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7-30 06:03:05| 人氣5,988| 回應29 | 上一篇 | 下一篇

中國地效飛行船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12人座海洋地效飛翼船首飛成功2013-04-25 旺報

大陸第一艘12人座海洋地效飛翼船(wing-in-ground-effect vehicles),日前在南海海域試飛取得成功,這艘由海南英格飛翼船製造公司生產的CYG-11型飛翼船,飛行高度約1至4公尺,飛行速度達每小時210公里,承載人數12人,載重量1200公斤,百公里耗油28公升。   該公司副董事長劉國光表示,飛翼船優點包括:綜合投資少,無需建造大型跑道、航站樓等設施;飛行速度快,是船舶10至15倍,快艇類3至5倍;載重比例大,是自重的50%;應用範圍廣,可在海面、冰面、沙漠、草原、沼澤上飛行和自由起降;可避開雷達和聲納掃描,有利廣泛運用在軍事領域。   他還透露,除CYG-11型外,該公司還完成CYG-40型飛翼船的設計工作。該船承載人數40人,載重量4000公斤。此外,CYG-100型、CYG-150型、CYG-200型的飛翼船也正在研發中。
中国研制的各型地效飞行器

西方稱中國發展地效航母用於未來台海戰爭

(中國地效飛行航母概念圖)
  近日,歐洲軍事評論員諾米爾‧敦蓋普立德透露,中國已在研究地效飛行器上取得很大進展,並將在研發大飛機的同時,逐步推進“地效航母”計畫。
  地效飛行器原本不是什麼新科技,但卻被西方某些人炒作成了中國“秘密武器”。 
  敦蓋普立德之所以語出驚人,是因為他在珠海航展上看到了中國某公司展出的一款大型地效飛行器模型。據悉,這實際上是一艘地效載機飛機。中國目前研製的“長河6”型地效飛行器,最大運載能力為500噸級。“長河7”型在設計中的最大載荷能力為1100噸級。
  對於該款模型,廠家並沒有給予更多的說明。不過敦蓋普立德卻充分發揮了自己的想像,稱中國研製這種飛行器,就是為瞭解決中國濱海地區制空權問題,特別是想控制臺灣海峽以及日本與中國交接海域。不僅如此,他還捕風捉影地強調說,中國一面積極建造傳統的航空母艦,一面又發佈了這麼“奇怪的”飛行器,說明中國在後面的動作更大;一旦中國的“地效航母”真的問世,台海以及東海海域的制空權問題,就將成為未來美國海軍最頭痛的問題。
  地效飛行器優點很多
  那麼,讓敦蓋普立德大驚小怪的這種飛行器到底有何神通,是否又像他所說的那樣,會讓美國海軍頭痛呢?
  據瞭解,中國廠家展出的這種模型實際上就是早已問世的地效飛行器,只不過噸位和載重量有所加大。地效飛行器是介於飛機、艦船和氣墊船之間的一種新型高速飛行器,它是利用地面效應飛行。
  所謂地面效應,是指飛行器利用機翼上下壓力差形成的向上升力,支撐飛行器在空中飛行。利用“地面效應”原理製成的地效飛行器在飛行時,升力明顯增加,氣動效率大為提高,就像被一股神秘的力量柔和地擎起,因此,有人戲稱為“上帝之手”托起的“飛船”。   地效飛行器有許多優點。一是速度快,最高時速可達700公里。二是有效載重大,一般為最大起飛重量的20%—30%。三是便宜,造價一般不超過同等參數飛機的一半。四是隱蔽性強,貼近水面或地面飛行時,幾公里以外的雷達基本探測不到它。由於有以上種種優勢,地效飛行器中的“大哥大”——“地效航母”,就成了人們寄希望打破傳統航母概念的革命性武器。
(俄羅斯里海怪物是重型地效飛行器的始祖)
由於地效飛行器的優良性能,世界強國都曾競相發展,其中尤以前蘇聯最為突出。早在1957年,前蘇聯就研製出世界上第一艘實用型地效飛行器,此後又研製了20多艘試驗船。
  世界第一軍事大國美國,目前也正積極發展一種超大型地效飛行器,該型飛行器已被命名為鵜鶘。軍事專家表示,由於美國在超大型飛機方面的研究實力領先全球,因此“鵜鶘”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地效航母”。
  此外,德國、英國、日本在地效飛行器研究方面,也不斷取得階段性成果。
  雖然中國近年來在地效飛行器研製方面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軍事專家對敦蓋普立德關於中國要把地效飛行器用於未來台海戰爭的說法,卻頗不以為然。
  眾所周知,臺灣海峽寬度不過370公里,而“地效航母”的作用則是發揮類似航母遠程、遠洋威懾和打擊作用,如果真讓“地效航母”在台海戰爭中使用,那無疑是放了一個靶子讓台軍攻擊。
  近日,歐洲軍事評論員諾米爾‧敦蓋普立德透露,中國已在研究地效飛行器上取得很大進展,並將在研發大飛機的同時,逐步推進“地效航母”計畫。
http://jczs.news.sina.com.cn/p/2007-04-12/0820439426.html
 
俄羅斯解密“裏海怪物”大型軍用地效飛行器 2010-03-22新華網
 
被廢棄的裏海怪物
反艦導彈發射裝置 
發動機尾噴口 
造型奇特的機鼻 
垂尾造型也很怪異
    據新浪軍事報道:20世紀八十年代,美國間諜衛星在對前蘇聯裏海軍事基地的一次照像偵察中,發現他們正在秘密試航一種既像飛機又像船的怪東西,與水上飛機不同的是它幾乎貼著水面高速航行。西方給它起了個名字——“裏海怪物”(Ekranoplan或“Kaspian Monster”,俄語:Экраноплан)。
    冷戰結束後大批資料解密,事情真相大白。原來“裏海怪物”是蘇聯阿列克謝耶夫中央設計局利用翼地效應設計的地效飛行器。
    所謂“地效”是地面效應的簡稱,指飛行器在低高度飛行以及在起飛和著陸過程中地面産生出一種使機翼誘導阻力減少、升阻比增加,飛機升力顯著提高的效應。大量風洞試驗證明,當機翼距地面高度爲機翼長的15%時,地面效應最明顯,機翼的升阻比可提高30%以上,這一區域被稱爲地效區。在地效區飛行的飛行器就像被一股神秘的力量柔和地托起,所以有人戲稱“地面效應”爲“上帝之手”。
    “裏海怪物”航程7500千米,能夠以800千米的時速將850名士兵運送到世界各地,而且不會被任何雷達發現。德國聯邦情報局早在1975年已經知道,有一種型號的“裏海怪物”起飛重量500號。翼展50米,能夠加載約200噸。
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10-03/22/content_13222504.htm
 
美专家称中国看上俄新型运输机载重达1000吨
2007年莫斯科航展上的别-2500II超重型水陆两用运输机模型
美国专家靠抖中国猛料走红
 
中國概念飛行器地效飛行航母現身珠海航展
 
(中國地效飛行器)
在2006年10月30日拉開序幕的珠海航展上,中國神秘的未來飛行器紛紛亮相。其中,概念飛行器“地效飛行航母”贏得了國內外航空專家的廣泛認同。有人甚至認為,“地效飛行航母”未來很可能取代常規航母充當海上新霸主。
  “地效飛行航母”又稱(掠海)地效翼船或沖翼艇,是一種具有優良超低空巡航能力的運載工具。這種飛行器的外表與普通飛機、船隻和車輛都相差甚遠,卻能像飛機一樣飛行,像船隻和車輛一樣“行駛”,即可實現低速排水航行、中速掠地(水)航行、高速升空航行3種航態,堪稱足以自如來去海陸空的“三棲俠”。
  它如此神通廣大,要歸因於地面效應(又稱“地屏效應”)產生的托力。當飛行器貼近地(水)面飛行時,由於機翼下表面離飛行介面很近,氣流流過飛行器裝有的固定機翼後,會向後下方流動。這時,地(水)面將產生一股反作用力,阻擋飛行器機翼下墜。地(水)面與飛行器機翼間的氣流受到壓縮,機翼下面的壓力升高,這樣機翼的升力就增大了。這股升力不僅足以托起飛行器的重量,還可以使飛行器具有很大載重量。這就是“地效飛行航母”的工作基理。
  獨樹一幟 用途多多
  可以說,“地效飛行航母”兼收並蓄了飛機、船隻和車輛三者的優長,又有自身獨特的特點:
  第一,適航性強。它在浪高1.5米以下飛行穩定;浪高超過1.5米,仍可飛行,且基本不受波浪影響。它還可輕而易舉地飛越一般地面交通工具難以逾越的沙漠、沼澤、江河、雪地和冰川等。
  第二,航速快。在搭載十幾架飛機的情況下,它的飛行時速可高達五六百公里,是包括航母在內的普通艦艇的10倍左右、氣墊船的2到3倍,連直升機也望塵莫及,更不用說普通車輛。
  這又帶來兩大優勢:首先,把這種飛行器做為航母平臺後,噸位和尺寸比目前的航母小得多,且搭載在上面的戰鬥機不需滑跑就能“垂直”起飛和降落;由於反應靈敏,生存力也較強,故比普通航母更適於充當海上航空基地平臺;其次,這種高速攻擊平臺能使敵人防不勝防。
  第三,隱蔽性好。由於貼近水面或地面飛行,故不易被對方雷達和紅外探測系統發現,也不易被敵方艦載和地面防空火力擊中,超低空飛行時還可進行反潛作戰。
  第四,操縱性好,適於乘坐。它利用襟翼可實施倒退懸停及垂直起降;通過方向舵、升降舵、襟翼可進行無坡度急轉彎,甚至就地回轉。與一般飛機和高速船相比,它有飛機的高速度,但沒有飛機高空墜毀的危險;飛行中不與水面接觸,因此也沒有船舶的顛簸。
  第五,經濟性好。地效飛行器的單位載荷油耗,要比高速航行的艦船低得多,與低速航行的艦船基本相當。與普通飛機相比,其載重大一倍,油耗省一半,航程增加50%。
  如此卓越的性能和特點,為“地效飛行航母”的應用提供了廣闊前景:
  在軍事領域,它可以用於執行偵察、巡邏、反潛、佈雷、掃雷、救生等任務,也可擔負沿海、島嶼和艦隊之間的快速機動和補給任務(如作為遠端奔襲飛機的加油站),裝上導彈等武器後則可輸送登陸部隊或擔任進攻任務。
  在民用領域,它不僅可用於客、貨運輸,還可用于資源勘探、搜索救援、旅遊觀光、遠洋漁船和鑽井平臺換員運輸、通信保障與郵遞等。
  仍有技術障礙
  但是,“地效飛行航母”至今發展尚有不少技術障礙,給它的設計和研發帶來了很大的挑戰:
  首先,它在整個飛行過程中,不僅受地面效應影響,還會受到海情、浪高的許多因素的影響。
  其次,它使用的介質既不是純空氣,也不是純水流,而是含有大量水氣的空氣,在貼海飛行時會吸入浪花,在貼地飛行時還會吸入地面碎石和雜物,發動機設計必須給予特別的考慮。
  第三,它既要能經受地面的衝擊和振動,又要能耐海水的腐蝕,既要足夠結實,又不能太重,故選材也是一大難題。
  不過,可以預見,隨著現代科技的飛速發展,以上問題將一一得到解決。
來源:青年參考 本報特約撰稿 倪海寧
http://jczs.news.sina.com.cn/p/2006-11-08/1003410752.html
 
《兵工科技》2006.7刊文介紹中國可能引進的俄“別200”水上飛機
 
別-200多用途水陸兩用飛機
別-200是俄羅斯塔幹羅格別裏耶夫航空科學技術聯合體研製的雙發渦扇式多用途水陸兩用飛機,是A-40的縮小型。首架原型機於1996年9月11日出 廠,1997年首飛,1998年交付使用。主要型別有:滅火機型、客機型、貨機型、救護機型和搜索救援型。俄羅斯國內訂貨有 116架,基本單價 2200萬美元。
  別-200總體設計與A-40有很多相同或相似的地方,因此有人認為它只不過是A-40“信天翁”飛機的縮小型。從外形上來看,別-200採用的是與 A-40一樣的常規佈局。機器為懸臂式後掠上單翼,展弦比較大。尾部為T形翼,採用常規的方向舶和升降舵設計。中翼後上方並列安裝有兩台由“進步”發動機 公司研製的D-436PT型渦輪風扇發動機,單台推力73.6千牛。出口型可根據用戶要求選裝包括寶馬-羅羅公司的BR-715渦扇發動機在內的西方國家的動力裝置。機身為全金屬半硬殼結構,底部為船體設計。2名駕駛員,座艙位於機頭上方,客機型可載 64名旅客或10~52名頭等艙和二等艙旅客, 起落架為前三點式。
  與A-40相比所不同的是,整個飛機的尺寸減小,翼下的增穩浮桶內移,翼尖加裝了翼梢小翼。採用全氣密機身,據說這在世界水陸兩用飛機設計上是前所未有的。別-200還取消了助推渦噴發動機,減少滑油載油量22升。前、主起落架均為雙輪式,前輪轉彎操縱偏轉角為+45度至-45度。駕駛艙儀表板上安裝了多個由美國本迪克斯公司生產的液晶顯示器,機上還有MH-5氣象雷達、ARIA-200數字筆導航系統等先進的機載設備。
尺寸數據 翼展32.88米,機長32.05米,機高8.90米,機翼面積11744米2,機身最大直徑2.86米,客艙(不包括駕駛艙)長度 17.00米,最大寬度2.60米,最大高度1.90米。
重量數據 最大燃油重量2260千克,最大起飛重量36000千克,最大空中重量(吸滿水後)43000千克,最大著陸重量(著地或者水)35000千克。
性能數據  最大平飛速度MO.69,最大巡航速度 700千米/小時,實用升限11000米,實用升限(單發)5500米,起飛距離(至15米高)陸地600米,水上1000米,著陸距離(自15米高)陸 地1050米,水上1100米,吸水距離(至15米高)1450米,航程(載重4000千克)2100千米,(帶最大燃油)4000千米。
http://kepu.jsinfo.gov.cn/big5/aviation/plane/pla904.html
 
中國自主知識産權新一代地效翼船“天使鳥”號試飛

【大公網訊】「天使鳥」號近日在南京金牛湖兩起兩降試航成功。有關人士表示,目前中國地效翼艇已開始邁入產業化階段。
據新華社南京2010.4月24日電,「天使鳥」號地效翼艇由江蘇恒川公司與相關科研院所合作研製了近10年,寬10.7米,長12.6米,高3.5米,是中國企業生產的完全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地效翼艇。
駕駛「天使鳥」號地效翼艇的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民航學院教師李小兵說:「‘天使鳥’嚴格意義上不能叫飛機,學名應該叫‘地效帶翼艇’。由於它的最大飛行高度在30米以下,因此只能稱其為地效飛行。」
地效翼艇是一種介於飛機和船舶之間的新型高速運載工具。它既可以在高速公路上起飛降落,也可以離開陸地,在海面上起飛。最低可緊貼水面0.5米穩定飛行,最高可攀爬至千米高空,時速可達180公裏,抗阻能力是普通飛機的數倍。
據介紹,目前世界上能生產「地效翼艇」的僅有俄羅斯和中國。由中國自主研發的該「水上飛機」成功克服了國外產品易滲水及不能高飛的缺點,市場前景廣闊。目前,生產企業已收到來自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印尼等11個國家和地區的意向訂單,價值近10億元。
http://www.takungpao.com/news/10/04/24/KJXZ-1248277.htm
 
中航工業海鷗300兩棲飛機重要零部件相繼交付
 
中航通用飞机公司研制生产的“海鸥300”水陆两栖大飞机模型亮相 
中航通用飛機公司研制生産的“海鷗300”水陸兩棲大飛機模型亮相
  本報訊 近期,中航工業特飛所科研技術人員連續奮戰在研制設計、生産和試驗各現場,確保重點航空項目“海鷗300”輕型水陸兩棲飛機各項研制工作有序推進。
  截至2010年3月18日,“海鷗”300飛機尾翼的各零部件及機身總裝型架均已交付,機翼的大部分零部件已到位,並進行尾翼開鉚。3月25日,飛機尾翼下線。
  特飛所在完成“海鷗”300飛機的全部細節設計工作後,積極組織各分系統對細節設計資料進行工藝審查,同時認真做好適航審批和歸檔發放等工作。所領導和全體參研人員團結拼搏,攻堅克難,采取超常規工作法,各專業間積極協調,以“當天的事情當天辦,當天的問題當天清”的工作理念全力投入“海鷗300”飛機研制,現已完成了首飛前試驗件圖紙設計發放、外協試驗合同簽訂、靜力試驗設備安裝調試、鉸鏈力矩風洞試驗等諸多具體工作。另外,首飛前系列試驗大綱、飛行手冊、駕駛員訓練手冊、飛機系統說明、首飛大綱、維護計劃的編制工作也已完成,並報適航部門審批。
  爲及時解決“海鷗”300飛機研制現場技術難題,從去年11月開始,特飛所組建“海鷗”300飛機技術跟産服務隊赴生産廠家參與試制工作,建立每天試制工作例會制度,並嚴格執行現場質量控制程序,從而有效地解決了飛機研制技術與生産過程中的大量實際問題。
http://mil.news.sina.com.cn/2010-03-23/1035587846.html
 
中國200余專家學者參與研發大型水陸兩棲飛機 

  中新網荊門2009年10月13日電 (吳奇勇 鄭國田 )大型滅火/水上救援水陸兩棲飛機項目在湖北荊門市啓動後,中國特種飛行器研究所全力以赴投入大型水陸兩棲飛機項目研制工作中,確保飛機按期首飛,目前已有200余名專家學者參與研發該項目。
  作爲該項目的總設計單位,中國特種飛行器研究所按照項目研制要求,創新項目的管理體制、機制和技術,采取組建研制技術管理隊伍、調整研發人員、細化科研項目、編制流程、尋找配套廠家等措施,確保項目研制規劃順利實施。目前,該所將近200名重點院校畢業的大學生調整到研發崗位,並返聘近60名技術老專家參與項目研發,確保項目研制全面開展。
  大型滅火/水上救援水陸兩棲飛機是國家航空工業重點工程項目。該項目成功研制後,可以滿足我國森林防火和水上救援的迫切需要,並兼顧海洋環境監測和保護、海洋權益維護及遠程貨物運輸等用途,飛機總體技術水平和性能將達到當前國際同類飛機的先進水平, 爲我國應急救援體系建設提供航空裝備,爲國民經濟建設服務。
http://mil.news.sina.com.cn/s/2009-10-13/1352569945.html
 
中國JL600型水陸兩棲飛機研制啓動

资料图:中国飞机家谱上的“蛟龙-600”大型水上飞机
中国飞机家谱上的“蛟龙-600”大型水上飞机 
  位于湖北荊門市的中國特種飛行器研究所,五日正式啓動JL600(蛟龍600型)水陸兩棲飛機研制項目,預計二0一三年首架原型機首飛,二0一四取得中國民航型號合格證。這是中國繼珠海大型水陸兩棲飛機研制項目後的又一大型水陸兩棲飛機項目。
  該飛機爲一款單船身四發渦輪螺旋槳式大型滅火/水上救援水陸兩棲飛機,將成爲世界上最大的水陸兩棲飛機之一。其最大起飛重量爲四萬九千千克,最 大平飛時速五百六十千米,最大航程五千一百五十千米。可以在陸上二級機場和長一千五百米、寬二百米、深二點五米的水域起降,可在晝夜執行滅火和救援任務。
  該飛機可在飛行中降至水面滑行汲水,滅火用儲水箱最大載水量一萬二千千克,一次汲水時間不大于二十秒,投水高度三十至五十米,投水命中率百分之 九十八,可在水源與火場之間多次往返,投水滅火。飛機可在水面停泊實施救援行動,水上應急救援設施包括危重傷病員鋪位、救護艇、救護衣、擔架、簡易緊急手 術設施和藥品等,一次最多可救護五十名遇險人員。
  該飛機的研制,在滿足森林滅火和水上救援要求的同時,兼顧海洋環境監測和保護、海洋權益維護及遠程貨物運輸等用途。飛機總體技術水平和性能將達到當前國際同類飛機的先進水平。
  中國特種飛行器研究所作爲中國唯一從事水面飛行器和浮空飛行器等特種飛行器研究開發的專業化研究所,擁有亞洲第一、世界一流的高速水動力實驗室和腐蝕防護與控制、浮空飛行器研發和制造關鍵技術,先後研制成功多項航空産品,多次填補中國航空高科技和基礎研究領域的空白。
 
中國訂購8架俄別103兩棲飛機 計劃建立組裝廠
 
中国订购8架俄别103两栖飞机计划建立组装厂 
俄制別103水上飛機起飛
  俄羅斯《搜索》網站2007年6月30日報道   俄羅斯將向中國提供8架別-103水陸兩棲飛機。
  供應中國的別-103水陸兩棲飛機已在俄羅斯塔甘羅格航空科技綜合體組裝完畢,並已進行試飛。其中6架將被運往中國浙江省的湖州市,另外2架將被運往中國黑龍江省的哈爾濱市。
  別-103水陸兩棲飛機符合中國快速增長的飛機市場需求。此外,還計劃在中國建立別-103型水陸兩棲飛機組裝廠。俄羅斯方面將確保飛機生産過程中的技術支持,人員培訓,並將提供別-103水陸兩棲飛機最終組裝生産線運行所需的技術文件、技術設備和專業檢測設備。
  俄羅斯方面還將與中國合作夥伴共同參與在中國組裝飛機的銷售工作。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7-07-06/0814453019.html
 
水轟-5
 
 
水轰-5水上反潜巡逻机
上岸時僅開動兩臺發動機
水轰-5水上反潜巡逻机
 
水轰-5水上反潜巡逻机
 
 
 
 
 
 
 
 
 
 
 
一架水轰-5发生事故
水轰-5水上反潜巡逻机
 
轟-5型水上反潛轟炸機由哈爾濱飛機製造公司研製,用於中近海域海上偵察、巡邏警戒、搜索反潛等任務,也可監視和攻擊水面艦艇。50年代初我國曾引進6架 蘇聯別-6水上飛機,但不足以滿足海軍的各種需要。1968年水轟-5的研製正式得到批准,70年完成總體設計,次年總裝出第一架原型01號。1971年 就以110%的設計載荷達到並超過全機靜強度破壞試驗的技術要求,並總裝成功。02號原型機於1973年12月實施首次地面滑行,並於1975年5月在湖 北荊門漳河水庫下水,開始水上試驗。1976年4月3日首次進行水上起降試飛。1986年服役,從而開始接替陳舊的別-6和“青-6”型水上飛機。
尺寸數據
  機長 38.9米
  機高 9.80米
  翼展 36米
  機翼面積 144平方米
  起飛重量 45000千克
  正常起飛重重 36000千克
  最大平飛速度 556千米/時
  實用升限 10250米
  爬升率 11.3米/秒
  最大航程 4900千米
  最大續航時間 11小時53分
  最大機內載油 13417千克
  起飛滑水距離 482米
  著水滑跑距離 853米
http://61.155.62.51/bbs/archiver/?tid-2479.html

駐守界江邊防部隊已列裝新型地效翼飛行器  2009-08-12 解放軍報
 
 资料图:解放军地效翼飞行器水面巡逻
解放軍地效翼飛行器水面巡邏
  連日來,我們驅車乘舟踏訪北疆千裏邊防線,一路領略祖國邊陲的秀美風光,同時也發現了一道獨特風景——守衛在祖國界江界湖上的水兵。
  “下江代表祖國,上岸代表軍隊。”黑龍江省軍區某邊防巡邏艇大隊珍寶島艇組營門上的這副楹聯,生動詮釋了這支水兵的特點,也道出了他們心中的榮耀。該大隊船艇分布在黑龍江、烏蘇裏江和興凱湖上,官兵們在界江界湖巡邏、執勤,展示中國新一代邊防官兵威武之師文明之師的形象。
  四中隊教導員韓國豐給我們講了這樣一個故事:一次,中俄邊防官兵進行聯合檢查巡邏,途中俄方船艇發動機突然發生故障,俄方官兵忙活了半天,也沒能找到原因。應俄方請求,執行聯檢任務的我方士官譚成友一番“望、聞、問、切”,不到5分鍾就將故障排除。俄軍官兵伸出大拇指,稱贊中國邊防軍人“哈拉紹”!並將船艇上的一面俄軍軍旗贈送給譚成友。
  在撫遠水域,我們隨某艇官兵在界江上巡邏。副艇長高慶傑是一位四級士官,被官兵們稱爲“輪機大拿”。高慶傑告訴我們,他入伍時是個初中生,到部隊後自學船艇機電專業,現已拿到中專文憑。“要成爲一個合格的邊防軍人,沒有過硬的素質哪成?”他打算下一步報名參加全國大專自學考試。
  在朝陽的照耀下, 浩瀚的興凱湖波光粼粼。中俄邊境這片最大的界湖之畔,四中隊正在進行地效翼飛行器訓練。雷達電子屏幕上顯示,幾條漁船正企圖越界捕魚。接到命令,我官兵迅速登機,地效翼飛行器破浪起飛,貼著水面巡航,靠近邊界的漁船迅速離去。
  四中隊隊長袁占剛告訴我們,這樣的地效翼飛行器,目前全軍僅此一架。駕馭這一新裝備的張勇,同樣是一位士官。14年前,張勇揣著大學通知書入伍。來到部隊後,他換過多種崗位,在每一個崗位上,他都刻苦鑽研,全大隊有23種船艇,他能熟練駕馭21種,做到“陸地能開車、水中能行船、上天能駕機”。談起張勇,官兵們都很敬佩。張勇卻這樣向我們袒露心迹:其實我經曆的失敗比成功多得多,我把每一次失敗都當成激勵自己的動力,加倍去努力,我總怕做得比別人差。
  在這個巡邏艇大隊,類似的“能人”真不少,如被官兵譽爲“船艇通”的楊奇志、“活江圖”于懷吉、“電器大拿”鄧國忠等。一個基層單位哪有這麽多人才?大隊政委黃飛告訴我們,他們都是“界江大學”培養出來的。這裏每年封江期長達6個月,是培養人才的黃金期。大隊黨委堅持以人爲本,著眼于提高官兵的綜合素質,封江,集中學習訓練;開江,崗位實踐鍛煉。幾年下來,官兵們的學曆普遍升級,還有50余名官兵成爲地區或省一級書法家協會會員。
  “官兵人人成長一小步,部隊整體提高一大步。”近年來,他們取得一批科研創新成果,其中一項獲得全軍科技進步一等獎,大隊還被評爲全軍學習成才先進單位。
  界江如畫,邊關如鐵。浩如煙海的北疆界江上,一群新型水兵駕舟踏浪,又開始了他們新的征程。
http://mil.news.sina.com.cn/2009-08-12/0715562249.html
 
我軍地效翼飛行器曾遇單側發動機熄火重大險情  2010年03月24日解放軍報 

  題記:
  一個6歲的男孩,在和父親進行著一場嚴肅的談話,爸爸問道:“長大了想幹什麽?有什麽理想?”
  一臉稚氣的孩子挺起脖子說:“長大了趕馬車!”
  “沒出息,起碼也得開個汽車呀?”
  這個對車入迷的孩子,中學還沒畢業,幾乎學會了駕駛他所在農場的所有車輛,什麽大解放、半截子、吉普、摩托車、四輪子、東風鏈軌拖拉機。他對各種發動機産生了迷戀,一聽到發動機那充滿力量的聲音,他就坐臥不安,興奮不已。
  15年後,他成爲沈陽軍區某邊防巡邏艇大隊一名水兵,能夠熟練駕駛大隊裝備的20余種各型船艇。
  尤爲令人驚奇的是,他成爲我軍獨立駕駛地效翼飛行器的第一人,成爲陸上能開車、水中能操船、空中能駕機的全能水兵。
  這位從小就有著“趕馬車理想”的士兵叫張勇。
  我在湖州學習時,老師說:地效翼飛行器是一種具有超低空巡航能力的運載工具和作戰平臺,它的誕生過程十分神奇。1932年5月24日,德國一架“多克斯”水上飛機正在大西洋上空飛行,突然,發動機油路堵塞,轉速降低,飛機下落,一場機毀人亡的事件頃刻就要發生。當飛機掉到距水面10米左右時,不知從哪來了一種神奇的升力,奇迹般地托住了飛機,並讓它始終保持一個高度在海面上飛行,最終將飛機完好無損地送到地面。
  科學家被震動了,他們不以爲這是神的力量,空氣動力學家經過研究,認爲這是一種地屏效應。于是,人們利用這個效應設計出了地效翼飛行器,這種飛行器貼著水面1.5-6米的高度飛行。它比船的速度快,每小時達500多公裏,而又比飛機的載重量大,一架飛機只能載重自身重量的20%,而地效翼飛行器卻能載重自身重量的50%,它具有很強的突防能力。由于超低空飛行,可以避開敵方雷達,神不知、鬼不覺出現在敵大型艦艇的面前,它造價低廉,造一架第四代戰鬥機的錢可以造多架地效翼飛行器。
  ——張勇自述
  張勇第一次接觸地效翼飛行器是在2003年。他走進這艘“飛船”的座艙,好家夥,近20個儀表盤,看得他眼花繚亂,光各種按鈕就110多個。臨來時,聽說要學習一種新的船,張勇並沒有當回事,不就是新船嗎?一個駕駛船艇6年的老兵,什麽樣的船沒開過?無非是速度快點,設備先進點,沒問題。可在這個全世界知名的一流研究所裏,聽留學蘇聯老專家講“仰角”、“垂尾”、“失重”、“臨界值”、“地屏效應”……他這個中學文化的腦袋立刻大了起來,就像一頭迷茫的牛犢突然闖進了瓷器店,讓他不知所措。他嘴起泡,尿黃尿,睡不著覺。當老師講什麽:“桁、梁、肋、蒙皮”時,他突然想起了家裏蓋房子的“大梁、椽子、檁子”,他需要建立起一系列新的概念從而夯實航空知識的地基。他這個水鴨子要走進人類航空史上一座嶄新的殿堂。
  經過幾個月的學習,張勇初步掌握了地效翼飛行器的綜合知識,他開始在老師的帶領下駕駛飛行器上天,這個技術含量很高的大家夥,卻不像他平時駕馭的船艇那樣聽話,左右畫龍,上下顛簸,越是手忙腳亂越出汗,就是控制不住這艘“飛船”。這時候的張勇服氣了,他學的既不是小時候的馬車、四輪子,也不是部隊的船艇,而是涉及空氣動力學、機械制造學、結構力學、電器電路知識、氣象知識等航空、航海方面的多學科知識。他是在和飛行器打交道,一個戰鬥機駕駛員需要學3年才能上天,可他才學了3個月就想遨遊海天,當然不能那麽簡單。
  張勇先後拜了多位師傅,有地效翼飛行器的總設計師,有參與飛船設計的博士,有我國地效翼飛行器的第一代駕駛員,還有飛過運輸機、戰鬥機的試飛員,張勇像蜜蜂采蜜一樣,博采衆長,強壯筋骨,豐富大腦。
  一次張勇進行駕船訓練,船艇從啓動、浮航、滑水都很順利,當飛行器滑行到500米處時,一艘漁船正從航道橫穿!如果不及時避讓,飛行器就有可能撞上漁船,後果嚴重。張勇大驚失色,額頭上的汗水冒了出來。機艙的電風扇吹來的冷風像電光石火一般使他瞬間清醒,他腦海中閃現出設計這架飛行器的李總工程師告訴他的絕招:將一直向後拉的方向舵迅速推到中立位置,機頭向下一壓,船尾立刻翹起,飛船瞬間離開水面,爾後迅速將升降舵向後拉,將加速杆推至最大功率,飛船迅即向上攀升,從漁船上空飛速掠過,漁民趴伏在船上,臉都嚇白了。這幾十秒的瞬間反應是張勇長時間學習積累從量變到質變的結果。
  開過多年運輸機和戰鬥機的陸師傅告誡張勇:熟悉飛船的操作規程要達到像熟悉自己的身體一樣隨心所欲,操作飛行器要像擺弄自己的10個手指頭一樣熟練。只有藝高才能膽大。張勇很感激地看著默不作聲的“飛船”這個手足一般的戰友,它從當年一匹難以馴服的野馬變成了服從命令的忠實夥伴。張勇也從一只默默無聞的水鴨子變成了在祖國界湖上空淩空翺翔的雄鷹。
  我看過一個資料:20世紀70年代,美國的偵察衛星從裏海上空掠過,發現在裏海上有一個飛行物體態龐大、速度驚人,他們認爲地球人還不能擁有如此怪異的飛行器,西方人驚呼爲“裏海怪物”。這種飛行器有許多的優點,但也有許多致命的弱點。在飛行過程中,它使用的介質既不是純空氣,也不是純水流,而是含有大量水的霧汽,在貼近水面飛行時會吸入浪花,貼地飛行會吸入碎片和雜物,對發動機産生致命的影響;它在起飛階段既要經受地面的沖擊和震動,又需要耐受海水的腐蝕,既要用材足夠結實,又不能太重;它在整個飛行過程中由于是超低空飛行,地面氣流受環境幹擾,變化莫測,海情、浪高、風速都會對它的飛行産生重要影響。飛行器從水面進入大氣,又從大氣進入水面,兩種介質交替使用會使機體受到巨大沖擊,造成飛行器上下顛簸,甚至翻轉、機翼折斷!當年的“裏海怪物”一次飛行事故,十幾個機組人員無一生還。
  ——張勇自述
  2007年9月11日,地效翼飛行器航行日志記載:“今天巡邏艇右發動機因故停車。處理結果:操作船艇平穩滑行進行緊急啓動,啓動成功。”航行日志這兩行簡單的文字,記載了張勇駕駛地效翼飛行器一年以來最危險的一次飛行經曆。
  那一天,張勇駕船執行任務。平靜的興凱湖面7級風驟然興起,湖水似奔騰的野馬,巨浪撞擊,濤聲驚人。爲了安全,張勇和副駕駛員齊小亮操縱方向舵向右側轉彎返航。就在這時,一個意想不到的事情出現了:在飛船迅速轉彎時,螺旋槳攪起的水霧進入右發動機氣道,造成右發動機熄火!張勇腦海中立刻顯現出教員的告誡:如果單側發動機停轉,另一側發動機繼續工作就會使飛船出現大角度傾斜,控制不了,就會造成機毀人亡!眨眼間,右側發動機轉速表指針歸零。船艇重心向右傾斜30度,飛船開始劇烈搖晃,座艙裏搭載的執勤戰士發出一陣陣驚呼。只見他一邊用力向左打方向舵,一邊降低左發動機轉速,同時向副駕駛下達口令:保持操作一致。齊小亮衣服已經濕透,看著張勇果斷、沈穩地眼神,小齊咚咚跳動的心逐漸平穩下來。接著,張勇迅速扭動鑰匙,重新啓動右側發動機,發動機“轟”然一聲後,又恢複了平靜,啓動失敗。他再次按下發動機按鈕,右螺旋槳空轉幾圈後又停了下來,啓動再次失敗。時間一秒一秒迅速過去,船體開始加大傾斜。右側機翼已貼上水面,激起片片水花。這位熟悉發動機的老戰士突然想到,會不會是發動機夠不上油,他立刻啓動注油泵往汽缸內注油,邊注油邊啓動。終于,發動機發出強有力的劇烈回聲,螺旋槳緩慢而有力地轉動起來。一圈、二圈、十圈……轉速逐漸加快,點火成功!雙側發動機平穩地轟鳴,它所形成的動力牽引著飛船再次在湖面上平穩航行。
  這次熄火,張勇進行了認真的總結。他用電話與王教員、李總工程師、陸師傅反複探討,這些駕駛我國第一代地效翼飛行器的老駕駛員也從未在飛行中遭遇過單側發動機熄火。張勇在與各位專家們的探討中形成了新的共識:飛行器空中停車的一個重要教訓,是由于飛船在設計上將注油泵放在油箱外側,和油箱上沿平齊,當飛機轉彎時,油箱內的燃油向一側傾斜,當這一側發動機停車時,就會造成注油泵與油箱一側短暫性接觸不到油,供油短路,造成單側發動機點火困難。他把這個教訓通告了研制飛行器的老總和工程師們,他們也感到這方面需要改進。
  如何操縱單機熄火後的飛船,張勇也總結出自己的心得:當右發動機熄火時,首先要降低左發動機的轉速,再向左打方向舵,用飛船向左轉向的力量來抵消右發動機熄火造成的向右拉力,能使飛機短時間保持平穩飛行,再進行緊急啓動。當重新啓動發動機時,必須借助注油泵的力量向氣缸注油,這才能保證在最短的時間內點火成功。
  這就是中國軍隊第一位地效翼飛行器駕駛員爲今後駕馭這種飛船的千百名官兵們留下的珍貴經驗。作爲一名普通的戰士,處理這一次危機,他更多的可能是後怕。他的可貴就在于他沒有停留在害怕階段,而是追根求源,去探求極易造成重大事故的單機熄火原因。他甚至還在探討如果3次啓動不成功怎麽辦?如果繼續飛行,後果不堪設想。他認爲最後一招就是把左側發動機也停下來,形成雙機熄火,靠著地屏效應使飛船平穩滑翔降落。
  一種新型飛行裝備從研制到列裝最難的是試飛階段,這時候人們不僅考慮的是這種裝備的先進性、獨特性,更追求它的安全性、穩定性。從1934年,芬蘭的第一架地效翼飛船開始,人類對這種裝備的試飛已經70多年,美國、英國、德國、蘇聯、日本、法國、瑞典、瑞士,甚至臺灣都有一批專家先後研制過這種飛行器,可幾年後相繼下馬。其原因就是這種飛行器穩定性不夠,安全系數不夠,至今堅持下來而且技術相對成熟的是俄羅斯。但俄羅斯的一些核心技術,並不向他國提供,我們只能走自主研制的道路。我國的3個海軍司令都曾乘坐過正在研制中的地效翼飛船,表達了他們對這種未來戰爭中將發揮重大作用的新裝備的渴望。從這個意義上說,張勇這次重大飛行事故的成功預防和可貴探索,就顯得彌足珍貴。就像沈陽軍區一位領導說的那樣:“這是全軍第一艘地效翼船,你是我軍第一代駕駛員。楊利偉是全軍第一個飛上太空的人,你是全軍第一個駕駛地效翼船的人,你沒有楊利偉飛得那樣高,楊利偉也沒有你飛得那樣低,你和楊利偉都一樣,都是我軍的第一人,將來同樣被載入史冊!”
  在我軍新裝備列裝曆史上,很可能由于有了張勇而會加快地效翼飛行器大批量裝備部隊的步伐,他讓我們一些戰略方向的指揮員增強了對這種新裝備的信心。它的列裝不僅結束了在中俄最大界湖上無巡邏船艇的曆史,更重要的是有可能在我國幾百萬平方公裏的碧海藍天間增添一種嶄新的裝備。它像一個神奇的嬰兒一樣將會成長爲一個魅力無比的巨人。
  我在研究所的錄像上看到了國外裝載導彈的地效翼船。由于飛船可以利用地面效應超低空高速飛行,起降距離短,可以不用設專用機場,不受風浪、潮汐、雷區的影響,既可以作爲長途奔襲的投送工具,也可以裝備導彈系統用于低空突擊,還可以遂行多種支援和作戰保障任務。我有一個大膽的設想,一架第四代戰鬥機上億元的投資可以造近10架地效翼飛船,如果在未來的登島作戰中,我們有上萬架搭載導彈的地效翼飛船去突擊敵人的防禦前沿和縱深,去攻擊敵人的航母編隊,那將會是一個什麽樣的場景!
  ——張勇自述
  地效翼飛行器的研制,近幾年突然熱了起來。俄羅斯已經造出時速500公裏,裝載400名士兵,搭載近20輛坦克的大型地效翼飛船。他們的“河上客車”、“小鷹”、“雌鷂”等機型有成熟的技術。美國在該領域的發展也逐步加速,俄美在地效翼船之間競爭已漸趨白熱化。這種競爭首先是人才的爭奪,我國研制地效飛船的科研所,兩位試飛員已經快70歲了,他們急需技術成熟、心理素質良好的年輕試飛員。
  他們看中了張勇,地方某研究所的蔡所長發出了邀請。他提供了優厚的待遇和條件:有試飛任務的夏季月工資6000元,每試飛一次7000元;沒有試飛任務的冬季月工資16000元,家屬可以隨同遷往無錫,所裏負責安排工作,給一套120平方米的房子。
  優厚的待遇令張勇目瞪口呆,平均月工資近萬元,一年就是10多萬,一架新型飛機試飛成功,最少需要試飛40余次,這又是近30萬元。張勇可以試飛30年,一年40萬,30年就是個千萬富翁。這對于一個月薪只有2000多元、家屬爲別人打工月薪只有800元的士官,這個誘惑太大了!張勇開始動心了,他整夜睡不著覺,“去”和“不去”讓他焦慮不安。他打電話給妻子,妻子石丹高興萬分。“太好了!無錫多好呀,山清水秀,佳木斯太冷,到那裏我們就不用兩地分居了,你一年回家不到40天,這哪像個家呀!”
  妻子石丹是個活潑開朗的北方姑娘,談戀愛時她相中了張勇的正直、厚道,頂住父母的壓力嫁給了張勇。生下女兒後,她才感覺到做軍人妻子的艱辛。女兒10個月的時候,突然高燒38攝氏度。父母在外縣,家裏只有她一個人,漆黑的夜晚望著高燒的女兒她十分慌亂,抱著女兒打車趕到醫院。打頭皮針很費勁,女兒疼哭了,輸完液已經半夜,她抱著女兒往家趕。看著別人家的小夫妻看護著生病的寶寶,而她和女兒形單影孤,石丹流下了酸楚的淚水。她想給張勇打電話,又怕丈夫回不來幹著急,把掏出來的電話又裝了回去。
  一天,家裏夜間突然停電,平時沒有預備電筒和蠟燭,四周漆黑。她抱著女兒十分害怕。抽油煙機壞了,做飯時,滿屋子都是煙,打開窗戶放煙,把娘倆凍壞了,石丹給孩子裹上被子,還是冷得直發抖。下水道堵了,卻又不敢找人來修,怕那些不明來曆的民工知道家裏的情況。爲不耽誤張勇的巡邏執勤只好向父母哭訴。兩天後,石丹的父親從富錦市趕來,跑了100多公裏的路來爲女兒捅下水道,這位塑料廠的廠長哭笑不得。這位長著一雙美麗大眼睛的北方姑娘,對能在太湖邊無錫團聚十分向往。她告訴我們,還不會說話的女兒特別想爸爸,每當張勇和石丹通電話,女兒就會高聲喊叫,也要和爸爸說話。女兒的話像唱歌,也許只有遠在幾百公裏外界湖巡邏的爸爸能夠聽懂。
  張勇依然拿不定主意:“覺得哪兒也沒有部隊好,部隊花了幾十萬元把我培養成地效翼船飛行員,我怎能說走就走呢?部隊留我,就在部隊幹!”第一次交鋒石丹敗下陣來。
  石丹又動員父親去勸張勇。這位跑了100多公裏爲女兒捅過下水道的嶽父心裏也有怨氣:“在部隊也幹十幾年了,該盡的義務也盡了,也該爲家裏操操心,也該爲妻子、孩子做點貢獻,免得我們老人還跟著操心。”
  面對嶽父,張勇的回答挺客氣:“我是部隊的一員,走與留不是我說了算!”當談話結果反饋給妻子石丹時,妻子在電話裏發怒了:“你長不長腦袋?幹這麽多年,你還不是一個兵嗎?這麽好的事你上哪找去?”
  “我一走,飛船就沒人會開了,這個裝備就沒人會用了。”
  “自然會有人用,離開你部隊還能解散?”
  遠在幾千公裏之外的蔡所長還在繼續打催問電話,他告誡張勇:“要好好想一想,部隊不養老,這個機會很難得,你想來我們隨時都歡迎!”張勇並不瞞著石丹,把消息又反饋給妻子,妻子請來張勇的父親進行勸說。沒想到張勇的老父親態度堅決。
  “啥也不要想,哪也不要去,部隊有出息,還是當兵好!你爹當年想當兵也沒體檢上,你要珍惜軍人生活。”
  媽媽也有態度:“尊重你爸爸選擇,首先考慮部隊需要!”
  當年入伍時,父親貸款80多萬承包3座磚廠,家裏還有一個養著幾百頭豬的養豬場。張勇很想留在家裏幫父親一把,可父親態度堅決:“你到部隊去鍛煉吧!那裏是出息人的地方!”還有一年,張勇剛調到艇隊,在一次幫廚中意外燒傷了半拉臉,還沒有找對象的張勇生怕落下疤。禍不單行,父親在維修屋頂時從房上摔下來,頭骨摔裂15公分,在醫院搶救。張勇回家看望,告訴父親想轉業回家幫父親料理家業。父親從昏睡中清醒過來,雖然躺在病床上,但態度依然很明確:“我們這些老兵團戰士都穿過綠軍裝,60年代緊急戰備,一聲緊急集合號,背起槍,抓起手榴彈,上車就奔赴邊境。你媽媽拿起白被單裹上你趴在雪地裏參加防空演習。我們對部隊都有很深的感情,是邊防軍人保護著東北這片肥沃的土地。你要珍惜當兵的經曆,家裏的事不用你操心。”
  當我們來到張勇在佳木斯市那80平方米溫馨的小家時,看到張勇的嶽母爲支持女婿在邊防線上站崗巡邏,從100公裏外的老家趕來幫助女兒照看外孫女。看著這老少三代女人,總覺得家裏缺少些什麽,作爲一個“家”,它是不完整的。但是,我們也不得不說,張勇有一位偉大的父親,偉大的母親!哪個父母不願意自己的兒女生活富裕,哪個父母不願意自己的孩子全家團聚呢?這位兵團老戰士,這位從山東移民到黑龍江闖關東人的後代,有著異乎常人的博大胸懷。他富裕了,年收入近百萬,他有能力去報效祖國,他這種報國之情在一個特定的情境中煥發了出來。他花十幾萬元在佳木斯給兒子買了房子,他幾千幾千地拿出生活費養育自己的孫女,就是不願意讓兒子離開部隊。他用一種間接的方式去表達了一個富裕之後邊民對國家的深厚情感。他告訴我們:“讓張勇在部隊好好幹,有出息!”
  我有些遺憾地反問他:“部隊有出息卻沒有錢呐!”他笑了,沒有回答。其實,什麽樣的語言會比這位兵團老戰士的行動更有說服力呢?
  采訪結束,張勇和艇隊政委姜濤盛情邀請我乘坐地效翼飛行器。我的第一感覺是這個“大家夥”行嗎?安全嗎?如果沒有風險爲什麽在科研單位試飛一次7000元補貼?可面對張勇和政委姜濤熱情的眼光,我忐忑不安地走進機艙。飛船發出震耳的轟鳴,這個“家夥”破浪滑行,前進、加速,在巨大的顛簸聲中騰空而起。我突然一陣眩暈,有一種飄飄然的感覺,我的潛意識裏有一種被戲弄的感覺,這個危險的怪物會不會在拿戰士的生命開玩笑?我下意識地看了看機艙頂部的逃生窗。飛行器在岸上看很大,一進入煙波浩淼的興凱湖就像一只貼水飛行的湖鷗。飛行器一旦騰空,借助地屏效應開始平穩飛行。我從側面看著張勇坦然、鎮定的面容,我的情緒穩定下來,猛然間百感交集:
  張勇是一個具有合金鋼般素質的好小夥子!他對黨和軍隊忠誠,誘惑襲來不離不棄;他對戰友、對親人正直、厚道,贏得了戰友和親人的信賴;他膽量超人,一個高中生經過幾個月的學習竟然駕機騰空;他聰穎、智慧,向著高新科技高峰沖擊,憑著對高科技武器的迷戀,短時間成爲內行。
  一個出色的戰士,有勇無謀不行,有勇有謀不忠誠不厚道也不行。衆多素質的集合,才冶煉出一塊響當當的“合金鋼”。它既有硬度,又有韌性,能經受住各種複雜的考驗,張勇,你是一個了不起的兵!
  飛行器貼水降落在湖面上,尾部和兩翼浮箱劃出長長的浪花,機體滑向岸邊。我走出艙外,心情從起飛時的緊張狀態解脫出來,站在飛船旁,握著張勇粗大有力的手,望著一望無垠的興凱湖,心情豁然開朗。
http://mil.news.sina.com.cn/2010-03-24/0704587927.html
 

台長: 阿楨
人氣(5,988) | 回應(29)|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 個人分類: 大陸海軍 |
此分類下一篇:俄中水上飛機
此分類上一篇:美中兩棲裝甲車

f14tomcat
地效飛行航母??
有趣滴點子
2007-07-30 13:16:20
版主回應
可能從美國科幻片或日本動漫得到靈感吧
2007-07-31 05:59:59
念情
發明那麼多武器幹啥
地球經得起摧殘嗎
2007-07-30 20:59:29
版主回應
人是萬物之靈嘛

地球連核子冬天(含暖化)也不會被毁
人就可能跟恐龍一樣消失了

沒了人類的地球可能會比較自然

中國首艘商用“海上飛船”通過驗証 2014-4-4 北京新浪網

  “翔州1”飛翔在三亞灣。
  它是世界上航速最快的船舶,最快航速可達210公里/小時;
  它能在海上飛行,最高能爬升到150米高度;
  它的“學名”叫海上地效翼船,形象些說,又可稱作“海上飛船”。
  4月3日,由中船重工集團702研究所研制的我國首艘商用海上地效翼船──“翔州1”在海南三亞順利完成試驗,獲得中國船級社頒發的檢驗証書,完成入級登記手續。海上地效翼船由此踏上了在我國商用的征程。
  【飛行】
  起降無需機場設施或跑道,只需長度超500米水域
  伴隨著轟鳴的馬達聲,原本靜浮在海面上的“翔州1”地效翼船開始發動。起飛過程中,“翔州1”連續三四次拍打波浪,最終脫離水面,穩定在兩三米的高度上超低空“貼水”飛翔,一眨眼的工夫,便從一兩百米外飛到記者面前,忽地又飛將過去,不見蹤影……
  “整個海面就是它的跑道,可隨時隨地起飛、降落。”中船重工702所黨委書記蔡大明告訴記者,地效翼船起降無需機場設施或跑道,只需長度超過500米的水域。
  據介紹,“翔州1”船體總長12.7米,總寬11米,總高3.9米,最大起飛重量為2.5噸。
  “翔州1”客艙中有4排座椅,可乘坐7人。船身有兩個艙門,便於乘員進出和應急撤離。
  “翔州1”採用組合翼總體布局,即中央翼、外翼和水平尾翼。中央翼展向(左右橫向)長度為2.72米,弦向(前後縱向)平均長度為3.125米,這種設計可最大程度發揮地面效應,外翼可在地效區外高空飛行時更好地發揮作用,而尾翼則控制縱向平衡,即抬頭低頭等動作。
  “過去,為了讓船在水上航行時所受阻力更小、航速更快,人類想盡了各種辦法。”海軍工程大學教授董祖舜列舉道,比如後來相繼研制出的滑行艇、水翼艇、氣墊船等多種船舶,“但這些船舶又各有劣勢,比如水翼艇容易產生空泡,氣墊船顛簸非常厲害等”。
  地效翼船的誕生,讓人類的探索有了新突破。董祖舜說,在該船前行過程中,一是靠發動機提供的動力,二是靠地面效應形成的升力。
  【速度】
  巡航時速最大可達210公里,比直升機快約一倍
  地面效應,讓地效翼船收獲了更高的航速。拿“翔州1”來說,其巡航速度達140─160公里/小時,最大速度可達210公里/小時,是普通船舶的7─20倍,比直升機快約一倍。此外,它還具備油耗低、裝載能力強、續航力大、經濟實用等特點。
  “由於在起降階段要經受住海浪的劇烈衝擊,海上地效翼船對船體強度的要求非常高。”“翔州1”總設計師、702所研究員袁昌華告訴記者,“翔州1”採用了先進的泡沫夾心複合材料結構,關鍵連接處則採用了高強度金屬材料,結構強度和剛度好。此外,海上地效翼船的設計難度還體現在其穩定性方面,“貼著水面飛時要穩定,飛高了也需要穩定,這就要求設計上有更全面的考量”。袁昌華說。
  在董祖舜看來,“翔州1”屬第三代地效翼船,已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在這個領域,我們已經可以向俄羅斯看齊;相較之下,我們在大型化、實用化上還有潛力可挖”。
  【前景】
  載重大、航程遠,將開拓公務和民用市場新空間
  此前,“翔州1”已在三亞經歷了近一個月的海上試驗,各項性能均達到設計指標。
  “翔州1”取得船檢証書,標志著我國邁出了地效翼船商用的第一步,由此將開拓公務和民用市場的新空間。據蔡大明介紹,目前已有2家單位與他們達成訂購意向,一旦開工生產,8個月左右便可完工。
  “下一步,我們還將開發可搭乘50人的新型地效翼船。”蔡大明認為,技術上沒有太大跨越,不久就能實現,屆時航行速度有望達到350公里/小時。
  批量生產之後,地效翼船的成本也將大為降低。“從設計、研發、建造到試航,‘翔州1’前後花掉1200多萬元。有了更多訂單,每艘的造價有望降低到750萬元以內。”蔡大明說。
  鏈 接
  地效翼船是指利用機翼的地面效應原理,實現貼近水面高速飛行的帶翼高性能船。地面效應,則指機翼在貼近地(水)面飛行時,其升力增加、誘導阻力減小,從而使機翼升阻比大幅度增大的物理現象。
  地效翼船最早用於軍事用途。由於能夠特超低空飛行,地效翼船始終處在艦載雷達盲區內,而海雜波又使它不易被空中雷達發現。世界上最早出現的地效翼船,是上世紀60年代蘇聯用於軍事用途的“里海怪物”。除此之外,地效翼船還適用於在水庫、界江、界湖等地,進行公務執法、搜索救援、旅游娛樂、短途客運等。
  我國地效翼船的研發始自1967年,首艘實現在海上掠海飛行的地效翼船誕生於1993年。
http://news.sina.com.hk/news/20140404/-9-3231266/1.html
2014-04-04 09:54:57
塵俠
高速貼水飛行 或許沒有危險
但是要高速貼地飛行 又要克服質量慣性
應該也僅止於地形起伏較小的區域吧
2007-07-31 11:17:53
版主回應
主要用於陸海交界處
較不會深入內陸

萬架地效機打航母不如用于臺海快速登陸!

今天軍網罕見的出了篇長篇報道,報道“中國地效機第一駕駛員”張勇同志的光輝事迹。聯系開年以來,解放軍已經樹了好幾個典型代表,比如稍早宣傳報道的南京軍區狙擊王何祥美估計大家還記憶猶新。現在無疑又要把張勇推到了前臺,可以看出解放軍在有意識的樹立各類型的英雄人物。確實解放軍需要英雄,這個時代需要英雄。
不過個人認爲既然是報道張勇個人的先進事迹那標題還是以張勇的光輝事迹爲主題比較好,報道用《中國地效機第一駕駛員:設想萬架地效機打航母》爲題雖然夠吸引眼球但通篇看下來去覺得文章內容離題萬裏。
就從張勇自己所說的“一架第四代戰鬥機上億元的投資可以造近10架地效翼飛船”爲標准,制造一萬架地效機要多少錢呢?一萬架地效機能制造1000架四代機(按張勇所說標准計算,有確切數據的網友可以補充),那一千架四代機又值多少錢呢?如果按美國F22的造價那一千架四代機就要投2000多億美元了。即便按照F35的標准建造1000架四代機也要1000多億美元了,也就是說制造一萬架地效機的費用不能下于1000億美元。如果用1000億美元來造航母,那我們又能造多少艘航母呢?前幾天戴旭放言中國用1560億人民幣造兩艘航母,按照戴上校的標准那麽造一萬架地效機的費用差不多可以造10艘航母了!那我們是寧願要10艘航母還是要一萬架地效機呢?二者選其一的話,我個人認爲航母是戰略平臺,有了航母的存在則航母護衛區域內的天空、水面及水底都能被控制,地效機無法做到這一點。不知是美國哪個將軍講過“對付航母最好的辦法是航母”,可見在反航母的手段上航母是最好的平臺。
單純從“地效機打航母”的戰術方法來說,地效機的有效航程及攻擊手段我們必須考慮在內。假如要用地效機攻擊航母那我們肯定要前出到戰鬥機無法攻擊到的地方,因爲在戰鬥機有效航程內那戰鬥機打航母毫無疑問還是比地效機更好。因此用地效機攻擊航母就要求地效機得前出到戰鬥機都無法達到的區域,如此一來地效機的航程也成問題了。此外,地效機是有效的運輸工具但其本身的攻擊手段並不突出。就算地效機靠近航母那地效機又用什麽有效的攻擊手段對航母進行攻擊呢?總不能讓地效機裏的軍人跳入大海然後爬上航母去跟敵方打“白刃戰”吧!還有就是一萬架地效機的目標實在是大的不能再大,長途跋涉毫無隱蔽性可言,而沒有隱蔽性地效機也就喪失了其優勢,攻擊航母恐怕也只會落空。
事實上中國不乏打航母的有效手段。前兩年曝出的海航部隊演練用30架“飛豹”攻擊航母應該是我們的手段之一,這個手段比地效機速度更快。
我說過張勇所提的“地效機打航母”只是他出于報效祖國的拳拳之心,我們不必太拘泥于此。但中國真有一萬架地效機,不要說一萬架哪怕有一千架,那麽將一千架地效機用于臺海登陸也能發揮巨大作用。因此,張勇不必擔心英雄無用武之地。
曾有網友用公式計算過臺海戰爭中跨海登陸的時間同登陸部隊的損失這兩者的關系,網友的公式很“權威”但也比較複雜。其實去繁就簡也很簡單,因爲誰都知道跨海的時間越短生存幾率就越高,說白點就是跨海時間同傷亡成正比。那如果我們有一千架的地效機,以地效機每小時500來公裏的速度,地效機執行跨臺海作戰的時間控制在一小時甚至半小時以內,這就大大的提高了跨海作戰部隊的生存幾率!
速度是一個優勢,有了速度所帶來的另一個優勢我們也不能不提,那就是速度所帶來的突然性。解放軍有此“利器”在手也就意味著解放軍隨時可以執行快速登陸作戰,這在戰略層面上所帶來的突然性可就無法用傷亡數字來衡量了。突然性是什麽?就是主動性!臺海作戰要不打則已,一打就要以雷霆萬鈞之力短時間坍塌臺灣的戰鬥實力,要打那就要從開始打我們就牢牢掌控住戰爭的主動權。
同時張勇說到了地效機的另一個突出優勢,那就是“飛船可以利用地面效應超低空高速飛行,起降距離短,可以不用設專用機場,不受風浪、潮汐、雷區的影響”。這就能大大的豐富我們的戰術層次,也就是說從理論上講我們可以在臺灣海岸線的任一一點登陸,這樣的話臺灣將無法防備。如果臺灣處處設防則處處防守薄弱那地效機就可以輕松突破設防,而如果臺灣重點設防那地效機就可以有效避開重點設防區域。這大大的豐富了我們戰術的靈活性,使得我們快速登陸達到出敵意料。
回應
上萬的地效機去打美國的航母只能是炮灰,這種飛機的時速不會很快,結構也不牢固...打臺灣倒是不錯的渡海手段!可以出其不意,但是我們在發展地效器的前提下還是要發展自己的四代機,這是中華民族作爲世界上有影響力的民族所必須具備的尖端武器!
http://club.mil.news.sina.com.cn/viewthread.php?tid=191121
2010-03-27 13:19:59
阿楨
中國國産地效翼船將出口阿聯酋訂單額達數十億

  新華網南京 2010年3月1日電 (記者 劉巍巍)記者近日從江蘇省商務廳獲悉,江蘇恒川集團有限公司已與阿聯酋簽下17架地效翼船(俗名“水上飛機”)采購大單,僅裸機訂單額就高達數十億元,預計將于明年5月前後交貨。這也是中國企業生産出的完全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地效翼船。
  據介紹,地效翼船是一種介于飛機和船舶之間的新型高速運載工具。它既可以在高速公路上起飛降落,也可以離開陸地,在海面上起飛。最低可緊貼水面0.5米穩定飛行,最高可攀爬至千米高空,時速可達180公裏,抗阻能力是普通飛機的數倍。
  “‘水上飛機’具有吸波透波功能,可以規避雷達、聲呐等紅外監測系統的掃描捕捉;此外,借助海水低壓回潮波産生的托升力,油耗低于普通飛機。”江蘇恒川集團董事長沈建新介紹,這一新型高速運載工具在山區搶險及軍事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水上飛機”訂戶多爲海外財團及富豪。
  據了解,國外地效翼船的科研始于1923年,其中,俄羅斯的技術一直處于領先地位。中國的研究工作始于上世紀60年代中期,後有樣機問世;上世紀90年代,民營企業開始傾注大量財力、人力研制“水上飛機”;2003年試飛,2004年6座機型逐步成熟,之後相繼開發了12座、32座、38座機型。
  目前,加拿大、美國、塞浦路斯、希臘、印尼、新加坡等國家和香港地區的客戶紛紛要求在中國內地尋找試飛地點,更多訂單正在商洽之中。
http://mil.news.sina.com.cn/s/2010-03-01/0941585440.html
2010-03-02 09:15:17
版主回應
俄計劃與中國爭奪未來地效飛行器市場2005-05-10艦船知識網絡版

  俄羅斯鄂木斯克"飛行"航空航天企業專家計劃開始成批生産新型快速多用途交通工具,即地效飛行器。該企業設計師急于展開這一領域的研究,是因爲擔心中國工業企業捷足先登,中國企業也計劃制造先進的交通工具。原蘇聯海軍曾裝備有可發射導彈的地效飛行器,但在上世紀90年代,俄羅斯地效飛行器的研究和制造被迫中斷。目前從事地效飛行器研究和生産的有美國、德國、澳大利亞和中國。現在,俄羅斯也恢複了地效飛行器的生産,在下諾夫哥羅德的"伏爾加"造船廠已經根據臺灣商人的訂貨而制造了10艘地效飛行器,在莫斯科附近
的茹科夫斯基還在爲楚克奇州制造另外一艘地效飛行器。
  爲了組織這種飛行器的生産,早在2002年,"飛行"企業便與莫斯科"TREK"企業一起,建立了一個聯合企業,領導這一聯合企業的是"飛行"企業的副總工程師奇爾科夫。不久前,奇爾科夫與鄂木斯克州工業政策、交通和通信部代表討論了開始成批生産地效飛行器問題。據稱,在俄羅斯西伯利亞地區,特別是那些人口稀少和邊遠地區,急需這種"水上飛機"。
  根據計劃,14架地效飛行器將配備兩臺BMW型發動機,可在0.2-3米的高度飛行1500千米。類似的7架飛行器已經由一家船運公司人員在貝加爾湖上進行了試驗。這種名爲EK-12的地效飛行器雖在速度(巡航速度爲160千米/小時)上低于安-2型飛機,但運輸乘客和貨物的費用卻是安-2型飛機的四分之一,同時,地效飛行器還不需要建設起降跑道。據計算,地效飛行器的票價約爲10美元。鄂木斯克航空制造企業認爲,除運輸公司外,對地效飛行器感興趣的還有旅遊公司。
  同時,地效飛行器作爲一種低飛的飛行器,是按照俄羅斯河運標准,而不是按照航空標准進行認證,同時也可大大降低飛行器的價格。據稱,這種飛行器的價格不會超過45萬美元,而且在接到訂單後的8個月便可供貨。但是,問題在于,俄羅斯許多部門和企業對這一飛行器極感興趣,但訂貨的條件之一是先觀察其樣機情況。同時,企業沒有這一計劃的啓動資金,無法制造出首架樣機。盡管有一家中國企業願意提供這45萬美元,但俄羅斯方面擔心中國將會仿制這種地效飛行器,因爲僅在中國,地效飛行器的市場就超過1000架。"飛行"企業希望6月份情況會有所改善,屆時將在鄂木斯克舉行兩用武器和裝備展,計劃展出爲楚克奇州制造的地效飛行器。
http://mil.news.sina.com.cn/2005-05-10/1411287500.html


韓國在未來五年內斥巨資大力發展地效飛行器 2005-02-11中國航空信息網

  [英國《防務新聞》2005年2月1日報道]  據韓國海洋事務與漁業部(MOMAF)部長星期日(1月30日)表示,該部將在未來五年內(到2010年)投入總額1200億韓元建造50架大型有翼地效飛船。
  韓國自主研發的地效飛船(WIG)可以攜載200名乘客,時速170節(300千米/小時),比同類常規地效飛船的速度大得多。
   WIG飛船像飛機一樣有機翼,充分利用地面效應在距離水面5~6米的極低空飛行。所謂地面效應是指飛行器在接近地面飛行時,地面的存在會影響繞飛行器的流動狀況。以極低空飛行,飛船的機翼下表面的壓強增大近80%,可顯著減少飛船的氣動阻力,大大增加升力,從而大幅度降低飛船的耗油率。
   MOMAF認爲,WIG擁有極大的商業市場潛在價值,因而決定投巨資大力發展這種飛行器。
   MOMAF發言人稱,地效飛船將用于海上運輸,可以大大降低運輸時間,降低用戶的成本。據稱,使用WIG從韓國到日本,或到中國時間只需1~3小時。
http://mil.news.sina.com.cn/2005-02-11/1041265563.html

韓研發350客位地效翼船 2009-09-11

  韓國第一艘40客位地效翼船將于明年8月正式完工,目前,韓國地效翼船研發企業正在開發設計可乘坐350人的大型地效翼船。
  2007年,姜昌球的團隊建造的第一艘20客位地效翼船試航成功。即將開建的這艘可乘坐350人的大型地效翼船將于明年開工,其投資約爲100億韓元。
http://maweiship.com/web/show.aspx?id=555&cid=11
2010-03-02 09:16:03
水翼飛船
水翼飛船 挑戰40天環球2010-03-29 中國時報 陳文和

 法國發明家與航海家亞蘭.賽波計畫明年駕馭全球航速最快的水翼飛船,以三天時間航越太平洋,接著還將挑戰以四十天時間環遊世界一周。
 賽波約廿五年前著手「水翼號」(Hydroptere,見圖,取自網路)高速航行水翼船的設計,當他表示想要打造一艘會飛的船時,大家都認為他發瘋了。
 然而,經由賽波努力不懈,水翼號的航速終於在二○○八年達到時速一一一公里,二○○九年以超過一百公里的時速持續航行五百公尺,正式列入世界紀錄,被公認為全球水上航速最快的船隻。
 水翼船航行時,潛於水下的水翼上下表面,因通過水流流速有快慢差異,而形成壓力差,從而產生升力。當船航行到一定速度,升力就足以將船身推升到水面上數公尺,大幅降低水流阻力,使其得以依靠風帆高速航行。
 賽波先前締造世界紀錄的水翼船,長寬各為廿四公尺和十八公尺,而未來環遊世界的水翼船則將加大尺碼,各達三十公尺,預定二○一三年打造完成,命名為「大水翼號」(Hydroptere Maxi)。

宜昌-萬州高速水翼飛船船期時刻價目表
http://pingyuanworld.com/html/traveline/20090716/412.html
長江三峽水翼飛船——長江三峽一日遊
http://01096064.member.lotour.com/product-377377.shtml
傳聞國旅聯合(600358)俄羅斯訂購超高速水翼飛船
http://www.99cjw.com/html/2010-03/66865.html
2010-03-29 07:26:49
版主回應
首輛飛機汽車試飛成功 離地起飛只在瞬間(組圖)

  【搜狐科學2009-03-19消息】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道,世界上首輛飛行汽車日前成功地在美國紐約的一處機場已經完成了它首次的處女航,以184公裏的時速連續飛行736公裏,降落後收起折翼可以在高速公路上以104公裏的時速行駛。人類想開飛行汽車的夢想終于變成了現實。
  這款名叫“飛躍”(Transition)的飛行汽車具有雙排座位和四個輪子,是由美國 (TERRAFUGIA)公司制造。駕駛該車進行首飛的飛行員名是退伍的前空軍上校非爾?米特,首飛成功後他對媒體說,“首次試飛非常成功,我已經飛行了幾千小時,從輕型飛機派柏到戰鬥機雷鳥,現在感覺到‘飛躍’確實是架好飛機。”
  該公司稱,這款車一滿箱油可飛640公裏,時速達184公裏。飛行汽車的創始人卡爾說:“這一新突破改變了個人的活動方式,這是飛行狂熱者們自1918年以來一直在力爭實現的目標。”飛行汽車下降時,飛行員只需輕輕按下按鈕,機翼便會折疊起來,一般的車庫就能停放。飛行員駕駛著的“飛躍”,既能在高速公路上跑,也能在空中飛行。
  據稱,“飛躍”公展開雙翼後屬于輕型飛機,其使用的燃料爲無鉛汽油。以前也有過其他類型的飛行汽車,但這是第一款具有可折疊式機翼的飛行汽車,它在從空中降落到地面時能完美地改變形態。不過,飛行汽車的推廣還面臨著一些難題。首先,這款飛行汽車價格昂貴,高達近19.4萬美元。其次,駕駛飛行汽車的司機需要擁有汽車駕照和飛行員駕照。此外,目前還沒有獲得美國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下發的合格證書。不過該公司信心十足,相信“飛躍”很快就會出現在公路和天空上。
http://it.sohu.com/20090319/n262886429.shtml

水上快艇水下潛艇兩體合一 超酷交通工具16.4萬美元(高清組圖)

  2009年10月26日消息,是不是覺得這像是在拍007電影?這種名叫“Scubacraft”的快艇平時在水面上的速度可以達到約80公里/小時,還能在關鍵時刻還能“變身”成一艘潛艇,最大潛水深度可達約30米。據悉,這種快艇的售價約為16.4萬美元(約合112萬元人民幣)。
http://big5.cri.cn/gate/big5/gb.cri.cn/27824/2009/10/27/782s2660204.htm

海陸空三用雙座飛機 後年歐美上市【台灣醒報 2012.08.21

007特務夢寐以求的飛機即將出現在現實世界裡!美國航空業者設計出可以行駛在海、陸、空的多功能飛機,預計2014年在歐美開賣。業者指出,這架時尚的雙人座個人飛機可讓使用者便利地在任何地方旅行,且安全裝置設計完善。
據外電報導,這架新推出的「麗莎歐克亞」(Lisa Akoya)個人飛機,可以讓乘客在水面、空中、地上,甚至是雪地裡舒服乘坐。這架雙人座飛機在試飛超過70次後即將開賣,但價格昂貴,要價35萬美金(約1,000萬台幣)。麗莎歐克亞上個月在美國威斯康辛州的航空展現身,預計2014年會在歐美開賣。
麗莎歐克亞一趟可飛行1,250英里(約2,011公里),時速達155英里(約250公里),且可在任何表面降落。它的機翼可以收起,方便停放在車庫裡,也可以讓它在水面上,與其它遊艇一起停靠及迅速發動。飛機裡面還有包括皮椅等高級配備。
業者指出,該飛行器駕駛人可以與其它汽車共用道路,但如果在駕駛途中看到海邊有不錯的景點或渡假勝地,且海面風平浪靜,也可以直接行駛到海裡。業者指出,只要一個開關,即可將車輪轉換為水上翼,讓飛機在水上行駛。另外,如果在水翼上加滑雪屐,這架飛機也可以在雪地裡降落及行駛。
這架飛機還有聰明的安全設計。如果飛機在水上「翻船」,重馬達將會把駕駛員的座艙推出水面,讓駕駛員保持身處在水面以上。
http://udn.com/NEWS/WORLD/WOR4/7309841.shtml
2012-08-22 12:08:24
阿楨
中國雙航母群和水上預警機的可行性分析

  我講的雙航母戰鬥群,是指由一艘中型航母和一艘兩棲攻擊艦(或是一艘輕型多用途直升機航母)組成的戰鬥群。中型航母負責防空和攻擊任務,兩棲攻擊艦負責預警、反潛任務。
  經過改進後,我想水轟五(X)預警機應該和運八‘平衡木’的功能相差不大。由于機背多了脆弱的電子設備,回收時直接起吊有些困難。可考慮設計一個集裝箱式的起吊托盤,托盤上與水上預警機互設有開閉鎖裝置。托盤設計成浮箱式,可充水排水。回收時預警機先降落在海面上,然後由拖船將浮箱拖到指定位置,浮箱打開通海閥充水,潛入一定深度後前進到飛機下方,在水中對接成功後排水上浮,再完成閉鎖動作。然後由吊車起吊回母艦。考………(楨:太複雜了,不如像氣墊船一樣直接開進去!)
http://www.1n0.net/Article/jqcb/56594_2.html

中國航母預警機問題的完美解決方案

本文要闡明的是:如果中國海軍能夠找到一款運載重量和機內容積都足夠大的直升機米-26艦載預警直升機,必然可以避開類似于卡-31和海王預警型性能不足的缺陷,同時還可以獲得直升機用不著彈射器的優勢。
  對比網上的其它方案—如飛艇和水上飛機方案可以看到,飛艇方案雖然從理論上講在許多方面都有顯著的優點,但畢竟目前世界上還沒有出現一個已經投入實用的先例(楨:中可開);而水上飛機方案的最大缺點則是,在水上預警機起飛前從船塢母艦中下海,和降落後將水上預警機從海面回收進船塢母艦中這兩個過程都太過繁瑣。太繁瑣的事情總是會耗費太多的時間,而且還往往有著很高的故障率,而預警機是航母戰鬥群最重要的耳目,必須時刻保持耳不聾眼不花,而在這一點上,水上飛機方案的這項性能恐怕是相當難以達標。對比之下,米-26方案分別在容易實現和使用方便可靠方面有著顯著的優勢。(楨:人機要維修/移防/避颳..時才需像氣墊船一樣直接開進去,其餘時可停在各艦旁海面加油!)
http://dajunshi.com/NetFriend/Mil/200702/12870_2.htm

另參本館:中共建構航艦之研析 中國預警機 中國將建3艘081級6艘071級登陸艦? 071、大隅與獨島 俄售中大型氣墊船 氣墊船及其分類 俄中水上飛機 飛艇 直9C和卡-28性能對比 世界艦載直升機技術發展 米-26
2012-08-22 12:09:17
版主回應
“蛟龍”600飛機研制攻堅戰緊鑼密鼓進行

2010年5月13日,中航工業副總經理徐占斌到中航工業特種風蔥器研究所檢查落實重點型號研制進展情況,並先後組織召開專家技束咨詢和現場工作會,進一步聽取意見,提出詳細措施。
徐占斌指出,在型號研制工作中,要樹立“飛機是設計出來”的理念,在技束難點上不放過一個疑點;要加強學習,改進作風,樹立廣泛合作開放意識,進一步增強項目研制工作的主動性和能動性,以創新精神和頑強意志,打贏“蛟龍”600飛機研制攻堅戰。
http://www.nongyeziyuan.com/index.php/nongyexinxi/view/id-1207

國產海鷗300飛機02架完成總裝(圖)

  中評社北京2010年6月19日電/中國航空報報道,6月16日淩晨4時04分,一輛搭載著“海鷗”300飛機02架機身機翼的大型汽車緩緩駛出中航工業石飛的西廠大門,即將轉運到位於湖北荊門的中航工業特飛所進行靜力試驗工作。這標誌著中航工業石飛完成了“海鷗”300飛機02架的總裝工作,為實現“海鷗”300飛機8月份首飛又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海鷗”300飛機02架作為靜力試驗機裝配了完整的機身結構和操縱系統。在總裝過程中,民航部門進行了製造符合性檢查,認為該架機達到了靜力試驗機製造裝配各項技術條件要求。該機到達中航工業特飛所後,將展開為期45天的靜力試驗工作,重點驗證飛機機身強度是否達到設計要求。按照“海鷗”300飛機研製工作安排,在02架通過加載67%靜力試驗後,才能進行01架和03架的試飛工作。這是“海鷗”300飛機研製以來的又一個重要節點。
“海鷗300”能在陸上簡易的水泥、瀝清、土質、草地跑道或水面上起降,起降滑跑距離短,適合于在城鄉地區特別是在近海、內陸的江河湖泊、水庫等水源豐富地區廣泛使用,具有環境適應性好、使用維護成本低、用途廣泛等優勢。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doc/1013/5/8/1/101358125.html?coluid=4&kindid=16&docid=101358125&mdate=0619005313

中國新一代“水上飛機”在南京試航成功

新華網江蘇頻道南京2010年4月24日電(記者 劉巍巍)由中國自主研發的新一代地效翼艇(俗稱“水上飛機”)“天使鳥”號近日在南京金牛湖兩起兩降試航成功。有關人士表示,目前中國地效翼艇已開始邁入産業化階段。
“天使鳥”號地效翼艇由江蘇恒川公司與相關科研院所合作研制了近10年,寬10.7米,長12.6米,高3.5米,是中國企業生産出的完全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地效翼艇。
據介紹,目前世界上能生産“地效翼艇”的僅有俄羅斯和中國。由我國自主研發的該“水上飛機”成功克服了國外産品易滲水及不能高飛的缺點,市場前景廣闊。目前,生産企業已收到來自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印尼等11個國家和地區的意向訂單,價值近10億元。
http://www.js.xinhuanet.com/xin_wen_zhong_xin/2010-04/24/content_19614314.htm

中國造“水上飛機”將出口阿聯酋

  據新華社南京2010年3月1日電 (記者 劉巍巍)記者近日從江蘇省商務廳獲悉,江蘇恒川集團有限公司已與阿聯酋簽下17架地效翼船(俗名“水上飛機”)采購大單,僅裸機訂單額就高達數十億元,預計將于明年5月前後交貨。這也是中國企業生産出的完全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地效翼船。
http://scitech.people.com.cn/GB/11054138.html
2012-08-22 12:10:10
圖博館
堪比波音737世界最大水上飛機AG600軍事用途前景廣闊 壹讀

2016.7.23下午,作為中國大飛機「三劍客」之一、全球最大的水陸兩棲飛機AG600在珠海順利總裝下線,AG600機長37米,翼長38.8米,機高12.1米,最大起飛重量為53.5噸,最大巡航速度是每小時500米,,最大航時12小時,最大航程4500公里。波音737-600,機長31.2米,機高12.6米,機身寬3.76米,最大起飛重量66噸。
  目前世界上只有俄、日擁有大型水陸兩棲飛機,AG600都遠超這兩個國家。
  出於保密的原因總設計師總是突出它的民用用途,這個是可以理解的。誰都知道C919是民航大客機,但是誰都知道C919有改裝成預警機和加油機以及特種飛機的潛力,C919的總設計師也不說。所以,AG600的總師不說它的軍事用途,不等於就沒有。
  中國原來就有水轟五反潛水上飛機,現在又有高新6號反潛機技術移植到AG600一點難度也沒有。
  雖然新聞突出了AG600的救火和運輸傷員的性能,其實,AG600在軍事上的用途更廣泛,特別是反潛、反艦的超強戰力都是陸基反潛和反艦型大飛機所沒有的。AG600因為要在水面上降落,她的海上的低空性能是波音737改裝的P8A所不具備的,P8A要在幾百米甚至1000米以上投擲反潛魚雷,AG600隻要十幾米就行。
  AG600還有一個絕招是其他大飛機所沒有的,假如中國在南沙的幾個島礁上的機場跑道被摧毀後,AG600的作用就凸顯出來了,AG600可以從怎麼炸也炸不壞的海面上起降,執行緊急任務,比如救助戰傷傷員,運輸急需的人員和物資,急需的設備,急需的維修人員,特種部隊,這些都是其他飛機不可替代的優勢。
  另外還有幾條:
AG600可以快速布雷。
快速布設水下偵聽設備,回收水下偵聽設備。
最後,AG600可以用半潛船運往世界各地執行任務,將半潛船當水上飛機的基地。
AG600還可以乘半潛船進行兩棲作戰的垂直登陸和補給,這個能力航母和兩棲攻擊艦都沒有,美國航母上的運輸機「灰狗」只能一次運輸幾噸,AG600可以一次25噸!
2016-10-28 08:54:28
圖博館
中國是否需引進俄地效飛行器性能遠不如蛟龍600 2017.1.19新浪軍事

日前,有新聞稱中國正在與俄羅斯洽談A-050型地效飛行器的引進。 筆者認為這種可能性很低,倒不是地效飛行器這種技術本身先進而敏感,恰恰相反,這是一種基本沒什麼用的東西,並沒有引進價值,尤其是國內已經開發了蛟龍600水上飛機的情況下。
  一:什麼是地效飛行器?
地效飛行器的理論核心,在於地效這種特殊的現象:當飛機飛的特別貼近地面時,它的升力會突然變得比正常情況下要大很多。 根據一般的規律來說,要利用地效帶來的額外升力,飛行器的飛行高度不能超過機翼長度的一半。
  A-050型地效飛行器
而地效飛行器,就是利用這種原理開發的變種水上飛機。 和正統的水上飛機相比,它放棄了在高空飛行的能力,採用了更短、面積也更小的翅膀,更低的動力(發動機低成本、低油耗),並獲得了較大的載重和航程能力。
  買A-050還不如買別200實在
當然,從理論上說,地效飛行器可以分為三個等級:A類,始終在地效區(常見標準是1-6米)飛行;B類,短時間能飛到幾十米、甚至不超過150米的高度;C類,能在150米以上飛行。 允許的飛行高度越高,意味著地效飛行器在機翼升力、動力功率等方面的指標越高,越接近真正的水上飛機。 到了C類級別時,所謂的地效飛行器和水上飛機已經沒有大的區別了。
  二:為什麼地效飛行器至今都只能被當成玩具?
即使蘇聯時代曾經投入巨資研製,甚至造出了“里海怪物”這樣的重型驗證機種,地效飛行器在全世界範圍內從未真正的擔負起什麼實用化的職責過。 這其中最為核心的原因只有一個:飛行高度太低,使它能適應的氣象條件極差,只能在小內陸湖這樣風平浪靜的地方使用。
  里海怪物也就是在風平浪靜的里海裡才能生存
很多吹噓地效飛行器的文章,都聲稱它不畏懼大浪,即使是惡劣海況也能隨時停下來。 實際上恰恰相反,地效飛行器的高飛行速度(可以達到350-450公里/小時)使它一旦碰上水浪的撞擊、尤其是水浪裡夾雜物體(比如大塊的浮冰)的時候,輕質飛行器結構會遭到毀滅性的破壞。 而所謂隨時能停下來的優勢就更可笑了,在惡劣海況裡停下來之後能幹什麼,除了等死?
2017-01-20 09:55:32
圖博館
實際上,水上飛機所有要付出的代價(重量、阻力、成本)——水密隔艙、水密門、防腐蝕、為了抵禦水浪和異物撞擊而特別加強(但也只在200公里/小時以內,再高了代價極大,不具備可行性)的機身結構,地效飛行器全都不會少。 而水上飛機可以通過高空飛行,避開惡劣氣象的能力,地效飛行器卻徹底的不具備。
  三:中國已有蛟龍600水上飛機,實用性遠超地效飛行器
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現在在全世界範圍以內,仍然有很多水上飛機在投入實用——尤其是日本的US-2等型號,還負擔著巡邏和反潛等軍事任務。 我國雖然目前舊有的水轟五飛機早已不堪使用,但是新一代蛟龍600水上飛機投入研製已經有相當時間了;在今年的7月,蛟龍600已經完成機身的對接、下架,開始全面進入總裝階段。
  完成機身對接的蛟龍600
蛟龍600是現在世界上最大的水陸飛機,最大起飛重量達到53.5噸,航程超過5000公里,其消防型號能在20秒內汲取12噸水,最大速度可達550公里/小時。 而A-050型地效飛行器航程也是5000公里,最大起飛重量比蛟龍600還略高,但載重僅有五噸,速度最高不超過450公里/小時,各方面性能上都完全處於劣勢,毫無實用意義。 (作者署名:候知健)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1-19/doc-ifxzuswq2701668.shtml
2017-01-20 09:57:08
圖博館
中國水轟五飛機也有起落架,卻不能地面起飛降落?2017.03.19新浪軍事

  與常見意義上起落架不同的是,機載滑行架實際上是為了簡化起落架和相關機身承力結構設計、降低製造成本的形成品。滑行架的強度等性能非常有限,根本無法承受常規起飛和降落帶來的載荷和衝擊,而且對牽引時的速度也有嚴格限制——水轟五的陸地滑行速度就被限制在15km/h以下。
  因為水上飛機同樣需要淡水沖洗維護、大修等保障,並不能擺脫對機場的依賴,不僅極大的限制了飛機的使用靈活性,而且從經濟成本上說也極不划算。別200這樣可以在陸地機場上像普通飛機一樣起降的水陸兩用飛機,則徹底克服了這一缺陷。(作者署名:候知健)
  相關新聞
中國是否需引進俄別200/ A-050 性能遠不如蛟龍600 2017.1.19新浪軍事

中國幾度試圖購買俄別200水上飛機,為何最終放棄?2017.03.19新浪軍事

  別200基礎型的設計,是一架能夠水上起降的噴氣式客機。大展弦比的後掠翼雖然降低了一些低速升力性能,但更適合高亞聲速飛行。兩台渦扇發動機,不僅適合較高速度飛行,而且其機翼上置的絕妙設計更是一舉三得。既避免了噴濺的水浪打壞發動機葉片;又利用發動機的吸氣和噴射對機翼上表面的氣流進行加速,實現有效的動力增升;最後還利用中央機翼屏蔽了相當部分發動機噪音對機艙的影響,提高了乘坐舒適性。
  別200的經濟巡航速度為560km/h,略高於水轟五和PS-1的最大飛行速度;最大巡航速度達到700km/h。但作為代價,該機對於惡劣水文氣候條件的能力已經大為降低,而且起降的離水、著水滑跑距離分別達到了1600米和1100米。雖然在別200還有用於森林消防的改進型號,但是對於使用地點和條件的高要求,已經使它不再適用於軍事、應急救災用途,這應該是最終導致我國並未引進該機的根本原因。(作者署名:候知健)
2017-03-20 10:40:44
圖博館
中國地效無人機可引發顛覆變化可對敵航母飽和打擊2017.5.4 新浪軍事

  地效飛行器是一種利用地面效應原理飛行的具有優良的超低空巡航能力的新型水上工具。當飛行器在接近地(水)面飛行以及在起飛和著陸(水)過程中,由於地(水)面與機翼下空氣相互作用,在機翼下方產生氣墊,環繞在機翼四周的氣流發生改變,使飛行器升力增加,阻力減小,導致升阻比(升力與阻力之比)增大,這就是地面效應原理。
  地效飛行器在軍事領域除可用於攻擊敵艦艇及實施登陸作戰外,也可用於執行運送武器裝備、快速布雷、掃雷等任務,還可為海軍部隊提供緊急醫療救護。所以寬闊的水面,如江河、湖泊,尤其是佔地球表面大部分面積的海洋,是地效飛行器一展現身手的最理想舞台。
  而中國彩虹系列無人機最近推出了新成員,這是一款神秘的地效無人機,它可在處於雷達搜索盲區內一米的高度進行海面低空突防,而飛行時還不會在水中留下航跡,讓敵方聲吶無法探測。它的速度是普通艦艇的10倍甚至10倍以上,因此它具有極好的隱蔽性和快速突擊性。據資料介紹它能攜帶一噸重左右的各型魚雷、導彈的發射,戰時可多點多方向對敵艦船和瀕海目標實施攻擊使敵方猝不及防,是攻擊航空母艦的最佳利器。
  如果未來地效無人機大規模運用於海上作戰,可能引發作戰樣式的顛覆性變化。地效無人機作為一種新手段世界各國軍隊都未曾使用,本身就具有出其不意的功效,如將其作為“殺手鐧”武器進行發展,可構成與彈道導彈、潛艇和作戰飛機等武器兼容互補、多維一體的作戰體系,大大增強聯合作戰效應。
  在未來戰場上,中國的地效無人機很可能形成一定的規模作戰能力,戰時將攜帶魚雷、導彈等武器配合其它作戰力量快速攻擊敵包括航母編隊在內的各類艦船和海邊基地。如多架地效無人機將協同作戰,通過相互的能力互補和行動協調,實現單架地效無人機的任務能力擴展以及多地效無人機系統的整體作戰效能提升。
  以打擊海上大型目標任務為例,多架掛載魚雷或導彈的地效無人機將採用“蜂群”戰術進行集群突防,通過數據鍊或衛星鏈路獲得同一目標的坐標等信息,集中對海上目標進行飽和攻擊, 形成一個可遮蔽一定空域的火力群, 從而完成對航母等海上大型目標的飽和打擊任務,這一作戰模式可令任何對手都膽戰心驚。(作者署名:鼎盛軍事)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5-04/doc-ifyeychk7005128.shtml
2017-05-05 08:58:28
圖博館
中國60年前研飛行汽車還差點搞出氣墊坦克跨海作戰2017.11.23新浪軍事

  很多軍迷會驚嘆冷戰時期美國或蘇聯的腦洞武器,比如什麼單兵飛碟、火箭坦克、登陸潛艇之類的。其實在上世紀50年代的中國,也在向科學進軍的偉大旗幟下面,開始了對各種尖端科技,特別是軍事技術的探究。
  今天要和大家揭秘的是中國西北工業大學曾經研製的一款58式“飛行汽車”。
  圖片:58式飛行汽車,其實質是一種小型氣墊船。後部的風扇推進器以及導彈很有意思。
  過去,我向讀者曾經介紹過北京理工大學在上世紀50年代末對“氣墊坦克”進行研究,當時這種聞所未聞的坦克有一個好聽的名字——“飄型坦克”。
  其實,“飄型坦克”也好,58式飛行汽車也好,都是當年對氣墊船這種新生事物的一種探索。
  58式飛行汽車又叫地面效應飛行器,其實是一種小型氣墊船。
  該車可以緊貼地面或水面飛行,安裝一台捷克製造的150馬力WATT發動機,採用風扇推進方式。最大速度可以達到40公里/小時,離地高度150~300毫米,可以乘坐4人。
  58式飛行汽車是1960年3月到1960年6月由西北工業大學研製完成。1960年7月,在北京向國防科委以及裝甲兵司令部召開匯報鑑定會。
  從介紹來看,當時研製氣墊車輛的應該不僅僅有西北工業大學,有近50個單位參加。但58式飛行汽車錶現最突出,性能最好,受到了張愛萍、許光達等首長的肯定。上海電影製片廠還拍攝了紀錄電影。裝甲兵還要求轉讓技術,生產裝備部隊。
  筆者猜測,當年對氣墊裝備如此重視,除了邊境巡邏救援外,可能主要的目的還是希望能夠獲得快速兩棲登陸的裝備,以實現跨海峽作戰。
  其實,除了58式飛行汽車外,我們在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第11研究院也看到一輛早年生產的氣墊船。
  11院是什麼單位呢?就是著名的彩虹-4、5察打一體無人機的娘家。該院早年也曾經在氣墊船方面進行過深入研究。這輛車門上寫有“神運”字樣的小型氣墊船更像是一輛QQ小轎車的氣墊版。
  在彩虹家族中,還真有這樣的地面效應武器,那就是“彩虹”地面效應無人機,具有打擊航母等大型水面目標的能力。
  圖片:彩虹地面效應無人機,可以打擊敵方航母等大型水面目標。(作者署名:虹攝庫爾斯克)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11-23/doc-ifypacti7256859.shtml
2017-11-24 10:55:33
圖博館
中國造!世界最快無人艇問世最高航速超50節

據科技日報2017.12.14報導,中國造出了世界上最快的無人艇,這是記者14日在廣東湛江開幕的第五屆中國海洋經濟博覽會上獲悉的。
  無人快艇“天行一號”2017年9月問世,最高航速超過50節(每小時92.6公里),由哈爾濱工程大學和深圳海斯比船艇公司聯合研製。它全長12.2米,滿載排水量7.5噸,是油電混合動力。海斯比是中國最大的公務快艇廠商。目前,“天行一號”已交付。
  去年英國軍方曾公開了航速超50節的、長度為10米的無人偵察快艇。海斯比表示,根據其掌握的資料,中國的無人艇是最快的。有人快艇速度可達70節,但高速航行需要駕駛員經驗豐富,且大風浪和障礙物增加了危險,這是無人快艇面對的難題。
“這也是哈爾濱工程大學的863計劃項目,我們合作研發了不少型號。'天行一號'是最快的。同類型快艇已經造出了10艘。”海斯比公司的黃卓告訴記者,“海上執法和海軍缺乏人力,有些工作可由無人艇來幹,危險情況也可以使用。”“即使別人拿到我們的圖紙,也造不出來。”海斯比公司一位工程師說,行業訣竅確保“天行一號”成功。
  廣東省政府和國家海洋局主辦的中國海洋經濟博覽會被稱為“中國海洋第一展”,14日展出不少裝備。如雲洲智能公司的無人艇L30A,可搭載反艦導彈雷達誘餌模塊,伴隨母艦航行,干擾來襲導彈。2016年它已3次參加海軍實彈演習,經過檢驗。除了電子乾擾設備,L30A也可搭載光電監視系統和12.7毫米自動武器站。作為巡邏艇,它能夠跟踪、驅離和攔截目標。雲洲另一款隱身偵測無人艇,多次隨國家海洋局赴南海調查。據悉,雲洲還將推出500噸的無人貨船。
http://www.guancha.cn/industry-science/2017_12_15_439229.shtml
2017-12-15 10:25:41
圖博館
正視中國地效飛行器軍事潛能2017/12/13 張競/中華戰略學會研究員

最近中國大陸由中船重工所研發之「翔州一號」地效飛行器,高調在三亞崖州灣海域進行動態展示,引起各方關注,咸信因其隱蔽性強,可藉由掠海飛航避開雷達偵搜,因此除在民用旅遊娛樂及交通航運上潛能無限外,亦適合公務執法、搜索救難與邊防巡邏,因此未來可在南海用於鞏固主權,彰顯有效治理功能。
  其實中國大陸從1967年迄今,先後研製出編號DXF100、信天翁1號、信天翁3號、信天翁4號、天鵝、天翼1號以及CYG-11號等多種型號之小型號地效飛行器。但是整體來說,總是無法突破技術瓶頸,提升其噸位與規格,真正實際運用市場接受度亦有限,同時各個公務部門亦從未將此列入編裝序列。
  儘管今年曾經有報導指出,大陸正在研發將反艦飛彈與地效飛行器結合,以無人地效飛行器作為最新型式攻船導彈,但到目前為止,並未見到真正成熟系統問世。
  因此儘管地效飛行器相對於船舶速度具有優勢,相對於飛機則在載重上效率更高,而且起降條件、安全係數與緊急迫降更具彈性,但由於諸多限制因素,其實亦抵消此等先天技術優點,造成其實際部署與運用之關卡。
  其實地效飛行器本身運動性能並不靈活,特別是飛行器在轉向時,基本上都會喪失高度,因此其就只能以小角度轉向,使得迴旋半徑無法縮減,轉向率亦受到限制。因此面對機動靈活艦艇,作為執法載臺進行追捕,未見得能夠討得便宜。
  同時其亦受限於氣象、海象、地形與浪湧條件,若是狀況不利時,其機體與推進器無法順利產生地面效應,其就完全喪失機動與速度優勢。到目前為止,全球中小型地效飛行器都未曾嘗試過跨洋航行,多半都是在內路湖泊、河川及沿岸周邊海域服勤,就可理解到其耐波能力亦是罩門所在。
  特別是其機體結構與外皮考慮適航需求,普遍都相當脆弱;若是要執行執法海上旁靠與登臨他船,將要承擔機體能否經得起撞擊風險,這又是項無法解決難題。再加上航行高度有限,就算加裝雷達或電子信號截收裝備,有效距離亦是充滿變數,未見得能夠超越各型艦艇,所以僅能以及機動速度加以彌補,以便執行海上搜救與海域監偵任務。
  儘管諸多不利因素,但是未來在若是能夠運用半潛運載船作為載臺,或是在特定艦艇裝設施放回收設備,使其伴隨艦艇編隊至大洋服勤,該機適用海域與任務亦將擴大;尤其戰場搜救與遠程偵察方面,更具相當潛能。
https://tw.appledaily.com/new/realtime/20171213/1258828/
2017-12-15 10:26:35
jsoujsou
俄欲重啟"裡海怪物"地效飛行器項目 預計7年內將面世 2018-07-04新浪軍事

  近一個月內,有關俄羅斯將建造地效飛行器艦隊的消息被全球各大網站相繼報導,它的功能使得以美國為首的北約感到了深深的忌憚,從其被美國軍方稱作“裡海怪獸”就可以看出當時的美國是很懼怕蘇聯的這項技術的(楨:?)。
  但是在蘇聯解體後,此技術很快被凍結了,近期如果出現將是俄的一次重大的突破(楨:?),地效飛行器是一種用於戰場上的運輸工具,它與以往運輸工具的不同點就在於,它既可以翱翔于藍天,又能像艦船一樣在海上航行,並且航行的速度遠遠超出一般的艦船。

  地效飛行器的性能極其優異,它既能作為船隻看待又能當作飛機使用,擁有了性能更佳的穩定性和時效性,節省了很多的燃料。安全性能的保障是當今人們最為關注的方面,它比之一般飛機更為安全,受天氣情況影響的程度大大減少,所以人們對之極為推崇。
  由於其在軍事方面的如此巨大的作用,俄決定在2018-2025年間成功完成地效飛行器的研發與製造,這一專案在國際武器計畫中是較為重要的一項任務,地效飛行器究竟能不能再次面世,我們也只能拭目以待了。(作者署名:利刃/CY)
  回應
誰告訴小編說這玩意安全,水面的浪大點撞上就完蛋了。這東西非常雞肋,飛得低怕浪,飛得高地效又沒了。比較適合湖泊,不適合大洋,要不為什麼在裡海測試。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8-07-04/doc-ihevauxk4572318.shtml
2018-07-05 09:01:52
jsoujsou
中國這款無人機可掠海飛行 雷達發現不了能打擊航母 2018-07-21 新浪軍事

  長期以來存在著這樣的言論:中國人不善於創新,現在卻時過境遷了,我們也踏上了創新之路,在許多領域有了自己的想法。例如,2017年時,中國公開的一項新產品:彩虹T1地面效應無人機,這一技術才叫創新,別人至今連想法都還沒有提出來。今年又傳出新消息稱,這款無人機已經定型,證明中國搞定了歐美俄都沒有的技術。
  不要小看這款不起眼的無人機,不僅是全球獨一無二、還是純正的軍用技術,有關用途介紹中,明確為:攻擊水面大型目標、遠端快速魚雷攻擊、海面區域封鎖,絕對不是什麼民用產品,也許未來會成為軍艦的天敵,為我軍打擊航母的手段之一。
  彩虹T1,其試驗工作始於2014年,比我們預想的還要早。
  無論怎麼說,這都是一件不錯的反艦武器,首先它可以掠海飛行,巡航高度1-6米,,基本可以淹沒於地形雜波之中,對空控測雷達即便發現了,也只會當成雜波無視了,對海搜索雷達也不可能在遠距離上發現它,如果再增加一些隱身技術,那麼發現它的距離將會進一步縮小,也許發現它時,已經晚了。至於其他手段更難了,他不在水中,任何聲呐系統發現不了它,紅外系統只能在極近距離內發現它。其實,對於這個高度的目標,發現難,攻擊更難。
  它的巡航飛行速度可達0.65馬赫約800公里,按續航時間1.5小時計算,那麼活動半徑為600公里,少說一點,可以監視半徑300公里的海域。如果單純的做為一次性使用的導彈,那麼其攻擊半徑將達到1200公里,一個相當可觀的資料,等同於巡航導彈。
  它的最大起飛重量達3000公斤,負載1000公斤,做為搭載平臺的話,它可以安裝的設備可不少,如果單純裝載炸藥的話,那麼可以是真正的大威力導彈了。
  由於負荷能力強,那麼可以加掛各式各樣的武器,那麼任何對手都要頭痛了。其大負荷能力為各種可能提供了方便,比如:把無人機集群技術也移植上去,那麼會是什麼效果那?想一下,一次出動上百架地面效應無人機,頭幾批把對方的防空導彈什麼全部消耗光了,最後幾批用一噸級的戰鬥部去摧毀目標,那場面會如何那?
  這個例子只是證明,我們也有創新能力,別小看中國了!(作者署名:麥田軍事觀察)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8-07-21/doc-ihfqtahi1614752.shtml
2018-07-22 09:51:41
圖博館
中航工業推出一新型地效飛行器 軍事領域應用更強悍

  在2018-11-06珠海航展的開幕式上,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推出了一款名為“LF910”的小型地效飛行器。從照片中我們可以看出這款飛行器的外表比較Q萌可愛,並且像普通的小轎車那樣擁有前後四個座位,而且據介紹它可以輕鬆實現海陸兩栖通行。
  根據外觀我們不難猜出這是一款民用飛行器,而事實也確實如此。它是我國航空工業特飛所為了應對民用市場對高性價比地效飛行器,日益旺盛的需求而專門研製的。不過別看它只是民用,但能力可不小,其光使用模式就有三種,可以進行航行模式,地效區內飛行模式和越障飛行模式。具有旅遊觀光、水上交通運輸、水上救援、巡邏、緝私、反恐等諸多作用。
  然而地效飛行器這一點才是最引人注目的,還是在軍事領域上的應用,應為它不僅可以利用機翼弧形產生的升力,還可以利用地面效應產生的托力進行飛行,因而具備以下特點:
  一, 可以進行超低空的貼地飛行,飛行高度甚至低至距海面只有1—6米。
  二, 巡航速度快,是普通艦艇的10倍甚至10倍以上。
  三, 適航行強,可以貼近地面或海面、沙漠或沼澤表面進行飛行。
  四, 擁有高升阻比,因而載荷量極大。
  五, 成本和售價都很低,只有同級飛機的50%~60%左右。
  因此,我們可以很明顯的看出地效飛行器在軍事應用上,不僅擁有可以規避雷達探測的超低空飛行能力和更多的武器掛載量,還擁有超強的機動性以及跨越兩栖多環境的作戰能力,簡直就是近海登陸戰的神器。所以世界各國都對其投入了大量的資金用於發展,而我國在這一領域可以說是成就頗多。
  其實早在“LF910”出現之前,我國就已經擁有了多款地效飛行器。分別是702所研製的曾獲“尤里卡”世界發明博覽會最高獎的“信天翁”,708所研製的具有多航態運營性的“天鵝”,605所和701所共同研製的我國第一代實用型小型地效飛行器“天翼一型”,以及我國和俄羅斯聯合開發的集合了中、俄雙方技術特點的“海豚”。
  加上這次出現的“LF910”,我國在這一領域已經擁有了5款不同型號的研製成果了,這充分證明了我國在地效飛行器研製領域的先進技術。而且要知道這次出現在珠海航展的“LF910”還只是一款民用型號,大家可以想想,民用的都這麼多功能了。而根據我國一貫喜歡秘而不宣的風格,那藏著的軍用有多強就不用我說了吧。(作者署名:前沿哨所/呂波)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18-11-06/doc-ihmutuea7524134.shtml
2018-11-07 08:47:49
阿楨
中國科學家研獲高性能柔性有機太陽能電池 2019-11-07 中國新聞網

國際頂級學術期刊《自然•電子》(Nature Electronics)日前刊發了南開大學化學學院陳永勝教授團隊的研究論文,介紹他們在柔性透明電極與柔性有機太陽能電池領域研究中獲得的突破性進展。製備了同時具有高導電、高透光且低表面粗糙度的銀納米線柔性透明電極,將其用於構築柔性有機太陽能電池,與使用商業氧化銦錫(ITO)玻璃電極的器件性能相當,光電轉化效率可達16.5%,刷新了文獻報導的柔性有機/高分子太陽能電池光電轉化效率的最高記錄。該電極可適用於不同類型活性材料以及單結及疊層光伏器件。單結和疊層柔性有機太陽能電池分別實現13.1%和16.5%的光電轉化效率,並表現出優異的機械性能,連續彎曲1000次,器件仍能保持初始效率的95%以上。

國內最大水陸兩栖無人機亮相進博會,最大時速210公里 2019-11-06 澎湃新聞

11月5日,沙特STII與四川滕盾合作專案、國內最大水陸兩栖無人機首次亮相進博會。最大航時12小時,最大時速210公里,可用於海事搜救、應急通信等方面。
https://www.guancha.cn/politics/2019_11_06_524238.shtml
2019-11-07 09:22:56
美國黑金
感謝分享!

http://www.yyj.tw/
2020-01-05 05:18:50
阿楨
美媒:俄羅斯正打造新款"裡海怪物" 裝備布拉莫斯導彈

  美國軍事網站“We Are the Mighty” 2020-05-16報導,俄羅斯正在打造新型的“裡海怪物”
A-050“海鷗-2”型地效飛行器計畫在2020年投入使用。這款飛行器就像蘇聯在冷戰時期研發的“裡海怪物”一樣,是一種結合了艦員與飛機特點的獨特飛行載具。
  “裡海怪物”長106米、翼展40米,起飛重量達到近500噸,配置8台VD-7渦噴發動機作為動力。其機背上搭載有6具SS-N-22“白蛉”超音速反艦導彈。
  A-050使用了現代材料,重約50噸,可搭載9噸貨物,航程超過5000公里,可安裝“布拉莫斯”巡航導彈。
  回應
這想法確實很具有創造性,中國人過於追求四平八穩;!
冷戰老玩具,熊家基本脫離時代了,看看這幾年軍事領域全都是挖掘老玩具
貼近地面水面的一個飛行器,誰說脫離時代了?你的雷達需要多近才能發現他
對方只要空中有飛行器,這玩意就是送菜去的,純屬萬歲衝鋒!
https://mil.news.sina.com.cn/world/2020-05-19/doc-iirczymk2373591.shtml

裡海怪物:難實用的地效飛行夢想

早在上世紀30年代,人們就發現了地面效應,蘇聯在地效飛行器上研究最早,投入也最大。事實上,這一類型的大型地效飛行器都只進行了試驗飛行,一直到蘇聯解體,只有兩架“小鷹”型列裝部隊,它的起飛重量只有140噸,此後蘇俄再也沒有進行大型地效飛行器的開發工作。
而世界其它國家雖然對地效飛行器也進行過研究,但目前基本上都集中在小型或者商用版本上。因為地效飛行器並不像看起來那麼美。
  它的確是綜合了飛機和船的特點,但是也兼具兩者的缺點。
2020-05-20 09:12:20
阿楨
首先,地效飛行器價格不菲,但是性價比不高。
大型地效飛行器搭載多台飛機引擎,其控制系統也十分複雜,但它既沒有飛機的速度,也不具備船隻的載重量。其航程和它的起飛重量相比,也比較短,基本上不具備遠洋作戰的能力。
  其次,對於複雜海況下的適應性較差。
地效飛行器在海面飛行時對海浪高度、海況都有很嚴格的要求,因為飛行高度很低,在有霧天氣下就無法使用,1969年,就有一架“裡海怪物”因為海面起霧而迷失方向,最終被海浪拍擊後失事。
另外因為接觸海水,地效飛行器的使用壽命也比普通飛機短,保養很困難。
  當今世界各國研究地效飛行器,名氣最大的當屬波音公司的“鵜鶘”。
它具有驚人的尺寸,機身長110米,翼展152米,載重量1270噸,可以飛行1.8萬公里,幾乎繞地球半圈的距離。
它一次可以搭載3000士兵或者17輛主戰坦克,比當今世界最大的運輸機安225載重量大4倍。
但是“鵜鶘”計畫已經提出很多年,一直沒有什麼新的消息,這種巨型運輸工具有個大問題,它的尺寸導致其無法從常規機場起降。
要知道,安225的翼展也才88米,已經不能在普通機場起降了,比它重得多,翼展差不多超過一倍的“鵜鶘”,什麼樣的機場和跑道才能供它起降?
要是降落在海面上,運輸貨物的裝卸又是個大問題,而不靠海的地方,還得再次中轉,效率大打折扣。
  相信在新技術突破以前,地效飛行器依舊只是個時髦的名詞。
2020-05-20 09:14:09
阿楨
中國AG600海上首飛成功

  2020年7月26日,我國自主研製世界在研最大的滅火/水上救援水陸兩栖飛機“鯤龍”AG600在山東青島海域,成功實現海上首飛。
  在軍用領域,水上飛機的主要任務有:早期艦載機、空戰偵查、艦炮射擊誤差修正、反潛、運輸、救援等等。當二戰結束後,隨著航空水準的不斷發展,水上飛機的獨有優勢被陸上飛機和直升機逐漸取代,現在水上飛機逐漸退出軍用環境,僅有少數國家繼續採用擔任救護或者是反潛等任務。
  但是在民用航空領域中水上飛機並非完全毫無優勢可言,水陸兩栖飛機可在航程範圍之內將通過陸地機場航班降落的遊客直接運抵至擁有開闊水面的旅遊景區降落,並與接下來的其他旅遊項目對接,使航線與景區實現無縫連結,省去了大量的機場建設成本,提升了景區遊客體驗度。此外,水上飛機的用途也可以從旅遊運輸擴展至消防與救護任務,尤其是利用水上飛機在水面降落的同時,汲取大量水源的進行森林火災的撲滅。
  新中國成立後,我國於1955年組建了水上飛機部隊,1968年我國自行生產的新一代大型遠端水上巡邏反潛轟炸機水轟5首飛成功,並在之後數十年間 多次參與重大森林火險任務。2009年,大型滅火/水上救援水陸兩栖飛機AG600獲國務院立項,正式進入研發階段,2017年12月24日,AG600在廣東珠海陸上首飛成功。
  AG600採用懸臂式上單翼、前三點可收放式起落架、單船身水陸兩栖飛機佈局形式,選裝4台國產渦槳6發動機,機長37米、翼展38.8米、機高12.1米,最大起飛重量53.5噸。最大航時12小時,最大航程能有4500公里,只需要4個小時就能從三亞趕到曾母暗沙,成為南海維權利器。該機的適應能力很強,能抵抗2米的風浪和3-4級的海況。它一次能救助50名受困人員,比日本US-2的救援數多近一倍。
2020-07-27 09:10:17
阿楨
中國貼片雷達技術成熟,無人預警機亮相2021珠海航展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GgqP29kjz8

中國電科38所天哨無人預警機JY300亮相,機頭兩側出現貼片雷達 2018-11-05

天哨世界首次實現了雷達與無人機一體化設計,傳統預警機多背圓盤型雷達,而「天哨」的UHF保形天線能大增天線孔徑面積,提高雷達探測性能。有阻力小,航時長,載荷威力大等特點。
https://kknews.cc/military/6zje2al.html

中國軍方為何突然曝光一超級雷達? 2017/03/02

韓國新聞網稱,中國將在東部沿海上空部署戰略氣球預警雷達,中國已有空中和陸基、艦載預警雷達,浮空器成本非常低,懸停空中,比普通陸基雷達延伸數倍,美國JLENS探測達400千米,美已設置了多型浮空器。
https://read01.com/knGNP2.html

新疆驚現特大號機庫 足以容納核動力航艦

新聞網站「The Drive」2021-07-14報導,根據衛星影像,中國新疆存在一座超大型機庫,可能是供平流層飛艇使用,任務則可能包括彈道飛彈防禦、反衛星等(楨:預警機? )。
2021-10-19 07:54:31
阿楨
彩虹T1無人機,打航母可與東風21媲美 2021-09-30

早在上世紀,蘇聯就研發出了一種大型地效飛行器,這種飛行器的最大特點就是能夠利用翼地效應飛行,安全性高、飛行速度快不說,還可以貼著海面飛行、反偵測能力極強。也正因如此,在美國等西方國家發現了這種飛行器後,見蘇聯死不承認,便索性將其命名為「裏海怪物」。
裏海怪物最高時速大約在800公里每小時、航程為7500公里;彩虹T1無人機,最高時速0.65馬赫可達802公里,1.5小時續航航程1200公里。
裏海怪物雖然航程較大,但是其本身是藉助放大體型、削減隱蔽性來達到目的地,也正因如此,其很容易被攔截,在當下的海戰中根本就難以發揮作用。
而彩虹T1無人機就不一樣了,雖然航程較短,但是其突破能力很強、體型也很小,在突襲任務中,明顯比裏海怪物更出色。
雖然說廣大地效飛行器都宣稱自己能夠貼海飛行,但是它們實際上的飛行高度都在海面上10~15米左右,這個距離仍然是有一定可能性被偵測到的,只有彩虹無人機能達到在海面上0.5~1米飛行。
彩虹T1省下了駕駛艙,三噸起飛重量可載一噸魚雷從水下突擊。
2002年,美國為了測驗其航母的抗衝擊、抗直接打擊能力,所以曾經朝著航母發射了幾百枚飛彈,但是都沒能夠將航母徹底擊沉,如果將這數百枚飛彈在水下引爆,那麼航母決難從這種爆炸中倖免。
原因也很簡單,科學家們在設計航母的時候,就已經考慮了其正面遇襲的可能性,所以不僅賦予了航母堅硬的甲板,同樣還將動力庫、彈藥庫以及機庫這種重要的配置都安置在了航母中下側,這樣即正面抵抗能力自然就增強了。
可是彩虹T1無人機排放的魚雷是直接攻擊船體下側的,正好掐在了航母的「弱點」上,在對抗上自然事半功倍。
也正是由於以上原因,所以目前大家普遍認為,彩虹T1對於航母的毀傷能力,這方面是完全可以與東風17、東風21相媲美的,在命中率以隱蔽性上來看,恐怕前者比後者還尤有勝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1c6phfamBWo&t=76s
2022-04-21 12:32:14
阿楨
超大水上起降無人機 運補南海島礁利器 2018/11/07 中時

2018年珠海航展上除了彩虹-7大型隱身無人機之外,由騰盾科技最新研製的TW356超大型無人機,除了採雙機身雙尾翼設計而有超長航程之外,還能進行水上起降,這對於遠海運補工作實為一大利器,特別是在目前情勢緊張的南海島礁,將能發揮的後勤支援功能。
TW356,雙尾撐結構和漆黑的塗裝讓人聯想起二戰時候美國P-61「黑寡婦」夜間戰鬥機。雙機身飛機它可以減少機翼彎矩,減輕機架重量,並擴增油箱容量,兩者都能提升航程,但是會影響機動性。因此二次大戰時主要用於運輸機或者是大型的夜間戰鬥機等。

全球首款海陸空3棲飛機亮相 航程1500公里 2018/11/07 中時

2018年珠海航展,AEE航空所研發的全球首架「海陸空」3棲的飛機,是以最新的低能耗、高效率為設計理念,全機採用複合材料製造,以油電混合系統或氫燃料電池為動力,最大空中航程可達1500公里。

號稱以色列以外「全球第二」 陸推出AI無人導彈快艇 2018/11/07 中時

2018年珠海航展,雲洲研發的「瞭望者Ⅱ」號無人快艇,載有4聯發導彈,可用於海上巡邏、偵察和打擊,更可以配合部隊對大型目標進行群體圍攻。艇長7.5米,寬2.7米,排水量3.7噸,最大航速45節,22節標準續航310海裡,可適用於4級海況,可選擇全自主、半自主、遠程手動遙控、人工駕駛等多種駕駛模式。艇上搭載光電和雷達系統,艇艏位置搭載4聯裝導彈發射裝置,最大射程5公里。
  相關新聞
全球首款海陸空3棲飛機亮相 航程1500公里
2022-09-27 07:51:15
阿楨
'23.09.27【觀點│世界一把抓】呂禮詩:幽靈艦隊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w_ftt-kECc

美幽靈無人艇劍指黃海?前艦長揭真正目的

由美國國防部戰略能力辦公室開發的「幽靈艦隊霸王計劃」中的2艘同級無人姊妹艦水手號和遊騎兵號,2023-09-18同時現身日本橫須賀港。是先進無人船艇首次出現在美軍前沿部署區域;此前,幽靈艦隊最遠曾出現在夏威夷海域。前海軍艦長呂禮詩強調,幽靈吳人艦除了幫神盾艦載運標準6型飛彈,未來還可能到黃海、東海、南海測試,電磁頻譜戰的電磁截收才是美國真正的目的。
  相關新聞資料
美軍「幽靈艦隊」悄悄溜進橫須賀 衝著大陸來
  回應
商業補給船甲板上擺了一個貨櫃改裝成軍事用途,居然是美國軍事強權的選項,讓人意外!
美國人說,中國造艦能力是美國的232倍,美國爸爸怎麼認慫了?
笑死人了,正因為美國船艦上面還有美國士兵,大陸才手下留情,現在無人艦艇來了,剛好給大陸當活靶子
這麼厲害?那黃海軍演為什麼要跑?

【Tech點評】美國南海預演「幽靈艦隊」穿越未來,夠好笑! 2021-04-07

《幽靈艦隊》是美國軍事小說的經典,描繪2026年中美終於一戰,這是全新的數字化、人工智能(AI)戰鬥方式︰「戰爭在地球上空210英里處打響:中國的新政權為奪全球能源,毫不猶豫發射一道鐳射,摧毀了美國的關鍵通信衛星,中國的黑客同時侵入美國國防部網絡;另一方面,俄羅斯戰鬥機和無人機對日本沖繩美軍基地發動突襲。在中俄配合之下,夏威夷被佔領了…。」
故事反映美國防禦系統完全不堪一擊,中國在短時間內取得太空、網絡及海空控制權。不過,這種開頭就緊張刺激的畫面,旨在製造「荷李活式」的反高潮。美國忽發奇想,把退役的「幽靈艦隊」推上前線,與中國決一死戰。
美國想窮兵黷武,全球軍費支出已經很重了,哪來額外資金?如是看來,與拜登年齡相約的美國「幽靈艦隊」,這一切不足為奇。
2023-09-28 08:32:46
阿楨
無人機、艇、潛超級航艦?中國「珠海雲號」科考船正式交付

「珠海雲號」2022年5月下水,短短半年,完成建造、海試,2023-01-12交付使用。美媒以「具有顯著的軍事用途」的角度觀察、報導,稱「珠海雲號」可支援作為各種無人平台(包括空中無人機)的母艦。珠海雲號全長88.5公尺,型寬14公尺,型深6.1公尺,最大航速18節,經濟航速為13節,設計排水量約2100噸。後甲板有寬闊平台,可搭載多種不同觀測儀器的空、海、潛無人系統裝備。

中國無人艇領先世界 或顛覆未來海戰模式 2022-06-14

中國第一艘百噸級無人艇「諜照」2023-01-12下水,全球只有中美建成百噸級無人艇,「諜照」200噸比美國「海上獵人」140噸大,綜合電力系統、隱身設計和整體式桅杆等技術都比對手勝一籌
,最大航速20多節,可在6級海況安全航行。該船低噪音、智能化、高隱身等特點,加上成本低、不必考慮人員傷亡,非常適合代替有人艦艇作偵察、反潛、掃雷和電子戰;日後她可能直接加入航母編隊,執行前哨任務。

中國無人水面載具

  遙望者二號
在2018年5月下旬,廣東省軍民融合企業雲洲智能的「遙望者二號」武裝無人艇在中國南海萬山群島海域進行了一次大規模56艘無人艇「多艇協同」技術測試,展示了無人艇集群保持隊形、動態任務分配、隊形自主變換、協同避障、容錯控制等多項測試科目(包括自動避開島礁、模擬穿過橋洞等),展示用於海上軍事行動的潛力。2018年11月珠海航空展中,雲洲企業展出了八型無人小艇,包括瞭望者二號,艇長7.5m,寬2.7m,排水量3.7噸,最大航速45節,航速22節時續航距離310海里,能在4級海況以內作業,具有全自主、半自主、遠程手動遙控、人工駕駛等多種駕駛模式。搭載光電和雷達系統,艇艏裝置一座四聯裝導彈發射器,採用光電成像制導,最大射程5km。可承擔敵情偵察和精確打擊任務,用於海上島礁、邊防水域巡邏警戒,可對海上中小目標實施精確打擊;此外,也可配合兩棲部隊對近岸移動、固定目標實施精確打擊,並對大型目標進行集群失能性打擊。
2023-09-28 08:37:00
阿楨
JARI-USV武裝無人水面載具
中船重工於2018年4月在阿布達比舉行的國際防衛展(IDEX 2018)首度展出的JARI-USV,長度15m,寬4.8m,型深2m,吃水0.2m,排水量約20噸,裝備兩部1200馬力的柴油主機,最大航速42節(78km/hr),最大續航力500海里,能在4級海象以內正常作戰,5級海象以內能高速航行,6級海象以內能正常航行,能自主作業12小時。艇上裝備多功能主動相位陣列雷達、整合光電傳感器、導航雷達、通信天線、衛星通信天線、旋轉式探照燈以及多種武器系統。武裝方面,JARI-USV艇首裝備結合了30mm機砲以及雷射導引火箭莢艙的遙控武器站,以及兩個四聯短程防空飛彈裝垂直發射器,載具兩側各裝一座324mm魚雷發射器。能單獨運作,或群集多艘組織群蜂(swarm)攻勢。
  「諜照」百噸級(中型)無人艇
  「虎鯨」三體大型無人艇
在2023年2月底在阿布達比國際海事防務展中,中國船舶集團首次在國外展出此種三體無人JARI-USV-A「虎鯨」(ORCA),全長58m,寬23m,深4m,排水量420噸,最大航速42節,可載70噸任務模組。能同時處理超過600個目標,透過艇上各種感測器蒐集水上、水面與水下戰場態勢。可裝備各式武器,包括機槍、反艦飛彈、火箭發射器、防空飛彈,具備水面作戰、超視距反艦打擊、沿岸攻擊與防空作戰能力;此外,還配備反潛作戰籌載,包括火箭推進魚雷、艦載魚雷發射器等,,攻擊7公里以外的敵方潛艦。「虎鯨」也能攜帶小型無人飛行載具(UAV)或水下無人載具(UUV),能部署這些載具進行協同作業,此外也能與其他有人與無人平台共同作業。
http://www.mdc.idv.tw/mdc/navy/china/usv-china.htm
2023-09-28 08:40:33
阿楨
一種新型汽車兩棲機器人及其工作方法

一種新型兩棲機器人,其特徵包括上、下兩部分,其中上半部包括半圓球殼和圓盤,下半部至少包括三組驅動裝置和攝影機;其工作方法包括:通電、感測器判斷、選擇運動方式、運動狀態改變;其相應性滿足:水陸兩種環境中運動;同時能夠完成在陸地上多種運動;機器人靈活性好;噪音低;起始強;體積小易操作。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pxNq4Pfi2k

搶佔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新賽道 特種機器人 2024-07-22 中國青年報

  在一個礦井巷道中飛滾而來的不是巨石和“滾地雷”,而是球形機器人;用手輕輕一拋就起飛的不是紙飛機,而是機器人;甚至連兒童動畫片中會飛的“狗狗”,爬水管、電線的“蜘蛛人”,都變成了生產一線的機器人。
  前不久,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在採訪浙江省的一些科研院所和企業時發現,不少特種機器人從科研論文裡“走”了出來,走向了市場貨櫃,上天入地下海,“大顯神通」。而在這背後,是產學研開展全面合作,不走「閉門造車」老路子。
  特種機器人快速崛起
  在浙江省衢州市110千伏天寧變電站,有一個身高約2公尺的智慧機器人。
  浙江大學湖州研究院工程師王超說,他們正在測試一款會飛的“機器狗”,分別在其胸腔內嵌二涵道,或在四條腿上內嵌四涵道,除具備快速行走、空翻、跳躍、攻擊能力外,還能離地飛行3分鐘,跨越河流與各種障礙物。
  更重要的是,劉維維認為,特種機器人研發,引進並應用了大量新材料和製造技術,往往需要生物學、物理學、化學、材料科學、電腦科學等多個學科的交叉合作,促進機器人產業升級換代,推動機器人學、人工智慧、仿生學等科技前線的學術研究。
  尤其是現在,科學研究人員還要持續追蹤並引進人工智慧、物聯網、大數據等尖端技術,提升「變型」機器人的智慧化和互聯化程度。

2023年中國工業機器人佔全球51%,比美、日、韓、德安裝總量3倍還多 2024-09-25

國際機器人聯合會(IFR)《2024世界機器人報告》顯示,2023年工業機器人銷售量下降至54.13萬台,年減 2.1%,但安裝數量連續第三年超過了50萬台;2023年服務機器人市場持續成長,全球專業服務機器人(含自主移動機器人,AMR)的安裝量為20.5萬台,成長30%。醫療機器人的安裝量為6200台,成長36%。消費者服務機器人的安裝量為410萬台,成長了1%。
2024-10-14 03:10:02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