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追悼台灣過去的鞋業王國的同時,不妨幻想下台灣未來的白銀帝國。
台灣鞋業王國的兩條旅程【聯合報07.07.14社論】
政府對大陸進口鞋開徵四成三的反傾銷稅,將掀起一波漲價風潮,消費者首當其衝。但別把它看成尋常的物價事件,台灣曾經是傲視全球的「鞋業王國」,如今卻要靠反傾銷稅提供保護庇蔭;其中曲折,才是這則故事的靈魂。
台灣雄踞鞋業王國寶座卅年,全盛時期,全台鞋廠超過一萬家,全球每五人即有一人穿著「台灣製」的鞋子。但由於經濟環境的變化,如今島內鞋廠僅剩八、九百家,每年僅供應國內市場兩成多的需求。其餘多數鞋廠,十幾年來大量外移至中國大陸及越南等地,在異地延續並發揚了台灣鞋業的霸業。今天中國大陸成為新的全球鞋業產銷中心,事實上有六成以上是操在台商之手,其中僅寶成集團一家即年產一億雙以上的鞋子。
這次反傾銷稅的課徵,其實是島內鞋廠與大陸台資鞋業之間的競賽;這與反傾銷機制的設計是為了防堵「外國」對手的惡意攻擊,已大相逕庭。而最後,政府選擇了「懲罰」外移台商,以撫慰未「出走」的業者,自是政治考量居多,維護政府顏面甚於照顧鞋業。
單從貿易救濟看,反傾銷稅不失為一種可行的產業保護工具;但它也有兩大缺陷:一是以犧牲消費者權益為代價,二是它的保護效用是遞減的。尤其,台灣經濟高度仰賴外貿,為了避免構築壁壘引發國外報復,除了為保護萌芽中的新興產業,政府長期以來並不願任意動用反傾銷的撒手劍。更何況,台灣早年常以「內銷補貼外銷」的方式低價出血競銷,包括鞋類都曾遭加拿大、紐西蘭及歐盟指控傾銷;沒想到,如今卻淪落到要靠反傾銷稅來撐腰,豈不悲哀?
就算不是自由貿易的擁護者,人們也很容易看出:課徵反傾銷稅,結果當然是消費者受害。而且,當國內市場的消費品味已轉向高價進口鞋,大陸進口鞋漲價,受害者更將集中在消費能力較低的一群。更值得咀嚼的是,這波被課反傾銷的業者,還是比較有心自創品牌、經營台灣市場的大陸台商,卻反遭本國政府的打壓。一項保護政策引起這麼多連動,其間利弊得失,政府都計算清楚了嗎?
從毛巾業要求救濟開始,國內產業申請反傾銷的案例越來越多,但情況卻不能一概而論。毛巾業是集中在雲林的聚落產業,當地社區所受的打擊明顯而嚴重,對大陸毛巾課徵反傾銷稅至少可使其稍喘一口氣,換取時間思考重新出發之道。但即使如此,這一貿易屏障也很容易被攻破;因為政府一味針對大陸貨設限,業者只要改道轉口、更換產地標籤,大陸毛巾經由第三地照樣長驅直入台灣。政府以為設置反傾銷壁壘即已盡到保護之職,但天下豈有怠惰因循的政府而能享受永久的太平?
另一個進行中的例子,是國內紙業要求對中國及日本的課徵反傾銷稅,已遭到文化及出版業者強烈的抗議。以台灣的資源條件,還要不要保護紙業這樣的古老 行業,這是一個問題;何況,紙業在台灣並無足夠的競爭,如今又抵制外貨競爭,兩頭保護,實已形同特權;更深一層看,如果保護這項產業會損及其他產業,那麼決策者的拿捏,就不該只是簡單的線性思考。一個政府的效能與智慧,往往在這些不是黑白二分的崎嶇地帶,才見出真章。
十七、八世紀之交的英國,為了保護其羊毛業免於亞洲棉紡業的侵蝕,曾訂出許多今天難以想像的保護政策,包括規定官員、教授和大學生都必須穿羊毛長袍,規定女傭只能戴毛帽,甚至規定死者下葬時只能穿著羊毛衣物。但這些禁令卻擋不住市場潮流,反而迫使英國人認真思考如何在本國生產棉布,從而催生了工業革命。
眼前這場鞋品的反傾銷戰,是台灣鞋業王國的兩條路線之爭:事到如今,重點已不是出不出走的問題,而是轉不轉型的問題。在業者而言,其實勝負早已分明,只不過擔任裁判的政府還不願承認而已。這不僅是對鞋業的考驗,也反映了對台灣整個經貿政策的考驗。
鴻海的白銀帝國【經濟日報07.07.14社論(楨:一場金融危機成幻
近來無論鴻海或是董事長郭台銘本人均在媒體頻頻曝光,主要的原因,當然是鴻海科技不僅已成為全球3C代工領域最大且成長最快的國際科技集團,集團全球總市值超過新台幣2.3兆元,布局橫跨歐、美、亞三大洲,員工總數超過20萬人,同時全球共取得超過1萬5,300件專利之外,近來郭董事長本人與女明星間的互動新聞及其胞弟的過世,在在都引人注目。
但更令人矚目的還是郭董事長及鴻海集團不斷釋出產業版圖擴展計畫與未來的投資方向;例如,對越南千億台幣的投資計畫、對內蒙的1,300億投資評估等,這 是地理版圖的布局擴張的部分;在跨業經營的企圖上,除了前年成功併購奇美通訊並成為全球第一大手機代工廠,也因併購了安泰電業正式進軍汽車電子產業;再就是去年併購了普立爾科技,成為全球第一大數位相機代工廠。除此之外,還有許多雖非直屬鴻海旗下,但也屬集團運作的公司同樣急遽擴張;例如,市值已達3,952億元的群創光電,規模已直逼友達。
這些併購及跨業投資都使得鴻海集團跨業版圖迅速擴展,因此,每當傳出鴻海的併購或投資計畫傳言,都會成為媒體的重要新聞內容;例如,鴻海合併廣達一事,一 傳再傳;又郭董事長年初曾公開表示,有意朝娛樂影視、工業銀行兩大方向發展,因而也傳出郭董事長偕同GE及私募基金打算入股萬泰銀行;另外,郭董事長在今 年股東會上信心滿滿地喊出,集團營收今年可破2兆元,並宣布在今年準備跨足醫療器材產業。緊隨而來的便是,最近傳出,郭董事長打算明年退休並將其個人資產在退休後分成三等份,各1,000億以基金的方式分別用於「醫療生技」、「科技研發」、「慈善教育藝文」三項領域。
說實在的,雖然鴻海集團及郭董事長本人財力雄厚,但這些跨業投資計畫,也真夠令人眼花撩亂的了;看來在兩兆雙星裡,除了半導體外,其餘包括液晶面板、生技及數位內容產業,郭董事長均想一併通吃。這樣的企圖及氣魄,不僅令人敬佩也令人期待;當郭董事長宣布以千億投入醫療產業事業後,不僅立法院王金平院長趁著弔唁郭董事長胞弟之際,向郭董事長說明立院剛通過生技新藥發展條例草案;前中研院長李遠哲也表達力挺郭台銘捐錢研究血癌,還說如果需要他加入研究團隊,他會考慮;而郭董事長千億投資計畫,更直接的效應便是隔天股市大盤下挫近百點下,生技醫療類股仍一枝獨秀有20檔強攻漲停。
不過,台灣生技產業未來是否會因為郭董事長千億投資計畫而飛上枝頭,恐怕也沒那麼容易。若以千億鴻海股票信託或成立非營利基金的方式,假設每年有5%孳息 可運用,每年50億資金說小不小,但若要開發新藥,以國外經驗平均每研發一種新藥需花費10億美元(約台幣330億元),而且還可能毫無所獲的情形下,恐 怕效果有限。再者,台灣的生技或製藥技術能力不僅有限,到商品化的供應鏈也不全;就以專利獲取的資料來看,台灣的製藥、化妝用品、生物科技在美國專利從 2001~2005年才180件,別說跟先進國家比,韓國的345件就比我國多出了許多。更糟的是,我國這些專利有近七成根本從來沒人引用過,更別說有多 少技轉或商業化。
倘若郭董事長的千億基金運用在醫療事業上,憑藉著台灣的醫療水準及未來中國大陸的潛在市場,的確有其發揮的空間;但務實而言,與其期待未來的這1,000億,還不如先觀察目前類似長庚醫療集團的發展與布局。
總之,郭董事長的氣魄與對未來產業發展方向的判斷,值得尊敬,但以鴻海長於併購成熟企業、大量低成本複製的經營模式,是否同樣也適用於強調創新、創意及客 服的生醫、金融或數位內容產業,而建立起包山包海的產業帝國?去年郭董事長投資開拍的電影「白銀帝國」已於年初殺青,未來票房如何,便可看出一些端倪。
白銀帝國 Empire of Silver (2009)
導演:姚樹華
演員:郭富城/郝蕾
劇情簡介
本片費時3年拍攝後製,全片耗資4億台幣打造,跨越8000公里,外景遍及山西、敦煌、青海。電影由亞洲天王郭富城、郝蕾、張鐵林,以及台灣實力派明星金士傑及恬妞聯合主演。幕後製作陣容包括金馬獎最佳攝影潘耀明、剪接廖慶松,曾入圍奧斯卡的藝術大師奚仲文,動作指導董瑋,張叔平也擔任本片藝術顧問。
首次執導的華裔美籍女導演姚樹華,則堅持影片製作水準,全片出現的古物珍品全為實物,既可窺見清末中國第一富商的生活點滴,也顯露導演個人的藝術涵養和仔細要求。
本片是向山西晉商致敬的作品,向全世界介紹縱橫五百年於中、蒙、俄地區商業霸主的文化。此片描寫一山西票號起落的故事,由於清朝商業發達,晉商發明匯票制度,以匯兌代替危險的鑣局押現銀運輸,且兼營存放款,是今日銀行制度的前身,其勞方身股(即員工配股)的制度,更是首開世界先河。由於山西票號掌控當時的全國金融,甚至有「清廷的財政部」之稱。
而此片描寫之「天成元」票號,擁有自中國各地遠至俄國、蒙古、日本及南洋的二十三個分號。本片主軸即描寫此商業帝國兩代之間的傳承,除了一段糾纏在父子與一奇女子的三角關係外,同時亦是中國兩大思想體系——法家與儒家的義理之爭。而天成元票號在歷經綁票、擠兌、八國聯軍、官方與民爭利,以及辛亥革命等事件,所顯現的大仁大義的恢宏氣度——商人重義,亦即晉商的仁義精神,與其他商人不同之處。
為忠實呈現清末商賈富貴生活的點滴,導演堅持「沒有考據的東西不用」,各類裝飾物,包括玉佩、帽子上的玉片、戒指和扣子等都是真的古董。婦女們的服裝,特別是康夫人的衣服,都是用古物和新材料縫合起來的,甚至為一塊布料,藝術顧問張叔平與導演特地奔赴巴黎。婦女們的頭飾也都是古董,有的已經嚴重褪色,不得不重新鍍金。有部分道具是根據歷史記載重新複製的,像茶杯、毛筆和大算盤(根據博物館所藏按比例複製的)等。但基本上所有的裝飾、瓷器和傢俱都是真正的古董。
幕後花絮
本片斥資一千萬美金、籌備兩年,由著名電影人焦雄屏及導演姚樹華共同監製的作品
http://app.atmovies.com.tw/movie/movie.cfm?action=filmdata&film_id=fstw49807011&channelid=CH22
主題:看不懂《白銀帝國》的觀眾不要光批評 (無雷)
1F因為好奇郭台銘投資的電影會是如何,所以不管網路上的壞評,還是跑去看《白銀帝國》,看完內容,覺得一點都不像其他人說的難看,反而是不懂商學、管理學理論的人,可能會覺得有隔閡,所以我倒是想跳出來說幾句話
藍祖蔚影評說,本片在音樂上的考就差了點,但這點其實很多電影都有,例如《畢卡索與莫迪利亞尼》電影中就放了完全不合時代的《la vie en rose》,所以光在此點大書特書,對說故事的導演有些不公平
至於片中的人物描寫,也相當可圈可點,若能用一個字來概述我對主角的感受,那便是:邱掌櫃(貪)、戴掌櫃(賢)、女主角(烈)、康老爺(孝)、康三爺(能)
康老爺的所有出發點,就是為了向祖宗交代,為了「持守」康家幾代下來的祖業,甚至用盡心機讓駐外掌櫃不得帶妻女(以免掌櫃子女瓜分票號),或是電影後半的那句「他剛我就柔」,道盡了一個商人最陰沉且柔軟的身段
而康三從一個玩?浪子,到執掌家業,他最大的改變不是賺回多少錢,而是學習最新世代的管理技巧,不再避諱戴掌櫃功高震主,反而寬大能容的讓賢者輔佐,一部描寫幾百年前的片子,卻安插了最新潮的管理技巧,若管理大師得見,我想連彼得‧杜拉克都不得不欣賞
所以若有其他網友批評此片,我想就聲光的張力、或是影片的流暢度,可能略遜同時期大片,但就一個看故事的觀眾而言,這部片,的確值得商學人是好好咀嚼,而那些只關心床戲和繼母戀情的網友,個人建議可以去看《金瓶梅》就好
最後,我還是給這部片很好的評價,而且必須提出,電影中有一位只「現聲」的老爺爺,或許你以為他只是個旁白,但換算年曆下來,他的年紀就等同於我們現代人的長輩,所以這個無形的聲音,其實正是與我們拉近距離的媒介,告訴我們:為商秉持仁義,不是一個多久以前的傳說,而是一個的確存在,並且在我們身邊流傳的故事
2F評的非常忠肯!!不愧是工讀生!!
3F白癡經典評論:看不懂的人不要批評,殊不知全世界只有他一個人看得懂
4F我是個40歲的人, 也管過一年20億多美金的生意, 我贊同這位影評說法, 有些電影不演誇張劇情, 探討現實, 請各位想想, 這部電影中所描述的大家族生活是真的, 在現實生活中, 你就會覺得誇張了, 即使是在現在, 一個有錢的大家族, 生活其實是不容易的, 因為一有錢, 每天都擔心, 連兄弟都會鬥, 更別提外人; 這部戲就是節奏快, 主要是整個事業的家族內外的重要記事, 很好看.
5F謝謝「礦泉水」的評論,我也很喜歡這部電影,而你的評論也寫得很貼切。推!
6F不是看不懂,誰看不懂啊?是劇情安排跟拍攝手法差強人意大家也知道片中在教導什麼商法什麼仁義,什麼讓賢,而是整部片子拍攝手法不流暢,可能是剪輯的問題,感覺怪怪的?不是很順暢?,這關係到看電影的整體感受,我只覺得花首輪的錢有點怨妄了,因為並沒有廣告中的所謂磅礡呈現?磅礡在哪裡?如果你硬要說這是部好片子,那也只能說每個人感受不同吧?
7F非常簡單的劇情,根本不會看不懂,只有喜歡不喜歡而已
無圖示唉,白花花的銀子……就是沒帝國!
8F您一定看得懂!我們也看得懂!劇情簡單而溫吞,搞搞繼母、繼子的曖眛(姚女士說李安是她的「參照」,怎沒學段「色戒」?)年過半百的姚樹華女士,擁有史丹佛大學戲劇藝術博士,「是台灣電影導演新秀」。 姚樹華在美國執導舞台劇時間長達6年,沒有任何電影經驗……她是鴻海群創(面板廠)董事長段行建的老婆,一千多萬美金,玩玩,大家快樂!我看不到氣勢、看不到很細膩的人際對應(天津那個吞鴉片自殺的妓女角色最明顯)……
引自幕後花絮:「本片為了忠實呈現晉商「博學、知恥、腿長」的經營哲學,劇組更征戰橫越4個省份、12座城市(甘肅敦煌、甘肅阿克塞、青海當金山、河北北京、河北天津、山西太古、山西晉中、山西平遙、山西靈石、山西沁水、山西晉城、山西運城)、46個景點,並歷經9次大型轉景,足足為同等級製作規格的商業鉅片的3倍,總里程數高達2萬3千公里,自中國最東側出發至最西側,可往返2.5回!」
這是數字遊戲,但我看不到「晉商」、「白銀帝國」的大戲!戲要是好,在大宅子裡拍,一樣有戲!
PS:旁白聲不是我們的長輩,是你家長輩顯靈了。你竟然可以這樣詮譯那個旁白
9F而那些只關心床戲和繼母戀情的網友,個人建議可以去看《金瓶梅》就好----你還真「癈」話!如果不重要,來上那段兒,您說,撐時間長度可以賣好點兒的價錢嗎?你只看故事?那麼,繼子和繼母不是故事情節?放在戲裡,不白搭嘛?難道這是「隱喻」、「象徵」……好難唷!
10F這篇評論的非常好 我看了也有同感,說別人是工讀生的這位真是顯現出自己沒肚量也沒程度
11F我是去電影院看的,我覺得不錯ㄚ,但我隔壁的上班族一直說很無聊看錯片了.我覺得是程度的問題吧.就像在片中..明明世道這麼亂...有人的能力只能去提白銀.有人卻在開窖.....真的很不喜歡和上班族坐在一起.明明就翹班.還ㄧ副好像自己多行.跟旁邊女伴說他看過多少多少電影.暈倒..= =
12F今天去全球看了白銀帝國,沒有看評論就去看了,朋友說開眼評價很差,我看完沒有覺得很差阿,只是整部看下來你會感覺不到重點在哪,很像在看連續劇一樣,但開版講的我很同意,唸過商科多少都會了解這部在講什麼,心中的話:沒有很難看阿!但也沒有很精彩! 13F沒有看不懂電影的觀眾,只有故事說不清的導演。
14F本片主要演啥?對對對!就是重點在哪?
15F我有不同的看法,我覺得情慾占的比例雖然不多,但這部片卻以情慾做為全片的主軸,辜負白銀帝國之之名,畫面一開始講述康老爺的四子特性,一面是慈悲施粥,一面是有人抬棺抗議,施粥我可以理解,但抬棺的因由卻連最基本的應付都沒有,直接給它無視,商、逐利之夫,正反的角度都是觀察的重點,深入的程度代表這家人的人間評價是否立體,此可惜一,既是帝國免不了權、利、名,父子、兄弟之間的權力相爭,但是兄弟沒有權力之間的互?父子之間接班也順利到不可思議,反而一個女人卻在這局中變成了一個重要的轉軸,透過他的生,父子不睦,經過他的死,父子感情回復,船過無痕,這之間的衝突和轉折太快、太過粗糙,全片結束就只剩仁義二字,其它,一無是處
ps:郭董、你還是做你擅長的生意和管理人才吧、投資電影真的不是你可以幹的、管你金山銀山至最後都會賠光光的...
16F西方國家是以觀眾票房為訴求的電影~大家都愛看也搶著看!不過就是流行~但會以教育智慧作為結尾的大概也就中國人會砸那嚜多錢在此片上吧~好不好看跟不跟的上流行也是因為被西方所影響!中國會出那麼一部大卡司~且重點是用在教育意義上~我本身就覺得光榮~可以做一下比對式的看法!如老闆父子的作法比對!主管作法的比對~跟結局!我想這是部教育片~現在商場上已夠爾虞我詐了,沒仁義的人也未必會比現在多嗎?看各位自家的老闆或許會覺得更精采嗎?但他的結局是真實的也是個好結局~也得到了老爺爺的智慧!這樣想我就覺得這是部好片!
18F看過 喬家大院 就知道 白銀帝國 在演什麼了
19F應該改為 [愛情帝國],比較符合劇情內容
http://bbs.atmovies.com.tw/bbs/bbs.cfm?action=view&c=102&s=67724
《白銀帝國》:早產卡羅素 文:藍祖蔚
你很難在華人電影中看見或聽見歌王卡羅素,《白銀帝國》中就有,但卻強要他早熟,而且早產。
《白銀帝國》中共有三位音樂家受邀譜寫音樂,包括出身中國的蘇聰(《末代皇帝》的三位配樂家之一)和林海,以及日本作曲家長岡成貢。
但是最讓人印像深刻的卻是普契尼(Puccini)的歌劇代表作《托斯卡(Tosca)》中的名曲「今夜星光燦爛(E lucevan le stelle)」。
為什麼?
原因之一是那是歌王卡羅素演唱的版本。
原因之二是那是電影男女主角郭富城(康老三)與英文教師杜筠清(郝蕾飾演)的定情音樂。
但是,我們得先回頭檢視一下歷史:
普契尼是在1900年創作完成《托斯卡》。
卡羅素是在1902年才剛灌錄完成他的第一張唱片。
1900年的中國發生了義和團之亂,康老三的四弟就在義和團動亂之前就帶著新婚妻子去了天津度蜜月,沒有參加天元成的掌櫃大會,而在那個大會上,我們首度瞧見了杜筠清,她的身份已是康太太,但是丈夫不是她所愛的康老三,反而,康老三要叫她一聲媽。
亦即是說,電影中他們在卡羅素的歌聲中相戀相愛,甚至共度巫山雲雨時襯顯在環境中的「今夜星光燦爛」的時機,應該是在1900年之前,那時,普契尼還沒有寫出《托斯卡》,「今夜星光燦爛」的旋律應該還在他的腦海與心田中盤旋;那時,卡羅素還是一位在拿坡里演唱時,常被觀眾無情訕笑的年輕男高音,更別說灌唱片了。
除非,《白銀帝國》的劇情中真的像《似曾相識》一樣,一位來自未來時空的情人,把拉赫曼尼諾夫那一首膾炙人口的「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Rhapsody on a theme by Paganini)」帶到音樂還沒有誕生的二十年之前,蠱惑了情人。
亦即是說,強調考據功夫,強調一器一物皆有所本的《白銀帝國》,卻栽在音樂的考據上了。
平心而論,「今夜星光燦爛」曲調優美,歌詞雋永,用來刻畫男女定情,其實很有煽情加分作用,如果只是「事後配樂」,也許可以算是導演雜抄百家的拼貼功力還不錯,但是如果真的挪進電影中做為道具(天元成各地分號極多,在那個西洋新玩意容易成為富人收藏品的年代,用留聲機聽西洋歌劇,確實可以襯顯杜筠清喝過洋墨水,得以教英語的知識份子背景),甚至最後還有一把火燒掉卡羅素唱片的特寫,年代錯亂的考據失誤,就不但不能加分,反而是貽笑大方了。
我其實也不想這麼吹毛求疵,一般人聽歌就聽歌吧,誰會去考據卡羅素與普契尼的年表呢?可是,當導演一而再,再而三地擷取「今夜星光燦爛」的旋律時,你知道導演是很想用音樂來煽情的,徜若不曾出現卡羅素的圖像與黑膠唱片,也許還不會想要去聯結與考據,也就不會發現了卡羅素的早熟與早產了。
http://app.atmovies.com.tw/eweekly/eweekly.cfm?action=edata&vol=231&eid=v231106
白銀帝國:無力的呻吟
片名唬人,海報哄人,《白銀帝國》終究是電影潮汐中的一絲泡沫。
白銀不多,帝國沒有,是我看《白銀帝國》的第一印象。
重心渙散,不知所云,是我看《白銀帝國》的第二印象。
想講的東西太多,卻什麼都沒有講清楚,則是我看《白銀帝國》的第三印象。
如果要炫耀封建家族的身家,探索無所不在的父權陰影,《大紅燈籠高高掛》遠比《白銀帝國》更懂得搞噱頭與氣勢。
如果要探索龐大家族中,父不父,母不母,子亦不子的父子情仇,《白銀帝國》不但比不上曹禺的《雷雨》,連翻版自《雷雨》的《滿城盡帶黃金甲》,或者是張藝謀的《菊豆》和馮小綱的《夜宴》都要比《白銀帝國》處理得更細緻,更色彩斑斕且多情。
至於在商業交易和政壇人脈上的縱橫俾闔,標榜向晉商致敬的《白銀帝國》,不但比不上電視劇《大宅門》,更別說向高陽小說「胡雪巖』取經,拍出一些撼動人心的經營理念。
不清楚要說什麼,又說不好想說的主題,其實是《白銀帝國》最致命的要害。
例如電影找不出襯顯晉商「天成元票號」影響力的戲劇手法,只能以大宅院、各地掌櫃算總賬和米糧脤災的「表象」充排場,有噱頭卻無戲肉,張鐵林飾演的「天成元」的財東康老爺最高明的理財術卻只有一場囤積私鹽的戲,坐視大眾身上發膿潰爛後,再得意洋洋地釋賣積鹽,坐收暴利,這等行事作風,標準的奸商,如何呼應從地底挖出祖藏白銀時附帶的那張「仁義」字條?如果只是想要以老一代的老奸巨滑來襯顯新一代的仁德厚義,卻又來不及交代郭富城飾演的康三爺從藏銀起家,行仁義以致富的商戰傳奇,一方面是矛盾叢生的劇情剪裁,一方面是蒼白無力的人性刻畫,雜揉一團的結果,無人確知導演要傳達的主軸精神究竟為何?
同樣地,郝蕾飾演的英文家庭教師杜筠清,喝過洋墨水,敢於追求自由戀愛或者婚前性行為,但是真要論及婚嫁,一方面毀棄山盟,甘為情郎父親的續弦,另一方面卻又綑紮守身,不願屈志辱身,最後還是難逃強暴命運,還要找洋醫拿掉子宮,拒作傳宗接代的工具。她的懦弱、猶豫或頑強,其實都有好戲可看,偏偏,前因不詳,既然該著墨之處,不見解說,後頭的烈性抉擇,也就很難贏得認同了。
同樣地,康老三要從紈袴子弟變成家族繼承人,一肩擔起萬斤擔,卻又選擇西域行,從老祖宗的發跡地找回奮發志氣,問題是他從蒙古人那兒學到了什麼經營密訣呢?才講了兩句話就被蒙古姑娘拉去跳舞了,這樣的戲劇安排,除了引發觀眾的訕笑聲,有任何意義嗎?(郭富城的跳舞功力遠比裝腔作勢的那兩下蒙古舞精彩得多了,既然要郭富城跳舞,卻又只要他虛幌兩招,是不是暴殄天物呢?〉
至於康家兩代對家奴掌櫃有不同的見解,康老爺會羞辱出錯的邱掌櫃(丁志城飾演),最後卻又想回頭收買人心;他不看好長袖善舞的顧掌櫃(雷鎮語飾演),怕他羽翼一豐就難已駕馭,因此想收為義子,他的算計是矛盾的(真有狼子野心,就算有了父子關係,就保証虎不不食父嗎);康老三欣賞的是顧掌櫃的,卻又和邱掌櫃有一趟狼口餘生的患難情誼,邱掌櫃為此下跪答謝,最後卻還是在風雨飄搖之際,殺人吞款,既然如此,又何必安排前頭的生死相許之情呢?人心猙獰,確實很難在有限的篇幅中一一細述,戲劇的重點就在於能不能化繁為簡,畫龍點睛,而非一再提供複雜又錯亂的訊息,全然不知所云了。
《白銀帝國》改編自中國作家成一的小說「白銀谷」,改用帝國之名,確有霸氣,但亦自暴其短,連基本的戲劇重點都把握不住的搖擺帝國,真的還是回到小小的山谷裡去,也許才貼切適當呢。
http://4bluestones.biz/mtblog/2009/08/post-1567.html
白銀帝國觀後感(雷)
前陣子有機會去看郭富城的新電影白銀帝國,既然是影帝的電影應該不會難看才是,看電影前我沒有看過什麼電影大綱,想說進去看了就會明白,一開始我還真是懵懵懂懂,歷史背景老實說我的概念很差,歷史這個科目我在高中和大學都被當掉過=.=,所以歷史我還真的不太懂,反正一開始三爺(郭富城)就是在大戶人家。
這大戶人家的康老爺有四個兒子,大兒子又聾又啞,二兒子喜歡個性衝動好用暴力,三兒子整天糜爛喝酒,小兒子算是正常的,但是小兒子娶老頗去度蜜月時,老婆在途中被人掉包,後來又被撕票,於是小兒子因此就瘋了,而二兒子在趕去救援時因為摔馬也癱瘓了,於是三兒子也不得不扛起家族的事業。
電影開始會覺得這個三爺沒什麼上進心,對於他是否能扛起這家族事業也很懷疑,而且三爺對於康老爺的行事風格也不太苟同,到底三爺會怎樣接管這個事業的確讓人很不放心,劇中有一個很大的衝突點,就是康老爺後來娶的老婆是三爺年輕時的女友,三爺現在還得叫她一聲媽!這感覺還真是怪~
這後母其實康老爺也碰不得,因為對三爺舊情難忘吧!當二兒子癱瘓四兒子發瘋後,康老爺也希望可以再留個後,但是這麼一搞與後母的關係更糟了,但是也不會因為如此三爺和後母就更有機會接觸,三爺對於他的舊情人依然當成是母親看待,絲毫不敢有逾越之舉。
之後三爺為了要學更多,到祖先發跡之地去學習,感覺也是學的有聲有色,直到後母的假死才回去接管事業,後來才發現是後母要把三爺騙回來,但是他們還是始終沒有辦法在一起,最後後母也出國深造了,三爺也開始營運自己的事業。
八國聯軍的關係,原本白銀的貨幣改成了紙鈔,這事業也開始變成了銀行的事業,只是好景不常,一張張的鈔票變得一毛不值,此時存款的民眾就開始不認帳了,因為有價值的東西變成沒有價值的東西,反而開始希望拿回白銀,到底要不要給人民白銀啊?擁有大量白銀的康家是否就要這樣虧下去。
康老爺和康三爺各抱持著不同的態度,最後三爺決定開始發放白銀給民眾,取得民信才是最重要的,三爺也確信這才是對的,但是康老爺相當的不諒解,康老爺覺得三爺愧對祖先,當然自己也覺得很愧對祖先,因此康老爺就從此離開了。
康老爺留下的就只剩下後來所生的一個兒子(非後母生的),整個電影的開始與結尾,就是由最後的這個兒子以旁白的方式表現,而這個兒子之後就跟著三爺學習做人與做生意之道,三爺的確是個令人敬佩的一號人物。
對民眾發放大量的白銀,三爺從地窖中挑出一箱箱的白銀,這些白銀都是祖先留下來的,也在這些白銀中發現了祖先遺址仁義兩字,這一切所做所為根本沒有愧對祖先,三爺做對了!其實整個故事的內容都在表達三爺的處事態度,這些態度當然是受肯定的,也是值得學習的,雖然電影步調慢到快睡著,但是也不差就是了。
最後,我想說的是我拿的這張電影票是送的XD,永慶宅部落中有時會有好康分享的活動,只要多在那邊留言回覆就有機會得到電影票唷!
http://portable.easylife.tw/1825
應該只是前傳的白銀帝國
如果說白銀帝國不只是康三爺的前傳的話,那我對於白銀帝國花上大把時間在康三爺(郭富城)身上,感覺實在有點不耐。這樣說來,整部片或許有點類似康三於劇中所說的一段台詞:「大仗祖宗打下了,小仗有下面文武打手,現在我們只要專心怎樣舒服過日子就好了」。我看不到晉商天成元成為「海內最富」的傳奇,也看不太懂電影中有如浮光掠影的近代中國歷史造成天成元危機的應對,那剩下的,是否乾脆就專注在康家父子二人和女主角郝蕾的愛恨糾葛呢?
電影中細節是好看的。開場幾分鐘,就有當時名動天下晉商的聲勢;歲末結算時員工分紅的歡樂和張鐵林說感謝話的氣魄;山西票號中營運的企業管理和近代銀行的概念;還有立馬橫刀於山谷小路上,銀兩運行於大江南北、甚至直跨沙漠,在那廣闊邊疆上默默行走的遼闊場景。每一段每一段場景,每一幕每一幕分鏡,以及張鐵林帶頭所有的演員的演技,都足夠把電影外殼撐起。但過於複雜的敘事方式,卻讓本來應該是大開大闔氣勢磅礡的歷史巨作,弄得過度內斂、抒情過頭,讓歷史片裡的那股氣老是無法一氣呵成連在一起。
然後,我立刻想起了當年的臥虎藏龍。
當年我認為臥虎藏龍敘事切的太過片段,導致空有每段每段精采的場景、分鏡和精采的竹林打鬥,卻無法滿足我對於武俠的期待,無法滿足我對說一個好故事的期待。
白銀帝國的演員水準明顯比當年的臥虎藏龍好上不只一個等級,聲勢更為大器。但我想如果能夠先拍部天成元票號從無到有樹立「海內最富」晉商名號的傳奇故事,再來這個白銀帝國誰是接班人的續集。或者反過來先拍康三爺帶著天成元度過危機,然後再來這個一代商人青春過往的前傳,都會讓故事完整度豐富度更高許多。
簡單來說,或許是想說的東西太多,或許故事開始的起點位置不對,讓整部電影的完整度大打折扣。不然也不會電影結束燈一亮,我周圍立刻傳來不少細微「啊,就這樣」的低呼。
http://mariorz.com/2009/08/10/666
《白銀帝國》純粹是學術性的
一言以蔽之:當娛樂電影不太行,當歷史知識來吸收還不錯
每次話題暴走變骯髒的時候,有個朋友就喜歡引用周星馳在《鹿鼎記》的名言,純粹是學術性的。這篇文章沒有暴走沒有變骯髒,不過這句話倒是第一個想到的標題。
之所以會這麼說,是因為看完《白銀帝國》之後最大的感觸,就是它的歷史教育意義,比電影娛樂性來得高。如果你是看了海報,聽說砸了很多錢下去,又是古裝且是戰爭時的背景(八國聯軍那時代),就想去大螢幕看大場面,那就是一大錯誤期待。
《白銀帝國》的賣點不是那些。它說的是那個時代的票券「商業」,以一家票號的故事做為重心,的確票號中有恩怨情仇,但在這深層的人性上,坦白說普普通通,沒特別打動到火行者。《白銀帝國》是史實改編的,也就是說,它本來就有素材了,主軸的故事線不是問題,變成電影之後好不好看,就要看編劇如何濃縮出精華,以及導演想要表達出來的東西了。
火行者要先說明,自己本身對歷史這方面的了解還談不上可以和大家分享什麼心得,所以無法在此告訴大家,這部電影考究是否出色,但身為一個平凡的觀眾,至少看完《白銀帝國》之後,以前教科書上只是幾行字來說票券的誕生,現在能自己從一部電影中的故事去經歷,它的意義絕對是有的,再怎麼說,都讓我們對清朝這種「銀行」的出現有十分具體的了解,除非你對歷史沒性趣或是對經濟、金融完全無緣,那就另當別論了。
不過,反過來說,如果你非常喜歡像《華爾街》〔Wall Street〕這一型的電影,然後期待《白銀帝國》是一部中式古裝《華爾街》,那也不妙… 原著是有名,但拍成電影之後,經典地位是無法和這些財經大片抗衡的。
但再怎麼說,《白銀帝國》還是一部「電影」,還打著郭富城,相信純為了看電影而不是吸收清朝知識的觀眾是多數。其實乍看之下,《白銀帝國》的質感也還不錯,配樂水平夠,錢有花下去,所以有「大場面」的感覺,可是就整體來看,導演的功力仍是個關鍵,故事說的吸引力不足,有點散,讓火行者雖然會跟著劇情走,卻沒有期待等著下一幕的情緒。好在片長不到兩個小時,若是拍成二個半小時以上,陣亡機會應該很高。
有些剪接的地方,不是很順,也就是說會讓你在看電影的時候留意到有剪接,若是真的順暢,其實不特別去看它的話,並不會發現「接縫」的。
對看電影看很多的人而言,《白銀帝國》的深入程度可能不太夠,不論是角色或是故事,太過表面的敘述,而沒有撼動觀眾的精華。純資訊取向OK,電影取向就弱掉了。至少,《白銀帝國》還有好山好水,在視覺上、時代上、歷史知識的傳遞上,《白銀帝國》還是值得拍拍手的,剩下的嘛,比較挑剔一點的職業觀眾可能就會冏到了。
看看《白銀帝國》長點知識也好啦。
火行分說 滿分10
–分說,不分說,由分說!
故事劇情 ★★★★★★☆☆☆☆
時代背景 ★★★★★★★★☆☆
角色刻劃 ★★★★☆☆☆☆☆☆
商業娛樂 ★★★★☆☆☆☆☆☆
深入人心 ★★★☆☆☆☆☆☆☆
http://blog.nownews.com/firewalker/textview.php?file=329876
白銀帝國 The Silver Valley
國片已有復甦跡象,而今,『白銀帝國』更是眾目所盼,盼的是那股豪氣。
以現代世界金融海嘯危機,返回古代借鏡。看清末,晉商獨壟票號業務,從大好商機,至八國聯軍的政治經濟危機大舉來襲,晉商如何兼顧祖業,並成全對小老百姓儲戶的信諾。
清朝商業活動發達,與世界許多國家有貿易往來。所謂的票號、錢莊,從護送各地的銀兩,到配合慈禧政府的紙票發展。小老百姓可用一兩銀子開戶,也就是現代銀行的前身。以誠信讓老百姓願意將自古以來安存家中的銀兩放到票號,是金融制度、金錢觀念的大改革。霸氣與豪氣,截然不同。政府可以沒信譽,晉商「天成元」票號必須遵從立業守則,啟出地底銀兩以應付擠兌局勢。
張鐵林飾演的父親,個人的文武氣息兼具,以大掌門人姿態光榮祖業,看他行走、主持業務、教導本是最不想器重的三子、交棒祖業,並且如願生下第五個兒子後,單騎絕塵而去,形成一則傳說。他對三子剖析戴掌櫃與邱掌櫃的個性、才能、有無子嗣的差異,並且說了一句頗堪玩味的話:「戴掌櫃是聖人,聖人最難駕馭。」
郭富城成功擺脫早年香港四大天王的奶油小生形象,將演唱會的表演與電影角色區分得很鮮明。以『三岔口』及『父子』兩年內連獲金馬獎影帝肯定。在新片『白銀帝國』,他與家中的英文老師互守終生的單純戀情,因父親的介入,竟成為他的繼母。亂倫,不是本片想發揮的題材,甚至是謹守輩份不逾越。即使是郝蕾飾演的繼母已經與父親達成協議假死離開中國,將與珍妮佛堤莉飾演的牧師娘前往美國,他倆珍重道別,他克制住他的唇,沒印上她渴盼已久的唇。
本以為繼母亡,從大漠返回家鄉奔喪,他跪地久久不起,是父親拉他起身後,他一隻手指著父親,憤怒得無法以言語表達,重重、沈沈地捶自己的胸三次。僅在這一次,他強烈地表達情緒。
因戀情受阻,他在接掌票號前的生活方式像紈袴子弟,實則默默觀看關心社會貧瘠與父親的決策。跟一對老小乞丐說:「天下傷心事多」。一句感慨,勝過千言萬語。
他任由頹喪的妻成日吸鴉片,不僅是富貴家族的表徵,也是內在鬱悶的出口,更是當年大英帝國將鴉片輸入中國的歷史。根基的腐爛,始自於內在的敗壞。國勢與晉商康家的家運,走向下坡,如何起死回生?就像是繼母堅抗命運,為自己脫困。而,最不受張鐵林飾演的康老爺疼愛的三少,必得撐起家業。兩代的經商觀念也引起挑戰。三少獨看重戴掌櫃,這段任人識人的佈局引發危機。
要拍攝這般大的題材,無論就劇情切入點、表現方式,都很難面面俱到。電影以三少的幼弟,也就是父親晚年交託的兒子,以蒼老的嗓音做為旁白,敘述家族歷史,太傳統,難於創新意;駱駝商隊沒刻畫出大漠的壯觀,很可惜。
倒是,郭富城與邱掌櫃於路途中遇狼群的一幕很精彩!先是一隻狼隱在邱掌櫃身後,以造成觀眾的好奇心,繼之,狼群四面出現,郭富城以現成的食物、以火、以劍與邱掌櫃互擊發出鏗鏘銳利聲智退狼群,光這一幕,就表現出三少的機敏勇敢。邱掌櫃感激地說:「我的命是您的。」三少一派閒雲野鶴器闊:「人的命、馬的命,都是一瞬間的事。這是經驗。」並且,多次與邱掌櫃或戴掌櫃強調:我不是我父親。偏,父親常說:「三子跟我一樣帶有殺氣。」
三少如何運用仁心創新局,並度過清末經濟危機?他被父親認定的殺氣,其實是堅定的用人之心。即使和邱掌櫃有共退狼群的交情,但當他決定以戴掌櫃為總掌櫃時,他對邱掌櫃的厲言正色,是做為一名決策者該有的態度。戴掌櫃介於兩代父子「攻心」與「交心」的託付,更可感受戴掌櫃的「心鏡」澄明,而演出這角色的雷鎮語,在銀幕上的形與質很亮眼。
票號的人事非常嚴謹,如金士傑飾演的天津分部掌櫃與恬妞的情,引發的事件與處理方式,正說明晉商的工作態度。而邱掌櫃勾結外人,是權慾擴大的魔念。在大院落裡,眾掌櫃撥著大算盤上的珠粒做年度大會帳,以及,許多名精神抖擻的小男孩在院落裡習武,簡潔有力的模擬重現當年的行業。
仁義是人本!
古人總說士農工商,等級已分列。為商不易,在『白銀帝國』看到商之品德何在。也許,「帝國」之名,多了霸業心態,也正因此而一直在影片裡強調「仁義」。這或許才是有「台灣首富」之稱的郭台銘出資拍攝晉商的用意。
豪氣?期待接下來更多量的國片投資計畫嘍。
http://movie.kingnet.com.tw/movie_critic/index.html?r=6089&c=BA0004
白銀帝國個人影評
起初,看到白銀帝國的預告,我在想,天啊!這部片一定值得看,拍攝品質很好,整個角度採光都滿自然,很快融入了電影裡面的意境
這部片的預告,我看的時候,對白銀帝國第一印象是愛情,很有思想主義的智慧,感覺跟赤壁很雷同,但是我看得完之後,白銀帝國的意境並不是指這些為重點,而是指金融業。放在"不倫愛情關係"和"傳統仁義道德"有些可惜,這部電影是以金融為重心,龐大的票號(金融體系)如何在競爭中生存,一個企業的維繫是多麼的困難,企業的運作就如一個朝廷運作,有太多爾虞我詐. 大多當斷必須斷. 不斷則自敗,太多不能以仁義道德作依歸的手腕,太多必須如疾風中的勁草,能彎腰,亦能挺直腰桿,然而,即便再強勢的企業,也必須面對時代的洪流,在潮流中如何生存. 如何面對時不我予
大家都會認為這部片,劇情很模糊,愛情戲沒多少,結局爛,那麼我要跟你說,你把預告片套在這部電影裡頭感染,我接下來就是在說剛剛上句的批評對這部電影的真正的含意
愛情只是這齣戲的點綴,企業的殘酷. 競爭與生存才是白銀帝國的中心,故事沒有結局,但實際上已經做了結論,誰也逃不過時代與命運的必然性,即使強弩也有末時,然而,不滅的是:不放棄,依舊可以浴火重生,雖然我只是個學生,但我很推薦各位看這部電影,如果你貿易商人、生意人那麼你看了這部片會不一樣的感覺
http://www.im.tv/blog/adsl841218/236742
從電影《白銀帝國 Empire of Silver》看盡晉商的興衰起伏
對於電影《白銀帝國 Empire of Silver》的記憶,來自郭台銘先生信誓旦旦要投入華語電影市場的豪情壯志,對於長期低迷的華語電影市場,當時彷彿注入一支強心針,2007年就已經拍攝完畢的《白銀帝國 Empire of Silver》,遲到2009年才正式與觀眾見面,想必有它的原因與堅持,當我和Pervin踏進戲院觀賞《白銀帝國 Empire of Silver》後,卻有說不出的複雜感受
自電影《末代皇帝 The Last Emperor》之後,《白銀帝國》是少見大格局、大氣勢、大製作的華語電影,《末代皇帝》雖然說的是清末皇帝溥儀一生的故事,劇本、電影卻出自西方電影工業之手,《白銀帝國》則是動用大量優秀的華語電影工作者加入,企圖「華人說華人的故事」,啟用沒有特殊電影經驗的導演,找來台灣最優秀的剪接師,一堆華語電影的演技派演員加入,更有大企業出資拍攝製作,前所未有的黃金陣容,讓《白銀帝國》背負莫大期待
看完《白銀帝國》的第一印象,就是「電影畫面好美好美」,為了營造出當時富可敵國的晉商榮景,電影團隊跑遍大江南北取景,橫越4個省份、12座城市、46個景點,並歷經9次大型轉景,可說是「空前浩大」,無論是塞外風光,或者是山西大宅院,美麗山水近在眼前,真是很舒服的視覺享受,感覺得出來,電影團隊在攝影、後製上的用心,無論是拍攝出來的畫面,或者是電影的色調,可說是「賞心悅目」
演員部分,更是找來張鐵林、郭富城、郝蕾、金士傑...等名演員,就連在台灣戲劇圈被稱做戲精的金士傑,戲份也不能再多,故事圍繞著張鐵林、郭富城、郝蕾三人的「三角不倫戀情」,帶著觀眾看盡晉商家族的興衰,感受到大家族的看似堅強的外表,背後風雨飄搖的不安,這麼多演員同台較勁,難免讓觀眾看得眼花撩亂,再精實的演技,容易在眾多場景中被稀釋
曾因為工作關係,到過山西,曾造訪過山西的大宅院,被壯觀的建築給深深吸引,當時,聽著山西友人的介紹,才知道清朝晉商的強大財力與影響力,更看到台灣首富郭先生以「晉商精神」自我期許與勉勵,就知道晉商當時的強大,如何在地廣人多的中國經商,並累積大量財富,這都有賴晉商的謀略,看完這部電影,彷彿上了一堂「危機管理」、「商業經營」的體驗課,從電影中晉商面對風雲變色的環境,如何找到自己的生存之道,是個活教材,看得出來當初拍攝這部電影時的野心,宣揚「晉商精神」更是本片重要的意旨
看完之後,雖然對於晉商有更多的瞭解,但仍覺得「太多想說的事情,只說一半」,當導演想把所有想說完的東西都塞進電影時,就會發生「太過飽和」、「不夠細緻」的問題,導演~姚樹華對觀眾而言,是一個陌生的名字,過去曾執導過許多舞台劇的他,電影劇情長片的初體驗,不知是否負擔過大?
這樣一部大成本、大製作的電影,要兼顧藝術與票房,的確是一個非常大的考驗《白銀帝國》能與《末代皇帝》相提並論,其實它算是成功了,華語電影正在努力前進的時刻,逐步追上好萊塢的電影作品,值得開心,但也別忘記了,《末代皇帝》是更久之前的作品,未來華語電影好還要更好,喜歡史詩電影的朋友,不妨進戲院觀賞《白銀帝國》,看看這部台灣影史最大投資的作品...
http://bart1.pixnet.net/blog/post/24787873
郭台銘>維基百科
郭台銘(1950年10月8日-),台灣著名企業家,出生於台北縣板橋市,畢業於台北市的中國海專(今台北海洋技術學院),台灣第一大企業鴻海精密、華人第一大民營科技集團富士康科技集團,以及永齡文教慈善基金會創辦人。他多年名列富比士億萬富翁列表中。2008年6月,富比士2008年台灣最有錢家族列表公佈郭台銘身價為六十億美元,位居該年台灣第三。
[編輯] 早年
郭台銘為家中長子,父親郭齡瑞曾擔任警察,從小家境並不好,求學時曾在橡膠廠、砂輪廠和製藥廠打工,退伍後在復興航運公司上班。1974年,郭台銘以母親標會的十萬元新台幣與十名員工成立「鴻海塑膠企業有限公司」,從黑白電視機旋鈕製造起家。1981年,鴻海成功開發連接器產品,轉型生產個人電腦「連接器」(connector)。1982年改名「鴻海精密工業有限公司」,資本額1600萬,1985年成立美國分公司。
[編輯] 縱橫全球
積極地以提升華人之國際競爭力為己任的郭台銘,透過使全人類皆能享有電腦、通訊、消費性電子(3C)產品成為便利生活一部份的願景,致力於研發創新,以核心技術為中心,包括:奈米技術、環保製程技術、平面顯示器技術、無線通訊技術、精密模具技術、伺服器技術、光電 / 光通訊技術材料與應用技術及網路技術等。
2000年鴻海公司市值突破新臺幣一千億元,之後更不斷以每年突破千億的速度成長,2005年鴻海公司以280億美元營收成為台灣最大公司,2008年鴻海集團更以總營收超過2.3兆新臺幣,成為台灣最大集團。
其間,鴻海公司也獲美國財富雜誌評為財富全球五百強(Fortune 500)的132名,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年度專利排行榜(MIT Technology Review)全球前二十名中唯一上榜的華人組織,美國財富雜誌評鑒入選爲全球最佳聲望(Most Admired)標竿電子企業15強及全球電子代工業龍頭等殊榮。
[編輯] 領導風格
郭台銘通常一天會工作十五、六個小時。他的名言是:「走出實驗室,沒有高科技,只有執行的紀律。」。前廣達執行長王震華曾公開推崇說,郭台銘是他心目中的成吉思汗。郭台銘原本預計2008年退休前,鴻海營收應可以突破「一兆」台幣(近三百億美元),他說「只要作到一兆,我就來走(閩南語押韻)」。這個目標在2005年已提前達成,郭再將營運目標指向「兩兆」台幣(近六百億美元)。曾說2008年4月後要退居第二線,其子女郭守正、郭曉玲確定不接班。郭的經營理念與國泰金控蔡宏圖的相仿,接班人將從旗下各事業群的負責人中遴選出來。
[編輯] 家族
父親郭齡瑞:,曾擔任警察,2002年逝世。
母親初永真
第一任妻子林淑如:1950年出生於苗栗縣,畢業於台北醫學大學。郭台銘24歲時與當時在藥廠的見習生林淑如結婚,育有一男郭守正,女兒郭曉玲。2005年3月12日晚10時,林淑如因乳癌病逝在台大醫院,享年55歲,身後葬於台北縣三峽鎮。但2006年初傳聞發生葬地侵權糾紛,後來由郭台銘買下土地解決。
第二任妻子曾馨瑩:1974年出生於南投縣,畢業於台灣藝術大學。曾馨瑩與郭台銘結識於2007年初,當時郭台銘因第一名模林志玲為鴻海主持尾牙,認識並聘請林志玲的舞蹈老師曾馨瑩教舞,兩人意外譜出戀曲,於2008年7月26日結婚,2009年4月30日產下一女。
兒子郭守正:1976年出生,目前從事電影業,擔任山水電影有限公司的負責人。配偶黃子容,兩人於2004年結為連理。
女兒郭曉玲:1978年出生,曾在金融投資業服務,自母親林淑如往生後,接手永齡基金會董事長,投身於教育及慈善等領域。她在2007年5月24日與相戀三年的男友曹斯傑結婚。
二女兒郭曉如:2009年4月30日出生於台北馬偕醫院,郭台銘借小女名字紀念亡妻林淑如。
胞弟郭台強:正崴精密董事長。
胞弟郭台成:前鴻準精密董事長,因血癌在2007年7月4日逝世於中國北京。
[編輯] 其他
2008年7月22日郭台銘與曾馨瑩訂婚時,宣布未來將捐出九成個人名下財產作為公益之用,而曾馨瑩也簽署了這項造福社會的捐贈聲明,在全球富豪捐款榜上排名第六。
2007年9月郭台銘捐贈一百五十億台幣予國立臺灣大學,其中的一百億元,興建達五百個病床規模的台大醫院癌症醫學中心,以及國內第一家質子中心;另外的五十億元,則由郭台銘創辦的永齡文教慈善基金會與台大共同針對高端設備醫療、幹細胞移植、預防醫學與醫學工程四個項目進行合作。這是全球有史以來,單一企業對醫學院最大的一筆捐贈。
郭台銘於元配林淑如過世二年半內,曾與幾名女性傳出緋聞,包括畫家陳香吟、藝人劉嘉玲及林志玲等,另與多位女藝人過從甚密,包括鄺美雲等,郭台銘亦自爆曾想追藝人蔡琴。郭台銘不滿《時報周刊》2007年3月報導他被劉嘉玲「狠削1億元」,自訴控告《時報周刊》董事長黃肇松、社長張國立、記者陳昱翰等人誹謗。
[編輯] 相關傳記與研究書目
《五千億傳奇—郭台銘的鴻海帝國》,張戌誼、張殿文、盧智芳/著,天下雜誌,2002年。
《閱讀郭台銘-鴻海帝國傳奇》,商周編輯顧問(股),2002年。
《五千億傳奇—郭台銘的鴻海帝國》,張戌誼、張殿文、盧智芳/著,天下雜誌,2005年。
《虎與狐:郭台銘的全球競爭策略》,張殿文著,天下文化,2005年。
《鴻海藍圖》,伍忠賢著,達人館,2006年。
《從杜拉克到郭台銘的101個智慧》,郭泰著,遠流出版社,2006年。
《解碼郭台銘語錄:超越自我的預言》,張殿文, Johny王/著,2008年。
《郭台銘與富士康》,徐明天/著,馥林文化,2008年。
http://zh.wikipedia.org/zh-tw/%E9%83%AD%E5%8F%B0%E9%8A%98GPO掌握通往美國2000億美元醫材市場商機【生技醫材報導 2009/06/17 陳堂麒】
為了協助國內業者深入了解美國的醫療器材行銷通路,工研院醫材中心接受經濟部工業局委託,舉辦一場『認識美國醫療器材行銷通路與商機研討會』。會中邀請在美國有豐富行銷通路經驗的專家與我國的廠商面對面交流、商討前進美國醫療器材市場的實戰經驗。
全球老年人口急速增加,慢性疾病與健康管理照護的需求與日俱增,高齡化與健康照護議題持續發燒,使得醫療器材產業成為炙手可熱的明星產業。
即使面對金融風暴與經濟不景氣,各行各業無不受到嚴重的衝擊,但檢視全球醫療器材產業卻沒有出現明顯衰退的趨勢,某些領域甚至還逆勢成長,顯見醫療器材具有不對應景氣循環、起伏,而持續成長的市場特性。
在政府大力推動我國醫療器材產業的政策驅動下,近五年來,我國醫療器材產業迅速成長,年平均成長率都達2位數字以上,讓許多產業都分外眼紅、羨慕不已。
掌握通路 就可以掌握市場商機
行銷是產業成長的動力引擎,更是擴大市場版圖的利器,我國醫療器材產業的成長,仰賴產品的出口,如何強化國際行銷、將優質的「Made in Taiwan」醫材產品推向國際市場,便成為我國醫材廠商的重要課題。
我國醫療器材廠商在多年的投入與用心經營下,已可以生產出高品質、價格合理、且符合國際規範的產品,許多國際大廠都指名台灣醫材廠商協助代工生產高階、高附加價值的醫材產品。
在當前金融海嘯下,我國醫療器材產業有機會在這個波段爭取扮演全球醫療器材產業鏈的關鍵供應者角色的機會,因此,強化國際行銷能力正是當前廠商前進世界醫療器材舞台的重要籌碼。
根據Health Research International (HRI)研究顯示,2005 年全球醫療器材,包括診斷器材產業市場約為2,200億美元,預估2010年,市場規模將突破3,200 億美元。
另外,根據市調機構 espicom business intelligence 研究預測,2011 年以前,全球醫療器材市場將以6.2%的年複合成長率迅速擴張,市場總值可望從2006年的1,643億美元,躍升至2011年的2,460 億美元,美國仍是全球最大醫療器材消費市場,也是各國醫療器材廠商積極搶進的首選標的。
美國醫療器材行銷通路 具獨特性與高度複雜性
然而,美國雖然市場龐大、潛力無窮,但是相對的,對於醫療器材產品的管理也相當嚴格,沒有取得相關認證,連將產品放到銷售架上,都是一個難題。
美國是全球最大的市場,然而,外銷醫療科技產品到美國市場似乎是困難重重,除了美國法規要求嚴格與當地市場結構等諸多限制外,美元匯率的波動也是重要的考量。且美國本土對外國醫療保健產品的不安,也可能對外國廠商造成相當的衝擊。
此外,美國醫療器材行銷通路具相當的獨特性與高度複雜性,包括:集體採購機構(GPO)、大盤商、代理商等不同功能與顧客群的通路形式,成為各大廠商進入美國市場的重要挑戰。
為了協助國內業者深入了解美國的醫療器材行銷通路,工研院醫材中心接受經濟部工業局委託,舉辦一場『認識美國醫療器材行銷通路與商機研討會』。
會中特別邀請在美國有豐富行銷通路經驗的專家Mr. Michael Blomeyer以及Mr. Ken Dye來台發表演說,並與我國的廠商面對面交流、商討前進美國醫療器材市場的實戰經驗,相信這對於國內廠商前進全球最大醫療器材市場佈局,有莫大的的助益。
協助業者有效規劃通路策略 成功開拓美國市場
Mr. Blomeyer現任E. Surgical, LLC公司執行長,Mr. Dye則任職KLM Associates擔任總裁的職務,兩人均有超過30年醫療器材通路經驗,研討會中,兩人特別介紹美國醫療器材行銷通路模式與如何選擇最適合的通路,希望能協助國內業者更有效地規劃通路策略,進而成功開拓美國市場。
Blomeyer指出,美國不只是台灣醫療器材的最大進口國,也是全球最大的單一醫療器材市場,因此,美國醫療器材產業的變化、相關的法令政策,不僅影響全球醫療器材產業的發展,並將牽動台灣在內、以美國為主要外銷市場的國家醫療器材產業的發展。
如果沒有充分了解美國醫療器材市場的特性、找對窗口,要前進美國市場,可以說是一項難度非常高的挑戰,甚至極有可能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爭奪戰中,不戰而敗,在不著邊際的情況下,耗盡子彈、鍛羽而歸。
他指出,廠商前進美國市場時,必須對美國醫療器材市場有一定的認識。美國的醫療保健市場與其他國家有很大的不同,舉例來說,美國有所謂的醫療保健器材採購聯盟(GPO,Group Purchasing Organization),簡單來講,這些機構就是一個醫療器材整合服務的提供者或代理商。
產品銷售到美國市場 需透過GPO
通常醫療保健器材採購聯盟(GPO)的財力雄厚、資源豐富、人脈豐沛,任何廠商要將產品銷售到美國市場或醫療院所通路,都要透過GPO。如果沒有加入其中任何一個GPO聯盟,產品幾乎沒有機會進入到美國的醫療院所或健康照護中心。
「請問貴公司屬於哪一個GPO?你可以透過所屬的GPO跟我們醫院進行溝通、聯繫!」如果你帶著公司的產品,直接衝到醫療院所的採購部門就會遇到這樣的狀況。
KLM Associates總裁Dye表示,目前,美國約有80%~90%的醫療院所和醫療照護中心透過醫療保健器材採購聯盟(GPO)進行醫療器材的採購,僅有極少數、不到10%~15%的大型醫院或連鎖醫療院所,選擇自行採購所需的相關醫療器材。
然而,除非這些醫療院所已經具備相當的規模,否則,將增加許多產品採購所衍生的龐大成本。
透過醫療保健器材採購聯盟(GPO),醫療院所的採購人員將可以輕鬆地管理龐大而繁瑣的醫療器材品項和進行成本控制,也不需要面對一大堆前來推薦自家產品的銷售人員和廠商。
選擇適合本身發展的通路策略 才能發揮綜合效益
醫療保健器材採購聯盟(GPO)會提供醫療院所所有器材採購的整合服務,包含:產品採構流程、規格制定、議價、維修、人員訓練、更新軟硬體...等售後服務,讓醫療院所可以減少許多人事、管理和經費上的負擔。
一般來說,美國的醫療器材銷售通路大致區分為:1.醫療院所、急診室等疾病醫療通路、2.健康照護(老年照護)中心、3.居家照護(可攜式居家醫材)等3大通路形式。
目前,美國有許多醫療保健器材採購聯盟(GPO),不過,每一個機構專長、熟悉和具有優勢的領域不盡相同,有的GPO專精於醫療院所、急診室器材等疾病醫療通路;有的熟悉居家照護、慢性疾病領域的通路經營;有的對於老人(銀髮族)照護機構通路有獨到之處。
因此,廠商在前進美國市場,除了選擇加入適合的醫療保健器材採購聯盟(GPO)外,還必須考量本身的產品屬性、特性和優勢,選擇適合本身發展的通路策略及合作的GPO,才能發揮綜合效益,達到市場行銷、產品銷售的目的。
同時,Blomeyer與Dye也針對如何建立自我品牌,進入美國市場與美國醫療保健器材採購聯盟或與其他國家地區的採購聯盟接洽,以及各採購聯盟之間的異同進行比較和說明。
美國市場商機龐大 挑戰也高
日前,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和廣達電子董事長林百里都宣示前進醫療電子產業,引爆國內新一波的生技與醫療器材熱潮,使得生技與醫療器材成為金融海嘯下,異軍突起的當紅炸子雞。
主辦單位、工研院醫材中心王玫博士表示,舉辦『認識美國醫療器材行銷通路與商機研討會』的主要目的,在於提供醫療保健器材相關廠商,在美國進行行銷與銷售通路建立時的相關資訊。
希望能讓廠商對於美國醫療保健市場通路有更多的了解,並提升廠商的外銷、國際行銷能力,促使醫療器材產業更蓬勃地發展。
當天的研討會共吸引了近200位的廠商、民眾前往參與,會場上幾乎座無虛席,比原本主辦單位預估的參與人數和反應要好。
GMO在歐盟 「沒有明天」? 【生技醫材報導 2009/06/17 葉鼎煜】
繼德國禁止種植基因改造玉米MON810後,歐盟迄今已有6個國家禁止MON810的種植。過去幾年來,歐盟執委會企圖在歐盟部長理事會中解除這些國家的禁種令,卻都無功而返,導致歐盟地區的基改作物種植環境越來越艱難。這種趨勢是否會進而逐漸改變歐盟基改作物的種植政策或法令,值得繼續觀察。
德國宣布停種基改作物
德國消費者保護暨糧食農業部長在今(2009)年4月中旬宣布,基於環境因素將禁止基因改造(GM)玉米的種植與販售,此舉將造成美國生技公司,例如孟山都(Monsanto)的基改玉米MON810今年度起,將無法繼續在德國種植,而MON810是目前歐盟唯一允許做為商業使用的基改作物(GM Crop)。
MON810在1998年,獲歐盟准許種植以來,德國是繼法國、奧地利、匈牙利、盧森堡及希臘之後,第六個禁止種植MON810的歐盟會員國,預估將影響MON810今年在德國大約3600公頃的種植面積,即使這些只是德國玉米種植總面積180萬~200萬公頃的一小部分。
此外,德國預期孟山都公司將會對禁止令採取法律行動,但仍然認為歐盟執委會(EU Commission)並不會因此立刻啓動尋求解除德國禁種令的法律程序,這與今年3月份,歐盟執委會才在歐盟(環境)部長理事會(Council of Ministers)中,第三次尋求解除奧地利及第二次尋求解除匈牙利對MON810的禁種令,卻仍是無功而返有關。
其中,奧地利乃歐盟會員國中,對於基因改造生物(GMO)最為謹慎的國家,該國不僅禁止MON810種植,同時,亦禁止另一款由德國藥品及化學集團拜耳(Bayer)所生產的T25基改玉米的種植。
而歐盟執委會先前分別曾於2005年6月及2006年12月,試圖在歐盟部長理事會上解除奧地利這二項禁種令,但包括今年的表決在內,歐盟執委會可以說是鎩羽而歸。
GMO危害人類健康與環境? 歐盟執委會依據EFSA意見裁決
依據歐盟2001/18/EC號指令第23條﹙Article 23﹚的規定,會員國在GMO取得許可後,發現新的科學證據及具備詳實的理由,認為獲准的GMO對人類健康及環境構成危險,得暫時禁止該GMO在其領域內販售及使用。
但會員國應立即通知歐盟執委會及其他會員國,並提出禁止GMO使用販售的環境風險評估報告及新科學證據。
之後,歐盟執委會會將禁止國所提出的科學證據遞交歐洲食品安全管理局(European Food Safety Authority, EFSA),請其提供意見,歐盟執委會最終會基於EFSA的意見,就該會員國的禁令應否撤銷、維持或修正提案,並依歐盟專家委員會程序(Comitology Procedure)提交會員國進行表決。
除了德國、奧地利等國家外,法國亦在去年(2008年)1月,援引上述歐盟指令的防衛條款,禁止MON810在法國的種植,並向歐盟執委會提出多項科學刊物為其背書。
其後,歐盟執委會請求EFSA就法國提出關於MON810安全性的新發現進行檢視,負責這項檢視的EFSA專家小組在同年10月29日,完成其評估與報告,證實法國提出的研究證據中,並無新的科學事證足以推翻過去MON810的安全性評估,因此認定法國並非基於科學證據禁止MON810的種植。
法國禁種MON810 主要是擔心造成更大衝擊
今年(2009年)2月中旬,歐盟執委會依歐盟專家委員會程序,向歐盟食物鏈及動物健康常設委員會(Standing Committee on the Food Chain and Animal Health)提案解除法國及希臘對MON810的禁種令。
出席的25個國家中,僅有9個國家贊成解除禁種令,其他16個國家則投下反對票或放棄投票權,馬爾他及德國則未出席,意謂這項表決並未達到贊成或反對解除禁種令的絕對多數(qualified majority),導致這個案件必須再提交至歐盟部長理事會進行表決。
即使法國食品安全局(French food safety agency, Afssa)在同時間發表MON810並未對人類造成健康危害的報告,但仍未動搖法國政府禁種MON810的立場。
法國政府指出,禁種MON810主要並非基於其對人類及動物健康的直接威脅,而是基於基改玉米可能造成更大範圍的環境問題,亦即污染其他作物的風險。
法國禁止MON810的種植,始自2006年,因著手將歐盟2001/18/EC號指令內國法化,而在2007年下半年,召開全國環境諮商會議(national environmental consultation)後,決定廢棄以往核准生技產品純粹依據科學證據的決策模式,而增加社會經濟(socio-economic)的考量。
因此,特別成立由科學家、農夫、政治人物及公民團體等所組成的過渡性委員會(Interim Committee),重新對MON810的科學證據進行檢視,導致去年年初,法國政府對MON810的禁種令。
歐洲消費者對基改產品接受度低
法國移植歐盟2001/18/EC號指令的生技法案(Biotech Bill),在經過半年多來的風風雨雨後,獲得法國國會的通過,該法案規定必須成立最高生技委員會(High Committee for Biotechnology),亦在去年底正式成立,該委員會的組成結構類似先前的過渡性委員會。
除了科學家外,尚包括,社會經濟學家等成員。觀察家預期,這個全新的機關短期內並沒有允許新種類基改作物的種植或進行田間試驗的可能,其中,亦包括無法廢除先前法國政府對於MON810的種植禁令,認為MON810至少在2010年以前,幾乎沒有機會在法國重見天日。
儘管,農業生技業者一再宣稱其生技產品的安全性一如傳統同類產品,並對部分歐洲國家選擇忽略基改玉米安全性的科學證據感到難以理解,對於素以對基改產品戒慎恐懼著稱的歐洲消費者而言,接受度始終不高,而經常稱基改作物為「科學怪人食品」(Frankenstein foods)。
在愈來愈多的歐盟會員國宣布禁止基改玉米的販售與使用後,基因改造作物在歐盟的種植,預期將遭遇愈來愈多的阻力,並且在德國禁種MON810後,來自歐盟執委會的可靠消息指出,歐盟關於基改作物的法規可能將因此改弦易轍。
至於,將如何變更及影響基改作物在整個歐盟地區的種植,目前,尚無法做任何評估,有待後續的持續觀察。
600億創投基金 開啟生技起飛新紀元【生技醫材報導 2009/05/19 郭珮筑】
為了啟動台灣產業的活力與經濟力,政府日前規劃推動六大新興產業振興方案,鎖定:綠色能源、醫療照護、精緻農業、文化創意、觀光旅遊、生技產業等六大產業,希望能在當前低迷的經濟情勢下,為產業挹注一股活水,創造台灣下一波重要的產業發展契機。
經過數個月以來的運籌帷幄,終於敲定第一波主推的產業推動方案,由「台灣生技起飛鑽石行動方案」拔得頭籌,並由行政院院長劉兆玄親自宣布,揭開台灣正式啟動生技時代的啟航儀式。
行政院於3月26日宣布啟動的「生技起飛行動方案」,主要內容包括:強化產業價值鏈(value chain)第二棒產業化的轉譯研發角色、成立生技創投基金、推動整合型育成機制,以及成立台灣食品藥物管理局(TFDA)建構與國際銜接的醫藥法規環境等四項重點。
分別由經濟部、經建會、國科會及衛生署負責主導落實,希望能帶動生技醫療產業的快速發展,並預計在2012年,讓台灣的生技產業產值倍增至2,600餘億元、十年後成為兆元產業。創造更多高質化人才的就業機會。
強化產業化研發角色 承接上游累積能量
行政院長劉兆玄表示,台灣生技起飛計畫的核心概念之一,即在於強調產業價值鏈中的第二棒產業化研發的角色,向前銜接學研界的基礎研究能量,向後搶攻技術商品化、產業化的灘頭堡,以補足產業當前的缺口。
一方面強化法人研究機構如:生技中心、工研院等的產業化研發能量(包括:藥品開發的轉譯研究,及醫療器材的雛型品開發),以承接國內外學研機構長期所累積的上游研究成果,並協助推進至臨床試驗階段,迅速累積我國生技產業發展的核心能量。
計畫將生技中心轉型為臨床前試驗中心,只要在國內研發的新藥,在申請人體臨床試驗之前,都可以交由生技中心執行動物毒理試驗。目前,生技中心已擁有一座符合國際標準的毒理實驗室,未來將配合政策,人力由400人擴編到1,000人以上的規模。
另一方面,將設置具備豐富生技醫療實戰經驗的選題專家小組,協助尋找生技產業發展的利基,並善用國內外人力資源,持續強化國內生技醫療產業的核心研發能力、吸引國內外資源投入,迅速累積我國生技產業發展的能量。
成立生技創投基金 吸引民間資金投入
除了善用我國高水準的醫療技術與高品質的醫療環境、建立早期臨床研究的能力外,將成立生技整合育成中心(Supra Incubator Center, SIC),強化整合型育成的服務能力,提供生技/製藥/醫材產業發展階段所需的資金、法務、智權、技術及營運等各類服務與協助。
同時,搭配引進具代表性的生技公司,進駐以醫材為主的竹北生醫園區或以製藥為主的國家生技發展園區,逐步建構生技產業聚落,帶動週邊產業的發展,使第二棒前後各個產業價值鏈得以更緊密、有效地串連起來。
為了吸引民間資金投入生技產業,將規劃成立600億元規模的生技創投基金(Biotechnology Venture Capital, BVC)由政府與民間資金共同組成,以達到分階段、分攤風險的功能。
生技創投基金的規模,預計初期先以募集100億元為目標,未來將視執行績效逐漸加碼,規劃由行政院國發基金出資40%、引進民間投資60%。
同時,導入創投的營運精神,組成專業評估團隊,透過具備豐富生技醫療實戰經驗的團隊,投資國內外高獲利、具潛力的案源,並可於任何研發階段切入投資,進一步帶動民間企業投資生技產業。預計4年內,生技產業的產值倍增,10年內,發展成下一個兆元產業。
成立食品藥物管理局 建構與國際銜接的法規環境
醫療產品攸關國民的健康安全,不同於一般的消費產品,須經過各國衛生主管機關的嚴格把關與管理。
為健全我國醫療產品的管理制度,有必要在產品安全的前提下,促進相關產業的發展,藉由醫藥品查驗中心(CDE)改組之際,結合衛生署藥審會、藥政處,成立台灣食品藥物管理局(TFDA),建立以實證法規科學為審查標準的現代化法規機構,以提升檢審效率、並持續推動與國際銜接的藥品法規環境。
近年來,國際間區域法規結盟的趨勢盛行,我國將積極研議國際結盟與市場認證方案,以「類共同市場」(如簡稱為東協的東南亞國協)的概念,在國際市場積極推動醫藥法規協合化,以擴大我國生技醫藥產業發展的機會。
劉兆玄指出,近年來,政府投入生技領域發展的經費已逾1000多億元,也有一些初步成效,為了讓這些成效加以整合、進一步發展,政府推出「台灣生技起飛計畫」,相信這項計畫對於台灣發展生技產業可以發揮關鍵的角色。
希望能藉此將以往所累績的研發成果,用接力的方式繼續發展下去,並導入創投營運精神,讓我們的生技產業能夠真正起飛。由於,生技產業的領域很廣,未來,農業或食品產業方面,只要涉及運用到生物技術的運用,也可以納入本計畫持續推動。
業界樂觀其成 盼政府加速推動腳步
政府大力推動產業發展,對生技業者而言,當然是樂觀其成;不過,生技公司不僅需要資金奧援,更希望政府在法規、制度與執行面,營造出更加完善、彈性與友善的產業環境。
訊聯生技董事長蔡政憲指出,生技產業需要投入龐大的研發費用,從各國政府投入生技產業的資金狀況來說,600億元其實並不算多。蔡政憲認為,關鍵應在於是否能夠順利帶動民間的投資,並且找出成功的經營指標,生技產業才有機會順利起飛。
投入植物新藥研發的懷特新藥總經理江滄炫則認為,這項計畫的推動將有利產業的發產,同時也讓尚在觀望的業者一起投入、並壯大生技產業的氣勢和規模。
他以鴻海科技與訊聯生技相互持股的合作為例,生技產業的發展已經讓讓電子產業產生高度興趣。但是,江滄炫強調,希望政府推出更具體及紮實的配套措施及施行細節,以落實此一方案。
血糖檢測器大廠五鼎生技發言人吳純慧表示,政府的協助對業者的幫助很大,但過去很多創投基金投資未上市的生技公司,結果都沒賺錢,未來到底該如何執行、篩選適當、有潛力的案源,協助業者開發出新產品或新技術,都是業者引頸期望的願景。
落實政策的腳步應該加快
吳純慧提到,對於已經上市的公司,能投資的比例比較小,這次計畫是否也將上市櫃公司納入投資對象,值得觀察。此外,創投基金也應該協助產品及技術的開發,最好是能以科專的形式進行,對產業的幫助較大。
血壓計大廠合世生醫也看好生技起飛計畫,該公司表示,生技創投基金如果要投資,以醫療器材的成效最快,無論進行臨床試驗、取得認證等都比生技製藥業快,不過,目前,創投投資上市櫃公司還有許多限制,希望可以儘速鬆綁投資的規定。
中研院基因體研究中心副主任陳玲津觀察,台灣上游的生技醫藥研究已動了起來,業界也想進來投資,但卻不知如何下手,落實政策的腳步應該加快,不然民間會沒有信心、也讓政策驅動的力量減弱。
陳玲津表示,台灣發展生技產業眼光應該放遠、不要短視近利,投入像是抗癌或治療心血管疾病的新藥等研發,都非常有價值,不但能造福人類,也可以提高經濟效益。
即使沒有研發出可以上市的新藥,也能夠逐漸提昇整體生醫研發的能量,培養優秀的生技醫藥研發人才,一旦累積足夠的研發能量和新藥開發經驗時,成果自然就水到渠成。
選擇適合台灣發展的特定技術領域 減少摸索的時間
農業生技國家型科技計畫共同主持人吳金洌指出,台灣的農業生技發展重點包括:花卉(如:蘭花)、保鮮蔬果、中草藥、健康食品、優質水產種苗。生技醫藥門檻高,研發、投資與回收時間長,而農業生技與民生直接相關,已成為產業發展的明星產業。
此一行動方案雖然點出政府對生技產業發展的四大重點,預計10年內,投入600億的預算,但相較於各國政府投入生技領域的研發經費,似乎不算可觀。
因此,為了達到較佳的投資效益,建議應該選擇適合台灣發展的特定技術領域進行投資,並擬定相關配套措施,才是當前的首要任務,期盼政府能多方收集專家意見,盡快擬訂相關的執行細節,如此才能達到立竿見影的效果。
生技產業將是美國政府下一波援助對象? 【生技醫材報導 2009/06/24 劉惠娟、陳堂麒】
隨著全球金融危機席捲各國,各個產業、企業均受到大小不等的影響和衝擊,連向來被認為最具潛力美國生技產業也遭遇資金短缺的壓力,許多生技公司的老總們紛紛開始向美國國會議員游說,希望能從美國挽救市場的龐大經費中分得一杯羹。
最流行的問候語: 「你延長跑道了嗎」?
近來,在美國生技公司的老總們,見面時最流行的問候語不是:「你好嗎」?反而變成了「你延長跑道了嗎」?
聽起來似乎讓人有點摸不著頭緒、一頭霧水,其實,這句問候語中的「跑道」,是指公司資金用完的時間。「延長跑道」的意思就是問候對方是否找到新挹注的資金,解決公司目前財務短缺的現狀,以維持公司的正常運行。
「延長跑道」成為企業經營者和經理人之間的流行問候語,顯示在這波全球金融危機已經在各個產業之間產生重大的衝擊,即使是被視為當紅炸子雞、譽為未來最具潛力明日之星的生技產業,同樣必須面臨這場嚴峻的考驗,接受資金短缺、經營困難的困境。
不過,許多生技公司「延長跑道」的首選對策就是-裁員,這種最迅速能反應在財報表現上的方式。
在多倫多證券交易所上市的生技公司-SemBioSysGenetics,其主要業務是利用基因轉殖的紅花為原料,開發生產胰島素和其他藥物的技術。而該公司也在最近宣佈將辭退30名工作人員,這個數量約佔全公司人力的五分之二。
金融風暴席捲 股價已無法反映市場價值
除了裁員,生技公司為了「延長跑道」,不得不取消某些研究和藥物開發的專案,有的公司甚至開始以低價的方式賤賣公司、所屬財產、專利和研發成果,例如,Avalon醫藥公司就以1,000萬美元的價格,賣給臨床資料(ClinicalData)公司。
在金融危機爆發以前,多數藥物所需的投資金額龐大、臨床試驗時間過長、且還不一定能成功(風險太高),因此,成為風險最大的股票板塊。
金融危機爆發以後,股票投資人的風險意識越來越強烈,因此,近期,生技公司的股票幾乎成為乏人問津、望之卻步的板塊之一。
根據統計,到2008年10月9日,在美國股市翻騰的344家生技公司中,有86家在納斯達克的股價已經跌落到1美元以下,這樣的股市價格根本無法真正反映公司本身的市場價值。
在這些股價在1美元以下的生技公司中, 以deCODE Genetics最受矚目。這家公司在2008年的科學研究表現非常傑出,陸續發現與癌症、心臟病和其他許多疾病相關的基因。
然而,這些優異的成績並沒有使得deCODE Genetics的股價獲得投資人的支持與肯定,甚至於該公司的股價竟然下跌到每股29美分,與公司的市場價值幾乎背道而馳。
僅有Genentech和Amgen 因財力雄厚 沒有受到更嚴重影響
根據分析師指出,deCODE Genetics公司股價狂跌的主要原因是該公司的總部位於冰島,而冰島是此次受金融危機影響最大、受創最深的國家,是全球第一個宣布破產的國家。目前,deCODE Genetics正在尋求買家,希望有人願意接手繼續經營。
在這場金融危機之中,只有美國最大的兩家生技公司-基因科技(Genentech)和安進公司(Amgen)因為財力雄厚沒有受到更嚴重的影響,股票價格在2008年仍然保持平穩,沒有劇烈驟降的危機,而且公司陸續有新產品上市、獲利。
其他大多數生技公司就沒有那麼幸運了,目前數百家上市的生技公司,在2008年幾乎都沒有賺錢,完全處於虧錢的狀態,目前只能依賴較有實力的投資人和大型藥廠提供短期的資金維持營運。
生技公司、藥廠開發藥物的時間週期通常需要8~15年或更長的時間,期間需要數億美元、甚至數十億美元的研究經費,進行各階段的臨床試驗。
對於這些公司來說,資金就是一種原料,對於藥物研發成功與否的影響相當重大。
資金口袋是研發成敗的關鍵
根據投資銀行最近公佈的報告指稱,以目前生技公司燒錢的速度,約有113家左右的上市生技公司,其現有的資金規模將維持不到1年的時間,也就是約有三分之一的上市公司將在一年之內面臨斷炊的命運。
而未上市的中小型生技公司,由於風險太大,即使在經濟繁榮的時期,也很難從相關部門獲得貸款的機會,部分小規模的生技公司只能透過兌換證券的交易模式獲得資金。
但是,這種獲得資金的方式風險相當大,一旦開發藥物的過程出現缺失,公司將面臨巨大的債務危機。
2008年9月,AtheroGenics公司就遭遇這種打擊。
該公司研發一種治療心臟病的新藥,結果在進行臨床試驗的過程中宣告失敗,導致該公司欠下3,050萬美元的鉅額債務,使得該公司另一種治療糖尿病的藥物也無法繼續進行臨床試驗。
在這種情況下,公司只好違背還債約定,進入破產程式,目前,該公司正在尋求賣掉公司或公司正在開發的藥物及相關專利。
新藥創新進入空窗期
金融危機對生技公司的影響層面非常廣泛,現在,許多保值基金已經開始撤出生物技術的投資領域,一些基金公司不得不拋售股票,以彌補公司在其他領域遭受的損失或歸還基金客戶的資金。
根據統計,2008年生物技術公司只募集到56億美元的資金,這個數目只有2007年的1/3,為自2002年以來募集資金最少的一年。
2009年,生技公司幾乎沒有新公司上市,無法透過上市的機制募集到所需的風險投資資金,而風險投資資金幾乎是中小公司最主要的啟動資金。顯示2009年,不是成立新生技公司的好時機。
而在金融危機中,有能力與實力的投資人往往更為現實,為了最快達成投資報酬,大都只將資金鎖定已有藥物進入人體臨床階段的公司,而在新藥開發初期或仍處於臨床前試驗階段的公司,幾乎得不到投資人的青睞,因此,面臨龐大的資金壓力。
如此一來,勢必將制約新藥的創新,如Cytokinetics公司已經在2008年9月,停止一項新藥的實驗研究,並資遣45名相關計劃的研究人員。
大型藥廠等待新興生技公司觸底 再以低價方式併購
隨著資金募集越來越困難,許多生技公司面臨被低價收購的命運。這對於那些手裡有充裕現金,又迫切需要新藥挹注的大型製藥公司來說,可以說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
現在,美國的許多大型製藥公司正坐在家裡,等待這些新興生技公司的股票觸底,然後,再出手選擇其中較有競爭力的藥物或公司,以低價的方式購買或併購。
Maxygen生技公司目前還有2億美元的現金,但該公司日前宣佈,將暫停公司一 種保護癌症化療病人感染藥物的研發,而且,由於該公司目前的股票市值只有1.3億美元,比公司的2億美元現金還要少,嚴重違背公司真正的價值,公司決定大幅裁減30%的員工,甚至不排除賣掉公司。
面對這種無法主宰自己命運的困境,許多公司為了自保,即使手頭有一些現金,也不會馬上投入研發工作,而是暫停某些重要的研發,使得新藥的創新能力進入前所未有的空窗期。
生技產業開發週期長 募資困難
繼美國三大汽車製造商之後,美國生技公司也在2008年12月初,「拜訪」美國國會議員,希望尋求政府能對生物技術產業伸出援手。
生技公司希望美國政府能對相關稅收法規進行臨時修改,將以往的稅收優惠政策(生物技術在真正有盈利前不用繳稅),改為直接為缺乏資金的公司提供現金援助。
如果法案修改通過,生技產業將可以獲得幾十億美元的現金援助。這個消息對於面臨嚴重現金短缺,不得不解雇員工、暫停新藥研發,甚至宣佈破產的生技公司來說,無疑是雪中送炭。
美國民主黨議員對這項提議表達支持的態度,表示將在今後的經濟刺激方案中,將特別提出此一建議案。
他們認為,技術和創新是美國經濟持續成長的重要關鍵,也是美國勞動就業成長最快的行業,應該受到經濟刺激方案的眷顧,特別是那些生活在美國費城等製藥和生技公司集中地區的國會議員,對於支持生技產業的救援行動都表示贊成。
生技公司將是美國政府 下一波提供援助資金的對象?
在尋求援助的說明中,生技公司將自己與汽車業、銀行業以及其他尋求資助的產業劃清界限。
他們宣稱自己代表美國的競爭力和創新力,尋求援助的原因不是公司本身出現制度瑕疵,而是生技產業研發週期長、風險高的特性,一項產品經常需要長達8~12年的開發時間,因此,需要大量的資金挹注。
「漫長開發週期的弱點,被描述成為尋求資金援助的突破點。」一位國會議員如此說。
在美國的法律條款下,生技公司在實現盈利後,可以將盈利前的開發費用和其他開發損失作為成本,抵消部份稅收。但對於急需現金的生技產業來說,這一些稅收優惠的政策已經是遠水救不了近火。
因此,生技業者在建議的援助方案中,希望政府能夠放棄稅收優惠,直接給予公司提供資金上的援助,援助急需資金的公司一年3,000萬美元的支援。
美國國會議員表示,他們將積極推動這項提議的通過,將資金援助擴大到其他一樣需要時間和資金來開發新產品的產業。
為持續保有全球領先優勢 援助案通過的可能性很高
不過,也有部分國會議員的反對,他們認為,生技公司並沒有提供大量的就業機會,美國只有20萬人從事該項行業,而且,許多生技公司的雇員只有幾十個人,如此規模的研發型公司無法對美國經濟產生刺激作用,因此,沒有必要對其進行資金援助。
反對人士還認為,那些擁有前景的新藥研發公司,即使目前營運很困難,也可以將產品的專利或公司賣給大型藥廠,以解決當前的困境,而那些沒有什麼優勢藥物產品的公司,更沒有值得援助的價值。
以往,生物技術因為投資風險高而讓許多望之卻步,許多生技公司儘管投入數億美元的資金,仍沒有任何一項產品上市、盈利。
從70年代開始,美國生技產業約花掉美國超過1,000億美元的經費,到了2008年為止,只有少數、個別的公司出現盈利,可以說整個產業仍處於持續虧損之中。
即使仍有許多反對的聲音,但是多數的美國人認為,生技產業已經是美國在全球少數仍具優勢、且具領導地位的產業,有必要持續保有這項領先的優勢不被其他國家超越,因此,該項援助提案在國會通過的可能性很高。
爭奪生技醫藥盟主寶座 歐盟祭出新興醫療藥品法規 【生技醫材報導 2009/03/25鄭師安】
當人類基因組所有序列於2003年解碼完成,生命奧妙、個體運作及疾病成因都將因此得到解答的同時,也為新興生物技術的時代揭開序幕。目前正快速發展的新興生物醫療技術包括基因治療、細胞治療及組織工程等,不僅帶動了再生醫學的發展,亦將成為醫藥產業成長的新動力。
近年來,醫療技術的進步使得許多以往無藥可醫的疾病逐漸銷聲匿跡,但是,新型態的生活方式卻也衍生出許多現代文明病(如:癌症、心血管疾病、肝硬化、糖尿病等)及先天性遺傳疾病(如:自體免疫疾病、新陳代謝疾病、肌肉萎縮症等),逐漸成為民眾健康威脅的頭號殺手,亦使得傳統的醫療技術顯得黔驢技窮。
從研發層面來說,化學合成藥物所投注的總和成本與產出不成比例,導致藥廠資源的投注越來越多,但核准上市販賣的新藥卻越來越少,這不僅顯示新藥研發已面臨到重大瓶頸,亦代表醫療技術亟需藉由新興生物科技開拓更寬廣的道路。
當人類基因體序列於2003年4月解碼完成,生命奧妙、個體運作及疾病成因都可能將因此得到解答,也為新興生物技術時代揭開序幕,讓醫藥產業看到另一扇機會之窗,期待新生物科技能協助解決現在醫療技術所面臨的瓶頸。
細胞治療市場 2010年 預估可達780億美元
目前,正快速發展的新興生物醫療技術包括:基因治療技術、細胞治療技術及組織工程等,這些先進醫療技術不僅帶動再生醫學(regenerative medicine)的發展,亦將成為醫藥產業成長的新動力。
舉例來說,研究機構Frost & Sullivan預估基因治療產品的全球市場於2008年可達55.5億美元;而研究機構Jain PharmaBiotech則在市場研究報告中指出,細胞治療及相關技術的市場於2010年估計可達780億美元。
許多先進國家預見未來新興生物醫療技術將對整個社會及產業帶來重大影響,紛紛開始制訂相關法規,期能在確保人民健康與促進產業發展間取得最佳的平衡點,包括:歐盟、美國、澳洲及英國等都積極推動相關立法程序。
對生物科技發展最為積極,且具有龐大市場潛力的歐盟,分別於2004年及2005年,提出「人類組織工程產品管理架構(Future Regulatory Framework for Human Tissue Engineered Products)」及「新興醫療技術管理架構草案(Proposal for a Regulation on Advanced Therapies)」。
2007年10月30日,又正式通過「新興醫療藥品管理規則(Regulation on Advanced Therapy Medicinal Products),以下簡稱管理規則」,為新興生物醫療技術及產品在既有的醫藥品管理架構下,補充及建立管理機制。
針對新興醫療藥品定義、上市申請、監督進行規定
雖然,管理規則已於2007年底通過,但其內容涉及現存相關醫藥品法規的修訂,依法須將修訂部分先進行公眾諮詢,以做為立法機關的參考,因此,正式實施的時間訂定為2008年12月30日。
管理規則的目的不是針對新興醫療藥品創設新的管理架構,而是希望能在既有的醫藥品管理架構下,填補可能的不足或真空地帶,進而就產品的特性提供上市評估標準及產業發展的誘因。
首先,管理規則主要是就新興醫療藥品的定義、上市申請、監督及安全監視(pharmacovigilance)等項目進行規定,並建立相關委員會及提供申請者誘因。
在定義方面,新興醫療藥品包括用於人類身上的基因治療藥品、體細胞治療藥品或組織工程產品。基因治療藥品係指經由人工移轉方式獲得預防、診斷或治療疾病的基因,並使其表現的人類或動物細胞。
體細胞治療藥品是指透過代謝、藥理學或免疫學的方法,改變生物特性、並產生預防、診斷或治療疾病效果的自體(autologus)、異體(allogeneic)或異種(xenogeneic)的活體細胞。
組織工程產品則是指包含:工程過的細胞、組織或由其構成的產品,且是做為人類組織再生、修補或替換之用。
新興醫療藥品 須依中央制申請上市
由於,歐盟醫藥品主管機關是透過委員會的方式,審理各種產品的上市申請,故管理規則特別設立「新興醫療委員會(Committee for Advanced Therapies)」。
新興醫療委員會的主要任務包括:就新興醫療藥品的最終核准與否,提供與品質、安全性及有效性相關的草擬意見、協助釐清新興醫療藥品屬於何種類別、於其他委員會的要求下,提供醫藥品相關的品質、安全性及有效性評估、就新興醫療藥品的相關問題,提供建議及協助,製作符合管理規則目標的科學文件。
歐盟已建立醫藥品的上市申請制度,並區分為中央制與相互承認制。對新興醫療藥品來說,其上市申請沿用既有制度即可,但有鑑於新興醫療藥品具有高度技術性、且屬尖端科技領域,為確保高品質的科學評估、並克服專家缺乏的問題,管理規則要求新興醫療藥品只能依中央制申請上市。
另外,在細胞或組織的取得與測試、人體臨床試驗及藥品生產製造方面,除了須符合既有的法規內容外,歐盟執委會亦應針對新興醫療藥品的特性制訂指導方針。
中小型企業享有90%藥品評估減免費 與50%上市申請減免費
在行政誘因部分,管理規則規定歐盟醫藥品主管機提供藥品評估所收取的費用,應給予中小型企業90%及其它申請者65%的減免。而申請者亦可要求主管機關提供科學建議及資料認證。
若申請者屬醫院或中小型企業,並可證明其產品對公眾健康有獨特的利益,其產品的上市申請費用可減免50%。
「新興醫療藥品管理規則」於2008年12月30日開始實施,效力及於歐盟各會員國,並採中央制的上市申請,因此,對於醫藥產業來說,此舉有助於縮短上市時間及減少成本支出。
歐盟境內新興醫療藥品公司大都屬中小型企業,財務上承擔的風險較大,管理規則特別透過減少規費的方式,協助其發展醫藥品。
總括來看,歐盟意識到新興醫療藥品未來的發展趨勢,因此,採行以既有步驟的方式補足醫藥品管理架構可能的不足及真空,為新興醫療藥品的上市申請建立一清楚及完善的機制,如此一來,相關產業不僅對法規的掌握度更高,亦可有效運用週邊資源,使產品成功上市的機率大大提高,有助於整體新興醫藥品產業的成長。
2011 全球十大生技產業新聞剖析 生技醫材報導 2012/03/30
2011年全球生技產業界最受矚目的,應該是期待多年的紅班性狼瘡藥物,終於出現新曙光,為許多患者打了一劑強心針。而也有許多國家頒佈新政令,以及產業轉換跑道,另闢戰場等..。 【文/曹智菀】
2011年,全球生技產業界最受矚目的,應該是期待多年的紅斑性狼瘡藥物研發終於出現新曙光,為紅斑性狼瘡患者打了一劑強新針。而2011年,也有許多國家頒佈新政令,以及產業轉換跑道,另闢戰場等。以下為摘錄2011年的幾則重要生技產業新聞。
1. 英國准許培植「人獸胚胎」
先前英國科學家打算培植「人獸胚胎」,引發各界醫學倫理爭議。原本打算全面封殺的英國政府,卻出現政策大轉彎,公布新法草案,同意科學家可以有條件利用混合人類DNA與排除遺傳物質的動物卵子所製造出來的「人獸混合胚胎」,以培育幹細胞,並進一步了解、發展阿茲海默症、帕金森氏症、運動神經元病變等絕症的新療法。
根據這項「人類細胞與胚胎法」草案,科學家必須獲得執照,才能進行相關研究,而且必須在實驗室內培養人獸細胞,但時間不能超過14天,也不能將其植入人體內,草案中還規定,所有的人獸胚胎不得培育為「真正的胚胎」,不得直接以動物的精子/卵子與人類的精子/卵子結合。
該草案提議,科學家可進行三種類型的人獸混合胚胎研究;第一種「嵌合胚胎」將動物的細胞注入人類胚胎中,第二種為「人類基因轉殖胚」,將動物的遺傳物質DNA注入人類胚胎。第三種為「細胞質混合」,是將人類細胞的細胞核注入遺傳物質,幾乎已完全去除的動物卵子中。
科學家表示,研發這三種人獸胚胎,將能提供多種幹細胞來源,這些不成熟的細胞將可以發展為不同形式的組織,有助未來的醫學與藥物研究。
但不少人擔心,人獸混合胚胎可能會給人類帶來很大風險,例如,可能把對動物無害但對人體有害的病毒引入人體,從而引發災難性後果,呼籲政府必須嚴加管控。
2.期待半世紀 紅斑性狼瘡新藥問世
美國FDA顧問小組以13票對2票,建議批准治療紅斑性狼瘡的新藥Benlysta上市。
Benlysta是由美國「人類基因體科學公司」(Human Genome Sciences)和英國葛蘭素史克藥廠共同開發的實驗藥劑。FDA專家強調,Benlysta並非對所有紅斑性狼瘡患者都有效,未來仍需進行更深入的研究。
人類基因體科學公司研究的患者中,只有30%對Benlysta有反應,對於非洲裔美國人則幾無療效。在拉丁美洲和東歐的研究結果,比在美、加兩地的研究結果更佳,但部分顧問小組會成員仍質疑結果的準確性。
儘管存有疑慮,逾30名紅斑性狼瘡患者為新藥請命,許多患者表示,目前的治療用藥包括:類固醇和化療藥物,產生的副作用與紅斑性狼瘡同樣都會造成身體衰弱。
Benlysta的作用機轉是協助控制患者失調的免疫系統,並非專門治療紅斑性狼瘡本身。
觀察過去數十年來,全球有500萬名紅斑性狼瘡患者,但卻一直沒有治療紅斑性狼瘡的新藥問世,如果該藥能獲FDA核准上市,將成為逾50年來,首度獲美國官方核可的紅斑性狼瘡新藥。
3.草藥未註冊 2011年將不准在英國銷售
草藥在英國已有數十年歷史,不過,英國政府日前宣布,將禁售數百種未註冊的草藥產品,未來,病患恐面臨無草藥可用的窘境。
根據英國媒體報導,歐盟於2004年,因草藥造成的有害影響劇增而頒布一項法令,規定所有草藥生產企業必須在2011年4月30日前完成簡易註冊,否則不允許在歐盟境內銷售使用。
根據歐盟法令,合格草藥師仍可為病患開未認證的草藥,但英國政府決定延後引入合格草藥師的註冊計畫,意味著數千名依賴草藥治療的病患,將可能會無藥可用。
草藥師表示,不可能讓大多數草藥都符合類似成藥的認證條件與品質,因為光測試藥品就會花上一大筆錢。
代表草藥師的自然健康聯盟(Alliance for Natural Health)表示,傳統中藥或印度草藥沒有一項產品獲得認證。 歐洲大約有200種草藥產品獲准上市。英國藥品和醫療產品管理中心(MHRA)收到166種草藥申請認證,78種已獲准。
4.中國公佈新版藥品GMP
上千家中小藥廠面臨危機
中國大陸因為食品藥品監管局近日公布的《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範(2010年修訂)》(新版藥品GMP)政策,吹亂藥商一池春水。
該政策預計在2011年3月1日起上路,實施後,將造成大型藥商出現大者恆大的現象,另外,有上千家中、小型藥廠面臨退市的危機。
新版藥品GMP實施後,現有藥廠將有5年的過渡轉型期,並依據產品的風險程度,按類別分階段達到新版藥品GMP的要求。
受惠於中國大陸經濟持續發展,藥品市場商機無限,但如此龐大市場卻沒有相對應的法律限制,新版藥品GMP就是加速中國大陸醫藥產品與世界接軌的重要轉捩點。
根據整體藥品市場評估,目前,中國藥廠能通過新版藥品GMP的廠商很少,除了前幾大藥商外,其他中小廠商幾乎沒有能力度過難關。新政策嚴格規範廠商,自原料採購、生產環節、操作中的偏差處理、發現問題的調查、上市前的測試,以及上市後監控等各方面流程。
其中,對於五類藥品的影響最大,包含:無菌製劑、生物製品、血液製劑、中藥及原料藥。根據保守估計,全中國大陸無菌製劑若按照新版藥品GMP進行改造,必須投入人民幣500~1,000億元(73~145億美金),這對一般企業來說,是極大的成本壓力。
除此之外,新版藥品GMP還改變監測系統,過去的硬體設備必須淘汰,更換新的設施,支出將高於過去的數十倍。因此,小型藥廠在新版藥品GMP實施後,只能等著被大藥廠併吞重組,整體產業發展將朝向集中化、規模化的大型企業集團的方向發展。
5.賽諾菲201億美元併健臻
法國最大藥廠賽諾菲安萬特(Sanofi-Aventis)將以至少201億美元,買下美國生技公司健臻(Genzyme),結束長達9個月的追求過程,這項併購案也使賽諾菲將取得罕見疾病治療藥物。
賽諾菲發布聲明稿表示,健臻股東每股將獲得74美元現金,同時,也將獲得所謂的有價值權利(contingent value rights),賦予他們每股最多可再獲得14美元的權利,視健臻實驗中的多發性硬化藥物Lemtrada表現和2家公司其他產品產量水準而定。
買下全球最大罕見基因異常疾病藥物製造商健臻,有助於賽諾菲減少部份暢銷藥因學名藥競爭而流失的營收所造成的衝擊。賽諾菲藉此取得法布瑞氏症、龐貝氏症、高雪氏症等罕見疾病藥物,此交易將讓健臻長達30年的獨立藥物開發商歷史,從此畫下句點。
6.諾華收購天元 搶攻中國疫苗市場
國際製藥廠瑞士諾華公司日前宣佈以1.25億美元收購浙江天元85%股權,該項併購案已獲得中國商務部批准,諾華將在中國疫苗市場展開布局,初步估計,中國大陸已成為世界上第三大疫苗市場,年銷售額超過10億美元。
諾華集團2010年淨銷售額成長14%,達到506億美元,諾華中國區總裁易珉表示,諾華藥廠在中國大陸市場市占率已達15%,有鑑於中國市場在諾華全球戰略布局中的地位日益提升,未來,將進一步加強與中國企業合作,並投資10億美元在上海建立研發中心。
浙江天元生物藥業已經更名為諾華天元,浙江天元董事長表示,合資後的新公司正在制定未來5年的發展計畫,按照諾華承諾,收購後,諾華將在疫苗創新、製造技術和商業網絡等領域進行投資,擴大浙江天元的產品線和研發管道,諾華新型疫苗進入中國市場也會更加便利。
諾華藥廠為全球第二大流感疫苗生產商,因中國政策未開放,先前在中國僅能提供流感和狂犬病疫苗,業務範圍有限,浙江天元是中國大陸第二大H1N1疫苗供應商,更擁有中國大陸工信部2,000萬劑H1N1流感疫苗訂單。
市場猜測,諾華希望藉流感疫情的特殊時期和快速審批的可能,通過收購中國企業的方式,迂迴進入疫苗市場。
7. 嬌生收購信迪思 前進骨材界領域
醫療器材業者為取得規模經濟,並切入新業務領域,近來積極物色收購標的,美國嬌生公司(J&J)日前宣布將以190億瑞郎(215.9億美元)收購瑞士醫療設備製造商信迪思公司(Synthes),堪稱為嬌生公司歷來最大的收購案,這項收購案將使這家保健產品巨擘,在治療骨折及外傷的手術設備市場大幅領先對手。
這項收購案已獲雙方董事會支持,預計明年上半年完成,但仍需歐、美等反托拉斯當局批准。
信迪思2010年營收為37億美元,專門生產用於修復骨折的釘子、螺絲與板條,以及人造椎間盤。嬌生希望藉由併購這家全球最大的骨科醫療器材製造商,提振整形外科產品部門日漸疲弱的銷售業績。
嬌生表示,整形外科是個龐大,且日益成長的市場,全球市場規模達370億美元,是驅動嬌生成長的主要動力。
8.阿斯特捷利康賣掉醫材業務 專攻製藥
英國第二大製藥廠-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日前以18億美元現金,將旗下牙科植體和醫療器材製造商Astra Tech賣給Dentsply國際公司,以專注製藥本業,並提高股東收益。阿斯特捷利康表示,這樁交易預定在2011年下半年完成。
Astra Tech成立於1948年,總部設在瑞典,旗下有2,200名員工,去年全球營收達5.35億美元。該公司專注於植體和義齒的牙科部門以及專攻醫療器材的保健部門,前者吸引包括諾保科控股在內多家牙科植體製造商的興趣,後者則受私募基金業者的關注。
阿斯特捷利康正努力開發新藥,因為其兩款暢銷藥精神分裂用藥Seroquel和治療胃痛的Nexium,在美國的專利保護將分別在2012年及2014年到期,屆時該公司面臨學名藥的競爭,恐怕會損失全球市場的營收。
因此決定賣掉醫材領域,改專注發展製藥業,期望能得到不錯成績,以彌補暢銷專利藥品專利保護到期的損失。
9.奇異醫療投資中國20億美元
全球知名醫療影像設備製造商「美商奇異醫療(GE Healthcare)」,將把已有百年歷史的X光事業部遷至中國大陸,未來X光事業部將有20%以上的新產品,是在中國大陸開發,儘管外商對中國大陸保護智慧財產的成效仍頗有微詞,但市場大餅的考量顯然更為重要。
目前,中國大陸常用的醫療影像技術,正從傳統的底片與類比技術,逐漸過度到數位X光技術,因此,中國大陸市場將可望創造兩位數的成長率。
奇異公司表示,該公司總部將從美國威斯康辛州遷至北京,成都也將成立新廠區,這些都是奇異醫療的母公司奇異公司(GE)將投資中國大陸約20億美元計畫中的規劃。
奇異醫療在去年總營收169億美元,其中,中國大陸就占11 億美元。奇異醫療將重點開發中國大陸尖端醫療市場,並打進中共官方力推的一般健康照護,策略是擴大在中國大陸的研發規模,並計劃在五年內,讓中國大陸的產能倍增。
10.三星跨進醫療設備業
正面迎戰奇異與西門子
產品涵蓋廣闊的韓國三星電子(LG),從記憶晶片到電視機、家電冰箱都有,如今更積極洽購核磁共振攝影掃描機(MRI)與X光機的製造商,準備挑戰奇異(GE)與西門子(Siemens)在醫療設備市場的龍頭地位。
目前,三星是由韓國三星資深副總裁趙在汶領導此醫療設備團隊。三星計畫把醫療設備打造成年營收達10兆韓元的龐大事業,預期美國、歐洲與日本市場老年人口比重不斷升高,將帶動醫療掃描儀器需求。
三星電子計畫2020年以前,針對各項新事業投資23.3兆韓元(2百億美金)。2010年,收購超音波儀器製造商Medison的43.5%控股權,是該公司在健診業的最大一筆投資,今年4月,再把持股比重提高到65.8%。
http://mag.udn.com/mag/newsstand/storypage.jsp?f_PROJ_ID=11&f_ART_ID=380367&f_fun=QUY
盤點2011年 中國生技產業大事件 生技醫材報導 2012/02/23
2011年,對中國的生技產業來說,可以說是快速成長的一年。在這一年中,生技產業在各個方面都有重要的突破。包含:政策、規劃、關鍵技術、新產品、制約產業發展等問題逐步解決,持續營造生物產業的發展環境。【文/劉惠娟】
2011年,對中國的生技產業來說,可以說是快速成長的一年。在這一年中,生技產業在各個方面都有重要的突破。包含:政策、規劃、關鍵技術、新產品、制約產業發展等問題逐步解決,持續營造生物產業的發展環境。
尤其在與台灣簽署兩岸醫藥合作協議之後,無論對於台灣或中國大陸的醫藥產業而言,都將是一個劃時代的扉頁,許多人都引頸企盼開花結果的機會。
以下,我們從政策、技術、專案、金融、園區5個方面,整理2011年中國生物產業發展脈絡。
1.政策:新版藥品GMP實施
2011年2月12日,中國衛生部對外發佈《藥品生產品質管制規範(2010年修訂)》(簡稱新版GMP),並宣佈自3月1日起正式實施。
新版藥品GMP修訂的重點:一是加強藥品生產品質管制體系建設;二是全面強化從業人員的素質要求;三是規範操作規程、生產記錄等檔案管理規定;四是進一步完善藥品安全保障。
自2011年3月1日起,新建藥品生產企業、藥品生產企業新建(改、擴建),應符合新版GMP的要求。現有藥品生產企業將給予最長5年的過渡期,並依據產品風險程度,分階段達到新版GMP的要求。
2.種業新政:科研院撤出商業化育種
2011年4月18日,國務院《加快推進現代農作物種業發展的意見》正式頒布。指出,目前,中國農作物種業發展仍處於初級階段,商業化的農作物種業科研體制機制尚未建立,科研與生產脫節,育種方法、技術和模式落後,創新能力不強。
因此,《意見》提出,要推動科研院所、高校,逐漸脫離商業化育種,期望能培養一批競爭力強的種業企業,鼓勵產業整重組。
3.鼓勵民營企業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
2011年8月15日,中國國家發展改革委頒布《鼓勵和引導民營企業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實施意見》。強調民營企業和民間資本是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力量。
要加快戰略性新興產業相關領域的核准進入條件,除了必須達到節能環保要求外,不得針對民營企業和民間資本在註冊資本、投資金額、投資強度、產能規模、土地供應、採購投標等方面設置門檻。
4.鼓勵生物產業 走出去
2011年10月20日,中國公布《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國際化發展的指導意見》。指出國際化是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必然選擇,要把國際化作為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重要途徑。
支援生物醫藥、生物育種等國內企業併購、重組,培育大型跨國企業集團;鼓勵企業承接國際醫藥研發和生產外包;支持優良的生物醫藥企業走出去,展開對外投資和合作;透過對外援助等多種方式,帶動生物育種企業展開跨國經營。
5.合成生物學 帶來新曙光
合成生物學在2011年取得令人矚目的進展。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Jay Keasling教授透過人工方法合成各種基因,然後,將其組裝成一條生產線,放入一個微生物體內,使得這個微生物合成出烷烴、脂肪酸酯等一系列,可用作航空燃料的產品。
文特爾(Venter)研究所正把一個製造乙醇的微生物跟利用纖維素的微生物進行合成,使得新的微生物能直接利用纖維素生產乙醇。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陳國強已經合成出一系列具有不同特徵的新材料。
2011年,973計畫推動2個合成生物學專案,分別由中科院院士趙國屏、上海交通大學教授馮雁擔任首席科學家。每個項目研發經費為500萬美元。科技部的《十二五生物技術發展規劃》中便指出,將建立合成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6.新酵母讓生物燃料更經濟
以木質纖維素作為原料的第二代生物燃料備受關注。但是,木質纖維素要變成液體燃料,需先進行水解,其水解產物-葡萄糖和木糖的高效利用是當前難題之一。
原因在於,在葡萄糖和木糖共存的條件下,多數微生物會優先利用葡萄糖,造成木糖利用效率低,甚至利用不完全的情況。因此,同步、高效利用葡萄糖和木糖的菌株對於提高該過程的經濟性非常重要。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趙宗保研究小組日前宣稱,首次發現一株能夠同步利用葡萄糖和木糖累積油脂的酵母-皮狀絲孢酵母Trichosporon cutaneum AS2.571,油脂含量約為50%。
7.抵抗致病性流感 中國作好藥物儲備
克流感(Oseltamivir)被視為預防流感的特效藥,世界各國紛紛開始加緊對克流感原料藥的儲備。從八角中所萃取的莽草酸正是該藥物的主要有效成分。
為保障中國生產克流感時,有足夠的莽草酸,北京綠色金可生技承接中國抗禽流感藥物克流感原料-SA200噸擴產專案。目前,已成功生產莽草酸200噸/年的目標。
由於,生產200噸SA需要8,000噸八角,因此,也帶動雲南、貴州、四川等省市八角主產區的農民增加收益1億元,帶動八角種植業擴大種植面積約10萬畝。
8.玉米新品種 成就黃金產業
承德裕豐種業在承接中國發改委高技術產業化示範工程後,目前,已經完成200畝原種生產基地、700畝原種繁育基地、5,000畝標準化示範基地建設和種子加工中心的建設。其產品遍佈全中國玉米種植區19個省份的600多家縣級代理商。
9.廢棄油脂 華麗變身
該專案由山東生物柴油集團與鄭州大學、聊城大學化工研究所合作。據2011年1~3月份的統計顯示,該專案共生產生物柴油9,600噸,產值達7,680萬元(248萬美金)。
目前,該項目已新建生產工廠的建築面積為3,428平方米,原料池5,600立方公尺,完成罐區16,000立方公尺,成功實現棉籽油轉化生物柴油的規模化生產,為能源結構提供技術和應用的示範。
10.開發銀行投鉅資 支持生物產業
國家開發銀行是中國中長期投資及融資的主力銀行。近年來,生物產業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已成為開發銀行大力開拓的新藍海。截至2011年6月底,開發銀行生物產業貸款餘額為134.5億元(4億美金),累計向341個生物產業項目發放貸款193億元(6億美金)。
例如,雲南雲河藥業擬申請貸款3,000萬元(約97萬美元),但是,可用於擔保的固定資產只能覆蓋貸款1,800萬元(58萬美金),尚有1,200萬元(39萬美元)貸款的擔保難放款。
最後,開發銀行設計一項「固定資產+專利權質押+企業實際控制人無限連帶責任保證擔保」的擔保模式,終於獲得核發專案貸款。
十二五期間,開發銀行擬投資1,000億元(32億美元)扶植生物產業,每年約200億元(6億美元)。預計到2015年,中國在生物產業所累計的投資達20,500億元(661億美元),其中,信貸資金需求為5,870億~9,970億元(189~321億美元)。
11.專利質押融資尚有多重困難
2011年,專利質押的2個案例,一個是雲南雲河藥業,用「固定資產+專利權質押+企業實際控制人無限連帶責任保證擔保」的模式獲得國家開發銀行的貸款。另一個案例是武漢百泰基因生物工程公司獲得漢口銀行1,000萬元(32萬美金)的專利質押貸款。
但是,智慧財產權資本化還存在較多的問題。除了專利價值難以評估之外,還有其他因素制約專利質押業務。例如,專利的價值容易受技術進步的影響,新技術的突破,可能使原專利失去價值。
智慧財產權轉讓市場相對狹小,專利變現相對困難,如果企業無法還款,銀行難以迅速把專利透過拍賣、轉讓等方式收回投資的資金。
12.設立第一個農業科技私募基金
2011年7月31日,中國境內設立第一個農業科技領域私募股權基金-中農科產業發展基金。該基金是由中國農業科學院發起、投資設立。
基金第一期規模為15億元人民幣,主要投資範疇為農業領域的尖端技術育成及高成長、創新型、科技型企業。基金將委託中國農業科學院雄厚的技術成果和人力資源儲備,全面推動農業科技產業化的發展。
13.生物產業基地已成區域經濟新引擎
2011年6月17~19日,在深圳舉行的第五屆中國生物產業大會上,中國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張曉強指出,深圳、北京、上海、廣州、石家莊、長春、長沙、德州、泰州等生物產業基地發展力道強勁,成為帶動區域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目前,中國共有22個國家級生物產業基地。基地生物產業產值已占中國生物產業產值的60%。
14.遼寧省全力打造本溪基地
本溪是典型的資源型城市,資源依賴程度高,產業結構單純。2008年2月,遼寧省決定將生物醫藥產業基地建在本溪高新技術開發區,支援本溪醫藥產業做大,形成年產值1,000億元(32億美元)的規模,人口數達100萬的城市規模。
在全省的大力支持下,本溪藥業基地脫穎而出、後來居上。在中國400個基地中,一躍成為建設規模第一,科技力量第三的代表。
截至目前為止,該基地引進包括:北京雙鷺、四環藥業、南京醫藥、天津天士力、吉林修正等12家中國50強的各類項目共226個,總投資額達993億元(32億美元),產能達1,000億元(32億美元)。
15.中國醫藥城:打造世界級的生物醫藥
中國醫藥城位於江蘇省中部的泰州市。2005年2月,江蘇省打造「建設醫藥產業園,打造中國醫藥城」。
目前,中國醫藥城內已聚集中國知名大學和醫藥研發機構50多家,400多家國內外知名醫藥生產、服務型企業,也先後在此落腳。
16.長沙基地打造具影響力的生物產業
長沙國家生物產業基地是2006年10月,由中國國家發改委批准認定的、以湖南瀏陽生物醫藥園區為核心的國家級生物產業基地。
截至目前,共引進企業136家,其中,科研、服務、商貿企業共125家,生物醫藥相關企業達87家,上市和上市企業投資16家。2010年,醫藥園工業總產值171億元,財政收入5.2億元。
目前,醫藥園生物醫藥產業產值約占湖南全省的52%。預計十二五結束前,總產值將可達1,000億元(32億美元),財政稅收40億元(1億美元)。
17.光谷生物城:帶動生技產業快速成長
光谷生物城位於武漢東湖高新區。2007年6月,中國批准建設武漢國家生物產業基地(即光谷生物城)。2010年,光谷生物城完成基本建設投資52億元,已簽訂專案入駐協議184個,有97個項目已開工建設或進駐。
在光谷生物城建設的帶動下,東湖高新區在2010年的營收達248.06億元,與去年同期成長23.38%。其中,收入超過20億元企業1家;收入超過10億元企業1家;超過3億元的企業9家;上市公司4家。
光谷生物城的規劃建設、招商投資工作,被稱讚為光谷速度。預計到2020年,光谷生物城將聚集各類生物企業超過1000家,包括:世界500強企業30餘家,吸引各領域人才超過2萬名,各類專業人才2萬名,生物產業總收入超過2,000億元(64億美元)。
http://mag.udn.com/mag/newsstand/storypage.jsp?f_PROJ_ID=11&f_ART_ID=371281&f_fun=QUY
剖析2011 中國醫藥政策改革契機 生技醫材報導 2012/01/20
今年中國從國家到地方先後密集提出許多調控政策,讓很多醫藥人目不暇給,我們且看中國大陸2011年做了哪些重大醫療改革。【文/劉惠娟、陳堂麒】
2011年,世界風雲變幻,不管是歐債危機、中東危機、利比亞戰爭、敘利亞內亂,亦或是美國、俄羅斯、中國等,身處世界經濟共同體的台灣,都面臨嚴峻的考驗。
2011年,是中國十二五規劃的第一年,回顧中國在2011年,醫療政策及實際執行面進行哪些變革,攸關許多台商未來經營策略上的方向。目前,在中國的台資醫院共計有16家,醫藥及醫材廠商在中國大陸有著莫大的市場關聯性。
頒布四大項生物醫藥及器材政策
2011年,中國從國家到地方,先後提出許多調控政策,讓醫藥業者目不暇給,我們且看中國大陸在2011年做了哪些重大的醫療改革。
在醫藥政策方面,可以參考由中國科技部、衛生部、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教育部、國家人口和計劃生育委員會、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總後勤部衛生部等10個部門聯合制定的《醫學科技發展十二五規劃》,該計劃於2011年10月28日發布。
藥品流通的部分,可參考由中國商務部制定的《全國藥品流通行業發展規劃綱要(2011-2015)》,規劃中提出關於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並針對藥品流通產業改革和發展提出要求,於2011年5月5日發佈。
配合《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2011-2015年)》的實施,全面推動中國生物科技與產業的發展,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科技術部制定《十二五生物技術發展規劃》,並於2011年11月14日發佈。
更令市場期待的是,日前由中國科技部起草的《「十二五」醫療器械產業科技發展專項規畫》也已完成,在廣泛徵求醫療器材廠商意見後,將可望於近期公佈。
以上四項生物醫藥及醫療器材重大政策,皆於2011年公佈,並於2012年展開推動,也許國內廠商可以從中尋找相互合作的契機。
一、藥品降價
2011年3月8日,中國國家發改委宣佈從3月28日起,調降部分用於治療感染和心血管疾病的抗生素和循環系統類藥品的最高零售價格,共涉及162個品項,平均降幅21%。
2011年8月5日,中國再次宣佈從9月1日起,降低部分激素、調節內分泌類和神經系統類等藥品的最高零售價格,共涉及82個品種、400多個劑型規格,平均降價幅度為14%,這是2011年度第二次藥品降價,也是13年來第28次對藥品的降價策略。
縱觀過去藥品降價政策,中國可能面臨通膨的壓力,使得2011年2次的降價幅度比過去要緩和些。國家層面的藥品降價只是其中一部份,另一波,就是地方省市的藥品降價。
例如,廣東省物價局繼2011年11月22日,宣布擬降低500多個中成藥的價格後。12月15日,省物價局又公告441個品項的西藥價格調整方案,其中,有307個品項的西藥將實施降價,降價幅度平均達22%。
二、新版GMP實施
2011年3月1日,歷經5年修訂、兩次公開徵求意見的《藥品生產品質管制規範(2010年修訂)》(簡稱新版藥品GMP)正式施行。《藥品生產品質管制規範》是藥品生產和品質管制的基本準則。
新版藥品GMP共14章、313條,相對於1998年修訂的藥品GMP,篇幅大量增加許多規定。新版藥品GMP吸收國際先進的經驗,再結合國情,達到與世界衛生組織藥品GMP一致性的目的。
自2011年3月1日起,中國要求新建藥品生產企業、藥品生產企業新建(改、擴建)應符合新版藥品GMP的要求。現有藥品生產企業將給予不超過5年的過渡期,並依據產品風險程度,按類別分階段達到新版藥品GMP的要求。
新版GMP的實施,預計將使中國至少500家經營不善的中小企業關閉,而其他企業要符合新規定,光是硬體的投資合計就要2,000億~3,000億元。
新版GMP對整體中國醫藥工業的影響,已開始慢慢顯露出來,看得出來,新版GMP的公佈與《全國藥品流通行業發展規劃綱要(2011-2015)》(以下簡稱《規劃綱要》)相輔相成,其最終目標都是為了提高產業門檻,加速提高產業的集中度和國際競爭力,以完成醫藥工業十二五的目標。
三、抗生素限用
抗菌藥物不合理的使用和細菌耐藥問題,已經成為全球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之一。據瞭解,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抗生素醫院內使用率為30%,歐美發達國家的使用率僅為22%~25%,但中國住院患者的抗生素使用率高達80%。
其中,預防性用藥占抗生素使用量的1/3,術後預防性用藥高達93.4%,在門診感冒患者中,約有75%使用抗生素,外科手術則高達95%。
近年來,部分國家和地區,由於抗生素的濫用,陸續出現對幾乎所有抗菌藥物耐藥的多重耐藥細菌,使得人類再次面臨感染性疾病的威脅。而中國似乎已成為世界上濫用抗生素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
2011年5月18日,國家衛生部發佈《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簡稱《辦法》)和《2011年全國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專項整治活動方案》,將藥品的處方權分配給不同級別的醫生,同時,限制抗菌藥物處方權,將抗菌藥物分為非限定使用、限定使用與特殊使用三個級別。
其中,非限制使用抗菌,主要以基本藥物和基本醫療保險的抗菌藥物品種為主。該《辦法》於2011年7月1日起正式實施。該《辦法》對中國境內43301種抗菌藥和2000多家生產抗生素的廠商來說,無疑是一記重拳。
但該《方案》只是「徵求意見稿」,並沒有公佈具體細則,限制使用抗生素,對整個中國醫藥產業的流通管道而言,具有相當高的難度,畢竟使用抗生素在中國醫藥體系是習以為常的用藥習慣,其中更牽扯龐大複雜的利益鏈。
因此,7月1日並沒有在全中國各地區全面實施,且相對於2011年8月份的新版《方案》而言,它只算舊版。
2011年8月3日,中國衛生部發佈《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這是新版的徵求意見稿,《方案》規定意見收集截止日期為2011年9月5日,但具體執行時間不詳。8月11日《南方都市報》刊登題目為:史上最嚴抗菌素限用令「大有鬆動」,隱約透露執行抗生素限用政策,可能出現「鬆動」的跡象。
根據2001年5月公佈的方案,三級醫院採購抗菌藥物品種,不得超過50種,二級醫院採購抗菌藥物品種,不得超過35種。現如今在法制辦公佈的徵求意見稿中,50和35這兩個核心指標已不復存在。
四、天價藥曝光
2011年11月13日,中國中央電視台聚焦高藥價追蹤:部分藥品的中間利潤超6500%。
有調查發現,廣東的深圳、東莞等地,均有售多種天價藥,其中,一款山東聖魯製藥生產的葡醛酸鈉注射液,同廠同規格下,價格竟是過去曝光價的10倍,利潤更高達9137.5%。
目前,中國國家發改委已經公佈藥品成本調查辦法,11月9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發佈,關於印發《藥品出廠價格調查辦法(試行)》的通知。
根據《辦法》,12月1日開始,將對中國政府定價範圍內的藥品,開展新一輪的出廠價格調查。接下來,中國很可能會對前期藥價存在過高的現象,作進一步管理。
五、福建兩票制
何為兩票制?
兩票制是指藥品從藥廠賣到一級經銷商開一次發票,經銷商賣到醫院再開一次發票,以減少流通環節的層層盤剝,且每個品種的一級經銷商不得超過2個。
隨著兩票制在中國逐步推廣,醫藥產業的淘汰率將大幅提升,產業的集中度將會進一步提高,佣金制會浮出水面,藥品的降價幅度預期將逐步趨於理性。
兩票制建立的初衷,無疑是希望透過縮短流通環節,以解決藥價過高,杜絕代理制壟斷市場價格的模式,另一方面想透過此種模式,加速中小企業的淘汰速度,以提高產業的集中度,有利於增加中國製藥企業的國際競爭力。
六、安徽基藥推廣
安徽省是國家基本藥物制度的試點省份,其雙信封制度、量價掛鉤和承諾單一貨源,成為醫藥招標改革的幾個亮點,得到國家醫改辦的充分肯定。
安徽基本藥物採購模式(簡稱安徽模式),也成為2011年,中國各省基藥招標的主要推廣範本,一度成為這一年多來醫藥改革的風向球。
2010年12月9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建立和規範政府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基本藥物採購機制的指導意見》(簡稱“意見”),該意見重點推薦安徽模式的運作。
該意見要求:鼓勵各地採用雙信封的招標制度,即在編制標書時,分別編制經濟技術標書和商務標書,企業同時投兩份標書。
經濟技術標書主要對企業生產規模、配送能力、銷售額、產業排名、市場信譽,以及GMP資格認證、藥品品質抽驗抽查歷史情況、電子監管能力等指標進行評審,以保障基本藥物的品質。
只有經濟技術標書評審合格的企業,才能進入商務標書的評審,商務標書評審由價格最低者中標。
儘管安徽模式在國家醫改辦層面得到肯定。但其基本藥物集中招標採購的試點過程,也引發激烈的爭議。產業人士認為,安徽模式的雙信封制度與以前的投標方式,並沒有太大的區別。且雙信封制度分割品質評價和價格競爭。
從招標過程看,通過技術標評選的企業,最後還是拼價格,直接導致藥價過低。而最令眾多醫藥界人士擔心的是,這有可能導致藥企間劣幣驅逐良幣,最終使藥品的品質失控。
日前,安徽悄悄發《安徽省中心衛生院增配藥品目錄(2011版)》,增配藥品多達5478種,其中,不少跨國藥企品種進入增配藥品目錄上,安徽模式為尖端藥、外資藥放行,意味著對此前廣為詬病的超低價中標的糾正。
11月30日,安徽省衛生廳發佈:《關於二級以上醫療機構,優先配備使用基本藥物工作通知》。
根據該規定,三級綜合醫院、中醫院配備基本藥物品種數,不低於基本藥物品種總數的90%,基本藥物銷售額占全部藥品總銷售額的比例不低於15%;二級綜合醫院、中醫院配備基本藥物品種數,不低於基本藥物品種總數的95%,基本藥物銷售額占全部藥品的比例,也不低於30%。
七、十二五規劃
2011年是十二五的規劃年。醫藥產業的十二五規劃相對比較詳盡,從藥品流通、到醫藥科技,再到醫藥工業,都一一制定未來5年的發展目標,為生產及流通企業標示了行動的方向。
2011年5月5日,商務部對外發佈《全國藥品流通行業發展規劃綱要(2011-2015)》(簡稱《規劃綱要》)。《規劃綱要》客觀分析藥品流通產業的現狀和問題,對產業面臨的形勢進行了深入地剖析。
同時,《規劃綱要》明確規範產業發展的十二五時期的總體目標和主要任務:一是提高產業的集中度,調整產業結構;二是發展藥品現代流通和經營方式,加強對外交流合作;三是規範藥品流通秩序,加強產業的信用建設;四是加強產業的基礎建設,提升產業的發展水準。
為實現《規劃綱要》的目標,商務部提出4項措施:一是加強政策引導,改善發展環境;二是加強理論研究,培養人才隊伍;三是發揮多方力量,形成工作合力;四是建立《規劃綱要》的實施制度保障。
10月28日,中國科技部公佈《醫學科技發展十二五規劃》。《規劃》提出以重大新藥、醫療器材、中藥現代化為核心,發展生物醫藥戰略性新興產業,提高中、高階醫療產品國產化的能力。
於2011年12月頒布的《醫藥工業十二五規劃》將以轉變發展的方式為主線,以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為方向,透過自主創新、改造提升傳統醫藥等方式,強化產業的核心競爭力和持續發展的能力。
http://mag.udn.com/mag/newsstand/storypage.jsp?f_ART_ID=365853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