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12-01 06:06:30| 人氣4,131| 回應27 | 上一篇 | 下一篇

SU-27的實況?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SU-27家族
 
苏联/俄罗斯苏-27“侧卫”战斗机家族
(上:單座型蘇-27SK、雙座型蘇-27UB;下:俄羅斯蘇-27SMK)
 
苏霍伊总裁:中国新型歼-11B不是俄战机复制品
中國剛剛生産完成的殲11B
(上:中國蘇-30MKK、中國蘇-30MKK2;下:印度蘇-30MKI)
资料图:印度空军苏-30MKI战斗机
俄海军苏-33舰载战机从库兹涅佐夫号航母上滑跃起飞。
苏-33型舰载机飞行中。
SU-33
中國殲15
 
SU-34
 
SU-35
 
SU-27在中國最真實的狀況?

  目前為止中國空軍發生的SU戰鬥機事故推斷,機械事故是主要原因。今年4月的SU30MKK墜機事件,空軍聲稱是發動機故障。對此KANWA略帶疑問,雙發戰鬥機的發動機直接同時發生故障的狀況在俄羅斯空軍SU戰鬥機事故史上沒有出現過。2001年2月的SU27事故是滑油離心通風器殼體破裂,導致滑油蒸汽外泄。SU27UBK在空33師6個月之內出現的將近124次故障也主要是機械故障。
  對於SU27在中國頻繁出現故障的問題,俄方的解釋有兩種。首先是官方方式。蘇霍依飛機公司總裁波哥項在接受KANWA訪問時表示:新飛機維修方面出現若幹困難是正常的。非官方較為直接的解釋是中國方面操作、維修方法落後。更多依賴烏克蘭並且進口相關設備,造成維修器材品質不過關。後者承認在保修期之後,中方SU27發生問題不一定通報俄羅斯。
  KANWA的分析首先是飛機品質。眾所周知,俄軍用飛機生產長期以來一直有偏重產量、速度、指標,品質管制欠佳的特點。這與整個工業界在蘇聯時代形成的制度有關。例如2001年2月出現的Su27事故直接原因是滑油離心通風器殼體破裂,顯然與品質有關。空33師SU27SK在檢修過程中發現了2號排氣導管根部斷裂一半的情形、對第52號機的檢查發現,左發電機進油管出現25毫米橫向裂縫。而上述SU27UBK全部在2000年12月交付。可見,飛機品質確實存在問題。
KANWA分析認為這也是趕工造成的結果。基於”臨戰準備”的需要,中方要求俄羅斯提供的SU系列戰鬥機都非常急迫。KANWA曾經報導過生產AL31F的工廠因此晝夜加班工作。SU30MKK首批38架1999年簽署協定,2000年12月交付首批10架,隨後的28架在2001年全部交付完畢。在蘇聯崩潰,航空工業重新整頓的現狀之下,上述生產速度是否對於今日俄羅斯而言有超負荷的嫌疑?值得進一步觀察。
  其次是氣候條件的確與俄羅斯不同。蘇聯飛機長期重視防寒、防凍的功能。SU27在蘇聯時代從未出口第三世界國家。沒有在國外服役的經驗。尤其是類似重慶那樣的潮濕氣候,因此,俄蘇霍依設計局的工程師公開對KANWA強調許多問題他們都沒有遇到過。因此,空33師機務大隊也強調對於在重慶SU27UBK出現的問題,找不到任何維修說明,因此只有自己編寫《SU27UBK型飛機潮濕季節保障》等機務維修教材。
  其次,中方維修人員素質低下。大多數人甚至不懂俄語。無法看懂維修教材原文。同時不遵守制度,軍中法制意識淡薄。曾經發生空33師修理廠副廠長憑藉”豐富經驗”不按照規定線路指揮牽引飛機,險些導致飛機碰撞的事故。”有制度不落實”!是文化因素造成的通病!臺灣也一樣。這是雙方空軍飛行事故頻傳的最主要原因。
  基於維修困難、飛行員素質低下,SU戰鬥機在中國空軍所形成的作戰能力可能有誇大之嫌疑。KANWA對2000年以後中國軍隊刊物所登載的SU30MKK圖片進行的分析表明目前的SU30訓練仍然集中在基本的單機、雙機編隊操控。對地攻擊圖片只有兩張。2000年接收首批MKK之後,直到2002年6月才全部試射了所有武器。其中一發R77發動機沒有點火,失敗率50%,目前事故原因俄中雙方還在調查中。SU戰鬥機在中國要形成真正的威懾力量,尚需相當漫長的歲月。1996年4月,一架SU27在宜昌基地降落時撞毀。8月,停放在機場上的6架SU27受颱風襲毀(原因是沒有機庫,只能露天停放)。11月四川某基地上空SU27UBK雙機編隊飛行,長機發動機出現故障熄火,僚機措不及防,兩機撞毀。僅96年一年,我軍就損失SU27戰機9架。從這時候開始,飛SU27的飛行員就開始不敢做飛行動作了。
  1997年11月,又一架SU27空中發動機熄火墜毀。同月,兩架SU27訓練時發生相撞,飛機墜毀。
  兩年下來,損失SU27SK和UBK戰機共計12架,犧牲飛行員6人。按每次3000萬美元計畫,損失超過30億人民幣。SU27飛行員培訓經費驚人,6名飛行員犧牲,價值連城、黃金鑄造的損失難以估量。而影響更為深遠的是,從那時候開始,中國的SU27飛行員在飛SU27和SU30時都存在心理陰影,因為如果在飛行發生故障時跳傘逃生,落地後也會因為沒有盡全力保護飛機而受到處份,而如果盡全力保飛行,在這種賭搏式的故礙處理面前,很可能就會像前輩一樣,機毀人亡。
雖然後來軍委高層三令五申,要求提高SU27戰機的訓練水準,但從實際情況來看,效果並不令人滿意,雖然解決了飛行員“怕飛”的情況,但在訓練中不敢做動作依然是普遍現象。以至於現在,空一師的SU27飛行員上天訓練也只是“轉兩圈”,為了賺個上天補助罷了。而某地網友看到空三師的SU27在訓練飛行時都飛得“很穩、很平緩”與同時出現在空中的“活蹦亂跳”的殲10形成了非常鮮明的對比。而2004年剛剛引進入役的SU30新型號首飛就出現墜機的情況更增加了飛行員的心中陰影,就是既不想讓幾千萬美元的戰機在自己的手裏出現“損失”,當然更不希望自己的生命被這樣無意義的事故而奪走。
  所以說,就算我們現在有SU27和SU30總數超過160架,但實際戰力水準很值得大家玩味。記得以前臺灣人給F16B挑毛病時,找出超過100項的問題,當時F16在臺灣也出現過墜機的情況,但現在經過補救處理,各種隱患已經基本解決。而當時還在嘲笑臺灣飛行員上飛機要拜神的大陸空軍,如今面臨著同樣的問題,也沒有得到根本性的變化,飛行員的心理問題成為阻礙戰鬥力發揮的最關鍵因素。
因為中國大陸飛行員的飛行時間和訓練水準就沒有臺灣空軍強,而心理又存在這樣難以根本解決的問題,所以武力收復臺灣時的關鍵制空權的戰鬥,中國大陸目前尚不存在優勢。為什麼遲遲不動武,軍委高層應該會瞭解這些實際情況。切實提高進口戰機在高強度飛行下的安全性是擺在解放軍空軍面前的一大問題。當然還有間諜問題。在烏克蘭空軍蘇27戰機失事造成地面觀眾重大傷亡後,事實上中國解放軍空軍「空2師」、「空3師」的蘇27戰機部隊也由於戰、演、訓不斷,雖然各項表現是總參謀部評定「甲等」,但兩支部隊從去年開始便出現許多內部問題,其中解放軍更傳出「人多、事多、麻煩多」來形容蘇27部隊的弊病。
  曾被視為「軍種榮譽」、「全軍標兵」的解放軍蘇27戰機部隊,自2001年春節前後與其他部隊進行空戰演練,卻慘遭老舊「殲7」戰機「緊咬3分鐘」之後,整體士氣便大不如前。今年,解放軍分別在4月進行「電子戰統合演練」,6月實施「航空兵跨軍區機動」,蘇27戰機部隊的出勤狀況就出現無法滿足「複雜氣象」的訓練請求,而且也不能在「截情」與「雷情」上有效反制臺灣戰機的動作。雖然當時「空2師」所提出的檢討報告是以部隊實施「戰訓合一」,也就是說當時運行任務的有可能是仍在受訓中的飛行員,但「空2師」戰力不符請求已是事實。到了7月,解放軍總參謀部指示南京軍區「乙種」部隊配合武警、民兵及備役部隊,於東南沿海進行防衛統合演練。演練過程出動支持的,竟是已服役20餘年「殲7」戰機,以及少部分的「殲8乙」戰機。蘇27部隊1架也沒升空,1架也沒出海。「空2師」的直屬上司「空7軍」,有不少幹部遭到檢討。
據瞭解,解放軍空軍蘇27部隊為了要提高戰力,幾乎是「毫不留情」的向其他部隊要人,但部隊的訓練設備、訓練幹部及各項軟硬體設施,卻無法滿足如此眾多的「菁英」,整個訓練流路完全陷入瓶頸,過去土法煉鋼的訓練方案,例如用照片貼出一個座艙進行飛行仿真的方法,不但在每個蘇27的飛行員寢室都看得到,連中隊裏的正式訓練室裏也有。
此外,由於進入蘇27部隊的,都被頂層視為「菁英」,因此在部隊裏各個都在「比勇氣、比飛時、比人脈、比背景」,多數身為部隊長的,都不願意花時間在進行人事的調整上,而將人事作也交由非飛行職的幹部運行。「空2師」、「空3師」的蘇27戰機部隊由於近年戰、演、訓不斷,各項表現是總參謀部評定「甲等」,但兩支部隊出現許多內部問題已是不爭的事實,其中更傳出「人多、事多、麻煩多」來形容蘇27部隊的弊病。
  時間單位機型原因
  1995年空三師九團su27sk飛低空特技飛行員違反飛行手冊,進入斤鬥時高度過低,飛行手冊規定為800m,而該飛行員進入時高度為500m,導至改出時觸地,機毀人亡。值的一提的時該飛行員為空軍首批到俄學飛su27的飛行員;
  1996年11月,海南陵水機場的海軍航空兵損失兩架j8-2,編號為81295、81186,飛行員為王方、李明,先後犧牲;
  1997年空二師六團su27sk飛夜間複雜氣象,飛行員穿雲地平表發生故障,導致飛行員產生錯覺(天地不分),沒有保持飛機狀態,飛機觸地墜毀,機毀人亡;
  1997年1月,空二師桂林管區損失一架j7,編號不明;
  1997年5月,遂溪空軍基地因為新飛行員夜間訓練不習慣,導致一架su-27smk撞山,飛行員林智當場死亡;
  1997年8月,重慶33師在引導一架j8-2和一架運6降落時不力,導致兩架飛機相撞,當時運六上有大約20枚航空炸彈,機上4人死亡,j8-2飛行員跳傘得救;
  1998.2.17某訓練基地一架殲教六起飛離地後發動機起火墜毀,兩名飛行員犧牲;
  1998.4.27浙江衢州機場空29師殲-7d夜航訓練,兩機相撞墜毀,長機(25106)飛行員跳傘成功,僚機(25007)飛行員犧牲;
  1998年5月,安徽蕪湖空軍基地的一架編號為13號的su-27sk因為檢查疏忽和飛行員的不規則動作,導致飛機在空中解體,飛行員陳禮明死亡;
  1998.9.15天津楊村八一飛行表演大隊殲-7eb(10號機)作低空斤鬥訓練時失速墜毀,飛行員楊勝利少校跳傘失敗犧牲;
  1999.2.19一架轟-6著陸時跳躍墜毀,飛行員犧牲情況不詳(轟-6為6名飛行員);
  1999.3.30一架強-5c起飛過程中偏離跑道反扣前沖,飛行員隨機犧牲;
  1999年11月,成都軍區的3架j7-mg在演習時因為引導錯誤,導致互相用空對空導彈攻擊,後三機相繼爆炸;
  2000.3.28江西樟樹機場空14師殲-7e飛機因機械故障失去控制後墜毀,飛行員隨機犧牲;
  2000.9.19某獨立運輸團運-7(3418號)著陸時墜毀;
  2000年8月,重慶33師一架su-27ubk因為輸油管破裂,在空中爆炸,飛行員吳新和飛行教官林淩死亡;
  2001.1.4河南鄭州機場空13師運-8(31242、31243號)在著陸過程中因尾翼積冰相繼墜毀,機組成員12人全部犧牲,其中一架墜入民房,造成6人死亡,2人受傷;
  2001.2.2山東濟南機場空19師su-27因滑油離心通風器破裂,滑油蒸汽外泄起火,在著陸過程中墜毀。飛行員彈射失敗;
  2001.3.31殲-7e渦輪葉片飛出,飛機墜毀,飛行員情況不詳;
  2001.4.1河南南陽機場空19師殲-7b(30901號)起飛過程中撞鳥,飛行副大隊長犧牲;
  2001.4.1海南陵水機場海航9師殲-8b(81097號)和美國ep-3電子偵察機相撞墜海,飛行員王偉少校犧牲;
  2001.4.11一架強-5(空28師?)失速墜毀,飛行員情況不詳;
  2001.4.12駐成飛空軍第三試飛大隊殲-7m起飛過程中撞鳥,機毀人亡;
  2001.6.2一架殲教-7撞鳥,機毀人亡;
  2001.7.?空7師一架殲-7b在內蒙沙漠上空失事;
  2001年8月,空三師一架su30mkk在降落時來不及放起落架,導致飛機在降落跑道爆炸;
  2001年9月27日上午10:45,成都軍區空軍的61723飛機在富順縣萬壽鎮光榮村10組青山嶺豆石山的半山上墜毀。飛行員已死亡,其遺體於27日晚22:30找到這還不包括蘇-30滄州失事、蘇-27宜賓失事以及上海因颱風而損毀的6架蘇-27;
  2001年空十九師五十五團su27sk起飛離陸二十米時發動機滑油離心通風器破裂,右發起火,飛行員緊張,沒有正確處置,飛機墜毀,機毀人亡(su27單發是可以維持基本飛行的);
  2002年空三師九團su30mkk事故比較離譜,飛行員為一領導幹部和空軍su30的種子教員,此領導把飛行當兒戲,利用su30優異的低空性能飛行中駕機到一著名的風景區看風景,結果高度過低,飛機底部從樹梢滑過,飛機顫抖,該領導以為飛機要墜毀了,馬上跳傘(雙彈),結果飛機在無人駕使的情況下平飛五公裏才墜毀。該領導以遭軍法處置。
中國最先進戰機 蘇30墜毀 【世界日報07.11.27

香港的中國人權民運信息中心今天透露,11月21日中國從俄羅斯進口的一架最新型蘇─30戰機在安徽蕪湖灣里機場降落時失事,近日中國空軍蘇─30已全部停飛進行檢查。
信息中心表示,中國空軍第三師第九團的蘇─30飛機11月21日在降落蕪湖軍用機場時失事折毀,飛行員已逃生受傷情況不明,但該架飛機已不能修復報廢,這是中國空軍首次有蘇─30出事,而事故原因可能是起落架液壓機構出現問題。
信息中心指出,目前中國空軍空29師,空18師及海軍航空兵的其它99架蘇─30已全部停飛進行檢查。蘇─30是世界上最先進戰機,它擁有非常先進的各項性能,2004年曾進行美國主力戰機F15和蘇─30 的對抗演習,F15慘敗給蘇─30。
信息中心說,中國與俄羅斯進行長時間談判於2000年11月首次獲得俄羅斯的蘇─30,目前已購買一百架,平均每架付款四千萬美元。蘇─30是中國目前擁有最先進的戰機,它比蘇─27及殲10性能優越很多。
信息中心表示,目前美國正在關島部署最新型的F22隱型戰機,而中國空軍中唯一可與美軍F22對抗的只有蘇─30,中國正在與俄羅斯談判將這一百架蘇─30在性能上進行升級,達到其今年剛出廠的蘇─30第三代最新型戰機水平。
信息中心說,中國對軍事新聞實行極其嚴格管制,即使這些軍事行為重影響民生也得不到報導,如上周中國進行軍事演習,華東地區實行大規模空管數百航班及逾萬名旅客受影響,但受影響的旅客根本無法準確得知發生什麼事。
 
印度蘇30墜毀原因查明:座艙設計存在缺陷  2009年06月30日  東方網

  東方網6月30日消息:據俄羅斯《紐帶》網報道,印度國防部官員近日透露,由俄羅斯與印度兩國專家組成的調查小組已查明了導致一架蘇-30MKI戰鬥機于今年4月30日墜毀的主要原因。
  據悉,由于印空軍飛行員在飛行時錯誤地按下了關閉機載計算機電力供應的按鈕,導致飛機失控並最終墜毀。同時,有印空軍飛行員和專家指出,蘇-30MKI座艙內各種按鈕的布局不合理,也是導致這起墜機事故的重要原因。
  調查報告顯示,事故發生前,兩名飛行員剛剛駕駛這架蘇-30MKI完成了射擊訓練。在完成預定科目後,一名飛行員准備按下關閉火控系統的按鈕,不料卻誤按了控制機載計算機電力供應的按鈕,導致戰機突然失控並墜毀。
  據一位曾飛過蘇-30MKI的印空軍飛行員介紹,蘇-30MKI座艙內的各種開關的布局並不合理,一些與飛行控制有關的重要按鈕所處的位置很不合理,非常容易被誤碰。調查人員也指出,此次被飛行員誤碰的機載計算機電力供應控制按鈕就和火控系統控制按鈕非常接近。
  除此之外,蘇-30MKI機體蒙皮材料的缺陷則是導致一名飛行員喪生的主要原因。調查人員在報告中建議,應該對蘇-30MKI的機體蒙皮進行完善。據悉,蘇-30MKI在地面停放過程中,如果其機體長時間受到陽光照射,會聚集起大量的熱能並傳遞自機內設備。而此次之所以有一名飛行員會喪生,正是由于彈射座椅受到這些熱量的持續作用而失靈所致。
  今年4月30日,印度一架蘇-30MKI戰鬥機在例行訓練中墜毀在拉賈斯坦地區。一名飛行員死亡。印空軍發言人透露,墜機發生在當天上午10點30分,大約在Jaisalmer地區70公裏西南方向。墜機前,兩名飛行員都成功彈射,但只有 S.V. Munje中校安全著陸,而其搭檔 P.S. Narah中校則由于嚴重受傷而死亡。
  這是自1997年蘇-30MKI服役以來發生的第一起墜機事故。印度空軍目前共裝備有3個中隊的蘇-30MKI戰機(大約55架)。
http://mil.news.sina.com.cn/2009-06-30/0801557104.html
 
美國稱印度自制戰機零件質量拙劣致頻繁墜機  2009年06月04日  環球時報
 
资料图:印度空军列装的俄制米格-21型战机
印度空軍列裝的俄制米格-21型戰機
  環球時報駐美國特約記者王啓超報道:美國環球戰略網2009年6月3日刊發文章,對印度戰機事故高發原因做了一番探討,並指出很多在印度制造的軍事裝備和零部件,在質量上確實非常拙劣。
  印度在最近的一次事故中又損失了另外一架米格-21戰鬥機;在過去的幾年中,印度人相信他們已經清楚了米格-21存在的大量可靠性問題,他們也確實是這麽做的,但米格-21戰機依然是一款操作起來很危險的飛機。
  在1991年至2003年期間,印度在事故中損失了250架米格-21戰機,當印度人向飛機研發者俄羅斯方面咨詢時,得到的答複是,印度人堅持自行制造大量米格-21所需的零部件,以便維持這種戰機的部署,但很多零部件並沒有按照俄羅斯的規格標准來生産。盡管俄羅斯也沒有制造頂級質量裝備的好名聲,但他們的質量標准常常高于印度方面。 如果以世界的標准來看,很多在印度制造的軍事裝備確實非常拙劣,這已經不是什麽秘密。
  印度米格-21戰機事故中損失的110名飛行員中,大多是新手,這就引申出了另一個問題。印度在購買教練機事宜上面久久拖延,導致飛行員新手直接從駕駛噴氣式教練機轉到駕駛高性能的米格-21等噴氣式戰鬥機,而事實上,人們都知道,米格-21戰鬥機確實是一款“狡黠”難以操控的飛機,于是,事情更加嚴重了,再加上米格-21依賴著僅僅那麽一臺質量不高的發動機,因此,如此衆多的事故,就不難理解了。
  印度的米格-21戰鬥機難題在2006年似乎被克服了,那年一架也沒有摔。大量墜機的一個主要原因最終被認定爲是較次的燃油泵所致,印度方面改善了維護工作,提高了戰機零部件的質量,提升了飛行員的訓練水平,終于, 這款飛機不再被人們認爲是“飛起來最危險的”戰鬥機。
  對于印度來說,讓他們頭疼的難題還不僅僅是老式飛機。去年4月份,印度空軍60架蘇-30戰機中摔掉了一架,那架飛機出現了電力和通訊故障,飛機的發動機也失去控制,兩名飛行員中有一名幸存下來,另一名就沒有那麽幸運了,他的降落傘沒有能夠打開。但大多是情況下,還是老式飛機問題最多,米格機最容易産生問題。近來,印度空軍一架米格-27又摔了(近來,印度所有的米格-23戰機已經因可靠性問題全部退出現役)。所有上述事件讓印度人心裏七上八下,俄羅斯人向他們保證說,蘇-30是一款現代戰機,它依據西方的可靠性標准制造。鑒于印度人早先擁有的米格-21(慘痛)經曆,這種保證還是很有必要。
  除了俄羅斯之外,印度也不僅僅是遭遇俄制戰機難題的國家。在冷戰期間,美國有幾十架俄制飛機,它們用于戰鬥機飛行員的培訓工作,盡管美國采取了有力的措施保障這些飛機的飛行,它們的事故率還是高達每十萬飛行小時100起。以美國的標准來看,這個數字已經很高了。美國最新式F-22“猛禽”戰機的事故率大約是每十萬飛行小時6起,這主要是因爲這款飛機還很新。F-15和F-16戰機的事故率大約是每十萬飛行小時3至4起。印度空軍的飛機大多是俄制,飛行事故率是每十萬飛行小時6至7起(北約國家空軍的平均事故率是4至5起),許多年頭,印度的這一數字要超過10,而那些使用俄羅斯設計的飛機的國家(包括中國和俄羅斯在內),他們的飛行事故率常常都是較高的。
  所有美國重型轟炸機當中,B-52“同溫層堡壘”戰略轟炸機的事故率是最低的(每十萬飛行小時低于1.5起),B-1“槍騎兵”的這一數字是3.48起。與B-1這種超音速轟炸機和采用高新科技的B-2“幽靈”轟炸機相比而言,B-52簡直就是一款“飛行卡車”,盡管它年歲已經不小,卻是最爲經濟、最爲安全的、最爲可靠的投放靈巧炸彈的載具。
  新型飛機常常有較高的事故率,它們往往隱藏了一些從工程師設計到試飛員試飛的瑕疵和技術問題。F-22的飛行事故率最終有望降到每十萬飛行小時2至3起。這是一種趨向。
  縱觀幾十年來,戰鬥機變得越來越可靠,盡管它們越來越複雜。舉例來說,在上世紀50年代早期,美國的F-89戰鬥機的事故率竟達到每十萬飛行小時383起。十年之後的下一代戰機的飛行事故率降到了20起以內。那時的F-4“鬼怪”戰機(該型飛機一直服役到上世紀90年代)每十萬飛行小時的事故率低于5起。
  戰鬥機已經變得更加可靠、更易于操控,盡管它們變得更加複雜,正是如此,它們的自動化程度更高。更好的制造工藝,配備更多的傳感器,讓飛行員和維護人員更容易檢查出飛機潛在的問題。新型飛機采用電算化維護系統更加常見,正如汽車那樣。除非你有一款還在開的老爺車或者你記憶力超強,你一般不會注意到汽車可靠性能的大幅提高。老飛行員對此則記得很清楚,因爲這種變化關乎飛行員的生死存亡。
  無人駕駛飛機的事故率還是比較高的,主要是由于上面沒有人來駕控飛行。RQ-1“捕食者”(Predator)的事故發生率是大約每10萬飛行小時30起,而較爲老式的無人機事故發生率就更高了(RQ-2A高達每10萬飛行小時363起)。
http://mil.news.sina.com.cn/2009-06-04/1158554089.html

獵鷹常鎩羽 印度海獵鷹戰機墜毀過半 07-11-28 中央社

「印度斯坦時報」今天報導,印度軍方在過去三年至少墜毀三十架各型戰機,而今年四月海軍一架「海獵鷹」垂直起降戰機墜毀造成一名飛行員喪生,卻是印度海軍近二十年來墜毀的第十六架同型戰機,使得印度海軍的海獵鷹戰機部隊在非戰爭情況下就已折損過半。
報導說,印度是在一九八三年買下英國二萬八千噸級的輕型「赫米斯」號航空母艦後,先後訂購了三十架海獵鷹垂直起降戰機。如今已除役的赫米斯航空母艦,在服役期間從未經歷過任何戰事。
台灣軍方也曾經計劃採購的海獵鷹垂直起降戰機,適用於短跑道或崎嶇的平台地區,因此符合印度航空母艦短距離的甲板跑道。
報導引述印度國防部有關部門的統計資料說,印度海軍所有失事的海獵鷹戰機,都是在執行一般普通飛行任務時墜毀;從一九八八年至今年四月為止,共發生十六起 墜機事件和損失七名優秀飛行員。但國防部當局拒絕透露失事的原因。印度斯坦時報也引述倫敦國際戰略研究所出版的「軍事平衡」雜誌說,印度海軍艦隊目前僅剩 下約十五架海獵鷹戰機。
印度軍事專家表示,印度現有的唯一架航空母艦「維拉特」號,目前艦載飛機僅剩下十二至十四架海獵鷹戰機。
報導引述未透露姓名的航空專家和飛行員的談話說,海獵鷹戰機操作複雜,飛行員需要具備相當高的技術水平和最低的控制失誤率,因此不排除失事原因多與飛行員有極大的關係。
不過,一位海軍航空專家為飛行員辯護說,駕駛海獵鷹戰機的飛行員,都是千中選一的優秀人選,必須經過嚴格的篩選,篩選後還要經過嚴苛的訓練,不合者立即遭到淘汰。 
 
SU-27家族關係 2007-10-10 兵器知識。專家:江雨。主持人:藍白

  記:前不久,蘇-34進入俄軍服役,聯想到前幾年俄打算出口的蘇-32FN及已出口的蘇-30MKK2等,蘇-27系列的複雜定位至今仍會讓很多人感到費解,本次就談談這方面的問題。先談談蘇-27與其它機型系列的關系。蘇-27最早是爲蘇聯防空軍設計的,在技術性能上雖力求壓制F-15,但在戰略戰術定位上仍是靠地面指揮引導進行防空攔截而非在進攻戰中爭奪制空權。那麽蘇聯當時作爲”前線戰鬥機”的米格-29,同爲攔截機的米格-31與蘇- 27,這三種機型在任務定位、作戰地域及性能上的差異是什麽?如果說蘇聯前線空軍對戰鬥機指揮控制範圍很有限,因而米格-29的航程和載彈量沒必要很大,那麽蘇-27如前出太遠同樣得不到信息支援,但它在機身大小和航程上遠超米格-29的目的是什麽?
  江雨(以下簡稱江):蘇-27和米格-29幾乎同時研制和先後裝備蘇聯空軍的情況,很容易讓人理解成這兩種飛機是與美國F-15和F-16類似的高低搭配。不過根據蘇聯航空兵傳統的裝備思想和米格-29與蘇-27的性能看,兩者間並不存在類似F-15和F-16高低搭配的考慮,而是對整體戰鬥力的優化。米格-29在設計時並沒把當時只能使用AIM-9的晴天型F-16A/B作爲對手,而是把F-15作爲作戰目標,米格-29因此被設計成具備超視距攔射和全天候能力的中型戰鬥機。
  蘇聯防空軍在冷戰期間始終將西方的轟炸機和偵察機作爲主要的攻擊目標,但是隨著遠航程的F-15的大規模裝備,可進行空中加油的F-15開始爲入侵蘇聯的攻擊機護航,蘇聯早期攔截機忽視空戰能力的設計思想已經無法維持,因此防空軍發展了米格-31和蘇-27這兩種互相配合的新一代戰鬥機。米格- 31作爲擁有先進雷達和遠程導彈的純粹攔截機替代舊式的米格-25、雅克-28和圖-128,蘇-27則作爲兼顧了防空攔截和空中優勢的新機型取代防空軍的蘇-15和米格-23。米格-31主要用來擔負蘇聯國土上缺乏地面雷達和防空導彈保護空域的防空,主要目標是侵入蘇聯國土的轟炸機、偵察機和低空巡航導彈,它的空戰能力很差。蘇-27部署的位置相對靠近敵方與蘇聯國土接近的區域,在擔負與米格-31類似防空任務的同時還要准備與敵戰鬥機爭奪制空權。可以認爲,蘇-27的出現是蘇聯防空軍由純粹國土防空向有限攻勢防空轉變的結果。
  蘇聯空軍的攻勢作戰是依托在機械化兵團大縱深作戰理論的基礎之上,因此必須與陸軍機械化兵團配合作戰。冷戰期間的蘇聯空軍並沒建立起北約式的獨 立空中攻勢的思想和戰術體系,戰鬥機作戰基本被局限在戰役範圍之內。蘇聯空軍前線戰鬥機在戰鬥中基本是依靠地面指揮系統引導作戰,而500千米幾乎是蘇聯戰術航空兵指揮系統的覆蓋極限,因此蘇聯空軍的蘇-27也不可能超過這一範圍作戰。在考慮米格-29和蘇-27區別時還要注意到蘇聯對空軍和防空軍的不同 定位,其中一個非常大的特點是蘇聯先後發展的圖-126和A-50預警機都是用來裝備防空軍而不是空軍,從這可看出蘇聯對空軍的戰鬥機更偏重于利用地面指 揮引導,對于在廣闊領土範圍執行防空任務的戰鬥機則提供了更靈活的引導措施。蘇-27裝備蘇聯空軍並不是爲了遠程制空的攻勢作戰,而爲圖-22M和蘇- 24這些采用低空突防戰術的攻擊機護航對蘇-27來說也意義不大。蘇-27對蘇聯空軍的意義,除了可在性能上壓制F-15(米格-29只能對抗卻在技術上存在差距)外,其載彈量多和航程遠的優勢也可提高蘇聯戰鬥機的持續作戰能力。蘇-27在戰鬥力上毫無疑問要超過體積小和航程有限的米格-29,但其高昂售價卻不符合蘇聯空軍戰鬥機適應大規模作戰的要求,因此蘇-27的性能優勢無法動搖米格-29在蘇聯空軍中的主力地位。
  記:蘇-27不適合在進攻戰中爭奪制空權,是否僅指電子設備及空空導彈的差距而不包括機體平臺性能?
  江:現代化空戰中,能否得到有效且系統的信息支持和指揮引導,比飛機本身的性能更重要。蘇-27在氣動和結構設計上即使現在與西方第三代戰鬥機相比也不落後,但是蘇聯時期開發的雷達火控和電子設備已遠遠落後。蘇-27的改進型蘇-35/37采用了三翼面布局和推力矢量技術,並且有條件裝備比蘇- 27更先進的機載雷達和導彈,但經過改進的蘇-27即使在雷達和導彈上能達到甚至超越F-15,仍難以和美國F-15一樣完成攻勢制空任務。美國空軍是以預警機、電子戰機和戰鬥機形成戰鬥力的整體優勢。現代空戰中信息的單向透明會在戰鬥中形成技術上的極度傾斜,只要F-15在戰鬥中仍然可得到這個系統的支持,那麽缺乏系統對抗條件的蘇-27無論怎樣改進都無法在攻勢中獲得制空權。
  記:蘇-30當初也是作爲蘇聯防空軍的攔截戰鬥機設計的,攔截戰鬥機用雙座機型的必要性是什麽?
  江:蘇-30的目的是提高防空攔截的自主作戰能力,蘇聯防空軍不可能在整個國土上部署完善的警戒雷達、防空導彈和攔截戰鬥機,所以必須要擁有能獨立搜索和攻擊的攔截機填補這個空隙。這類攔截機不需多好的飛行性能卻必須有完善的雷達和足夠大的航程,雅克-28、米格-25、圖-128和米格-31都是爲滿足這一要求而發展的專用機型。
  蘇-30的出現只是爲利用增加的後座雷達系統操作員提高飛機的獨立搜索能力,用來填補單座防空戰鬥機和地面引導系統的空隙。蘇聯防空軍在上世紀 80年代有一個裝備更新計劃,其中攔截機的發展是以米格-31和蘇-27替代大量早期機型。防空戰鬥機的性能改善不但能降低所需戰鬥機數量,而且采用先進機載雷達還可降低對地面雷達的引導要求,將攔截線前推以對抗西方航空兵。雙座機增加的雷達操縱員所起到的作用與原本的地面防空引導員類似,米格-31可依靠後座雷達操縱員和數據鏈構成的寬正面警戒雷達搜索區域,而單座蘇-27卻難以擺脫對地面引導的依賴,雙座的蘇-30在這時就有條件獨立承擔作戰任務,或者在國土防空作戰時作爲空中引導站來協調和引導多架單座蘇-27。
  記:蘇-30後來又被改進爲蘇-30MK多用途戰鬥機,目的是什麽?
  江:蘇聯解體後的條件迫使俄空軍不能按計劃裝備蘇-30,迫使蘇-30的設計和生産單位必須靠出口來生存,因此出口前景看好的蘇-27/30系列就轉而以國外市場爲重點。最初的蘇-30是完全按蘇聯式防空要求發展的攔截機,專用性太強,對其它國家難有吸引力,而蘇-24戰鬥轟炸機對于迫切需要縱深攻擊力的國家又顯得過時和落後。因此俄羅斯開發了蘇-30MK這型以對地爲主的多用途戰鬥機,出口目標是需要重型戰術攻擊機又不容易從西方獲得的國家。但在改進中産生了很多問題。
  記:印度蘇-30MKI的雷達在使用中就出現很多設計上的問題。
  江:俄羅斯在困頓的情況下將軍火出口作爲生存基礎,在很多裝備技術的出口工作中完全放棄了蘇聯時期嚴謹細致的工作態度,通過比較俄大肆推銷的蘇 -35/37、蘇-34/32FN和S-400這些裝備出口推銷的時間和真正完成試驗的時間,可以感覺到俄高技術裝備出口過程中存在的技術風險。蘇-30MKI和蘇-30MKK是出口蘇-30系列的兩個主線,雖然蘇-30MKI和蘇-30MKK在火控系統方面都存在一定的缺陷,但是蘇-30MKK在可靠性和技術成熟性上明顯超過了蘇-30MKI,效費比更高。
  俄羅斯對于可動前翼與推力矢量這些技術缺乏完善的應用試驗,印度目前接收的蘇-30MKI在機體設計上是比較可靠的,但航電設備和推力矢量不成熟卻帶來了層出不窮的麻煩。如按蘇聯時期對裝備技術性能和飛機後勤保障的要求看,性能低于預期的蘇-30MKI更適合作爲技術驗證機。三翼面和推力矢量導致結構重量增加,很大程度上抵消了這些措施的作用,而且對飛機的可靠性和維護性造成很大麻煩。俄羅斯空軍在發展自己裝備的蘇-27SM時采用的是蘇-27的基本設計,三翼面和推力矢量並沒得到俄空軍和大多數國際用戶的接受。
  我們可以注意到蘇-30MKI在裝備印度後相當時間裏配備的武器仍以對空爲主,而印度空軍也始終將蘇-30MKI作爲重型制空戰鬥機來使用,這就給人矛盾的感覺。如果印度想獲得空中優勢戰鬥機則應選擇綜合戰鬥力更好的單座蘇-37,如果想獲得攻擊機那麽蘇-30MKI的前翼和推力矢量價值並不大。矛盾的思想導致蘇-30MKI在性能和戰術應用上都無法達到最優化。印度空軍在裝備規模上接近三個大國,完全可采用不同類型的作戰飛機以獲得整體戰鬥力的最優化。印度如果采購80架蘇-37和60架蘇-30MKK,將會比140架蘇-30MKI戰鬥力更強也更便宜,這也正是三個大國在裝備重型戰鬥機時采用的方式:F-15C、F-15E;蘇-27SM、蘇-34;蘇-27SK、蘇-30MKK。通過印度與這些國家在裝備規劃上的不同可以看出印度空軍裝備思想的稚嫩。
  記:不過從目前的通脹趨勢看,戰鬥機只會越來越貴,軍費購買力只會越來越低,因此大規模空軍也應以多用途戰鬥機爲主,來最大限度地挖掘裝備潛力。
  江:是否選擇多用途戰鬥機要看威脅環境。在航空兵規模較小的情況下采用多用途戰鬥機,對提高裝備效率和統一後勤保障有利,但如果面對比較嚴重的安全威脅時,則提高專業化更有意義。多用途戰鬥機確實提高了使用彈性,戰鬥機部隊可承擔一定的攻擊或偵察任務,而攻擊機部隊也可在必要時作爲戰鬥機使用,但是這些”多用途”是作爲專用機型的輔助或應付突發情況,企圖使其執行各種任務,在戰術和人員訓練上都存在難以克服的困難,很容易事與願違。而作戰飛機專業化可明顯提高執行每一任務的戰鬥力,也方便指揮機關根據情況變化迅速進行作戰組織。過多的任務很容易因任務轉換上的疏忽導致貽誤戰機甚至是失敗,日本中途島戰役期間炸彈換魚雷的教訓也許可說明這點。
  記:多用途戰鬥機的效能比專用戰鬥機具體差在哪裏?
  江:飛行員在訓練上很難兼顧各種任務的要求,這個影響隨著飛機性能和機載系統複雜度的提高還在增強。美國海軍F/A-18C戰鬥機由一個平顯和三塊多功能下顯組成的顯示系統,在正常作戰條件下就需要62幅不同的顯示畫面和675個縮寫符號,其中的177個縮寫符號還可根據顯示要求采用4種不同的顯示尺寸。僅僅這四臺光學顯示設備所提供的信息組合形式就已超過1000種,而要在戰鬥中對這些複雜的信息內容進行迅速判斷、歸類並做出正確處理,飛行員需要經過長期艱苦的訓練才能基本掌握相關的技能。飛行員雖然在整個服役過程中進行持續的飛行和戰術訓練,但是在其有限的”黃金時間”裏很難掌握全部作戰所需技能和戰術。強行去要求只能是”樣樣通無一精”,因此飛行員必須要按裝備類型和預先計劃有重點地進行訓練才能鍛煉出真正的”高手”。
  多用途戰鬥機最簡單的理解是能執行對地攻擊等任務,依靠目前的航空技術不可能完成真正的全能戰鬥機,所以多用途戰鬥機在使用中要受很多限制。戰鬥機在對地攻擊時不僅需要較大的外挂載荷,而且要在機載武器、飛行性能、航程和突防能力方面獲得一個平衡點。現役和發展中的第三代,包含三代半和三代改戰鬥機大都可被稱爲多用途戰鬥機,但它們在挂載對地武器時飛行性能都會明顯下降,因此必須要有至少局部的制空權或戰鬥機護航才能保護自己。雖然它們理論上可以在受到攔截時投棄外挂進行空戰,但是作爲攻擊機使用的多用途戰鬥機在投彈前丟棄載荷等同于作戰任務失敗,從這個角度上說多用途戰鬥機並不比戰鬥轟炸機有優勢。國外戰鬥機具備多用途能力是個大的趨勢,原因一是航電設備有條件適度兼顧不同任務,二是飛機的氣動和結構設計具備滿足多用途的條件。采用同樣機型滿足不同任務要求可以節約資金並簡化後勤保障,但機型上的統一(主要表現在歐洲國家的”三”風)並不能改變飛機裝備後在飛行訓練和任務重點上的不同。
  記:拿蘇-30MK和蘇-34來比,對地打擊力的差距主要體現在地形跟隨飛行品質及大載彈量時的航程上。即只差在攻擊途中,但攻擊時的效能應差距不大。
  江:攻擊機在戰鬥中最危險的就是向目標飛行的這段航程,既然對手在攻擊機性能下降的進攻航線上都無法阻止攻擊機的突防,那麽依靠飛機本身的飛行性能、電子對抗和護航戰鬥機的掩護就可基本保證返航的安全。蘇-30MK載彈航程和突防能力不如蘇-34,但機動性能優勢使其在面對攔截時的生存力要比蘇-34好。不過目前它在火控系統上的缺陷限制了縱深對地打擊力,獨立作戰的蘇-30MK在使用精確制導武器時還會在導引方式上存在限制,可以說蘇- 30MK等于是在蘇-27UB強化的機體上簡單加裝了蘇-24M的武器。即便說蘇-34能用的武器蘇-30都能用,蘇-34能探測的目標蘇-30也都能探測,但是蘇-34的對地攻擊力卻不是蘇-30MK能比擬的。因爲蘇俄空軍自己准備替代蘇-24的先進戰鬥轟炸機是蘇-34,而在開發中途將蘇-30轉變爲戰鬥轟炸機是爲出口需要,但是俄羅斯在設計蘇-30MK時沒有合適的多功能雷達,設計單位爲趕時間就只能對現有雷達修補湊合,這就造成了蘇-30MK名不副實。
  俄羅斯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並沒有真正可靠的多功能機載雷達,當時只有用在蘇-24M和圖-22M3上的對地雷達能滿足攻擊機需要,而美國和歐洲國家在同期也沒有完善的多功能雷達。歐洲開發的”狂風”的攻擊型和防空型采用了不同雷達,美國F-15E、F/A-18和F-16這些多用途戰鬥機在執行對地攻擊任務時同樣需要利用導航/瞄准吊艙來輔助機載雷達。可以看到俄在推銷蘇-30MKI和MKK時經常拿雷達的對空功能和R-77導彈作爲賣點,對地武器雖然有Kh-31等戰術導彈卻沒有較爲系統的導航/瞄准裝置,目前也提供不了可供改進的電子設備。用戶在使用蘇-30MK系列時也暴露出其在低空突防和雷達對地功能方面的缺陷。而今年服役的蘇-34上才裝備有真正滿足需要的機載雷達。
  記:對蘇-34來講,它基本無空戰能力,所挂空空導彈是格鬥彈還是中距彈?它的雷達能否支持這兩種空彈?
  江:蘇-34在戰術要求上是和蘇-24類似的戰鬥轟炸機,所裝空空導彈只是像步兵的刺刀一樣的自衛手段。蘇-34的設計特點決定了它在戰鬥中主要用低空高速方式突防,爲它添加過多的空戰能力等同于畫蛇添足。蘇-34挂R-77沒問題,就像F-111B在理論上也能挂”不死鳥”,但意義都不大,它們的效能不可能和蘇-27和F-14相比。
  記:蘇-34較之蘇-30MKK的性能優勢還體現在其它一些方面,如在加強的主起落架支柱上采用了多輪縱列小車式機輪,可在更前線的機場上重載起飛,甚至能在壓實的雪地跑道上起飛。蘇-30MKK爲什麽不能用這項起落架技術?
  江:蘇-30MKK是利用攔截戰鬥機的基礎設計半道出家,在外挂載荷、航程和機場適應性方面無法與蘇-34相比。蘇-27UB機體的設計難以安裝蘇-34尺寸的起落架,結構重量也過大。蘇-30MKK的起落架雖在野戰機場重載起飛的適應性上不如蘇-34,但也能滿足在前線機場作戰的要求。
  記:蘇-34(包括”狂風”IDS)的高翼載荷優勢使其在地形跟隨飛行的穩定性和安全性上優于蘇-30MK、F-15E和”幻影”2000D等,但如果攻擊機已不再將低空高速突防作爲主要突防手段,那麽蘇-34這項優勢就沒意義了。
  江:低空高速突防到現在仍是攻擊機在密集防空火力攔截下突防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對于非隱身戰鬥機來說更是關鍵。美國攻擊機在攻擊伊拉克和 南聯盟的戰爭中大都采用中空投擲精確制導彈藥,而采用低空高速突防戰術的”狂風”IDS在突襲伊拉克機場時付出了較大代價,這就在一定程度上給人一種低空突防開始過時的印象。但可以看出,美國廣泛采用中空投彈的關鍵是絕對的制空權,對手的戰鬥機和地面防空系統被完全壓制。面對只剩小口徑高炮盲射彈幕和紅外導彈的對手,中空突防和投彈確實要比低空突防更安全也更利于戰鬥力發揮。但如果對手仍具備爭奪制空權的能力或系統的防空火力,那麽低空高速仍是攻擊機主要突防手段。
  記:蘇-34在作戰半徑和有效載荷上已接近圖-22M3,飛行性能又超過後者,但是由于蘇-34無法對抗多用途戰鬥機,還要戰鬥機護航,因此它比中程超音速轟炸機高出來的”戰鬥”性能就沒什麽意義。蘇/俄空軍將蘇-34作爲戰術攻擊機和中程轟炸機之間的手段,其實中程轟炸機自身就可涵蓋這段打擊範圍。
  江:蘇-34戰鬥轟炸機名稱中的”戰鬥”並不等于有條件和戰鬥機正面抗衡,而是依靠良好的飛行性能和一定的自衛火力增加逃脫攻擊的機會,攻擊機面對戰鬥機攔截時進行規避永遠比對抗要容易,機體小又靈活的蘇-34在突防和規避時要比圖-22M更加有效和安全,在迫不得巳時甚至有機會反咬對手一口。
  蘇-34的8噸載彈量和4000千米航程確實已接近常規中程轟炸機的標准,但要注意這兩個指標對蘇-34來說不可能同時具備。挂載8噸載荷時會導致航程大幅度減少,低空突防時此矛盾會更大。蘇-34攜帶的武器類型和規格還受到機體尺寸限制,圖-22M3挂載的大型戰術導彈在蘇-34上不能使用,而圖-22M3在同樣外挂條件下的航程也要遠超蘇-34。雖然俄空軍在發展蘇-34時宣稱要用其取代蘇-24和圖-22,但蘇-34在性能指標上根本取代不了圖-22。
  另一方面,中程轟炸機和戰鬥轟炸機同樣執行縱深打擊任務,但是使用靈活性差和目標明顯的圖-22M3的成本和維護工作量都太大,並不適合打擊裝甲車輛等戰術目標,去它去執行戰術攻擊機的任務在資源上是嚴重的浪費,因而它難以取代戰鬥轟炸機的地位。
  記:蘇-30MKK和蘇-30MKK2的機動性遠高于蘇-34,您爲什麽認爲它們仍應算攻擊機而不是F-15E那樣的多用途戰鬥機?
  江:雖然F-15E和蘇-30MK屬于同級別的多用途戰鬥機,但是蘇-30MK爲獲得多用途能力在性能上所造成的影響比F-15E要大的多。F-15E是爲接替F-111而在F-15D基礎上發展的強化攻擊型,在技術指標和系統綜合方面比較平衡。F-15單座和雙座型結構上的差異在飛行性能上的表現並不明顯,F-15E改進後的增重問題也被發動機推力的增加所彌補。但是蘇-27UB/30雙座艙巨大的體積在飛行性能上的影響非常明顯,俄羅斯航空發動機技術的停滯也使蘇-30缺乏改進性能缺陷的條件。蘇-30MKK因氣動上的變化導致機動性比單座蘇-27SK明顯降低,它的水平機動性靠氣動布局還保持在一定的標准,但對于阻力和推重比變化較敏感的垂直機動性指標上則有了明顯下降,無論迎頭超視距攻擊還是近距格鬥性能與單座蘇-27的差距都比較明 顯,在格鬥機動性能上只處于二代到三代之間的位置。蘇-30在同樣外挂載荷下的機內油最大航程也比蘇-27有明顯下降。
  蘇-30MKK保持空戰能力是靠先進的導彈,而這些導彈裝在單座型蘇-27SK上會有更好的效果。俄羅斯在改裝米格-29M2雙座艙時在修改前機身的措施上與F-15E類似,在氣動性能上的代價遠小于比蘇-27S增加一個乘員的蘇-27UB。這就可以看出俄羅斯完全有能力在蘇-27的基礎上發展出同時保持對空和對地能力的改進型。但是將單純對空的蘇-30改進爲蘇-30MK的市場迫切性沒給俄設計師留下發展空間,這就導致與F-15正在性能上出現了本質差異
不過從另一方面講,雖然F-15E和蘇-30MK都具備空戰能力,但俄羅斯和西方國家都不鼓勵用F-15E和蘇-30這類飛機去執行制空任務,也沒有一個國家真正放棄戰鬥轟炸機這個機種。俄羅斯不可能用蘇-34去執行空戰任務,也不會讓它單獨面對防空戰鬥機的攔截,因此專用設計使蘇-34在突防和對地攻擊戰鬥力上達到了最優化。
  記:蘇-30MKK上的雷達采用了H001的改進型H001VE,增加了雷達的功能和制導主動雷達導彈的能力,那麽早期蘇-27SK的雷達是否可加裝這些功能?還是需要整個更換雷達?
  江:主動雷達制導空空導彈對于雷達火控的要求比半主動制導導彈要寬松,西方國家在原本采用半主動制導導彈的戰鬥機上改裝主動雷達制導導彈並不需 要大的更改工作量。但是蘇-27SK所使用的H001火控雷達在技術水平上只相當于蘇聯上世紀80年代初期的標准(美國70年代中期),將它改進以滿足發射R-77不存在大的困難,但在使用效果上仍無法滿足要求。與其浪費人力、物力、資金和時間去改裝H001還不如用新一代多功能火控雷達取代,而且用新雷達整體更換還可直接解決系統兼容等方面的軟件問題。現在爲H001進行改進要看是否值得。
  記:蘇-30MKK2是以對海攻擊爲主,其雷達的性能是否比H001VE低?
  江:蘇-30MKK2在技術性能上應該說要比蘇-30MKK更先進也更完善,這一方面是因爲蘇-30MKK2在機載航電設備上有所改進,另一方面也是因爲經過了蘇-30MKK磨合。蘇-30MKK2確實在使用上更偏重對海上目標的攻擊能力,不過這是由使用方的作戰任務決定而不是受到其它因素的限制。蘇-30MKK與蘇-30MKK2在總體性能上沒本質區別,時間較早的蘇-30MKK在火控系統的性能和可靠性上不如蘇-30MKK2。
  記:對于另一種對海型戰鬥機蘇-32FN,其宣稱的反潛能力是否屬于市場欺騙行爲?它的機組人員數量就無法從事反潛工作,而且高速戰鬥機的飛行特點也不適合反潛。或者說蘇-32FN就是一個市場調查工具。
  江:蘇-32FN在出現時被宣傳成具備反潛能力的 超音速攻 擊機,不過按照俄羅斯常規反潛機的裝備條件可以發現,目前的蘇-32FN基本不可能安裝任何俄羅斯現有的反潛系統,而蘇-32FN這樣的飛機去反潛在效果上也無法與常規反潛機相比較。根據俄羅斯在展出蘇-32FN時所展示的裝備和飛機的基本條件,可以認爲它仍是較傳統的戰術攻擊機。其在反潛方面的戰鬥力即便不是虛假宣傳也沒什麽實際意義。
  記:蘇-27這些後繼型號都是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的市場行爲,假設蘇聯還在,蘇-27系列的發展走向應是什麽樣?
  江:蘇-27是蘇聯在實用型戰鬥機發展上的最高成就,假設蘇聯沒解體而按照慣性預測蘇-27的後續發展,可以確定它會改變蘇聯航空兵的發展模式,但不會顛覆蘇聯傳統的戰鬥機裝備思想。按照蘇聯解體前蘇-27最後的發展情況來順序預測,蘇聯空軍和防空軍將會按自己的要求獲得不同的改進型。空軍會裝備一定數量的蘇-27S作爲核心,當時正以蘇-27M(蘇-35)爲編號的蘇-27S改進型將會在90年代中期批量裝備蘇聯空軍,用以應付西方國家在 2000年前後開始裝備的新型戰鬥機的威脅。蘇-34可在90年代末完成試驗投産取代蘇-24,蘇-33也會成爲主力艦載戰鬥機。防空軍將會大量裝備蘇-27P以替換蘇-15和米格-23,同時也會按一定比例生産和裝備蘇-30雙座防空戰鬥機與單座機配合使用。這樣,在2000年前後蘇聯只會生産蘇-27M(蘇-35)、蘇-30、蘇-33(蘇-27K)、蘇-34(蘇-271B)和執行訓練任務的蘇-27UB。雖然蘇聯解體改變了這個發展,但按照當時的情況和後來的發展卻可做出兩個准確判斷:一是蘇-27系列不可能出現目前這樣琳琅滿目的改進型號;另一個就是蘇聯絕對不可能像現在一樣大規模出口蘇-27,蘇-27可能和它的前輩一樣成爲蘇聯獨自使用的戰鬥機,而米格-29更不會在國際市場上被它壓得擡不起頭來。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7-10-10/0739467072.html
由SU27到殲十一

解放軍空軍曾擁有包括殲-6、殲-7、殲-8現役主力戰機約5000余架,現役戰鬥機數量上爲世界第一。正如在之前的頁面中我們看到的,即使是最先進的殲-8系列與美俄戰鬥機相比,也有著相當大的技術差距。實際上殲-8系列與美俄第二代典型戰鬥機,如米格-23、F-4等相比,某些方面還遠遠不如,例如對地攻擊能力。89年政治風波促使了西方對中國的軍事孤立和包圍,蘇聯瓦解、東歐巨變使得中國必須獨自支撐社會主義的大旗。海灣戰爭更令中國領導層認識到,科技是戰鬥力中不可或缺的環節。
  89風波、蘇聯解體和海灣戰爭之後,西方開始將頭號敵人由蘇聯轉爲中國,我國周邊形勢也越見吃緊。在我國周邊,以美國爲首、部分國家參與,形成了一個實際意義上的包圍圈。臺獨勢力走上前臺,進而臺獨思想成立了臺灣政治的主調。臺灣軍方分別自美、法引進150架F-16A/B和60架幻影2000-5戰機。韓國、朝鮮、馬來西亞與印尼等國,也分別引進F-16、F-18、米格-29等高性能戰機。此時若不再想想辦法,解放軍空軍如果離開廣闊的國土,恐怕會真的不堪一擊。但另一個有利因素也相應出現,那就是蘇聯與中國關系解凍,戈爾巴喬夫訪華,重開中蘇交往之門。隨後俄羅斯經濟惡化,急需硬通貨,大量抛售先進武器裝備。而我國經濟起飛,一拍即合也是很自然的。1992年俄獨立之初,俄中在軍事技術領域的合同總額就已達到了18億美元。
  1990年9月17日,包括多位高級將領在內的中國軍事代表團參觀了莫斯科城外的庫賓卡空軍基地。此基地是俄羅斯軍事航空的重要試飛基地。當時傳媒中吹得神乎其神的米格-29做了飛行表演,不想進行到一半的時候,一架米格-29做低空特技時突然墜毀,機毀人亡。據傳當時蘇聯拒絕了中國購買蘇-27的要求,極力推薦米格-29。但中國人清楚的知道米格-29和蘇-27相比只不過是一個低檔前線戰鬥機。蘇-27采用模擬式電傳操縱系統,雖然比不上西方數字電傳操縱,但比起米格-29的液壓操縱有質的飛躍。蘇-27使用的AL-31F渦扇發動機也比米格-29使用的RD33推力更大,在推重比和使用壽命上更是遠勝後者。中國絕對不會要差勁的米格-29,而是選擇一定數量的優秀的蘇-27,配以研制中的國産中等性能戰鬥機,形成21世紀中國空軍戰鬥機的主力。
  中國人一向相信凡事只有“靠自己”才是真正可靠的,而且中國國土遼闊,對戰鬥機數量要求大,沒有那麽多錢購買大量的進口貨。中國希望能引進國外先進技術自 行研制,或者只購買少量的樣品,只有在緊迫的情況下才會成批大量引進外國戰鬥機。因此中方與蘇聯/俄羅斯洽談引進蘇-27一開始就立足于引進其生産線。當然無論從學習、掌握的角度看,還是從應付緊迫局勢的角度看,首期購買一定數量的蘇-27也是非常必需的。1990年11月在中方的不懈努力下,雙方終于達 成關于引進首批蘇-27SK戰機的雙邊協議,這是自建國以來數額最大的引進行動,也是蘇-27首次對外出口。消息震動了西方,“中國威脅論”一時間鬧得有眉有眼。
  1992年6月27日首批共12架蘇-27戰鬥機,其中包括8架蘇-27SK單座型和4架蘇-27UBK雙座教練型,由俄羅斯後貝加爾軍區吉達機場起飛,經蒙古于當日上午10時15分安全飛抵中國空軍蕪湖基地。蘇-27正式加入了解放軍空軍裝備序列。1992 年11月8日,所有訂購的戰鬥機全部交付,並額外得到了兩架供研究測試使用。之後中俄之間繼續蘇-27的貿易,包括上述12架蘇-27在內,中國共有蘇-27SK和UBK共26架。1995年中國采購第二批,但型號變爲更先進的蘇-27SMK,共24架。另一個說法是到此時中國獲得蘇-27SK和UBK共48架。
  根據客戶的意見,蘇-27SMK飛機作了三方面的改進。一、增加空中受油能力和增挂副油箱,空中加油管裝在機身左側,不用時可以收放以減少飛行阻力。機翼下3號和4號挂架可各挂一個500升副油箱。機翼內油箱容積也稍加大,油量增至9965千克,這樣SMK即使不進行空中加油,在帶副油箱飛行、用完投掉的情況下,航程可達4390千米,這個距離相當于從北京可直飛新加坡。如只進行一次空中加油,可飛行5200千米。最長留空時間約7小時。二、SMK增加了對地攻擊能力。最大外挂重量從S型的4000千克增加到8000千克。可使用多種空對地導彈。例如每枚重量330千克的無線電指令制導的X-25PD型,每枚重量640千克的電視制導的X-29TD型,每枚重量680千克的反輻射導彈X-31P以及每枚重量875千克的電視制導的X-59K型等。也可以挂 KAB-500KR激光制導炸彈和多種非制導炸彈、火箭等武器。增加使用R-77先進空空導彈的能力。仍裝有GSH-301 30毫米航炮,150發炮彈。三、導航和電子設備改用最新改進型號,可以根據客戶要求換裝西方電子設備,如法國儀表著陸系統、多功能彩色顯示器。
  隨後軍方與航空制造部門之間展開了仿制蘇-27的爭論。空軍認爲用蘇-27替換殲-6、殲-7機群是非常有效而快捷的辦法,而自行研制的新一代戰鬥機短期內無法裝備服役。但對于航空工業部門,研制自己的戰鬥機意味著保持國家航空科研的實力,更重要的是關系到自己的飯碗。因此航空工業普遍希望將蘇-27上獲得的先進技術用于改進國産戰鬥機,如用AL-31F發動機裝備殲-10戰機,用R-27、R-73空空導彈裝備殲-7、殲-8。因此航空工業部門認爲仿制蘇-27將直接影響到國內的項目。此外,航空行業內部還存在著畏難心理,部分人員甚至抱著殲-8II不放,認爲無需仿制蘇-27。之後中央作出了“兩條腿 走路”的決心,既要獨立研制新一代戰鬥機,又要盡快將蘇-27國産化。國産化的蘇-27將命名爲殲-11。
  俄羅斯其實不想出售生産線,只想出售成品賺錢。中方談判時發出了“最後通牒”,如果得不到生産線,采購量將不超過48架。1993年,雙方商定由俄方提供零部件和技術,幫助中國企業聯合生産蘇-27,基准型號爲蘇-27SMK,引進設備金額約1.5億美元。1993年10月中央軍委將蘇-27正式列入空軍裝備發展序列,由沈陽飛機工業公司負責仿制生産。1993年11月中國航空工業總公司與解放軍總參裝備部聯合發出關于仿制蘇-27與AL31F渦扇發動機的文件。蘇-27戰機的改裝仿制工作正式全面展開。
  沈飛工業公司是國內最早成立、規模最大的戰鬥機生産基地,被稱爲“中國殲擊機搖籃”。可惜沈飛後勁不濟,在獨立研制的新戰鬥機的競爭中敗給了後起之秀成都飛機工業公司。這當然有國家扶持創業相對較晚、基礎相對薄弱的成飛的原因,但也有沈飛內部的原因。沈飛的拳頭産品殲-8系列戰鬥機外銷工作非常差勁,而成飛公司的殲-7M/P則賺了不少外彙。
  沈飛上述局面的原因是複雜的,但公司內缺乏拼搏向上的精神是主要原因,總是希望國家給予項目投資,而不是自行打開市場大門。其殲-8系列可以說是這一精神狀態下的代表作,性能非常的一般化,交差思想嚴重。其改進型一改再改,性能流于平淡,結果軍方根本看不上,外國人更是只考慮殲-7系列。即便在我國航空軍用電子設備技術水平大幅度提高的背景下,反複改進的殲-8II系列仍未能成功外銷。
  獲得國産蘇-27的主導權,讓沈飛公司絕處逢生。根據協議俄方分三年提供120套散件,由沈飛公司負責組裝,並按20%的年進度將蘇-27國産化。俄方將提供技術支援與人員培訓,並與中方合作改建沈陽飛機工業公司。
  蘇-27的國産化是分多個步子走的,開始時進行進口組裝,之後不斷提高國産率,最後仿制雷達、發動機,全面實現國産化。最初將采用散件組裝的形式,至2002年根據公開報道判斷,組裝已獲得成功。此後進而謀求提高國産化程度,逐步加入自己的産品和改進,例如優于俄羅斯相應産品的國産電子設備等,最終徹底提高國産殲-11的技術水平。1996年,俄羅斯正式批准了向中國出口200架蘇-27SK戰鬥機生産許可證的合同,總價值25億美元(一說60億美金)。
  需要補充說明的是,關于蘇-27的中俄協議分兩部分,一是改造沈飛,引進生産線仿制;二是俄羅斯向中國提供蘇-27SK的成品及散件,總數量爲200架。先引進24架蘇-27SK成品,後由中國組裝進口散件。此外有一條很重要的補充協議,當中方國産化進度跟不上時,由俄羅斯提供成品機補上。臺海形勢也要求立即裝備更多的先進戰鬥機。國內率先裝備蘇-27的部隊包括負責模擬主要假想敵的“藍軍”部隊,此前“藍軍”由于缺乏先進戰鬥機,模擬停留在較低的水平上,影響練習效果。還有一種說法是俄羅斯送到中國的部分蘇-27是直接從防空軍現役部隊中過來的“二手貨”,據說但因爲俄廠家全新生産的蘇-27質量水平有波動,雖然蘇聯解體前裝備的蘇-27到我們手裏就等于“二手貨”,但卻比全新生産的要好用。
  蘇-27的機械制造技術是我國未曾體驗過的,需要一個全新的學習、掌握過程。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先行對蘇-27的制造技術開展分析研究並形成指導文件,翻譯編寫了《飛機結構工藝初探》、《飛機機體關鍵制造技術分析》等大量資料,加快了沈飛具體學習、掌握制造技術的步伐。
  經過努力,第一次在國産蘇-27飛機主承力結構中大量采用了鈦合金焊接結構;獲得了整體壁板壓彎成形、防塵隔柵電火花加工、鈦合金化銑、電子束釺焊散熱器等科研成果;完成了電子束焊接起落架項目,爲國家和用戶節約了資金,也使電子束焊接設備及工藝技術上了一個臺階。總體來看,從組裝轉變到自行生産殲-11,這一過程是迅速而有效的。
蘇-27的國産化研制工作中,導彈武器仍需不斷的向俄方采購。爲解決這一問題,上海航天局八部在中距雷達制導空空導彈武器方面提出對國內現有的霹靂11導彈作適當的改進,用來替代原有的中程導彈。由于兩種導彈的差異,原用的導彈彈射裝置無法滿足兩彈的需要。爲此,需對該裝置進行少量的改動,使其既能彈射俄式導彈,又能彈射我國自行研制的導彈。
1998年9月1日國産化的蘇-27首飛,12月16日由付國祥駕駛完成正式定型試飛。誠然,這批産品的國産化範圍僅限于組裝,但已能叫上殲-11。傳聞 99年1月到2000年12月,沈飛共生産了14架蘇-27。1999年,中國再度進口28架蘇-27UBK雙座殲教機,到2002年底全部交付。
  在組裝仿制和國産化中,在我國出廠的蘇-27逐個批次性能有所提高,整機進口的蘇-27也不斷得到改進,尤其在電子設備方面。相信依靠我國現有某些遠遠優于俄羅斯的電子技術,國産殲-11最終將采用四余度電傳操縱系統,安裝多個多功能彩色顯示器,改進電子對抗能力,增強對地對海攻擊能力。
  發動機和雷達一直是解放軍空軍的軟肋,甚至殲-10戰鬥機也在使用AL31F的改型AL-31FN。所幸我國最新研制的渦扇-10(FWS -10)渦扇發動機的成果顯著。據稱,FWS10推比達7.5,渦輪前溫度1747K,加力溫度2100K,淨推力77.6千牛,加力推力132千牛。相 比之下,AL31F推比7.1,渦輪前溫度1665K,加力溫度2050K,淨推力72.8千牛,加力推力125千牛。
關于渦扇-10的來曆:在與西方交惡前,據說我國獲得了美國第三代戰鬥機的渦扇發動機核心機,以此開始了國産渦扇-10發動機的研制工作。但由于根基太差,該渦扇和渦扇-6、渦扇-9的研制一樣,過程極爲曲折艱難,基本無法滿足戰鬥機研制進度的要求。于是90年代起相 關部門開始轉向俄羅斯尋求幫助。1998年3月某西方駐京武官透露,第一架裝配俄制AL-31FN渦扇發動機的殲-10已經完成了組裝並剛剛首航成功。但可以肯定,殲-10最終將采用專門爲其改進的渦扇-10A渦扇發動機,性能與F-100、F-110等美國三代戰鬥機的發動機相近。渦扇10是我國第一臺按照GJB241-87規範研制的推比8一級、大推力、雙轉子、混合排氣、加力式渦扇發動機,作爲殲-10、殲-11系列飛機的動力裝置,該機遵循核心機 派生的策略進行系列化發展,將成爲我國未來二十年航空動力的主要型號。
  1987年沈陽航空發動機設計研究所在引進CFM56核心機的基礎上,以F110發動機爲仿照對象,采用半研半仿的技術途徑研制。進入九十年代,隨九〇六工程的實施引進了俄制АЛ-31Ф系列發動機,研制單位又借鑒了相關型號的設計技術。1989年渦扇10驗證機上臺架車,1997年進入PFRT階段,2002年6月6日裝J-11WS首飛,2003年底進入定型試飛階段。由于渦扇-10系列研制進度嚴重滯後,因此必需引進AL-31系列應急。爲此俄羅斯AL-31的設計局專門演化了AL-31FN型,機匣外觀改變以適應殲-10現有設計。該發動機推力122.5千牛,長度5米,直徑1.18米,進氣口直徑0.91米,耗油率0.699kg/DaNh,重1759千克,這些數據與Al-31有一定差別。此外俄方還在2002年航展上演示了用于AL-31FN的矢量噴口改進型號。
  正如之前所說,殲-10要用不同的發動機,就必定要改變機體設計,後機身外形也改得頗爲怪異。這種中途改變,必然要付出性能上的代價,其嚴重程度則難以估 量。機身內部結構也必然要發生變化,難免有“削足適履”的難處。可以確定的是殲-10的發動機推重比應達到8.5左右,整機推重比明顯超過1。這裏要強調一點的是,殲-10在制造出第一架原型機後很長的時間裏,都面臨著只有洋人發動機可用的尷尬局面。截至2004年1月,莫斯科Salyut公司已經完成了爲期兩年的向中國出口AL-31FN發動機的合同,共提供了54臺AL-31FN。原計劃2002年國産渦扇將順利定型,但一直到2004年,國産渦扇發動機方才傳來捷報,殲-10終于有望獲得一顆“國産心”。
  2005年,渦扇-10A發動機通過初始壽命試車考核,標志著該發動機順利完成設計定型的全部考核試驗。這型發動機研制曆時18年,凝結著兩代航空人的心血。2005年5月11日設計定型持久試車在六○六所試車臺正式啓動,經過85天的試車考核、完成規定的長試科目,9 月27日渦扇10設計定型持久試車順利通過航定辦評審,全部定型考核項目計劃于2005年完成。特別是中國一航成立後,該重點型號發動機被列入重點工程,各參研單位激情進取,受挫不餒,超常拼搏,突破重重難關,終于實現了我國航空發動機研制能力質的突破。我國航空發動機制造技術繼“昆侖”、“秦嶺”發動機之後又邁上一個新的臺階。該發動機爲解決風扇喘振裕度問題,先後論證、設計了8種風扇方案,經過多次試驗才確定了目前使用的方案。該發動機已研制了15 年,共試制了 24臺發動機,平均每年也不到2臺。該發動機的渦輪葉片的加工周期是12~15個月,而俄羅斯類似葉片的加工周期僅爲4~6個月;該發動機1級風扇葉片 (帶凸肩大葉片)的加工周期是10~12個月,而英國RR公司類似葉片的加工周期爲6~8個月。”
  2002年6月,付國祥成功完成了配備一臺渦扇-10發動機的蘇-27的試飛。但目前渦扇-10尚不堪實用,因此作戰部隊仍然只能用AL-31F。此外據說我軍的AL -31的大修還必需送回俄羅斯進行,費時費錢,令空軍相當痛心。雷達方面,盡管我國地面雷達的水平相當高,但機載雷達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仍然較大。當然,與老毛子的雷達相比,我國在電子技術上仍有一定的優勢。因此可以利用俄羅斯雷達的核心部件,如發射管,配以中國的處理芯片、電子元件和運算方法等等,提高雷達的整體性能。
2006年2月,在一航集團發動機事業部的工作會議上,渦扇-10項目終于對外正式宣布研制成功,按有關技術要求完成了全部地面考核試驗和空中試飛任務,實現了設計定型。渦扇-10定名爲“太行”。總設計師爲一航動力所的張恩和。
  總的來看蘇-27的引進、組裝、仿制和國産化,極大的提高了我國空軍的戰鬥力。但其中帶出的發動機、雷達等技術問題尚待解決。某些先進技術對殲-10的研 制也有很大幫助。更重要的是將引進的和我國自己的先進技術轉爲高性能戰鬥機的生産力和戰鬥力,達到抗衡和戰勝敵對勢力的最終目的。
  2001年底中航一集團614所的某型發動機大修線竣工。該配套建設項目于1998年3月啓動,2001年5月竣工。614所通過三年努力達到了設計要求。該項目爲國家節省了大量外彙。之前該項目已通過了環境保護、消防、勞動安全衛生、財務決算審計、節能、大修線驗收、檔案管理等各單項驗收工作。據信此項目即AL-31F的大修線。
  同時,國産的蘇-27/殲-11模擬器也已經由沈陽某學院研制成功。據稱采用了“空間立體三維成像”技術,以進口的SGI圖形工作站爲系統核心。2003 年4月,經過100小時安全飛行驗證之後,完全依靠解放軍自身力量對進口蘇-27進行的大修順利通過質量檢驗。這標志著空軍航空修理系統已經初步具備了對蘇-27自主修理、持續保障的能力,開始了由主修第一、二代機向修理第三代機的曆史性跨越。隨著空軍航空武器裝備科技含量的提高,特別是三代機等新型裝備 服役時間的延長,客觀上要求自主修理、持續保障能力與之相匹配。
2003年12月6日,殲-11新型號由畢紅軍駕駛完成試飛,標志著該型號的研制工作進入了全新階段。新11改型采用了大量新技術新材料,航電系統與蘇-27相比有了較大提高,雷達火控武器均采用了更爲優秀的國産産品。至此國産殲-11基本上可以說是大功告成,只欠國産渦扇即可基本實現全面國産化。
  在2003年9月閉幕的第十屆北京國際航展上,俄羅斯努力推銷其蘇-27現代化改造方案。但俄方表示,負責生産蘇-27及安裝儀器的中方工廠的領導堅決反對簽署這一合同,如果在他們所生産的飛機上安裝最新的俄羅斯航空電子系統,這些工廠今後就不可能繼續爲這些設備提供維修和養護服務了。展會期間通過磋商似乎已找到了解決問題的辦法。中國一飛機維修企業的經理認爲,蘇-27的現代化改裝不應該在得到授權的那些企業進行,而應在飛機維修企業進行。站長認爲,由于殲-11的自行改進計劃較爲順利,甚至在部分領域優于俄羅斯的改進方案,我軍很可能選擇性的在國內廠家和俄羅斯廠家各自提出的改進方案之中抽取最 爲有效的部分,融合爲殲-11最終的改進方案。
  2004年,蘇霍伊提出的最新升級改裝建議爲,以蘇-27SKM型爲基礎對中國的蘇-27SK進行改裝,從而延長飛機壽命,具備在任何天氣條件下晝夜完成任務的能力,確保其多功能的運用,增加使用的武器品種,提高機組人員的工作效率。蘇-27SKM是在研制和使用蘇-30MKK經驗的基礎上設計出來的,因此是對蘇-30MKK的進一步發展。從完成打擊空中和地面目標任務的角度來看,同其原型相比,蘇-27SKM的效能提高了60%以上。蘇霍伊公司已經決定在2004年年底以前在北京開設代表處,開展售後服務,以確保用戶的飛機能夠無故障、有效而安全地使用。
  2006年,沈飛在國産化殲-11基礎上發展的殲-11B的圖片開始在互聯網上出現。據信該型號采用了國産飛火控電子設備及配套武器,作戰威力較電子技術水平日漸落後的蘇-27SK有明顯改善。據稱該型號最大的外形區別是雷達罩改爲側方開啓,並使用了黑色塗料。
http://www.airforceworld.com/pla/j11_2.htm
 

傲氣雄鷹,殲11戰機WS-10及航電已兼容!

 

沙河表演的殲-11,注意紅框之中的顯示器

在人民空軍60周年飛行表演中,我國空軍殲-11型飛機以矯健的身影在空中演繹著完美的飛行動作,展現了飛機和飛行員優秀的戰術、技術性能。揭示空軍殲-11機隊強大的作戰能力。

不過展示的飛機有個小的細節許多人可能沒有注意,那就是表演的殲-11的座艙平顯右邊多了一個顯示器,如果我們能夠找一張我國早期的蘇-27SK/殲-11座艙照片來對比的話,就會發現這個區別,那麽這個顯示器是幹什麽用的?空軍自己給出了答案;在空軍公布的殲-11機載武器系統的圖板中出現了R-77E、KH-29E、KAB-500KR這些武器中,而我國早期的殲-11只能發射R-27E、R-73E等空空導彈,不具備對地攻擊能力,所以這表明做爲空軍作戰能力的中堅和骨幹,我國空軍一直在對殲-11進行改進和升級,以適應新時期的戰場環境和威脅。

早期的蘇-27,注意紅框的位置上沒有顯示器

蘇-27的座艙,紅框處是其外挂管理系統,注意右上角顯示器只有一個

注意圖板上的殲-11座艙有兩個顯示器

1992年我國從俄羅斯采購首批蘇-27SK戰鬥機,該機以其航程遠、威力大、機動性能好而深得空軍青睞,特別是其填補了空軍超視距能力的空白,讓我國空軍可以擺脫物質條件的束縛,探討新時期空戰戰術,所以我國又陸續引進此型戰機,並在1997年與俄羅斯簽署協議,引進蘇-27SK的生産專利,開始自行生産蘇-27SK型飛機,不過隨著使用的深入,我國空軍也發現蘇-27SK也存在許多缺點,比如航電系統相對簡單、座艙界面比較落後,不具備發射主動雷達制導空空導彈和對地攻擊能力。因此進入新世紀周邊國家和地區空軍司令陸續裝備了幻影-2000-5,F-16A/B-BLOCK20、米格-29N、蘇-30等先進戰鬥機,這些戰鬥機都具備發射主動雷達制導空空導彈的能力,因此對我國空軍殲-11機隊形成較大的挑戰,另外作爲我國主要的遠程作戰平臺,在現階段缺乏遠程戰鬥轟炸機的情況下,我國空軍也希望殲-11具備一定的對地攻擊能力,以增加其用途,提高現有殲-11機隊執行任務的靈活性。

殲-11的主要武器是R-27和R-73空空導彈

殲-11早期的空地武器以非制導航彈及航箭爲主

我國引進及授權生産的蘇-27、殲-11系列是標准的蘇-27SK,其采用的是SUV-27機載火控系統,該系統包括;RLPK-27機載雷達綜合瞄准系統(包括NO01E雷達、TS100計算機、敵我識別系統)、OEPS-27機載光電瞄准系統、SEI-31顯示系統(包括ILS-31平顯和IPV下顯)、SUO武器管理系統等組成,系統采用俄羅斯F OC TI 8 9 7 7總線相連,這個總線與美國的ARINC429數據總線相似,是一種單向低速的數據總線,只能支持火控、導航系統的交聯,因此蘇-27SK這個火控系統總體上與F-15A相近,比不上三代機普遍使用的1553B數據總線爲骨幹的火控系統,蘇-27SK裝備的NO01E雷達對于米格-21大小的目標(RCS=3)前視搜索距離爲100公裏,可以同時跟蹤10個目標,並對威脅最大的目標優先射擊,實際上前蘇聯在研制這套火控系統方面遇到了其微電子技術落後的障礙,相關技術問題到上世紀90年代才基本搞定,因此不可避免的其帶有許多先天的不足。根據我國空軍對于SUV-27的分析,其主要缺點在于機載信號/數據能力不足,其采用的TS-100計算機的運算速度只有17萬萬次/秒,存儲能力也十分有限,因此處理數據能力受到限制,因此難以實現一些快速的信息處理算法,如快速傅立葉算法,因此在單位時間內難以處理更多的信息,因此造成的結果就是該系統不能同時攻擊多個目標,缺乏對地探測及引導攻擊的能力,這樣也限制了蘇-27SK的作戰能力和用途,由于數據處理系統的限制,SUV-27在鎖定一個目標後就無法跟蹤其他目標,因此外部空情信息指揮系統提供目標分配與指示,並協助飛行員掌握空情,這也將意味著蘇-27SK仍然需要完善的截擊引導系統協助作戰,由于裝備初期我國缺乏相關的指揮引導系統,所以相當影響我國蘇-27SK機隊作戰能力的生成和提高。

升級後的殲-11具備發射R-77和KH-29空地導彈的能力

實際上前蘇聯也認識到SUV-27的局限性,在80年代後期研制出了TS101計算機,運算速度提供到40萬次秒-與F-15A的CP-105計算機相近,升級後的SUV-27具備同時導引兩枚R-77導彈同時攻擊2個目標的能力,也就是所謂的雙目標火控系統,但是與當時西方第三代戰鬥機綜合火控系統、玻璃化座艙差距仍舊十分明顯,因此在短時間難以完成對機載火控系統全面升級的情況下,俄羅斯采用分階段、小步快跑的辦法來提高SUV-27火控系統的能力。做爲整個系統的核心,研制的NO01雷達斬俄羅斯儀器儀表研究院-NIIP分兩步對其進行改進,第一步采用附加的方法,保留雷達全部設備,增加一個信息處理通道,由該通道處理雷達新增加的功能和武器,這個通道采用的是BAGET-54火控計算機,其采用了MIPS R3081處理器,主頻50MHZ,采用32M內存,配備該計算機的NO01雷達編號爲NO01VE,其最大探測距離有所增加、可以同時攻擊多個目標,並具備多普勒銳化、合成孔徑成像、地形跟隨等對地模式,可以支持R-77空空導彈、空地制導武器、反艦導彈的投放,該方法簡單易行,而且該通道易于更換,便于升級,在空軍修理廠就可以進行,但缺點是與原有的計算機系統交聯少,不能充分利用原有資源,同時在機載火控雷達中爲其找出相應的空間亦是一個困難。新、舊系統交聯少還衍生另外一個問題就是新的武器不能在老的武器控制系統上進行顯示,蘇-27雖然也有外挂管理系統,但其並不是數字式的,其預留的空間也比較有限,因此需要在原來的座艙增加一個武器顯示器來控制這些武器,這顯然增加了座艙設備的體積和重量。因此可以看做一種應急或者過渡的措施。

官泄的殲-11武器系統,表明殲-11經過改進已經由單純的空優戰機發展成多用途戰機,可以對比下上圖

機載武器的增多,需要外挂管理系統-SMS配合,圖爲SMS工作畫面

雖然將NO01E升級到NO01VE,解決了殲-11發射R-77E主動雷達制導空空導彈和空地制導武器問題,但是其並沒有從整體上解決殲-11系列航電系統落後的問題,從空軍擔負的作戰任務來看,殲-11機隊需要遠赴戰區執行空優作戰任務,因此在對方區域作戰,戰機面臨著多重的威脅,需要戰機能夠爲飛行員提供更加完整的戰場態勢感知,飛行員需要的戰場信息來源于兩個方面;一個方面本機的探測器,包括雷達、電子戰、光電系統,但是現代戰場日益廣闊,任何戰機的傳感器的探測範圍都是有限,況且爲了作戰隱蔽性,戰機並不是隨時都開啓自己的探測系統,因此需要外部空情信息的支援,包括地面雷達及指揮系統、空中預警機及友機,顯然要想處理這樣海量的信息需要更加強大的計算機和更大屏幕的顯示器,但是戰場上的信息是如此衆多,飛行員並不是什麽信息都需要,比如作戰時他需要知道目標的位置、航向等信息,而在飛行時則需要知道本機的坐標、油量等數據,這樣機載航電系統網絡更加複雜,容納的設備也更多,其傳輸速率也更快,目前戰機普遍配備的航電系統多采用1553B數據總線(我國相應的軍標爲GJB289A,俄羅斯標准G o S r I 2 6 7 6 5.5 2-8),與ARINC429相比1553B可以雙向傳輸,速度也更快,系統的核心是任務計算機,其主要負責各分系統的及數據鏈傳遞來的信息進行處理,完成飛機狀態的收集、然後進行綜合處理和顯示,隨著系統設備的增多,衍生的問題就是不可能爲每臺設備配備一個顯示器,另外飛行員在不同的階段需要的信息也不是同的,如在作戰時需要目標數據,飛行時需要飛機的信息,因所以出現了多功能顯示器的概念,即在顯示屏上安裝多功能按鈕,飛行在需要的時候按動不同的按鈕從而調出所需要的系統信息,但是現代空戰瞬息萬變,飛行員在空戰中高度緊張,因此許多信息難以進行必要的綜合和處理,有時需要航電系統對信息做出一定的綜合,然後再向飛行員做出顯示,一個比較典型的例子就是現代戰機采用彩色多功能顯示器,通過不同的色彩來將不同的戰術信息疊加在數字地圖上,從而形成較爲完整的敵我態勢,讓飛行員對整體戰場形勢有較爲明確的掌握,從而做出正確的戰術決策。

現代化的戰機需要先進、良好的人機界面

並且能夠提供整體戰場態勢感知

上世紀90年代,俄羅斯以拉緬斯基設計局爲首研制出配備蘇-27系列新型航電系統及玻璃化座艙,該系統采用多層多條1 G o S r I 2 6 7 6 5.5 2-8數據總線將各系統等有機相聯,形成信息的綜合處理和顯示,系統的核心是BTSVM-486任務計算機,采用INTEL486DXCPU,座艙采用多塊MFI-10多功能顯示器,在雷達改進方面NIIP也采用新的處理系統來替代老的系統,並重新用C/C++語言編譯相關程序,在提高雷達性能的情況下,降低了雷達的重量,根據本世紀戰機雷達相控陣的趨勢,NIIP還爲NO01研制了PERO無源相控陣雷達替代原來的機械掃描天線,以此升級成NO01VEPF無源相控陣雷達,根據外電的消息PERO一共有兩部樣機,一部供俄羅斯空軍測試,一部交付中國空軍進行測試。本世紀俄羅斯空軍用這套航空電子系統改進了自己的蘇-27S戰鬥機,也就是升級到蘇-27SM,並且以蘇-27SKM的編號對外推銷,該機曾經參加過我國珠海航展,顯示俄羅斯希望我國蘇-27SK、殲-11機隊以此標准進行升級。

曾來華展示的蘇-27SMK,俄羅斯希望能以此標准來升級我國的殲-11機隊

蘇-27SMK的玻璃化座艙

不過隨著我國經濟技術實力的不斷增加,航空電子技術也有了飛躍起的提高,國産航空電子系統的水平日益月異,在這種情況下已經可以用國産系統來改進殲-11系列戰鬥機,已經沒有必要繼續采用俄羅斯的相關設備,早期引進蘇-27及殲-11生産之際,我國已經有意識的逐漸爲其添加國産航空電子及武器,如爲蘇-27加挂國産航彈及導彈、在殲-11的生産根據我軍的要求做了相應的改進等,以便爲全面國産化打下基礎,同時也爲現在的中期延壽升級,特別是我國在蘇-27SK的基礎上研制兩型試驗機,一個是蘇-27渦扇發動機試驗機,完成了WS-10發動機的兼容性試驗,另外就是蘇-27航電系統試驗機,試飛英雄李中華同志在其上面完成了國産衍射平顯、光電雷達及座艙綜合顯示系統的試飛,根據飛機的圖片來看該機已經用國産綜合航空電子系統全面更換了原來的設備,不但爲國産航空電子系統提供一個試驗平臺,還爲空軍殲-11機隊的延壽升級提供豐富的經驗。另外今年我國沈陽飛機研究所也完成了殲-11型飛機的定延壽項目,這意味著我國殲-11飛機將進行自主延壽,同時也表明殲-11機隊的升級也將由我國自己來完成.

我國空軍圖板上特意表明2003年有一批新的殲-11試飛成功,而這批殲-11采用的是全黑色機頭這表示其已經換裝國産雷達及航空電子系統-原裝的殲-11的機頭有個明顯的弧形缺口中,這意味當時新生産的殲-11的航電系統已經完成升級,這些都爲現役裝備的飛機升級打下了基礎,隨著殲-11新改型裝備部隊,這意味著空軍殲-11、蘇-27機隊出現了俄制航電系統與國産航電系統並存的局面,這無疑帶來的了後勤支援、訓練操作方面的難題,尤其是飛行員轉換,當飛行員從早期殲-11充滿指針式儀表的座艙坐進殲-11新改型玻璃化座艙顯然難以適應,尤其是國産KJ-2000預警機服役以後,已經可以用數據璉與殲擊機形成聯合網絡空戰系統,由通過數據鏈向殲擊機發送整體的戰場態勢,飛行員可以從座艙顯示器得到整體的戰場態勢,這樣如果早期殲-11和蘇-27不經過改進顯然難以整合進我軍聯合網絡空戰系統中去,另外一方面在我國三代機數量仍舊十分有限的情況下,改進現有的殲-11顯然是一條迅速、經濟提高空軍整體作戰能力的捷徑。當然並不是所有的飛機都可能得到改進,飛機使用環境不同、訓練強度不同因此使用壽命也不同,象我國早期的蘇-27因此訓練強度大,飛機使用壽命已經耗盡,已經退役。改進的可能服役時間並不長殲-11機隊,從現在公開的照片來看,我國空軍已經開始有計劃的對殲-11進行改進,其最明顯特征就是用黑色的、帶防雷條的雷達罩替代原來的雷達罩,座艙平顯也由原來的簡單的雙玻璃組合平顯替代成了衍射平顯,這批飛機與新型殲-11B一個重要的區別就是其機頭下面仍舊保留有原來的三角形,這是識別其的重要特征。可以預見,隨著我國機載航電、武器系統的不斷提高,殲-11系列的改進的腳步不會停止,未來極有可能出現配備AESA的殲-11,形成我國的“金色智龑”。

我國航空工業和空軍已經建立完善的蘇-27維護、後勤支援體系,實現了自主延壽和升級

可能是我國殲-11升級的樣機,注意機頭

官泄我國在2003年完成殲-11配套國産航電系統的工作,注意機頭

殲-11已經開始中期延壽、升級,注意其衍射平顯

從依靠別人到自主壽命、升級,這反映了我國航空工業及相關領域在近年來的飛速進步,也是我國綜合國力提高的最好反應,不久的將來,我國航空工業不但對我國空軍的戰鬥機者改進、升級,也爲其他國家的戰鬥機進行升級。

  回應

J11的內部經過了全新設計,只是氣動外形還和原來的SU27一樣,我們的航電系統和電傳操作系統、數據鏈等不比毛子差,J11並不是那些糞青所謂的山寨産品

http://club.mil.news.sina.com.cn/viewthread.php?tid=148636

 

中國殲11B戰機非仿制品 性能與蘇27有本質不同
 
  國際先驅導報文章2009年 2月13日,俄羅斯霍伊公司負責人在印度班加羅爾航展上的一番話,引發各方關注。這家武器制造公司的負責人稱,“中國仿制俄制戰機並不非常成功,蘇系列戰機中最好的産品只能是蘇-35。”  
  殲-11B並非仿制
  1995年中俄簽署協議,授權中國組裝200架蘇-27戰機,中方代號爲殲-11。據外電報道,中國很快發現早期蘇-27性能不理想,于是在組裝半數殲-11後開始國産化創新改進,之後便成了殲-11B。
  自主創新有三種形式: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引進消化吸收創新。中國生産的殲-11B在引進消化吸收創新的基礎上融合自己的原始創新成果,整個過程不是低技術含量的仿制,從戰機性能即可看出。
  《簡氏防務周刊》分析,殲-11B比蘇-27提高了隱身性能,雷達反射面積由15平方米減少到4平方米;采用新型複合材料,機體壽命比原來增加1萬小時,重量減少700公斤;殲-11B能同時探測20個目標並攻擊其中的6個,而早期蘇-27只能對付2個;殲-11B比那些進口的蘇-27增強了對地攻擊能力,從而成爲真正的多功能戰機。在火控、電傳、玻璃化座艙等方面,兩者也有本質不同。
  中國做法合情合理
  軍工産品的知識産權,對于中國和俄羅斯來說,都是一個新概念。冷戰結束前,大多數國家不是通過戰場就是通過盟友援助獲得武器,不存在知識産權問題。前蘇聯國營體制下軍品知識産權保護意識沒有西方集團那樣強。
  回看蘇-27對華授權生産問題:直到中俄簽署授權生産文件三年後,俄聯邦才出臺有關軍品知識産權的明確法令。而兩國第一份軍事技術合作領域知識産權保護協議遲至去年12月才簽署。既然俄方本來缺少法令,且雙方協議中未規定,中方又是在按協議付費生産,發現性能不理想時自己改進更新,于情于理都很正當。這也是俄官方始終沒有說中方侵權仿制的一個原因。
  中俄軍工合作需要新模式
  如今,俄羅斯已經開始在軍品知識産權保護方面采取措施,這對中國來說未嘗不是一件好事。過去年代那種爲意識形態或戰略利益而進行的粗放型軍工合作,經常伴隨後遺症,還是“親兄弟明算賬”式的明晰合同更務實,更踏實。
  中俄都是學習市場經濟與適應全球化的後來者,在軍品領域亦如此。事實證明,中俄雙方在軍品知識産權保護與運用上都需要摸索和提高,也需要進一步加強磨合與合作。有了這個理性和務實的基礎,未來中俄軍工合作才能更加健康和穩定地發展。
http://mil.news.sina.com.cn/2009-02-19/1053542759.html
 
蘇霍伊總裁:中國新型殲-11B不是俄戰機複制品
  環球時報•環球網 2008年06月11日 消息:最近,境外一些所謂“軍事專家”四處散布“中國剽竊俄羅斯蘇-27等軍事技術的知識産權,使中俄軍事技術合作陷入停頓”的謠言,6月9日,俄蘇霍伊飛機制造企業總裁伯格站出來針對這種言論直接進行了澄清和回擊。
  據鳳凰臺消息,俄羅斯蘇霍伊飛機制造企業總裁伯格向9號表示,有媒體表示中方仿造蘇霍伊戰機的說法是純屬外行,因爲早在1996年俄方就向中方出售了蘇-27SK的知識産權。
  據報道,伯格向星期一表示,他不同意中俄軍工技術合作所存在困境的說法。伯格向強調,俄中雙方正在積極接觸,商討簽署新合同的可能性。
  伯格向認爲,國際軍事技術發展迅速,每時每刻都在變化,中方一直是俄羅斯軍品的主要買家,中國不僅希望購買現代化的武器,同時也需要購買知識産權,這種要求也必須符合俄羅斯國防與軍工的利益。
  在國際軍火出口方面,伯格向認爲中國還沒有成爲俄羅斯的競爭對手,在兩國的軍機市場的合作上,1996年中俄簽署協議,中國有權組裝200架蘇-27SK,在組裝完95架蘇-27SK後,中方同時開始對自己生産的蘇-27進行了分析,伯格向指出,2007年中國推出了新型殲擊機殲-11B,但這不是蘇-27,而是中方的綜合型戰鬥機。
  伯格向強調,俄羅斯官方也從來沒有對中方提出過“仿造質疑”。伯格向說:“我們堅信中方戰機當然有自己的技術成分和國産部件。美國等’專家’也許想在俄方售給中方的知識産權上做文章。我希望我們中國同行堅定自己的立場,不要被挑撥離間所左右。”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8-06-11/1007504824.html
 
蘇霍伊總經理稱中國仿制俄戰機項目並不成功
 
  東方網2009年2月14日消息:據俄新社報道,俄羅斯蘇霍伊公司總經理米哈伊爾?波戈相13日在印度航展上表示,中國仿制俄制先進戰鬥機的工作並不非常成功。
  波戈相指出:“如果從戰略上說,我們相信飛機的複制品永遠也不會超過其原品。中國試圖以某些俄制飛機爲基礎開發自己的版本,並對它們進行現代化改裝,但這些仿制品永遠都比不上俄羅斯在此前多年經驗基礎上研制的新産品。”
  他強調稱,蘇-30系列戰鬥機的最佳後續産品只可能是俄羅斯生産的蘇-35。
  波戈相認爲:“我可以這樣說,在改進蘇-30方面,最好的産品只能是蘇-35,因爲它的創造者最初曾研制出了該系列戰鬥機的所有基本型號,非常了解它們的各種優缺點。”
  他認爲,這種現象同樣也存在于“米格”系列戰鬥機的研制領域。目前還兼任米格飛機制造公司總經理的波戈相指出,米格-29系列戰鬥機唯一合乎邏輯的繼承者只能是米格-35。他表示,俄羅斯目前與中國在航空工業領域的合作均基于涉及保護知識産權的規範性文件,是一項非常具有前景的事業。
  波戈相強調稱,俄中兩國已在2008年12月簽署了有關聯合保護知識産權的協議,這一舉措有助于雙方在航空工業領域的關系更爲透明和合理。
http://mil.news.sina.com.cn/2009-02-15/0942542156.html
 
漢和:中國殲11B戰機性能與蘇27SMK相當(組圖)
 
  環球時報環球網2008年02月28日消息:據加拿大《漢和防務評論》2月25日 中國仿制俄羅斯蘇-27SK戰機的文章稱,蘇-27SK對中國來說已經落後,中國正在生産國産化率極高的“中國蘇-27”——J-11B,這種飛機的性能已達到俄羅斯蘇-27SMK的水平。
  文章稱,以俄制蘇-27SK爲原型,中國研制出了自己的國産化型號J-11B多用途戰鬥機。到2006年已經有三架J-11B的原型機生産出來。完成廠家試飛後,這些飛機已交付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評估使用。
  中國軍工來源的消息確認今年將展開J-11B的預生産。消息來源稱:“我們不必再去組裝蘇27SK戰機了,這種俄國型號對我們來說已經是落後技術。”
  J-11B與俄羅斯的原設計相比産生了巨大的變化。中國航空工業的來源稱,除了俄制發動機,J-11B上90%的主要系統都已經實現國産化,甚至包括機載火控雷達和光學電子系統。中國航空工業第一集團公司已經完成J-11B使用的機載火控雷達的測試。這種戰機的武器系統將實現國産化。
  雖然就象中國一名具有20多年飛行經驗的飛行員評價的那樣,蘇-27是一種“非常好飛”的飛機。但是,中國軍工方面的認爲,蘇-27SK上某些部件的壽命很短,並導致了很高的事故頻率。比如,由于機上的紅外搜索與跟蹤(IRST)系統由于其高故障率而在日常訓練中就被限制使用。
  殲-11B上的中國國産IRST系統已經研制完成。它看起來是OLS-31E的升級仿制版,其性能與俄制OLS-31E相當。事實上,現在整個J-11B的性能都已經達到俄羅斯的蘇-27SMK戰機的水平了。
  J-11B的火控雷達系統爲機械掃描,采用了模塊化設計並整合了更多的功能。J-11B爲了能使用全套國産化的精確制導武器及PL-12空空導彈,火控系統和座艙內設計也發生了重大改變。座艙內有三塊大屏幕及兩塊小屏幕多功能彩色顯示器。
  最近數年,中國機載設備的進步步伐飛快。J-10B戰機的座艙相當前衛,其後座安裝了四塊大屏幕及兩塊小屏幕多功能彩色顯示器。
  另外,J-11B還將使用中國國産的捷聯式慣性導航系統,三軸數據系統,動力支持系統,緊急動力單元,刹車系統,液壓系統,環控系統及機載分子篩産氧系統。
  事實是中國生産的J-11B國産化率極高,到J-11B第二批次生産階段,俄羅斯進口部件將大幅下降。同時,其中一些子系統和設備J-10A和J-10B戰機也會使用。
  J-11B的飛控系統也是中國自己研發的,中國單方面終止了俄羅斯授權下生産蘇-27SK/J-11的合同,這曾讓俄羅斯方面感到困惑,而J-11B飛控系統的國産化就是這個問題的答案。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8-02-28/1030487715.html
 
有消息稱中國J-11B戰機國産化率已達到90%(圖)08-12-16 東方網
 
中國曾于1996年宣布將采購大約200套用于組裝蘇-27SK的全套部件(中方組裝的蘇-27SK被稱爲J-11)。然而,到了2004年,北京方面突然宣布,將只會采購可組裝大約100架J-11的部件,其理由是中國企業已能夠自行生産所需的全部配件。2007年,中國展示了首批國産的J-11B--其外形很容易讓人聯想到俄制蘇-27SMK。有消息稱,J-11B的國産化率已達到了90%。另有報道稱,J-11B將裝備中國制武器系統和國産的WS-10A航空發動機。種種迹象表明,盡管中方已廢除了有關與俄方聯合研制J-11戰鬥機的協議,但俄官方至今仍未對此進行公開譴責。或許,中方的舉動可以用來解釋,爲什麽俄羅斯會選擇與印度在2007年10月份簽署有關聯合研制和生産第五代多用途戰鬥機的協議。雖然俄方曾與北京討論過類似的計劃,但去年與印度簽署協議的舉動表明,俄羅斯似乎更願意將某些最現代化的武器系統甚至是技術提供給印度,而非中國。
  與此同時,俄聯邦軍事技術合作委員會主席德米特裏耶夫日前透露,俄中今後將進入新的軍事技術合作階段--聯合研制高技術武器裝備。
  他認爲,今日在北京舉行的俄中第13次政府間軍事技術合作委員會會議將成爲雙方邁上新的合作階段的一個裏程碑。該階段的一大特點就是聯合研制高新技術、新概念武器和軍事技術。德米特裏耶夫指出,中方對單純進口俄制武器和技術裝備已不再感興趣,因爲“該國現在完全有能力在缺乏我們幫助的情況下獨立生産這類裝備”。他表示,在此次會議上中俄雙方已就一系列問題達成共識,尤其是,中國不但同意將繼續根據俄方的許可生産蘇-27和蘇-30戰鬥機,而且將在所有的“蘇”系産品上俄方進行合作,其中也包括最新式的蘇-35。
  不過,在北京會議期間,中俄雙方仍未簽署任何采購合同。俄軍事工業整體消息人士透露,中國已表示希望先采購3-5架蘇-33艦載戰鬥機,之後將再購買14架。而俄方則堅持要中方采購更多的數量。除此之外,據俄羅斯《生意人》報報道,中方還表達了采購性能超過S-300PMU2的俄最新式防空導彈系統S-400的意願。至于雙方之前簽署的有關38架伊爾-76運輸機和伊爾-78加油機的采購合同是否仍會遭到凍結,據悉,中方希望采購數架配備有D-30發動機的伊爾-76,但D-30發動機的生産工作目前已處于停滯狀態。有分析人士指出:“中方的舉動意味著相關談判已經終止。中國人現在更希望生産自己的軍用運輸機。”
  綜合上述分析,可以大致判斷出,俄對華武器出口總量下降和中方訂貨減少的趨勢今後仍將保持下去。這一態勢其實在前些年就已有所預示--俄羅斯國防産品出口公司和俄領導人從總體上並未采取有效措施以維持俄作爲中國主要進口武器供應國的地位。2007年12月底,俄聯邦軍事技術合作委員會主席米哈伊爾?德米特裏耶夫曾宣稱,俄企業目前掌握著總價值達320億美元的武器銷售合同,但對這一數目做出重要貢獻的卻是阿爾及利亞、印度尼西亞和委內瑞拉等國。時間將證明,來自這些國家的訂貨是否能夠彌補對華出口萎縮所造成的損失。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8-12-16/0743534972.html
 
美稱中國殲11B用光電系統能遠距發現美軍F-22A
 
  2009年第二期的《航空知識》上有一篇《美國人的三款隱身戰機忽悠了誰》的文章,該文作者以較客觀的角度冷眼解讀了美國航空武器裝備發展戰略,並對美國人的三款隱身戰機F-117、F22、F35進行了較客觀的分析,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覺,原來美國的F22並不像想象的那樣強大,受此啓發,筆者深入的想了想,中國的三代機可不可以與美國的四代機一決空戰呢。筆者認爲可戰,並在戰術運用得當的話亦可以勝之。下面筆者就從專業的視角進行分析。
  講空戰,有好多種空戰模式,有單機對抗,雙機對抗,多機對抗,還有大機群作戰,還有是在預警機指揮下的作戰。每種作戰的數學模型都不同,分析方法也就不同。筆者在此也不想給大家講數學,那樣的話就會使大家失去對本文的興趣。筆者在此只是找一種簡單的定性的能說明問題的單機對抗模型就行了,因爲單機對抗模型是基礎,其他的對抗模型是建立在此模型之上的分析結果。這單機對抗模型就是重型機對重型機,中國的J11B對抗美國的F22A。讓我們先從對抗雙方所攜帶的空戰裝備入手。
  要點二:中國三代機和美國四代機的空戰裝備
  大家都知道用于空戰的裝備有機載火控雷達和空空導彈,這兩樣裝備是中美空軍戰機都必須裝備的,除此之外中國的J11B戰機還裝備了用于破解隱身戰機的紅外搜索跟蹤系統和光電瞄准系統(美國人稱之爲EOTS)。這就爲J11B戰勝F22A尋找到突破口。
  要點三:三代機對四代機的空戰對抗
  限于電子技術水平的限制,機載火控雷達代表中國最高水平的J11B恐怕也難和美國的F22A對抗,正面交鋒肯定占下風,但是,是不是就是不可以一戰呢,也不是的。據美國智囊機構蘭德公司在2008年8月完成的題爲《空戰的過去、現在和將來》的文章描述,中國的機載雷達水平對隱身戰機F22A的探測距離可達46.3千米。而空空導彈的不可逃逸距離大都是30千米。我們姑且認爲這一數據的正確性,這是我們談空戰的基礎。當F22A與J11B正面對抗時,F22A的機載雷達首先發現了J11B,然後進入戰鬥預警,在遠距空空導彈的有效射程內,啓動發射,F22A的遠距離空空導彈在機載雷達制導下,向J11B戰機直奔而來。這時J11B戰機還不知道面臨的威脅,待J11B與F22A距離46.3千米時(注意此時還沒有達到空空導彈的不可逃逸距離30千米),我方雷達發現了F22A,然後發射遠距離空空導彈,中國的空空導彈也會直奔F22A而來,一切順利的話,美國的F22A發射的空空導彈在擊中J11B時中國的空空導彈也會擊中F22A,除非雙方都是采用幹擾破壞以及避規的戰術,這樣雙方就都有可能逃避攻擊。但是有一點需要說明,從J11B戰機的機載雷達探測距離的46.3千米到30千米的空空導彈不可逃逸距離的這段時間段內,留給中國戰機從發現F22A到發射中國自己的空空導彈的響應時間很短,因爲一進入30千米的距離內,J11B再怎麽機動規避和幹擾也很難逃厄運了,筆者的疑問就是在這樣短的時間內能否保證中國機載雷達火控系統能有效發射空空導彈呢?我們不得而知,這也是絕對的軍事機密。但是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J11B和美國人F22A正面對抗我們肯定是占下風,或者如果中國解決了從46.3千米到30千米的這段響應時間的話,雙方空戰的結果就是都難逃厄運了。
  令人倍提精神的是,中國戰機還裝備了用于破解隱身戰機的紅外搜索跟蹤系統和光電瞄准系統,據美國智囊機構蘭德公司在2008年8月完成的題爲《空戰的過去、現在和將來》的文章介紹。中國的J11B戰機裝備了新型號OLS-35紅外搜索跟蹤和光電瞄准系統,能在92.6千米外發現發射空空導彈的F22A,這就保證J11B戰機有充足的響應時間調整戰法了,也就與F22A站在了同一起跑線上,雙方勢均力敵了。所以筆者認爲只要戰術得當的話,也是可以戰勝F22A的,從而徹底打破了四代機不可戰勝的神話。
  要點四:結論
  J11B和F22A,都是現役裝備,武器裝備的參數也肯定是一個迷,筆者這裏引用的是美國智囊機構蘭德公司的數據,暫且認爲其正確性吧,這樣雖然不可見三代機對四代機空戰的全貌,但也可見一閃光點了。通過此文,我們可以得出,三代機是可以和四代機一戰的,只要戰術得當也有可能是三代機戰勝四代機。
http://mil.news.sina.com.cn/2009-01-23/0846539819.html
 

殲11B成功植入KH10系統 可挂載空射巡航導彈2009-12-11

 

英國《簡氏》周刊,最近刊載了中國空軍宣布殲11B型重型制空戰鬥機成功。《簡》周刊對此做了比較詳細的報道。而美國《防務周刊》也在隨後對于殲11B 重型戰鬥機,進行了報道與評論。但是,評論的有些過高,按照國內網絡一般看法,應該屬于“威脅論”。而《簡》周刊報道還算是比較客觀一些。

  《簡》周刊報道:中國解放軍空軍,日前正式宣布殲11B研制成功。並且隨後將進入批量生産。此次中國在原有SU27SK基礎上,做出了很大的修改內容。比較明顯的一點,在殲11B型重型戰鬥機的腹部進氣道前端,加裝了雷達波屏蔽裝置,同時進氣道內也增加了反雷達的吸波塗層。由于中國加裝了多種隱身手段,殲 11B從原有15㎡,雷達反射橫截面,下降到僅有5㎡。其特征要小于一架起飛重量8噸的輕型飛機。極大的增加了殲11B的生存指數。中國與俄羅斯簽署的引進協議中,原計劃生産200架,沈飛公司僅生産95架SK戰鬥機後,就提前終止生産。隨後進入改進階段。目前,按照中國軍方預期計劃,殲11B可以至少許可生産105架。同時,進入國産化後,中國可以大批量生産。

  美國防務周刊報道則是會使你感到吃驚與意外。:中國解放軍最新的重型制空戰鬥機殲11B戰鬥機,近期中國軍方機構才遲遲正式宣布出來。殲11B型重型制空戰鬥機,是中國在俄羅斯SU27SK基礎上,研制成功的。這種戰鬥機,中國軍方對他抱以很大的期望。中國把自己的隱身研制能力,盡可能應用在他身上,使得殲11B型重型戰鬥機,獲得了只有5㎡的雷達反射截面。

  中國空軍在與俄羅斯簽署了引進協議後,僅生産了95架原型Sk戰鬥機,即開始進行殲11B重型戰鬥機研制。其後按照合約開始秘密生産與裝備這種戰鬥機。但是,一直到2007年5月中國才對外公開正式宣布。

  除了對于隱身能力的一些改進,中國還對殲11B進行了座艙系統的改進。原型機中,Su27SK戰鬥機缺乏視屏化作戰系統。大量采用老式儀表系統。而全新的中國殲11B座艙,安裝了3塊彩色顯示器。據悉這種顯示器,是中國與烏克蘭公司聯合制造生産。烏克蘭顯示技術公司,應經參與了中國解放軍多項軍事應用顯示器制造。同時,殲11B爲了體現其“多用途”計劃,加裝了水平對地攻擊顯示。另外,中國研制了一種戰鬥機使用的“KH10發射操作系統”並且成功植入與殲11B重型戰鬥機,使其具有了可以搭載並且發射1枚KH10型空射巡航導彈。他的最大搭載能力可達11噸以上。而這種導彈在縮減版情況下,可以減少到8噸。射程縮減到800公裏。

  中國在殲11B系統上,增加了更多的武器攻擊自動系統。這使得殲11B可以獲得接近Su30MK系列的能力。殲11B具備的SU27特性。以及增加了先進對地攻擊打擊系統。使得殲11B重型戰鬥機。具有了真實的多用途性能。

  但是,SU27系列戰鬥機均屬于俄羅斯産第三代戰鬥機,特並不能適合未來隱身與超音速作戰的戰爭特色。而殲11B出現,已經使得中國解放軍主力戰鬥機跨越了半個級別。殲11B按照目前流行的評估標准,他已經屬于3.5代戰鬥機。雖然他並不具備4S的全部第四代特性,但是他與歐洲目前流行的3.5代的差距已經很小。

  而今後解放軍空軍在其所爲“殲14”設計中,很可能將會大量使用融合Su27系列的外觀以及殲11B的多用途特色。附加隱身能力與長行程超音速打擊能力。目前解放軍正在1開始殲11早期生産型進行現代化改進。同時105架許可生産的數量,中國早已開始進入使用。目前解放軍至少裝備了大約240架不同型號的Su27戰鬥機其中包括95架殲11。另外還有大約50架SU30MK

  美國說的肯定一些人看了不太舒服。太過于“表揚”這肯定是屬于威脅論範圍。殲11B成功。我們還是應該看到,面對F22的第四代隱身戰鬥機的壓力,我們並沒有值得更多的“驕傲與自滿”不但如此,我們更加應該抓緊時間,利用我們現有的資源與能力,把中國第四代重型殲擊機FJ-14盡快推出。而關鍵問題,是我們要把放在風洞以及地面試車的機體,做出來。而不是一再修改設計原方案。原型機是驗證技術。因此,我們可以按照殲10的經驗,不斷制造多個驗證機。

http://club.mil.news.sina.com.cn/viewthread.php?tid=149967

 

裝備航母? 中共研製殲-11BS戰機 中時09-04-16亓樂義

 

 據大陸《中國空軍網》消息稱,中國已研製一種新型殲-11BS戰機,為殲-11B雙座衍生型戰機,近期在西安閻良試飛中心進行展示。消息指出,殲-11B的衍生型戰機,有可能作為中國日後發展航空母艦的艦載機。

 報導指出,殲-11B被認為是俄製蘇-27SK的複製品。目前,中國的科研人員正以該機為基礎,力圖研製一系列衍生型號,其中包括用於裝備航空母艦的殲-11型戰機,技術將借鏡蘇-33,而後者正是目前俄羅斯「庫茲涅佐夫」號航母的現役艦載機。

 據報導,殲-11BS是一種雙座型多用途戰機,研製工作將於今年內全部結束,二○○七年六月,一架殲-11BS的模型曾在哈爾濱工業大學展示。該型戰機為殲-11B衍生型戰機,是否就是中共日後發展航母的艦載機,至今未有權威性說法。

 去年九月曾有消息指出,解放軍高層基本剔除殲-10作為航母艦載機的可能,入選者為殲-11戰機,且不排除從俄羅斯引進蘇-33,搭配成為中國發展航母的兩把利劍。不過,究竟是哪型戰機雀屏中選,各界眾說紛紜,一個比較可靠的說法,應為二○○六年三月解放軍總裝備部科技委員會副主任汪致遠中將披露,中國航母艦載機基本上由中國現役軍機改型而成。

 據稱,殲-11BS很可能安裝國產WS10A(太行)新型渦扇發動機,以及新型機載火控雷達、機載電子設備和國產新型武器裝備。專家認為,該型戰機的用途和性能可能非常接近美國F-15E戰機。

 

毫無疑問:J-11B和J-15絕對優于原版

 

記者:“你飛過多種飛機,你認爲裝了‘太行’發動機的殲10比裝俄式發動機怎麽樣?”

雷強:“‘太行’發動機比俄羅斯的AL-31F更先進,推力大了700公斤。(”這似乎意味著裝上“太行心”,殲10可增加1噸的武器和油料,戰鬥力更強。

記者:“既然‘太行’和殲10都這麽優秀,應該可以飛出眼鏡蛇機動和尾沖機動,爲什麽沒在航展上表演呢?”

雷強:“殲10的確可飛眼鏡蛇機動和尾沖,沒有表演是動作編排的原因。殲10的眼鏡蛇機動可以比蘇27飛得更好,因爲殲10的可控性更好。蘇27是靠速度來控制,我們是自己控制,想如何就如何,想多大速度就多大速度。我們的迎角可以拉得更大。”他飛過172次尾沖,44次眼鏡蛇機動,成爲中國試飛員中深諳這一秘訣的第一人。

記者問:“開殲10和蘇27,哪個感覺更棒?”

雷強:“中國人的身材不太適合蘇27,而殲10是爲中國人設計的(爲什麽我們不進口而是自己制造J-11B與J-15的原因之一)。”  羊城晚報記者再問:“數據鏈能使我們次一級的戰機提高作戰能力嗎?”國外有的,我們有些已經擁有,有些正在研制。”

另外就是大量使用我國近年在航空領域研發的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複合材料和鈦合金大量地應用在J-11B與J-15身上,從而大大地減輕了機體的重量,實現更好的隱身能力,

  綜合上述幾點推測J-11B與J-15:

新材料的應用使飛機自身重量得以大大地減輕(據說減輕了700公斤重)再加上“太行B”發動機的推力比AL-31F增加了700公斤,操控性更好(航電性能更新,國産全權限數字式三軸四余度電傳飛控系統),單從這三者綜合相加,就可以想象整個飛機的性能提升了相當大的水平,飛機推重比更大的結果,就是載彈量更大,航油更多,航程更遠,或意味著在相同載彈量和航油的前提下對于要上航母的J-15而言就更容易從航母起飛(個人相信J-15至少相當于超級大黃蜂F/A-18EF或陣風-M)。 如果整個J-11B與J-15的機體又比SU-27與SU-33要小一點的話(不直接對比靠遠距離我們的肉眼是很難看得出的),即使外形相似(估計機身結構也重新設計和優化過),但確實按中國人的身材設計制造的,增加了中國的理念和設計元素,更適合中國人,可以推測J-11B與J-15跟SU-27與SU-33絕不在同一檔次上,並非所謂的克隆。而且據聞中國的AESA已研制成功,這樣的組合將使J-11B與J-15更加優異,是SU-27,SU-33根本無法比擬的,同時繼續向F-15沈默鷹那樣進行改進。

這樣的山寨也是除外形之外,非蘇式或俄式的完全中國化的中式理念設計,飛豹A,J-10,J-11B與J-15開創了中式理念,形成了中國式的飛機設計方向。

  山寨與克隆的不同在于:

克隆是完完全全的不加任何改進的原版抄襲(最初的J-11組裝就是克隆)

山寨是僅僅在外觀方面形似,但産品整體與原版是完全不同的,內涵完全的不一樣,他絕不是抄襲,他是增加了自己的元素和理念的産品。山寨的結果可能是比原版更好也可能差過原版。(顯然J-11B與J-15都勝于原版)

  綜述理清J-11B與J15

1 機體結構經過重新設計和優化

2 複合材料與隱形材料及鈦合金的應用,大大地降低了飛機自身的重量,具有更好的隱身性能

3 太行B發動機(大量使用我國近年在航空動力研發的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推力比AL-31F增加了700公斤(未來可能是帶矢量噴口的)

4 新型的航電和操控系統

5 有源相控陣雷達(AESA)

樂觀估計(2011年及後批次生産型應達到三代半):

J-15 的綜合實力與超級大黃蜂F/A-18EF或陣風-M相當,處于同一檔次。

J-11B的綜合實力與F-15SE,SU-35,陣風及EF-2000相當

http://club.mil.news.sina.com.cn/viewthread.php?tid=240301

 

俄稱中國網友建議將國産殲15艦載機返銷俄羅斯

 

  東方網2010年8月6日消息:據俄羅斯軍事平等網8月4日報道,一位不失機智的中國記者8月2日發表文章稱,建議用向俄羅斯出口殲-15艦載殲擊機的方法解決仿制俄式飛機的問題。他認爲,這個想法雖然現在看起來可能有點瘋狂,但是誰又知道明天會怎麽攤牌呢。

  這位記者不久前了解到,中國提議幫助俄羅斯改進爲中國JF-17“梟龍”戰機進口的RD-93發動機性能,可能是指聯合制訂向第三國市場銷售發動機的再出口方案,中方不久前在“範堡羅-2010”航展上曾經表示過。因此爲什麽不能向俄羅斯銷售殲-15艦載殲擊機呢?他認爲,如果俄羅斯同意,這樣做至少會有4個不容置疑的好處:

  1、中俄將會分攤殲-15研發費用,可以爲沈飛推動自己的項目掙來外快。

  2、聯合項目能夠改善中俄關系,首先是消除俄羅斯在知識産權方面的問題。盡管俄方的抱怨很少讓中國難堪,但是畢竟國家在國際市場上的聲譽還是受損。中國可以向俄羅斯出口殲-15,俄羅斯人可以裝配自己生産的發動機,改進機載雷達。

  3、增加中國航空裝備在世界市場上的份額。

  4、如果殲-15銷到俄羅斯,那麽在其他市場上的任何限制都將消除。況且,中國可以建造常規動力中型航母,殲-15將成爲主力艦載機,而且可以銷往外部市場,甚至是俄羅斯。

  另外,俄羅斯可以利用蘇-35技術改進殲-15的性能,特別是發動機、相控陣雷達、L波段襟翼雷達,隨後向國外出口,包括西方市場。在此情況下,俄羅斯版殲-15的性能可能會超越中國樣品,在空戰能力上將和美國的F-35C艦載殲擊機處于同一檔次,甚至可能更強。殲-15國際版將有助于恢複外部市場對中國的信任,部分銷售收入應當用于支付使用蘇-27氣動外形的組裝專利費用,以平息俄羅斯在知識産權方面的怨氣,鞏固國家威望,恢複信任,從而爲中國增加軍事裝備和武器的出口打下良好的基礎。因爲在不遠的將來,中國的方針是大幅增加軍火出口,潛在客戶的信任問題非常重要,雖然殲-15和蘇-27使用完全不同的機載設備,但是整體外形上的相似性卻是不爭的事實。

作者在結束這個多少有點幻想色彩的話題時再次強調,向俄羅斯銷售殲-15能夠消除知識産權保護領域內的所有問題,這樣中國就可以不受挑剔地進軍其他市場。面對當前的問題,沈飛公司應當有戰略眼光和必要的雄心壯志。當然,向西方市場推銷殲-15會非常困難,但是誰又知道明天的牌會是什麽呢。他建議沈飛選擇殲-15而不是殲-11B用于出口,因爲從血緣關系上看,殲-11B與蘇-27的關系距離最近,肉眼都能看得更清。另外由于俄羅斯不能自主組織生産完整型的蘇-33艦載機,又難以改制蘇-35艦載機,被迫選擇米格-29K作爲航母主力戰機,因此中國可以提議聯合生産和出口殲-15艦載機。

  相關新聞

俄稱中國産蘇33艦載機仿制品無法與俄真品相比 2010-07-21

中國艦載機引猜想 美媒稱中國航母子系統已實測 2010-06-20

俄專家斷言中國不可能爲艦載機造出可靠發動機 2010-06-12

俄羅斯認爲中國在05年就已具備改造艦載機能力 2010-06-12

美國稱中國殲15艦載機裝國産發動機已完成首飛 2010-06-09

俄稱中國殲15艦載機性能不高可能會再求購蘇33 2010-06-07

http://mil.news.sina.com.cn/2010-08-06/0928604587.html

 

俄官員說公道話稱中國仿俄武器産權已不屬于俄

 

  據俄羅斯軍工新聞網2011年2月25日報道,俄羅斯聯邦軍事技術合作局局長德米特裏耶夫近日在接受《生意人報》的采訪時宣布,去年俄武器和軍事裝備得到的訂單總額高達480億美元,其中出口額超過了100億美元大關。至于中俄軍事技術合作規模持續下降的問題,主要是由知識産權爭議和中國軍事工業快速發展造成的。

  對于俄方是否積極努力解決中國仿制俄制軍事裝備的問題,俄聯邦軍事技術合作局局長德米特裏耶夫回答說:“確實,這是知識産權問題。2008年我們和中國在司法部系統簽署了特別協議。我們會向中方提出這個問題。但是這個問題相當複雜,其中也包括對我們而言。以前這個問題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二戰後以及蘇聯時期,我們向中國供應了某些産品的整條生産線,當時沒有要求簽署什麽文件,我們在此方面沒有任何文件,現在無法提出嚴肅的意見。因爲我們只是簡單地供應了産品和技術,而他們在其基礎上制造出了自己的産品,對它進行了改進,加入了自己的部分。這些産品已經不是我們的了,而是在中國軍事工業認真參與下制造出來的。中國人認爲它們是自己的産品。在此方面很難達成一致。不過,這個問題仍然有自己的迫切現實意義。現階段我們將繼續在現行國際法准則框架內解決這個問題。目前俄羅斯和中國的軍事技術合作因爲中國工業迅速發展而滑坡,中國已經有能力獨立自主地保證自己的許多需求。”

  德米特裏耶夫局長同時指出,俄羅斯和前華約國家也存在著相同的知識産權問題,蘇聯時期向東歐國家供應了大量武器和軍事裝備,也提供過相應的技術,但是沒有提出知識産權保護問題,結果現在産生了較大的矛盾。俄方正在積極采取措施解決這些問題,現在已經和匈牙利簽署了相關許可生産協議,目前還正在和斯洛伐克、捷克、波蘭、保加利亞談判簽署類似協議。

  俄聯邦軍事技術合作局局長坦承,雖然俄羅斯在整體上暫時保持住了在國際武器市場上的主要優勢,即相對不高的價格和令人滿意的質量水平,但是由于近期生産和配件成本上升,導致軍事産品漲價趨勢明顯,俄軍事産品出口價格隨之不斷上漲,在現有裝備質量和售後服務水平下,必然會對俄國防産品的競爭力産生負面的影響。

http://mil.news.sina.com.cn/2011-02-28/0946635079.html

 

俄專家稱嚴重低估中國軍工仿制蘇-27能力 2009-08-23 中國軍網

 

  據俄新網報道,俄羅斯國防産品出口公司總經理阿納托利?伊賽金近日在“MAKS-2009”莫斯科國際航空航天展上宣布,俄方今後將采取更爲嚴格的措施來改變俄制武器屢屢遭非法仿制的不利局面,這其中也包括對中國涉嫌非法複制蘇-27戰鬥機一事的調查。

  阿納托利?伊賽金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中方無疑複制了蘇-27的外形。這一點,俄方之前已經提到過。不過,戰鬥機是一種複雜的系統,外表雖然可能看上去一樣,但內部裝備卻會是另外一個樣。”他同時指出,目前蘇霍伊公司正在聯合其他組織對有關中國是否非法複制了蘇-27一事展開調查。

  2008年初有消息稱,中國已憑借著自己的力量成功地對俄羅斯重要的出口武器——蘇-27進行了複制。中俄雙方于1995年簽署協議,規定中方可以根據許可利用俄方提供的部件生産200架蘇-27SK。該協議的總價值爲25億美元。相關生産工作由沈陽飛機工業公司負責,而飛機所用航空電子設備、雷達與發動機均由俄方負責提供。中國自産的蘇-27SK在國內的編號爲J-11。然而到了2003年,在中國從俄羅斯購買了95套用于組織蘇-27的組件後,其突然宣布將不再進口剩余的105套蘇-27組件。

  有俄羅斯專家承認,先前俄有關部門估計中國要到2013年才有可能憑借自己的力量對蘇-27實施全面複制,但事實卻是,中國國防工業所具有的巨大潛力使得這種仿制在很短時間內便完成了。

  相關新聞

俄稱中國戰機與蘇27只是外形相似內部可能不同 2009-08-21

http://mil.news.sina.com.cn/2009-08-23/1440563487.html

 

俄媒稱中國承諾不再私自複制俄制武器(組圖)08-12-15 東方網
 
  據俄羅斯《生意人》報報道,中俄最近三年來的首次政府間軍事技術合作委員會會議已于近日在北京順利舉行。俄方代表團團長、國防部長阿納托利?謝爾久科夫與中方負責人簽署了有關在軍事技術合作領域保護知識産權的協議。消息人士透露,中方已承諾將不在未經允許的情況下複制俄方技術成果。
  俄外交部官員表示,俄方之所以要在會議期間堅持討論有關保護知識産權的問題,主要是因爲中國方面近些年來明顯侵犯了俄方的知識産權。中方生産的侵權産品包括:C-602反艦導彈、WS-10“太行”航空發動機和J-11戰鬥機等。專家們認爲,C-602與俄制X-55巡航導彈非常相似,而WS-10則仿制自“蘇霍伊”戰鬥機裝備的AL-31F發動機。除此之外,中國目前還在根據俄方的授權許可從事米-171多用途直升機的組裝工作。衆所周知,米-171是目前世界上最爲暢銷的俄制直升機産品。因此,俄方不希望在未來的直升機生産上遭遇到中國版米-171的競爭。
  俄方認爲,中國對俄制蘇-27戰鬥機的仿制是近年來的最大一起“非法複制”事件。1995年,中俄雙方簽署了有關授權中方在沈陽組裝200架蘇-27SK(中方代號爲J-11)多用途戰鬥機的協議。在1998-2004年期間,中國總共獲得了大約100套用于組裝的整套部件。但在此之後,中方卻拒絕按照協議接收剩余的部件。其原因在于,中國的飛機制造廠商已掌握了利用國産部件組裝J-11的技術。中國當地媒體甚至還報道了有關配備國産發動機和機載雷達系統的J-11B戰機已投入生産的消息。分析人士指出,一旦今後J-11B投入大批量生産,俄羅斯的“蘇”系戰機將有可能遭遇到激烈的競爭。
  盡管已與中方簽署了保護軍事技術知識産權的協議,但有俄部分專家卻對該協議的重要性表示了懷疑。來自俄戰略與技術分析中心的專家康斯坦丁?馬基延科就認爲,雖然協議的簽署是俄方取得的一項前所未有的成就,但此舉卻未必能阻止中國人繼續非法複制俄方技術。他指出,俄羅斯無論如何都必須尋找有效的方式以便采取更爲強硬的談判立場。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8-12-15/0854534820.html
 
中俄軍事合作由技術合作取代武器買賣
 
中國在冷戰結束後已經逐步上升爲美國頭號打壓的目標,中日關系也日益複雜化,對歐盟又無法建立軍事合作關系,在全球範圍內可尋的真正有實力、有資格的戰略合作夥伴,只剩下了俄羅斯。
 
俄專家稱殲11B使蘇33/35售華可能性大幅下降
 
  環球時報•環球網2008年04月19日消息:俄羅斯專家表示,中國生産殲-11B戰機計劃會影響中俄軍售,蘇-33和蘇-35出口中國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但是俄羅斯如果想就殲-11B問題制裁中國,也難以影響此型飛機的生産計劃。
  俄塔斯社軍事網莫斯科4月17日報道,中俄兩國聯合生産運輸機伊爾-76出現問題後,中國生産殲-11B戰機又成爲兩國軍事合作又一阻礙。
  很多莫斯科航空技術專家認爲,殲-11B毫無疑問會影響俄羅斯向中國的武器出口。俄羅斯剛剛評估出中國武器市場對于俄羅斯國防工業的重要意義。另一些專家認爲由于與中國合作在價格上得不到好處,希望將武器出口到別的國家。有鑒于此,出口到中國的殲擊機蘇-35和蘇-33可能性極大降低。
  但是俄羅斯如果想就殲-11B問題制裁中國,也難以影響此型飛機的生産計劃。主要原因是,中國已得到包括發動機在內該項目所需的一切東西。而且,中國會因生産殲-11B而與白俄羅斯加強聯系。
  “珠海-2006”航展上透露的中國造殲-11B生産計劃證實,中國已掌握該型號飛機80%的零件的生産。
  俄羅斯現最擔心的是原本向賣給中國的蘇-27SK無法出口到第三國。而且有聲音認爲中國在建立自己的殲-11出口市場,已經威脅到了俄羅斯的戰機出口。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8-04-19/0932496124.html
 
中俄重啓軍售會談 俄欲對華出售蘇33/35戰機
 
  中俄第13次軍事技術合作政府間聯合委員會會議2008年12月11日在北京閉幕。兩國軍方領導人討論了軍售項目、新的軍事演習計劃以及如何聯合應對美國將在亞太地區建立的反導防禦系統等。俄媒體認爲,這標志中俄兩國軍事技術合作在經過一段時間的沈寂後再次活躍。
  據俄新社報道,俄國防部長謝爾久科夫10日抵達北京,隨同他來訪的俄軍方代表團陣容龐大,包括負責俄羅斯武器出口的高級官員、蘇霍伊飛機制造公司的總裁、俄負責亞洲事務的副外長、俄國防部副部長波波夫金上將等。
  俄軍方代表稱:“會議主要討論了俄履行向中國提供飛機、防空裝備及海軍技術的現有合同。同時還討論了俄向中國出口新的武器合同問題。”另外,俄方消息人士透露,謝爾久科夫與中國國防部部長梁光烈討論了兩國國防部代表團互訪以及明年進行聯合反恐演習等問題,“會談還涉及美、日、韓、澳和臺灣參與建立的亞太地區反導系統”。會議結束後兩國簽署了一份備忘錄以及有關保護軍事技術合作知識産權的協議。
  俄國內對這次會議普遍關注。俄軍事評論家利托夫金表示,上次俄中兩國防長會晤並主持召開該聯合委員會會議是在2005年,地點是俄城市索契。當時雙方討論了中國向俄購買數十架伊爾-76運輸機及伊爾-78空中加油機的合同。此次聯合委員會會議召開表明俄中准備擺脫近幾年來雙方軍事技術合作停滯的局面。
  蘇霍伊飛機制造公司總裁波戈相也表示,聯合委員會會議已經好幾年沒舉行了,俄方希望此次會議能極大推動現有合同的實施,並達成新的合作項目。他說,中國是俄航空裝備的主要客戶,目前在中國空軍服役的俄蘇-27和蘇-30戰機超過200架。他還進一步透露,聯合委員會將研究在中國進行蘇-27和蘇30飛機的許可證生産等問題。
  “美國之音”援引俄媒體報道稱,中俄目前正討論的一系列新的武器交易項目包括:俄方向中國出售目前最爲先進的蘇-35戰鬥機以及用于航空母艦的艦載蘇-33戰鬥機。俄方消息人士稱,中俄雙方還有意重新恢複履行伊爾-76軍事運輸機以及伊爾-78空中加油機的合同。由于俄方一直沒有履行這項2005年簽署的軍售合同,甚至提出漲價,中俄兩國的武器交易近3年來一直停滯不前。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8-12-12/0835534444.html
 

俄稱中俄蘇33談判仍在進行 中國嘗試破解其技術

 

  東方網2009年3月18日消息:據俄羅斯《紐帶》網報道,俄國防工業綜合體的一位消息人士日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透露,莫斯科和北京之間有關出售蘇-33艦載戰鬥機的談判目前仍在繼續,這項交易的成功對雙方都是有利的。他強調稱:“此前有關談判已經終止且合同被廢除的報道是不實的。”不過,他同時也認爲,中國的專家現在正嘗試破解蘇-33的生産技術。

  中俄兩國有關出售蘇-33型艦載戰鬥機的談判已持續了數年時間。

  之前曾有報道指出,由于擔心關鍵技術遭到泄露,俄羅斯已終止了有關向中國出售蘇-33戰鬥機的談判。由于擔心蘇-33的生産技術遭到中方“克隆”,俄羅斯已決定拒絕按照中方的條件進行談判。

  除此之外,北京還曾多次向莫斯科提出購買14架蘇-33的請求。不過,由于擔心技術秘密遭泄露和認爲經濟上並不劃算,俄方要求中方的采購量不應少于24架。

  在此之前,中國還曾成功地從烏克蘭購買到一架T-10K--蘇-33的原型機。不過,該機並不具備飛行能力。雖然如此,有專家仍然認爲,通過這架T-10K,中國專家將有可能了解到折疊機翼、制動裝置和其他系統的結構,從而仿制出與蘇-33類似的艦載戰鬥機。

http://mil.news.sina.com.cn/2009-03-18/0841545787.html

 

關鍵時刻要買蘇35中國到底想幹什麽! 2012-03-08

 

從采購SU35傳聞管窺中國未來四代機的時間節點、規模和發展戰略

  三月六日俄報關于中國采購48架SU35的消息流傳,在網上引起很大爭議。國內軍迷偏激、罵買辦罵有關飛機制造廠的都有。其實這事如果冷靜分析,是可以有所收獲的。需要分析一個問題:采購SU35到底會打包采購什麽?

  SU35作爲SU27系列戰機,號稱絕殺所有三代和三代半戰機,主要技術優勢在于超遠程空空彈、相控陣雷達、矢推發動機117S(或者AL41)。這些,對于中國最重要的、肯定會打包采購的是矢推發動機117S(或者AL41)。這是可以配備四代機的發動機。其相對成熟的矢推是可以填補中國空軍的空白。通過采購SU35案大量打包采購117S發動機及以後的升級增推型,用之于中國的四代機,這可以爲中國的四代機發展規劃,提供雙保險:一重保險是我們自己研發的WS15。一種保險是外購的117S及其以後的增推型及其國産型。

  目前我們的WS15,還處于實驗室階段。按照網絡資料,WS15正在進行各種試驗。暫無定型消息傳來。即便今年2012年能夠定型的話,從實驗室生産轉爲生産線生産,包括建成生産線,至少要三五年的功夫,那已經是2015到2017年的時間了,三年的話就是奇迹了。而從生産線批産,到有效度過澡盆曲線,至少又要二三年的時間,那已經是2017到2020年的時候。WS15的量産型如果在2015~2017年順利裝機並且度過澡盆曲線,那已經是奇迹。但如果是到了2020年之後才有效裝備四代機,較之于美日印,時間上還是晚了。

  更何況WS15研發生産過程中可能還有大量不確定因素、不可測因素。從這個角度看,空軍要盡快形成四代機戰力,不能完全吊死在WS15一棵樹上。爲了四代機早日入役,發動機供應必須至少有雙保險。

  這樣看的話,我們看看:如果今年采購SU35,SU35及其117S發動機到貨時間大約是2015年。也就是2015、2016年年左右。這樣,通過采購SU35打包采購117s,J20的發動機2015~2020年時段的供應問題,可以解決。這條路,同J10先用俄發再用國發的路子,其實是一樣的。 那麽,到了WS15量産之後,是不是就不需要俄發了?我認爲不一定,可能還需要俄發。假定量産四代機300架(相當于美國裝備數的一成五),就需要600臺發動機。加上備份,就接近900臺。這個供應量,WS15生産線按照一年幾十臺到一百臺的産量是肯定一時半時無法滿足的。因此,未來比較長一段時間,還會像AL31與太行發動機並行一樣,進口的117S發動機及其升級增推型會與WS15並行一段時間甚至較長時間,直到WS15産能完全自給自足。未來第一個一千臺四代發動機的供應量當中,不排除俄發占據一半以上(三代發動機俄發AL31系列占據大部分遠超一半)。

  未來中國四代機的裝備數量達到美國2000架左右的3成,600架,安裝雙發計算,那需要的發動機及其備份發動機就是大約1800臺。這麽多數量,就必須有兩條以上供貨渠道保證了。

  如果加上未來的出口型(例如出口巴基斯坦用于抗衡印度的T50),所需要的發動機就更多。

   回應

  買幾架研究研究,順便表個態支持俄羅斯産業。鞏固下中俄關系罷了。 確實是這麽個理。你一架都不買毛子貨的SU35,習主席新上任後到莫斯科訪問臉上也不光彩,再說老毛子還卡著400型防空導彈沒賣給我們呢。做人太摳門是不行的,給普京一定程度的支撐,對于瓦解西方反華聯盟是有政治意義的

中國買了那麽多波音,買點蘇35算什麽,爺有錢,想支持一下毛子的軍工,你Y有脾氣賣F22給爺啊。。。。哈哈哈哈。。。。。。

   如果美國人願意的話中國倒想買F22,可是人家不幹啊!現在武器尤其是戰鬥機研制的費用越來越高,涉及的技術越來越複雜,很多國家要麽是聯合研制,要麽根本無力研制,只能出錢購買,而對中國來說,發展自己獨立的軍工業固然重要,可是如果能購買一些外國先進的武器的話,一方面可以引進吸收別人已經發展成熟的技術,一方面還能有效降低自己的研制成本,加快軍事裝備更新換代的速度,何樂而不爲呢?俄羅斯的武器雖然有不少缺陷,但很多方面不說比中國,放在世界範圍內都是有著自己獨到優點的!中國軍工現在缺的不是錢,而是時間和技術,外購武器是彌補這兩個缺陷很好的方式!

  說的很有道理啊 頂

我至今還是認爲,中國購買俄羅斯的48架蘇-35在沒有我們官方確認之前,都是俄羅斯媒體的一廂情願的宣傳,當不得真的。因爲蘇-35相對于我們正在研制的J-11B系列的後繼改進型來說,性能只會落後,最多持平而已。

http://club.mil.news.sina.com.cn/viewthread.php?tid=463312

 

港媒:中國戰機裝上先進發動機【中央社 2012.04.27

即將出版的香港鏡報報導,中國大陸已建成全天域空軍,而空軍戰機都用自行研製的先進發動機。此外,大陸正研發5代戰機的發動機。
鏡報今天向中央社提供的5月號文章指出,今天的大陸空軍已能遨翔於全中國的所有天際,包括能夠在號稱飛行禁地的西藏高原升降,徹底改變中國大陸的安全環境。
報導引述中國軍網指出,今年2月,解放軍空軍就在西藏進行實彈對地攻擊演習。
報導指出,這次演習有兩大意義:
一、證實中國空軍已經部署在西藏,改變了中國西南無空防和空中打擊力量的尷尬。
二、證實中國的新型殲擊轟炸機達到很高的技術水平,能夠承受雪域的嚴寒氣候,並且可在空氣稀薄的高原起飛執行作戰任務。
報導並表示,參與這次演習的殲10戰機已發展成一戰機系列,包括雙座型殲10S,以及殲10A、殲10B等。
據說,大陸國產渦扇發動機WS10已安裝上殲10,將來全面取代俄羅斯的AL-31F型航空發動機;中國4代隱形戰機殲20的第2架驗證機(原型機)安裝的便是WS10增強型。
報導表示,WS10推重比優於俄製AL-31F,試飛表明這種發動機可滿足超音速巡航和大仰角機對動力的要求。
但據透露,真正為大陸4代機設計的是渦扇15(WS15)發動機;渦扇15已於年前完成高空試車平台的試驗,證明設計水平、材枓工藝、技術性能等都完全符合4代機的要求,並留有提升餘量,可作為未來設計5代機的備用動力。
報導指出,渦扇15發動機採用大量新材料和新工藝,例如粉末冶金、單晶葉片、無餘量精密鑄造以及全權數控等試驗體系。
渦扇15的總體技術水平不但超越俄羅斯的AL-31F、AL-41F、117S,甚至超越俄羅斯所謂的4代發動機117A。
另外有傳聞說,中國大陸的軍工部門正著手研製用於裝備未來5代機的5代航空發動機渦扇20(WS20)。
如果這個傳言屬實,今後世界上能夠生產先進航空發動機的只有中美兩國,因為無論俄羅斯、日本或者歐洲的英國、法國和德國等,絕對沒有能力、財力和技術研發5代航空發動機。

 

分析稱我國擁有J20 /J15楨:J10/J31)兩張王牌將丟掉軍購拐杖

 

  根據《航空周刊》2012-03-27文章,2008年,沈陽飛機公司開始交付配備國産發動機、雷達和武器的殲-11B戰機,這被視爲中國現役“最強大的國産戰機”;2003年至今,成都飛機公司已生産超過200架單座的殲-10A型和雙座的殲-10S型戰機,同沈飛殲-11B型戰機構成“高低搭配”;與此同時,中國空軍與海軍已接收約170架殲轟-7雙引擎戰鬥轟炸機。到2020年,中國將擁有一支裝備1000架戰機的現代化空軍。

  在轟炸機方面,與美軍升級轟炸機的思路類似,中國轟-6K轟炸機也換裝了功率更大的引擎,重新設計過的機鼻內換裝了先進雷達和光學設備,此外,升級版還可挂裝6枚對地攻擊巡航導彈。

  除戰機和轟炸機,中國還發展出一系列空中預警平臺,其中高端型號“空警”-2000和以運-8運輸機爲平臺、采用平衡木雷達天線的“空警”-200都是中國軍隊自用型號。另一種采用碟型雷達罩的ZDK-03型預警機則是爲巴基斯坦設計的。

  在升級、改進第三代戰鬥機的同時,中國還緊跟隱形戰機潮流。《航空周刊》猜測,成飛的殲-20隱形戰機首飛後,沈飛仍在自籌資金研制中型隱形戰機,可能稱爲“殲-60”。

  前段時間,有一則關于中國將從俄羅斯購買48架蘇-35戰機的消息被俄羅斯媒體炒得火熱,但中國國防部新聞事務局隨即否認了相關傳言。不可否認,中國的軍用飛機制造業確實曾長期受惠于俄羅斯(前蘇聯),但經過幾十年的積累,今天的中國已經發展出一整套完善的軍用飛機研發、制造體系,基本擺脫了對外依賴。也就是說,即便中國空軍現在需要購買戰機,也可能僅是出于補充數量或應急需要(楨:或回饋中俄戰略伙伴!),並不是非買不可。

http://mil.news.sina.com.cn/2012-03-27/1818686064.html

 

軍事工業世紀超越,本末倒置俄看中國臉色 2011-07-22 中華網論壇

 

衆所周知,中國和印度的軍事裝備淵源均來自老毛子,所不同的是,印度依賴進口俄羅斯裝備的曆程是由淺到深直,發展至今這一依賴已讓印度軍事離不開老毛子;而中國則是,從進口到仿制甚至趕超。近日,有日本具有科學根據的情報透露:大量事實已經證明,俄羅斯軍工開始慢慢不如中國,中國雖然在目前還落後俄羅斯,但目前來看,中國進步很快,而俄羅斯任然在吃盡前蘇聯的老本,從T-50跟中國的J-20相比來看,俄羅斯已經開始落後。 從J-20的多次試飛可以看出,中國的確在發動機制造方面已經開始有所突破,而且這個突破將不再受制于俄羅斯。

而印度卻遭到淒慘的命運,T-50的研制俄羅斯遲遲不能按期交貨,並從2008年的交貨日期推遲到2012年,從幾十億美元提高到230億美元來看,俄羅斯已經讓印度開始感到徹底失望。盡管俄羅斯目前還有比中國先進的地方,但照此下去,用不了十年,俄羅斯軍工就會全面落後中國,中國不再大量成品進口俄羅斯武器裝備來看,就是一個最好的證據,世界上沒有哪個國家會進口比自己落後的産品。中國的進步,表現在中國人的勤勞智慧,體現出中國人思維能力遠遠勝于印度人,同時,與中國強大的經濟體制上升有著緊密關聯,財大氣粗,有錢能使鬼推磨......

事實上,中國從俄羅斯進口的RD-93發動機從來就沒有接受過維修,很有趣的是,RD-93航空發動機的維修合同卻是烏克蘭“西契發動機”公司與中國簽訂的。除了對RD-93發動機維修,烏克蘭還向中國出口AI-222K-25發動機(用于裝備L-15教練機)。當然,作爲合作的交換條件,中國同時對烏克蘭的國家整體建設付出了相應的支持,也可以說烏克蘭軍工企業是振興國家經濟的支柱。

目前,俄羅斯和烏克蘭向中國提供的航空發動機有四種型號,根據西方情報透露:都將面臨著被中國仿制的命運。前兩年曾有俄羅斯軍方報道,烏克蘭斯奇發動機公司建議與中國聯合生産第5代航空發動機(中國第四代),聯合研制和生産世界上最現代化的飛機。另外,烏方目前仍在世界坦克制造領域占據著重要的位置,中國陸軍MBT-2000型坦克上裝備的6TD2型發動機就是由烏方提供的,據來自烏克蘭特種裝備出口公司的消息人士透露,中國目前已經停止進口6TD2型發動機,由此看來中國已經仿制成功。

http://military.china.com/critical3/27/20110722/16662363.html

 

瑞典智庫稱中國對俄武器依賴降低外交姿態變強

 

  環球網記者朱盈庫報道,據法新社2011年10月3日報道,瑞典智庫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3日公布的一份報告顯示,中國對俄羅斯武器和能源進口的依賴已經降低,這將導致俄羅斯在處理與中國的關系時的姿態變弱。

    報告指出,改變(中俄關系)動態的一個關鍵因素是,中國“如今主要的興趣在于獲得技術發展自己的軍事工業”,因此,他對俄羅斯制造的武器的需求已經減少。報道稱,莫斯科已經表明不願向北京出售最尖端的武器系統,因爲他害怕中國會複制這些技術,進而出口自己的産品。

  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負責武器轉讓項目的保羅•霍爾特姆(Paul•Holtom)說:“武器轉讓關系的本質將會更加體現在競爭上,而不是合作上。”該研究所還補充道,中國在中俄關系上的姿態已經進一步加強,因爲他對俄羅斯原油的需求在過去5年已經下滑。“中國最大的石油供應國是沙特阿拉伯、安哥拉、伊朗和阿曼。”此外,隨著中國成功找到其他天然氣供應國,俄羅斯在向中國出口天然氣的談判中的優勢也嚴重弱化。

報道認爲,盡管中國和俄羅斯這兩個“冷戰”時的盟友通常在國際外交中被看作夥伴,特別是在反對西方主導的對他國的制裁上,但是這兩個國家之間的互信卻是有限的。

俄羅斯,爲何說俄空軍不如中國 2011-09-30

當“俄羅斯《軍工信使》報道,俄羅斯政治和軍事分析研究所副所長亞曆山大-赫拉姆奇欣撰文指出,雖然俄軍飛機和防空導彈系統性能先進,具有較強競爭力,但是俄空軍和防空部隊建設缺乏明確而清晰的戰略構想,計劃采購的新武器裝備數量極其有限,未來作戰實力不容樂觀……如果說用來對付格魯吉亞這樣的小國完全綽綽有余的話,那麽一旦遇到美國或中國這樣的軍事大國,就絕對無力應對。”

 

俄總統表示要購買中國梟龍 (2011-07-19 )

俄總統梅德韋傑夫贊揚中國和巴基斯坦的梟龍項目,認爲該機裝備俄羅斯發動機,俄羅斯可以考慮引進一些,令俄羅斯輿論嘩然。
中國出口“梟龍”戰鬥機時,曾發生過俄羅斯方面以發動機爲由進行阻撓的事情,給世人一種俄羅斯人敵視“梟龍”的印象。但從裝備技術角度講,最應該裝備“梟龍”的也許恰恰就是俄羅斯。
  從空軍裝備情況看,俄羅斯缺乏一種真正可以大量裝備的低檔戰機。俄羅斯擁有世界最廣闊的國土,應該在數量上達到相當規模,才能保證領空的安全。新型的蘇-35或T-50造價高昂,在俄羅斯經費有限的情況下,10年內裝備數量最多達到200架,作爲空中力量的核心尚可,保衛全國的領空則顯得捉襟見肘。
  俄羅斯第三代戰鬥機中,米格-29雖然造價最低,但卻非真正的低檔戰鬥機,而且現有的大量米格-29、米格-31和蘇-27也開始老化,未來10-20年必須有新的飛機進行替補。米格公司曾在1980年代提出過單發戰鬥機米格-33計劃,該計劃效仿美國F-16的設計思路,作爲低端戰機,在數量上彌補高價戰鬥機的不足。
  米格-33計劃雖然夭折,但“梟龍”卻相當于米格-33計劃在中國的重生。“梟龍”和米格-33設計思想幾乎如出一轍,氣動布局非常類似,均采用一臺米格-29的RD-33發動機(“梟龍”的改名爲RD-93)。“
“梟龍”最大的缺點,是現有型號不夠先進,只相當于米格-29SMT的水准,無法勝任21世紀中葉的需要。但俄羅斯在發動機、雷達方面仍擁有大量技術積累,可以和中國進行技術合作,共同打造專爲俄羅斯空軍使用的隱身版“梟龍”。由于“梟龍”的技術平臺和生産線比較成熟,隱身版“梟龍”裝備俄軍的時間可能還會早于T-50。
  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近日曾表示,如果國産武器定價過高,俄羅斯國防部可以購買外國軍事裝備。這一聲明顯示,俄羅斯現有國産裝備在性能和價格上都已逐漸缺乏吸引力,而且“西北風”級的進口,也證明俄羅斯官方爲武器進口已經打開大門。
  最後要強調的是,近年米格公司已經面臨消亡的境地,如果大膽引進“梟龍”生産線,甚至將“梟龍”重新命名爲米格-33,也許米格公司尚有重生之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ce36d230102dqug.html?tj=1

 

俄稱中國網友建議將國産殲15艦載機返銷俄羅斯

 

  東方網2010年8月6日消息:據俄羅斯軍事平等網8月4日報道,一位不失機智的中國記者8月2日發表文章稱,建議用向俄羅斯出口殲-15艦載殲擊機的方法解決仿制俄式飛機的問題。他認爲,這個想法雖然現在看起來可能有點瘋狂,但是誰又知道明天會怎麽攤牌呢。

  這位記者不久前了解到,中國提議幫助俄羅斯改進爲中國JF-17“梟龍”戰機進口的RD-93發動機性能,可能是指聯合制訂向第三國市場銷售發動機的再出口方案,中方不久前在“範堡羅-2010”航展上曾經表示過。因此爲什麽不能向俄羅斯銷售殲-15艦載殲擊機呢?他認爲,如果俄羅斯同意,這樣做至少會有4個不容置疑的好處:

  1、中俄將會分攤殲-15研發費用,可以爲沈飛推動自己的項目掙來外快。

  2、聯合項目能夠改善中俄關系,首先是消除俄羅斯在知識産權方面的問題。盡管俄方的抱怨很少讓中國難堪,但是畢竟國家在國際市場上的聲譽還是受損。中國可以向俄羅斯出口殲-15,俄羅斯人可以裝配自己生産的發動機,改進機載雷達。

  3、增加中國航空裝備在世界市場上的份額。

  4、如果殲-15銷到俄羅斯,那麽在其他市場上的任何限制都將消除。況且,中國可以建造常規動力中型航母,殲-15將成爲主力艦載機,而且可以銷往外部市場,甚至是俄羅斯。

  另外,俄羅斯可以利用蘇-35技術改進殲-15的性能,特別是發動機、相控陣雷達、L波段襟翼雷達,隨後向國外出口,包括西方市場。在此情況下,俄羅斯版殲-15的性能可能會超越中國樣品,在空戰能力上將和美國的F-35C艦載殲擊機處于同一檔次,甚至可能更強。殲-15國際版將有助于恢複外部市場對中國的信任,部分銷售收入應當用于支付使用蘇-27氣動外形的組裝專利費用,以平息俄羅斯在知識産權方面的怨氣,鞏固國家威望,恢複信任,從而爲中國增加軍事裝備和武器的出口打下良好的基礎。因爲在不遠的將來,中國的方針是大幅增加軍火出口,潛在客戶的信任問題非常重要,雖然殲-15和蘇-27使用完全不同的機載設備,但是整體外形上的相似性卻是不爭的事實。

  作者在結束這個多少有點幻想色彩的話題時再次強調,向俄羅斯銷售殲-15能夠消除知識産權保護領域內的所有問題,這樣中國就可以不受挑剔地進軍其他市場。面對當前的問題,沈飛公司應當有戰略眼光和必要的雄心壯志。當然,向西方市場推銷殲-15會非常困難,但是誰又知道明天的牌會是什麽呢。他建議沈飛選擇殲-15而不是殲-11B用于出口,因爲從血緣關系上看,殲-11B與蘇-27的關系距離最近,肉眼都能看得更清。另外由于俄羅斯不能自主組織生産完整型的蘇-33艦載機,又難以改制蘇-35艦載機,被迫選擇米格-29K作爲航母主力戰機,因此中國可以提議聯合生産和出口殲-15艦載機。

俄稱中國産蘇33艦載機仿制品無法與俄真品相比 2010-07-21

中國艦載機引猜想 美媒稱中國航母子系統已實測 2010-06-20

俄專家斷言中國不可能爲艦載機造出可靠發動機 2010-06-12

俄羅斯認爲中國在05年就已具備改造艦載機能力 2010-06-12

美國稱中國殲15艦載機裝國産發動機已完成首飛 2010-06-09

俄稱中國殲15艦載機性能不高可能會再求購蘇33 2010-06-07

http://mil.news.sina.com.cn/2010-08-06/0928604587.html

 

印度稱蘇30MKI墜機主因是長期受暴曬致“中暑”

 

  據俄羅斯軍事工業綜合體網站2012年1月20日報道,近日有參與印度空軍蘇-30MKI戰鬥機墜毀事故調查的專家指出,長期暴曬和過高的氣溫可能是導致墜機事故發生的重要原因。

  印度調查人員發現,印空軍現役的蘇-30MKI戰鬥機大多長期停放在露天環境下。由于印度是一熱帶國家,紫外線輻射強烈,直接處于陽光照射下不但會灼傷人體皮膚,還會加速軍事裝備的老化。他們指出,持續的高溫環境可能會對機載設備的性能産生不良影響。而要想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必須將戰機停飛在專用的機庫內。

  在高溫的熱帶國家,一旦關閉戰鬥機上的冷卻系統,機載設備的溫度很快便會上升到非常危險的水平。雖然目前還不清楚蘇-30MKI戰機上的哪些部件會因高溫受損,但不能否認的是,高溫在任何情況下都有可能誘發設備故障。

  俄羅斯蘇霍伊設計局當年在設計蘇-30系列戰鬥機機載設備的過程主要關注了它們的耐低溫性能。需要指出的是,在過去幾年中,俄制軍事裝備曾多次在印度等熱帶國家中發生“中暑”事件。

  另一可能導致蘇-30MKI墜毀的原因則是機體部件(尤其是AL-31F噴氣發動機)的質量。在最近一段時間內已在印俄記錄到多起因發動機故障引發的事故。AL-31F發動機的單價高達350萬美元,目前主要用于裝備俄制蘇-27/30和中國的殲-11/10系列戰鬥機。目前,印度還在根據俄方的許可自行組織該型發動機,同時還培訓了數千名相關的技術人員。不過,印度現在仍未掌握生産發動機主要部件的技術,而正是這些部件最容易在高溫高壓情況下受損。此類部件現在仍由俄方提供。除此之外,蘇-30MKI的墜毀也可能是因印度空軍低劣的技術保障導致的。

該機的整體性能非常接近美國的F-15E戰鬥轟炸機。但蘇-30MKI的單價還不到4000萬美元,還不到F-15E的一半(楨:都已不只!)。蘇-30MKI可攜帶超過8噸的武器載荷,作戰半徑超過1500千米。

http://mil.news.sina.com.cn/2012-01-21/0839680654.html

 

俄擔心中國大量生産殲11B爭奪蘇-27市場(組圖)
 
  美國國防新聞網2009年2月13日報道稱,最近,俄羅斯方面聲稱中國侵犯了俄方知識産權,“生産了蘇-27SK戰機的仿制機型”。對此,俄羅斯蘇霍伊公司總經理米哈伊爾?波戈相2月13日在印度航展中表示,“我們正在就該問題與中方展開討論。”
  報道介紹說,中國與俄羅斯曾在1995年簽署了關于利用“試用生産許可證”生産200架蘇-27戰機的協議,總價值爲25億美元。相關生産工作由沈陽飛機工業公司負責,而飛機所用航空電子設備、雷達與發動機均由俄方負責提供。2006年,由于發現中國正在研發蘇-27SK戰機的仿制機型——中國將其命名爲殲-11B,配備有中國制造的航天電子元件系統——所以俄羅斯將該項目的數量削減爲95架。報道引用據漢和防務中心中國軍事問題專家平可夫的話稱,中國當時共制造了6架J-11B試驗機,盡管中方試圖研制出可以取代俄制發動機的新型發動機,但由于存在技術難題,所以其戰機配備的仍然是俄羅斯的AL-31F發動機。
  對于中國仿制俄式戰機的影響,報道引用平可夫的話稱,俄羅斯方面擔心中國可能會大批量生産價格便宜的蘇-27出口型戰鬥機,並將其推銷到國際市場;而中國方面則害怕俄羅斯會取消未來兩國之間購銷先進武器系統的合同,如中國航母項目中所涉及的俄制蘇-33艦載噴氣式戰鬥機。而且,中國違背用戶協議的舉動,尤其讓俄羅斯的長期戰略夥伴——印度感到心煩意亂:如果巴基斯坦購買了中國産的蘇-27改進型戰鬥機,他們應該采取怎樣的應對措施?
  不過,文章稱,身爲蘇霍伊公司總經理的波戈相並不重視中國的仿制戰機。他表示,中國的仿制戰機不是一種性能優良的戰機,並稱,“如果我們討論的是仿制飛機的問題,我認爲,在這種情況下,原版戰鬥機會一直優于那些經過稍許改良的仿制型戰機。由研發該産品的設計人員制造的原版戰鬥機總是占據著優勢。而且,與其仿制戰機相比,設計與研發人員啓動一個新項目則是一個更好的開端。”此外,波戈相還表示,購買仿制戰機的話,便很難克服在使用戰機過程中所遇到問題,而最初的研制的人員則以自身經驗爲基礎,知道如何應對這些問題。
  報道稱,波戈相曾于2008年12月隨俄羅斯國防部長謝爾久科夫訪問了北京,並參加了中俄軍事技術合作委員會第13次雙邊會議。在此期間,中俄兩國簽署了軍事技術合作領域保護知識産權的協定,同意停止仿制俄式武器裝備。對此,波戈相說:“我想,這使今後雙方就該問題的討論朝著更爲透明、更爲嚴謹的方向邁出了一大步”。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9-02-18/0729542575.html
 
美國稱中國殲11B將裝國産發動機出口非洲(圖)
 
  環球時報駐美國特約記者王啓超2008年12月25日報道:美國合衆國際社19日刊發文章,稱中國武器裝備質量十年來獲得飛速提升,而且價格低廉,中國殲十和殲-11B戰機有望出口非洲。
  文章稱,中國在爲殲十戰機換裝國産WS10A發動機後,很可能會向非洲國家推銷這款武器。此前,中國借助珠海航展向全球推出殲十戰機。該機現在裝備的是俄羅斯AL-31FN渦輪噴氣發動機,價格比WS10A發動機高出很多。殲十戰機與美國現役的F-16 BLOCK40戰機性能類似,但價格要便宜至少1/3。
  文章稱,中國已經開始在俄羅斯的蘇-27SK基礎上,研制下一代戰殲-11B。不過,中國否認殲-11B是俄羅斯戰機的複制品,中國在對外推銷這款戰機時,不必受限于中俄簽訂的蘇-27戰機出口許可協議。殲-11B可能將安裝中國國産的WS10A發動機,並對非洲國家出口。
http://mil.news.sina.com.cn/2008-12-25/1233536367.html
 
中國武器物美價廉不附加政治條件受非洲歡迎

  環球時報駐英國特約記者殷娜報道:2008年7月17日出版的英國《簡氏防務周刊》,刊登了簡氏財經專家馬修?史密斯的文章,分析中國與非洲的軍品貿易前景,稱中國現在在非洲武器市場上只是“小角色”,但由于中國武器性能的迅速提高並且不像其他武器出口大國那樣附加政治條件,非洲國家將越來越希望與中國進行軍品貿易方面的合作。
  文章稱,中國國防工業實力迅速發展,並且“希望在全球範圍內施加政治及經濟影響力”,因此,“不可避免的結果是,中國的軍品出口將會迅速增加,而中國也會發現自己將與其他武器出口大國展開日益激烈的競爭”。
  報道稱,一項對未來潛在軍火市場的評估認2,非洲國家的技術實力及預算狀況和中國的地緣政治目標,使得非洲成2中國軍品未來合適的出口市場。“作2一片幅員遼闊的大陸,非洲被視2未來武器市場並不奇怪,但其中緣由比較複雜。”報道說。
  報道分析說,西方國家一直與自己在非洲前殖民地國家保持緊密的聯系,而這些非洲國家石油資源豐富,例如法國就將摩洛哥和利比亞作2其出口先進武器的目標市場。同時,俄羅斯占據了非洲低端武器市場,利用武器交易鞏固與非洲國家的關系,以對抗美國霸權。
  文章認2,“中國也認識到非洲的能源價值”,正在大力發展與非洲國家的經濟關系,並將與非洲進行能源與經濟合作視2中國未來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因素。而中國與非洲軍品貿易也將幫助雙方更順利的實現經濟合作。
  另外,各種各樣的武器禁運也造成了非洲現在軍火市場群雄割據的局面,給了世界各武器出口大國無限的機會。
  非洲最富有也最舍得在武器上花大錢的國家,如利比亞和阿爾及利亞,主要從俄羅斯購買武器裝備,法國也渴望從中分一杯羹,埃及、摩洛哥及突尼斯則更青睞美國和歐洲的武器。其他得不到美國軍事援助資金、自己又囊中羞澀的非洲國家只能在全球範圍內尋找性價比高的武器來源。
  “中國到現在2止在非洲的武器市場中只是一個小角色,並沒有實力與美國、歐洲和俄羅斯這些可以提供先進武器的軍火大國競爭。”報道說,相反的是,中國將注意力集中在那些願意與中國進行能源和經濟合作的“窮國小國”,中國正在蘇丹和坦桑尼亞這些國家大力投資。但報道稱,隨著中國軍品出口能力的增強,“當中國國內經濟增長對能源的需求更加迫切時,情況將會發生變化”。
  報道稱,在最近的聯合國武器出口報告中,中國2006年出口過軍品的亞非國家包括剛果共和國、加蓬、約旦、納米比亞、尼日爾、巴基斯坦、坦桑尼亞、泰國和津巴布韋等。中國還向埃及和肯尼亞出口過飛機。據簡氏防務的預測,中國軍機(例如K-8教練機和JF-17多用途戰機)的潛在客戶包括阿爾及利亞、博斯瓦納、埃及、肯尼亞和摩洛哥。
  報道說,JF-17“梟龍”戰鬥機雖然與俄羅斯蘇霍伊戰機和美國二手F-16戰機的定位不同,但這種戰機將使中國在軍機出口市場上成2俄羅斯和美國的強勁對手。
  報道引述中航技公司副總裁楊鷹2月19日在新加坡航展上的話說:“JF-17將不僅出口巴基斯坦。我們從一開始就准備將JF-17出口到全球,尤其是亞洲和非洲的國家。亞非地區的很多國家裝備的第二代戰鬥機馬上就要到退役年限,所以我們覺得這對JF-17來說機會很多。我們知道現在我們很多客戶在盯著F-16和蘇霍依戰機,但我們也了解JF-17的獨特優勢;‘梟龍’比其他的競爭對手都便宜的多。它的價格只是F-16的三分之一。”
  報道認2,中國軍品價格低廉並且不附帶政治條件,對于非洲國家將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對非洲國家來說,與中國進行軍品貿易,不但有著能夠獲得性能和質量越來越好的武器的前景,還意味著與迅速崛起的新興超級大國能夠保持親密的關系。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8-07-21/0928512363.html
 

中國空軍蘇30維修經驗最豐富 馬來西亞向華求助 2009-07-22 中青在線

 

  由于國土被大海一分爲二,馬來西亞特別重視空軍建設,在短短數年內就購買了數十架先進戰機。不過,馬空軍戰機的來源非常雜,既有美制F/A-18,也有俄制米格-29和蘇-30MKM。其中技術最先進、性能最好的當屬18架蘇-30MKM。這種以俄羅斯蘇-30爲基礎研制的戰鬥機號稱達到“四代半”水准,可以對抗世界上任何一種先進戰鬥機。

  然而,新裝備的到來並未讓馬空軍高興幾天。他們發現,這些高科技武器的確先進,但也特別難伺候,否則就只能“趴窩”。更麻煩的是,美制武器和俄制武器從設計思想到後勤體系的差異都很大,馬空軍必須准備兩套維護班子,相應支出也增加了不少。經過一番分析和研討,馬空軍認爲僅憑自己的能力無法解決已經出現的問題,必須尋求外部幫助。

  據馬《吉隆坡安全評論》網站報道,日前,馬來西亞國防部長納吉在答複國會議員的提問時稱,解放軍空軍司令許其亮上將曾在今年4月訪馬期間,表示中國准備與馬進行國防工業合作,其中包括蘇-30戰鬥機維修和操作方面的內容。納吉表示,盡管中國空軍使用的是蘇-30MKK,與蘇-30MKM有差別,但中國空軍擁有的經驗肯定會讓馬方受益。

  他還強調,蘇-30MKM去年的維修費是770萬林吉特(約合1500萬元人民幣),今年初至5月的維修費是1370萬林吉特(約合2700萬元人民幣),隨著俄羅斯原廠商對戰機維護的保證期結束,今後的所有修理費均需由馬方承擔,尋找可靠而便宜的維修供應商迫在眉睫。

  中國空軍“玩轉”蘇-30

  馬來西亞空軍之所以向中國同行尋求幫助,而不是其他蘇-30系列戰鬥機的用戶,其中有很大的必然性:

  首先,在全球所有蘇-30系列戰鬥機的用戶中,惟有中國空軍的使用和維修經驗最豐富。中國空軍的蘇-30雖沒有印度多,但超過了其他任何國家(包括原産國俄羅斯),較大的機隊規模使得中國空軍能更快地積累使用經驗。

  值得一提的是,英國《空中力量》雜志2008年曾披露,馬來西亞的鄰國印度尼西亞當年1月同中國簽署了組建TNI-PLA軍事合作委員會的協議。同年10月底,印尼空軍的4名飛行員來到中國空軍某訓練中心受訓一周,受訓科目可能包括蘇-30戰鬥機的模擬操縱。印尼軍方甚至表示,中國的模擬訓練設施比俄羅斯的還先進。毫無疑問,印尼此舉對馬來西亞有很大示範性。

  其次,中國空軍的自主意識很強,不願依賴俄羅斯維修飛機,而是靠著自己的艱苦努力與紮實的航空技術實力,最終掌握了蘇-30的幾乎全套維修技術。

  相比之下,俄羅斯雖是蘇-30生産國,但由于俄空軍無錢裝備該型戰機,所以無法積累使用經驗,維修技巧也無從談起。至于印度空軍,雖有龐大的裝備規模,但因爲一味追求技術領先,導致該國的蘇-30遲遲不能形成戰鬥力。直到今天,印度空軍蘇-30的發動機大修還得靠俄羅斯幫忙。馬來西亞空軍正是經過調查,才放棄了尋求印度幫助的念頭。

  此外,俄羅斯媒體曾稱贊,中國空軍是世界上使用和維修蘇-30戰機最熟練的國家。來自該機出生地的贊揚,無疑爲馬來西亞空軍最終決定尋求中國幫助,再添一個分量十足的砝碼。

http://mil.news.sina.com.cn/2009-07-22/0851559748.html

 

蘇霍伊:馬來西亞若讓中國維修蘇30後果自負

 

  環球網實習記者關翔報道:據《吉隆坡安全評論》2009年12月10日報道,日前,俄羅斯蘇霍伊公司警告馬來西亞,如果馬來西亞執意向沒有蘇-30MKM維修手冊和文件的中國尋求後勤和維修支援,一旦出現任何問題,所有後果必須由馬來西亞和中國自行承擔。

  馬來西亞的首架蘇-30MKM于2007年交付,其保修期已結束,現由馬來西亞空軍自行保養和維修。日前有報道稱,馬來西亞除了從俄羅斯原廠商蘇霍伊公司獲得零件和支援外,也不排除向印度和中國尋求支援。

  馬來西亞國防部長阿末紮希于10月28日在國會解釋說:“廠商的專業意見是馬來西亞應該向原廠商獲得零件,而不是其他國家。但國防部的看法是,印度和中國已獲得伊爾庫茨克公司或蘇霍伊設計局的授權生産某些零件,而這些零件既然是獲授權生産的,那馬來西亞會根據適合性進行使用。”

  另有消息稱,蘇-30MKM是印度蘇-30MKI的衍生機型,除了航電系統外,發動機和許多部件都幾乎相同。現在,中國與印度是戰略對手,在邊境上存在分歧,更曾因此在1962年開戰。因此,蘇霍伊公司擔憂中國會像從烏克蘭那裏獲得蘇-27的文件和資料一樣故技重施,利用參與維修蘇-30MKM飛機的機會獲得一些敏感資料,從而引起印度的不快。

http://mil.news.sina.com.cn/2009-12-11/1503577026.html

 

印尼防長稱其蘇30飛行員在中國受訓效果顯著

 

  據2010-10月出版的《漢和》報道,印尼國防部長尤斯吉安托羅在新加坡出席國際會議時透露,“我們前後派出10名蘇-30MK2戰鬥機飛行員,去中國接受模擬飛行訓練。他們回國後,表示中國的訓練水准很高,而且貼近實戰。”

  報道稱,印尼空軍現有10架俄羅斯蘇霍伊系列戰機,分別是兩架蘇-27SK、兩架蘇-30MK、3架蘇-30MK2和3架蘇-27SKM。而在整個東盟範圍內,采用俄制蘇-30系列戰鬥機的國家包括馬來西亞、印尼和越南,前二者有一點相同,那就是相關人員訓練並非由俄羅斯負責,馬空軍邀請印度同行幫忙,印尼空軍則選擇了中國。

  尤斯吉安托羅表示,赴華受訓的印尼飛行員主要學習航空理論和模擬駕駛。據這些學員反映,中國的蘇-30戰機模擬器比俄式模擬器更好,感覺相當逼真。一些人甚至聲稱,他們在中國的模擬器上練習後,就可以直接在實機上操作了。印尼空軍選擇赴中國訓練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中方的要價比俄羅斯低很多,“幾乎只掏住宿費和電費就夠了”。

  俄軍官抱怨“生意被搶”

  一般而言,戰機銷售國會全盤負責購買國的人員培訓和裝備維護,這也是一筆不小的買賣。而今,中國承擔起印尼蘇-30飛行員的訓練任務,自然會被某些俄羅斯人視爲“搶生意”。但俄方也不好公開表態,畢竟印尼沒有違反任何合同規定。一位俄軍官私下向《漢和》抱怨,“搞不明白爲什麽會如此,戰機是我們造的,飛行員卻不是由我們來調教!”

  印尼還想買更多中國武器

  事實上,印尼軍隊已引進不少中國武器,如海軍艦艇裝備“鷹擊”反艦導彈,陸軍裝備“前衛”便攜式地空導彈等。假如更多的中國武器出現在印尼軍中,後者未來有望獲得某些技術轉移,乃至向其他東南亞國家轉售,這將使中國在該地區的影響力進一步擴大。

更多新聞

印尼將大幅增加軍備開支 可能采購中國殲11戰機 2010-11-04

http://mil.news.sina.com.cn/2010-11-06/1105617881.html

 

台長: 阿楨
人氣(4,131) | 回應(27)| 推薦 (1)|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 個人分類: 大陸空軍 |
此分類下一篇:殲13之敗
此分類上一篇:殲-11性能之猜

阿楨
印尼防長稱其蘇30飛行員在中國受訓效果顯著(另參本館:SU-27的實況? 蘇俄建軍原則 由SU27到殲十一 殲-11性能之猜 SU-27家族關係 中國軍工

  據2010-10月出版的《漢和》報道,印尼國防部長尤斯吉安托羅在新加坡出席國際會議時透露,“我們前後派出10名蘇-30MK2戰鬥機飛行員,去中國接受模擬飛行訓練。他們回國後,表示中國的訓練水准很高,而且貼近實戰。”
  報道稱,印尼空軍現有10架俄羅斯蘇霍伊系列戰機,分別是兩架蘇-27SK、兩架蘇-30MK、3架蘇-30MK2和3架蘇-27SKM。而在整個東盟範圍內,采用俄制蘇-30系列戰鬥機的國家包括馬來西亞、印尼和越南,前二者有一點相同,那就是相關人員訓練並非由俄羅斯負責,馬空軍邀請印度同行幫忙,印尼空軍則選擇了中國。
  尤斯吉安托羅表示,赴華受訓的印尼飛行員主要學習航空理論和模擬駕駛。據這些學員反映,中國的蘇-30戰機模擬器比俄式模擬器更好,感覺相當逼真。一些人甚至聲稱,他們在中國的模擬器上練習後,就可以直接在實機上操作了。印尼空軍選擇赴中國訓練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中方的要價比俄羅斯低很多,“幾乎只掏住宿費和電費就夠了”。
  俄軍官抱怨“生意被搶”
  一般而言,戰機銷售國會全盤負責購買國的人員培訓和裝備維護,這也是一筆不小的買賣。而今,中國承擔起印尼蘇-30飛行員的訓練任務,自然會被某些俄羅斯人視爲“搶生意”。但俄方也不好公開表態,畢竟印尼沒有違反任何合同規定。一位俄軍官私下向《漢和》抱怨,“搞不明白爲什麽會如此,戰機是我們造的,飛行員卻不是由我們來調教!”
  印尼還想買更多中國武器
  事實上,印尼軍隊已引進不少中國武器,如海軍艦艇裝備“鷹擊”反艦導彈,陸軍裝備“前衛”便攜式地空導彈等。假如更多的中國武器出現在印尼軍中,後者未來有望獲得某些技術轉移,乃至向其他東南亞國家轉售,這將使中國在該地區的影響力進一步擴大。
更多新聞
印尼將大幅增加軍備開支 可能采購中國殲11戰機 2010-11-04
http://mil.news.sina.com.cn/2010-11-06/1105617881.html
2010-11-07 12:25:38
版主回應
印度稱蘇30MKI墜機主因是長期受暴曬致“中暑”

  據俄羅斯軍事工業綜合體網站2012年1月20日報道,近日有參與印度空軍蘇-30MKI戰鬥機墜毀事故調查的專家指出,長期暴曬和過高的氣溫可能是導致墜機事故發生的重要原因。
  印度調查人員發現,印空軍現役的蘇-30MKI戰鬥機大多長期停放在露天環境下。由于印度是一熱帶國家,紫外線輻射強烈,直接處于陽光照射下不但會灼傷人體皮膚,還會加速軍事裝備的老化。他們指出,持續的高溫環境可能會對機載設備的性能産生不良影響。而要想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必須將戰機停飛在專用的機庫內。
  在高溫的熱帶國家,一旦關閉戰鬥機上的冷卻系統,機載設備的溫度很快便會上升到非常危險的水平。雖然目前還不清楚蘇-30MKI戰機上的哪些部件會因高溫受損,但不能否認的是,高溫在任何情況下都有可能誘發設備故障。
  俄羅斯蘇霍伊設計局當年在設計蘇-30系列戰鬥機機載設備的過程主要關注了它們的耐低溫性能。需要指出的是,在過去幾年中,俄制軍事裝備曾多次在印度等熱帶國家中發生“中暑”事件。
  另一可能導致蘇-30MKI墜毀的原因則是機體部件(尤其是AL-31F噴氣發動機)的質量。在最近一段時間內已在印俄記錄到多起因發動機故障引發的事故。AL-31F發動機的單價高達350萬美元,目前主要用于裝備俄制蘇-27/30和中國的殲-11/10系列戰鬥機。目前,印度還在根據俄方的許可自行組織該型發動機,同時還培訓了數千名相關的技術人員。不過,印度現在仍未掌握生産發動機主要部件的技術,而正是這些部件最容易在高溫高壓情況下受損。此類部件現在仍由俄方提供。除此之外,蘇-30MKI的墜毀也可能是因印度空軍低劣的技術保障導致的。
  印度向俄羅斯訂購的主要是蘇-30MKI戰鬥機的機體組件、火控系統和發動機,而傳感器和通信設備則來自以色列。目前,印度空軍共裝備有大約100架蘇-30MKI,而其根據俄方許可在國內進行組裝的速度則是每月一架。印度在上世紀90年代向俄羅斯購買了首批50架蘇-30,三年後又增購了40架。俄印兩國不久前又簽署了提供另外42架蘇-30MKI的合同。按照計劃,印度空軍總共將裝備約300架蘇-30MKI。
  印度空軍裝備的首批18架蘇-30已在服役約10年後退役。由于裝備了以色列和歐洲制造的電子設備,印度空軍裝備的蘇-30MKI在該系列戰機中的性能是最爲出色的。該機的整體性能非常接近美國的F-15E戰鬥轟炸機。但蘇-30MKI的單價還不到4000萬美元,還不到F-15E的一半(楨:都已不只!)。蘇-30MKI可攜帶超過8噸的武器載荷,作戰半徑超過1500千米。
http://mil.news.sina.com.cn/2012-01-21/0839680654.html
2012-01-21 12:36:15
阿楨
俄總統表示要購買中國梟龍 (2011-07-19 )

俄總統梅德韋傑夫贊揚中國和巴基斯坦的梟龍項目,認爲該機裝備俄羅斯發動機,俄羅斯可以考慮引進一些,令俄羅斯輿論嘩然。
中國出口“梟龍”戰鬥機時,曾發生過俄羅斯方面以發動機爲由進行阻撓的事情,給世人一種俄羅斯人敵視“梟龍”的印象。但從裝備技術角度講,最應該裝備“梟龍”的也許恰恰就是俄羅斯。
  從空軍裝備情況看,俄羅斯缺乏一種真正可以大量裝備的低檔戰機。俄羅斯擁有世界最廣闊的國土,應該在數量上達到相當規模,才能保證領空的安全。新型的蘇-35或T-50造價高昂,在俄羅斯經費有限的情況下,10年內裝備數量最多達到200架,作爲空中力量的核心尚可,保衛全國的領空則顯得捉襟見肘。
  俄羅斯第三代戰鬥機中,米格-29雖然造價最低,但卻非真正的低檔戰鬥機,而且現有的大量米格-29、米格-31和蘇-27也開始老化,未來10-20年必須有新的飛機進行替補。米格公司曾在1980年代提出過單發戰鬥機米格-33計劃,該計劃效仿美國F-16的設計思路,作爲低端戰機,在數量上彌補高價戰鬥機的不足。
  米格-33計劃雖然夭折,但“梟龍”卻相當于米格-33計劃在中國的重生。“梟龍”和米格-33設計思想幾乎如出一轍,氣動布局非常類似,均采用一臺米格-29的RD-33發動機(“梟龍”的改名爲RD-93)。“
“梟龍”最大的缺點,是現有型號不夠先進,只相當于米格-29SMT的水准,無法勝任21世紀中葉的需要。但俄羅斯在發動機、雷達方面仍擁有大量技術積累,可以和中國進行技術合作,共同打造專爲俄羅斯空軍使用的隱身版“梟龍”。由于“梟龍”的技術平臺和生産線比較成熟,隱身版“梟龍”裝備俄軍的時間可能還會早于T-50。
  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近日曾表示,如果國産武器定價過高,俄羅斯國防部可以購買外國軍事裝備。這一聲明顯示,俄羅斯現有國産裝備在性能和價格上都已逐漸缺乏吸引力,而且“西北風”級的進口,也證明俄羅斯官方爲武器進口已經打開大門。
  最後要強調的是,近年米格公司已經面臨消亡的境地,如果大膽引進“梟龍”生産線,甚至將“梟龍”重新命名爲米格-33,也許米格公司尚有重生之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ce36d230102dqug.html?tj=1

另參本館:IDF與JF17 SU-27的實況? 蘇俄建軍原則 中國軍工
2011-07-20 12:41:22
版主回應
毫無疑問:J-11B和J-15絕對優于原版

記者:“你飛過多種飛機,你認爲裝了‘太行’發動機的殲10比裝俄式發動機怎麽樣?”
雷強:“‘太行’發動機比俄羅斯的AL-31F更先進,推力大了700公斤。(”這似乎意味著裝上“太行心”,殲10可增加1噸的武器和油料,戰鬥力更強。
記者:“既然‘太行’和殲10都這麽優秀,應該可以飛出眼鏡蛇機動和尾沖機動,爲什麽沒在航展上表演呢?”
雷強:“殲10的確可飛眼鏡蛇機動和尾沖,沒有表演是動作編排的原因。殲10的眼鏡蛇機動可以比蘇27飛得更好,因爲殲10的可控性更好。蘇27是靠速度來控制,我們是自己控制,想如何就如何,想多大速度就多大速度。我們的迎角可以拉得更大。”他飛過172次尾沖,44次眼鏡蛇機動,成爲中國試飛員中深諳這一秘訣的第一人。
記者問:“開殲10和蘇27,哪個感覺更棒?”
雷強:“中國人的身材不太適合蘇27,而殲10是爲中國人設計的(爲什麽我們不進口而是自己制造J-11B與J-15的原因之一)。”  羊城晚報記者再問:“數據鏈能使我們次一級的戰機提高作戰能力嗎?”國外有的,我們有些已經擁有,有些正在研制。”
另外就是大量使用我國近年在航空領域研發的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複合材料和鈦合金大量地應用在J-11B與J-15身上,從而大大地減輕了機體的重量,實現更好的隱身能力,

綜合上述幾點推測J-11B與J-15:

新材料的應用使飛機自身重量得以大大地減輕(據說減輕了700公斤重)再加上“太行B”發動機的推力比AL-31F增加了700公斤,操控性更好(航電性能更新,國産全權限數字式三軸四余度電傳飛控系統),單從這三者綜合相加,就可以想象整個飛機的性能提升了相當大的水平,飛機推重比更大的結果,就是載彈量更大,航油更多,航程更遠,或意味著在相同載彈量和航油的前提下對于要上航母的J-15而言就更容易從航母起飛(個人相信J-15至少相當于超級大黃蜂F/A-18EF或陣風-M)。 如果整個J-11B與J-15的機體又比SU-27與SU-33要小一點的話(不直接對比靠遠距離我們的肉眼是很難看得出的),即使外形相似(估計機身結構也重新設計和優化過),但確實按中國人的身材設計制造的,增加了中國的理念和設計元素,更適合中國人,可以推測J-11B與J-15跟SU-27與SU-33絕不在同一檔次上,並非所謂的克隆。而且據聞中國的AESA已研制成功,這樣的組合將使J-11B與J-15更加優異,是SU-27,SU-33根本無法比擬的,同時繼續向F-15沈默鷹那樣進行改進。
這樣的山寨也是除外形之外,非蘇式或俄式的完全中國化的中式理念設計,飛豹A,J-10,J-11B與J-15開創了中式理念,形成了中國式的飛機設計方向。

山寨與克隆的不同在于:

克隆是完完全全的不加任何改進的原版抄襲(最初的J-11組裝就是克隆)
山寨是僅僅在外觀方面形似,但産品整體與原版是完全不同的,內涵完全的不一樣,他絕不是抄襲,他是增加了自己的元素和理念的産品。山寨的結果可能是比原版更好也可能差過原版。(顯然J-11B與J-15都勝于原版)

綜述理清J-11B與J15

1 機體結構經過重新設計和優化
2 複合材料與隱形材料及鈦合金的應用,大大地降低了飛機自身的重量,具有更好的隱身性能
3 太行B發動機(大量使用我國近年在航空動力研發的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推力比AL-31F增加了700公斤(未來可能是帶矢量噴口的)
4 新型的航電和操控系統
5 有源相控陣雷達(AESA)
樂觀估計(2011年及後批次生産型應達到三代半):
J-15 的綜合實力與超級大黃蜂F/A-18EF或陣風-M相當,處于同一檔次。
J-11B的綜合實力與F-15SE,SU-35,陣風及EF-2000相當
http://club.mil.news.sina.com.cn/viewthread.php?tid=240301
2012-03-28 12:26:36
阿楨
瑞典智庫稱中國對俄武器依賴降低外交姿態變強

  環球網記者朱盈庫報道,據法新社2011年10月3日報道,瑞典智庫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3日公布的一份報告顯示,中國對俄羅斯武器和能源進口的依賴已經降低,這將導致俄羅斯在處理與中國的關系時的姿態變弱。
    報告指出,改變(中俄關系)動態的一個關鍵因素是,中國“如今主要的興趣在于獲得技術發展自己的軍事工業”,因此,他對俄羅斯制造的武器的需求已經減少。報道稱,莫斯科已經表明不願向北京出售最尖端的武器系統,因爲他害怕中國會複制這些技術,進而出口自己的産品。
  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負責武器轉讓項目的保羅•霍爾特姆(Paul•Holtom)說:“武器轉讓關系的本質將會更加體現在競爭上,而不是合作上。”該研究所還補充道,中國在中俄關系上的姿態已經進一步加強,因爲他對俄羅斯原油的需求在過去5年已經下滑。“中國最大的石油供應國是沙特阿拉伯、安哥拉、伊朗和阿曼。”此外,隨著中國成功找到其他天然氣供應國,俄羅斯在向中國出口天然氣的談判中的優勢也嚴重弱化。
報道認爲,盡管中國和俄羅斯這兩個“冷戰”時的盟友通常在國際外交中被看作夥伴,特別是在反對西方主導的對他國的制裁上,但是這兩個國家之間的互信卻是有限的。

俄羅斯,爲何說俄空軍不如中國 2011-09-30

當“俄羅斯《軍工信使》報道,俄羅斯政治和軍事分析研究所副所長亞曆山大-赫拉姆奇欣撰文指出,雖然俄軍飛機和防空導彈系統性能先進,具有較強競爭力,但是俄空軍和防空部隊建設缺乏明確而清晰的戰略構想,計劃采購的新武器裝備數量極其有限,未來作戰實力不容樂觀……如果說用來對付格魯吉亞這樣的小國完全綽綽有余的話,那麽一旦遇到美國或中國這樣的軍事大國,就絕對無力應對。”
2011-10-04 12:08:55
版主回應
關鍵時刻要買蘇35中國到底想幹什麽! 2012-03-08

從采購SU35傳聞管窺中國未來四代機的時間節點、規模和發展戰略
  三月六日俄報關于中國采購48架SU35的消息流傳,在網上引起很大爭議。國內軍迷偏激、罵買辦罵有關飛機制造廠的都有。其實這事如果冷靜分析,是可以有所收獲的。需要分析一個問題:采購SU35到底會打包采購什麽?
  SU35作爲SU27系列戰機,號稱絕殺所有三代和三代半戰機,主要技術優勢在于超遠程空空彈、相控陣雷達、矢推發動機117S(或者AL41)。這些,對于中國最重要的、肯定會打包采購的是矢推發動機117S(或者AL41)。這是可以配備四代機的發動機。其相對成熟的矢推是可以填補中國空軍的空白。通過采購SU35案大量打包采購117S發動機及以後的升級增推型,用之于中國的四代機,這可以爲中國的四代機發展規劃,提供雙保險:一重保險是我們自己研發的WS15。一種保險是外購的117S及其以後的增推型及其國産型。
  目前我們的WS15,還處于實驗室階段。按照網絡資料,WS15正在進行各種試驗。暫無定型消息傳來。即便今年2012年能夠定型的話,從實驗室生産轉爲生産線生産,包括建成生産線,至少要三五年的功夫,那已經是2015到2017年的時間了,三年的話就是奇迹了。而從生産線批産,到有效度過澡盆曲線,至少又要二三年的時間,那已經是2017到2020年的時候。WS15的量産型如果在2015~2017年順利裝機並且度過澡盆曲線,那已經是奇迹。但如果是到了2020年之後才有效裝備四代機,較之于美日印,時間上還是晚了。
  更何況WS15研發生産過程中可能還有大量不確定因素、不可測因素。從這個角度看,空軍要盡快形成四代機戰力,不能完全吊死在WS15一棵樹上。爲了四代機早日入役,發動機供應必須至少有雙保險。
  這樣看的話,我們看看:如果今年采購SU35,SU35及其117S發動機到貨時間大約是2015年。也就是2015、2016年年左右。這樣,通過采購SU35打包采購117s,J20的發動機2015~2020年時段的供應問題,可以解決。這條路,同J10先用俄發再用國發的路子,其實是一樣的。 那麽,到了WS15量産之後,是不是就不需要俄發了?我認爲不一定,可能還需要俄發。假定量産四代機300架(相當于美國裝備數的一成五),就需要600臺發動機。加上備份,就接近900臺。這個供應量,WS15生産線按照一年幾十臺到一百臺的産量是肯定一時半時無法滿足的。因此,未來比較長一段時間,還會像AL31與太行發動機並行一樣,進口的117S發動機及其升級增推型會與WS15並行一段時間甚至較長時間,直到WS15産能完全自給自足。未來第一個一千臺四代發動機的供應量當中,不排除俄發占據一半以上(三代發動機俄發AL31系列占據大部分遠超一半)。
  未來中國四代機的裝備數量達到美國2000架左右的3成,600架,安裝雙發計算,那需要的發動機及其備份發動機就是大約1800臺。這麽多數量,就必須有兩條以上供貨渠道保證了。
  如果加上未來的出口型(例如出口巴基斯坦用于抗衡印度的T50),所需要的發動機就更多。
   回應
  買幾架研究研究,順便表個態支持俄羅斯産業。鞏固下中俄關系罷了。 確實是這麽個理。你一架都不買毛子貨的SU35,習主席新上任後到莫斯科訪問臉上也不光彩,再說老毛子還卡著400型防空導彈沒賣給我們呢。做人太摳門是不行的,給普京一定程度的支撐,對于瓦解西方反華聯盟是有政治意義的
中國買了那麽多波音,買點蘇35算什麽,爺有錢,想支持一下毛子的軍工,你Y有脾氣賣F22給爺啊。。。。哈哈哈哈。。。。。。
   如果美國人願意的話中國倒想買F22,可是人家不幹啊!現在武器尤其是戰鬥機研制的費用越來越高,涉及的技術越來越複雜,很多國家要麽是聯合研制,要麽根本無力研制,只能出錢購買,而對中國來說,發展自己獨立的軍工業固然重要,可是如果能購買一些外國先進的武器的話,一方面可以引進吸收別人已經發展成熟的技術,一方面還能有效降低自己的研制成本,加快軍事裝備更新換代的速度,何樂而不爲呢?俄羅斯的武器雖然有不少缺陷,但很多方面不說比中國,放在世界範圍內都是有著自己獨到優點的!中國軍工現在缺的不是錢,而是時間和技術,外購武器是彌補這兩個缺陷很好的方式!
說的很有道理啊 頂
我至今還是認爲,中國購買俄羅斯的48架蘇-35在沒有我們官方確認之前,都是俄羅斯媒體的一廂情願的宣傳,當不得真的。因爲蘇-35相對于我們正在研制的J-11B系列的後繼改進型來說,性能只會落後,最多持平而已。
http://club.mil.news.sina.com.cn/viewthread.php?tid=463312
2012-03-28 12:27:22
阿楨
分析稱我國擁有J20J15兩張王牌將丟掉軍購拐杖2012-03-27世界新聞報

  根據《航空周刊》的文章,2008年,沈陽飛機公司開始交付配備國産發動機、雷達和武器的殲-11B戰機,這被視爲中國現役“最強大的國産戰機”;2003年至今,成都飛機公司已生産超過200架單座的殲-10A型和雙座的殲-10S型戰機,同沈飛殲-11B型戰機構成“高低搭配”;與此同時,中國空軍與海軍已接收約170架殲轟-7雙引擎戰鬥轟炸機。到2020年,中國將擁有一支裝備1000架戰機的現代化空軍。
  在轟炸機方面,與美軍升級轟炸機的思路類似,中國轟-6K轟炸機也換裝了功率更大的引擎,重新設計過的機鼻內換裝了先進雷達和光學設備,此外,升級版還可挂裝6枚對地攻擊巡航導彈。
  除戰機和轟炸機,中國還發展出一系列空中預警平臺,其中高端型號“空警”-2000和以運-8運輸機爲平臺、采用平衡木雷達天線的“空警”-200都是中國軍隊自用型號。另一種采用碟型雷達罩的ZDK-03型預警機則是爲巴基斯坦設計的。
  在升級、改進第三代戰鬥機的同時,中國還緊跟隱形戰機潮流。《航空周刊》猜測,成飛的殲-20隱形戰機首飛後,沈飛仍在自籌資金研制中型隱形戰機,可能稱爲“殲-60”。
  前段時間,有一則關于中國將從俄羅斯購買48架蘇-35戰機的消息被俄羅斯媒體炒得火熱,但中國國防部新聞事務局隨即否認了相關傳言。不可否認,中國的軍用飛機制造業確實曾長期受惠于俄羅斯(前蘇聯),但經過幾十年的積累,今天的中國已經發展出一整套完善的軍用飛機研發、制造體系,基本擺脫了對外依賴。也就是說,即便中國空軍現在需要購買戰機,也可能僅是出于補充數量或應急需要(楨:或回饋中俄戰略伙伴!),並不是非買不可。
http://mil.news.sina.com.cn/2012-03-27/1818686064.html
2012-03-28 12:22:16
版主回應
蘇-34缺陷嚴重無法作戰 俄軍官:只是擺著好看 2012-12-08 環球網
  
據俄羅斯《消息報》12月7日報道,根據蘇-34前線轟炸機6年使用情況,俄羅斯空軍總司令部和武器裝備部專家委員會日前起草了一份總結性報告,計劃于近日遞交國防部長紹伊古。報告指出,已經交付部隊使用的16架蘇-34轟炸機全部都有明顯缺陷,無法完全按照要求作戰使用。
  俄國防部參與委員會工作的一名代表向媒體透露稱,相關報告將在今年年底前遞交國防部長,後者應當就蘇-34的命運問題做出決定。由于沒能按照交付飛機,今年6月國防部已經通過仲裁法院向新西伯利亞契卡洛夫飛機制造廠處罰8000多萬盧布違約金。如果新西伯利亞飛機制造廠今後繼續這樣工作,那麽必將再次面臨訴訟處罰。
  飛行人員也紛紛責難蘇-34,聲稱他們每次飛行都要被迫同飛機缺陷作鬥爭。一名蘇-34飛行員向媒體抱怨說:“飛機的主要問題是雷達和瞄准導航系統,經常發生某些故障,而且經常在訓練飛行期間發生。當你想進入實施轟炸或者發射火箭彈時,你的瞄准設備卻讓人掃興,只能掉頭回家。雷達和瞄准設備故障不只是因爲程序軟件的問題,還是技術故障的結果。在這種情況下只能被迫放棄使用飛機,進行維護,消除故障。作戰訓練計劃因此泡湯。”
  新型蘇-34轟炸機也給地面人員帶來許多問題。俄空軍飛機地面使用和維護局一名軍官解釋稱,蘇-34很難說是量産型飛機,16架已使用的飛機各有各的區別,各有各的問題。比如,輔助系統電動機有時配置在這邊,有時在另一邊,而從技術文獻來看,它們本來應當出現在第三個位置。
  工廠組裝質量也很糟糕,觸點焊接不理想,個別部件沒有嚴絲合縫。了解情況的俄空軍總司令部一名軍官指出,第一批兩架飛機的問題最大,它們從2006年開始裝備到利佩茨克空軍第4作戰使用中心之後,基本上什麽都做不了,只是擺在機場上好看。只有去年夏天配備到沃羅涅日市巴爾季莫爾航空基地的最後一批3架飛機還不錯。
  參與蘇-34研制工作的俄羅斯國防工業綜合體一名代表對軍方的意見感到驚訝,他認爲任何飛機開始批量生産和裝備部隊時總會出現一些技術問題,但是這是成長問題。圖紙設計上的飛機和試驗樣品機是一個樣,到了批量生産時就出現了問題,被迫修改飛機結構,改變工藝。軍方應當及時通告飛機出現的問題和故障,但是現在空軍技術人員培訓水平非常低,他們根本不明白飛機一半系統的工作原理,不知道如何正確編制設備程序。多數雷達和瞄准系統的故障是由于部隊不正確的使用造成的,而且飛行員訓練水平又非常低。
  新西伯利亞契卡洛夫航空生産聯合體拒絕評論有關蘇-34的問題,強調只有在得到蘇霍伊設計局的書面允許之後才會發表評論。蘇霍伊設計局官方發言人梅謝裏亞科夫同樣拒絕發表評論,聲稱有關蘇-34的所有信息都是機密。
曾經是軍事飛行員的俄羅斯《世界和我們》網站編輯加爾諾夫斯基解釋稱,蘇-34是一種複雜的飛機,需要有發達的基礎設施,即新的保障機場,新的通信和導航設備。但是俄羅斯空軍現在沒有這些,在不遠的將來也未必會有。俄獨立軍事專家、《俄羅斯新軍隊》作者拉夫羅夫指出,全世界任何現代化軍事裝備開始裝備部隊時都會有缺陷,並非盡善盡美,實際情況就是如此。
  回應
給中國一架,沒准山寨後的性能比su-34還好,呵呵~~
有問題就去解決,互相責難是沒有意義的。
  可見老毛子的航電系統確實是不行。不但飛機機載航電不行,連機場的通迅導航設施也落後。
  老毛子思想就是落後,爲什麽不跟中國合作一起研究你這其實是雙贏啊,沒錯中方暫時發動機技術是比他們差要依靠他們,但中國才發展多少年啊幾十年,我相信再給我們幾十年我們一定會超過他們那時候我們有國力有技術就再也不會和他們一起研究了,所以現在一起研究看樣子中方是掙了便宜但從長遠考慮他們以後利益更大回報更多。
  被蘇27呼悠瘸了,再也不敢了
  這篇新聞的醋意好強啊!你的軍機都已經掉進民區了,你的2代戰機還是目前空中力量的主力,還好意思說人家這個不行那個不行的!
  哪國的飛機沒掉過?中國二代機誰告訴你是主力了,數量多就算主力?中國三代機也比毛子多吧?
這種事如果是發生在國內,我打賭噴子要噴死國人
不要灰心啊毛子,F22跟你們的狀況是一樣一樣的啊
  再差也比中國貨強,前幾天還宣布買蘇35。中國沒資格說人家的差,典型的酸葡萄心理
  文盲加流氓,哪個中國人說它差了?中國有這種飛機嗎?有幾個中國人會像你一樣只會毫無根據地胡列咧?這新聞來自俄媒,知道嗎?是俄國人自己說的!還是先念好書再來咧咧吧
http://mil.news.sina.com.cn/2012-12-08/1323709047.htm
2012-12-10 10:16:33
阿楨
港媒:中國戰機裝上先進發動機【中央社 2012.04.27

即將出版的香港鏡報報導,中國大陸已建成全天域空軍,而空軍戰機都用自行研製的先進發動機。此外,大陸正研發5代戰機的發動機。
鏡報今天向中央社提供的5月號文章指出,今天的大陸空軍已能遨翔於全中國的所有天際,包括能夠在號稱飛行禁地的西藏高原升降,徹底改變中國大陸的安全環境。
報導引述中國軍網指出,今年2月,解放軍空軍就在西藏進行實彈對地攻擊演習。
報導指出,這次演習有兩大意義:
一、證實中國空軍已經部署在西藏,改變了中國西南無空防和空中打擊力量的尷尬。
二、證實中國的新型殲擊轟炸機達到很高的技術水平,能夠承受雪域的嚴寒氣候,並且可在空氣稀薄的高原起飛執行作戰任務。
報導並表示,參與這次演習的殲10戰機已發展成一戰機系列,包括雙座型殲10S,以及殲10A、殲10B等。
據說,大陸國產渦扇發動機WS10已安裝上殲10,將來全面取代俄羅斯的AL-31F型航空發動機;中國4代隱形戰機殲20的第2架驗證機(原型機)安裝的便是WS10增強型。
報導表示,WS10推重比優於俄製AL-31F,試飛表明這種發動機可滿足超音速巡航和大仰角機對動力的要求。
但據透露,真正為大陸4代機設計的是渦扇15(WS15)發動機;渦扇15已於年前完成高空試車平台的試驗,證明設計水平、材枓工藝、技術性能等都完全符合4代機的要求,並留有提升餘量,可作為未來設計5代機的備用動力。
報導指出,渦扇15發動機採用大量新材料和新工藝,例如粉末冶金、單晶葉片、無餘量精密鑄造以及全權數控等試驗體系。
渦扇15的總體技術水平不但超越俄羅斯的AL-31F、AL-41F、117S,甚至超越俄羅斯所謂的4代發動機117A。
另外有傳聞說,中國大陸的軍工部門正著手研製用於裝備未來5代機的5代航空發動機渦扇20(WS20)。
如果這個傳言屬實,今後世界上能夠生產先進航空發動機的只有中美兩國,因為無論俄羅斯、日本或者歐洲的英國、法國和德國等,絕對沒有能力、財力和技術研發5代航空發動機。
2012-04-28 09:43:36
阿楨
2013-4-1中國空軍一架雙座蘇-27墜毀兩死

  30年解放軍戰機失事記錄
  2012-12-4,殲7在汕頭市墜落,安全跳傘安全。
  2011-11-7 ,飛豹在大霧天氣中墜毀,據傳1名飛行員遇難。
  2011-10-14,飛豹在陝西蒲城飛行表演中墜毀。
  2010-5-6,濟空戰機因發動機故障失事,跳傘因低於彈射安全高度犧牲。
  2010-4-22,殲-10在湖南墜毀,犧牲飛行員為廣州軍區空軍長謝鳳良大校。
  2009-7-19,飛豹在中俄和平使命-2009演習失事,2名飛行員犧牲。
  2008-6-25,2架殲-8在內蒙古訓練時,空中相撞墜毀,2員安全彈射。
  2007-1-09,廣東揭陽發生軍機墜毀,機師跳傘逃生。
  2006-11-14,蘭州空六師李劍英駕駛殲7G遭遇鳥撞,為避免平民傷亡選擇迫降失敗16秒後爆炸遇難。
  2006-6-3,一架運八預警機墜毀在安徽廣德縣柏墊鎮姚村,據悉,包括二名將軍、五名特級試飛員、五個軍事科研小組的專家共40人全部犧牲。這是空軍建軍史上最嚴重的一次軍機空難事故,這是空軍科研、裝備試驗專家人員最慘烈的一次損失。
  【2006年以前事故記錄】
  1980-03-29,殲6著陸失敗,撞山犧牲。
  1984-09-16,殲六駕駛失誤,墜毀犧牲。
  1987-07-21,殲6雙發停車,墜毀犧牲。
  1988-07-22,殲六墜毀犧牲。
  1992-04-23,殲6駕駛失誤,墜毀,跳傘成功。
  1994-06-10,轟5羅盤故障,迷航,油盡,迫降失敗。
  1994-06-24,殲教6雙機編隊,進入雷雨區,迫降失敗。
  1996-04,蘇27SK在湖北宜昌基地降落時,暴衝撞毀。
  1996-06-11,殲6進入螺旋,墜地犧牲。
  1996-10-13,殲6雙發都發生喘振,墜毀,飛行員不詳。
  1996-11-27,兩架蘇27UBK雙座型在四川,長機熄火導致追撞。
  1996-11,兩架殲8B海南陵水機場墜毀,飛行員王方、李明犧牲。
  1997-01,空2師桂林管區墜毀殲7一架,情況及編號不明。
  1997-05,遂溪空軍基地因新飛行員不習慣夜間訓練,導致一架蘇27SMK撞山墜毀,飛行員林智犧牲。
  1997-07-14,兩架殲7機,超氣象著陸失敗,墜毀犧牲。
  1997-08,重慶空33師殲8B和運6在降落時相撞,殲8B跳傘成功。
  1997-08-23,殲教7夜航訓練,起飛時撞鳥,跳傘成功。
  1997-10-10,殲教6撞高壓線,兩員犧牲。
  1997-11-06,蘇27SK發動機熄火墜毀。
2013-04-01 11:08:22
版主回應
  1997-11-12,遂溪基地兩架蘇27SK一起飛就擦撞墜毀。
  1998-02-17,殲教6起飛離地後發動機起火墜毀,兩員犧牲。
  1998-04-27,浙江衢州機場空29師殲7D夜航訓練,兩機相撞,僚機犧牲。
  1998-05,安徽蘇27SK,因檢查疏忽和飛行員陳禮明的不規則動作,空中解體犧牲。
  1998-07-21,殲6起飛時,因發動機故障墜毀犧牲。
  1998-08-25,殲教6地面試車時,發動機起火燒毀。
  1998-09-15,天津楊村八一飛行表演大隊殲7EB低空訓練時失速墜毀,楊勝利跳傘失敗犧牲。
  1998-10,殲7L教練機大速度撞山犧牲。
  1998-10-22,殲教7左起落架無法放下,跳傘成功。
  1998-11-18,殲7發動機壓氣機四級盤輪緣破裂,摔毀,跳傘成功。
  1999-02-19,轟6著陸時跳躍墜毀, 6員全部犧牲。
  1999-03-30,強5C副翼懸掛接頭左右裝反,起飛偏離跑道,犧牲。
  1999年04月01日,殲教6因機械故障墜毀,跳傘成功。
  2000-03-28,江西樟樹機場空14師殲7E機械故障墜毀,員2犧牲。
  2000-08,重慶空33師蘇27UBK因輸油管破裂,空中爆炸,犧牲。
  2000-09-19,運7著陸時墜毀,全部犧牲。
  2001-01-04,河南鄭州機場空13師兩架運8,著陸因尾翼結冰相繼墜毀,12員全部犧牲,一機墜入民房, 6死2傷。
  2001-02-02,山東濟南機場蘇27滑油離心通風器破裂起火,著陸墜毀,彈射失敗。
  2001-03-31-,殲-7E渦輪葉片飛出,飛機墜毀,飛行員不詳。
  2001-04-01,河南南陽機場空19師殲7B起飛撞鳥,副大隊長犧牲。
  2001-04-01,海南陵水機場殲8B和美國EP-3相撞墜海,王偉少校犧牲。
  2001-04-11,空28師強5失速墜毀,飛行員不詳。
  2001-04-12,成都空軍第三試飛大隊,殲7M起飛中撞鳥,機毀人亡。
  2001-06-02,一架殲教7撞鳥,機毀人亡。
  2001-07,空7師殲7B在內蒙沙漠失事。
  2001-08,空3師蘇30MKK起落架故障,為保護飛機2員放棄跳傘。
  2001-9-27,成都初教機撞山犧牲。
  2002-03,殲8B高空高速下喪失意識,解體犧牲。
  2002-05-27,蘇30MKK墜毀,兩名跳傘成功。
  2002-07-12,殲教6飛機因發動機故障,墜毀,跳傘成功。
  2004年,蘇30MKK2在合肥失事,跳傘成功。
  2004年,殲8,在遵化墜毀。
  2004年,蘇30MKK,在長沙失事,未經證實。
  2004年,殲7E在延吉失事,未經證實。
  2004年,殲教5在遼寧失事,未經證實。
  2004-06-30,殲7B雷雨故障墜毀武漢,跳傘成功,但毀房 1死1傷。
  2004-11-09,雲南蒙自空44師兩架殲7B飛機相撞,僚機跳傘成功。
  回應
  飛的多了,墜的概率也高了,美國也一樣
  我們國家摔的飛機並不比印度少,可笑我們還老是笑阿三哥
  你知道印度摔多少架飛機嗎?光2012年就摔了三十多架!摔飛機是正常的,但是摔多了就不正常
  印度30年摔482架,並且現在這個勢頭有增無減,平均一個月要摔1.339架,再去看看西方國家空軍,比如美軍摔機數,當然你可以說西方訓練強度大,反正主觀意識決定你的出口。  
  向逝者致敬!撞飛機並不可怕,怕的是為安全減少訓練!
  技術的提高以生命和鮮血為帶價,後人應對他們的付出給予尊重,不要說風涼話
  應該允許飛行員跳傘,如果飛機真的無法挽救!
  你那只眼睛看到不允許飛行員跳傘的?跳傘也是要有很多限制因素的,你以為一跳就成功?你看看上面有多少是跳傘失敗的。假設一架飛機發動機熄火。又是在人口密集區,他就要被迫操作飛機滑出人口密集區,這樣往往失去跳傘的寶貴時機,還有更多飛行員是想保住飛機而選擇迫降,最終機毀人亡。
http://mil.news.sina.com.cn/2013-04-01/0724720288.html
2013-04-01 11:10:15
阿楨
俄媒體稱中國購買蘇-35將推動殲-11C研製

  據俄羅斯軍事工業綜合體網站2013-4-17報導,在經過多年的討價還價之後,俄羅斯終於同意向中國出售24架最新型的蘇-35多用途戰鬥機。此前,該項交易遭遇的一個主要障礙是中國不願向俄方提供保護智慧財產權的保證:蘇-35上運用的一系列最新技術可能會遭中國飛機製造企業竊取。就現在的情況來看,俄中雙方似乎已達成了相互可以接受的妥協。
  中國最初曾以俄方要求在協議中加入“未經許可不得仿製”的條款而拒絕採購蘇-35。顯然,中國人雖然希望獲得蘇-35,但卻不願承擔不再仿製俄制戰機的責任。此前,中國已成功地對俄制蘇-27進行了未經許可的仿製並推出了國產的殲-11,俄方曾多次對這一事件表示過不滿。從那時起,中國以殲-11為基礎研製出了雙座型的戰鬥轟炸機(殲-16)、隱形版的戰鬥機(殲-17),另外,其還從烏克蘭弄到了一架艦載版的蘇-30(蘇-33)並推出了仿製品(殲-15)。
  中國方面現在仍堅持認為,上述幾款戰機均為自主研製,它們只是恰巧與俄制戰機存在某些相似之處。作為回應,俄羅斯停止向中國出售新型戰機,不過,俄方卻一直未停止向中國生產的戰機提供噴氣式發動機。時至今日,中國對俄制發動機的仿製仍未完全成功。對俄方來說,對華出口發動機的利潤是非常豐厚的,這使得俄發動機製造企業得以推進新型產品的研製工作。
  不管中國在與俄羅斯談判購買蘇-35的過程中做出過何種承諾,獲得這種新式戰機無疑會為殲-11C的研製提供大量先進思想和技術。
 回應
 噗,俄國真能吹,買你武器是為了平衡貿易,俄國武器現在不行了, 我們是在出錢援助俄羅斯軍工
 至今不會製造引擎,可悲!
 你去看中國的航空史就知道原因了。國家能做到現在這樣已經很不錯
 因無知而叫駡,因叫駡更無知。  
 中國就是撿垃圾的命!
 你連垃圾都沒得撿的命。
http://mil.news.sina.com.cn/2013-04-18/0834722111.html
2013-04-19 12:29:43
版主回應
大批中國在研發動機曝光:首次確認WS-15存在2013-5-7北京新浪網

中國在研的各型發動機性能表
  在2013年中國航空推進技術高峰論壇的英文版網站上,有一個中國航空發動機項目匯總表。其中曝光了幾個關鍵資訊。1.官方首次確認疑似為殲-20准備的WS-15發動機存在。2.武直10未來可換裝大功率發動機。3.現在有多款大型直升機正在研發中。
  文中透露的資訊相當豐富,其中以WS-15發動機為核心研製的SF-A型發動機推力達到13噸,並將配備給大型運輸機運-20,WZ-16功率1500KW,將配備給武直十和直15,在型號右欄,還顯示有Y-21(運-21,可能為ARJ-21的運輸機版本)和Y-19(渦槳飛機)型號存在。另,功率達1800KW的WZ-10型發動機將配備國産20噸級直升機。
http://dailynews.sina.com/bg/chn/chnmilitary/sinacn/20130507/19044521517.html

殲20戰機使用兩台外形不同發動機試飛

近日,網上公佈多張殲-20戰鬥機的照片,引起高度關注。照片中,殲-20戰鬥機的兩台發動機尾噴口收斂調節片呈現不同顏色,其中一側的收斂調節片與俄制AL-31系列發動機相同,而另一台發動機則明顯不同。
  回應
  僅從噴口的大小看發動機純屬胡扯,飛機發動機在起飛前,噴口可以收縮和擴張的! 2個發動機是一樣的,一個菊花是收縮的,一個是張開的。
  主要是噴口葉片厚度還差不多相同,理論上收縮那個難道不該更厚?傳說中的渦扇15A?
  這是軸對稱向量發動機,噴口可調整的!F22那是可以上下調整的二維向量發動機!
  暈死了,我們哪裡來的向量發動機哦!大家願望是好的,但是,這個真沒有!
  中國的軸對稱發動機2008年左右就研製成功了!
  中國之所以要買SU35,其實就是為了117S發動機,當然還有相控陣雷達,遠端空對空導彈。不過俄國人估計不會這麼痛快給中國。可能會用AL31-M1代替。
  一架戰機用兩台不同發動機試飛,這個設計師不合格,會害苦了飛機和飛行員。我也是飛行員,我覺得沒有可能,用另一架試驗才是明智之舉,也對飛機的性能和改進有説明
  你覺得? 你無知而已 多學點知識吧 雙發飛機 試飛時用兩台發動機(一台成熟 一台目標)是慣例
  你在網上瞅一眼都看出問題了,人家設計師會不知道?必然有人家的用意,跟著瞎操什麼心。
  無論柴油發動機,渦輪燃氣、柴汽混合發動機,還是向量發動機,中國距離世界太遠了,長年研發換一朝崛起,行與不行就看未來十年了。
  今天還真他*的出現行見識了,戰鬥機發動機居然還有燒柴油,燒燃氣,還柴汽混燒的?!
  人家也沒說這些發動機都是用在飛機上啊
  不多說,自古2B出。。。。。你們懂得。
  不管怎樣折騰,都是山寨貨,沒見過任何隱形機有這樣的發動機尾管。
  你到底想說什麼啊?上句剛罵是山寨貨,下句又罵發動機尾噴管跟別人家都不一樣?別您這嘴也是山寨貨吧?
  機殼外形都是抄襲別人的,就是發動機尾管是中國偉大的發明,但是不能隱形,叫什麼隱形飛機?
  這個問題說過多少遍了!別人既然做出了這中外形的新一代戰機,我們為什麼不能借鑒!你非要說山寨! 世界上那麼多國家 你讓他們山寨啊!你以為山寨跟你學歌手唱歌一樣簡單!真心懶得說你! 你沒見過隱形戰機這樣的發動機尾管,不代表未來不會有,那我們國家做出來的,就不能是隱形了!非要你美爹做出來才算隱形啊!
  垃圾場撿來的破爛飛機,拿來騙科研經費,無恥!
  這也不行那也不行,你設計一個出來給我看看,凡是這些都有不足的地方吧,慢慢來,以後路還很漫長。
  你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如果你那麼很就不在這個國家待著了,這裡不少你這塊臭肉,還有如果你這塊臭肉沒地方去就請你不要再放屁。
  機毀人亡
  三天內你家破人亡!
  你出門撞車死在家房砸死。問候你家所有女性。
  買國賊 咒你今晚全家死
  你他媽的是神經病還日本人養的哦
  他是日本雜種……
  他是日本的驢和他媽搞出來得
http://slide.mil.news.sina.com.cn/slide_8_29471_21662.html
2013-05-12 12:25:36
阿楨
消息稱中國新型殲11D戰機曝光 擁有七大隱身絕技2013-9-1 世界報

  據韓國《中央日報》8月19日報導,在韓國下一代戰機(F-X)最後價格招標中,美國波音公司的F-15SE“沉默鷹”成為最終候選機種。韓國裝備60架F-15SE准隱身戰鬥機可能性極大,加上之前購買的F-15K戰鬥機,韓軍在未來數年將裝備百餘架F-15系列重型戰鬥機。傳中國研製被稱為殲-11D的三代半戰鬥機加以應對。
  “沉默鷹”邁向隱身化
  美國空軍在大步邁向隱形化的同時,並沒有忽視對三代戰機的改進和升級工作,對F-15戰機的隱身化升級就是一個實例。經過改進後,F-15SE“沉默鷹”戰機雖然隱身能力難比F-22,但其正面隱身能力與國際版的F-35相當,稱得上是“半隱形戰機”。
  美國推出F-15SE“沉默鷹”,是因為波音希望通過此舉可有效避開國會針對“猛禽”出口的“高端技術”洩密問題的限制。目前,每架F-15SE“沉默鷹”的價格約為1億美元。波音公司已將韓國、新加坡、以色列和沙特確定為優先目標市場,並希望該機最終的國際訂單數量能夠達到190架。
  殲-11D七大隱身技術很出色
  有專家認為,中國可以採取“以四代機技術改進三代機成為半隱形戰機”的發展模式,最終發展出適應自身需要的3.5代或者3.75代隱形戰機。對於中國來說,在改造殲-11戰機上可謂得心應手,從殲-11A開始,B、C、D型號不斷出現,而且都有特定的作戰用途。前幾種型號僅是對電子設備進行改進,到了殲-11D,則是對這種機型最徹底的改進。
  具體包括:一是對機頭雷達罩和與機身連接的部位進行隱身設計;二是對座艙蓋玻璃進行金屬鍍膜處理,使其能夠反射前方或者側面的雷達波照射進座艙內部,還有可能會對座艙與機身的連接部位進行隱身化鋸齒形改進;三是對發動機進氣口進行整形處理,並在進氣口和發動機渦輪葉片上噴塗特種隱身塗料,使其雷達反射波盡可能最小;四是機體機翼連接處掛載特殊保形武器艙或副油箱,把這個側翼的最大雷達波反射源遮蔽掉,還可使武器內置化;五是雙垂尾改用外傾式設計,這在殲-11系列是第一次實現;六是起落架艙蓋和武器艙蓋的鋸齒式設計,進一步減少雷達反射面,有利於戰機的隱身化;七是採用先進的AESA機載有源相控陣雷達,及一套能夠與之協調運行的新一代數位式電子戰系統(DEWS),可進一步減少電磁波的洩露並增加攻擊的有效性。
2013-09-02 09:18:29
版主回應
  經過上述改進,殲-11D就會是一款成功的半隱身戰機,預計其雷達散射截面積(RCS)的值會從之前的十幾平方米減少到1平方米以下。在戰術性能上,採用中國最新航電技術的殲-11D的能力會更加出色,可以在隱蔽的狀態下突然發動致命一擊。
  亂猜“對付韓國F-15SE”
  據韓國《中央日報》分析說,韓空軍在未來數年將裝備百餘架重型戰鬥機,這無疑給中國東北部方向的防空作戰帶來了巨大挑戰,中國已經在研製被稱為殲-11D的三代半戰鬥機加以應對。其實,這種說法有些牽強。
  其一,中國對殲-11進行隱身化改進是大勢所趨,不應該拿它與韓國引進F-15SE相提並論。如果拿這兩型戰機來進行比較,實際上意義不大,因為現代空戰都是體系的對抗,即使雙方有機會對抗,也要首先看誰的支持體系更強大,其次才由訓練水準和飛行員綜合素質來決定。
  其二,現在韓國引進F-15SE還處在論證階段,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而中國研發殲-11為隱身版的時間,要大大早于韓國引進的實施時間。即便日本和韓國引進F-35和F-15SE,對於中國來說也算不得什麼威脅,因為早已研發出了殲-20和殲-31。
http://mil.news.sina.com.cn/2013-09-01/0823738264.html
  相關新聞
俄媒稱殲-15並非簡單複製品機載航電相當優異
資深軍迷掃盲識別中國空軍現役各型蘇式戰機
美稱中國正落實至少6型新戰機5年內將造200架
漢和:中國購蘇-35配俄新武器戰力超越殲15數倍
蘇35或加裝中國資料鏈戰力超日本軍機4倍
中國採購蘇-35談判接近尾聲:單價8000萬美元
陸購蘇-35 為獲K-100超遠端導彈
殲-31發動機EJ-200
改進型太行發動機開始試飛
曝殲20導彈掛載示意圖
俄T-50隐形战机「T/R單元」太少
LD-10 PL-16反輻射飛彈 可刺穿美神盾圍牆
中国成功研制新型3D照相机 可让隐形战机失灵
俄“天空-ME”55ZH6ME反隐身多功能雷达系统

「日產」F—35價格超原裝五成

  美國政府允許日本企業為日本採購的F—35型戰機製造數十種部件。由於採購量42架較小,「日產」F—35價格預計將為原裝戰機的1.5倍。
  日本《朝日新聞》網站2013-8-22援引日本防衛省的消息報導,日本石川島播磨重工業公司將為日本採購的F—35戰機製造17種部件,包括引擎風扇和渦輪;三菱電機獲准製造7種部件,包括雷達信號接收機。日企所產部件價格占整機價格大約10%。由於這些部件僅供應日本所購F—35,因而成本高。相比從美國購買整機,日企參與製造的F—35價格高50%。
  另外,日本三菱重工等企業可能參与后機身、主翼和起落架製造,預計將進一步推高整機價格。

巴基斯坦梟龍戰機空戰完勝F-16 謝絕美國接觸(楨:說好的是人家巴基斯坦人說的,為什麼噴子們總愛說是我們自大?你還好意思說中國話呢?快說美國英語吧,美國人放個屁都有原子彈的威力!噴子和美狗不得入內!同樣的戰機,功能都差不多,在有些方面還要比F16強,難道你會腦袋缺鈣一樣買貴的F16?價錢貴就厲害啊,同樣一件衣服在批發市場100塊錢,在商場賣1500,難道你會選擇1500的?如果是只能說明你腦袋讓驢踢了!)

巴軍稱將出口梟龍 可與世界頂尖機型一比高低

  中評社北京2013-09-01電/近日在中國參加第十屆中巴防務安全磋商的巴基斯坦陸軍聯合參謀委員會主席哈立德-沙米姆-韋恩(Khalid Shameem Wynne)於8月31日接受了環球網記者的採訪。韋恩表示,中巴兩國政府及軍方一直保持著良好的常態交流,在反恐方面有著有效的情報共享制度,效果令人滿意。他透露說,此次中巴雙方還討論了即將舉行的中巴空軍聯合軍演的一些策劃細節。此外,韋恩還對中巴聯合生產的JF-17梟龍戰機高度稱讚,他表示這一戰機接近世界先進水平,將來有可能實現出口他國。
  他說:“因為來自巴方空軍的訂單特別多,所以出口梟龍戰機還需要時間。但已有很多國家對這一戰機表示出了購買興趣,有的已經開始展開討論。我希望幾年後梟龍戰機的生產能滿足他們的需求。現在梟龍戰機已經接近於世界先進水平,而幾年後這一戰機將採用更多的技術,與世界上其它頂尖戰機可以一比高低。”
2013-09-02 09:58:42
阿楨
俄專家點評中國軍工現狀:道出不為人所知的秘密 2014-06-03

 大國衰落是一夜間的事情,但承認並適應這一事實卻需要很長時間。儘管蘇聯解體已過去近20年,但俄國內仍有許多人懷念昔日輝煌,並堅持認為俄羅斯是蘇聯的化身。最近,俄金剛石中央海事設計局總設計師尤•烏•阿森涅夫在接受中國香港特區《軍事家》雜誌採訪時,披露了一些關於俄軍艦設計及中俄軍事技術合作的秘聞,字裡行間流露出昔日超級大國子民所固有的自傲。
  採訪中,阿森涅夫流露出對於中國海軍的發展頗為輕視,認為,以中國現在的水準,要在艦艇設計上追上俄羅斯還有相當長的路要走。“俄羅斯有百年海軍技術積澱,而中國海軍裝備基本是在俄技術幫助下才發展起來的。何況這中間還中斷了幾十年。”
  “中國同俄羅斯進行技術交流時忽視系統整合,而只注重單個設備的先進程度,以為買點零部件就可以做出產品。這種看法是不對的,暴露出中國人對軍事技術的核心問題還沒有理解。就如同做整容手術,要換個鼻子,不是光考慮鼻子本身,還得從與臉的整體融合方面來考慮。”“不光是中國,即使是海軍裝備最先進的美國也曾犯過類似毛病。
  蘇聯解體後,美國曾花重金聘請200多名俄羅斯地效飛行艇工程師為自己複製地效艇,結果零部件都造出來了,卻裝不到一塊兒去,因為這些人中沒有一個人擔任過副總設計師以上的職位。同樣的道理,中國雖能造出許多單項性能不錯的艦載武器,但在整合上欠缺經驗,如中國艦載雷達相容性就很難做好,嚴重影響實際使用。……
  而俄羅斯在系統設計和系統整合方面功力深厚,這也是俄制武器享有盛譽的關鍵所在。”他認為,中國已造出漂亮的軍艦,但這些艦艇存在不少問題,如被稱為‘中華神盾’的052C型驅逐艦只造了2艘,很重要的原因是解決不了系統相容問題,中國要想進入艦艇設計的最高殿堂,僅靠模彷是遠遠不夠的。
  阿森涅夫還提到一個細節,不久前,一批中國海軍專家訪問金剛石中央海事設計局,提出三個問題:“1、俄制艦艇為什麽高速性能極好?2、俄軍艦的兩個推進軸為什麽在出故障的情況下仍能保持同步運轉?3、俄制敵我識別系統的作用距離為什麽能和艦載搜索雷達相當?” 阿森涅夫說:“中國人提出這些問題的時候明顯有不相信的成份,我們一一進行實際演示後,他們都露出驚訝的神情,後來我們才知道他們是按照20世紀50年代蘇聯給的資料進行相關計算……都過了這麼長時間了,技術和設計思想很多都不一樣了。”
2014-06-05 09:14:37
版主回應
  當被問及俄方是否向中方傳授這些技術時,阿森涅夫聳聳肩:“不是什麽技術都能給別人的。”很明顯,這些技術是俄羅斯看家的本領,輕易不會外傳。在阿森涅夫眼裡,俄羅斯並不擔心中國從所購俄制武器中獲取核心技術。阿森涅夫認為,外界貶低俄制武器性能是一種偏見,“我們的武器是用來打仗的,西方武器看起來很好,但打仗卻未必中用。”
  他舉例說,法國勒克雷爾坦克很先進,包括電腦、全電控制、空調等應有盡有,甚至還有飲水機,“這樣的坦克是用來打仗呢,還是讓士兵們舒服地服完兵役?或者是用來閱兵?”他說,當初他曾向準備採購勒克雷爾坦克的阿聯酋軍方指出該坦克過於精密,環境適應性差,特別是發動機的空氣濾清器和冷卻系統在沙漠中很容易失靈,但是阿聯酋人聽不進去,結果他們買來的60輛勒克雷爾坦克在一年之內就因發動機故障全部‘趴窩’。
  西方艦艇過於依賴資訊來源,如衛星、飛機等,而俄制艦艇除了能從衛星、飛機等獲取資訊,自身也具有完備的資訊探測設備,“這就如同開槍,士兵完全可以蒙著眼睛然後接受別人的指令去瞄準開槍,但如果他能自己觀察、自己開槍就更好,至少他能更準確地把握目標狀況以及被摧毀情況。”阿森涅夫指出,俄制武器在每處設計上都根據戰場需要採取備份措施,如俄艦炮平常靠電驅動,如果電力系統出故障則轉為液壓驅動,如果液壓系統再出問題,則可依靠人力操作,西方的戰艦就沒有類似設計,一量電力系統癱瘓,整個艦炮就廢了。
  他說:“很多人看到俄制艦艇上密佈的雷達、電子設備和武器,總感歎太複雜,沒有必要,實際上這些人不是戰士,不知道武器系統多重備份的重要性。西方艦艇一旦資訊接收設備和電力系統被毀就喪失戰鬥力,而俄制艦艇在同樣條件下卻可繼續作戰,孰優孰劣,不是很清楚嗎?”
  當然,上述說法只不過是俄國人的一面之詞,表面上頭頭是道,實際上外界普遍認為,今天俄軍工能力遠不能和蘇聯時代相比。美國軍事專家布拉特•沃森指出,俄羅斯雖繼承了蘇聯大部分軍工企業,卻再也無法複製蘇聯時期結構完整、配套齊全的軍工體系,加上經濟長期困頓,軍工企業設備陳舊、軍工科研人員大量流失,俄在先進武器研製方面已力不從心。
  這從俄羅斯為印度改裝‘戈爾什科夫’號航母遲遲不能完工、圓錘潛射彈道導彈屢射屢敗就能看出來,“今天俄羅斯之所以大力發展2000噸級輕型艦艇,不是戰略上的需求改變了,而是自身造船能力僅及於此。”
  英國軍事專家拉芒什也認為,俄軍品出口雖一直名列前茅,但銷售的基本是蘇聯時期的武器裝備,且由於配套體系喪失,俄制先進武器越來越依賴國外部件。在俄軍工業走向沒落的同時,新興國家如中國的軍工能力卻在快速進步。
  不可否認,中國武器技術有不少來自俄羅斯,但隨著052C型驅逐艦、“昆侖山”號船塢登陸艦、99改主戰坦克等大型裝備問世,中國軍事技術正在擺脫俄羅斯風格,開始形成自己的特點,特別是今年中國成功實施陸基中段反導試驗,標誌著中國已摘取當今世界軍事技術領域最閃亮的明珠。為何俄羅斯遲遲不願出口蘇33給沈飛,就是沈飛吃透了蘇27的技術遠遠超出俄羅斯的想像。殲20的誕生則標誌著中國軍工由模仿和山寨,走向了真正的自我研發,創新。早在明朝,中國的火炮曾威震邊疆,令少數民族軍隊膽寒,可謂攻城拔寨無堅不摧,現在的中國軍工也慢慢的來到了祖先的這個門檻。
  回應
  老毛子的話,廢話從來就是一大堆。蘿蔔就是蘿蔔,不要期望它有橘子味,香蕉甜,什麼麻麻雜雜的一堆。中國還是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堅持走中國有特色的道路。千萬不要再被老毛子給忽悠了。那些人是騙子。
  人家說的當然有道理,有的還極為精闢。當然他說的也並非全都是真理。事情是複雜的。美國的M系列步槍很精密、準確、射程遠。但模仿實戰考察時比不過AK47。美國武器很容易出故障。而AK47在風沙中從不卡殼,從泥水中撈出來就能打,沒有故障。所以中東恐怖分子都歡迎AK47,連美軍也搶著用。蘇聯的T30坦克在二戰中立下汗馬功勞。這坦克在各方面幾乎都遠遠不如德國坦克,但它結構簡單,易造,易修,故障少,實戰中管用,生產了幾萬輛,狼群戰術把僅有的幾輛德國優秀坦克打得稀巴爛。
  這種又老又沒技術含量的文章就不要拿來顯擺了,你覺得放在你博客裡挺顯你水準?還笑話我們的電磁相容,老毛子給印度搞得那個翻新的航母,在艦橋後面又多了個塔是幹啥,不就是電磁相容水準不行只能再奪搞個塔嗎,說實話十幾年之前咱電磁相容不行這得承認,因為本身軍艦上就沒按多少款不同型號的雷達從而也不會倒逼我們去解決這個問題,而現在在這個方面我們已經悟出真諦,電磁相容水準直逼黴帝,不然從052C到052D這些綜合戰艦不會這麼乾淨,看看毛子的戰艦亂七八糟的堆放在艦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ec3bc30102e9jb.html
2014-06-05 09:16:50
圖博館
俄羅斯軍工也遇到了心髒病 網友:萬事靠自己

  據俄副總理羅戈津日前表示,由於烏克蘭終端供應燃氣渦輪發動機,俄無法為海軍建造新型水上艦艇。俄目前正進行該發動機的替代項目,預計2018年方可自主生產燃氣輪機。俄軍工也遇到了心髒病,環球軍事2015-6-9 在網友間進行了調查顯示,5.5%的網友選擇了“機會!054A等軍艦有了售俄的空擋”; 59.3%的網友選擇“教訓!工業大國也捉襟見肘,中國應吸收俄教訓”;剩下的35.1%網友表示既是機會更是教訓。

不服不行中國軍工讓莫斯科目瞪口呆 2015-6-9

  其一是,據俄羅斯媒體報導,俄羅斯新一代隱形殲擊機T-50遭遇嚴重災難,政府將大幅削減T-50項目支出。不久前俄空軍還計劃在21世紀10年代末裝備52架T-50。
  其二是,中國展出隱形飛機殲20戰機近期試飛美圖。2013號殲20進行了低空機動測試,展示了小半徑轉彎、垂直爬升接筋斗、低空橫滾、空中倒懸、小速度低空通場等動作。
  一架T-50飛機在2014年6月份在莫斯科郊外的茹科夫斯基試驗機場測試時發動機著火。印度認為T-50只是俄羅斯的第五代的過渡機型,根本無法對抗中、美的殲20與F22。但價錢卻與前兩款飛機不相上下,而且俄羅斯人很狡猾,不願意與印度人分享關健技術,所謂的聯合研製,那就讓印度人出錢,其技術項目並不讓印度人參與。印度與法國人簽訂購買陣風戰鬥機的合同!印度寧願那50億元打水漂也不願意再投錢了,印度對T-50的失望可見之深。
  反觀中國,中國的的隱形飛機的研製進度一直都很順利,中國不但推出了殲20,還在研製殲31,兩款隱形飛機同時上馬研製只有美國這樣幹過,因為這需要大量的財力。
2015-06-10 08:56:29
圖博館
許多人都拿中國的航空發動機來說事,但其實航空發動機中國能造,只是壽命不行,航空發動機是超長期高風險高投入的超級工程,即使造出來,還要有個龐大的飛機裝機市場來消化才行,否則投入努力全部打水漂。
  俄羅斯冷戰時舉國體制下瘋狂投入人力、財力、物力才達到現在水平(AL31家族)。這與美國的發動機相比仍有差距,現在的俄羅斯的新型發動機的研製也仍然沒有突破,否則印度怎麼會說T-50的發動機很糟糕。
  中國目前對航空發動機很重視,筆者估計最多十年,中國的航空發動機技術反超俄,這是因為,一流航空發動機並不是製造出來的,而是幾十年不斷試驗積累出來的,中國其實離研製出一流的航空發動機的日子並不太遠了。
  中國在自已不斷的研製出新飛機的情況下,印度人還在不斷的買,印度人也是無奈之舉,自已的整體工業不行,自已研製吧,如光輝戰機,研製的時間長達三十年,投入的錢是天文數字,最終產品還是一款性能落後的飛機,連印度空軍都不想要,這就是兩國的工業差距,而這種差距不是在短期內可以彌補的。
  不要說印度,就是中國的軍工企業與俄羅斯相比,也是明顯強一些的,俄羅斯現在也就靠前蘇聯留下的核武庫壯壯膽了,要不還有什麼拿得出手的東西?不過核武器是有壽命的,平時維護及到期銷毀的費用也很驚人,過二十年再看,就這些東西也得把它拖個半死。
  中國的基礎工業已經超過俄羅斯,可是在基礎工業和高級工業之間的那部分,中國不如俄羅斯,高級工業兩國差不多——都不怎麼樣。這是技術層面,而規模方面中國無論低、中、高都比俄羅斯大得多,基礎工業比美國都大得多,全球第一。
  近來年,俄羅斯在武器方面現在發展比較緩慢,在吃蘇聯時代的老本,新一代武器宣傳的多,不見實物。在國際市場上賣的都是原有型號的升級版,有些戰機如蘇27蘇30系列改型出口型多得眼花繚亂,但就是不見一款全新的飛機,俄羅斯在電子技術,發動機壽命,新材料方面其實全面落後西方,在隱形戰機的研製方面現在也明顯弱於中國。
2015-06-10 08:59:06
圖博館
防務新聞:俄羅斯空軍正在衰落

據美國防務新聞2015-7-12報導,雖然克里姆林還在利用其空中力量威脅北約歐洲和北美盟國,但過度使用老舊的飛機,缺乏合格的飛行員,也把蘇聯時期製造的戰鬥機推到了極限——有專家指出,這是上個月俄軍損失5架不同種類飛機的原因——實際上,俄羅斯空軍部隊正在衰落。
同類的武器裝備老化問題也困擾著美軍,因此美軍總是在呼喊著需要更換飛機——但這個問題在俄羅斯更嚴重,因為俄軍從未重視支持和維護工作。
  回應
再衰落,你敢動它麼       
俄羅斯又不是自己的祖國,沒必要如此維護它,死掉的毛熊才是好毛熊       
錯!半死不活的毛熊才是好毛熊!

俄羅斯空降兵軍事訓練基地坍塌事故已致23人死亡

據法新社消息,莫斯科時間2015-7-13 日19時52分,位於西伯利亞聯邦管區鄂木斯克州斯韋特雷村軍事城的4層營房發生部分坍塌。據當地官方透露,死亡人數已升至23人,坍塌物下的42名官兵已被全部找到。
俄羅斯國防部長謝爾蓋·紹伊古也已經中斷休假回到莫斯科市中心的國家國防管理中心,每隔半小時向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通報鄂木斯克州的情況。另外,他已成立營房坍塌事故調查委員會。
  回應
唉……毛子啊,還是先搞搞內功吧,就這幾天又摔飛機又塌樓……
2015-07-14 09:09:11
圖博館
印度空軍為何難成氣候?竟然由於6個奇葩原因 2015-12-28

目前裝備有200餘架“蘇-30MKI”戰鬥機,它們被視為印航空兵部隊的主力。“蘇-30MKI”是空中優勢戰鬥機,機載超視距導彈和3000千米的航程使其成為名副其實的“空中之狼”。然而,自2009年以來,“蘇-30MKI”事故頻發,文章分析原因如下:

1、訓練強度高
印度空軍是世界上少有的進行高強度、全年訓練的空軍之一。
印空軍進行的模擬空戰演習經常是集合數百架戰機在數千千米的延長線上展開。不可否認,長久以來的高強度訓練給意味著事故多發的風險時刻存在。不過,拉克什指出,印空軍人員喜歡這樣的訓練,因為這是在為戰爭做好準備。
拉克什對印空軍評價很高,認為印空軍並不機械呆板,而是珍視卓越的訓練和創新精神。他指出印空軍飛行員具有很強的主觀能動性,並引用了俄羅斯空軍王牌飛行員謝爾蓋·道爾古辛所說的一句話:成功的戰鬥機飛行員的必要條件就是,“喜歡獵殺,非常希望成為最優秀的鬥士”。
2、高溫環境
印度的自然條件就比較惡劣,環境通常較為嚴酷,任何飛行訓練都難以適應。這些都是印空軍飛行員需要面對的現實。
3、鳥類撞擊
這是印空軍飛機事故頻發的另一個重要因素,佔飛機墜毀事故原因的10%。
4、缺乏高級教練機
根據印度國防部2013年3月發布的數字,印空軍每2年就因為事故失去1個戰鬥機中隊(約18架戰鬥機),而其主要原因就是教練機數量不足。
新戰鬥機飛行員通常需要依次在初級、中級和高級教練機上進行訓練,缺少任何一個環節都不行。但是,現實情況是,印空軍缺乏高級教練機,新飛行員在結束中級教練機的訓練之後,往往得不到高級教練機的訓練直接駕駛諸如“米格-21”之類的戰鬥機,其後果是年輕的戰鬥機飛行員死亡率以驚人的速率攀升
5、維護保養標準低
印空軍因“會沒事的”態度而臭名遠揚。在這種情況下,印空軍低標準的維護保養可能是墜機事故頻發的一個重要原因。
6、飛機缺乏
印空軍目前裝備34個中隊約600架戰機,而實際需要42個中隊。作為大國,印度需要應對許多威脅,戰鬥機缺乏就意味著較少數量的飛機需要完成較多的任務,這還意味著較少的維護保養時間。
值得一提的是,印空軍飛機墜毀數量在過去3年呈下降趨勢,已經由2011-2012年墜毀30架下降到2013-2014年的6架。而且,印空軍目前正在尋求提升所有飛機的適用性。
2016-02-15 09:18:59
圖博館
深度:中國15年購248架蘇27系列戰機訓練中墜毀12架2016.4.5 新浪軍事

 前蘇聯的蘇-27 “側衛”式戰鬥機自1977年5月20首飛成功,在以後的二十多年時間裡,已發展出一個已有相當規模的“側衛”家族。這一家族包括蘇-27UB雙座戰鬥教練機、蘇-33艦載戰鬥機、蘇-30多用途戰鬥機系列、蘇-34戰鬥轟炸機以及經過深度現代化改進的蘇-35戰鬥機。
  1989年蘇-27首次亮相於法國巴黎航展,其展示的優異性能震撼了西方的同時也在中國軍方的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跡。當時,中國與美國和西方的武器技術合作幾乎全面停止,剛剛結束阿富汗戰爭的蘇聯正處於嚴重的經濟衰退之中。如此種種,似乎都預示著蘇-27來華是某種必然。
  對於中國空軍而言,蘇-27遠不是一種現代化主戰裝備那麼簡單。蘇-27的引進,使​​中國空軍在全軍發展戰略中的地位變化產生了巨大的,成為中國空軍現代化的重要標誌,蘇-27開啟了中國空軍第三代戰鬥機的大門,使得中國戰鬥機發展的步伐再次跟上了世界先進裝備的水平,同時也推動了其他國產作戰飛機的改進完善和新機型的發展。
  如今,中俄蘇-35戰機合同已經取得階段性進展,首批4架蘇-35戰機最早將在2016年年底交付中國空軍。本文則為大家梳理蘇-27系列戰鬥機在中國的歷程:
  1990.11 中方簽署訂購首批24架蘇27戰鬥機合同並有24架蘇27追加購買協議;
  1992.6.27 第一批12架(8架蘇27SK,4架蘇27UBK)從俄後貝加爾軍區起飛於當天上午10時15分抵達安徽蕪湖,交付空軍第3師。飛機編號為:機頭1-12,機尾13041-13049,13140-13142;
  1992.11.8 第二批12架(12架蘇27SK)和俄方贈送的2架(2架蘇27SK)抵達安徽蕪湖,交付空軍第3師。飛機編號為:機頭13-26,機尾13143-13149,13240-13246;
  1993-1994 談判引進蘇27生產線問題進展緩慢,中方沒有付給俄羅斯第二批24架蘇27貨款,俄方暫停交付;
  1995 劉華清訪俄,促進談判,並解決了第二批24架合同付款問題,並且要求俄方把蘇27技術轉讓中方,由沈飛自行製造;
  1996.2 中俄達成許可中國自行製造蘇27的協議;
  1996.4.6 13架(8架蘇27SK,5架蘇27UBK)抵達廣東遂溪,交付空軍第2師。飛機編號為:機頭27-39,機尾16327-16339;
2016-04-06 08:18:20
圖博館
1996.7.25 11架(8架蘇27SK,3架蘇27UBK)抵達廣東遂溪,交付空軍第2師。飛機編號為:機頭40-50,機尾16340-16350;
  1997 國產組裝蘇27(殲11)正式立項,開始研製;
  1998上半年沈飛開始組織生產蘇27SK,準備年產10-15架,15年內生產200架;
  1998.12 沈飛製成首批2架;
  1999 中方訂購38架蘇30MKK;
  1999.9 沈飛首批國產蘇27SK即殲擊-11 10架開始交付部隊;
  1999.12.3 為彌補訓練用機問題,簽署交付中國總共28架蘇27UBK的雙邊協議,伊爾庫茨克將向中國交付蘇27UBK;
  2000.12.15 4架蘇27UBK 交付K026基地(中國空軍合同戰術訓練中心)(確信有2架後又交付空軍第1師);
  2000.12.20 第一批10架蘇30MKK抵達蕪湖,交付空軍第3師(飛機編號為:機頭編號1-10);
  2000.12.22 8架蘇27UBK抵達重慶白市驛, 交付空軍第33師(飛機編號為:無);
  2000.12 沈飛交付空軍第1師10架蘇27SK即殲-11,7-11正在檢測,共14架已經安裝完畢(KANWA);
  至2001底又有16架蘇27UBK 分2批交付空軍第19師和空軍第1師(具體架數不詳),至此第2批訂購28架蘇27UBK全部交付完畢;
  2001.12 沈飛交付空軍第19師和空軍第1師約11架(具體架數不詳)蘇27SK即殲-11;
  2001.1 俄方交付蘇30MKK的武器系統,包括:KH59ME,KH29T,KAB500KR,KH31P;
  2001.3-4 第二批9架蘇30MKK抵達蕪湖。滄州,交付空軍第3師(8架)(飛機編號為:機頭11-18),K026基地(1架);
  2001.8.21 第三批10架蘇30MKK抵達綏溪,交付空軍第2師;
  2001底第四批9架蘇30MKK交付,至此,38架MKK交付完畢;
  2002 再次簽定購買38架蘇30MKK合同;
  2002.12 沈飛再次交付12架殲11(蘇27SK);
  2003 簽定購買24架蘇30MKK2給中國海軍合同;
  2003.12 38架蘇30MKK交付完畢;
  2003.12 沈飛再次交付12架殲11(蘇27SK);
  2003.12 沈飛全國產的殲11B首飛;
  2004.9月24架蘇30MKK2交付完畢;
  至2004底沈飛又交付15架殲11(蘇27SK);
2016-04-06 08:18:47
圖博館
至此,中國一共購買得蘇27SK 38架,蘇27UBK 40架,蘇30MKK 76架,蘇30MKK2 24架,自產蘇27SK即殲-11 70架,共計248架蘇27系列戰鬥機;
  遺憾的是,在訓練中大約墜毀了12架蘇27系列戰鬥機。因此,目前實際擁有236架蘇27系列戰鬥機。(作者:空軍之翼)
  回應
 短短十五年就墜毀了12架,一年一架,這都是錢啊
 跟阿三比還算少的!一年掉一架飛機也算是事?還世界領先?你去看看美國一年掉多少飛機?
 中國戰機摔了,是戰飛機質量不好,飛行員水平太次。美國戰機摔了,是訓練強度大,訓練水平高
 在美狗眼里阿三掉飛機,它主子掉飛機都不是事兒.
 美國戰機在近30年實戰的空戰中共擊落蘇式戰機443架,而沒有一架美國戰機被擊落的準確記錄。
 你美爹靠的是全面的體系優勢戰而勝之,而且都是小國,什麼南斯拉夫科索沃之類的,先把別人的雷達摧毀,地面指揮系統全失效,再壓製過去,別人飛機起飛後等於是盲的,沒什麼可吹的,要你美爹去試試俄羅斯之類的大國,

殲16戰機一新性能曝光令俄改口稱其亞洲無敵2016.4.5 新浪軍事

  最近一組黃色塗裝的殲-16戰鬥機加掛新型電子吊艙和機載播撒器的畫面在各大媒體中普光率最高,這種配備可以大幅度的提升綜合作戰能力。使得中國空軍的對地打擊能力獲得顯著的提升。甚至被俄羅斯媒體稱為“東亞空中無敵”的空中武器,就在不久前俄羅斯媒體還稱它不過就是一款中國自己改進的蘇-27戰鬥機。
  殲-16戰鬥機是中國針對自己的實際需要開發的一型多用途戰鬥機,多數人都認為是基於殲-11BS戰鬥機基礎上對地攻擊增強型號版本。由於之前殲-11BS的外掛掛架數量少,重掛載點也少,在對地對海攻擊中作用有限,主要還是用作對空空戰。殲-16對比此前的殲-11改進型最重要的升級是安裝了中國自主生產的AESA有源相控陣雷達,有此前中國已經有裝備蘇-30MKK戰鬥機和殲轟-7戰鬥轟炸機的經驗,所以在通用的彈藥和武器掛載上,都會獲得極大飛躍。同時具備超遠距離空戰能力和強大的遠程對地對海打擊能力。
2016-04-06 08:20:10
圖博館
現在對外展示的畫面,是殲-16攜帶機載隱身防區外彈藥播撒攻擊系統的畫面,搭配類似於美國的”狙擊手“吊艙,可以讓殲-16在超遠距離上對敵方目標進行打擊,遠離對方防空火力的威脅範圍,增強了中國空軍對點面目標的打擊能力,有提升了殲-16戰鬥機的生存率。
  尤其是掛在怪掛架上新型航空炸彈,類似於美國GBU-97傳感器引爆武器(SFW),在中高空投放後,會分離出10個子彈頭,這些彈頭都帶有降落傘,在落地前還會放出4個帶有探測器的反裝甲彈頭,在自動探測到裝甲目標後會發動攻頂打擊。中國現在已經可以研發同等打擊武器,大大提高了殲-16在面對集群目標的打擊能力。哪怕對面來的是鋼鐵洪流,殲-16也有能力予以擊毀。同時這種智能傳感器武器還可以應用到對機場的打擊上,遠距離摧毀機場的跑道,讓敵方的戰鬥機飛的起來落不下,沒起來的就只能趴窩。
  同時殲-16這次還展示了一種類似於美國“狙擊手”光電吊艙的外掛物,這種新型的吊艙可能會集成紅外和白光多種瞄準能力,可以極大的拓展機載探測器的探測距離。可以在20公里外直接鎖定一個高速移動地面目標。非常方便殲-16從中高空遠距離上對目標實施精確打擊,甚至還可以發現中​​距離上的隱身目標。中國同時還研究了多種外掛吊艙,都可以應用殲-16這一良好的平台上。
  中國此番展示殲-16戰鬥機,很明顯的意圖就是展示自己對地打擊能力上獲得的提升,尤其在亞洲諸多國家都在追求多用途戰鬥機的時候,中國已經在這一領域上走的越來越遠。殲-16對比周邊的蘇-30MK2還有F-15K和F-15SG這類重型多用途戰鬥機時,不僅具備較強的空戰能力,還具備遠程投放防區外彈藥的能力和在未來換裝各種先進吊艙的能力。更為可貴的是,這些武器和吊艙都是中國自主研製建造的,相對於周邊這些機載武器都需要外購的國家,中國無疑在這方面已經大大的領先了。(無名高地)
  回應
沈飛,除了山寨,真的沒自己的自主機型
FC31沈飛自主4代機 !沈飛除了殲20被成飛搶走了風頭,其實在3代機和3代大改中還是我國的中堅力量,殲11A 殲11B 殲11BS 殲15 殲16 殲8,還有5代機的預研工作,其實沈飛的任務特別重,希望外界給他們時間吧
其實山寨不可恥,那就是學習別人的長處,補自己短處,當初美國還山寨英國,德國的技術呢,才有美國的輝煌!
美國其只山寨聯德國導彈,設計師也弄到美國​​。
2016-04-06 08:21:29
圖博館
美軍飛機在日墜落半年內已墜毀9架F/A-18

據日本廣播協會(NHK)2016.12.7報導,駐日美軍一架F/A-18在四國高知縣近海墜毀,飛行員跳傘。這也是自今年6月以來,在全球範圍內墜毀的第9架F/A-18。其中,美軍損失7架,瑞士和加拿大空軍各一架。
6月2日,美國海軍“藍天使”表演隊一架F/A-18在起飛後不久墜毀於田納西州,飛行員遇難。
7月27日,美國海軍陸戰隊一架F/A-18墜毀,飛行員遇難。
8月2日,美國海軍一架F/A-18C在內華達州法倫附近墜毀,飛行員安全跳傘逃生。
8月29日,瑞士空軍一架F/A-18C從邁林根空軍基地起飛不久後墜毀,飛行員受重傷不治身亡。
10月25日,美國海軍陸戰隊一架F/A-18在陸戰隊空地戰鬥中心附近墜毀,飛行員遇難。
11月9日,美國海軍陸戰隊兩架F/A-18在加州聖地亞哥附近進行空戰訓練時相撞。一名飛行員跳傘後安全落地;另一名在海上跳傘被安全救起。
11月28日,加拿大空軍一架CF-18在冷湖靶場墜毀,飛行員遇難。
  回應
就這戰鬥力,還怎麼去跟人家美帝比?訓練費都買茅台了吧…啥,是F18?恩,看看人家美帝,摔飛機都公佈出來,多麼自信民主的範兒啊,反觀天朝,摔了也不會承認的,妥妥的體制問題
這機怎 定體問
我們冤枉印度了,這啪啪啪的摔起來,顯然美國比印度更牛×,美國才是真正的老司機。
殲十摔了,一幫噴子那個跟打了雞血一樣拼命碰,美國人F18摔了,噴子都不說話了。
http://www.guancha.cn/military-affairs/2016_12_08_383410.shtml
2016-12-09 11:22:15
阿楨
蘇27曾是全球飛行壽命最短三代機:基本型僅1千小時 2019-05-29 新浪軍事

  截止蘇聯解體之日,蘇27系列交付各航空工業單位的試驗機,僅不完全統計就有59架——不計入交付作戰部隊(包括類似試訓中心這樣的單位)使用的飛機,不計入僅用於地面試驗的靜力試驗樣機等。此外有8架試驗機交給了國防部研究所,同樣不承擔作戰任務。
  其初期的10架樣機按照匯率計算,在今天至少價值過億美元(1977年,花費一億多盧布)。這些飛機中,早期的9架機體壽命僅有200小時出頭,發動機壽命不到300小時。而蘇27sk/ubk(第一輪結構強化改進型,壽命2000小時)之前的單雙座基本型,飛行壽命僅有1000小時,發動機壽命500小時。
  蘇聯解體的直接原因,是長達幾十年跨度中,軍事開支始終比國民收入的增長速度快1.5-2倍。到末期蘇聯國民收入的40%都用於軍事開支,沒有任何一個現代國家的經濟能長期承受這樣的負擔,而蘇聯軍事開支的70%都用在了軍事裝備的研發和採購上。
  蘇27的試驗機數量,是這一歷史現象的直觀體現。真正分析蘇27的整個研製流程,嚴重的低效和浪費無處不在;對於飛機設計師,這是一場可以無限度揮霍財力和物力的盛宴,但對於蘇聯的國民和國家經濟,蘇27的工程成就,是用極端浪費的代價換回來的。
  在歐美的三代戰機研發中,從未有型號完成後遺留缺陷如此之多、花費代價如此之高的型號,這才是系統工程效率差異的真正體現,這是一個值得警醒的問題。特別是國內一些體制內的高級設計師、甚至是院士候選人,至今沉迷在俄式系統工程系的表面輝煌中。
  以下是根據俄方最新發佈的各種資料做的試驗機匯總統計
........
  回應
預設貶低蘇聯飛機和設計師的立場,然後翻爛帳找根據,這個小編真夠“精美”的。
1992年中國進口的100架原裝蘇27已經報廢做易開罐了,後100架用進口件組裝的蘇27(殲11A)現在正在退役中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19-05-29/doc-ihvhiqay2259342.shtml
2019-05-30 08:44:17
阿楨
印媒公佈印巴空戰細節:俄制空對空導彈射程縮水近半 2019-06-02 新浪軍事

  印巴2•27空戰已經過去三個月了,印媒稱,印緊急起飛了8架戰機,其中有2架蘇-30MKI;但其實是巴圈套,早已有F-16(楨:?梟龍!)埋伏,蘇-30MKI憑藉機動性和電子干擾躲過了一劫;但米格-21最終因為缺乏態勢感知能力而被擊落。
  巴沒戀戰,立刻撤退;蘇-30MKI隨即追擊,然而蘇-30MKI攜帶的R-77主動雷達制導中距空對空導彈射程不夠,最終放棄追擊。
  其實R-77與美制AIM-120C相當;其採用了格柵彈翼,雖然末端機動性更好,但是飛行阻力更大,因而理論80公里,實際50公里。即使改進了火箭發動機後的R-77-1仍只有60公里。而美制AIM-120C7換裝新的雙脈衝火箭發動機、改良彈道後,已超80公里。
  坦率地講,印度空軍最需要的,其實是像歐洲“流星”有效射程超過100公里,印度將裝備36架法國 “陣風”戰機,配套引進“流星”也是有一定可能性的。(作者署名:烽火君)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19-06-02/doc-ihvhiews6334348.shtml

印巴空戰印度被俄制空對空導彈坑慘 中國卻早已棄用 2019-06-02 新浪軍事

  中國先後引進了數量不少的R-77,還包括R-77-1改進型,中國很早就發現了格柵彈翼所帶來的先天射程缺陷,因此即使是在早期國產霹靂-12問題頻發、性能未完善時,哪怕長期使用半主動的R-27和霹靂-11過渡,都沒有貿然擴大R-77的採購。
2019-06-03 07:36:02
阿楨
等到霹靂-12性能趨於完善時,中國蘇-30MKK全部能夠使用霹靂-12及其改進型導彈,有效射程達到80公里,明顯超過俄制R-77。
  目前,殲-20、殲-16、殲-10C等已全面配裝霹靂-10、霹靂-15等新型導彈,其中霹靂-15中遠端空對空導彈有效射程遠遠超過100公里。另外一種尺寸比霹靂-15更大的超遠端空對空導彈,採用多種模式複合制導,外媒稱其有效射程可達200公里,足以對西太平洋上空的敵方大型特種飛機進行遠端“狙殺”。

殲11B掛霹靂15導彈亮相 或換裝有源相控陣雷達 2019-05-06 新浪軍事

  霹靂-15採用的是雙推力固體火箭發動機。即導彈發動機可以在飛行過程中熄火,臨近目標後再次點火,可以讓導彈與目標進行追逐時,能夠做出持續大超載高機動動作,不至於被對方輕易甩開。
  流星使用的是衝壓發動機,在助推器體積過大,裝載燃料過少,且缺乏燃燒和推力控制技術的情況下,性能反而不如雙推力固體火箭發動機

俄R27空對空導彈大改型號將交付 曾在中國惡評如潮 2019-06-02 新浪軍事

  二戰後,俄羅斯除了R-73紅外制導導彈相對較好之外,大部分幾乎就是燒火棍,實戰中命中率低的得驚人,其中最著名的就是R27導彈,俄稱為楊樹,中看做會飛的大型火箭彈。
  中國伴隨蘇27戰機進口,也購買了一批R27,雖和美第三代麻雀F同時代,但只達第二代麻雀E的水準,中國空軍的建議是:由於命中率低下,最好用來打無機動的敵人大型飛機,美國的反潛飛機或者偵察機一類的低機動目標,對於敵人戰鬥機,幾乎不要做任何夢想。
  對於R27導彈的問題,俄空軍也是心知肚明,最近俄稱,首批經過大改的R-27在今年年底交付,
  換裝火箭發動機燃料可以提高導彈射程,換裝導引頭和引導系統可以提高導彈捕獲目標能力,更換主動雷達導引頭,導彈可以發射後不管,而且具備了過去完全不具備的下視下射能力,這可以算最大的好處。
  從技術層面來說,改進R27不如改進R77,畢竟R27架構太老,直徑粗,彈翼大,阻力非常大,並不太適合遠端攻擊,但是為了省錢,俄還是通過全盤移植R77技術來提高性能。(作者署名:大水)
2019-06-03 07:40:00
阿楨
巴鐵空軍梟龍戰鬥機壓制印度蘇30 小雷達欺負大雷達 2019-08-04 新浪軍事

  雖然梟龍空重就6噸出頭,和印度18噸的蘇-30MKI相比,幾乎是只小螞蟻,但是2月份的短促交戰卻讓世人大跌眼鏡:梟龍在120公里外早早鎖定蘇-30MKI,而印方飛機卻毫無反應,但是上級一直沒有給指令,所以一直沒有開火。
  蘇30-MKI採用BARS無源相控陣雷達,雷達本體重量660公斤,外加附屬設備,總重1000公斤,而梟龍的KLJ-7僅120公斤!BARS,空對空探測135公里(戰鬥機大小目標),空對海250公里,空對地探測80-120公里,掃描模式峰值功率4KW,照射模式峰值功率1.2KW(給R-27半主動雷達提供照射,防止敵方干擾)。
  KLJ-7,空對空130公里,下視能力大於85公里,發射機功率僅有600W,可同時跟蹤10個目標,並對2個攻擊!中國國產雷達使用更低的功率,更小的重量超越了俄制大型雷達!
  技術上,蘇-30MKI的大型相控陣雷達應該比梟龍的小型多普勒雷達更加先進,但是俄相控陣雷達技術並不先進,雖然功率很大,但是損耗非常高,無源相控陣從發射機到天線要經過功分、移相器等多個環節,都會增加損耗和雜訊,減少探測距離,所以,上世紀70年代,美國即使開發成功無源相控陣雷達,但是也沒有用在戰鬥機上,而是堅持使用脈衝多普勒雷達。
  梟龍KLJ-7壓制了BARS,隨之KLJ-7A有源相控陣雷達也將同樣壓制陣風的RBE-AESA,由於梟龍的成功,巴方訂單已經從最早的150架暴漲到250架,而且未來極有可能會開發更新的型號,總數超過300架並非沒有可能。(作者署名:大水)
  回應
俄羅斯繼承了前蘇聯的工業基礎,產品大多傻大笨粗,再加上電子工業基礎薄弱,雷達也是受到工業基礎的拖累、、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19-08-04/doc-ihytcerm8470929.shtml
2019-08-05 08:13:37
阿楨
AL31F生產水準下降 殲10C不忍了:換裝國產發動機 2019-08-09 新浪軍事

  用渦扇10換裝俄羅斯發動機,在我國戰機上早已不是第一次了,為啥殲10C這一動作卻引起議論紛紛呢?
  原來,大家議論的焦點是俄AL-31F發動機,AL-31壽命短,效費比遠遠低於西方同類航空發動機。然而,這僅僅只是AL-31FN的一些小問題,其真正的致命之處在於主軸承品質存在問題。
  對於一般的結構部件來說,即便出現輕度裂紋也可以保證安全使用,這在專業上稱為損傷容限,而航空發動機的主軸承不存在損傷容限一說,其在使用過程中絕不允許出現絲毫的裂紋等形式的損傷,然而AL-31FN卻經常有表面起始的剝落現象。
  不僅如此,AL-31FN還經常會出現軸系潤滑壓力過低,導致發動機自動降低轉速,空中停車就會很快到來。2005至2013年,我軍累計發生數十起因AL31FN主軸承損傷導致的發動機嚴重故障並報廢,並多次發生空中停車和數起二等重大飛行事故,損失十分巨大。
  無獨有偶,在2017年,蘇-30的最大買家,印度軍方也曾公開對外界抱怨,AL-31經常性的引擎空中熄火和發動機故障,導致只有一半的蘇-30MKI處於可用狀態。
  其實早在2016年珠海航展,AL-31FN品質問題的消息已經傳出來了。然而,生產AL-31FN的俄禮炮工廠和發動機設計局並不承認發動機有品質問題,反而認為是我方維護不當造成的。
  如果說這些品質問題是俄羅斯的技術不過關,那麼接下來曝光的問題則事關生產企業和工人的責任心。據網路消息,一次因AL-31發動機故障墜機之後,在事後事故調查中,居然發現該發動機高壓壓氣機第一級可調葉片有多個零件忘記裝配,從而導致壓氣機葉片折斷。雖然俄羅斯“禮炮”工廠最終開除了該發動機裝配工人和檢驗人員,全體裝配工人需考試合格後才能重新上崗,但類似的低級問題還是層出不窮,比如曾經在AL-31發動機的外部管道中發現過內衣,真是太不可思議了。(作者署名:鐵翼蒼穹)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19-08-09/doc-ihytcerm9566684.shtml
  相關新聞
張召忠評印度戰機8月9日墜毀:我早就勸過印度不要碰蘇30
2019-08-10 08:59:46
阿楨
我軍為何不要俄射程100公里導彈卻買國產70公里導彈 2019-11-29 新浪軍事

  冷戰結束後,中國引進了大量俄制武器,陸海空軍都有,其中引進專案花費最多的就是1995年啟動的蘇-27SK項目,前後花費超過1000億人民幣,比過去中國航空工業總投資還多,蘇-27由於具備機動性好,航程大,掛載多,機體大,潛力足的特點,所以,某些國內廠家技術人員認為可以持續產生最少40年!
  蘇-27SK項目不僅僅包含蘇-27SK型號的許可證製造,而且包括了後續蘇-30MKK,蘇-30MKK2戰轟機的引進,而且包含大量的武器彈藥發動機進口,而俄不理解的是,為啥不愛買我們的導彈!
  俄R-73機動性比霹靂-8更好,而R-77射程和機動性都比霹靂-12更好,廠家宣稱射程高達100公里,最大超載40G,而霹靂-12才有70公里,38G。
  實際情況如何?
  我們先看看20公里高高R-77射擊包線的最大射程,現在飛機大多飛高10公里,迎頭射程只有50公里,5公里高度射程縮減到25公里,海平面發射15公里!
  我們看左側的曲線,尾追最大射擊距離不到30公里,而海平面射程則縮減到4-5公里,幾乎和紅外格鬥導彈差不多!
  霹靂-12測試高度比較低,高度低空氣密度大,阻力更大。另外,中俄測試標準不同,中採美標,多在11公里高空,R-77最大射程只有40多公里!
  R-77導引頭技術長期無力升級,抗干擾能力低下,而霹靂-12,採用數位技術升級後,不斷採用軟體升級的辦法升級導彈資料庫,提升抗干擾能力,天長日久積累下來,作戰能力天差地遠!
https://k.sina.com.cn/article_7270477868_1b15ab02c00100kzsu.html
  相關新聞
我國霹靂10/15戰鬥部能力驚人,世界一流
2019-11-29 10:13:11
阿楨
俄最鐵盟友嫌棄Su30戰機 只想要F16 2019/12/04 中時電子報

據《防衛部落格》報導,2017年俄白兩國簽訂了12架蘇-30SM合約,上個月才接收2架用以取代前蘇聯時代製造的舊式Su-27、米格-29、Su-25等。
白俄說,俄戰機的運營和維護成本比美國製F-16戰機貴太多了,其生命週期(35年)整體成本是購買價格的2到2.5倍,現在戰機約5000萬美元,為維持適航性和跟上現代化,每架還要支出1.85到2.1億美元。
俄戰機的另一個缺點是它的AL-31FP發動機,每架Su-30SM的生命週期中總共要用掉6座。傳統上俄製戰機在燃油效率與維修時間、使用壽命比西方國家發動機差很多。F-16可以最初安裝的同一座引擎連續使用35年,期間大約10年需要一次大修。但若是MiG-29,要用掉8座發動機。

中國首台百千瓦級船用燃料電池系統誕生

2019-12-03,在上海舉行的第20屆中國國際海事會展上,中國船舶第七一二研究所發佈了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全國首台500千瓦級船用燃料電池系統解決方案,具有能量轉化效率高、振動雜訊低、零排放無污染等優勢,是高技術船舶未來發展的理想動力能源裝備。
國外現階段船用燃料電池功率一般在350千瓦以內,正在向500千瓦-1000千瓦發展。世界船舶用燃料電池的市場容量大約有160吉瓦,2025年改造和新建分別約400艘和200艘,市場將達到200億元。
2019-12-05 07:31:56
阿楨
印度蘇30MKI為何落後於殲16 實力不濟只能啃老本 2021-03-12 新浪軍事

  蘇27是一款有著眾多的衍生型號和改進型。
  殲16使用了大量的新型材料,同時在氣動佈局的細節上,做出了修改。這一系列的舉措就換來了隱身性能提高,空重降低。另外,殲16戰機的航電系統也做出了升級,新型有源相控陣雷達的普及,使我們掌握了對四代半戰機深度改進的核心,這些都是過去蘇系戰機所匱乏的。到目前為止,俄羅斯的航電工業和材料研發能力還是落後於我們,最新的蘇35S在中國空軍內部的對抗中一敗塗地,就是最好的證明。
  與之對立的是,蘇30MKI在印度空軍內的道路似乎已經走到了盡頭。雖然仍在生產,然後不斷地誇大蘇30MKI向量噴管的作用。但實際上,印度在新機採購上選擇了法國的陣風。
  我們可以清晰看到,一流軍事強國的升級程度是大刀闊斧似的,殲16從最初的殲11B戰機基礎上衍生到這一地步,連機身材料,內部航電都予以了更換,只有這樣的舉措,才能保證戰力的巨大提升。而印俄,拿不出這樣的實力和毅力,更願意躺在功勞薄上,啃老本。
https://mil.news.sina.com.cn/zhengming/2021-03-12/doc-ikkntiak9432350.shtml
2021-03-13 08:17:14
阿楨
中國徹底吃透了蘇-27嗎,青出於藍勝於藍,蘇霍伊王牌在中國!

2021年珠海航展,殲-16D電戰機公開亮相,是有史以來改裝性能最好的蘇-27血統戰機。
上世紀90年代,我國一共從俄羅斯引進了三批78架蘇-27,其中38架蘇-27SK單座,40架蘇-27UBK雙座。另外還進口100架蘇-30MKK多用途戰鬥機,還自行組裝了大約70架殲-11A。隨後,中國以蘇-27為基礎升級的改進型號殲-11B和雙座的殲-11BS、殲-11D、殲-16等戰機。後中國又在蘇-33艦載機T-10K-3基礎上發展出殲-15艦載戰機。
蘇-35S取消機背大型減速板,可以靈活操縱襟翼、副翼、垂尾等控制台,節約的空間可安裝機內油箱,蘇-35S的內油量高達11500千克,比蘇-27多22%,而殲-16則仍保留大型減速板。
中國在改進蘇-27時,強調航電水準和武器,綜合戰力要超過蘇-35/蘇-30SM,殲-16配備了國產AESA有源相控陣雷達,而蘇-35還是“雪豹-E”NO35無源電子掃描陣列雷達。

一討論軍事就習慣于去黑某些廠和所,我堅決反對 2021-11-02

早在2012年討論基於鶻鷹發展而來的中型四代機能否裝備部隊時,就是有一個不斷黑沈飛和601所的人跟在我屁股後面罵我,不得已我才說要打賭。2021年海四首飛,2017的打賭限定與立項時間相差並不大。不過,今天我看到一些人仍然是那種亂黑,真的讓我瞧不起這些人。
  相關新聞
國產五代艦載機外形與FC-31相似?設計理念截然不同! 2021-10-31 觀察者網 王世純
2021-11-06 09:32:32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