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基因實在受不了你們好壞了,這幾日來一下湧出一大堆與基因有關的「偽」科學報告:
什麼肥胖基因(好色好賭好毒好殺…的基因呢?);淋病基因突變產生了能抗抗生素的超級細菌(這還不是人類自己濫用抗生素的報應);女人可用基因工程從骨幹細胞自產精子不用男人了(何必那麼麻煩,蒫M人類女男那麼好鬥,蓋座生育人的工廠就算了);還有瀰猴與人的基因相似度93%比黑猩猩的99%還更适合用來研究人。
到了4月18日更看不下去了,聯合報報導<分化後 黑猩猩演化優於人>:
美國密西根大學最新公布的研究報告指出,在自共同祖先分化之後,黑猩猩演化的範圍比人類更廣泛。此說挑戰現代人占有天擇優勢的傳統看法。
密大研究人員比較一萬四千個人類與黑猩猩的基因,探討兩者分化後,如何受到演化的影響,結果發現,人類有一百五十四個占有天擇優勢的基因,黑猩猩則有二百卅三個。現代人約於十五萬年前形成。
前述研究報告指出,黑猩猩反而可能因為天擇而更能適應環境,演化並不是邁向一種目標的進步,而所謂比較聰明的物種「演化更甚」的說法其實並不正確。主持這項研究的密西根大學副教授張健希(譯音)表示:「我們的研究結果顯示,人類占有天擇優勢的基因數量低於黑猩猩。這項結論挑戰以人類為宇宙中心的達爾文進化論。」研究報告已透過美國國家科學院彙報發表。
研究結果可能意味,黑猩猩環境適應的變化能力高於學術界的想像,黑猩猩這些能力可能因為人類比較熟悉自己而未受注意。張健希表示:「與一般看法不同的是, 黑猩猩在演化過程中出現的基因適應變化程度高於人類。」
真是亂七八糟的研究,的演化論何時主張過「人類為宇宙中心」了?還有要是「黑猩猩占有天擇優勢的基因數量高於人類」,那黑猩猩怎會局限於非洲,而人類則走出全球?
基因老祖別如此激動,你的不肖子孫就是如此一窩蜂,發現抗生素後就非得濫研濫用到不可收拾方休,如今只不過是換個基因來玩。
尋找智力基因>科學人 2008/11/03
英國倫敦精神病學研究所的行為遺傳學家普羅明(Robert Plomin)想了解智力的本質。做他這一行得要有耐心,因為研究工作之一就是要觀察數千名兒童的成長。 【撰文/齊默(Carl Zimmer);翻譯/林雅玲】
雖然智力很容易測量,也反應了某種程度的真實,但是當科學家搜尋人類的基因組,卻找不到形塑智力的因子,進而發現這些因子遠比預期的難以捉摸。
重點提要
■研究人員利用高效能的新技術來探索基因和大腦,希望可以找出個體間智力差異的基礎。
■他們的研究提供與智力有關的新知識,同時也揭露基因和環境間超乎預期的複雜作用。
■科學家對基因在智力上所扮演的角色知道得越多,智力反而顯得越複雜,但是這方面的研究仍然是值得的。
英國倫敦精神病學研究所的行為遺傳學家普羅明(Robert Plomin)想了解智力的本質。做他這一行得要有耐心,因為研究工作之一就是要觀察數千名兒童的成長。普羅明會詢問他們一些問題,例如「水和牛奶有什麼共通的地方?」和「太陽從哪邊下山?」一開始他和同事打電話或親自對這些兒童進行測驗,現在這些兒童大多10幾歲了,所以他們利用網路進行測驗。
就某種意義來說,這個研究的成功令人振奮。這些受試的兒童都是雙胞胎,研究顯示,同卵雙胞胎的智力分數比異卵雙胞胎的接近,而異卵雙胞胎的分數又比沒血緣的兒童更接近。這些結果和其他研究所得的結果相似,讓科學家更確定基因對於兒童的智力測驗分數有重要影響。
但是普羅明想要知道更多,他希望可以找到造成這些影響的特定基因。現在他已經有工具可以找出基因,這是他剛開始從事這個研究時不敢奢望的。普羅明和同事利用微陣列(microarray)來掃描受試者的基因,那是可以辨識50萬個不同DNA片段的晶片,這個強大的工具再加上數量龐大的兒童研究數據,代表他可以找出造成智力測驗分數微小差異的基因。
然而,當普羅明和同事揭開微陣列研究(這是有史以來最大型的智力相關基因搜尋實驗)的謎底時,結果卻不如預期。研究人員只發現六個遺傳標記對測驗成績有影響,當他們用更嚴謹的統計方法分析這些結果的可信度,只有一個基因通過考驗,不過它只對智力測驗造成0.4%的影響,更糟的是沒有人知道這個基因在身體有什麼功能。
普羅明說:「就某方面來說,這真是沒意思。」
普羅明的處境在研究智力的科學家中很常見,如同利用微陣列技術,他們以腦部掃描和其他精密的儀器來解讀基因和環境對智力發展複雜又巧妙的影響,並檢視智力差異如何呼應到大腦的結構和功能,有些科學家甚至從中得到新觀點,認為智力反應了資訊在大腦流動的方式。但是除了這些進展,智力仍然是深奧難解的謎。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的心理學家強生(Wendy Johnson)說:「我們對智力的了解,少得可憐。」
智力分數真的有意義?
某種意義上來說,智力並不複雜。美國維吉尼亞大學的特克海默(Eric Turkheimer)說:「我們在每個人身上都可以觀察得到智力。無論在專業上如何描述,每個人都知道有些人就是比較聰明,當你和對方交談,就可以感覺得到。」
但是這種直覺沒辦法簡單轉化成科學定義。1996年,美國心理學學會發表一份關於智力的報告,裡頭只陳述:「每個人對於了解複雜概念、有效適應環境、舉一反三、進行不同形式推理和利用思考克服困難的能力,是不同的。」
為了測量這些不同,心理學家在1900年代早期發展出針對不同思考能力的測驗,包括算術、空間推理和語文技巧,有些心理學家更建立了智力標準量表,可以比較不同測驗的成績。這些測驗中最廣為人知的就是智商(IQ)測驗,它的平均得分設為100。
然而IQ並不只是一個數字,心理學家大致上可以利用它來預測人們生活的其他層面。根據兒童時期的IQ分數,可能可以對人們在學校和工作場合的表現做出合理有效的預測。另一方面,IQ高的人甚至有長壽的傾向。
「如果你知道某人的IQ,就能洞悉這個人所有認知功能的長處和弱點嗎?」美國加州大學爾灣分校的海爾(Richard J. Haier)說:「那是不可能的!」但即使是個簡單的數字,也有可能讓你知道很多。「當你去看醫生,一開始會先做什麼?會有人先幫你量血壓和體溫,得到兩個數字。沒有人會用血壓和體溫來對你的健康下結論,但是它們是重要的指標。」
那麼,什麼是智力成績的基礎?美國國家精神衛生研究院(NIMH)的精神病學家蕭(Philip Shaw)指出:「它一定指涉某些東西」。說明「智力成績反應了什麼」最具影響力的理論,已經出現一個世紀了︰1904年,精神病學家斯皮爾曼(Charles Spearman)發現,如果有人在一項測驗裡表現得好,通常其他測驗也難不倒他們。雖然測驗成績之間的連結並不強烈,但是斯皮爾曼觀察足夠的數據後主張,這個連結是「g因素」(一般智力因素)所造成的。
斯皮爾曼無法說明普遍智力如何由大腦產生。近幾十年來,科學家一直試著在大批受試者的測驗成績裡尋找特定模式,希望得到答案︰他們發現造成這些差異的原因有兩個。環境是其中一個,包括父母養育兒童的方式到兒童發育過程中所罹患的疾病;基因則是另一個原因,它可能形塑大腦,進而影響智力測驗中的表現。
1960年代起,科學家從雙胞胎研究得到基因和環境如何影響智力的線索。雙胞胎對於智力研究如此重要是因為如果有一對同卵雙胞胎在嬰兒時期就由不同父母領養,那麼他們擁有相同的基因,卻會經歷不同的環境。如果基因對智力測驗沒有任何影響,可以預期他們成績的相似性會消失,而且關聯並性不會比沒血緣關係受試者來得高。如果基因在智力上扮演關鍵角色,同卵雙胞胎間的成績會比較相近。
普羅明說:「同卵雙胞胎間測驗成績的相關性,如同自己和一年後的自己;分開撫育和一起撫育的同卵雙胞胎之間,差異並不大。」但是這個相似度需要時間才會顯現,普羅明補充說明:「被領養的雙胞胎在16歲時的IQ比較像親生父母的IQ,一如由親生父母養育長大的雙胞胎。」
這類的研究結果說服普羅明基因在智力上扮演重要的角色,雖然它顯然不是唯一的。他表示:「這些結果讓我不得不說: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尋找那些基因。」
找尋影響智力的基因
當普羅明在1990年代早期開始搜尋這些基因,幾乎沒有同伴。他說:「我知道除了我以外,沒有人會這麼瘋狂。」
因為那時人類基因圖譜還沒完成,普羅明無法輕易地掃描人類基因組。但是遺傳學家已經鑑定出一些基因的突變型和智能障礙有關。普羅明推論,這些基因的其他變異,也許會導致細微的智力差異。他和同事將受試兒童分成智力測驗成績「很好」和「很差」的兩組,試著在100個基因裡尋找經常在某一組出現的變異。他說:「老實說我們什麼也沒找到。」
所以普羅明擴大研究範圍。他捨棄檢視預先選定的基因,反而定位出數千個散佈於染色體的遺傳標記。如果一個標記在成績高或低的學生經常出現,這個標記附近可能有與智力相關的基因(見46頁〈基因搜尋〉)。他和同事增加受試兒童的人數,以找出影響比較小的基因。在這個研究的某一刻,普羅明覺得已經發現智力和一個已知基因之間有可靠的連結,這個基因是在大腦中活躍的IGF2R(生長因子受體)。但是當他和其他人嘗試要重複這個結果,卻失敗了,他表示:「這個策略還是沒有成功。」
普羅明推測需要更多的遺傳標記才能找到智力基因。產生卵和精子的過程中,細胞的染色體會交換DNA片段,兩個片段之間越靠近,就越可能一起遺傳下去。但是在普羅明早期的研究中,遺傳標記之間相距數百萬個DNA鹼基,智力基因在染色體的位置可能離得很遠,所以有時一起遺傳、有時則否。他需要一組間距更短的遺傳標記來降低這些情況發生的機率。
誰能動我的基因?>知識通訊評論 2008/12/10
個人基因時代的來臨,必然牽涉到個人基因資訊隱私的保護和公開問題。美國國會立法,傾向所有資訊使用都需經患者同意,但研究者卻認為,這不是保護隱私的最佳方式,還可能損及某些族群的醫療利益。
若要將基因研究用以改善醫療品質,必須讓基因型與長久視為隱私的醫療資訊聯結,所幸基因學與電子醫療記錄並進,個人醫療史也是電子醫療資訊系統的重要元素。但與此同時,美國國會等許多地方卻主張,生物醫學倫理的原則是,要使用任何電子醫療記錄,均需要患者的同意。
儘管立意良善,這種方式卻造成麻煩,資訊聯結對研究與改善醫療品質至關重要,民眾或許會害怕隱私外洩或遭到濫用,但若未經許可便禁止使用任何醫療資訊,卻又是矯枉過正。
其中有兩件事格外值得注意,第一,為推廣新的個人醫療資訊庫(HealthVault)服務,微軟努力鼓吹民眾完全同意研究單位取得電子資訊;第二,微軟、病患人權份子與槍枝遊說團體罕見結盟,希望國會立法,要求未經病患同意下,不得使用個人醫療資訊,強調必須尊重醫療倫理與自主權。其中關於倫理部分尤其值得重視,自主權對生物醫學的轉變遠高於任何倫理原則,倫理加上政治,便足以改寫專業行事準則,但光靠事先諮詢同意,是否就能提升隱私與公眾信任,仍有待商榷。
美國流行病學家指出,現有規範允許在未經同意下,取得醫療資訊供特定研究使用,但此舉既妨礙研究,亦無助增加公眾信任。強制要求取得許可只會徒增研究負擔與造成結果偏頗,台灣一項研究指出,高齡者、文盲、低收入者與原住民拒絕授權醫療記錄比例最高;縱然同意授權比例增加,亦無法避免其選樣並不是最緊迫需要的醫療案例。即使樣本總數高可以降低這種取樣偏差,需要取得授權也可能危及對於會造成孩童夭折的罕見病症之研究。
國會之所以強調自主權,源自於輿論嚴重分歧,美國近期一項調查指出,百分之八十三的民眾相信醫護人員會保護患者隱私,只有百分之六十九信任研究人員,百分之五十八認為隱私保護措施不足;縱然保證資訊不會洩露給研究消費或就業的組織,對於研究人員能否取用這些資訊,社會意見依然正反各半。
面對這種矛盾心態,我們必須用溝通處理大眾的恐懼、尋找改善保障隱私的方式,並解釋為何強制要求授權會損害重要的全球性研究。反對強制要求授權者所持的理由,是可以使用受保護的資料庫,或是經由制訂資訊揭露與使用的標準來保障隱私。針對基因資料庫進行的測試結果顯示,要從匿名資訊追蹤得知真實身分雖困難,但並非不可能。一個倫理規範不應阻礙豐富而且直接的探討。
一個隱私問題
若要保護隱私,就必須經授權才能使用所有醫療資訊嗎?為回答這項問題,我們必須探究這種方式究竟能否保障隱私,再分析授權和其他自主與倫理觀的差異,最後再討論授權如何影響其他價值。我們不能假設授權即可滿足所有社會目標,縱然希望擴大自主與社會福祉,也必須處理倫理與其他價值間的衝突。
隱私保障不足顯示自主無法提供保護,許多零售商與美國機構將個人資訊外洩,而這些資料皆由民眾自願提供,故問題顯然並非授權,而是疏忽,就算微軟的系統保護資料,也無法確保長期使用上的隱私,患者可能拿重要電子資訊交換小贈品,也沒有標準能阻止資訊購買者獲取資料後,未來再次販售而遭誤用;有些人也擔心,保險商或雇主會透過交涉優勢,強迫患者同意資訊授權。
另外還有非強迫性揭露:各位可曾略過網站的種種條款,在不清楚內容的情況下,直接按下「我同意」或「我接受」的按鈕?多數醫院隱私聲明和醫囑相同,對病患而言都複雜難懂,至於市面上的有價資訊交易條約,或是網路隱私政策,難道就清楚明白嗎?企業提供的選擇必須符合倫理,儘管獲得授權,也必須明確保證資訊不會公開。
在美國國會眼中,自主權等於所有權,我的資料只屬於我自己,患者(或戲稱為消費者)有權自由持有或轉讓資料。但此種狹窄的自主權悖離社會認同與社群,「在現今社會裡,做為參與資本主義動力的消費者,已取代參與民主及公共領域的公民角色」,倫理簡化為自主權,再簡化為二擇一的選項,自我商品化模式也取代更豐富的人性特質與相互依賴。
當談到決策倫理時,並不只在於是否自主做出決定而已,是否有考量到德行、道德價值、人的過往等更廣泛的人類自由?這些是好的選擇嗎?是否尊重對他人的倫理責任呢?
長久的倫理原則在於,社會建制應該不只讓自身獲益,責任亦要由社會均攤,例如改善醫療品質時,獲得有所患者療程結果便很重要,提供資訊的風險很低,但對全人類的利益很高,我們仰賴他人參與,自身也有責任參與做為回饋,不能夠只蒙其利,卻拒負成本,但美國國會提案卻仍強調,需經授權才能改善醫療品質。
同意與正義
縱然自主權只在於所有權的歸屬,自主權也僅為其中一項原則,其他還包括善行、正義等,例如在正義方面,社會便必須關照醫療政策成效、平等,與其他個人自由及社會福利的前提,並同時處理社會醫療資源落差與所得不均的問題。正義也與自主相關,因為這代表社會以道德平等對待他人的承諾,做為社會全面自主的基石。
基於充分的理由,有些侵入性研究必須強制要求授權同意,但其他研究的倫道基礎各有不同。為了正面的目標,雖然可能失去隱私,倫理也容許在提供合理隱私保障的情況下,略過徵詢授權同意的步驟。
我們該如何妥善處理隱私問題?研究人員必須與民眾合作,化解一般人士的疑慮,並說明一切都需經授權將造成的衝擊。研究者必須了解,為何某些國家的患者較願意提供資訊,而其他國家則不然。制訂法律避免歧視應能發揮效果,美國最近通過的基因資訊反歧視法中,禁止就業與保險時以基因蓄意歧視,但並未兼及其他生活層面,亦未直接面對基因資訊商業使用問題,並未阻止政府將基因資料庫強制應用於公共衛生、犯罪或移民方面。這些都是應該做的。
各國政府應擴大隱私保護範圍,遍及任何持有敏感資訊的組織與單位,包括網路服務提供者、製藥廠、企業資料庫、個人醫療史提供者、大學與政府等。匿名資訊身份追蹤的問題必須正視,並要對醫療與基因資訊的進一步關聯加以預防。研究人員可透過研究規劃與資料庫設計改善此一現象,政府亦可提供適當的規範。
大學與政府及企業領袖合作,可以規劃新的研究模式,例如由獨立第三方掌握身份聯結資訊,並讓研究接受獨立倫理監督的檢驗,如此醫療研究與品質改善工作便可免除累贅的研究評鑑。
各單位擁有或使用個人的醫療記錄,必須建立一套標準,確保患者考量是否接受第三人來取得他們的資訊,可獲得符合倫理規範的選擇。有些政府要求保險公司納入或禁止納入特定條款,讓消費者考慮時,保障被保者的利益免於不合理侵犯,個人醫療記錄也需要類似條文。
自主權的代價
若我們能有效的保障隱私,便不會將倫理窄化為自主或資料所有權。因為這種狹窄見解的代價很高,當倫理只在乎所有權與經同意後轉讓權利,便形同漠視程序正義及最佳的社會結果。我們必須時時謹記,若事事要求授權,必然會使部分族群遭到犧牲。基因資訊必須聯結至各種醫療記錄,忠實反映社會差異,基因學不能排除貧民或文盲等因素,也不可忽略拒絕授權比例較高的族群,研究者也不應因此放棄計畫,讓這些族群失去從基因革命獲益的機會。但是民眾的隱私仍需保障。
這事關全球正義。美國若將科學進步建基於他國民眾之上,在隱藏私人資料的同時,坐收全球參與的成果,並不符合正義。若美國還將這種自主權觀念擴至他國,將會嚴重損及全球生物醫學的協同研究。
保護隱私事關重大,但光靠授權許可並非正確保障隱私之道。在處理公眾資訊時,我們必須規劃出更具倫理觀的選擇。
(本文是二○○八十一月六日《自然》雜誌專文,作者泰勒(Patrick Taylor)為哈佛醫學院講師及波士頓兒童醫院副總諮議。)
基因決定我愛你 My DNA Says I Love You (2007 )
導演:李芸嬋
編劇:李芸嬋
演員:何潤/關穎/彭于晏/余男
劇情簡介
十五歲到三十五歲女性最關心的兩個話題,就是愛情與肥胖,而最新的研究發展告訴我們,這一切都與基因有關…《人魚朵朵》新銳女導演李芸嬋作品,何潤東、關穎與彭于晏聯手主演。
浪漫科幻喜劇《基因決定我愛你》探討潔癖等生活習慣與愛情的衝突,描述未來5至10年的某大城市裡,兩個在生物科技公司上班、分別有潔癖與肥胖基因的女孩,為了愛情,決定吃藥更改基因與習性,卻產生意想不到的結果…
序幕--
生物科技的發展日新月異,人類的DNA定序幾乎已經完成,決定命運的基因一個個被解開,很快地人們將握有主控權,只要將自己的基因稍稍作點改變,個性與命運也可能隨之好轉,或是相反…。
當戀愛來臨,你的基因準備好了嗎?
自主、美麗、又時髦,具備這些條件的女孩,竟是單身?有沒有搞錯!同在生物科技娛樂公司上班的四季和瑪菱,正是如此。兩人不只是好同事,也是好室友,更一起同病相憐,在情路上坎坷波折不斷。到底問題出在哪?
負責行銷的四季,開朗又可愛,不過好像…太愛乾淨了點。在意外重逢初戀情人食蟻獸,開心熱戀一陣之後,沒想到竟讓四季發現男友食蟻獸家中藏在沙發下的垃圾,男人果真都是髒亂的動物啊!就是「潔癖基因」,讓四季的戀情總會半途夭折,無法與任何男性維持長久的戀情,快30的她為此可傷透腦筋了!
而完美主義的生物工程師瑪菱,則是用網路與男友大談遠距離戀愛。表面上是找到了靈魂伴侶,但其實瑪菱心中始終有著自卑感,害怕「肥胖基因」發作而與人保持距離。殊不知,房東的兒子小熊早已對她一見傾心。
一天一粒 幸福洋溢?
所以說,想談戀愛的人得要先問:「我的基因適合哪種戀情?」找不出自己的基因適合哪種戀情?沒關係,還有「改造基因藥物」這個萬能仙丹!瑪菱就靠著自家的招牌商品「抑制肥胖基因藥」來抑制肥胖,而為了維繫與男友之間的戀情,四季也決定用「抑制潔癖基因藥」進行大變身。果然有效!瑪菱不再害怕肥胖,四季也開始髒亂了起來。但小熊與食蟻獸卻對心愛的另一半在吃藥這件事渾然不知。
不知道就會出問題。藥物帶來了負作用,四季變得越來越邋遢,越來越多話,越來越愛吃,而瑪菱則變得脾氣火爆,更加難以親近!種種的異常行為搞得食蟻獸與小熊不知所措…愛情總是如此,自認可以犧牲,卻又常常迷失方向。四季與瑪菱該怎麼選擇下一步?她們真的可以得到愛情嗎?
http://app.atmovies.com.tw/movie/movie.cfm?action=filmdata&film_id=fmtw76603897&channelid=CH21
基因決定我愛你...搞什麼東西?
我覺得看戲要以電影本身來說比較好,而不是說這是國片大家來支持,拍成這樣讓我滿無言的,我去看不是因為這是國片,只是因為想看而已...
也許這真的是部輕鬆的喜劇,但是...整體看起來卻是非常的無聊,我看完了90幾分鐘之後的感想是,整部戲把觀眾當白痴ㄧ樣...是,本片的故事就是要告訴觀眾,愛情的問題,可以藉由吃基因抑制藥來改善個人生活、喜好、習慣等問題,但是動不動就一直吃基因抑制藥,感覺上很愚蠢...看似逗趣的情節,卻讓人有一種...「這部戲到底是要給什麼年齡層的人看啊」的感覺,因為真的太愚蠢了!
同一天還看了沉睡的青春,我只能說...今年看過最優的國片應該是沉睡的青春吧!基因決定我愛你真是一部爛片!
(我看過才來發表的,無意挑起筆戰,若想罵白痴沒腦或其他字眼的,反正我不會再來看~)
回應
我覺得還蠻好看的。半段覺得有點好笑。後半段看到關穎為了要跟心愛的男人在一起所做出的犧牲,我兩隻眼睛就忍不住淚水啪達啪達的掉…..唉…一言難盡~~~總之,這支部片,我推薦。但前提是…最好是有過滄桑的人最值得去看看,最好身邊有臭男人的也帶去看,看臭男人會不會領悟一點。
[非專業影評人75]基因決定我愛你
一段感情的維持,需要徹底地改變自己以迎合對方,或是以不變應萬變呢?本片以極具創意的點子來探討愛情世界中兩人如何永續經營?這是基因決定我愛你
故事背景是發生在一個未來可以用藥改變自己基因的世界,四季是個有潔癖基因的人,當與一個人相戀時,也會要求對方要以她的標準愛乾淨,偏偏10個男人能有一兩個愛乾淨就已經不容易了,更何況是要一塵不染了,所以四季總是一個男友又換過一個男友,原因是他實在忍受不了空氣中的一粒灰塵;反觀瑪菱,雖然有穩定的愛情,但男友是個空中飛人,時時刻刻都得到世界各國開會,所以聚少離多,其實他感受不到一點愛情的溫暖,偏偏她擁有肥胖基因,對自己的身材擁有強烈的自卑感,很怕與這個男友分手後,再也沒有人會喜歡他,所以他總是忍耐著
故事便從四季下定決心要與大學初戀情人食蟻獸好好地成為一對戀人開始,發展出一連串的故事,這也是這部電影的主幹
而另外一條故事線則在於房東兒子小熊對瑪菱一見傾心,展開追求的部份,但瑪菱心繫著男友,卻視而不見
四季過於積極,瑪菱過於消極
前者不斷的改變以迎合食蟻獸,但再怎麼努力,這段戀情似乎怎麼樣還是有不滿的地方,
人本來就是在不同的環境下長大,並擁有不一樣的基因,就算得到相同基因遺傳的手足,個性也可能南猿北轍,更何況是來自不同家庭的兩人呢?所以要百分之百契合,是一個很難的問題,
可是有必要改變自己以迎合對方嗎?我們可以看到片中改變自己的結果是產生另一個問題,這還不打緊,把自己搞得焦慮多疑,完全不像自己,甚至差點失去朋友,值得嗎?
而後者雖一直擁抱著聚少離多的男友的浪漫之中,但他內心卻很是孤寂,但又對自己沒自信,無法勇於提出結束,而把自己的幸福耽擱了,甚至影響到自己的工作......
從這兩個故事看來,導演與編劇似乎想要傳達在若要擁有真正的幸福,首先要對自己有自信
不用刻意去迎合別人,也不要以自己的標準來看對方,兩人之間的關係增進,應該是要建立在彼此雙方溝通之下的,在愛情世界裡,還是可以做自己的,只要兩人雙方都有愛
而對自己有自信以後,更會勇敢地表達一些想法,表現自己,不需要受委屈,如此自己才會在這段感情裡感到快樂,若對方嫌棄自己的某些地方,表示他真正還愛著你嗎?若真愛你,愛的是你的心,而不只是只以外表決定愛或不愛
所以最後結尾所提到的你愛我,我愛你的基因藥上,其實也是回歸到愛情的本質,當兩人擁有真情真愛時,一時天雷勾動地火,阻擋在路上的毒蛇猛獸也會自動讓出一條康莊大道讓這段戀情繼續燃燒,過度擔心對方的想法,其實是多餘
而片名取作基因決定我愛你,似乎也語帶著雙關,其一是電影裡的故事,改變基因,其二我想大概是說命中注定的兩人,體內的基因大概會作祟發出信號,讓兩人的心充滿著溫柔的粉紅,而綴入情網吧!?,
劇本的想法很有創意,尤其在於為了對方而改變自己,或保持自己最佳狀態的部份,用抑制基因藥來象徵,說不定在不久的未來,真的會有此種藥物的產生,只是這個部份就只有主線的意圖較為明顯,也就是四季與食蟻獸那一段,飾演四季的關穎,不斷地變換角色的個性,演技令人印像深刻
至於另一條支線,就顯得比較薄弱,幾個重要的場景只是輕描淡寫地帶過,如不吃東西的片段,較難烙下深刻的印象,我是覺得畢竟這兩條線在陳述愛情不一樣的幾面之二,所以雖然是男女配角,但關於兩人之間的故事,可以再深入一點比較好
幸虧演員的表線稍微救了這一條支線,飾演瑪菱的余男把心情的糾葛表現不錯,而飾演小熊的彭于晏實在是陽光到底,而他的一片癡心,笨拙但卻超可愛,真想說他的大型海報把他拍醜了,而且海報呈現的那個角色,應該是飾演食蟻壽的何潤東拍攝才對,
不過這個不重要,重要的是,這一段可惜地故事性不夠強,感覺上只是附加而已,雖點到了想要傳達的概念,卻不夠深刻,反而只專注在這兩人的表演
最後結尾的部份有點魔幻,超寫實,不過那些除去的動作讓我聯想到,把基因藥除掉,或也可以說把迎合別人的想法拋開,把不愉快的過去拋開,重點是要開開心心做自己,開開心心談愛情
電影結束後,會讓觀影思考一些事情,思考身陷愛情之中的自己,是否還是自我?
大抵上還不錯,若男女配角的部份能夠再讓人印象深刻一點會更好
我覺得很好看!
魔幻寫實的科幻愛情喜劇 看起來很沒有負擔
劇情、演員、美術 都相當令人稱讚
好看的國片 真的需要大家的鼓勵!
其實我看完後,是很喜歡這部片的,感覺故事內容很有創意,我個人是看過這部片和人魚朵朵,都很讚賞,雖然感覺導演好像還很幼嫩,但是看完這兩部片後,都會留給我們思考的空間,看得過程很輕鬆,很舒服
這是「DNA不說話」大大一年前發的文了,而我是剛剛看完上網看相關評論和到你的文章,會回的原因也只是因為你在第一個,而且你的錯誤的評論讓很多人不去看這部片。
你的主要論點「本片的故事就是要告訴觀眾,愛情的問題,可以藉由吃基因抑制藥來改善個人生活、喜好、習慣等問題」完完全全背離了電影主題。
有認真看電影的話應該知道,至少以片子最後一句「如果覺得你愛我我愛你是最重要的,其他問題都可以慢慢解決」才是片子希望人們有的態度,而不是吃基因抑制藥改變問題。
如果這樣仍太抽像的話,影片再早一點小熊(彭于晏)拿自己小時候照片給瑪菱(余男),告訴她自己也可能有肥胖基因,但靠著運動就瘦下來,這難道不是反對基因改良,追求自律自制的一個明證嗎?
至於食蟻獸(何潤東)和四季(關穎)這一對更是明顯的例子好不好!從食蟻獸收到四季的簡訊後努力讓自己變得整潔難道看不出基因改造藥的不必要性,再從基因改造藥帶給四季一連串的副作用使她一種接著一種藥吃下去難道看不出由藥物帶來的給變是多麼糟的一種改變嗎?
你批評這部片愚蠢,但我希望你真的用心,至少不要一開始就抱著任何想法去看影片。至少這部片裡不只是對基因改良的反對,對自我的認同,迎合別人與做自己,愛情的距離……很多議題都包含在這部片裡,仍而DNA不說話大大你什麼都沒看到,還誤解,嚴重的批評它,使其他想觀賞這部片的人怯步,希望你能「真的」看過影片再講話。
http://bbs.atmovies.com.tw/bbs/bbs.cfm?action=view&c=102&s=31155
《基因決定我愛你》:改變絕對沒有捷徑 文:Sean Woo
妄想靠簡單的藥丸或科技來改變自己的個性或身材,根本是癡人說夢的愚蠢行為,這樣的意圖不是以失敗收場,就是會造成更多不可預知的副作用與問題,話說回來,要減肥、要改變個性、要創造新局,有那麼困難?是很困難,但可以靠計畫達成,一切的關鍵點,到頭來,仍然是個人的執念與意志。
看《基因決定我愛你》時,我心中有著一堆疑問:這樣的劇情,真的需要提到基因科技嗎?就算把基因科技抽掉,故事不是也能好好說下去嗎?還是說電影公司真的很想秀那些不知是噁心還是可愛的菌類動畫,來證明其特效能力也有國際級的水準?這些疑問恐怕是沒有解答的,所以,我還是把焦點轉到其他地方好了。
這部片花了不少篇幅在談愛情的意義、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人為了愛情願意付出的誠意,然而有一個顯而易見的要點,不知為何,這部片幾乎完全沒有提及──靠膠囊來改變自己,真的是合理的手段嗎?
這個要點,顯然不是編導關心的重點,至少在片子結束時,吃藥丸改變自己的行為不但沒有被遏止,反而因為發現了更強的生物素材而被強化了,兩位女主角甚至在片尾討論起愛情藥丸這種東西,彷彿基因科技真的有機會拿來處理愛情問題似的──你當然可以說這是反諷,但就本片的調性,我還真看不到半點黑色幽默。
片中,關穎為了跟初戀情人再次交往,一口氣吃了抑制潔癖、多話與貪食的基因藥劑,這部分象徵非常明顯,直指一般女人──或男人──為了愛情捨棄自己需求與個性的現象,然而這部分我完全無法有任何同感,原因很簡單:雖然有副作用,關穎終究靠吞藥丸就辦到了,現實生活中有更拼命的例子,吞藥丸算什麼呢?
我聯想到的,反而是現代人什麼問題都想靠吞食膠囊或其他東西來解決的懶惰習性──膽固醇過高?吞深海魚油;血脂肪過高?吞綠茶素;體重過高?吃代餐或喝減肥茶,吃這個,吃那個,最好真的能夠肆無忌憚地吃這個吃那個,哪有那麼便宜的事?如果吃這些有的沒的真的那麼有效,為何胖子與病人還是滿街都是?
或許,這部片真的價值──或潛在價值──是告訴我們:改變是沒有捷徑的!
妄想靠簡單的藥丸或科技來改變自己的個性或身材,根本是癡人說夢的愚蠢行為,這樣的意圖不是以失敗收場,就是會造成更多不可預知的副作用與問題,話說回來,要減肥、要改變個性、要創造新局,有那麼困難?是很困難,但可以靠計畫達成,一切的關鍵點,到頭來,仍然是個人的執念與意志。
因為,改變真的毫無捷徑。
所以,如果你發現自己無論如何都無法改變,這通常不是因為你真的無法改變,而是因為你並沒有自己想像中的那麼想要改變,也因此缺乏改變所需的執念,沒有執念,什麼都不會變,片中的關穎執念夠嗎?我看是不夠的,所以她看不到全貌、只會走捷徑,可笑的是,日常生活中的人,可能連關穎的一半執念都沒有呢。
http://app.atmovies.com.tw/eweekly/eweekly.cfm?action=edata&vol=133&eid=v133110
《女人不壞》片中重要道具曝光
由山水電影發行,徐克執導的2009賀歲檔首部喜劇大片《女人不壞》今日在北京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記者會,徐克及三位女主角周迅、桂綸鎂、張雨綺齊聚一堂
由山水電影發行,徐克執導的2009賀歲檔首部喜劇大片《女人不壞》今日在北京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記者會,徐克及三位女主角周迅、桂綸鎂、張雨綺齊聚一堂,宣佈就影片中的愛情法寶“費洛蒙”啟動數項有趣的互動計畫。
記者會上發給大家一張像似悠遊卡、名為“愛情通行證”的小袋子,裡面裝著兩枚散發著香味的透明膠貼,原來這就是《女人不壞》影片中的重要道具,周迅發明來控制愛情終極真相的利器“費洛蒙膠貼”。影片中,周迅就是以“費洛蒙膠貼”成功的控制了異性對自己的感覺,讓馮德倫“愛上”了自己,而桂綸鎂、張雨綺在不經意間獲得這個愛情的秘密武器後,生活也從此大亂。自此,《女人不壞》前幾天公佈的首款海報中,三位女主角為何手持捕蟲網盡情捕捉男人、完全佔據愛情主動權的設計概念也真相大白。
“費洛蒙”並不只是影片中的幻想,在現實生活中其實早就存在。“費洛蒙”一詞來源於希臘文Pheromone,早在20年前西方科學家就發現,每個人都會以“費洛蒙”來散發自己的氣味並吸引異性,它無色無味卻如同指紋一般獨一無二,悄悄主宰著男女之間“一見鍾情”的感覺,用影片中的台詞形容就是“無聲無息、天下無敵”。
對於《女人不壞》中的“高科技戀愛”,徐克笑稱只是想探討一下21世紀人們享受愛情的新方式和有趣選擇,因為傳統的愛情模式正在逐漸瓦解,人們對“愛情是什麼”這個命題也越來越無解。因此電影公司宣佈在大陸啟動“費洛蒙計畫”,希望可以發動各位癡男怨女們盡情發揮獨一無二的個人魅力,找到只屬於自己的真愛。
“費洛蒙計畫”的內容之一是相親交友,透過交友網站聯合在數大城市舉辦多場“費洛蒙交友派對”,幫助單身男女們以直覺和氣息尋找愛情伴侶;內容之二則是舉辦“費洛蒙音樂派對”,在北京、上海、南京、重慶四大城市舉行“女人不壞K歌月”並免費發放費洛蒙膠貼,幫助歌迷以音樂散發個人魅力,尋找愛情。至於計畫的第三彈,電影公司稱暫時保密,但會在上映前給全國觀眾一個驚喜。
http://app.atmovies.com.tw/news/news.cfm?action=view&newsid=14024
《女人不壞》另類“僵屍版”床戲曝光
現代的愛情喜劇似乎總少不了床戲,即將於12月12日全省聯映的賀歲大片《女人不壞》也不例外,這部由徐克執導,周迅、桂綸鎂、張雨綺三人連袂主演的時尚愛情喜劇
現代的愛情喜劇似乎總少不了床戲,即將於12月12日全省聯映的賀歲大片《女人不壞》也不例外,這部由徐克執導,周迅、桂綸鎂、張雨綺三人連袂主演的時尚愛情喜劇,日前曝光了一組周迅與馮德倫激情床戲的劇照。與眾不同的是這套床戲十分另類,劇照中周迅手腳僵直、半滾下床,被人戲稱為宛如“僵屍版”。
這套另類的“僵屍版”床戲是專為周迅量身定造,因為她在影片中扮演一個有“突發性僵硬症”的女孩,症狀就是不能被男人碰,一碰就全身僵硬。偏偏她愛上馮德倫,不顧自己生理狀況也要想盡辦法把他追到手,於是就上演了這古怪的床上一幕。
周迅笑稱徐克的設定“有點壞”,因為“我演的角色雖然一開始外表呆呆的,其實內心有點點色,她會專門跑去搜集壯男雜誌,可是男人一碰她,她就變僵硬,完全沒辦法有親密舉動,很苦惱卻沒辦法!”
“不能碰男人”的人物設定聽起來很折磨,幸好徐克給她安排了一個藝高人膽大的馮德倫,床上不但沒被嚇跑,反而感嘆“哇,妳好特別!”讓周迅頓時覺得遇到了知音,而這種“臭味相投”的契合感,也成了兩個人進一步擦出愛情火花的基礎。
“僵屍版床戲”的創意來自於最愛搞怪的導演徐克,當天為了找到特別有趣的床戲拍法,徐克毫不客氣的借用了本片的攝影師,兩個大男人滾上白色雙人大床,反覆揣摩姿勢,讓在一旁觀摩的周迅和馮德倫大笑不已。
而為這場床戲打造愛巢的,正是在《女人不壞》中擔任美術指導的周迅男友李大齊。不知出於怎樣的心理,開拍前他就獨自躲進了儲藏室悶著頭睡覺,還半開玩笑的表示,“為了不讓她有壓力,我不會在現場以免影響某人(周迅)的發揮!”拍完之後,他還不忘開自己玩笑,“很奇怪,我跟每一個和周迅演過所謂激情床戲的男人,到最後都能成為很好的哥們,想想都讓人心酸啊。哈哈!”
http://app.atmovies.com.tw/news/news.cfm?action=view&newsid=14016
《女人不壞》狂施美男計
徐克執導的時尚喜劇大片《女人不壞》,繼曝光周迅、桂綸鎂、張雨綺這三位女主角的單人海報後,人們對片中被三名美女折磨的“綠葉”方中信、馮德倫、彭于晏的興趣也愈加濃厚。
徐克執導的時尚喜劇大片《女人不壞》,繼曝光周迅、桂綸鎂、張雨綺這三位女主角的單人海報後,人們對片中被三名美女折磨的“綠葉”方中信、馮德倫、彭于晏的興趣也愈加濃厚。日前該片正式曝光了他們在片中的造型,相比女主角的完全顛覆,原本三位各具魅力的時尚型男為了做綠葉也洗盡本色,分別化身為宅男、酷男和受氣男。
一直以好男人形象示人的方中信,這次留起絡腮鬍演一位環保教授。聲稱對自己的鬍子“很不習慣”的方中信,跟導演徐克是多年好朋友,他表示:“我其實不喜歡留鬍子的,這個造型是按照徐克的造型來做的”。
因為環保,所以方中信的造型十分樸素,毛衣和粗布褲是常見裝扮。樸素之餘更有“宅男”潛質,只知宅在自己的環保農場裏,灰頭土臉的搞些奇奇怪怪的研究。對於片中造型,方中信有點無奈,“皮帶啊,衣服啊褲子啊都不知道他們從那裡找來的,很樸素,但是角色要求嘛!”但就算造型一點都不“新潮”,他的高科技、高智商照樣散發出成熟男的魅力,俘獲美人芳心,以致於自己不知不覺中成了別人的愛情狩獵物件。
影片另外一位男主角馮德倫可謂才子,不但曾自組樂隊當主唱、做演員,現在還成了電影導演,新作不斷。但此次他欣然加入《女人不壞》,飾演一位被愛迷昏了頭的搖滾歌手,全是因為音樂,“徐克找我演這個角色的時候,我連考慮都沒考慮就答應了,因為這等於圓了我對音樂的夢想”。徐克對此夢想果然另眼想看,不但讓他在片中演出盛大的搖滾音樂會,他的歌還將成為電影插曲。
《女人不壞》是時尚喜劇,對於服裝十分注重,女演員有眾多國際大牌服飾如DIOR、CHANEL、COACH等增姿添彩,而馮德倫演的雖是搖滾青年,造型一般只是簡單的T恤牛仔褲和帆布鞋,但在張叔平的著意打造下,頹廢狼狽照樣魅力無窮。對自己的角色馮德倫表示:“我很喜歡導演給我安排的這個角色,很像現實中的我,因為我自己本身也不喜歡名牌,穿衣服也是這個風格,感覺就是像在演自己”。
《女人不壞》中周迅搞笑,桂綸鎂強悍,張雨綺嬌媚,大搞顛覆的徐克也沒放過彭于晏,一向被譽為“花樣美男”的彭于晏此番也慘遭“修理”,戴起金絲眼鏡,梳起端莊的小分頭,陽光帥哥的味道盡失。好在彭于晏並不介意,“我演的是斯文人嘛,斯文人就是這樣阿!”
本片的編劇郭在容也沒讓他少吃苦頭,因為彭于晏飾演的角色也許是最有《我的野蠻女友》中車太賢風範的一個,此次他變身癡情眼鏡男,對搖滾女桂綸鎂十分鍾情,頻頻被小鎂以冷臉與勾拳相對,仍然癡心不改。儘管戲中情路不太順,而戲外的彭于晏卻是不折不扣的開心果,拍戲空擋竭盡其耍寶之能事,讓本就快樂的拍攝現場經常笑翻。
http://app.atmovies.com.tw/news/news.cfm?action=view&newsid=13924
《女人不壞》:神經與正經 文:藍祖蔚
非常人的姿態,非常人的愛情,徐克導演的神經發想,一直是他最迷人的強項。
徐克導演最迷人的才情在於「神經」,他偏好的「瘋狂」喜劇,獨步影壇,少有人能企及,從早期的《夜來香》(那是台灣上映時的片名,實即香港人所稱的《鬼馬智多星》)、《新蜀山劍俠》到《上海之夜》,貫穿全片的那種暢快淋漓,又瀟灑自在的動能,跌宕自如,確實迷人。
「神經」雖是強項,「正經」卻是負擔,太過「正經八百」的戲,對於徐克而言,可能就太沈重了,《七劍》如此,《Missing謎屍》亦然,2008年底完成的《女人不壞》好看之處亦在神經,而非正經。
《女人不壞》基本上是1986年作品《刀馬旦》的摩登版,三個時代女性交錯而成的女人浮雕,故事的背景選用了濃烈的現代商場性格與北京地下藝術的風情,但是焦點卻擺在一個不能愛、一個不想愛,一個不知道愛是啥的三個女人身上。
不能愛的女人是周迅飾演的歐泛泛,她是渴望愛情的女醫生,卻因為罹患「突發性僵硬症」,導致男人碰不得,一碰到男人,她就會全身僵硬,再難正常動作的尷尬生理現象,情場追逐因而總是碰壁搞僵,所以研發出靠嗅覺傳導的人體化學激素費洛蒙(pheromone),靠著強烈的性激素來吸引異性,完成愛情神話。
費洛蒙傳奇可以解讀成董尼采第(Domenico Donizetti)歌劇《愛情靈藥(L'elisir d'amore)》的變奏版,差別在於《愛情靈藥》從頭到尾賣的是假藥,全是人心在作祟,《女人不壞》卻是認真地在做藥物實驗,靠著費洛蒙的劑方創作一連串原本不應該,或者不可能存在的愛情。
費洛蒙的無所不能,在徐克的詮釋上屬於愛情的反諷,原本不來電的男人,就在費洛蒙貼片的誘引下,起了瘋狂追求與依戀的化學效應,始意或許不夠「自然」,濃度卻非常強烈,對於需要愛情夢幻的歐泛泛而言,能夠靠著費洛蒙貼片緊緊綁著男人即已足夠,但是這種只信「人工」,不信「自然」的轉折,卻更強烈地在消遣著愛情的非理性內涵(雖然,她的實驗對像馮德倫非常在意自己只是實驗對像,不甘心成為化學實驗的芻狗,但是強有力的性激素還是成功主宰著他所有的回應,創造了想當然爾的愛情)。
同樣是床戲,周迅飾演的歐泛泛卻得演出手腳僵直的「木質」人體模特兒,讓激情與僵直,形成有趣的對話,讓觀眾幻想著這種「無愛有性」的奇特人生,到底能有多少奇妙的彎轉,僵屍型的性愛,因而成就了《女人不壞》的第一個神經元素。
第二個神經元素則交給了飾演商場女強人唐露的張雨綺,她有顛倒眾生的魅力,更有呼風喚雨的手段,所到之處,男人望風披靡,徐克就用一張小學同學的結婚喜帖,清楚交代了她一旦介入他人愛情,就如秋風掃落葉般,改寫結局的強力能量,徐克的「神經」能量此時轉化成為戰場上的傷兵,眼前的男人全成了傷痕累累的前線戰士,更慘的是,男人只是負傷,女人卻已全數陣亡,只有唐露得以在戰鼓軍樂中享受著勝戰的榮光。
前頭的她,是戰無不勝的女戰士,然而,一旦沾惹上愛情靈藥時,她也難逃一劫;後頭的她,面對方中信的強烈費洛蒙,她也同樣成為渾身是傷的傷兵了。她明白費洛蒙的好用,也善用了費洛蒙來誘拐客戶方中信,卻又陰錯陽差讓自己成為費洛蒙的蠱惑者,職場強人也好,愛情戰士也好,在愛神邱比特面前,同樣都只能俯首稱臣(還記得《殉情記》主題曲「What is A Youth」中那句經典歌詞「Cupid , he ruled us all」嗎?),看著張雨綺穿上軍裝,滿面烏紫的掛彩模樣,徐克的神經真的帶給觀眾開心的歡笑了。
但是少了費洛蒙的《女人不壞》,卻也顯得有些窒悶,唐露在職場上的作威作福,氣派是有,新意卻不多;桂綸鎂飾演的怪咖鐵菱,有意突顯自己的率真,總是活在自以為是的世界裡(包括對著空氣說話),浸泡在地下與前衛世界裡的生活,同樣也是不著邊際的癡人說夢,老套卻欠觀點,面對著農村與藝術村的生存矛盾時,總是處處打結,坑坑疤疤,說不好一個動人的正經故事。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