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12-18 07:35:18| 人氣3,947|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荊軻刺秦王》

推薦 3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陳凱歌詳參【圖博館】:陳凱歌:名導演51)《荊軻刺秦王》在為何刺秦王上有新意:「趙姬提議,由自己先嬴得當時也在趙國為質的燕國太子姬丹的信任,而後再與姬丹相偕逃離趙國。回到燕國後,趙姬將勸誘姬丹策劃行刺嬴政。屆時,好整以暇的嬴政不但將毫髮無傷,還可以拆穿燕國的「詭計」。其他國家就算想馳援,也師出無名。這樣一來孤立無援的燕國,就只有投降一途。一但燕國降服,其餘國家也將陸續放棄抵抗。趙姬相信這個方法,能使嬴政的統一之路上,少去許多殺戮之災。結果嬴政不聽趙姬勸阻,還是坑殺了趙國軍民甚至兒童,趙姬就假戲真做。」

有毒舌評道:「一部大成本大製作的片子,除了恢弘的氣勢,殺人如麻的場面,演員失敗,情節拙劣,還有什麼可說的呢?陳凱歌的《荊軻刺秦王》還真不是蓋的爛!這是我看過近千部電影裡面,心目中的最大爛片之一。不忠於史實(荊軻竟然在心肺部位被刺了N劍還可以走路)(才三四劍而已!),演出方式誇張意圖將秦始皇塑造成充滿理想、感情、衝突、矛盾、寂寞、痛苦的人,卻反而把他弄成小丑一般。」

有人嘲笑道:「演員們全以極盡誇張的話劇表演模式來表現角色,連劇本對白也是誇飾做作得可以。不過卻又在服裝、場景與大場面上極盡考究寫實之能事,搭配上演員們詭异得可以的擠眉弄眼,搞得更突梯好笑。尤其是鞏俐挺著她那張「雪一般」柔嫩的大臉,柔媚地問著「我美嗎?」;張豐毅頂著他那沉甸甸的大眼袋,披頭散髮地跑來跑去;李雪健穿者一身像是《蝙蝠俠》中企鵝人的造型,又叫又跳有時還裝可愛,簡直讓我笑到聲嘶力竭、淚水鼻涕四管齊下……」

「也許是陳導演對於大場面還有糾結晦暗的悲劇情節難以割捨,全篇約三分之二儘著墨在秦王的身世與年少時遭遇(很少吧!而且是以口述方式說明)導致他日漸失控的變態性格,關於荊軻與那個以往沒被提出的趙姬部份,簡直單薄輕乎到幾乎是一筆帶過的地步,既沒營造出悲壯或哀淒甚至是兒女情長或忠孝節義的戲劇性,也沒從中凝集出對於時代或對於人性的悲劇性眼光(有!趙姬面對坑殺了趙國軍民兒童時),相較於秦王部份的搶眼與豐實,更顯得不對稱。」
「雖然沒有理由要求因為是主角,嬴政就該年輕英俊。可是,為什麼要給我們一個總是處于癲癇狀態的嬴政?沒有一句臺詞能夠正常的演繹完,總是先是裝傻似的壓著嗓子,然後猛的提高八度,歇斯底里得古怪。我懷疑是逆反心理在作怪,大概從演員到導演都覺得要把嬴政表現成一個氣吞山河的帝王太沒新意,要另闢蹊境,於是就有了這樣一個陰陽不調的嬴政。」

有人給以平反:「查閱了 1998年左右《刺秦》的評論,大多罵《刺秦》內容不知所云,語言表現過于古典化、文學化等等,現在看來,這些評論真是胡攪蠻纏,起碼這些評論家是沒有藝術創新遠見的。我始終認為這是部易于解讀的、制作超前的史詩,該片對歷史的本体想象力,刺激了像張藝謀這樣的視覺大腕對同樣的故事進行了后現代的再創作,也深深影響了像《大明宮詞》《漢武大帝》等优秀中國歷史電視劇的創作。」
 

電影《荊柯刺秦王》(1999)
導演:陳凱歌
演員:
  李雪健飾嬴政
  鞏俐飾趙姬
  張豐毅飾荊軻
  陳凱歌飾呂不韋
  呂曉禾飾樊於期
  孫周飾太子丹
  顧永菲飾太後
  王志文飾嫪毐
  丁海峰飾秦舞陽
1999年 影片《荊柯刺秦王》榮獲:戛納電影節最高技術大獎
  〖劇情簡介〗
  西元前3世紀的中國,爲群雄各踞的戰國時代,雄心壯志的秦王嬴政汲汲營營于統一天下的大業。
  當時燕國爲嬴政的心腹大患,爲幫助他早日完成統一霸業,嬴政的青梅竹馬趙姬于是冒險至敵對的燕國臥底,假意策動刺殺嬴政的計劃。
  如此一來,一旦東窗事發,秦國便有出兵攻打燕國的名目。但是在這個計謀得逞之前,嬴政發現了關于自己身世的秘密:嬴政並非先王的親生兒子,他的生父事實上是當時的宰相呂不韋。
  嬴政知道後又惱又怒,將生父呂不韋賜死,母後流放異地。爲了永絕後患,于是欲將所有知道這個驚人秘密的人趕盡殺絕。因此,他揮軍攻打鄰近的趙國,捉拿知道真相的樊於期。但嬴政違背對趙姬“不攻打她祖國”的諾言,在趙國境內濫殺無辜,連手無寸鐵的孩童也不放過,這種種的暴行看在深愛著他的趙姬眼中,實在難以忍受。趙姬于是改變初衷,決定假戲真做,與燕太子姬丹同心戮力策畫謀刺嬴政的行動。
  執行這項任務的人選,是名劍客荊軻。荊軻當時早已厭倦刀劍生涯,想要歸隱山林,但最後仍答應爲此重出江湖。荊軻一出 現,旋以他的俠義風範攫獲趙姬的芳心,兩人墜入情網,不料荊軻最 後的行刺行動,因“圖窮匕見”而失手喪命……  
  【同名電視連續劇】
導演:李惠民
演員:
  劉燁飾荊軻 
  王亞楠飾樊於期
  鄭家榆飾葉小浥 
  何潤東飾高漸離
  黃覺飾昊月將軍 
  瞿穎飾雲兮
  吳軍飾聶無涯 
  張鐵林飾呂不韋
  李蒨飾芄蘭公主 
  馮威/馮紹峰飾太子丹
  徐錦江飾白起 
  于承惠飾蓋聶
  韓曉飾蒙嫣
〖劇情介紹〗
  公元前四世紀末,中國陷入了黑暗的戰國時代,七國之間的戰爭猶如狂風暴雨般席卷著整個華夏民族,已經好幾個世紀過去了,戰爭,苦難,死亡似乎永無休止,在亂世中掙紮,人性變得冷漠,貪婪和無比的殘忍。生機只在遙遠的天邊,偶爾展露出一線曙光……
  “秦兵打來了……”
  隨著一聲恐懼的喊叫,趙莊的百姓紛紛攜兒帶女呈放射狀四處逃竄……
  葉氏夫婦帶著女兒小滬匆匆奔出屋子,葉父記起有東西忘了帶,忙折回去取,葉母見秦軍已近在咫尺,顧不得丈夫,咬了咬牙,獨自駕馬遠去,葉父拿著東西跑出來,追之不及被秦軍一刀砍死在地……
  公元前260年,秦伐趙,爆發了爲期一年的“長平之戰”。
  秦將白起率領十萬大軍進攻趙莊,欲繞過趙莊和長平,從趙韓邊境的衛國取道,直逼邯鄲。
  夕陽下,戰場上,狼煙滾滾,死屍滿地,雙方軍隊浴血奮戰,由于兵力懸殊,趙軍節節敗退,秦軍步步逼近。秦軍所到之處,奸淫擄掠,無所不爲……
  衛國是趙國最小的屬國,離趙莊只有幾裏之遙,隨時有可能受到戰火的波及,山雨欲來風滿樓,一時間,往趙國邊境逃亡的衛國難民洶湧如潮,整個世界亂成了一團……
  在不遠處的一間小木屋裏,童年時代的荊軻透過木板的縫隙,睜著一對黑白分明的大眼睛,驚恐地向外張望著,洶湧的人流把小小的巷口擠得水泄不通,隨著人流的震動,屋頂上的木板"啪"的一聲,掉了下來,遮住了木板上的縫隙,于是在荊軻的眼中這個世界刹那間變成了一片黑暗……
  一村之長荊父帶著荊軻,召集村民加入了難民的隊伍,同村的鑄劍大師徐夫人因挂念前去趙莊探親未歸的妻兒,不顧荊父的勸阻,執意前往趙莊救人,荊父萬般無奈,爲了大局,只好帶著村民們先行一步……
  秦軍很快占領了趙莊,白起命士兵們把四十萬趙國降兵,民衆和俘虜全部趕到一個挖好的土坑邊,圍成一個圈,欲活埋他們。徐夫仁的妻子芷姜排衆而出,她告訴白起,自己不是趙國人,是衛國人,這次來趙莊,是來探親的,她希望白起可以放過她和她的兒子。白起目無表情地看了她一眼,沒有任何表示,芷姜以爲自己母子倆還有生還的希望,向白起嗑了個頭,拉著兒子小蚱蜢往圈子外跑,不想,白起舉起青銅劍擋在了芷姜和小蚱蜢的身前,他問小蚱蜢,他和他母親是不是趙國人?小蚱蜢天真地回答,媽媽是趙國人,爸爸是衛國人,他既是趙國人又是衛國人。白起看向芷姜,芷姜害怕地抱著孩子步步後退,白起舉起劍就把芷姜劈成了兩半,小蚱蜢的身上濺滿了他母親的鮮血,他嚇壞了,愣在一邊一動不動,還沒等他回過神來,白起又拔出劍刺進了他幼小的胸膛,屠殺者嫌趙國人的鮮血玷污了他的寶劍,他一松手,寶劍便隨著孩子的軀體落在了地上……
  殺紅了眼的白起往四周掃射了一眼,下令活埋所有的趙國降兵,一時間,慘呼聲四起……
  當徐夫人趕到現場時,秦兵已經撤離,一彎新月下,徐夫人望著妻兒的屍體和露在泥土外殘缺不全的肢體,雙目中迸發出複仇的火焰,他慢慢地跪了下來。
  從兒子的屍體上他看到了一把劍,劍柄上刻了一個"徐"字,這是他親手鑄的劍,他怎麽也想不到它會要了他妻兒的命,悔恨交加的徐夫人滿臉淚痕地對天盟誓,從此封爐,終生不再鑄劍……
【曆史事件】  
  秦王嬴政重用尉繚,一心想統一中原,不斷向各國進攻。他拆散了燕國和趙國的聯盟,使燕國丟了好幾座城。 燕國的太子姬丹原來留在秦國當人質,他見秦王政決心兼並列國,又奪去了燕國的土地,就偷偷地逃回燕國。他恨透了秦國,一心要替燕國報仇。但他既不操練兵馬,也不打算聯絡諸侯共同抗秦,卻把燕國的命運寄托在刺客身上。他把家産全拿出來,找尋能刺秦王政的人。
  後來,太子丹物色到了一個很有本領的勇士,名叫荊軻。 公元前230年,秦國滅了韓國;過了兩年,秦國大將王翦(音jiǎn)占領了趙國都城邯鄲,一直向北進軍,逼近了燕國。 燕太子丹十分焦急,就去找荊軻。要他去刺殺秦王。荊軻說:“行是行,但要挨近秦王身邊,必定得先叫他相信我們是向他求和去的。聽說秦王早想得到燕國最肥沃的土地督亢(在河北涿縣一帶)。還有秦國將軍樊於期,現在流亡在燕國,秦王正在懸賞通緝他。我要是能拿著樊將軍的頭和督亢的地圖去獻給秦王,他一定會接見我。這樣,我就可以對付他了。”
  荊軻知道太子丹心裏不忍,就私下去找樊於期(fánwūjī),跟樊於期說:“我有一個主意,能幫助燕國解除禍患,還能替將軍報仇,可就是說不出口。” 樊於期連忙說:“什麽主意,你快說啊!” 荊軻說:“我決定去行刺,怕的就是見不到秦王的面。現在秦王正在懸賞通緝你,如果我能夠帶著你的頭顱去獻給他,他准能接見我。” 樊於期說:“好,你就拿去吧!”說著,就拔出寶劍,抹脖子自殺了。
  太子丹事前准備了一把鋒利的匕首,叫工匠用毒藥煮煉過。誰只要被這把匕首刺出一滴血,就會立刻氣絕身死。他把這把匕首送給荊軻,作爲行刺的武器,又派了個十二歲時便殺過人的勇士秦舞陽,做荊軻的副手。
  公元前227年,荊軻從燕國出發到鹹陽去。太子丹和少數賓客穿上白衣白帽,到易水(在今河北易縣)邊送別。臨行的時候,荊軻給大家唱了一首歌:“風蕭蕭兮易水寒, 壯士一去兮不複還。” 大家聽了他悲壯的歌聲,都傷心得流下眼淚。荊軻拉著秦舞陽跳上車,頭也不回地走了。
  荊軻到了鹹陽。秦王政一聽燕國派使者把樊於期的頭顱和督亢的地圖都送來了,十分高興,就命令在鹹陽宮接見荊軻。 朝見的儀式開始了。荊軻捧著裝了樊於期頭顱的盒子,秦舞陽捧著督亢的地圖,一步步走上秦國朝堂的臺階。 秦舞陽一見秦國朝堂那副威嚴樣子,不由得害怕得發起抖來。 秦王政左右的侍衛一見,吆喝了一聲,說:“使者幹麽變了臉色?” 荊軻回頭一瞧,果然見秦舞陽的臉又青又白,就賠笑對秦王說:“粗野的人,從來沒見過大王的威嚴,免不了有點害怕,請大王原諒。” 秦王政畢竟有點懷疑,對荊軻說:“叫秦舞陽把地圖給你,你一個人上來吧。” 荊軻從秦舞陽手裏接過地圖,捧著木匣上去,獻給秦王政。秦王政打開木匣,果然是樊於期的頭顱。秦王政又叫荊軻拿地圖來。荊軻把一卷地圖慢慢打開,到地圖全都打開時,荊軻預先卷在地圖裏的一把匕首就露出來了。 秦王政一見,驚得跳了起來。 荊軻連忙抓起匕首,左手拉住秦王政的袖子,右手把匕首向秦王政胸口直紮過去。 秦王政使勁地向後一轉身,把那只袖子掙斷了。他跳過旁邊的屏風,剛要往外跑。荊軻拿著匕首追了上來,秦王政一見跑不了,就繞著朝堂上的大銅柱子跑。荊軻緊緊地逼著。 兩個人像走馬燈似地直轉悠。 旁邊雖然有許多官員,但是都手無寸鐵;臺階下的武士,按秦國的規矩,沒有秦王命令是不准上殿的,大家都急得六神無主,也沒有人召臺下的武士。 官員中有個伺候秦王政的醫生,叫夏無且,急中生智,拿起手裏的藥袋對准荊軻扔了過去。荊軻用手一揚,那只藥袋就飛到一邊去了。 就在這一眨眼的工夫,秦王政往前一步,拔出寶劍,砍斷了荊軻的左腿。 荊軻站立不住,倒在地上。他拿匕首直向秦王政扔過去。秦王政往右邊只一閃,那把匕首就從他耳邊飛過去,打在銅柱子上,“嘣”的一聲,直迸火星兒。 秦王政見荊軻手裏沒有武器,又上前向荊軻砍了幾劍。荊軻身上受了八處劍傷,自己知道已經失敗,苦笑著說:“我沒有早下手,本來是想先逼你退還燕國的土地。” 這時候,侍從的武士已經一起趕上殿來,結果了荊軻的性命。臺階下的那個秦舞陽,也早就給武士們殺了。
〖相關曆料〗 選自《戰國策燕策三》
  秦將王翦破趙,虜趙王,盡收其地,進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懼,乃請荊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則雖欲長侍足下,豈可得哉?”荊卿曰:“微太子言,臣願得謁之,今行而無信,則秦未可親也。夫今樊將軍,秦王購之金千斤,邑萬家。誠能得樊將軍首,與燕督亢之地圖獻秦王,秦王必說見臣,臣乃得有以報太子。”太子曰:“樊將軍以窮困來歸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傷長者之意,願足下更慮之!”
  荊軻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見樊於期,曰:“秦之遇將軍,可謂深矣。父母宗族,皆爲戮沒。今聞購將軍之首,金千斤,邑萬家,將奈何?”樊將軍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顧計不知所出耳!”軻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國之患,而報將軍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爲之奈何?”荊軻曰:“願得將軍之首以獻秦,秦王必喜而善見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則將軍之仇報,而燕國見陵之恥除矣。將軍豈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進曰:“此臣日夜切齒拊心也,乃今得聞教!”遂自刎。
  太子聞之,馳往,伏屍而哭,極哀。既已,無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於是太子預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趙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藥淬之。以試人,血濡縷,人無不立死者。乃爲裝遣荊軻。
  燕國有勇士秦舞陽,年十二,殺人,人不敢與忤視。乃令秦舞陽爲副。
  荊軻有所待,欲與俱,其人居遠未來,而爲留待。
  頃之未發,太子遲之。疑其有改悔,乃複請之曰:“日以盡矣,荊卿豈無意哉?丹請先遣秦武陽!”荊軻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豎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測之強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與俱。今太子遲之,請辭決矣!”遂發。
  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漸離擊築,荊軻和而歌,爲變徵之聲,士皆垂淚涕泣。又前而爲歌曰:“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複還!”複爲慷慨羽聲,士皆瞋目,發盡上指冠。于是荊軻遂就車而去,終已不顧。
  既至秦,持千金之資幣物,厚遺秦王寵臣中庶子蒙嘉。
  嘉爲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誠振怖大王之威,不敢興兵以拒大王,願舉國爲內臣。比諸侯之列,給貢職如郡縣,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廟。恐懼不敢自陳,謹斬樊於期頭,及獻燕之督亢之地圖,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聞大王。唯大王命之。”
  秦王聞之,大喜。乃朝服,設九賓,見燕使者鹹陽宮。
  荊軻奉樊於期頭函,而秦武陽奉地圖匣,以次進。至陛下,秦武陽色變振恐,群臣怪之,荊軻顧笑武陽,前爲謝曰:“北蠻夷之鄙人,未嘗見天子,故振懾,願大王少假借之,使畢使于前。”秦王謂軻曰:“起,取武陽所持圖!”
  軻既取圖奉之,發圖,圖窮而匕首見。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驚,自引而起,絕袖。拔劍,劍長,操其室。時恐急,劍堅,故不可立拔。
  荊軻逐秦王,秦王還柱而走。群臣驚愕,卒起不意,盡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諸郎中執兵,皆陣殿下,非有詔不得上。方急時,不及召下兵,以故荊軻逐秦王,而卒惶急無以擊軻,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時,侍醫夏無且以其所奉藥囊提軻。秦王方還柱走,卒惶急不知所爲。左右乃曰:“王負劍!王負劍!”遂拔以擊荊軻,斷其左股。荊軻廢,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複擊軻,被八創。
  軻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罵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約契以報太子也。”
  左右既前,斬荊軻。秦王目眩良久。
〖史料譯文〗
  秦國的將軍王翦攻破趙國,俘虜趙王,全部占領了趙國的國土,進軍向北侵占土地,到達燕國南部的邊界。
  燕國的太子丹很害怕,就請求荊軻說:“秦軍馬上就要渡過易水,那麽雖然我想長久地侍奉您,又怎麽能夠做得到呢?”荊軻說:“不用太子說,我也要來同您講了。現在假如空手而去,沒有什麽憑信之物,那就無法接近秦王。現在的樊將軍,秦王用一千斤金和一萬戶人口的封地作賞格來購取他的頭顱。果真能夠得到樊將軍的首級及燕國督亢一帶的地圖獻給秦王,秦王一定高興地召見我,我就有辦法來報答太子了。”太子說:“樊將軍因爲走投無路,處境困窘而來歸附我,我不忍心由于自己個人的私仇而傷害長者的心意,希望您另外考慮對策吧!”
  荊軻知道太子不忍心,于是私下裏會見樊於期,說:“秦國對待將軍,可以說是刻毒透頂了。父親、母親和同族的人都被殺死或沒收入官爲奴。現在聽說用一千斤金和一萬戶人口的封地作賞格來購買將軍的首級,您將怎麽辦?”樊將軍仰面朝天,長長地歎息,流著眼淚說:“我每當想起這一點,常常恨入骨髓,但是想不出什麽計策啊!”荊軻說:“現在有一個建議,可以用來解除燕國的憂患,報將軍的深仇大恨,怎麽樣?”樊於期于是上前問道:“怎麽辦?”荊軻說:“希望得到樊將軍的首級來獻給秦國,秦王一定高興而又友好地接見我。我左手抓住他的衣袖,用右手刺他的胸膛。這樣,將軍的仇報了,燕國被欺侮的恥辱也除掉了。將軍是否有這個心意呢?”樊於期脫下一只衣袖露出一只胳膊,左手握住右腕,走近一步說:“這是我日日夜夜爲之咬牙切齒、捶胸痛恨的事,今天才得到您的指教!”于是自殺了。
  太子聽說了這件事,趕著馬車跑去,伏在樊於期的屍體上大哭,非常悲傷。事已至此,沒有辦法挽回了,于是就收拾安放樊於期的首級,用盒子封好它。
  于是太子預先尋求世上鋒利的匕首,得到趙國徐夫人的匕首,用一百金把它買到,叫工匠用毒藥水淬過它。用人來試,血沾濕衣裳,人沒有不立刻死去的.于是整理行裝,派遣荊軻上路。
  燕國有個勇士秦舞陽,十二歲的時候就殺過人,人們不敢同他正眼相看,于是叫秦舞陽做助手。
  荊軻等待著一個人,想同他一起去。那個人住得很遠,沒有來,因而停下等候他。
  過了一陣還沒動身,太子嫌荊軻走晚了,懷疑他有改變初衷和後悔的念頭,就又請求他說:“太陽已經完全落下去了,您難道沒有動身的意思嗎?請允許我先遣發秦舞陽!”荊軻發怒,呵斥太子說:“今天去了而不能好好回來複命的,那是沒有用的小子!現在光拿著一把匕首進入不可意料的強暴的秦國,我之所以停留下來,是因爲等待我的客人好同他一起走。現在太子嫌我走晚了,請允許我告別吧!”于是出發了。
  太子和知道這件事的賓客,都穿著白衣,戴著白帽給他送行。到易水上,祭過路神,就要上路。高漸離敲著築,荊軻和著節拍唱歌,發出變徵的聲音,衆賓客都流著眼淚小聲地哭。荊軻又上前作歌唱道:“風聲蕭蕭悲鳴啊易水徹骨寒冷,壯士這一離去啊就永遠不再回還!”又發出悲壯激昂的羽聲。衆賓客都睜大了眼睛,頭發都向上豎起頂住了帽子。在這時荊軻就上車離去,始終不曾回頭看一眼。
  到達秦國後,拿著價值千金的禮物,優厚地贈送給秦王的寵臣中庶子蒙嘉。
  蒙嘉替他事先向秦王進言,說:“燕王確實非常懼怕大王的威勢,不敢出兵來抗拒,願意全國上下都做秦國的臣民,排在諸侯的行列裏(意爲:燕國願意同別的諸侯一起尊秦王爲天子)向秦國的郡縣那樣貢納賦稅,俾能守住祖先的宗廟。他們誠惶誠恐,不敢自己來陳述,恭謹地砍下樊於期的頭顱和獻上燕國督亢一帶的地圖,用盒子封好,燕王在朝廷上行跪拜大禮送出來,派使者來稟告大王。一切聽憑大王吩咐。”
  秦王聽了蒙嘉的話,非常高興。于是穿了上朝的禮服,安排下隆重的九賓大禮儀式,在鹹陽宮接見燕國的使者。
  荊軻捧著裝了樊於期頭顱的盒子,秦舞陽捧著地圖匣子,按次序進宮,到達殿前的臺階下,秦舞陽臉色都變了,十分害怕,秦國的群臣對此感到奇怪。荊軻回過頭來對秦舞陽笑了笑,上前替他向秦王謝罪說:“北方蠻夷地區的粗鄙人,沒有拜見過天子,所以害怕,希望大王稍微原諒他些,讓他在大王的面前完成他的使命。”秦王對荊軻說:“起來,取來武陽所拿的地圖!”
  荊軻拿了地圖捧送給秦王,打開地圖,地圖全部打開,匕首就露了出來。于是荊軻左手抓住秦王的衣袖,右手拿著匕首刺秦王。還沒有刺到秦王的身上,秦王非常驚駭,自己伸直身子站起來,掙斷了袖子。秦王拔劍,劍太長,就握住劍鞘。當時秦王心裏又怕又急,劍插得很緊,所以不能立即拔出來。
  荊軻追逐秦王,秦王繞著柱子跑。秦國的君臣都驚呆了,事情突然發生,意料不到,大家都失去了常態。並且按照秦國的法律,臣子們侍立在殿上的,不能帶一點兵器;那些宮廷侍衛握著武器,都排列在宮殿的臺階下面,沒有君王的命令不能上殿。當危急的時候,來不及召喚階下的侍衛,所以荊軻追逐秦王,大家倉猝間驚惶失措,沒有武器用來擊殺荊軻,僅僅用空手一起同荊軻搏鬥。
  這時,秦王的隨從醫官夏無且(jū)用他手裏捧著的藥袋投擊荊軻。秦王還正在繞著柱子跑,倉猝間驚惶失措,不知道怎麽辦。侍臣們就說:“大王把劍背到背上!大王把劍背到背上!”秦王于是拔出劍用來攻擊荊軻,砍傷了荊軻的左大腿。荊軻倒地了,就舉起他的匕首投擊秦王,沒有擊中,擊中了柱子。秦王又砍擊荊軻,荊軻被砍傷了八處。
  荊軻自己知道事情不能成功了,靠著柱子笑著,像撮箕一樣地張開兩腿坐在地上,罵道:“事情之所以沒有成功,是想活生生地劫持你,一定要得到約契來回報燕太子啊!”
  秦王的侍臣上前,斬殺荊軻。事後,秦王還發呆了好長一段時間。
〖作者、作品〗
  《戰國策》是戰國末年和秦漢間人編輯的一部重要的曆史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集。作者已不可考。最初有《國策》《國事》《短長》《事語》《長書》《修書》等名稱,經過漢代劉向整理編輯,始定名爲《戰國策》。全書共三十三篇,分國別編輯,依次是:西周一篇,東周一篇,秦五篇,齊六篇,楚四篇,趙四篇,魏四篇,韓三篇,燕三篇,宋、衛合一篇,中山一篇。所記史實從東周貞定王十七年(前452年),到秦始皇三十一年(前216年),共245年。
  《 戰國策》的內容,主要記載戰國時期各國謀臣策士遊說諸侯或進行謀議論辯時的政治主張和縱橫捭闔、爾虞我詐的故事,也記述了一些義士豪俠不畏強暴、勇于鬥爭的行爲。
  《戰國策》的作者在記敘曆史事件時,過分誇張渲染謀臣策士的作用,有時爲了突出縱橫遊說之士在曆史事件中的決定作用,甚至編造一些情節,不免違背曆史的真實。
  《戰國策》長于議論和敘事,文筆流暢,生動活潑,在我國散文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荊軻其人〗
  荊軻(? - 前227)戰國末期人,人稱慶卿,據說本是齊國慶氏的後裔,後遷居衛國,始改姓荊。他喜好讀書擊劍,曾向衛元君遊說,不爲所用。秦王政六年(前241),秦取衛濮陽(今河南濮陽西南),作爲秦東郡的治所,將衛元君遷至野王(今河南泌陽),成爲秦的附庸。荊軻于是到四方遊曆,結識了許多豪傑志士。在榆次,他與蓋聶討論劍法,話不投機,蓋聶怒目而視,他就揚長而去。在邯鄲,他與魯句踐弈棋賭博,爭棋路,魯句踐對他加以呵斥,他仍是不予計較,悄然離去。隨後,荊軻來到燕國,與當地的狗屠夫和擅長擊築的高漸離交上了朋友。荊軻喜好喝酒,整天與狗屠夫、高漸離一起在街市喝酒,然後,高漸離擊築,他和著樂聲唱歌,唱著唱著就哭起來了。
  往往認爲太子丹是個年輕急躁的人,其實不然,他是個半老頭。
  當年,他去趙國邯鄲當人質的時候,已至少有十八歲(否則不至于跑去當人質),而那時秦王政不足八歲。如今秦王政變成了32歲的壯夫了,而太子丹也應該五十來歲,是個老太子了。
  荊軻是衛國人。衛國原本是春秋時代的大國,後來日漸銷侵,多數土地被趙魏奪去了,到了最後,衛國只剩濮陽一個城了,淪落爲魏的附庸。荊軻喜歡讀書擊劍,曾遊說衛元君,不爲所用。後遊曆天下,與四方名士豪傑交往。曾經在榆次和蓋聶論劍,話不投機,蓋聶怒目而視,荊軻揚長而去。又在邯鄲和魯句踐下棋賭博,互相爭吵起來,魯句踐怒斥他,他仍揚長而去。又到燕國,和當地的狗屠夫擅長擊築的高漸離結交,成爲知己。荊軻喜歡喝酒,每天和高漸離在街市中喝酒,酒酣之時,高漸離擊築,荊軻唱歌,唱著就哭了起來,認爲天下沒有知己。燕國處士田光也結識荊軻,認爲他不是平常人。
  荊軻者是戰國時衛國人也。祖籍是齊國,衛人稱他爲慶卿。而到燕,燕人稱他爲荊卿。荊軻少年生活在衛國(今河南北部)小時就開始學劍和讀書。曾遊說
  衛元君,衛元君不聽,後來秦伐魏,置東郡,遷衛
  元君之於野王(今河南沁陽)
  河南安陽林州天平山風景區拒專家證實是刺秦英雄荊柯的出生地。
  燕太子丹到趙國當人質應該是公元前250年左右。燕國被趙國擊敗以後。估計當時太子丹也就十多歲。十來歲當人質在當時很正常,趙國長安君到齊國爲人質時也就十來歲。
  〖曆史記載〗司馬遷《史記刺客列傳》中記荊軻的部分
  荊軻者,衛人也。其先乃齊人,徙于衛,衛人謂之慶卿。而之燕,燕人謂之荊卿。荊軻好讀書擊劍,以術說衛元君,衛元君不用。……荊軻既至燕,愛燕之狗屠及善擊築者高漸離。荊軻嗜酒,日與狗屠及高漸離飲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漸離擊築,荊軻和而歌于市中,相樂也;已而相泣,旁若無人者。荊軻雖遊于酒人乎,然其爲人沈深好書;其所遊諸侯,盡與其賢豪長者相結。其之燕,燕之處士田光先生亦善待之,知其非庸人也。居頃之,會燕太子丹質秦亡歸燕。燕太子丹者,故嘗質于趙,而秦王政生于趙,其少時與丹歡。及政立爲秦王,而丹質于秦。秦王之遇燕太子丹不善,故丹怨而亡歸。歸而求爲報秦王者,國小,力不能。其後秦日出兵山東以伐齊、楚、三晉,稍蠶食諸侯,且至于燕,燕君臣皆恐禍之至。太子丹患之,……荊軻遂見太子……荊軻坐定,太子避席頓首曰:“……今秦有貪利之心,而欲不可足也。非盡天下之地,臣海內之王者,其意不厭。……燕小弱,數困于兵,今計舉國不足以當秦。諸侯服秦,莫敢合從。丹之私計,愚以爲誠得天下之勇士使于秦,窺以重利;秦王貪,其勢必得所願矣。誠得劫秦王,使悉反諸侯侵地,若曹沫之與齊桓公,則大善矣;則不可,因而刺殺之。彼秦大將擅兵于外而內有亂,則君臣相疑,以其間諸侯得合從,其破秦必矣。此丹之上願,而不知所委命,唯荊卿留意焉。”久之,荊軻曰:“此國之大事也,臣駑下,恐不足任使。”太子前頓首,固請毋讓,然後許諾。于是尊荊卿爲上卿,舍上舍。太子日造門下,供太牢具,異物間進,車騎美女姿荊軻所欲,以順適其意。久之,荊軻未有行意。……(以下爲荊軻刺秦王的情節)已而論功,賞群臣及當坐者各有差,而賜夏無且黃金二百溢,曰:“無且愛我,乃以藥囊提荊軻也。”于是秦王大怒,益發兵詣趙,詔王翦軍以伐燕。十月而拔薊城。燕王喜、太子丹等盡率其精兵東保于遼東。秦將李信追擊燕王急,代王嘉乃遺燕王喜書曰:“秦所以尤追燕急者,以太子丹故也。今王誠殺丹獻之秦王,秦王必解,而社稷幸得血食。”其後李信追丹,丹匿衍水中,燕王乃使使斬太子丹,欲獻之秦。秦複進兵攻之。後五年,秦卒滅燕,虜燕王喜。其明年,秦並天下,立號爲皇帝。
http://baike.baidu.com/view/76130.html?tp=0_11
 
陳凱歌
 

  美籍華裔著名電影導演,原名陳皚鴿,祖籍福建長樂,1952年8月12日生于北京。第五代導演的領軍人物,至今仍爲惟一獲得戛納電影節金棕櫚獎的華人導演。在第47屆希臘塞薩洛尼基電影節上獲得終身成就獎。
  陳凱歌出身于藝術家庭,其父是著名導演陳懷皚。少年時期經曆過文革和插隊。初中畢業後到雲南省西雙版納農墾局當工人。1970年,陳凱歌參軍1974年複員轉業1976年到北京電影洗印廠工作。1978年,陳凱歌考入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1982年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畢業 ,後任北京電影制片廠導演。1984年 ,他執導的《黃土地》,以其突破性的電影語言,對中國電影産生了極大的影響,並爲中國第五代導演走向世界奠定了基礎。主要電影有《大閱兵》、《孩子王》、《邊走邊唱》、《霸王別姬》、《風月》、《荊軻刺秦王》、《和你在一起》等。

  陳凱歌前妻是洪晃,現任妻子爲著名演員陳紅。

   1970年,陳凱歌參軍。1974年複員轉業。1976年到北京電影洗印廠工作。1978年,陳凱歌考入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1982年畢業于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自1984年至今,他導演了《黃土地》、《大閱兵》、《孩子王》、《邊走邊唱》、《霸王別姬》、《風月》等作品。《黃土地》僅僅把故事當作外殼,它通過超時空的開拓,抒發了作者對土地、對人民的赤子之情。影片在攝影、色彩、造型、構圖等方面也出了大格,然又無不內蘊深意。《黃土地》以土地、民俗文化與人物的三者統一,以敘事因素、隱喻因素、抒情和哲理的三者統一,表現了陝西高原古樸、蒼涼、深厚的民風,表達了創作者對民族特性、農民命運的思考。影片獲1985年金雞獎最佳攝影獎;獲1985年瑞士第38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銀豹獎等6項國際獎。90年代,陳凱歌拍出大異于以往風格的《霸王別姬》。影片借助于幾位京劇演員人生、命運的曲折展現對人的生存理想與現實存在著的永恒矛盾做了哲理的探索與闡釋。影片因其嫻熟的藝術技巧及內蘊的豐厚的東方化的人文主題獲法國第46屆戛納國際電影節金棕櫚大獎等8項國際獎。說到陳凱歌,他的夫人陳紅有點動情:“可以說陳凱歌把人生中最精彩的東西都給了電影。我記得他以前拍《刺秦》的時候,像一個苦行僧,背負了太重的曆史感、使命感,悲天憫人。但是他拍《無極》的時候我覺得他很快樂,他的人生觀有變化了。”陳凱歌的成就,首先在于其高度的人文精神,對人的本體與人的生存狀態的關注。他善于剖析曆史和傳統的重負對人精神的制約與影響,展現人的複雜性,同時,針砭不合理的非人道的人性弱點。他的影片充滿了對更和諧、更明智的人類生存狀態的關切與響往。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紮實的藝術功力,表達強烈的人文意識和美學追求,並調動多種電影手段,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沈重而犀利、平和而激越的電影風格。
【與《霸王別姬》】

  陳凱歌電影事業的巔峰之作,從《黃土地》開始陳凱歌就以凝重深沈的電影語言呈現著自己獨有的鏡頭世界。然而《霸王別姬》是他最燦爛的一次歌唱,看罷全劇,你會禁不住長歎“人生如戲,戲如人生”。
  整部電影充斥著曆史與現實的交織,仿佛戲裏戲外不分情境的糾纏掙紮。少年程蝶衣無論如何不能抗拒自己是男兒身的意識,在師傅近乎嚴酷的責打命令中硬聲聲改口說出了一句“我本女嬌娘”,那一刻起他的悲劇命運即是一種注定。
  沒有人懷疑張國榮在此片中的投入演出,以至于很長的時間裏連他自己都承認很難一下子走出程蝶衣的流轉牽挂。舞臺上的生動眼眸,舞臺下不可自已的墜落沈浸,在整個曆史前進的滾滾車輪中他始終扮演著被動悵挽的角色。就如多少年前那一出英雄美人的悲劇上演時一樣,他無論如何是一個逃不開放不下的唱響挽歌者。陳凱歌在程蝶衣的身上花費了太多的心血,從開始的被迫入戲到最後的淒然自刎,一貫凝重的鏡頭竟然透出無限哀怨的惋惜。是爲他悲亦是爲己悲?!
  相比之下張豐毅從形象到氣質都是男性陽剛的代表,只是不夠鮮明的愛恨情愁更使故事本身添了無限蒼涼。一個始終墜落,一個終究還是不能免俗的沈浸世事,這樣的錯位怎能不令人惋惜?
  很多年前看李碧華的原著,看到的是女性細膩柔軟的淡淡憂愁;再久之前是張愛玲青澀時期的練筆之作,也是同樣的一出戲于張愛玲的筆下則多了幾分諧謔,我想世事洞明的張愛玲對人生的無常變換應是了然于心,不多的文字背後掩藏的也是無限悲涼的心境,只是她不明說,不明說,故作瀟灑的任有你我自己來看。
  然而陳凱歌還是將故事搬上了銀幕,當趙季平浸透中國古典韻律的音樂配合著影像作出呈現時,我幾乎感到了一陣壓迫的沈重。扛不起的是人生,曆史,宿命和掙紮,剝離了想象的虛幻,不得不直面臺上臺下的孤獨起舞時,沒有人能夠逃脫倉皇的失落。
  鞏俐在裏面的演出像是94年張藝謀《活著》的提前彩排,或許跟陳凱歌刻意凸顯張國榮有關,總覺得鞏俐的菊仙少了一些立體深沈的情緒。這個女人其實也很可悲,她跟一個男人爭奪著心愛的男人。故事和戲裏都沒有她的加入,然而生活中她不得不扮演糾結心願的女子。青樓生涯的賣笑,紅塵俗事的紛擾,走過了日日夜夜或悲或喜或剛或柔的歲月,以爲終于走到了幸福的彼岸,可是弄人的蒼生仍然不能讓她善終。她死的時候分明帶著尋求救贖的微笑,卸下僞裝的堅強,這個女人比誰都脆弱。這一次她跟死神的親吻也算是一種成全吧。
  影片的高潮在我看來是文革武鬥的火焰,彌漫的火光煙霧中鏡頭對准了妝面變形扭曲的程蝶衣和段小樓。沒有人能夠解釋人性中真善對錯的變換,他們相望的眼神至今令我耿耿于懷,一個無言質問的悲苦,一個無奈受責的內疚。可是互相撕咬的同時是心裂般的疼痛,中間的那個女人何嘗不能體會?!
  開始的時候是沒有燈光的體育館中場,站著遲暮的段小樓,進來的是同樣遲暮卻依然癡情的程蝶衣。結束的時候還是這樣的場景,這樣的人,中間隔著的曲折艱難,我們已經看在眼裏。于是那一個轉身的慨然自刎,我們並不驚訝,只是面對注定的悲劇,仍然免不了歎息。爲什麽虞姬注定要死在項王的前面,爲什麽如此的深情對唱換不來一次轉世的幸福?
  陳凱歌不能放棄悲劇帶來的震撼和凝重,一如後來在《刺秦》中他對曆史近乎固執的迷戀。《霸王別姬》的成功來自故事,來自人物,來自導演,來自音樂,來自戲裏戲外不能分割的愛恨糾纏。這樣的電影看一次就是一次消耗,回頭張望自己和命運的連接時,前生來世的驚覺輪回是不能用言語描述的。
  是宿命的注定還是今生的真相,我們不能從電影裏尋找,唯一的途徑應該是你的生活本身。
  一出人生的悲劇,一首驚世的絕唱,只是看的時候不要被陳凱歌的凝重壓垮了信心的肩膀。
  青少年時代

  陳凱歌1952年8月12日出生于北京。陳凱歌經曆過文革和插隊,這段經曆可參見《少年凱歌》一書。雲南省西雙版納農墾局當工人。
  1970年,陳凱歌參軍,1974年複員轉業,1976年到北京電影洗印廠工作。1978年,陳凱歌考入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
 
  八十年代

  1982年4月,畢業分配陳凱歌被分配在剛成立不久的北京兒童電影制片廠.
  1984年陳凱歌被借調到廣西電影制片廠。1984年7月下旬,《黃土地》完成雙片送文化部審查,電影界一直爭議了約一年,直到1985年底1986年初,才得到充分肯定。《黃土地》讓陳凱歌一鳴驚人.
  1986年7月,由吳天明擔任新廠長的西安電影制片廠投資的《孩子王》搬上銀幕。
  陳凱歌于1988年應美國亞洲文化交流基金會及紐約大學的邀請,赴美訪問,並于同年獲得鹿特丹國際電影節評選20名“走向未來導演”第6名。3年後回國,執導《邊走邊唱》,結果受到諸多質疑。
【作品年表】

  作爲導演

  《梅蘭芳》(Mei Lan Fang,2008年)
  《每人一部電影》(2007年),爲慶祝戛納電影節60周年,組委會邀35位與戛納有聯系的世界知名導演,各拍一支約3分鍾的電影短片,表達他們心中對于電影院的感受與感情。
  《無極》(The Promise,2005年)
  《殺死你的溫柔》(Killing Me Softly,2002年),陳凱歌進軍好萊塢的一部外語片
  《和你在一起》(Together,2002年)
  《蝶舞天涯》 (Die wu tian ya,2002年)
  《十分鍾年華老去----百花深處》 (Ten Minutes Older,2002年),芬蘭/ 德國/ 荷蘭/ 西班牙/ 英國/ 中國,15位導演、15部短片,2002年戛納國際電影節的開幕影片
  《荊軻刺秦王》(The Emperor and the Assassin,1999年)
  戛納國際電影節競賽片及技術大獎(屠居華)
  《風月》(Temptress Moon,1996年)
  戛納國際電影節競賽片
  第33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男女主角提名
  《霸王別姬》(Farewell My Concubine,1993年)

  作爲演員

  和你在一起 Together (2002)
  大宅門 (2001) ..... 府衙差官
  荊軻刺秦王 The Emperor and the Assassin (1999)
  男生女相:中國電影之性別 Yang ± Yin: Gender in Chinese Cinema (1996)
  末代皇帝 The Last Emperor (1987)
  書籍作品
  《少年凱歌》
  《我們都經曆過的日子》
【榮獲獎項】

  第四十六屆戛納國際電影節金棕櫚獎及國際影評人費比西獎
  第七屆臺北電影獎商業映演類大陸電影推薦獎
  第五十一屆金球獎最佳外語片
  全美影評人聯盟年度電影獎最佳外語片獎
  紐約影評人協會年度電影獎最佳外語片獎
  法國凱撒獎最佳外語片獎
  第四十七屆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外語片
  第三十八屆亞太影展最佳導演,最佳剪輯
  《邊走邊唱》(Life on a String,1991年)
  戛納國際電影節競賽片
  《孩子王》(King of the Children,1987年)
  第八屆中國電影金雞獎導演特別獎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影視委員會特別獎
  比利時電影探索評獎活動的探索影片獎
  第四十一屆戛納國際電影節教育貢獻獎
  《大閱兵》(The Big Parade,1986年)
  第十一屆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評委特別獎
  意大利都靈青年國際電影節大獎
  《強行起飛》 (1984年),電視電影
  《黃土地》(Yellow Earth,1984年)
  第五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攝影獎
  法國第七屆南特三大洲電影節最佳攝影獎
  瑞士第三十八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銀豹獎
  英國第二十九屆倫敦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
  愛丁堡國際電影節薩特蘭杯導演獎
  美國第五屆夏威夷國際電影節東西方文化技術交流中心電影獎和柯達最佳攝影獎
  第21屆東京電影節獲黑澤明獎
  2008星光大典 年度最佳導演
http://baike.baidu.com/view/6199.html?tp=0_11
 
秦始皇>百度百科
 
 秦始皇(公元前259—前210年),中國第一個封建王朝——秦王朝的始皇帝。後人稱之爲“千古一帝”。 姓嬴氏,名政,秦莊襄王之子,華夏族(即今漢族)。出生于趙國首都邯鄲(今河北省邯鄲市)。故又趙氏(先秦時期,姓氏並未統一,男子稱氏,女子稱姓,故秦始皇叫趙政)。公元前247年,秦王政13歲時即王位,因年幼朝政由太後和相邦呂不韋及嫪毐掌管。公元前238年(秦王政九年),秦始皇22歲時,在故都雍城舉行了成人加冕儀式,正式登基,“親理朝政”,除掉呂、嫪等人,重用李斯、尉繚,自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後滅韓、趙、魏、楚、燕、齊六國,完成了統一中國的大業,建立起第一個以早期漢族爲主體的強大秦漢多民族統一的封建大帝國——秦朝。定都鹹陽。秦王政自認爲自己的功勞勝過之前的三皇五帝,將大臣議定的尊號改爲“皇帝”。
  始皇帝年表:
  公元前221庚辰 二十六年
  -220 辛巳 二十七年
  -219 壬午 二十八年 -218 癸未 二十九年 -217 甲申 三十年 -216 乙酉 三十一年
  -215 丙戌 三十二年 -214 丁亥 三十三年 -213 戊子 三十四年 -212 己醜 三十五年 -211 庚寅 三十六年 -210 辛卯 三十七年
  【人物身世】
  據《史記?呂不韋列傳》記載,秦始皇的母親原是呂不韋的姬妾,呂不韋出于政治目的將已懷孕的趙姬獻給異人(即秦莊襄王),後來趙姬至大期生子政;又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秦始皇帝者,秦莊襄王子也。莊襄王爲秦質子於趙,見呂不韋姬,悅而取之,生始皇。”作爲一個並不受寵愛的質子的兒子,嬴政少年時期是在趙國都城邯鄲度過的,此時異人經呂不韋從中斡旋已然回到秦國,並認華陽夫人爲母,經過多次政治鬥爭終于獲得了華陽信任,呂不韋又花費大量精力與金錢將趙姬母子接回秦國,從此嬴政開始了他在秦王宮裏的政治生涯。
  對于秦始皇來說,最熟悉的女性最莫過于母親了。在秦始皇3歲的時候,父親異人將他們母子作爲人質留在了趙國。母親趙姬曾是呂不韋的姬妾,所以“兩個父親”的傳言一直伴隨嬴政的成長,再加上趙國人的唾棄、鄙視都讓年幼的秦始皇對母親———這個唯一可以依靠的人充滿了愛與恨的複雜感受。
  秦始皇與母親相依爲命。從出生在趙國一直到9歲,這個階段正好是一個孩子心理發展的重要階段,他無法發展出對遠在秦國父親形象的認同,也無法發展出對母親形象的認同,更無法發展出對仲父———呂不韋這個也許是親生父親形象的認同。這些複雜的狀況造成了秦始皇複雜的心理感受。他必須依靠唯一的女性———母親才能生存下來,他卻又鄙視和討厭自己母親的行爲,因爲這些行爲造成了他幼年心靈巨大的創傷。所有的這些創傷帶來的不良情緒都會投射到母親———這個唯一的女性身上。
  【登上王位】
  秦莊襄王三年(前247年),莊襄王去世,嬴政即位爲秦王。即位時由于年少,故國政由相國呂不韋所把持,並尊呂不韋爲仲父。呂不韋既把持朝廷,又與太後(趙姬)偷情。他見秦始皇日漸年長,怕被他發現,想離開趙太後,又怕太後怨恨,所以獻假宦官嫪毐給太後,嫪毐假施腐刑,只拔掉胡子就進宮了。秦始皇日漸長大,于是他們就騙秦始皇,說太後寢宮風水不好,應搬離這裏。秦始皇信以爲真,于是他們搬到離秦始皇遠的地方,結果太後生下了兩個私生子,而假宦官嫪毐亦以王父自居,在太後的幫助下封長信侯,領有山陽、太原等地,自收黨羽。嫪毐在雍城長年經營,建立了龐大的勢力,是繼呂不韋後又一股強大的政治勢力。
  嫪毐難免小人得志,在一次喝醉酒後對一個大臣斥責道:“我是秦王的假父,你竟敢惹我。”這個大臣聽後很生氣,並且暗中找了個機會告訴秦始皇。嫪毐慌了,准備叛亂。
  前238年,秦始皇在雍城蘄年宮舉行冠禮。嫪毐動用秦王禦璽及太後璽發動叛亂,攻向蘄年宮。秦始皇早已在蘄年宮布置好三千精兵,打敗叛軍。嫪毐轉打鹹陽宮,那裏也早有軍隊,嫪毐一人落荒而逃,沒過多久便被逮捕。秦始皇將嫪毐五馬分屍,曝屍示衆;又把母親趙姬關進雍城的萯陽宮。秦始皇隨後免除呂不韋的相職,把呂不韋放逐到巴蜀。其後,雖然他聽從秦國貴族所言,下了《逐客令》,逐出六國食客,但被李斯的《諫逐客書》所勸阻,其後他任用尉繚子、李斯等人。
  【統一中國】
  自前230年至前221年,秦始皇采取遠交近攻、分化離間的策略,發動秦滅六國之戰。先後于秦始皇十七年(前230年)滅韓、十九年(前228年)滅趙、二十二年(前225年)滅魏、二十四年(前223年)滅楚、二十五年(前222年)滅燕、二十六年(前221年)滅齊。終于建立了中國曆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國家——秦帝國,也是中國封建制王朝的開始。
  秦奪九鼎
  九鼎相傳爲夏禹所鑄,象征九州,一直受許多國家所保護,由九州上貢的鐵所制。夏、商、周是奉爲國寶,擁有九鼎者就爲天子。公元前256年(秦昭王51年, 周赧王59年),攻伐趙國邯鄲的秦軍,繼續向韓,趙發動攻勢。值此之際,東方各國又發動聯合抗秦。在韓、趙等國的影響與脅迫下,不識時務的西周公也卷入這次活動。聯軍打著周王的旗號,合縱抗秦。昭王大怒。秦國早就想在地圖上抹去西周,盡快掃除統一天下的一個障礙。西周參與反秦,正好給秦國出兵以口實。公元前256年(赧王59年,秦昭襄王51年),秦兵攻打西周,赧王聽西周公之言,以西周三十六城、三萬戶降秦),秦王將周赧王貶爵爲君,西周公爲家臣,封于梁城(今陝西省韓城縣南)。赧王至梁城一月而死,國除,置九鼎于鹹陽(途中一鼎落于泗水,所以秦國只得到8鼎,但習慣上仍稱九鼎)。自次年起(昭襄王52年,前255年)史家以秦王紀年。公元前255年九鼎遷秦,意味著秦王將爲天下共主,可以名正言順地討伐各諸侯國。
  總方針
  秦王政親政後,聽取李斯進獻的滅六國的建議,著手規劃統一中國的大業。其總的戰略方針,是由近及遠,集中力量,各個擊破;先北取趙,中去魏,南取韓,然後再進取燕、楚、齊。
  滅韓國
  秦王政首先選擇的攻擊目標爲趙國。因爲,趙國的實力在六國中最強,是秦國走向統一道路的最大障礙。但是,趙國還沒有到不堪一擊的地步。秦軍屢次進攻趙國均被趙國擊退。在用主力進攻趙國的同時,秦對韓采取扶植親秦勢力以逐步肢解的策略。公元前231年,韓國南陽郡“假守”(即代理郡守)騰,向秦獻出他所管轄的屬地。騰被秦王政任命爲內史,後又派他率軍進攻韓國。騰對韓國了如指掌,所以進展順利,于公元前230年(秦王政十七年)俘獲韓王安。韓國滅亡。
  滅趙國
  公元前229年,秦利用趙國發生大地震和大災荒的機會,又派王翦領兵攻趙。趙國派李牧、司馬尚率兵抵禦,雙方相持了一年。在緊要關頭,秦國使出殺手鐧—離間計。王翦用重金收買了趙王的寵臣郭開,要他散布李牧、司馬尚企圖謀反的流言。趙王輕信謠言,派人替代李牧。李牧在大敵當前的形勢下據不讓出兵權,趙王竟暗地派人逮捕李牧並處死了他,同時還殺掉了司馬尚。殺死李牧,無疑爲秦軍亡趙掃清了道路。此後,秦軍如入無人之境,攻城略地,痛擊趙軍。公元前228年(秦王政十九年),秦軍攻破邯鄲,這座名城落入秦國之手。不久,出逃的趙王遷被迫獻出趙國的地圖降秦。趙國實際上滅亡了。但是公子嘉卻帶著一夥人逃到代郡(今河北尉縣),自立爲王。後秦軍在公元前222年滅燕國之後將其俘虜。至此,秦統一了北方。
  滅魏國
  公元前231年,魏景湣王迫于秦國的強大威力,主動向秦進獻出麗邑,以求緩兵。此時,秦王政正調集兵力准備向趙國發起總攻,不想分散兵力攻魏,就接受了獻地。這使得魏國又維持了數年殘局。公元前225年(秦王政二十二年),就在秦軍主力南下攻楚的當口,秦王政派出年輕將領王賁,率軍圍攻魏都大梁(今河南開封)。魏軍緊閉城門,堅守不出。由于大梁城防經過多年修建,異常堅固,秦軍強攻不下。王賁想出了水攻的辦法。秦軍大批士卒被安排去挖掘渠道,將黃河、鴻溝的水引來,灌注到大梁。3個月後,大梁的城牆壁壘全被浸坍,魏王假只得投降。魏國滅亡了。
  滅楚國
  南方大國楚國,疆域遼闊,山林茂密,物産豐富,號稱擁有甲士百萬。但是,楚國的內政一直不振,總是貴族爭權奪利,這種狀況到戰國末期尤爲嚴重。公元前228年,楚幽王死,統治集團發生內訌。幽王的同母弟猶,即位爲哀王,但僅兩個多月,就被異母兄負芻的門徒殺掉了。負芻成爲楚王。楚王室更加分崩離析。就在楚國發生內亂的時候,公元前226年,秦王政不失時機地從北方伐燕前線抽調秦軍,南下攻楚,連續奪得楚國10余個城池。公元前224年,秦國與楚國的決戰就要開始了。秦王政先派年輕將領李信率20萬秦軍攻楚,被楚軍擊敗。後又派大將王翦率60萬秦軍攻楚。王翦入楚境後,並未馬上發動攻勢。他總結了李信輕敵冒進的教訓,采取屯兵練武,堅壁不出,麻痹敵人,以逸待勞的戰略。這樣,度過了一年多的時間,秦軍對楚地的情況基本適應,士氣高昂,體力充沛。同時,被調來抗擊秦軍的楚國部隊,鬥志漸漸松懈,加上糧草不足,准備東歸。楚軍一撤,王翦就抓住時機下令全軍出擊。秦軍一舉打垮了楚軍的主力,並長驅直入,挺入內地,殺死楚軍統帥項燕。接著,秦軍攻占楚都壽春(今安徽壽縣),俘虜了楚王負芻,楚國滅亡,時爲公元前223年(秦王政二十四年)。
  滅燕國
  在滅趙的過程中,秦國大軍已兵臨燕國邊境。燕國君喜惶惶不可終日,眼見秦國掃平三晉,就要向自己殺來,卻無計可施。燕太子丹最終想出了孤注一擲的暗殺行動,即曆史上有名的荊軻刺秦王,時值公元前227年。刺殺行動最終失敗,但是秦王政差一點死于荊軻的匕首下,他深恨燕國,立即增兵大舉進攻。公元前226年,秦軍攻下燕都薊(今北京市),燕王喜與太子丹逃亡遼東郡。秦將李信率領秦軍數千人,窮追太子丹至衍水。太子丹因潛伏于水中幸免于難。後來,燕王喜經過權衡利害關系,派人將太子丹殺掉,將其首級獻給秦國,想以此求得休戰,保住燕國不亡。燕王喜逃到遼東以後,秦軍主力就調往南線進攻楚國。公元前222年(秦王政二十五年),王賁奉命攻伐燕國在遼東的殘余勢力,俘獲燕王喜,燕國徹底滅亡。
  同一年,剛在南方滅楚的大軍,又乘勝降服了越君,設置會稽郡。于是,長江流域全部並入秦的版圖。
  滅齊國
  公元前221年(秦王政二十六年),秦王政命令王賁揮戈南下,攻打東方六國中的最後一個:齊國。從春秋到戰國中期,齊是山東諸國中比較強大的一個。但是,公元前284年燕、趙、韓、魏、楚五國攻齊,尤其是燕將樂毅橫掃齊國,令齊國差點亡國,之後,齊國一直沒有複強。而且,此時的齊王建是個無能之輩。母親健在時,他依賴母親;母親臨終前,他還死皮賴臉地要母親寫下可以輔佐他的大臣的名字。公元前249年(齊王建十六年),剛毅不屈的君王後逝世,後勝任宰相。秦國迅速展開收買內應的活動,向後勝饋贈大量的黃金、玉器。後勝得了秦國的好處,就派出大批賓客相繼赴秦。秦國又對他們大肆賄賂,送給金錢、珍寶,讓他們回齊國充當內應。這批人從秦國回來後,就積極地制造親秦的輿論。他們說齊王建應西去朝秦,以表歸順,又說秦齊是姻親,根本不用備戰抗秦,也不要幫助三晉、燕、楚攻秦。正是在這種情況下,王賁南下伐齊,幾乎就沒有遇到過什麽抵抗。王賁率軍長驅直入,來到臨淄,齊王建與後勝馬上向秦不戰而降。齊國滅亡。
  至此,秦國走完了削平群雄、統一六國的最後一程。
  【首稱皇帝】
  秦王政在他登上秦國王位的第二十六個年頭,終于統一了中國。天下初定,39歲的秦王政第一件急著想做的事,就是要重新給自己確定一個稱號。
  春秋戰國,各國諸侯都被稱爲“君”或“王”。戰國後期,秦國與齊國曾一度稱“帝”,不過這一稱號在當時並不同行。已經一統天下的秦王政,以爲過去的這些稱號都不足以顯示自己的尊崇,“今名號不更,無以稱成功,傳後世”。他下令左右大臣們議稱號。
  經過一番商議,丞相王綰、禦史大夫馮劫、廷尉李斯等人認爲,秦王政“興義兵,誅殘賊,平定天下”,功績“自上古以來未嘗有,五帝所不及”。他們援引傳統的尊稱,說“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貴”,建議秦王政采用“泰皇”頭銜。然而,秦始皇對此並不滿意。他只采用一個“皇”字,而在其下加一“帝”字,創造出“皇帝”這個新頭銜授予自己。
  從此以後,“皇帝”就成爲中國國家最高統治者的稱謂。
  “皇帝”稱謂的出現,不僅僅是簡單的名號變更,還反映了一種新的通知觀念的産生。在古代,“皇”有“大”的意思,人們對祖先神和其他一些神明,有時就稱“皇”。“帝”是上古人們想象中的主宰萬物的最高天神。秦始皇將“皇”和“帝”兩個字結合起來,第一,說明了他想表示其至高無上的地位和權威,是上天給予的,即“君權神授”;第二,反映了他覺得僅僅是做人間的統治者還不滿足,還要當神。
  可見,“皇帝”的稱號,乃是秦王政神化君權的一個産物。
  秦王政做了中國曆史上第一個皇帝,自稱“始皇帝”。他又規定:自己死後皇位傳給子孫時,後繼者沿稱二世皇帝、三世皇帝,以至萬世。秦始皇夢想皇位永遠由他一家繼承下去,“傳之無窮”(《史記?秦始皇本紀》)。
  爲了使皇帝的地位神聖化,秦始皇又采取了一系列“尊君”的措施:
  取消諡法。諡法起于周初,是在君王死後,依其生平事迹,給予帶有評價性質的稱號。但秦始皇認爲,像這樣“子議父,臣議君”,太不象話,更沒意義。他宣布廢除諡法,不准後代臣子評價自己。
  天子自稱爲“朕”。“朕”字的意義與“我”相同,以前一般人均可使用,但秦始皇限定只有皇帝才能自稱爲“朕”。
  皇帝的命令叫作“制”或“詔”。
  文字中不准提及皇帝的名字,要避諱。文件上逢“皇帝”“始皇帝”等字句時,都要另起一行頂格書寫。
  只限皇帝使用的、以玉質雕刻的大印才能稱爲“璽”。
  以上這些規定,目的在于突出天子的特殊地位,強調皇帝與衆不同,強化皇權在人們心目中的神秘感。秦始皇幻想借助這些措施,使他的皇位千秋萬代地在其子孫後代中傳續下去。
  【中央集權】
  爲了有效地管理國家,也爲了替子孫萬代奠定基業,秦始皇吸取了戰國時期設置官職的具體經驗,建立了一套相當完整的中央集權制度和政權機構。
  中央機構
  中央設丞相、太尉、禦史大夫。丞相有左右二員,掌政事。太尉掌軍事,不常置。禦史大夫是丞相的副貳,掌圖籍秘書,監察百官。
  丞相、太尉、禦史大夫以下,是分掌具體政務的諸卿,其中有掌宮殿掖門戶的郎中令,掌宮門衛屯兵的衛尉,掌京畿警衛的中尉,掌刑辟的廷尉,掌谷貨的治粟內史,掌山海池澤之稅和官府手工業制造以供應皇室的少府,掌治宮室的將作少府,掌國內民族事務和外事的典客,掌宗廟禮儀的奉常,掌皇室屬籍的宗正,掌輿馬的太仆等。丞相、太尉、禦史大夫與諸卿議論政務,皇帝作裁決。
  在此之外,秦代還有一些比較重要的官職,比如博士—“掌通古今”,即通曉古今史以備皇帝咨詢,同時負責圖書收藏;典屬國—與典客一樣主管少數民族事務,不同的是典客掌管與秦友好的少數民族的交往,而典屬國則負責已投降秦朝的少數民族;詹事—管理皇後和太子的事務;將作少府—負責宮殿建造。
  秦王朝建立的這套中央集權機構的政權機構,以後一直被曆代王朝所仿效。其中漢代的“三公九卿”,基本上是照搬秦制。
  地方機構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采納李斯的建議,廢除分封制,改行郡縣制。地方行政機構分郡、縣兩級。郡縣主要官吏由中央任免。
  郡設守、尉、監(監禦史)。郡守掌治其郡。郡尉輔佐郡守,並典兵事。郡監司監察。秦始皇把全國分成三十六郡,以後又陸續增設至四十一郡。
  他們是:
  秦地:巴郡,蜀郡,隴西郡,北地郡;
  趙地:太原郡,雲中郡,邯鄲郡,巨鹿郡,雁門郡,代郡,常山郡;
  魏地:上郡,河東郡,東郡,碭郡,河內郡;
  韓地:三川郡,上黨郡,潁川郡;
  楚地:漢中郡,南郡,黔中郡,南陽郡,陳郡,薛郡,泗水郡,九江郡,會稽郡,長沙郡,衡山郡;
  齊地:東海郡,齊郡,琅琊郡,膠東郡,濟北郡;
  燕地:廣陽郡,上谷郡,漁縣郡,右北平郡,遼西郡,遼東郡;
  南越故地:閩中郡,南海郡,桂林郡,象郡;
  匈奴故地:九原郡。
  縣,萬戶以上者設令,萬戶以下者設長。縣令、長領有丞、尉及其他屬員。縣令、長主要管政務,縣尉掌握軍事,縣丞掌管司法。
  縣以下有鄉,其主要職能有四:1.攤派徭役;2.征收田賦;3.查證本鄉被告案情;4.參與對國家倉庫糧食的保管工作。鄉設三老掌教化,嗇夫掌訴訟和賦稅,遊徼掌治安。
  鄉下有裏,是最基層的行政單位。裏有裏典,後代稱裏正、裏魁,以"豪帥"即強有力者爲之。裏中設置嚴密的什伍戶籍組織,以便支派差役,收納賦稅。並規定互相監督告奸,一人犯罪,鄰裏連坐。此外還有司治安、禁盜賊的專門機構,叫做亭,亭有長。亭除了主要管理治安,還負責接待往來的官吏,掌管爲政府輸送、采購、傳遞(文書)等事。兩亭之間,相距大約十裏。
  【全面統一】
  書同文
  殷商以降,文字逐漸普及。作爲官方文字的金文,形制比較一致。但是春秋戰國時期的兵器、陶文、帛書、簡書等民間文字,則存在著區域中的差異。這種狀況妨礙了各地經濟、文化的交流,也影響了中央政府政策法令的有效推行。于是,秦統一中原後,秦始皇下令李斯等人進行文字的整理、統一工作。
  李斯以戰國時候秦人通用的大篆爲基礎,吸取齊魯等地通行的蝌蚪文比劃簡省的優點,創造出一種形體勻圓齊整、比劃簡略的新文字,稱爲“秦篆”,又稱“小篆”,作爲官方規範文字,同時廢除其他異體字。此外,一位叫程邈的衙吏因犯罪被關進雲陽的監獄,在坐牢的10年時間裏,他對當時字體的演變中已出現的一種變化(後世稱爲“隸變”),進行總結。此舉受到秦始皇的賞識,遂將他釋放,還提升爲禦史,命其“定書”,制定出一種新字體,這便是“隸書”。隸書打破了古體漢字的傳統,奠定了楷書的基礎,提高了書寫效率。
  秦始皇下令統一和簡化文字,是對我國古代文字發展、演變做了一次總結,也是一次大的文字改革,他對我國文化的發展起了重大作用。
  度同制
  戰國時期,各國的度量衡制度和貨幣制度很不一致。秦統一後,規定貨幣分金和銅兩種:黃金稱上幣,以鎰(秦制20兩爲鎰)爲單位;銅錢萬下幣,統一爲圓形方空,以半兩爲單位。金幣主要供皇帝賞賜,銅幣才是主要的流通媒介。
  秦始皇以原秦國的度、量、衡爲單位標准,淘汰與此不合的制度。秦廷在原商鞅頒布的標准器上再加刻詔書銘文,或另行制作相同的標准器刻上銘文,發到全國。與標准器不同的度、量、衡一律禁止使用。
  在田制上,秦王朝規定6尺(合今230厘米)爲步,240步爲一畝。這一畝制以後沿用千年而不變。
  車同軌
  戰國時期,各國車輛形制不一。秦始皇統一全國後,定車寬以六尺爲制,一車可通行全國。
  行同倫
  “行同倫”就是端正風俗,建立起統一的倫理道德和行爲規範。在這方面,秦王朝也給予相當的重視。比如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來到泰山下。這裏原是齊國故地,號稱“禮儀之邦”。始皇就令人在泰山所刻的石上記下“男女禮順,慎遵職事,昭隔內外,糜不清淨,施于後嗣”(意謂男女之間界限分明,以禮相待,女治內,男治外,各盡其責,從而給後代樹立好的榜樣),予以表彰。而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在會稽刻石上留的銘文,則對當地盛行的淫泆之風,大加鞭笞,以殺奸夫無罪的條文來矯正吳越地區男女之大防不嚴的習俗。
  【修築長城】
  秦滅六國之後,即開始北築長城,每年征發民夫四十余萬。在當時生産力極度低下,男人辛苦勞作尚不能果腹,女人紡織的布都無法蔽體的情況下,征調如此之多的民力去從事非生産性勞動,造成的結果只能是死亡人數無法統計,千裏之地盡是屍首,血流成河的慘劇,所以百姓十戶人家裏有五戶想要造反也就不足爲奇了。“孟姜女哭塌長城”的民間傳說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普通百姓對修築長城的怨言和秦的暴政黑暗。
  綿延萬裏的長城它並不只是一道單獨的城牆,而是由城牆、敵樓、關城、墩堡、營城、衛所、鎮城烽火臺等多種防禦工事所組成的一個完整的防禦工程 體系。這一防禦工程體系,由各級軍事指揮系統層層指揮、節節控制。以明長城爲例,在萬裏長城防線上分設了遼東、薊、宣府、大同、山西、榆林、寧夏、固原、甘肅等九個軍事管轄 區來分段防守和修繕東起鴨綠江,西止嘉峪關,全長7000多千米的長城,稱作“九邊重 鎮”,每鎮設總兵官作爲這一段長城的軍事長官,受兵部的指揮,負責所轄軍區內的防務 或奉命支援相鄰軍區的防務。明代長城沿線約有100萬人的兵力防守。總兵官平時駐守 在鎮城內,其余各級官員分駐于衛所、營城、關城和城牆上的敵樓和墩堡之內。  
  長城的防禦工程建築
  長城的防禦工程建築,在2000多年的修築過程中積累了豐 富的經驗。首先是在布局上,秦始皇修築萬裏長城時就總結出了“因地形,用險制塞”的經驗。2000多年一直遵循這一原則,成爲軍事布防上的重要依據。在建築材料和建築結構 上以“就地取材、因材施用”的原則,創造了許多種結構方法。有夯土、塊石片石、磚石混 合等結構;在沙漠中還利用了紅柳枝條、蘆葦與砂粒層層鋪築的結構,可稱得上是“巧奪 天工”的創造,在今甘肅玉門關、陽關和新疆境內還保存了2000多年前
  西漢時期這種長城的遺迹。  
  長城的構成
  長城的城牆
  長城的城牆是這一防禦工程中的主體部分。它建于高山峻嶺或平原險阻之處,根 據地形和防禦功能的需要而修建,凡在平原或要隘之處修築得十分高大堅固,而在高山 險處則較爲低矮狹窄,以節約人力和費用,甚至一些最爲陡峻之處無法修築的地方便采 取了“山險牆”和“劈山牆”的辦法,在居庸關、八達嶺和河北、山西、甘肅等地區的長城城 牆,一般平均高約七八米,底部厚約六七米,牆頂寬約四五米。在城牆頂上,內側設宇牆, 高一米余,以防巡邏士兵跌落,外側一面設垛口牆,高2米左右,垛口牆的上部設有望口, 下部有射洞和擂石孔,以觀看敵情和射擊、滾放擂石之用。有的重要城牆頂上,還建有層 層障牆,以抵抗萬一登上城牆的敵人。到了明代中期,抗倭名將戚繼光調任薊鎮總兵時, 對長城的防禦工事作了重大的改進,在城牆頂上設置了敵樓或敵臺,以住宿巡邏士兵和 儲存武器糧襪,使長城的防禦功能極大的加強。
  關城
  長城的關城是萬裏長城防線上最爲集中的防禦據點。關城設置的位置至關重要,均是選 擇在有利防守的地形之處,以收到以極少的兵力抵禦強大的入侵者的效果,古稱“一夫當 關,萬夫莫開”,生動地說明了關城的重要性。長城沿線的關城有大有小,數量很多。就以 明長城的關城來說,大大小小有近千處之多,著名的如山海關、黃崖關、居庸關、紫荊關、 倒馬關、平型關、雁門關、偏關、嘉峪關以及漢代的陽關、玉門關等。有些大的關城附近還 帶有許多小關,如山海關附近就有十多處小關城,共同組成了萬裏長城的防禦工程建築 系統。有些重要的關城,本身就有幾重防線,如居庸關除本關外,尚有南口、北口、上關三 道關防。北口即八達嶺,是居庸關最重要的前哨防線。
  烽火臺
  烽火臺是萬裏長城防禦工程中最爲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它的作用是作爲傳遞 軍情的設施。烽火臺這種傳遞信息的工具很早就有了,長城一開始修築的時候就很好地 利用了它而且逐步加以完善,成了古代傳遞軍情的一種最好的方法。傳遞的方法是白天燃煙,夜間舉火,因白天陽光很強,火光不易見到,夜間火光很遠就能看見。這是一種傳遞信息很科學又很迅速的方法。爲了報告敵兵來犯的多少,采用了以燃煙、舉火數目的多少 來加以區別。到了明朝還在燃煙、舉火數目的同時加放炮聲,以增強報警的效果,使軍情傳遞頃刻千裏。在古代沒有電話、無線電通訊的情況下,這種傳遞軍情信息的辦法可以說 十分迅速了。關于烽火臺的布局也是十分重要的,要緊的是要把它布置在高山險處或是 峰回路轉的地方,而且必須是要三個臺都能相互望見,以便于看見和傳遞。烽火臺在漢代 曾經稱過亭、亭隧、烽燧等名稱,明代稱作煙墩。它除了傳遞軍情之外,還爲來往使節保護 安全,提供食宿、供應馬匹糧秣等服務。還有些地段的長城只設烽臺、亭燧而不築牆的,可見烽火臺在長城防禦體系中的重要性。
  【連接全國】
  從公元 前222年開始,秦始皇開始大幅修築以國都鹹陽爲中心,向四面八方延伸出去的馳道,類似現代的高速公路。馳道並實行“車同軌”,均寬五十步。馳道的作用有數項,一說是使交通方便,以利管理六國舊地,一說主要目的爲方便北方戰爭前線的補給,還有一說是方便始皇出巡時能暢通無阻。除秦直道和秦棧道外大多在秦故地與六國舊道以及在秦征伐六國時修建的道路上基礎上拓建而成。著名的馳道包括:上郡道、臨晉道、東方道、武關道、秦棧道、西方道及秦直道。
  秦始皇在掃滅六國後,爲方便運送征討嶺南所需的軍隊和物資,于是命史祿開鑿河渠以溝通長江水系的湘江和珠江水系的漓江。運河在最終在始皇二十年(前219年)至二十三年(前215年)修成。靈渠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運河之一,它自貫通後,二千多年來就一直是嶺南與中原地區之間的水路交通要道。因此此項工程在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
  【焚書坑儒】
  由于當時社會上百家爭鳴,嚴重的阻礙了秦始皇對征服的原六國民衆思想的統一,並威脅到了秦朝的統治。于是,秦始皇爲了統一原六國人民的思想,于公元前213年開始銷毀除秦記以外的所有史書,民間只允許留下關于醫藥、占蔔和種植的書。一直到公元前206年秦朝滅亡,史稱“焚書”。
  公元前212年,秦始皇因兩個方士私自逃跑且誹謗皇帝,在當時秦首都鹹陽將四百六十余名方士坑殺,史稱“坑儒”。
  【奢侈生活】
  秦始皇即位不久,便開始派人設計建造秦始皇陵。在統一六國之後,旋即修建豪華的阿房宮,最多時用工七十二萬人(虛數,表明人數衆多)。
  秦始皇還沒有統一六國之前,就已經有不少宮殿,而在統一六國期間,更是大興土木,每滅一國,便要將該國的宮殿建築在鹹陽附近仿造一遍,總面積達到了驚人的程度,整個關中地區,自渭河以北,雍門以東,直到涇河一帶全部都是宮殿群。
  統一之後,開始在渭河南岸修建後世皆知的阿房宮(亦名朝宮,阿房爲其前殿名),每年動用民工七十多萬人。雖然有人辯稱這些都是有罪之人,但七十萬這個數量相比于當時全國總人口不過2000萬來說,這個比例也是很驚人的。朝宮可以容納十萬人,在裏面運送酒菜要用車和馬才行,僅一個前殿的面積就達到了東西長693米,南北寬116米,臺基高達11.65米,上面可以坐上萬人。 但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和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所聯合組成的阿房宮考古隊,對阿房宮遺址進行的考古工作發現,阿房宮本來就沒有建成,秦朝此宮殿僅完成地基而已。
  除此之外,還有興樂宮、梁山宮等等。
  據《三輔舊事》記載:秦國有“表中外殿觀百四十五”。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秦國有“關中計宮三百,關外四百余”,另外,“鹹陽之旁二百裏內”,還有“宮觀二百七十”。
  有宮殿就要有美女,在滅六國時,就把所有各國的美女都擄掠來放在所建造的宮殿之中。宮女總人數,據三輔舊事記載:後宮列女萬余人,氣上沖于天。並且,秦始皇死後,這些宮女絕大部分都被迫殉葬。
  驪山墓從秦王登基起即開始修建,前後曆時三十余年,每年用工七十萬人修建。現在留存的墓從外圍看周長2000米,高達55米。內部裝修極其奢華,以銅鑄頂,以水銀爲河流湖海,並且滿布機關。僅看秦始皇陵的兵馬俑,就可看出當年修建這座陵墓的百姓負擔之重。並且,建造陵墓的工匠在陵墓造成之後全部被活埋。
  爲求長生不老之藥,又派方士徐(即徐福)率童男女數千人至東海求神仙等等,耗費了巨大的財力和人力,加深了人民的苦難。
  也因此,當時被榨幹血汗的老百姓,要詛咒暴君秦始皇不得好死:
  “秦始皇,奪俺糧,開吾戶(門),據吾床,飲吾酒,喝吾漿,食吾飯,以爲糧,張吾弓,射東牆,前至沙丘當滅亡。”(《太平禦覽》卷八六)
  【求不死藥】
  關于秦始皇不死藥的考證
  徐福渡海爲秦始皇尋找不死藥的傳說,由來已久。日本方面有研究說,不死藥名叫“千歲”,就出産在地處瀨戶內海的祝島,更令人驚訝的是,今天它正在進行人工種植。
  在中國和日本流傳著一個同樣的故事,那就是徐福爲秦始皇求不死藥而東渡的傳奇。我在日本期間,興趣使然,對此做了一點兒考察,包括到和歌山“徐福登陸處”現場考證和收集日本有關的論文。
  徐福,在中國古籍中,是一個頭腦聰明、膽大心細的騙子,因爲當過“方士”,大約還是個早期化學家。秦始皇完成了他一統天下和建造長城的偉業,便開始憧憬不老不死的神奇。于是徐福在公元前219年來到秦王的宮廷,聲稱《山海經》上面記載的蓬萊、方丈、瀛洲三座仙島就在東方海中,他願意爲秦王去那裏取來不死之藥。第一次東渡徐福並沒有帶回長生之藥,他告訴始皇,東方的確有神藥,但是神仙要三千童男童女,各種人間禮物,同時,海上航行有鯨魚攔路,他要強弓勁弩射退大魚。秦始皇全盤答應條件,助他再次東渡。結果,徐福一去不複返,在東方“平原廣澤之地”自立爲王,再也不回來複命了。根據考證,徐福並非傳說人物,1982年,更考證他的故鄉正是今天江蘇省連雲港郊外的徐阜村。
  看到這裏,不禁令人生疑,秦始皇何許人也?荊軻那樣的職業刺客都死在他的手裏,怎麽會上徐福的大當?除非……除非他能讓秦始皇相信東方真的有仙山,仙山上真的有不死藥。
  傳說中的仙島,倒並不全是虛妄,仙沒有,島是有的。按照日本的記載,徐福所說的就是日本的本州、四國、九州三島。日本的文字史料中,對徐福的記載含糊不清。這也不能責怪日本人,因爲徐福登陸的時代,日本還在蒙昧之中(大約是新石器時代),還沒有可靠的文字記載呢!但是按照部分日本史學界人士的觀點,徐福,就是日本古代著名君主,第一位天皇———神武天皇,他登陸日本的地點,便在日本的關西平原。“神武東征”橫掃日本的傳說就是基于徐福登陸日本,南征北戰的事迹。
  日本人的思維比較獨特,因此他們在考證徐福問題的時候,想法也一樣富有個性。他們根據考古發現,分析古代墓葬遺骨證明,徐福東渡時期,日本關西近畿地區的居民平均身高驟然升高了5厘米,由此推斷,這很可能是徐福和他的部屬登陸後造成的局部人種改良。還有一個有趣的現象,就是日本科學家發現日本人的基因裏,有1%來自中國雲南地區,而日語訓讀發音(土語發音)也和雲南納西族的語音有很多相似之處。這是怎麽回事呢?從徐福東渡,或許可以找到答案。根據中國方面的史籍記載,徐福要求的三千童男童女,秦始皇也沒法一下子湊齊,這個時候,秦軍剛巧征服了西南夷,于是秦始皇就下令這些被征服的部族提供所需要的童男童女。西南夷,就是現代雲南各民族的共同祖先。因此,如果這些西南夷的後代借徐福東渡融入日本人種,帶給日本人1%的雲南基因便有據可循了。
  在日本,據我所知,流傳有徐福傳說的地方至少有20處,北到富士山所在的靜岡,南到九州的熊野、鹿兒島以及關西地區,它們都涉及兩個主題:蓬萊和不死藥。大家都知道,今天的世界,是不存在不死藥的,別說兩千兩百年前了,但是,徐福的不死藥,我倒相信它有一點兒影子,甚至,當徐福第一次東渡的時候,或許自己也相信它的存在呢。
  秦始皇從來不是一個愚蠢的人,若徐福全靠造謠生事,怎能騙得了這位精明過人的千古一帝?那可是囚母弑父,統一六國的一代梟雄啊。就算是求藥心切,徐福第一次的失敗,難道不會引起他的懷疑?而徐福也很奇怪,如果他從來沒有到過日本,他怎麽知道一直往東航行就可以到達日本?而且依靠幾千人加強弓勁弩的高技術兵器就可以征服這個國家?他顯然對日本有一定的熟悉。
  假如日本真的一直是傳說中的仙藥産地,而且徐福善于花言巧語鼓吹一番,騙取秦始皇信任,再得到所需要的人員和裝備,就比較符合邏輯了。否則,在生土上種花,要想讓秦始皇拿出血本來,只怕更大的可能是忽悠掉自己的腦袋。
  問題在于,日本古代,真的有“不死藥”存在嗎?幸運的是,我在研究這個問題的時候,意外地發現了日本“徐福會”理事重村定夫先生的一篇文章,他認爲,這種神奇的不死藥,不但存在,而且就出産在他的故鄉祝島,更令人驚訝的是,今天它依然留下了孑遺。
  祝島,地處瀨戶內海,在九州、本州、四國三島環繞之間,人煙稀少。自古以來就流傳,在它的深谷腹地有一種神奇的植物果實,俗名“窠窠”,日本古書中名爲“千歲”,大小如核桃,汁濃,味甘,據說食用可保千年不死,便聞一聞也可以增壽三年三個月。
  19世紀末,日本植物學家牧野富太郎曾經慕名前往,經過艱苦工作,采到了“千歲”的標本,並欣喜若狂地給友人寫信:“這是我最彌足珍貴的發現,它的價值無法形容。”在祝島民間,還有用這種植物的枝條制作手杖的習慣,稱爲蓬萊杖。
  如果“千歲”的傳說曾經在當年傳入中土,徐福家住東海之濱,聽到它應該不是很奇怪的事情。這樣的傳說,加以附會,通過其他途徑傳入秦始皇耳朵裏並非不可能,那麽此時徐福就會極有說服力了。甚至,祝島的人至今相信徐福曾經光顧過他們的島嶼,因爲在海灣的岩石上,留有一副石刻的棋盤,當地人講就是徐福所留。
  到這裏,我們似乎可以提出一個假說,那就是當年徐福爲秦始皇尋找的不死藥,很可能就是出産在祝島的神奇之果———“千歲”。 但“千歲”究竟是什麽呢?它現在是否還存在?帶著這個疑問,我查閱電話簿,和祝島方面取得了聯系。結論非常令人鼓舞,祝島的一位公務員先生竟然給我寄來了照片,並證實千歲不但存在,而且正在進行人工種植。我把照片寄給了北京農科院我的一位老同學,希望他能夠給我一個鑒定性的結論,這真的是能夠令人長生不死的靈藥?
  一個星期以後,我的朋友回信,告訴我,這種“千歲”的確是一種稀有的植物,它學名Actinidia chinensis Pianch。藤狀灌木。以根和果實入藥。具調中理氣、生津潤燥、解熱除煩、活血消腫之功效。果肉綠色,果皮軟而帶毛,今天已經存在人工栽培的品種,果實大小也增大了幾倍,常吃可以強身健體,延年益壽……它還有個中國名字,叫做———野生獼猴桃。
  天,秦始皇傾天下之力尋找的,就是它?!
  鑒于秦始皇的老家,陝西秦嶺一帶就是野生獼猴桃的産地之一,這東西只怕皇上經常用它來開胃,難怪……難怪徐福找到了“長生不死藥”,也不敢歸國了。
  【泰山封禪】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率領文武大臣及儒生博士70人,到泰山去舉行封禪大典。封禪是古代統治者祭告天地的一種儀式。所謂“封”,是指築土壇祭天。所謂“禪”,是指祭地,即在泰山下小山的平地上祭地。由于長期不舉行這種活動,大臣們都不知道儀式該怎樣進行,于是秦始皇把儒生召來詢問。儒生們衆說紛紜。秦始皇聽了覺得難以實施,便斥退儒生,按照自己的想法開辟車道,到泰山頂上立了碑,舉行封禮。之後又到附近的梁父山行了禪禮。
  【始皇駕崩】
  三十七年(前210)十月癸醜日,始皇外出巡遊。左丞相李斯跟隨著,右丞相馮去疾留守京城。少子嬴胡亥想去巡遊,要求跟隨著,皇上答應了他。十一月,走到雲夢,在九疑山遙祭虞舜。然後乘船沿長江而下,觀覽籍柯,渡過海渚(zhǔ,煮),經過丹陽,到達錢塘。到浙江邊上的時候,水波凶險,就向西走了一百二十裏,從江面狹窄的地方渡過。登上會稽山,祭祀大禹,遙望南海。在那裏刻石立碑,頌揚秦朝的功德。
  始皇返回,途經吳地,從江乘縣渡江。沿海岸北上,到達琅邪。方士徐市等人入海尋找仙藥,好幾年也沒找到,花費錢財很多,害怕遭受責罰,就欺騙說:“蓬萊仙藥可以找到,但常被大鯊魚困擾,所以無法到達,希望皇上派善于射箭的人一起去,遇到大鯊魚就用裝有機關可以連續發射的弓弩射它。”始皇作夢與海神交戰,海神的形狀好象人。請占夢的博士給圓夢,博士說:“水神本來是看不到的,它用大魚蛟龍做偵探。現在皇上祭祀周到恭敬,卻出現這種惡神,應當除掉它,然後真正的善神就可以找到了。”于是命令入海的人攜帶捕大魚的工具,親自帶著有機關的弓弩去等侯大魚出來以便射它。從琅邪向北直到榮成山,都不曾遇見。到達之罘的時候,遇見了大魚,射死了一條。接著又沿海向西進發。
  秦始皇到達平原津時生了病。始皇討厭說“死”這個字,群臣沒有敢說死的事情。皇帝病得更厲害了,就寫了一封蓋上禦印的信給公子扶蘇說:“回鹹陽來參加喪事,在鹹陽安葬。”信已封好了,存放在中車府令趙高兼掌印璽事務的辦公處,沒有交給使者。七月丙寅日,始皇在沙丘平臺逝世。丞相李斯認爲皇帝在外地逝世,恐怕皇子們和各地乘機制造變故,就對此事嚴守秘密,不發布喪事消息。棺材放置在既密閉又能通風的轀(wēn,溫)涼車中,讓過去受始皇寵幸的宦官做陪乘,每走到適當的地方,就獻上飯食,百官象平常一樣向皇上奏事。宦官就在轀涼車中降詔批簽。只有胡亥、趙高和五六個曾受寵幸的宦官知道皇上死了。趙高過去曾經教胡亥寫字和獄律法令等事,胡亥私下裏很喜歡他。趙高與公子胡亥、丞相李斯秘密商量拆開始皇賜給公子扶蘇的那封已封好的信。謊稱李斯在沙丘接受了始皇遺詔,立皇子胡亥爲太子。又寫了一封信給公子扶蘇、蒙恬,列舉他們的罪狀,賜命他們自殺。繼續往前走,從井陘到達九原。正趕上是暑天,皇上的屍體在轀涼車中發出了臭味,就下令隨從官員讓他們往車裏裝一石有腥臭氣的鮑魚,讓人們分不清屍臭和魚臭。
  一路行進,從直道回到鹹陽,發布治喪的公告。皇少子繼承皇位,就是二世皇帝。九月,把始皇安葬在酈山。
  【總結作爲】
  秦始皇對中國的統一,做了許多前無古人的業績,將影響較大的幾項羅列如下:
  1.統一文字,使其成爲一個民族的基礎,並延用至今;
  2.廢封國,立郡縣,成爲以後中國統一後管理的標准模式.曆時數千年之久;
  3.統一貨幣和度量衡,在商業上大大便利國內交流.;
  4.車同軌,道同距,修建秦直道.大大便利國內交通;
  5.焚書坑儒,統一了思想,避免因爲曆史問題而導致國家分裂;
  6.修建靈渠,加強了對珠江流域的控制,並使該地區永遠成爲中國的版圖;
  7.修建長城,使其成爲農業民族與遊牧民族的天然分界,長城長期成爲國界;
  8.北擊匈奴,奪回河套地區,並使該地區永遠成爲中國的版圖。
  【曆史評價】
  他是中國第一位皇帝,也是皇帝尊號的創立者,同時也是中國皇帝制度創立者,使中國進入了多民族中央集權帝制時代的人。他也使中國第一次完成了政治上的統一,形成了“車同軌,書同文”的局面,爲其後各朝代謀求統一奠定了基礎。但自古以來,秦始皇一直是一個備受爭議的人物。
  1、【評價】
  正面
  秦始皇在位之時,吞並六國,並發兵南征北討,史載“百越之地,盡皆俯首”,“北擴千裏”“秦王掃六合”,按戰國地圖看,領土幾乎比戰國七雄控制範圍擴大了一倍。而且秦始皇“設置郡縣”,對征服後的土地注重統治和制度建設,不似其它同時代的征服者如馬其頓的亞力山大,或羅馬只重征服,不重制度建設;因此使統一的土地統治穩固,這才爲中國現在的版圖奠定了基礎。後人認爲,“功莫大過秦皇漢武”。意指秦始皇在武功方面,排在漢武帝之前,曆史上無出其右。至今,英語中對中國的稱呼China,也是從羅馬語Chin(秦)演變過來的,這在一個側面上表現了秦帝國的影響力。
  秦國自商鞅變法以來重視以法治國,秦始皇繼承了這個傳統,十分推崇法家人物韓非,曾自歎“若與其同遊,則無恨矣”。對將領賞功罰罪,皆依法。秦始皇雖專制,認爲“朕即天下”,但有秦一代,仍是依法治國。陳勝、吳廣起義,其理由也是“秦法嚴苛”,其罪當死,不得不反,乃是法逼民反。而並非如後世“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那般因嚴重腐敗,而官逼民反。後世儒家倡導人治,治國不依法,由君主一言而決,而至今日人治之風,馬屁之風猶在。
  秦始皇首創驛站制度,並修驛道。爲龐大帝國的政令通達以及由此而來的郡縣制皇權國家奠定了技術基礎。“修驛道,設郡縣”,這是中國能夠采用郡縣制這種先進制度,而非類似西方的分封制的一個必要條件。同時期的羅馬不能有效控制占領區,只能設權利極大的總督(總督總攬一地的軍政大權,都是貴族,基層組織都依靠當地的原有組織),仍舊類似于分封制,這是羅馬帝國後來分裂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郡縣制是一種平民制度,其軍政首腦都由皇帝任命,依政績軍功可上可下,可平職調動,這就導致了職業官僚和職業軍人的出現。職業官僚和職業軍人都可以來自平民,郡縣官僚制有效的保證了平民(布衣)參政議政的權利(如李斯,蒙敖等等都是布衣,依軍功政績才出將入相),相比分封制這種貴族政治,無疑是一大曆史進步。現代國家的文官制度和軍隊制度就是起源于此。
  秦始皇建立的秦帝國爲之後近一千七百年的時間,中國在政治制度上先進于西方,從而比西方發達奠定了基礎。所謂“漢承秦制”,“自秦以來,其制未變”,“百代猶行秦法政”。兩千年的皇權時代的中國,在政治制度上基本上沿襲了秦朝的制度。
  李白的詩《古風》:“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 桑弘羊的論著中肯定秦始皇統一中國的功績。 清代的章太炎在1913年撰寫的秦政記也贊揚秦始皇。
  負面
  因爲秦始皇推行“以法治國”的法家學說,而其後中國曆代統治者都推行以仁愛,中庸爲核心的儒家學說。因此,秦始皇常作爲負面典型出現在各種散文、史籍中。如賈誼的《過秦論》等。
  《史記?秦始皇本紀》秦王懷貪鄙之心,行自奮之智,不信功臣,不親士民,廢王道,立私權,禁文書而酷法,先詐力而後仁義,以暴虐爲天下始。
  賈誼《過秦論》:一夫作難而七廟墮,身死人手,爲天下笑者,何也?仁心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
  秦始皇被很多史學家看作是一個暴君,爲了權力可以不擇手段。
  萬裏長城、秦馳道、靈渠、阿房宮及秦始皇陵等的規模均極爲龐大,勞動舉國的人口興修,不少文獻均斥責在工程進行時造成不少人命死傷,但另一方面卻使各地的交通進一步發展,有助日後交通、經貿、以及各民族之融合。故此,一直成爲史學家對于秦始皇功大還是過大的爭論點。
  2、【毛澤東評秦始皇】
  (1)秦始皇是個厚今薄古的專家
  (2)一次,他對章士釗講:你們講共産黨等于秦始皇,不對,超過一百倍。
  (3)孔孟是唯心主義,荀子是唯物主義,是儒家的左派。孔子代表奴隸主、貴族。荀子代表地主階級。又說:在中國曆史上,真正做了點事的是秦始皇,孔子只說空話。幾千年來,形式上是孔夫子,實際上是按秦始皇辦事。秦始皇用李斯,李斯是法家,是荀子的學生。
  (4)孔夫子有些好處,但也不是很好的。我們應該講句公道話。秦始皇比孔子偉大的多。孔夫子是講空話的。秦始皇是第一個把中國統一起來的人物。不但政治上統一了中國,而且統一了中國的文字、中國各種制度,如度量衡,有些制度後來一直沿用下來。中國過去的封建君主還沒有第二個超過他的,可是被人罵了幾千年。
  (5)勸君少罵秦始皇,焚坑事業要商量。祖龍魂死秦猶在,孔學名高實秕糠。百代都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熟讀唐人《封建論》,莫從子厚返文王。曆代政治家有成就的,在封建社會前期的,都是法家。這些人主張法治,犯了法就殺頭,主張厚今薄古。儒家滿口仁義道德,一肚子男盜女娼,都是主張厚古薄今的。
  (6)秦始皇是中國封建社會的第一個有名的皇帝,我也是秦始皇,林彪罵我是秦始皇,中國曆來分兩派,一派講秦始皇好,一派講秦始皇壞。我贊成秦始皇,不贊成孔夫子。因爲秦始皇是第一個統一中國、統一文字,修築寬廣的道路,不搞國中之國,而用集權制,由中央政府派人去各地方,幾年一換,不用世襲制度。
  毛澤東認爲秦始皇還缺少文學才華。
  【秦始皇是婦女守節的首倡者】
  一般以爲,儒家是壓迫婦女,強迫女子守寡不許再嫁的元凶。殊不知,在我國曆史上,首先大張旗鼓提倡婦女守節的,恰恰是反儒的死對頭,曾經焚書坑儒的秦始皇。
  至今流傳的秦始皇《會稽刻石》文字,給後人留下了他首倡節操的證明。據曆史記載,秦始皇在臨死前的公元前210年,在全國各地巡狩。當他走到今浙江一帶時,得知當地男女婚姻比較自由,經常發生逃婚事件,婦女死了丈夫可以再嫁。他認爲這不符合封建道德和法規,便命人把詔令刻在石頭上,不許再發生類似行爲。這便是所謂《會稽刻石》。其中有這樣幾句:一、“有子而嫁,倍死不貞”,意思是指責那些再嫁的寡婦:帶著兒子改嫁,這是背叛丈夫的不貞行爲。又說:“妻爲逃嫁,子不得母”。意思是,女子如果因爲不滿男方而另找對象,是淫蕩的傷風敗俗的行爲,將來她的兒子都可以不認母親,別人發現了殺掉她也無罪。秦始皇在《會稽刻石》中還明確表示:婦女守貞絕非一件普通的小事,而是關系天下“嘉保太平”的大事。
  秦始皇的《會稽刻石》,明白地把自己放在了封建衛道者的地位上。他在四川地區選擇了一個典型,這是當地一位世代富豪之家,資産巨萬。她丈夫死後,由寡婦獨自支撐家業,不再改嫁。秦始皇把她樹立爲在全國提倡婦女貞節的典型,爲該寡婦專門築了一座“女懷清臺”,以爲倡導守節的標志。這大約相當于後來的貞節牌坊吧。
  秦始皇對一些不貞的婦女,還進行了處罰,甚至對自己的生身母親也不留情。秦始皇的母親趙姬原爲大臣呂不韋的愛姬,後來由呂不韋送給秦始皇的父親莊襄王,生下了秦始皇。秦始皇即位後,趙姬和呂不韋情絲不斷,時有來往。呂不韋害怕事情敗露,便又向趙姬(當時已是太後)推薦了假宦官嫪毐和他鬼混。趙太後和嫪毐生有兩子。此事後來被秦始皇發覺,勃然大怒。立即誅滅三族,又下令呂不韋服毒藥自盡,把自己的母親打入冷宮,把趙姬生的兩個同母異父的弟弟裝在囊中撲殺了。這件事當然還牽涉到不少政治上的因素,但秦始皇痛恨不貞行爲,也是他嚴厲處理這件公案的依據。
  相關事件和民間傳說
  一、荊軻刺秦
  荊軻曾受燕太子丹之托刺殺秦王。荊軻假裝獻燕督亢之地圖于秦王,實際將匕首暗藏于地圖之內。荊軻在秦王面前把一卷地圖慢慢打開,一一講解,“圖窮匕見”。但秦王躲避及時,荊軻最終失敗,被秦武士斬殺。
  二、高漸離擊築
  戰國末燕國人高漸離,擅長擊築,曾在易水之賓爲前去刺秦的荊軻擊築送行,唱出“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複還”的千古絕唱。荊軻失敗後,他隱姓埋名爲人做奴隸,但終歸沒有繼續沈默下去。後來,因爲高漸離技藝高超廣爲人知,被秦始皇傳進宮表演。但是秦始皇知道其是荊軻好友,于是讓人先弄瞎他的雙眼以防行刺。不想高漸離雙目雖瞎,卻灌鉛于築中,在秦王聽其擊築著迷不留意時,奮起用灌鉛的築擊打秦王。高漸離也沒有成功,並以身殉。從此,秦王再也沒有接近六國遺民。
  三、孟姜女哭長城
  相傳秦始皇統治時期的有女子“孟姜”,丈夫範喜良在新婚之夜被抓去修長城,孟姜女不遠萬裏尋夫,但發現丈夫已在修城的苦役中死去。于是孟姜女放聲大哭,最終哭倒長城,找到了丈夫的屍體。但也有學者認爲此事發生在始皇建長城一百多年前,與始皇無關。
  四、寡婦清守節
  “古俗不禁女子改嫁,亦無旌表守節之事,考守節樹坊之始,蓋本于始皇之獎巴寡婦清”。巴寡婦清是巴蜀一帶的水銀生産大戶,始皇此舉可能也與他煉丹和修建皇陵需要大量水銀(即丹砂)有關。
  五、博浪沙刺秦
  韓國名門之後張良曾在博浪沙和他的大力士朋友一起行刺秦始皇,據說他們是用120斤的大鐵椎,但大鐵椎砸在了另一輛車上,行刺未能成功。後來,張良成爲漢高祖劉邦最重要的謀臣之一。
  六、徐福東渡
  爲尋求長生不老之藥,秦始皇派方士徐福率童男女數千人渡東海求神仙,耗資巨大。《楚義六帖》指徐福和童男女們在到達目的地(即現時的日本)之後一去不返,日本重臣秦氏爲其後代,但被後代學者懷疑。
http://baike.baidu.com/view/2389.html?tp=0_11
 
 
 

台長: 阿楨
人氣(3,947) | 回應(1)| 推薦 (3)|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電影賞析(電影情報、觀後感、影評) | 個人分類: 書評影評 |
此分類下一篇:《英雄》
此分類上一篇:《大紅燈籠高高掛》

阿楨
《荊軻傳奇》審查都過關 央視不理曆史錯誤2004-12-23 重慶晚報

  本報訊 央視剛剛開幕的跨年度大戲《荊軻傳奇》前日鬧出編劇署名權的風波,編劇于正宣稱,他故意在故事裏留下了兩個很大的曆史性錯誤,而導演李惠民沒有糾正過來。昨日,記者聯系到央視影視部主任汪國輝,他明確表示目前還沒發現有什麽問題,所以該劇不會停播,也沒有修改的打算。
  對于編劇與導演之間的著作權糾紛,汪國輝稱,目前央視大部分電視劇都是直接從影視制作公司購進,這類的糾紛是制片方自己的事,與央視無關。他表示,當時購進《荊軻傳奇》時,央視曾邀請了多位曆史專家進行審查,都沒有發現明顯的曆史性錯誤,更何況李惠民一個香港導演,他要“揪錯”的難度當然更大。汪國輝認爲,電視劇不是曆史,“傳奇”更不是正史,況且,“荊軻刺秦”的故事本身很簡單,要改編成電視連續劇,肯定要加入很多現代人的合理想象。
  至于于正所說的“曆史性錯誤”,央視不能因爲他單方面的說法,就給《荊軻傳奇》“定罪”。在接下來的故事即使“浮現”,央視也不會停播此劇。
http://ent.163.com/ent/editor/tv/041223/041223_360462.html
2010-01-03 11:50:35
版主回應
電視劇《荊軻傳奇》第一部故事大綱2003-12-12網易娛樂 

導演:李惠民
領銜主演:劉燁飾荊軻   王亞楠飾樊于期
     鄭家榆飾葉小浥 何潤東飾高漸離
     黃覺飾昊月將軍 瞿穎飾雲兮
     吳軍飾聶無涯  張鐵林飾呂不韋
     李蒨飾芄蘭公主 馮威飾太子丹
     徐錦江飾白起  于承惠飾蓋聶
     韓曉飾蒙嫣

公元前四世紀末,中國陷入了黑暗的戰國時代,七國之間的戰爭猶如狂風暴雨般席卷著整個華夏民族,已經好幾個世紀過去了,戰爭,苦難,死亡似乎永無休止,在亂世中掙紮,人性變得冷漠,貪婪和無比的殘忍。生機只在遙遠的天邊,偶爾展露出一線曙光……
  第一部:黑暗年代

  "秦兵打來了--。"
  隨著一聲恐懼的喊叫,趙莊的百姓紛紛攜兒帶女呈放射狀四處逃竄……
  葉氏夫婦帶著女兒小滬匆匆奔出屋子,葉父記起有東西忘了帶,忙折回去取,葉母見秦軍已近在咫尺,顧不得丈夫,咬了咬牙,獨自駕馬遠去,葉父拿著東西跑出來,追之不及被秦軍一刀砍死在地……
  公元前260年,秦伐趙,爆發了爲期一年的"長平之戰"。
  秦將白起率領十萬大軍進攻趙莊,欲繞過趙莊和長平,從趙韓邊境的衛國取道,直逼邯鄲。
  夕陽下,戰場上,狼煙滾滾,死屍滿地,雙方軍隊浴血奮戰,由于兵力懸殊,趙軍節節敗退,秦軍步步逼近。秦軍所到之處,奸淫擄掠,無所不爲……
  衛國是趙國最小的屬國,離趙莊只有幾裏之遙,隨時有可能受到戰火的波及,山雨欲來風滿樓,一時間,往趙國邊境逃亡的衛國難民洶湧如潮,整個世界亂成了一團……
  在不遠處的一間小木屋裏,童年時代的荊軻透過木板的縫隙,睜著一對黑白分明的大眼睛,驚恐地向外張望著,洶湧的人流把小小的巷口擠得水泄不通,隨著人流的震動,屋頂上的木板"啪"的一聲,掉了下來,遮住了木板上的縫隙,于是在荊軻的眼中這個世界刹那間變成了一片黑暗……
  一村之長荊父帶著荊軻,召集村民加入了難民的隊伍,同村的鑄劍大師徐夫仁因挂念前去趙莊探親未歸的妻兒,不顧荊父的勸阻,執意前往趙莊救人,荊父萬般無奈,爲了大局,只好帶著村民們先行一步……
  秦軍很快占領了趙莊,白起命士兵們把四十萬趙國降兵,民衆和俘虜全部趕到一個挖好的土坑邊,圍成一個圈,欲活埋他們。徐夫仁的妻子芷姜排衆而出,她告訴白起,自己不是趙國人,是衛國人,這次來趙莊,是來探親的,她希望白起可以放過她和她的兒子。白起目無表情地看了她一眼,沒有任何表示,芷姜以爲自己母子倆還有生還的希望,向白起嗑了個頭,拉著兒子小蚱蜢往圈子外跑,不想,白起舉起青銅劍擋在了芷姜和小蚱蜢的身前,他問小蚱蜢,他和他母親是不是趙國人?小蚱蜢天真地回答,媽媽是趙國人,爸爸是衛國人,他既是趙國人又是衛國人。白起看向芷姜,芷姜害怕地抱著孩子步步後退,白起舉起劍就把芷姜劈成了兩半,小蚱蜢的身上濺滿了他母親的鮮血,他嚇壞了,愣在一邊一動不動,還沒等他回過神來,白起又拔出劍刺進了他幼小的胸膛,屠殺者嫌趙國人的鮮血玷污了他的寶劍,他一松手,寶劍便隨著孩子的軀體落在了地上……
  殺紅了眼的白起往四周掃射了一眼,下令活埋所有的趙國降兵,一時間,慘呼聲四起……
  當徐夫仁趕到現場時,秦兵已經撤離,一彎新月下,徐夫仁望著妻兒的屍體和露在泥土外殘缺不全的肢體,雙目中迸發出複仇的火焰,他慢慢地跪了下來。
  從兒子的屍體上他看到了一把劍,劍柄上刻了一個"徐"字,這是他親手鑄的劍,他怎麽也想不到它會要了他妻兒的命,悔恨交加的徐夫仁滿臉淚痕地對天盟誓,從此封爐,終生不再鑄劍……
看詳細劇情介紹
http://ent.163.com/ent_2003/editor/tv/tvplay/031212/031212_208876.html
2010-01-03 11:51:00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