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日本種子島H2A火箭
世界十大航太發射地
甘迺迪航太中心
位於美國東部佛羅裏達州東海岸的梅裏特島,成立於1962年7月,是美國宇航局(NASA)進行載人與不載人航天器測試、準備和實施發射的最重要場所。
西部航太和導彈試驗中心
位於美國西部洛杉磯北面的西海岸,成立於1964年5月,是美國最重要的軍用航太發射基地,主要用於戰略導彈武器試驗,武器系統作戰試驗和發射各種軍用衛星、極地衛星等,航太發射次數居全美之首。
拜克努爾發射地
位於哈薩克斯坦拜克努爾市西南288公里處,建於1955年,是前蘇聯最大的導彈和各種航太飛行器發射場地。
普列謝茨克基地
位於俄羅斯白海以南300公里的阿爾漢格爾斯克地區,建於1957年,主要用於發射大傾角的偵察、電子情報、導彈預警、通信、氣象和雷達校準衛星,是世界上發射衛星最多的發射場,發射次數占全世界總數一半以上。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
位於我國甘肅省酒泉以北的戈壁灘上,建於1958年,是利用長征系列火箭發射大傾角、中低軌道的各種試驗衛星和應用衛星的主要基地。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
位於我國四川省西昌市西北65公里的幽深峽穀中,建成於1983年,專門用於發射地球靜止衛星。
種子島航太中心
位於日本本土最南部種子島南端,建成於1974年,主要用於發射試驗衛星和應用衛星。
庫魯發射場
位於南美洲北部法屬圭亞那中部的庫魯地區,建成於1971年,是目前法國唯一的航太發射場所,也是歐空局(ESA)開展航太活動的主要場所。
聖馬科發射場
位於肯雅福莫薩灣海岸約5公里的海上,正式啟用於1967年,是世界是唯一的海上航太發射場,曾多次用美國的“偵察兵”火箭發射小型航太飛行器。
斯裏哈裏科塔發射場
位於印度南部東海岸的斯裏哈裏科塔島,正式使用於1977年,是印度的導彈試驗和衛星發射場。
http://bwl.top81.cn/military/sf/607.htm中國將在海南文昌市建設新航天發射場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23日新華網
新華網北京9月22日電 經國務院、中央軍委批准,我國將在海南省文昌市建設新航天發射場。
建設新發射場,是爲了適應我國航天事業可持續發展戰略,滿足新一代無毒、無污染運載火箭和新型航天器發射任務需求。新發射場建成後,主要承擔地球同步軌道衛星、大質量極軌衛星、大噸位空間站和深空探測衛星等航天器的發射任務。
據有關部門介紹,在海南建設發射場,可利用緯度低的優勢,提高地球同步軌道衛星運載能力,延長衛星使用壽命,效費比高。有利于優化我國航天發射場布局,提高我國航天發射綜合能力,促進國際合作和擴大對外航天發射服務,推動當地基礎設施建設,帶動旅遊等區域産業發展。
有關負責人表示,中國政府將致力于和平開發利用外層空間,促進人類文明和社會發展,造福全人類。 (記者 孫彥新)
中國未來四個航太發射場將有明確分工>中國新聞網07-09-22 王文光
中新網9月22日電:經中國國務院、中央軍委批准,中國將在海南省文昌市建設新航太發射場。中國現有酒泉、太原、西昌三個發射場,據悉,文昌新發射場啟用後,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仍將繼續承擔返回式衛星、載人航太工程等發射任務;太原衛星發射中心仍主要承擔太陽同步軌道衛星發射任務;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將作為新發射場的一部分,只承擔應急發射任務。
建設新發射場,是為了適應中國航太事業可持續發展戰略,滿足新一代無毒、無污染運載火箭和新型航太器發射任務需求。新發射場建成後,主要承擔地球同步軌道衛星、大品質極軌衛星、大噸位空間站和深空探測衛星等航太器的發射任務。
有關部門介紹,在海南建設發射場,可利用緯度低的優勢,提高地球同步軌道衛星運載能力,延長衛星使用壽命,效費比高。有利於優化中國航太發射場佈局,提高中國航太發射綜合能力,促進國際合作和擴大對外航太發射服務,推動當地基礎設施建設,帶動旅遊等區域產業發展。
中國的第一個航太發射場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始建於1958年,現有酒泉、太原、西昌三個發射場共進行了100余次航太發射,先後將百餘顆衛星和6艘載人飛船送入太空。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曾創造了中國航太發射史上多個第一:1960年11月,成功地發射了中國製造的第一枚地地導彈; 1970年4月,成功發射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1975年11月,成功發射中國第一顆返回式衛星;2003年10月成功發射神舟五號載人飛船,將中國飛天第一人楊利偉送上太空。
太原衛星發射中心主要承擔太陽同步軌道和極地軌道航太器發射任務,到今年整整組建40週年,綜合發射能力實現了從每年執行1次發射任務到每年執行10次以上高密度火箭衛星發射任務的躍升,已累計將38顆國內外衛星成功送入太空。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始建於1970年,主要用於發射地球同步軌道衛星。經過30多年不斷發展建設,建成了自成體系、配套完善的測試發射、測量控制、通信、氣象和勤務保障等五大系統,先後成功組織了“亞洲一號”“澳星”“風雲二號”等40多次國內外衛星的發射。目前,該中心能發射中國自行研製的長征三號甲、長征三號乙等五種大型運載火箭,年發射能力10至12次。這裡也是中國將要進行的探月工程一期、二期的發射場。
據悉,海南文昌的新發射場毗鄰大海,不僅具有良好的海上運輸條件,而且火箭航區和殘骸落區安全性好。
有關負責人表示,中國政府將致力於和平開發利用外層空間,促進人類文明和社會發展,造福全人類。
http://big5.cri.cn/gate/big5/gb.cri.cn/18824/2007/09/22/1745@1779207.htm
中國2007年運載火箭發射次數居世界第三>新華社 星島球網
【星島網訊】俄羅斯聯邦航太署1月9日發表公報說,2007年俄羅斯的運載火箭發射次數居世界第一位,美國和中國分列第二位和第三位。
公報說,2007年俄羅斯共進行了26次運載火箭發射,其中在哈薩克境內的拜科努爾發射場進行了20次發射,在俄西北部的普列謝茨克發射場和西南部奧倫堡州戰略導彈師發射場分別進行了5次和1次發射。
美國2007年共18次發射航太器,中國共進行了10次航太發射。歐洲航太局、印度、日本和以色列分別實施了6次、3次、2次和1次航太發射。
公報最後指出,美國、俄羅斯、烏克蘭和挪威共同組建的“海上發射公司”,于2007年1月在太平洋赤道海域用海上發射平臺為荷蘭發射一顆商業通信衛星,但運載火箭在升空時爆炸,星箭俱毀。
http://www.stnn.cc:82/hot_news/gd_20080110/200801/t20080110_710414.html
“海上發射”公司
“海上發射”公司成立于1995年,主要利用海上平臺承擔商業衛星發射業務。參加方有:美國波音公司(占40%股份),負責航天器總體、有效載荷服務、出海之前港口處理操作;俄羅斯能源航天火箭公司(占25%股份),負責Block-DM上面級及其與運載火箭的一體化;挪威克韋爾納公司(占20%股份),負責海運工程;烏克蘭南方設計局與南方機器制造科研生産聯合體(占15%股份),負責運載火箭的前兩級和發射支持操作。
該平臺能在赤道附近的任何海域發射衛星,並利用赤道附近地球引力小、離心力大等特點實現運載火箭燃料的大幅節約。
“海上發射”公司1999年首次進行商業發射,迄今已完成20多次發射任務。
爲什麽要到海上發衛星呢?較之在陸地發射,海上發射有三大優勢。首先是提高了火箭的運載能力。發射船臺可以駛到赤道上,赤道是距離地球同步軌道最近的地方,這就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地球自轉的能量作爲火箭的推動力,運載能力可提高30%左右,並且節約了燃料。第二是發射能力的提高使單位發射成本相應降低,價格降低了20%左右。第三是安全性高,無論是發射失敗還是火箭子級墜落,殘片都會落在水中,不必再擔心造成人員傷亡。
http://www.kexuebbs.cn/fenxiang/hangtian/20070828/9424.html”海上發射”公司新年發射衛星失敗 星箭俱毀>07-01-31 新華網
新華網洛杉矶1月30日電 由多國企業參與組建的“海上發射”公司30日宣布,該公司一枚攜帶了商業通信衛星的火箭當天在發射過程中發生爆炸。
據此間媒體報道,當天的發射在赤道太平洋海域的一個浮遊式平台上進行。但承擔發射任務的“天頂-3SL”運載火箭在升空時爆炸。火箭攜帶的“NSS-8”通信衛星由美國波音公司爲荷蘭一家公司制造。
“海上發射”公司網站發表的一份聲明稱,事故沒有造成人員傷亡,該公司将對事故原因展開調查。
http://gcpnews.com/zh-tw/articles/2007-01-31/C1038_5055.html亞利安火箭
亞利安1至3階段發射器, 從飛彈技術獲得。亞利安2至4是基本火箭的改進。主要區別是引擎的改善 , 用三節式燃料槽和更巨大的酬載。最大的形式可能發射二顆衛星,這樣最新形式使用輔助推進器。這些佈局由詞尾選定在世代數字以後。首先是輔助推進器的數量, 使用液態燃料或固體燃料。例如,亞利安42P是亞利安4臺固態輔助推進器。亞利安44LP有2台固體輔助推進器,2台液體輔助推進器,並且亞利安44L有4臺液體燃料輔助推進器。
亞利安5是完全重新設計。二台固態輔助推進器與一個,液氧液氫核心引擎。由於核心引擎推力太小, 二臺固態燃料輔助推進器在兩旁輔助。助推器可重複測試但不能重複利用。上部階段是可放置酬載物品和non-restartable,由一個巴爾幹引擎供給推力。
亞利安5最初的測試是失敗。但是,亞利安4和亞利安5是最可靠的商業火箭。2006年自1月,169次亞利安發射了290枚衛星, 成功放置271枚衛星在軌道上(223枚主要衛星和48枚輔助衛星)總量575,000公斤成功地被發射到軌道。高成功率使亞利安航太公司成為主要商業發射公司, 發射了超過三分之二的商業衛星。
另外, 亞利安5是能發射最重的裝載可利用。2006年5月27日,亞利安5-ECA火箭創下了一個新商業酬載紀錄, 發射了2枚衛星共8.2噸的酬載。亞利安空間公司正在開發能將10噸重的載荷送入軌道的特大型5型火箭。
火箭規格
型號 亞利安 1
長度 47.4公尺
火箭直徑 3.8公尺
離地重量 210 公噸
最大酬載質量 1.83 公噸
型號 亞利安2
長度 49公尺
火箭直徑 3.8 公尺
離地重量 219公噸
最大酬載質量 2.27公噸
型號 亞利安3
長度 49公尺
火箭直徑 3.8公尺
離地重量 237公噸
最大酬載質量 2.65公噸
發射紀錄
發射日期(日-月-西元年) 發射航班 火箭型號 火箭規格 發射衛星
14-11-2007 179 亞利安5 ECA Skynet 5B ,Star One C1
5-10-2007 178 亞利安5 GS Intelsat 11 ,Optus D2
14-8-2007 177 亞利安5 ECA Spaceway 3 ,BSAT 3a
4-5-2007 176 亞利安5 ECA ASTRA-1L通信衛星、GALAXY-17通信衛星[2]
11-3-2007 175 亞利安5 ECA Skynet 5A軍事通信衛星、INSAT 4B民用通信衛星[3]
12-8-2006 174 亞利安5 ECA WildBlue-1 ,AMC-18
13-10-2006 173 亞利安5 ECA DIRECTV 9S Optus D1 LDREX-2
11-08-2006 172 亞利安5 ECA JCSAT-10 Syracuse 3B
27-05-2006 171 亞利安5 ECA Satmex 6 Thaicom 5
12-03-2006 170 亞利安5 ECA Hot Bird™ 7A Spainsat
21-12-2005 169 亞利安5 普通加強 MSG-2INSAT 4A
16-11-2005 167 亞利安5 ECA Spaceway 2Telkom 2
13-10-2005 168 亞利安5 普通加強 Sycause 3A, Galaxy 15
11-08-2005 166 亞利安5 普通加強 THAICOM 4
12-02-2005 164 亞利安5 ECA XTAR-EUR, Sloshsat, Maqsat B2
18-24-2004 165 亞利安5 普通加強 Helios 11A-Essaim-Parasol-Nanosat
17-07-2004 163 亞利安5 普通加強 Anik F2
27-09-2003 162 亞利安5 普通 INSAT-3C, e-BIRD, and SMART-1
04-09-2003 160 亞利安5 普通 INSAT-3A & GALAXY XII
11-06-2003 161 亞利安5 普通 Optus and BSAT-2c
02-03-2004 158 亞利安5 普通加強 Rosetta
11-12-2002 157 亞利安5 ECA Hotbird 7 Eutelsat, Stentor CNES
27-08-2002 155 亞利安5 普通 Atlantic Bird 1 & MSG 1
29-06-2002 153 亞利安5 普通 Stellat 5 & N Star C
28-02-2002 145 亞利安5 普通 Envisat
12-07-2001 142 亞利安5 普通 ARTEMIS + BSAT 2B» About Artemis
08-03-2001 140 亞利安5 Generic Eurobird/BSAT-2a
19-12-2000 138 亞利安5 Generic Astra 2D, GE-8/Aurora III + LDREX
15-11-2000 135 亞利安5 普通 PAS 1R (+ Amsat P3D, STRV 1D)
14-09-2000 130 亞利安5 普通 Astra 2B; GE-7
21-03-2000 128 亞利安5 普通 AsiaStar Insat 3B
10-12-1999 119 亞利安5 普通 XMM
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A%9E%E5%88%A9%E5%AE%89%E4%BA%94%E8%99%9F%E9%81%8B%E8%BC%89%E7%81%AB%E7%AE%AD歐洲航太局08年十大航太任務>科學時報2008.01.16張之
新華社電 歐洲航太局局長讓-雅克·多爾丹1月14日對媒體說,今年歐洲航太局將有十大航太任務,這些任務將涉及國際空間站建設和地球觀測等領域。
第一個任務是預定在2月7日,歐洲“哥倫布”實驗艙搭乘一架穿梭機抵達國際空間站。多爾丹認為,歐洲航太局將借此成為國際空間站的實質性建設夥伴。
第二個任務是在2月22日,歐洲第一艘自動貨運飛船將飛往國際空間站。多爾丹說,這艘以法國著名科幻作家儒勒·凡爾納的名字命名的飛船,是歐洲航太局迄今製造的最複雜的航太器,它可以運送最多達7.5噸重的貨物。
在地球觀測方面,歐洲航太局今年5月計劃把“GOCE”衛星(地球重力場和海洋環流探測任務衛星)送入軌道。航太局還將發射“SMOS”衛星(土壤濕度和海洋鹽度研究衛星),以及用於探測地貌的普羅巴2號小型衛星。
今年12月,歐洲航太局還要把赫舍爾太空望遠鏡和普朗克觀測衛星送入太空。赫舍爾太空望遠鏡和普朗克觀測衛星都將用來研究有關宇宙大爆炸的基本信息。
測試歐洲伽利略全球衛星導航系統也是今年的重點任務,歐洲航太局計劃把這一衛星導航系統的測試衛星“GIOVE-B”送入軌道。
此外,歐洲航太局今年還將參與印度的探月計劃,以及完成維修和協助更新美國哈勃太空望遠鏡的任務。
http://big5.lrn.cn/science/scienceNews/200801/t20080116_189571.htm亞利安完成(台)ST-1載送任務
我國(台)第一枚商用通訊衛星終於在今年八月於南美洲法屬圭亞那太空中心順利升空,開啟了我國太空通訊時代的新頁,而這次載送衛星任務的工作即是由亞利安太空公司負責。朱治強
亞利安太空公司(ARIANESPACE)成立於一九八○年,是世界第一家商業太空運輸公司,合夥股東來自歐洲比利時、丹麥、德國、法國、愛爾蘭、義大利、荷蘭、挪威、西班牙、瑞士、瑞典與英國等國家的科學、技術、金融與政治實力的展現。由卅六家居歐洲領導地位的航太與電子公司、十三家主要銀行以及法國太空總署CNES(Centre National d’Etudes Spatiales)共同創立。
亞利安太空公司在全球各地均設有辦事處,公司總部位於歐洲靠近法國巴黎的昂希(Evry),在美國首都華盛頓特區設有分公司,在亞太地區的日本東京設有代表處,在新加坡設有東南亞國協(ASEAN)辦事處。亞利安太空公司提供的產品與服務包括:
■提供太空發射服務予全球客戶。
■提供融資與監督亞利安消耗性發射載具的建造。
■執行在法屬圭亞那Kourou太空中心的發射作業。
■提供發射保險規劃。
■提供亞利安火箭發射的部分融資。
目前全球大多數的商業衛星業者皆已和亞利安太空公司簽約,發射至少一枚衛星。
與歐法太空總署合作
歐洲太空總署在一九七三年開始籌劃亞利安火箭的發展工作。歐洲太空總署當時負責了亞利安一號的全面發展計劃,技術指導與財務管理則委由法國太空總署執行。亞利安一號火箭於一九八二年一月通過檢測並正式啟用。在前四枚火箭發展期結束時,歐洲太空總署開始製造接下來的五枚亞利安一號火箭。
歐洲太空總署在一九八○年一月決定將合格使用的火箭商業化,生產與發射交給私人企業機構,以亞利安太空公司的形式出現,經營亞利安火箭生產與發射所需的設施、設備與模具業務。自從一九八○年以來,亞利安的後續發展計劃均是由歐洲太空總署來負責,其主要包括了發展升級化的火箭如:
■亞利安二號與三號火箭在一九八四年通過合格使用。
■建造第二個發射亞利安火箭的場所(ELA2),並於一九八五年批准使用。
■亞利安四號火箭發展計劃在一九八八年六月中旬通過合格使用。
■亞利安五號火箭的籌備與發展計畫,以及相關的新發射設施(ELA3)。
這些計劃都是由歐洲太空總署全面來負責,並指定法國太空總署(CENS)來作為主要承包者。
一般而言,當升級化的火箭通過測試時,歐洲太空總署便將發展結果與相關的生產與發射設施交由亞利安太空公司執行,作為設計機構的歐洲太空總署則負責亞利安火箭之發展工作。歐洲太空總署擁有在這些發展計劃下衍生的所有資產,該署將發展工作的技術指導與財務管理交由法國太空總署來執行,由他們規劃出計劃的細部要求,而出面將個別的生產項目發包出來。歐洲太空總署仍然監控工程的進行,向參與的國家提出報告。
自從第九次發射以來,亞利安太空公司就成為生產單位,負責建造與發射合格使用的亞利安火箭,同時也負責工業生產的管理、發包火箭生產的合約、物料的採購、行銷及提供亞利安火箭的發射服務,以及指導火箭發射的作業。
圭亞那太空發射中心
法國太空總署的發射基地「圭亞那太空中心」位於近Kourou之處,它擁有發射太空船所需的全部設施,如雷達追蹤站、遙測接收站、氣象站、遙控站、安全裝備等,其係一九六八年為了法國國家太空計劃所啟用的發射基地。歐洲太空總署已建造了屬於自己的發射設備,包括ELA1、ELA2和供亞利安五號發射之ELA3綜合體,以及設置在圭亞那太空中心(CSG)內之酬載準備綜合體,這些已成為「歐洲太空中心」。使用這些發射坪,尤其是在發射執行期間,須有來自該中心技術和操作設施的支援,法國政府已授予歐洲太空總署使用CSG於其太空計劃的權利,同時歐洲太空總署也分擔圭亞那太空中心的營運成本,而亞利安太空公司則直接負擔亞利安火箭發射基地及酬載準備綜合體之使用、維護及改善的費用。
亞利安太空公司既成為一家商業公司,對其財務結果負完全責任。目前該公司主要業務可分成四個領域:
■提供全球客戶衛星發射服務。
■為亞利安發射載具的工業生產與融資之主要承包商。
■主導法屬圭亞納國候(Kourou)之歐洲太空中心亞利安火箭發射基地的發射作業。
■提供完整且滿足個別需求的發射服務,服務範圍包括從配合客戶與衛星製造廠商的專案設計到實際發射升空。
亞利安太空公司自從一九八四年五月首度啟用太空運輸航線後,已完成九十七次商業性發射。亞利安太空公司各小組還必須管理檢測性發射(Qualification Launches)與促銷性發射(Promotional Luanches)的運作。該公司已經獲得超過九成提供衛星通訊服務業者的信賴,包括美國的所有民營公司在內,每一家商業衛星製造商都在使用或即將使用亞利安火箭。目前該公司在全球擁有將近60%的市場佔有率,而這其中包括 30%的亞洲客戶。
亞利安太空公司東京辦事處經理傑克羅蘭(Jacques Roelandts)表示,目前該公司所承攬的衛星發射業務,客戶所要負擔的成本約在七千五百萬至一億五千萬之間,需視衛星數量與使用載具來決定。在相較於亞利安太空公司,提供衛星發射器的廠商還包括洛克希德公司的ATLAS II、波音公司的DELTA與SEALAUN、中國大陸的長征火箭 (CZ)、蘇俄的PROTON以及GALAXY等,但是市場佔有率均低於15%以下。
亞利安五號新進程
為了滿足不同客戶層的需求與提高亞利安火箭之成本效率,除現有主要亞利安四號發射器外,該公司也積極進行亞利安五號發射器的銜接工作,預計二至三年時間完成。傑克羅蘭談到,目前亞利安四號的重量為四千七百公斤,有十具引擎;而亞利安五號為六千八百公斤,有四具引擎,其優點在於可提供客戶不同的需求、承載容量大、功能增加與安全性的提高。
亞利安太空公司的發射器自一九九七年十一月起,即由該公司負責亞利安四號與亞利安五號地面設施ELA2與ELA3的管理、維護與操作工作,其中包括亞利安五號的整合、發射年表、最終載負準備、安裝維護、品質與安全管理等。亞利安太空公司自一九八六年起即在操作ELA2,目前則已加入ELA3的運用,未來該公司每年發射的次數將會逐漸增加,使亞利安五號在西元二○○二年初之前,能達成十二次的發射。
談到目前亞利安五號的訂單,亞利安太空公司於一九九五年六月與歐洲航太工業界簽約,製造第一批共計十四個的亞利安五號發射器,預計達到每年八具載具,並可望於過渡時期加入服務,期間這些發射器將與亞利安四號同時使用。亞利安五號發射率將由每年三次逐漸增加到每年五次,預計從西元二千年起將達到每年七或八次的發射率。
亞利安太空公司持續緊盯衛星發射市場,以確保產品符合客戶不斷變化的需求。公司最高目標即在可靠度、可用性與彈性等最適化條件下,為顧客提供進入太空的捷徑。亞利安太空公司以亞利安四號與亞利安五號同時運作為基礎到二○○二年,以擴大並迎合市場需求,這是亞利安太空公司多元化服務,涵蓋所有區隔市場的第一步。值得一提的是,亞利安四號堪稱市場上擁有最可靠記錄的火箭之一,而根據所預測之亞利安五號的可靠度,萬一新發射器失敗,該公司將免費為客戶再發射一次,目前亞利安太空公司每三個星期即可發射一次。
發射ST-1人造衛星
我國第一枚商用通訊衛星終於在今年八月於南美洲法屬圭亞那太空中心順利升空,開啟了我國太空通訊時代的新頁,而這次負責主要載送衛星任務的工作,即是由亞利安太空公司負責。亞利安太空公司的一○九航次就是為我國中華電信公司和新加坡電信公司共同擁有的「中新一號(ST-1)」通訊衛星發送到同步衛星運輸軌道(Geostationary Transfer Orbit)。
由馬特拉馬可尼(Matra Marconi)航太公司以合約承攬方式所建造的中新一號衛星,是第一個專為新加坡和台灣所運轉的人造衛星。它位於東經八十八度的軌道位置,服務範圍包括中東和遠東等區域。ST-1配備十六個Ku頻道和十四個C頻道的轉頻器 (Transponders),我國與新加坡各擁有八個Ku頻道與七個C頻道之使用權,使用壽命為十二年。
亞利安太空公司為ST-1使用一個配備四具固態燃料環束式推進器(Solid Strap-on Boosters)的亞利安44P發射載具,這將是第七十九次以亞利安四號系列,與第十二次以44P結構所進行的升空發射,發射地點位於法屬圭亞那的ELA2太空中心。發射地點分別為近地點高度二百五十公里、遠地點高度三萬五千九百四十三公里(發射時)、傾角四度。
截至目前為止,亞利安太空公司已經成功發射一百四十六枚衛星和廿六個輔助酬載(Payload),均屬於同步軌道衛星。自一九八一年起,亞利安太空公司承包的發射服務達一百八十七項,在執行一○九航次之後,二至三年內尚有四十枚人造衛星等待發射,歐洲十六枚衛星,歐洲以外地區廿四枚衛星(參看附表)。
亞利安太空公司提供的全套發射服務,是以其高度可靠性及滿足個別需求而著稱,傑克羅蘭表示,亞利安太空公司成功發射率為96.5%,每次任務都指派一組專家團隊,提供整個發射活動的支援。由於高度的營運效率以及彈性,可精簡客戶的時間與費用。
http://mypaper.pchome.com.tw/manage/B/modify.htm?s_id=a657f637&s_no=1314052&d_no=1303343540&d_time=20080213105114運載火箭
運載火箭是由多級火箭組成的航天運輸工具。用途是把人造地球衛星、載人飛船、空間站、空間探測器等有效載荷送入預定軌道。是在導彈的基礎上發展的,一般由2~4級組成。每一級都包括箭體結構、推進系統和飛行控制系統。末級有儀器艙,內裝制導與控制系統、遙測系統和發射場安全系統。級與級之間靠級間段連接。有效載荷裝在儀器艙的上面,外面套有整流罩。
許多運載火箭的第一級外圍捆綁有助推火箭,又稱零級火箭。助推火箭可以是固體或液體火箭,其數量根據運載能力的需要來選擇。推進劑大都采用液體雙組元推進劑。第一、二級多用液氧和煤油或四氧化二氮和混爲推進劑,末級火箭采用高能的液氧和液氫推進劑。制導系統大都用自主式全慣性制導系統。在專門的發射中心 (見航天器發射場) 發射。技術指標包括運載能力、入軌精度、火箭對不同重量的有效載荷的適應能力和可靠性。
運載火箭的發展
運載火箭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在導彈的基礎上開始發展的。第一枚成功發射衛星的運載火箭是蘇聯用洲際導彈改裝的衛星號運載火箭(見“人造地球衛星”1號工程)。到 20世紀80年代,蘇聯、美國、法國、日本、中國、英國、印度和歐洲空間局已研制成功20多種大、中、小運載能力的火箭。最小的僅重10.2噸,推力 125千牛(約12.7噸力),只能將1.48公斤重的人造衛星送入近地軌道;最大的重2900多噸,推力33350千牛(3400噸力),能將120多噸重的載荷送入近地軌道。主要的運載火箭有“大力神”號運載火箭、“德爾塔”號運載火箭、“土星”號運載火箭、“東方”號運載火箭、“宇宙”號運載火箭、“阿裏安”號運載火箭、 N號運載火箭、“長征”號運載火箭等。
運載火箭的分類
目前常用的運載火箭按其所用的推進劑來分,可分爲固體火箭、液體火箭和固液混合型火箭三種類型。如我(中)國的長征三號運載火箭是一種三級液體火箭;長征一號運載火箭則是一種固液混合型的三級火箭,其第一級、第二級是液體火箭,第三級是固體火箭;美國的“飛馬座”運載火箭則是一種三級固體火箭。
如按級數來分,運載火箭又可分爲單級火箭、多級火箭。其中多級火箭按級與級之間的連接型式來分,又可分爲串聯型、並聯型(俗稱捆綁式)、串並聯混合型三種類型。串聯型多級火箭級與級之間的連接分離機構簡單,但串聯後火箭總長較長、火箭的長細比(長度與直徑之比)大,給設計帶來一定的困難;發射時,這種火箭豎起來後太高,給發射操作帶來不便;同時,其上面級的火箭發動機要在高空點火,點火的可靠性差。並聯型多級火箭采用橫向捆綁連接,連接分離機構稍複雜,但其中間芯級第一級火箭采用橫向捆綁的火箭可在地面同時點火,避免了高空點火,點火的可靠性高。蘇聯發射世界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的衛星號運載火箭,就是在中間芯級火箭的周圍又捆綁了4枚火箭。這4枚捆上去的火箭習慣上又稱助推器。助推器與芯級火箭在地面一起點火,但工作一定時間後先關機,關機後與芯級火箭分離並被抛掉。助推器因在第一級火箭飛行的半路上關機,所以只能算它是半級火箭。發射世界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的衛星號運載火箭爲一級半火箭,而不稱它爲兩級火箭。我國的長征二號E運載火箭則是一枚串並聯混合型的兩級半火箭,其第一級火箭周圍捆綁了4枚助推器,在第一級火箭上面又串聯了一枚第二級火箭。
運載火箭的結構組成
不管是固體運載火箭還是液體運載火箭,不管是單級運載火箭還是多級運載火箭,其主要的組成部分有結構系統、動力裝置系統和控制系統。這三大系統稱爲運載火箭的主系統,主系統工作的可靠與否,將直接影響運載火箭飛行的成敗。此外,運載火箭上還有一些不直接影響飛行成敗並由箭上設備與地面設備共同組成的系統,例如,遙測系統、外彈道測量系統、安全系統和瞄准系統等。
箭體結構
是運載火箭的基體,它用來維持火箭的外形,承受火箭在地面運輸、發射操作和在飛行中作用在火箭上的各種載荷,安裝連接火箭各系統的所有儀器、設備,把箭上所有系統、組件連接組合成一個整體。
動力裝置系統
是推動運載火箭飛行並獲得一定速度的裝置。對液體火箭來說,動力裝置系統由推進劑輸送、增壓系統和液體火箭發動機兩大部分組成。固體火箭的動力裝置系統較簡單,它的主要部分就是固體火箭發動機推進劑直接裝在發動機的燃燒室殼體內。
控制系統
是用來控制運載火箭沿預定軌道正常可靠飛行的部分。控制系統由制導和導航系統、姿態控制系統、電源供配電和時序控制系統三大部分組成。制導和導航系統的功用是控制運載火箭按預定的軌道運動,把有效載荷送到預定的空間位置並使之准確進入軌道。姿態控制系統(又稱姿態穩定系統)的功用是糾正運載火箭飛行中的俯仰、偏航、滾動誤差,使之保持正確的飛行姿態。電源供配電和時序控制系統則按預定飛行時序實施供配電控制。
遙測系統
功用是把運載火箭飛行中各系統的工作參數及環境參數測量下來,通過運載火箭上的無線電發射機將這些參數送回地面,由地面接收機接收;亦可將測量所得的參數記錄在運載火箭上的磁記錄器上,在地面回收磁記錄器。這些測量參數既可用來預報航天器入軌時的軌道參數,又可用來鑒定和改進運載火箭的性能。一旦運載火箭在飛行中出現故障,這些參數就是故障分析的依據。
外彈道測量系統
功用是利用地面的光學和無線電設備與裝在運載火箭上的對應裝置一起對飛行中的運載火箭進行跟蹤,並測量其飛行參數,用來預報航天器入軌時的軌道參數,也可用來作爲鑒定制導系統的精度和故障分析依據。
安全系統
功用是當運載火箭在飛行中一旦出現故障不能繼續飛行時,將其在空中炸毀,避免運載火箭墜落時給地面造成災難性的危害。安全系統包括運載火箭上的自毀系統和地面的無線電安全系統兩部分。箭上的自毀系統由測量裝置、計算機和爆炸裝置組成。當運載火箭的飛行姿態,飛行速度超出允許的範圍,計算機發出引爆爆炸裝置的指令,使運載火箭在空中自毀。無線電安全系統則是由地面雷達測量運載火箭的飛行軌道,當運載火箭的飛行超出預先規定的安全範圍時,由地面發出引爆箭上爆炸裝置的指令,由箭上的接收機接收後將火箭在空中炸毀。
瞄准系統
功用是給運載火箭在發射前進行初始方位定向。瞄准系統由地面瞄准設備和運載火箭上的瞄准設備共同組成。
運載火箭的指標
運載火箭的技術指標包括運載能力、入軌精度、火箭對不同重量的有效載荷的適應能力和可靠性。
運載能力
指火箭能送入預定軌道的有效載荷重量。有效載荷的軌道種類較多,所需的能量也不同,因此在標明運載能力時要區別低軌道、太陽同步軌道、地球同步衛星過渡軌道、行星探測器軌道等幾種情況。表示運載能力的另一種方法是給出火箭達到某一特征速度時的有效載荷重量。各種軌道與特征速度之間有一定的對應關系。例如把衛星送入185公裏高度圓軌道所需要的特征速度爲7.8公裏/秒,1000公裏高度圓軌道需8.3公裏/秒,地球同步衛星過渡軌道需10.25公裏/秒,探測太陽系需12~20公裏/秒。
飛行程序
運載火箭在專門的航天發射中心發射。火箭從地面起飛直到進入最終軌道要經過以下幾個飛行階段:
①大氣層內飛行段:火箭從發射臺垂直起飛,在離開地面以後的10幾秒鍾內一直保持垂直飛行。在垂直飛行期間,火箭要進行自動方位瞄准,以保證火箭按規定的方位飛行。然後轉入零攻角飛行段。火箭要在大氣層內跨過聲速,爲減小空氣動力和減輕結構重量,必須使火箭的攻角接近于零。
②等角速度程序飛行段:第二級火箭的飛行已經在稠密的大氣層以外,整流罩在第二級火箭飛行段後期被抛掉。火箭按照最小能量的飛行程序,即以等角速度作低頭飛行。達到停泊軌道高度和相應的軌道速度時,火箭即進入停泊軌道滑行。對于低軌道的航天器,火箭這時就已完成運送任務,航天器便與火箭分離。
③過渡軌道:對于高軌道或行星際任務,末級火箭在進入停泊軌道以後還要再次工作,使航天器加速到過渡軌道速度或逃逸速度,然後航天器與火箭分離。
設計特點
運載火箭的設計特點是通用性、經濟性和不斷進行小的改進。這和大型導彈不同。大型導彈是爲滿足軍事需要而研制的,起支配作用的因素是保持技術性能和數量上的優勢。因此導彈的更新換代較快,幾乎每5年出一種新型號。運載火箭則要在商業競爭的環境中求發展。作爲商品,它必須具有通用性,能適應各種衛星重量和尺寸的要求,能將有效載荷送入多種軌道。經濟性也要好。也就是既要性能好,又要發射耗費少。訂購運載火箭的用戶通常要支付兩筆費用。一筆是付給火箭制造商的發射費,另一筆是付給保險公司的保險費。發射費代表火箭的生産成本和研制費用,保險費則反映火箭的可靠性。火箭制造者一般都盡量采用成熟可靠的技術,並不斷通過小風險的改進來提高火箭的性能。運載火箭不像導彈那樣要定型和批生産。而是每發射一枚都可能引進一點新技術,作一點小改進,這種小改進不影響可靠性,也不必進行專門的飛行試驗。這些小改進積累起來就有可能導致大的方案性變化,使運載能力能有成倍的增長。
80年代以來,一次使用的運載火箭已經面臨航天飛機的競爭。這兩種運載工具各有特長,在今後一段時間內都將獲得發展。航天飛機是按照運送重型航天器進入低軌道的要求設計的,運送低軌道航天器比較有利。對于同步軌道航天器,航天飛機還要攜帶一枚一次使用的運載器,用以把航天器從低軌道發射出去,使之進入過渡軌道。這樣有可能導致入軌精度和發射可靠性的下降。
一次使用的運載火箭在發射同步軌道衛星時可以一次送入過渡軌道,比航天飛機稍爲有利。這兩種運載工具之間的競爭將促進可靠性的提高和成本的降低。
國外典型的運載火箭
大力神(Titan)系列運載火箭
美國大力神運載火箭系列由大力神-2洲際導彈發展而來,1964年首次發射。該系列由大力神-2、大力神-3、大力神-34、大力神-4和商用大力神-3等型號和子系列組成。它的最大近地軌道運載能力爲21.9 t,地球同步轉移軌道運載能力爲5.3 t。
宇宙神(Atlas)系列運載火箭
美國宇宙神系列運載火箭于1958年12月18日首次發射,曾經發射過世界上第一顆通信衛星、美國第一艘載人飛船等。目前正在使用的主要有宇宙神-2A、宇宙神-2AS和宇宙神-3。研制中的宇宙神-5運載火箭的第一級采用了通用模塊化設計,其中的重型火箭使用了3個通用模塊,其地球同步轉移軌道運載能力達到13 t。
德爾它(Delta)系列運載火箭
美國德爾它系列運載火箭系列于1960年5月13日首次發射,迄今爲止已發展了19種型號,目前正在使用的是德爾它-2和德爾它-3兩種型號。美國空軍的全部GPS衛星都是由德爾它-2發射的。德爾它-3是在德爾它-2的基礎上研制的大型運載火箭,可以把3.8t的有效載荷送入地球同步轉移軌道。德爾它-3于2000年8月發射成功。美國還正在研制具有多種配置的德爾它-4子系列,其中的重型德爾它-4的地球同步轉移軌道運載能力在13t以上。
土星-V(Saturn)系列運載火箭
土星-V運載火箭是美國專爲阿波羅登月計劃而研制的、迄今爲止最大的巨型運載火箭。其起飛重量爲3000t,直徑10m,高110m,近地軌道運載能力達139t,它能把重達50t的阿波羅飛船送入登月軌道。土星-V曾先後將12名宇航員送上月球。
東方號(Vostok)系列運載火箭
俄羅斯東方號系列運載火箭是世界上第一種載人航天運載工具,它創造了多個世界第一:發射了第一顆人造衛星,第一顆月球探測器,第一顆金星探測器,第一顆火星探測器,第一艘載人飛船,第一艘無人載貨飛船進步號等。它也是世界上發射次數最多的運載火箭系列。其中聯盟號是東方號的一個子系列,主要發射聯盟號載人飛船、進步號載貨飛船。
質子號(Proton)系列運載火箭
俄羅斯質子號系列運載火箭分爲二級型、三級型和四級型3種型號。目前正在使用的有質子號三級型和四級型兩種。三級型質子號于1968年11月16日首次發射,其低地軌道運載能力達到20t,它是世界上第一種用于發射空間站的運載火箭,曾發射過禮炮l~7號空間站、和平號空間站各艙段和其他大型低地軌道有效載荷。1998年11月20日,質子號發射了國際空間站的第一個艙段。
天頂號(Zenit)系列運載火箭
天頂號系列運載火箭是前蘇聯(後爲烏克蘭)研制的運載火箭,分爲兩級的天頂-2、三級的天頂-3和用于海上發射的天頂-3SL。天頂-2的低地軌道運載能力約爲14t,太陽同步軌道運載能力約爲11t。可在海上發射的天頂-3SL是美國、烏克蘭、俄羅斯、挪威聯合研制的運載火箭,其地球同步軌道運載能力爲2t,1999年3月首次發射成功。
能源號(Energia)運載火箭
能源號運載火箭是前蘇聯/俄羅斯研制的目前世界上起飛質量和推力最大的火箭。其近地軌道運載能力爲105 t,既可發射大型無人載荷,也可用于發射載人航天飛機。能源號于1987年首次發射成功,曾將蘇聯的暴風雪號航天飛機成功地送上天。目前由于俄羅斯經濟狀態不佳就再也沒有發射過。
亞利安(Ariane)系列運載火箭
阿裏安火箭是由歐洲11個國家組成的歐空局研制的系列運載火箭,該系列已有阿裏安l~5共5個子系列,目前正在使用的是阿裏安-4和阿裏安-5。阿裏安-4于1988年6月15日進行了首次發射,其近地軌道運載能力爲9.4t,地球同步轉移軌道運載能力爲4.2t。阿裏安-5于1997年進行了首次發射,近地軌道運載能力爲22t,地球同步轉移軌道運載能力爲6.7t。目前阿裏安-5正在進行改進,在2005年底之前將逐步把地球同步轉移軌道運載能力從目前的6.7 t提高到11~12t。
H系列運載火箭
日本H系列運載火箭由H-1、H-2、H-2A等火箭組成,目前正在使用的H系列火箭只有H-2A,2001年8月首次發射成功。
極軌衛星火箭(PSLV)
印度自行研制的極軌道4級運載火箭的太陽同步軌道運載能力爲1t,低地軌道運載能力爲3t。1993年9月首次發射,但由于火箭出現故障,衛星未能入軌。此後,該火箭連續三次發射成功。1999年5月,一箭三星技術又取得成功。
我國運載火箭的發展
到目前爲止我國共研制了12種不同類型的長征系列火箭,能發射近地軌道、地球靜止軌道和太陽同步軌道的衛星。
從1970年到2000年的30年間,我國發射長征系列火箭共計67次,成功61次,6次失敗或部分失敗,發射成功率爲91%。在1994~1996年間曾一度幾次發射失敗,使我國在國際商業發射市場的聲譽處于低谷。中國航天工業總公司經過一系列質量整頓後終于打了個翻身仗。自1996年10月到目前已連續25次發射成功,這在世界衛星發射界也是不多見的。
在我國運載火箭的發展初期,探空火箭的研制占有重要的地位,盡管它是結構簡單的無控火箭,但卻是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一枚真正的火箭。從1958年開始,我國陸續研制出包括生物、氣象、地球物理、空間科學試驗等多種類型的探空火箭。
長征一號(LM-1)系列運載火箭
1970年4月24日,中國使用長征一號(LM-1)運載火箭發射了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長征一號是在兩級中遠程導彈上再加一個第三級固體火箭所組成,火箭全長29.86m,起飛總重81.57t,起飛推力爲1040kN。
長征二號(LM-2)系列運載火箭
長征二號(LM-2)運載火箭是從洲際導彈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並于1975年發射了1t多重的近地軌道返回式衛星,成功地回收了返回艙。此後,又根據發射衛星的需要,陸續衍生出長征二號丙(LM-2C)、長征二號丙改進型(LM-2C/SD)和發射極軌衛星的長征二號丁(LM-2D)運載火箭。在長征火箭大家族中,長征二號系列主要用于發射各類近地軌道衛星,LM-2C/SD曾以一箭三星方式發射了12顆美國的銥星移動通信衛星。
1986年初美國的挑戰者號航天飛機爆炸後,航天飛機被停飛,美國用了很長時間分析和處理故障,其後美國停止用航天飛機發射一般商業衛星。趁此時機,我國僅用了18個月就研制成功長征二號E(又稱長二捆,LM-E)運載火箭,可以發射原來准備用美國航天飛機發射的商用衛星。長征二號E火箭是以長征二號爲芯級,周圍捆綁了4個液體助推器,它的近地軌道運載能力高達9.2t。長征二號E于1990年試射成功,從1992年到1995年曾發射多顆外國衛星。
爲滿足發射神舟號飛船的要求,保證宇航員的安全,我國又在長征二號E的基礎上改進了可靠性並增設了故障檢測系統和逃逸救生系統,從而發展出了長征二號F(LM-F)運載火箭,專門用來發射神舟號載人飛船。
由于長征二號火箭的質量和可靠性非常高,1975~1996年連續成功地把17顆返回式衛星送上天,這使長征二號運載火箭在國際衛星發射市場上獲得了非常好的可靠性聲譽。
長征三號(LM-3)系列運載火箭
長征三號運載火箭是在長征二號二級火箭上面加了一個以液氫、液氧爲推進劑的第三級,所用的液氫液氧發動機可以二次啓動,在技術上是當時國際先進水平,是我國火箭技術發展的一個重要裏程碑。1984年長征三號成功地發射了我國第一顆地球同步試驗通信廣播衛星東方紅二號。1985年中國宣布進入國際商業衛星發射市場。1990年我國首次用長征三號運載火箭將美國休斯公司制造的亞洲一號衛星送入地球同步軌道。
此後,長征三號系列不斷增加新成員,如長征三號甲(LM-3A)、長征三號乙(LM-3B),主要用于發射地球靜止軌道衛星。
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圖25)是在長征三號的基礎上研制的大型火箭,它的氫氧發動機具有更大的推力,性能也得到很大的提高,地球同步轉移軌道運載能力也從長征三號的1.6t提高到2.6t。
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圖26)是在長征三號甲和長二捆的基礎上研制的,即以長征三號甲爲芯級,再捆綁4個與長二捆類似的液體助推器。長征三號乙主要用于發射地球同步軌道的大型衛星,也可進行輕型衛星的一箭多星發射,其地球同步轉移軌道運載能力達到5.1t,躍入了世界大型火箭行列。
長征四號(LM-4)系列運載火箭
目前投入使用的是長征四號乙運載火箭是長征火箭家族中用于發射各種太陽同步軌道和極軌道應用衛星的主要運載工具。
http://baike.baidu.com/view/42872.htm
航天專家稱神舟飛船從神八開始進入批量生産
“天宮一號”與“神舟八號”交會對接示意圖。
新華網甘肅酒泉2011年9月29日電 (新華社記者李惠子、徐壯志、趙薇)成功發射天宮一號並將在2012年底前,完成無人和載人空間交會對接試驗……我國瞄准基于空間站需要的下一代載人航天技術。
作爲我國目前研制的最大的載人航天器,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將與11月中旬發射的神舟八號飛船進行無人交會對接,並在明年與神舟九號和十號飛船進行無人或有人的交會對接試驗,這將爲2020年左右建立60噸級載人空間站奠定重要的技術基礎。
載人航天總設計師周建平說,每個國家都是經過多次試驗才能成熟掌握交會對接技術,曆史上的航天事故,絕大多數都發生在事先沒有想到的那一點。周建平說:“我們的指導思想就是在全力以赴保證設計正確,保證地面試驗驗證真實、充分,保證産品生産質量的基礎上,充分考慮想到及沒想到的各種意外,做足應急預案。”
針對風險,科技人員采取了諸多手段提高系統可靠性。“首先,在設計上采取備份手段,東方不亮西方亮;采取余裕度設計手段,有個比較大的包容量,能夠包住可能出現的偏差。”“其次,我們反複研究飛行程序和策略,一旦出現想到的和想不到的各種意外情況,也要有手段來應對,繼續執行後續飛行任務,或進入安全模式和保護狀態。”“第三,充分發揮工程全系統的能力,例如當發生火箭入軌偏差較大的問題時,用天宮一號的動力來彌補;當一個系統遇到突發情況,用其他系統的能力來幫忙。”
火箭方面,我國正圍繞空間站研制新一代、更大推力的運載火箭。載人航天工程運載火箭系統總設計師荊木春說,由于空間站的每個艙重達20噸左右,發射升空需要新一代更大推力的運載火箭。“我們已經在爲2020年空間站的發射做准備。”
運載火箭系統副總設計師宋征宇說,數字化、無毒無污染的中國新一代系列運載火箭長征5號、長征7號有望在2014年左右實現首飛。預計2021年左右新型火箭的各項技術將趨于成熟,並逐步替代現有的長征2號、3號、4號系列。
此外,未來的我國空間站上,航天員在軌工作時間增加,這就需要更多措施抵抗失重環境可能帶來的不利影響。王憲民說,骨丟失對抗儀等實驗裝置隨天宮一號進入太空。儀器會以不同強度和頻率敲打航天員的腿部骨頭,根據記錄來分析其效用,從而進一步研制失重對抗設備。他說,2008年搭載神舟七號飛船上天的航天員開始使用中醫對抗失重不適等症狀,效果很好。
王憲民說,我國首次選拔的女航天員也正在進行交會對接任務訓練,最早可搭載神舟十號飛船上天。“女航天員的工作和生活用品與男航天員不同,目前已設計好,正在研制。”
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已成爲繼俄羅斯、美國之後能獨立培養航天員的世界第三個航天員訓練基地。
天宮一號油箱可反複加注重複使用 屬國內首創2011-10-01揚子晚報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四院南京晨光集團公司曆經十年,爲“天宮一號”設計研制出特殊的“油箱”。這個長得像手風琴風箱的“油箱”,叫做大型液體燃料貯箱膜盒。據記者了解,大型液體燃料貯存箱是載人航天二期工程的五大關鍵技術之一,而其中的膜盒是該貯存箱的核心部件,屬于國內首創。
“這個膜盒的外表結構像是手風琴的風箱,只不過手風琴風箱是長方形連接,而我們的膜盒是圓形膜片連接。”該公司研發中心的施雲鵬高級工程師是參與設計研發該膜盒的人員之一,貯箱膜盒是用特殊的金屬材料制作而成。
在地面上給汽車加油時,由于汽油本身有重力,一般是用泵把汽油灌到汽車的油箱裏。但在太空中推進劑是失重的,而且必須以液態的形式輸送。而“天宮一號” 的運行時間很長,需要持續不斷的運行動力做保障,所以要做成手風琴風箱的形狀。運用空氣的壓力,擠壓膜盒,將膜盒內的燃料“擠”到“天宮”發動機裏。燃料裝在膜盒裏,膜盒要具備伸縮功能才能滿足要求。“所以手風琴風箱的結構能滿足我們的需要。”施雲鵬說。“這次‘天宮一號’的飛行時間是兩年,我們膜盒內的燃料已經一次性充滿了,可以維持兩年不要再加油。”
此前我國的運載火箭也都有燃料貯存箱,但不論是固體的,還是液體的都是一次性的。這次“天宮一號”的油箱卻可反複加注、重複使用。這項技術的突破和掌握,使只能在一定時間內運行的飛船變成長期在太空運行的“工作站”。
天宮一號安裝26個發動機 24個負責姿態調整 2011-10-01華商報
昨日16時09分,天宮一號成功實施第2次變軌,順利進入在軌測試軌道。
在未來大約兩年時間內,天宮一號還將完成多次變軌、與神舟飛船對接、轉體、翻滾等高難度動作。天宮一號是怎麽實現這些的呢?靠的是安裝在其身上不同位置的26個發動機,這些發動機與神舟飛船發動機都是位于西安的航天六院制造。
天宮一號廣泛使用碳纖維 儀器玻璃可耐千度高溫 2011-09-30 中國新聞網
天宮一號此行最重要的任務就是空間交會對接,這是舉世公認的航天技術瓶頸,也是它要面臨的最大的技術考驗。對接任務的完成離不開其姿態控制系統,而姿控系統必須使用關鍵的光學材料,既能夠濾紫外線,又耐宇宙線輻射、耐近千度的高溫,還要有很強的抗沖擊能力。據介紹,國內目前唯一能滿足此類要求的,只有中國建築材料科學研究總院提供的耐輻照石英玻璃。
普通玻璃乃至普通石英玻璃在高強度的宇宙射線輻照下都會變黑不透光,從而造成姿控定位的失誤。在技術完全空白的情況下,1987年,中國建築材料科學研究總院顧真安院士和他的科研團隊通過幾年的研究和反複試驗,解決了在高純石英玻璃內部進行摻雜的技術問題,攻克了高溫熔融不均體、耐宇宙射線輻照等多個技術難關。1995年,“耐輻照石英玻璃”首次應用于衛星並取得了良好效果。
資源艙推進分系統先進複合材料承力錐臺是天宮一號的重要結構件。中國建材集團哈爾濱玻璃鋼研究院使用碳纖維複合材料承力錐臺結構方案,創造性地用蜂窩夾層結構與複合材料十字梁組合結構作爲主承力結構件。
碳纖維複合材料在天宮一號上的使用幾乎隨處可見。爲滿足空間光學結構的應用,作爲重要承力結構件的相機支架,設計要求五“高”:尺寸精度及形位精度要求高;線膨脹系數要求高;結構彈性模量要求高,變形要微米數量級;産品基頻高,達100Hz以上;重量指標要求高,研制的技術難度較大。
天宮一號家具齊全 可騎單車 2011-10-01 旺報
天宮一號將在太空待上兩年,迎接太空人入住。這個家「家具」眾多、功能齊全,太空人要在其中工作、生活並開展科學實驗。它為太空人提供了不少工作生活設施。
一奇:騎車練身體
太空人將來要在天宮一號中駐留的時間比以往的神舟任務明顯延長。長時間在失重環境下生活會造成肌肉萎縮、骨丟失等症狀,所以太空人需要通過太空鍛鍊進行健康維護。天宮一號首次帶上了太空鍛鍊器材,例如特殊自行車,用於鍛鍊下肢肌肉;拉力器,用於鍛鍊肩部和背部肌肉;下體負壓筒,對下半身施加負壓,促使血液向下半身流動,改變失重環境中血液朝頭部轉移的情況。這些也是目前國際空間站通用的失重防護鍛鍊器材。此外,太空人的筆記本電腦裏事先存儲好他們感興趣的影音節目,甚至還可以從太空中往地球上發送電子郵件。
二奇:祥雲睡袋更輕
天宮一號為太空人準備的藍色睡袋外部繡有祥雲圖案,相比神七的睡袋,其重量明顯減輕,材料也是優中選優,具有抗阻燃、防靜電、重量輕、鬆緊可調等特點。天宮一號還為太空人準備了保暖內衣、保暖褲、運動襪、運動服、短褲等。這些衣服的設計比較特別,主要是考慮太空工作實驗的特殊需求,比如有的衣服裝有電纜口,有的口袋用於放置輻射測量儀等。由於天宮一號是長期無人低壓運行,會造成衣服材料加速老化,研究人員在地面做了大量的低壓存儲試驗,用專業設備拉扯衣物,確保拉伸強度和撕裂強度合格。
三奇:滅火手套抓火苗
天宮一號和神舟飛船都配備了滅火裝置。如果火情小,就用手套狀的滅火濕巾,可以隨處抓握火苗。它不僅耐高溫,而且絕緣性能好,這是因為太空中的火災大多是由電纜引起。滅火器只在火情較大的情況下使用。太空人戴上防毒面具,按下滅火器上的按鈕,噴射出的滅火劑就會把著火點與四周的氧氣隔離。由於滅火劑有毒性,一旦使用了滅火器,密閉艙裡的空氣就受到了汙染,太空人不再適宜待在艙裏,要嘛更換艙內的空氣,要嘛返回地球。
四奇:品質測量儀稱重
為了探索太空人長期駐留太空的醫學變化規律和防護措施,天宮一號裝載了很多空間醫學實驗設備。品質測量儀能在失重條件下「稱量」人體品質,反映太空人飛行期間體重的變化。骨丟失對抗儀通過對太空人施加外力刺激,研究如何對抗太空飛行造成的骨丟失。還有一些裝置用於研究失重環境下細胞變化規律、人的心理變化規律以及對艙內氣體採樣分析等。相比神舟系列任務,天宮一號的實驗設備和專案大大增加,太空人工作量也相應加大。
五奇:淨化 除有害氣體
人類想在太空長期逗留,必須設法製造適宜人類生存的小環境。除了維持合適的溫度、濕度、壓力、氧氣等常規環境外,天宮一號還對控制微生物和微量有害氣體配備了專門的「武器」。人體是微生物的產生源,代謝的皮屑在空氣中以浮塵形式存在,微生物控制裝置能在短時間內對空氣進行高效過濾淨化。艙內設備和非金屬材料會釋放微量有害氣體,對太空人健康不利。有害氣體淨化裝置能強力去除幾十種有害氣體,在太空人進入前提前開啟運行。此外,太空人呼吸、排汗產生的水汽也有冷凝水收集裝置定時自動收集。
六奇:心電裝置隨身帶
天宮一號攜帶了更新穎、更豐富的醫監設備,採集太空人生理資料,為太空人醫學健康維護提供技術支援。比如,太空人隨身攜帶的心電裝置能24小時連續記錄心電資料,而且不受測控弧段的限制。測血壓的設備和地面袖帶式不同,在胸部連上心電電極,在手指上戴上血氧、脈搏波感測器,對心電信號和脈搏波信號進行分析處理,計算出心率、血壓、血氧飽和度等生理參數。
七奇:回收 變尿為水
神舟飛船過去攜帶的都是消耗性資源,太空人衣食住行所需的物資都從地面攜帶,而天宮一號首次對再生技術進行驗證,攜帶了廢物回收利用設備。電解制氧裝置是將純水製成氧氣,動態水氣分離裝置是用太空人的尿液進行水氣分離。未來空間站上尿變水、氧氣再生等技術都與此息息相關。這些技術走向成熟後,將大大減少地面補給,實現尿液、體液和有害氣體等資源的回收利用。
八奇:蔬菜水果僅觀賞
部分航太食品將隨天宮一號進入太空,包括蔬菜、水果、肉類和複水湯等成品菜肴,也有蛋白、脂肪、澱粉等單體成分,但這些都不能吃,還只是實驗品。真正能吃的航太食品要等太空人隨飛船帶上天,種類會非常豐富,也更加符合太空人口味。實驗用的航太食品將來要跟隨對接的載人飛船返回地面,研究人員要觀察它們在太空長期運行後會發生哪些變化。據航太食品專家陳斌介紹,太空輻射、艙內溫度變化等因素都可能對食品構成影響。他們在地面存儲了同批次的航太食品,用於對比研究。天宮一號攜帶了高光譜相機,在軌期間將展開多項空間科學研究,包括探測大陸農作物中重金屬的含量分布、農藥殘留和病蟲害。
九奇:實驗細胞帶上天
此外,太空人將來駕乘飛船與天宮一號對接時,還會攜帶一部分產品上天,有的要轉運到天宮一號中。一方面是因為航天器載荷有限,無法一次帶完所有產品,另一方面是出於產品壽命的考慮,比如做實驗用的細胞,在長期無人條件下難以存活,所以要跟人一起帶上天。
微重力下 光子晶體試驗
此外,科學家還將利用天宮一號提供的微重力環境進行光子晶體試驗。光子晶體是可能替代半導體器件並引發信息技術革命的一種新材料,在地球引力影響下,光子晶體很難進行大尺度的試驗。
離職教授詛咒天宮 北航憤慨 2011-10-02 旺報
「天宮一號」順利發射,大陸各地一片歡騰慶祝,可是新浪微博用戶王福重竟然修改個人認證簽名為「祈禱發射失敗」。王福重在微博表示,中國大陸在國強軍盛的形勢發展下,應該更加重視人民民生議題。他已將認證簽名改為「哀民生之多艱」。
不過王福重的異常論點,已引起眾怒。經過人肉搜索發現(另參本館:人肉搜索),王員任職於北京航空航太大學國際貿易系主任,對此,北航30日晚間在官網發表聲明,稱其已經於2010年1月離職,對有關針對「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的不良言論,表示極大憤慨!北航同時要求有關網站、論壇、微博,應立刻停止傳播失實資訊,消除不良影響。
天宮1號國慶獻禮 近7成訪衆民族自豪感增強 2011-10-01 環球時報
根據環球網的一項在線調查,有近七成的受訪網友表示 “天宮一號”的成功發射增強了其民族自豪感。不過,對于外界由“天宮一號”而發出的各種誇贊中國的言辭,很多中國民衆也做到了冷靜看待。環球網另一項相關調查結果顯示,有超七成的受訪民衆認爲,“天宮一號”的發射只是中國綜合國力提升的一個方面,不過並不能因此就稱它是中國變成世界強國的一個標志。
評論稱中國載人航天效費比高不算“奢侈品” 2011-10-02 新華網
天宮一號的成功發射,是中國航天發展的又一個重大成果,振奮人心。不過在一些論壇和博客中,我們也不難發現有這樣一種觀點:美國航天飛機已經退役,歐美各國都不斷縮減在航天領域的投入,在這種情況下,現在中國在載人航天領域的投入是不是有些過于奢侈?
由于經濟上出現的嚴重問題,造成了美國大幅度削減航天領域的投入。航天是一個高投入的産業,美國的航天飛機使用費用極爲高昂,但並不能說航天拖垮了美國的經濟。美國經濟出現問題是由于金融等虛擬經濟過度畸形發展所導致。即使對于蘇聯來說,它在軍事和航天與美國的競賽,也並不是其解體的主要原因,更多的是因爲經濟體制的僵化。
因此,航天領域確實投入高,但它不會對整個經濟發展形成巨大的負面沖擊效應。相反,航天産業在幾十年的發展過程中,還會對經濟産生一定的間接促進作用。美國通過“阿波羅”登月等大型航天工程,就刺激了材料、電子、精密加工等一系列相關産業的發展,對美國新興産業革命起到了重大的促進作用。而現在美國經濟的問題,非但和航天沒什麽關系,反而和制造業逐漸萎縮,特別是航天這種高技術制造業止步不前有一定的聯系。
美國在冷戰結束後,出于自身“一超”領先地位,就已經開始縮減了在航天領域的投入。美國航天飛機的使用費用高昂,除了本身技術複雜的原因之外,發射次數的降低也是一個因素。次數越低,造成每次發射的費用就會越來越高。而外界批評美國航天飛機設計過于複雜,美國國家航天機構人員臃腫、效率低下,則就涉及到了一個國家航天發展的計劃和費效比的問題了。
一個國家航天産業能否健康發展,能否對社會經濟産生促進而非“過度投入”的阻礙作用,關鍵在于能否制定一個合理、高效和可持續的航天發展計劃。而中國航天的發展,恰恰就遵循了這樣一條道路。這裏既有我們自身的原因,也有借鑒他國經驗的因素。
新中國成立之初,研制火箭衛星就成爲國家重點發展的目標。但中國發展航天等高技術,一直堅持獨立自主、不與別國爭霸、“量入爲出”的方針。因此中國在經濟水平尚不發達的時候,就建成了屬于自己的一整套航天研制、發射、測控體系。而且,美國、蘇聯等領先國家的發展,也對中國的航天提供了諸多有益的經驗教訓。例如航天飛機的優勢和劣勢,空間站的發展模式等等。
中國航天的發展上“彎路”就相對的少的多,而且更多表現爲“少花錢、多辦事、效率高”的特點。例如這次天宮一號發射,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就介紹說,美國和俄羅斯當年一次空間交會對接試驗只解決一個問題,而我們這次飛行試驗除主要任務交會對接外,還可達到3個目標。相比美、俄每次都需要發射兩艘飛船進行一次對接,我國一個目標飛行器與3艘飛船先後對接的“1+N”模式,減少了2次發射,顯著降低了成本。
其實合理、高效地發展載人航天,對于中國目前的經濟實力來說,還真不算什麽了不得的“奢侈品”,完全可以承受。老是琢磨吃飯穿衣的問題並不一定是好事,因爲這意味著忽視了長遠未來的發展。
「天宮一號」壽命僅2年 追美須努力【聯合報2011.09.30
不過,中共的「天宮一號」太空實驗站,仍與美國或西方太空站相距甚遠。一九七三年美國發射的太空實驗站重達八十五噸,「天宮一號」僅八噸多;一般國外太空站壽命可達五至十年,「天宮一號」設計僅兩年;國外太空站至少有兩個對接面,能同時對接載人、貨物的太空船和專用實驗艙,但「天宮一號」僅有一個對接面。
其次,「天宮一號」明年與「神十」對接後,太空人預計停留時間較短,國外太空站裡的太空人停留時間可達數十天到上百天。最後在能源補給、設備運載及設備維修方面,「天宮一號」也都明顯不足。(楨:小而美!一號是測試用的2年後將返回地面,二、三號才是真正太空實驗室)
九年後美退出 陸獨霸太空? 2011-09-30 中國時報
美國主導的國際太空站將於二○二○年退役,這年正是大陸將正式建成完善的太空站,屆時可能「獨霸太空」,歐美的太空研究項目,也只能借助中國的太空站。
諷刺的是,大陸獨立研製太空站,源於美國堅拒中國參與國際太空站計畫所致。(另參本館:《美國對中共之技術轉移》)
但西方專家評估,大陸的太空技術,仍與美、俄有距離。天宮一號與美國太空總署1960年代的「雙子星」飛船試驗計畫相似,中方的神舟火箭計畫及對接技術,大抵只是源自前蘇聯的「聯合號」太空船。中方專家也承認,天宮一號算不上是太空站,只是簡易的太空實驗室。
「天宮一號」壽命兩年,中共預訂2015年前再發射「天宮二號」、「天宮三號」兩個太空實驗室。但中共真正意義上的載人太空站將在2020年前後建成(楨:北斗導航亦然)。
官方正式公布了2020年中國空間站的規劃:由核心艙、實驗1艙、實驗2艙組成,每個艙約20噸,總重60-65噸,可對接1艘載人飛船和1艘貨運飛船。
美國航天局首次公布航天飛機與空間站對接照片
登月航太工程 三步走 2011-09-30 中國時報
儘管天宮一號與神舟八號交會對接任務總指揮部發言人武平表示,登月一事尚未列入計畫,也沒有具體時間表,但天宮一號屆時在外太空與神八成功交會對接,代表大陸將掌握未來載人航太、組裝大型太空站和載人登月的關鍵技術。
在最2010的航空航天工程討論會上,嫦娥一號總設計師和總指揮、中國科學院院士葉培建表示,嫦娥探月項目(中國朝深空探測邁出的第一步)有望繞月球轉動、登陸並于2020年返回地球。葉培建建議中國要在2025年進行首次載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2013年探測火星、2015年探測金星。
射天宮配美愛國歌 陸網友喊瞎【中央社2011.10.01
英國「衛報」報導,中國國家航天局和中央電視台CCTV攜手轉播,搭配振奮人心的管弦樂「美哉美國」。衛報評論是:發射無瑕疵,但選的配樂很奇怪。
另有網友寫道:他還寫:「我們在白宮演奏『我的祖國』,在天宮演奏『America the Beautiful』,誰說中國人不夠幽默! !真感謝美國不幫我們!!!
他提到「我的祖國」的事情,指的是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訪問美國,在白宮出席歐巴馬國宴的時候,受邀表演的鋼琴家郎朗演奏這曲「我的祖國」。
這首歌被視為反美歌曲,在美國演奏也被視為打了白宮一巴掌,不過這次天宮一號搭配美哉美國,也可算是還了債了。
美稱天宮一號給NASA敲警鍾:美國面臨中國競爭
據2011年9月30日出版的《環球時報》報道,瑞士“國際關系與安全網絡”網站9月27日文章說,在美國不斷縮減自己太空活動的同時,中國卻朝相反方向努力,這在美國激起與多年前類似的辯論:中國人到底要用他們的火箭幹什麽?美國FroexTV則問得更加直接:“中國的天宮一號是給NASA敲響的一記警鍾?”
外媒:天宮一號 中國崛起重要標誌 2011-10-01 旺報
美國彭博社說,天宮一號升空是中國希望在2020年底將人類送上太空的計畫的一部分。天宮一號計畫外加高鐵、北京奧運會等,共同形成中國崛起成為一個世界強國的一個標誌。天宮一號的發射將鞏固中國在印度、伊朗、韓國等這些新興國家中的領導地位。這些新興國家正在向火箭連接和對接技術注資。
歐洲航天局 欲與陸合作 2011-09-30 旺報
大陸昨天完成天宮一號發射,大陸將在2020年擁有全球唯一的空間站,由於中美政治分歧,短期內中國加入國際空間站的可能性不大,不過,歐洲對於和中國合作航太發展表達相當高興趣。
中國天宮一號升空背後深藏軍事意圖 2011-09-30 (楨:美俄亦然!)
西方披露:有秘密迹象顯示中國的載人飛行計劃由軍事目標驅動;美國和俄羅斯的太空專業人員都已經心知肚明,這是用于發展太空軍事計劃最好的方法。”明智和理想的西方軍事觀察家都知道,天宮一號已經撅動了歐美俄把持的大國太空俱樂部,而且中國讓正在後來居上,令人不安的事中國對此很低調,西方無法知道中國的全盤計劃。
美國專家:中國可能於2020年建反飛彈系統【中央社 2010.01.13
上海東方網引述美國媒體報導,中國可能會在2020年代中期建立全國性的反彈道飛彈防禦系統。
報導說,美國軍事問題專家費雪指出,中國公佈進行陸基中段反飛彈攔截技術試驗的舉動非常罕見,顯示中國在這個領域取得重大進展。
此外,前美國空軍官員、軍事專家石明凱認為,自20世紀80年代末開始,中國便一直在投資研發彈道飛彈防禦技術及陸基太空監視系統。
中國於2007年向太空發射一枚陸基飛彈,成功摧毀一顆氣象衛星。報導說,中國可能會利用這項反衛星系統發展反彈道飛彈系統。
從後太空梭時代看各國的太空夢 [2011-07-09]
1981年4月12日哥倫比亞號太空梭升空畫面
正由太空梭載運機運輸中的亞特蘭提斯號太空梭
1986年挑戰者號在升空73秒後突然爆炸失事
這卅年來,有些美國輿論對太空梭的整體表現感到失望,因為太空梭研發預算暴增一倍;太空梭「了無新意」的重複在地球軌道打轉;只發射升空一百三十五次,僅達原先承諾數字的九分之一;更嚴重的是太空梭失事兩次,十四位精英在天際中壯烈殉職,令美國太空總署飽受質疑,計劃被迫逐年萎縮,最後在二○一一年陸續被送到博物館,成為最昂貴的「鎮館之寶」。
美國人失去對太空的熱情除了缺乏新的願景,另一方面經費不夠也是現實主因,當國家赤字連連,民眾連年飽受失業率痛苦時,美國只能選擇在太空競賽中暫時缺席。
不過也有人認為,如果將太空衛星科技算入「總帳」,則美國的太空事業表現又不是太差,美國間諜衛星無所不在,可以精確定位地表目標,制敵機先掌握地面戰爭的優勢,再度印證了太空計劃的多方成果。因此當星際戰爭的預算轉移到美國國防部,太空總署功能萎縮後,也注定了沒落的命運。
有分析家從管理的角度來分析太空總署的成敗,他們認為任何機構不管夢想有多美或是貢獻有多大,當這個機構失去功能就應該考慮「退場」。許多專家質疑的是,太空總署現在的使命是什麼?又應該是什麼?美國總統奧巴馬認為是在二○三○年登陸火星或是小行星。但部分民眾仍持觀望心態。
在官方被譏成效不彰後,有些企業家嗅出太空商業氣息,比方美國兩家民營公司推銷太空遨遊之旅,每人花廿萬美元可以上太空;更長遠的旅途是移民火星,截至目前為止有四百位民眾已繳費參加這項太空旅遊,也許可以透露出太空商機及轉機。
面對美國太空梭載人飛行的暫時偃旗息鼓,世界各國探索太空方興未艾,繼起的中國、俄羅斯、印度都透過國際合作,跟美國共構太空環境,可以說人類的太空夢沒有打烊,只是換個方式繼續前進。
http://news.singtao.ca/toronto/2011-07-09/editorial1310203610d3293747.html
「太空」飯碗不保 鎮民很失落 2011-07-22 中國時報
「亞特蘭提斯號」安返地球,為美國航太總署(NASA)的太空梭任務畫下句點。與發射地點佛羅里達州「甘迺迪太空中心」僅一河之隔的小鎮提圖斯維爾(Titusville),在仰仗太空計畫繁榮半世紀後,也從雲端跌入谷底。
美發射X-37B空天飛機 將進行多項秘密試驗
中新網20104月23日電據外電報道,外形酷似小型穿梭機的美國無人駕駛空天飛機X-37B于北京時間4月23日7點52分(美國東部時間4月22日19點52分)在佛羅裏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發射升空。
美空軍稱發生成功,但未透露具體細節。“阿特拉斯5號”火箭執行了此次發射任務。
在能以自動駕駛模式返回地球之前,X-37B最長能在軌道停留270天,它將在太空中進行多項保密試驗。
報道稱,X-37B在戰時,有能力對敵國衛星和其他航太器進行軍事行動,包括控制,捕獲和摧毀敵國航太器,對敵國進行軍事偵察等。
(楨:X-37尺寸似1/4的太空梭,NASA于1998年開始研制X-37、2004年底退出計劃,但是五角大樓決定重拾該計劃,並指定由國防預先研究計劃局(DARPA)接管。)
太空站3太空人平安返地面 2011-09-16
莫斯科時間2011-16日8時,載有3名國際太空站太空人的俄「聯合」太空船返回艙平安降落在哈薩克境內的指定區域。
今年8月,俄羅斯用一枚「聯合」運載火箭為國際太空站發射「進步」貨運太空船時,由於火箭第三級發動機燃料供應系統堵塞,導致發射失敗,太空船在俄境內墜毀。
由於俄向國際太空站發射載人太空船也需使用「聯合」運載火箭,而且美國穿梭機退役後,只有俄羅斯負責國際太空站太空人的往返運送,因此相關國家對國際太空站能否正常運行感到憂慮,美國太空總署甚至開始擬訂國際太空站人員撤離計劃。
然而俄羅斯航天部門一直表示,貨運太空船發射失敗不會影響國際太空站太空人的生活。
本月13日,俄航天署宣布,8月份貨運太空船發射失敗的原因已經查明並已作出整改,下一艘「進步」貨運太空船將於10月30日飛向國際太空站。
此外,俄將在今年11月12日和12月20日發射兩艘載人太空船,為國際太空站送去「換崗」的太空人。
目前,俄美兩國航天部門正就國際太空站的運行事項進行磋商。
美稱航天飛機退役後可能搭載中國飛船赴空間站 2010-07-03青年參考
6月28日,美國總統奧巴馬發布新版國家太空政策,一改前任布什的“軍事對抗”論調,祭起“合作”大旗,尋求加強國際太空合作。但也有人指出,美國謀求太空軍事化以及稱霸太空的既定方針沒有改變,只是在策略上更富于技巧性。
美新火箭 登火星不是夢【聯合報2011.09.16
美國太空總署(NASA)14日公布新一代運載火箭的設計,新火箭為歷來威力最強大的發射器,預定2017年首度試射,未來載送太空人漫步火星或更遠的星體,將不再是夢。
進軍太空掀起中國熱 美像孤軍2010-12-18 中國時報 劉屏
美國專家指出,中國的太空科技飛躍進步,唯獨美國,既不敢與中國合作,又爭取不到其他國家訂單,愈來愈孤單。
俄稱已輸掉與美太空競賽 與中國並列世界第二
環球網記者梁旭報道2011年 4月13日,俄羅斯聯邦航天局局長波米諾夫在聯邦委員會會議上坦誠,俄羅斯已經輸掉了與美國的太空競賽,並且與中國分享世界第二名的位置。俄媒稱,波米諾夫一直被輿論要求下臺,但他在講話中將目前的情況歸結于“政府投資不足”上。
天津以建成了世界最大火箭基地初型 2011-03-05 新華社
經過三年建設,位于天津濱海新區的火箭基地已初具規模。作爲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長征五號等新一代運載火箭研制、生産和産業化基地及航天技術應用産業基地,該基地總占地面積3000畝,規劃建築面積55萬平方米,分一期工程和二期工程。産業化基地全部建成後,總建築面積將超過100萬平方米,遠遠超過了目前位于北京南城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院內的火箭總裝基地。
基地建成後能夠滿足未來30年至50年發展空間技術及和平利用空間的需要。屆時,産業化基地將具備部件加工、總裝、試驗等研制“大火箭”需要的全部功能。
背後有玄機:中國大推力火箭基地選址海南2009-09-17
將來的5米直徑大推力火箭將從天津建造,從海路運到海南文昌基地,文昌基地本身靠近大海,將來的空間站和載人航天和載人登月都將從海南發射。海南最大的優點是利用海運可以做到大尺寸大質量發射,並且本身靠近赤道,發射有先天優勢,第三個優點是衛星殘骸抛在大海,減少了內地發射對地面居面的可能傷害。
此前我國酒泉、西昌、太原三個發射基地受到鐵路運輸條件的限制,火箭直徑不能超過3.35米。長征-5號:分直徑5米,3.35米,2.25米三種長征5號低軌25噸,同步14噸;H2B火箭低軌18噸,同步8噸,現在是比中國強,H2B研制了十幾年的時間,也就是說未來很長一段時間日本將用H2B和中國的長征5抗衡。
另參本館:
《美國對中共之技術轉移》 神舟計劃 美盼搭神舟? 月神vs嫦娥 嫦娥奔月 新探月熱 中俄美日太空力量 世界十大航太發射地 太空城與原子城 中國衛星 人造衛星 美早知中反衛星 反衛星大戰 反衛星武器研發史 中國導彈防禦 中國北鬥導航定位衛星不等於GPS 中國特色的GPS系統 衛星導航熱 《中共軍事革新之信息戰與太空戰》 《太空兵器》 《空天一體作戰研究》 《制空權》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