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3-31 10:54:14| 人氣23,716| 回應22 | 上一篇 | 下一篇

IDF(我不飛)變雄鷹?

推薦 3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F-CK-1經國號戰鬥機  

File:IDF F-CK-1A Single Front View.jpg
單座經國號前視。
File:Aircraft over Tainan 2.JPG
單座經國號下視。
File:IDF F-CK-1B 1622 Display in Chiayi AFB 20120811c.jpg
複座經國號側視。
技術數據
長度 14.48 公尺
翼展 8.53 公尺
高度 4.7 公尺
翼面積 24.26 平方公尺
空重 6,492 公斤
負載重量 最大掛載:4,000 公斤
正常起飛重量 9,072 公斤
最大起飛重量 12,530 公斤
推力 54 kN(每具27 kN)
最大後燃器推力:84 kN(每具42 kN)
最大燃油量 單座型 2,111公斤;
雙座型 1,884公斤,
翔升計畫2具CFTs可增加1,200lb(約545kg)油量
  性能數據
最大速度 1.8 馬赫
實用升限 16,760公尺
作戰半徑 緊急攔截:130公里;
威力巡航:1,100公里 (須攜帶1,040L副油箱× 3)
翼負荷 9G至-3G
推重比 0.94
  武器裝備
機炮 M61A1火神式機砲 × 1
火箭 LAU-60火箭莢艙/2.75 in對地火箭
LAU-69火箭莢艙/19枚68 mm對地火箭
飛彈 空對空飛彈:
①天劍一型飛彈
②天劍二型飛彈
③AIM-9響尾蛇飛彈
空對地飛彈:
④AGM-65小牛飛彈
  翔展計畫升級後才可使用:
⑤天劍二A型 反輻射飛彈
⑥萬劍飛彈
炸彈 ①MK20集束炸彈
②MK-82SE蛇眼延遲引信炸彈
③2,000磅炸彈、750磅M117炸彈
④GBU-10.12.24鋪路式二型雷射導引炸彈(無導引裝置,需藉由僚機輔助導引或外掛筴艙)
⑤翔展計畫升級後才可使用:青雲油氣彈
  其他
生產年份:1981年~1999年(經國號)
海平面爬升率:239公尺/秒
滯空時間:40分鐘;攜帶1,040L副油箱× 2:90分鐘
機身壽限:8,000飛行小時
台湾IDF“经国”号战斗机
 
台湾IDF“经国”号战斗机
台湾IDF“经国”号战斗机
 
台湾IDF“经国”号战斗机
TFE-1042发动机  
台湾IDF“经国”号战斗机
 
 
 
 
 
 
 
 
 
 
 
 
 
 
 
 



GD-53机载雷达 
台湾IDF“经国”号战斗机 
天剑-2中距空空导弹
台湾IDF“经国”号战斗机
 
 
 
 
 
 
 
 
 
 
 
 
 
 
 
 
 
 
 
 
 
 
 




早在2000-07-31:國防部高層透露,行政院已允諾透過國防部撥給國營漢翔公司七十億元,分七年進行空軍「聯合反制載台」研發計畫,以經國號戰機為基礎,增加航程,選擇搭配先進科技和中科院研發的多項空對地「反制武器」,作為空軍「有限反制」作戰的投射載具,以達「有效嚇阻」戰略指導,並呼應陳水扁總統「決戰境外」的戰略構想.
  可惜IDF原來的缺陷並未因加大了油箱而改善:「由於發動機推力不足,所以其速度與機動性都達不到原設計要求。加上其作戰半徑才600公里,限制超載才6.5G(由+6.5G(最大重量下)~+9.0G(空戰重量以下)有二種G,我懷疑「最大外掛重量907千克」不是誤置就是指在某種條件下的數据。其實輕型戰鬥機要執行對地攻擊任務是比較困難的,以F-16為例,在不考慮空中加油的前提下,當攜帶1噸彈執行空地攻擊任務時作戰半徑可達近1000公里,而帶2噸彈或更多時則驟降至500公里以內。)最大外掛重量才4000kg(原文「最大外掛重量907千克」與「外掛重量/4000kg」自相矛盾,應改為4噸!),大大限制了它的機動能力和攻擊能力,其防空、奪取制空權、對地面攻擊、反艦作戰能力都有限.」
其因在雙小發動機先天所限,雄鷹後來為起飛而增加的二個加速器又吃掉了不少油,小雷達的空海搜索距離也未因電腦的升級而有所改善.
  這樣何必花七十億?徒有從經國號改名為雄鷹的「去蔣化」和「以鷹制龍」之政治意圖.為對比,下篇介紹共軍「梟龍」戰機從殲七而來的改造過程.)

經國號升級交機 馬總統要求國機國造【聯合報2011.07.01

File:IDF Pre-production.jpg
先導生產型單座經國號戰機
File:AIDC F-CK-1 Brave Hawk.jpg
雄鷹號戰機
File:F-CK-1 cockpit.jpg
雄鷹儀表
經國號升級戰機除了更新為卅二位元電腦,並將抬頭顯示器由單色改為全彩,最重要是改進射控系統,讓防空用的戰機成為具有對地攻擊能力的多功能戰機。
漢翔航太替經國號戰機性能提升,昨天舉行首批交機典禮。馬英九總統表示,為維持國防自主目標,對空軍下一代高級教練機,將要求國防部、經濟部設法研商,採取「國機國造」。 
馬總統強調,當初經國號剛問世時,有人嘲笑它是「I Don't Fly」,如今證實經國號飛得很好,是「I Do Fly」與「I Do Fight」,也是「I Don't Fail」(我不會失敗),如今強化性能,更是「I Do Forward-looking」,永遠前瞻。 

建立自主國防 莫忘國機國造 2011-07-01 中廣新聞

IDF「經國」號戰機出廠超過20年,服役至今也超過16年,部分系統隨著時間流轉而逐漸老化,同時也有消失性商源的問題,久而久之,對IDF的後勤補保及妥善率維持,必然會造成問題,當初開發IDF的漢翔公司,因此以「翔昇」作為代號,針對IDF進行「中壽期性能提升」MLU。研發完成的「翔昇」機獲得空軍採用,開始針對台南聯隊的IDF進行升級改裝,任務代號「翔展」,首批6架6月30號在漢翔公司沙鹿園區正式交機,在馬總統的見證下,漢翔公司把這6架飛機交給空軍。 
  到底「翔展」機和原先的IDF有什麼不同,漢翔公司董事長邢有光說:第一個部份是經國號戰機的飛行控制,我們採用了32位元的電腦,讓我們經國號戰機飛行起來更細膩、更安全;第二,我們在經國號戰機的空電顯示方面作了很大的提升,我們採用了最新的任務計算機,以及三重的彩色顯示器,取代了過去操作很複雜,而且是黑白的顯示。 
  不過,原先「翔昇」為增加航程加裝的「適型油箱」,因為考量發動機推力無法提升,增加油量反而會增加重量降低性能,因此「翔展」機沒有加入這項設計。詳參【圖博館】:適形油箱之議

IDF升級掛「萬劍彈」 海峽中線射250公里專炸陸機場

空軍2014-1-16舉行「翔展專案接裝典禮」,由馬總統親自主持。馬總統致詞表示,經國號有小F-16之稱,經性能提升後,部分經國號性能甚至超越F-16。據了解,空軍委由漢翔公司進行「翔展計畫」,強化71架經國號的對地打擊性能。
萬劍彈是由中科院斥資近30億元自行研發,性能和外觀類似美軍現役的AGM-154「聯合遙攻武器系統」(JSOW),具有次彈頭攻擊特性,彈身及推進方式與英、法合作生產的「風暴之影」(Storm Shadow)相同。
據悉,萬劍彈具有100到250公里射程,能於敵防空飛彈射程以外遠距發射,並藉GPS衛星導航和慣性導引,續航飛行至敵軍用機場,破壞跑道阻滯敵機起降。空軍官員指出,經國號可在海峽中線上空發射萬劍彈,攻擊大陸重點軍事基地。
  回應
你以為現在的大陸還是以前的大陸嗎?現在打起來,你們的戰機還沒有起飛就被打掉了!


(楨:《漢和》2013-11月刊的「中國L-15教練機堪比台軍經國號」在台未起多大回響,對岸的噴子則條件反射式噴模仿與發動機之糞,而不深思IDF是空優戰機,L-15地攻擊能力不輸強-5 堪比台軍經國又如何?
  未必!經國號升級版改進射控系統,讓防空用的戰機成為具有對地攻擊能力的多功能戰機。
  那又如何?別說L-15(教練10的出口型)連教練9都能掛中距空對空飛彈了。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326686995

F-CK-1經國號戰鬥機  維基百科

F-CK-1戰鬥機[1]是中華民國在美國技術協助下設計開發的一種輕型超音速噴射戰鬥機,具備視距外作戰能力;在中華民國空軍的規劃中,F-CK-1與購自法國的幻象2000-5及購自美國的F-16A/B構成國軍爭奪台海制空權的主力,其中F-CK-1負責中低空防禦。
  1980年代,在中華民國總統蔣經國的指示下,中華民國國軍展開「自製防禦戰機」(Indigenous Defensive Fighter,IDF)的研發,以取代逐漸老化的F-5自由鬥士戰鬥機作為空軍的新一代主力機,於是產生了中華民國建軍史上最大的自製武器開發計劃——「鷹揚計劃」。1988年12月10日第一架「IDF」原型機出廠,1992年成軍服役;該戰機型號為「F-CK-1」,其中「CK」代表「經國」二字威妥瑪拼音「Ching-kuo」的縮寫,並命名為「經國號戰機」,以紀念蔣經國。
  當航發中心開始生產F-CK-1後,2001年中華民國軍方展開「翔昇計畫」,以提升「經國號戰機」(F-CK-1A/B)的性能,漢翔時期對F-CK-1的升級方案進行探討以應付對岸解放軍日益增加的空防威脅,經研析後把升級計畫分為航電系統與武器系統兩大部分。2006年,第一架「翔昇機」試飛成功,2007年3月27日,F-CK-1C/D型戰鬥機正式公開,並命名為「雄鷹號戰機」。
  設計特點
經國號戰機的進氣口具有高攻角優點,而進氣口向機身內部彎曲縮小的設計(S型進氣通道),讓戰機在高攻角時不會因為引擎進氣量不足而發生失速,此外由於進氣口向內彎曲使得引擎所產生的餘熱較不易散失,無形中減少了飛機的紅外線特徵加強了匿蹤性。此設計後來也獲得法國空軍疾風式戰鬥機和美國空軍F-22戰機採用,美方人員曾說「你們在無意中造就了一個有隱密潛力的進氣道,恭喜了。」[2]。另外座艙彈射椅傾斜30度,可協助飛行員承受較高的G力。操縱桿和F-16戰機一樣,置於飛行員右手處,並配有手置節流閥與操縱桿(HOTAS,Hands On Throttle And Stick),並採用全罩式的淚滴式座艙,具有前隔框但開啟方式卻是像F─16般整片向上掀開,飛行員擁有良好的視線範圍。
  經國號戰機有9個掛架(Pylon),分別為左翼端,左翼外側,左翼內側,左發動機進氣口外下方,右發動機進氣口下方,機腹中線,右翼內側,右翼外側,以及右翼端。
  擔任對空作戰任務時,外掛兩枚中程空對空飛彈(天劍2型)和四枚短程空對空飛彈(天劍一型)與兩千公升油料(約528加侖),於左右翼外側以及翼端掛載天劍一型飛彈各1枚,機腹中線搭載天劍二型飛彈2枚(縱列半埋於機腹),左右翼內側掛載1041L副油箱各一具,這是經國號戰機最典型的空優作戰武裝。在經國號戰機座艙左後方設計有一具20mm 6管M61A1火神式機砲可用於纏鬥空戰或對地攻擊,備彈400發左右。
  擔任對地任務時,左右翼翼端各掛載一枚天劍一型飛彈;掛載MK-82通用炸彈(500磅)的話,機腹中線掛架可掛載2枚,其他掛架可各搭載1枚;如果掛載MK-84重型通用炸彈的話(2,000磅),左右翼內側,以及機腹中線可各掛載1枚;MK-20石眼集束炸彈(Rockeye)最多可掛載10枚;燃燒彈7枚;火箭莢艙3至4具;左右翼內側,以及機腹中線掛架可以各掛載1具1,041L或是568L副油箱。
  發展過程
由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外交壓力,中華民國空軍向美國提出購買F-16/J79與F-20戰機各150架的計畫被否決後,1982年航空工業發展中心(航發中心)開始F-CK-1戰機的發展專案。在1983年這個專案被分為四個部分:
鷹揚:發展機身,與通用動力(General Dynamics)合作。
雲漢:發展引擎與相關系統,與蓋瑞特(Garrett_Systems)合作。
天雷:發展航電系統,與西屋電子(Westinghouse Electric)合作。
天翔,後改名天劍:發展空對空飛彈,在美國技術與關鍵技術協助下發展短程與中程空對空飛彈。
  F-CK-1戰鬥機研製之時,國軍之前已經獲得情報,法國有可能向中國人民解放軍出售幻象2000型戰鬥機,所以本機自立案之時就以幻象2000戰機為第一假想敵,但後來法國也賣國軍幻象2000戰機,所以變成相輔相成。F-CK-1戰機在設計階段遭遇最大的困難就是理想的發動機的取得;飛機的性能好壞,引擎的關係非常的大,如果可以獲得大推力的軍用引擎,一架戰鬥機的設計就能事半功倍。由於在技術與關鍵系統上必須仰賴美國的協助,加上航發與空軍自己並沒有任何戰鬥機的設計經驗,美國願意釋放何種等級的技術與關鍵系統就成為決定F-CK-1戰機性能的主要條件。
  IDF / F-CK-1發展大事紀顯示
  發展計畫
為了研發自製防禦戰鬥機,航發中心成立三個相關子計畫分別執行。F-CK-1戰機本身研製,零組件達到48萬餘件,儀電線束47萬餘公尺、電線多達1萬1千餘條、設計工程圖7千餘張,相關的試驗報告、計畫書、規範多達1萬2千餘份,工具製造1萬7千餘件,投入相關開發工作的廠商超過1,000家,計畫總工時4千餘萬工時,尚不包括其他重要分系統,如引擎、飛彈、雷達等,更是不計其數。經國號戰機共歷經32次重大構型改良,8,000餘次風洞測試,並完成零件56萬餘件製造。
  在發展過程中,航發中心製造一架IDF戰機的全尺寸木質模型機,採用台灣檜木打造,並請來70多歲的老木工指導打造,用來作為實機的地面實驗測試用。自經國號戰機於民國78年5月28日首飛後,該架IDF全尺寸木質模型機按規定應銷毀,後經鷹揚計畫主持人彭元熙博士的奔走努力和陳盛文將軍的居中協調下而得以留存至今,現在漢翔公司將此模型機捐贈給高雄科工館,作為該館典藏。
  鷹揚計畫
1981年航發中心展開經國號戰機前身之高性能戰鬥攔截機原型研發工作,機型代號初取為「FX」,為求保密並取名為「鷹揚」。航發中心此時並成立鷹揚計劃辦公室。
1982年國防部指示鷹揚戰機之總體性能應不遜於F-16為原則,且以General Electric J79渦輪噴射引擎為動力。當年中華民國行政院自立小組並決議進行研製戰機,航發中心此年即成立「鷹揚戰機研造處」為研發計畫作準備。
1983年航發中心改隸國防部中山科學研究院,鷹揚計劃與雲漢、天箭(天雷)、天翔(天劍)等計畫合併成立安翔計畫。
鷹揚計畫主持人:彭元熙博士
鷹揚計畫總工程師:邢有光先生
鷹揚計畫作業室主任:李適彰先生
鷹揚計畫管理組長:祝志太先生
  雲漢計畫
由於美國限制F-CK-1戰機的性能介於當時中華民國空軍正在使用的F-5E與積極尋求採購的F-16之間,對於大推力的引擎的技術輸出或者是出售意願很低。當時以中小型民用引擎為主力的蓋瑞特公司(Garrett_Systems)有意尋求合作研發軍用渦輪扇發動機的夥伴,企圖進入被‎普惠與奇異兩家公司獨霸的市場,藉著瑞典有意在發展他們下一代戰機JAS 39戰機的同時掌握軍用引擎的技術,蓋瑞特與瑞典的富豪公司(Volvo)決定合作研發一款小型軍用引擎,引擎的主體由蓋瑞特負責,富豪公司則提供後燃器的技術。這個設計案就是後來的TFE-1042渦輪扇引擎的原始規劃,同時間義大利比雅久也希望找尋其AMX攻擊機的推力來源而加入計畫,在1970年代末此發動機一度為前景光明的多國聯合研發案,後來JAS 39戰機改用美國F404渦輪扇引擎退出研發,義大利轉投靠舊型的Spey引擎,最後引擎的開發就剩蓋瑞特與航發合作完成。
  設計特點
TFE-1042引擎的設計推力受美國政府的限制,因此研發經過三個階段才達到現今操作水平:第一階段為TFE-731降低旁通比安裝後燃機成為TFE-1042,第二階段為TFE-1042第一次推力提升更名為TFE-1042-7,第三階段為美國國務院第二次同意推力提升為TFE-1042-70。TFE-1042原始設計最大軍用推力4,260lb,後燃推力6,790lb;TFE-1042-7最大軍用推力5,000lb,後燃推力增加至8,350lb,TFE-1042-70再次降低旁通比、提高操作溫度讓軍推拉高至6,063lb,後燃推力增加至9,250lb,推重比6.99,勉強達到1970年代美軍渦輪扇引擎水準。此型引擎後經美軍賦予正式編號為F125-GA-100,TFE-1042-7引擎經過設計、製造、裝配,以及累積50小時以上功能驗證測試與空中飛行測試後於1988年依照預定時程裝置在第一架出廠的F-CK-1戰機上,1989年2月初步飛行合格完成,1990年3月全部飛行合作完成,隨後的二號原型機出廠時換裝推力提升的TFE-1042-70,並以此架構進行量產。無後燃器版本則稱為F-124,用於X-45A無人實驗機以及L-159 ALCA與M-346教練機上。
  開發期間,中華民國對美國只讓TFE-1042推重比限制在1:7感到不滿,因此積極洽購與F404相同推重比可達8的發動機,最後美國決定提供尺寸接近的J-101/SF渦輪扇引擎改良型與TFE-1088(TFE-1042-70引擎升級型)進行競標,但是根據取得時間約在162架經國號戰機以後才能使用,等到美國同意推力研發案時經國號戰機產量已因F-16的購入由250架刪砍至130架,所以換裝引擎的計畫取消。後續TFE-1088引擎換裝計畫,也因為經國號戰機數量關係而被終止。
  使用現況
目前F-CK-1戰機裝置了兩具TFE-1042-70發動機,所以其軍用推力為12,000磅級,最大推力達19,000磅級。TFE-1042引擎的設計耐久度:高溫組件是2,000飛行小時,低溫組件是4,000小時,TFE-1042發動機採取了「模組化」設計將發動機分為8個區段,不但便利後勤的維修,並增進日後增加發動機推力時設計及研發上的彈性。發動機的每一個模組具有互換性,圴可單獨地製造、庫存及裝運。TFE-1042發動機根據實際屢積測試結果,具有高可靠度,其「平均故障間隔時間」(小時╱故障次數)是430小時。由航發中心及蓋瑞特公司人員組成的ITEC設計工程部門,將TFE-1042引擎在維持基本設計尺寸下改進增加推力。
  每具發動機的最大推力官方數據為9,250lb,不過也有一些網友發文猜測通過修改發動機程式後推力可增加至10,000lb以上,而兩具引擎最大推力可增至20,000lb以上。[原創研究?]2009年Honeywell得到印度空軍更換美洲豹攻擊機引擎的訂單時,其推出的F-125IN引擎最大動力達到9,850lb[5](F125-GA-100與F-125IN皆為F124的發展型號),也被視作依據之一。
雲漢計畫主持人:夏樹仁博士
雲漢計畫副主持人兼總工程師:張學斌先生
雲漢計畫生產廠長:劉先進先生
  天雷計畫
經國號戰機之航電與火控系統之研製,起源於天雷計畫。 從1982年航發中心所提出的「火力控制系統研製初步定義討論書」,建議中科院發展空對空攻擊使用之射控系統,同時配合鷹揚專案以建立自製戰機航電與火控平台能力。中科院三所負責此一雷達發展計畫,其研發成果為金龍53(GD-53)型火控雷達。GD-53上視距離150km,下視距離80km,能同時打二個目標,平均故障間隔235小時。GD-53雷達以原F-5G戰機使用的AN/APG-67(V)為基礎,加上部分F-16戰機使用之AN/APG-66A雷達模組,整合發展成的GD-53型脈衝都卜勒多功能雷達(美軍編號AN/APG-67(V)ERR),採模組化設計、具俯射俯視及仰射仰視能力,不過在功能上將原先24種模式刪減了較敏感的6種,這些模式多半是與對地攻擊有關,如此只剩下18種模式可以使用。金龍53雷達(GD-53)以中華民國前總統李登輝之父,李金龍命名。
天雷計畫主持人:蘇鴻綖博士
GD-53金龍雷達總工程師:胡謹博士
  天劍計畫
天劍計畫分為天劍一型飛彈與天劍二型飛彈,天劍一型為類似AIM-9響尾蛇飛彈之紅外線導引近程飛彈;天劍二型為類似美國AIM-120先進中程空對空飛彈(AMRAAM)之射後不理中程空對空飛彈。天劍二型據信採用摩托羅拉生產之主動尋標頭,也可使用類似AIM-7的半主動導引模式射擊。天劍一型在1989年第一次試射成功,而後於1992年由F-5E/F第一次成功發射天劍二型空對空飛彈,於次年中華民國空軍就成立第一個經國號戰機中隊,但是天劍二型飛彈的整個測試直到1996年才完成並且確定進入量產,總產量不明。
天劍計畫主持人:楊景槱博士
天劍計畫副主持人:陳正興先生
  安翔計畫
因應1983年航發中心改隸中科院,航發合併鷹揚與雲漢、天箭(天雷)、天翔(天劍)等計畫,組成一個完整的安翔計畫,分別進行機體、發動機、航電系統、空對空紅外線與雷達導引飛彈之研發。
安翔計畫總主持人代院長:黃孝宗博士
安翔計畫副總主持人副院長:華錫鈞將軍
安翔計畫整合系統主任:王石生博士
安翔計畫試飛員:吳康明、伍克振(殉)、陳康定、李希聖、朱泰樺
  原型發展
航發中心製造了四架F-CK-1A/B原型機、二架F-CK-1C/D原型機,分別是四架單座機與二架雙座機。
10001號原型機(F-CK-1A)為漢翔測試用機,負責高攻角試飛測試,原型機青天白日滿地紅塗裝由李適彰先生設計。
10002號原型機(F-CK-1A)為漢翔測試用機,負責低空高速擴張飛行測試。1991年7月12日,伍克振少將進行低空高速飛行測試時,顫震擴散導致右尾翼脫落,戰機失事墜海。
10003號原型機(F-CK-1A)為漢翔表演與測試用機,負責機砲飛行測試。
10004號原型機(F-CK-1B)為漢翔測試用機,負責備份動力系統與其他次系統測試,採用試驗性空優迷彩塗裝。
10005號原型機(F-CK-1C)現為漢翔翔昇計畫原型單座機,鷹揚塗裝由許良啟先生設計。
10006號原型機(F-CK-1D)現為漢翔翔昇計畫原型雙座機,鷹揚塗裝由許良啟先生設計。
一架編號為1417 F-CK-1A單座機由於出廠測試時,起落架故障使用機腹著陸,以及吊掛上車時吊纜斷裂導致戰機重落地,使得空軍拒絕接收此架單座機,也使得航發中心多生產一架編號1503 F-CK-1A單座機交付空軍,目前1417 F-CK-1A單座機也已交還空軍擔負戰備。
一架編號為1449 F-CK-1A單座機為空軍443聯隊第9作戰隊借予漢翔的翔展計畫測試機,性能提升至F-CK-1A MLU標準。
  漢翔各年度F-CK-1A/B戰機交機數量
1992年4架
1993年6架
1994年24架
1995年24架
1996年12架
1997年16架
1998年24架
1999年21架
量產機總計131架
單座103架
雙座28架
  升級計劃
  翔昇計畫
F-CK-1 C/D雄鷹號戰鬥機
AIDC F-CK-1 Brave Hawk.jpg
雄鷹號戰機
類型 戰鬥機
生產公司 漢翔工業
設計者 漢翔工業
首次飛行 2006年10月4日
主要用戶 中華民國
生產年份 2001年–2007年
生產數量 原型機2架
單位造價 70億新台幣
發展自 F-CK-1 A/B
漢翔從2001年開始進行名為「翔昇計畫」的三階段的F-CK-1A/B戰機改良方案,總經費新台幣70億元,由中科院和漢翔公司負責執行。
第一階段計畫旨在提升F-CK-1A/B戰機的掛彈量,由原本的2枚天劍二型空對空飛彈增加到4枚,整合新型的天劍二A型空對面反輻射飛彈及萬劍機場聯合遙攻武器(簡稱萬劍彈)。
第二階段計畫則包括F-CK-1A/B戰機任務電腦升級、電子反反制裝置(ECCM)、電戰系統、機首裝置「敵友識別」(AIFF)系統及地形跟隨與雷達系統的改良等。
第三階段計畫將包括地面和空中試飛測試,一旦通過空軍測評考核,改良型F-CK-1A/B戰機預定於2010年正式服役。
翔昇計劃主要在為停產的零件找尋替代品,航電系統與機背適型油箱(CFTs)升級。航電系統預計升級項目包括換裝BAE公司的32位元飛控電腦,更換雷達元件增加電子反反制裝置、電戰系統、先進敵我識別系統,及地貌追隨模式等功能,任務電腦升級、座艙顯示器更換為三個全彩多功能顯示器。強化機體結構以裝置兩個容量約771公升的機背適型油箱(CFTs),同時因應增加CFT適形油箱增加的重量小幅提升發動機推力,機尾引擎段墊高,保留中線掛架(原要取消,但後來保留,這樣可保持掛載彈性),武器載量增加(天劍二型中程空對空飛彈掛彈量從2枚增加為4枚並能攜帶天劍二A反輻射飛彈),加強短場起降能力等改良。
  第一架雄鷹機已於2006年10月4日進行首飛,並於10月9日中華民國國慶日前一天進行極為低調的公開展示,此展示只對漢翔員工與眷屬開放。F-CK-1C/D編號10005與10006,外觀塗裝則由許良啟先生負責設計,試飛員均為朱泰樺教官。
  翔昇專案技術發展階段預計生產兩架技術驗證機,廠方編號分別為單座的10005號與雙座的10006號。其中10005號機體結構仍為舊有構型,僅對航電系統進行升級驗證;而2007年出廠之10006號機體則為完整構型,將包含所有機體與航電改良項目。10006號機於2007年3月27日正式公開,並由中華民國總統陳水扁命名為雄鷹(Goshawk)號戰機。這導致完成升級後的新戰機的英文編號和中文名稱出現衝突:F-CK-1 C/D的CK代表「經國號」,但中文卻稱為「雄鷹號」。有媒體報導認為如此是拿「經國號」當政治工具的「去蔣化」,因此將「經國號」戰機改名為「雄鷹號」戰機一事引發爭議。
  翔昇計劃的成果並沒有被中華民國空軍全盤接收,中華民國監察院調查後甚至認為翔昇計劃到翔展案間出現不法疑慮,因此介入調查。最核心的問題便是F-CK-1使用的發動機無法提升推力,改良案中增加航程與提升匿蹤等多項研發工項,完全未納入後續執行的經國號性能提升的翔展案中,浪費14餘億元稅款。空軍對於研發不符需求並非毫不知情,因此在提升與不提升間的決策擺動許久,最後因行政院下令因此照單全收,還表示樂觀其成[6]。
F-CK-1 A/B 經國戰機
F-CK-1 A/B MLU 翔展戰機
F-CK-1 C/D 雄鷹戰機
  翔昇機座艙介面更新
安裝一套全新的整合彩色顯示系統(ICDS)
主要元件包括下列:
一具掃瞄/向量抬頭顯示器(Raster/Storke HUD)
3具大型彩色液晶多功能顯示器(CMFD)
彩色座艙攝影系統(CCTVS)
新的整合平視控制/輸入面板(UFCP)
原先於右側面板下方的6組發動機監測儀表,更新為電子式發動機顯示系統(EEDS)
備用電子飛行儀表(STBY EFIS)
指向頭盔
  翔昇航電
翔昇機航電系統採用英國航太系統公司(BAE Systems)的32位元飛控電腦取代原本的李爾航太(Lear Astronics)16位元1750標準飛控電腦,該電腦內建新的線傳飛控(Fly By Wire, FBW)飛行控制模式(例如地形跟蹤)提供了更多的處理能力。BAE公司F-CK-1C/D專案經理Albert Lin表示,這種基於PowerPC處理器的32bit電腦是F-CK-1C/D採用的第4代飛控電腦,取代了A/B型上的16位元1750標準電腦。A/B型的線傳飛控系統是三餘度數位加三餘度類比式備份,而C/D型已不需要原來的類比式備份系統。Lin表示類比式備份系統為F-CK-1A/B型提供了很好的飛控品質:「飛官們最初喜歡類比系統勝過數位系統」。Lin還表示,C/D型飛控系統及控制律的開發是AIDC的職責,BAE系統公司只是提供硬體——目前已為2架翔昇原型機提供了6台飛控電腦。
  核心航電系統更新
引進一套彩色顯示處理器(Color Display Processor)
將匯流排架構擴充為3組1553B軍規匯流排(預留有升級為4組1553B軍規匯流排的餘裕)
更新作戰飛行程式(Operational Flight Program)
通信/導航/敵我識別系統更新(CNI)[編輯]
換裝一套新式慣性導航系統(GPS/INS)
換裝兩套ARC-210UHF/VHF無線電機
改良APX-113(V)AIFF先進敵我辨識系統
GD53射控雷達更新[編輯]
GD-53的5件式LRU改為3件式LRU架構,舊的雷達目標處理器、雷達資料電腦、控制/電源,等3個LRU都被1個新的雷達資料處理器(RDP)所取代
翔昇機的GD-53射控雷達的新操作模式:
組合雷達模式(CRM)
追蹤目標盲區指示器(NOTCH Zone Indicator)
掃瞄同時追蹤模式(TWS)自動掃瞄調整
搜索目標,絕對高度與速度向量顯示
增設飛行軌跡記錄器與故障診斷系統
GD-53射控雷達的電子反制功能(ECCM)增強:
干擾源偵測(DOJ)
干擾源追蹤(TOJ)
被動測距(Passive Ranging)典型的被動測距有以下四種:
角速度測距
三角測距
信號強度測距
第三方資料
沉默模式(Sniff)
其他ECCM功能:
快速重鎖(Rapid Relock)
單接收波束(LORD)
脈衝邊緣距離(LET)
單接收錐形掃瞄(COSRO)
  飛控性能及航程提升
  飛控軟體
在軟體方面,配合新的飛控電腦,AIDC以C語言重新編寫了飛控軟體,提高戰機低空自動駕駛能力
  起飛與落地性能提升
精進戰機鼻輪抬起速度
提昇戰機側風能力至56km/h
  提高進場攻角並縮短跑道距離
戰機進場速度降低18.5km/h
落地距離縮減10%
換裝數位式煞車系統
  適形油箱CFT
雄鷹機掛載的兩具CFTs安裝位置較為靠後,幾乎包覆住整個後半部機背,兩具CFTs的總燃油攜帶量為1,200lb(545kg,僅F-16 Block50/52 CFT的40%),使翔昇機航程平均增加20%。
  翔展計畫
F-CK-1 A/B MLU經國號戰鬥機
類型 戰鬥機
生產公司 漢翔工業
設計者 漢翔工業
首次飛行 2010年
服役 2011年
主要用戶 中華民國
生產年份 2010年–
生產數量 127架
發展自 F-CK-1 A/B
  翔展一號
翔昇計畫的測試持續到2009年,中華民國空軍則在2009年12月和漢翔簽訂「翔展計畫」合約,漢翔獲得170億6,000多萬元台幣的經費依分年預算執行,將在4年內為71架F-CK-1進行升級[7],但是「翔升」更名為「翔展」的原因乃空軍並未接受全套翔昇案的提升內容,「翔展計畫」只選擇了部分必要性機能進行強化,因此升級後的IDF稱為F-CK-1A/B MLU,真正全規格的F-CK-1 C/D仍只有原型機而已。
第一批 F-CK-1 A/B MLU 已於2011年6月30日由漢翔公司交付空軍。[8] 全數71架的翔昇計畫案預計於102年底前完成升級工作交付空軍。[9]
  翔展二號
除目前部屬於台南基地的71架F-CK-1A/B戰機外,位於清泉崗空軍基地的56架F-CK-1戰機也待進行性能提升。此一戰機升級案(翔展二號)將待翔展一號執行完畢,第二批機隊性能提升,規劃在103年至106年委由漢翔公司執行,全案12月27日完成建案程序。[10] 目前已知中華民國政府2013年度國防預算中並未編列相關預算款項[11],因此翔展二號計畫如能按預訂計畫執行,最快或於2014年方能展開。
在103年國防預算報告書內明確表示翔展二號將待翔展一號結束後隨即實施,中華民國空軍將斥資167億,為台中清泉崗基地57架經國號(IDF)戰鬥機進行性能提升,時間則從103年至106年分批進行,在民國103年約編列24億元,隨後依序補入。
  青雲油氣彈
一種由中科院開發的油氣彈,可以殺傷大面積人員與裝備,給予大部隊或是物資集結區域毀滅性的打擊。
  萬劍彈
類似美軍AGM-154聯合防區外武器(JSOW)、歐洲DWS 39武器散佈子系統(submunition dispensor weapons)類似的視距外攻擊武器,彈體內裝有被稱為子母彈的集束彈藥,專門用於破壞機場的跑道,以癱瘓機場的起降功能。就預算報告書的說法,萬劍彈為執行「遠距制壓作戰」和「防空制壓作戰」任務之反擊武器。
  萬劍彈開發時間不明,外界最早取得的公開資訊是1999年中科院30周年公開時展示之10004號原型機掛載照片,直到2006年初報章再度報載進行測試之訊息,民間取得非官方照片則要等到2008年8月網路上傳之清泉崗作戰隊F-CK-1掛載萬劍彈之影像,推測當時已生產少部分至作戰部隊進行測評。而翔展計畫第一階段的F-CK-1MLU在改良工程中已接受整合工程,但當時並未量產配發。
  正式量產的官方訊息則是國防部民國103年預算報告書內提出,不過立委林郁方指出空軍對萬劍彈的預訂量將被砍半,理由不明。量產將在民國104年後開始進行,實際服役要到民國106年後,屆時翔展案均已完工,F-CK-1機隊將全具備此裝備使用能力。
  天劍2A反輻射飛彈
彈長:3.593公尺
彈徑:19公分
彈重:184公斤
彈頭:22公斤
  基本諸元
成員:1名(A、C型單座機);2名(B、D型雙座機)
機長:14.48公尺
翼展:8.53公尺
全高:4.7公尺
機翼面積:24.26平方公尺
空重:6,492公斤
戰鬥重量:9,072公斤
最大起飛重量:12,530公斤
動力:TFE-1042-70(美軍編號:Honeywell F125-GA-100)渦輪扇引擎× 2
最大推力:54 kN(每台27 kN)
最大後燃器推力:84 kN(每台42 kN)
  性能表現
極速:1.8馬赫
載油量:單座型 2,111公斤;雙座型 1,884公斤,翔升計畫2具CFTs可增加1,200lb(約545kg)油量
作戰半徑:緊急攔截:130公里;威力巡航:1,100公里 (須攜帶1,040L副油箱× 3)
實用升限:16,760公尺
海平面爬升率:239公尺/秒
滯空時間:40分鐘;攜帶1,040L副油箱× 2:90分鐘
推重比:0.94
重力負荷:9G至-3G
最大外掛:4,000公斤
機身壽限:8,000飛行小時
  武裝
機砲:M61A1火神式機砲× 1 (最大射速為6000發/分)
空對空飛彈:
天劍一型飛彈
天劍二型飛彈
AIM-9「響尾蛇」紅外線導引短程飛彈
空對地飛彈:
AGM-65小牛飛彈(經驗證,無實彈配置紀錄)
火箭彈:
LAU-60火箭莢艙/2.75 in對地火箭
LAU-69火箭莢艙/19枚68 mm對地火箭
炸彈:
MK20集束炸彈
MK-82SE蛇眼延遲引信炸彈
2,000磅炸彈、750磅M117炸彈
GBU-10.12.24鋪路式二型雷射導引炸彈(無導引裝置,需藉由僚機輔助導引或外掛筴艙)
需經由翔展計畫升級後才可使用:
天劍二A型反輻射飛彈
青雲油氣彈
萬劍飛彈
  合作單位
  學術單位
國立臺灣大學
國立成功大學
國立交通大學
國立清華大學
國立中興大學
國立中央大學
國立中山大學
國立臺灣科技大學
淡江大學
逢甲大學
中正理工學院(現國防大學理工學院)
  協力廠商
工業技術研究院
中山科學研究院
台機
台鋁
中鋼
輔導會台北鐵工廠
聯勤205兵工廠
  生產與服役
最早中華民國空軍預定生產250架F-CK-1A/B,由於1989年六四事件讓國際輿論轉向反對向中共出售軍火,再接著冷戰結束讓各國軍火商積極對外開拓市場。中華民國趁機成功自法國採購60架幻象2000-5,美國在台灣市場被趁虛而入後,也同意販售150架F-16,F-CK-1的生產與提升方案便在預算排擠及總量考量的規劃下因而遭到犧牲。
  於1991年,F-CK-1A/B戰機總產量減為130架。生產工作規劃為自1992年始而至1999年生產線終止,共計8年度以每月4架產量生產。其部分後續維修零件和生產零件,由引進多方民間資金和技術的官民合股公司台翔航太工業生產,隨減產和生產線中止,2000年後該公司變賣廠房,日後變成純投資控股公司。
  初期生產10架先導量產型機,供空軍427聯隊第7中隊執行作戰測試評估與訓練換裝之種子教官使用。第一架先導型為F-CK-1B雙座機,而後陸續完成4架雙座與6架單座機之生產。1994年開始運交第一架生產型(雙座機)給空軍427聯隊第8中隊。量產順利後逐步運交給空軍其它聯隊。
  生產批次
F-CK-1A - 單座型經國號
F-CK-1B - 雙座型經國號
F-CK-1A MLU - 單座型翔展機
F-CK-1B MLU - 雙座型翔展機
F-CK-1C - 單座型雄鷹機
F-CK-1D - 雙座型雄鷹機
  服役情形
F-CK-1戰機的服役單位主要以駐防臺中清泉崗機場(CCK Air Base)的427聯隊與臺南基地的443聯隊為主,每個聯隊配屬三個F-CK-1經國號戰機中隊。
中華民國空軍實施「精實案」之後,空軍單位大量改編與裁減;原大隊層級裁撤,原中隊層級改為大隊層級,稱為「獨立作戰隊」。
F-CK-1戰機的服役單位,合計五個獨立作戰隊使用。
臺中427聯隊下轄:
第七獨立作戰隊
第廿八獨立作戰隊
臺南443聯隊下轄:
第一獨立作戰隊
第三獨立作戰隊
第九獨立作戰隊
  戰備實錄
由於中華民國台中清泉崗機場(CCK)離共軍義序基地僅一百二十六浬、漳州基地僅一百六十三浬,共軍戰機僅需10分鐘時間便可飛臨台灣本島上空,故空軍清泉崗機場空軍四二七聯隊警戒室擔負中華民國空防第一線警戒重任,在接獲空軍作戰司令部指令後,必須在五分鐘內完成警戒戰機開車、校準、各項空電設定,並起飛向管制單位報到。經國號戰機亦是目前中華民國唯一能在五分鐘內完成緊急起飛、攔截的空軍主力機種。
2013年5月16日,2架F-CK-1經國號戰鬥機飛往巴丹島東側海域與操演支隊各艦執行海空聯合策應海巡護漁任務[12][13]。
  墜毀記錄
1995年7月4日,F-CK-1A墜毀,飛行員逃生。
2003年4月29日,F-CK-1B墜毀,2名飛行員逃生。
2003年9月27日,F-CK-1B墜毀,2名飛行員逃生。
2008年10月20日,F-CK-1B墜毀,2名飛行員死亡。
  註釋
1中華民國IDF戰機 簡介MV
2楊葆芝•《台海翔鷹--IDF研發的故事》•台北:雲皓出版社,1997年8月:140頁•ISBN 957-8902-20-4•
3.BBC中文網:美國批准向台灣出售軍用雷達技術。
4經國號升級版「復活」 翔展月底交機。
5. Honeywell的F-125IN簡介
6國軍天鷹專案、翔昇計畫疑涉弊
7[1] 漢翔與8廠商 協同接單
8.http://www.aidc.com.tw/tw/newsshow.asp?newsid=57
9.http://air.mnd.gov.tw/Publish.aspx?cnid=1732&p=48475&Level=1
10 萬劍飛彈測試畢 103年部署, 中央社新聞
11.102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 行政院主計處
12 海空操演 跨越護漁南界巡弋,聯合新聞網,2013-05-16
13國軍、海巡 聯合操演戰力,聯合新聞網,2013-05-16
  參考資料
楊葆芝著,《台海翔鷹--IDF研發的故事》;記載IDF戰機研發過程。
華錫鈞著,《雲漢的故事--IDF戰機引擎研發過程剖析》;記載IDF戰機引擎研發的過程。
華錫鈞著,《戰機的天空-從U2、雷霆到IDF》;記載IDF研發到成軍過程。
黃孝宗 口述 殷正慈 撰寫,《IDF之父--黃孝宗的人生與時代》;記載IDF之父黃孝宗的人生與時代。
  參見
維基共享資源中相關的多媒體資源:F-CK-1經國號戰鬥機
中華民國空軍軍備
幻象2000-5
F-16戰隼式戰鬥機
F-2戰鬥機
T-50金鷹式高級教練機
天劍一型飛彈
天劍二型飛彈
  外部連結
漢翔公司F-CK-1系列戰機介紹
2007世界年鑑IDF戰機發展沿革(繁體中文)
Global Security網站的F-CK-1介紹(En)
Taiwan Air Power的詳細介紹(En)
翔昇機試飛新聞剪影
圖集from Kaku's Aprons台東志航基地-IDF經國號篇
圖集from魯道夫's blog
F-CK-1 C/D雄鷹戰機由來
http://zh.wikipedia.org/wiki/F-CK-1%E7%B6%93%E5%9C%8B%E8%99%9F%E6%88%B0%E9%AC%A5%E6%A9%9F

  (楨補:《漢和》2013-11月刊的「中國L-15教練機堪比台軍經國號」在台未起多大回響,對岸的噴子則條件反射式噴模仿與發動機之糞,而不深思IDF是空優戰機,L-15地攻擊能力不輸強-5 堪比台軍經國又如何?
  未必!經國號升級版改進射控系統,讓防空用的戰機成為具有對地攻擊能力的多功能戰機。
  那又如何?別說L-15(教練10的出口型)連教練9都能掛中距空對空飛彈了。

揭秘中国猎鹰03号高教机:发动机由计算机控制
中國教練10「獵鷹」L-15教練機
File:AIDC F-CK-1 Brave Hawk.jpg
經國號IDF升級戰機
File:Guizhou jl9.jpg
中國教練9「山鷹」教練機
意大利制M346高級教練機
俄羅斯雅克列夫設計局與意大利馬基公司的雅克-130教練機
韓國航宇(KAI)和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A/T-50金鷹攻擊/教練機

中國L-15對地攻擊能力不輸強-5 堪比台軍經國號2013-11-14環球網

2012珠海航展:L-15高教機首獲12架訂單明年將交付海外用戶,岷山5000公斤推力渦扇發動機優于烏克蘭AL-222-25F原版,將裝備L-15高教機,有潛力改艦載機,也能用在ARJ21和翔龍無人機上。詳參【圖博館】:中國戰機發動機研發史  中國無人機  中國航母
強-5攻擊機
  據加拿大《漢和防務評論》11月刊報導,中國生產的L-15高級教練機發動機推力超過臺灣的IDF戰鬥機,載彈量與強-5攻擊機相當,對中小國家而言,可以部分代替第三代戰鬥機的作用,性價比很高。
  文章稱,目前國際市場上存在的幾種高教機如L-15、雅克-130、M346、韓國T-50都裝備了比第二代高教機推力大得多的渦扇發動機,有的甚至能實現超音速飛行,例如L-15、T-50、M346,換裝大功率雷達結果,使現代高教機有了射程至少100公里的對地對海攻擊能力,無論是航程還是武器載重量都不輸給專用的戰術攻擊機,例如蘇-25、強-5之類,反之價錢卻只有第三代戰鬥機的一半左右,甚至更低。對於非洲、拉美不那麼富裕,甚至只能裝備少量第三代戰鬥機的國家而言,現代高級教練機足以取代攻擊機,甚至部分戰鬥機的作戰功能,率先加以使用。
  首先看發動機,中國L-15使用2台烏克蘭製造的AL-222K-25F發動機,或者兩台AL-222K-25,AL-222K-25也是雅克-130的發動機,軍用推力達到2518公斤。25F加力推力達到4200公斤,實在是有些奢侈了。即完全達到了臺灣IDF戰鬥機的動力水準。因此使用25F發動機的結果,使L-15的最大速度達到M1.4,相當不錯,速度與IDF戰鬥機幾乎相同。
  L15航程3100公里,最大外掛重量達到3噸,及時掛2個600升的油箱,執行600公里的作戰半徑任務,載彈量也可以達到2噸,與強-5攻擊機相當。不掛油箱,執行400公里的作戰半徑任務,載彈量達到3噸,因此就對地攻擊能力而言,L15不輸給強-5攻擊機。
  在迪拜航空展上,洪都飛機公司派遣L-15進行過表演,並且做過技術說明,設計師聲稱L-15採用4餘度電操縱系統,這實在令人驚訝,在高教機上採用與戰鬥機相同的電操縱系統,在考慮到L-15的大邊條氣動外形,低空的操縱性一定很好,據說最大攻角可以達到30度,這幾乎接近第三代戰鬥機的攻角。
  回應
  中國專家是見樣仿樣、仿得像個B樣、這個飛機的外形醜得不得了!
  噗~ 英國能發展起來是得到了德國的圖紙 俄國能發展起來是得到了德國的實物 美國能發展起來是招攬啦德國的科學家 不相信你比較一下B-2和德國的
  發動機是飛機的心臟,什麼時侯用我們自己的發動機
  模仿沒什麼好丟人,人類都是在不斷模仿創新一步步前進著,如果什麼都要自己發明,哪我只能說你可能不是正常人,就拿你們說的:模仿:二字!難道你就不是在模仿別人嗎,難道你生下來就會嗎?
http://mil.sohu.com/20131114/n390111852.shtml

教練-9  維基百科

  基本規格
乘員: 2
長度: 14.55 米(47 ft 8.83 in)
翼展: 8.32 米(27 ft 3.55 in)
高度: 4.1 米(13 ft 5.41 in)
翼面積: ()
空重: 4.96 噸(10,935 lb)
載重: 7.8 噸(17,196 lb)
最大起飛重量: 9.8 噸(21,605 lb)
發動機: 1×貴州黎陽公司WP-13F 渦輪噴氣發動機
推力:每個44.1 千牛(9,914 lb)
後燃器推力:每個 66.7 千牛(14,650 lb)
  性能
最高速度: 2馬赫[2]
巡航速度: 1.6馬赫()
航程: 2 500 公里(1,553 mi)
實用升限: 16,000 米(52493 ft)
爬升率: 260 米/秒()
推重比: 1.31
  武器
機砲: 1×Type 23-1 23 mm 機炮
導彈:
對空: 各種近距,或者中距空對空飛彈
對地: 各種飛彈
炸彈: 各種制導或非制導炸彈,火箭
  航空電子系統
FIAR Grifo S7 都卜勒脈衝雷達
教練9「山鷹」號新型教練機是中國航空工業第一集團公司旗下的貴航集團研製成功的。該高教機能彌補目前中國部隊使用訓練的J7L和其改型的JJL7A高級教練機的一些突出缺陷、並能滿足中國第三代戰鬥機的訓練需求,可承擔殲7、殲8等國產戰鬥機的改型改裝訓練和戰鬥訓練要求,同時兼有一定的作戰能力,還具備了改裝為偵察機、電子干擾機、輕型攻擊機等軍用飛機的發展潛力。
  設計
「山鷹」新型高級教練機的設計既考慮與基礎教練機和第三代戰鬥機的銜接,又結合國內飛機製造技術的基礎,因此設計和生產方面都具有廣泛的繼承性。「山鷹」新型高級教練機在整個機體設計上作了較大的改變,其目的就是使殲教—7飛機這種二代教練機脫胎換骨為具備第三代戰鬥機特點的高級教練機,最重要的手術在機翼和前機身上進行。首先,「山鷹」的機首吸取了梟龍戰機削形進氣道,並裝有類似「飛豹」的附助進氣口。機背的高高弓起極具立體感,擺脫了殲—7系列戰機機背的蘇式設計。同時,吸取了殲—7E的雙三角翼設計,這種機翼特別適合中低空飛行,為它日後作為對地攻擊機打下堅實基礎。
  外部連結
高教9、教練9「山鷹」教練機與L15「獵鷹」的競爭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B1%B1%E9%B9%B0%E6%95%99%E7%BB%83%E6%9C%BA

教練-10教練機  維基百科(楨: 維基不足  要詳參【圖博館】:中系教

教練-10(原稱練-15,L-15,獵鷹)是中國中航二集團下南昌洪都航空設計的高級教練機,並可發展成輕型戰鬥機和攻擊機,該飛機於2006年5月13日首度飛行。國際市場上主要競爭對手為韓國的T-50、義大利的M 346和俄羅斯雅克 130等。國內市場的主要競爭對手為貴航研製的教練-9。2009年11月參加第11屆杜拜航展,並進行多次飛行表演,完成了垂直機動、水平機動、橫滾、倒飛、大迎角小速度通場、垂直躍升、小航線著陸等多個飛行科目。本教練機由雅科夫列夫協助開發。在中國大陸有山鷹教練機與之競爭,JL-10已進入解放軍服役,並且獲得了出口訂單。
  技術規格
人員: 2(1學員 1教練),或攻擊時1駕駛員 1武器官)
重量: 6,500 kg;滿載油箱(武器)9,500 kg
最高速: 1.4馬赫
行動半徑:550 km
最高高度: 16,000 m
最高爬升速: 150 m/s
g力極限: +8.0/-3.0 g
使用壽命: 30 年
設計使用壽命: 10000 飛行小時
第一架 (機尾號L-15-01) 引擎是兩具ZMKB-Progress (Lotarev) DV-2F加力燃燒室發動機。後來生產的烏克蘭 Ivchenko-Progress AL-222K-25F 渦輪風扇發動機(帶加力燃燒室)由俄羅斯及烏克蘭共同授權西安618研究所生產。L15的總設計師張弘接收采訪時表示,L-15的電傳飛控是中國第一種完全獨立自主設計出來的三軸四餘度電傳飛控系統。該公司在兩年的時間內完成了全部設計製造工作。
2004年以來,「獵鷹」已完成6架樣機研製。小批量生產飛機以2009年實現首飛的05架AJT狀態(高級教練)為基礎,對機體結構、起落架裝置、燃油系統、航電系統等進行適應性修改,並計劃於今年12月30日完成飛機改進優化和數字化設計,提升飛機設計能力。實現批 量生產之後,L15將與K8、教8飛機銜接,形成教練機產品完整的產業鏈。
2010年8月15日下午,全新狀態的獵鷹高教機06架(加力型)實現總裝下線,交付試飛站。獵鷹飛機按照「一機多型」的系列化發展思路,分為AJT(高級教練)和LIFT(戰鬥入門訓練)遞進的兩種狀態。獵鷹06架是為滿足LIFT狀態設計技術鑒定要求而研製的。該型機配裝了AI-222K-25F加力發動機,機頭加大加長,座艙改為前艙「一平三下」、後艙「三下」,並對其它系統和結構進行適應性改進。06架航電系統的軟體部分是洪都自行設計的產品,目前正在試驗室調試。獵鷹06架計劃在今年9月實現首飛。LIFT狀態採用加力發動機並增加與戰術訓練相關的系統和設備,飛機主要承擔戰術飛行和作戰使用等訓練科目,有效減少飛行學員在同型教練機上的改裝訓練時間,同時飛機還可進入作戰部隊承擔伴隨訓練任務,用於飛行員的技能恢復與保持訓練。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95%99%E7%BB%83-10%E6%95%99%E7%BB%83%E6%9C%BA


中國空軍訓練基地K8教練機群

 

埃及空軍列裝的中埃合造的K8E教練機

资料图:委内瑞拉空军装备的K-8高级教练机 

委內瑞拉空軍裝備的K-8高級教練機 File:Bae hawk t1 xx245 inflight arp.jpg

英國皇家空軍的宇航(BAE)鷹(Hawk)教練機

File:T-45A Goshawk 03.jpg英國授權美國生產Hawk教練機T-45

美國T-38教練機
File:T-34C-1.jpg
美國T-34教練機
 臺灣A/T-3攻擊/教練機

 楨:2012珠海航展中國L-15高教機首獲12架訂單將交付海外用戶,但全球高教機市場,競爭結果似是意大利M-346勝出!

 

俄稱中國教練機出口量全球第一 L15市場前景好 2011-05-12《環球時報》    

 

  據俄羅斯世界武器貿易分析中心網站5月10日報道,在2007-2014年期間,中國將牢牢佔據全球最大噴氣式教練機出口國的地位,其外銷的教練機總量將達到168架,總價值高達14.93億美元。

  據統計,中國在2007-2010年間直接出口和許可外國客戶生產的噴氣式教練機總共為114架,價值8.75億美元。而截止今年4月20日,中國在2011-2014年間還將向國外客戶提供54架新機,總價值6.179億美元。

  俄媒體稱,目前,中國出口量最大的教練機為K-8。不過,由於這種飛機的性能已顯落后,因此其今后將會逐漸被更為先進的L-15所取代。L-15是中國迄今為止研制的最為先進的教練機,其最大起飛重量9800千克,實用升限16500米,機身長度12.27米,翼展9.48米。L-15的機身結構中有25%由碳復合材料制成。該機的使用壽命長達1萬小時(30年)。L-15可用於培訓飛行員掌握操控殲-10、殲-11和F-16等第三代戰斗機的技能。

  俄媒體稱,據該機的生產商——洪都公司介紹,L-15的售價(基本型的單價約1000萬美元)將遠低於與其性能相當的其他同類機型,包括俄制雅克-130、韓國的T-50和意大利的M-346。中方專家認為,該機在國際市場上將會擁有非常不錯的銷售前景,尤其是那些裝備了K-8教練機的國家將會是L-15的重要潛在客戶。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曾宣布,採購L-15教練機的國家將有望獲得在其國內生產這種先進航空裝備的許可証,中方將會為國外客戶開展生產工作提供必要的協助。

  據悉,授權國外生產的L-15不但將保留所有關鍵的特性,而且更為重要的是,對該機的潛在發展中國家客戶來說,L-15還將是一款價格相對低廉的先進戰機。在目前已經相對飽和的國家教練機市場上,中國研制的L-15可以說是一款具有很高飛行特性、能夠用於訓練最現代化戰斗機飛行員的先進教練機。

  在銷量上緊隨K-8之后的是英國生產的“鷹”系列教練機(同期總出口量為167架,價值34.67億美元)。其中,“鷹”式教練機在2007-2010年間的出口量為105架,銷售額為21.51億美元。英國在2011-2014年間的教練機訂貨量為62架,價值13.16億美元。需要指出的是,英國在今后四年間的教練機出口數量將會超過中國。如果從銷售額上比較,英國無疑要明顯高於中國。

  在全球教練機市場上佔據第三位的是俄羅斯的雅克-130。俄在今后四年間預計將出口32架該型教練機,總價值4.4億美元。當然,如果俄羅斯的一系列傳統武器出口國能夠繼續保持對俄制武器的需求,雅克-130在今后數年中將會取得更為出色的成績。

  意大利憑借著MB-339?和M-346成為全球第四大教練機出口國(出口量20架,總價值5.22億美元)。該國在2007-2010年間總共出口了8架教練機,價值1.12億美元,今后四年的出口量預計為12架,價值4.1億美元。

  俄媒體稱,位居第五位的是韓國,其出口機型為T-50(出口量16架,價值3.2億美元)。

  總體而言,在今后四年中,各國出口的新型噴氣式教練機總量將達到225架,總價值41.94億美元。

http://military.people.com.cn/BIG5/42969/58518/14615797.html

  相關新聞

T-50與M-346教練機使出渾身解數爭奪市場2010/02/06

阿聯淘汰韓國T-50教練機選中義大利M346 2009-03=02

新加坡選購義製M-346教練機 2010-07-09

立委林郁方:購買高級教練機,勿買韓國貨 2011-9-16

以色列與意大利軍工生産商簽訂采購合同 2012-07-24

中國L-15已交非洲用戶並向委內瑞拉推銷與雅克130爭訂單

中國空軍教練10高級教練機(L-15是出口型)首飛成功

 

獵鷹試飛員:獵鷹高教機性能超過T-50及M346

 

  本次航展上推出的獵鷹高教機模擬訓練系統是完全按照真機比例大小制作,飛訓系統設計的一平三下玻璃座艙布局就是戰機上裝備的布局,可以使飛行員在訓練中最大程度的真實體驗飛行感覺。楊耀大校稱該系統的設計抛棄原有的設計師按照自己的想法設計,然後讓飛行員再去適應飛機的落後做法。整個設計過程由飛行員參與進來,各個細節設計都經過飛行員親自確認,使其操作更加人性化,原則就是一切以戰鬥爲主。所有用于戰鬥任務的操作都優先安排在飛行員觸手可及的地方,一切跟戰鬥相關的數據都會顯示在飛行員最容易看到的位置,飛機的四余度電傳操縱系統,可保證飛行員在戰鬥飛行過程中將全部精力用于作戰,而不用像以前飛儀表式盤式戰機那樣,要分出一部分精力用于監控飛行數據防止飛過極限設計值,這樣極大的影響了戰鬥力的生成。飛機的三塊大型顯示器數據是可以互換並且能備份的,如果一塊顯示器出了問題,那麽該顯示器的數據就可以備份然後轉到外另兩塊工作正常的顯示器上,完全不影響飛行作戰。多功能操縱杆可以使飛行員單手完成飛行,及武器鎖定發射任務。飛機的刹車鎖定系統可以使飛行員在起飛前可以使用雙手自如的檢查和完成起飛前的操作程序,這點跟以前的戰機完全不同,以前的國産戰機在起飛前是必須用手壓住操縱杆,防止飛機提前飛出。這樣一切起飛前的程序就只能使用一只手來完成,影響了戰機出動速度。 

  部分性能超過T-50及M346 未來可培訓四代機飛行員 
  在介紹過程中楊耀大校試飛了獵鷹模擬訓練系統,整個操縱過程非常流暢,沒有多余動作,飛行從起飛到速度超過馬赫數全過程只有短短十幾秒鍾。模擬訓練系統與真實戰機駕駛的感覺是同步的,模擬器上的飛行感覺就是真實戰機的駕駛感覺。整個系統操作非常靈敏,得益于四余度電傳操縱系統的幫助,飛行員飛行不再像過去使用機械傳動系統那樣飛一次累半天,如果飛行遇到強氣流甚至會脫力。四余度電傳操縱系統可以自動對飛行姿態進行調整和自動補償。使飛行員將全部精力用于作戰。
  楊大校在介紹過程中對比目前世界上幾款先進高級教練機,認爲目前世界上能稱爲L-15對手的是韓國的T-50、意大利的M346、俄羅斯的雅克130,中國的獵鷹基上與這三款機型處于同一水平,但有些性能我們還是領先的,安全性方面,韓國T50不及獵鷹,因爲我們是雙發的,T-50是單發的,雙發可靠性高這是衆所周知的,在超音速方面獵鷹比意大利的M346、俄羅斯的雅克130有優勢,這兩款機型是不能完成超音速飛行的。也就是說我們的飛機飛完之後直接可以上第三代戰機甚至是未來戰機 (L15硬件平臺好可以靠修改軟件來實現的),因爲沒有超音速能力,M346和雅克130飛完後還是需要到超音速戰機上累計超音速飛行小時。 
  獵鷹改裝潛力大能上艦有戰鬥攻擊型計劃 
  目前韓國正在積極的要將T-50改成戰鬥攻擊型,中國的獵鷹也有這樣的計劃,對于出口型戰機來說,多用途能力是非常必要的,對于一些經濟能力不是很強的國家,用同樣的價錢買到更好的産品是他們所希望的,因此獵鷹改裝戰鬥攻擊型是非常可行的,也是吸引客戶的一個亮點。L-15的平臺改裝潛力大,著陸速度小,符合上艦要求,圖紙上的設計著陸速度爲220千米/小時左右,實際在近期剛試飛成功的05架獵鷹飛出了190千米/小時的最低著陸速度,這一指標已經達到著艦要求。 
  獵鷹性能優良希望中國空軍能裝備 
  楊大校認爲L-15不光在國內是領先水平,就是在國際上也是一流的,比起韓國T-50和意大利的M;346毫不遜色,性價比也很高。飛行員通過飛L15可以直接駕駛三代機甚至是未來戰機,這樣就節省了飛行員訓練的成本和時間。展望今天11月迪拜航展上獵鷹高教機將參展並做飛行表演,楊大校自信的說,“中國的獵鷹高教機會讓藍天更加精彩”!
http://mil.news.sina.com.cn/s/2009-06-17/1759555675.html
  圖博館【中國殲七戰機發展史小引:相對於台灣IDF有美國全力的支援,IDF的四大系統可一步到位。共軍的梟龍從蘇聯米格21的高空高速空戰攔截機,改造成強調中低空全功能的新一代戰機,可說如同大陸經改「一路摸著石頭過河」,路途雖坎坷,但也累積了不少自主的經驗。首篇先介紹<中國殲七戰機發展史>,接下陸續介紹並比較J7-MF與J7-FS以及中巴合作FC1之異同。
(上圖為J7-2A下圖為J7-M)
(上圖為米格-21) 

(上圖為殲-7FS,與下圖殲-7MF,二者外形最大的區別是下頜進氣與機腹進氣)

(圖博館【殲-7FS與殲-7MF小引:看到「殲-7FS型沒有國家投資,也不是主管部門下達的任務,完全由成飛公司聯合8家軍工企業,自投資金數千萬元進行研製,是我國軍工企業自立項目、自籌資金、自主聯合、自擔風險研製的第一個軍品項目。」 就想起要是沒政府七十億預算,漢翔願意花巨資去玩IDF的適形油箱嗎?另外殲-7MF比起其它殲-7雖有以下特點:一是有足夠的空間裝大尺寸火控雷達,因此獲得了以中程半主動/主動雷達制導空對空導彈進行超視距空戰的能力;二是發動機壽命、推重比和航程要大幅高於殲-7M。但始終還是一種二代或二代半的戰鬥機,整體戰力仍低於F16AB,頂多與IDF相當: 可是殲-7MF單機價格才800萬美元(IDF因減產故單價超過三千萬),相當於法國向巴基斯坦所報幻影-2000/5價格的五分之一,所以巴才會量產FC1。而中國因為殲-10、殲-11等三代機過於昂貴,殲-8II雖有一定性能但潛力太小,而殲-7則過於陳舊。殲-7MF恰好能夠填補中間的斷層,但隨著國力壯大有能力裝備殲10/11而未果。)

 

經國號升級交機 馬總統要求國機國造【聯合報2011.07.01 

漢翔航太替經國號戰機性能提升,昨天舉行首批交機典禮。馬英九總統表示,為維持國防自主目標,對空軍下一代高級教練機,將要求國防部、經濟部設法研商,採取「國機國造」。

馬總統強調,當初經國號剛問世時,有人嘲笑它是「I Don't Fly」,如今證實經國號飛得很好,是「I Do Fly」與「I Do Fight」,也是「I Don't Fail」(我不會失敗),如今強化性能,更是「I Do Forward-looking」,永遠前瞻。

空軍現役一百廿八架經國號,第一階段改造七十一架,將優先配屬台南的四四三聯隊。其他五十七架是否改造,必須看能否爭取到F-16 C/D戰機而定。 目前空軍官校使用的五十餘架AT-3高級教練機,將於二○一七年起達到壽限,須尋找替代機種。若以經國號研改,估計也需要至少三年及新台幣五十億至七十億的研發成本,如今馬總統宣示將要國機國造,讓漢翔興奮不已。

(剛起飛的「雄鷹」 圖左為舊「經國號」)


建立自主國防 莫忘國機國造 2011-07-01 中廣新聞

上圖為裝上適形油箱的IDF

IDF「經國」號戰機出廠超過20年,服役至今也超過16年,部分系統隨著時間流轉而逐漸老化,同時也有消失性商源的問題,久而久之,對IDF的後勤補保及妥善率維持,必然會造成問題,當初開發IDF的漢翔公司,因此以「翔昇」作為代號,針對IDF進行「中壽期性能提升」MLU。研發完成的「翔昇」機獲得空軍採用,開始針對台南聯隊的IDF進行升級改裝,任務代號「翔展」,首批6架6月30號在漢翔公司沙鹿園區正式交機,在馬總統的見證下,漢翔公司把這6架飛機交給空軍。

到底「翔展」機和原先的IDF有什麼不同,漢翔公司董事長邢有光說:第一個部份是經國號戰機的飛行控制,我們採用了32位元的電腦,讓我們經國號戰機飛行起來更細膩、更安全;第二,我們在經國號戰機的空電顯示方面作了很大的提升,我們採用了最新的任務計算機,以及三重的彩色顯示器,取代了過去操作很複雜,而且是黑白的顯示。

經過這個調整之後,我們飛行員在天上的時候,對飛機週遭的情景可以一目了然,而且讓我們飛行員操作起來更加方便,他的工作負荷大量地降低。第三個最大的改進是我們的雷達,這個是利用我們漢翔公司自行研發的軟體,增加了反制電子干擾的功能,同時我們也研發了很多雷達的模式,提供飛行員來操作,以上三個性能的改進,大大地提升了我們經國號戰機在戰場上的存活率!

不過,原先「翔昇」為增加航程加裝的「適型油箱」,因為考量發動機推力無法提升,增加油量反而會增加重量降低性能,因此「翔展」機沒有加入這項設計。

(上圖為FC-1、與殲7MF的下腹進氣不同、採兩肋進氣,殲7MF圖参前文)
巴基斯坦“枭龙”:FC-1轻型战斗机
巴基斯坦“枭龙”:FC-1轻型战斗机
巴基斯坦“枭龙”:FC-1轻型战斗机

圖博館【FC-1 VS 殲7MF小引:由殲七梟龍(J-10/11亦然)戰機等中國軍工/軍售能中國全包或多國合作,可知中國的軍政經戰略之高明,此乃一些憤青和反中之軍迷所不明也!)

 

巴基斯坦“枭龙”:FC-1轻型战斗机
 
 
 
 
 
 
 
 
 
 
 
 
 
 
 
 
 
 
 
 

2007年1月,第一批FC-1已经正式交付巴基斯坦空军。
巴基斯坦“枭龙”:FC-1轻型战斗机
2007年3月巴军FC-1使用的庆祝涂装。巴基斯坦“枭龙”:FC-1轻型战斗机
 
2010年範保羅航展 巴展示梟龍機載制導武器 全部爲中國制造
 
機載武器展示
SD-10A中距空空導彈
翼尖加挂近距格鬥導彈
中國産C-802A空射反艦導彈
雷石6滑翔式制導炸彈
WMD-7機載吊艙
 

中巴JF-17戰機挂載能力 10余種武器包括:1.WMD-7吊艙,長2.7米,直徑39厘米,重280公斤;2.C-802A導彈,長6.392米,直徑36厘米,重715千克;3.拉阿德空對地巡航導彈,長4.85米,重1100公斤;4.H-2/4滑翔制導炸彈,長3.65米,直徑38厘米,H-4重1200公斤,H-2重980公斤;5.MK-82炸彈,長2.22米,直徑27.3厘米,重227公斤;6.MK-84炸彈,長3.28米,直徑45.8厘米,重925公斤;7.LT-2炸彈,長3.58米,直徑38厘米,重570公斤;8.LT-3炸彈,長3.58米,直徑38厘米,重564公斤;9.LS-6炸彈,長3米,直徑37.7厘米,重540公斤;10.PL-5E導彈,長2.893米,直徑12.7厘米,重83公斤;11.SD-10A導彈,長3.85米,直徑20.3厘米,重180公斤;12.AIM-9L響尾蛇導彈,長2.85米,直徑12.7厘米,重85.3公斤;13.MAR-1反輻射導彈,長4.03米,直徑23厘米,274公斤。

MAR-1反輻射導彈,長4.03米,直徑23厘米,274公斤

Hafr反跑道炸彈

H-24防區外武器

拉阿德空對地巡航導彈,長4.85米,重1100公斤
 

俄稱中國憑梟龍合同成世界第3大戰機出口國

 

  東方網消息,據俄羅斯軍工新聞網2010年7月21日報道,俄羅斯世界武器貿易分析中心7月20日公布的爲範堡羅航展准備的專項報告指出,與此前4年(2006-2009年)相比,今後4年(2010-2013年)世界新型多功能殲擊機市場將會大幅增長,在數量和價格上的增幅分別約爲68%和91%。在世界新型殲擊機出口排行榜上,中國憑借向巴基斯坦供應150架“梟龍”戰機的合同位居第三,僅次于美國和俄羅斯。  

  俄世界武器貿易分析中心的統計表明,在2006-2013的8年間全世界將至少銷售1589架多用途殲擊機,價值825.86億美元,其中新型戰機市場規模至少爲1276架,價值807.07億美元,在數量和價格上分別占全世界供應總額的80.3%和97.7%。2006-2009年間世界新型殲擊機的銷售規模爲476架,價值276.99億美元,而在2010-2013年間供應量將會大幅增加,約爲800架,530.09億美元,在數量和價格上的增幅將分別爲68.1%和91.4%。

  2006-2009年間世界新型殲擊機的平均需求量約爲每年119架。從現有訂單、直接供應意向、許可生産和招標計劃來看,今後4年的年度需求量約爲200架。世界經濟危機可能會在較小程度上對預計中的采購産生部分影響,一些項目的期限可能會有所推遲。當前世界各國正在進行的新型多功能殲擊機招標結果將會對世界市場主要供應國的排名産生較大影響,如果招標範疇內的相關進度得以遵守,預計2010-2013年的供應規模爲147架,價值127.6億美元。

  截止到目前,在世界多功能殲擊機市場上美國以較大優勢高居榜首,總計442架,342.94億美元。其中2006-2009年間出口供應了255架戰機,價值150.47億美元。根據現有訂單和直接采購意向,2010-2013年的供應規模將爲217架新型飛機,價值超過192.47億美元。

  在新型殲擊機供應排行榜上位居第二的是擁有相當穩定訂單的俄羅斯,共377架飛機,價值163.21億美元。其中2006-2009年共出口供應了159架飛機,價值67.63億美元,根據現有訂單和采購意,2010-2013年間預計供應額爲218架,95.58億美元。

  中國主要憑借向巴基斯坦供應150架JF-17“雷電”/FC-1“梟龍”的合同而排名第三,總計143架,約30.64億美元,其中2006-2009年出口供應了18架,2.875億美元,2010-2013年的供應量預計最多爲125架,價值超過27.76億美元。

  英國位居第4,共計91架殲擊機,約爲98.76億美元。2006-2009年英國的出口訂單主要是允許印度許可生産“美洲虎”戰機,並且開始向奧地利和沙特供應EF-2000“臺風”殲擊機,共計35架,價值29.84億美元。2010-2013年將主要向沙特供應EF-2000“臺風”戰機,計劃出口56架,68.91億美元。

  瑞典憑借“鷹獅”JAS-39殲擊機排名世界第5,共計49架32.15億美元,其中2006-2009年出口供應了24架,價值26.16億美元。2010-2013年的訂單暫時爲25架,15.99億美元。

  排名第6的法國此前主要供應的是達索公司已經不再生産的“幻影-2000”,此前4年共出口15架,價值10億美元。法國暫時還沒有得到今後4年新型戰機出口訂單,達索公司把希望主要寄托在新型“陣風”殲擊機可能對阿聯酋的出口上,不排除“陣風”還會在巴西空軍戰機招標中勝出的可能性,它的主要問題是價格過高。(編譯:書山)

http://mil.news.sina.com.cn/2010-07-22/0936601993.html

 

中巴將生産400架梟龍戰機 中方采購250架 2007-03-18 世界新聞報

 

由中國與巴基斯坦共同研制的兩架FC-1“梟龍”戰機(巴方稱爲JF-17“雷聲”戰機)日前運抵巴基斯坦,這是中國向巴基斯坦軍方交付的首批“梟龍”戰機。它們將在本月23日巴基斯坦國慶日當天首次公開展示。

  作爲中巴合作的第三代出口輕型戰鬥機,“梟龍”在2002年的珠海航空展上一出現就立刻引起了各方廣泛的關注。有專家指出,該機具有小型﹑低成 本﹑低風險﹑高機動﹑大航程﹑優良的起降性能和先進的航電﹑武器等特點,是中小國家理想的戰鬥機型。巴基斯坦軍方人士認爲,“梟龍”戰機實用可靠,是巴空 軍所盼望的好飛機

  巴空軍參謀長: “梟龍”到來,夢想變成現實

  據《巴基斯坦時報》等媒體報道,兩架“梟龍”戰鬥機本月初飛抵巴基斯坦。12日,巴基斯坦軍方爲其舉行了隆重的歡迎儀式。儀式選在巴基斯坦航空集團的超大廠房內。明亮的廠房內四處挂滿了象征中巴友誼的兩國國旗。

  巴基斯坦空軍參謀長坦威爾?穆罕默德?艾哈邁德作爲主賓親身感受了一把“梟龍”戰機,並同在場的飛行員﹑工程和技術人員一一握手。他在歡迎儀式 上說,中巴聯合開發的“梟龍”戰機是兩國軍事領域的一項重要合作項目,感謝那些爲戰機研發做出貢獻的人們,是他們使這個夢想最終成爲了現實。

  據報道,此次交付巴基斯坦空軍的首批兩架“梟龍”戰機采用了先進的“蚌”式進氣道創新技術,並可實現超視距攻擊和精確對地攻擊。該型戰機全長約 14米,高約5米,實用升限爲1.6萬多米,配備一臺渦扇發動機,最大時速在2馬赫以內,最大起飛重量只有12噸,作戰半徑達1300多公裏,配備了先進 的飛行控制系統,具有很高的機動性能。其武器外挂點達7個,載彈量爲3.9噸,包括空戰導彈、對地攻擊和對海攻擊導彈。其中,在空戰方面,它可以攜帶近距 離和超視距導彈。在對地攻擊方面,它可以攜帶激光制導炸彈和反雷達導彈等武器。其海軍型可以配備法國的“飛魚”反艦導彈。一旦需要,該型機還可安裝受油系 統,進行空中加油,航程可達到3000多公裏。

  3月23日是巴基斯坦國慶節,巴三軍將在首都伊斯蘭堡舉行閱兵。屆時,“梟龍”戰機將首次進行公開展示飛行,讓巴民衆一睹其風采。

  實際上,巴總統穆沙拉夫去年8月14日在巴基斯坦“獨立日”演講中就曾透露,“梟龍”戰機將在2007年3月翺翔在巴基斯坦的天空。根據計劃, 中巴雙方共生産400架“梟龍”戰鬥機,其中巴方采購150架,中方采購250架。巴基斯坦今年將接收第一批8架“梟龍”戰鬥機,已經飛抵巴基斯坦的兩架 是其中一部分。如果一切順利的話,巴基斯坦希望2008年1月開始當地生産該型機。根據協議,如全面生産開始,雙方各負責生産總數的一半。

  爲了加快開發進程,進一步完善性能,首批兩架“梟龍”本月初從中國飛抵巴基斯坦,將由巴基斯坦空軍進一步進行試飛和評估。《巴基斯坦時報》認爲,巴基斯坦空軍對“梟龍”進行飛行評估將促進該型機性能的提高,使該型機在國際戰鬥機市場上更具有 競爭力。

巴基斯坦削減18架F16采購 250架梟龍軍購不變 2008-05-17 環球網

  一名巴基斯坦高級官員今年4月底向簡氏防務周刊透露說,財政預算壓力將迫使巴基斯坦政府削減從美國購進新型F-16戰機的數量,但是巴空軍250架梟龍戰機的采購計劃不會變化。

  巴美兩國起初達成的協議是,巴基斯坦向美國采購18架F-16戰機,另外18架戰機則可以選擇(買或不買),當2007年12月雙方簽署合同時,巴基斯坦選擇了放棄另外18架的采購。上述消息是是今年4月23日巴基斯坦媒體透露的。

  美國國會于2006年批准向巴基斯坦出售36架F-16C/D Block50/52型戰機,按照當時的說法,這筆合同的價值高達30億美元(包括培訓費用、零部件費用以及相關設備等費用),巴基斯坦還要求美方出售價值6.5億美元的武器套件,這包括500枚AIM-120-C5型先進中程空空導彈,200枚AIM-9M-8/9(Sidewinder)型空空導彈,和500套聯合直接攻擊彈藥的制導套件。

  但是美國國防安全合作局(DSCA)4月下旬表示,新合同價值只有4.98億美元,另外18架F-16的出售完全泡湯;新的合同只包括18架F-16戰機(12架F-16C Block52單座型和6架F-16D型雙座戰機),不包括零部件,也不包括附屬設備。

  巴基斯坦方面的官員表示,國際高油價和國內經濟增長放緩使得最後的決定成爲必然,“我們必須盯著每一個削減花銷的機會”。

  但他同時表示,削減F-16的采購不會影響巴基斯坦空軍250架JF-17雷電(FC-1梟龍)戰機的采購計劃。(環球網 張加軍 編譯)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8-05-17/1331500800.html

 

俄官方確認將繼續向中國供應梟龍用RD-93發動機

 

  全權負責俄羅斯武器裝備出口事務的俄國防出口公司副總經理米謝耶夫2010年7月19日在範堡羅航展上舉行記者招待會時表示:“俄國防出口公司將繼續履行向中國供應RD-93發動機的合同。中國飛機的戰術技術性能暫時遠遠落後于俄羅斯米格和蘇霍伊家族飛機的戰術技術性能。因此我不能贊同有關俄羅斯向中國殲擊機銷售發動機會在航空裝備市場上爲自己制造競爭對手的觀點。中國殲擊機對巴基斯坦的供應沒有對俄羅斯形成競爭,因爲俄羅斯並不向該國出售自己的武器裝備,俄國防出口公司沒有和巴基斯坦的直接合同。”

http://mil.news.sina.com.cn/2010-07-22/0908601983.html

 

美稱中國正用國産發動機試飛梟龍欲替代RD-93

 

  2011年11月13日-17日迪拜航展期間,巴基斯坦航空聯合體(PAC)官員告訴記者,巴方積極推動在巴航空聯合體組裝生産JF-17戰機,此後的JF-17與先前成飛出品的FC-1將有較大不同,JF-17設計用于出口多國,可以根據用戶的需求裝配不同的子系統。

  環球網記者獲得的美國航空周刊(AVIATION WEEK)迪拜航展特刊的文章稱:“成都飛機公司(CAC)正在用中國生産的發動機試飛一架FC-1戰機,旨在最終替代俄制RD-93發動機。”巴基斯坦航空聯合體的一位代表說,就(發動機)這一問題上,已經與俄羅斯和中國舉行了聯合會議,“我們確認——出口這款發動機(RD-93)是沒有問題的,然而,如果用戶希望采用另外一款發動機,我們也可滿足他們。”另據中航相關官員確認,巴基斯坦在組裝制造梟龍戰機方面進展較大。  

http://mil.news.sina.com.cn/2011-11-16/1014673831.html

 

巴基斯坦空軍總參謀長:梟龍戰機優于現役F-16

 

   據巴基斯坦聯合通訊社2007-8-7電,巴基斯坦空軍總參謀長,空軍上將Tanvir M. Ahmed表示,中巴合作研制的JF-17閃電(中國稱爲FC-1梟龍)戰鬥機已多方面超越巴空軍現有的F-16(編者注:應該是現役的F-16A/B block15),成爲一款優秀可靠的戰鬥機。

  在對媒體談起巴基斯坦空軍慶典時,他還透露,JF-17的60-70%制造工作將在巴基斯坦完成。

  近期,JF-17所用的RD-93渦扇發動機可以從俄羅斯獲得,但遲些時候將改用中國改進的發動機(編者注:中國在RD-93基礎上研發了“天山”WS-13渦扇發動機)。

  Tanvir M. Ahmed上將還透露,巴方希望引進中國的AWACS(空中預警機)和高技術戰鬥機FC-20(殲-10的中巴合作版本)。現在,與中國方面的商談正在進行中。

  另外,巴基斯坦向美國購買18架新的F-16戰鬥機(編者注:根據此前的消息,這批F-16應爲新型的F-16C/D block52。)的合同已經簽訂,但這18架F-16戰鬥機不會安裝火控和偵察設備,這份合同也不包括配套武器的引進。這份購買合同仍要提交給美國國 會,進行年度審核。

  目前,巴基斯坦空軍已經接收了4架二手的F-16戰鬥機,明年將會接受另外10架。(編者注:根據此前消息,這批二手F-16應爲F-16A/B,具體批次不明。)  來源: 中國經濟網

F-16vs殲10 巴基斯坦耗資51億美元購買升級美制F-16戰機

據美國《國防工業日報》2008年6月5日報道]2006年6月28日,美國防安全合作局(DSCA)向國會通報了一系列解禁,意圖是向巴基斯坦提供價值51億美元的外軍銷售包來對服役于巴基斯坦空軍頂級前線的F-16戰鬥機進行升級。其中一些條款隨著在2005年10月巴基斯坦克什米爾地區出現的地震已經在掌控之中,但是隨著所必需的30天評估期以及新武器和發動機的改型、60個F-16升級組件,對36架F-16 Block 50/52批次新飛機的要求還在進行之中,升級包覆蓋了巴基斯坦的老式F-16A/B飛機該國可能購買的其它二手飛機及相關設備。

  這些條款與已經産生的、擬議中的銷售爭論以及加之于上的美國政府銷售條件一道詳列如下。巴基斯坦期望在2008年7月底擁有首批10架飛機。

  條款1:36架F-16 50/52批次新飛機-30億美元;

  條款2:新F-16的武器-6.5億美元;

  條款3:F-16A/B中期壽命升級改進包-13億美元;

  條款4:F-16A/B發動機改型和UP/STAR F-16結構升級套件-1.51億美元。(劉代軍 責編戴)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8-06-13/0747505100.html

 

俄總統表示要購買中國梟龍 (2011-07-19 )

 

俄總統梅德韋傑夫贊揚中國和巴基斯坦的梟龍項目,認爲該機裝備俄羅斯發動機,俄羅斯可以考慮引進一些,令俄羅斯輿論嘩然。

中國出口“梟龍”戰鬥機時,曾發生過俄羅斯方面以發動機爲由進行阻撓的事情,給世人一種俄羅斯人敵視“梟龍”的印象。但從裝備技術角度講,最應該裝備“梟龍”的也許恰恰就是俄羅斯。

  從空軍裝備情況看,俄羅斯缺乏一種真正可以大量裝備的低檔戰機。俄羅斯擁有世界最廣闊的國土,應該在數量上達到相當規模,才能保證領空的安全。新型的蘇-35或T-50造價高昂,在俄羅斯經費有限的情況下,10年內裝備數量最多達到200架,作爲空中力量的核心尚可,保衛全國的領空則顯得捉襟見肘。

  俄羅斯第三代戰鬥機中,米格-29雖然造價最低,但卻非真正的低檔戰鬥機,而且現有的大量米格-29、米格-31和蘇-27也開始老化,未來10-20年必須有新的飛機進行替補。米格公司曾在1980年代提出過單發戰鬥機米格-33計劃,該計劃效仿美國F-16的設計思路,作爲低端戰機,在數量上彌補高價戰鬥機的不足。

  米格-33計劃雖然夭折,但“梟龍”卻相當于米格-33計劃在中國的重生。“梟龍”和米格-33設計思想幾乎如出一轍,氣動布局非常類似,均采用一臺米格-29的RD-33發動機(“梟龍”的改名爲RD-93)。“

“梟龍”最大的缺點,是現有型號不夠先進,只相當于米格-29SMT的水准,無法勝任21世紀中葉的需要。但俄羅斯在發動機、雷達方面仍擁有大量技術積累,可以和中國進行技術合作,共同打造專爲俄羅斯空軍使用的隱身版“梟龍”。由于“梟龍”的技術平臺和生産線比較成熟,隱身版“梟龍”裝備俄軍的時間可能還會早于T-50。

  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近日曾表示,如果國産武器定價過高,俄羅斯國防部可以購買外國軍事裝備。這一聲明顯示,俄羅斯現有國産裝備在性能和價格上都已逐漸缺乏吸引力,而且“西北風”級的進口,也證明俄羅斯官方爲武器進口已經打開大門。

  最後要強調的是,近年米格公司已經面臨消亡的境地,如果大膽引進“梟龍”生産線,甚至將“梟龍”重新命名爲米格-33,也許米格公司尚有重生之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ce36d230102dqug.html?tj=1

 

中國殲-7國土防空能力出色空軍還將裝備若幹年

 

在中國航空工業發展史上,殲一7系列在仿造和自主研制戰鬥機方面具有奠基意義,沒有這一艱辛過程,就沒有如今令國人自豪並得到國際航空界稱贊的殲一10、FC一1“梟龍”等戰機的騰飛。

  第二次世界大戰和朝鮮戰爭以後,空軍被世界各國公認爲首戰之軍,奪取制空權的戰鬥機又成爲空中力量的刀鋒。1954年,蘇聯開始了米格一21的研制,原型機很快打破兩項世界飛行速度記錄,並于1958年被批准量産,與美國的F一4“鬼怪”並列爲世界第二代噴氣式戰鬥機的典型。新中國當時便向蘇聯提出了援助米格一21的要求。

  蘇聯停止援助後,考慮到當時的實際情況,中共中央軍委決定先按“照貓畫虎”的模仿方式把米格一21制造出來。

  1964年3月31日,沈陽飛機制造廠利用蘇聯散件組裝的第一架米格一21首飛成功,定序號爲殲一7,自此拉開了國産的這一機型家族發展史的序幕。

  針對當時殲一7機載設備和武器落後的狀態,國內飛機廠通過引進歐洲先進電子設備和高性能導彈來改造,從1983年至1985年連續研制出殲一7Ⅱ、殲一711A到殲一7M等幾個型號,完成了30多項改進,使仿制色彩漸漸消失,創新色彩日漸突出。引進西方航電和火控技術改進的殲一7,在世界上成爲一款價格最低卻性能不錯的第二代戰機,于80年代後期向亞非20多個國家出口近千架,成爲中國在國際航空市場上惟一有競爭力的産品。外銷創彙使航空業下一步發展得到必要的資金,並爲殲一7的技術進步和系列化發展開創了一條新路。

  1990年5月18日,中國的殲一7E型機成功首飛,標志著國內航空界通過自主摸索並結合學習西方技術,使殲一7開始跳出了米格一21原型,戰鬥性能接近于第三代戰鬥機。殲一7E的外形同米格一21已有很大區別,氣動方面將原來的三角翼改爲雙三角翼,使之能接近第三代戰鬥機的機動飛行性能,並全面更新了電子設備,提升了空對空導彈發射能力。殲一7E不僅派生了出口型的殲一7MG型,在國際軍貿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並憑借出色的機動性能被“八一”表演隊選爲用機。直至2004年11月,成都飛機公司還推出了一款人稱“米格一21終極版”的殲一7G,在新疆機場首飛成功後裝備空軍部隊,2005年又被八一表演隊選爲替換殲一7E的用機。據報道,殲7一G主要在雷達、平顯和頭瞄等30多個方面實現了改裝,使飛機的綜合性能跨上新臺階,成爲名副其實的一種低成本、高效能的武器平臺。

  雖然近些年來進口的蘇一27、蘇一30和國産的殲一10、殲一11成爲空軍主力,而殲一7系列戰鬥機依靠本身所具有的飛行性能好、輕小靈活、低成本、高效率和使用維護簡單等技術特點仍能占據著重要位置,估計今後還可服役若幹年。

  走過艱辛路.航空業才成熟

  國際航空界人士包括俄羅斯專家都感歎,中國人可以說比蘇聯人更摸透了米格一21,才創造出那種保持其傳統優點又有諸多創新的殲一7後期型。

  有些人不解的是,在第三代戰鬥機主宰空中的形勢下,中國也推出了性能不錯的同代機,何必還對仿自半世紀前蘇制米格一21的殲一7再行改進呢?如果立足于國防建設的整體效益考慮,可以說這是中國在軍費不甚充足的情況下的明智選擇。中國作爲一個幅員廣闊的大國,戰機需求量大,數量有限且昂貴的新型第三代戰鬥機應作爲空戰和對外攻擊的“拳頭”,一些巡邏或相對簡單的任務仍可由殲一7這類廉價機執行。

  殲一7所具有的第二代機原型的最大弱點,是機體難以裝載大功率雷達,空中搜索能力差的弱點不易克服。如果由地面雷達或空中預警機對其進行引導,就能給這樣的“近視眼”戴上一副“眼鏡”,再配備高性能空對空導彈,執行國土防空任務時仍能與第三代戰機較量。1999年、印、巴兩國在克什米爾發生錫亞琴冰川武裝沖突,巴基斯坦空軍曾派出中國制造的殲一7P戰機迎擊印度的蘇一30和幻影一2000這些第三代戰機,通過地面雷達引導最終以靈活糾鬥使對手抛掉炸彈抱頭鼠竄。這次單機售價僅值蘇一30 1/20、 “幻影”2000 1/40的殲一7戰機獲得勝利的戰績,顯示了低檔機如有效使用可獲得極佳效費比。巴軍方就此評價說:“在有地面引導的情況下,殲一7是一款優異的要地防空戰鬥機。”中國的雷達引導能力自然強于巴基斯坦,目前又有了多種預警機,引導殲一7系列機作戰的能力會更高。

  中國的殲-7系列戰鬥機據稱已在去年停産,意味著這一機型家族改進就此完結,日後完成服役任務就會被財力日益充足的解放軍空軍用新機型取代。不過,中國航空界的知情人談起殲一7,始終懷著一種特殊的感情。四十多年來,中國從研制改進殲一7所獲得的收獲,絕不僅僅是爲國土防空提供了一種效費比不錯的機種,更重要的是以此全面掌握了航空工業的基礎知識並獲得了必要設備條件。1956年沈陽飛機制造廠造出第一架噴氣式飛機殲一5時,完全是按照蘇聯圖紙、並在蘇聯專家指導下生産的,國內並無自行研制的基礎。從60年代至90年代,中國航空界通過對殲-7系列的仿制,自己摸透了第二代戰機的技術,通過引進歐洲先進的火控、航電等子系統進行改進,最終造出能與第三代戰機較量的殲一7E、殲一7G,可以說是一個臺階接一個臺階走完了建設獨立的航空工業體系的全過程。通過研制殲一7,中國飛機制造業才摸透了戰鬥機各種氣動的特點,2000年以後搞出的國際上評價不錯的“山鷹”教練機、FC一1“梟龍”戰鬥機的氣動外形就是借鑒殲一7的氣動研究成果。以高空高速性能著稱的早期殲一8 I戰鬥機.也是殲一7氣動外形的簡單放大。通過研制殲一7,中國才擁有WP7/WPl3發動機,進人了航空發動機的初級門檻。有了這個基礎和經驗後,國內後來才能研制出接近世界先進水准的昆侖、太行發動機,並促進了國産空對空導彈技術的進步和成熟。

  通過對殲一7 40多年的發展,中國才從長期仿制蘇俄戰機的處境中解放出來,自主搞出了第三代戰機。通過多年對殲一7的研制,國內開發出大型風洞,制造出能適應高速飛行的高強度合金等基礎材料,並自研出雷達、航電系統。最重要的是,通過研制、改進殲一7 40多年,中國培養鍛煉出一支能設計、研制、生産先進戰鬥機的梯隊。不誇大地說,殲一7的發展造就了中國兩代、甚至三代航空人,是國內航空工業走向成熟的標志,也奠定了目前和今後騰飛的基礎。△軍事文摘第6期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8-07-03/0839508509.html

 

中國殲七戰機發展史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中國出口第三世界國家殲七戰機數量明細表   

新中國建國後,我國先後引進多個型號的蘇制米格系列殲擊機,其中包括一代名機——米格-21。經我國科研人員的艱苦努力,在1966年成功的將國產化的米格-21——殲-7型殲擊機送上了藍天。經過多年的改進改型,殲-7發展出了多種改進改型,本文將從外觀識別的角度分析各種殲-7改型的異同,以供讀者參考。

  殲-7I   

1966年1月,殲-7原型機在瀋陽飛機廠由葛文墉駕駛首飛。1964年和1965年航空工業部確定成都飛機廠和貴州飛機廠生產殲-7基型。該型與米格-21F-13較為相似,右翼根裝有1門30mm機炮,可外掛2枚霹靂-2空對空導彈或38枚火箭。發動機為一台渦噴-7發動機。1996年,由成飛在殲-7原型基礎上發展的殲-7I晝間防空型誕生,約為部隊生產了200架。I型較明顯的外觀變化是左翼根旁增加了1門機炮,解決了部隊反映的殲-7機炮火力不足的問題。I型的進氣道調節錐改為無級調節,以提高水準加速性能,而基型採用三級調節。I型的進氣道唇口圓弧半徑增加至2毫米,基型則為0.5毫米,改善了低速飛行時的空氣流動特性,提高了起飛推力,當然唇口這一差異從圖片上很難識別出來。近年國內媒體刊登了殲-7超音速靶機的一些照片,塗有紅、綠條紋,可以辨認出是由殲-7I改進而來。   

  殲-7I衍生出了殲-7A出口型,採用渦噴-7B大推力發動機,電子設備有所改變。I型的減速傘艙安排在發動機噴口下方,垂尾根部與噴口之間無其他設備。A型的紡錘狀減速傘艙則安排在垂尾根部和噴口之間,這改變了減速傘產生的力矩,縮短了著陸滑跑距離,同時避免了尾焰對減速傘的灼燒。這一改進為後來的各種殲-7改型所沿用。A型先後出口到了埃及、阿爾巴尼亞和坦桑尼亞等國家。值得指出的是,曾用於援助朝鮮的是殲-7I型,而並非殲-7A。

  殲-7II   

因為文革等原因的影響,殲-7I之後的改進型號的研製工作進展緩慢,1978年殲-7II型成功首飛,殲-7系列殲擊機自此進入了成熟發展的階段。II型外觀上最大的變化是座艙蓋與I型大不相同。I型的鉸接式整體艙蓋與米格-21早期型號一樣,是向前開啟的,與駕駛員座椅連接為一個整體。這一設計原本的用意,是在彈射時可對駕駛員起到遮罩保護的作用。但由於聯動系統比較複雜,加工品質粗糙,所以這種救生系統容易出現故障,甚至導致飛行員傷亡。因此米格-21後期型號對此進行了改進,殲-7II型也將座艙蓋改為向後開啟,前部設置固定風擋。殲-7II還在機腹中線增設了一個容量為720升的超音速副油箱,而以往體積較小的老式副油箱僅有480升容量。   

殲-7B是殲-7II的出口型,1982年5月首飛,使用渦噴-7B延壽型發動機。B型可掛西方的近距空對空導彈,主要是法國魔術R.550近距空對空導彈,也可掛國產霹靂-2導彈。因此攜帶的導彈武器也成為了識別該型號的一個有力依據。B型曾出口到伊拉克和蘇丹。此外,出口埃及的殲-7A的後40架交付之前,埃及客戶追加了一些性能要求,為此這些殲-7A進行了改進,達到了殲-7II的性能水準,被定名為“殲-7II出口型”。殲-7II出口型有著一些獨一無二的特徵,例如保留了A型座艙後部的小視窗,而這個小視窗在殲-7II上是沒有的。埃及的這些中國產殲擊機曾與美軍F-14進行模擬對抗,取得了三次擊中美機的“戰果”。據外電報導,伊拉克的殲-7B在與伊朗的戰爭中發揮了一定作用,有趣的是伊朗也進口了少量的殲-7N型殲擊機。1983年,B型的改型殲-7W交付約旦用戶。辛巴威獲得的殲-7命名為殲-7IIN,採用了殲-7M除航電系統之外的各種技術。   

  殲-7IIA是殲-7II的改型,1984年首飛。殲-7IIA著重改進了火控設備,空速管縮短,移到機頭右上方,並改為了固定安裝,而以往型號上的空速管在進氣口下方並可向上折起。該型的雷達天線罩有所變化,垂尾頂部安裝有塗成綠色的甚高頻天線。殲-7H(原命名為殲-7IIH)是在殲-7II上增加使用霹靂-8近距空對空導彈能力的改型,1985年3月首飛。該型有四個外掛點,可攜帶通用掛梁,能使用霹靂-8導彈。以往的殲-7型號並不具備這一能力,因此是否配備霹靂-8是辨認殲-7H的一個有力證據。同時,H型垂尾頂端並沒有IIA型上配有的綠色甚高頻天線。殲-7H曾改為殲-7IIK,採用殲-7M的機翼和燃油系統,採用渦噴-7乙C發動機,用於出口。1990年後,斯里蘭卡購買了4架殲-7BS,該型號是殲-7B的簡化版本,有四個武器掛架。  

  殲-7M是殲-7系列中極為重要的一個出口型號,是殲-7IIA的改型,1983年首飛。殲-7M引進了國外7項電子火控設備,可使用霹靂-2、霹靂-7導彈或西方近距空對空導彈。翼下掛點改為四個,可掛火箭、炸彈及副油箱。M型改進的核心是採用了大量西方先進電子設備,包括新型平視顯示器和武器瞄準電腦等。在外觀上看,M型的空速管與殲-7IIA一樣移到機頭右上方,此外進氣口一側加裝了尖錐狀的姿態感測器。座艙後方的天線接近四邊形,長度縮短。在已有的公開圖片上,M型常塗有上部及側面為褐黃色、腹部為天藍色的迷彩。除用於出口外,我軍也裝備了少量按照殲-7M標準改進的殲-7IIM型殲擊機。

  殲-7P是M型的改進型,同樣裝備巴基斯坦空軍,後來已服役的P型改裝升級成為了殲-7MP。P型改進了座艙佈局和導航電子設備,加裝了座艙後視鏡,改裝外掛系統,使用馬丁‧貝克10L零零彈射座椅,駕駛杆縮短50mm以減輕飛行員手臂的疲勞程度。殲-7P、MP一般採用巴基斯坦的灰色迷彩,可使用AIM-9P和“魔術”近距空對空導彈,垂尾上的甚高頻天線明顯縮小。MP型垂尾頂部兩側各裝有兩個雷達告警接收天線,由此可區分開P與MP型。

  伊朗向我國訂購了殲-7N和殲教-7N,其中殲-7N是殲-7MP的改型,同樣可用AIM-7P和“魔術”導彈,採用包括褐、綠等色彩的迷彩塗裝。

  殲-7Ⅲ

  在米格-21系列中,米格-21MF是較為重要的一個改型,在外觀上看該型加大了背鰭、進氣口和進氣錐。進氣錐的變化使得MF可採用尺寸更大、性能更好的雷達,同時解決了進氣口唇部對雷達的干擾問題。我國的殲-7Ⅲ型與米格-21MF型相似,於1972年正式開始研製。殲-7Ⅲ型是我國第一種全天候戰鬥機,具有重大的意義。1982年,成飛的宋文驄擔任該專案總設計師,1984年4月26日,殲-7Ⅲ在成都飛機廠首飛上天。

  與殲-7I相比,殲-7Ⅲ的零件變化率為80%,成品變化率為43%,採用新材料37項,新成品190項。具體的改進包括配備了新型全天候截擊雷達,具有空空和空地工作模式。從外觀上識別該型殲擊機,應注意加大了的背脊和進氣錐,背脊從座艙延伸到垂直安定面,裏面裝有操縱杆、電子設備等。裝備部隊殲-7Ⅲ主要採用綠、藍、褐色組成的深色迷彩,與殲-7其他型號採用的灰白色迷彩大不一樣。背脊上不再有纖長的天線,垂尾頂端和進氣口下方機身表面兩處各加裝了三根柱狀敵我識別天線。進氣口右上方除了安裝有固定空速管,還有突起的氣壓感測器。尾翼弦長加大,以適應氣動外形的改變,因此面積明顯大於以往的殲-7。座艙蓋與其他型號也有明顯區別,向右側開啟,後部與背脊平整結合,而不像其他型號那樣呈氣泡狀。風擋上方還有一個明顯凸起的WG113-1甲型後視鏡,這也是重要的識別特徵之一。此外,Ⅲ型風擋前有一個凸起的附面層排出口,座艙下方接近機腹處有薄薄的機炮整流片,翼根上方的主輪艙凸起也顯得比較大。   

殲-7Ⅲ的改型殲-7ⅢA又稱殲-7IV,後稱殲-7D,同時殲-7Ⅲ也改稱殲-7C。D型針對C型上暴露出的各種問題進行了改進,1995年裝備部隊。D型機體比C型更粗、更長,改裝了新型平視顯示器、新型火控雷達等設備,採用雙聯23mm機炮。加裝了箔條/紅外誘餌投放器。D型在外觀上與Ⅲ型非常相似,僅垂尾尖端和根部的天線有所不同。殲-7Ⅲ和殲-7D的雙管機炮都在機腹,翼根旁邊沒有機炮,這也是識別的一個依據。

  殲-7E

  殲-7E是在殲-7M的基礎上,改機翼為雙三角機翼設計的新型殲擊機。E型的海軍型命名為殲-7EH,還發展了出口型殲-7MG。這兩種改型在機動性方面有重大改進。外觀上最大的區別是,機翼從米格-21經典的大後掠三角翼改成了雙三角翼,內翼後掠角57度,外翼後掠角42度,並增設了前後緣機動襟翼。殲-7E只有一門30-1機炮,使用渦噴-13F發動機。可攜帶通用掛梁,具有使用霹靂-8導彈的能力。 

 據外電報導,殲-7MG採用了英國GEC公司的SSR(Super Sky Ranger)雷達,是X波段脈衝都卜勒雷達,在一些公開圖片展示了該雷達的平板縫隙天線,這是一個重要的識別特徵。MG型的座艙加裝了平視顯示器,採用了複合通用掛架及通用導彈發射架,機翼下有四個外掛點。殲-7MG的各種天線也與以往的型號不盡相同,例如垂尾頂端的甚高頻/超高頻天線明顯縮小,同一位置還裝有告警天線。MG型具有了攜帶PL-9近距空對空導彈的能力,這也能作為辨認依據之一。殲-7E的改型殲-7EB是解放軍“八一”表演隊的表演用機。EB型拆除了武器系統,加裝了特技飛行高精度儀錶。EB型由於採用紅白色表演塗裝(近期已經改為全新的藍白色塗裝),非常易於識別。

  殲-7PG是目前最新的殲-7出口型號,PG型與MG型同樣採用了雙三角翼佈局,採用了機翼鋰鋁合金整體油箱。據稱該型採用義大利的Grifo-7多功能機載雷達,配備新型平視顯示器。殲-7PG採用新型的整體圓弧風擋玻璃和全新座艙佈局,這是較為突出的識別特徵。殲-7MG、PG的迷彩與以往的M、P等型號也不盡一致,MG、PG的機頭部分採用深灰色迷彩,而M、P型機頭則為淺色。  

   殲-7FS與殲-7MF

  殲-7FS是成都飛機製造公司研製的一種殲-7改進型號。殲-7FS的外觀有了重大的變化,進氣道採用了機頭下頜進氣的方式,進氣口上方突出一個較大的雷達罩。這種進氣方式與美國的F-8、A-7等飛機類似。這種改進增大了雷達罩的容積,便於安裝尺寸更大、性能更好的機載雷達。同時,將殲-7改為下頜式進氣並不需要大幅度改動機身結構,是解決殲-7加裝更大尺寸雷達的最為簡單易行的方法。

  近期成飛多次公開展示了計畫中的殲-7系列最新改進專案:殲-7MF。殲-7MF將採用機腹進氣道,從而騰出機頭空間安裝更大尺寸的機載雷達,以獲得完善的空地作戰能力。因此機腹進氣成為了該型最大的外觀特徵。此外,殲-7MF將延續殲-7E的雙三角機翼和前緣機動襟翼,同時對航空電子等系統進行全面的改進升級。MF型還將採用整體風擋,外掛點增加到7個。

    殲教-7

  殲教-7是以殲-7II為基礎改進而成的雙座教練機,由貴州航空工業集團于1987年成功研製定型。作為一種雙座改型,殲教-7的研製中對殲-7的機體做了較多修改。首先是增加了教員座艙和設備,座艙的兩個艙蓋均向右側開啟,後座艙蓋上部裝有電動收放的前視潛望鏡;其次為保持外形改變後的縱向穩定性,將單腹鰭改為雙腹鰭;第三是教員座艙佔據了一定機體空間,導致機體內載油減少,因此在背脊內安置了較大容量的油箱。殲教-7上安裝了先進的飛行故障類比系統和飛行狀態記錄儀。前者由教員操縱,可模擬出各種飛行中可能遇到的故障情況。後者用於記錄飛機實際的飛行狀態,可供返航後研究總結。殲教-7左機身內安裝一門30mm機炮,比殲-7其他型號減少了一門機炮。殲教-7還衍生了殲教-7A、殲教-7B、殲教-7P、殲教-7N、殲教-7PG等型號。殲教-7P改型的後座艙教員視線比前艙學員視線高出50釐米左右,因此取消了潛望鏡。這是分辨殲教-7與殲教-7P的一個要點。

  區分殲-7與米格-21
  區分殲-7與米格-21也是愛好者們值得關注的一個問題。在大多數圖片上,中、俄、印等國的殲-7或米格-21還是很好區分的,只要看清楚軍徽即可辨認。但對於一些軍徽被遮擋或不夠清晰的圖片,就需要進一步觀察分析了。一般來說,殲-7多數採用白色塗裝,而俄、印等國早期的米格-21外觀保持鋁金屬原色,現有的米格-21MF、BIS和SMT等型號則常使用深色迷彩塗裝。殲-7C雖然也採用深色迷彩,但只有深綠等三種顏色,而俄、印等國的迷彩則有四到六色。現在的殲-7一般在前機身塗有碩大的紅色五位數編號,而蘇聯時期的米格-21雖然也塗有編號,但一般為兩位數。俄、印裝備的米格-21PF、PFM型號有背脊,但比MF、BIS等型號的背脊明顯要短,而我國並未仿製裝備過PF、PFM等型號。機載武器也是分辨殲-7和米格-21的重要標誌,例如雷達制導型的AA-2空對空導彈,以及AA-8空對空導彈都不是殲-7所能攜帶的武器。總的來說,殲-7和米格-21的外觀區別還是較為明顯的。

http://www.zgjunshi.com/power/Article_Show.asp?ArticleID=2309

 

斯裏蘭卡稱殲七戰機對地攻擊能力與米格27相當 2009-06-17 新浪航空

 

  新浪航空訊 2009年6月初,斯裏蘭卡在首都科倫坡舉行了“勝利日”閱兵典禮,慶祝政府軍上月在打擊反政府武裝泰米爾伊拉姆猛虎解放組織(猛虎組織)的軍事行動中取得最後勝利。

  在這次閱兵典禮上,有三款中國軍機飛行編隊接受了檢閱,他們是殲-7GS、K-8和運十二。這是對中國飛機最好的褒獎,她們幫助斯裏蘭卡政府軍徹底的打贏了一場戰爭。

  這三款軍機與巴黎航展頗有淵源,殲七參加了1987年的巴黎航展、K-8參加了1999年的巴黎航展,運十二的模型也參加過巴黎航展。同時,這三款飛機也是目前我國出口情況最好的飛機。參加巴黎航展肯定對三款飛機的出口有促進作用,不過,最根本的因素還在于飛機本身的性能,而體現飛機性能最好的方式就是在實際應用之中,可以說,最好的展示場是戰場。

  我國目前出口情況最好的飛機,全部在斯裏蘭卡戰場上出現了,除了殲七、K-8、運十二外,還有初教六。

  殲七在斯裏蘭卡

  據筆者統計,殲七各型累計出口數量在600架到720架之間。1991年,斯裏蘭卡進口了4架殲七BS和1架殲教七。早期的殲七被認爲不能滿足斯空軍需要,因爲這種高空高速截擊機不適合對地攻擊。不過,斯裏蘭卡網友的評價很中肯:“200萬(美元?)就只能買這樣的戰鬥機了” 。

  早期進口的殲七很快投入了高強度的作戰,在“幼獅”和米格-27到來之前一直是斯空軍的主力戰機。1996年,在新機型到來之後,殲七退出了一線,作爲戰鬥訓練之用。2000年之後再次返回作戰一線。在2003年到2004年間雖然經過了巴基斯坦殲七大修廠的翻修,但是延壽增加的500-800個飛行小時很快就消耗完了,據估計早期進口的殲七各型目前可能只有一架殲教七可以繼續飛行。

  在2007年到2008年之間,斯裏蘭卡又進口了6架殲七GS,表明斯空軍對殲七的認可。對此,中國官方沒有相應報道,但是在2009年2月,有一則內部新聞從側面證實了殲七GS出口的消息。

  事實也證明斯裏蘭卡的選擇是正確的。2008年9月9日,斯裏蘭卡空軍司令古納蒂拉克宣布說,斯裏蘭卡空軍殲七戰鬥機當日淩晨進行了斯空軍有史以來第一次空戰,擊落了一架猛虎組織的茲林143輕型飛機。殲七GS不僅可以進行成功的截擊,還可以有效的對地攻擊,在戰爭的最後階段,殲七GS更多是與“幼獅”一起攻擊地面“高價值的目標”,斯方認爲在對地攻擊上殲七和米格27相當,比“幼獅”略差。

  K-8在斯裏蘭卡

  2000年11月,斯裏蘭卡空軍進口了6架K-8教練機。

  K-8培訓了斯空軍急需的飛行員。斯空軍飛行員缺額嚴重,在進口“幼獅”和米格-27之後,熟練飛行員改裝新機型,因缺乏熟練飛行員殲七曾經一度退出一線。

  除了培訓飛行人員,K-8還執行了對地攻擊、空中攔截等任務。K-8曾經多次挂載機炮吊倉攔截“猛虎”的輕型飛機,人們一度認爲K-8將取得斯空軍第一次空戰的勝利。

  2001年7月24日,班達拉奈克機場遭到“猛虎”襲擊,2架K-8被摧毀;

  2004年7月,爲了彌補損失,斯空軍再次進口了3架K-8;

  2007年10月22日,1架K-8再次在機場被擊毀。

  運十二在斯裏蘭卡

  1987年,斯裏蘭卡進口了4架運十二,以後,累計進口了約10-12架。

  早期的運十二承擔了大量的前線運輸任務,有文章稱,“該機任務非常繁重,特別是執行醫療撤運行動,久而久之,傷員流的血甚至已經開始腐蝕飛機的機體了!”不僅如此,早期的運十二還作爲轟炸機使用。斯空軍給運十二加裝了炸彈挂架,可以攜帶1000公斤的炸彈。

  後來,運十二的前線運輸任務逐漸被米-17直升機取代,最後進口的4架運十二主要用于海上巡邏、通訊聯絡、情報偵察等特種任務。

  運十二還是斯空軍培訓運輸機飛行員的教練機。

  運十二損失了3架:

  1995年,戰鬥中損失一架;

  1997年1月20日,墜毀一架,原因不明;

  1997年3月5日,在中國灣的機場遇襲,被擊毀一架。

  初教六在斯裏蘭卡

  1993年,斯裏蘭卡進口了10架初教六。2007年3月1日,一架初教六事故墜毀; 2007年10月22日,3 架初教六在地面遭襲被摧毀。

  評價中國飛機在斯裏蘭卡的表現,運十二、K-8和初教六可以用出色來評價,殲七則得益于比較好的性價比,他們都完成了客戶賦予他們的使命。更重要的是,中國飛機、中國航空人的後續服務自始至終伴隨著斯裏蘭卡,這是令所有客戶放心的。

  據我統計,殲七出口了600至720架,K-8約 170多架,運十二150架以上,初教六450架以上,成績應該是不錯了。據說,運十二不算內銷,出口超過150架就可以純贏利,在2008年7月,新聞報道中特意報道了運十二出口超過150架,可以認爲項目獲得了徹底的成功。

  我國的飛機性能略遜于國外同類機型,但是,我國戰機在性價比方面有優勢,我們的後續服務有優勢;而且,世界上存在這樣的客戶,使用不起美制、法制、俄制的奢侈品;世界上也存在這樣的客戶,他們在受到各種不公正的制裁。這些都是我們促進出口的有利條件。

http://mil.news.sina.com.cn/s/2009-06-17/1032555638.html

 

孟加拉國防長:中國殲七就可將印度LCA戰機打趴下

 

據孟加拉國國家新聞社報道,該國國防部代理部長哈菲茲丁‧艾哈邁德在國會表示,孟加拉國已同中國簽署價值9360萬美元的合同,為其空軍購買16架戰斗機。孟加拉軍隊發言人納茲魯拉耶夫‧伊斯蘭上校向媒體介紹說,這批戰斗機為中國產殲-7。

  殲-7系列戰機是中國研制的一種單座、輕型、兩倍音速噴氣式殲擊機,其改型眾多。據不完全統計,殲-7系列已出口超過500架,堪稱中國軍品出口第一品牌。

  優勢︰價格+系統

  孟加拉自去年起廣邀全球軍機制造商,對該國的空軍戰機更新計劃進行競標。據悉,孟加拉空軍的這個競標計劃原本包括,購買最多至16架的新式戰斗機以及 12架噴氣式教練機。參加競標的除了中國公司產品外,還有俄羅斯的米格和甦霍伊戰機、韓國航空工業公司新近研制的T-50“金鷹”噴氣式教練機等。

  不過,從一開始,俄羅斯就幾無勝算。孟加拉國空軍曾于1999年從俄羅斯以1.24億美元采購了6架米格-29殲擊機和2架米格-29UB教練戰斗機,但後來因為維護成本過高(兩年即達1724萬美元)而將其轉手出售。顯然,此次新購戰機將是有取代米格-29的考慮的,而俄羅斯已基本不生產比米格- 29低檔的戰斗機。

  孟加拉當地媒體報道說,該國空軍擁有原捷克斯洛伐克產的L-39“信天翁”等適合訓練米格“家族”的教練機,且使用中國產殲-6、殲-7系列戰機也頗為上手。而韓國“金雕”並非直接配套某一系列戰機的教練飛機,競爭力不夠。目前孟加拉國空軍最具戰斗力的殲擊機,仍然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向中國購買的兩個中隊的殲-7M。

  生逢LCA

  除了該國東南部與緬甸略有接壤,孟加拉國陸上只與印度相鄰,南面孟加拉灣上,是印度半島和印度“安達曼-尼科巴群島中央直轄區”之間、印度東部艦隊活動頻繁的海域。因此,要勝任國土防空的任務,孟加拉空軍必須選擇在一定程度上具備與印度空軍抗衡的機種。

  有限的財政使得孟加拉國不可能像印度那樣大肆采購昂貴的西方裝備。

  印度雖然大力引進外國軍機,但要維持其龐大的空中力量需求,仍有待于其自研戰機的成熟。目前,印度在加緊繼續完善其LCA“光輝”輕型戰斗機。印度斯坦航空有限公司預計,第一批8架戰斗機將于今年年中開始生產。一旦LCA這一被印度方面認為到“2020年都不會落後”的國產戰機成熟,其產量必定可觀。目前,印度裝備各型飛機約1400架,其中作戰飛機近800架。

  印度時報報道,印度空軍將首批購買20架LCA,替換老化的米格-21戰斗機。就印度空軍的部署來看,緊挨孟加拉國的印度東北軍事重鎮提斯浦爾及其附近,一直是密集部署米格-21的地區。

  從生產、使用周期和部署各方面看,孟加拉國殲-7將來長期“照面”的必有印度LCA。印度方面按西方標準稱LCA為“第四代戰機”。

  截擊功能完備

  “殲-7完全能夠勝任國土防空任務。”一不願透露姓名的國內軍事網站負責人介紹,類似孟加拉這樣國土相對狹小的國家,“只要有足夠的地面雷達、場站對戰機進行引導、指揮,擔負截擊任務的戰機自身可以省卻大型先進電子設備的負擔”。而且,孟加拉國幅員較小,殲-7原本相對較小作戰半徑的弱點就不成為弱點了。

  要勝任截擊任務,在面對小規模“敵機”近距離干擾時完成空中巡邏任務,戰機必須具備高速、較高升限以及優異的機動能力等特點。

  中國成都飛機工業(集團)公司(簡稱“成飛”)曾在其網站上介紹,它目前可提供出口的主要是殲-7,最新型號是殲-7G。因此,孟加拉國此次購買的將最可能是殲-7的這款最新型號;中國航空技術進出口總公司(簡稱“中航技”)網站在其“核心業務”航空產品出口的戰斗機產品列表上,殲-7系列的主打機型是殲-7MG。中航技是國家授權的航空產品營銷商。

  據悉,兩種型號殲-7性能相當,都被認為改型自殲-7E。殲-7E由成飛與西北工業大學聯合研制。殲-7E系列機動能力出色,2002年殲-7G首飛並列裝後于2005年4月“接班”成為八一表演隊用機。這明確顯示了新型號殲-7具備良好的機動性能。

  中航技網站介紹,殲-7MG型“用于執行空中格斗及對地攻擊任務”,“具有較高的機動性及作戰能力”。

  殲-7G和殲-7MG兩種型號殲擊機的最大航速均不低于2倍音速,實用升限為17.5千米。相對地,印度的LCA最大平飛速度不超過1.8馬赫,實用升限15.24千米。可以說,估計主要用來擔任國土防空任務的新型號殲-7飛機在速度、高度方面略勝LCA。

據中航技網站介紹,“F-7MG可掛載PL-5E、PL-9C空空導彈”。兩型導彈均為紅外近距格斗空空導彈,具有全向攻擊和很好的離軸發射能力(比傳統導彈具更大搜尋、攻擊範圍),探測距離遠,並具有好的抗紅外干擾能力。可以看出,殲-7的武器裝備特點也顯示出,它確實是擔任截擊任務的老辣機型。

http://diary.wenxuecity.com/diary.php?c_lang=big5&currdate=200906&pid=3390&page=1

 

孟加拉國軍購 殲七怎能擊敗米格29

 

  2006年2月份,中國軍工出口又傳來一則喜訊,孟加拉國代國防部長宣佈,作為該國空軍現代化計劃的一部分,孟加拉國空軍從中國購買了16架殲七型戰鬥機,總價值9400萬美元。作為一款第二代戰鬥機中的佼佼者,殲七戰鬥機在暮年又煥發出新的活力。

  殲七怎樣打敗米格-29

  此次與中國殲七一起參與孟加拉國戰鬥機競標的還有東西方很多知名公司的產品,其中包括俄羅斯的米格-29戰鬥機、南韓的T-50教練機等等。據外電報道,孟加拉國購買的這16架殲七飛機中包括了12架殲七戰鬥機和4架殲教七教練機。

  有媒體稱:目前中小“中等發展速度國家”大批量進口廉價戰鬥機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甚至發展中國家也傾向於購買航程性能更強的米格-29SMT。米格-29甚至已經進入了傳統使用中國武器的緬甸、孟加拉等國。在這種情況下,中國殲七的市場可能會丟失。可是為什麼這次在孟加拉國的競爭中,中國的殲七為什麼會擊敗米格29這樣的對手呢?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購買米格-29的費用高昂,孟加拉國不堪重負。孟加拉國空軍曾于1999年從俄羅斯以1.24億美元採購了6架米格-29殲擊機和2架米格-29UB教練戰鬥機,但後來因為維護成本過高(兩年即達1724萬美元)而將其轉手出售。顯然,此次新購戰機將是有取代米格-29的考慮的,而俄羅斯已基本不生產比米格-29低檔的戰鬥機。

  殲七最新型功能完備

  此次新聞報道並沒有說明孟加拉國從中國進口的殲七屬於哪種改型,有國內媒體報道,中國成都飛機工業(集團)公司(簡稱“成飛”)曾在其網站上介紹,它目前可提供出口的主要是殲-7,最新型號是殲-7G。因此,孟加拉國此次購買的將最可能是殲-7的這款最新型號。

  殲七-G的表演型號殲七-GB2005年4月項替殲七-EB成為八一表演隊用機,這充分證明了該機型的良好機動性。據八一飛行表演隊的李秋隊長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表示:新機型“總體感覺很好。首先,座艙前風擋是圓弧形的,視野更開闊,在飛編隊表演時視覺上比以前要好。另外,操縱桿、油門手柄都和以前有很大不同。現在,手不離桿就能完成所有動作,不像以前轉換動作必須要鬆開。”

  孟加拉國國土面積14.76萬平方公里,與我國遼寧省相當。“殲-7完全能夠勝任國土防空任務。”一位次資深軍迷這樣介紹:類似孟加拉這樣國土相對狹小的國家,只要有足夠的地面雷達、場站對戰機進行引導、指揮,擔負截擊任務的戰機自身可以省卻大型先進電子設備的負擔。而且,孟加拉國幅員較小,殲-7原本相對較小作戰半徑的弱點就不成為弱點了。

  殲七齣口成果輝煌

  殲七作為米格-21型飛機的國產型號,自1961年引進至我國後,經過我們科研人員的不斷改進,發展出十來種型號。不同的改進型號曾出口至埃及、伊朗、伊拉克、孟拉加、緬甸、巴基斯坦、阿爾巴尼亞、坦尚尼亞等國。

  這些中國產戰機曾在地區衝突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在1999年的印巴卡吉爾戰爭中,某一天,印度空軍一架米格-27“鞭撻者”戰鬥轟炸機出發攻擊巴陸軍地面目標,為它護航的是一架米格-29“支點”戰鬥機。這兩架印度戰鬥機剛剛飛過實際控制線,巴基斯坦空軍就發現了它們,並從前線機場起飛一架殲-7P戰鬥機進行攔截。雙方戰鬥機瞬間就糾纏到了一起,殲-7P徑直向米格-27撲去。“鞭撻者”一邊閃避,一邊向米格-29呼救。米格-29義不容辭地飛了過來,擋在了殲-7P和米格-27的中間。殲-7P和米格-29展開了激烈的纏鬥。而此時米格-27則趁機溜走了,米格-29看到自己護航的對象遠去了,也就無心戀戰,跟著殲-7P飛了幾圈就也就離開了戰場。就這樣,雙方在沒有開火的情況下結束了這次驚險的空中較量。

  在兩伊戰爭中,在兩伊戰爭中,通過不同的途徑,伊拉克總共得到了80至120架殲-7B戰鬥機。伊朗直到兩伊戰爭末期才得到殲-7戰鬥機。在與伊拉克空軍的長期空戰中,伊朗空軍中包括F-14A“雄貓”飛行員在內的各型一線戰鬥機飛行員都反映說殲-7是一個非常難對付的敵人,雖然沒有米格-25的高空高速優勢,但是卻“非常靈活”。根據這些報告,伊朗空軍決定引進一些殲-7,1987年伊朗引進了36架殲-7N。

  據有媒體報道,至2002年的時候,成飛出口殲七就達500余架,創匯近20億美元。

http://big5.eastday.com:82/gate/big5/mil.eastday.com/eastday/mil/node62186/node62664/node62665/node124816/userobject1ai1925341.html?index=2

 

詳參【圖博館】:

F-5E  F-104  幻像2000  台印的幻像2000  台F-16 Block 20 來了雄鷹走了神鷹 IDF與JF17  適形油箱之議 IDF(我不飛)變雄鷹?

空對空導彈  兩岸空空導彈  中國空空導彈  中國機載雷達  機載有源相控雷達  太行發動機只達到能用的水準 WS-10性能優於AL—31F  中國戰機發動機研發史

FC-1 VS 殲7MF "梟龍"飛機電子與氣動系統 殲-7FS與殲-7MF 中國殲七戰機發展史

殲十出口之爭 殲十性能之爭 外國軍媒眼中的殲-10 J-10內幕宣傳  殲-10戰機  以色列Lavi戰機

殲9之敗  殲13之敗  殲-8之生產 殲八IIM火控系統 J-8之改良  殲-8

SU-27的實況? 蘇俄建軍原則 《戰爭之道》 由SU27到殲十一  殲-11性能之猜   SU-27家族關係 Su-35  SU-34   SU-33   Su-30  SU-27  米格-31  米格MiG-29 S-37“金雕”前掠翼戰鬥機

EF2000颱風戰機  法國 Rafale 颶風戰機  F-15“鷹”戰機  F-14   F-18

F-22   仿F-22  反F-22 俄五代機 日本四代戰機 PLA四代機之爭  《僵局》

三代機大車拼 《未來戰機》 印度LCA戰機  F-16全史 F-2戰力及問題解讀  日本F-2戰鬥機  瑞典JAS-39“鷹獅”

台長: 阿楨
人氣(23,716) | 回應(22)| 推薦 (3)|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 個人分類: 台灣空軍 |
此分類下一篇:適形油箱之議

tomcat
只能說,自家滴東西,對岸評論僅供參考,看國內專業媒體(全防/尖端/茶館)會較客觀
--------------
IDF外掛有4噸(略高於F-5E),對岸介紹有不少錯誤,不妨對照看看
2007-03-31 15:05:13
版主回應
出版異數 軍武雜誌打得火熱>中時09-06-15唐嘉邦

 景氣冷颼颼,出版業更是大寒冬,雜誌期刊經營困難,有的甚至停刊關門;軍事武器雜誌卻反其道而行,從早期只有《尖端科技》、《全球防衛》兩本,暴增到近十種,成為出版異數。
 目前坊間上軍事類雜誌,除了兩家廿年以上老字號外,還多出《漢和防務》、《兵器戰術圖解》、《亞太防務》、《戰鬥王》、《軍事連線》、《天生射手》、《突擊》、《戰場》等刊物。
 走到書局一看,在軍武雜誌區常常可以看到有人駐足翻閱,多數是男性;從事廣告工作的卅二歲陳武漢表示,「可能是因為男生大都當過兵,對這方面議題多少有些興趣。」
 不過,軍武雜誌市場並不如表面上這麼風光,業者都很清楚市場胃納量根本沒這麼大,百家爭鳴的情況並不正常,特別是現在景氣差,很多人只看不買。
 老牌《尖端科技》雜誌社長畢源廷表示,會出來辦軍事雜誌的人,大多是憑著一股熱忱,但台灣市場不夠大,賣紙本雜誌事實上並沒有利潤可言,只能不斷貼錢。
 「知兵堂」出版社的《突擊》和《戰場》兩本雜誌,以介紹戰史為主,由於只需負擔作者稿費和印刷費,不像其他介紹現代軍武的雜誌,還需額外負擔國外版權費用,因此成本較低,但營收也只能打平狀況。
 市場不夠大,無法從中獲利,為何仍有人願意投入?從《全球防衛》離開之後自創《亞太防務》雜誌的鄭繼文指出,因為覺得老雜誌做得不好,想要改變目前格局。
 鄭繼文說,他以最精簡人力運作,一年後發現,一間雜誌社只需兩個人,再結合兩岸資源還是可為。
 業者都有憂患意識,自認這個局面不會維持太久,紛紛區隔產品,加強競爭力,否則未來一定收攤。
 如《尖端科技》目前主要收入是靠賣軍事電子資料庫,對象有各級圖書館及學校,另外也有個人購買,用這方面的收入來彌補紙本雜誌的虧損。
 《漢和防務》專門介紹在台灣較冷門的俄系軍武;《戰鬥王》、《天生射手》走漆彈生存遊戲路線;《突擊》、《戰場》則以戰史為主,就是怕和其他雜誌同質性太高而遭取代。

大陸寫手多 戰史雜誌怕惹爭議>中時09-06-15唐嘉邦

 和一般介紹現代軍事武器的軍武雜誌不同,另一類「戰史」雜誌,這幾年也逐漸在台灣打開市場;內容主要以介紹過去戰爭為主,但由於大多出自大陸作者,小至遣辭用字,大到歷史解釋權都有可能引發爭議。
 目前坊間的戰史雜誌,以「知兵堂」出版社的「突擊」和「戰場」兩大系列為首,內容大量取材自大陸。
 不像一般軍武雜誌偏重硬體介紹,戰史類雜誌比較像看故事,很容易讓讀者接受,連小學生也會看。
 不過,由於大陸用詞與台灣不盡相同,經常讓人看得「霧煞煞」。這還是小問題,令人擔心的是文章背後的意識形態,歷史詮釋倒向對岸。
 「知兵堂」發行部經理陳昱丞指出,會找大陸作者是因為大陸寫手較多,且一些資料在台灣無法取得。
 他舉例,當初在大陸被打敗的國府部隊,在對岸留下的資料就比台灣來得多,加上國軍是戰敗的一方,官方也不太提,這時就很需要大陸資料來充實文章內容。
 陳昱丞指出,在意識形態及歷史詮釋權部分,他們都會特別注意,找相對客觀的作者撰稿,出刊前也會再審查一遍,以免讀者誤解。
 他強調,真正在研究歷史的人較不會受意識形態影響,加上近年大陸風氣開放,以往對共軍一面倒、歌功頌德的情況已不多見,問題應該不大。至於文中大陸用詞,如戰役名稱等,都會改為台灣人熟悉的辭句。
 與大陸交流頻繁的《亞太防務》總編輯鄭繼文表示,原則上不會找大陸作者寫關於大陸的軍事文章,至於專有名詞都會附上原文,讓讀者不致誤會。

另參本館:兩岸軍語
2009-10-01 09:41:56
tomcat
徒有從經國號改名為雄鷹的「去蔣化」和「以鷹制龍」之政治意圖.

------------
其實漢翔表明,&quot雄鷹&quot是指兩架原型機,若漢翔日後執行現有IDF升級,名稱仍是&quot經國號&quot(F-CK-1)
可借前幾天中華日報瞧瞧
2007-03-31 15:10:51
阿楨
知彼知己,百戰百勝
人家原文也是說:「外掛重量/4000kg」啊
全防/尖端的文章,我是印了不少,但無法上傳  
全防的文章算紮實,但尚未建電子資料庫
尖端的差些卻已建立,但要會員花錢才能下載,且有版權限制

要聽中華日報的還是扁皇帝的?
2007-03-31 15:32:32
f14tomcat
加上其作戰半徑才600公里,限制超載才6.5g,最大外掛重量才907千克,
--------------
對岸所稱ㄉ外掛重量(亦即我方所稱滴&quot酬載&quot)907千克--尚不足一噸
是有問題滴數據(即之前本貓所稱滴&quot錯誤&quot)
2007-04-02 11:32:13
阿楨
多謝指正,我也被「千克」弄混了!

原文「最大外掛重量才907千克」與「外掛重量/4000kg」自相矛盾,應改!

歡迎您來指教我的<適形油箱之議>
2007-04-02 13:13:36
雄鷹改回翔昇
雄鷹改成翔昇 IDF命名也輪替>中時08.12.29吳明杰

 國人自製的IDF「經國號」戰機,經性能提昇後,新款原型機去年已由前總統陳水扁命名為「雄鷹戰機」,但因政黨輪替,負責生產戰機的漢翔公司也跟著將「雄鷹」去名,在馬英九總統二十八日參加「經國號戰機出廠二十周年」典禮時,又將新戰機改名「翔昇」戰機。

 漢翔公司昨天安排馬英九總統試乘的戰機,是編號一○○○一的「經國號」戰機,也刻意避開陳前總統試乘過、被命名為「雄鷹戰機」的一○○○五戰機,為不讓馬英九看到扁在這架戰機命名的痕跡,機首更完全不見「雄鷹」兩字。

 戰機從未正式漆上雄鷹

 據透露,當時陳前總統將經由「翔昇計畫」性能提昇後的戰機命名為「雄鷹戰機」,漢翔公司也只是用寫有「雄鷹」兩字的磁鐵片讓阿扁貼上「做做樣子」,戰機上其實從未正式漆上「雄鷹」二字,但對此漢翔人員說,改為翔昇戰機只是恢復原本戰機的名字。

 馬英九總統在典禮致詞時表示,古今中外沒有廉價的和平,國防也要有自力發展武器系統的能力,我們的國防政策是不求戰、不懼戰,但絕對有備戰的能力,我們不是放棄防衛。

 對於過去外界笑稱「經國號」戰機是「I don’t fly」,但後來經陸續見證,「經國號」戰機應該是「I do fly」(我會飛)、「I do fight」(我能戰鬥),但是「I don’t fail」(我不會失敗)。

 空軍二代戰機主力之一

 國人自製研發的IDF經國號戰機,是由漢翔公司生產,一九八八年出廠後,由當時的總統李登輝命名為經國號,並於一九九七年在新竹成立第一支聯隊,如今漢翔生產的一百三十一架IDF,成為我空軍二代戰機的主力之一,卻也摔了五架飛機,加上動力油箱不足,無法進行長程作戰。
2008-12-29 12:45:22
美軍售升級IDF?空軍盼通過
2010-08-25
(中央社記者曾依璇台北25日電)美台商業協會今天表示,美國政府已針對3項小型對台軍售案通知國會,相關裝備將用於IDF經國號戰機的雷達更新。空軍將領表示,此案尚待美國國會審議,「空軍就等通過」。
美國國務院也指出,行政部門日前已經通知國會,將依直接商業銷售(Direct Commercial Sales,DCS)相關規定,允許美國企業對台灣出售雷達維持與升級的元件與服務。
美台商業協會(US-Taiwan Business Council)指出,美國政府已於8月12日針對3項小型對台軍售通知國會,相關裝備將主要用於經國號戰機的雷達更新。有媒體報導,相關軍售案與漢翔公司及空軍正進行的「翔昇計畫」有關,提升現有IDF經國號戰機性能。
空軍高層官員晚間受訪時表示,美方目前僅將此案「納入議題」,尚待國會下會期審議,審議結束後才會將結果通知漢翔公司,空軍就等案子通過。
美國日前公布最新中國軍力報告指出兩岸戰力失衡,而美國又遲未決定是否售台F-16C/D戰機。軍方人士認為,若要維繫空軍戰力,美方勢必得協助國軍提升現有F-16A/B與IDF等戰機的性能。
IDF經國號戰機是1990年代台灣自製的高性能防禦戰機,由於服役已近20年,國防部先前為提升IDF性能,以因應新作戰需要,編列約新台幣70億元,由漢翔公司與中科院合作提升IDF性能,主要工作包括為戰機加裝「適型油箱」,增加續航力、換裝新的飛控電腦、增強戰機結構以加大武器酬載量。
2010-08-26 11:20:53
版主回應
經國號升級交機 馬總統要求國機國造【聯合報2011.07.01

第一批由漢翔公司負責的經國號升級戰機交機。記者廖國隆/攝影
經國號升級戰機除了更新為卅二位元電腦,並將抬頭顯示器由單色改為全彩,最重要是改進射控系統,讓防空用的戰機成為具有對地攻擊能力的多功能戰機。記者廖國隆/攝影
漢翔航太替經國號戰機性能提升,昨天舉行首批交機典禮。馬英九總統表示,為維持國防自主目標,對空軍下一代高級教練機,將要求國防部、經濟部設法研商,採取「國機國造」。
馬總統強調,當初經國號剛問世時,有人嘲笑它是「I Don't Fly」,如今證實經國號飛得很好,是「I Do Fly」與「I Do Fight」,也是「I Don't Fail」(我不會失敗),如今強化性能,更是「I Do Forward-looking」,永遠前瞻。
空軍現役一百廿八架經國號,第一階段改造七十一架,將優先配屬台南的四四三聯隊。其他五十七架是否改造,必須看能否爭取到F-16 C/D戰機而定。 目前空軍官校使用的五十餘架AT-3高級教練機,將於二○一七年起達到壽限,須尋找替代機種。若以經國號研改,估計也需要至少三年及新台幣五十億至七十億的研發成本,如今馬總統宣示將要國機國造,讓漢翔興奮不已。

建立自主國防 莫忘國機國造 2011-07-01 中廣新聞

IDF「經國」號戰機出廠超過20年,服役至今也超過16年,部分系統隨著時間流轉而逐漸老化,同時也有消失性商源的問題,久而久之,對IDF的後勤補保及妥善率維持,必然會造成問題,當初開發IDF的漢翔公司,因此以「翔昇」作為代號,針對IDF進行「中壽期性能提升」MLU。研發完成的「翔昇」機獲得空軍採用,開始針對台南聯隊的IDF進行升級改裝,任務代號「翔展」,首批6架6月30號在漢翔公司沙鹿園區正式交機,在馬總統的見證下,漢翔公司把這6架飛機交給空軍。
到底「翔展」機和原先的IDF有什麼不同,漢翔公司董事長邢有光說:第一個部份是經國號戰機的飛行控制,我們採用了32位元的電腦,讓我們經國號戰機飛行起來更細膩、更安全;第二,我們在經國號戰機的空電顯示方面作了很大的提升,我們採用了最新的任務計算機,以及三重的彩色顯示器,取代了過去操作很複雜,而且是黑白的顯示。
經過這個調整之後,我們飛行員在天上的時候,對飛機週遭的情景可以一目了然,而且讓我們飛行員操作起來更加方便,他的工作負荷大量地降低。第三個最大的改進是我們的雷達,這個是利用我們漢翔公司自行研發的軟體,增加了反制電子干擾的功能,同時我們也研發了很多雷達的模式,提供飛行員來操作,以上三個性能的改進,大大地提升了我們經國號戰機在戰場上的存活率!
不過,原先「翔昇」為增加航程加裝的「適型油箱」,因為考量發動機推力無法提升,增加油量反而會增加重量降低性能,因此「翔展」機沒有加入這項設計。
出席交機典禮的馬總統表示,IDF剛問世的時候,被部分人士批評是I Don't Fly,但經過這麼多年都飛得很好,還預備要升級,所以不只是I Do Fly,還是I Do Fight,更是I Don't Fail。
對漢翔員工最關切的公司未來出路問題,馬總統也做了明確的政策宣示『剛才我們在座談的時候,漢翔很希望能接受國防部的委託,發展高性能教練機,我已經指示國防、經濟部跟漢翔密切地研商,看看需要什麼條件能夠達成共識,如果沒有這個條件,應該用什麼方式創造條件,因為國防自主、國機國造是我們永不放棄的目標!
總統再度重申他的「三道防線」國家安全戰略,強調反對以武力解決兩岸爭端,但是中華民國還是要有自主的國防,以保衛國家安全,維護人民尊嚴,因此必須建立有打擊力量的國防武力『在這樣的理念底下,我們國防自主、國機國造就必須繼續來推動,當然會有困難,當然會有落差,但是當初我們要自製經國號戰機的時候,不也碰到同樣的困難嗎?我們也曾經克服過,我們還是要繼續克服!
馬總統的談話點出了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在可預見的未來裡,由於牽動美國和中國大陸的軍事合作關係,F-16C/D案不會立即有明朗的結果,美國甚至可能不會出售,除了現有的F-16A/B升級,如何讓IDF進行中壽期性能提升,進而至少先取代F-5E/F作為部訓機,是空軍立即要面對的事情。
此外,AT-3雖然經過結構強化,但也只能用到105到107年,下一代的高級教練機,早就應該開始思考。即使在研發之初,IDF就是一款被「下過藥」的戰機,發動機推力先天不足,注定難有發展空間,但不表示IDF的發展到此為止。台灣的高性能戰機採購又陷入瓶頸,除了一再敦促美國軍售,應該還要有其他作為,才能真正突破困境。
2011-07-01 09:52:46
阿楨
中國L-15教練機堪比台軍經國號?

《漢和》2013-11月刊的「中國L-15教練機堪比台軍經國號」在台未起多大回響,對岸的噴子則條件反射式噴模仿與發動機之糞,而不深思IDF是空優戰機,L-15地攻擊能力不輸強-5 堪比台軍經國又如何?
  未必!經國號升級版改進射控系統,讓防空用的戰機成為具有對地攻擊能力的多功能戰機。
  那又如何?別說L-15(教練10的出口型)連教練9都能掛中距空對空飛彈了。
………………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326686995
2014-01-04 10:20:08
阿楨
蘇-35是雞肋?

(楨:中俄蘇-35採購案一波三折,各種猜想都有,但多從中想買但俄不急售分析,這種分析欠全面性析判。
1.中俄領導人考量的是兩國的戰略關係,而不只是軍方的單一武器問題。
2.即使是蘇-35本身,中方此時也非急需,買更多是為了部分技術之參考。
3.了解上述二點,頭腦便能較清楚,而不會陷於網上噴糞!
……………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326804982
2014-01-19 09:51:55
阿楨
F-16C/D戰機 不買了2014-8-11

空軍戰機採購大轉向!軍方高層官員透露,空軍想買F-16C/D戰機已經有好幾年,但現在美國就算同意賣,台灣也不買了,因為當初想買,是為銜接戰力過渡期,現已無必要。
現役三型 性能提升
軍方高層說,軍方已做好20年換不了新戰機,只能靠IDF、幻象與F-16現有三型主力戰機維持空防的心理準備。因此,將現役三型戰機做性能提升,延長20年服役年限,成為當務之急。據了解,F-16A/B改裝後,性能可提升到F-16C/D的八成功力。
軍方高層表示,扁政府時代起,在考量戰機新舊交替,即從二代機換到三代機的戰力過渡問題下,我方曾向美爭取採購F-16C/D或F-15戰機,唯美方遲未同意;既是過渡之用,經過這麼多年都不給,現也早過了所謂的「過渡期」,因此,即便美方現在同意售我全新的F-16C/D,我們「也不會要了」。
這位決策將領說,戰機只不過是個「載台」,以後的空戰,根本不可能纏鬥,大家都打視距外的飛彈,神龍見首不見尾,戰機新舊,不見得是關鍵,反而配掛各型精準且先進的飛彈較重要。
向美爭取 採購飛彈
這位高層官員表示,我現與美方的軍售會談,重點都放在爭取採購先進的飛彈,或具攻擊性的飛彈上。
這位決策將領表示,目前,F-16A/B的性能提升案,進度正常,我戰機不會飛到美國改裝,因美國路克基地還有F-16戰機,用來訓練飛行員,這批戰機會在美先行做性能提升,之後美方會來台協助我做戰機改裝。
法方刁難 維修克難
至於幻象戰機性能提升部分,高層將領坦言,「法國人很好面子」,由於拉法葉艦佣金案,法方最後官司敗訴,並賠償我政府200餘億元,法方惱羞成怒,因此,在幻象戰機性能提升方面並不積極。

軍方官員透露,我向法國採購的幻象戰機,在法方廠商技術性杯葛動作下,現已開始「挖東牆補西牆」,「周轉」戰機零附件維修。
據了解,幻象「周轉」的做法,就是把甲機好的零附件拆下來,放到缺件的乙機上,同樣地,丙機缺件,也拆甲機去裝,等到法方料件到,甲機再裝上新的料件,開始擔任戰備任務。
相關人士形容,雙方關係好時,「有些小零件就直接放到口袋或皮箱裡,訂了班機,直接從巴黎飛過來」,現在則是按申請作業排隊,而且千呼萬喚才到來。
  回應
可喜可賀!台灣終於覺醒了,不再當冤大頭了!

詳參【圖博館】:呆子凱子軍購 台印的幻像 2000 台F-16 Block 20 IDF(我不飛)變雄鷹? AH-64E與武直10
2014-08-11 10:28:28
圖博館
4架進入漢翔改裝 馮世寬:F-16升級 可匹敵共軍殲20 2017.01.16

F-16V戰機性能提升案,首架已準備動工。軍方消息來源說,這是全球F-16的第一次升級(楨:?),空軍嘉義與花蓮聯隊各有2架,已進入台中漢翔公司廠棚進行改裝升級。國防部長馮世寬曾說,對F-16戰機升級後的性能非常有信心,可與中共下一代主力戰機殲20匹敵。
  空軍曾於去年在立法院宣布,首架F-16V性能升級預訂於今天開始執行。據了解,F-16V性能提升案今年本來應該編139億元,第一批改裝數十架飛機,但因升級計畫進度落後,今年先編69億元,先改4架。
  第一架F-16V的試飛首航,是在2015年10月,成功在美國沃斯堡完成,但美方在去年4月,通知我方軟體測試要延期。空軍說,因這次是全球第一次F16升級,美方為求慎重,在軟體測試方面,較原定時間延誤,但全案計畫不會延期。
  空軍仍先挑4架鏽蝕較嚴重的戰機,先進漢翔維修硬體,等待美方完成軟體測試,最後再安裝軟體。據了解,這項戰機性能提升案,我方付款進度均超前,美方軟體測試進度落後,是因比較慎重,並沒有罰款問題。
  軍方官員說,今年只會先做4架,比預訂進度慢,雖然改裝第1年進度就可能落後,但美方保證在2023年(民國112年)完成的計畫不受影響。由於F-16V戰機升級攸關我空防實力,立院國防委員會初審預算時沒刪一毛錢。
  「鳳展」改良需1100億
空軍F-16V的性能提升計畫代號為「鳳展」,總共耗資1100億元,將改良現有的145架F-16A/B,預訂2023年完成。空軍參謀長范大維也說過,屆時F-16V可與中共主力戰機相匹敵。
  回應
吹吧用力吹吧,乾脆說F-86改裝升級後可以比美殲15,F-104改裝升級後可以比美殲31!
哎,弱者的无奈啊。大陆当年还闹过歼六万岁,甚至歼八二对抗F22的笑话。到现在台湾经国/F16抗歼20,沱江舰对神盾/航母。真是感叹时光流逝,角色流转。
2017-01-16 08:36:48
圖博館
擔心跑道被炸 戰機裝上助推火箭2018.1.18中時電子報

前陣子,國防部為了應對一但台灣發生戰爭,機場可能會最先被破壞,下令空軍研發戰機「滑跳板戰術」,也引發各界討論。其實在冷戰時期,西德也有類似的想法,由於相當擔心蘇聯的入侵,所以西德曾經研究戰機安裝助推火箭,稱為「零距離發射」(Zell),比滑跳板戰術還要極端。
  航空主義報導,冷戰期間人們擔心,一但東西戰爭爆發,歐洲的可用機場、跑道會核武襲擊下全部摧毀,然而地下機庫還保留有戰機,卻沒有跑道可以起飛,於是需要有一些安裝在火箭助推器上的戰機,可以做為最後一絲希望,這些飛機會從堅固的坑道與掩體中,直接用火箭飛出。
  當然這個概念是不切實際的,從坑道裡起飛本身就很困難,因為飛機需要大量進氣與排氣,在短時間內就可能把坑道內氧氣全部耗盡,再加上火箭助推的濃煙要如何排出,又是幾乎無法解決的問題。
  不過Zell這個有趣的想法,確實曾經被認真研究過,他們在著名的F-104上嘗試了零距離發射系統。
  1963年,西德F-104G安裝了Zell,從1963年試飛到1966年總共7次,在實驗結束後,西德保留了一組F-104與助推器的模樣,以靜態展示的方式,結束了這場航空實驗。
  事實上,別說北約西歐很擔心突然被攻擊,蘇聯同樣也擔心西歐北美會先發制人,他們是在MiG-19上安裝火箭助推器,不過隋著北約停止了ZeLL的研究,以及幾次無人測試並不成功,蘇聯的ZeLL在測試階段就結束了。
  雖然這些實驗都沒有成功,不過這個概念被垂直起降戰(V/STOL)給繼承,在ZeLL結束後不久,航空設計師開始在戰機內部安裝舉升引擎或偏轉噴引擎,而英國的鷂式(Harrier)就是成功的典範,幾十年後F-35B也算是一種繼承。
  然而利用火箭將飛機短距起飛的想法仍持續存在,比如法國的幻象4式轟炸機,就會利用火箭助推;另外美國海軍特技表演隊「藍天使小組」的後勤整備機C-130,也有火箭助推器,在藍天使小組表演後,「胖艾伯特」也會露一手火箭助推起飛,給觀眾開開眼界。
  1980年代,美國雷根總統時期發生伊朗人質危機,期望做為最短距降落的運輸機來營救人質,結果在測試時,過早點燃減速火箭,導致這架特製的C-130摔毀在跑道上。
http://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80118006094-260417
2018-01-19 11:35:18
圖博館
標準兩次縮水後台軍IDF戰機終於全部升級為C/D型
2018.3.13觀察者網

  台灣媒體3月9日報導稱,台軍當天舉行第二批經過改造升級(翔展二號)的IDF戰機接裝典禮,此舉標誌台軍所有作戰部隊所屬的IDF升級到C/D級別。與早期型號相比,翔展改進後的IDF主要改進了電子設備和飛控軟件,還增加了掛載台灣自產萬劍巡航導彈和天劍2A反輻射導彈的能力。
  翔展二號改進計劃,乃是吸收翔昇計劃研究成果—— 說白了就是在“翔昇計劃”畫餅成空之後縮水版的IDF升級計劃。經過翔展二號改進之後,其核心航電、雷達功能、飛行軟件得到了全面提升,增加了掛點,擁有了掛載萬劍和天劍2A的能力,而加裝保形油箱,提升發動機性能等事關IDF關鍵飛行性能的項目則取消掉了。
  觀察者網軍事評論員表示:翔展計劃的完成,同時也標誌著翔昇計劃的正式壽終正寢。台軍終於不再堅持只有經過翔昇升級後的IDF才是真正的C/D型,終於不再堅持把翔展升級後的IDF稱為A/B MLU型,而是大大咧咧地宣稱全部IDF都已經升級為C/D型了。
  想當初第一代的IDF C/D型是指IDF的第二批次量產型號,也就是第131-250架IDF。當時的計劃是要換裝推力更大的TFE1088-12型發動機,徹底改善飛行性能。然而由於台灣買到了幻影2000,IDF的第二批次量產也就告吹了。
  第二代IDF C/D則是“翔昇計劃”升級案改進過的IDF,也提出要加裝保形油箱改善航程,改進發動機增強動力。然而保形油箱好裝,發動機推力卻無法提升,改裝出來的兩架原型機體重漲了,動力沒漲,成了“肥雞”,只得告吹。
  最終成型的第三”IDF C/D,就只剩下改改電子設備和軟件了。當然,在台軍看來,IDF C/D一步步縮水的歷史,都是國機國造步步前進、結出碩果的歷史,預示著未來下一世代國造戰機的閃亮登場。不過考慮到如今漢翔已經成了空殼子,恐怕台灣連增產IDF基本型都很難做到了,下一世代國造戰機究竟會是什麼樣的?大概可以參考一下伊朗的征服者313。
2018-03-14 10:33:55
圖博館
回應
 總是吹噓國內自產的裝備多厲害,別的國家生產的裝備多麼爛,十足的井底蛙!國內自產的裝備如果這麼好,無需這樣吹捧,別的國家自動會捧著錢來向你採購;可是看看我國軍備外銷到那些國家?梟龍自己不用卻只有巴鐵、緬甸採購,獵鷹L-15教練機只有委內瑞拉、贊比亞、加上一個烏拉圭採購,陸海軍裝備大都賣到第三世界國家;嚴格來講,這是低價販賣換取友誼,不足吹噓!看看幾個產油國最近買的武器,那些國家生產的?什麼價位?國內那些生產軍備的公司恐怕哈拉什的羨慕的猛滴口水!
 飛機又不是酒,年份越久越好。20多年的老飛機,還好意思跟梟龍比?說得那些中東土豪沒買過中國武器一樣!而且武器銷售這事從來就首先是政治問題,尤其是地緣政治。之前中國的紅旗9在土耳其的防空導彈招標中性能擊敗了歐美俄三國的防空導彈,到最後仍然沒有被採購,不就是政治原因嗎?
http://mil.news.sina.com.cn/china/2018-03-13/doc-ifyscsmu9138003.shtml
2018-03-14 10:34:40
jsoujsou
台媒:台軍開始部署可破襲福建廣東大殺器 無堅不摧 2018-08-05 環球網

  臺灣《自由時報》報導,在類比實戰狀況下完成戰術測評的“萬劍彈”將開始部署於IDF(自製防禦)戰機。台媒號稱該彈將對大陸沿海軍用機場及海上登陸艦隊具有攻擊能力。大陸軍事專家認為,這樣一款被台軍寄以厚望的武器裝備只是一根弱不禁風的救命稻草,對解放軍而言就是小菜一碟。
  為了達到目的,台軍不惜血本還升級了掛載此彈的戰機。按照計畫,台軍用經國號戰機作為加掛及發射“萬劍彈”的武器平臺。為此,台軍制定“翔升計畫”,專門對“經國”號戰機進行大規模升級與更新。“經國”號戰機即IDF戰機,是臺灣在美國技術協助下設計開發的一種輕型超音速噴氣式戰鬥機,具備視距外作戰能力,針對目標為解放軍大量裝備的殲-7、殲-8對地攻擊飛機。
  報導稱,“萬劍彈”是目前臺灣空軍戰機配掛射程最遠的集束炸彈,具有巡航導彈的功能,對福建、廣東等地區的機場、部隊集結區、裝卸區、或陣地等,以多彈頭廣泛區域實施破壞。經漢光電腦兵推多次驗證,已是台海防衛作戰“多重嚇阻”的重要武器之一。
  由於美軍暗中參與該專案的研發, “萬劍彈”與美軍現役的AGM-54聯合遙攻武器類似,具有次彈頭(子母彈)攻擊特性,射程在兩百公里以上,可在對手防空導彈射程外發動攻擊,也就是IDF在海峽中線即可發射,減少被防空導彈攻擊的風險。
  軍事專家宋忠平8月5日對《環球時報》表示,所謂的“萬劍彈”也就是防區外使用的子母彈。這種武器裝備確實能夠對目標形成面殺傷,而且殺傷的力度很大。但隨著解放軍縱深打擊能力越來越強,制空權完全被解放軍掌握,台軍的飛機根本無法從機場起飛。
  宋忠平表示,靠一兩種武器,尤其這種極其常規、其他國家和地區早在幾十年前就有的武器裝備,是無法提升台軍的整體作戰能力和作戰的效能,對台軍整體作戰體系能力也沒有太大幫助。“台軍現在把其作為救命稻草,對解放軍來講是小菜一碟,絲毫構不成威脅。”
  最後,再補一刀: 就是這樣一款聽起來威力無比的導彈,一個半月前在“漢光演習”的測試中失敗。
  回應
我靠,我以為灣灣造出了什麼宇宙級別的武器。原來就一集束炸彈。
還測試失敗了,太丟人了。
經國戰機先能飛出臺灣島在說吧。
飛出臺灣島?如果開戰,解放軍根本不會允許台軍戰機起飛
http://mil.news.sina.com.cn/china/2018-08-05/doc-ihhhczfa8642328.shtml
2018-08-06 09:08:41
jsoujsou
中國殲10C為何不參考F16配保形油箱 風洞測試就夭折 2018-08-07 新浪軍事

  目前在全球戰鬥機中,應用保形油箱最成功的機型是F-15E和F-16。F-15E戰鬥機在機身兩側加裝了兩個保形油箱,每個載油量3214升。為了補償被油箱遮蔽的機身AIM-7“麻雀”空對空導彈掛載,F-15E的保形油箱在底部增加了4個“麻雀”/炸彈掛架和6個炸彈掛架,賦予該機強大的外掛能力。值得一提的是在保形油箱滿油的情況下,F-15E依然可以做出9G最大超載機動。
  F-16從Block 50+/52+批次開始裝備保形油箱,該油箱安裝於飛機機背兩側,每個容量1703升,大幅增加了F-16的航程和滯空時間。F-16在安裝了保形油箱之後操縱品質沒有降低,並能夠做9g大超載機動。
  鑒於保形油箱的種種優點,以及對輕型/中型戰鬥機載荷/航程能力的明顯促進作用,因此成為“四代半”戰鬥機的一種流行裝備。其他規劃安裝保形油箱的戰鬥機有達索“陣風”(機背安裝兩個1150升保形油箱)、歐洲“颱風”(機背安裝兩個1500升副油箱)、“超級大黃蜂”BlockIII等。我國的殲-10也曾進行過保形油箱的風洞吹試。
  2010年10月,央視軍事報導欄目首先公佈了帶保形油箱的殲-10風洞測試模型,模型沿三角翼翼根佈置了兩個大尺寸保形油箱,可能一直延伸到腹鰭上方。從外形上看,殲-10保形油箱嚴格按照原機的面積律分佈進行設計,緊貼翼根和機背進行安裝,並沒有改變飛機的原有氣動佈局,也不會大幅增加飛機的跨音速阻力。殲-10在改裝這種保形油箱之後,應該能保持原有的大超載機動能力。
  既然保形油箱有這麼多優點,為什麼直到殲-10C出現後仍沒有用上保形油箱呢?唯一的可能性就是現有殲-10尚不適合安裝保形油箱。
  殲-10是一種單發輕型戰鬥機,後機身呈圓筒狀且採用下單翼佈局,由於尺寸有限所以可供安裝保形油箱的位置不多,只有機背和翼根兩個選擇。
2018-08-08 09:40:40
jsoujsou
先來看機背安裝。參照同樣安裝方式的“颱風”和“陣風”戰鬥機,殲-10通過把保形油箱安裝在機背兩側,其長度可從座艙後方一直延伸到垂尾,有效長度較長,油箱容量可做的大一些(至少介於陣風的1150升和“颱風”的1500升之間)。但機背保形油箱會遮蔽殲-10後機身上方兩個減速板,,如果只使用機腹的兩片減速板,那麼張開後會產生低頭力矩,改變飛機姿態,這是無法接受的。因此機背安裝方式需要對殲-10的減速板系統進行大改,付出的代價過大。
  再來看翼根安裝。殲-10風洞模型就採用了這種安裝方式,把保形油箱做扁填入機身和機翼間翼身融合體上方的空間,乍看上去就像是翼根經過大幅加厚的殲-10改型。不過對於殲-10來說翼根保形油箱並不是最佳選擇,首先保形油箱的整體長度受到了翼根弦長的限制,其次為了避免影響鴨翼脫體渦流和下洗氣流,保形油箱被做得較薄,兩個因素結合起來極大影響了油箱的有效容量,推測單個容量甚至可能不到1000升,遠少於該機1700升的翼下副油箱。相對於付出的重量和阻力代價來說,翼根保形油箱增加的油量就顯得有些雞肋了。
  對於戰鬥機來說,保形油箱的容量至少接近或等同翼下副油箱才具有實用價值,才能起到解放翼下大掛架的作用,否則就不如不裝。例如在中國臺灣的IDF戰鬥機“翔升”升級中,原計劃在後機身加裝兩具保形油箱來增加航程,但最後設計出的油箱單個容量僅227千克,遠小於其翼下副油箱,僅能讓戰鬥機增程20%。由於付出的重量代價與收益不成正比,因此在生產型改裝上統統被取消。
  所以殲-10想要裝上時髦的保形油箱,大概只能採用類似“颱風”和“陣風”機背安裝方式,這不僅需要設計師根據面積律分佈精心設計保形油箱的外形,還需要對殲-10的減速板系統機型重大改進,取消後機身四片式減速板,改為融入飛控的“虛擬減速板”。由於殲-10正逢壯年,還要邊改進邊服役很長一段時間,所以在後續改型中裝備實用化的保形油箱是有可能的,這將徹底解決殲-10翼下重載掛架數量不足的問題,使該機變身為真正強悍的多用途戰鬥機。(作者署名:阿姆斯壯)
2018-08-08 09:41:19
jsoujsou
回應
 為什麼要在保形油箱上耗功夫?全力攻克發動機可靠和動力的問題,積極突破各類型導彈小型化,相同的機體和油量,可以飛的更遠,攜帶更強的火力,還有問題嗎?保形油箱的好處是有的,但是劣處呢?
 保型油箱裝在美軍的F15F16上是可行的,因為近幾十年來美軍的大多數空中軍事行動都是在建立了絕對空中優勢的情況下進行對地打擊,或者對手是防空力量構不成威脅的弱小國家,又或者對手的空中和防空力量已被摧毀,這時美軍和它的北約盟友的戰鬥機包括陣風颱風們可以不需太強的機動性就能夠執行對地攻擊任務而又安全返回,裝保型油箱所增加的航程和彈藥才更重要。反觀中國,戰鬥機從未出過國門執行對地攻擊任務,可見的將來可能都不會,要保型油箱幹嗎?保型箱不影響機動性是不可能的,光是空腔阻力就影響了機動性,還未計算對機身氣動特性的影響,還有重量,不要忘了保型油箱一旦裝上,飛機行動過程中是不能拋棄的,而翼下機身下掛載的副油箱,雖然對戰鬥機的氣動特性影響較大,但它們可以在裡面燃油用完後立即拋棄,進入戰鬥行動前,裡面燃油未用完也可以拋棄,讓戰鬥機以更好狀態作戰,特別是空戰,戰鬥結束或脫離後,又可以機內燃油輕裝返航而無須背負著那個保型油箱,一但返航途中遇到敵情,那兩個保型油箱可能是要命的。總之事事都用腦子想想,不要做跟屁蟲,更不要做舔屁蟲。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8-08-07/doc-ihhkusks8727559.shtml
2018-08-08 09:41:53
阿楨
空軍現役12型服役逾20年 主力戰機故障率高 2019-04-14 聯合報

共機殲11戰機穿越海峽中線,空軍動員IDF與F-16進行攔截,我方服勤戰機現況引人關注。空軍司令部表示,空軍現役16型各式航空器中,12型機服役已超過20年以上,均屆中、後壽期,面臨零附件經久使用產生可靠度下降、故障率增高等情況,主力的F-16故障率成長約30%,今年耗資25億餘元採購零附件維持妥善,幻象2000-5戰機故障也逐年成長42%,得花43億餘元買零附件維持妥善。

軍方將知名品牌食品改為戰時對共軍心戰宣傳品 2019-04-14 聯合報

國防部心戰大隊推出心戰食品,透過蛋捲、餅乾、泡麵、牛奶糖等食品,包裝加印簡體字文宣,要共軍別抵抗,快投降。包裝盒印上最近投降地點的位置圖,地點隨部隊駐地不同而改變。但官員說,這些品牌改造前,未取得原廠商許可。
  回應
腦殘無藥醫...什麼時代,還在搞這白爛的遊戲?這群官員以為中國大陸在大饑荒時代?
解放軍看到「投誠方便麵」時,已經取得制空、制海權,而且登陸成功。想「投誠」的是誰?
解放軍伙食比國軍好得多,用泡麵是頭殼壞去?
解放軍一來,國軍拿「投誠方便麵」當見面禮。
現在野戰訓練都靠小蜜蜂補充軍糧,如果戰時這些大哥大姐不出來營業,是不是棄械投降?
2019-04-15 08:34:07
阿楨
新購F-16還沒來 立法院:我國主力戰機每年故障上萬次 2019-11-07 聯合報

立法院下週二將邀請行政院長蘇貞昌針對「中央政府新式戰機採購特別預算案」報告。立法院預算中心本周做出評估報告指出,我國主力戰機,包括F-16A/B型機、IDF型機,以及幻象M2000-5型機,近5年故障次數分別都超過一萬次;以去年為例,F-16A/B型機故障次數高達1萬4338次。
另外,報告也表示,空軍司令部每年均編列可觀的零附件購置及保修經費,2016年至2020年分別編列95.26億元、100.52億元、103.27億元、122.47億元、114.70億元。
2019-11-08 08:30:41
阿楨
大陸軍事雜誌公佈空射彈道飛彈 2019/11/07 中時電子報

大陸軍事雜誌《現代艦船》的最新一期,刊出一張轟6 N機腹安裝一枚大型飛彈的圖片,觀察家指出,它的外型與東風15類似。
  俄國衛星網報導,其實在幾個月前,網路上就刊出轟六升級型的一些圖片,引發話題的是機腹修改成半埋式的外掛槽,必然是安裝一種大型的飛彈,以減少飛行阻力。
  空射型彈道飛彈縮寫為ALBM ,目前國際上僅有俄有這類武器,也就是2017年公佈的KH-47M2「匕首」(Kinzhal)飛彈,匕首是由9K720「伊斯坎達爾」短程彈道飛彈改裝而來,射程從原本的300~600公里,增加到2000公里,極速10馬赫,由MiG-31戰機搭載發射。
  如果俄國的短程彈道飛彈,在空射化之後性能能夠如此提升,東風15型全長10公尺,直徑1公尺,彈頭重量9噸,射程在600~900公里,要是改由飛機發射,射程至少增加3倍。
  西方國家曾經有類似的項目,美英在1950年代,試圖在「大膽獵戶星」(Bold Orion)和GAM-87 空中插銷(Skybolt)飛彈上,開發空射型彈道飛彈;不過後來這些計畫沒有落實,被空射巡弋飛彈和潛射彈道飛彈給取代了。
2019-11-08 08:31:39
威爾剛
感謝分享!

http://www.yyj.tw/
2019-12-20 14:03:13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