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實在不了,為何福山能將民主自由與平等正義、自由主義的小政府與強行政等相互矛盾的東西,全統合於其所謂的絕對真理一一歷史的終結一一資本主義民主?
有啥不了的,如前評《文明衝突》所言:「凡此種種可知,杭氏其實是美國主義者,他前後的不一反應了,之前有見於美國盟友大多因急於現代化而陷於紊亂,相對社會主義國家則穩定,為美國利益故強調秩序。冷戰之後,民主自由的要求瓦解了蘇東,繼經濟現代化後民主化有成的台灣和南韓等,又成為杭氏用以對付中共、北韓、新加坡等對美帝不滿者的棋子。由此可知後進國一定要從自己出發,找到適合自己可大可久的發展之道,而非隨著他人節拍起舞。而在這一後一前的主張,卻是相互矛盾。在《第三波》時他樂觀地認為應在非西方推动民主,但到《文明衝突論》時則悲觀地認為不可,而只能遏制非西方以保護西方民主及耶教文明」唄!
原來如此!從美國國家主義或許更能洞見邪者以下複雜的歪理:
《歷史的終結及最後之人》(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是美國著名學者弗朗西斯‧福山最具代表性的著作,本書全面論述了20世紀下半期人類在迅猛的科技發展的條件下,社會意識形態、道德倫理觀念,以及文明演進模式等發生的相應變化,從黑格爾哲學出發,重新提出並闡釋了“曆史的終結”的社會科學概念,認爲自此之後,“自由、民主”的理念已作爲社會進步的常識而爲世人所普遍接受;不論人們所處的社會正處于何種形態,這一人類理念的實現
《21世紀國家治理與世界秩序》(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弗朗西斯‧福山曾因預言以民主自由和全球資本主義作為“歷史的終結”而聞名于世。因此,他最新出版的著作的命題——構建新的民族國家——才使人如此始料不及。福山認為,歷史的終結決不會是一個自發的進程,治理有方的政治實體作為它的前提條件貫穿于這一進程的始終。他相信︰“軟弱無能國家或失敗國家已成為當今世界上許多嚴重問題的根源。”
福山從國家概念的廣泛重要性入手研究國家構建,他不贊成公共管理學這個概念,並且研究了造成當代國家弱化的原因。在本書的最後,他研究了弱國家對國際秩序所帶來的嚴重後果以及國際社會可能對其進行干預的理由。(楨:美入侵並續占阿、伊的歪理之一)
第一章 國家概念正在缺失的範圍
一 有爭議的國家作用
二 範圍與強度
三 國家的職能範圍、力量強度與經濟發展
四 傳統理論的新詮釋
五 制度的供給
六 對制度的需求
七 越搞越糟
第二章 弱國家與公共行政的黑洞
一 制度經濟學及組織理論
二 組織目標不明確
三 委託人、代理人與動機
四 權力下放與自由裁量權
五 放棄與重新撿起
六 組織模糊條件下的能力建設:政策意義
第三章 弱國家和國際合法性
一 新帝國
二 對主權的侵犯
三 國家構建
四 國際層面上的民主合法性
五 超越民族國家
第四章 小而強的國家
面對中國現代國家構建的思考——兼評福山的《國家構建——21世紀的治理與世界秩序》<<社會主義研究 >>2007年05期賀東航
一般認爲,自由主義與保守主義學者是主張限制國家角色的,而同屬于這一陣營的福山(Francis Fukuyama)卻提出要強化國家的本質.福山的著作無疑給人們提供了一個極爲重要的訊息,即在國家體制構建方面的知識存在嚴重疏漏,發展中國家在發展經濟過程中所遭遇的困境更深刻闡明了國家體制構建的重要性.本文以國家構建理論爲基礎,對現代化進程中的國家體制建設進行嘗試性探討,並梳理相關理論成果,結合中國的現實,提出國家構建未來發展的目標.
歷史終結論”與布什的新保守主義外交政策>04年08月17日 國際在線
冷戰的突然結束使許多國際關係學者感到震驚。隨之而來的是各種關于世界新格局觀念的涌現,這種現象在美國尤甚。有人甚至說,冷戰結束後是一個出預言家的時代,而美國則是一個出預言家的國家。在來自美國的預言中,弗蘭西斯·福山的“歷史終結論”屬樂觀派,塞繆爾·亨廷頓的“文明衝突論”被劃歸悲觀派。“9·11事件”以後美國進行的兩場戰爭似乎使亨廷頓的“文明衝突論”得到了很大程度的驗證,但福山一直堅持認為這一現實更近乎是歷史的終結。在筆者看來,與亨廷頓的“文明衝突論”相比,福山的“歷史終結論”與布什政府新保守主義的外交政策的相關性更強,更值得人們警惕。
何謂“歷史終結論”
“歷史終結論”最早源于福山1988年所作的一次題為“歷史的終點”的講座。隨後,他在講座的基礎上寫成論文——《歷史的終結?》。1989年,美國新保守主義期刊《國家利益》發表了這篇文章,標志“歷史終結論”作為一個完整的理論體係正式出籠。
事實上,這篇敘事有余而推理不足的論文最初並沒有引起學界的關注。《國家利益》雜志當時甚至強調:文章只代表福山個人的觀點,與雜志社無關。但很快,隨著東歐巨變和蘇聯解體一係列事件的發生,“歷史終結論”一夜之間獲得了現實“驗證”,從而引起關注。
1992年,福山將他的觀點進一步發展,撰寫並出版了《歷史之終結和最後一人》一書。在書中,他向全世界宣讀了一份據稱來自西方的“福音”:20世紀80年代世界上發生的一係列重要政治事件並不僅僅是冷戰的結束,更是歷史自身的終結;歷史的演進過程已走向完成,西方所謂的“自由”、“民主”制度是“人類政治的最佳選擇”,並即將成為“全人類的制度”。
福山在強調西方“自由”、“民主”思想勝利的同時,也承認“目前的勝利並不代表以後再也沒有事情發生,目前的自由主義還只是在思想或意識領域取得勝利,離在現實物質世界的勝利還很遠”。顯然,他對于西方“自由”、“民主”全面勝利之途的艱辛有清醒的認識,但對資本主義當下鏡像的“美好”及其在物質層面業已“勝利”的定性卻是毫不置疑的。從某種程度上說,這種定性成為其“歷史終結論”的立論基石。
“歷史終結論”的政策相關性
對于“歷史終結論”,持批評態度的人關注的焦點集中在它的科學性和預見性兩方面。一方面是對福山觀念的理論來源進行批評。另一方面則是揭露福山所認為的“業已大獲全勝的資本主義自由世界”的弱點,以此證明福山所認定的這種歷史終點具有可疑性。不過,這種批評卻沒有注意到福山政治哲學觀念的另一重要方面:即它的政策相關性。
事實上,“歷史終結論”的政策相關性在克林頓政府時期就得以體現。福山所認為的世界最終是“民主資本主義”的觀念,在克林頓政府時期就成了一種真正的政策訴求,成為克林頓政府政策的三個核心——經濟、安全與民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克林頓政府之所以發動科索沃戰爭,推行所謂的“民主”就是一個重要誘因。
布什政府上臺後,以新保守主義的政治理念作為政策指針。新保守主義以自由市場經濟觀念為基礎,認為在一種政治背景中只有一種經濟體係可以立足。這種政治背景就是所謂的“自由民主”,這種經濟體係就是所謂的“全球化自由市場經濟”。新保守主義的這種觀念基礎是福山政治哲學的映照。而美國在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中大力推行的對當地“民主”制度的改造,似乎正是走向福山“歷史終結論”極力鼓吹的“民主”與“自由資本主義”這一“歷史終點”。
“二元世界觀”危險性值得警惕
亨廷頓的“文明衝突論”是把伊斯蘭文明甚或是伊斯蘭文明與儒家文明的聯合作為基督教文明的敵人,其潛在的一個重要觀念就是文明的西方世界與非文明的其他世界的衝突,這是一個活生生充滿敵對感的“我對他者”的二元世界觀。事實上,福山的“歷史終結論”也體現了這種二元世界觀,只不過更加隱蔽罷了。
首先,福山將人類社會的終點歸結為所謂的“自由民主”與“市場資本主義”這一單向性的、行進式的邏輯,毫無疑問就將現有的世界分為涇渭分明的兩部分:一部分是所謂已經到達歷史終點的、堅持“自由民主”與“市場資本主義”的西方國家,另一部分是應該走向這一歷史終點的其他國家。也就是說,在福山看來,世界已經具備敵視的潛在可能。
其次,福山在《歷史的終結?》一文發表10周年之際撰文宣稱,10年來國際政治與全球經濟中沒有任何東西足以挑戰他的結論。他堅持認為所謂的“自由民主”和“市場資本主義”是現代社會的惟一選擇。這種路徑惟一性觀念排除了歷史發展的其他路徑,使其二元世界觀具備敵對可能性。
福山政治哲學的政策相關性毫無疑問就將上述兩個方面的敵對性納入現實世界中,而布什政府對阿富汗和伊拉克發動戰爭以及對中東地區所做的“民主”改造就是實例。
人類歷史上,二元世界觀一旦上升到政策的層面,帶來的往往都是災難。福山的“歷史終結論”中隱含的這種邏輯是我們不能忽視的,其危險性更是值得我們警惕。 (肖歡容 作者單位:北京廣播學院國際關係學係)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world/2004-08/17/content_180397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