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9-23 05:48:36| 人氣3,536| 回應29 | 上一篇 | 下一篇

癌之島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怎麼了?台灣果真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了嗎?不然台灣人為何多死於癌症、政治得了癌、家裡長壁癌,連樹根也生樹癌?

那福爾摩沙豈不成了「癌之島」了?

樹癌 褐根病蔓延全台【聯合報07.09.14錢震宇、黃福其╱台北報導】

被稱為「樹癌」的褐根病侵襲全台樹木,台北市至少有十四座公園淪陷、三百六十棵樹受感染、六千多平方公尺土壤必須徹底消毒滅菌,且疫情尚未獲控制。專家警告,若政府不積極處理,預估不到十年台灣將無處可種樹。
農委會在去年三月,首度發文警告各縣市注意褐根病問題。林業試驗所博士傅傅春旭表示,調查顯示除了澎湖、馬祖、綠島及蘭嶼外,全台都有染病案例。
台北市公園處褐根病防治小組說,褐根病菌蔓延快速,樹木一旦染病,不到三天就枝葉枯黃凋萎,真菌遺留在殘根土壤中可存活十年,難以斷絕,在南部還被稱為樹木的「起肖病」(意指發瘋病)。
許多更新區域靠著機具翻動土壤,真菌產生孢子隨風飄散,讓褐根病快速散播,根本就無法防堵;更嚴重的是,只要感染的土壤沒有清理、消毒乾淨,可說是「種什麼就死什麼」。
去年底台北市公園處在市內首度發現案例,即成立防治小組,一口氣砍除、焚毀八十五棵病株。但一個月後,發現的病株就增加到一百零五棵。
今年起,市府公園處發現疫情持續擴大,原先提報加上市區綠帶,共二百廿棵病株、四千六百平方公尺土壤須防治。公園處從綠化經費結餘款擠出四百五十萬元處理這場樹災。但公園處最近重新統計「新感染標的」,又發現多出一百四十棵病株。
台北市錫瑠環境綠化基金會技正林明志指出,這兩年來陸續接獲通報,「蔓延速度比想像中還快」,褐根病已從市區擴散到郊區,情況危急。
林明志表示,褐根病侵襲對象包括所有木本植物,只要喬木、灌木都無法倖免,政府若不設法解決,不用多久北市的樹木都可能淪陷,土壤也無法植樹,只能種「草」。
只能治標 學者:改種抵抗力強的樹【聯合報╱記者錢震宇/台北報導】
台灣褐根病有多嚴重?長期研究的農委會林業試驗所博士傅春旭說:「全台都有樹木感染,至今仍無有效防治方法。」
他表示,南部情形較北部嚴重,屏東縣最慘。台灣溫度高、潮濕,加上樹木移植頻繁,讓褐根病的真菌繁殖擴大。
台灣大學園藝系教授鄭正勇指出,台灣褐根病菌怎樣處理都不會乾淨,解決方式是「改種抵抗力強的樹種」。
他說,早在十年前就曾提醒政府必須注意這種死亡率高的樹木疾病,但未獲重視;到目前為止,沒有一套有效方法可以抑制病菌,只能移除,這樣「治標不治本」並不是辦法。
鄭正勇指出,早年公家單位景觀植栽講求生長快速、綠意盎然,從國外引進染病樹木,讓病菌在苗圃中擴散,導致全面散播。
他說,台灣植樹環境糟糕,不是與水泥鋪面在一起、排水不良,就是公園裡有不同樹種,既不美觀,也加速病菌傳染速度。
北市錫瑠環境綠化基金會技正林明志表示,初步統計,台灣已有兩百餘種樹會受到感染,寄主植物相當廣泛。林明志說,民眾若發現樹木有不正常大量落葉、樹根及表皮被深褐色菌絲包圍,即是受到感染。 

陳任芳--樹癌褐根病之介紹與防治 -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前 言
近年來台灣荔枝、龍眼、番荔枝及一些重要經濟果樹或校園老樹陸續發生樹勢衰弱、落葉、萎凋終至枯死的現象,目前已證實主要原因為被 Phellinus noxius感染所引起的褐根病;爾後又陸續發現許多果樹、木本觀賞植物及林木亦受此病威脅。樹木褐根病是亞洲熱帶及亞熱帶地區林木、多年生果樹及特用作物重要根部病害;台灣早在 1928 年已有紀錄,近年來,褐根病已明顯為害多種果樹及樹木,才逐漸受到重視。本病會引起根部腐敗而導致全株萎凋死亡,已成為目前台灣木本植物根部主要病原菌之一,因此有「林木殺手」或「樹癌」之稱。
  病原菌 Phellinus noxius (Corner) Cunningham 本菌為擔子菌,菌落初期白色至草黃色,後轉為琥珀至黑褐色,形成節生孢子和毛狀菌絲,屬腐朽菌中之木材白色腐朽菌類,腐朽菌類為腐生弱病原性,僅少數病原性較強,以本菌為最。
  病徵
一、外觀病徵
(一)慢性立枯病徵:罹病植株生長衰弱,葉片稀疏及掉落,病情逐日嚴重,約 1、2 年後死亡。
(二)急性立枯病徵:植物地上部黃化萎凋,1-5 個月枯死。大部份果樹罹病後出現急速萎凋,尤其是雨多之季節,於1-2 月內死亡,死亡果樹之葉片與果實並不脫落,可留在樹上數個月,屬快速萎凋病。本病造成快速萎凋的主要原因是病原菌直接為害樹皮輸導組織,造成環狀壞死,導致水份及養份輸送受阻而死。
二、根部病徵
病根表皮易剝離,木材變褐色,數月後腐朽,根系上覆有褐色菌體,老化病組織內部可見黑褐色網狀線紋菌絲束,組織最後完全白化腐朽。接近地際部主莖及根部表面往往有黃色至深褐色菌絲塊,菌絲因黏沾土塊石粒而不明顯,故稱褐根病。本病除為害根部及地際樹皮外, 亦造成該部位木材白色腐朽。受感染之樹皮內面及木材組織呈不規則黃褐色網紋;腐朽木材與健康木材間常有黑褐色帶隔離,腐朽末期木材變輕、乾和海棉狀,枯死樹幹基部並經常被白蟻蛀食。
  發生生態
本菌生長溫度為 10-37℃,最適溫24-32℃,喜酸性。病原菌在春夏潮濕季節偶爾形成子實體產生擔孢子,隨風傳播,為本菌長距離傳播之初次感染源。本病原主要存活在殘根上,傳播途徑主要經由病根、種苗帶菌或病區土壤等接觸。P. noxius 存在殘根的活性可一直到病根完全腐爛為止,P. noxius 於土壤中至少可存活10 年之久,在土壤內存活期間如遇寄主植物的健康根,則會傳播感染為害,可自根部或地基部侵入感染,為第二次感染源。在田間主要傳染途徑為健康根和殘留病根接觸傳染,常發現病害自一發病中心逐漸向四周擴散現象。在自然界危害樹木時,侵入到植物發病死亡,需數年至數十年時間。本病害主要分佈在低海拔地區,喜排水良好的沙質土壤。
  寄主範圍
本病分布於非洲、亞洲、中南美洲、澳洲、新幾內亞等熱帶與亞熱帶地區,以亞洲與紐澳赤道附近的陸地及島嶼為主,褐根病目前遍佈全台,以西部台中以南和東部和平以南較常發現。海拔八百公尺以下之山坡地及平原,貧瘠土壤較易發病,無論是果園、觀光區、校園、行道樹或是住家庭院,均常見此病害。褐根病菌具有多犯性,寄主範圍廣泛,包括多種果樹、觀賞花木、珍貴老樹、公園行道樹、海岸防風林、多年生雜草等均有被害紀錄,在台灣之寄主紀錄超過百餘種。樹齡從 1-2 年的幼苗至 40-50 年生之大樹均有罹患褐根病之情形;僅蘋果、蓮霧、圓滑番荔枝、刺番荔枝、廣東檸檬、扁櫻桃及黃金榕較為抗(耐)病,檬果(愛文/在來種)、柑桔(酸桔、柳橙、苦柚)及黑板樹則為極抗(耐)病。
  診斷原則
本病害在感病植株強修剪後,新芽萌發即枯死或停止再長新芽,不易和其他根朽病區分,可由下述簡易的診斷技術自行測試。
一、樹木出現生長衰弱情形
本病菌菌絲鮮少生長高於離地 1 公尺以上的組織,可檢查樹冠基部與裸露之根系有無長出褐色菌體。發病樹木在接近地際部的主莖及根部表皮可見其上黏附黃褐色絨毛狀菌絲層、土塊及小石粒,黃褐色菌絲有時往外延伸,被覆於鄰近土塊及石粒,為田間診斷的一大特徵。樹幹基部偶爾會長出不規則的扁平覆瓦狀褐色至深褐色子實體。
二、檢視木材上有無褐色網紋
將罹病根切(鋸)下一段,密封於塑膠袋內 1-2天後,檢查組織表面是否長出褐色菌體。在高濕下,感病組織會長出白色後轉呈褐色的絨毛狀菌絲。
  防治方法
截至目前為止,本病害並未有任何正式推薦的殺菌劑,且病原菌主要為害根部,藥劑的施用不易達到預期治療效果。褐根病為害作物初期地上部沒有任何病徵,一旦地上部出現黃化萎凋時,根部已有 80%以上受害,若在此時才進行治療處理則為時已晚,因此應以預防為主。本病原菌主要存活傳染來源為病殘根,其傳播途徑為健康根與病根接觸傳染,因此只要能阻止病根和健康根接觸,並殺死或去除土壤中的感病殘根及病原菌即可達防治效果。罹患褐根病末期的植物無法治癒,但初期染病者或是鄰近的健康植株可以進行病害防治工作,依據田間發生情形及實際條件,可採下列幾種防治策略:
一、培育健康種苗:本菌可隨罹病幼苗帶菌土壤侵入果園,育苗時應審慎選用土壤,避免從有發病歷史的園區採土或直接在發病田內育苗。
二、慎選栽培園區:本病寄主種類多,又可長期殘存在土壤中,若欲種植之作物為本病之感病寄主,應詳細瞭解前期作物種類及其病害發生情形,避免選擇曾發生本病的園區。
三、土壤肥培管理:調整土壤酸鹼值至 PH7.0 可降低病原菌活性;多施有機肥改善土壤理化性,利於土壤有益微生物繁殖;氮肥以尿素為主,尿素被分解後所產生的氨氣則具殺菌效果。
四、機械除草時切勿傷及樹冠與樹根。
五、掘溝阻斷法:在健康株與病株間掘溝,約 1 公尺深,寬 10-15 公分,先行灌藥處理後,再以強力塑膠布阻隔後回填土壤,以阻止病根與健康根的接觸傳染。發病周圍的植株可參考使用硫酸銅(400 公斤/公頃)或尿素(700-1000 公斤/公頃),酸性土壤須另添加石灰粉(100-200 公斤/公頃),施於土壤表面或剷除表土5 公分,施藥後再覆土。
六、罹病植株處理:挖除嚴重罹病株,並清除土壤中殘留之病根集中燒燬,原植穴則翻土曝曬或施用硝石灰、氰氮化鈣(烏肥)、尿素(用量 700-1000公斤/公頃), 此法可殺死細根中的病原,尤其在鹼性土壤中更為有效。發病輕微的植株可先扒開其根莖基部的土壤,切除感染部位後灌注藥劑,沿主幹基部周圍澆灌,使藥劑沿主根流至整個根系,依植株大小及罹病程度,每棵約灌 20-40 公升藥液,或 1 公升/每平公尺,每年約 2-4 次。藥劑參考菲克利、普克利、三泰芬、撲克拉、滅普寧、三得芬、護矽得、亞磷酸鹽、硫酸銅等任一藥劑1000 倍或快得寧、銅快得寧、波爾多等 200-400 倍。花蓮區農業專訊 48:14-17
七、發病地區如不便將主根掘起或改種其他果樹,且該地區具有灌溉系統,則可進行全園淹水 1-2 個月,以殺死存活在殘根及土壤中的病原菌。
八、廢耕區重植時可考慮改種檬果、柑橘、黑板樹等較耐褐根病的植物
http://hdais.coa.gov.tw/htmlarea_file/web_articles/hdais/526/bull-48_14-17.pdf

榕樹伯伯的話 

為了救更多樹木,我要向大家說再見了。我是榕樹伯伯,我得到樹木的癌症---褐根病    
什麼是褐根病:褐根病是一種根部病害,會造成樹木死亡,藉由根系或病土的相互傳染,容易染病導致樹木死亡。因為屬於根部病害,常讓人忽視,發現染病時,已經全株萎凋。
病徵:初期徵狀是 葉子變黃、葉子變得稀疏、葉子變小。樹莖基部與根部表面有黃色、深褐色至黑褐色菌絲面。木材變褐色並長出褐色網狀線紋。味道有點像新鮮香菇。最後根部腐敗無法輸送水份,嚴重會全株萎凋枯死。
傳染途徑:1.周圍健康樹木的根很喜歡褐根病的根散發出來的味道及營養,會想辦法延伸跟去吸收病菌,而感染。 2.接觸到帶菌的土或種苗。
經過樹醫生診斷:榕樹伯伯我已經無法醫治,為了救更多樹木,我要向大家說再見,但是我的身體會變成桌椅或藝術雕刻,放在校園陪伴大家,想我的時候,可以來看看我哦。

褐根病病徵圖片介紹

榕樹伯伯的照片(位於輔導室右側) 
本校榕樹罹患褐根病樹木之樹幹基部出現黃褐色菌絲面。
 
龍淵里敦親公園朴樹生病了..
龍淵里敦親公園朴樹生病了..(根部腐朽)

褐根病知識介紹

 
解說:罹患褐根病樹木之樹幹基部出現黃褐色菌絲面。
 
解說:罹患褐根病樹木之樹幹基部因泥土較潮濕使菌絲面呈現黑褐色(相思樹)。
 
解說:罹患褐根病樹木的根基部,因菌絲面與泥土結合而不明顯,但仔細觀察仍可看到附著在根部表面的菌絲面(羊蹄甲)。
 
解說:受感染樹木之莖基部及根部,將樹木剝開,在木材組織表面,呈現不規則黃褐色網紋。
 
解說:受感染樹木之莖基部及根部,將樹木剝開,在木材組織表面,呈現不規則黃褐色網紋。
 
解說:罹病樹木之莖基部形成平伏黑褐色的褐根病菌子實體(木麻黃)。
 
解說:罹患褐根病樹木之樹冠初期病徵,全株黃化與綠色葉片同時存在(鳯凰木)。
 
解說:罹患褐根病樹木之樹冠中後期病徵,全株黃綠化葉片(榕樹)。
 
解說:罹患褐根病樹木之樹冠初期病徵,全株葉片小葉化(相思樹)。
 
解說:罹患褐根病樹木出現快速萎凋症狀,剛枯死植株的乾枯葉片仍掛在樹上(象牙樹)。
圖片來源:樹木褐根病診斷鑑定與防治標準作業程序,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出版。
http://www.ntueees.tp.edu.tw/~general/intro_9.htm

台長: 阿楨

您可能對以下文章有興趣

人氣(3,536) | 回應(29)|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 個人分類: 時評文藝 |
此分類下一篇:哲學家的生日派對
此分類上一篇:啥比馬桶乾淨

塵俠
~...許多更新區域靠著機具翻動土壤,真菌產生孢子隨風飄散,讓褐根病快速散播,根本就無法防堵;更嚴重的是,只要感染的土壤沒有清理、消毒乾淨,可說是「種什麼就死什麼」。...~

原來這是土地投機客的陰謀ㄚ
利用這種傳染現象
讓所有土地無法栽植
也就有更充分的理由突破法令限制
&quot生&quot出更多的建築用地...

那當局最好多注意預防
免得最新的建築觀念-綠建築
也感染樹木的「起肖病」
2007-09-23 13:15:49
版主回應
原來這是土地投機客的陰謀ㄚ
利用這種傳染現象
讓所有土地無法栽植
也就有更充分的理由突破法令限制
&quot生&quot出更多的建築用地...

又是個台式陰謀論
2007-09-24 07:01:23
台北也下陷
注意,台北盆地也在下陷【聯合晚報社論07.09.17

地層下陷,這樣的噩夢,不只西南部沿海才會發生。超抽地下水造成地層下陷,也不是大家過去所認為的,只有養殖業者的事。台北盆地的地層下陷危機如果不加以有效控制,未來台北盆地將淹水不斷。如果加上全球暖化造成海平面上升,總有一天,台北盆地要沒入水面以下。
地下水原來這麼重要,除非專家,多數人未必瞭解。就算瞭解地下水的重要,多數人也多半不知道,拚命蓋高樓,不斷蓋捷運路線,固然象徵一個城市在進步、在發 展,可是地下水在此同時卻不斷被抽掉,附近地面,乃至整個城市的地面便開始下降。三十年前台北市曾經超抽地下水,當時民眾透過水井抽取地下水使用,而現在 一個接一個公共工程和建築工地,則以更大量、更快速方式,把地下水抽掉、浪費掉。
對外行人來說,蓋大樓挖地基,把地基裡湧現的地下水抽掉,是很自然的動作。可是把這寶貴的地下水浪費掉,卻是造成地層下陷的兇手。然而公共工程和各項建築 施工之前,不是有「環境影響評估」嗎?是的,這些環境影響評估有模有樣,但超抽地下水這事實,再次顯示實施這麼多年的環境影響評估不過是紙老虎。不,甚至 連紙老虎都不是。這些工程在規劃和施工前,是都做了環境影響評估,然評估歸評估,事後怎樣補救?有沒有執行?原來都是紙上作業而已。蓋大樓抽掉大量地下 水,對環境的影響長遠而巨大,但業者有沒有把抽出來的地下水再補回去,幾乎就沒有人管了。就算要補回去,要怎麼補?往哪裡補?主管機關也說不出個所以然 來。原來這就是我們的「環境影響評估」:只評估、不補救、不執行。
原來,蓋超高大樓比氣魄,建地下捷運路線享受快捷的交通,都是要付出代價的,「人定勝天」的想法再一次被證明是過時觀念。不只改變地表環境要付出代價,地 表所能負荷的也是有極限的,讓地表「超載」同樣要付出地層下陷的代價。從地下水造成地層下陷這件事情,尤其如果下陷區主要是捷運施工造成,那我們真的要再 次感嘆,台北這個城市,往現代化國際都市發展,是該另有一套新思維。
2007-09-24 08:22:28
念情
全球暖化
海水上漲
再過二三十年後
台北城就會泡在水裡了
2007-09-24 09:31:36
仿倫敦築堤?
海沙回家的路 勿築堤阻絕【聯合報07.10.10 徐如宜、

鹽寮漁港耗資一億二千萬元改善,包括興建這座涼亭,未料完工後卻因為漂沙流入淤積,涼亭幾乎被積沙淹沒。
資料照片/記者陳信利攝影
柯羅莎強颱在海邊掀起大浪,造成花蓮縣沙灘消失,苗栗縣一處原被捲走的沙灘卻奇蹟式地回來了。海洋大學河海工程系教授簡連貴說,海沙流失後再被沿岸流帶回來,是一種大自然現象,較多出現在西部平坦海岸,所以不宜築堤阻絕海沙「回家的路」。
中央大學應用地質研究所教授李錫堤說,海浪有動力,波動傳到岸邊後,累積的能量會集中,越到岸邊力量越大,颱風浪來襲時浪高動輒十公尺以上,破壞力更可怕。巨浪打上結構鬆散的沙灘,力道加倍,在來回打轉沖拉下,會造成大面積的沙灘被捲走。
他說,沙灘被大浪捲走,並不會隨著海流到深海中,而是隨著海浪飄移,浪小後,會被堆到其他地點,這是大自然的平衡;另外,颱風豪雨帶來的洪流,將山區上游的土砂沖向出海口,可能被大浪打到其他沙岸,都會造成沙灘移動。
中山大學海工系教授許榮中表示,資深地理學者石再添曾經長期專注桃竹苗海岸的研究,此區域海灘下方是礫石、上方是沙,東北季風或颱風的強大威力將沙層颳至淺海兩、三公尺海域;隔段時間若碰到更強的風及洋流,可能又會被帶上來。
他說,西海岸大甲溪、大安溪的沙被台中港防波堤阻斷,加上各河川採砂不斷,河川上流又多興建水庫及攔砂壩,破壞河川正常輸砂補注,因而雲嘉外海的外傘頂洲沙源減少,洋流又不斷地淘刷,將沙帶走,再過幾十年,「等少女變成阿嬤時,可能已消失不見」。

跪地賈老師:郭董被騙了啦【聯合報╱記者吳文良

「郭董被騙了啦!」曾向郭台銘跪求狗飼料的賈鴻秋昨天聲淚俱下表示,郭董被下面的人蒙蔽,才會與台北縣政府合作繼續害狗,她指郭台銘是「外行人做外行事」。
她說,昨天晚上她接到很多台大人的投訴,指台灣大學本身有獸醫系,校園裡又有很多流浪貓狗,自身都無法處理。
她指出,當初郭台銘允諾她,未來成立流浪貓狗相關基金會,由她擔任執行長,現在卻找外行人做這種事,她覺得對流浪貓狗是件危險的事,她寧可由郭董讓她擔任無給職的執行長,來確實監督貓狗的收容問題。
賈鴻秋指控有四名立法委員與所謂動物保護團體勾結,將由中央預算編列一億七千萬元在各地興建狗舍,美其名是收容流浪狗,其實是讓更多人把狗抓進去,這做法對狗沒實質好處,她籲請立法院刪除這筆預算。
「我連婚都不結了,全心為狗兒奔走」賈鴻秋表示,她從卅二歲開始救流浪狗,廿多年來她幾乎是廿四小時為流浪狗賣命,當她聽到郭董要捐兩億元給台大與台北縣政府合作拯救流浪狗,非但沒喜悅,反而氣瘋了!</p>
2007-10-10 08:47:52
高山林
玉山高山林增長 結論粗糙
【聯合報╱應紹舜/台大森林環境及資源系教授(台北市)07.12.12
 
八日報載,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委託某大學調查發現,受全球暖化影響,區內三千公尺以上林木面積,八十五年至九十三年間增加兩千公頃。這樣粗糙的結論,令人不勝驚異。
台灣高山氣候多變,生長條件極為惡劣,三千公尺以上的高山尤然,生長在三千公尺以上的樹種只有台灣冷杉,台灣華山松及玉山圓柏,可能還有少量的台灣鐵杉。這些樹種生長極慢,可能要數十年或上百年的時間才能成林。
植物不像動物,是不能移動的,所謂森林往上生長,或稱森林推移,是經由種子的傳播,種子在適當的地方發芽、生長、成樹、成森林,要經歷一定的過程及時間,不是一蹴即成。其所需的時間在針葉樹而言,多在數十年或百年才能成林,八年的時間針葉樹的生長可能還是不到一公尺的小樹,如何成林?
如果真如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所說,三千公尺以上的森林面積能在七至八年間增加二千公頃,則真可列為金氏世界記錄。而依此推論,台灣的三千公尺以上的高山,森林不知道要增加多少呢?
早年林業單位利用航空測量或遙測推估林木蓄積時,就知精確度太差,通常都會到原地實地作樣區調查以作對照,使誤差達到最小。如僅根據衛星資料便驟然判讀而做出結論,可能失之毫釐,差之千里。做研究工作不可不慎。
2007-12-12 08:36:06
版主回應
保林只能封山 坐視森林劣化?【聯合報╱黃裕星/林業試驗所所長2011.06.21

十九日聯合報報導,前綠色和平組織共同發起人派屈克.摩爾對台灣林業的建言,認為台灣四十萬公頃人工林「禁砍伐、不環保」,由國際專家來說出我們的沉疴,實令人汗顏。
過去世人對於毀林有著極敏感的反應,相形之下,對於森林劣化的防止,關注就少了許多,在嚴禁伐木且極少毀林情況的台灣,尤應特別關切。
就全球觀點而言,由於毀林及山林野火,森林部門排放的溫室氣體占全球總排放量之百分之十八,超越交通運輸部門而排名第二,僅次於能源部門的排放量。值得注意的是因森林劣化所導致的排放量,估計約占森林部門總排放量之百分之卅,但卻常被忽視而未加處理,這就包括了只造林、不更新的森林劣化現象。
一九九九至二千年,美國連續發生史上最嚴重的山林野火。美國農業部森林署緊急在二○○二年提出健康森林行動方案,並由布希總統在巡視奧勒岡州林火災區時公開呼籲:應積極經營森林以保持森林健康,避免森林枯損及累積過多燃料,造成無法控制的火災及病蟲害。
類似的災害也發生在台灣,只是換成了土石災害。二○○九年莫拉克風災引發森林地區新增崩塌地約三四七五七公頃,其中超過百分之七十位於天然林區,造成林木損失可能超過三百萬立方公尺,漂流木數量超過一百萬噸。
森林劣化除直接衝擊生物多樣性之在地保育外,更將使森林生態系由碳吸存庫轉變成碳排放源頭。在台灣,對於森林經營之觀念必須調整;除了不可大面積皆伐外,更需瞭解健康森林育成之機制。在老熟林更新時,留存枯立木及粗殘材有其生態上的必要性;但若枯立倒木數量過多、超過土地承載能力,可能造成林地崩塌時,仍須適度移除,以防成為崩塌及漂流木之根源。
以台灣的地形地貌,經營森林應該以保育國土及水資源為第一要務,即使適度的整理林相,也應以環境投資為著眼,而非以木材收穫為經營目標。立即可行的健康森林復育行動包括:森林高崩塌潛勢地區之標定及整治、老熟森林之合理更新、溪流保護林帶之劃設與管理、林道及步道之管理維護、山區農耕土地之混植造林等。
近廿年來,受到激進的古典環境保護運動衝擊,林業主管機關在「封山保林」的要求下,形同棄守森林經營,使得許多森林逐漸走向「劣化演替」的生態浩劫。事實上近年來新環境主義特別考慮人類的永續發展,因此主張應發展新方法,使在森林生態系中生存的人類,得以在不破壞自然資源之永續性與再生性的原則下,滿足生活的基本需求;希望在摩爾博士的新環境主義思考下,我國的林業政策能重新定位。

林業 维基百科

位於斯洛維尼亞的落葉林林業是對樹木和森林(包括竹林)進行經營、管理,對與其相關的野生動植物資源等生態環境進行保護、管理的行業和科學。它有利於維護和改善地球的生態平衡和生物多樣性,能提高人類和其他生物的生存質量。同時,對林木、森林進行合理和堅持「永續利用」原則的開發利用,可以產生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例如木材的紙漿加工和傢具生產等。
林業包括了天然林的監測管理、合理開發利用、保護等;人工林的育苗、栽植、撫育、採伐、更新、經營、管理等;森林資源的普查、生長、死亡、更新等變化情況監測等;林木採伐的控制、管理等;苗木繁育技術研究、運輸等;森林病蟲害防治、監測、預報、防疫等;野生動植物資源、原生植被資源保護等;林產品的研究、開發、利用、銷售等及林業科學、生產技術和相關領域的科學研究等諸多工作。
在中國,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國家明令禁止天然林採伐。許多國家也有類似的法律,但在森林充沛的地區,仍然出口林產品。目前主要出口的國家為加拿大、北歐國家和東南亞國家。
2011-06-21 09:39:44
氣候安全
氣候安全 台灣如何備戰
【聯合報╱柳中明/台大全球變遷研究中心主任08.01.31
 
對於長江以南的大陸人而言,今年元月的天氣變化,就像是由天堂到地獄般。
許多地區在元月十二日以前,白天最高溫達到二十度以上,之後卻出現寒流來襲,氣溫劇降,連續十日以上在五度以下,許多地區更降到零度以下。更糟的是去年長期乾旱,今年卻是以持續大雪來彌補蓄水量不足。大雨或會造成短期洪災,但水往低處流,仍有辦法處理。積雪卻不會自動消失,若氣溫不升,積雪結冰後更糟。湖南就出現冰珠直接壓垮高壓鐵塔,造成大區域斷電的災情。
根據許多公衛研究,冬季氣溫劇降是一年內急診與死亡人數最多的時期。在公共建築與住家缺乏暖氣供應的華中、華南,許多中老年人不需直接與風雪搏鬥,就會因此無法撐過農曆新年。大雪更是嚴重阻礙交通,讓物質與急難救援無法快速輸送,而且是發生在長期缺乏積雪清除設備與經驗的華中、華南,再加上五十萬以上的春節人潮,無怪乎國務院總理要親自道歉。寒冬才剛啟動,許多人必須考慮這個新年是否不回家比較安全。
觀察長江流域去年梅雨季豪雨成災,然後盛暑熱浪,緊跟著長期乾旱。爾後,暖秋延長,初冬溫暖,緊跟著就進入急凍世界。這種極端熱、冷與旱、澇的情景,都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就都出現。若未來年年如此,又該如何?
其實地球上已不太容易找到「風調雨順」的生存地,各地都在經歷極端天氣無預緊似的突襲。就像這次大陸南方大雪,十多天前,氣象預報就未提出這將是如此嚴重的災難,這使得各地直到近期才紛紛警覺反應。想想看:這若是一場老天對民眾的大考驗,若能在考試初期就告知考題內容,則十多天前許多積雪清除設備就應到位,準備應戰。但一旦進入考場,卻發現該有的工具沒有準備,這場考試的成績鐵定很糟。
天氣預報與氣候預報的差距在這場雪災中,就可清楚了解。前者或許能很有把握的說:未來六天內仍將是低溫多雪,後者才可能企圖預告十多天、一個月或更長時期的氣候,讓人民好好準備應付一場長期的天氣抗戰,而非僅是短期的過日子。
有關全球暖化、各地氣候變遷、極端天氣出現頻繁等理論與預警,受媒體長期薰染,大家都多少已有所了解。但是,問題真正到面前時,我們知道該怎麼辦嗎?美國、日本、英國、荷蘭等,都已將氣候變化的威脅,視為對國家安全的威脅,而提出「氣候安全」的因應看法,甚至立法。其不僅包括聯合國要求各國積極抑制溫室氣體排放的經濟威脅,更包括氣候變化本身的生存威脅,而加強氣候研究、預測與適應,乃是主要良方。
2008-01-31 09:55:50
高山汙染
高山汙染少? 高山鼴鼠體含毒超高【聯合報程嘉文08.02.01
 
外界常以為高山汙染較不嚴重,但學界研究海拔兩千公尺以上的高山鼴鼠卻發現,牠們體內的DDT殺蟲劑與多氯聯苯含量達兩千到三千 ppb,是標準值的三十倍。
由於DDT與多氯聯苯早已禁用多年,推測可能由於高山地區化學物質分解慢,也可能是來自中國大陸的汙染物。
學者表示,下一步應該研究捕食鼴鼠的猛禽,看看是否也遭汙染。
高山鼴鼠又名鹿野氏鼴鼠,日據時期首先被學者鹿野忠雄發現,但一直只有文字記載,沒有影像流傳。直到去年五月,東海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林良恭成功捕捉到十一隻高山鼴鼠並標記野放,證明這種本地特有動物的存在。
研究團隊繼續捕捉高山鼴鼠,並且解剖化驗,卻發現這些鼴鼠的肝臟與肌肉當中,含有極高量的多氯聯苯與DDT,遠超過容許值九十 ppb。林良恭指出,鼴鼠來自中央山脈的鹿林山與阿里山,其中鹿林山還是原始林區,而且所有檢體的含量都相當平均,因此不是個案,很可能是高山地區環境中,這兩種有毒物質含量偏高。
林良恭表示,DDT曾是廣泛使用的殺蟲劑,多氯聯苯過去則用於電容器等工業用途。不過兩者都已禁用多年,平地的小型哺乳類也未發現這麼高的含量,可能由於高山地區氣候較冷,微生物分解作用不發達,使得化學毒物容易累積。也可能由於中國大陸的毒物控管不上軌道,違規使用的DDT與多氯聯苯散入空氣,隨風飄到台灣。
國外研究曾發現,老鷹捕食被DDT汙染的土撥鼠,使得自己體內DDT也含量偏高,導致蛋殼變薄,往往在孵卵時把蛋壓破,使得族群銳減的例子。國內高山鼴鼠被汙染的問題,是否已經波及食物鏈上層的猛禽類?有待進一步研究。
2008-02-01 09:34:07
中橫將復建
中斷九年 中橫將復建【聯合報╱記者蔡惠萍08.08.22
 
交通部昨天通過中橫復建案,中斷九年的中橫上谷關至德基路段,可望修建便道於後年底恢復通車。
交通部表示,中橫公路上谷關至德基段約廿五公里路段,九二一地震後受創嚴重,隨後政府宣布中橫「封山」,其後雖曾一度修復,但四年前遭七二水災沖毀,因此,過去九年均處於中斷狀態,當地居民外出相當不便。
公路總局昨天向交通部提報復建方案,同時也通過交通部部務會報,只要經建會同意,全案即可執行,最快明年發包動工。
公路總局估計工程經費約六億兩千萬元,工期約兩年,由於屬便道性質,未來不開放聯結車與高度超過三點六公尺車輛通行,速限也會比一般省道低,且夜間不開放通車。
2008-08-22 08:06:31
澎湖珊瑚集體死亡
寒害重創 澎湖珊瑚集體死亡>華視 2008-08-31

今年初的寒害,讓澎湖受創的嚴重程度超乎預期,澎湖群島的珊瑚集體死亡,就連鸚哥和蝶魚等,常見的魚種在很多地方都看不見了。

  潛水入海,湛藍的澎湖海底原本有成千上萬的魚群悠游,不過現在看到這種景象很難了。因為今年年初的寒害,讓原本很常見的鸚哥和蝶魚數量銳減,甚至有部分地區已經看不到,更糟糕的是,絕大部分的珊瑚集體死亡。

  一片死寂的海底世界看起來好荒涼,澎湖最引以為傲的觀光業,正面臨前所未有的衝擊,澎湖的海少了魚少了珊瑚,觀光客好失望。

  魚群消失了,珊瑚也死光了,藻類卻大量出現,食物鏈全亂,學者研究調查,為年初三十天的寒害,要付出三十年的代價,才有可能恢復原狀,生態大浩劫,澎湖正面臨巨大的考驗。(記者何正鳳、陳能振、榮昊北報導)
2008-09-02 09:13:36
溪洪吞噬廬山
來不及疏濬 溪洪吞噬廬山 【聯合報╱記者紀文禮08.09.16

廬山溫泉有「天下第一美泉」之稱,昨天溫泉區的飯店不是被土石流淹沒,就是倒於滾滾洪水中,令人怵目驚心。水利署第四河川局原訂明天會勘,疏濬塔羅灣溪,沒想到辛樂克早一步先到,成了凶手。

廬山溫泉觀光促進會理事長陳裕豐指出,蘆山賓館下游到台電攔砂壩間塔羅灣溪床,堆滿逾十公尺淤砂,去年五、六月協會陳情,要求主管單位第四河川局徹底清淤疏濬。

今年初四河局疏濬,七月連續兩個颱風卡玫基、鳳凰來襲,塔羅灣溪雖也漲大水,但發揮宣洩洪水功能,未傳災害。

雙颱後,塔羅灣溪又淤積大量砂石,從台電攔砂壩到溫泉彩虹橋約八、九十公尺溪床,都升高七、八公尺;加上這次辛樂克颱風在仁愛鄉降下超過一千兩百毫米雨量,比前幾次颱風多出一倍有餘,豪雨帶來的超大溪洪,連歷經十餘次大小風災的溫泉彩虹橋也擋不住洪水威力,整個垮掉。

到昨晚,廬山溫泉區的道路滿是泥流,各飯店員工與遊客全部撤離到高處,是近十年僅見的情況。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2/4519214.shtml
2008-09-16 09:04:49
阿楨
空心菜與九二共識【聯合報黑白集2011.04.27(楨:獨樹)

花博在國人依依不捨中謝幕。這個被國際園藝生產者協會會長Dr. Faber譽為史上最精采的花博,最令人驚異處是:它實際上是在兩年裡密集趕工出來的成果。
花博在二○○六年馬英九任市長時立案,而由郝龍斌市府接手,一面擘畫,一面向中央扁政府申請經費補助;但經不斷與經濟部及農委會接洽的結果,所得答案皆是「研究研究」,補助經費則始終掛零,一毛錢也沒有。沒錢,使花博的一切實際推動均告擱淺。
一直到二○○八馬政府上任,發現花博居然形同胎死腹中,才開始撥款挹注,也才開始有了進度。因而,若從馬政府上台,計至去年十一月花博開幕,其實只有大約兩年的時間;馬郝二人把幾乎被扁政府的零補助毀掉的花博,搶救回來,辦成了一場台灣之光。看過花博者,皆可想像這是多麼神奇的兩年。
除了花博,台灣在這兩年中還完成了一樁比花博重大千萬倍的政經工程,那就是兩岸完成了「和平發展」的架構,簽定了ECFA及十五項協議;這更可謂是在扁政府八年倡獨亂政,惹火了美國、惹毛了北京、撕裂了台灣的政經廢墟上實現的令人驚豔的奇蹟。從歷史長河來看,兩岸關係在這兩年的變化更是何等神奇。
扁政府不給花博一毛錢,但花博在兩年後亮麗登場;如今,馬政府以兩年時間搭建的兩岸「和平發展政經花博」,又面臨民進黨是否承認「九二共識」的威脅而可能在一夕間被摧毀。扁政府的零補助,差一點毀了花博;民進黨的否認「九二共識」,也可使兩岸的和平發展一切歸零。
民進黨以幾株空心菜,幾乎毀了花博;現在,難道也將以一句「不承認九二共識」來毀掉兩岸的「和平發展」?

另參本館: 各表一中 啥米係ㄟ擱發 高雄世運症瘊群 高雄世運症瘊群 88水災 「水深火熱」新解
2011-05-16 10:02:53
版主回應
百花祭砸大錢 病老樹無人問【聯合報/張健常/環境教育志工2013.04.09

台南孔廟去年泮池前的百年古榕才因褐根病壽終正寢;日前又一棵染病老榕樹,壓毀一旁的「禮門」。老樹一棵棵倒下,究竟傳達什麼訊息呢?
市民經常可見的便是成排濃蔭的行道樹,一夕間變成電線桿,或是支撐的木樁綁帶早已深陷樹皮而未做調整,以及纏了鐵絲、釘招牌、裝燈泡…,更多是不當的修剪、移植造成的損傷。報載台南市府全年的珍貴老樹整治經費只編列了五十四萬,只有一名老樹巡查員,老樹的命運也就不足為奇了。
台南縣市合併前共有三百多個公園,一年維護費用不過九千多萬,以極有限的人力資源要照顧這麼多綠色資產談何容易?反而是每年花費鉅資營造的人工百花祭,熱鬧繽紛,對照倒下的大樹,不覺得格外諷刺嗎?
  回應
  百花祭砸大錢:這是最容易哄騙市民的方法,把錢用在治療生病老樹,那是看不到政績的;高雄市也一樣:花錢放煙火,而我們走在榮總路坑坑疤疤的人行道,半年都沒看到修復的跡象.
  大家都很明白綠地的特性
  孔廟是中國的東西,台獨不會在意的。
  這是民進黨執政縣市的通例,照顧老樹看不到成果,辦百花祭人民看得到,自然有選票!
  當然啦,照顧老樹有什麼利潤可以撈?人工百花祭才有吧.

詳參【圖博館】:市長排名的迷思 癌之島

整合樹木醫學 挽救在地記憶 【聯合報╱張國偉2013.04.09

台南孔廟一棵老樹病倒,壓垮了一級古蹟「禮門」。無獨有偶,近月來台中市政府為了兩棵老樹發動了搶救令,一棵是位於市區的千年老茄苳樹,另一棵在大坑園環有三百多年樹齡但已病危的老楓香樹。這些老樹都是當地居民的記憶,從童年到老年,一代又一代,老樹是他們永遠的伴侶。
台中市連絡中興大學森林系教授前去會診,希望為老樹留下生機,值得肯定。雖說我國並沒有樹醫認證制度,但農委會十年前即設林木疫情鑑定與資訊中心,然地方上有老樹生病,還是找不到真正的樹醫。我國在樹木醫學方面仍有待整合與推廣,否則老樹保護最後仍流於空談。

老榕樹壓毀禮門 台南孔廟還有4病樹 文化部促搶修 2013-04-09 中時

 國定古蹟台南孔廟一棵老榕樹,因感染褐根病致根部腐爛,加上連日大雨土質鬆軟,竟傾倒壓毀「禮門」屋瓦、樑柱。文化部官員八日會同專家前往檢視,要求孔廟文化基金會一個月內提出緊急搶修計畫,待送審通過後執行。
 鑑於台南孔廟內有十棵珍貴老樹先後感染褐根病,其中更有六棵已傾倒、死亡。但因另有四株染病老榕,位置與古蹟都相當接近,還有一株更在與「禮門」相對的「義路」頭頂上,如果再不妥善處理,難保不會憾事重演。
 孔廟文化基金會執行長潘元正指出,因連日下雨,土質鬆軟,六日晚間老樹突然傾倒,並壓毀一旁的「禮門」,基金會已將老樹修剪、扶正,並加裝鋼索協助固定,孔廟也因此緊急公告休館兩天,預定今天重新開放。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古蹟聚落組科長蘇志銘昨天會同專家前往檢視後,發現「禮門」木梁斷裂、燕尾毀損和屋瓦破碎等情況,幸好百年紅磚牆並未遭受嚴重損壞,初步研判老樹傾倒應與颳風、下雨有直接關係,建議管理單位應全面檢討園區內的老樹。
 同屬國定古蹟的赤崁樓、安平古堡,也各有兩棟老樹因染病接受治療中,引發外界擔憂古蹟的安危。台南市文化局強調,染病老樹經治療後,已逐漸恢復健康,該局會持續加強照護。
 文化局文化事業科科長余基吉表示,目前台南市共有兩百零四棵珍貴老樹,均由農業局列管中。其中,有八棵感染褐根病的老樹,分別位於古蹟、名勝區內,包括:孔廟文化園區、赤崁樓、安平古堡、延平郡王祠各有兩棵,目前都正接受農業局治療中。
 台南市議員邱莉莉則指出,古蹟、名勝或文化園區內的老樹,在診治搶救上仍被視為農業局主導的業務。但因南市府平日缺乏跨局室共同關注的認知,才種下老樹傾倒壓毀古蹟的前因。
2013-04-09 11:59:01
阿楨
另參本館:癌之島

怎麼了?台灣果真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了嗎?不然台灣人為何多死於癌症、政治得了癌、家裡長壁癌,連樹根也生樹癌?
那福爾摩沙豈不成了「癌之島」了?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295486896

阿里山小火車翻覆 陸客五死百餘傷【聯合報 2011.04.28(楨:翻滾吧!小火車!另參本館:翻滾吧!遊覽車)

一列載了三百多名遊客的阿里山小火車,昨天中午從神木站開出兩分多鐘後,後面兩節車廂遭邊坡一棵青剛櫟掉落的側枝打中,列車後面四個車廂翻覆、傾斜,造成五名大陸觀光客死亡、一百零七名大陸遊客及本地導遊輕重傷。
相 關 新 聞
檢:初步排除故障或人為疏失‎
小火車翻覆 元凶確定為森氏櫟‎
鄒族傳說:櫟木叢 鬼住的地方

(楨:在呆歹彎的形式民主爛蘋果下,再怎改選制,也救不了爛樹根!另參本館:啥是一黨獨大 民主形式萬歲 民主就是挑爛蘋果 臺灣買票文化)

跑攤顧選區 問政空洞化【聯合報記者林河名2011.05.18

立法院即將換屆改選,當初擔心單一選區會導致問政「地方化」的問題果然浮現,即使是資深立委,如果不經常在選區「拚選舉」,很可能輸掉初選,必須為自己的前途「拚經濟」去了。
但資深立委不能連任的問題事小,大多數立委為了鞏固實力,幾乎都在選區跑攤,使得中央問政空洞化,才是嚴重而可怕的問題。
當初國會改革,不少人為立委減半喝采,但如今,幾乎每個選區立委都擔心位子不保,拚命在地方經營;而國會減半,也砍掉多元辯論的可能性。若要根本解決,至少應該適度增加國會人數,才不會讓中央級民意機關充斥「地方民代」。
相 關 新 聞
原看好「朱八屆」 朱鳳芝立委初選落敗
朱鳳芝、李俊毅:選區地區化 像在選里長
冷眼集/跑攤顧選區 問政空洞化
2011-05-20 06:52:42
版主回應
老樹生病 樹主自求多福?【聯合報╱邱慧珠/福田樹木保育基金會執行長2011.05.20

阿里山的小火車意外,讓人類為樹木的養護不周付出了人命的代價。
走訪各地老樹就會了解,樹木生病無力診治是普遍現象。以各地縣市政府列管的樹木來說,做法幾乎是一致的,就是調查、掛牌、列冊、提供健康檢查,好一點的每年發兩包肥料,或者是寫寫老樹故事的摺頁。但是如果老樹生病要花錢診治,樹主人就得自力救濟!
最近,花蓮縣卓溪鄉有一棵列管百年大樹,因遭蟲蛀空壓垮雞舍,由於不能擅自移除,地主請公所人員幫忙,一拖再拖空等了半個月。又例如台北市士林福安里一棵受保護樹木的百年榕樹,因為小孔硬孔菌的肆虐未及時處理,造成樹身虛弱腐朽。如果要留下這棵樹,必須截去壞死的四分之三主幹,並且為一息尚存的餘幹裝設支架,讓氣根自然生長;否則,就得全株移除並重新整地,以免倒下造成公共安全上的危害。但龐大的費用都得由樹主人張羅。
北迴線北行經過台鐵宜蘭大溪車站後,在合興隧道旁有一棵列管的三百年老榕,最近也被發現感染靈芝根基腐病、褐根病、木材腐朽等多種樹病。搶救這棵矗立在鐵道旁的老樹,不光只是生態保育、在地文化記憶的課題,更重要的是要免除對公共安全的潛在威脅,相關政府部門應聯合出擊,防範於未然。
政府說列管就馬上掛牌,儼然是多麼重視老樹資產,但卻無心維護,只是光撿軟柿子吃。何況一般沒有受到列管的老樹,更得自求多福了。萬一哪天樹倒造成傷害,到底是天災,還是人禍?

楨:啥都要官負責的呆歹彎的霉體銘手酩嘴政剋冥眾/邪者磚家叫獸!另參本館:啥都要馬負責
2011-05-20 07:40:47
阿楨
林地「荒蕪」,錯了嗎?【聯合報 蔡惠萍2011.11.16

1999年,中共前總理朱鎔基推動「退耕還林」政策,對水土流失的山坡耕地及沙化耕地按步驟停止耕種、進行封山綠化,並透過造林讓土地休養生息。經過十來年,原本逐漸荒漠化的生態危機緩解,許多大陸知識分子對朱鎔基的遠見感到敬佩。
在台灣高山,長期以來民眾承租國有林地造林,卻有許多人變相經營果園、茶園與菜園,造成水土流失、水庫淤積與優養化。不守法的少數人獲利,生態成本卻由全民分攤,亂象原本早該遏止,卻因台灣的「選舉政治」始終尾大不掉。
吳揆最近批評林務局,收回的林地如繼續出租,可增加管理費收入,卻「閒置任其荒蕪」,痛責其「無能、敗家」。
然而,吳揆口中的「荒蕪」,要如何定義?遭濫墾的林地收回到恢復成為森林,中間得經數年雜草與灌木叢生的階段,這不是自然且必要的「荒蕪」過程嗎?
台灣高山長期過度開發,現行放租國有林班地強制收回的條件其實已極寬鬆;被收回的,都是因未依約造林、也不接受混林輔導的執意違規者。這類濫墾國有地收回後,不論是造林或任其自然演替為森林,都是國土復育的正確作法。
如果回歸自然在吳揆眼中卻成了「閒置」,難不成繼續放租種高冷蔬菜與果樹,才是「地盡其利」?這和吳揆剛上任時倡議填海造陸,似乎都顯得落伍且違反永續潮流。
違規使用的租用林地,因盤根錯節且牽涉龐大利益,又常有民代撐腰,林務局收回極為困難。法院判決該還地卻遲未能收回的,也是在此壓力下的結果,相信曾任立委的吳揆不會不了解。「無能、敗家」的責備,真的言重了。

(楨:能不能都罵的霉體銘手酩嘴政剋冥眾/邪者磚家叫獸!另參本館:癌之島 庶民經濟 內閣改組?)
2011-11-16 09:40:52
版主回應
砍樹種櫻…櫻花無罪 美麗其罪【聯合報╱陳信甫/社區規劃師2013.02.05

一月分幾波寒流陣陣來襲,催促著各地櫻花陸續綻放,揭開了新一年度賞櫻潮的序幕。
新北市賞櫻名鄉之一的山區道路,為了迎接櫻花季的到來,地方管理單位早已事先把周邊生長茂盛甚至擋住櫻花的多樣原生樹木一一處理妥當。怎麼處理呢?輕則截枝,重則腰斬。然而,比起原初種植之時的大砍伐,這只能算是小修剪。
遊歷櫻花名鄉的粉絲們可曾想過,路幅狹小的山區道路,怎麼會剛好有成排的空地來種植櫻花呢?美麗櫻花盛會的代價,竟是多樣性的山區原生樹木之傷、之死!
其實,櫻花無罪,美麗其罪。
台灣年年加溫的「櫻花熱」,探究其歷史根源,濫殤於日本殖民時期。或為了日本人思鄉之故,或為了皇民化本地人之故,街庄役所與神社遍植櫻花,於是賞櫻活動成了新的、文化性的生活美學,成了國族改造工程的一環。
大戰結束後,台灣從櫻花落入梅花的懷抱。同樣為了中國化的改造,棄櫻花改而歌頌梅花,國族的想像再一次透過生活美學加以縫製與打造。
櫻花的翻身,約略是近二十年的事吧。隨著日本旅遊的風行,特別是京都與東京賞櫻旅行團的興起。這個時段,也恰恰是台灣推動社區總體營造的開端,不論是民間自發或是政府提倡,鼓舞了地方自我發掘或是從外營造地方特色,熱誠地改善社區生活環境或振興地方觀光產業。各種替植櫻花以妝點城鄉風貌的點子被提出了,獲得地方政府的支持與中央單位的補助。
於是,一個個以櫻花為名的賞櫻名勝誕生了。不論是山路、社區或都市公園,不論當地原來有無原生山櫻花與否,不論原來有無其他樹木的存在,只要喜歡櫻花,其他的樹木都是可有可無。
無關國族,本文主旨在於人類社會偏好一物進而捨棄他物對地區生態系統造成的影響,涵括了實質環境的改變和深層生態意識的弱化與倒退。為了種植櫻花,山區鄉鎮與社區捨棄了諸多原生樹木,剝奪了眾多昆蟲與動物的食物與棲所。幼蟲時期啃食山櫻花壞死木質部的霧社血斑天牛,更被管理單位宣告為害蟲,即使牠名列保育類昆蟲之一。
為了就近觀賞櫻花,最近一年來,從北至南,從市政府到里辦公處,無不擴大種植櫻花,因而產生了如台北市撫順公園等許多城市大小公園捨棄原有大樹而改植櫻花的實例。一味櫻花,造就了諸多環境教育的負面案例。
其實,櫻花無罪,美麗其罪。
為了社會正義與產地生態,我們選擇了公平貿易咖啡。同樣的,為了不危害城鄉環境的生物多樣性,植櫻賞櫻之前也請多三思。
  回應
  附近的公園最近被砍了四五株老樹,種上櫻花.....然而還不放手! 又有四五株開始落葉...都是同樣的命運...先灌藥讓他看起來自然死亡 就可以名正言順的砍掉種櫻花!!
  各地方政府與其一窩蜂競種山櫻,不如轉念各選有特色會開花的路樹,如高雄的鳳凰花樹、苗栗的油桐花樹 …… 大家都一個樣,有特色也會逐漸失色。
  台灣人"哈"日本的"櫻花"卻忘了自己國花"梅花"的可貴!!!
  其實很多樹的美麗不下櫻花,苦楝,是被遺忘的樹....
  說得真好!! 然而,如何才能解決台灣人做事喜歡一窩蜂的習性?!
  台灣政府和人民普遍的短視近利,砍伐大樹種植櫻花就是這種習性的展現,相較西方先進國家的公園和城市路樹均廣植參天喬木,而觀賞用的樹如櫻花者大部都種植在私人花園內,再者相比其間相距何遠哉!
2013-02-05 09:45:46
阿楨
北市瘋櫻花 種越多 死越多【聯合晚報2013.06.03

近年全台瘋賞櫻,從北到南都搶種櫻花,但專家和民代都提出警告,台灣海拔低,氣溫高,種櫻花的死亡率很高。
台北市議員王鴻薇發現,北市部分公園種植的櫻花,死亡率最多超過五成,遠多於其他樹種。北市府公園處表示,櫻花生長確實有一定的氣候條件,若條件不夠,就算開花,也是開得稀稀落落,未來會考量以適地適種原則來種植櫻花;此外,公園處花卉實驗中心也認同王鴻薇的看法,認為應減少平地種植數量。
王鴻薇指出,台北市公園處一共種植6236株櫻花數,目前死亡數量已達724株,平均死亡率為11.6%,其中,以關山櫻死亡率最高,為27.3%,其次為昭和櫻23.6%及台灣原生種的山櫻花12.5%。
王鴻薇說,尤其在內湖區的瑞光公園、大湖公園及萬華區的青年公園,死亡率相當高,瑞光公園種了59株櫻花,已死了45株,死亡率高達76.3%;內湖大湖公園了43株,也死了27株。
近5年內,自98年至今,台北市櫻花樹的種植數量,均在前3名內,僅次於茄苳,雖然櫻花開花期很美,但不耐高溫、不耐淹水、不耐強剪、不易開花、對車輛空污忍受度低。
台中市太平區新城里去年也新種百株櫻花,里長胡錩宏說,「民意如此」他只有如此做,為了讓櫻花能開花,他會加強施肥催花,並在每棵櫻花樹下堆放冰塊,製造適合櫻花生長的環境。
台南善化糖廠去年在廠區救種了200多株山櫻花,才種沒幾天就陣亡9成;台南官田也是屢種屢掛,公所農業課長王鈞賢說「今年是最後一次」。若今年櫻花存活率差,就會放棄再種櫻花。
植物專家表示,櫻花是落葉性植物,冬天需要一定的溫度休眠才可以順利開花,在亞熱帶的台灣,除了台灣原生的緋寒櫻外,其餘種類的櫻花至少要在2000公尺以上的山區才適合種植,否則存活率不高。
  回應
  台中市花,民意評選是長壽花,不是櫻花. 台南市花,民意評選是鳳凰花, 也不是櫻花.種櫻花並非民意,只是有些人假借民意行使私權
  一直說外來物種會影響本土物種生存,對於生態環境是一場浩劫,那這些櫻花也是大多是外來種,為了栽種這些櫻花勢必要將原先栽種植物給移除,這樣就不算是生態浩劫嗎?而且存活率又低,如此浪費公帑應該嗎?
2013-06-04 10:54:33
版主回應
大安公園 為何成不了森林?【聯合報/施秀惠/台大教授2013.09.26

啟用十九年後,樹瘦草禿地如鋼的大安森林公園,終於引起社會關注,有五位企業家合資成立「大安森林之友文教基金會」,準備和市府共治,長期認養公園。專家們也開始診斷「公園何以成不了森林?」的病因,咸認:樹木普遍營養不良,土壤太硬以致無法向下扎根,既難吸收養分,更不耐強風吹襲。同時將土壤嚴重硬化之成因歸咎於:闢建時不當夯實土壤、習於在樹蔭下活動之民眾的長期踩踏;因而代樹呼救:「你的踩踏,讓土硬化。」奇怪的是,公園處居然附和這項結論。
  筆者雖未親歷大安森林公園之闢建,但卻目睹前年的大開挖。目標顯然不僅是公園處聲稱的鬆土與施肥而已,而是彌補闢建當時的偷工與權宜。只見包商出動小型怪手,小心翼翼地挖開樹木間土壤,掘地尚未三尺,已挖出大量廢建材:磚塊、斷牆、水泥塊、瓦片、磁磚,以及廚具與衛浴設備之殘骸等。而後靠著人力撿拾集中,裝入巨型麻袋,再由卡車載走。跨年的開挖工程,連續進行了幾個月,總計清除多少體積或重量的廢棄物?發包付帳的市府,必有精確數字。但關鍵問題是:當年拆除眷村和違建產生的廢棄建材與家用什物,究竟還有多少仍埋在公園底下?
  大安森林公園的樹木苗條纖細、不盈一握,十九年來非但沒能「十年樹木」,也比不上同齡行道樹,碰到颱風則往往連根拔起,整株倒伏。無法扎根,絕對是成不了森林的主因。如今公園裡樹木密集,樹與樹間的地面爬滿浮根,如何清除埋藏地底不計其數的廢棄物?困難度顯然遠逾闢建之時。但如果繼續忽略這項心腹大患,大安森林公園可能永遠無法名符其實。
  回應
和同期的其它也有人運動人踐踏的公園比較,這些樹確實長的不是很好, 但千萬不要又要花大錢來搞,政府部門習慣性只要師出有名便砸大錢,不把人民的血汗錢當錢看,這點比樹更令人憂心,即便台北市錢花不完,那是財政劃分不公平的問題,國家現在窮。種樹不是那麼困難的事,國外一艘廢棄的鋼鐵船都能數十年後自動形成一個海中飄浮的森林。
  還有地下停車場的影響,淺淺的一層表土如何支持樹木長成大樹?
一群群把公園當操場的人,固定占據地盤,踩死草皮踏實土壤,播放音樂擾人,三五成群聊天,排擠他人使用.
2013-09-26 10:47:45
圖博館
回憶隨「風」逝 全台哀老樹2015-8-9 聯合報

路樹成了蘇迪勒颱風過境的祭品,除台北市一萬一千棵路樹折損外,各地路倒災情嚴重,數百年珍貴老樹被連根拔起者比比皆是,各地也頻傳倒樹砸中人車的不幸意外。桃園市逾千路樹倒地,苗栗近四千棵折損,台中市一千兩百五十一棵路樹倒伏,高雄市路樹倒伏七千多棵。台南成大榕園裡榕樹,孔廟百歲古榕樹,延平郡王祠旁金龜樹全倒。

不能只怪風 專家:全盤檢討路樹養護2015-8-9 聯合報


 中興大學森林系教授王升陽建議路樹應以台灣原生種為主,黑板樹、印度紫壇都是熱帶樹種,抗病性差,容易被白蟻入侵腐蝕;只要花粉多、會掉落果實、有板根的樹種,都不適合當行道樹,會破壞人行道,也會侵害下水道。
 大安森林公園之友基金會副執行長陳鴻楷表示,各地路樹的植樹穴太淺,只有一米寬、一米深,四周都是水泥,根系發展太淺層,加上根部若被腐蝕,形成頭重腳輕,不必強風吹,可能一碰就倒;近年新加坡、德國、日本等國已不再用單一樹穴,會把路樹底下打通,讓根系連貫,既增加呼吸空間,根系也越拉越長,強化抓地力,更耐強風。
 興大森林系副教授曾彥學表示,目前縣市政府修剪樹木都外包給非專業者亂剪,其實修剪樹木就像髮型師剪髮,不同樹種修剪、鋸樹都各有方法,不是一律剃光頭、剪平頭,重點是修剪時要避免造成樹木撕裂傷,防止腐朽菌入侵,造成路樹病蟲害。

  相關新聞
蘇迪勒強風狂吹全台30小時12死5失蹤185傷 台北大巨蛋變大炸彈(回應:爛柯屁叫人家停工又說人家沒處理,遠雄早就提醒停工會有公安.)
2015-08-09 10:30:33
圖博館
學者稱中國外來有害生物近600種威脅生態安全

據中新網2016.4.22報導,近日,一則北京截獲箭毒蛙的消息,再次引發公眾對外來物種入侵的關注。近年來,一些寵物愛好者為滿足獵奇 ​​心,開始養蜘蛛、螞蟻、巴西龜、食人魚等另類寵物,而今一些外來物種經常“反客為主”,破壞生態平衡,甚至威脅到民眾人身安全。截至2015年底,確定入侵中國的外來有害生物達到580餘種,其中危害嚴重的達200多種。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公佈的全球100種最具威脅的外來入侵物種中,入侵中國的就有50餘種。中國每年因此造成的生態和經濟損失超過2000億元人民幣。
據悉,在中國,人為因素導致外來物種入侵的最典型的例子是水葫蘆(鳳眼蓮)。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水葫蘆被作為豬飼料引入中國,由於繁殖極快,水葫蘆氾濫成災,侵占了其他物種的生存空間。僅水葫蘆的人工打撈一項,每年要花掉1億元費用,化學防除費用也達數千萬元。除了人為因素的盲目引入,邊境、海關等監管不到位也是外來物種入侵的原因之一。1993年,馬鈴薯甲蟲通過邊境口岸從哈薩克斯坦傳入新疆,此後遍及數十個縣市區域,一畝地甚至可掃幾十公斤的甲蟲。如果這批馬鈴薯甲蟲進入甘肅境內,對甘肅乃至內地馬鈴薯種植是毀滅性的。
此外,如今互聯網時代,四通八達的直郵、快遞成外來物種傳播的新渠道。
  如何從源頭上抵禦有害外來物種?
外來有害生物入侵引發的生物災害和生物安全問題,已是一種全球性現象,不少國家每年因外來生物入侵造成的經濟損失甚至高達百億甚至上千億美元,這還不包括無法計算的隱性損失。
早在2004年,中國就形成並通過《中國外來生物入侵預防與管理的國家發展策略行動框架報告》,確定未來10年的總體目標:.......
2016-04-24 00:12:24
圖博館
回應

 不過植物總好過動物,不致命,還算好治理
 植物有時候也是致命的。水葫蘆有可能瘋長,遮蓋水面從而造成水生動物大量死亡;有些有毒的草也會排擠本地牧草,而且會導致牛羊進食後中毒死亡。
 能吃的能用的外來生物都被吃掉用掉了, 現在比較頭痛的也就水葫蘆了
 水葫蘆能吃不?好吃嗎?能做飼料嗎?有藥用價值嗎?
 連中國的喪心病狂的動員能力和龐大的人口,加上號稱吃貨帝國的嘴巴,都不能把這些外來物種的問題解決。
 主要是不能吃
 美分JY會說中國最有害的生物是:中國人
 誰叫他們不好吃,不能壯陽又不能美容,不然哪那麼多事!

為水葫蘆正名 by毛建華 2015-07-09 萬年縣水產局
 
水葫蘆,是一種原產於南美的中型漂浮性藻類,生命週期短,生長繁殖速度快。這是一個頗有爭議的物種,中國人對它可謂是愛恨交加、毀譽參半。起初,因其生長繁殖快、具有很強的物質生產能力,為解決生豬飼料的不足問題被引入中國;之後,因發現其強大的吸污功能,又被視為“淨水利器”而廣受推崇。此時的水葫蘆,乃是生產的功臣、生態環境的保護神,多多益善,百無禁忌。從此,它便在中國紮下了根,在我國的南部水域廣為生長。再後來,由於生豬養殖普遍採用全價合成飼料,水葫蘆遭遇冷落。在沒有其他渠道消化其巨大產能、又無天敵有效節制其生長繁殖的情況下,水葫蘆恣意生長、氾濫成災。其結果是,水葫蘆佔據了大量水面,擠占了其它水生植物的生長空間,嚴重威脅到這些生物的生存;大量水葫蘆死亡後的遺體分解,向水中釋放了大量的有害物質、消耗了水中的大量溶氧,所在水域的環境被嚴重惡化,生態遭受毀滅性打擊。此時的水葫蘆,乃是破壞環境的惡魔、屠殺生靈和毀滅生態的隱形殺手。“成亦蕭何敗亦蕭何”,治污不成反成“藻禍”,水葫蘆由此上了中國有害生物“黑名單”,成為“必欲除之而後快”的剿滅對象。
由上所述,水葫蘆乃是一把雙刃劍,對生產、對生態環境既有正面的積極作用,也有不利的一面。那麼,我們該如何對水葫蘆重新定位?是繼續利用它,還是將它打入史冊永不錄用?以筆者之言,水葫蘆是福是禍,全在人的一言之間,在於我們如何去用它。...........
2016-04-24 00:14:33
圖博館
「東方不敗」:福壽螺

福壽螺別名金寶螺、蘋果螺,拉丁學名Ampullarium insularum,英名Apple Snail。台灣經濟起飛以後,燒酒螺成為台灣的熱門小吃,可是九層螺和風螺的成本高,揀拾不易,在民國68年(1979年),就有業者把腦筋動在阿根廷的福壽螺身上,將它們引進台灣,期望以人工養殖方式降低燒酒螺的成本。沒想到貿貿然引進以後,福壽螺的肉質過軟,口感不Q,製成的燒酒螺乏人問津,於是就任意棄置於田溝。
 福壽螺在台灣沒有天敵,不怕農藥,繁殖迅速,幾乎見青便吃,水稻、芋頭、茭白筍、各式青菜等經濟作物飽受其害,甚至連養殖戶投灑的魚蝦餌料也變成它們的食物來源,卅多年來,不知吃掉幾百億台幣,所以台灣學術界才戲稱福壽螺為「台灣最成功的異種入侵」。
 此外,福壽螺除了鰓之外,還有一根呼吸管,當水質過於污濁時,它會利用呼吸管直接呼吸水面上的空氣,擁有此等特異功能,難怪會成為「東方不敗」。
 台灣研發階段的福壽螺利用
 *科展放異彩 抓福壽螺 製生質酒精(2011/04/30): 農夫最頭痛的福壽螺,被國立苗栗農工「燒酒螺~開動」組的學生抓起來,拿來當製造生質酒精的「燒酒螺」!這些學生萃取福壽螺的消化酵素,用來分解水果纖維製造生質酒精,再配合酒精燃料電池模組還可產生電能,展現廢物利用的功效。
 *【福壽螺 真成了“金”寶螺!】:擁有生技專長的農家子弟吳義隆,原本嘗試從福壽螺中萃取黏蛋白,沒想到誤打誤撞在通紅的螺卵內發現豐富蝦紅素。經過兩年試驗,終於成功製成飼料添加劑,可望將肆虐台灣卅多年、始終無法根除的福壽螺的危機變成商機。
2016-04-24 00:33:28
圖博館
福壽螺也入侵中國大陸

2006年,大陸發生集體食物中毒的新聞,禍首即福壽螺。根據大陸的報導,大陸的福壽螺來自台灣。「福壽螺讓131個北京人感染上廣州管圓線蟲病,終於引起廣泛關注」,河北大學貝類專家吳岷感嘆,這種適應性極強的外來入侵種對我國農業已造成很大威脅,早該引起重視了。吳岷說,它不僅危害水稻和水生植物,而且已殃及紅薯、蓮類、慈姑、菱角、白菜、菠菜、豆角、芋頭等眾多農作物,造成大面積減產甚至絕收。目前,福壽螺(學名大瓶螺)在我國已從南向北蔓延至北緯30度附近。專家提醒說,由於它的環境適應能力極強,能通過各種調節方式渡過逆境,所以,很可能繼續向北推進。其所到之處,土著的田螺科淡水貝類悄然絕跡。遺憾的是,現在,還沒有防治辦法對付這個讓全世界都感到頭疼的福壽螺。其實,福壽螺進入世人視野不過30多年。1980年被引入台灣,1981年進入廣東、廣西。
 綠營朋友的缺德
網路綠營朋友面對陸人災難,不乏幸災樂禍者,喜歡聚在一起,像下頭這樣地無理取鬧,在俺看來既幼稚、又缺德。從前大陸發生毒奶事件即如此,如今,台灣自己捅出塑化劑的簍子,台灣食品在大陸下架,在歐美日下架。望綠營網友回顧過去綠營此類言論,能夠深自檢討!
支那豚真是骯髒成性 福壽螺髒的要死 怎能吃啊?? 
我懷疑中國人這個民族早晚搞出大便全餐這種鬼東西
他們或許覺得自己已經超越法國人了! 所以可以對著螺類大快朵頤 ^ ^
支那一國天才輩出?!是無知者無畏?還是沒有良心?淡水螺怎能生吃?這不是活膩了嗎?
  相關新聞
人間美味!老饕炒三杯福壽螺肉質Q彈好銷魂 自由時報 2015.1.6
【短片】2名逃逸泰勞生吃福壽螺險喪命 2013.12.04
璞玉自然農場: 福壽螺是我們的除草義工
抓福壽螺賺現金每台斤8元回收
搶救茭白筍5千鯰魚放養吃福壽螺
關渡溼地福壽螺清除直送宜蘭當鴨的健康食品
2016-04-24 00:35:14
圖博館
布袋蓮攻占水域 全台年花上億清理2017-04-07聯合報

各地大排、水圳等水域最近都被布袋蓮「霸占」,有的綿延數公里長,工作人員忙著清理打撈,進度緩慢。這片綠意除讓水中生物「窒息」,成了生態警訊,雨季一來沖到近海,將嚴重破壞漁網、蚵田,造成漁民不小損失。
  學者統計全台每年至少花1億元清理布袋蓮,壓縮原本就吃緊的地方財政。
彰化大埔截水段就出現3公里長的布袋蓮,彰縣府水資處副處長吳文昇表示,暖冬加上雨水少,加速布袋蓮生長,避免雨季造成布袋蓮淤塞河道、衝擊下游漁業以及孳生蚊蟲,已委請廠商清除。
  彰化師範大學生物系助理教授姜玲說,民眾拿布袋蓮養魚,清理魚缸時將布袋蓮隨意丟入溝渠,造成這項外來種蔓延、氾濫;除與其他植物競爭營養、陽光,也抑制其它水生生物與藻類生長,布袋蓮所在之處缺氧也密不通風,容易孳生蚊蟲,連死去乾枯的布袋蓮都會汙染水體。
彰縣府每年都發包廠商清除各流域布袋蓮,新舊廠商交替一延緩,布袋蓮就快速蔓延。
林谷樺表示,縣府每年編列的布袋蓮清除預算約250萬元,以朴子市牛挑灣埤為例,這裡布袋蓮繁殖最嚴重,一個點就花30萬元清除。
這筆錢可讓朴子7所國小、2872名學童吃3天營養午餐,不但很花錢,還清不勝清。

學者:汙水當養分 布袋蓮整年繁殖2017-04-07聯合報

學者指出,氣候變遷讓布袋蓮繁殖季從每年3、4月拉長到一整年,必須正視這項環境生態警訊;尤其汙水下水道普及率低,家戶廢水排入溝渠地區,提供布袋蓮源源不絕的養分。
  彰化師範大學生物系助理教授姜玲長期研究外來物種,她說,布袋蓮原本每年3、4月大量繁殖,氣候變遷導致幾乎全年都能生長,「汙染」水域更加遼闊。布袋蓮含水比率高、纖維粗,不適合再利用做成生質柴油,即使做動物飼料,也因口感差、吸收水中重金屬而使用途受限。
  包括彰化縣政府等縣市都把布袋蓮做成堆肥,但彰姜玲指出,布袋蓮能吸收水體中重金屬,因此國內外都有利用布袋蓮治理汙染水體的例子,但不宜隨意堆置在土地或露天燃燒,會擴散汙染,曬乾焚化相對安全。
  姜玲指出,雖然全台每年都花大錢打撈布袋蓮,但春風吹又生,主因是布袋蓮種子落到水裡20年不死,清淤船、工作機具齒輪移動都可能將種子帶到其他流域,她建議在截流口設計浮球、浮網,利用攔鎖網攔截垃圾以及布袋蓮,避免向其他流域擴散。
2017-04-08 09:48:42
jsoujsou
「台灣之癌」怎麼來的?2018-07-13 聯合報黑白集

又傳出富二代駕超跑肇事,這次在隧道內高速撞上公務車,害死兩條人命。闖禍的駕駛倖存,家屬探視,對受害者毫無歉意,反而怪東怪西,甚至說政府也該負點責任。網友留言狂酸,但於逝去的生命無補,肇事者看來也不會有歉疚感。
這類新聞近年層出不窮。狂妄闖禍的年輕人,背後常見驕縱的家長,家庭教育失敗,造就出無數的「媽寶」。
但還有一個社會因素推波助瀾:「無理取鬧」往往有效。上周大學指考,有家長跑到試務辦公室大鬧,嫌考場冷氣不夠冷,要求加分補償。試務人員擔心影響其他考生,只好全體移往備用試場。老實說,這種家長原應以影響考場秩序被驅離,但試務人員只敢安撫以順其意,「會鬧的孩子有糖吃」又添一例。
台灣現況如此,「奧客」遍地,多數民眾看不順眼,甚至被居留本地的國外友人稱為「台灣之癌」。但這種癌症是會擴散的,且越來越頑強霸道。奧客無論是需索無度、貪得無饜、違法取巧,乃至踐踏服務人員尊嚴,明明該送法辦的,結果卻往往得逞,何以致之?
正本清源,政府帶頭討好特定對象,甚至捨棄法律底線,處處遷就、鼓勵「會鬧的孩子」;包括曾經強占公務機關的行為,最後都被民進黨撤告。如此一來,「守規矩」的意義何在?奧客不奧白不奧。所謂「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問題不只在於「卑鄙」,更在於:是誰給了他們通行證?
  回應
 人人沒有道德勇氣,有的是一肚子懦弱,正義會從天上掉下來?「你不當俠客,不會有俠客。你要有俠客?俠客就是你」。
 答案「教育」。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台灣浪費了幾個十年?
 民主制度使然,幾乎每個人都是老大,尤其是敢不要臉的人,此題算是無解。
2018-07-13 09:19:28
阿楨
“青蛙殺手”,這種真菌滅絕了90種兩棲動物 2019-04-01 觀察者網

不知你是否曾為電影《生化危機》系列中那個控制生物、影響生物變異甚至進化的“T病毒”感到細思極恐,儘管由病毒控制人類的情節只是發生在虛擬故事中,但人類真的瞭解我們身邊那些無孔不入的細小微生物嗎?
3月29日最新一期《科學》(Science)雜誌上刊登的一篇名為《兩栖真菌引起災難性和大規模的生物多樣性喪失科學論文表明,通過對兩栖類壺菌病進行全球定量評估,證明了壺菌病在過去半個世紀至少501種兩棲動物物種的滅絕中所起的作用,其中包括90種可能的滅絕。
在20世紀80年代,物種數量的下降達到了頂峰,只有12%的物種數量出現了恢復的跡象,而39%的物種數量正在持續下降。目前它存在於全球6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中受影響最嚴重的是澳大利亞、中美洲和南美洲。壺菌病造成兩棲動物數量“史無前例”地下降,使其進入“世界上最具破壞性的入侵物種之列”。
蛙壺菌通過吃掉青蛙和其他兩棲動物的皮膚,引發致命的心臟病發作,從而殺死它們。人們常說真菌導致了200種兩棲動物的減少或滅絕,但這個數字已經過時近20年了。該研究最新估計,這種真菌導致501種兩棲動物的數量減少,約占已知總數的6.5%。其中90種已經完全被消滅。另有124種數量減少了90%以上,復蘇率極小。
在有記載的歷史上中,從來沒有一種疾病可以吞噬這麼多生命。它改寫了過去對疾病帶給野生動物影響的理解。
2019-04-02 08:18:05
阿楨
倫敦帝國理工學院的Matthew Fisher領導的一項基因研究表明,這種真菌起源于亞洲。20世紀初國際貿易蓬勃發展的時候,一種特別具有毒性和傳染性的毒株從那裡傳播到了世界各地。受感染的動物可能被藏在船上,或被故意當作食物、寵物或懷孕測試品運送。最終這種致命的病毒最終蔓延到了其他五大洲。
令人擔憂的一點是,蛙壺菌一旦進入新的活動區域就很難被移除,限制其活動當前最好的策略,但這也意味著要限制野生動物貿易,在全球範圍內轉移野生動物可能會產生毀滅性的後果。
正因為像病毒、真菌之類的微生物具備變異頻繁、傳播速度快的特點,一旦它對人體有害,也許就會帶來巨大的災難。相比于那些離我們尚遠的末日審判或是隕石撞地球,微生物的威脅就在我們身邊,它所帶來的恐怖也仍歷歷在目,如何有效預防它們仍是人類面臨的當務之急。
  回應
生化武器原來還是很有實用價值的,怪不得美軍這麼熱衷全球佈局實驗室。
全球200多所生化研究實驗室,這就是美國人一直在搞的東西。不然每年那麼多軍費去哪裡了?這麼多年來,經常有新的病毒爆發,尤其是近些年,非常恐怖,這背後基本上都是美國的身影!
2019-04-02 08:23:05
阿楨
植物也有免疫功能,抗病蛋白就像“老鼠夾子” 解學網

人有免疫力,植物有免疫力嗎?答案是肯定的,看似嬌弱的花花草草,可能遠比你想像中來得堅強。植物具有複雜、精細調控的免疫系統,可植物抗病蛋白被發現至今已經20多年了,人們卻仍然不清楚它們的工作原理。
據科學網2019-04-06消息,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與清華大學的研究團隊合作,在植物體內發現了由抗病蛋白組成的抗病小體並解析其電鏡結構,揭示了抗病蛋白管控和啟動的核心分子機制。相關成果在《科學(Science)》雜誌上線上發表。
然而,由於該理論與當時的主流觀點大相徑庭,大約有5年時間,這一觀點並沒有被學界廣泛接受。周儉民說,那時候,甚至連“學生髮論文都受到了影響”。
研究團隊發現,擬南芥的抗病蛋白感知到病菌後,會組裝成一個環狀的五聚體蛋白“機器”,形成抗病小體。抗病小體的中間有個“鑽頭”,它能夠“刺破”染病的細胞膜,以“自殺”的方式與病菌“同歸於盡”。也就是說,抗病小體很可能是植物細胞死亡和免疫的執行者。
“我們還發現,植物抗病小體的組裝方式、結構與功能,與動物免疫中的炎症小體驚人地相似,這展現了在不同生命形式中,進化對免疫形成的力量。”周儉民說。
中國學者的這一發現,填補了25年來人們對抗病蛋白認知的空白。英國皇家學會會士、歐洲科學院院士Sophien Kamoun認為,中國學者提出的“自殺開關”模型非常新,會給植物免疫領域帶來很多啟示。
在中科院院士、中科院遺傳發育所研究員李家洋看來,在國際上率先提出、發現抗病小體,是中國學者對植物科學的重大貢獻。“未來通過分子設計育種等手段,相信這項成果也將為農業生產帶來廣闊的應用前景。”
  回應
難怪,我一個吃素的不愛得病!
走火入魔!植物的免疫蛋白跟你有球關係。你是病毒?
難怪被蟲子吃過的葉子比起未被侵害的葉子顯得蒼老,纖維變粗,鮮嫩感消失了。
2019-04-07 09:01:41
阿楨
娜塔莉•波特曼談素食主義:牛奶來自母牛,雞蛋來自母雞,我們在剝削雌性動物

據雅虎新聞2019-04-26報導,美國著名女演員娜塔莉•波特曼前一天在洛杉磯舉行的“我們日”(WE Day)論壇上向超過16000名學生呼籲純素食主義,並稱蛋類和奶類是“對女(雌)性動物的剝削”。
“牛奶和雞蛋不僅來自牛和雞,更是來自雌性的牛和雞。我們正在剝削女性的身體,並濫用雌性動物的魔力來製造雞蛋和牛奶。”
英語中沒有“女性”與“雌性”的區別,均是“Female”,而這個詞也是英語中“女權主義”(Feminism,又稱“女性主義”)的詞根。
“為了製造牛奶,母親與孩子被迫分離。動物們在如監獄一般擁擠且多病的環境中生產乳製品和蛋類。對待人類與動物的區別沒有引起我們的特別關注。”
  回應
當年的女神變成了現在的女神經……
植物也是有生命的,植物也是有痛覺的,植物也是有感情的……
孵出來的小公雞一般會立即進入攪碎機成為飼料原料,小公牛會被抽幹血製作血清。拜託,這世界對男性才更殘忍好不好……
好好的女權(平權)主義就是被這種人給弄的像個貶義詞,動物保護也是,本身也是對的,不虐待,不虐殺,但是正常的食物鏈該怎樣就應該怎樣,極端化真心,這種邏輯,植物不痛啊,都喝西北風去吧
2019-04-30 08:34:49
阿楨
失控!這國7成牧場要被魔鬼植物吞噬了 2019/12/11 中時電子報

仙人掌適合乾燥環境,位處非洲的肯亞尤其宜居,不過現在當地面臨的頭痛問題是仙人掌生長過剩,已經完全失控,再不積極防治,未來該國將有7成天然牧場將被吞噬、侵占,肯亞政府已經正式對這些「魔鬼仙人掌」開戰。
1940年代,英國殖民者將仙人掌引進肯亞,當作天然屏障,不過近年來這些仙人掌生長態勢開始失控,已經危害到當地野生動植物、農牧地,讓當地農夫稱它為「魔鬼仙人掌」。
大象等動物攝取仙人掌果實之餘,也會一口吃掉帶刺的仙人掌,那些尖刺透過嘴巴進入胃壁和腸道,在動物體內引起發炎、紅腫反應。仙人掌狂長,蔓延至村落,便會吸引愈來愈多大象前來覓食,增加人類和動物之間的衝突。
不過防治仙人掌困難重重,肯亞當局近幾年來早就對仙人掌宣戰,他們出動砍刀、機器挖掘機、食仙人掌昆蟲等方法,但都成效有限,原因就在於仙人掌太會長,就算把仙人掌從地上整株挖起,路上若不慎掉了它的一朵花或是種子,很快它們就會再長出來。不僅如此,仙人掌還能透過大象、狒狒等動物傳播,他們一邊吃果實一邊掉種子。
現在肯亞政府已經準備祭出新的防治方法,包括釋放專吃仙人掌的胭脂蟲進行生物防治,另外也包含利用這些仙人掌製造沼氣池,生產出來的沼氣可用於廚房烹飪,預估每天可消耗多達600公斤的仙人掌。

被羊攻佔!這小島遭吃垮慘求救 2019/10/12 中時電子報

坐落在北愛琴海的希臘薩莫色雷斯島(Samothraki)因為交通不便、觀光不發達,島上保有許多原始美景,是部分愛好大自然的遊客的私房景點,不過這座僅3,000居民的小島卻有個天大的煩惱,就是山羊數目太多,甚至到了災難等級,幾乎拖垮居民生計。
2019-12-11 09:26:19
阿楨
驚人!陸巨大蚌殼入侵美遭滅族 2019/12/04 中時

一般人對貝類、蚌殼的印象應該多停留在10元硬幣大小的蛤蠣或是體型更大一點的扇貝,牠們肉質鮮甜肥美,是餐桌上的佳餚。不過有見過餐盤大小、甚至是足球般大的巨型蚌殼嗎?美國紐澤西州一個池塘最近遭巨大中國蚌入侵,嚴重影響池塘生態,當地官員已經祭出整治措施,誅殺全族。
科學新聞網站Phys.org報導,美國紐澤西州亨特敦郡一處池塘近年遭巨型中國蚌類入侵。這些巨型蚌殼變成了「巨大的生態夢魘」。他們的體型和食量很快就壓過當地原生物種,搶奪食物、佔據棲地,不像大家熟悉的餐盤上的蚌殼大小,這些貽貝最大可以長到足球般大,間接導致當地原生貝類被消滅,改變河床物種組成。
這些中國貽貝最初是透過附著在亞洲鯉魚身上的幼苗,一同運抵當地養殖場,隨後幼苗迅速繁衍,這是北美第一起遭中國蚌侵略的案例,先前包括捷克、義大利、法國、德國等多個歐洲國家都已經發生中國蚌侵略慘案。
這些中國蚌多來自於黑龍江及長江流域,部分地區將牠們用來培育珍珠。中國蚌最長可存活12至14年。
  回應
巨蚌肉亟鮮嫩而不老,此美食有潛力.百多年前,洋人棄海蔘鮑魚如垃圾....現在也懂得靠其發財。
美洲的生物就沒有入侵其他地區的?什麼都是中國來的,這些白猿不也是從中國來的嗎?
外來者變成了「巨大的生態夢魘」怎麼 我就想起 當年五月花船
哈哈哈! 說得真好啊! 那一堆五月花號帶來的外來種才真的恐怖呢!
2020-05-13 08:01:26
阿楨
你家裡的植物,也許一直在注視著你! 2021-08-13 新浪科技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植物們在很多情況下表現得與動物很相似:為了生存而相互搏殺、能夠感受環境變化而迅速改變自身做出適應、它們能夠識別出自己的親屬與敵人,有一些群居生長的植物甚至表現出了類似螞蟻一般的社會性。
  最早發現某些植物能夠分泌各種有毒物質,毒死其他植物,比如雲杉能夠釋放水楊酸,被雨水帶到林下土壤中,從而抑制了雲杉根系附近灌木的生長。
  隨後,發現植物還能對動物的侵害產生反應,並將這一資訊告知同伴。比如煙草的尼古丁,能夠毒殺大部分昆蟲;單寧等化學物質,能夠讓植物口感變差,讓動物無法下口。而且,一旦某一株植物受傷,其周邊的其他植物也都會產生反應,比如體內某些毒素成分含量增加等。
  植物甚至能夠快速識別敵人與親屬。比如菟絲子,會快速選擇攀附到番茄身上,會識別自己的親屬,根系擴張就會放緩,在小麥、水稻、玉米等都發現了這種親屬識別的現象。
  有些附生植物還會表現出真社會性來。
  科學家在澳大利亞外海600千米的一座海外孤島豪勳爵島研究發現,二歧鹿角蕨在靠近根部的地方會生長一些葉片狀的組織,成熟後就會立即死亡,但卻不會掉落,而是會與這些根系生長在一起,不斷與葉片狀組織交織在一起不斷膨大,從而成為一個可以存儲水分和有機質的巨大的巢狀儲存庫。
  這麼一大群植物,真的就好像是一個小社會一樣,它們分工合作、上一代植物自發照顧下一代,而且通過無聲的化學物質一直在不停竊竊私語——它們實際上與一群螞蟻在本質上並無區別了!
  所以,讓我們再回到開頭的問題,我們身上的香水味道、洗髮水味道、喝了酒的酒精味道,甚至是沒刷牙的口臭,可能都會讓它們有所感知,只不過我們暫時無法體驗到植物的喜怒哀樂,也無從得知家裡那一大堆植物們相互在竊竊私語說著什麼。
  回應
佛教不吃肉食就是欺負植物沒能力反抗嗎
萬物皆有靈!都是為了生存產生的環境適應性,適者生存的有力證明。
2021-08-15 08:34:30
阿楨
河南淅川夫婦3個月獵殺8頭野豬被判緩刑,稱莊稼被糟蹋嚴重 2021-11-27

河南省南陽市淅川縣一對夫婦在3個月內獵殺了至少8頭野豬,法院以非法狩獵罪分別判處兩人:有期徒刑1年6個月,緩刑2年;有期徒刑1年,緩刑2年。
庭審中,被告人吳某辯稱:“野豬給地裡莊稼糟蹋得非常嚴重,才滅了它。麥子損失了30多畝,吃得也沒啥了,100多畝玉米也被吃得70多畝絕收。現在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願意認罪認罰。”
南陽市林業局稱,今年以來,全市受災農田面積20509畝,經濟損失2285萬元。南陽市建議:保證野豬種群平衡前提下,對成災野豬科學獵捕。加大宣傳力度,增強農民防護意識,避免野豬傷人。
  回應
農民的損失誰賠償呢?建議法官和家人全部遷居到野豬環伺的農地種田一年,看看他們怎麼選擇。

野豬增多,就該獵殺? 2021-11-27 新浪科技

  從生態角度看,野豬雖不是瀕危物種,但:可以幫助多種植物授粉和傳播種子;在尋找果實和根莖的過程中可以增加土壤的透氣性,防止林下植物生長過密,並加快有機物分解;排泄物有助於增加土壤肥力等等。此外,野豬還是多種掠食動物食譜上的一員,它們種群數量的波動直接影響頂級掠食動物的生存。我國虎、豹、狼、豺等食肉動物的生存現狀普遍不容樂觀,這也是導致部分地區野豬種群增長過快的一個重要原因。
  筆者認為,首先,區野豬是否過剩,不能簡單地用是否與人類發生衝突為依據,而是要建立在對野豬種群參數的科學監測和評估的基礎上。
  其次,人工狩獵要滿足以下:該物種的數量已明顯超過環境承載量、狩獵的數量不會影響該物種以及該地區其他野生動物的可持續增長。經驗顯示,人工狩獵並非總能奏效,只有因地制宜、實事求是,從生態系統保護大局出發,才有可能找到有效破解之道。(作者系世界動物保護協會首席科學家)
  回應
“站著說話不腰疼”……野豬增多是不應獵殺,但危人類的安全,就須獵殺。
2021-11-28 09:08:17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