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03-11 07:12:50| 人氣7,030| 回應11 | 上一篇 | 下一篇

《十年一覺電影夢》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一本厚達五百頁的自伝式電影書,真不知要從那兒評起?
 
昨天在評《斷背山》時已聊了些李安詳參【圖博館】:李安:名導演72一些較不為人談論的電影觀,今天就將《十年一覺電影夢》的重點放在一些他較不為人談論的成長經驗。
 
這我有興趣,他只大我五歲,個性、成長及就學經驗又有點類似,邊讀不自覺的就反思起自己來了。
 
那還真難得,看看能窺探出什麼不為人所知的隱情。
 
大丈夫無事不可告人,先從李安的「第一次文化震撼」談起。李安先讀其父李昇當校長的花蓮師範之附小(可能是編著自李安的訪談及自述吧,整本書竟然沒提及其父名,我也是想了很久才記起就讀南一中時的李昇校長之名與相),十歲時隨父調到台南二中當校長,轉學至公園國小,他從一個「完全外省、講國語、美式開放教育、沒有體罰打罵」的環境,來到一個「完全本省、講台語、日式填鴨教育、體罰打罵、注重升學」的環境。「公園國小的那兩年,我受的教育就是考試不斷,重視數學、打……的升學教育。我很不适應,但也就這麼捱過去了。」「直到現在我對數學仍有恐懼感,記得三十多歲時,仍會半夜做惡夢為解不出數學而破嚇醒。」
 
「不過我並不怪老師,玉不琢不成器,他以加重懲罰來表示公平,並非惡意。」「當我長大後面對這個世界,尤其是拍電影後才發現,其實在細微不一的變化裡,正埋下了許多巨變的種子。當年是外省中原文化壓抑本省文化,双方的角力是暗中進行,如今則是翻上枱面…這裡沒有誰對誰錯,因為大環境就是如此。」
 
「台南一中是中南部菁英的薈萃,我唸書更不行了,加上父親是校長,我覺得很糗,在學校老躲著他。青春期我行為上倒沒有什麼叛逆,就是喜歡胡思亂想,讀書不專心…我對高中的印象,除了上課,就是補習。」
 
重考二次都落榜,但考上藝專後,及留學伊大戲劇系、紐約大學電影所卻再度過花師附小如魚得水般的日子。
 
分析一下李安為何能渡過上述及畢業後六年的家庭主夫難過期,我認為他個性雖「悶騷」但不走極端,加上有好媽、好弟、好友、好妻等相伴,使得他能發揮從小就喜好的表演藝術,總是能适時的抓住拍片的機會,故其電影如前述「以温潤中庸之情游走於商業與藝術電影、好萊塢與獨立製片、個人與父母家庭、男女性別、中台美文化及身份等之間」,連「父親三部曲」也非西式弒父情結而是恩怨情仇交加。
 
相對於李安,我從小尤其青春期之後則深困胡思亂想,行為沒啥叛逆但思想則徹底,對任何自以為是的看法都追根究底,至今仍如此。

所以你才會成為終日閒閒、一事無成、無所不評的哲學家!
 
我也寫過「成長X部曲」的小說啊!
 
你還掰過「歷史小說」《台灣共犯体》《緣現論》……呢
 
 
《十年一覺電影夢》百度百科
 
  這是李安出道15年來第一部,也是他認可並授權的惟一一部傳記。
  盡管忙于電影的拍攝,李安仍擠出時間對內地版審稿,逐字逐句審訂,連標點符號都不放過,直到確認“整本書都是我在說話”才放心。《十年一覺電影夢》以第一人稱口述的方式,講述李安電影生涯第一個十年的追夢曆程。真實回顧了他的成長、每部電影的用意,包括爲什麽從第五部片子《冰風暴》開始,每部片子的結局都帶有“死亡”因素。在序言中,李安說:“我是一個心智與身體都較晚熟的人,個性比較溫和、壓抑,因爲晚熟,所以我很多的童心玩性、青少年的叛逆、成年對浪漫的追求,以及我的提早老化,其實是一起來的”。
  該書由美國喬治亞大學視聽傳播碩士、臺灣輔仁大學大衆傳播系學士張靚蓓編著。兩年前在臺灣上市,創下了14次印刷出版紀錄。之後李安陸續收到很多讀者的反饋,他認爲這本書道出了這一代人成長的心聲。李安說:“就因爲我們都是在這個文化教養下成長的一代;也因爲這個文化到了我們這一代以後,已然漸行漸遠,現今若不留點鴻爪,日後想要按圖索驥,怕也難尋。”
  內地版責任編輯陳陽春說,人們關于李安和李安電影的疑問、爭論、好奇,或許在這本書裏都可以尋得答案和滿足:他隱忍與堅持的個性,他對文化和人情的專注。
目錄
  序 李安
  .種樹記 張靚蓓
  .童年往事
  .電影夢.生命
  .推手
  .喜宴
  .飲食男女
  .理性與感性
  .冰風暴
  .與魔鬼共騎
  .臥虎藏龍
  .奧斯卡
  .電影夢
  .李安導演作品年表
部分內容
..................................
 
李安 >百度百科
 


  近年斐聲國際影壇,在太平洋兩岸均取得了不俗的成就,迄今已經兩次獲得奧斯卡獎, 兩個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 和兩個柏林電影節金熊獎。 毫不誇張地說,他架起了東西方文化的溝通橋梁。作爲一個自小在傳統中國家庭裏長大的人,他除了拍出了《推手》、《喜宴》、《飲食男女》及最近正大紅大紫的《臥虎藏龍》等華語片以外,也拍出《理智與情感》等英語片,同時也拍攝了一些純粹的商業片諸如《冰風暴》、《與魔鬼共騎》。
  1954年10月23日生于臺灣屏東潮州,祖籍江西省德安縣。祖上作過國民黨時期的縣長。李安自幼生長在書香門第,父親是一所中學的校長,治家甚有古風、教子極爲嚴格,甚至很長一段時間逢年過節在家裏還要行跪拜禮。李安就是在這樣有濃厚中國氛圍的家庭中成長起來的,家庭帶給他的不僅僅是中國文化的浸染,父權家庭的中國典型模式也爲他日後的作品提供了生活基礎甚至是原始素材。1975年他自國立臺灣大學藝術學院畢業,後前往美國留學。他先是在伊利諾斯大學學習戲劇導演,獲戲劇學士學位。後又前往紐約大學學習電影制作,並獲得電影碩士學位。在紐約大學學習期間,他拍攝了《追打》(“The Runner”)、《我愛中國菜》(“I love Chinese Food”)和《棒藝術家》(“Best The Artist”)等16毫米電影作品。1982年他拍攝了《蔭涼湖畔》(“I Wish I was That Dim lake”),獲紐約大學獎學金及臺灣政府主辦的獨立制片電影競賽獎——金穗最佳短故事片獎。
  1984年以《分界線》(“Fine Line”)作爲其畢業作品,從紐約大學畢業。該片還獲紐約大學生電影節金獎作品獎及最佳導演獎。這段時間,他還參加了著名黑人導演斯派克?李(Spike Lee)的反映學生生活的電影《Joe's Bed-Stuy Barbershop: We Cut Heads》的攝制工作。接下來的6年時間,他一直在美國從事電影劇本創作工作。期間,他仔細研究了好萊塢電影的劇本結構和制作方式,試圖將中國文化和美國文化有機地結合起來,創造一些全新的作品。那段時間,李安完全靠妻子微薄的薪水度日,甚至當起了“家庭婦男”。他每天在家裏帶孩子、練習廚藝,閑下來就構想劇本。1990年完成了劇本《推手》(“Pushing Hands”),獲臺灣政府優秀劇作獎。該劇本不僅爲李安贏得了40萬元獎金,而且使他獲得第一次獨立執導影片的機會。1992年,他親自執導了他的第一部作品,將《推手》搬上了銀幕。這是一部反映在紐約的一家臺灣人生活中的代溝和文化差異的喜劇片,這部影片在臺灣獲得了金馬獎最佳導演等8個獎項的提名,並獲得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及最佳導演評審團特別獎。此外,該片還獲得亞太影展最佳影片獎。
  由于《推手》的成功,李安再次獲得了執導電影的機會。他的第二部電影是1993年推出的《喜宴》(“The Wedding Banquet”)。在這是一部關于傳統倫理觀念的通俗劇。在這部影片中,他通過一個生性活潑的紐約人以一頓便宴來招待自臺灣來參加他的婚禮的父母一事,進一步探索了二種文化和二代人之間在社會體制、倫理觀念和人際關系觀念上的迥異。通過這部電影,他探討了不同民族對于家庭、兩性關系和同性戀的認識。這是一部完全以好萊塢模式制作的中國電影,上映後贏得了一致的好評。該片在柏林電影節上榮獲金熊獎,在西雅圖電影節上獲最佳導演獎,並獲得了金球獎和奧斯卡獎最佳外語片提名。在他的家鄉臺灣,這部電影獲得了第三十屆臺灣金馬獎最佳作品、導演、編劇獎以及觀衆投票最優秀作品獎。從此,李安在國際影視界的聲譽猛增,一舉躍入世界知名導演行列。
  1994年,他拍攝了《飲食男女》(“Eat Drink Man Woman”)。這是他所執導的第三部電影,主要詮釋了家庭問題和新舊沖突這個主題。本片的主演是臺灣著名演員郎雄(Sihung Lung)。這是李安迄今爲止最成功的一部電影,本片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外語影片提名,第三十九屆亞太電影展最佳作品、最佳剪輯獎,第七十七屆大衛格裏菲斯獎最佳外語片獎,並獲獨立制作獎和第七屆臺北電影獎優秀作品獎,列1994年臺灣十佳華語片第一名。
  成功地拍攝了這部影片之後,李安跨進了好萊塢主流電影制作的大門,1995年他執導了他的第一部英語片《理智與情感》(“Sense and Sensibility”)。這部電影改編自簡?奧斯汀的小說《理智與情感》,編劇是本片的女主角艾瑪?湯普遜。該片獲得諸多獎項,包括奧斯卡最佳影片提名(湯普遜還獲得最佳劇本改編獎),在柏林電影節上獲得金熊獎及多項英國學院獎。李安還評選爲全國影評協會和紐約電影評論家協會最佳導演。
  1997年,李安又開始改編裏克?穆迪(Rick Moody)的小說《冰風暴》(“The Ice Storm”)。本片講述的是在“水門事件”那個年代,康涅狄格州的一個家庭內發生的種種矛盾——四十多歲的男人面臨著中年危機;正值青春斯發育階段的少男少女整日與爹媽針鋒相對;夫妻間不可告人的秘密……。該片的主要演員包括凱文?克萊恩(Kevin Kline),西戈尼?韋弗(Sigourney Weaver),瓊?艾倫(Joan Allen)和克裏斯蒂納?裏奇(Christina Ricci)等。李安在這部片中,詮釋了七十年代美國家庭關系的微妙的一面,本片的成功使李安在國際影視界聲譽大振。這部影片也贏得了許多項國際電影協會的獎項,包括1997年編劇詹姆斯?沙穆斯(James Schamus)在戈納國際電影節上獲得的最佳編劇獎。憑借此片,李安確立了他在好萊塢A級導演行列中的地位。
  此後,李安轉而嘗試拍攝反映美國內戰的影片——《與魔鬼共騎》(“Ride with the Devil”)。與前兩部影片相比,李安的這部美國西部片並沒有引起大的反響。
  一部《臥虎藏龍》(2000年)令李安被冠上“華人之光”的光環,該片創下了美國有史以來外語片的最高票房紀錄,並橫掃多個國際影展獎項,包括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金球獎最佳外語片及最佳導演、獨立精神獎最佳影片及最佳導演、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影片等。挾《臥虎藏龍》之勢,李安在2002年接拍《變形俠醫》(Hulk),是一部庸俗的商業片,備受批評,令他感到身心俱疲,萌生退意;其後經父親鼓勵,2005年返美接拍《斷背山》,並成功再憑此片在國際影壇掀起風浪,拿下金球獎最佳劇情片、最佳導演及最佳劇本、英國電視電影學院最佳影片大獎及最佳導演獎、美國制片人公會最佳影片等多個獎項;更憑《斷背山》成爲首位華人導演奪得奧斯卡最佳導演獎。
  《色?戒》片長156分鍾,因瘋狂做愛鏡頭在美國影片分類系統中評爲NC-17, 即17歲以下不得觀看,該片獲得2007年64屆威尼斯金獅獎最佳影片等獎項。因床戲、女性角色、和對抗戰的理解問題等等引起很大爭議,被一部分觀衆抵制。 
  最新作品 
  《制造伍德斯托克音樂節》Taking Woodstock (籌備中, 預計2009年底上映)
  電影“Taking Woodstock”背景設計在1969年的夏天,數千名年輕人湧進美國紐約小鎮貝塞爾體驗音樂、和平,以及常見的性愛與藥物。
  劇本改編自音樂節創辦者之一Elliot Tiber的回憶錄《Taking Woodstock∶A True Story of a Riot, a Concert, and a Life》。現實中,Elliot出身自中産猶太家庭,一直對父母隱瞞同性戀傾向,到60年代,他出力舉辦“伍德斯托克”音樂節,受到當時鼓吹愛與和平的社會氣氛所感染,終于走出衣櫃,公開同性戀身份。
  影片劇情主要環繞Elliot籌辦伍德斯托克的經過,60年代紐約格林威治村(Greenwich Village)同志社區生活面貌,以及主角出櫃的心理掙紮。據悉,影片只有一個男主角,扮演Elliot者會由頭擔到尾,當中並有一大班出色配角作綠葉,與李安合作多年的Focus Features這次繼續負責制作,劇本並由該公司總裁詹姆斯-夏慕斯(James Schamus)執筆。影片暫定于年底開拍,並准備在明年該音樂節40周年紀念時上映。
  演員方面, 導演李安准備在新作中啓用名爲現年35歲的喜劇演員迪米特利?馬丁。 馬丁畢業于耶魯大學和紐約大學法學院,最先從事的是單口喜劇表演,憑借自編自演的喜劇《如果我》(If I )獲得愛丁堡藝穗節的畢雷喜劇獎(Perrier Comedy Award),後創作《柯南?歐布萊恩深夜秀》(Late Night with Conan O'Brien)被日間艾美獎提名,他還是大名鼎鼎的《喬恩斯圖爾特每日秀》(The Daily Show with Jon Stewart)的創始人和主持人之一。這位多才多藝的喜劇片同李安的攜手不難讓人聯想起另一部音樂傳記片《24小時派對狂》的史蒂夫?庫根和邁克爾?溫特伯頓。
  在2008年第45屆金馬獎頒獎典禮上的短片中,李安說:“每個人都會有夢想,但重點是你能不能去實踐它,讓我們一起勇敢的追逐夢想,改變世界。”
李安,一個有著溫厚人文關懷的導演  by大陸女作家毛竹
  雖然李安拍的電影《臥虎藏龍》得了許多的國際大獎,可是我還是不敢恭維。
  真正認識到李安的價值是看了他拍的《斷背山》,那真是一部感人至深的好作品。
  可不是?每個人潛意識中都有秘密,都有個一絕對值,都有一個無法實現的幽夢,都有一個大家無達抵達的桃花園。正如人所說,每個人的心裏都有一個西施嬌娘,人人心中都有一座斷背山。
  我這才明白了,李安拍《臥虎藏龍》只是爲了迎合外國人對中國的理解,是沖金沖獎而去的。
  而《斷背山》直逼人性本真本性,且第一次用好的方式直面同性戀,實在是感人撼人。
  而李安也因爲這部《斷背山》在我的心裏沈甸甸,其份量可和老謀子、楊陽媲美,
  李安最近准備拍張愛玲的《色戒》,而張愛玲是曹雪芹的繼承人。李安說是爲了拍《紅樓夢》而埋下伏筆。
  看來李安終是要做一只撲火的飛蛾。因爲要想詮釋那個構思好、詞好、人物好、各方面都好的作品《紅樓夢》是有相當難度的。更何況電視連續劇《紅樓夢》中的演員形像早已經深入人心,如扮林黛玉的陳曉旭再演什麽都不是,就如扮演賈寶玉的歐陽奮強再演什麽都不是。而《紅樓夢》也拍過多部,包括有劉曉慶出演王熙鳳的電影版《紅樓夢》都敗在了由鄧捷出演王熙風的電視連續劇《紅樓夢》手下。盡管劉曉慶當年大言不慚咄咄逼人,可是她的身上根本就長沒有王熙鳳的翹翹弓形眉、飛刀三角眼、薄薄玲瓏嘴、潑辣妖媚形、狠毒貪婪心,故而只能是敗北于當年無啥名氣的鄧捷,成爲影壇的秋後黃花。
  而李安將成爲王扶林後的敗北黃花,還是成爲王扶林的超越者,我們充滿期望並拭目以待。
  不論怎樣分析,我對李安版《紅樓夢》還是充滿希望的。
  因爲李安是一個有著溫厚人文關懷的導演,他的影片不僅顧及到電影是一種視覺藝術這一特點,而且同樣重視人物內心詩意而完美的表達。他的作品具有濃厚的現代感和生活感。拍攝手法細膩往往能對認類複雜感情和豐富內心世界中最溫柔一面保持持續的關注和展現,他應該是華語導演中對中西文化差異拿捏的最好的。78屆奧斯電影節最佳導演小金人。《臥龍藏虎》《飲食男女》良好成績,都使我對李安版的《紅樓夢》有太多的期待,期待著更高形式的精彩。
  而近來,我注意到中國的經濟發展也帶動了中國的文化發展。許多的海處華人大導也不知是感到中國文化的力量?落葉歸根的遊子心境?名聲或是票房?從李安到吳宇森,從唐季禮到袁和平,都把深情的目光不約而同的地回頭投向了中國。無論如何華語電影迎來了走向世界的機會。
  而能駕馭高成本與暴力有關的吳宇森,曾拍過《英雄本色》、《喋血雙雄》、《風語者》,據說近日想拍赤壁之戰,制作費五千萬美元。
  唐季禮曾經拍過《紅番區》,創過1.2億的票房。唐季禮把目光瞄向中國版的《花木蘭》,表現出強烈的民族自尊和大義凜然的民族氣節。
  第一次拿起導演筒的袁和平也想拍華語電影。袁和平曾參與過《鐵馬溜》《霍元甲》等電視劇的拍攝,是《臥虎藏龍》《閃客帝國》的武指。被稱作好來塢灼手可熱的八爺。
  而李安也好,吳宇森也好,唐季禮也好,袁和平也好,給中國電影界帶來沖擊和競爭的同時,又給我們帶來了新鮮和希望。
  色戒 (2007年)
  主演:梁朝偉 王力宏 湯唯 陳沖
    根據張愛玲小說改編,是少數以前衛手法探討女性心理及情欲的作品,描述1942年末,一位女知識青年,化身刺客,企圖用美人計,刺殺汪精衛陣營中一位高級特務,雙方在政治、權謀、性之間爾虞我詐的故事。
  主要作品及獲獎情況
  《推手》(PUSHING HANDS)(1991)
  金馬獎最佳 男主角、最佳女配角、評審團特別獎
  亞太影展最佳影片
  法國亞眠影展最佳處女作導演獎
  國際天主教電影視聽協會臺灣分會金炬獎最佳影片
  《喜宴》 (THE WEDDING BANQUET)(1993)
  柏林影展金熊獎
  杜維爾影展影評人獎
  盧卡諾影展觀衆票選最佳影片藍豹獎
  紐約國際獨立電影及錄影帶展導演獎
  西雅圖國際影展最佳影片、最佳導演
  紐約同性戀反歧視聯盟傑出電影獎
  洛杉磯同性戀反歧視聯盟傑出同性戀獨立制片獎
  意大利皮斯卡拉影展最佳編劇
  意大利國際影評人協會金車獎年度最佳影片
  金馬獎 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原著劇本、最佳男配角、最佳女配角及觀衆票選最佳影片
  《飲食男女》(1994)
  戛納電影節 國際影評人單元開幕影片
  亞太影展 最佳影片、最佳剪輯
  全美國家影評人協會 最佳外語片
  堪薩斯市影評人協會最佳外語片
  《首映》雜志美國年度十大佳片,名列第七
  《理智與情感》(1995)
  柏林影展 金熊獎
  奧斯卡 金像獎 最佳改編劇本
  金球獎 電影戲劇類最佳影片、最佳編劇
  英國影藝學院 最佳影片、最佳女主角、最佳女配角
  倫敦影評人協會年度英國最佳劇本
  全美國家影評人協會 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女主角
  紐約影評人協會 最佳導演、最佳編劇
  全美廣播影評人協會 最佳影片、最佳編劇
  洛杉磯影評人協會 最佳編劇
  波士頓影評人協會 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編劇
  電影演員公會 最佳女配角
  德國電影獎 最佳外語片
  德國藝術電影院公會最佳外語片
  倫敦標准晚報英國電影獎最佳女演員,最佳編劇
  USC劇作家獎作者及編劇
  美國作家協會最佳改編劇本
  英國作家協會電影劇本獎
  《冰風暴》(1997)
  戛納影展 最佳編劇
  夏威夷國際影展電影師爺特別獎
  英國影藝學院 最佳女配角
  丹麥Bodil獎最佳美國電影
  瑞典GULDBAGGE獎最佳外語片
  多倫多影評人協會最佳導演/亞軍
  《與魔鬼共騎》(1999)
  杜維爾影展 美國導演特別成就獎
  Harry Award
  《臥虎藏龍》(2000)
  奧斯卡金像獎 最佳外語片、最佳攝影、最佳藝術指導、最佳音樂
  金球獎 最佳導演、最佳外語片
  美國導演公會 最佳導演
  《時代》周刊最佳導演
  《時代》2000年度最佳影片
  《洛杉磯時報》2000年最佳外語片
  美國電影協會年度風雲導演
  獨立精神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女配角
  洛杉磯影評人協會最佳影片、最佳攝影、最佳藝術指導、最佳音樂
  英國影藝學院最佳外語片、最佳導演戴維連獎、最佳服裝、最佳音樂
  倫敦影評人協會最佳外語片
  全美國加影評人協會最佳外語片
  全美廣播影評人協會最佳外語片
  紐約影評人協會最佳攝影
  波士頓影評人協會最佳外語片、最佳攝影
  芝加哥影評人協會最佳外語片、最佳攝影
  佛羅裏達影評人協會最佳外語片、最佳攝影
  達福影評人協會最佳外語片、最佳攝影
  堪薩斯市影評人協會最佳外語片
  亞美影展最佳好萊塢影片、最佳男演員、最佳女演員
  多倫多影展觀衆票選最受歡迎影片
  多倫多影評人協會最佳導演、最佳女配角
  東南影評人協會最佳外語片
  金衛星獎最佳外語片
  ......(以下省略31項獎項)
  《綠巨人》(2003)
  《斷背山》(2005)
  第62屆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
  全美國家影評人協會 十大影片、最佳導演、最佳配角
  洛杉磯影評人協會 最佳影片、最佳導演
  波士頓影評人協會 最佳影片、最佳導演
  紐約影評人協會 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演員
  金球獎 劇情類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原創劇本、最佳原創歌曲
  美國導演協會 最佳導演
  2006年英國電影電視藝術學院最佳影片與最佳導演等四座獎項。
  2006年 美國制片獨立精神獎
  2006年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導演、最佳改編劇本、最佳電影配樂共三個獎項。
  ......(以下省略28項獎項)
  《色,戒》(2007)
  第64屆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最佳攝影
  第44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劇情片、最佳導演獎、最佳男主角、最佳新人、最佳改編劇本、 最佳造型設計、最佳原創電影音樂
http://baike.baidu.com/view/25290.html?tp=0_11
 
 一切都是因為愛《胡士托風波》  文:小智
 
如果您要問《胡士托風波》到底好不好看?不用懷疑,直接去看就對了!李安身為揚名國際的華人導演,縱使作品並非量產,不過每有新作推出,總是受到各界矚目。對我來說,這雖然不是李安最好看的作品,但他卻也交出一張保持水準的成績單。或許身在台灣,只要批評李安的電影就會被公幹,但我可是真心誠意給予本片好評,因為整部電影的製作成果真的就是很好!如果各位有興趣知道我對本片的其他感覺,請別介意我透露劇情,就接著往下看下去吧…
  從胡士托看生活
今年是胡士托音樂節四十週年,李安應邀拍攝此片,可謂喚醒人們對那個美好時代的集體記憶。如果您想了解更多音樂節歷史,Google很威請自行使用,但不了解這段歷史也沒關係,因為李安並沒花太多篇幅去建構這項議題。音樂節不過是推動全片劇情的「誘因」,且壓根沒出現近距離的演唱會場景,更不見任何一位搖滾巨星登台。
說本片在美國的評價普通,部分歐陸媒體更在坎城撥映時給予無情惡評,痛批李安對音樂節避重就輕,只講家庭卻不彰顯活動背後意義。其實他們的看法是可以被理解的,畢竟對西方人而言,胡士托音樂節是一個時代性象徵,更是一個愛與和平的社會運動,但李安所呈現的「成果」,卻是從平凡人的生活出發,講述男主角艾略特(狄米崔馬丁演)在音樂節前後的親身經歷,抑或是一個平凡人堅持理想,並在最後達成目標的勵志劇情。完全推翻媒體們原先的預期,也因為高度期望下的失望,讓他們開始撻伐。不過李安何辜?如果他們真因如此去作批評,顯然對李安的認識是不夠的!其實「個體」及「親情」才是李安他真正的拿手好戲,這部份有待最後詳加說明。
  李安的喜劇面向
李安作品向來嚴肅,這回難得輕鬆,誠如他表示是他拍完《色,戒》之後,用來放鬆自己的一部喜劇小品。其實很難把李安跟喜劇聯想在一塊兒,縱使《囍宴》有一定的輕鬆層面,《臥虎藏龍》有一定的娛樂特性,但從我觀賞這場的觀眾反應看來,不絕於耳的笑聲絕對是他破天荒頭一次。明快的影片節奏,成功牽引觀眾情緒;輔以多處分割畫面表現出的不同視角,讓觀眾透過一件事去看待多處面向。奔放的創作形式,無疑與胡士托音樂節的自由主義互通聲息。多處笑點也不會像美式幽默那般粗俗誇張,縱使偶有狂野,也在李安節制的掌控之中,保留他那溫文儒雅的書生氣息,以那睿智的幽默感,其實更能引發東方觀眾深刻共鳴。透過劇情,也感受李安他刻意「美化」胡士托音樂節的概念,並未刻畫音樂節所帶來的犯罪亂象,就連警察面對嬉皮也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頂多只把活動結束後的髒亂擺在觀眾眼前,無疑將音樂節塑造成一個和平主義的烏托邦象徵。
  豐富外放的角色
李安個性內向,連同他片中的角色也挺含蓄,不過比起前作角色們的隱忍(尤其是《色,戒》),本片真的已經外放許多。片中有三位讓我印象深刻的角色,一是艾略特的守財奴老媽(伊梅達史丹頓飾演),其剽悍的角色個性真是引人發噱,但相對也讓害羞憨傻的艾略特相形失色。二是具有變裝癖好的薇爾瑪(李佛薛伯飾演),他的角色反差最大,女性扮相的他竟然打過越戰?!片中有段他回憶過往的橋段,在那搞笑台詞之中,編劇似乎也想透過台詞,去暗渡「反戰」及「和平」觀點,再度與胡士托音樂節的立意互相謀合。第三位則是「身騎白馬」的邁可(強納森葛洛夫飾演),他扮演胡士托創投公司的人。之所以讓我印象深刻,在於他的表演真的很有魅力,而且眼神很會演戲,長得更像本季「超級星光大道」的踢館魔王倪安東。女性觀眾請小心啊,說不定您會因為本片而喜歡上他!而且配合片中嬉皮文化,本片擁有一大群沒名沒姓的嬉皮配角,他(她)們在片中的大膽解放也讓人印象深刻。
  淺淺勾勒同志情
李安說過他欣賞同志故事,儼然是位「Gay Friendly」的華人導演,也是他繼《囍宴》、《斷背山》之後,又一部講述同志情誼的影片。但如果將本片定義為「同志電影」又太言過其實,畢竟同志情結只是本片的一小部份。
李安維持他一貫的含蓄低調,透過三場戲去暗示艾略特的同志傾向。第一場以一眼瞬間及曖昧微笑,傳遞他對暗戀之人的仰慕之情。緊接在夜店與愛人的往來親吻,以及之後的同床共枕,簡直都被李安像白開水般輕描淡寫帶過。隱諱勾勒主角性向,預設「留白」空間讓觀眾自行想像,這更像李安在《斷背山》時的作風。
  含蓄性愛伊甸園
某種程度來說,胡士托音樂節凌駕音樂本質之上,體現更多層次的肉體及性愛解放,也是李安繼《色,戒》之後,角色脫最多露更大的一次嘗試。當然內向害羞之於李安,即便片中有諸多人物全裸嬉戲,李安也吝嗇不給特寫鏡頭。不過在這些畫面之中,多場男女全裸畫面也頗有伊甸園般的美妙意象。再者,如果您期待看到像《斷背山》或《色,戒》那樣的激情戲碼,這回可能就要失望。全片雖有多處跟性愛扯上關係的畫面,有的遮遮掩掩,有的非常短暫,有的非常含蓄,李安啊李安…。
  豔麗的迷幻色彩
劇情有兩段大麻,一段迷幻藥的毒品使用情景。隨著艾略特的心路歷程,從一開始對藥物敬謝不敏,直到最後半推半就之下接受,一方面表現他心態上的轉變(隨波逐流?!)另方面也表現當地民風從拘謹直到開放的過程,都是音樂節對當地所帶來的影響。但最讓我印象深刻的一段,則是艾略特跟一對嬉皮男女服用迷幻藥後的橋段。李安在這邊運用鮮豔色調及魔幻寫實,去表現他們嗑藥後的主觀想像,以其繽紛濃烈的色調,簡直美麗到要將人溺斃。雖然李安坦承有過一次呼麻經驗(之後就昏睡過去了),但我還真不確定他是否也嗑過迷幻藥?如果沒有的話,想必他在這段上面做了不少功課,就影像的藝術表現性來說,也絕對讓人滿意。光是回想起那個片段,就足以讓我頭皮發麻,渾身起雞皮疙瘩,絕對有潛力成為影史經典畫面之一。不過回頭想想,李安或許也把嗑藥後的世界描繪得太美好、太夢幻、太高潮,是否會對年輕觀眾帶來不良示範?這可能就要靠我們的教育來作導正了。
  不變的親情主題
李安鏡頭下的人物,總是無法脫離家庭而獨立存在,就像艾略特父親對他老婆的愛,或是艾略特面對父母時的親情羈絆。也因為這樣,讓艾略特回到老家整頓旅館業務,並在無意之中促成胡士托音樂節的誕生。雖說音樂節「看似」是影片重點,但艾略特一家人的情感互動卻更加動人。李安其實沒花太多筆墨去勾勒這個家庭,不過每有互動都是切中鵠的。像片中有場一家三口的步行畫面,只見母親走最前面,兒子居中,父親殿後,光是這個簡單畫面,李安就輕易表現三人的家庭地位。
一個家庭總要有白臉黑臉,而在東方人傳統觀念之下,父親的形象總是威嚴,像李安的「父親三部曲」(《推手》、《囍宴》、《飲食男女》) 當中,總是存在一位「嚴父」形象,又或是李安不斷透過他的作品,去省思、去尋找父親所該具備的形象。不過來到本片,扮黑臉的人卻從父親易位成為母親,破天荒賦予觀眾一個善良的「慈父」形象。片中有兩場動人的父子互動,尤其第二段的父子擁抱戲碼,讓親子之間的隔閡泯滅了,取而代之反而是李安招牌式的親情和解,更是讓人揪心。
以上是我的小小拙見,提供各位作為參考。片中有對音樂的愛、對親人的愛、對情人的愛、對和平的愛;因為有愛,讓大家相聚在一塊兒;也因為有愛,於是造就《胡士托風波》這部溫暖人心的喜劇佳構。雖說演員清一色是西方人,但內斂的人物情感,絕對得以打動更多東方觀眾。影片觀畢,真是心情大好,或許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胡士托,回想片中一群人在泥漿中打滾,雖是他們選擇的另一種生活態度,卻又是那樣無拘無束,自由自在,令人悠然神往當年那個百花齊放的年代。
http://app.atmovies.com.tw/eweekly/eweekly.cfm?action=edata&vol=240&eid=v240109
 
《胡士托風波》愛與和平的Rock   文:J.J.
 
「愛與和平」…會不會太空洞老套?「做愛不作戰」…這還差不多!
如果要問嬉皮的口頭禪是什麼,那麼八成是這兩句;如果要問何時是他們如夢似幻心神嚮往的時刻,那百分之百會說1969年8月的「胡士托音樂節」(Woodstock Music & Art Fair),一場50萬人幸運參與、100萬人擠破頭但進不去的搖滾狂歡嘉年華會。
▲眼神十分迷人,總是隨遇而安,還會因地制宜變換交通工具的麥可藍恩。XD
胡士托音樂節究竟有什麼魅力,讓後世如此讚揚、甚至神化它?胡士托音樂節標誌著一個烏托邦的開始與結束,今年是「胡士托音樂節」40週年,李安也拍了一部關相關電影《胡士托風波》,這是李安甩開《色,戒》的沈重鬱悶,重回輕鬆幽默路線的作品。
從電影來看,胡士托音樂節的舉辦的確是風波不斷,音樂會本身彷彿一場裸奔嗑藥樣樣來的性愛雜交派對,然而,這其實是一場亂中有序、活力四射的嘉年華,而在裸體嗑藥露鳥狂歡的表面下,其實骨子裡是一部很有李安風味的電影,怎麼說呢?
▲最搶戲的就是劍齒虎李佛薛伯!飾演經歷韓戰已經當祖父的變裝癖薇爾瑪。
這部電影改編自同名自傳「胡士托風波」,主人翁艾略特泰柏(Elliot Tiber)面臨著人生低谷與家庭危機,回到故鄉的他,肩負著振興家族事業與小鎮經濟的使命,而靈機一動包下「胡士托音樂節」便是扭轉一切的契機!艾略特沒料到的是,這場音樂會不僅為他帶來財富,也讓他認識了許多不一樣的人,更重新認識父母,此後的人生軌跡也和胡士托再也分不開了。
▲越戰歸來心理受創,時而瘋癲、時而緬懷過去的比利(艾米爾賀許 飾)。
從人物及劇情來看,《胡士托風波》說的還是他擅長的「家庭親情」與「同志情誼」題材:一個抵得過千軍萬馬卻缺乏安全感的的媽媽,一個對老婆兒子有滿腔的愛但不善於表達的爸爸,還有同志戀情蠢蠢欲動的孝順兒子,三位一體,不都是李安的拿手好戲?
▲頑固碎碎念老媽、夾心餅乾兒子和無可奈何的老爸。
因此,說《胡士托風波》是小人物的成長故事並不為過,但「胡士托」本身的時代意義不僅於此。1969年的美國,是一個混亂又充滿活力的年代,阿姆斯壯登陸月球,尼克森就任總統,越戰打得如火如荼,嬉皮世代反骨地蔑視一切,高喊著「愛與和平」,一切事物顯得混亂又充滿活力。雖然,以後見之明而言,胡士托終究是烏托邦一場,不過胡士托所引領的風潮仍影響了後世,而李安的電影,讓我一瞥「愛與和平」的甜蜜幻影。
▲嗑藥high翻天的音樂會幾乎沒有發生暴力事件,見證了愛與和平。
看電影前的我,有的是對於嬉皮文化的刻板印象,看完電影後的我,卻看到了嬉皮世代的時代意義:戰後嬰兒潮的年輕人蔑視一切固有價值,不在乎種族,不在乎衣著,不在乎性向,不在乎外界的異樣眼光,在對什麼都不在乎的前提下,當所有人都坦承相對時,胡士托音樂節包容接納了各種可能性:反戰意識、環保訴求、同志運動、擁抱異國文化,這一代的年輕人對現狀不滿,渴望擺脫束縛,在這一場如夢似幻的嘉年華會,他們身體力行「做愛不作戰」,內心深信著「愛與和平」,在美國四處流浪並追逐夢想。
▲音樂會期間,男女在河邊洗澡裸裎相見,作風大膽旁若無人。
甜蜜時光總是短暫,泡沫總有破滅。胡士托的精神並沒有立即影響後世,音樂會後的美國並沒有產生結構性的質變,這時的美國彷彿深陷泥沼:尼克森因為世紀醜聞水門案下台一鞠躬,一場發生在國土之外的越戰,打得美國死傷慘重、精神受創,當初高喊著「愛與和平」狂放不羈的年輕人,進入社會也進入家庭,成為李安鏡頭下《冰風暴》描寫的、崩解中的中產階級家庭一份子…。當初那些在白湖鎮飲酒作樂、引吭高歌、快樂無憂的年輕人,消失得無影無蹤。
烏托邦不是因為真的存在,才顯得可貴而值得追求,胡士托也一樣。對於無法躬逢其盛的我們這一代人,胡士托的精神遺產確實傳到後世,於是,有文人墨客撰文遙想胡士托請點我,有導演李安拍電影側寫這一場風波,誠如作者艾略特泰所說:「也許這個音樂節沒能改變世界,但卻已徹底改變我的人生。」
如果和艾略特一樣覺得生活被壓得喘不過氣,就讓這部細膩又不失幽默的李安式電影洗禮一下吧!看《胡士托風波》如何影響主人翁及一代人,一起高喊愛與和平的Rock'n roll~
http://app.atmovies.com.tw/eweekly/eweekly.cfm?action=edata&vol=240&eid=v240113
 

台長: 阿楨
人氣(7,030) | 回應(1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電影賞析(電影情報、觀後感、影評) | 個人分類: 書評影評 |
此分類下一篇:《發條橘子》
此分類上一篇:《斷背山》

念情
李安大您五歲
外表看起來還滿年輕
&quot他個性雖「悶騷」但不走極端,加上有好媽、好弟、好友、好妻等相伴&quot
這些&quot好&quot為啥全集合在他身邊??
綠巨人浩克比較不同風格
2007-07-06 09:11:07
人家新好男人丫

綠巨人浩克將科幻片拍的有李安風格但不賣座
(另一南北戰爭電影<與魔鬼與騎>亦然)
相對臥虎藏龍將武俠片拍的有李安風格卻大賣

看來老美也難免外國的月亮比較圓

沒辦法!對自己熟悉的東西難免比較挑
2007-07-06 10:26:24
李安奪第二座金獅獎
李安 奪第二座金獅獎【聯合報╱特派記者唐在揚 記者葛大維/威尼斯麗都島—台北報導】07.09.09

李安曾於二○○五年以「斷背山」贏得威尼斯影展最佳影片金獅獎,今年再以「色,戒」贏得第二座金獅獎。
美聯社資料照片
第六十四屆威尼斯影展九日凌晨揭曉,「台灣之光」李安不負眾望,以「色,戒」贏得個人第二座金獅獎。
這也是李安第二次從大陸導演張藝謀手上抱回國際影展大獎。兩岸兩名導,一出任評審團主席、一是參賽者,卻都一樣騎走兩隻金獅獎。
李安相隔兩年又擒獅成功(二○○五「斷背山」,二○○七「色,戒」),比起張藝謀相隔七年才二度擁抱金獅(一九九二「秋菊打官司」、一九九九「一個都不能少」),更勝一籌,這也是華人導演連三年騎走金獅(二○○六年賈樟柯「三峽好人」)。「色,戒」同時獲最佳攝影獎。
今年威尼斯影帝是「刺殺傑西」的布萊德彼特,「我不在那兒」的凱特布蘭琪封后,「戰爭版本」的導演布萊恩狄帕馬獲導演銀獅獎。
李安在受獎時對兩次獲獎表示,威尼斯對他來說「非常神奇」,並大力讚揚演員湯唯、梁朝偉等對影片的貢獻。他受獎前曾對外表示,「獎項再多,多一個不算多。」
李安的「色,戒」,改編自張愛玲原著短篇小說,張愛玲小說文字具象化,李安突破原著,選擇用直接大膽手法,呈現片中女特務王佳芝(湯唯飾演)暗殺大漢奸易先生(梁朝偉飾演),但在緊要關頭,卻發現自己愛上他,放他逃走,自己卻被殺,那種複雜男女關係與心理轉折。
影片曝光後裸露情慾場面,震撼各界,大家都質疑李安為何要用這種直接表現方式,李安覺得那是兩位主角關係變化的關鍵,由恨轉愛,由愛生恨,文字描述也許只有幾句話,但電影畫面如果不直接,觀眾會不明白。
2007-09-09 08:46:50
阿楨
馬總統參加畢典…念錯校歌 擊掌1400次【聯合報2011.06.11


馬英九總統昨天到台南市、嘉義縣參加高中職學生畢業典禮,背南一中校歌,還與學生連續擊掌一千四百餘次,展現過人的體力,他說「台南可以做台灣的文化首都」。
「江湖傳言,北建中、南一中!」馬總統表示,四十多年前,在建中就聽說南部最厲害的學校是南一中,立法院長王金平、文學家葉石濤、導演李安都是出色的校友。(楨:恥提扁!另參本館: 扁定罪 )
他鼓勵畢業生,要加強英文,及早規畫大學生涯,「要選課,別讓課選你。」他還大背南一中的校歌,雖一時口誤把「翠映我黌宮」念成「翠『綠』我黌宮」,仍贏得滿堂采。
馬總統表示,台南曾是台灣政治、文化、經濟中心,雖然人口不到兩百萬,行政院還是著眼於文化與歷史因素,同意台南縣市合併升格為直轄市。他舉例,法國、德國、比利時分別有政治和文化首都,「台南不一定要做台灣的首都,但可以做台灣的文化首都。」
馬總統昨天還到嘉義協志高職參加畢業典禮,女學生看到馬總統,大喊「總統你好帥」、「總統我愛你」、「Loving you」,,師生還俏皮地與馬總統合影,比出勝利手勢、大喊「YA」。
一千四百名畢業生熱情呼喊,馬總統來者不拒和學生輪流擊掌,掌聲響又脆,廿分鐘下來,原是採弓箭步的馬總統,還一度變換姿勢成蹲馬步,展現驚人的體力。
媒體問他「手痛嗎?」「不會痛啦!」馬總統展現馬式幽默,笑著舉起右手掌,反問學生說「你還好嗎?」引來眾人大笑。
2011-06-11 10:08:58
阿楨
議員的奇幻質詢 2012-04-29 中國時報短評

 大導演李安在台中水湳拍攝《少年Pi的奇幻漂流》,卻有台中市議員在質詢時批評劇照裡只看到少年和老虎站在船上,沒有看到行銷台中。講這話的人,是不是根本沒看過原著?
 《少年Pi的奇幻漂流》這本書深受全球讀者喜愛,也譯成多種文字,絕對不是冷僻的書。而書裡情節與角色很簡單,就是船難後,一位少年、一條船、和一頭疑似幻想出來的老虎一起漂流海上。故事很精彩引人,但一直在海上漂流求生,陸地不知遠在何方,更別提台灣的台中了,怎麼可能硬要把這一葉孤舟牽到台中來,還在畫面上加以行銷,這少年如果到得了台中,吃得到太陽餅,那還有船難事件嗎?
 當然,如果一人一船一虎從茫茫大海突然跳到台中市,也許會讓少年Pi的奇幻漂流再添一段驚奇之旅,想想也挺有趣;問題是,電影是據原著拍攝的,哪能隨便更改劇情?
 而且,行銷的手法很多,不見得要在畫面上露出商標才算。李安這次特別來台中拍攝,就是希望引進3D技術,讓台灣電影產業更能與國際接軌,也讓國際業界注意到台灣的電影製作水準與拍攝環境,對台灣爭取更多商機具有極大意義。這份細膩的用心,不該被糟蹋。
 問政是議員的職責,但對質詢的議題總要有起碼的了解,對當事人也要有基本的尊重。要批評,先去讀讀原著吧,還挺好看的說。
2012-04-29 08:26:59
版主回應
【2012金馬影展】《少年Pi的奇幻漂流》文字V.S.影像V.S.想像文

我其實頗喜歡李安導演的改編,《少年Pi的奇幻漂流》的影像美地讓人屏息,很難想像這部作品大半在咱們台中老機場搭建的泳池內拍攝完成,電影動畫以假亂真的技術著實讓人大開眼界。
  少年Pi的父親在印度小鎮朋迪榭里開了家動物園,讓他比別的孩子有更多機會接觸、親近、觀察不同的動物們。70年代末,印度經濟迅速衰退、政治環境紛擾,父親為讓家人有更好的生活品質,決心收掉動物園,帶著家人移民加拿大。一行人與準備賣給美洲各大動物園的動物們,共同搭上奇桑號貨輪告別印度老家,怎料貨船竟在浩瀚太平洋中央翻覆,僅有Pi登上救生艇,逃過船難。
  失去家人的Pi,一方面要打起精神對抗氣候千變萬化的自然力量;一方面還得應付同在救生艇上的其他落難乘客,他們,喔,應該說「牠」們分別是:鬣狗、紅毛猩猩、斑馬,和一隻名叫「理查.帕克」的孟加拉老虎。為求生存,救生艇串成一幅殘忍的食物鏈圖騰:鬣狗吞了斑馬和紅毛猩猩;理查.帕克則吞了鬣狗。
最後,孤舟上僅剩理查.帕克和瘦弱的少年Pi存活。面對猛獸威脅,Pi必須想辦法馴服這頭體積龐大的孟加拉虎,必須讓牠知道,誰才是救生艇上的主人....。
  改編
由於自己非常喜歡《少年Pi的奇幻漂流》的原著小說,因此觀賞李安導演的《少年Pi的奇幻漂流》前,心情頗為忐忑,擔心無法獲得早前閱讀小說時的滿足感受;幸好步出戲院一刻我鬆了口氣。
  《少年Pi的奇幻漂流》既是改編自長篇小說,故事必然有所刪減與補述;刪減的部份包括少年Pi在印度生活時與幾位心靈導師間的互動、海上漂流過程,淡水的製造與取用、自行搭建的二號救生小艇的組合與擴編、食物取得的艱難與身體狀況起落的變化.....;小說裡,作者大篇幅書寫主角生存環境的改進,只為讓讀者更加了解Pi的困境與他的努力不懈;而在電影中,觀眾或能注意到救生艇背後的自製小艇不斷改變著形狀,卻很難明白外觀有所變化的二號小艇,其實象徵著Pi的成長與茁壯。然而文字與影像本有差異,文字需用較多篇幅讓讀者了解主角生活的「狀態」,視覺影像只需用一支寫到僅剩下一小截筆蕊的鉛筆,便說盡海上生活錙銖必較的重要性。
  我其實頗喜歡李安導演的改編,現實環境的困頓幾乎都用畫面一筆帶過(讀過小說的朋友比較能明白這一眼晃過的畫面代表的意義),卻花很多篇幅呈現Pi與上帝、阿拉或印度神明的對話與質疑,既然導演著重在挖掘與開發Pi的心靈世界,那麼畫面便無需寫實,顏色便得以繽紛燦爛;《少年Pi的奇幻漂流》的影像美地讓人屏息,很難想像這部作品大半在咱們台中老機場搭建的泳池內拍攝完成,電影動畫以假亂真的技術著實讓人大開眼界。
  稍稍記錄《少年Pi的奇幻漂流》電影與小說之間的幾處更動,讀過小說並看過電影的朋友們可以做個比較。
  首先,電影版大量刪減Pi和他幾位心靈導師的互動,卻加入一個美麗女孩阿南蒂角色,有了愛情有了牽掛,Pi的遠颺就多了惆悵;小說中,Pi第一隻親手殺掉的動物是飛魚,電影版則改成體型較大的鯕鰍,其實小說版也有Pi獵殺鯕鰍的橋段,但為控制影片長度,故把小說中Pi殺掉飛魚的難過心情和殺掉鯕鰍的感恩心情給結合在一起,而這正是改編劇本必要的取捨,文字化影像,要的是視覺上的震撼,殺掉一隻「小」飛魚的震撼絕對不若「大」鯕鰍來的有效果,《少年Pi的奇幻漂流》的原著小說這樣寫著:「鯕鰍臨死之前的掙扎也是奇觀,牠身上散發出一連串的閃光,藍的、綠的、紅的、金的、紫的,各種光芒彷彿霓虹一般在牠身上閃爍....」,當初閱讀這段文字便有感觸,化成影像時更是動人,將死亡與色彩作了漂亮的連結,鯕鰍顏色逐漸黯淡與死去,卻是Pi與孟加拉虎生命的延續。
  另外,《少年Pi的奇幻漂流》裡有一座狐獴棲息的神祕小島,書中沒有描述小島的模樣,電影倒給了小島一個形狀非常有趣的外觀,大家不妨注意一下;小說花了不少篇幅描述Pi在小島生活數日的狀況,電影這一部分也是帶過,有點小小可惜,底下會補述我對「神祕小島」的想法。電影片末,《少年Pi的奇幻漂流》出現一句台詞是小說中所沒有的,我喜歡這句新增的對白,它幫觀眾提味了這個關於「信仰」的故事的力量。
http://eweekly.atmovies.com.tw/Data/370/33709666/
2012-11-16 14:43:37
阿楨
影壇聖殿認同 李安二度奪導演獎  聞天祥激動:李安讓世界看見台灣 2013/2/25

李安拿下最佳導演,相當難得,因為典禮前,林肯跟亞果出任務都砸了大錢拼宣傳,有人戲稱競爭激烈直比美國總統大選,造成少年Pi被邊緣化! 所以李安得獎真的是殺出重圍,連國際媒體都說李安是大黑馬!影評人聞天祥很驚訝,但卻也很興奮,認為李安再度讓國際看見台灣,意義很重大!
1999年,李安靠著臥虎藏龍拿下最佳外語片,擦亮台灣招牌, 2006年,完全獨立製作的斷背山,更是勇奪最佳導演,這回成功中西合併,讓全世界都看見台灣, 藝人阿信感動的PO文說他眼角泛淚, 還動巧思,讓小金人登上電影海報,大仁哥除了恭喜,還上傳和導演的合照, 網友更是瘋狂洗版,覺得李安是台灣之光,大導演的作品,總能引發話題,更讓粉絲與有榮焉。

李安奪最佳導演 美媒:爆冷門 2013-02-26 中央社

第85屆奧斯卡金像獎頒獎典禮落幕,總的來說,並沒有太爆冷門的得主。不過洛杉磯時報認為,最大的冷門是李安的最佳導演以及「決殺令」克里斯多福瓦爾茲的最佳男配角。
平心而言,今年的奧斯卡獎得主並沒有太大的意外,「林肯」的丹尼爾戴路易斯拿下最佳男主角實至名歸,「派特的幸福劇本」的珍妮佛勞倫斯的最佳女主角原本就是大熱門,最佳女配角同樣也看好「悲慘世界」的安海瑟薇。
「亞果出任務」的班艾佛列克雖然未能入圍最佳導演,但「亞果出任務」在奧斯卡頒獎前橫掃金球獎、導演工會獎、英國影藝學院、製片工會等大獎,拿下最佳影片與最佳改編劇本也不在意料之外。
洛杉磯時報認為,最大的冷門在最佳導演,「少年PI的奇幻漂流」導演李安,擊敗了最被看好的「林肯」的史蒂芬史匹柏。
洛杉磯時報分析說,李安與史蒂芬史匹柏兩度在最佳導演對陣,上一次是2006年,兩次都是李安勝出。7年前李安的「斷背山」擊敗了史蒂芬史匹柏的「慕尼黑」。
2013-02-26 10:39:41
版主回應
除了李安之外,洛杉磯時報指出,另一個爆冷門的獎項是最佳男配角。在頒獎典禮之前,「派特的幸福劇本」的勞勃狄尼洛在賭盤上最被看好,而且「林肯」的湯米李瓊斯也不弱。
但洛杉磯時報認為,最後由「黑馬」克里斯多福瓦爾茲拿下。事實上,克里斯多福瓦爾茲在2009年也曾以「惡棍特工」摘下奧斯卡最佳男配角獎。

「風向球」失準 李安再攀高峰 新頭殼newtalk 2013.02.25 文/涂鉅旻

今年最佳影片「亞果出任務」導演班艾佛列克(Ben Affleck)雖獲得數個「奧斯卡風向球」獎項肯定,卻意外地未受奧斯卡青睞,因此,本屆奧斯卡最佳導演「風向球」失準,間接將李安再次推上高峰。
美國導演工會獎(DGA)最佳導演獎,被公認為奧斯卡最佳導演獎最準確的「風向球」,該獎自1949年開頒以來,除了今年之外,僅於1969、1973、1986年、2001、2003年失準,「亞果出任務」導演班艾佛列克今年順利奪得該獎項,還囊括英國影藝學院電影獎(BAFTA)及金球獎最佳導演獎,沒想到,今年奧斯卡入圍名單一出,最佳導演獎入圍者竟獨缺班艾佛列克,也使得今年奧斯卡最佳導演獎落誰家出現撲朔迷離的局面。
2001年時,獲得美國導演工會獎最佳導演者正是執導「臥虎藏龍」的李安,他同時也入圍該年度奧斯卡最佳導演獎,但該屆奧斯卡最佳導演獎,由5個入圍名額中獨占2個的史蒂芬索德博(Steven Soderbergh)奪得,成為史上6個失準案例之一。
此外,奧斯卡最佳導演得獎影片,有很大的機會可囊括最佳影片獎,近10年來只有2個例外,但有趣的是,這2個例外都和李安有關。李安2006年因「斷背山」首度獲得奧斯卡最佳導演殊榮,但當年最佳影片是保羅哈吉斯(Paul Haggis)執導的「衝擊效應」拿下;今年李安二度奪得最佳導演獎,最佳影片卻被班艾佛列克的「亞果出任務」奪得。
「小班」班艾佛列克雖未能入圍奧斯卡最佳導演,但之前有分析指出,由於「小班」未能入圍奧斯卡最佳導演獎,因此評審會基於「補償」,會將最佳影片頒給班艾佛列克,不過,若從「亞果」順利掃下英國影藝學院電影獎(BAFTA)及金球獎最佳影片來看,「小班」拿下最佳影片獎非意外之事。
奧斯卡影帝方面,丹尼爾戴路易斯(Daniel Day-Lewis)一面倒地獲得許多電影獎項肯定,其飾演的角色林肯總統,又和奧斯卡充滿政治正確的立場相符,使他再度登上影藝生涯高峰,獲得史無前例的第3座影帝殊榮。

抗好萊塢公式 李安廣納新文化 2013-02-18 中央社

導演李安別具匠心的大作「少年Pi的奇幻漂流」打破好萊塢公式,廣納異國文化要素,全球票房屢創佳績。李安受訪表示,希望主流電影語言未來更加開放,容納更多文化多樣性。
「少年PI」風光入圍奧斯卡11個獎項,僅次於「林肯」的12項,全球票房吸金6億美元,傲視其他奧斯卡最佳影片入圍電影,緊追在後的「悲慘世界」和「決殺令」都落後2億多美元,這類盛況通常只有超級英雄電影獨享。
「少年PI」有動作、懸疑和壯闊場面,也有深度、耐人尋味,故事富含哲思與神祕感,觸動全球觀眾的心,達成通常只有「飢餓遊戲」等傳統好萊塢大片才能獲致的商業成功。
好萊塢向來愛以美國觀點敘事,即便說的是他國故事。美聯社報導,李安希望「少年PI」內含的國際感性,能逐漸成為好萊塢習以為常的一環。
李安說:「這是全球電影文化。主流電影語言大體上由好萊塢和美國人所建立,因此是美國式的。雖然有一些歐洲導演,但還是美國精神。」
「我認為這裡建立的電影語言,是當你要嘗試做某些不一樣的事情時所面臨的最大障礙。你要知道,全世界看待事物的觀點都不同,他們有不同的生命體驗。」
Boxofficeguru.com經營人潘迪亞(GiteshPandya)說:「這部電影幾乎沒有美國元素。我們看到愈多這類以全球為背景的非正統電影確實能夠賺大錢的例子,就能夠朝這方向邁出一步,試著找到更多這類電影。」
好萊塢現在仍公式盛行,故事大多反映美國品味,不過在李安、彼得傑克森(PeterJackson)、吳宇森等海外導演的努力下,電影角色已逐漸增加多樣性,題材也呈現更寬廣的世界觀。
李安說:「它現在還不是主流。有朝一日吧。那需要業界經年累月建立。電影文法當初是以那種方式、模式建立,我想他們製造的大多數電影仍遵循那些模式。那就是公式。如果你真的想賺錢,就必須尊重它。」
「但我認為,他們必須對不同類型的電影製作更開放。」
「這是漸進的,不會劇烈改變任何事情,但你只要看看數據,看看這部電影在全球的數據。美國市場沒有縮小,這是世界上其他人的傑作。他們站了出來,貢獻票房。」「少年Pi」整體票房約4/5由美國之外的影迷貢獻,海外吸金4.6億美元。

詳參【圖博館】:《十年一覺電影夢》《當代好萊塢》 精神勝利法
2013-02-26 10:41:57
阿楨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短評

  絕對李安最差作品,一開場的《動物世界》就讓我對這片失去信心了,整部影片毫無節制的溫情(完全就是臺灣人最愛嘮叨的“要加油噢”的調調)與賣萌(那個狐濛太崩潰了)使得李安本來最擅長操作的成長主題停留在最表層。我是感覺李安既然這麼愛3D,為何不直接拍一部DISCOVERY式的3D紀錄片?
  看到8.8分頓時黯然。作為3D片,它不合格;作為故事片,它的敘事結構乏味至極。印度的殖民背景在片中顯得不倫不類。整部片子從開始到結束我都處於震驚的狀態,難以相信這是李安的作品。相比之下我旁邊的觀眾就淡定多了,人家撐過了乏味的開頭,卻在海上的“激情”戲中昏睡過去了。上帝,為什麼要嚇我?
  李安現在影片畫面越來越美,但內容越說越白話...而且誰說這片跟柏格曼有關...
  不知道是不是我太膚淺和矯情,電影哪裡好看啊!全程昏昏欲睡。
  相對於期待,落差很大的一部作品。前段後段拖的昏昏欲睡。李安填鴨式的招牌溫情讓人膩味。過於形式主義流於造作,不能產生共鳴。關於很多人所說的精美畫面,我只覺得也就還好。
  看完電影去吃了一頓屎一樣的印度菜
用東方思維和西方語言去講一個關於信仰和認識的故事。用印度人和東亞人的面孔去保障亞太區域的票房,用西方面孔和人與動物間的交流去滿足全球觀眾的熟識度和獵奇感。開始瑣碎地為信仰點題,最終突然昇華到信仰的主線。李安,以後不會為你走進電影院了。
  好吧,我沖著九分去的電影院。卻發現這是李安最差的電影。故事弱化,思辨和衝突也不知所蹤。不知道其他人都如何打的5分。也不知道為何這樣的電影一定要拍3D.
  海景、星空、水下很美。真實生活中的美景被唯美壯麗的再現。拍成奇幻童話片能給五星。可非要往文藝、人性、哲學、宗教上靠,靠得刻意又生硬。。一開始胃口吊得很足,很期待,看到最後感覺粗劣、失望。。。導演沒那個深度何必故做深沉,或者是故意迎合大眾。。
  李安電影選角,不是抿嘴微笑,就是平和無攻擊性,連綠巨人這樣的角色他都找愛德華諾頓來演,這讓人自然聯想到導演儒雅的臺灣品性。我喜歡李安,一方面因為他對中華文化的把握和精准,另一方面就在於他對於自我認知的肯定。他堅持把複雜的東西簡單化,卻又在平易近人的表像下暗流湧動,其人其影,皆此。
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1929463/comments?start=21&limit=20&sort=new_score
2013-03-03 11:10:50
圖博館
讀李安
作者: (美)羅伯特•阿普等
出版社:黑龍江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12/01
  內容簡介
《讀李安》運用東西方兩種不同哲學傳統評析李安導演的作品。圖書第一部分聚焦李安的華語影片中所蘊含的中國傳統道、儒及佛學哲學主題,第二部分主要分析了其導演的英語影片中所體現的西方哲思想主題:然而,全書的終極目標在於探索李安糅合這兩種文化、架構中西文化溝通橋梁(即為表現電影主旨內容,策略性的汲取中西文化思想)的電影導演哲學。
  目錄
序言/1
一、不拍電影毋寧死/1
二、李安的事業:一個拍電影的人/2
三、李安哲學/5
四、多才多藝與無憂無懼/21
  第一部分 李安的東方哲學
第一章克己——《卧虎藏龍》中的道家思想、儒家思想與自由之代價/25
一、本真的自我修為/27
二、中國的形而上學:相互關聯的宇宙與焦點——場域自我/28
三、儒家和道家思想中的自我修為/33
四、自由之代價/47
  第二章你對我的心知道多少?——理智與情感在李安電影《理智與情感》和《卧虎藏龍》中的作用/55
一、一系列可能的動態/57
二、李安的理智與情感哲學/59
三、場景:拍攝中的理智與情感/73
四、見到本心?/86
  第三章儒家牛仔審美/89
一、有關孤立的描述/91
二、儒家社會動態/93
三、孔子與荀子/95
四、美國牛仔/98
五、中國江湖/101
六、牛仔審美/103
七、儒家牛仔/104
  第四章東方遇見西部片——李安《斷背山》中的東方哲學/109
一、牛仔導論/111
二、酷兒理論/113
三、同性戀牛仔電影/116
四、孟子、東方哲學與男性性別/119
五、科維諾的立場:同性戀與倫理學/122
六、有所扭曲的東方人/126
七、面具、倫理與友情/128
八、「智」的時刻/132
2017-04-24 13:02:18
圖博館
第五章李安《理智與情感》和《斷背山》中的風景與性別/137
一、如畫景色的陰與陽/139
二、理智與情感/140
三、李安的《理智與情感》/146
四、她應去哪里尋找這樣一個模范?/150
五、《斷背山》/161
六、野性空間/165
七、兩重性與一體性:性別與風景之「氣」/174
  第六章得不到滿足——《飲食男女》中的欲望、禮儀及對和諧的追尋/177
一、從緊張到和諧/179
二、和諧模式/181
三、焦點與場域/184
四、孟子:表達/191
五、荀子:禮儀/194
六、對電影中人物的診斷和治療/197
七、創造家庭和諧:表達、禮儀和轉變/201
  第七章家長制、德性倫理與李安——父親真的無所不知嗎?/205
一、《推手》,推的生活方式:儒家思想與傳統亞洲文化/207
二、《喜宴》——父親的盛宴:道義論、功利主義與家長制/211
三、《飲食男女》:為什麼亞里士多德式的節制是必要的/214
四、現代社會中家長制倫理與德性倫理的較量/216
第八章《色•戒》——一個無阻礙感知的案例/219
一、認知/情感狀態/221
二、環境間的轉換/223
三、性歧義性,必要的重復/227
四、富於創造力的王佳芝太太/231
  第二部分 李安的西方哲學
第九章超越神界的力量?——《綠巨人》、人性與由此而生的某種倫理擔憂/239
一、猶太教與基督教共有的主題/241
二、唯利是圖的怪物/243
三、靈與肉/245
四、綠巨人事件/251
五、一則關於天堂的寓言/254
  第十章失位、欺騙和混亂——李安有關身份認同的話語/257
一、成為真實的自我/259
二、我是誰?我是戰無不勝的劍神/260
三、不應,不辯……無制,無欲/265
四、你不會喜歡我生氣的樣子/268
五、我再也忍受不下去了,傑克/272
六、我真希望自己知道怎麼跟你一刀兩斷/276
  第十一章顛覆英雄式暴力——李安的《制造伍德斯托克》和《綠巨人》的反戰敘事/279
一、暴力文化/281
二、打破敘事形式/284
三、英雄主義的性別重塑/286
四、非暴力英雄主義/292
五、戰爭框架/295
六、反戰敘事/299
七、暴力的惡性循環/304
2017-04-24 13:02:58
圖博館
第十二章人的游走——李安《制造伍德斯托克》中的去性別化/307
一、將台伯的人物異性戀化/309
二、酷兒體系中的扎染式迸裂/310
三、酷兒闡述/314
四、粉色三角/319
五、他們從何處來:LGBT人群的奮爭與伍德斯托克時刻/321
六、阻礙重重/324
七、去性別化/異性戀化/328
八、比利與艾略特:似與不似/331
九、人身保護權:失去的和找到的/333
十、健康與精神平衡/337
  第十三章因為分子——《冰風暴》與愛和承認的哲學/341
一、回歸之地/343
二、本已經作了決定:對話式的愛的概念/346
三、自我體驗與負空間地帶:承認與自由/354
四、團聚:移情與同情/357
  第十四章它關乎存在——《冰風暴》中的負空間與虛無/361
一、一個虛無的宇宙/363
二、先於本質的存在/364
三、家庭與負空間/366
四、雨還在下,天冷了下來/371
五、負空間與虛無/373
  第十五章《冰風暴》——正在迫近的是什麼?/375
一、開場:預言/377
二、情節:一個問題/378
三、受苦受難:一個禪宗故事/381
四、變化與同步性/384
五、焦慮:存在主義/387
六、當下唯我獨有的正在迫近之事是什麼?/391
七、尚未:只是一部電影?/393
八、尚未:變成對個人的議論/395
  第十六章在愛情和戰爭面前人人平等?——馬基雅維里與李安的《與魔鬼共騎》/397
一、李將軍或揚基佬滾回去/400
二、一群局外人/407
三、同情魔鬼/412
四、藍與灰/417
五、馬基雅維里論戰爭的背信棄義和詭計多端/420
六、關於人性枷鎖和強制婚姻/426
2017-04-24 13:03:57
阿楨
李安最新作品《雙子殺手》為啥撲街? 2019-10-21 觀察者網

李安最新作品《雙子殺手》內地上映了,帶著4天才入帳1.48億的票房來了。之前,北美的開局不利就已經讓人捏了把汗,爛番茄新鮮度25%,IMDb只有5.7分。擁有李安+威爾•史密斯這樣的雙保險,票房口碑還能雙雙淪陷至此?
有人說,李安變了,從一個對故事精雕細琢的人,到現在在技術上執迷不悟。
  回應
又一個在美國票房不行,指望在中國回本的。
劇情真的是太弱智了。
好萊塢就是追求技術,技術代替故事……
其實去看美國那些超級英雄電影裡那些反派基本都是這個套路,都是蠢得要命的行為與邏輯然後被正義的超級英雄們給打敗,看出這編劇都是照搬超級英雄電影裡模式寫出這種劇本吧

《雙子殺手》口碑是創新低,是江郎才盡,還是不懂欣賞? 2019-10-19 潤祥娛樂

《雙子殺手》,加入了許多的新技術,跟前部《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比較,具有可看性。李安導演是拿過奧斯卡的金牌導演,為何《雙子殺手》會遇到這般的處境呢?其實這一點原因難避免。
看過了《雙子殺手》,觀察到李安的創意性。在影片中注入了許多新穎的元素,例如克隆反思、父權挑戰、自我對立等等。同時《雙子殺手》注入了4K120幀的技術,例如在銀幕上見到了真假史密斯的打戲,能被那酷炫的打鬥所吸引。化妝服飾等方面,《雙子殺手》中的角色達到了巔峰水準,但劇情故事槽點不斷,引來觀眾的吐槽。其中克隆本體,再派去殺掉原裝,這一段劇情令觀眾感到甚是不解。
  劇情故事情節方面重點關注,李安導演這部電影也算得上佳作。威爾•史密斯的演技出神入化,尤其是見到其年輕版本,感覺挺激動的。個人看完這部影片後,能覺到李安導演想要帶來一些新視覺,就像郭敬明的《爵跡》一樣,但做得不夠完美。雖然不知李安導演的下一部作品會選擇怎樣的題材與故事,如果依然是科幻動作方面,小編想李安導演應該不會再重蹈。這部新片有些情節我們還是值得觀賞的。

被嫌棄的郭敬明的前半生 2019-10-21觀察者網

郭敬明在2016年《爵跡》慘敗之後就神隱四年裡,直到最近,郭在《演員請就位》中的表現終於讓一些網友松了口風。原因是即便和其他幾位專業導演同台,他這個門外漢也不露怯,還能輸出專業理論詭辯:你可以不喜歡你不喜歡的東西,但請允許它存在,你可以繼續討厭你討厭的東西,但請允許別人喜歡。
  回應
韓寒沒有被資本媒體嫌棄 但大眾難道不嫌棄?至少我看來韓二郭四半斤對八兩
爵跡在中國算最好的動畫電影.
2019-10-22 09:48:54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