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5-07 06:13:24| 人氣5,225| 回應64 | 上一篇 | 下一篇

《文化大革命十年史》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文化大革命》之書何其多,為何特評嚴家其、高臯的《文化大革命十年史》(天津人民出版社,1986)?

沒啥特別理由,就算紀念嚴家其曾參加六四民運吧:

這本書從1979年4月著手寫作,到1986年1月才得以完稿。這本書的資料來源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文化大革命”期間的《人間日報》、《紅旗》雜志、《解放軍報》和當時公開的出版物;二是“文化大革命”期間在北京街頭巷尾購來的形形色色的紅衛兵報紙、雜志和印刷品;三是“文化大革命”結束後,特別是近幾年公開發表的有關“文化大革命”的資料和回憶錄。爲了使這本書在所引史料上保持准確性,作者對第二部分資料做了篩選,對那些不可靠的,在“文化大革命”中流傳的內容,均未寫進本書。對這三部分資料,如涉及同一問題、同一情況,作者做了認真的分析、鑒定,使這本書盡可能保持曆史的真實性。
全書主要分三篇,分別是第一篇《需要更多的個人崇拜》、第二篇《林彪的崛起和覆滅》和第三篇《江青和“文化大革命”中的政治》。

嚴家祺(嚴家其)(1942年12月25日-),生于江蘇常州西郊蔔弋鎮, 1959年至1964年在中國科技大學應用數學和電子計算機系理論物理專業基本粒子物理專門組學習。畢業後進中國科學院哲學研究所。1979年2月在胡耀邦主持召開的“理論務虛會”上提出“廢除黨和國家最高領導職務終身制”。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政治學研究所首任所長,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常委、北京市人民代表、中國行爲科學學會副會長。1986至1987年曾在趙紫陽領導下的“政治改革辦公室”工作。六四事件後流亡美國。1989年曾任總部在巴黎的“民主中國陣線”首任主席,1994年從法國移居紐約後曾任哥倫比亞大學訪問學者。嚴家祺具有數學、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哲學“多學科”知識,他在《霸權論》、《展望第三千紀》等著作文章中提出了“大尺度時間觀”。

先貼文革簡文,再補貼一長文:

 文化大革命”指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在中國由毛澤東發動和領導的政治運動。其發展過程分爲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的發動到1969年4月中國共産黨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召開。這一階段的中心任務,是摧毀所謂“資産階級司令部”,向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奪權”;目的是所謂變“資産階級專政爲無産階級專政”;運動表現爲“懷疑一切”、“打倒一切”、“全面內戰”。
    1966年5月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和同年8月八屆十一中全會的召開是“文化大革命”全面發動的標志。兩次會議相繼通過了《五.一六通知》和《關于無産階級文化革命的決定》,對所謂“彭真、羅瑞卿、陸定一、楊尚昆”反黨集團和“劉少奇、鄧小平司令部”進行了錯誤的批判。根據《五•一六通知》,5月28日中共中央發出通知:設立中央文化革命小組,由陳伯達任組長、康生等任顧問,江青、張春橋等任副組長,並規定“中央文革小組”“隸屬于政治局常委之下”,以後,文革小組逐步取代中央政治局和中央書記處,成爲“文化大革命”的實際指揮機構。
    八屆十一中全會後,全國掀起批判“資産階級反動路線”的狂潮,矛頭直指劉少奇、鄧小平。紅衛兵突起,並在全國範圍內進行“大串連”,他們把中央文革的旨意帶到各地,帶動了各地的動亂,使地方黨組織陷于癱瘓。1966年10月5日,中共中央轉發中央軍委、總政治部的緊急指示,宣布取消“軍隊院校的文化大革命運動在撤出工作組後由院校黨委領導的規定”。從此,全國掀起了“踢開黨委鬧革命”的浪潮,除野戰部隊外,各級黨委陷入癱瘓,基層黨組織停止活動。接著,毛澤東主持召開以批判“資産階級反動路線”爲主題的工作會議,點名批判劉少奇、鄧小平,強調讓群衆自己教育自己,自己解放自己。會後,全國掀起批判資産階級反動路線的高潮。同年12月,中共中央發出《關于抓革命、促生産的十條規定》(草案)和《關于農村無産階級文化大革命的指示》(草案),規定業余時間由群衆安排搞文化大革命,其方法也是采用“四大”。全國大動亂局面開始形成。
    1967年1月6日,以王洪文爲首的“上海工人革命造反總司令部”等造反組織在江青、陳伯達、張春橋等策動下召開“打倒上海市委大會”,奪了上海市委的權,這就是“一月風暴”。1月8日,毛澤東表示支持並號召奪權,全國內亂由此加劇。
    1967年1月至2月間,在中央召開的不同會議上,老一輩無産階級革命家對“文化大革命”的錯誤作法表示強烈不滿,對林彪、江青一夥誣陷迫害老幹部、亂黨、亂軍的罪惡活動進行鬥爭。康生一夥向毛澤東作了片面彙報。毛澤東批評了參與鬥爭的老同志,二月抗爭被誣之爲“二月逆流”。
    二月抗爭被否定後,全面內戰,打倒一切的風潮愈演愈烈,在林彪、江青、康生一夥的操縱下,還掀起了所謂揪叛徒運動、“革命大批判”運動、清理階級隊伍等,制造了劉少奇、陶鑄、彭德懷、賀龍等無數冤案。到1968年9月5月,全國29個省、市、自治區先後建立了革命委員會,實現了所謂“全國一片紅”。
    1968年10月,中共八屆擴大的十二中全會對“文化大革命”的理論和實踐作了完全的肯定。全會決定把劉少奇永遠開除出黨。全會通過的《中國共産黨章程(草案)》規定“林彪是毛澤東同志的親密戰友和接班人”。
    1969年4月,中國共産黨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林彪在會上作了“無産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理論”的政治報告,林彪、江青一夥的骨幹分子進入中央政治局,大大加強了他們在黨中央的勢力。
    第二階段:從1969年4月中共九大的召開到1973年8月中共十大的召開。這一階段的主要內容,是林彪反革命集團陰謀奪取最高權力,策動反革命政變被粉碎。這一事件客觀上宣告了“文化大革命”的失敗。此後,周恩來主持中央日常工作,使各項工作有了轉機。
    黨的九大以後,全國進入“鬥、批、改”階段。這一階段的中心是要徹底否定所謂“修正主義路線”,貫徹九大方針,把全國各方面工作納入“文化大革命”的軌道。這一階段繼續開展“革命大批判”;繼續“清隊”,進行“一打三反”,清查“五•一六”分子,使清隊工作擴大化。而精簡機構、下放幹部,走所謂“五•七”道路,使大批幹部、知識分子受到迫害。“教育革命”又造成了教育質量普遍下降和教學秩序的混亂。1971年,江青炮制的《全國教育工作會議紀要》,嚴重壓抑了廣大知識分子的積極性。
    1971年9月,林彪集團的反革命政變被粉碎後,周恩來在毛澤東支持下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在政治、經濟、外交等方面采取了許多措施,使各方面的工作有了轉機。但遭到江青一夥的攻擊。毛澤東也認爲當時的任務仍然是反對“極右”,從而使批“左”的正確意見被否定,“左”傾錯誤繼續發展。
    1973年8月,中國共産黨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大會繼承了九大的“左”傾錯誤和指導方針,王洪文當了黨中央副主席。江青、張春橋、姚文元、王洪文在中央政治局內結成了“四人幫”,使江青反革命集團的勢力又得到了加強。
    第三階段:從1973年8月中共十大召開到1976年10月“四人幫”被粉碎。
    1973年7月,毛澤東提倡批林批孔,以維護“文化大革命”。1974年1月初,江青、王洪文提出開展“批林批孔”運動,得到毛澤東的批准。江青一夥借機把矛頭指向周恩來,以實現其篡黨奪權的陰謀。毛澤東及時發現江青等人的陰謀,對他們作了嚴厲批評,宣布他們是“四人幫”,並指出江青有當黨中央主席和“組閣”的野心,使其陰謀受挫。
    1975年初,四屆人大確定了以周恩來爲總理,鄧小平等爲副總理的國務院人選。會後,周恩來病重,鄧小平在毛澤東、周恩來支持下主持中央日常工作。他先後召開了軍委擴大會議和解決工業、農業、交通、科技等方面的一系列會議,著手對許多方面的工作進行整頓,使形勢有了明顯好轉。但是,毛澤東不能容忍鄧小平系統地糾正“文化大革命”的錯誤,先是號召學習“無産階級專政理論”,繼而發動了“批鄧、反擊右傾翻案風”運動。
    1976年1月8日,周恩來逝世,全國人民以各種方式進行悼念活動,“四人幫”卻竭力壓制,加上“批鄧、反擊右傾翻案風”運動的繼續,激起了民憤。北京、南京、太原等地群衆自發地發動了悼念周總理、反對“四人幫”的聲勢浩大的群衆運動。中央政治局和毛澤東對天安門事件的性質作了錯誤判斷,將其定爲“反革命事件”,並錯誤地處理了鄧小平。
    1976年9月9日,毛澤東逝世,“四人幫”加快了反革命步伐。王洪文企圖取代黨中央的領導。同時向上海民兵分發武器,爲叛亂作准備。10月4日,《光明日報》登載“四人幫”炮制的文章《永遠按毛主席的既定方針辦》,僞造所謂“按既定方針辦”的毛主席臨終囑咐,圖謀執掌黨和國家的最高領導權。以華國鋒、葉劍英、李先念等爲核心的中央政治局,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團,從根本上挽救了黨、挽救了革命,結束了“文化大革命”這場災難。1977年8月,在中國共産黨第十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上,黨中央正式宣布“文化大革命”結束。
    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的《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幹曆史問題的決議》指出:“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的‘文化大革命’,使黨、國家和人民遭到建國以來最嚴重的挫折和損失。”“‘文化大革命’的曆史,證明毛澤東同志發動‘文化大革命’的主要論點既不符合馬克思列寧主義,也不符合中國實際。”“實踐證明,‘文化大革命’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義上的革命或社會進步。”它“是一場由領導者錯誤發動,被反革命集團利用,給黨、國家和各族人民帶來嚴重災難的內亂。
http://baike.baidu.com/view/1921.htm

台長: 阿楨
人氣(5,225) | 回應(64)|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思想文化 |
此分類下一篇:《天安門一九八九》
此分類上一篇:《五四運動史》

顯示全部64則回應

圖博館
台灣反課綱學生再拋神言論:二戰後光復台灣在法理上不合理
by林西 觀網時政組 2016-01-05

2015年夏天,台灣高中生在街頭上演了一場轟轟烈烈的反課綱鬧劇。不僅獻出了一場充滿錯別字的抗議活動,還拋出了不少逆天“神言論”,比如“部分慰安婦是出於自願,不應在課本中加入'被迫'二字”;“如果被日本政府知道(寫日本殖民台灣),他們會不會憤怒?會不會覺得不公平? ”
1月3日,微博網友@斯圖卡98 發布微博稱,一台灣高中生在電視節目中稱“馬關條約是合法的”,後又改口稱“不能說合法,它是一個契約, (日本)是在法理上取得土地(台灣)。”
看到這樣的“神言論”,小編再一次驚呆了,趕緊看完視頻壓壓驚。
觀察者網小編經查詢發現,這段視頻的內容不是最近的,而是華視新聞廣場於2015.8.5上傳至網絡的節目。7月,因台灣新版歷史教科書做出部分微調,將“日本統治”改成“日本殖民統治”,將“接收台灣”改為“光復台灣”,一些高中生髮起反課綱運動。
在這段節目中,幾位嘉賓和高中生對於課綱存在爭議的內容進行討論,其中一位學生質疑歷史課本中微調的部分說法,稱鄭成功是來台灣驅逐荷蘭人的說法不妥,他表示“荷蘭人比你更先早在台灣這塊土地上,為什麼你會說你是把他驅逐走的呢?這好像搞得台灣本來就是你中國的東西,這完全是站在中國本位主義來看這件史實。”
在談到國民政府來台灣到底該不該使用“光復”二字時,這位學生表示“這也是從中國的角度來看這件事”,“我們事實上知道的是馬關條約是一個合法的,它是一個契約,它用這個契約在法理上取得土地,就好像你今天簽契約,你賣給了別人,然後你今天突然說你要拿回來,直接搶回來,這在法理上完全不合理。”
  回應
 年輕人,再多讀幾年書吧。馬關合法,那開羅宣言不合法麼?
 國際法的背後都是武力那!馬關條約也罷,波茨坦公告也罷都是武力對決後的結果!嘴炮再打,難不能阻擋我們解放台灣的決心!
 看到所謂的契約論,就想到賀衛方!他也是用契約論為八國聯軍洗地的,認為西方不但無錯,而有大功,錯在中國!
 我拉一夥人把你打一頓,並強迫你簽字。這合法嗎?合法的話,你家在哪裡?給我個地址。我們會勉為其難地將你家“合法”地變成我家的.
 人家的意思就是說,以後解放軍進入台北,一定要先簽約,之後就可以合法佔領了。
  統一之後該怎麼辦?怎麼肅清台獨餘孽?怎麼對付恐怖破壞活動?怎麼教育重建?
2016-01-06 10:28:54
圖博館
單仁平:對西方獎項多一些心眼,不過分 2016-02-17環球時報

  西方主流媒體近日把《墓碑》一書作者楊繼繩作為談論中國的新焦點之一。報導說,哈佛大學尼曼基金會決定將2016年路易斯·里昂獎授予楊,而楊退休前供職的中國官方媒體“不允許”他前往美國領獎。
  楊繼繩《墓碑》一書2008年在香港出版,是關於中國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之交“大饑荒”所造成人員死亡的“調查性報導”。該書認為從1958年至1962年中國一共餓死約3600萬人,這一數字是對那場天災人禍中究竟餓死多少人各種推算版本中最高的之一。該書出版後,楊繼繩獲得西方組織和機構頒發的多個獎項,比如2013年美國曼哈頓研究所的海耶克圖書獎和2015年的瑞典史迪格·拉森獎都頒給了他。
  楊退休前供職於新華社,後做過《炎黃春秋》副社長,是一位廣受爭議的人士。在受到西方獎項“包圍”的同時,《墓碑》也受到國內部分研究者的批評,被指出所用史料​​不實,邏輯也有問題。2014年孫經先教授曾與他在一個有關中國土地制度演變的研討會上直接對話,提出其“絕大多數關鍵性的餓死人數數據都是虛假的”。
  那場大饑荒成為一個時期以來中國輿論場的熱題。一些人批評官方只提當年的“天災”,不說“人禍”,他們支持“3000萬”或者更多人餓死的推測。有人並非很嚴肅地總結道,看一個人在網上說那幾年餓死多少人,常常可以判定他在網上的角色“左”還是“右”。如果他說死了3000甚至4000多萬,大概就是“右”的。如果他說沒死人或者死得很少,就是“左”的。
  其實中國官方對三年大饑荒早有正式說法,1981年《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是這樣寫的:主要由於“大躍進”和“反右傾”的錯誤,加上當時的自然災害和蘇聯政府背信棄義地撕毀合同,我國國民經濟在1959到1961年發生嚴重困難,國家和人民遭到重大損失。不難看出,官方對“人禍”因素並不迴避。然而《墓碑》談論的並非“歷史”,它帶有強烈的現實政治情緒,該書前言中公開稱中國政治制度是“極權制度”,“奴役人類的製度”,大概是因為這些不尋常之處,西方組織頒給楊獎項時都稱讚他的“勇氣”。
  不扯什麼“政治勇氣”就事論事,中國政府承認大饑荒中餓死了人,中國地方上有的博物館和史料中保存著具體的記載。然而學者們大多相信,獲得一個精確的餓死人總數字是困難的,即使一個龐大的國家工程也未必能搞清楚。
  西方的獎項這幾年雨點般落到中國“異見人士”身上。我們對此多一些心眼,大概不過分。
2016-02-24 09:51:56
圖博館
馬雲回應BAT壟斷說:把地主弄死農民不一定富

“BAT百度、阿里巴巴、騰訊壟斷了整個互聯網創業的資源,使得大家沒法混了,”2016.4.23,馬雲在2016年中國綠公司年會上發言表示,BAT格局兩三年內就會變化,如果重來,他一定不會選擇把企業做上市。
................
  回應
 可地主不死,農民一定富不起來!
 你的說法是掩耳盜鈴,無非是讓老地主死掉,換一批農民做新地主而已!
 貪官不死,百姓一定富不起來。
 就像當年罵老蔣獨殘一樣,結果是,犛奪權後自己做了獨殘,比老蔣時代還要黑暗、獨得還要久!
 都是為了自身的利益,在欺騙百姓。
 馬雲你就是個地地道道的地主資本家。你就是靠剝削用戶發的財。你的財富充滿了別人的血汗。你是地主階級的代言人,你是在和億萬農民為敵。你的言論是徹底反馬克思主義的謬論。
 馬雲什麼時候變成地主階級了?馬克思主義有偏差就不能修正了?
 馬雲要倒霉了,有些事情不可以亂說的!
 地主不就是富起來的農民嗎?財產私有化才是致富的動力,吃大戶只能一起受窮。壟斷是必然趨勢,但是由政府主導的壟斷必然導致腐敗。
 Sb啊,想當年斗地主,瓜田地的時候,你們祖輩富起來了嗎??真的地主死了能富起來的話,你也不會是現在這種吊死了,早成富二代三代了.
 地主要分什麼樣地主,資本家要分什麼樣資本家。馬先生講得對,五十年代初滅了地主,後來就餓死了幾千萬農民,現在絕大多數人是個小地主,大家可都有飯吃了!
 千萬小地主死了,卻產生了全球最大的地主,農民比之前更慘.
 你還在仇富,說明你應該被這個社會淘汰了。物競天擇,看到別人富,就認為自己窮是因為富人造成的。總是期盼著富人完蛋,以為窮人的好日子就來了。這種邏輯就決定了這部分窮人將繼續愚昧下去。
 馬雲一出,屍橫遍野,零售基本不行,商業都灰色一片,大家都不逛街了,除了吃的,很難做下去,這不是馬雲的錯,因為這個世界,除了地主,真的誰都生存不下去,地主不死,農民真不一定富,但富的機會都沒有.
 農民不一定富,仍然想把地主弄死。弄死地主把錢分了,等下一波地主成熟,再弄死他們,割韭菜快感。

(楨:一群理盲濫情的霉體酩嘴政剋冥眾鄉民 /邪者磚家叫獸/公知大V噴子憤青糞青屌絲 在鬼打架!另參【圖博館】:《公共知識份子》 海龜與烏龜 《文化大革命十年史》 光棍節vs感恩節 )
2016-04-24 11:06:53
圖博館
蕭功秦:如果真正愛國,就應超越憤青思維2016-04-27 環球時報

摘要:早在文革後期,我在上海市郊當工人時,有一次參加廠裡組織的支持某國革命運動的大遊行。歷史上,憤青式的極端思維和道統至上的自以為是可能會給一個民族帶來災難性後果,這是有前車之鑑的。
  “左右”憤青立場不同但思維相似
  早在文革後期,我在上海市郊當工人時,有一次參加廠裡組織的支持某國革命運動的大遊行。這時突然一輛奶罐車闖進我們浩浩蕩蕩的隊伍,遊行者中一些人頓時憤怒起來,“誰竟然敢破壞革命大遊行?”於是一批人勇猛地衝上去,把那司機拖出來,一邊打,一邊罵“帝國主義的走狗”。那可憐的司機事後解釋說,那天牛奶再晚些送出去加工就變質了,只是沒想到車擠到隊伍中間去了。
  這就是文革中我所經歷的真實的憤青故事。它具備了“憤青文化”的所有條件:自以為是的道德優越感,凡是“干擾”自己行動或反對自己觀點的,不是道德上的邪惡者就是政治上的敵對分子。對於“邪惡者”與“敵對分子”沒有妥協餘地,必欲打倒在地而後快。封閉狀態下的唯我獨尊、非正即邪、兩值分類、鬥爭思維、無情打擊,這就構成“憤青文化”的內在邏輯與基本特徵。
  四十年後,我再一次經歷了這樣的事情。那是幾年前,我到日本旅行,回來後寫了一篇遊記,文章中提到靖國神社外的廣場上,日本青年男女盡情享受陽光,與靖國神社的遊就館電影院裡老人發出的那幾聲孤獨的掌聲形成鮮明對比。我在文章中感嘆道,“看來說日本軍國主義正在復活實在是冤枉了這些少男少女。戰爭已經結束六十多年,日本已經變了,我們大可不必再用原來的眼光看日本。”沒有料到這篇短文在某網站上發布不到兩週,居然有了31萬點擊量,許多人在跟帖中罵我“漢奸”“賣國賊”,某些言論甚至不無極端意味。那些言論中非此即彼、非正即邪的兩叉分類,不留餘地的鬥爭思維,與文革時工廠憤青暴打奶罐車司機的事可謂如出一轍。頗有意思的是,雖然只有部分跟帖者支持我的觀點,但這些支持者中的大多數人恰恰都是去過日本。他們說,他們看到的日本就是我所寫的這樣。
  值得指出的是,除了那些把外部世界看作是“陰謀論世界”的極端民族主義憤青,社會上還有鼓吹“再搞一次文革”的極左派憤青,以及主張來一場“某某革命”的極端自由派憤青。雖然這些憤青立場各異,在網絡上視如冠仇、相互攻擊,但他們在唯我獨尊、自我優越的思維方式上卻​​極為相似。
2016-05-02 11:11:31
圖博館
憤青文化根源何在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憤青文化?我覺得是多種歷史、文化與社會心理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首先,它與傳統中國文化中的道統至上、與改革開放前意識形態原則至上的思維模式有關。自南宋以來,士大夫就以大言高論、激昂高調著稱於世。鴉片戰爭後,中國在應對西方挑戰後又備受挫折與屈辱。處於封閉環境中的士紳對外部世界一無所知,非理性化的虛驕心理油然而生,清朝同治光緒時代的清流黨人士就是如此。變法志士唐才常就是這樣評述清流黨人特點的:“無論曲直強弱,勝負存亡,但一不主戰,天下共罪之……以清議自許者,虛驕尤甚。及問其所以製敵之策,則曰持我忠義之氣在。”清流黨思維與憤青思維具有高度的同構性。他們都是高調主戰,他們空泛的不切實際的大言高論,滿足了人們急於宣洩屈辱感的未遂願望與心理需要。
  另一方面,改革以前的極左思維通過長期教化宣傳,已在幾代人心中形成一種左的思維習慣與政治文化,久而久之就會形成固有的“定見”。眾所周知,三十多年來的改革開放使得中國在各方面突飛猛進,但支配人們的潛意識和思維方式,相對於器物、制度而言變化相對緩慢。這些固化了的“定見”會干擾人們對信息的判斷與處理,使他們只願接受與自己觀念相近的信息。定見是一種思想惰性,它不自覺地支配人們,決定判斷的方向與主觀偏好。
  雖然在現實生活中,具有憤青極端思維方式的人在人口中的比例遠不是很高,但在網絡虛擬空間裡,他們表現得極為活躍,並吸引著眾人眼球。具有共同極端思維與價值觀的人們,往往會​​在某一特定網絡上“物以類聚”,這些同質性的言論會在彼此互動中進一步強化,這就形成網絡上的“群體極化”現象。在特定情況下,由於網絡民意的表達是非均衡的,極端憤青的聲音無形中會被放大。
  如果真愛國,則理性比激情更可貴
  憤青所代表的這種極端非理性思維的危險性在於兩個方面:一是在特定條件下,它會煽動群體性非理性,形成話語霸權,並經由極端化社會思潮的惡性膨脹,影響一個民族在關鍵時刻的歷史性選擇。二是他們挾持高調的道德壓力與原則至上的意識形態話語優勢,對決策精英施加道德原則上的壓力。他們在輿論場上呼風喚雨,會被人誤以為是廣泛民意的代表,進而產生消極誤導作用。
2016-05-02 11:12:49
圖博館
歷史上,憤青式的極端思維和道統至上的自以為是可能會給一個民族帶來災難性後果,這是有前車之鑑的。南宋的清流黨人聯蒙滅金並不自量力地主動攻蒙,加速招來南宋亡國之禍。甲午戰爭時的清流黨人挾持“誰不主戰,天下共誅之”的話語霸權,使得清廷統治者在準備不足的不利條件下,迫於“愛國主義”的道德壓力進入一場力量懸殊的戰爭,結果《馬關條約》讓中國面臨亡國危機。此後六年又發生“庚子事變”,保守派以“仇洋愛國”為原則,鼓動義和團“殺盡洋人”,煽動義和團攻打使館並將街頭穿洋服、戴眼鏡者一律視為“二鬼子” “漢奸”格殺勿論,造成中國在短短六年多時間裡對外賠款達七億兩白銀,內憂外患進一步加劇。
  憤青文化是封閉時代的文化衍生物,一個民族的現代化需要國民與政治精英以開放的心態、中道的常識理性,而不是極端民族主義狂熱與意識形態,來處理國際關係和國內發展中的問題。如果你是一個真正的愛國者,理性比激情更可貴。只有理性地超越憤青文化,中國才有美好未來。(作者是上海師範大學人文學院歷史系教授)
2016-05-02 11:14:14
圖博館
拿“赤腳醫生”和“當代遊醫”比,真的好嗎?
額爾瑾 歷史發燒友 2016-05-04

“赤腳醫生”這個名詞現如今提起的人不多了,可最近由於魏則西事件的發酵,有些人在痛斥某些私營醫院時,竟拿“赤腳醫生”與之相提並論,或挖掘當年“老軍醫”的背景,指出那是部分赤腳醫生進入城市後產生的現象。朋友圈中這些言論頗有些市場,因此筆者不得不說上兩句。
  “赤腳醫生”是用來稱呼20世紀六七十年代出現在我國農村的“半農半醫”醫療人員的。當時,我國的醫療制度還沒有完全建立,特別是對農村人來說,基本是“小病拖,大病扛,重病不治見閻王”。這主要是因為在此之前,像郎中、醫生這樣的職位,出診的診金一般很高,多數農村家庭負擔不起。針對這種現狀,毛澤東發表了著名的“6·26”指示,於是,赤腳醫生製度、合作醫療和三級醫療保健網成了解決農村醫療衛生問題的三大舉措。
  這些赤腳醫生一般未經正式的醫療訓練,仍持有農業戶口。由於國家十分重視對赤腳醫生的培養問題,適當降低了准入門檻。招聘的來源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醫學世家;二是高中畢業、略懂醫術病理的人; 三是一些上山下鄉的知識青年。但因為過分強調“根正苗紅”,所以有些人的文化程度並不高,這為日後​​進一步的培訓增加了不少困難。
  “赤腳醫生”最早見於《紅旗》雜誌1968年第3期(9月10日)刊登的一篇調查報告:《從“赤腳醫生”的成長看醫學教育革命的方向——上海市的調查報告》 。為什麼要稱呼其為“赤腳醫生”呢?那時候都是泥路,遇上天下雨,農村人一般不穿雨鞋都是光著腳走路,鄉村醫生也不例外,於是農村人不把他們叫作鄉村醫生,而叫赤腳醫生。
  “赤腳醫生”這一群體在七十年代的時候達到了鼎盛時期,“赤腳醫生”在七十年代發展到鼎盛時期。最高時全國“赤腳醫生”150多萬,生產隊的衛生員、接生員390多萬。農村不脫產從事醫療衛生工作的人員達500多萬,超過衛生部系統原有衛生技術人員的總數(220萬)一倍多。(《共和國重大文化事件紀程》)
  當年對這些赤腳醫生會進行在職培訓,培訓​​方式最多的是在縣醫院或者公社衛生院,還會定期召開業務學習例會,其他的方式還有赤腳醫生函授班、衛校正規培訓、下鄉醫療隊培訓等。靠著這些方法,在短期內,低成本、高效率地培養出一大批“留得住、養得起、用得上”的赤腳醫生。
2016-05-07 10:03:47
圖博館
不可否認的是,這些培訓存在著明顯的“功利性”,主要學的是對一些常見病的對症處理與治療,並不是全面系統地學習醫學基礎知識。他們只掌握了注射、止血、人工呼吸等技能,以及負責發止痛片、阿斯匹林、黃蓮素、磺胺類藥的工作,只能應付感冒發燒之類的常見病小病,對於慢性病和大病基本上是無能為力的。再加上醫學是一門需要臨床經驗的學科,這一方面的培訓卻因為當時中國的實際情況而難以實現。如果按著這種標準來選拔醫生,是遠遠不夠滿足建國初期廣大​​農村的需求的。
  許多人會將赤腳醫生同如今的一些“江湖遊醫”混淆,實際上,這兩個群體之間有著巨大的不同。在當時,赤腳醫生的管理制度還是比較完善的,大隊、公社、衛生院、公社黨委、縣衛生局都對赤腳醫生進行管理,只在管理的形式和內容上有所不同。赤腳醫生在行政上受大隊公社管理,而公社衛生院則是對赤腳醫生進行業務指導和培訓的部門。赤腳醫生時期恰逢“文革”,當時每個縣、每個公社、每個大隊都有一位副書記分管或主管赤腳醫生。
  選拔出的赤腳醫生,除了會進行培訓之外,還要通過考核,大隊以及公社衛生院,有時也包括縣衛生局都會參與。公社衛生院是主要的考核單位,對其業務進行考核與指導,縣衛生局是赤腳醫生間接的考核單位,大隊考核赤腳醫生參加生產勞動的情況和綜合表現。對於赤腳醫生的首要調查標準就是群眾的滿意度,赤腳醫生是受縣、公社、大隊的管理的,在集體經濟下,赤腳醫生基本是不考慮經營成本的,完全是全心全意地“懸壺濟世”。
  赤腳醫生給人看病,不分白天黑夜,不論寒暑季節,也不管天寒地凍、刮風下雪,只要哪個人有病痛就必須迅速出診。在當時,病情就是命令,時間就是生命。一些赤腳醫生曾經回憶自己當年出診看病的情節:......
  對於農村醫療而言,治病重要,防病也絕對不容忽視。農村每年都要接種麻疹、“百白破”三聯、卡介苗、牛痘、流腦、乙腦、小兒脊髓灰質炎、霍亂等各類疫苗。另外,還在流感季節用板藍根大青葉煎湯,乙腦流行季節用千筋草煎湯,讓每個社員喝,而且全部免費。還要一年兩次檢查釘螺,防止血吸蟲病蔓延。到了夏季,要用漂白粉對水井消毒,防止腸道傳染病蔓延。這些工作都是由各村的赤腳醫生來完成的。
2016-05-07 10:05:21
圖博館
新中國的衛生工作倡導“預防為主”,赤腳醫生配合生產隊,在農村大力宣揚講究衛生的好處與方法,開展了以除害滅病為中心的愛國衛生運動。提倡垃圾分類,糞便管理,注重飲用水源的健康與乾淨,這對於當時農村衛生面貌的改觀有著巨大作用。
  赤腳醫生的收入和日常怎麼樣?由於他們“半農半醫”的身份,因此,赤腳醫生往往比普通農民更加辛苦。赤腳醫生,一年到頭大隊補貼工分1700分(每天工價0.7元),參加集體勞動不得少於200個勞動日,半醫半農。時值“雙搶”農忙季節,要參加生產隊勞動,中午想和社員一樣休息一回都難,不是中暑的就是腹瀉的,還有生癤子的、感冒的病人等著你去治療。只想好好地睡個覺都成了奢望。那時社員看病雖然是免費的,拿點藥片5分錢,肌註一針一角錢。但還是有些社員連5分錢也拿不出。我家也一樣困難,沒辦法我只好掏錢墊上,年復一年也不知道墊了多少回。我放棄了幾次招工和招乾的機會,紮根農村,實踐著“廣闊天地,大有作為”的理想。(《赤腳醫生》 周祥新)
  1975年,謝晉導演執導的電影《春苗》真實地反映了赤腳醫生的日常與生活。該片講述了江南某大隊婦女隊長田春苗被送到公社醫院學習,回隊後為貧下中農治病的故事。影片中就對農村的醫療現狀進行了描述,缺醫少藥成為當時赤腳醫生們的共鳴。
  誠如影片中的演繹,中國農村的醫療狀態當時並不樂觀,赤腳醫生常常會遭遇難以治療的,甚至病症都難以確定的情況。另一方面,中央也深知,在短時間內僅憑藉赤腳醫生從根本上徹底解決農村醫療難題很難。在毛澤東主席看來,用較短的時間,花較少的力量,先培養出一些醫術雖然不高,但農村最需要的赤腳醫生算是一種權宜之計。赤腳醫生的用藥和醫術最然不高,但是赤腳醫生對待病人的熱情,對待病患負責任的態度卻是當時能在農村紮根醫療的必要條件。
赤腳醫生的醫術雖然有所欠缺,但卻在培訓與實踐中不斷地提高。1974年10月,鄧小平在接見一個第​​三世界國家的衛生代表團時,肯定“赤腳醫生”一方面勞動,一方面治病的方向,並用從赤腳到穿起草鞋再到穿起布鞋的形像比喻,指出赤腳醫生增加知識、提高本領的發展道路。“文革”結束以後,由縣衛生局統一組織赤腳醫生進行了考試,合格的發給一本“赤腳醫生證”,不合格的不發,這就是說,沒有取得證書的赤腳醫生將失去行醫的資格。此後也是進行了一輪又一輪的考試,赤腳醫生的門檻也越來越高。
2016-05-07 10:05:47
圖博館
隨著形勢的發展,“赤腳醫生”完成了歷史使命。通過資格考試者,被授予的證書改成了“鄉村醫生”,“赤腳醫生”已經成了一個時代的背影。1985年1月25日,《人民日報》發表《不再使用“赤腳醫生”名稱,鞏固發展鄉村醫生隊伍》一文, “赤腳醫生”逐漸消失。根據2004年1月1日起實行的《​​鄉村醫生從業管理條例》,鄉村醫生經過相應的註冊及培訓考試後,以正式的名義執照開業,赤腳醫生的歷史自此成為過去式。
  雖然“赤腳醫生”有各種不足,但是無論從出發點還是社會效益來看,都不是“當代遊醫”能比的。縱使“遊醫”中有部分人曾經是“赤腳醫生”,也與整個“赤腳醫生”體制沒有什麼聯繫。現今的某些亂象,需要立足現實分析、解決,隨便從過去找個名詞套用或硬拉關係,能有什麼幫助呢?抑或有些人只是為了吐槽而吐槽,為污名化而污名化?
  回應
 赤腳醫生醫術差了些,但是以病人為本,獲得了群眾信任。現在大醫院的醫生醫術倒不差,卻以效益為先,難以取信於人,醫患糾紛就是這麼來的。
 “赤腳醫生”是政府主導,公益性質的,不以掙錢為目的。“當代遊醫”完全就是為了掙錢的私人生意。及時有的赤腳醫生成了遊醫,那也跟公立醫院的大夫辭職進了莆田系一樣是他個人的問題。這兩者天淵之別,肆意抹黑的人為什麼看不見?
 這些人不是無知,只是反共而已,所以只要和共產黨扯上關係的都要攻擊一下
 赤腳醫生是毛澤東醫療衛生思想體系的一部分,而毛澤東醫療衛生思想體系使新中國成立到改革開放之前,我國的國民健康狀況大幅度躍升:一是平均壽命從建國前的35歲增加到了1978年的68歲,達到當時中等發達國家的水平,遠遠超過我國經濟水平的排名。二是初生嬰兒死亡率從1950年約250‰下降到1981年的低於50‰,比較60年代到70年代幾個主要發展中國家人均壽命和嬰兒死亡率指標的改善情況,中國遙遙領先。三是很多流行性疾病,如天花、霍亂、性病等得到較徹底的消除,而寄生蟲病如血吸蟲病和瘧疾等得到了大幅度的削減。健康就是生產力。新中國在改善人民健康方面取得的這些成就,同當時的發展中國家相比,是十分突出的。不僅有效改善了人民生活,而且為改革開放之後的經濟發展奠定了基礎。
 古巴也是​​這樣,是卡斯特羅思想嗎,
2016-05-07 10:07:09
圖博館
6、70年代,中國人均壽命增加速度在全世界主要國家中是最快的,赤腳醫生製度功不可沒。80年代起,中國人均壽命增加速度降下來了,慢於韓國、新加坡以及發展中國家一般水平。70年代,中國人口死亡率比歐美還低,而自80年代合作醫療制度瓦解後,嬰兒死亡率和人均壽命就長期停滯不前了!
 還在利用大多數人的知識盲區混淆視聽。本質上和莆田系沒什麼區別。婦幼保健院是指的是90年代開始的統計方式,區別於以前的。道理就像是現在發現的貪官多可能是因為現在反貪的人比過去能查而不一定是官變貪一樣。90年代才開始推行的一種統計方式,它的動態變化規律,只能反映全面推行一胎化計生政策,以及人口大規模頻繁流動的90年代以後的社會環境情況,並不適用於沒有極端計生政策及人口流動數量少的計劃經濟年代。該縣級婦幼保健院某人用90年代以後的動態變化規律去“追溯預測及重新構建”80年代以前的嬰兒死亡率,其實就是個一文不值的數字遊戲。其可信性幾乎等於0。
 這個“重新構建的嬰兒死亡率”,是依據1981~2010年嬰兒死亡率動態變化規律進行重新構建的數據,它忽略了80年代開始的計劃生育政策的影響,將一胎化年代的動態變化規律亂套到以前的嬰兒死亡率上重構測算,這樣“追溯性預測”重新構建出來的嬰兒死亡率,既不能替代當時實際水平,也無法接近當時的實際水平。他們重新構建的目的不是追尋真理,只是為了解釋:為何改革開放後十多年的1990~1995年,嬰兒死亡率平均值居然比1976~1980年還高.......

  相關新聞
人民日報:如何避免人財兩空的“魏則西式悲劇”?

據人民日報2016.5.6刊發題為《魏則西留下的生命考題》的文章,文中指出醫學本無“神話”,但很多身患絕症的病人,由於缺乏科學認知,希望抓住一根救命稻草,創造生命“奇蹟”。這種“有病亂投醫”的心理,讓醫療騙子鑽了空子。提升全民科學素養是一個長期過程,建立符合國情的家庭醫生製度,讓每一位居民都擁有高素質的家庭醫生,是避免“魏則西式悲劇”的治本之策。不過在中國當下國情,解決好這個問題需要一個過程。
2016-05-07 10:30:03
圖博館
單仁平:對西方獎項多一些心眼,不過分 2016-02-17環球時報

  西方主流媒體近日把《墓碑》一書作者楊繼繩作為談論中國的新焦點之一。報導說,哈佛大學尼曼基金會決定將2016年路易斯·里昂獎授予楊,而楊退休前供職的中國官方媒體“不允許”他前往美國領獎。
  楊繼繩《墓碑》一書2008年在香港出版,是關於中國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之交“大饑荒”所造成人員死亡的“調查性報導”。該書認為從1958年至1962年中國一共餓死約3600萬人,這一數字是對那場天災人禍中究竟餓死多少人各種推算版本中最高的之一。

「埃及天安門事件」【聯合報黑白集2013.08.20
回應:
這次埃及死那麼人,這是埃及的二二八,天安門除了那些暴亂學生將六個公安活活燒死被就地正法,接著軍人清場向空鳴槍,大家都跑光了,根本沒死人,你看王丹等人不都活得好好的嗎?二十多年了,所編造的死幾千人,為何就是編不出所謂死者的名單?聯合報根本就在欺騙人民,有死人的二二八,不是天安門。

回歸二二八會訊 2012-02-27 旺報 周玉山(世新大學教授)

2005年11月,228事件紀念基金會出版了會訊,公布了通過補償的案件,其中死亡681件、失蹤177件,合計858件。同期「228會訊」指出,此一數據與以往學術界的推估數差距過大,引起諸多爭議,為釐清真相以正視聽,實有深入調查實際受難者人數之必要,因此董事會決議成立專案小組調查。
韶光留不住,匆匆近7年。現在,基金會的執行長宣布,深入調查的結果,成案860件;換言之,7年來增加了2件個案。郝柏村先生據此撰文,提到「仍為1000人左右」,已是從寬的論斷;卻引來綠色報紙鋪天蓋地的辱罵,其中沒有真相、也沒有真理。
郝先生本著科學的數據、而且是「228會訊」的數據,說了實話,引來辱罵,公道何在?宣稱「死亡逾萬」的人士們,請公布另外9000位遇難者的名字以及受害經過,大家一起來哀悼!
2016-05-07 10:30:35
圖博館
六四中槍的不只是學生 2013-06-05 中時 熊玠(紐約大學終身教授)

 本人在二○○九年七月號的《海峽評論》曾發表了一篇命名為〈一個天安門事件「變相受害者」的「喊冤」回憶〉文章。因為在那二十年前天安門事件發生時,正值我在北京年休,親眼目睹一切。而在那不久以後回到台灣,卻因我對媒體據我本著良心所交代的目睹實況與一般人印象不相雷同,故而遭遇到很多靠情感代替思考的人們窮兇極惡地譴責唾罵。 
 該文中第二項迷惑,有關在公主墳與木樨地(即天安門的西邊)到底死了多少人、甚至什麼人?根據路透社駐北京分社主任與他的同仁當晚在現場所目擊,簡直難以置信。原來,半夜由長安街西邊進來的解放軍(正如我在北京飯店看到從長安街東邊進來的解放軍一樣),均是徒手而來。武器均放在軍車上,緊隨在後徐徐駛入。可是半途槍枝卻被學生搶劫,然後向士兵掃射。據他估計,打死了一百多士兵。倏忽間,士兵再奪回槍枝,對學生開槍,大約打死了兩、三百學生。
 這位路透社分社主任,由於任期將滿,他誓言回國後將撰寫回憶錄,將他的目擊公諸於世(以後他黃牛了)。不過他所目擊的這學生與士兵實彈交鋒的一幕,卻在事後由《紐約時報》駐北京記者紀思道(Nicholas D. Kristof)花了三、四個月時間明查暗訪地求證屬實。並為《紐約時報星期日雜誌》撰寫了專文報導。

泰國政治干擾 「紅衫軍」死傷真相難明2013/06/13泰國世界日報梁東屏

  當年的執政黨是「民主黨」。「紅衫軍」示威期間,媒體上就不斷有所謂「黑衣人」的消息放出,明白表示「黑衣人」是「紅衫軍」的特攻隊,擁有強大的火力,不斷四處暗算軍人,同時還會「殺自己人」嫁禍給軍方。換言之,死傷都不關軍人的事。
  只不過包括我在內的國際媒體記者,從來沒有在任何場合見到所謂的「黑衣人」,或者政府所描述的「大量軍火」。再者,死亡的92人中,至少有85人以上是「紅衫軍」。這是一個簡單的算數,不需要什麼智慧,就可以得出結論

(楨:一群理盲濫情的霉體酩嘴政剋冥眾鄉民 /邪者磚家叫獸/公知大V噴子憤青糞青屌絲 在鬼打架!另參【圖博館】:《公共知識份子》 海龜與烏龜 《文化大革命十年史》 中國非正常死亡 中共的國企社保與醫保改革 壟斷二二八 《統計數字:是事實還是謊言》 《天安門一九八九》 泰國紅衫軍 伊斯蘭革命)
2016-05-07 10:34:13
圖博館
官媒:決不允許“文革”錯誤重演 2016-05-18 海峽網

正值“文化大革命”發動50年,中外各方熱烈討論,甚至有外媒稱中國在“文革”問題上選擇失憶。對於種種論調,人民日​​報17日刊文指,中國絕不允許“文革”這樣的錯誤重演,並要堅決防範和抵制“文革”問題來自“左”的和右的干擾,毫不動搖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人民日報17日凌晨刊文指,1981年《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徹底否定了文革,這項政治定性經受住了實踐、人民和歷史的檢驗,具有不可動搖的科學性和權威性。文章重申,文革是一場由領導者錯誤發動、被反革命集團利用,給黨、國家和各族人民帶來嚴重災難的內亂,造成的危害是全面而嚴重的。歷史已充分證明,“文革”在理論和實踐上是完全錯誤的,它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義上的革命或社會進步。
  文章指,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中國日益強大,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極大提高,社會主義民主法制不斷健全,中國的道路越走越寬,不會也決不允許“文革”這樣的錯誤重演。中國一定要牢牢記取“文​​革”的歷史教訓,牢牢堅持黨對“文革”的政治結論,堅決防範和抵制圍繞“文革”問題來自“左”的和右的干擾,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而要毫不動搖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環球時報評論員單仁平撰文指,在“文革”發動50年這個時間節點上,出現一些討論是正常的,但中國社會看待“文革”的共識遠大於分歧。中共中央1981年的《決​​議》對文革作出徹底否定的權威定性,這不僅是全黨上下的認識,也應該說是中國社會整體上相當穩定的共識。
  單仁平續指,黨的十八大以來,隨著“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的協調推進,不斷接近“國家現代化”目標,中國人前所未有的“獲得感”是真實的,這個時候尤其不會把文革重拾為樣板。文革十年浩劫也不可能在中國重演,因為這場運動給中國發展造成了嚴重損失,也讓許多中國人留下了永久的人生傷痛。沒有人比中國人更害怕動盪,更渴求穩定。
  文章指出,中國這幾十年的發展,是從“撥亂反正”邁出的第一步,把黨和國家工作重心轉移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上來,為國家前進提供了強大動力。把發展放在中心位置,是最基本的歷史經驗,無論是嚴懲腐敗、依法治國,還是發展民生、縮小社會差距,都必須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努力做世界上最有活力的探索者、實踐者。
2016-05-24 08:20:17
圖博館
韓毓海:從“兄弟”到“同志”2016-07-02
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五百年來誰著史》

1918~1923年間,世界和中國發生了天翻地覆的大變革。在短促的5年之間,毛澤東由信奉“四海之內皆兄弟”的無政府主義者,成長為替勞動者謀解放的馬克思主義者。
  在這短短的5年間,毛澤東的父母和恩師楊昌濟相繼去世,他獲得了令他終生驕傲且心碎的愛情,成為一個的丈夫父親。毛澤東由湖南長沙的一介書生,成為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之一,隨即又成為中國國民黨的主要領導人;由一個小學教員,成為中國政治領域和思想文化領域中冉冉升起的新星、巨星。正是在此期間,俄國爆發了十月革命,德國爆發了工人階級起義,終結了“一戰”,而中國則爆發了五四運動,誕生了中國共產黨。
  這5年決定了毛澤東的一生,注定了毛澤東的人生不會在寧靜的校園裡度過,從此後,他便永遠不可能像他自己所期望的那樣,當一個“教書先生”了。
而這巨變如風暴走過夏季寧靜的原野,來得如此迅疾而猛烈,事先幾乎毫無徵兆。
  1918年6月,毛澤東和新民學會的大部分成員先後畢業,而擺在​​他們面前的最現實的問題,便是升學或者就業。新民學會的成員都是抱負遠大的青年,他們的共同意見自然是繼續學習深造,而且是出省乃至出國去深造。而恰好就在這個時候,一個機遇擺在了他們面前——留法勤工儉學。
  留法勤工儉學這件事,與李石曾這個人物最有關係。李石曾的父親是前清軍機大臣李鴻藻。李家非常有錢,李石曾1902年隨駐法公使孫寶琦赴法留學,他在巴黎巴斯德學院的畢業論文是《大豆的營養研究》,李石曾畢業後在法國經商,辦了一系列企業,其中最著名的是巴黎豆腐公司。他從家鄉河北蠡縣招募了一批老鄉,在巴黎生產幾十種豆製品,而恰逢當時法國流行素食主義,結果豆腐公司賺了大錢。蠡縣,因此也被稱為北方的僑鄉。
  李石曾因把中國的豆腐引進到法國而發了大財,但他的抱負卻是要做一個有思想、搞文化的“儒商”。他和蔡元培共同參與“一戰”期間負責招募和遣散中國赴法勞工的勞務中介機構——惠民公司的經營,並在吳稚暉等人的協助下,在巴黎辦了一本《旅歐雜誌》 ,宣傳“四海之內皆兄弟”和勞動互助,當時,這就叫作無政府主義學說。而如果用今天的話來說,李石曾經營的那些機構,便是“非政府組織”(NGO)。
2016-07-03 09:16:54
圖博館
“一戰”結束後,法國效法美國,想把“庚子賠款”的一部分退還給中國,併計劃在法國辦一所大學,專門吸收中國學生去留學。作為著名的華商和非政府組織負責人,加之在中法兩國的政界都廣有人脈,這件好事就落在了李石曾的頭上。於是,他專門辦了一個銀行,把法國的庚款存入其中,並創辦了中華教育文化基金會,來經營這件事。
1916年,蔡元培擔任北京大學校長,即於當年聘任李石曾為生物系教授。
1918年6月,毛澤東的恩師楊昌濟應北京大學之聘,舉家遷居到了北京,居住在鼓樓附近的豆腐池胡同9號。而兩個月後,即這一年的8月15日,毛澤東、蔡和森、肖子升、羅章龍等“楊門弟子”一行二十餘人,便浩浩蕩盪追隨導師而來。這是毛澤東第一次出省,也是他第一次來到北京。
  他們是有備而至。
按照當時民國教育部的規定,師範生畢業後需立即工作,不能繼續升學。而此時的楊昌濟則告訴弟子們說,他們雖然喪失了進入北京大學或中國其他大學深造的機會,但卻可以去法國勤工儉學。
  經楊昌濟的託付,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介紹毛澤東等4人,與李石曾在其位於香山的別墅見面。在看了毛澤東起草的赴法勤工儉學計劃書後,李石曾當即答應:為湖南青年先辦三處留法預備班,分設於北京大學、河北的保定和蠡縣。
儘管執筆了留法勤工儉學計劃書,但毛澤東本人卻並沒有出國留學的打算。
在1920年3月14日致周世釗的信中,毛澤東說,欲改造中國,有兩件事是最為急迫的:其一,是對中國歷史上的治理經驗加以系統地整理與批判;其二,是做實地的調查研究,而這兩項當務之急的工作,都不能在國外做。
  毛澤東不願出洋留學的另外一個重要原因是:他放心不下母親的病。
此前,毛澤東曾經給蕭子升寫信說:“然母病在廬,倚望為勞,遊子何心,能不傷感!”而旅途中的他不禁這樣感慨:“刁斗再發,餘音激壯,若鬥若擊,中夜聽之,不覺泣下。”在赴京前,毛澤東寫信給兩個舅舅,感謝他們照料病重的母親,並打算在秋收之後,接母親去省城長沙治病。毛澤東是藉錢來北京的,他必須生活。一個說法是楊昌濟直接找校長蔡元培批了一個條子給當時的北大圖書館主任李大釗(但今天的北大檔案館並未留下這樣的資料),而另一個說法則是時任北大圖書館館長的湖南同鄉章士釗出手相助—但無論如何,當時接受了毛澤東這個貧寒書生的人,便是長他4歲的李大釗。
.........
2016-07-03 09:17:17
圖博館
《三體》在線閱讀
http://www.xiaoshuotxt.net/kehuan/3084/

三體 (小說) 維基百科

《三體》是中國大陸作家劉慈欣於2006年5月至12月在《科幻世界》雜誌上連載的一部長篇太空歌劇,出版後成為中國大陸最暢銷的科幻長篇小說之一。2008年,該書的單行本由重慶出版社出版。本書是「三體」系列(系列原名為:地球往事三部曲)的第一部,該系列的第二部《三體II:黑暗森林》已經於2008年5月出版。2010年11月,第三部出版發行。 2011年,「地球往事三部曲」在台灣陸續出版。小說的英文版獲得美國科幻奇幻作家協會2014年度「星雲獎」提名,並榮獲2015年雨果獎最佳小說獎。
  主體脈絡
人類對太空發射的信號,被四光年以外的三體文明截獲,兩個文明從此開始了博弈與較量。在基礎科學被三體文明鎖死後,人類開始以「面壁計劃」對抗三體人的高等文明,並發現黑暗森林法則,贏得並維繫了脆弱而短暫的和平。藉著隱藏在黑暗的宇宙背景當中其他超高等文明的手,人類和三體人相互毀滅了對方的文明。
  世界觀設定
小說的基本設定涉及了經典力學裡的三體問題。生活在三體世界中不斷進化和毀滅的三體人,最新的一代三體人具有超越地球文明數倍的科學水平。
  內容概述
文化大革命時期,是一個探索外星人是否存在的絕密,直屬中共中央最高層領導。目睹了作為清華大學物理教授的父親被紅衛兵批鬥而死,並受到牽連的天體物理學女大學生葉文潔因機緣巧合進入該絕密基地。在偶然發現了太陽的增益反射後,她私下利用該原理向宇宙中發出了包含地球訊息的電波,訊息被距地球最近的恆星系統上的居民——三體人收到,從此,三體世界和地球世界建立了聯繫。
  三體世界是一個地球人完全無法想像的生存環境極端嚴酷的世界。三體世界有三個質量差不多的「太陽」,根據牛頓運動定律,這三個太陽的運動軌跡是完全不可預測的(三體問題)。而三體人所在的行星被這三個太陽的引力交互作用,導致該行星的軌道高度混沌:當行星被一個太陽捕獲,並圍繞之旋轉時,三體人會暫時獲得一段穩定的發展期,三體人稱之為「恆紀元」。當行星未能被一個太陽捕獲,太陽升落毫無規律時,這段時期被稱為「亂紀元」。
2016-08-10 08:14:27
圖博館
為此,三體人進化出了在亂紀元來臨時脫水的本能以應對危機。但這並不總是有效的,由於三個太陽運行無規律,當行星過於靠近太陽時,會因為溫度過高而表面熔化;過於遠離太陽時溫度又會過低;更可怕的是,當行星同時靠近幾個太陽時,會因為引力的撕扯導致星體分裂。以上幾種原因使三體文明毀滅了數百次。但尤為恐怖的是,因為相對太陽來說,行星的質量太小,最終會因為軌道的混亂而掉落到太陽中去,使三體人和三體文明永遠消失。對於三體人來說,宇宙移民是惟一的選擇。三體社會時刻面臨毀滅的危機,因而進化出了高度極權的社會體制和完全不同於地球道德文化的價值觀,因為唯有這樣,才能生存。
  當人類社會和三體社會建立聯繫後,由一群對人類文明、破壞自然不滿的人發起而成立了一個三體組織,旨在毀滅地球文明,迎接三體文明。葉文潔是該組織的精神領袖。同時,三體世界為保證順利向地球移民,消滅地球社會和地球人類,利用「智子」技術(將單個質子從九維展開至二維並雕刻成智能計算機)干擾人類的高能物理試驗,將人類的科學研究鎖定,使之停止不前。三體組織也在此時暗殺全球的科學家。為吸收會員,三體組織開發了《三體》遊戲。與此同時,各國政府也組成聯盟應付可能的危機。主人公汪淼進入了該遊戲並深入到三體組織內部。汪淼聯合警探大史,在多國部隊協助下,於巴拿馬運河以奈米線割毀了三體組織的總部——「審判日」號輪船,最終擊垮了三體組織。後來,多國政府在俘虜葉文潔後,通過審訊及從「審判日」號中取得的硬盤獲知三體文明的詳細資料。但地球科技的發展已經被「智子」鎖定,三體人的移民已經開始,450年後,三體人將降臨地球,人類必須為此開始準備。

如何评价《三体》系列小说?-知乎

一流故事,三流文笔,慕名而读,感觉上当受骗了……这个作品的部分主干的逻辑我是很同意的,但是抛弃掉这些主干逻辑和科幻的外表以后,主要人物和描写手法,都有点像非常大流的玄幻文。
2016-08-10 08:16:16
圖博館
我认为《三体》系列的最大价值就在于作者提出了两个问题:我们能够接受每一个人都会死这个事实,为什么不能想象人类这个物种的灭绝呢?更进一步想象,地球、太阳系和宇宙也可能灭亡,从人类到宇宙,这一切灭亡时是怎样的情景?
  科幻文学中有一个几乎不被注意却又普遍存在的倾向:人类总是有未来的。即使人类没有,生命也总是有未来的。即使生命没有,宇宙也总是有未来的。总之,就是很少有人想知道这所有一切的终点到底是什么样。而事实上终点完全是很有可能存在的啊,就像一切有一个起点(宇宙大爆炸)一样,为什么不想象一下呢?刘慈欣就用《三体》系列,进行了这样的想象。作者就是想走那条“死路”,一路走到黑,看看路的尽头是什么样啊。这不等于说,作者就判断现实中的人类和宇宙的未来就只有“死路”可走,只是在文学的世界里,尽情想象走上死路的起因经过结果而已。
  也因此,我认为作者在本系列中对极权和民主的种种构想,不见得意味着他推崇一方而贬抑另一方(两者在此系列中都有机会显示自身的优劣)——在人类和宇宙都将毁灭的前提下,哪一种政治形态的成功都只是暂时的。作者在本系列中苦心经营的大方向是,无论是哪一种政治体制,都不能破坏未来“走上死路”这个结局。
  当然,作者在本系列并不出色的人物和事实的文学描写中,对中国军方高层的语言模式、文革中红太阳的批示等GCD话语模式显示出了高度熟悉和自如运用;而他对那位委内瑞拉未来总统当选面壁人时的履历描述,也简直像直接搬来了铁血论坛的狂想(笑)。我想,这可能只说明作者确实很熟悉此种意识形态下的思维和语言模式吧。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1495117
2016-08-10 08:20:12
圖博館
“認罪從寬”打造中國版的認罪協商制度 2016-08-31

全國人大常委會29日開始審議有關決定草案,擬授權在北京等18座城市開展刑事案件“認罪認罰從寬”制度試點。根據兩高提交的試點方案,犯罪嫌疑人自願如實供述符合重大立功表現等情形的,經公安部或最高檢批准,偵查機關可以撤銷案件,檢察院可以作出不起訴決定,或對涉嫌數罪中的一項或多項提起公訴。(8月30日《人民日報》)
  “認罪認罰從寬”進入試點,這也就意味著中國版的認罪協商制度正在逐步形成,這在筆者看來,是我國司法的巨大進步。
  “認罪從寬”是依法治國的必然措施。長時間以來,人們法律意識並不強,很多地方對刑事案件也存在著私了的民間習俗。隨著社會發展進一步加快,陌生人社會的形成,遇到刑事案件,進入法治渠道解決也就成了必然。舉個簡單的例子,《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家庭暴力法》今年3月1日實施,這預示著家暴正式入刑。體量越來越大的刑事案件,也就決定了認罪從寬成為一種必然。
  正如徐顯明委員說,要打擊犯罪,國家又沒有那麼多司法資源。如果嫌犯自動認罪的話,就會節省國家的偵查資源,法庭就可以適用簡易程序,一節省偵查成本,二節省法庭司法成本。在打擊犯罪與保障人權雙重價值衝突的背景下,就產生了這樣一個折衷的製度。
  實際上,認罪協商制度,在歐美法律體系中十分常見。比如,前段時間,美國球星德雷蒙德-格林打了一名大學橄欖球運動員。如果定罪的話,格林將面臨超過90天的監禁。格林與檢察官達成了認罪協議,他同意支付500美元的罰款,支付60美元的監獄補償,並做到一年內不惹麻煩——做到以上幾點,格林的指控將變為民事違法行為,也就不用接受監禁的處罰。儘管我國沒有明確的認罪協商制度,但卻早已經進行了一定的司法實踐,比如交通肇事罪,如果被告人能充分或很快賠償受害人,當事人就民事賠償達成協議,法院就會以“法定的”理由判緩刑或免予刑事處罰。可以說,認罪協商制度的出台是一種司法實踐中的必然。
  2013年,8%的聯邦刑事指控被撤銷,剩餘指控中超過97%是通過控辯交易解決的,真正上庭受審的不到3%。控辯交易基本上決定了最終宣判的罪名。控辯交易為司法系統提供了一條出路:被告通過承認犯下較輕罪行,換取控訴方撤銷更嚴重的指控罪名。認罪協商制度的實踐節省了大量的司法成本的同時,也提高了其他案件的審判效率。
2016-10-08 09:44:11
圖博館
老人變“壞”了,還是“壞”人變老了?2017-06-15觀察者網

最近,老年人的相關話題真是自帶上頭條的潛質,而且由此引發了老人變“壞”還是“壞”人變老的激烈討論。這裡的“壞”倒也未必是說他們心眼壞到不行,要做惡事,而是說不能換位思考,不能容忍別人有反對意見,像火藥桶一樣一點就著,尤其是在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兒上,很任性,很“孩子氣”,但是很不可愛,甚至做出過激反應。
前段時間,洛陽大爺大媽與小伙子之間的“ 廣場舞和籃球之爭 ”,火了。
高考期間,拒絕讓步堅持要操練廣場舞的大叔一句“ 我們還是要練,健康更重要!”,又火了。
在高鐵上亂扔瓜子殼,保洁員勸阻,我不開心了,就要跟你鬧:“掃吧,掃吧”。
在地鐵上,一個人坐兩位置,有人提醒,我不樂意聽,就要懟你:“ 我舒服嘛就好了呀,誰把你娶回家這日子肯定過得累得要死 ”。
  類似的奇葩言行也是多了去了,說多了也是堵心,大家可以在留言區繼續補充。
  有人說這些極端案例被過度渲染了,“倚老賣老”、“為老不尊”的標籤使中國老人群體被無辜地污名化了。
  也有人說我們對“老人”這個概念,以及“變老”的那個群體,理應懷抱尊重,所謂“敬其善行,而不以老為尊”。
  那麼,你怎麼看老人變“壞”和“壞”人變老這些說法?
“我問你答”,就是完全屬於讀者的舞台,這是篇“讀者訂製”的評論。接受其他讀者歡迎的優秀答案,將在正文頁上展現。
.....
  回應
 現在60-70歲的老人都是那個火紅年代出生,成長起來的,“與天奮鬥、與地奮鬥”的名言在那個時代被曲解為“與天鬥、與地鬥、與人鬥”,鬥爭思想深入人心,當然,有些老人可能也因為一時心理不痛快,做些出格的事情,我們也應該理解,最後,我寧願是壞人變老了,也不遠老人變壞了,因為,只有前者,我們這個國家和民族才有希望和未來。
2017-06-16 12:00:18
圖博館
其實這就是典型的'破窗效應',一個窗戶被打破沒人管,很快所有窗戶都會破。一個人(不論年紀)的惡行沒受到懲罰,效仿者就會越來越多。2015年人民日報記者做過調查,在149起因為扶人而起的爭議中,因為攝像頭普及,大部分查明真相,其中誣陷好人的高達84起,而受到懲罰的是多少呢?是0。有錯不罰,就是鼓勵更多人犯錯,事情就是這麼簡單。
 絕對是壞人變老了!年輕人也有很多這樣的人,比如年輕人地鐵辱罵、吃韭菜包子、扔雞骨頭不也經常見諸報端。至於殺人綁架,校園暴力也是常見。壞人就是壞人,與歲數無關。老人也有很多好人,比如那簡樸的院士、合唱團,感動中國里也有很多老人的感人事蹟。切勿將老人與壞人對等,那跟地域黑沒任何區別,至少我是很瞧不起的。
 都不是,哪個時候都有壞的老人,好的老人,不是壞人變老了,也不是老人變壞了,而是媒體變壞了,世界變小了,信息傳輸變小了,受眾變多了。
 並非什麼好人變壞了,什麼壞人變好了。而是壞人就是有一定比例的,中國十幾億人,總會有一定比率的壞人。十幾億人裡有幾億的老人,幾億老人中總會一定比例的壞人。這沒什麼好糾結的,就是老人做好事的新聞不被人記住,老人做壞事的新聞才會有噱頭罷了。當初我新聞學第一課的標題就是:壞事就是好事。因為對於學新聞的人來說,發生了壞事=有新聞。這個也別怪新聞記者,人性就是喜歡看壞的內容,就喜歡看人咬狗,而不是狗咬人。
 都不是,是媒體變壞了,媒體把這些小概率小範圍的,可以說很小的事兒,無限渲染放大,給人感覺我們生活中這種事兒無處不在。但是,看看現實中我們身邊,哪有這些破事兒?幾億老人,十幾億人的國家,這麼大的群體,哪能不發生點兒事兒?鬧點兒矛盾再正常不過了。不正常的是變壞的媒體,集中在一個時間段內,火力全開,大肆渲染,霸屏報導,給人感覺,這些老傢伙太壞了,該集體自殺才對得起社會對得起良心。不存在好人變壞還是壞人變老,社會本來就是這個樣子,要說變,也是整體穩步變好了。但媒體是確實變壞了。
http://www.guancha.cn/GuanChaZheWang/2017_06_15_413413.shtml
2017-06-16 12:01:13
圖博館
駁斥@南開艾躍進 為文革洗地的謬論 2018-10-27 觀察者網

@南開艾躍進:毛澤東時代的經濟如果崩潰了,能在1968年、1971年、1973年三次加持黃金246噸嗎?那時候,國家經濟沒有危機、工廠沒有倒閉、工人沒有下崗、貨幣沒有貶值、物價沒有飛漲、看病不要錢、住房不要錢、上學不要錢、一人工作可以養七八口、既無內債又無外債……這經濟怎麼就崩潰了呢?!簡直是一派昧心胡言!
  我曾經讓艾躍進拿出“1968年、1971年、1973年三次加持黃金246噸”的證據並請他解釋加持黃金與國民經濟是否崩潰的關係。可至今艾躍進也沒有回應過一句話。他的粉絲替他辯解說:人家根本就懶得搭理你。下面就讓我逐條為你解讀艾躍進在那條微博中提到的“國家經濟沒有危機、工廠沒有倒閉、工人沒有下崗、貨幣沒有貶值、物價沒有飛漲、看病不要錢、住房不要錢、上學不要錢、一人工作可以養七八口、既無內債又無外債”等說法為什麼不能作為國民經濟是否發展良好或是否崩潰的證據。
  第一,“國家經濟沒有危機”。
剛才我說過,由於文革的破壞,使得文革結束時(即七十年代末期)的國民經濟已經處於崩潰的邊緣。這種說法是有大量的事實和資料來支撐的。
例如:“在長時間的社會動亂中,國民經濟發展緩慢,主要比例關係長期失調,經濟管理體制更加僵化。這十年間,按照正常年份百元投資的應增效益推算,國民收入損失達五千億元。人民生活水準基本上沒有提高,有些方面甚至有所下降。自七十年代起,正是國際局勢趨向緩和,許多國家經濟起飛或開始持續發展的時期。但是,由於“文化大革命”的影響,中國不僅沒能縮小與發達國家已有的差距,反而拉大了相互之間的差距,從而失去了一次發展機遇。”摘自《中國共產黨簡史》
又如:“文化大革命家”這場非常運動,給中國造成了兩個方面的重大變化。一是把中國的社會主義經濟變成了單純指令性計劃的,沒有任何市場調節的僵化的產品經濟,在“限制資產階級法權”的口號下,平均主義成了分配的主要方式,中國的國民經濟也因此陷入了絕境;” (摘自高皋、嚴家其的《文化革命十年史》序)
還有:《"文化大革命"簡史》作者:席宣 金春明
以上這些著作都對文革的危害以及文革時期的經濟狀況進行了闡述。如果那還不算經濟危機的話,難道只有徹底破產才算是經濟危機嗎?
2018-10-28 09:21:34
圖博館
第二,“工廠沒有倒閉、工人沒有下崗、貨幣沒有貶值、物價沒有飛漲、看病不要錢、住房不要錢、上學不要錢”。
大家都知道,整個毛澤東時代,包括文革時期,中國實行的是計劃經濟體制。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工廠是以完成國家行政指令下達的生產任務為目標的。一個不以贏利為主要目標的工廠和企業,怎麼可能因為效益不好就倒閉關門呢?而工人又是國家和工廠的主人,讓主人下崗失業與社會主義理念更是背道而馳的。所以,工廠沒有倒閉,工人沒有下崗是由當時的計劃經濟體制以及對社會主義理論的理解所決定的,而不是由國民經濟的好壞來決定的。
同樣的道理,“貨幣貶值,物價飛漲”這種現象都是只有在市場經濟體制下才會出現的。計劃經濟體制下生產產品不是為了贏利,當然也就不允許通過價格的升降來牟利了。艾躍進的一個最大的邏輯錯誤就是,拿市場經濟體制的標準來衡量計劃經濟體制下的事物。這不是張冠李戴是什麼?
至於“看病不要錢、住房不要錢、上學不要錢” (楨:?),這是一種社會福利,同樣是出於對社會主義理論的理解和追求才決定要實行這種社會福利的,根本就不是因為國家有實力了,國民經濟發展的好了,才決定這樣做的。
所以,這些根本就不是文革的成就。
  第三,“一人工作可以養七八口”。
這是一種社會現象,也是當時人民群眾生活水準的真實寫照。經歷過那個年代的人都知道,靠一個人的工資養活一家七八口人的生活水準是什麼樣的。那只是勉強夠溫飽而已,根本就談不上什麼生活品質了。所以,這種一人工作可以養七八口人的現象根本就不是社會主義優越性的體現,更不能把它當做成就來宣揚,這樣做的人才是在昧著良心說胡話呢!這種生活水準低下的“一人工作可以養七八口”倒是應該成為證明當時的國民經濟發展的不好的證據才對呢!
  第四,“既無內債又無外債”。
文革時期的中國無論在政治上還是經濟上都是處於孤立、封閉的狀態,中國當時就是想借外債也借不著哇(還得有人敢借給你呀)。
2018-10-28 09:26:04
圖博館
中國第一次發行政府債券(國庫券)是在1981年,那時候距文革結束才5年。如果真的是象某些艾粉所說的那樣,文革時期的工廠效益不差,國家興旺的話,那為什麼會在文革結束僅僅5年之後,中國政府就不得借內債了呢?如果當時的國家財政不是難以為繼的話,還用得著發行政府債券向老百姓借債嗎?難道是由於文革結束後的中國政府倒行逆施,才導致文革時期的經濟成果被揮霍一空,而不得向內舉債的嗎?證據又在哪裡呢?可見,拿“既無內債又無外債”來證明文革時期的國民經濟發展良好實在是站不住腳哇!
  那麼身為著名大學南開大學教授的艾躍進為什麼要發佈這樣一條邏輯混亂,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企圖利用文革顛覆政府,再次在中國製造動亂。這也是我把艾躍進等人定義為“偽左派”的原因。他們為了替文革洗地,不惜顛倒是非,編造謊言。另一個比較流行的著名謊言就是把文革時期的一些建設成當成發動文革正確性的證據。其實,正是由於各級幹部、黨員和工人、農民、解放軍指戰員、知識份子的抵制、抗爭和鬥爭,“文化大革命”的破壞性作用受到一定限制。也由於他們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克服頻繁的政治運動的重重干擾而頑強努力,經濟建設才取得一定進展。科學技術取得若干重要成就,包括成功地進行了導彈核武器發射試驗,爆炸了第一顆氫彈,發射了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郭永懷、鄧稼先等許多科學家為此作出了重要貢獻。農業科學家袁隆平在1972年育成一代秈型雜交水稻,為我國的糧食生產作出重大貢獻。在國家動亂的情況下,人民解放軍仍然英勇地保衛著國家的安全。當然,這一切決不是文化大革命”的成果,恰恰相反,是抵制“文化大革命”的干擾而取得的。如果沒有“文化大革命”,社會主義事業會取得比這大得多的成就。
  我不反對宣揚社會主義和毛澤東思想,但我反對宣揚文革這種錯誤,更反對“大鳴、大放、大字報、大辯論”這種名為“大民主”實際上卻是破壞了民主的錯誤做法!
  回應
艾躍進似乎說的是事實呀
根本不是事實!比如說工人沒有下崗,你知道大躍進後期大批進城的工人被動員回農村嗎?你知道高中畢業生在城裡沒有工作要上山下鄉嗎?你知道放開個體經營的一個主要原因是解決城市青年嚴峻的就業問題嗎?又比如說貨幣沒有貶值、物價沒有飛漲,你知道供給制、票證嗎?知道有錢也買不到肉買不到付食買不到布料手錶自行車嗎?物價是人為壓低的,結果就是全面的物資短缺。我非常懷疑,某些故意美化文革的人是高級黑!
2018-10-28 09:26:25
圖博館
這篇談金庸的文章,讓人心裡不是滋味! 2018-10-31 李小飛刀

金庸先生揮別他的江湖而去,從昨夜到今天,紀念他的文章無數。有一篇幾個月前的文章也被翻了出來,但刀哥看完心裡很不是滋味。
這篇題作“金庸的江湖傳奇與政治寓言”的文章,4個月前發表於美國《紐約客》雜誌,作者是耶魯大學研究生院東亞研究博士生傅楠(Nick Frisch)。文章的目的,大約是想向西方讀者推薦由英國出版社出版的郝玉青譯《射雕英雄傳》英譯本。
  文章先是誇讚了金庸小說豐富博大的內容及其在華人世界的巨大影響力,“讓大人小孩都廢寢忘食”,“阿裡巴巴的總裁馬雲就曾一度把金庸納入企業精神中”,“將淵博學識、柔情蜜意、扣人心弦的情節以及動人的文筆融為一爐,故被廣泛奉為最出色的武俠小說家”。
  在介紹金庸的過程中,作者反反復複拿他與西方現代奇幻小說之父,《魔戒》作者托爾金作比較,說“金庸將江湖交織融貫於中國歷史,這就像是托爾金把自己的創造力帶向了查理曼時代的歐洲”。說“射雕三部曲”篇幅將近兩百八十六萬漢字,相當於一百五十萬個英文單詞,是托爾金《魔戒》系列三倍有餘。
  不知金庸先生泉下,是否與有榮焉。
接著,作者話鋒一轉,認為金庸的“深遠影響和幽微意圖仍未被世人充分領會”。
  文章先是追述,金庸的父親被“定為階級敵人處決”,而金庸自己本想做外交官,卻在新政府中沒有機會,便做了編劇、影評人和記者,並連載小說。他的小說有一種“中國文化的古典置地”,而這種置地被“新政府連根拔除”(包括“大多數譯成英文的當代中國文學作品也是如此”)。
  1981年,鄧小平在北京中南海接見金庸一行,提出: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香港主權,一國兩制,制度不變,港人治港,保持繁榮的方針政策。金庸回港後在他辦的《明報》上,大力宣傳香港回歸祖國、“恢復主權,一國兩制,港人治港,保持繁榮”的16字方針。更在1982年柴契爾夫人會見鄧小平途經香港時,單獨與柴契爾夫人聊了45分鐘,跟她講“一國兩制”。
  到了傅楠這張嘴裡變成了,金庸“受命”負責“北京方面含糊不清的(香港)政治自治承諾”,讓香港“民主派”感到了背叛。而大陸此時掀起“金庸熱”,是因為金書給經歷“浩劫”的大陸人“提供了沉浸在中國輝煌的過去之中的閱讀快感”。
  而金庸小說中的東方不敗,神龍教主,無不是在對應當時的中國大陸。雖然金庸本人對這一切“諱莫如深”,卻“親口”在傅楠的採訪中承認了這種影射。
…..
2018-11-01 10:29:01
圖博館
跟反反復複強調金庸和托爾金的相似性一樣,傅楠文章反反復複的提意識形態,也是試圖拉近西方讀者想像中的中國與金庸的距離。他不是讓西方讀者真正去理解金庸的獨特內涵,而是把金庸切到好像順了他們的嘴,好咽。
  就像德國《時代週刊》那個華裔女記者,她不關心劉慈欣對人類的命運有多少思考,只感興趣能不能從劉嘴裡套出多少對集權、監控的看法,只不過劉沒給她想得到的答案,就酸劉“不是個政治思想者,不是個公共知識份子”。
  就像貝納爾多•貝托魯奇的《末代皇帝》裡,長大了還斷不了奶的溥儀趴在奶媽胸前,幾個皇妃拿著望遠鏡坐在船上觀看,一動不動的活像一隻只僵屍。遙遠、詭異而陰冷。
  《射雕英雄傳》英文版上市8個月,在亞馬遜暢銷書排行榜上排名3318位,只有12個讀者留言,而且看起來有一部分是中國讀者。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金庸,但尷尬的另一面是,這至今仍然大部分是華人的自娛自樂。……
  回應
 “寫《笑傲江湖》那幾年,中共的文化大革命奪權鬥爭正進行得如火如荼,當權派和造反派為了爭權奪利,無所不用其極,人性的卑污集中地顯現。我每天為《明報》寫社評,對政治中齷齪行逕的強烈反感,自然而然反映在每天撰寫一段的武俠小說之中。”——金庸,《笑傲江湖》後記
 小資產階級的典型反應
 以金大俠對世界和歷史得認知水準,自然無法理解新中國,有興趣可以去看看溫鐵軍的《八次危機》,再結合中國為了擺脫對美蘇的依附所做的努力和必須付出的代價,也就能理解在前三十年為啥要高度集中權力和資源,統一思想了——否則整個社會如何艱苦奮鬥?..
 用好人壞人來評判政治人物,這本身就是幼稚的表現。
 如果笑傲江湖這種小說真是影射當時大陸的政治,本身就說明了金庸在政治上的幼稚。不要說統一整個武林,就算是領導一個幫派,都不是令狐沖這種人可以搞得好的。不要看左冷禪嶽不群陰險狡詐,那是對外,對內人家可是把自己的幫派管理的井井有條,深得下屬的擁護好吧。
https://user.guancha.cn/main/content?id=49607&s=syfwjxbt
2018-11-01 10:29:23
阿楨
安撫左右路線之爭 習近平再提「兩個不能否定」 2019-03-31 聯合報

中共中央機關刊物《求是》將發表中共總書記習近平的文章《關於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幾個問題》,文中再度提出「兩個不能否定」的論述,強調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
「兩個不能否定」,即「不能用改革開放後的歷史時期,否定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也不能用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否定改革開放後的歷史時期」,是習近平於2013年1月5日在中央黨校「新進中央委員、候補委員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研討班」的講話中提出。
針對習近平「兩個不能否定」論述,有外媒分析指出,習近平「意在安撫中共黨內左右兩派,希望雙方不要陷入永無休止的爭論」,如此論述是「經過精心謀篇佈局的一篇大文章」。
據新華社報導,習近平將在4月1日出版的第7期《求是》刊文強調,道路問題是關係中共事業興衰成敗第一位的問題,道路就是中共的生命。
文章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社會主義而不是其他什麼主義。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這是歷史的結論、人民的選擇。
文章稱,中共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有改革開放前和改革開放後兩個歷史時期,這是兩個相互聯繫又有重大區別的時期,但本質上都是中共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探索。
文章認為,雖然這兩個歷史時期在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思想指導、方針政策、實際工作上有很大差別,但兩者決不是彼此割裂的,更不是根本對立的。
因此,文章強調,不能用改革開放後的歷史時期,否定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也不能用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否定改革開放後的歷史時期。
2019-04-02 07:59:01
阿楨
河殤式思維已盡窮途末路 2020-05-26 觀察者網

前幾天有朋友強烈建議我認真回顧河殤,他為中國年輕人的自信感到憂慮。保守是錯誤的,擁抱海洋西方文明才是正確的,為何這些年輕人不明白?
對此我只問了一個問題:為何你一定口咬定,年輕人的愛國熱情是一種保守?而你嘴上西方文明就一定是開放的?
他羅列了一大堆孟德斯鳩和喬姆斯,但是面對美國現在的現狀,還是說不出一個所以然。最後他只能感歎:特朗普這群人是民主的大害。
對於這種認識,個人認為已經是河殤式思維人群裡的開明人士了。
河殤式思維在中國已經走向窮途末路,親手埋土的,不是和他們意見截然相反的年輕人,也不是我們這些批判自由主義的不同意見者,而是特朗普、蓬佩奧以及他們代表的極端保守勢力。
是東方的現實主義和西方的魔幻現實主義交錯而成的奇景。
…….
  回應
真要做了這些河殤們想像的全盤西化,我們現在應該是大號烏克蘭 利比亞 或者伊拉克。
這次看得明明白白的,“西方國家(尤其是美國)的核心明明就不是自由和民主”,還信它們的“自由民主”那他就是個睜眼瞎。
我的青少年時代正值河殤甚囂塵上。但我很驕傲的說,自己從未拿正眼瞧過它和它的擁躉們。
從小讀《上下五千年》,就知道“英雄千千萬”。我們這個民族一路篳路藍縷披荊斬棘,穿過硝煙,歷經苦難,每當危急關頭,總有無數雙手伸出來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於將傾。於是儘管滄海桑田,但我們的精神仍得以薪盡火傳。
黃河沒氾濫,公知卻變災了!河殤之罪,整整誤導一代人!
一部“河殤”,幾乎把中國再次拖入燃燒的火坑。
https://user.guancha.cn/main/content?id=316004
2020-05-27 06:26:52
阿楨
「後浪」火熱 嗶哩嗶哩獲資本市場青睞

在美上市中概股、知名影視平台嗶哩嗶哩(B站)2020-05-03晚間播出五四青年節宣傳片「後浪」,迅速在網路上引爆話題。不僅吸引網友目光,更引來投資者青睞,促使該公司近日股價大漲。
  回應
這個視頻同時得罪了左和右。左認為是小資產敘事,右認為是獻媚與招安。18年後能讓知乎上兩邊合力討伐的真不多了,B站確實用心。

後浪-維基百科

正面
《人民日報》認為《後浪》中反映年輕人的熱血、奮鬥,並勉勵年輕人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中央政法委發文介紹《後浪》,並稱讚此體現出青年比想像中更優秀。《新民週刊》則認為《後浪》展示了年輕人更廣闊的世界。
負面
《新京報》指何冰表現得過於獻媚,與年輕人產生隔閡。中國記協書記處原書記顧勇華也指,影片「做作、虛假」,沒有反映出青年人面臨困惑、焦慮。有很多人認為,影片聚焦的多為城市中小康家庭的年輕人,其去國外旅行、玩高空跳傘等極限項目、乘搭直升機觀光的生活體驗,大部分人都不能體會,而工作上「996」、經濟上被房貸、車貸束縛的人在影片中卻沒有體現。亦有嬰兒潮一代的人士不滿影片粉飾太平,掩蓋了如Z世代成為小粉紅的弊端。影片中「把民族的變成世界的」、「因為你們這個世界會更喜歡中國」的語句,令人聯想到過激的小粉紅網際網路出征或舉報行為。《紐約時報》專欄作者袁莉稱,《後浪》所傳達的資訊與中國政府向年輕一代傳達的資訊是一致的:「你們今天生活在中國是幸運的,你們應該壓低批評的聲音」。

港媒:中國最新的網路潮流——國風

香港《南華早報》2020-01-21文章:中國的最新網路潮流?學傳統文化和穿漢服 他們背唐詩、練書法、學武術,還穿上中國傳統服飾。
國風的影響可在各種網路平臺上感受到,最明顯的是在嗶哩嗶哩2018年到2019年的國風視頻激增60%。這些視頻涵蓋廣泛內容,如傳統音樂、舞蹈和詩歌、動漫……此類視頻在抖音上也很火。
人氣爆棚並非偶然。中國政府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構建“文化自信”作為愛國主義教育的關鍵。與此同時,中國也出現儒學文化學校的復興。
許多人看到了其中的商機,絕大多數國風粉絲都是Z世代年輕人。在淘寶網站上,搜索漢服的結果要多於常規服裝,雙十一購物節銷售額超2500萬美元。
2020-05-29 06:56:35
阿楨
轮回还是报应? 西方(体制下的)文革如火如荼!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YJTaF8Ozxc
2020-06-15 09:00:02
阿楨
華東師範大學歷史系教授王家範:晚明江南士大夫的歷史命運 2020-07-12

晚明江南的社會經濟已躍居全國首位,經濟的發達,城鎮的繁榮,都為該地區文化的發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優越環境。不用說富有資產的官僚、地主,即使僅有瘠田十畝的一般農家,也總勉力讓子孫入泮,冀望其跳躍龍門。明代各地有府學、州學、縣學以至社學、私塾,江南又盛行書院,實則都是科舉預備學校。書院轉向科舉,學校與科舉並為一途,使明代學校教育更是走進死胡同。
江南生員舉子眾多,在顧炎武看來,何以不是文化繁榮、歷史進步的標誌,反成了社會公害呢?
中國生員的唯一出路是科舉——仕途,產生“人才過剩”現象,大量生員被擯斥於仕途之外,又皓首白髮以待“金榜題名”,別無所事。它既是文化教育方面的一種病態,又成為加深政治惡化的病灶,惡性循環,幾成不治之症,到晚明竟成了深伏著亡國滅族的一個禍患。
晚明科場的競爭,已經不純是個人間的命運之戰,而是擴大波及為集團間的廝殺肉搏。為此,晚明江南士大夫的結社之風極盛,這種以文會友的結社或明或暗正與科舉——官場的角逐緊相攀染。
…..
  回應
宋朝通過完善政治制度,早就完全解決的問題!
正是宋朝“完善政治制度”導致政府被士大夫階層利益裹挾,土地兼併嚴重,社會階層貧富差距嚴重。而王安石變法所採取的極端做法又招致士大夫階層的報復,終兩宋均是在這種溫水煮青蛙的態勢裡緩慢自殺。

1946年三名女孩考清華落榜,真相竟然是?

2020-07-08,有“大V”發佈微博稱“這三位大學者大專家的女孩因為差幾分沒有考上”,並配上一張四名女性圖片標注為“【教育的公平】1946年有三個女孩考清華落榜,這讓人看到了那個年代中國教育的公平和良心。”有“大V”附和“看這些也感動不了那些今天的高考腐敗者”。
  民國時期的教育真的是這樣嗎?
  一、照片中的女性並非梁再冰、馮鐘璞、梅祖芬,而是林徽因(右一)和她的表姐王孟瑜、王次亮和曾語兒。
  二、三名女性落榜清華的真實情況是抗戰勝利後大學第一次招生,考生眾多,競爭激烈。大後方和收復區的應屆高中生,加上多年抗戰積壓下來的往屆沒有考學的高中生,還有大量的復員軍人,使得考生一下子變得特別多。清華不得不擴招新生八百七十人,錄取率也不足5%。
2020-07-14 07:35:59
阿楨
三、誰在美化民國教育
大多數是作家、業餘的歷史愛好者等。他們對於民國教育充滿著想像、浪漫描述,但那些是否就是民國教育的真相呢?
  舒新城1924年曾就內地湖南所見聞的教育行政的混亂情形做過批判:內亂對於教育顯明的影響列下:(一)省教育經費積欠至十個月;(二)指定為省教育經費的鹽稅附加稅為軍人提去四十余萬;(三)地方教育經費隨時被軍人提取,致各地欠費自數月至十餘月不等;(四)地方教育機關,隨時被軍人佔據,學校常不能如期開學;(五)內地交通權完全為軍人佔據,學生不能按期到校,甚至於被危險;(六)教會學校特別發達。
  進入國民政府時期,教育的情形並未得到根本改變。教育社會學家盧紹稷在1931年出版的《教育社會學》一書中曾說:我國教育,因承數千餘年“偏重個人”積習之故,所以近年以來,雖嘗聞有“適應社會”之呼聲,而學校畢業生尚未能皆為社會上實際有用之人物。試觀我國現今學子,除少數外國留學生與國內中等以上學校畢業生講求實學外,大都徒冒虛名,以“文憑”為目的,學非所用,用非所學,無所裨益於社會。小學畢業生,知識幼稚,姑置勿論。中學畢業生,往往學農不農,學工不工,學商不商,甚至有在家賦閑,成為社會上之寄生蟲。至大學與專科學校畢業生,對於學問雖算有一點門徑,但嘗見有畢業於紡織專科,而為普通中學圖畫教員者;有以畢業於農業專科,而為普通行政機關助理員者,甚至有以留學歐美各國大學與專門學校畢業,歸而應考試於書業機關,充普通編譯員者。所用非所學,滔滔皆是。
  1931年國民黨中央機關報《中央日報》的主筆陶希聖感歎說:“從小學到大學的幾層等級,逐漸把貧苦子弟剔除下來,最貧苦的農工子弟們沒有受初等教育的機會,其中升入中學的少數青年,大抵出於中資或富裕的工商業、地主、官僚家族,大學則是所謂的上層社會,即大地主、金融資本家、工業資本階級的領域,他們的子弟是最能住進大學的。”
  回應
民國吹的主要是灣灣和其出資支持的要麼裝傻要麼壞的阿貓阿狗。
https://user.guancha.cn/main/content?id=345497
2020-07-14 07:38:17
阿楨
大學畢業生最新起薪曝光 網友一看噓爆回這句 2020/07/12 中時

台灣近年來大學畢業的起薪有微幅調漲,近期勞動部發布的調查顯示,2019年大學畢業平均起薪有29K,對此,有網友在PTT上分享這項數據,卻意外引起熱烈討論,不少網友都狂噓,「現在拿29000大概跟以前拿24000差不多」、「29k 在台北差不多是吃土」。
但似乎南部數字更慘,「那我怎麼看到中南部一堆比這個低的..?」。
  回應
歡喜選甘願受,呵~南部薪水低那是台灣價值~
加入民進黨,前途無限,也可吃人夠夠。
趕羚羊!綠共的數據能信?

年輕人沒有最苦 只有更苦 2020/07/12 中時社論

全球新冠疫情更惡化,今年全球經濟將衰退3到5%,各界已有共識,今年是上世紀30年代大蕭條後經濟表現最差的一年,情況比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還差。不少國家的股市卻展現強勢上漲格局,台股上周站上30年來新高。
金融海嘯後,全球主要央行將利率降至零到負利率之外,也大推特推所謂的QE(量化寬鬆),其思維是支持股市就能保有財富效果,讓企業繼續運作,最後對經濟及一般民眾(就業者)都會有好處。
全球經濟表現最好、被稱為「黃金年代」,是在上世紀戰後到70年代,當時各國所得差距較小、經濟成長較高。但80年代後,美國雷根與英國柴契爾夫人上台,自由化與鬆綁成為流行名詞。雷根把個人最高稅率從70%降到28%,英國幾乎所有公營事業都走上私有化、民營化。
這一套「新自由主義」經濟政策,認為富人受惠後會增加投資與消費,讓窮人也受惠終而全體民眾都能獲利,也有人稱此為「滴漏式經濟」(或下滲經濟),經過30多年試驗,這套經濟政策已出現所得差距嚴重擴大的後遺症,川普上台後又推動大減稅,疫情也讓政府負債大增,未來所得差距必更惡化。
台灣的所得差距如根據官方公布的五等分法比較,最高級跟與最低級距的差距大致在6倍多,已較早年的4、5倍惡化。若就財政部財稅中心資料,最高所得的5%對比於最低所得5%的倍數,1998年時只有32倍,2013年已飆到99倍。
疫情時代經濟,政府負債加重、所得差距拉大、年輕人陷低薪困境,蔡政府若應揚棄新自由主義的思維與政策,讓高所得者繳更多稅,同時壓制可能再上揚的房價。
2020-07-14 07:40:25
阿楨
老梁怒懟金燦榮| 公知汙名化是社會反智現象的代表 2020-06-23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sSrFdJZDl0
  回應
金症痿真是無恥到極點!垃圾五毛狗!
金老師說著沒錯啊,公知之所以汙名化,主因是公知失去民心。
拿公知和明末東林黨比的人最無知
在中國5000年歷史上,公知從來沒有發揮過任何健康的作用。公知的問題是什麼?就是這幫人覺得自己代表知識,別人都無知,進而要求特殊的社會地位和利益,沒得到就覺得社會出問題了,那就是政府的錯,所以就恨共產黨。
老梁不懂什麼叫反智。所謂公知,是那些「專業能人,由於並不專心致志,擔心喪失職業頭銜,便自貼公知標籤來魚目混珠。平成以來,公知電視藝人化←知識異化,當職業來做。在利己驅動下,把大義名分與私心相雜交,借煽乎危機來攫名漁利,陷入自欺欺人的困境。」(「知識人とは何か」,《福田恒存全集》第六卷)。中國公知的“知識異化”比日本厲害,知識異化即反智。

崔永元2020-05-13我是公知。我永遠是公知。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eA3sK9K0xI

公知崔永元的“愛國方式”

所謂的公知,是具有一定的文化程度和文化底蘊。這些公知在年輕時代,被美國所扶持的漢奸進行誘導和洗腦教育,最後被成功的培育成新一代的漢奸優等生。他們身上所承擔的責任,就是在網路的各種平臺對新一代的學生和社會上的城市居民進行誘導和洗腦,宣揚美國優秀理念,以及國內哪哪都不行的思想。導致的後果就是廣大的線民對於中國的現狀越來越不滿,對於政府的政策越來越不擁護,對於民族的前途越來越沒有信心。到最終,這些公知所營造出來的令人絕望的黑暗氛圍會彌漫到整個互聯網上。被這樣氣氛籠罩的國人,在精神上會被徹底的摧毀。在精神上被瓦解的國人,在文化上又被拆掉了地基,這就是可怕的沒有硝煙的文化戰爭的後果。而在這場戰爭中,這些中國公知充當了急先鋒的角色。

“後公知時代”的中國輿論市場 2020-07-20

2009年時,新自由主義和恨國黨在網路上整體佔據上風,並隨著此後爆發的移動互聯網而一度蓬勃發展,甚至曾經形成了“政治正確”。
2020年一月份面對疫情初期的慌亂,曾經一度讓對中國制度貶低的有些人又興奮起來,又始談論“西方制度優勢”、“‘自由民主‘’面對疫情的優勢”。但令人沒想到,光環在身的西方世介面對疫情竟然能表現出這個樣子。官員竟然能這樣自私、無能、無恥,民眾竟然能這樣愚昧、反智、落後。
  原本以為是一次反擊,結果變成了迴光返照。
2020-07-23 08:06:12
阿楨
公知過去二十年為什麼能佔據輿論優勢,歸根到底是西方的實力優勢在中國輿論場上的映射。西方是神,公知就是傳教士,是具有對神諭做出解釋權的人。而中國的經濟發展使得更多民眾也能親身接觸到“神的國度”,這導致公知對“神”的壟斷解釋權不復存在了,而近距離觀察所發現的“神”的醜陋和陰暗,更使得傳教士們的話語權和“道德高地”遭受到毀滅性的打擊。
  特朗普上臺後的一系列潑皮無賴賤招,加上抗擊疫情和治國理政的無能、甩鍋、膚淺甚至滑稽的面孔,讓美國勉強表面維持的“神性”光環全無,即使拜登上臺,也很難重新建立起來了。
  世界充滿矛盾,矛盾無處不在,舊的矛盾消失往往意味著新的矛盾開始,或者原先的次要矛盾的地位上升。
  比如說公知的對立面裡,其實從“極左”到左,到右,到“極右”,各個政治光譜都是存在的。從最左邊的原教旨主義革命派,到最右邊的極端民族主義,以及諸如國家主義者、中華傳統文化捍衛者等等,彼此之間其實並不完全是一路人,而只是由於公知對整個民族、共和國歷史的否定,分別觸碰了這些人群中不同的厭惡點,因此使得他們團結起來反抗公知的話語權。
  對於民族主義者,他就意識到中華民族不比西方白人差;對於激進革命派,他也會覺得資本主義國家不是不可戰勝;對於部分毛派,他會覺得前三十年打下了基礎;對於國家主義者,他會覺得只有一個強大團結的國家才能更好的生存……
  但是,這些厭惡點實際上不是完全一樣的。這使得一旦對立面消失或者式微,由主要矛盾蛻變為一般矛盾,那麼這些人內部的不同見解的衝突也會逐漸浮上水面。
  過去,當公知很容易,只要把“體制”、“專制”、“民主”、“自由”、“獨立思考”、“普世價值”等等幾個詞翻過來覆過去的排列組合,你就是“公共知識份子”了。無論你是高中畢業,還是教授博導,當起公知來,都是半斤八兩。
  回應
市場上的公知(茅於是、高曉松、袁騰飛等人)很容易辨別和提防,體制內的公知(張維迎、柴靜、方方之徒)才是更要警惕的。
  相關新聞
哈佛大學13年研究:中國民眾對中央政府滿意度超過了93%
相比之下,蓋洛普2020年1月發佈報告稱,美國人對聯邦政府的滿意度僅38%。
2020-07-23 08:13:22
阿楨
錢鍾書對老師吳宓的愧悔

錢鐘書才華蓋世,但其爭議也頗多,他與老師吳宓、陳寅恪的恩怨和他短期執教西南聯大後離職等往事間流傳很多,那到底是怎樣一段往事?
學者孔茂慶《錢鐘書傳》據說年輕氣盛的錢鐘書在西南聯大任教時,曾評價:“西南聯大的外文系根本不行,葉公超太懶,吳宓太笨,陳福田太俗。”但錢鐘書夫人楊絳同時在《人民日報》與《文匯報》,公開替錢鐘書辯白,說錢氏根本沒說過這句話。
此外,他不選陳寅恪的課,並幾次公開批評陳寅恪的著作,在《管錐編》、《宋詩選注序》以及與外國學者交流的信函中,均有直接或間接的指責陳氏治學之語。
28歲的錢鐘書海外留學結束後,經馮友蘭等力薦,回國執教西南聯大,但幾個月後就“不辭而別”,離開昆明轉赴湖南藍田師範學院任英文系主任,關於錢鐘書為何離開西南聯大,學術界有許多說法,有代表性說法是錢鐘書年輕氣盛,得罪了人,只能離開西南聯大。
錢鐘書在離開聯大後,輕狂的性格與心態有了很大收斂,逐漸藏而不露,正是得益於這一轉變,才使他躲過了後來的“反右”與“文革”劫難。
1993年春,吳宓女兒吳學昭開始整理吳宓日記和遺著,發現有許多關於錢鐘書的記載。
他給吳學昭回信時自我譴責檢討:“先師日記中道及不才諸節,讀後殊如韓退之之見殷情,‘愧生顏變’,無地自容。”稱自己“少不解事,又好諧戲,同學複慫恿之,逞才行小慧,以先師肅穆,故尊而不親。且先師為人誠愨,胸無城府,常以其言情篇什中本事,為同學箋釋之。眾口流傳,以為談助。”錢鐘書深悔自己隨眾而對老師恭而不尊,以致“弄筆取快,不意使先師傷心如此,罪不可逭,真當焚筆硯矣!”但事已至此,“內疚於心,補過無從,惟有愧悔”。
後來這封“請罪信”就成了由三聯書店出版的《吳宓日記》的代序。
2020-07-26 09:12:00
阿楨
《醜陋的中國人》絕版,臺灣的中國人瀕危? 2021-11-16 雁默

柏楊遺孀張香華正式向兩岸出版商發出聲明:“依柏楊生前交代,如今將永遠停止發行《醜陋的中國人》”。原因是有出版社希望取得授權,摘文選入臺灣中學一年級教材,張擔心此作品被用來辱華,故而斷然拒絕。
張對現在臺灣教育和新課綱“去中國化”甚至“反中”無法苟同,尤其痛心於如今的“國文”、歷史教材,刪減文言文,以“東亞史”觀點取代“中國史”等現象,根本是執政者“去中國化”的教學策略。“(青少年)在對中國文化知之甚少的情況下,即便讀了柏楊的文章,又怎能領會柏楊的精神?”
《醜》將於2024年與兩岸原出版社合約到期後,永不再續約,張甚至希望兩岸出版社自即日起便不再出版此書。她強調,柏楊生前一再交代,當大陸文明已經進步了,就要廢除這本書的發行。
《醜陋的中國人》絕版,象徵一個時代的結束。
就像李敖一樣,被蔣家關過,自然討厭老國民黨與其党國體制與思想,因此在思維上,只有在西方文化裡能找到容身之地,並據此反國民黨。
《醜》全書的重點在於闡述“醬缸文化”,所針對的是中國的官場文化,以及在此文化支配下的中國社會,而腐敗的核心則被認為是儒家文化。
國恥時代的中國文人,有著恨鐵不成鋼的強烈情感,以西方文化作為對照組,對儒家文化的理解偏差得很嚴重。柏楊對儒家的誤解與偏見,是那個時代普遍的文化現象。
但在今日,自福山的“歷史終結論”破產後,所有曾經以西方文化為高標的文化理論也都隨之破產。
  相關新聞
《醜陋的中國人》將停止發行?人民文學出版社:目前正常銷售
  回應
柏楊是中華文明衰弱時代自卑者集中表現,早已被時代所拋棄,幸有佳偶,全其後事,免得被掛在歷史恥辱柱上。
2021-11-18 10:32:51
阿楨
國發會好扯 《飲食男女》也要轉型正義 2023/01/03 中國時報

接手促進轉型正義基金,國發會將自中影公司取得的202部影片資產所有權及著作財產權,捐贈文化部轄下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片單赫見大導演李安的《推手》、《囍宴》、《飲食男女》等钜作。不過國發會新聞稿提及,這批影片需作為轉型正義相關文化事務之用,引發外界沾染政治味的疑慮。
中影2018年被黨產會認定為不當黨產,118億元資產慘遭凍結,雙方展開漫長行政訴訟,最終於2021年8月24日締結行政和解契約,包括給付國庫9.5億元,及2006年4月27日前的著作、影片權都讓與國有。
中影這批轉讓作品包括軍教片《英烈千秋》、《八百壯士》,侯孝賢早年作品《兒子的大玩偶》、《童年往事》,李安的《推手》、《囍宴》、《飲食男女》以及蔡明亮《愛情萬歲》等電影著作權,及其影片資產所有權讓予政府。在促轉會依法解散後,轉由國發會承接促進轉型正義基金業務。
國發會去年9月召開首次會議,達成多項共識,包括透過契約捐贈方式,將這批影片贈與國家影視聽中心,並約定相關使用時應落實傳達轉型正義理念。也強調係因各方的支持與努力,這批影片才能由促轉基金贈與國家影視聽中心,接續妥為保存並研究推廣,普及轉型正義理念,發揮資產公共化價值。
對於國發會說法,藝文界頗有微詞,認為這批影片雖然是中影拍攝,但如今都是珍貴文化資產,就別再扯政治了,如果連取得授權使用,都得提交說明,編一大串落落長的轉型正義理由,「不累嗎?」
導演蔡明亮表示,「沒有特別的想法。」國家影視聽中心則說,收到這些影片後,會策劃不同的主題影展,強調中影電影承載了很多台灣人的成長經驗,是珍貴的文化資產,會善加利用及推廣。
  回應
不到臺北不知道文革還在搞.....
蔡果然是綠共!
人不要臉則天下無敵!
司馬昭之心。
2023-01-03 08:30:14
阿楨
不時看到有人宣揚改開之前的社會比改開之後更加美好理想 2023-09-12 胡錫進

那樣的人應該住回到筒子樓裡去,吃飯用糧票,一個月只有半斤油,主要交通工具就是自行車和公共汽車,出了北京就沒見過地鐵,坐不起計程車,更沒坐過小汽車,從沒有過全家一起旅遊的經歷,老婆孩子都穿打補丁的衣服……中國人民收穫感最大的時期肯定是改革開放的這四十多年。請那些人回歸常識,不要繼續宣揚與黨的檔精神南轅北轍的極左論調,停止蠱惑人心。
  回應
不要搞“選擇型回憶+選擇型無視+選擇型講述”。
正常。網上的別有用心 + 發發牢騷 + 確實存在的問題!
我猜老胡最不喜歡改開前的平等,平安,純樸吧。
 改革前哪裡平等?也存在等級制。國有企業的工作崗位只有少數必有城市戶籍的人佔有,多數農民不能進城工作。那個時代沒有一個人是安全的。你不是這個派就是那個派,你的個人資產根本不會受到保護,罄竹難書是對那個時代最好的解釋。當時還純樸?出門就戴著面具說假話,怕別人告密,最假的時代,沒有之一
 很多人懷念漢唐盛世,可是漢武帝唐太宗連個手電筒都沒有,按某些人的說法他們還不如五六十年代白雲黑土這種貧困戶富裕。
 秦始皇沒自行車騎,不耽誤他巡遊天下,漢軍沒自動步槍,不妨礙,陳湯喊出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懷念漢唐懷念的是那個時代人的心勁,那是精神力量。
  相關新聞
中國古代沒有民族主義,只有族群概念,晚清以來,民族主義確實是一個好用的武器,會反噬自身。
2023-09-13 07:26:04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