4.28,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把目光轉向了中國蓬勃發展的基礎科學研究。報導稱,近年來,中國政府加大投資,更新硬件,吸引人才,大規模發展科研,取得了諸多成就,在基因科學方面尤為突出。比如,不少中國科學家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創造了從尿液中提取乾細胞、用血液測試檢測癌症、編輯猴子基因等重大科研突破。
報導稱,中國對科研的投入已經佔據經濟產出的2%,超過歐洲;科研論文發表數量也已經躍居世界第三,僅次歐美。
報導感嘆,“未來的科技已經在中國發生。可以在這裡期待更多的重大突破。”
以下是報導全文,觀察者網獨家翻譯。........

(楨:一群理盲濫情的霉體酩嘴政剋冥眾鄉民 /邪者磚家叫獸/公知大V噴子憤青糞青屌絲 在鬼打架!另參【圖博館】:《公共知識份子》 海龜與烏龜 兩岸文教界在搞啥 《五四運動史》)
2016-04-30 09:07:11
圖博館
蕭功秦:如果真正愛國,就應超越憤青思維2016-04-27 環球時報

摘要:早在文革後期,我在上海市郊當工人時,有一次參加廠裡組織的支持某國革命運動的大遊行。歷史上,憤青式的極端思維和道統至上的自以為是可能會給一個民族帶來災難性後果,這是有前車之鑑的。
  “左右”憤青立場不同但思維相似
  早在文革後期,我在上海市郊當工人時,有一次參加廠裡組織的支持某國革命運動的大遊行。這時突然一輛奶罐車闖進我們浩浩蕩蕩的隊伍,遊行者中一些人頓時憤怒起來,“誰竟然敢破壞革命大遊行?”於是一批人勇猛地衝上去,把那司機拖出來,一邊打,一邊罵“帝國主義的走狗”。那可憐的司機事後解釋說,那天牛奶再晚些送出去加工就變質了,只是沒想到車擠到隊伍中間去了。
  這就是文革中我所經歷的真實的憤青故事。它具備了“憤青文化”的所有條件:自以為是的道德優越感,凡是“干擾”自己行動或反對自己觀點的,不是道德上的邪惡者就是政治上的敵對分子。對於“邪惡者”與“敵對分子”沒有妥協餘地,必欲打倒在地而後快。封閉狀態下的唯我獨尊、非正即邪、兩值分類、鬥爭思維、無情打擊,這就構成“憤青文化”的內在邏輯與基本特徵。
  四十年後,我再一次經歷了這樣的事情。那是幾年前,我到日本旅行,回來後寫了一篇遊記,文章中提到靖國神社外的廣場上,日本青年男女盡情享受陽光,與靖國神社的遊就館電影院裡老人發出的那幾聲孤獨的掌聲形成鮮明對比。我在文章中感嘆道,“看來說日本軍國主義正在復活實在是冤枉了這些少男少女。戰爭已經結束六十多年,日本已經變了,我們大可不必再用原來的眼光看日本。”沒有料到這篇短文在某網站上發布不到兩週,居然有了31萬點擊量,許多人在跟帖中罵我“漢奸”“賣國賊”,某些言論甚至不無極端意味。那些言論中非此即彼、非正即邪的兩叉分類,不留餘地的鬥爭思維,與文革時工廠憤青暴打奶罐車司機的事可謂如出一轍。頗有意思的是,雖然只有部分跟帖者支持我的觀點,但這些支持者中的大多數人恰恰都是去過日本。他們說,他們看到的日本就是我所寫的這樣。
  值得指出的是,除了那些把外部世界看作是“陰謀論世界”的極端民族主義憤青,社會上還有鼓吹“再搞一次文革”的極左派憤青,以及主張來一場“某某革命”的極端自由派憤青。雖然這些憤青立場各異,在網絡上視如冠仇、相互攻擊,但他們在唯我獨尊、自我優越的思維方式上卻​​極為相似。
2016-05-02 11:11:02
圖博館
憤青文化根源何在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憤青文化?我覺得是多種歷史、文化與社會心理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首先,它與傳統中國文化中的道統至上、與改革開放前意識形態原則至上的思維模式有關。自南宋以來,士大夫就以大言高論、激昂高調著稱於世。鴉片戰爭後,中國在應對西方挑戰後又備受挫折與屈辱。處於封閉環境中的士紳對外部世界一無所知,非理性化的虛驕心理油然而生,清朝同治光緒時代的清流黨人士就是如此。變法志士唐才常就是這樣評述清流黨人特點的:“無論曲直強弱,勝負存亡,但一不主戰,天下共罪之……以清議自許者,虛驕尤甚。及問其所以製敵之策,則曰持我忠義之氣在。”清流黨思維與憤青思維具有高度的同構性。他們都是高調主戰,他們空泛的不切實際的大言高論,滿足了人們急於宣洩屈辱感的未遂願望與心理需要。
  另一方面,改革以前的極左思維通過長期教化宣傳,已在幾代人心中形成一種左的思維習慣與政治文化,久而久之就會形成固有的“定見”。眾所周知,三十多年來的改革開放使得中國在各方面突飛猛進,但支配人們的潛意識和思維方式,相對於器物、制度而言變化相對緩慢。這些固化了的“定見”會干擾人們對信息的判斷與處理,使他們只願接受與自己觀念相近的信息。定見是一種思想惰性,它不自覺地支配人們,決定判斷的方向與主觀偏好。
  雖然在現實生活中,具有憤青極端思維方式的人在人口中的比例遠不是很高,但在網絡虛擬空間裡,他們表現得極為活躍,並吸引著眾人眼球。具有共同極端思維與價值觀的人們,往往會​​在某一特定網絡上“物以類聚”,這些同質性的言論會在彼此互動中進一步強化,這就形成網絡上的“群體極化”現象。在特定情況下,由於網絡民意的表達是非均衡的,極端憤青的聲音無形中會被放大。
  如果真愛國,則理性比激情更可貴
  憤青所代表的這種極端非理性思維的危險性在於兩個方面:一是在特定條件下,它會煽動群體性非理性,形成話語霸權,並經由極端化社會思潮的惡性膨脹,影響一個民族在關鍵時刻的歷史性選擇。二是他們挾持高調的道德壓力與原則至上的意識形態話語優勢,對決策精英施加道德原則上的壓力。他們在輿論場上呼風喚雨,會被人誤以為是廣泛民意的代表,進而產生消極誤導作用。
2016-05-02 11:13:12
圖博館
歷史上,憤青式的極端思維和道統至上的自以為是可能會給一個民族帶來災難性後果,這是有前車之鑑的。南宋的清流黨人聯蒙滅金並不自量力地主動攻蒙,加速招來南宋亡國之禍。甲午戰爭時的清流黨人挾持“誰不主戰,天下共誅之”的話語霸權,使得清廷統治者在準備不足的不利條件下,迫於“愛國主義”的道德壓力進入一場力量懸殊的戰爭,結果《馬關條約》讓中國面臨亡國危機。此後六年又發生“庚子事變”,保守派以“仇洋愛國”為原則,鼓動義和團“殺盡洋人”,煽動義和團攻打使館並將街頭穿洋服、戴眼鏡者一律視為“二鬼子” “漢奸”格殺勿論,造成中國在短短六年多時間裡對外賠款達七億兩白銀,內憂外患進一步加劇。
  憤青文化是封閉時代的文化衍生物,一個民族的現代化需要國民與政治精英以開放的心態、中道的常識理性,而不是極端民族主義狂熱與意識形態,來處理國際關係和國內發展中的問題。如果你是一個真正的愛國者,理性比激情更可貴。只有理性地超越憤青文化,中國才有美好未來。(作者是上海師範大學人文學院歷史系教授)
2016-05-02 11:13:39
圖博館
“五四”活動,成都學子竟然穿漢服行跪禮

2017.5.3,來自成都青蘇職業中學的50餘名學生和家長及教師共同參加“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傳承詩聖文化—五四成人儀式”在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仰止堂舉行。
現場沃盥之禮、男子加冠、女子及笄、三加禮服,十五組家庭體驗古代成人禮。身著古裝的家長在司儀的帶領下,為子女進行加冠、加笄古禮,完成一次具有特殊意義的成人跨越。
禮畢,家長代表將對子女的深深地祝福化作誠摯樸實的語言,祝福所有孩子們帶著勇氣、知識、信念、擔當和感恩去創造新生活。教師代表在寄語中表示,希望即將跨入成人行列的同學們秉承杜甫精神,切實擔負起國家、社會、家庭所賦予的神聖而莊重的使命,切實把愛國之情、報國之志化作實際行動,用青春和智慧書寫更加絢爛的篇章。
  回應
 1919年的五四青年可是要“打倒孔家店”摧毀一切中華傳統的,現在的青年(包括我)卻在以如此傳統的方式紀念五四運動,不得不說,歷史還真是充滿了諷刺
 這不叫跪,這叫拜。是禮,是文化,不是奴才。
 拜父母,拜師長,拜先賢,沒問題。只不過時間點不對,五四應該有五四的樣子,而不該是盲目復古。
 我知道,你們不太在意文化方面的東西。沒事破個四舊,批林批孔
 五四舊青年
 話說回來,五四“打倒孔家店”那一套也不全對,當時大形勢下,很多人選擇了激進地反對一切傳統,甚至連漢字都要廢除,改成拼音文字(當時有些鄰國就是棄用漢字,完全換了一套文字),現在看來,顯然不對,不過因為某些原因,現在不提五四中不好的那一面而已。
 穿漢服很好呀!這麼多的驚詫幹嘛呀!難道穿著西裝就高大上了,穿著比基尼就上檔次了?。漢族人穿漢服咋的啦?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服飾,咋就對著漢服指指點點呢?又沒有逼你穿。
 推崇漢文化不代表全盤照搬,既然推廣漢服、書法、戲曲,那麼裹小腳、龍眼之好、跪拜就不能也跟著推廣。
 你經過了什麼研究手段得出裹小腳和龍眼之好、跪拜是同性質的?
 他們在倡導恢復漢家衣冠,是數典忘祖的人,無法理解的!人家至少是在做有意義的事,還被一群不知所謂,無所事事的人亂噴。五四節就不能穿漢服了?就不能拜父母師長了?告訴你,漢人穿漢服,天經地義!狗屁的人才穿旗袍當唐裝!(?)
http://www.guancha.cn/culture/2017_05_05_406835.shtml
2017-05-06 11:43:12
圖博館
朱大可:被歷史混淆的“五四”和“新文化運動”2017-05-04

  有不少學者指出,所謂 “五四新文化運動” , 不過是兩場截然不同又互相關聯的運動——新文化運動(1915 年)和五四愛國運動(1919 年)的戲劇性組合而已。由陳獨秀、胡適和李大釗等人發起的新文化運動,不是文藝復興歷史的返回和重構,而是以西方為參照尺度、以歷史進步為訴求的意識形態革命,企圖對中國傳統文化進行徹底清算。它起初是一場單純的語言學手術,也就是白話對文言的話語顛覆,而最終則演變成激進的文化革命風暴。陳獨秀在《新青年》創刊詞中宣稱,世界各國“遵循共同原則之精神,漸趨一致。潮流所及,莫之能違。”這顯示新文化運動是一場以民族的自我批判為邏輯前提的全球化運動,它遵循的是文明的開放、趨同和人類的公共性原則。
  馮崇義指出: “以陳獨秀、蔡元培、胡適、魯迅、李大釗等人為代表的五四啟蒙思想家,一度不約而同地傾其全力投身啟蒙運動,試圖移植現代西方的自由民主價值和科學理性來取代傳統中國的儒家等級專制理念和迷信盲從心理。”究其原因,就在於當時“先進的中國人曾一度痴迷地追求西方主流文明。他們明白無誤地將民國初年軍閥武人對民主政治的成功顛覆歸因於半心半意的現代化,認定如果沒有徹底顛覆以儒家等級尊卑觀念為核心、而不給個人的獨立和自由留下合理空間的中國傳統國家意識形態、如果沒有建立與西方一樣的那種以自由平等觀念為核心的現代倫理,民主政治便沒有賴以依存的文化支撐。”
  與新文化運動截然不同,五四運動是一場由青年民粹主義者發起的民族自衛運動。這種愛國主義情緒和知識分子的改革願望,早在 19 世紀末已經逐步顯現。1915 年1 月簽訂的“ 21 條”,觸發了中國民眾嚴重的屈辱感,並醞釀出海外留學生的愛國激情。1918 年1 月凡爾賽秘密協定內幕,由英國記者駐北平記者莫理循在《泰晤士報》上曝光,中國民眾驚訝地發現,德國在山東的權益,被政府無恥地轉讓給了日本,此舉再度激怒了愛國青年,並成為點燃五四運動的話語導索。
2017-05-12 12:47:03
圖博館
顯然,五四運動最初是捍衛國家主權的愛國行為,而後則在俄國革命和巴黎和會的雙重影響下,演變成了更加廣泛而洶湧的民族主義思潮。它遵循的是自衛、收縮、排外和民族主體性原則。這種舊的保守原則,在五四中獲得了一個新的面貌,為日後的文化孤立主義開闢了道路。
  在國家嚴重積弱的時局中,深受西方自由主義熏陶的留學知識分子,甚至羞於談論個人解放和自由的議題,而是被捲入了強大的民族主義的集體無意識運動之中。他們的價值只有響應本土的集體召喚後才能獲得認同。這種強大的態勢壓抑了西方自由主義在中國本土的健康生長,並把絕大多數知識分子推向了激進民族主義的道德前線。
  上述兩場方向和性質截然不同的運動,長期以來遭到主流歷史學家的嚴重混淆,並且總是用 “五四運動”來取代新文化運動, 從而把後者長期幽靈化,使之變成五四運動的一個細弱的精神附庸。近年來中國知識界對新文化運動的重審,無疑有助於從歷史中發現它的“原教旨”語義。
  然而,知識界在為這兩場運動劃清界限的同時,無疑又犯了一個新的技術錯誤。新文化運動和五四運動,實際上是左手和右手的關係,左右手固然要加以區別,但它仍然是同一軀幹上長出的東西,與其說是左右互搏,不如說是左右互補。它們的親暱關係到了 1920 年代初就已經昭然若揭。陳獨秀和李大釗最初跨騎在兩個運動之間——一半屬於五四運動,而另一半屬於新文化運動,而後,由於他們的個人努力,這兩場運動發生了戲劇性的匯合,進而演變為激進的政治革命,並從這同一個母體中裂變出了國家主義和流氓主義兩大思潮。(本文節選自《流氓的盛宴》)
2017-05-12 12:47:17
阿楨
白話文罹癌 中文教育須返古治療 2019/05/04 中國時報 簡立欣

五四及白話文運動影響華人百年,但火星文及語言癌的流弊,卻凸顯台灣語文教學的缺失,引起各界關注。
「現在要『做』點餐了嗎」、「有局部性大雨『發生的機率』」、「『針對』自動販賣機『進行』衛生稽查」…全球華人使用白話文已久,台灣甚至衍生出外星文、語言癌等龐雜表達方式。事實上百多年前華人還在使用古文,直到1919年五四運動,白話文才真正抬頭。今年是五四運動百年,也是白話文運動百年,台灣在語文教學的明顯缺失,顯示中文教育有必要「返古」。
飽讀古典 白話才優美
「當年五四運動中提倡白話文學的改革者,像胡適、魯迅,都是飽讀古典,才能寫出優美白話文!」捍衛國語文教育不遺餘力的已逝詩人余光中曾說,提倡白話文不表示不讀文言文,也不認為讀了古書就斷了新文學的前程。
言之有物 非不讀古文
回看1917年,中國身陷傳統轉型現代的陣痛,胡適大力提倡白話文,在《新青年》發表〈文學改良芻議〉,提出「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講求文法、不作無病呻吟、務去爛調套語、不用典、不講對仗、不避俗字俗語」等8項主張,認為「白話文學之為中國文學之正宗,又為將來文學必用之利器,可斷言也」,成為2年後五四裡白話文運動的先聲。
盲目歐化 根本是退化
不過,當時知識分子吸收西洋語言時,也吸納英文文法結構,如「就…而論」、「在一定程度上」、「對…來說」等。大陸作家蔣波認為,原本中文可以表達「很難」、「很快」、「易讀」,加入英文構造裡的「度」、「性」變成「難度高」、「速度快」、「可讀性高」;余光中也曾痛批,中文的「因此」、「問題很多」變成「基於這個原因」、「有很多問題存在」,是盲目「歐化」。
如今漢語還有縮寫、諧音、表情符號、圖像化、火星文、數字化等「網路語言」。台灣部落客王韜曾抨擊「語言癌」:去餐廳吃飯,「請等候『做』帶位」、「需不需要『做』介紹」、「現在『做』上菜的『動作』」、「幫您『做』整理」、「是否要『做』結帳」,冗言贅字根本不是語言的「演化」而是「退化」。
2019-05-04 07:39:23
阿楨
余英時的深層矛盾 2019/11/28 宜蘭大學教授陳復

歷史學家余英時先生在政治大學成立「羅家倫國際漢學獎座」上預錄演講的內容,舉香港反送中事件作例證,來說明「民主的背後需要有文化支撐,而文化要靠人文修養來實踐」。他表示香港從中學生到大學生,都強烈反對共產主義,這就是民主自由教育的成果。
  首先,筆者不理解余先生為何能輕易看出香港反送中事件裡,香港大學生與中學生參與各種激烈的示威活動,來自深刻的人文修養?
  余先生可能不常回來台灣,已不太能深刻體會到台灣社會在去中國化的浪潮裡,一般人早已對余先生畢生從事的漢學研究棄若敝屣,並將「中華文化」與「中共政權」畫上等號。
  其實,五四反傳統浪潮是台灣「去中國化」浪潮的思想源頭,台灣的確有很深的中華文化底蘊,但這些底蘊都是五四運動啟蒙人物包括胡適、羅家倫與傅斯年等人畢生要打倒的對象,余既推尊胡適的自由主義學說,認為「胡適一生不受共產黨影響靠的就是人文修養」,卻刻意漠視胡適畢生主張全盤西化;余又推尊自己老師錢穆的治學理念,稱讚他「一生為故國招魂」,卻簡化兩人思想的深層矛盾,只有請余徹底面對並解決自己這個矛盾,再來告訴台灣社會如何提高人文修養。(作者為國立宜蘭大學博雅學部教授)
  回應
難道,余先生只要反共,怎麼暴力、怎麼臺獨港獨、怎麼向英美日諛媚舔附、怎麼背離輕蔑否定中國及其文化而扭曲歷史,都可以漠視、容忍而無所謂?
美英吹噓的民主,只存在西方強權國家,窮國弱國徒有文化人文修養,能發展出美英式的民主嗎?
所謂「反送中」,其實就是反中。而其根源,則來自於殖民症候群。
2019-12-15 07:34:48
阿楨
平心靜氣看繁簡之爭 2019/12/14 清大博士生林士清

不久前在北大、清華校園掀起一波簡體字與繁體字的較量,主因乃因敢言而知名青年律師陳秋實,在公開的網路場合發表:我不是文盲,所以我學正體字。
是以,筆者花了一點時間來比較繁體字和簡體字的來龍去脈,回頭想想馬英九所謂「識正書簡」當時引發衛道文化界的強烈批判,但在實用性上,筆者認為馬英九的說法固然也有些許道理,起碼筆者在北京讀博這段時間,識正書簡的閱讀及撰寫的習慣逐漸養成。
  簡體字非共黨創造
華夏歷史長河下:繁體字與簡體字向來並存。
  繁簡之爭起源政治
此種文化驕傲卻引來一種偏見:台灣人在網路社群媒體上屢屢見到以「正體字」稱呼繁體中文,甚至以帶著貶意的「殘體字」來稱呼簡體中文,此種霸權式的驕傲作祟,添加了使用者對於語言的特定觀感,也就是語言學中所謂的語言態度。
首先,漢字一共有九萬多個,而被簡化的漢字只有2235個。其次,並不是先有繁體字才有簡體字,在文字演變中,繁體簡體一直同時存在,大部分的簡體字都有上千年的歷史,甚至許多簡體字比繁體字的歷史更長。第三,最古老的文字甲骨文,筆畫最簡單;金文,延伸出更多的漢字;篆書,再次增加文字量;隸書,比今天的簡體字簡化更徹底;最後,使漢字穩定下來者,楷書可謂居功厥偉,楷書的撰寫方式是奠下繁體中文的基礎。
  近代簡體字運動的鼻祖──太平天國,總共使用一百多個簡體字,大部分被現代使用,目的也是為了提升識字率。
  至於1909年清宣統元年至1934年中華民國時期,先後有數百名學者提出漢字簡化,後遭到國民黨元老戴季陶強烈反對而中止。
  1937年,北平研究所字體研究會發表的《簡體字表》第一表,已收錄1700個簡體漢字,但是抗日戰爭爆發,此工作被迫停止。
  1949年兩岸分治後,台灣蔣介石提倡漢字簡化,後因大陸率先推廣簡化漢字,使這一問題政治化,蔣介石不再倡言漢字簡化,知識界人士誰再談論這個問題,就很可能會被扣上溝通匪幫或隔海唱和的「紅帽子」。
2019-12-15 07:36:25
阿楨
簡體字挽救了漢字
當筆者前往北京負笈念書後,由於大陸地區琳瑯滿目的簡體字,基於課業的需要也得正確認知簡體字,發現下列心得:首先,簡體字並不是憑空捏造,它的創造、改進和使用,都是來自於由下而上的普通民眾,重點得讓一般老百姓能識字溝通;其次,繁體字雖說書寫美感,始終不如簡體字易於學習的方便,簡體字的推行掃清數億文盲;第三,容易推廣至國際化,外國人遠渡重洋來華人圈學習中文,簡易的簡體字較受到外國人士的青睞;第四,簡體字的成功推廣,徹底挽救了中國文字。清朝和民國以來,知識分子一度認為中國文字過於迂腐,廢除中國文字,才是唯一出路,而這個時候推廣簡體字,無疑挽救了漢字。
  珍惜漢字在儒家圈的無遠弗界。
每當聽聞有人辯論繁體字與簡體字的優劣評比,筆者認為繁體字並不能單純地被認為是中國文字的正統,要論正統,應該結合繁體和簡體,以及每個時代使用的文字,並深入到每個文字的本身,結合歷史發展的進程。再者,從近代漢字來說,沒有簡體字,就沒有漢字,簡體字代表了一種時代的精神與創新,它掃清了文盲,挽救了漢字,也使漢字越來越全球化。
  繁體字的文化象徵
簡體字擁護者最受不了說繁體字代表中華精神,認為繁體字不過就是一些遲早被淘汰「老字」。漢字簡化自始就有一個誤解,即是將中國文盲率居高不下歸罪於傳統漢字「難認、難讀、難寫」,但事實上影響識字率的更多是社會經濟以及教育因素,而非字體難易程度。
除了繁體字與簡體字之爭外,漢字文化圈中尚有日本、韓國、越南等國家有類似正體字的傳統漢字,我們應該要有更包容的心態來看待文字留給後世的文化遺產。
2019-12-15 07:38:29
阿楨
河殤式思維已盡窮途末路 2020-05-26 觀察者網

前幾天有朋友強烈建議我認真回顧河殤,他為中國年輕人的自信感到憂慮。保守是錯誤的,擁抱海洋西方文明才是正確的,為何這些年輕人不明白?
對此我只問了一個問題:為何你一定口咬定,年輕人的愛國熱情是一種保守?而你嘴上西方文明就一定是開放的?
他羅列了一大堆孟德斯鳩和喬姆斯,但是面對美國現在的現狀,還是說不出一個所以然。最後他只能感歎:特朗普這群人是民主的大害。
對於這種認識,個人認為已經是河殤式思維人群裡的開明人士了。
河殤式思維在中國已經走向窮途末路,親手埋土的,不是和他們意見截然相反的年輕人,也不是我們這些批判自由主義的不同意見者,而是特朗普、蓬佩奧以及他們代表的極端保守勢力。
是東方的現實主義和西方的魔幻現實主義交錯而成的奇景。
…….
  回應
真要做了這些河殤們想像的全盤西化,我們現在應該是大號烏克蘭 利比亞 或者伊拉克。
這次看得明明白白的,“西方國家(尤其是美國)的核心明明就不是自由和民主”,還信它們的“自由民主”那他就是個睜眼瞎。
我的青少年時代正值河殤甚囂塵上。但我很驕傲的說,自己從未拿正眼瞧過它和它的擁躉們。
從小讀《上下五千年》,就知道“英雄千千萬”。我們這個民族一路篳路藍縷披荊斬棘,穿過硝煙,歷經苦難,每當危急關頭,總有無數雙手伸出來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於將傾。於是儘管滄海桑田,但我們的精神仍得以薪盡火傳。
黃河沒氾濫,公知卻變災了!河殤之罪,整整誤導一代人!
一部“河殤”,幾乎把中國再次拖入燃燒的火坑。
https://user.guancha.cn/main/content?id=316004
2020-05-27 06:27:06
阿楨
「後浪」火熱 嗶哩嗶哩獲資本市場青睞

在美上市中概股、知名影視平台嗶哩嗶哩(B站)2020-05-03晚間播出五四青年節宣傳片「後浪」,迅速在網路上引爆話題。不僅吸引網友目光,更引來投資者青睞,促使該公司近日股價大漲。
  回應
這個視頻同時得罪了左和右。左認為是小資產敘事,右認為是獻媚與招安。18年後能讓知乎上兩邊合力討伐的真不多了,B站確實用心。

後浪-維基百科

正面
《人民日報》認為《後浪》中反映年輕人的熱血、奮鬥,並勉勵年輕人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中央政法委發文介紹《後浪》,並稱讚此體現出青年比想像中更優秀。《新民週刊》則認為《後浪》展示了年輕人更廣闊的世界。
負面
《新京報》指何冰表現得過於獻媚,與年輕人產生隔閡。中國記協書記處原書記顧勇華也指,影片「做作、虛假」,沒有反映出青年人面臨困惑、焦慮。有很多人認為,影片聚焦的多為城市中小康家庭的年輕人,其去國外旅行、玩高空跳傘等極限項目、乘搭直升機觀光的生活體驗,大部分人都不能體會,而工作上「996」、經濟上被房貸、車貸束縛的人在影片中卻沒有體現。亦有嬰兒潮一代的人士不滿影片粉飾太平,掩蓋了如Z世代成為小粉紅的弊端。影片中「把民族的變成世界的」、「因為你們這個世界會更喜歡中國」的語句,令人聯想到過激的小粉紅網際網路出征或舉報行為。《紐約時報》專欄作者袁莉稱,《後浪》所傳達的資訊與中國政府向年輕一代傳達的資訊是一致的:「你們今天生活在中國是幸運的,你們應該壓低批評的聲音」。

港媒:中國最新的網路潮流——國風

香港《南華早報》2020-01-21文章:中國的最新網路潮流?學傳統文化和穿漢服 他們背唐詩、練書法、學武術,還穿上中國傳統服飾。
國風的影響可在各種網路平臺上感受到,最明顯的是在嗶哩嗶哩2018年到2019年的國風視頻激增60%。這些視頻涵蓋廣泛內容,如傳統音樂、舞蹈和詩歌、動漫……此類視頻在抖音上也很火。
人氣爆棚並非偶然。中國政府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構建“文化自信”作為愛國主義教育的關鍵。與此同時,中國也出現儒學文化學校的復興。
許多人看到了其中的商機,絕大多數國風粉絲都是Z世代年輕人。在淘寶網站上,搜索漢服的結果要多於常規服裝,雙十一購物節銷售額超2500萬美元。
2020-05-29 06:56:16
阿楨
轮回还是报应? 西方(体制下的)文革如火如荼!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YJTaF8Ozxc
2020-06-15 09:00:15
阿楨
華東師範大學歷史系教授王家範:晚明江南士大夫的歷史命運 2020-07-12

晚明江南的社會經濟已躍居全國首位,經濟的發達,城鎮的繁榮,都為該地區文化的發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優越環境。不用說富有資產的官僚、地主,即使僅有瘠田十畝的一般農家,也總勉力讓子孫入泮,冀望其跳躍龍門。明代各地有府學、州學、縣學以至社學、私塾,江南又盛行書院,實則都是科舉預備學校。書院轉向科舉,學校與科舉並為一途,使明代學校教育更是走進死胡同。
江南生員舉子眾多,在顧炎武看來,何以不是文化繁榮、歷史進步的標誌,反成了社會公害呢?
中國生員的唯一出路是科舉——仕途,產生“人才過剩”現象,大量生員被擯斥於仕途之外,又皓首白髮以待“金榜題名”,別無所事。它既是文化教育方面的一種病態,又成為加深政治惡化的病灶,惡性循環,幾成不治之症,到晚明竟成了深伏著亡國滅族的一個禍患。
晚明科場的競爭,已經不純是個人間的命運之戰,而是擴大波及為集團間的廝殺肉搏。為此,晚明江南士大夫的結社之風極盛,這種以文會友的結社或明或暗正與科舉——官場的角逐緊相攀染。
…..
  回應
宋朝通過完善政治制度,早就完全解決的問題!
正是宋朝“完善政治制度”導致政府被士大夫階層利益裹挾,土地兼併嚴重,社會階層貧富差距嚴重。而王安石變法所採取的極端做法又招致士大夫階層的報復,終兩宋均是在這種溫水煮青蛙的態勢裡緩慢自殺。

1946年三名女孩考清華落榜,真相竟然是?

2020-07-08,有“大V”發佈微博稱“這三位大學者大專家的女孩因為差幾分沒有考上”,並配上一張四名女性圖片標注為“【教育的公平】1946年有三個女孩考清華落榜,這讓人看到了那個年代中國教育的公平和良心。”有“大V”附和“看這些也感動不了那些今天的高考腐敗者”。
  民國時期的教育真的是這樣嗎?
  一、照片中的女性並非梁再冰、馮鐘璞、梅祖芬,而是林徽因(右一)和她的表姐王孟瑜、王次亮和曾語兒。
  二、三名女性落榜清華的真實情況是抗戰勝利後大學第一次招生,考生眾多,競爭激烈。大後方和收復區的應屆高中生,加上多年抗戰積壓下來的往屆沒有考學的高中生,還有大量的復員軍人,使得考生一下子變得特別多。清華不得不擴招新生八百七十人,錄取率也不足5%。
2020-07-14 07:36:13
阿楨
三、誰在美化民國教育
大多數是作家、業餘的歷史愛好者等。他們對於民國教育充滿著想像、浪漫描述,但那些是否就是民國教育的真相呢?
  舒新城1924年曾就內地湖南所見聞的教育行政的混亂情形做過批判:內亂對於教育顯明的影響列下:(一)省教育經費積欠至十個月;(二)指定為省教育經費的鹽稅附加稅為軍人提去四十余萬;(三)地方教育經費隨時被軍人提取,致各地欠費自數月至十餘月不等;(四)地方教育機關,隨時被軍人佔據,學校常不能如期開學;(五)內地交通權完全為軍人佔據,學生不能按期到校,甚至於被危險;(六)教會學校特別發達。
  進入國民政府時期,教育的情形並未得到根本改變。教育社會學家盧紹稷在1931年出版的《教育社會學》一書中曾說:我國教育,因承數千餘年“偏重個人”積習之故,所以近年以來,雖嘗聞有“適應社會”之呼聲,而學校畢業生尚未能皆為社會上實際有用之人物。試觀我國現今學子,除少數外國留學生與國內中等以上學校畢業生講求實學外,大都徒冒虛名,以“文憑”為目的,學非所用,用非所學,無所裨益於社會。小學畢業生,知識幼稚,姑置勿論。中學畢業生,往往學農不農,學工不工,學商不商,甚至有在家賦閑,成為社會上之寄生蟲。至大學與專科學校畢業生,對於學問雖算有一點門徑,但嘗見有畢業於紡織專科,而為普通中學圖畫教員者;有以畢業於農業專科,而為普通行政機關助理員者,甚至有以留學歐美各國大學與專門學校畢業,歸而應考試於書業機關,充普通編譯員者。所用非所學,滔滔皆是。
  1931年國民黨中央機關報《中央日報》的主筆陶希聖感歎說:“從小學到大學的幾層等級,逐漸把貧苦子弟剔除下來,最貧苦的農工子弟們沒有受初等教育的機會,其中升入中學的少數青年,大抵出於中資或富裕的工商業、地主、官僚家族,大學則是所謂的上層社會,即大地主、金融資本家、工業資本階級的領域,他們的子弟是最能住進大學的。”
  回應
民國吹的主要是灣灣和其出資支持的要麼裝傻要麼壞的阿貓阿狗。
https://user.guancha.cn/main/content?id=345497
2020-07-14 07:38:28
阿楨
大學畢業生最新起薪曝光 網友一看噓爆回這句 2020/07/12 中時

台灣近年來大學畢業的起薪有微幅調漲,近期勞動部發布的調查顯示,2019年大學畢業平均起薪有29K,對此,有網友在PTT上分享這項數據,卻意外引起熱烈討論,不少網友都狂噓,「現在拿29000大概跟以前拿24000差不多」、「29k 在台北差不多是吃土」。
但似乎南部數字更慘,「那我怎麼看到中南部一堆比這個低的..?」。
  回應
歡喜選甘願受,呵~南部薪水低那是台灣價值~
加入民進黨,前途無限,也可吃人夠夠。
趕羚羊!綠共的數據能信?

年輕人沒有最苦 只有更苦 2020/07/12 中時社論

全球新冠疫情更惡化,今年全球經濟將衰退3到5%,各界已有共識,今年是上世紀30年代大蕭條後經濟表現最差的一年,情況比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還差。不少國家的股市卻展現強勢上漲格局,台股上周站上30年來新高。
金融海嘯後,全球主要央行將利率降至零到負利率之外,也大推特推所謂的QE(量化寬鬆),其思維是支持股市就能保有財富效果,讓企業繼續運作,最後對經濟及一般民眾(就業者)都會有好處。
全球經濟表現最好、被稱為「黃金年代」,是在上世紀戰後到70年代,當時各國所得差距較小、經濟成長較高。但80年代後,美國雷根與英國柴契爾夫人上台,自由化與鬆綁成為流行名詞。雷根把個人最高稅率從70%降到28%,英國幾乎所有公營事業都走上私有化、民營化。
這一套「新自由主義」經濟政策,認為富人受惠後會增加投資與消費,讓窮人也受惠終而全體民眾都能獲利,也有人稱此為「滴漏式經濟」(或下滲經濟),經過30多年試驗,這套經濟政策已出現所得差距嚴重擴大的後遺症,川普上台後又推動大減稅,疫情也讓政府負債大增,未來所得差距必更惡化。
台灣的所得差距如根據官方公布的五等分法比較,最高級跟與最低級距的差距大致在6倍多,已較早年的4、5倍惡化。若就財政部財稅中心資料,最高所得的5%對比於最低所得5%的倍數,1998年時只有32倍,2013年已飆到99倍。
疫情時代經濟,政府負債加重、所得差距拉大、年輕人陷低薪困境,蔡政府若應揚棄新自由主義的思維與政策,讓高所得者繳更多稅,同時壓制可能再上揚的房價。
2020-07-14 07:40:34
阿楨
老梁怒懟金燦榮| 公知汙名化是社會反智現象的代表 2020-06-23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sSrFdJZDl0
  回應
金症痿真是無恥到極點!垃圾五毛狗!
金老師說著沒錯啊,公知之所以汙名化,主因是公知失去民心。
拿公知和明末東林黨比的人最無知
在中國5000年歷史上,公知從來沒有發揮過任何健康的作用。公知的問題是什麼?就是這幫人覺得自己代表知識,別人都無知,進而要求特殊的社會地位和利益,沒得到就覺得社會出問題了,那就是政府的錯,所以就恨共產黨。
老梁不懂什麼叫反智。所謂公知,是那些「專業能人,由於並不專心致志,擔心喪失職業頭銜,便自貼公知標籤來魚目混珠。平成以來,公知電視藝人化←知識異化,當職業來做。在利己驅動下,把大義名分與私心相雜交,借煽乎危機來攫名漁利,陷入自欺欺人的困境。」(「知識人とは何か」,《福田恒存全集》第六卷)。中國公知的“知識異化”比日本厲害,知識異化即反智。

崔永元2020-05-13我是公知。我永遠是公知。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eA3sK9K0xI

公知崔永元的“愛國方式”

所謂的公知,是具有一定的文化程度和文化底蘊。這些公知在年輕時代,被美國所扶持的漢奸進行誘導和洗腦教育,最後被成功的培育成新一代的漢奸優等生。他們身上所承擔的責任,就是在網路的各種平臺對新一代的學生和社會上的城市居民進行誘導和洗腦,宣揚美國優秀理念,以及國內哪哪都不行的思想。導致的後果就是廣大的線民對於中國的現狀越來越不滿,對於政府的政策越來越不擁護,對於民族的前途越來越沒有信心。到最終,這些公知所營造出來的令人絕望的黑暗氛圍會彌漫到整個互聯網上。被這樣氣氛籠罩的國人,在精神上會被徹底的摧毀。在精神上被瓦解的國人,在文化上又被拆掉了地基,這就是可怕的沒有硝煙的文化戰爭的後果。而在這場戰爭中,這些中國公知充當了急先鋒的角色。

“後公知時代”的中國輿論市場 2020-07-20

2009年時,新自由主義和恨國黨在網路上整體佔據上風,並隨著此後爆發的移動互聯網而一度蓬勃發展,甚至曾經形成了“政治正確”。
2020年一月份面對疫情初期的慌亂,曾經一度讓對中國制度貶低的有些人又興奮起來,又始談論“西方制度優勢”、“‘自由民主‘’面對疫情的優勢”。但令人沒想到,光環在身的西方世介面對疫情竟然能表現出這個樣子。官員竟然能這樣自私、無能、無恥,民眾竟然能這樣愚昧、反智、落後。
  原本以為是一次反擊,結果變成了迴光返照。
2020-07-23 08:06:19
阿楨
公知過去二十年為什麼能佔據輿論優勢,歸根到底是西方的實力優勢在中國輿論場上的映射。西方是神,公知就是傳教士,是具有對神諭做出解釋權的人。而中國的經濟發展使得更多民眾也能親身接觸到“神的國度”,這導致公知對“神”的壟斷解釋權不復存在了,而近距離觀察所發現的“神”的醜陋和陰暗,更使得傳教士們的話語權和“道德高地”遭受到毀滅性的打擊。
  特朗普上臺後的一系列潑皮無賴賤招,加上抗擊疫情和治國理政的無能、甩鍋、膚淺甚至滑稽的面孔,讓美國勉強表面維持的“神性”光環全無,即使拜登上臺,也很難重新建立起來了。
  世界充滿矛盾,矛盾無處不在,舊的矛盾消失往往意味著新的矛盾開始,或者原先的次要矛盾的地位上升。
  比如說公知的對立面裡,其實從“極左”到左,到右,到“極右”,各個政治光譜都是存在的。從最左邊的原教旨主義革命派,到最右邊的極端民族主義,以及諸如國家主義者、中華傳統文化捍衛者等等,彼此之間其實並不完全是一路人,而只是由於公知對整個民族、共和國歷史的否定,分別觸碰了這些人群中不同的厭惡點,因此使得他們團結起來反抗公知的話語權。
  對於民族主義者,他就意識到中華民族不比西方白人差;對於激進革命派,他也會覺得資本主義國家不是不可戰勝;對於部分毛派,他會覺得前三十年打下了基礎;對於國家主義者,他會覺得只有一個強大團結的國家才能更好的生存……
  但是,這些厭惡點實際上不是完全一樣的。這使得一旦對立面消失或者式微,由主要矛盾蛻變為一般矛盾,那麼這些人內部的不同見解的衝突也會逐漸浮上水面。
  過去,當公知很容易,只要把“體制”、“專制”、“民主”、“自由”、“獨立思考”、“普世價值”等等幾個詞翻過來覆過去的排列組合,你就是“公共知識份子”了。無論你是高中畢業,還是教授博導,當起公知來,都是半斤八兩。
  回應
市場上的公知(茅於是、高曉松、袁騰飛等人)很容易辨別和提防,體制內的公知(張維迎、柴靜、方方之徒)才是更要警惕的。
  相關新聞
哈佛大學13年研究:中國民眾對中央政府滿意度超過了93%
相比之下,蓋洛普2020年1月發佈報告稱,美國人對聯邦政府的滿意度僅38%。
2020-07-23 08:13:12
阿楨
錢鍾書對老師吳宓的愧悔

錢鐘書才華蓋世,但其爭議也頗多,他與老師吳宓、陳寅恪的恩怨和他短期執教西南聯大後離職等往事間流傳很多,那到底是怎樣一段往事?
學者孔茂慶《錢鐘書傳》據說年輕氣盛的錢鐘書在西南聯大任教時,曾評價:“西南聯大的外文系根本不行,葉公超太懶,吳宓太笨,陳福田太俗。”但錢鐘書夫人楊絳同時在《人民日報》與《文匯報》,公開替錢鐘書辯白,說錢氏根本沒說過這句話。
此外,他不選陳寅恪的課,並幾次公開批評陳寅恪的著作,在《管錐編》、《宋詩選注序》以及與外國學者交流的信函中,均有直接或間接的指責陳氏治學之語。
28歲的錢鐘書海外留學結束後,經馮友蘭等力薦,回國執教西南聯大,但幾個月後就“不辭而別”,離開昆明轉赴湖南藍田師範學院任英文系主任,關於錢鐘書為何離開西南聯大,學術界有許多說法,有代表性說法是錢鐘書年輕氣盛,得罪了人,只能離開西南聯大。
錢鐘書在離開聯大後,輕狂的性格與心態有了很大收斂,逐漸藏而不露,正是得益於這一轉變,才使他躲過了後來的“反右”與“文革”劫難。
1993年春,吳宓女兒吳學昭開始整理吳宓日記和遺著,發現有許多關於錢鐘書的記載。
他給吳學昭回信時自我譴責檢討:“先師日記中道及不才諸節,讀後殊如韓退之之見殷情,‘愧生顏變’,無地自容。”稱自己“少不解事,又好諧戲,同學複慫恿之,逞才行小慧,以先師肅穆,故尊而不親。且先師為人誠愨,胸無城府,常以其言情篇什中本事,為同學箋釋之。眾口流傳,以為談助。”錢鐘書深悔自己隨眾而對老師恭而不尊,以致“弄筆取快,不意使先師傷心如此,罪不可逭,真當焚筆硯矣!”但事已至此,“內疚於心,補過無從,惟有愧悔”。
後來這封“請罪信”就成了由三聯書店出版的《吳宓日記》的代序。
2020-07-26 09:11:48
阿楨
《醜陋的中國人》絕版,臺灣的中國人瀕危? 2021-11-16 雁默

柏楊遺孀張香華正式向兩岸出版商發出聲明:“依柏楊生前交代,如今將永遠停止發行《醜陋的中國人》”。原因是有出版社希望取得授權,摘文選入臺灣中學一年級教材,張擔心此作品被用來辱華,故而斷然拒絕。
張對現在臺灣教育和新課綱“去中國化”甚至“反中”無法苟同,尤其痛心於如今的“國文”、歷史教材,刪減文言文,以“東亞史”觀點取代“中國史”等現象,根本是執政者“去中國化”的教學策略。“(青少年)在對中國文化知之甚少的情況下,即便讀了柏楊的文章,又怎能領會柏楊的精神?”
《醜》將於2024年與兩岸原出版社合約到期後,永不再續約,張甚至希望兩岸出版社自即日起便不再出版此書。她強調,柏楊生前一再交代,當大陸文明已經進步了,就要廢除這本書的發行。
《醜陋的中國人》絕版,象徵一個時代的結束。
就像李敖一樣,被蔣家關過,自然討厭老國民黨與其党國體制與思想,因此在思維上,只有在西方文化裡能找到容身之地,並據此反國民黨。
《醜》全書的重點在於闡述“醬缸文化”,所針對的是中國的官場文化,以及在此文化支配下的中國社會,而腐敗的核心則被認為是儒家文化。
國恥時代的中國文人,有著恨鐵不成鋼的強烈情感,以西方文化作為對照組,對儒家文化的理解偏差得很嚴重。柏楊對儒家的誤解與偏見,是那個時代普遍的文化現象。
但在今日,自福山的“歷史終結論”破產後,所有曾經以西方文化為高標的文化理論也都隨之破產。
  相關新聞
《醜陋的中國人》將停止發行?人民文學出版社:目前正常銷售
  回應
柏楊是中華文明衰弱時代自卑者集中表現,早已被時代所拋棄,幸有佳偶,全其後事,免得被掛在歷史恥辱柱上。
2021-11-18 10:33:01
阿楨
龍應台的「黑白無常」 又刷一波仇恨 2022/11/22 雁默

近日,因「團團」離世,輿論刷了一波溫情,兼刷了一波「蔡英文冷血」,龍應台也將貓熊說成「黑白無常」,令各界錯愕。
龍對台灣社會的最大誤導,即「請用文明說服我」。但問題在於,以此嚴以律人,卻寬以待己,就很噁心,這便是台灣自由派的病根。而此病根,使社會墮入「雙標」陷阱,反噬了價值自身,以致立基於此濾鏡的論點,不但全然無效,還造就了一個理盲的社會。
龍嬸批評對岸無言論自由,不夠重視人權,並據此引申為「不文明」,這是她個人詮釋,不過,自由與人權在台灣社會造成了方方面面的惡果,龍應台卻對此閉口不談,這才可憎。換言之,龍應台的濾鏡,默認了台灣在網軍橫行與民粹主義下的顛倒是非,侵害人權,限縮自由,造謠生事,和凡事政治化操弄,以掩蓋政治腐敗的亂象,卻很有興致指責對岸,好烘托自己的「文明」高度。
白話說吧,台灣現在又不歸中共管,你太閒去管別人的問題,卻漠視自己社會的問題,難怪中國自古冷潮「百無一用是書生」,就更別提龍嬸那些令人尷尬的爛情文筆,有多虛無了。
民智已開,少數自由派菁英已無法壟斷「價值的排序」,在見慣了各種噁心說詞後,至少我們應有所覺悟,什麼才是台灣社會最高位的價值觀,不是自由派說了算,特別是那些將雙標當日常的低級自由派。
周玉蔻對社會的負面示範,正常人都會對其表現「倒彈」;龍應台是另外一種負面示範,正常人往往不會覺得其言說有何大錯,甚至頗能煽動部分情感掛帥的民眾,然而,「真小人 vs 偽君子」何者危害較大?讀者可以自評。
  相關新聞
補壹刀:龍應台的“口誤”,圖窮匕見!
  回應
我們應該警惕台獨文人對中華文化的破壞和對中華民族的傷害。
老妖婆當年在港大演講,慘遭打臉的視頻還記得
應該把圓圓要回來。
  相關新聞
爸爸「團團」過世了 臺北動物園將積極替女兒圓仔找對象(回應:不是熊貓幼崽四歲就得送回中國大陸嗎? 兩岸互贈保育類動物 - 維琪百科)
為什麼國外接受熊貓成年後回國?
美國一議員試圖阻止大熊貓返回中國
付費租借熊貓不是那麼黑白分明的一件事 – BBC
2022-11-23 10:23:29
阿楨
張春:西方塑造非洲政治的反噬 2022-12-16 雲南大學非洲研究中心主任

根據武裝衝突(ACLED)資料,2000-2010年,非洲的公眾抗議,年均600餘起,年長率11.3%。2011年阿拉伯之春有助推作用:2011-2018年,年均4500餘起,增長率26%。2019年起更是增長迅速,年均1.5萬餘起,年增長率130%。美歐NGO在非洲“搞事情”,而不是 “做事情”,2010-2019年,僅有14%資金實撥給非洲的NGO,58%撥給非洲之外的NGO,20%撥給非洲的公共部門。2011-2015年,美國慈善機構捐非90億美元,僅5.9%分給非洲NGO;2017年全球212億美元的人道主義援助中,非洲NGO僅獲0.4%。這些極其有限的資金,主要用於“搞事情”,如人權議題占42%,政府問責占21%,經濟民生都不是重點。
非洲精英和公眾對西方嘴臉的認識正越來越深刻,並開始嘗試將自身傳統重新融入西式民主中,以發展自身獨特的政治和社會道路。儘管非洲正持續覺醒,但迄今為止的“造反”努力根本上仍使用西方所教導的手段,仍是在西式民主的框架下發生的。因此,非洲自身獨立自主的政治發展道路的探索,仍任重而道遠。
2022-12-22 06:34:16
阿楨
中國駐法使館:當西方一些人談論“普世主義”時,他們在談論什麼?

據微信公眾號“中國駐法國大使館”2023-01-10消息,日前,法國《世界報》刊登了一篇文章《自由,戰鬥繼續》,大談西式民主(亦稱自由民主制)的“普世性”,為有關國家“人民反抗威權統治”搖旗呐喊,呼籲歐洲作為“自由和法制堡壘”肩負起自身責任。文章竭力渲染“民主對抗威權”敘事,打著“普世主義”的幌子鼓吹“西方優越論”,企圖霸佔民主自由定義權。
  西式民主並不“普世”,將其同“普世價值”劃等號本身就是偷換概念。從時間上看,西式民主脫胎於17-18世紀歐洲啟蒙運動和資產階級革命,距今不過300年,在漫長的人類歷史長河中只是倏忽一瞬。即使我們根據流行觀點,將民主的起源追溯至古希臘,那麼自古羅馬帝國建立到中世紀結束的漫長歲月裡,古希臘城邦民主制在西歐早已湮滅。從空間上看,根據《世界報》文章引述的瑞典研究機構V-Dem統計,當今世界只有34個“自由民主制國家”,僅占全球國家總數的不到五分之一,世界總人口的不到13%。
  西式民主也不“民主”。近現代的西方民主隨著歐洲資本主義的發展及資產階級取代封建階級統治而逐步確立起來,是資產階級的民主,即為實現和保障資產階級利益、保護資本主義私有制而創制的政治制度。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中就指出,民主共和更有利於資本的統治。歷史上,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通過對本國勞動者的剝削和對殖民地國家人民的掠奪實現了資本積累和工業化,又試圖用“民主自由”來洗白其罪惡。1840年,英國議會正是用投票的“民主”方式決定發動侵略中國的鴉片戰爭。實踐中,無論在英國、美國或其他任何西方國家的民主政治發展史上,民主制度下的選舉權都長期被刻意地限定在“某一群有資格的人”中。一直到20世紀70年代前後,主要資本主義國家才實現了18歲以上男女公民平等擁有選舉權的普選制度,而這也不過是“金錢代替刀劍成了社會權力的第一杠杆”。
  縱觀當今西方世界,社會撕裂、貧富分化、中產墜落、金錢政治、極端思潮等亂象疊出。就在這幾天,西方民主世界發生了兩件令人震驚的事件。一件是美國國會經過15輪投票才選出眾議院議長,另一件是在美國國會山暴動兩周年之際,在實行西方民主制度的巴西也發生了幾乎一模一樣的國會山暴動。
2023-01-12 07:31:07
阿楨
有識之士紛紛反思西方民主失靈的根源,這時候一些人居然還在聲嘶力竭地鼓吹西方“民主自由”的“普世性”。明明自己得了病,為什麼不趕緊去看病,反而以醫生自居,給全世界開藥方?
  自然是因為別有用心。長期以來,他們打著“普世主義”旗號,大肆輸出西方資本主義價值觀和社會政治制度,大搞文化同化運動和意識形態洗腦,甚至公然策劃政權更迭、“顏色革命”。他們以專制的手段推銷自由民主,千方百計“普世化”那套由自己牢牢把控、服務一己私利的制度和規則,試圖建立起一個“等級世界”和“中心—週邊”體系:三十幾個“自由民主制國家”永遠居於這個世界的頂端和這個體系的中心,而其他國家則永遠被壓制在發展的中低端和國際體系邊緣,淪為西方予取予求的物件。這不就是披著“皇帝的新裝”的種族主義和殖民主義麼?
  事實反復證明,經歷過西方“民主改造”的發展中國家並未得到被許諾的自由、民主和繁榮。“第三波民主化浪潮”並未幫助撒哈拉以南非洲擺脫貧困和戰亂,反令其陷入逢選必亂的怪圈。“阿拉伯之春”沒給西亞北非帶來繁榮和穩定,反而成為阿拉伯國家的嚴冬和噩夢。
  在21世紀的今天還能聽到這些譫語,說明西方一些人人陷在所謂“西方中心論”“普世主義”敘事中難以自拔,拒絕甚至是無力客觀看待、理性分析自己所處的世界。各國人民摒棄傲慢和偏見,在平等相待、相互尊重的基礎上攜手推動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這才是真正的普世主義。
  回應
世界最搞笑的是一個霸權國家天天喊民主!
應該把democracy改譯得魔可拉稀,freedom佛戾得魔,美國黴國,大眾容易被這些美文帶偏。
郭正亮曾說:不要以為民調民意在決定歷史的大勢,歷史的進程不是群眾決定的,而是5%的政治精英在塑造思維跟認知。按郭說法,西方所謂“民主”,只不過是被政治精英塑造的群眾,有投票權便以為自己可以作主的一種幻覺。
2023-01-12 07:39:53
阿楨
古代朝貢體系會在中國現代出現嗎? 2023/01/18
  回應
 美國就是實際的朝貢體系,而且比朝貢體系更黑,中國朝貢體系只是形式上不平等,但是你除了稱臣之外,其他經濟上是賺的,中國不會干預你內政和誰當國王,美國是不僅經濟剝削,還嚴重干涉內政,控制媒體和核心的技術管道和產業。
 你說的這個不是朝貢體系,是奴隸體系或者說黑社會體系。朝貢體系是雙方自願的。

失敗的顏色革命 2023/01/18 文大教授周陽山

2023-01-08巴西前總統波索納洛的支持者闖入巴西利亞的國會大樓,不是一次失敗的顏色革命?顏色革命指的是美歐國家以普世價值與國家利益為名,運用示威、抗議及暴動等手段,顛覆在地政權,輸出革命經驗,並實現「美國優先」與「西方優越論」的價值。2023-01-08巴西前總統波索納洛的支持者闖入巴西利亞的國會大樓,無疑是一次失敗的政變,也可說是流產的革命。

顏色革命_百度百科

顏色革命是指21世紀初期,美國在前蘇聯和中東北非地區發生的以顏色命名,以和平的非暴力方式進行的政權更迭運動。

顏色革命- 維琪百科
相關條目
美國參與的政權更迭
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
民主促進
輸出革命
世界革命
2023-01-19 09:10:51
阿楨
【英】馬丁•雅克:西方可以從中國的全過程人民民主中學到什麼 2023-02/07 環球時報

第一,共識。在當今全球發生劇變時代,事實證明,一黨制國家比西方多黨制國家更善於達成共識。
第二,參與。西方的民主制度是陳腐的。主要模式是選舉,選舉週期之外幾乎沒有民眾的參與。在中國全過程人民民主有許多不同形式:選舉、持續的協商過程、自治、民眾參與立法以及制訂五年計劃,等等。
第三,長期。西方民主政府更替不利於連續性,不利於追求長期目標。政黨制度強調贏得下一次選舉,而很少關注未來十年。在中國不斷地進行長期思考,無論是五年計劃還是2035年遠景目標,短、中、長期之間產生非常動態和創造性的關係。這是現代社會實現深刻變革的唯一途徑。中國對“長期”的偏好深深植根於這個國家的基因中,長城和大運河就是其象徵。
第四,專業知識。一位中國共產黨員幹部在政治層級中上升的唯一途徑,升職時,他們已經積累了如何管理的大量知識。西方模式的政治人士主要技能是說話,而中國是做事。
第五,實效。西方認為民主的意義在於民主本身。其實民主的意義是為人民服務,為人民提供更好的生活,改善經濟和社會。自1978年以來,中國經濟增長迅猛,已全球2大經濟體。使近8億人擺脫了貧困。中國的抗疫表現遠遠優於西方。它對未來有清晰的認識。
西方能否展示智慧和謙遜,從自身的失敗和中國的成功治理中學習呢?挑戰不是在於要採用中國的政治制度:那將是一項既不可能又無望的事業,它們的歷史和文化截然不同;挑戰在於理解中國政治制度的優勢,並找到將其應用于西方民主的方法。(作者是英國劍橋大學高級研究員)
2023-02-07 08:26:29
阿楨
西方制度先進的十大證明 2021-08-08

兩岸民主們認定的先進制度;
1,發展速度不能太快,最好在1--3%,偶有負增長最好,達到9%不好。
2,感染越多越得民心;美國感染3100萬,死亡61萬,但美有民主,制度先進,川普民調還是增長,這就是得民心,眾望所歸。
3,負債多很牛比;美國負債27萬億美元,占GDP的118%,日本負債1066萬億日元,占GDP的245%,台負債14.5萬億台幣,占GDP的106%,但它們都是有錢的,誰負債多誰牛比,是大爺,制度當然先進。
4,領救濟的窮人多,且不養老人;美有4700萬領救濟的窮人,日年餓死2000多失業窮人,台半數窮人還年年餓死凍死人。疫情起,美歐放棄65歲以上老人,遵循了自由民主的精神和自然法則。
5,必須人人持槍,天天清理垃圾;美總統:好人必須持槍,只有如此才能震懾犯罪。校園有槍暴,老師必須持槍才能震住學生暴徒。如此,民主國將現師生互射奇觀。年槍殺3.6萬人,年街頭末經審判雞斃千人正體現民主制的優越性,這是自由的體現。
6,合法貪腐;民主制的兩大優勢;1)把腐敗合法化,只要當選上位可合法的貪,如某總統全家都有公職,不領工薪但靠權力尋租,一樣大撈特撈。2) 只能貪一兩屆,就換人,保證利益能所有富人均沾。
7,貧富差要大,決不搞平均主義;美報告:美最富的1%財閥富豪佔有全美財富的85%.而國會報告顯示:40%的美國人無400美元的存款。所以,才會有99%窮屁民對1%富豪的抗議。
8,稅要大,要達到萬稅;美國各種稅多如牛毛,房產稅年年刮屁民,30年後,房產稅必須達到當初屁民的購房款。40%的遺產稅必須保證屁民的遺產國家能分到一半。
9,疫情起,有錢就自保,無錢,這就是人生。病毒檢測和治療,有錢可得治療,無錢,這就是人生。
10,必須土地私有;只有土地私有,土地歸地主所有才能顯民主的優越,至於國家建設需征地,地主漫天要價致成本超高阻礙國家建設問題,這是民主自由制度尊重屁民的表現。
這就是兩岸民主輪認定的先進制度,因為他是“民主”的!民主就先進,毋庸置疑。
2023-02-08 08:05:57
阿楨
《經濟學人》炮製的民主指數得分,拖累我國各類指數排名的分數2023-2-18

有很多國際競爭力排名,還有政府治理之類的排名,都會引用這個民主指數得分,給個分項權重。中國一直是全球最低之列,滿分10分處於0-1.99分的最低檔。但國際也發現為什麼民主指數得分最低的中國,其它得分還挺高?《經濟學人》也說了,中國模式對民主體系提出了挑戰。而且近年來全球民主平均分數5.29分停滯不增長了,專家說是俄羅斯的鍋,還有中國成了壞典型。真實原因很簡單,西方在全球推行的民主制度毛病太大,真相暴露了。
  回應
只要把這張圖改個名稱一切都合理了---顏色革命難易地圖。
這個民主得分越高,說明越容易被披著NGO皮的傀儡組織滲透,越容易被歐美所掌控~~~

《經濟學人》民主指數排行 台灣「完全民主」奪11名居東亞最高 2021-02-03

挪威9.81分蟬聯榜首;台灣8.94分,東亞第一。中國排第151位,北韓則墊底。去年實施港版國安法的香港名次下跌12名至第87名。
  回應
台灣借民主之名實施獨裁專制,笑死人!
1.不經民主程序硬是給吃萊?2.查水錶,真傳訊,被政風,被民主?這冷笑話,一點也不好笑。
經濟綠人又來大內宣了!
以仇恨中國指數誤植台灣民主, 經濟學人是個白癡外媒, 事實上蔡蘇威權如同歷代王朝, 以台灣民族主義威權體制, 敵視對抗中國共產制度,都是專制,

「全球最大民主國家」正在崩潰? 2022-12-15
新聞自由嚴重惡化
連司法機構都要向莫迪低頭
對抗中國威脅是要務,印度民主倒退恐難被正視
  相關新聞資料
紀錄片批總理莫迪 BBC駐印度辦公室遭查稅 2023-02-16
  回應
BBC、CNN 每年收英美政府補助,淪為政府傳聲筒與謠言製造機顛覆各國,早已無公信力可言。民進黨就是學這一套控制媒體言論的。
西方濫用第四權不是一天兩天
碰到印度,蔡政府怎麼這麼安靜?如果是中國去查BBC,1450應鋪天蓋地的出征了!
怎麼跟台灣越來越像,只要打著反中大旗,很多事情都可以被忽略
全球最大民主國家?根深蒂固的種姓制度,根本就比極權共慘還要慘!
該死的民主 無處不製造動亂 無處不製造衝突
2023-02-19 09:40:05
阿楨
王力宏熬過婚變風暴,2場演唱會吸引2萬人到場同歡 2023-09-13

王力宏上周5度攻蛋,舉辦2場「ONE Leehom Wang 一個王力宏」演唱會,未料其中一段話「真相不重要,流量最重要」引發熱議,並遭藍心湄、甄妮開罵,前妻李靚蕾也表示「不要再以藝術之名,擾亂社會的道德秩序」。主辦單位寬魚國際還原整段對話表示,其實王力宏是自嘲。
  相關新聞
王力宏還能重返娛樂圈嗎?網諷合體羅志祥談「戀愛經驗」會大火 2021-12-20
小豬羅志祥復出攻蛋開唱,2場吸引2萬歌迷進場,唱到一半痛哭2年內心話 2023-07-30

黃子佼2萬多字長文疑「復出」! 2023-07-19

台灣metoo風波狂燒,主持人黃子佼6月19日遭控性騷後,想不開送醫。今天,他在臉書發出2萬多字長文以及1小時23分鐘的朗讀版:1.無法原諒我者請封鎖我、2.大多數人並不完全理解我當初的影片、3.媒體不要斷章取義。

黃子佼捲性騷醜聞 孟耿如吐千字心聲 2023-09-12

32歲孟耿如去年生完小孩後,在今年宣佈要復出拍戲,沒想到6月被老公黃子佼的涉嫌性騷的風波影響,戲也沒拍成。2個多月過去了,今(12)晚突然發表千字文向關心她的粉絲分享近況,透露除了經營品牌、創作、照顧家人,心靈上也有所啟發。
2023-09-13 07:19:16
阿楨
不時看到有人宣揚改開之前的社會比改開之後更加美好理想 2023-09-12 胡錫進

那樣的人應該住回到筒子樓裡去,吃飯用糧票,一個月只有半斤油,主要交通工具就是自行車和公共汽車,出了北京就沒見過地鐵,坐不起計程車,更沒坐過小汽車,從沒有過全家一起旅遊的經歷,老婆孩子都穿打補丁的衣服……中國人民收穫感最大的時期肯定是改革開放的這四十多年。請那些人回歸常識,不要繼續宣揚與黨的檔精神南轅北轍的極左論調,停止蠱惑人心。
  回應
不要搞“選擇型回憶+選擇型無視+選擇型講述”。
正常。網上的別有用心 + 發發牢騷 + 確實存在的問題!
我猜老胡最不喜歡改開前的平等,平安,純樸吧。
 改革前哪裡平等?也存在等級制。國有企業的工作崗位只有少數必有城市戶籍的人佔有,多數農民不能進城工作。那個時代沒有一個人是安全的。你不是這個派就是那個派,你的個人資產根本不會受到保護,罄竹難書是對那個時代最好的解釋。當時還純樸?出門就戴著面具說假話,怕別人告密,最假的時代,沒有之一
 很多人懷念漢唐盛世,可是漢武帝唐太宗連個手電筒都沒有,按某些人的說法他們還不如五六十年代白雲黑土這種貧困戶富裕。
 秦始皇沒自行車騎,不耽誤他巡遊天下,漢軍沒自動步槍,不妨礙,陳湯喊出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懷念漢唐懷念的是那個時代人的心勁,那是精神力量。
  相關新聞
中國古代沒有民族主義,只有族群概念,晚清以來,民族主義確實是一個好用的武器,會反噬自身。
2023-09-13 07:26:19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