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03-12 07:46:21| 人氣2,355| 回應35 | 上一篇 | 下一篇

《她消失在海中》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單憑你將丁亞民導演的公視文學大戲《她從海上來》改名為《她消失在海中》,便可知你沒啥好評。

那還用說嗎,要不是嫌冗長本想改名為《她消失在丁亞民手中》。回顧丁的文藝生涯,有句話很貼切,「文而劣則編,編而劣則導」。「文」見三三書坊。「編」以《紅樓夢》電視劇為例,簡直是將影音文字化,誤以為將原著的文摘說出口就能拍演出好戲了。

《她從海上來》同樣也有將影音文字化的毛病,從張愛玲的作品中摘下精言妙語,就誤以為能拍演出好戲了。

毛病可多了,《紅樓夢》至少拍的還有形,至於神呢,和但漢章改拍張氏的《怨女》、許鞍華(許鞍華:名導演58)的《半生緣》一樣,太遷就文學名著,是很難拍出神的,關鍵原因是搞混了文字與影像魅力的不同。這點張藝謀(張藝謀:名導演50)就是行,不論是《紅高梁》《菊豆》《大紅灯籠高高掛》甚至是《英雄》《十面埋伏》都能發揮影像魅力。詳參【圖博館】:小說改編與影視編劇 《語言與力》

言歸《她從海上來》,不但神沒,連形也破散,首尾各兩集拍張氏與賴雅,中間插了十六集與胡蘭成等人的戲。

還好吧,這種說書人式的倒述手法是各種文藝中常見的。

問題是丁亂拍,旣不像張在說故事給賴雅聽、也不像張回憶在意識流中,而是無機地將張的過去硬接在一起。

說到機械性的硬接可就罄竹難書了,尤其是三不五時插入張著片段的戲中戲,根本與劇情的發展無關。

你這樣就以全蓋偏了,至少第十三集的《連環套》中的二女搶一男的情節與當時張與小周共事胡的心境吻合,而且背景音樂的吳語梁祝評彈也貼切。

你不提我還給丁保留點顏面,在梁祝背景音樂下,鏡頭聚焦於穿著綉有蝴蝶的旗袍之張、含情脈脈地開門迎胡,結果鏡頭一切換,二人竟然是去逛市場買菜,你說丁到底會不會拍電影?

這叫反高潮!

又不是拍鬧劇,《她從海上來》的主題應是張與三個男人(不論父親、胡、或賴雅都有戀父傾向)的恩怨情仇,丁卻拍的很濫情很不寫實,不論是寫張的現實感情世界之情(如司馬新所著《張愛玲與賴雅》,大地,1996。張子靜、季季合著《我的姊姊張愛玲》,印刻,2005。)、或寫張氏著作中的男女感情世界之情,在丁的導演下,到處吃軟飯騙感情的胡成了《紅樓夢》裡的賈寶玉,而他的女人,不論是合法的歌女老婆、同居的才女張愛、誘姦的純女小周、或逃亡時的熟女斯太太,在丁的導演下全成了胡的真愛。
我看丁乾脆再拍部《胡蘭成伝奇》,將上述四女和胡逃到日本後勾上的日本女人和中國在日黑道老大的女人,全都拍成純純的真愛算了。

丁到第十九集不是拍出張與胡的翻臉了嗎?

心路歷程呢?一點也不深刻,連張如何死於孤寂老年,也拍的蛇頭蛇尾。

公視的文學大戲果真如我在<《人間四月天》之後呢?>所言,再無佳作? 


2004年24集電視劇《她從海上來》
 
導 演:丁亞民
主 演:劉若英 趙文瑄 寇振海
故事梗概
  船是在清晨的時候入港,碼頭上霧很重,舊金山的金門大橋穿過低雲半截在天上,像是一道通往天堂的大門。這是1955年的秋天,一個中國女子提著粗重的皮箱隨著碼頭上檢查證件的隊伍緩慢移動。她使用的證件是難民,證件上記載她的出生年月,身高體重,卻沒有記載她是一位中國知名的女作家。張愛玲,現在,她就像一個初生的嬰兒一樣有了一個新的身份,難民。海面上茫茫一片,那使她的來處無迹可尋,對她來說,這世界盡可以落入「霧數」,因爲在她心頭色彩分明。
  三個月後,整個美國東部進如隆冬,張愛玲提著皮箱來到——麥道偉文藝營。她是誰?她從哪裏來的?在文藝營滯留了一段時間的瑞荷,除了和營裏的老朋友天南地北的辯論時還感到一點生趣,他已經厭煩了在一個又一個這樣的作家收容所裏混日子,他剛大病一場,中風使他的腳有些使不上力,當然他恨透了這個大食堂裏千遍一律難以下咽的夥食。但是今天晚上,夥食不再是他的焦點,大廳裏新來了一位東方的女作家,而且是從中國來的。瑞荷對中國社會主義的發展一直感到興趣和向往,立刻就前去和張愛玲自我介紹。張愛玲簡單的說了一些關于自己寫作方面的計劃,瑞荷絕對不知道坐在他面前這位女作家曾經在中國造成「傾城」似的轟動,她在他面前,就和這文藝營裏所有的作家一樣,要靠寫作在美國生存並掙得一席之地。瑞荷今年已經六十六歲,他已經放棄了他自己的奮鬥,但他很願意幫助張愛玲。
  兩天後,張愛玲珍重的把自己「金鎖記」改寫的英文小說「粉淚」【Pink Tears】的英文手稿交到瑞荷的手上,瑞荷連夜讀著,驚訝張愛玲的英語寫作能力,和她極富魅力的敘事手法,他迫不及待的要和她討論。隔天,他去敲張愛玲的門...
  他敲開的是張愛玲的心門。一場春雪,熱情的營友拉張愛玲到田野間用滑雪板滑雪,南國來的張愛玲綻露難得的笑容。最初瑞荷總以老爸爸自居,但在四月的某一天,他鼓起勇氣去握張愛玲的手,張愛玲並沒有退縮,瑞荷知道他們彼此間有了依戀。
  他們相處的時間匆促短暫,離別時瑞荷感受到張愛玲眼底的淒惶無助,瑞荷繼續前往下一個文藝營流浪,他對人生沒有具體計劃,唯一確定的是他不要婚姻。但是,兩個月後,他收到張愛玲一封信,她懷孕了。這封信徹底改變了兩人的命運。
  張愛玲和瑞荷選擇放棄孩子,但決定要終生相伴。他們新婚不久,瑞荷就發作了一次中風,爲他們的婚姻帶來嚴重的打擊。但瑞荷是意志堅強的人,他很快的康複了。爲了讓張愛玲專心寫作,他開始爲她料理生活上的瑣事,但在精神和經濟上他也逐漸的開始依賴張愛玲。瑞荷對已經是妻子的張愛玲了解有限,對她筆下所寫的中國和上海所知甚少,他只能像霧裏看花一樣愛著他的新婚妻子。
  1956年初冬他們接到一封從倫敦來的信,知道張愛玲的母親去世了。一個月後一個裝著母親遺物的大箱子從倫敦運來。當張愛玲揭開這口箱子,宛如揭開封藏已久的記憶,她細數著遺物和照片,那屬于家族燦爛耀眼的金黃,屬于童年的七彩,屬于少女時期的清冷慘灰,刹時間都回到眼前。在她自己形容有「古墓的清涼」的張家老宅,那空蕩荒涼的下午,回蕩的是她的輕聲私語。她揭開箱子,領著瑞荷,也領著我們一起走進了她生命的來處...
  她說自己顯赫的家室,說她對遠渡重洋的母親有多少羅曼蒂克的想象,還有後母進門之後的種種遭遇,她毫不掩飾的把自己被父親毒打監禁的過程細細描繪,在日本飛機轟炸的死亡迫近之前,她已經先死在親情的無血刃下。
  後來,她逃出了桎梏的家,來到母親和姑姑身邊,母親一直是她絕望中僅有的一線光,但是當她真的奔著光而來,才發現這光是炙人的烈。母親對她原有許多計劃安排,但是戰爭破壞了金融秩序,母親的生意失敗,沒有經濟來源,只能靠變賣古董支撐。和母親在一起生活這段時間,面對最現實難堪的經濟問題,張愛玲對母親一點憧憬的情感都被消耗在生活的焦慮中。母親對她許多要求她達不到,讓她感到無比挫折。沒有比讓母親失望令她更痛苦的事,她總是爲了自己值不值母親這樣的投資感到焦慮。
  戰爭破壞了交通運輸,遠東開往歐洲的船也停駛,張愛玲公考以遠東第一名的成績通過卻不能到英國念書,母親做了最壞的打算送她去香港。
  港大時期,算是張愛玲人生裏最無憂無慮的一段日子,她發憤讀書。拿獎學金,生活可以自給自足,她還交到一個好朋友炎櫻,爲她生活帶來許多歡樂。她期待以第一名的成績畢業保送英國繼續深造,但這個夢想又再一次被戰爭摧毀。日本發動了太平洋戰爭,香港在炮火下淪陷,港大停課,張愛玲不得不中輟學業回到上海。
  這時候父親早已不往來,母親也在新加坡的戰火中下落不明,張愛玲唯一能依靠的親人只有姑姑。姑姑住在赫得路的愛丁堡公寓,原本在怡和洋行上班,薪資豐厚,但是在戰爭後,洋行裁員,姑姑的日子也只能勉強維持。張愛玲知道她必須要負擔自己的生活,雖然她也和炎櫻一起考進聖約翰大學,甚至還跟弟弟成了同學,但是一個月以後她就輟學,開始賣文爲生。
  她的英文流利,大美晚報時常刊登她的影評,寫作是張愛玲早有計劃的事,她知道她必須出手不凡,她醞釀了半年。1943年夏天,她帶著【第一爐香】的手稿去見上海著名的小說家周瘦鵑,【紫蘿蘭】這一本小型的小說叢刊登載了這篇小說,也等于宣告了張愛玲時代的來臨。連續三四個月之間她陸續寫出【心經】【傾城之戀】直到【金鎖記】,她讓整個上海文壇不論任何流派不得不注視她。因爲作品的活躍她也認識了更多文壇的朋友,其中蘇青和她常被別人一起拿來評比,蘇青當時辦[雜志月刊],她向張愛玲約稿,張愛玲也大方的給她,兩人成爲朋友,蘇青也爲張愛玲一生僅此一段刻骨銘心的「傾城」之戀,寫下了序言。
  張愛玲第一次聽到胡蘭成的名字就是從蘇青那裏,那年秋天胡蘭成在南京因故被捕,他在汪精衛主持的南京政府裏擔任要職,主管文化宣傳事務,背後有一個複雜的政治世界,必須常與日本人周旋,以當時的說法是個不折不扣的漢奸。蘇青也是因爲辦雜志約稿見胡蘭成的文章,竟然就熱心爲他的事奔走,張愛玲無巧不巧被蘇青拉去見在南京政府主事的周佛海。而此時蹲在牢獄裏的胡蘭成正爲張愛玲刊登在天地月刊的一篇短文【封鎖】而傾倒。兩個月後他闖入張愛玲的生命,傾了她的城,寫下一段愛情的劫毀。
  他被釋放之後,正值農曆年,過完年他就匆匆到上海,一下火車便去見蘇青,要來了張愛玲的地址。他和蘇青原也只是第一次相見。
  張愛玲不見人。蘇青的警告跟著胡蘭成的腳步一路來到靜安寺附近赫得路口上的一棟很洋派的公寓,胡蘭成果然吃了閉門羹。屋裏的人遞了字條出來,說不方便見客。胡蘭成在門外傻立許久,這是張愛玲,他以算見著了。
  門裏的人沒有例外拒絕見客,但也破例的猶豫了片刻。胡蘭成瀟灑的筆迹,他的名字加上他的先前遭劫難的事自成一種魅力,讓拒絕的人感到心裏自有一種失落。第二天,胡蘭成在上海居所接到張愛玲的電話,下午張愛玲來見他。
  那天下午,光陰是沙漏裏的細沙,無聲無息從兩人言語間溜過,愛情又把言語織墜起來編成一張網,網住了兩個人。張愛玲不顧當時胡蘭成的政治背景和有妻小家室在南京的現實,一無反顧的和胡蘭成在一起,1944年的春夏,也是張愛玲這一生唯一一段最縱情歡快的光陰。張愛玲名聲如日中天,文章搶手,但也遭到文學界前輩愛之深責之切的嚴苛批評,胡蘭成也不惜筆墨撰寫「張愛玲的文章」來闡述他對張愛玲那玲瓏踢透的世界獨到的觀察,這無疑坐實了外界對兩人的傳言。
  盛夏裏,傳言漫燒到南京,胡蘭成的妻子和他離婚,在此之前,胡張兩人相戀,只是以心印心,並沒有結婚的打算,但愛情亦仙亦俗,兩人相愛還要問能否天長地久,于是炎櫻爲媒,他們在這唯一的祝福裏,寫下婚書,願使「歲月靜好,現世安穩」。
  這婚書在戰亂中如此單薄,而愛情又何嘗不是?秋天,胡蘭成轉往武漢接辦大楚報,在那裏認識了一個護士小周,武漢遭受盟軍轟炸,胡蘭成和小周的感情確有燎原之勢。遠在上海的張愛玲,經曆【傾城之戀】搬演成舞臺劇的轟動,但她的愛情卻也岌岌可危的傾圮了。
  日本終于戰敗,胡蘭成和僞南京政府的官員同列在通緝名單上,胡蘭成不得不改名換姓到溫州鄉下,張愛玲自己也受胡蘭成牽累,被冠以文化漢奸的罪名不能再發表任何作品,但她還是不斷在資助逃亡中的胡蘭成。冬天,她去溫州探他,滿懷思念要見胡蘭成,她原是要從胡蘭成那裏問一個答案,她性命懸系的這個男人,心裏是不容再有第二人,她到溫州,沒能得到胡蘭成的答案,卻又認識了另一位正以性命掩護胡蘭成的女子範秀美。張愛玲的心是碎了,她沿著溫州蜿蜒的小巷和胡蘭成無解的走著,她清剛簡潔的愛情不能忍受胡蘭成「霧數」,她說她不能愛了,她說離開他,她不至于尋短,也不會再愛她就只能是萎謝了。
  母親也是在這一年秋天回來的。母親的男友在新加坡被炸彈炸死,母親一路流浪到印度,還做了印度總理尼赫魯妹妹的秘書。母親的探險並未終止,她把上回寄放在這裏的一大卷蛇皮帶走,那個勞煩她和姑姑每年夏天都要搬到屋頂陽臺去曬的東西,母親現在要拿去英國,她學了做皮包的技術,打算開皮包工廠。
  張愛玲在這些年有了自己的成就,第一次能和母親像朋友一樣的平起平坐,他們喝茶,談文藝談電影,就是不觸碰彼此的感情世界。母親匆匆去來,這趟走了彷佛不預備再回中國,她挑了一張張愛玲的照片帶走,她說這張最像她的女兒。這也是張愛玲這一生最後一次和母親相聚。
  中國經曆內戰,來到了解放時期。這時候她又開始寫作,經曆將近四年的沈默,她以涼京爲筆名發表【小艾】和【十八春】。【十八春】在連載時造成廣大回響,甚至有人跑到家門口哭訴自己的遭遇和故事中的人物相同,再一次證明張愛玲文字不是空中樓閣,她的筆一直和讀者的世界貼靠的很近。
  經曆幾次噤聲,張愛玲已經具備政治敏感力,她意識到自己的受歡迎可能會使她在政治風向上更不受歡迎。她爲政治付出太高的代價,光陰流逝她已經越過三十,爲了寫作,她決定離開故鄉。這一次她似乎和母親一樣知道自己不會再回來了。
  張愛玲來到香港,一個茫茫過渡的城市,她在這城市迷走,尋找大學時熟悉的地方,那記憶中戰爭的影像早已被繁華覆蓋。
  胡蘭成來到香港,對他這也是一個茫茫過渡的城市,他也在這城市裏迷走,梅濕的五月,他也許撐傘站在汽車站牌,他也許一個人進一家店裏吃茶。都是過客。胡蘭成經過香港去了日本。張愛玲經過香港去了美國。從此一生他們沒有再相遇。
  關于這段愛情,她緘默一生,唯獨胡蘭成在十年後發表了「民國女子」爲後世留下張愛玲在愛情中身影。但這對多數張迷仍是隔靴搔癢一般,張愛玲彷佛預知自己在亞洲不能遁隱,于是選擇以難民的身份到美國定居。遇到瑞荷,她的愛情在這塊土地上似乎有了著落,但孕育她創作的養分在這塊土地上已不複存在。
  洛杉磯幹燥禿黃的山,迪斯科的重金屬色彩,龐克的時代,沒有人會注意一個中國女人提著大包小包的東西在路上行走。她走進一家Motel要了一個房間,她堅持要看對方的營業登記,確定這是一家新開的旅館,確定這裏沒有跳蚤。
  她到郵局取信,取來就往超市購物的紙袋一扔,那一袋子裏都是沒有拆閱的信,她所有的家當都在這幾個紙袋裏。很不幸就連這樣的紙袋也有小偷光顧,並且偷走了她的護照。警方來詢問的時候,她無法描述另外一件比護照更重要的東西——她嘔心瀝血翻譯的英文版海上花。
  自從瑞荷1964年病重,直到1967年秋天病逝,張愛玲可以說度過了有生以來最困苦的生活,她在寫作維生和照顧丈夫這兩件事的壓迫下心力交瘁,直到瑞荷過世,她才搬到加州開始她晚年獨居的生活,她把僅有的心力都放在改寫自己的小說,考據紅樓夢和譯注海上花這三件事情上,每一件事情都要耗費她好幾年的精力,她閉門謝客,不接電話也不回信,以至總有傳聞她已經謝世,某種程度來說,她活得的確像一縷精魂,她遊走在自己的世界裏,如果不是跳蚤,不會把她逼出來。
  一位住在加州的建築師受朋友之托要照顧張愛玲,他主動依照通信地址去看她。他不太清楚張愛玲的背景個性,遞了字條進去,裏面遞一張字條出來,指示他把東西留在門口。這位先生只能依照辦理,當他離開時聽間門開的聲音,他忍不住回頭,門砰然關上,門口的東西不見了。在他心裏留下極神秘的印象。
  後來他意外的接到張愛玲的電話,他和張愛玲約在一家Motel見面,這是六十歲的張愛玲,她穿著一身寬松的罩袍,腳上是一般浴室裏才用的毛巾拖鞋,她用字精准簡單,她把需要對方幫忙的事情交代,並表示感謝。這位建築師因此了解張愛玲在Motel搬遷流浪數年是因爲躲跳蚤的緣故,他立刻開始著手幫她找房子,也成爲張愛玲晚年唯一能接近她的朋友。
  張愛玲經過長達四五年的流浪生活,健康大受影響,她每天爭取寫作時間,卻還要分神去照顧纏身已久的種種疾病。她沒有心力再關注多余的事務,寄來的郵件依然不拆,回一封兩年前的信是家常便飯,她把生活化約到最簡單——家徒四壁。一個紙箱便可以成爲她的書桌,一張發票背後也可以當作草稿紙。
  盡管這樣,她仍不失去與世界的聯系,電視是一扇她二十四小時都開的窗,她從這裏看世界。而另外一個更豐富多彩的世界,則在她的筆下。她還照鏡子,還在意自己老化的狀態,選擇適當或最新的保養品。她還在意別人曲解或盜用她的作品,她還會像當年在上海一樣寫文章出聲反擊。
  在寫作這件事上,她從未妥協,對自己也是如此,改寫十年的作品仍不滿意,她像一個將軍,堅持要戰到最後一兵一卒。所以盡管幹瘦脫形,大病一場就要躺好幾天,但是她從來沒有放棄。
  有一袋超市送來的食物估計是她走以前三天打電話叫人送的,櫥子裏還有十幾雙毛巾拖鞋的存貨。當警察接到公寓經理打來的電話,走進屋裏,她安詳的伏在行軍床的毛毯下。
  當天下午洛杉磯的公寓外幾滿了華文媒體的采訪記者,謎一樣張愛玲沒有給世人留下一絲形影,她像一縷輕煙,散逸了,只留下她的文字,魔域一樣讓走進去的人無法走脫她的氣息。
  一個星期後,他們依照遺囑把她的骨灰灑向大海,幹幹淨淨。
http://baike.baidu.com/view/1131460.html?tp=0_11 
 
丁亞民  
 
生於1958年9月22日,淡江大學建築系畢業,資深電影人、文字工作者。高中畢業時便獲得聯合報文學獎,1977年與朱天文、朱天心、馬叔禮、謝材俊、仙枝等熱愛文學的青年成立「三三集刊」,受到胡蘭成影響最深,他曾在『她從海上來—張愛玲傳奇』一書的序言中提到:「我喜歡胡爺,是他的文章開了我的悟識;是他的大器寬了我的性情。」,這些青年才俊後來在1979成立「三三書坊」。
八○年代,他開始嘗試劇本寫作,撰寫了許多家喻戶曉的電視與電影劇本。最早與朱天文、侯孝賢搭檔,拍了許多風格題材的臺灣新電影;也相繼在華視劇展推出作品,並獲得金鐘獎的肯定。他所執導的第一部電視劇《人間四月天》,展現了他詩意化的導演風格,使得該劇一播出便造成轟動,不但捧紅該劇的演員,《人間四月天》更成為當時蔚為討論的話題。幾年後,又再次以丁亞民、徐立功、王蕙玲的金三角共同合作,製作了另一部文學愛情史詩電視劇《她從海上來-張愛玲傳奇》。
他所執導的第一部電影《候鳥》,在加拿大取景拍攝,幕前幕後仍是與電視劇《人間四月天》的班底,包括製片徐立功、編劇王蕙玲、演員劉若英共同合作。 
導演作品 
2001 《候鳥》 Migratory Bird  
編劇作品 
1983 《小畢的故事》 Growing Up  
1984 《冬冬的假期》 A Summer at Grandpa's  
1985 《最想念的季節》 My Favorite Season  
1985 《結婚》  The Matrimony  
1986 《流浪少年路》 Drifters  
1986 《我們的天空》  Last Train to Tan Shui  
1988 《桂花巷》 Osmanthus Alley  
1988 《春秋茶室》  My Mother's Teahouse  
1994 《笑林小子》  Shaolin Popey  
著作 
1978 『青青河畔草』 
1981 『 白雲謠』
1981 『邊城兒』 
 1994 『像我們這樣一個家』(原著劇本,褚士瑩小說改編) 
1996 『愛情. 戰爭. 易開罐』(原著劇本,初惠誠小說改編) 
1999 『愛情. 戰爭. 易開罐-戀人啊2』(初惠誠小說改編) 
2000 『追尋人間四月天』   
得獎紀錄 
1976 以「冬祭」獲聯合報小說獎二獎(首獎從缺)。 
1981 以「西出陽關無故人」獲第六屆聯合報文學獎短篇小說獎。 
1983 以《小畢的故事》獲第二十屆金馬獎「最佳改編劇本」。 
1988 以華視電視劇《陽光每天都來過》獲電視金鐘獎「個人技術獎編劇獎」。 
1993 以華視經典劇場《像我們這樣一個家》獲電視金鐘獎「個人技術獎導播獎、編劇獎」。 
相關閱讀 
1 「一場夢魅-評【冬祭】」 / 辛鬱 / 『中華文藝』,第12卷第3期 / 1976 / 頁27-31 
2 「臺灣『新電影』十七位工作者訪問錄」 / 李詠薇、彭小芳訪問 / 『電影欣賞』,第26期 / 1987 / 頁5-16
 http://movie.cca.gov.tw/People/Content.asp?ID=378 
 
張愛玲>百度百科
 
人物介紹
愛玲名字的來曆
張愛玲的年表
張愛玲作品年表
張愛玲愛情故事
張愛玲故居
張愛玲經典散文
張愛玲文集總彙
人物介紹

  張愛玲(1921年9月30日-1995年9月8日)
  張愛玲,筆名梁京,海派作家,現代文學史上重要作家,生于上海,原籍河北豐潤。1921年生于上海,1995年離去于美國洛杉磯,當時身邊沒有一個人,恰逢中國的團圓節日——“中秋節”。
  張愛玲主要作品
  散文集《流言》、散文小說合集《張看》、中短篇小說集《傳奇》、中篇小說《傾城之戀》、長篇小說《半生緣》、《赤地之戀》。
  詩歌《雨》。晚年從事中國文學評價和《紅樓夢》研究,曾在美用十年時間細品《紅樓夢》。
  說張愛玲是中國文學史上的一個“異數”當不爲過。文字在她的筆下,才真正的有了生命,直鑽進你的心裏去。喜歡張愛玲的人對她的書真是喜歡,閱讀的本身就能給讀書的人莫大的快感。閱讀的快樂只有在她那裏才可以得到,至少對我是這樣。讀別的書你或許能知道道理,了解知識,得到震撼,但是只有讀張愛玲的文章你才是快樂的。即便是有點悲劇意味的《十八春》依然如此!
  張愛玲是世俗的,但是世俗得如此精致卻除此之外別無第二人可以相比。讀她的作品你會發現她對人生的樂趣的觀照真是絕妙!張愛玲的才情在于她發現了,寫下來告訴你,讓你自己感覺到!她告訴你,但是她不炫耀!張愛玲最有名的一本集子取名叫《傳奇》其實用傳奇來形容張愛玲的一生是最恰當不過了。張愛玲有顯赫的家世,但是到她這一代已經是最後的絕響了,張愛玲的童年是不快樂的父母離婚,父親一度又揚言要殺死她,而她逃出父親的家去母親那裏,母親不久就又去了英國,她本來考上了倫敦大學,卻因爲趕上了太平洋戰爭,只得去讀香港大學,要畢業了,香港又淪陷,只得回到上海來。她與胡蘭成的婚姻也是一個大的不幸。本來在文壇成名是件好事,可是這在解放後居然成了罪狀,最後只得遠走它鄉!
  張愛玲的性格中聚集了一大堆矛盾:她是一個善于將藝術生活化,生活藝術化的享樂主義者,又是一個對生活充滿悲劇感的人;她是名門之後,貴府小姐,卻驕傲的宣稱自己是一個自食其力的小市民;她悲天憐人,時時洞見芸芸衆生“可笑”背後的“可憐”,但實際生活中卻顯得冷漠寡情;她通達人情世故,但她自己無論待人穿衣均是我行我素,獨標孤高。她在文章裏同讀者拉家常,但卻始終保持著距離,不讓外人窺測她的內心;她在四十年代的上海大紅大紫,一時無二,然而幾十年後,她在美國又深居淺出,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以至有人說:“只有張愛玲才可以同時承受燦爛奪目的喧鬧與極度的孤寂。”
  現代女作家有以機智聰慧見長者,有以抒發情感著稱者,但是能將才與情打成一片,在作品中既深深進入有保持超脫的,張愛玲之外再無第二人。張愛玲既寫純文藝作品,也寫言情小說,《金鎖記》《秧歌》等令行家擊節稱賞,《十八春》則能讓讀者大衆如醉如癡,這樣身跨兩界,亦雅亦俗的作家,一時無二;她受的是西洋學堂的教育,但她卻鍾情于中國小說藝術,在創作中自覺師承《紅樓夢》《金瓶梅》的傳統,新文學作家中,走這條路子的人少而又少。
  現代著名作家,四十年代在上海孤島成名,其小說擁有女性的細膩與古典的美感,對人物心理的把握令人驚異,而作者獨特的人生態度在當時亦是極爲罕見。五十年代初她輾轉經香港至美國,在此期間曾經創作小說《秧歌》與《赤地之戀》,因其中涉及對大陸當時社會狀態的描寫而被視爲是反動作品。其後作品寥寥,唯有關于紅樓夢的研究尚可一觀。
  張愛玲也曾爲香港電懋電影公司編寫《南北一家親》等六個劇本,之後也曾從事翻譯與考證工作。張愛玲與宋淇、鄺文美夫婦有深交,她的作品即是透過宋淇介紹給夏志清先生,肯定張愛玲不世出的才情,而享譽國際。張愛玲遺産的繼承人是宋淇夫婦,其中大部分交由皇冠出版社收藏。
  一九九五年中秋夜,曾經矚目中國文學界的才女張愛玲猝死于洛杉磯一公寓內,享年七十五歲。
  她的逝世使她的名字在文壇上再一次複蘇。這位沈沒了多年的作家一夜間又浮上水面來,而且是前所未有的美。那刻的美是永恒的,因爲張愛玲孤獨的一生走完了,留下的一片蒼涼與無盡歎息化成玻璃靈柩,守護著她過去的燦爛。隔著空間和時間的玻璃牆望回去,越光輝的成就也越淒涼。
  張愛玲系出名門,祖母李菊耦是慈禧心腹中堂李鴻章之女。不過她的童年是黑暗的,生母流浪歐洲,剩下她和弟弟在父親和後娘的監管中成長(詳見《私語》)。或許這是導致張後來的作品充滿悲觀跟勢利的主要原因。她筆下的女性是實實在在的:自私、城府,經得起時間考驗。就是這些近人情的角色的永恒性加重了她文字裏蒼涼的味道,反複地提醒著我們所有現今的文明終會消逝,只有人性的弱點得以長存于人間。至于她本人亦是斤斤計較的小女人:摸得到,捉得住的物質遠較抽象的理想重要。
  張愛玲離開了父親逃到了母親那裏,母親給了她兩條路,讓她選擇:“要麽嫁人,用錢打扮自己;要麽用錢來讀書。”張愛玲毅然選擇了後者,然而,母親的經濟狀況一直不好,而母女間的矛盾也在一天天間慢慢地,以一種不易察覺的形式在一天天間激化。張愛玲說:“這時候,母親的家亦不複是柔和的了。”
   中學時期的張愛玲已被視爲天才,並且通過了倫敦大學的入學試。後來戰亂逼使她放棄遠赴倫敦的機會而選擇了香港大學。在那裏她一直名列前茅,無奈畢業前夕香港卻淪陷了。關于她的一切文件紀錄盡數被燒毀。對于這件事,她輕輕地說了幾句話:“那一類的努力,即使有成就,也是注定了要被打翻的罷?……我應當有數。”大有一種奈若何的惋惜。
  此後張愛玲返回上海,因爲經濟關系,她以唯一的生存工具——寫作,來渡過難關。《第一爐香》和《第二爐香》卻成爲她的成名作,替張愛玲向上海文壇宣布了一顆奪目的新星的來臨。張愛玲的這兩篇文章是發表在由周瘦鵑先生主持的《紫羅蘭》雜志上的。繼之而來的《紅玫瑰與白玫瑰》《傾城之戀》《金鎖記》等等更奠下她在中國現代文學重要的地位。就在她被認定是上海首屈一指的女作家,事業如日中天的同時,她卻戀愛了。偏偏令她神魂顛倒的是爲大漢奸汪精衛政府文化部服務的胡蘭成。
  張愛玲爲這段戀情拼命地付出。她不介意胡蘭成已婚,不管他漢奸的身份。戰後人民反日情緒高漲如昔,全力捕捉漢奸。胡蘭成潛逃溫州,因而結識新歡範秀美。當張愛玲得悉胡蘭成藏身之處,千裏迢迢覓到他的時候,他對她的愛早已燒完了。張愛玲沒能力改變什麽,她告訴胡蘭成她自將萎謝了。然而,凋謝的不只是張愛玲的心,她驚世駭俗的寫作才華亦隨之而逝。往後的日子縱然漫長,她始終沒再寫出像《金鎖記》般淒美的文章。在1945年出版的《文化漢奸罪惡史》中,張愛玲榜上有名,這多多少少拜胡蘭成所賜。張愛玲與胡蘭成相識于1944年,分手在1947年,只有短短三年,卻是張愛玲一生中濃墨重彩的一筆。此後張愛玲在美國又有過一次婚姻,她與第二任丈夫賴雅相識于1956年,對方是個左派作家,兩個人同年結婚。直到1967年賴雅逝世。
 
愛玲名字的來曆

  愛玲十歲的時候,母親主張把她送進學校,父親一再大鬧著不依,最後母親像拐賣人口一樣硬把她送去了,因爲已經有相當張愛玲母親--黃逸梵基礎,所以進黃氏小學四年級插班就讀,在填寫入學證的時候,因爲“張瑛”這兩個字嗡嗡地不響亮,她想給重取一個名字,一時躊躇著不知填什麽名字好,支著頭想了一會,說“暫且把英文名字胡亂譯兩個字罷”,這個詞描述她當時的心情:ailing,意爲煩惱。張愛玲這個普通的名字只是母親煩惱心情的隨意表達,後來卻響徹了整個文壇。母親一直打算替她改而沒有改,再後來,愛玲不願意改,也沒必要改了。(團結出版社《張愛玲傳》)
  張愛玲的譯名現在比較多的是Eileen,夏志清先生《中國現代小說史》英文版上用的就是這個名字。夏志清先生是張愛玲的一個發現者。在這部用英文撰寫的中國現代小說史中,夏志清用多于魯迅的筆墨介紹了張愛玲。
  圖爲張愛玲母親黃逸梵
 
張愛玲的年表
  
  一九二○年九月三十日出生上海麥根路(今康定東路),取名張瑛。原籍河北豐潤。她是清末洋務派名臣李鴻章的曾外孫女。
  一九二二遷居天津。
  一九二四開始私塾教育,在讀詩背經的同時,就開始小說創作。如果說第一篇小說寫一個家庭悲劇,可以看出家庭環境對她的影響,那麽第二篇小說寫一個女郎失戀自殺的故事,則充分顯示了她的文學創造力。
  一九二五母親黃逸梵出洋留學
  一九二七年,7歲的張愛玲隨家回到上海,不久,母親回國,她又跟著母親學畫畫、鋼琴和英文。張愛玲對色彩、音符和文字都極爲敏感,她曾說:"我是一個古怪的女孩,從小被目爲天才,除了發展我的天才外別無生存的目標。
  一九二八由天津搬回上海讀《紅樓夢》《三國演義》。
  一九三○改名張愛玲,父母離婚。
  一九三一年秋就讀上海聖瑪利亞女校。
  一九三二聖瑪利亞女校校刊,刊載短篇小說處女作《不幸的她》。
  一九三三聖瑪利亞女校校刊,刊載第一篇散文《遲暮》。
  一九三七「國光」刊載小說《牛》《霸王別姬》及《讀書報告三則》《若馨評》。
  「鳳藻」刊載《論卡通畫之前途》。
  中學畢業後
  一九三八年,在困境中終于長成大姑娘的張愛玲再一次接受了命運的考驗。她雖然考取了英國的倫敦大學,卻因爲戰事激烈無法前往。
  一九三九考進香港大學。
  一九四一太平洋戰爭爆發。
  1942 年香港淪陷,未畢業即回上海,給英文《泰晤士報》寫劇評、影評,也替德國人辦的英文雜志《二十世紀》寫“中國的生活與服裝”一類的文章。 輟學開始投入文學創作「二十世紀」雜志刊載《婆媳之間》《秋歌》《中國人的生活與服裝》《我的天才夢》獲「西風」雜志徵文第十三名。
  一九四三「紫羅蘭」雜志連載中篇小說《沈香屑─第一爐香》《第二爐香》「雜志」月刊刊載《茉莉香片》《到底是上海人》《傾城之戀》《金鎖記》。
  「萬象」月刊刊載《心經》《琉璃瓦》。
  「天地」月刊刊載《散戲》《封鎖》《公寓生活記趣》。
  「古今」月刊刊載《洋人看京戲及其他》《更衣記》。
  結識周瘦鵑、柯靈、蘇青、胡蘭成等三人在當時的上海,張愛玲不僅是個有名的才女,更是著名的時尚中人。她穿的衣服都由自己親手設計,這些服裝在當時無論是樣式還是顔色都顯得很大膽,這也成爲了當時上海報紙和圈內人士津津樂道的話題。張愛玲的性格中聚集了一大堆矛盾:她是一個享樂主義者,又是一個對生活充滿悲劇感的人;她是名門之後,卻驕傲地宣稱自己是一個自食其力的小市民;她在文章裏同讀者拉家常,人情練達,但生活中卻始終與人保持著一定的距離,不讓外人窺測她的內心。這一切似乎都在預示著她後半生的淒涼結局。
  一九四四「萬象」月刊連載長篇小說《連環套》、「雜志」月刊刊載《紅玫瑰與白玫瑰》《殷寶灩送花樓會》《論寫作》《有女同車》《走!走到樓上去!》、《說胡蘿蔔》《詩與胡說》《寫什麽》《忘不了的畫》《等》《年輕的時候》《花凋》《愛》第一本短篇小說集《傳奇》由雜志月刊社出版「天地」雜志刊載《童言無忌》《造人》《打人》、《私語》《中國人的宗教》《談跳舞》《道路以目》《燼餘錄》《談女人》「小天地」雜志刊載《散戲》、《炎櫻語錄》「苦竹」月刊刊載《談音樂》《自己的文章》《桂花蒸 阿小悲秋》。
  一九四五「雜志」月刊連載《創世紀》《姑姑語錄》《留情》《蘇青張愛玲對談記》《吉利》《浪子與善女人》譯作「小天地」月刊刊載《氣短情長及其他》「天地」月刊刊載《卷首玉照及其他》《雙聲》《我看蘇青》自篇《傾城之戀》在上海公演。
  抗戰勝利
   一九四七「大家」月刊刊載《華麗緣》《多少恨》。
  《傳奇》增訂本由山河圖書公司出版。
  《太太萬歲》改篇電影。
   與胡蘭成離婚
  一九四八上海「亦報」連載《十八春》(後改名《半生緣》)1949年上海解放後以梁京筆名在上海《亦報》上發表小說。
  一九五○參加上海第一屆文學藝術界代表大會。
  一九五二避居香港。
  一九五四《秧歌》、《赤地之戀》在「今日世界」連載,後在香港出版英文本及中文本。
  《傳奇》改名《張愛玲短篇小說集》,在香港由天風出版社出版。
  今日世界出版社刊行譯作《無頭騎士》。
  一九五五秋天離港赴美。
  拜訪胡適。
  一九五六得EdwardMacDowellColony的寫作獎金1956年8月,36歲的張愛玲與65歲的賴雅結婚。
  六六香港「星島晚報」連載長篇小說《怨女》。
  《怨女》由皇冠出版社出版。
  一九六七賴雅去世。
  獲邀任美國紐約雷德克裏芙學校駐校作家。
  著手英譯清代長篇小說《海上花列傳》。
  一九六八《秧歌》《張愛玲短篇小說集》《流言》由皇冠出版社出版。
  「皇冠」雜志、香港「星島晚報」連載《半生緣》社出版。
  一九六九《半生緣》由皇冠出版社出版。
  「皇冠」雜志發表《紅樓夢末完》。
  轉入學術研究,任職加州柏克萊大學「中國研究中心」出版。
  一九七二自「中國研究中心」離職出版。
  一九七三定居洛杉磯。
  「幼獅文藝」刊載《初評紅樓夢》。
  一九七四「中國時報」人間副刊刊載《談看書》《談看書後記》。
  一九七五完成英譯《海上花列傳》。
  「皇冠」雜志刊載《二詳紅樓夢》。
  一九七六《張看》由皇冠出版社出版。
  「聯合報」刊載《三詳紅樓夢》《張看自序》。
  一九七七《紅樓夢魘》由皇冠出版社出版。
  一九七九「中國時報」社刊載《色?戒》出版。
  一九八一《海上花列傳》由皇冠出版社出版。
  一九八三《惘然記》由皇冠出版社出版。
  「幼獅文藝」刊載《初評紅樓夢》。
  一九八四「聯合文學」刊載電影劇本《小兒女》《南北喜相逢》。
  一九八七《餘韻》由皇冠出版社出版。
  一九八八《續集》由皇冠出版社出版。
  一九九一《張愛玲全集》典藏版;《秧歌》《赤地之戀》《流言》《怨女》《傾城之戀》《第一爐香》《半生緣》《張看》《紅樓夢魘》《海上花開》《海上花落》《惘然記》《續集》《餘韻》由皇冠文學出版有限公司出版。
  一九九二《愛默森選集》由皇冠文學出版有限公司出版。
  一九九三完成《對照記》。
  「聯合文學」刊載電影劇本《一曲難忘》。
  一九九四《對照記》由皇冠文學出版有限公司出版。
  一九九五九月八日逝世于洛杉磯公寓,當時身邊沒有一個人,恰逢中國的團圓節日---“中秋節”,享年七十五歲。
  九月十九日林式同遵照張愛玲遺願,將遺體在洛杉磯惠捷爾市玫瑰崗墓園火化。九月三十日張愛玲的生日,林式與數位文友將她的骨灰撒在太平洋。
  張愛玲文學生涯1943-1945抗日戰爭勝利,張愛玲的小說精致、圓熟,筆觸冷靜又充滿世俗情趣,一個二十多歲的女孩兒能有這樣的才情,使得上海文壇受到了不小的震動。張愛玲小說極爲鮮明的藝術獨創性,主要表現爲"舊小說情調與現代趣味的統一。1945-1952去香港前,1952-六十年代到美定居前,定居美國到逝世.她的創作大多取材于上海、香港的上層社會,社會內容不夠寬廣,卻開拓了現代文學的題材領域。這些作品,既以中國古典小說爲根柢,又突出運用了西方現代派心理描寫技巧,並將兩者融合于一體,形成頗具特色的個人風格。
 
張愛玲作品年表
  
  一、小說
  《不幸的她》上海聖瑪利女校年刊《鳳藻》總第十二期,1932年,爲作者處女作,(華東師大陳子善考證)。
  《牛》,上海聖瑪利亞女校《國光》創刊號,1936年。
  《霸王別姬》,《國光》第九期,1937年。
  《沈香屑第一爐香》,上海《紫羅蘭》雜志,1943年5月,收入《傳奇》。
  《沈香屑第二爐香》,《紫羅蘭》,1943年6月,收入《傳奇》。
  《茉莉香片》,上海《雜志》月刊第11卷4期,1943年7月,收入《傳奇》。
  《心經》,上海《萬象》月刊第2—3期,1943年8月,收入《傳奇》。
  《傾城之戀》,《雜志》第11卷6—7期,1943年9—10月,收入《傳奇》。
  《琉璃瓦》,《萬象》第5期,1943年11月,收入《傳奇》。
  《金鎖記》,《雜志》第12卷2期,1943年11—12月,收入《傳奇》。
  《封鎖》,上海《天地》月刊第2期,1943年11月,收入《傳奇》。
  《連環套》,《萬象》7—10期,1944年1—6月,收入《張看》。
  《年青的時候》,《雜志》第12卷5期,1944年2月,收入《傳奇》。
  《花凋》,《雜志》第12卷6期,1944年3月,收入《傳奇》。
  《紅玫瑰與白玫瑰》,《雜志》第13卷2—4期,1944年5—7月,收入《傳奇》。
  《殷寶灩送花樓會》,《雜志》第14卷2期,1944年11月,收入《惘然記》。
  《等》,《雜志》第14卷3期,1944年12月,收入《傳奇》。
  《桂花蒸阿小悲秋》,上海《苦竹》月刊第2期,1944年12月,收入《傳奇》。
  《留情》,《雜志》第14卷5期,1945年2月,收入《傳奇》。
  《創世紀》,《雜志》第14卷6期,第15卷1、3期,1945年3—6月,收入《張看》。
  《鴻鸞禧》,發表刊物及年月不詳,收入《傳奇》。
  《多少恨》,上海《大家》月刊第2—3期,1947年5—6月,收入《惘然記》,臺灣皇冠出版社,1983年6月。
  《小艾》,上海《亦報》,1950年連載,江蘇文藝出版社,1987年7月。《十八春》,上海《亦報》連載,1951年出單行本。
  《秧歌》,香港《今日世界》月刊,1954年。
  《赤地之戀》,香港《今日世界》,1954年。
  《五四遺事》,臺北《文學》雜志,1957年,收入《惘然記》。
  《怨女》,香港《星島晚報》連載,1966年,臺北皇冠出版社出版,1968年。
  《半生緣》,1968年,先在臺灣《皇冠》雜志刊出,後改名爲《惘然記》,收入《惘然記》。
  《相見歡》,收入《惘然記》。
  《色?戒》,臺灣《中國時報?人間副刊》,1979年,收入《惘然記》。
  《浮花浪蕊》,收入《惘然記》,1983年。
  (以上三篇約作于1950年,發表時間晚。)

  二、散文
  《遲暮》,上海聖瑪利亞女校《鳳藻》1933年刊。
  《秋雨》,上海聖瑪利亞女校《鳳藻》1936年刊。
  書評四篇,《國光》第1、6期,1936—1937年。
  《論卡通畫之前途》,上海聖瑪利亞女校《鳳藻》1937年刊。
  《牧羊者素描》,上海聖瑪利亞女校《鳳藻》1937年刊。
  《心願》,上海聖瑪利亞女校《鳳藻》1937年刊。
  《天才夢》,西風出版社征文,1939年,收入《張看》。
  《到底是上海人》,《雜志》第11卷5期,1943年8月,收入《流言》。
  《洋人看京戲及其它》,上海《古今》半月刊第33期,1943年《更衣記》,《古今》第34期,1943年12月,收入《流言》。
  《公寓生活記趣》,《天地》第3期,1943年12月,收入《流言》。
  《道路以目》,《天地》第4期,1944年1月,收入《流言》。
  《必也正名乎》,《雜志》第12卷4期,1944年1月,收入《流言》。
  《燼余錄》,《天地》第5期,1944年2月,收入《流言》。
  《談女人》,《天地》第6期,1944年3月,收入《流言》。
  《小品三則》(包括《走!走到樓上去》、《有女同車》、《愛》),《雜志》第13卷1期,1944年4月,收入《流言》。
  《論寫作》,《雜志》第13卷1期,1944年4月,收入《張看》。
  《童言無忌》,《天地》第7、8期,1944年5月,收入《流言》。
  《造人》,《天地》第7、8期,1944年5月,收入《流言》。
  《打人》,《天地》第9期,1944年6月,收入《流言》。
  《說胡蘿蔔》,《雜志》第13卷4期,1944年7月,收入《流言》。
  《私語》,《天地》第10期,1944年7月,收入《流言》。
  《中國人的宗教》,《天地》第11—13期,1944年8—10月。
  《詩與胡說》,《雜志》第13卷5期,1944年8月,收入《流言》。
  《寫什麽》,《雜志》第13卷5期,1944年8月,收入《流言》。
  《〈傳奇〉再版序》,1944年9月。
  《炎櫻語錄》,上海《小天地》第1期,1944年9月,收入《流言》。
  《散戲》,《小天地》第1期,1944年9月。
  《忘不了的畫》,《雜志》第13卷6期,1944年9月,收入《流言》。
  《談跳舞》,《天地》第14期,1944年11月,收入《流言》。
  《談音樂》,《苦竹》第1期,1944年11月,收入《流言》。
  《自己的文章》,《苦竹》第2期,1944年12月,收入《流言》。
  《夜營的喇叭》《借銀燈》《銀宮就學記》《存稿》《雨傘下》《談畫》(以上均收入《流言》中,發表刊物及年月不詳)
  《氣短情長及其它》,《小天地》第4期,1945年1月。
  《〈卷首玉照〉及其它》,《天地》第17期,1945年2月。
  《雙聲》,《天地》第18期,1945年3月。
  《吉利》,《雜志》第15卷1期,1945年4月。
  《我看蘇青》,《天地》第19期,1945年4月。
  《姑姑語錄》,《雜志》第15卷2期,1945年5月,收入《張看》。
  《中國的日夜》,收入《傳奇》增訂本,1947年。
  《華麗緣》,上海《大家》月刊創刊號,1947年4月,收入《惘然記》。
  《有幾句話同讀者說》,收入《傳奇》增訂本。
  《〈太太萬歲〉題記》,上海《大公報、戲劇與電影》1947年12月3日。
  《張愛玲短篇小說集?自序》,1954年7月。
  《〈愛默森文選〉譯者序》1964年。
  《憶胡適之》,臺灣《中國時報?人間副刊》,收入《張看》,1976年。
  《談看書》,臺灣《中國時報?人間副刊》,收入《張看》,1976年。
  《談看書後記》,臺灣《中國時報?人間副刊》,收入《張看》,1976年。
  《〈紅樓夢魘〉自序》,臺灣皇冠出版社,1976年。
  《〈張看〉自序》,臺灣皇冠出版社,1976年5月。
  《〈惘然記〉序》,臺灣皇冠出版社,1983年6月。
  國語本《海上花》譯後記,1983年10月1日、2日臺北《聯合報》副刊。
  《〈海上花〉的幾個問題》(英譯本序),1984年1月3日臺北《聯合報》副刊。
  《表姨細姨及其他》,臺灣皇冠出版社,1988年。
  《談吃與畫餅充饑》,臺灣皇冠出版社,1988年。
  《“嗄?”?》,1989年9月25日臺北《聯合報》副刊。
  《草爐餅》,1990年2月9日臺北《聯合報》副刊。

  三、電影劇本
  《未了情》,1947年。
  《太太萬歲》1947年。
  《情場如戲場》(改編),1956年攝制,收入《惘然記》。

  四學術論著
  《紅樓夢魘》,臺灣皇冠出版社,1976年。《〈海上花列傳〉評注》,臺灣《皇冠》雜志刊出,1981年。

  五譯文
  《海上花列傳》(漢譯英)。《美國現代七大小說家》(與人合譯,英譯漢)。
  她的小說《色?戒》被著名導演李安拍成電影。 《色?戒》的創作靈感來自王爾德的《薇拉》(Vera)。王爾德是張愛玲一直崇尚已久的偶像,她的個性與作風將王爾德模仿得淋漓盡致,簡直是一個翻版。
張愛玲愛情故事

  張愛玲與胡蘭成,一個是當時上海最負盛名的女作家,一個是汪僞政府的要員。在亂世之中,他們的相識、相知、相戀,及至最後的分手,都堪稱是一場“傳奇”.
  1944年初春的一天,南京的一座庭院的草坪上,有一個躺在藤椅上翻讀雜志的中年男人。當他看到一篇小說時,才剛讀了個開頭,就不由得坐直了身子,細細地讀了一遍又一遍。這個男人就是胡蘭成,他讀的小說就是張愛玲的《封鎖》。
  胡蘭成是浙江嵊縣人,生于1906年。從小家貧,吃過很多苦,赤手空拳拼天下。他原有個發妻玉鳳,在玉鳳過世之時,胡蘭成借貸以葬妻魂,卻四處碰壁。對此,胡蘭成後來回憶說:“我對于怎樣天崩地裂的災難,與人世的割恩難愛,要我流一滴眼淚,總也不能了。我是幼年時的啼哭,都已還給了母親,成年的號泣,都已還給了玉鳳,此心已回到了如天地之仁!”就是這個生活在社會底層只身闖世界的文人,在掙紮中淡漠了自己的人格、尊嚴、價值觀。所以在汪精衛爲組織僞政府而四處拉攏人才時,他們看上了胡蘭成。而胡蘭成也不顧是非黑白地應允,成了民族的罪人。
  此時的胡蘭成,已在汪僞政府中任職,正在南京養病。當他收到蘇青寄來的雜志《天地》第十一期,讀到《封鎖》的時候,喜不自勝。文人與文人之間的那種惺惺相惜,使他對作者張愛玲充滿了好奇。于是他立即寫了一封信給蘇青,對張愛玲的小說大加贊許,並表示極願與作者相識。蘇青回信說,作者是位女性,才分頗高。這更是讓胡蘭成對張愛玲念念不忘。不久,他又收到了蘇青寄來的《天地》第十二期,上面不僅有張愛玲的文章還有她的照片。他越發想結識張愛玲了。胡蘭成回到上海之後就去找蘇青,要以一個熱心讀者的身份去拜見張愛玲。蘇青婉言謝絕了,因爲張愛玲從不輕易見人。但胡蘭成執意見,向蘇青索要地址。蘇青遲疑了一下才寫給他——靜安寺路赫德路口192號公寓6樓65室。胡蘭成如獲至寶。雖然此時,他是個有妻室的人,而且,是他的第二次婚姻。
  胡蘭成第二天就興沖沖地去了張愛玲家,她住的赫德路與他所在的大西路美麗園本來就隔得不遠。可張愛玲果真不見生客。胡蘭成卻不死心,從門縫裏遞進去一張字條,寫了自己的拜訪原因及家庭住址、電話號碼,並乞愛玲小姐方便的時候可以見一面。第二天,張愛玲打了電話給胡蘭成,說要去看他,不久就到了。張愛玲拒絕他的到訪,又自己親自去見他,主意變得好快。其實早前,胡蘭成因開罪汪精衛而被關押,張愛玲曾經陪蘇青去周佛海家說過情。因此,她是知道他的。于是,就這樣見面了。
  真正見了面,胡蘭成只說與他所想的全不對。他一是覺得張愛玲個子之高,二是覺得她坐在那裏,幼稚可憐相,不像個作家,倒像個未成熟的女學生。但他兩人一談就是五個小時。從品評時下流行作品,到問起張愛玲每月寫稿的收入。對一個初次見面的小姐問這樣的問題,實在是失禮的,但“因爲相知,所以懂得”,兩人已有了知交之感,所以張愛玲倒未覺得胡蘭成的話很唐突。胡蘭成送張愛玲到弄堂口,並肩走著,他忽然說:“你的身材這樣高,這怎麽可以?”只這一句話,就忽地把兩人的距離拉近了。“這怎麽可以”的潛臺詞是從兩個人般配與否的角度去比較的,前提是已經把兩人作爲男女放在一起看待了。張愛玲很詫異,幾乎要起反感了,但,真的是非常好。
  次日,胡蘭成去回訪張愛玲。她房裏竟是華貴到使他不安,胡蘭成形容說,三國時劉備進孫夫人的房間,就有這樣的兵氣。那天,張愛玲穿了一件寶藍綢襖褲,戴了嫩黃邊框的眼鏡。多年後,胡蘭成對這些細節都有著清晰的回憶。此後,他每天都去看張愛玲。一天,他向張愛玲提起刊登在《天地》上的照片,張愛玲便取出來送給他,還在後面題上幾句話:見了他,她變得很低很低,低到塵埃裏。但她心裏是歡喜的,從塵埃裏開出花來.
  這一年,胡蘭成38歲,張愛玲24歲。但很快,他們戀愛了。他們談情說愛的方式似乎是他們最初相識的延續。胡蘭成在南京辦公,一個月回一次上海,一住八、九天。每次回上海,他不回美麗園自己的家,而是徑直趕到赫德路,先去看張愛玲。兩人每天在一起,喁喁私語無盡時。但當時世人並不了解他們之間的感情,只覺得胡蘭成的政治身份是漢奸,又有妻室,年紀大到幾乎可以做張愛玲的父親。世人都覺得這樣的愛情似乎有些不可思議,都是爲張愛玲惋惜的。她卻不覺得.
  胡蘭成是懂張愛玲的,懂她貴族家庭背景下的高貴優雅,也懂她因爲童年的不幸而生成的及時行樂的思想。僅僅這一個“懂得”,也許就是張愛玲愛上胡蘭成的最大原因。其實細細分析來,張愛玲本身就不是一個世俗之人,她不以塵世的價值觀去品評一個人。她沒有什麽政治觀念,只是把胡蘭成當作一個懂她的男人,而不是汪僞政府的漢奸;對于胡蘭成的妻室,她也不在乎,因她似乎並不想到天長地久的事。她在一封信中對胡蘭成說:“我想過,你將來就是在我這裏來來去去亦可以。”也許她只在乎胡蘭成當下對她的愛,其他的,她都不願多想。胡蘭成的年齡比她大出很多,但這也許又成了她愛他的原因。
  張愛玲從小缺乏父愛,便容易對大齡男性産生特別的感情,所以,年齡問題也不是障礙。于是,她傾盡自己的全部去愛他了,就這樣在世人詫異的眼光中相愛了。愛得那樣的超凡脫俗。
  1944年8月,胡蘭成的第二任妻子提出與他離婚。這給了張愛玲與胡蘭成的愛情一個升華的機會——結婚。他們就這樣結婚了,沒有法律程序,只是一紙婚書爲憑。因爲胡蘭成怕日後時局變動,自己的身份會拖累張愛玲。沒有任何儀式,只有張愛玲的好友炎櫻爲證。“胡蘭成與張愛玲簽訂終身,結爲夫婦。願使歲月靜好,現世安穩。”前兩句是出自張愛玲之手,後兩句出由胡蘭成所撰。就這樣,他們的感情有了一個踏實安穩的關系——夫妻。
  這一段時間,也是張愛玲創作生涯中的黃金時間。胡蘭成對她的寫作是有幫助的,兩人會一起討論一些文學話題。而張愛玲的散文《愛》,在開頭就說,這是一個真的故事。的確是真的故事,是胡蘭成的庶母的故事。也許他是給她的創作提供靈感的吧。但,這樣的時間,並不長。
  時間已經接近了44年年底,時局明顯地在變動。日軍在中國的勢力已經江河日下。而胡蘭成作爲汪僞政府的官員,也有了危機感。有一個傍晚,兩人在張愛玲家的陽臺上看上海的暮色。胡蘭成對她說了當下的時局,恐自己將來有難。張愛玲雖對政治不敏感,但此刻,她知道,這個國,這一次是真真連到她的家了。漢樂府中有“來日大難,口燥唇幹,今日相樂,皆當喜歡”的句子。而張愛玲此刻是真切地體會到了這兩句詩的含義。胡蘭成說“將來日本戰敗,我大概還是能逃脫這一劫的,就是開始一兩年恐怕要隱姓埋名躲藏起來,我們不好再在一起的。”張愛玲笑道:“那時你變姓名,可叫張牽,或叫張招,天涯地角有我在牽你招你。”
  就是這樣真實的期盼!但兩人果真是要分別了! 1944年11月,胡蘭成到湖北接編《大楚報》,開始了與張愛玲的長期分離。那是一個時常有警報和空襲的時期。有一天,胡蘭成在路上遇到了轟炸,人群一片慌亂,他跪倒在鐵軌上,以爲自己快要炸死了,絕望中,他只喊出兩個字:愛玲!這個時候,他還是全心愛著張愛玲的吧。
  但胡蘭成畢竟是個毫無責任感的人,來武漢不久,他便與漢陽醫院一個17歲的護士周訓德如膠似漆。他不向小周隱瞞張愛玲,但又向她表明要娶她——只有做妾了。但小周的生母是妾,她的反應是,不能娘是妾,女兒也是妾。于是胡蘭成又進行了一次婚禮,似乎全然忘了張愛玲的存在。而張愛玲對此一無所知。她給他寫信來,還向他訴說她生活中的一切瑣碎的小事。她竟還是那樣投入地愛他。
  1945年3月,胡蘭成從武漢回到上海。在張愛玲處住了一個多月。此時,他才將小周的事情告訴了張愛玲。她是震動的,因爲她把自己對胡蘭成的愛看作是那樣堅貞不可動搖的,但又怎麽會冒出來一個小周?此時,張愛玲的心已被刺傷了,但她仍是愛他的。于是她只有默默承受。兩個人在一起,胡蘭成倒是再也不提小周了。也許他就是這樣一個只看見眼前的人。
  可惜,5月,胡蘭成又回到了武漢。一見到小周,就有回家的感覺——他又忘了張愛玲了。
  時局大亂,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胡蘭成末日也來了,重慶方面定會懲辦他這樣的漢奸。于是他逃到了浙江,化名張嘉儀,稱自己是張愛玲祖父張佩綸的後人——果是姓張,只是不叫張牽或是張招,住在諸暨斯家。
  斯家的兒子斯頌德是胡蘭成的高中同窗,胡蘭成年輕的時候就曾在斯家客居一年。斯家的男主人已逝,是斯家主母維持生計。斯家還有個庶母,範秀美,大胡蘭成兩歲,曾經與斯家老爺生有一女。在這樣的亂世中,斯家人安排胡蘭成去溫州範秀美的娘家避難,由範秀美相送。只這一路,胡蘭成就又勾引上了範秀美。未到溫州,兩人便已做成夫妻,對範家人以及鄰居也以夫妻相稱。剛離開張愛玲、周訓德的胡蘭成,此刻又與範秀美在一起,可見他的濫情!
  然而,已有半年未曾見面的張愛玲,竟一路尋著來到了溫州。這兩個女人與一個男人的三角關系,無論如何都只能是尷尬.因爲怕範秀美的鄰居對三人的關系有所猜忌,他們三人都是在旅館見面的。一個清晨,胡蘭成與張愛玲在旅館說著話,隱隱腹痛,他卻忍著。等到範秀美來了,他一見她就說不舒服,範秀美坐在房門邊一把椅子上,但問痛得如何,說等一會兒泡杯午時茶就會好的。張愛玲當下就很惆悵,因爲她分明覺得範秀美是胡蘭成的親人,而她自己,倒象個“第三者”或是客人了。還有一次,張愛玲誇範秀美長得漂亮,要給她作畫像。這本是張愛玲的拿手戲,範秀美也端坐著讓她畫,胡蘭成在一邊看。可剛勾出臉龐,畫出眉眼鼻子,張愛玲忽然就停筆不畫了,說什麽也不畫了,只是一臉淒然。範秀美走後,胡蘭成一再追問,張愛玲才說:“我畫著畫著,只覺得她的眉神情,她的嘴,越來越像你,心裏好不震動,一陣難受就再也畫不下去了。”這就是世人所說的“夫妻像”吧。張愛玲真的是委屈的,她的心裏只有這一個男人,而這個男人的心裏卻裝著幾個女人,叫她怎麽能不感傷?
  離開溫州的時候,胡蘭成送她,天下著雨,真是天公應離情。她歎口氣道:“你到底是不肯。我想過,我倘使不得不離開你,亦不致尋短見,亦不能夠再愛別人,我將只是萎謝了。”這場雨,也沖刷了他們曾經的“傾城之戀”。張愛玲已經知道,她這一生最美的愛情,已經走到了辛酸的盡頭,再有沒有挽回的余地了。
  此後的八、九個月時間,兩人偶有通訊。張愛玲也會用自己的稿費接濟胡蘭成,只因怕他在流亡中受苦。
  有一次,胡蘭成有機會途徑上海,在危險之中,他在張愛玲處住了一夜。他不但不懺悔自己的濫情,反倒指責張愛玲對一些生活細節處理不當。還問她對自己寫小周的那篇《武漢記》印象如何,又提起自己與範秀美的事,張愛玲十分冷淡。當夜,兩人分室而居。第二天清晨,胡蘭成去張愛玲的床前道別,俯身吻她,她伸出雙手緊抱著他,淚水漣漣,哽咽中只叫了一句“蘭成”,就再也說不出話來。
  這就是兩人最後一次見面。
  幾個月後,1947年6月,胡蘭成收到了張愛玲的訣別信:我已經不喜歡你了,你是早已經不喜歡我的了。這次的決心,是我經過一年半長時間考慮的。彼惟時以小吉故,不欲增加你的困難。你不要來尋我,即或寫信來,我亦是不看的了。
  小吉就是小劫的意思。此時的胡蘭成已經脫離了險境,在一所中學教書,有了較安穩的工作。張愛玲選擇他一切都安定的時候,寫來了訣別信,隨信還附上了自己的30萬元稿費。自此以後,這二人一場傳奇之戀,就這樣辛酸地謝幕了。胡蘭成曾寫信給張愛玲的好友炎櫻,試圖挽回這段感情,但張愛玲沒有理他,炎櫻也沒有理他。這段感情,真的是謝幕了。張愛玲曾對胡蘭成說:“我將只是萎謝了。”萎謝的不僅僅是愛情吧,還有文采,此後張愛玲的創作也進入了低谷。
  然而,還有後話。
  20世紀50年代初,胡蘭成移居日本,與上海大流氓吳四寶的遺孀佘愛珍同居。而張愛玲也已離開大陸到了香港。胡蘭成得到消息,曾托人去訪她,但未遇著,那人便留下了胡蘭成在日本的地址。半年後,胡蘭成收到了一張明信片,沒有擡頭,沒有署名,只有熟悉的字迹:手邊若有《戰難和亦不易》、《文明與傳統》等書(《山河歲月》除外),能否暫借數月作參考?
  後面是張愛玲在美國的地址。胡蘭成大喜,以爲舊情可複,又以爲張愛玲還很欣賞自己,便馬上按地址回了信,並附上新書與照片。等到《今生今世》的上卷出版之時,他又寄書過去,作長信,爲纏綿之語。張愛玲一概不回,末了才寄來一張短箋:
  蘭成:
  你的信和書都收到了,非常感謝。我不想寫信,請你原諒。我因爲實在無法找到你的舊著作參考,所以冒失地向你借,如果使你誤會,我是真的覺得抱歉。《今生今世》下卷出版的時候,你若是不感到不快,請寄一本給我。我在這裏預先道謝,不另寫信了。
  愛玲
  胡蘭成一見,便徹底斷了念頭。至此,這段愛情是真真地謝幕了。
  張愛玲從未就這一場戀情說過只言片語,我們只有從胡蘭成所著的《今生今世》中《民國女子》去考證。這段感情,究竟孰是孰非,也許真的並不重要。
  就象張愛玲在《金鎖記》的開頭說的:
  我們也許沒趕上看見三十年前的月亮,年輕的人想著三十年前的月亮應該是銅錢大的一個紅黃的濕暈,像朵雲軒信箋紙上落了一滴淚珠,陳舊而迷糊。老年人回憶中的三十年前的月亮是歡愉的,比眼前的月亮大,圓,白,然而隔著三十年後的辛苦路往回看,再好的月亮也不免帶點淒涼。
 
張愛玲故居
  
  公寓是最合理想的逃世的地方。厭倦了大都會的人們往往記挂著和平幽靜的鄉村,心心念念盼望著有一天能夠告老歸田,養蜂種菜,享點清福,殊不知在鄉下多買半斤臘肉便要引起許多閑言閑語,而在公寓房子的最上層你就是站在窗前換衣服也不妨事!——張愛玲《公寓生活記趣》
  上海,常德路195號,常德公寓,無疑是一幢非常女性化的大樓——肉粉的牆面夾雜咖啡色的線條,多半是時間的關系,這幢大樓看上去有些暗暗的色調,仿佛沾染了灰的,舊日裏女人用過的胭脂扣。樓前一排梧桐,倒是依舊生氣勃勃的模樣。
  這坐落在靜安寺附近熱鬧街頭的房子,便是才女張愛玲的公寓舊居,當年的名字是愛丁堡公寓(Edingburgh House)。1939年,張愛玲與母親和姑姑住在51室;1942年搬進了65室(現在爲60室),直至1948年。她筆下妙趣橫生的《公寓生活記趣》,說的便是這座大樓裏的喜憂了。
  “自從煤貴了之後,熱水汀早成了純粹的裝飾品……梅雨時節,門前積水最深。街道上完全幹了。我們還得花錢雇黃包車渡過那白茫茫的護城河……屋頂花園裏常常有孩子們溜冰,咕滋咕滋銼過來又銼過去,聽得我們一粒粒牙齒在牙仁裏發酸如同青石榴的子,剔一剔便會掉下來”,她這樣寫道。
  然而抱怨之余似乎還能體味到更多瑣碎的樂趣,比如“下了一黃昏的雨,出去的時候忘了關窗戶,回來一開門,一房的風聲雨味,放眼望出去,是碧藍的瀟瀟的夜”,再比如“提起蟲豸之類,六樓上蒼蠅幾乎絕迹,蚊子少許有兩個。如果它們富于想像力的話,飛到窗口往下一看,便會暈倒了罷?”真是妙趣橫生,足以讓人回嗔轉笑的。畢竟,有什麽好計較的呢,“長的是磨難,短的是人生”。
  如果輕輕推開虛掩的大門,就能看見昏暗門廳裏坐著的電梯管理員,張愛玲經常提起的老式的奧斯汀電梯內,卻漆上了刺眼的綠油漆。
  電梯上到六樓,便是當年胡蘭成求見張愛玲的地方。因爲敲門不應,胡從門縫下塞進了一張紙條,一場孽緣就此蔓延開來。
  對于張愛玲來說,愛情只要歡娛靜好即可,甚至不顧胡蘭成正爲日本人做事。當胡離開上海時,張對她說:你可化名張牽,亦可叫張招,天涯海角,總有我在牽你招你。而胡蘭成似乎無意廝守終身。1946年11月,胡蘭成悄悄回上海張愛玲寓所,住了一個晚上。第二天清晨便去和張愛玲告別。
  在胡蘭成離去之後,張愛玲坐擁舊公寓裏的老時光而不能自拔,正像她曾說過的,在這裏,“我將只是萎謝了。”
  聆聽那平靜的聲音
  我在書架可以一眼看到的地方,放上了許多張愛玲的書,沒有什麽特別的意思,只是喜歡看她的書而已,心情平靜或煩躁的時候,翻一翻她的書,讓那種自然而平靜的話語,引起心中的感悟,或者只是單純地去欣賞那種美感,我喜歡看這樣的書,平靜、自然、睿智。
  朋友每每走過書架,有時總會說一句張愛玲,不管我是不是在看她的書。他們會理解一個人喜歡某個作家,但在心底上,他們是忽略的。大學幾年了,在現實中遇到的衆多朋友同學中,竟沒有一個人和我一樣喜歡張愛玲的,更別說坐在一起討論一下了。沒有人問我喜歡張愛玲的原因,所以我想的答案只是爲了答複自己而已。容我述說,最初喜歡張愛玲可能也是她的奇特,不僅作爲一個出色的女作家,還有她的爲人。那時候很是奇怪,不知道爲什麽所讀的課本上完全沒有出現一篇有關張愛玲的文章。那時候是很簡單的,或許就因爲她在課本上從未出現,讓人對她有一種想深入了解的想法吧。
  以後每一次去圖書館總要借一些關于張愛玲的評論來看,包括金宏達主編的那套書,劉鋒傑的想象張愛玲,還有許多許多關于張愛玲的書,可以說,只要是有關她的書,我都會借來看。看是看了不少,但我不敢說我自己對張愛玲的理解有多深,那些題外的話語再多又能怎樣呢。每個人對同一個人都會又不同的認識的。
  或許又人會說看太多張愛玲會讓人感到悲涼,對人生失去了樂觀。或者又些人覺得“張愛玲只是一個不無庸俗的作家,被世俗傾向包裹著因而縮手縮腳,至多也只是一個冷面的但能深刻地描寫人生的作家。”然而我還是覺得她是偉大的,能把世俗生活寫成這樣的人,能用她那冷漠平靜的聲音述說的人。
  我喜歡她的散文多于她的小說,因爲再她的散文裏,隨時都可以看到她那機警與一種生活的心情,可以聽到她那平靜而悠揚的聲音,再我們的心靈內外散開。有這種感覺,也許就已經足夠了。
  只是輕描淡寫,便可呵成一片蒼涼的氣氛,這就是張愛玲了。從1943年到現在,許多人都已經忘記了她,但她那冷漠而平靜的聲音,那輕描淡寫的語句,還在觸動著我們越來越封閉的心。
  能聆聽到這種聲音,是幸運的,也是幸福的。
  原名張煐,筆名梁京,祖籍河北豐潤,生于上海,她是清末著名“清流派”代表張佩綸的孫女,前清大臣李鴻章的重外孫女,出身名門。1942年開始職業寫作生涯。40年代上海著名女作家,創作擅長心理分析。1952年赴香港。1966年定居美國,後死于公寓。
  愛玲,英文名字的中譯,當時她母親爲她報名上學時匆匆起就的名字,卻成爲中國現代文學史上一個用刀刻過般的名字,任憑歲月流逝,時代變遷,這一最普通的中國女人的姓名,伴隨著她奇麗而又精美的佳作,流傳到今日,並逐漸在風雲中流露出她豐厚而又瑰麗的魅力。
  張愛玲的祖父張佩綸原是清末的著名大臣,而她的祖母李菊耦則是慈禧心腹中堂李鴻章之女。可到了她父母一代,家道已然完全敗落。父親屬于遺少型的少爺,母親則是一個時髦的新女性。3歲時張愛玲隨父母生活在天津,有一個短暫的幸福童年。受父親風雅能文的影響,張愛玲從小就會背唐詩,給了她一些古典(圖片-新聞-網頁)文學的啓蒙,鼓勵了她的文學嗜好。同時也受母親向往西方文化的影響,生活情趣及藝術品味都是西洋化的。然而好景不長,父親娶姨太太後,母親不但勇敢地沖出了家庭的牢籠,而且更勇敢地與姑姑一起出洋留學,而年幼的張愛玲,則在失去了母愛之後,還要承受舊家庭的污濁。因此,張愛玲後來在文學創作中總是以"衰落中的文化,亂世中的文明"作爲文化背景。
  魅力永具的天才女作家
  張愛玲的作品取材于世俗生活,將西方現代心理分析派的要領和中國古典小說的敘事筆法奇特地結合在一起,風格富麗堂皇而且充滿豐富的意象。晚年的張愛玲孤獨地居于美國,于1995年月圓人團圓的中秋節前夕悄然離世。她選擇了靜寂封閉的生活,因爲熱鬧對于她來說早已是過眼煙雲。
 
張愛玲經典散文
  天才夢
  到底是上海人
  洋人看京戲及其他
  更衣記
  公寓生活記趣
  夜營的喇叭
  道路以目
  必也正名乎
  燼余錄
  談女人
  借銀燈
  論寫作
  愛
  有女同車
  走!走到樓上去
  銀宮就學記
  童言無忌
  造人
  打人
  說胡蘿蔔
  自己的文章
  a 私語
  詩與胡說
  寫什麽
  中國人的宗教
  忘不了的畫
  雨傘下
  炎櫻語錄
  存稿
  《傳奇》再版的話
  談跳舞
  談畫
  談音樂
  氣短情長及其他 “卷首玉照”及其他
  雙聲
  丈人的心
  我看蘇青
  [附]蘇青張愛玲對談記 姑姑語錄 中國的日夜
  有幾句話同讀者說 《張愛玲小說集》自序 憶胡適之
  《張看》自序 《紅樓夢魘》
  自序 《多少恨》前言
  惘然記
  談看書 
  談看書後記
  《續集》自序 關于《笑聲淚痕》
  羊毛出在羊身上——談《色?戒》
  表姨細姨及其他
  談吃與畫餅充饑
  國語本《海上花》譯後記
張愛玲文集總彙  
  卷一:長篇小說
  半生緣
  卷二:長篇小說
  怨女
  卷三:散文(39-47年作品)(1)
  童言無忌
  自己的文章
  燼余錄
  到底是上海人
  道路以目
  更衣記
  愛
  談女人
  走!走到樓上去
  洋人看京戲及其他
  說胡蘿蔔
  炎櫻語錄
  寫什麽
  造人
  打人
  詩與胡說
  有女同車
  私語
  忘不了的畫
  談跳舞
  談音樂
  卷四:散文(39-47年作品)(2)
  公寓生活記趣
  夜營的喇叭
  必也正名乎
  借銀燈
  銀宮就學記
  存稿
  雨傘下
  談畫
  自序
  姑姑語錄
  論寫作
  天才夢
  代序
  中國人的宗教
  《卷首玉照》及其他
  雙聲
  氣短情長及其他
  我看蘇青
  華麗緣
  中國的日夜
  附記
  卷五:散文(52年以後作品)(1)對照記
  對照記——看老照相簿
  羅蘭觀感
  被窩
  關于《傾城之戀》的老實話
  《嘎?》
  草爐餅
  笑紋
  卷六:散文(52年以後作品)(2)
  自序
  關于《笑聲淚痕》
  羊毛出在羊身上——談色,戒
  表姨細姨及其他
  談吃與畫餅充饑
  惘然記
  憶胡適之
  談看書
  談看書後記
  自序
  再版自序
  卷七:中短篇小說(43年作品)
  金鎖記
  傾城之戀
  茉莉香片
  第一爐香
  第二爐香
  封鎖
  散戲
  卷八:中短篇小說(44年作品)
  琉璃瓦
  心經
  桂花蒸 阿小悲秋
  年輕的時候
  花凋
  紅玫瑰與白玫瑰
  連環套
  卷九:中短篇小說(45年以後作品)
  等
  殷寶灩送花樓會
  小艾
  創世紀
  留情
  鴻鸞喜
  多少恨
  浮花浪蕊
  相見歡
  卷十:文學評論 《紅樓夢魘》
  卷十一:譯注《海上花開》
  卷十二:譯注《海上花落》
  卷十三:譯作《愛默森選集》
  卷十四:劇作暨小說增補/張愛玲年表《情場如戰場》
  五四遺事——羅文韜三美團圓
  色戒
http://baike.baidu.com/view/2137.html?tp=0_11

 張愛玲滿是跳蚤的晚年華服 ‧聯合文學 2010/09/01  【文/吳佳璇】
 
喜愛張愛玲(1920-1995)作品、研究作家生平與相關文化現象者都有個共同疑問:嚴重困擾張愛玲晚年的蟲患,究竟是怎麼回事?
文學評論家水晶是最早向讀者披露張愛玲染上跳蚤居無定所的人。在此之前,僅少數與張保持通信的友人知情。發表於1985年9月21日《中國時報.人間副刊》的〈張愛玲病了〉(注1)一文,直指蟲患為心理病,引述的是與張有超過40年情誼的宋淇提供,同年3月17日張致宋的私人信件影本。
此舉當年掀起萬丈波瀾。無論是友人(多半兼具學者與忠實讀者身分)與書迷,都難以接受張愛玲患精神病的打擊(包括水晶本人)。水晶於前揭文繼續辯解:「……信寫得細膩深刻,寫跳蚤的兩段很合邏輯,有一貫的『張愛玲筆觸』,不像是一個精神病人的囈語」。
病中的宋淇趕緊寫信為自己闖禍致歉,稍後得張回覆,大大鬆了一口氣(注2)。擅自引用宋淇求助信的水晶,顯然未得諒解,10年後為張追悼文時,仍深深懊悔當年的「粗疏與不敬」。
基於景仰、愛護之心,此後張所接觸者發言,傾向強調晚年的她「氣定神閒、頭腦清晰、反應敏銳」,「始終思路清楚,對他人亦如往昔一樣謙和多禮」,甚者認定「心理出了問題全屬無稽之談」。離群索居是「美國式文明的基本權利」;汽車旅館來來去去如大隱於市,則是「神仙般的生活方式」(注3)。至於可怕的蟲患,僅止於呼應少作〈天才夢〉中絕妙好辭「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爬滿了虱子」的感性層次。
1995年張愛玲去世,筆者剛巧也在那一年走上「探索人心」的精神醫學之路。入行之初懵懵懂懂,偶然拾起皇冠版《傾城之戀》與《第一爐香》,便如胡蘭成坐直身體,從讚嘆、折服未受任何心理分析訓練的張愛玲,極其精妙地駕馭文字展現其洞悉世情的天才開始「看張」。
接受發掘故事「專業訓練」的我不久又發現,要理解「張看」得進到「後台」,從不同時期寫給不同對象的書信、親友憶往、甚至(生前)未發表文稿交叉比對、推敲,盡可能貼近她的生命史。這功夫自非我所創,是人類學、精神醫學裡一門名為「疾病誌」(pathography)的學問。
拜近年張生前書信與未發表文稿大量露出之賜,使祖師奶奶棄世後方興未艾的「張學」,進入「一台弦外之音齊鳴的演出,沒有前後台之分」(注4)的時代,連我這個文學「圈外人」也想跑跑龍套。我直覺以為,張愛玲的讀者與友人難以接受她晚年的蟲患是精神病的指控,應是精神疾病被誤解與烙印化(stigmatization)現象的絕佳案例。為驗證我的假設,第一步便是以科學精神檢驗相關事證,重建事件發展始末,試圖回答「張愛玲長年遭跳蚤騷擾可是精神病的表徵」?
「蟲患」始於1983年秋(注5),公寓管理人通知所有住戶配合出清櫥櫃噴殺蟑螂。由於不配合者將逼遷,張只得暫將東西搬出屋外,稍後卻發覺此次搬動帶回鄰居貓狗的跳蚤,人蚤大戰於焉展開。
除蚤無功,張愛玲搬離位於好萊塢住了12年的公寓(1825 N Kingsley Dr.),就近另覓住所(1749 N Serrano Ave.)。相安無事十天,屋主不願再租冰箱,建議她去買二手貨。張卻發現舊冰箱底層帶回一隻特別厲害的跳蚤,即使花了上百元買的除蚤劑也殺不掉。匆匆「把東西存倉庫,從當年聖誕節起一天換一家汽車旅館,一路扔衣服鞋襪箱子,搜購最便宜的補上」,只是如此大費周章,「還是住進去數小時後就有fleas」。
1984年夏秋,蟲患稍歇,林式同協助張愛玲找著一間寬敞的公寓(1538 N Vista St. W. Hollywood),雖沒跳蚤,蟑螂與另一種小爬蟲倒不少。簽了一年合同,且買了台新冰箱,兩個月不到跳蚤又來了,且「演變得更棘手」,只得恢復一天搬一次家,忙得睡眠不足的生活。
自此及至1988年2月再度租屋,親近張愛玲的友人莫不為她居無定所憂心忡忡,互相探詢她的狀況,一片癡心的水晶更在1985年秋衝動發表〈張愛玲病了〉。
蚤患方酣,林式同是此段期間唯一見著本人的人。林文〈有緣得識張愛玲〉(注6)提到,第一次見著張愛玲便是在近市中心的汽車旅館,時間約莫1985年夏。歷時五分鐘的會面裡,林見到「一位高高瘦瘦、瀟瀟灑灑的女士,頭上包著一幅灰色的方巾,身上罩著一件近乎灰色的寬大的燈籠衣」,「腳上套了一雙浴室用的拖鞋」,走起路則是「無聲無息地飄了過來」。自始至終含著笑臉的張愛玲氣定神閒、頭腦清晰、反應敏銳,讓林有「被觀察」的感覺。
躲避跳蚤之餘,張愛玲不忘留神金融訊息,無論是擔心銀行倒閉不辭勞苦換一家存錢,還是留心利息高低,都是典型張氏作風,另面反應她自幼強烈的不安全感。
根據處於逃難、近乎失聯的張愛玲所發出的有限信件,她描述跳蚤習性是「最善適應的昆蟲接受挑戰,每次快消滅了就縮小一次,終於小得幾乎看不見,接近細菌」;還說自己「上午忙搬家,下午出去買東西補給藥物與每天扔掉的衣履及『即棄行李』──大購物袋」。即使兵疲馬困,她不忘斬釘截鐵否決醫生的診斷──無論是暗喻心理疾病的"a lace in my bonnet"(女帽上的一條絲緞),過敏症或任何皮膚病。
直到1988年2月,張愛玲在整理累積多時(年)的信件時,偶然發現鄭緒雷(筆名司馬新)介紹的皮膚科醫生,立刻掛電話預約就診。張稱讚「醫道高明,佩服到極點。診出是皮膚特殊敏感。大概fleas兩三年前就沒有了。敷了藥效如神,已經找了房子定居」(注7)。從藏匿兩年的北郊先搬回市中心的汽車旅館,等不及林式同代尋,直接進住附近小巧的新公寓(245 S. Reno St.)。
6月初,張愛玲又提前搬離,這回不為跳蚤,為一位特殊「鄰居」──一位來自台灣銜命採訪的記者,租下隔壁公寓邊窺視作息,邊掏張丟棄的垃圾做文章,令她「毛髮皆豎」,「皮膚病忽然又惡化」。
住進林式同新造的出租公寓(433 S. Lake St.)年餘,蟑螂螞蟻小花甲蟲全有,蜜月期已過,張愛玲擔心「可能就快有fleas了」。1991年7月,為了多過好萊塢舊屋十百倍而應付不來的蟑螂,71歲的張愛玲搬了此生最後一次家,來到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所在的西木區(10911 Rochester Ave.)。
除了跳蚤,張愛玲對蟲反應向是風聲鶴唳,連通訊郵箱發現螞蟻都必須立刻換掉(注8)。同時面對高血脂症、心血管疾病、難纏的感冒及牙病,忙著看病的張愛玲生活作息大亂,睡眠障礙日益惡化。心力交瘁之際,曾發想「祈禱可能有效」,旋又自嘲「不信宗教無法祈禱」。
1995年,皮膚病嚴重惡化,「藥日久失靈,只有日光燈有點效力」。怕店裡不乾淨,花300美元買燈回家,一天照23小時。怕光照不進,還隔幾天就剪髮。烤乾的皮膚保護力盡失,臉上、耳朵、肩膀盡是傷口。同年7月底,還打算搬家,終究沒力氣再搬。9月8日林式同收到房東通知張愛玲已經過世,趕往察看時,日光燈仍兀自照著躺在行軍帆布床上的張愛玲。 
http://mag.udn.com/mag/newsstand/storypage.jsp?f_MAIN_ID=97&f_SUB_ID=239&f_ART_ID=267281
不同於近年台灣傳媒刻意凸顯汽車旅館的情色想像,林式同分析張愛玲流轉於汽車旅館的考量極其實際:「一是費用少,二是可以多搬地方──她平均每一星期就換一個旅館」。據此推算張愛玲住過洛杉磯地區上百家汽車旅館並不為過。
汽車旅館是應運一般大眾達到以車代步生活條件而生的產物;洛杉磯向是高度倚賴汽車移動的城市,即使近20年積極建構捷運網絡,居民日常生活仍多以自家車代步。身形臞瘦的張愛玲不開車,如何拎著行當長期在汽車旅館間移動?
爬梳文字固能解決這疑問,但我以為下「田野」(field work)──直接去看看張愛玲住過的汽車旅館,體會又是不同。2006年底,終於找到落實這瘋狂念頭的機會(藉口)──研討會論文通過審查,隔年4月將前往智利首都聖地牙哥報告,我便刻意安排洛杉磯轉機的行程,預定回程多停兩天闖闖。
瀏覽張流離汽車旅館時期的書信,發現她都是使用郵局租用信箱聯繫,使林式同〈有緣得識張愛玲〉一文又成為我重要且唯一的依據。但林收信不留信封,時隔多年提筆為文,只能勉力列出九家有印象的汽車旅館地址(注9)。
先以Google map定位,再參照林式同文及張愛玲其他書信,汽車旅館的分佈位置包括(1)早期好萊塢舊住所附近;(2)1986至87兩年間北郊的Valley;書信中未提的(3)南郊Gardena(1985年2月);(4)華人聚集的東郊Monterey Park(時間不詳);(5)東北部文風鼎盛的Pasadena(同前);以及(6)1988年2月蟲患暫解「班師」回市中心找公寓的暫時落腳處。
筆者2007年4月的走訪行程包括張愛玲住過的公寓(注10)與上述汽車旅館。原想師法張愛玲以公共汽車與步行作為移動工具,未料數位熟悉當地的友人一致反對我的莽動,只得接受熱心友人安排,由一位僑胞駕車,極有效率地在一天內跑完行程。
駕車的楊先生來自台灣,定居洛杉磯從事旅行業將近20年,未曾聽聞「祖師奶奶」威名。聽罷我對張愛玲蟲患始末簡述,直呼不可思議。我們以位於好萊塢,張住了12年的公寓作起點,維護得宜的老建物周圍花木扶疏,外觀同紙本與網路資料所見。
蟲患初起,張就近搬入的另一間公寓步行可及,讓張愛玲棄守「公寓生活」的下一間公寓,仍坐落同一區。另有兩家汽車旅館,現況不僅頗具規模,其中一家還加入國際知名假日飯店(Holiday Inn)連鎖。楊先生表示,此家是台灣旅行團可能下榻處,若有張迷意外住進,當雀躍不已。
好萊塢往東行,看了三家汽車旅館,都位於交流道與公車站牌旁,街景荒涼,生活機能極差,除其中一家對街有華人經營的大型超市。想像提著大購物袋充作「即棄行李」趕路的張愛玲,在公共汽車上忍著腳磨破的痛(注11),一下高速公路瞥見汽車旅館招牌便匆匆投宿的光景,豈「落難」二字了得!
張愛玲住了兩年的北郊只有兩個地址。出發前查明較遠一處現址已無汽車旅館,故略去。另一處旅館雖在,但屋況不佳(注12),街市罕人煙,只見一位上了年紀的女士呆坐公車站前,身邊放著兩個大購物袋,狀似bag lady。
回到市中心,我站在因都市更新遭拆除的旅館舊址前,想起1985年2月,張愛玲從此地發了一封短信請林式同不必麻煩為她找房子,人蚤大戰節節敗退,「連日心境太壞,不想打電話」。
接下來看到此行最破落的汽車旅館,1988年2月,張愛玲見了司馬新推薦的Kaplan醫師,病神奇地好了,住進這家外牆滿是塗鴉,白天四周充斥無所事事非裔與拉丁裔人的汽車旅館,連忙寫信催林式同幫她找房子。等不及回音,張迫不及待搬到不遠的公寓;夏天,再搬進林式同新造的出租公寓。這兩家和四年前住過的公寓最大不同是少綠地,「水泥味」重,正符合怕蟲的張愛玲。林造的公寓另有一優點,有家頗具規模的綜合醫院(Vincent Medical Center)相距500公尺不到。體弱多病的張愛玲應該光顧過吧!
最後一處是張愛玲辭世的公寓,很容易看出是當天所有走訪點中地段最好的一處。健康快速頹圮的張愛玲在此立下遺囑,搶看病空檔寫《對照記》與《小團圓》,大概沒空出門享受唾手可得的新綠。改寫《小團圓》的巨大壓力終使蟲患再度失控,重重咬穿生命那席華美的袍……。
根據1985年3月致宋淇夫婦書信,張愛玲認定騷擾她的跳蚤分兩批:第一波是1983年Kingsley舊居鄰家貓狗傳入的黑色跳蚤;第二波則是1983年11月搬家後隨二手冰箱隔熱層來的淺棕色中南美品種,隨著她一路搬遷,變小後像細長的枯草屑。直到1986年9月,這批跳蚤還在,且「每次快消滅了就縮小一次,終於小得幾乎看不見,接近細菌」。1987年9月,「一切跟上次來信時一樣」。
在這段有一貫「張愛玲筆觸」的描述裡,問題不在邏輯,而是知覺(perception)的障礙──即便第一波描述不足論斷,第二波即是典型的「妄想性蟲爬」(delusional infestation)──罹患此症的病人相信有某種動物在身上四處爬動,雖然看不見,卻能清楚描述它。至於張堅信隨她搬遷的跳蚤一次又一次縮小至接近細菌大小,精神病理學稱為「次發性妄想」(secondary delusion),為解釋其他病態性經驗──跳蚤騷擾的體幻覺(somatic delusion)所產生的(注13)。
知覺(聽覺、視覺、嗅覺、味覺與觸覺)與思考(包括流程或內容)分由大腦皮質不同區塊所執掌,不必然同時發生障礙。因此,單憑思考是否合乎邏輯,實不足評斷精神病之有無。
張愛玲又如何看待醫生的診斷與處置?也就是她有無病識感(insight)?蟲患發生一年多,也就是1985年3月,張的醫生從她身上採樣化驗,看是否有animal tissue(動物組織),張在信中對醫生認定她的症狀是「最典型的sexual fantasy(性的妄想)」不置可否,等待「兩星期後聽回音」。1986年9月,張全盤否定醫生的診斷,別說是疑心或精神病,連過敏或皮膚病都斬釘截鐵被否決。1988年2月,事情出現轉圜,張接受一位皮膚科權威「皮膚特殊敏感,大概fleas兩三年前就沒有了」的診斷,「敷了藥效如神」。很遺憾,病人張愛玲一點兒也不服氣平日寫作喜愛援引的精神分析大師佛洛伊德的學說。
極獲張愛玲信任的林式同,曾婉轉指出她怕跳蚤是心理作用。他以自己皮膚也常發癢說理,認為是皮下脂肪少,抗菌力不夠,加上洛杉磯的氣候,少雨而近沙漠,很乾燥,什麼樣的過敏症都有,張愛玲一樣不同意。
另值得注意的是,既接受皮膚病診斷且敷過神藥痊癒的張愛玲,1988年9月為何病況忽然又惡化?推測與台灣記者準備發表掏垃圾一文,讓她感受到莫大的壓力有關。濕疹(eczemaish condition)、過敏與氣喘等疾病屬於典型的身心疾患(psychosomatic disorders)──也就是說,病程高低起伏受患者感知內外壓力所影響。已對死亡做好準備的張愛玲,1994年以後皮膚狀況急速惡化又為了哪樁?容我大膽推測,極可能與遲遲未能寫出滿意的《小團圓》定本有關。

注:
1.水晶:〈張愛玲病了〉,《魚往雁返》(允晨文化,2007),pp. 83-7。
2.張愛玲.宋淇.宋鄺文美:《張愛玲私語錄》(皇冠文化,2010),pp. 249-53。
3.引自林式同〈有緣得識張愛玲〉文與司馬新《張愛玲與賴雅》專書。
4.蘇偉貞:〈導讀:自誇與自鄙〉,《魚往雁返》(允晨文化,2007),p. 28。
5.參考莊信正編註之《張愛玲來信箋註》與高全之〈為何不能完成英譯本海上花──張愛玲給麥卡錫的一封信〉。
6.林式同:〈有緣得識張愛玲〉,《魚往雁返》(允晨文化,2007),pp. 218-9。
7.司馬新:《張愛玲與賴雅》(大地出版社,1996),p. 228。
8.張愛玲.宋淇.宋鄺文美:《張愛玲私語錄》(皇冠文化,2010),p. 285。
9.分別是:(1) 777 Vine St., Hollywood. (2) 920 S. Figueroa St., LA. (3) 434 Potrero Grande, Monterey Park. (4) 420 N. Atlantic Blvd., Monterey Park. (5) 1605 N, San Fernando Blvd., Burbank. (6) 4222 Vineland Ave., North Hollywood. (7) 2156E, Colorado Blvd., Pasadena. (8) 9111 Sepulveda Blvd., Sepulveda. (9) 1906 W. 3rd St. LA.
10.遺漏2007年2月發表於《印刻文學生活誌》張愛玲致莊信正書信所提,1984年夏秋間曾在西好萊塢區N. Vista St.的公寓住不到兩個月。
11.莊信正編註之《張愛玲來信箋註》。
12.參考Google晚近發展之街景圖,現址已改為停車場。
13.參考孔繁鍾編譯:《精神醫學之症狀及病徵》(合記圖書出版社,1992),pp. 25-45,pp. 56-61。
◎作者簡介
吳佳璇
台大精神科專科醫師。1969年生於台灣雲林,台大醫學系畢業、澳洲墨爾本大學碩士。2008年起浪跡台北與台東,成為浪人醫師。著有《罹癌母親給的七堂課──當精神科醫師變成病人家屬》、《從北京到台北──精神藥理學家張文和的追尋》、《台灣精神醫療的開拓者》、《憂鬱年代──精神科的診間絮語》與《九二一之後──一位年輕精神科醫師的九二一經驗》。
http://mag.udn.com/mag/newsstand/storypage.jsp?f_PROJ_ID=11&f_ART_ID=267282&f_fun=QUY
 
我不懂張愛玲 ‧聯合文學 2010/09/01  【文/王聰威】
 
我不懂張愛玲。去年備受道德爭議的《小團圓》出版之後,姑且不論寫得好不好,我一看就覺得這應該是只有「真正的張迷」才讀得懂的書吧!於是我趕緊分別去問了兩個我一直以為是張迷的年輕女作家。她們一律都說是的,她們非常了解裡面在寫什麼,這果然是只有張迷才讀得入心的東西。
「所以,妳是張迷沒錯吧。」我有點捉住對方小辮子似的說。
「不是啊,我不是張迷啊,你不要亂說喔。」她們異口同聲回答。
「妳們明明就是啊!」我在心裡吶喊著,「幹嘛不敢承認!」
所以我不懂啊!張愛玲究竟是怎麼樣的人?為什麼大家好像都對她抱著一份不易說出口的情感。
我當然早早讀了《半生緣》、《傾城之戀》、《紅玫瑰與白玫瑰》、《怨女》、《秧歌》等等這些棒得不得了的經典作品。看完電影《色戒》之後,一出戲院自然也跟著一干女性友人碎碎念:「演這什麼嘛,小說裡又沒做得那麼激烈……」(不過對我來說,做得這麼激烈也沒什麼不好就是了。)
何況張愛玲對於我,還有一件恩惠值得一提。我念高中時,在報紙副刊上讀到她於1936年寫的短篇小說〈霸王別姬〉,這篇不到五千字的小說以現代手法重寫垓下大戰前夕虞姬與霸王的生死離別,內容少寫歷史主角霸王,反而特別著重描述虞姬女兒心思的愛痛流轉,其實題目若改為「姬別霸王」更合本意。我那時正自以為天縱英才地猛寫小說,一讀之下驚為天人,第一次覺得這世界真是大啊,同時也深感挫折──人家才十六歲就能寫成這樣了,難怪有資格說上一句:「成名要趁早。」
但是隨即心裡又想,「張愛玲寫得出來,難道我寫不出來嗎?」於是也依樣畫葫蘆地寫了一篇改造三國歷史的〈麥城之圍〉,小說字數相近、敘述手法相仿,題目也用四字成語,內容同樣不寫歷史主角關羽,而寫一位小小蜀軍帶兵官眼中的戰事,居然給我矇到了生平第一個文學獎「雄中青年文學獎」,這全得歸功給張愛玲。
正因為張愛玲確實寫得很棒,加上其名門身世、與胡蘭成的愛情故事、鮮為人知的私生活等等因素,使她成了當代最值得探討的文學人物,結果這幾年來也就出現了為數眾多的張愛玲專家與各類研究論文書籍,我可以保證,假如你有閒一一聽完專家教訓與讀完這些書的話,你一定會跟我有類似的感嘆:「如今的張愛玲真是複雜啊,我真搞不懂她。」
雖然說有魅力的女人往往比較複雜,但是這一次,就讓我們把事情變得簡單一些,更有條理和全面規劃一些,一步一步掀開「張學」的神祕面紗!重新回到最基礎,最國民教育的功課上:國語課、英語課、健康教育課、歷史課、地理課、美術課、朝會演講……讓我們回到最循循善誘的張愛玲學校,一所別人並不知曉,只有你知道的,上學一次就能夠清楚明白張愛玲其人其作原本面貌的學校。
那麼開課了,起立、敬禮、老師好!
P.S.特別感謝北一女的田威寧老師,既為我們設計了課後輔導內容,也為我們推薦三位北一女畢業生:陳孟婕、陳品蓉、曾方瑜出任封面模特兒。我想,有她們就讀的張愛玲學校,很多人都會急著去註冊吧。(去吧,黃蟲!)
◎作者簡介
王聰威
小說家、現任聯合文學總編輯。1972年生,台大哲學系、台大藝術史研究所。曾任台灣明報周刊副總編輯、marie claire執行副總編輯、FHM副總編輯。曾獲巫永福文學獎、中時開卷好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決選、金鼎獎入圍、台灣文學獎金典獎入圍、宗教文學獎、台灣文學獎、打狗文學獎、棒球小說獎等。著有《戀人曾經飛過》、《濱線女兒──哈瑪星思戀起》、《複島》、《稍縱即逝的印象》、《中山北路行七擺》、《台北不在場證明事件簿》等。
http://mag.udn.com/mag/newsstand/storypage.jsp?f_ART_ID=267277
 
 
 
 
 

台長: 阿楨
人氣(2,355) | 回應(35)|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電視賞析(綜藝、戲劇、影集、節目) | 個人分類: 影視媒體 |
此分類下一篇:《關公》
此分類上一篇:《畫魂》

胡蘭成
胡蘭成>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view/34315.htm

張桂華:胡蘭成傳(自由文化,2007)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387534

薛仁明:胡蘭成.天地之始(如果出版社,2009)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431354

張愛玲:色,戒(皇冠,2007)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381546

張愛玲:小團圓(皇冠,2009)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427280

愛恨傾城小團圓︰張愛玲的私人生活史(京華出版社,2009)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china/chinafile.php?item=CN10127597

高全之:張愛玲學(麥田,2008)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416367


另參本館:《滾滾紅塵》《怨女》《半生緣》《色戒》<假情色之名>
2009-04-29 08:35:51
阿楨
(楨:看到白為父隱惡,深覺人不可因喜其文而迷其人,白先勇如張愛玲,文愈短愈佳,文及人愈長愈劣,但白迷張迷們迷思!另參本館:《孽子》《達洛衞夫人》《玉卿嫂》《金大班的最後一夜》 《她消失在海中》)

張愛玲滿是跳蚤的晚年華服 聯合文學 2010/09/01 吳佳璇

喜愛張愛玲(1920-1995)作品、研究作家生平與相關文化現象者都有個共同疑問:嚴重困擾張愛玲晚年的蟲患,究竟是怎麼回事?
基於景仰、愛護之心,此後張所接觸者發言,傾向強調晚年的她「氣定神閒、頭腦清晰、反應敏銳」,「始終思路清楚,對他人亦如往昔一樣謙和多禮」,甚者認定「心理出了問題全屬無稽之談」。離群索居是「美國式文明的基本權利」;汽車旅館來來去去如大隱於市,則是「神仙般的生活方式」。至於可怕的蟲患,僅止於呼應少作〈天才夢〉中絕妙好辭「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爬滿了虱子」的感性層次。
接受發掘故事「專業訓練」的我不久又發現,要理解「張看」得進到「後台」,從不同時期寫給不同對象的書信、親友憶往、甚至(生前)未發表文稿交叉比對、推敲,盡可能貼近她的生命史。這功夫自非我所創,是人類學、精神醫學裡一門名為「疾病誌」(pathography)的學問。
http://mag.udn.com/mag/newsstand/storypage.jsp?f_MAIN_ID=97&f_SUB_ID=239&f_ART_ID=267281

我不懂張愛玲 聯合文學 2010/09/01 王聰威

我不懂張愛玲。去年備受道德爭議的《小團圓》出版之後,姑且不論寫得好不好,我一看就覺得這應該是只有「真正的張迷」才讀得懂的書吧!於是我趕緊分別去問了兩個我一直以為是張迷的年輕女作家。她們一律都說是的,她們非常了解裡面在寫什麼,這果然是只有張迷才讀得入心的東西。
「所以,妳是張迷沒錯吧。」我有點捉住對方小辮子似的說。
「不是啊,我不是張迷啊,你不要亂說喔。」她們異口同聲回答。
「妳們明明就是啊!」我在心裡吶喊著,「幹嘛不敢承認!」
所以我不懂啊!張愛玲究竟是怎麼樣的人?為什麼大家好像都對她抱著一份不易說出口的情感。
http://mag.udn.com/mag/newsstand/storypage.jsp?f_ART_ID=267277
2012-04-23 11:26:41
版主回應
白先勇寫父親身影 大陸出書 2012-04-23 旺報

 「父親一生參與了民國的興衰,他本人就是民國史的一部分。在卷帙浩繁的民國史冊中,父親的身影應當立在相當醒目的位置。」知名作家白先勇紀念其父的《白崇禧將軍身影集》21日在大陸新書發表,白先勇費時2年,整理出大量珍貴圖片記錄白崇禧的生平,對於其父北伐、處理二二八事件、來台後失去實權並受情治單位監控乃至眾多傳聞,均在此書中披露,以完成其父所言「向歷史交代」。(另參本館:壟斷二二八 孫立人政變三部曲 《西安事件》
蔣的本來面目)
 228後來台令停止濫殺
 對於外界最好奇的,關於白崇禧的死因是否與蔣介石有關,白先勇具體回應:「不可能是蔣介石派人下毒。」雖然有關其父被毒害的種種謠傳簡直精采得像間諜片,白先勇認為這些源於退休特務谷正文的說法「完全是他自己的幻想」。在白先勇看來,由於級別差很遠,蔣介石絕對不可能授命給他;其次,「用酒毒死他也太笨了」。多年來對谷正文的說法不予回應,正是不想抬舉這種八卦新聞。白先勇表示:「父親的去世就是因為心臟病發,他一向冠狀動脈有點擴大,這是家族遺傳。」
 對於白崇禧與蔣介石之間的關係,白先勇則以父親的話概括:「總統是很重用我的,可惜我有些話,他沒聽。」二二八事件後來台宣撫的白崇禧,當時以國防部名義命令全省軍警情治單位停止濫殺,審判公開,又對參加過二二八的學生不究既往,「很多人因父親,救回一命」,回到南京後白崇禧更向蔣介石建議撤換陳儀,撤職查辦警備總部參謀長柯遠芬。白先勇認為父親選擇台灣作為最後歸宿,是死得其所。  

白崇禧 维基百科

白崇禧(1893年3月18日-1966年12月2日),字健生,中國廣西臨桂縣人,中華民國國民革命軍一級上將,有「小諸葛」之稱。屬國民黨「新桂系」,地位僅次於李宗仁。著名作家白先勇之父。
李宗仁和白崇禧人稱「李白」。二人是國民黨內最具實力的地方軍事勢力──桂系的中心,多年來一路合作無間。最初二人一同加入孫中山在廣州的革命陣營,又聯合一起驅趕廣西的舊軍閥。北伐時,率廣西軍隊攻至山海關。北伐成功後,和蔣中正及其他地方勢力多次開戰;八年抗戰爆發後,二人動員廣西的軍隊抗擊日軍,合作指揮多場大戰,並屢有勝果。
戰後白崇禧擔任國防部長,然而國共和談失敗,桂系無法保住中華民國的半璧江山,白崇禧本身勢力亦無法維持。大陸被共產黨奪取後,白崇禧則前往臺灣,卻未能擔任要職,抑鬱而終。
 目錄
1 生平
1.1 身世
1.2 北伐及抗戰前期
1.3 抗戰期間
1.4 國共內戰
1.5 台灣時期
2 家族
3 遺蹟
4 參考資料
5 參見
6 外部連結
http://zh.wikipedia.org/wiki/%E7%99%BD%E5%B4%87%E7%A6%A7

白先勇為崑曲獻身 2010-02-20 人民日報(楨:棄文當戲子!另參本館:《東方戲劇場美學》)

  旅美作家白先勇以大無畏“先勇”之姿,挺立于昆曲改革潮頭,克服萬難將有著“昆劇之母”稱謂的《牡丹亭》戛戛獨造成青春版!昆劇“青春版”的概念,乃是《牡丹亭》劇本問世後數百年來的首創。自稱爲昆曲改革“義工”的白先勇如此吐露甘苦:“義工,意味著心甘情願地獻身和不計酬勞,這兩點我都具備。這幾年搞青春版《牡丹亭》,搭上時間、精力且不說,僅是打長途電話,電話費也不止一兩萬美元。”
  “獻身”,可遠溯至當年白先勇觀戲後興奮不已竟自費尾隨昆劇團從上海到北京一路看演出!如此癡情的昆曲迷可謂鮮見矣!而白先勇一旦成爲青春版昆曲《牡丹亭》的總制作人和藝術總監就更忙碌了:從前期策劃、角色選擇以及舞美、音樂的審定,乃至嚴格擇選劇中角色用的一把把扇子,訂做200多套手工蘇繡的演出服裝,諸多細枝末節無不親曆親爲,還要擠出時間四處化緣籌措資金。鑒于陽春白雪高品位昆曲與一些觀衆較低欣賞水准之難融情狀,白先勇還履至大江南北頻頻舉辦昆曲講座。古稀之年的白先勇頻頻親自率團到全國各地演出,並遠赴日本、美洲、歐洲廣泛巡演。作爲20世紀60年代臺灣現代主義文學運動旗手的白先勇,曾制定計劃撰寫50萬字其父白崇禧傳記,也爲青春版昆曲《牡丹亭》的改編排演讓路而忍愛擱筆。
  白先勇憑藉著對昆曲藝術“之死矢靡它”的“文化使命感”和堅韌情愫領軍籌劃,使之全身心傾注其中的古老昆劇呈現青春生命。需要連演3個晚上9個小時才能看完全劇的青春版《牡丹亭》,由于融入了現代元素,舞臺上朝氣四溢,令人耳目全新,在海內外演出160場獲得巨大成功,在美國加州巡回演出12場後,美國聖塔芭芭拉市長將演出的一周命名爲“牡丹亭周”。
2012-04-23 11:39:24
阿楨
(楨:又一少時了了大必不佳之作家!)

魏微《十月五日之風雨大作》 (寶瓶文化 2012)
  
  本書收錄魏微極為優秀的短篇小說,10篇故事,10種人生。面對她的小說,我們得以窺見眾生相的老到滄桑,及其悲歡聚散。她,寫盡人們的生之燦爛,死之寂滅,大時代的小人物在她的筆下,幽微的、縹緲的、無以名狀的美好與愴痛,化成一束束流麗綻放的煙火,半明半暗,在我們心上燦爛乍響,回頭看,生活仍有著,一切不同了……
  作者簡介
  魏微 1970年生於江蘇,作品構思新穎,文筆細膩動人,刻寫日常生活的人事入木三分,小說曾登1998年、2001年、2003年、2004年中國小說排行榜。作品曾獲《人民文學》獎、《中國作家》大紅鷹文學獎、魯迅文學獎、莊重文文學獎、中國小說學會獎等多個國家級文學大獎,部分作品被翻譯成英、法、日、韓、波蘭等多國文字。  
  細讀魏微的故事後,令人驚嘆能從中看到張愛玲的依稀背影,能給予一個閱讀者足夠的魅惑;另外,在2010年的年度小說家獎的評選上,魏微曾擊敗排在提名名單第一位的韓寒,獲得了「第九屆華語文學傳媒年度小說家獎」。已出版長篇小說《拐彎的夏天》、《流年》、《一個人的微湖閘》;小說集《越來越遙遠》、《情感一種》;散文集《你不留下陪我嗎》、《到遠方去》、《既曖昧又溫存》。
  《拐彎的夏天》、《一個人的微湖閘》中文繁體版由寶瓶文化出版。

我這七年 

  七年前,正是我寫作的一個噴薄期,那時候,我寫得很舒服,可以說是順風順水;那時候,我對萬物都充滿了感情,下午的陽光落在客廳裡也會讓我滿心歡喜。不拘什麼場合,只要我願意,我就能走進物體裡,分不清哪個是外物,哪個是自己。就是說,那時我與生活呈現了一種如膠似漆的關係,哪怕終日躲在一個小房子裡,抬頭看一眼窗外,世界就落在我心裡。
  這就是我對於生活的態度,有點唯心主義,它不是靠經歷,而是靠感受;我很高興自己曾有過這麼一段善感的時期,那是我寫作最好的時期,我熱中於表達,迫切地想寫出事物落進我眼裡、爾後折射進心裡的各種層次複雜的過程,我總是想大聲地說話,關於人,關於故鄉和成長,關於我身處的這個時代,我渴望說出自己的陋見。
2012-10-09 10:33:07
版主回應
  如今回望我多年前的文字,我的見解既不新鮮,也不獨特,它之所以得到過一些朋友的錯愛,可能是因為我的文字裡能看得見感情,感情遮蔽了我寫作所有的缺陷,直到今天我仍認為,只有感情、激情、愛這樣一些辭彙才是文學創作的原動力,而不是通常所認為的生活。
  寫作最神祕的一點是,在我年輕的時候,閱世未深,我卻寫出了我未曾經歷的對於人生、人性的認識,直到今天,我仍認為有些認識精準而體貼,就像一個飽經滄桑的老人寫的;而後來當我漸閱人世,人生的各種滋味整個把我兜住,形成翻江倒海之勢的時候,我卻再也不願寫了,確切地說,我對說話已經喪失了熱情。 
  七年間,我經歷了一個中年人所能經歷的一切:空洞,虛無,焦灼,麻木,常常四顧茫茫,走在擁擠的大街上也會覺得空空蕩蕩。我覺得自己是在忍受,也是在享受,人生的廣闊細微從四方八面襲擊我,我沉墮其中,有時想徹底地被它淹沒,有時又想掙扎站起。  
  然而從去年開始,我終究還是找到了一點動力,在編輯的催促之下,我寫了〈姐姐〉,我對它們並不滿意,然而它們對我卻有意義,就像經過漫長的沉睡突然甦醒,看得見天光,聽得見鳥叫,知道自己還活著,是這世界的一分子;知道自己還能思考,也有感情,呼吸微溫,有人的熱氣。我感慨萬千,同時告誡自己要保持平靜。在寫作的過程中,我重新找回了表達的熱情,找回了語感,找回了對我筆下每一個漢字的熱愛,我梳理了這七年來我的所思所想,覺得自己並沒有浪費這七年,事實上,正是這七年來的艱難停頓,使我與真正的寫作貼心貼肺。  

內容連載
  異鄉
  一
四月的一個晚上,許子慧從辦公室裡走出來。
每到月末,她總是略微忙些,她是華美貿易行的會計師。華美貿易行是一家剛開張不久的公司,坐落在城區的一幢高級公寓裡。這一帶櫛次鱗比的多是些商住兩用樓,戒備森嚴的門衛,綠草坪,林蔭道,星巴克咖啡館的坡形紅屋頂上伸出一個煙囪似的窗戶,在雨中,不大看見行人,一切變得很像外國。
  許子慧來應聘的那一天,天正下著雨,她把自行車放在隔壁一家商場門口,一路遙遙地走進來。她不能讓自己顯得慌張。雨並不大,然而一星半點到底打濕了她的衣衫和頭髮,使她恍惚中覺得自己或許是出汗了。有好幾次,她頓了頓腳步,想掉頭走開。她沒想到她應聘的公司在這麼一個地方,它的堂皇打擊了她。招聘廣告寫得極為低調,人才市場報上寥寥的幾行字,讓子慧誤以為它是一家小公司。
  來這大城市三年,子慧換了十多家單位:圖片複印社,廣告公司,私人書店,GRE速成報名點……都是小街上的小店鋪,三兩間門面,裡面可以搭伙做飯,也有摺疊床。子慧有時候就住在公司裡。前不久,她和女伴相中了東單附近的一棟舊公寓,兩室一廳的小戶,和房東老太太合住。
  房東老太太姓李,七十來歲的樣子,子慧叫她李奶奶。這李奶奶孀居多年,身上自有一種威嚴。來看房子的時候,子慧兩人站在客廳裡,李奶奶一雙眼睛冷冷地掃過來,直把她們從頭看到腳。她在看什麼呢?她懷疑什麼呢?
  子慧突然覺得自己很不堪,一顆心惴惴的,身體無緣無故地要發毛發虛。她低下頭,照自己的身子看了看,那天她穿一件高領線衣,她的胸脯很小,她的臉沒化妝。毫無疑問,這是一張標準的良家婦女的臉。
李奶奶說:「哪兒人?」
子慧旁邊的小黃說:「青島。」
「你呢?」李奶奶把眼睛轉向子慧。
子慧說:「吉安。」
「吉安是哪兒的?」
子慧說:「江西。」
  小黃從包裡取出一摞資料,林林總總也有六、七頁紙,她說重不重、說輕不輕地朝沙發上一扔說:「你看看吧,這裡頭有身分證,單位開的介紹信,學歷證明……要是不行就說一聲,我們好換一家。」
  李奶奶戴上老花眼鏡,把資料大體翻了翻,臉上突然冒出一點笑泡來。她領她們去看房間,嘴裡兀自嘮叨著:「不是信不過你們這些外地人,外面世道這麼亂,我年歲又大,怎能不多長個心眼兒?」
  子慧兩人互相看了一眼。
房間很小,只有六、七平方米,除了一張雙人床,一個帶穿衣鏡的立式櫥櫃,再也擺不下別的物件了。窗戶是北向的,房間裡光線幽暗,從那蒙著污垢的窗玻璃上,能看見幾戶人家的後陽臺。樓下的空地上,五、六個小孩在踢足球。一個賣饅頭的中年男人推著自行車一路叫賣。這一帶是老居民區,擁擠,嘈雜,歡樂;房租雖貴了些,可是兩人分攤,還是能接受的。李奶奶簡略地說了些情況,搭訕著出去了。
小黃關上門,朝地上啐一口唾沫說:「老太婆以為我們是幹那個的。」
子慧忍不住要笑,她反手靠在櫃門上,瞟了一眼小黃挑染的幾綹金髮說:「本來嘛,你也像的。」
小黃撲上去撕打,兩人笑作一團。
……………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547875
2012-10-09 10:35:46
阿楨
《滾滾紅塵》

電影《滾滾紅塵》的以下劇情很簡單嘛,三毛的劇本怎寫得如此心疲力盡似地?

「韶華因父親不准她與戀人小健結婚,被鎖於家中,自殺未遂。父親死後,韶華離家出走,以寫小說為生。不久,只重感情、不問政治的韶華與為日本人做事的文化官員章能才相戀。抗戰勝利後,章能才銷聲匿跡,不知去向。韶華幾經周折,在一農舍中找到他時,卻見他與一寡婦同居。韶華于絕望中回到女友月鳳處生活。不久,月鳳亦因與熱心學生運動的男友小勇一起參加反政府集會而雙雙遇難。後韶華偶遇窮困潦倒、 四處躲藏的章能才,恰逢為報殺夫之仇的老鄰居“小妻子”向國民黨糾察誣告章能才為共產黨,韶華為救章能才,逃跑中被汽車撞傷。解放前夕,商人余老闆用金條 換來兩張乘末班船赴台的通行證,欲攜韶華離開大陸,韶華卻將章能才送上輪船。四十年後,章能才返大陸尋找愛人,只得到一本韶華寫的長篇小說《白玉蘭》。」

更嘔的是,「電影《滾滾紅塵》在第27屆(1990年)金馬獎上一舉奪得七項大獎,分別是:最佳劇情片獎、最佳導演獎 (嚴浩)、最佳女主角獎(林青霞)、最佳女配角獎(張曼玉)、最佳音樂獎、最佳攝影獎、最佳美術設計獎(張西美、廖鳳平)、最佳造型設計獎(張西美)。」就是沒最佳劇本!

据說三毛就因此而自殺而死?

少八卦了!這和之前家屬因天主教信仰而拒絕承認三毛自殺一樣,都是不了解三毛早在她夫荷西死於潛水打撈工之後,便有渴死的神秘體驗(這些都表現在其散文中)。

對!就和她的劇本《滾滾紅塵》(皇冠,1991)一樣,自己又不像黑澤明是導演,何必在劇本上將人事時地物的背景描述的那麼評細呢?三不五時又劃上一張室內設計圖、甚至地圖,有時可能又自知太撈過界了、附注可由導演自行決定是否要依劇本所言拍攝。

三毛的個性就是這樣──一頭熱,有躁鬱傾向,不只可從她時而非常公開活動時而自閉看出,就連她忽瘦忽豐的臉脥也可窺出端倪。

你又會看相了?乾脆改行去算命,別在此評文。
三毛的《滾滾紅塵》劇本還是有可讀性的,我抄段表演給你欣賞:

「在讓到『這是…』時,月鳳慢慢蹲了下來,開始把韶華的衣袖緩緩往手臂上推,手腕上,割腕自殺的痕露了出來,衣袖再往上推──慢慢的──講到『棄妳而去』那句話後,月鳳手勢一緊,露出了手臂上的疤痕。」(p.130)

三毛還兼演技指導?還不如自己寫部小說有自主性。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281756413
2014-09-05 18:50:30
圖博館
張愛玲晚年窮困潦倒? 版稅單證實她不窮 2016-07-24 中央社

圖為今年2月台北國際書展推出的「張愛玲特展:愛玲進行式」。 聯合報系資料照
作家張愛玲雖然去世近20年了,但在華人讀者心中,她永遠是一個傳奇。外傳張愛玲晚年窮困潦倒,但是版稅資料顯示,張愛玲晚年並不窮。
華西都市報報導,張愛玲文學遺產執行人宋以朗與學者止庵23日在香港書展的一場有關張愛玲的文學對談中,談及張愛玲晚年的生活狀況。
從宋以朗整理的張愛玲遺作中發現,張愛玲晚年的生活並非外人傳聞的「窮困潦倒」。
張愛玲研究專家、學者止庵說,一些人寫文章評論或者傳聞說張愛玲「晚年經濟狀況」,指她生活窮困潦倒,讓很多讀者信以為真。
其實,從她寫給宋淇夫婦(宋以朗的父母親)的信中看出,晚年的她一點也不窮,絕對不能說是窮苦潦倒或者窘迫。
止庵表示:「跟她合作的台灣地區的某家出版社,對她很不薄。她晚年在美國的生活之所以過得很簡單,那是她主動選擇的生活方式。」
宋以朗也認同此一說法。
他表示,關於張愛玲的晚年財產狀況一直有很多說法;其中有個說法「張愛玲去世後,只有幾塊錢 」,這絕對是錯誤的。「我看到她的出版版稅單子的數字,她不窮的」。
宋以朗說,她晚年不喜歡花錢,不喜歡買東西。因為買了東西,讓她搬家很困難。張愛玲晚年搬家很多次,往往提著東西就走了。
2016-07-25 09:17:41
圖博館
兩岸研究胡蘭成 台冷陸熱2016.10.19 旺報

電影《色戒》上映後,許多人說易默成的原型之一就是胡蘭成。正因為曾任職汪偽政權,胡蘭成在兩岸都不討喜,由於他曾在台灣講學,並形成「三三作家」一派,作品曾在台出版過10冊,然而已絕版多年;反而近年大陸陸續推出其著作十餘種,對胡蘭成的關注與研究,此消彼長。
  拋開政治身分,近年大陸多以文人角度重新認識胡蘭成。文藝評論者陳丹青曾指出:「我們對胡蘭成的開發還不夠,距離深入的研究還很遠。」《胡蘭成全集》主編小北也表示:「完整呈現文本始能全面地研究胡蘭成。」
  《心經隨喜》雖於2012年由台灣率先大陸出版,但出版方如果出版社指出,至今反應一般,因此《易經與老子》是否出版,仍在評估之中。然而,大陸近年「胡迷」眾多實是拜台灣所賜,以小北為例,他自言受惠於台灣作家杜至偉多年來將胡蘭成作品放上網路,才得以大量拜讀胡蘭成作品,並開始看張愛玲。
  小北看胡、張兩人作品,張愛玲呈現的是「天地不仁」,而胡蘭成表現的是「良知良能」,兩人實是非一非二,而胡蘭成之子胡紀元也表示:「如果胡蘭成是海,那麼張愛玲就是海中的島嶼。」
  去年胡蘭成誕辰110周年,在胡紀元、胡寧生兄弟授權下,小北整理了《胡蘭成全集甲,乙》兩輯已在香港出版,分別是其政論11種和中文專著,小北以此期許更多胡蘭成作品,得以重現兩岸讀者視野。
  回應
胡「良知良能」? cf《她消失在海中》 : 《她從海上來》的主題應是張愛玲與三個男人(不論父親、胡、或賴雅都有戀父傾向)的恩怨情仇,丁卻拍的很濫情很不寫實,不論是寫張的現實感情世界之情(如司馬新所著《張愛玲與賴雅》,大地,1996。張子靜、季季合著《我的姊姊張愛玲》,印刻,2005。)、或寫張氏著作中的男女感情世界之情,在丁的導演下,到處吃軟飯騙感情的胡成了《紅樓夢》裡的賈寶玉,而他的女人,不論是合法的歌女老婆、同居的才女張愛、誘姦的純女小周、或逃亡時的熟女斯太太,在丁的導演下全成了胡的真愛。
我看丁乾脆再拍部《胡蘭成伝奇》,將上述四女和胡逃到日本後勾上的日本女人,全都拍成純純的真愛算了。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281756064
2016-10-19 07:42:09
圖博館
海派時尚
作者: 胡根喜
出版社:文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08/01
  內容簡介
上海男人、上海女人是時尚的智者、創造者、身體力行者;在大道樂行的時尚領域里,上海人長袖善舞,風流淵藪。
上海之所以在時尚的領域里獨佔鰲頭,而堪稱時尚之都。是與它特有的文化屬性,即質類的海派文化休戚相關。
海派時尚的歷史,並非是斷代的;悠遠而優良的海派文化傳承是上海男人、女人時尚的底蘊。
胡根喜,上海人,籍貫江蘇;從上個世紀80年代初起任報紙記者、編輯。自1981年在《萌芽》發表小說《訴訟》起,創作多部中、短篇小說及長篇小說,並出版《老上海》、《拉洋片》、《四馬路》、《尋找上海老克拉》、《大亨恩怨》等系列作品。
  目錄
  第一章
“上海辮子”開“洋葷”
艷光魅影的1897
艷陽下的上海摩登
坐“洋車”兜風的時髦
Play snooker
時尚的上海饕餮
從“交際茶舞”起興的海派舞廳
“跑馬”盛世
上海身價
Columbia Riding School引領的時尚
獨步洋場的“上海派頭”
上海住房夢
曾經的金融時尚
海派旗袍的盛世風情
  第二章
滬上流行“列寧裝”
連衣裙之魅
搶購“A581”
上海戀愛經典
婚姻通行證
70年代的炫酷
青春的“旱冰一族”
行走街頭的上海酷男
騷動在夜幕下的情色男女
  第三章
新銳時裝設計師的上海之戀
碧波里的“華爾茲”
海派股民的詠嘆調
浪漫的“泡湯”之旅
上海街頭新流韻
都市新“POSE”
正在時尚的“卡丁車”
  序
上海之所以在“時尚”的領域里獨佔鰲頭,而堪稱中國時尚之都,那是因為與它特有的文化屬性,即異質類的“海派文化”休戚相關的。
  別具一格的“海派文化”,有其深厚的歷史底蘊!
2017-04-08 11:24:00
圖博館
眾所周知,上海最早的文化遺址,可以上追至6000多年前的青浦崧澤馬家文化。而時尚文化則可以溯源于宋元;斯時,由于戰亂頻仍,加之元末皖地農民大起義,北方、中土的富商大紳紛紛流遷避禍至被史稱為“東北五鄉”的上海,由此,也帶來了食精衣麗的豪侈風尚。從此,上海人的生活狀態開始進入了“頗崇華黜素,雖名家右族,亦以侈靡爭雄長,往往逾越其分而恬然安之”。
  得地理位置絕佳的上海人,真是福分非淺︰天賜的一條大江,挾巴蜀之松愜、荊楚之精明、大揚州之綺靡,滾流而下匯于此地,給人海處的上海,注進了多姿多彩的文化精元要素。一條吳淞江流、一地吳越清響,令上海崇侈時尚,頗盛性情中人。
  開埠,又給了上海人一次歷史性的大機遇︰自1843年11月17日以後,上海人從洋、海間飄灑而來的歐風美雨中,浸淫出異于各地的態相,得識了洋樓洋裝洋派的精致。因而,領時代風氣之先的上海,身姿與態相就大不一樣了。
  天時、地利、人和,得天獨厚之下,舊有的傳統文化已束縛不了“海納百川”的上海人的思想,也難以與一個從形式到內容上都具有“新、異、進、敞”特質的社會生態相適應。
  上海人談論時尚,是實至名歸的事。由于“開埠”這段特定的歷史,上海的商貿、金融、工業,以及信奉科學的理念,較各地率先發軔。由此,上海人從洋行的運作、企業的生產經營、對外經貿、對內經商中,率先學會了規整守時、精打細算、速度與效率;同時,出人各類洋行、“Office”的人,是極注重衣裝與態相的;由此,上海人不得不在行為舉止、衣飾扮相上使自己規範人時,並創造具有“海派”特質的時尚;從而,生成了一種上海作派,也就是領各業時尚之先的“上海腔調”。
  上海時尚的另一著陸點,在于上海女人。在相對緊張與逼仄的生活狀態中游刃有余的上海女人,為了適應越來越高品質的生活;為了能讓自己“進得廚房”,且又“出得廳堂”;為了給夫君“車L面子”;為了不落潮流之後;當然,也為了示人以滋潤與富態的優越感,她們殫精竭慮地要為時尚出盡風頭。
  由此,在大道樂行的時尚領域里,上海人長袖善舞,風流淵藪。
接受時尚、樂于時尚、傳承時尚、創造時尚,是“海派文化”血脈相承的上海子民代代因襲的特質。所以,當今的上海青春男女總是站在了時尚的前沿。
2017-04-08 11:25:00
圖博館
賈寶玉和胡蘭成 2017-05-18 風之子

很多人瞧不上賈寶玉,說不過是個紈絝子弟。
很多人喜歡胡蘭成,說是個大學者。
這個世界到底怎麼了?
台灣作家林奕含自殺了,在她的小說《房思琪的初戀樂園》出版之後,在寓所上吊而死。
而更讓我震驚的是她的一段話,說她小說裡那個性侵房思琪的李國華,其實是胡蘭成的影子。她追憶張愛玲痛苦絕望的一生,那麼哀婉的說:
像李國華和胡蘭成那樣學文學的人,當他說出詩的時候,應該是“思無邪”的,為什麼他可以背叛如此精緻優美,浩浩湯湯五千年的語境和傳統?
如果沒有胡蘭成,張愛玲的世界不會如此窘迫困頓。如果沒有13歲那一次性侵,林奕含也不會死。很顯然,林奕含認為她受到了和張愛玲一樣的侵害,不僅僅是肉體的侵害,而是文學的文化的侵害。
中國文化和中國文學的某些東西,像瓷瓶一樣精緻漂亮,卻是有毒的。即便在文學的世界裡,也有包裝得異常精美的私慾。
我唯一不同意林奕含的就是,她認為胡蘭成在念出詩的時候是無邪的。姑且不論漢奸不漢奸的,胡蘭成的文字充滿了隨意和遊戲。這不是大家的境界,這是文痞的境界。正是有這點誤讀,林奕含和張愛玲們才會如此痛苦,感覺到了背叛。其實背叛從未發生。
從這個意義上說,張愛玲也好,林奕含也罷,還真的沒有讀懂《紅樓夢》。
把很多人推崇的胡蘭成擺到很多人瞧不上的賈寶玉面前,胡蘭成就是個渣。
這便是曹雪芹和《紅樓夢》的高妙之處。賈寶玉有很多缺點,但是賈寶玉的優點,卻是幾千年中國男性,那怕是文人騷客罕見的。賈寶玉的存在是對中國文化中國文學和中國文人邪狎精神的否定和批判。而賈寶玉的才學,又比胡蘭成差多少?
設若林奕含和林黛玉一樣,遇到的是賈寶玉那樣的一個男子,便不會死。即便由此便不會有《房思琪的初戀樂園》也是好的。其實這部小說,是林奕含企圖從文學文化意義上擺脫那種“語境背叛”的傷痛感和絕望感,可惜沒有成功,她只好消滅肉身來消弭精神。
2017-05-22 12:27:02
圖博館
很多人說林黛玉是不幸的,但和林奕含比,其實林黛玉是幸運的,她遇到的是賈寶玉那樣一個真正在文化和文學意義上飄逸的而不是隨意的男子。
林奕含的死,代表的是她對胡蘭成那樣包裝得如此精緻的文痞的絕望。
林黛玉的死,卻是她對於賈寶玉代表的悲憫的中國文化和文學的執著相守。
時隔三百年,文學意義上黛玉的死,和現實人生中奕含的死,代表著中國文化中國文學的大道遠去和沈渣泛起。
好在,我們還有一部《紅樓夢》,那是中國文學的聖經。
謹以此文,紀念一個黛玉氣質女孩的離世。這便是殘酷的人生。

林奕含案隔空交火 南檢:夠了2017.5.21中國時報

台南地檢署偵辦補教名師陳星被控誘姦美女作家林奕含案,已陸續傳喚林女父母、丈夫、高中好友調查,但案情仍陷入膠著。目前雙方各自透過「代理人」不斷放話,分別爆料林女曾和台南電子業富二代交往、陳星握有林女手寫情書、林父調取女兒醫療證明欲反擊陳星,南檢強調放話內容無助於檢方辦案,呼籲放話者應適可而止。
南檢襄閱主任檢察官陳建弘說,本案由主任檢察官率2位檢察官偵辦,已在16日傳喚林奕含父母、丈夫到案說明,並調取資料外,15、17、19日三天也分別以證人傳喚林女2名高中好友、補習班幹部共4人,目前檢方正全力分析資料,不排除近日再傳喚陳星、林女父母查證。
對於外傳陳星透過律師放話,爆料林奕含也和台南某電子公司富二代交往,並要求檢方把這位前男友列為證人傳喚到案,甚至陳星提出的當年林女手寫抄錄《關於我愛你》歌詞,事後兩人在台北喜來登飯店談分手,要證明兩人是交往關係。
另據傳,林女父親林炳煌不甘陳星卸責,也找出3名醫師開立的證明,要佐證林女是高三下學期才就醫治療精神疾病,但南檢強調,目前檢方均未收到雙方對外放話資料,無法解讀傳聞真實性,而且這些證據對案情也毫無幫助。
律師鄭深元認為,南檢偵辦林奕含案,可引用的法條就只有妨害性自主罪,雙方如有發生關係,檢方要查的也只有強制與合姦兩種,現在女方已過世,其他的證人都是傳聞證據,在沒有主要證據的情況下,傳聞證據的證據力將受質疑。
  回應
開始抹糞了 誘姦犯
哈哈,反攻啦
這渣男有夠噁心
林女不是說其他人都是吃吃豆腐
交往兩個月就馬上劈腿,真的是神經病母豬
任何性騷擾飯被判決前 都推定為有罪
任何人在依法被判決有罪確定前,均應推定為無罪。
有沒有罪是法官判的 別扯了 合意性交無罪
一切都是幻覺,女神的小說才是事實
2017-05-22 12:35:24
圖博館
林黛玉的原型有可能真是潘金蓮嗎 2017-05-17 胡丹

[高曉松說]林黛玉原型是潘金蓮,而西門慶是“國民老公”。
  近日,高曉鬆在解讀《金瓶梅》時,突然話鋒一轉,說《紅樓夢》中的女主角林黛玉原型是潘金蓮,此語一出,自然炸開了鍋,因為這似乎顛覆了傳統的觀點,所以,無論是專家、學者還是廣大吃瓜群眾,都為此要議一議,尤其是有些專家,如南京大學文學院教授苗懷明,也是《金瓶梅》學會理事,他就不認可高曉鬆的這種觀點,認為是牽強附會。
 表面看來,《金瓶梅》在中國一直是禁書,禁的原因就是“黃”,而且文字粗糙,是流臭汗的人看的,都而《紅樓夢》卻被評為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自然高端大氣,文字優雅,那是流香汗的人看的。所以,《金瓶梅》中的主要人物那自然是下三濫型的人物,而《紅樓夢》中的主要人物那自然要高尚許多,尤其是賈寶玉和林黛玉這兩個男女主角。
 然而,透過現像看本質,筆者既喜歡看流臭汗者喜歡看的書,也看得懂流香汗者看的書,所以,這兩部文學作品是都能夠看懂的,但看過之後,給人的感覺兩部文學作品從本質上其實並無多少分別,黃的成份似乎沒有誰比誰更遜色,可以說《紅樓夢》傳承了《金瓶梅》的精髓,只不過表達得文雅一點而已。
 其實,無論你反對也好,認可也罷,她們之間確實有很多共同點(?),從筆者的理解來看,至少有五個方面:
一是都是美麗的化身。
二是都是才女
三是都有無奈的抗爭精神
四是出生都相對貧苦
五是都富於心計,嫉妒心強
 那麼,有這麼多的共同點,林黛玉的原型就一定是潘金蓮嗎?答案既不能肯定,也不能否定,因為無論是林黛玉也好,潘金蓮也罷,她們都只不過是文學作品中的人物,非現實中的人物,她們本身有著各自的原型,如林黛玉在現實中的原型一直以來就有許多,許多專家、學者經過研究,有過歸納,主要有湘妃、西施、飛燕、李清照、鶯鶯等,還有李香玉,作者曹雪芹的表妹等等,無論是誰,似乎都有林黛玉的身影,有相似的地方,都能夠找到一個或幾個共同的地方,但無論是誰,都有不相同的地方,甚至還有很大的差別。而潘金蓮在現實的原型似乎沒有定論,但現實中這樣的人似乎很多......。
  回應
高曉松純屬打胡亂說,全靠油嘴滑舌欺名盜世。
2017-05-22 12:37:31
圖博館
按今天的標準,許多古詩都在“性騷擾” 2017-03-11 胡丹

  各位請注意,性騷擾是打了引號的。這個話題是怎麼來的呢?
最近看一個著名雞湯公號的一篇雞湯文,談到性騷擾,它說德國某公司關於職場性騷擾有明確的規定,入職守則規定很細,稱讚女同事裙子漂亮、你今天好美,都被視作性騷擾,就連夸女同事身材好、胸大、裙子好看都是性騷擾。
這樣規定肯定是有意義的,老司機都知道,性騷擾不是強姦,直接而粗暴,性騷擾有個漸進的過程,言語試探和挑逗就是第一步。沒事讚美人家身材好、胸大、裙子漂亮,就是沒騷擾,也騷動了,還是不要吧!男女交往,謹慎一點,對大家都好。
我在讚同德企的做法後,忽然想到,如果按照這個標準來讀古詩,天吶,許多古代詩人都有性騷擾的嫌疑呢!
  古詩對女性身體的描寫簡直就像X光,詩人的眼光上下掃描,幾乎沒有一處不寫到的。隨拾幾個關鍵詞——
臉部:紅蓮、銀盆、梨花,媚眼,丹唇,皓齒,柳葉杏核櫻桃,翠眉(寫眉者似最多,還有淡眉、蛾眉等)
身體:酥胸、雙峰、玉肌,肌膚若冰雪
手指:香蔥、玉筯、嫩筍、皓腕凝脂
足:尖尖角、金蓮、小粽
衣著:葡萄帶、石榴裙
氣質:弱柳、千嬌百媚、傾國傾城
許多詩詞就是從頭贊到腳的,如先秦《詩經·碩人》:“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眉”。
楚國大騷人宋玉乾脆來個《登徒子好色賦》,他說“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國”,他筆下的美女,“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齒如含貝;嫣然一笑,惑陽城,迷下蔡”。
女人身上,哪一處能逃過,不被詩人觀察到,再寫進詩裡?形容美女,宛如人體解剖!
在這些詩句裡,許多女子按今天的標準,尚屬幼齒女童。如杜牧《贈別》詩“聘聘裊裊十三餘,荳蔻梢頭二月初”。荳蔻年華,就是十三四歲的女孩兒。
杜甫《絕句漫興九首》:“隔戶楊柳弱裊裊,恰似十五女兒腰”。老男人寫十五歲女兒的腰,看在眼裡,心曾動否?那可是苦巴巴的“詩史”爺爺呀!
古詩裡的這些女子可不是詩人的職場同事,古代女性又都是大門不出二門不邁,那麼她們都是什麼人呢?
2017-05-22 12:38:49
圖博館
我想一位多情的詩人,不會整天拉著自己的婆娘寫這些詩(那是悶騷!),而正經門戶的女孩又不是隨便能讓人寫詩“騷擾”的,則這些詩中的美女,要么是詩人的異性知己,要么就是風月場中之人(青樓女子或官伎)。
我寫此文,不是要大家按照今天的標準去評價古詩和古詩人,而是提醒大家莫要在職場拽文,拿這些古詩裡的句子和詞去騷擾女同事哈!哈哈!

為什麼我不信“美女窮遊” 2017-01-07 胡丹

  第一個問題是:為什麼窮遊之前一定要有“美女”二字?如果是醜女呢?還能窮遊嗎?
古話說的好,在家千日好,出門一時難。出門難在兩事:一是處處要跟人(男人)打交道,二是到處都要花錢。
俗話說,一分錢難倒英雄漢。難道這句話擱美女這哈就不靈啦?“美女”拿什麼與人(男人)周旋交道?這是第二個問題。
人,有好人壞人。走在大街上,熙熙攘攘,可能都是好人:不傷害你,就是好人。可那些窮遊的朋友,特別是那些風頭最盛、經常上新聞、在博客上寫遊記的美女朋友,如果她們真的單身走在荒郊野外,我敢打賭,她所見的人中,“壞人”比例一定飆升。
  我常常跟女學生講,莫看你在繁華鬧市,可能一扇門後,就是地獄。你們看新聞,很多女性受到傷害,就是在非常熱鬧所在的一個較為隱密的空間:或是公園廁所的隔間,或是商場的樓梯間,或地下車庫的黑暗處。看似安全的地方,卻隨時都可能潛伏危險。
  似乎只要一有機會,男人就會變壞,從不受拘束地發洩原始獸性中得到快感。
讀者朋友,如果你是一位男性,不妨想想,是不是當你獨處在一個空曠的環境時,就有做“壞事”的衝動?這種壞事包括很多種,最常見的就是快意的拉泡尿,尿液滋在牆上,那快感,遠勝過五星級酒店的衛生間。古人早看出來了,所以強調:慎獨!
孔子說,君子不立危牆之下。哪裡是危牆?至少對女性來說,無人之處,與男性(尤其是陌生人)獨處,就是“危牆”。
出門與人打交道已難,如果還不帶錢,那真是難上加難。這交道怎麼打?
  那些出門不帶錢,指望窮遊的女性,正可謂處處是危牆。
2017-05-22 12:40:06
圖博館
你跟陌生男性獨處,然後還佔了男人便宜(管吃管送),就加劇了危險。孤男寡女一起獨處,幾百里沒個外人,在美色的撩撥之下(醜女就崩說了,因為她們根本沒機會上車。不然怎麼叫“美女窮遊”),他的獸性可能已在微張;況且他還認為,美女能隨便上一個男性的車,肯定是為人較為隨便的,甚至有點浪,兩人合個體,大概也無所謂吧!
一路無人,交談甚歡,你不知道,那男人已“勃勃—欲動”了。
除非她認為可以用某種方式(身體)回報,此時她已將自己置於一個異常危險的境地。
我從來不相信那些美女窮遊的傳奇,因為多虛構,所以才傳奇。
當然,如果她肯拿身體來交換,那就不是窮遊,而是“遊賣”了(通過交易打交道,倒也符合商業原則)。如果再攤上一個有錢、大方的,說不定還是富遊了。對女人開說,身體就是隨身帶的銀行,如果她一路走一路進銀行“取款”,這可不能算窮遊。倆概念啊!拜託,您可不能隱瞞了這些關鍵信息,然後編一個窮遊的神話忽悠無知少女啊!
當然凡事無絕對,如果真碰上一回“真實的傳奇”,我還是建議,別學她,她呢,最好別來第二回。誰知道下次你運氣如何呢?

最森嚴的堡壘:“男女大防” 2017-03-31 胡丹

  男女關係的本質,是性。
中國古人諱談性事,誨淫誨盜,談性色變。與今日女孩子們在微信朋友圈里大談大姨媽、大賣乳罩而神情自若者,已大不同。
有人說,孔夫子其實挺開明的,他就說過“食色,性也”,承認對人來說,飯飯與愛愛都是本性、本能,不該羞於承認。這確實是古代關於性的最著名的一句話,充滿先秦人性的光芒。錯了嗎?我告訴大家,真錯了。錯在它不是孔子講的。這句話記在《孟子》一書裡,但也不是“亞聖”孟子講的,而是一個叫告子的先生對孟子講的。
  就是孔孟,也只屬於原始儒家,後來儒學發達了,一代又一代的發展,經典論述一層接一層的覆蓋,一個事——比如“男女大防”——儒家怎麼看?就不該只問孔子孟子,或董子程子朱子王子,而應該看,當這些大聖大賢的思想強勢介入後,在全社會形成什麼樣的普遍共識。
2017-05-22 12:41:06
圖博館
男女大防,要在防女,而為女子所防者,是保護所謂的“節操”(貞節、貞操)。
  所以女性儀禮規定了,坐立不許分腿,大劈叉?那還了得!男人想像了,你就是在誘引犯罪。在西方,女性騎馬,都得側過身子,頭向前,胸朝左,以一種奇怪的方式“駕駕駕”。而最厲害的,莫過於把腳裹起來,只能在平地上慢慢挪,這是保護處女膜的最安全方式。古代對女子的種種“防護”,不是對女性的保護,本質上是將女性器物化,當作男性家長的私有之物。所以女人防不防,全是男人在操心。
  男女性別不同,兩性關係確實需要“防”,而且防的重點,確實應在作為弱勢的女性。但男女之防,不應是為了什麼虛空的道德倫理,而是女性自我保護的需要與策略。
  兒童少小無猜,男孩女孩裹在一起玩,到了一定年齡,就要培養“防”的意識了。好比女孩子在六歲以後,就不要跟爸爸一起睡了,就是要告訴她:“男女有別”。女孩子特喜歡瘋,家長也有適時地提醒:女孩兒不同於男孩,風采宜靜、宜雅。

《歡樂頌2》邱瑩瑩因不是處女被嫌棄 網友討論處女情結2017-05-21 觀察者網林西

第16集中,原本冒著粉紅色泡泡的邱瑩瑩和應勤,因為“處女情結”遭遇危機。
飯桌上,曲筱綃鬧著關雎爾,不小心暴露了邱瑩瑩不是處女的事實。
此時,應勤的反應:
兩人聊完之後,邱瑩瑩進來就大哭,因為應勤問她是不是處女。
曲筱綃聽完之後,追上應勤,一頓暴打。
邱瑩瑩得知應勤被打,第一反應是著急幫著應勤說話,並把錯都攬到了自己身上。
難免又是一番爭吵,曲筱綃還講了一個渣男追求處女膜的故事。
第二天樊勝美找到應勤,向他解釋邱瑩瑩的狀況。
..
2017-05-22 12:42:36
圖博館
回應
 大清都亡了,還有人認為非處女就是不自愛?
 每個人談戀愛都有自己的標準,這是很私人的事情,不存在什麼對不對的。應勤沒和邱瑩瑩上過床,他也不是要騙邱,他知道邱不符合自己的標準之後果斷提出來,道德上也沒什麼問題。當然邱也不知道他有處女情節,也沒有騙應,雙方好聚好散就好了啊....
 作為直男,我只想說,並不是在乎那層膜,而是擔心那層膜後面巨大的信息量.比如有可能為別的男人墮過胎,比如被別的男人包養過,比如約過無數次炮·······或許她真的是一個好女孩,只是不小心碰到了一個渣男,可是對不起,我輸不起啊
 你看看這編劇多麼聰明,知道大陸確實有直男癌,可以自己不是處男但是要求姑娘得是處女的渣男垃圾畜生。同樣也有一群偽女權,恨不得把男性給剝了皮。這個話題可以精巧的勾起各種討論,繼續炒高收視率。
 應勤因為不願意接盤,就要被罵渣男,真杯具
 可以不接盤的,但是別罵人不自愛,人家也是戀愛不是約炮怎麼就不自愛了
 應勤覺得我這麼個這麼多年一直潔身自好、一塵不染的人,就是有道德潔癖,不想找個有故事的女人,這有什麼毛病。別人信仰基督教反對婚前性行為,你們覺得這是信仰。應勤反對婚前性行為,你們就覺得是歧視?
 你們這些衛道士比較搞笑的邏輯就是,一方面搞非處不等於不自愛這樣的切割,一方面又堅持男女平等而主張女人有自己決定自己行為的自由,如果信仰真的足夠堅定,根本不會在意別人給自己貼各種標籤扣各種帽子。
 這就跟女人找男人問你有房有車有存款嘛,然而現在男人問你是處女嘛,然後女人就不干了,這是什麼邏輯呵呵,這就跟一個女人有點姿色的同班初中同學女的不讀書期間換過十來個男朋友,等跟她同班的男同學一直努力學習大學畢業之後兩人再次相遇那男的還是跟處男,現在問題就來了女人往往就說你這是什麼邏輯、現在都什麼年代了無非想扣個“落後”的高帽子嘛哈哈······
2017-05-22 12:44:14
圖博館
女講師稱女孩最好嫁妝是貞操:沒人願娶墮過胎的2017.5.23

  原標題:“女德”講師回應爭議:網上斷章取義批穿衣暴露是為女生好
  近日,江西九江學院舉辦的傳統文化進校園公益講座上,演講者丁璇提及“女人衣著暴露易失身”、“女孩最好的嫁妝就是貞操”等言論引發熱議。一時間,輿論喧囂,有網友表示“這些言論是對女性的歧視和禁錮”。
  講座引起爭議後,九江學院宣傳部發表聲明稱,部分網友發布的丁璇老師講座內容有斷章取義的地方,網上爆出的部分爭議性話語圖片並非當天的講座內容,“當天的講座並沒有任何不妥言論”。
  北京時間“此刻”(微信號btimenow)了解到,該場講座的主題為“傳統文化進校園公益講座—做新時代的窈窕淑女”。在講座預告中,介紹主講人丁璇為中國婦女聯合基金會傳統文化公益講師,河北省傳統文化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女德文化研究學者,女德與禮儀資深專家。過往報導還顯示,丁璇曾巡迴各地講授傳統文化,主講主題有: “女德乃齊家之要”、“女人如何旺夫齊家”、 “如何做好女人”等。
  5月22日,丁璇獨家回應“此刻”稱,在九江學院的講座中,確實提及上述言論,但並非要求女孩子這麼做,只是善意提醒,“這麼做是為了她們好”。
  對於此次風波,丁璇說:“我講的可能有問題,或者講的不好,所以給大家賠禮道歉”,但她表示,只是提供自己的經驗和觀點,她自己是這樣做的,同時也這樣教育自己的女兒。
  談質疑:我從沒講過恢復清朝、裹小腳
  北京時間:你知不知道之前九江學院的講座在網上引起了很大風波?
  丁璇:知道,他們沒有聽我們的課,可能不太了解當時的情況。事情是這樣的,那天學校裡有學生穿著暴露,我說了這個問題。其實當時只有幾個人反對,他們中途退場,但別人聽得可好了。
  北京時間:當時是九江學院邀請你去講座的嗎?
  丁璇:我們沒有邀請函是不去講座的。當時是九江市傳統文化研究會,還有一個學校的共青團邀請我去,那天早上我在別的兩所學校講,九江學院一個老師覺得我講的不錯,就和文化研究會溝通,邀請我去他們學校再講一場。開始我也不想講,後來人家就鼓勵我,而且他們也很看重,宣傳部長參加了講座,副校長也致了辭。
2017-05-23 10:45:40
圖博館
北京時間:你怎麼看網上對你的爭議?
  丁璇:他們發的文章說恢復大清朝、裹小腳這些,我在哪都沒有說過。男人說話女人不許插嘴,我也沒有講過。可能因為他們聽到,當二奶、小三對社會影響不好,而且對女孩子身體不好,所以不愛聽。其實我講這些不到三分鐘,他們有點斷章取義,我沒有誹謗那些女孩子,只是善意的提醒。但是他們也沒有必要罵聲一片,不贊同沒有關係,我們的角度不一樣。
  北京時間:看到大家的討論心情如何?
  丁璇:我沒有給社會起到不安定作用,沒有違反黨的政策,我沒有這麼做,所以心裡也很坦然。他們說什麼我都不生氣,我就覺得他們不懂。如果他們家的女兒變成那樣,會怎麼想?
  北京時間:當時為什麼會指正女性衣著暴露的問題?
  丁璇:我這麼說是對她們好,她們不理解。他們現在是窈窕淑女,以為會穿衣打扮,但是穿衣服不能跟看著沒穿似的,下衣到大腿根,上衣穿得乳溝都能看見,乳房都露出來,那咱們難道沒有責任教教孩子嗎?女性穿著整齊是為了保護自己,一是可以讓身體不生病,二是防止一部分性騷擾。
  北京時間:為什麼說女性穿著暴露會克家庭、克父母、克子女?
  丁璇:我在講這些前會給她們展示四張圖片,就是女性上面只穿著吊帶,下衣都到了大腿根的那種。然後告訴她們,誰的父母願意讓她這樣出來?誰的男人、兒女願意讓她這樣出來?這不會惹他們生氣嗎?你惹他們生氣著急,就是克父母、克丈夫、克子女,還有你自己,你這麼受氣你老了不生病嗎?就是這個意思。
  北京時間:但是現在穿衣服這些,都是個人的選擇。
  丁璇:他們說的也有道理,但他們說他們的,我也沒有要求她們,只是告訴她們,女孩子怎樣是好的,比如:你站直了好看,站斜叉著腰不好看。我只是提議,她們不這樣我也沒辦法,憲法都管不了,我能管得了嗎?
  北京時間:你當時有沒有講“女孩最好的嫁妝就是貞操”?
  丁璇:講了,這個必須講,必須提醒女孩子們要守貞潔,這才能保證婚姻的福報,而且哪個男孩子願意娶沒結婚就墮胎、給人當二奶、做小三的女孩子呢?不過大家也有自己的觀點,我也不反對。
  北京時間:受到質疑後,還會參加講座嗎?
  丁璇:之前的講座大家都愛聽,我以為這個學校的孩子也愛聽。如果我說錯了,我給大家賠禮道歉,但沒有想到惹大家不高興。大家不愛聽,那我就不講了,現在我也63歲了,正好我也該在家休息,好好陪陪我的家人。
  談女德:核心是教女性做個好女人,我不覺得過時
2017-05-23 10:46:34
圖博館
北京時間:你講座中女德的核心觀點是什麼?
  丁璇:就是教育女人做一個好女人,要孝敬父母,孝順丈夫,疼愛孩子。現在很多女人不孝,也跟丈夫打架,兩天就離婚,這都是什麼問題?所以我是從怎麼擇偶、夫妻怎麼相處、用什麼方法使家庭和睦,婆媳怎麼相處、鄰里怎麼相處、跟小叔子小姑子怎麼相處,我是講的這個。
  北京時間:大家認為你之前說的婦德女道這些都是舊社會習俗,你是認同還是希望回到這種狀態?
  丁璇:不是說要回到舊社會,而且我也不懂得舊社會是怎麼回事。我就是講從我這個年齡來看,怎麼讓孩子們好好的、別遭罪。如果你不知道這些,你出了事,你爹媽怎麼辦?你的子孫怎麼辦?
  北京時間:你在講座中提到,女性婚前性行為、墮胎、離婚等不是好女人,在很多人看來是對女性的歧視。
  丁璇:這是大家理解錯了,我也考慮到了男女平等。但是我講的是女性不要亂搞,今天和這個男人搞,明天和那個男人搞,誰還要啊?而且對她自己身體不好。至於離婚的問題,我們也是倡導女性怎麼做,才能保持家庭和諧、婚姻持久,老離婚也不是個事兒。
  北京時間:現在女性的獨立意識越來越強,你有沒有覺得講女德很過時?
  丁璇:我不覺得。大家對它的理解有偏差,過去我們老祖宗講的,不是人們現在想的那樣,明白了就再也不說了。三從四德沒有禁錮女人,都是教女人怎麼才能做一個好女人,你怎麼樣做才能保證家庭和睦。不孝父母,不尊重丈夫,這能行嗎?
  北京時間:你提到女性穿著暴露才導致被強姦、總是挨揍的女人不容易得病,你的理論是從哪裡來的?
  丁璇:我們河北省文化研究會去監獄做了調查,那些男罪犯說,看到女性穿著暴露就產生了強暴的慾望,所以我們會講,希望女性不要穿著暴露,這樣才能保護女性。
  說總是挨揍的女人不容易生病,是因為,“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希望女人和丈夫發生矛盾時,不要動輒出手,要低下頭,想想為什麼會這樣,一切都有因果報應。
2017-05-23 10:47:23
圖博館
北京時間:但大家認為,這些理論是不合理的,甚至有些荒唐。
  丁璇:大家不認可,我能理解。我只是提供我的經驗和觀點,這可能只是我們老一代人的看法,和年輕人不一樣,但我並沒有說女人必須怎麼做。
  我也承認,我講的可能有問題,或者講的不好,所以給大家賠禮道歉,讓大家心裡不愉快,是我做的不好。
  談自己:我自己這樣做,也這樣教育女兒
  北京時間:我們看你對外講座中的個人信息提到,自己是研究女德方面的資深專家?
  丁璇:是不是專家,我沒有說,都是大家這麼說的,而且我也沒有把自己標榜成什麼專家。我就是個老百姓,年齡大了,退了休沒事了,來做這個研究,而且我只講家風家德、婦德女道這些,跟國學不沾邊。
  北京時間:你以前是專門做女德方面研究的嗎?
  丁璇:我之前在承德供電公司做婦女工作,後來做工會工作,看了太多姐妹離婚、遭罪。這麼多年,我想著能用什麼方法教育女人使家庭和睦、不遭家暴,孩子孝順、別叛逆。
  北京時間:為什麼會選擇做女德講座?
  丁璇:我的出發點是把婦德女道傳播出去,讓家家都好。就是告訴這些孩子們,那麼小就墮胎太苦了,而且那麼多離婚的,這不是社會問題嗎?國家為什麼倡導傳統文化,因為傳統文化就是講女性要守女德,女德就是要守節整潔。
  北京時間:這些講座的效果如何?
  丁璇:所有的人反饋來的意見,都沒有說想圖什麼、想把社會怎樣、想把女人怎樣,如果有,我就不講了。我就是收到一封封邀請函後去講。講了大家都愛聽、都受益,而且當場好多人都哭,都哭自己錯了。
  北京時間:那你自己是如何實踐講座中的這些理論的?
  丁璇:我的姥姥、奶奶、媽媽都是這麼教我的,姥姥說不能露著,每次一想到,我就趕緊把衣服穿上,所以到63歲,我基本沒有出過什麼事情。而且我也是這麼教育我的女兒的,我們家也決不允許娶一個有過婚前性行為的女孩。
2017-05-23 10:48:29
圖博館
北京時間:那你的女兒會按照你的觀點來做嗎?
  丁璇:會啊,我的女兒在衣著、言行上做得很好,從來不會穿得很暴露,而且對父母也很尊敬,跟我們說話都很恭敬。
  回應
 “衣著暴露易惹人犯罪,哪個男人願娶一個未婚已墮胎、做人二奶、小三的?”這些話有不妥?更何況人家只是善意的提醒,並沒強迫之意?如果說這一觀點惹起一些人不快,那是因它戳中了一些人的痛點,而這一痛點對這些人已沒法更改,所以她們唯有惱羞成怒!
 人要臉,樹要皮,如果認為這位女德講師都說得有錯的話,那就是不耍臉皮了。
 說的沒毛病啊!誰內心不渴望自己的新娘純潔無瑕!!!
 支持丁老師,爛交朋友的女性就像很多人穿過的舊衣服,再好看他也是破衣服
 我覺得她講得非常好,如果有男人反對,那就讓那些男人都去娶墮過胎的女人吧。如果有女人反對,90%是被前男友搞過幾十甚至幾百次,預測其中一半是肚裡死過人的。
 這就好比買房 二手房可以接受 但是裡面死了人的二手房就有點難接受了
 這個比喻嘻嘻
 難道這個老師說的不對嗎,中國在進步,為什麼要把傳統美德丟失,那些男人也是,你上別人的時候為什麼會讓人家去墜胎,不把別人娶回去
 正常的男人都不會反對吧。要反對也是失去嫁妝的那些女人反對
 什麼叫“對女性的歧視和禁錮”?是誰說的這話?!女人亂搞就叫自由了?男人有德,同樣女人也要有德。
 女孩的年歲是關鍵詞;20歲左右【未墮過胎】是好女孩!30歲【未墮過胎】的是(老處)。一、醜。二、扁平。三、氣質查。四、脾氣臭。永遠都沒【墮過胎】。
 你看你就婚前墮胎
 不要聽那些婦女、女權癌的胡言亂語,她們以為一張結婚證就是把她們從浪蕩女轉換成為聖女的超級BUFF,殊不知一個人的過去塑造了她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婚前啥樣,婚後也最終會是啥樣,裝不了多久
 程朱理學害死人啊,人前大談道德,天黑加油亂幹。女性歧視!請問對男人的貞操有何看法?
 人家是女德講師,不是男德講師
 中國還是缺乏性教育,還有就是家長和老師太羞於啟齒一些性方面的知識,導致中國的少年少女們對性更憧憬,偷嚐禁果卻不知道做保護措施,最終受到傷害的只會是女孩子。
 思想不同觀點不同,保持內心的善良就好!爭論這些毫無意義,做些有實質意義的事,過好當下珍惜當下!不管過去怎樣,未來才更重要,難道不是嗎?
http://news.sina.com.cn/s/wh/2017-05-23/doc-ifyfkqks4451454.shtml
2017-05-23 10:50:26
圖博館
文章中對丁璇的“女德”言論進行批判,稱這樣的言論已經觸碰到社會文明底線,既不符合男女平等的基本要義,又與一般的生活常識相悖。並表示丁璇口中所謂的“女德”無非就是束縛女性、奴役女性、壓迫女性的歪理邪說。
  文章中還提到,令人擔憂的是,隨著傳統文化的興起,偃旗息鼓多年的男尊女卑思想近些年來又開始有所抬頭,一些人打著“弘揚傳統文化”的名義,把封建的糟粕又改頭換面端了出來。
  文章的最後認為,如今有越來越多的女性覺醒,她們不願在被“女德”洗腦。新舊觀念在經歷一次又一次的激烈碰撞之後,所謂“女德”的封建餘孽本質,會被越來越多的人識別和抵制。以下為文章全文:.......
  回應
 國家衛計委公佈的中國每年墮胎達到50000000多例,相當大比例都是未婚人群。請《中國婦女報》解釋背後的社會現象。如今提倡潔身自愛(男女都應如此),男要有君子之德,女要有淑女之德,卻被很多人以女性平等,女權,封建,歧視,糟粕等等大棒攻擊。一個民族連基本的男女道德都守不好,想要文明的複興就是空話。
 女德沒錯,都是要辯證,好的留下,不好的捨棄,要樹立新時代的女德。
 抵制穿著暴露,看重貞操直接與男尊女卑畫上等號,這彎轉的有點大吧
 主要是,目前很少人強調男人的貞操。只強調一邊確實有性別歧視嫌疑,應該兩邊同樣重視。
 我們有興趣跟好女人平等,沒興趣跟白左女權癌平等。我們沒興趣去做的事情,請尊重我們的人權和自由。結婚我一定要找是處女的,因為我是童子,這不過分吧。
 講貞操有什麼不對啊?有必要上綱上線到封建糟粕嘛?中國的男女平等非得和西方國家性解放一樣才算平等?
 觀網上一堆對國家政策軍事戰略說起來滔滔不絕的,說起女性來就把自己智商全暴露了,什麼先父遺傳都出來了,真是笑死人了
 上來就說觀網網友智商問題,扣帽子很6啊。從你的話能感覺出,你想站在全人類,但是你不夠站在全中國,如果都是你這樣的人,左右了中國,就會卸掉民族的憂患意識,優秀的中華民族就慢慢的冺然眾人矣。
 “女德班”大行其道的原因是什麼?就是西方女權主義對中國女性的毒害過大,已經顛覆了中國傳統女性道德觀,自由民主造就了大批個人主義第一的年輕人,什麼同性戀、獨身主義概念肆虐社會,也就不免引起包裹大量女孩父母在內人士的反彈。
2017-05-23 10:52:56
圖博館
貞操觀是個人的自由追求,無論男女看他們自己的想法和習慣而已。如果你無視貞操觀,那麼可以去找另一個觀點和你相同的人結婚嘛,幹嘛非點糾正別人的觀點?還扣上性別歧視的帽子。我身邊也朋友也受不了和別的女人做過的男人,這有什麼歧視的。
 道理就是這樣的。可是,男人無論腦力還是野蠻體力,勞動能力都取得地球的主導權,女性直至現在也沒法撼動,這也是事實,是歷史唯物主義。男人與女人建立起來的人類社會基本單元,男人主導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實質不是不平等,而是女性要通過男性對世界起作用,把家庭的責任感社會責任附加在男性身上,因此女性的自尊自愛自重對男性的吸引和教化更重要。
 古代男權確實過大,但現在80以後的都想要個女兒。但相應的女性的自身道德層面卻在直線拉低。
 這種女德還是要的,谁愿意自己老婆整天穿著暴露,這是就是現在小三這麼多,毫無廉恥可言,這里馬蓉…馬金蓮就是最好應證,還要的還是要,與男女平等無關,別那美狗的那一套來帶路
 我倒是覺得最近女權氾濫到逆歧視的程度,大概上個月上班時還親眼看到一個女人自行車逆行撞了正常騎車的男人,爬起來就罵對方沒長眼,但上班高峰期恐怕根本沒法躲開。男人不敢還嘴還手,那女的看周圍的人那手機想錄像,又罵了兩句圍觀的人繼續逆行跑了。如果這件事是男人逆行撞了女人,恐怕又是另一個畫風了吧。
http://www.guancha.cn/Education/2017_05_22_409561.shtml
2017-05-23 10:53:40
圖博館
陳星之女割腕上吊 母崩潰:難道要3條命換1條嗎 2017.6.21 批踢踢PTT

補教名師陳星的女兒Tiffany近來受到關注,先是被拍到和柯震東等友人聚會,又被指疑似整形,遭到網友無端謾罵,情緒似乎因此陷入低潮,19日在IG PO文,發了簡訊給經紀人說:「根本不認識林奕含,若小說寫的是事實,就不會是小說了。」之後便割腕輕生。
  據《周刊王》報導,Tiffany 19日在媽媽出門後便開始寫遺書,寫完後就打給一位好友,對方覺得她不太對勁,講完電話後便打給陳星,結果陳星趕回家後就看到地上有把水果刀,沒多久就發現割腕後的她準備在頂樓上吊,馬上把她給抱下來,撥119緊急送醫急救,所幸並無大礙。
  陳星的女兒Tiffany割腕前簡訊曝光。
  陳星心疼愛女,20日透過錄音檔向外界喊話,指整件事情「他一人都會承擔」。
  而早在自殺前,Tiffany似乎就在IG透露前兆:「有些事情不是我能選擇的,我也承擔了,我知道我已經很努力試過了,沒辦法,真的很累了,既然這樣就如你們所願吧。」但後來該文被刪除,當時還傳簡訊給經紀人:「根本不認識林奕含,若小說寫的是事實,就不會是小說了。」據悉,個性內向的她當父親捲入林奕含事件後,躲在家哭了好幾天,也不敢外出見朋友,再加上和論及婚嫁的黃姓前男友,因為個性不合婚事告吹,接連的不順遂加上網路霸凌似乎讓她難以承受。
  報導更指出,陳星妻子趕到醫院時崩潰大哭,向友人淚訴:「難道要(我們家)3條命換1條命,大家才肯善罷甘休?」
  對此,Tiffany的經紀人表示,有些網友真的太過分,連經紀公司和藝人都收到留言謾罵,已經變成網路霸凌,更強調Tiffany沒有整形,「如果散播不實、涉及毀謗,將對網友和媒體提告。」經紀人也透露陳星妻子曾對她說的話:「她說,他們(林奕含父母)失去的是女兒,我們是被誤會,妳覺得誰比較痛?我是個有孩子的人,能理解,無論再說什麼對林家都是傷害。」
  回應
現在知道欺負台南人女兒的下場了嗎?
這裡是鬼島,人家死女兒 就換妳家也死女兒 一命換一命
怎麼還沒死 拖戲嗎 敲碗
這麼會演不去拿個金馬女主還是奧斯卡女主 好可惜喔
這時媒體拼命報導都是網友霸凌的 都不用自律了
這種事有什麼好大驚小怪的,根本炒新聞的標準流程嘛
快去死一死啦 這種垃圾基因 清一清比較乾淨
一家都是垃圾 而且是燒了還會汙染空氣的那種垃圾 在PTT用垃圾新聞汙染我的眼睛 誰找誰麻煩
鄉民的正義 懂?
建議恢復明朝的誅九族
要統一?
2017-06-22 10:28:44
圖博館
林奕含案偵結陳國星不起訴 檢方:性侵部分證據不足2017-08-22聯合報

作家林奕含輕生案台南地檢署主動偵辦補教名師陳國星是否涉嫌妨害性自主,台南地檢署今天舉行結案記者會表示,陳國星獲不起訴的原因為「性侵害部分證據不足,且輕生與林奕含的病情有關。」因此全案不起訴。
  《房思琪的初戀樂園》作者林奕含今年4月輕生,補教名師陳國星被控於多年前涉嫌誘姦當時讀高中時的林奕含,導致她罹患憂鬱症,長年無法治癒。陳國星自承曾與林女交往,後來分手,太太也原諒他。台南地檢署今年6月列偵字案偵辦,22日上午10點將開記者會說明偵結情形。
  據了解,由於時隔已久,加上林奕含過世,南檢除傳喚林奕含雙親、陳國星,還傳林奕含的閨蜜、同學、高中老師等人釐清案情,並試圖從林奕含生前寫下的日記、網誌等抽絲剝繭,也細讀《房思琪》一書。但法界人士認為,網誌、日記屬傳聞證據,更不可能憑小說內容辦案。
  新銳作家林奕含,今年2月出版真人真事改編小說《房思琪的初戀樂園》,內容描述一名聰穎美麗的女學生遭補習班狼師性侵,最終發瘋。今年4月27日,林奕含留下「對不起家人」內容遺書,在住處上吊輕生,得年26歲。
  林奕含雙親於4月28日凌晨透過出版社發表聲明,提到:「奕含這些日子以來的痛苦,糾纏著她的夢魘,讓她不能治癒的主因,不是憂鬱症,而是發生在8、9年前的誘姦。《房思琪的初戀樂園》,是奕含在年輕時被補習班名師誘姦後,引發痛苦憂鬱的真實記錄和心理描寫。書中的女主角,思琪、曉奇、怡婷等人,都是女兒一人的親身遭遇,但她為了保護父母和家庭,才隱晦分寫。」
  外界認為,書中名師誘姦、強拍裸照、性虐待女學生的情節,都是林女曾經歷的痛苦,並肉搜書中狼師「李國華」身分,點名補教名師陳國星。但林奕含雙親於5月4日發表的第二封聲明中,請外界不要將林奕含的作品與林奕含的經歷「百分百」畫上等號。5月5日深夜,林奕含雙親發表第三篇聲明,稱:「奕含把其中一個被黑道威脅,強拍裸照的女學生,代入房思琪的遭遇中,另一個在PTT網路控訴的女學生,代入郭曉奇的經歷中,還有一個受害者是她台南女中的學妹。」與第一封聲明「都是女兒一人的親身遭遇」說詞不同。
2017-08-24 10:28:02
圖博館
陳國星沉默十多天後,於5月9日透過補習班發表聲明,否認自己是狼師,坦承自己曾在林奕含準備北上念大學,彼此已無師生關係時交往2個月,林奕含的雙親知情後要求兩人分手,他太太得知後選擇原諒。
  回應
本身證據就不足啊,儘管我們為林亦含打抱不平,但哪裡能起訴?
媒體和與論,司法和道德最終還是要有司法定奪,這就是法治社會。
唯有私法,才有正義
男人真辛苦啊...動不動就被安上一個"姦"字,幹的時候你情我願,幾年後她心情不好馬上改口說你強姦
鬼島下三濫寡廉鮮恥,綠營人豺擠擠,看看綠營都是這種貨色↓
羅致政與女助理上摩鐵
林萬億誘姦小牠30歲的女助理
陳盈助招待 梁文傑、鄭文燦喝花酒
黃國昌:師生戀玩過就把女學生「名字都忘了」
柯建銘坦承婚外情生女
禿 醒著︰攬著可樂、霏霏辯稱做半套
王 嗜姦︰不顧罹癌妻子姦淫自己樁腳女兒八年
陳慾 鹹:小英御用攝影師偷拍LP放網,小英帶牠出國
摸奶 廷︰小英青年軍領袖摸奶罵髒話
梁文傑夜勾辣妹

陳國星不起訴處分書全文 檢方:查無其他人受害2017-08-22聯合報

作家林奕含輕生案,台南地檢署主動偵辦補教名師陳國星是否涉嫌妨害性自主,調查4個月偵結,今天舉行結案記者會表示,陳國星獲不起訴,不起訴處分書全文如下:
壹、 程序事項
一、 分案原由:
二、 本案得否再議:
三、 本案有無其他被害人:
自本署分案調查迄今,均無其他被害人親自或以書面、電話等方式,直接或間接至本署告訴或告發陳O星涉有妨害性自主罪嫌,又經調取陳O星最新之刑案資料查註紀錄表並函詢臺南市政府警察局及臺南市政府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中心,均未見有其他被害人就陳O星所涉犯行之報案紀錄。
四、 證據部分:
.....
2017-08-24 10:28:46
圖博館
貳、 實體理由
  一、 關於陳O星涉及刑法第227條第1、3項之與未滿14歲或16歲之林女為性交罪嫌部分:
(一) 林女係80年3月生,高二、高三時分別係17、18歲,林女係自高二下學期5、6月以後方至同心補習班補習,亦據林女之國、高中同學6人及同心補習班班主任、班導師等人證述在卷,故可確認陳O星係在林女滿16歲後始認識林女。
(二) 經核對陳O星與林女二人於97至98年二年間之每月電信費帳單資料(顯示二人門號於計費期間之所有撥出及發送簡訊之通聯門號、通話時間及計費金額紀錄)1份可知,林女之行動電話門號於97年1月間起迄於98年5月間止,並無任何撥出或傳送簡訊至陳O星持用之行動電話之紀錄,而係迄於98年6月14日及8月14日始有第一次以上開門號分別傳送簡訊、撥出聯絡被告上開門號之通聯紀錄。另核對陳O星所持用之行動電話門號於97年1月起至98年12月止之每月電信費帳單資料(顯示項目同上)1份可知,陳O星於97年1月間起迄於98年4月間止,亦無任何撥出或傳送簡訊至林女持用之行動電話之紀錄,而係迄於98年5月26日始有第一次以上開門號撥出聯絡林女,嗣於98年6、7月間,分別有3次 、1次以上開門號聯絡林女上開門號之通聯紀錄,而於98年8月至10月間則係陳O星聯繫林女較為頻繁之時期,最後一次聯絡日期則係於98年10月29日。由上述時間敘述可知,陳O星與林女認識時,林女早已逾16歲,縱二人於認識後有為性交行為,亦難認陳O星有何刑法第227條第1項、第3項之與未滿14歲或16歲之女子為性交行為等罪嫌。
  二、 關於陳O星涉及刑法第228條第1項之利用權勢或機會為性交罪嫌部分:
(一) 林女於臺南同心補習班(高三學測總複習班)之課程係在98年5、6月間結束。而林女於98年間,係於1月30日左右參加學測(2月中下旬放榜)、3月開始參加推甄(5月初放榜)、98年7月1日參加大學指考(7月下旬放榜),是堪認陳O星與林女間之師生關係,至遲應於98年6月左右補習課程結束後即已結束,渠雙方即不再具有補習班之師生關係。
2017-08-24 10:29:30
圖博館
且林女亦可自由決定前往上課與否,甚亦可不參加上課聽講而僅課後觀看上課錄影內容,尚難認陳O星有何利用權勢之可能,是陳O星與林女間,於臺南同心補習班上課期間,彼此應無任何監督權勢、服從配合之關係,當可認定。
(三) 至陳O星與林女為第一次性交行為之可能時點,參諸陳O星稱其與林女是自98年8月間開始約會,而於98年9、10月間為性交行為外,再對照陳O星與林女間確係於98年8月間起有開始密集通聯之情形,另佐以林女於部落格文章內所提及之「8月11日」之日期,及證人林女之父母、A4、A5、A6、A8等人所述有關知悉林女與陳O星交往之時間,當認雙方發生第一次性交行為之時間,應以98年8月間為最有可能之時點,而斯時林女業早已結束同心補習班之補習,與陳O星間已無所謂師生關係,且本案復查無其他證據足以認定陳O星曾在林女於臺南同心補習班補習期間,與林女為性交行為,是據上開說明,自難遽認陳O星涉有刑法第228條之罪名。
  三、 關於陳O星涉及刑法第221條強制性交、第226條第2項強制性交致被害人羞忿自殺罪嫌部分:
(一) 本案林女於97、98年間,查無因遭性侵害而前往醫院進行驗傷採證之紀錄,是本案無從如同其他性侵害案件,有社工人員、醫師及心理師等專業人士協助被害人與家屬,而得參酌相關輔導個案經過之直接觀察及以個人實際經驗為基礎所為之書面或言詞陳述。另參酌林女於106年4月26日所寫遺書,內容主要係與親友道歉訣別,並未提及任何有關其曾遭性侵害之內容,而經訊問林女死亡前1、2日曾分別與林女以臉書傳訊聯絡及見面之大學好友A12與作家好友A13等2人,其中證人A13並未表示林姓女子有何異常舉措,而證人A12則稱林姓女子罹有精神疾患,經常想要自殺,當日即向其表示想自殺等語,是即難認林女之自殺與曾遭性侵害有關。
(二) 又本案民眾告發陳O星涉有妨害性自主等罪嫌,無非以林女之著作「房思琪的初戀樂園」小說中,載有:「改編自真人真事」一語,而該小說敘及房思琪遭男主角「李國華」強迫口交之經過,進而於書中描述房思琪說服自己愛上李國華之心路歷程及陸續寫道房思琪與李國華前往旅館等處發生性行為等情節,而令閱讀者產生陳O星有無對林女強制性交產生懷疑。
2017-08-24 10:30:11
圖博館
然查:林女於98年底、99年初,即完成名為「初戀」、「死情書」等作品,業據證人A4、A8、A24及林女之父分別證述於卷,經勘驗證人A4所提供之該小說「初戀」之電子檔,該電子檔文件之建立文本日期確為99年間,存檔者顯示之英文姓名,經核與林女之父於偵查中所述之個人英文姓名拼字相同,故可確認該二部作品係為林女之作品。而循此細繹該名為「初戀」之小說內容,除該書女主角之姓名亦為「房思琪」外,該書主要情節亦係以高中女學生為主角,描述與某補習班年長已婚之國文老師合意交往,嗣經其父母發現而嚴厲責罵並加以阻止,該女主角因而被迫斷離,並服藥自殺,其後亦經送至精神病院治療,該等情節除與證人A4、A8等人所述之林女與陳O星間之交往經過相若外,甚且與陳O星所述之其於林女第一次入住臺大精神病房期間,有依林女之母之要求而傳送簡訊要求斷離之內容一致。再參以林女於該名為「初戀」之原版小說內所使用之許多文辭,亦均與「房思琪的初戀樂園」及其部落格文章中所出現之文辭相類,堪認林女所寫該名為「初戀」、字數共約5萬餘字之作品,應係「房思琪初戀樂園」之小說原始架構版本。而該原版小說並未見有描述任何強制之情節 ,且對照該文前後之脈絡鋪陳,該等性交行為之描摹,係以雙方合意交往乃至於合意性交之觀點書寫,遍觀全文亦未提及有類似於上開「房思琪的初戀樂園」中所出現之有關「房思琪」、「王姓女學生(綽號「餅乾」)」及「郭曉奇」等3人遭強制性交之情節,堪認林女嗣於106年2月間所出版之「房思琪的初戀樂園」,其內所描述之情節是否確然屬實,顯值斟酌。
(三) 又本案經回溯林女於案發時即高中大學時期之人際網絡,經傳喚與林女關係至為交好之證人A4(即林女自國中一年級起之好友,林女於部落格文章稱之為「世世」)到庭證稱:其剛上大學時,林女有約其與證人A8在臺北的華山文創園區的PIZZA店,並對其等介紹陳O星是她的男朋友,當時雙方互動親密。林女曾說她真的很喜歡被告,林女從來沒有跟其說過她遭性侵害,其見過林女與陳O星約三、四次,即分別在臺北華山文創園區、信義誠品、喜來登飯店談判時。
2017-08-24 10:31:02
圖博館
證人A8(即林女自國小時起之好友,林女於部落格文章稱之為「采」)證稱:其只有見過被告一次,就是在剛上大學時,林女約其與A4和陳O星共4個人在臺北華山藝文中心內的餐廳見面,感覺雙方在交往而介紹男朋友給其等認識,當時雙方互動就像情侶,林女從來沒有跟其說過她遭性侵害,林女在與被告還沒分手及第一次住到精神病院時,都有跟其提過她有與被告發生性行為,並沒有提到被迫的情形。又證人即林姓女子高中同班同學A6(林女部落格文章稱其為「可可」)、高中同班同學A5(林女部落格文章稱其為「河河」)、同心補習班同學A10等人均亦證稱林女曾於不同時間告知其曾與陳O星交往一事,是本案經審以證人A4、A8與林女之交情均至為親密深厚,林女之父於本署偵查中明確表示A4與A8均係林女之閨蜜,另參酌林女於臺大醫院精神部病房住院期間,證人A4尚有在院陪同看護等情。再酌以林女父母帶同林女於臺北喜來登飯店與陳O星夫妻談判時,亦係證人A4陪同在場,是堪認證人A4與A8等人上開經具結後之證述內容,應甚值採信,被告所辯其未曾對林女強制性交等語,應並非全然無稽。
(四) 另經細繹林女相關醫療紀錄(97年12月間起臺大醫院神經科門診、 遠東聯合診所、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奇美醫療財團法人奇美醫院等醫療院所之門診及及住院紀錄與就醫紀錄明細)其中均未提及曾遭受性侵害一事,而由林女於臺大醫院第一次住院(98年11月25日起)之病歷資料可知,林女其有長期偏頭痛及憂鬱症等病症,嗣因自臺北醫學院休學,及希望成為作家之志趣、與補習班國文老師陷於戀情等事未獲其父母認同,而與其父母關係緊張,並於前一日因與其父母發生衝突後服藥過量,始經送急診治療並嗣收住於精神部病房,而該次住院病歷全部資料,亦未提及林女有遭性侵害之相關內容。
(五) 又依據林女歷次心理諮商紀錄,雖諮商紀錄上顯示其曾提及「被強迫」及「誘姦」等詞語,然心理諮商紀錄另顯示林女亦曾表明認為那一段經驗「就是一場戀愛」,及其「當時很願意滿足對方的慾望,好像是她的責任,同時有一種權力感,可以安慰高高在上的對方」等語,是依上開心理諮商紀錄內容彼此不無歧異之情形下,亦堪認陳O星與林女為性交行為時,當下是否確有違背林女之性自主意願,尚非全然無疑,自難據此即遽對被告繩以強制性交之罪名。
https://udn.com/news/story/7321/2656438
2017-08-24 10:32:03
圖博館
男子稱“聽鬼故事會怕”邀女大學生陪睡事後被告性侵2017-08-23中國台灣網

  台灣新北市一名林姓男子近日透過交友APP“SKOUT”認識一女大學生小美(化名),今年4月他開車接送對方下課,在返回女方住處時,他聲稱自己“聽完鬼故事回家一個人會怕到睡不著”,要求女方陪睡一晚,沒想到事後竟遭提告性侵。台北地檢署檢察官認為,小美聲稱遭性侵卻還與林男互傳訊息聊天,因此認定罪證不足不起訴。
  只是陪睡一晚就變“性侵狼”?據台灣《東森新聞雲》報導,林男今年初透過“SKOUT”認識還是大學生的小美,兩人越聊越投緣,今年4月還相約開車載女方下課回家。過程中,林男將車停在路邊與小美在車上聊天、看A片,直到深夜他才開車送女方回家。
  抵達小美住處時,林男以“聽完鬼故事會害怕”為由,要求她回家陪睡一晚。小美指控,當時她雖然同意,卻沒想到會在隔天凌晨遭林男性侵,因此憤而提告。不過,林男反駁,兩人確實有發生性關係,但明明是小美髮現他有女友,為了報復才會提告。
  台北地檢署檢察官調閱兩人通訊對話記錄後發現:小美在指稱遭性侵的時間點之後,還傳訊息詢問林男什麼時候要買避孕藥給她,甚至還聊到生活及工作方面的日常瑣事,顯然與一般遭性侵的被害人反應不同,加上又沒有其他證據,因此檢察官認定罪證不足,不起訴林男。
  回應
林奕含不爽!就告強姦,冤!
2017-08-24 10:34:02
jsoujsou
志在摩登 作者 : [美]徐善曾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團
副標題:我的祖父徐志摩
  【內容簡介】
這本傳記是徐志摩嫡孫循著徐志摩的足跡,走遍三大洲八個國家後撰寫的,也是徐志摩的新傳記。傳記著眼于徐志摩人生定位的轉換,以及他將自己定位為詩人後的種種努力和成就等這些“志在摩登”的歷史過往。徐志摩頑固地堅持自己的現代理想,這傷害了他周圍的人如父母、張幼儀等;在愛情理想破滅後,他依然保持著知識份子的體面,也尊重和幫助摩登女性和知識份子,還挑起生活的重擔。這雖然讓他英年早逝,但也成就了他的詩名流傳。
  短評
粗糲的描述和堆砌,半數為附錄,本書標題倒是不錯,「志在摩登」。徐一生在追求自由和愛情,引領民國風尚,真民國摩登人物也。
書的裝幀不錯,閱讀感覺很好。提供的新史料並沒有期待的那麼多,但是,作者提供了大量有關徐志摩家族的獨家照片,非常有價值,值得一看。
從整本書來看,很多部分有湊字數之嫌,乾貨並不太多。因為作者是子孫,且由祖母養大,有些內容和觀點還是抱有偏見,不夠客觀。
  書評
這道跨世紀鴻溝,能否跨越?
記得看過這樣的記載,有人問近代大歷史學家陳寅恪為何不寫近代史,陳寅恪的回答大概這樣:在中國近代史裡,他的祖父陳寶箴、父親陳三立都捲進歷史浪潮。他如果寫一部近代史,很難保持客觀,會夾雜很多個人感情,這樣必定會誤導眾生。...
https://book.douban.com/review/9541127/

張幼儀、林徽音,還是陸小曼?依我看,徐志摩只愛他自己 文:呂秋遠

他,究竟愛誰?張幼儀、林徽音,還是陸小曼?依我看來,他只愛他自己。他,就是一個徹底自私的男人而已。
對於愛情,究竟能不能任性?這個問題讓我想到了徐志摩。
談到徐志摩,他是個寫詩有名的才子,以「為愛痴狂」的角度來看,他應該可以說得上是民國初年最狂的一個名人。徐志摩有三個曾經在一起過的女人,分別是張幼儀、林徽音與陸小曼。
  張幼儀,是徐志摩在父母安排下結婚的對象。他們兩人的個性其實南轅北轍。徐志摩,用現在的話來說,大概就是追求流行的富二代。張幼儀,大概就是樸實認命的大家閨秀。據說,一心追求西化的徐志摩,對於這個個性完全不合的女人,一點感情也沒有。動輒就用「土包子」直接對她洗臉,而且對她的態度,就是冷若冰霜,如果當時有保護令,張幼儀去聲請,肯定會過。徐志摩是以堅決且殘酷的言語暴力,不斷地要求離婚,特別是在認識林徽音以後。
2018-10-16 10:31:49
jsoujsou
不過,最殘忍的地方也在這裡,張幼儀懷孕的時候,徐志摩正瘋狂地追求林徽音。因為林徽音不願意跟這個不切實際的富二代交往,也表明他有婚姻,不可能有進一步的接觸,徐志摩竟然要求張幼儀離婚且墮胎。張幼儀跟徐志摩說,「可是墮胎有可能對媽媽造成生命危險。」徐志摩非常不屑地回應她,「平常也有火車出軌,難道妳就不搭火車嗎?」
  據說,林徽音是點燃他寫詩動力的女人。當年她十六歲,徐志摩是兩歲孩子的父親,還有一個孩子在媽媽肚子裡。徐志摩為了這段愛情,決意要求張幼儀離婚,逼迫她簽下離婚協議書之後,林徽音還是沒接受他,因為他太「浪漫」,浪漫到不切實際。她寧願與梁啟超的兒子梁思成在一起,最少他們的興趣與工作都相同。徐志摩的名句:「我是天空裡的一片雲,偶爾投影在你的波心。」「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等等,都是寫給林徽音的詩詞。
  陸小曼是徐志摩好友王賡的妻子。小曼才貌雙全,精通法文與英文,但是跟先生王賡個性不合。王賡喜歡工作,小曼喜歡浪漫,王賡就經常拜託徐志摩多多關照。這時候被甩掉的徐志摩,又回頭跟張幼儀在一起,但發現自己愛上了小曼,所以決定橫刀奪愛,王賡對於這樣的關係感到憤怒與厭倦,但也無可奈何,只能成全他們。
  「我將於茫茫人海中,尋訪我唯一之靈魂伴侶,得之,我幸;不得,我命。」這句名言,就是在梁啟超質疑他的感情觀時,他回覆的一句話,得之我幸,不得我命,聽起來很感人沒錯。不過,他們結婚以後,是不是幸,真的難說。
  小曼真的太愛花錢,抽大煙、交際應酬,萬般都要錢。徐志摩為了供應愛妻的生活,只能不斷兼課,自己的生活狼狽不堪。最後為了到北京參加林徽音的聚會,省下飛機票的費用,搭乘的貨機失事撞山,得年才三十四歲。
  張幼儀呢?離婚後她過得好嗎?非常好。在離開徐志摩這位大文豪詩人以後,她在上海的雲裳服裝公司工作,這是第一家為女人打造的流行服裝公司,另外還擔任上海女子商業儲蓄銀行的副總裁,又善於投資股票,還是中國國家社會黨的財務主管。五十四歲那一年,她與一位醫師結婚,一九八八年才在紐約病逝。
  要怎麼說呢?徐志摩反對媒妁之言,勇敢追求愛情,卻聲稱要延續香火,所以跟原配繼續上床。他認為愛情至上,婚姻對他來說,連契約都不是。對於張幼儀,他狠心無情;對於林徽音,他藕斷絲連;對於陸小曼,他寵溺放縱。或許他真的是個浪漫的詩人,但我還是很難對他的遭遇有任何的同情。
2018-10-16 10:38:02
阿楨
地表最貴離婚案:前妻一次性拿走360億美元,貝索斯還是世界首富

備受全球關注的亞馬遜CEO傑夫•貝佐斯(Jeff Bezos)離婚案終於有了新進展。2019-04-03,女方麥肯齊•貝佐斯(MacKenzie Bezos可謂是最大程度成全了Bezos:只分走貝索斯25%的股票(約360億美元)成為全球第三大女富豪,而且放棄在公司內部的投票權。根據亞馬遜最新的股票價格,貝佐斯淨資產超過1100億。比爾蓋茨排在其後,有995億。
  回應
國內某些富豪:貝索斯,創業你行,離婚你不行!有些人分手了還弄得前女友欠幾百萬,比如財經專家郎某
狼叫獸不愧是學經濟的,白玩空姐幾年,空姐倒欠他500萬。16年唱衰中國製造業,說中國18年藥丸,回頭就被金政委說他就是個江湖騙子賣大力丸的,18年過去了,狼叫獸又說世界未來看中國……

林奕含案狼師陳星疑改名在福州授課 網民批引狼入室 019-04-05香港01

台灣作家林奕含於2017年4月自殺,其父母發聲明表示,愛女輕生是因為曾被誘姦,引起社會廣泛關注。涉事教師陳星之後遭到台南地檢署調查,但最後地檢署決定不予起訴。
  回應
狼師? 此案件的事實已在不起訴書中詳明, 陳星並無誘姦未成年少女, 不是狼師. 反而比較像胡蘭成與張愛玲的那種愛戀關係. UND還在跟著無腦散佈毀謗他人的假消息?
2019-04-07 07:25:05
壯陽藥
很讚的分享~~


http://www.yyj.tw/
2020-01-12 19:57:41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