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有館長這種叛徒愛買匪貨,台灣本土的工藝品才會衰微。
沒辦法,匪貨物美價廉。
別左一句共、右一句匪的,人家只是買回台灣本土的唐山工藝品。
大陸越南貨 攻占三義木雕> 中時07.08.31許惠就/苗栗報導
被封為「木雕重鎮」的苗栗縣三義鄉,最盛時聚集至少三百名雕刻師,但現在熱絡從事木雕的榮景已不復見,藝品店賣的木雕藝品,百分之九十五是物美價廉的大陸和越南貨。本土木雕師因創作品價位高,無法競爭,為了生活多數改行,目前僅剩不到五十名木雕師在苦撐場面。
為挽救本土木雕產業面臨的存亡危機,「三義木雕協會」積極推動的商品行銷計畫已上路,除鼓勵木雕師激盪腦力創作,還輔導他們製作「文化商品」,由協會負責行銷,期望在艱困的環境中打開一條血路,讓本土木雕業重現榮景。
大陸木雕質材成本低、工錢低,做出的木雕也不輸台灣本土木雕,而且式樣應有盡有,本土木雕師的作品實在抵不過這股力量的入侵。這些年來,木雕師為了生活,紛紛改行,他們放下雕刀、電鋸,有的去賣麵、有的當搬運工、有的打零工或清潔工。但隔行如隔山,大多做得很辛苦,最慘的是尚在待業者,沒有工作只好賦閒在家吃老本,想到當年榮景無限唏噓。
三義木雕協會總幹事張家琪說,大環境這麼惡劣,民眾消費力疲軟,一般人根本買不起高價木雕。木雕師如果堅持只創作藝術品,又不願降價求售,極可能會因作品乏人問津而餓肚皮,不能苦撐就只能改行。
為了挽救頹勢,協會今年開始鼓勵木雕師創作「文化商品」,把作品限量生產,不僅能降低生產成本,也可以提供民眾選購平價的商品。
經過數月努力宣導,越來越多木雕師認同協會推動「文化商品」行銷理念。目前有廿幾名木雕師加入這個行列,提供卅多件作品,有人物、動物、造型、傳統雕刻及創新工藝等,都很吸引人。
協會取名的「文化商品」是能展現木雕特色,又可以量產的平價行銷作品,採限量生產,每件作品都有編號,並附證明書,記載作者姓名、作品名稱、材質、編號及尺寸等,有別一般大量生產品,所以有收藏價值。
張家琪說,有一技之長的木雕師流落在外或改行,實在非常可惜,期望協會推動的「文化商品」行銷計畫能一舉成功,除可讓尚在從事雕刻的木雕師增加收入,也能鼓舞改行的木雕師重拾雕刀,回到最熟悉的老本行繼續雕刻,共同為重現台灣木雕產業風華努力。
乏人問津 比外來貨更傷> 中國時報 2007.08.31黃怡珍/高縣報導
油紙傘是美濃客家文化最知名的傳統手工藝,全盛時期多達十二家,現在剩下不到五家苦撐。期間歷經泰國貨競爭,因質劣根本不具威脅,反倒是從八○年代股票崩盤以降,不景氣對業者的衝擊更大。
油紙傘起源於大陸廣東潮州,美濃油紙傘開始於日據時代大正年間,由林阿貴、吳振興延請大陸師父前來美濃傳授技藝。民國十七年,第一家製傘工廠成立之後,開始進入鼎盛期,當時鎮上最多曾有十二家傘廠,一年生產量達兩萬把紙傘。
後因不敵洋傘的輕巧方便而被取代,油紙傘自五○年代到六○年代之間,幾乎完全無人問津,但現今老一輩念小學時,多少都有打著紙傘躲雨的經驗。
七○年代後,經藝文界人士巧思,於傘面上作畫題詞,山水花鳥躍動於收合之間,展現出古樸優美的萬種風情,成功地從實用轉型成觀光用途。加上,《星星知我心》連續劇播映,因在美濃搭景拍攝,也意外搶救了美濃的紙傘技藝。
約莫八○年間,開始有便宜的泰國貨入侵,不論從傘的紙質、骨架到圖案,全都差了美濃紙傘一大截,價格也是相對地,便宜了三十倍之多。一支美濃紙傘賣六百元,泰國紙傘卻只需二十元,短暫一陣子後,泰國傘根本沒有生存空間。
近年來,因景氣低迷買氣不旺,為再度降低成本,業者乾脆全程在大陸製作,進口成品出售,變成了單純銷售者。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