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好!不是先讀No.1的《時空旅人之妻》(商周,2007年廿刷),而是先讀No.2的《安魂曲》,不然就不會說商周的【i Fiction宣言】:「跳過理論,越過主義,這是個能使人流連忘返,渾然忘我,埋首愛上的小說樂園」,非虛言了。
怪了!你的品味怎老與人不同,奧黛麗.尼芬格(Audrey Niffenegger)的《時空旅人之妻》可是叫好又叫座:
相遇那年,她6歲,他36歲;
結婚那年,她23歲,他31歲;
離別後再度重逢時,她82歲,他43歲。
如果生命是一場旅行,亨利的旅程肯定比常人更迂迴且深刻,只因為他罹患了時空錯置失調症,當基因時鐘偶爾重起,他就會不由自主地消失,現身在某段曾經,或即將遭遇的時空場景。不得不一再體驗曾經遭受的經歷,他只能旁觀、重複品味那些快樂、悲傷、痛苦。而與克萊兒的愛,是支撐他的唯一動力。
「亨利和克萊兒輪流述說這個故事,他們歷經了種種考驗,但他們之間的聯繫依然十分深刻。一個科幻假設造就了一個盪氣迴腸、很具原創性的愛情故事。」
——《人物》(People)雜誌(年度十大好書)
「一個充滿靈性的故事……尼芬格在她的時空鏡廳裡玩得出神入化,令人嘆為觀止。」——《紐約客》(The New Yorker)
「對那些宣稱已經沒有新穎愛情故事的人,我誠心推薦他們閱讀《時空旅人之妻》,這是一本很吸引人的小說,精心編織,想像力非常豐富,也浪漫得令人目眩神迷。」——知名小說家史考特.杜羅(Scott Turow)
「讓人縈繞於心,很有原創性,構思巧妙每每令我嘆為觀止……總之,這是我有認真讀完的極少數幾本書之一,而且我很嫉妒,我真希望這本書是我寫的。」
——裘蒂.皮科(Jodi Picoult)
都是書商的宣傳啦!不如從敘述雜亂、冗長、反覆、無趣且厚達五百多頁的原著中,順著時序重抄些稍具文字藝術的片段,較能釐清作者想表達啥:
<序曲>亨利:這種滋味如何?這種滋味如何?
有時候你會突然覺得,就好像閃了個神。手裡的書、身上帶有白色鈕釦的紅色棉質格子襯衫、腰下最喜歡的黑色牛仔褲、腳後跟破了個洞的紫紅色襪子、偌大的客廳、廚房裡正要煮開發出聲響的水壺……所有一切都在瞬間消失,你頓時杵在不明鄉村路邊的溝渠裡,恍如松鴉般渾身赤裸,冷水淹到腳踝。你等了一分鐘,想說也許會啪的一下回到你的書本、你的公寓裡;但在連續五分鐘的咒罵、顫抖、深切盼望能就此消失後,你開始漫無目的地行走,直到看見一戶農家。此時你有兩個選擇:偷竊或者解釋。
有時候就算你已經躺在床上、在半夢半醒之間,發作起來還是會有一種太快起身的錯覺:你會聽到血液往頭頂猛衝,世界天旋地轉,手腳一陣刺痛、好像不見了似的;又來,你不知道自己身在何方,一切全都發生在轉瞬間。
有時候,會有一股幸福感油然而生,萬事萬物昇華至崇高的氣氛當中;突然,你會很想吐,然後你就不見了。你吐在郊外的天竺葵上、你爸的網球鞋上、三天後的自家浴室地板上、大約一九○三年伊利諾州橡樹園的木製步道上、五○年代美好秋日籠罩的網球場上,或是你自己光溜溜的腳上,你吐在各式各樣的時間和空間裡。
這種滋味如何?
這種滋味完完全全像是那類夢境中的一種,在夢中,你在完全沒有準備的情況下就要開始考試,而且身上一件衣服都沒穿,甚至連錢包也放在家裡。
而我在另一個時間裡被轉化為可怕的版本:變成一個賊、一個流浪漢、一隻只會躲藏和逃跑的動物,讓老太太和小孩受到驚嚇,我是上天開的玩笑、是如此地不可思議,但我確實存在。
這些來來去去的經歷、這混亂的一切,究竟有沒有邏輯或規則可循?我能不能被牢牢地固著在當下、擁抱當下?我不曉得。事情發生前是有一些蛛絲馬跡,就像所有疾病都有些模式或可能性:極度疲憊、嘈雜的噪音、壓力、突然站立、閃光,都有可能牽扯出一段插曲。但是話說回來,我也可以在閱讀週日《紐約時報》、手裡拿著一杯咖啡、克萊兒正躺在床上打瞌睡的情況下,突然回到一九七六年,看著十三歲的自己幫爺爺奶奶割草。有些插曲只維持了片刻,就像在車上聽廣播,就是很難固定在某個電台。我三不五時會發現自己置身於人群中、觀眾裡、暴民間;我也經常獨自一人,在田野裡、房子裡、汽車裡、沙灘上,或午夜時分的中學裡。我很怕發現自己身在監牢裡、客滿的電梯裡,或高速公路的路中央。我不曉得如何解釋自己是從哪裡冒出來?又為什麼全身光溜溜的?我要從何解釋?
說起來真的很諷刺,所有能讓我感到愉悅的事物,都是居家式的:豪華的扶手椅、平靜喜悅的家庭生活等等。而我所企求的,也都是平淡細瑣的喜樂,像是在床上看推理小說,嗅聞克萊兒剛洗完澡、金紅色還有點溼潤的長髮味道,某位朋友在度假途中捎來的明信片,牛奶在咖啡裡散開,克萊兒胸脯的柔軟肌膚,幾包放在流理檯上還沒打開的購物袋,或是在圖書館常客都回家以後,獨自流連在書庫裡,輕輕撫摸書本的書背。這些,都是時間一時興起,把我從它們身邊奪走後,我最懷念的事情。
而克萊兒……最讓我記掛的,永遠都是克萊兒。在清晨睡夢中,壓皺了臉龐;把雙手浸到造紙用的甕染料桶裡,拉出模子甩動,甩到纖維融在一起;頭髮披散在椅背上,整個人沉浸在書中;睡前,用止痛藥膏按摩龜裂發紅的雙手。她低沉的嗓音,總是迴盪在我的耳裡。
我恨身處沒有她的時空裡。但我總得上路,而她永遠無法相隨。
一九七三年六月七日星期四(亨利分別是二十七歲和九歲)
「亨利,我不想一個人時空旅行,跟你在一起比較好,你不能永遠陪著我嗎?」
他背對著我站著,我們望著鏡子裡的彼此。可憐的小亨利。孩提時的我,背很薄、肩膀像刀刃般突出,就像剛發育的翅膀。他轉過身來,等我回答;而我知道我必須 告訴他,也就是我自己一些什麼。我伸出手,輕輕把他轉過去,帶他站在我的身旁,這樣一來我們就肩並肩了;我蹲下來,這樣我們的頭就一般高了。我們面對著鏡子。
「看。」我們研究鏡中的映像,帕爾莫飯店的浴室裝潢華麗,還鍍上了金,看起來輝煌燦爛,鏡子中的我們看起來就像對雙胞胎。我們的頭髮都是深咖啡色的,眼睛都是黑色,我們玩弄彼此的耳朵,根本就是一個模子印出來的。我比較高,比較強壯,而且得刮鬍子;他比較苗條,比較難看,一副發育不全的樣子。我伸手把我臉上的頭髮往後撥,露出車禍留下來的疤。他下意識模仿我的動作,觸摸自己前額上同樣的一塊疤。
「跟我的一樣,」小時候的我說道,「你的傷是怎麼來的?」
「跟你一樣。這是同樣的傷,我們是同一個人。」
這若即若離的半透明時刻。另一個我原先搞不太清楚,然後就懂了。就像現在這樣,我看著這件事情發生,希望同時成為我們兩個,希望再次感受那種迷失自己的感覺,希望再一次感受第一次看到未來和現在夾雜在一起的感覺。但是我已經太習慣、太熟悉這種感覺了,所以我只能當個局外人。我想起我九歲時的驚訝,我那時突然了解:我的朋友、導師兼哥兒們,就是我。我,就只有我。這種感覺真寂寞。
「你就是我。」
「但你比較老。」
「可是……其他人呢?」
「其他的時空旅人嗎?」
他點點頭。
「我不認為還有別的時空旅人。我是說,我從來沒碰過其他人。」
有顆淚珠凝聚在他左眼眼角。當我還是個小鬼頭時,我想像有一大群時空旅人,而亨利,也就是我的老師,是一名使者,被派來訓練我;而我最後也能加入這個友好的大圈子。我到現在依然覺得自己就像個被世人遺棄的人,是某個曾經繁榮族類中碩果僅存的一個人。這就好像魯賓遜在海灘上發現了人類的足跡,但後來發現那是他自己的腳印。那個我自己,那個小得像片樹葉、薄得像水的自己,哭了起來。我抱住他,抱住自己,久久不放。
一九八八年十二月二十四日星期六(亨利四十歲,克萊兒十七歲)
「我跟妳說過我母親的事情嗎?」
「沒有。」
「好吧。很久很久以前,我有個媽媽,也有個爸爸,他們彼此深愛,然後生下了我,我們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他們倆在工作上的表現都很出色,尤其是我媽媽,她真的超優秀的,我們以前經常旅行,我看遍了世界各地的旅館房間。但是就在聖誕節快到的時候……」
「哪一年的聖誕節?」
「我六歲那年。聖誕夜那天早上,當時我爸人在維也納,因為我們快搬過去那裡了,他先去幫我們找房子。所以原本的計畫,是爸爸那天會飛回來,我媽媽和我開車去機場接他,接著我們就一起去奶奶家過聖誕節。
「那天早晨的天氣很陰沉、還下著雪,街道上佈滿薄冰,天氣實在糟透了,幾乎什麼都看不見,這輛車的除霜功能又不是非常好。我們穿過猶如迷宮般的社區道路,然後就開上高速公路了。尖峰時間已經過了,可是因為天候和假期的關係,路上還是很塞。
「我們開在一輛卡車後頭,沒有靠得很近。經過一個出口時,有一輛紅色的雪佛蘭跑車跟了上來,就開在我們後頭。駕駛是一名牙醫,有一點點醉,那時是早上十點半,他開得有點太快了,因為路上結冰的關係,又沒有辦法馬上慢下來,所以他就撞上我們的車。如果是平常的天候,雪佛蘭會撞毀,而堅固福特的擋泥板就會彎 掉,不會造成太嚴重的後果。」
「可是天候實在太差了,路上滑溜溜的,所以當大家一路慢下來時,雪佛蘭撞上我們的車,導致我們的車加速前進。我們前面的卡車開得很慢,我媽猛踩煞車,但一點用也沒有。」
「那輛卡車上面裝滿了廢鐵。我們撞上它的時候,有一片很大片的鋼鐵從卡車後頭飛出來,飛進我們的擋風玻璃裡,把我媽斬成兩半。」
克萊兒閉上眼睛。「不要啊。」
「這是千真萬確的事。」
「可是你也在車裡啊!不過你個子太小了!」
「不是的,不是這樣,那片鋼鐵就嵌進我的座位裡,嵌進應該是我前額的地方。我前額有一塊疤,那是鐵片劃過我前額時留下來的。」我指給克萊兒看。「鐵片嵌在我的帽子上。警方百思不得其解。我所有的衣服都留在車裡,都在座位上和車子底下,我是在路邊被人發現的,被發現時全身光溜溜的。」
「你時空旅行了。」
「對,我時空旅行了。」我們安靜了好一會兒。「那是我第二次時空旅行。我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我看著我們的車撞上那輛卡車,接著我人就在醫院裡了。事實上,除了受到很大的驚嚇之外,我幾乎毫髮未損 。」
「這是……你想這是怎麼發生的?」
「純然的恐懼所造成的壓力,我想我的身體玩了它唯一會玩的把戲。」
克萊兒轉過頭來看我,她看起來很難過、很激動。「這……」
「就是這樣。我媽媽死了,而我活下來了。我們那輛福特前頭都被壓扁了,方向盤插進我媽胸口,擋風玻璃早碎了,她的頭飛出擋風玻璃外、落到卡車後部,到處都是血,多得要命。而我……我有十分四十七秒的時間完全不在現場,我不記得我去哪裡了,對我來說就只是一、兩秒鐘的事情。救護車從三個不同的方向開過來,試圖接近我們,但交通完全打結了,醫務人員只好跑著過來。我出現在路肩上。唯一一個目擊我現身的,是一個小女孩;她坐在一輛綠色的雪佛蘭商旅車後座,嘴張得大大的,一直瞪著我看。」
「可是,亨利你,你說你不記得了。但不管怎麼說,你怎麼知道這一切?你怎麼知道是十分四十七秒?怎麼這麼剛好?」
我沉默了一會兒,思索著該用什麼方式來解釋最好,「妳知道地心引力是怎麼一回事吧?一個東西愈大,質量愈大,引力就愈大;它會把比較小的東西拉向它,而這些比較小的東西,就會一直繞著它運行。」
「對……」
二○○六年十二月二十四日星期五(亨利四十三歲,克萊兒三十五歲)
我醒得很早、太早了,房間在接近破曉的光線照射下呈現藍色。我躺在床上,聆聽克萊兒深沉的呼吸、林肯大道上偶爾傳來的車輛聲,烏鴉彼此叫喚著。暖氣爐已經 關了,我的腿很痛;我從枕頭上撐起來,在我這一側的床頭櫃上找到一瓶止痛藥,吞了兩顆,用沒氣的可口可樂把它們沖下去。
我再度鑽進毯子裡,面朝我那一邊。克萊兒趴著睡,雙手護著頭。她的頭髮埋在被子下面。沒有頭髮圍繞的克萊兒顯得比較年輕。她讓我想起了小時候的她,睡著的 時候臉上帶著小時候才有的天真無邪。我努力回想我有沒有看過孩提時代的克萊兒睡覺。我發覺我從來都沒有看過,想到的盡是阿爾芭。光線在變換。克萊兒動了 動、翻了個身,面朝我這邊。我仔細端詳她的臉,眼角和嘴角有幾條模糊不清的線條,這只不過是克萊兒開始邁入中年時期的暗示罷了。我永遠也看不見她那樣的 臉,我覺得很痛惜,那是克萊兒沒有我也會繼續活下去的臉,那是我再也吻不到的臉,那是屬於一個我不知道的世界的臉,我會成為她的回憶,最後被貶謫到她的過去。
今天是我母親逝世三十七週年的忌日。這三十七年來,每一天我都很想念她,我想我的父親也是幾近永止無盡地在思念她。如果熱烈的回憶可以讓死者復生的話,那我母親就會是我們的尤麗黛了,她會像拉撒若夫人一樣從她頑固的死亡中復活來安慰我們。但我們的哀慟逾恆都沒有辦法讓她的生命多增加一秒,讓她的心多跳動一下,多呼吸一次。我唯一能夠辦到的一件事,就是把我帶到她身邊。我走了之後,克萊兒怎麼辦?我怎麼捨得下她?
二○○七年二月二日星期五(克萊兒三十五歲)
我最親愛的克萊兒:
當我寫這封信時,我就坐在臥房裡、我的桌子前面,望著窗外的工作室,後院裡積滿了藍色的夜雪,一切都因為冰的關係顯得粗硬、光滑。萬籟俱寂。這是那些個冬夜之一,每一件大大小小的事物,因為寒冷讓時間慢了下來,就像沙漏狹窄的中心,時間從中流過,卻緩緩、緩緩地流過。我有種熟悉的感覺,就像置身在時空之外,像是浮在時空之上,就像一個胖婦人放鬆地漂浮在時空的表面。我今晚一個人待在家裡(妳去參加艾莉西亞在聖路濟亞教堂舉辦的獨奏會),我突然有股衝動想要寫信給妳,突然想留下點東西給未來。
克萊兒,我想再跟妳說一遍我愛妳。我們的愛是穿越迷宮的一條線,是高空鋼索底下的那張網,是我這離奇古怪的一生裡,唯一真實的東西、唯一可以信任的東西。今晚,我對妳的愛變得比對我自己的更濃稠了,彷彿在我死後,它還會久久逗留不去,環繞妳、支持妳、擁抱妳。
每次想到妳的等待,都讓我痛恨萬分。我知道妳這一生都在等我,永遠都不確定這回得等多久。十分鐘、十天、一個月。我是一個多不可靠的丈夫啊,克萊兒,我像名水手,像是遭到大浪打擊、獨自一人的奧德修斯;有時候詭計多端,有時候不過是諸神的玩物……。
夜幕籠罩,我非常疲憊。我永遠愛妳。時間,微不足道。 亨利
不只上述「稍具文字藝術的片段」吧,網上有人評道:
奧黛麗.尼芬格的時間旅人之妻靠的只是一個簡單的構想:透過時空旅行所產生的各種變化與可能性,緩緩道來一段充滿遺憾的美好愛情。但在過程中,尼芬格巧妙把一開始讓人有些困惑的敘事轉為嚴謹,各個片段不僅環環相扣,尼芬格更利用留白/補完的手法,讓小說在越來越豐富的過程裡,同一件事情的兩面可以給人帶來完全不一樣的感受…同樣的技巧多次運用,造成故事雖然以較慢的步調展開,讀者卻完全不會感到冗長或重複,而是在數不盡的細節裡獲得更大樂趣與驚喜。…在描繪小說中心:克萊兒與亨利間的感情上,尼芬格的寫作顯得優雅且細膩,有如打開一本陳年的好書,每翻過一頁都害怕太快會讓紙張在手裡粉碎,同時看著百看 不厭的故事在眼前展開。如同織工緊實的絲質壁毯,所有的人物,從克萊兒,到亨利,到他們的家人、朋友、過往,每個角色與細節尼芬格都用心去撰寫,不僅書中每個角色都顯得立體,就連一些原先以為較支微末節的部分都可以在最後看出作者的用心。
http://blog.yam.com/rorschach/article/2812145但也有人認為:
看完了《時空旅人之妻》,從第一頁到最後一頁,我有過為書中人惆悵的時刻、因為親情的無條件,因為生命更迭的神奇,而感嘆的時刻,但是,我無法為這本書闡述的愛情心痛、流淚。即使看了許多讀者與網友的好評。時空旅行的片段、離去與等候,一次又一次的延伸、重複,讓整本書變得冗長,結構變得鬆散,甚至讓我到了書的中途,幾度想放下,而不覺得錯過什麼。當然,我還是堅持下去了,只是可惜,我的堅持還是無法帶來感動。
http://www.ireading.cc/review/review.aspx?rid=10282班傑明的奇幻旅程 The Curious Case of Benjamin Button (2008)
導演:大衛芬奇
編劇:艾瑞克羅斯
演員:布萊德彼特/蒂妲絲雲頓/凱特布蘭琪/伊莉芬妮/艾理斯寇迪
影片改編自奇幻小說家史考特費茲傑羅寫於1920年代的奇想短篇小說,他的靈感來自馬克吐溫的一句話:「如果我們能夠出生的時候80歲,逐漸接近18歲,人生一定更美好 ...本片是布萊德彼特與大衛芬奇繼《火線追緝令》與《鬥陣俱樂部》第三度合作,也是他與凱特布蘭琪繼《火線交錯》後再度同台,片中配樂則是《色戒》的配樂亞歷山卓迪斯普拉特。
1919年,班傑明出生在巴爾的摩,一出生就是個八十歲的老嬰兒,被父親給棄養在街邊,但是好心的黑人夫妻收容了他,將他當成自己的兒子扶養,教導他許多智慧,但奇妙的是,隨著他漸漸成長,班傑明卻是越來越年輕。
1930年,11歲的班傑明遇上了六歲的黛西,善良而親切的黛西溫暖了班傑明。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班傑明坐船來到英國,直到戰後才與黛西在紐約重逢,此時,黛西已經是個亭亭玉立的女孩。
1950年,他們終於共譜戀曲,並且一起渡過生命中最美好的時光,但黛西越來越老,班傑明卻越來越年輕,他終於體認即使他們深愛彼此,班傑明逆行的生理特性,卻成了兩人關係的唯一障礙…。
本片拍攝計畫輩延宕四十年,因為特殊化妝與技術上的不允許,雖然故事的構想與內容引人入勝,卻遲遲無法拍攝。影片製作經費超過一億五千萬美金,目的就是完成班傑明這段看似平凡但卻又不平凡的人生旅程。班傑明一生所面對的生老病死與愛恨別離,與一般人並無二致,只是外貌隨著時間的飛逝顯得越來越年輕,布萊德彼特與演員們必須在層層特殊化妝手法下展現演技。
大衛芬奇表示:「電影前52分鐘的班傑明幾乎全是電腦動畫!」連結的老人身體全是別人,只有臉是小布,他得在臉上塗滿螢光劑,對著鏡頭擠眉弄眼,讓特效小組收集所有面部表情與肌肉運動,任何一個角度都不放過,才能讓電腦動畫人員找到正確角度,與身體達到零缺點的結合,為此他每天得花6小時上妝!
主題:散場後還不停掉淚的五分鐘
1F從一開始就了解這是部劇情片,所以合理跟不合理不該是我認為該討論的範圍
故事的張力才是重點,
通常越期待的片落差就越大,但是這部片讓我大大改觀
很完整的一個故事,我知道怎麼愛上 為什麼愛 愛的如何 怎麼為了愛彼此而犧牲,全都有跡可尋 有理可證
我想不是小布演的話 我也會一樣為這故事感動,不過凱特布蘭奇真的演的讚 少女的氣息 成熟女人的掙扎 表情眼神內心都是戲
看完之後我到廁所哭了五分鐘,連我自己都覺得不可思議,從來沒有過這種經驗
沒有完美結局的愛令人傷感,愛的沒有結局更令人錐心刺骨
2F神經病~有這麼感動嗎﹖還在廁所哭五分鐘~真的是神經病~
3F怎麼這樣說別人,這部片真的滿感人的,但一定又有相反兩個極端的評價
5F看完會不停掉眼淚??還會哭五分鐘!!!有這種事----
好李家在我看到一半就睡著了--省了會不停的流淚五分鐘---~~
6F聚精會神一直看到結尾>>我都沒哭
看完後去了廁所>>仍然沒哭
回家看到你們的哭點>>>我笑了
8F看完電影我沒有哭,但感覺心痛
班哲明怕連黛西所以選擇一個人老去(心理)黛西深愛班哲明所以發現他最後退化成嬰兒時,還是深情的陪伴著他照顧他
這個部分對照班哲明的一生,讓人感覺很沈重,個人是喜歡這部電影的
14F呼應一下……我一個人去看這部片……或許是太期待感動了,我從班傑明被收養我就開始哭了。到班傑明變成小孩又痴呆時,我更是哭到快不能呼吸……(怕哭出聲音會影響到別人觀影片)然而片子就結束了,情緒當然就無以平復,又沒個人可以跟我對話,也不知道還哭了多久……整個人好惆悵喔~~~~
19F這輩子每個人都哭過,生命的歷程不同,個性不同,會碰觸內心柔軟的一面的電影類型也就不同.
20F看完我哭了,害我白白浪費人生珍貴的兩個半小時
http://bbs.atmovies.com.tw/bbs/bbs.cfm?action=view&c=102&s=60759
主題:這實在跟期待有段差距(小雷)
1F劇情平淡,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一目暸然.,邏輯也有問題,一開始他有老人的身體,跟嬰兒一樣的大小,那麼隨時間過去,身體組織越來越年輕.老的時候呢?是不是應該有老人的大小,和嬰兒的皮膚組織?並非深究故事的真實性,只是...選擇一個特殊的題材,卻不合邏輯,就難免有嘩眾取寵的嫌疑.
2F先說明只是個人觀點,而且,為我不能充分享受這部片能帶給大家的感動,感到遺憾.
不能否認,這部片適合芸芸眾生觀賞,大風大浪見多的人,能感受的很有限
倒敘法,了無新意(鐵達尼)你永遠不知道將會發生什麼事情(阿甘)倒走的時鐘企圖與缺乏邏輯的病症產生關聯,但因邏輯說不通,所以試著暗示,而不去解釋.
結論:錢可以還我嗎??
3F 8字形的無線含義,羅素克洛的美麗境界用過了,不是說這部片不好,只是處處都有其他影片的影子,你能說他多好?
5F我可以了解你很愛這部電影,不過特殊也可以合邏輯
雨人(達斯丁霍夫曼)的題材特殊,同時合邏輯
阿甘正傳題材特殊,同時合邏輯
猜火車題材特殊,同時合邏輯
.....族繁不及備載
我承認這是主流電影很多人喜愛,我不那裡面....如此而已
9F看電影本就是很主觀的行為,你不喜歡但個人覺得不錯啊!而且一部賣座片一定有它可取之處,不能全盤否定它的價值!
11F路人丙說:一部賣座電影一定有其可取之處.
這我認同,希望喜愛這部電影的人別激動.當然,我之沒有寫正面的意見,一方面覺得本片優點不多,背負著13項提名的桂冠有點言過其實;另外,已經有這麼多的正面意見了,我無須畫蛇添足.
有人藉由本片找到人生的意義(我不知道他怎麼找的,很厲害就是了)
有人看完會反覆省思人生和命運(然後導出的結論是愛真偉大)
還有人覺得只有認真生活的人能欣賞本片(造成台灣地區99.5%的人都認真生活)
...以上,如果是真的,未嘗不是件好事.
16F果然,本片只有拿下最佳藝術指導,最佳化妝,最佳視效3座小獎項而已,那些感動到流口水的人,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阿~~這妝劃的真是令我感動)而痛哭失聲,因而認清人生的真諦
17F那些刻意貶低本片的人,並不會因為你跟主流民意不同,就能證明你有多與眾不同,充其量只不過是想引人注意關愛的可憐蟲而已!主流就是主流,票房好就已經證明一切,電影本身就是一種商業行為,我就是賺了你的錢,你能怎樣?你再怎麼貶低本片、再怎麼不爽,我就是賺了你的錢,你打我啊!除非你這輩子以後都不再看電影,否則你下次還是得再乖乖掏錢出來!
19F回覆18樓的湯小姐:你說:(我就是賺了你的錢,你能怎樣?你再怎麼貶低本片、再怎麼不爽,我就是賺了你的錢,你打我啊!)
我沒弄清楚,你看起來不像片商,也不像電影院的經營者,怎麼賺我的錢?當然,從你這麼激動支持擁護本片的態度來猜想,導演有可能是恁阿公吧!?喜歡本片的討論標題我也進去看了,並不認同其中某些觀感但是我尊重,不在那裡留言,表示我不是來筆戰的。
20F總之,你多說無益,也無法改變票房好這件事實!主流就是主流,總是有這些非主流在那孤芳自賞而已!你當然能有你自己的意見,我也尊重,只是更凸顯你們這些非主流的孤立無援罷了!我再重申,電影就是一種商業行為,買賣之間本來就是一個願打一個願挨,你就是已經掏錢出來了,就算覺得不好看,也只能摸摸鼻子自認倒楣,在這邊批評也無濟於事!
http://bbs.atmovies.com.tw/bbs/bbs.cfm?action=view&c=102&s=60589
人生的況味”班傑明的奇幻旅程”(有雷)
有些人註定坐在河邊,有些人註定被雷打到、有些人很會彈琴、有些人很會做鈕扣、有些人熟讀莎劇、有些人是好媽媽,有些人天生會跳舞” ...... 班傑明的奇幻旅程
所有的「命中註定」,融合在這部帶有淡淡悲傷的愛情小品中,讓人在片尾音樂響起時分,忍不住對生命的本質有所感慨……
生命的本質就是生、老、病、死的一趟旅程,這點導演藉由班傑明一開始就於老人院出生、成長,最後又於老人院死亡時,說明了一切,人生過程中,不管你曾經經歷過什麼,而最終,還是會回到原點,回歸到死亡。
就像船長臨終前說的:「你可以張著爪子對抗命運,也可以大聲咒罵命運不公,但當時候到時,就是到了。」
影片一開始就介紹一座倒著走的時鐘,不免讓人家對此與班傑明倒著長大的現象多有聯想,更讓這部片增添彷如童話般的色彩,片中昏暗的色調也與班傑明陰鬱的個性相互呼應。
男主角班傑明出生於老人院,一直都在院裡平靜的生活中長大,每天看著家中上演生離死別的戲碼,這也養成他很早就看清人間生死,以致於後來他雖然深愛著女主角黛絲,卻始終不見絲毫熱情,反而出乎意常得冷靜的個性。
電影中段,我們跟著擔任水手的班傑明,以及每天都喝得爛醉的船長出航。在此同時,黛絲也進了知名芭雷舞團進行世界巡演,兩個年輕的靈魂各自以不同的方式啟程,去體會這個世界。
班傑明遊歷過一個又一個的港口;黛絲則巡迴過一個又一個的城市,他們開始接下人生的冒險與挑戰,同時也在生命旅程漂泊流浪。
我們看到了班傑明冒險時的辛苦,參戰時的驚險,以及黛絲跳芭雷時美麗的姿態,
讓人忍不住隨著他們體會年輕時光。
”你永遠不會知道發生什麼事”
這句班傑明媽媽鼓勵他的話(也是本片的經典名言) ,為他在面對每一段生命歷程時,帶來希望與勇氣,就像阿甘正傳裡媽媽對阿甘說的”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下ㄧ個會吃到什麼口味”般不同的話語,一樣地解釋著人生的況味。
直到班傑明參戰後歸來,多了點人生的歷練及風霜,年輕愛玩、事業一帆風順的黛絲卻交了舞團的年輕男友,瞭解到彼此差異的班傑明,黯然離去。
雖然後來紐扣工廠老闆的有錢爸爸前來相認,對早已淡對世間一切的班傑明而言,並不將此放在心上。
只選擇在日出時分默默陪伴著重病的爸爸,走完人生最後一程。
直到中年因腳傷不能再繼續跳舞的黛絲自我反省,自己當時太年輕不懂珍惜,
才真正懂得接受班傑明的愛,兩人一起築構一個夢想中的家……
隨著時間不斷地流逝,黛絲也不停的老去,只有班傑明越變越年輕,身邊親人朋友逐一離開人世,唯一不變的,只有兩人彼此守護,深愛對方的那份心意,
直到班傑明終於做了決定……
最後,當強褓中的班傑明,死在黛絲懷中的那一刻,那真是影片中最為人動容的一幕,也見證了兩人不朽的愛情。
但所有的這一切:在病榻前臨終的黛絲、班傑明的日記、她人生滿滿的回憶,也即將隨著卡翠娜颱風的來襲,被湮沒在的滾滾洪流中,一如那倒著走的鐘,終究會被換掉,逝去的時光也無法再度重來。
其實,不管人生經歷再多,有朝一日都會灰飛煙滅,就像該來的風災還是躲不掉。時鐘正著走或倒著走都不重要,人會老去或變年輕也是早就註定,這一切都會過去。
重要的事我們都還活著,這就值得慶幸,因為很多事情都是註定要發生的,我們無法預知未來,但是可以把握當下。
就像伊麗莎白年輕時感嘆,她沒有創下記錄成為第一個游過英吉利海峽的女人。因此在夜深人靜之際,一再與班傑明訴苦解悶。
不過她後來終於覺悟,選擇在86歲那年,成為最高齡游過英吉利海峽的女人。
她沒有被時間打敗,她明白了所謂的時間,只是假象,事在人為,才是重要,
就像片尾閃過的那些浮光掠影一樣~
終究,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獨一無二的人生啊~
http://www.wretch.cc/blog/sophia8619/1430495
《班傑明的奇幻旅程》:奇幻流淚時光 文:藍祖蔚
時光滴滴答答往前走,那位工匠能讓時光逆流,生命重來呢?
一部電影只要有一場戲能打動人心,往往就已足夠,大衛芬奇執導的《班傑明的奇幻旅程》卻有多場戲讓我激動莫名。
首先,當然就是全片最重要的時光倒述主軸。
人生有了殘缺或遺憾,才會有「時光若能倒流,多好」的感歎與期待,偏偏,時光一直以直線快速奔行,雖然偶而會在我們的意識與夢境中閃動梭遊,卻是駐定再難回頭,更別說重來了。
但是人生做不到的事,電影做得到。
《班傑明的奇幻旅程》的破題論述就在於一位看似完全無關的蛋糕先生,他的姓氏叫做Gateau,英譯叫做蓋托,但在法文則另有糕餅之意。糕餅能夠飽滿人生的口腹之欲,因此也就可以解讀成豐潤人生風景的動力。
蓋托先生眼瞎,但是手巧,善於打造時鐘,因此同樣可以解讀成他雖然看不見人生風景,卻彷彿聽得見生命時光的節奏旋律,他不賣糕餅,賣得卻是更珍貴的時光。他的獨子從軍又為國捐軀之後,蓋托先生完成了紐奧良市的委托,製作了火車站的大時鐘,但是別人的秒針都是右旋,唯獨他的大鐘卻是左旋,右旋是人生時光的運行常態,左旋則是罕見的倒流,「我故意這樣設計的,」蓋托先生在啟用典禮上特別做了說明,「我希望時光能夠倒流,讓戰場死去的亡魂能再回返…」
此時,銀幕上的影像開始倒流逆轉,在戰場上仆地死難的戰士,一一拉拔起身,重新恢復了元氣生機…人生無法倒帶重來,但是電影可以,夢想亦可以,電影只要操作倒轉按鍵,跳水的人就能從池中彈跳回岸上,吃進肚子的麵條就可以從腸胃中重新給撈拾回來…科技讓人生變得奇幻,也讓夢幻變得更多彩多姿。
蓋托的逆轉時鐘,其實是做父親的衷心祈願,期待兒子能夠死而復生,祝福天下人都能撫平殘缺,了無遺憾,他不能改變人生,但是透過工藝作品,他的癡情心聲,天下人都聽見了。我的第一滴淚水就在此時浮現於眼眶中了。
殘缺有憾的父子關係,正是《班傑明的奇幻旅程》最深濃的主題。班傑明出生時,母親難產去世,父親湯瑪士(由傑森佛萊明飾演)難以承受喪妻之痛,更不肯接受兒子像個老醜怪胎的事實,於是把襁褓中的小孩棄置在老人院的階梯上,他是一位懦弱、自私,不負責任,也不能信守諾言的父親,直到老年之後,湯瑪士才向班傑明告解認錯,盼能贖罪。
知道真相的班傑明雖然既氣又恨更錯愕,但是他沒有怨,亦沒有嚎叫,他的生命耐力遠比凡人堅強,他沒有因此大發雷霆,午夜夢迴後,他頓悟自己可以做些什麼不一樣的事,於是他搖醒了睡夢中的老爸,帶著他到湖邊去看日出。
他不是醉心詩情,附庸風雅的文人,一切只因為湯瑪士曾經分享他與妻子在湖邊相遇,一見鍾情,共看日出的初戀記憶。父親雖然沒有盡到應盡的天職,但是兒子可以用更寬容的心接納這段變色的父子情,讓老杇凋零的父親再看一眼日出,再重溫年少激情,不是這湖,不是這夜,父母不會相遇相愛,有了愛,才有了班傑明… 感恩的方式有很多種,不一定要說愛,更不必說謝,做好該做的事,其實是更強有力的表態。
一代巨星彼得奧圖在2006年作品《維納斯》中,飾演行將就木的垂暮老者,他的最後心願就是想要重回海邊,重溫腳泡海水的滋味,人生最甜美的記憶往往相當唯心私密,隱含的玄機奧妙只有自己明白,一旦知心的朋友(或者子女)協助你圓夢,即使那是人生長河的最後一記浪花,但是青春回來了,記憶回來了,歎息不見了,唇角的笑容是滿足,亦是幸福。
湖邊的日出光芒,花了我的雙眼,因為淚光正在我的眼眶中盪漾。
http://bbs.atmovies.com.tw/bbs/bbs.cfm?action=view&c=102&s=71364
史考特.費茲傑羅F. Scott. Fitzgerald《班傑明的奇幻旅程》 (新雨,2009)
本書收錄費茲傑羅的《大如麗池飯店的鑽石》、《冬之夢》、《班傑明的奇幻旅程》等七篇經典名作,即它所稱的「爵士年代故事」。這些故事是融入他個人的生活體驗而寫成的:他悲傷的愛情故事、他的理想、野心以及幻滅,他都能將其寫成故事做為一種療癒的方式。
另外特別收錄電影改編原著《班傑明的奇幻旅程》。此為費茲傑羅於1920年所作之短篇小說,其靈感來自於馬克吐溫曾說的:「如果我們能夠出生的時候80歲,逐漸接近18歲,人生一定更美好……」主角班傑明.巴頓正是這樣的一個「幸運兒」。擁有和世人截然不同的生命歷程,當其他人風華散盡、邁向死亡時,班傑明卻日趨年輕;時間的逆流帶領班傑明走向另一條道路,也讓他飽嘗了他人所不曾經歷過的一切。然而,這是否就是美好的人生呢?
美國最偉大的小說家費茲傑羅,以他魔幻的生花妙筆,生動地描寫了班傑明與眾不同的一生。
書評
1.葉維2009.03.06
的確,<<班傑明的奇幻旅程>>原作只是33頁的短篇小說,因此在電影的改編上加入了許\多其他的要素--例如黛絲這位<<大亨小傳>>的女主角--,在故事的走向上,原作也因此和電影有所不同,但這並無損於原作的價值.
首先,原作雖然只有33頁,但並非單純的平鋪直敘; 透過對班傑明.巴頓一生的描述,整個故事帶著一點黑色幽默卻又隱含著幾分感傷, 在這方面來說,費茲傑羅是有他獨到的功\力的.
其次,原作雖然受限於篇幅,沒有像電影那樣加入一堆波瀾壯闊的劇情,但是它本身的基調仍然和電影是十分相近的,那就是一種對生命的體悟,以及一種讓人看過之後,對自己身邊的人會更加珍惜的心情.
船長說的,\"你可以詛咒命運之神,但是當到了最後,你還是只能選擇放手\", 這就是貫串原作小說的真正精神.
我必須說,原作它基本上不是一篇簡單的短篇小說,而是一篇要一讀再讀方能體會真味的好作品.
3.朱婉綺2009.02.27
這是由很多篇短篇小說所編輯成的一本書,最後一篇才是’班傑明的奇幻旅程,分開來看每篇故事都不錯 很妙
但,如果你只想看班傑明的奇幻旅程,你會覺得故事擴張不夠,平鋪直敘,就很簡單的十幾頁就沒了
推薦序:高代價的抒情──費茲傑羅爵士時代的短篇小說 by梅思坦
美國二十世紀著名作家史考特?費茲傑羅(F. Scott Fitzgerald, 1896-1940)為公認之美國爵士時代文學代言人。他的作品多半取材自那個時代追逐奢侈生活,以至信心喪失、道德精神墮落的新一代年輕人,而他自己和妻子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他們是美國文學史上一對有名的自我放逐夫婦,從美國到歐洲又回到美國,過著「有一千個舞會等著他們而無工作」的浪漫生活。然而他的作品卻源源不斷。在他自稱「亮晶晶」卻悲劇告終的一生裡,他完成了《大亨小傳》(The Great Gatsby)、《夜未央》(Tender Is the Night)、《塵世樂園》(This Side of Paradise)、《美麗與毀滅》(The Beautiful and Damed)等長篇小說,以及超過一百五十篇的短篇小說。完整地構築起一個融合個人生活與見證時代、精緻的文學體系。
費茲傑羅在追求「美好的生活」的同時,也遭遇了經濟與健康上的重大壓力和損傷。他必須不斷地寫作以贏得名利,供給他過奢靡豪華的生活所需。為了還債,他可以在半年內寫出十一個短篇故事來。雖然他自己痛恨這些作品,說「全是垃圾」,發表出來還是佳評如潮。他的一百五十多個短篇小說多半是在這種情況下寫出來的,卻無損它們的價值。這些短篇作品可被視為長篇故事的縮影,故事背景鮮明顯示出那個時代的男女,在瀰漫濃郁的頹廢氣息中,熱情沸騰地追求著「大好機會」。故事篇篇精美而空洞,確實實踐了費茲傑羅所愛的外表「亮晶晶」,本身卻實非「光鮮亮麗」的人生理想。他善用歡樂語調的文筆將感傷鍍上一層光澤,頹潰中交織著魅惑力,折射出人生多彩的光譜,著實引人入勝。
這些短篇故事最能反映爵士時代的男女,以及他們感情善變無常的諸多細節。故事皆以當時的社會現象作為背景來鋪張架構,情節繁複縝密,主題相當一致,表達出一個沒有真正的愛情,人人自私自利,若要保全自我感情只有以演技般的藝術相對待的感傷年代。可貴的是,這些他所稱的「爵士時代故事」,是融入他個人的生活體驗而寫成的──他悲傷的愛情故事、理想、野心及幻滅,他都能將其寫成故事作為療癒方式。尤其是他和他的妻子賽爾妲(Zelda),作為爵士年代的一對典型男女,他們所經歷的無盡感傷故事,在他寫來絲絲入扣,幻滅中又極致抒情,彷彿自己是身處爵士年代中的一顆恆星。費茲傑羅流暢的敘述筆法,詩意的散文風格,以及如社會歷史觀察家般的敏銳觀點,確保了他在美國文學史中所佔的重要地位。
然而,短篇小說顯然是費茲傑羅主要的經濟來源,但讓他失眠、生病、精神耗盡的也是短篇小說的寫作。這些故事都是發表於《星期六晚郵》(Saturday Evening Post)等雜誌,稿酬優渥,非常暢銷,並讓他擠身流行作家行列。他以《大亨小傳》一書聞名於世,為了賺錢卻寫了一百五十多篇短篇小說,若不是有其驚人的內涵才華作為後盾,這些作品恐怕就真的「全是垃圾」了。他被歸為美國放逐大文豪一類,如同霍桑(Nathaniel Hawthorne)及詹姆斯(Henry James)等人的行列,成為美國二十世紀的一位偉大作家。 (本文作者為師大英語系教授)
譯者序:寧靜的喧鬧──史考特?費茲傑羅的爵士時代故事 by柔之
以《大亨小傳》(The Great Gatsby,1925)傳世的美國桂冠作家史考特?費茲傑羅(F. Scott Fitzgerald,1896-1940),其實也是一位豐富多產的短篇小說流行作家。他在1920到1930年代期間,曾在《星期六晚郵》(The Saturday Evening Post)、《時髦人士》(The Smart Set)等刊物上發表過許多膾炙人口的短篇小說,引起眾多迴響,不比長篇小說遜色。這些小說內容一如《大亨小傳》的主題──有錢人的生活,婚姻、財富、社會階級等問題,故事的女主角皆美麗善變,男主角則癡情守護,只為了擄獲芳心。本書所收錄的七篇故事寫於1919到1924年間,正值作者與其妻賽爾妲(Zelda Sayre)初戀至結婚,一直到《大亨小傳》出版前一年期間,也是《塵世樂園》(This Side of Paradise,1920)讓他一夜成名的狂歡時刻。此時,史考特?費茲傑羅才二十三歲。
1920年代是史考特?費茲傑羅所稱的美國「爵士時代」(Jazz Age)。這個時期的美國年輕人,剛從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破壞中復甦過來,意識到他們這一代歷經戰後,生活型態已經被導向與他們父母輩迥異的方向;他們嚮往新時代高度羅曼蒂克的道德觀、奢侈歡樂的生活;因為有汽車代步;他們的活動力比上一代更大,平常的雞尾酒舞會、市區的戲院排場及夜間俱樂部,也日趨繁複豪華。因此當時新一代的美國年輕人,便在他的小說主題裡找到了這樣的認同與皈依。
第一個故事《大如麗池飯店的鑽石》(”The Diamond As Big As the Ritz”,1921-22)是其中著名的一篇。這篇故事的情節排場極其豪華盛大,遠超過想像所及,敘述一個中產階級的男孩愛上富豪之女的故事。男孩在享受物質華美脫俗的舒適,以及初嚐愛情新鮮甜蜜的喜悅的同時,生命也面臨了威脅。最後,在一切幻滅之後,只留下被物質戲弄過後薄弱、詼諧的感情,之所以以喜劇收場,全憑一場幻覺想像的極致發揮。
《柏妮絲剪頭髮》(”Bernice Bobs Her Hair”,1920)是流行最廣的一篇「新潮女郎」(flapper)故事。費茲傑羅以剪短髮作為少女(the debutante)初入社交圈的儀式,反映了1920年美國婦女開始被允許剪短髮的現象。他是為他的妹妹安娜貝爾(Annabel)參加第一次舞會而寫的。故事經由一對表姊妹大肆探討新舊女人的異同,他認為「新女人」(New Woman)不但美麗迷人,還要機智聰明、大膽自信,最重要的是,懂得經營美好的婚姻。古板高傲、矯揉造作的舊式女性美是要受批評譴責的。柏妮絲經過表姊瑪喬莉(Marjorie)的刺激、調教後,終於拋棄了那些舊有的累贅,成為一個「新女人」。
《冰宮》(”Ice Palace”,1920)及《敏感之事》(”Sensible Thing”,1924)幾乎像是作者的自傳故事。1919年秋天,費茲傑羅似乎相當為他與賽爾妲的婚姻所苦,當時他回到聖保羅(St. Paul)家居,藉著想像力假想自己到阿拉巴馬造訪她。故事以美國南、北方迥異的人文、地理為背景,描述男女主角間迥異的氣質和執著,終至形成僵持對立,無法圓滿達成他們最初浪漫設想的結果。這似乎便是費茲傑羅婚前所憂慮的事,也是他最喜歡鋪張描述的主題。《敏感之事》是以賽爾妲一度要與他解除婚約,終又化解危機的架構而寫的。故事主題除了依舊著重在財富與婚姻的關係上,另外也重新探討了他對浪漫情懷的幻滅感,只剩下生活的力氣與無盡的感傷。
《冬之夢》(”Winter Dreams”,1922)反映了費茲傑羅對愛情、金錢及社會地位的看法。故事中的場景取自他在普林斯頓大學(Princeton)唸書時的生活經驗,雖然並非自傳故事,不過也涉及一位當時他所愛,像茱迪?瓊斯(Judy Jones)一樣的女孩。這也是一個關於初入社交圈的少女故事,後來成為作者心中的女英雄。《赦免》(”Absolution”,1924)是以宗教背景來描寫一個驕傲自豪的小英雄的故事。這個美麗的小男孩有一個秘密的內在,在他尋找肯定與認同之時,遭遇到了難堪與苦楚,但始終引以為傲。這篇故事多少可以說明,早年費茲傑羅因其天主教背景,讓他自然而然生活在靈秘的想像世界裡的原因。
最後一篇《班傑明的奇幻旅程》(”The Curious Case of Benjamin Button”,1920)為費茲傑羅寫於1920年代的奇想短篇小說,他的靈感來自馬克吐溫的一句話:「如果我們能夠出生時八十歲,然後逐漸接近十八歲,人生一定會更美好。」故事描述一個甫出生即擁有老人面孔的男人──班傑明巴頓(Benjamin Button),不同於常人從出生開始逐漸老去,他的年紀卻隨著時間流逝而越顯年輕。然而,跟世上所有人一樣,他無法停止或抗拒時間的進行……費茲傑羅鮮明刻畫了班傑明看似平凡卻又毫不平凡的一生。他所邂逅的人們和到過的地方,經歷人生的喜怒哀樂及愛恨別離,成就一段奇蹟似的悲劇性故事。此篇作品已改編為電影躍上好萊塢大銀幕,由兩大巨星布萊德彼特、凱特布蘭琪主演,並獲得許多國際獎項的肯定。
全書讀似極盡鋪張的七篇故事,卻有著相當縝密的心思為底,內容架構看似輕佻迷亂,卻是亂中有致。在費茲傑羅精心營造的寧靜氣氛中,一篇篇有條不紊地上演著迭宕起伏的動人情節。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427160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