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7-09 07:05:31| 人氣23,948| 回應15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台灣的服務業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阮檳榔西施和八大行業、小飲食店、尤其夜市攤販等服務業者,不同意經濟日報的下面分析,阮可是很有競爭力的,為何不納入統計分析?

妳們是地下經濟,當然不納入統計分析了。

那跟許多未登計的地下工廠的黑手一樣了?

揭開台灣服務業的虛幻面紗【經濟日報07.07.07社論】

台灣服務業占國內生產毛額(GDP)比重超過七成後,許多人便開始討論台灣是不是已經像許多先進國家一樣,經濟成長與發展的動力與根源來自服務業;較極端的甚至主張台灣可以將製造業全數移出,以研發、品牌或服務出口等取代之,賺取較高的附加價值。
以單一的指標來探討甚至決定產業發展主軸,不僅危險,可行性也低。倘若我們多比較幾項數據,就可釐清台灣服務業的實際發展狀況。首先,當服務業占GDP提高時,我們總會以為服務業實質成長較快,但台灣情形不然且相反。以2002-2006年為例,製造業實質成長7.2%,而服務業成長4.0%;也就是說,近四年來,製造業雖然占GDP比重只剩23.4%,但其對於台灣經濟成長率的貢獻比率高達39.1%,而服務業的貢獻比率只有60%。這樣的情形與美、 英、荷蘭等以服務業為主的先進國家完全不同,其服務業的實質成長大都在整體平均成長率之上。
當然,台灣服務業實質成長的不足,也反映在出口競爭力的弱勢。舉凡以服務業發展為主的國家,包括美、英、法、荷蘭等,服務業出口均有可觀的順差;而德、日等國,即便每人GDP已超過3萬美元,商品出口值位居全球前三大,但服務業出口卻仍存在鉅額逆差。台灣服務業出口當然也是逆差,而且絕大部分的項目均是逆差,唯一順差的項目乃是因為台灣接單海外生產之服務輸出;但別忘了,這並非服務業者的出口能力,而是製造商的跨國服務行為。
台灣服務業的實質成長不足,同時也反映在勞動投入的不足。越是先進的國家,其服務業占GDP的比重與占整體就業比重會越一致;但台灣服務業占整體就業比重卻只有58%,與其占GDP比重差距高達13個百分點,是所有先進國家及四小龍中差距最大者。另外,台灣服務業的投資占其附加價值比率也比先進國家還低,最低甚至只到15%左右;再者,台灣服務業研發支出占整體研發比重不到5%,在主要國家排名倒數第二。
但台灣服務業卻享受著高報酬;以2004年投入產出表來看,台灣整體服務業營業盈餘占總產值比率高達18.8%,而製造業卻只有5.1%。也就是,製造業業績成長必須比服務業多出三倍以上,才能與服務業賺到的錢相比。我們將上述的數據歸納起來,台灣服務業所呈現的面貌便是:低實質成長、低投資比率、低勞動投入、低研發投入、低國際競爭力,但卻擁有高報酬及高GDP比重。
顯然,這樣的高報酬原因並非來自勞動、投資、技術,也非來自國際市場;那麼合理的推論,便是來自國內市場競爭不足所產生的超額報酬。這樣的發展與先進國家真正服務業的發展,吸引大量的勞動投入、不斷更新及增加硬軟設備、不斷強化服務技術研發,因而展現在國際競爭力的成果上,幾乎完全不同。
但如此說,是否台灣服務業的發展便無望呢?當然不是。台灣服務業中次產業發展最快、對經濟成長貢獻最大、就業增加最多的,便是批發零售及物流業,主要的原因便是引進了日本連鎖加盟、宅配管理技術等;而此行業需求面隨著製造業的成長需求而增長,同時這套技術台商也逐漸應用在東南亞及中國大陸。早期銀行信用卡 業務的技術,也是從花旗銀行、到中信銀、然後擴散到整體銀行界,最後再擴散到中國大陸,二者如出一轍。
但這些成效都只發生在零星的服務業中,政府雖選出12項策略性服務業,卻又有幾項有策略性引進先進技術呢?比較常看到的策略措施,反倒是去補助出口;這樣的策略主軸完全本末倒置,出口競爭力是技術及實力表徵及結果,不深耕技術而靠出口補助,結果出口實力也是虛幻的。
過去政府為推動半導體產業而實行RCA計畫,組成團隊赴美取經,但現在例如數位內容產業推動計畫,卻是以補助廠商拍片或出口為主;而新加坡的方式則是策略性地引進知名動畫的加拿大謝立登科技學院至星國設立分校,可以想像十年後,新加坡有機會成為亞洲動畫人才庫。
總之,台灣服務業若不認真思考開放競爭,並引進先進技術,養成人才與實力,滿腦子想要速成出口,短期也許可能占到一點便宜,但長期的產業競爭中,只有孕育自競爭環境及擁有人才的公司才會是勝出者。

狹路相逢:中國超市大比拼>財經文摘 2006年9月8日
 
    對國內外的零售商來說,中國是一個機會空前巨大的市場,但商家們還是要作好“戰鬥”准備
    盡管商業更多地意味著將普通商品銷售給顧客,但奢侈品還是爲中國零售業帶來了些許陽光。對各種商品的消費也說明中國消費者具有很高的消費熱情——他們的錢袋畢竟能給世界零售商帶來分享的快樂。商場熱鬧的購物場面足已使中國成爲購物者的天堂,而對店主來說,這也是一個強者才能生存的競爭戰場。
    大量零售商家進軍中國開設店面,也促進了地方品牌的成長。中國零售總額今年將增長13%,達到8600億美元,這足以使大陸地區成爲世界第七大零售市場。到2020年,中國年均8%-10%的增長率還會將這個數字推高到2.4萬億美元。 
    中産階級向我們走來 
    中國有超過100萬的豐裕的家庭,每年收入超過10萬元人民幣,他們會有規律地購買奢侈類商品。但他們的消費能力相對于日益壯大的中産階級來說顯得十分渺小。麥肯錫分析顧問說,這些家庭年收入2.5~10萬元,其數量將由2005年的4200萬個上升到2015年的2億個。
    深圳的一家商場顯示了零售業的巨大變化。僅僅在20年前,商店裏只有粗糙單調的幾種有限的商品,經常是被“安全”地鎖在玻璃櫃裏。甚至到了今天,許多人還是從日用百貨市場甚至直接從生産者手中購買商品。新興的零售超市對于中國人來說還是新生事物,多數零售超市規模很小,使用的是家庭設施。中國100家連鎖超市的銷售總額現在只占全部零售額的十分之一。
    在中國改革之初,國有商店一直占主導地位,比如大連大商商場,北京王府井商場。只是在20世紀90年代,才出現了醫療、電子和家庭裝潢等專業連鎖店,這些商店的都不是國有性質。在中國,地方保護主義盛行,往往可以通過官僚體制限制商品在地區間流通,在中國工作了12年的沃爾瑪亞洲區**執行官鍾浩威(Joe Hatfield)說,許多零售商只有通過批發商向無數小供應商提貨,導致成本增加,效率低下。 
    進軍中國市場 
    然而,國外零售商的到來正在改變這一切。除了沃爾瑪,許多成功的零售巨頭都登陸中國,紛紛建商場,比如法國的家樂福(Carrefour)、英國的百安居(B&Q),還有馬來西亞的百盛(Parkson)。外國公司在中國的10家**食品零售銷售額中已占了23%。隨著中國限制性政策的減少和松動,更多的外國連鎖公司正摩拳擦掌,打算進軍中國更多的城市。2005年,超過1000家新的零售企業獲得**批准,其中半數以上有外國投資者投資。現在,在中國投資的外國零售企業已超過1000家,而這個數字在兩年前只有314家。
    地方競爭者也作了各種回應,五花八門的不規則的折扣被作爲競爭手段:在真正的消費者到來之前,他們會找人扮演顧客到自己的商店搶購優惠商品;另一個方法是找人沖擊別人的倉庫。這樣會加大競爭對手的成本。現在是中國都市化高速發展時期,商業地産價格高昂,零售商面臨租金成倍上漲的壓力。營銷成本也在上升。2002年到2004年,中國所有種類商品的廣告費用每年上升了50%。工資上升水平也超過了勞動生産率的提高速度。
http://news.jmw.com.cn/zfw/zcv/98162658288.htm 

失業被迫創業 3成3面臨關店【聯合晚報記者吳孟庭08.11.24

景氣差興起創業風?人力銀行調查,因為工作難找而想自行創業的上班族增,5成表達創業意願,其中6成6選擇投入資金為30萬以下的「微型創業」。但改當老闆也不容易,有3 成3創業者表示面臨關店危機,只有1成5不受影響甚至成長。
時機歹歹,頭路難找、飯碗難捧,不少台灣上班族或待業者「被迫」創業;在不景氣下,1111創業加盟網調查,受訪者計畫或已創業的資金保守許多,66.46%將資金訂在30萬以下,31.7%更在10萬以內,但在5月的調查中,選擇30萬以下者只佔39.98%。
哪些創業行業又是最流行?冰品飲料 (17.76%)、複合餐飲品 (17.15%)、小吃餐車 (16.85%)、早餐速食 (15.31%) 、個性化商品 (15.01%)拿下前5名。
雖然創業自己當老闆,已創業者卻表示景氣差也撐不了。有18.42%表示,因這波不景氣已關店或倒店,14.47%正面臨倒店危機或是考慮關店了,有36.18%說業績下滑但還能挺得住,僅有10.53%表示沒有影響,不過還是有4.16%受訪創業者表示,業績反而成長。

多元就業 創業小舖大促銷【聯合晚報記者陳素玲08.12.24 
 
全民明年都會收到3600元消費券大紅包,勞委會所屬弱勢團體及創業商家都要搶商機。勞委會今舉行記者會,推銷「創業小舖 GO!GO!購!」、「多元便利購」兩本商品型錄,裡面除了介紹各種商品,還有折扣券,從耶誕節到過年送禮的「伴手禮」,應有盡有。
勞委會輔導的「創業鳳凰」商家大都是婦女或弱勢族群創業,「多元就業開發團體」是進用弱勢族群生產商品。為搶攻消費券龐大商機,勞委會精選160個多元就業團體及創業鳳凰商家,將近500種商品,編印成「多元便利購」及創業小舖GO!GO!購」兩本商品型錄。
勞委會主委王如玄上午特定出席記者會,充當「推銷員」。她說,創業鳳凰不但自己創業,還進用弱勢族群的多元就業團體協助弱勢者就業,創造就業機會,是「良心企業中的良心企業」,值此景氣低迷之際,希望民眾不但用3600元消費券支持他們,最好還能加倍消費,以行動支持這些良心企業。
勞委會表示,「多元便利購」、「創業小舖」兩本型錄的商品,都可用消費券,其中還附8折至9折不等的折扣券,部分商品甚至下殺到5折。全台五大區塊旅行規劃的「二天一夜宜花減壓行」、「中台灣創意美食之旅」、「南台灣海角尋寶之旅」等,使用消費券有吃又有玩。目錄及各地旅行折扣券可在勞委會網站連結下載。
記者會現場展示商品精緻程度讓王如玄直誇「非常有競爭力」。「多元便利購」商品,如屏東縣高樹鄉大埔農產品生產合作社的香草醋、水果醋、紫蘇醋,無論瓶罐或包裝,都走時尚路;以中高齡失業者為主的桃園私立觀音愛心家園手工製做的提拉米蘇、牛奶慕斯等糕點,賣相及口感俱佳,一個才100元-130元。「創業小舖」產品中,王如玄推銷彰化喜樂保育院的「喜樂水餃」,一包35顆才100元,每顆都是院內喜憨兒院生心血。

打敗不景氣 家庭代工重出江湖【聯合報記者丁萬鳴09.01.31

民國六、七十年代在台灣極興盛的「客廳即工廠」傳統家庭代工業,最近又在台灣興起。
三十多年前,在「客廳即工廠」政策鼓勵下,最盛時期曾有十幾萬家家庭代工廠;但後來大型外銷廠以及產業外移洪流,家庭代工業一度走進歷史。去年起,大陸實施勞動新法、加上人民幣升值、全球金融海嘯,不少大廠裁員、倒閉,台灣家庭代工業再度活躍,目前全台約已有數千家小型家庭代工廠。
財團法人紡織產業綜合研究所董事長汪雅康表示,很多傳統業者關掉大陸工廠,重返台灣,把訂單發給台灣的家庭代工,省掉勞健保支出以及各種例行開銷。他說,台灣的家庭代工業彈性大,在全球金融海嘯後,成為台商再起的出發點。
經濟部工業局紡織科長洪輝崧說,家庭代工最活躍的產業主要是成衣、針織、皮鞋等傳統產業。其中,毛衣的家庭代工主要分布在台南;皮鞋分布在台北縣、台南縣;成衣主要在台北三重、宜蘭和桃園。
台灣的華陽針織公司去年創下了廿五萬件高級毛衣外銷佳績,在台灣的毛衣出貨總額將近一億元台幣,比上年增加了四分之一,完全都是靠台灣的毛衣家庭代工。華陽董事長林金闕說,家庭代工的靈活彈性和效率,為台灣毛衣業擋住了不景氣侵襲。
林金闕比較大陸工廠和台灣小型代工業消長,他說,過去一年,大陸出口成本至少增加一成到一成五;但台灣代工廠的平均效率超過大陸六成,扣除一些固定開銷,大陸和台灣的生產成本其實差不多。
經濟部官員說,台灣的家庭代工業,幾乎都是老手經營、自負盈虧,規模雖小,但成本極精簡,也沒有加班費的問題,隨時可配合客戶需求加班,彈性大、效率高。

今非昔比 後遺症代價大【聯合報陳文卿/環境與發展基金會研究員09.02.01
 
聯合報昨天報導,因應不景氣,民國六、七十年代「客廳即工廠」的傳統家庭代工業,最近又再度興起。
家庭代工不須大工廠之管銷成本,人力也不假外求,對於紓解失業壓力,開創家庭新經濟來源當可發揮重大貢獻。可是今天科技發展、資訊發達的程度已遠非卅年前可比擬,客廳即工廠的經濟活動,用來迎戰金融海嘯度小月救急可以,卻不能視為拯救經濟回春的妙方。
最重要的是,邁入廿一世紀後,環保與工安等以前鮮少人注意的問題,現在卻已成為經營事業必備的條件。如果家庭代工業係維持以成衣、針織、皮鞋等傳統產業為主,問題或許不大。但若隨著業務興隆,範圍與規模越擴大,一些可能的後遺症就不能不預防了。
大家可以很容易發現藏身在巷道內、住宅區的各類加工廠,常會發出擾人清夢的機器運轉聲,騎樓地面、水溝也長年佈滿黑黝黝的油漬。而進出貨之車輛任意停放,更是住在「家庭工廠」旁邊住戶之夢魘。因此「客廳即工廠」,其實也有可能是「地下工廠」的代名詞。但因為規模小且未立案登記,所以主管機關視而不見,更遑論開單告發。而基於敦親睦鄰之考量,也很少有人願意去檢舉,所以只好忍耐著過日子。
從台灣經濟發展的軌跡來看,很多的中小企業最初是由「家庭副業」開始做起的,汙染問題不大,工安、環保等幾乎完全不講究的。但規模漸擴大,慢慢形成一些聚落後,整體的影響就很大了。二仁溪的煉鋁業、台南灣裡地區焚燒廢五金回收業,通通是這樣形成,最後成為環境的毒瘤。
甚至於現在仍有許多養個幾十頭豬的小養豬戶,也是由家庭副業衍生過來的。其收入勉強維持一家溫飽,但所衍生的整體環保及社會成本卻遠大於一家之經濟利益。
卅年前大家生活辛苦,很多事忍著點就過去了,但現在時空環境已大不同,就不能再重蹈覆轍了。

裁員滾滾 小本開店創業族暴增>中時09-02-01朱芳瑤

     裁員潮一波又一波,許多人沒頭路,乾脆自己當老闆,創業正夯!根據勞委會統計,微型及鳳凰創業貸款申貸人數皆是逐年攀升,尋求創業諮詢的民眾同樣也在增加,去年一整年,勞委會就輔導了一一六三人創業,創業類型則以餐飲業與零售業為多。
     不景氣,沒頭路,在就業冰河時期,許多上班族面臨被裁員的命運,因而被迫投入小本創業,希望找來好出路。根據1111人力銀行統計,去年下半年上班族被迫創業或兼職的比例,就比上半年增加了五成;也有四成三的人是因「工作難找」想投入創業市場,而所得越低的人,創業的念頭也越高。 

     微型創業 服務業小吃業占九成

     1111人力銀行營運長吳睿穎強調,隨著就業冰河期的來臨,職場競爭越趨激烈,由於資金、風險相對較低,因而讓「微型創業潮」應運而生。其中,服務業與小吃業就占了九成以上,吳睿穎分析,資金門檻較低的冰品飲料、複合餐飲類、小吃餐車與早餐素食等「餐飲類」投資,都成為創業者最青睞的選擇,其他如個性化商品類型,亦是另類創業者的喜愛項目。
     根據統計,創業資本以數十萬至一百萬元左右的小本生意最夯,六成六受訪者只敢選擇卅萬元以下的創業額,三成一的受訪者只敢接受十萬元以內的風險,反映出不景氣下,資金才是創業者考量的關鍵因素。

     卅萬以下 冰品飲料餐飲受青睞

     勞委會目前提供二項創業貸款。「創業鳳凰婦女小額貸款」限定年滿廿歲至六十五歲婦女,從事免辦理登記的小規模商業;「微型企業創業貸款」實施對象則是年滿四十五歲至六十五歲民眾,欲辦理員工數五人以內的微型企業。
     勞委會勞工福利處科長吳秀美指出,自去年十月開始,創業鳳凰貸款放寬申貸額度從五十萬至一百萬元,加上前兩年免息的優惠,前來申貸的人數倍增,從九十六年三月起迄今,申貸件數已累積至三五一件。微型創業貸款從九十二年開辦到現在,也已累積了八六一七件申貸案。
     勞委會表示,來申請貸款創業的民眾以投入餐飲業及零售業為大宗,如早餐店、複合式咖啡店與飲料店,也有不少婦女投入美容美髮業及服飾業,如SPA、美容理髮院、服飾精品店,也有人加盟補習班。
     吳秀美表示,失業情況加劇,中高年齡民眾求職更加困難,勞委會正研擬整合兩項貸款業務,未來微創貸款可能比照創業鳳凰貸款,免保人、前兩年免息,兩項貸款也擬改採浮動利率,可望從三%調降至目前的一.七五%左右。

加盟發燒 科技人瘋轉行【經濟日報╱記者李至和09.02.16

台北連鎖加盟展今(16)日進入最後一天,參展業者昨天都卯足全力衝刺。上周末的兩天假期湧入大批人潮,累計三天參觀人數已逾10萬人,突破歷年紀錄,參展業者收穫頗豐,其中以早餐與外帶飲料最受歡迎,萬佳香、麥味登等現場接單數都已破百。
從新竹北上看展的陳小姐,去年10月才買房子,但今年初就失業。她在竹科工作的先生也在放無薪假,她昨天獨自到加盟展蒐集資料,希望找到創業機會,保住剛買的新房。
這類例子在今年台北連鎖加盟大展中屢見不鮮。麥味登總經理卓元裕說,從留下的資料發現,今年來自科技業的比率大增,較往年增加三到四成,還有台積電工程師來找加盟機會,這群人偏好選擇加盟知名品牌,有助為加盟市場升級。
台灣連鎖加盟促進會理事長許湘鋐指出,今年入場門票收入比往年增加四成,人數也呈倍數成長,是歷年來入場人數最多的一次。他說:「昨天因場內人數超過標準,還兩度中止售票,反映出加盟創業需求大增。」
許湘鋐觀察,除科技業人口注入加盟市場外,還有一波隱藏性創業人口,包括受金融海嘯影響,公司倒閉的企業主,或在大陸開工廠倒閉回台的老闆,這些人比失業者更有創業的企圖心。
都可COCO外帶飲料店今年大打海外加盟牌,這次就遇到多位在大陸經商失敗的老闆,尋求在大陸開店,甚至代理區域經銷的機會。業者觀察,這些人企圖心強,但能否放下身段,將是成敗的關鍵。

近三年攤販就業增近20萬個【工商時報09-05-03于國欽
 
     行政院主計處甫完成的攤販調查顯示,近三年新增的攤販直逼13萬家,創造了逾19萬個就業機會,雙雙創下歷史最高,對於紓解台灣的高失業有極顯著的貢獻,若沒有這些新增的就業機會,如今台灣失業率已經達到7.5%。
     主計處每5年辦理一次攤販調查以了解國內基層經濟活動的情況,據調查,去年8月底國內的攤販總家數為30萬9千家,總計有47萬3千人在這個行業就業。值得注意的是,這30萬9千家攤販中,逾4成是於近3年加入的,計有12萬8千多家,這個數字也創史上新高,顯示隨著職場工作難找,投入攤販這個行業愈來愈多。
     依每家攤販的從業員工人數(含老板與受雇者、無酬家屬)1.5人計算,近3年加入這個行業的12萬8千多家業者總計創造了19萬3千個就業機會,這項數字也創下歷次調查最高,對於紓解台灣的失業,有不小的貢獻。
     依勞動力統計,19萬3千人約可降低1.7個百分點的失業率,若非這些就業機會,台灣的失業率將由目前的5.8%升至7.5%。
     主計處指出,有7成在這個行業的就業者過去曾從事別的工作,在投入攤販業之前「待業時間」長達1.6年。顯示這些從事攤販工作者中,極高的比例是在歷經長期失業後,最後才決定投入攤販這個行業。
     這個行業的報酬如何?若作為被僱用者,平均月薪為19,475元,比5年前調查的20,091元略低,若以平均每攤位營收來看,去年為164萬4千元(每月13萬7千元),扣除進貨成本及營業費用後的利潤為每月4萬3千多元,利潤率為31.1%,比5年前的28.5%提高。
     主計處表示,這項調查的攤販包括夜市、市集一些有攤販登記者,也包括流動攤販,而攤販所從事的營業項目還是以吃的為主,高達52%是從事小吃飲料,賣衣服鞋子的也占約1成。
     攤販大多從事零售餐飲,去年生產總額(營收扣除進貨成本)2190億元,占整體零售餐飲的生產總額比重16.2%,這個比率較民國82年的20.4%、92年的17.7%已明顯降低。

農業職訓》創業有成 漂鳥現身說法【聯合報記者程嘉文 2009.05.16
 
為因應農村勞力人口嚴重老化,農委會推出「農業後繼者培育計畫」,除提供農業體驗營隊外,今年更增加「農業短期職業訓練」,讓有志青年學習投入具有前景的農業項目。
農委會主委陳武雄指出,前主委蘇嘉全在九十五年推出「漂鳥」計畫,讓青年體驗農業與農村生活,鼓勵回到農村創業。
農委會請來過去參加「漂鳥」後創業有成的學員現身說法:家住南投埔里的彭成裕原本從事資訊業,後來回家經營民宿,接受輔導後決定成立酒莊,以當地生產的甘蔗與水蜜桃釀酒。近三年下來,當初兩百萬元的投資已經快要回收。
家住台北縣三芝的馬文權承接父親留下的土地,決定改走有機蔬菜路線,除了本地市場之外,也開拓網購宅配,以及假日路過觀光客的市場,目前生意也愈來愈好。
今年漂鳥營將擴大舉辦,總計五十九個梯次、一千三百卅人,重點是體驗農業、認識農業經營。營隊分為「綜合型初階體驗」和「產業別進階體驗」兩類,適合不同需求的青年,前者每梯次三天,後者五天。
確定想從事農業的青年,可以參加「農業短期職業訓練」,總共十一個梯次、三百卅個名額,目標選定較具前景的產業,如保健植物、有機農業、設施蔬菜、熱帶果樹、種苗、酪農、養豬等,也與農委會推動精緻農業方案的人力需求結合。本計畫也比照一般職訓,學員在卅天學習過程中,可領到相當基本工資六成的生活津貼。
有興趣的民眾,可以上農委會的「漂鳥網」,網址是
http://straybirds.coa.gov.tw

小地主大佃農 老農退休年入20萬【聯合報記者曾懿晴2009.06.13
 
馬政府競選時推出「小地主大佃農」的農業政策,去年九月起試辦,上月決定擴大推動。農委會主委陳武雄表示,這項政策讓老農的休耕農地免於閒置,佃農能以較優惠價格租地,政府支出的休耕補助減少,「創造三贏」。
半個世紀來,七十三歲的老農陳諒都在嘉義縣以務農為業。他年歲已大,兩個兒子在外地各有工作,陳諒擁有兩甲地,但已無法再耕作。
今年一月,陳諒響應政府「小地主大佃農」政策,將兩甲地租給台灣區牧草生產合作社,每年有廿萬收入,「不僅收入穩定,我也可退休了。」
台灣區牧草生產合作社理事長劉國雄過去以每公頃九到十萬元租金,承租三、四十公頃土地種植牧草、玉米等作物,年產量最多一千公噸。「小地主大佃農」政策上路,他化身大佃農,以優惠貸款方式,向六百多戶老農承租零星土地,將土地擴大為三百四十公頃,年產量倍增。「現在品質及產量穩定,今年預計外銷日本。」

全台便利商店密度驚人 不到2500人一家店 2009/07/09

全家去年店數成長率增加 超商以特許加盟為主  
台灣超商密度驚人,其中又以7-11市佔率過半

  現在的超商除了提供購物、飲食的需求外,還接受繳費、購票、到店取貨、沖印照片、宅配,甚至還可以線上租片到超商借還,已成為現代人的生活中「好鄰居」。不過,台灣便利商店的密集度,也實在太驚人,平均不到2500人就有一家店,平均一天超過850萬人要到便利商店報到,堪稱是另類的台灣奇蹟。
  行政院公平會為了瞭解連鎖便利商店市場發展概況,已經連續多年根據全國主要連鎖便利商店業者進行產業調查,作為處理公平交易法相關案件的參考
  公平會指出,一直到去(97)年底,主要5家連鎖便利商店系統,營業據點數合計達9,204店,其開店密度之高,平均不到2,500人就有一家店。但展店數在近來有逐年減緩趨勢,成長率由88年的25.38%,下滑至去年的1.47%。整體而言,連鎖便利商店的店數成長率,除全家便利商店增加外,其餘都較96年減緩。
  在店結構方面,屬於直營店者有1,315家店,占總店數14.3%,加盟店有7,889家店,占總店數85.7%。其中委託加盟3,835家店(占41.67%)、特許加盟4,054家店(占44.05%),可以看出便利商店店結構,仍是以委託加盟與特許加盟為主。
  由於現在不少年輕人不想上班拿「死薪水」,使得創業潮在近年有明顯成長的趨勢。從超商的特許加盟占有率來看,91年占26.41%,逐年增加至97年44.05%,特許加盟占有率已經高於委託加盟。
  公平會表示,國人自行創業意願提高,而且加入連鎖加盟經營不僅投資成本低,經營風險也低,所以國人偏好以特許連鎖加盟方式經營。
  另外,各連鎖便利商店的店數而言,仍以統一超商的4,800家店居於龍頭位置,占連鎖便利商店總店數52.15%。全家2,324家店次之,占總店數之25.25%。萊爾富1,236家店位居第3位,占13.43%。來來超商824家店居第4位,占8.95%。台糖蜜鄰20家店,居第5位。
  去年各連鎖便利商店淨展店數總計為133家,而近10年來淨展店數以88年最高,達1,002家,之後逐漸減少至96年的42家,去年則淨增加133家。
  公平會指出,主要連鎖便利商店不斷推陳出新各種服務及行銷策略,由日漸成熟的代收業務、鮮食便當、國際美食空運來台、年菜預購、網路購書取貨服務等,可見連鎖便利商店利用其通路特性,創造附加價值,以彰顯同中求異的競爭趨勢。
http://www.cardu.com.tw/news/detail.htm?nt_pk=6&ns_pk=7331

住宿餐飲業 新開店數創高峰【聯合報╱記者朱婉寧 2009.07.14

最近幾個月,你是否發現新開的小吃店、連鎖加盟店、甚至網路商店變多了?
失業率竄高至將近百分之六,許多人找不到工作,乾脆創業開店。經濟部最新商業登記顯示,三、四、五月批發零售業及住宿餐飲業,新開店數達到近一年來的高峰。
一般民眾創業,以批發零售和住宿餐飲的門檻較低。經濟部統計,去年住宿餐飲業平均每月新開店數維持約四百多家;今年三月起,新開店增至五百廿八家,四月暴增到七百八十八家,五月也有六百八十九家。
商業司官員說,住宿業指的是觀光旅館、一般旅館(不包括民宿);餐飲業包括連鎖加盟餐飲如鮮芋仙、五十嵐,以及小吃店。
批發零售業新開店數也暴增,去年每月約一千七、八百家;去年十月起全球金融風暴衝擊,開店數一度降到一千四百多家;今年三月起,開店數突增到一千八百四十家,四月更暴增至二千零八十四家。
批發零售業是指便利商店、超市、百貨、量販店等零售店,例如服飾、體育用品、鞋類、化妝品、3C家電等,也包括網路商店。
經濟部商業司長葉雲龍分析,批發零售及住宿餐飲業興起開店潮,主要原因一是很多人認為景氣已觸谷底,先開店等待景氣復甦;二是找不到工作,乾脆創業。
台灣連鎖加盟促進協會秘書長劉汝駒說,最近開店潮主要集中餐飲、小吃、茶飲類,因為投入資金較低、預計一年內就可回收。他預估,若失業率沒有明顯改善,開店潮會持續到明年上半年。
商業司官員表示,經濟部的營業登記分成「公司登記」、「商業登記」,最近冒出來的新店多半是營業規模較小的「商業登記」,這些數字還不包括營業額更小、免辦登記的攤販和小店家。
 
近4成店家 5年就關門 【聯合報╱記者朱婉寧 2009.07.14

台灣人愛創業,但「創業容易、維持難」,根據經濟部統計,即使景氣再好,每個月倒店的家數卻從沒少過。
專家說,不要以為開店就一定賺,能力、性向、專業、資金、技術等各方面若沒準備好的店家,也許就是下一個倒店者。
經濟部統計,不論景氣好壞,每月歇業的店數幾乎都差不多,去年五月起,批發零售業每個月歇業店數約為一千五至一千八百家左右,即使是去年五月景氣還不錯、或去年十月開始金融海嘯,每個月的倒店數字都不脫這個範圍。住宿餐飲業也是一樣,每月倒店數大約都介於三百至四百家。
台灣連鎖加盟促進協會秘書長劉汝駒表示,根據觀察,中小型商業服務業如餐飲、茶飲店,開業超過五年的大概只有六成;另外將近四成的店在五年之內就會因經營不善而倒店。
劉汝駒說,千萬不要以為「別人開店會成功,我就一定會成功」,創業雖需要熱情,但能力、性向、專業、資金、技術更重要,這些都是開店是否能成功的必備條件,有意創業前一定要先問自己是否具足能力和條件。
他說,有的人個性只喜歡朝九晚五,有的人專業技能不夠、有的人對開店有太浪漫幻想,卻連周轉金都準備不足,這些人都可能導致最後黯然關店。
經濟部商業司官員也指出,有的人覺得「開除老闆」以後,就可以自己當老闆;但「千萬不要為了想當老闆去開店」,一定要對開店的事業有興趣、選好地點、準備好資金,甚至可以先去上中小企業處、青輔會等開設的課程,了解可以得到什麼幫助及資源,為開店做好準備,才不容易失敗。

年輕人、男性 也加入家庭代工【聯合報╱記者朱婉寧2009.08.30

經濟不景氣,家庭代工廠捲土重來,這次因為失業率高漲,連男性、七年級生都投入家庭代工的行列。
紡織產業綜合研究所董事長汪雅康表示,受到大陸勞動合同法上路影響,很多傳統業者關掉大陸工廠,重返台灣,把訂單發給台灣的家庭代工,省掉勞健保支出以及各種例行開銷,反而成為台商躲過金融海嘯的重要起點。
最近的家庭代工趨勢又有變化。知名網站奇集集Kijiji分類廣告網台灣總經理蔣馨誼表示,最近半年「家庭代工」網頁的瀏覽量爆增,半年前是一周1萬多人次,現在變成一周1.2萬次,比半年前再成長了20%。
蔣馨誼說,根據刊登徵人廣告的代工廠商反應,這波「找代工」的特點,是失業者、休無薪假的員工、家庭主婦、甚至年輕人都想多兼一分工作來貼補家用。過去家庭代工都是家庭主婦在接,現在失業的男性及年輕人大幅增加。
另一個特色,就是代工的薪資超低,技術程度相對也較低,多是家庭純手工,例如黏貼、組裝、或是簡單的衣服車邊。一個月薪資可能才幾千元或1萬出頭,但多少是貼補家用或個人零用。
一位近年才投入家庭代工的代工中盤商(即所謂的「家代團長」)林玫瑰說,她本來是家庭主婦,從工廠批貨過來,再分包給下游鄰居,她說,金融風暴前來應徵代工的多是打發時間,可能一周來不到十幾個人應徵,但現在太多人失業,變成「一天有」十幾個人來應徵,她忙得整天在解說製作流程。
 
7年級生接代工 月賺3000 【聯合報╱記者朱婉寧 2009.08.30

失業、不景氣,七年級生也開始做「家庭代工」。剛滿27歲的袁淑華,因為工作難找、正職薪水低,只好兼差賺錢。
袁淑華專科畢業以後在金融業做客服人員,薪水還有2.4萬元,去年7月離職後,半年後才找到現在的工作,在公家機關當行政助理,月薪已經降到2萬元,她只好多找兼差。
她主要做醫院病人手上戴的塑膠手環的加工,只要將二種貼紙黏到手環上即完成。她貼一個手環大概0.2元,剛開始一小時只能做70個,現在一小時可以完成150個,雖然快了一倍,但實際每小時只賺30元。
她說,即使上班偷空做、下班加減做,每月頂多多賺三千元。但她很想得開:「反正是做零用錢。」
43歲的林玫瑰本來是家庭主婦,看到朋友在做代工就幫忙一起做,現在成了發包工作的中盤商,她說,景氣差,代工產品的價錢就很慘,一元的東西只賣三毛錢,毛利沒多少,代工的錢當然更低。
她警告來應徵代工的人說:「你不要以為靠代工月入一、二萬,頂多月入五千元。」勞力密集、收入又低,很多人撐不久,代工業流動率超高。
 
新型代工 像派遣人力【聯合報╱記者朱婉寧 2009.08.30
 
台大國際發展研究所教授辛炳隆認為,新型的家庭代工與過去「客廳即工廠」不同,比較類似兼差或是派遣人力。
辛炳隆表示,民國50、60年代的家庭代工,比較類似小型創業,是農業社會轉型為工業社會的濫觴,很多人是經由此管道後來變成了小公司的老闆。
但現在重新流行的家庭代工,是企業為了因應全球化的彈性及競爭力,規避較多成本,隨之而起的一種外包形態,就像很多企業喜歡使用派遣人力,都是為了省開支,如固定薪水的支出、勞健保等。
辛炳隆觀察,金融海嘯後,有些公司為了節省開支而資遣員工A,但卻把原來的業務重新以外包方式讓這名員工承接,等於讓A從正職轉變成地下員工,仍繼續為公司效力。這種情形在黑手(修理技工)界尤其明顯。
辛炳隆提醒,很多做家庭代工的業者,不了解法律,從原來工作退保後,沒有再替自己申請勞健保,其實如果加入職業公會,仍就可以請公會替自己申請保險,會多一層保障。

另參本館:

加盟救經濟  直銷族 《連鎖店經營管理分析》《多層次傳銷》《麥當勞經營策略》《咖啡中的極品星巴克》《神秘配方》《速食的黑暗面》

百貨商店>百度百科

百貨商店 department store以經營日用工業品爲主的綜合性零售商店。多爲大、中型商場。
  世界上最早的百貨商店是1862 年在法國巴黎創辦的,名稱爲好市場。世界上最大的百貨商店是美國的希爾頓百貨商店。在中國,百貨商店是城鎮零售商業的一種重要形式。百貨商店的經營範圍廣泛,商品種類多樣,花色品種齊全,兼備專業商店和綜合商店的優勢,便于顧客廣泛挑選,能夠滿足消費者多方面的購物要求。商店內按商品的類別設置商品部或商品櫃實行專業化經營。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百貨商店的經營方向和經營內容也在不斷地發生變化,呈現出兩個新的發展趨勢:一是經營內容多樣化,除銷售商品外,還附設咖啡廳、小吃部、餐飲部、娛樂廳、舞廳、展覽廳、停車場、休息室、電話間等多種服務設施;二是經營方式靈活化,除零售外,還兼營批發,並設立各種廉價櫃、折扣櫃,以滿足顧客的多層次需求,提高商店的競爭能力。
http://baike.baidu.com/view/324622.html?tp=0_11

量販店  

量販店(Variety Store)是指“大量批發的超市”。“量販”一詞出自日本,原指“超市”、“自選自助”,其特點是按人供貨,量體裁衣,按實際的需求量配以合理的價格,批量出售、批量作價,如五件是一個價,十件是另一個價。量販式的核心內涵有兩個方面:一是容量大;二是自選自助,它兼具大型零售市場與專業批發市場和便民連鎖店的某些特征,但又與這些經營方式有所不同。量販店傳入我國臺灣地區後,其形式逐漸演變爲買賣方便、貨品齊全、服務便利等貼近消費需求的經營方式,由此引申的量販式經營,指的就是透明、自助和平價的消費方式。美國普查局的定義:經營較寬的産品線,以低價或流行價格出售商品,如衛生用品、禮品、女士服飾、洗手間用品、小五金、玩具、家庭用品等,産品線不完整,也不實行部門化,不負責送貨。
http://baike.baidu.com/view/388724.html?tp=0_11

便利店

零售業的發展概況

  便利店是位于居民區附近,指以經營即時性商品爲主,以滿足便利性需求爲第一宗旨,采取自選式購物方式的小型零售店。[編輯本段](一)、概述
  便利店,英文簡稱CVS(Convenience Store)是一種用以滿足顧客應急性、便利性需求的零售業態。該業態最早起源于美國,繼而衍生出兩個分支,即傳統型便利店與加油站型便利店,前者在日本、中國臺灣等亞洲諸國得以發展成熟,後者則在歐美地區較爲盛行。
  便利店的興起緣于超市的大型化與郊外化,超市的變化體現在距離、時間、商品、服務等諸多方面:如遠離購物者的居住區,需駕車前往;賣場面積巨大,品種繁多的商品消耗了購物者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結賬時還要忍受“大排長龍”等候之苦,以上種種使得那些想購買少量商品或滿足即刻所需的購物者深感不便。于是人們需要一種能夠滿足便利店購買需求的小超市來填補空白。
  1927年美國得克薩斯州的南方公司首創便利店原型,1946年創造了世界上第一家真正意義上的便利店,並將店鋪命名爲“7-Eleven”;20世紀70年代初,日本伊藤洋華堂與美國南方公司簽訂特許協議並在東京豐洲推出1號店。此後傳統型便利店作爲一種獨特的商業零售業態,在日本得到了飛速發展,其特點也被發揮到極至;20世紀90年代末期進入我國,目前在我國經濟相對發達的沿海大中城市發展較快。隨著石油巨頭的介入,便利店在地域分布上更趨分散,加油站型便利店在歐美地區也顯出了強大的生命力。[編輯本段](二)、便利店的分類
  從世界便利店的發展曆程來看,通常被劃分爲兩種類型:傳統型(Traditional)和加油站型(Petroleum-Based)。
  傳統型便利店通常位于居民住宅區、學校以及客流量大的繁華地區,營業面積在50~150平方米不等,營業時間爲15~24小時,經營服務輻射半徑500米左右,經營品種多爲食品、飲料,以即時消費、小容量、應急性爲主,80%的顧客是目的性購買(如7-Eleven、Circle K)盛行于亞洲的日本,中國臺灣。
  加油站型便利店通常指以加油站爲主體開設的便利店(如BP、ESSO),在地域廣闊且汽車普及的歐美地區發展較爲迅猛,2000年美國加油站型便利店占行業門店總數的76.1%。

(三)、便利店與超市的區別

  便利店不同于超市,也不同于精品店,在社區的一隅、街角,巴掌大小的便利店是最貼近生活的場所。超市帶來了第一波消費觀念革命,而無處不在的便利店又帶來了第二波的消費觀念革命,“Get what you forget” (買到你在超市忘記買的東西)成爲美國便利店營銷核心。
  便利店在美國、日本等國家出現的時間和發展的背景並不完全相同。但從整體上來看,便利店是超市發展到相對較爲成熟的階段後,從超市中分化出來的一種零售業態。一方面,超市的發展有其自身難以克服的障礙,既“購物的不便利”;另一方面超市的發展爲便利店提供了先進的銷售方式和經營管理技術。具體的說,便利店具有與超市相區別的四個“便利”業態特征:
  距離的便利性
  便利店與超市相比,在距離上更靠近消費者,一般情況下,步行5~10分鍾便可到達。 
  購物的便利性
  便利店商品突出的是即時性消費,小容量,急需性等特性。超市的品種通常在2000種至3000種左右,與超市相比,便利店的賣場面積小(50~200平方米),商品種類少,而且商品陳列簡單明了,貨架比超市的要低,使顧客能在最短的時間內找到所需的商品。實行進出口同一的服務臺收款方式,避免了超市結賬排隊的現象。據統計,顧客從進入便利店到付款結束平均只需三分鍾的時間。
  時間的便利性
  一般便利店的營業時間爲16~24小時,全年無休,所以有的學者稱便利店爲消費者提供“Any Time”式的購物方式。
  服務的便利性
  很多便利店將其塑造成社區服務中心,努力爲顧客提供多層次的服務,例如速遞、存取款、發傳真、複印、代收公用事業費、代售郵票、代訂車票和飛機票、代沖膠卷等等,對購物便利的追求是社會發展的大趨勢,這就決定了便利店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競爭力。
  便利店的産品策略
  (1)提高門店的商品陳列利用率
  商品的選擇和陳列是一門學問,如果做得好會給消費者帶來便利,並有極佳的促銷作用。在産品策略方面,便利店的經營者應注意以下問題
  目前,有些便利店門店商品數量和陳列空間的利用率存在嚴重不足現象,對其産品銷售産生了非常大的負面影響。便利店一般是在城市的繁華地段,面積也通常在100平米以內,所以不能浪費門店的陳列空間。在商品的陳列方面,有些便利店存在某些商品的陳列面積過大的現象,有不少商品在3個排面以上,這樣的陳列爲門店的商品品種單調創造了借口,從而致使原本應當有1200種商品左右的門店,可能只有500多種的商品上架,其結果顯然是不足以滿足顧客的基本需求。
  (2)正確進行商品類型的選擇:
  便利店的主打商品應在速凍食品、飲料及日常用品上,這些商品不求多、全,而應求精,即選擇暢銷的、質量高的、價格又適中的産品上架。在便利店中應避免出現整紮銷售或者大包裝的産品,既然便利店的定位是爲應急的需求,量販包裝的商品是不屬于便利店的銷售範圍,便利店銷售商品的選擇不是“韓信點兵,多多益善”。因爲銷售大包裝商品,便利店的價格必然要高于大型綜合性超市的價格,這種“雞蛋碰石頭,揚短避長”的行爲將會導致顧客對便利店産生價格高、購物上當的心理。量販商品陳列在便利店的貨架上不僅不能獲得良好的銷售,還會浪費門店的有效陳列面,進而影響到門店的正常經營業績及形象。所以,便利店所選擇的商品類型應爲品牌質量有保證、暢銷的大衆化商品。
  (3)避免貨架存在大面積空位
  貨架大面積空位是門店的暫時性缺貨或者其他問題,但是這種現象反映出的結果無非是:配送中心配送貨物不及時,采購部商品采購的品種不足,理貨人員補貨不及時。這三種問題造成的這一後果必然影響門店銷售和形象。一個貨架空空的門店對于顧客的影響是什麽?不僅僅是顧客此次購物無功而返,還可能使企業損失一批固定客戶。
  便利店的分銷渠道
  (1)建立網絡配送系統,統一配送
  鑒于目前國內便利店多數已有配送中心這一事實,現在重要的問題就是怎樣提高配送中心的工作效率,盡量采取在特定區域高密度集中開店的策略。要充分發揮自設配送中心的優勢,建立電腦網絡配送系統,統一集貨、統一配送,特別要發揮配送中心分別與供應商及各家店鋪相連的電腦網絡作用。爲了保證不斷貨,配送中心一般應根據以往的經驗保留3天左右的庫存。同時,中心的電腦系統每天都會定期收到各個店鋪發來的庫存報告和要貨報告,配送中心把這些報告集中分析,最後形成一張張向不同供應商發出的定單,由電腦網絡傳給供應商,而供應商則會在預定時間之內向中心派送貨物。配送中心在收到所有貨物後,對各個店鋪所需要的貨物分別打包,等待發送。
  (2)提高商品周轉率,減少庫存
  由于門店面積小,又因地理位置多處于繁華地段,高額的房租不允許門店有大量的庫存。貨架商品的庫存量應嚴格控制在最大庫存量以內,這就要求配送中心將配送商品配准、配全,從而保證便利店的商品常進、常新,以減少庫存,提高商品的周轉率。 爲了完成門店商品的快速周轉,對于配送商品的時效,包裝應當仔細檢查,以減少不必要的庫存。通常將商品的庫存定爲3天左右,而對于像冰激淩、速凍食品類商品,供應商一天分早中晚3次直接送貨到各個門店。[編輯本段](四)、門店介紹
  可的
  上海可的便利店有限公司于1996年正式成立。現屬于中國乳業首強——光明乳業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控股子公司。目前,公司店鋪規模已拓展至上海、嘉興、杭州、蕭山、紹興、寧波、昆山、太倉、蘇州、無錫、張家港、常熟、江陰、常州、揚州、廣州等16個大中城市,擁有集直營、委托和特許加盟三種經營模式爲一體的專業便利店,總數達1000余家。
  可的便利店上海公司本部03年門店總數600余家,分布在申城市區、郊縣的軌道交通沿線、地鐵站、輪渡站、繁華商業街、高級商務樓、大學院校、中小學、醫院、居民住宅小區等市口,爲居住在那裏的人們、爲學生族和上班族創造了舒適、便利的生活。上海本部是可的在長三角區域發展的龍頭。
  可的具有極強的資金運作能力,資金使用效率高,現金流量大,到2005年日均銷售額達700萬元。可的將抓住國有股減持、開放式基金出臺等機會爲契機,進入資本市場獲得投資收益。隨著規模經濟的産生,將使可的具有很強的盈利能力,資本回報率高,對新的投資者産生一定的吸引力。由于可的品牌、管理技術的優勢,將形成快速擴張,以低成本,高彙報的購並發展模式來作爲今後運作資本的手段。
  好德
  
  直到2001年上半年,“好德便利”在業內都還只是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字輩。它由農工商超市全額投資的子公司“好德便利”成立,2001年4月,在上海虹口區開出一號店。
  而此前,上海便利店在經曆了五六年的兼並整合期後,已形成“五虎割據”的局面:華聯羅森、聯華、良友、可的和梅林正廣和。5家背後,都有實力雄厚的大集團支持。當時有媒體預測,“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上海便利店市場將由這5家分占”。
  好德的出現,打破了群雄割據的平靜局面。截至2001年12月31日,好德便利店已開出了150家店鋪。而1996年就進入上海的華聯羅森,當時一共才有90家。
  好德便利店的目標消費群鎖定在年輕人、 o ffice白領身上,因此,店面會主要集中在寫字樓附近、車站、碼頭、社區等人流密集處。
  爲了迅速擴大新品牌的影響力,好德選址首推鬧市區,同時又不忽視普通居民,于是采取了不同于一般便利店的做法,即根據不同選址選擇不同的商品結構。比如,在一些社區商店開設了雞蛋、醬油銷售等非便利店業務。盡管這些非即時急需品的毛利較低,但他們認爲,特色服務對擴大新便利品牌在普通居民中的知名度有很好的效果。事實證明,好德的品牌策略是比較成功的。至少,它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使人們“說到便利店就會想起好德”。
  良友金伴
  良友金伴上海分公司成立于2005年1月,公司以打造“中國零售業第一品牌”爲目標,注重發展速度與經濟效益的有機統一,以規範化、制度化、標准化爲重點,突出“以人爲本”的經營理念,爲消費者、員工、股東創造最大的價值。
  公司現有門店五百余家,分布于上海各區。目前擁有員工3300多人,2004年銷售額突破 10億元。公司依托強大的物流配送體系,先進的信息管理系統,高效的經營管理隊伍,不斷拓展現代零售業的新內涵。公司現已完成了新一代便利店的改造工作。時尚的外形,全新的設計理念,人性化的服務,引領著便利業態的新潮流。
  良友金伴上海分公司成立以來,積極吸收國內外先進便利業的經營管理理念。加強業務流程的重組和人力資源優化配置,不斷提升公司的核心競爭力。零售在于細節,機遇與挑戰並存。公司總經理羅勁松攜公司全體員工感謝社會各界對良友金伴的關心和支持,並將一如既往地使良友金伴成爲大家的好鄰居,好夥伴。
  快客
  不經意間,上海街頭幾家“中石化”加油站裏,多了幾個閃亮的櫥窗,“快客”便利店悄悄地開始占領這個日益興盛的市場,爲走過、路過的司機提供快捷、方便、時尚、溫馨的服務。上海聯華快客便利有限公司收到中石化北京總部複函,同意與聯華“快客”合作,先在上海石油分公司加油站開設便利店試點,再在華東或其它地區逐步推開。至此,兩大不同業態的連鎖巨頭正式強強聯姻。事實上,在國外,加油站連鎖商業本身已發展爲一個成熟的産業。一些發達國家在建設加油站的同時,往往將快餐、咖啡廳、零售店等設施一並規劃,多采取“加油站+便利店”模式。
  聯華快客便利與中石化運用各自經營連鎖組織的經驗、聲譽和品牌,強強聯合,攜手共舞,正是爲了搶得這方市場之先機,爲今後的“雙贏”奠定基礎。雙方的互動對接,醞釀著一場更適應現代大都市市場需求的“大變身”。
  1、範圍
  本標准規定了連鎖超級市場、連鎖便利店的有關術語及其定義。本標准適用于連鎖超級市場和便利店業態的經營。
  2、定義
  本標准規範了下列術語及其定義。
  2.1零售業態 retailing format
  零售企業爲滿足不同的消費需求而形成的不同經營形式。
  2.2 連鎖經營 chain operation
  企業經營若幹同行業或同業態的店鋪,以同一商號、統一管理或授予特許經營權方式組織起來,共享規模效益的一種經營組織形式。
  2.3 直營連鎖(正規連鎖) company-owned chain
  連鎖的門店由連鎖公司全資或控股開設,在總部的直接控制下,開展統一經營。
  2.4 自由連鎖(自願連鎖) voluntary chain
  若幹個門店或企業自願組合起來,在不改變各自資産所有權關系的情況下,以共同進貨爲紐帶開展的經營。
  2.5 特許連鎖(合同連鎖、加盟連鎖) franchising
  加盟連鎖店的門店同總部簽訂合同,取得使用總部商標、商號、經營技術及銷售總部開發商品的特許權,經營權集中于總部。加盟連鎖店的門店均爲獨立法人。
  2.6 直營店 chain store
  以同一資本直接采取連鎖經營的門店,也稱連鎖店。
  2.7 加盟店 franchised outlet
  以特許連鎖方式經營的門店。
  2.8 超級市場 supermarket
  采取自選銷售方式,以銷售生鮮商品、食品和向顧客提供日常必需品爲主要目的零售業態。
  2.9 便利店(方便店) convenience store(Cv.S)
  滿足顧客便利性需求爲主要目的的零售業態。
  2.10 連鎖公司 chain corporation
  連鎖超市(便利店)公司應由10個以上門店組成,實行規範化管理,必須做到統一訂貨,集中合理化配送,統一結算,實行采購與銷售職能分離。連鎖超市(便利店)公司由總部、門店和配送中心(或委托配送機構)構成。
  2.11 總部 headquarters
  總部是連鎖公司經營管理的核心,它除了自身具有決策職能、監督職能外,還應具備以下基本職能:網點開發、采購配送、財務管理、質量管理、經營指導、市場調研、商品開發、促銷策劃、人員招聘、人才培訓、教育及物業管理等職能。
  2.12 門店 outlet
  門店是連鎖經營的基礎,主要職責是按照總部的指示和服務規範要求,承擔日常銷售業務。
  2.13 配送中心 distribution center
  配送中心是連鎖公司的物流機構,承擔著商品的集貨、庫存保管、包裝加工、分揀配貨、配送、信息提供等職能。配送中心由分貨配貨(TC)、流通庫存(DC)、生鮮加工(PC)三部分構成。
  2.14 單品 stock keeping unit(SKU)
  商品的最小分類。
  2.15 單品管理 SKU control
  單品管理是通過電腦系統對某一單品的毛利額、進貨量、退貨量、庫存量等,進行銷售信息和趨勢的分析,把握某一單品的訂貨、進貨情況的一種管理方法。
  2.16 客單價 per customer transaction
  每一位顧客平均購買商品金額。
  (1)客單價=商品平均單價×每一顧客平均購買商品個數
  (2)客單價=銷售額÷顧客數
  2.17 ABC分析 ABC analysis
  對重點商品或項目的管理手段。ABC分析的具體做法是:首先將商品依暢銷度排行,計算出每一項商品銷售額比及累計構成比,以累計構成比爲衡量標准,即80%的銷售額約由20%的商品創造,此類商品爲A類商品;15%的銷售額約由40%的商品創造,此類商品爲B類商品;5%的銷售額約由40%的商品創造,此類商品爲C類商品。
  2.18 商圈 trading area
  來商店購物的顧客居住區域。商圈的大小,主要依據有效吸引來商店購物所需時間而定。根據時間、距離、占有率等,將商圈分第一商圈、第二商圈、第三商圈。
  2.19 商品供應計劃 merchandising
  商品由原料開始到最終消費的全過程。即:由原料籌集、産品設計、成本控制到向顧客提供商品的所有活動的總稱。
  2.20 自有品牌 private brand
  零售業爲建立商品差異化形象而選定某些合適商品,委托制造商加工,並冠以零售企業自身的品牌之稱。
  2.21 暢銷商品 fast selling merchandise
  補貨頻度和訂貨頻度高,銷售量和訂貨量都大的商品。一般多指ABC分析中的A類商品。即用20%的商品,創80%銷售額的商品。
  2.22 交叉比率 cross ratio
  交叉比率=周轉率×毛利率
  通常以每季爲計算期間。交叉比率低的爲優先淘汰商品。
  2.23 信息系統 information system
  信息系統由營業信息系統、管理信息系統和外部關聯信息系統構成。
  2.24 MIS系統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是商店管理信息系統。企業把經營所必要的信息(會計管理信息、人事管理信息、經營管理信息等)儲存于電腦,按需要進行加工、分析,所得信息再靈活運用于企業決策中的一種技術方法。
  2.25 POS系統 piont-of-sale system
  是商店的時點銷售數據管理系統。
  2.26 EOS系統 electronic ordering system
  是電子訂貨系統。指銷售商與供應商的電腦相連接,達到正確、迅速開展補貨、訂貨業務的系統。
  2.27 EDI electronic ordering system
  是電子數據信息交換系統。指以電子方式開展資料交換的交易,用不同機種聯接不同行業的企業電腦,開展無電話、無傳票(無紙)的數據交換的系統。
  2.28 ECR efficient consumer response
  食品行業防止缺貨迅速有效的補貨系統。
  2.29 QR quick response
  服裝衣料業爲減少缺貨、縮短加工時間,減少經營費用,能准確預測補貨信息的、適應顧客需求變化的快速反應。 
  2.30 增值網 value added network
  將收集的商業信息通過電腦網絡,附加各種服務,再提供給第三者的有償資訊信息,即稱增值網。
  2.31 店外條碼 out-store bar code
  産品在制造商生産階段已印在包裝上的商品條碼,通常由産品的供應商事先提出申請,在産品出廠前已印好條碼。店外條碼適合于大量生産的産品。
  2.32 店內條碼 in-store bar code
  僅供商店自行印貼、店內使用,不能對外流通的條碼,適用于非大量規格化的産品。
  2.33 POP廣告 point of purchase
  零售店的店內海報。
  2.34 3S原理 3S principles
  2.34.1 標准化 standardization
  爲持續性地生産、銷售預期品質的商品而設定的既合理又較理想的狀態、條件以能反複動作的經營系統。
  2.34.2 專業化 specialization
  企業或個人等在某方面努力追求卓越,將工作特定化,並進一步尋求強有力的能力和開發創造出獨具特色的技巧及系統。
  2.34.3 簡單化 simplification
  爲維持現定的作業,創造任何人都能輕松且快速熟悉作業的條件。[編輯本段]零售業的發展概況
  中國實行改革開放以來,國民經濟保持了持續、健康、快速發展的良好態勢。2001年以後,中國經濟進入一個新的快速發展期,GDP增長速度逐年加快,從2001年的8.3%加快到2006年的11.1%。至2006年底,中國限額以上連鎖零售門店數達123690個,增長17%。其中,超級市場23233個,增長22.8%;專業店77220個,增長15.2%。2006年限額以上連鎖零售業零售額爲10499億元,增長22.5%,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3.7%,比2005年提高2.1個百分點。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給零售企業帶來的不僅僅是威脅,而是帶來了更多的並購機會,這意味著零售企業將面臨大的洗牌,這給了中國零售企業做大的機會。
http://baike.baidu.com/view/179142.html?tp=0_11

超級市場

  超級市場一詞來源于英文supermarket,常簡稱超市,是指以顧客自選方式經營食品、家庭日用品爲主的大型綜合性零售商場,是許多國家特別是經濟發達國家主要的商業零售組織形式。
  超級市場最早産生于1930年的美國紐約。1930年8月,美國人邁克爾?庫侖(MichaelCullen)在美國紐約州開設了第一家超級市場——金庫侖聯合商店。當時,美國正處在經濟大危機時期,邁克爾?庫侖根據他幾十年食品經營經驗精確設計了低價策略,並首創商品品種別定價方法。它的超級市場平均毛利率只有9%,這和當時美國一般商店25-40%的毛利率相比是令人吃驚的。爲了保證售價的低廉,必須做到進貨價格的低廉,只有大量進貨才能壓低進價,邁克爾?庫侖就以連鎖的方式開設分號,建立起保證大量進貨的銷售系統。它首創了自助式銷售方式,采取一次性集中結算。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特別是50、60年代,超級市場在世界範圍內得到較快的發展。
  在超級市場中最初經營的主要是各種食品,以後經營範圍日益廣泛,逐漸擴展到銷售服裝、家庭日用雜品、家用電器、玩具、家具以及醫藥用品等。超級市場一般在入口處備有手提籃或手推車供顧客使用,顧客將挑選好的商品放在籃或車裏,到出口處收款臺統一結算。 除此以外,超級市場的特點還主要表現在:
  ①超級市場的商品均事先以機械化的包裝方式,分門別類地按一定的重量和規格包裝好,並分別擺放在貨架上,明碼標價,顧客實行自我服務 ,可以隨意挑選。
  ②超級市場廣泛使用電子計算機和其他現代化設備。便于管理人員迅速了解銷售情況,及時保存、整理和包裝商品,自動標價、計價等,因而提高了工作效率,擴大了銷售數量。
  ③超級市場內的商品品種齊全,挑選方便 。人們可以在一個商場內購買到日常生活所需的絕大部分商品,免除了許多麻煩。自動標價、計價、結算效率高,也節省了顧客的時間。而且由于商場的經營效益好,降低了成本,所以商品的價格相對也較低廉,受到廣大顧客的歡迎。
  美國學者M.M齊默曼在其著作《超級市場》(The Supermarket)中指出:超級市場是被高度部門化了的、經營食品和其他商品的零售店。其或是完全由所有者自己經營,或是委托他人經營;有足夠的停車場,而且年營業額不低于25萬美元。且幹貨食品、日用雜貨商品采用自助服務的方式。
  著名的營銷專家菲利普•科特勒認爲,超級市場是規模相當大的、成本低、毛利低、銷售量大的自我服務的經營機構,其目的是滿足顧客對食品和家庭日用品的全部需要。在我國,超級市場是指采取自選方式,以銷售食品爲主,生鮮品占一定比重,滿足人們日常需要的零售店。
  在我國,超級市場被引入始于1978年,當時稱作自選商場。1983年1月3日,中國第一家超級市場在北京市海澱區開業[1],那時購買者幾乎都是外國人。20多年後的今天,人們去超市購物已經成爲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中國超級市場發展趨勢

  一、從中國超市經營理念發展的角度分析
  1、從單一的出售商品向出售服務和消費者附加值過渡   體育營銷超級市場顧客讓渡價值論明確地告訴商家:誰能讓消費者用最少的支出、最短的時間、最快的速度、最低的價格在最優質的服務下完成一次快樂的購物,誰便能最大化的占有市場競爭的優勢。這句話不僅看起來繁瑣,而且做起來難度更大。在商品同質化、價位同價化、促銷同樣化的競爭階段,梨子的味道都是一樣的。如何在有限的商圈內攝取理想的、盡可能多的顧客、顧客忠誠和銷售利潤?在沃爾瑪、普馬、家樂福、麥德龍、百盛等無數個國際頂尖商業巨頭充斥中國大陸超市經濟的態勢下,中國超市如何應對?隨著中國消費者錢袋的漸漸鼓起,國人的消費意識和消費能力發生了幾近于翻天覆地的變化,如何對消費者的心理欲望和消費需求做出盡可能快、盡可能到位的滿足,並能夠將這種滿足一直持續?消費者對生活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消費者的整體消費形態已從以往的“物美價廉”“節衣縮食”發展到了今天“個性購物”“健康購物”“快樂購物”以至于“享受購物”“體驗購物”“感受購物”的高度。從消費者接到商家DM單那一刻起,從消費者的“貴腳盈門”開始,他們便在無時無刻地向商家索取一種時時刻刻的服務和滿足。單純的商品豐滿與否、單純的價格比較、單純的打折買贈、單純的會員積分已經無法滿足消費者對商家的要求和期望。在這種形勢下,超市應該擯棄傳統的銷售理念,置于“售貨”之上著重于售前、售中、售後全方位的銷售服務。
  2、從價格制勝的競爭觀念向集價格、文化、服務、品牌等多種因素的複合型競爭理念過渡
  價格確是一把利劍,之于消費者可以使得超市實現理想中的客流客源和市場比率,之于競爭對手可以有效的增強自身競爭優勢,以這種殺傷力極強的價格手段的確可以起到實實在在、看得見摸得著的短期效果。然而,這種效果畢竟只是一種眼前利益,而且市場比率的增大、客流量的大小並非就意味著超市能夠在大賺人氣的同時大賺鈔票。 縱觀現階段我國商業發展勢頭,喜人的現象比比皆是:物流配送系統漸趨成形,大物流、大流通的概念已深入人心;以計算機應用和互聯網技術發展爲基礎的電子商務(B2B)正在繼納斯達克指數回升之後,越發彰顯成熟的魅力;廠商聯合,供應鏈不斷發展,規模生産和規模銷售已能夠縮減控制成本;健全的營銷網絡和日臻完善的供銷組織已經不是某一家超市企業的獨家本事……,一系列的現象最終必將使超市裏的各種商品統統走上同質化、同價化、同步化的經營階段。至此,單純的價格優勢蕩然無存,集合了文化、價格、服務、傳播、附加值等多種銷售因素的複合型競爭觀念將隨著國際超市巨頭湧入中國、湧入各大城市,而最終以重新洗牌的名義在大大小小超市人的腦海裏“生根發芽”。
  二、從中國超市業態發展的角度分析 
  “超市”本身就是商業零售業態的重要組成部分,“超市”就是一種業態。 但是,21世紀的商業是崇尚資源整合、優勢聯動、信息共享的大經營時代。在這種時代,我們一貫盛行的“優勝劣汰”依然在起作用。只是,超市與超市間的聯合、超市與百貨商場的糅合,超市與其他業態、其他經營領域的統合,最終將使得單純的超市、單純的百貨商場在“國內競爭國際化”的大市場環境中顯得身單力薄。 在接下來的幾年內“超市”業態必將會有新鮮血液的加入,要麽是傳統業態的重新整合,要麽是“新思路”與“老賣場”的新舊聯姻。
  1、以“銷品?茂”爲主形式的大型購物消費中心的出現和發展
  市場競爭的程度已經到了炙熱化的階段。在這種階段,某些超市因管理、人力、營銷等各方面的問題將面臨“生死抉擇”;某些超市會一味充當“小資”的角色來服務社區裏的都市人;還有一些超市,尤其是那些在競爭中茁壯成長起來的綜合超市,已經難以滿足爭做“超市巨人”的欲望,于是“銷品?茂”的出現勢必打破超市原有的單一業態,商業格局面臨再度洗牌。 “銷品?茂”是一個在現階段中國使用頻率不算太高的“商業舶來語”,它的英文名字是“shopping mall”,中文可譯作“大型購物消費中心”。上個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出現在美國,是指在一個龐大的單體建築內,集聚了各種零售業態,是不同商品和商業服務功能的總彙。一般以百貨店、大賣場作爲龍頭商店,配有專業店、專賣店,有購物、休閑、娛樂、餐飲等項目。 國外的“銷品?茂”常依高速公路而建,針對的是10萬人口的目標市場。在上海陸家嘴,被人稱爲中國“零售航母”的大型購物中心,號稱中國最大、亞洲最具規模的“銷品茂”已靜靜停泊在陸家嘴金融貿易區內。這家建築面積達241000平方米的“銷品?茂”不再是單純的購物場所,而是集娛樂、休閑、餐飲、教育等活動于一體的中心。盡管從中國精美藝術品到世界頂級名牌都可以在這裏買到,但是仍然宣稱堅持平民化路線,“服務于當地所有的季節和所有的人們”。據介紹,消費者逛“銷品茂”可以進行“一站式”購物,享受到比逛單店或超市更多種類的商品選擇和多功能服務。無獨有偶,在武漢和鄭州這兩個華中地區商業最爲昌盛的省會城市,也相繼出現了所謂的“地域性銷品?茂”。之所以稱謂地域性,是因爲按國際標准來看,兩家的建築面積均未達到10萬平方米,而且所謂的服務和理念尚未達到真正的“shopping mall”高度。 目前,國內諸多營銷學者對這種舶來的商業模式尚有許多困惑。譬如,我國現階段的消費環境、消費意識、消費水平、消費結構能否適宜“銷品?茂”的“生存習性”?“銷品?茂”的衡量標准是什麽,賣場面積需要多大,貨品豐滿到何等程度,服務達到什麽水平,施行何等價位,面向那些群體?如此等等,涵需我們國內的超市企業和超市人在轉型或投資興建時多加考慮,做好充分的市場調查研究。
  2、中小超市逐漸演化爲以社區爲主、廣域擴張的“大連鎖”便利店
  大超市、大企業做大商業、大突破,中小超市也不能坐以待斃,而是將會于夾縫中追求超越。拿中國商戰發源地鄭州來講,在現階段,以“思達”“九頭崖”“雙彙”爲代表的中小連鎖超市,爲迎接“北京華聯”“普爾斯馬特”“凱利農萬貨”諸位“新朋友”的到來,正在積蓄力量、小心翼翼的謀劃自己的禦敵攻略。作爲發展中的鄭州,消費水平和消費需求不斷增強,消費者的消費意識和消費理念也在不斷的發生變化,市場潛力是很大的,但是“雞蛋如何碰石頭”“蛋糕如何分吃”?中小連鎖超市如何規避“弱肉強食”的局面?這才僅僅是個開頭,當幾年後“沃爾瑪”“普馬”“家樂福”“麥德龍”一度占領鄭州賣場之上風的時候,恐怕“思達”“九頭崖”類超市應對的方面就更多了。如何發展?唯一的出路就是與大賣場之間做到錯位經營、細節制勝、本土引力。而其核心便在于“連鎖就是力量”。一方面,超市企業對現有連鎖模式和銷售網絡進一步完善健全,通過人員的動態訓練、現代化商業零售技術的運用以及品牌和資本的雙重運作,增強企業在大競爭局面中抵禦風險的能力。另一方面,超市企業圍繞社區、景點、車站、大學、醫院等實施的連鎖規劃將從窄小的本市市區逐漸將喉舌伸向周邊城市,具備資本實力和發展野心的企業便會將眼光放遠至整個的國內版圖,往往會依省會城市大肆擴張。
  3、以俱樂部爲主形式,具備多服務功能的寬泛型會員超市
  會員制營銷一向是超市經營中的重頭戲,也往往會成爲一些超市在競爭中的獨家本事,普爾斯馬特正是一例。在中國現階段大大小小的超市中,沒有會員制度的超市很少,但真正通過會員卡帶來持續、穩定的銷售利潤的超市卻少得可憐。不禁發問,爲什麽“普馬”做得如此盈利,而國內超市在會員制度上卻是這般失意?國內超市還有施行會員制度的信心嗎?筆者在與北京某知名綜超企業企劃總監就會員制度進行探討時,她這樣對我說:“如果能找到一種國內綜超發展會員制的有效模式,我們不僅會在某店施行,還會將它應用于旗下的所有賣場。”會員制度依托關系營銷論發展至今,“會員卡”作爲載體,“會員制”作爲超市與顧客間默認的遊戲規則,不僅有利于培養顧客忠誠、提高品牌占有率,而且之于市場擴張、市場侵略都不失爲一劑良藥。中國超市的現行會員制度過多地停留在折扣、積分和參加促銷活動的價格層面上,我們的超市是“用價格作爲會員制度的護身符”,而非“將會員制度作爲抵禦價格侵略、強化服務功能、增強核心優勢的殺手鐧”。筆者淺見,一張名片大小的會員卡不應僅僅作爲消費者購物時的“價格通行證”,可做的文章還有很多,多功能的會員卡、適應了多數人需要的多功能會員制度勢必取代以往單純的價格卡片。美國著名營銷學家菲利普?科特勒指出:對未來的市場來說,首要的問題是通過幫助顧客解決實際問題、了解顧客的心理、降低管理費用並做好銷售服務等措施贏得他們的信任,建立起本店的信譽。值得注意的是在贏得新顧客的同時也不要失去老顧客。現在攏住顧客不容易,顧客滿意並不等于就是對商家的信任,只要有一批忠心耿耿的老主顧才能保證財源茂盛。因此,無論是現在還是在將來,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須建立一套完整的顧客檔案資料,其中包括他的全部曆史資料、簡曆,甚至個人愛好,以便加強與他的聯系。
  三、從中國超市營銷策劃發展的角度分析 
  1、品牌鋪路,文化行銷
  超市發展到今天,已趨進入同質化時代。商品品類和商品品質相差無幾,促銷活動和銷售價格不相上下;你有自助存包櫃,我有電子存包機;你標榜價廉物美,我弘揚物真價切;你有快速收銀通道,我有銀企聯動的pos機……。細究起來,彼此間的差異越來越小了。不僅“千店一面”,經營促銷這些策略上的手腕也到了“千案一律”的地步。所以,一些超市企業在DM上毫不客氣的打出了“賠本大甩賣”的標語,企圖以此制造差異,企圖由此客源滾滾。超市的確進入了微利經營時代,但是“賠本”肯定是大大小小的超市老板們最爲忌諱的詞語。爲什麽彼此間的競爭總是醞釀成“價格可樂”,我們的消費者果真就“摳門”到了這般地步,爲了區區的幾角幾分而在若幹賣場中左挑右撿?如此下去,超市真可能要走到既賠本又陪笑的地步。超市企業在常規運作中,筆者同樣認同價格的魅力。價格是必不可少的促銷殺手鐧,卻不能作爲持續發展的營銷核武器。超市零售企業應該敢于突破創新,敢于立足長遠、放眼未來,不要以爲把廣告費投在了品牌形象上就是肆意的浪費。品牌是什麽?名牌又是什麽?品牌說白了是超市的字號、商標、顔色,而名牌卻是一種精神、理念、文化。正如金利來不是領帶而是成功男人的尊嚴和地位一樣,超市不應該把自己“低估”爲簡單的銷售場所,而應讓自己成爲消費者生活中不可或缺一種角色,要麽是“家居顧問”,要麽是“營養專家”,要麽成爲時尚的代名詞,要麽轉化爲真正意義上的“實惠算盤”。不管你的定位是什麽,只要你存在特色,只要你的特色能夠差異于競爭對手並爲買家不亦樂乎,市場自會做出定論。 接下來的數載春秋,中國超市經營領域勢必經曆一次大洗牌、一次競爭格局的大錯位。誰能經曆得起這種洗禮?如何經曆得起?想必單純的價格只能讓“老人”類的超市體無全膚、無力回天了。市場的贏者終將屬于“老沃”類這樣一群既懂得“價切”又善于“攻心”的名牌超市。孰能“品牌鋪路,文化行銷”,孰能雄執市場之牛耳。
  2、全程服務,本土營銷
  上文所做“贏者屬于老沃類”的論述,並非給國內的超市泄氣兒,而是要讓國內的“老人”類超市懂得一個簡單的道理:比價格,咱高于“老沃”;比會員,咱劣于“普馬”;比名氣,咱遜于“樂福”。既然如此,爲什麽還要倔強的找死呢?大凡與“老沃類”超市同城謀生的企業都能發現,“老沃類”超市不僅沒有居高臨下,而且很善于學習借鑒,我們有些土裏土氣的運作經驗他們也樂此不疲地細琢磨、巧推敲,知道他們在幹啥嗎?他們正在拼命的本土化呢!“沃爾瑪”本土自己的國際賣場,“普馬”本土自己的會員制度……。國內的超市何不想想,他們本土,我們豈不是比它們更“土氣”嗎?爲什麽不將“土氣”升級爲一種優勢?爲什麽不在弘揚自己本土的時候也學習借鑒一下“老沃”們的“洋氣”呢。“中西合璧,本土營銷”,你不就與“老沃”們扯平了嗎?一方面,國內超市要根據自身定位和企業的實際情況,做到與國際賣場接軌,尤其是服務理念、服務標准、服務水平、服務質量、服務時限的接軌,要努力做到“全程服務”,要把服務做精、做細、做到點上、做完銷售前、中、後的全過程。另一方面,要保留並升級的自己的本土企業優勢。從人員、服務、促銷、傳播到布局、品類、視覺、音樂,方方面面都要做到“中西合璧、本土營銷”。不過,類似于方言這種著實的土氣對于都市人來講可是不樂意接受的。
  四、從中國超市管理技術創新發展的角度分析 
  1、後存包時代
  隨著電子防範系統的不斷普及,“不用存包、可存可不存、自助存包”的消費者自由之夢不僅在北京上海可以實現,在二三級城市都可以成爲非常普遍的事實。以“自助存包、自主存包”爲主標志的“後存包時代”將取代現有的“必須存包、人工存包”的局面。同時,“後存包時代”還體現在“查驗購物小票”、挑選商品時“人盯人”等這些爲防貨品丟失而出現的尷尬局面的消失。
  2、虛實結合的售貨方式
  依托互聯網技術現階段普及情況,一部分崇尚高效率購物、快節奏生活的年輕消費者,尤其是網絡工作者或網絡愛好者便樂于做“網上購物”的“雞頭”,而憊于存包、收銀、驗票的賣場購物。于是,爲適應這一部分“網絡先行者”的要求,中國超市中也相應出現了極少數的“B2B先行者”。
  3、銀企聯動,快速收銀
  在收銀方面,隨著現代化商用POS機的更新換代,中國超市也將一改往日手動+機器的半自動時代,一舉步入全自動化的快速自助收銀時代。但是,限于自助收銀設備造價高昂,預計僅有部分大賣場會在5—10年內實現“無人收銀”,絕大多數的超市仍會采用人工收銀,但收銀速度和收銀臺數量肯定愈加理想。同時,單純現鈔買單的局面也終將打破,取而代之的是有銀行等金融機構介入,實現了“銀企聯動”、現金與“卡”並存並用的收銀支付系統。屆時,“錢包”廠商的日子恐怕會很難過。
http://baike.baidu.com/view/5278.html?tp=0_11

購物中心  

國際購物中心協會的解釋爲:購物中心是指一群建築,是組合在一起的商業設施,按商圈確定其位置、規模,將多種店鋪作爲一個整體來計劃、開發和經營,並且擁有一定規模的停車場。根據購物中心的建築、設施和形態的不同,國際購物中心協會又將購物中心細分爲"摩爾"(Mall,停車場與店鋪間有一定的距離,通常在整體建築的地下或外圍,而店鋪間有專門的步行街連接,如區域型、超區域型購物中心)和帶狀中心(店鋪前各有停車場,店鋪間通常沒有專門的步道連接,如鄰裏型、社區型等)。由此可見,從嚴格意義上講,購物中心不是一種商業業態,而是一種有計劃地實施的全新的商業聚集形式,有著較高的組織化程度,是業態不同的商店群和功能各異的文化、娛樂、金融、服務、會展等設施以一種全新的方式有計劃地聚集在一起。它通常以零售業爲主體。與自發形成的商業街相比,購物中心在其開發、建設、經營管理中,均是作爲一個單體來操作:一般是物業公司建樓、出租場地,專業商業管理公司實行統一招租、管理、促銷,承租戶分散經營。
  補充:
  購物中心(Shopping Center/Shopping Mall) 是指多種零售店鋪,服務設施集中在由企業有計劃地開發,管理,運營的一個建築物內或一個區域內,向消費者提供綜合性服務的商業集合體.
  (1)社區購物中心(Community Shopping Center) 是在城市的區域商業中心建立的,面積在5萬平方米以內的購物中心.
  (2)市區購物中心(Regional Shopping Center) 是在城市的商業中心建立的,面積在10萬平方米以內的購物中心。商圈半徑爲 10公裏~20公裏,有40 個~100個租賃店,包括百貨店、大型綜合超市、各種專業店、專賣店、飲食店、雜品店以及娛樂服務設施等,停車位1000 個以上,各個租賃店獨立開展經營活動,使用各自的信息系統。
  (3)城郊購物中心(Super-regional Shopping Center) 是在城市的郊區建立的,面積在10萬平方米以上的購物中心.
  一、購物中心的定義
  1、美國購物中心協會的定義
  由開發商規劃、建設、統一管理的商業設施,有大型的主力店、多元化商品街和寬廣的停車場,能滿足消費者購買需求與日常活動的商業場所。
  2、日本購物中心協會的定義
  由一個單位有計劃地開發、所有、管理運營的商業和各種服務設施的集合體,並備有停車場,按其選址、規模、結構,具有選擇多樣化、方便性和娛樂性等特征,並作爲適應消費需要的社交場所,發揮著一部分城市功能。
  3、中國商務部的定義
  多種零售店鋪、服務設施集中在一個建築物內或一個區域內,向消費者提供綜合性服務的商業集合體。這種商業集合體內通常包含數十個甚至數百個服務場所,業態涵蓋大型綜合超市、專業店、專賣店、飲食店、雜品店以及娛樂健身休閑等。
  二、購物中心的分類及簡介
  1、美國分類方式及標准
  根據美國市場的實際情況,將購物中心分爲鄰裏型、社區型、區域型、超區域型、主題型、時裝精品型、大型量販型、工廠直銷型等八種。
  2、國家標准對購物中心的分類
  根據我國市場的實際情況,將購物中心分爲社區型、市區型、城郊型三類。
http://baike.baidu.com/view/54027.html?tp=0_11

另參本館:
 
部落格賺錢術 《網路淘金》《網路金字塔的獲利模式》 《全球電子購物市場》《誰沒部落格》 《商業裸體革命》 啥是部落族  部落格大賽 《誰在上網》 網路解憂丸 電玩與暴力  自拍無罪 上傳有理 虛擬性愛 搜尋成癮  提升網路訊息 越寫,越聰明? 越讀,越聰明? 色情入侵網站 宅經濟  各國資訊業

 

 
 

台長: 阿楨
人氣(23,948) | 回應(15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財經企管(投資、理財、保險、經濟、企管、人資) | 個人分類: 時評經濟 |
此分類下一篇:鞋業王國與白銀帝國
此分類上一篇:一周一鴉片

顯示全部150則回應

jsoujsou
新零售

(啥是新零售?太陽底下那來新東西?台灣需要新零售嗎?

井島之蛙當然看不到新東西了!

另參【圖博館】:光棍節vs感恩節 台灣的服務業 《全球電子購物市場》)
http://mypaper.pchome.com.tw/jsoujsou/post/1375345795
  相關新聞
阿里打造武漢成「新零售之城」2018-05-11聯合報
全球新零售強強滾,台灣為何靜悄悄?2018-03-31 遠見雜誌
2018-05-28 09:17:35
jsoujsou
零售百強天貓奪魁 外資比重下滑 21家只占8%

重慶市2018-6-21舉行第13屆中國零售商大會暨展會,公布2017年度中國零售百強,由天貓奪魁。這百家企業銷售規模達6.08兆元,年增26%。外資零售企業市場占有率則下滑。
  2017年百強的銷售規模入圍門檻是44.8億元,六家企業銷售規模超過千億元,68家企業銷售過百億元。天貓以2兆1086億元的銷售規模奪魁,緊隨其後的是京東、大商、蘇寧易購、國美零售、華潤萬家、大潤發、沃爾瑪、唯品會、永輝超市。上述前10名企業占百強整體銷售規模的比重為74.6%,比2016年上升5.4個百分點,意味集中度進一步升高。
  2017年百強中電商保持較快增長,實體零售企業整體回升。七家電商的銷售規模達3.57兆元,年增41.2%,占百強整體銷售的比重為58.7%。七家電商對百強零售企業整體銷售增長的貢獻率為83%。87家實體零售企業銷售規模達1.87兆元,年增7.5%。六家「實體+電商」型零售企業銷售規模年增15.5%。
  百強中上市公司淨利潤增速由負轉正。2017年零售百強企業中26家上市公司淨利潤增長率中位數為24.9%,增速較上年提高38.5個百分點。
  外資零售企業市場比重繼續下降,門店調整力度擴大。王耀說,2017年進入百強的21家外資零售企業實現銷售額4858.18億元,占百強銷售總額比重為8%,較2016年下滑1個百分點。沃爾瑪、大潤發、家樂福、卜蜂蓮花、麥德龍、歐尚、永旺等七個主要外資零售企業門店調整力度擴大,2017年新開店數合計77家,較上年增加5家;關店數39家,較上年增加14家。
  分析行業發展趨勢,王耀稱,模組式發展已不能適應新形勢,年輕消費族群正衝破模組,追求個性。此外,零售業正加快與「文旅體健養」等產業深度融合。

宗慶後娃哈哈敗局:5年營收縮水300億2018-06-21長江商報

   經過三十年歲月洗禮,曾經盛極一時的娃哈哈帝國逐漸呈現頹態。
   浙商雜誌最新發佈的《2018浙商全國500強》榜單顯示,被消費者熟知的多家食品企業上榜,其中娃哈哈在2017年營收464.5億元,相比去年下滑64.6億元,榜單排名第31位。
   曾經,娃哈哈在宗慶後的帶領下,連續多年登上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發佈的“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榜單,據世界浙商網的資料,娃哈哈更是於2013年創下了782.8億元的最高營收紀錄。而對於宗慶後來說,他的目標是娃哈哈在2014年達到千億元。
   2013-2016年,娃哈哈的營業收入分別為782.8億元、720億元、494億元、529億,直至2017年,營收縮減至456億元,5年營收縮水超300億。
2018-06-22 10:51:52
jsoujsou
作為主力單品的營養快線更是呈現出斷崖式下滑,2014-2016年銷售額分別為153.6億元、115.4億元和84.2億元。
   但隨著業績下挫,娃哈哈管道老化的問題也不斷為業內所詬病。對此,宗慶後開始調整、反思。
   跨界探索大多打上“失敗”烙印
   對一些年輕人來說,娃哈哈或許已經有點“土”氣了。
   不過,品牌和產品的老化娃哈哈並非看不見,相反,這些年娃哈哈的新品讓人看得眼花繚亂。
   2013年,娃哈哈重磅推出的“啟力”牛磺酸功能飲料,不僅利用自身的經銷體系優勢全面佈局,還冠名了當時最熱門的綜藝節目“中國好聲音”。
   可惜,好聲音火了“加多寶”,沒火“啟力”。
   除了啟力,無疾而終的娃哈哈新品還有:想要“討好”中產/都市白領的貓緣咖啡、清透椰子水、曾經輝煌的綠茶也被康師傅、統一、農夫山泉的茶飲料擠下貨架……
   現在,支撐娃哈哈業績的重擔還是在2004年就“出生”的營養快線上。可是營養快線“自身難保”,產品老化、負面新聞不斷,加上消費者對含乳飲料的熱情不再,轉投低溫乳酸等懷抱。
   千億銷售額的宏圖霸業,宗慶後曾想用“多元化”探索來完成。
   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幾番嘗試,這些跨界大多打上了“失敗”的烙印。
   所有事情親力親為,公司缺乏人才
   業績連連下滑的娃哈哈,為了扭轉頹勢又有新動作。6月1日,娃哈哈對外宣佈開始進軍大健康產業。
   業內人士表示,娃哈哈輝煌不再,謀求新的突破口也在情理之中。娃哈哈也曾多次進行多元化嘗試,但效果不佳,究其原因主要是管理模式問題。進軍大健康產業的娃哈哈,需要顛覆原有企業管理方式、變革管道運作模式,否則依然會重蹈覆轍。
   曾有內部人士表示,娃哈哈創新不足,沒能迎合當前消費主力人群的需求,更深層次的原因是源于宗慶後“獨斷”的管理模式,沒能建立起完整的人才梯隊,並且市場維度過度依賴傳統的銷售管道。
   有機構分析認為,娃哈哈除了資金外,品牌、管道、人才等優勢都歸零。以童裝為例,作為飲料起家的娃哈哈,進軍童裝領域,童裝市場與飲料行業截然不同。又採用OEM模式,與加工廠屬於合作關係,產品設計、生產和銷售脫節,童裝品質無法保障。
2018-06-22 10:52:39
jsoujsou
管道問題在娃哈哈進軍白酒領域時體現得最明顯。上海博納睿成行銷管理諮詢公司董事長史賢龍曾表示:“娃哈哈用飲料的管道做白酒,不抓市場、不抓終端、不抓消費者,靠飲料的經銷商去跟其他白酒品牌的經銷商拼管道、拼終端、拼關係,沒戲。”
   最大的問題則是,宗慶後的“親力親為”導致團隊發揮受限。曾做過宗慶後秘書的羅建幸表示,宗慶後所有事情親力親為,導致娃哈哈缺乏人才優勢。“娃哈哈所有的公司決定都是由宗慶後一個人拍板,沒有人敢提建議,也沒人敢頂撞宗慶後,包括宗慶後的女兒宗馥莉。”


誰將主導未來商業世界:宗慶後們or馬雲們2017-1-1中國經濟週刊

  2016年末,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之爭陷入白熱化。
  這場爭論源于阿裡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不久前提出的可能構築未來新世界的“新零售、新製造、新技術、新金融和新能源”的“五新”理論。
  在2016年12月25日的央視財經頻道《對話》節目中,娃哈哈董事長宗慶後、格力董事長董明珠、TCL董事長李東生分別發表了對馬雲“五新”世界理論的看法。
  宗慶後直言不諱,“除了新技術以外,其他都是胡說八道。”
  幾天之後,馬雲出席了一個商會組織的年會,再一次宣講了他的“五新”世界理論,不留情面的“金句”頻出:
  “中國不是實體經濟不行了,而是你的實體經濟不行了。”
  “不是技術讓你淘汰,而是落後思想讓你淘汰,不是互聯網衝擊了你,是保守的思想、昨天的思想、不願意學習的懶性淘汰了你,自以為是淘汰了你。”

  傳統實業企業家和互聯網新貴之間關於實體經濟與互聯網經濟的交鋒,已不是第一次。
2018-06-22 10:53:25
jsoujsou
第一次是在2012年12月央視中國經濟年度人物頒獎盛典上,馬雲與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就“電商能否取代傳統實體零售”展開辯論。兩人打賭:10年後,如果電商在中國零售市場份額占到50%,王健林將給馬雲一個億,如果沒有,馬雲輸給王健林一個億。
  電子商務能不能占到中國零售市場的50%以上尚未可知,但無法回避的一個現實是,如馬雲在2016年12月29日的演講中所言,2016年阿裡巴巴的網上銷售額達3.7萬億,而這3.7萬億實際上是為實體經濟服務的。電商銷售的是實體經濟的產品,並為實體經濟在流通管道進行了創新。
  據彭博最新統計資料,2016年,馬雲以333億美元的身家登上中國富豪榜榜首。王健林從2015年的第一名降至第二名,身家306億美元。
  另一邊,據全國工商聯在2016年8月發佈的《2016中國民營企業500強》報告,娃哈哈2015年的營業收入為494億元,同比減少226億元;2016年度的《胡潤百富榜》,宗慶後家族以1120億元的財富排名第五,財富值較上一年度縮水230億元。
  董明珠已經贏了雷軍?
  2013年12月,還是在央視中國經濟年度人物頒獎現場,第二場著名的賭局發生在小米董事長兼CEO雷軍和董明珠之間。
  彼時獲獎的雷軍和董明珠都春風得意。董明珠領導的格力電器,在當年銷售收入突破1200億大關,營業利潤也達到120億元的歷史最高水準。而小米利用互聯網的電商直銷模式,在沒有工廠、沒有零售店的情況下,在兩年之內創下了手機銷售1900萬台、營收超過300億元的“小米奇跡”,開啟了以互聯網基因做消費電子的時代。
  站在領獎臺上的雷軍和董明珠,圍繞小米模式是否能戰勝格力模式展開了激烈的爭論,還以10億元為賭注,賭小米5年之內銷售額能否超過格力。
  雷軍認為董明珠必輸無疑,而董明珠則認為雷軍不可能會贏。這是不同商業模式和商業思維之間展開的又一次較量。
  當時,同在頒獎臺上的馬雲,意外地選擇了支持董明珠,理由是虛擬經濟沒有實體經濟強大的支撐是沒法走出來的。只有虛和實的完美結合,才能作為新經濟。否則就是垃圾經濟,肯定會倒下來。
  事實上,馬雲的這個觀點確實是一以貫之。在2016年末的這次公開演講中,他也一再表示,希望大家不要把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對立起來,企業沒有實體和虛擬之分,只有好企業和壞企業之分。
2018-06-22 10:54:08
jsoujsou
2013年末的那場賭約之後不到兩年,小米開始遭遇困境,供應鏈薄弱、專利技術短板等一系列問題逐漸顯現。2015年,小米增速大幅下降,從2014年227%的高增長暴降至15%。2016年一季度,小米手機在國產品牌的出貨量排名已經跌落到了第三名,第二季度再度滑至第四名。
  華為以及步步高的OPPO、ViVO已經將小米甩在了後面。從目前來看,基於“互聯網思維”的小米輸給了(楨:?) 從傳統運營商業務跨界到手機業務的華為和從傳統家電行業轉戰至手機的步步高。這些傳統企業所篤信的商業法則是,通過不斷地創新生產出好產品,再通過好的管道和推廣,沉澱出好的品牌。
  除了擁抱,別無選擇
  實體與互聯網,兩者並行不悖。
  從互聯網思維,到“互聯網+”,再到互聯網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這已然是不可逆的歷史潮流。
  而事實上,這種融合的趨勢已經越來越明顯。
  2016年12月末,美的集團公佈電商年度“成績單”稱,2016年全年在天貓單管道銷售額突破100億。這被視為傳統家電行業積極擁抱互聯網的一個了不起的突破。
  無論未來究竟是實體經濟主導商業世界還是互聯網經濟主導商業世界,有一點是確定的,只有將互聯網經濟與實體經濟結合,才是贏家。

10億之約,小米輸了賭局,贏了未來? 2018/05/17

2013年,董明珠與雷軍在央視立下賭約,看五年後誰的營收多,賭注是10億。而今年是賭局定格的最後一年,格力和小米的一舉一動都十分矚目,尤其是小米近日公布赴港招股書,引來各大媒體紛紛解讀。MobData分析師從第三方大數據的角度,客觀解析小米的千億營收之路。
  2010年,離開金山三年的雷軍,創辦了小米科技。一路走來,經歷過2011年的手機上線5分鐘內售罄的盛況;也經歷過2016年銷量疲軟的困境;更在2017年突破SoC處理器的核心技術,自主研發晶片,重回國產手機頭部陣營;直到今年重整旗幟,準備赴港上市。
  從主營業務,探尋小米的智能生態
  1.智慧型手機業務方面,小米乘上網際網路營銷的東風。
2015年小米手機的營收高達537億,儘管和華為仍較大有差距,但小米的出現已然打破中國手機市場山寨機橫行的局面,和華為一同開啟國產智慧型手機的品牌化時代。
  2. IoT與生活消費品的業務線,增長勢頭良好,生存潛力巨大
IoT是Internet of thing的縮寫,意為物物相連的網際網路,即我們常說的物聯網。
2018-06-22 10:55:24
jsoujsou
IoT與生活消費品在2017年營收達到234億,儘管只是小米整體營收的五分之一,但其2016、2017年的增長率高達43%、89%。我們熟知的小米電視、空氣凈化器都是這類業務線的主要產品。
「小米不是單純的硬體公司,而是創新驅動的網際網路公司。儘管硬體是我們重要的用戶入口,但我們並不期望它成為我們利潤的主要來源。」雷軍在招股書中說到。
從另一個角度而言,小米更願意定位為一家網際網路公司。而家電和手機都是小米獲得用戶的一種渠道,小米用微薄的利潤換取大量用戶,極大地降低了小米的獲客成本。那麼,雷軍許諾小米硬體利潤不超過5%,除了官方說法的企業良知之外,其背後蘊含著更成熟的商業模式。在商言商,這只是小米獨特的獲客方式。
  3.網際網路服務
和蘋果手機的Apple Store一樣,小米手機也有應用商店和自帶APP。網際網路服務是小米的主要變現方式。小米的網際網路服務在2017年的營收達到99億,近兩年增速分別為102%和52%。
大量的用戶基礎支撐小米有著更直接的媒介觸達,用以展示廣告。
小米手機的用戶中,90%的用戶安裝小米系列APP中的系統工具,86%安裝電子商務類APP,50%安裝智能設備類APP。小米手機用戶中,覆蓋率最高的APP是小米鎖屏畫報、小米商城、米家,三者分別是MIUI系統自帶的系統工具、電子商務工具、智能家居的輔助APP。
目前,小米的網際網路服務主要收入來源是遊戲平台。其中的遊戲道具售賣,小米與開發商分成。

2017年快遞包裝物總體回收率不到20% “綠”更能贏2018-06-21經濟日報

  在江蘇南京蘇寧雲倉物流基地,工作人員將包裝好的“共用快遞盒”放到傳送帶上,準備分揀運輸。
  2017年,包裝快遞所用紙板和塑膠實際回收率不到10%,包裝物總體回收率不到20%
  馬雲:快遞業:“快”不會輸 “綠”更能贏
  2017年全年中國快遞業務量達到400億件。僅去年一年,包裝快遞所用膠帶總長度就可以繞地球赤道425圈,紙板和塑膠的實際回收率不到10%,包裝物總體回收率不到20%。在我國特大城市中,快遞包裝垃圾增量已占到生活垃圾增量的93%,部分大型城市這一數位也達到了85%至90%。
  國家郵政局局長馬軍勝在今年全國郵政管理工作會議上表示,要引導和支援更多企業參與“綠色快遞”行動,推廣應用可降解塑膠袋等環保包裝產品,加強物料管理和先進包裝技術應用,進一步降低單位快件包裝耗材。
  馬雲也在微博上表示:“未來的快遞業,‘快’保證不輸,‘綠’才能贏。”
2018-06-22 10:56:25
jsoujsou
綠色配送,產業鏈上下游到底都做了什麼?還面對什麼樣的難題?
  從政策層面到各家巨頭,大家推動綠色配送的決心相當一致。
  今年5月1日起正式實施的《快遞暫行條例》提出向綠色環保傾斜,明確鼓勵使用可降解、可重複利用的環保包裝材料,實現包裝材料的減量化利用和再利用。在此前公佈的《推進快遞業綠色包裝工作實施方案》《關於協同推進快遞業綠色包裝工作的指導意見》等,也為打造綠色物流提供了政策利好。
  在企業層面,表現最為積極的是電商平臺。今年5月底,由菜鳥牽頭,阿裡巴巴核心業務板塊齊聚北京,共同宣佈啟動2020綠色物流計畫。菜鳥網路總裁萬霖表示,阿裡巴巴有一個“小目標”——到2020年天貓直送業務所使用的快遞袋全部升級為環保袋、淘寶和閑魚上門取件業務所使用的環保快遞袋覆蓋200座城市……
  “小目標”頗為鮮明有力,具體又該如何實現?眾多業內人士表示,技術創新將成最大推動力。
  可迴圈使用的快遞盒將是各大企業發力的重點之一。據介紹,蘇甯易購推出了共用快遞盒,這個可迴圈使用的塑膠箱被用在投遞商品的“最後1公里”,主要用於數碼、母嬰和快消易碎品的配送,塑膠盒配有牢固的“封箱扣”,以保證商品安全和用戶隱私。這個“小黃盒”可有效迴圈使用60次以上,預計今年投放量將達到20萬個。
  一些創業公司也把目光投向了迴圈快遞盒,快遞寶使用環保材料作為紙盒主體,用拉鍊替代膠帶,電子面單替代紙質面單,束帶替代泡沫填充物固定貨物。灰度環保也研發了綠色環保迴圈周轉箱,同樣無需膠水、膠帶即可封箱,每個周轉箱平均可迴圈使用14次以上,破損之後還能回收再生。
  此外,今年9月1日開始施行的新版《快遞封裝用品》系列國家標準也將進一步引導快遞配送“瘦身”。與過去的標準相比,新修訂發佈的國家標準降低了快遞封套用紙的定量要求和塑膠薄膜類快遞包裝袋的厚度要求,對快遞包裝箱單雙瓦楞材料的選擇不再作出規定,只要材料符合耐破、邊壓和戳穿強度等指標即可。北京印刷學院青島研究院院長朱磊對此表示,從整體上來看,新標準既與國際通用標準相接軌,也考慮了國內相關企業的生產能力、技術水準和成本承受能力,這使新標準落地具有較大可行性。
2018-06-22 10:57:21
jsoujsou
不過,快遞配送材料的變化只是綠色配送的一部分,各大電商平臺和物流企業還需要向優化生產流程和資料分析尋找新的“能量”。
  盒馬鮮生物流負責人紅方表示,盒馬正在嘗試以供應鏈最前端為起點,優化生產流程以達到環保目的。“例如,在今年的海口火山荔枝採購過程中,盒馬在生產地的加工中心就將荔枝分裝成500g小包裝,這樣荔枝到達目的地後就不需要再分揀。不僅節省人工成本和時間,還大大降低了耗材的使用。”對資料的合理使用也能助推環保,“可以通過大資料演算法規劃快遞配送路線,減少燃油使用,助力環境保護。例如,菜鳥的農村配送已實現車輛路線自動規劃,我們做過交叉對比實驗,能節省配送車輛30%的燃油消耗”。
  建立環保激勵機制
  在美團外賣平臺上有個“下環保訂單領翻倍紅包”活動,如果在支付頁面選擇“不需要餐具”,使用者每週完成一到兩次這樣的環保訂單就可以獲得2元紅包,完成3次到5次則紅包翻番,每週前1000名完成6次環保訂單的使用者還可以得到一雙環保筷子。在今年天貓“618”期間,菜鳥驛站也新增了1200個綠色回收站,消費者每捐獻50個紙箱,菜鳥就會在敦煌綠色生態林種下一棵樹苗。
  建立激勵機制,也能夠幫助企業解決綠色配送帶來的成本和收益間不平衡問題。業內人士表示,一方面環保材料成本較高,以可降解的環保紙袋為例,即使批量採購,其成本也是塑膠袋的6倍。如果使用這樣的材料包裝,快遞費用可能會上升5%左右,但消費者和快遞企業共同負擔成本提升的意願很低,電商的低毛利又讓快遞企業難以獨力承受。另一方面,使用澱粉類材料製作的可降解環保包裝,在承重能力等方面又有所不足,特別是生鮮品類重量較大,環保材料也很難達到配送的需求。
2018-06-22 10:57:58
jsoujsou
高鑫出擊 陸大潤發全面改造 2018-08-10 經濟

阿裡投資大潤發深度改造大半年,大潤發控股母公司高鑫零售昨(9)日召開中期業績會,今年上半年營收下滑0.3%,但淨利微增0.1%;並透露大潤發所有門市9月底前全部完成改造,下半年將開「盒馬鮮生」概念超市。
半年報業績發布,在港股上市的高鑫零售昨日股價下跌2.66%,收報港幣9.5元。今年高鑫零售也與蘇寧易購達
成開店計畫,在昨日中期業績會上,高鑫零售宣佈,大潤發287家門市將在818蘇寧購物節前完成門店改造,目標「在818蘇寧購物節期間,實現銷售業績翻倍」。而到9月底前,將完成所有大潤發門市改造。
高鑫零售中期業績公告顯示,上半年高鑫零售新開設的11家綜合性大賣場均為大潤發門市,其中,五家在華東,二家在華北,三家在華中,一家在華南;而歐尚並無新店開業。累計高鑫零售在大陸共有472家綜合性大賣場。
去年11月20日阿裡與歐尚零售、潤泰集團達成新零售戰略合作,並入股高鑫零售36.16%持股,隨即展開對大潤發進行新零售改造。
阿裡收編大半年,高鑫零售交出首張半年報成績單,上半年營收為人民幣521.63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1.31億元,減幅0.3%。同店銷售衰退1.56%,比去年同期同店銷售衰退0.90%,進一步下滑。
不過,高鑫零售 淨利潤達人民幣17.58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0.01億元,微增0.1%。財務表現方面,上半年毛利率為23.9%,較上年同期的23.3%增加0.6個百分點。毛利率增長反映該集團持續利用規模經濟改善毛利率的能力。
高鑫零售指出,上半年業績因發展多管道購物,包括淘鮮達、歐尚1分鐘等,對傳統大賣場的業務造成某種程度的影響。
淘鮮達是阿裡入股高鑫零售後的重點合作項目,提供生鮮食品服務,門店周邊三公里內的訂單,可於一小時內配送到家。
2018-08-10 10:54:41
jsoujsou
上海無人零售展 新模式百花齊放 2018-09-02旺報

第二屆「上海國際無人值守零售展覽會」日前在上海召開,迸發大陸無人店商業競爭白熱化之下的百花競放,各家業者都朝「無人零售」新模式持續精進,例如深藍科技主打「移動零售」概念,更搭配掌脈識別的「刷手結帳」技術;正遍地開花的無人便利店如「智享易站」、「繽果盒子」等都出席展會,同時自動智能販售機上不斷玩出新花樣,包含首開現榨橙汁販售機的「天使之橙」也到現場展示。
  除了無人零售科技本身,作為周邊搭配的關鍵支付管道。微信支付今年也特地參展,並推出旗下投入智慧零售的各項成果,包含如小程式掃碼購、刷臉支付等自助結帳設備,搶占無人零售支付版圖的意圖明顯。
  第二屆「上海國際無人值守零售展覽會」,以「演繹-零售新概念」為主題,共設置三大展區、近400家企業參展,涵蓋展商類型遍及無人零售終端、零售技術與相關產品等多元面向。
  其中備受關注的,就是在業界以先進技術聞名的深藍科技。此次在展場更搭建「深藍未來小鎮」主題展區,展出主打「移動零售」的關鍵產品──自動駕駛商用車,概念上希望運用自動駕駛、機器視覺等人工智慧技術,成為「可移動的無人店」,讓消費者任何地點與時間,都能隨時隨地購物。
  據瞭解,深藍科技已推出3輛芭堤雅自動駕駛車輛,在上海長寧區部分小區進行試營運,車輛每天會在固定時間,於小區固定路線自動駕駛並進行定點銷售,未來也將逐漸擴大試行數量。
  同時深藍科技也展出旗下「Take Go」自動智慧販售機,配置掌脈識別技術,經過跟支付寶合作後,只要用戶首次綁定,未來消費甚至連手機都不用帶。只要用掌心靠近機器對應標識「刷刷手」,辨識個人掌紋與手掌皮下靜脈的雙重人體生物特徵,就能打開櫃子、透過攝像機辨識所挑選商品,關門後隨即自動結帳。
  此外,從展會現場看,多數無人店相關業者都在追求主題更鮮明、消費場景更豐富的無人零售服務,包含具備現做、製冷或保溫功能的智慧販售機。舉例來說,大陸的「天使之橙」就是首開現製鮮榨果汁的無人店模式。展會期間也透露將朝鮮切椰子、現調咖啡等方向推進。
  而溫度調控成為另一潮流,例如展場上深圳市誠品鮮科技的生鮮智慧販售機,主打可調整冷藏、冷凍的雙溫。
2018-09-02 09:56:52
圖博館
餓了麼口碑正式合併 阿裡美團決戰本地生活服務

2018-10-12,阿裡巴巴集團CEO兼董事局主席張勇宣佈,阿裡巴巴正式成立本地生活服務公司,該公司由餓了麼和口碑兩大業務合併而成。合併後,阿裡合夥人王磊將擔任公司總裁,向張勇彙報,並兼任餓了麼CEO;阿裡副總裁范馳將繼續帶領口碑業務,向王磊彙報。
此前兩大業務圍繞餐飲,分別聚焦在外賣、到店兩個主要場景,共同服務使用者和商家,成績有目共睹。目前口碑和餓了麼一起在676個城市服務商家達到350萬。其中,餓了麼的月度活躍騎手有66.7萬,平均每個用戶每年下單近20次;口碑則擁有1.67億月度活躍用戶。
早在2016年4月,阿裡入股餓了麼之後,口碑平臺的外賣服務就已經交由餓了麼運營;今年4月2日,阿裡又以95億美元對餓了麼完成全資收購。這意味著餓了麼和口碑要從專注餐飲市場擴展到本地吃喝玩樂生活服務的全品類,包括商場、美容美髮、KTV、休閒娛樂等各種本地生活服務業態。
此前,餓了麼和口碑都是以餐飲場景為核心業務,餓了麼主攻“到家”服務、口碑主攻“到店”消費。過去幾年間,餓了麼開始探索全品類配送,開拓商超便利、水果鮮花、醫藥配送等品類。
口碑從2015年重啟之時就定位於本地生活服務平臺,涵蓋餐飲以外的其他生活服務業態。在重點開拓餐飲到店消費的同時,口碑在商圈綜合體、麗人、休閒娛樂場景也積累了豐富的商家資源。
與美團相比,餓了麼+口碑形成的生態協同能力是競爭的關鍵。目前,美團外賣和餓了麼都未實現整體盈利,阿裡對外賣市場的持續加碼意味著雙方實現盈利的那天更不會很快到來。將口碑與餓了麼、百度外賣整合,阿裡在本地生活服務領域狙擊美團點評的意圖就更加明確。
美團點評CEO王興也坦言,美團點評將會在外賣等市場面臨更大的競爭壓力。
事實遠不止如此。阿裡與美團點評存在的業務競爭已經不僅僅限於外賣、餐飲、票務等本地生活領域,雙方在酒旅、雲計算等業務上也存在著重合,雖說美團點評背後有著騰訊的支持,不過阿裡如果在多個業務上採取類似扶持餓了麼的敵對策略,也將為美團點評的多元化佈局帶來不少麻煩。
  回應
觀網用戶的發言多半是位三四十歲以上的中年人,固執的不願直視時代的變化,用自己上一代的思維方式認為:你們這些年輕人呀…
2018-10-13 08:56:20
圖博館
美媒:中國是“世界零售實驗室”

  美國彭博社2018-10-18,互聯網熱潮抵達中國的時間並不算早,但該國消費者正比世界上其他地方的買家更迅速且更徹底地適應網上生活。在這裡,普通百貨能在一小時內送到你家,街頭商販更喜歡移動支付而非現金。在中國熱衷新奇事物且迅速適應新科技的消費者的助推下,眾多企業正競相推出各種新模式。以下為其中6種值得注意的零售概念和模式。
  一、微笑支付:杭州一家餐廳已在某電子支付巨頭的支援下開展此類刷臉支付試點。付款時一台3D攝像頭將掃描用餐者臉部,以收集並確認有關生物識別資訊。受益於這套“快如閃電”的支付系統,該餐廳在用餐高峰期也不見顧客排長隊。
  二、自助餐廳的回歸:在浙江某連鎖餐廳內幾乎看不到服務員。顧客能通過其手機或該品牌在無人智慧餐廳入口處的螢幕上訂餐,然後從與其廚房相連的餐櫃取餐。
  三、全自動化商店:廣州某初創企業已打造由300家全自動便利店組成的系統。顧客用手機掃碼進店,將選好的商品放在櫃檯上,系統將馬上且相當準確地計價收費。
  四、買前“試用”:某電商巨頭已利用增強現實技術為杭州某化妝品店裝備“神奇”鏡子,以便顧客“試用”各種唇膏或眼影。顧客搖動“魔棒”,鏡子中就能顯示出基於其皮膚濕度、膚色和皺紋等資訊推薦的產品。
  五、讓一百萬網紅“盛開”:可以說,被稱為“網紅”的中國影響者領先其外國同行“數光年”,很多人已利用其名氣設立自身品牌,有人甚至直接向其粉絲出售紅酒等昂貴產品。
  六、汽車自動售賣機:今年3月起,在廣州購車已變得異常輕鬆。購車者不必再到經銷商處試車,他們能隨時在網上預約,然後再到某電商巨頭打造的裝有多個著名品牌汽車的自動販賣機取車試駕。(作者蕾切爾•張,丁雨晴譯)
2018-10-20 07:45:55
jsoujsou
日本人受“感情勞動”之害有多深? 2018-03-23

  每一位日本人都是一位優秀的演員。在生活中,面對朋友總是能巧妙禮貌地接下對方的話題,而在工作中,面對所有客戶都熱情、耐心,且用溫暖的微笑對待,甚至言不由衷地說出許多暖心的話。這樣做的代價是什麼?
  近日,日本《每日新聞》指出,日本服務行業從業者自不必說,其實職場的所有人在本職工作上都付出了許多“感情勞動”。所謂的感情勞動,就是在工作時需要表情、聲音、態度各個方面配合,有時儘管不願意,也得強作“不失禮貌”的合適表情。
  日本紅十字看護大學名譽教授表示,保育士、社工、前臺接待、操作員、酒店從業員等各個行業,都存在需要相當強度的感情勞動職業。比如,殯葬業的職員哪怕當天遇到喜歡的人表白,也需要“催眠”自己進入悲痛的情緒當中;迪士尼樂園的員工當天錢包丟了,也得表現出自己在歡樂地享受明媚世界。
  許多人會認為,這只不過是“逢場作戲”,怎麼還“上綱上線”了? “感情勞動”不僅是浮於表面的表情和聲音,而的的確確地會影響到自己真正的感情,成為“深層演技”。一旦深層演技長年累月地持續,就會形成將負面心情轉化成正能量的習慣,長此以往,人們就會發現自己已經無法發現自己內心真正的感受,陷入“情感麻痹”當中。
  持續地偽裝自己造成“情感麻痹”,帶來的後果是個人內心不知不覺地在累積壓力。與此同時,又十分容易在意他人的評價和意見,造成自己內心的不安,失眠和焦躁就會找上門。
  事實上,感情應該也符合“能量守恆定律”。一些養老院的護工對待患者盡心盡力,所有老人都評價他們是好孩子。然而,他們的個人生活卻是酗酒、過度消費、賭博等等。雙面人生是因為他們扮演善者已經用盡力氣。不僅工作難以為繼,而且個人認知也出現了危機,面臨著深刻的心理疾病。
  所謂的感情勞動雖然是近日出現的熱點話題,但是仔細思考就會發現,當下許多的社會問題都和過度的“感情勞動”有著關聯。家庭暴力案件創下歷史新高,親人相殘案件也屢屢見報;年輕人下班後只想一個人“緩一緩”,戀愛更是一種負擔;無性婚姻增多,少子化也因此更嚴重。由此引發的深層社會問題更是數不勝數。
  說到底,其實這在每個國家都存在,只是日本人的“感情勞動”更為嚴重吧。
2018-11-05 12:28:46
jsoujsou
日本便利店漂亮成績單背後的危局 2018-10-18

最近,日本三大便利店巨頭紛紛發佈了2018年度上半年的決算情況。業界排名第一的711集團因為美國市場業務發展迅速,營業收入達到了3萬3435億日元,同比增長11.9%,營業利潤為1996億日元,同比增長2.6%,均創下了歷史新高。排名第二的全家集團也保持了穩定盈利。看上去,日本便利店行業似乎總體處在勢頭強勁的增長期,以致有人評論稱“日本便利店是永不倒的行業”。
  其實,日本便利店漂亮的成績單背後,卻有著巨大隱憂。各大便利店集團在日本市場的業務呈現出了明顯萎縮趨勢。 711集團的日本市場營業利潤僅為1274億日元,比上年同期減少了2.5%。全家集團的日本店鋪銷售額減少了0.4%,狀況非常嚴峻。排在第3位的羅森集團,不僅日本店鋪的銷售額減少,而且營業利潤下降到287億日元,同比減少了12.4%。也就是說,日本便利店集團的“本業”已經開始走下坡路。
  在日本,便利店一向被視為民眾的生活基礎設施,銷售額長期保持穩定。但是,如今百貨商場、藥妝店等開始“跨界”,成為便利店的強有力對手。現在,三大便利店集團的顧客數量,持續在減少。
  不過,日本各大便利店集團並非坐以待斃,正在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為增加顧客而採取措施。711集團致力於開發便當和冷凍食品等商品,並通過改良技術延長保質期。711集團現在開設了專門製造飯團和盒飯的專用工廠。今年上半年,711集團還改良了沙拉的包裝技術,實現了中國系菜肴工廠的生產自動化,並通過減少接觸空氣時間等,延長了食品保質期。以前保質期為1天半的沙拉和中華菜肴等,保質期延長到了2天半。此外,從6月開始,711集團還推出了智慧手機的應用程式,下載數已經突破500萬。
  另一大便利店巨頭羅森集團則打出了“夜間”牌。以前,羅森集團對米飯和三明治等商品的發貨是1天2次,從商品訂貨到交貨的間隔時間長,貨品經常不夠齊全。因此,羅森集團將供貨次數提高到1天3次,並特別注意保證傍晚及夜晚的商品充足。與5月相比,羅森集團6月至8月的夜間銷售額上升了3%。
  而全家集團除了強化自身原有的雞肉串等特色商品外,還更新了咖啡機,主要吸引愛喝咖啡的人群,咖啡銷量增加了10%以上。此外,全家還與堂吉訶德于6月聯合開設了3家店鋪,探索新的業態。這些聯合店的效益明顯好于傳統店鋪。
2018-11-05 12:36:42
jsoujsou
日本便利店真敢取消24小時營業? 2017-11-30

  長期以來,大街小巷裡無處不在的24小時便利店,是日本最大的特色之一,以致很多日本網友調侃“這麼多年,我就是靠著時刻都能買東西的便利店活著”。不過,日本的24小時便利店,今後或許將不再“24小時”。
  日本便利店連鎖集團“全家”正在考慮取消24小時營業。因為勞動力嚴重短缺,人員工資飆漲,“全家”正在對一部分店鋪進行實驗性深夜關店,以確認是否合算。在日本,說起便利店,“24小時營業”已經深入民眾的腦海中。
  其實,便利店考慮取消24小時營業之前,縮短營業時間已經在日本各行各業成風。特別是餐飲業,取消24小時營業的企業越來越多。過去大部分店鋪24小時營業的RoyalHost連鎖餐館,從2月開始所有店鋪不再24小時營業。Gusto連鎖餐館則從2013年開始逐步減少24小時營業的店鋪,現在比例已經降到一成以下。日本麥當勞也加入了這一行列,24小時營業的店鋪如今已經不到3成。
  另一方面,銷售牛肉飯的連鎖店“SUKIYA”曾經採用深夜“一人制”體系,此後因為出現問題,大部分店鋪取消了24小時營業。在改善勞動環境之後,SUKIYA慢慢恢復24小時營業的店鋪數,營業額也開始出現好轉。現在,八成以上的SUKIYA店鋪已經恢復了24小時營業。
  也就是說,並不是所有的企業都無法再進行24小時營業。深夜的營業收益,根據行業、地域、店鋪不同存在差異,能否確保穩定的收益,是企業判斷24小時營業的根本標準。
  但是,便利店卻有所不同。日本全國有5萬家以上的便利店,24小時營業不僅是盈利,還被民眾視為一種“公共服務”。深夜,急需購買用品時,突然需要現金時,水電煤氣費快到截止期限時……民眾在離家最近的便利店都能迅速辦成,便利店在很多時候還發揮著重要的社會價值。
  與此同時,取消深夜營業,也不一定能達到提高收益的目的。10年前,羅森曾經對一部分店鋪開展過取消深夜營業的實驗。可是沒過多久,很多加盟店就因為營業額下降,要求恢復24小時營業,羅森最終也叫停了取消24小時營業的計畫。
  其實,如同商品銷售有旺季與淡季一樣,便利店也有盈利時間段與不盈利時間段,無法確保每個時間段都有相同的盈利水準。作為便利店的經營者,應該在現有狀況下更多考慮如何優化經營體系,改善工作流程,平衡收益。比如白天不方便進行的清掃、食品期限管理、商品補充等工作,如何在深夜合理安排人力有效完成,就可以作為考慮方向。深夜將店一關了之,或許並不是明智的做法。
2018-11-05 12:38:15
阿楨
日本食品衛生頻曝丑聞引眾怒

近來,日媒接連曝光數起食品衛生醜聞。先是餐飲連鎖店“大戶屋”店員在網上發佈裸體玩弄客人食物的“不雅”視頻;而後,又是日本著名回轉壽司連鎖店“庫拉壽司”被爆用垃圾桶裡的魚做壽司,引發眾怒;還有把吸管直接放到飲料機裡喝;做菜時大聲唱歌,口水四濺,這都是發生在日本大型連鎖餐廳廚房裡的真實場景。此外,日本著名大型連鎖便利店7-11也被曝出“員工舔商品”“拿食物擦地又重新炸給顧客吃”等亂象。就在上個月,一段7-11的店員從關東煮的鍋裡取出食物讓另外一個店員吃,然後另外一個店員把關東煮又吐回鍋裡的視頻,迅速在網上擴散。相關涉事企業都表示,已經進行了嚴肅處理,發佈視頻的相關職員均已被處分或解雇。
  相關新聞
日便利店加盟業者難撐24小時營業
超商不再24 小時營業,特定商圈門市假日打烊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6K_zLcH1u0
2019-03-20 10:34:11
阿楨
康師傅營收是統一的近3倍 速食麵雙雄為何差距這麼大

2019-3-25,康師傅發佈2018年財報具體數字,營收606.86億元,同比增長2.94%。淨利潤24.63億元,同比增長35.42%。
  對此,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相比統一,康師傅的品牌效應以及群眾基礎更勝一籌。同時,與聚焦華東、華南市場的統一相比,康師傅則是全國化運營。“這也說明,康師傅整體規模化優勢進一步凸顯”。
  康師傅兩大主營均增長
  其中,速食麵業務實現營收239.17億元,同比增長5.73%,占集團總收益39.41%。高價面和容器面是其發展的重點,且銷售額均有所增長。相比之下,中價面、乾脆面銷售下滑幅度超過兩位元數。
  2018年11月,康師傅推出EXPRESS速達麵館等高端新品,產品的目標人群是追求生活品質的高端人群。老對手統一也不甘落後,其推出的中高端產品“湯達人”增速兩位數。
  近年來,康師傅飲品業務的營收占比逐年提升,而速食麵業務占比逐年下降。2015年至2018年,康師傅飲品業務占比分別為57.61%、58.58%、59%、58.19%,而同期速食麵業務的營收占比分別為39.69%、38.69%、38%、39.41%。
  速食麵業務營收是統一的2.8倍
  統一2018年報顯示,營收217.72億元,同比增長4.6%,淨利潤約10.3億元,同比增長17.2%。其中,飲料業務營收上升3.6%,達126.19億元,占比重為58%,速食麵業務營收上升5.7%,達到84.25億元,占集團總收益的38.7%。
  從速食麵業務來看,康師傅2018年來自于速食麵的營收為239.17億元,是統一該業務營收的2.84倍。在飲品業務上,統一126.19億元銷售額僅約為康師傅的1/3。
  “據我們觀察,近年來康師傅與統一的發展戰略有所不同,康師傅主要是進行產品升級、發力中高端產品,而統一更加專注於自創品牌的升級。”上述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
2019-03-28 07:00:40
阿楨
地檢署的巨嬰客戶與他們的馬桶——談濫訴與假性財產犯罪 2019-4-19 檢察官吳忻穎

稍有刑事司法實務經驗者都知道,目前偵查實務的困境之一,在於地檢署偵查動能幾乎被假性財產犯罪與濫訴案件癱瘓,檢察官忙著處理民眾、甚至行政機關「走錯程序」、胡亂提告的非刑事案件,每月忙著寫數十件不起訴處分,偵查資源大量浪費,難以就真正且重大的犯罪,為最理想的精緻偵查。所謂的「假性財產犯罪」,是指民事事件債權人「誤用」刑事程序,企圖以刑事程序取代民事爭訟途徑,使用偵查資源來實現債權,造成檢察機關負荷不當加重。
為什麼會「誤用」呢?因為打民事官司要錢,到地檢署告人不用錢,導致實務上大量單純民事案件遁入偵查實務,把偵查能量拖垮!
此外,還有大量告發或告訴內容與犯罪顯然無關、重複告發或告訴、對公務員依法執行公務不服而濫行提告……等濫訴案件,濫用「免費」偵查資源的結果,就是造成國家資源大量被浪費。

全聯,你願意體諒父母帶孩子的辛苦嗎? 2019-4-19 律師紀岳良

賣場提供婦幼優先照顧設施,是企業責任,也是法律義務;要求全聯提供兒童推車,不是奧客,是為了將來的你我而發聲。早在2016年就有媽媽公開抱怨全聯不友善,卻遭輿論風向諷為「奧客」,而全聯的官方回應是「安全考量,另行尋找配套措施」。
  回應
要不7-11也提供一下嬰兒可以坐的購物車?超市的動線規劃本來就不太適合使用那種嬰兒可以坐的購物車了,一台車在兩座貨架的中間,走道就快塞滿了,反而會造成動線不良,超市不是大賣場, 拜託一下奧客,全聯是社區型小賣場,大多開設在住宅建物的地面一樓含地下一樓,上下樓層幾乎是靠樓梯聯結
沒這麼多空間
2019-04-20 07:32:34
阿楨
美媒:美國發生激烈辯論,誰失去了中國?

  美國《新聞週刊》2019-06-24原題:美國大公司如何讓中國再度偉大 美中關係出現令人震驚的轉變。
  向來是外商夢想市場的中國對外開放後,外資不斷湧入:起初是尋找鞋業、紡織等低技術行業的廉價勞動力;後來隨著中國變富,外企看上13億顧客。
  超過600家美國公司推動中國“貿易最惠國”待遇。加入世貿組織是中國向全球貿易大國轉變的終極信號。
  本世紀頭10年多數時候,中國改革繼續。但500強企業與中國的熱戀開始受傷。中國越來越多發展本土企業,與在華外企展開競爭。早在特朗普當選前,美企的抱怨就開始增多。中國美國商會不久前對美企的調查顯示,超過40%受訪者表示想要回到“關稅前的現狀”。

美雜誌:美國零售業大鱷在華迷失

  美國《福布斯》雜誌2019-06-24原題:家樂福是中國零售業“綜合征”的最新犧牲品 就在西方進口商和批發商正應對這個關稅(肆虐)的怪誕世界時,西方零售商繼續發現中國是個開店難的世界。被普遍視為世界第二大零售商的法國巨頭家樂福,成為最近感受到這種痛苦的西方零售企業,近日宣佈將在華80%的股份出售給中國企業,其中包括(美國電商巨頭)亞馬遜、(美國家居建材用品零售巨頭)家得寶、(英國零售巨頭)瑪莎百貨等,它們都已關閉在華門店。目前仍在中國開店的是美國沃爾瑪。但儘管繼續在華開著400多家店,已多次表達對在華業務不滿意。
  儘管(西方)速食和奢侈品牌在中國生意興隆,但僅有為數不多的西方零售商仍在華開展業務。在中國生意興隆的唯一真正成功零售企業是宜家,自1998年赴華,如今宜家已分別在內地和香港開辦29家和4家店。
2019-06-26 09:56:47
阿楨
俠客島:Costco的套路能在中國玩多久? 2019-08-29 海外網

  這邊廂大媽突出重圍,在烤雞佇列前彰顯“大吉大利,今晚吃雞”的決心。那邊廂大爺老當益壯,左手茅臺、右手五糧液,若非“限購一瓶”擋住去路,不搬它兩三箱終究意難平。Costco的庫存在開業五小時後漸漸被掏空,以至於不得不宣告暫停營業。
  自1976年在美國加州聖達戈成立以來,Costco便客流如織。僅靠物美價廉就能實現嗎?
  Costco中搶購的人們裝滿的購物車,大概都是在貨比三家後做出的理性選擇。
  不過結合行為經濟學的一則理論來看,為了讓顧客把購物車塞滿,Costco也是花了不少小心思。
  每種品類,只提供2-3種選擇。
  在Costco店裡,沒有任何指示標誌。隨意打亂擺放位置,還經常變換商品位置。為了找到心儀商品,顧客在繞道而行的過程中難免被計畫外購買商品打動,不知不覺中將其放進購物車。
  作為會員制的超市,Costco從2019年4月26日起開放會員註冊,會員費一年299元。尚未開業之際,Costco便已通過宣傳其物美價廉及會員優惠收穫了數萬名會員。
  作為會員能享受哪些優惠呢?所有3000多款精選產品超低價格,商品90天無理由退貨,對會員卡不滿意可以退卡。
  這一制度安排很顯然擊中了消費者的“損失厭惡”心態。會員費都交了,要是不多買點,豈不虧了?
  不僅是會員制度,Costco的選址——設在郊區,也利用了這種心態。
  首家中國境內店鋪選在遠離市中心、但直通地鐵的閔行區朱建路,付出一個多小時乘車成本的購物者很難不產生這種心態:大老遠來了,要是不多買一點,怎麼對得起搭進去的時間?
  Costco祭出低價策略,保證所有商品的毛利率不超過14%,一旦超出、須向CEO彙報並經董事會批准。
  來Costco,買不了吃虧、買不了上當;大膽下單、大膽辦會員吧,因為沒有風險只有好處。
  最後,誰不喜歡在購物的結束還有“彩蛋”呢?就像宜家的一元錢甜筒一樣,Costco有三十多年沒漲價的熱狗套餐。
  1.5美元的波蘭熱狗套餐內含無限續杯飲料,廚藝精緻不見得,但管飽綽綽有餘。
  在中國,Costco的披薩也是便宜大份,離開超市之前,最後“薅一把羊毛”,這樣的購物體驗當然是愉快的。
2019-09-01 08:47:13
阿楨
Costco的商業模式更像是仲介,會員費就是服務費,直接對應消費者和供應商,極低的利潤僅僅用來平衡一系列成本,真正的利潤只能從會員費裡產生。2018年Costco淨利潤是31.34億美元,僅會員費便已達31.42億——比整體利潤還要高。Costco的利潤來源當然不言自明瞭。
  除此之外,Costco還在運營等方面做到了開源節流。
  口口傳播之下,美國平均每10個家庭便有4家坐擁 Costco 的付費會員身份。
  2019年第一季度,Costco便以13.1%的市佔有率佔據美國老大地位,沃爾瑪僅5.4%。
  自2013年起,中國的商品零售額雖保持上升態勢,但增速不斷放緩。2018年前十個月,零售額增速甚至跌至一位數。不過從網上零售額及其在零售中所占比重來看,增長勢頭十分喜人,各大電商也在購物節中爭相創造一山更比一山高的銷售記錄。
  在分析人士看來,阿裡的盒馬生鮮、永輝的超級物種等借助大資料線上線下協調配合的新零售商家,均有可能成為Costco的有力競品。
  加之“土著”商家在資料積累和運營模式上更瞭解中國人購物習慣,這些都是costco必須面對的挑戰。
  今天是Costco開業的第二天,美式大倉庫門口依舊排起長隊。但是這隊能排多久,恐怕只有時間才能告訴我們答案。
  回應
大家不就圖個物美價廉嗎,國內大型超市不能模仿這種模式嗎?!
Costco基本全是高單價的產品,低單價的很少,只是讓你覺得了便宜,這樣他的銷售額才能飛漲……
這件事兒一定要辯證的看待。一個美國零售巨頭,選擇這個時候來中國開店,是什麼意思?總統正在召回美國企業,貿易戰陰雲還未散去,這個時候趕來登陸,其用心何在?
是的,所以政府大力宣傳開市客隆重開業,特斯拉驗收竣工,就是為了打川普點臉。
國人愛占小便宜,羊群效應。滴滴打車就是一例,先補貼,拉攏人氣再市場價。COSTCO,估計也例不了外。尤其要加入會員費,更不能跌破市場成本價,有集資嫌疑。
2019-09-02 08:00:01
阿楨
大跌眼鏡!Costco上海開業後 出現民眾排隊退會員卡 2019-09-02 聯合報

好市多(Costco)於8月27日在上海開幕,開業首日人潮洶湧導致當天下午暫停營業,不過人民出版社主辦的「每日人物」報導,開業5天後也就在8月31日起,Costco開始出現排隊退卡的隊伍人潮。
  報導指出,Costco剛開幕時,為了吸引顧客打出優惠折扣,成功吸引人潮製造話題,然而開幕日當天吸引許多人的商品被搶購後已暫時缺貨,尤其比零售指導價還低人民幣1元、售價人民幣1498元的飛天茅台已經從架上消失;原本售價人民幣32.9元的2瓶裝冷藏牛奶,也已經調到人民幣53.9元,不再像剛開幕時如此吸引人。
此外,有一對年輕夫婦抱怨,原本是因為地方大、東西又好,才會帶小孩一起逛,想不到卻被人潮擠爆,把小孩搞的不停哭鬧,因此決定不會再來,於是在31日選擇辦理退卡,然而連退卡都要排隊,退卡隊伍的人潮甚至多到Costco員工沒時間休息,從上午一直工作到下午2點都還沒吃午飯。
  Costco實行倉儲會員制,盈利貢獻主要來源於顧客購買的會員年卡,而不是透過商品銷售進銷差獲得利潤,Costco在5月開始辦理會員卡,在大陸推出兩種會籍,分別是金星會員主卡年費人民幣299元;企業會員主卡年費人民幣299元。
  由於Costco有90天無理由的退換機制,因此上海店開幕前就不被大陸網友看好,認為規則會被「刁民」玩壞,沒料到幾天後就出現退卡潮,對於以年費為盈利主要來源的Costco來說是個壞消息。
2019-09-04 07:28:30
阿楨
有人很緊張中國GDP會不會破6,我看沒必要 2019-10-24 觀察者網

10月18日,國家統計局公佈了今年三季度GDP同比增長6.2%,創下了2007年次貸金融危機以來的新低,按照此趨勢,“5”的時代不遠了。
......
不管某些人是否承認,現在的中國就是個超級大國。我國的GDP總量已經達到90萬億人民幣(13萬億美元),這是全球總體量的六分之一。這時候我們不應該繼續盯著短期的經濟波動,而應該考慮如何做大做強規模經濟。
一個國家的GDP,隨著基礎量的變大,增速放緩這也是規律使然。人均GDP,雖說和老牌發達國家比還是低的,但均值一直在高速上升,且人均GDP直逼一萬美元。所反映的就是個人的消費,從不斷上升的手機消費、家電、汽車旅遊等等就可以驗證。
如今的中國不僅是消費大國,同樣也是生產大國。除了超級基數的人口優勢,逐漸走高的公民素質,我們也在拼命追趕,以求後發優勢。另外我們也在自主創新,比如我們在航空以及5G的研發上已經走在了世界的前沿。
所以,未來哪怕別“6”迎“5”也絕不意味著繁榮的結束。而可能恰恰是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的開始。
  回應
 是時候脫敏了,破也沒關係。
 今年如果是6%的話,絕對數來說,相當於08年GDP增長了18%,而08年實際是9%多點,即使扣除物價因素,也是高速增長
 應該不止18%,現在的經濟社會環境跟08年相比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舉個例子,使用移動支付的交易應該有很多沒有算進GDP統計中,現在租房者相比08年多了很多,房租也無法統計在內,而房租在西方國家就占了GDP很大的比例,還有很多類似這樣的。要按阿三那邊的統計方法,我們的GDP增速得20%以上
 現在有人說中國的GDP實際是被低估的,我也這麼認為。但是,為了拉高GDP而更改GDP的演算法是很讓人無語的行為,中國沒有這麼做,這很好。

把中國當工廠的台商在敗退,為什麼把中國當「市場」的台商也失敗? 2019-10-25 商業週刊

  上週中國大陸公佈第三季經濟增長率,只有6%,乃近30年來最低水準,原因包括中美貿易戰持續以及內需疲軟,未來發展動力恐怕會進一步低速,對全球經濟將帶來深遠影響。
  事實並非只有中國經濟不好,全世界皆然。根據國際貿幣基金(IMF)最新報告,今年全球經濟成長率將下修至3%,台灣今、明兩年成長率下調至2%及1.9%,不過今年台灣和南韓並列亞洲之首,新加坡只有0.5%,香港因為反送中事件,掉到0.3%。
  這對台灣企業來說,意義重大。中國大陸經濟不好,對於我們當然有影響,兩岸關係進入對抗期,更是雪上加霜。
2019-10-26 08:26:37
阿楨
這幾年台商在大陸凋零得特別快,這有很多原因,一方面是傳承,第一代退休,第二代沒有興趣接班;另外則是被時代和環境淘汰,無法與大陸本地企業競爭。
  20多年前,台商極受重視,每一個城市都有台辦,專門服務台商。5年前貨貿、服貿協議簽署之際,雖然兩岸關係已大不如前,大陸還是給予台灣很多優惠,甚至超越外商,比如說由台資控股的證券商牌照。
  然而今天台商已完全沒有任何優勢。不僅是企業,個人也是如此。那些有技術專長的台灣人還能存活,比如說半導體,但只是替大陸打工,不可能自己成立事業。
  台商大舉回流,主要限於製造業。這並非由於台灣環境突然轉佳,而是因為美國的制裁和關稅,以及中國大陸人口紅利及優惠條件逐漸喪失。
  中國經濟增長的引擎早已不在工廠,而是市場。你沒有看到很多從事「中國市場」的台商回流,事實上他們衰退的更厲害,有些甚至已經消失。
  「中國市場」的代表性台商是康師傅。泡麵早已從工人食品轉變成網紅推薦的時尚點心,品質取代了價格。康師傅近期推出一碗68元人民幣的方便麵。
  10幾年前,台商麵包烘焙業曾經紅過一陣子,如85度C和克莉絲汀,現已被新加坡的Bread Talk取代。但更驚人的是瑞幸咖啡崛起,僅4年就在美國上市,雖然仍虧很多錢,但網點遍佈全中國,對星巴克形成龐大壓力。
  曾有一段時間,台灣的餐廳和小吃在大陸還算滿紅的,如金錢豹、呷哺呷哺、鹿港小鎮,但現在大陸的海底撈取而代之,其服務及創意遠超過台商水準。早期,台商在服飾領域也曾以設計和性價比取勝,如女鞋的達芙妮和男裝的湯尼威爾,但如今都不見蹤影。
  遇到困難的零售品牌並非只有台商,外商亦然。繼大潤發賣給阿裡巴巴後,家樂福中國最近也轉手給零售龍頭蘇寧。幾年前,麥當勞和肯德基的中國業務,也先後出讓給私募股權基金。
  台商經營大陸市場和品牌失敗,有以下幾個原因:
2019-10-26 08:30:19
阿楨
第一、沒有適時轉型
這幾年大陸市場最重要的趨勢,就是電商興起,馬雲甚至提出了「新零售」概念,強調線上與線下的融合,不僅是純電商。除了O2O以外,另外「業態融合」也是趨勢,如阿裡這2年爆紅的「盒馬鮮生」,就是超商、餐飲和電商物流的三合一,可算是真正的「趨勢領導者」(trend setter)。25年前,台商曾引領大陸消費趨勢,如當年上海的太平洋百貨,現在只能跟在陸企後面。
  第二、沒有接地氣
大部分的台商都是第一代,現在已6、70歲。然而現在中國大陸消費市場主力是90後、甚至00後,他們的背景、思維、習慣及文化和老一輩完全不同,也就是所謂的「千禧世代」,不能再用傳統的方式和其打交道。現在還能存活的台商都非常年輕且本土化,重用大陸幹部,不再依賴台灣經驗。即使台灣有好的基因和創意,也需和大陸特色融合。
  第三、規模太小
台商傳統思維就是站穩腳步、慢慢發展。這在大陸是行不通的,任何成功的商業模式很容易被別人複製,你如果不懂跑馬圈地,只能將市場拱手讓人。現在市場上資金太多,但好的企業太少,台商不擅資本運作,錯失機會。未來應該強調管理,打造核心競爭力,拉高經營門檻,輸出商業模式,形成規模化區域格局,並創造品牌價值。
  第四、速度太慢
今天的中國市場,是世界級戰場,台商的失敗與淘汰,並非由於市場沒有潛力,而是我們不夠世界級。目前最具競爭力的台灣服務業,是珍珠奶茶,創意、服務和發展速度,皆很優秀,然而大陸業者如「喜茶」已追上來。部分台灣業者轉而走向世界,或許這是台灣年輕人的大好機會。台灣服務業最大的商機在於全球市場,不論是中國大陸、東南亞或美國,然而最大的危機是,許多人只想待在台灣,搞一個小吃店。
  今天即使你是服務業,也不可能迴避兩岸矛盾,一芳水果茶就是例子。最近川普出賣其盟友敘利亞庫德族民兵,重創美國信譽,「經濟學人」以「Who can trust Trump's America?」專題報導,我們覺悟了沒有?台灣未來只能相信自己,不能再依賴別人,更要全速邁向世界。
  回應
不進則退,大家有空可以到大陸平潭看看,連這種小縣城的超市都能掃碼自助式自動手機結帳,不需要店員.台灣的媒體跟政治人物呢整天忙著鬼扯蛋,台灣人分化成兩派天天鬥你揍我一拳我給你一腳,像聯合報這種媒體也墮落到全是膚淺或商業考量的低俗報導
2019-10-26 08:32:25
阿楨
最新調查:購物網站評價 逾1/3是假的 2019-11-30 世界日報

消費者網站Fakespot調查,包括亞馬遜、沃爾瑪和絲芙蘭等主要網站的購物的網路「使用感想」,逾1/3是由機器人或有酬作者撰寫的假感想。聯邦貿易委員會開始嚴加打擊違規者,國會議員也敦促亞馬遜加強網站審查監督;蘋果公司11月則是突然撤掉其網上商店所有產品「使用感想」和評分。

黑五銷售狂潮席捲全球 多國環保團體促禁止 2019-11-30 世界日報

美國人在感恩節次日正式展開年底節慶採購活動,不過感恩節的法俄南非等地也湧現採購潮,這引起一些行動分子、政治人士,甚至消費者反彈。

好市多黑五還沒結束就爆「退貨潮」? 網友冷眼旁觀 2019-11-30 聯合新聞網

被譽為「全球最長的黑色購物節」11月25日開跑,這個週末也進入最後兩天,由於折扣商品和優惠不如預期,人潮不如前幾年一樣多,昨天加碼推出「生鮮類」商品下殺折扣,仍感覺買氣冷清,甚至有民眾已經在網上貼出「退貨潮」的照片,不少人也反應今年真的「不太激情」。
  回應
台灣的退貨率低美國
台灣人又不過耶誕節,是要黑五啥?
台灣人就愛裝高尚,外國節日比較香,人家萬聖節/聖誕節都要跟著過

這個“黑五”靜悄悄 2019-11-30 觀察者網

美國不少商家指望營業額能夠抵上全年的30%。美國線上42億美元增長15%,但雙11僅天貓一家就進賬2684億元(381.7億美元)。
  “網上什麼都能買”,實體店不行了
……
  回應
雙11和黑五的對比能感受到中美民眾的實際購買力
黑五:兩個美國人喜氣洋洋的搬著一台中國TCL的彩電。還有一幫人搶著海信的電視,而旁邊的三星一點都沒動,美國消費降級情況看起來很嚴重啊。
不,中國是因為經濟下滑嚴重所以民眾只能趕在打折季瘋狂囤貨以備過冬,而美國經濟大好….求職戰忽局,有職位空缺請私聊。
2019-12-01 10:04:55
威爾剛
感謝分享!

http://www.yyj.tw/
2019-12-20 14:06:13
阿楨
新個體經濟來了 助陸青圓夢 2020/08/24 旺報

  其實,在李克強總理2014年夏季達沃斯論壇提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前(李2020年提出地攤經濟),大陸年輕人想投身自己的事業,這股勢頭已經不可擋了,有許多學校在老師的引導之下,建立了「孵化基地」也就是育成創新中心。
  新個體經濟的來源是時代潮流,首先,脫貧致富讓農村經濟起來了,於是許多農村長大的孩子們在外地讀了書,就可以回到老家創業,,加上互聯網和物流的推波助瀾,很快就能夠成立當地的合作社。其次,由於上一代的老人們不再需要支撐孩子的生活,年輕人無所顧慮的可以拚多多。第三,媒體鼓勵直播帶貨。
  地攤經濟也拉抬了一些人的真心嚮往,還給自己取了一個好聽的名字:煙火經濟。朋友圈經常可以看到各種傳奇故事,比方90後女子夜晚擺地攤每天賺4千,買了奧迪獎勵自己;大叔創業擺地攤,一天出攤5小時,賺的盆滿缽滿.許多城市都紛紛公佈一些地段,讓攤主們知道哪些地方可以擺攤,那些地方不可以擺?
  驅動城市經濟多元化
不擺地攤,就要開始正規營業,於是展開了「小店經濟」發展計畫。2020年7月,大陸商務部等七個部門聯合印發了《關於開展小店經濟推進行動的通知》,定位「小店經濟」是一個城市總體經濟的「毛細血管」,承載著城市經濟活動的動力,同時也是驅動城市經濟多元化及創新的重要機制。
大陸在2019年底已經有了8千多萬戶註冊的小店,帶動就業約有2億人,所以此後要在個城市之間,落實好現行扶持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的減稅降費,還要給予金融支持,放寬准入條件。
無論是地攤也好,小店連鎖也罷,只要是能讓年輕人的夢想能夠起飛,就值得期待,新個體經濟時代來臨,將會是線上線下齊發。
  回應相關新聞
陸過七夕 訂房暴增
英媒:在中國,七夕為何值得慶祝
海底撈上熱搜:因七夕人多 應用程式排號出現異常
2020-08-26 08:02:05
阿楨
快時尚讓二手衣汎濫成災智利沙漠成世界舊衣櫃之山 2021-11-21 華僑日報

《法新社》據報導,智利是二手和滯銷快時尚衣物的集散中心:它們由中國或孟加拉製造,接著送往歐洲、亞洲和美國銷售,最終再流入智利。每年約有5萬9,000噸衣物抵達位於智利北部、南美最大免稅伊基克港(Iquique),轉賣或走私到拉美,每年會剩下3萬9,000噸被丟往阿塔卡瑪沙漠,形成了如今一座座的「衣山」。
所謂的快時尚,只有越來越快的消費。因此,當衣物在快速被取代、淘汰和丟棄的前提下,也就製造了大量的快時尚災難垃圾。聯合國在2019年報告,全球的服裝產量在2000至2014年翻倍,廢水排放量佔全球20%,碳排放量佔全球8%至10%。生產一條牛仔褲會消耗 7,500-10,000升水量,LEVI'S經典款501牛仔褲的生命週期——從製造到被丟棄——會產生約33.4公斤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然而,LEVI'S的例子還不包括對土地、生態環境、勞工環境等造成的影響。例如:底層勞工的權益和勞動條件往往被忽視。棉花會使用化學肥料和農藥,對土地造成嚴重污染。
近來,隨著對快時尚產業的瞭解以及全球暖化的加劇,外界也開始鼓勵「道德時尚」(ethical fashion):旨在對人類、動物和地球降低負面影響的時尚。這也是敦促生產商檢視生產材料和勞動環境之外,開始關心如何讓衣服變得「永續」,例如有相關網站提供延長衣服壽命的技巧,以降低衣服在全球的碳足跡。當然,再次循環使用的二手衣物也是緩解方式之一,但不應該建立在快速消費、快速淘汰的前提之下。
2022-01-03 08:21:17
阿楨
人民幣不好賺了 不敵陸企強攻洋品牌加速撤離中國 2022/02/08 中時

不久前一位在大陸有大量粉絲的好萊塢明星感嘆道:「人民幣愈來愈難賺了」,其實不只好萊塢,許多西方企業這些年來大賺人民幣的盛景也早已顯露疲態,許多人認為是成本上升導致經營環境惡化與政治因素干擾,倒不如說是外商這些年因為太容易賺錢而漸趨怠惰與傲慢,趕不上市場的快速變化而遭到淘汰,政治問題只是對外企雪上加霜罷了。
過去曾經紅極一時的西洋時尚品牌、尤其是接近一般民眾快時尚,在幾年內迅猛擴張的速度讓外商們見識了中國市場無與倫比的力量。在中國網購經營5年多的美國品牌Urban Outfitters(UO),因為沒有實體店,退得比較快速乾脆。還有GAP與其子品牌Old Navy都傳出結束中國業務,想要打包出售;美國品牌Forever 21第2次退出中國市場。英國廠商TOPSHOP、電商ASOS更早以破產與嚴重虧損而退出中國, ZARA、H&M等歐陸系快時尚品牌也都接連關閉實體店。
首先是外商多數在市場高度熱絡時進軍大陸,當時大陸消費者喜愛洋品牌的品質並且樂於追捧其品牌形象,每家快時尚都加緊速度快速擴張狂撈人民幣,既忽略了企業經營的體質,也不注重在地人才的培養,一旦市場出現新趨勢,轉型與調整變得百般困難。
此外,外商管理階層由於自視甚高,完全未能體會到大陸網路消費形態快速變化造成的影響。快時尚對供應鏈要求採用商品策劃、生產到零售一體化控制的銷售形式,或稱為SPA模式,把一般12周壓縮到3-4周,以實體店銷售與存貨來決定生產量,並要求廠商快速回應,以減少庫存壓力。這種模式被延用已有近30年時間。
但是近幾年中國大陸網路商業快速發展,最流行且效率最佳的購物方式是「工廠直供」與「直播帶貨」。大約只要1至2周,對市場脈動的反應非常即時,但一般西方快時尚仍偏好實體商店的活動與擺設,以及網路商店的促銷活動。
大陸本土廠商學習能力強,對市場反應敏銳。在商業環境野蠻生長的過程中,激烈的競爭磨練出一批一批身經百戰而存活下來的企業,以最接近消費者需求的態度,在身段高傲的外商尚未察覺前,早已悄悄地用最接地氣的方式摸索最適應大陸社會現狀與消費習慣的商業模式。
大陸國產貨崛起一部份是因為時尚購買主力的年輕人已經換上了成長環境與歷程完全不同的新生代,他們的在文化上較有自信,也對到處充斥的洋品牌不再有那麼強烈的心理需求。
2022-02-08 07:41:46
阿楨
北京為何重啟地鐵便利店? 2022-02-07 中國新聞週刊

從2021年12月開始,北京地鐵將陸續新開130餘家便利店。北京地鐵便利店,還是在17年前。然而2004年《北京市城市軌道交通安全運營管理辦法》規定,地鐵站廳、月臺、疏散通道禁止設立商業攤點。
深圳平均每3136人擁有一家便利店,廣州和上海分別為3491人/店、3856人/店,而北京是9919人/店。
作為一線城市,北京便利店為什麼會比較少呢?
城市的便利服務體系,有三個最主要場景點。第一是辦公區域和寫字樓區,這是便利店最集中的區域;第二是社區,這些店鋪滿足居民的日常需求;第三就是交通節點,比如地鐵網站公交網站,這是解決通勤中應急需求的最佳場所。
北京優先建住宅後建商業配套,當時開發商普遍對商業配套重視不足。北方冬季夜晚漫長、客源稀少,大大增加了便利店的運營成本。
除去房租,便利店最大成本其實來自人力成本。 北京為什麼有很多夫妻店小賣部,就是因為經營者就是店主本人,即使微利也能繼續。
不過,情況正在發生變化。現在北京發展較快的便利店,很多都用技術手段減少員工數量,在流程上也盡可能自動化。知名便利店品牌7-11花了14年,才在北京開了不到200家店,而當前“便利蜂”在北京門店已經超過500家,比全家、7-11和羅森等日系便利店品牌在北京的店面總數還要多。未來北京地鐵便利店的數量將可能達到1000~2000家。
目前,絕大多數城市地鐵虧損運營,地鐵公司主要收入來源來自地方政府補貼。據2020年的資料,北京和深圳地鐵票款收入分別為41億和36億,而運營成本則分別為184億和133億。北京地鐵集團獲得了104.63億元的政府補貼,而深圳地鐵集團則盈利111億元。深圳地鐵採取“站城一體化”的商業開發模式,不僅在地鐵站周邊興建購物中心、寫字樓、酒店或住宅等建築,還對與地鐵聯通的獨立地下空間進行開發,獲得升值效益。
  回應
北京2021年統計擁有657萬輛汽車,通勤基本是靠開車接送孩子,上下班。去便利店停車太不方便,購物不如去大型超市,何況現在京東生鮮什麼都送到家。
便利店沒前途,日本的便利店也是每況愈下,現在基本上就靠外國打工仔撐著
2022-02-08 07:43:12
阿楨
美寶蓮進入中國27年後敗退關店,新國貨從線上進軍線下 2022-07-29

近日,歐萊雅旗下品牌美寶蓮將關閉線下門店的消息登上微博熱搜,為了順應市場和消費者需求變化,美寶蓮從2020年開始逐步對傳統線下管道進行調整,之後僅保留在美妝集合店屈臣氏內的櫃檯。
事實上,除了美寶蓮之外,還有多個國際品牌撤櫃甚至全面清倉退出線下管道的消息被不斷爆出,如羽西、薇姿、茱莉蔻、貝玲妃等品牌均要撤離線下櫃檯。
反觀中國新銳彩妝品牌,從線上破土而出之後,中國品牌正在佈局線下銷售管道。截至2021年年底,完美日記共有252家線下門店,預計共開設600家門店;璦爾博士於今年3月在杭州銀泰百貨開設了首個品牌直營店,將“以點帶面”加速江浙滬華東地區品牌店佈局;橘朵在銀泰in77落戶了直營旗艦店。
1917年美寶蓮推出世界上第一支睫毛膏之後,該公司隨即推出眼線筆、防水睫毛膏等單品,並於上世紀70年代將產品線拓寬至唇部彩妝、遮瑕及美甲等產品。在1995年登陸中國後一年,美寶蓮被歐萊雅收購,更名美寶蓮紐約,總部由曼斐斯遷往紐約。
由於美寶蓮定位大眾化妝品,其價格親民,而彼時的國內彩妝品牌還較少,至此美寶蓮成為國內最暢銷的大眾彩妝品牌。百貨是美寶蓮主管道,至2009年初,在中國660個城市擁有12870個銷售網站,包含專櫃、超市及大賣場。
雖然美寶蓮多年來一直穩坐“中國彩妝市場的佔有率排名第一”,保持在20%以上。但隨著大眾彩妝市場競爭不斷加劇,日韓與中國本土彩妝品牌一波波出現,美寶蓮從2013年的20.3%下滑至2019年的9.1%。
2010年時百貨佔56%,但2019年電商已達56.54%。美寶蓮於2018年開始撤出家樂福、沃爾瑪、物美超市等。自2020年1月起,美寶蓮陸續撤掉北京、長春、哈爾濱等地的百貨專櫃;當年6月,美寶蓮又集體撤出了上海當地的百貨管道。然而近兩年,在完美日記、花西子等國產美妝品牌的衝擊下,美寶蓮2018年在淘系平臺為5.05億元,排名第五,至2020年為第九至7.35億元;在2021年其更是跌出彩妝銷售前十名。
  回應
微博和網易論壇有意思了,說這是中國經濟大衰退的徵兆,中國人連美寶蓮都買不起了。哎,蘋果在中國的銷量這幾年飆升了(華為高端手機沒了),這不矛盾嗎?
已多年不去養豬網了,烏煙瘴氣的什麼牛鬼蛇神都有,看多了降智
  相關新聞
CNN:蘋果為何離不開中國?因為中國不僅擁有他國難以複製的供應鏈優勢,而且還是不可或缺重要海外市場。
2022-07-31 08:57:19
阿楨
加盟日本超商有多血汗?加盟主被逼到家破人亡,走投無路!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VmRgJx0FBo
  回應
曾經在小7工作過的我深有同感,千萬不要輕易加盟超商,軟硬兼施要加盟主訂高價賣不出的商品是真的事,不照辦就評分超低讓你的店被叮,總之就是賺錢要分總公司,虧錢你自己虧。
我們家樓下的7-11之前是加盟店,生意很好,但總部就常派督導去巡查找問題,最後逼得他們不再續約。我問老闆為什麼不將這些惡習公布給大眾,老闆說他們有押金$200萬在總公司那裡,不敢亂講話。
其實不只超商加盟,還有其他類型的加盟都一樣。

統一併購家樂福促成「3國鼎立」 2022-07-21

法商家樂福2022-07-19宣布退出台灣,統一集團以新台幣290億元取得台灣家樂福60%股權,並預計於2023年交割。美商好市多於今年7月初將大統集團持有的台灣好市多股份全數買回,全聯也於日前宣布正式併購大潤發。
網友於PTT上留言表示,統一收購家樂福後希望還能保留2大點,包含進口商品區及家樂福自有品牌,「家樂福有很多特別的異國食品欸,之後會不會全部消失?」
另外,有網友也提醒,大潤發有不少東南亞進口的雜貨,價格便宜也是其一大特點,不過由於遭全聯收購,不少網友預估未來會漲價!
至於會員制的好市多,則被點出2大優點,包含「寬鬆的退貨的條件」及「部分科技產品(如:蘋果)享有90天鑑賞期」。

統一習慣當老大了,無法接受其他零售通路比自己大!

台灣量販店始祖是來自荷蘭的量販品牌萬客隆,1989年於桃園工業區設點,由於萬客隆採會員制,禁止孩童入場,又開在偏僻的工業區,當時主要吸引小商家來採購,後續因工業區用地與法規難解問題,在2003年無預警退出台灣市場。
家樂福是首家針對一般民眾開設的量販店,1989年設點高雄大順店,那時聚焦在價格,談的是方便、一站購足,滿足家庭的日常生活所需。
接著1996年法商佳喜樂在台成立吉安公司,接著英商特易購(Tesco)來台拓點。
2022-08-01 06:26:29
阿楨
但也因為市場競爭激烈,十多年前歐洲業者開始進行整併,像是2005年台灣家樂福收購台灣特易購,2006年佳喜樂撤資台灣市場,愛買吉安改名「愛買」,變成遠東集團100%持有,成為本土量販店。
長期以來,量販業靠著大量採購,透過以量制價的方式壓低價格,讓消費者願意在周末假日,開著車載著一家大小來到量販店採購。
由於量販業需要大型土地展店,為了有效運用空間,家樂福也把購物中心(shopping mall)的概念納入規畫,以量販店為主體,結合商店街、美食街多元的功能,不只滿足日常生活的採買,還能夠用餐、逛街。
但台灣地狹人稠,家樂福也碰到了土地取得愈來愈困難的情況。另一方面台灣人消費重視便利性,2009年家樂福把超市型態的「market便利購」引進台灣,開在人口密集度較高的社區,讓消費者可以用更近的距離,買到生鮮雜貨用品。
除了實體賣場,家樂福也在2015年底正式推線上購物網站,順應電商崛起的消費趨勢;就連近3年吹起的快商務浪潮,家樂福也沒錯過,成為國內第一家與外送平台foodpanda、UberEats合作,提供生鮮雜貨外送服務的量販業者。甚至今年4月推出自建的「家速配」App,強化快速配送服務,「在做零售,什麼樣的商業模式、經營型態、通路,家樂福都願意去嘗試。」
總扮演業界的先行者,追求創新的台灣家樂福,為何會走到出售資產這一步?商研院經營模式創新研究所副所長李世珍指出,由家樂福法國母公司近5年財報看來,營運每況愈下,若以個別市場來看,拉丁美洲市場快速成長,家樂福更在2021年3月砸11億歐元(約新台幣340億元)收購巴西第三大食品零售商Grupo BIG,正是看好巴西的高成長潛力;相較之下台灣市場份額小,就會考量把資源投入在獲利更高的地區。家樂福雖然在台灣的市占率位居前三名、表現穩健,「 但台灣市場小,也沒有太大的成長空間,當其他市場有黑馬出現,就會被排擠掉。 」
2022-08-01 06:28:11
阿楨
為什麼在日本是實體店幹掉電商,在中國卻是相反? 2022-10-31

最近大家一波“實體與電商”的討論愈演愈烈,觀網的朋友們也在風聞帖子“電商平臺要給實體經濟留有餘地,不要趕盡殺絕”下熱議。
年初時,一份全球實體店陣亡名單在朋友圈廣泛流傳,零售業蕭條、百貨關店、各大曾經風光無限的零售巨頭退敗……在電商、房租、消費者習慣改變的多重作用下,實體店“大洗牌”的危機又一次被推到台前。好奇想問問,為什麼在日本是實體店幹掉電商,在中國卻是電商幹掉實體?
  回應
 根本原因是中國人工太便宜,房租價格太貴
 首先要糾正,實體店不一定是實體經濟,搞金融債券的也都有實體店,電商買賣的都是實體經濟體制作的商品,所以電商只是一個沒有店面的實體商品的經營者。中國人一直以來都會對新鮮事物都感到好奇,但日本這些國家很多都希望能“守舊”,這種保守的守舊精神導致了對新事物的拒絕。
 根本原因是地理因素、產業分佈和社會發展階段,三者共同影響的。日本是一個島國,沒有地理縱深,偏向分散式的小作坊工業,這使得它不同地區的產品成本相對一致,同時實體店所見即得的屬性,以及日本商品趨於穩定的品質,使得實體店的便利性壓倒了商品的性價比。中國地大物博,發展不均衡,產業相對集中,著力於發展規模優勢,加上中國完善的基建,使得商品的流動間有利可圖。同時中國市場極大,對產品的需求有極端的價格品質,只有電商才能低成本的滿足各種類型的需求。
 日本失去的了幾十年,製造業下車後又沒趕上全球互聯網班車:1、日本有很多高精尖技術產品,但全球5G時候,日本還在用電話亭。包括日本農協這種機構的存在,利益集團過於固化。2、日本能成為四小龍承接了美國轉移出來的製造業,但中國製造業市場的開放,全球製造業集中在中國,日本製造業開始萎縮,只留下了一些中高端產品,但這也在被中國趕上。3、互聯網時代,全球互聯網經濟只有中美得到了發展,日本也沒有搭上。
2022-11-01 09:38:57
阿楨
收納、整理術走紅的近藤麻理惠,為何放棄維持整潔了? 2023/01/31 邵蓓宣

據《華盛頓郵報》報導,風靡全球的收納女王、以「怦然心動整理術」從日本紅到全球的近藤麻理惠(Marie Kondo),近期在一次網路研討會上坦承,在生了 3 個孩子後,自己的家現在可能「亂七八糟」,「我已經放棄了,這對我來說是件好事。現在我意識到,對自己重要的是享受在家和孩子們在一起的時光。」
  相關新聞資料
近藤麻理惠「整理魔法」的第一批信徒有被打回原形嗎?

近藤麻理惠放棄整理,好療癒?這真的誤會大了!你必須知道的3個真相 2023.01.30 劉宇彤

整理真正的目的是「實現理想生活」,將物品與空間維持整齊乾淨,不過是理想生活的一環。
觀念一:「斷捨離」與「怦然心動」都只是一種整理方法
觀念二:整理的本質是「安排優先順序,將資源最大化」
觀念三:麻理惠的放棄,只是暫時休息;一般人的放棄,是結構性問題

從近藤麻里惠的爭議,看現代人的生活外包觀 2019-01-24 主婦的碎念日常

她很厲害,但她不是鐵則
就算近藤麻理惠有說「每個人只要照做,生活都可以改善」,也不代表你就要相信她,更不代表真的適用每一個人,就算真的適用,也要看如何使用,當中有太多變數,這也不全然是她能夠掌控的,在她沒有一對一諮詢之前。所以,她的書,只能說是通則,很厲害,但絕對不是鐵則。
除了你,沒人能解決你生活上的問題
只想付錢外包,不想費心經營:花了錢就可以推卸責任
如果不想那麼麻煩,一開始不要買這麼多東西不就好了?最好的收納,就是不用收納。

極簡主義如何走上邪教一途? 2022-02-28 加恩

《駭客思維》作者要告訴你,生活黑客是一種兩面刃。他們強調理性與實踐,尋找高效率解決難題的簡單解法,但他們也時常在追求高效率時走向極端,太過仰賴於用系統思維破解難題,以至於看什麼都變成冰冷的系統,喪失了人性。
在極簡主義發展的過程中,也有一樣的狀況。極簡主義作為面對生活雜亂的解決方案,本身沒有問題。但推廣極簡主義的KOL在市場作用下,成為了執著在「擁有少於100件物品」的算數小學生,另一票人則有意無意地讓原先追求樸素的極簡主義理想變成炫富手段,甚至,一門邪教。
原本只是要你活得清爽的整理魔法,卻因為自我成長市場大餅,讓極簡主義變成一場追逐名利的作秀。
2023-02-22 06:24:41
阿楨
家裡堆滿東西卻捨不得丟 列精神治療 揭密「囤積症」背後的真相 《新聞深呼吸》第159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Ywngndg894

囤積病- 维基百科

2013年出版的《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DSM)第五版定義囤積症(Compulsive hoarding)為精神科疾病,另根據 Frost and Hartl 1996年定義為:患者有收集癖好,他們需要、大量收購或無法拋棄對別人看來價值不高或沒用的物件。居住的環境因收集物的大量堆積以致妨礙到這些空間原本的功能,例如甚至需要用到餐桌、椅子、床、樓梯或浴盆來擺放物件,臥室或浴室用作儲物室。由於囤積行為而有顯著的壓力及干擾或妨害到正常生活的運作。
不願意或無法歸還借來的東西,當借送界線模糊時,有時候甚至會演變為偷竊行為或竊盜癖。
強迫性囤積在其最壞的例子可能會造成火災、不衛生的環境(如老鼠橫行等等之現象)、因收集物摔倒受傷,甚至對自己和其他人健康和安全構成危險。
有些患者亦可能會錯誤地認為自己收集來的東西的價值,亦可能知道積累的物件是無用,或對物件有強烈個人的精神附屬感或寄託,則是患者明知物件是對其他人完全毫無價值的。
另有部分患者會將過期食物放保留下來,在某些情況下亦會強烈抗拒親友等人試圖清除掉他所囤積之物品。而在其他狀況下,患者仍會意識到電冰箱需要清潔,但由於被屋內其他地方的類似情況下導致他放棄清理的念頭,或因明白清除雜物的困難而導致放棄行動。
 種類
囤積者中,有超過八成無法停止攫取物品,其中七成五的患者常買個不停,買的時候不會管自己錢夠不夠、家裡有沒有地方擺。在這類囤積症患者眼裡,購物是一種療法,透過買東西讓自己消除負面情緒、獲得心理滿足感。 除了此類「購物狂囤積者」,另有「拾荒型囤積者」,他們傾向撿個不停,不僅看到免費報紙、傳單、小贈品會忍不住多拿幾份,看到空瓶、空盒等堪用廢棄物,都會想辦法搬回家裡。
 輔助治療方法
若身旁有「囤積者」,除了專業行為與藥物治療,也應從以下重點修正: 幫助囤積者維持專注,並提供必要情感支持,並且,不要替囤積者做命令式決定,也不要在囤積者面前「出一張嘴」,因為只靠囤積者慢慢清理,容易令患者洩氣而失去動力。囤積者並該從學習「寬恕」出發,學習告別、割捨生命中過於沉重的負擔,為生命找回新空間的梳理秩序。
 相關條目
強迫症
焦慮症
拖延症
恐懼症
藏書癖
動物囤積症
2023-02-23 06:46:16
阿楨
全球擁有最多門市,SUBWAY如何自平地蓋起高樓,現在又遭遇了什麼嚴重危機?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913G6-7GIs
  相關新聞資料
沃爾瑪2023年利潤六年首降(營收6113億美元,同比增長6.7%;淨利潤為117億,同比下滑14.6%)
,未來盈利增長難解。
  回應
subway的經營理念就是賺加盟商的錢,然後通過快速擴張的店鋪資料再去賺投資者的錢。
主要還是賣太貴,而且點餐方式要選擇麵包、配料,對於不熟悉的顧客來說太為難,不如麥當勞預設菜單
最大的問題是CP值吧!尤其當萬物齊漲後,貴又吃不飽的吃草餐印象揮之不去,其他速食漢堡店至少可以大口吃炸雞薯條慛眠自己肚子
subawy 雖然可以客製化搭配菜單;但很貴。對於學生小資族很不友好, 200元價格吃完好空虛,還不如點便當
Subway 在一周前(2023-02-14)宣佈求售,目前已聘請摩根大通(J.P. Morgan)提供諮詢探討出售的過程,不過不會給出售時間表,也不會確認過程中是否會保證出售。(法新社)
Subway 完美切合我的需求,口味清淡 乾淨衛生 有菜有肉,稍高的定價也阻隔了不少人潮,永遠都有位子坐著慢慢吃,總之希望這次換手不會造成太大影響
比較值啊 比起其他速食還是健康點啊,但真的要比其他健康飲食當然不會是首選

美媒:中式素食簡單、美味、優雅

美國VICE新聞網2023-02-22漢娜•車的《中國素食廚房》是一本超越豆腐的必備食譜,在美國,許多受歡迎的中式菜肴是已被美國化的陳皮雞和炸蟹角等,而當提到更傳統的中式菜品時,人們往往會想到葷菜,如北京烤鴨和叉燒等。然而,漢娜•車在此書中強調,中餐其實是一種很大程度上基於素菜的烹飪體系。來到中國並學習素食烹飪後,她發現蔬菜不僅不可或缺,而且一切都讓人感覺如此簡單和優雅。(作者亞當•羅斯巴特,丁雨晴譯)
2023-02-27 09:38:42
阿楨
日本7-11營利大跌49%!被質疑搞包裝詐欺還死不悔改,結果被顧客拋棄了!
  回應
我以前打工的7-11是一間加盟店,後來因為生意太好,公司眼饞那個位置,就讓區經理用加盟合約上面的漏洞,使勁地雞蛋裡挑骨頭,給店長安了一個子虛烏有的罪名威脅如果不服要走法院,看誰比較能耗,最後把整間店用非常便宜的價格盤走.
不止這樣, 很多片都有提及, 便利店或其他加盟, 你好生意, 地點好, 總公司就會你附近再開店,
定價, 價錢, 條件, 各樣都很苛刻....加盟店就只你幫總公司賺錢
20年前就這樣幹了,加盟店的生意好就這樣幹,再弄不到,就在旁邊直接開一間直營的
全家類似的鬼故事也不少,天下烏鴉一般黑啦
台灣的7-11雖然沒那麼離譜但也接近了,熱門商品每次都用換包裝的名義漲價,像是涼麵跟咖哩飯越改版越貴,同時內容物還越來越少。
台灣其實早就行之有年了 那個三明治我十年前就知道他只有前面看的到的地方有薄薄一層火腿片 後面全是空的 便當包裝都超大一盒 內容量其實超薄
我現在任職小7大夜,已經看過太多商品被暗偷改了,就講幾個我覺得明顯的,牛肉麵,本來紅盒子碗裝的109,結果變成白色碗裝+了點酸菜就要139.馬辣燙原本是79,碗變大要賣你129.還有掛掛食品的韓式炸雞,本來都是無骨肉的,現在變有骨.
2024-12-06 02:19:23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