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11-23 07:38:15| 人氣1,686|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我的藏書票之愛》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又是位《台灣世界級》之自吹自擂的封號:
「吳興文,天生的愛書人,藏書與藏書票是他生平兩大癖好,尤其是藏書票,作者的收藏不僅多、雅、奇,而且文字介紹精勤,先前已出版《票趣:藏書票閑話》、《圖說藏書票》、《藏書票的世界》以及《我的藏書票之旅》(遠流,2002)等書,研究藏書票歷史與文化蘊涵之深,其藏書票的收藏從畫集升級到原作,從欣賞把玩發展到考證研究,終於成為海峽兩岸收藏和研究藏書票的第一人。方寸之間的藏書票雖小,蘊涵卻大有天地,本書自吳興文的收藏中精選32幀藏書票,各加上旁徵博引、妙趣橫生的隨筆,講述蘊涵於藏書票中的故事,賞閱本書就像偷得人生半日閒,既賞心也悅目。」

「成為海峽兩岸收藏和研究藏書票的第一人」是書商的文宣啦!吳很有自知之明,他在<跋>說:
「台灣目前只有我一人專門研究藏書票……當時(1988)我以為大陸的出版業要趕上台灣至少需要二十年……但是從2001年3月起,我幾乎都在大陸工作,發現我過去所講出版業具有編輯加值能力的優勢這句話要收回,因為北京已有個別的工作室,他們的企畫能力已超過台北的同行了。」

《我的藏書票之旅》的編輯還真會掰,「只有我一人」成了「第一人」,豈不知現代藏書票在歐洲、美洲雖都成立有「藏書票協會」,致力於藏書票活動的推廣,但其風氣卻不若亞洲的日本及中國大陸盛行。

不過對比於前評《藏書票與版權票收藏》所言,大陸藏書票界偏重於藝術性和收藏中國自己的藏書票,吳興文則發揮了出版界和網路收集歐美日藏書票資訊的方便,著重於藏書票的收藏和考證研究。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282125285/20070325065207/

那太專太貴了,不如買下明信片式裝禎的《我的藏書票之旅》來收藏欣賞,不然看下「藏書票簡史」:

提起「藏書票」,對許多人來說可能相當陌生,但「版畫」卻是大多數人所熟悉的,其實藏書票就是一種小型版畫(或稱「微型版畫」),它的製作方式也需透過版印的方式來完成。要完成一張藏書票,首先要設計出具有特色的圖案或文字,並且在票上顯示出藏書家的名號或姓名,以便作為藏書票的標籤,再將印好的書票貼在書 籍的封底內頁,除了可當成藏書家的專用圖記外,也可增加圖書的藝術價值。因此自十五世紀以來,藏書票便擁有「版畫珍珠」、「紙上寶石」的雅號。
藏書票一詞,原是以拉丁文「EX.LIBRIS」來表示,在英文則譯為「From
the library of……」或「Fromthe books of…..」,意思是「某某人所藏」或「某某人藏本」,後來日本人將它翻譯成「藏書票」,傳入台灣一直沿用迄今。據傳藏書票起源於十五世紀的德國,而目前所發現最早的一枚藏書票,是以木刻手法拓印而成的,線條相當古老;畫面上站著一位神話中的天使,兩手扶著一面盾牌,牌上還有一頭長相奇特的動物,(這幅作品是1480年於德國伯克斯恆的一所修道院所藏書籍中發現的,稱為「天使捧紋章」藏書票。另一說法則認為最早的藏書票是「刺蝟」藏書票,由於這兩枚藏書票製作的年份大約都在1480年左右,因此哪一枚才是最早的藏書票,目前尚未有定論。
除此之外,根據日本人的研究發現,在日本醍醐寺光台院所發現的藏書票,製作的時間大約也在1470年左右,日本人乃認定它為世界上最早之藏書票,然而此枚藏書實難從票面去判斷它為藏書票,從字面上的意思也看不出來,因此若要認定它為最早之藏書票,尚有待盡一步研究。
早期的藏書票大多以雕刻紋章圖案為主,一直到十八世紀,由於當時歐洲的銅版畫盛行,而銅版的細膩正適合製作藏書票,再加上許多藝術家投入設計與版畫家的印製使用,使得藏書票逐漸成為藝術品。十九世紀工業革命後,由於機器的大量複製,使得「通用藏書票」(沒有標明藏書者)相當流行。但另一方面,許多藝文人士仍崇尚以手工印製的書票,基於這樣的原因,許多藝術家便相繼投入,例如高更、莫內、馬諦斯及畢卡索等人,都曾參與設計及製作,因而在歐洲掀起了一股藏書票的收藏風。
現代藏書票在歐洲、美洲雖都成立有「藏書票協會」,致力於藏書票活動的推廣,但其風氣卻不若亞洲的日本及中國大陸盛行。在日本,由於版畫深入每個家庭,再加上印刷業相當的發達,以及人民的讀書風氣相當的興盛,因此日本可說是目前藏書票發展最普及的地區。單就日本藏書票協會的會員,就已超過一千五百人,而且其所出版有關藏書票的書籍之多,也是領先世界各國的。另外,日本的版畫家投入藏書票的製作更是不計其數,這些都是日本藏書票蓬勃發展的原因。而大陸地區則是全國通令藏書票為重點發展項目,倡導及使用的人自然甚眾。
收藏書票和集郵、收集卡片、電話卡等一樣具有無窮的樂趣。隨著版畫的逐漸受重視及印刷技術的發達,近代藏書票的圖案內容也日漸豐富,從生活中的物品到大自然的一花一草,都成為取材的對象。因此藏書票不僅具有怡情養性的功能而已,透過它,可以讓我們更加珍惜圖書,認識某人或某圖書館的藏書,了解設計者的品味、構想及票主的個性,更可藉此進入藝術家的內心世界。由於藏書票大部分是原版版畫,印刷的數量有限,所以在文化藝術的傳承上,相當有意義,我們可以說它是版畫中晶瑩剔透的珍珠,是璀璨耀眼的紙上寶石,這一枚小小的珍品,實在值得推廣及發揚。
http://library.taiwanschoolnet.org/cyberfair2003/C0311220235/4.htm

藏書票是供藏書用的,其最初的功能和藏書印章一樣,屬于個人收藏的一種標記。通常藏書票在票面上印有拉丁文Ex-Libris,意爲“我的藏書”。最早的一張藏書票是1470年由德國人Johannes Knabensberg制作的,署名勒戈爾(Lgler),由一款畫有刺蝟銜著野花腳踩落葉的木刻畫構成。
不過類似這種圖畫構成的藏書票,在早期是極爲罕見的。一直到17世紀末期,藏書票多以表示貴族身份的紋章作爲圖案。由于當時只有貴族或修道院才收藏得起書籍,紋章藏書票往往象征權勢和地位,並不流行。如17世紀中葉,英王查理二世的藏書票,以兩頭獅子捧一面盾牌的王室紋章爲圖款,構圖莊嚴而有些刻板,是典型的紋章藏書票。
到18世紀,隨著教育普及,出版業發展,藏書不再是少數貴族的專利,許多中産階級也都收藏圖書,藏書票也就平民化,由原來注重由紋章顯示地位,轉而用圖畫來表示收藏者的個性與喜好,藏書票趨向個性化,也更追求藝術的意味,如18世紀中葉英國布利牧師以自己書房一角的書堆作爲藏書票的構圖,表示收藏者的一種情趣。這個時期還時興寓言形式的藏書票,似乎要寄托更多的文化旨趣。如荷蘭畫家邁克爾?伯格斯設計的寓言票,所繪是一對天使騎在凶猛的老鷹背上,一手抓住老鷹,一手護衛牛頭,其寓意耐人尋味。
藏書票的黃金時期出現在19世紀的下半葉。歐洲的文人幾乎都自己動手或請人設計屬于個人的藏書票,有些書店可以根據顧客的需求制作藏書票。當然藏書票的審美風格也有時代性。當工業革命的巨浪鋪天蓋地沖擊歐洲各國時,人們厭煩機械的僵硬的幾何圖案,于是以彎曲變化的植物枝葉爲構圖的藏書票便得以流行。如1897年德國人克萊朵夫設計了以蒲公英和野花作爲背景,加上飛翔的天使的藏書票,那流暢的筆觸傳達著浪漫主義的韻味。所以藏書票的發展,經曆了由純粹實用性到逐步注重個性化和藝術鑒賞性的一個過程。
至于國人何時開始使用藏書票,至今未有明確的說法。不過較早的有留美學生關祖章的書票,畫面是一位古代書生在書房搜尋圖書,滿地都是線裝書,還有寶劍等飾物,頗有古風,上署“關祖章藏書”五個字,大約是1914年前後制作的。另有戲劇家宋春舫使用的藏書票,標示有“褐木廬”書齋名,也帶傳統文人的情味, 估計是本世紀初制作的。二、三十年代使用藏書票的作家藝術家不少,如葉靈鳳、郁達夫、李樺、唐英偉等等,都制作過許多風格獨特的藏書票。不過,在中國,藏書票一直都只是文人自娛的玩意兒,較少流傳。直到近年,才陸續有一些刊物零星介紹過藏書票知識,並出版過一、二種有關藏書票的集子。
目前,國際上流行的書票,可以概括爲四大類。
一類是畫家一幅一幅繪制而成的,這類書票並不多見。另一類是由版畫家制作的,此類最多。版種則可分爲凸、凹、平、漏四種。凸版的版材有麻膠、石膏、塑料等,但以木版最大量、最普遍。凹版最理想的版材是銅版,但也有鋅版、鉛 版等。平版的版材是石版。漏版,又稱孔版、絲網版。而在這四大類型中,制作技法也是多種多樣。目前,國際書票聯盟已發布了20余種通用編號,用以區別和規範書票制作的版種和技法。
但由于版畫制作之技法日趨多樣,許多版種和技法在國際上還沒有統一的代號。如拓彩版、吹塑版等等。上述兩類,都是書票原作,比較珍貴。只是手繪者,生産不易,難免行之不遠;而以版畫拓印者,數量大增,甚至被視爲正宗,書票也因之而有過“版畫藏書票”之專稱。
如果我們將第一類稱爲“手繪藏書票”,將第二類稱爲“版畫藏書票”,那麽第三類便是可以大量印制的複制品,似可稱之爲“通用藏書票”或“複制藏書票”。這類書票在我國尚屬罕見,但在國外,都已上市銷售了。這類書票因爲不是專用,所以不標明票主,但在票面上應留有一定的空白,作爲書主簽名的地方。有的還像郵票一樣,打上齒孔,背面有膠,只要買來隨手撕下一張,貼在書的扉頁中,簽個名或者蓋個章就完事了。
第四類藏書票,則是“電腦藏書票”了。它可以大量生産,方興未艾。這後兩類書票均與現代科技聯姻,爲藏書票的廣泛普及走入千家萬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機。
中國最早的藏書票———“關祖章藏書票”。國家圖書館從館藏圖書中發現一枚迄今所知最早的中國藏書票“關祖章藏書票”。這枚書票貼在 1910年出版的《京張路工攝影》集中,畫面爲一古代書生在滿室書卷中夜讀的情景,具濃厚的書香之氣和中國古典文化神韻,是一枚構思巧妙與藏書主題緊扣和契合的書票。圖畫工致精美,上方“關祖章藏書”五字,秀逸剛勁。同樣的“關祖章藏書票”還出現在1913年出版的一本《圖解法文百科辭典》中,爲臺灣出版人吳興文發現並收藏。關祖章爲廣西赴美留學人士,歸國後曾在交通部任職,他熱愛西方文化並制作這枚藏書票供自己使用。據分析,關祖章可能是中國最早制作和使用藏書票的人。
中國最早的文學人藏書票———葉靈鳳“鳳凰”票。這枚書票是30年代上海的著名作家葉靈鳳1933年親手繪稿刻印的。他思想進步,和郁達夫 積極推介西方文化包括藏書票,並親手制作了這枚書票,印出後,他寄贈書票給日本友人太田臨一郎。後來李樺、賴少其等一些青年木刻家積極制作藏書票,不能說 沒有受到葉靈鳳等人的影響。這枚書票有史料和藝術雙重價值。
最早由外國人在中國制作的藏書票———“飲水思源”藏書票。這枚書票是民國時期金陵大學西文教授裴德安氏1928年制作的,畫面上一位僧人在專心致志抄寫經卷。圖案古樸自然,氣氛肅穆,人物形像栩栩如生。據發現者和收藏者賈俊學介紹,這枚書票是他淘書所得,已發舊褪色,經由中國藏書票藝委會主任、著名版畫家梁棟先生鑒定確認爲套色版。這枚書票晚于“關祖章藏書票”,早于葉靈鳳的“鳳凰票”和李樺的書票,彌足珍貴。
臺灣土産珍品———“獅首圖騰”藏書票。“獅子銜劍”是臺灣民間的圖騰吉祥圖案,從30年代起,它被藏書票作家巧妙引用到創作中。日本占領臺灣時期,日籍作家西川滿醉心臺灣風土民情,請日本著名版畫家宮田彌太朗創作的一枚“獅子銜劍”藏書票,以木刻水印出來,貼在“媽祖祭”詩集創刊號上轟動一時,這是臺灣島上最早誕生的藏書票。不久又有西川滿的臺灣友人、詩人楊熾昌根據民宅獅首圖騰制作的一枚“劍獅”藏書票問世,也被人們視爲珍愛而爭相索 求。這兩枚藏書票印數極少,作爲日本占領臺灣時期的書票相當珍貴。
http://baike.baidu.com/view/26507.htm

http://images.google.com.tw/images?q=%E8%97%8F%E6%9B%B8%E7%A5%A8&ie=UTF-8&oe=UTF-8&rls=org.mozilla:zh-TW:official&client=firefox-a&um=1&sa=N&tab=wi

台長: 阿楨
人氣(1,686)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術設計(手創、設計、室內空間、裝潢) | 個人分類: 思想文化 |
此分類下一篇:《英倫獨語》
此分類上一篇:《嗜書癮君子》

塵俠
&quot明信片式裝禎的《我的藏書票之旅》&quot
只有在圖博館買得到嗎
還是有沒有相關出版社的資訊可提供...
--------------------------------------------
過去普遍有使用書籤的習慣
不但具有功能性及藝術性
其隨著藏書日漸泛黃的表面
也訴說著書主每一次翻閱時的心路歷程
2007-11-23 08:53:16
版主回應
將《我的藏書票之旅》撕下一頁即一張藏書票明信片
不過可別到圖書館去撕

再泛黃下去
書籤可能似藏書票有收藏價格了
2007-11-23 09:59:36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