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是台灣最在地、最本土、最正港的文化?別聽政客、邪者、文氓的美化,以下新聞才是:
你在醜化台灣!
非也!當傳統的鄉土社會結構瓦解後,啥「生命共同體」「社區整體營造」全是一群政客、邪者、文氓的謊言。
廟會邀演 歌仔戲不敵鋼管花車【聯合報07.09.25記者蔡政諺、
宜蘭兩個歌仔戲班
旺季接不到一場戲
看著鋼管女郎又跳又脫
歌仔戲藝人「捶心肝」
「農曆七月,是歌仔戲演出旺季,但宜蘭縣兩組職業戲班,竟接不到一場戲」,看到在鋼管花車上清涼女郎又跳又脫,歌仔戲藝人用「捶心肝」形容自己的心情。
崛起中的鋼管花車,已成拜拜、廟會和酬神慶典的主流,打敗了傳統電子花車,壓縮了歌仔戲、布袋戲等民間戲曲的市場。雲林縣布袋戲大師黃海岱徒孫林政興的五洲園劇團,今年中元節只接了兩棚戲,比往年六棚少了三分之二。甚至曾橫掃全台的「牛肉場」,也悄悄吹了熄燈號。
業者推估,在野台戲市場中,電子花車加鋼管秀,一年業績可上億元,全台至少有兩百個綜藝團,搶食這塊市場大餅;每逢旺季像中元節有大型活動時,會出現好幾團「尬場」演出,炙手可熱。
鋼管花車搭配絢麗燈光,一開演就先聲奪人,加上觀眾期待火辣表演,出資邀演的主人,為炒熱氣氛,不吝惜小費,更催化演出女郎的熱情。
國家地理頻道就曾在「探索亞洲民間特殊文化」節目中,介紹這種感官刺激強烈俗民表演。今年五月間,台中市舉辦台客搖滾晚會,也請來鋼管女郎在花車上大跳豔舞。
研究戲曲與廟會文化多年的靜宜大學台文系副教授林茂賢指出,電子花車源自六十年代雲林台西一帶,「大家樂」盛行後更趨蓬勃。主因是民間有請戲班還願謝神的習俗,「大家樂」因是賭博,賭徒不便問媽祖「正神」,轉而求問大眾爺等屬「黑道」的「陰神」,民眾投其所好選擇「黑道」最愛的情色,驅使電子花車暴紅。
電子花車隨著社會風氣演變,從早年只有穿著清涼的女郎唱流行歌曲、擺腰扭臀,進而跳脫衣舞,再變化成現在的鋼管秀。
鋼管花車為何能紅遍廟會?打造舞台車設備十多年的高雄縣岡山鎮前灣裡里長林仁傑說:「人氣使然,有人看,就有人演。」「尬場」演出時觀眾遊走各台車前欣賞,「還有人,跟著固定的團巡迴看表演。」熱情一點不輸追星族。
學生兼差拚小費 每10月萬「入褲」【聯合報╱記者潘欣中、
「搖落、搖落!」電子花車上,打扮得豔麗風騷的歌舞女郎,熱情地賣力表演,台下看得血脈僨張,有人情不自禁把小費塞進女郎的小褲褲裡,女郎舞得更賣力,其中不乏兼差的大學生。
「就算不全脫,收入也還不錯,一場四首歌舞一千五百元,勤快點跑場,婚宴多接點,月入近十萬不是問題」從事這行已五年多的桃園小萱說,跳鋼管秀價碼二千五百元,敢脫的,行情四千到五千元。
她說,走入這行的唯一的目的就是為錢。有時演出很激情,觀眾情緒被舞孃挑起,氣氛熱絡,有人塞現金到舞孃內褲,她曾有一場兩萬多元「入褲」的紀錄。
廿三歲的小萱,肌膚白皙加上卅四D的雙峰,「學生時期還會被同學笑,沒想到現在靠它吃飯」,五年前她高職畢業找不到工作,友人看她身材不錯,邀她進歌舞綜藝團,練了一個月的舞,背了十多首熱門歌曲,就上台了。
老家在后里的欣玫,以前是保險業務員,一次在美容院遇到一名電子花車歌手,兩人聊得投機,對方邀她一起跟花車,省得天天求人買保險,就這樣一頭栽進這行。
起先只跑晚會、唱歌拿紅包,收入不多,因跳鋼管舞收入是純唱歌的兩、三倍,於是轉入當鋼管女郎。欣玫說,鋼管舞是要憑真本事,不僅展現身材、舞姿,更重要的是要有技巧,如以皮膚當「煞車」。欣玫的高空快速旋轉而下,曾是業界津津樂道的絕技。
有舞蹈基礎的東東,是雲林縣跳鋼管舞的第一高手,一出道就會六種鋼管舞姿勢,技驚業界。她坦言,若不是為了幫家裡多賺點錢,當年也不會出來跳鋼管。
屏東的雅君國小就被「前輩」介紹開始跟車,父母也不反對。雅君現在念大二,她說,她是兼差,開學後以課業為重,她覺得上台拿著麥克風就很「酷」,「別以為在電子花車演出,都是表演色情」。
小萱說,「沒人喜歡在大庭廣眾下半露酥胸,既然踏到這行就認命,反正靠勞力賺錢,心安理得。」
學者看花車》鄉間「性」壓抑 廟會文化質變【聯合報╱記者周美惠
「越是偏僻、壓抑的鄉下,電子花車的表演越是香艷大膽!」最嚴重的是,電子花車已讓傳統廟會文化產生質變,靜宜大學副教授林茂賢說,傳統用來謝神的歌仔戲、布袋戲的生存空間,已遭嚴重壓縮。
林茂賢研究戲曲與廟會文化多年;他指出,電子花車在民國七十二年「大家樂」盛行後趨於蓬勃,且越在鄉下脫軌演出的程度越大膽,早期甚至連「人獸交」等傷風敗俗的表演都出現。這可能是因偏遠鄉間對於「性」較壓抑、禁忌,不像都會區有較開放而多元的抒發管道。
他表示,這種異色文化,在有線台的鎖碼頻道出現後有所改善,因民眾已見怪不怪,現在的電子花車女郎不像以前暴露。近年來,電子花車已被晚近發展的「鋼管秀」超越,因「鋼管秀」女郎會倒掛金鉤、爬竿等高難度動作,更具可看性。
值得注意的是,電子花車、鋼管秀原本只用來酬謝「陰神」,後來逐漸攻占「正神」廟會,現在連媽祖出巡,一路上都有電子花車和鋼管秀相伴,影響所及,傳統用來謝神的歌仔戲、布袋戲及民間藝陣的生存空間,嚴重壓縮。
林茂賢說,在「大家樂」最盛行的時間,因「拚台」演出的效應,甚至連布袋戲、歌仔戲團也曾在演出中摻雜色情,已演變成劣幣逐良幣,而目前唯一能做的只有請廟方自我約束、跟信徒強調:「媽祖不愛看電子琴花車、鋼管秀!」此外一籌莫展。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