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09-06 07:17:07| 人氣4,34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百馗圖說》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隔了四五年,上海畫報社2001年出版的《百馗圖說》,除了定價低些外,不論印刷紙張或內容上都不如台北故宮的《院藏鍾馗名畫特展》。

各有所長吧!《院藏》以五代、宋、元、明等傳世的名家之作為主,而《百馗》則以清代和現代名家之作為主。

明明是《院藏》較優,不論從圖畫的歷史意義或价格來看。

那也因為北京故宮文物被運(偷盜?)到台灣之故!

算了!別再爭這些傷感情的問題。還是回到畫本身。

即使就畫而論,《百馗》也非一無是處。劉芳如在<故宮庋藏鍾馗繪畫之相關研究>一文結尾雖提及齊白石創作的詼諧逗趣「鍾馗搔背圖」(p.107),但並未附圖。而《百馗》頁六十四不但有該彩圖,翻到頁十還可追溯到明‧張宏的「鍾馗搔腳圖」。

另外《院藏》圖十四清人的「豐綏先兆圖」,將本是照妖的銅鏡、成了鍾馗自己在照鏡、屁股還坐攝四鬼,原來畫家是取畫意的「封祟」與「仙照」之吉祥諧音「豐綏」與「先兆」。鍾馗照鏡圖到清代才流行,但是《百馗》頁四一將清‧方薰的「鍾馗照鏡圖」題為「裡外不是人」,是否過度詮釋了?

還好啦!相對於地藏王和閻羅王的莊嚴及肅殺,鍾馗這位鬼王本來就很有人味,所以文人和民間藝人才會依個人意圖和風俗來創作鍾馗。

說的也是,為何中國羅漢和鍾馗的創作,會比佛菩蕯及閻羅的創作,來得活潑多變?

或許他們更能表達人的七情六欲,反應人們對宗教生死的渴求吧!

這太抽象了,不如從鍾馗產生的歷史線索中找答案。

「鍾馗」的諧音「終葵」最早出現於《周禮‧考工記》:「大圭長三尺,杼上終葵首,天子服之。」終葵是天子舉行大儺驅邪儀式所拿的玉圭法器。

上行下效,民間也流行起「終葵」,只不過是用桃木造的。北朝、隋代時開始有人取「鍾葵」為名。

至於捉鬼的「鍾馗」出現於唐代,唐《切韻》曾載有「鍾馗,神名。」民間更流傳,鍾馗才具過人,應試中狀元,只因面相醜惡,金殿上不為唐皇所悅,羞怒之下撞柱而亡。一夕,唐明皇做惡夢,有二鬼來擾,鍾馗出現夢中吃了二鬼。夢醒,召畫工吳道子,一問才知是自殺的鍾馗,從此鍾馗圖成了除妖鎮邪的新門神。

原來如此,鍾馗本是狀元,只因面相醜惡而亡,難怪歷代的文人畫家們會創作各式鍾馗圖、來舒發己志!


中國畫中的鐘馗

File:ZhongKui-by-GongKai.jpg
龔開繪,1304年,現藏於弗瑞爾藝廊
File:Zhong Kui Chen Hongshou.jpg
陳洪綬繪
File:'Zhong Kui and Demons', ink and color on paper fan by Hua Yan (Hua Yan), 18th century Chinese (Qing dynasty).jpg
華嵒(1682—1756)繪
范曾 钟馗神威图
朱砂鐘馗畫
戏剧人物《钟馗嫁妹》

清代寿山石精雕钟馗像
石湾钟馗像

日本畫中的鐘馗

File:Shoki the demond queller.jpg
歌川國芳繪
File:Yoshitoshi Shoki.jpg
新形三十六怪撰鍾馗夢中捉鬼之圖,月岡芳年繪
File:Gyosai The Tiger.jpg
河鍋曉齋繪
File:Extermination of Evil Shōki.jpg
地獄草紙(辟邪絵),12世紀
File:Hokusai Shoki riding a shishi lion.jpg
鍾馗騎獅,葛飾北齋繪
File:Shoki2 detail.jpg
鍾馗像(局部),奧村政信繪

鍾馗目錄>百度百科

【鍾馗介紹】
【解說鍾馗】
【鍾馗嫁妹】
【鍾馗的誕生】
【鍾馗與端午】
【相關記載】
【關于鍾馗的歇後語】
動畫中的鍾馗
【鍾馗傳說】
影視上的鍾馗電影  
  【鍾馗介紹】
  鍾馗,是中國民間傳說中驅鬼逐邪之神。民間傳說他系唐初終南山人,生得豹頭環眼,鐵面虯鬢,相貌奇醜;然而卻是個才華橫溢、滿腹經綸的風流人物,平素爲人剛直,不懼邪祟。在唐玄宗登基那年(唐先天元年八月初四,712年9月9日),他赴長安應試,鍾馗作《瀛州待宴》五篇,被主考官譽稱“奇才”,取爲貢士之首。可是殿試時,奸相盧杞竟以貌取人,叠進讒言,從而使其狀元落選。鍾馗一怒之下,頭撞殿柱而死,震驚朝野。于是德宗下昭封鍾馗爲“驅魔大神”,遍行天下“斬妖驅邪”;並用狀元官職殯葬。傳說唐明皇睡夢中見一小鬼偷了楊貴妃的紫香囊和唐明皇的玉笛,繞殿而奔,大鬼捉住小鬼後,把他吃了。大鬼相貌奇醜無比,頭戴破紗帽,身穿藍袍、角帶、足踏朝靴。自稱是終南山落第進士,因科舉不中,撞死于階前。他對唐明皇說:“誓與陛下除盡天下之妖孽。”唐明皇驚醒後得病。病愈後下詔畫師吳道子按照夢境繪成《鍾馗捉鬼圖》批告天下,以祛邪魅。吳道子揮筆而就,原來吳道子也做了個同樣的夢,所以“恍若有睹”,因而一蹴而就。
  【解說鍾馗】
  鍾馗民間流傳甚廣的鍾馗捉鬼圖,來自《逸史》記載的一則故事。此圖因畫的是鍾馗捉拿邪鬼的形象,使人認爲含有趨吉避凶之意,故多喜之,逢年過節經常購買,挂于家中。
  其實,鍾馗並非是人的名字,而是一種菌名。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服器?鍾馗》》:“《爾雅》雲:‘鍾馗,菌名也。’《考工記》注雲:‘終葵,椎名也。’菌以椎形,椎以菌形,故得同稱。俗畫神執一椎擊鬼,故亦名 鍾馗 。好事者因作 鍾馗 傳,言是未第進士,能啖鬼。遂成故事,不知其訛矣。”鍾馗源于仲葵,本是一種植物的名稱,屬于一種椎形菌類。椎本是一種敲打器物的工具,可作武器用,于是,有人便借用其諧音,編出一個手執椎形仲葵打鬼的鍾馗。因故事講的是專門捉拿凶邪惡鬼,很符合人們的心理,故受到歡迎。這樣,菌類仲葵便變成;了打鬼的鍾馗,一個植物的名字也就變成了捉鬼英雄的名字了。
  民間懸挂鍾馗圖,原來都在除夕,然而如今,卻是在端午節畫鍾馗,或贈人、或自挂。這種改變源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那年因瘟疫死了不少人,在無可奈何的情況下,只好將鍾馗請出來施威捉鬼,此後逐年相沿成俗。
  歲月悠悠,鍾馗這個“驅魔大神”綿延至今,經久不衰。啓功先生的《題鍾馗騎驢小景》,寫得風趣而富有時代感。漫畫家方成畫過一幅鍾馗圖:鍾馗靴帽整齊,雙手袖于袍內,以石爲枕,臥眠于地,並題五言詩道:“春眠不覺曉,鼾聲驚飛鳥。人間鬼太多,鍾馗累壞了”。諷喻極爲深邃。北京的青年畫家周旭畫了鍾馗專輯並蒙他送我一本。畫集內的鍾馗極爲傳神並得到不少開國元勳的共鳴——“此公不可少”。看來現代人更需要鍾馗。
  《鍾馗嫁妹》故事中,講到他是唐朝時一位出身貧寒的書生,自幼飽讀詩書,才華出衆。然而他相貌奇醜無比,絲毫沒有讀書人那種風流倜儻的儒雅氣質。也就是因爲這醜陋的相貌,使他在科舉考場上遭受歧視。
  鍾馗憑借過人的才華,一路過關最終考到殿試。但這位唐明皇偏偏無法容忍鍾馗的醜陋,大筆一揮,兒戲般的取消了他的錄取資格。十年寒窗之苦,瞬間化爲烏有。性格剛烈的鍾馗于是選擇了死……
  這個故事的最早版本見于宋朝博物學家沈括所著《夢溪筆談》的《補筆談》,與今天故事稍有不同。
  那次考場冤案後不久,唐明皇身患重病,夢中總被小鬼騷擾,無法安睡。一天深夜,他夢見一個小鬼偷偷潛入宮中,盜走自己心愛的樂器,還在宮中狂呼亂叫。懊惱間,唐明皇忽見一個藍衣身影從天而降。一把抓住小鬼,撕扯一番吞下肚去。唐明皇驚醒過來,怪病從此不治而愈。回想夢中藍衣人,就是那位醜陋的書生鍾馗。于是請畫家繪制鍾馗神像,懸挂皇宮內外以求祛邪保平安。自此鍾馗名聲大噪,成爲名揚天下的捉鬼大神。
  北宋以來,幾乎所有的鍾馗故事都與此相類似。那麽這個流傳了近千年的故事有多大真實性呢?先來看鍾馗其人。
  我們參閱了唐代的曆史文獻,在所有唐代的官方文獻中都沒有找到鍾馗這個人名。關于類似的考場冤案也沒有一字一句的記載。
  唐代有關唐明皇李隆基的奇聞軼事多有記載。可是也沒有發現鍾馗夢中顯靈爲唐明皇治病的故事。更重要的是,考察科舉制度的發展曆史,唐明皇不可能主持殿試考試。因爲殿試考試制度,是一百多年以後才由宋太祖趙匡胤一手創立。
  如此說來,鍾馗其人以及他死後成神的故事很可能是宋朝以後才被虛構出來的。但這個故事至少有一處是真實的,那就是在唐明皇時代,鍾馗已經是聲名顯赫的捉鬼大神。
  《全唐詩》裏收錄了這樣一首詩,名爲《謝賜鍾馗及曆日表》。作者是唐明皇時一位宰相,名叫張說。詩中說感謝皇上賜給自己的鍾馗神像和曆日表。後來的大詩人劉禹錫也曾寫過類似的詩篇。由這些唐人詩句不難看出,作爲神鍾馗在唐朝時已是聲名赫赫,張挂鍾馗神像成爲上層社會流行的年俗。
  可是鍾馗到底是怎樣的身世來曆,又是如何走上神壇,詩中並未解釋。
  這或許就是宋朝以後人們虛構鍾馗成神故事的原因:宋朝時鍾馗也是名聲顯赫一如唐朝,可是人們無法解釋他的來曆。而從流傳下來的詩和鍾馗畫像來判斷,早在唐明皇時這種風俗就已經興起。于是人們引入這位富有傳奇色彩的唐明皇,並虛構鍾馗讀書人身份和冤死後顯靈成神的故事,來解釋鍾馗的來曆。
  那麽唐明皇賜給大臣的又是怎樣的鍾馗神像?爲什麽宋朝人據此判定鍾馗的讀書人身份?我們能否從那幅神像中探知鍾馗的真實來曆呢?
  有記載唐代的畫聖吳道子是第一位擅長鍾馗畫的大師,雖然他的鍾馗像畫作現已失傳,但北宋時還有人在皇宮裏見到過。北宋鑒賞家郭若虛,詳盡描述他所見吳道子的鍾馗像真迹。郭若虛在《圖畫見聞志》卷六《近事》中寫道:“昔吳道子畫鍾馗,衣藍衫,革敦一足,眇一目,腰笏,巾首而蓬發,以左手捉鬼,以右手抉其鬼目。筆迹遒勁,實繪事之絕格也。”
  所謂“衣藍衫”的藍字與襤褸的襤字同義,是破舊的意思,也就是身著破爛的衣衫。“腰笏”是說腰帶上別著笏,是大臣上朝時手中持的木質禮器。“巾首而蓬發”則是描寫他儒生身份和落魄的儀表。從北宋書畫鑒賞家郭若虛對吳道子的鍾馗畫描述來看,鍾馗的確是面目醜陋,出身貧寒的讀書人形象。
  這是現存年代最早的鍾馗畫像,是五代時期人物畫家石恪的作品。鍾馗形象一脈相承,始終是貧寒的讀書人形象。
  看來從早期畫像裏,還是無法找到鍾馗真實來曆的蛛絲馬迹。
  也許我們忽略了一個重要的方面,那就是在民間社會中的鍾馗形象。
  要想探知鍾馗的真實來曆,還要把目光轉向民間。然而在唐朝的史籍文獻中,對于民間鍾馗形象的記載卻是一片空白。
  1900年,敦煌。一位王姓道長偶然發現在唐代寫本經文當中,有一篇提到鍾馗。篇名爲《除夕鍾馗驅儺文》。文章大意說:在一種叫做儺的儀式中,鍾馗鋼頭銀額,身披豹皮,用朱砂染遍全身。帶領十萬叢林怪獸,四處捉取流浪江湖的孤魂野鬼。
  看來在唐代民間還有另一種鍾馗,與上層社會流行的書生形象大異其趣。所謂的儺,到底是怎樣一種儀式,鍾馗又在其中擔當何種角色?他的起源是否與這種儀式緊密相關呢?
  翻開《新唐書》我們可以讀到有關儺的記載。《新唐書?儀禮志》中詳細記述了一次皇宮裏舉行的儺儀式。從《儀禮志》中記載來看,雖然儀式的名字都稱爲儺,但宮中的儺和敦煌《鍾馗驅儺文》裏的儺還是有著顯見的差別。首先是規模的不同,其次是在國家典禮中儺舞的領頭者是方相氏,而並非敦煌驅儺文裏的鍾馗。
  爲什麽同是唐代的儺,卻有著如此的差別?這是因爲在唐代,的確存在著兩種儺;一種是官方主持的儺稱爲宮廷儺或國儺,另一種流行于民間,稱爲鄉儺。
  這種差別不僅在唐朝,甚至在春秋戰國時期就已經存在。
  敦煌出土的《鍾馗驅儺文》是最早鍾馗出現在儺儀式中的記載,從唐代以後一些風俗志和詩歌裏的片斷文字描述來看,也只有在鄉儺中才能見到鍾馗的身影。
  幸運的是,這種古老的鄉儺儀式,現在還能看到。江西省萍鄉市石洞口村,以儺舞遠近聞名。村民們認爲他們的祖先是唐朝時遷居到這裏的中原人。儺舞也就是那時從中原帶來,祖祖輩輩一直傳到今天。
  儺舞裏最活躍的角色就是鍾馗。由于他頻繁出場,又是場上絕對的主角,所以有時候人們也直接稱儺舞爲跳鍾馗。與唐朝的儺儀式稍有不同,這裏的鍾馗已不是身著豹皮,而是一副將官打扮,手下的十萬叢林怪獸也簡化成四員副將。但他在儀式中的職能並沒有變,仍舊是捉鬼。
  一旦儀式開始,儺舞藝人就立即采用這樣的步法。而這步法透露鍾馗的真實身份。這步法有一個響亮的名字,稱作禹步,是大禹行走的步法。
  一千七百年前,晉朝的道教學者葛洪在《抱樸子》中記載了這種步法。傳說大禹在治水時兩腿受傷,行走時只能碎步向前挪移。但人們感激他治水的恩德,並不視之爲缺陷,反而因其與衆不同而視爲神聖的證據。
  那麽鍾馗采用這種步法的由來也就可以作如下推想:大禹所處的時代是氏族社會,氏族首領又往往身兼巫師的職務。所以他所主持的祭祀儀式,也因爲這種特殊步法而顯得與衆不同。後世的巫師沿襲了這種步法,既爲了紀念大禹,也爲了增加儀式的神秘性,就稱其爲禹步。
  這種推測有沒有道理呢?至少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跳鍾馗儺舞是古代巫術活動的一種,而且的確起源很早,甚至比傳說中的大禹時代還要早,可以上溯到新石器時代。從早期岩畫石刻和陶器上的圖案來看,早在文明誕生之始,具有巫術色彩的祭神儀式就已出現,而儺舞很可能也是那時相伴而生。  
  【鍾馗的故鄉】 
  鍾馗的祖籍是在安徽省宿州市靈璧縣...在其地方電視臺多有報道!鍾馗畫在靈璧縣廣爲流傳,靈璧鍾馗畫啓始于唐代,明、清兩朝達到鼎盛!清代齊周華在《名山藏畫副本?鍾馗像贊》中雲:“由道子畫能通神也,無如天下傳寫,漸失其真,惟靈璧所畫,往往不脫道子原格,故世群推之。”在曆史發展中,鍾馗畫可謂名家輩出、流派湧起、享譽之大、深入人心。加之曆代文人墨客操觚大潑,因而更具有眩目之彩,迷人之魅力。蔚然成爲中國美術史上一枝璀璨的奇葩,曆久不衰!形成了聞名遐邇的“鍾馗畫之鄉”。並于1915年在巴拿馬萬國 博覽會上,榮獲“金獎”,1991年應邀在首都北京舉辦畫展,並被中央電視臺收入晚間新聞。尤其趙英漢先生鍾馗畫,以筆寫意,重在傳神,所繪二百余種鍾馗,神態各異,揮灑自如,在97世界“和平杯”國際書畫藝術交流大賽中榮獲“金獎”,並赴韓國、日本、巴西等地展出。
  中國靈璧鍾馗畫是中國民間繪畫藝術的瑰寶,並被國家命名爲“中國民間藝術之鄉”。  
  【鍾馗嫁妹】
  傳說鍾馗有個同鄉好友杜平,爲人樂善好施,饋贈銀兩助鍾馗赴試。鍾馗因面貌醜陋而被皇帝免去狀元,一怒之下,撞階而死。跟他一同應試的杜平便將其隆重安葬。鍾馗做了鬼王以後,爲報答杜平生前的恩義,遂親率鬼卒于除夕時返家,將妹妹嫁給了杜平。這就是著名的“鍾馗嫁妹”。“鍾馗嫁妹”成爲古代繪畫和戲劇的一個重要題材,受到人們的普遍歡迎。
  【鍾馗的誕生】詳參【圖博館】:儺戲:表演藝術6
  考察鍾馗的面具也許能爲我們提供一些幫助。全國流行的跳鍾馗儺舞中,面具都是不可或缺的道具,而早期的巫儺祭祀儀式裏,面具也承擔著重要的角色。
  面具在儺舞儀式裏的重要性,在今天仍然可以看到。在儀式結束後,人們將面具放置到原來的位置,燃香禮拜。儀式主持者照例會有一段唱詞,來表達感激贊美之情。人們對這些木質面具飽含敬意,一如往昔。
  由于跳鍾馗面具與商周時期面具在儀式中的作用相似,因此對于鍾馗的起源,有一種假設:早在商周時期,鍾馗就已出現。而鍾馗的名字,很可能源自那時一位著名的巫師。
  有學者考證,在殷商時期,也就是三四千年前,傳說出過一位叫仲虺的著名巫師。他最擅長的法術是求雨,每每他出面主持的求雨儀式,最爲靈驗,所以人們用他的名字來代指巫師這個職務。而仲虺、鍾馗兩詞發音相近,在流傳過程中被誤記爲鍾馗二字。這就是鍾馗的來曆的第一種說法。
  但萍鄉地區的人們還有另一種完全不同的說法,他們說鍾馗是洗衣服的大棒槌。用桃木大棒敲打衣服,蕩滌污濁,與鍾馗打鬼祛邪的確存在某種內在聯系。
  在兩漢時期畫像磚裏,我們的確可以看到很多揮舞大棒的勇士形象。這是洛陽西漢墓壁畫裏的大棒打鬼圖。可是大棒爲什麽不叫大棒而偏偏要叫做鍾馗呢?
  三百年前,明末清初的大學者顧炎武,從漢字的發音方面作了有趣的考證。顧炎武認爲,在訓詁學裏“鍾馗”兩字發音的反切,也就是鍾字的聲母,加上馗字的韻母相拼—發之爲“追”的音。所謂椎,在古漢語裏的意思,就是大木棒。
  另外鍾馗二字通終葵,是一個古老的姓氏,現在已經非常罕見。這個姓氏的來源,也與大木棒緊密相關。據史書記載殷時代遺民有七大家族,分別是陶氏、施氏、繁氏、樹氏、樊氏、饑氏、終葵氏。他們的姓氏來源于他們所擅長的手藝——陶氏是制作陶器的。樊氏是做圍牆籬笆的,而終葵氏家族的專長是做木棒木槌。
  于是我們似乎可以這樣推斷:很久很久以前,儺舞儀式的主持者是一個手舞大棒的巫師,他手中的大棒稱爲終葵,也叫椎。巫師頻頻使用終葵打鬼驅邪,久而久之人們認爲大棒有神奇的力量,進而認爲終葵這個名字也寓意吉祥,甚至有用終葵二字取作人名,比如南北朝時期就有一些人名中包含終葵二字,如喬鍾馗,取其吉祥辟邪意味。到了唐朝,人們早已忘記鍾馗原本的大棒身份,誤以爲是古代一位姓鍾名馗的打鬼能手。而上層社會流行張挂鍾馗神像的風俗,更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鍾馗的名望日益高漲。
  到了宋朝,人們無從考證唐朝這位大神的來曆,于是虛構他的讀書人身份和冤屈而死的淒婉經曆,並演繹出唐明皇和鍾馗之間一段恩恩怨怨。就這樣,一根大木棒變成了人,又走上神壇,成爲人們敬重的神。如此陰差陽錯的經曆,可算是古代造神史上的一大奇觀。
  【鍾馗與端午】
  鍾馗捉鬼,是端午節習俗。在江淮地區,家家都懸鍾馗像,用以鎮宅驅邪。唐玄宗開元,自驪山講武回宮,瘧疾大發,夢見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紅無襠褲,偷楊貴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繞殿而跑。大鬼則穿藍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明皇喝問,大鬼奏曰:臣姓鍾馗,即武舉不第,願爲陛下除妖魔,明皇醒後,瘧疾痊愈,于是令畫工吳道子,照夢中所見畫成鍾馗捉鬼之畫像,通令天下于端午時,一律張貼,以驅邪魔。
  【相關記載】
  鍾馗是中國民間俗神信仰中最爲人們熟悉的角色,貼于門戶是鎮鬼尅邪的門神,懸在中堂是禳災祛魅的靈符,出現于儺儀中是統鬼斬妖的猛將,由此派生出形形色色的鍾馗戲、鍾馗圖。連《本草綱目》裏,也收錄用鍾馗像燒灰以水沖服或配和其他藥面成丸以治療難産、瘧疾等症的“秘方”。據中國《民俗》雜志報道,時至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甚至還有人爲治病延請巫師舉行所謂“鎮鍾馗”捉鬼驅妖、安宅保太平的儀式(施漢如、楊問春《“鎮鍾馗”儺儀記》)。
  對普通百姓來說,“鍾馗打鬼”之類的故事幾乎人人熟知。鍾馗信仰在民間的影響既深且廣。但這只是問題的一個方面。另一方面,鍾馗這位神通廣大的神祗其身份來曆,恐怕就不是一般人能夠說得清了。事實上,這個問題自唐代以來就令許多學者爭論不休。近年來,隨著民俗文化熱的興起,鍾馗信仰的起源與流變等問題又被提出,衆多學人各抒己見,歧說紛見,迄今尚無定論。
  目前所知最早記載鍾馗其人其事的是唐盧肇的《唐逸史》:開元年間(713—741),唐玄宗病中夢見一小鬼盜走玉笛以及楊貴妃的繡香囊。玄宗大怒,正要派武士驅鬼,忽見一大鬼奔進殿來。此鬼蓬發虯髯,面目可怖,頭系角帶,身穿藍袍,皮革裹足,袒露一臂,一伸手便抓住那個小鬼,剜出眼珠後一口吞了下去。玄宗駭極,忙問是誰?大鬼向玄宗施禮,自稱是終南山鍾馗,高祖武德年間,因赴長安應武舉不第,羞歸故裏,觸殿前階石而死。幸蒙高祖賜綠袍葬之,遂銘感在心,誓替大唐除盡妖魅。唐玄宗醒後,病也霍然而愈。玄宗令畫家吳道子按其夢中所見畫一幅鍾馗圖。圖成,玄宗在畫上批曰:“靈祗應夢,厥疾全瘳,烈士除妖,實須稱獎;因圖異狀,頒顯有司,歲暮驅除,可宜遍識,以祛邪魅,益靜妖氛。仍告天下,悉令知委。”有司奉旨,將吳道子《鍾馗捉鬼圖》鏤板印刷,廣頒天下,讓世人皆知鍾馗的神威。
  盧肇是唐武宗會昌三年(843)的進士,距開元時代已有一百多年,所敘未必是事實。但是皇帝賜給大臣鍾馗畫像作爲新年禮物,的確是盛唐以來的慣例,如開元時的名人張說及其後的劉禹錫等,都有謝賜鍾馗圖和曆日表的作品傳世。另外,人們還在敦煌遺書中發現了唐寫本《除夕鍾馗驅儺文》,是爲鍾馗已在大儺儀中扮演主角的實證。凡此,可見鍾馗信仰至晚從盛唐起已成爲全社會的風尚。所以,也有人估計鍾馗故事的起源可能早于唐代。
  在鍾馗俗信興盛未艾的熱流中,北宋沈括首先對唐玄宗夢鍾馗的故事提出質疑:宋仁宗皇祜年間(1049—1054),金陵上元縣曾發現一處古塚,乃南朝宋征西將軍宗愨母鄭夫人墓,由碑文可知,宗愨有妹名叫鍾馗。此外,後魏有李鍾馗,隋將有喬鍾馗、楊鍾馗。因知“鍾馗之名從來亦遠矣,非起自開元之時”(《夢溪補筆談》卷三)。明人郎瑛、胡應麟等多從其說,但結論有別。郎瑛認爲鍾馗的原型就是北朝人堯暄,其人本名鍾葵,字辟邪,“馗”乃“葵”字訛傳,由于他表字“辟邪”,所以後人才附會出捉鬼的故事。胡應麟提出,鍾馗捉鬼的傳說“蓋自六朝之前固已有之”,所以堯暄曾取名鍾葵而字辟邪,南北朝時名叫鍾馗的人很多,可能都取義于此。
  明楊慎和清顧炎武、趙翼等根據《周禮?考工記》“大圭,長三尺,終葵首”、《方言》“齊人謂椎爲終葵”等資料,認爲所謂鍾馗系由“終葵”演變而來。“終葵”是一種利器——椎,“大圭”是古時天子的儀仗,上端形狀像椎,故雲“大圭終葵首”。齊人說話遲緩,把“椎”的發音拖成了兩個音節,乃成“終葵”。古人以椎爲作戰的利器,故《後漢書?馬融傳》中有“翬終葵,揚關斧”的描繪。“蓋古人以椎逐鬼,若大儺之爲耳”(《日知錄》卷三十二《終葵》)。南北朝時許多人取名鍾葵或鍾馗,是希望像古人用以刺鬼的武器終葵(即利椎)那樣,令所有的鬼魅望而生畏,這種意義到了唐代最終傳變爲人格化的“鍾馗”。近年來隨著秦漢文書大量出土,古代盛行以椎擊鬼的事實已被證明。如秦簡《日書?詰篇》雲,人被哀鬼纏上,可“以棘椎、桃秉(柄)以敲其心,則不來”;西漢帛書《五十二病方》也記有用鐵椎擊鬼治病的法術。故有人認爲顧炎武對鍾馗起源的解釋是可信的。
  今人常任俠、馬雍均寫有鍾馗考,各抒己見,但立論大致不脫明清人士的窠臼。唯何新、王正書兩人別開新說。
  何新認爲鍾馗本來就是人名,與所謂“椎”或“終葵”者了不相關。鍾馗的原型,是商湯時的巫相仲傀,其名在《尚書》、《左傳》、《荀子》中又作“仲虺”、“中歸”、“中壘”。商人事鬼,凡政官都兼巫祝,仲傀爲巫相而兼驅鬼之方相。傀者,面具也;驅鬼必戴面具,面具之形甚多,因而發生仲傀多首的傳說。仲傀以同音演變爲仲虺,虺乃神話中的怪蛇,于是仲虺又演變爲九首巨蛇之“雄虺”(《天問》)、食魅之“雄伯”(《後漢書?禮儀志》),連《山海經》佚文中閱領衆鬼的“郁壘”(參見本書《貼神把門與度朔山神話》),實際上也是仲傀與雄虺傳說的又一變形,郁壘即中壘的變稱。要之,由驅鬼之巫相的真人仲傀,變爲食鬼怪獸鍾馗,變形愈繁,去真相愈遠,但也留下一絲痕迹:古人命名常以字釋名,鍾馗之“馗”乃“九首”合文,《天問》:“雄虺九首”,則仲虺以“虺”作名,而“馗”——九首,或即其人之本字也(《文史新考?鍾馗考》)。
  此說既出,贊同者有之,但亦有人質疑,以爲商人事鬼而不逐鬼,況且也沒聽說仲傀或仲虺有何逐鬼的業績。
  王正書認爲,鍾馗其人及曆代驅鬼辟邪的觀念,實起源于上古巫術,他是由先代位居祝融之號的重黎衍生而來。重黎在上古史中有重黎、重回、句芒等稱呼,句芒在傳說中又被描繪成介于天地、神人之間的負有特殊使命、生有特殊形貌的人物,其使命之一便是居巫職,有《史記?天官書》記載可證。到了商代,秉其職而取其名的是仲虺,實際上仲虺即重回(重黎)的音轉。至于“終葵”,本指一種椎形體,由于重黎在從事神巫職能時所戴羽冠取自此形,故在商代約定俗成爲從事巫職的標記。商代通行以職爲氏,所以由仲虺形成的族系也被稱爲“終葵氏”。到了周代,這個神職集團又改稱“方相氏”。方相氏的得名與終葵氏相同,都從上古神巫頭部的裝束引申而來,區別在于“終葵”源自羽冠,“方相”源自面具。這種以方相氏爲中心的驅鬼風俗,一直沿襲至唐代。要之,自上古時代的神巫重回,到商周時代的仲虺、終葵氏和方相氏,都是鍾馗的原型,無論在性質上或稱謂上都是一脈相承的(《鍾馗考實》)。
  此說與何新的見解相比有一致之處,只是將鍾馗的來源更往上溯自重黎。但亦有人以爲重黎或句芒都是神話傳說中的形象,未必能印證實有其人。何況如果自重黎以至仲虺、終葵、方相爲一脈相承的話,爲何漢晉文獻中不見“終葵氏”的記載,而直到南北朝時才又突然冒出了許多“終葵”或“鍾葵”、“鍾馗”。這個長達數百年的空白性中斷,實難解釋。
  綜觀古人今賢的見解,應該說都有各自的道理,而質疑者也不乏持之有故的依據。諸說並立,鍾馗之由來仍然還是中國民俗文化史上的一個大謎。
  【關于鍾馗的歇後語】
  鍾馗爺站十字路口──四下拿邪
  鍾馗開飯店──鬼不上門
  鍾馗嫁妹──鬼混(婚)
  牆上挂鍾馗像──鬼話(畫)
  鍾馗受騙──被鬼迷住
  小鬼看見鍾馗像──望而生畏
  鍾馗打飽嗝──肚裏有鬼
  北宋沈括[夢溪筆談-吳道子畫鍾馗]原文、譯文
  原文:禁中舊有吳道子畫鍾馗,其卷首有唐人題記曰:“明皇開元講武驪山,歲口,翠華還宮,上不懌,因痁作,將逾月,巫醫殫伎,不能致良。忽一夕,夢二鬼,一大,一小。其小者衣絳犢鼻,屨一足,跣一足,懸一屨,握一大筠紙扇,竊太真紫香囊及上玉笛,繞殿而奔。其大者戴帽,衣藍裳,袒一臂,鞹雙足,乃捉其小者,刳其目,然後擘而啖之。上問大者曰:‘爾何人也?’奏雲:‘臣鍾馗氏,即武舉不捷之進士也。’乃詔畫工吳道子,告之以夢曰:‘試爲朕如夢圖之。’道子奉旨,恍若有睹,立筆圖訖以進,以瞠視久之,撫幾曰:‘是卿與朕同夢耳,何肖若此哉!’道子進曰:‘陛下憂勞宵旰,以衡石妨膳,而痁得犯之。果有蠲邪之物,以衛聖德。’因舞蹈上千萬歲壽。上大悅,勞之百金。批曰:‘靈祗應夢,厥疾全瘳。烈士除妖,實須稱獎。因圖異狀,頒顯有司。歲暮驅除,可宜遍識,以祛邪魅,兼靜妖氛。詔告天下,悉令知委。’”熙寧五年,上令畫工摹拓鐫板,印賜兩府輔臣各一本。是歲除夜。遣入內供奉官梁楷就東西府給賜鍾馗之像。觀此題相記,似始于開元時,皇佑中,金陵上元縣發一家,有石志,乃宋征西將軍宗愨母鄭夫人墓。夫人,漢大司農鄭衆女也。愨有妹名鍾馗。後魏有李鍾馗,隋將喬鍾馗、楊鍾馗。然則鍾馗之名,從來亦遠矣,非起于開元之時。開元之時,始有此畫耳。鍾馗字亦作“鍾葵”。
  譯文:宮中過去有吳道子的鍾馗像,畫卷的開頭有唐代人的題記說:“唐明皇開元時在驪山講習武事,年終時,禦駕還宮,皇上身體不舒服,從而瘧疾發作,將達一月之久,巫師醫生竭盡全力,也不能治好。忽然有一天晚上,皇上夢見有兩個鬼。一鬼大,一鬼小。小鬼穿著絳色犢鼻褲,一只腳穿鞋,一只腳光著,懸著一只鞋子,手拿一把大筠州紙扇,偷竊了楊貴妃的紫香囊以及皇上的玉笛,繞著大殿奔逃。大鬼戴著帽子,穿著藍色的衣裳,露出一只胳臂,兩腳穿著皮靴,于是抓住了小鬼,剜出它的眼睛,然後撕開小鬼吃了下去。皇上問大鬼說:‘你是什麽人?’大鬼啓奏說:‘臣是鍾馗,原是考武舉而不中舉的人。我發誓要爲陛下掃除天下的妖孽。’明皇從夢中醒來,瘧疾好像頓時痊愈,而身體更加健壯。于是招來畫工吳道子,將夢中這事告訴他,說:‘你試著爲朕按夢中模樣畫出來。’吳道子奉了聖旨,恍然若有所見,立刻動筆,畫畢獻上,皇上直盯著看了很久,撫著幾案說:‘你是與朕一起作了同一個夢吧。不然怎麽這樣像呢!’吳道子進奏說:‘陛下日夜憂慮操勞,因爲服藥而影響了進膳,于是瘧疾得以侵犯。果然有驅除邪惡的神物,來護衛皇上。’于是跪拜,祝頌皇上長壽千萬年。皇上很高興,賞賜他一百兩金子。禦批說:‘神靈顯聖于夢,疾病全部痊愈。英烈掃除妖魔,確實應該嘉獎。于是畫出奇特的狀貌,頌賜給各個官署。年終驅除鬼怪,應該讓天下普遍認識,用以趕走邪魔,同時使妖氛平定。布告天下之民,讓百姓全都知道。’”熙寧五年,皇上命畫工描像刻板拓印,賜給尚書省、樞密院大臣各一本。這年除夕之夜,派遣入內供奉官梁楷到東、西兩府給鍾馗像。考察這一題記,鍾馗的事似乎起始于開元時代。皇佑年間,金陵上元縣挖掘一座墳墓,有石碑志,原是南朝宋征西將軍宗愨的母親鄭夫人之墓。鄭夫人,是漢司農卿鄭衆的女兒。宗愨有妹妹叫鍾馗。後魏時代有李鍾馗,隋代大將有喬鍾馗、楊鍾馗。既然如此,那麽鍾馗的名字由來就該很久了,並非起始于開元盛世時期。開元時才開始有鍾馗的畫罷了。鍾馗也寫作“鍾葵”。
  畫中的鍾馗   
  據說是中國古代諸神中形象最爲醜陋的一位。並且總是與陰間惡鬼相伴爲伍。但人們並未因此而厭棄他。每到年節喜慶日子,人們都要張挂他的畫像鎮鬼祛邪。這種風俗遠自唐朝持續至今,一千多年,從未間斷。
  【鍾馗傳說】  
  鍾馗是中國民間俗神信仰中最爲人們熟悉的角色,貼于門戶是鎮鬼尅邪的門神,懸在中堂是禳災祛魅的靈符,出現于儺儀中是統鬼斬妖的猛將,由此派生出形形色色的鍾馗戲、鍾馗圖。連《本草綱目》裏,也收錄用鍾馗像燒灰以水沖服或配和其他藥面成丸以治療難産、瘧疾等症的“秘方”。據中國《民俗》雜志報道,時至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甚至還有人爲治病延請巫師舉行所謂“鎮鍾馗”捉鬼驅妖、安宅保太平的儀式(施漢如、楊問春《“鎮鍾馗”儺儀記》)。
  對普通百姓來說,“鍾馗打鬼”之類的故事幾乎人人熟知。鍾馗信仰在民間的影響既深且廣。但這只是問題的一個方面。另一方面,鍾馗這位神通廣大的神祗其身分來曆,恐怕就不是一般人能夠說得清了。事實上,這個問題自唐代以來就令許多學者爭論不休。近年來,隨著民俗文化熱的興起,鍾馗信仰的起源與流變等問題又被提出,衆多學人各抒己見,歧說紛見,迄今尚無定論。
  目前所知最早記載鍾馗其人其事的是唐盧肇的《唐逸史》:開元年間(713—741),唐玄宗病中夢見一小鬼盜走玉笛以及楊貴妃的繡香囊。玄宗大怒,正要派武士驅鬼,忽見一大鬼奔進殿來。此鬼蓬發虯髯,面目可怖,頭系角帶,身穿藍袍,皮革裹足,袒露一臂,一伸手便抓住那個小鬼,剜出眼珠後一口吞了下去。玄宗駭極,忙問是誰?大鬼向玄宗施禮,自稱是終南山鍾馗,高祖武德年間,因赴長安應武舉不第,羞歸故裏,觸殿前階石而死。幸蒙高祖賜綠袍葬之,遂銘感在心,誓替大唐除盡妖魅。唐玄宗醒後,病也霍然而愈。玄宗令畫家吳道子按其夢中所見畫一幅鍾馗圖。圖成,玄宗在畫上批曰:“靈祗應夢,厥疾全瘳,烈士除妖,實須稱獎;因圖異狀,頒顯有司,歲暮驅除,可宜遍識,以祛邪魅,益靜妖氛。仍告天下,悉令知委。”有司奉旨,將吳道子《鍾馗捉鬼圖》鏤板印刷,廣頒天下,讓世人皆知鍾馗的神威。
  盧肇是唐武宗會昌三年(843)的進士,距開元時代已有一百多年,所敘未必是事實。但是皇帝賜給大臣鍾馗畫像作爲新年禮物,的確是盛唐以來的慣例,如開元時的名人張說及其後的劉禹錫等,都有謝賜鍾馗圖和曆日表的作品傳世。另外,人們還在敦煌遺書中發現了唐寫本《除夕鍾馗驅儺文》,是爲鍾馗已在大儺儀中扮演主角的實證。凡此,可見鍾馗信仰至晚從盛唐起已成爲全社會的風尚。所以,也有人估計鍾馗故事的起源可能早于唐代。
  在鍾馗俗信興盛未艾的熱流中,北宋沈括首先對唐玄宗夢鍾馗的故事提出質疑:宋仁宗皇祜年間(1049—1054),金陵上元縣曾發現一處古塚,乃南朝宋征西將軍宗愨母鄭夫人墓,由碑文可知,宗愨有妹名叫鍾馗。此外,後魏有李鍾馗,隋將有喬鍾馗、楊鍾馗。因知“鍾馗之名從來亦遠矣,非起自開元之時”(《夢溪補筆談》卷三)。明人郎瑛、胡應麟等多從其說,但結論有別。郎瑛認爲鍾馗的原型就是北朝人堯暄,其人本名鍾葵,字辟邪,“馗”乃“葵”字訛傳,由于他表字 “辟邪”,所以後人才附會出捉鬼的故事。胡應麟提出,鍾馗捉鬼的傳說“蓋自六朝之前固已有之”,所以堯暄曾取名鍾葵而字辟邪,南北朝時名叫鍾馗的人很多,可能都取義于此。
  明楊慎和清顧炎武、趙翼等根據《周禮?考工記》“大圭,長三尺,終葵首”、《方言》“齊人謂椎爲終葵”等資料,認爲所謂鍾馗系由“終葵”演變而來。“終葵”是一種利器——椎,“大圭”是古時天子的儀仗,上端形狀像椎,故雲“大圭終葵首”。齊人說話遲緩,把“椎”的發音拖成了兩個音節,乃成“終葵”。古人以椎爲作戰的利器,故《後漢書?馬融傳》中有“翬終葵,揚關斧”的描繪。“蓋古人以椎逐鬼,若大儺之爲耳”(《日知錄》卷三十二《終葵》)。南北朝時許多人取名鍾葵或鍾馗,是希望像古人用以刺鬼的武器終葵(即利椎)那樣,令所有的鬼魅望而生畏,這種意義到了唐代最終傳變爲人格化的“鍾馗”。近年來隨著秦漢文書大量出土,古代盛行以椎擊鬼的事實已被證明。如秦簡《日書?詰篇》雲,人被哀鬼纏上,可“以棘椎、桃秉(柄)以敲其心,則不來”;西漢帛書《五十二病方》也記有用鐵椎擊鬼治病的法術。故有人認爲顧炎武對鍾馗起源的解釋是可信的。
  今人常任俠、馬雍均寫有鍾馗考,各抒己見,但立論大致不脫明清人士的窠臼。唯何新、王正書兩人別開新說。
  何新認爲鍾馗本來就是人名,與所謂“椎”或“終葵”者了不相關。鍾馗的原型,是商湯時的巫相仲傀,其名在《尚書》、《左傳》、《荀子》中又作“仲虺”、 “中歸”、“中壘”。商人事鬼,凡政官都兼巫祝,仲傀爲巫相而兼驅鬼之方相。傀者,面具也;驅鬼必戴面具,面具之形甚多,因而發生仲傀多首的傳說。仲傀以同音演變爲仲虺,虺乃神話中的怪蛇,于是仲虺又演變爲九首巨蛇之“雄虺”(《天問》)、食魅之“雄伯”(《後漢書?禮儀志》),連《山海經》佚文中閱領衆鬼的“郁壘”(參見本書《貼神把門與度朔山神話》),實際上也是仲傀與雄虺傳說的又一變形,郁壘即中壘的變稱。要之,由驅鬼之巫相的真人仲傀,變爲食鬼怪獸鍾馗,變形愈繁,去真相愈遠,但也留下一絲痕迹:古人命名常以字釋名,鍾馗之“馗”乃“九首”合文,《天問》:“雄虺九首”,則仲虺以“虺”作名,而 “馗”——九首,或即其人之本字也(《文史新考?鍾馗考》)。
  此說既出,贊同者有之,但亦有人質疑,以爲商人事鬼而不逐鬼,況且也沒聽說仲傀或仲虺有何逐鬼的業績。
  王正書認爲,鍾馗其人及曆代驅鬼辟邪的觀念,實起源于上古巫術,他是由先代位居祝融之號的重黎衍生而來。重黎在上古史中有重黎、重回、句芒等稱呼,句芒在傳說中又被描繪成介于天地、神人之間的負有特殊使命、生有特殊形貌的人物,其使命之一便是居巫職,有《史記?天官書》記載可證。到了商代,秉其職而取其名的是仲虺,實際上仲虺即重回(重黎)的音轉。至于“終葵”,本指一種椎形體,由于重黎在從事神巫職能時所戴羽冠取自此形,故在商代約定俗成爲從事巫職的標記。商代通行以職爲氏,所以由仲虺形成的族系也被稱爲“終葵氏”。到了周代,這個神職集團又改稱“方相氏”。方相氏的得名與終葵氏相同,都從上古神巫頭部的裝束引申而來,區別在于“終葵”源自羽冠,“方相”源自面具。這種以方相氏爲中心的驅鬼風俗,一直沿襲至唐代。要之,自上古時代的神巫重回,到商周時代的仲虺、終葵氏和方相氏,都是鍾馗的原型,無論在性質上或稱謂上都是一脈相承的(《鍾馗考實》)。
  此說與何新的見解相比有一致之處,只是將鍾馗的來源更往上溯自重黎。但亦有人以爲重黎或句芒都是神話傳說中的形象,未必能印證實有其人。何況如果自重黎以至仲虺、終葵、方相爲一脈相承的話,爲何漢晉文獻中不見“終葵氏”的記載,而直到南北朝時才又突然冒出了許多“終葵”或“鍾葵”、“鍾馗”。這個長達數百年的空白性中斷,實難解釋。
  綜觀古人今賢的見解,應該說都有各自的道理,而質疑者也不乏持之有故的依據。諸說並立,鍾馗之由來仍然還是中國民俗文化史上的一個大謎。
影視上的鍾馗電影

香港《鍾馗捉鬼》The ghost catcher(1939)

導演:黃岱   
主演:白燕 朱普泉 胡美倫 鄭寶燕 胡戎
  
香港《千人斬》(1991)
 
導演:王羽
主演:王祖賢 王羽 錢小豪 王小鳳 午馬 陳法蓉
  點評:
  王祖賢有沒有演過壞人?王祖賢從影十七年,扮演的多是一些柔弱和需要同情的對象,扮人是弱女子,演鬼是可憐鬼,少有強力和能夠主宰自我命運的形象,更沒有林青霞東方不敗的那種王者威風(雖然雪千尋也曾多少有點霸氣)。可以想象,即使是壞,也壞不到哪裏去。而這部《千人斬》中,王祖賢卻是演女強盜,還不是一般的女強盜,而是大盜“鬼八仙”中的八妹玉殘花,體態輕盈,貌美如花,功夫了得,性格剛烈,卻偏偏又是殺人如麻,且手段殘忍狠辣,令人聞之色變。最終爲給幾位義兄報仇而死于以“金刀執法”著稱的袁德泰(王羽飾)之手。死後怨魂和七位師兄一樣亦化爲厲鬼,要找袁德泰索命。
  言雖如此,這個玉殘花,壞則壞矣,卻依然讓人恨不起來,反倒更可能博得幾分天下男子的愛憐與同情。緣何如此?捕頭趙雄(孫亞東飾)深愛玉殘,欲與之遠走天涯,雖遭玉殘殘害,卻愛之愈深,幾至癡狂境地。在袁德泰面前爲救身受重傷的玉殘時的那一番告白,道出了原因所在。“她太美、太快、太狠,”以至于“我抓不住她,更不忍心抓住她。”原來在官兵與強盜的遊戲中,他屢屢輸給了強盜,也愛上了強盜。既然愛上了強盜,便可以在心中原諒她的一切過錯,爲她的一切行爲尋找解釋,希望她是此生“最後的一個賊”。這段告白中那一句“她是個天生的殺手,卻是個犯罪的白癡啊!”頗能打動人,可謂一語道破了玉殘的悲劇命運。其實這女子也跟那些身不由己的女鬼一樣,做強盜,竟也是宿命。此片在整體上較爲沈悶,但這段獨白,卻是片中最大的亮點之一,在當時不由令我精神一振。
  這個金刀袁德泰,其實就是一“職業殺手”(劊子手),只不過殺的壞人太多,且多是大奸大惡之人,所以殺出了名氣,殺出了風頭,甚至殺出了浩然正氣,還帶了徒弟。只是這徒弟二五(錢小豪飾)功力實在不濟,在斬殺玉殘七兄朱七時被人犯嚇得屁滾尿流,刀砍在人犯脖子上,頭卻不落地,給對方倍添痛苦,以至怨魂和玉殘都要來尋仇。在整體上,鬼八仙還是邪惡的形象,雖窮凶極惡,終敵不過這天地間一股正氣。袁德泰被逼自刎,以己之血祭奠斬殺無數奸惡之刀,交與二五,金刀生威,最終將鬼魅一一斬殺。袁德泰跟隨鍾馗(午馬客串)前往陰間執法。
  而玉殘最終的命運,卻是爲佛感化,化爲蓮花。看來最終還是如祖賢的其他靈異電影一樣,找到了一條救贖之道。趙雄歸依佛門,目睹玉殘化蓮,想來也是他此生最後一次爲情落淚了。
  電視劇
星台1994年電視劇《天師鍾馗》
2001年續集《神鬼傳奇》(26集)
  1994年由‘臺灣創新社,新加坡電視機構’合作制作的電視連續劇《天師鍾馗》播出,該劇收視率高,只因扮演鍾馗的演員《金超群》不僅面相上似鍾馗,神態上更是符合民間眼裏的鍾馗像。在劇中扮演鍾馗的演員《金超群》爲扮演主角鍾馗的扮相而特地減肥10公斤。使得我們腦中的鍾馗像更豐富,更形象化。而廣大觀衆也認可了金超群所扮演的鍾馗像。在2002年7月10日臺灣首播的電視連續劇《齊天大聖孫悟空》中,另一種鍾馗像則顛覆了民間中的鍾馗像,在該劇中扮演鍾馗的演員謝霆鋒因爲太帥而引起爭議,該劇導演說:就是要一個不像鍾馗的鍾馗。我個人更認可由金超群所扮演的鍾馗像,相信廣大觀衆也認可由他所扮演的鍾馗。 
香港亞視20集電視劇《鍾馗捉鬼》The Chinese Ghostbuster(1988)
導 演:譚新源
主 演: 羅樂林 蔡善儀 李文彪 高雄 吳紫妍 楊嘉濼 馬麗莉 阮令濤
  唐代中南進士鍾馗(羅樂林)入京赴考,皇上因其相貌陋醜而未進入榜,鍾落第,憤而自殺。天帝封其爲斬妖除魔聖君,馗還陽後,爲報好友杜平(李文彪)殮葬之恩,遂 撮合其妹鍾靈(蔡善儀)與平的姻緣。
  民間有五鬼作亂,馗施法收伏五鬼,並封爲鬼王。
  時杜結識二女鬼,紫雲,紫花,對紫花尤其迷戀,二人展開旖旎爛漫的愛情,惜此事被花之主人三魔查悉,遂向花四家壓力,花終于在無可選擇的情況下,自我了斷以結束此段哀怨的感情,此事更間接令鍾與三摩展開連番惡鬥。
  同時因鍾除妖有名,令另一除妖術士屠秦妒忌不已,屢向鍾挑戰,屠終爲塵浮的名利而斷送了性命。
  外表平凡的張氏夫婦原來乃昔日戚鎮魔界的招魂、奪魄,後改邪歸正,欲修成正果,此事被三魔查悉,誘其破戒,奸計得逞後,張氏夫婦回複昔日本色,四處爲害民間,鍾馗兩面受敵屢遇險境;畢竟邪不能勝正,鍾終能消滅三魔及二妖,完成天降之大任,成爲名垂青史的斬鬼天神。 
  擴展閱讀:
1.http://www.nongli.com/Doc/0503/05215159.htm
2.http://www.ndcnc.gov.cn/datalib/2003/FolkCustom/DL/DL-20031220154904/
3.http://www.huaxia.com/zt/whbl/05-042/2005/00327925.html
4.www.zhongkui.com.cn/
5.鍾馗剪紙作品欣賞:http://www.dbsfq.cn/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71
6.http://baike.baidu.com/view/826175.htm
7.http://baike.baidu.com/view/281873.html?wtp=tt
  相關詞條:
龍鳳呈祥 方相  墨子  財神  中國傳統節日  牛頭  白無常>>更多
http://baike.baidu.com/view/9853.html?tp=3_01
 

台長: 阿楨
人氣(4,348)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術設計(手創、設計、室內空間、裝潢) | 個人分類: 藝術文物 |
此分類下一篇:《魔導具事典》
此分類上一篇:《西文興村》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