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 Rafale陣風戰機
“陣風”是法國達索飛機公司爲法國空海軍研制的下一代戰鬥機。1983年該公司宣布研制先進實驗戰鬥機(ACX),取名“陣風”A。實驗型“陣風” A于1984年3月開始設計,先采用兩臺美國通用動力公司(GE)地F404渦扇發動機作爲過渡動力裝置,之後再換裝當時法國斯奈克瑪公司在研的推比10級的M88渦扇發動機。
“陣風”A于1985年12月出廠,1986年7月首次試飛,之後按計劃完成440次363小時的各種飛行試驗。1990年2月“陣風”A換裝M88渦扇發動 機進行試飛,至1990年底共完成500多次飛行試驗。“陣風”A的飛行試驗包括在陸地機場模擬航空母艦甲板著陸和進場。後來共制造5架原型機供試用,其 中有2架空軍型“陣風”C(單座)和1架空軍型“陣風”B(雙座)及兩架海軍型“陣風”M,另有1架機體于1991年10月交圖盧茲試驗中心做疲勞試驗。 第1架“陣風”C原型機于1991年4月首次試飛,海軍型“陣風”M01于1991年12月13日首次試飛,1993年4月19日首次在航母上著陸。“陣風”雙座型于1993年4月30日首次試飛。
達索公司原估計“陣風”戰鬥機總需求量爲800多架,其中法國空軍需要234架,法國海軍需要78架。空軍的234架中有139架是雙座戰鬥機。海軍型將于1996年開始交付。“陣風”戰鬥機的研制費估計爲70億美元。估計單價超過6000萬美元。
雖然政府制訂的多年采購計劃一再被延遲,但飛機的研制工作一直沒有停頓。現在法國政府終于下達了首批采購計劃,第一批生産型也在進行使用試飛,很快將交付用戶。“陣風”在研制過程中不斷引進新技術,其功能比原計劃有了很大擴展,不僅有很強的空戰能力,還有一定的對地攻擊能力,現在正在向“全面的多任務型 “戰鬥機發展。而新出廠的“陣風”與原計劃相比已完全不能同日而語了,它與目前現一代戰鬥機的性能“代溝”也越來越大了。特別令人注目的是,法國國防部已經在著手對“陣風”的繼續改進的發展計劃,並打破了該機一直由法國自己承擔研制和生産的傳統,正在向全球招標。
“陣風”戰鬥機與歐洲戰鬥機“颱風”和瑞典宇航公司正在發展的JAS-39“鷹獅”並稱爲歐洲“三雄”,它們被認爲是三代半戰鬥機。因爲它們雖然沒有采用像F-22“猛禽”第四代戰鬥機的技術,如外形設計隱身技術、推力矢量技術、超音速巡航技術等,但比起現在服役的第三代戰鬥機又采用了大量的現代技術,因而,其綜合作戰性能有了很大提高,而且有相當大的進一步發展潛力。
“陣風”采用“複合後掠”三角翼、大的高位活動鴨式前翼和單垂尾氣動布局;爲改善進入發動機進氣道的氣流,提高大迎角情況下的進氣效率,進氣道位于下機身兩側;大量采用碳纖維和Kevlar纖維等複合材料,鋁鋰合金;采用鈦部件的擴散連接/超塑成形等加工工藝;采用有極限過載自動保護、故障情況下系統重組 功能及抗顛簸功能的電傳操縱系統;采用側駕駛杆、光纖、聲控、廣角全息平視顯示器、准直瞄准器和側面的兩個多功能彩色顯示器等先進設備。
“陣風”采用了懸臂式複合三角形多梁中單翼,大部分部件和升降副翼用碳纖維複合材料制造。部件安裝接頭用鋁鋰合金制造。升降副翼可同向和差動偏轉。鈦制造的全翼展兩段式前緣縫翼自動與升降副翼聯動,可改變機翼彎度,增加升力。翼根整流罩爲聚芳酰胺纖維複合材料。所有操縱面均由電傳操縱系統通過液壓舵機操 縱。
常規半硬殼式結構機身的50%采用碳纖維複合材料。前機身主要是常規鋁合金,後機身爲碳纖維複合材料。鋁鋰合金機身側蒙皮。機頭整流罩和噴管整流罩爲聚芳酰胺纖維複合材料。起落架及發動機艙門爲碳纖維複合材料。在垂尾前緣的機身兩側有門式減速板。
前翼是全動後掠上單翼,用電傳操縱系統液壓操縱。主要爲超塑成型的鈦合金擴散焊接。起落架放下時,前翼可自動擡起20°,以提供額外的升力。碳纖維複合材料的懸臂式垂直安定面和嵌入式方向舵采用蜂窩芯結構。垂尾尖端爲聚芳酰胺纖維複合材料。舵面用電傳操縱系統液壓操縱。無輔助操縱面。梅西埃?西班牙公司爲 “陣風”研制了液壓收放前三點式起落架,前、主起落架均爲單輪。前輪可液壓操縱轉向,前、主輪均向前收起。設計著陸下沈速度4米/秒,飛機著陸前不需拉平。主輪的米芝林公司徑向輪胎尺寸爲810×275-15,胎壓16×105帕(16.3千克/厘米2)。主、前輪均采用碳材料刹車裝置。用電傳操縱系統 操縱。應急用減速傘放在方向舵根部的圓柱形艙內。
裝2臺斯奈克瑪M88-2渦輪風扇發動機(左圖),單臺靜推力48.7千牛,加力推力72.9千牛,備選的M88-3型發動機的加力推力可達87千牛。兩個相互獨立的半圓形進氣道位于機腹兩側,無進氣調節錐,有分流板,可保證兩臺發動機的工作互不幹擾。飛機機體內的油箱可載5700升燃油,機身中線挂架和兩個內翼和兩個中翼挂架都可挂1250升的副油箱,最大外部載油量可達9500升,總載油量可達15200升。空中受油探管位于座艙風擋的右前方,B/C型爲固定式,M型爲可伸縮式。采用壓力式注油,可在4分鍾內將內部油箱裝滿,7分鍾內將所有油箱裝滿。
“陣風”裝馬丁貝克Mk15零零彈射座椅,座椅傾斜29°。單塊式風擋,艙蓋向右側打開。艙蓋上塗黃金塗層,用以減小座艙雷達反射面積。用小行程油門 杆。在右控制臺上有側駕駛杆。阿貝熱-賽姆卡公司的座艙空調系統。兩套液壓系統,工作壓力280′105帕,各采用兩臺梅西埃-比加蒂公司的液壓泵。變頻交流系統,有兩臺30/40千伏安Auxilec交流發電機。一套3余度數字式電傳飛行操縱系統和一套雙余度模擬式電傳飛行操縱系統,集成了發動機控制並 與武器系統相連。埃羅斯公司的氧氣系統。
該機使用湯姆遜-CSF公司的 具有下視/下射能力的RBE2雷達,可同時跟蹤8個目標,能自動評估目標威脅程度,排定優先順序。EAS公司的超高頻/甚高頻電臺和TRT公司的超高頻電臺,SB 25A收發機和問訊器,六分儀公司的語音無線電控制系統和語音告警系統。SOCRAT公司的TLS-2020集成ILS/MLS和VOR/DME系統,機械電器公司的RL90 RLG慣性導航系統,湯姆遜-CSF公司的NC 12E塔康和AHV 17無線電高度表,SFIM/達索電子技術公司的飛行紀錄儀和六分儀公司的GPS系統。六分儀公司的側置多功能彩色液晶觸摸顯示屏可綜合顯示燃油、發動機、液壓、電氣、氧氣和其他系統的數字化信息,CTH3022型廣角全息平視顯示器集成了湯姆遜公司的OTA 1320 CCD照相機和錄像機。水平戰術導航/傳感器信息顯示器。六分儀公司的Topsight頭盔瞄准具。湯姆遜-CSF公司的電光傳感器,MIDS數據鏈路和 各種偵察、電子對抗、前視紅外和激光瞄准吊艙等。此外,除雷達高警接收機和電子對抗設備外,該機還裝有激光告警系統。機載電子設備和機架的總重可達780千克。目前“陣風”所采用的地形跟隨系統只能使其在152米的高度作地形跟隨飛行,最終目標是地面30米,水面15米。
(英國《防務新聞》2007年4月24日報導,法國泰利斯公司(Thales)為飆風(Rafale)戰機研製的RBE2主動式相位陣列天線電子掃瞄 (AESA, Active phased arrays/ Active Electronically Steering Arrays)雷達於2007年第1季在法國西南部的卡左(Cazaux)測試中心、在幻象(Mirage)2000戰機上進行了一系列的飛行測試之後,已進入研發的最後階段。透過在幻象2000戰機上對AESA雷達試飛得到了肯定的結論,這是新系統性能驗證過程中的一個里程碑。2006年,法國國防發展採購局(DGA, Le Delegation Generale pour. l Armement/French Defence Procurement Agency)和工業部門簽署了一項協議,定於2012年開始向法國空軍和海軍交付配裝AESA雷達系統的飆風戰機。泰利斯公司研製的AESA RBE2雷達,將為戰機的任務系統提供高性能的目標感測器系統。AESA的核心部件,最佳化的GaAs T/R模組組成的雷達天線陣列,是由聯合單片半導體公司生產的,這是由EADS/泰利斯組成的合資公司。AESA RBE2 雷達提高了對小型目標的探測距離,以及改進了合成孔徑雷達(SAR)的性能。泰利斯公司準備把在飆風戰機上進行的綜合測試安排在2007年第2季,量產工作將在2010年底開始。)
由于飛控系統和結構材料技術的進展,“陣風”如同第三代戰鬥機一樣,設計成靜不穩定布局, 不僅減小了飛機的尺寸和重量。當前的戰鬥機空戰思想已從傳統的近距格鬥向從遠、中程導彈交戰和近距格鬥並存方向轉移,因而這些三代半戰鬥機都十分注重增強導彈作戰效能,機載的雷達和武器系統都要求能在盡可能遠的距離內發現目標,還要求能先發制人發射武器將對方擊落。在這種攻擊中,除了導彈本身的跟蹤和擊毀能力外,還取決于母機本身的動能,能量越大,發射的導彈可以飛得更遠、作戰也更有效。同時飛行員必須尋求一個“最大的不能逃離區”, 即敵機在這個距離內無論做怎樣的機動,它都幾乎不可能逃脫。由于要求母機能在盡可能高的速度下發射導彈,所以像“陣風”這一代戰鬥機要比現一代戰鬥機有更好的加速性、爬升性和超音速飛行性能。另外,由于導彈的最大發射距離還不僅取決于母機的能量,同時也取決于敵我雙機之間的接近率。對于攻擊一個正在逃離的敵機的導彈最大射程總是要小于攻擊一個正在迎頭飛來敵機的射程,因此飛行員在發射導彈時還必須考慮到能盡可能快地、用盡可能小的能量損失逃離敵機,以免遭 到敵機發射的導彈的反擊。這就要求“陣風”這一代戰鬥機還要具有很高的瞬態和定常轉彎率和機動性,即傑出的敏捷性。
要求三代半戰鬥機有很好的敏捷性的另一個原因是,因爲大家都意識到,在未來的空戰中即使裝有很先進的空空導彈,近距格鬥還是難以避免。一來導彈攻擊不可能百分之百奏效,特別隨著電子技術的進展和飛機性能的提高,戰鬥機的反導彈攻擊技術也在不斷提高,只要導彈攻擊失敗,現代戰鬥機的速度都很快,雙方將會很快進入格鬥狀態。第二個原因,盡管電子識別系統已經有了很快的發展,但是還很難十分准確地進行敵我識別,特別在多機空戰態勢下,很難肯定面對的是敵機還是我機,或 是中立方飛機。在這種情況下,只有繼續靠近用目視或其他方法識別,一旦確定是敵機,必將有一方被擊落。
“陣風”戰鬥機的提出最早是在70年代末,當時法國打算用一種戰鬥機來替代法國空軍和海軍正在使用的各種戰鬥機。當時法國也參加了由英國、德國、意大利和西班牙共同聯合的“歐洲戰鬥機”計劃啓動工作,但是相互分歧很大。盡管在1983年,5個國家的空軍部門都同意了“歐洲戰鬥機”作爲新一代戰鬥機的目標大綱,但達索公司認爲法國與其他四個國家對下一代戰鬥機目標的看法相差甚大。
分歧之一是,其余四國希望把飛機的遠程截擊作爲主要任務,因爲它們所要替換的機種是“狂風”、F-4“鬼怪”、F-104“星”等,所以飛機的重量被設定在10噸以上,而達索公司希望不要超過9噸。法國認爲飛機更輕、更小,成本也更容易控制,今後出口也更容易。法國還是唯一一個希望該機能有一種海軍派生型的國家。1985年7月,法國決定退出“歐洲戰鬥 機”聯合組(余下的四個國家最後研制出了“臺風”)。在此以前,達索公司已于1983年開始啓動“先進試驗戰鬥機”(ACX)計劃。這就是”陣風”的最初 方案。該機于1984年3月正式設計,第二年年底首架原型機出廠,半年以後(1986年7月)就首飛成功。
與其余四國的“歐洲戰鬥機”的設計思想相比,“陣風”體現了許多獨特的設計思想。最明顯的一點,正如在上一期“臺風”專文中所說的,雖然這兩種飛機在氣動上都采用了前翼加三角機翼的鴨式布局,但“臺風”采用的是基于前翼與機翼相距較遠的遠距耦合鴨式布局,據稱其好處是可以降低飛機的超音速飛行阻力,而“陣風”則采用了前翼與機翼相距很近的“近距耦合”鴨式布局。達索公司認爲,它們對這種布局已經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早在“陣風”戰鬥機計劃之前,公司就自籌資金將“幻影”2000擴大爲一種雙發型幻影4000。實際上這個飛機成爲了“陣風”的一種技術驗證機。
達索公司認爲,與機翼靠得很近的可以全動偏轉的前翼將會對機翼的空氣動力産生很強的有利幹擾,從而能改善飛機的低速、大迎角飛行特性,這對飛機在航空母艦上的使用特別有利。“近距耦合”可使前翼位置更向後設置(離機翼更近),這對雙座戰鬥機來說,可以很好地改善後座駕駛員在遂行空對地任務時的視野。進氣道的設計是“陣風”與“臺風”第二個最大的不同,盡管兩者都是雙發布局,但“臺風”采用了腹部進氣,兩臺發動機進氣流沒有完全獨自分開,而“陣風”是采用機身 兩側半埋式進氣口,每臺發動機的進氣流完全獨立。
達索公司認爲,雙發飛機必須是“真正的”雙發,不允許出現因爲一臺發動機故障影響到另一臺發動機的性能。獨立的進氣道可以保證每一臺發動機在所有情況下都有完整的工況。依達索公司的觀點,腹部進氣還是有很大的風險,盡管現代發動機的可靠性已大大提高了。“半埋式”進氣道也十分有利于減少前向雷達反射特征。發動機采用兩臺斯奈克瑪公司M88-2渦輪風扇發動機,最大推力48.7千牛(4966千克),加力推力72.9千牛(7430千克)。在生産型飛 機上裝改進的M88-3型發動機,加力推力87千牛(8870千克)。進氣道位于機身下兩則,有分流板。在機翼和機身整體油箱內可帶4250千克燃油,機 翼內側挂架可挂2000升副油箱,機翼中挂架可帶2個1300升副油箱,機身中心挂架可帶1700升副油箱。可空中加油,B/C型裝固定式空中受油口,M 型裝可伸縮式受油探頭。
第三個與“臺風”設計有根本不同的是起落架。因爲“陣風”兼有艦載機的任務,需在航空母艦上彈射起飛,所以要求起落架的結構特別牢固,如前起落架必須直接與機身相接,以便將載荷直接傳到飛機的主結構上。這種布局顯然會影響到腹部進氣道的流場,從而使結構設計更爲複雜。
“陣風”一機多用的多用途能力的一個關鍵是它的機載電子系統基本上都是1985年以後發展的而且是目前最先進的設備。在系統綜合小組中特別加入了來自空軍/海軍的飛行員,並充分考慮了他們的使用要求。例如湯姆遜-CSF公司具有下視/下射能力的的電子掃描RBE2雷達,可同時跟蹤8個目標,能自動對威脅情況作出評估定位並區分出優先順序;“前方扇形區光電子探測系統”和“多頻譜自保護系統”。在“陣風”的駕駛艙內,采用了側杆雙杆(Hotas)操縱杆,有一個30°×22°寬視野全息平顯用于飛行信息顯示,用于戰術態勢顯示的是一個20°× 20°的彩色液晶顯示屏,一邊還有一個127×127毫米的彩示顯示屏用于系統資源管理。導航系統包括機械電氣通用公司的Uliss52X慣性導航系統。 輸出裝置包括數字式燃油、發動機、液壓、電氣、氧氣和其他系統狀況陰極射線管顯示器。座艙裝湯姆遜-CSF法國航空導航設備公司的廣角衍射光學平視顯示 器。電話和無線電通信公司研制通信系統。無線電話制造公司提供伏爾和儀表著陸系統。塞克斯坦公司提供話音控制系統和話音警告系統。LMT無線電專業公司的 SC25MKX11敵我識別系統,湯姆遜-CSF公司的頻譜雷達警告和電子對抗系統。以及衛星導航、頭盔瞄准器(右圖)、無線電高度表、甚高頻和超高頻無 線電通訊設備。各種偵察/電子幹擾艙。計劃電子設備總重爲780千克。
現在達索公司的電子分部已經合並到湯姆遜-CSF公司中,但達索公司認爲“陣風”的飛控系統仍將由公司自己承擔,因爲該系統對飛機的安全性和操控性至關重要,決不會讓別人去完成。達索公司對電傳操縱系統也有著長期的經驗,從60年代中期研 制幻影的垂直起飛型(電傳被用于滾轉操縱)到後來的幻影Ⅲ/Ⅳ和幻影2000,後者成爲歐洲第一種百分之百的電傳操縱飛機,現在有500多架在使用中,累計飛行上萬小時,但從來沒有因電傳操縱出過事。“陣風”裝的4通道(3個數字式,1個模擬式)飛控系統除了確保飛機的穩定性和操縱性之外,還確保飛行員無 顧慮操縱,並根據飛機不同的外挂布局對無顧慮操縱的限止值自動進行調整。例如當飛機投放了副油箱之後,系統會自動調節限止值和飛行包線的邊界。一般來說對 于氣動“幹淨“的“陣風”,其迎角限制爲28°,過載限制在9g,滾轉率限制爲250°/秒~270°/秒;而對全挂載布局,其迎角限制爲21°,過載爲 5.5g。滾轉率限制爲150°/秒;對于各種布局的最小速度限制則都是185千米/小時。試飛表明,飛機即便在220千米/小時的擡頭姿態下仍有充分的 滾轉操縱功率,機頭有明顯的低頭趨勢。到目前的所有試飛表明飛機從未進入過尾旋。“陣風”上的飛控系統中采用的一套模擬式通道對空中加油十分有利,因爲它 對操縱輸入的反應不是太敏感。特別使達索公司感到自豪的是,“陣風”裝有一套獨特的“地形跟隨系統”,不僅可在陸上使用,還可在海面上使用。
在一次試飛中,一位美國飛行員在“陣風”的後座上親自參加了飛行,對該機的這套系統大加贊賞,認爲系統簡直是完美無缺,飛機在100米的高度上根據預定的航線飛行十分穩定,並隨地形自動轉變和傾側,包括一些急轉彎和90°的傾轉,全部飛行根據慣導和GPS自動導航,由于所用的輸入是一個無源被動式的數字式數 據庫,因而隱蔽性很強。飛機在水面上時,這套系統自動被轉到“海面跟隨模式”,高度只有15米,但飛行仍然十分平穩。
根據法國國防部要求,“陣風”能一機遂行幾乎全部空中作戰任務,達索公司和國防部正推行一個“三步走”的“陣風”發展計劃。目前正在生産的型號爲F1。 這是一種具有優異的空空作戰能力,並兼有一些有限的對地(面)攻擊能力的“陣風”。它的空軍型分爲A(單座)和B(雙座)兩種,海軍型爲“陣風”M。
現在國防部決定首批采購的13架“陣風”中,除了有3架專門用于“陣風”的發展改型研制外,余下10架都是海軍的“陣風”M,准備配備到法國新航空母艦“戴高樂”號上(總共將部署30架)。海軍型的外觀與空軍型的最大差別是前起落架較長,因而飛機在停放時呈擡頭姿態,這是用來增加飛機的甲板起飛迎角。海軍型的機身比空軍型略長些並有著陸鈎,但機翼不能折疊,以保持與空軍型最大的通用性。
法國國防部還簽訂了第二批48架“陣風”采購合同,預計在2004年開始交付,這批型號稱爲F2。這種型號的電子設備將進一步得到改進,對地攻擊能力將進一步增強。48架訂貨中空軍有21架雙座型、12架單座型,余下15架爲海軍型。第三步就是准備在2007年以前投入使用的“陣風”F3,稱之爲完全多功能型。目前關于F3的研制經費還未最後批准。國防部和達索公司的主要精力放在對F2型的改進上。這項改進計劃目前正由國防部向全球軍用飛機制造商招標,預計今年春天可正式簽訂正式全尺寸發展合同,2003年交付使用。與以前“陣風”發展計劃有所不同,“陣風”F2的改進將從一開始就對方案完成精確定義,以後不再 作改動,這將大大節省研制時間和成本。法國國防部對“陣風”的總的采購量仍將是原定的294架(234架空軍,60架海軍),但具體采購計劃還要取決于經 費和型號的發展進度逐階段進行。
目前“陣風”所用的動力是兩臺由斯奈克瑪公司研制和生産的M88-2發動機,推重比爲8.5,淨推力和加力推力分別爲50千牛和75千牛。這種發動機的第一臺生産型于1996年初出廠,同年年低交付使用。該發動機采用了許多現代技術,如單晶高壓渦輪葉片、粉末冶金盤和全權限數字式發動機控制系統,在整個飛行包線上使用不受限制。斯奈克瑪公司還在對M88-2進行改進,目的是進一步增加它的使用壽命和減少油耗,大大減少其使用成本,以及改進其低空突防飛行任務的持續性。改進項目包括引入三維高壓壓縮機和渦輪葉片,改進整體渦輪 轉子級高壓渦輪的熱塗層,以及采用更先進的燃燒室冷卻通道。整個改進計劃將于2001年完成,並用于政府訂購的48架“陣風”F2上。
斯奈克瑪公司還在爲“陣風”F3研制M88-3增推型發動機,推重比將達到9.5。該發動機將有一個流量更大的新的低壓壓縮機,一個新的可調靜子導流片級,使發動機可在很寬的使用範圍內處于最佳工作狀態,減少油耗和提供更大的使用靈活性,以適應“陣風”全面多用途的要求。研究人員同時也在研究在M88-3上增裝推力矢量噴管系統的可行性。
“陣風”上共有14個挂點(“陣風”海軍型爲13個),其中5個用于加挂副油箱和重型武器,總的外挂能力在9噸以上,所有型號的“陣風”上都有一門“德發”791B30毫米機炮,發射火力爲每分鍾2500發。“陣風”的主要空空導彈爲馬特拉-BAe動力公司的“米卡“,它裝有AD4A主動雷達尋的頭,現正在研制紅外 尋的頭。這種導彈是真正的發射後不管導彈,並已裝備在法國空軍的“幻影“2000-5等戰鬥機上。
“米卡“有4種發射模式:1.遠程(60千米以上),多目標攔截(包括慣性制導、飛行中瞄准數據更新、紅外或電磁終端制導);2.中程,多目標攔截;3.近程格鬥;4.自防禦。海軍型除可挂載空軍型的各種武器外,還可挂“魔術“2和“米卡“雷達制導空空導彈。在空地(面)任務中,2005年以後將挂反跑道武器和Scalp遠程火力圈外發射巡航導彈,加上 A2SM制導炸彈。到2006年“陣風”M還可能挂ANF反艦導彈和ASMP-A中程核導彈。這些導彈還都在研制中,也在向“全球“導彈商招標。而且它們 都可用于空軍型中,從而賦予F2和F3批次的“陣風”有較強的空地攻擊能力。
達索公司目前正在集中力量研制F2改進型和F3全面多功能型的各種先進技術。首先將進一步改進“自動地形跟隨”系統,使飛機在飛行同時能對空進行掃描,探測是否有潛在威脅。達索公司認爲,這種獨特的性能將賦予“陣風”真正具有全面的空空/空地(面)能力,而目前的現役戰鬥機和不久將投入服役的新戰鬥機的這方面能力都難以和“陣風”相比。
另一方面將進一步擴展多功能雷達功能,使其有更大的靈活性,例如在一個地面目標被診斷和跟蹤的同時,還可緊緊咬住空中目標。達索研究人員說,在“陣風”上把許多多功能的傳感器用于典型的作戰任務中,首先它把所有信息資料彙編到任務計劃系統中,並能顯示在飛機的中心顯示屏上,然後通過數據鏈把來自機外的信息資 料(包括其他飛機或預警機上的)提供給機上的戰術態勢顯示屏上。這套系統非常類似于一套“多功能信息分配系統”(MIDS)。多功能“陣風”還將裝一套“頻譜防禦輔助子系統”(DASS),它能夠在370千米以遠捕捉到敵雷達,並能給以定位和作出識別。該系統同時提供激光和紅外導彈發射探測器和數字式固態幹擾器。
“陣風”所裝的“前扇區光電子系統”的特點是有一個寬角紅外傳感器和長焦距CCD攝像機。這個紅外探測器不僅探測距離遠而且識別能力強,一旦探測到一個目標,攝像機立刻跟蹤拍攝,並立即顯示在顯示屏上,這種顯示方法比直接用紅外顯示更精確。“陣風”現在裝的RBF2雷達或數據鏈信息系統能在戰術顯示屏上同時顯 示8個目標,經改進後將能同時顯示40個目標,並能給出應“首先予以擊落”的8個優先目標,然後通過雷達-導彈數據鏈和搜索及邊掃描邊跟蹤雷達模式同時發 射4枚導彈。這種雷達的空地模式還在研制之中。
“陣風”F3的另一個改進是“話音觸發”系統。塞克斯坦公司已經研制快兩年了。這種系統現儲存有250條詞彙,研制人員還在不斷擴展,目的是能容納除了“發射”指令和一些特別專用指令以外的所有任務指令。該公司還在研究先進瞄准系統(Topsight)的盔瞄准/顯示器,用于對目標的探測和快速診斷。
達索公司的研究人員還在評估在飛機上增裝衛星通信息系統的可行性。開辟隱身新途徑達索公司也通過各種途徑改進“陣風”的隱身特性,例如控制飛機的飛行軌迹,使自身的姿態與敵機的夾角盡可能的小,此外就是利用無源地形跟隨系統提高隱蔽性。目前研究人員已經對隱身帶來的作戰優點與由此帶來的成本增加進行了評估,認爲先進的隱身技術,如將外形設計成尖角或複合曲線,不會使成本有太大的增加。評估還發現,像F-22所使用的更全面的隱身技術也不是很適合“陣風”。
目前還在研究通過使用“繭包”技術減小雷達截面,和使用一些主動的雷達截面減小方法。“繭包”概念是基于把挂架上的外挂物隱藏在雷達吸收或折波罩內,在武器發射前將防護罩打開或扔掉。這種防護罩很可能被設計成將武器與飛機的機翼融爲一體,以減小甚至消除挂架的雷達反射波。
另外,研究人員還在探索,隨著“陣風”通信能力的大大擴展,今後用它作爲直接指揮無人機和其他無人飛行器作戰的平臺。
法國國防部于2002年初增購20架“陣風”,其中空軍型12架,海軍型8架。截止目前,法國購買的“陣風”戰鬥機的數量增加到了61架,空軍36架,海軍 25架。其中的10架已經在2001年交付,2002年將交付另外13架。2001年5月第一個海軍聯隊成立時,已經有兩架“陣風”戰鬥機開始在“戴高樂”號航空母艦上服役。2001年還訂購了雙座“陣風”,將在2008年交付。而第一個空軍聯隊將在2006年成立。另外,法國國防部正在開發通用標准的 F-2空對空和空對地導彈,用于配備“陣風”戰鬥機,而且還開始了未來F-3導彈的定義階段。
2003年10月,法國軍方裝備采購辦公室DGA表示擬采購59架“陣風”,用于裝備法國空軍。但是,由于DGA與法國達 索航天公司的談判在戰鬥機新的電子部件價格上沒有能夠達成協議,這份等待已久的合同的簽署將向後推遲。由于前一批“陣風”戰鬥機的電子部件已經過時,所以 這些電子部件的供應合同商也因爲沒有生産這種過時的電子部件。爲此,新生産的“陣風”戰鬥機上將裝備新的電子部件。DGA認爲,達索公司在這些電子部件方 面收取的費用過高,因爲自前一批“陣風”戰鬥機交付以來,電子部件的價格已經大幅下滑了。
2004年8月,法國空軍准備從達索飛機制造公司訂購59架“陣風”。這項軍售將成爲近年來法軍換裝的最大一宗交易,總金額高達31億歐元,合同有望于最近兩周正式簽署。因此,法國空軍裝備的“陣風”戰機的總數將達到120架。觀察家們認爲,這筆合同的簽署對達索公司來說, 不亞于雪中送炭,該公司近年來經營不太景氣,2003的營業額下降了5.4%,跌至2.95億歐元。按照法國國防部的軍購計劃,法國空軍應在30年內采購 294架飛機,總價值約爲330億歐元,其中234架裝備空軍,別外60架配備海軍。此次訂購的59架“陣風”戰鬥機中,有46架用于空軍換裝,另外13 架將入編海軍。
2004年9月,法國政府計劃大幅度削減雙座“陣風”戰鬥機的采購數量,以給采購管理人員更多的靈活性,並防止該項目因經費困難而影響其他的高優先權硬件 項目。法國國防部長上周披露,海軍雙座型“陣風”項目將取消,空軍的雙座“陣風”采購數量也將大大減少。法國空軍的”負鼠”NG信號情報飛機項目也將取消。經過與軍方指揮官的交談,指揮官們決定,上述被取消飛機的任務改由通過其他成本效益更高的方式來完成。法國官員堅持294架“陣風”戰鬥機的采購總數不被削減。法國海軍原計劃采購35架雙座型和25架單座型“陣風”,現在准備只采購60架單座型。空軍則將把常規攻擊和偵察任務轉給單座型,雙座型僅用于 換裝訓練和核攻擊。
2004年12月,法國國防部訂購59架F3標准的“陣風”戰鬥機。這份訂單使“陣風”的訂貨總數增加到了120架,1994年和 1999年,法國國防部分別訂購了13架和48架“陣風”。泰利斯公司參與了“陣風”現有的全部訂單,爲“陣風”的導航與攻擊系統提供電子設備,包括RBE2無源相控陣雷達、”頻譜”電子戰系統、敵我識別裝置、任務和數據存儲計算機、顯示器、通信設備、備份儀表和發電系統。該公司的設備已安裝在F1和 F2標准的飛機上,前者裝備法國海軍,去年6月開始進入作戰服役;後者同時裝備法國空軍和海軍。今年早些時候,泰利斯公司還獲得了與“陣風”有關的另外3 個合同:”陣風F3”型的研制合同:該項目的實施使“陣風”成爲最早實現多用途的第4代戰鬥機。F3標准的“陣風”能使用ASMP-A中程空地導彈、AM-39空艦導彈和RECO-NG光電吊艙,RBE2雷達也增加了高分辨率地形測繪模式;第2臺采用有源天線陣的RBE2雷達演示合同:這將使“陣風”成爲 歐洲率先采用有源相控陣雷達的戰鬥機;爲期7年的設備支持合同:爲全部120架“陣風”裝備的該公司設備提供保障。
2004年12月,M02號“陣風”戰鬥機在大西洋的加斯科湼灣成功發射了SCALP遠程巡航導彈,標志著該導彈已經完成 與“陣風”戰鬥機的裝機綜合。M02號“陣風”戰鬥機從“戴高樂”號航空母艦上起飛,在6096米高度、以馬赫數0.8的速度,從機身正下方導彈發射架發射了1枚SCALP遠程巡航導彈,按照預定飛行軌迹,飛過“陸地試驗中心”靶場的海上和陸地區域,攻擊預定目標。該導彈采用慣導和全球定位系統及紅外成像地形匹配制導,命中精度非常高,誤差達到該導彈系統規定的米級標准。迄今爲止,幻影2000和“陣風”戰鬥機已經發射了總共6枚SCALP導彈。帶常規戰鬥部的“風暴影”/SCALP導彈已經獲准裝備狂風GR4、幻影2000和“陣風”戰鬥機,生産總數超過600枚,交付英國、法國、意大利和希臘等多個國家。英國皇家空軍的狂風戰鬥機在伊拉克戰爭中使用了風暴影導彈,攻擊嚴密設防的、堅固高價值的固定目標。
2005年12月,MBDA公司在達索航空公司的指導下,在法國海軍”戴高樂”號航空母艦上對”陣風”戰鬥機攜帶各種武器進行了連續測試,其中測試的武器包括Exocet AM-39反艦導彈、SCALP-EG巡航導彈、ASMP-A核導彈以及”流星”和”米卡”空空導彈。這次大規模實驗活動經過了一整年的准備時間,獲得了 完全的成功,所有的測試都達到了預期的設想。由于進行得十分順利,所以測試活動提前一天結束。
2007年6月,摩洛哥《經濟學家報》報道,摩軍方目前正與法國達索公司洽談購買18架“陣風”戰鬥機,合同總金額在20 億歐元左右。報道說,巴黎國民銀行等3家法國金融機構正在研究是否向該筆交易提供貸款。此前曾有媒體報道說,沙特阿拉伯或阿拉伯聯合酋長國願向摩洛哥提供 專項貸款。另據媒體報道,一些摩洛哥飛行員已開始在達索公司接受培訓,爲將來接機作准備。
2007年6月11日,法國空軍的”陣風”F2戰鬥機成功進行了”米卡”多任務空空導彈的發射試驗,並命中了一個預定的目標。此次試驗是法國空軍飛行員”米卡”導彈訓練項目的一部分,是在法國西南部海濱城市比斯卡羅斯(Biscarrosse)的導彈試驗和發射中心進行的。 試驗時一架C22靶機在離”陣風”戰鬥機編隊的長機十數千米外,准備從尾部對其實施模擬攻擊,編隊中的僚機截獲了目標,並通過LINK16數據鏈向長機傳 輸目標指示信息。由于具有推力矢量控制帶來的高機動能力,所以”米卡”空空導彈發射後在慣導階段就完成了180°的轉彎機動,隨後飛向靶機,並最終將其摧毀。
2007年6月,歐洲導彈公司(MBDA)成功完成了第二批次”飛魚”Am39空射反艦導彈最後一次發射試驗。試驗是在法國防務采辦局(DGA)的 Ile du Levant導彈試驗和發射中心進行的,一架法國海軍的”陣風”F3戰鬥機從戴高樂號航母上起飛一小時後,發射了一枚AM39 Block2 Mod2反艦導彈。導彈與載機分離時載機的高度約爲8200m,距離目標約爲50km。導彈的發動機在導彈與載機分離1min後進入低空巡航狀態,隨即導 彈開始掠海飛行。在最後的攻擊階段,導彈爬升並進行突防規避機動,3min後准確命中了預定的目標。此次試驗是最新型的”飛魚”反艦導彈(MM40 Block3 和 AM39 Block2 Mod2)的最後一次研制試驗,也是該導彈在”陣風”F3戰鬥機的一次使用試驗。
2007 年7月,兩架法國“陣風”級多任務戰鬥機于7月23日首次降落在美海軍“企業”號航母上。 30多名美、法外交官見證了此次著艦事件,包括美海軍第6艦隊司令、美國駐法大使斯特普爾頓、海軍上將和法國達索航空公司(“陣風”戰鬥機的制造商)前任 CEO等。美國駐法大使表示,此次戰鬥機著艦對美、法兩國海軍的合作而言意義非常重大。他稱,這是美海軍航母六年來首次進入法國,也是法國戰鬥機飛行員首 次降落在美海軍航母上。這是美國曆史上的重要時刻,並將進一步加強美、法海軍的合作。“企業”號航母作爲第12航母打擊群的旗艦,目前正被進行爲期6個月的部署。
技術數據
機長 15.30米
機高 5.34米
翼展 10.90米
機翼面積 46.0平方米
空重 9060kg(陣風D)
9670kg(陣風M)
外挂重量 6000kg(正常)8000kg(最大)
最大重量 21500kg
最大平飛速度 M2.0
起飛著陸距離 400米(對空作戰)600米(對地作戰)
作戰半徑 1093千米(低空突防,12枚250kg炸彈,4枚米卡空空導彈,總容量4300升的三個副油箱)
1852千米(遠程空中截擊,8枚米卡空空導彈,總容量6600升的四個副油箱,12200米高度)
限制過載 +9.0/-3.6g
http://www.airforceworld.com/fighter/rafale_2.htm
法國打破國際規則向巴西出售核潛艇令美國不滿
編者的話: 2009年9月7日,巴西和法國政府簽署了一項價值120多億美元的軍事合作和技術轉讓協議。根據協議,巴西將向法國購買包括1艘核潛艇在內的5艘潛艇和50架直升機。此外,巴西還有可能購買36架"陣風"戰鬥機。
作爲"帝國後院"的巴西爲何棄"黃蜂"而選"陣風"?核潛艇爲何打破慣例首次出現在國際軍購訂單上?這項軍購最終能否達成?本周《陳虎點兵》與您一起關注這項有人歡喜有人憂的軍購訂單。
"陣風"吹進巴西 巴西將采購36架法國戰機
本月上旬,巴西的大額軍購成爲許多媒體關注的焦點。從目前得到的最新消息來看,在巴西宣布將采購36架法國"陣風"戰鬥機之後,這項訂單的總額已經上升到180億美元,而法國媒體則預測,巴西購買"陣風"的數量最終將增加到120架。這樣一個大額的軍購訂單,其中又包含了高技術的裝備,肯定會引起大家的關注。
對現行國際遊戲規則的挑戰
我認爲,這個訂單值得關注的地方不僅僅是它的數額巨大和裝備技術含量很高。更重要的是,訂單本身對現行的一些國際遊戲規則發出了挑戰。
核潛艇首次出現在國際軍購訂單上
這個訂單的內容包含了1艘核潛艇。這是目前爲止唯一的一個兩國之間關于核潛艇供貨的協議。
國際軍火貿易的供貨單琳琅滿目,只要有錢、有意願,幾乎沒有買不到的武器,甚至包括戰略核武器。在此之前,戰略核武器也有買賣的記錄:英國就曾經向美國購買過潛射的彈道導彈。
作爲一個特例,核潛艇是很特殊的,在此之前從未有過兩國之間關于核潛艇的供貨協議。最接近這個情況的應該是印度和前蘇聯之間的關于核潛艇的租借協議。
而現在,巴西已經把核潛艇列入軍購的訂單上。這應該是對傳統國際遊戲規則的一個挑戰。
核潛艇的特殊性
核潛艇的作戰威力是一般武器所不能比擬的。
由于核潛艇可以在水下持續航行,因此,它可以在世界海洋任何角落作戰,它的作戰半徑幾乎是無限的。
正是由于核潛艇這種長期水下航行的優勢,使得對這種武器的反制作戰相當困難。一旦掌握這型武器,就可能對現有的海上霸權和海上優勢形成一個全面的挑戰。
因此,在此之前,發達國家從來沒有出售核潛艇的先例,而且有能力設計生産核潛艇的國家全部是聯合國的常任理事國,即美國、英國、法國、俄羅斯、中國。這些國家也從來沒有出售過核潛艇。
這次,法國率先打破了先例,即將成爲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出售核潛艇可能帶來的"蝴蝶效應"
一旦核潛艇被列入軍火購銷的供貨單中,可能會有更多的國家希望獲得這種武器。一旦更多的國家獲得這種武器,現有海上力量的平衡將會受到巨大的沖擊。
從這個角度來講,巴西和法國的這項軍火交易確實是對現行的遊戲規則的一個挑戰。
對拉美地區遊戲規則的挑戰
"帝國後院"已被"插足"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拉美地區一直被視爲美國的"後院",美國也把這裏視作自己的絕對勢力範圍,別人想插足這個範圍,必然會受到美國的抵制。
現在,法國向巴西出售這樣高技術含量、大數額的先進武器裝備,顯然表明法國希望在這個地區插上一腳,形成自己的影響力。
同時也表明,這項軍火交易的購買方--巴西希望在這個地區發揮更大的地區影響力。
這樣一來,顯然跟此前所形成的"帝國後院"的遊戲規則形成了挑戰。
控制與反控制
實際上,最近一年多來,拉美地區發生類似的情況,已經不只一次。
在此之前,委內瑞拉也曾向俄羅斯購買了相當數量的先進武器裝備。對此,美國也有相當大的反應,至少它是"不爽"的。 目前在拉美地區,一種希望從"帝國後院"這種狀態脫離出來的國家和地區,已經越來越多。當然,美國人也在采取一些措施,加強在這個所謂"後院"當中的軍事存在。前不久,美國跟哥倫比亞簽署了一項協議,美軍可以使用哥倫比亞境內至少7座軍事基地。此外,2008年4月,美國還宣布重建第四艦隊,加強在拉美地區海域的活動。
美國和哥倫比亞簽署的協議,在拉美地區國家當中引起了很大的反響,很多國家對此表示不滿。
幾家歡喜幾家愁
作爲傳統的"帝國後院"的拉美地區,似乎正在醞釀著一種戰略格局的新變化。
巴西與法國達成軍購協議之後,很多國家都會進行關注。有些國家可能會樂于看到其中的一些成果,而有些國家則會感到"不爽"。
巴西"第二次獨立"
作爲軍火交易的購買方--巴西來說,它希望借此改變自身在地區戰略格局中的地位。
我們知道,巴西是一個正在崛起的發展中大國,屬于"金磚四國"之一。隨著經濟的崛起,巴西肯定希望走上富國強兵之路。這項軍購恰恰就反映了它的這種考慮。
墨西哥媒體曾就此做出評論:"巴西從而實現了一個根本性的轉變。70年前,在二戰期間,巴西同美國結盟,今天盧拉宣布了第二次獨立"。這個評論在某種意義上也表明了巴西作出這個決策的意義。
法國"暗喜"
作爲供貨者--法國來講,獲得這麽大的一個軍購訂單,肯定是心中暗喜:花巨資研制的三代半戰機"陣風"終于找到國際買主,這對于法國來說是值得高興的消息。
"類巴西"國家觀望
從更大範圍來講,有更多的國家在關注這件事情的最終結果。
在世界範圍內,像巴西這樣的國家不只一個。很多國家的經濟在快速發展,力量在不斷增強,它們都希望走上富國強兵之路。而新興國家的富國強兵勢必會對傳統大國的勢力形成一種挑戰,因此,這些國家的富國強兵之路,勢必要受到來自發達國家的種種打壓。
在這種情況下,我認爲會有很多國家在暗中觀察巴西的挑戰是否能得到一個比較好的結果。
美國"不爽"
很顯然,在這個事件當中,美國肯定是感到"不爽"的,因爲傳統的規則被打破了,自己的"後院"有人開始插進一只腳。更何況,在巴西的未來戰機采購計劃當中,原本美國也是有一份的:參加巴西下一代戰機采購競爭的,不僅有法國的"陣風",還包括了美國的F-18"大黃蜂"戰鬥機和瑞典的"鷹獅"戰鬥機。
按照過去的傳統,在這種競爭當中,美國是占有絕對優勢的。如今,巴西總統盧拉打破常規,提前宣布了采購"陣風"戰鬥機的意圖,這恐怕會讓美國感到相當的"不爽"。
實際上,美國正在、將來依然也會就這個事件對事件的各方施加一些壓力。
法國《世界報》9月11日報道,關于巴西"陣風"戰鬥機的采購計劃已經受到了一些置疑。美國駐巴西利亞大使館就此發表看法,"慶幸巴西尚未作出'最後決定'",並表示美國國會最近已經接受了巴西提出的技術轉讓要求。
也就是說,在先進戰機的采購上,美國還會繼續施加影響,依然對奪下法國的訂單抱有希望。
此外,美國會不會就核潛艇出售協議向各方施壓,恐怕也是一個未知數,但這種可能性相當大。從這項協議未來執行的周期來看,應該還是相當漫長的:核潛艇從設計建造到真正交貨,沒有幾年時間是不可能完成的。
同時,如此大數量的"陣風"戰鬥機,也不可能在短期之內交付完畢。
也就是說,美國還有足夠的時間對這個訂單采取措施,甚至是下一點"黑手"。
這個對現有遊戲規則,特別是美國對拉美地區定下的遊戲規則形成挑戰的軍購訂單,今後的命運將會如何,這是值得人們高度關注的事情。
http://mil.news.sina.com.cn/2009-09-18/1111566406.html
媒體稱美俄都積極涉足拉美 巴西卻想擁兵自重
2009年9月15日,俄軍總參謀長馬卡羅夫飛抵古巴,讓近一斷時間彌漫拉美地區的軍火味更加濃重:前幾天俄熱情接待“反美鬥士”查韋斯,並向委內瑞拉大賣軍火;美借反恐和打擊毒品爲名,擬大規模駐軍哥倫比亞,進一步加強在其後院的軍事存在。而身爲地區大國的巴西,也大舉購買軍火,加快了“擁兵自重”的步伐。
你挖我牆腳 我掘你後院
對查韋斯而言,每次對“友邦”俄羅斯的訪問都是“乘興而去,盡興而歸”。上周的第9次訪俄之旅也不例外。9月14日,查韋斯在委“你好!總統”電視直播節目,中迫不及待地透露了他的訪問成果:俄承諾向委提供22億美元貸款,用于購買近百輛T-90坦克,以及包括S-300、“龍卷風”在內的先進的俄制防空系統。此前,查韋斯在解釋爲何需要俄制重型武器時稱,委內瑞拉周邊正在形成一個“包圍圈”,委“必須增加自身的國防潛力”。
據俄羅斯媒體報道,克裏姆林宮對查韋斯的到訪表現出了一如既往的熱情。總統梅德韋傑夫表示,俄願意向“我們的朋友”提供“他們索要的武器”,包括“坦克和其他武器”。而就在剛剛送走查韋斯之後,俄武裝力量總參謀長馬卡羅夫大將開始了對另一個拉美國家——古巴的訪問。據國際文傳電訊社報道,馬卡羅夫于15日抵古,與古軍總長及其他軍內高官就“俄古軍事合作事宜”舉行會談,並將視察“一系列軍事施”。
其實,俄近日針對委古展開的“熱絡”軍事外交,是其“拉美攻勢”的繼續。近年來,俄苦心經營,在拉美地區恢複和培養了不少“盟友”,譬如說,委內瑞拉和智利是俄重要軍火貿易夥伴,尼加拉瓜繼俄之後,第二個承認南奧塞梯和阿布哈茲獨立後,給予俄很大的國際支持。去年,俄曾先後于9月和12月,派遣戰略轟炸機和艦艇編隊遠赴委古兩國舉行演習,引起國際社會尤其是美國的極大震動。
分析人士指出,俄之所以加強“拉美攻勢”,是對美近年來不顧俄強烈反對,以“反恐”爲名大舉侵蝕獨聯體空間的回擊。俄的邏輯很簡單:你挖我的牆腳,我也掘你的後院。
美要在哥倫比亞駐軍
俄委間的軍售大單引發美國的嚴重不安。美國務院發言人凱利14日表示,美國對委從俄大量進口戰鬥機和坦克等重型武器表示關切,認爲此舉將“引發美洲大陸的軍備競賽”,“對西半球的穩定構成嚴重挑戰”。凱利並要求委將武器采購透明化,說明實施此類軍購的目的。
其實,拉美地區出現軍備競賽苗頭,究其根源,美國才是真正的始作俑者。去年4月,美國宣布重建第四艦隊,加強在拉美地區海域的活動。今年8月14日,美國與哥倫比亞就加強安全與防衛合作達成協議,允許美軍使用哥倫比亞境內至少7處軍事基地。美軍以反恐和協助哥倫比亞打擊毒品走私爲由,擬通過駐軍方式加大對拉美地區的戰略控制力。未來美軍的入駐,引發拉美其他國家的嚴重不安。
在8月28日南美洲國家聯盟特別峰會上,委內瑞拉、厄瓜多爾、玻利維亞、智利等國就表達了對哥美軍事協議的擔憂。查韋斯表示,協議可能爲南美地區帶來戰爭。玻總統莫拉萊斯甚至提議發表聯合聲明,拒絕外國基地在南美的存在。
巴西想“速成”軍事大國?
在美俄對拉美爭奪戰升級的同時,該地區最有影響力的國家巴西也悄悄加速了軍備步伐。據埃菲社報道,9月7日,巴西總統盧拉與到訪的法國總統薩科齊簽署軍事合作協議,法國將向巴西提供包括1艘核動力潛艇在內的5艘潛艇,以及50架歐洲直升機公司的EC-725型直升機。上述潛艇和飛機都將在巴西國內建造,由法國提供除核技術之外的所有技術。另據法新社報道,巴西還原則性決定進口36架法國“陣風”戰鬥機。據估計,巴法上述軍火交易的總額將高達180億美元。屆時,巴西將成爲拉美第一個擁有核潛艇的國家,成爲南美地區甚至世界性的軍事大國。
巴西軍事問題專家羅伯托?戈多伊認爲,巴法軍售協議“打破了地區軍事平衡”,“很可能是巴西邁向拉美第一海上強國之路的開始”。巴西衆議員若澤?傑諾伊諾指出,作爲一個謀求在國際範圍內發揮更大作用的國家,巴西應擁有相應的軍事實力。他說,巴西增強海軍力量,主要是爲了保衛近年在海底發現的石油資源。巴西的石油儲量已超過500億桶,已躍身成爲世界石油大國。有分析指出,隨著美國去年宣布重建第四艦隊,巴西對于確保自身戰略資源安全的擔心驟然增加,“擁兵自重”在情理之中。
不過,對玻利維亞等拉美欠發達國家而言,被動卷入地區軍備競賽是它們所不願意的,因爲軍費開支的增加和地區局勢的動蕩,無疑會給國家經濟發展帶來額外負擔。
http://mil.news.sina.com.cn/2009-09-19/0929566516.html
美國媒體稱俄軍艦進入拉美意在警告美國(圖)
新華網專稿:據外電報道,俄羅斯軍艦2008年11月25日抵達委內瑞拉,參加與委內瑞拉海軍的聯合演習,這是冷戰結束以來該地區前所未有的活動。由于此次演習恰逢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對委內瑞拉進行爲期兩天的訪問,他將在27日會晤查韋斯並可能登艦參觀。
俄艦冷戰後首訪拉美
埃菲社加拉加斯11月24日電:委內瑞拉總統查韋斯今天宣布,參加委俄聯合軍事演習的俄羅斯艦隊將在25日淩晨進入委內瑞拉水域。
此次演習恰逢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對委內瑞拉進行爲期兩天的訪問,他將在27日會晤查韋斯並可能登艦參觀。訪問期間雙方還將簽署多項協議,包括和平利用核能方面的合作。
委內瑞拉戰略行動指揮部司令赫蘇斯?岡薩雷斯今天透露,聯合軍演將在26日開始,12月1日進入公海,但並未透露演習的具體地點和持續時間,只說演習不會超過一周時間。
俄方參加軍演的將有5架飛機、4艘軍艦和1150名軍人,委內瑞拉方面則派出8架飛機、11艘軍艦和600名軍人,演習涉及營救、反恐和通信等常規內容。
俄塔社加拉加斯11月25日電:以"彼得大帝"號重型核動力導彈巡洋艦爲首的俄羅斯海軍艦隊今天將抵達距委內瑞拉首都加拉加斯30公裏的拉瓜伊拉港。據委內瑞拉國防部透露,由于該港口碼頭的水深不夠,"彼得大帝"號將在距岸500米處下錨,"恰巴年科海軍上將"號大型反潛艦將停泊在碼頭。
這支艦隊還包括幾艘補給艦,將同委內瑞拉艦艇一道舉行聯合軍事演習。演習預計將于12月1日在加勒比海舉行,雙方將共同演練反恐、反毒和救援等行動。
英國《泰晤士報》11月24日報道:俄羅斯最大的戰艦之一、核動力巡洋艦"彼得大帝"號以及"恰巴年科海軍上將"號反潛艦將在加勒比地區與委內瑞拉海軍舉行軍事演習。這是冷戰結束以來俄羅斯海軍艦隊首次訪問拉美。
俄對美搞"宣傳演習"
美聯社加拉加斯11月25日電:25日,俄羅斯軍艦在一場軍事演習中駛近委內瑞拉加勒比海沿岸,意在向美國發出警告並展示莫斯科進入拉美的野心。
委內瑞拉政治學家裏卡多?蘇克雷?埃雷迪亞認爲,俄羅斯對在拉美出售更多武器並推動商業感興趣,而委內瑞拉能夠有助于"打開這些大門"。
俄羅斯部署海軍艦隊---包括龐大的核動力旗艦"彼得大帝"號、一艘導彈驅逐艦和兩艘支援艦---被普遍視爲克裏姆林宮向美國展示自己的憤怒,因爲美國在格俄沖突後派遣軍艦向格魯吉亞提供援助,美國還計劃在歐洲建立導彈防禦系統。
《簡氏情報評論》分析家安娜?吉爾摩說,俄羅斯和委內瑞拉海軍自12月1日起的演習"主要應當被視作一次宣傳演習。務實的俄羅斯政策表明,在俄羅斯可能尋求與美國新政府重新接觸的時候,它將滿足于一次簡單的高調訪問,而非可能導致俄美關系緊張的長期部署。"
美國外弛內張盯演習
埃菲社加拉加斯11月24日電:美國在東歐部署反導系統造成華盛頓和莫斯科關系日益緊張,俄羅斯在此時同拉美接近引起美國的不安。美國國務院今天表示,將密切監視聯合軍演,但不認爲這會傷害到美國在拉美的影響力。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肖恩?麥科馬克說:"如果委內瑞拉人和俄羅斯人想舉行軍事演習,這很好。顯然我們會非常密切注意這次演習。"
他指出,不知道聯合軍事演習是否有挑釁包括美國在內的其他國家的意圖,但他說:"我們真的不這麽看。"
他說:"我不認爲幾艘俄羅斯軍艦和委內瑞拉軍艦出現在加勒比海就成爲令人擔憂的原因。"
路透社加拉加斯11月23日電:美國政府對俄羅斯重新對美洲感興趣置之不理,一方面譏笑俄羅斯容易發生事故的海軍,另一方面要求莫斯科在該地區做有建設性的事。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肖恩?麥科馬克對記者說:"誰也不能懷疑這個半球的軍事力量優勢在何方。"
他說不知道幾年前發生事故、導致幾名士兵死亡的俄羅斯"彼得大帝"號核動力導彈巡洋艦是否"能抵達"大西洋彼岸。
俄塔社加拉加斯11月25日電:委內瑞拉總統查韋斯24日在記者招待會上表示,即將舉行的俄委聯合軍事演習並非針對他國。他強調,這是兩國合作框架內的演習,不是一些西方媒體所說的"重返冷戰"。
對于委打算成爲新的冷戰進攻基地這種指責,查韋斯斷然駁斥。
他說:"現在我們將同俄羅斯舉行演習,這絕不是挑釁,這是在戰略方面正迅速接近的兩個自由的主權國家的合作。"他特別指出,與俄各領域的合作符合多極世界的新現實。
俄欲在美門口"擴地盤"
《日本經濟新聞》11月25日文章題:俄羅斯迅速與拉美國家接近在美國"後院"擴充地盤
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從24日起訪問巴西、委內瑞拉和古巴。由此可見,俄羅斯有意從軍事和經濟上顯示其在這一地區的存在,進而動搖即將上臺的奧巴馬政權。
梅德韋傑夫訪問拉美第一個目的是,面對美國與格魯吉亞、烏克蘭等國家不斷接近的局面,俄羅斯展示其可以在拉美發揮作用的能力。第二個目的是謀求經濟利益。訪問期間,梅德韋傑夫將與委方協商兩國石油公司設立的合資公司今後開展業務的問題;與古巴商討兩國在實現發電設備現代化和建設煉油設施上開展合作,以及在大陸架聯合勘探石油的可能性問題。
另參本館:
拉美向左轉 新社會主義典範?《卡斯楚》 《切‧格瓦拉》 《世界南方潮》 《衝突與合作》 《美洲歷史》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