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04-24 07:00:55| 人氣3,199| 回應9 | 上一篇 | 下一篇

《建築四書》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你想藉評西方建築理論之經典來彌補中國伝統建築重實用之不足嗎?不然怎會評起《建築四書》?依劉天華《中西建築藝術比較》(洪葉,1996),認為西方從古羅馬的波里奥《建築十書》開始就有各種《建築x書》的建築理論出現,相對的,中國建築不是規定建築禮制的《周禮》、就是關於實用施工的《營造法式》(p.43-9)。

  我那有能力去旗古典原文的建築理論書,能看看現代人的譯著就不錯了,比如漢寶德譯的《整體建築總論》(台隆書店,1973)或夏鑄九者的《理論建築》(台灣社會研究,1992),本評所謂《建築四書》,是將讀過的四本《歐洲宮殿之旅》(將門,1994)、《歐洲古堡旅》《100經典教堂》《100繽紛廣場》(明天國際,2006)送作堆一起評了,理由是四本都是圖文並貌的大型圖,剛好統包了西方伝統建築的四大領域,也可彌補一般建築史或概論書的圖或黑白或太小或太少之不足。

  那建築的劇院、博物美術館、摩天大樓、橋樑、水霸、機場……呢?

  想一口氣吃到飽嗎?那就去讀前評《世界建築七十奇蹟》!

  不論綜圖或專圖,我總覺得這些都過於外表形相,無法深入淺出,頂多是加點該建築的歷史沿革和結構特色。

  想深入淺出、就得回過頭去讀《中西建築藝術比較》,在此略論如下:

  「中國伝統建築是木構框架為主要承重體系,並帶有複雜多變屋頂形式的群體建築。它不突出某一建築單體,而是以建築的組合排列,形成庭院錯落、橫向鋪開,層層擴展的典型風貌。西方古典建築正與此相反,是以磚或石做為建築的承重伝力結構,以構圖嚴密的單體建築為中心,在垂直方向加以擴展和強化,以高聳的穹窿、鐘樓和尖塔等來渲染其藝術特性。」(p.2)

  「說來也巧,我國古代皇帝陵墓在很長的歷史時期內,也是錐形的臺體……但它們沒有像古埃及的金字塔那樣向著更簡潔、更美麗的尖錐形發展,而是相反地逐步由方變圓……圓形在我國伝統思想中是備受士大夫喜歡的,它沒有棱角,周而復始,與儒家學說的中庸與自我完善,與道家的無始無終和禪宗的圓靜等思想有某種程度的契合……這和古埃及金字塔之變所表出的對永恆的追求正好是個對比。」(p.7)

  「中國之所以木結構建築為主與陰陽五行學說有密切關係,石被斥之金木水火土五材之外,用石蓋屋是不吉利的,致使磚石拱券結構只能有限地使用於如墓室。木結構建築雖不如西方石結構建築堅固但很實用,又能在短時間內大面積建造。而且木結構更容易表達中國人伝統動靜交替、虛實相濟的審美心理。」(p.17-20)

  王受之在前評《世界現代設計史》書末結論留下的伏筆:「新現代主義是在混亂的後現代風格之後的一個回歸過程,重新恢復現代主義設計和國際主義設計的一些理性的、次序的、功能性的特徵,具有特有的清新味道。」(p.517)到《世界現代建築史》(北京‧建築工業,1999)第七章有了進一步的發揮。

  是嗎?第七章章名可是「國際主義風格時期的建築家和設計集團」。而「新現代主義建築」在書中只是一小段、十分之一頁而已(p.398)。

  你讀書只看標題嗎?第七章導言不是已明言:「在『國際主義』風格建築的大前提下,出現了各種不同類型的探索,比如以貝聿銘為代表的新現代主義風格,以山崎實為代表的『典雅主義』(在國際主義基礎上進行的細節典雅處理,改變了國際主義風格單調、刻板的面貌),或者柯布西埃等人的『粗野主義』風格(採用粗壯的結構形式,混凝土牆面不作任何修飾,保留木模板痕迹)。」(p.259)

  那日本‧安藤忠雄的清水建築也算「粗野主義」了?

  如果「混凝土牆面不作任何修飾」就算「粗野主義」的話,那貝聿銘規劃的東海大學仿唐式建築也算了!

  提及東海建築,我實在懷念大學生涯。由混凝土、紅磚、和木構件等施工的精粗,可一目了然,文理學院與商學院分別代表了二個時代,商學院反映了經濟起飛後台灣土木工人技術的粗製。

  這點東海前建築系主任漢寶德早就深有同感。

  怎麼了?人不到半百,倒發起年少牢騷了?回到書評吧!

  有啥好評的?還不是些設計建築的意識形態之爭!

  未必!作者在前言和後記先後提及設計三元素──功能、技術和結構、風格,並深入淺出地點出:

  「西方傳統建築往往本末倒置,以風格為首,結構和技術是為風格而發展出來的,因而功能往往不好;現代建築把功能放在首位,導致新結構和新技術的發展,而形成了現代風格…而後現代主義則重新把風格放到首位,以技術支持它,而功能上則同現代主義式的,因此具有折衷特點。

  無論那一個建築設計潮流,都具對待三元素次序的立場,本書討論的內容一方面是對三元素的順序擺放發展過程,另一方面是對於三元素關係的看法的改變過程。本書也通過闡述提出了供讀者思考的方向:未來的建築應該如何處理三元素的關係?」(p.467)

  作者的態度不是很清楚了嗎?那就是「新現代主義」!

  我倒覺得發源於美國的國際主義,其病根就在現代主義自身,而新現代主義亦不免有折衷主義味道。

  另參本館:《世界建築七十奇蹟》《台灣的世界級》《安藤忠雄神話》《世界現代建築史》《建築四書》《偉大建築奇蹟》《國外後現代建築》《巴黎地下世界》《上海老房子的故事》《胡同面孔》《台灣敬字亭》《台灣廟宇‧古厝圖鑑》《新葉村》《西文興村》 《梅縣三村》《石橋村》《中國塔》《中國廊橋》 屋奴 房市 中國房地產 史上最牛釘子戶 中國建築的虛實 

 

十大歐洲城堡

 

城堡是歐洲中世紀的產物,西元1066年至1400年是興建城堡的鼎盛時期,歐洲貴族為爭奪土地、糧食、牲畜、人口而不斷爆發戰爭,密集的戰爭導致了貴族們修建越來越多、越來越大的城堡,來守衛自己的領地。由於建築時期和地點的不同,城堡有很多不同的形式及特徵。以下為歐洲最美麗的十大城堡!

 

第一名——德國新天鵝城堡(Neuschwanstein Castle)

新天鵝堡位於德州Fussen小鎮上,是座白牆藍頂的神話城堡,坐落在阿爾卑斯山脈群山環抱中,矗立在石山高原上,背向清澈透明的湖水,鳥瞰四周緩緩起伏的樹林,幽靜的自然景色與新天鵝堡夢境般的外貌相互輝映。新天鵝堡始建於1869年,最初它是依據巴伐利亞國王路德維希二世(King Ludwig II of Bavaria)的夢想所設計,國王是藝術的愛好者,一生受著瓦格納歌劇的影響,他構想了那傳說中曾是白雪公主居住的堡塔。他邀請劇院畫家和舞臺佈置者繪製了建築草圖,夢幻的氣氛,恍若人間仙境。當時城堡的建造不僅花費鉅款,路德維希二世更因專注於督促城堡的興建,不關心政事,最終,被認為不適於統治而去位。國王生前並未親睹自己的夢想完工,城堡是後人逐年完成的。

 

第二名——法國聖蜜雪兒山城堡(Mont Saint Michel)


聖蜜雪兒山修道院,位於法國北部大西洋沿岸的諾曼第和布列塔尼交匯處的一個巨石荒島上。相傳在西元8世紀時,著名的阿夫朗什大主教歐貝在夢幻中看到了大天使聖蜜雪兒現身的畫面,於是下令建造這座神殿。200年以後,神殿周圍漸漸發展出道路和村落,法國本篤教會開始在神殿上修建修道院和講經堂,之後,經過長達1000年的建造和修復。10個世紀以來,僅設計師便有3萬多人參與了聖蜜雪兒山修道院的規劃和設計。當年中古世紀的設計師們在設計聖蜜雪兒山修道院時,完全是依據金字塔的山形,圍繞著花崗岩巨石由下而上構架著各層樓面和殿堂。其中的拉梅赫維爾教堂更是整個聖蜜雪兒山修道院中最為登峰造極的一處建築,它證實13世紀的法國建築技術已能夠在岩石陡面上同時建起兩個高達三層的建築。1979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聖蜜雪兒山修道院評為世界文化遺產。

站在拉梅赫維爾教堂外的回廊平臺上,極目遠眺便能看見波瀾壯闊浩瀚的大西洋,此刻你便會感覺聖蜜雪兒山修道院就宛如大西洋波濤中的一艘永不沉沒的航船。

 

第三名——法國盧瓦爾河香波城堡(Chateau de chambord)

香波堡是盧瓦爾河河谷所有城堡中最宏偉也是最大的一個,已經有五百多年的歷史。附近的居民喜歡把它和舍儂索堡封為法國古堡裏的一王一后,法國歷代的國王、貴族在此打建一座又一座的度假用的狩獵宮殿,甚至還不時舉朝遷移至此。

香波堡是法國文藝之父「弗朗索瓦一世」為炫耀財勢在1519年下令興建的狩獵行宮,他請來了藝術大師達•芬奇等人,把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輝煌藝術和建築風格移植到法國,為法蘭西的文藝復興奠定了基礎。香波堡被法國人視為國寶,1981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古堡長寬各有100多米,氣勢磅礴。中間是正方形的主堡,兩側為六個圓錐形的巨大角樓。除了城堡的圓形尖頂之外,還有365座精美雕刻的煙囪。城河環繞四周,背靠大森林,面倚大花園,綠樹、鮮花、雕塑和清澈的湖水,給人以極佳的視覺享受。

 

第四名——德國霍亨索倫城堡(Burg Hohenzollern)

霍恩索倫城堡是德國南部最著名的兩大城堡之一,位於圖賓根南方20公里的丘陵上。它是普魯士-勃蘭登堡以及霍恩索倫家族天主教徒親屬的世襲宅邸,算得上是歐洲最美麗、遊客最多的景點之一。站在施瓦本山上環顧四周,景象無比壯觀,早在1886年就已經使到訪的皇帝威廉二世(Kaiser Wilhelm II)讚嘆不已。霍亨索倫堡建於11世紀,現今的霍亨索倫堡是在1850年至1867年,由普魯士建築家Von Prittwitz和Stuler共同改建的,與新天鵝堡的興建大約是同一時期,但是與新天鵝堡宛如童話般的外貌相比,霍亨索倫堡就似充滿英雄主義的陽剛之氣,它見證了霍亨索倫家族的輝煌歷史。城堡內展示腓特烈大帝的遺物、普魯士王的寶物、王冠及大量紀念物等。紀念德國歷史上與霍亨索倫家族密切相關的重要人物;通過這些展覽,能感受到普魯士霍亨索倫王朝尚武的傳統。

 

第五名——奧地利薩爾斯堡 (Salzburg)

薩爾斯堡是歐洲保存最完好的11世紀建造最大的城堡。城堡雄踞在山頭,從薩爾斯堡市的每一個方位都能看到它。薩爾斯堡始建於1077年,是大主教格布哈魯特為防範附近侯國攻擊而興建的城堡,直至15世紀,仍是國內大主教的居所。城堡屬古老的石砌堡壘式建築,內部有大主教的儀式房、廳堂、房間,以至刑房,並收藏了許多中世紀的古物和美術品,諸如長矛、風琴和火爐等。進入城堡中的院落,來到了寬闊的天臺,從這裡眺望整個薩爾斯堡市,巴羅克式的圓頂和高高低低的尖塔掩映在玫紅的霞光和翠綠的樹蔭裡。

 

第六名——瑞士西庸城堡(Chillon)

西庸城堡歷史悠久,是一座瑞士的中世紀水上城堡,坐落在日內瓦湖東端的小島上,由一座廊橋與岸邊相連,風景優美。城堡最初為薩伏依公爵所有,16世紀被伯爾尼佔領。18世紀以後,成為沃州政府財產。城堡中世紀時作為對過往商隊徵收賦稅的要塞。整個建築包括防禦塔樓、軍火庫、公爵居所、禮拜堂和監獄等等。其中以監獄最為著名,監獄全部以岩石建成。當年最多曾監禁了200名左右囚犯,1532年日內瓦的獨立主義者弗朗索瓦•博尼瓦(François Bonivard)曾被囚禁在此,被鐵鏈鎖在石柱上達四年之久,直到1536年3月29日瑞士人攻佔古堡後,才把他釋放。1816年英國著名詩人拜倫來西庸城堡參觀時,因為聽聞這段悲慘的歷史,而在石柱留下他的簽名,並且寫下著名的《西庸的囚徒》,城堡因此聲名大噪。

 

第七名——西班牙塞哥維亞城堡(Alcazar de Segovia)

塞哥維亞城堡位於西班牙塞哥維亞舊城西北角,埃雷斯馬河(Eresma)和克拉莫雷斯河(Clamores)匯流處的岩石峭壁之上,臨崖而建的塞哥維亞城堡,擁有絕佳的視野,因戰略考慮,入口還有10多公尺深的護城河,以防範敵人攻入城中。城堡始建於12世紀,完工時間約在1455年,不過,這裏曾在1862年發生火災,因此目前所見大部分建築為19世紀重建的。這座城堡最初只是一個堡壘,後來用作王宮、監獄、皇家炮兵學院和軍事學院。城堡藍色的屋頂是採用下方河流裏一種稱為「 fisara」的片岩為材料,這種岩石會在光線底下產生金屬般的光澤。據說當年迪士尼就是以它為藍圖,設計出白雪公主的城堡。城堡居高臨下的地勢,是飽覽塞哥維亞古城和附近平原風光的最佳位置。

 

第八名——葡萄牙佩納城堡(Palacio da Pena)

葡萄牙里斯本近郊的新特拉鎮佩納宮是摩爾貴族與葡萄牙王室的夏宮所在地,這裏樹林蔭翳、風景迤邐。宮殿兼具哥德式、文藝復興式、摩爾式、曼努埃爾式建築風格,看上去像一座樂園式的城堡,人文景觀與自然風光揉合在一起,難怪詩人拜倫把佩納宮喻為伊甸園。早在摩爾人統治時期,佩納宮就已經存在了,但成為今天這個樣子, 是從15世紀初經過多次擴大與重建的結果。十九世紀葡萄牙女王瑪麗雅二世的丈夫—斐迪南受德國浪漫主義的啟發,授命德國建築師馮埃施韋格男爵負責修築,主要建於1840-1850年,最終完工於1885年,即斐迪南逝世那年。宮內富麗堂皇,最漂亮的要數天鵝廳,成群頭戴皇冠的天鵝繪在天花板上。居住在此地區的其他達官顯貴,按照同樣的理念建築官邸,使得佩納宮成為歐洲浪漫派建築的中心,其公園與庭園風格深深影響後世的景觀美化設計。於1995年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

 

第九名——蘇格蘭愛丁堡(Edinburgh Castle)

愛丁堡城堡是愛丁堡甚至於蘇格蘭精神的象徵,聳立在死火山岩頂上,居高俯視愛丁堡市區,每年八月在此舉辦軍樂隊分列式,更將愛丁堡城堡莊嚴雄偉的氣氛表露無遺。到愛丁堡旅遊的人都不會錯過愛丁堡城堡,城堡在市中心各角落都可看到。1093年瑪格麗特女王逝於此,愛丁堡城堡自此成為重要的皇家住所和國家行政中心,延續至中古世紀一直是英國重要的皇室城堡之一,直到16世紀初荷裏路德宮(Palace of Holyroodhouse)落成,取代愛丁堡城堡成為皇室的主要住所,不過愛丁堡城堡依然是蘇格蘭的重要象徵。愛丁堡城堡曾經是堡壘、皇宮、軍事要塞和國家監獄,因此防禦就顯得極為重要,現在在古堡的城牆上,還能看到整整齊齊地安放著一個個烏黑的古炮,炮口和當年一樣一致地對著福思灣河,演繹著古時防禦森嚴的緊張氣氛。

 

第十名——羅馬尼亞德古拉城堡(Dracula Castle)

德古拉堡位於羅馬尼亞的布拉索夫(Braşov),堅固厚實的城牆加上開闊的視野,使其具有非常好的軍事防禦功能。這裏原是匈牙利國王於1377年開始興建的,本是用來抵禦土耳其人的防禦。1382年建成後,這裏逐漸成了集軍事、海關、行政、司法於一身的政治中心。城堡建在一個小山包上,背靠難以翻越的大山,俯瞰從山谷中穿過的大路,地勢極為險要,欲進入城堡,只有到城堡南邊沿著上面扔下來的繩梯爬上去。城堡中最有特色的是它的4個角樓。這些角樓或儲存火藥或裝了活動地板,專門為向圍困城堡的敵人潑熱水而設計,各有各的職能。4個角樓之間有走廊相連,走廊外牆上都有射擊孔,杜絕了射擊死角。這樣整個城堡就成了一個很嚴密的戰鬥堡壘。古堡原屬瑪莉皇后所有,1938年傳給女兒伊萊亞娜公主,1948年被當時的政府沒收,但羅馬尼亞政府於2006年初通過法例,將產業歸還業主,並成立「產業基金」,向有損失的業主賠償。同年5月,當地政府文化部決定將古堡歸還原來的主人。今天,布朗城堡已經被改造成了歷史、藝術博物館。

http://www.epochtimes.com/b5/10/10/19/n3058340.htm

 

全球十大宮殿

 

白宮

 

美國總統官邸,在美國首都華盛頓,是一座白色的二層樓房。1792年始建,從1800年以後成爲曆屆總統的官邸,1902年美國總統羅斯福首先使用“白宮”一詞。後成爲美國政府的代稱。 

 

白金漢宮 

 

英國王宮,在英國倫敦。1703年白金漢宮爵始建,1837年維多利亞女王繼位,正式成爲王宮。宮殿豪華,內有宴會廳、音樂廳等600多個廳室,正宮前廣場中心有維多利亞女王石像。宮前每日上午十一時半至十二時之間舉行皇家衛隊換崗儀式,吸引遊人。 

 

克裏姆林宮 

 

在俄羅斯莫斯科市中心,曾爲莫斯科公國和十八世紀以前的沙皇皇宮,十月革命勝利後,成爲黨政領導機關駐地。1156年始建,後屢經擴建,爲一古老建築群,主要有大克裏姆林宮、聖母升天教堂、政府大廈、伊凡大帝鍾樓等。宮內塔樓是裝有五角紅寶石星。現亦作爲俄羅斯政府的代稱。 

 

凡爾賽宮  

 

凡爾賽宮是法國封建時的帝王的行宮,在巴黎市西南凡爾賽城。始建于十六世紀,後屢經擴建形成現存規模。包括宮前大花園、宮殿和放射形大道三部分。形體對稱,軸形東西向。宮內裝潢極其豪華,內壁懸挂壁毯、油畫、雕刻,大廳內陳列著名雕刻家的青銅或大理石雕像,享有藝術宮殿之盛譽。1919年《凡爾賽和約》在此簽定。 

 

故宮  

 

故宮是明、清兩朝最大的皇家處理政務和生活起居場所。現辟爲國家級博物館供中外遊客參觀遊覽。其位于北京市中心,前通天安門,後倚景山,東近王府井街市,西臨中南海。1961年,故宮被定爲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故宮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産”名錄。明代第三位皇帝朱棣在奪取帝位後,決定遷都北京,即開始營造這座宮殿,至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落成。在這前後五百余年中,共有24位皇帝曾在這裏生活居住和對全國實行統治。宮內有雄奇瑰麗的建築和藝術珍寶,成爲中外旅遊勝地。 

 

布達拉宮  

 

布達拉宮在西藏拉薩西北的瑪布日山上,是著名的宮堡式建築群,藏族古建築藝術的精華。始建于公元7世紀,是藏王松贊幹布爲遠嫁西藏的唐朝文成公主而建。現占地41公頃,宮體主樓13層,高115米,全部爲石木結構,5座宮頂覆蓋鎦金銅瓦,金光燦爛,氣勢雄偉。布達拉宮分爲兩大部分:紅宮和白宮。居中央是紅宮,主要用于宗教事務;兩翼刷白粉的是白宮,是達賴喇嘛生活起居和政治活動的場所。1994年12月初,布達拉宮被列入《世界遺産名錄》。 

 

托普卡普皇宮  

 

在博斯普魯斯海峽與金角灣及馬爾馬拉海的交彙點上有一座輝煌的建築,這就是從15世紀到19世紀奧斯曼帝國的中心——托普卡普皇宮,這迷宮般的豪華至極的地方,是當年蘇丹們辦公的地方。宮殿外側是綠木蔥郁的第一庭院,原本是宮廷餐室的第二庭院,現在成爲帝國時代水晶制品、銀器以及中國陶瓷器的藏館。左側是蘇丹的後宮,當年這裏發生了種種陰謀。在第三庭院有謁見室、圖書館、服裝珠寶館(可看到世界第二大的鑽石)以及價值連城的中世紀的繪畫書籍。宮殿的中央是聖遺物室。 

 

貝勒伊宮  

 

伊斯坦布爾的著名宮殿,還有19世紀蘇丹阿布都拉茲在博斯普魯斯海峽的亞洲沿岸,用白色大理石爲原料建造的,一座充滿著玉蘭花、庭院如夢境般的宮殿——貝勒貝伊宮,過去是蘇丹的夏日別墅和外國貴賓的招待所。耶勒德茲宮,以一系列樓閣與清真寺爲一體,其中最宏偉雅至的“夏壘”是蘇丹們生活、娛樂的地方,可謂奢侈至極,庭院裏有來自全世界的奇花異木,其景色被稱爲博斯普魯斯海峽最傑出的一角。遊客還可觀賞郭克蘇宮、埃娜勒。卡瓦克夏閣、馬斯拉克樓閣等。 

 

萊尼姆宮  

 

位于英國的牛津郡。宮殿四隅建有方形塔樓,中軸線上的門廊和大廳則高高隆起,形成高低錯落的天際線。四角塔樓帶有巴洛克風格的豪放,中央古典式科林斯柱廊則嚴謹整飭,二者形成對比。宮殿高聳的角樓和樓頂上的小尖塔、門廊上方三角壁上的浮雕和屋頂欄杆上的雕像彌漫著一種浪漫而神秘的氣息。今天這座傑出的宮殿建築已列入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産名單。 

 

盧浮宮

 

這個舉世聞名的藝術宮殿始建于12世紀末,當時是用作防禦目的,後來經過一系列的擴建和修繕逐漸成爲一個金碧輝煌的王宮。從16世紀起,弗朗索瓦一世開始大規模的收藏各種藝術品,以後各代皇帝延續了這個傳統,充實了盧浮宮的收藏。如今博物館收藏的藝術品已達40萬件,其中包括雕塑,繪畫,美術工藝及古代東方,古代埃和古希臘羅馬等7個門類。1981年,法國政府這座精美的建築進行了大規模的整修,從此盧浮宮成了專業博物館。值得一提的是盧浮宮正門入口處有一個透明金字塔建築,它的設計者就是著名的美籍華人建築師貝聿銘。盧浮宮目前已經成爲世界三大博物館之一,其藝術藏品種類之豐富,檔次之高堪稱世界一流。其中最重要的鎮宮三寶是世人皆知的:《米洛的維納斯》,達芬奇的《蒙娜麗莎》和《薩莫特拉斯的勝利女神》。其他著名作品還有:《狄安娜出浴圖》、《醜角演員》、《拿破侖一世加冕禮》、《自由之神引導人民》、《編花帶的姑娘》等。

http://lvyou.elong.com/33060/tour/a1d7aj0a.html

 

世界十大最美教堂

 

(1)德國科隆大教堂

惊世之美.世界十大最美教堂(组图)

惊世之美.世界十大最美教堂(组图)

惊世之美.世界十大最美教堂(组图)

1996年,世界遺産委員會將科隆大教堂列入《世界遺産目錄》。科隆大教堂是哥特人的傑作,始建于1248年,經過632年,一直到1880年才建成。科隆大教堂是德國最大的教堂,它的全名是“查格特·彼得·瑪麗亞大教堂”,又稱“聖彼得大教堂”,是中世紀歐洲哥特式建築藝術的代表作,也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完美的哥特式教堂建築。它與巴黎聖母院大教堂和羅馬聖彼得大教堂並稱爲歐洲三大宗教建築。

 

(2)倫敦威斯敏斯特教堂

惊世之美.世界十大最美教堂(组图)

惊世之美.世界十大最美教堂(组图)

惊世之美.世界十大最美教堂(组图)

威斯敏斯特宮坐落在英國倫敦泰晤士河畔,是世界上最大的哥特式建築,1547年成爲英國議會所在地。威斯敏斯特教堂在議會廣場西南側,正式名稱爲“聖彼得聯合教堂”。威斯敏斯特教堂是由“懺悔者”愛德華建造,並于1065年被封聖。亨利三世爲了紀念愛德華,發誓建立一座哥特式更加威嚴的教堂,致使原來的結構所剩無幾。從13世紀到16世紀,英格蘭的國王們個個爲其設計獻力,結果把它弄成了各種風格的大雜燴。如此觀察,它與今日的英國王室倒是相配——他們也是出自大量不同的祖源,而長久以來都將威斯敏斯特教堂作爲“教區本堂”來舉辦婚喪儀式和加冕典禮。

 

(3)凡蒂岡聖彼得教堂

惊世之美.世界十大最美教堂(组图)

惊世之美.世界十大最美教堂(组图)

位于世界上最小的獨立國家梵蒂岡內。梵蒂岡是羅馬天主教皇的住所,面積僅44萬平方米,大約只有一個城市公園那麽大。梵蒂岡全部位于意大利的羅馬市市內。梵蒂岡的聖彼大教堂比該城其他建築的屋頂要高。對羅馬天主教而言,聖彼得教堂是最重要的宗教聖地。它以耶穌十二門徒首領聖彼得的名字命名,建于公元四世紀二十年代。教堂的規模之在令人驚歎,它能容納5萬人,教堂呈十字形,長212米,寬137米,高46米,平面面積爲1942平方米,總占地面積達1.51萬平方米。在1989年以前,它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教堂。人們現在所看到的教堂已經取代了公元325年左右由羅馬皇帝君士坦丁修建的老教堂,在原址重建一座新教堂。新建的聖彼得大教堂呈十字架形,有一個巨大的圓頂。在建造過程中曾多次修改建築計劃,因爲有10位不同的建築師從事教堂的設計,他們每個人都對教堂的外觀風格有所改動。1615年,聖彼得教堂終于竣工。聖彼得教堂不僅是一座富麗堂皇值得參觀的建築聖殿,它所擁有多達百件的藝術瑰寶,更被視爲無價的資産。

 

(4)土耳其伊斯坦布爾聖索菲亞大教堂

惊世之美.世界十大最美教堂(组图)

惊世之美.世界十大最美教堂(组图)

惊世之美.世界十大最美教堂(组图)

索菲亞大教堂的中央穹頂直徑33米,是世界上少數大穹頂之一。它的頂點高約60米,高于萬神廟。宮廷史官普洛柯比烏斯寫道:“當你走進這幢建築物去祈禱時,你會覺得這項工程不是人力造成的……你會相信上帝也喜歡這個不同尋常的家。”索菲亞大教堂動用了1萬名工匠,耗資折合14.5萬公斤黃金。公元537年12月26日,查士丁尼大帝和大主教率領一支莊嚴的隊伍舉行落成典禮……15世紀土耳其人滅亡拜占廷帝國之後,把索菲亞大教堂改成了清真寺,在角上加建了呼喚穆斯林們按時舉行禮拜的授時塔。經過多次的十字軍戰爭和土耳其人的破壞,君士坦丁堡宏偉壯麗的建築摧殘殆盡,索菲亞大教堂竟能免于劫難,它是唯一一座完整地保存下來的查士丁尼時代的建築。

 

(5)法國巴黎聖母院

惊世之美.世界十大最美教堂(组图)

惊世之美.世界十大最美教堂(组图)

惊世之美.世界十大最美教堂(组图)

巴黎聖母院座落于巴黎市中心塞納河中的西岱島上,始建于1163年,是巴黎大主教莫裏斯"德"蘇利決定興建的,整座教堂在1345年才全部建成,曆時180多年。巴黎聖母院是一座典型的“歌特式”教堂,之所以聞名于世,主要因爲它是歐洲建築史上一個劃時代的標志。聖母院的正外立面風格獨特,結構嚴謹,看上去十分雄偉莊嚴,1953年6月2日英國女王伊麗沙白二世在威斯敏斯特教堂加冕。

 

(6)意大利米蘭大教堂

惊世之美.世界十大最美教堂(组图)

惊世之美.世界十大最美教堂(组图)

意大利米蘭大教堂是歐洲中世紀最大的教堂,可供4萬人舉行宗教活動。它始建于公元1386年,到公元1485年才完成。這座教堂全由白色大理石築成,大廳寬達59米,長130米,中間拱頂最高45米。教堂的特點在它的外形。尖拱、壁柱、花窗欞,有135個尖塔,像濃密的塔林刺向天空,並且在每個塔尖上有神的雕像。教堂的外部總共有2000多個雕像,甚爲奇特。如果連內部雕像總共有6000多個雕像,是世界上雕像最多的哥特式教堂。因此教堂建築格外顯得華麗熱鬧,具有世俗氣氛。這個教堂有一個高達107米的尖塔,出于公元15世紀意大利建築巨匠伯魯諾列斯基之手。塔頂上有聖母瑪利亞雕像,金色,在陽光下顯得光輝奪目,神奇而又壯麗。

 

(7)莫斯科聖瓦西裏升天大教堂

惊世之美.世界十大最美教堂(组图)

惊世之美.世界十大最美教堂(组图)

聖瓦西裏升天大教堂是俄國沙皇伊凡雷帝慶祝1552年6月攻占喀山城而建。它座落在在紅場一角,這座有著像洋蔥一樣圓頂的大教堂,被譽爲“一個石頭的神話”。富于創意的形式、色彩與精妙絕倫的結構完美結合,使這座教堂令人歎爲觀止。伊凡雷帝命令建造的這座教堂在1559年落成,從此,這座無所匹敵的建築成了俄羅斯的象征。這座風格宏偉的建築,要體現的是俄羅斯人戰勝韃靼人的豪情,因爲它的存在,人們走過廣場,都會回憶起戰勝入侵者的光榮。據說在聖瓦西裏教堂竣工後,它的精美絕倫使伊凡雷帝十分震驚。這個性格暴躁而殘忍的沙皇命人把主持建築師的眼睛弄瞎,爲的是使他永遠無法再造出同樣的奇迹。

 

(8)巴塞羅那聖家贖罪大教堂

惊世之美.世界十大最美教堂(组图)

惊世之美.世界十大最美教堂(组图)

聖家贖罪大教堂,始建于1882年,但由于負責設計的天才建築師高迪,在未完成整項工程之前便去世,所以教堂至今仍未算完工。其外形十分獨特,滿是精美的雕刻,三面均有高塔,分別象征“基督之誕生”、“受難與死亡”、以及“榮光”。

 

(9)俄羅斯聖彼得堡滴血大教堂

惊世之美.世界十大最美教堂(组图)

惊世之美.世界十大最美教堂(组图)

滴血大教堂也叫複活教堂或喋血教堂,1883年-1907年由巴爾蘭德建造,是爲紀念亞曆山大二世沙皇被革命激進分子殺害而建,是1881年3月1日,恐怖份子格涅維斯基暗殺沙皇亞曆山大二世的案發地點。

 

(10)美國紐約聖約翰大教堂

惊世之美.世界十大最美教堂(组图)

惊世之美.世界十大最美教堂(组图)


位于美國紐約市的聖約翰大教堂在曼哈頓島阿姆斯特丹大道和112街交界處。是世界最大的哥特式基督教堂。聖約翰大教堂是一間新教主教大教堂,以其世界最大的哥特式建築而享譽全球。該教堂始建于1892年,建築工程時斷時續,至今還在進行之中。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43d60340102dykn.html 

 

歐洲最美的十大廣場


斯坦尼斯拉斯廣場 

斯坦尼斯瓦夫廣場是一個聞名于世的被稱爲世界上最精致的城市廣場,位于法國東部洛林省的南錫市。著名作家維克多·雨果曾說過:“斯坦尼斯瓦夫廣場是我所見過的最美麗、最令人愉快、最完美的廣場,一個宏偉的廣場。”


特拉法加廣場 

特拉法加廣場是英國倫敦最著名的廣場。特拉法加廣場上鴿子之多,又稱爲“鴿子廣場”。每當夜幕降臨,噴水池被彩燈照出,五顔六色,異常華美。同時,廣場還是倫敦市民政治活動的中心。

 

威尼斯廣場

威尼斯廣場每年有幾次被海潮的潮水漫過的時候,這種水漫廣場的景致,令人歎爲觀止。藍天白雲之下,廣場周圍的建築倒影在水中,仿佛鑲嵌在水晶中一般,玲瓏剔透,光彩照人。每當這時,廣場上的人群便會脫去鞋襪,在水中來回奔跑、嬉戲,盡情地享受這大自然賜予的美好景致。

 

西班牙廣場

西班牙廣場因爲建有塞萬提斯紀念碑和唐吉訶德塑像而聞名于世的廣場。廣場附近和四周林立的高樓,青翠欲滴的樹木,把廣場圈在中間,使街心廣場像一個美麗的綠色庭院。

 

巴黎協和廣場

巴黎香榭麗舍大街東側的協和廣場很有名氣,這個占地四萬平方米的廣場有八座雕像,它象征著法國的八大城市。這裏還有花圃、噴泉和閱兵臺,是巴黎市民休息、遊覽的地方。

 

布魯塞爾大廣場

提起一個小男孩作撒尿狀的銅像,你一定不會陌生他就是比利時布魯塞爾市的“第一公民”于廉。這個塑像就站立在布魯塞爾大廣場的北面。這個大廣場還是布魯塞爾市的第一個市場。每天早上置身于花市、鳥市 之中,仿佛到了鳥語花香的仙境之中。

 

莫斯科紅場

紅場是莫斯科市的中心,整個城市以此爲中心,呈輻射狀一環套一環地向四面伸展。紅場的地面是用方磚塊砌成的,方石塊青光發亮,耐壓耐磨,每逢閱兵式,部隊的坦克、炮車都可以從路面壓過去。

 

瑪利亞廣場

瑪利亞廣場又稱慕尼黑廣場,每年啤酒節時最爲熱鬧。在節日期間,慕尼黑廣場張燈結彩、裝飾一新,一派喜氣洋洋的景象。夜晚,廣場上彩燈齊放,光彩奪人,數百個大小帳篷裏,歌舞、遊樂、飲食,應有盡有,歡樂的人群碰杯歡飲。

 

聖馬可廣場

 

聖馬可廣場是威尼斯的中心,是遊人休息交談的好地方。廣場上的鴿群,自由自在地飛來飛去,向遊人覓食,構成一幅幅人鴿和睦相處的迷人場面。夜幕降臨,廣場上露天音樂會奏出美妙的音樂,常使聽衆如醉如癡,流連忘返;也有的遊人在另一邊,踏著節拍,翩翩起舞,樂此不彼。

 

布拉格廣場

布拉格傍晚的老城廣場熱鬧非凡,在路邊的咖啡館要杯咖啡,就坐在廣場的角落裏看著夕陽落山,此時仿佛置身在中世紀的歐洲,抑或是一個童話的世界。

http://shijiechengjiazhouyangguang.soufun.com/bbs/2610424622~-1~1437/36875816_36875816.htm

台長: 阿楨
人氣(3,199) | 回應(9)|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術設計(手創、設計、室內空間、裝潢) | 個人分類: 藝術文物 |
此分類下一篇:《霓裳神話‧媒體服飾話語研究》
此分類上一篇:《中國伝統圖型運用》

阿楨
隈研吾 (博雅書屋 2012)

  隈研吾,當紅的日本1950世代的代表建築師之一,其生涯演變的多端,同時具有著名書寫者身份,允文允武內外兼修,越發受到各方矚目。著作已然等身的隈研吾,早期以犀利的分析及批判力著稱,例如造成社會性話題的《十宅論》、《建築慾望的末期》等書,思考著建築對社會讓步的方法。《負建築》一書,更具體把悲觀與負面的批判,積極地建立起正向意義。
  隈研吾自稱是日本戰後第四代建築師。身為「後現代主義旗手」,很早便受到建築界的注意,在1991年完成了集自身方法論大成的「M2」。不巧這個時期與泡沫經濟重疊,以致於建築業並沒有給予高度的評價。在東京的工作量銳減,此後近10年裡,活動的地點轉往了地方性的都市。不過,隈氏將這個挫折當作養分,確立了新的設計手法。透過「融入自然的造型」、「發揮素材新的一面」之手法,再度引起建築界的注意,2000年落成的「馬頭町廣重美術館」即為確立風格的代表作。近年轉往都市大規模開發,以及中國和歐洲等海外規劃案,持續發揮著力量。
  歷年作品:
 ……………
推薦序 隈研吾如何成為隈研吾?

  著作已然等身的隈研吾,早期以犀利的分析及批判力著稱,例如最早的著作《十宅論》(1986年),依建築方法將住宅分類,並一一加以解說,其中譏嘲與攻擊的意味極重。在本書中這樣寫著:「設計住宅的建築師其自我期待的角色,是做為舶來文化的窗口,這『和百貨店的外國商人並無不同』。」被點名批判的包括當時聲勢正盛的石山修武、伊東豐雄等,旗幟高張與對立檢視的姿態鮮明,而且隈研吾完全無視世代尊卑的直接開火,能量與威力皆驚人。
  攻擊各樣的當代建築現象之外,隈研吾也不忘以縱深來梳理大時代脈絡。在《建築慾望的末期》(1994年)書裡,他提出「慾望」使建築得以成立,但這個慾望正在衰敗並走向末期,然後悲觀作結語:「如果今後在世上,仍然繼續建造出所謂建築之類的東西,這應該只是從對建築辛苦的自我否定中,勉強擠出來的東西吧!」
  其中〈『住宅私有本位制』資本主義的崩壞〉一文,強烈抨擊因人們對於想擁有自有住宅的慾望,以及20世紀資本主義的興起,共同形成美國支配世界的動力,並由此產生建築式樣的繁複變化。然而,在泡沫經濟出現的時候,人們的慾望追不上高漲的住宅價格:「當察覺時,所殘留的,只是高騰不墜的地價、大幅的減價,或者附加價值這種不值錢的名稱」,因而導致整個社會的慾望瓦解與待解殘局。
2012-05-23 14:08:21
版主回應
  甚至說「所有古典的、正當的、認真的建築師,伴隨其個性的風格,一瞬間同時被消費掉了。大眾就是那樣易於厭煩,而且是沒有底線存在。」直接點出在商品化的建築世界裡,作為建築師的無力感。雖說是相當悲觀的說法,但也顯現隈研吾綜觀時代的批判與透析能力。
  隈研吾自稱是日本戰後第四代建築師,相對於前輩「磯崎先生和黑川先生以建築作為工業化社會的領導者,而受到社會尊敬。……相反地,我們在學生時代,最初因『石油危機』而墜落,等事務所設立後,馬上因『泡沫經濟崩壞』而墜落,從90年代開始,又因『箱型物批判』而墜落。在那墜落的時期,寫下了《十宅論》……等建築對社會讓步的書籍,我思考著有關讓步的方法,而且不得不思考。」
  這樣的「讓步的方法」,就是與現實對話方式的試圖再建立,因為慾望飽溢與頂天英雄的時代不再,所以必須更加認真看待真實的現實。隈研吾甚至認為:「在這25年之間,社會與建築的關係,翻轉了過來。這個關係,從所謂『社會之輝煌領導者』的建築,往『社會之敵』的建築演變而去。」也就是,他已接受建築逐漸成為「惡之創造者」這樣的事實了。
  於是,隈研吾延伸這樣「讓步」的思考,在2004年推出了《負建築》一書,對於阪神大地震、奧姆真理教事件、911恐怖攻擊事件,如何震撼了建築的存在本身,有著深刻的省思。也更具體把悲觀與負面的批判,藉由思想價值的轉移,積極地建立起正向意義,而這樣正 / 負間的轉變,接續在論述與建築設計上皆有展現,是隈研吾近期廣受矚目的原因。
  相對於評論的順遂發展,隈研吾的設計生涯起步就要慢些。1991年完成了集自身方法論大成的「M2」(原本為汽車公司的商業大樓,但在10餘年後被轉為「殯儀館」),不巧與泡沫經濟重疊,也因其後現代風格的色彩,以致於建築界並沒有給予高度的評價,讓他深感頓挫,但也因而「此後近10年裡,活動地點轉往了地方性的都市。不過,隈氏將這個挫折當作養分,確立了新的設計手法。」
  這樣的「新的設計手法」,可以拿2000年落成、已經被視為隈研吾代表作的「馬頭町廣重美術館」為例。這座建築物完全取用當地的杉木為材料,風格極其細緻也優美,展現一種「反霸氣」、卻又大器的柔弱美學可能,令人耳目一新。
  隈研吾這樣說明這件作品:「總之,除最終形態以外的部分,我想透過建築提出的建議是,選擇一種素材,它既可以重新提升當地的某部分產業,又可改善從事素材工作者的生活。這種事情其實是很重要的。由於和地方人士有了接觸點,所以不但可以從中學習,同時還了解到,透過建築使日本殘存的、有趣的素材及產業獲得重生,是有可能的。」
  這件作品也具體回答隈研吾長期在思考上的困惑,也就是在面對東方 /西方、自然 / 人造、古典 / 現代、建設 / 破壞間的矛盾時,究竟應當如何應對。這樣二元主體的對立,本來也是此刻時代的大問題,隈研吾的回答,可以用他思考舊建築如何再處理時,提出以「灰色地帶」來回答物質的強弱性格,直接破解外在意識型態的對立禁錮。
  隈研吾說:「至於還用不到和歷史學者商量的程度,可是拆毀了又覺得可惜、處於灰色地帶的東西,便和房屋所有者商量。就從事設計的人來說,對於在那種灰色地帶裡的東西,感覺分外有魅力。因為,不論那一邊都是將毀壞的。由於有可能因作法不同而引起大改變,所以下手去做,會很有趣。」
  又接續說:「不想被誤解的是,不是因為是舊物質所以使用它,或者因為是舊物質,所以比較好這回事,而是因為考慮到物質的強弱。針對新而強的物質,該加上多少的柔弱度呢?或者該間隔多少張貼上去呢?如果貼得滿滿地,就顯得太強烈,若稍微隔出空隙再行張貼,就會變得柔和。」
  隈研吾以批判力強勁與靈活著稱,這也反映了他多樣難辨的身影,尤其近期更因生涯的蓬發狀態,必有分身乏術的挑戰,讓人不免擔心「負」的核心理念,是否會因之紛擾分歧。但是基本上,隈研吾是個一直能以不斷「開 / 合」作自我挑戰的人,成敗功過經常也皆在此,而且,他近期提出以「顆粒」、不以機能與造型來看待建築的態度,依舊讓人寄予想像。  
……………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535307

另參本館:《世界建築七十奇蹟》《建築四書》《世界現代建築史》《偉大建築奇蹟》《台灣的世界級》中國建築的虛實《安藤忠雄神話》《國外後現代建築》
2012-05-23 14:10:31
阿楨
當代建築的靈光:從拒絕到驚嘆 (原點 2012)

  內容簡介
  作者以超乎歷史的角度,帶領我們窺見當代建築創造的奇蹟與奇景。當代建築不只是空間,是一門藝術,一種複雜的技術,一種包裝城市、提升形象的手段,是時尚精品的展示櫃,更是帶給眾人全新體驗的新場域。  
  作者簡介
  吉耶.德布赫(Gilles de Bure) 新聞工作者,專精建築。為多家雜誌和報紙撰稿,包括《今日建築》(Architecture d’aujourd’hui)、《美術》(Beaux Arts)和《藝術雜誌》(Le Journal des arts)。出版過好幾本建築專書,包括《多明尼克.佩侯》(Dominique Perrault)、《克里斯蒂安.德.波宗巴克》(Christian de Portzamparc)、《尚.努維》(Jean Nouvel)和《伯納.初米》(Bernard Tschumi)等。
  目錄
作者序 凡是總有第一次
前言 拒絕或接受?
1 當代建築,怎麼一回事?
這一切從何開始? 12
一定得是奇觀,或充滿紀念性? 14
到底是藝術、技術,或材料? 18
建築師=品牌? 22
建築師=男性專屬? 24
提升國際形象的捷徑? 26
競圖的法則:一個法國範例 30
2 當代建築現象學
占據空間的藝術家 36
大銀幕上的建築 38
變身電影主角的建築師 40
豪華精品的展示櫃 42
3 九大風格關鍵
永遠現代 48
後現代主義 52
高科技 56
極簡主義 60
新巴洛克 64
解構主義 68
綠建築 72
主題變奏曲 76
雞生蛋?蛋生雞? 78
4 住宅的今與昔
集合住宅 82
劃時代的個人住宅計畫 90
5 當代建築的新文化
博物館 101
多媒體圖書館 104
音樂中心 106
基金會大巡禮 112
體育館 116
6 公∕私空間的新思維
公共空間新勢力 122
精品旅店的誕生 130
宗教感的人間天堂 134
7 建築,依然夢想
烏托邦:秩序或失序? 140
當代烏托邦 142
實境版烏托邦? 144
未來會怎樣? 148
8 當代建築的實驗
巴別塔的詛咒 154
世貿雙塔,誰的塔? 156
9 當代建築的性格
神聖:柯比意 165
絕技:羅伯.卡默洛、尚.德.馬伊伯納.哲福斯 166
弔詭:法蘭克.洛伊.萊特 167
不對稱:漢斯.夏隆 168
傾斜:克勞德.巴宏、保羅.維希留 169
色彩:路易斯.巴拉岡 170
抒情:約恩.烏戎 171
偉業:羅傑.塔利伯特 172
輕盈:佛雷.奧托 173
寂靜:路康 174
異端:SITE 175
2012-05-24 09:30:00
版主回應
10 30位建築師與他們的代表作

阿爾瓦.阿爾托 178
維多.阿孔契 180
威廉.艾索普 182
安藤忠雄 184
(土反)茂 186
派崔克.布襄 188
藍天組 190
諾曼.佛斯特 192
馬西米里亞諾.福克薩斯 194
未來系統 196
法蘭克.蓋瑞 198
札哈.哈蒂 200
赫佐格與德默隆 202
伊東豐雄 204
雷姆.庫哈斯 206
丹尼爾.李伯斯金 208
格蘭.穆卡特 210
MVRDV 212
奧斯卡.尼邁耶 214
尚.努維 216
多明尼克.佩侯 218
倫佐.皮亞諾 220
克里斯蒂安.德.波宗巴克 222
魯狄.李西歐提 224
理察.羅傑斯 226
R&SIE 228
妹島和世與西澤立衛 230
喬塞普.路易.塞特 232
伯納.初米 234
山崎實 236
  前言 拒絕或接受?Reject / Accept?
  「政客、婊子和醜建築,只要撐得夠久,就能得到尊敬。」─美國導演約翰.休斯頓 John Huston
  不管在任何時代、任何地區,抗拒進步、發明和想像力,抵擋語言(不論是文學、音樂、藝術、電影、舞蹈或詩的語言)的浮動和流變,幾乎是一種普世不變的頑強現象。建築這種藝術因為會衝擊到每一個人,所以特別容易成為反動的犧牲品。但是這類抗拒者很容易忘記,他們其實是以當時的建築傳統做為比較基準。他們沒有考慮到,自己所維護的建築傳統本身,在它還沒變成傳統之前,也曾經激起同樣的抗議、抵擋和拒絕。此外,他們也沒察覺到,這些所謂的「歷史珍寶」,當初也都是推動「進步」的工具。
……………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536675

當代建築為什麼長得怪?它們的魅力何在? 《當代建築的靈光》

關於建築,你怎麼看?
日本評論家松山巖的說法令人玩味。在《建築學的教科書》中他談到,奇怪的建築大抵分成三種:「第一種,是指可以很清楚看得出它複製了某種造型的建築物。…比如說模仿了金字塔、艾菲爾鐵塔、帝國大廈等等。第二種奇怪的建築,是指和周遭的建築物的某些部分在設計上有所不同,而且你還無法弄清楚那當中到底是哪裡不一樣,可是你偏偏就是會被這當中的差異之處所吸引。第三種奇怪的建築物,是無法給予你任何感覺,然後也不會留下任何印象的建築物。」
  第一種建築物的怪,在於它們不合時宜。將屬於某個特定時空的建築風格,原封不動的仿造,因沒有考量建築所在地的固有文化和風土,難以和環境融為一體,所以顯得突兀。而第三種,指的則是一般市街上常見的建築體,因為欠缺了令人驚奇或引發好感的元素,過於平庸而古怪。至於第二種,指的又是什麼,松山巖雖沒有具體明說,但相信這樣的體驗你我都不陌生:「有些建築非醜也非美,看起來就是怪,但說不上來地,又覺得它們怪的很有味道,讓人想多看幾眼、多瞭解一些」。
  為什麼?究竟是怎樣的怪建築引人注目?而成名的「怪建築」還算「怪」建築嗎?
  這個問題的答案相當令人意外,現今世界上大部分數一數二的建築物,都曾怪到讓人無法接受,但弔詭的是,它們「奇醜無比」的怪,恰好是它們翻身成名的原因之一。興建於1887年的艾菲爾鐵塔就是一例,當時的藝術家幾乎群起抨擊,連署宣言直呼:「我們這些熱愛巴黎純潔之美的作家、畫家、雕刻加、建築師…以法國品味之名,以面臨威脅的法國藝術和歷史之名,抗議艾菲爾鐵塔這個毫無意義的醜陋怪獸,矗立在我們首都正中心。」但誰能料想到,當年的醜怪獸,如今已堂堂成為巴黎地標。
  另一有趣的例子,一樣發生在法國,距離艾菲爾鐵塔落成90年後,一個新型態的建築物種龐然現身—由Richard Rogers和Renzo Piano合力設計的龐畢度中心,因其建材和設計形式超乎眾人理解,再度引發軒然大波。但,承受唾棄與批評彷彿是怪建築迎向盛名的必經命運,龐畢度中心沒多久就成為眾人朝聖的藝術殿堂。
  所以,我們該怎麼看建築?
特別是科技日益精進、藝術觀念不斷翻新的今日,我們要如何跟上建築師的腳步,去觀賞和解讀與我們共仰同一片天空,身處同一時代的「當代建築」?當代,是時間定位,還是一種風格?當代,作為時間,它是持續流動的現在,既承襲過去又超越過去,企圖預言未來又始終無法躍進未來。正因其弔詭的特性,它難以歸納為某一特定風格,而又因其風格的詭變,當代始終是一門迷人的藝術,永遠有令人探究不盡的樂趣。
http://post.books.com.tw/bookpost/blog/40570.htm
2012-05-24 09:33:48
阿楨
構築的群像:台灣當代建築名家訪談集 (田園城市 2012)

  作者簡介
謝宗哲 日本東京大學建築學博士,現任亞洲大學創意設計學院專任助理教授,國立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東海大學建築學系兼任助理教授,Atelier SHARE主持人。2009年開始發起LPA(Little People Architects)聯盟,以作為年輕建築師的共同創平台。
  目錄
台灣現代建築領航者∕姚仁喜
從容優雅的建築演繹作家∕胡碩峰
具備洞察力與反省性格的實力派建築師∕張景堯
致力於建築文化推廣與環境改造的實踐家∕張基義
以台灣建築國際化為志業的開拓者∕劉育東
為建築改革奔走的有機建築先鋒∕徐岩奇
優雅自得的「釀酒師」型建築家∕石昭永
述說與創作並重的文藝復興型建築家∕龔書章
談笑風生的紳士型建築實力派∕黃明威
兼具理性、感性與熱情的建築作家∕楊家凱
鐵漢柔情的知性建築實作家∕曾瑋
洗鍊極簡美學建築代言人∕陸希傑
藝術/出版跨界的全方位建築實驗家∕劉克峰
順應風土節氣的自然派建築實踐團隊∕半畝塘(江文淵+何傳薪)
沈著冷靜的知性派建築美學作家∕林友寒
永無止境的開拓型建築實驗家∕劉國滄
Contributors PROFILE
附錄:Little People Architects 簡介
  推薦序 路徑的智慧 ∕元智大學藝術與設計系系主任 阮慶岳 
  這是與正統歷史書寫(譬如所謂的正史)有所區別的書寫法。相對來講,是更偏向直接以人為主體來作紀錄,也看重「人」的個體位置,在時代共同的環境大背景下,如何行走、思考與應對的路徑過程。因此,並不蓄意去作出歸類與判斷,也不強調個體的成就與貢獻為何,而是透過相對客觀、人性並且輕鬆的問答扣敲,讓受採訪的「人」,能夠以自我真實的經驗來作陳述,鋪出來一個更貼近閱讀者位置點,以能引發聯想、共鳴與反思的時代大拼圖。
  這也可以說是一種客觀與旁述的小歷史書寫法吧!
  這樣的書籍結構方式,讓我聯想到也是由謝宗哲所翻譯、五十嵐太郎所著的《邁向建築的軌跡:日本建築家的畢業設計》。在這本涵蓋了多位前輩與中生代日本建築師(例如塚本由晴、西澤立衛、藤本壯介、藤森照信等)的訪談集裡,核心聚焦在如書名所直指的畢業設計上,似乎有些意圖在個人學習建築時的初衷與此刻狀態間作對比,以及探討從中所衍生的,當純粹的理念在與現實遭逢後,究竟是會有何差異及因之而得的可能啟發。
……………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531598
2012-05-24 09:55:38
版主回應
日本近代建築 (博雅書屋 2011)

  內容簡介
  藤森照信花費二十幾年的時間,由幕府末期、明治初期的西洋館到昭和初期的現代主義,持續調查研究,完成這本超越以往日本建築的歷史寫作,以世界建築史宏觀的角度,說明近代日本建築與世界建築廣域連動的關係,以及西方建築文明在日本內化的歷史過程。
  作者簡介
藤森照信 一九四六年誕生於日本長野縣。他不僅是專攻近代建築史、生產技術史的學者,也是位建築家。

日本建築 维基百科

如同其他的日本文化一般,日本建築擁有十分久遠的歷史。最早大量受到中國建築的影響,但隨後也漸漸發展出屬於日本的獨特風格。
目錄
1 史前時期(繩文、彌生時代建築)
2 飛鳥時代 (592 - 709)
3 奈良時代 (710 - 794)
4 平安時代 (794 - 1185)
5 鎌倉時代 (1185 - 1333)
6 室町時代 (1336 - 1573)
7 安土桃山時代 (1568 - 1603)
8 江戶時代 (1603 - 1867)
9 明治、大正時代和昭和早期 (1868 - 1945)
10 現代建築 (1946 - )
……………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97%A5%E6%9C%AC%E5%BB%BA%E7%AF%89

台灣建築史 (李乾朗 雄獅美術)

  內容簡介
  在漢人開發台灣的三百多年中,經歷了荷蘭、西班牙、明鄭、清朝及日本的統治,因此在建築上的表現相當多樣化。探討台灣建築不能忽視中國建築悠久深遠的命脈,因此研究中國建築之演變,自台灣建築中可以獲得許多印證。本書珍貴資料由作者收集八年之久,全書自荷西時期至日治時期的完整論述,使此書成為欣賞及研究台灣建築的必備書籍。

台灣建築史 國科會數位典藏
http://www.dm.ncyu.edu.tw/history/history.htm

世界建築在中國 三聯(香港) 2010

  內容簡介
  過去幾十年裡,中國的改革開放,使國家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種變化劇烈地表現在城市的天際線上。確實,中國城市建設的速度和規模是歷史上前所未有的。19世紀末20世紀初,美國、英國、荷蘭、法國、德國、匈牙利和瑞士的建築師們,將當時最新奇的西方技術和風格介紹到中國的港口城市;今天,西方的設計師們帶來的建築和規劃思想重新塑造了中國城市的公共和私人空間。和早期移植建築的殖民環境不同,今天輸入的外國建築是在全球互動日趨加快的步伐下形成的。
  作者簡介
  薛求理博士 先後在上海交通大學、英國諾定咸大學、美國德克薩斯州立大學和香港城市大學任教。他在中國內地、香港、美國設計許多公共和私人建築工程,發表研究論文百餘篇,其中英文論著《中國建築實踐》(1999,2009)、《建造革命:1980年來的中國建築》(2006,2009)被廣泛閱讀和引用,其設計和寫作在海內外獲獎。

圖解中國近代建築史 (鄧慶坦2009)

中國建築 维基百科

中國建築一般指漢式建築,是以斗拱和屋簷為最大特點,配以園林、庭院營造出文人雅士的高尚情懷。因為古代中國冊封體制的關係,中國境內少數民族的建築形式、韓國建築、日本建築、越南建築統稱為中國系建築。
  目錄
1 中國古今建築
1.1 中國傳統建築
1.2 中國現代建築
  2 傳統建築造型語彙
2.1 臺基與柱礎
2.2 鋪面
2.3 欄桿
2.4 屋身
2.5 斗栱
2.6 屋頂
2.7 門與窗
2.8 隔斷
2.9 天花與藻井
2.10 裝飾
  3 空間哲學
3.1 空間使用
3.2 類型
3.2.1 長桌形
3.2.2 曲尺形
3.3 栱圓形
3.4 方合院
  4 研究歷程
4.1 傳統建築空間語彙
4.1.1 間架
4.1.2 擇址與風水
4.1.3 尺度計畫與吉凶
4.1.4 組合方式與類型
4.1.5 空間格局特性
……………
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8%AD%E5%9C%8B%E5%BB%BA%E7%AF%89

中國現代建築_互動百科

  中國現代建築從何時起,目前尚無定論。本文所述的是從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後直至目前這段時間的建築活動。下面分爲五個時期敘述。
國民經濟恢複時期 (1949~1952)   
“大躍進”和國民經濟調整時期(1958~1964)
“設計革命運動”和“文化大革命”時期(1965~1976)
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時期(1977~  )  
……………
http://www.hudong.com/wiki/%E4%B8%AD%E5%9B%BD%E7%8E%B0%E4%BB%A3%E5%BB%BA%E7%AD%91
2012-05-24 10:42:57
Ruby Chien
ruby
2013-01-28 06:47:42
版主回應
Ruby 維基百科

Ruby的作者--松本行弘於1993年2月24日開始編寫Ruby,直至1995年12月才正式公開發佈於fj(新聞群組)。之所以稱為Ruby是取法自Perl,因為Perl的發音與6月的誕生石pearl(珍珠)相同,Ruby選擇以7月的誕生石ruby(紅寶石)命名。
  Ruby相較之下比其他類似的程式語言(如Perl或Python)年輕,又因為Ruby是日本人發明的,所以早期的非日文資料和程式都比較貧乏,在網上仍然可以找到早期對Ruby的資料太少之類的批評。約於2000年,Ruby開始進入美國,英文的資料開始發展。
  2004年,RoR框架誕生,Ruby更加廣為人知,Ruby並於2006年為TIOBE獲選為年度程式語言。

  Ruby的理念
減少編程時候的不必要的瑣碎時間,令編寫程式的人高興,是設計Ruby語言的Matz的一個首要的考慮;其次是良好的介面設計。他強調系統設計必須強調人性化,而不是一味從機器的角度設想[2]。
  “ 人們特別是電腦工程師們,常常從機器著想。他們認為:「這樣做,機器就能執行的更快;這樣做,機器執行效率更高;這樣做,機器就會怎樣怎樣怎樣。」實際上,我們需要從人的角度考慮問題,人們怎樣編寫程式或者怎樣使用機器上應用程式。我們是主人,他們是僕人。 ”
遵循上述的理念,Ruby語言通常非常直觀,按照編程人認為它應該的方式執行。
  Ruby的作者認為Ruby > (Smalltalk + Perl) / 2,表示Ruby是一個語法像Smalltalk一樣完全物件導向、指令碼執行、又有Perl強大的文字處理功能的程式語言。
Ruby的Hello World程式
……………
http://zh.wikipedia.org/wiki/Ruby
2013-01-28 08:05:25
圖博館
全球九大最美宗教建築榜單出爐江蘇水月禪寺上榜

據國際在線2015-09-22報導,即將在新加坡舉行的2015年世界建築節(World Architecture Festival)近日公佈了“宗教類”入圍名單,全球九大宗教建築因其獨特設計入圍“宗教類”最美建築名單。據悉,這九所宗教建築分別位於美國、亞洲和中東等國家和地區,包括伊斯蘭清真寺、天主教堂、佛教寺院等。與傳統宗教建築不同,這些建築以新穎別緻的現代設計吸引了評委的目光。其中,中國江蘇睢寧的水月禪寺入選。
http://www.guancha.cn/culture/2015_09_25_335581.shtml
2015-09-26 09:49:13
圖博館
美國多建木質房屋 因木材過剩節約成本少交稅防震

最近,美國自2005年以來最強大的颶風“哈維”也成為了觀網的焦點。據路透社報導,截至2017.8.31,“哈維”颶風災害已經導致44人死亡,大約170萬人自主或被強制疏散。
但是,看著受災的得克薩斯州的現場照片和視頻,觀網讀者卻發現了一個問題。
美國人民的房子,比如材料什麼的~~~感覺很不結實啊
仔細看看看,感覺照片裡的房子都是木頭架子。
可是刮大風的話,明顯鋼筋混凝土的房子更能扛啊。
在中國,房子都是鋼筋混凝土的,被水淹了,除非很大的水,一旦洪水過後打掃一下就好
  為什麼美國民居大多使用木材建房子呢?
有同學指出,因為美國磚石結構的很貴,人工也貴,小土豪才能負擔,不然,磚石結構的小別墅,建好了房產稅也交不起
  用木頭建房子更便宜
首先,美國的木材資源非常豐富,甚至可以說是“過剩”。以美國為例,從2000年到2010年,木材每年在溫帶和寒帶森林的儲量增加了12.9億立方米。這足夠每年新造5800萬間兩層木框架房屋(假設木材使用率為50%、每間房使用11立方米木材)。而全球新造房屋落成量大約每年3600萬套。2012年美國硬木增長量和減少量的比例為2.4:1,軟木增長量和減少量的比例則為1.9:1,增長量明顯大於減少量。當地的採伐速度仍然明顯低於樹木的生長速度。
  林木資源如此豐富,造房所用的木材自然也便宜了。當然,美國人廣泛建造木質房屋可能也是出於環保、保溫性能(楨:?)、文化傳統之類的考量。不過經濟以及安全因素顯然更為重要。
  據第一財經報導,2016年,美國55%的木材供應國內市場,45%的木材用於出口。其中,中國是美國木材的最大出口國,出口量超過其他國家和地區之和。2017年第一季度,美國闊葉木產品出口至中國及東南亞同比2016年增長了25.7%,達到5.71億美元,占美國該類產品全球出口總額的60%。近年來,中國已經成為了美國木材的重要市場,拿美國木材蓋中國的房子,你覺得可行嗎?
  回應
 當美國人砍樹時,就有專業數據說生長量遠大於砍伐量。當中國砍樹時,就有專業的媒體說中國破壞環境毀滅地球。
 中國以後還是從美國進口木材比較好。只用於做家具什麼的。做房子還是算了。一起火燒一片。幾個螞蟻就能吃掉一個房子。
2017-09-08 11:37:12
圖博館
中國現在用的多的硬木.主要來源北美的有花旗松、橡木、楓木、黑胡桃等.歐洲的有樟子鬆、白蠟木、水曲柳、櫸木、紅雪松等.東南亞的有鐵刀木、橡膠木、各類花梨.南美的也是各類花梨.非洲的有大量非常便宜的硬紅木.其中歐洲和北美來源的全部都是商業林木,不存在環保問題.近年國內對木材市場嚴控,大部分國產木材都沒有價格優勢了,除了些盜伐珍稀木種的傢伙,其他砍伐的也都是商業林,另外目前國內竹資源利用的比較好,節省了不少硬木開銷.
 木頭房子沒有看上去那麼好。做飯點著廚房引發大火的案例北美一大把。如果用的木頭質量不夠好幾年就變形了。很多房子都面臨漏水的問題,都不嚴重但多少有點滲水。現在北美很多建築公司用的都是速生木,亮黃那種,10年變形,勝在便宜。比較大的問題是房子上下層不隔音,樓上走路樓下聽的一清二楚,有的機械鍵盤打字隔壁聽不見樓下能聽見。所以北美大多數臥室裡都是地毯地,直接把地毯訂到地上那種,想洗買巨麻煩。
另外一個問題是臭蟲的問題,北美叫床蟲。因為66粉之類的禁用,北美近幾年臭蟲成爆發式增長,木頭房子。呵呵。找專業除蟲公司,花的錢就不少了,打藥要打3到4次,每個月打。良心點的會噴點粉,物理殺傷那種,不過大都數。呵呵。
 很有意思的一件事情:大家想想,為什麼歐洲白人以前都是石頭房子,流傳下來的什麼古希臘神廟,什麼龐貝城都是石頭房子。到了現代,反而建大量木頭房子。中國古代,什麼神廟,宮殿大都是木頭房子,到了現代,科技生產力發展了才淘汰木頭房子,大理建磚,水泥等石頭房子。到底是西方白人歷史逆發展,以前用石頭,現在反而用木頭。還是以前的石頭房子是不符合當時生產力的偽造?
2017-09-08 11:37:52
圖博館
拜託,那些神廟和城堡都是上層社會的,歐洲古代普通人照樣是木屋和茅草屋、土坯房、磚瓦房而已。因為方便便宜,材料周圍就有啊。歐洲是神權大過王權,神廟必須不朽,只能用石頭,修幾百年也要堅持修下去。那什麼龐貝城不是一座石頭房子,而是一座是古城遺址,大量都是磚頭,磚頭是用黏土燒製出來的。古城能保留上千年的基本都是磚石結構的。歐洲古代宮殿也並非只有石頭,也大量使用木材。以邁錫尼宮為例的古希臘建築,同樣也大量採用木材,木樑木柱也很多。
 什麼現代大量木頭房子,環境不同,適應辦法也不同而已。科技是發展了,但窮人還是有的。看看歐洲那些郊外窮人依然很多是木頭房子,美國就更不用說了,美國本身地廣人少,木頭又過剩,木頭便宜又輕便防震,對美國窮人來說,自然用木頭更方便啊。但在歐洲冬天非常寒冷的地區,常見很厚的磚牆,主要是防凍。
 中國那些神廟和宮殿,不是木頭房子,嚴格來說是磚木結構才對,修得好,也是很結實耐用的。中國並不缺石材,問題是太多山又太遠,翻山越嶺,運輸困難,切割加工困難,費時費力,維護也麻煩得多,成本太高。要蓋歐洲那種城堡,都要幾十年,那些王公貴族哪等得了這麼久?說不定明天朝代就變了。
 中國古代文化觀念不同,認為石頭是死的,活人住在全是石頭房子裡不吉利,一般只有死人陵墓才會大量用石頭的。可見中國,並不是沒有石製建築,只是轉移到地下而已。
 用木頭就省事多了,木頭可再生,20年就成材。運輸方便,順江而下,切割加工也方便很多,易修易蓋。看看紫禁城,只用三年就蓋好,加上特殊防震設計,六百多年依然屹立不倒。優質硬木也是非常堅實耐用,像金絲楠木千年不腐。木材的防腐也可以做得好。磚頭可以當地燒製,燒得好,也是非常堅實耐用,尤其是大青磚,美觀堅實。
 還有中國人的觀念,活人住的房子從來就不追求永恆,房子舊了乾脆拆了,修過新的。中國多數君主都認為蓋高樓造大房子是一件鋪張浪費的奢侈之舉,並不提倡如此。
http://www.guancha.cn/america/2017_09_07_426167.shtml
2017-09-08 11:39:09
持久液
很讚的分享~~!


http://www.yyj.tw/
2020-01-13 04:14:06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