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12人座海洋地效飛翼船首飛成功2013-04-25 旺報
大陸第一艘12人座海洋地效飛翼船(wing-in-ground-effect vehicles),日前在南海海域試飛取得成功,這艘由海南英格飛翼船製造公司生產的CYG-11型飛翼船,飛行高度約1至4公尺,飛行速度達每小時210公里,承載人數12人,載重量1200公斤,百公里耗油28公升。 該公司副董事長劉國光表示,飛翼船優點包括:綜合投資少,無需建造大型跑道、航站樓等設施;飛行速度快,是船舶10至15倍,快艇類3至5倍;載重比例大,是自重的50%;應用範圍廣,可在海面、冰面、沙漠、草原、沼澤上飛行和自由起降;可避開雷達和聲納掃描,有利廣泛運用在軍事領域。 他還透露,除CYG-11型外,該公司還完成CYG-40型飛翼船的設計工作。該船承載人數40人,載重量4000公斤。此外,CYG-100型、CYG-150型、CYG-200型的飛翼船也正在研發中。
中国研制的各型地效飞行器
近日,歐洲軍事評論員諾米爾‧敦蓋普立德透露,中國已在研究地效飛行器上取得很大進展,並將在研發大飛機的同時,逐步推進“地效航母”計畫。
地效飛行器原本不是什麼新科技,但卻被西方某些人炒作成了中國“秘密武器”。
敦蓋普立德之所以語出驚人,是因為他在珠海航展上看到了中國某公司展出的一款大型地效飛行器模型。據悉,這實際上是一艘地效載機飛機。中國目前研製的“長河6”型地效飛行器,最大運載能力為500噸級。“長河7”型在設計中的最大載荷能力為1100噸級。
對於該款模型,廠家並沒有給予更多的說明。不過敦蓋普立德卻充分發揮了自己的想像,稱中國研製這種飛行器,就是為瞭解決中國濱海地區制空權問題,特別是想控制臺灣海峽以及日本與中國交接海域。不僅如此,他還捕風捉影地強調說,中國一面積極建造傳統的航空母艦,一面又發佈了這麼“奇怪的”飛行器,說明中國在後面的動作更大;一旦中國的“地效航母”真的問世,台海以及東海海域的制空權問題,就將成為未來美國海軍最頭痛的問題。
地效飛行器優點很多
那麼,讓敦蓋普立德大驚小怪的這種飛行器到底有何神通,是否又像他所說的那樣,會讓美國海軍頭痛呢?
據瞭解,中國廠家展出的這種模型實際上就是早已問世的地效飛行器,只不過噸位和載重量有所加大。地效飛行器是介於飛機、艦船和氣墊船之間的一種新型高速飛行器,它是利用地面效應飛行。
所謂地面效應,是指飛行器利用機翼上下壓力差形成的向上升力,支撐飛行器在空中飛行。利用“地面效應”原理製成的地效飛行器在飛行時,升力明顯增加,氣動效率大為提高,就像被一股神秘的力量柔和地擎起,因此,有人戲稱為“上帝之手”托起的“飛船”。 地效飛行器有許多優點。一是速度快,最高時速可達700公里。二是有效載重大,一般為最大起飛重量的20%—30%。三是便宜,造價一般不超過同等參數飛機的一半。四是隱蔽性強,貼近水面或地面飛行時,幾公里以外的雷達基本探測不到它。由於有以上種種優勢,地效飛行器中的“大哥大”——“地效航母”,就成了人們寄希望打破傳統航母概念的革命性武器。
(俄羅斯里海怪物是重型地效飛行器的始祖)
由於地效飛行器的優良性能,世界強國都曾競相發展,其中尤以前蘇聯最為突出。早在1957年,前蘇聯就研製出世界上第一艘實用型地效飛行器,此後又研製了20多艘試驗船。
世界第一軍事大國美國,目前也正積極發展一種超大型地效飛行器,該型飛行器已被命名為鵜鶘。軍事專家表示,由於美國在超大型飛機方面的研究實力領先全球,因此“鵜鶘”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地效航母”。
此外,德國、英國、日本在地效飛行器研究方面,也不斷取得階段性成果。
雖然中國近年來在地效飛行器研製方面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軍事專家對敦蓋普立德關於中國要把地效飛行器用於未來台海戰爭的說法,卻頗不以為然。
眾所周知,臺灣海峽寬度不過370公里,而“地效航母”的作用則是發揮類似航母遠程、遠洋威懾和打擊作用,如果真讓“地效航母”在台海戰爭中使用,那無疑是放了一個靶子讓台軍攻擊。
近日,歐洲軍事評論員諾米爾‧敦蓋普立德透露,中國已在研究地效飛行器上取得很大進展,並將在研發大飛機的同時,逐步推進“地效航母”計畫。
http://jczs.news.sina.com.cn/p/2007-04-12/0820439426.html
俄羅斯解密“裏海怪物”大型軍用地效飛行器 2010-03-22新華網
被廢棄的裏海怪物
反艦導彈發射裝置
發動機尾噴口
造型奇特的機鼻
垂尾造型也很怪異
據新浪軍事報道:20世紀八十年代,美國間諜衛星在對前蘇聯裏海軍事基地的一次照像偵察中,發現他們正在秘密試航一種既像飛機又像船的怪東西,與水上飛機不同的是它幾乎貼著水面高速航行。西方給它起了個名字——“裏海怪物”(Ekranoplan或“Kaspian Monster”,俄語:Экраноплан)。
冷戰結束後大批資料解密,事情真相大白。原來“裏海怪物”是蘇聯阿列克謝耶夫中央設計局利用翼地效應設計的地效飛行器。
所謂“地效”是地面效應的簡稱,指飛行器在低高度飛行以及在起飛和著陸過程中地面産生出一種使機翼誘導阻力減少、升阻比增加,飛機升力顯著提高的效應。大量風洞試驗證明,當機翼距地面高度爲機翼長的15%時,地面效應最明顯,機翼的升阻比可提高30%以上,這一區域被稱爲地效區。在地效區飛行的飛行器就像被一股神秘的力量柔和地托起,所以有人戲稱“地面效應”爲“上帝之手”。
“裏海怪物”航程7500千米,能夠以800千米的時速將850名士兵運送到世界各地,而且不會被任何雷達發現。德國聯邦情報局早在1975年已經知道,有一種型號的“裏海怪物”起飛重量500號。翼展50米,能夠加載約200噸。
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10-03/22/content_13222504.htm
2007年莫斯科航展上的别-2500II超重型水陆两用运输机模型
中國概念飛行器地效飛行航母現身珠海航展
(中國地效飛行器)
在2006年10月30日拉開序幕的珠海航展上,中國神秘的未來飛行器紛紛亮相。其中,概念飛行器“地效飛行航母”贏得了國內外航空專家的廣泛認同。有人甚至認為,“地效飛行航母”未來很可能取代常規航母充當海上新霸主。
“地效飛行航母”又稱(掠海)地效翼船或沖翼艇,是一種具有優良超低空巡航能力的運載工具。這種飛行器的外表與普通飛機、船隻和車輛都相差甚遠,卻能像飛機一樣飛行,像船隻和車輛一樣“行駛”,即可實現低速排水航行、中速掠地(水)航行、高速升空航行3種航態,堪稱足以自如來去海陸空的“三棲俠”。
它如此神通廣大,要歸因於地面效應(又稱“地屏效應”)產生的托力。當飛行器貼近地(水)面飛行時,由於機翼下表面離飛行介面很近,氣流流過飛行器裝有的固定機翼後,會向後下方流動。這時,地(水)面將產生一股反作用力,阻擋飛行器機翼下墜。地(水)面與飛行器機翼間的氣流受到壓縮,機翼下面的壓力升高,這樣機翼的升力就增大了。這股升力不僅足以托起飛行器的重量,還可以使飛行器具有很大載重量。這就是“地效飛行航母”的工作基理。
獨樹一幟 用途多多
可以說,“地效飛行航母”兼收並蓄了飛機、船隻和車輛三者的優長,又有自身獨特的特點:
第一,適航性強。它在浪高1.5米以下飛行穩定;浪高超過1.5米,仍可飛行,且基本不受波浪影響。它還可輕而易舉地飛越一般地面交通工具難以逾越的沙漠、沼澤、江河、雪地和冰川等。
第二,航速快。在搭載十幾架飛機的情況下,它的飛行時速可高達五六百公里,是包括航母在內的普通艦艇的10倍左右、氣墊船的2到3倍,連直升機也望塵莫及,更不用說普通車輛。
這又帶來兩大優勢:首先,把這種飛行器做為航母平臺後,噸位和尺寸比目前的航母小得多,且搭載在上面的戰鬥機不需滑跑就能“垂直”起飛和降落;由於反應靈敏,生存力也較強,故比普通航母更適於充當海上航空基地平臺;其次,這種高速攻擊平臺能使敵人防不勝防。
第三,隱蔽性好。由於貼近水面或地面飛行,故不易被對方雷達和紅外探測系統發現,也不易被敵方艦載和地面防空火力擊中,超低空飛行時還可進行反潛作戰。
第四,操縱性好,適於乘坐。它利用襟翼可實施倒退懸停及垂直起降;通過方向舵、升降舵、襟翼可進行無坡度急轉彎,甚至就地回轉。與一般飛機和高速船相比,它有飛機的高速度,但沒有飛機高空墜毀的危險;飛行中不與水面接觸,因此也沒有船舶的顛簸。
第五,經濟性好。地效飛行器的單位載荷油耗,要比高速航行的艦船低得多,與低速航行的艦船基本相當。與普通飛機相比,其載重大一倍,油耗省一半,航程增加50%。
如此卓越的性能和特點,為“地效飛行航母”的應用提供了廣闊前景:
在軍事領域,它可以用於執行偵察、巡邏、反潛、佈雷、掃雷、救生等任務,也可擔負沿海、島嶼和艦隊之間的快速機動和補給任務(如作為遠端奔襲飛機的加油站),裝上導彈等武器後則可輸送登陸部隊或擔任進攻任務。
在民用領域,它不僅可用於客、貨運輸,還可用于資源勘探、搜索救援、旅遊觀光、遠洋漁船和鑽井平臺換員運輸、通信保障與郵遞等。
仍有技術障礙
但是,“地效飛行航母”至今發展尚有不少技術障礙,給它的設計和研發帶來了很大的挑戰:
首先,它在整個飛行過程中,不僅受地面效應影響,還會受到海情、浪高的許多因素的影響。
其次,它使用的介質既不是純空氣,也不是純水流,而是含有大量水氣的空氣,在貼海飛行時會吸入浪花,在貼地飛行時還會吸入地面碎石和雜物,發動機設計必須給予特別的考慮。
第三,它既要能經受地面的衝擊和振動,又要能耐海水的腐蝕,既要足夠結實,又不能太重,故選材也是一大難題。
不過,可以預見,隨著現代科技的飛速發展,以上問題將一一得到解決。
來源:青年參考 本報特約撰稿 倪海寧
http://jczs.news.sina.com.cn/p/2006-11-08/1003410752.html
《兵工科技》2006.7刊文介紹中國可能引進的俄“別200”水上飛機
別-200多用途水陸兩用飛機
別-200是俄羅斯塔幹羅格別裏耶夫航空科學技術聯合體研製的雙發渦扇式多用途水陸兩用飛機,是A-40的縮小型。首架原型機於1996年9月11日出 廠,1997年首飛,1998年交付使用。主要型別有:滅火機型、客機型、貨機型、救護機型和搜索救援型。俄羅斯國內訂貨有 116架,基本單價 2200萬美元。
別-200總體設計與A-40有很多相同或相似的地方,因此有人認為它只不過是A-40“信天翁”飛機的縮小型。從外形上來看,別-200採用的是與 A-40一樣的常規佈局。機器為懸臂式後掠上單翼,展弦比較大。尾部為T形翼,採用常規的方向舶和升降舵設計。中翼後上方並列安裝有兩台由“進步”發動機 公司研製的D-436PT型渦輪風扇發動機,單台推力73.6千牛。出口型可根據用戶要求選裝包括寶馬-羅羅公司的BR-715渦扇發動機在內的西方國家的動力裝置。機身為全金屬半硬殼結構,底部為船體設計。2名駕駛員,座艙位於機頭上方,客機型可載 64名旅客或10~52名頭等艙和二等艙旅客, 起落架為前三點式。
與A-40相比所不同的是,整個飛機的尺寸減小,翼下的增穩浮桶內移,翼尖加裝了翼梢小翼。採用全氣密機身,據說這在世界水陸兩用飛機設計上是前所未有的。別-200還取消了助推渦噴發動機,減少滑油載油量22升。前、主起落架均為雙輪式,前輪轉彎操縱偏轉角為+45度至-45度。駕駛艙儀表板上安裝了多個由美國本迪克斯公司生產的液晶顯示器,機上還有MH-5氣象雷達、ARIA-200數字筆導航系統等先進的機載設備。
尺寸數據 翼展32.88米,機長32.05米,機高8.90米,機翼面積11744米2,機身最大直徑2.86米,客艙(不包括駕駛艙)長度 17.00米,最大寬度2.60米,最大高度1.90米。
重量數據 最大燃油重量2260千克,最大起飛重量36000千克,最大空中重量(吸滿水後)43000千克,最大著陸重量(著地或者水)35000千克。
性能數據 最大平飛速度MO.69,最大巡航速度 700千米/小時,實用升限11000米,實用升限(單發)5500米,起飛距離(至15米高)陸地600米,水上1000米,著陸距離(自15米高)陸 地1050米,水上1100米,吸水距離(至15米高)1450米,航程(載重4000千克)2100千米,(帶最大燃油)4000千米。
http://kepu.jsinfo.gov.cn/big5/aviation/plane/pla904.html
中國自主知識産權新一代地效翼船“天使鳥”號試飛
【大公網訊】「天使鳥」號近日在南京金牛湖兩起兩降試航成功。有關人士表示,目前中國地效翼艇已開始邁入產業化階段。
據新華社南京2010.4月24日電,「天使鳥」號地效翼艇由江蘇恒川公司與相關科研院所合作研製了近10年,寬10.7米,長12.6米,高3.5米,是中國企業生產的完全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地效翼艇。
駕駛「天使鳥」號地效翼艇的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民航學院教師李小兵說:「‘天使鳥’嚴格意義上不能叫飛機,學名應該叫‘地效帶翼艇’。由於它的最大飛行高度在30米以下,因此只能稱其為地效飛行。」
地效翼艇是一種介於飛機和船舶之間的新型高速運載工具。它既可以在高速公路上起飛降落,也可以離開陸地,在海面上起飛。最低可緊貼水面0.5米穩定飛行,最高可攀爬至千米高空,時速可達180公裏,抗阻能力是普通飛機的數倍。
據介紹,目前世界上能生產「地效翼艇」的僅有俄羅斯和中國。由中國自主研發的該「水上飛機」成功克服了國外產品易滲水及不能高飛的缺點,市場前景廣闊。目前,生產企業已收到來自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印尼等11個國家和地區的意向訂單,價值近10億元。
http://www.takungpao.com/news/10/04/24/KJXZ-1248277.htm 中航工業海鷗300兩棲飛機重要零部件相繼交付
中航通用飛機公司研制生産的“海鷗300”水陸兩棲大飛機模型亮相
本報訊 近期,中航工業特飛所科研技術人員連續奮戰在研制設計、生産和試驗各現場,確保重點航空項目“海鷗300”輕型水陸兩棲飛機各項研制工作有序推進。
截至2010年3月18日,“海鷗”300飛機尾翼的各零部件及機身總裝型架均已交付,機翼的大部分零部件已到位,並進行尾翼開鉚。3月25日,飛機尾翼下線。
特飛所在完成“海鷗”300飛機的全部細節設計工作後,積極組織各分系統對細節設計資料進行工藝審查,同時認真做好適航審批和歸檔發放等工作。所領導和全體參研人員團結拼搏,攻堅克難,采取超常規工作法,各專業間積極協調,以“當天的事情當天辦,當天的問題當天清”的工作理念全力投入“海鷗300”飛機研制,現已完成了首飛前試驗件圖紙設計發放、外協試驗合同簽訂、靜力試驗設備安裝調試、鉸鏈力矩風洞試驗等諸多具體工作。另外,首飛前系列試驗大綱、飛行手冊、駕駛員訓練手冊、飛機系統說明、首飛大綱、維護計劃的編制工作也已完成,並報適航部門審批。
爲及時解決“海鷗”300飛機研制現場技術難題,從去年11月開始,特飛所組建“海鷗”300飛機技術跟産服務隊赴生産廠家參與試制工作,建立每天試制工作例會制度,並嚴格執行現場質量控制程序,從而有效地解決了飛機研制技術與生産過程中的大量實際問題。
http://mil.news.sina.com.cn/2010-03-23/1035587846.html
中國200余專家學者參與研發大型水陸兩棲飛機
中新網荊門2009年10月13日電 (吳奇勇 鄭國田 )大型滅火/水上救援水陸兩棲飛機項目在湖北荊門市啓動後,中國特種飛行器研究所全力以赴投入大型水陸兩棲飛機項目研制工作中,確保飛機按期首飛,目前已有200余名專家學者參與研發該項目。
作爲該項目的總設計單位,中國特種飛行器研究所按照項目研制要求,創新項目的管理體制、機制和技術,采取組建研制技術管理隊伍、調整研發人員、細化科研項目、編制流程、尋找配套廠家等措施,確保項目研制規劃順利實施。目前,該所將近200名重點院校畢業的大學生調整到研發崗位,並返聘近60名技術老專家參與項目研發,確保項目研制全面開展。
大型滅火/水上救援水陸兩棲飛機是國家航空工業重點工程項目。該項目成功研制後,可以滿足我國森林防火和水上救援的迫切需要,並兼顧海洋環境監測和保護、海洋權益維護及遠程貨物運輸等用途,飛機總體技術水平和性能將達到當前國際同類飛機的先進水平, 爲我國應急救援體系建設提供航空裝備,爲國民經濟建設服務。
http://mil.news.sina.com.cn/s/2009-10-13/1352569945.html
中國JL600型水陸兩棲飛機研制啓動
中国飞机家谱上的“蛟龙-600”大型水上飞机
位于湖北荊門市的中國特種飛行器研究所,五日正式啓動JL600(蛟龍600型)水陸兩棲飛機研制項目,預計二0一三年首架原型機首飛,二0一四取得中國民航型號合格證。這是中國繼珠海大型水陸兩棲飛機研制項目後的又一大型水陸兩棲飛機項目。
該飛機爲一款單船身四發渦輪螺旋槳式大型滅火/水上救援水陸兩棲飛機,將成爲世界上最大的水陸兩棲飛機之一。其最大起飛重量爲四萬九千千克,最 大平飛時速五百六十千米,最大航程五千一百五十千米。可以在陸上二級機場和長一千五百米、寬二百米、深二點五米的水域起降,可在晝夜執行滅火和救援任務。
該飛機可在飛行中降至水面滑行汲水,滅火用儲水箱最大載水量一萬二千千克,一次汲水時間不大于二十秒,投水高度三十至五十米,投水命中率百分之 九十八,可在水源與火場之間多次往返,投水滅火。飛機可在水面停泊實施救援行動,水上應急救援設施包括危重傷病員鋪位、救護艇、救護衣、擔架、簡易緊急手 術設施和藥品等,一次最多可救護五十名遇險人員。
該飛機的研制,在滿足森林滅火和水上救援要求的同時,兼顧海洋環境監測和保護、海洋權益維護及遠程貨物運輸等用途。飛機總體技術水平和性能將達到當前國際同類飛機的先進水平。
中國特種飛行器研究所作爲中國唯一從事水面飛行器和浮空飛行器等特種飛行器研究開發的專業化研究所,擁有亞洲第一、世界一流的高速水動力實驗室和腐蝕防護與控制、浮空飛行器研發和制造關鍵技術,先後研制成功多項航空産品,多次填補中國航空高科技和基礎研究領域的空白。
中國訂購8架俄別103兩棲飛機 計劃建立組裝廠
俄制別103水上飛機起飛
俄羅斯《搜索》網站2007年6月30日報道 俄羅斯將向中國提供8架別-103水陸兩棲飛機。
供應中國的別-103水陸兩棲飛機已在俄羅斯塔甘羅格航空科技綜合體組裝完畢,並已進行試飛。其中6架將被運往中國浙江省的湖州市,另外2架將被運往中國黑龍江省的哈爾濱市。
別-103水陸兩棲飛機符合中國快速增長的飛機市場需求。此外,還計劃在中國建立別-103型水陸兩棲飛機組裝廠。俄羅斯方面將確保飛機生産過程中的技術支持,人員培訓,並將提供別-103水陸兩棲飛機最終組裝生産線運行所需的技術文件、技術設備和專業檢測設備。
水轟-5
上岸時僅開動兩臺發動機
一架水轰-5发生事故
轟-5型水上反潛轟炸機由哈爾濱飛機製造公司研製,用於中近海域海上偵察、巡邏警戒、搜索反潛等任務,也可監視和攻擊水面艦艇。50年代初我國曾引進6架 蘇聯別-6水上飛機,但不足以滿足海軍的各種需要。1968年水轟-5的研製正式得到批准,70年完成總體設計,次年總裝出第一架原型01號。1971年 就以110%的設計載荷達到並超過全機靜強度破壞試驗的技術要求,並總裝成功。02號原型機於1973年12月實施首次地面滑行,並於1975年5月在湖 北荊門漳河水庫下水,開始水上試驗。1976年4月3日首次進行水上起降試飛。1986年服役,從而開始接替陳舊的別-6和“青-6”型水上飛機。
尺寸數據
機長 38.9米
機高 9.80米
翼展 36米
機翼面積 144平方米
起飛重量 45000千克
正常起飛重重 36000千克
最大平飛速度 556千米/時
實用升限 10250米
爬升率 11.3米/秒
最大航程 4900千米
最大續航時間 11小時53分
最大機內載油 13417千克
起飛滑水距離 482米
著水滑跑距離 853米
http://61.155.62.51/bbs/archiver/?tid-2479.html
駐守界江邊防部隊已列裝新型地效翼飛行器 2009-08-12 解放軍報
解放軍地效翼飛行器水面巡邏
連日來,我們驅車乘舟踏訪北疆千裏邊防線,一路領略祖國邊陲的秀美風光,同時也發現了一道獨特風景——守衛在祖國界江界湖上的水兵。
“下江代表祖國,上岸代表軍隊。”黑龍江省軍區某邊防巡邏艇大隊珍寶島艇組營門上的這副楹聯,生動詮釋了這支水兵的特點,也道出了他們心中的榮耀。該大隊船艇分布在黑龍江、烏蘇裏江和興凱湖上,官兵們在界江界湖巡邏、執勤,展示中國新一代邊防官兵威武之師文明之師的形象。
四中隊教導員韓國豐給我們講了這樣一個故事:一次,中俄邊防官兵進行聯合檢查巡邏,途中俄方船艇發動機突然發生故障,俄方官兵忙活了半天,也沒能找到原因。應俄方請求,執行聯檢任務的我方士官譚成友一番“望、聞、問、切”,不到5分鍾就將故障排除。俄軍官兵伸出大拇指,稱贊中國邊防軍人“哈拉紹”!並將船艇上的一面俄軍軍旗贈送給譚成友。
在撫遠水域,我們隨某艇官兵在界江上巡邏。副艇長高慶傑是一位四級士官,被官兵們稱爲“輪機大拿”。高慶傑告訴我們,他入伍時是個初中生,到部隊後自學船艇機電專業,現已拿到中專文憑。“要成爲一個合格的邊防軍人,沒有過硬的素質哪成?”他打算下一步報名參加全國大專自學考試。
在朝陽的照耀下, 浩瀚的興凱湖波光粼粼。中俄邊境這片最大的界湖之畔,四中隊正在進行地效翼飛行器訓練。雷達電子屏幕上顯示,幾條漁船正企圖越界捕魚。接到命令,我官兵迅速登機,地效翼飛行器破浪起飛,貼著水面巡航,靠近邊界的漁船迅速離去。
四中隊隊長袁占剛告訴我們,這樣的地效翼飛行器,目前全軍僅此一架。駕馭這一新裝備的張勇,同樣是一位士官。14年前,張勇揣著大學通知書入伍。來到部隊後,他換過多種崗位,在每一個崗位上,他都刻苦鑽研,全大隊有23種船艇,他能熟練駕馭21種,做到“陸地能開車、水中能行船、上天能駕機”。談起張勇,官兵們都很敬佩。張勇卻這樣向我們袒露心迹:其實我經曆的失敗比成功多得多,我把每一次失敗都當成激勵自己的動力,加倍去努力,我總怕做得比別人差。
在這個巡邏艇大隊,類似的“能人”真不少,如被官兵譽爲“船艇通”的楊奇志、“活江圖”于懷吉、“電器大拿”鄧國忠等。一個基層單位哪有這麽多人才?大隊政委黃飛告訴我們,他們都是“界江大學”培養出來的。這裏每年封江期長達6個月,是培養人才的黃金期。大隊黨委堅持以人爲本,著眼于提高官兵的綜合素質,封江,集中學習訓練;開江,崗位實踐鍛煉。幾年下來,官兵們的學曆普遍升級,還有50余名官兵成爲地區或省一級書法家協會會員。
“官兵人人成長一小步,部隊整體提高一大步。”近年來,他們取得一批科研創新成果,其中一項獲得全軍科技進步一等獎,大隊還被評爲全軍學習成才先進單位。
界江如畫,邊關如鐵。浩如煙海的北疆界江上,一群新型水兵駕舟踏浪,又開始了他們新的征程。
http://mil.news.sina.com.cn/2009-08-12/0715562249.html
我軍地效翼飛行器曾遇單側發動機熄火重大險情 2010年03月24日解放軍報
題記:
一個6歲的男孩,在和父親進行著一場嚴肅的談話,爸爸問道:“長大了想幹什麽?有什麽理想?”
一臉稚氣的孩子挺起脖子說:“長大了趕馬車!”
“沒出息,起碼也得開個汽車呀?”
這個對車入迷的孩子,中學還沒畢業,幾乎學會了駕駛他所在農場的所有車輛,什麽大解放、半截子、吉普、摩托車、四輪子、東風鏈軌拖拉機。他對各種發動機産生了迷戀,一聽到發動機那充滿力量的聲音,他就坐臥不安,興奮不已。
15年後,他成爲沈陽軍區某邊防巡邏艇大隊一名水兵,能夠熟練駕駛大隊裝備的20余種各型船艇。
尤爲令人驚奇的是,他成爲我軍獨立駕駛地效翼飛行器的第一人,成爲陸上能開車、水中能操船、空中能駕機的全能水兵。
這位從小就有著“趕馬車理想”的士兵叫張勇。
我在湖州學習時,老師說:地效翼飛行器是一種具有超低空巡航能力的運載工具和作戰平臺,它的誕生過程十分神奇。1932年5月24日,德國一架“多克斯”水上飛機正在大西洋上空飛行,突然,發動機油路堵塞,轉速降低,飛機下落,一場機毀人亡的事件頃刻就要發生。當飛機掉到距水面10米左右時,不知從哪來了一種神奇的升力,奇迹般地托住了飛機,並讓它始終保持一個高度在海面上飛行,最終將飛機完好無損地送到地面。
科學家被震動了,他們不以爲這是神的力量,空氣動力學家經過研究,認爲這是一種地屏效應。于是,人們利用這個效應設計出了地效翼飛行器,這種飛行器貼著水面1.5-6米的高度飛行。它比船的速度快,每小時達500多公裏,而又比飛機的載重量大,一架飛機只能載重自身重量的20%,而地效翼飛行器卻能載重自身重量的50%,它具有很強的突防能力。由于超低空飛行,可以避開敵方雷達,神不知、鬼不覺出現在敵大型艦艇的面前,它造價低廉,造一架第四代戰鬥機的錢可以造多架地效翼飛行器。
——張勇自述
張勇第一次接觸地效翼飛行器是在2003年。他走進這艘“飛船”的座艙,好家夥,近20個儀表盤,看得他眼花繚亂,光各種按鈕就110多個。臨來時,聽說要學習一種新的船,張勇並沒有當回事,不就是新船嗎?一個駕駛船艇6年的老兵,什麽樣的船沒開過?無非是速度快點,設備先進點,沒問題。可在這個全世界知名的一流研究所裏,聽留學蘇聯老專家講“仰角”、“垂尾”、“失重”、“臨界值”、“地屏效應”……他這個中學文化的腦袋立刻大了起來,就像一頭迷茫的牛犢突然闖進了瓷器店,讓他不知所措。他嘴起泡,尿黃尿,睡不著覺。當老師講什麽:“桁、梁、肋、蒙皮”時,他突然想起了家裏蓋房子的“大梁、椽子、檁子”,他需要建立起一系列新的概念從而夯實航空知識的地基。他這個水鴨子要走進人類航空史上一座嶄新的殿堂。
經過幾個月的學習,張勇初步掌握了地效翼飛行器的綜合知識,他開始在老師的帶領下駕駛飛行器上天,這個技術含量很高的大家夥,卻不像他平時駕馭的船艇那樣聽話,左右畫龍,上下顛簸,越是手忙腳亂越出汗,就是控制不住這艘“飛船”。這時候的張勇服氣了,他學的既不是小時候的馬車、四輪子,也不是部隊的船艇,而是涉及空氣動力學、機械制造學、結構力學、電器電路知識、氣象知識等航空、航海方面的多學科知識。他是在和飛行器打交道,一個戰鬥機駕駛員需要學3年才能上天,可他才學了3個月就想遨遊海天,當然不能那麽簡單。
張勇先後拜了多位師傅,有地效翼飛行器的總設計師,有參與飛船設計的博士,有我國地效翼飛行器的第一代駕駛員,還有飛過運輸機、戰鬥機的試飛員,張勇像蜜蜂采蜜一樣,博采衆長,強壯筋骨,豐富大腦。
一次張勇進行駕船訓練,船艇從啓動、浮航、滑水都很順利,當飛行器滑行到500米處時,一艘漁船正從航道橫穿!如果不及時避讓,飛行器就有可能撞上漁船,後果嚴重。張勇大驚失色,額頭上的汗水冒了出來。機艙的電風扇吹來的冷風像電光石火一般使他瞬間清醒,他腦海中閃現出設計這架飛行器的李總工程師告訴他的絕招:將一直向後拉的方向舵迅速推到中立位置,機頭向下一壓,船尾立刻翹起,飛船瞬間離開水面,爾後迅速將升降舵向後拉,將加速杆推至最大功率,飛船迅即向上攀升,從漁船上空飛速掠過,漁民趴伏在船上,臉都嚇白了。這幾十秒的瞬間反應是張勇長時間學習積累從量變到質變的結果。
開過多年運輸機和戰鬥機的陸師傅告誡張勇:熟悉飛船的操作規程要達到像熟悉自己的身體一樣隨心所欲,操作飛行器要像擺弄自己的10個手指頭一樣熟練。只有藝高才能膽大。張勇很感激地看著默不作聲的“飛船”這個手足一般的戰友,它從當年一匹難以馴服的野馬變成了服從命令的忠實夥伴。張勇也從一只默默無聞的水鴨子變成了在祖國界湖上空淩空翺翔的雄鷹。
我看過一個資料:20世紀70年代,美國的偵察衛星從裏海上空掠過,發現在裏海上有一個飛行物體態龐大、速度驚人,他們認爲地球人還不能擁有如此怪異的飛行器,西方人驚呼爲“裏海怪物”。這種飛行器有許多的優點,但也有許多致命的弱點。在飛行過程中,它使用的介質既不是純空氣,也不是純水流,而是含有大量水的霧汽,在貼近水面飛行時會吸入浪花,貼地飛行會吸入碎片和雜物,對發動機産生致命的影響;它在起飛階段既要經受地面的沖擊和震動,又需要耐受海水的腐蝕,既要用材足夠結實,又不能太重;它在整個飛行過程中由于是超低空飛行,地面氣流受環境幹擾,變化莫測,海情、浪高、風速都會對它的飛行産生重要影響。飛行器從水面進入大氣,又從大氣進入水面,兩種介質交替使用會使機體受到巨大沖擊,造成飛行器上下顛簸,甚至翻轉、機翼折斷!當年的“裏海怪物”一次飛行事故,十幾個機組人員無一生還。
——張勇自述
2007年9月11日,地效翼飛行器航行日志記載:“今天巡邏艇右發動機因故停車。處理結果:操作船艇平穩滑行進行緊急啓動,啓動成功。”航行日志這兩行簡單的文字,記載了張勇駕駛地效翼飛行器一年以來最危險的一次飛行經曆。
那一天,張勇駕船執行任務。平靜的興凱湖面7級風驟然興起,湖水似奔騰的野馬,巨浪撞擊,濤聲驚人。爲了安全,張勇和副駕駛員齊小亮操縱方向舵向右側轉彎返航。就在這時,一個意想不到的事情出現了:在飛船迅速轉彎時,螺旋槳攪起的水霧進入右發動機氣道,造成右發動機熄火!張勇腦海中立刻顯現出教員的告誡:如果單側發動機停轉,另一側發動機繼續工作就會使飛船出現大角度傾斜,控制不了,就會造成機毀人亡!眨眼間,右側發動機轉速表指針歸零。船艇重心向右傾斜30度,飛船開始劇烈搖晃,座艙裏搭載的執勤戰士發出一陣陣驚呼。只見他一邊用力向左打方向舵,一邊降低左發動機轉速,同時向副駕駛下達口令:保持操作一致。齊小亮衣服已經濕透,看著張勇果斷、沈穩地眼神,小齊咚咚跳動的心逐漸平穩下來。接著,張勇迅速扭動鑰匙,重新啓動右側發動機,發動機“轟”然一聲後,又恢複了平靜,啓動失敗。他再次按下發動機按鈕,右螺旋槳空轉幾圈後又停了下來,啓動再次失敗。時間一秒一秒迅速過去,船體開始加大傾斜。右側機翼已貼上水面,激起片片水花。這位熟悉發動機的老戰士突然想到,會不會是發動機夠不上油,他立刻啓動注油泵往汽缸內注油,邊注油邊啓動。終于,發動機發出強有力的劇烈回聲,螺旋槳緩慢而有力地轉動起來。一圈、二圈、十圈……轉速逐漸加快,點火成功!雙側發動機平穩地轟鳴,它所形成的動力牽引著飛船再次在湖面上平穩航行。
這次熄火,張勇進行了認真的總結。他用電話與王教員、李總工程師、陸師傅反複探討,這些駕駛我國第一代地效翼飛行器的老駕駛員也從未在飛行中遭遇過單側發動機熄火。張勇在與各位專家們的探討中形成了新的共識:飛行器空中停車的一個重要教訓,是由于飛船在設計上將注油泵放在油箱外側,和油箱上沿平齊,當飛機轉彎時,油箱內的燃油向一側傾斜,當這一側發動機停車時,就會造成注油泵與油箱一側短暫性接觸不到油,供油短路,造成單側發動機點火困難。他把這個教訓通告了研制飛行器的老總和工程師們,他們也感到這方面需要改進。
如何操縱單機熄火後的飛船,張勇也總結出自己的心得:當右發動機熄火時,首先要降低左發動機的轉速,再向左打方向舵,用飛船向左轉向的力量來抵消右發動機熄火造成的向右拉力,能使飛機短時間保持平穩飛行,再進行緊急啓動。當重新啓動發動機時,必須借助注油泵的力量向氣缸注油,這才能保證在最短的時間內點火成功。
這就是中國軍隊第一位地效翼飛行器駕駛員爲今後駕馭這種飛船的千百名官兵們留下的珍貴經驗。作爲一名普通的戰士,處理這一次危機,他更多的可能是後怕。他的可貴就在于他沒有停留在害怕階段,而是追根求源,去探求極易造成重大事故的單機熄火原因。他甚至還在探討如果3次啓動不成功怎麽辦?如果繼續飛行,後果不堪設想。他認爲最後一招就是把左側發動機也停下來,形成雙機熄火,靠著地屏效應使飛船平穩滑翔降落。
一種新型飛行裝備從研制到列裝最難的是試飛階段,這時候人們不僅考慮的是這種裝備的先進性、獨特性,更追求它的安全性、穩定性。從1934年,芬蘭的第一架地效翼飛船開始,人類對這種裝備的試飛已經70多年,美國、英國、德國、蘇聯、日本、法國、瑞典、瑞士,甚至臺灣都有一批專家先後研制過這種飛行器,可幾年後相繼下馬。其原因就是這種飛行器穩定性不夠,安全系數不夠,至今堅持下來而且技術相對成熟的是俄羅斯。但俄羅斯的一些核心技術,並不向他國提供,我們只能走自主研制的道路。我國的3個海軍司令都曾乘坐過正在研制中的地效翼飛船,表達了他們對這種未來戰爭中將發揮重大作用的新裝備的渴望。從這個意義上說,張勇這次重大飛行事故的成功預防和可貴探索,就顯得彌足珍貴。就像沈陽軍區一位領導說的那樣:“這是全軍第一艘地效翼船,你是我軍第一代駕駛員。楊利偉是全軍第一個飛上太空的人,你是全軍第一個駕駛地效翼船的人,你沒有楊利偉飛得那樣高,楊利偉也沒有你飛得那樣低,你和楊利偉都一樣,都是我軍的第一人,將來同樣被載入史冊!”
在我軍新裝備列裝曆史上,很可能由于有了張勇而會加快地效翼飛行器大批量裝備部隊的步伐,他讓我們一些戰略方向的指揮員增強了對這種新裝備的信心。它的列裝不僅結束了在中俄最大界湖上無巡邏船艇的曆史,更重要的是有可能在我國幾百萬平方公裏的碧海藍天間增添一種嶄新的裝備。它像一個神奇的嬰兒一樣將會成長爲一個魅力無比的巨人。
我在研究所的錄像上看到了國外裝載導彈的地效翼船。由于飛船可以利用地面效應超低空高速飛行,起降距離短,可以不用設專用機場,不受風浪、潮汐、雷區的影響,既可以作爲長途奔襲的投送工具,也可以裝備導彈系統用于低空突擊,還可以遂行多種支援和作戰保障任務。我有一個大膽的設想,一架第四代戰鬥機上億元的投資可以造近10架地效翼飛船,如果在未來的登島作戰中,我們有上萬架搭載導彈的地效翼飛船去突擊敵人的防禦前沿和縱深,去攻擊敵人的航母編隊,那將會是一個什麽樣的場景!
——張勇自述
地效翼飛行器的研制,近幾年突然熱了起來。俄羅斯已經造出時速500公裏,裝載400名士兵,搭載近20輛坦克的大型地效翼飛船。他們的“河上客車”、“小鷹”、“雌鷂”等機型有成熟的技術。美國在該領域的發展也逐步加速,俄美在地效翼船之間競爭已漸趨白熱化。這種競爭首先是人才的爭奪,我國研制地效飛船的科研所,兩位試飛員已經快70歲了,他們急需技術成熟、心理素質良好的年輕試飛員。
他們看中了張勇,地方某研究所的蔡所長發出了邀請。他提供了優厚的待遇和條件:有試飛任務的夏季月工資6000元,每試飛一次7000元;沒有試飛任務的冬季月工資16000元,家屬可以隨同遷往無錫,所裏負責安排工作,給一套120平方米的房子。
優厚的待遇令張勇目瞪口呆,平均月工資近萬元,一年就是10多萬,一架新型飛機試飛成功,最少需要試飛40余次,這又是近30萬元。張勇可以試飛30年,一年40萬,30年就是個千萬富翁。這對于一個月薪只有2000多元、家屬爲別人打工月薪只有800元的士官,這個誘惑太大了!張勇開始動心了,他整夜睡不著覺,“去”和“不去”讓他焦慮不安。他打電話給妻子,妻子石丹高興萬分。“太好了!無錫多好呀,山清水秀,佳木斯太冷,到那裏我們就不用兩地分居了,你一年回家不到40天,這哪像個家呀!”
妻子石丹是個活潑開朗的北方姑娘,談戀愛時她相中了張勇的正直、厚道,頂住父母的壓力嫁給了張勇。生下女兒後,她才感覺到做軍人妻子的艱辛。女兒10個月的時候,突然高燒38攝氏度。父母在外縣,家裏只有她一個人,漆黑的夜晚望著高燒的女兒她十分慌亂,抱著女兒打車趕到醫院。打頭皮針很費勁,女兒疼哭了,輸完液已經半夜,她抱著女兒往家趕。看著別人家的小夫妻看護著生病的寶寶,而她和女兒形單影孤,石丹流下了酸楚的淚水。她想給張勇打電話,又怕丈夫回不來幹著急,把掏出來的電話又裝了回去。
一天,家裏夜間突然停電,平時沒有預備電筒和蠟燭,四周漆黑。她抱著女兒十分害怕。抽油煙機壞了,做飯時,滿屋子都是煙,打開窗戶放煙,把娘倆凍壞了,石丹給孩子裹上被子,還是冷得直發抖。下水道堵了,卻又不敢找人來修,怕那些不明來曆的民工知道家裏的情況。爲不耽誤張勇的巡邏執勤只好向父母哭訴。兩天後,石丹的父親從富錦市趕來,跑了100多公裏的路來爲女兒捅下水道,這位塑料廠的廠長哭笑不得。這位長著一雙美麗大眼睛的北方姑娘,對能在太湖邊無錫團聚十分向往。她告訴我們,還不會說話的女兒特別想爸爸,每當張勇和石丹通電話,女兒就會高聲喊叫,也要和爸爸說話。女兒的話像唱歌,也許只有遠在幾百公裏外界湖巡邏的爸爸能夠聽懂。
張勇依然拿不定主意:“覺得哪兒也沒有部隊好,部隊花了幾十萬元把我培養成地效翼船飛行員,我怎能說走就走呢?部隊留我,就在部隊幹!”第一次交鋒石丹敗下陣來。
石丹又動員父親去勸張勇。這位跑了100多公裏爲女兒捅過下水道的嶽父心裏也有怨氣:“在部隊也幹十幾年了,該盡的義務也盡了,也該爲家裏操操心,也該爲妻子、孩子做點貢獻,免得我們老人還跟著操心。”
面對嶽父,張勇的回答挺客氣:“我是部隊的一員,走與留不是我說了算!”當談話結果反饋給妻子石丹時,妻子在電話裏發怒了:“你長不長腦袋?幹這麽多年,你還不是一個兵嗎?這麽好的事你上哪找去?”
“我一走,飛船就沒人會開了,這個裝備就沒人會用了。”
“自然會有人用,離開你部隊還能解散?”
遠在幾千公裏之外的蔡所長還在繼續打催問電話,他告誡張勇:“要好好想一想,部隊不養老,這個機會很難得,你想來我們隨時都歡迎!”張勇並不瞞著石丹,把消息又反饋給妻子,妻子請來張勇的父親進行勸說。沒想到張勇的老父親態度堅決。
“啥也不要想,哪也不要去,部隊有出息,還是當兵好!你爹當年想當兵也沒體檢上,你要珍惜軍人生活。”
媽媽也有態度:“尊重你爸爸選擇,首先考慮部隊需要!”
當年入伍時,父親貸款80多萬承包3座磚廠,家裏還有一個養著幾百頭豬的養豬場。張勇很想留在家裏幫父親一把,可父親態度堅決:“你到部隊去鍛煉吧!那裏是出息人的地方!”還有一年,張勇剛調到艇隊,在一次幫廚中意外燒傷了半拉臉,還沒有找對象的張勇生怕落下疤。禍不單行,父親在維修屋頂時從房上摔下來,頭骨摔裂15公分,在醫院搶救。張勇回家看望,告訴父親想轉業回家幫父親料理家業。父親從昏睡中清醒過來,雖然躺在病床上,但態度依然很明確:“我們這些老兵團戰士都穿過綠軍裝,60年代緊急戰備,一聲緊急集合號,背起槍,抓起手榴彈,上車就奔赴邊境。你媽媽拿起白被單裹上你趴在雪地裏參加防空演習。我們對部隊都有很深的感情,是邊防軍人保護著東北這片肥沃的土地。你要珍惜當兵的經曆,家裏的事不用你操心。”
當我們來到張勇在佳木斯市那80平方米溫馨的小家時,看到張勇的嶽母爲支持女婿在邊防線上站崗巡邏,從100公裏外的老家趕來幫助女兒照看外孫女。看著這老少三代女人,總覺得家裏缺少些什麽,作爲一個“家”,它是不完整的。但是,我們也不得不說,張勇有一位偉大的父親,偉大的母親!哪個父母不願意自己的兒女生活富裕,哪個父母不願意自己的孩子全家團聚呢?這位兵團老戰士,這位從山東移民到黑龍江闖關東人的後代,有著異乎常人的博大胸懷。他富裕了,年收入近百萬,他有能力去報效祖國,他這種報國之情在一個特定的情境中煥發了出來。他花十幾萬元在佳木斯給兒子買了房子,他幾千幾千地拿出生活費養育自己的孫女,就是不願意讓兒子離開部隊。他用一種間接的方式去表達了一個富裕之後邊民對國家的深厚情感。他告訴我們:“讓張勇在部隊好好幹,有出息!”
我有些遺憾地反問他:“部隊有出息卻沒有錢呐!”他笑了,沒有回答。其實,什麽樣的語言會比這位兵團老戰士的行動更有說服力呢?
采訪結束,張勇和艇隊政委姜濤盛情邀請我乘坐地效翼飛行器。我的第一感覺是這個“大家夥”行嗎?安全嗎?如果沒有風險爲什麽在科研單位試飛一次7000元補貼?可面對張勇和政委姜濤熱情的眼光,我忐忑不安地走進機艙。飛船發出震耳的轟鳴,這個“家夥”破浪滑行,前進、加速,在巨大的顛簸聲中騰空而起。我突然一陣眩暈,有一種飄飄然的感覺,我的潛意識裏有一種被戲弄的感覺,這個危險的怪物會不會在拿戰士的生命開玩笑?我下意識地看了看機艙頂部的逃生窗。飛行器在岸上看很大,一進入煙波浩淼的興凱湖就像一只貼水飛行的湖鷗。飛行器一旦騰空,借助地屏效應開始平穩飛行。我從側面看著張勇坦然、鎮定的面容,我的情緒穩定下來,猛然間百感交集:
張勇是一個具有合金鋼般素質的好小夥子!他對黨和軍隊忠誠,誘惑襲來不離不棄;他對戰友、對親人正直、厚道,贏得了戰友和親人的信賴;他膽量超人,一個高中生經過幾個月的學習竟然駕機騰空;他聰穎、智慧,向著高新科技高峰沖擊,憑著對高科技武器的迷戀,短時間成爲內行。
一個出色的戰士,有勇無謀不行,有勇有謀不忠誠不厚道也不行。衆多素質的集合,才冶煉出一塊響當當的“合金鋼”。它既有硬度,又有韌性,能經受住各種複雜的考驗,張勇,你是一個了不起的兵!
飛行器貼水降落在湖面上,尾部和兩翼浮箱劃出長長的浪花,機體滑向岸邊。我走出艙外,心情從起飛時的緊張狀態解脫出來,站在飛船旁,握著張勇粗大有力的手,望著一望無垠的興凱湖,心情豁然開朗。
http://mil.news.sina.com.cn/2010-03-24/0704587927.html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