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前評《頭髮的歷史》偏重於以藝術肖像來談西方頭髮史,勞麗‧羅勒著《世界鞋史》(天津‧百花文藝,2003年)就比較名實相符了。
可惜簡體字本是黑白的(相對的定价也便宜才18元),而且同樣也重西輕東,頂頂有名的中國三寸金蓮也只以二頁交待過去(p.50-60)。
你有戀足癖嗎?那下篇我來評三寸金蓮,在此先評時裝鞋與高跟鞋的歷史(篇幅所限,其它內容,只好自讀了):
是誰帶頭搞起時裝鞋的呢?也許是從前那些國王或王后和其他有權有勢的人。17世紀,查爾斯二世(1630——1685)號稱“快活的君王”,他喜歡跑馬、賭博、擁翠偎紅,腳上穿的鈍頭鞋面上總要綴著絲繡的玫瑰花。
鞋跟的發明促成了最戲劇性的時裝變化。起先,鞋跟也許產生於一種很實際的需要,為的是不讓裙邊沾濕雨水、泥水和雪水。近東的婦女也許在五百年前就已經發明了“chopines”(即軟木高底鞋)。土耳其的婦女所穿的“超平”就像袖珍高蹺,有八英寸高,木制,裏面的襯墊是祖母綠和銀絲(原來現今西方時尚界名媛流行的珠寶鞋,古代東方即流行過)。一根根皮帶像涼鞋鞋帶一樣從周圍把腳縛住。16世紀,義大利威尼斯腳穿“超平”的婦女如此之多,以至一位遊客說,這個國家好像到處都是會走路的五朔節花柱。很快這種時髦傳到了法國和英國,在那兒,“超平”高到了18英寸! (還是沒提及中國滿清皇家貴族女人的高跟鞋。)
這種踩高蹺的鞋子並沒有完全吸引住人們。16世紀前期,一位無名的義大利鞋子設計師想出了一個奇妙的解決方法:鞋可以高起來,但卻不像“超平”那樣笨拙。當凱薩林‧德‧美第奇從義大利啟航,去與奧爾良公爵完婚時,她的行李中帶上了一樣 特別的東西:法國將要見到的第一雙高跟鞋。
鞋子的前面是軟木楔子,後跟較高,這就讓凱薩林有了她需要的身高,能夠直接地盯著看她未來的丈夫了。她丈夫後來成了亨利二世國王,高跟鞋跟著火爆起來。鞋匠們開始為左右腳製作不同的鞋底了(而不是像原來那樣“直筒的”)。然而,這種軟木或木頭製作的鞋子跟高三四英寸,甚至達五英寸,穿鞋者的腿常常會腫脹起來,婦女為了不致跌倒,走路時仍不免像走高蹺般地晃來晃去。法國人把這種新式高跟 鞋具叫做“chaussureaport”,又叫“橋鞋”(因為下面的拱形)或“嗒嗒鞋”(因為鞋子發出的聲音)。
另參本館:足下鷹爪功
鞋的曆史[外國]
公元前8000年 在密蘇裏州,發現了美洲土著人的鞋子遺骸。
公元前3300年 一個死在法國高山上的冰商,留下了一雙原始的用草編織的鞋子。
公元前3000年 在埃及的神殿,可以發現關于鞋或鞋匠的油畫。
公元100年 光著腳丫是希臘奴隸與自由人服裝上最根本的區別。
公元200年羅馬皇帝馬可.奧裏利烏斯聲明,除他和他的繼承人外,任何人都禁止穿紅色沙鞋。
15世紀 騎士都穿長鞋頭(24英寸長)的鞋,素來提倡節儉的法律明文規定鞋頭的長度。
16世紀早期 在達芬奇的影響下,發明了高跟鞋。
16世紀中期 30英寸的高跟鞋風靡了整個歐洲南部。
17世紀早期 作爲一種最流行的點綴,鞋帶出現了。
17世紀末 由于誤譯,法國童話故事中的灰姑娘的絨布拖鞋,變成了灰姑娘的水晶鞋。
18世紀中期 花費近百年的時間,才終于取代了傳統制鞋方法,第一家鞋廠出現。很快,第一家鞋鋪又在波士頓出現。
19世紀早期 扁平鞋與希臘沙灘鞋很受歡迎。
19世紀中期 出現了第一雙運動鞋(也稱橡皮底帆布鞋)。隨後,伊萊亞斯、豪發明第一部針車。
19世紀末 服裝不可缺少的裝飾品---搭紐扣,也運用到鞋款上,並很快成爲時尚標准。
本世紀以前,鞋匠與木匠、鐵匠和裁縫一樣,是一個低賤的行當。鞋的設計不被認爲是一種獨立的、具有藝術性的工作,而被看作是整個制鞋工序中的一部分。
著名鞋業設計師主要崛起在歐洲,因爲在美國隨著現代鞋業大規模生産得到迅速發展,個體鞋匠顯得多余。 美國的鞋業起萌于新英格蘭的殖民地,那裏的農夫冬天在廚房裏制作自家用的鞋。整個家庭都參與這項工作。男人割皮革、貼鞋底,女人縫鞋邊。殖民時期鞋匠們所用的工作臺現在成了收藏家的物品。 由于掌握了制鞋的技藝,一些有膽識的農夫就開辦了小鞋作坊,三四個工人一起把當地鞋匠縫好的鞋料進行拼裝、上底,然後制成成品鞋。
1750年,馬薩諸塞州的利恩建了一個制鞋廠,使當地的制鞋技術得到了進一步發展。在那裏工人不再是獨立的做鞋,鞋的每個制作環節都由一個受過訓練的專人負責。生産線開始形成。 起初的鞋仍然是訂做的,但爲了使工人在淡季有事可幹,鞋坊老板開始做沒有預訂的鞋。這些鞋被稱作待售鞋,擺在當地商店的櫥窗裏。哈維兩兄弟早期是用馬車裝待售鞋,到附近的地方兜售。
在1793年,他們在波士頓開辦了第一家鞋業零售店,每逢周三和周六出售成品鞋。 十八世紀中葉以來,發明家們一直致力于縫紉機的改進。直到1790年,第一臺專用于皮革加工的縫紉機才由一個名叫托馬斯?聖特的英國人改造出來。它差不多只是一個垂直向上可在皮革上打孔的錐子。 英國的馬克.布朗勒爵士曾任紐約港的總工程師,他發明了一種壓力機,可用金屬針把鞋幫與鞋底縫起來。爲了在英國反拿破侖的戰爭中盡職,在傷殘軍人的幫助下,布朗勒一天生産400雙鞋子。戰爭結束以後,英國的制鞋工業又回到了手工操作的方式。
1810年,美國出現了類似的機器。與此同時,兩個名叫井格布勒和約利勒爾的法國人也在巴黎制造這種機器。 一位名叫布勒西的德國斯圖加特的制鞋人嘗試過用螺釘把鞋幫和鞋底連接起來。1829年,美國馬薩諸塞州梅裏馬克一個名叫納賽尼爾?涅奧拿多的人,使釘鞋機得以最後的完善。 大約在1812年,馬薩諸塞州沙頓的托馬斯?布蘭查得,把一部制槍托用的車床改成了用來雕刻鞋楦的機器,鞋楦是一個制成鞋狀的木模,鞋就是在它上面拼裝的。在十九世紀三十年代,還是在新英格蘭,鞋匠們開始借助模具來裁剪鞋幫,而不再依靠個人的裁剪技能。十九世紀四十年代,滾軋機在皮革壓縮方面的應用,便于鞋幫後跟加固後部成型。 英國人仍繼續手工制鞋,直到十九世紀末期,才迫于經濟的需要轉入機器生産。這時他們才發現所有的專利權都屬于美國人,他們不得不租用美國人的機器,並支付專利權使用費。但這也使英格蘭保留了很強的手工制鞋的傳統。
1846年,馬薩諸塞州斯賓塞的艾利斯?豪維把一臺縫紉機登記了專利。該機不僅可以縫合布料,而且可以用蠟線來縫合皮革。三年後,美國發明家伊沙克?M?辛格在波士頓發明了帶踏板的縫紉機。
1858年,利曼?B?布萊克發明出可以把鞋底和鞋幫縫合起來的機器。兩年後,一位名叫麥克的紳士對該機器進行了完善。以後的21年當中,布萊克和麥克強手聯合壟斷了機制鞋行業。在意大利,手工制鞋的傳統一直持續到二十世紀,而在法國,預訂鞋的設計與生産規模不大的時裝業緊密地結合到一起。 巴黎的時裝業是由一個名叫查爾斯?弗裏德裏克?伍斯的英國人創立的,1858年他在巴黎的得?拉佩斯大街7號開辦了一家時裝店。他第一個于每一季推出一批服裝,並叫年輕姑娘來當模特。作爲時裝界崛起的第一人,他還第一個建立了設計服裝的體系,設計出來的服裝可以在巴黎的工廠裏批量生産,並銷往全世界。 奧地利駐法大使夫人保琳?得?麥特裏奇公主穿了他的一件衣服去參加了拿破侖三世的宮廷舞會,這給了他第一個大好機會。很快拿破侖三世的妻子約瑟尼皇後和宮廷裏的其他貴婦開始穿伍斯的衣服。他設計了第二帝國時期的豪華襯裙並在背後加上了腰墊,使之成爲了十九世紀七十和八十年代婦女的標准服裝。伍斯主導著人們的著裝品位,在1895年去世之前,他已在爲歐洲所有的皇室制作服裝。有的服裝甚至沒有加標簽就給秘密地送到維多利亞女王的宮廷裏面去。 伍斯死後,生意由他的兩個兒子蓋斯頓和讓?菲力浦接管。他們很快意識到時裝正在飛速變化,1900年,爲了趕上不斷變化的時裝品味,他們請來了當時只有21歲的設計師保羅?波樂斯。波樂斯的前衛服裝很快就出現在當時的名流顯貴身上。在爲伍斯兄弟幹了四年以後,他離開他們,另起爐竈。那時,一些其他的時裝店---帕奎、舍路特、道舍特---也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在伍斯兄弟商店的周圍和鄰近的文多姆廣場上,巴黎成了世界時裝業的中心。 大多數制鞋人默默無聞地爲時裝店工作,但少數人開始成爲知名的鞋業設計師。
穿著波樂斯或帕奎服裝的時髦女性,一定穿著利謝裏大街的查百裏或得?拉?古朗基?巴特利爾大街的費裏所設計的鞋。 帕拉帝斯?波森勒爾大街的皮樂特是這些設計師中最能追趕潮流的一個。他出生于1817年,是一個鄉村鞋匠的兒子,從父親那裏學會了制鞋的技術。1855年,他到了巴黎,並憑借伍斯兄弟在時裝業買主中贏得了名聲,這主要得益于他所設計的鞋後跟,它要比當時流行的路易後跟更瘦、更直。皮勒特退休以後,他的兒子接管了生意。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皮勒特的鞋都以高貴典雅而著稱。
當皮勒特在倫敦和巴黎的鞋店吸引了成千上萬的顧客的時候,另一位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在巴黎開始工作的著名鞋業設計師只贏得了20名顧客。他的名字叫皮托?嚴特尼,自稱是“世界上要價最高的設計師”。這保證了他有一個獨有的客戶群。他的鞋現在陳列在紐約市藝術博物館。 繼嚴特尼之後,安得?佩魯吉是又一個來自萊斯的年輕設計師。他的制鞋技藝是跟他意大利的父親學的。佩魯吉是被波勒特帶來巴黎的,在許多時裝公司幹過事。他設計的鞋現在在法國諾曼的得?拉?肖緒博物館陳列著的數量達兩千只。
薩爾瓦多?費拉加莫,年輕的意大利鞋匠,1914年移民到波士頓以後,他把手工制作女鞋的技藝帶回了美國。由于對美國機器制鞋的方法深感失望,他搬到了加利福尼亞,成爲了一名道具制作人,同時爲電影界人士手工制鞋。很快電影明星就開始購買他的鞋了。在他1927年回到意大利以後,那幫明星仍然是他的忠實顧客。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他開發出以軟木作底的鞋,流行了十多年。他死後,他的代表作還曾在世界巡回展出。
二十世紀四十年代,一個名叫戴維?艾文斯的年輕英國人在費拉加莫之後來到了美國西海岸,成了好萊塢明星們的鞋設計師。他還爲包括比爾?布拉斯和奧斯卡?得?拉?倫塔在內的紐約最著名的時裝設計師設計過皮鞋。同時,富有傳奇色彩的羅傑?維爾去巴黎爲克裏絲琴?戴爾工作,在那裏因設計出了細高跟女鞋而出名。他的富有創意的作品也是全世界的藝術博物館獵取的目標。
現在歐美出現了新的一代鞋業設計師,盡管還沒有博物館留意他們,但其作品已經受到顧客和時裝設計師們的青睞。馬羅?布拉尼克、瓊?哈爾佩恩、莫得?弗裏讓、貝斯和荷伯特?列文、安得?費思特、簡?簡森、帕特裏克?科克斯和克裏絲琴?盧伯斯的作品更有靈感,可以說,他們的作品將來某一天也會與他們那些知名前輩的作品享有同樣的地位。他們的鞋將被作爲藝術品來欣賞,而不只是腳的保護物。
作品《鞋》31×14.5CM,采用青田封門凍石雕刻,作品構思獨特,巧妙運用其俏色,作者以生活中平凡的一個鞋,刻畫出反映了人生經曆的曲折,在平淡中更凸顯人性化的生活閱曆。路在腳下,這鞋曾經踏遍萬裏崎嶇、這鞋曾爲事業的成功走南闖北、這鞋永遠使人難忘,是它陪伴我們走向了成功之路
鞋的曆史[中國]
有底、幫,起保護和裝飾作用的足部穿著物。鞋的制作包括鞋設計、材料選擇、加工成型等過程。
沿革 鞋的曆史悠久。在中國,鞋的形象最早見于氏族社會時期的彩陶。現存最早的鞋是湖南長沙楚墓出土的一雙用皮縫制的鞋。古代的鞋主要有屨、舄、専、屐、靸等。①屨:有麻屨、葛屨、皮屨等。麻屨最常用,以麻繩編成,編時邊編邊砸,使之結實。葛屨穿于夏天,皮屨穿于冬天。皮屨即早期皮鞋,另有革履、韋履之稱。少數民族的皮鞋稱鞮。《說文》:“鞮,革履也,胡人履連脛謂之絡鞮。”絡鞮即鞾(靴),因趙武靈王推行胡服騎射而傳入中原。約自漢代以後,履取代屨,成了鞋的通稱;自宋代,鞵又取代履成爲總稱。②舄:屨的別名。有單底爲屨,木制複底的叫舄之別。複舄是帝王大臣祭祀時專用的鞋,故又稱達屨。③専:又稱亐。是一種草編的鞋,常稱芒専,被勞動者穿用。③屐:即木屐。一種爲平底木屐,一種爲底下設齒木屐。此外,屐曾引申爲鞋的泛稱,如草屐、錦屐、帛屐等。⑤靸:即拖鞋。深頭、平底無跟。初以皮制,屬韋履的一種;秦代始以蒲草制作,並稱靸鞵。
自商周時期起,鞋的穿著均有制度。如漢代,祭服穿舄,朝服穿靴,燕服穿屨,出門則穿屐。至唐代,官民都可穿靴,只是式樣略異,女子流行軟底透空錦靿靴。宋元基本沿用唐代的鞋,但款式品種增多。明代官員著靴或雲頭履(朝鞋),儒生多穿黑色雙梁鞋,庶民百姓則穿布鞋、蒲草鞋或牛皮直縫靴,纏足婦女穿以樟木爲高底的弓鞋(木底露在鞋幫外邊的叫“外高底”,木底在鞋幫裏邊的叫“裏高底”)。清代,皇帝上朝時穿方頭朝靴,官吏公服爲黑緞靴,武弁穿快靴(稱“爬山虎”),高級官員多穿牙縫靴。鞋頭逐漸由方變尖。鞋的名稱有雲頭、鑲嵌、雙梁、單梁等。貴族旗人女子穿花盆底鞋。此外還有室內穿的拖鞋、雨天的釘靴、冰上用的冰鞋。
近代,中國人多穿布鞋;皮鞋初爲上層人士著西裝、軍服時穿用,後來穿者增多;膠鞋隨體育運動的興起而流行。20世紀初,中國有了初具規模的制鞋工業,生産皮鞋、布鞋和膠鞋;50年代後,逐步形成皮、布、膠、塑爲主要材料的制鞋工業體系。
世界各國的鞋中,公元前3000年古埃及的牛皮涼鞋,爲現存最古老的鞋。在埃及還發現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用紙莎草編結的鞋。中世紀歐洲曾流行軟鞋、涼鞋和簡單的長統靴,貧困的人則多穿木鞋;阿拉伯人用優質皮革制鞋。直至近代,大多數鞋仍由家庭制作。
各個時代的鞋
新石器時代( 約1萬年前-約4千年前 )中國的先民用草、麻、葛編織成履。鞋的稱謂很多,有屨、履、舄等。其中以舄最爲顯貴。
古鞋的種類以對材料來分,有草葛、布帛和皮革三種。 布帛鞋是指以大麻絲、綾、綢、錦等織物布鞋成的鞋。 漢代(前206年-公元23年)布帛鞋的鞋頭多呈分叉狀,底用麻線編織,稱之爲雙尖翹頭方履; 魏晉時期( 公元220年-公元316年 ),一般鞋的前端織有雙獸紋飾,配色和諧,鞋式優美; 北齊(公元550年-公元577年 )時,上至天子,下至百姓流行穿屐,所謖屐,指有木齒的鞋,它由扁、系、齒三部分組成。
宋代(公元960年-公元1297年)男性多小頭皮鞋,女性所穿鞋多爲圓頭、平頭或翹頭,上面也飾各式花鳥圖紋。
明代(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男鞋多以厚實爲主,質料樣式多樣,一般北方多穿菱紋綺履,江南多著棕麻鞋;此外,元末明初還流行鞋頭高聳,鞋底扁厚的女式布帛鞋。使人顯得格外修長。
清代(公元1644年-公元1911年)男鞋以尖頭鞋爲主,其材料夏秋用緞,冬則用建絨;其有厚底薄底之分,面作單梁或雙梁,鞋幫有刺花或鞋頭作如意頭卷雲式;清代的女鞋頗具特色,鞋底多爲木質,高一寸至五寸不等,其底形爲上寬而下圓,被稱之爲"馬蹄底",此鞋鞋面常以綢緞所制,上施五彩刺繡,貴族婦女有的在鞋面上還鑲嵌各種珠寶。老年婦女則多穿木制平底鞋。
高跟鞋的來曆衆說紛紜,也有人說高跟鞋源于中國。六朝時已有高跟木屐。滿族婦女古時所穿旗鞋,有的跟部中央高達五寸以上。
靴,原爲中國北方遊牧民族所穿,又稱"馬靴"和"高筒靴"。靴的樣式有旱靴、花靴、皮靴、氈靴、單靴、棉靴、雲頭靴、鵝頂靴等等。
南北朝(公元420年-公元581年)時期,靴在北方廣泛流行,且波及到江南;唐時(公元 618年-公元907年 )靴已官庶鹹宜;宋代(公元960年-公元1297年)始出現女靴;元代(公元 1279年-公元1368年 )盛行高麗式靴;明代(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雖朝廷下令禁止庶民百姓穿靴,但仍出現了許多似靴像履的短筒靴;清代男子著便服以鞋爲主,穿公服才著靴。靴多以緞、絨、布皮爲材料,朝靴爲方頭靴,民間皆爲尖頭靴。
民俗學家認爲,中國纏足始于南唐。俗稱"三寸金蓮",鞋形似翹首的鳥頭,鞋底爲木質,彎曲如弓,故稱"弓鞋"。弓鞋原本指彎底鞋,後泛指纏足婦女所穿的小腳鞋子。
元明代有規定只准有錢人家的女子纏足。這一時期的弓鞋多4-5寸高的鞋底。到了清代(公元1644年-公元1911年),漢族女性的"三寸金蓮"深得滿族婦女的青睞。清政府多次禁止旗人纏足,但屢禁不止,許多旗女仍仿效不疲,纏足之風極盛。弓鞋式樣多,有眠鞋、換腳鞋、尖口鞋、踏堂鞋、網子鞋、蓮鞋、棉鞋、套鞋喪鞋、坤鞋、合臉鞋等數百種。考究的弓鞋在鞋頭、鞋底、鞋裏和鞋幫上繡滿了各種吉祥的圖案,有錢女子的弓鞋跟上還加綴明珠等飾物。
在中國,涼鞋最早是由拖鞋演變而來。拖鞋,古稱 鞋,始于漢代(前206年-公元23年)。隨後,相繼出現了麻涼鞋、布涼鞋、皮涼鞋。古人在涼鞋上繡以龍鳳等吉祥圖案,有的甚至飾以珠寶。
鞋的制作
鞋材料 以天然纖維織物和皮革爲主,近代以來化工合成材料漸多。按鞋的結構可分面料(鞋幫料)、裏料、底料、輔料4類。
面料
主要有皮革、合成革、紡織物、橡膠和塑料等。皮鞋面料多用經過鞣制的牛、豬、羊皮粒面軟革或翻毛軟革,以及合成革;高檔鞋也有用鱷魚皮、蛇皮、雞爪皮的。布鞋和膠鞋多選用堅固、耐磨,保溫性、吸濕性好的棉布和毛呢,如貢布、平絨、線呢、燈芯絨、帆布以及華達呢、花呢、海軍呢、大衣呢等。各種合成樹脂和天然橡膠則爲塑料鞋和膠鞋的主要材料。
裏料
主要有棉布、山(綿)羊皮、棉絮、毛氈、人造毛、松緊絨等。皮鞋鞋裏的後半部多用質地較柔軟的山、綿羊皮革,前半部多用帆布;布鞋的鞋裏大都采用本色白布或漂白布;膠鞋都用細帆布作裏料。冬季防寒的皮鞋采用毛氈或經過硝制的毛皮作鞋裏;布棉靴(鞋)一般絮入棉花後再用一層棉布作裏,也可用毛氈或松緊絨作裏。目前有些鞋還采用樹脂發泡複合材料或人造毛作鞋裏。
底料
主要有硬革、軟革、仿皮革、布、橡膠、塑料、橡塑和橡塑發泡材料等。硬革是以牛、豬皮經加工而成的,多用于皮鞋,少量用來制作皮底布鞋。此外,皮鞋還廣泛采用仿皮底。布是傳統布鞋底的主要材料。以舊布爲原料經加工打成袼褙或補絮成底坯,用麻繩以手工或機器納成千層底或毛布底。塑料主要是聚氯乙烯樹脂,多用于塑料鞋和布鞋。
橡膠有天然橡膠和合成橡膠,用于膠鞋和布鞋。軟革有人造革和天然皮革兩種,多用于布拖鞋和軟底布鞋。橡塑和橡塑發泡材料多用于皮鞋和布鞋。
輔料
主要有鞋眼(圈、釺),鞋帶,橡筋布,尼龍搭扣,拉鏈,絲、棉、麻縫線(繩),釘,鉚釘,無紡布,紙板,作內包頭和主跟用的皮革,各種裝飾物、支撐件、膠粘劑,以及漿糊等。
制鞋工藝
中國的制鞋工藝在很長的時期內一直沿用手工縫合成型工藝。20世紀以來陸續從國外引進先進技術和專用設備,制鞋工藝發展很快,大致可分爲縫緔工藝、注塑工藝、模壓工藝、粘合工藝、組裝工藝等。
縫緔工藝
主要是將鞋幫和鞋底通過手工或機器縫合成型。是皮鞋和布鞋的傳統成型法。這類工藝有手縫、機縫兩種。手縫中的反緔、明緔、正緔是布鞋的傳統方法,機縫中的壓條縫和沿條縫是皮鞋的傳統方法。
注塑工藝
有 4種方法。①注塑法:以中等注射壓力,機筒溫度較高,將合成樹脂塑料注入模具內,一次完成鞋底固化及幫底結合成型。多用于布鞋。現在皮鞋、塑料鞋、膠鞋也采用這類工藝。②注膠法:將橡膠通過機筒塑化,再以較高注射壓力注入模具內,同時完成制底及幫底粘合成型。用于布鞋、膠鞋。③澆注法:將定量的反應性原料液(如聚氨酯,聚酰氨等)的A、B組分,在混合頭內高速攪勻後澆注到模腔內,使其在常(高)壓下固化結合成型。現多用于生産膠鞋和少數布鞋。④搪塑法:將塑溶膠傾入靴、鞋陰模腔中,邊加熱,邊旋轉模具,使一部分塑溶膠在離心力作用下附在模腔壁上凝成坯體,倒掉多余塑溶膠液,繼續加熱使坯體熟化成型,脫模後再放入鞋的裏料。用于膠鞋和塑料鞋。
模壓工藝
在已繃上楦的幫腳下(鞋幫下口)貼合鞋底、圍條(用于膠鞋),將膠坯放入模具內,進行加熱和加壓,經硫化成型。多用于膠鞋、皮鞋和布鞋。
粘合工藝
有 3種方法:①熱硫化粘合法:鞋的各部件粘貼後送入硫化罐,用蒸汽間接加熱或用空氣、蒸汽直接加熱,在膠制部件硫化的同時,使幫、底粘合成型。其中外底、底後跟等部件預先模制成型再與其他部件粘貼送入硫化罐中加熱硫化的稱二次硫化法,是膠鞋生産的傳統工藝。現在有些布鞋也采用此法。②冷粘法:鞋幫、鞋底塗上膠粘劑,在室溫下加壓粘合成型。現多用于皮鞋、布鞋、膠鞋。③粘縫法:鞋幫和鞋底冷粘後,鞋底的周沿再用線縫,以增強底和幫之間的牢度。
組裝工藝
將注模、模壓或沖切制好的鞋部件裝配成鞋。現多用于塑料拖鞋和膠拖鞋。
鞋品類
鞋有多種分類方法。①按穿用對象分,有男、女、童等鞋。②按季節分,有單、夾、棉、涼等鞋。③按材料分,有皮鞋、布鞋、膠鞋、塑料鞋。④按工藝分,有縫緔、注塑、注膠、模壓、硫化、冷粘、粘縫、搪塑、組裝等鞋。⑤按款式分,頭型有方頭、方圓頭、圓頭、尖圓頭、尖頭;跟型有平跟、半高跟、高跟、坡跟;鞋幫有高靿、低靿,中統、高統。⑥按用途分,有日常生活鞋、勞動保護鞋、運動鞋、旅遊鞋等。
勞動保護鞋
能在特殊場合起保護作用的鞋。如煉鋼鞋,幫面一般用牛皮,鞋底多用牛底革或輪胎,鞋前頭內襯鋼包頭;電工鞋,一般爲電絕緣性能好的橡膠底;礦工靴和水田靴(又稱水田襪),一般是橡膠制作的高統靴,靴底比普通雨鞋(靴)厚,能防水。水田靴還有連褲的。
運動鞋
有登山靴、體操鞋、田徑鞋、各種球鞋等。鞋面除籃、排球鞋宜用帆布外,其余多采用軟革、帆布、尼龍布等。鞋的頭部、中腰、後跟都加軟革圍子以增加鞋幫的強度。鞋底多采用橡膠,增加彈性。鞋口裝有複合泡沫材料,以保護踝部。橄欖球鞋和足球鞋的鞋底裝有塑料或橡膠制的栓釘,可在軟質或硬質場地穿用。排球鞋因承受經常跳躍的沖擊力,在內、外底之間裝有能起緩沖作用的中底;外底著地一面有凸脊花紋以增強其摩擦制動力;底邊緣有突出的棱線,具有較好的支撐效果。滑冰鞋和滑雪鞋多以皮革爲幫面。旱冰鞋底部裝有輪子,可在陸地上滑動。
旅遊鞋
因宜于遠足而得名。特點是輕、軟、合腳。鞋幫多采用皮革或紡織物,也可
二者搭配使用;鞋幫前後均有加固的皮圍片,幫上嵌有裝飾條;鞋底輕便耐磨,具有防滑作用。旅遊鞋可采用各種工藝生産,一般有低靿、高靿兩種,款式多樣。
展望
鞋將向生産自動化、工藝裝配化、功能多樣化、款式時裝化的方向發展。電子計算機輔助設計(CAD)、電子計算機輔助生産(CAM)日漸得到廣泛應用。皮、布、膠、塑 4大類鞋朝工藝互相滲透、材料款式互相借鑒的方向繼續發展。新材料、新技術、新設備也將不斷出現,從而促進制鞋工業由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逐步過渡。
帆布鞋百科
帆布鞋 Canvas Shoes
硫化鞋是制作工藝所得名:鞋底和鞋面以加硫方式銜接的 硫化制法(在制鞋的過程中把鞋放入高溫的硫化筒裏進行蒸一段時間),然後取出來成鞋。
帆布鞋卻是在硫化鞋中脫穎而出,成爲超越硫化鞋概念的時尚之鞋,帆布鞋承載更多文化與時尚內含。
帆布鞋 時尚元素
“壞孩子都愛穿帆布鞋。”帆布鞋是一種可以貫穿過去與現在,甚至可以帶人們去未來的“符號”,帆布鞋是一種充滿精神能量,給你進攻張力的“武器”,橡膠底的帆布鞋是一種“媒介”,可以幫助你找到你的朋友。這些內容,不僅是文化張力的體現,帆布鞋已經成爲生活方式的延伸符號。
“我相信我們趕上了一個最好的時代。一個穿帆布鞋的最好的時候,因爲現實如此迷亂;一個穿帆布鞋的最好國度,因爲它正發生著速變;一個穿帆布鞋最好的城市,因爲我們有足夠的塵土,它迅速讓你的鞋不再嶄新,卻散發著青春清新的味道。”
帆布鞋以其輕便.耐穿.價格低廉而廣受人們的歡迎.如今市場上各種款式.品牌.不同價位的帆布鞋多得讓人眼花繚亂.不少買家選購時無所適從
帆布鞋穿著輕便,無論是出遊或做運動,都會是最佳的選擇。穿一雙活潑、俏皮、色彩豔麗的帆布休閑鞋,輕松地行走在五谷飄香、楓葉漸紅的大自然環抱裏,那是十分美妙的享受。 對于時尚中人來說,今季的帆布鞋選擇多多。
在我國出現已有很長曆史.從最早的帆布鞋.解放膠鞋到今天的迷你彩繪帆布鞋.運動休閑帆布鞋.高筒帆布鞋.技術已相當成熟.産量也很大.每年中國生産的帆布鞋都占全球産量一半以上.
帆布鞋選購技巧
選購帆布鞋最好選擇正規廠家或專業廠家的産品.這樣的廠家比較注重信譽.技術較好.所選材質也相對較好.在包裝的鞋盒上正規廠家一般都有標明尺碼.顔色.生産所用的材料.廠家電話.及其質量標准.包裝盒也很精美.
挑選帆布鞋時先看鞋面.帆布鞋.顧名思義.鞋面一般采用帆布制成.選購時要看鞋面走向弧度是否正常.兩只鞋是否對襯.有無色差.鞋面不同部位的縫合處縫線是否均勻整齊.有無斷線.跳針.顔色是否一致.從鞋跟出看鞋身與鞋底是否垂直.鞋帶孔有無歪斜.左右是否對襯.看鞋面所印圖案.文字.是否清晰.粘貼或縫合的裝飾圖標是否牢固.
再者檢查鞋底.鞋底一般采用橡膠大底.這樣的鞋底要求耐磨.抗滑.還要輕盈.故選購時要看鞋底防滑條紋是否清晰.有無掉膠缺陷.條紋間隔是否均勻.同一材質的鞋底顔色是否一致.看看有無氣孔或起泡.
最後檢查內底.內底用手摸要柔軟.有一定彈性印刷的商標要清晰.再看各橡膠粘合部位.看看是否有出現小膠點.氣泡.把兩只鞋放地上對比.檢查各部位顔色.圖案.高底.長短.寬度是否一致.
http://baike.baidu.com/view/33056.html?tp=1_00
千層底
千層底即爲千層底布鞋,因鞋底用白布裱成袼褙,多層疊起納制而成,取其形象得名。其面料爲禮服呢等上等材料,配以漂白布裏制成鞋幫,經緔作成鞋。成品穿著舒適,輕便防滑,冬季保暖,夏季透氣吸汗。
隨著人們健康觀念的提升,懷舊與返樸成了21世紀現代人追趕的潮流,手工千層底布鞋日益受到追捧,中國市場上經營千層底布鞋的店鋪隨處可見。要說工藝地道、貨真價實,首先要推被譽爲“中國布鞋第一家”的“內聯升”。 過去老北京人有句口頭禪:頭頂馬聚源,腳踩內聯升,身穿八大祥,腰纏四大恒。這裏說的“腳踩內聯升”,即言能夠穿上內聯升做的鞋,對身份是一種炫耀。另外,步贏齋、同升和也都是北京賣千層底布鞋的老字號,他們用料嚴格標准,做工極其考究,到這些店都可以選購到傳承百年工藝的純手工千層底布鞋。
現代流行的千層底布鞋與傳統樣式已大有不同,無論在款式上還是顔色面料上都更符合了現代人的審美要求。它更適應了現代人的審美及回歸自然的要求。首先品種多樣,不僅有傳統的手工“千層底”布鞋,還有工藝、牛仔、體操、芭蕾、時裝、網花、繡花等布鞋,適應了現代人求新、求美的心理。再就是色彩繽紛,不再是一色“黑”,而是五彩繽紛,多彩多姿,如白、藍、粉紅、玫瑰紅等,並運用朵花、碎花、暗花、繡花、格花等裝飾,可與時裝搭配。面料多樣化也是布鞋的一大特色。不但有棉,而且發展到采用平絨、毛呢、條綸布、牛仔布、仿布、帆布等材料。爲了與時尚消費相適應,不但有傳統的手工“千層底”布鞋,還有橫壓底、注塑底,再襯墊上一層麻編底,這樣,既改變了布底布鞋怕水忌濕的缺點,又保留了柔軟、舒適、輕巧、健康的特性。[1]
曆史發展
據考證,手工千層底布鞋在中國已經有3000多年的曆史。中國最早的千層底布鞋始于周代,從山西省侯馬市出土的3000多年前周代武士跪像的鞋底上,明顯可見一行行規整的線迹,與現在的納底布鞋完全一致,它表明3000多年前的周代,納底布鞋已經被使用。納底布鞋發展到清代,進入了全盛時期,造就出馳名中外的“千層底”,無論是造型,材料和技藝方面都有了較大發展。手工千層底布鞋曆經3000多年,仍爲後人享用,充分說明柔軟舒適、透氣吸濕的手工納底布鞋具有強大生命力。
中國建國之前的千層底,主要都是傳統的手工、繡花布鞋等。由于是手工納底,具有柔軟舒適、透氣吸濕的特性,深受中國百姓喜愛。建國後,各地開辦了很多布鞋廠,集中大量生産機制千層底布鞋,其中著名品牌有安徽楊氏千層底、上海雙鷗、上海小花園、北京一帶等,這是中國布鞋的鼎盛時期。改革開放以後,布鞋逐漸淡出了鞋類市場的主要舞臺,但依舊保持著巨大的生命力。
進入21世紀後,人們的觀念趨向自然和健康,穿上一雙合適的布鞋,成爲了很多現代青年男女追趕的時尚潮流。布鞋相對于其它鞋類,有著更廣闊的應用場所,尤其適合在休閑、旅遊、室內、開車等任何場合穿著,而時尚、漂亮的繡花千層底女鞋一直以款式新穎、漂亮端莊而聞名,在國際上已經成爲中國傳統女性文化的標志之一。[2]
制作工藝
千層底布鞋的做工複雜,工序繁縟,技藝高深,難度大,耗時長,而且工藝要求嚴格,每雙鞋的制作都要經過剪裁底樣、填制千層底、納底切底邊、剪裁鞋梆、緔鞋、楦鞋、子修抹邊、檢驗等近百道工序,制作一雙鞋往往要花上四五天的工夫。手工納底要求每平方寸納81針以上,一雙鞋至少2100多針,並且麻繩粗、針眼細,加工時得用手勒得緊,針碼還得分布均勻。手工縫緔鞋時,則要求必須緊繃楦型,平整服貼。緔鞋的針碼更得間距齊整,鞋幫與鞋底的結合要嚴合飽滿。
千層底布鞋鞋底的制作,就要經過七道工序。每道工序都有明確嚴格、一絲不苟的要求。
1.制袼褙:把棉布用漿糊一層層粘貼在一起,貼至 1.5 毫米左右,烘幹成布板,俗稱“打袼褙”。
2.切底:把袼褙切成一片片的鞋底。
3.包邊:每片鞋底用新白布條包上四邊。
4.粘合:把包邊後的鞋底料八、九層粘在一起。
5.圈底:用麻繩把粘合後的鞋底沿四邊縫合。這道工序決定著鞋的式樣強度,因而是七道工序中的重要一環。
6.納底:用麻繩縫制鞋底。要求每平方寸鞋底納 81 針以上。麻繩粗、針孔細,加工時得用手勒得緊,針碼還得分布均勻。
7.槌底:納好的鞋底經熱水浸泡及熱悶後,用鐵錘槌平。槌時要靠模板加工,不能走樣。這實際上是鞋底的定型工序。[3]
生産禮服呢面千層底鞋和緞子面千層底鞋,鞋面要用上等的禮服呢。千層底的加工更講究,袼褙必須用好的純棉白布打成,堅決不用麻質、絲質和紅布打袼褙,納底時選用上等麻繩,錐鋌要細,勒得要緊,針碼要勻,拉力要大,每平方寸要納146針。納好的鞋底要放到80℃一100℃的熱水中煮,然後用棉被包嚴熱悶,悶軟後再用木錘錘平、整型、曬幹,這樣就使幾十層布和十幾層袼褙組成的鞋底變成一個整體,穿著柔軟舒適,吸汗、不走樣。[4]
質量鑒別
優質千層底布鞋特征
(1)鞋幫:鞋幫面料質量的好壞對整個鞋的質量關系很大。優質鞋面料上沒有織造上的疵點,表面平整光潔。將鞋平行放在光線充足的櫃臺上進行觀察有條子、格子的鞋面可盾出條紋端正,格子橫直對正整齊,染色一致。燈芯絨、絲絨等優質鞋面絨毛倒順一致,疏密均勻。另外幫面及夾裏清潔無污垢,括漿均勻平服。
優質布鞋鞋幫的滾口狹闊一致,接頭放在鞋的後部不明顯處,口門不起角不起空,不起皺,叉口前後一致。鞋幫縫線的針距均勻整齊,不歪斜,沒有跳針,漏針以及底線翻出等現象。對于兩接式鞋的接幫處,松緊口,鞋松緊布縫接處,是雙線來回針縫,鞋的後跟做編結縫合,跟縫線正直。
(2)鞋底檢驗;布鞋鞋底種類很多,厚薄不一。一般來說,優質布鞋的布底挺硬結實,納底的針碼均勻而整齊;塑料底光潔無疵點,特別是前掌曲撓部位無氣泡、空洞等缺陷。納線的針碼均勻,刹線緊合,底槽完整無損。如用雙手握住布鞋反複彎曲,可發現鞋底柔韌適中,無裂縫。
(3)鞋體及裝配:布鞋是手工制作的,允許有一定誤差,一般說優質布鞋的鞋臉長短誤差不大于3毫米,高矮之差不大于2毫米,後跟歪不大于3毫米。耳式鞋蟹鉗(耳扇)、蟹殼大小一致。鞋舌長短與幫口相符。有帶袢的鞋其帶袢的叉子長短相符,前後一致。鞋跟排列整齊、美觀、間隔均勻牢固。鞋底整齊,各部位吃幫合適。
劣質千層底布鞋特征
(1)鞋幫:劣質布鞋面料粗糙,條紋不齊,鞋面和鞋裏起皺發黃。鞋幫縫線的針距歪斜,跳線、折線,鞋的跟部有暴眼、露線現象。
(2)鞋底:劣質鞋的布底松軟,厚薄不均,納底針碼不齊;塑料底花紋粗糙,底槽破損,有空洞、痕印等現象,反複彎曲鞋底,會出現裂痕。
(3)鞋體及裝配,劣質布鞋的鞋臉長短,高低相差較大,目視明顯。鞋舌長短與幫口不符,鞋底牆歪斜,各部位吃幫不一致,甚至有脫幫的地方。
保養常識
(1)刷鞋時切不可將鞋泡在水盆裏,應蘸水刷去污物並將鞋底朝上涼幹,不可曝曬。
(2)如遇雨踩泥水後,切不可摔擰,應及時刷淨涼幹。
(3)繡花鞋、緞面鞋不要用水刷面,穿著時不得與硬物磕碰、刮蹭。
(4)存放時,要將鞋置于陰涼通風處,切勿受潮,凡毛料面、氈絨裏鞋應放樟腦丸,以防蟲蛀。
(5)千層底布鞋洗滌後常會因縮水而緊腳,因此在洗滌後,可在鞋內的大腳趾處塞進一塊圓滑的小石子,晾幹後鞋就不會有壓迫腳趾的感覺。[5]
內聯升千層底
簡介
內聯升千層底布鞋制作工藝有著悠久的曆史,具有獨特的優勢。作爲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和珍貴遺産,具有極高的曆史文化價值、經濟價值和工藝價值。民間百姓曾稱內聯升的鞋爲千層底,評價其:穿壞兩雙幫,穿不壞一雙底。其實所謂的千層底,是形容它的厚實。內聯升傳統千層底布鞋,選用純天然材料:純毛料、純棉布、牛皮、麻繩等,加工過程完全采用手工制作,選料精湛、質量上乘。經過精心加工制作,商品具有透氣性能好,冬禦寒、夏吸汗的特點,對腳具有保養的作用。
2008年6月,國務院正式公布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入選此批“非遺”名錄的項目共有510項,分爲民間文學、傳統音樂、傳統舞蹈、傳統戲劇、曲藝、傳統體育、遊藝與雜技、傳統美術、傳統技藝、傳統醫藥共計10大類。其中,傳統手工技藝,共計97項。“內聯升千層底布鞋制作技藝”,成爲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項目中,唯一的一項來自手工布鞋行業的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
內聯升千層底新舊款對比展示一直以來,內聯升爲了把“手工布鞋制作技藝”以“活的形態”傳承和發展,積極研發千層底手工布鞋系列産品,該産品作爲中華民族傳統鞋文化的瑰寶,手工藝術品,享譽全國,名揚海外,這些成績的取得,不僅融入了曆代內聯升人對中國手工布鞋制作技藝的喜愛和繼承傳統手工技藝的責任,更得益于各級領導、專家、學者及廣大消費者的關心與厚愛。
內聯升爲了加強手工千層底布鞋制作技師的梯隊建設,不斷吸引了一批具有較高文化層次、熱愛傳統制鞋技藝的年輕人。內聯升千層底制作工藝的標准嚴格,工藝獨特、技藝高深,學習難度可想而知。年輕師傅們深刻感受到:內聯升的傳統手工布鞋制作工藝,要在平日的工作中的領悟、摸索,唯有在實際工作中多體會、多揣摩,積累豐富的制鞋經驗,才能成爲一名真正的內聯升制鞋技師。
2008年北京奧運會期間,內聯升爲世界友人免費開放鞋文化館,並提供內聯升品牌文化宣講服務,增強企業與顧客的互動性,方便廣大市民和遊客廣泛參與到“弘揚宣南老字號文化、傳承中華民族傳統鞋文化”的行列。企業更是以實際行爲,爲打造北京2008人文奧運的主題而貢獻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內聯升千層底的制作工藝
內聯升千層底工藝流程圖內聯升的千層底布鞋制作技藝,曆經幾代人的傳承,形成了獨特的傳統手工布鞋制作技藝,是目前國內手工制作工藝最爲精湛、工藝標准最高、高水平技術技師集中的企業。內聯升的千層底制作工藝完全采用手工制作的方式,企業通過ISO9001國際質量體系認證和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認證,嚴格制定、執行每一道生産制作工序的生産工藝標准和環保標准。千層底布鞋的制作工藝,工序複雜繁多,大的工序有30多道,總工序要近百道。每道工序都有嚴格明確的標准,講究尺寸、手法、力度,要求幹淨、利落、准確,嚴格明確的工序標准甚至深入到了工人的每個動作。
內聯升千層底制作現場內聯升手工布鞋的制作工藝需要經過近百道工序才能完成;內聯升每雙手工“壹”字千層底至少納制2100針;每雙手工花針千層底至少納制1200針;手工制作一雙千層底布鞋往往需要花費四五天的時間。每道工序都有明確嚴格、一絲不苟的要求,講究尺寸、手法、力度和細致,要求幹淨、利落、准確,嚴格明確的工序要求甚至深入到了工人每個動作。近乎完美的工藝標准使內聯升對原料、輔料、配件的質量要求也達到了吹毛求疵的境界。
內聯升千層底的保健功效
1、保暖性能好
內聯升千層底保健功能示意圖內聯升“千層底”布鞋,完全手工制作,采用全新的純棉白布納制作千層底,選用全新棉花絮填充,因此具有保暖的特性。
2、透氣性能好
內聯升千層底布鞋精選優質的純棉、純麻繩手工納制,具有透氣、吸汗的特點,有利于雙腳散發熱量,減少雙腳因經常走路而結集腳汗,避免腳汗的淤積使人感到的悶、熱、濕、周身不適。
3、防滑性能好
內聯升手工“千層底”布底鞋,適當墊高鞋跟的設計,既能維護人腳底的足弓,還具有防滑效果。
4、柔軟性好
內聯升“千層底”布鞋,因采用全新純棉白布納底、全新棉花絮填充鞋底,因此具有穿著輕松、舒適的特性。
堯鄉千層底布鞋
根植于中華民族的手工納底布鞋,不僅是中華民族的驕傲,也是世界鞋史的一朵奇葩,從山西侯馬出土的銅武士跪像所穿的納底布鞋,到今年人們所穿的千層底布鞋,經曆了三千多年,仍爲後人享用。這充分說明了柔軟舒適,透氣吸汗的手工納底布鞋所具有的強大生命力。如今,人們的觀念趨向自然健康,隨著手工布鞋“重出江湖”,回歸自然成了現代地球人心底共存的一份純情,懷舊與返樸成了現代人追趕的潮流之一。柔軟舒適,透氣吸濕的布鞋—堯鄉千層底純手工布鞋更是成爲消費的潮流。
堯鄉千層底手工布鞋是從千萬農村婦女中精挑細選而出,有著精湛的工藝,經過嚴格的培訓與管理做出的純手工布鞋,千針萬線中都體現出勞動人民勤勞淳樸的感情。
堯鄉千層底布鞋坊立足于傳統工藝,制樣、裁剪、納底、上邦、一律手工制作,每一雙布鞋都是純手工千針萬線精制而成,獨創了舒適、透氣、防護、醫療、保健、環保的特色。所有用料均爲全棉布料,鞋子工藝精湛,款式美觀大方,質地經久耐用、穿著舒適、輕便,無任何化學成分和原料,是環保型的綠色産品。鞋底是純棉線繩納制而成,對腳底具有良好的按摩保健作用,長期穿著養腳健身、防止腳臭、醫治腳、,祛病延年。作爲饋贈禮品,他能給兒女的生日,朋友的嫁娶,老人的壽辰送上一份特別的祝福,爲喜慶增添光彩,能給領導,部下,業務至交寄去一份特別的關心,爲事業提供幫助;能給老婆、孩子、至親至愛帶回一份特別的真情,爲親人營造溫馨,是饋贈親朋、孝順父母之佳品。
http://baike.baidu.com/view/53076.html?tp=0_00 高跟鞋
高跟鞋是指鞋跟特別高的鞋,會使穿此鞋的人的腳跟明顯比腳趾來得高。高跟鞋有許多種不同的款式,尤其是在鞋跟的變化上更是非常多,如細跟、粗跟、楔型跟、釘型跟、槌型跟、刀型跟等。高跟鞋除了增加高度,更重要的因素是可以增進誘惑力。高跟鞋使女人步幅減小,因爲重心後移,腿部就相應挺直,並造成臀部收縮、胸部前挺,使女人的站姿、走姿都富有風韻,嫋娜的韻致應運而生。西班牙導演佩德羅?阿爾莫多瓦曾拍攝了一部名爲《高跟鞋》的電影。
高跟鞋-概念
高跟鞋一種專門爲女人穿用的鞋。高跟鞋除了增加高度,更重要的因素是可以增進誘惑力。高跟鞋使女人步幅減小,因爲重心後移,腿部就相應挺直,並造成臀部收縮、胸部前挺,使女人的站姿、走姿都富有風韻,嫋娜的韻致應運而生。
高跟鞋-傳說
15世紀的一個威尼斯商人娶了一位美麗迷人的女子爲妻,商人經常要出門做生意,又擔心妻子會外出風流,十分苦惱。一個雨天,他走在街道上,鞋後跟沾了許多泥,因而步履艱難。商人由此受到啓發,立刻請人制做了一雙後跟很高的鞋人。因爲威尼斯是座水城,船是主要的交通工具,商人認爲妻子穿上高跟鞋無法在跳板上行走,這樣就可以把她困在家裏。豈料,他的妻子穿上這雙鞋子,感到十分新奇,就由傭人陪伴,上船下船,到處遊玩。高跟鞋使她更加婀娜多姿,路見之人都覺得穿上高跟鞋走路姿態太美了,講求時髦的女士爭相效仿,高跟鞋便很快盛行起來了。另一說是法國國王路易十四,特制了高跟鞋,以擡高王者的高度。按時下的說法,他身材矮小,屬于“三等殘疾”。 前一說是美麗的不經意流露;後者虛榮的成分太濃,雜以政治因素,只能損傷眼球。中國的高跟鞋可以溯源于清朝,那時的婦女是腳蹬花盆底鞋(高跟鞋裝在鞋子的中部)款款而行。
高跟鞋-曆史
15世紀:法國宮廷服裝師發明了高跟鞋。自那以後,鞋跟的高矮寬窄雖不時有變,但對高跟鞋的狂熱卻曆久不衰。因爲“鞋子與女人一同分享經曆,不論你處于人生的哪一個階段,無論身材肥胖或纖瘦,鞋子永遠跟你在一起。”
16世紀:其實,高跟鞋最初的出現,是爲了方便人們騎馬時雙腳能夠扣緊馬鐙。直到16世紀末高跟鞋才成爲貴族的時尚玩意。據說身材矮小的路易十四爲了令自己看來更高大、更威武、更具自信和更具權威,于是就讓鞋匠爲他的鞋裝上4吋高的鞋跟,並把跟部漆成紅色以示其尊貴身份。
17世紀:高跟鞋開始成爲男女時裝的一個重要元素。這時的高跟鞋有3吋高,鞋身相當細長,鞋跟與鞋底連成一體,若你有機會走到17世紀的街上,你會發現街上所有行人都穿著相同款式的鞋子,因爲當時的造鞋技巧只能造出一款高跟鞋的樣式。
18世紀:由17世紀末開始,人們開始嘗試制造纖細的鞋跟,可惜支撐力不足,唯有加寬鞋跟的頂部以連接鞋底,到了18世紀後期高跟鞋的高度漸漸回落,取而代之是加上絲帶及蝴蝶結的鞋子。
19世紀:可愛的 MaryJane鞋款首次推出,這種圓形楦頭、腳板中間系條松緊帶的娃娃鞋在19世紀流行了長達50年之久,當時的造鞋技術已相當成熟,流行以不同用料如緞子、絲綢及皮革來造鞋,款式亦更加多元化。
20年代--涼鞋與高跟結合
當年女性對服飾抱有更新更開放的態度,而道德規範亦稍松,設計師開始嘗試把“裸露”的涼鞋與高跟鞋結合,成爲優雅的晚宴高跟涼鞋。
30~40年代--露趾被視爲不雅
隨著露趾高跟鞋的成功,露跟鞋亦開始流行。期間,潮流雜志曾唾棄這嶄新的鞋款,認爲當衆露趾露跟缺乏修養,當然面對女性渴望解放的欲望,這個說法很快便站不住腳了。
50年代至今--高跟鞋的蛻變
高跟鞋曆史中最重要的時期,早期的高跟鞋因造鞋技術及用料的限制,鞋跟只能造成漏鬥狀,即跟部自鞋底開始收窄,到底部再擴大。鞋跟後來雖可發展成筆直,卻依然欠缺線條美。直至50年代的鋼釘技術改革了高跟鞋,設計師才能設計出現今女士又愛又恨的尖細鞋跟。當年瑪麗蓮•夢露因穿上由 Salvatore Ferragamo設計的金屬細跟高跟鞋令她一舉成名,難怪她曾說:“雖然我不知道誰最先發明了高跟,但所有女人都應該感謝他,高跟鞋給我的事業有極大的幫助。”
高跟鞋-作用
高跟鞋高跟鞋對于女人的重要性在于:一個不修邊幅的女人可能會穿旅遊鞋、拖鞋,但穿高跟鞋的女人絕對精神。高跟鞋和絲襪使得美麗經曆了本質的轉換,穿高跟鞋對女人的重要性絕不亞于在臉上抹脂粉,以前需要從頭做起的事現在從腳做起,意義是極其重大的。
高跟鞋與性感有關嘛?被譽爲“高跟鞋之帝”的Manolo Blahnik會斬釘截鐵地告訴你:“當然!” 高跟鞋的意大利文是Stiletto,即一種刀刃很窄細的匕首。對女人來說,高跟鞋就像是一把尖銳、性感、致命的匕首,讓女人征服男人。古代的中國高跟鞋從纏足開始,表現當時強勢的大男人主義,當男人看到裹小腳女人走路搖搖欲墜,甚至需要被攙扶,也就滿足了男人想要約束女人行動的占有欲。
到了現代,高跟鞋對女人更是性感的代言詞。鞋跟越來越細,越來越高,一旦穿上高跟鞋,胸型自然挺立,臀部弧度會更加緊翹,視覺上強化了女性特質,顯示出前凸後翹的曲線,自然有女人味。不過這種性感的女人味,只是高跟鞋中的一種細跟尖頭高跟鞋特有的專利。
直至12-13世紀,日本才有了日本式樣的草鞋、木屐(以麥稭、木頭和皮革爲原料制成)和夾腳趾拖鞋。在多雨、潮濕的地區,婦女特別喜愛穿木屐,因爲不僅可充作雨鞋,而且既結實耐穿又廉價方便。于是在很長一段時間裏,木屐似乎成爲日本婦女的代名詞。在不少日本古詩中,腳蹬木屐的女子常常被描繪得搖曳生姿、風情萬種。
不過,晚至明治維新初期日本官方明令禁止公衆赤腳出現在公共場合之前,日本婦女(尤其是少女)光腳上街在農村或城鎮都並不稀奇。此後政府部門又頒布了更爲嚴厲的法令,明文規定軍人、警察、鐵路員工、郵遞員等在執勤時必須穿鞋,日本婦女這才開始普遍穿上了鞋子。
公元1860年,日本婦女首次試穿上來自西方的皮鞋——這些皮鞋是由一個77人組成的日本民衆代表團訪問美國舊金山後捎回日本國的。此後,善于仿效的日本商人很快開辦了日本第一家皮鞋工廠,專門制造日本人所稱的“西鞋”。有趣的是,皮鞋剛剛來日本時,貴婦淑女們可並不欣賞,紛紛抱怨皮鞋既笨重又粗糙,害得她們嬌嫩的腳掌被磨出了一個個血泡……
日本木屐今天,日本婦女人均擁有各式鞋子12.6雙(不包括舊鞋和不常穿的過時鞋),僅次于法國婦女而名列發達國家第二位。但據一家鞋廠對東京和大阪600余名25-37歲年輕婦女所作的一項調查,高達8成的接受調查者抱怨,盡管自己擁有不少鞋子,但大多並不合腳,其中還有四分之一的人因此而出現了腳趾變形或炎症等腳病。有鑒于此,一種奇特的職業——選鞋員便在日本大小鞋店應運而生,目前全國已獲取“資格證書”的已達1500人。選鞋員的工作是:根據顧客腳的形狀、尺碼和人的整體氣質,幫助顧客挑選最合適的鞋子,並爲顧客提供有關鞋子的咨詢服務。一個稱職的選鞋員,應一看顧客的腳便能迅速、准確推算出鞋型和尺碼。不過有時爲了給一名挑剔的顧客選購好一雙稱心如意的鞋子,選鞋員也可能耐心地耗上幾個小時。日本鞋業研究所也早已設立了選鞋員考評制度,一般來說,要取得初級職稱,需3年以上工齡,並熟練掌握有關鞋子、腳和腳病的種種知識。而高級職稱考試則由從英國和法國聘請而來的專家任考官,考核方式分筆試和操作兩項,最後能有幸通過的據說還不到應試者的2成,可見難度不小! 上世紀80年代末期,畢業典禮上的日本女大學生最爲流行的裝束是高檔名牌時裝、裙褲和五顔六色的高跟皮鞋。但近來日本年輕一代又刮起了“回歸傳統”之風,于是越來越多女大學生在莊嚴的畢業典禮上竟然穿上了和服和拖鞋!此外,在日本的幼兒園中,兒童們(尤其是女童)按照規定也紛紛穿起了草鞋和木屐——剛剛穿時,不少孩子腳掌疼得直哭,但不出一星期,便人人都適應了,而且試驗證實:穿草鞋或木屐者不易患感冒,不易染腳氣,不易成平足,也不易足部疲勞……還有人不無幽默地預言:木屐將再次成爲日本時髦女性鍾愛的鞋子!
高跟鞋-結構
女鞋構造主要由以下幾個部位構成
包頭 鞋前幫面 外底 內底 勾心(腰窩)部位 Col沿口 主跟 後跟座 鞋跟腹 鞋跟 掌面
高跟鞋-心理
高跟鞋折射出人們的一種特殊的審美趣味
高跟鞋大多由動物的皮制成,這些低等動物被宰殺、剝皮、裁剪,制作成高跟鞋後被女性玉足踩在腳下,這一過程輕松地調動了男性對女性的天生崇拜情結。資深戀物癖者常常幻想自己變成女人腳下被宰殺的低等動物--自己的皮被制成高跟鞋的鞋幫,舌頭被壓成高跟鞋內部腳底部位的皮墊,骨頭被打磨成高跟鞋的後跟,毛發被織成女性的絲襪…這些非常的想象,常常使男性伴隨著自慰行爲而獲得性滿足。這也許不是正常的心理想象,但人類的心理本來就不正常!好鬥、稱霸、自私、玩權、炫耀、嫉妒、說謊…這個世界上哪裏會有心理完全正常的人呢?
高跟鞋的後跟在物理高度上只有幾厘米或十幾厘米,但就是這短短的尺寸卻能夠使女性高高在上,仿佛可以把世界踩在腳下。從這種意義上說,其精神高度在男性心目中無法衡量。高跟鞋之美一言難盡,因爲無論從哪個角度看,她都性感之極,充滿了誘惑!例如,高跟鞋的後跟能夠與鞋掌部位形成一個三角形,從側面看上去,這簡直是世界上最性感的形狀!這個三角形所形成的空隙如果用來儲物,那麽能夠裝下天下所有的男人的心,毫不誇張!
高跟鞋-注意
女性喜歡穿高跟鞋,因爲高跟鞋能增加身高,彌補個子矮的缺點,就是身體不矮的人,穿上高跟鞋也會顯得身體更苗條。同時,穿高跟鞋還可以使人挺胸收腹,顯得精神。此外,高度適宜的高跟鞋(2~3厘米爲宜),鞋底的造型也正好符合正常人的足弓,這樣可使腳掌受力均勻,無論是站立,還是行走都不會感到很累。有平底足的人穿高跟鞋還有矯形作用。
但是婦女懷孕後,身體情況有了變化,肚子一天一天增大,體重增加,身體的重心前移,站立或行走時腰背部肌肉和雙腳的負擔加重,如果穿高跟鞋,就會使身體支立不穩,由于身體加重,腳的負擔加重,走路或站立,都會使腳感到吃力。因此,孕婦不宜再穿高跟鞋。另外,因孕婦的下肢靜脈回流常常受到一定影響,站立過久或行走較遠時,雙腳常有不同程度的浮腫,此時穿高跟鞋由于鞋底、鞋幫較硬,不利于下肢血液循環。
孕婦最好穿軟底布鞋、旅遊鞋,這些鞋有良好的柔韌性和易彎曲性,還有一定的彈性,可隨腳的形狀進行變化,所以穿著舒適,行走輕巧,可減輕孕婦的身體負擔,並可防止摔倒等不安全的因素發生。
高跟鞋也是人們對美的物質文化體現
穿上這類高跟鞋後,人體負重力線大大改變,骨盆前傾,腰部後仰。過度的腰部後伸使背肌收縮繃緊,腰椎小關節和關節囊處于緊張狀態,長期下去,關節囊和腰背肌即發生勞損,引起腰痛。腰臀部疼痛常朝輕暮重,勞累後、天陰時症狀加劇,坐時間長,腰似乎要斷,用手捶擊可有好轉。症狀持續一段時間後可以減輕以至消失,但常常再次發作,難以痊愈。凡此種種,都是腰肌勞損的表現。
腰肌勞損的後果,使負重最多、活動量最大的下位腰椎受害最大,可加速骨質增生,使韌帶彈性降低等退化性改變提前出現,或程度加重,成爲腰椎間盤突出症、腰椎管狹窄症、腰椎滑脫症的前奏。
當然,穿著高跟鞋、下肢不得力,站立、行走都不能隨心所欲,整個身體的反應、協同能力下降,也容易發生腰扭傷。扭傷時肌肉、韌帶發生程度不等的撕裂和微量出血,出現腫脹以致淤血青紫,可表現爲急性腰痛,也可加重原有的腰痛症狀。
另外,穿著高跟鞋後,身體重心前移,足尖負重增大,硬將大致爲方形的飽滿的足前部擠進錐形的窄小的鞋尖內,使雙足備受折磨,容易誘發拇外翻、拇囊炎、錘狀趾、蹠骨頭缺血性壞死等疾患,這些病變除了引起足部疼痛、麻木等不適感覺外,也可通過反射機制涉及腰部,引起腰痛。
從兼顧足的穩固、舒適和維護足弓的生理需要出發,建議大家少穿高跟鞋,腰痛患者更不要穿高跟鞋。一般人除了在社交、禮儀等特定場合穿著高跟鞋外,平時仍以穿一般布鞋或皮鞋爲好,鞋跟不要高于3厘米,鞋底呈斜坡狀爲宜。
高跟鞋讓“曲線”成“屈線”?
追求時尚的女性大多喜歡穿高跟鞋,因爲高跟鞋能夠增加人的身高,使身材顯得苗條、秀麗。但對女性的身體健康是不利的,尤其對于青春發育階段的少女更是有害無益。由于身體正處于生長發育階段,骨骼結構中軟骨成分較多,柔軟且富有彈性,可塑性較大,骨組織內含水分和有機物,無機鹽少。極易變形,過早穿高跟鞋易引起腰椎形態變化,全身重心都必須移在腳掌上,而足趾就要擠壓在鞋子的尖端,使骨盆的負荷量增加,由于骨盆兩側被迫內縮,壓迫神經和牽拉肌肉,發生腰酸腿疼。爲使重心得到平衡,身體需要向前傾,背部就要稍彎曲。臀部也需稍突出。膝關節被動僵直,長期可致骨盆和腳部變形和彎曲。
關節長期磨損易長“骨刺”
關節內的軟骨經長時間的磨損、脫水及退化,導致骨質異常增生,多數人隨著年齡增長,關節老化容易形成骨刺。特別由于姿勢不正確,長期過度使用某一關節的人,使得人體負重力線大大改變,骨盆前傾,腰部後仰,過度的腰部後伸使腰背肌收縮繃緊,腰椎小關節和關節囊長期處于緊張狀態,除了腳部承受的壓力外,更會令腰部的肌肉、關節及骨骼肌受壓。出現腰背痛、坐骨神經痛及腰骶部慢性骨筋膜間隔綜合征等,嚴重者更會導致腰椎移位、脊柱側彎、甚至椎管狹窄等問題。
提示:從生物力學的角度看,平時以穿坡跟鞋或跟高小于 3厘米的鞋爲宜。
高跟鞋-文化
帶有後現代概念de高跟鞋款式一直以來,高跟鞋作爲一種女性(尤其是現代女性)的一種標志、一種特殊的符號,已經被形成了許多相互排斥的屬性。社會學家(應該說是保守的社會學家們)將其與中國封建社會女性裹腳的曆史相提並論,並以高跟鞋對于穿著者可能帶來的身體(腳步)肌肉及神經的損傷爲由,將其視作爲現代社會的“裹腳布”。高跟鞋是個外來物,但時至今日,但是一些神經質的學者們正力圖從父權制思想出發找出兩者的共同之處。
然而,現代社會五彩斑斕的物質和文化生活,畢竟還是爲高跟鞋這樣一種特殊的物件(或者說概念)提供了廣闊的展示舞臺。
其實,高跟鞋作爲一種符號,她體現了人們對于人體行爲美感(包括性感)的一種強烈的追求;是人們對美好事物及精美物質的文化體現。如今,與所有時尚概念(如時裝、口紅及香水等)一樣,高跟鞋正滲入人們日常文化物質生活的每一個細節。從高貴的國家元首夫人、到行走與T臺的靚麗模特;從正襟危坐的社交場合、到閑暇逛街的女白領、甚至休閑裝扮的鄰家女孩,或踩著鞋跟高得“驚豔”的精致皮鞋,或冬季厚厚長裙下的高筒高跟皮靴,或者就是薄波薄短裙下的一雙扣著細細搭配的高跟涼鞋……無不風姿綽約、給這個時代的生活空間帶來一條魅力獨具的風景線。
高跟鞋-電影
《高跟鞋》電影海報西班牙鬼才導演佩德羅•阿爾莫多瓦發揮拉丁式激情的作品,故事曲折離奇,娛樂性甚高。女主角維多利亞•阿布來爾是佩德羅愛將,她飾演電視主播蕾貝嘉,跟她的明星母親之間有一種愛恨交纏的感情。爲了證明她勝過母親,故意嫁給曾與母親熱戀的電視記者。不料兩個舊情人竟重燃愛火,蕾貝嘉一怒之下殺死丈夫,並在播報新聞時坦承自己是凶手。另一方面,年輕法官追查一宗玻璃圈謀殺案而假扮人妖在酒吧中表演,因此曾跟蕾貝嘉有性接觸。後來,他負責審理她的殺夫案,形成微妙沖突,而蕾貝嘉和母親的關系最後有出人意料的發展。
高跟鞋-小說
小說《高跟鞋》裏主要寫了兩個女人從80年代末開始面對金錢至上的商業社會所經曆的一些故事。故事性並非很強,但是她們牽扯出的幾個男人形象,包括她們互相之間的比較,都是這個社會中理想和現實的較量。
春風文藝出版社是這樣介紹《高跟鞋》的內容的:"女大學生安第和王小蕊是好朋友,她們分別來到一個叫十字街的地方打工。在那裏,每天黃昏,女生們就在十字街各個點出現了。她們是售貨員,是珠寶鑒定商,是翻譯,是漂亮的陪同。到了後來,有了其他的說法,說她們是……"
朱文穎在上海長大,在蘇州讀大學,學的是經濟,幹過幾年外貿工作。1996年開始寫小說。1998年《作家》推出包括綿綿、衛慧、周潔茹等70年代女作家,朱文穎就是其中之一。但朱文穎與其他70年代的作家不同的是:不張揚,生活並不另類。
小說《高跟鞋》作者:朱文穎朱文穎說,相對其他作品而言,《高跟鞋》使她的寫作風格産生了巨大變化,她前期作品的文化感很強,帶有一種夢遊的色彩。《高跟鞋》則是開始關注現實了。真正找到了自己的生活,這一代人的生活。
小說作者朱文穎說:“在《高跟鞋》裏,我找到了自己的切入點。我們有與上一代人不一樣的地方。《高跟鞋》主要寫80年代後期開始、跨越10年的故事。這10年,是中國社會商業化的10年。”
《高跟鞋》主要表達的是商業社會對人性的扭曲。這是一個女性成長的故事,女性的視覺很強烈。"高跟鞋"是一種象征,它是一種物質,一種扭曲的物質。題目有一種張力,是一種非常客觀的存在,因爲這是女性的東西。而"高跟鞋"給人的感覺是:特別冷靜,內斂,不瘋狂,不張揚。“每一位采訪我的記者都會問到這個問題,這是一個非常微妙的社會現象,可以說整個社會對性具有一種偷窺的嗜好。在我的這部小說裏,幾乎沒有性描寫,非常少。我不會刻意去寫性,但並不是說我不寫性。或許我下部小說裏就會有多一些性描寫。其實,寫不寫,怎樣寫,寫到什麽程度,故事的本身都會給你以提示。最後的結果是自然産生的,它跟隨故事本身的走向。性描寫其實沒有什麽了不起的,該寫的時候就去寫,我覺得現在過多談論這個問題,其實也說明了某些社會心態。” [1]
注釋: [1]^購物網
參考資料:
貝武夫:高跟鞋狂想曲
十一月二十四日下午我到了高雄參加南方影展的電影演講,,在大遠百的誠品書店中庭,一開場,我就問了高雄朋友一個問題:「高跟鞋是誰發明的?」
問題滿白癡的,觀眾有點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高跟鞋跟電影有什麼關係?所以大家都不太敢回答,我只好自己找下台階。
其實,我是想用這個小問題帶來電影人天馬行空的「狂想」能力。
歷史上傳說,現代樣式的高跟鞋誕生於十七世紀末,十八世紀初的法國國王路易十四(1643-1715),法國宮廷畫家Hyacinthe Rigaud在1701年所畫的路易十四畫像中就顯示他可是腳穿紅色高跟鞋呢。
但是2007年的好萊塢電影《貝武夫》卻推翻了歷史公案,強調早在路易十世誕生前一千年,高跟鞋就已經問世了,就穿在金色女妖魔安潔莉娜.裘莉的腳下。
「貝武夫」是著名的北歐文學傳奇,相傳故事發生在西元七世紀左右,好色的貝武夫大戰女魔,卻交媾出了私生子金龍,後來到處肆虐,逼得他手弒龍子才得以弭平天下大禍。
電影中,安潔莉娜.裘莉一絲不掛地從水中浮現時,觀眾和貝武夫都屏氣凝神,看得目瞪口呆,那是《貝武夫》最豔情的一刻,然而就在裘莉全裸走向貝武夫時,觀眾赫然發現她的腳上可是趿著一雙金色高跟鞋呢。
《貝武夫》基本上只是一部捕捉真人影像的立體動畫電影,安潔莉娜.裘莉看似一絲不掛,卻什麼也看不見,同樣地,她的雙腳明明穿著高跟鞋,卻是人鞋難分,反而像極了連身一體的獸蹄。
穿著高跟鞋走路,施力重點不同,原本就妖嬈的女人更形綽約,女魔自然也就因而更加煙視媚行,看得貝武夫眼睛噴火,甘為裙下臣,把自己的良知血性去交換一晌貪歡。
我相信《貝武夫》的導演勞勃.柴密克斯(Robert Zemeckis)完全沒興趣去做歷史考據或誰發明了高跟鞋的翻案文章,讓女魔穿上高跟鞋,就是瞎掰的自由連結,觀眾不需要知道路易十四發明了高跟鞋和芭 蕾舞,只要觀影效果鮮明就夠了,畢竟《貝武夫》只是一部奇幻作品,女人香能夠四溢,能讓男人垂涎,遠比歷史正確性重要得多了。
我清楚記得電影中演到那一幕時,戲院中傳出輕微的騷動和驚歎聲,眼尖的人都注意到裘莉腳下的高跟鞋,也接受了裘莉顛倒眾生的女魔魅力。電影人的想像力啟動了觀眾的接受細胞,大家一起狂想,一起出遊,一起享受無所不能的電影魔法,那就是電影迷人的要件之一了。
http://blog.libertytimes.com.tw/russiablue/2007/11/27/6038 母女之愛的絕唱—阿莫多瓦的《高跟鞋
1991年,42歲的西班牙導演阿莫多瓦拍了《高跟鞋》,成爲西班牙有史以來最賣座的電影。其商業元素主要來自于亂倫、凶殺、母女情。然而這部影片卻是一部嚴肅的文化片,體現了阿莫多瓦一貫對女性情感和命運的深切關懷。故事梗概如下:
貝姬和女兒蕾維卡是一對相愛的母女,但母親似乎更愛她的男人與演唱事業,蕾維卡則渴望母愛,她每天如果聽不到母親回家的高跟鞋聲就不能入睡。早年貝姬與蕾維卡的繼父發生沖突,少年蕾維卡爲了母親的自由,調換了繼父使用的藥品,導致繼父車禍身亡。她希望與母親永遠相守,但母親不能放棄事業。小蕾維卡爲了對母親的愛,勇敢地承擔了缺失母愛的成長生涯。
多年後,50歲的母親回到馬德裏。蕾維卡已經成爲長一名電視新聞主持人,爲使母親永遠擺脫情人的糾纏,她隱瞞了身世,與母親的情人曼努埃爾結了婚。母親去墨西哥後,漸漸爲西班牙人所遺忘,一位男扮女裝的法官出于對老歌星的懷念,在下等娛樂場所男扮女相,模仿貝姬當年的演唱。蕾維卡心懷對母親的愛意,與法官成爲朋友。由于蕾維卡結婚並不是出于對丈夫的愛,導致夫妻不和。丈夫又試圖與她母親舊情複燃,蕾維卡不能容忍丈夫對母親和自己的兩次背叛,槍殺了丈夫曼努埃爾。
嫌疑人最終指向這對母女。蕾維卡爲保護母親,利用主持人身份,在電視上承擔了殺人事實。而那位熱愛她母親演唱的法官,卻不希望悲劇産生,以證據不足使蕾維卡獲得假釋。母親一直對女兒心懷欠疚,她擔心女兒對自己沒有感情,沒有告訴女兒自己有心髒病,她買下了蕾維卡少年時居住過的地下室,那就是蕾維卡小時候聽母親高跟鞋聲音的地方。她希望能在余生中與女兒愉快相處。一連串的事件最終導致母親心髒病複發,母親決定爲女兒做最後一件事,爲了女兒的幸福,也爲了自己的欠疚。她在女兒凶殺的手槍上按上了自己的指印,在地下室安祥地去世。蕾維卡悲痛地伏在母親遺體上,窗外正有女人的高跟鞋走過。這個用生命渴望母愛的女兒,再也聽不到母親的高跟鞋聲了。
主題簡評:
一個渴望母愛的女人,爲了保護母親的自由,殺死了兩個與她們母女生命相關的男人。只有母親能深切地理解這一份重愛,她在生命的最後時刻爲女兒承擔了凶殺的罪名。《高跟鞋》是一部一個女人爲了母女之愛,不惜承擔一切、獻出一切,最終使她的母親在故鄉回歸的故事,是一部揭示母女之愛真相並歌頌女兒對母親之愛的佳作。
技術簡評:
從梗概中可以看出,故事編得多麽簡潔有力。鏡頭語言也集中在人物關系和感情糾葛上,影片中對凶殺、偵破等情節都是一帶而過,或者由人物轉述。生活的醜惡在影片中被最大限度的弱化,突出了影片的人文感情。這一切使人産生一種印象,這部電影十分話劇化,稍加處理就能在舞臺上完美還原。這也是阿莫多瓦沒有被膠片所奴役的證明。電影之夢最易使電影人成爲膠片的奴隸,僅爲此一點,我也對阿莫多瓦深深敬佩。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d229af010009qk.html
阿莫多瓦的兩個母親:從《高跟鞋》與《我的母親》談起 by柯妙婷
西班牙導演阿莫多瓦(Pedro Almodovar Caballero)的電影作品,女性往往是影片中的重要角色,而對於女性情感的深刻描寫刻畫亦是為影評所樂道的部份,其電影風格擅長以通俗劇含以懸疑片的手法,帶領觀者進入其建構的特殊電影空間。在這個影像空間,阿莫多瓦將性向的、情慾的以及親情的元素,藉由克服萬難的堅強女性角色來表達作者對於自我心靈、情感以及社會政治的回應與表示。從阿莫多瓦歷年的創作脈絡觀察,可以發現母親角色在其創作意念裡的不可缺席,無論是直接的母性議題設定,或是作為故事配角的母親定位,必定有其實體的或精神性的展現。 這種母親形象的建構之於無父(或是去勢父權)的象徵世界裡,而女性的主體形象並不完全的取代父權主體,母親的孕育的身體,讓其身分得以跨越男性與女性之間的二元對立。母親身分呈現一種疊合的狀態,游移於社會情狀與自然母性雙重關係之間,本文以分析兩部阿莫多瓦的電影《高跟鞋》以及《我的母親》中的母親形象,從母、女的對立關係以及母代父職的位置,探詢其中母親意象的種種可能。
http://hermes.hrc.ntu.edu.tw/showMovie.asp?M_ID=228
阿莫多瓦電影中的性、愛與死亡
西班牙導演阿莫多瓦的作品中,女性、愛與死亡,總是他鍾愛的主題。在1999年的作品《我的母親》一開場,母親和兒子看完了《慾望街車》的舞台劇,兒子跑去找女主角要簽名,遭到女演員拒絕,卻不幸發生車禍,喪生在母親眼前。這部電影開始後短短時間之內,阿莫多瓦交代了一個刻骨銘心的死亡,一個頓失依靠的母親,一個活在真實和虛幻之間的女演員;並結合《慾望街車》和《慧星美人》兩個好萊塢女性文本的典故,建構出整部電影愛與死的主題,以及一個感傷的女性世界。阿莫多瓦身為一個男性,卻和《慾望街車》劇作家田納西威廉斯一般,對於女性的心理處境,有著深刻的個人思考,也發展出他作品中獨特的陰性化電影書寫。
胭脂粉底的女人-卡門莫拉
許多男性電影大師對女人有著特殊的欣賞能力,例如愛好風華絕色的異性戀導演希區考克,和鍾意苦情女子的同性戀導演法斯賓達;然而阿莫多瓦電影中的女性世界,卻是用髮夾、耳環、胸罩、玻璃絲襪,組合出來的豔麗天地。她們的身材凹凸有緻,腳踩高跟鞋(他有一部電影片名就叫做《高跟鞋》),身穿名牌服飾,開著流線型的轎車,在外表展現出完全的女性氣質;她們經常都擁有專業技能,然而卻也有一個複雜深邃的感情世界。《瀕臨崩潰邊緣的女人》的片頭色彩繽紛,口紅、指甲油、玫瑰花、假睫毛循序出現在畫面中,彷彿百貨公司女性的專櫃。飾演女主角的卡門莫拉一度是阿莫多瓦的當家花旦,也是標準阿莫多瓦電影中的「女英雄」。片中她的情夫在電話留言中把她甩了,然而讓她陷入極度不安的原因,卻是這個情夫一直沒有回電話。於是她拼命打電話,抽煙,調製安眠藥蕃茄汁,還把一張床給燒了。她很想挽回這個男人,只希望得到一個回電,然而最後她終於發現:這個男人不值得!他覺得男人的心理「比機械還要難以理解」;如此的對話似乎較常發生在男人之間,而阿莫多瓦卻反過來,將主動位置還原給女人。《瀕臨崩潰邊緣的女人》展現了各種女性面貌,他的另一個女愛將,長相非常有味道的馬臉女郎蘿西狄龐瑪,喝了安眠藥蕃茄汁在陽台上睡著了,醒來之後發現夢到自己失去了貞操,然後和剛從崩潰邊緣解放出來的卡門莫拉,共度一個女性團結之夜。在一些神來之筆的對白之中,可以發現阿莫多瓦在每個女性角色身上,所賦予的熱情,以及他那種溫柔的性別政治學。
黑髮的卡門莫拉,有著個性線條的臉龐,就像楚浮電影中的珍妮摩露,帶著一種不甚協調的性感。在《我造了什麼孽》中,卡門莫拉卻改頭換面,變成忍辱負重的安娜麥蘭妮,一個洗盡鉛華,下廚做羹湯的家庭主婦。她的丈夫是個沙豬,兩個兒子一個吸毒,一個和同學的老爸上床,婆婆卻是個礦泉水專家。卡門莫拉在這兩部電影中的女性困境,也反映了佛朗哥政權之後西班牙社會下的兩種女性:走向現代化的女性,和困在保守中的女性。西班牙導演布紐爾,也強烈批判佛朗哥,然而這兩位導演作品中的女性最大的不同點就在於:布紐爾以男性(異性戀)觀點看待女性,而阿莫多瓦卻是非常特別的同性戀觀點。保守的西班牙是天主教社會,是反同性戀的;然而阿莫多瓦一方面要打破性別迷思,一方面又希望保持著他的信仰傳統。於是他結合了這兩者,把他所喜愛聖母的形象-「聖母慟子圖」的優雅,賦予在他電影中的女性角色上,例如《我的母親》的眾多母親們。
多愁善感的男人
對於阿莫多瓦而言,女人並不完全是生理的女人;男性變性的女人(《慾望法則》、《我的母親》)和男性扮裝的女人,都是他所關心的女性。然而在他電影中出現的男性角色,在心理上也如同女性般精細縝密。例如:《悄悄告訴他》中的兩個男主角,一個是很愛掉眼淚的旅遊作家,另一個是男性看護,卻為年輕的女植物人沐浴更衣,彷彿自己是她親密的姊妹淘。這兩個男性角色身上都展現了父系男性角色身上都展現了父系男性形象中所缺乏的陰柔。在《我的母親》中,失去兒子的母親,前往馬德里(被恐怖分子放了炸彈,兩百人被炸死)尋找孩子的生父--個變性成女人的妓女。阿莫多瓦在這部片的性別越界交互之中,建立了一個奇異的「家庭價值」,一個由陰性的男性和女性組成,純粹女性素質的「家庭」。此外,跑去好萊塢的安東尼奧班德拉斯,也是阿莫多瓦早期的愛將。比較他在好萊塢尷尬的硬漢角色,和他在阿莫多瓦影片中的形象,不難看出:阿莫多瓦的敏銳感覺,發現了這位演員身上女性陰柔精細的一面,表現在《鬥牛士》、《慾望法則》之中,也讓演員鋒芒畢露;而好萊塢卻只想展現班德拉斯的「硬」漢面向,卻看不見這位帥男的鐵漢「柔」情。只有阿莫多瓦才懂得如何充分展現班德拉斯的硬/軟辯証。
鬥牛士的愛與死
鬥牛是西班牙的傳統文化,鬥牛的行為,也是一種充滿暴力和性暗示的儀式。阿莫多瓦在《悄悄告訴他》和《鬥牛士》中,都把鬥牛和性別做了連結。鬥牛的本身是一種非常陽剛的過程,就像男性的性行為模式:挑逗,然後插入。《鬥牛士》電影一開始就看到男主角一面看著女性被屠殺的暴力錄影帶一面自慰;女主角卻一面做愛,一面取下髮簪殺死床上的男人。《悄悄告訴他》中有個女性專業鬥牛士;《鬥牛士》的女主角,卻是一個超越性別的鬥牛士,或者說,她表現了鬥牛行為女性的那一面。她總是挑選像牛一樣壯的男人下手,再慢慢殺掉他。這個角色也是阿莫多瓦感興趣的另一種女性:擁有男性特質的女性。面目俊秀的男主角是個鬥牛教練,他教導人如何殺戮;女主角卻在實踐殺戮。這兩個人的性格都介於男性和女性之間,完整,也不完整。當這兩對男女結合在一起的時候,就彷彿正電子和負電子碰撞,釋放出無窮能量,然後玉石俱焚。影片的最後發生日蝕,也正式性高潮和死亡發生的瞬間,明顯象徵著阿莫多瓦心目中性愛和死亡密不可分的屬性。
同性戀的慾望世界
在《鬥牛士》中,安東尼奧班德拉斯企圖強暴一個女孩,卻無法順利進入;如此一個關鍵的情節,正暗示這個角色同性戀慾望、壓抑、焦慮和罪惡感。《鬥牛士》中的男主角無法在正常社會得到性出口,反而需要藉著性別模糊的彼此來得到毀滅性的滿足,也是另一種同性戀慾望的隱喻。然而《鬥牛士》中性別曖昧和愛與死的主題,在《慾望法則》中,得到了無限的延伸。阿莫多瓦其他電影中的同性戀,總是間接表現在人物的妖異氣質身上;《慾望法則》直接描寫男性之間的愛慾。影片中像光譜一樣,排列展示出A片美型男、超級俊男、中年性愛超人、陰柔美男子、沙豬猛男警察;純粹在視覺上,這部電影就已經流露出濃烈的同志慾望,加上直接赤裸的性愛寫真,挑逗威力大的驚人。然而,阿莫多瓦的企圖並不只如此,他除了要挑戰同性戀慾望的極限,也要談性慾望和傳統之間的衝突。卡門莫拉在這部片中再度搶盡鋒頭,飾演一個變過性的女演員。在她還是小男孩時,和父親有著不倫愛慾,然而當她在性別中掙扎的時候,她一生心靈所依賴的宗教信仰,不但沒有解救她,卻造成她更大的痛苦。或許這個角色,也代言了阿莫多瓦對西班牙社會的無奈,他要擁抱深植在血液裡的天主教,也要擺脫傳統保守的性觀念。慾望是原始的,宗教是文明的。阿莫多瓦和他作品中那些母親、女性、妓女、同性戀、變裝癖、變性人和多愁善感的陰柔男子,一起承受這份無奈。
阿莫多瓦的作品從不賣弄花招,總是以喜鬧劇、肥皂劇、驚悚劇的模式來說故事;然而他傳統的安排當中,隱藏了太多激進的訊息。無論是性別、政治的、批判的、罪惡的、他都可以用溫柔的女性書寫,不慍不火的講給你聽,其中還帶著繽紛燦爛的女性視覺,讓人心曠神怡,卻又得到莫大的啟發啟蒙。阿莫多瓦不愧是西班牙的頑童導演。
http://blog.chinatimes.com/justsaymo/archive/2006/05/08/58179.aspx 偷穿高跟鞋 In Her Shoes (2006)
導演: 寇特斯韓森 ( Curtis Hanson )
演員: 馬克弗瑞斯坦 ( Mark Feuerstein )艾瑞克巴佛 ( Eric Balfour )卡麥蓉狄亞 ( Cameron Diaz )東妮克莉蒂 ( Toni Collette )莎莉麥克琳 ( Shirley MacLaine )
編劇:珍妮佛韋納 ( Jennifer Weiner ) (原著小說)
蘇珊娜葛蘭 ( Susannah Grant ) (劇本)
劇情:
瑪姬是放蕩不羈的派對女王,而蘿絲是個正經八百的女律師,兩個不對盤的女人,居然是同一個媽生的,像是兩個星球來的兩姐妹,除了鞋子同樣穿八號半以外,全身上下全無共通點。直到瑪姬闖下滔天大禍,讓蘿絲終於無法忍受,這對姐妹花正式宣告決裂…在這段單獨面對世界的日子裡,她們漸漸懂得去接納並欣賞彼此,再加上她們因為找到了原以為早已過世的外婆,將姐妹的心結打開…她們不再是為著高跟鞋計較的姐妹,她們真心祝福彼此,能走到更遠的地方…
【偷穿高跟鞋】是以片酬收入榮登金氏世界紀錄的票房女星卡麥蓉狄亞,繼【霹靂嬌娃】續集後,睽違影壇2年唯一代表作。【偷穿高跟鞋】集合【鐵面特警隊】金獎導演寇蒂斯漢森、【永不妥協】名編劇,和金獎製片及名導雷利史考特。
【偷穿高跟鞋】改編美國知名作家珍妮佛威納2002年暢銷小說,描述一對除了鞋子大小外毫無共通點的姐妹情深,這部溫馨喜劇加入演出陣容的還有澳洲影后東妮克莉蒂和金獎影后莎莉麥克琳。題材、卡司、明星演技及幕後陣容,【偷穿高跟鞋】被視為2006年奧斯卡的大熱鬥。
http://movie.kingnet.com.tw/search/index.html?act=movie&r=1121329356
好看喔...可是ㄚ...有一些些冗長, 只是並不會沉悶, 戲裡的鞋子真的是非常好看喔, 我覺得真的是美女穿什麼都好好看喔...羨煞了我ㄚ~
2F今天去看了,蠻好看的耶,把姊妹之間的心結 親情 都抓住了,家裡有姊妹的一定會會心一笑
真的挺不錯,大家有空可以去看看喔
3F我是昨天和妹妹一起去華納威秀看的。真的是非常溫馨的片子,戲院不時傳來擤鼻涕的聲音,而我也是難得在看電影時流下眼淚。雖然不是什麼大製作的影片,二個多小時的劇情我能感同身受,輕輕觸動心中某個角落,特別是片中描述的姐妹情感。
4F很感人的溫馨小品集,適合姊妹一同觀看!家人就是家人,不管發生再多爭吵或是擁有極端不同的性格.牽連親人之間的關係是永遠不變的,看完後感觸很多.
5F我今天也去看了,真的很好看,而且比想像中的有意義,裡頭的高跟鞋真的很適合卡麥蓉迪亞,正點沒話說,而且我也留下眼淚嚕..ㄎㄎ
6F角色都很鮮明,很棒......鞋子...沒注意看,因為我.....不穿那種的...
7F最爽的應該是姐姐上司---跟他們倆姊妹都上床做愛!
8F很感人耶:)最後他唸詩給他姐聽的時候,我都落淚了
主題:結局不太合理
1F我想問,為何婚禮最後女主角姊姊和新郎一起坐車離開,卻只有妹妹出來送行,其他親戚卻半個也不見?只在裡面繼續跳舞,感覺是要突顯姐妹倆離別時依依不捨的感情,但反而變得不合理,還是說有特別的習俗?
紅色高跟鞋/紅鞋咒 (韓國,2005)
【導演】 Yong-gyun Kim
【主演】 金慧秀 KIM Sung-soo KO Soo-hee
影片介紹
深夜的地下電梯,一個人的視線停在一處,女高中生看著角落裏的粉紅色鞋,脫掉自己的皮鞋穿上粉紅色鞋的瞬間,無法控制的歎了一口氣,這時另外一個女高中生走過來從她那裏搶走了粉紅色鞋消失在黑暗中。穿著粉紅色鞋走在黑暗的地下中的少女,這時傳來了另外一個皮鞋的走路聲,不過周圍沒有任何人。恐懼中奔跑的少女,腳腕傳來無法忍受的痛,看了才發現腳腕被砍掉了。腳腕被砍掉,全身是血的少女就這麽死去了……
在地鐵裏發現粉紅色鞋的女子-仙在,陷入它的魅力拿走了鞋子。仙在的家裏,穿著粉紅色鞋看著鏡子,她的女兒在門外看著鞋子眼中流露出羨慕的表情。對粉紅色鞋著迷的仙在和想搶走的女兒-太秀,兩人離開之後浴室的鏡子裏出現了一個拿著染上血的粉紅色鞋的少女影子。
仙在的朋友偷走了粉紅色鞋,穿上鞋以後她好像變成了另外一個人。最終發現她的時候腳腕也是被砍掉而死去的。
粉紅色鞋帶來死亡,仙在知道以後想丟掉粉紅色鞋,可是每次都回到她的身邊。這次威脅著她的女兒,粉紅色鞋的冤魂、詛咒到底是什麽呢?
簡 評:
2005年憑《The Hypnotized》連奪韓國大鍾獎及百想藝術賞影後的金慧秀,與導演Kim Yong Gyun將一個童話故事改頭換面,成爲韓國矚目驚栗之作—《The Red Shoes》!
《The Red Shoes》由Hans Christian Andersen原作的理念而成,故事中金慧秀飾演年約30歲的眼科醫生善彩 ,已婚的她一天在隧道中拾起一雙紅色的鞋,當她穿上這雙紅鞋時,發覺有不可思義的恐怖事件接二連三發生……
韓國恐怖片《紅鞋》,由號稱韓國鍾麗緹的美女金惠秀出演,她曾出演大熱劇集《我們真的愛過嗎》及爭議之作《無臉美女》。本年度韓國出了數部女性爲主角的恐怖片,均獲得極佳的票房成績,本片便是其一。
http://www.8edy.com/10/07/49389.html#crumb
人皮高跟鞋 Horrible High Heels (1995 )
導演:王強邦
編劇:周祥
演員:狄威/成奎安/周玉玲
劇情簡介
某天夜裡,鞋廠老闆李剛和養女秀玲起了爭執,秀玲無意間被推倒並撞到牆壁而昏了過去,此時一個蒙面人闖進屋子,將李剛打昏之後分屍剝皮,秀玲和李剛之子李天佐因為遍尋不著李剛因此報警處理...。到底蒙面人是誰?又為何要將李剛分屍剝皮呢?
失戀高跟鞋 (臺視 2005)
導演: 何平
主演: 伊能靜 / 陳孝萱 / 安雅 趙佳莉
劇情簡介
由伊能靜、陳孝萱、安雅、林嘉俐及林偉主演的影音計畫大戲《失戀高跟鞋》8月23日殺青,《失戀高跟鞋》是以影集《欲望城市》爲藍本,刻畫都會女性感情生活的戲劇。劇中,四位女主經常聚在一起,互相交流近日的感情成績表,大發牢騷之餘也各自炫耀。
這部關注女人生活原生態的電視劇被看作是電影《20、30、40》的加長版。其中,伊能靜扮演已婚女性的角色。然而,仍有部分臺灣媒體將該電視劇定位爲青春偶像劇,爲此,伊能靜不得不大費周章的強調,《失戀高跟鞋》的深度遠遠超過娛樂性取勝的青春偶像劇。
張寧、葉哲維、孟麗婷與方子芹四個單身女郎,她們共同生活在“臺北”這個現代城市裏,“臺北”是個都市叢林,讓身在其中的她們,爲求自立自主,使盡渾身解數…于是,我們得以在她們親身經驗的叢林實況裏,看到屬于這一代都會女性的人生愛情故事…
張寧,一個心理治療師,或許是因爲她職業的關系,她常常在諮商室裏給予他人意見,但卻發現當她一離開諮商室,她其實也有著與每個單身女人一樣的問題,而她的意見,
卻單薄的一點作用也沒有…
在幾次的巧遇中,張寧遇到了馬大成-這個臺北最有價值的單身漢,原本以爲自己的感情有了著落,卻因爲馬大成的風流成性以及猶豫不決,在一次次的傷害和背叛後,張寧終于決定離開馬大成…
一直在張寧身邊的立群,看著張寧一步步走向傷害,立群不忍,卻什麽也做不出來,說不出口,因爲深情的立群清楚的知道,他之于張寧,只是一個沒有化學變化的異性好友,是知音,是朋友,但不會是情人!立群選擇沈默的站在一旁,默默的守護著張寧…
葉哲維,是個典型的女強人,建築師,強悍自主,由于她抱持著獨身主義,所以幾乎絕口不提感情,但是,〝絕口不提〞並不代表〝不需要〞,常常有時候會一不小心透露…她的孤單寂寞…
外剛內柔的哲唯,幾乎融化在王俊豪那燦爛的笑容裏…陽光青年俊豪,對哲維有一種莫名的欽慕,但是哲維面對著俊豪…卻猶豫再三,因爲俊豪足足小她將近五歲,這樣的年齡差距,讓哲維總是無法釋懷的接受他,只是俊豪用著他論吹母星椋約皢渭儓桃獾牡卻稽c一滴的敲著哲維頑固的心…
孟麗婷,一個像蝴蝶般周旋穿梭在男人堆裏的女人,從來不相信愛情,她只相信,唯有享受當下,才會擁有快樂!
不相信愛情的麗婷,卻碰到一個癡情漢-李建國,當一個亮麗性感的女人,遇到一個戴著厚重眼鏡的書呆子,任麗婷再玩世不恭,卻也沒辦法忽略…建國的一生只有過一次戀愛,那就是他大學時的初戀,而他的初戀對象就是麗婷…與建國重逢之後的麗婷,因爲以前對他的愧疚,無奈的接受建國一次次的靠近…
方子芹,傳統保守,她的人生夢想就是作一個妻子與母親,或許是因爲子芹把愛情看的太過于純粹,也或者子芹把婚姻的位置放得太高,所以她總是不得其門而入…還好的是,一向樂觀的子芹,仍然不氣餒的找尋著她所謂的真命天子,一直到…她碰到了羅育民…
婚姻的崇拜者子芹,與婚姻的失敗者育民,從極端對立,到互相欣賞,是誰說過的…如果你愛上了一個你曾經討厭的人,你就幾乎完全沒了退路…這就好像是子芹的故事,她愛上了一個不願再結婚的男人,而這個男人什麽都有,有房子、車子、兒子和金子,就是不要再有一個妻子!子芹的夢,似乎離她愈來愈遠了…
四個女人,碰到這些男人,在經曆了刻骨銘心之後…張寧決意離開,哲維選擇放棄,麗婷再次辜負,子芹堅持夢想,四個女人,又不約而同回到自己的單身生活裏…雖然孓然一身但是快樂自主…在臺北這個喧鬧的城市裏!
鞋子 (The Shoe)
導演:李拉.巴卡尼那 ( Laila Pakalnina )
演員:伊萬.巴冠斯基 ( Ivars Brakovskis )
伊格.布克斯( Igors Buraks )
拉脫維亞 / 1998年 / 82分鐘 / 保護級
禮讚:金馬獎外語觀摩影片
1998年坎城影展注目焦點
劇情將視野焦點壓縮在小孩「純真」的世界中,一雙不甚起眼的鞋子就變得沉重起來。 丟失鞋子是這部電影的表相;導演要呈現的卻是人性至真至善的互動。…
◎ 劇情簡介 「若要引用,請註明出處」
五O年代的拉脫維亞屬於蘇俄聯邦之一,許多蘇俄士兵顧守波羅的海的海邊,深恐對岸的瑞典或西方世界會由海上潛伏上岸,故駐地的少校指揮官要求只要有任何線索或風吹草動,必須立刻通報。
約漢、布里斯塔布以及西洛道夫三人是海邊巡防員,每天帶著軍犬威吉巡視海邊。這一日清晨,三人在海邊發現一隻女鞋,三人立刻感受到事態嚴重,迅速往上通報,剎時警報器鳴聲大作,大批軍人趕來海邊匯集。少校指揮官要三人帶著那隻女鞋到鎮上要每個女人都來試穿,若有合腳者必是潛水上岸的間諜。
三人帶著狗往前走,在一攤報攤前詢問是否有看到可疑的女子?但老闆以及其他顧客對這個問題似乎不怎麼熱衷。三人不氣餒繼續往前行,見一名婦女在打水洗衣服,三人高聲詢問,婦人連頭也不回,繼續她的工作。就連拿幾杯啤酒走過的男人都愛理不理的。
三人在公車上注視著每一個人,但鎮民卻不像他們一樣感染到間諜潛伏在身邊的威脅,每個人都氣定神閒地過他們該過的日子。三人在鎮上的角落以望遠鏡四下張望,終於看到一名漂亮的少婦站在窗戶口擦玻璃。三人向前要她試穿,少婦覺得很滑稽不住地笑著。
另一門口一名男人用手勢要三人到他家廚房,三人衝入立刻抱起一名正在作菜的胖婦人,胖婦高聲呼救,三人強迫她試穿,但依然徒勞無功。但另一端有一名男子在鋸木頭,三人向他詢問均不答腔,直到三人離去後,男人才叫裡面的艾瑪可以離去,果然一名女子急急奔跑離開。三人又到學校,孩童們在接受包紮訓練,雖然吵雜,但三人還是讓每位女老師不管老少均一一試穿鞋子。臨別前一名小女孩送一塊糖給狗吃,但三人還是把糖轉送給另一名小男孩。三人分別在電影院、屠宰場、皮革廠甚至公共廁所檢查,但依然無所獲,正好經過少校家門口,少校嚴厲地要他們繼續追查,否則法辦。三人狼狽而逃,其後也加入向拉脫維亞人買黑啤酒,上電信局打長途電話回家向母親請安,最終無線電傳來D區有狀況,三人開車前往卻半途沒汽油,只好推車前往海邊。到夜晚一名女子單獨來到海邊,她到海中嬉戲一番後逕自離開…。
◎ 劇情分析
有人把這部電影歸納為「超寫實電影」,但不管如何歸納,「鞋」片是一齣詭異的諷刺電影。看似平靜無波的居民起居生活以及瑣碎的互動,在黑白光影映照下,觀眾在鏡頭的轉換中慢慢走入了困惑的疑慮中,於是開始了追索遺下一隻鞋子的女人。
這是故事很好的一個起點,表相上的敘述過程也是按部就班,但實質上並非如此。一九九O年五月四日拉脫維亞通過獨立宣言脫離蘇俄聯邦,在慢慢走出自己的一條路之後再回過頭來看待以前蘇俄併吞拉脫維亞的種種,不免會產生一種荒謬與無奈。導演為了還原五O年代的拉脫維亞,極為寫實的場景令人驚嘆,但這一切都還只是表相,因為他真正的企圖是借用鞋子的事件來突顯蘇俄士兵的杯弓蛇影,從而呼應出拉脫維亞這個喜好和平的民族,在強烈的對比中就達到了不必訴說的訴說,亦即靠映像事件的堆砌使得三名士兵掉入荒謬的惶恐中,但隨著四處所見,三名士兵並未有草木皆兵之感,相反地是這個鎮上的人依然悠然自得,而三名士兵反而被這個鎮上的氛圍所融化了,他們不再那麼積極,追查的工作雖然持續,但三人卻也與鎮民過著相同步調的生活。
三人到電信局打電話回家,其中一名是崇尚以軍為家,故他從來不寫家書,這亦是導演強力的批判,但別忘了這名不寫家書的士兵其實眼神是茫然與失落的,對照打電話回去的士兵那種興奮即知導演的意圖了。
導演也將人的「卑劣」在影片中作了一段有趣的呈現。那名揮手要士兵進廚房的丈夫,其實多麼渴望又胖又老的妻子能被抓走,但妻子也許看起來礙眼,但當她以為遭到士兵「非禮」時,口中依然叫著丈夫的名字呢!
一隻女鞋遺留在海邊究竟代表什麼訊息?會不會應該擔心有女子在海中溺斃?但以剛直的軍人思考卻認為必是間諜潛入,但忙碌了一整天卻找不到答案,對於蘇俄軍人而言這個答案似乎永遠尋獲不得,因為一開始思索的方向就錯了,而這種既定的觀念是很難糾正的,雖然如此,導演也將這羣軍人的人性合理化,在與鎮民的交融中,所有的生命態度都會回歸到日常生活的正途。
片尾的女人到海邊戲水,讓謎題終於揭曉,但那會是真正的答案嗎?也許是,也許不是,這也正是這部影片最弔詭之處。雖然女人離去後又引來另一次的虛驚與警報,但對照我們的現實生活,是否也有太多的庸人自擾?
導演過去的作品共拍了十一部紀錄片,「鞋子」是他的第一部劇情片。或許這個原因,在描述鎮上風光以及鎮民的生活點滴時,其運鏡手法是相當真確與紮實,透過這部影片,我們得以還原五O年代拉脫維亞的真實風貌,透過這些「歷史」鏡頭讓觀眾有著更深的自省,因為時空的差異對照,於是歷史上很多的正事便在後人的目光中有了極大的落差。這部電影若無法理解這個緣由,絕對會失去觀賞的熱情,甚至很多人會因為覺得悶,在電影開始後不久便離場而去。
然而每齣電影應該要有他獨到的見解與詮釋風格才能夠資格稱為佳片。「鞋子」倒符合這些條件,而其反諷的手法中烘托出反面的隱徵曲折的各種點滴就更令人激賞了。全劇中共放置了將近四十個具象的事件,雖然都與尋找女鞋的主人有關,但卻也令人倍感荒謬。
「鞋子」試穿的情節其實與「灰姑娘」也有著某種關連,只是若真是由此改編,但也改得令人震驚。導演藉鎮上的一切來呈現拉脫維亞人的平和與寧靜,他們工作時認真工作;該喝一杯黑啤酒也會與朋友盡興;青春期的男女也有他們的天地,嬉笑怒罵不枉歡樂時光。而三名士兵亦有人性上的缺失,利用望遠鏡四下張望,站在窗上露著大腿的美麗少婦立刻成了他們試鞋的對象,然而這不就是芸芸眾生的真實寫照?生命存在的意義也許有其深奧的哲理,但過程卻是如此的清閒優雅,也許有過度的慵懶,但卻又是如此地合情合理。於是三名士兵從最先的信誓旦旦到最後也被這股渾大但卻是如此平和安詳的「生活」吸引而融入,不知不覺間原本的任務早已拋之腦後了。
從這個角度而言,導演藉助一件看似荒謬的事件,卻以「內勁」帶領觀眾去映照生活的真實,在電影的藝術呈現而言其功力是相當高明的;而其運鏡的手法也相當獨特而出色。畫面構圖幾乎是張張出色的相片,而剪接的方式亦有其另類的詮釋空間。每一場的後面留白甚多,雖造成觀賞時若干情緒的躁動不安;也失去了現代觀影習慣的快速節奏,但其實這反而是本片一個相當重要的呈現。留白的時間加長,就某種意義而言是一種沉思反省的空隙,觀眾能在這個段落立刻有機會作一番觀行,於是表相與內在的思維也都能全面地共進。在兩眼檢視光影映照對比強烈的畫面時,其實觀眾也在同時作自我的思緒重整。
「鞋子」這部影片其實是一篇觀眾極佳的自我測試的作品,如何從觀影中接收到導演釋放的訊息,從而在自己的生命認知中獲得薰染,也許風格和調性與傳統有了極大的落差,但不妨把它當作是一番新的嚐試。請記著,無法接納新的訊息,便永遠無法發現新的世界。
http://blog.sina.com.tw/hero_movie/article.php?pbgid=2803&entryid=583015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