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3-12 08:28:44| 人氣2,203|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三劍客》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政治大學英語系教授阮若缺撰文幫大仲馬平反道:

「一八○二年,在法國誕生了兩位文學奇才:雨果和大仲馬。長久以來,學術界對雨果推崇備至,然而與前者相比,大仲馬似乎就相形見黜了。後者遭漠視的原因是,他常和別人集體創作、道德觀念不夠純正、老把戲劇和小說兩種不同的文類混寫、而且「大批製造」,品質堪憂。但難道不是因為嫉妒他的作品受大眾喜愛,本本暢銷嗎?
直到一九八五年,克勞德‧修普(Claude schopp)的博士論文,算是替大仲馬「平反」了。歷史學家亞蘭‧德高(Alain Decaux)並成立了大仲馬之友會,藉其兩百年誕辰之際,寫信給席哈克總統,表彰作者對文學及歷史的貢獻,並獲准於今年十月三日移靈至萬神廟(法國歷代偉人墓園)。相信大仲馬地下有知,對這遲來的肯定,必頗感欣慰。」

那是書商木馬文化所提供的文宣,我不管精緻與通俗作家作品之爭,和後來的報紙連載武俠小說一樣找寫手也罷,我只看小說有無文字魅力,《三劍客》顯然沒文字魅力。

一般人那理啥「文字魅力」。「其實,大仲馬在小說界展露頭角之前,他的劇本早就大受歡迎。因此,我們不難發現作品中人物活靈活現,言語簡短生動,節奏輕快,動作栩栩如生,難怪多位導演將其作品改編後搬上銀幕,其中尤以《三劍客》的版本最多。」

還不是靠以下情節吸引人:

「高大的阿多斯因遇人不淑,導致傾家蕩產,成了火槍手;矢志做教士的阿拉密斯,則因於歷一番風流韻事後,而當了「臨時火槍手」。失意的貴族子弟達塔尼昂,因家道中落,只得當差做火槍手一途。不打不相識,就在一次決鬥中,後者與阿多斯等三人結為好友。
小說中除了強調男性的兄弟情誼外,還穿插了兩則愛情故事:一、達塔尼昂愛上安娜王后的忠心侍女波那雪夫人,並和他的三位夥伴開始為王后效命。二、安娜王后與白晶漢公爵相意,並贈公爵一條鑲了十二顆鑽石的項鍊做為信物。宰相呂希留主教得知消息,建議國王路易十三要王后在宮廷舞宴時務必戴上它,這無非是企圖對王后的貞操提出質疑,也藉此間接削弱路易十三的威信。
為了破解呂希留主教的計謀,達塔尼昂和另外三個同伴便趕往英國,向白京漢公爵回鍊子。經過多重波折,達塔尼昂終於完成任務。但呂希留派去的米萊狄(阿多斯的前妻)也毫不手軟,她找人刺死了白晶漢公爵,又毒殺了波那雪夫人。最後達塔尼昂等人活捉了米萊狄,並將她繩之以法。呂希留主教十分氣惱,卻不得不擢升達塔尼昂為火槍隊副隊長。」

旣然如此看電影就夠了,尤其是2001年「從香港請來了黃飛鴻系列電影的武術指導熊欣欣,為電影設計許多類似《臥虎藏龍》(?袁家班或成龍風格吧!)式的打鬥場面、的《三劍客》,曾獲得美國當週周末票房冠軍。」

大仲馬作品集(免費網文)
 
     譯   序
  公元十九世紀一百年間,南瀕地中海,西臨大西洋,幅員只有五十多萬平方公裏的那塊六角形的土地,曾哺育過許多世界級的文人墨客,爲人類文化寶庫留下了許多不朽的佳作。直至今日,不論在西方還是在東方,不論在外國還是在中國,稍有文學素養者,無一不知被譽爲文學之父的雨果,批判現實主義文學大師巴爾紮克,被冠以小說之王的莫泊桑,自然主義創作大師左拉,被稱爲法國近代散文典範的福樓拜,作品充滿生命的活力與永恒朝氣的司湯達,素有“想象與真實的奇特調和師”的都德,少有的浪漫文學才女喬治?桑,以及被公認的世界科幻小說之父凡爾納。十九世紀的法國文壇,真可謂名流薈萃,文豪雲集,可堪獨領世界文學一代之風騷。但人們絕不會忘記,在那璀璨的群星之中,有一顆耀眼的明星,那就是以通俗曆史小說獨占鼇頭的大仲馬。《三劍客》就是他最優秀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
    《三劍客》是以法國國王路易十三和手握重兵、權傾朝野的首相黎塞留紅衣主教的矛盾爲背景,穿插群臣派系的明爭暗鬥,圍繞宮廷裏的秘史軼聞,展開了極饒趣味的故事。書中的主人公少年勇士達達尼昂,懷揣其父留給他的十五個埃居,騎一匹長毛瘦馬,告別及親,遠赴巴黎,希望在同鄉父執的特雷維爾爲隊長的國王火槍隊裏當一名火槍手。在隊長府上,他遇上阿托斯,波托斯和阿拉米斯三個火槍手,通過歐洲騎士風行的決鬥,四人結成生死與共的知己。
    其時,國王路易十三,王後安娜?奧地利,以及首相黎塞留三分國權,彼此有隙。國王對達達尼昂幾次打敗首相部下暗自褒獎,而首相卻懷恨在心。恰逢安娜?奧地利王後的舊時情人英國白金漢公爵對她情絲未斷,王後便以金剛鑽墜相贈以表懷念。主教遂利用契機構陷,向國王屢進讒言,要國王派人組織宮廷舞會,讓王後配帶國王送給她的那條金剛鑽墜以正虛實。王後眼見舞會日期逼近,惶然無計,幸得心腹侍女波那瑟獻計設法,請達達尼昂幫忙相助。達達尼昂對波那瑟一見鍾情,頗相見恨晚,便不顧個人安危,滿口答應,在三個朋友的全力支持下,四人分頭赴英。經過一路曲折離奇的磨難,唯有達達尼昂如期抵達,向白金漢說明原委,及時索回金剛鑽墜,解救了王後的燃眉之急,粉碎了紅衣主教的陰謀詭計。
紅衣主教黎塞留對安娜?奧地利也早已有意,但一直未獲王後垂青。于是他妒火中燒,移恨于情敵白金漢公爵,利用新舊教徒的矛盾引發的法英戰爭,妄圖除掉白金漢以解心頭之恨。爲達此目的,他網羅一批心腹黨羽,其中最得力的親信便是佳麗米拉迪。此女天生麗質,豔若桃李,但卻兩面三刀,口蜜腹劍,心狠手辣,毒如蛇蠍。達達尼昂爲其美貌所動,巧構計謀,潛入內室,誘她失身。就在雲雨交歡之中,達達尼昂偶然發現米拉迪肩烙一朵百合花,那是當時歐洲女子犯罪的恥辱刑迹。隱藏數年的這個機密的暴露,使她對達達尼昂恨之入骨,不共戴天,幾次設陷阱暗害,但均未成功。
    在以圍困拉羅舍爾城爲戰事焦點的法英對壘中,黎塞留和白金漢各爲兩國披挂上陣的主帥。黎塞留暗派米拉迪赴英臥底,乘機行刺白金漢;米拉迪提出以殺死達達尼昂爲交換條件。她一踏上英國的土地,即被預先得到達達尼昂通知的溫特勳爵抓獲,遂遭其軟禁。囚禁中,她極盡賣弄風騷和花言巧語之能事,誘惑了溫特勳爵的心腹看守費爾頓,後者自告奮勇救米拉迪出獲,並僥幸刺死了白金漢。米拉迪在歸法途中,巧進修道院,找到了受王後派人庇護的達達尼昂的情婦波那瑟,將她毒死。達達尼昂、阿托斯、波托斯、阿拉米斯四位朋友晝夜兼程,苦苦追蹤,會同溫特勳爵和一名劊子手,終于在利斯河畔抓到企圖潛逃比利時的
米拉迪。六位仇人齊討共誅,揭開了米拉迪的老底:原來她早已遁入空門,但她不甘青春寂寞,誘惑了一個小教士與其同居。因敗壞教門清規,教士身陷囹圄,她也被劊子手——小教士的胞兄烙下了一朵百合花。教士越獄逃跑,攜帶米拉迪私奔他鄉,劊子手因受株連入獄,替弟頂罪。在異鄉,米拉迪嫌貧愛富,又抛棄了小教士,和當地一位少年拉費爾伯爵結婚,弄得後者傾家蕩産又棄他而去。拉費爾伯爵恨之切切,便化名阿托斯投軍,進了國王火槍隊,以慰失戀受騙之苦。米拉迪逃到英國,騙取溫特勳爵伯兄之愛成婚,並生有一子。但爲了獨占丈夫及兄弟之遺産,她又謀害了第二個丈夫。她罪惡累累,天怒人怨,當即在利斯河
畔被殺正法。至此,達達尼昂、阿托斯、波托斯、阿拉米斯、溫特勳爵和劊子手各自都報仇雪恨,了卻夙願。
    黎塞留得知心腹米拉迪遇害一事中,達達尼昂是主謀,便命親信羅什福爾將他捉拿。達達尼昂不卑不亢,坦言相陳,明示原委。黎塞留見他視死如歸,義勇無雙,少年有爲,深爲感動,非但不加罪行誅,反而擢升其火槍隊副官。阿托斯、波托斯、阿拉米斯三人或歸鄉裏,或娶孀婦,或皈教門,萍飄絮飛,全書就此結局。
    怎樣恰如其分地去評價《三劍客》這部大仲馬的代表作,就像怎樣恰如其分地去評價大仲馬本人一樣,很難絕對公允的。一百多年來,世人對這部作品貶褒不一,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各執一詞,莫衷一是。但正如大仲馬本人一生多彩多姿、逸趣橫生一樣,他的這部代表作也是多彩多姿,逸趣橫生。這一評價是舉世公認的。
    有人說,大仲馬的作品是小說化的曆史,也有人說是曆史化的小說。還有些評論家說大仲馬不過是將史實化爲襯底的色布,要把他的幻想繡上去,于是有時漏了光,就映出了曆史底色的紋痕來。其實,不管是小說化的曆史,還是曆史化的小說,也不管繡上幻想的襯布是否漏光,這都不是評論這部作品的本質,就如文人墨客中,有的專長言情小說,有的諳熟人物傳記,有的精于隨筆散文一樣,大仲馬則拿手通俗曆史小說,並且在通俗曆史小說這塊園地裏,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無論在法國還是在全世界,無論在數量上或是質量上,他無疑是首屈一指且又無人與之匹敵的高手。這一評價也是舉世公認的。
    有些作品被推向社會,只不過是有文字記載的過眼雲煙,在人們的心目中沒有留下一絲回味的痕迹,時隔不久,便被抛進曆史的垃圾或被打進曆史的冷宮。而大仲馬的《三劍客》他的另一部世界名著《基督山伯爵》一樣,已被世界各國譯成多種文字。一個多世紀以來,盡管人事滄桑,星移鬥轉,該書始終風靡于世,燴炙人口,一直久暢不衰,成了一部受世人推崇的世界文學名著。這就說明,這部著作成功地經受了社會的檢驗,得到了包括法國在內的世界讀者的一致認可,經受了曆史的檢驗。這個評價又是舉世公認的。大仲馬生活的年代,正是法國保皇派和共和派激烈鬥爭的多事之秋,他在政治上傾向資産階級,主張共和,反對查理十世,反對波旁王朝的複辟。反映這種思想傾向的他的第一部浪漫戲劇《亨利三世及其宮廷》,在《三劍客》問世十多年前就已大獲成功。一八二八年二月十一日第一次公演時,共和派和保皇派均有人出席,劇場坐無虛席,雨果和奧爾良公爵夫婦也光臨觀賞,結果在共和派獲得壓倒性勝利的氣氛中降下了帷幕。因此,大仲馬主張共和這種基本的進步政治傾向,不能不在他以後的創作中反映出來,不能不成爲他策劃通俗曆史小說的基本格調,當然也不能不是貫串《三劍客》的一根思想主線。
    至于藝術成就,毋庸置疑,大仲馬不啻是一位編織故事的能手,不愧是一位高超的語言藝術大師。和《基督山伯爵》一樣,《三劍客》充分顯示了大仲馬想象思維的超凡脫俗,構織故事情節獨具匠心,刻劃人物別具特色。他用生花的妙筆將主人公達達尼昂和另三個夥伴的各自性格勾畫得栩栩如生,躍然紙上,呼之欲出:達達尼昂初出茅廬,風流倜儻,果敢機智,對朋友俠肝義膽,對愛情執著追求,對敵人嫉惡如仇;阿托斯平素少言寡語,出口一言九鼎,遇事沈著冷靜,處世穩重老練,關鍵時刻,他是主事的靈魂和統帥;波托斯頭腦簡單,胸無城府,大膽魯莽,貪錢愛財;阿拉米斯則是足智多謀,才思敏捷,溫文雅儒,風度翩翩,關鍵時刻,他是主事的參謀和智囊。更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對上述人物性格的勾勒,經常將其置于各種不同的決鬥場景,使他們那具有中世紀史詩中騎士劍客的傳奇色彩表現得更加豐滿,因爲當時法國及歐洲的紳士階層,決鬥是司空見慣的。大仲馬的一生就有過十三次決鬥。早在四歲那年,剛辦完父親的喪事第二天,大仲馬就抱起兩支大槍,悄悄爬上樓頂,要同上帝一決高低。當他母親責罵時他回答說:“我要到天國去,我要和上帝決鬥,要把上帝幹掉……因爲上帝殺死了我爸爸!”
    大仲馬對紅衣主教黎塞留和其親信米拉迪的著筆更是出神入化:前者那不可一世,呼風喚雨的囂張,對國王表面遵從而內心鄙夷的驕橫,策劃圍困拉羅舍爾城的老謀深算,處理人際政務的通權應變,被描繪得淋漓盡致;後者外表的天姿國色,內裏蛇蠍心腸更是被刻劃得入木三分。連續五章囚禁場面的鋪陳,將米拉迪時而像溫柔的天使,時而像凶惡的魔鬼,時而口若懸河,才氣橫溢,時而凶像畢露,暗藏殺機,最後把獄吏清教徒勾引得神魂顛倒,終于入其彀中的內心世界描寫得令人叫絕。
    但是,一部再好的作品,都不可能十全十美。《三劍客》也不例外。一部文學作品不管屬哪流派,采用何種體裁,是言情小說也好,是通俗曆史小說也罷,其作者都是用他采擷的素材,調動全方位的思維靈感,駕著想象的翅膀,去編織理想的故事情節,安排一個個典型的人物,運用最富表現力的語言,力求吸引讀者的情趣,攫取讀者的心靈,以期傳遞他的思想,引起社會共鳴。不管大仲馬本人主觀臆想如何,也不管他怎樣標榜“我在文學上不承認什麽體系,也不屬于什麽流派,更不樹什麽旗幟,娛樂和趣味是唯一的原則”,但他的作品從問世那一天起,就載著某種不以他意志爲轉移的政治影響走向社會,走向人間,走進讀者
的心靈,因爲任何一個故事的構築,任何情節的編織,任何一種寫作技巧或塑造人物手段的運用,都只不過是粘附于整個作品的統一載體,綜合地去揭露某種社會矛盾,闡述某種社會現象,反映某個社會截面的。從這個重要角度去剖析《三劍客》的社會價值,同雨果的《悲慘世界》或司湯達的《紅與黑》相比,無論在故事的典型性和深刻性,還是在人物刻劃的表現力與感受力,都明顯相形見絀,因爲大仲馬雖然寫到了黎塞留和國王的矛盾,新舊教徒的沖突,英法兩國的交戰,都只是蜻蜓點水,浮光掠影,沒有深刻揭露社會沖突的本質,沒有剖析階級矛盾的內核,沒有披露各派政治力量是哪一個階級利益的代表,也沒有正本清源以
還曆史的本來面貌,作者只是將角色的安排人爲地依想象去適應小說內容的需要,所以整部小說雖有一點點史實爲依據,但反映的只是支離破碎甚至有的是有悖曆史真實的史實。這就是《三劍客》的欠缺一面。
    大仲馬是法國乃至世界文壇上少有的多産作家。從他以《亨利三世及其宮廷》開試筆鋒到他六十八歲魂歸天國近四十年的創作生涯中,他的作品多得驚人,光是小說就有二百五十卷以上,其它還有不知其數的戲劇,動物文學,兒童文學,隨筆等,全部作品多達二百八十余卷,最後還寫了一部《烹飪大全》。正因爲他的作品林林總總,才引起不少人對他的猜疑和非難。在曆史上,很少有哪位作家像大仲馬那樣受到過那麽多的批評和遣責。有的說:大仲馬常常收買無名作家的作品,然後在上面簽下他的姓名;有的說:大仲馬只是雇用能完全模仿他筆迹的人做他的秘書。還有的說:大仲馬是如何創作的呢?很簡單,他既搶又盜,他用不著拿筆,只用一把剪刀就夠了。總之,用大仲馬自己的話說:“要是我把扔到我身上的石頭全都收集起來,足可建造一座最大的文學家紀念碑。”他對各種指責和批評是這樣回答的:“在廣袤的文學領域裏,在有關人類行爲方面,不可能存在史無前例之事。作品中的人物被置于類似的境遇中,以同樣的方法行動,以同樣的話語自我表現,是常見的事”;“我獲取別人的東西不是偷竊,而是征服,是合並。”然而盡管大仲馬對那些刻薄的甚至是有損人格的指責和批評不屑一顧,但總是給他帶來至今都難以洗涮的污點。不過曆史是公正的。
    美國優秀的傳記作家蓋?恩度從許多史實和從許多角度探索,還原了這位常被誤解的大作家的真貌:“大部分人不知道如何打發他們的人生,相比之下,這個世上有個人卻以十倍于常人的精力活著,這個人就是《三劍客》和《基督山伯爵》的作者大仲馬。說他是吹牛專家也好,剽竊者也好,請人捉刀代筆也罷……但這一切恰恰可以證明,他是一位無與倫比的精力旺盛的偉人。”至于大仲馬的爲人,文學之父維克多?雨果對他作了最中肯最感人的評價:“他的爲人像夏日的雷雨那樣爽快,他是個討人喜愛的人。他是密雲,他是雷鳴,他是閃電,但他從未傷害過任何人。誰都知道,他待人溫和,爲人寬厚,就像大旱中的甘霖。”這個評價也許能廓清對他的許多誤解,也許能告慰他的在天之靈。
    本書第一章到第三十章爲羅國林先生所譯,第三十一章到第六十七章爲王學文先生所譯。   王學文 1994年5月8日于大連外國語學院
 
  大仲馬>維基百科
 
  亞歷山大·仲馬(Alexandre Dumas,1802年7月24日-1870年12月5日)是法國19世紀浪漫主義作家。為區別與他同名的兒子,亦稱大仲馬(Dumas, père)。大仲馬自學成才,一生寫的各種著作達300卷之多,主要以小說和劇作著稱於世。大仲馬信守共和政見,反對君主專政。由於他的黑白混血人身份,其一生都受種族主義的困擾[1]。
  家世與生平
  其祖父安東尼-亞歷山大·達維·德·拉巴葉特里侯爵曾在法國政府任職炮兵總軍需官;1760年移居聖多明各(即現在的海地)。1762年3月27日,一個名叫塞塞特·仲馬的女黑奴為他生下一個男孩,取名托馬·亞歷山大,即大仲馬之父,仲馬是這位女黑奴的姓。
  1780年前後,侯爵和他的兒子回到巴黎。1786年托馬·亞歷山大從軍,他以仲馬為姓入伍。在不久之後爆發的法國大革命中,他以自己過人的勇武與膽識,從行伍的最底層,成為了拿破崙麾下的一名將軍。
  大仲馬于1802年7月24日生於法國的維勒-科特萊(靠近巴黎),與母親相依為命,到了十三歲還沒唸過什麼書,整天在森林遊蕩,肚子餓了有野鳥飽腹,後來在公證人事務所當見習生的差。大仲馬認識了一個叫阿道夫的貴族朋友,引導他進入文學的殿堂,阿道夫帶著大仲馬認識戲劇,以及拉馬丁等詩人作品,於是大仲馬立志要成為一個作家。大仲馬拿了打彈子贏來的九十塊法郎,前往巴黎打天下。一位將軍看在他父親的面子上,又見他寫得一手好字,推薦他到奧爾良公爵府裏當文書,使他能勉強糊口。他經常替法蘭西劇院謄寫劇本,貼補家用,後來忍不住也自己寫上劇本。三年後他的第一齣劇本《亨利三世與其宮廷》使他在文學界嶄露頭角。1844年的《基度山恩仇記》使他成為家喻戶曉的作家,從此聲名不衰。他一生著有150多部小說,90多個劇本,文集250卷,創作量驚人,作品多達兩百七十餘種,甚至還寫了一部《烹飪大全》,在法國通俗文學的魅力歷久不衰。
  原本生性豪爽的大仲馬在成名後就更加奢侈,他經常遊歷四方,足跡遍及整個歐洲,他以「基督山伯爵」自居,不惜花費巨資二十萬法郎,在巴黎附近的聖日爾曼昂萊森林裏蓋了一座新哥德式的基督山城堡,在那裡款待朋友和情婦們,舉行盛宴和舞會。1847年7月25日,美食家大仲馬宴請50位客人,也包括法國大作家巴爾扎克。他又在一片森林中以同樣名稱建造了另一個城堡式的別墅。生活上一擲千金,使他常常大量的負債,必須靠大量的作品賺取巨額的片酬,託人代寫捉刀成為必要的手段,因此他的作品普遍良莠不齊,飽受研究者的批評。因為揮霍成性和創造力的枯竭,晚年的大仲馬非常貧困,為了抵債,他將兩座城堡都拍賣了。他的最後一位情婦是一位美國女演員阿達·孟肯,後來演戲時墜馬摔死,大仲馬埋葬了她,撐著一把藍色的雨傘,醉醺醺的來到小仲馬家裡,大聲說道:「孩子,我是來到你這裡等死的。」半個月後,大仲馬去世,享年六十八歲,小仲馬整理他的遺物,發現遺產只剩下最後幾塊錢。
  2002年,法國總統席哈克宣布,將大仲馬移靈巴黎的先賢祠,從而與作家維克多·雨果、左拉等人共享此殊榮。
   家族
  大仲馬的兒子小仲馬也是法國著名的作家,是大仲馬貧困時和一名女裁縫卡特琳·拉貝(Marie-Catherine Labay)的私生子,大仲馬成名後,混跡於上流社會,將他們母子拋棄掉,直到小仲馬七歲時,大仲馬終於良心發現,從法律上承認了這個兒子,但是他始終沒有承認拉貝是他的妻子,雖然仍擔負著拉貝的生活費用。小仲馬善於寫戲劇,其中《茶花女》等為代表作。
  歷史小說
達太安三部曲:
《三個火槍手》(舊譯《俠隱記》、《三劍客》)(第1及2卷)
《二十年後》(舊譯《續俠隱記》)(第3至5卷)
《布拉熱洛納子爵》(又譯《布拉日隆子爵》,舊譯《鐵面人》《後續俠隱記》《小俠隱記》)(第6至11卷)
瓦洛朝三部曲(也作:「三亨利之戰」的三部曲)
《瑪歌王后》(又譯《瑪歌王后》,1845年,法文名為La Reine Margot)
《蒙梭羅夫人》
《四十五衛士》
描寫法國君主制崩潰的系列小說:
《約瑟·巴爾薩莫》(又譯《風雨術士巴爾薩摩》)
《王后的項鏈》
《紅房子騎士》(又譯《紅屋騎士》)
描寫拿破崙時期的小說:
《雙雄記》(《又名殺手與俠盜》,《耶羽的夥伴》)
《基督山伯爵》(舊譯《基度山恩仇記》)
為數罕見的愛情小說:《黑鬱金香》  
  戲劇
《亨利三世及其宮廷》(1829年):開創了新的文學體裁--歷史劇,浪漫主義戲劇,破除了古典主義「三一律」
《安東尼》(1831年)
《拿破崙》(1831年)
  大仲馬小說的特色
  大仲馬有句名言:「什麼是歷史?就是給我掛小說的釘子啊。」他的小說大多以真實的歷史作背景,情節曲折生動,往往出人意料,有歷史驚險小說之稱。結構清晰明朗,語言生動有力,對話靈活機智等構成了大仲馬小說的特色。大仲馬並非小說的唯一筆者,有一位中學教師奧古斯特·馬凱也參與創作。馬凱經人介紹,把三幕劇《狂歡節之夜》送去請大仲馬修改潤色,改名為《巴蒂爾德》,在巴黎舞臺上公演獲得好評。馬凱又寫歷史小說《老好人杜韋》,將手稿送給大仲馬過目。大仲馬把內容單薄的《老好人杜韋》改寫成《德·阿芒達爾騎士》,在《新聞報》上連載大獲成功。大仲馬從此欲罷不能,一生寫下數百部的小說。英國學者、詩人安德魯‧蘭說過:「大仲馬在一展歌喉之前,先得有個音叉定一下音;而他一旦認準了音高,就能一瀉千里地唱下去。」
  一本大仲馬的傳記說:「如果您只要讀一本大仲馬的小說,那請讀《三劍客》;如果您有時間讀上三本,那麼請加上《基督山恩仇記》和《瑪歌王后》;如果您要讀五本,再加上《二十年後》和《蒙梭羅夫人》;如果您選擇十冊大仲馬的作品,那麼便再加上《大野心家》,《四十五衛士》,《我的回憶錄》,《安東尼》和《波治倫子爵》。如果這十本書您都看過了,那麼您鐵定已經上了癮,毋需我們推薦您閱讀其他的作品了……」。
大仲馬生活侈華,為了還債,僱用文人寫出不少作品,大仲馬的小說有好幾百部,極大多數是別人所寫,有些作品大仲馬連看都沒看過。因此被攻擊為「小說製造工廠的廠長」。[2]
  注釋
^ 一日在沙龍裡,巴爾扎克拒絕與大仲馬碰杯,傲慢的說:「等我才華用盡時,我就去寫劇本了。」大仲馬回答:「那你現在就可以開始了!」巴爾扎克惱火的說:「在我寫劇本之前,還是先請你給我談談你的祖先吧,這倒是個絕妙的題材。」大仲馬回答:「我的父親是個克里奧爾人,我的祖父是個黑人,我的曾祖父是個猴子,我的家就是在你家搬走的地方發源的!」
^ 《金庸與池田大作的對話——漫談世界名著》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A4%A7%E4%BB%B2%E9%A9%AC 
 
《豪情玫瑰》Riccardo Freda (1994)
 
導演:貝特朗?塔維涅 Bertrand Tavernier
主演:蘇菲?瑪索 Sophie Marceau 菲利浦?諾瓦雷 Philippe Noiret 克勞德?裏奇 Claude Rich ...
   劇情介紹
  惡公爵的奴隸在森林中逃亡,他們闖入大劍客達太安女兒艾羅絲就讀的修道院,修道院院長因保護這些奴隸而死,艾羅絲懷疑這個謀殺是爲推翻法王路易十四的陰謀,爲查明真像爲院長報仇,她前往巴黎找父親達太安,說明王朝有難,希望父親與她共赴戰場,但英雄遲暮的達太安不想再過問江湖事,艾羅絲于是獨自潛入羅浮宮。
  導演介紹
  《豪情玫瑰》貝特朗?塔維涅 法國導演,大學攻讀法律,後從事新聞工作,並撰寫電影評論文章,著述包括《美國電影30年》, 《亨弗萊?鮑嘉》等。1974年完成首部劇情長片《聖保羅的鍾表匠》 。作品題材具有包容性,從家庭關系、一戰,到現代社會的種種弊端,無所不包;以極大的人文關懷,探視社會和家庭問題,顯示出強烈的社會責任感。
  演員介紹
  蘇菲瑪索
  被法國男人譽爲“永遠至愛”的蘇菲-瑪索,有著一雙清澄、憂郁的褐色的大眼睛,就是這雙大眼睛讓世界爲之傾倒。這位“法國最漂亮的女人”,兼有西方人的性感、東方人的神秘,渾身散發出一種魅力不可動搖的迷人氣息。
  1966年11月17日,蘇菲-瑪索出生于法國巴黎市郊。這個平凡小女孩的父親是一個經常在外的卡車司機,家境並不富裕,但這培養了她堅韌不撥、獨立的個性。這時的蘇菲對什麽是電影、電影是如何拍攝出來的一竊不通,更沒想過自己日後會成爲法國頭號女星。
  1980年, 14歲的蘇菲正在勤工儉學,朋友告訴她:法國導演克勞德-比諾多(Claude Pinoteau)准備拍攝一部青春影片《第一次接觸》 (又譯《初吻》,“La Boum”),需要一位新面孔的女孩。蘇菲帶著對電影這一“新生事物”的好感,前往面試,沒想被導演一眼相中,選爲女主角。這部描述少女青春情懷的電影在法國一上映,即吸引了成千上萬的觀衆。蘇菲淡雅的演出,令其早熟、性感的氣質表現無遺,尤其是在鐵柵欄前與戀人那個羞澀朦朧的初吻,壓抑中帶著渴望的經典眼神,給觀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蘇菲的青春魅力風靡了全法國,一舉成爲法國影壇一顆亮麗的新星。
  1982年,在處女作獲得巨大成功後,蘇菲又主演了其續集《再一次接觸》 (又譯《青春的疑惑》,“La Boum 2”),此片推出後依然十分轟動,爲她贏得了法國金像獎最佳女主角獎和愷撒獎“最有希望新人獎”,確立了她在法國影壇玉女偶像的地位,並與高蒙(Gaumont)電影公司簽訂了100萬法郎的電影合約。
1984年,蘇菲與法國影帝傑拉爾德-德帕迪約(Getard Depardieu)和法國影後凱瑟琳-德勒芙(Catherine Deneuve)合作拍攝了浪漫電影《薩卡納要塞》 (“Fort Saganne”),第二年,她又與德帕迪約合演了《警察的故事》 (“Police”)。這兩次與前輩的合作,年輕的蘇菲全無怯場,表現若定,大大豐富了自己的演技,爲日後的發展打下了一個良好的基礎。
1985年,蘇菲-瑪索受波蘭著名導演安德烈-祖拉夫斯基(Andrzej Zulawski)之邀主演《狂野的愛》 (“L' Amour braque”)。出于對安德烈的敬重,蘇菲與橫加幹涉的高蒙公司鬧翻了,賠償100萬法郎買回了合約。此劇成爲她演藝生涯及個人生活的重大轉折點,她從此擺脫了青春玉女的局限,並在劇下與大她24歲的安德烈傾心相愛,首次合作即成爲生活中的親密伴侶。當時,這段異國戀情幾乎遭到了全法國人的反對,但也使蘇菲成爲全法國最受人歡迎和尊敬的女影星,並且日益走紅于世界影壇。
  之後蘇菲開始嘗試各種不同類型的角色,先後拍攝了《心動的感覺》 (“L'etudiante”,1988年)、《雪琳娘》 (“Chouans”,1988年)、《我的夜晚比你的白天更美》(“Mes nuits sont plus belles que vos jours”,1989年) 《來自巴黎的女孩》 (“Pacific Palisades”,1990年)、《藍色樂章》(“La Note bleue”,1991年)等片,其中: 《我的夜晚比你的白天更美》和《藍色樂章》是蘇菲與男朋友安德烈的二次合作。這些影片的拍攝,蘇菲的演技逐漸得到發揮,逐漸成爲一個嫵媚性感的女人,她對各種角色的傾心詮釋,使法國人看到了一個成熟的、光芒四射的蘇菲。
  1993年,蘇菲與文森特-佩茲(Vincent Perez)合作出演了亞曆山大-查頓(Alexandre Jardin)導演的愛情浪漫片《芳芳》 (“Fanfan”),蘇菲扮演活潑開放、崇尚個性的舞蹈演員芳芳。在劇中蘇菲又一次向人們展現了所熟悉和喜愛的青春純情的少女形象,影片把她拍得美侖美奐,清純而性感,我行我素的愛情追求深入人心。兩位法國影壇的金童玉女的真情演繹使這部影片成爲當年法國票房收入最高的影片,也成爲蘇菲演藝生涯中的又一部令人難以忘懷的代表作,並確立了法國首席女星的地位。
  1994年,蘇菲主演了法國導演伯特朗-塔維尼埃(Bertrand Tavernier)的古裝片《豪情玫瑰》 (“La Fille de D'Artagnan”),扮演法國大劍客達達尼昂的女兒艾羅絲,爲拯救法王路易十四,不惜只身潛入盧浮宮,揭露一起篡位陰謀。劇中蘇菲扮演的女劍客,剛毅堅定,個性塑造相當成功,精彩真實的打鬥令她廣受好評,也令她日後出演《勇敢的心》(“Braveheart”)中的法國王妃打下了基礎。
以《勇敢的心》進軍世界影壇的蘇菲並未一帆風順,在好萊塢遭到挫折後,她又回到了自己的祖國,並拍攝了《雲上的日子》等口碑甚佳的影片。並開始了自己的導演生涯。近幾年蘇菲頻頻有作品推出,但均反響不大。
  菲利浦諾瓦雷
  法國演員。戲劇學院畢業,從事過夜總會、舞臺劇等演出,40年代末出演一批電影,但直到1960年的《紮齊在地鐵》才引人注目。跟貝特朗?塔韋尼埃(Bertrand Tavernier)合作密切,兩個人共合作過8部電影,成爲他在銀幕上的化身。2006年11月23日,諾瓦雷因病于巴黎逝世,享年76歲。在50余年的電影生涯裏,他留給我們無數經典的作品和角色。
  菲利浦諾瓦雷的主要電影作品:
1960年《地鐵中的紮奇》 ,路易?馬勒
1966年《城堡生活》 ,讓-保羅?哈伯諾
1973年, 《極樂大餐》 ,馬可?費萊裏
1974年, 《聖保羅的鍾表匠》 ,貝特朗?塔瓦尼埃
1975年, 《老槍》 ,羅貝爾?恩裏科
1984年, 《薩崗堡》 ,阿蘭?科爾諾
1984年, 《皇牌官差》 ,克勞德?吉迪
1989年, 《天堂電影院》 ,Giusppe Tornatore
1991年, 《我不吻你》 ,安德烈?泰西內
1993年, 《探戈》 ,帕特裏斯?勒孔特
1995年,《豪情玫瑰》,塔瓦尼埃
  幕後制作
這是一部娛樂性頗強的老式俠盜片,是《三個火槍手》(又譯《三劍客》《達太安和火槍手們》《三劍俠》《俠隱記》)故事的後續,瑪素的古裝扮相一樣美麗動人,難得是兩位老戲骨裏奇和諾瓦雷的綠葉式演出更令人擊節贊賞。
http://www.hudong.com/wiki/%E3%80%8A%E8%B1%AA%E6%83%85%E7%8E%AB%E7%91%B0%E3%80%8B

 

台長: 阿楨
人氣(2,203)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電影賞析(電影情報、觀後感、影評) | 個人分類: 書評影評 |
此分類下一篇:《瑪歌皇后》
此分類上一篇:《美麗境界》

阿楨
3D劍客聯盟:雲端之戰 The Three Musketeers [2011]

導演: 保羅安德森
演員: 蜜拉喬娃維琪 奧蘭多布魯 羅根勒曼 雷史蒂文森 克里斯多夫沃茲 朱諾坦普爾
劇情簡介
《惡靈古堡IV:陰陽界》導演保羅安德森執導,與《阿凡達》3D特效團隊共同打造,改編自法國文豪大仲馬豪情小說《三劍客》,注入諜報動作與機械工藝的祕密武器等元素,由蜜拉喬娃維琪、奧蘭多布魯、羅根勒曼、克里斯多夫沃茲等人主演。
實力堅強的法蘭西皇家禁衛隊「三劍客」,因遭到蛇蠍美人米拉迪(蜜拉喬娃維琪飾)及英國白金漢公爵(奧蘭多布魯飾)出賣,導致任務失敗,而從此封劍隱居。
然而三年後,三人遇到獨自來到巴黎打天下的少年劍俠達太安(羅根勒曼飾),同樣憎恨主持朝政的邪惡紅衣主敎黎塞留(克里斯多夫沃茲飾)而決定一起合作,組織成劍客聯盟,默默執行攻擊惡勢力組織的秘密任務。
此時,一件王室醜聞爆發,使得英法兩國戰爭隨即展開,於是劍客們為了阻止黎塞留主教的篡國計劃,並且要拯救人民免於戰火攻擊,還要向白金漢公爵、米拉迪報復,他們決定前往英吉利海峽,一路從巴黎打到倫敦,展開一連串抗爭行動!
片中最大噱頭是一艘根據文藝復興時代天才達文西祕密藍圖所建造的飛船,宛如空中航母般縱橫英法兩國,誰擁有它就能掌握制空權優勢,稱霸17世紀的歐洲,片尾兩艘飛船在巴黎聖母院上空決戰,靈活運用聖母院哥德式建築尖塔等地物的戰術,更是銀幕首見。
  影片短評
還不錯的一部娛樂片 該有的元素都有了 很適合闔家觀賞 ^^~
我看到睡著zzzz
還不錯~雖然特效和場景新穎,笑點卻是比較古典的
  開眼BBS
法國國王有點娘 很像Gay
感想
請問達太安的女友是誰演的?
不必浪費錢
2012-12-08 09:48:40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